2020-11-28 養生.樂活人生
搜尋
繪畫
共找到
123
筆 文章
-
-
2020-11-27 養生.樂活人生
沒有王永在陪伴的老後,周由美挑戰開個展「想做一件事就會堅持下去」
台塑集團共同創辦人王永在夫人周由美學畫30多年,透過繪畫,她學會安靜、耐性和專心。最近在大直碩舉辦《游墨唯美》個展,個性嚴謹的她說:「只要想做一件事,我會很有熱情的堅持下去,而且一直苦練!」「在我人生中,沒有畫畫這個計劃。」周由美因孩子們都到國外求學,剛好有段空檔,在鄰居的邀約下,學起水墨。每周上一次課,她掌握了基本技巧,包括磨墨、握筆、下筆、收斂等。 學了1~2年,老師移民到澳洲,只好中斷學習。卻沒想到,開啟了她對水墨的興趣。一回,她去看李沛的展覽,很是喜歡,主動拜師,此後每個月到李沛北投家中學畫,「其實那段時間我很忙,但也沒有想放棄,因為再怎麼忙,總有小小一段自己的時間。」 學畫過程不輕鬆卻很療癒 上課時,老師會先畫給她看,她解釋:「不是這樣就會了,回家還要多練習。」她每天練習兩小時,有時畫畫,有時寫畫法。專心投入,她發覺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畫畫會讓我忘掉生活上的不愉快,蠻療癒的。」 「去學畫,我沒有什麼想法、目的,只是希望不忙的時候,有一件事情可以做。」然而,做什麼、像什麼的她,學起畫來,當然也不會輕易放過自己,她說光是畫荷花葉子,「我買了一刀(50張)紙,還是畫不好,再買一刀來畫。」 畫水墨,最難的是不能出錯,在學習過程中,她坦言:「一定有感到挫折的時候,像是水墨的濃淡表現不出來,這個時候,我就去院子走走,休息一下。」 從周由美的畫裡,可以看出她是個很認真的學生。她指著作品中的竹子說:「竹葉要堆疊、安排它的樣子,有時狂放、有時收斂,要一直練,沒有捷徑。」因為勤奮、不願意放棄,從梅蘭竹菊、花鳥、到人物、山水,都畫得相當出色。 畫不出來練到畫成功為止 尤其是她筆下的魚,生動、自然,好似仍悠游水中。她說:「畫魚最困難是牠們身上的線條很多,而且要畫出靈活感。」如何畫得出來?方法無二,就是「一直畫,畫到成功為止。」她的認真,連李沛都誇獎,「她說,在她的學生中,我是很用功的一位。」 後來,王永在忙於六輕事業,加上經常在家宴客,周由美只能暫時放棄繪畫興趣,「這中間有10幾年沒有再拿起畫筆。」取而代之的是菜刀,「家裡要宴客時,都是我去買菜、料理。」 她說自己無法一心兩用,既然要宴客,就專心做好這件事,「那個年代要學廚藝很難,有時候是去餐廳吃飯,請教廚師怎麼做。」 王永在過世後曾無法調適 直到60多歲,她又得了空閒,於是重拾畫筆。這一回,在家自修繪畫,她笑道:「幸虧我的底子不錯。」有時,也會請教前輩怎麼畫,聰穎的她,立刻掌握訣竅。 2014年,王永在因病過世,周由美陪伴他逾50年,兩人感情深厚。她說自己每天都會夢到先生,「到現在我還是不習慣沒有他陪伴的生活。」靠著繪畫、寫書法,慢慢調適自己。 周由美的生活極為規律,每天清晨5~6點起床,吃過早飯後,走5000~6000步路,然後是畫畫時間。 「晚上小孩和孫子都會陪我吃飯,今年因為疫情,3個孫子都留在台灣。」她微笑道:「每天我會做一桌菜,還會幫他們準備便當,孫子說:『有阿嬤的小孩真幸福!』」 劉陳傳讚畫作具寧靜力量 這一回,受邀舉辦個展,她本想拒絕,「我沒有想要出名。」認識20多年的後輩——住邦佳士得國際資產(CHRISTIE’S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總經理劉陳傳亟力邀請,考量再三後才答應。她表示,展場很大,至少要有100幅作品,還要有大件作品壓場,「是很大的挑戰。」 幸好,多年來她很認真,畫了幾件大型作品,包括113公分的《竹林七賢》。而這回除了展出多年來畫的梅蘭竹菊、山水、魚、雞等,還有燈飾、盤子、扇子等。 劉陳傳表示,很多人想收藏王夫人的畫,像是《竹林七賢》展出的第一天,就有一位世界級收藏家想要收藏,但是,「王夫人只展不賣。」 劉陳傳說,他深深被王夫人的畫感動,「從她的畫中,可以看見人文關懷與唯美的意境,非常療癒、正向,還有一股寧靜的力量。」 若不是因為一個美麗的意外,周由美也不會踏入水墨世界。透過作品,她想對世人傳達恬靜、淡雅的力量。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出現「三多一少」症狀,當心是糖尿病前兆!醫師教2個方法控血糖更穩定.50歲以後,是人生不可缺乏的重要階段!張曼娟:就讓我們漂亮退場,留下善意與溫情.手腳末梢電麻刺痛,不是脊椎問題而是慢性病病變!7個自我預防方式必看
-
2020-11-20 養生.樂活人生
退休第1天爽,10天後度日如年...是你搞錯「這關鍵」!樂齡教授:你要的其實不是休息
退休第一天做什麼?美國退休人協會曾在官方網頁發表過一篇有趣的文章, 標題是:「退休第一天做什麼事?」(What to do on your first day of retirement?)這篇文章列出了幾點建議,包括:睡到自然醒、到附近咖啡座享受一頓豐富早餐、開始去做一直想做的事、打電話邀請已退休的朋友一起餐敘等等,但文章也特別提醒一點:不要去公園的板凳上發呆。很多人在退休的第一天心情特別好,「哇,終於解放了、終於自由了,從此不必再看老闆的臉色了!」不過,這種好心情通常只維持了三天、五天、十天, 接下來,面對大把空出來的時間,開始感到閒得發慌,每天從早餐等到晚餐,從黑夜熬到天明,益發覺得度日如年。別讓退休成為一場悲劇《樂在不工作》(The Joy of Not Working: A Book for the Retired, Unemployed and Overworked)的作者、加拿大退休達人爾尼‧柴林斯基透過研究觀察,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絕大多數人在退休之前,往往都會心神嚮往那種再也不需要辛苦工作的時光,把「擁有大量閒暇時間」當作終極目標。然而,許多人卻也犯了相同的錯誤:還沒有做好準備去面對充裕的休閒時間,就一頭栽了進去!「這是一種對生活的錯覺, 錯把退休當成工作壓力的避難所,」爾尼‧柴林斯基一針見血地指出,「即使在財力、體力各方面都有足夠的條件,但如何排遣休閒時光卻變成最大的負擔。」這並非危言聳聽,美國做過統計,男性在退休時期的自殺率比其他任何階段高出四倍。爾尼‧柴林斯基做了一個簡單的結論:「無法退休是一個悲劇,但如願以償退休,也可能是一個悲劇。」往心的方向前行奧斯卡金像獎影帝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2002年主演過一部電影《心的方向》(About Schmidt),故事一開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66歲的施密特先生(Warren Schmidt)在退休前夕的最後一天上班日,枯坐在已經打包妥當的辦公室裡,雙眼瞪著牆上的掛鐘倒數計時,當指針卡在下午六點整,施密特先生提起公事包,走出門,正式告別他的工作生涯。施密特先生開始賦閒在家,整日無所事事,頗感無聊。他每天依舊維持七點起床,陪伴他的是一成不變的填字遊戲和結褵多年的老妻。不料,隔了沒多久, 妻子突然無預警心臟病發作猝死,讓他的生活顯得更加冷清孤單。施密特感覺需要找點事情做來改變生活,於是決定贊助慈善機構,認養一名非洲孤兒恩度古(Ndugu),並經常提筆寫信給恩度古。某天,施密特臨時起意,回到從前上班的場所,主動提議要給他的年輕接班人一些「指導」,卻是換來一桶冷水,年輕人不感激、也不領情。施密特熱臉貼冷屁股,帶著失望的心情獨自駕著休旅車去旅行。他去了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勾起很多回憶,也順道去探望女兒和女婿,發現女兒的婚姻並不幸福,平庸的女婿和不怎麼和睦的家庭氣氛,他雖然對女兒的未來擔憂,但也使不上力,女兒甚至嫌他多管閒事。 一種「強烈不被需要」的失落感深深籠罩在施密特身上。旅途中他不停地寫信給非洲孤兒恩度古,叨叨敘述著無趣的生活和困惑。旅行結束歸返,施密特回到家,意外收到恩度古的回信,信中並附上一幅天真無邪的圖畫「大手牽小手」,大手代表施密特,小手則是恩度古,看著那些真情流露的文字和充滿童真的色彩線條,施密特頓時淚如雨下。電影最後的鏡頭停格在施密特先生臉上的表情:原本的一張苦瓜臉,剎時轉變為開懷笑臉。施密特先生認真工作了一輩子,卻從未想過不工作的時候要如何好好生活。 恩度古讓他重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當他不求回報地為他人付出,結果得到正面回饋,並且讓他深感被人需要,施密特那顆漂泊游移的心,最後在一名從未謀面的非洲小男孩身上找到停駐點。臺灣從2016年起,平均每年增加十萬名從職場退休的「施密特先生」, 你認為他們都準備好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嗎?很不幸,並沒有,絕大多數人就像施密特一樣,那顆心始終遊蕩漂泊,找不到停駐點。當然,不可能大家都去認養非洲孤兒,但總得找些什麼事情做做,才能「消化」大把空閒的時間。現年已71歲的退休達人柴林斯基,列出了一張清單,建議從事一些較積極的活動,包括寫作、閱讀、運動、跳舞、散步、繪畫、演奏音樂、到社區大學選修課程等等,因為這類活動能讓人四肢與大腦並用,比起看電視、滑手機這種消極活動更令人感到興奮與滿足,也可以維持較佳的身心狀況。柴林斯基建議,年過50或60歲、甚至70或80歲,還是應該選擇積極的生活方式,只要不是四肢無法動彈,都不該拿年齡當藉口,不該放棄積極的活動,否則不是歲月催人老、而是歲月催人懶!你呢?退休第一天要做什麼?心的方向要往哪裡去?如果你喪失了追求積極生活的態度和興致,絕對是因為懶惰造成的!書籍介紹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 作者:魏惠娟、王梅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出版日期:2020/08/07作者簡介魏惠娟: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高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在大學設置全國第一個以教育與學習為主軸的高齡研究中心;2008年,建立教育部臺灣樂齡學習的理論、架構與培訓機制,持續倡議「學習」是關鍵的活躍老化策略;2015年,開始專注於樂齡人生設計課程與研習的開發;2019年下半年,在嘉義縣香草山樂齡休閒農場推出一個被譽為「星級」的樂齡學習與照顧據點,迄今仍不斷研究開發能夠「強體」與「活腦」的自主健康管理課程。有「臺灣樂齡學習之母」的稱號。延伸閱讀: 從此不生病!跟日本名醫學「讓內臟變年輕」10法則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