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維他命
共找到
851
筆 文章
-
-
2020-04-27 橘世代.健康橘
小空間運動/在家防疫,也能改善循環增強免疫力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疫情險峻,許多民眾擔心外出群聚感染「宅在家」,部分居家隔離、檢疫民眾,身心悶出問題,為此,嘉義縣部立朴子醫院特別設計推出簡單易學的居家「簡易防疫健康操」(音同「檢疫防疫健康操」),透過防疫健康操與中醫照護,強化自身免疫力抗疫。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疫情蔓延會帶來恐慌心理,呼籲中央應在1922防疫專線配置心理師,協助民眾解決疫情風暴下對病毒的恐懼心理。朴子醫院配合衛福部社區防疫政策,推動「健康社區」,針對居家隔離、檢疫民眾及減少外出民眾身心健康,量身設計簡易防疫健康操,在家也能做。中醫科主任李昌諴博士以類似時下流行的WII電玩的模擬運動概念,結合各項動作元素,與舞蹈老師謝郳霓(音同妮妮)合作,開發設計「簡易防疫健康操」;並請謝老師示範健康操影片,拍攝製作發布在YOUTUBE。他們二人表示,提供大家邊做動作邊學,小空間也可以有好的運動效果,天天運動,天天開心,達到肢體伸展,強健頭腦,改善循環及新陳代謝,強化自身抵抗力,使健康升級,希望大家共同培養運動習慣,創造身心健康生活,廣泛活動伸展肩、頸、背、臂、上下肢及腰臀部肌肉,減少筋骨痠痛、防止失智老化、骨質流失等疾病。李昌諴指出,「簡易防疫健康操」是模仿天鵝及各種運動的動作,包括划船、游泳、跳繩、拳擊等,以伸展及原地旋轉,點踏動作與運動前後的暖身,舒緩收功及洗手動作,可拉伸強化肩頸、上肢、下肢、增加平衡感與加強肌耐力,放鬆人體四肢與頸、肩、背、腰,減少及緩解各種痠痛疾病發生。李昌諴博士提供防疫茶飲及飲食及預防對策,給大家防疫茶配方(藥材可在中藥房購得):黃耆3錢、黨參3錢、防風2錢、枸杞2錢、紅棗5~6粒(刀略劃破)、甘草1錢、藿香2錢、金銀花3錢、魚腥草2錢、蒲公英2錢、紫蘇葉2錢。服用方法:取水蓋過藥材(1000CC),先開大火至煮沸後,轉小火續煮,約15分鐘後即可關小火,再放薄荷1.5錢(後下)後續煮5分鐘,蓋鍋蓋放涼,溫熱不燙口服用。可當茶飲早、晚各服用100~200CCC。李昌諴建議,食療預防感染,蛋(煮熟)及牛奶與優酪乳~增加身體製造免疫抗體,補充五榖雜糧,綠色青菜及新鮮五色蔬果,香菇類,豆類及堅果類,可以吃些洋蔥及生蒜頭 (廣效天然抗生素),薑汁 (提高身體抵抗力及機能),如果有喉嚨痛的情況則要稀釋或少喝,或者多喝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汁同樣可以增強體質。 【防疫期間在家動起來↘↘↘】。挑戰人生第一座百岳 在家練體力的三個準備。比上健身房更有效 10分鐘有效練出好腿力。教練在線/在家運動!中高階主管的「零碎時間健身術」。在家運動/5招助脊椎減壓、心肺強化、增強免疫!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藥業董事長盛保熙:世界正逢巨變 開啟孩子國際觀
一場世紀瘟疫,教許多人重新學習探勘生活中的鑽石。新冠肺炎來襲之際,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併購國外藥廠的佈局未歇,但也因被迫停止飛行,盛保熙騰出的時間,便是與家人共同挖掘以往隱而未見的生命寶藏。家人相聚時間多 教育正是時候盛保熙說,這場疫情改變台灣人的生活。他觀察自己的三個孩子,「進家門先洗手」現在實施得徹底;「什麼是WHO世界衛生組織?誰是譚德賽?」新冠肺炎對世界各國帶來的巨變,成為他開啟孩子國際觀的鑰匙。「看全球人們在家做哪些事,我們家跟著一起做。」盛保熙甚至陪孩子創作音樂,並掌鏡為妻兒錄製影片發到臉書,鼓舞正在疫情中的人們。宅在家閱讀 推薦商業議題之作出身藥品代理商,現坐大藥業集團,盛保熙其實學的是經濟,他運動,也閱讀。例如近幾年影響力甚鉅的演說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The Infinite Game」是他所推薦宅在家也值得一讀的系列新作(台灣尚未有中譯本)。台灣對疫情防守嚴謹,相對歐美幸運,但同樣面臨經濟紓困的難題,盛保熙不忘從經濟觀點來談,以前全家每周會一起約吃飯三次,現在增加到五、六次,多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但「到外面用餐」是在幫助產業,民眾不出門吃飯,餐廳少了生意,員工沒有薪水,菜市場乏人問津,影響深遠,「弊多於利」。然而,「不需要去的地方就別去。」例如他現在改帶著家人到河濱公園跑步、打籃球,少去游泳池、密閉空間運動。沒了參與三鐵賽事的機會,他在家踩自行車訓練台,「每個人都要對防疫做出貢獻。」型男如他卻笑說,代價就是最近胖了一些。深入順勢醫學 自然調理身體集團代理順勢醫學產品,天然、草本理念受到不少學生家長的喜愛。盛保熙說,有一次在坎城出差時,他有點發熱、流鼻水、喉嚨癢的症狀,身體不太舒服,於是到藥房抓了一些維他命C,但當時法國藥局藥師介紹他順勢糖球,他食用後睡了一覺,隔天起來感覺症狀況好很多,神清氣爽。回到台灣才知道,有些資訊靈通的人早就透過國外管道取得,代表已經累積大批忠實用戶。基於藥廠背景,他也去深入瞭解順勢醫學的製程以及實驗研究佐證,才正式引進台灣。盛保熙說,台灣人不喜歡吃藥,先進國家的民眾也多抱持,如果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不吃藥為優先的態度,也因此講求天然調理身體狀態的順勢醫學能在歐洲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法國,很多家庭都會有一個順勢百寶盒,打開裡頭是各種彩色管裝的糖球,針對不同症狀各有用途。果然,盛保熙打開自己的隨身防疫包,就有紓解感冒症狀的一管順勢糖球,還有最近火紅的接骨木莓成分發泡錠,口味酸酸甜甜,當他在辦公室感覺有點疲累,就可以泡著冷水喝。再來便是75%酒精、口罩族必備的薄荷錠和一支去漬筆。他不但自己隨身攜帶,還要求家裡的小朋友也要隨身攜帶,做到保護自己與保護他人。超高齡世代 將投入失智議題在台灣藥業界,盛保熙已從本土學名藥廠進軍國際,疫情雖可能扭轉世界局勢,但唯一不變的是「人類會越活越老」的超高齡事實。盛保熙關心失智症的世界議題,例如他認同亞東醫院神經科主任甄瑞興引進的「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就是鼓勵訓練創新,發揮失智長者保有的功能;他也將保瑞藥廠未來的重心擺在中樞神經用藥的研發。他認為,癌症在10-20年之間可望被有效控制,但人一旦罹患失智症,身體四肢可能都還好好的,一人失智卻是全家照顧,嚴重將衝擊至國家經濟,是世界性的共同難題。而這條解謎大腦、通往世界的路,盛保熙絕對不會錯過。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奎寧+日舒治新冠到底有無效?3個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一個月前(2020-3-22),各大中英文媒體都在報導一則新冠神藥的新聞,例如新冠救命藥「奎寧+日舒」5天痊癒? 醫:數據好到驚人。我在4天後(2020-3-26)發表新冠神藥,群魔亂舞,說可憐的事實是,所謂的「數據好到不可思議!」,也只不過就是區區6個接受「奎寧+日舒」治療的新冠病患。幾天後各大中文媒體又在報導一位紐約州醫生用「奎寧+日舒」治療新冠病患的新聞,例如重磅!成功率100%!這位醫生神奇藥方治癒699例新冠患者!。我也在2020-4-6發表「鄉巴家醫」蛻變「國際神醫」,敘述這位鄉村家醫如何利用媒體自吹自擂,發表毫無可資查證的醫療訊息。但是儘管如此,直到今天,這位鄉村家醫還是繼續在加碼,說已經治療了1400多位病患(請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L39NDizKPI)。那,這個不論是美國還是台灣醫生都在大力吹捧的神藥,是真的有效嗎?這一個禮拜來,已經有三個較具規模的「奎寧+日舒」臨床試驗發表在預印本網站medRiv,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它們的數據和結論。2020-4-14發表的No evidence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hydroxychloroquine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OVID-19 infection with oxygen requirement: results of a study using routinely collected data to emulate a target trial(沒有證據表明羥氯喹對因氧氣需要而感染COVID-19的住院患者的臨床療效:使用常規收集的數據模擬目標試驗的研究結果)。這是在法國進行的臨床試驗,有84位病患接受奎寧(羥氯喹)的治療,另外97位病患則沒接受奎寧治療。接受奎寧治療的81位病患裡有17位也同時接受日舒治療,另67位則接受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amoxicillin and clavulanic acid)治療。結論:這些結果不支持因新冠陽性低氧性肺炎住院的患者使用奎寧。2020-4-16發表的Chloroquine diphosphate in two different dosages as adjunctive therap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the context of coronavirus (SARS-CoV-2) infection: Preliminary safety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hase IIb clinical trial (CloroCovid-19 Study)(兩種不同劑量的二磷酸氯喹作為在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下住院的重症呼吸綜合徵患者的輔助治療:一項隨機,雙盲,IIb期臨床試驗的初步安全性結果(CloroCovid-19研究 ))。這是在巴西進行的臨床試驗,有41位病患接受高劑量奎寧的治療(10天12公克),另外40位病患則接受低劑量奎寧治療(5天2.7公克)。所有病患也都接受日舒治療。在治療後第13天,高劑量組有13位病患死亡,而低劑量組則有6位病患死亡。結論:初步發現表明,由於其潛在的安全隱患,不建議用高劑量奎寧(10天療程)治療新冠病患用。2020-4-21發表的Outcomes of hydroxychloroquine usage in United States veterans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Covid-19住院美國退伍軍人使用羥氯喹的結果)。這是在美國國進行的臨床試驗,有97位病患接受奎寧的治療,113位病患接受奎寧+日舒的治療,另外158位病患則沒接受奎寧或日舒治療。結論: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沒有發現使用奎寧加或不加日舒可以降低新冠住院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器的風險。 在僅接受奎寧治療的患者中發現總死亡率增加。另外,根據華盛頓郵報昨天的報導 ,紐約Langone 醫學中心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在84位接受「奎寧+日舒」治療的病患中,約有24位出現心臟病的問題。該團隊的領導說,此一風險使得「奎寧+日舒」治療非常不恰當。最後,今天福布斯(Forbes)也發表NIH Panel Recommends Against Using 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Drug Combination Touted By Trump(國家健康研究院小組建議不要使用羥氯喹和日舒,川普吹捧的藥物組合)。最後的最後,我奉勸那些囤積奎寧的醫生,趁現在知道的人還不多,趕快脫手,要不然再晚點,可能就要當維他命自己吃了。原文:新冠神藥,吹捧的結果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防疫紓壓 適當飲食運動很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人每天接收來自不同管道的疫情資訊,導致不少人出現壓力增加、情緒不穩等情形,不僅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一般人都可能陷入擔憂焦慮中,苗栗市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院長、精神科醫師洪國翔提醒,壓力和不穩定的情緒如果沒有釋放,容易影響免疫力,反而讓病毒有機可乘。「醫師,最近聽說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到過我們家附近的店,我實在擔心到吃不下也睡不著,不知道該怎麼辦?」面對疫情每天不同的變化,不少民眾因焦慮而求助精神科醫師協助,洪國翔建議民眾可嘗試轉換心情,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訊息為主,減少追蹤新聞及社群媒體,並從事其他活動來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多攝取深海魚類、堅果類、維他命B群、深綠色植物及優質蛋白質,對增強免疫力與預防焦慮也有幫助;本身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除維持正常作息及運動,若有症狀起伏應找專業醫師協助,切不可自行增減原有藥物的劑量。洪國翔分享可讓民眾舒緩焦慮感的方式,包括可以找信任的人交談,將情緒抒發出來;適當的飲食、睡眠和運動,不要以吸菸、酗酒或使用其他藥物來緩解情緒,如果因大量的疫情資訊覺得煩躁、有壓力,那就減少關注這些訊息的時間。他建議民眾,防疫期間確實做好防護措施、均衡飲食、作息正常、維持運動習慣來增強身體免疫力,就無需太過憂慮疫情問題了。
-
2020-04-22 養生.聰明飲食
耳鳴與吃素有關? 你可能是缺少這項營養素
日前1名中年婦人因耳鳴問題困擾多年而就醫,檢查後發現因長期茹素,缺乏攝取肉類中的維生素B12,進而導致聽神經萎縮退化,耳鳴不斷。對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維生素B12的主要作用為修復神經,藉由活化受損的內耳神經,達到改善耳鳴的作用,但僅對神經退化性的耳鳴起作用,非萬靈丹。 普遍來說,耳鳴可分為「他覺性耳鳴」以及「自覺性耳鳴」2大類。他覺性耳鳴屬於旁人可藉由聽筒察覺的種類,多半是因頸動脈、耳咽管或顳頷關節等部位產生問題而發出聲音,臨床上占比較低,且因診斷上較為容易,治癒率相當高;至於自覺性耳鳴,則是僅有患者可以感受得到的類型,這種耳鳴的成因繁多,外耳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疾病(如:耳硬化症)、內耳疾病(如:噪音性損傷、老年性聽障)、聽神經及傳導路徑疾病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因缺乏維生素B12或內耳微血管阻塞等病變導致的耳鳴,即屬於聽神經及傳導路徑受損的一種。李宏信醫師指出,民眾對耳鳴普遍存在著無法治癒的誤解,那是因為自覺性耳鳴在診斷上較為困難且費時,常無法找出真正的病因。特別是耳鳴在臨床表現相當多樣,可能是單側或雙側齊發,聲響可以是低頻或高頻等。但其實,只要透過詳細的問診與追蹤,耳鳴多半可以獲得妥善的治療,並非不治之症。 在治療上,多半會給予輕度的鎮定劑以抑制血管過度收縮、增進內耳血液循環的藥物、修護神經功能的維他命等,以期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並輔以神經營養劑及促進血管暢通的藥物或營養素,活化再生已受損萎縮的內耳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一般建議病人至少服藥3至6個月,大多可逐漸獲得改善,但需要耐心配合醫囑服藥,切勿因稍有好轉就自行中斷服藥。 由於耳鳴在治療上相當仰賴患者的主訴,李宏信也特別提醒患者,一旦有耳鳴的症狀,建議詳細進行紀錄,包含發作的時間、每次發作多久、頻率高或是低、是否會因特殊姿勢和動作而加劇或減緩,這些資訊都能幫助醫師較快速地釐清耳鳴的成因,即早給予適當的治療。最後,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則補充,一般耳鳴雖不是重症,但卻相當惱人,嚴重者可能會合併出現身心失調、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因此不能等閒視之。此外,在日常保健上,需盡量維持均衡飲食,攝取天然食材,少食用加工品,忌食辛辣、油炸等食物。同時需遠離噪音、吵雜等環境,減低壓力,便能預防不必要的耳鳴產生。 (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耳鳴是身體在求救! 3種疾病徵兆你不應忽視 電視愈開愈大聲,老化還是生病?
-
2020-04-19 養生.營養食譜
防疫練廚藝 日劇經典料理很療癒
多年留學在外的陳小易,每回親朋好友造訪,總化身為「易廚」,端上可口的菜餚招待,防疫時期,不少人轉而在家精進廚藝,不妨來一場「食療」吧。最初為滿足女友,陳小易開始下廚,留學後餐餐自己煮,多了大展身手的機會,更喜歡將在電影、電視劇看到的食物「變」到日常生活中,還在臉書與IG設立「CookimagE 映象煮易」專頁,與吃貨們分享巧思。經典日式洋食的炸肉餅,是日本庶民小吃,製作手法一點都不難,只要將豬絞肉與蔬菜切丁拌攪調味後,再用雙手塑形,油炸過後就可享用。由於家人愛吃魚,小易對魚料理也多有研究,也因偏好日式甘甜帶鹹的家常口味,特地以「佃煮」方式,米酒、醬油、味醂、清水調製成醬汁,淋到魚上,再以鴻喜菇、甜椒增色與提味,一起入鍋烹煮收乾醬汁,就是濃郁好下飯的一道菜。陳小易說,櫛瓜在美國很常見,這次剛好嘗試用最近火紅的氣炸鍋烘蛋,櫛瓜切片調味後,放入氣炸鍋烤熟,之後再跟調味後的蛋液一起入氣炸鍋,烤15分鐘至蛋液全熟。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指出,炸肉餅軟嫩,很適合牙口不好的熟齡長輩,且內含肉、蔬菜、蛋白質,也可作為嬰幼兒的副食品,可直接採用同樣食材,但不加入調味料,絞肉則必須打得更細碎。鯽魚富含優質蛋白質,對進行低醣飲食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料理;至於櫛瓜烘蛋,她認為,蛋料理本身具備綜合維他命、卵磷脂、蛋白質等營養,老少咸宜,再加上以氣炸鍋做法,是一道減油料理。日式炸肉餅食材:豬絞肉(250g或以下)、1/4顆洋蔥、胡蘿蔔(比拇指略大即可)、1顆蛋、鹽、黑胡椒粉、麵包粉、麻油、中筋麵粉做法:1.洋蔥、胡蘿蔔各切碎丁。2.將豬絞肉與洋蔥丁、胡蘿蔔丁、蛋液、些許鹽、些許黑胡椒粉和勻,用手掌拌壓,直到不黏手呈現光滑色澤。3.將絆攪後的絞肉分為5或6份,在雙手間來回拋打,每份肉團各約25次,並塑形成橢圓形的肉餅狀。4.將可耐高溫的油(例如葵花油)倒入鍋中約2-3公分高,以中大火加熱,直到丟入一小枚麵包粉會馬上冒出油炸氣泡(此時可以加入一些些麻油提味)。5.將每份肉餅依序裹上中筋麵粉、蛋液、麵包粉後,小心放入油鍋中,每面各炸約2分鐘(視肉餅表面顏色為好吃的金黃偏褐色),撈起後放置30秒,再放入油鍋中炸30秒,即可撈出置於蓋有吸油紙巾的盤子上桌。鮮菇鯽魚佃煮食材:鯽魚、薑、蔥、鴻禧菇1盒、半顆紅甜椒、米酒1大匙、醬油1大匙、味醂1大匙作法:1.將魚去鱗、洗淨,把薑片與蔥段靜置於魚的肚內和魚身上15分鐘去腥。2. 將鴻禧菇洗淨去除底部雜質後,手撕成粗細不一的形狀3.半顆紅甜椒洗淨去籽後,切成線條備用。4.在不沾鍋加入1匙油,以中火加熱到出現油紋,爆香薑片與蔥段,再將魚放入兩面各煎2分鐘。5.用1大匙米酒、1大匙醬油、1大匙味醂、2大匙清水調製醬汁。6.在魚身上灑上紅椒絲與鴻禧菇,淋上調製醬汁,再蓋上鍋蓋煮10-15分鐘,鴻禧菇呈現熟透狀即可盛盤。雙色櫛瓜烘蛋食材:黃櫛瓜半條、綠櫛瓜半條、1/2大匙橄欖油、鹽、黑胡椒粉、義大利綜合香料、5顆蛋、2大匙鮮奶作法:1.將黃色櫛瓜、綠色櫛瓜切成片狀,與1/2大匙橄欖油、些許食鹽、些許黑胡椒粉、些許義大利綜合香料和勻,放入氣炸鍋,以160度烤10-15分鐘至熟透。2.打5顆蛋,並於蛋液中加入些許食鹽、2大匙鮮奶和勻。3.取一個有深度的烤皿(可放置於氣炸鍋內),鋪上烤紙(方便後續取出烘蛋避免沾黏),加入蛋液與烤熟的櫛瓜,以150度氣炸鍋烤15分鐘至蛋液全熟。4.將烘蛋從烤皿中取出,稍微放涼後即可切成適合享用的大小上桌。食譜/陳小易提供
-
2020-04-17 橘世代.時尚橘
眼周肌膚最容易提早「衰老」!靠4招養出完美眼周
隨著年紀增長,許多重視臉部肌膚的人,總會發現臉上開始出現皺紋,其中又以眼周附近的皺紋是最早出現,如眼尾的魚尾紋、較深的眼袋等,眼周皺紋變多,也讓整張臉看起來青春不在。眼周,是最會洩漏女人年齡的秘密,也是最該注意保養的部位。為什麼眼周肌膚會特別容易出現皺紋?根據美國大學研究指出,眼周皮膚的薄度,是臉部肌膚的1/3~1/5,也因此眼周會比其他部位的皮膚提早衰老8年。另一方面,許多人因為愛笑、眯眼,還有生活作息不正常,以及臉上膠原蛋白流失,也是眼周衰老的主要原因。該怎麼樣拯救眼周肌膚呢?有下面4招要跟著做起來。一、眼周也要防曬許多人會記得擦防曬,但可能會略過眼周,其實一般臉部適用的防曬乳,擦眼周也是沒問題,特別是眼瞼、眼角、下眼皮的部分,都記得要擦防曬。遇到太陽真的很大時,建議需要配戴太陽眼睛,避免眼睛一直瞇瞇眼,長期產生皺紋。不過擦完防曬後,記得要卸妝與清潔,也是很重要的步驟。二、養成良好的習慣生活作息要正常,是基本功,但其實多數人都做不到,那麼飲食要均衡,可以多吃抗氧化的食物。另外眼睛儘量避免瞇瞇眼,也不要常皺眉,都會導致皺紋持續產生。三、保濕與滋潤眼周肌膚許多品牌都會推出眼霜,號稱眼睛就要用專屬的保養品。這是因為眼周肌膚比臉部肌膚薄,眼霜的質地得要更滋潤,如果預算有餘,可以購買眼霜,或是一般的臉部乳霜也可以代替。40歲以上後,可以塗抹滋潤型的眼霜,選擇有延緩肌膚老化的成分,譬如維他命A⋯等,另外如果眼霜中有添加玻尿酸等保濕成分,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沒有,眼周肌膚也要特別注意保濕。四、眼周按摩的手法塗抹眼周保養品時,手法也要特別注意,基本上就是「由內向外」,塗抹眼霜時,要使用無名指沾取,點在上下眼皮、眼尾,然後輕柔按摩,不要過度拉磣,重點是按壓,增加血液循環,才能讓眼周保養做到確實。【熟齡保養精選QA大問答↘↘↘】。健康膚質從正確保養開始 4個QA搞懂保養!。追求美麗無年齡限制!熟齡肌保養一定要知道4大重點。熟齡保養沒效? 醫:3大常見迷思別再犯!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4-17 失智.名人專家
巫瑩慧/疫情升溫!各國在新冠肺炎的失智防疫重點
2019年底從中國大陸開始傳染的武漢肺炎,後更名為新冠肺炎COVID-19,在2020年從亞洲到歐洲、美洲、非洲、中南美洲,隨著染病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在3 月中旬正式宣布為全球大流行。截至4月4 日為止,全球感染人數100多萬人,死亡已經超過6萬人,而生活受到疫情相關限制的人,已經達到現今總人口的1/3,這是公共衛生的一個重量級的挑戰。在這特殊的狀況下,不論失智者照顧者或其他家屬是否有受到感染,社會的對應機制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10人以上的集會、減少社會參與的活動,人與人間保持的距離等,勢必會增加失智者和照顧者的衝擊和問題行為的強度。一旦必須進行居家隔離,更為加重在宅或醫療上實務與情感照顧的困難度。因此各國開始思索如何推展有效的措施來支持失智者、照顧者和醫療專業人員。以下資料來自國際失智症協會和台灣失智症協會,翻譯及綜合整理如下:I.台灣失智症協會該協會在2月21日完成失智防疫指引--專業人員篇,3月17日改版為「失智症防疫照護參考手冊」,針對失智照顧可能遇到什麼困難,做了說明和建議。一、失智者1.失智者不易暸解疫情資訊與宣導內容。2.失智者較難記得或配合防疫措施,如居家隔離、戴口罩、勤洗手等。3.失智者較難正確陳述旅遊史、接觸史及群聚情形。4.失智者較難主動或正確表達身體不適症狀,如發燒、呼吸困難、倦怠、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而可能透過躁動或異常行為反應表現出來。5.失智者的自我情緒調適能力下降,可能因周遭環境壓力變大,或對疫情資訊錯誤理解,而有過度焦慮緊張的反應。6.失智者可能忘記自己正在居家隔離而出門走逛,不小心違反防疫規定。7.失智者若被隔離,可能因對環境、人員不熟悉,加上身體的不適,更易焦慮、恐慌;另外,重複言語或行為、遊走、妄想、躁動等行為精神症狀也可能加劇,甚至出現急性精神混亂的狀況。8.防疫期間日常活動及刺激減少,可能導致生活規律混亂、日夜顛倒、情緒不穩定,而加速失智者功能退化。9.獨居失智者除了無法正確配合防疫措施,也可能難以獲得防疫資源如口罩、消毒用品或配備。二、家庭照顧者與看護1.家庭照顧者與看護除了擔心疫情,還須面對失智者行為精神症狀的惡化,耐性可能降低。照顧者的焦慮情緒也可能使得失智者出現或加重原有的躁動行為。2.對於防疫期間失智者是否參與社區活動,家人間可能意見不一;除了會擔心失智者出去將增加感染風險,但待在家裡、刺激減少,也會擔心失智者功能退化,家屬心中很為難。3.社區活動及服務減少,但失智者可能頻頻想出門,造成失智者與家庭照顧者間衝突增加。4.家庭照顧者可能因失智者無法配合,難以抽身辦理防疫所需事項,如去花長時間排隊買口罩。5.外籍看護因語言隔閡,可能無法充分了解防疫措施。三、專業人員1.機構專業人員一方面擔憂疫情,一方面要努力做好防疫措施,工作量變大,壓力增加。2.由於防疫措施造成專業人員必須花更多時間來照顧,加上失智者較難配合,耐性可能因而降低。3.擔心失智者因活動與刺激機會減少,而加速其功能退化。4.依失智症嚴重程度及認知功能不同,失智者的防疫問題及對防疫措施的配合度也有差異,造成專業人員的照顧困擾也不同。另外,防疫期間應對策略共有8 項:1.遵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暨衛生福利部發佈之一般性防疫措施指引。2.採個別化防疫措施,關照失智者、家屬與看護需求。3.確認失智者、家屬與看護的旅遊史、接觸史及相關症狀,並宣導防疫措施。4.主動關照失智者並重複提醒。5.協助家屬、看護及失智者維持情緒的安適。6.協助居家活動、環境與生活安排。7.自我關照身心安適。8.跨單位合作。以上八項都有實施細則,詳細內容請參考網址中的手冊。http://www.tada2002.org.tw/Messages/Content?Id=1074(中文版)由於失智症需要依不同嚴重程度,調整共通性照顧及行為精神症狀照顧,建議可參考http://www.tada2002.org.tw/Download/BookVideo/1?page=2該協會更精心整理了電視劇、歌唱、幽默秀、美食旅遊的清單,讓大家防疫的同時也有許多豐富的居家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362271661188/posts/10158643966621189/?d=n若有任何失智症相關疑問請洽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 我幫您)。II.國際失智症協會https://www.alz.co.uk/news/adi-offers-advice-and-support-during-covid-19 (英文版)●美國失智症協會、紐西蘭失智症協會和澳洲失智症協會,除了自我防衛、保持安全距離等相關提醒外,都有強調洗手的重要性。為了讓失智者更清楚的掌握,做了以下的建議:1.在廁所或衛浴貼上圖示,詳細分解用肥皂洗手的步驟,並強調至少要洗20秒以上。2.家人或其他照顧者在可能範圍內,對失智者示範洗手步驟,或者一起洗。3.可以養成一面唱歌一面洗手的習慣,增加失智者願意配合的誘因。4.無法用水洗時,最好以60%以上酒精的乾洗手液代替。●「中國大陸失智症協會ADC」等組織,共同發表「精神和心理層面的支持所面臨的重要訊息」(英文版)影音宣導:https://www.alz.co.uk/news/covid-19-sharing-experience-and-advice-from-adis-member-association-in-china(中文版)文字宣導:https://www.alz.co.uk/sites/default/files/pdfs/MHPSS-Key%20messages-CN.pdf指出疫情對失智者會增加焦慮、恐慌、躁動、遊走、退縮、易怒、妄想、瞻妄、攻擊性、睡眠障礙等的頻率。因而讓家屬、照顧人員和專業人員,容易陷入焦慮、煩躁、困惑、痛苦、疲累、倦怠、孤獨、無助的衝擊。所以,要如何幫助失智者和照顧者呢?1.首要的心理協助1)內容◆評估該對象的緊急需求和最擔心的問題。◆盡力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傾聽而不是說服。2)地點:安全和隱私性◆舒適和協助個案找到安全感。◆幫助個案盡快安置。2.失智者和照顧者自助式的心理輔導1)原則:接納生理和心理的變化。2)方法◆經由具代表性的管道獲得資訊,經由輔助方式幫助記憶。◆了解自我防護的重要性,以正向的態度採取預防措施。◆經由電話、微信、運用軟體、視訊、或其他媒體平台向家人親友傾訴擔憂、尋求支持。◆放鬆和冥想的練習。◆多安排豐富的居家活動。3.精神行為症狀管理1)策略◆建議運用非藥物的介入。◆建立個人化非藥物的管理模式,遵循敘述症狀、調查原因、制定方法和評估效果的程序。2)方法◆環境安排:設立專收失智者的區域;認可情緒體驗;以簡單清楚的方式溝通;調整光線和播放安撫的音樂。◆家庭生活:設計合適的活動; 陪伴和鼓勵個案參加。◆照顧者:保持正向態度;學習照顧技巧;關懷失智者的感受;認可失智者的情緒體驗。◆不能配合個人防護措施時:理解行為的背後因素;討論原因和提供務實的協助;簡化程序一步一步來;以文字或圖案提醒;鼓勵和營造成就感。◆身體不適時:言語安撫;處理身體狀況;需要時對症處理。4.瞻妄時的臨床處置◆原因治療:電解質不平衡的處理;控制病毒感染。◆支持性治療:確保水分、維他命和營養的補充。◆減少不必要的臨床處理:如夜晚給藥或心電圖監視等。◆非藥物介入:改善環境;提供正確空間訊息;和緩燈光和聲音的刺激。◆遵照臨床評估,給予必要的藥物治療。5.疫情期間的認知障礙確認◆以加強預防措施和疫情掌控為主。◆找具公信力的機構尋求評估和確診。而當民眾需要居家隔離時,不論是否失智,則有一些共通的可行性方案。●英國的「獨立電子媒體」(英文版)https://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health-and-families/coronavirus-mental-health-self-isolate-how-to-manage-quarantine-a9404431.html1.做一些讓自己覺得小確幸的事:例如,做新的運動、學一小段語言、在視頻上和別人聊天、參加線上讀書會等,覺得有成就感的事。2.健康飲食:減少垃圾食物和零食,好好吃正常均衡的食物,向附近和網路的超市訂購,請餐廳外送、找親友或社區的團體協助採購。3.多接觸自然:家裡的花園或陽台上的植物可以增加勞動和心靈療癒。也可以藉此呼吸新鮮空氣,增強自癒力。記得打開窗戶引入新鮮空氣,增加對流和室內淨化。4.維持正常作息:一味的放懶反而對健康沒有幫助。即使2 個禮拜或更久的時間在家,正常的吃、喝、工作、休息、睡眠,才能讓身體維持在比較良好的狀態。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也可以試著和過去疏於聯絡的親友,重新建立情感。5.有太多可以做的事:做手工藝、學做新菜、編織、動手做生活用品、寫作、園藝等。6.減少訊息干擾:避免重覆接收疫情發展和報導,才能遠離焦慮和挫折。7.別讓負面情緒淹沒:隔離時比較容易有不滿情緒產生,多珍惜這段獨處時間,以正向態度和方法面對。在疫情不斷攀升,恐慌持續蔓延時,對失智者、照顧者和一般人, 是否有簡單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在短時間內自我安撫,觀照自己, 靜心下來。●「失智英國」慈善協會製作了「信號呼吸法」(英文版)https://vimeo.com/312089991深吸一口氣,將下巴、肩膀和雙手臂提起,閉氣2 ∼ 3 秒。然後吐氣,順便讓下巴、肩膀和雙手臂跟著放鬆,同時默念「平靜」或「放下」的意念。上列網址還有其他影音照護的建議。我們不知道新冠病毒的流行還會持續多久?但是以疾病初期沒有徵兆,卻已經有高度傳染力,在疫苗沒有出現前,它的肆虐和破壞是不容忽視的。尤其失智者在風暴中, 因為本身的大腦退化,很難自主防衛和配合防疫照顧的規定,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協助。希望以上各國策略參考,能夠減少失智者和照顧者成為疫情下的高危險族群。(文章經作者同意轉載自健康e世界)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寄口罩到印尼須繳稅核准 代表處提醒國人評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開放民眾寄口罩到海外,但依規定,在印尼的收件者需申請核准,且要繳稅。駐印尼代表處提醒寄送前先評估必要性並依規定申請,避免遭扣無法寄達。駐印尼代表處昨天發布公告指出,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印尼政府針對進口醫療用品設有進口管制,項目包含口罩、乾洗手、藥品、維他命等。在印尼的收件者須依規定事先上網申請核准。代表處指出,相關規定及申請流程可在印尼國家單一窗口(INSW)網站查詢(http://insw.go.id)。印尼國家單一窗口服務中心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指出,寄送至印尼的物品會依其價格、保險、運費等費用計算進口值,再依進口值課徵進口稅及貨物加值稅。服務中心指出,收件者上網申請後,印尼國家災害應變總署(BNPB)會發函核准,1至7天內可完成,收件者就可提領。如果在海關保管期限內未取得核准,物品將被退回。服務中心指出,依印尼的相關規定,物品價值超過3美元(約新台幣90元)就必須繳稅。印尼考慮將這項免稅額的門檻提高到500美元,不過政策仍在研擬中。代表處說,鑒於寄送口罩等相關醫療用品來印尼之手續相當繁複,並可能涉及額外費用,提醒僑民知會在台家屬,寄送口罩等其他醫療物資前先行評估必要性,並依寄收規定申請,避免遭扣無法寄達。駐印尼代表處公使蕭振寰今天受訪指出,印尼郵寄物品的免稅額原是100美元,先降到70美元後,再降到3美元,主要是近2、3年民眾在中國電子商務平台下單數量太大所致。蕭振寰指出,印尼將口罩列為防疫器材,台灣民眾如果要寄口罩到印尼給家人,如果是自用,且寄送的數量不多,並依規定申請,繳交相關的稅負,應能獲得核准。
-
2020-04-16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隨著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容易使人感冒,而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到7天內會痊癒;一旦感冒時,可自行買藥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但是,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差別在哪?陳鳴翰指出,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醫師處方則是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陳鳴翰也分享,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延伸閱讀: 怕藥品副作用不敢吃藥? 食藥署點出3服用原則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
2020-04-16 科別.新陳代謝
沒吃什麼也胖? 減重專家破除減肥3大常見迷思
許多人想方設法要減肥以維持好身材,卻因為盲目跟隨網路上未經證實的錯誤減肥方法,導致越減越肥!減重專家曾漢棋醫師提醒,民眾別誤信減肥偏方,平時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及搭配運動,維持身材並非難事。如果是中度或重度肥胖者,建議可諮詢專業減重醫師,由醫師診斷及治療,才能安全有效達到減重目標。曾漢棋醫師累積30多年臨床減重經驗,已經協助許多肥胖者成功減重,在平常門診中發現有些減重民眾使用了錯誤的減肥方法,結果花錢又傷身。以下為常見的減重迷思及正確減重方法,提供民眾參考。減重迷思一:追求快速減肥效果坊間許多減肥產品業者宣稱,自家產品能讓使用者一天瘦一公斤,或是一個月瘦20至30公斤,還會找來一些人作見證,並附上減肥前後的對比照片,使減重者心動下訂,但結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曾漢棋醫師說明,從生理學角度分析,一公斤之體脂肪相當於7,700大卡熱量,因此想要減掉一公斤的體脂肪,就需要減少熱量攝取及增加熱量消耗達7,700大卡。 舉例來說:一個體重100公斤的人,如果他日常工作都是靜態活動,一天大約消耗3,000大卡熱量,若兩天半的時間不吃不喝,能減少熱量攝取7,500大卡,也就是減少一公斤的體脂肪,而人體每減少一公斤體脂肪大約會流失0.3~0.5公斤的水分,因此,加總起來一個月大約可以減掉體重15公斤,相當於15%體重,這已經是減重的極限。但是這種完全不吃任何食物的減重模式,現實中不太可能發生。如果減肥者每天減少熱量攝取約700大卡加上增加運動消耗300大卡,一個月可減少體重4-6公斤。減重迷思二:單靠運動減肥,不用飲食控制美國德州某知名運動中心,曾經做過運動減肥的大規模人體實驗,每位受試者不需要做飲食控制,單靠運動減重,結果平均每個人一個月只瘦0.3-0.5公斤。減肥的關鍵70%靠飲食30%靠運動,單靠運動是很難成功的,因此想要減肥成功,最好是飲食控制及運動雙管齊下。 曾漢棋醫師建議,減重者的飲食控制可以採用「倒金字塔飲食」,此類飲食法中將油脂類及澱粉類攝取減少,而蔬菜類要吃最多,至於蛋白質類攝取要比平常人多一些,另外減重期間也要補足維他命、礦物質及水分,水分一天要超過2,000 c.c.以上,以提升人體新陳代謝率。 減重迷思三:低醣飲食減肥法比較快?「生酮飲食」減肥法是近期國內風行的減肥方法,在減少醣類(碳水化合物)攝取的同時,脂肪類攝取增加,然而低醣飲食對於減重來說,並不是有利的方式。脂肪一公克含有9大卡的熱量,碳水化合物一公克4大卡,且脂肪類食物的飽足感不如碳水化合物,導致要吃得更多才會有飽足感,熱量很容易超標。 曾漢棋醫師說,若從細胞對營養素利用的優先順序來看,人體細胞會優先利用葡萄醣做能量來源而非脂肪,因此脂肪攝取後容易囤積在體內。另外,碳水化合物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保護人體的結構蛋白質,如肌肉內臟及抗體等不會流失,因此,一天至少攝取10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其實,人體經由碳水化合物形成脂肪的效率很低,一天最多才形成20公克的脂肪,等於50天才會胖一公斤,對於造成肥胖原因來說,根本微不足道。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吃菜減重卻變胖? 那是因為這1類蔬菜比肉還肥
-
2020-04-12 養生.營養食譜
為小情人做早餐 焦桐的90道人生之味
做菜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情感的傳遞。作家焦桐在新書「為小情人做早餐」中,收錄30多年來,他為妻子和女兒所做的90道菜。他不僅記錄食譜,也寫下發想與做菜的過程,「通過烹煮食物,呵護最摯愛的家人,讓她們也相愛。」他透過書中的每一道菜,記錄往日的美好時光,留下親情與愛情的滋味。看似簡單的荷包蛋,是很多人學會的第一道菜,充滿文學與歷史典故,也是焦桐小女兒八歲時首次為父親烹煮的食物。據說「荷包蛋」名稱源於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各端一碗蛋,互吃對方碗中的蛋,意為「合抱蛋」,久而諧音「荷包蛋」。如此充滿綿綿情意的蛋,焦桐形容烹煮訣竅是「手勢需溫柔謹慎,專心致志,以免破損」。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小小的荷包蛋看似沒什麼特別,其實營養豐富等同「綜合維他命加鐵質加蛋白質」,在貧困的年代,吃一個荷包蛋等於把一顆「綜合維他命」吃下肚。鱈魚營養豐富,焦桐深知女兒不愛吃魚,於是在煎魚時加上芒果誘引,並加上白葡萄酒和巴西利碎,自創這一道洋溢父愛的「芒果煎鱈魚」。李婉萍表示,鱈魚EPA、DHA含量高,三酸甘油脂高的人可一周吃三次、每次吃手掌大小的分量。而芒果可以去掉魚的腥味、增加甜味;巴西利碎、白葡萄酒都可以去掉魚的腥味。「牛郎義大利麵」是焦桐為亡妻量身打造的美食。當時妻子罹癌化療、焦桐每天提早下班,回家親手做晚餐給她吃。長期化療的人胃口差,味蕾變得遲鈍,焦桐親自下廚、每天變化不同菜色,取悅妻子的食慾。他將南義特色菜「煙花女義大利麵」,改造成符合妻子口味的「牛郎義大利麵」。「煙花女義大利麵」據說是早年拿坡里妓女鍾愛的菜色,食材包括鯷魚、酸豆、橄欖、紅辣椒、蒜頭、洋蔥、番茄、巴西里等。菜如其名,「煙花女」色彩妖豔、口感激烈,不論視覺或味覺都能強烈「挑逗」食客的味蕾與胃口。焦桐自創的「牛郎義大利麵」,將南歐的食材改成台灣在地食材,並將妻子不吃的乳製品改成台灣的豆腐乳,用菜色的顏色和口感挑逗食慾不振的妻子。如今想念妻子時,焦桐會為女兒調製這道「牛郎義大利麵」,讓孩子品嘗父母的愛情與思念。李婉萍形容「牛郎」這道菜很「酷」,西式的做法卻都是中式食材,還加上豆腐乳。她指出,這道菜可增強免疫力,青椒黃椒紅椒維他命C高,而番茄熟吃茄紅素會變高,對免疫系統有利,香菇的多醣體也可增強免疫力。第1道菜 荷包蛋食材:蛋、鹽、胡椒粉、烤鴨作法:煎荷包蛋最佳鍋具是平底鍋,少量油加熱後,仔細打入蛋,以小火單面煎熟,撒入適度的鹽,對折如半月狀,翻面,稍加續煎即成,建議蛋黃煎至七分熟。也有繁複豪華的皇家版荷包蛋,法國文豪大仲馬根據法國皇家食譜的荷包蛋,煎完荷包蛋後取烤鴨肉汁加上鹽與胡椒粉,趁熱澆在荷包蛋上。第2道菜 芒果煎鱈魚食材:鱈魚、蒜末、芒果丁、巴西利碎、白葡萄酒、檸檬作法:取輪切鱈魚(鮭魚亦可)一片,均勻抹鹽與胡椒粉,裹粉以小火油煎至熟、裝盤。奶油炒香蒜末,加入芒果丁、巴西利碎、白葡萄酒,用小火拌炒,再滴入檸檬汁。起鍋,覆上魚肉。檸檬皮刨絲盤飾。第3道菜 牛郎義大利麵食材:義大利麵條、鮭魚卵、青椒、黃椒、紅椒、番茄、豆腐乳、干貝XO醬、羅勒葉、作法:取義大利麵,加橄欖油、鹽煮熟,撈起,放入冰水中備用。用橄欖油爆香蒜片,加上香菇、培根肉;續炒青椒、黃椒、紅椒、番茄。加入豆腐乳拌至溶解;最後麵條下鍋,加入干貝XO醬與羅勒葉,起鍋前加入鮭魚卵。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4-12 養生.抗老養生
「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洪蘭: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
有限人生裡,如何發揮最大的價值?如何活過,人生才算「值得」?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研究腦神經科學多年,她認為,有意義的生活一定伴隨著壓力,要是沒有做到自己認為「值得」的事,這一生也就白過了!72歲的洪蘭臉上沒有太多皺紋,許多人向她討教保養方法,她說只有一個秘訣:「心情快樂」。即使有皺紋,倒也不是壞事,她以作家馬克吐溫的名言來說明:「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許多事情換個角度想,就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洪蘭說:「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一個月10篇專欄,路邊花草都是學習一般人言及快樂,往往連結的是「放鬆」。洪蘭卻認為,真正持久的快樂,其實是持續學習與對自己的紀律。採訪這天,拍照時公園裡有許多不同顏色的扶桑花。這正是她最愛的花,馬上逛整個公園探個究竟,想知道這與自己種的差異為何。常有人問她,中年後腦力該怎麼保養?她說:「保養?不用保養,用就好啦!」其實只要有點好奇心,路邊的一花一草木,都是學習。很難想像,洪蘭目前的專欄每個月達10篇之多,平均每3天就得交出一篇,她卻來從不遲交。「凡事若不在控制權內,就不要去想它;但自己的事情,就可以把它做好。」她不看電視,聊八卦的聚會也絕少參與,把心力全部都投注在閱讀與寫作中。即使前陣子生了一場病,期間仍未停歇。因她認為專欄可以傳播觀念影響社會與教育,是最值得做的事。當規律運動,身體自然就會回報,規律動腦,其實也同理。「透過寫專欄,可以訓練自己,平常一定要多閱讀、多準備,自己也能時常更新新知。」50歲後當一個敢言的人,用經驗回饋社會洪蘭的演講,幾乎場場爆滿,有將知識以通俗語言表達的好能耐,眾人還以為她天生能言善道。然而,她透露其實自小是個不太敢說話的「徹底乖巧好學生」。「台灣人較拘謹,從小不敢犯錯,不敢冒險,很多意見不敢發表。」她舉例,兒時曾問老師一個問題,不僅沒得到解答,還因老師面子掛不住而被打,以後哪敢再發問?說話的能力,是當老師後訓練出來的。她回憶最早在中正大學上課時,學校為了回饋鄉里,每週都安排老師到嘉義文化中心演講,底下聽眾百百種,還包含高齡的阿公阿嬤,她得將艱深的學術內容,化為易懂有共鳴的語言。例如講解失智的研究,告訴在場的人:「阿伯,你把綠豆湯燒成綠豆乾(忘了關火),不代表就得阿茲海默症。」每週一次的演講,無形中累積了她往後面對群眾的各種能力,也呼應她的體悟:值得的事,必然伴隨著壓力而來。問她覺得50後的族群,在生活、職場、社會各面向上,應該更沉靜淡出、還是更積極表達?她馬上說:「應該更要表達!50後更應該動起來,已沒什麼好怕的,應該更要用自己的經驗,回饋社會。」熟年夫妻的相處基礎,年輕時就要建立如何建立快樂的基礎,她認為,來自適時「看開」的智慧。洪蘭與曾志朗是著名的學術夫妻檔,結褵超過50年,不過在日常生活方面,她笑說退休後才發現,丈夫醉心於學術,日常生活幾乎完全不上心。有回她在院子澆花時,聽到屋內電話響個不停,進去看怎麼回事,才發現先生不僅不知道電話放在哪,手上還誤拿吸塵器的控制器,渾不知兩者區別。洪蘭哭笑不得,自嘲:「住這麼多年,他什麼都不知道,我應該寫一本20年目睹之怪現象。」如此生活上的差異,如何維繫感情?洪蘭認為,熟年夫妻吵架一點都不值得,既浪費力氣,皮膚又會增加煩惱的紋路,既然改變不了對方,那就學著「看開」。例如,她注重健康,平日總要吃魚油、維他命、亞麻仁油等營養素,要丈夫也跟著吃,對方卻說:「不要」。她就不要求了,幽默打趣地說,「反正不吃,死的是你,又不是我。」熟年夫妻能如此自在相處,她強調基礎需在年輕時就要培養感情,到老了才不會來不及,「有人說婚姻像織毛線,一針一針織,但一拉就拆掉了,年輕如果沒用心織,老了一定什麼都沒有。」50後的快與慢,都是一種修煉洪蘭說話的語速和走路的步速,都比一般人來得快,一秒都不想浪費。在她50歲後,似乎還帶著一種迫切,「怕來不及,感覺來日無多,年輕時的時間感叫做kill time(打發時間),現在則是珍惜每1分鐘。」然而,去年中旬經歷過一場大病後,她強調50後的重點建議:「絕對是健康」,對身體好的食物,再難吃她也不會抗拒;每天至少步行1萬步,她當場拿出手機看APP的當日紀錄,下午3點半,她已走了6,700多步。她也改掉了熬夜寫作的習慣。以前的她,睡覺到一半,會爬起來把稿子寫完,現在則先睡飽,明天早上再繼續,「因為我曉得,如果生病,可能就根本不能做了,以前覺得無敵鐵金剛,到65歲後就要slow down(慢下來)。」慢活對她來說,是當前的修煉。晚年三寶:老本、老伴、老友,快樂最重要關於老,洪蘭幽默以待。她在書中引述日本銀髮族打油詩比賽的句子,其中一段形容老夫妻:「以前反覆確認是還有沒有感情,現在反覆確認是還有沒有脈搏……」老了就是老了,但有健康的心態最重要。她提醒,「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兩者往者已矣,只有老友來者猶可追。如果明天走了,誰會懷念我?只要有一個人,這一生就沒白活。」洪蘭認為,除了對別人付出,對自己有時也別太苛刻、失了生活的樂趣。「吃飯是吃8分飽,另外2分是我留下來吃甜點的,一點甜的讓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飯吃起來也似山珍海味!」明白自律後的收穫,並給予自己小小的快樂,洪蘭引述馬克吐溫的這句話,就更有深意了:「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原文:壓力可以是快樂的!洪蘭:皺紋是提醒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
-
2020-04-09 醫療.眼部
眼睛紅紅的怎麼辦?結膜下出血小問題,眼球出血可能出大事
眼球結膜下出血雖然肉眼可見,看來怵目驚心,但其實是小問題;眼球內出血則可能已嚴重出血,外觀仍正常無異,患者本身也沒有疼痛感,卻會影響眼睛視力。隨著老化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盛行,也增加中老年人發生眼出血的機率。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吳仁斌表示,若非外力撞擊或外傷引起的眼出血,最常見的是「結膜下出血」,這是眼球表面的微血管破裂,特別是中老年人熬夜、用力咳嗽,或是因便祕、上廁所時憋氣,當用力過後,照鏡子時發現眼白處像兔寶寶眼睛一樣紅紅的。還有些人則是因為服用了抗凝血藥物,稍微揉眼睛後就發現眼睛紅紅的。雖然眼睛結膜下出血,看起來有點嚇人,也會讓患者忐忑不安,但其實就像身上的烏青、瘀血一樣,不擦藥就會自行痊癒,結膜下出血經過一、兩週就會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而且因為結膜下出血的血管破裂是在眼白部位,與光線進入瞳孔的路徑無關,因此不會影響視力,患者頂多覺得眨眼時有異物感,有時候還是旁人告知才發現。不過,若眼球外觀看起來沒什麼異狀,但是卻有視力模糊的現象,則可能要考慮眼球內出血的問題。眼球構造複雜,常見的眼球內出血可分為視網膜的表面出血以及視網膜下出血,一般來說多是單獨於某一眼出現,較少兩隻眼睛一起發生。即使外觀沒有異樣,但只要出現了單側視野缺損,看東西扭曲變形、感覺眼前有閃光,或是覺得有飛蚊症、視力有些模糊,甚至視力急遽下降等症狀,一定要盡快找眼科醫師診斷,並且告知是否有慢性病史。除了散瞳視網膜檢查,必要時需進行超音波、眼部斷層掃描或螢光眼底攝影等檢查。眼球內出血更擔心發生所謂的「眼中風」,因為視網膜血管出血或阻塞,嚴重時會造成視網膜壞死,有失明的危機,尤其眼中風來得又急又快,沒有把握治療的黃金期,極可能導致視力的永久傷害。如果血管阻塞處位於視網膜週邊,對視力影響較小,但萬一阻塞處恰巧發生於正中央的黃斑部,因為這裡的感光細胞較多,日後視力很難完全恢復。除了視力不對勁時要有警覺心,平時要預防眼出血,醫師建議,由於國內三高疾病盛行率高,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好好控制血糖、血壓。有高度近視者,視網膜也比常人退化得嚴重,更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也要特別留意。眼出血是眼睛老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相關疾病,因此建議平時勿用眼過度,不少人的工作與電腦為伍,下了班又把看電視當主要娛樂,這種「白天看電腦、晚上看電視」的生活型態,對眼睛很不健康,也有損眼力。吳仁斌建議,休閒時間應多做戶外活動、晚上勿熬夜,有充足睡眠,讓眼睛獲得適當休息,要護眼還是得從日常作息做起;另外,多吃新鮮蔬果,維持均衡營養,如甘藍、花椰菜、南瓜、菠菜、葡萄、奇異果等飽含維他命、葉黃素等眼睛必要的營養素,也有助於眼睛的保健。延伸閱讀: 久盯螢幕眼睛痠! 3個常見舒緩行為其實很NG 眼睛不舒服就點眼藥水? 眼科醫師警告7種人不可以亂點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時時擔心中標讓心好累!新冠肺炎讓這些食材成為熱門關鍵字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飲食趨勢預測平台「Tastewise」發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爆發期間,網路上對功能性食品的需求與搜尋量出現了驚人的成長,接骨木漿果、迷迭香、康普茶、洋甘菊等搜尋熱度都所有提升。2020年關前就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COVID-19),如今已蔓延至全球上百個國家,也改變了許多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由以色列與希臘地區Google前任行銷長(CMO)開創、以人工智能技術(AI)為根基的飲食趨勢預測平台「Tastewise」發現,在全球疫情大規模爆發的2020年2~3月期間,網路上對功能性食品的需求與搜尋量出現了驚人的成長,接骨木漿果、迷迭香、康普茶、洋甘菊等都成為疫情下的潛在贏家。Tastewise憑藉AI技術蒐集來自超過200萬個跨社交平台、27萬家餐廳等的海量實時資訊,從餐廳菜單、網絡食譜、社交平台討論等數據,來分析最新的消費者趨勢。多數數據來自美國,藉以推估出全球趨勢。能提高免疫能力、紓解壓力、具醫療效用的食品熱度飛速增長「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從去年(2019年2月)開始就可以觀察到他們更加尋求功能性的食品與飲料,但在新冠肺炎期間,我們看見這股趨勢有驚人的成長。」Tastewise在報告中指出,消費者最感興趣的3種功效為「能提高免疫能力、紓解壓力與有醫療效用」。其中,「有益於免疫系統」的熱度增長了66%。Tastewise指出,以往在冬季快結束時,這類型的需求會減少,但是新冠肺炎的盛行扭轉了這一局面。好比說,有研究證實可緩解流感症狀、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接骨木漿果(Elderberry)」在2020年2~3月期間,於家庭消費者針對提升免疫能力的網路討論中,熱度上漲了108%。此外,Tastewise表示,由於新冠肺炎讓消費者身處於健康、社會與經濟動盪的時期,保持鎮定與舒緩壓力變得很重要,能紓解壓力的食品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12%、被視為有舒壓效用的迷迭香搜尋量更提升114%。「健康是消費者的頭等大事,人們願意更積極主動地攝取具有醫療效用的食物來維持健康。」Tastewise指出,相較於去年同期,醫療效用食品的搜尋量增長了45%,並預計接下來幾個月還會繼續上升。苦瓜、康普茶、醃菜、洋甘菊的網路聲量崛起Tastewise也指出,其中有4種食物在疫情中成為最常被提及、搜尋的熱門話題,分別是苦瓜、康普茶(Kombucha)、醃菜與洋甘菊。在許多地方視為能治療及預防慢性疾病、富含維生素C的苦瓜聲量提高了28%;之前就風靡歐美,含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的發酵茶「康普茶」較去年同期又成長了55%;一些研究證實能增強免疫能力的醃菜則成長了18.5%;能令人放鬆、抗發炎的洋甘菊茶也成長了81.5%。「對食品業來說,新冠肺炎期間比以往更需要了解消費者在壓力大的時期,會尋找怎麼樣的解決方案以及行為背後的動機。」不過Tastewise也強調,這份數據報告只是反映出消費者的消費趨勢,不應取代專業的醫學建議。疫情關鍵時期,人們都會尋求解方以度過危機。但食品藥物管理署也一再提醒「均衡飲食、適度規律運動及保持正常作息」才是提升免疫力、對抗疫情的不二法則。另外,勤洗手、出入人多地區戴口罩也很重要,防疫不應聽信任何偏方或依賴單一食品帶來的功效,做好日常防護措施才是基本原則。延伸閱讀▶吃維他命C、喝大蒜水和紅茶就能抗新冠肺炎?防疫勿聽信偏方!▶別一窩蜂搶著吃!你以為的「超級食物」可能只是一種營銷手段!▶台灣茶含「茶黃素」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扯!媒體捕風捉影、農委會還領頭推銷!參考資料▶Coronavirus sparks ‘staggering growth’ in online searches for foods with functional benefits: report▶More People Crave Immune-Booster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4-05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今天在家做防疫食譜
對抗病毒侵襲,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強自身抵抗力。除了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多樣化更不可或缺。盡量減少在擁擠、密閉空間用餐,家裡是安心的場所。但近日大家搶購的多是微波食品、罐頭、泡麵等,與均衡飲食多樣化相去甚遠。自製餐點看似繁瑣,卻充滿樂趣。建議利用假日,全家一起動手製作,不但吃進足夠營養、增強免疫,也能增進感情。香烤(煎)鮭魚彩椒佐南瓜優格汁(3人份)這道菜的祕密武器是優格,含有益生菌可改善腸道健康,提升免疫力。使用高蛋白、低糖的希臘優格讓營養加倍。南瓜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會轉換成有助提升免疫力的維生素A。而身為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代表的鮭魚,因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夠減少發炎,保護肺部免於感冒或呼吸道感染。食材:鮭魚310克、紅紫甜椒各1粒、黃櫛瓜1條、花椰菜200克、蘑菇6個、南瓜500克、洋蔥1/4個、無加糖希臘優格125克、蒜頭5瓣、無調味堅果25克、橄欖油少許、鹽巴和黑胡椒適量作法:1.鮭魚用紙巾擦乾表面,撒上鹽及黑胡椒;紅甜椒切長條狀;紫甜椒切塊;黃櫛瓜切薄片、花椰菜切小朵氽燙;南瓜切塊蒸熟;洋蔥切丁;堅果壓碎。2.南瓜優格汁作法:開中小火,鍋中先放入蒜片,接著加入切丁的洋蔥並翻炒到透明。將以上食材、蒸熟的南瓜、鹽、黑胡椒及橄欖油一併放入果汁機內打成泥。3.使用有條紋的鑄鐵鍋(平底鍋亦可),開小火等到溫度稍高後將鮭魚放入,幾分鐘後當表面有魚油出現時,可用鍋鏟拿起來轉90度在同一面再煎(另一面以同樣方法煎)。同時鍋中放入其他配菜,利用鮭魚的油脂煎熟。4.將以上食材擺放於餐盤中,再撒上磨碎的堅果。水煮鮪魚&涼拌柑橘風味義大利麵(2人份)鮪魚富含抗發炎作用的Omega-3脂肪酸,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E也有益維護免疫功能運作。但提醒挑選罐頭要詳讀內容物標示,避免添加物傷身。巧妙加入葡萄柚及柳丁,維他命C可作為抗氧化劑,避免自由基傷害,增強身體自然防禦能力。由於維他命C不耐熱,本料理以涼拌方式完整保留其營養素。食材:水煮鮪魚罐頭170克、蘆筍14支、舞菇80克、酪梨1/2顆、葡萄柚1顆、柳丁2顆、義大利麵150克、香菜4支、醬油1/2大匙、白酒醋1大匙、檸檬汁1茶匙、橄欖油1/2大匙作法:1.蘆筍去粗皮,氽燙後切段;舞菇汆燙;酪梨切小塊;切出葡萄柚、柳丁果肉。2.將香菜、醬油、白酒醋、檸檬汁混合。3.天使麵煮熟後冷卻,倒入橄欖油避免沾黏。放入葡萄柚、柳丁、舞菇、酪梨 、蘆筍及水鮪魚並稍微調拌。4.將作法2調好的醬汁,倒入天使麵裡再均勻混合。TIP 每份85克水煮鮪魚,含有500多毫克的鈉,所以本料理除了加少許的醬油,無須再多添加鹽或其他含鈉的調味醬,以避免過多的鈉攝取。綠茶風可麗餅&紅綠紫蔬薑黃雞塊(4人份)法式甜點可撫慰人心,但單醣類(如葡萄糖、果糖)和甜食會影響人體製造白血球,也影響其活動力,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何妨將可麗餅改以鹹口味,並在製作過程中捨棄有健康疑慮的泡打粉及奶油。綠茶粉與薑黃兩大增強免疫力食物連袂出場,防疫動能滿滿。食材:綠茶風可麗餅╱全麥麵粉90克、綠茶粉3小匙、雞蛋2粒、牛奶500cc、鹽和黑胡椒適量紅綠紫蘇薑黃雞塊╱去骨雞腿2支、洋蔥1粒、茄子1根、秋葵12支、小番茄10顆、薑30克、蒜頭5瓣、薑黃粉1大匙、白酒2大匙、牛奶100cc、橄欖油1/2大匙、鹽和黑胡椒適量作法:1.去骨雞腿小火香煎並切塊;洋蔥切丁;茄子切段後泡水;秋葵氽燙後切段;小番茄對半切;薑、蒜切末。2.麵粉過篩,加入鹽、黑胡椒、雞蛋及綠茶粉(過篩),混勻後慢慢倒入牛奶一邊攪拌,混合均勻後放入冰箱冷藏約1小時。3.平底鍋開小火,放少許橄欖油,加入適量麵糊並均勻地散開。加蓋悶1分鐘後,確認表面乾後便可將可麗餅取出(不需翻面),並用紙巾吸收多餘的油份。4.鍋中加橄欖、蒜頭、薑炒出香味,放入洋蔥炒至透明。接著加入茄子、番茄稍微翻炒。再撒以薑黃粉、白酒,最後倒入牛奶煮約3分鐘,起鍋前再加入煎過的雞塊。擺盤後即可上桌。
-
2020-04-03 橘世代.愛玩橘
預約體驗1日原民!認識太巴塱,大啖「部落寶石」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是阿美族重要聚落,盛產被稱為「部落寶石」的紅糯米,部落成立「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不但房屋是阿美族傳統竹編屋,還有傳統大鼎,只要預約就能享用原民野菜風味餐,還能動手做薄餅和紅糯米酒釀,在稻田間望山而坐,感受大自然洗禮。紅糯米是太巴塱阿美族人的傳統作物,富含維他命A、E、胡蘿蔔素、蛋白質等,卻不易種植,每年僅7月收成一次,雖然比一般稻米更能抗蟲害,但收成時非常怕颱風,要是風災一來,一整年血本無歸。為推廣阿美族文化與珍貴紅糯米,太巴塱部落就在紅糯米田前成立了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光復車站前傳統市場,許多攤商會將許多蔬菜裝在一包裡販售,包括南瓜、芋頭、紅莧菜、情人的眼淚等8至10種蔬菜,一問之下原來這就是當地的「蔬果福袋」,只要買一包裡面什麼菜都有,直接拿來煮湯也很天然、好喝。這樣的料理在紅糯米生活館中也能吃得到,就是俗稱的八寶湯,喝起來有清爽又甘甜,大把的蔬菜量吃起來也很健康。只要預約,就可在紅糯米生活館享用原民的風味餐,都是按照季節時令採集最健康的養生菜蔬,依照族人野菜烹調的傳統料理。最特別的是用在地的紅繻米、黑糯米及白糯米等製成的「咪咪飯」,只用簡單的鹽巴和油,就讓人吃得津津有味,彈牙的糯米愈嚼愈香;其他還有鹹豬肉、糯米露、生菜捲與酒釀烤雞等,令人食指大動。來到這裡,還能體驗紅糯米的酒釀,將酒麴和紅糯米一層層平均鋪在玻璃罐裡,帶回家放置1、2個月就可入菜食用。也可體驗將米搗成米糕製作成「都倫(俗稱麻糬)」,在阿美族傳統文化中,是在重要節慶時刻,才會製作品嘗的珍貴食物,運用杵臼及節奏性的敲打,讓米成為Q彈可口的麻糬。如果剛好遇上紅糯米的採收季,還可以到田裡體驗一同割稻、捆草等農事活動。在太巴塱部落,一定要去kakita'an祖屋,祖屋是依傳統工法重建建築,是以前太巴塱部落的信仰中心,屋內每根梁柱都刻有敘述祖源神話的祖靈圖案,掌管祖屋的kakita'an家族主掌部落的祭典儀式與政治,每到豐年祭,都會到祖屋團聚。太巴塱部落第59代繼承人何玉蘭說,木柱上有許多祖先的故事刻畫像,將當年祖先被洪水帶來太巴塱的故事一一刻下,屋內有藤編的平台,是阿美族保存食物的地方,還存放刻有祖先名字的石板,若要帶任何遊客進屋,一定會先跟祖靈報告。祖屋內部皆為手工藤編,製作維護不易,若要參觀內部,除要預約,每人需付80元清潔維護費(120公分以下免費),且每次限制10人一組入內參觀。若不參觀內部則需50元清潔費。想要享用阿美族風味餐,或動手做菜,可至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臉書預約:https://www.facebook.com/tafalongkatepaay/ (須提前7天預約)。交通:開車抵達光復車站後,轉入台11甲線(中正路二段),右轉193縣道(建國路二段),再右轉富愛街即可到達「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1號。欲參觀kakita'an祖屋,可至臉書粉絲團預約:https://www.facebook.com/tafalong.kakitaan/。交通:開車到達光復車站後,轉入台11甲線(中正路二段),經過太巴塱國小後,左轉富田一街,再右轉富強街就會在左邊看到目的地。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富強街19號。【更多台灣限定秘境大公開↘↘↘】。屏東七彩秘境 霧台「哈尤溪」月月客滿!。漫遊客家小鎮 桃園龍潭「新亮點」四季玩不停!。慢遊北投!在地里長報你知「泡湯美食1日行程」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3-29 養生.抗老養生
挽救肝苦人40年!肝病權威許金川:人生要爆笑,不要爆肝
有「台灣阿肝」之稱的許金川,個性如同電影「阿甘正傳」的主角,踏實又樂觀。身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扭轉國人的肝病是一條辛苦且漫長的路,而他72歲了,行醫逾40年,至今沒想過要退休,只想著再更努力一點,更多「肝苦人」就不必這麼苦了。名醫領帶不超過50元,以父親木工的精神行醫沒有例外,許金川現身時,總是一身整齊的襯衫配上領帶,這是他表達尊重的方式。事實上,他有好幾條領帶輪流搭配,圖樣花色各異,卻有個共同點——價格都不超過50元。不僅如此,名醫身上的行頭,也全然不見名牌,他穿著舊皮鞋,幾百元的襯衫,西裝破損也捨不得換,如此勤儉,卻總是笑口常開,因為比起清苦的童年,現在的日子,已經好過太多。許金川來自屏東東港的貧寒家庭,家中7個孩子,連肚子也填不飽,他對念書特別勤奮,深刻體會民間故事敘述的情景:「鑿壁借光的故事是真的」,鄉下孩子竟一路考上台大醫科。父親是一名木工,手腳俐落,而他似乎也遺傳這方面的天分。擔任住院醫師時,學習到「超音波」醫學時,邊動手邊觀察,竟可以早期發現肝癌,讓他立志走向肝膽腸胃科。愛喝飲料埋下糖尿病病因,同理患者心情許金川求學時如拚命三郎,自述「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認為看病重在經驗累積,如同麵包師傅,不跟在老教授身邊虛心求教,等於放棄大好學習機會,因此,再晚再累都值得。而他在當醫師時,也同時體會身為病人的感受。當年在台大醫學院讀博士班,自恃年輕力壯,常熬夜趕功課,肚子一餓就灌飲料,裡頭添加的都是高果糖成分,當時卻缺乏危機意識,連喝了幾年,加上日常飲食毫不忌口,種下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他常自嘲:「40歲以前都不吃藥,50歲吃5顆,60歲吃6顆,再依此類推。」因此,對於慢性病患者,特別能將心比心,還會從口袋掏出藥來,告訴患者說:「我們吃一樣的藥欸,你要放心。」把病人當作老師,如福爾摩斯觀人相他把病人當作是自己的老師,「自己養細胞要花很多時間,病人照顧好自己,再來讓我們看,就有學習。」許金川回想,行醫後學習的第一課,不是專業技術,反而是「人際溝通」。求學時自己性格木訥,加上念男校,根本不敢和女孩子說話,畢業後卻發現,護理師都是女生,如果不敢溝通,自己有再好的學識,工作也是困難重重。他特別喜歡觀察周遭的人,尤其用在看診上,更容易讓患者安心,「就像福爾摩斯探案,要觀人相,了解是何方人物、誰陪你來、有哪些疾病、在煩惱什麼?每個人是活生生一本書。」但也有碰壁的時候,一名中年肝硬化患者,許金川多次問診,對方都愛理不理,緊皺著眉頭,看診結束時,卻聽他猛然冒出一句:「醫生你明明看起來比我老,還叫我歐吉桑。」事後一看,該名患者78歲,確實年紀比自己大一些,許金川這才醒悟:「有些人並不一定接受自己年齡。」對他來說,這都是持續學習的經驗。看過太多肝苦人,與恩師創立肝基會許金川沒有宗教信仰,但常把改編自國父的名言掛在嘴邊:「保肝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如同他人生最大的使命感。許金川看過無數「肝苦人」,與恩師「台灣肝炎之父」宋瑞樓教授,合創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推動肝病篩檢與研究,勤快下鄉舉辦上千場衛教講座,目前已幫60萬人免費檢查,揪出不少高危險群。創立基金會像創業,從醫師到管理者,他坦言是「被迫成長」,有點阿Q精神地說:「遇到困難不要埋怨,這是在考驗你的智慧。」所以別人很難看見他的愁容,而他也很容易欣賞別人的長處。他形容,許多病友都是「貴人」,為他解答醫學以外的疑難雜症,「我們再努力,也只是360行的其中一行,一定要謙卑。」接著開啟了順口溜模式:「人就是要謙卑、謙卑、再謙卑,謙卑(千杯)不醉。」周圍又是一陣爆笑。提到2020年初榮獲「吳尊賢愛心獎」公益服務獎項,他直言原本要婉拒,並沒有期待再拿任何獎項,但轉念一想,「可以宣傳肝病防治理念,讓更多人知道」,又把全數獎金分別捐給恩師宋瑞樓和連文彬教授的基金會。疫苗口服藥上市,仍有百萬肝苦人許金川回顧,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肝病在台灣有「國病」之稱,到了1986年,出現一個重要轉折點,宋瑞樓推動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全面上路,使帶原者逐步降到1%以下,但至今仍不能掉以輕心。「肝苦人還會持續一陣子」,許金川解釋,對「肝硬化」患者而言,即使把病毒消滅,肝臟已經產生質變,「泥土已經變質,容易長雜草,你把蟲害消滅,可是土地破壞已經造成。」目前能根除C肝的口服藥已經上市,但他推斷,若要明顯減少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至少要等到10、20年後。以往看過許多家庭,因為一人罹患肝病,全家都被經濟、照顧等重擔拖垮,他看著心痛,卻提醒自己看診時要「過濾情感」,哀傷情緒先往後擺,才能做出對病人最好的專業判斷。肝臟無痛易被忽略,提倡主動篩檢肝臟問題總是來得無聲無息,因此特別難以招架,許金川感歎:「我想是上帝造人沒想到,所以忘了在肝臟裝感覺細胞。」如有年輕力壯者,偏偏就是肝臟功能特別差;打過疫苗,卻沒產生抗體的也有。因此,若等到出現症狀時,才開始防治肝病,通常為時已晚。在疾病之前人人平等,誰也無法鐵齒,他強調:「肝病不痛不癢容易忽略,教科書上該教的觀念是定期篩檢。」許金川提出:「用愛保肝」,對比曾流行一時的口號「用愛發電」被視為空談,他說的用愛保肝,卻是警世提醒。正因為醫師不是神,醫護力量終究有限,他說的「愛」代表及時關懷與行動,即使是一般民眾,若能提醒周遭親友:去做超音波檢查吧!或許就能揪出病因。習慣記笑話在手機裡,人應該爆笑不爆肝許金川有獨特的幽默感,遇到嚴肅的大老闆,挺著一個大肚腩,他會摸摸對方的肚子,說:「小心脂肪肝喔」,下一秒,老闆也會不好意思地笑著,快速卸下心防。他常把「帥哥、美女」掛在嘴邊,遇到老奶奶,先談:「有幾個孫子啊」,眼前是中年婦女,他誇:「髮型很漂亮哪」。簡直像見招拆招的聊天高手,也讓許多人才發現,做檢查不是這麼可怕,醫病之間的距離,也不是這麼遙遠。許金川的手機裡,有個專門記載笑話的紀錄,內容推陳出新,嚴肅的肝病話題也變得生動起來,他認為,「要用爆笑的方式,讓人記得不能爆肝」:「別人用過的棉被,即使再新,心裡的疙瘩還是一直存在;感染過B肝,即使有了抗體,同樣也要心存警惕,記住自己還是肝癌危險群。」「『維他命』就是維持他人的生命,幹嘛要吃?要維持自己的生命,就要保肝,新鮮均衡飲食,其他別亂吃!」「為何說『扶不起的阿斗』?答案是因為阿斗太胖了。同樣的C肝患者,肥胖者也容易產生肝癌,讓旁邊的人都很辛苦。」工作樂在其中,快樂態度會傳染72歲的許金川,把「肝苦人」的苦,視為自己的責任,「退休」2字還不在目前的生涯規劃中。他說,自己對「到處去玩」並沒有興趣,也不喜歡舟車勞頓。真要說,最大的興趣或許就是工作,如今每週看診,仍樂在其中,尤以鉅細靡遺的問診著稱,「一個病人沒用心看,就只是應付。」他不改認真態度。「就像2個開計程車的司機,一個每天抱怨載到奧客,一個心想怎麼有那麼好的工作,能帶自己去不同地方,還有錢賺。你要當哪一種人?」他反問。他常開自己玩笑,在捷運上被讓座也不以為意,「我現在年紀不小,常常過目即忘,助理都暗示我要去做失智測驗。」看待年齡,他其實很豁達,認為「造物者都安排好了」,肝臟或其他器官都放了隱形的密碼,時間到了自然就會衰退。許金川的英文名字呼應「川」字,取作「Water」,他自嘲:「我是從水溝跑出來的髒水啦。」其實他保有清澈的眼光,深入民間底層,看透百姓疾苦,因而這水,川流不息,流入惡土與乾涸之處,終能帶來盎然生機。原文:挽救肝苦人40年!肝病權威許金川:人生要爆笑,不要爆肝
-
2020-03-29 癌症.抗癌新知
精準醫療能幫癌友做些什麼? 名醫告訴你
電腦人工智慧AI潛力無窮,近年來,在AI大數據協助下,抗癌精準醫療再進化升級,從單一基因檢測,迅速進展至次世代定序腫瘤基因圖譜,同時檢測數百個基因遺傳性癌症基因,約數百萬個定序反應,速度比傳統定序快速數十萬倍。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奇美病理中心部長李健逢於「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中,發表「以病患為核心精準醫療檢測」最新抗癌趨勢,精準醫療檢測任務就是找到標靶,例如,乳癌患者HER2陽性,隨後精準用藥。「癌症治療就是一場對抗癌症的漫長戰爭」李健逢說,癌細胞相當聰明,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所以在治療各種癌症時,必須先認清對手,選擇適當武器、合適的攻擊方式。精準醫療就是以病人為核心,擬定最佳治療策略,選擇最佳抗癌藥物。不過,傳統基因檢測無法在很短時間完成報告,曠日廢時,甚至延誤病人治療時間。現在透過AI大數據,大幅縮短基因篩檢時間,偵測各種標靶基因變異,甚至偵測遺傳性基因變異。李健逢指出,在使用特定抗癌藥物之前,先幫癌友檢測特定的基因,以確定療效,及預估副作用高低,如果副作用偏低,就可提高藥物劑量,提升治療效果。至於遺傳性基因變異,則可協助民眾自我健康管理,李健逢指出,在得知體質、基因狀況,就能提前部屬,舉例來說,喝酒後臉紅,就代表某基因異常,喝酒就容易傷肝,因此,這類的人就不應該喝酒。此外,這套基因篩檢台平也可用來檢測代謝體或微量元素,有助於擬定癌症患者的微營養補充計劃,以及協助病患度過艱困的化學治療副作用。許多文獻證實,補充高劑量維他命C、D、微量元素鋅、硒,可以緩解癌友化療不適症狀,但治療期間,病患食慾不佳,很難攝取足夠營養素,透過精準醫療檢測,就能動態監測病患體內缺乏的微營養,適時補充。
-
2020-03-26 科別.婦科
3成不孕子宮內膜異位 塑化劑偏高
根據國健署統計,我國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求助不孕門診人數每年成長超過二成。創辦台北生殖醫學中心、我國不孕症權威醫師曾啟瑞表示,不孕率不斷增加的主因,除了晚婚與工作壓力以外,環境荷爾蒙也是一大主因,且不孕症患者中有三成有子宮內膜異位,同時研究也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體內塑化劑殘留代謝物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多出4成7。曾啟瑞今年三月於國際分子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發表最新論文,其內容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尿液中的塑化劑的代謝產物MnBP,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的含量增加約47%,顯示塑化劑對生育力的殘害。根據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的病患每年新增5萬名,不孕原因中有3成經腹腔鏡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且統計數據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抽血結果中,塑化劑與鉛含量都偏高,表示環境荷爾蒙與這個病症息息相關。曾啟瑞指出,MnBP存在於食物保鮮膜、塑膠製品、乳液、化妝品、香水、指甲油、嬰幼兒配方奶粉等用品及食品裡,一旦塑化劑、戴奧辛等物進入到人體內就很難代謝,將持續擾亂生殖系統,消費者應更加注意。他建議,平時應該多補充含維他命A、C、E,抗氧化的食物,可保護卵巢與卵子質量。而男性要維持精蟲活動力與數量,除了抗氧化食物之外,應多攝取鋅,而高溫對精蟲具有殺傷力,應盡量避免長期浸泡高溫水中,也不要穿緊身褲子,才能保持透氣。另外,也別以為「年輕就是懷孕的本錢」,現在愈來愈多40歲以下的女性出現卵巢早衰現象,年紀正值黃金懷孕期,卵巢庫存量卻因先天遺傳、後天手術、壓力、習慣等,數量與品質下降至更年期的狀況。因此,曾啟瑞強調,生育力診斷時機很重要,必須跟時間賽跑,愈早愈有「生」機。
-
2020-03-26 該看哪科.婦產科
塑化劑傷子宮 3成子宮內膜異位不孕女塑化劑含量破表
根據國健署統計,我國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求助不孕門診人數每年成長超過二成,創辦台北生殖醫學中心、我國不孕症權威曾啟瑞表示,不孕率不斷增加的主因,除了晚婚與工作壓力以外,環境荷爾蒙也是一大主因,且不孕症患者中有三成有子宮內膜異位,同時研究也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體內塑化劑殘留代謝物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多出四成七。曾啟瑞今年三月於國際分子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發表最新論文,其內容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尿液中的塑化劑的代謝產物MnBP,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的含量增加大約47%,顯示塑化劑對生育力的殘害。根據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的病患每年新增5萬名,不孕原因中有3成經腹腔鏡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且統計數據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抽血結果中,塑化劑與鉛含量都偏高,表示環境賀爾蒙與這個病症息息相關。曾啟瑞指出,MnBP存在於食物保鮮膜、塑膠製品、乳液、化妝品、香水、指甲油、嬰幼兒配方奶粉,消費者應更加注意,他呼籲,塑化劑、戴奧辛等物,一旦進入到人體內就很難代謝,將持續擾亂生殖系統。他建議,平時應該多補充含維他命A、C、E,抗氧化的食物保護卵巢與卵子質量。而男性要維持精蟲活動力與數量,除了抗氧化食物之外,建議多攝取鋅;高溫對精蟲有殺傷力,儘量避免長期浸泡高溫水中,不穿緊身褲子,才能保持透氣。另外,也別以為「年輕就是懷孕的本錢」,現在愈來愈多40歲以下的女性出現卵巢早衰,年紀正值黃金懷孕期,卵巢庫存量卻因先天遺傳、後天手術、壓力、習慣等等,數量與品質下降至更年期的狀況。因此,生育力診斷時機很重要,必須跟時間賽跑,愈早愈有「生」機。
-
2020-03-24 橘世代.時尚橘
黃嘉千健康法則:飲食、運動,加上「打電動」!
46歲的黃嘉千育有一個寶貝女兒夏天,面對邁入人生下半場,黃嘉千維持健康沒有別的撇步,就靠飲食與運動。特別的是,她很重視休閒娛樂,靠打電動紓壓,透過玩遊戲忘記工作煩惱。身為演藝人員,黃嘉千以前常常外食,但現在有了家庭,希望家人可以吃得美味又健康,所以平時以自煮為主,口味也走清淡路線,老公夏克立和女兒夏天也都吃得很健康。她坦言,自己沒有固定運動習慣,但只要有空就會出門健走。她在加拿大時家裡附近有個湖泊,她就繞著湖泊走一圈,一次近2小時,中間沒有捷徑,就算中途想放棄,折返也要花不少時間,等於強迫自己一定要走完。黃嘉千對養生的要求不高,最重視的就是睡眠品質,加上每天吃綜合維他命。她平時不熬夜,堅持每天睡滿8小時,要求自己精神飽滿地上工。此外,她也注重休閒活動,熱愛打手機遊戲和玩PS電動,透過電動發洩工作上的壓力。除了玩電動外,她也會看書,藉由閱讀增加精神食糧。【熟齡女星精選養生特輯↘↘↘】。陶晶瑩步入半百「保養之道」 寧不賺錢也要早睡。52歲萬芳完全凍齡 保養最在乎「心」訣。蘇慧倫澄清:沒有「不老神話」 每早喝1杯當保養。養生還要重養心!戲劇才女林逸欣:一個人不健康會影響到一個家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1 科別.呼吸胸腔
乍暖還寒咳不停?試試5大經濟實惠蔬果止咳祛痰
春天早晚溫度變化大,許多人老是咳個不停,然而,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感冒、過敏、鼻涕倒流等都會引起,因此,想要治好咳嗽,得先找出原因,對症下藥;若不是急性期的咳嗽,飲食療法是個不錯的選擇。止咳食物除了大家都知道有止咳定喘作用的苦杏仁、對肺熱型感冒咳嗽有很好止咳效果的白蘿蔔、可以改善肺熱咳嗽引起的咽乾口燥以及失音聲啞的水梨,還有經過中醫師臨床經驗,認為可以健胃、祛痰、鎮咳和止胃疼功效的陳皮等之外,其實還有更多便宜又方便取得的食物,也可以止咳。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國際針灸醫師吳建勳還從最近的實驗中,發現更多身邊隨手可得且經濟實惠的食物,同樣可以緩解咳嗽時帶來的不適感,這些食物包括路邊攤販就有賣的檸檬、超市或是一般商店皆有的紫蘇梅、家庭主婦經常用來去油膩碗盤的黃豆粉,以及夜市小吃攤就有的花生湯和冬季最便宜的柳丁,只要善加利用,也都能有效舒緩咳嗽症狀,就連抽菸引起的咳嗽,或是不經意的輕咳都可以試試看。1、柳丁適合對象:咳嗽多痰者。作法:將新鮮柳丁切成4等份,中間加入些許冰糖,利用電鍋加入酌量的水,一碗水放外鍋,待電鍋開關跳起即完成。吃法:只要喝燉煮出來的湯汁就好,一天喝2次即可。原理:柳丁的作用原理其實和陳皮有些相似,利用柑橘類的果皮具有抗發炎作用的功能,止咳化痰除了柳丁之外,橘子、柚、橙、金桔、檸檬等柑橘類水果,也都可以替代。2、檸檬適合對象:咳嗽兼有喉嚨痛者。作法:洗淨新鮮的綠色檸檬,切成非常非常薄的薄片,並在薄片上面灑上一層赤砂糖,若是黑糖更佳,然後直接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吃法:一天吃數次皆可,若是胃不好的人,建議飯後食用,較不傷胃。原理:檸檬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能夠幫助殺菌、消炎退腫糖也有消炎殺菌功效。3、花生湯適合對象:因為咳嗽而聲音沙啞,或是咳嗽中帶有血絲者。作法:因為市售的花生湯多半糖分很高,因此建議購買生花生,將一飯碗量的生花生放入小鍋中,加入8分滿的水,用小火燉爛,記得不要去除花生膜,要連著花生膜一起煮。吃法:每日喝2次,1次約1個飯碗的量即可,要注意的是花生湯比較不適合B型血型的人。原理:花生性溫和、味甘,能作用於肺經和胃經經絡,還能化痰止咳、潤腸開胃以及虛補強身,另外,花生膜有止血作用。4、紫蘇梅適合對象:咳嗽兼有喉嚨痛者,或是咳嗽兼有腹瀉者。作法:購買稍微醃漬過、有些濕潤的紫蘇梅。吃法:每隔3~4個小時含一顆紫蘇梅,含到連籽皆無味道即可。原理:紫蘇味辛、性溫和、無毒,有解表散寒、活血定痛、和中開胃、止咳消痰等作用。5、黃豆粉適合對象:咳嗽且體內容易累積水氣的人,比較會有痰氣,也就是中醫所謂的「濕重者」。作法:購買半斤生的黃豆粉,以及幾包零號空膠囊,將黃豆粉裝入空膠囊當中即完成。吃法:三餐後每次吞服3顆即可,裝入膠囊是方便食用,也可酌量加入日常飲食、或是飲料中,大約1個湯匙的量,尤其適合A型血型的人食用,效果最佳。原理:黃豆粉含有豐富的麩氨酸,可以解油膩、去濕氣,特別適合體內潮濕沉重有痰的人,或是吃得太油膩會引發咳嗽的人。延伸閱讀: 關於咳嗽5個Q&A 你想知道的解答都在這裡! 肺癌、普通感冒咳嗽有差別! 咳超過「這天數」別再拖 
-
2020-03-21 科別.精神.身心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王女士是一名泛焦慮症病人,原本長期在精神科就醫,病情穩定。自武漢肺炎疫情出現後,病情明顯惡化。除了擔心口罩及酒精不夠使用,也購買拋棄式手套以便出門時使用。2個月前剛從日本旅遊回國,最近只要輕微咳嗽就害怕自己是否染病,頻頻要求醫師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詹仁輝表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相關新聞幾乎攻占各類媒體版面。因病毒傳染力極強,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重症及死亡風險,為了避免被傳染,許多人都取消了旅遊行程,也減少親友間的聚會,外出也會戴上口罩,形成少見的景象。各國政府及團體紛紛宣布防疫政策,除了生活上的限制,人們的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例如:1. 不安及恐懼:手機上及社交媒體每天都能看到疫情相關新聞,令人恐慌,有人因此瘋狂購買口罩、酒精,深怕自己防護不足而染病,甚至也擔心家人出門的安全。2. 對未知的無助及挫折感:武漢肺炎疫情至今沒有緩和跡象,各行各業的營業額下滑,伴隨而來的股市及經濟震盪,也令投資人不知所措。3. 被隔絕及孤獨感:一般民眾減少了外出及聚會,接受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的人也被限制了活動處所,都會令人出現失去自由、孤獨感及被社會隔絕的感受。4.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染病後的病人及其家屬或照顧的醫療人員,可能會出現過度警覺、注意力不集中、作惡夢、逃避、疏離人群等症狀。5. 醫護人員的壓力:醫護人員如臨大敵,除了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院內感染,也要應付因防疫而增加的臨床工作、會議及行政工作。詹仁輝進一步說明,近期的精神科門診,有許多原本就患有焦慮、憂鬱、恐慌、失眠的病人表示病情加重,看到新聞後心情更加沮喪,平時也不敢出門,擔心接觸到感染源,非不得已要到醫院,也擔心碰觸到的物品是否附著病毒,洗手多次仍無法心安。目前因為尚未研發出對抗武漢病毒的疫苗跟治療性藥物,個人的健康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到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鼻已經是常識,但對於疫情引起的不安跟焦慮,民眾該如何自處?詹仁輝建議,對武漢肺炎要有正確的認識,雖然傳染力強,致死率約在0.5%至2%,但多數感染者皆為輕症甚至無症狀,且死亡個案偏向抵抗力不佳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故一般民眾只要確實做好防護措施,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正常,維持運動習慣,增強身體免疫力,無需太過焦慮。若發現自己出現焦慮、胸悶、心悸等症狀,可以先嘗試轉換心情,減少追蹤新聞及社群媒體,從事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深海魚類、堅果類、維他命B群、雞蛋、優格,對增強免疫力及預防焦慮也有幫助。若發現對未來感到悲觀及缺乏信心,則可設定生活或工作上可達成的短期目標,讓自己產生成功的感受,增強自我效能。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考慮就醫,詢問專業意見。原本就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若發現症狀加重,請勿自行增加藥物用量,應回門診詢問主治醫師,評估病情的變化,討論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或安排心理治療。(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疫情釀心理焦慮? 專家教你幾招穩定情緒 呼吸困難、感覺快死掉卻查無病因! 別再以為是心臟病,3特徵跟「恐慌症」有關 
-
2020-03-20 科別.心臟血管
喝咖啡、過勞會誘發心悸?中醫分析11種原因教日常保養
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濃茶會覺得心跳加速,感到心臟撲通、撲通的跳,有些人會因為受到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或意外事件的外力驚嚇,出現心跳過動的現象也有些人會因情緒不佳、過度疲勞,而覺得心中悸動,無法自主,這些都屬於傳統中醫或現代醫學所謂「心悸」的範疇。什麼是「心悸」?以中醫的觀點,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指出,主要包括驚悸與怔忡,患者會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驚悸常會因為外來的刺激而誘發,病症發作迅速,病勢淺短怔忡則主要是內因所致,自覺心中驚惕,勞累過度時特別容易發作,病情較為深重,驚悸日久可能發展成為怔忡。黃碧松說明,現代醫學所謂的心律不整、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鬱血性心臟衰竭或是更年期症候群、精神官能症等,也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表現。心悸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病人自己覺得心跳劇烈,胸中不適,驚慌不安且不由自主。從心悸的各種不同證候看,黃碧松分析如下幾種:1、心氣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精神疲勞且無力,動得愈多便愈覺乏力,容易失眠多夢、頭暈冒汗且胸悶不適。常用的中藥以四參復脈湯、炙甘草湯、天王補心丹加黃耆與養心湯為主。2、心血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頭暈目眩,看起來面無血色且唇舌色淡。常用中藥如歸脾湯、聖愈湯等。3、心陽不振:會心悸胸悶,呼吸氣息短促,面色蒼白,身體四肢冰冷,冒汗且無力,舌苔淡白。適用瓜蔞薤白白酒渴和硃砂安神丸合方。4、心血瘀阻:會心悸不安且胸悶不適,不時心痛發作,或是出現嘴唇指甲青紫,而舌質紫暗或瘀斑此證候多見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患者。適用中藥為血府逐瘀湯、大黃蟅蟲丸、補陽還五湯。5、心神不寧、心無所主:會心悸怔忡,覺得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睡得少但夢很多。適用中藥為甘麥大棗湯。6、痰擾心神:會心悸、胸悶,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感到驚恐不安又煩燥,也會噁心嘔吐,失眠且多夢,痰多又口苦。適用中藥如溫膽湯加黃連,還有滌痰湯。7、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會心悸症忡,臉色蒼白,疲乏無力,動一動就會覺得喘,身體四肢冰冷,尿量少而有浮腫現象,舌體胖大。可見於器質性心臟病右心功能不全或慢速心率不整。適用的中藥為真武湯、補骨脂、附子理中湯加肉桂。8、心腎陽虛:心悸、呼吸氣息短促、冒汗、心胸悶痛、怕冷且四肢寒冷、倦怠無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多見於心功能不全。適用中藥為桂附八味丸、右歸丸、右歸飲、參附湯。9、心腎陰虛:心悸、心煩,因虛煩而無法入睡,睡得少卻多夢,頭暈耳鳴,兩頰顴骨處發紅,潮熱盜汗,半夜覺得口渴,尿色黃而大便乾,腰膝覺得痠軟,舌紅苔少。適用中藥為左歸丸和黃連阿膠湯合方。10、真陰虧損、虛陽浮越:心悸怔忡,煩躁悶動,潮熱盜汗、口乾舌燥、手足顫抖或濡動,偶有暈厥現象,精神萎頓或神情躁擾,覺得焦慮、恐懼。適用中藥為大定風珠與大劑量的生脈散。11、氣虛陽脫:此為重症,面色慘白,額頭大汗淋漓或汗如雨珠,兩眼向上看,神識昏蒙,四肢抽搐,氣息微弱。若是昏厥抽搐再三發作,歷久不消,應迅速送往急診室搶救。適合的中藥為參附龍牡湯、參附湯、獨參湯。不過,黃碧松強調,應由專業醫師針對證候診斷處方,患者不宜擅自濫用,但可自行在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的攝取,宜多吃豆類、瘦肉、魚類、雞蛋與新鮮蔬果,蛋白質、維他命都應多量攝取此外,且以清淡、容易消化吸收者為主,最好少量多餐,並應忌吃辛辣、油膩或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的東西,也應避開菸、酒等刺激物。而若是藥物引起的心悸問題,則須和主治醫師討論停藥或另選替代性藥品。最重要的是,平日應保持心情愉快,以避免受到情緒影響,並減少心悸的發作,加上適當的運動,像是散步、做伸展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都是適合心悸患者的運動,有助於強化患者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發作。延伸閱讀: 常心悸會得心臟病? 出現這種狀況千萬別不理 睡滿8小時還是累? 有這「症頭」代表你已經過勞了 
-
2020-03-18 癌症.抗癌新知
以病患為核心 精準醫療檢測新概念
精準醫療已經從單一基因檢測,進展到了次世代定序執行的基因圖譜,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暨奇美醫院醫學中心病理中心部長李健逢指出,針對數百個基因遺傳性癌症基因進行檢測,不僅預測未來個人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也可以作為病患家族健康管理的依據。檢測基因 媒合標靶選項李健逢將於3月28日所舉辦的「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中,發表「以病患為核心精準醫療檢測」最新的概念。他指出,精準醫療檢測是針對病人的個體,去打造相對應的治療策略,已經廣泛的運用在標靶藥物選擇、預測個人對化療藥物的反應及病患體內微營養調控等,找到對個人有效、降低副作用的抗癌方法。與標靶治療相關的精準醫療,是透過基因檢測,了解腫瘤的特性,協助病患找到適當的標靶治療。在腫瘤對當前的標靶治療產生抗藥性的時候,也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產生抗藥性的機轉,並媒合適合的治療選項。目前這類基因檢測在次世代定序科技導入的狀況下,已經從單一或基因檢測進展到同時,可執行數百個腫瘤相關基因的檢測,不僅大幅縮短病患等待時間、亦提供了更多的資訊。遺傳風險 也能追出來李健逢說,次世代定序執行的基因圖譜(profiling) 可針對數百個基因進行檢測,獲得過去單一基因檢測無法窺知的腫瘤突變負荷、以及發生在巨大基因的複雜突變,例如與乳癌相關的BRCA1/2的突變。此外,也在同一個檢測中提供了針對絕大多數遺傳性癌症相關基因進行檢測的機會。因此,李健逢認為,次世代定序腫瘤基因圖譜,將成為打造以病患為核心的癌症治療基礎,因為不僅提供了當下標靶治療的解方,也能提供是否因為遺傳性突變造成未來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甚至病患家族是否可能具有遺傳性罹癌基因變異,可做為個人與家族的健康管理重要依據。化學治療 助估出劑量除了標靶藥物之外,臨床上,大多數病患都還是會經歷化學治療。化療藥物下得重效果好,但是副作用也大,如何在藥量與副作用中平衡?李健逢指出,藥物代謝率也與基因有關,國內臨床實驗也發現,根據大腸癌病患檢驗UGT1A1基因多型性,決定病患使用藥物的劑量,搭配正確劑量,可以延長無疾病存活達半年。此外,檢測代謝體或微量元素則有助於擬定癌症患者的微營養補充計劃,可以協助病患度過艱困的化學治療副作用。李健逢說,許多文獻已經證實,補充高劑量維他命C、D、微量元素鋅、硒,可以幫助患者減緩化療的不適,但是治療期間不可能讓病患全面補充各類營養素,特定營養素在食物中含量也極低,不容易攝取到足夠量。因此需透過精準醫療檢測,動態監測病患體內缺乏的微營養,適時補充。
-
2020-03-18 橘世代.健康橘
「一代女皇」潘迎紫 如廁多做一件事,防疫更周全
有「美魔女始祖」、「不老妖姬」封號、暱稱「娃娃」的資深藝人潘迎紫,向來保養得宜,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張,潘迎紫也關心疫情,勸大家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避免群聚,若必要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以自己為例,她出門有三寶:口罩、護目鏡、拋棄式膠手套或酒精搓手液,防疫手段不可少。潘迎紫分享防疫妙招,表示自己隨身都會帶一瓶小香水瓶的酒精,回到家就先在門外消毒一番,酒精噴鞋底鞋面、褲腳,回到家第1件事就是肥皂洗手,「在家盡量不噴酒精,擔心製造火源,用抹的就可以了。」另外,在香港,潘迎紫也有個防疫措施,每個禮拜會倒半公斤水進廁所下水道,以免水渠U位乾了,避免若大廈出現確診病患,病毒可能從下水道口飛上來,上完廁所要蓋上馬桶蓋才沖水,以免病毒隨水氣飛出來。她認為,防疫期間提升身體抵抗力、免疫力最重要,即使宅在家也能做運動,平常她也會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豬柳、魚、蛋等,多吃含豐富維他命A、C、E及含礦物質硒、鋅的蔬菜,增強免疫力,同時也呼籲,面對疫情,必須保持好的心態、小心防護,但莫過於恐慌,否則新冠病毒肺炎沒得,卻得了恐慌症。【更多精選延伸特輯↘↘↘】。鮑正芳防疫有招 玉女始祖籲「服老更能照顧好自己」。完美保養先從喝水開始 讓專家教你如何「好好喝水」!。居家戰疫!濕度多少最能抑菌?5家電有效抗菌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3 科別.皮膚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全身都發炎!這部位的變化是重要徵兆
許多人聽到乾癬,直覺聯想到皮膚疾病,事實上,乾癬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病徵除了皮膚外,隨著體內持續發炎,其他器官也可能受影響。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監事暨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林揚志醫師指出,乾癬常見的共病除了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外,還包括乾癬性關節炎、虹彩炎及發炎性腸道疾病等病症。研究發現,約三成乾癬患者可能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另也有少數會誘發虹彩炎症狀,甚至導致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全身都發炎!一般判斷是否有乾癬性關節炎的徵兆可從指甲上來評估,若乾癬患者指甲出現一些小坑洞的點狀凹陷,即有高風險合併乾癬性關節炎。指甲變化是徵兆林揚志醫師表示,乾癬是因體內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皮膚,導致皮膚出現紅色斑塊、脫屑,這些免疫細胞也可能攻擊關節、眼睛、腸道等器官,因而出現各種共病。乾癬性關節炎早期症狀如指甲凹陷、早上起床時下背痛、下床或走路腳跟有壓痛感、手指關節僵硬等,甚至指尖與指節的關節會腫痛,部分患者手指看起來像香腸一樣腫腫的;部分患者肌腱附著骨頭的地方也會開始疼痛。 有些患者是皮膚乾癬一段時間後才出現關節炎症狀;也有些人是先有關節炎才出現皮膚乾癬,兩者沒有一定的先後順序。若先出現皮膚乾癬才有關節炎,診斷上會較容易,因醫師可聯想到乾癬性關節炎。反之,若一開始先出現關節炎,皮膚尚無乾癬表現,醫師就需考慮各種關節炎的可能性,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且因乾癬性關節炎屬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根治,需長期控制才能讓病情穩定,避免關節變形。及早治療,避免關節破壞變形林揚志醫師解釋,目前皮膚乾癬的治療方式多元,包括照光治療、外用藥,或口服藥、注射針劑等。乾癬性關節炎的第一線藥物為鎮痛消炎藥;第二線則是免疫調節劑,若皆無明顯成效,會建議患者選擇生物製劑。生物製劑除可改善皮膚乾癬症狀,避免關節變形,亦可同步預防關節、腸道相關共病。免疫調節劑與生物製劑最大的差別,在於免疫調節劑可控制疼痛,但無法完全控制關節破壞,患者會感到症狀逐漸緩和,但其實關節的破壞仍在持續;生物製劑則是施打後可有效能阻止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機會,治療乾癬同時保護關節。罹患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若未及早治療,恐造成關節不可逆的永久性破壞,手指甚至連握東西都沒有辦法。 林揚志醫師回憶,曾有位職業駕駛的患者,因罹患乾癬性關節炎未積極治療,最終手部關節變形,連握住方向盤都很困難。建議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切勿輕忽症狀,應及早治療,降低日後失能的機會。屆時關節出現不可逆傷害,即使選用生物製劑,也無法讓受破壞的關節回復成原來的模樣。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生物製劑因費用昂貴,健保採有條件給付,乾癬性關節炎須經醫師評估病況後申請使用,若患者使用後症狀有改善百分之五十以上,仍可以繼續使用,不會因症狀改善就被停止使用。若僅皮膚乾癬,使用兩年後改善狀況良好,則無法繼續使用健保給付。 冬季任意進補當心愈補愈糟糕林揚志醫師提醒,國人愛進補,每每時序入冬,麻油雞及薑母鴨各類補品皆上桌,但上述補品皆含酒類,恐刺激免疫力,使病徵加劇,其他包含人蔘、靈芝、冬蟲夏草等藥膳,皆不適合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食用,不過偶爾補充綜合維他命及雞湯則不在此限。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日常保養重點最後,林揚志醫師鼓勵乾癬病友,乾癬雖無法治癒,但是透過遵循醫囑用藥、定期回診追蹤,搭配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並避免菸酒,仍可將病症控制得宜,維持生活品質。原文:乾癬不「只」是皮膚病,全身都發炎!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心臟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3-10 養生.保健食品瘋
什麼情況才會缺乏?何時吃最好?營養師解答你對維他命B群的疑問
80歲的陳老先生最近因為身體虛弱昏倒送醫,原來他最近疑似腸胃不適所以不太吃東西,造成體力不濟,住院期間也只願意吃三分之一碗白粥,營養師建議老先生家屬可以把青菜、肉類等各項食物打碎拌入稀飯中,讓老先生補充營養;沒想到家屬說,讓老先生吃些維他命B群和綜合維他命,就會有精神了吧?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補充維他命B群就可以增強體力,卻忽略了維持基本生理機能的熱量,所謂的熱量,來自於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以上述陳老先生的案例來說,他基本熱量攝取不足,光是補充維他命,沒有給足身體所需的熱量,補充再多的維他命B群也不會有體力、有精神! 國人其實不易缺維他命B群維他命B群共有8種,包括維他命B1(又稱硫胺)、維他命B2(又稱核黃素)、維他命B3(又稱菸鹼酸)、維他命B6、泛酸、生物素、葉酸、維他命B12等。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過去所做的國民飲食營養調查顯示,只要不偏食、均衡飲食,國人維他命B群的攝取量並不易缺乏,有些人覺得補充維他命B群立刻精神百倍,可能是被廣告宣傳所誘導,達到安慰劑的效果;或是因為生活習慣的不正常(如:熬夜)、飲食習慣的不均衡,導致營養素過度消耗、需求增加與攝取不足,此時得到補充就會感到有效果。 很多人生活習慣不好,諸如偏食、熬夜、過勞,卻以靠補充維他命B群為維持體力的捷徑,而不去調整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雖然暫時上看起來體力還不錯,但是長期下來體力過度消耗,仍可能會影響健康。 B群是身體將熱量轉換為體內能量使用時必要的「輔酶」,因此被認為具有提振身體能量的功能。當飲食正常,維他命B群攝取充足時,就可以有效代謝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等三大營養素來產生能量。 特殊情況才會缺乏B群維他命B群廣泛存在許多食物當中,所以如果飲食正常,不致於會有B群缺乏,除非是特別挑食的人,或偶爾熬夜、工作過度疲勞等等,而引起B群暫時性缺乏。此外,維他命B群當中,B12、菸鹼酸、泛酸和生物素等,是特別跟熱量代謝有關的輔酶,所以如果想減肥而採取極端方式節食的人,也容易缺乏上述營養素,而這種用激烈方式快速瘦下來的人,復胖機率也比較高、比較快。 而和蛋白質的代謝有關的是維他命B6,所以懷孕中的準媽媽們因為要提供營養素給胎兒,所以比較容易缺乏;B12和葉酸是和細胞分裂及紅血球的生成有關,所以孕婦也較容易缺乏,可以適量補充。 另外,很多人都知道素食者比較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因為B12多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所以不吃蛋奶的純素食者容易攝取不足。其他如老人或是腸胃道老化,有胃液不足狀況者,由於缺乏胃壁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 IF),也會影響維他命B12的吸收;而酗酒,或是進行過腸胃道手術,以及肝功能不佳、洗腎患者等等,同樣容易有維他命缺乏症的問題。 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最好?都可以如果基於上述因素需要補充維他命B群,該何時吃才能讓它發揮最大的功能呢?有人說在早餐後,認為可以幫助一天的能量轉換,還提醒不要睡前吃,以免會過度提神而影響睡眠;也有人說,飲食如果太油可能會阻礙維他命B群的利用。 事實上,目前並沒有文獻佐證什麼時間補充維他命B群最好,事實上B群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對於某些容易緊張、神經不穩定引起睡眠問題的人,反而有安定神經的助眠作用;但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如果吃了B群會影響睡眠者,就避免睡前吃,所以其實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都可以,只要選擇自己不會忘記的時間即可。 維他命B群並非補充愈多愈好很多人買了維他命B群補充品,發現劑量不高,總以為不夠,是否應該一次吃個兩、三顆才補得足呢?其實只要根據該產品的建議量攝取,不需要補充太多;而且雖然B群吃多了會排出體外,但也不要以為盡量補無妨,其實包括菸鹼酸、維他命B6和葉酸都有攝取量上限。 倘若菸鹼酸攝取過多,可能會增加組織胺釋放,造成血管舒張,有氣喘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癢、發熱、發紅及刺痛,或增加肝的負擔,以及腸胃道疾病如心灼熱感、噁心嘔吐等,在體內會和尿酸競爭排出體外,使尿酸排不出去。 維他命B6因為被認為可改善或治療動脈粥狀疾病、經前症候群、抑鬱及肌肉疲勞,所以容易使用過多,80毫克是上限,過多可能引起走路不穩、四肢感覺麻痺或感覺異常,葉酸攝取過多則可能引起失眠、過敏及身體不適,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 健康Q&AQ、吃維他命B群尿液會比較黃嗎?A、因為維他命B群屬於水溶性維他命,因此服用維他命B群補充劑後,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劑量就會經由尿液排出,其中維他命B2是一種帶有螢光的黃色化合物,這就是補充維他命B群後,尿的顏色較黃的原因。 Q、因平時三餐大多外食營養不太均衡,這種情況吃B群比較好還是綜合維他命比較好?A、如果持續飲食不均衡,光是一直補充維他命等保健食品的幫助也有限。事實上飲食均衡不難,平時外食挑選上多留心,只要兼顧6大類營養素,不太容易會有B群缺乏的情形,如果真的想補充,建議補充綜合維他命就夠,也不易過量。【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40期(2017-04-15出版),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