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8 退休力.理財準備
搜尋
經理人
共找到
55
筆 文章
-
-
2024-06-2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避開精神困擾的陷阱:腦盲no、腦明yes
【編者按】:本週有不同主題的三篇文章。一位長年關懷病人,對醫療工作熟悉的牧師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弼醫生在1995年彰化基督教醫院創辦110週年時,告誡台灣醫師的一句話「醫生,請多看我一眼!」來抒發他對醫師的建議:醫師的關懷眼神對不安的病人是無可取代的。→想看本文一位中生代內科醫師以自己與病人、家屬的互動遭遇到挫折的兩個案例,體驗到隨著疾病的進展,臨床症狀的多樣性,對病人、家屬、醫師及其團隊的耐性都是一大考驗,而深深領會到醫病關係需要多一點時間、耐心來經營,醫療行為才能在醫病互信下順利進行。→想看本文一位長年關心社會大眾心理健康的精神科大師分享他以多年的臨床經驗,幫忙病人應對人生大小考驗,及時善用定靜的腦—精神功夫,穩住陣腳,發揮頭腦思考、判斷能力,逐步構建人生的轉折方向,並進而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療瘉的保養頭腦功夫、創造維持「腦明」的一種自我療瘉的方法。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眼看我們周遭的親戚、朋友、同事,各個嘻嘻哈哈,好像人生就這麼的灑脫。不過根據精神健康基金會,每兩年一次的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的精神健壯度調查,卻仍然發現有20~30%左右的人,忍受著種種的精神困擾:不是常常覺得身心不舒服(焦慮、憂鬱、失眠等),就是心理不安全、或者自我的人生失去了意義,也有感到家庭無溫暖的。更有25%的人正處在孤寂的生活中。這正是我常常擔心的,在看似歡樂的生活場景中,我們台灣社會精神生活的冰山現象。懂得自我關心的朋友,就會鼓起勇氣或者會知道自己要找精神科專業醫師來做諮詢、診斷或治療。在精神科門診,常見的案例,不論男女老少,忍受種種精神(生活困境相關的情緒、行為、思考和睡眠、胃口、體力等生命的動力)的困擾,都會在俗事煩心的磨難中失去生命的意義。例如一位退休的先生,長期為兒女的婚姻不順整天困擾,又得協助忙於工作兒女照顧孫子,與太太不時意見不合而易惱怒。退休生活的期待完成落空,不只失眠,也得常跑醫院做種種身體不舒服的檢查,失去人生意義。另有正準備把一生苦心經營的事業交接專業經理人,但是時間多了和太太相處卻出了種種的困擾,不知道怎麼欣賞那美麗的風景,感到挫折,且夫婦感情發生困擾,失去人生意義。也有整天忙於事業的經理人,困擾於被老闆無止盡地年年增加業務量、年年增加推銷的客戶數而身心俱疲,家庭兒女之情、夫妻之樂,離他那麼遠,人生何用。另有,大學生、高中生因為精神不集中、總是睡眠不夠,課業表現不如預期,父母不諒解,再加上男女朋友的困擾,而造成人生意義貧乏,生不如死的精神狀態。在此人生場景,若生活周遭又沒有人能夠予以關心與鼓勵,就會落入孤軍奮戰的人生孤寂狀態,在每天的人生苦戰中,發生精神負性發展的惡性循環。最後,就可能促發精神疾病的發生,也可能在不定時的、不定地點的生活環境中,偶爾就有我們政府用心經營的社會安全網的破洞出來,發現一些讓我們心痛的、干擾社會安寧的事件,而呈現了我們社會不可預期的冰山效應,這真是值得重視的社會議題。就精神病理分析而言:精神困擾的基本病理在於「腦盲」,亦即「不認識腦力的功能、不知道頭腦的保養、失去應對人生挑戰的充沛腦力」。事實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精神困擾,都能對人生的不如意,妥善的處理,因而人生照樣可以是日日為好日,擁有平常幸福的人生。然而,上述那退休病人,失眠、忙於應付兒女婚姻難題和孫子照顧、與太太緊張易怒的個案。他生性性急、做事講究效率,他並不自覺有此個性特質,當然就不能認識那是他「頭腦的反應特性」。他持續急急、勞碌地煩惱兒女婚姻爭議,不知這煩惱正是「製造腦的負荷與壓力反應」,產生過高的焦慮情緒、失去那份有效思考、判斷所需的安定與沈著,腦能力已經無法「寧靜致遠」的思考,也無法盤算有效行動。處在不安、焦慮狀態,那是一種病理性(非常態)的「腦功能的精神狀態」,是腦生理上的一個高度警覺, 病人也不自知、不能察覺那個過度高張的「腦警覺」(arousal)狀態 。這種狀態是一種全身總動員的狀況,是腦功能所造成的一種病理性的精神功能狀態:在身體上,會同時引發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的障礙,因而為連帶發生種種身體的不舒服,例如失眠、呼吸的緊迫感、心跳快、胸悶、腸胃不適、身體冷熱不舒。處在高度警覺狀況的他,會進一步對身體的不舒服感到焦慮不安,因此生活上的困擾就形成「身體不舒服與心理擔心」的惡性循環,這正是日常生活中,每日精神發展的負性循環的開端。此外,這種高度警覺狀態的腦—精神功能狀況,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範圍裡面,包括身體的不舒服,兒女的婚姻問題,孫子的照顧問題。也就是病人把所有的「精神能量」集中在這些焦點問題上。這種精神能量的集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範圍,會促使腦結構的變化,建立一個生生不息的煩惱、擔心、焦慮的神經迴路,這相當於生活上為佛家所說的執念太強,也是基督教義中,無法把生命交給上帝、走上帝的路的情況。在這種精神狀態下,相應地限縮他原來優良、有彈性的腦—精神功能水準,使他失去了原來變通的腦力、失去了靱性、耐性與幽默感。他易怒、對事事看不順眼,夫妻之間的關係產生緊張的氣氛,對兒女也顯得不耐煩。在社交上也不想出去了,他沒辦法尋求他人的參考意見,生活型態與生活感受越形孤寂,值得重視的是,在精神上感受孤寂生活的時候,腦功能就越來越惡化,越來越充滿負面情緒,越來越失去有效理性思考的能力。人生就觸發了一切很寥然的感受,終至,產生要結束生命的念頭。總之,就精神病理分析而言,精神困擾的基本病理在於「腦盲」,當事者盲目於腦在人生面對種種不如意事情的角色與功能。他不知道什麼是「腦」,不知道腦的功能就是處理人生大小事的「情緒、行為、思考和生命驅動力」的精神功能。因此,他不能善加利用精神功能在日常不如意事情的處理上,他除了不認識腦力的功能,也不知道頭腦的保養,因而腦力一直耗損,精神能量一直減低,頭腦處理日常生活大小事所需要應用的神經生理訊息,越來越偏差,失去應對人生大小事所需要的充沛腦力。 在腦力不充沛的情況下,他的人際關係,他應對生活環境的種種事情的能力,就每況愈下,形成孤寂狀態,孤軍奮戰,在生活失序與失能的情況下,就會折損人生的意義,而致一病不起。就精神樂活的觀點而言:人生平安、幸福和意義衍生於「腦明」,亦即「懂得腦力的功能、日常生活就要保養頭腦、天天腦力充沛,能有效應對、跨越人生的種種挑戰,走出光明亮麗的人生新方向。」下面是一個常見的、追求「腦明」的案例。一位年近70的長者,陪著大病初癒的太太來門診做常規追蹤診療。在太太完成看診,離開診間以後,他近似羞怯的訴說:「我不只不好入眠,每天還得和那內在火山快噴發的情緒搏鬥!」聽了,真令人動容。他確實能以開放的態度來審視自己當下腦力不足的生活狀況。他敞開心,在腦力不足的邊緣狀態,敍說人生的驕傲與無奈,他找醫師傾訴,他不孤寂。身體健壯的他,從企業主管退休後和太太平安過日子,兒女均有優異成就,且均在國外成家立業,言談間頗能展現他人生成就之氣勢。近一年來,太太時常抱怨身體不舒,不只緊湊地到醫院做各種身體健康的檢查,也常抱怨睡覺睡不好,而且變得不好相處,一直訴苦她的人生沒有意義。太太在身體檢查顯示沒有什麼身體相關的疾病,在內科醫師的建議下,他就陪同太太來精神科門診就診,醫治她的憂鬱症。他因此很清楚腦功能的障礙,會引發憂鬱症,而且是需要藥物的治療,他更知道引發憂鬱的腦功能障礙,會有種種不恰當的情緒感受、思考的偏差以及行為上的失能,更有身體上的種種不舒服。他豐富的腦科學與精神功能知識使他照顧有病的太太之後,有豐富的腦科學的生活常識。雖然太太憂鬱症治癒了,但是身為照顧太太的他,卻一直「不好入眠,每天動不動就要發怒」。內心有一股蠢蠢欲動的怨氣,怨嘆子女有成,卻不在身邊。怨三餐要自己下廚準備。看到台灣社會政治的吵鬧更覺生氣,社會應有的禮義廉恥,不見了,令他失望。他訴說這股源源不絕的內在怨氣,明確展露他在腦力不足狀態下,精神功能的負面情緒和負面思考傾向。在敍說他這精神困擾的過程中,他能清楚他已失去腦力的水準(「腦明」的重要成分),在敘述的過程中一直想追尋保養頭腦的方法,不只期待助眠藥物治療,也希望能夠用什麼日常生活中自我療瘉的方法,找回原來情緒穩定的腦功能,能夠不亂發脾氣,期盼能夠有安定、安靜的情緒,重尋他應對三餐、應對那份對社會的擔心與不滿的負面精神能量。他在精神醫療過程中,除了有效應用助眠劑恢復常態而足夠的睡眠,也逐步回復他規律生活型態、使每日醒來感受精神飽滿,熟悉每天行程中操練「求定得靜」的腦—精神功能的身心放鬆方法,保存腦的實力,不再於日常生活中慌慌張張的濫用腦力,他也開始,不時與他人互動、岀外活動,不故步自封。除了關心太太的健康和一起出外活動以外,也能與親戚有所互動、偶爾聚會共餐,並且開始和過去好同事以line互相聊聊、敍說自己人生努力的場景,也多少關心老朋友的生活近況。他也豁達地看待,兒女的人生發展,有他們的人生道路,自己和太太要好好過日子才是真章。他逐日地恢復他的生理驅動力,吃得飽、睡得好、有好體力,找到精神上的那一股幽默和樂趣,享有美好的日子。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他對腦-精神功能的了解,為了避開他所處生活環境的挑戰,所可能產生的精神困擾的陷阱,實踐了保養頭腦、充沛腦力的步驟,建立一個累增精神健壯度的生活方式。他獲得了「腦明」的精神生活狀態。總之,這個案例的醫療過程,清楚地顯示「腦明」的功夫,這種「腦明」的功夫不限於使用人的年齡層,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必要學習的功夫。應對人生不如意事,並不只是出現在哪一個人身上,幾乎每一個人一輩子都有可能出現,所以也可以說這種「腦明」的功課,每一個人都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學習、多加操練。這種「腦明」的功夫,讓瀕臨精神困擾的人,成功避開那精神困擾的陷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人生功課,要去完成。有不少人就因此陷入精神困擾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懂得腦的精神功能,不懂得保養頭腦,不懂得維持充沛的腦力,一直在濫用腦力,而不懂得善用腦力來處理人生的功課與挑戰。因此,無法避開精神困擾的陷阱。 這個臨床的個案,顯示我們在人生接受挑戰,而有輕度精神困擾的狀況下,如何能夠根據我們對頭腦的了解,了解腦力在現實中,應對人生大小事時的有限性,進而對腦-精神功能能明確的的掌握,能夠及時善用定靜的腦—精神功夫,穩住陣腳,即時充沛腦力,然後發揮我們頭腦銳利的思考、判斷能力,逐步構建人生的轉折方向,必要的時候,在精神科醫生的處方下,接受精神藥物治療。然後,用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療瘉的保養頭腦功夫、充沛那已是虛弱邊緣的腦力,逐步使腦力維持在充沛狀態。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如何創造、如何維持「腦明」的一種自我療瘉的方法。 知道如何培養「腦明」,就能夠有長足的「腦明」的腦—精神功能狀態。就有足夠充沛的腦力,就可以發展「轉一個方向看人生」的精神能量,跨越現實生活的挑戰,而進入一種新的人生方向,創造新的人生格局。所以說,要避開精神困擾的陷阱,必須要有「腦明」,而相反的,「腦盲」就會逐步引導一個人,走入精神困擾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延伸閱讀:2024/6/24 醫生,請多看看我2024/6/26 遭遇不信任的醫病關係的心路歷程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3-05-06 焦點.元氣新聞
臺大開辦「高階經理人醫療器材創新設計專班」,優惠中
全球人口高齡化,再加上新冠疫情的爆發,人們更加重視自己與家人的健康,醫療器材市場也隨之蓬勃發展。國立臺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將於112年7月1日起,每週六、日開辦「Executive Biodesign高階經理人醫療器材創新設計專班」課程。本培訓課程以臺大醫院作為臨床觀察場域,由具醫材開發豐富經驗之臨床導師帶領學員從零到有地完成醫材原型開發。國立臺灣大學曾透過國研院之「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Fellowship Program)」,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遴選種子教師至史丹佛大學接受為期一年之醫療產品設計及商業化運用的實務訓練,學有所成後將課程全盤移植回「臺大醫療器材創新設計課程」,期能對有創業興趣者能有機會接受史丹佛規格的教育內容。臺大進修推廣學院開辦的「Executive Biodesign高階經理人醫療器材創新設計專班」課程師資陣容堅強,醫材創新設計著重於跨領域的團隊合作,課程透過跨領域的腦力激盪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從臨床、專利、商業規劃等層面為學員挹注更多醫材研發專業知識。班程共計六次課程,旨在培育高階醫療器材產品設計及產業化實務的「跨領域種子人才」、 建立國內生醫與工程的創新與創業平臺,並強化國內對於醫療器材產品設計、法規和專利佈局等科技產品國際化之經驗與智識。期透過教育培訓紮根Stanford Biodesign之訓練精神,促進臺灣醫材發展,並健全臺灣創業生態系之連結。本課程以修課學員正在開發的產品為中心,在Stanford Biodesign架構下檢驗產品的合理性,邀請各領域業師教導擬定商業模型與營運計畫、醫材法規驗證與專利佈局,終至銜接加速器、創投資金。透過結構化的流程,在短期時間內槓桿出最大效益。歡迎主治醫師、醫療科技產業經理人、醫療科技工程師、醫療科技專利法務領域專業人士報名參加,於111年5月31日前完成報名繳費者,還可享有早鳥優惠。更多課程資訊請上網捜尋【臺大推廣教育網】或來電洽詢(02) 2362-0502。「Executive Biodesign 高階經理人醫療器材創新設計專班」課程介紹網址
-
2023-02-06 名人.精華區
李志恒/戰後嬰兒潮 一身兩世的心聲
戰後嬰兒潮泛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20年內出生的世代,這幾年西方媒體以「OK, Boomer」,意為「好啦,嬰兒潮老人」,帶有嫌棄或年齡歧視的嘲諷意味,暗指嬰兒潮一代守舊、對一些新議題,如全球暖化等一無所知的刻板印象。例如在紐西蘭,25歲的國會議員Chlöe Swarbrick,因質詢政府落實碳排法案時,被反對黨資深議員頻頻打斷,反唇相譏「OK, Boomer」,藉資訊時代的無遠弗屆,迅速在各國媒體及主網站爆紅,相關諷刺字眼甚至被製成T恤熱賣。在美被譏「吃乾抹淨」世代又如美國,PayPal基金經理人Bruce Gibney,在2017年出版「反社會的世代:戰後嬰兒潮如何背叛美國」,批評美國戰後嬰兒潮缺乏同理心、不願承擔社會責任,繼承上一代富足安樂、坐享經濟飛躍成長,使美國從活力走向停滯、不公平,將造成社會安全、公共財政及環境的傷害。在這樣的風潮帶動之下,甚至於有媒體將嬰兒潮評論為「吃乾抹淨」的世代。但並非所有戰後嬰兒潮皆如西方媒體所描述的「OK, Boomer」,戰後每個國家狀況不同,美國雖然派兵參戰,但本土(夏威夷因珍珠港事件除外)並未被戰火洗禮;在台灣,因是日本殖民地被捲入戰局,許多地方被盟軍轟炸,戰後從廢墟中重生,大家胼手胝足,才有後來的經濟起飛,從無到有。日本的教育家、慶應大學創辦人福澤諭吉以「一身兩世」,形容其橫跨德川幕府和大政奉還後的明治維新兩個時代。台灣的戰後嬰兒潮,在父執輩接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及大中國思想及戒嚴體制下成長,到現在的「中華民國即台灣」思維,戰後嬰兒潮世代及新生世代在不知不覺中,也成為「一身兩世」。難忘同輩克服環境的身影我小時候穿過用中美合作麵粉袋改製的內褲,念省立嘉義中學時,班上多位同學每天從農村搭糖廠小火車,再轉鐵路局平快車(現在的區間車)到嘉義車站,然後徒步到校,他們多利用火車上的時間背課文或英文單字,回家還得幫忙農務再繼續念書;甚至家裡沒有電,要趕在太陽下山前做完功課。這是許多同學或朋友那時的日常生活,他們後來克服先天環境限制,接受高等教育,事業有成,對社會公益也不落人後,這與Gibney所描述的美國狀況有所出入。西方對戰後嬰兒潮的刻版觀念,不該原封不動、硬生生地移植到台灣來。每個世代都有代溝,但現在台灣社會的世代對立如此激烈,很大一部分被部分媒體及主政者,為吸引年輕族群注意或認同所鼓吹產生。台灣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成長於一窮二白的年代,大部分白手起家, 冠上「世代掠奪」的罪名太沉重。戰後嬰兒潮世代經歷了農業、工業到資訊社會的劇烈變化,在奮鬥過程中,有血有淚,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仍有奉養父母的觀念,同時疼惜下一代,不希望他們受苦,不奢望子女反哺。尊重與包容才能世代共榮超高齡社會來臨,在戰後嬰兒潮逐漸步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當下,起心動念寫出「一身兩世」這本書,每個世代都有其天命,或許相互的尊重與包容才是共存共榮的不二法則。(本篇內容摘自uStory出版「一身兩世」)
-
2022-10-23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奉獎 黃瑞仁盼台大雲林分院成雲嘉醫療燈塔
第32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今天正式登場,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前院長黃瑞仁獲頒個人奉獻獎,許多家人及雲林分院同仁都到現場支持、鼓勵。黃瑞仁在醫療沙漠的雲林默默耕耘12年,建立雲林區域醫療網,創立雲林縣唯一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使雲林鄉親不必南北奔波就醫,推動社區醫療服務,並首創C肝外展門診模式並推展至全國。黃瑞仁說,在雲林分院服務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才的留任、取得及培養,因大都會的醫師很難到雲林服務,必須想辦法育才、愛才及留才,不僅要培養醫師臨床及研究能力,而要營造愛的氛圍,愛惜人才,如此才能留才。黃瑞仁更獲得國家傑出經理人獎項的肯定。黃瑞仁說,主要管理的三大精神,第一、正直誠信,長官要說話算話,如此才能營造信任的氛圍,,第二、團結合作,必須團結合作才能做好一件事情,第三、尊重與關懷,這是他最重視的事情,同事間應要互相關懷、尊重,同時要關懷病人、社區。「希望台大雲林分院成為雲嘉平原的醫療燈塔,永不熄滅,讓民眾看到光就看到希望。」黃瑞仁說,現在與雲林已分不開了。而最快樂的事是一群人互相合作,感謝信仰上帝、家人及雲林分院所有同仁,因大家都主動積極解決事情,希望雲林民眾看到光就看到希望。
-
2022-10-18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連雲林人都曾不看好 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將醫療沙漠灌溉成良田
今年七月底,黃瑞仁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院長任期屆滿,返回總院。18年前,黃瑞仁以曾是台大醫學院最年輕內科副教授之姿,「下放」雲林,出任雲林分院副院長。那時他才44歲。副院長六年、院長六年,黃瑞仁將生命中最燦爛的歲月貢獻給了中南部鄉親,將雲林這片醫療沙漠灌溉成青翠良田,還奇蹟似的,培育出雲林分院這朵欣欣向榮的玫瑰。玫瑰花瓣上,種種成績爭奇鬥豔:外傷的、神經醫學的、罕見疾病的等,有八大中心;急重症病人送至醫院,沒有病床也可以先開刀的創舉;遠距離看診等科技應用;區域聯防的創意;安寧療護等觀念的引進;連正子掃描、微創機械手臂也到位。黃瑞仁在雲林分院走出一條獨特且成功的路。輪調雲林才能升等,滿期「十個有九個回台北」。雲林分院就是以前的署立雲林醫院。署立醫院時期,因為缺乏醫療資源、醫師不斷流失,竟然「每天有25部遊覽車一早載了雲林病患去林口長庚醫院看病」,難堪的雲林人滿腹辛酸。台大醫院接手之初,其實雲林人並不看好,他們不相信台大醫師肯留在窮鄉僻壤的雲林。確實,為幫忙緩解雲林分院的醫師荒,台大總院那時對升等主治醫師的資格有必須「輪調雲林分院、支援兩年」的規定,年輕醫師無奈,便當做是服兵役,熬滿期限「十個有九個跑回台北」。黃瑞仁自己,其實也有過掙扎。他是國內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及研究先驅,早在1995年遠赴日本北九州市小倉記念病院,跟隨國際心導管權威延吉正清教授學習「循環器科介入性心臟學」。 半年後回國,在時任內科部主任李源德教授的指導下,設立緊急心導管治療團隊,成為台灣醫界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的先鋒,拯救眾多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等急重症患者。署立雲林醫院2004年改制為台大雲林分院,總院院長林芳郁即邀黃瑞仁去當副院長。黃瑞仁專精心臟內科,44歲又正值行醫的黃金階段,他不確定自己能否義無反顧地至偏鄉開疆闢土,且醫術有用武之地。他找妻子討論。最後卻是因雲林貧瘠的醫療環境,令夫妻倆取得「去」的共識。黃瑞仁說,自己母親是嘉義人,55歲就因胃癌去世,妻子也是嘉義人,瞭解雲嘉地區的醫療困境,贊成他至雲林分院貢獻一己之力。 偏鄉開疆闢土,一間心導管室一年執行千例。事實上,黃瑞仁2004年10月到任前,雲林分院已有一台最新型的心導管儀器。黃瑞仁一到任就開了門診,11月15日台灣大學校慶日開始心導管檢查,隔天就安排兩台心臟手術。同年年底,12月1日執行第一例急性心肌梗塞緊急心導管治療,從此全年無休,直到現在。以2021年為例,雲林分院一間心導管室執行一千一百例心臟冠狀動脈手術,與台大總院三間心導管室一千五百例相較,毫不遜色。今年第二間心導管室已開始服務病人。包括黃瑞仁在內,雲林分院心臟醫療團隊有19位醫師,分別為心臟內科13名、心臟外科4名、小兒心臟科專科2名,這哪裡是十多年前能想像的?心臟醫療團隊浩大的陣容,反映了黃瑞仁在「人才」上的努力。黃瑞仁對於「人才」,有育才、愛才、留才的「三才」理論。他2004年擔任雲林分院副院長,六年後任滿回台北;2016年再回雲林,出任雲林分院第五任院長。院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設法提高同仁對於醫院的向心力,為三才打地基。取消無助留才的「禁博令」,強調育才、愛才、留才。黃瑞仁對「人才」特別著力,是有背景的。原來,台大接手雲林分院初期雖然有輪調制,但不少來支援的醫師既然志不在雲林,便也心不在雲林。此外,部分醫師藉這兩年輪調期攻讀博士班,禮拜五要回台北上課,增添醫院管理上更多難題。院方被迫祭出「禁博令」:凡雲林分院醫師不可讀博士班,就算考上,也必須辦理休學。禁博令表面上解決了難題,實則無助於「留才」。黃瑞仁任院長後,斷然取消禁博令。他改弦更張,鼓勵醫師攻讀博士班,考取之後,可以留職留薪兩年到台北進修,毋須值班,只需每周在雲林看一節門診,維持臨床敏感度。「價值感、幸福感、榮譽感」是黃瑞仁的管理宗旨,全力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讓醫師能夠在雲林分院找到行醫的價值 、找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感,以及榮譽感。雲林分院因此積極發展特色醫療,相繼成立外傷中心、婦幼醫學中心、國際醫療中心、遠距醫療中心、急重症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罕見疾病中心、胸腔醫學中心、精準醫學中心,水準相當於醫學中心等級。 黃瑞仁重視團隊合作,強調醫療團隊在進行任何處置前,必須放棄本位主義,以病人為中心,而不是以醫師為中心。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什麼治療對病人最有利。 給年輕醫師發揮空間,生殖醫學中心孕育上百生命。黃瑞仁津津樂道「生殖醫學中心」的成立經過:專長於生殖醫學的醫師楊博凱到雲林分院報到,沒多久提案指出,當地亟待不孕治療的夫妻眾多,希望規畫生殖醫療團隊,要求院方提供八百萬元預算購買儀器,他則負責招募培訓胚胎師、遺傳諮詢師等專業人才。 回想起年輕醫師的毛遂自薦,黃瑞仁仍記憶深刻。他說:「我第一個念頭是這位第一年主治醫師口氣挺大的。」但他欣賞楊博凱的志氣與勇氣,同意提撥預算,成立生殖醫學中心。不過,黃瑞仁也給了一道難題,那就是「要做到有成功案例,才可以回台北。」楊博凱一口答應,更豪氣的說:「我可以來這裡兩年,時間到就回台北,但我覺得不該如此,應為雲林分院做些什麼。」在院方支持下,楊博凱率領的不孕治療團隊成功孕育試管嬰兒,後來國家推出鼓勵生育政策,雲林分院搭上順風車,至今累計已有將近一百名寶寶順利誕生。黃瑞仁說:「大家都唱衰台灣的年輕人,但我看見台灣年輕人的力量與勇氣。」首創「先開刀再找床」,守護急重症,減少死亡憾事。在雲林深耕十多年,黃瑞仁最引以為傲的是首創「先開刀再找床」措施。黃瑞仁說,雲林分院為雲林唯一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每天滿床。嚴重外傷病人必須立即送開刀房,此時便面臨「加護病房沒床、外科醫師不敢開刀」等困境。急重症病患被迫轉院,有些在轉院途中或後送途中不幸死亡。黃瑞仁與馬惠明醫師(現接任雲林分院院長)討論後,研擬「先開刀再找床」。方法是每天傍晚盤點加護病房內病情穩定、可轉至一般病房的病人,若當晚收治急重病患必須緊急開刀,就將病情相對穩定的ICU病人移至恢復室,以空出床位。黃瑞仁指出,此制度為全台首創,靠的是急診同仁團隊的運作,「護理快速反應小組」(RRT)扮演關鍵角色。創始之初,部分急診醫師在PPT網站批評責難,但黃瑞仁堅持到底。「先開刀再找床」2016年上路,至2021年底,送來雲林分院急診的重大外傷病人共計開立185 床次,締造「零轉出」紀錄。六年院長任期內,雲林分院贏得24座獎座。對內,黃瑞仁規畫成立八個醫療中心,對外則是屢屢獲獎。在他六年院長任期內,雲林分院共贏得24座獎座,包括政府服務獎、國家品質認證標章、國家醫療品質獎,2018年榮獲全國區域醫院唯一特優機構,成為中台灣排名首位的區域醫院。黃瑞仁深諳適才適所的管理心法,積極鼓勵留任的同仁出國進修,迄今已以公費贊助多名醫師到日本、歐美學習最新的醫療技術。學成歸國後,若要添購新型醫療設備,黃瑞仁更全力協助。他說:「只要有心要做,我就全力支持,端看你能做多好、走多遠。」黃瑞仁謙稱自己「只會編列預算」,但他對於年輕醫師的鼎力支持,正是讓雲林分院留任醫師逐年上升的關鍵。今年8月1日雲林分院共有35名新到任主治醫師,但兩年期滿要回台北總院的醫師卻只有八人。「在雲林分院的醫師絕不會龍困淺灘,」黃瑞仁自豪地說,現在年輕醫師也會考慮來雲林工作了。台大醫療體系如何留住人才,雲林分院提供了多元的可能性。雲林分院改變了雲林,黃瑞仁看見雲林也改變了台大人。他以「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期勉所有醫師,歡迎他們來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不僅是為了工作謀生,而是找到人生的意義。正因領導能力傑出,2021年,黃瑞仁榮獲中小企業總經理類「第39屆國家傑出經理人獎」,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醫療機構專業經理人。今年(2022年)則獲頒衛福部傑出公務人員三等專業獎章。 「在雲林這十幾年,讓我找到行醫價值。」對於獲得醫療奉獻獎,黃瑞仁說,這是無數同仁的無私奉獻,他僅只是代表領獎,「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黃瑞仁小檔案年齡:62歲出生地:嘉義市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現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主任經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副院長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台灣大學雲林分部籌備小組召集人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主要事蹟:●成立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完成雲林首例心導管治療。●首創「先開刀再找床」制度,使雲林分院重大外傷醫療量能最大化。
-
2022-09-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離開待20年公司,一年內歷經罹癌與母親離世!鄒開蓮退休4點建議:擁抱生活,超前部署40歲就開始
幾年前的跨國會議上,與會者因意見不同爭得面紅耳赤,主持會議的CEO拍桌:「嘿,各位不用這麼激動,這裡沒有人喪命好嗎?我們只不過是要買廣告。」世界展望會董事長鄒開蓮笑著憶起當年還在雅虎奇摩時的一場會議。她這兩年帶著展望會做數位轉型,朋友不解:「又沒有業績壓力,妳幹嘛那麼認真?」她總是想起那場會議,因為現在做的就真的「攸關人命」—「我們每增加一個資助人就多幫助一個生命,改變一個孩子一生。」她相信孩子應該被保護、被賦能,每個孩子值得擁有更豐盛的生命,她用過去的專業,協助展望會更有效率、有效能從事服務。距離那場跨國會議也才幾年光景,物換星移,曾經戰功彪炳、一年國外出差20趟的鄒開蓮,這兩年過著完全不同生活。罹癌母逝 親子關係緊繃2020年,55歲的鄒開蓮離開待了20年的雅虎公司,那年,是鄒開蓮生命的關鍵轉折—她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母親離世、和青少年兒子關係緊繃;同時,疫情使她哪裡都去不了,日夜和家人待在家,終於有時間與空間好好和孩子過生活。更早之前,轉速快、日夜顛倒的跨國、跨時區工作,讓她隨時處於工作狀態、沒有下班、無法安靜、不會放鬆,她白天疲憊、晚上失眠,與青少年兒女相處時,也沒耐心聽孩子說話,只想解決問題,忘了有時候孩子只是需要有人傾聽。工作給她成就感與人生舞台,也致使她生命其他面向的匱乏與缺席。那幾年,她常常懷念天性裡快樂、愛笑、開朗的自己,「我感覺自己緊繃太久,生活其他的東西都褪色了。」那時候的她有許多人生角色:人母、人妻、人子、跨國企業主管,每個角色都是壓力,都無法享受其中。2019年的她已萌生退休念頭,加上2020年一連串事情,她視為上天給她的訊息:「鄒開蓮,妳該改變了!」斜槓思維 做出專業效率離開職場之後的鄒開蓮忙碌依然,她從只做一件事,變成做許多不一樣的事—她出任許多公司董事,也作為某些新創公司的顧問,還演講分享數位轉型,錄製給經理人的線上課程,目前正在寫書。其中著力很深的展望會數位轉型,這兩年因科技更新,提升效能效力,也善用數據展開更多的機會。例如捐款人從刷卡、入帳到確認,過去需要一周,而數位化後只要一天的時間,成本也下降了。又例如透過數位通路,今年「飢餓三十」共有1.7萬人參與,參與人數和募款金額是過去的好幾倍,而且帶來很多新面孔、年輕資助人。擁抱生活 修補家庭關係事情雖然不少,但鄒開蓮開始有餘裕放慢腳步過生活,可以和青少年兒子聊天、與已在上班的女兒分享職場經驗、和家人在每個周末夜晚共享家庭時光一起禱告,她也常常早晨起床發現天氣正好,便將原訂行程取消,跟先生一起去打高爾夫球;這些都是過去的她未曾享受過的生活。這兩年,周一到周五的早上9點,鄒開蓮都準時到線上禱告報到,線上禱告群組來自還在雅虎工作時的辦公室團契,疫情起、鄒開蓮離職,禱告改為線上,這兩年成員幾乎全勤參與,讓每一天有力量的、嶄新的開始,變成開啟每日的重要儀式。「我們在上班的人很容易不小心就把工作當神來拜、把金錢當神來拜,」鄒開蓮回想這兩年離開工作之後,她真正擁有了生活:「但是身心靈是分不開的,靈好了,我們會用不同的態度愛自己。」過去叱吒台灣網路產業的鄒開蓮,現在每日的滿足來自於和家人的親密感、能夠有耐性面對生活裡的小事,可以感官全開看見綠樹、聽見鳥鳴、感受到白雲微風好天氣,這些許多人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她曾經失落而今拾回的珍寶,「我覺得我很幸福,自從離開全職的工作,上帝給我超乎我所求所想。」而她相信,還能更好。鄒開蓮4點建議:退休超前部署,40歲就要開始中年必須及早為退休準備,要意識到「退休不是停止」,但需要「不停」預備,退休前才預備是來不及的,鄒開蓮建議,趁著40幾歲精力旺盛時先部署以下4件事。1.理財:鄒開蓮和先生仍在工作時,每3個月會盤點家中財務總表,離開公司前也計算出全家未來數年所需的費用。尤其退休後不再有固定薪水入帳,更需要評估資產現況。2.人脈:目前鄒開蓮除了世界展望會董事長,還任中磊電子、基富通、香港PCCW、台達電等董事,也在教會服事,貢獻所長,這些機會都是她在工作之外的人脈累積。她建議平時就要建立不同領域的朋友關係,無論是做顧問、志工、參加社團,或是兼職工作,擴張生活圈交朋友,幫自己預備好。3.健康:從40歲開始,鄒開蓮每年做完整健康檢查。退休之後,開始跑步、打高爾夫球,找到喜歡的運動身心滿足。4.夫妻關係:鄒開蓮和先生有共同信仰、相仿的價值觀,即便如此,她仍坦承要學的還很多,夫妻倆不久前還一起去教會「夫妻營」上課。
-
2022-09-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想外食在餐廳內用該如何防疫?專家:把握6原則避免群聚感染
新冠病毒已趨向本土化,9/20本土累計確診數已正式突破600萬例。面對本土疫情的再次升溫,陳建仁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讓台灣不再可能清零,其雖有高傳染率但也伴隨低致死率,確診者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也讓台灣從清零政策轉變成與病毒共存。對此,害怕確診的民眾會選擇減少外出聚餐和內用,有人認為「走到餐廳還是沒有踏進去內用的勇氣」、「還是選擇外帶餐點、把食物帶回家享用」。而也有對內用抱持另一類看法的民眾,認為「會中出門就會中,就算待在家也會中,隔壁鄰居在居隔,病毒有可能也飛進你屋內」、「趕快回歸正常生活,確診是難免的,只是早晚,過幾天可能政府就將這病毒降級改為流感。」面對民眾對內用恐慌的疑慮,元氣網統整醫師及專家的防疫建議,讓大家在疫情期間能一同做好防疫,安心內用,與病毒共存。內用風險高?室內用餐感染風險比戶外用餐高根據經理人報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刊登一篇名為〈疫情時期,如何讓餐館更安全?〉,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冠狀病毒是透過說話、打噴嚏、咳嗽等行為造成飛沫傳播。當人們聚集在餐廳吃飯,不免俗的聊天交談、大口咀嚼,製造更多的飛沫;雖然科學家尚未釐清一個人吸入多少病毒量、或是待在有病毒的環境多久就會染疫,但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估計,近距離接觸病毒15分鐘就可能遭到感染。而在美國於餐廳染疫的個案,多是與確診者在同個餐廳共處、超過30分鐘到幾個小時,尤其是在嘈雜、通風不良的環境。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教授比約恩.比爾尼爾(Bjorn Birnir)將流體動力學的知識,應用到新冠病毒的傳播研究之中,他發現餐廳的「空氣循環」的確很重要,「人們應該盡可能在戶外用餐,室內的感染風險比室外高出20倍。」如何減少餐廳內用風險?可參考MIT建議調整針對沒有戶外用餐空間、只能內用的餐廳,《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提供以下建議:1.餐廳的大小很重要空間較大的餐廳,較能保持社交距離。2.新鮮空氣如果餐廳有室外空間,請優先選擇室外座位。MIT引述UC Santa Barbara的科學家所言,室內空間染疫的風險是室外的20倍。如果餐廳沒有室外空間,請優先選擇靠近開放的窗戶或門口的座位。在不進食時,應戴上口罩。3.避開人群與熱鬧如果餐廳窄小、擁擠、吵雜,比較不理想。餐廳可調低音樂音量,使客人不必大聲說話。4.安排座位也很重要如果你和不是同一家戶的人共餐,請與他們坐斜對角。日本超級電腦Fugaku計算出,坐斜對角的情況下,用餐者受暴露的病毒飛沫會減少75%。內用該怎麼防疫?把握6原則避免群聚感染國內疫情升溫,讓民眾擔心外出用餐增加染疫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建議,出外用餐時須把握6原則,才能避免群聚感染:一、進餐廳前,要量體溫二、離席前後,戴上口罩三、用餐前後,勤消毒手四、脫下口罩,安靜用餐五、不宜挪移,隔離用板六、踏出餐廳,再次洗手如上所述,我們的生活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平時保持好個人防疫的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遵循醫師及專家建議的內用防疫原則,把防疫內化成生活的一部份,如此一來消費者與店家便能一同創造出安全用餐環境,民眾也能安心內用不憂心。
-
2022-08-26 養生.人生智慧
「照顧家人不等於活得悲情」科技高管53歲為失智母提早退休!打拳、玩三鐵變樂活大叔
55歲的賴勝德原是外商高階經理人,負責百億標案,因為母親失智,在2年前主動申請退休。離開科技業,他成了三鐵達人,3年跑步距離累積達3個台灣,打拳、打桌球、騎腳踏車,樣樣出色。有人質疑他整天玩樂,他反問:照顧家人不等於要活得悲情,年過半百還要讓自己活得不快樂嗎? 談人生,賴勝德這樣形容自己:「我是台北人、是長子,從謀職到成家,不想離家太遠。」這份長子的承擔影響了他的命運。 他家住樹林,大學畢業退伍出社會後,到鄰近土城工業區找工作,同時錄取知名通訊設備商、以及當年辦公室還放著鐵椅的鴻海,他選了前者:「因為這家外商有周休二日。」 28年來他從工程師做到專案經理,曾經負責標案金額上億的國營企業專案。「我沒換過公司,但公司老闆一直換,從法商變芬蘭商,公司從上千人縮到幾百人。」雖然公司組織歷經變遷,管理文化大不同,但他仍專注工作預計65歲退休。 母親失智後人生脫軌,身心俱疲 直到3、4年前,他循序平穩的人生,因母親罹患失智症而脫離常軌。 事親至孝的他,與當小學老師的太太結婚後,仍跟長輩同住透天厝,而且一住就是十幾年。「有一天太太打電話給我,說去逛街時買了一個房子,我們才搬出來,不過新家離老家走路只有十幾分鐘。」 但母親失智後,常常走出門就失蹤,高齡逾80歲的爸爸習慣依賴長子,一通電話打來,他就得放下工作去處理,平常上班也要安排接送母親就醫。 「失智的人講話沒有邏輯,你不順從她就發怒,居家照服員曾經投訴母親打她,因為勸母親不要去廚房開火,母親發火,不只動手還趕她出去!照服員來來去去,我要安撫照服員還要上班,身心俱乏。」 面對工作倦怠,52歲時他考上台師大樂活EMBA,「樂活,就是快樂生活,這樣的概念很吸引我。念書期間,參加了三鐵、划龍舟、國標舞、八卦導引課程,意外發現自己很喜歡這樣的生活。」 50後愛上跑步,3年累計環島3圈 過去賴勝德不愛運動,同事邀他下班後一起跑步,他在心裡罵神經病!「我上課後學到運動只要有方法就不難,像跑步姿勢是要學的,正確姿勢練習不到1周,我從極限3公里進步到5公里,循序漸進下,能跑完全馬,3年跑步累積距離等於3個台灣環島的距離。」 「在EMBA認識不同背景的同學,讓我這個木訥的理工大叔,看到了不同的人生風景,開始思考後半輩子該怎麼過?開始問自己,為何一定要等到65歲,才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於是,他毅然在53歲辦理退休,「退休不是一個人的事,太太能感受到我不開心,她也能體諒。」賴勝德說,退休要有嗜好,太太去上班,他就去運動、或在家讀書。 「我以前是比較急的人,運動讓我比較有耐性,跑步讓我腦筋清明,對解決事情有幫助。像照顧母親的外傭回越南1個月,我與弟妹商量每天輪流回家照顧媽媽2小時,讓爸爸放風一下,大家平均分擔照護壓力,這是我認為比較好的安排。」 退休後學習投資,樂享生活 財務管理也是退休後的關鍵。「我有一筆舊制退休金,勞退金未到年紀不能領,退休後投資基金、股票、ETF,不玩槓桿,投資需要閱讀財經時事,不會與現實脫節。」 很多人看了他的臉書說:「你怎麼整天都在玩?」或羨慕:「你的生活好精采!」但他坦白:「沒有名片的日子,剛開始多少不習慣,我還是會笑笑地講我退休了,退休不就是要享受生活嗎?」 「退休後有人邀我回科技業,但在媽媽失智後,朝九晚五已經不適合我。我覺得人生其實沒什麼退休,只是下半場的重心轉換、平衡,大叔還在努力中,努力嘗試以前沒機會做的事,努力活出健康快樂的第二人生。」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認識死亡,有助了解人活在世上的意義!面對生命終站5大要點:不爭不奪、多施多捨,永保赤子之心 .「一輩子跟活死人沒兩樣!」他聽爸爸話當公務員,臨終卻抱憾…子女成年後,接納與欣賞就夠了
-
2022-04-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公司董事會真心話:當初若是新冠疫苗不成功 很有可能就是BNT的末日
▌ 光速計畫通常,藥物開發的過程有點像是穿越花園迷宮,在走過幾次死路以後,終究會重見光明。面對迫在眉睫的全球大流行病,吳沙忻說道,BioNTech要加快速度。他們會把好幾項設計同時送進臨床前試驗研究這座迷宮裡,然後帶著第一個走出迷宮的設計繼續前進。這一系列的候選疫苗將在實驗室、受試動物,最終在人類身上接受嚴格的試驗。在任何一個階段,安全性或效力不足的參賽疫苗將被捨棄,由最後的贏家勝出。BioNTech沒有時間改善那些令人失望的候選疫苗,或者等待進度落後但有前途的候選疫苗迎頭趕上。第一個闖出迷宮的就會是最終的疫苗。此時距離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冠狀病毒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還有六週,距離川普的白宮啟動名為「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的疫苗開發計畫還有四個月。截至此時,還沒有任何報導指出有中國以外的死亡病例。但就在這個星期一即將結束前,BioNTech已然展開一項為期十一個月,打破現代所有製藥紀錄的行動。在吳沙忻的驅策之下,這間公司將會在「符合物理定律的條件下盡快前進」。憑藉超級英雄電影影迷所具備的戲劇感,吳沙忻早已為這次歷史級的任務想好名稱。「我們就稱之為⋯⋯」他站在白板前,一邊說一邊寫下——「光速計畫」。以前,每週一早上的會議,吳沙忻不需要花太多心力說服這些科學夥伴。但接下來這天,當吳沙忻把這項大膽的計畫告訴董事會成員後,他感覺到自己尚未贏得辦公室裡的民心。雖然公司的醫療長圖雷西認真看待吳沙忻的預測,但在2012年時以首位外人身分加入BioNTech的英國籍商務長馬雷特(Sean Marett),對於擔心遠在八千公里外的病原體一事感到質疑。「我的回應是:『這發生在中國,為什麼你會認為這是個問題?』」馬雷特如此說道:「這病毒看起來離我們很遙遠,只是曇花一現罷了。」BioNTech財務長、一頭蓬髮的波伊廷(Sierk Poetting),以及幾週前晉升策略長的美國投資銀行家李察森(Ryan Richardson),也對這件事有所保留。顯然,吳沙忻得做點說服的工作。他不願被迫秀出屍體堆疊如山的照片來說服其他董事會成員接受他的論點。但吳沙忻需要他們瞭解,在最好的狀況下,這樣的末日場景也會在幾週後到來。如果要像波普爾那樣等著現實來驗證他的說法,那就為時已晚了。▌ 致命曲線考慮到這一點,吳沙忻走向白板,開始概略的畫了一張圖,這張圖很快就成為世界各地政府簡報中熟悉的畫面,圖中顯示感染人數沿著一條陡峭的曲線呈指數型增長。「我記得他說:『到處都會是這樣』,」李察森回憶道:「他說:『這將會成為歐洲、美國以及我們公司的問題。』意思就是公司員工要面對的問題。我心想,天啊!這真是具體。」吳沙忻繼續給大家上了有關全球大流行病傳播速度和傳播軌跡的歷史課。他強調,即使此時事態看起來還不算太糟,但情況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他說,1918年4月,第一波西班牙流感的致命程度,不會比季節性流感來得高。儘管它確實以令人擔心的速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的軍隊裡流傳,但大部分死亡的個體都是年長、體虛或非常年幼的人。接著,在同年的10月到12月,掀起了一波更致命的浪潮,起因是那些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重症患者,把疾病傳染給醫生和其他病人。據估計,這三個月內的死亡人數為兩千萬人,其中包括大量二十五至三十五歲的青年。幸運的是,截至此時還沒有明顯的跡象指出武漢病毒對健康的年輕人有威脅。在中國的少數幾十例死亡病例,絕大部分都是超過六十五歲的年長者,其中有許多本來就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症狀。但就在幾天前,湖北當局透露,一名原本身強體健的三十六歲男性,在入院兩週後死亡,在醫院時接受過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的治療。吳沙忻警告這可能就是大難來臨的前兆。在病毒和人類宿主之間的演化軍備賽,病原體持續改變軍隊配置的方式,想要閃躲人體既有的抗病毒防禦機制。此時,這個冠狀病毒的破壞力並不算特別大,但它有可能突然發生突變,感染年輕人和身體強壯的人。另一種可怕的劇情發展是,病毒的感染率可能提升,用更快的時間感染更多人。「一切會在短短三個月內結束,」吳沙忻說道,停屍間大爆滿,全球人口早在實驗室製造出疫苗前就已大量減少,更別提疫苗的生產和分配了。每一天都很重要。如果這次冠狀病毒爆發的疫情發生在兩年前,BioNTech的董事不會考慮接受製造疫苗的想法。但多虧近年來公司的技術平台有所提升,吳沙忻深信公司具備可以回應這場大流行病的工具。現在看來,透過他們專有的平台製造mRNA疫苗是相對單純的做法,如果能夠及時交付,mRNA冠狀病毒疫苗提供救援的時間點,會比傳統疫苗早上許多。「我認為,」吳沙忻說道:「我們應該全力以赴。」▌ 突破的風險然而,BioNTech已經不再是新興公司。在10月上市之後,BioNTech就必須考慮外界如何看待它在業界的樞紐位置。優先處理冠狀病毒疫苗無疑會推遲它們正在進行的癌症計畫。「那間辦公室裡有些人抱持著懷疑態度,」李察森談到吳沙忻的提議時這麼說:「他們認為那會分散公司的注意力。」在這位美國基金經理人的眼裡,BioNTech不是一間跟傳染病有關的企業。「我們的股價動能非常好,」李察森擔心宣布一項昂貴的新計畫來對付一個沒有人太認真看待的威脅,會嚇壞公司股東。他表示:「投資者認為我們是一間致力於腫瘤的公司。」BioNTech在十一年內累積了超過四億歐元的債務,他們需要盡快籌措資金。未能實現既定的目標將會讓一切變得更加困難。如果公司倉卒魯莽地投入冠狀病毒疫苗的開發計畫,而且最後沒有成功。「那有可能就是BioNTech的末日,」同為董事會成員的馬雷特這麼說。自從公司10月在紐約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以來,董事會有義務製作會議紀錄,以便在公司治理遭遇挑戰時,可以回顧會議紀錄。在德國的法律制度下,如果公司做出代價高昂的錯誤決策,所有董事會成員都要負起相同責任。另外,還有聲譽受損的風險。BioNTech是靠著自身的技術潛力走到這一步。對這間幾乎可說沒沒無名的公司而言,開發冠狀病毒疫苗的計畫固然會引起一陣轟動,但失敗以終或開發時間過長的機會也很大。許多橫陳在眼前的關鍵任務,例如從進行大型臨床試驗,到製造大量藥物,都是這間公司從未嘗試過的任務,更別說要以擊敗大流行病的速度和規模來進行。如果光速計畫效果不彰,「很有可能會讓公司陷入困境,」圖雷西在董事會議上如此承認。「另一方面,」但她補充道:「一場火力全開的大流行病無論如何都會對公司和我們的員工構成威脅。」如果BioNTech有能力自己製造疫苗,為什麼要等待其他人來引導世界擺脫這個迫在眉睫的危機?圖雷西問道:「我們難道不應該至少做點努力嗎?」辦公室裡沉默了幾秒。雖然需要信心的提升才有辦法做決定,但面對圖雷西提問,三人最終都同意了,因為他們都相信圖雷西和吳沙忻的直覺。他們不是為了拒絕宏大的想法而加入BioNTech的。※ 本文摘自《光速計畫:BioNTech疫苗研發之路》。《光速計畫:BioNTech疫苗研發之路》作者:喬.米勒, 吳沙忻, 厄茲勒姆.圖雷西譯者:陸維濃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2/03/31
-
2022-04-04 養生.人生智慧
退休不想當下流老人?政大教授周冠男教如何累積足夠的退休金
編按:你是否想過,自己的老後生活,收入要從哪裡來?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長期關注退休財務安全議題。他指出,國人退休金準備不足,是足以拖垮台灣經濟的國安問題。考量養兒防老觀念式微、勞退基金操作績效不佳,民眾應盡早自行投資,才能累積足夠的退休金。平均壽命愈來愈長、通膨壓力愈來愈大的時代,你的退休金準備,足夠確保你擁有安穩的老年生活嗎?「退休金準備不足,是會拖垮台灣經濟的國安問題。如果不正視,將來我們會看到很多靠社福補助度日的下流老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周冠男語重心長地說。身為行為財務學家的周冠男,也曾擔任勞動基金委外操作審查委員。他指出,過往國人老後的生活費有2大來源:子女奉養,以及勞工退休金。然而,在少子化的今日,養兒防老的觀念已日漸式微。另一方面,由公務機關主導的勞退基金操作極為保守,投資組合半數集中於現金、固定收益證券。據統計,新制勞工退休基金的歷史績效一年僅4.21%,還曾發生基金經理人挪用公款、炒股等弊案。「不能指望小孩,勞退績效又這麼差,大家的退休金還是要靠自己。」周冠男說。他認為,還在職場上的工作者應有危機意識。停止自願提繳勞退基金,盡快開始自行投資,才能在離開職場時累積足夠的退休金。退休理財這樣做!買0050、006208,年平均報酬率勝過勞退、房地產退休金的投資組合,該怎麼配置?周冠男的建議很簡單:投資市場指數型ETF或基金,並且長期持有,需要用錢時才賣掉。以台股市場來說,長期投資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2檔ETF,年平均報酬率接近9%。不用費心挑選個股,甚至不必在低點入場,就能獲得比勞退基金豐厚的報酬。台股有逾千家上市櫃公司、100多檔ETF商品可供挑選,為什麼只推薦前述2檔ETF?周冠男解釋,不論短期漲跌,股市長期上漲的趨勢不變。而0050、006208,是走勢最貼近大盤的ETF。以0050為例,從成立到2020年4月,總報酬率為294.90%,換算成年報酬率約為8.62%。「它的長期優越收益,幾乎是可以確定的。」這樣的投資報酬率,甚至超過台灣飛漲的房價。周冠男舉例,日前媒體報導,文湖線通車25年後,大安站的房價從一坪30多萬上漲到約84萬。數字聽起來相當驚人,其實換算下來,年平均報酬率僅約4%左右。就算加上租金收入,報酬率也不過6%。在同一時間,台股的年平均報酬率接近10%。「同樣是30多萬,投資0050或006208不要賣,漲幅會是房子的2~3倍。」除了0050、006208以外,周冠男提到,若不想將全部資產放在台灣股市,也可考慮美股的市場指數型ETF。例如,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VT)包含全球49個國家、9000多檔股票,風險分散更為徹底。此外,他特別提醒,ETF商品的原始概念,是讓投資人以較低金額投資多檔股票,降低投資風險。台灣近年來流行的策略型ETF,不少都有手續費高、檔數過少的問題,難以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他舉例,有某檔高科技股策略型ETF,僅投資10檔標的。他反問,「我為何不自己買10檔股票就好,還要付給投信一年1.31%的管理費?」不用預測漲跌的投資法!買市場指數型ETF,時間是投資人最好的朋友周冠男指出,長期投資指數型ETF還有一個好處:輕鬆。不用看短期漲跌、高點照樣可以進場買。時間就是投資最好的朋友。為什麼指數型ETF買了不賣,獲利會優於買低賣高?周冠男指出,行為財務學上有個概念叫「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effect)──投資人認為自己的判斷比其他人更為正確,因此高估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透過短期交易獲利。但許多學術研究都顯示,愈是頻繁買入、賣出股票的投資人,長期投資績效更差。以當天買、當天賣的當沖交易為例,99%的當沖投資人都是賠錢出場。周冠男指出,股市每日上漲或下跌,當然都有其原因。但一般人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多數的分析都是事後歸因,更遑論成功預測。他舉例,「就連《華爾街日報》同一天的報導,對於當日股市漲跌的分析觀點都會自相矛盾。」因此,散戶要精準的掌握時機低買高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預測股市走向極為困難,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無論台股、美股或全球股市,長期股價趨勢都是上漲的。周冠男引用統計數據指出,1925年在美國股市投資100美元的人,到了2010年會擁有40多萬美元的資產。他開玩笑說,「我曾祖父要是當年在美國股市投資100美元,我現在就不用工作了。」他認為,被動式投資的精神,就是盡可能延長錢在市場上增值的時間。持續投入,需要用錢時才賣出持股。「總有一天你回頭看,會被自己累積的資產嚇一跳。」定期定額或單筆投入買股,哪個好?2種投資法利弊一次看懂手上有一筆資金可投資股票,單筆投入或定期定額,哪個報酬率較高?多數人或許會認為是後者,但真正的答案卻出人意料。周冠男指出,既有研究已顯示,單筆投入的資金在市場上可增值的時間較長,長期獲利會優於定期定額。例如,年初投入12萬買指數型ETF,或者1個月定期定額投資1萬元買指數型ETF,前者的長期報酬率會高於後者。若投入單筆資金的時機剛好是市場高點,還能獲利嗎?知名投資人、美國麥哲倫基金前總經理彼得‧林區(Peter Lynch)曾做過試算,30年間每年投入一筆錢投資股市,每年都買在股市最高點的投資者和買在最低點的投資者,最終2者的年化投資報酬率約只相差1%。只要投資時間夠長,自然能分散風險。不過,周冠男也指出,單筆投入大額資金雖然獲利較佳,但違反人性。多數人不敢在高點進場,也怕低點是崩盤的前兆。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幫投資人「把手腳綁起來」,建立投資的紀律。雖然損失一點獲利,但至少不會錯過長期的貨幣時間價值。配息型商品買愈多愈好?小心錢只是從左手轉到右手周冠男觀察,台灣投資人除了偏愛短線交易外,另一迷思是「熱愛配息」。舉凡高股息ETF、高收益債券,都是近年來的熱門商品。然而,許多投資人在開心領息的同時,卻忽略了這些錢可能來自先前自己投入的本金。他指出,行為財務學稱這種心態為「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謬論。投資人看似定期領到一筆現金,其實總資產並沒有增加。他以高股息ETF為例,原本11元的ETF,每股配息1元,股價就會下跌為10元。「金錢不滅,你的錢只是從左手轉到右手,而且你領了1元還要繳稅給政府。」此外,他也勸投資人在規劃退休理財時,最好別碰高收益債。高收益債俗稱「垃圾債」(Junk bond),指的是信用評等較低的公司,因為違約風險高、借貸不易,因此以高額利息吸引投資人購買。這種商品風險極高,並不適合熟齡族群。他認為,比起賺快錢,買指數型ETF、長期持有,就是最簡單的退休理財心法。不用努力看盤,無須費心買低賣高,退休金反而更加豐厚!原文:退休不想當下流老人?政大教授周冠男:寄望孩子或政府,不如長期投資0050、006208
-
2021-11-13 養生.人生智慧
50歲轉換人生跑道找到自己的路!陳茂雄:「從認識自己開始,規畫人生藍圖和個人使命」
過去100年間,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30歲,該如何善用這30年活出新生命?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愛德華.凱利提出「第三人生(Third Act)」概念,她認為人生有三個時期,第一人生依賴他人成長;第二人生發展獨立自主;到了第三人生,是獨立又能彼此依靠,能助人、傳承、貢獻自己的人生階段。第三人生不會自然發生,要自己去開創,也要提早準備。接下來幾周的《橘世代》,將帶您走進台灣企業教練的先驅陳茂雄、作家李偉文,以及中時開卷歷年三位主編的生命,看他們如何經營自己的第三人生。「抱歉遲到了,我早上臨時去出『阿公任務』。」採訪當天,陳茂雄一趕到採訪約定點就致歉,66歲的陳茂雄有著樸實誠懇的微笑,相較於網路上年輕時的照片,眼前的他臉部線條更柔和,溫潤和煦像電影裡充滿人生智慧的智者。陳茂雄是台灣企業教練的先驅,兩岸三地知名的企業主管教練,輔導過台積電、HP、Dell、3M、輝瑞藥廠等知名企業的高階主管,是國內少數擁有高階主管經驗的諮商心理師,出版了兩本書,在企業教練領域有著被認可的專業和自我品牌,卻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一直是自由工作者。「有想過成立公司嗎?」記者問。「有人建議過,但我覺得目前這樣很好,人生很自由。」陳茂雄這樣說。職涯一度迷惘 努力找天命開創出自由自主自我實現的第三人生,陳茂雄花了許多時間。50歲之前的陳茂雄,是他人眼中人生勝利組——台大經濟系畢業後到美國取得MBA學位,回台灣後在IBM工作,33歲就當到高階主管;工作表現優異、升遷快速、薪水優渥。但困惑也跟著陳茂雄的職涯一路攀升——40幾歲開始,他發現自己對工作的熱情消褪了,年輕時談起工作的眉飛色舞不再,他不喜歡失去方向的自己,因此離開原本的公司,但是輾轉換了兩個工作場域,仍尋不回昔日熱情。他一邊工作一邊尋找「天命」,他問人、看書、上課,甚至到處算命,直到上了自我探索的課程才明白,他一直不夠認識自己。於是在50歲那年,他重回校園當全職學生,念諮商心理學士,並取得諮商心理師的資格。接觸諮商領域 當企業教練進到諮商領域後,陳茂雄驚喜發現教練(Coaching)這個領域,巧妙結合了他心理諮商專業與高階經理人經驗,他因而在企業教練尚未盛行年代走出了自己獨特的專業之路,成為台灣第一個同時擁有高階經理人資歷與諮商心理師證照的企業教練。50歲轉換人生跑道,何時才要退休呢?陳茂雄笑著說:「我會一直做到不能做為止。」他太喜歡自己的工作了——當案主經過諮商後找到面對情感的慣性,調整後終於不在情感裡受苦;當上市公司副總經過會談後發現工作盲點、改變溝通模式,進而發揮潛能,提升自信與領導效能。這些協助他人轉變與成長的時刻帶給陳茂雄莫大滿足。現在回頭看,陳茂雄終於懂了,原來他真正喜歡的是與人有關,可以和人產生深刻連結的工作,年輕時的他從事的並非最喜歡的工作、最擅長的事。重新認識自己 享受帶孫樂而也是到這個年紀他才領悟到,人生沒有所謂已定的天命,與其去「尋找天命」,不如投入每一天去「活出意義」。他建議中年感到困惑的讀者,從認識自己開始,並且從父母、子女、朋友、主管等各種人生角色出發,「以終為始」為每個角色找到目標,規畫自己的人生藍圖和個人使命。但所有改變,也要顧及現實與經濟考量。陳茂雄轉換跑道前曾和太太溝通過,兩人也盤點家中財務狀況才下定決心。「現在是人生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現在的陳茂雄,是3歲及1歲可愛小孩的外公,用專業做著喜歡的工作,享受著「助人最樂」的人生。超前部署 儲備健康能量理想的第三人生應該是什麼模樣?陳茂雄引用「正向心理學」的觀點,認為能夠擁有正向情緒、有全心投入的任務、深刻的人際連結、感受到生命意義及成就感時,就擁有幸福人生。但這樣的人生必須預先做準備,不要等退休才思考,愈早開始愈好。陳茂雄同意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的想法,認為人會害怕死亡,是因為人生有遺憾,他鼓勵大家去完成未竟之事,讓人生遺憾減到最低,但追尋過程必須保持自我覺察,找出阻礙自我的慣性,學會減法與放下,聚焦生命真正想完成的事。最後,他笑著提醒,無論計畫是什麼,都別忽略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我不怕死,我怕死不了。」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發展第三人生的地基。疫情下的退休應變力調查載入中…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在家種植芽菜、菇類自給自食?農科專家:不建議
幾個月前,國內新冠肺炎肆虐,造成民眾恐慌到賣場搶購的記憶猶新;進入颱風季後,加上南部暴雨,菜價又飆上新高,煮夫煮婦面對超高菜價,如何照顧家人的飲食健康?我們請產地農民、營養師提供採購、保存與洗滌烹調建議。生產者建議蔬菜箱產地直送 災期蔬果不斷鏈「颱風沒來菜先漲」是許多菜籃族擔心的事,防疫期間一個禁令下來就是半個月、一個月,市場一關就個把月,遇上颱風讓主婦更發愁。蔬果重鎮的雲林農民認為,建立正確買菜觀念,遠勝過一窩蜂搶購,不但可減少憂慮焦躁,又可讓一家吃均衡,安然度過惱人颱風季。颱風沒來菜價先漲個一、兩倍,民眾已司空見慣,擔心災後買不到菜,搶購囤貨更成了唯一對策。結果呢?菜價不跌反造就商人哄抬機會,台灣農業經理人協會理事長謝萬來指出,短期葉菜類在災後兩周是價格高峰期,建議上網掌握農情快訊,選擇合理價格的菜類,藉機給家人換換口味也很好。如何聰明選擇災後好蔬菜?身兼雲林精緻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的謝萬來說,生產區域較集中的菜類,一遭受颱風侵襲會連帶影響菜價波動較大,建議不要跟風搶購大宗蔬菜,最近因疫情崛起的「蔬菜箱」是首選。謝萬來說,雲林小農結盟,具備溫室、冰庫、契作條件,且分區耕作分散作物風險,降低災損,不論颱風、乾旱或強冷欠收季節,仍享有合理價格的鮮美蔬果。「蔬菜箱」宅配已成風潮,主婦不必冒雨或冒染疫風險上市場,從產地直送到餐桌。他說,蔬菜箱有10到17項當季蔬果,品項菜類由農人調配,例如大宗高麗菜如有不足,會幫忙從山區調貨,農業串成供應鏈,供貨不斷鏈且不加價,每周在臉書開出菜單。若宅配過程有損傷枯腐的菜,下次還可補上,即便風災、疫期價格不變,菜箱全是有機、履歷、無毒蔬果,颱風天照樣吃得好又安全。農科系建議自給自食栽 芽菜菇類易有不良菌 不建議在家種近來家庭蔬菜園藝漸風行,有人在家自行培育苜宿芽、豆芽菜,或在陽台窗邊栽種蔬菜,既美觀又可食用,遇上天然災害時,自給自食不求人。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系主任戴守谷說,蔬菜盆栽可種植番薯葉、空心菜、芹菜、莧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且只要阡插經過一、二十天培育即可收成,安全又簡便。豆芽培育的器皿使用前最好用次氯酸水清洗,以免培育過程有腐壞的芽類或種子殘留造成汙染。至於菇類,戴守谷說,菇類雖有太空包培育,但培育環境較講究,一有閃失容易出現不良菌類,得不償失,不建議在家種植。家庭園藝不僅可彌補災害期間蔬果供應青黃不接,也可藉以體會「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更可讓老人家閒來在家抓蟲,更是孩子習得耕作到餐桌的最佳食農教育,值得鼓勵。營養師建議每次採買3-4天份 腐敗蔬果要捨得丟買太多囤積過度造成蔬果不新鮮,也是一大難題。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營養師陳贊升、許芳慈都建議,洋蔥、胡蘿蔔、馬鈴薯等根莖類,放在通風乾燥或常溫儲存即可,冬瓜、蒲瓜、苦瓜、絲瓜等瓜類可存放較久。此外,市售冷凍蔬菜也是應急不錯的選擇,研究報告指出,冷凍蔬菜營養不輸新鮮蔬菜。減少群聚風險,台大雲林分院營養師張景泓建議,每次採買約3-4天份的量,不必買太多,快速採買食材後應盡快離開市場。他也提醒,購買蔬果選擇認證標章很重要,因颱風季搶收容易有農藥殘留問題。此外,採買時也要注意均衡攝取六大類飲食原則,增強身體免疫力。颱風或多雨季節容易買到水傷或腐爛蔬果,該如何處理?營養師楊雅婷、黃素玫說,若發現水傷或腐敗的作物最好丟棄,很多人習慣去除腐敗處、繼續食用剩餘部位,這樣做可能會影響健康。蔬菜買回家後,分類冷藏保存很重要,像番茄、花椰菜用塑膠袋或保鮮盒冷藏,「一周後仍新鮮好吃。」此外,團購分享也是一大要領,才不會買太多徒增浪費。
-
2021-06-26 養生.人生智慧
江育誠當背包客,拋開職場牽絆 4個熟齡大叔以畫會友北美追楓!
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是江育誠的生活哲學。自嘉裕西服退休後,卸下總經理職銜回歸自我角色,為了驗收學畫一萬個小時的成果,背起畫架去旅行,並號召三位朋友同行。四個熟齡大叔飛越北半球到加拿大追楓,30天的自助旅行換來無可取代的成就感,合拍旅伴成就最美好的回憶。你曾規畫過兼具學習與旅行的人生壯遊嗎?今年68歲的江育誠,是一位出色的專業經理人,工程師出身,曾參與飛羚汽車的研發設計,擔任過裕隆籃球隊協理,62歲時自嘉裕西服總經理一職退休。人生在66歲時轉了個彎,他嘗試自助旅行,結果第一次當背包客就上手,不僅玩得盡興,也跳脫制式景點動線,在旅途中遇見更好的自己。50歲初拾畫筆 一萬小時圓夢說起熟齡步入菜鳥背包客的契機,他笑說是因為繪畫。「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電視上播出知名藝術家冉茂芹的示範手繪,決定拜入門下。」江育誠自訂了一萬個小時的圓夢計畫,鞭策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練就信手拈來的畫功。50歲時,初到畫室即許下「成為大師」的夢想,憑著一股執著傻勁重複練習,從初階班晉級到高階班,後來在八里開設免費的社區繪畫課,分享繪畫的喜悅。在學畫過程中,江育誠認識無私交流的同好,培養出亦師亦友般的情誼,「畫室同學臥虎藏龍,大家以畫會友,傾囊相授經驗和技法,惠我良多。」跳脫職場的競爭比較,能在半百之年交到知心好友,實屬難能可貴。江育誠深信,興趣可以讓退休生活更精彩,提早規畫練習自己的嗜好和技能,才不至於失去未來生活重心。繪畫開啟了江育誠藝術創作與鑑賞的潛能,他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從事相同興趣,人生因有夢想而充滿動力。嚮往自助旅行 暢遊特色市集江育誠把繪畫當志業般看待,總是充滿熱情和幹勁,經常相約同好外出寫生。2018年10月,與三位畫友結伴,計畫加拿大蒙特婁追楓之旅,一行人分工合作,從財務、交通、旅宿到路線安排,充分享受自由行的樂趣。「以前因為工作因素,只能利用休假空檔出國,最多十來天的歐美團,時間、行程受限制,景點和餐食幾乎千篇一律,遇到喜歡的市集想多停留一會兒也不行。」江育誠十分嚮往自助旅行,不受限制地四處玩,這個想法在心中正巧萌芽。「以前跟團旅遊,經過跳蚤市場或當地特色市集時,腳步只能跟上導遊領隊,心裡滿是遺憾。」江育誠非常喜愛在跳蚤市場間穿梭尋寶,找到一見鍾情的古玩舊貨,走過、路過、錯過,著實扼腕不已。他舉參觀羅浮宮的例子,總是迅速看完「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像」和「蒙娜麗莎」三大鎮館之寶,接著又開始趕行程,每家旅行社幾乎千篇一律。當有機會自主決定旅遊路線,當然要好好安排心中嚮往的景點、愛停多久就停多久,深入體驗當地生活的各種面貌。 邊畫邊玩上癮 下次目標歐陸從決定到出發,這趟加拿大寫生之旅花了3個月規畫打理,江育誠和郭建疆、傅彥熹、許進風一行四人在2018年10月如期飛往蒙特婁,駕車追著漫天楓紅移動。能與好友結伴一邊畫畫、一邊旅遊,夢寐以求的寫生體驗讓所有人身心靈全然放鬆,盡情沉浸大自然的饗宴。「每天起床,我們就開著廂型車尋覓寫生地點,一整天除了隨興野餐外,其他時間都各自專心畫畫,彼此怡然自得。」江育誠滿足地分享旅遊回憶。浪漫的北國楓紅景象,化為眼前的一方畫布,繽紛色彩讓人忘了戶外低溫,揮筆後就停不下來。江育誠述說四個人的繪畫速度各異,但自己程度較差,常在一天的尾聲被提醒「慢慢來」,但其實就是要你「收了啦!」的意思,大家用詼諧的方式互動,展現風度和幽默。在蒙特婁住了二周後,接著前往魁北克市旅遊三天,最後再南下紐約,整整30天的旅程讓這群畫家們玩上癮,還未踏上歸途,已在計畫著下一趟歐陸寫生之旅。志趣相投拉近彼此距離 放下自己旅伴對了就好玩談起這次北美自助旅行的收穫,江育誠恣意逛遊喜愛的跳蚤市場、看遍博物館和美術館,除了繪畫技巧進步之外,更重要的是增進朋友情誼。「很多人說熟齡難再交到知心朋友,更遑論退休之後?」他很慶幸因為興趣踏入畫室,認識志趣相投的畫友;因為旅遊拉近彼此距離,共度一個月的北美生活再次重溫學生時代的感覺。「我何其幸運能遇到脾氣好、人品好、畫技好的朋友,天天吃住在一起,完全沒吵過架!」江育誠讚賞同行友人的個性,大家都很謙虛讓著他決定事情,彼此相互尊重,凡事以團體利益為考量。包括延伸的紐約行程,也是江育誠的私心,想要造訪古根漢美術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結果幾個熟齡男子像大男孩一般興奮,驅車直呼:「我們要去紐約了!」回到單純玩樂的心,帶著學習的態度、交友的真誠,江育誠認為只要旅伴對了,去哪裡都好玩。這趟北美追楓寫生之旅,開拓了眼界,也讓友誼更親密。江育誠說:「熟齡世代來臨,背包客自由行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們也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愈玩愈年輕。」與友自助遊5提醒1.學習當個服從者,行前盡量表達意見,出發後遵照約定協議。2.備足資料,行前討論分工,出遊期間保持彈性,凡事好商量。3.共同分攤餐費或事先繳公基金,統一分配管理各支出。4.以和諧為主,遇到突發狀況放下個人喜好,配合團體表決。5.評估體力安排景點,出國前可先健檢,了解健康狀況。如何選擇好旅伴?「志同道合」很重要,從日常相處就可知道彼此合不合得來。適合做朋友不一定適合一起旅行,避開NG旅伴才不至於傷了和氣。北美自助之旅解密食:至賣場採買食材,午餐戶外野餐或野炊,晚餐回旅宿開伙或到餐廳吃簡餐。衣:加拿大的成衣很便宜,不帶過多行李,到當地購買或到市集買二手衣物。住:蒙特婁借助同行的友人家,魁北克市下榻普通旅館,紐約則入住只接受藝術家的「布魯克林藝棧」。行:委請旅行社買機票,當地租車載畫具和炊具,開到紐約轉乘地鐵,步行暢遊景點。育:安排想去的美術館、博物館,準備特殊相機拍攝畫作局部細節,學習光影和筆觸。樂:到骨董市場挖寶,尤其是周末假日,四處探險,參加高級住宅拍賣活動。
-
2021-06-0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感謝世界如此美好,再見!」妻子舉辦生前告別式 在人生終點前,與親友開心聚一起來場派對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人生的最後可以這樣的詩情畫意」。首先我們要在此向本週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朱俊光先生特別致意。我們非常感激他替夫人「舉辦生前告別式」圓夢之後,寄給我們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但因為一直等不到與此主題相近的來稿,而遲遲未能上報。直到最近我們才找到當年照顧過這病人的緩和療護團隊,而非常榮幸能請到侯心理師與張醫師在百忙之中,以團隊當年實際參與照護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希望朱先生與夫人與我們的分享以及緩和醫療團隊的心得,可以使我們知道,人生的終點可以是這樣的美麗與安祥。告別人生從來不是一個選項,也無法知道何時來臨。當人明白在有限時間內,終將會面對那不願接受的事實時,接著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即將來臨的人生告別呢? 榮鳳,我摯愛的妻子選擇了生前告別模式,讓自己在人生終點前,能與所有親朋好友開心聚在一起來個派對似的歡樂活動。無限感恩於心的真情告訴大家,她是多麼感恩活到至今能有那麼多的各方關懷與愛。獅子座的她,也曾是廣告界與有線電視界的專業資深經理人身分,她讓自己在這人生終點前的最後一個活動中,感受到大家對她的珍惜與欽佩外,也讓自己有機會深深感謝一路走來大家對她的包容及藉此向大家感謝。如同張曼娟女士所述,「新家人主義」就是「有關心,就是有關係」。這份如家人般的關心綿延無盡,所以她讓自己的生前告別活動名稱為「榮鳳的感恩歡樂會」。如同她自選所最喜歡顏色之一就是「櫻草黃」,那抹黃有著熱烈綻放的溫度與活力,更是一抹邀請快樂的顏色,更像豔陽天那樣召喚每個人心底的熱忱與歡快。她帶著赤子之心般的個性,再艱難也不至於忘記還有自己要繼續走下去的面對。明白一直快樂是很難的,人生苦短與其花時間傷感,倒不如做那散佈快樂的人,她總是熱情希望身邊的人都如己那樣快樂。若是不快樂,就去穿上一身自己最喜歡的顏色吧!美好人生終須一別,活動結束曲終人散,就讓這個活動留存於虛擬網路世界中,當我及所有親友想起她時,都可上網再去看看那天的花絮剪影紀錄。那天她不希望大家有眼淚,但眼淚還是掛在大家眼角。我們有歡樂的真情流露,親朋好友的歌聲與表演充滿了整個空間。現場布置著滿滿的氣球與彩色留言字條,溫馨的合照此起彼落招呼著。榮鳳選了一套櫻花色系的和服,淡妝一抹下瀟灑出場。因為緩和醫療團隊的醫師及護理人員於活動前的細心照料,所以榮鳳有了精神洋溢的現場活動時間。因為有了臨床心理師們的前置安排協助,讓我們在短短半天時間內完成現場布置。如果你有興趣歡迎就去看看這段歡樂紀錄。「榮鳳的感恩歡樂會」讓我看到除了她自己這份舉辦的勇氣外,所有不管有否到場者的親友們,如家人般的關心付出,更是促成了歡樂會的順利完滿。家人的最後這段路絕對需要彼此的支持,每一份關心都是令人點滴心頭的。「活動花絮剪影」在夏威夷歌手Israel Kamakawiwo'ole演奏烏克麗麗所唱「What A Wonderful World」歌曲聲中,我看到我所摯愛的人雙腮粉紅,帶著淡淡微笑,謝謝大家幫她一起完成了這個歡樂感恩的願望,無悔告別。2017年11月12日星期日上午,我們在醫院的中央會議室舉辦了「榮鳳的感恩歡樂會」。讓大家在雙十一購物節的隔日延續那份歡樂情緒下,繼續來參與她的活動。 選這個日子似乎也帶著她個人對人生的揶揄與讓大家永難忘的詼諧風格。於是她親自撰寫了「邀請函」與「感謝函」。「邀請函」上她感性說著 : 秋天是個想念的季節,也是個豐收快樂的日子。我將在這豐收的佳節,舉辦一個感恩歡樂會。把我想念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享受愉快的時光,同時,藉此機會感謝大家多年來的照顧、關心和支持,並分享我樂觀開朗的笑聲。因此,我們準備了簡單的點心、飲料和音樂,大家可以吃喝玩樂、彈唱說鬧,開心地玩樂!這是一個很隨性的聚會,所以我僅以通訊軟體告知大家,也請以此通訊軟體回覆參加與否,謝謝!若能來參加歡樂會的人,你可以:(1)、寫一段文字關於記憶中的我,或者一些有趣的事情。(2)、或者預錄一小段有趣的影片。(3)、或者就給予我祝福。然後吃喝玩耍。至於有些好朋友因時間衝突無法參加,沒關係,也許我們可以來個視訊。或者也可以上述三個方式來呈現,只是不能吃喝玩樂罷了。總之,我覺得很幸福能擁有你們,讓我的生命多彩多姿。「感謝函」上她告訴大家 :非常感謝家人及好朋友們來參加我的感恩歡樂會,真的好開心喔!來了這麼多朋友們,因為大家的蒞臨捧場,我們才能有個順利圓滿且真正全程熱鬧快樂的相聚時光。感恩有緣結識了我們這群好朋友!雖然這過程當中有些瑕疵,但是相信瑕不掩瑜,大家不會計較這些的。總之,也希望大家跟我一樣過了一個開心的活動。話說回來,我喜歡這種開心歡樂地離别方式,要讓我說出口的告別,實在很痛苦也很不容易,就讓它消失在歡樂聲中吧!在這裡,只有祝福、祝福、再祝福!無論是否來參與的朋友們,我都由衷地希望你們身體健康,平安幸福,讓我們來生再見吧!「榮鳳的感恩歡樂會」花絮剪影紀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r9tCBwU6w
-
2021-02-22 科別.眼部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醫:眼壓最高值大多在門診以外時間
聽到青光眼,大家都會想到眼壓高,然而有些人量到的眼壓正常,但視野缺損卻持續惡化。臺大醫院青光眼科主任王清泓醫師分享,有位五十五歲家住南投山區的林太太(化名),每次回診林太太測得兩眼眼壓都大約10毫米汞柱,遠低於一般所謂的正常眼壓,但是她的右眼視野卻持續惡化。確定點藥的方法、頻率與時間都遵照醫囑之外,也排除腦部或其他視神經病變的可能和全身性疾病,諸如;血壓、血糖、血脂肪等因素。於是醫師建議她購買可以在家中測量的眼壓計。某天林太太吃晚飯後量得眼壓是雙眼5毫米汞柱,比平時門診測得更低,但是第二天清晨剛醒來時,測得右眼眼壓30毫米汞柱,左眼25毫米汞柱,看到結果林太太大吃一驚,所幸後來醫師找到她視野惡化可能的原因。每個人眼壓不相同,且眼壓會隨晝夜變化王清泓主任解釋,林太太的經驗告訴我們,眼壓是有晝夜變化的,在青光眼病人身上尤其顯著,一般人通常眼壓最高的時候是在清晨、剛醒來的時候,這時候通常病人不會出現在門診就診,就診時眼壓通常已經從最高點降下來。換句話說,一天當中最高的眼壓值,有三分之二的機會是發生在門診以外的時間,若不了解這生理現象,看到測得的眼壓值而自滿,不按照醫囑點藥,病情也就容易惡化。但這不意謂每個人都要緊張兮兮隨時觀察自己每分每秒的眼壓變化,只有病情惡化的人,我們才需要去做這特別的觀察。王清泓主任另分享,有位六十二歲的趙先生是個十分成功的經理人,就診時坦承二十年前就診斷是青光眼,但他並不以為意,未曾接受治療。直到最近十個月,他發覺視力漸衰,驚覺事態嚴重,才開始進行治療。王清泓主任提到,多數青光眼病患,長時間多自我感覺良好,等到覺得不對勁時,大概都瀕臨失明的威脅了。揪出青光眼不能靠感覺!定期檢查積極治療很重要青光眼具有進行緩慢的特質,影響的視野又都從週邊先來,最後才影響中心視野和視力,這也是一般青光眼病人易輕忽,不願意好好接受醫囑治療的原因。王清泓主任分析,青光眼的病人為什麼會失明?因為多數病患沒有自覺症狀,而病情進行緩慢,所以不會主動求醫。若有醫師告知診斷,病患通常也是半信半疑,不肯好好接受治療,而延誤病情,終致視覺功能嚴重受損,無法自主生活。但是也因為青光眼緩慢進行的特質,若及早診斷,接受正確治療,絕大多數青光眼病患終其一生,都不必擔心失明,或行動乃至於生活受限。原文:
-
2021-02-07 養生.無退休時代
45歲零退休金離職,年賺14%!前金融業高層林茂昌: 一個投資秘訣讓你勝過專業人士
編按:為什麼散戶在股市很難賺錢?財經書籍譯者、前台証期貨公司總經理林茂昌,原本和多數投資人一樣,整天鑽研各種報告、消息和數據,長期下來投資報酬率卻不如預期。後來,他重新思索過往投資的盲點,回歸股神巴菲特的投資金律──用心於不交易,才是達到財富自由的關鍵。理財的最高境界,是不必費心就有穩定的收入進帳。省下為錢操心的時間,生活可以更有餘裕。採訪60歲的財經書譯者林茂昌這天,他提早半小時出門,散步到我們約定的地點。「我現在盡量多走路,可以運動也欣賞風景。」他說。不急不徐的從容態度,也和他的投資觀念不謀而合。過去,林茂昌曾任台証期貨公司總經理,也主管投資部門多年。早期他的操作股票的方式如多數專業投資人,每天看盤、看報告和財報,研究500、600家上市櫃公司的獲利能力,從中挑出能為客戶賺錢的股票。辛苦了20幾年,他發現自己工作很累、身體頻出狀況,投入的努力卻似乎跟投資回報不成正比。45歲那年,他決定辭職,自行投資賺取人生下半場的收入。經過幾年的摸索調整,他在52歲時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股票的年化報酬率約為14%,遠勝過市面上多數號稱穩定配息的理財商品。光是每年領到的股息,就足以支應每月的生活費,還有餘錢可再投入股市累積資產。離職後的15年,他沒有領資遣費和退休金,少數工作收入是偶爾翻譯財經書籍的稿費。林茂昌說,他花在理財的時間遠少於過往,投資報酬率和生活品質卻變得更好。關鍵就在於掌握了長期投資的秘訣──下好離手,不要動作。鄉下老奶奶的投報率,竟勝過專業人士! 賺錢秘訣在「不交易」他解釋,「下好」指的是選擇好的投資標的。「不要動作」,則是強調長期投資的重要。如同股神巴菲特曾說過,「若你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達10年以上,那你當初根本就不應該買進。」然而,知道這句話的人多,能實踐的人卻極少。林茂昌回憶,他實際體會巴菲特投資金律的契機,源自於幾個小故事。2010年,美國有位名叫葛瑞絲的人瑞過世,身後留下價值700萬美元的股票遺產。原來,葛瑞絲曾是亞培藥廠的秘書,她在1935年買入3股亞培的股票,經過多年來的股票分割和股利再投資,80年後變成了10萬多股。同樣的,在台灣,他也知道有好幾位住在鄉下的老太太,早期買了台塑、南亞、台泥等公司的股票,20幾年都沒賣出,領到的股息又重複買入股票。如今,她們每年領的股息比孩子的年薪還高。他也回頭檢視自己的持股,發現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竟是以前覺得不好、賣到只剩零股而忘了處理的幾檔股票。「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就像拚命苦練的鋼琴家,結果比賽成績跟早晚彈10分鐘的素人差不多。」林茂昌笑說。散戶要賺錢,其實並不難。買入好公司的股票並長期持有,經年累月的複利效應,最終將帶來可觀的報酬。只是,上市櫃股票那麼多,該怎麼挑選所謂的好公司?林茂昌建議,首先可參考巴菲特的原則,根據生活經驗挑選在各領域具壟斷優勢的企業,像是持有專利、品牌投入時間早、影響力大等。例如輝瑞藥廠因生產威而鋼知名、中華電信擁有全台重要電信通路等,都是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護城河」。此外,還有幾個公開指標,可以判斷一家公司的體質。例如他習慣以每股盈餘(EPS)觀察企業的長期獲利狀況,若是5到10年內,企業的EPS都能維持3元以上,即代表獲益穩定。或者也可以看淨值報酬率(ROE),ROE長期在15%以上的公司,通常也是適合的投資標的。最後則要注意公司的長期負債,公司債務過高代表長期競爭力不佳,即使ROE高也不建議投入。找到好公司以後,下一步就只要等待合理的價錢入場,不要輕易賣出。林茂昌指出,多數時候市場是理性的,被高估的股價終究會修正,反映企業真正的價值。一般而言,合理的本益比(PER,可用股價除以每股盈餘算出)約在20以下。本益比太高,則要提防股價泡沫化的風險;本益比過低,則代表股價被低估,可以趁機買進。投資應是「正和遊戲」 不賺短期價差才能賺錢林茂昌觀察,投資股票的人雖不少,但最終真正能賺錢的散戶卻不多。究其原因,多數人都抱持著低買高賣的觀念,獲利主要來自價差。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這種獲利是「零和遊戲」──有人賣掉股票賺錢,就有人因買下股票賠錢。即使一時賺了小錢,之後也可能會還給市場。最後,只有資本雄厚、風險承受力高的大戶能賺錢。贏者全拿,其餘人皆輸。再者,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遠比人們想像中的困難。林茂昌以他持有的鴻海精密機械(2317)為例,他曾經在每股250元時買進,股價一路上漲到300多塊,接著就一路下跌到百元左右。再過了3、5年,又大漲到300多塊。他回想,股價在低點時,外界都說鴻海賴以獲利的代工時代將結束,不看好其未來發展。他雖然沒有賣出,但也不敢趁低價加碼買進。等鴻海股價再次來到高點時,他又捨不得出清,之後股價又一度重挫到百元以下。雖然持有這檔股票10幾年來,投報率不差,心情仍難免受到影響。「股市每天起起伏伏,今天買明天跌很常見。短線操作的人容易被雜訊蒙蔽,無法判斷一家公司事業發展的好壞。」林茂昌說。他認為,能夠永續的投資獲利,應該是來自「正和遊戲」:股東提供資金,讓專業經理人經營公司。公司發展得好、有穩定獲利,股東才會賺錢。「長期來看,能在股市賺錢的人都不是賺市場炒作的價差,而是賺公司盈餘。」他指出。現在,他絕少賣出手中的持股。以他持有長達10年以上的順發(6154)、聚陽(1477)、巴菲特所職掌的波克夏(BRK.A和BRK.B)為例,每年配息再投入,讓長期持有成本變低、投資報酬率自然提高。他也笑說,股票常是買了就跌、賣了就漲。像是他在10多年前曾以40多塊的價格買入巨大機械(9921)的股票,股價100塊時賣出,原本已覺得心滿意足。沒想到它的股價現已漲到200多塊。放著不動的股票,往往才是最賺錢的!股價下跌,何時該停損? 判斷虧損原因、分散持股股市每天都有各種利多、利空消息,什麼時候該調整手中的持股?林茂昌提醒,回歸長期投資本質,就能平靜以對:「市場高手如雲,消息都掌握在關鍵的人手中。想想若真的有大利多,別人為什麼要讓你知道?」他引用巴菲特的分析,指出股價下跌有2種可能:一種是意外事件所導致的波動,另一種則是長期競爭力下降的警訊。前者最典型的例子,像是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所導致的股災。碰到這類事件,他不僅不會賣出持股,反而會故意「接刀」,趁股價低時多買一些。「好公司撐過意外,還是好公司。」他說。例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導致全球股市暴跌。很多人不看好旅遊業的前景,但他並沒有賣掉手中某旅遊業龍頭的持股。理由在於,「這波股價下跌不是公司治理出了問題,是大環境的問題。只要它比同業撐得久,疫情過後又是另一番天地。」不過,林茂昌也指出,假使遇到公司更換經營者、連年虧損等情況,他就會認真考慮出場。倘若無法判斷事件的影響是長期或短期,寧可不要冒險,以免得不償失。此外,考量到分散風險的必要,他也建議持股應有5~10檔、分批買入。他坦言,自己也曾做過錯誤的判斷。早期他持有觀光旅遊業統合開發(5702)的股票,原是看好其母公司統一集團的眼光,前幾年EPS也確實不錯。未料後來該公司的度假村接連遭遇風災等重創,最後在2003年SARS期間黯然下櫃。幸好當時統合開發僅占他持股的10%左右,即使偶有「看走眼」的情況,也不至於全盤皆輸。輕鬆投資不為錢煩惱 把時間拿去做喜歡的事自從出了2本股市投資書以後,常有人問林茂昌:「我該買哪支股票?什麼時候可以買?」但他直言,若無法克服心魔、總想要短期看到成效,即使真的拿到「明牌」也是枉然。他舉例,巴菲特執掌的控股公司波克夏,每季都會公開持股明細。理論上跟著股神買,長期持有就能看到成果。但人們總有各種擔心:例如,科技股大漲,巴菲特都沒買,是不是看走眼?跟著巴菲特買,隔天股價卻下跌,真的沒問題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會看到第二個巴菲特。」林茂昌說。他強調,投資不需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挑到了好公司,基本上日後只要「放著不動」,不需要頻繁進出市場。即使是50歲才開始投資,依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都還有半世紀可累積財富,多年下來累積的複利將相當可觀。「這套投資方法不會讓你大富大貴,但生活無虞沒問題。」林茂昌說。如今,他雖然還是每天看盤,但再也不必像過去一樣,懸著一顆心看股價上上下下。達到財富自由後,有更多時間可以探索生活的樂趣,例如跑步、學工筆畫、水墨創作和植物組織培養。不必為錢所苦的人生,愈活愈寬闊!原文:45歲零退休金離職,年賺14%!前金融業高層林茂昌:投資股票想賺錢,關鍵在「不交易」
-
2021-01-28 養生.無退休時代
年領股利200萬!謝士英45歲後的傻瓜投資法:只要會乘法,3年帳戶數字變5倍
編按:老後生活所需的資金,你準備好了嗎?65歲的存股達人謝士英,從45歲開始存股,至今每年約可領200萬元的股利。他強調,存股不難,只有一個原則:用好價錢買進好公司,如何用存股,為自己打造可長可久的被動收入?人生下半場,你有哪些計畫?想環遊世界看風景、常常和朋友聚會嚐遍美食、去學幾個工作時無暇鑽研的新嗜好……無可否認,我們想做的事情多數需要穩定充足的財源支持。持續進帳的收入讓人有安全感,也確保我們的老後能夠獨立自主,不需要仰賴他人。近幾年來,勞保基金不時傳出破產危機,讓上班族擔心自己的退休金岌岌可危。再加上平均壽命延長,人生中不賺錢、只花錢的時間會愈來愈多。退休後少了工作所帶來的主動收入,錢從哪裡來?自己創造的「被動收入」,會是重要的財源。65歲的高師大退休教授謝士英,年輕時和多數人一樣,認為理財就等於存錢。然而,隨著銀行利息逐年降低,定存投資報酬率已無法對抗通貨膨脹。45歲那年,他開始積極「存股」:不以賺價差為目標,而是挑選好的投資標的、每年固定領股息。累積的股息收入,可買進新的股票。如今他持有超過1,000多張股票,年領約200萬元股利。不僅足以支付生活開銷,還有餘力捐出1/10做公益。想年年領股息 好公司怎麼挑?有別於不少股市專家喜歡從股市均線、週線、K線等技術分析的指標選股,謝士英認為,存股族只須謹記一個大原則:用合理的價格,買下好公司的股票。好公司的股票值得長期持有,不要隨大盤的起伏起舞輕易賣出。「股神巴菲特沒盯大盤都變成世界首富了,我們普通人何必那麼辛苦?」他打趣地說。他比喻,存股就像經營一座咖啡園。體質良好的咖啡樹可年年收成咖啡豆。用賣咖啡豆所得的現金再買的樹苗,久而久之,咖啡樹愈來愈多,年年都有大豐收。只是,台股上市櫃公司多達1,700檔以上,存股新手該如何從中挑到結實累累的好咖啡樹?謝士英指出,儘管他持有的股票超過1,000張,但檔數僅約25檔。從產業性質穩定的業界龍頭找起,是最容易挑到好公司的管道之一。他的第一批存股名單,包括統一(1216)、中鋼(2002)、台塑(1301)、南亞(1303)等,都符合這個原則。他建議,新手開始投資可以從自己較熟悉的產業下手。不熟悉、變數多的產業,盡量少碰。例如,他從不買航空公司的股票,因為航空股的股價容易受空難新聞影響起伏。時下熱門的生技股、3D列印概念股、再生能源股、5G概念股,他也不輕易出手:「不熟的產業就不要買,你沒辦法辨識公司的經營狀況好壞。」財經雜誌的企業評比、董監事的持股比例也是觀察好公司的指標。謝士英指出,若董監事的持股比例高達10%以上,代表公司向心力高、經營團隊對公司前景有信心。以玉山金(2884)為例,該公司團隊由專業經理人組成,在企業評比中常名列前茅。且董監事的持股穩定、高階主管多以股票做為退休金,是他眼中值得長期持有的「好咖啡樹」之一。存股雖然不用天天盯大盤,但仍需長期追蹤掌握公司經營狀況。每隔一段時間,謝士英會上「Yahoo! 股市」網站,確認手中持股過去4季的營利狀況。每季的毛利率、營收一目瞭然。若公司獲利狀況變差,不用急著賣掉,但要密切注意並找出原因,評估「好學生」是一時考差,還是本質上已經變成了「壞學生」。除了營收等具體的量化指標外,謝士英也喜歡用生活觀察作為質化指標,判斷公司的經營狀況。例如,他過去持有裕隆(2201)股票時,假日會刻意到銷售點參觀,問銷售員買一台車要等多久?答案若是不用等,代表生意清淡,投資人要有所警覺。反之,若買氣踴躍、購車還要登記,則顯示經營狀況不錯,可以放心。10、20、40原則 用本利比算出進場合理價找到好公司,下一步是用好價錢買進股票。多少錢是好價錢?謝士英有一套「10、20、40」的算股公式。一檔股票,當年預定配發的股利乘以本利比10、20、40,會得出3個價格: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當股票的價格落在合理價之上、甚至超過昂貴價時,就不是存股族進場的好時機(見表1)。表1:算股公式設定買進時機以大家熟知的台積電(2330)為例,2020年台積電配發現金股利每股7.5元,其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分別為75元、150元和300元。2020年第二季,台積電的股價約為325元,以股利收入除以持有成本,投資報酬率約為2.3%。從存股的角度來看,這個價格已經超過昂貴價,投資報酬率自然也較低。若心儀的好公司股價一直降不下來、找不到進場時機,怎麼辦?「不要管他呀,去買別的標的!」謝士英舉例,同樣是晶圓股,產業龍頭台積電(2330)股價太貴時,他會選擇聯電(2303)。後者營收雖然不若台積電亮眼,但過去多年營運穩定,年年配發每股0.5~0.75元的現金股利。2020年,聯電配發現金股利0.804元,股價則落在合理價16元左右,是存股族可以考慮持有的標的(見表2)。表2:聯電近年現金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Yahoo!股市咖啡樹長蟲害 何時要調整手中持股?咖啡園裡的樹種久了,難免會碰上天災,甚至遭遇蟲害。何時該調整手中的持股?謝士英指出,存股族賣出股票有3大原則:出現更好的投資標的、股價太貴導致存股投報率變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公司變壞了。不只是一時營收減少,而是有數個指標,顯示公司長期發展確實不被看好。第一個指標,是公司宣布不發放股利。例如,裕隆(2201)在2020年公布前一年財報虧損244.65億元,董事會決議不分配股利。「對存股族來說,不發股利就像老闆宣布今年不發薪水。」謝士英出清了手中大部分的裕隆持股,換成股價將近的玉山金(2884)。因為後者不僅營運狀況穩定,今(2020)年還配發0.791元的現金股利和0.797股的股票股利,相較之下是更好的投資標的。好公司變壞的另一個指標,是經營團隊易手、績效不佳。謝士英以他曾經持有的大同(2371)為例,自從老董事長過世後,家族成員爭產不斷,接班人甚至因掏空公司入獄。這些負面消息,都會影響公司的經營狀況,連帶反映在股價和股利政策上。此外,也要留意公司的主力商品是否能與時俱進。像是大同的子公司華映(2475)曾是映像管市場的龍頭。然而,隨著映像管被LED面板取代,華映公司倒閉,股票也隨之下市。宏達電(2498)在2011年智慧型手機剛興起時,每股股價曾高達千元以上,每股現金股利37元。但隨著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價格下降,市場競爭又日益激烈,2020年宏達電的股價只剩30元,且數年不發配股利。不怕黑天鵝 存股族看長不看短在股災、黑天鵝事件頻傳的時代,謝士英提醒,存股族要秉持「看長不看短」的心態。各方消息、人事變動,都會造成股票漲跌。但只要公司長期發展看好,就不用擔心帳面上的短期損失。「我常常今天買股,明天就跌。但沒關係,我就穩穩領配息。」他說。他也強調,股票市場上總有許多利多、利空消息。當公司傳出負面新聞時,投資人要判斷影響是一時或長期,避免錯殺「好學生」。他以食用油製造商大統益(1232)為例,2013年台灣發生黑心油風暴,另一家油品製造商大統長基被爆出以低價棉籽油混充高級油牟利。受此新聞影響,名稱相近的大統益股價也跟著下跌。但謝士英觀察,大統益的油品沒問題,股價下跌只是短期效應。因此,他不但沒有賣掉手中的大統益持股,還趁股價低時多買了幾張。從2014年至今,大統益每年都穩定配發現金股利5元,堪稱是存股當中的資優生。與此相對的,市場上傳出利多的耳語時,投資人反而要更加謹慎:究竟是真的有利,或者有人刻意炒作股價?謝士英以生技股浩鼎(4174)為例,2016年,浩鼎釋出新藥即將解盲的消息,股價一度超過750元。他詢問藥廠朋友,得知解盲僅是階段性的試驗,離新藥上市還有很長一段路。即使解盲成功,也不算真正的利多。浩鼎後來解盲失敗,除了股價下跌,上市以來也從未發放過股利。「浩鼎這種未來可能會獲利的公司,比較適合創投投資,而不是小股民。」他說。45歲開始認真存股,謝士英僅用3年半的時間,就讓220萬的本金成長為1000萬元。他強調,存股一點也不難,只須記住最重要的原則:用好價錢買進好公司。即使50歲過後才開始,也不用擔心太晚起步。以股利所得繼續持續買進好的投資標的,不出2、3年就能看到成績。若手頭資金較不寬裕,也可以從零股買起。每個月買進100股,積沙成塔,一年下來同樣可擁有一張股票。如今,謝士英的「存股咖啡園」,每年為他帶來200萬元的股利。扣掉稅金、90萬元生活費和公益捐款後,剩下的金額還能持續投資,讓咖啡園的收成一年比一年更豐盛。存股不只讓錢愈存愈厚,還讓人生更自由。他笑說,「省下看盤、為了一點小錢錙銖必較的時間,我可以拿去跟別人哈拉、打籃球。」即早開始準備,過有餘裕的下半生! 原文:年領股利200萬!謝士英45歲後的傻瓜投資法:只要會乘法,3年帳戶數字變5倍
-
2021-01-12 該看哪科.巴金森氏病
腦部健檢/基因檢測有必要嗎?其實多數人看不出明顯風險
失控的市場儘管存在這些缺點,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所有消費者基因體學網站滿滿都是促銷的影片,這些視頻內容都是透過DNA檢測而獲得「拯救」的人們所拍攝的:唾液受測者因為事先得知遺傳結果,警告他們注意即將出現的風險,因而免於受到癌症、糖尿病、中風、乳糜瀉(celiac disease)或其他使人身心衰弱疾病的折磨。2013年,當美國聯邦負責監督藥品和診斷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下令查禁消費者基因體公司出售與健康相關的套件時,這些影片幾乎都從網路上消失了。FDA專家在科學團體和政府報告的支持下,同意這些檢測的主要問題不是DNA讀取的質量—以知名公司所使用的技術,DNA讀取的質量是可接受的,而是針對結果的詮釋。特別是大多數對多因子疾病風險的預測都過於模糊和不一致,以至於無法提供消費者或醫生參考。FDA在與23andMe之間持續長時間的沉默應對之後,做出了這一個決定,後者已經收到、並忽略FDA所發出的11封要求他們停止銷售一個套件的信,這個套件是用來評估大約200種疾病的風險,包括中風、糖尿病、癌症、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和十幾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FDA擁有在美國批准診斷檢測的唯一權限,而且任何一家擁有正派經營想法的醫療保健公司都不會無視於監管機構的一封來信(更不用說是11封信了)。但是23andMe固執地聲稱自己是DNA自我開發公司,而不是診斷服務,因此自我認定並不在FDA管轄範圍之內。這場爭辯在2013年11月一個寒冷的日子裡突然結束了,FDA發出了一份禁止令,命令23andMe立即停止銷售這些檢測套組。23andMe別無選擇,只能照辦,但是他們很重視所學到的這個教訓。23andMe是一家典型的矽谷新創公司,具有「快速突破,除舊佈新」的思維方式,與谷歌關係密切,但是由於對醫療保健行業及其規則知之甚少,因此經歷了一次徹底的變革,這使他們成為具有活潑、娛樂界面的DNA社交網路與藥物開發企業的混合體,這家企業使用唾液受測者的資料進行研究、聘請了製藥行業的頂尖經理人,並且已將其許多檢測結果提交給FDA審查:某些檢測方法已經獲批准,並且重新添加到其消費者套件之中,尤其是對單基因疾病的檢測,這些檢測中對結果的解釋比較沒有爭議性。FDA藉由規範這些檢測,謹慎戒懼地區分了消費者保護與家長式保護的界限。畢竟每個人都有權利知道自己基因中的內容。但是FDA的決定有一個重點:過度診斷的危險在於提醒我們,知識對我們的健康並不一定絕對有影響力。整個DNA消費者業務都傳達了一個訊息:過度積極地進行預測性檢測會適得其反。但是這個禁令僅限於美國,除了落入當局監視之下的公司,許多其他公司繼續在將診斷與自我發現分開的灰色地帶經營。有些網站,例如:LiveWello.com或Promethease,甚至都沒有執行檢測,幾乎不可能監管:它們僅提供客戶上傳原始DNA檔案的服務,並收取一定費用,幫助他們解釋資料。法律總是在努力追趕上一項發展非常快速的技術,而完全禁止這項技術就好像在倒洗澡水時把嬰兒也一起倒掉般全盤否定。提高對這些工具的認知,是避免濫用和錯誤期待的最佳方法。平庸的冠軍當我看到列表中所有常見疾病的遺傳風險都接近平均水準時,有一陣子我感到很高興。說到這裡,我可以放鬆一下,甚至憧憬著擁有萬無一失DNA的想法,而這個DNA不帶有會明顯增加患上癌症、乳糜瀉、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可能性的變異。但是我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我的DNA不是無堅不摧的: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它只是中等的 (mediocre),這個字來自拉丁文medius,意思是一般的。我幾乎可以將自己的個人資料和所有同齡男性的個人資料互相調換,對我的未來預測的結果還會是一樣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遺傳剖析仍然不完整。DNA技術就像一個嬰兒,在將每個單詞與其真實含義相關聯之前,他們過早學會了閱讀。我們可以在數分鐘內解碼整個基因體,但是仍然很難將這些字母與性狀、特徵和易感性聯繫起來。然而大多數人在他們的遺傳報告中不會看到任何明顯的危險信號,因為只有少數幾個變異的組合會明顯提高對多因子疾病的易感性。只有2%的人患有糖尿病的遺傳風險至少會高於一般人的兩倍,而罹患心臟病高風險的人數則較少。已知某些變異會讓罹患大腸癌、乳癌、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氏症的機會增加多達70%,但這種情況在人群中很少見。用演化論術語來說,原因很容易理解:如果大多數人對嚴重的疾病有強烈易感性,那麼他們不是已經生病就是已經死亡。這種稀有性意味著絕大多數唾液受測者會發現其實他們的風險模式接近平均水準。只有少數人會看到明顯的危險跡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應該諮詢臨床遺傳學家。在預測性檢測時,我們還必須考慮非遺傳風險因子,如年齡、體重、血壓和膽固醇水準,它們的重要性通常都不會小於DNA。例如:我從DNA報告中得到的可行建議與我祖母給我的忠告非常相似,這一點也不奇怪:不要吸煙,不要喝太多酒,要運動,飲食要正常,注意膽固醇水準和體重。這些建議是有道理的: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DNA裡都有類似的易感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讓易感性表現不同。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真的需要採用尖端的遺傳檢測來告知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正如一位朋友告訴過我的:當我的妻子每天免費提醒我同樣的事情時,我是否還需要花錢去做檢測,然後它告訴我,我很胖,應該常常去鍛鍊身體?正確的檢測預測性檢測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根據專家的說法並且參考一般常識,有用的檢測必須滿足兩個簡單的條件:a)應該是一個對風險有明確、重要和可靠的預測以及b)應該要有預防這種疾病的措施。如果沒有涉及藥物,只是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手術或任何其他有助於預防發病的介入措施,則對風險的評估與醫學無關。可惜的是,在預測性DNA檢測中很少符合這些條件。篩查易感人群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前列腺腫瘤等疾病,但風險預測過於模糊而無法應用。另一方面,你可能會看到一種高風險疾病,無論用什麼方法都無法治癒、預防,最終你還是會生病,即使是最精確的預測在醫學上也毫無施展之處。阿茲海默氏症和巴金森氏症,即是屬於目前醫學無法預防的兩種疾病,它們的遺傳檢測便是屬於這個類群。知道得到這些疾病的風險,就像被困在監獄時,知道即將有地震會發生一樣無助:因此有些人寧願生活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些訊息有用。2014年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中,茱利安.摩爾(Julianne Moore)飾演一名被診斷患有早發性阿茲海默氏症的女性,細膩地傳達了這個棘手的難題:她的長女安娜(Anna)和兒子湯姆(Tom)接受了預測性遺傳檢測,而小女兒莉迪亞(Lydia)則決定不接受檢測。作為一個唾液受測者,我面臨著類似的決定。我的消費者套件包括針對阿茲海默氏症的預測檢測,這種檢測是根據幾個已知會明顯增加風險的變異為基礎,由於我們無法採取任何措施來預防這種可怕的疾病,因此想不想要知道結果,是客戶的個人選擇,必須由客戶確認點擊免責聲明,才能解鎖結果。我的選擇是不想知道,但是其他想知道的人會有各式各樣無數個理由做出其他決定:例如萬一證實結果是不好的,他們可能想與自己的子孫事先做好安排。當然,如果有預防藥物或治療方法,情況將會改變。如果有的話,我會是第一個解鎖結果的人,看看我是否有得病的風險。※ 本文摘自《DNA國度:基因檢測和基因網際網路如何改變你的生活》。《DNA國度:基因檢測和基因網際網路如何改變你的生活》作者:塞爾吉奧.皮斯托伊譯者:曹順成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0/12/05【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1-06 新聞.健康知識+
以低成本提供高效率醫療服務可行嗎?曾是國寶的英國健保怎麼了
醫療的私有化與委外運作一九四八年,英國仍處於漫長而艱辛的戰後重建期中(那一年的政府公債占GDP比重遠高於百分之兩百),民眾卻在此時收到了一張傳單,上頭是這麼寫的:「您全新的國民健保服務將於七月五日展開。服務內容為何?您要如何獲得服務?答案是健保會提供您所需的一切醫藥、齒科與護理服務。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窮富──都一視同仁地享有各種照顧。」英國的國民保健署於同一年在衛生大臣安奈林.貝文(Aneurin Bevan)的推動下成立,其成立有三項核心的宗旨:•必須滿足眾人的需求。•必須在服務當下免費提供。•必須根據臨床的需求,而非根據經濟能力的高低提供服務。在其將近七十年的歷史當中,英國健保儼然是全球效率甚佳,同時也是最公平的模範公醫體系,這兩點較早曾獲世界衛生組織肯定,近期則有大英國協基金會(Commonwealth Foundation)的背書。在英國,健保被視為國寶,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與女王陛下與英國廣播公司不相上下。英國健保也是先進經濟體中收費最低廉的公醫系統: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二○一五年的統計,英國醫療支出占GDP比重僅百分之九點九,遠低於採用半民營系統且效率差很多的美國(百分之十六點九)。英國健保能一路走來這麼成功,得歸功於其公益之宗旨與普惠原則,外加執行面上有由中央統籌採購並提供醫療服務而帶來的效率與低成本。英國民眾已經再三確認過英國健保的公益本質:以目前而言,有百分之八十四的英國民眾認為健保應該維持在公部門中運作。就連當時的首相柴契爾夫人都在一九八二年的保守黨大會上公開說「英國健保在我們手中安全無虞」,由此暫時擱置了由英國內閣辦公廳的中央政策審核小組(Central Policy Review Staff)所提出,澈底將健保民營化的計畫。只不過這種對於英國健保優點的正面發言,很快就變成了一種障眼法,目的是要掩護一系列漫長的改革來漸進引入私營的元素到英國的醫療體系中。在《國民保健服務與社區照護法案》(National Health Service and Community Care Act)於一九九○年通過後,公醫制度的管理與病患的照顧被迫採取一種「內部市場」的模式來運作,醫療主管機關與醫療人員變成拿有限預算去採購醫療服務的自主買家。醫院變身成為英國健保制度下的自治信託機構,其資源多寡取決於與採購者之間建立的合約。由最低價者得標進行外包的做法,也成為了委外的第一準則,國民保健署則遠離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角色,漸漸成為一名單純的顧客。自一九九二年以來,由民間金融提案所創造出來的委外流程也涉入健保醫院的建立。經由民間金融提案,私人企業有了機會可以興建醫院,然後再由英國健保把這些醫療院所以高價租回去。民間金融提案在各屆「新工黨」政府執政期間獲得廣泛的使用來節約基礎建設投資金額,但這些醫院的租金也於日後成為了英國健保預算的沉重負擔。最後在二○一二年,《醫療與社會照護法案》(Health and Social Care Act)實質上宣判了原版英國健保第二條原則的死刑,主要是該法案引入了使用者付費與以保險作為基礎的美式體系,由此將成本與風險都轉嫁給病患,畢竟新制度下的病患已經形同醫療市場中的顧客。此一最終版的改革,也讓外包的範疇擴大到許多不同的領域,當中包括清潔、設備管理、非看診時間的醫師服務、臨床服務,資訊服務等。這些改革的目標是透過在醫療服務的提供中引入市場元素,藉此來創造出更具效率與成本效益更高的健保體系。但事實上經過這一番改革,公醫體系的效率幾乎是原地踏步,而日益珍稀的資源也廣泛地遭到錯置,而這便是英國社會與政治學者柯林.克魯奇(Colin Crouch)所稱的「公共服務委外的矛盾」。市場導向的醫療改革忽視了由證據所指向的事實,那就是這類公共服務根本不存在所謂競爭性的市場:包商合約一簽都是好幾年,而且僅有少數幾家業者壟斷相關的委外市場。這些業者開始專事在各領域裡競逐政府標案,但它們不見得有對應的專業。由此,市場變得高度集中,而外包服務工作的多元性,也導致得標者提供的品質參差不齊。由葛拉罕.寇克伍德(Graham Kirkwood)與艾莉森.波洛克(Allyson Pollock)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隨著由民間業者供應的醫療服務變多,直接由國民保健署提供的服務量則相應減少,醫療服務品質相應下降,而成本全由公部門買單。外包政策造成的無效率結果,可說是罄竹難書。比方說由英國健保中由Copeform擔綱的東南沿岸救護車服務,或是在康沃耳由Serco負責的非看診時間醫師合約,都是這樣慘痛的教訓;在某些案例裡,公家甚至得在民營包商落跑時承擔損失。再者,委外體系整體扭曲了英國健保中人員的行為模式。如波洛克所言:「臨床醫師、護理師、經理人、顧問與律師大軍都整天在忙著籌備招標、競標、簽約事宜,沒有人真正去照顧病人。」最後一點,委外有其非常不合乎成本效益的問題。外包活動會創造出一票「新市場官僚」負責經手各種冗贅的流程,而這些行政流程都是一種負擔,都是實質上的交易成本。以美國而言,這部分的成本就占掉整體醫療支出大約三成。英國方面的確切數據雖然不清楚,但市場化之前的行政成本大概僅占英國健保總支出的百分之六。或許真正大家都不敢提的那隻「房間裡的大象」,還得算是合約到期時的民間金融提案會對公眾造成的巨大負擔。特別是以英國健保醫院的案例而言,合約到期後的成本估計會比標的資產(醫院)的實際價值高出數倍。雖然追求以低成本提供高效率的醫療服務,始終是英國國民保健署對外冠冕堂皇的說法,但近期的證據似乎顯示這只是杭士基(Noam Chomsky)口中「標準私有化技術」的第二階段:「付不出錢來,服務運作不下去,讓民眾很生氣,然後把資產拱手讓給私人資本。」※ 本文摘自《萬物的價值:經濟體系的革命時代》。《萬物的價值:經濟體系的革命時代》作者:瑪里亞娜‧馬祖卡托 譯者: 鄭煥昇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12/29《萬物的價值:經濟體系的革命時代》書封。圖/時報出版提供
-
2020-12-28 新聞.元氣新聞
愛子跑步猝逝 王應傑悲痛:他平時有運動習慣
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兒子王怡中猝逝,王應傑今天受訪時說,本來大力栽培兒子接班,但練跑時意外猝逝,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相當悲痛,現在將先處理後事,也提醒年輕人要注意心臟疾病。王應傑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王怡中身體健康,平時有運動習慣,更是鐵人三項的健將。王怡中17日先到公司批公文,接著到台大練跑暖身,為日後馬拉松比賽做準備,但可能因天氣突然轉涼,王怡中剛跑沒多久就昏倒,雖隨即送往台大醫院搶救,醫療團隊裝上葉克膜、做心導管手術,但仍宣告不治,享年39歲。王應傑說,王怡中是他大力栽培的接班人,淡江大學畢業後,送到美國深造,沒想到上天就這樣帶走。「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我的心真的很痛」,王應傑說,王怡中為人敦厚,真的很捨不得,意外來得太突然。他也呼籲,天氣變化劇烈,年輕人也要多多注意心臟疾病,不管有沒有家族病史,一定要定期健檢。王怡中為國光客運董事,育有一子。王應傑說,將先處理王怡中後事,媳婦已在國光客運任職管理部多時,是很優秀的經理人。曾擔任國大代表的王應傑多年深耕房地產,近來觸角伸至運輸業,子女除王怡中外,還包括前TVBS主播王怡仁。
-
2020-12-03 名人.施昇輝
施昇輝/退休如何穩穩賺、快活過?買具備這3條件的股票最安全
從電影看第三人生11:《奪命金》退休理財,但求安心這部榮獲2012年金馬獎最佳導演、男主角,和原著劇本獎的電影,是華語片中少見以金融題材為主的傑作。片中提到兩種金融商品,一是鄰家大嬸被理專慫恿購買的基金,二是黑道大哥希望一夕致富所玩的期貨,結果碰到了金融海嘯,前者被奪了「金」,後者甚至被奪了「命」。絕大多數的人都對自己能否有足夠的財富安養退休人生非常焦慮,所以就希望透過投資理財來增加收入,基金和期貨當然都是投資的選項。退休後一定要「賺錢」,因為收入沒增加,就會始終活在不安中,但是卻不該「努力賺錢」,因為每天想賺錢,或想賺很多錢,退休生活肯定不安心。我認為期貨絕對不該成為退休賺錢的工具。期貨只要判斷大盤的漲跌,看似比個股容易,而且是用保證金交易,有以小搏大的優點,但卻最勞心勞力,不可能做到我主張的「無腦」投資。你真的有把握每次都正確判斷短期的趨勢嗎?不要想說每次賠不多,所以風險不大,但只要看錯的次數比看對多,累積的虧損就不該小看。最重要的是操作期貨一定要分分秒秒盯著大盤看,因為就算你「長期」看對,但只要你「當天」看錯,期貨公司就有可能「立刻」給你斷頭,讓你損失慘重。難道你希望退休後的每一天都被綁在電腦前面長達五個半小時嗎?這會有什麼生活品質嗎?況且你這麼辛苦,還不一定保證賺錢喔!期貨或選擇權每個月都有結算日,屆時就強制計算你的賺賠金額,而且它們當然都不會有股息能配發給你,所以也就不能像很多績優股可以長期持有。買賣個股權證雖然不必每天看盤,而且它的到期日至少有半年,看來比前兩者風險低,但既然有信心能判斷個股漲跌,為什麼不直接買賣個股?畢竟很多個股都有配股息,而且萬一套牢也不必半年就結算賺賠,不是嗎?「操作期貨」就是我所謂的「努力賺錢」,「買股票賺價差」在我認為,也是一樣很努力,但兩者都不保證賺錢。很多人都認為買賣股票很難,所以就希望透過購買基金的方式,讓專家為你賺錢。這個方式看似不「努力」,但一定能「賺錢」嗎?當然還是有可能賠錢,因為基金經理人怎麼可能永遠都有正報酬?有什麼「買賣」股票一定賺錢的方法?當然沒有!但如果你「只買不賣」,就有可能長期一定賺錢,而且每年都有穩定收入。這時,根本無需去買任何基金,甚至不必去買銀行理專最愛推薦的遠得不能再遠的各國基金,或是聽都沒聽過的各種產業基金。只要你在台灣股市,買以下三個條件都同時具備的股票:1. 幾十年都穩定配息2. 公司大到不可能倒3. 歷年股息殖利率至少有5%,可以對抗通貨膨脹率,就可以買下來,然後永遠都不賣,每年領股息就好,讓你退休不再因為錢只出不進而焦慮。不過,因為台股已接近14000點,很多績優股的股價都幾百元、甚至幾千元,短期股價波動可能很大,我認為比較不適合以求安心穩定為主的退休族群。我建議該買30元左右,且同時符合前述三個條件的股票。此外,投資之前,請先留下至少兩年生活費,避免臨時需要錢支應大筆開銷,而必須賣股變現,屆時當然不排除有虧損的可能。如果不知該怎麼選股,建議你買與台股高度連動,或標榜高股息的ETF,它們很多都符合上述三個條件,而且風險完全風散,比買任何個股都還要安全。不過,千萬別買衍生性ETF喔!如果你願意用最安心的方法,來增加退休後的收入,我相信你既不會因為焦慮影響健康而被奪了「性命」,也不會因為操作失當,而被奪了好不容易存下來的「金錢」,然後可以過一個非常樂活的第三人生。
-
2020-11-09 癌症.抗癌新知
癌細胞數目不到3.5億個之前,影像學通常看不到!名醫揭「關鍵這項檢查」一定得做
當癌症體積太小時,臨床醫師無從偵測、也無法取樣,當然就不會有病理診斷。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即便罹患癌症也無從知道,此即是亞臨床癌症(subclinical cancer)。但,如果一個人懷著鴕鳥心態,明知罹癌卻不去就醫,這種情況不是亞臨床癌症。亞臨床癌症的病人是不自覺有任何異常,或者是認真就醫,但無論如何就是找不到癌症。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出版《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時報出版)ㄧ書提到,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胃腸道的神經內分泌瘤,這種病人常常是出現症狀以及反覆就醫後,還要等上 7-9 年才能被確診。目前醫院的常規影像學檢查能夠偵測到的腫瘤,最小約到 0.7 公分直徑大小左右。這種大小的惡性腫瘤裡面大概有 3.5 億個癌細胞。因此,癌細胞的數目還不到 3.5 億個之前,影像學通常是看不到的,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無法取樣作病理診斷了。換句話說,亞臨床癌症病人想要獲得確診,就無法依賴傳統的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在這種情況下,或許可以用抽血的方法解決。目前在常規的健康檢查中所做的腫瘤指數,測的是細胞分泌的蛋白質。如果所有的癌細胞都會分泌這種蛋白質的話,那麼這種檢驗的偽陰性也就很低;如果所有的正常細胞都不會分泌這種蛋白質的話,那麼這種檢驗的偽陽性也就很低。偽陰性和偽陽性都低的方法就是臨床上有用的檢驗。可惜目前使用的腫瘤指數並不是理想的檢驗方法,害得體檢的人看到腫瘤指數出現紅字就極為緊張,到處找醫生幫他找癌症。當然也常常聽到體檢科的醫師安慰病人說:「別擔心這個紅字,我們繼續追蹤就好。」改善的方法就是增加評估的項目,以彌補既有方法的不足。RNA為基礎的檢驗缺點既然是特異性不足,那麼我們就從特異性強的指標著手。特異性最強的大概就是突變的基因了,因為正常的細胞不應該有突變的基因。反過來說,如果從抽血樣本中可以偵測到突變的基因的話,那麼就表示身體裡面有癌細胞,而且癌細胞竟然還破掉釋出突變的(癌症)基因了。以上所述從血液樣本中分析 RNA 和 DNA 來偵測癌症的方法稱為液態切片。為了說明這個新科技,在此分享一個實際案例讓大家了解液態切片的價值。曾嶔元醫師指出,2018 年歲末,有一位高階經理帶著一份體檢報告,上面記載著腫瘤指數 CA72.4 有紅字,檢驗值超過正常上限的兩倍。這位高階經理長年來應酬不斷,難免多喝點酒,偶有胃痛而且胃視鏡還曾經證實有潰瘍。雖然治療後胃潰瘍已痊癒,但是偶發的胃痛還是頗令人擔心,於是趁著健康檢查的時候特別做了腫瘤指數。體檢醫師在解說健檢報告時特別指出,CA72.4 就是胃癌的指標。這真是晴天霹靂的消息,擔心多年的胃癌終究躲不過,惡夢成真了。因此這位忐忑不安的高階經理人終於在老婆的陪同下,接受精準醫學檢查。正如同上述解釋的,醫師就開立了液態切片檢驗看看RNA 和DNA 是否異常。這位高階經理人抽完血後,就對太太說:「你也順便抽血檢查吧。」半個月後檢驗結果出來了,這位高階經理人血中沒有可偵測得到的突變基因,但是有異常的 RNA 指向曾經有過幽門桿菌的感染。多年的擔心,瞬間得到紓解。然而不幸的是,太太血中不只出現異常的RNA,連突變的致癌基因也能被偵測得到。說她不幸,還不如説她真幸運能在無意中極早偵測到癌細胞的存在。是如此的早發現,以至於在胃視鏡完全正常的情況下偵測到癌症;是如此的早發現,以至於在腫瘤指數稍高一點點的情況下偵測到癌症。所以,我們可以說這位太太:「她『現在』已有癌症了。」癌細胞在複製生長的過程中會同時出現死亡,癌細胞死亡的原因不一而足,可以是因為身體免疫力去攻擊癌細胞所導致的,也可以是單純的汰舊換新所造成的。不管什麼原因,這些死亡的癌細胞在崩解之後細胞核裡的DNA(包括突變的基因)就會流到血液中。因此我們抽取血液樣本後,測量突變 DNA 在血中的含量,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癌細胞死亡及崩解。這就是液態切片的原理。在沒有醫療的干預下,我們可以假設癌細胞的死亡率是固定的。因此,液態切片測得到的突變基因越高,就表示體內的癌細胞總量越高。曾嶔元醫師說,這位太太後續採取了精準醫學的癌症預防方法後,定期測量血中突變 DNA 的含量以評估所採用的方法是否有效。經過一年的努力後,血中突變DNA 的含量終於清零測不到了。根據同樣的概念,當癌症病人打算接受某種治療方法時(不管是正規療法或者是祖傳偏方)都會急著想知道是否有效,因為沒有效的話就應該提早換其他的方法,不必浪費時間和金錢;而有效的話就不妨忍受副作用的痛苦。這時候液態切片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方法了。治療前抽一管血,治療後再抽一管血。前後比較看看血中突變 DNA 的含量是否減少,如果沒有明顯改變的話,那麼這個治療可能是無效的。每當精準醫學的檢驗結果為「測不到異常」的時候,就是一份喜悅。所以,這位太太可以說:「經過『過去』的處置後,癌症現在已經不見了。」(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
-
2020-09-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用免治馬桶卻反而感染尿道炎?原來是少做這件重要的事
大概20多年前,新婚之際,我發現小便尿柱變細、有點頻尿,一開始以為是蜜月膀胱炎,但停止夫妻生活,多喝水、少憋尿後,還是常覺得小便時不太舒服。仔細回想婚後生活,唯一的改變就是「開始使用免治馬桶」,這也意外開啟我重視免治馬桶正確用法的生活醫學之路。生活蘊藏的危險因子娘家只有傳統馬桶,丈夫家有新裝潢的免治馬桶,過去如廁單純用衛生紙擦拭,便便後都會擦拭三趟,但自從開始使用免治馬桶,便便完還是會先擦拭再沖洗,但擦拭的次數直接減少成一次,「剩下的兩次就偷偷交給免治馬桶清洗。」從事預防醫學多年,強調人生病或不舒服,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需回頭檢視生活中可能蘊藏的風險因子。婚後開始出現小便不適等症狀,我逐一排除掉新生活壓力、少喝水及蜜月膀胱炎等因素。家裡新裝的免治馬桶浮現在腦海中,女性陰道、尿道、肛門距離不到五、六公分,若便便沒有擦乾淨,即使沖洗方向再準,也容易噴濺到陰道或尿道,而造成細菌感染。免治馬桶使用方法不對「不是免治馬桶不乾淨,只是使用方法不對。」當初我停用免治馬桶,過幾周後尿道炎果然不再發生。因為有這樣的生病經驗後,我開始注意到門診中反覆性尿道炎或陰道炎或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女性,慢慢去了解她們使用免治馬桶的習慣,發現大家都會忽略沖洗前擦拭的重要性。這20年間,「我在從事協助一些企業家或高階經理人進行年度健康管理療程時,也會衛教免治馬桶的正確使用,意外中還幫助很多家庭修復。」有些女性朋友,常常小便有微量潛血反應及微量白血球,反覆受尿道炎、膀胱炎或陰道炎所苦,症狀得以改善;反覆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妻子們,也不再懷疑出外經商的丈夫有小三或不當性生活。我在診間認識一位非常喜歡用免治馬桶的太太,最近看到她的小便報告正常,我好奇她是否停用免治馬桶,結果她說,沒辦法不用,因為太喜歡沖洗乾淨的感覺了,但她發明一個方法,她用衛生紙遮住陰道、尿道,再將會陰部上拉,四濺水花就會被衛生紙邊邊接住,為「會陰部」增加保護罩。曾有個外派日本的OL,不解為何在日本工作期間反覆陰道感染,直到我提醒她免治馬桶的正確使用,她才恍然大悟,為何每次回台灣派駐的三個月期間,陰道發炎就會康復,原來是與使用免治馬桶的習慣有關。「很多人以為沖洗很乾淨,但女性受限很多,要擦乾淨再沖,才是比較安全的。」用蓮蓬頭從前面往後洗過去對於預防尿道或陰道發炎,會提醒要由前往後擦拭,以避免會陰部細菌跑到陰道、尿道,且不要過度沖洗陰部。而正確使用免治馬桶也是同等重要的觀念,尤其現代女性工作整天坐著易長痔瘡,生完孩子常更嚴重,痔瘡長得像花,造成藏汙納垢,沒有擦拭就沖洗,細菌容易飛濺。建議女生大號後若要使用免治馬桶,沖洗前一定要擦拭乾淨,有明顯痔瘡者,應用蓮蓬頭從前面往後洗,再用免治馬桶烘乾;雖然小便無菌相對無風險,未擦拭就沖洗也可能將會陰部皮膚上的細菌沖入尿道或陰道,因此女性千萬不可不擦拭汙穢物就直接使用免治馬桶沖洗。林美秀小檔案現職: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專長:抗老化功能醫學興趣:逛街、健走、親近大自然經歷:安法診所預防醫學主治醫師奇美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康寧醫院健診中心主任
-
2020-09-11 科別.婦科
不可忽視的生活醫學!女醫說免治馬桶用對 尿道炎byebye
免治馬桶被認為是有人類以來最神奇的發明之一,但要享受免治馬桶帶來的潔淨與舒爽,請檢視你的使用習慣,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從自身經驗協助許多女性,以下是她的分享:大概20多年前,新婚之際,我發現小便尿柱變細、有點頻尿,一開始以為是蜜月膀胱炎,但停止夫妻生活,多喝水、少憋尿後,還是常覺得小便時不太舒服。仔細回想婚後生活,唯一的改變就是「開始使用免治馬桶」,這也意外開啟我重視免治馬桶正確用法的生活醫學之路。娘家只有傳統馬桶,丈夫家有新裝潢的免治馬桶,過去如廁單純用衛生紙擦拭,便便後都會擦拭三趟,但自從開始使用免治馬桶,便便完還是會先擦拭再沖洗,但擦拭的次數直接減少成一次,「剩下的兩次就偷偷交給免治馬桶清洗。」從事預防醫學多年,強調人生病或不舒服,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需回頭檢視生活中可能蘊藏的風險因子。婚後開始出現小便不適等症狀,我逐一排除掉新生活壓力、少喝水及蜜月膀胱炎等因素。家裡新裝的免治馬桶浮現在腦海中,女性陰道、尿道、肛門距離不到五、六公分,若便便沒有擦乾淨,即使沖洗方向再準,也容易噴濺到陰道或尿道,而造成細菌感染。「不是免治馬桶不乾淨,只是使用方法不對。」當初我停用免治馬桶,過幾周後尿道炎果然不再發生。因為有這樣的生病經驗後,我開始注意到門診中反覆性尿道炎或陰道炎或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女性,慢慢去了解她們使用免治馬桶的習慣,發現大家都會忽略沖洗前擦拭的重要性。這20年間,「我在從事協助一些企業家或高階經理人進行年度健康管理療程時,也會衛教免治馬桶的正確使用,意外中還幫助很多家庭修復。」有些女性朋友,常常小便有微量潛血反應及微量白血球,反覆受尿道炎、膀胱炎或陰道炎所苦,症狀得以改善;反覆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妻子們,也不再懷疑出外經商的丈夫有小三或不當性生活。我在診間認識一位非常喜歡用免治馬桶的太太,最近看到她的小便報告正常,我好奇她是否停用免治馬桶,結果她說,沒辦法不用,因為太喜歡沖洗乾淨的感覺了,但她發明一個方法,她用衛生紙遮住陰道、尿道,再將會陰部上拉,四濺水花就會被衛生紙邊邊接住,為「會陰部」增加保護罩。曾有個外派日本的OL,不解為何在日本工作期間反覆陰道感染,直到我提醒她免治馬桶的正確使用,她才恍然大悟,為何每次回台灣派駐的三個月期間,陰道發炎就會康復,原來是與使用免治馬桶的習慣有關。「很多人以為沖洗很乾淨,但女性受限很多,要擦乾淨再沖,才是比較安全的。」過去對於預防尿道或陰道發炎,會提醒要由前往後擦拭,以避免會陰部細菌跑到陰道、尿道,且不要過度沖洗陰部。而正確使用免治馬桶也是同等重要的觀念,尤其現代女性工作整天坐著易長痔瘡,生完孩子常更嚴重,痔瘡長得像花,造成藏污納垢,沒有擦拭就沖洗,細菌容易飛濺。建議女生大號後若要使用免治馬桶,沖洗前一定要擦拭乾淨,有明顯痔瘡者,應用蓮蓬頭從前面往後洗,再用免治馬桶烘乾;雖然小便無菌相對無風險,未擦拭就沖洗也可能將會陰部皮膚上的細菌沖入尿道或陰道,因此女性千萬不可不擦拭污穢物就直接使用免治馬桶沖洗。●林美秀.現職: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欣診所院長.專長:抗老化功能醫學.興趣:逛街、健走、親近大自然.經歷:安法診所預防醫學主治醫師、奇美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康寧醫院健診中心主任●疾病檔案:女性尿道炎女性尿道炎發生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年輕女性衛生習慣不佳、性生活頻繁、上班族憋尿或攝取太少水分,都是危險因子;另外,更年期女性也是尿道炎好發族群之一,因為缺乏雌激素刺激,陰道上皮萎縮、泌尿道黏膜乾澀使細菌較容易生長,增加感染機率。若排便後,沒有將糞便擦拭乾淨就使用免治馬桶沖洗,確實可能使腸道細菌感染尿道或陰道,導致陰道發炎後合併尿道炎,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過度頻繁沖洗下體,影響酸鹼值,使細菌較容易生長、增加感染風險。尿道炎常見症狀包含小便灼熱、尿柱變細、頻尿、血尿,若併陰道炎下腹會疼痛、陰道出血,合併骨盆發炎會產生過多分泌物,許多女性害羞看診,私下至藥房買抗生素,若未完成療程,反覆發炎,進一步便誘發腎臟發炎。另外,吃蔓越莓雖有助預防尿路感染,但無法治療尿道炎。其他預防尿道炎的方法,還有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結束後立即排尿或淋浴,降低細菌停留體內機會;如廁後擦拭應由前往後擦拭,每日攝取2000㏄左右水份,避免憋尿,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增強免疫力。諮詢專家/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何鎮宇整理/記者陳婕翎
-
2020-09-08 橘世代.好野橘
不用天天盯盤!施昇輝:選對最可以「安心」套牢的股票
這幾年來,樂活大叔施昇輝提出只買4支股,年賺18%的無腦(無惱)投資心法,不僅在台灣掀起一股ETF投資熱潮,更廣受小資族、所有被動投資人的喜愛。《只買4支股,年賺18%(全新加強版)》精選閱讀:沒有投資人喜歡套牢,但很殘酷的事實是「套牢是所有投資人的宿命」。我不相信有人每次買股票都能買在最低點,所以一定都有套牢的經驗。有時當然能解套還賺錢,有時則必須勇敢認賠停損,不讓套牢持續下去,因為這總比套牢 N 年的下場要好。我相信,一定有人買的股票從 1990 年股市最高點 12,682 點買進後,就一直套牢到現在,已經長達 30 年之久,但還在癡心妄想有一天會解套。其中一定還有很多人買的股票後來下市,這樣就永遠都無法解套了。唯一能避免套牢的做法,就是完全不買股票,當然連基金都不買了。這時,最安全的理財方法首推銀行定存,但它的利率卻遠低於通貨膨脹率,「帳面金額」雖然不變,但「實質購買力」則會逐年下降。這難道不是另外一種套牢?而且永遠不能解套,甚至負利率已經是可預見的趨勢,屆時存在裡面的錢就註定越來越少了。如果希望賺的比定存利息多一點點,或許會選擇去買儲蓄險。壽險顧問在賣你儲蓄險時,一定會給你看一張每一年度的投資淨值表,這時你會發現,必須到最後幾年,投資淨值才會轉為正數。換句話說,如果在還沒轉正數之前,你想解約變現,那就一定會賠錢了。這難道不也是套牢嗎?甚至比很多股票能解套的時間還長。儲蓄險持有到到期時,當然一定是賺錢,但在繳款期間,是不會有任何收益入帳的。另一種大家很愛買的保險就是投資型保單,但它可不一定保證賺錢喔!買投資型保單,其實和買基金的風險差不多,只是你若在保險期間往生,就有保險理賠可領,但是你都往生了,當然也不算賺到了!就算不做股票投資,其實也會面臨類似套牢的情形,那麼既然無法「逃避」,我們何不「擁抱」套牢?既然買股票一定會套牢,接下來的問題就剩下「應該套牢在什麼股票上?」第一個要避免套牢的股票,就是很可能會下市的股票。一旦下市,就不能再交易,這時連認賠的機會都沒有,當初投下去的金錢就此化為烏有。以前股票還有實體紙本,萬一真的下市了,至少還可以帶回家貼壁紙,但現在連這個機會都沒了,直接就在人間蒸發。有些股票縱然還沒下市,但股價已經腰斬再腰斬,甚至只剩下最高價的 10%或 1%,與下市真的也沒什麼差別了,例如宏達電(2498),你認為如果買在最高價1,300元,此生還有機會看到解套的一天嗎?第二個要避免套牢的股票,就是產業早已沒落、公司也欠缺市場競爭力的股票。下市的公司在股市中畢竟還是少數,但前述這種公司則是多如過江之鯽,你若不好好研究基本面,買到這種股票的機會真的很大。第三個要避免套牢的股票,就是公司規模太小。這類公司或許有幾年經營績效很好,但除非產業有很高的進入門檻,否則不容易持續保有競爭力。何時會步入衰退?你若只是一般投資人,其實很難有效掌握趨勢。很多投資人都相信自己不會那麼衰,一定不會買到上述三種公司的股票,但常常你的運氣就是這麼背,因為連很多基金經理人都會踩到這種地雷,你又沒有他們背後的研究團隊,怎麼可能避免得掉呢?要避免買到以上三類股票,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在 0050 的 50 支成分股中來挑。這 50 支是台股市值(市值 = 股價 × 股數)前 50 名的股票,也就是說台灣最大的50家公司,當然就是即使套牢也不必擔心的股票。雖然宏達電也曾是 0050 的成分股,但它每半年會篩選一次,市值無法排在前 50 名的話,就會被剔除,所以宏達電現在已經不在 0050 的組合中了。如果你在宏達電還是 0050 的成分股時買了它,現在當然是嚴重套牢了,所以為避免發生這種情形,我的建議就是直接買0050,這樣就算套牢,應該還是可以高枕無憂。任何個股都有突發利空,但0050是50支股票的投資組合,就能發揮風險充分分散的效果。同時,它每年也都有穩定的配息,而且自2016年起,已經改成一年配息兩次。最後,我敢斬釘截鐵地說,0050 是台股中最可以「安心」套牢的股票。當然也有其他 ETF 同樣能安心套牢,例如 0056,它每年都有配息,而且規模已經大到絕對不可能下市。不過,如果你買的 ETF 每日成交量太少,甚至有可能造成資產規模漸漸縮小,還是要小心有下市的風險。 本文摘自《只買4支股,年賺18%(全新加強版)》,商業周刊 2020/03/05 出版來聽聽樂活大叔究竟是如何做到「買後不理的傻瓜投資術」更多理財精選延伸閱讀|。專家:想存一桶金,先想想10個「有必要買嗎」?。投資別低估自己!股市只有「贏家」,沒有「專家」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18 橘世代.好學橘
從家長變女足領隊 「理財爸爸」將投資概念帶入球隊
人生前半輩子與足球,甚至可以說是與運動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今年52歲的高俊彬卻在八年前因為小孩熱愛踢足球而「誤闖」體育圈,從一開始協助幼兒足球俱樂部處理行政工作,到現在已經成為桃園國際女子足球隊領隊,未來他甚至希望幫助我國足球能夠走向產業化甚至是職業化,讓更多基層球員、家長願意放手投入。從事證券業並專研美股投資的高俊彬,前半段人生不僅稱不上是一名運動愛好者,甚至可以說是對於體育沒有絲毫熱情,不過為了不讓小孩變成跟他一樣只會念書,於是讓兒子加入了現今桃園國際女足總教練鎮炤(Oliver Harley)所屬的「INTER TAIPEI(台北國際)」足球俱樂部,展開與體育的第一次接觸。由於工作型態與作息與其他家長不同,高俊彬在孩子投入足球運動後,也開始幫忙鎮炤處理球隊行政事務,大到與中華足球協會聯繫報名比賽、租借訓練場地,小到文書處理都一手包辦,他說:「一開始只是想來幫忙,畢竟教練是外籍人士,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沒想到現在我花在球隊的時間已經比本業還多,且一晃眼已經過了八年。」高俊彬透露,在對於體育完全不熟悉的情況下,一開始就像一隻誤闖叢林的兔子,連要租借什麼樣條件的場地供球隊練習都不清楚,更不用說因為無任何人脈關係,讓他幾乎是四處碰壁、有苦難言,「這一路我幾乎都在面對挫折,除了睡覺時間外,幾乎都是在打理球隊的事情,所以現在台北的場地我幾乎都去過也很熟悉了。」從一開始的義務性幫忙,到現在高俊彬已經成為木蘭聯賽桃園國際女足隊的領隊,該隊甚至在今年成為聯賽史上首支聘請外籍球員的隊伍,為台灣女足開創新格局,他說:「我們一直希望幫助改善台灣的足球環境,聘請溥奕(Pitsami Sornsai)只是一個開始,而我們更想做的是幫助到更多的運動員以及弱勢小朋友。」身為非科班出身的運動團隊管理人,高俊彬也將不同於體育人的觀念帶入俱樂部,並且希望透過自己非運動相關的專業來幫助球員,他強調只要有球員願意詢問,都很樂意提供她們投資理財方面的資訊,甚至是未來職場上的協助,「大家總是希望球員只要專心踢球就好,這讓她們離開球場後對其他的事情都沒什麼概念,那當她們不踢球後的人生該怎麼辦,這時就是領隊的職責。」儘管人生前半段從沒有想過能透過體育來影響這個世界,但從家長變成球隊經營者的高俊彬坦言,期待有一天能夠見證台灣足球走向產業化甚至是職業化,屆時也可以將領隊一職交棒給更專業的經理人,「本來我應該是過著安穩在家看電視的日子,沒想到會這樣一頭栽入。但既然做了這個工作,我就希望不只是為了這支球隊,而是為更多運動員打造出路,這樣才有辦法說服更多基層球員的父母,讓小孩繼續投入其中。」【延伸閱讀↘↘↘】。出生就和奧運很有緣!體育人的浪漫,要為奧運寫本書。從鋤頭到球棒 蘇澳棋麟隊蓋出自己的球場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7-21 橘世代.好野橘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找出好的進場點, 就能避免虧損嗎?
暢銷財經作家X財務規畫師X基金經理人─闕又上。集結三十年理財投資經驗,繼《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之後,推出重磅鉅作《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辛苦工作,退休金卻只有別人的一半?一是你個人理財觀念出了問題,二為國家退休金管理走錯了方向,本書讓你換上有錢人的腦袋。這是一本給個人、下一代、全民、國家決策者的理財書!精彩書摘試閱:一般投資者怕的是什麼?(1)怕虧損、(2)怕套牢、(3)怕投資報酬不高、(4)怕波動、(5)但就是不怕金光黨;這五怕,都來自於沒有遠見和定見,也就是沒有投資哲學。「怕虧損」,言之有理。因為連巴菲特也不願虧損,所以巴菲特的第一定律是不要虧損,第二條:不要忘記第一條。可見虧損是投資老手也無法接受。但問題來了,這裡有迷思和盲點:短期虧損算是真正的虧損嗎?價格波動造成套牢是虧損嗎?以上這兩個提問,巴菲特都不認為是虧損,但是沒有關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哲學,也可能巴菲特是錯誤的,但巴菲特靠投資而成為世界富豪,所以這當中必有可探討之處。投資前4項基本問題首先有些投資者不分青紅皂白,誤以為投資就是進入股市,對於(1)資金的用途、(2)多長時程、(3)期望報酬、(4)能夠承受的波動範圍,都還未釐清楚這四項基本問題,就投入股市或購買金融產品。事前沒有充分的了解,那怎麼可能會有遠見和定見呢?舉例來說,如果是三年後要用的教育金或購屋頭期款,這時候資金的停泊就必須以安全為優先考量,但是如果是二、三十年後才會用到的退休金,整個規畫的考量和思維就會完全不同。為什麼要選擇完美的時機點才敢進出?因為怕一進場股價就下跌造成虧損。那為什麼投資大師如巴菲特、彼特.林區、科斯托蘭尼都認為,一進場股價下跌,不代表你買錯,一進場股價就上漲,也不代表你買對?但散戶常是以股價短期的上漲、下跌來判斷對錯。如果要往贏家的行列靠近,首先要改變思維。怕虧損?不怕才怪,但害怕的源頭常來自於不確定。如果你選擇單一個股,該公司會不會面臨破產,都是縈繞心頭不確定的因素及干擾。擇股能力的好壞,確實影響整個投資表現,表現出來的績效可以是天壤之別。養成個股的分析能力是一輩子的修練,並不適合多數人。所以我聚焦同樣可以獲利而且有市場代表性的指數基金,美股就以美國標普500強的SPY,台股就以台灣前50大的0050為標的來分析探討。阿甘投資法投資股市,找尋完美的時機進出點,這是許多人裹足不前的第一個迷思。我提出阿甘投資法,寓意湯姆.漢克所主演的電影《阿甘正傳》角色,阿甘的特質是什麼?片中的阿甘真誠、善良、守信,最重要的是永遠不斷的付出,也不介意別人的拒絕。你也可將這個特質運用在指數型基金投資上。持續有紀律的付出,短時間不必理會股市的回應,以下看看各以二十年投資期的實例。用「運氣最壞」的進場點,和「運氣最好」的切入點來做極端的對比,看看兩者的差異有多大?1970年-1990年,買在最高點vs買在最低點每年固定投資5千美元,二十年下來共投資10萬美元的本錢,第一個例子是1970年開始,這二十年中會碰到一次1973年和1974年的石油危機,股市下挫50%,最倒楣的情況是,連續二十年都在股市最高點那天進場,二十年中若碰幾次在高點進場,這有可能發生,但不太可能連續二十年每年都在高點進場。就算碰上這最糟糕的狀況,二十年後帳戶金額是400,017美元,成長3倍,對比每年都是在最低點,運氣好的不得了的二十年極端例子,帳戶金額是505,616美元,成長是4倍。這個差距有大到非要找到每年最低點才能進場嗎?而且又有幾個人,可以有這樣的功力和運氣,連續二十年都找得到股市最低點的買點?所以結論是,多數人不會極端倒楣和極端幸運,所以投資成果就落在40萬和50萬美元之間,我當時的震撼和喜悅是,原來投資不是在股市中的殺進殺出,也用不著依靠完美的時間點進出,只要給它一段合理的時間,就算是碰到50%下挫的股災,依然可以獲利。1994年-2013年,兩次世紀股災第二個例子,時間落在2014年,往前反推二十年,每年投資5千美元,二十年總投資額一樣10萬美元,美國失落的十年,兩次股災確實有影響,二十年下來,最倒楣的二十次高點進場,帳戶金額是227,252美元,只有成長一倍多;最幸運的二十年,都在最低點進場則是289,176美元。兩者並沒有大到不能接受,完美時機點進出才能獲利的魔咒,就此解除,不再是投資獲利的唯一考量,代之而起的是另外一種許多大師也見證過的說法,「關鍵是時間,不是時機」,但如果是擇時又擇股的主動投資,考量時機還是很重要。這難度、挑戰和用功投入是追求超額報酬要付的代價,如果目標只是致富,用不著在這裡分出高下。致富用不著在每一個完美的時間點進出和華麗轉身,使用有市場代表性的指數型基金,在合理的時間內,參與比選擇時機重要,否則股市再行,你不參與也不行。本文摘自《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商業周刊 2019/10/09出版|更多投資理財延伸閱讀。理財QA/搞懂什麼是高配息基金?現在買划算嗎?。買股進場別「一直等跌」!不計較價格,才能真正賺錢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7-08 橘世代.好野橘
理財QA/振興券加持!下半年台股、基金建議提前布局
五月底的時候,許多投資人還在觀望台股究竟會不會站上11,000點,想不到整個六月台股穩穩站在這個點位之上,投資台股下半年還有沒有機會?本篇文在就基本面、政策面和資金面來看看,台股下半年的機遇。1.鄰近國家不敵衝擊猛降息,台灣利率穩定通常來說,新興國家應該要提供較高的利率與投資報酬率,來吸引外資投資。但這樣的狀況,在近一年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在各國為降低疫情衝擊而紛紛降息的同時,台灣央行在六月份意外決議暫時不需降息。如果把台灣與其他國家的政策利率做比較,可以發現大部分國家與台灣的利差都在縮小,連過往相對利差平穩的美國也出現了利差收斂。這代表台幣未來也可以表現相對穩定,投資報酬率也較不會受到匯率貶值所侵蝕。2.看好台股未來,外資由賣轉買外資佔台股持有比重約為30 – 40%,對於台灣股市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由於目前台灣經濟環境相對強勁,加上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轉單效應持續發酵,外資從六月份以來(截至2020/6/22),投入台股的金額居亞股之冠。在六月份過去的16個交易日裡只有兩天是淨賣出,平均每天買超的金額高達1.8億美元。外資的操作邏輯與散戶較不相同,外資通常是在股市低點的時候,大力買進並長期持有。因此,通常在外資大買之後,會開啟一段不小的多頭。3.內需+外銷需求有望轉佳台灣非常仰賴外銷訂單帶動經濟成長,在近期全球疫情較為嚴重的時期,台灣出口各產業中雖大部分有受到不少影響(以年增率來看,礦產品、紡織品和塑橡膠產業受到衝擊最大),但電子零組件(13.3%)、資訊通信(10.9%)和光學器材(5.7%),反而是逆勢上漲。而在4月底時,許多台灣主要出口國家的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已經出現反彈,如果下半年這些國家的復甦步伐維持,可望減少對於今年出口的衝擊。除此之外,政府在下半年將加強振興方案和預期國內消費需求將有反彈,將能讓台灣在下半年的經濟成長重回2%之上。股市通常都早於GDP觸底反彈,因此如果看好台灣下半年與明年的經濟表現,提前佈署是個不錯的策略。鉅亨投資策略台股基金後勢佳,提前布局好策略台灣經濟受到疫情衝擊有限,在過去疫情險峻的期間,仍可以保持部分經濟活動。而下半年隨著防疫限制再放寬、政府振興措施展開和全球外需復甦,台灣經濟成長十分可期。雖然說全球經濟反彈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台灣也有許多產業是不易受到衝擊的,大部分台股基金都有針對這樣的前景作調整,投資人從中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台股基金。本文摘自《鉅 亨 買 基 金》,看更多專家建議【投 資 秘 訣】【更多你所不知道的股票大小事↘↘↘】。買股進場別「一直等跌」!不計較價格,才能真正賺錢。投資別低估自己!股市只有「贏家」,沒有「專家」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7-02 橘世代.好學橘
生命別全耗在工作上!記住「重要的事情只占20%」
被封為「最理想退休生活典範」的前嘉裕西服總經理江育誠說:「人生像是一道數學題,必須把退休當作是重大志業經營,不只該提早十年規畫,還要以一萬小時法則來刻意練習。」我一直鼓勵大家退休要提早做準備,最常遇到的一個反應就是沒時間,大部分上班族因為工作與家庭兩頭燒,對於興趣的經營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許多人很好奇,我怎麼會有多餘時間又畫畫又修鐘,還有時間幫昆蟲攝影。退休前,我曾經同時身兼四份工作,嘉裕西服總經理、臺文針織副總、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祕書長以及裕隆籃球隊協理,這種身兼多職的情形長達數十年。其中,裕隆職業籃球隊的領隊工作甚至讓我幾乎周休零日,因為每個周末我都要帶隊到各縣市參加比賽。另外,我還有紡織公會理事等三個頭銜,加起來總共七份工作,我希望藉此鼓勵讀者,如果我做得到,相信大家也可以。為了兼顧工作與熱愛的興趣,讓我更重視效率與方法。以開會為例,這可說是每位上班族的日常,記得我擔任總經理室主任時,每次開經營會議的各部門報告,都得由總經理室統整後印出來,每一個部門送來的報告都是厚厚一本,至少四十頁起跳,大家都以為報告越厚代表工作越認真,有更多在老闆面前表現的機會,卻沒考慮到效率問題,因此會議常常開到三更半夜,甚至得挑燈夜戰。簡報要控制在一張A4紙內我的觀念卻是只要超過二十分鐘以上的會議,就是沒效率,另一個討厭冗長會議的人,就是我的前老闆嚴凱泰先生,他比我更痛恨沒效率這件事,任何報告只要三句話都還沒講到重點,他就會開始不耐煩。當時我是裕隆最年輕的經理人,不到四十歲,天不怕地不怕的我,立刻請祕書發一份公文:「即日起,各部門的會議報告一律只印前二頁,資料若有疏漏,請自行負責。」可想而知引來不少「你算老幾啊?」的反彈聲音,我依舊強硬堅持立場:「一份簡報如果連一張A4紙都無法表達,那也不值得報告了。」從此以後,四十頁的報告就此絕跡,終結馬拉松式的冗長會議。每次開會時,前十分鐘我就可以知道整場會議的結論會是如何,同事常覺得奇怪:「怎麼有辦法那麼快就知道結論?」我的祕訣就是永遠只抓重點,要快速抓到重點,則必須有強大的邏輯歸納能力。我的邏輯歸納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記得當兵時有一位同僚罵我說:「你邏輯很差。」那時候我還是個呆頭呆腦的高中生,連「邏輯」二字都不知道,但現在的我卻完全是靠邏輯而活。我的邏輯能力突然開竅,是在就讀臺北工專時期,我記得有兩門學科機構學與應用力學,共有九百題的理論計算題,沒有同學會真的去把那九百題搞懂,但是我卻跟瘋子一樣,把每一題都拆解得滾瓜爛熟,我會在腦海裡思考,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透過這種方式逐漸鍛鍊邏輯能力。重點是成果而非工時在四十幾歲時,我也曾經跟大部分上班族一樣,身上工作越做越多,喜歡挑戰的我,越困難的工作我越喜歡,我發現每個問題就像一隻猴子背在身上,每天回家,都有三四十隻猴子跟著我回家,弄得自己常常三更半夜睡不著覺,那一刻我突然警醒地告訴自己,不能再背著猴子回家。因此我花了兩年時間,訓練自己如何把猴子都分配出去,徹底執行「分層負責、充分授權」。此外,我深信八○/二○法則,最重要的事情只占百分之二十,因此不必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面。我擔任嘉裕西服總經理時,永遠只抓重點與結果,剩下的就是充分授權。我永遠不會去管員工幾點下班,加班從來不會列入我的考核標準,因此員工都很喜歡我。我從不問:「還加班啊?」我總是說:「怎麼還不走啊?」退休前,我學畫的雙橋畫室離嘉裕西服很近,每當六點一到,我總是第一個下班,並不是因為要趕去上繪畫課,而是因為以前當下屬時主管沒走,我也不好意思先走,自己當總經理以後,就不想讓部屬為難。其實六點下班,畫室根本還沒開門,我常得站在畫室門口等上快一個小時。我知道臺灣大部分的企業都很習慣加班,但我剛好是例外的那一個,幸運的是,我的老闆觀念跟我一樣,只要事情做好就好,你不來也沒關係。他打電話給我,如果我還在家裡,他都不會說:「你還沒上班?」這是我們的管理與做事風格,我們只在乎重點。我深深覺得人絕不應該淪為只是工作的機器,因此我常鼓勵外派到大陸的員工一定要發展一兩種興趣,也要求公司一定要給他們最好的電視與房間設備,無論工作或是興趣都是為了豐富生命而存在,如果生命窮到只剩下工作,對生命與工作而言都是雙輸。步入知天命之年後,我給自己的最大禮物,就是重新拾起畫筆,繪畫對我而言,已經不僅僅是興趣,而是一個關於美的夢想,我要留下關於美的紀錄在人世間,就像達文西留下最美麗的<蒙娜麗莎>。本文摘自《退休練習曲: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今周刊 2020/05/07出版【精選延伸閱讀↘↘↘】。想好好規劃退休生活?你可以試試的3條路。一輩子都在做喜歡的事 劉兆玄最愛孫悟空的灑脫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