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9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糖分
共找到
695
筆 文章
-
-
2020-01-28 新聞.健康知識+
效果更勝茶和咖啡 解酒喝3種果汁效果更好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都喜歡喝酒,好像只有餐桌上有酒才能體現過節的氣氛。但大家喝著喝著就多了,醉酒之後非常的難受,還要想各種辦法來解酒。說到解酒,大部分人會喝一些茶水或者咖啡,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做法。不管是茶水還是咖啡,喝太多的話都容易失眠,這些方法並不理想。其實喝咖啡和喝茶水來解酒的這兩種方法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反而還會導致醉酒者的神經興奮,不能好好休息。要想達到更好的解酒效果,那大家不妨嘗試下幾種方法。第一,葡萄汁如果身邊有人醉酒了,那可以給他喝一些新鮮的葡萄汁,解酒的效果非常好。這是因為葡萄汁中含有大量酒石酸,酒石酸這種物質可以與乙醇發生反應,從而生成一種酯類物質。而這種脂類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同時有助於讓酒精更快被代謝出體外,這樣醉酒的狀態就能得到緩解。而且葡萄的味道酸甜可口,還能緩解酒後噁心嘔吐,因此葡萄汁是很不錯的解酒方法。第二,番茄汁很多人在喝酒之後,會喝一些葡萄糖,因為葡萄糖本身就是糖分,有助於解酒。而番茄汁中也存在一種特殊的果糖,這種果糖也能促進酒精的分解與吸收,建議醉酒的人及時的喝一些番茄汁,也能起到解酒的功效。飲用量不要太多,300ml左右就可以,能減輕酒後頭暈、噁心等症狀。在番茄汁中適量加入一些食鹽,還能穩定醉酒者的情緒。第三,黑桑葚泡水新鮮的桑葚曬乾之後,就變成了黑桑葚,黑桑葚的味道酸甜,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這些糖分有助於促進酒精的代謝。而且黑桑葚還有保肝護肝的功效,在增強肝臟功能的同時,就能加快酒精的分解代謝,從而起到解酒的功效。當有人醉酒之後,不妨就用黑桑葚泡水給他喝,雖然見效慢一些,但是等黑桑葚中的糖分發揮效果之後,醉酒者就能更快醒酒。第四,豆漿醉酒之後還可以和一些豆漿豆漿也有解酒的功效,因為豆漿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而蛋白質可以消耗酒精,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傷害,因此豆漿也有解酒功效。雖說這些多多少少能夠緩解酒精,但酒少飲為妙。畢竟在醉酒之後自己會難受,而且還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甚至會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即便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也得控制自己的酒量和飲酒頻率。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
-
2020-01-28 養生.健康瘦身
建議不吃早餐!日醫「減醣飲食」推7大守則
近年來,「減醣飲食」因對瘦身有極大助益而蔚為風潮。這種飲食方式主張與白飯徹底訣別,以達到瘦身的效果。不過,因為嚴格的飲食限制,而讓不少人卻步,其中,抱持批判態度的醫生也大有人在。究竟要怎麼樣「減醣」才能夠有效又容易持續呢?日本媒體日刊Spa!訪問了減醣飲食的權威江部康二醫生,他指出,「最根本的大方向,就是不吃早餐,也不吃米飯、麵、麵包等澱粉類,以蛋魚肉類和蔬菜取代,肚子餓了就吃堅果和起司等。」雖然這種方式容易受到「營養不均衡」的質疑,但他認為,將穀物視為主食,攝取過度糖分,才是不健康的作法。「人類文明所經歷的七百萬年間,絕大多數都是沒有穀物的。過往也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是現代的飲食習慣出現了問題。如果確實進行減醣,光是第一個禮拜就可以瘦下三公斤。」減醣飲食的原理,在於將原本自醣類、澱粉所取得的熱量,改為從脂肪取得。「人體所需要的五大營養素分別是必需脂肪酸、必需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其中根本不需要醣類。事實上人體本來就會自行製造葡萄糖,不需要從飲食中取得。反而脂肪才是飲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許多節食的人都將食物集中在里肌肉、魚肉、豆腐等,導致攝取的脂肪不夠,才功虧一簣。」江部醫生也提出了以下七點原則:1. 不吃早餐,嘗試半日斷食。2. 穀物並非人類生存必須。3. 減少的穀物可以以菜、肉取代,擊退空腹感。4. 一餐所攝取的醣類不可超過20克。5. 為免熱量不足導致失敗,務必注意脂肪的攝取。6. 果糖熱量是葡萄糖的五十倍,食用水果前要三思!7. 立刻停止過度醣類攝取,可以避免肥胖、牙周病、老化與失智症「被體內吸收的醣類會跟蛋白質互相作用,對人體產生不好的影響,容易引起動脈硬化,提高心肌梗塞跟腦中風的風險。皮膚也會失去彈性、身高縮短、視力跟聽力下降、還容易引起糖尿病。這一切的元兇的是糖分,因此還是提早戒掉比較好。」江部醫生補充說道。
-
2020-01-26 養生.聰明飲食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
「發炎」是藏在疾病背後的秘密殺手 幾年前《時代》雜誌曾做了一個封面報導。說的是與心臟病、癌症及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密不可分的「秘密殺手」。這會是誰呢?正是越來越受重視的健康議題──「發炎反應」。 人體的發炎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發炎,一種是慢性發炎。急性的發炎反應是人體遇到傷害時進行修復的一個必要過程;但如果這個必要的發炎過程拖得太長太久了,就會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相信有不少人聽過這個詞,常常醫生在診斷了半天,無法歸咎出疾病成因時,就會說是你的免疫力失調、自體免疫能力出問題了。而這類疾病的型態及發生率確實持續增高中,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及牛皮癬(就是俗稱的乾癬)等,都是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導致的問題。事實上,癌症及阿茲海默症也是不同部位的細胞產生慢性發炎的結果。 吃對了,可以有效抗發炎 除了前面所講的病症外,頭痛、腰痠背痛、過敏等任何長期性或突發性的疼痛,也是一種發炎現象,面對這類不是病的不適,不少人會吃消炎止痛藥、抗組織胺劑來解決。這類藥物能有效抑制疼痛,卻也會傷害腸胃及腎臟,長期服用的話,還會破壞腸胃道的黏膜健康。 皮膚及黏膜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這就像古代的城牆,象徵一個國家的國防能力,如果城牆非常穩固、滴水不漏,外來的入侵者就不容易得逞。對人體來說,皮膚及腸胃道黏膜的健康,正猶如這座城牆,是人體第一道非常基礎也萬分重要的防禦。 每一種藥物都有相對應的副作用,為了抑制發炎、疼痛而吃藥,結果卻招來另一種問題,不想陷入吃藥的循環的話,應該怎麼做呢?有沒有什麼優良的營養成分可以取代藥物,既能產生治療的效果,卻又不會有副作用呢?回顧發炎反應的機轉就會知道,打造非常健康的皮膚及黏膜就能成功地防堵外來的侵犯。而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即能建構出健全的腸道黏膜系統,強化人體第一道防線的保障防護功能,在病原菌入侵時,免疫系統能夠迅速地反應並加以制伏。此外,也可以適當的補充Omega3、鳳梨酵素及薑黃這幾種抗發炎的好東西,當飲食過度和身體過勞,導致免疫功能失衡時,這些天然的營養素能發揮補強作用,促進免疫機制抵禦外敵。 最佳的抗發炎食物:蔬果、正確油脂 原始人蔬食飲食是一種有效的抗發炎飲食法。從抗發炎飲食金字塔可明顯看到金字塔的基礎以大量無澱粉蔬果、優質蛋白質及好的油脂為主,這些都是不容易使血糖飆升的主食類。早餐時可吃些堅果類,並且多吃酪梨、芝麻及橄欖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這些都可改善發炎。說到蔬果的抗發炎性及抗癌性等好處,一言難盡。 不少蔬果或天然食物都具有抗氧化性,或者能啟動酵素的解毒功能來對抗老化,像是蘋果、石榴、芭樂、苦瓜籽、苦瓜、海藻、燕麥、洋車前籽殼粉、各種菇類與洋蔥等。而且蔬果的抗氧化效能還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或促進癌細胞分化,削弱它的影響力。甚至當這些蔬果或天然物質的抗氧化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還能促使癌細胞加速凋亡,也能提升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敏感度,而且副作用極少。 修復腸胃道的天然酵素 人體的腸胃道需要很多種類的酵素來協助維持健康,但其實許多食物中就存在這些對人體有益的酵素,尤其是蔬果類。只是大多數的酵素是由蛋白質組成,因此高溫烹調容易破壞它的活性,所以熟食能夠得到的酵素比較少。 食物中的酵素主要為澱粉酵素、脂肪酵素及蛋白質酵素。如果真的無法均衡飲食來獲取人體必要的各種酵素,則建議在營養補充品方面選用含有前面提及的消化道所需酵素,或適量補充水果吸收其中的重要酵素成分。下列四種水果含有大量的分解酵素,適量食用可以成為保健的好幫手: 青木瓜 通常尚未成熟的青木瓜甜度不足,但豐富的木瓜蛋白酶和維生素C都存在它的果肉裡,具有促進消化的效用,並且能夠分解肌肉中的乳酸,減輕身體在過度運動或勞動後堆積過多乳酸所產生的疲勞感,對於體脂肪的囤積也有預防功效。 奇異果 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具高度抗氧化效果的多酚,能夠養顏美容。它的食物纖維和醣類也對腸內益菌的繁殖很有幫助,足以媲美乳酸菌的整腸效果。尤其它特有的含硫蛋白分解酶,對於促進消化有特別明顯的效果,而綠色奇異果的含量較黃色奇異果高出許多,越成熟的果實含量也越高,對於很愛吃肉的人很有助益。 鳳梨 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能夠將食物纖維及糖分轉化成能量,而果肉及莖部裡也蘊含豐富的消化酵素,食用後能幫助人體分解蛋白質。鳳梨酵素除了具有抗發炎、增加免疫力及溶解血栓的三大功效外,也能讓肉質變軟而適合料理,是有益健康的好水果。 香蕉 含有澱粉酶、麥芽糖酵素及蔗糖酵素等各種消化酵素,並且含有豐富的鉀,對於人體代謝水分頗有幫助。 體力孱弱時,適當補充營養輔助劑 人體是靠吃進體內的食物或營養素來建構與維持每日身體必要的機能運作,如果吃進了不好的東西,身體自然也會照單直接吸收以因應生理運作所需,結果就架構出一個戰力孱弱的防護網了。但如果你提供了好的營養素給身體,自然也會被吸收為生理機能所用,建構出完善的免疫機制,為健康正常的細胞築起一道道的堅固防衛牆。 大家都知道,建立規律作息、減少壓力、培養適度運動的良好生活習慣、多食蔬果與膳食纖維等營養均衡的健康正常飲食,對健康至為重要。但是,真的能夠這樣面面俱到落實的人又有多少? 假如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與飲食慣性,其實無法每一項都做到,那我們到底能夠為自己適當地補充些什麼營養輔助品呢?萬一營養失調引發發炎反應,也需要對應的營養素來達到抗發炎的平衡效果。藉此為大家介紹幾個補強免疫防護網的好幫手:必需脂肪酸Omega-3,以及具有抗發炎效用的鳳梨酵素與薑黃素。 吃對Omega-3 Omega-6與Omega-3是人體主要兩種必需脂肪酸。其中Omega-6,在堅果、麥片、大豆油、玉米油等油品當中存量甚豐。它除了主要保護細胞的結構外,也有調節代謝、促進免疫反應發生及強化血小板聚集的凝血功能。可想而知,如果過度攝取Omega-6,一直啟動發炎反應來對抗病菌及凝血效應,反而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Omega-3多存在於深海魚類與藻類中,它在生理機能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協助預防血管堆積物的產生,包括降低身體不正常發炎的情況、血液過度發炎的預防、胰島素反應的改善、促進細胞膜的健康,以及調節前列腺的分泌等,整體來說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在日常的飲食中,Omega-6較容易攝取到,而Omega-3則比較少見於一般能夠廣泛攝取到的食物裡,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其實在體內是會相互競爭的,所以需要較刻意去加強補充才能維持住兩者的平衡,但同時也增加攝取到有益油脂來建構生理系統的機會。 飲食中的Omega-3 Omega-3多存在於亞麻仁籽、核桃、芥花油及深海魚油中,含有多種脂肪酸,其中我們常聽到的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DHA (Docosahexan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及ALA(α-亞麻酸)則是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類型:EPA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能保護心血管組織;DHA對於腦部、心臟、神經系統、腎臟及眼睛的機能運作有直接影響。 正確的飲食觀念是充足的睡眠與適當的運動外不能忽視的重要習慣。不正確的飲食方法導致肥胖,更會促進慢性發炎,而必需脂肪酸中的ALA和魚油中富含的DHA、EPA等則能夠抑制親發炎性的物質產生。但相反的,人造奶油、速食、高溫油炸食品及大部分植物油所富含的亞麻油酸,則會促使大量生成親發炎性的物質。 我們常聽到廣告主打用來補充Omega-3的魚油或水產動物油類,多數取自冷水魚類的脂質,像是鯡魚、鮭魚、鯖魚、沙丁魚、鮭魚、鱒魚、鯷魚等。魚油確實富含EPA及DHA,亞麻仁籽裡的ALA則會在體內被轉化為EPA、DHA,對於發炎反應與癌細胞生長具有一定的改善及抑制效果,油菜籽油與紫蘇籽油也有豐富的Omega-3成分。在食用的習慣上,這些油脂不宜高溫烹調,早餐則可以增加一小把堅果類種子,也加些芝麻及橄欖油在生菜沙拉中。這些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成分,都具有改善發炎的效果。 天然的消炎劑│鳳梨酵素 討論到抗發炎,就要好好認識一下鳳梨酵素,因為它對於腸胃道的保健很有貢獻,具有不容小覷的抗發炎效果,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營養輔助品。 鳳梨酵素就是鳳梨蛋白酶,大致包含了兩種物質:一種是從鳳梨科的植物萃取來的蛋白酶,另一種則是這些蛋白酶和鳳梨榨取出來的其他成分所結合的。換句話說,鳳梨酵素可以說是一群蛋白分解酵素與一些醣蛋白的總稱。它具有三大功效: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及溶解血栓。最早於1957年被應用於醫療領域上,是因為它能夠成功地阻隔一些原本會加速發炎反應並使情形惡化的發炎代謝物。 簡單來說,就是鳳梨酵素可以幫助身體有效減少一些不必要及過度的發炎反應,它能夠協助身體細胞阻斷發炎反應的傳遞,告訴身體正確的訊息來降低發炎情形,也避免繼續過度的發炎,對身體造成更多的傷害。 進一步的理解,則是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發炎反應乃一連串很複雜的過程,需要許多細胞因子、激素、前列腺素、各種白血球及血小板釋放出來的血管擴張物等多種物質,來控制這個發炎反應的系統運作,而鳳梨酵素可以調節它們的合成,並切斷這一串發炎反應作用的傳輸路徑,所以有抗發炎的功效。 仔細地解析鳳梨酵素的作用,在於它可以分解具有止血效用的血纖維蛋白,降低血小板過度集結,對於血液裡、尤其是動脈中出現的血栓情形有一定的減緩效果,而這類的疏通效應也能抑制水腫的發生。 此外,它還可以減少發炎前列腺素的產生,使前列腺素這種強力的血小板凝集劑降低一些效能,避免引起發炎,同時提升抗發炎前列腺素的競爭力,更加抑制了一種用來媒介發炎反應產生的舒緩激素,進而減緩發炎。鳳梨酵素還可以降低吞噬細胞的活性,削弱它們的戰鬥力,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並且加速人體用來消滅侵入物的顆粒白血球及單核球的細胞吞噬作用,使肌肉發炎的情形得以緩解。 保肝的薑黃素 隨著現代人逐年增加的生活壓力及空氣汙染、輻射汙染、紫外線等生活環境的各種負面影響,坊間越來越多營養輔助品。其中不乏強調含有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成分,例如葡萄籽、紅酒萃取物、綠茶葉萃取物、朝鮮薊葉萃取物及薑黃素等,而其實這些成分對於保護肝臟細胞也是有所助益的。尤其過去一年,功能醫學對於薑黃素有所肯定,認為它是一種能夠協助肝臟解毒並具有抗發炎功能的有效成分,美國也有許多關於使用薑黃素的個案見證。 印度咖哩中的橘黃色成分就是薑黃,而薑黃素則是從薑黃的根莖中所萃取,這種黃色的薑黃萃取物,早期是食品工業應用的一種天然食用色素,但相關研究指出天然薑黃素對人體健康更高的效益在於它的抗氧化能力,不僅比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多出2.75倍,也是生物類黃酮的2.33倍,還比維生素E的抗氧化力高出1.6倍。臨床醫學上發現它除了有抗氧化效用外,也因為它具有的抗炎作用能夠預防血液凝固,故對於降低血脂、抗發炎、抑制腫瘤、抗癌及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都有不錯的效能。 延伸閱讀: 我的病,該開刀嗎?86歲罹癌病人心聲:正因為我不懂,請醫師別說「你自己決定」●書籍簡介 抗炎體質這樣吃!台大醫師教你喚醒身體的自癒力 作者: 林曉凌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6/05/01 語言:繁體中文 林曉凌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瀚仕抗衰老醫學中心院長。取得IBALM營養治療認證(International Board of Advanced Longevity Medicine)、美國功能醫學院臨床實踐培訓AFMCP(Applying Functional 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認證。 以全人的關懷與醫療為使命,不只運用醫學藥理知識幫助病人,也加強進修預防醫學研究及營養治療,利用功能醫學、健康管理計畫與營養處方,幫助更多未病的或受疾病所苦的人,透過整合療法改善新陳代謝,以期達到維持或改善健康狀態的目的。期許自己的微薄之力,能讓更多人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快樂。著有《抗炎體質這樣吃!》一書,並譯有《療鬱:不吃藥的憂鬱解方》。 學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台北縣衛生所醫師兼主任國立台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瀚仕抗衰老醫學中心醫師暨院長
-
2020-01-23 橘世代.愛吃橘
過年怕肥?營養師教你3少1不 大啖享瘦火鍋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除了除夕夜圍爐,還有一連好幾天的春節假期,親友們團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在所難免,但在心情放鬆之際可不能額外增加身體的負擔。專業營養師朱瑞君建議年過45歲的熟齡族,過年不妨以「火鍋」當圍爐年菜,只要秉持「3少1不」的原則,就能輕鬆簡單地避開高熱量,年後一樣維持不顯老的體態。「3高2多」年菜 吃一餐就逾2千卡營養師朱瑞君表示,年菜常有「3高2多」的現象,包括高油脂、高糖分、高熱量,以及過度加工精製、添加過多的色素、保存劑等,例如東坡肉、糖醋魚、蜜汁火腿都是,一餐吃下來可能就攝取超過2000卡。朱瑞君補充,還有過年常見的佛跳牆,更是隱形的「熱量炸彈」,一碗熱量就有350大卡,比一碗白飯還要高。朱瑞君表示,現在過年不少人傾向簡單方便為主,一來吃飯的人不若傳統大家庭多;二來是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圍爐年菜一連吃下來好幾天,其實並不健康。針對這樣的趨勢,朱瑞君建議不妨以「火鍋」做圍爐主菜,不僅準備起來方便,只要選對食材及調味料,也能吃得健康。吃火鍋 掌握「3少1不」原則朱瑞君指出,「3少1不」指的是,少吃火鍋料、少喝湯、少用調味料,以及不用沙茶醬。朱瑞君進一步說明,火鍋料是加工精製的東西,如一個火鍋餃類就含有20~25大卡,且內餡以肥肉為主,而一顆貢丸的熱量就將近50大卡,所以能少吃就少吃,盡量選擇蔬菜、豆腐、鴨血、魚類、海鮮及低油脂的肉類,如雞肉片和牛肚等。先吃菜、再吃肉、最後澱粉類不僅入鍋的食材重要,吃的順序也很重要,先吃菜、再吃肉,最後才是飯、麵等澱粉類,因為蔬菜有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避免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朱瑞君也提醒,先煮菜再煮肉,才不會沾附過多油脂。除了注意食材,朱瑞君也建議少喝火鍋的湯,最好是在丟入肉片前喝最好,否則會攝取過多的油脂及普林,火鍋的湯頭建議以新鮮食材熬煮,不要用人工粉調味製成。他補充,像是許多民眾愛吃又怕的麻辣鍋,只要挑選真正用辣椒熬煮的湯底,就會有辣椒素,可提升脂肪的代謝。朱瑞君也提醒,要健康吃火鍋就不要使用沙茶醬,少用調味醬,改以醬油、蔥蒜及辣椒等天然香料來調味。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1-23 橘世代.健康橘
擔心過年體重暴增?專家:減重要讓自己吃飽、吃巧才是聰明作法
保持好身材不僅好看更健康,但因基礎代謝率下降,橘世代民眾常在減重與復胖的循環中氣餒。體重控制需長期抗戰,專家提醒,儘管運動在消耗熱量時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只靠運動減重卻相當的困難,規律運動同時,也要忌口,可從設定每日熱量攝取總量開始。國健署「肥胖100問+」指出,許多研究都指出單純靠運動減重的效果遠遠不如飲食控制。想要減少1公斤的體脂肪,需要多消耗約7,700大卡的熱量,事實上持續1小時活動時可交談,但無法唱歌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慢跑、游泳等,只能消耗約300到400大卡熱量。換句話說,要甩掉1公斤體脂肪,需要20多小時中等強度運動才能辦到,這代表著持續一個月,每天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這樣的運動量對忙碌的現代人並不容易。Q1、要怎麼設定每天的熱量目標?減肥者不適當節食,易造成身體出現快速減重與迅速復胖的變化,也就是醫學上稱的「溜溜球效應」,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強調,體重控制是長期戰,減肥沒有速成班。過度嚴苛的節食讓人出現虛弱、掉髮,影響情緒,建議每周以減輕0.5公斤為目標,每日應減少500大卡。通常設計減重飲食,女性每天1,200至1,500大卡、男性1,500至1,800 大卡。每日熱量攝取低於1,200 大卡,就很難從限量食物去滿足身體營養需求,而需借助綜合維他命、礦物質補充。目標設定不要好高騖遠,避免打退堂鼓,以能夠做到為原則,可參考漸進式做法,每日輕鬆減少200大卡,再逐步增強運動及飲食份量控制,朝向日減500大卡邁進。在均衡飲食原則下,耐心經營,總有一天射中目標。Q2:減重需要餓肚子嗎?營養師夏子雯認為,減肥者因調整飲食,難免需要克服飢餓,但不宜過餓,建議可以在飯間飢餓時,吃一小包蘇打餅或水果。除保持低脂飲食外,可以蔬菜、蛋白質作為主食,用餐時先吃蔬菜、蛋白質,先有飽足感,再搭配低碳水化合物,每餐只吃半碗飯,可有效抑制食欲。減重時要讓自己吃飽、吃巧,減少熱量的聰明作法,就是選擇低熱量高纖維食物來增加飽足感,以及降低飢餓感。富含水分與膳食纖維的蔬果不但熱量低,還可以填飽胃部空間。大多數蔬菜熱量極低,低糖分的水果如番茄、芭樂也適合取代點心充飢。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1-15 科別.牙科
壞菌增 狂蛀牙 都因口腔生態失衡
近年研究發現,蛀牙與口腔細菌生態失衡有關,如果不耐酸、不產酸的好菌變少,容易導致蛀牙相關細菌增加、反覆蛀牙。牙醫建議從飲食、潔牙、使用氟化物、定期看診等習慣,改善口腔菌叢,才能避免蛀牙補了又蛀,蛀了又補的惡性循環。壞菌多 口腔偏酸易蛀牙兒童牙科醫學會日前舉辦學術研討會,開業牙科醫師黃仲民發表口腔中的菌相與蛀牙的相關性。黃仲民表示,過去有學者找10種不同的口腔細菌,按照健康人的好菌壞菌比率,其中一個培養皿加入葡萄糖,觀察糖分對口腔細菌生態的影響,結果發現加糖會使酸鹼值持續降低,表示口腔會明顯酸化,好菌大幅減少。黃仲民說,口腔中有多種細菌共生,包括不容易產生酸性物質也不耐酸的好菌,以及容易生酸並造成蛀牙的壞菌,而蛀牙和糖分高度相關,就是因為有壞菌代謝糖分產生的大量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也會回頭來影響牙齒當中的細菌生態,減少好菌勢力,增強壞菌的比率,導致口腔整體環境偏酸,成為容易蛀牙的環境。黃仲民表示,過去治療蛀牙,只把牙齒蛀後的坑洞補起來,卻忽略改善口腔菌相的重要性,結果補了又蛀,蛀了再補,無法根本解決。黃仲民提醒,口腔菌相生態主要與飲食習慣、清潔習慣有關,如果飲食中高糖食物、黏牙食物的比例高,就容易滋生壞菌,例如糖果、養樂多、餅乾等,都是容易增加口中壞菌的食物。要維持口中菌相在不易蛀牙的平衡狀態,黃仲民建議,三餐吃飯時間和次數固定,每餐進食盡量不要超過半小時,以減少口中充滿食物與牙齒接觸的時間。含氟牙膏 睡前刷牙幫手另外,每天至少刷牙兩次,其中一次一定要在睡前,而且要用含氟牙膏。黃仲民說,氟化物可以影響嗜糖細菌的代謝,減少酸的產生,用含氟牙膏刷完牙,把泡沫吐掉之後,可以不需要再漱口,預防蛀牙的效果更好。
-
2020-01-14 癌症.飲食與癌症
香蕉變黑更營養!日研究:長斑香蕉具「抗癌力」
吃香蕉好處多,許多人買香蕉時,都喜歡挑外表漂亮的香蕉,尤其還帶點青綠色,看到長了斑的或是變黑的香蕉,全都不選。最新日本研究指出熟透起斑點的香蕉,其抗癌功效會比未熟透的香蕉高出更多。熟香蕉抑制癌細胞、強化白血球日本帝京大學研究團隊,將各種水果包括香蕉的提取物,注射到實驗老鼠體內,發現老鼠身體出現變化,尤其又以香蕉最能改善整體健康狀況。研究顯示,帶有斑點的成熟香蕉,可以讓身體誘導癌細胞死亡的腫瘤壞死因子(TNF)濃度達到最高,因為TNF 是一種能夠抑制癌細胞活動的蛋白質,擁有TNF 如同有能力對付體內的癌細胞。而成熟的香蕉誘導能力更大,讓身體產生更多的 TNF。 不同香蕉熟度 營養大不同此外,熟透的香蕉能強化白血球,其中的果肉中還有豐富血清素,有助於安眠、抵抗憂鬱和焦慮、促進腸胃蠕動,是最具有營養價值的階段。只是熟透香蕉糖分會增加,升糖指數會提高,建議不要在餐後吃香蕉。香蕉內含有易被身體吸收的糖分,足量維生素與礦物質,適合在運動前後食用,為人體補充能量。每天吃根帶斑點的香蕉,讓身體更健康。延伸閱讀:胸口灼熱、嘔酸水怎麼辦?吃香蕉有助緩解胃酸逆流不適
-
2020-01-08 養生.聰明飲食
哈佛研究實證有9大功效 醫師:健康長壽的關鍵是這個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哈佛醫師的常備抗癌湯》,作者高橋弘】病從口入,但植化素具有「抗病」功效植化素在近幾年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它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免受紫外線和蟲害侵擾,自行生成的天然成分。只有植物才能生成植化素,因此動物唯有吃植物,才能攝取到植化素。過去我們學習的都是以五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醣類)、蛋白質、脂質、維他命、礦物質)為主的營養學,繼食物纖維被稱為第六營養素之後,也有人將植化素稱為第七營養素。不過,這種稱呼方式是錯誤的。因為植化素與五大營養素不同,它既不是構成身體的成分,也無法創造熱量。儘管如此,植化素仍具有可媲美五大營養素的重要功能。人類攝取食物主要是為了發揮以下機能及作用:❶帶來營養:五大營養素負責構成身體各部位,創造維持生命的熱量。❷個人喜好:個人喜好指的是美味、香味等,讓人享受飲食的機能。五大營養素與植化素都能發揮這項機能,食物的顏色、香氣、苦味與澀味來自於植化素。❸預防生活習慣病: 因飲食導致的疾病,也能透過飲食預防與治療。這是唯有植化素才能發揮的重要功效。五大營養素是人體必需營養素,同時也是罹病原因。舉例來說,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肥胖與糖尿病;攝取過量脂質會引發高血脂症;攝取過量鹽分會形成高血壓。另一方面,植化素有助於預防疾病,其功能廣泛多樣,有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力,有些則能提升免疫力、預防血管老化、預防癌症、抑制過敏症狀、養顏美容、促進眼睛健康等。想要預防現代人常見的生活習慣病,度過健康且長壽的人生,關鍵就在「植化素」。哈佛大學研究實證,「蔬菜湯」可達到九大功效!我長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研究癌症與免疫功能,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許多論文。綜合長期以來的研究結果,誕生出「常備抗癌蔬菜湯」。來我醫院求診的病患,我也鼓勵他們喝「常備抗癌蔬菜湯」治療疾病。簡單來說,「常備抗癌蔬菜湯」有如下的作用:❶抗氧化:消除活性氧高麗菜與南瓜的維他命C、南瓜的維他命E、洋蔥的異蒜氨酸與槲皮素、胡蘿蔔與南瓜的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都具有可消除活性氧的抗氧化作用。❷解毒:去除體內毒素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可增加肝臟的解毒酵素,去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毒素。此外,高麗菜、洋蔥與胡蘿蔔內含的食物纖維可調整腸內細菌,促進排便,發揮解毒作用,消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威脅。❸增強免疫力舉例來說,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活化NK細胞、T細胞與巨噬細胞,提升免疫力。此外,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成維他命A,強化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高麗菜、南瓜富含維他命C,可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增強免疫力。❹抑制過敏與發炎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和南瓜含有的α–生育醇可發揮共同作用,抑制IgE 抗體(IgE 是過敏反應的起因),預防過敏體質。此外,洋蔥內的槲皮素亦可抑制生成IgE 抗體,減緩過敏反應;抑制細胞激素與前列腺素之生成,消除發炎症狀。❺淨化血液與預防動脈硬化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與洋蔥的槲皮素,具有淨化血液作用,可預防心肌梗塞和腦梗塞。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避免壞膽固醇氧化,預防動脈硬化。❻有效降血壓「常備抗癌蔬菜湯」富含鉀,鉀可將鹽分從腎臟中排出。此外,湯品含有大量食物纖維,可避免鹽分吸收,改善血壓,再加上蔬菜湯並未加鹽,也能達成減鹽目標。❼改善肥胖、高血糖及高血脂症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飯前喝可阻礙糖分和膽固醇吸收,改善三高。❽改善腸胃狀態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可促進排便,保護胃部黏膜。❾防癌作用富含植化素的湯品可發揮以下四大功效,預防癌症:1.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消除傷害基因的活性氧維他命C(高麗菜、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異蒜氨酸、槲皮素(洋蔥):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α– 胡蘿蔔素(胡蘿蔔):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2.去除並排出致癌物質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促進解毒酵素生成,去除致癌物質毒性。食物纖維(高麗菜、洋蔥、胡蘿蔔):促進排出有害物質。3.增強免疫力與抑制炎症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活化NK 細胞及T 細胞。槲皮素(洋蔥):抑制發炎,消除罹癌病因。4.抑制癌症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誘導癌細胞自然死亡(細胞凋亡)。槲皮素(洋蔥):直接抑制癌細胞增生。「常備抗癌蔬菜湯」最棒的優點在於取得方便,並使用隨處可見的蔬菜,就能攝取具有驚人作用的機能性成分「植化素」。各位不妨立刻在家烹煮,體驗植化素的神奇力量吧!
-
2020-01-08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優先剷除腹部脂肪?營養專家教你靠吃早餐解決
【文/選自橡實文化《腰瘦早餐》,作者大衛・辛振可】如何優先剷除腹部脂肪摩根.麥諾(Morgan Minor)受夠了。過去幾年來,這位來自加州科靈加(Coalinga)的二十四歲消防員,體重持續上升。有一天,她的體重來到89公斤。她不喜歡自己的外貌,也不喜歡多餘的體重帶給她的感覺,尤其是在工作上。畢竟她是名消防員,而她的體能狀況真的會攸關生死。摩根告訴我們:「我胖到失控的地步。我受夠了。我決定該是改變的時候了,於是我開始運動。」認真健身帶來很大的改變。在九個月內,她就減到73公斤的健康體重。但這時她的減重進度就停滯了,她體認到單靠運動無法讓她達成目標。「我開始尋覓一套優質飲食方案,搭配我的運動計畫,剷除最後一點頑固的贅肉。」結果她找到腰瘦飲食法,減掉最後5公斤(並且重現腹肌)的速度之快,令她驚奇不已。一週之內,她就減了3公斤。只經過二十一天,精雕細琢的平坦小腹就重見天日了—摩根的腰圍小了四吋。「我在73公斤卡關長達一個月,腰瘦飲食法幫助我在三週內就減掉5公斤!」現在輪到你了。依循腰瘦飲食法,腰瘦早餐以一樣的原則製作而成,這些原則幫助摩根和成千上萬人減掉頑固的贅肉。用我們精心挑選、健康滿點的超級食物,結合在家料理的魔法和促進新陳代謝的食材,這些美味的食譜每一道都不含麩質和乳糖,而且色香味俱全。每一道食譜也都特別針對三大腰瘦問題:•我的蛋白質在哪裡?•我的纖維在哪裡?•我的健康脂肪在哪裡?腰瘦早餐將這三者一網打盡,所以你再也不會渴望吃到油滋滋的食物,或是內心充滿負面感受。採行腰瘦法時,摩根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她再也不必時時懷著飢餓感。即使在第一週每天減掉0.45公斤,她仍說:「我沒有在節食的感覺。」原因是:吃對食物就能控制飢餓感。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含有大量不健康脂肪的餐點會改變「瘦體素」(leptin)在人體當中的作用。瘦體素是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飽足感荷爾蒙,瘦體素分泌不足,我們就會覺得吃不飽。其他研究也顯示,發炎會開啟我們的囤脂基因,而糖分和不健康的脂肪正是引起發炎的頭號凶手。但你可以透過吃更多正確的食物減輕發炎(和飢餓感)並甩掉贅肉,像是紅色水果、綠葉蔬菜、五顏六色的蔬菜,一天三餐,外加一份點心,把高纖碳水化合物、健康脂肪和蛋白質吃進去。腰瘦法對巴柏.麥克密肯也有效。身為工作勤奮的餐飲業主管和七個孩子的父親,他知道什麼叫壓力。這位住在加州蘭開斯特市(Lancaster)的居民,年紀五十有一,體重104公斤,身上大部分的贅肉都顫巍巍地掛在腰間,他知道自己健康堪慮。巴柏厭倦了腸胃脹氣和情緒疲乏的感覺,他決心拿回健康的主控權,於是報名了腰瘦法臨床實驗計畫。輕鬆遵循腰瘦食譜幾天,巴柏的脹氣症狀就似乎煙消雲散了。事實上,才兩週而已,巴柏就驚人地減掉7.4公斤。不到六週,他就減掉11公斤,並看到腰圍從39吋掉到33吋。「我發現我最愛的那件襯衫終於又能蓋住我的小腹了!」「嘗試腰瘦法之前,我覺得自己又腫又肥又憂鬱。」他說:「現在我覺得好多了,人更有精神,臉上也有笑容了!」以下是腰瘦早餐發揮功效的方式。腰瘦早餐富含蛋白質腰瘦早餐燃燒脂肪,建造肌肉,而且很好吃。要愛上蛋白質太容易了。從漢堡、牛排、豬排到培根,所有我們愛吃的食物裡都有滿滿的蛋白質。這就是為什麼你要在中午之前吃更多的蛋白質。登記在德州的一名營養師安琪拉.雷孟德(Angela Lemond)說:「關於早餐吃蛋白質及其對體重的影響,有越來越多新的研究出爐。早餐適度攝取蛋白質,有助於一整天的整體飽足感。」這麼做也能預防血糖崩潰。《營養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一篇新的研究發現,早餐吃較多蛋白質者,血糖指數較為穩定。對糖尿病患者和不想在午餐飯後昏昏欲睡的人而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消息。隨著乳清蛋白飲品越來越流行,我們比歷來都吃進更多這種打造肌肉的關鍵養分。不過,我們吃對種類了嗎?一杯9美元的乳清蛋白或許有助於減重,但我們還有更有效也更平價的選擇。事實上,新的研究顯示,如果想減重,你的蛋白質應該要有比較多是來自蔬菜,而非來自肉類和奶類。2017年稍早,在《糖尿病調查期刊》(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比起主要從動物來源攝取蛋白質的人,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量較高者,罹患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機率低得多。《營養期刊》的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攝取植物性蛋白質有預防肥胖症的作用。」腰瘦法雖然不是一套素食飲食法,但它主打來自植物和蛋類的蛋白質(所有腰瘦蔬果蛋白飲皆為純素),並輔以大量肉食怪愛吃的肉類。腰瘦早餐強化腸道好菌解決健康和體重問題的祕密,不僅在於消耗卡路里、多運動和少喝可樂,也在於確保你吃進更多細菌。不,我們所說的可不是病菌,而是腸道內數以兆計的益菌。對於維持身體的健康快樂來說,這些益菌扮演著基礎的角色。(對,我說「數以兆計」,根據推算,其數量相當於占了全身體重的1.3公斤!)這群小傢伙被科學家稱之為「腸道菌群」或「腸道菌叢」,其組成分子多達五百種左右,每一種都有其貢獻:有些負責分解食物、萃取養分;有些負責獵捕食物病原體;有些幫你抵禦傷風感冒。事實上,人類微生物群系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使得許多專家開始把這些益菌視為一個獨立的器官。這一切聽起來都很好啊,所以問題在哪裡呢?問題在於:當我們吃太多垃圾食物(尤其是糖分)、服用太多藥物(例如抗生素或抗憂鬱劑),我們的消化系統就可能出毛病,腸道的生態也會受到擾亂。一旦腸道好菌居於下風,讓壞菌占了上風,就會導致從皮膚病到憂鬱症等各種健康問題。更有甚者,研究人員發現,過胖的人和體重健康者有不同的腸道菌群,而打造合適的腸道環境有助於解決體重問題。所以,如果你受減重、焦慮、壓力、皮膚問題、疲勞或慢性病所苦,你或許該從改善腸道做起。好消息是,透過餵益菌吃能讓牠們(和你)保持健康的食物,你就可以強化自己的腸道菌群,幫助牠們抵禦侵略者。每一道腰瘦早餐都設計得不會造成腸道負擔。腰瘦早餐讓你維持更久的飽足感早上起床吃什麼,足以決定你接下來一整天的活力,並有抑制口腹之慾和約束腰圍的作用。Eatery是一款追蹤使用者每日飲食習慣的應用程式,根據這款應用程式的數據,有吃早餐的人,一天當中的飲食比不吃早餐的人健康○.一二倍。註冊營養師艾瑪瑞.契芙(Amari Cheffer)說:「略過早餐不吃,到了下一餐更有可能暴飲暴食,或導致你在上午就吃高熱量、高糖量的零食點心,以壓抑在午餐之前襲來的飢餓感。」腰瘦早餐每一份都有超過20公克的蛋白質,足以讓你一路飽到中午。腰瘦早餐讓你自己作主餐飲業界有一個不想讓你知道的小祕密:剷平小腹的絕佳食譜就是⋯⋯隨便什麼食譜都可以,只要是你親自下廚。《公共衛生營養學》(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外食族比自炊族多攝取了200大卡的熱量。即使你一天只有一餐外食,一年下來就足以多出9.5公斤的體重。事實上,養成三餐自己煮的習慣,甚至能讓你在偶爾外食時吃得少一點。這可能是因為你習慣了為自己提供合理的分量,而多數餐廳端出來的都是巨獸級的大餐,而你已經不習慣那麼驚人的分量了。
-
2020-01-05 養生.聰明飲食
地瓜才排第7名!營養師心中最佳「腰瘦」早餐是它
【文/選自橡實文化《腰瘦早餐》,作者大衛・辛振可】腰瘦早餐蔬果排行榜我們依據纖維和糖分的含量,給富含纖維的農產品加分,給糖分比纖維多的農產品扣分,為每種蔬菜和水果排出高下。第 12 名 蘋果一顆中等大小的蘋果糖分含量:19 公克一顆中等大小的蘋果纖維含量:4.4 公克談到黑豆時,我說過纖維是打擊腹部脂肪之鑰,而以水果來講,蘋果正是一個攝取纖維的絕佳來源。連同能量棒和低糖優格一起,裝一顆蘋果到你的包包裡吧!趕著出門的你,就可以在路上享用一頓簡單又營養的早餐了。第 11 名 香蕉每根香蕉的糖分含量:14 公克每根香蕉的纖維含量:3 公克擁有營養學碩士學位的註冊營養師兼飲食治療師伊莉莎.贊德(Elisa Zied)說:「香蕉不僅是含鉀量高的超級水果,也能為人體提供纖維和水分。」她建議把這種黃色水果切片,加到無糖燕麥粥裡。另一個值得一試的甩肉吃法,則是把香蕉和堅果醬一起抹到吐司上。第 10 名 葡萄柚半杯的糖分含量:8 公克半杯的纖維含量:1 公克把絕佳減肥水果之一的葡萄柚,想成你的早餐開胃菜。「即使你的飲食毫無改變,只要在每一餐之前吃半顆葡萄柚,就有可能幫助你一週減掉一磅之多。」營養學碩士兼註冊營養師派翠西雅.芭南(Patricia Bannan)說:「研究人員發現,當肥胖症患者每餐飯前吃半顆葡萄柚,他們的體重便在十二週間平均減掉1.5公斤。」葡萄柚是怎麼發揮減重作用的?芭南解釋道,胰島素是一種囤脂荷爾蒙,而這種香氣清新的水果可幫助人體降低胰島素。此外,它也含有90%的水分,所以會帶給你飽足感,進而讓你吃得比較少。第 9 名 莓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3 ~ 7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2 ~ 4 公克莓果絕對是早餐良伴。註冊營養師兼美國飲食協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發言人多莉.艾默爾(Torey Armul)說:「莓果不僅富含有益心臟健康的抗氧化物,也能為人體提供大量帶來飽足感的纖維,以及維生素C和維生素K。」莓果也富含多酚(polyphenol)這種自然產生的化學物質,有助於減重和防止脂肪形成。你可以把莓果加進營養穀片、燕麥粥、腰瘦蔬果蛋白飲和乳清蛋白飲品裡面。你也可以把莓果抹到花生醬吐司上,或者就單吃原味莓果。第 8 名 酸櫻桃每半杯的糖分含量:6.5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1.25 公克一項以胖老鼠做的研究已經顯示,酸櫻桃對心臟健康和體重控制皆有好處。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進行了為期十二週的實驗,發現以富含抗氧化物的酸櫻桃餵食的老鼠,比「吃西餐」❸的老鼠減少了9%的腹部脂肪。更有甚者,研究人員注意到,吃櫻桃具有改變肥胖基因表現的效果。第 7 名 地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7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2 公克這種能量滿點的根莖類食物,有很好的理由被奉為超級食物:地瓜富含養分,又能幫助人體燃燒脂肪。高纖、低糖的特性意味著吸收速度緩慢,能讓你維持更久的飽足感。營養師蘿蘭.明澄(Lauren Minchen)喜歡用地瓜代替馬鈴薯,做成薯塊料理(詳見本書第五章地瓜相關食譜)。她說:「我喜歡這道料理的任何一種變化版,因為它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來自地瓜的所有纖維,吃起來非常飽足,有助於控制接下來一整天的胃口和飲食分量。」第 6 名 彩椒每半杯的糖分含量:1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0.8 公克不管是青椒、紅椒或黃椒,不管是新鮮或冷凍,彩椒和雞蛋都是最佳拍檔。多虧了這種蔬菜豐富的維生素C,吃彩椒有助於燃燒囤積在體內的脂肪,並有助於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能量。研究也顯示,維生素C有助於肌肉消化一種叫作肉鹼(carnitine)的脂肪酸,而對肌肉的生長和修復來講,肉鹼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光是四分之一杯的彩椒丁(大約是你會加在歐姆蛋捲裡的量),就能提供每日建議攝取量一.五倍的維生素C。第 5 名 墨西哥辣椒每根的糖分含量:0.6 公克每根的纖維含量:0.4 公克註冊營養師伊莎貝爾.史密斯(Isabel Smith)喜歡給她的早餐加點辣,這麼做的背後有很好的理由。史密斯解釋道:「多虧了辣椒素的成分,辣椒可促進新陳代謝,並有助於帶來飽足感。」她進而提議:「不妨嘗試為雞蛋料理或酪梨吐司加一根墨西哥辣椒,或其他種類的辣椒也可以。」第 4 名 綠花椰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少於1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1 公克不管是煮熟或生吃,從蔬菜開始一天是吃進足量養分的好辦法,而且這些養分不容易消耗掉。營養學碩士、註冊營養師、有照營養師兼美國飲食協會會士莉比.米爾斯(Libby Mills)說:「不管是打成蔬果飲、加進歐姆蛋、或是做成水煮蔬菜低脂乳酪開面三明治,綠花椰菜、蘑菇、番茄和洋蔥等蔬菜都富含纖維,而纖維是一種帶來飽足感的養分,能讓你忙一整個上午都不餓。」第 3 名 西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5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5 公克西瓜有時因為糖分高,名聲不太好,但這種水果有一些益處,對健康好得不得了。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吃西瓜有助於改善血脂數值及減少脂肪累積。第 2 名 菠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少於1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2 公克多莉.艾默爾說:「菠菜的熱量低,但纖維含量高,有助於填飽你的肚子。」菠菜也是植物性omega-3脂肪酸和葉酸的豐富來源,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不妨用它來為你的歐姆蛋、蔬果飲和雞蛋三明治增添養分吧!榮登早餐農產品冠軍寶座的是⋯⋯酪梨每四分之一顆的糖分含量:0.33 公克每四分之一顆的纖維含量:3.5 公克麥奇翠克說,身為地球上最佳減重食物的一分子,每一份酪梨含有將近二十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包括已有研究顯示可減少腹部脂肪的「油酸」(oleic fatty acids)在內。酪梨是良好的纖維和脂肪來源。麥奇翠克建議:「用這種綠色水果來做酪梨吐司,或是把蛋打進切半的酪梨當中,做成酪梨烤蛋。」瞧,並不是所有脂肪都不好唷!【廚房小祕密】巧克力布丁果!被稱為「巧克力布丁果」的黑柿,嚐起來就像⋯⋯巧克力布丁。難怪它榮登「吃這網:我的最愛」榜單。看似甜膩又綿密的黑柿,每100公克含有130卡路里和191毫克的維生素C,或相當於一顆柳丁兩倍的維生素C(大勝真正的巧克力布丁!)。發表在《食物研究國際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黑柿是類胡蘿蔔素和兒茶素的好來源,可刺激脂肪細胞釋放脂肪,並有助於肝臟將脂肪轉化為能量。黑柿怎麼吃 源自南美洲的黑柿,在佛羅里達和夏威夷也看得到,有些農家在網路上販售,可運送至美國境內各地。擁護者發誓:用黑柿做的派和蔬果飲保證熱量低。
-
2020-01-03 養生.聰明飲食
吃臘八粥了嗎? 溫補脾腎的冬季甜品
今天是農曆12月8日,也是所謂的臘八節,民間習俗是在這天吃上一碗臘八粥,慶祝豐年。而從中醫觀點,冬季天冷想吃甜點時,以臘八粥取代蛋糕,可以溫補脾胃,是不錯的冬季甜點選擇。臘八粥又稱佛粥,相傳釋迦牟尼於農曆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因此各寺院在這天要念經,並以五穀及果物煮粥敬佛;但也有臘八粥習俗是明清時期才開始流傳的說法。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則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臘八節正值冬天寒冷之時,臘八粥的材料包含糯米、豆類、紅棗、桂圓等,確實有驅寒保暖、溫補脾腎的效果,可以說是冬季的養生良方。瞿瑞瑩表示,脾胃跟脾腎在冬天容易虛寒,臘八粥裡的糯米可以提升脾氣,桂圓可以溫補脾腎,紅棗則能補益脾胃之氣。有些人冬季食慾增大,便可以用臘八粥代替蛋糕等甜點,一周吃兩、三碗。但糯米相對白米較不好消化,且豆類容易造成脹氣,瞿瑞瑩也提醒老人家若是腸胃不好,糯米可煮爛一些,豆類也可以酌量減少,糖分也不宜加太多。瞿瑞瑩說,由於冬天的養生重點為養腎,而中醫系統所說「腎」主要和生殖泌尿、腿腳腰痠有關,因此除了食用臘八粥外,也要做好脖子、後背及腰等膀胱經所經之處的保暖。另外,也可在睡前泡腳約15至20分分鐘,女性容易手腳冰冷,也可加些艾草於泡腳水中,「腳暖全身暖」。
-
2019-12-30 橘世代.健康橘
打破吃藥傷腎的迷思! 醫師表示:三高控制不好,才是腎臟最大殺手
許多有「三高」的民眾,擔心吃藥傷腎,未規律服用控制三高的藥物,或自行減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哲銘表示,這是錯誤觀念,三高控制不好,才是腎臟最大殺手。腎臟疾病雖然可能因遺傳或免疫疾病導致,根據2018年腎病年報統計,透析病人有46.1%來自糖尿病併發症。張哲銘表示,糖尿病患若血糖控制不好,腎臟為了過濾高糖分的血液,長期下來就會使得腎臟負擔過重,導致腎臟病;高血壓則會造成腎臟血管壁承受巨大壓力;高血脂則可能使腎臟血管狹窄、阻塞和硬化,也加重腎臟負擔。有些民眾擔心吃藥傷腎,因此未規律服用控制三高的藥物或自行減藥。張哲銘表示,高血壓吃藥不規律,使血壓忽高忽低,對腎臟傷害更大。因此按時回診、定時量測血壓血糖、規律服藥才是護腎好方法。另外,若是服用不同科別的多種藥物,更應重視腎臟受損風險。張哲銘說,不同院所、不同科別使用的藥物,可能會有重複處方或是交互作用的問題,導致藥效降低或不良反應增加,而加重腎臟負擔。張哲銘建議,病人最好可以記下自己吃什麼藥,就醫時告訴醫師,或是將藥袋帶去給醫師看。若有其他病史,就醫時也要主動說明,讓醫師在開立處方時,可以評估考量。藥害基金會也提醒,有許多人會吃保健食品來「控制三高」,但其成分和檢驗過程不如藥品嚴謹,甚至可能和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且坊間保健食品常誇飾效果,對腎臟的負擔卻被忽略,因此建議民眾食用前最好先諮詢醫療人員。顧腎小撇步:1.穩定控制三高2.保健食品別亂吃3.詳述病史避免多重用藥4.定期健檢,檢測血液肌酸酐和尿蛋白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30 養生.營養食譜
冬季盛產口感最甘美 好吃白蘿蔔這樣挑!
菜脯蛋、關東煮是台灣人最熟悉的味道,主角就是白蘿蔔,冬季正是盛產期,不論燉蘿蔔、蘿蔔湯、炒蘿蔔都好吃。而蘿蔔乾料理更多變,這個季節就讓好吃又便宜的白蘿蔔成為餐桌的焦點吧!寒風吹起,便是白蘿蔔盛產期,買幾個放在廚房裡,隨時能派上用場,不論煮排骨湯、燴牛肉,或是刨絲、切片清炒,鮮甜的滋味非常下飯,冬天吃火鍋時,配上蘿蔔泡菜,不但清爽,還能解油膩喔!《12月至3月盛產期》白蘿蔔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以及微量的鋅,有助於腸道蠕動、增強免疫力,熱量低又有飽足感,適合想減重的人吃,每年12月至隔年3月是盛產期,口感最為甘美;除了新鮮入菜,蘿蔔乾煎蛋、燉雞湯是許多人的最愛,還有人利用葉子醃製「雪裡紅」、刨下的皮涼拌,一點也不浪費。《蘿蔔排骨湯,甘甜美味》蘿蔔排骨湯可說是經典的家常菜,排骨加些薑片汆燙撈出,放入另鍋中,加水及白蘿蔔,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燉煮40 分鐘,加鹽及胡椒粉調味就好了,切成大塊的蘿蔔,甘甜美味,一口咬下,讓人好滿足。《搭配青蔥、蒜苗也對味》清甜的白蘿蔔簡單熱炒也好吃,切成薄片,與醬油、糖一起燉煮,起鍋前,放入蔥段稍微拌炒,加鹽調味即可;搭配蒜苗也很對味,蒜白切段、胡蘿蔔絲炒至稍軟,加入白蘿蔔絲拌炒,加鹽調味,最後加入蒜綠拌炒熟軟,就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健康料理。《優格醃蘿蔔,口感特別》冬天吃火鍋或燒烤時,搭配清爽的醃蘿蔔,最能開胃解膩;白蘿蔔刨片、撒鹽醃漬,蘋果切薄片泡鹽水,瀝乾後放入碗裡,加入碎蒔蘿,澆上檸檬汁、橄欖油拌勻,最後用鹽、胡椒調味;用優格醃白蘿蔔,口感更特別,白蘿蔔切短條狀,撒鹽稍醃後擰乾水分,加入以優格、蒜末、薑末、韓式辣椒醬、醬油調和而成的醬汁中拌勻就可以吃了。《豆瓣醬醃蘿蔔,風味一級棒》帶著豆香的醃蘿蔔,湯汁還可用來煮魚、燉肉、拌麵,風味一級棒,白蘿蔔連皮洗淨後,去除頭尾及中心部分,切厚塊、撒鹽拌勻,醃漬3小時後瀝乾,裝入乾淨的玻璃罐中,加入二砂糖、糯米醋及辣豆瓣醬,旋緊瓶蓋、稍微搖動瓶身,等罐中糖分溶化後,放入冰箱冷藏,約2~3天即可食用。怎麼挑選好吃的白蘿蔔呢?表皮光滑細嫩、色澤潔白、梗頭鮮綠,結實飽滿有重量感,用手按越硬越好、輕彈聲音清脆,就是肉質細嫩、水分充足的白蘿蔔了。(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好食材)
-
2019-12-25 養生.聰明飲食
枸杞真的能控血糖、抗氧化?每天別吃超過這個數量
到了一定的年紀以後,大家都開始注重對身體的保護,近些年,枸杞已經成了養生的代表,年輕人常說“保溫杯裡泡枸杞”,但是枸杞到底有多大的養生益處呢?每天喝枸杞泡水會怎麼樣?枸杞,又叫“苟起子”、“枸杞紅實”等,是大家心目中的養生佳品,100g枸杞含鉀元素434mg,磷元素209mg,其他礦物質元素含量也很高,比如枸杞中的硒元素特別豐富,硒元素是一種抗氧化成分,能抵抗自由基,提高抗病能力。除此之外,枸杞也含有不少維生素成分,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A等,維生素A含量尤其豐富,所以又說枸杞能清肝明目。枸杞中含有一種獨特的成分叫“枸杞多醣”,枸杞多醣的研究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視。在很多動物性試驗中,枸杞多醣對血脂和血糖的調節都有潛在的功效。而且枸杞多醣還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它能抵抗自由基,預防血管或其他臟器的衰老,有保護血管的效果。此外在很多動物研究中,枸杞多醣能抵抗腫瘤細胞的快速生長,破壞腫瘤細胞DNA,還有助抵抗輻射,保護生殖、神經系統,並提高身體免疫能力,從而增加抗病能力。不過,大家要知道,研究中僅僅是動物實驗,離人體實驗甚至應用到臨床上是很遙遠的。此外,這些物質能不能經過口服達到類似的效果也並不能確定,畢竟食物都要經過腸胃的消化吸收才能隨著血液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這個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各種變化,導致這些活性物質失效。而且光泡枸杞不喝水的話,其實枸杞中的營養物質也泡不出來多少,不如直接吃能夠更好地獲取枸杞中的營養物質。所以說,枸杞的確是一種藥食同源的保健食物,但大家也不能期望吃多少枸杞或者天天喝枸杞泡水就起到治病的效果,日常食用的時候,枸杞只是食物,最多起到補充營養物質的作用。而且枸杞中的含糖量較高,100g含碳水化合物47.2g,推薦大家每天吃枸杞不要超過20顆,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以免攝入糖分較高造成血糖失控。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19-12-24 橘世代.健康橘
預防高血壓別再只吃堅果了! 專家建議3大重點
「我想要預防高血壓只要狂嗑堅果就夠了」,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講師簡鈺樺說,許多人普遍存在這種思維,常以為預防高血壓就是要大吃堅果,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簡鈺樺表示,任何健康的食物吃少無益,吃多也會對健康有害,過猶不及猶如本末倒置,恰到好處才是最適當的做法。以堅果來說,因為屬於油脂,吃太多容易攝入過多熱量,甚至間接影響慢性疾病產生。高血壓是指靜止狀態時所測得的血壓持續地高於或等於140(收縮壓)或90(舒張壓)mmHg,但美國心臟協會2年前重新定義,收縮壓130、舒張壓80以上即為高血壓。主要是過去認定高血壓是140/90,但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會出現高血壓併發症。高血壓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很難自我察覺,常見症狀包含暈眩、頭痛、耳鳴、眼花、失眠、心悸、疲累、噁心等。若想要避免高血壓,營養師建議從多方面下手。就飲食部分,簡鈺樺說明分為以下3大重點:一、鹽分控制:簡鈺樺建議每人每天鈉的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鹽6公克。除了調味品,門診中也常遇到長輩鈉含量的超量來源為一些加工品或是罐頭,如:貢丸、肉鬆、豆豉、蔭瓜等。建議多使用天然食材來降低過量鈉攝取。二、酒精限制:男性每日不超過2份酒精飲料,女性不超過1份,可降低2到4毫米汞柱的血壓值。(1份酒精性飲料=360cc啤酒、150cc葡萄酒、45cc烈酒)三、執行得舒飲食:簡鈺樺說,此飲食的特性為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豐富以及低飽和脂肪酸。然而要獲得這樣的營養可以透過選擇全穀雜糧類,像是選用糙米、地瓜、紅藜等來取代白飯、白麵條。簡鈺樺說,攝取豐富蔬果,蔬菜的量希望餐餐都可以有一碗量,而水果由於糖分因素,建議攝取兩2到3顆女性拳頭大小就好;白肉取代紅肉,以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用好油、吃堅果,像是選擇像苦茶油、橄欖油來作為烹調用油,每日可以補充1湯匙的堅果獲得不飽和脂肪酸,無須過量。簡鈺樺說,除了飲食要多加留意,維持正常體重(BMI:18.5到24)也很重要,但針對長者,由於涉及到肌肉量問題,目前並無對亞洲老年人適當BMI的建議,國外學者建議老年人的BMI在22到30公斤/平方公尺較為適合。建議維持肌肉量,不要過瘦與過胖。簡鈺樺說,建議戒菸也可以減少對血管的傷害。另外運動的益處對於任何疾病的預防,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有氧與無氧運動皆可執行,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5天。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輩來說,也可以從活動量做起,避免長時間靜態性生活習觀。唯有多方注意,才能遠離高血壓的威脅。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巧克力護心、防中風! 營養師教你怎麼挑對身體好
你沒有看錯!多吃巧克力真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根據許多研究指出,人體腸道中含有許多共生細菌,可以幫助食物的消化及疾病的預防,與人體的免疫力有極大的關係。其中,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研究更發現,腸道細菌還能發酵純巧克力成為一種消炎化合物質,而這種消炎物質被證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率。研究團隊發現,最原始的可可豆,不僅零膽固醇,也沒有糖分,尤其裡頭含有一種名為「黃烷醇」(flavanol)的成分,經由腸道發酵後,可以釋放出多酚類化合物,對於心臟及血管有極大的益處,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因為巧克力是一種多酚類的抗氧化物,而抗氧化劑可以對抗體內自由基的產生,研究發現,裡頭含有一種為「黃烷醇」的成分,具有降低血壓、降發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並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的氧化作用等優點,因此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想要利用攝食巧克力作為心血管保健方式,張斯蘭說,目前市售的巧克力,多半可可含量都只含20~30%,尤其部分巧克力為了增加風味及硬度,還額外添加了奶油、氫化植物油等,這類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絕大多數含有過多熱量,很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臟病與中風,反而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因此,最好是挑選包裝標示可可成分含80%以上的無糖黑巧克力,不一定要買含百分之百的可可,因為可可含量越高,製作成本就越高,且口味吃起來又酸又苦;另外,白巧克力成分僅有糖與脂肪,並不是巧克力,可別搞錯了。雖然黑巧克力中的黃烷醇有益心血管的保養,但並不代表可以隨意的大量食用巧克力,那麼每天該吃多少量?張斯蘭說明,目前文獻並沒有明確建議每天應該要吃多少的量,但是站在營養學的立場,建議適當攝取為佳,每天以1到2片(或顆)的量為主,若超過5片(或顆)就屬過量,反而會適得其反。另外,張斯蘭也建議,可以購買沖泡的可可粉,因為比起固體狀的巧克力,可可粉加工的手續較少,相對的,黃烷醇破壞的程度也會較低。飯前或飯後吃巧克力都可以,飲食上並沒有特別的禁忌,但因為巧克力的磷成分較高,腎功能不佳的民眾應視自身情況攝取,而市售的巧克力多半含有些許糖分,糖尿病患者也不宜攝取。值得提醒的是,因巧克力含有少量的咖啡因,雖然適當攝取有助情緒好轉、降低壓力、幫助安定神經等功效,然而若有失眠或睡眠障礙者,下午3點過後就避免再攝取巧克力了,以免造成睡眠方面的問題。延伸閱讀: 吃粥整腸健胃? 4種狀況恐怕會愈吃愈慘 五穀雜糧健脾養胃 搭配2種食物還能助消化、改善疲勞 
-
2019-12-23 科別.牙科
甜甜黏牙的湯圓 是口腔蛀牙壞菌最愛的食物
冬至吃湯圓,但小心湯圓黏牙,也是蛀牙壞菌最愛的食物。近年牙醫研究發現蛀牙與口腔細菌生態失衡有關,如果不耐酸、不產酸的好菌變少,容易導致蛀牙相關細菌增加、反覆蛀牙。牙醫建議從飲食、潔牙、使用氟化物、定期看診等習慣,改善口腔菌叢,才能避免蛀牙補了又蛀,蛀了又補的惡性循環。兒童牙科醫學會今舉辦學術研討會,會中由夢奇地牙醫診所兒童牙科主治醫師黃仲民發表口腔中的菌相與蛀牙的相關性。黃仲民表示,過去有學者找10種不同的口腔細菌,按照健康人的好菌壞菌比率,其中一個培養皿加入葡萄糖,觀察糖分對口腔細菌生態的影響,結果發現加糖會使酸鹼值持續降低,表示口腔會明顯酸化,好菌大幅減少。黃仲民說,口腔中有多種細菌共生,包括不容易產生酸性物質也不耐酸的好菌,以及容易生酸並造成蛀牙的壞菌,而蛀牙和糖分高度相關,就是因為有壞菌代謝糖份產生的大量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也會回過頭來影響牙齒當中的細菌生態,減少好菌的勢力,增強壞菌的比例,導致口腔整體環境偏酸,成為容易蛀牙的環境。黃仲民表示,過去治療蛀牙,只是把牙齒蛀後的坑洞補起來,卻忽略改善口腔菌相的重要性,結果補了又蛀,蛀了再補,無法根本解決。黃仲民提醒,口腔菌相生態主要與飲食習慣、清潔習慣有關,如果飲食中高糖食物、黏牙食物的比例高,就容易滋生壞菌,例如糖果、養樂多、餅乾等,都是容易增加口中壞菌的食物,兒童一天內喝奶次數若超過五次,口腔環境也很容易變為酸性。要維持口中菌相在不易蛀牙的平衡狀態,黃仲民建議,三餐吃飯時間和次數固定,每餐進食儘量不要超過半小時,以減少口中充滿食物與牙齒接觸的時間。另外建議每天至少刷牙兩次,其中一次一定要在睡前,而且要用含氟牙膏。黃仲民說,氟化物可以影響嗜糖細菌的代謝,減少酸的產生,用含氟牙膏刷完牙,把泡沫吐掉之後,可以不需要再漱口,預防蛀牙的效果更好。
-
2019-12-22 養生.聰明飲食
調整你的飲食內容 有助緩解憂鬱症狀
過量攝取加工、高糖、高脂食品可能增加肥胖與三高風險,還可能影響情緒。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援引澳洲麥覺理大學的研究指出,少吃加工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魚和橄欖油,可有效改善年輕人憂鬱症狀。澳洲麥覺理大學今年十月發表的研究招募76名中度至重度憂鬱患者,年齡在17歲至35歲,且平時攝取過量糖分、飽和脂肪或加工食品。研究團隊將他們隨機分成「飲食改變組」與「常規飲食組」,讓飲食改變組觀看營養建議影片,並提供一份飲食計畫與食物,食物包括橄欖油、天然堅果黃油、堅果、香料等;常規飲食組則未介入。三周以後,飲食改變組的憂鬱分數顯著改善,焦慮及壓力分數降低;常規飲食組的憂鬱分數則沒有明顯改變。三個月後,研究團隊電訪飲食改變組受試者,發現有七人仍保持健康飲食習慣,情緒也持續改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表示,這份研究顯示,正確的飲食習慣能有效舒緩憂鬱症狀。飲食習慣改變需從「認知」著手,可與同儕一起討論計畫、採買食材、研究食譜等,強化改變動力。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不少人心情低落就藉吃來紓壓,研究發現適當吃甜食有助短暫改善情緒,因為糖分能使胰島素濃度上升、幫助體內色氨酸優先轉化成血清素,而血清素正是神經傳導物質,抗憂鬱物質之一。但反覆攝取糖分可能上癮,提升肥胖與三高風險。因此,飲食計畫應攝取能產生較多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的健康食物,如含有維生素B6或B12的牛奶、魚或各式綠色蔬菜水果等,有助降低憂鬱症狀、使心情愉悅。
-
2019-12-20 養生.聰明飲食
調整你的飲食內容 有助緩解憂鬱症狀
過量攝取加工、高糖、高脂肪食品可能增加肥胖與三高風險,還可能影響情緒。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援引澳洲麥覺理大學的研究指出,少吃加工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魚和橄欖油,可有效改善年輕人的憂鬱症狀。澳洲麥覺理大學今年十月發表的研究招募76名中度至重度憂鬱患者,他們的年齡在17歲至35歲,且平時攝取過量糖分、飽和脂肪或加工食品。研究團隊將他們隨機分成「飲食改變組」與「常規飲食組」,讓飲食改變組觀看營養建議影片,並提供一份飲食計畫與食物,食物包括橄欖油、天然堅果黃油、堅果、香料等;常規飲食組則未獲得上述介入。三周以後,飲食改變組受試者的憂鬱分數顯著改善,焦慮及壓力分數均降低;常規飲食組的憂鬱分數則沒有明顯改變。三個月後,研究團隊電訪飲食改變組受試者,發現有七人仍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情緒也持續改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表示,這份研究顯示,正確的飲食習慣有效紓緩憂鬱症狀之效。飲食習慣改變需從「認知」著手,可與同儕一起討論計畫、採買食材、研究食譜等,強化彼此的改變動力。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不少人心情低落就藉由吃來紓壓,曾有研究發現適當食用甜食有助短暫改善情緒,因為糖分能使胰島素濃度上升、幫助體內色氨酸優先轉化成血清素,而血清素正是神經傳導物質,抗憂鬱的物質之一。不過,反覆攝取糖分可能導致上癮,肥胖與三高風險也隨之提升。因此,飲食計畫應攝取能產生較多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的健康食物,如含有維生素B6或B12的牛奶、魚或各式綠色蔬菜水果等,有助降低憂鬱症狀、使心情愉悅。
-
2019-12-18 科別.新陳代謝
血糖超標沒罹糖尿病別僥倖!「糖前期」仍危機重重
拿到體檢報告時,你可能會暗自慶幸:血糖雖然超出正常值,但並沒有診斷為糖尿病,說明我很健康。你也許不知道的是,這時你已經處在糖尿病前期(以下簡稱“糖前期”),距離糖尿病只有一小段距離了。《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糖前期有哪些症狀,並教你科學控制血糖。中國約5億人處於糖前期作為慢性病,糖尿病會引起各臟器組織功能的損害,但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合併高血壓、血脂異常或肥胖,其危害不亞於糖尿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臨虹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永華教授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中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學數據。數據顯示,2013年, 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流行率為35.7%,也就是說,中國約有5億人正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偏高,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種糖代謝紊亂狀態,是糖尿病的早期預警信號。但由於其還未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常常被人忽略。糖前期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空腹血糖偏高(IFG),其血糖介於6.1~7毫摩爾/升之間;二是糖耐量異常(IGT),是指空腹及餐後血糖均偏高。在中國,70%左右的糖尿病前期屬於合併IGT食物患者,特點是以餐後血糖增高為主。臨床上經常會發現有些人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餐後兩小時血糖是異常的。所以,體檢時的空腹血糖測試,是不足以明確患者是否處於糖前期的。當心糖前期的5個信號只有抓住一些蛛絲馬跡,才能及早對糖尿病進行檢查以及治療。以下這些症狀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糖尿病信號。1.吃飽就睏偶爾的一次不必擔心,但如果經常這樣,則可能是身體報警,表明現在的飲食結構有缺陷,如飲食中精製麵粉和含糖食物等簡單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2.垃圾食品上癮三天不吃爆米花、洋芋片就難受,表明你已經上癮了。當人體攝取含大量糖、鹽和脂肪的食物時,消化道會分泌出內生性大麻鹼,這種物質刺激人們的進食中樞,就會讓人感到飢餓,有暴飲暴食的衝動。此類食物進入體內消化速度快,容易導致血糖紊亂,長期食用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3.體重超標超重的定義是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10%~20%,若超過20%以上,那就是肥胖了。多餘的體重可能來自於肌肉、骨骼、脂肪或者身體內的水分。肥胖是產生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體重超標,特別是單純減少熱量攝入後,體重依然不減的人,更應提高警惕。4.大腹便便有些人腰腹部過胖,細胳膊細腿大肚子,又稱腹型肥胖、向心型肥胖或內臟型肥胖,這種人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內臟。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即為腹型肥胖。另外,內臟肥胖還會加快動脈硬化的進程,增加患老年癡呆症的機率,同時增加高血壓、心髒病、腦卒中等危險,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5.血壓偏高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地伴有高血壓,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顯示,病史超過6年的高血壓患者,約有四成會患上糖尿病。由於二者都和血脂高、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等有關係,因此,注意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十分關鍵。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瞭如上情況,應及時向醫生尋求幫助,儘早對糖尿病進行篩查以及治療。給不同人群的防治建議糖尿病帶來的不僅是血糖升高的表象,還可能是全身的代謝異常。因此,學會預防格外重要。以下是給不同人群的控糖建議:血糖暫時正常的人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對50萬中國中老年人群隨訪7年發現,只要堅持這幾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預防近80%的2型糖尿病。保持正常體重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體重指數在18.5~23.9比較健康。腰臀比一般女性比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屬於健康範圍。當此比值大於1時,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調節飲食習慣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增加全穀物、果蔬、魚、禽肉等膳食攝入,同時減少紅肉、加工食品、甜飲料及澱粉質食品的攝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堅持每週運動要達到預防2型糖尿病的效果,每天需要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至少半小時,每週累計150分鐘以上。 戒菸與不吸煙人群相比,主動吸煙人群的糖尿病風險要高出37%;在不吸煙人群中,那些長期吸入二手煙的人,糖尿病患病風險比不吸入二手煙的人高22%。定期體檢45歲以上是糖尿病高發人群,特別是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血脂、血壓高的人,更應及時排查。“糖前期”的人屬於糖前期的人應採取飲食干預+運動干預,管理血糖。飲食干預每日所需熱量45%~60%來自碳水化合物,25%~35%來自脂肪,15%~20%來自蛋白質;烹飪時要盡量採用植物油,保證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適當進食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注意限鹽限酒,如果飲酒,就要計入總熱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熱量。運動干預超重或肥胖者要將BMI(體重指數)調整到24左右,或體重至少下降7%,並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有氧和抗阻運動的聯合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續運動20~60 分鐘或不少於10 分鐘。抗阻運動,如舉啞鈴和槓鈴等,每次2~3組,每組8~10次,組間休息2~3 分鐘;每周至少2次抗阻運動,之間應間隔1~2 天。糖尿病患者患了糖尿病的人,也不必過於悲觀。只要減少糖分攝入、規範治療、密切監測血糖水平,保持體內血糖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就能控制病情,避免嚴重的併發症。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18 養生.健康瘦身
餐前水果可以幫助減肥?營養師:千萬避免餐前喝果汁
冬天活動量減少,擔心食量照常會發胖,餐前吃點水果有幫助嗎?營養師覺得可行,但還是要提醒,餐前水果的份量要依照甜度去調整,如果吃了太多高糖水果,還是會導致熱量爆表。如果懶得咀嚼,改成喝一大杯果汁,恐怕除了熱量肯定爆表,還會加速脂肪生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日的糖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10%,低至5%更理想。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成人每日建議攝取熱量2000大卡,來自糖的熱量應低於100至200大卡,以每公克糖4大卡換算,每天糖攝取量應低於50克。新光醫院營養師李雨珊表示,水果的甜度主要取決於含糖量,一份拳頭大小的水果,含糖量大約在10到15公克之間,如果吃很多高甜度水果,加上來自其他食物、飲料的糖分,很容易就超過每日建議量。李雨珊表示,可以先查詢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含糖量大約是多少,再換算出每餐前可以吃多少份量,記得要少算一點,才能預留一些空間給來自其他飲食的糖攝取量。基本上,越甜的水果就越要節制,特別若攝取水果的目的是餐前增加飽足感,建議以耐嚼、高纖、低糖的水果就是首選,例如芭樂、蘋果、番茄。李雨珊說,餐前吃水果帶來的飽足感,不只是來自於水果本身,很大一部分也來自於咀嚼這個動作,會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所以如果懶得咀嚼、吃得太快,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更不要貪快,以為喝一大杯現打果汁就好。李雨珊說,要榨出一杯現打果汁,需要大量的水果,有些甚至會需要加牛奶,這樣一杯喝下去,熱量絕對超過一份水果的量。果汁通常會經過濾渣,高纖飽足的好處就沒了,而且液態的果糖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加速脂肪的合成,讓你還沒吃正餐就做好了發胖的準備,所以千萬要避免餐前喝果汁。
-
2019-12-18 新聞.科普好健康
每天2顆蘋果有助降膽固醇?英學者的試驗證實了
每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除了一年四季都會出現在水果貨架上、實惠好吃,蘋果在大眾心裡還常常是健康的代名詞,有益血脂也是其中的說法之一。確實,蘋果富含多酚和膳食纖維,這些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心血管健康,但吃蘋果對生理指標究竟能起到多少實際的影響?為了科學求證,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一群較真的學者們做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最新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 這項研究納入了40名健康的輕度高膽固醇血症受試者(23名女性,17名男性),平均51歲,普遍偏胖(平均體重指數25.3,根據世衛組織定義,≥25即為超重)。受試者在試驗正式開始前,接受了2週飲食調整期,主要是停止食用益生菌、益生元以及任何含蘋果成分的食物。試驗開始後,他們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每天食用2個蘋果(去核淨重340g),或糖分能量匹配的對照飲料,為期8週。兩組飲食的差別在於,蘋果中的多酚(990mg vs 2.5mg)和膳食纖維(8.5g vs <0.5g)含量遠遠更高。隨後經歷4週間隔期(避免前一種飲食的殘留影響),兩組交叉對調飲食方案。除此之外,受試者還需要詳細記錄日常其他飲食記錄。 每週飲食方案的前後,研究人員都對他們進行了空腹抽血,檢測他們的血脂、血糖、胰島素等生化指標和血管功能、炎症相關的生物標記物。結果顯示,試驗為期20週內,他們在蘋果或對照食物以外,日常飲食的碳水、糖分、脂肪和蛋白質等組成基本沒有變化,食物干預也沒有影響他們的體重、腰圍、體脂。但在吃蘋果期間,受試者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甘油三酯都有所降低,微血管擴張反應更明顯,血壓則變化不大。研究團隊認為,這些試驗數據支持輕度高膽固醇血症的人群吃蘋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改善血管功能。 對蘋果愛好者,以及常常念叨年輕人多吃蘋果的長輩們,這一結論可謂“喜大普奔”。正如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代謝醫學教授Naveed Sattar博士所言:“結果令人感興趣,任何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的簡單飲食變化都將受到歡迎,即使降低幅度只有4%左右。”包括Sattar博士在內的多位專家提醒,這符合鼓勵人們適當多吃水果的健康建議,不過,這一改善益處遠遠不足以替代降血脂的藥物治療;此外,作為一項短期、小型試驗,結論還有待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確認。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心血管專家Tim Chico教授指出,“與他汀類藥物治療相比,蘋果的作用很小,但任何益處都可能隨著堅持健康飲食習慣而終生累積,吃高纖維、完整的食物可以降低包括癌症和心臟病在內的多種疾風險。正在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並不是吃了蘋果就能停藥,但為了預防心臟疾病,所有人都應多吃蔬果、保持鍛煉、不吸煙、保持健康的體重。”原文摘自藥明康德傳媒
-
2019-12-16 養生.聰明飲食
99%國人乳品攝取不足 一天至少1.5份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日攝取二份以上乳製品恐提高死亡風險,不過營養師要國人先「免緊張」,根據衛福部調查,我國乳品攝取量超過九成九攝取不足,在幾乎沒有喝牛奶的習慣下,即使每天有吃冰淇淋、起司等乳製品,也不用擔心攝取超過二份以上乳製品;呼籲民眾應建立喝牛奶習慣,至少達到一天一點五份的最低標。國民飲食指南建議,奶類每日應攝取一.五份,早晚各喝一杯約一八○毫升牛奶。不過,依照國健署今年七月發布的二○一三至二○一六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發現,我國男、女性各年齡層的奶類實際攝取量均未能達攝取量,僅一至六歲的奶類攝取達一點三份,接近合格邊緣。即使國人牛奶攝取量普遍不足,國內仍有把「牛奶當水喝」的民眾,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紋慧觀察,這類族群通常是孩童,多因家長灌輸「像外國人一樣把牛奶當水喝就能長得跟大樹一樣高」導致。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也說,臨床上也曾遇到一個暑假,從小瘦猴變成小胖子的男童,一問之下也是暑假狂灌牛奶所致。牛奶提供人體鈣質,僅從一般飲食幾乎無法達到每日鈣質建議量,許惠玉提醒,喝牛奶不僅攝取鈣質,也會吃進飽和脂肪及蛋白質,但牛奶喝太多,蛋白質過量,反而造成體內鈣質流失。許惠玉說,許多民眾對於牛奶會有錯誤概念,以為喝鮮奶茶、奶茶就能攝取牛奶,但部分手搖飲製作過程看不到原料,且使用的牛奶不一定是鮮奶,可能是乳含量只有五成的調製牛乳,誤導民眾以為是百分百鮮奶。陳紋慧建議,攝取奶類優先選擇是牛奶,有乳糖不耐症者可混搭豆漿,慢慢讓腸胃適應,不推薦吃冰淇淋、起司等加工品奶製品,以免攝取不必要糖分、或造成納攝取過量。
-
2019-12-15 新聞.健康知識+
「餓死你的疾病,餵養你的健康!」抗癌名醫教你降低患病風險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逆轉疾病的科學食療聖經》,作者李維麟】餓死你的疾病,餵養你的健康每個人都希望不要被診斷出癌症、心臟病和其他致命的疾病。規律運動、減少紅肉和糖分攝取,還有不要抽煙都是預防疾病的具體辦法,但是它們只是解答的一部分。利用飲食去支持和強化你身體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可以降低你得到所有可怕疾病的風險。大豆(黃豆) 是第一個被發現可以影響血管新生的食物。一九九三年, 西奧多. 福特西斯(Theodore Fotsis),是一位希臘科學家,在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工作,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他發現攝取大豆食物的健康日本男性和女性的尿液中含有一種天然物質,稱為金雀異黃素(genistein),這種物質具有效的抗癌效果。在實驗室中,福特西斯發現金雀異黃素會抑制被腫瘤引發的血管。之後,金雀異黃素更顯示可以直接停止四種不同類型的癌細胞生長(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伊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與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我們的身體無法製造金雀異黃素,所以它只能來自於飲食。尿液是從鄉村居民蒐集得來,大部分的居民都是種植茶葉和稻米的農民。他們都是素食者,而且吃的是以大豆為基礎的飲食,這在亞洲很常見。這些農民尿液中的金雀異黃素相較於攝取西方飲食的人們多了三十倍。福特西斯的研究是關於食物中包含的膳食因子清楚被身體吸收且經由尿液排出,而且可以抑制血管新生的第一份報告。研究人員暗示這種大豆特性可能可以解釋人們攝取亞洲植物性的飲食,相較於以西方飲食為主的人在罹患致命癌症的比率上較低的原因。另一位卓越的研究者,亞卓安娜.阿爾比尼(Adriana Albini),在二○○二年時於義大利熱那亞(Genova) 的國家癌症研究機構(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工作, 提出血管預防(angioprevention)一詞。阿爾比尼推想血管預防可以達到疾病預防的功效,特別是癌症,透過使用對健康人體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複合物去妨礙異常的血管新生。雖然有些藥物的確符合要求,但是食物是最安全的方法。今天,血管預防意味廣泛的健康途徑,包括利用食物、藥物和膳食補充品。阿爾比尼和我與其他科學界的同事合著了一篇關於血管預防的現代文獻回顧,其中包括刊登於著名期刊《自然綜述:臨床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內的飲食。血管新生和疾病預防的架構仍由血管新生基金會和國際間的科學家及臨床醫生組織持續發展之中。血管預防飲食的目標是希望維持身體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處在一個平衡的健康狀態。有時候這一點會讓西醫出生的醫生們感到困惑,因為平衡通常不是他們用於疾病治療的語彙。平衡是阿育吠陀(Ayurvedic)和傳統中醫裡面較熟悉的概念,這兩者的重點皆擺在預防性健康的平衡。在這些醫學系統中,健康被視為身心平衡系統的存在。平衡是一種你希望隨時保持的狀態。適居帶(Goldilocks zone)是太空生物學家使用的術語,他們使用強大的望遠鏡去搜索與太陽之間存在完美距離以維護生命的星球:不能太近否則會燒焦;不能太遠否則會結凍。血管新生的適居帶是有足夠的血管以確保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都獲得充分的營養,但又不會滋養疾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只能剛剛好。當涉及健康的人體預防疾病時,沒有什麼比起飲食更安全。雖然有些藥物可以預防特殊疾病,像是結腸息肉(colon polyps),但是藥物總是會伴隨著潛在的副作用,因為藥物從來就不是關於平衡。藥物被製造用來執行黑白分明的工作,通常是打敗或加強某件事情。例如:癌症藥物癌思停對治療很有效,但不能用來預防,因為注射後的幾天內,它就會使身體血管新生的訊號減少到幾乎消失。消除這個訊號雖然有利於癌症治療,但是癌思停可以干擾血管新生的正常平衡,因為維持健康器官的功能也需要少量的相同訊號。這種平衡的干擾也會導致副作用,傷口癒合變慢,這是一個需要正常血管新生的過程。相反地,飲食因素並非如此全能且缺乏破壞力,飲食中的抗血管新生因子只能將過多的血管修剪回基線的水準,這就表示一個使癌症挨餓的食物不會餓到心臟,不會令心臟無法獲得需要的血液供應,因為所有一切都是為了讓身體維持在健康的基線水準。方程式的另一端,促進血管新生的食物也不會造成血管過度生長,超越其在循環系統中的正常界線。促血管新生的食物(Proangiogenic foods)和飲料不會過度驅使整個系統導致癌症。與體內恆定的原則一致,血管新生飲食可以幫助維持身體處於協調和平衡的狀態。
-
2019-12-14 養生.聰明飲食
愛吃水果、吃得清淡卻得脂肪肝?醫生點出關鍵因素
「我這麼瘦,怎麼可能會有脂肪肝?」很多民眾是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自己有脂肪肝的問題,而最常有的疑問則是:「難道不是只有胖子、啤酒肚的人才會有脂肪肝?」事實上並非如此! 「肥胖的人的確容易有脂肪肝,但並不表示瘦的人就沒有脂肪肝!」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涂蒂雅明白指出,脂肪肝雖然跟體重有關,但體重只是其中的一項因素,門診中經常可見到即使體重未超重,仍可能存有脂肪肝問題的人,主要是因為現代人的飲食趨於精緻,油膩、精緻醣類攝取過量,再加上運動量少,導致脂肪肝的情形日益嚴重。 涂蒂雅觀察發現,有脂肪肝的人,飲食中多半是因為攝取過多的營養素,導致這些過剩的營養囤積在體內,以脂肪的方式儲存,而這些過剩的營養成分中,又以油脂、醣類及酒精為主。 但不要以為脂肪肝的發生只和飲食油膩、肥胖、喝酒有關,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若平時主食或水果吃的量太多,即使不油膩、看起來還蠻養生的,但在熱量攝取過多的情況下,肝臟也會將這些多餘的熱量,轉換成脂肪儲存,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脂肪肝。 主食類富含澱粉,像米飯、飯糰、麵條、麵包等食物,吃下肚會讓血糖升高,在胰島素的作用之下,會將血糖轉換成肝醣,但假使肝醣的量太多,肝臟便會將多餘的醣分以三酸甘油酯儲存,這就是脂肪肝產生的原因。 至於水果,因為水果的糖分比較高,在血糖過多的情況下,肝臟一樣會將糖分代謝成脂肪存在肝臟裡,久了也會形成脂肪肝;此外,很多人想說水果很養生又沒有油,就多吃水果,其實水果富含果糖,吃多了也不利健康。 要預防脂肪肝,在飲食中除了考量份量之外,接著得評估食物種類的選擇,也就是所謂「質」的問題了。涂蒂雅說,從醣類來看,如果硬要分出好與壞,壞的醣類通常是指額外添加的精緻糖類,例如砂糖、果糖或糖漿等,這些都屬於小分子且為高升糖指數的糖類,其蘊含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很低,只能單純提供熱量罷了。 但由於身體仍需攝取適度的醣類,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就是其一,而澱粉類又可分為精緻類以及非精緻類(如全穀類)兩種,一般來說,比較好的澱粉類是指非精製的全穀類,因為所含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纖維等含量多,可以穩定血糖,屬於低升糖指數的食材如糙米、燕麥。此外,若以單醣、雙醣區分,那麼單純的葡萄糖就屬於單醣類,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幫助生物合成,但如果沒有及時讓身體使用完畢,就會儲存在肝臟及肌肉細胞內,導致脂肪肝的形成。至於雙醣類則如蔗糖、乳糖及麥芽糖等,是由兩個單醣所組成,必須經由分解成單醣後,才能被體內吸收利用。但涂蒂雅說,從營養學的角度上來看,鮮少比較單醣與雙醣的優劣,畢竟即使乳糖屬於雙醣類,但攝取奶製品的同時,仍然還有鈣質的營養在其中,因此重點仍在於適量。 實際上,如果要降低脂肪肝的形成,除了要減少醣類的攝取之外,涂蒂雅提醒,每種食物都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只要不過量食用,身體的負擔自然就會比較小,採取飲食均衡才是健康之道。 延伸閱讀: 吃素也會得脂肪肝 這2樣都是地雷 降低脂肪肝單靠低油飲食不夠 還要加上這件事才行  
-
2019-12-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黑糖養生?花雕酒泡麵食療?用科學解析中藥食補究竟有沒有效?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想知道吃了這餐有什麼保健效果,建議先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看澱粉會不會太多、會不會太油,纖維素夠不夠,從營養角度來看食物的「效果」比較合理。坊間關於中藥食補方法有很多迷思,我不是中藥專家,碩士在美國念食品科學,博士在香港唸生物學系,博士後才學中醫。一直都是用食品的角度看中藥材。把食材當作香料還是草藥還是食品,這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迷思1:進補是「治療」,還是「營養補充」?從食品科學角度看「補」,當然是缺了才需要補,如果身體不缺東西為何要補?今天講座會提到吃冬烏、紅豆等食材,補的都是營養,但是如果身體不舒服,而去吃藥膳,就不知道是補哪一種。從營養角度看「補」,中藥為什麼可補營養?這點被混淆可能是從古書《禮記》中開始討論食療,因此華人把食醫看得最重,影響了整個中華文化傳承。但我不確定中藥可以補強營養缺乏,回到生活所需六大營養素,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比較單純。迷思2:吃多也代表吸收得多嗎?如果中藥有毒,當然不能多吃,可是平常反過來看,我們認為它有用的時候,那個劑量就很重要,安全跟烹調都要看劑量。最常見的例子枸杞,用幾顆枸杞泡茶喝有明目功效。從科學觀點來看,因為枸杞內含類胡蘿蔔素玉米黃素(Zeaxanthin),玉米黃素人類大概一天需要2毫克,理論上1~10克的枸杞就會有這樣的營養素,但是人體能吸收多少?它玉米黃素是脂溶性維生素,泡在水裡喝會有效嗎?如果把枸杞直接吃下肚,內含的維生素會直接被身體吸收嗎?人的腸子本來就不是簡單的篩網,不是東西吃下去多少就直接吸收多少,而是會篩選作選擇性的吸收。當看到含「玉米黃素」就說可以明目,沒有錯,長期吃可能有效,但你平常偶爾吃一顆,劑量沒有到就沒有用,吃開心而已。另外,常聽到紅棗可補血,補血需要的營養成分鐵質,很多植物裡都含鐵。舉例來說,椰棗成熟時,會把蔗糖轉成果糖跟葡萄糖,所以東南亞的穆斯林在齋戒期間,白天餓了一段時間,太陽落下後第一口就會吃這種很高糖分的水果。所以,每一種食物對身體好與壞,也跟背後飲食文化相關。因此要談食「補」前,要知道自己的身體到底有沒有缺?否則覺得食物某些成分有效,吃下去,未必會達到個人預期的保健功效。迷思3:某些食物的效果比藥物好?當要討論「藥」,如果指的是西藥,無法對比,如果指的是中藥,像是把菊花跟甘草放進藥材是否「有效」,就需要討論。這幾年看到很多訊息讓人覺得不耐煩,像是「吃什麼有毒」?「吃哪些可以排毒」?但講不清楚「毒」是什麼,人類肝臟不是與生俱來就為身體排毒嗎?怎麼會排毒排到大腸去?大腸是排便啊,毒是不是大便?有些新聞標題會寫「吃到不好的食物,等於在慢性自殺」,這句話等於是廢話,並非這句話不好,而是看到這種新聞標題,你會想說得到什麼?還有很多名嘴達人很愛談「養生」,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不能解釋「養生」是什麼意思?迷思4:黑芝麻可以增加黑髮?常有人建議頭髮白了要多吃黑芝麻,科學上的確找得到黑芝麻成分含有「異黑色素」的物質,可惜在頭髮中有另外兩種黑色素:真黑色素(eumelanin)及褐黑素(pheomelanin),決定我們長出來是黑髮還是金髮,但是「異黑色素」不會跑進毛囊變成頭髮裡的黑色素,「吃黑補黑」的概念在科學上是不可行的。迷思5:黑糖也能養生?黑糖的糖蜜裏頭有鈣質、鐵、銅等物質,如果因為想要攝取這些礦物質而吃黑糖,就要知道黑糖中這些礦物質含量很低,一天要吃到200~600公克黑糖才能攝取一天所需的鈣,但是為了補鈣,一天吃到600公克黑糖,並不合常理。有些人在意黑糖裡含有丙烯醯胺,是多慮了。食藥署公布黑糖攝食指引限量(1000 ppb)意義並不大,對業者也不公平。一條油條如果有1000 ppb丙烯醯胺,依照規定不超標,人能吃一條。2006年美國FDA做過調查美國人平均每天吃到丙烯醯胺大概是28~35微克。台灣從沒有計算研究過國人攝取量,直接採取歐盟規定,訂定1000 ppb的數值,是全世界第二個訂丙烯醯胺攝食標準的地區。美國加州建議每天每人每公斤可以吃到2微克,而美國人一天吃30幾微克,當有些人在談論「請大家注意食品安全」是對的,但是不需要用恐怖、恐嚇的方式來討論。去年討論最多的就是「吃紅肉會不會致癌」?我認為在有生之年看不到這天,除非你能夠長命百歲,甚至要等到那天癌症後,還未必能判定紅肉是不是導致癌症的原因。迷思6:花雕酒泡麵有食療效果嗎?最近花雕酒泡麵很風行,花雕酒基本上是糯米酒而已。如果想要喝糯米酒,那就不要煮麵,因為酒精會蒸發掉,但酒能夠增加香氣。這種食品,我個人認為沒有食療效果,唯一的效果是吃起來開心,那也就達到吃食物的最大目的!如果真的想知道吃了這餐有什麼保健效果,建議可以先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看澱粉會不會太多,會不會太油,纖維素夠不夠,從營養角度來看食物的「效果」比較合理。延伸閱讀:▶當歸、四物湯催生子宮肌瘤?研究文獻說明可能過度解讀▶煮火鍋的小鮮肉怎麼挑?▶食補,您吃對了嗎?中醫師有話要說(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11 科別.骨科.復健
皮膚長乾癬竟是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和一般關節痠痛怎區分?
今年三十多歲的蕭先生,職業是一名駕駛,身為乾癬患者的他,由於病徵僅限額頭四周,平時以瀏海蓋住掩人耳目,倒也不以為意,直到近日正值籌備婚禮的倒數階段,他突然發指甲邊緣陸續出現紅疹,嚴重影響外觀及信心,蕭先生這才就醫檢查。經醫師替蕭先生進行X光及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原以為是皮膚問題不以為意,現在卻併發關節炎,讓蕭先生轉而積極接受治療,起初半年先以口服藥物,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所幸置換生物製劑後,病症獲得改善。生物製劑是針對全身作用,可治療乾癬、皮膚、指甲、關節,且施打生物製劑可以預防日後相關共病發生的機率。罹患乾癬一定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林聖堯醫師指出,近年來發現,乾癬罹患關節炎的患者其實不在少數,雖然乾癬患者不一定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但是一旦罹病,關節炎會持續進展,若未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骨頭、關節造成持續且不可逆的傷害。醫師提醒,如出現指甲病徵、早上起床下背痛、關節疼痛等皆是乾癬性關節炎的疑似病癥,建議應諮詢專科醫師著手進一步檢查,以評估其乾癬性關節炎風險。乾癬性關節炎初期常會有哪些症狀? 林聖堯醫師指出,乾癬性關節炎可能不會痛,醫師會從指甲有沒有變化開始診斷,初期指甲變化會有點類似灰指甲;再來指甲表面會有小小的坑洞,這是蠻特異性的表現。指甲坑洞有時需要比較強一點的光線,或者不同角度去觀察才會看的到。接著檢查指甲邊緣有沒有紅疹,若有的話,可能離指甲最近的關節按壓會疼痛。 醫師會詢問早上起床會不會腰痠背痛,主要是中間偏下的下背痛,隨著時間接近中午,症狀會逐漸緩解。大部分關節疼痛的患者並不會馬上跟乾癬聯想在一起,最近遇過一個案例以為自己是足底筋膜炎,但其實是乾癬性關節炎,因乾癬性關節炎有時在阿基里斯肌腱附著點會有發炎現象。如有這些症狀會懷疑是否為乾癬性關節炎,不過還是需要進一步抽血、觸診、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乾癬性關節炎和一般的關節痠痛要如何區分?林聖堯醫師解釋,判斷上會看關節炎發作的部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雙側對稱為主,乾癬性關節炎通常是單邊;其次,乾癬性關節炎有好發部位,如阿基里斯腱、離指甲最近的指關節、手肘、肩膀、腳踝等皆較常見,若按壓感到疼痛,醫師將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乾癬性關節炎能否根治?變形關節能否復原?「乾癬性關節炎可以控制,傳統藥物通常效果不錯,但若反應不佳的患者就需要使用新的藥物,例如生物製劑。」林聖堯醫師說,「乾癬性關節炎若未積極治療,2年內高達47%會出現不可逆的關節變形,破壞速度比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快。且關節變形一旦發生就無法恢復,症狀會一直存在,甚至若沒有治療會更加嚴重,所以醫師會建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將症狀降到最低,控制在穩定狀況。」皮膚乾癬跟乾癬性關節炎可同時治療,通常患者會主動就醫是希望將皮膚乾癬治療好,因乾癬範圍太大會影響外觀讓患者自信心受損。民眾平時可多注意早上起床會不會下背痛,有沒有其他關節會疼痛等,若懷疑是乾癬性關節炎,應盡快就診治療。除了乾癬性關節炎,乾癬還有哪些常見的共病?林聖堯醫師強調,乾癬並非單純皮膚病,而是「全身性的發炎疾病」所以千萬不能輕忽!因為有發炎因子在體內循環,可能會攻擊皮膚、關節、腸胃道、心血管、甚至眼睛,所以乾癬患者可能出現皮膚表現、關節炎,部分患者會有腸胃道症狀,像是腸躁症、潰瘍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或眼睛症狀,如虹彩炎。大部分都是先有乾癬,才併發其他症狀。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有哪些?是否需長期治療?治療乾癬性關節炎一般先由口服藥開始,有免疫抑制劑、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治療一段時間後,若效果不彰的話,方可申請生物製劑治療,乾癬性關節炎需長期治療。目前要申請通過才有健保給付,自費使用的價格會比較高。飲食習慣、抽菸、喝酒是否對乾癬性關節炎有影響?林聖堯醫師提醒,抽菸、喝酒會讓乾癬惡化,務必要避免。且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千萬不能因有生物製劑治療就持續抽菸、喝酒、熬夜,這樣很可能讓症狀再次惡化。飲食上會建議減少糖分攝取。據動物實驗顯示,給予高糖、高脂(西方)飲食的那組老鼠,乾癬惡化最明顯。 一般建議乾癬患者飲食應保持清淡、少油、少糖,不要隨意進補,有加米酒的料理也盡量避免。至於患者很在意的蝦蟹類,目前未有明確證據顯示會令乾癬惡化,故這部分不用刻意忌口。林聖堯醫師呼籲由於肥胖恐造成乾癬惡化,不只治療效果變差,也容易造成三高的問題,建議大家應培養規律運動習慣,並維持理想體重。最重要的是與醫師密切配合,才能穩定病情,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化癬為夷)!原文:乾癬性關節炎,保養重點看清楚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2-05 養生.聰明飲食
愛吃拉麵注意!日本研究:拉麵店盛行地區 這種病死亡風險愈高
拉麵不但是日本人最愛的國民美食,許多台灣人也超愛。不過含高鹽的拉麵吃多並不健康,根據近期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拉麵店愈盛行的地區,與當地民眾中風致死率有顯著相關。根據刊登於9月號《Nutrition Journal》期刊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拉麵店愈多的地區,該地居民中風致死率愈高,包含櫪木縣、秋田縣、青森市、山形市、新潟市及鹿兒島縣,這幾個都是以拉麵聞名的縣市,居民中風情況也最為嚴重。該研究團隊針對日本國內拉麵、速食、義法料理、烏龍麵及蕎麥麵等4種不同類型餐廳,調查每種餐廳與中風死亡率的關聯及比較,得出了上述的結論,並建議民眾應適量吃就好,並多補充蔬菜和水果。一般我們吃到的拉麵都很鹹,因其湯底有大量味精及飽和脂肪,麵條本體也是高麩質、高糖分、高鹽量,這些都是容易導致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因子,日本媒體指這幾乎是「死亡組合」。此外,台灣不但愛吃拉麵,夏天許多人也很愛吃涼麵。不過涼麵使用的油麵、麻醬也是高油脂、高熱量,同樣也健康不到哪去。之前豐原醫院曾舉辦減重控糖活動,營養師就教導大家可改吃日式蕎麥麵,以一份約200公克、淋柴魚醬汁,熱量才230大卡,約為傳統涼麵的一半而已,並含較多必需胺基酸,是麵食的好選擇。
-
2019-12-02 養生.聰明飲食
喝牛奶也要喝對時間 補鈣或安神2個黃金時段別錯過
鮮奶、保久乳、奶粉、機能奶、調味乳、果汁牛奶等,超市或便利商店貨架上經常擺放各式各樣的乳製品,包括脫脂、高鈣、含鐵、整腸等相關產品至少上百種,到底該如何挑選?又該怎麼喝呢?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組組長陳紋慧表示,1c.c.的奶可以提供1毫克的鈣質,但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孩子喜歡喝的草莓牛奶、巧克力牛奶、香蕉牛奶等調味乳或果汁奶,雖然也含有奶的成分,但乳含量卻不到5成,而且產品還添加許多糖、香料及色素。一旦攝取過多的糖分,不僅味覺會被寵壞,也比較容易挑食、愛吃甜食。坊間還有針對不同族群設計所謂的機能乳或配方奶,包括銀髮族的脫脂(或低脂)高鈣奶粉、孩童的成長發育或抗過敏奶粉、嬰兒配方奶、成人的順暢奶粉、高鐵高鈣奶粉等,通常順暢奶粉會添加果寡糖及菊苣纖維,前者是益生菌原料,可以營造好的腸道環境,後者則含纖維質可以增加排便量、有刺激排便效果。不過,陳紋慧提醒,鈣與鐵的營養素會互相干擾吸收,即使產品含有豐富的鐵質及鈣質,身體也不一定能夠吸收;此外,成人及嬰兒喝的奶粉也不能交換、互相飲用,以免大人營養素不足或寶寶營養素過量,恐致身體無法吸收負荷。陳紋慧提到,牛奶含有優質蛋白質,是修護人體組織細胞很重要的營養素,若每天只喝1杯牛奶,最好能在早餐飲用,主要是很多人的早餐是穀類食物,但穀類缺乏一些氨基酸,而牛奶的優質蛋白質卻能補足穀類缺乏離胺酸的缺點,使得蛋白質在體內的互補及利用率更好、可達90%以上。如果是1天喝2杯牛奶的人,建議第2杯可以在睡前喝,因為牛奶含有色胺酸,具有安神助眠的效果,因此,睡前喝有助於一夜好眠。另外,牛奶不可煮沸,以免蛋白質被破壞,若要加熱最好別超過70℃,喝牛奶的時候應搭配食物一起食用,或是選擇餐後再喝,記得別空腹喝牛奶,才不會增加胃酸分泌,造成身體不適。延伸閱讀: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 做到2件事就能反制它 新鮮牛奶最營養? 營養師:與保久乳、奶粉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