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米飯
共找到
537
筆 文章
-
-
2024-11-18 養生.抗老養生
肺癌夫癌細胞消失多活六年!86歲婆婆「一菜一湯」延壽飲食法老年不生病
日本是以長壽著稱的國家,很多長者都有自己一套養生延壽秘方。一名今年86歲的老婆婆若杉友子三十多年來實踐食養理論,不僅讓癌末夫大幅延長壽命,自己年過八旬仍身強體健,一般老年人會有的慢性病全無,過著自給自足的原始自耕生活。住在京都的若杉友子是一位著名的食養料理和野草料理研究家,1995年搬到郊區居住,過著幾乎與現代科技隔絕、每天自給自足的生活。她數十年來努力實踐「食養生活」,以「一菜一湯」維持身體健康,她30多年來沒做健康檢查,脊椎直挺、不戴老花眼鏡、不用助聽器、不戴假牙,頭髮比同齡者都要黑。若杉婆婆的丈夫二十年前罹患小細胞肺癌第四期,被醫師宣告只剩2個月壽命。但若杉友子透過天然食材替丈夫精心調養,讓他改變無肉不歡、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神奇的是半個月後肺部腫瘤居然慢慢變小,體內癌細胞也都消失了,最後讓丈夫成功多活了6年,讓醫生都相當震驚。她有一套堅持的食養生活方式,戒斷了肉、乳製品和雞蛋,改吃糙米飯、味噌湯和蔬菜。數十年來遵循了日本營養飲食學者櫻澤如一在1930年提出的macrobiotic diet(延壽飲食法),每天堅持只吃一菜一湯的飲食習慣,一碗白飯加一個菜,一碗味噌湯,再加上一小碟日式泡菜。很多人會質疑一菜一湯太少怎麼夠吃,但若杉婆婆認為現代人有貧血、手腳冰冷、便秘等問題,問題就出在每日的飲食,因為精緻化的飲食看似吃得很好,身體卻愈來愈差。macrobiotic diet包括三個重點:1.一物全體:食物所有的部分都可以食用。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全食族,不去皮,連根莖帶葉一起食用,以攝取完整的營養成分。2.身土不二:隨著自然的變化,選擇當地當季的食材攝取,根據食材的陰陽屬性,選擇適合當季的食物。比如夏季炎熱的時候可以多多攝取陰性食材;冬季寒冷就需要攝取陽性食材,這樣可以保持整個身體的平衡。3.若杉婆婆引用古書《食養道歌》中提到的「春宜苦、夏多醋、秋宜鹹、冬多油」,春季適合食用苦味的食物,而夏季可以多食用醋,秋季可以多攝取一些鹽味的食物,而到了冬季要多攝取油。他認為古人沒有冰箱,只能選擇吃當季的食材,這是一種最自然健康的選擇。若杉婆婆呼籲大家回歸人類最初的飲食生活,只吃當季、當地的食材,並以正確方式烹調食物。其生活哲學關鍵在於生活中注重簡約和自然,能夠幫助實現身心的健康與平衡。資料來源/ESSE online
-
2024-11-13 養生.聰明飲食
讓白米飯變得更香甜 專賣店授煮飯前加一物延長澱粉分解時間
米飯是華人常見的主食。不過同樣是白米飯,該如何煮得更香Q美味,也有不同的訣竅。日本媒體「grape」引用一間白米專門店「尾形米穀店」的作法,只要多一個「加冰塊」的簡單步驟,就能讓煮出來的白米變得更好吃。具體流程如下:1.首先照往常一樣洗米、泡水。2.將泡過水的米放入冰塊。比例約是一杯米對3到4顆冰塊。在放置冰塊時盡量平均分散,避免全部聚在一起。3.接著正常煮飯。但由於已經有放冰塊了,因此水量應該比標準值再低一些。這樣煮出來的白飯,就會變得更甘甜、更晶瑩剔透。這是因為放入冰塊後,可以拉長常溫至煮沸的時間。白米經過較長的熬煮,澱粉更能好好地分解成糖份。不過這個作法,有可能會影響到白米的硬度,讓人一開始不太習慣。因此可以反覆嘗試,調整冰塊的數量,直到找到理想的硬度,就能用簡單的方法,讓飯煮起來更好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0 醫療.新陳代謝
碳水化合物對糖尿病不好,應該少吃米飯、多吃肉類蛋白質嗎?
Q:吃很多糖的人,得糖尿病的機率會變高?A:過多精緻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雖會增加糖尿病的機率,但是碳水化合物不足會導致頭暈頭痛,影響睡眠品質;另過量攝取紅肉、蛋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特別是含糖飲料果汁、加工食品,如精製麵包及蛋糕,因這類食品熱量高、易增肥,肥胖會導致胰島素阻抗,血糖就會逐漸升高而發生糖尿病。Q:碳水化合物對糖尿病不好,應該少吃米飯、多吃肉類蛋白質?A:糖友飲食不建議以蛋白質完全代替,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和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碳水化合物,反而有助控糖。建議選擇優質蛋白質,如板豆腐、魚肉、雞胸肉、雞蛋,低GI值的全穀雜糧,如十穀米、糙米、燕麥、地瓜。大量吃紅肉會造成血脂肪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貿然減少碳水化合物(如米飯),則可能有低血糖危險,尤其第一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患,恐導致酮酸中毒。建議均衡飲食,進食順序先吃蔬菜與蛋白質,最後再吃碳水化合物。Q:吃麥片可以降血糖?要吃哪一種麥片?A:麥片有較多膳食纖維和營養,GI值較白米低,所以麥片能讓升糖速度較緩慢,但不能說麥片有降血糖的效果。燕麥片屬於全穀雜糧類,攝取3湯匙燕麥片,相當於吃下1/4碗白飯,一樣會升高血糖。建議吃麥片搭配蔬菜和蛋白質,減緩血糖吸收。此外,沖泡燕麥粉或喝燕麥奶也會造成血糖上升,建議選沒有加工的燕麥片為宜。傳統燕麥片未經精細加工,富含纖維,消化和吸收速度比較慢,需經烹煮食用,GI值較即食燕麥片更低,為糖友首選。其他如原味燕麥和藜麥也是低GI的穀物,糖尿病患應選擇低GI的麥片,並且避免添加糖或其他高GI成分的加工麥片。Q:抗性澱粉(例如冷飯)、糙米飯比較不會讓血糖升高,就可以多吃一點?A:抗性澱粉又稱為難消化澱粉,是難被小腸吸收,需在大腸中被微生物分解為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鏈脂肪酸,因此不會造成血糖大幅上升,熱量也較低,常見來源為冷飯、冰地瓜。冷飯中不只有抗性澱粉,還有易分解和吸收的一般澱粉,過量還是會造成血糖過高,因此仍需控制攝取量。除了考量澱粉特性以外,還需控制總攝取量,建議要穩定血糖,一餐不應攝取超過八分滿碗澱粉量。Q:糖尿病患盡量吃使用代糖的甜食?每一種代糖都可以吃嗎?A:糖尿病患者適當使用代糖取代精製糖是可以的,能避免血糖波動,但不能因此盡情吃使用代糖的甜食,還是要適度。有研究顯示,有的代糖會造成體重增加,或引發心血管問題,顯示代糖的食用安全性還是需要長期觀察。市面上常見的代糖如阿斯巴甜、赤藻糖醇、醋磺內酯鉀及蔗糖素都可以吃,但仍應注意每種代糖的使用量和身體反應,避免長期過量攝取代糖,對「甜」產生依賴性。糖醇類代糖攝取過量會影響腸道滲透壓,造成水瀉問題;人工甜味劑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孕婦要特別注意代糖攝取量;苯丙酮尿症病人不能攝取阿斯巴甜類代糖。建議糖友應控制每日總醣量,以開水或無糖飲料為主。Q:坊間傳言喝秋葵水可降血糖?A:研究顯示,增加餐食中的秋葵攝取有助血糖控制,但食藥署指出,目前無證據支持秋葵水能幫助糖尿病患降血糖。尤其在家泡製的秋葵水恐有衛生問題,除有農藥殘留疑慮,久置的秋葵水也易滋生細菌。另外,腎臟病友恐無法代謝秋葵中的鉀離子,建議喝秋葵水前,應先和醫療人員討論。食藥署提醒,秋葵屬於食品並非藥品,無法取代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目前多數秋葵相關研究都是動物實驗,缺乏人體臨床試驗。諮詢/衛福部台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謝雅湄、營養師林淑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子源、營養師劉彥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0 醫療.新陳代謝
血糖檢測不可少!診斷糖尿病前期3至5年內 25%恐成為糖尿病患者
三餐不正常、肥胖、情緒壓力、營養失衡、人口老化等,都使人陷入「高血糖」危機,一旦罹患糖尿病,與洗腎的距離就會快速拉近。醫界近年雖不斷推動「三多一少」的糖尿病自我檢測症狀,但通常有三多一少症狀時,血糖都已「不可逆」,而糖尿病前期大多以「無症狀」出現,醫師建議,40歲以後,每個人都應該做血糖檢測,可在糖尿病前期即開始控制,透過飲食運動控制,幫助血糖逆轉。出現「三多一少」症狀,多已是嚴重糖尿病。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2045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將突破6億人。國衛院調查,台灣糖尿病盛行率過去約落在10%,2019年時已破11%,且持續攀升,目前粗估糖尿病人口約有230萬人,且不包含「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林口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表示,人體的血糖變化,難透過症狀即時反應,雖然醫界不斷宣導糖尿病會有「三多一少」症狀,吃多、喝多、尿多,加上體重減少,但當三多一少症狀出現時,通常都已是嚴重的糖尿病患者。臨床上見到許多高血糖患者,生活中幾乎是「無症狀患者」,也讓國人對於血糖的變化毫無病識感。高血糖對於血管的傷害極大,血液因糖分過高變得濃稠,血流不像過去可以順利運行,輸送氧氣、營養等效率變差,高血糖者容易感到疲憊、口乾舌燥,血管分布密集的器官,如腎臟、眼睛、腸道等功能皆會受到影響。而且高血糖也會讓血管壁上囤積多餘的膽固醇,增加血管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糖尿病前期的數值定義,並未因年紀而放寬。糖尿病的定義為空腹血糖超過126mg/dl、飯後血糖在200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在6.5以上。此時,血管通常已出現不可逆的傷害,需要靠藥物並搭配控制飲食運動,降低高血糖導致併發症的風險。近年健康檢查盛行,不少人血糖雖高,但未達糖尿病數值的標準,此時被稱為糖尿病前期,其數值為空腹血糖在101到125mg/dl間、飯後血糖在141到199mg/dl間、糖化血色素為5.7到6.4間。林嘉鴻表示,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且身體已經快要控制不了血糖變化,若不控制飲食生活習慣,據統計,約有25%的機率會在3到5年內,成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罹病風險因子中,有一項是「年紀」,年紀愈大血管的彈性愈差,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林嘉鴻說,目前定義糖尿病患者或是糖尿病前期的數值定義,並沒有因年紀差異,給予年長者較寬鬆的數值,血糖愈高,對於器官的影響是絕對的,血糖能降到正常值,愈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前期還不需用藥,首要積極做飲食控管。若透過健檢等方式,得知自己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林嘉鴻表示,第一時間還不須用藥,但要「積極」做飲食控制,少糖、少油、少澱粉,以低升糖指數(GI值)的食物為主,主食可以從白米飯改為全麥穀類,多吃纖維高且低糖的蔬果,如番茄、花椰菜等。不過,現在的食物「地雷」太多,像蔬果汁看似少糖少油,如果加到高糖分的水果,如鳳梨、芒果,一杯蔬果汁也可能成為「控糖殺手」。低GI食物多是纖維高、低加工、非精緻類型。GI值是指食物吃下肚後2小時,血糖上升快慢數值指標,以0到100作為呈現。民眾常會誤以為低GI食物就是「熱量低」,事實上不然,低GI食物是指人體吸收較慢,不易讓人體血糖快速飆升的食物,不代表熱量低,例如一小條蒸地瓜,熱量如同一碗白飯。低GI食物通常是纖維高、加工程度低、非精緻食物,烹調方式是用蒸、煮、烤,需多咀嚼的食物。林嘉鴻表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如果飲食控制三到六個月,血糖絲毫沒有下降,此時就要考慮用藥;如果用藥後血糖恢復到正常值,是有機會擺脫糖尿病,但後續的飲食控制仍需要持續,暴飲暴食、高油高糖仍會讓血糖再次飆高。他也提醒,年過40歲,應每年定期做血糖監測,特別是家族內有人有三高、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者,都屬於糖尿病高風險對象。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9 養生.健康瘦身
三餐吃得像難民「一個月只瘦0.5公斤」她快餓昏超崩潰 營養師曝2關鍵
減肥是許多人一輩子的志業,有人採用較為極端的節食方式卻事倍功半,感到相當洩氣。對此專家點出其中端倪,並不是光減少熱量就能達成,也可能是身體狀況出了問題。一名網友分享自己減肥期間的三餐,早餐只吃一個雞蛋和一杯牛奶,午餐則吃一小碗米飯加蔬菜和肉,晚餐則基本上不吃。節食一個月下來竟然只減了0.5公斤,讓她非常崩潰,直呼吃了一個月的減脂餐,快餓昏了只瘦這麼少,於是求救網友該怎麼改進。這篇文被轉到微博引起熱烈迴響,不少人質疑她:「具體吃多少只有自己知道」、「晚餐『基本』不吃,真的沒吃嗎?」、「夢遊中偷吃?」、「三餐吃很少,然後吃宵夜?」「一定有偷吃零食」、「不運動光餓沒用還容易生病」、「這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但也有人認為原PO沒說謊,自己也是怎樣少吃都很難瘦下來。對此營養師王興國分析,這種「堅決不瘦」的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罹患甲狀腺功能低下,另一個是體重基數太小,也就是本來就不胖。1.甲狀腺功能低下如果再怎麼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了,最好就醫檢查甲狀腺機能是否出了問題。台北榮新診所小兒內分泌科主任潘俊伸指出,甲狀腺功能低下屬亞臨床甲狀腺低能症的一種,患者的基礎代謝率會降低15%左右,就算吃得少,也容易發胖,減重過程容易停滯。潘俊伸提醒想減重的民眾,若已經少吃多動卻都毫無成效,就應該就醫檢查血糖、血脂肪、甲狀腺功能及相關賀爾蒙等,找出原因對症治療,才不會事倍功半,甚至越減越肥。2.體重基數太小許多人減肥會採取「低熱量減重法」,認為只要餓肚子、攝取熱量低於基礎代謝達到「熱量赤字」就能瘦。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指出,「低熱量減重法」短時間會有效果,但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餓肚子,所以低熱量減重法失敗機率相對於其他減重法來得高。長期採取低熱量減重法,也會造成基礎代謝率變低,體內分泌的「瘦素」就會減少,人體的代謝平衡機制就會消失,引起代謝失衡。另外每天熱量攝取不能低於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是維持身體機能運作必須的能量,如果攝取的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身體就沒辦法健康運作,反而會讓身體出現其他問題,更得不償失。李佩芬表示,因低熱量減重法引起的代謝異常,可以透過重新調整飲食習慣,大約花半年左右的時間,慢慢幫助瘦素恢復正常分泌,再藉由運動等調整,就可達到減重的效果。
-
2024-11-09 養生.聰明飲食
你以為的蔬菜其實是「隱形碳水炸彈」?營養師曝6種偽蔬菜愈吃愈胖
蔬菜熱量低又富含膳食纖維,是標準的健康飲食,但有些被認為是蔬菜卻藏著「隱形碳水」,熱量破表不亞於澱粉主食類。營養師博主「千尋」曾在120天減重25公斤,她曝瘦下來之後才知道有些蔬菜隱含所謂的「隱形碳水」,熱量堪比米飯,不知道的人鐵定會愈吃愈胖。千尋指出常吃的綠色蔬菜,比如油麥菜、生菜、花椰菜等,每100克碳水含量僅2~3克,而大家熟知的根莖類食物,番薯每100克熱量是61大卡,碳水含量15克左右,她接下來就把番薯當作對照組進行對比,介紹六種碳水偏高的蔬菜。1.蒜苔蒜苔綠油油的外貌像綠色蔬菜,但熱量比番薯還高。每100克蒜苔有66大卡、碳水含量15.4克,在蔬菜里屬於高熱量、高碳水,所以減脂期要適量食用。一份米飯加兩份蒜苔等於三份米飯,熱量相當驚人。2.毛豆毛豆熱量很高,100克有131大卡。一把毛豆幾乎等於上一碗米飯的熱量,關鍵是它飽足感差,平日常見的五香毛豆常常就直接嗑光一大碗,熱量爆棚,所以吃毛豆需要克制。但毛豆不光是碳水高,蛋白質也高,屬於高碳水、高蛋白、高膳食纖維的蔬菜,日常控制好量還是可以吃。和毛豆一樣的雜豆類,比如說蠶豆、鷹嘴豆、紅豆、綠豆、蕓豆、扁豆、豌豆等,搭配全穀物是減脂期最好的優質碳水。3.黃花菜(金針菜)很多人都把黃花菜涼拌來吃,但它碳水頗高,每100克黃花菜有35克碳水,如果要吃就得適度的控量來替代主食。4.蓮藕蓮藕每100克47大卡,碳水含量高達11.5克,被認為是養生湯的蓮藕燉排骨就是高油脂高碳水的菜,經常吃很容易發胖。但蓮藕膳食纖維豐富,升糖慢,飽足感強,減脂期可以用它來代替主食,但不能把它當蔬菜來吃。5.百合炒百合爽口好吃,但碳水含量比米飯還高,每100克166大卡,碳水含量38.8克,屬於純澱粉類。6.荸薺荸薺屬於高碳水的主食,每100克61大卡,跟番薯差不多,90%都是碳水化合物,水分又多又甜,很容易吃多。但它膳食纖維豐富,可以替換主食來吃,不建議榨汁喝,去掉纖維留下的都是糖水,是升血糖的炸彈。中等碳水的蔬菜有哪些?中等碳水的蔬菜例如胡蘿蔔、豆角、奶油南瓜等,每100克6~8克,不建議把這些食物只當蔬菜狂吃,減脂期需要適當的減少主食搭配來食用。千尋提到含優質碳水的蔬菜包括玉米、番薯、馬鈴薯、南瓜、山藥、紫薯、芋頭等,每次遵循吃「一拳頭原則」就好。需特別注意的是,吃玉米首選水果玉米,吃薯類首選蒸番薯。資料來源/千尋呀
-
2024-11-03 焦點.元氣新聞
62歲劉德華超逆齡 曬出「一日三餐」網盛讚:太狠了難怪看來像40歲
近日港星劉德華來台小巨蛋開唱連開四場,首日遇上康芮颱風臨時取消,讓不少劉太太失望甚至崩潰痛哭,幸好主辦決定改至周六早上補辦。劉德華雖然已62歲外貌仍維持凍齡,歸功於嚴格的飲控和規律運動。作為天王,62歲的劉德華一向很注重養生,在飲食上非常注意。導演王晶爆料華仔非常自律,為了保持身材,從來不吃米飯,還戲稱「這種日子根本不是人過的」。華仔雖然已年過六旬,體格仍很壯碩,看起來就像40多歲的人。劉德華曾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在微博引發討論,早餐方面,劉德華通常會選擇優格拌麥片和熱咖啡。由於工作繁忙,他經常住飯店,因此大多數時候都會吃飯店提供的各種健康早餐。而且他透露自己每天早上都會吃優格和麥片,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30年。午餐時,劉德華以穀類食物為主食,為了保持好身材,他一天三頓都要吃穀類食物,再搭配一些水煮雞胸肉、蔬菜和原味乳酪,為身體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這個飲食習慣已經堅持了數十年。晚餐的組成與午餐相似,還是以穀類食物和蔬菜為主。晚餐的菜品雖然豐富,有時會有3~4道菜,但每一道菜的分量都不大,米飯也不是普通的白米,而是用糙米和粗糧一起蒸的。劉德華的健康生活不僅僅體現在飲食上,他嚴格控制每日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除此之外,劉德華也將健身運動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晨的晨跑、下午的力量訓練、晚上適度的拉伸和放鬆,這些都是他多年來堅持的生活方式。總結來說每日的自律生活、對熱量和營養的精準把控,以及堅持運動都是華仔保持年輕的核心秘訣。
-
2024-10-29 養生.聰明飲食
比不上新鮮食物?廚師及專家揭9種罐頭食品的營養價值被低估
罐頭食品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的主要食材,很多時候它們比不上新鮮食物,尤其是水果與蔬菜;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罐頭食品值得重新考慮、甚至經常使用它們。美食烹飪網站Food Republic採訪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廚師、美食作家與營養師,以下是他們認為被低估的罐頭食品以及喜歡使用的原因。不加糖的煉乳(Evaporated Milk)比一般牛奶更濃稠,也更耐保存,能為無數菜餚增添濃郁的奶香與口感。營養師馬丁妮茲(Celines Martinez)表示,罐裝淡奶適合用來製作奶油醬汁、湯與咖哩;美食作家羅特絲(Lisa A. Lotts)也說,多數人都不使用淡奶,但她發現它對於製作濃郁的鹹、甜醬汁都非常有用。鮪魚羅特絲說,她手邊常備有幾罐鮪魚罐頭,拌沙拉或在砂鍋菜中作為蛋白質來源,都十分美味。她也會加進米飯或五穀中,再放些冷凍蔬菜和新鮮香草植物,就能做頓快速健康的晚餐。她指出,鮪魚罐頭被低估是人們只想到拿來做沙拉,但它的用途比那多得多,且營養豐富又相對便宜。豆類馬丁妮茲表示,含有高纖維和抗性澱粉的豆類,有助於血糖控制、腸道健康和體重管理。她說,許多人不知道它們是種「超級食物」,非常適合燉菜和沙拉,甚至可直接取出食用。主廚羅莎恩(Fanila N Roshan)說,她最喜歡鷹嘴豆,它們用途廣泛,豐富的蛋白質是絕佳的肉類替代品。沙丁魚是多數人非愛即恨的食物之一,羅莎恩表示,它富含omega-3脂肪酸,但可能因為味道強烈而被「討厭」,但只要料理得當,可提升菜餚的層次,例如拌入沙拉或與香草植物、檸檬一起搗碎做成麵包抹醬都是極佳的選擇。資深廚師艾許頓(Kevin Ashton)說,他喜歡用它們與大蒜、檸檬和麵包屑一起快速做出一道義大利麵。椰奶與不加糖的煉乳相似,但更香甜。羅莎恩表示,椰奶是她廚房裡常備的食材之一,它像是「無名英雄」,能為咖哩、湯,甚至甜點增添奶油般的細緻豐富口感,又不致喧賓奪主;除了咖哩與燉菜外,椰汁醃豬柳、椰汁糯米飯、椰汁鬆餅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也是製作不含乳製品的南瓜派及其他素食甜點菜餚的要角。墨西哥青辣椒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青辣椒,但它們在西班牙菜與美國西部、西南部頗受歡迎。艾許頓說,它能為燉菜、辣肉餡捲餅或炒蛋增添溫和的辣度與深度;放在烤起司三明治與奶油義大利麵醬中,味道也非常好,是絕佳的配角。南瓜罐裝南瓜泥是秋天與節日的最愛,艾許頓表示,它不僅適合做餡餅,在湯、醬汁甚至冰沙中也很好用。馬丁妮茲說,她一年四季都會在各種菜餚中用到它,含豐富維他命A,且不僅局限於甜食,可用於湯、辣味料理、義大利麵醬,甚至鬆餅,能為菜餚增添豐富的口感和風味。水蜜桃喬治亞州行政主廚蓋里森(Greg Garrison)喜歡在非盛產季節使用罐頭水蜜桃烹飪,他說,它是讓菜餚保持一致風味的最佳方法,他會用水蜜桃當雞尾酒鮮蝦的蘸醬。此外,也可以用它們來調製美味的餡餅,甚至雞尾酒,例如水蜜桃貝里尼(Bellini)。番茄有些人喜歡番茄罐頭的理由是不用先把它們燙一下或去皮,隨時都可以用,不會變壞且超便宜。馬丁妮茲表示,它們用途十分廣泛,可以做醬汁、湯、燉菜等,還是披薩醬料、義大利麵、湯,甚至三明治的美味基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25 養生.聰明飲食
飲控不必忍痛捨棄拉麵!糖尿病專家列3種拉麵 在意血糖的人也能安心吃
天氣變冷的時節,許多民眾會想來碗熱呼呼的湯麵,而擁有濃郁湯頭的日式拉麵更是令人難以抗拒。然而,一碗拉麵含有不少油脂與醣類,讓正在飲食控制或是在意高血糖的族群望之卻步。好消息是,日本媒體網站就請教糖尿病專家分享3種拉麵,讓在意血糖的人也能放心享用。橫濱市「eatLIFE 診所」的市原由美江(いちはら ゆみえ)醫師,本身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同時也是糖尿病醫療的專家,她表示雖然許多人將拉麵視為高油高鹽高糖的敵人,但有些類型的拉麵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如果正在控制血糖卻不想放棄拉麵,醫師建議選擇3種調味較清淡的拉麵:「醬油拉麵」、「味噌拉麵」、「鹽味拉麵」。而像是隨行泡麵的「小杯裝拉麵」,份量和碳水化合物都比普通大小的拉麵還要低,對於血糖的影響也較小。醫生提醒,一杯拉麵的糖含量約為70-100克,跟大多數的澱粉類主食差不多,然而拉麵容易入口,是可以很快就吃完的餐點,如果食用速度太快,便會導致血糖值明顯升高。再加上拉麵蔬菜含量低,裡頭的肉類又多是脂肪較高的叉燒肉,使得胰島素的作用受到干擾,不僅讓血糖快速上升,高血糖持續的時間也會拉長。因此,雖然拉麵並不是什麼邪惡的料理,但高血糖的民眾仍是要注意,像是盡量避開豚骨口味的拉麵,也要注意叉燒肉的攝取量不宜過多,更是不建議搭配餛飩、米飯等高碳水化合物的菜餚一起食用。資料來源:Otonanswer
-
2024-10-25 養生.營養食譜
有色米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營養價值強壓白米!但洗米1動作恐讓花青素流光
一般人常吃的米飯多為白米飯,但現在有些較注意養生的人,偶爾會吃黑米飯或祡米飯。但很多人搞不清楚黑米、紫米、黑糯米…到底有沒有一樣?其實光看「商品名」很容易被混淆,看「品名」比較準,再確認有無糯性,較能正確區分。「有色米」是什麼?黑米、紫米、黑糯米一樣嗎?根據農糧署資料,有色米主要是指未碾除糠層的糙米,因糠層顏色與一般糙米的黃褐色不同,而呈現黑、紫、紅等顏色,常被稱為「有色米」。然而,相信很多人搞不清楚黑米、紫米、黑糯米…,以為紫黑色的米都一樣。其實這些都是屬於有色米,但市場說法不一致,想要挑選到你想要的,若光看「商品名」很容易被混淆,記得看「品名」,再確認有無糯性。有色米依有無糯性大致分成:.非糯性:(黑)糙米,黏度較低,口感同一般白米。.糯性:(黑)糯糙米,有黏度高、易煮爛的糯米特性。常出現於飯糰、健康餐等餐點。兩種皆保留含花青素的米糠層。而看到的顏色不同,僅因花青素含量多寡不一而看起來不太一樣。但都是屬於糙米,營養更勝一般白米。.花青素多:呈現黑色.花青素少:呈現紫色如何清洗紫米及黑米?網路上也有人疑惑,在一般商店買黑糯米,清洗後水會變成有點黑黑的,這是正常的嗎,是否為真正的黑米紫米?農糧署解說,紫米與黑米的紫黑色麩皮含有天然的花青素,屬於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在洗米時會出現紫黑色,是因紫黑色麩皮上的花青素溶於水中所造成的,屬正常。也正因其表皮含有花青素,為天然的抗氧化劑,能抗發炎,有助保護心血管健康,這也是它比一般精白米營養所在。因此,洗米時不要用力搓洗,以免把最營養的元素都洗掉了。如果你洗到洗米水都快變成透明水色,表示花青素都流光了。而真正的有色米在刮除表面後,可見到裡頭是透明或白霧狀的米心。如為染色之假黑紫米,因染色劑會浸入白米內部,如此作為辨識依據。有色米烹煮之前先浸泡,口感較好農糧署指出,有色米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花青素,也保留較多膳食纖維。其糠層質地硬,烹煮之前經過浸泡可使口感較好。許多糖尿病患不敢吃太多白米飯,怕一吃血糖就升。對於需要穩定控餐後血糖的,建議可吃直鏈澱粉含量較高的黑秈糙米。但腸胃道功能不佳、腎臟病患者、咀嚼功能不好的族群,不建議食用含有糠層之榖物,請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選擇適合主食。【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知識入口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24 養生.運動健身
研究發現:運動時做一小改變,有助於燃燒更多卡路里
過去大家都認為,努力保持持續的運動,才可以燃燒更多卡路里?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短暫的運動且在運動中停下來休息一下,可能可以幫助您燃燒更多卡路里。 根據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 B》(Royal Society B)的研究表示,與長時間散步相比,短時間步行或爬樓梯,需要更多的氧氣和能量。 在一項對10名參與者進行的試驗中,研究人員調查了步行的持續時間是如何影響他們身體的能量使用,以及機械力、強度和時間的變化。參與者以不同的速度(0.20、0.25 和 0.36 m/s)在樓梯上行走10至240秒,並在跑步機上以 1.39 m/s的速度行走。 結果發現,10至30秒的步行或爬樓梯比一次連續走相同距離,需要多20至 60%的氧氣。研究人員解釋,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從休息到開始,需要更多的能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連續行走消耗的能量會減少。 這個研究結果表明,時間平均攝氧量和代謝消耗,在較短的比賽中比較長的比賽中更大:30秒的比賽比穩態外推消耗的氧氣多出20-60%,這部分是由於非代謝消耗比例較高所造成的。 研究的第一作者 Francesco Luciano表示,當步行較短的時間時,會使用更多的能量並消耗更多的氧氣來走相同的距離;這就像一輛車在前幾公里消耗的燃料比之後消耗的燃料更多是相同的道理。 這個結果提供了令人鼓舞的消息,特別是對於老年人或患有步態障礙的人來說,因為透過短時間的步行,仍然可以獲得健康益處。 Francesco Luciano指出,如果我們想設計一些運動項目來促進這些人的身體活動,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估計他們的能量需求並進行調整;了解短時間步行的能量需求,可以幫助我們以更具包容性的方式來促進身體活動。延伸閱讀: · 運動也消不了小腹!醫點名「愛吃這些食物」害你肚子一直變大 白米飯、氫化植物油上榜 · 減肥不需要增加運動量,走路時多做一件事,消耗更多卡路里
-
2024-10-23 養生.營養食譜
幾顆菱角=幾碗飯?營養師提醒吃菱角取代米飯 估對分量才不會熱量升血糖飆
每到秋冬季節,街頭常見「炊」菱角的蹤影,讓人會忍不住買來吃。菱角屬於低熱量澱粉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鉀等營養素,適合取代減肥時的主食,且具有利水利尿、降血壓等功效。但不宜吃太多,以免體重失控、影響血糖穩定。吃菱角取代米飯 注意14顆約為半碗飯熱量菱角又稱「龍角」,每年9至12月是盛產期,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菱角的營養豐富,富含澱粉及膳食纖維,可當主食,尤其7顆菱角的熱量相當於四分之一碗飯、14顆菱角(約100克)則是半碗飯的熱量,比白米飯的熱量低,膳食纖維含量高,很適合減肥的人、糖尿病人取代白米飯食用,但要小心不可吃過量,否則會愈吃愈胖、血糖上升。蒸熟的菱角是很多人愛吃的零嘴,菱角不僅可取代米飯做為主食,直接蒸煮外,還可以入菜、煮湯都很好吃。劉怡里說,每100克熟菱角熱量146大卡,熱量相當低,膳食纖維含量約2克,因此,菱角適合減肥的人及糖尿病人食用。菱角富含維生素A、B群、C、E等,尤其維生素B群中的B6、菸鹼酸含量特別高,可幫助蛋白質代謝,因此,劉怡里認為,菱角適合與蛋白質肉類食物一起煮食,例如菱角排骨湯、菱角雞等,但切記14顆菱角可以取代半碗飯熱量,要懂得食物替換,不宜多吃。菱角蛋白質含量高 適合素食者補充菱角也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成分,比一般澱粉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高,適合素食者食用,可取代一半吃白米飯的來源。菱角的胺基酸主要來源是麩胺酸與白胺酸,麩胺酸具修復黏膜、參與細胞代謝、可造肌等功能,與神經傳導、提升免疫力有關;白胺酸適合肌少症的人食用,而吃素者則較少吃到蛋白質食物,也可以吃菱角取代主食。由於菱角是高鉀食材,具降血壓、利水利尿作用,高血壓、三高的人可吃菱角取代白米飯食用。不過,劉怡里提醒,菱角的鉀、鋅、磷等含量也高,有腎臟病的人不宜吃太多。
-
2024-10-22 養生.聰明飲食
選錯粗糧反害血糖飆高!營養師曝5種NG吃法「升糖速度等同吃白飯」
現代精緻飲食帶來許多健康問題,很多人推崇要增加「粗糧」的比例,但粗糧錯誤吃法或烹調方式也會讓血糖飆升。營養師介紹5種看似粗糧類型,升糖指數卻出奇地高的食物。根據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除了小麥、稻米製品以外,可以連皮一起吃的就是粗糧,如:紅豆、綠豆、地瓜、山藥、花生......等。粗糧保有外層成分,所以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與礦物質,加強了穀類的營養價值,成為現在健康飲食的重點之一。營養師李俊峰在影片中分享,並不是所有粗糧都減脂控糖的效果,如果吃錯或選錯,升糖速度堪比直接吃白飯、喝糖水,還不如不吃。1.糯玉米糯玉米雖然不比甜玉米甜,但澱粉含量有70%以上,升糖程度比甜玉米還厲害,在減脂期間最好還是吃甜玉米。2.雜糧糊雜糧打成糊狀後,口感變得細膩,吃起來更方便卻較不健康,因為穀物被研磨的愈細,就愈容易被消化吸收,甚至從低升糖變成高升糖的食物。3.薄片即食燕麥燕麥本身屬粗糧,非常適合減脂的人吃,但即食燕麥屬於加工食品,對天然結構破壞大,失去粗糧的意義,讓升糖指數增高,因此減脂期間最好選擇未加工的天然燕麥。4.八寶粥八寶粥不易消化還容易升高血糖,在烹調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糯米紅棗等食材,雖然食物種類變豐富了,但糯米屬於黏糯的主食,含有大量支鏈澱粉,加上煮得很稀爛,導致升糖指數增加。5.小米小米含礦物質、維生素B1、B2等營養素,就這方面比大米和白飯好,但小米易煮熟,製成小米粥、小米飯容易消化,升糖指數達到71,不利控糖減脂(註:一般而言,升糖指數在70以上就可視為高升糖食物)。資料來源/營養師李俊峰小紅書
-
2024-10-19 養生.營養食譜
餐餐吃白米飯好單調?加入一食材讓白飯香爆又有飽足感
對華人來說,米飯是主食,是生活的一部份,重要卻不特別引人注意。許多人餐餐吃米飯,都以千篇一律的方式烹調,事實上,只要稍作變化,平淡無奇的米飯也能美味加倍。為熱愛美食和居家烹飪人士開設的全美部落格The Kitchen亞裔撰稿人加里(Christine Gallary)提供一個秘訣,加入中式香腸可讓米飯升格為美味佳肴。加里回想起上大學的那段日子,當時她不住在宿舍裡,必須自己張羅食物。廚房非常小,開始做飯時,勢必要先搞定米飯,既沒有時間、也毫無技能、更沒有錢,根本不可能製作奶奶過去為她準備的精緻中式餐食,但她太渴望中國餐點,於是開始學烹飪時便在米飯上面特別下功夫,用中式香腸煮飯。中式香腸配米飯非常簡單,卻美味無窮;烹煮米飯時,香腸會帶來香味,而且流出美味油汁,更添滋味。這樣煮出來的米飯吃起來很舒服、有飽足感,甜中帶鹹的香腸味道很濃鬱,只要一點點就讓整鍋飯奇香無比。以中式香腸烹煮米飯令人吃得舒適,而且很容易做,更重要的是,不花什麼錢,經濟實惠。多煮一些可以留下來,成為美味的剩菜,甚至拿來當作炒飯的底料。用中式香腸烹煮米飯真的非常簡單,只要有一個電鍋、按一下按鈕就可以開始煮,廚房新手如學生也能輕鬆完成。即使沒有電鍋,也可在爐灶上煮。煮香腸米飯和煮一般米飯一樣,都是先準備好米和水,將一兩根中式香腸放入生米中 ,不需要切開,以免香腸的汁液全部流出來。擺好米、水和香腸後,就如同平常煮飯那樣操作即可。香腸會在蒸氣中膨脹(不能煮過頭),美味的汁液自然流到米飯裡,米飯煮好時,美味飄溢。之後,將香腸挪到碾板上切碎,將米飯弄鬆,在米飯和香腸上淋一點醬油,還可加上一些炒白菜或芥蘭,便大致完成,如果想加菜,可加一個煎蛋。
-
2024-10-18 焦點.元氣新聞
瀑布旁的瑜珈課!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感受森林療癒力
上過很多次瑜伽課,但是在瀑布旁絕對是第一次。課程一開始,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帶大家盤坐在瑜珈墊上,嗅聞掌心的精油氣味,耳邊聽到的是不遠處傳來的瀑布聲,感覺到緊繃的身體開始放鬆,平時因為工作和生活瑣事而產生的焦慮和煩躁,似乎也跟著心靈沉澱而抒放下來。這場由林業保育署舉辦的兩天一夜森林療癒活動,把大家從台北一路帶到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當遊覽車從台中市區開始駛進山區,放眼望去山巒堆疊,綠境中有溪流瀑布,心情也開始不同。活動前,先為每位學員進行身心狀態量測,量血壓、脈搏以及填寫POMS情緒問卷,預計活動結束後再次測量,觀察前後差距。儘管森林療癒已經有太多科學實證,但親自體驗還是很有新鮮感。專門提供森林療癒服務的「森林邦」創辦人洪志遠說,近年來多元照顧在台灣愈來愈盛行,但其他療癒活動像是園藝療癒、音樂療癒、藝術療癒等都是在室內進行,唯有森林療癒是把人從室內帶開,帶到森林裡進行,而這就是森林療癒的獨特之處。五葉松創意料理 品嘗大自然賜予的美味「森林療癒」在歐美日已行之有年,但對台灣民眾來說可能還有點陌生,森林療癒就是應用森林環境,讓人與自然連結,增進健康的自然照護方式。品嚐大自然所賜予的美味食物,也是森林療癒的重要一環,因此課程開始前,先在園區涼亭內享用森林午餐,由當地業者「泰雅原舞工坊」提供五葉松創意料理,五葉松粉末與米飯一起烹煮,散發出類似海苔的香氣,口感清爽,還有非常開胃的五葉松蜜辣椒醬,可以沾麵包或拌飯,也可以搭配蔬菜,飯後喝一瓶冰鎮五葉松汁,感到神清氣爽。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卸下科技業外衣走進大自然林業保育署自106年開始推廣,110年推動森林療癒師認證制度,至今已培訓50位認證森林療癒師投入產業發展,這次八仙山的活動分別由兩位首批獲得認證的森林療癒師來帶領。第一天下午由認證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帶活動,她首先要學員們脫掉鞋襪,一開始大家都有點猶豫,但在老師帶領下,很快地大家就像回到小時候,反璞歸真,赤腳踩在草地上、土地上以及石頭上,感受不同的觸感,等大家放鬆之後,開始進行「人體照相機」遊戲。「人體照相機」是用雙眼當快門,把照片存在腦海裡。來到山林間,蔡惠君希望大家不用一直盯著手機,因此兩兩一組,一人蒙住眼睛扮演人體照相機,另一人擔任攝影師,攝影師可以帶著人體照相機在園區找景,當決定要拍照時,人體照相機才能拿下眼罩看攝影師想拍的畫面,之後互換角色,進行一段時間後,老師請大家回到涼亭,讓每個人畫下剛才自己最喜歡的畫面。當眼睛被蒙住時,其他感官會特別強烈,尤其是腳下觸覺以及聽覺,而這也是蔡惠君想要讓大家體驗的感受。第二個體驗是森林瑜珈,場地就在園區的觀溪平台,一邊聽瀑布聲一邊放鬆身心,看蔡惠君熟稔地伸展肢體,很難想像她過去在科技業擔任業務,每天穿著套裝高跟鞋衝刺事業,但她說,看似光鮮亮麗的生活,實則長期高壓忙碌,直到發現健康出問題,才決心改變生活。辭職後,原本就熱愛運動的她,轉職為健身教練,並參加荒野保護協會擔任志工老師,去年看到林業保育署的培育計畫,立刻加入森林療癒師的行列。森林療癒師宋麗柑:用「心」去看大自然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因為其主峰海拔2366公尺,約為八千日尺,因而取其日文諧音「八仙」,區內林木茂密,氣候清爽宜人,十文溪與佳保溪匯流其間,園區內的溪水源自深山的森林,水質清澈,這裡也是山鳥們的樂園,有非常豐富的鳥類生態,青背山雀、赤腹山雀等都是常見的鳥類,園區內的竹林也非常清幽美麗。經過一夜好眠,第二天由森林療癒師宋麗柑帶領大家五感重啟。「閉上雙眼,聆聽周遭聲音,慢慢把心靜下來。」宋麗柑在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擔任志工九年,平時喜歡登山及賞鳥,說話時輕聲細語,帶起活動優雅自信,很難想像她年屆六十,已經有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孫女,可見森林療癒師能夠吸納各年齡層、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擔任生態導覽志工多年的她,認為生態旅遊和森林療癒活動大不相同,生態旅遊是比較理性、傳遞知識的,而森林療癒則是重視感覺,用「心」去看大自然,參加森林療癒活動不用知道每棵樹的種類名稱,而是要觀察所處環境,感受陽光及綠意。很多人置身山林卻不知如何感受大自然,因此森林療癒師的任務就是帶領大家去感受,例如運用教具在大自然中尋找各種不同形狀的植物,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兩天一夜的活動,每天活動後都會再次進行身心狀態量測,看到血壓和脈搏微降,似乎開始了解何謂森林的療癒力。百場森林療癒活動現正報名中林業保育署表示,森林療癒是在優質且完善規劃的森林環境中,透過森林療癒師的引導,讓參與者運用身體的五感體驗自然,吸收芬多精,感受森林生命力,藉由療癒活動與森林環境深度結合,達到穩定血壓、提升免疫力、調節自律神經等預防保健效果,同時也讓參與者能重新認識和尊重自然環境,提高社會大眾對於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認同。林業保育署正與各領域有意發展森林療癒業務之公私部門共同合作,由認證森林療癒師設計帶領一年百場以上的森林療癒活動,開放企業員工、醫護人員、樂齡長者及一般民眾報名付費體驗,有興趣者可至台灣山林悠遊網報名: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Event/ForestTherapy負離子存起來!百條步道秘笈延伸閱讀專家簡文仁推薦登山步道!走入山林享受健康生活走進山林 簡單易行的預防失智處方箋
-
2024-10-16 醫療.心臟血管
「3飲食習慣」恐害血管彈性變差! 營養師忠告:別以為看起來瘦瘦的就安全
隨著年齡増加,血管彈性變差,若不注重飲食及生活作息,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要如何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呢?或許全球最長壽的國家------日本,能有我們取經的生活經驗,觀察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營養師黃智筠提出在生活飲食方面建議依循原則。 1、粗食、高膳食纖維食材的選擇 多吃高纖維的蔬菜食物、多選擇全榖類食物,日本人喜歡米飯,台灣近年也推行糙米飯或是五穀米飯都很好,未加工的豆類,如葉菜類、竹筍、蒟蒻、糙米、燕麥、全麥麵包、黃豆、紅豆、綠豆等,不僅可以預防便祕、降低血壓,還可減少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 2、清淡、少油炸的食物料理 食物的選擇上,肥肉、培根等動物皮要少吃,這些都含有高量脂肪,除此之外堅果類也要注意,適量攝取有益健康,因為瓜子、花生、腰果等含油量多,一不小心就過量下肚。另外,對於食物的烹調方式,也應該以清蒸、水煮、涼拌等代替油炸的料理方式。 3、注意降低膽固醇 有些隱形的胖子,就是看起來明明瘦瘦的,但膽固醇檢查數值卻高得嚇人,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很多都喜歡吃動物內臟或海鮮,這類食物膽固醇含量都很,為保護心血管攝取量,必須嚴格限制。 延伸閱讀: ·防引爆心血管疾病!中醫師圖解教按「4穴位」降血壓 經常喝2飲料也有幫助 ·每天吃家裡煮的!他體重過輕卻膽固醇超標 竟是「1烹調方式」闖禍:不少人這樣吃
-
2024-10-15 養生.聰明飲食
辣椒維他命C勝柳丁、橘子,「1種吃法」最有益!吃到辣灌水無效,什麼東西最解辣?
愛吃辣的人,不管吃飯吃麵吃什麼,總習慣加一點辣調味。為了健康著想,加天然的辣椒,一定好過加辣椒醬。但不小心吃到太辣的辣椒,不要一直灌水,喝牛奶、優酪乳、糖水、少量橄欖油才可以解辣。辣椒最辣的地方不在「籽」!農糧署指出,台灣常見辣椒有雞心椒、朝天椒、青辣椒及紅辣椒;還有帶椒香、無辣度的糯米椒及青龍辣椒等。一般認知,愈小的辣椒愈辣;而大的辣椒、青色的辣椒都不太辣,是這樣嗎?其實辣椒辣不辣,跟大小與顏色不一定有關,跟種類才有關係,上述常見的幾種辣椒,以雞心椒最辣。確實體積小、顏色紅、乾辣椒…,辣度會比較辣,但也不是絕對。更有不少人以為,辣椒最辣的部位是籽。其實辣椒帶有辣味成分的「辣椒素」,主要合成堆積在辣椒中央、辣椒籽附著的白色「胎座」上。當果實越趨成熟或乾燥時,從胎座表面細胞釋放出的辣椒素,便會附著於種子表面,使辣椒籽帶有辣味,其實辣椒籽本身沒有合成辣椒素的能力。因此,如果你不敢或不想吃太辣,把裡面那層白色辣囊刮掉,就能減輕辣度。吃到辣別灌水 4種東西助解辣而萬一不小心吃到很辣的辣椒,該如何解辣?大部份人會馬上灌水,但卻經常灌了一大瓶水後卻還在喊辣!?農業兒童網指出,吃辣椒這種灼燒感不是味覺是痛覺,是由油性辣椒素造成的,因此它不會溶於水,而是需要吃乳製品或嚼米飯,藉由酪蛋白或咀嚼,才可以有效減緩疼痛。除了牛奶,農糧署還建議優酪乳、糖水、少量橄欖油也可以解辣。辣椒維他命C含量豐 生吃最有益辣椒是維他命C含量極高的蔬果,每100公克辣椒約有120至160毫克的維他命C,比柳丁、橘子(約25毫克)等含量都還高。但維他命C加熱後會被破壞,因此建議辣椒盡量不要烹調太久。營養師李婉萍曾分享,一名個案不常吃青菜、柑橘,但體內維他命C卻相當高,詢問下才發現他有生吃辣椒的習慣。而辣椒一般用量不會太大,建議用多少切多少,如未能一次使用完畢,應裝入保鮮盒(袋)放入冰箱冷凍。如果發現表面或蒂頭出現腐爛,就應整根丟棄別再吃。【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兒童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11 養生.聰明飲食
睡不好別只怪咖啡!營養師曝4種破壞睡眠食物 後兩種有人餐餐吃
睡眠除了生理狀態,也與飲食息息相關,吃對能讓人睡個好覺,吃不對會破壞睡眠。營養師谷傳玲分享四種破壞睡眠的食物,除了大眾熟知的含咖啡因飲品,還有兩種比較容易被忽略其影響。1.酒酒精可以抑制神經,讓人盡早入睡,雖然乍聽之下酒可以促進睡眠,但是喝完酒入睡無法深眠,容易半夜醒來,讓人睡不好,所以酒精對睡眠來說是敵人。研究顯示即使是少量飲酒,也會讓睡眠品質下降9.3%,因此建議睡前三小時不要喝酒。2.咖啡咖啡中含的咖啡因會讓神經亢奮,咖啡因在人體的半衰期為五小時,例如下午三點喝一大杯美式咖啡,咖啡因含量約300毫克,即使到了晚上八點,體內咖啡因含量仍有一半150毫克。研究顯示,攝取400毫克的咖啡因,即使六小時之後仍會嚴重干擾睡眠,使睡眠時間減少一小時以上。另外咖啡因會讓人難以入睡和睡眠變淺,因此如果對咖啡因敏感,建議睡前六小時就不要再飲用。除了咖啡,常見飲品像是茶、可樂、能量飲料和巧克力裡也含有咖啡因,如果想睡好覺這些食物也得控制。3.高脂飲食含高脂肪的食物,尤其是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肥肉、奶油、五花肉、排骨等,這些食物可能會導致睡眠中斷。4.精緻碳水主食與甜食精緻碳水主食像白米飯、饅頭、麵條、白吐司,還有各類甜食,都會使血糖升得快,雖然一開始會讓人昏昏欲睡,乍看讓人容易入睡,但這些食物會縮短修復身體、鞏固免疫的深層睡眠時間。還有研究顯示,促炎食物攝取愈多,會讓睡眠品質愈差,高脂高糖食物都容易讓身體發炎,所以若想睡得好,晚餐就得吃的清淡。晚餐不要只有精緻食物,還要包含一些粗糧,讓整體血糖升得慢一點,選擇瘦肉、肌肉、魚蝦等脂肪量較低的肉類補充蛋白,再搭配深色蔬菜,增加花青素和類胡蘿蔔素,都是抗炎的成分。谷傳玲提醒如果在減肥也不要不吃晚餐,因為睡前飢餓不僅難以入睡,也會影響睡眠品質。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資料來源/營養師谷傳玲小紅書
-
2024-10-08 養生.聰明飲食
不想讓心臟病上身 營養師建議遠離這7種食物,包括加工過的義大利麵
心臟病在許多國家都是健康的最大殺手,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即使日常飲食不盡完美,也該了解減少哪些食物,可保持心臟正常運作。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飲食是損害心臟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男性每日攝取量不得超過30克,女性則是20克,但越少越好。英國營養師帕克(Tracy Parker)表示,攝取太多飽和脂肪會降低肝臟清除血液中壞膽固醇的能力,導致脂肪物質堆積在血管壁上,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洋芋片多數人每周至少會吃一次洋芋片,但由於含鹽量高 (每包25克約含0.3克鹽),可能導致心臟病。鹽的每日攝取量不應超過6克,且越少越健康。帕克指出,吃太多鹽會導致高血壓,原因是鹽會迫使身體保留水分,增加血液流量與血管壁壓力。她說,一把無鹽堅果或原味爆米花會是更健康的零食。高糖飲食高糖飲食也會使心臟健康惡化,帕克表示,為了降低風險,每天攝取的糖分不要超過30克 (七茶匙)。這是指那些添加到食物和飲料中,或存在於蜂蜜、糖漿和果汁中的糖,而不是水果、蔬菜和牛奶含有的糖。如果想吃甜食,帕克建議選擇水果、天然優格、原味餅乾或麥芽麵包。超級加工食品研究顯示,大量進食超級加工食品 (UPF) 可能會引起高血壓。帕克指出,這項研究是觀察性的,無法證明UPF會增加心臟問題的風險;不過,該研究強調以完整、加工程度低的食物為主的重要,這些食物天然低鹽、低脂、低糖,對心臟有益。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每天都應攝取約5至7份碳水化合物。然而,選擇加工過的白麵包、米飯、義大利麵與早餐穀類食品可能會損害心臟健康,且錯失營養的全穀類食物。帕克表示,保持穀物的「完整」很重要,它們含有額外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多酚與有益心臟健康的脂肪,有助降低罹患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罐裝湯品儘管罐裝湯看似健康又清淡,但通常都含高鹽與高糖,如過度食用可能會導致心臟問題。帕克指出,檢查成分標籤,即使是那些被認為是健康的食物;如果選擇正確,罐頭湯也可以是健康的,如低鹽、無添加糖,而有大量蔬菜、瘦肉蛋白質與添加全麥的。冰淇淋冰淇淋含有大量飽和脂肪、糖和鹽,對心臟健康尤其不利。帕克說,吃太多會增加高血壓、膽固醇、肥胖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些都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她建議,想吃冰淇淋時,可吃一小份或選擇優格搭配莓果或香蕉,滿足對甜食的慾望。(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10-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1物」半年瘦快10公斤!它高纖低卡助減重,還能控三高
許多網友指稱,多吃燕麥片可以減肥,對此,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純燕麥片的口感不佳,並無味道,但因含有豐富膳食纖維,食用後容易產生飽足感,而熱量又低於白米飯,想控制體重的民眾可以多多食用燕麥片。食用燕麥片好處多多 不僅營養還能控制體重蕭敦仁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公布10大超級食物,燕麥名列其中,原因在於食用後可增加飽足感 、 促進腸胃蠕動 , 還能降低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近年來,不少人將燕麥用來控制體重,如果持之以恆,確實能夠達到減重效果。食藥署指出,燕麥片富含纖維質,沖泡後體積大,熱量密度低,相對於其它主食類,不容易攝取過多熱量,適合減肥期間的熱量控制。蕭敦仁表示,曾對53名BMI25以上、平均體重90公斤等民眾進行減重試驗,每天吃2餐燕麥代餐,搭配豆干、燙青菜等小菜,1餐熱量控制在400卡;搭配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半年下來,平均每人瘦了9.7公斤。減肥期間只吃燕麥片? 仍須注意均衡飲食天然燕麥片含有豐富的鈣、鉀、蛋白質、β葡聚糖、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相當高,蕭敦仁表示,可以將燕麥片當成主食。不過,部分燕麥片產品添加糖、油脂類,以致增加額外熱量,消費者購買時應注意看營養標示。食藥署強調,燕麥片只是均衡六大類食物的其中一類(主食類),減肥期間仍應兼顧其它類別食物,應該攝取肉、豆、魚、蛋、奶等蛋白質類,及蔬菜與水果等。蕭敦仁持同樣看法,他表示,減重過程中需做到天天5蔬果,力求營養均衡,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避免流失脂肪及蛋白質,以致引發掉髮、皮膚變差等問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10-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微波爐加熱食物變乾不好吃!專家教加熱前做一件簡單的事就可解決
對許多人來說,微波爐不是用來烹飪或者加熱食物的最佳用品,如果可選擇,寧可用氣炸鍋;微波爐調理食物的最大缺點是容易失去水份而變乾,專家提出解套妙計,那就是在待熱食物旁邊擺放小量水,簡單卻非常有效。家家戶戶都可能有剩餘食物需要加熱,微波爐操作容易,但在放射線照射下,放入爐中加熱的米飯、麵食或者肉品,難免變乾,很難保有原來的美味。對多數人來說,除非時間真的很緊張,否則會選用其他方法加熱。媒體CNET作者沃斯基(David Watsky)撰文表示,不得已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時,他會在食物旁放一點水防止食物加熱過程中變乾。沃斯基說明操作過程。啟動微波爐前,將裝滿2或3盎司自來水的小杯子或玻璃杯放入微波爐,藉以保持爐內空氣濕潤,避免將食物變成靴子皮革般乾燥。只要將幾盎司少量水放入靠近食物的位置即可。微波爐射線照射食物時,也會讓食物旁那一小杯水沸騰,進而散發蒸氣。為確保食物旁的這一小杯水發揮蒸氣的濕潤作用,最好用熱水。如果希望確保加熱過程中更濕潤,可在盛裝食物的微波爐安全盤或碗中直接加水、蓋上蓋子,而後像平常一樣加熱,食物與蒸氣將更緊密接觸。加水微波的這一訣竅對許多食物都很有效,但沒有萬事通的奇蹟效果,即使有水相助,很瘦的瘦肉或緻密肉放到微波爐加熱仍難免變乾。即使一小杯水神奇如聖水,也無法讓重新加熱的披薩吃起來像第一次出爐時一樣。依食物類別看,加水微波法對雞腿肉、漢堡和豬肉等脂肪較多的肉類最有幫助;剩餘的蔬菜和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條、義大利麵和馬鈴薯也適用這一招。冷凍食品或預製餐點以微波爐加熱時,加水陪熱也大有幫助。(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9-27 養生.聰明飲食
鹹蛋出現「4情況」千萬別吃,快丟掉!專家示警 教你正確保存避免腐壞
 市面上的鹹蛋可分為生鹹蛋及熟鹹蛋,兩者到底有何差別? 鹹蛋分2種 兩者差異一次看 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潘敏雄特聘教授表示,鹹蛋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紅土醃製,步驟多,製作時間長,口感較佳、不死鹹;另一種為鹽水醃製,其醃製時間較短,味道則死鹹。此外,鹹蛋又分為生、熟兩類,生鹹蛋是鹹蛋醃製完成、沒有經過加熱的鹹蛋,蛋白仍是液態;熟鹹蛋是將生鹹蛋加熱,蛋白會凝固成白色固體狀。  觀察外觀、氣味 避免吃掉壞鹹蛋 選購鹹蛋時,潘敏雄建議,可先觀察外觀,蛋殼應完整無裂紋,表面潔淨無污漬。其次,聞一聞蛋的氣味,應該沒有異味,呈淡淡的蛋香。接著再觸摸蛋殼,應該感覺堅硬且光滑。最後,查看包裝產品上標示的有效日期,選擇在有效日期內的產品。  生鹹蛋、熟鹹蛋用途不一樣 常見作法一次看 一般來說,生鹹蛋的蛋黃部分已成固體狀,蛋白部分還呈液體,其鹹蛋黃可以切成薄片或切塊,搭配白粥或熱米飯,或者配合煎魚、燉肉等料理增添風味,甚至可以切碎加入到炒飯或麵食中,增添鹹味。至於熟鹹蛋,則可用來製作糕點、餡料或醬料,像是端午節粽子、金沙料理等,藉此增添豐富的味道。  鹹蛋這樣保存 避免食安問題 潘敏雄補充,如果有未立刻使用完的生鹹蛋,最好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可以將生鹹蛋放入密封容器中或以保鮮膜包裹好,並冷藏保存,但仍建議儘速食用完畢;而熟鹹蛋經過煮沸處理,較不容易變質,可存放在常溫下、較乾燥的區域,例如廚櫃或餐具櫃,遠離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即可。但建議無論生鹹蛋或熟鹹蛋都應儘速食用完畢,避免導致食品安全相關問題的產生。食藥署也提醒,使用鹹蛋前,若發現蛋黃變質、腐敗,或是蛋殼有破損、切開飄散臭味,都表示鹹蛋可能已腐壞,應丟棄避免食用。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皮蛋含重金屬吃多會中毒嗎? 食藥署解答了 ·鴨蛋黃、調味粉都可能摻入蘇丹紅! 營養師教「5招」避免吃下肚:顏色太鮮豔注意
-
2024-09-25 醫療.新陳代謝
病是吃出來的!醫分享天天吃飯吃麵必加一物,全家吃出糖尿病
糖尿病到底多是因為遺傳,或者是吃出來的病呢?醫師分享一家人先後確診糖尿病,與他們常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要加辣椒醬、醬油有關。醫師指出,長期偏好特定飲食,又是採取高碳水飲食,就會引發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與肥胖。天天吃炒飯、炒麵加辣椒醬 全家吃出糖尿病你覺得自己吃得健康嗎?台灣糖尿病罹患人數眾多,到底多是因為遺傳,或者其實是吃出來的病呢?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在臉書發文分享過去糖尿病看診經驗,她指出,之前有一家人先後來看診,最後通通確診糖尿病,罹病率100%。詢問他們一家人平時都怎麼吃,竟發現他們幾乎每天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楊智雯分析,長期偏好特定飲食會造成營養不均衡,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像這家人平常吃飯吃麵習慣一定要加辣椒醬,加了之後一個人竟可以連吃3碗,這樣一餐就吃下10份的醣。因為太好吃,整碗麵不需要有配菜和蛋白質,血糖立刻飆高到4、500mg/dl。而因為只吃大量的醣,很快又有飢餓感,又會再進食,造成持續的高血糖。再加上醬料裡的鈉,又增加脫水的風險,就容易引發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這是糖尿病致命性的併發症。當飲食採取高碳水飲食,就會引發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與肥胖。醬料對控血糖控血壓的人是大忌米飯是台灣人的主食,幾乎天天都可能吃到,但偏偏白米飯對控血糖的人是項挑戰,只要攝取過量就會讓血糖不穩。如果吃的是炒飯,更要注意油脂和澱粉的攝取量,吃多不但容易發胖,血糖也不易控制。營養師夏子雯曾受訪表示,一般餐廳或熱炒店的炒飯,可以看到每一粒米都被油脂包覆,燴飯的醬汁經過勾芡,等於在白飯上又添加了油脂和澱粉。所以如果有一餐吃了炒飯或燴飯,當天其他餐最好要控制油脂和澱粉減少一些,且要攝取蛋白質和蔬菜。另上述病例吃飯必加辣椒醬也是致病問題,辣椒醬、豆瓣醬等高鈉醬料,對於要控血糖控血壓的人是大忌。調味應改以天然辛香料,如新鮮蔥、薑、蒜、辣椒、檸檬、洋蔥等,再調少量醬油當沾醬,並且適量沾。3招對付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其實是可以預防的,糖尿病前期就會出現「胰島素阻抗」,而如果已經有胰島素阻抗,楊智雯建議3個調節方法:1.調整飲食:降低精緻碳水化合物攝入,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和健康脂肪。2.增加運動量:運動能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尤其是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3.調節壓力與保持充足睡眠:有效管理壓力、改善睡眠品質有助於胰島素的正常功能。另外,若需使用藥物降低胰島素阻抗的話,需由醫師診治開立處方。根據國健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數據統計,預估全國約有218.6萬人罹患糖尿病,且每年以2萬5千人的速度持續增長。糖尿病患若沒有將血糖控制好,將引發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以及進而截肢等合併症。【參考資料】.《楊智雯醫師 |陪你健康享瘦每一天》臉書粉絲專頁 .衛福部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9-21 養生.聰明飲食
到底要不要吃早餐?營養師揭關鍵 「7種健康早餐組合」穩定血糖助減重
不少人早上為了趕著上班、上學,早餐經常匆匆打發,或是因為起床太晚來不及,乾脆把早餐跟午餐併在一起吃,但早餐學問大,不僅是一天元氣的開始,養成吃早餐的好習慣,更可以維持血糖水平,減少糖尿病風險!上午10點易出現低血糖反應 不吃早餐恐致胃疾病依據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每天的12個時辰,相對應人體的12條經絡。早上7~9點正走到「胃經」,也就是在這個時段吃早餐,身體的消化利用率會是最好的。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正常的血糖值約在70~100 mg/dl間,通常人體經過一整夜沒進食,血糖就會跟著降低,此時若好好的吃一頓營養的早餐,能使血糖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可以預防常見於上午10點左右的低血糖反應。若血糖較低,較容易出現頭暈、冒冷汗、心悸等不適,進而可能影響學業及工作表現。雖然有些人習慣不吃早餐,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以在午餐、晚餐再「補」回來,但程涵宇說,早餐很重要,不能省略!若不吃早餐,容易因為早上空腹,中午時肚子更容易感到飢餓,有人更因此食量大增,反而造成胃腸負擔過重,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等胃部疾病。同時錯過早餐,長時間未進食,胃中沒有食物可以刺激膽汁分泌,會讓膽汁變濃稠,產生膽結石的機率因此變高。吃早餐助代謝 遠離糖尿病因此,不要小看吃早餐,早餐對於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和活動、預防低血糖、維持正常代謝等都有幫助。程涵宇解釋,存在肝臟的肝醣約有70-100公克,在禁食8-12小時後即會耗盡,而肌肉中的肝醣也因為沒有糖分的補充而漸漸用完,人體為了生成葡萄糖,會消耗肌肉組織,一旦肌肉減少時,人體代謝就會變差。對於體重斤斤計較的愛美一族,更可以透過吃對早餐,維持良好代謝,控制攝取的總熱量與合理的體重。同時,吃早餐也可以降低「胰島素抗性」,因而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風險。當身體的肌肉、脂肪、肝臟細胞等,無法正確有效的跟血液中的胰島素反應,就是胰島素抗性,這會造成血糖偏高,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而且,吃早餐可幫助調節身體質量指數(BMI)。通常習慣不吃早餐或是早午餐一起吃的人,多半是因為晚起床,這也常代表前一天可能較晚睡。一旦晚睡,吃宵夜的機會就大增,這時候就很容易有小腹、產生腹部肥胖的問題。低GI早餐也要注意份量 這樣吃延緩血糖上升建議早餐要吃含有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全麥饅頭、麥片、糙米飯糰等,這些食物會慢慢釋放糖分,有助於控制血糖,而且不要喝含糖飲料,可以再輔以雞蛋、豆漿等增加營養,由於多數人常忽略天天五蔬果,早餐幾乎以澱粉、蛋白質為主,建議早餐也要吃水果、蔬菜等,增加纖維質的攝取。程涵宇也提出理想的早餐組合,像是吐司夾蛋及生菜、饅頭夾蛋,或是以菜包取代肉包,再配上一杯微糖豆漿,熱量大約400卡,可提供適宜的熱量,也帶來活力滿點的早晨。如果已是糖尿病患,早餐更要注意醣類的攝取。吃吐司要切邊,看似不起眼的吐司邊,因為體積紮實,占了一片吐司20%-25%的澱粉量,熱量不容小覷。糖尿病患的主食類可盡量選擇「低GI」的糙米、全穀類,程涵宇說,低GI也就是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吃完之後,血糖上升較為緩慢,不像白米、精緻麵包等屬於高升糖食物,會讓血糖快速增加,刺激胰島素分泌。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全麥麵包、麥片等健康早餐,仍要注意進食的份量,吃太多還是會導致血糖過高,因此,不能因為是低GI食物就放心無限制的吃。選擇水果時,糖分較高、比較甜的水果也要限制份量。同時,因為高纖維蔬果可以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因此,比起一般人,糖尿病患者的早餐更應增加蔬果的攝取量,建議可吃生菜、番茄、小黃瓜等。早餐可分兩階段進食 減輕腸胃負擔不過,不少人常覺得早上剛起床胃口不好,更別說重視早餐,建議可以分「兩階段進食」,起床後先喝豆漿補充體力,等到10點左右覺得「味覺醒了」,再吃點吐司,如此也會酌量減少午餐的食量,這樣可以一舉兩得。因為不少上班族會利用午休時小憩,但如果午餐吃太飽,趴在桌上午睡,很容易對飽脹的胃部造成壓迫,若適量減少午餐的食量,也能減輕對胃的負擔。 健康早餐組合1.苜蓿芽三明治+精力湯2.起士蔬菜三明治+燕麥片3.吐司夾蛋(去邊)+少糖黑豆漿4.饅頭夾蛋+少糖豆漿5.堅果雜糧饅頭+低脂起司+水果一份+無糖綠茶6.稀飯1碗+荷包蛋1個+青菜2碟7.全麥麵包三明治+低脂鮮奶值得一提的是,假日補眠,近中午時分才跟朋友、家人悠閒的共進早午餐,這種用餐方式愈來愈流行。但是早午餐的份量大,往往有火腿、培根、雙蛋等大量的蛋白質,烹調也多以油煎等方式,油脂比例高,不適合作為一天中的第一餐,否則很容易變胖。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3 醫療.消化系統
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大腸瘜肉 遠離瘜肉癌化三餐可以這樣吃
腸道長瘜肉,千萬不可輕忽!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表示,超過9成的大腸癌是從「瘜肉」演變而來,國人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瘜肉,考量大腸癌發生率及年輕化現象,建議40歲就可進行大腸鏡檢查,有助及早發現瘜肉或大腸內腫瘤。鄭乃源說,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平均每半小時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癌蟬聯15年國人癌症之首,大腸癌好發部位以直腸及乙狀結腸最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103年至112年89022筆接受大腸內視鏡受檢者,發現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瘜肉。10年前瘜肉檢出率為59.07%、10年後來到75.78%,增加近3成,且有瘜肉者當中,近2成為易癌化的腺瘤型瘜肉。瘜肉可分為增生型、發炎型及腺瘤型,鄭乃源說,腺瘤型瘜肉易有癌變機會,研究顯示,超過8成大腸癌與腺瘤型瘜肉相關。有些瘜肉的外型平坦扁平,看起來與周遭黏膜相似,比較難發現,被喻為年輕人大腸癌的隱形殺手。幾歲要做大腸鏡檢查?鄭乃源指出,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30歲後可進行第一次篩檢,定期篩檢大腸鏡並及時切除腺瘤型瘜肉,可使5年內腺瘤型瘜肉再發生率降低6成,甚至腸癌期別發現期數也往前。大腸癌是吃出來的,鄭乃源強調,攝取過多加工肉類、蔬果吃不夠、久坐不動、肥胖、抽菸和過量飲酒,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從患有腺瘤型瘜肉者的生活型態分析,發現30.3%有抽菸習慣、32.84%喜愛吃重口味料理、51.35%體重過重、64.59%經常飲酒、64.08%有脂肪肝。遠離大腸瘜肉三餐這樣吃早餐│蛋白質+全穀雜糧・雞腿排蔬菜全麥三明治1份・無糖豆漿1杯午餐│多元營養素均衡攝取・煎鮭魚排1掌心・花椰菜+玉米筍+彩椒1碗・五穀飯1碗・蘋果1顆晚餐│適量全穀雜糧搭配多樣蔬菜與蛋白質・紫米飯或糙米飯1碗・涼拌木耳+青江菜+高麗菜共1.5碗・番茄炒蛋半碗+豆干2塊+燙花枝半碗在生活習慣及腸保健康方面,聯安營養師徐景宜建議,從飲食習慣、規律運動、補充益生菌、定期健檢著手,有利於腸癌防患於未然。・飲食習慣:每日攝取至少2000至3000cc的水、多吃原型食物、以白肉如雞肉、魚肉取代紅肉;主食優先挑選全穀雜糧,避免超級加工食品。・規律運動:實踐531原則,即每周5天、每天30分鐘、心跳達110下以上有氧運動,幫助預防肥胖和降低大腸癌風險。・補充益生菌:益生菌能改善腸道菌群平衡,並且提升腸道的免疫功能,為腸道建立一道健康屏障。・定期健檢:建議30歲起,安排完整的大腸鏡檢查,依檢查結果安排每2至3年進行定期檢測。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30 養生.聰明飲食
南瓜v.s南瓜子其實功效大不同!南瓜子能舒緩經痛、保護血管、抗發炎...男生每天吃oo顆還能保養攝護腺
南瓜籽具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Omega-6、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功效、增加血管彈性、紓解高血壓。 小小的南瓜子常被人低估了其健康益處,南瓜子實際上是一種充滿營養的超級食物,值得被列入飲食清單中。以下為您介紹南瓜子營養功效,以食用禁忌。南瓜子舒緩生理痛、保養攝護腺 有6大好處南瓜子功效好處超多,對男女性都有極大好處,堪稱超級食物。仲夏醫美診所總院長黃仲立就曾分享以下5大南瓜子好處: 促進血管健康南瓜籽具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Omega-6、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功效、增加血管彈性、紓解高血壓。 舒壓、助眠南瓜子還有維持身體機能必須的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及調節生理放鬆機能的血清素。且豐富的色胺酸,其在血清素的合成扮演重要角色,血清素可以讓大腦感到放鬆,透過轉化成褪黑激素還能幫助紓壓與提升睡眠品質。 增強免疫力、抗發炎另外,南瓜籽還含有豐富礦物質,包含磷、鈣、鉀、鐵、硒、鎂、鋅等。礦物質為人體必需營養素,能維持並增強生理機能、增強免疫力、促發身體機能,幫助身體抗氧化與抗發炎。 舒緩女性生理痛豐富的礦物質當中的「鎂」有諸多功能,可以抑制收縮神經傳導物質生成,讓身體水分平衡,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水腫外,在女性生理期間的不適,可以幫助安定情緒、子宮內膜放鬆與舒緩疼痛。 降低體內自由基黃仲立指出,南瓜籽中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硒等抗氧化營養素,可降低體內自由基,達到延緩老化、降低老化引發的疾病。鈣質則可預防骨質疏鬆。最後,膳食纖維則可改善便秘、降低食慾。 攝護腺保養南瓜子對於男性的攝護腺保養相當有益處。中國附醫衛教資訊指出,南瓜籽為營養素鋅的天然來源,有抗氧化的功效,並含有維生素E及許多有益人體的物質,可以抗發炎與促進膽固醇的代謝,能改善攝護腺肥大的症狀。 研究發現,每天吃50公克左右的南瓜子(相當於20-25個),可消除攝護腺的初期腫脹,以及強化泌尿系統與預防攝護腺增生。 此外,衛生福利部建議男性對鋅的攝取量為每天15mg,上限攝取量為35mg,如果沒有食用海鮮或堅果等鋅含量豐富的食物,一天大約只能攝取到10mg的鋅,因此男性平時不妨多吃些南瓜子、牡蠣、鮮蚵、生蠔或蛤蠣等。南瓜子、南瓜功效大不同國健署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發文提到,天冷的時候,南瓜濃湯是一道美味的料理;而窩在家裡看電視,手上的南瓜籽也是很容易一口接著一口的零食。單獨品嚐兩者有時候很難想像都是出自於南瓜,因為他們的味道、口感完全不一樣。南瓜與南瓜籽有什麼區別呢? 南瓜 南瓜子 營養成分 屬全穀雜糧類,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南瓜的果肉跟米飯一樣,都是以醣類為主要的營養。 南瓜籽就跟葵瓜子、瓜子一樣,都是屬於堅果種子類,富含鎂、鋅、維生素E。它主要的營養素是油脂。 功效好處 具抗氧化力,且可抑制癌細胞生長。 南瓜含有的黃體素具有抗氧化力,還能預防肺癌、子宮癌、乳癌、皮膚癌、大腸癌、食道癌等癌症。 南瓜含有的甘露醇可降低腸病變。 促進血管健康 舒壓、助眠 增強免疫力、抗發炎 舒緩女性生理痛 降低體內自由基 攝護腺保養 攝取注意 如果煮了南瓜濃湯,別忘了當天的飯量要少一點點。每餐建議份量:飯比拳頭多一點。 吃多了熱量很容易爆表。建議先用湯匙挖一匙出來,差不多就是1天的建議份量。 吃南瓜子要注意仲夏醫美診所總院長黃仲立提醒,南瓜籽的營養成分雖可控制血液中膽固醇,但其為高熱量食品,攝取過多也有可能會讓膽固醇上升、體重增加,因此食用量也需要控制,並不是吃越多就越好。有慢性疾病的病患,可向醫師告知慢性病史,透過完整了解身體狀況,補充適量營養素,才能達到強健體魄的功效。 延伸閱讀 南瓜抗癌又營養...他照三餐吃,血糖卻飆高!營養師:南瓜不是蔬菜,吃多反傷身 容易脹氣、胃痛?中醫師教你吃南瓜和●●●讓腸胃變強壯! 你一定不知道...原來南瓜有這麼多種!到底那些適合煮湯或涼拌?一次告訴你 資料來源:國健署食在好健康、仲夏醫美診所、中國附醫、台灣癌症基金會、食藥署 責任編輯:曾耀儀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別再汙名化「喝冰水」,好處其實超多!緩解胃食道逆流、調節自律神經...台大醫師告訴你:15個喝冰水的好處 黃金果怎麼吃?不能和什麼一起吃?黃金果營養5功效與3禁忌、價格一次整理
-
2024-08-30 醫療.中醫
婦癌多與2因素有關 飲食首要考慮中性溫和食材好吸收
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癌,在中醫體質表現常見血瘀、肝氣鬱、月經異常和出血點滴不止等現象,中醫如何調理體質,輔助減輕治療副作用?醫師建議,飲食以植物性為主、避免食用含荷爾蒙製劑食品、限制高脂肪食物攝取、少吃煙燻或燒烤食物、控制精緻糖攝取,更應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婦癌多與女性荷爾蒙、環境荷爾蒙有關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澤宏表示,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與雌激素、黃體素等女性荷爾蒙有關,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雙酚A等透過食物進入人體,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增加婦癌風險,市售漢方草本中藥飲內中藥劑量未知,建議應由中醫師診療開立藥方,以符合病患個別的體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腫科主任簡采汝說,沒有生產經驗的人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機率較高,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0至60歲,近年有年輕化趨勢,須警覺初始症狀,針對高危險群病人如服用抗癌藥物Tamoxifen者,定期接受經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厚度,當內膜增厚併有不正常陰道出血時,建議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或刮搔手術,以排除子宮內膜癌可能性。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柯皓庭表示,中醫在乳癌治療有5階段,包含「手術前後」促進傷口癒合、體力恢復;「化療期間」緩解副作用;「放療期間」緩解咽喉、咳嗽與皮膚等不適;「抗荷爾蒙治療」緩解潮紅、盜汗、失眠等類更年期症狀,以及降低腫瘤復發或轉移機率。婦癌飲食選擇 首要考慮中性溫和好吸收黃澤宏指出,婦癌患者飲食要選擇中性溫和好吸收的食材,例如番石榴、蘋果、葡萄、櫻桃、桑椹、空心菜、菠菜、胡蘿蔔、茼蒿、花椰菜、雞肉、魚肉、豬肉、排骨、雞蛋、豆漿和白米飯等,柳橙和木瓜則視個人狀況酌量攝取。中醫輔助治療要定期追蹤肝功能,謹慎使用人參、當歸等類雌激素中藥。黃澤宏說,常見補品藥膳可能非常燥熱,如麻油雞、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當歸、黃耆、人參、十全大補湯、四物湯等,要特別留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7 養生.健康瘦身
低碳水高蛋白飲食減重卻容易失眠?醫告訴你原因及注意4原則
低碳飲食好處多,可控糖、減脂、降體重,透過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幫助改善健康體態,不過,熱門的減重飲食法如果吃錯了、進食時間不對,反而會影響生活作息。63歲的阿隆為了減重,進行低碳高蛋白飲食約半年,雖然體重有減輕,卻夜不成眠。內分泌失衡 身體微亢奮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表示,攝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量過低,容易影響睡眠。飲食與睡眠大有關係,進食的時間點、吃進去的食物,都與睡眠息息相關。因為限制進食會讓血清素和色胺酸的分泌大幅減低,同時導致褪黑激素下降,當這些分泌物失衡,身體會處在微亢奮的狀態,因而失眠。顏佐樺說,像執行低碳高蛋白飲食減重的阿隆,半年下來的確瘦了,但睡眠品質卻愈來愈差,不是失眠就是早醒,讓他十分困擾。在全盤檢視他的飲食習慣後,發現阿隆的減重三餐是以大量的豆腐、豆漿與蔬菜為主,完全不碰白飯、水果,訂下嚴格標準進行低熱量、低碳、高蛋白飲食。雖然阿隆的減重效果明顯,但他有時晚上會因為太餓而吃進不少零食,而三餐又回到極為克制的減重飲食,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情緒因此多少有些波動。吃抗性澱粉 三個月改善顏佐樺建議阿隆晚餐吃一些玉米、地瓜、少量米飯等抗性澱粉,吃了能增加飽足感,不易影響血糖,可生成幫助入睡的褪黑激素。三個月後回診,阿隆的睡眠品質獲得改善。顏佐樺提到,飲食會影響睡眠狀況,其機轉原理為血清素和褪黑激素,兩者相互影響分泌、調節生理機能。血清素和色胺酸是褪黑激素的源頭,也是製造褪黑激素的原料;攝取蛋白質能夠補充色胺酸,如果餐中同時含碳水化合物,則能協助色胺酸經過大腦屏障,合成血清素。澱粉、蛋白質不足,會影響腦內激素分泌,顏佐樺建議,即使執行減重計畫或因慢性病必須控糖、控血脂,在飲食部分要掌握4原則,避免降低血清素,進而影響睡眠品質。飲食如何避免影響睡眠1.晚餐適當補充蛋白質、抗性澱粉等原型食物,最好在上床前4個小時吃晚餐。2.平時蔬菜、水果要吃得夠,每天至少3份蔬菜、2份水果,均衡攝取營養素。3.高脂肪、高熱量的晚餐會影響睡眠品質,這些食物停留在腸胃中的時間過長,加重消化負擔。4.酒精飲品可能會讓人容易入睡,卻會影響睡眠的深度、半夜容易醒來,睡眠品質變差。睡不好的原因非常多,除了飲食問題,壓力、營養素不均衡、3C使用過度也會影響睡眠。顏佐樺建議,可透過壓力荷爾蒙節律分析、甲基化代謝分析,揪出潛在失眠原因,減少睡眠用藥依賴。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4 醫療.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怎麼辦?按4穴位助改善!中醫看異膚細分4類型,對證調理控制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總讓人相當困擾,除了西醫之外也有不少人會尋求中醫協助,不過中醫究竟是怎麼看?會怎麼治療?雲鼎中醫何柏蓉中醫師說明。中醫師看異位性皮膚炎,4個中3個即符合診斷。 何柏蓉中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異位性皮膚炎與「四彎風」、「奶癬」、「浸淫瘡」等相似。症狀好發於肘窩、膝窩,可包括搔癢,以及嬰兒臉部和伸側濕疹、成人屈側皮膚出現苔癬化等典型病灶分布,還有慢性或反覆發生的皮膚炎,個人或家族史當中也可能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病史。上述情況只要符合三項或以上,即可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 中醫看異膚可細分4證型,對證調理有助控制疾病! 何柏蓉中醫師更進一步說明,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臨床辨證上主要還可分成4大類型。症狀和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中醫會依證型予以對應的治療。 風熱型:此類型患處皮膚多以鮮紅色的丘疹為主,通常會嚴重搔癢,經常抓破出血,滲出的液體不多。此型治療方向在於「祛風涼血」,可選用金銀花、蟬蛻、荊芥、連翹、防風、牡丹皮、梔子、牛蒡子等。 濕熱型:此類型與風熱型相似,患處皮膚顏色通常也多以鮮紅為主,並且也會嚴重搔癢,不過滲出的液體會較多,皮膚抓痕明顯,而且抓破的傷口糜爛。此類型治療會著重在「清熱除濕」,可選用有龍膽草、地膚子、黃芩、知母、蛇床子、苦參、黃柏等。 脾虛濕盛型:此類型的患部皮膚,相較前兩者不會有明顯的鮮紅,可能會滲出較多液體,但顏色較為清晰。此類型治療主要會在於「健脾除濕」,可選用陳皮、茯苓、白鮮皮、薏苡仁、白朮、厚朴、蒼朮、藿香等。 血虛風燥型:此類型通常病程已發展較久,患部的皮膚已經有明顯粗糙、伴隨苔癬化、色素沉澱、或甚至皮屑附蓋等情況,滲出的液體則較少。此類型治療會著重在「潤燥養血」,可選用何首烏、生地黃、赤芍、丹參、紫草等。 異膚日常保養不可或缺!多按按4穴位有助改善。 作息、衣物、藥浴洗澡:發現異位性皮膚炎盡早檢查治療相當重要,而除了治療內服藥物之外,日常保養也不可或缺。何柏蓉中醫師建議,生活作息要保持良好,避免熬夜。衣服建議穿著寬鬆的衣物,並以棉質為主,盡量避免穿太緊、或是穿動物毛料的衣物,以防刺激皮膚。洗澡的外用洗劑可先詢問中醫師選用地膚子、浮萍、牡丹皮、苦參、土茯苓等,做成藥浴包或是用藥汁擦洗。 飲食也要注意:飲食方面注意避免燒烤、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主食盡量以白米飯為主,少吃麵食類。平常也可以適量的食用薏仁、四神湯幫助健脾除濕,或以紫蘇葉、薄荷等泡茶飲用。 4穴位助改善:平時也可以多按壓相關穴位,包含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等。合谷穴位置約略在虎口,拇指和食指的交會處。曲池則可先將手肘彎曲,找到手肘彎曲時的皮膚折紋最末端,此處便是。血海則可先將膝蓋90度彎曲,手掌蓋於膝蓋,約略在拇指尖端處。三陰交則約在足內踝尖往上約4指幅寬處。 異位性皮膚炎可循中醫師協助,妥善的治療調理,日常也做好保養,有助控制病情,與異膚和平共存,也有利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別放棄治療!中重度病友健保武器選擇多! .「三伏貼」簡單改善過敏疾病!中醫副院:配合良好生活可改善8成!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