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6 養生.營養食譜
搜尋
立夏
共找到
22
筆 文章
-
-
2024-05-10 養生.抗老養生
夏季宜養心、健脾、排濕! 小心暑熱型感冒,中醫師推薦「生脈飲」化濕行氣
立夏節氣後,夏天正式來臨,天氣漸漸變得愈來越愈炎熱,「濕氣」與「暑氣」讓身體感到疲乏沉重。台北慈濟醫院中藥局藥師陳昭元在廣播「名醫時間」中分享,中醫養生強調跟著四時變化規律,依寒熱涼溫而調整。夏季養生要掌握養心、健脾,避免濕邪導致暑熱型感冒。立夏保養著重於「養心」陳昭元以「黃帝內經」為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是健康養生的根本,立夏之後,要順應晝長夜短的變化,作息晚睡早起,多增加戶外活動排汗,並增加適當的午休養心。夏天屬火,中醫認為火氣通心,保養著重於「養心」,如果舌尖偏紅、暗黑,代表心火太旺,要多吃清心瀉火的食物。如果感到心氣煩躁,可以按壓膻中穴,用指腹輕揉人體前正中線與兩乳頭連線中點位置,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夏天為什麼會心火過旺?陳昭元提到,夏天濕氣重,容易造成暑症,中醫把暑症分成傷暑、中暑,同樣都會讓人感到心煩,有面紅耳赤、脈搏跳動加快等現象。傷暑與中暑的差異傷暑:身熱、多汗、頭痛無力、氣少倦怠、胸悶等,口渴喜歡喝飲料;治療以祛暑解表為主。中暑:頭暈、身熱、煩躁、無汗、突然暈倒、手足發冷、脈大而虛;治療宜用芳香開竅,醒後用甘寒清熱。中醫師推薦「生脈飲」 可化濕行氣過度炎熱的天氣,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出現中暑的現象,陳昭元推薦「生脈飲」,人參、麥門冬各3錢,五味子1.5錢,使用1000c.c的水小火煮30分鐘,放涼後當水喝。夏天煮生脈飲宜用白參涼補;有高血壓、易失眠與煩躁的人,人參可減量。腸胃不好的人,可酌量添加砂仁、白朮,可化濕行氣,顧好腸胃病提升吸收能力。夏天炎熱易讓人體毛細孔張開,流汗後吃下寒冷食物或吹冷氣,把暑邪、寒邪、濕氣都帶進體內,就引起「寒濕挾寒型」的暑熱型感冒。中醫可藉由食療達到緩和病症及治療的效果,推薦清暑湯、酸梅汁、綠豆薏仁湯,同時補充水分。.清暑湯:菊花、白銀花、白扁豆,可抗病毒、去除體內濕氣。.酸梅汁:酸梅、山楂、白朮,具有健脾胃及幫助消化。.綠豆薏仁湯:綠豆、薏仁、生甘草,可清熱、健脾、祛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9 名人.好食課
番茄、葡萄、荔枝一份到底是幾顆?一圖看懂常見夏季水果份量
常聽營養師說一天要吃2-3份水果,到底一份水果是多少?就讓營養師用一張圖告訴你!前幾天剛過立夏,也就代表夏天已經悄然來臨,說到夏天就一定會想到幾個水果,可一天到底建議吃多多,好食課Anna李宜樺營養師這就整理每一份水果份量報你知!*以下資訊參考食物代換表,以一份水果(60大卡)可食部分份量做呈現,因顆數可能因果實大小顆而有差異,因此份量以重量為準。.聖女番茄:可吃 20-23顆小番茄(220克)。.葡萄:可吃 13顆葡萄(85克)。.荔枝:可吃 6-9顆荔枝(100克)。.李子:可吃4顆李子(145克)。.蓮霧:可吃 2個蓮霧(165克)。.百香果:可吃 2顆百香果(140克)。.奇異果:可吃 1又1/2顆奇異果(105克)。.蘋果:可吃 1小顆蘋果(共130克)。.芭樂:可吃1顆土芭樂或1/3顆泰國芭樂(155-160克)。.水梨:可吃3/4個水梨(145克)。.香蕉:可吃 半根香蕉(70克)。.火龍果:可吃 1/4顆火龍果(110克)。.芒果:可吃 1/5顆芒果(105克)。.鳳梨:可吃八分滿飯碗的鳳梨(共110克)。.西瓜:可吃八分滿飯碗的西瓜(共180克)。*不想秤重可簡單以碗做份量評估,約八分滿為一份水果,或以一顆拳頭做份量評估。【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夏季水果份量圖鑑!營養師說的一份是多少?】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4 養生.抗老養生
立夏宜養心!「養生7指南」教你如何吃跟運動,袪燥解暑不生病
立夏,是陽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標誌著春季逐漸過渡到夏季,氣溫逐漸升高,陽氣逐漸盛行。到了這個時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是一年中陽氣旺盛、萬物繁衍茂盛之季,植物開花結果。同時順應晝長夜短,民眾可以晚睡早起,不過這裡的晚睡不是凌晨時刻唷!在古時候夜間11點就算晚了,而早上則應該隨日出五六點鐘就起床。如果想出外運動,可選擇太陽較弱的早晨或是傍晚。立夏養生7要點立夏節氣的養生,既要順應自然的變化,也要注意適應氣溫的變化,保護身體健康。以下是關於立夏節氣的養生秘方。一、養生宜養心立夏之際氣溫逐漸升高,,暑易傷氣,濕邪黏滯,此時容易發生煩躁上火的情況,可能引發陽邪,導致多汗、心煩、倦睏、風濕、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症狀。因此,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養心為上」,即可人順、氣和,任何動作不急不緩,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和,即可平安、順心的度過此節氣。二、飲食多吃袪燥解暑食物立夏後氣溫漸熱,此時飲食也應做適當的調整。在飲食方面,可以多選擇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多喝水也很重要,可以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預防脫水。飲食適量攝入一些涼性食物,如黃瓜、西瓜、苦瓜、蓮子、甘草、芥菜、紅豆等等,透過當令飲食可幫助緩解暑氣和燥熱,同時袪除心火,達到養心入靜、清熱利水的成效。同時,避免過多攝入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增加消化負擔,引起腸胃不適。三、適度運動鍛煉立夏之後,陽氣逐漸盛行,是進行運動的好時機。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力,有助於保持健康與活力。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夏季的運動方式,如游泳、慢跑、打太極、散步等。此外,由於立夏節氣的氣溫變化較大,進行運動前應做好充分的熱身,避免受傷。四、保護皮膚做好防曬隨著氣溫的升高,陽光中的紫外線也變得更強烈。保護皮膚,防曬是非常重要的。在出門時,應該做好防曬措施,涂抹適量的防曬霜,選擇遮陽帽、長袖衣物等。此外,立夏是皮膚容易出現問題的季節,如痘痘、過敏等。因此,保持皮膚的清潔和護理很重要。選擇適合的護膚品,保持皮膚的水分和彈性,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的皮膚問題。五、注意飲食衛生隨著氣溫的上升,食物更容易變質,容易引起食品中毒等問題。因此,在立夏節氣中,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食材的選擇要新鮮,食用過期食品可能導致食品中毒。食物的保存也要注意,避免長時間放置在高溫環境中。烹飪時要注意食材的熟透,避免生食或半熟的食物。六、保持情緒平衡立夏節氣,陽氣盛行,人們的情緒也容易波動。一方面,春季的陽光明媚,有助於提升情緒,但另一方面,氣溫的上升也可能使人感到煩躁不安。保持情緒平衡很重要。可以通過適當的休息和放鬆,進行一些舒緩壓力的活動,如閱讀、聽音樂、做瑜伽等,來調節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七、注意防暑降溫立夏之後,氣溫逐漸升高,容易引起中暑等熱射病。在外活動時,應注意適時補充水分,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如果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此外,適時降溫也很重要。可以選擇在陰涼的地方休息,使用電風扇、空調等降溫設備,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立夏節氣,春季逐漸過渡到夏季,氣溫逐漸升高,陽氣逐漸盛行,是一個適應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在這個節氣裡,我們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身體狀況,適時調整生活方式和養生方法,以保持健康與活力。在立夏節氣中,飲食養生、運動鍛煉、保護皮膚、注意飲食衛生、保持情緒平衡以及防暑降溫等方面都需要特別關注,能夠有效預防中暑等健康問題。我們應充分利用陽光明媚的日子,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的空氣,增強體力和活力,迎接夏季的到來。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3-11-29 養生.人生智慧
元氣的一天 24節氣占卜卡-使用說明
《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是元氣網2023年末推出的實體產品,作為最早關注24節氣的媒體之一,除了健康之外,元氣網也整合24節氣運行與正向心理學,製作出《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當覺得今天迷惘的時候,透過《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可以給你一些人生正面的指引,當今天起床,想要一些想法的時候,《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可以給你一些方向。立春【建言】你關注什麼,就會創造什麼【提醒】對的方向,是成功的基石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也是24節氣之首,代表的是萬物生機,象徵著開始。在開始的時候,就需要決定好方向,所以關注在對的方向,才會創造出自己想要的一切。當你想要快樂,就不要去回憶起不開心的事情;當你想要幸福,就不要沉浸在不幸的事物中。所以,對的方向,才是成功的開始,如果方向不對,當然就無法達成所想。雨水【建言】真誠的讚美,是人生成長所需的養分【提醒】發現自己值得讚美的事,能增強自信心來到雨水時節,表示春季剛開始,氣候尚未回溫,水氣逐漸增加。水,是人體必需的物質,代表著身體的養分;水也無私地供給給全人類,代表的是真誠的奉獻,象徵著滋潤。真誠的讚美是給予自己、他人最好養分,所以請多多地發自內心地讚美自己、讚美他人吧!驚蟄【建言】真實的力量往往藏在恐懼背後【提醒】直面恐懼,才能產生勇氣驚蟄過後,大地轉暖、春雷乍響,萬物方才甦醒。「驚蟄」即意味著上天以打雷的方式驚醒蟄伏冬眠中的動物。雷電象徵著驚嚇、恐懼,但是這樣的恐懼與驚嚇,並非惡意的,而是真實存在的力量。這意味著,當我們面臨恐懼時,唯有直面恐懼,才能產生勇氣,獲得恐懼之後的真實力量。春分【建言】養生就是養心,身與心不可分割【提醒】營養與運動,不只是供養身體,也滋養心靈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代表著陰陽平衡,身心均衡,所以養身體之外,養心也很重要,身與心不可分割。不管是中醫、西醫,都認為飲食營養與運動伸展,除可以保養身體,還能夠透過吃對食物、運動身體,達到穩定情緒,心理平靜的作用。所以營養與運動,不只養身,還養心。清明【建言】清楚的思考,是行動的基石【提醒】做決定時,一定要讓自己頭腦清明清明時節,冬天已去,春意盎然,經過春雨洗滌後的空氣清新,風景明朗,故稱此時節為「清明」。簡單來說,清明就是清澈明亮,所以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也需要讓腦袋清澈明亮,想清楚之後再行動。穀雨【建言】貴人,是點亮生命的人【提醒】遇不到貴人,就做自己的貴人來到榖雨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幫助很大。所以榖雨對榖物來說,就是一陣及時雨,對應人際上就是「貴人」。所謂的貴人,就是對自己有幫助的人,貴人可以點亮生命,讓自己的能力、眼界、思維都更上層樓。如果生命中遲遲沒有遇到貴人,就要積極面對一切,主動出擊,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貴人。立夏【建言】機會出現時,帶著熱情去創造它【提醒】熱情是專注於令你興奮事物所產生的力量立夏時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一年中陽氣旺盛、萬物繁衍茂盛之季,植物開花結果。夏天代表著熱情,所以做任何事情時,一定要專注在你所喜歡的事物上,然後用熱情的態度來面對、創造。小滿【建言】豐盛的生活來自於心態,而非物質。【提醒】不滿足是動力,也是詛咒。小滿,象徵稻穀漸漸結實飽滿,雖仍未成熟,農夫可以想像未來作物成熟之景,帶來豐收的盼望。小滿象徵著未來豐收,這意味著所有的豐盛,都來自於自己的心態。需提醒的是:不滿足可以帶來成長的動力,也有可能因為不滿足的心態,導致陷入貪婪的痛苦中。所以,懂得讓自己處於豐盛心態,可以讓自己更快樂。芒種【建言】人生就是一段冒險,大膽地挑戰它吧!【提醒】安穩,是人類身邊最大的敵人芒種時氣溫升高,空氣中瀰慢著悶熱濕氣,讓人感覺覺得睡意高張、疲乏無力。芒種象徵著停滯、安逸,抽到這張卡就代表目前陷入了停滯狀態,此時應要想辦法做出一些突破,因為人生就是一場無法回頭的冒險,需要你勇敢地挑戰它!夏至【建言】謙遜,是自我覺察的能力【提醒】過度謙遜,反而讓自己失去自信夏至當天,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也就是夏季的極致,此後白天時間將越來越短。夏至象徵著盛極,這時候我們需要謙遜地面對人生。謙遜,就是自我覺察的能力,當我們能做好自我覺察,就能避免盛極而衰。是需要提醒大家,過度的謙遜,反而會讓自己失去自信,所以要懂得拿捏尺度。小暑【建言】所謂的好運,就是聰明的努力【提醒】讓自己成為好事的連結,生活會越來越好小暑代表天氣開始逐漸炎熱,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小暑是大暑的過度時節,象徵著連結好運。一個人之所以好運,是因為嘗試的次數夠多,而且嘗試的方向若對,聰明加上努力,就是好運的根本。所以,讓自己成為好事的連結,就能讓生活越來越好!大暑【建言】熱情,是成就自己的鑰匙【提醒】激情是一時的,熱情是長久的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後就會轉入秋季。夏季代表熱情,大暑象徵熱情的最高點,當一個人擁有熱情時,就能成就很多事情。但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會把激情與熱情搞混,熱情是來自於對事物由衷喜愛所產生的力量,而激情是外界刺激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所以當外界刺激消失時,激情就會消失。抽到這張卡,就是提醒自己,到底手邊這件事情是激情,還是熱情?立秋【建言】探索自己的渴望,並讓它成真【提醒】大部分的渴望,是心靈需求夏季的炎熱漸退,初秋的氣息漸濃。農民們通常會趕在立秋前後完成二期稻的插秧工作,要不然就來不及,所以立秋象徵著渴望豐收的心。抽到這張卡,代表你需要探索自己的渴望,然後想辦法採取行動,讓渴望成真。但同時也要提醒:很多的渴望,是源自於內心的不滿,如果沒有先滿足心靈需求,就算完成再多的渴望,也都會感到空虛。處暑【建言】所有偉大的事物,都是從小地方開始【提醒】取得每一場小勝利,才會累積大成就「處」有止的意思,指暑氣到此打住。這時候開始,雖然白天很熱,早晚會開始變涼,因此處暑代表微小轉變的開端。抽到這張卡,代表著你目前在做的事情可能很微小,但很有意義,所以不要覺得事情很小,就覺得不偉大,因為所有偉大的事物,都是從小地方累積起來。懂得取得小勝利,才能累積大誠就。白露【建言】我所做的每件事都增加了我的價值【提醒】沒有一件事情是浪費的,從來沒有白露是秋季轉涼的標誌,也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氣裡,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身體和心理也會因此產生變化。所以,白露代表著改變的契機。抽到這張卡時,代表著轉換與改變,而所有為了改變所做的事,都是有意義、有價值,沒有任何浪費。這也同時提醒自己,無論所做的大小事情,不管對錯,都有其價值存在。秋分【建言】接受他人的祝福,也祝福他人【提醒】要相信自己值得接受他人的善俗話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天氣將逐漸轉涼。秋分代表著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需要平衡,抽到這張卡,代表著接受他人的祝福,也祝福他人。你要相信自己是值得他人祝福,你給予他人的祝福也同樣有價值。寒露【建言】成熟,就是用雙方舒服的方式相處【提醒】人際相處,應該是愉悅的互動過程寒露後氣溫較白露更低,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且帶寒意,故名寒露。在台灣,此時二期水稻已到抽穗末期,進入成熟期。這張卡代表著成熟的人際關係,也就是懂得用雙方舒服的方式來對待彼此,這才是良好的互動。霜降【建言】感恩可以治癒所有負面情緒【提醒】感恩,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祝福霜降時節代表天氣變冷、開始降霜。台灣的霜降時節,稻田開始呈現一片金黃色,農夫們也準備收割。抽到這張卡,代表著豐收的感謝;提醒自己要記得感恩這世界上對我們好的事務,也要感謝所有對我們好的人。當我們感謝一切發生的時候,我們在祝福著世界,而世界也會祝福我們。立冬【建言】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突破的機會【提醒】困境就是人格的試煉在中國北方的大地,這時候天氣會顯著變冷,動物準備過冬藏匿,而農村的工作也越來越少,進入「冬藏」的狀態。抽到這張卡,就是提醒抽卡者,所有的挫折都是突破的機會點,所以不要害怕挫折,而是把挫折當做是試煉自己的機會,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茁壯。小雪【建言】珍惜你的才華,而非私藏【提醒】我是一個特殊、獨特的人時節來到「小雪」,此時氣溫逐漸下降,身體因應較低的氣溫,會把大部分的能量用於保持身體溫度,導致體內防禦力變弱。這張卡是在提醒抽卡者,雖然要把能量珍惜,不要私藏,這樣只會讓防禦力變弱,所以要適時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珍惜專屬自己的才華,然後盡情揮灑自己的能力。大雪【建言】真正的強大,是能確實直視自己【提醒】接受自己,才能真正踏出第一步大雪時節,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抽到這張卡的你,代表著面臨許多的考驗,所以要提醒自己,真正的強大,就是直視自己的內心,當你的內心已經準備好時,就能踏出第一步,讓自己越來越強大,可以征服所有的困難。冬至【建言】我花的每一分錢都增加社會的價值【提醒】把錢花在能增加價值的地方過去,冬至是喜慶的節期,而且慶祝方式非常多,包括拜拜、送禮等,大家會在這個時節大肆飲食慶祝。抽到這張卡,代表著所有的消費,都是非常珍貴、可以增加社會價值,所以在消費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問自己:這個消費讓我增加了哪些價值?又增加了什麼社會價值?這樣一來,消費將變得有意義。小寒【建言】享受獨處的人,更強大【提醒】獨處是一種心境,而非人際的孤獨民間俗諺「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正值隆冬,離暮春尚遠,小寒的寒冷程度往往超過大寒。這張卡代表獨處,而獨處並非孤獨。暗示抽卡者應該要慢慢學習享受獨處,享受獨處時的思考、靜默與自我對話,好讓自己整理思緒與規劃未來。但要提醒的是:獨處並非人際孤獨,人必須維持一定的人際關係,才能減少心理問題。大寒【建言】愛自己,就是接納所有的自己【提醒】多愛自己一點,才有能力去愛人大寒是24節氣最後一個,也代表最寒冷的時節已經到來,過了大寒天溫度就會逐漸溫暖。大寒代表著最後,也同時代表著開端;所有的結束與開始,都是因為「你自己」。所以,抽到這張卡的人,是在提醒你要愛自己,要懂得接納所有的自己,當你能夠接納所有的自己,你才能愛自己;當你願意愛自己的時候,你才有餘裕去愛人。所以,請懂得先愛自己,然後再愛人。
-
2023-05-05 養生.抗老養生
立夏「晚睡早起」!「1湯1茶」護脾養心
立夏「晚睡早起」 注意睡眠與運動時刻立夏,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通常是國曆5月5日到5月7日之間,今年則是在5月6日。到了這個時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是一年中陽氣旺盛、萬物繁衍茂盛之季,植物開花結果。同時順應晝長夜短,民眾可以晚睡早起,不過這裡的晚睡不是凌晨時刻唷!在古時候夜間11點就算晚了,而早上則應該隨日出五六點鐘就起床。如果想出外運動,可選擇太陽較弱的早晨或是傍晚。「四神湯」護脾立夏分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螻蛄(青蛙)在田間鳴叫,接著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想像在鄉間田野吃著沁涼入脾的西瓜、耳畔絡繹不絕的蛙鳴,是否十分愜意呢?但是從立夏開始便是進入夏季,天氣逐漸炎熱,氣溫升高,人體容易流汗。當肌膚腠理打開,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暑邪所傷而生病,暑邪挾熱挾濕,進而影響脾胃消化功能,降低食慾。又或飲食貪涼,導致脾陽受損,出現腹瀉、腹痛的情況。那該如何自我照護呢?這時候「四神湯」就是很棒的食材。傳統的四神湯組成有山藥、茯苓、芡實和蓮子,不過現代有許多人會加入薏仁或取代茯苓,以上食材其實都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浮小麥」養心中醫認為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應的,心通於夏。夏季氣溫升高後,人體極易煩躁不安,因此,建議煮些「浮小麥」當茶飲。浮小麥,性涼、味甘、歸心經,具有斂汗、益氣、除熱的效果。可以浮小麥30克,加水500cc,煮沸後再燜一下即可飲用。但還是要提醒民眾,每個人體質不同,建議還是由您的中醫師親自調理最適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補冬做不好反惡化 中醫師:疫後千萬別亂補
今天是24節氣中的立冬,也是冬天的開始。在台灣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許多人迫不急待今晚就要去大啖麻油雞、薑母鴨。但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提醒,出現嘴乾、嘴破、喉嚨痛的「虛火」者不適合補之外,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疫後者也千萬別亂吃,小心補過頭。陳麒方表示,以中醫學理來說,雖然最冷的時間點落在冬至前後,但一年當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是季節交替的日子。而在四立前一兩天是「四絕日」,天氣的乾濕冷熱和溫差變化大,尤其次立夏、立冬更是寒熱轉換時間點。過去民間習俗會在立冬進補,作為一年辛勞給身體的犒賞,以恢復元氣。陳麒方說,因為過去農業社會,立冬是需要儲備能量的時候,因此有此補養的習慣。但現代人生活型態不大一樣,不需要特別儲備能量,也不需要特別進補。他說,除非是精神體力不佳、胃口不好、怎麼睡都睡不飽,或是腸胃不佳,如容易便秘或拉肚子對天氣變化較敏感、「體虛」的人,才需要適度滋補。可在食材中加入薑、當歸、茴香等溫熱的藥材,並用米酒烹煮,讓藥力更容易發揮。但是陳麒方提醒,有些民眾雖然身體疲憊,但有嘴乾、嘴破、喉嚨痛等症狀,表示體內正在發炎,屬於「虛火」的狀況,反而不可吃溫熱的藥膳進補。另外,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流行,還有許多人染疫。他也提醒,疫後也千萬不要因為立冬而跟著去「補冬」。陳麒方說,不論是《傷寒論》的「差後勞復」或是孫思邈《千金方》談食禁的篇章中都提到類似的論述,外感要治療、清餘邪,就需要「引邪外出」。像是新冠肺炎一類的外感,染疫後還使用溫熱的藥材補身,反而封住外出的路,讓餘邪留體內,造成病情惡化。他說,這些人可食用添加茯苓、芡實等平性藥材、較平緩的四神湯,或是不加藥材的雞湯、滴雞精等,補充營養,又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
2022-08-14 醫療.中醫
西施捧心、關公臉紅 究竟有什麼毛病?
學中醫的人一定都記得,課堂上教授都會問學生「西施捧心,究竟是什麼病?」這個命題很大,因為從究竟西施是哪裡痛?怎麼痛?到底為什麼要捧著心?是心,還是胸口?有沒有咳嗽?頻率如何等等問題都要問清楚才能進行診斷。掌握四診「望聞問切」,就能找出病患問題。記得那年我在上課時,教授才開口問,就有同學急著回答是心臟病、心肌梗塞、肋骨裂、肺氣腫等等,還有同學開玩笑地說「她裝的!」西施捧心不只在歷史故事上引起爭議,也在中醫醫學界引起熱烈的討論。但是,中醫看診,絕不能用瞎猜的,而是「四診」。說個有趣的事,很多病患都以為我會算命,每當我一語說中病患的生活作息以及身體不舒服的毛病時,病患總說「吳醫師妳算命好準喔,是看面相還是手相,幫我看看財運好不好……」說中病患的生活作息,不是我會算命,而是中醫的「四診法:望聞問切」。我們中醫看診時,不用聽診器,不用看血液尿液檢驗的數字,只要掌握好望、聞、問、切,就知道病人發生什麼問題。因此中醫角度的心臟,除了脈搏心跳外,還攸關氣血循環。也就是說,心臟的健康程度會反應出氣血盛衰,所以察看氣血的循環可以掌握心臟是否出狀況。我們可以從這些地方觀察:1.眼晴的眼白眼睛若是無神、乾澀、甚至眼袋很大,都是氣血不足的徵兆,有句俗話說「人老珠黃」,就是氣血衰竭所造成。2.看耳朵若是耳垂有摺痕,代表心臟或血管可能有阻塞、彈性不好的問題,病理狀況越明顯,刻痕就會越深。以中醫的角度來說,耳垂摺痕是出現心氣阻滯或氣滯血瘀的現象,所以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3.看手指甲的月牙如果一個人手指甲上沒有月牙,或只有大拇指有月牙,顯示體內寒氣重、循環差、氣血不足;如果一個人手指甲上月牙過多、過大,則容易患甲亢、高血壓等病。若再加上指甲上的豎紋,說明身體氣血兩虧,透支了,是提前衰老的象徵。除了上述看眼白、耳朵和手指的月牙之外,中醫也會從面色分辨心血管疾病的狀態。不同疾病會呈現不同面色,「有諸內必形於諸外」。陳壽所寫《三國志.關羽傳》裡,寫著關羽紅臉綠帽,一身青衣,而戲曲舞台上,為了展現人物形象,則以不同顏色的臉譜,來展現不同人物性格。像關羽是紅臉,表示熱情忠誠,忠肝義膽,義薄雲天;而曹操是白臉,表示冷淡與奸詐。但在中醫上,關羽若真到了「面如重棗」的地步,恐怕是很嚴重的高血壓。中醫望診中面色一項,主要會先分辨青、赤、黃、白、黑。不同的疾病狀態下,會呈現不同面色。像關羽是出了名的火暴脾氣,又經常通宵讀《春秋》,是個夜貓子,飲食多大魚大肉,經常喝酒。這樣的生活形態,中醫推論關羽應該有嚴重的高血壓。中醫強調「有諸內必形於諸外」,內在的疾病多有外在表現,透過望診的及時診治,可防患於未然。高血壓的人,大多會臉紅;心臟瓣膜病中的二尖瓣脫垂者的臉,則像塗了腮紅一樣「面紅如妝」;嚴重心臟疾病患者,出現則是高熱昏迷,汗出如油,皮膚灼熱,面色發紅。我們的身體狀態,都會反映於外在。我也長期從病患身上得到驗證,有些病患一進診間,我簡單地看一下臉和手,就說中了這個人的生活狀況。有時候說得太準了,還把病患嚇到直問「吳醫師,妳會通靈喔,要不然我什麼都沒說,妳卻知道我做了什麼事。」補血益氣.紅豆紅棗湯材料:紅豆30克、紅棗5顆、紅皮花生30克、冰糖少許作法:1. 先將食材清洗乾淨後,泡水2小時。2. 所有食材入鍋,加足量清水,慢火熬煮或使用電鍋煮到軟爛即可。3. 完成後放入冰糖。功效:這道湯主要是取紅豆、紅棗的益氣補血之效,紅豆能補心血、清心火,改善心臟活性。尤其立夏之後,氣溫漸升、水氣增加,食用紅豆能排濕,補益心脾。紅棗則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改善失眠,助養心神。冰糖份量可依個人口味斟酌。 年長者適用.補氣養心茶材料:太子參5錢、蓮子(可含蓮心)5錢、丹參3錢、淮山5錢、薑3~5片、紅棗6枚作法:將太子參、淮山、蓮子、丹參、薑、紅棗放入鍋或養生壺,加入約2000毫升沸水沖泡,或煎煮30分鐘後,當茶溫熱飲用。功效:補氣養心茶適合一般人飲用,尤其年長者容易覺得累,走路沒力氣、元氣也不夠,通常屬於虛不受補體質,此茶飲可以補氣。太子參可潤肺滋陰,蓮子可安神、養心,體內有虛火者,蓮子心不要挖掉,丹參可通血、活血,淮山加上薑、紅棗,可以平衡寒氣。
-
2022-05-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夏後如遇梅雨季遲來,天氣濕熱食慾不振!中醫建議蓮藕食療 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功效
天氣潮濕又悶熱,已能感受到夏天的腳步。中醫師賴睿昕指出,時序進入「立夏」後,也象徵進入夏季,但是今年梅雨比較慢來,所以今年是個潮濕悶熱的立夏,這時立夏飲食建議以清淡為主,立夏時節飲食上如果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容易導致腸胃濕熱影響運化功能。立夏時期如遇梅雨季節遲來 易導致身體水分代謝出問題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熱邪,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臉上油以及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這時因為低下的免疫力就很容易被新冠肺炎所侵襲。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而綠豆薏芢湯有消暑祛濕的效果,可以多多食用,有助於去除身體的濕熱。賴睿昕解釋,立夏時期如果碰上梅雨季節遲來很容易導致身體水分代謝出現問題,通常人會變得口渴,喝水也常常不容易解渴,身體容易水腫,常覺得早上小腿比較細,但是到了下午或傍晚就覺得小腿變脹,早上起來發現自己兩頰或眼下浮腫,常常容易覺得疲倦,頭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濕毛巾,大便稀軟,有時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難沖掉。天氣濕熱就會常常覺得沒胃口 改善食慾不振建議吃飯前適量喝點湯甚至很容易得腸胃炎拉肚子,女生分泌物多,甚至時常感染,有異味及搔癢,以上都是立夏節氣常常出現的症狀,這時太甜的熱性水果如菠蘿蜜、榴槤、芒果都屬於助濕之物不宜多吃,特別是當明顯感到環境濕氣帶來的不適時。而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也不宜無限量食用。建議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天氣濕熱就會常常覺得沒胃口,若想改善食慾不振的狀態,賴睿昕建議吃飯前適量喝點湯,如菜湯、魚湯、肉湯等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助於促進食慾,吃飯時可以搭配一些涼的粥類如綠豆薏仁湯、絲瓜湯等一起吃,既可以補充鈉、鉀等電解質和水分,又能增加食慾。立夏養生推薦蓮藕食療 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功效立夏養生食療可以推薦蓮藕杏鮑菇湯安神潤肺養胃,可以有效的促進食慾,蓮藕就是食療養生聖品。賴睿昕進一步說明,以中醫觀點來看,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的功效。生藕性味甘寒,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散瘀,適用於口乾舌燥及火氣大的人;蓮藕煮熟後,性由寒轉溫,有健脾養胃、補氣養血、止瀉的效果,適合胃腸虛弱、消化不良的人食用。也可自製蓮藕汁,做法很簡單,就是把蓮藕煮熟(或蒸熟),再加水、冰糖,用打果汁機打成汁即可馬上喝了。【養生食補】自製蓮藕汁▸材料:蓮藕、冰糖▸快鍋做法(用電鍋蒸熟亦可):(1)蓮藕連皮洗淨、切段(連皮一起吃)。(2)置入鍋內,加水蓋過蓮藕。(3)蓋上快鍋蓋,中大火加熱到快鍋指示器上升到第2條紅線,轉小火煮30分後關火。(4)快鍋洩壓完成,取出蓮藕,就有煮的軟綿不爛的蓮藕了。(5)煮好的蓮藕塊冰在冰箱,想喝熱的蓮藕汁,就可以用熱水和冰糖一起下去打果汁機打,馬上就有1杯溫熱的蓮藕汁了。
-
2022-05-05 養生.抗老養生
今天「立夏」生活有禁忌?專家報四字秘訣給你知
今天的晚上8時26分,節氣會進入「立夏」,民俗專家楊登嵙說,「立夏」後氣溫漸熱,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不論做任何事情,有四字秘訣「養心為上」,做任何事都依此秘訣,即可人順、氣和,任何動作不急不緩,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和,即可平安、順心的度過此節氣。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說,進入立夏之後,有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面向要注意,分述如下:一、食:「立夏」時節屬於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應以偏酸為原則,補腎來助肝,強化胃腸功能,以抵禦接下來的暑氣的侵害,民眾也可在家自製醃嫩薑,既可暖胃且不會上火。在此時節多吃些節令時蔬鮮果,以涼性、溫性的水果例如蘋果、檸檬和番茄,避免吃冰鎮水果,不是時令的蔬果更不宜多食,才能顧好腸胃。飲食方面,盡量以清淡、少鹽、少油的烹調方式為主,減輕身體負擔。「立夏」之後血熱會給人帶來很多不適,氣虛血熱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頓飯不要過飽,給胃留下足夠的蠕動空間。二、衣:「立夏」代表夏天的到來,但因早晚氣溫仍較低,日夜溫差大,穿衣上宜採「洋蔥式穿法」,方便早晚添衣。三、住:進入「立夏」後,天亮得早、暗得晚,晝長夜短,人們順著天地,相對想要早起、晚睡。然而因為醒著的時間加長,適當的「子午覺」尤其重要,子時指晚上23點至01點,午時指中午11點至13點(午睡)。更要注意天氣變熱後的「濕氣」引發皮膚疾病、香港腳等疾患發生,可藉由保持乾燥、乾爽的衛生習慣保健預防。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感冒。四、行:黃帝內經針對夏天的養生方式提到「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可以晚一點睡,但要早起,不要因為太陽太強烈而不去戶外,只要做好防曬,應該趁此時多多吸收陽光的能量,能夠涵養陽氣。五、育:「立夏」養心正當時「汗為心之液」:在夏天若過度發汗,精神、體力會更感疲勞,所以多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立夏」養生還要「能動能靜」,「動」是為了將秋冬所累積在體內的陰氣排出,建議可以多到山邊海邊運動流汗,應適時做些運動,讓身體能排汗為原則;「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六、樂:「立夏」時因為天氣燥熱,要適時調整心情,避免抑鬱或暴怒,因此養生若能做到「戒怒戒躁」,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愉快,安閑自樂,笑口常開;如果心情煩悶時,也要適時的疏泄,體內紊亂的氣機宣洩平和,就好像身體在外感受大自然般舒暢。氣順轉化成能量,身心舒展,自然能入靜,夏天養心入靜也等於入了佳境。
-
2021-08-09 養生.聰明飲食
瓠瓜 葫蘆裡賣什麼藥
「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孔子要子路別以為他如瓠仔,只能掛著,中看不中用。孔子的話,點出一個重點,除了食用,瓠仔一直也被當做賞玩之物。瓠仔(學名扁蒲,又稱瓠瓜、葫蘆、蒲仔)易保存、好料理,煮湯、炒食甚至乾曬、醃製皆宜,而且熱量低、水分多,在炎夏有助利尿消水腫,武俠小說裡的大俠,也常腰懸葫蘆「落魄江湖載酒行」,堪稱居家旅遊兩相宜。瓠仔原產印度、非洲,傳入亞洲極早,詩經「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兩千多年前不只食瓜,還吃葉,家常菜餚,傳達待客之殷、人情之濃。論語陽貨篇,懷才不遇的孔子還說「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要弟子子路別以為他如瓠仔,只能掛著,中看不中用。孔子的話,點出一個重點,除了食用,瓠仔一直也被當做賞玩之物。作家胡竹峰說,「地間的茶葉本是個俗物,經人一喝就雅了。瓜棚下的葫蘆本是個雅器,經人一吃就俗了」。葫蘆除了造型優美,諧音「福祿」更帶吉祥,中國畫家自古常以入畫,到民初吳昌碩、齊白石等集大成,還常常給自己所畫葫蘆取名「依樣」。舊諺「依樣畫葫蘆」,白石老人畫葫蘆曾題詩「萬事不如依樣好,九洲多難在新奇。」很多事,難在平凡中見新意。「葫」裡乾坤大,把老熟葫蘆的瓤掏空後曬乾可當容器,更常成為道教法寶,如「西遊記」裡銀角大王的紫金葫蘆,就讓翻個觔斗可行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只是答應一聲就被吸進葫蘆肚內,吃了不少苦頭。銀角大王的主人太上老君也是葫蘆愛用者,把它拿來當藥瓶裝仙丹。後漢書還記載,東漢道士費長房從小立志為醫,曾見一老翁,白天在街上掛一葫,走街賣藥,晚上跳入葫中睡覺,他知其異,拜師習醫,成為「懸壺濟世」的開宗祖師。後世末流,習醫不精,靠著三腳貓功夫走江湖賣藝,則是讓人不知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阿嬤曾在北投老家附近菜園種瓠仔,收成時,餐桌天天是炒瓠仔、瓠仔燉排骨湯,分送親友仍吃不完,老人家就會刨絲加絞肉包水餃,如果還有剩,終極解決方案是曬成乾或醃醬菜。如今隨著阿嬤往生,已難吃到。紅樓夢裡,劉姥姥進大觀園獲贈許多禮物,她「枵鬼假細膩」說不好意思,善解人意的平兒回說:「到年下,你只把你們曬的那個灰條菜乾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種乾菜帶些來,我們這裡上上下下都愛吃。」「葫蘆條兒」就是瓠瓜乾,吃慣山珍海味的姑娘們,也不忘情瓠瓜的平淡滋味。近來利用煮湯剩下的半顆瓠仔,加上「新豬肉」、蛋絲炒成瓠仔麵,起鍋前撒點白胡椒提味,頗獲妻女好評。吃瓠仔麵據說是南部人在節氣立夏時的傳統,瓠仔剖開後白白胖胖,藉著「立夏補老父」,成就子女對父親的孝心,當然,下一句是「穀雨補老母」,以免引發家庭紛爭。前人果然有一套高明的處世哲學。莊子「逍遙遊」裡,惠子對莊子抱怨,他種出了大葫蘆,用來裝水不夠堅固,經不起提舉就破了;當作水瓢舀水,卻大得沒有裝得下它的水缸,實在大而無當。莊子聽了笑著回答說,你何不把葫蘆綁在腰上,好像一個浮球,自由自在地去漂泊呢(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無用、大用,取決於境界與創意。想起蘇東坡某次酒後返家,家童睡死了沒來開門,詩人聽著江聲,感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想要趁著月黑風靜,「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大學士的詞意曠達又傷感,當時腦海裡應該浮起腰繫葫蘆、遨遊江湖的畫面吧。只是,江湖恐不由人。
-
2021-05-15 新聞.健康知識+
高溫、停電、缺水…小心熱傷害!國健署教3大自保策略:這時間避免外出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已開始邁入了炎熱的夏季,未來一週多屬高溫炎熱天氣,中午前後南投縣、臺南市、高雄市近山區或河谷,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而臺東縣、屏東縣近山區或河谷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造成熱傷害發生的機會也大幅增加。當心熱傷害警訊 這樣做降溫並迅速送醫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若出現熱傷害的警訊,例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可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尤其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的長者、嬰幼童、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慢性病患等,更應小心謹慎面對。預防熱傷害3要訣 適度休息降低不適國民健康署提醒,要避免熱傷害,切記掌握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1、保持涼爽:‧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盡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雇主需加強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器,以隔離工作場所的高溫設施及提供散熱裝置,減少熱能散發到工作間。2、補充水分:‧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可吃適量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3、提高警覺:‧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為預防員工熱傷害,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相關防護措施,並宣導預防熱傷害以及重新調整分配工作,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或依勞工身體狀況安排適度休息。延伸閱讀: ·立夏高溫破30°C! 「人仙仙」頭昏沉重,4撇步防中暑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 陰暑VS陽暑處理原則大不同
-
2021-05-05 養生.營養食譜
立夏護心 多吃蓮子、苦瓜解熱入靜
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溫棚防風要管好。──二十四節氣農事歌【食節氣.養生帖】立夏過好日,四季流涎:紅豆、秋葵、芥菜、白豆、烏豆、南瓜、冬瓜等。┃無厭於日,夜臥早起┃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四個節氣。一般說來,中醫提及的順時養生法,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夏,就是萬物生長的旺季。《黃帝內經.素問》進一步指出:「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三大主要養護重點:早起;適當運動、出汗、曬太陽;管好心志、不隨意發怒。《黃帝內經》補充說明若違反上述養生之道:「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很多身體毛病就是這樣染患上身,不可不慎。秋冬疾病,夏天就開始預防,順應身體的規律,養陽補能,等到天氣變涼了,自然就能避免生病。┃立夏護心,解熱入靜┃立夏時節由於氣溫不斷上升,暑易傷氣,濕邪黏滯,自然而然就容易發生煩躁上火的情況,可能引發陽邪,導致多汗、心煩、倦睏、風濕、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症狀。此時,可藉由蓮子、苦瓜、甘草、芥菜、紅豆等、透過當令飲食可幫助緩解暑氣和燥熱,同時袪除心火,達到養心入靜、清熱利水的成效。宋代著名養生學家蒲虔貫著有《保生要錄》,書中提及:「養生者,形要小勞,無至大疲。故水流則清,滯則污。養生之人,欲血脈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勞,頻行不已,然宜稍緩,即是小勞之術也。」這裡指的「小勞之術」無不提醒人們,養生好比水流,流動的人自然能夠清澈無污,無法流動的水,就會阻滯發臭。因此,平日習慣長期維持一固定姿勢的人,像是學生坐著學習、閱讀,上班族久坐辦公、打電腦等,都讓身體僵止住了,其實都不利於健康,所以不要安於「靜止」。日漸炎熱的夏天,風暖晝長,不要長時間關在冷氣房中,可以讓自己適時的「小勞」、「小汗」,除了工作勞務之外,透過運動舒展、對弈等娛樂,才是消夏避暑、身心安適之道。【循令食.家の味】綠豆西谷米食材:綠豆60克、西谷米(西米露)30克、冰糖適量作法:1.綠豆先洗淨,浸泡約20分鐘後,瀝乾備用。2.取陶鍋加適量水,放入綠豆燉煮。3.待綠豆脫殼後撈起,最後放入西谷米。待熟透後,調味即成。清炒豆芽鮮白菜食材:豆芽100克、小白菜150克、鹽適量、香油適量作法:1.小白菜洗淨、切段,備用。2.起鍋爆炒大白菜和豆芽。3.待熟透後,調入鹽、香油,即成。
-
2021-04-20 養生.抗老養生
「穀雨」回溫濕氣重,養生首重袪濕健脾 4種天然食材助清熱理氣
穀雨作為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諺是這麼說的:「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意思就是從這個節氣開始,霜雪終於徹底遠離了。杜甫詩寫到:「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正是形容這種夜雨晝晴的風情。自此開始,豐沛的雨水使得浮萍大量繁衍,依隨河水漂浮而生,成為獨特景觀,鳴叫的斑鳩(一說為布穀鳥)似乎在催促著人們切莫怠惰,趁著春光明媚的日子,辛勤工作,才能收得百穀綿延。桑樹和麻樹上頭,也開始見到戴勝鳥,自然景緻在在提醒人們,時至暮春了。日出穀雨茶,畫五毒驅毒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穀雨作為播種天,此時也是春茶的收成期。因應冬蟄毒蟲的復甦,民間祈求農作物豐收,闔家老少平安,因此也會張貼「穀雨畫」,《青齊風俗記》提及:「穀雨日畫五毒符,圖蠍子、蜈蚣、蛇虺、蜂、蜮之狀,各畫一針刺,宣布家戶貼之,以禳蟲毒。」或以五色彩圖剪五毒型態,貼在門楣,藉此驅走毒蟲災厄。古代詩人特愛穀雨,不只是飄雨的美景令人流連,雨聲品茗也是一大特點。「清茶素琴詩自成,品茶聽雨樂平生;滾滾紅塵多少事,都付南柯無跡尋。」一縷縷的輕煙在山谷間飛盪,一縷縷的茶香也在杯中縈繞,增添生活的閒適與情趣。清明之前的採摘茶,稱為「明煎茶」,芽葉細嫩,茶味醇和;清明後、穀雨前的採摘茶,則稱「雨煎茶」,天清地明的茶葉水分飽滿,茶湯鮮濃;穀雨到立夏間的採摘茶,就稱作「穀雨茶」,又叫「二春茶」,此期的芽葉肥碩,茶香餘味悠長。沏上一壺穀雨茶,令滿室充塞著幽幽茶香,坐臥悠閒,細細品啜,感受煙雨好春光。穀雨陰沉沉,首重祛濕疏暢曆書提到:「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蓋本於此。」穀雨起,降雨增多,空間濕氣滯重,處於春夏之交的氣候,容易受到濕邪入侵,呼吸道過敏、脾胃毛病、筋骨、神經痛、失眠等疾,應運而生。俗諺指出:「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綿綿濕雨一方面為農作物帶來滋養而豐收,像是春茶、梅果、牡丹、香椿等,另一方面卻也使得情志受到影響,心頭彷彿烏雲滿布,中醫學理說:「濕邪是萬病之源。」特別是在春夏轉變之際,早晚溫差漸大,此時,保持內外平衡就顯得相當重要。飲食上首重脾胃祛濕 清熱解毒健脾理氣《素問.保命全角論》說道:「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春天肝木旺盛,穀雨期間脾臟暢旺,依順四時養生的原則,飲食上首重脾胃祛濕,一來清熱解毒,二來健脾理氣,三來祛濕舒筋。以下列舉相關食材,彙整如下:1.香椿:農曆三月三,正是香椿芽上市的節令菜,又稱作「樹上蔬菜」,俗諺說:「三月八,吃椿芽。」《本草綱目》記載:「香椿可以祛風解毒,椿葉可生髮,樗根疸。祛蛔蟲。」《唐本草》也寫到:「葉煮水,可以一洗瘡、疥、疽」,可說藥食兼用,具有健胃理氣、止瀉消炎等效用。2.黃豆芽:味甘、性凉,入脾、大腸經,具有多種維生素,可預防心血管硬化、調節膽固醇,具有清熱明目、補氣養血等功效。3.馬齒莧:甘、酸、涼,歸肝、大腸、膀胱經,又名長命草、五行草,《新修本草》記載:「主諸腫瘤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用汗洗唇,面瘡。」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除濕、帶下癰腫惡瘡等症。4.桑葚:性寒、味甘、酸,歸心、肝、腎經,又名桑果、桑棗,汁濃似蜜,香甜可口,營養價值極高,可食用亦可入藥,可預防血管硬化、皮膚老化,具有滋陰養血、生津潤燥、補肝益腎、緩解眼睛疲勞,提升免疫力等功用。循令食.家の味♦ 薑絲椒芽湯食材:紅椒一顆、黃豆芽五十克、薑絲、麻油、白醋、食鹽、太白粉各適量作法:1.黃豆芽洗淨、紅椒切成小塊,備用。2.油鍋預熱,黃豆芽入鍋煸炒,倒入白醋炒至八分熟,起鍋,備用。3.取鍋加水和雞湯,放入薑絲,待煮沸後加入紅椒,再放入炒好的黃豆芽、適量調味料,燉煮三分鐘。最後,調入太白粉勾芡,淋上麻油,即成。♦ 韭陽鹹粥食材:韭菜三十克、梗米五十克、鹽適量作法:1.韭菜洗淨、切段,備用。粳米洗淨,備用。2.取陶鍋,加入適量水,放入梗米和韭菜一同熬煮。3.待熟爛後,調味即成。※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循令食 家の味:24節氣歲時紀》 作者:陳品洋出版社:博思智庫出版日期:2021/02/04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哪個季節的茶最好?專家教你分辨不同季節的茶個性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窮究台灣茶:如何選購、享受台灣茶》,作者池上麻由子】茶的個性四季皆異日照時間或降雨量、氣溫或濕度的變化隨著四季更迭,持續影響各種生物的生長。古時中國的農民曆為掌握季節的變換,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茶是農作物之一,栽培也遵循農民曆。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幾乎全年都能種茶,但季節的變化使茶產生差異。例如採茶季節的雨量過多,茶味會變淡,因為寒冷導致生長緩慢,茶味就會變濃,季節或天候造就茶的個性。就算是廣受好評的春茶,早春茶與晚春茶的香氣與滋味還是不太一樣。想品嘗美味的茶,了解季節與茶的個性很重要。春茶台灣農曆中,最初在田中灌水的季節(二月初至五月初)稱為頭水,在這段期間採的茶就是春茶。春茶俗稱頭水茶,相當於日本的一番茶。春茶是一年之中收成量最多的茶,人們在這段期間脫去厚重冬衣,讓皮膚更加透氣、充滿精氣。春茶的特徵是香氣清新,喝起來順口甘甜。平地的一般春茶多是在三月底至四月初採收,四月中旬左右上市販售。年輕的健康茶樹在這個季節四十五∼五十天就能採茶,所以五月中旬至下旬仍可採收春茶。不過這時候的茶是晚春茶,香氣弱且苦味強,具有夏茶的特徵。若是降霜期長的高山,採茶則是每年一∼三次,收成量也有限,這點必須留意。高山的春茶在立夏(五月上旬)之後,從海拔低的產地依序採收。待凍頂山和阿里山採收完後,終於輪到梨山的春茶採收期。五月下旬至六月買到的梨山春茶才會是真貨。夏茶立夏過後,小滿到芒種這段期間採收的茶稱為頭水夏,夏至之後採收的夏茶稱為二水夏。氣溫高、日照時間長的夏季,茶芽生長速度極快,因此立夏至處暑的三個月內就能採兩次茶。夏茶的茶葉色深,葉體薄且硬。氣溫上升,紫外線會變強, 所以茶的香氣或鮮味弱,澀味或苦味增加。除了東方美人茶2等特殊茶外,夏茶通常是製成廉價的業務用茶或當作罐裝飲料的原料。一般夏茶的價格是春茶的一半,低價賣出用於加工之外, 有些茶農不採茶,連同樹枝一起剪下當成茶樹的肥料。這是保護茶樹延長壽命的方法。在海拔一千兩百公尺以上採收的高山夏茶也有採與不採的情況。但高山夏茶可以賣到茶舖,一般夏茶則無法。成本高於平地茶的高山茶不適合廉價的加工。若是沒有標明採茶季節的高山茶,可能是夏茶或秋茶,或是兩者的混茶。撇開價格的問題,無法成為高級茶的夏茶並非毫無價值。盛夏時節攝取苦味強的食物有益健康,能夠消除體內暑氣。自古以來,中國人為了養生保健,飲食上會留意陰陽調和。在中醫的觀點,溫性(陽)或涼性(陰)與食材的顏色或味道有關,茶也不外乎如此,寒色系的茶偏苦,屬涼性;暖色系的茶甘甜,屬溫性。秋茶介於春茶、冬茶與夏茶之間的秋茶,苦甜適中。經過了春夏的採茶後,儲存在秋茶內的營養物質已經減少。因此秋茶的新芽大小不一,味道顯得平淡。不過,秋茶也和春茶一樣,依採茶季節會產生不同的個性。九月上旬至下旬採收的早秋茶,香氣弱且殘留澀味。儘管秋天已是十月底,在台灣仍持續著夏季的暑氣,所以茶也保有夏茶的個性。霜降(十月下旬)之後採收的晚秋茶,香氣與鮮味成分慢慢增加變得美味。隨著東北季風南下氣溫下降,茶葉生長趨緩, 成為滋味濃厚的茶。梨山等高山茶因為夏茶的採收期短,不同於春茶較晚採收, 秋茶的採收時期會提前。大概九月中旬至下旬就能買到梨山的秋茶。冬茶茶葉接觸到寒氣後,葉體增厚,儲存大量的成分。冬茶3 是在立冬前後開始採收,隨著天氣變寒冷,真正美味的時節是在十二月左右。台灣位處亞熱帶,因此高山以外的地區幾乎全年都能採茶,冬茶之中又以正月至農曆新年採收的冬片最為甘甜芳醇、少刺激。冬片是冬茶採收後的初萌嫩芽。由於茶樹年輕,在海拔過高的產地無法採收。每年的氣候會左右冬片的收獲有無,在珍貴的冬茶之中不到百分之五,猶如至寶。台灣茶饕總會尋找冬片,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時期的茶柔軟甘甜。高山茶的冬茶是在十一月中旬至下旬上市。但採收前遇到降霜就無法製茶,所以每年沒有固定的採收季節和產量。
-
2020-05-15 橘世代.愛吃橘
換季最容易感冒!中醫:跟著節氣吃對食物提升免疫力
換季最容易生病!免疫力稍差的人更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危險群。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影響,除了勤洗手之外,透過日常飲食加強自身免疫力才是對抗病毒的王道。春夏交際,該如何養生呢?《黃帝內經》提到「春天養生,夏天養長,秋天養收,冬天養藏」,出身自醫生世家的彭溫雅中醫師,要教大家透過簡單的食療,增強人體免疫力。吃對料理,免疫提升中醫師彭溫雅開門見山地表示:「免疫力在中醫的說法其實就是所謂的『正氣』。」現存最早的傳統中華醫學著作《黃帝內經》談到養生法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指出當人體的正氣足夠時,病毒、細菌等外在的邪氣就不會侵犯,也不容易生病、感冒;若體內正氣不足,邪氣便可能乘虛而入。她接著說,正氣的這個「氣」,是由气字部首加上一個「米」字,即是指米飯、五穀雜糧,中醫講求透過脾胃的調養來改善身體、補足正氣。以現代醫學的理解來看,免疫力過強或過弱都會生病,因此,如何讓免疫力處於平衡的狀態以維持健康,就是面對這波疫情的重點所在。中醫著重透過食療、食補來增加身體的養分與正氣,以提升整體免疫力,彭溫雅建議可以挑選某些有特定功效的食材,例如蔥、薑、蒜等辛香料,不僅可以增添食物風味、促進食慾,還能消炎、殺菌,對健康有益。最近熱烈討論的印度料理,常見以咖哩入菜,而咖哩中的薑黃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裡面還有肉桂、小茴香、荳蔻、辣椒等辛香料,可以視自己的身體狀況斟酌使用,如果常感冒、腸胃功能不佳,可以茴香搭配烤羊肉;如果是氣虛的體質,容易感到疲勞、腰痠背痛,可以多吃肉桂,有溫宮暖胃及補腎之效。春夏之交,食綠紅蔬菜在中醫理論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講求陰陽的平衡。著有多本節氣養生書的彭溫雅提到,春天恰好是陰陽轉換的季節,會有「春睏」情況產生,容易感到疲倦、昏昏欲睡,這是人體在適應季節的變化,此時較適合從事和緩的活動。《黃帝內經》有一段關於春季養生的話:「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彭溫雅建議,每天睡醒伸個懶腰之後,可以雙手虎口對虎口互敲三分鐘,刺激合谷穴(在第一、第二掌骨之間)這是大腸經交會的穴位,可幫助身體排毒,因為毒素若未排出身體,降低了免疫力,便會導致生病。此外,春季是一年之始,萬事從頭開始,她也建議可以握拳敲擊百會穴(由雙耳往上延伸至頭頂中央)三分鐘,能有效提神醒腦。春天是萬物生發的時節,《黃帝內經》提到養生的重點為「慎酸增甘」,因為酸味食物會讓肌肉收緊,少食為妙,應該吃一些甘甜的食物,像是栗子、山藥、馬鈴薯等來養肝。對應中醫的五行養生理論,春天走肝經,五行屬木,食療重點是疏肝理氣、避免肝鬱,要多休息,莫因過勞而爆肝,且適合多吃綠色的食物,如花椰菜、高麗菜、毛豆、芭樂等,都是幫助養肝的好選擇。在春、夏之交,則是可以多吃點綠色、紅色的食物,例如包含彩椒的生菜沙拉當早餐就很合適。時序進入立夏之後,夏天走的是心經,五行屬火,應該多吃紅色的食物,如番茄、紅棗、辣椒等,以收養心、補心之效。另外,可以做些較激烈的運動,增加心肺活力的同時,也能磨鍊心志。何首烏山藥雞湯烏骨雞富含蛋白質,山藥提供優質澱粉來源,不必擔心發胖又有飽足感,特別適合年紀較大、欲提升免疫力的族群。這道料理很適合當晚餐食用,也可另加一些蔬菜烹煮。補氣免疫魚湯鱸魚肉質白嫩細緻,味道鮮美無腥味,且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與胺基酸等元素,能夠促進營養的吸收,並增強體質。這一帖是針對一般體質補氣、提升免疫力而設計。防疫茶這帖防疫茶所採用的數款中藥材,皆為走「上行」作用的藥材,主要針對頭部、上呼吸道來作調理。建議一週喝一至兩次,可以提升自體免疫力、預防流行性感冒。※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精選愛吃延伸閱讀↘↘↘】。在家吃飯/「燉補」好簡單!3道素燉補電鍋一指完成。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5 科別.皮膚
天氣熱猛吹冷氣消暑 小心這種病可能纏身!
一到夏天,悶熱的天氣讓原本就不需要外出的文莉,更喜歡躲在辦公室內吹冷氣,即使是中午吃個飯或去銀行辦點私事,短短的路程結束,也一定會找個有冷氣開放的餐廳或商店吹冷氣納涼。糟糕的是,當她下班回到18層樓高的住家時,一進門仍然是先打開空調,一整天下來,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冷氣房中度過,漸漸地,她發現自己幾乎耐不住酷熱了。奇怪的是,最近文莉只要一進入冷氣房後,就開始出現偏頭痛、肌肉痠痛、眼睛乾澀等種種症狀,渾身都不對勁。直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得了「空調不適應症」。 什麼是空調不適應症(冷氣病)?所謂的「空調不適應症」,指的是因為空調設備所引發的種種不適症狀,在這些症狀中,最常見的除了經常性的肌肉痠痛、下肢無力、頭痛、口乾舌燥、咳嗽或類似感冒症狀等。這些經由空調所引發的疾病,很多人把它統稱為「冷氣病」,雖然醫學上並沒有真正定義冷氣病的名稱,但只要跟空調相關,因為冷氣吹過度所造成的不適現象,就可歸類為「冷氣病」。 導致冷氣病三大因素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鄒孟婷指出,如果將導致冷氣病的原因做一歸類,大致可以分成體質、環境內的溫濕度及室內空氣流通度三大因素。1.以體質來說,空調中暗藏的塵蟎容易誘發過敏氣喘,如果溫度又低,就會產生冷過敏,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鼻塞、頭痛等,「尤其是本身就有過敏體質且年紀較大的人,這些症狀就會更為明顯。」鄒孟婷說明。2.由於大樓內的空調冷氣多半不流通,這時只要有一人出現感冒症狀,很容易就會傳染給身旁的同事。甚至也曾有研究發現,空調主機本身因為儲水、溫度又適宜細菌孳生,因此常成為細菌、黴菌的溫床,而這些細菌性感染疾病又以綠膿桿菌、棒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居多。此外,前一陣子甚囂塵上的「退伍軍人症候群」,也是因空調冷卻水塔3.冷氣房中的溫度調節也關乎上班族的健康,由於長時間處於低溫下,身體的微血管就會自然收縮,肌肉緊繃,使得新陳代謝變慢,腸胃功能也減弱,連帶影響了消化及循環的功能,若再加上坐在出風口下方,或是身體某些部位經常性的受到冷風直接吹襲,就容易引起如頭、肩、關節等疼痛。 多運動 進入冷氣房時先緩衝除了溫度過低可能造成的影響外,長時間開冷氣也會降低環境中的濕度,令人產生不適,影響最大的就是老年人、隱形眼鏡族、電腦族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鄒孟婷指出,上班族若常覺得眼睛乾澀時,建議不要長時間戴隱形眼鏡,且使用電腦時,也必須適度的休息,讓眼睛稍微眨眼休息一下。但預防「冷氣病」的最好方式,仍是以調整吹冷氣的時間,最適當的室內濕度則是維持在60度左右,而冷氣的溫度也要調控在25~26℃之間。「只要每天花個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讓自己運動流汗一下,就可以讓體溫調節中樞恢復到正常的範圍。同時,下班回到家,或是在夜晚睡覺時,也不妨設定冷氣的舒眠裝置,不要直接吹冷氣到天亮,最好可搭配電風扇,開窗吹吹自然風比較好。鄒孟婷建議。一旦出現類似感冒的冷氣病相關症狀時,可以先喝熱飲並搭配熱敷肩頸,倘若座位無法調整,則可戴上口罩、或把溫度轉低、讓出風口稍微轉向不要對著吹。甚至也可以試試在進入冷氣房時,先去茶水間喝口水或上個廁所,也就是先到沒有冷氣的地方緩衝一下,讓身體稍稍適應溫度差異後,再進入辦公室,這樣也可避免血管急速收縮而引致的頭痛困擾。冷氣房內雖舒適,但經由密閉空間中所傳播的病菌速度也快,因此建議辦公室內使用空調時,偶爾仍要將門窗開個小縫,讓空氣對流,才不會讓病菌散播太快速,當然,也必須多喝水,可避免脫水的現象對健康造成負擔。 預防冷氣病小提醒1.每天抽空運動,讓自己流汗。2.少戴隱形眼鏡、適度眨眼或閉目休息。3.戴口罩並多喝水保持喉嚨濕潤。4.冷氣房內放一件長袖外套或大披肩等保暖衣物。5.在桌上放一杯水,調節週圍環境的濕度。6.分段穿梭室內室外,減緩頭痛的發生機率。延伸閱讀:立夏高溫破30°C! 「人仙仙」頭昏沉重,4撇步防中暑 熱到快中暑 刮痧解暑人人都適合嗎?  
-
2020-05-08 科別.皮膚
氣候濕悶濕疹易發作 切記這些食物、飲品碰不得
梅雨季節來臨全台陰雨連綿,許多民眾肌膚開始產生過敏反應,常見的症狀如:發癢、紅腫、小水泡等,若本身就患有皮膚疾病的民眾,也可能會在此時變得更嚴重。其實,從中醫觀點而言,這與節氣轉換有關。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春夏交替之際,當春季的最後1個節氣「穀雨」,正要轉換到夏季的第1個節氣「立夏」的時候,此時期陰雨頻繁、日夜溫差大,悶、溼、熱的環境條件下,便容易導致皮膚狀況亮紅燈,不過民眾無須過於緊張,只要遵照醫囑,細心照護調養即可。此時節較常見的皮膚疾病,當屬溼疹及異位性皮膚炎。鄭愛蓮指出,患有這類型皮膚疾病的患者,本身多屬虛寒體質,體內溼氣較重,一旦碰上外在天氣潮溼悶熱,外邪入侵,人體又無法將溼氣排出時,就會引起皮膚搔癢、紅疹等症狀。特別是許多民眾嗜吃辛辣食物及冰涼飲品等,也會造成脾胃寒溼,無法正常排出水分而症狀加劇。 在治療方面,維持原先的調理藥方即可,除非紅腫狀況嚴重,才會加重清熱藥物的劑量。若想緩解季節轉換所帶來的肌膚不適感,建議可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以飲食為例,需禁食任何海鮮及生冷食物,冰冷飲品與性質寒涼的食物,如:生菜、西瓜、芒果、未煮熟的番茄等,都要盡量避免。 鄭愛蓮也提到,現在手搖飲料盛行,許多民眾幾乎是1天1杯,但對於皮膚病患者來說,除了需特別留意不要喝冰的以外,也要避免以綠茶為基底的飲品,因為綠茶屬於生茶,性質寒涼,不利於體內水分排出,易導致溼氣淤積。至於紅茶、烏龍茶則屬與熟茶,適量攝取無妨。 此外,還能從調節、降低外在溼氣下手,以改善肌膚症狀。不一定要花大錢買除溼機,可以直接利用冷氣機進行除溼。平均每周2至3次,在冷氣開啟的同時,把衣櫃或是平日關起的櫥櫃都打開,徹底進行除溼。 早睡早起亦是保養肌膚的不二法門,建議每日最晚11點以前就寢,因為晚間11點至隔日的凌晨3點是肝膽經的修護與排毒時間,若無法充分休息,會造成體內排毒不暢,皮膚病症自然就不會好轉。鄭愛蓮強調,皮膚病症不僅僅是皮膚問題,還與內在的五臟六腑息息相關,因此,民眾在面對皮膚問題時,飲食習慣與作息都要調整,並搭配外用藥物,才能遠離反覆發作的噩夢。(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每逢換季濕疹就發作? 除了用藥再教你8招搶救皮膚 臉冒紅紫疹子沒那麼簡單! 你染上的可能不是濕疹,是皮肌炎
-
2020-05-06 新聞.健康知識+
立夏高溫破30°C!「人仙仙」頭昏沉重,4撇步防中暑
56歲的楊小姐在參加路跑後,總覺得身體悶熱、口乾口渴,休息完後並沒有改善,隔日參加有氧課程後,感覺頭昏沉重,就像被緊箍鎖住,後頸僵硬緊繃、人仙仙(台語),又過兩日仍倦怠愛睏、注意力無法集中,原以為是運動痠痛產生的疲倦或感冒,沒想到確診為中暑。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說明,當外界的溫度變高時,身體為了要適應這個環境,將多餘的熱散出,毛細孔會擴張,血管通透性會增加,因而流汗,身體就是藉由此將多餘的熱量排出,若無法將多餘的熱帶出體外,就容易造成中暑。台灣夏季溫度約在攝氏28-29度上下,台北是盆地地形,加上氣溫履次到達35度高溫,而人體的體感溫度感受會更高,賴博政表示,有增加近一成的民眾因「人仙仙」(台語)、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就醫後確診為中暑。當長時間在悶熱的環境工作、從事戶外活動,以及經常在出入冷氣房的人,例如外送人員、快遞員更要留意補充水份,賴博政提供在食衣住行的4大防中暑技巧:1、食:多吃涼性的食物,如薏苡仁、蘿蔔、綠豆、番茄、西瓜、香瓜、小黃瓜、絲瓜、冬瓜、苦瓜;高麗菜、芹菜、地瓜葉、薄荷、木耳等,但寒性體質或是平時腸胃過差、易腹瀉腹痛、有潰瘍性疾病者,需慎用或少用。2、衣:穿著棉製吸汗的寬鬆衣物,避免緊繃不透氣的衣物。3、住:環境保持通風,避免過於悶熱及潮濕。若室內溫度太高,可適當使用空調,但須注意溫度不可過低。4、行:出門在外活動時要注意防曬、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活動;若有劇烈運動可以喝稀釋的運動飲料,避免水分及電解質過度流失。中醫認為「暑」是一種致病的邪氣,容易消耗人體內的水及氣,因此常見有口乾喜飲,短氣無力;「暑」邪易上擾心神兼夾濕熱,會有頭重、胸悶、倦怠、腹脹。賴博政說明,中暑分成「陽暑」和「陰暑」,長時間在悶熱不通風、炎熱的環境下工作或活動,容易造成「陽暑」,常見症狀為面紅汗多、身體燥熱、心情煩躁、口唇乾渴。而若是在炎熱環境下突然進入冷氣房中,或是貪涼而突然飲用大量冰飲,使體內過多的熱無法散出,則會造成「陰暑」,「陰暑」症狀並不明顯,因此,賴博政提醒,要是自覺身體發熱但熱像不明顯、少量流汗或是不流汗,身體沉重倦怠沒精神、頭暈重痛、胃口變差,小心「陰暑」已經上身,若嚴重有嘔吐腹瀉交作等症狀,建議就醫治療。延伸閱讀: 熱到快中暑 刮痧解暑人人都適合嗎? 天氣一悶腳就發臭? 1關鍵讓你就此遠離臭腳丫
-
2020-05-05 養生.養生
立夏養生首重「護心」 這樣吃這樣睡最養心
腸胃不適嘗新嘗鮮今(5日)天剛好是24節氣的立夏,即夏天開始的時刻。立夏前後冷暖空氣交匯頻繁,人們免疫機能隨之逐漸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強,造成腸胃抗病功能較弱,感冒發燒、腸胃不適也益發猖獗起來。民俗裡,立夏有「嘗新」的風俗,在立夏這天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這種做法對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在立夏時節合理地調配飲食,可以給整個夏季打下健康的好基礎。這一天可以吃一些竹筍、櫻桃、麥仁、蠶豆等。還可以吃些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開胃。此外,民間人們為了祈求身、心、腿部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而有吃竹筍的風俗,稱為全筍。取義希望雙腿也能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跋涉遠路,行道千里。口舌生瘡多進稀食對於人體臟腑來說,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禦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之後,人們大量排汗會造成人體陽氣不足;皮膚易於開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藥品,可以使皮膚適當收縮。烏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可以用來治療泄瀉、虛汗等病症。夏季裡,推薦大家自己動手在家做山楂糕,美味又健康。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吃多了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熱,又能補養身體,有利於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此外,鴨肉、蝦、鯽魚、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同樣具有增進食欲、補充營養、消暑健身的功效。養心為主加個午休心與夏天相通應。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通應的。到了夏天,心陽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當氣溫升高後,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這是因為氣溫過高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心火過旺所致。此時人們不僅情緒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因此,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立夏之季,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曾記載:“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立夏之後,可適當調整個人的生物鐘,養成晚睡早起的習慣,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增加午休。中午1時到3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動就會因出汗多消耗體力,極易疲勞。所以,中午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神氣受損。專家的話1.立夏養生怎麼吃更營養?立夏,水果青菜一定要跟上。腸胃不好的人,絕對不可以吃冰鎮水果,最好是選擇多吃一些涼性或溫性的水果,反季節的水果儘量少吃。涼性的水果包括:梨(腸胃不好的少吃)、香蕉(不要空腹吃);溫性的水果有:蘋果(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吃的一種最好的水果,營養也較好)、檸檬、番茄(胃酸過多者少吃);容易消化的瓜類、水梨、蘋果等也不錯。2.在立夏這個比較特殊的季節裡,身體健康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嗎?立夏前後,氣候變化比較顯著,早晚溫差大(溫差大約在12-15攝氏度),因此人們容易得病,消耗體力的運動對身體都會有一定損傷,所以應適當地做一些有氧運動,每次大約15分鐘,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來源:39健康網)
-
2020-05-05 養生.抗老養生
彭啟明:今是立夏要涼補 留意長輩別中暑
今天是二十四節的立夏,為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說,今天延續昨天的高溫天氣,西半部各地中午高溫都有機會到35-37度,建議上午10時到下午3時盡量待在室內,必要時開空調通風。彭啟明在臉書「氣象達人彭啟明」專頁說,立夏有「入夏補老父」俗諺,要為年長的父親進補,但和冬天不同,要涼補而不是熱補,台灣常有吃蒲仔麵或米苔目降火,都是這時候要降溫,預防中暑的一種飲食習慣。而這波高溫天氣,確實會讓年長者非常不舒服,往年這時候,不少年長戶外工作者忽略了這變化,造成憾事。尤其這不是只有中午熱,最近夜晚清晨的低溫也已經到26-28度。彭啟明說,這樣的高溫將一直延續到明天上半天,周三下半天到周四鋒面接近,雖然這波比較鬆散,仍會讓北部有午後熱對流發展,或鋒面雲系掠過,雲多偶陣雨,北部會稍微溫度下滑2-3度,中南部變化不大。周五、周六又再回溫到典型盛夏天氣。他說,比較大的轉變會在周日下半天開始,另外一波鋒面報到,這波鋒面結構略好一些,有機會讓全台都有降雨機會,也有午後發展熱對流機會,但雨勢的強度仍要再觀察。彭啟明表示,預期這波過後,位於南海的高壓會東移,整個大氣環流改變,台灣附近的天氣將略轉換,至少不是那麼暖乾天氣,溫度會稍降、舒適一些。彭啟明指出,接下來就是要關注西南季風的發展,在預測上,尚未有典型梅雨鋒面成形,未來就要關注5月下旬或到6月初。今年大環境的有利條件稍弱於往年。中央氣象局說,今天各地大多為多雲的天氣,台灣北部海面有鋒面接近,中午過後北部、宜蘭地區及其他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的機率;氣溫方面,各地仍是高溫炎熱,西半部高溫普遍約33至35度,東半部高溫也有32度左右。其中台東仍有焚風發生的機率,花東縱谷、中彰投、南部近山區或河谷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的機率,各地紫外線指數偏高。
-
2020-04-02 橘世代.健康橘
12節氣動一動 日日跟著做 限定貼圖免費載!
生活步驟跟著老祖先的節氣智慧走,每個季節給自己一個目標動一動身體,就能夠保持身心健康舒暢!「健康橘」社團整理健康專家達人的運動建議,打造每個節氣適合的運動貼圖,歡迎讀者加入會員後,下載第2季、第3季的節氣圖卡喔!4月 增加步數減緩身體衰退清明,是1年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也是每年養生的重要時期,在中醫理論機體生長也在於春季,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到戶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是滋養肺部的好機會。此時節運動量不宜過大,緩慢漸進的散步、健走、登山步道,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建議,每日平均步數增加,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認知衰退風險,每日多走1000步,1年後身體衰退速度可減緩19%,行動力減緩風險亦降低23.5%。5月 抬腳提升新陳代謝時序進入立夏,是萬物生長、新陳代謝加快的季節,而氣候變化、雨季濕暖,令人心浮氣躁,透過日常固定的運動來穩定身心。飲食方面,中醫師建議多吃紅色食物,如紅豆、紅麴、蘋果等,具養心補血、提升新陳代謝的溫補食材。安全訓練肌群,可以每日進行抬腳運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科達建議,平躺在地,雙腿向上抬,腳掌往身體壓,讓小腿肚緊繃,撐10秒再讓腳掌恢復原來位置為一個循環,每天可做400個循環。6月 有腦運動帶來身心平衡晝長夜短時節,在身心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芒種、夏至節氣宣告「暑易傷氣」的季節來臨,運動出汗後,可適當飲用淡鹽水或綠豆湯,避免飲用冰水或立即以冷水淋浴,以免中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庭筠說,運動不只動一動流汗就好,更希望能「有腦」地運動,如球類運動、脊椎螺旋運動、太極導引等,都需要在過程中動腦,增加身心靈平衡,除了可獲得運動量,也能增加對腦部的刺激。節氣動一動 貼圖免費下載加入「橘世代會員」登入就送「節氣動一動」貼圖!一年12步驟跟著做,成功下載7月、8月、9月貼圖,還可以參加抽獎喔!立即加入>>>https://bit.ly/3aAXCJ1【熟齡精選「慢運動」↘↘↘】。「棒式運動」立即學!10分鐘教練課 增強你的核心肌群。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123慢鬆呼吸操 讓身體自癒,緩解感冒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