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8 癌症.飲食與癌症
搜尋
穀類
共找到
519
筆 文章
-
-
2023-12-17 醫療.腦部.神經
手麻可能是警訊!分辨慢性或急性麻感為關鍵:這種可能是中風、血栓前兆
手麻原因百百種,有些人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長時間固定同一動作,都有可能會造成手麻;較嚴重的,可能腦部出現問題的急性中風,或是多發性神經炎等。若發生手麻狀況,盡早就醫,讓醫師檢查是否有其他併發狀況,了解病因才能改善緩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說,手麻的成因複雜,可能因脊椎退化病變、手腕神經受擠壓,或周邊血管阻塞引起,也可能因患有自體免疫相關疾病造成。若是急性手腳麻木,也不排除是腦中風、血栓的前兆。感覺針在刺、螞蟻在爬,每個人對麻的感受不同。桃園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陳右緯表示,「麻」其實並非一個非常明確的形容詞,是一種感覺上的異常抱怨,有的人認為痠、痛,或是感覺有針在刺、螞蟻在爬,都是麻的感覺。所以依症狀學來看,病人的描述就會包含很多意思,通常會先問患者手麻的狀況是自發性或是摸東西感覺怪怪的,從部位、疼痛程度、何時發生、做哪些動作容易發生來判斷,因為可能身體其他部位也有麻的情形,只是相對輕微,病患自己並未發現。林志隆說,手麻有可能是腦部病變壓迫到神經造成,也有可能是頸椎出了問題引起,但一般都屬神經傳導的問題。他形容,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哪一段堵塞了,就會影響到以下的神經病變造成麻的現象。但是也有可能是局部的神經壓迫造成,就像有人騎機車長時間握手把,因手上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產生手掌麻的現象,最常見的就是腕隧道症候群。長期低頭引起頸椎退化性病變,初期常出現上肢麻痺。他舉例,長期低頭會使得脊椎在不正常受力之下,因頸椎椎間盤及關節面退化引起「頸椎退化性病變」,會衍生骨刺形成、肌肉痠痛,以及因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手臂麻痛無力。此病一開始沒有太明顯的病徵,初期可能只感受到頸部不適以及上肢麻痺,很容易會被認為只是肩頸肌肉及韌帶發炎。但到了中後期,則可能會出現四肢、頭、頸、肩部疼痛、無力等症狀加劇,甚至會有溫度改變的感覺,嚴重者會造成頸段以及胸段的神經損害,導致終生行動受到限制,因此若患者出現劇痛、四肢嚴重無力,都必須立刻開刀。林志隆提醒,3C科技時代越來越多低頭族,長時間低頭會讓頸椎承受壓力變大,若是發現脖子疼痛、手麻等症狀久久未癒,而且範圍有變大的現象,則要注意是否有可能源於脊椎或神經方面的問題,務必盡快就醫檢查。分辨是慢性或急性的麻感,進一步釐清原因。除了神經狀況外,還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好造成,陳右緯指出,血液循環不好會有手腳冰冷、冬天洗手沖冰水會發紫等現象,若以腦部來說,就要進一步檢查腦幹及頸椎周邊神經有無異常,再看看是不是有合併肌肉血管的問題。神經學檢查會利用扣診槌來檢查神經反射是否出現異常;若是長期姿勢不良所造成的問題,也會檢查是否因周邊韌帶肥厚形成壓迫。陳右緯表示,第一時間病人告知手麻後,會先了解症狀為何,進一步釐清原因,再做其他相關檢查,必要時會同其他科醫師一同了解。大部分來看診民眾,通常都是已經有狀況一陣子,不過並未造成生活上很大不便,或是自行去外面推拿、熱敷等,無法解決才來就診。但還是建議若真的有發現不適情形,盡快就醫了解病根復原狀況最好。陳右緯說,除了慢性問題,有些麻的狀況可能是急性的,像是急診室常見的,通常是中風的狀況,或是原本手麻只侷限在手指,但很迅速地蔓延到下臂、上臂,範圍一直擴大,這些情形也務必要注意。避免手麻先改善姿勢,五成民眾肩頸痠痛多與姿勢不良有關。誠信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陳信瑋說,據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約五成的民眾有肩頸痠痛的困擾,原因都和長時間坐著打電腦等姿勢不良有關,並因頭部前傾,變成烏龜頸、駝背、圓肩。要改善這些情況,除了改善工作環境,也可以做收下巴、擴胸和頸部伸展運動,讓頸部負擔變小,肌肉得以放鬆,改善肩頸不適,也能避免因姿勢不良導致神經受壓迫而造成的手麻不適。醫師提醒,平時要注意電腦打字姿勢是否讓手腕能釋放壓力,或是長期低頭、睡覺時頸椎是否有足夠支撐,若發現異常盡速就醫能愈快得到緩解。手麻最常見的原因莫過於腕隧道症候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說,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行經手腕時,被周圍腫脹增厚的肌腱軟組織等擠壓,造成神經支配的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有麻刺針扎感,嚴重時甚至會延伸至掌面、手背、手腕處。手腕頻繁重複同一動作,慣性屈曲引起痠痛麻木。桃園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陳右緯表示,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手腕頻繁重複同一動作或姿勢,像打電腦、使用滑鼠、拉小提琴、加工廠作業員等,因為手腕上的正中神經不斷摩擦,而周邊韌帶又肥厚,就容易壓迫到神經。徐瑋璟說,民眾若是慣用手過度操勞,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發作,有患者就診時苦惱地訴說,只要使用右手腕工作,就會有一股麻刺感,握鍋鏟、騎機車時症狀更是嚴重,不僅影響到工作,就連晚上也會因為疼痛而睡不好,讓她相當困擾。他說,由於手腕的慣性屈曲,晚上會更加痠痛麻木,但手指活動一陣子後就會稍微緩解。不過,若沒有妥善治療,疼痛感會牽連到手臂,手指靈活度也連帶會受到影響,甚至大拇指內側的肌肉,會萎縮而變得扁平。藥物、物理治療、穿戴副木多可緩解,改善姿勢最重要。腕隧道症候群若症狀輕微,徐瑋璟說,可以使用口服藥物,搭配物理治療、穿戴副木,加上適當的伸展運動等方法緩解;若麻刺扎針感已經影響日常工作或睡眠,便會建議接受超音波神經解套注射,透過注射葡萄糖溶液將神經周圍沾黏擠壓處打開後,經過3次療程便大幅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晚上睡覺也能一夜好眠。陳右緯指出,通常及早發現並治療,都能大大改善,但常常需要提醒病患,就算疼痛緩解,也要改善自己的姿勢,避免不斷復發。使用電腦可在手腕下墊東西,讓手臂一同分擔壓力,不會只集中在手腕或肩膀。而電腦螢幕也可放置在雙眼平視的位置,避免一直低頭造成頸椎壓力,衍生出其他問題。周邊動脈阻塞也會有麻木感,三高患者須提高警覺。除了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周邊動脈阻塞也會引起手麻、感覺異常。一名婦人因罹患三高,需洗腎治療,一年前曾因腳痛就醫,後來每當休息時,手指就感到異常疼痛、麻木、感覺異常,雙手膚色漸漸發黑、變得冰冷,且疼痛頻率增高,才趕緊赴醫院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張育晟檢查發現,患者的血液循環差,造成血液供應遠端組織的養分和氧氣不足,手指才會出現發黑疼痛的症狀,也就是「周邊動脈阻塞」,建議使用氣球擴張或置放支架打通狹窄和阻塞的血管,大幅改善疼痛感,也能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他提醒抽菸、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應特別留意四肢的變化,若出現缺血性疼痛、感覺異常、溫度改變等症狀,初期可透過藥物治療;但若已出現休息痛、肢體末梢發黑,卻又延誤治療,恐會增加治療及恢復上的困難,不可不慎。改善手麻 可補充維生素B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師劉彥均建議,維生素B群具有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和肌肉健康、增進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等優點,對周邊神經病變如脊椎神經根壓迫、腕隧道症候群、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等造成的痠痛具有改善效果。除了從保健食品攝取外,也可由穀類、奶、蛋及深綠色蔬菜、堅果中攝取B群,有助減少手麻的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15 養生.聰明飲食
最健康的零嘴!毛豆4煮法快速料理,煮時多「一動作」吃了不怕脹氣
很多人愛吃零食,但零食有健康的嗎?還真的有!國民健康署推薦有很強抗氧化能力的毛豆,而且葷素皆宜,想補充蛋白質的人都可以吃。毛豆抗氧化、防骨鬆 素食者補充蛋白質好選擇根據國健署資料指出,毛豆就是尚未成熟的大豆,與其他大豆家族相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鉀、磷、維生素A、大豆異黃酮,同時也是蛋白質與膳食纖維的絕佳食物來源之一。毛豆所含的維生素E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協助清除自由基,同時具有抗凝血的功能。卵磷脂則是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而大豆異黃酮被稱為天然植物雌激素,也能防治骨質疏鬆。毛豆和肉類一樣擁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可以提供能量又不易造成肥胖的食物,除了可穩定血糖,更富含機能性成分。行政院農委會資料也指出,毛豆含有8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與穀類一起吃,更可使二者蛋白質利用效率提高42%。想補充蛋白質的人也很適合把毛豆當作小零嘴來享用,且葷素皆宜,是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好選擇。豆類吃多易脹氣 煮好1動作解圍不過吃毛豆有個問題,應該說所有豆類都是,吃多容易脹氣。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農業兒童網》建議,水煮毛豆至沸騰時會有白色泡沫浮起,這些泡沫就是會造成脹氣的「棉籽糖」成分,因此將此白色泡沫撈掉,就能大幅降低脹氣的機會。4種毛豆快速料理法毛豆最常見的料理法是直接用鹽水煮熟了直接剝開吃,或取出裡面的豆粒與其他食材一起炒來吃。而外面賣的熟食小吃毛豆,為了更有味道,會加入一些黑胡椒或辛香料,這就要注意調味料鈉含量較高,不要吃多,水煮的還是較為健康。1.水煮毛豆最簡單的方法。將水煮開,加入一些鹽。接著將毛豆丟進去煮,帶殼或去殼都可,煮約5分鐘,煮熟後撈起瀝乾,用冷水沖洗冷卻,即可食用。或視個人口味再加一些八角、花椒、黑胡椒等調味。2.蒸煮毛豆蒸煮與水煮方法較類似,但蒸煮的毛豆會更加鬆軟一些。蒸煮的時間大約是5至10分鐘,同樣是毛豆熱透變軟後,用冷水沖洗冷卻,再進行調味即可食用。3.煎毛豆煎毛豆較不常見,但也是一種美味的方法,並且比起水煮,用悶煎方式能保留最多營養素。先用點鹽搓揉毛豆,再以平底鍋慢慢加熱,乾煎至兩面微焦,之後轉小火悶煎約5分鐘,最後再淋上一點橄欖油或調味料即可。4.微波毛豆使用微波爐也是一個迅速料理的方式。如是新鮮的毛豆,可在大豆上灑幾滴水再開始微波,大約3-4分鐘;如果是冷凍毛豆,時間可縮短。將加熱時間控制在2分鐘以內,能大幅減少營養素被破壞的程度。【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兒童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13 癌症.肝癌
不是手搖飲,40歲業務經理愛喝「1健康飲品」,嚴重脂肪肝變肝癌!醫曝驚人成分
台灣成年人脂肪肝盛行率高達3成,粗估全台就有600萬人有脂肪肝,許多人都知道喝手搖飲可能攝取過多熱量,沒想到一般認為健康的「果汁」,卻也可能是造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外科醫師江坤俊日前分享案例,表示一名40多歲男子因腹部疼痛、高燒就醫,檢查左肝有3公分大腫瘤。由於男子沒有B肝、C肝,體型中等、也無家族遺傳高血脂,讓醫師一度摸不著頭緒;結果開刀一看才發現他的脂肪肝非常嚴重,進一步詢問得知男子每天要喝好幾杯果汁,「這麼大量的果糖,久而久之當然有脂肪肝!」 江坤俊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一名40多歲業務經理因新職工作操勞,某天突然右上腹痛、發高燒,趕緊到醫院掛急診。醫師當下替病患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的左肝竟有3公分大的腫瘤,疑似肝癌,立刻安排手術切除。 由於病患沒有B肝、C肝,也沒有家族遺傳的高血脂病史,一度令醫師不解,結果開刀才發現他的脂肪肝非常嚴重,「真的就像鵝肝一樣!」病理檢驗確認是肝癌。 原來男子很喜歡喝果汁,一天都要喝好幾杯,「吃水果有纖維、水份,通常吃2、3顆就飽了,可是很多人喝果汁會濾渣,纖維質被濾光光,只剩下果糖。」江坤俊直言:「這麼大量的果糖進去(人體),久而久之當然有脂肪肝!」 他提出警示,肝病進程通常是肝炎、肝硬化,然後才惡化為肝癌,但脂肪肝卻會跳過肝硬化,直接形成肝癌,「脂肪肝是未來幾年需要大家努力對抗的疾病,它以後可能會是造成國人肝癌的主因。」 好食課營養師蔡宜方指出,脂肪肝的問題大多與飲食習慣與運動不足有關,像是酒精或手搖茶的果糖都會促使肝臟生成三酸甘油酯,進而造成脂肪肝。由於目前尚無直接治療脂肪肝的藥物,因此最好方式就是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並透過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來控制體重及腰圍,以逆轉脂肪肝。 營養師推薦預防脂肪肝這樣吃 原則1》減少含糖飲料與酒精 這些食物都會促使肝臟生成三酸甘油酯,因此容易造成血脂和脂肪肝問題。營養師特別說明,市面上有許多店家標榜不用果糖,改用蔗糖,雖然說這會減少脂肪肝風險,但同步還是出現血糖問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習慣! 原則2》多選擇抗氧化與抗發炎食物 蔡宜方說,肝臟若受到脂肪浸潤,久而久之也可能演變成肝炎症狀,因此建議平常飲食要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抗發炎的食材,可以透過補充膳食纖維改變腸道益生菌生態,除了能促進脂肪代謝以外,也可以幫助減少肝發炎、氧化損傷的風險,從而保護肝臟健康。 ■全穀類食物:全麥麵包、糙米飯、燕麥等,富含類黃酮與膳食纖維。■彩虹蔬果:蘋果、葡萄柚、藍莓、火龍果、番茄等,具有茄紅素、花青素等抗氧化多酚或類黃酮與膳食纖維。■深色蔬菜:綠花椰、菠菜、芥藍菜、蘆筍、紅蘿蔔、紫甘藍菜,具有抗氧化多酚或類黃酮與膳食纖維。■魚類:鮭魚、鯖魚、大比目魚、秋刀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堅果類:核桃、南瓜子、亞麻籽、杏仁等,富含各類礦物質,且有些堅果也是具有omega-3脂肪酸。 參考資料:【2023】3 成國人患有脂肪肝?營養師:護肝這樣吃就對了!●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老公迷戀單親離婚女!要挽回或放開走味的婚姻?劉黎兒:別再說相忍為孩子 .陪伴癌末先生的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珍貴,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優雅「無關年紀」!不管幾歲都別放棄打扮自己…丁菱娟:「活出美麗」是一種生活態度
-
2023-12-12 癌症.攝護腺癌
遠離攝護腺癌該怎麼吃?詳解有助降低攝護腺癌進程的飲食重點
良好的營養可以降低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發生率,並有助於降低攝護腺癌進展的風險。我們也知道攝取充足的營養可以降低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通常還能提高整體生活品質。此外,健康的飲食也有助提高身體能量,促進恢復並增強免疫系統。因此,當你患有攝護腺癌(前列腺癌)時,你應該嘗試健康飲食,這對於你的整體健康以及幫助你從癌症中康復非常重要,而且它還可以幫助你保持健康的體重並降低其他疾病的風險。 有助降低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進程的飲食指南健康飲食指南包含以下元素:.主要以植物為基礎。.包括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多攝取膳食纖維。.控制脂肪含量。.限制單醣飲食。此外,喝足夠的液體並進行身體活動,以幫助實現和維持健康的體重。植物性飲食主要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包括:.水果和蔬菜。.全穀類。.豆類和豆莢類。.其他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水果和蔬菜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它們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以及各種抗癌植物化學物質,如類胡蘿蔔素、番茄紅素、吲哚和黃酮醇。.有一致的證據表明,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與降低許多癌症的風險有關。雖然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風險的結果尚未得出結論,但它們是有希望的。.有一些證據表明,蔬菜,尤其是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羽衣甘藍、球芽甘藍和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能與降低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風險有關。膳食纖維植物性飲食天然富含纖維,具有許多好處:.高纖維飲食有助於降低可能與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進展有關的荷爾蒙濃度。.根據《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的一項研究,攝護腺癌(前列腺癌)死亡率與穀物和堅果或種子的攝取量呈負相關。.富含來自水果、蔬菜、豆類和全穀物(例如全麥穀物和麵包)的天然纖維的飲食可以降低癌症風險和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進展的風險。低脂飲食低脂飲食有許多好處,以下為一些需要記住的要點:.在已開發國家觀察到癌症風險的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高脂肪飲食刺激了增加的睾固酮濃度,而這已被知道與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生長有關。.一項綜合審查報告稱,32項研究中有24項發現飲食脂肪攝取量與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風險之間存在正向關聯,儘管並非全部具有統計意義。.然而,迄今為止的前瞻性研究未能發現攝護腺癌(前列腺癌)與整體脂肪攝取量之間存在一致的關聯。大多數研究人員同意目標是讓總熱量的20%來自脂肪,而飽和脂肪佔總熱量的10%以下。因此,選擇脂肪的種類很重要。關於脂肪的飲食要點包含:.減少脂肪攝取。.橄欖油是首選。.避免反式脂肪。.增加飲食中的omega-3脂肪酸。單糖飲食限制飲食中單醣的含量。高糖食物通常有以下元素:.經過高度加工和精製。.營養價值低。.纖維含量低。此外,這些食物可能會增加血清胰島素和血清IGF-I的濃度,這可能會刺激癌細胞生長。可降低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風險的食物該怎麼吃?水果和蔬菜目標是每天至少吃五份(400克)水果和蔬菜。它們可以是新鮮的、冷凍的、乾燥的或罐裝的,不添加糖或鹽。盡量選擇天然果汁而不是糖漿的罐裝水果。一份新鮮、罐裝或冷凍水果和蔬菜的重量約為80克。一份果乾為30公克,應留至用餐時食用。每天盡量吃各種不同顏色的水果和蔬菜,因為它們含有不同的營養素。澱粉類食物澱粉類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它們為你提供能量並幫助你在更長時間感到飽足感,因此每天在飲食中加入一些澱粉類食物非常重要,目標是每餐吃一份。澱粉類食物包括穀物、馬鈴薯、麵包、米、義大利麵、地瓜和山藥。盡可能選擇全麥食品(例如全燕麥片、玉米、藜麥、穀倉麵包、糙米)和其他高纖維食品(例如帶皮馬鈴薯、豆莢類和豆類)。一般來說,澱粉類食物的份量約為拳頭大小。富含蛋白質食物蛋白質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於建立和修復身體組織,維持肌肉質量。蛋白質也有助於製造新細胞,例如紅血球和荷爾蒙。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豆類、豆類、魚、蛋和肉,目標是每天攝取二至三份蛋白質。若吃紅肉,盡量每週吃不超過3份,即每週約350至500克熟紅肉(烹調前700克至750克),這包括牛肉、豬肉和羊肉,並且盡量避免加工肉類和高溫烹調的肉類,因為這會增加腸癌和胃癌的風險。加工肉是指經過煙燻、醃製、鹽醃或添加防腐劑保存的肉,包括火腿、培根和一些香腸。你可以選擇白肉,例如去皮的雞肉或魚。或者你可以吃豆類、豌豆或扁豆,它們的脂肪含量較低,纖維含量高於肉類。乳製品和乳製品替代品乳製品的鈣含量很高。一些研究表明,攝取大量鈣可能會增加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生長和擴散的風險。其他研究並未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繫,但每天避免攝取超過1500毫克鈣(大約1.6公升牛奶中的鈣含量)可能是一個好主意。高脂肪食物你需要吃一些脂肪才能使身體正常運作。但吃太多脂肪會讓你體重增加,從而增加被診斷出患有侵襲性或晚期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風險。脂肪可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兩類,不飽和脂肪被認為比飽和脂肪更健康。不飽和脂肪存在於橄欖油、植物油、芥花油、酪梨、堅果和種子等植物性食品以及鮭魚、鯖魚和沙丁魚等油性魚類中。飽和脂肪存在於肉類、蛋糕、餅乾、糕點、奶油和高脂肪乳製品(如起司)中。建議每天攝取不超過30克飽和脂肪。用植物油代替動物脂肪可能有助於患有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男性延長壽命。還有一些研究表明,攝取大量飽和脂肪可能會增加攝護腺癌(前列腺癌)術後復發以及發展為晚期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風險,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情況是否如此,因為其他研究尚未發現兩者之間的關聯。【資料來源】.Nutrition and Prostate Cancer.Living with prostate cancer: You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Nutrition Services for Cancer Patients
-
2023-12-11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用「吃」的趕走壞情緒?補充4大快樂營養素 早晚必喝1飲品
你今天有吃「快樂營養素」了嗎?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隨著壓力增加也會產生壞情緒,事實上,透過飲食調整可以提升心靈免疫力,例如ω-3脂肪酸、色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和鎂,這些營養素能促進心情愉悅,減少生活壓力。4大快樂營養素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常見的快樂營養素包括ω-3脂肪酸、色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和鎂,攝取相關食物可以幫助減輕壓力。ω-3脂肪酸:組成大腦及神經細胞與傳導的重要成分,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可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改善憂鬱。常見食物有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鮪魚等。 色胺酸:在調節睡眠上扮演重大角色,可以幫助人體保持放鬆。常見食物如雞胸肉、豬里肌、鮭魚、毛豆、南瓜子、牛小排、雞蛋、傳統豆腐、鮮奶⋯等食物含有天然的色胺酸。 維生素B群/鈣/鎂:例如糙米、薏仁等全穀類;或是綠葉蔬菜、豆類、牛奶等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性,降低焦慮感。 維生素C: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減輕壓力活化免疫力,像是柑橘類水果、芭樂都是豐富的維生素C來源。避免高糖、高油脂食物 張麗娟提醒,除了增加快樂營養素外,也要避免高糖、高油脂這些影響心情的地雷食物。精緻點心、糖果、蛋糕、餅乾等高糖食物。雖可在短時間內刺激血清素分泌而發揮鎮靜作用,但因含糖食物容易被腸胃吸收,易導致血糖不穩,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維生素B群而影響抗壓力,更會影響情緒穩定。 而動物性脂肪、食物脂肪比例高的高油脂食物,易阻塞血管,使血液混濁、換氧能力下降,當膽固醇指數升高時,人體的壓力會無法下降,更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三餐這樣吃才對 三餐要怎麼吃才健康?張麗娟建議,每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三餐至少有一餐吃全穀類雜糧。建立一個均衡、多樣化的飲食習慣,注重攝取各種營養素,有助於提升心靈免疫力,增強應對生活壓力的能力,讓心情更加穩定和愉悅。【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285.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1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吃「8種食物」助降膽固醇,雞蛋是其之一!喝1飲品比喝咖啡更好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健康的早餐是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透過精心搭配食物,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還能降低膽固醇水平。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打造降膽固醇的美味早餐。 1、高纖維穀物食品:選擇全穀類早餐食品,如燕麥片、全麥麵包或糙米。這些食品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有效降低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2、添加堅果與種子:含有健康脂肪的堅果,如核桃、杏仁,以及亞麻籽、莎草籽等種子,都是降低膽固醇的好選擇。它們提供了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 LDL-C 水平。 3、選擇低脂乳製品:選擇低脂或無脂的乳製品,如低脂牛奶、乳酪或優格。這些食品提供豐富的鈣質,同時降低攝取飽和脂肪的量。 4、多食用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是富含天然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的理想選擇。特別是富含植物固醇的水果,如蘋果、梨,以及綠葉蔬菜,有助於調節膽固醇。 5、選擇健康脂肪:避免食用飽和脂肪,轉而選擇健康的不飽和脂肪。例如,橄欖油、酪梨、葵花籽油等,這些脂肪有助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 6、瘦肉和豆類:選擇瘦肉,如雞胸肉或火雞,以及富含植物蛋白質的豆類,如豆腐或豆類,這些是低脂肪的膳食選擇,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膽固醇水平。 7、選擇雞蛋:雞蛋是營養豐富的早餐選擇,提供高質量的蛋白質。最近的研究顯示,食用適量的雞蛋與膽固醇水平的上升並無直接關聯。 8、喝茶而非咖啡:喝茶,特別是綠茶,可能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綠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降脂作用。 9、減少加工食品:避免高加工食品,這些食品通常含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高糖分,這些都可能對膽固醇水平產生負面影響。 10、適量運動:結合早餐後的適量運動,有助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促進整體心血管健康。 【延伸閱讀】·澱粉吃太多也會害膽固醇高!專家揪「身體3警示跡象」 瞳孔周邊有白圈中了 ·早餐「吃這4品項」會害你發胖、精神差!大冰奶、鐵板麵秒中 1物吃多還可能致癌
-
2023-12-06 醫療.泌尿腎臟
50歲以上男性注意!頻尿、夜尿、尿不乾淨…攝護腺肥大別再吃紅肉!一文看懂6大飲食要點
隨著年紀增長,男性攝護腺組織增生機率也隨之上升,50-60歲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之現象;80歲攝護腺肥大比例達75%;90歲約9成有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是什麼?攝護腺肥大前兆有哪些?手術有哪些種類?飲食禁忌為何?一文看懂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改善辦法。攝護腺是什麼?攝護腺肥大5原因攝護腺位在膀胱出口正下方直腸的正前方,下面接著尿道,為男性才有的器官,又稱為前列腺,是下尿路必經通道,與分泌腺體、生殖功能有關。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會產生良性增生變化,當組織逐漸增生則會造成攝護腺肥大,進而引起排尿障礙。根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簡宏祐表示,良性攝護腺肥大在醫學上的定義為組織學上的細胞增生、腺體腫大,造成臨床上尿道阻塞症狀,俗稱下泌尿道症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ndrome,LUTS)。造成攝護腺肥大的原因,包括:.年紀: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大.男性荷爾蒙:荷爾蒙刺激造成組織增生.生活習慣:抽煙、喝酒、肥胖.內科疾病:肝硬化、高血壓.其他:種族、社會經濟地位、遺傳基因等攝護腺肥大7症狀、3階段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如下:.尿流細小、無力.小便須等待一陣子才能解出來.餘尿感,老是覺得膀胱裡的尿液無法完全排空.頻尿,剛上完小便1-2小時內又需再次小便.解尿要用力、解完後滴滴答答.來不及解尿,有時一尿急會來不及上廁所.夜尿次數增加,晚上睡覺需起身小便數次攝護腺肥大3階段症狀依上述提及之症狀又可劃分為3階段。根據臺安醫院衛教資料指出,攝護腺肥大症狀有早期、中期及晚期3階段,症狀分別如下:1.早期:尿道因壓迫而產生阻力,膀胱仍可有力收縮及排尿;夜尿次數增加,出現不舒服排尿症狀但尚未出現殘尿。2.中期:膀胱無力出現殘尿,假使惡化甚至會有血尿。3.晚期:排尿需花費長時間會造成阻塞性腎功能障礙,甚至無法順利排尿(尿滯留),若不治療會危害到身體健康。 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攝護腺肥大需要治療與否,可依症狀輕重來評估,症狀輕度者觀察追蹤即可、中度症狀以上的者才需要以藥物或手術治療。以下整理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問卷IPSS(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攝護腺肥大治療分2種:藥物、手術在治療攝護腺肥大前,泌尿科醫師常會先以肛門指診 ,了解攝護腺體積並經由觸診篩檢攝護腺癌,會經直腸或腹部超音波客觀測量攝護腺體積,並瞭解是否有攝護腺中葉肥大或攝護腺癌之可能,排除癌症可能性後,再依患者症狀對症下藥。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3種:甲型腎上腺受體阻斷劑,放鬆攝護腺及膀胱頸平滑肌,減少尿流阻塞,有助改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5a還原酶抑制劑,抑制男性荷爾蒙轉化為攝護腺可利用之形態,避免攝護腺持續增生並使攝護腺體積縮小,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mL,同時患有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之患者;PDE5抑制劑,可改善性功能障礙及攝護腺肥大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目前僅Tadalafil(5mg,每日錠)獲歐洲泌尿醫學會治療指引許可,可用於治療男性下泌尿道症狀。若患者已出現反覆泌尿道感染、尿滯留、膀胱出口阻塞相關的腎功能惡化、膀胱結石,攝護腺肥大引起的反覆血尿等攝護腺肥大引起之嚴重症狀,則應接受手術治療;或是藥物治療無效、副作用太大也可考慮。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指出,攝護腺肥大手術方式包括單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80ml且合併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雙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相較於前者有較高安全性;開放式攝護腺切除手術主要用於80ml且有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因微創技術進步,逐漸攝護腺雷射手術取代,已較少使用;攝護腺雷射手術安全性及止血效果優於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服用抗凝血劑或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之病患均適用。攝護腺肥大如何改善?7大飲食禁忌、保養改善攝護腺肥大的關鍵莫過於預防勝於治療。若已有排尿症狀者,應儘速就醫,遵循醫囑進行治療並調整生活習慣、飲食等。生活調整包含戒菸、戒酒,保持心情愉悅、避免壓力過大;避免久坐、久蹲、久站使骨盆腔充血,惡化小便症狀;避免服用含有抗組織胺或抗乙醯膽鹼之藥物,以免加重排尿症狀。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指出,攝護腺肥大飲食保養應注意以下幾點:.避免憋尿並適時補充水分:切勿一下喝太大量液體或利尿飲品,如:酒、濃茶、咖啡,會使膀胱快速膨脹而影響收縮功能,以及多吃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避免刺激攝護腺而影響排尿。.少吃紅肉,多吃白肉:攝取過多脂肪會刺激荷爾蒙過量分泌導致攝護腺癌生成,減少紅肉(如豬、牛、羊)、富含油脂魚類(如鱒魚、鯰魚、人工飼養鮭魚)食用量,多吃雞肉、火雞肉、鱈魚、旗魚、鮪魚、大比目魚等白肉,以降低攝護腺癌風險。.多吃含鋅食物:鋅在精蟲及攝護腺保健上有益處,可多食含鋅食物,如:牡蠣、海鮮、蛋、肉類、全穀類、堅果類、大豆、南瓜子、花椰菜、花生、紅蘿蔔等。尤其南瓜子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E及植物性化學物質,會干擾前列腺素代謝,有助改善括約肌機能、調節尿液排泄並增進膀胱肌肉彈性,進而改善攝護腺肥大症狀並預防攝護腺癌。.含茄紅素食物:茄紅素可抑制攝護腺相關疾病並減少發生率,其抗氧化作用可與維生素E及s-胡蘿蔔素一同對抗自由基破壞正常細胞。蕃茄、紅色西瓜、葡萄柚、木瓜、紅柿、葡萄、櫻桃、紅甜椒、芭樂等都是良好攝取茄紅素的天然食物。.微量元素硒(Selenium):硒是一種抗氧化劑,參與前列腺素的新陳代謝作用,可預防抑制惡性腫瘤,尤其是攝護腺。含硒食物包括啤酒酵母粉、大蒜、洋蔥、鮪魚、鯡魚、綠花椰菜、小麥胚芽、全穀物、芝麻、紅葡萄、蛋黃、香菇等。.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食物:生鮮蔬菜水果、黃豆、黃豆製品及豆漿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可與女性荷爾蒙競爭接受體,進而減少女性荷爾蒙結合到細胞外,也可作為抗氧化劑清除游離基,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的刺激。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盤點臨終病患「人生最後悔5件事」!醫: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是真的嗎?教授曝你不太可能欠缺原因
臉書朋友許小姐在2023-11-10傳來簡訊:「教授您好,我平時有在讀您的部落格,也買了餐桌上的偽科學來拜讀,真的對我獲益良多!(省了好多錢)也明白吃得營養均衡才是最重要的!但因為外食想營養均衡還是有點小難度(還是會儘量往這方向努力),又看到這篇文章,想請問B群是可以買來補充(因為他說現代人普遍不足)或早晨提神的嗎?再次謝謝您的付出!」許小姐提供的連結是《啟新診所》發表的維他命中的大家族–維他命B群。它的第一和第三段是(合併):「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1/2的國人有吃維他命的習慣,卻幾乎熱衷維他命C和E的攝取,甚之超攝取,反而疏忽民眾普遍欠缺的維他命B群。維他命B群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很多人並不清楚維持體內足夠的維他命B群,對現代忙碌上班族或課業壓力大的考生族有多麼的重要!呼籲國人要多加強對維他命B群認識與補充。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維他命B群,必須由食物中,例如深綠色蔬菜中攝取,然而水溶性的維他命B群卻很容易在烹調中遇熱破壞,超量攝取也會經由尿液排泄出去;若再加上飲食不正常、三餐外食,及壓力、熬夜等消耗掉大量的B群,使得現代人必須額外補充。」這段話裡的「現代忙碌上班族……所以必須額外補充維他命」是典型的「恐怖行銷」。此一手段顯然非常有效,因為很多讀者都來問我「因為是上班族或外食族,所以是不是需要額外補充維他命」。我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也發現《優活健康》發表的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B 易情緒失控!。它的第一和最後一段是(合併):「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指出,我國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人缺乏維生素B群,……維生素B被歸類為八種,若要補充,最好能夠八種一次補足,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否則恐怕會花大錢,卻得不到任何作用!……若上班族常出現以下幾個表現……就要注意飲食的均衡以及多補充維生素B群的相關食物。」「多補充維生素B群的相關食物」! 您有沒有注意到,它是要上班族補充「相關食物」,而不是「保健品」。但是,請問,您在看到這篇文章後會決定補充「相關食物」還是「保健品」?不管如何,這兩篇文章所說的「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是真的嗎?我在2020-7-2發表的微營養素檢測?這叫「精準醫學」?有提供台灣衛福部發表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2-105 年)成果報告,而它就有說「國人攝取維他命B群的狀況大致符合建議攝取量」。由此可見,這這兩篇文章所說的「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是與事實不符。美國國家圖書館也有說「在美國,缺乏維他命 B 的情況很少見」。事實上,不論是在谷歌或是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vitamin B deficiency(維他命B缺乏),絕大多數出現的資料是關於「維他命B12缺乏」。這是因為,在八種維他命B裡,有七種是大量存在於穀類蔬菜水果裡,而唯一不含於穀類蔬菜水果裡的就只有B12。也就是說,只要你有吃穀類蔬菜水果的習慣,那除了B12之外,你是不太可能會缺乏維他命B的。換句話說,只要你是葷素雜食者,你是不太可能會缺乏維他命B的。至於純素食者,攝取B12的最佳途徑就是吃添加了B12的穀物。這種食物在美國通常是在早餐吃(叫做Breakfast cereals),但也可以在任何一餐吃,甚至可以當零食吃。當然,吃綜合維他命也是素食者攝取B12的另一條途徑。但是,請千萬不要相信什麼植物性B12食物,也不要過度攝取B12補充劑。請看素食,從海藻攝取B12?維他命B12濃度越高,死亡率越高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原文: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真的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30 養生.聰明飲食
半夜餓醒該不該吃東西止飢?營養師推不會干擾睡眠的4種零食
你是否曾經半夜三點醒來,外頭暗濛濛而肚子咕咕叫,想吃些東西?挑什麼來滿足叫餓的肚子,又不會妨礙你睡回去,更重要的,不會第二天起床後不舒服,彷彿生病了?專家建議如下四種不會干擾睡眠的零食:一、火雞胸肉。營養師梅舒蘭(Marissa Meshulam)說,火雞肉富含色胺酸(L-tryptophan),這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有放鬆情緒、幫助睡眠、改善運動表現等功能。冷藏的火雞胸肉片單吃一小片或做半個三明治,就很適合半夜解饞,它所含的蛋白質足以防飢到天亮,色胺酸則是幫你入睡的好養分。她建議大家選用沒有防腐劑或添加糖的火雞胸肉。二、起司和餅乾。梅舒蘭認為,要吃零食,就要吃含蛋白質和纖維質的,才能讓我們順利睡到天亮,起司和餅乾是最經典的零食組合:起司有蛋白質,富含纖維的餅乾嚼起來脆脆的,與起司一起入口,最有飽足感。此外,起司也有色胺酸,會轉化為退黑激素,有助入眠。 梅舒蘭另外提醒,餅乾要選含纖維的(杏仁麵粉做的也行),才能穩定血糖。三、香蕉和堅果醬。高品質睡眠靠平衡血糖的點心如香蕉、堅果醬,因為太甜的東西,尤其睡前享用的話,通常會造成反效果。營養師法蘭肯尼( Amanda Frankeny)解釋其道理:香蕉富含鉀,有鬆弛肌肉之效,也有綜合碳水化合物調節血糖不致飆高,讓你不好入睡,香蕉配花生醬最能助眠,因為花生醬的脂肪和色胺酸都是很健康的營養,「半夜吃香蕉配堅果醬很容易,是我書中的霸王點心。」四、麥片加牛奶。讓孩子入睡,一杯溫牛奶是理想零嘴,對半夜醒來的大人,也同樣理想。法蘭肯尼建議各位,不妨加點全穀類、低糖分麥片到牛奶裡,這是平衡血糖的理想零嘴。「喝牛奶的目的取其鈣質,鈣會幫助人體製造、運用退黑激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30 失智.大腦健康
認知能力比吃得少的人年輕8.5歲 多吃這類食物可降失智風險
研究發現,多吃全穀類食物,包括看電影時吃的爆米花,認知能力比全榖類吃得少的人年輕8.5歲,也就是說,失智的風險較低。這篇研究報告22日刊載於「神經學」期刊,作者劉曉然(Xiaoran Liu)說,在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影響幾百萬美國人之際,找出預防之道是最優先的公衛事項;他說,「三餐當中多吃一兩份全穀類食物,就可降低失智風險。」本研究觀察、比較的全穀類食物包括麵包、麥片、藜麥和爆米花。一份是一盎司的量,「約等於一片麵包,半杯義大利麵或飯,一盎司餅乾或一杯乾麥片。」芝加哥拉許大學(Rush University )研究團隊觀察平均年齡75歲、沒有失智問題的3326人,其中60%是非裔,連續六年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每三年測試一下認知和記憶能力。團隊從回收的問卷,根據個人全穀類攝入量,從每天不到半份到2.7份不等的份量,把研究對象分為五組。非裔比白人更常每天吃一份以上、專家認定有助降低膽固醇和胰島素以及血壓的全穀類「健康食品」;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吃三份以上。劉曉然說,全穀類食物富含維他命B和E以及抗氧化素,纖維含量也大,這些都是有益健康,特別是腦部健康的營養,「因此,我們看到很多證據,全穀類可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我們也知道,有益心臟的東西,也許也對腦部有益。」研究團隊根據「全球認知得分表」測驗的結果,說每天吃三份以上全穀類的非裔,認知能力衰退比每天只吃不到一份的慢。劉曉然說,研究結果可供有關單位製作更精緻的飲食指南時參考,例如,對某族群提出符合其需要的全穀類攝入量建議。他說,有必要進一步研究,以確認全穀類攝入量與認知能力的關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9 養生.人生智慧
元氣的一天 24節氣占卜卡-使用說明
《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是元氣網2023年末推出的實體產品,作為最早關注24節氣的媒體之一,除了健康之外,元氣網也整合24節氣運行與正向心理學,製作出《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當覺得今天迷惘的時候,透過《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可以給你一些人生正面的指引,當今天起床,想要一些想法的時候,《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可以給你一些方向。立春【建言】你關注什麼,就會創造什麼【提醒】對的方向,是成功的基石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也是24節氣之首,代表的是萬物生機,象徵著開始。在開始的時候,就需要決定好方向,所以關注在對的方向,才會創造出自己想要的一切。當你想要快樂,就不要去回憶起不開心的事情;當你想要幸福,就不要沉浸在不幸的事物中。所以,對的方向,才是成功的開始,如果方向不對,當然就無法達成所想。雨水【建言】真誠的讚美,是人生成長所需的養分【提醒】發現自己值得讚美的事,能增強自信心來到雨水時節,表示春季剛開始,氣候尚未回溫,水氣逐漸增加。水,是人體必需的物質,代表著身體的養分;水也無私地供給給全人類,代表的是真誠的奉獻,象徵著滋潤。真誠的讚美是給予自己、他人最好養分,所以請多多地發自內心地讚美自己、讚美他人吧!驚蟄【建言】真實的力量往往藏在恐懼背後【提醒】直面恐懼,才能產生勇氣驚蟄過後,大地轉暖、春雷乍響,萬物方才甦醒。「驚蟄」即意味著上天以打雷的方式驚醒蟄伏冬眠中的動物。雷電象徵著驚嚇、恐懼,但是這樣的恐懼與驚嚇,並非惡意的,而是真實存在的力量。這意味著,當我們面臨恐懼時,唯有直面恐懼,才能產生勇氣,獲得恐懼之後的真實力量。春分【建言】養生就是養心,身與心不可分割【提醒】營養與運動,不只是供養身體,也滋養心靈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代表著陰陽平衡,身心均衡,所以養身體之外,養心也很重要,身與心不可分割。不管是中醫、西醫,都認為飲食營養與運動伸展,除可以保養身體,還能夠透過吃對食物、運動身體,達到穩定情緒,心理平靜的作用。所以營養與運動,不只養身,還養心。清明【建言】清楚的思考,是行動的基石【提醒】做決定時,一定要讓自己頭腦清明清明時節,冬天已去,春意盎然,經過春雨洗滌後的空氣清新,風景明朗,故稱此時節為「清明」。簡單來說,清明就是清澈明亮,所以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也需要讓腦袋清澈明亮,想清楚之後再行動。穀雨【建言】貴人,是點亮生命的人【提醒】遇不到貴人,就做自己的貴人來到榖雨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幫助很大。所以榖雨對榖物來說,就是一陣及時雨,對應人際上就是「貴人」。所謂的貴人,就是對自己有幫助的人,貴人可以點亮生命,讓自己的能力、眼界、思維都更上層樓。如果生命中遲遲沒有遇到貴人,就要積極面對一切,主動出擊,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貴人。立夏【建言】機會出現時,帶著熱情去創造它【提醒】熱情是專注於令你興奮事物所產生的力量立夏時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一年中陽氣旺盛、萬物繁衍茂盛之季,植物開花結果。夏天代表著熱情,所以做任何事情時,一定要專注在你所喜歡的事物上,然後用熱情的態度來面對、創造。小滿【建言】豐盛的生活來自於心態,而非物質。【提醒】不滿足是動力,也是詛咒。小滿,象徵稻穀漸漸結實飽滿,雖仍未成熟,農夫可以想像未來作物成熟之景,帶來豐收的盼望。小滿象徵著未來豐收,這意味著所有的豐盛,都來自於自己的心態。需提醒的是:不滿足可以帶來成長的動力,也有可能因為不滿足的心態,導致陷入貪婪的痛苦中。所以,懂得讓自己處於豐盛心態,可以讓自己更快樂。芒種【建言】人生就是一段冒險,大膽地挑戰它吧!【提醒】安穩,是人類身邊最大的敵人芒種時氣溫升高,空氣中瀰慢著悶熱濕氣,讓人感覺覺得睡意高張、疲乏無力。芒種象徵著停滯、安逸,抽到這張卡就代表目前陷入了停滯狀態,此時應要想辦法做出一些突破,因為人生就是一場無法回頭的冒險,需要你勇敢地挑戰它!夏至【建言】謙遜,是自我覺察的能力【提醒】過度謙遜,反而讓自己失去自信夏至當天,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也就是夏季的極致,此後白天時間將越來越短。夏至象徵著盛極,這時候我們需要謙遜地面對人生。謙遜,就是自我覺察的能力,當我們能做好自我覺察,就能避免盛極而衰。是需要提醒大家,過度的謙遜,反而會讓自己失去自信,所以要懂得拿捏尺度。小暑【建言】所謂的好運,就是聰明的努力【提醒】讓自己成為好事的連結,生活會越來越好小暑代表天氣開始逐漸炎熱,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小暑是大暑的過度時節,象徵著連結好運。一個人之所以好運,是因為嘗試的次數夠多,而且嘗試的方向若對,聰明加上努力,就是好運的根本。所以,讓自己成為好事的連結,就能讓生活越來越好!大暑【建言】熱情,是成就自己的鑰匙【提醒】激情是一時的,熱情是長久的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後就會轉入秋季。夏季代表熱情,大暑象徵熱情的最高點,當一個人擁有熱情時,就能成就很多事情。但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會把激情與熱情搞混,熱情是來自於對事物由衷喜愛所產生的力量,而激情是外界刺激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所以當外界刺激消失時,激情就會消失。抽到這張卡,就是提醒自己,到底手邊這件事情是激情,還是熱情?立秋【建言】探索自己的渴望,並讓它成真【提醒】大部分的渴望,是心靈需求夏季的炎熱漸退,初秋的氣息漸濃。農民們通常會趕在立秋前後完成二期稻的插秧工作,要不然就來不及,所以立秋象徵著渴望豐收的心。抽到這張卡,代表你需要探索自己的渴望,然後想辦法採取行動,讓渴望成真。但同時也要提醒:很多的渴望,是源自於內心的不滿,如果沒有先滿足心靈需求,就算完成再多的渴望,也都會感到空虛。處暑【建言】所有偉大的事物,都是從小地方開始【提醒】取得每一場小勝利,才會累積大成就「處」有止的意思,指暑氣到此打住。這時候開始,雖然白天很熱,早晚會開始變涼,因此處暑代表微小轉變的開端。抽到這張卡,代表著你目前在做的事情可能很微小,但很有意義,所以不要覺得事情很小,就覺得不偉大,因為所有偉大的事物,都是從小地方累積起來。懂得取得小勝利,才能累積大誠就。白露【建言】我所做的每件事都增加了我的價值【提醒】沒有一件事情是浪費的,從來沒有白露是秋季轉涼的標誌,也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氣裡,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身體和心理也會因此產生變化。所以,白露代表著改變的契機。抽到這張卡時,代表著轉換與改變,而所有為了改變所做的事,都是有意義、有價值,沒有任何浪費。這也同時提醒自己,無論所做的大小事情,不管對錯,都有其價值存在。秋分【建言】接受他人的祝福,也祝福他人【提醒】要相信自己值得接受他人的善俗話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天氣將逐漸轉涼。秋分代表著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需要平衡,抽到這張卡,代表著接受他人的祝福,也祝福他人。你要相信自己是值得他人祝福,你給予他人的祝福也同樣有價值。寒露【建言】成熟,就是用雙方舒服的方式相處【提醒】人際相處,應該是愉悅的互動過程寒露後氣溫較白露更低,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且帶寒意,故名寒露。在台灣,此時二期水稻已到抽穗末期,進入成熟期。這張卡代表著成熟的人際關係,也就是懂得用雙方舒服的方式來對待彼此,這才是良好的互動。霜降【建言】感恩可以治癒所有負面情緒【提醒】感恩,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祝福霜降時節代表天氣變冷、開始降霜。台灣的霜降時節,稻田開始呈現一片金黃色,農夫們也準備收割。抽到這張卡,代表著豐收的感謝;提醒自己要記得感恩這世界上對我們好的事務,也要感謝所有對我們好的人。當我們感謝一切發生的時候,我們在祝福著世界,而世界也會祝福我們。立冬【建言】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突破的機會【提醒】困境就是人格的試煉在中國北方的大地,這時候天氣會顯著變冷,動物準備過冬藏匿,而農村的工作也越來越少,進入「冬藏」的狀態。抽到這張卡,就是提醒抽卡者,所有的挫折都是突破的機會點,所以不要害怕挫折,而是把挫折當做是試煉自己的機會,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茁壯。小雪【建言】珍惜你的才華,而非私藏【提醒】我是一個特殊、獨特的人時節來到「小雪」,此時氣溫逐漸下降,身體因應較低的氣溫,會把大部分的能量用於保持身體溫度,導致體內防禦力變弱。這張卡是在提醒抽卡者,雖然要把能量珍惜,不要私藏,這樣只會讓防禦力變弱,所以要適時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珍惜專屬自己的才華,然後盡情揮灑自己的能力。大雪【建言】真正的強大,是能確實直視自己【提醒】接受自己,才能真正踏出第一步大雪時節,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抽到這張卡的你,代表著面臨許多的考驗,所以要提醒自己,真正的強大,就是直視自己的內心,當你的內心已經準備好時,就能踏出第一步,讓自己越來越強大,可以征服所有的困難。冬至【建言】我花的每一分錢都增加社會的價值【提醒】把錢花在能增加價值的地方過去,冬至是喜慶的節期,而且慶祝方式非常多,包括拜拜、送禮等,大家會在這個時節大肆飲食慶祝。抽到這張卡,代表著所有的消費,都是非常珍貴、可以增加社會價值,所以在消費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問自己:這個消費讓我增加了哪些價值?又增加了什麼社會價值?這樣一來,消費將變得有意義。小寒【建言】享受獨處的人,更強大【提醒】獨處是一種心境,而非人際的孤獨民間俗諺「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正值隆冬,離暮春尚遠,小寒的寒冷程度往往超過大寒。這張卡代表獨處,而獨處並非孤獨。暗示抽卡者應該要慢慢學習享受獨處,享受獨處時的思考、靜默與自我對話,好讓自己整理思緒與規劃未來。但要提醒的是:獨處並非人際孤獨,人必須維持一定的人際關係,才能減少心理問題。大寒【建言】愛自己,就是接納所有的自己【提醒】多愛自己一點,才有能力去愛人大寒是24節氣最後一個,也代表最寒冷的時節已經到來,過了大寒天溫度就會逐漸溫暖。大寒代表著最後,也同時代表著開端;所有的結束與開始,都是因為「你自己」。所以,抽到這張卡的人,是在提醒你要愛自己,要懂得接納所有的自己,當你能夠接納所有的自己,你才能愛自己;當你願意愛自己的時候,你才有餘裕去愛人。所以,請懂得先愛自己,然後再愛人。
-
2023-11-25 醫療.中醫
暴肥、長痘痘、月經不順...是內分泌失調嗎?該看哪一科?中醫師推3食材助調理
長痘痘、月經失調就是內分泌失調嗎?「內分泌失調」可能沒你想得這麼簡單!以下為您介紹內分泌失調症狀、原因,以及治療方式。內分泌失調是什麼?新北市藥師公會說明,所謂「內分泌失調」代表荷爾蒙的不穩定狀態,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會損害身體。內分泌指的是分布在人體內的激素,經過血管、血液循環到身體各部位,由於沒有獨立管腺,所以稱為內分泌,包括甲狀腺、副甲狀腺、腦下垂腺、腎上腺、睪丸、卵巢、胰臟功能等都跟內分泌有關。啟新診所亦指出,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現內分泌失調,尤其是女性受內分泌失調之苦的人,不勝其數,更要加強認識與防範。內分泌失調的原因是什麼?跟月經有關嗎?男女性都有可能出現內分泌失調,其原因相當廣泛,霍普金斯診所以下列出內分泌失調的8種可能因素:.遺傳因素:有些內分泌失調原因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某些內分泌疾病在家族中可能有較高的風險。.生活方式和營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規律的飲食、缺乏運動、壓力過大和睡眠障礙等,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原因。.環境因素:暴露在某些化學物質、藥物或有害物質中,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例如某些農藥、塑料中的鄰苯二甲酸酯 (Phthalates) 等。.腺體問題:某些腺體的功能異常,如甲狀腺、腎上腺、腦下垂體等腺體出現問題,可能導致相應激素的分泌不足或過多,進而引起內分泌失調原因。.荷爾蒙治療:一些醫學治療,如使用激素或荷爾蒙療法,可能干擾自然的內分泌平衡。.生理階段:女性在生理階段如月經週期、懷孕、哺乳、更年期等,身體會產生較大的激素變化,容易導致內分泌失調原因。.疾病和手術:某些疾病和手術可能影響內分泌器官的功能,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多囊卵巢綜合症等。.藥物使用:某些藥物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例如某些抗生素、心血管藥物、抗憂鬱藥、安眠藥等。內分泌失調症狀有哪些?「這激素」過少恐不孕新北市藥師公會指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包括腦下垂體、腎上腺、甲狀腺、胰島素和性腺,這些腺體相互聯繫調節,對器官的機能活動有重要影響。若內分泌系統不正常,可能出現以下症狀:.影響皮脂,長痘痘.導致肥胖.新陳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慢性疲勞症候群.自律神經失調.心血管和腫瘤此外,主宰女性健康的三大內分泌:「雌激素」、「黃體素」、「雄激素」。若稍有不平衡就會出現不適症狀。新北市藥師公會分別列出雌激素、黃體素、雄激素的功能,以及分泌異常可能導致的症狀:功能.雌激素:主要影響女性的第二性徵,促使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發育成熟,讓肌膚光滑細緻。.黃體素:可讓子宮內膜有良好的分化、脫落,形成月經。.雄激素:可刺激女性的性慾。症狀 內分泌失調如何治療?可以看哪一科?若發現自己有內分泌失調相關症狀,建議去內分泌科或婦產科就診。內分泌失調該如何治療?以下霍普金斯診所列出6大治療方式:1.藥物治療:對於某些內分泌失調,醫生可能會開出藥物來調節激素水平,例如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胰島素注射治療等。2.激素治療:對於一些內分泌腺體功能不足的狀況,可能需要進行激素替代治療,以補充體內缺乏的激素。3.手術:在一些嚴重的內分泌失調情況下,可能需要通過手術切除異常腺體或腫瘤,以恢復正常的激素分泌。4.改變生活方式:有些內分泌失調與生活方式有關,如過度的壓力、不規律的飲食、缺乏運動等、睡眠問題,改變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對恢復內分泌平衡有幫助。5.營養補充:在某些情況下,營養補充劑可以幫助改善特定的內分泌問題,例如維生素D補充對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可能有幫助。6.避免激素干擾物質:有些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減少接觸這些激素干擾物質可能對內分泌失調有幫助。內分泌失調吃什麼改善?中醫推3類食材調理真如中醫診所指出,平時飲食方面最好以清淡為宜,少吃寒涼、油炸、辛辣食物。若欲以食療養肝、養腎、補脾胃,調理內分泌問題,則可以選用以下食材:1.養肝食材肝在五行中對應「木」,顏色對應「青色」,所以深色蔬果如花椰菜、蘆筍、菠菜、葡萄、藍莓等一定沒有錯;多吃甘味的食物如南瓜、栗子、核桃、紅棗等也可以。蛤蜊湯、鮭魚、薑黃、豆腐、柑橘等也是常見養肝食材。肝喜疏暢條達,壓力大的族群也可喝喝疏肝解鬱的花草茶如薄荷、玫瑰花、洋甘菊等。咖啡的綠原酸、綠茶的兒茶素,也都能養肝。2.養腎食材養腎就選黑色食材如黑木耳、黑米、黑豆、黑芝麻、黑蕎麥、龍眼肉、海帶、烏骨雞等。堅果類、枸杞、干貝、山藥也都很不錯。所以,常見的桂圓紅棗茶就十分適合啦!3.補脾胃食材穀類如米、小米、小麥等是健脾首選。黃色食材如南瓜、玉米、番薯、黃豆、木瓜等也都相當好。另外,薑、蓮藕、山藥、秋葵等,也都有益於脾胃。平常也可以簡單的四神湯,含有蓮子、茯苓,可調補脾胃。資料來源:Dr. Williams、啟新診所、霍普金斯診所、新北市藥師公會、真如中醫診所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內分泌失調到底是什麼?真有所謂內分泌失調嗎?.內分泌失調都跟它有關!醫曝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會造成哪些症狀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1 養生.聰明飲食
防便秘、控血糖...藜麥好處超級多!一表看懂藜麥、紅藜差異
藜麥(Quinoa)因含有豐富營養素、纖維及蛋白質,被稱為「超級食物」。藜麥功效與禁忌有哪些?藜麥與台灣藜有何不同?減肥適合吃藜麥嗎?藜麥怎麼煮?本篇一次看懂藜麥功效以及2道食譜分享。藜麥是什麼?藜麥為莧科植物的種子而非全穀雜糧類(與莧菜是親戚),適合生長在高海拔和乾燥地方,主要產地為南美洲的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俗稱奎藜、印地安麥、灰米,因外觀及營養成分與米、麥相似,被歸為「偽穀類」的種子。藜麥營養功效與禁忌藜麥不含麩質,具豐富維生素及高纖維且是少數含有完整必需胺基酸的植物。根據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124期指出,藜麥營養價值如下: 蛋白質含量高:藜麥蛋白質含量高於其他穀物並含有人體完整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均高於國際糧農組織建議攝取之標準,且蛋白質含量及品質也優於許多傳統蛋白質食物,可作為取代部分肉類及豆類的蛋白質選擇。 含好油抗發炎:適量的脂肪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好的油脂有助於維持心血管、降低壞膽固醇。藜麥每100公克的脂肪含量高於豆類、玉米、小麥及稻米,其脂肪總量中約有50%以上為Omega-3、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且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亞油酸及亞麻酸。 促消化、控血糖:膳食纖維可促進消化,有助於預防便秘,且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可延緩吸收,有助於避免血糖急速上升,膳食纖維越高,其升糖指數(GI值)越低,有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藜麥每100公克膳食纖維含量雖不比豆類植物但仍高於多數穀物,其升糖指數約為35 ,屬低升糖食物。 豐富礦物質及維生素:藜麥鐵、鎂、鋅含量均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相較其他穀物而言,藜麥是更好的礦物質來源,也是維生素B群及葉酸的良好來源。此外,根據營養師姜藹倫素於高雄榮總醫訊營養專欄指出,藜麥含有豐富的錳(Manganese),錳有血管放鬆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偏頭痛。 抗氧化:藜麥含有類黃酮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有助於減少人體自由基、抗氧化,降低慢性發炎之危害。雖然藜麥營養價值豐富,但以下兩類人在食用上需特別留意: 腎功能不佳者:藜麥的鉀含量高,腎臟功能不佳、洗腎患者應謹慎食用量。 腸道功能不佳、易脹氣者:藜麥膳食纖維含量高,不易消化,容易消化不良及易脹氣者,應避免多食。藜麥與台灣藜有何不同?常見的藜麥有白、紅、黑三種顏色,以白藜最為常見、黑藜最少見。相較於進口藜麥,台灣也有本土藜麥俗稱紅藜又稱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與南美洲產的紅藜不太相同,台灣藜為台灣原住民的傳統作物,是原住民釀小米酒的原料之一,主要產於臺東縣及屏東縣,有「穀類中的紅寶石」之稱。據農糧署發文指出,進口藜麥與台灣藜分辨如下: 就營養成分而言,台灣藜的營養價值不輸進口藜麥,台灣藜的鈉、鉀及鈣等礦物質含量高於藜麥,而藜麥的鋅含量則高於台灣藜。根據國健署指出,台灣藜其蛋白質含量將近白米的兩倍且富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其膳食纖維含量則為地瓜的七倍,有助於腸道消化,並富含礦物質。減肥適合吃藜麥嗎?藜麥雖與白飯熱量差不多,但白飯的升糖指數(GI值)較高,在進食後易使血糖快速升高,來不及被胰島素分解的糖分會轉換成脂肪,而藜麥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升糖指數低,有助血糖與體重控制。藜麥怎麼煮?藜麥、台灣藜簡易食譜藜麥沙拉,適合素食者和蛋奶素者▲藜麥沙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食材:1杯藜麥、2杯水、黃瓜、紅甜椒與黃甜椒各一,切成小丁、1/2杯聖女番茄,切半、1/4杯紫洋蔥,切成細絲、1/4杯新鮮薄荷葉,切碎、1/4杯新鮮的香菜葉,切碎沙拉醬料:1/4杯橄欖油、2湯匙新鮮檸檬汁、1湯匙細砂糖或蜂蜜、1茶匙鹽、1/2茶匙黑胡椒、1/2茶匙蒜末、1/2茶匙巴薩米克醋。作法: 將藜麥沖洗乾净後放入鍋中,加入2杯水煮滾,轉小火蓋上鍋蓋,繼續煮約15~20分鐘,直到藜麥變軟且吸收大部分水分後,熄火蓋上鍋蓋靜置5分鐘後,用叉子鬆散。 製作沙拉醬,混合橄欖油、檸檬汁、細砂糖、鹽、黑胡椒、蒜末和巴薩米克醋,拌均勻。 將切好的蔬菜和新鮮草本葉加入藜麥中,倒入沙拉醬,輕輕攪拌確保所有成分均勻混合,放入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臺灣藜紫米紅豆粥(參考: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食材:前紫米1杯、紅豆1杯、臺灣藜1杯、水適量、牛奶適量、黑糖適量作法:將紫米和紅豆泡水約4~5小時,將臺灣藜洗淨後加入水中,與紅豆、紫米一起燉煮到軟,最後加入適量的牛奶和牛奶增添口感。參考資料:高雄榮總醫訊營養專欄、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124期、農糧署、healthline、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延伸閱讀: 一點小事就爆炸?生氣,是因為心太累!精神科醫師:終結壞脾氣的8個方法
-
2023-11-19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你家有大不出來的孩子嗎?
曾經應邀寫過一本繪本,這是國民健康署因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二十四條「提供兒童具有充分營養價值的食物」,因此請我扣著這個主題寫的故事。在構思故事的主題時,剛好看到一則社會新聞報導小學生便祕事件,後來查了資料,發現這是很普遍的問題,因為許多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只吃炸雞漢堡飲料,父母親似乎也不以為意。因此我就以一個常常為「大不出來」而煩惱的孩子為主角,藉此談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物。大人可能很難想像,孩子在學校吃營養午餐時,水果都是拿來玩,很少人吃。台北醫學大學曾經調查發現,營養午餐裡的水果,有70%的孩子沒有吃,甚至將近三成的學童沒有每天吃水果,將近四成的學童水果攝取量不足。我很喜歡吃蔬菜水果,尤其台灣的水果種類多又非常好吃,所以很訝異有人不喜歡吃水果。住在台灣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年四季都有非常多樣且豐富的蔬菜與水果,可以用非常合理的價格買到。尤其在夏季許多水果盛產時,可以在不心疼荷包的情況下,吃水果吃到飽,簡直奢侈得如同帝王。但是若從整體熱量來源來看,現代人「原型」食物吃的量並不多,因為在各種廣告商業行銷之下,養成吃加工過的各類「食品」的習慣,這些加工品中,除了含有許多對人體健康有疑慮的添加物之外,也缺乏纖維素。長庚兒童醫院的研究發現,到醫院求診的兒童中,四分之一有便祕問題;而且因便祕而求診的兒童中有三分之一出現體重過輕、生長遲滯或肥胖等生長異常的情況。因此,一個人大不出來,通常也意味著他們的營養狀況出了問題。纖維素主要來自於蔬菜與水果,它本身雖然不是建構我們身體組成的營養成分,但是它可以幫助我們順利排便,將身體有毒的廢物排泄出,維持腸道的健康。或許也是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改變,便祕已成了很普遍的現象,因此大腸癌早已取代肝癌成國病。纖維素除了可以幫助消化,讓食物順利通過我們的消化道之外,它還可以減緩葡萄糖的吸收,避免過量飲食,同時帶走多餘的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它也可以滋養腸道內數十億對健康有益的好菌,讓這些好的細菌發揮保護我們的功效。養成固定的大便時間也非常重要,尤其在進食後半小時至一小時,自然地大腸蠕動會較強,也就是我們感覺到的「便意」,這時候排便效果最好。只可惜很多家庭早餐後都匆匆忙忙趕上學上班,錯失了飯後大號的機會。因此,或許可以在大家忙完一天下班下課回家後、晚餐前,準備全穀類的點心再加上一些水果,然後在輕鬆自在的心情下,養成固定排便的好習慣。孩子的飲食習慣絕對是父母親的責任。只要父母親自己吃健康的食物,也只提供孩子健康的食物,就會形塑孩子的飲食習慣。首先把家裡垃圾食物扔掉,只要孩子生活的環境中,沒有這些我們不希望孩子接觸的東西,那麼他們接觸的機會就會少很多。良好的飲食是生活中最容易做到也最有效益的習慣,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免除往後很多的疾病,也能擁有活躍身體與精神,真的不可忽視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14 活動.精彩回顧
慢病好日子/小行動護健康 嘉縣手作健康飲同歡
響應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嘉義縣衛生局日前在水上鄉義興村鎮北宮長照關懷據點舉辦「慢病好日子-愛你慣衛教講座」,提倡民眾培養生活好習慣,衛生局更發起「小行動、護健康」,邀請民眾手作健康飲品,預防糖尿病威脅及控制慢性疾病的發生。當天聚集村里長輩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千歲同歡,場面相當溫馨。依據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指出,全國糖尿病盛行率9.32%,推估嘉義縣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說,健康不能等,呼籲民眾養成「生活3好、飲食3巧」觀念。生活3好: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定期健檢;飲食3技巧:避免精緻糖攝取、份量不超標、盡量選擇全穀類的食材,可以遠離糖尿病,預防慢性病發生。嘉義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蔡佳珊表示,認識食物很重要,在六大類食物中,全穀雜糧類是一天當中占飲食比例最高、含有較多的醣類,建議應挑選富含膳食纖維的糙米飯或五穀米取代白米飯。此次現場手作挑選在地特產「仙草」製作仙草豆漿飲,仙草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降低血脂和膽固醇。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詠翔表示,控制血糖的目的,是維持血糖穩定,遠離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和洗腎的風險。糖尿病是一種生活習慣病,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助於穩定病情,與慢病共存。聯合報將進行「慢病好日子-愛你慣衛教講座」全台巡迴,恰逢世界糖尿病日,與嘉義縣攜手開啟巡迴第一站,除了衛教講座外,並進行行動倡議,邀請民眾一起立下好習慣目標,提醒親友要養成生活好習慣,寄出愛你慣明信片,踏出個人健康SDGs行動的第一步。
-
2023-11-12 養生.聰明飲食
不吃肉怎麼補充蛋白質?可透過互補原則:糙米飯加黃豆增營養
全球蔬食風潮漸盛,有人為了環保少吃或不吃肉,有人因為宗教長年茹素,有人為了動保不碰葷食。蛋奶素、五辛素、全素,不管你吃的是哪一種素,都可能因為食物選擇有限、營養識能不足,而造成身體營養素缺乏。如何在不吃葷食的情況下,靠蔬食補足營養缺口?以下就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4大營養素,請營養師給出最全面的攝取建議。長期吃素容易因偏食造成營養缺乏,尤其可替代動物性蛋白質的素食選項有限。成大醫學中心營養師黃薇表示,素食主要分全素與蛋奶素。全素者可多吃豆腐、豆漿、豌豆、糙米、全麥、黃豆、毛豆、黑豆、豆皮等蛋白質較多的植物;蛋奶素的蛋白質來源除了豆類植物,牛奶、雞蛋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可以補充不吃肉缺乏的動物性蛋白。黃豆、毛豆、黑豆、豌豆都屬優質蛋白,搭配穀物攝取,營養更完整。黃薇指出,人體的蛋白質組成中,有9種必需胺基酸無法自行合成,需要從食物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大部分是所謂的「不完全蛋白質」,穀類的蛋白質含較少離胺酸,豆類蛋白質則是甲硫胺酸含量較少。奇美醫院營養科組長賴春宏表示,植物性與動物性蛋白主要的營養成分差異,在於動物性蛋白質多屬於「完全蛋白質」,只有極少數如魚翅、蹄筋等為不完全蛋白質。而植物性蛋白質中,黃豆、毛豆和黑豆都屬於大豆類,其蛋白質含量其實與一般肉類、魚類和蛋類相當,被視為完全蛋白質。近年來受歡迎的豌豆也被視為優質蛋白質來源。而素食者常吃的穀物如糙米、全麥、紅豆、綠豆等,則屬不完全蛋白質,建議全素食可以利用蛋白質的互補原則,例如在糙米飯加入黃豆,提升營養價值。素食者注意食物攝取多元性,蛋白質合成才能順利進行。賴春宏說,當身體需要進行蛋白質合成,特別是對於重要蛋白質如胰島素的合成時,會遵循所謂的「全或無定律」,意思是蛋白質合成所需的胺基酸種類及含量,必須完整齊全,任何缺乏或不足都會影響正常的合成過程,進而導致身體生化代謝異常。許多素食者多以穀類、豆類為主食,賴春宏提醒,應當注意食物攝取的多元性,並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鐵質、鋅以及維生素B12。建議主食選擇可包括紅豆糙米飯、玉米黃豆飯,而主菜則可以以大豆為基礎食材,例如紅燒豆腐、九層塔炒豆皮等料理。而蛋奶素飲食相對於全素者更具彈性,可以增加蛋類料理,例如番茄炒蛋或蔬菜煎蛋等,以確保蛋白質攝取量充足。此外,每日也應攝取至少1.5-2杯牛奶,增加鈣質補充。吃豆脹氣者、乳糖不耐症,要顧及營養更不容易。有些人吃豆類易脹氣,因豆類寡糖較不易被消化,吃豆類容易脹氣放屁,或有乳糖不耐症的人,這些特殊體質的人吃素食要吃得營養更加不容易。賴春宏建議,在選擇豆類食材時,最好是新鮮豆類,不是經過乾燥加工的,因為乾燥的寡醣含量較高,乾豆隨著保存時間拉長,寡醣含量會增加。豆類烹調前應先浸泡隔夜或12小時以上,如果時間不夠,烹調前可先汆燙一下。催芽也可以將寡醣轉化為糖類,但豆子需要完全煮熟。容易脹氣的人,可在飲食逐漸增加豆類攝取量,讓腸道菌有時間適應。剛開始可以嘗試發酵豆類製品和低纖維豆科植物如天貝和味噌、豆腐乳。不過黃薇提醒,豆腐乳的鈉含量高,不建議大量或長期使用。飲用牛奶若有乳糖不耐症的情況,則建議可從少量開始飲用,再慢慢增加至足量。也可選用發酵乳製品例如優格或是優酪乳、低乳糖或無乳糖的乳製品。這些病患 更適合吃植物性蛋白雖然動物性蛋白質含有較多人體必需胺基酸,但有部分民眾因為身體狀況需求,更適合多吃植物性蛋白。賴春宏表示,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的患者以及健身愛好者,可在日常飲食中適量選擇含飽和脂肪較低的植物性蛋白。此外,近年來致力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選擇植物性蛋白食物,也有助於環境保護的倡議。如何減少豆奶類脹氣?1.選新鮮豆類:經乾燥加工後的豆類寡醣含量較高。2.烹調前浸泡:最好浸泡隔夜或12小時以上,或至少在烹調前先汆燙一下。3.從少量吃起:讓腸道菌逐漸適應,或選發酵豆類製品、低纖豆類食物。4.乳糖不耐症者:少量飲用,或選發酵乳製品如優格、優酪乳、低乳糖或無乳糖的乳製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06 醫療.心臟血管
血管受損5危險因子!吃對食物很重要 洋蔥、牡犡10種天然食材助護心
「心血管疾病多數是吃出來的。」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台灣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有逐年增加趨勢,患者愈來愈多,也日趨年輕,平時不痛不癢,往往出現症狀時,常已經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心血管疾病一般是指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及其他周邊動脈血管疾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有逐年增加趨勢。每年台灣地區十大死都有多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根據統計,四到五成的心肌梗塞患者,發生疾病前,從未看過醫師,也沒有被診斷出有任何心血管疾病。若沒有警覺,心血管疾病往往殺人於無形。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血管受損受到5大危險因子影響,分別為:血管受損5大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高熱量.老菸槍其中又以高血壓最傷血管,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緊繃狀態,又加上膽固醇、血糖過高,血管脆化程度會更快。他舉例,人體血管分靜脈與動脈,動脈主要是加壓力輸送血液到身體各處,含氧量比靜脈還高,壓力也比靜脈高。在疾病的呈現上,常聽見動脈血管硬化,而非靜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也在此。疾病年輕化 與尼古丁有關係其餘4大危險因子都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高血糖主要與過度食用澱粉有關,高膽固醇多是油脂攝取量過多所致。王宗道表示,根據研究,平時若是常吃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豬油、椰子油等,只要2個月就會出現動脈硬化,建議多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等。心血管疾病年輕化與「老菸槍」關係密不可分,菸中的尼古丁讓血管緊繃,與高血壓原理相同,加速血管硬化。但只要戒菸約1個月,血管緊繃的情形就會減緩;如果想明確的降低致死機率,至少要戒菸2年以上,才會出現顯著差異。吃對食物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既然心血管疾病多數是吃出來的,所以吃對食物很重要,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以下10種天然食材中,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綠燈食物。1.深綠色蔬菜含豐富的鉀、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鉀促進神經感應與肌肉收縮,使心臟規律的跳動;維生素C的高度抗氧化活性,能預防血管壁硬化、心臟疾病發生,至於膳食纖維(比如蔬果、燕麥、全穀類、藻類)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冠狀動脈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最好吃三份深綠色蔬菜。2.小麥胚芽、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鎂、維生素E與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具抗氧化功效,保護身體組織不受自由基破壞,預防血管病變。鎂能調節心臟律動,使心肌舒張,擴張冠狀動脈。維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可預防動脈硬化。3.海帶除低脂外,有β胡蘿蔔素、鈣與碘。鈣可降低吸收膽固醇和降血壓,碘能抑制甲狀腺亢奮,防心跳過快。紅藻中蝦紅素也能延緩血管老化。4.香菇味甘性平,香菇有多醣體、維生素B與維生素C。多醣體易吸收,能降血壓、膽固醇,維生素B包括葉酸、菸鹼酸、維生素B6與B12 等,供應新陳代謝的能量,保護心臟。如果罹患痛風,應減少香菇的攝食量。5.洋蔥洋蔥含有多種硫化物、硫胺基酸等營養,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壓,舒張血管,發揮預防心血管病功效。6.紅麴含可以抑制膽固醇生成的物質及HMG-CoA還原酵素抑制劑,能維持膽固醇平衡。避免與葡萄柚、紅黴素等同時食用,避免生成更多膽固醇。7.黑木耳有補氣效果,含有胺基酸、膠質與多醣體,能降低膽固醇,清除血脂在動脈壁沉積,阻止血管增厚、硬化或鈣化,並改善高血壓症狀。8.深海魚如秋刀、鯖魚、鮭魚。魚肉中的DHA是ω-3的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或減少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冠狀動脈硬化。EPA也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可加強代謝低密度膽固醇,防止腦血管栓塞與心肌梗塞。9.牡犡味澀微寒,跟墨魚、花枝與蝦子相比,牡犡的膽固醇含量較低,ω-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能抗血栓,保護心血管,建議一餐的量不超過65公克(約8顆牡犡),如果那餐吃8顆牡犡,就不要再吃肉。10.番茄性微寒,果肉中有抗氧化的「茄紅素」,能消滅人體內的游離自由基,預防血脂凝結造成心血管阻塞,降低中風的危險。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血管疾病?透過檢測血管健康,如脈波傳播連率(簡稱PWV,Pulse Wave Velocity)、踝臂指數(簡稱ABI,Ankle Brachial Index)、頸部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心臟電腦斷層等5種方法檢驗,可知是否有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達到警示作用。檢測多採自費,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建議55歲以上的女性及45歲以上的男性應針對心血管定期檢查,但隨著近年飲食西化,改為建議滿40歲以上的男女,就應考慮定期檢查。血管硬化並非一日造成,長時間不運動、攝取高熱量的食物都是高危險因子,若是有家族病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格外需要定期檢查。如何改善心血管疾病?你該做7件事1.充足的睡眠。2.舒緩身體及心理壓力。3.戒掉抽菸惡習4.多蔬果、減少紅肉及蛋黃攝取。每餐七、八分飽就好5.培養每日運動習慣。6.控制三高,已有三高應調整生活習慣並配合藥物控制。7.女性腹圍保持80公分以下,男性保持在90公分以下。【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1-02 養生.運動健身
減重密技大公開!養成5習慣 體重自然降 維持不復胖
你是否也覺得減肥之路好艱辛,努力運動、忍受飢餓,但稍微一鬆懈體重就開始反彈打回原形,最後陷入無限復胖的惡性循環地獄中,今天營養師Ricky張家祥,根據自身減重經驗分想,透過5個健康的生活習慣,幫助實現體重的長期管理目標,不再陷入復胖迴圈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編輯推薦大稻埕旗袍免費穿!眾多款式&復古場景任你挑選 怎麼拍怎麼美!價格+特色一次看30歲才起步、讓孩子看到媽媽有多努力 人氣插畫家33:有熱情的工作,會讓你閃閃發光!第一步均衡飲食,首要的習慣是保持均衡飲食,不過度節食或不吃某類食物,選擇多種食物,包括新鮮的水果、蔬菜、全穀類、蛋白質和健康的脂肪。均衡飲食有助於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同時減少飢餓感。第二步減肥過程中,在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因此學會認識食物相對重要。如隨手可得食物之處,冰箱、零食櫃內的食物替換成較健康的食物,當嘴饞時就不會產生心理掙扎的感覺。第三步把運動變成生活習慣,定期運動對體重管理至關重要。無論是散步、慢跑、游泳還是瑜伽,選擇一種你喜歡的運動,每週多次進行。運動不僅能幫助燃燒卡路里,還能增強肌肉,改善新陳代謝。而良好的睡眠品質也很重要。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荷爾蒙不平衡,增加飢餓感。獲得充足的睡眠,製定固定的就寢時間表,有助於穩定體重。第四步控制情緒飲食,許多人在情緒不佳或低落時忽然暴飲暴食。學習情緒管理,遠離情緒化飲食。第五步堅持運動,這也是最困難的。體重管理是一項持久的工作,不期望立竿見影的結果。堅持健康習慣,即使進展緩慢,也能實現體重目標,並保持不復胖的體態。無論你的目標是減重還是保持健康的體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循序漸進,維持健康的生 活習慣,減少復胖機率。住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 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運動場上最香是她!挺過選秀、才藝賽不斷失敗,啦啦隊女神小李 「只想著下一次要更好!」【心理測驗】你是伴侶眼中的神隊友?這八個題目告訴你答案!身材大誤區,很多人練身材,其實忽略了這一個重點!「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29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共病糖友的一天,一天要吃最少8顆藥!
露露姐60歲女性,患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三種慢性病。18年前因易喘胸悶而檢查出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隔年檢查出高血壓,再過二年確診糖尿病。目前皆由同一位醫師診斷開藥、定期回診檢查,各科的慢病藥物加在一起,一天要吃最少8顆藥。目前慢性共病控制穩定,在飲食、運動、服藥都有配合醫師建議,與疾病和平共處中。【飲食篇】8:00 吃早餐不同疾病吃藥的時間都不同,一下飯前、一下飯後,我可以怎麼做?成大醫院糖尿病衛教護理師鄭巧雯指出,依據疾病不同,需要在不同時間點服藥,對病人常帶來困擾,對患有不同慢性疾病的人來說,吃藥時間和方式可能帶來挑戰。專科醫師會盡量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開立藥物,幫助病人簡化用藥方式,讓慢性共病病人在飲食和用藥上達到一定的平衡。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鄭巧雯強調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包括定時定量、少油少鹽,及減少加糖食物的攝取。她提到,每天應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油脂和堅果類。這個飲食原則對患有多重慢病的人同樣適用,但特別要注意的是合併患有慢性腎病的糖友。鄭巧雯說,有些人認為麥片和五穀粉是健康選擇,因為它們不含糖,但事實上,未經精製的全穀雜糧含有高磷,對於腎臟疾病病人不利。她建議這些病人應該避免攝取高磷食物,可以選擇低氮澱粉(冬粉、米粉和米苔目)、白飯等全穀類,吃得更安心。鄭巧雯也提醒糖友,過多的水果攝取可能導致血糖急劇升高,進而對血管和器官造成損害,甚至引發併發症。她建議每次只吃一份水果,約棒球大小。對於糖尿病監控,空腹、飯後血糖和糖化血色素是重要指標。如果病人發現自己儘管飲食控制得當,但血糖仍難以控制,建議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或每周測量一次配對血糖,以找出控制不佳的原因。延伸閱讀:慢病好日子-享學糖->破解迷思!「吃甜食」是罹患糖尿病的主因?【治療篇】10:30回診 得了糖尿病後,腎臟也出現問題,好擔心其他方也壞掉,可以怎麼預防?「唉…我有三種慢性病,每天吃的藥一大把,聽鄰居說有慢病整合門診,但是到醫院網站查資料卻遍尋不著,也找不到地方掛號,到底整合門診是什麼?我可以去看嗎?」「隔壁盧太太說她最近在看慢病整合門診,醫師會一次看完所有疾病,我也想試試,但打開Google搜尋發現有專科中心的整合門診,也有成人慢病的整合門診,看半天也看不懂,我可以問誰呢?」台大醫院副院長、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黃國晉教授說,台灣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增加,慢性病的盛行率也逐漸上升,而且罹患「共病」也愈來愈多,尤其糖尿病盛行率越來越高,若沒有控制好,患者容易有併發症產生,例如大小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和足部病變。但在確診糖尿病前,可能就已經存在的疾病,進一步造成腎臟功能惡化,稱為「多病共患」。黃國晉強調,併發症與多病共患的因果關係不同,再加上老化會造成身體功能的退化,需要經過整合診斷找出原因、控制疾病。黃國晉說,為因應多重慢性病人的醫療照護,健保署陸續制訂整合性照護計畫,從基層到各層級醫療院所,目的是希望避免重複領藥及藥物交互作用。再者,以病人為中心的門診整合,提供多重慢性病人有效率的醫療服務,以「守門人」制度整合的看診需求,一次就診完成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及三高追蹤管理,包括疾病治療、篩檢項目及提高健康識能等,建立全人照護醫療模式,保障多重慢性病人的醫療權益。但黃國晉表示,即便整合門診有其好處,也不盡然適合每一位多重慢病患者,還是有許多患者個人化、家人照顧者等時空背景因素須考量。以「高齡醫學整合門診」為例,患者收案前,醫師會先進行周全性的老年評估,先了解長者身體狀況及疾病脈絡,甚至探索心理層面,才會確認收案。黃國晉建議民眾多了解多重慢病資訊,提前做好健康管理,了解共病的關聯及危險性,與醫師配合討論共享決策。雙向配合才有機會改變現況、打破專科界線,將患者的需求視為一個整體,設定照護目標降低死亡率、改善疾病、提升生活品質,達到慢性病防治及延緩。【檢查篇】15:00 看報告檢查報告上數字這麼多,到底哪幾個是重要的?我要注意哪些?「除了糖尿病,我還有心臟疾病和高血壓,每次回診報告都密密麻麻一大張,擔心慢病惡化,到底要怎麼看這些數字啊?」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歐弘毅說,糖尿病管理要看的數值很多,雖然控制血糖是預防及延緩併發症的不二法門,但不僅是血糖數值而已。廣大慢性病友都應該要注意,長期治療追蹤慢性病的過程中,都應該要認識和重視各項數據,及其背後代表的意義,尤其心、腎、糖慢性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其間的交互作用。以糖友為例,其可能引發的各種急、慢性併發症具不可逆性,可能演變成洗腎、失明、截肢、心臟衰竭,病友不能掉以輕心。歐弘毅說,三個月的定期回診檢查中,更應該要好好的認識檢查項目和數據,例如和大血管病變相關的ABC數值:A糖化血色素、B血壓、C血脂;以及小血管病變如腎臟功能(尿液白蛋白、腎絲球過濾率)、視網膜檢查等,當發現身體功能有異常衰退時,需要即時和主治醫師討論、調整治療用藥。歐弘毅說明,因為慢性疾病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為強化防治工作,全台積極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絡,以及不同慢性科別的共同照護,跨科、跨領域追蹤管理病況。看診前,先由護理師、營養師提供衛教,了解日常生活型態及過去病史,先揪出潛在問題,協助醫師看診時快速找出共病因子,或可能產生併發症的高風險群。另外,「血糖降下來,是不是可以停藥或減量?」歐弘毅說,國人擔心傷腎而不敢吃太多藥,或認為血糖狀況穩定是就可以停藥,其實都是不正確的迷思,務必配合醫囑定期用藥,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以及避免共病發生。目前的糖尿病藥物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保護腎臟,聽信偏方才是讓病情雪上加霜的原因。若想要減少藥量,或擔心糖心腎共病的藥物過多,可轉介至整合門診進行看診及多項檢查,透過跨科別醫師的共同照護,提升疾病控制效果。【睡眠篇】21:30 休息衛教師鄭巧雯指出,衛教門診常有病人抱怨睡眠問題,可能因為睡眠品質不佳或疾病症狀干擾夜晚安眠。她建議,應著手檢視日常作息和飲食習慣,因很多睡眠問題起源於生活方式。例如,糖尿病友可能因睡眠不足或質量不佳而導致血糖波動。露露姐分享,剛得糖尿病時,血糖控制不穩容易夜尿影響睡眠。鄭巧雯建議,除了按時服藥外,可以在白天安排活動,以避免長時間午睡,時間不超過30分鐘;晚上保持固定入睡時間,同時避免下午3點後攝取含咖啡因的飲品。如果這些方法無法改善,病人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共同探討包括藥物服用時機等其他治療方式,或透過定期運動來提高睡眠品質。延伸閱讀:【慢性共病防治】生活習慣病 個人、家庭應負責,分享健康資訊 實踐建康永續個人SDGs【慢病94愛你慣】壞習慣總改不掉?專家手把手教你走向健康之道【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28 醫療.心臟血管
心律不整怎麼吃?6飲食原則與禁忌一次看,多吃富含2類營養素食物助改善
你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嗎?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公布十大死因第二名為心臟疾病。正常成人的心跳速率每分鐘在60至100次之間,心臟跳動是有規律的,並隨著身體狀況加快或減慢。心律不整大致可分為「跳太快」的快速心律、「跳太慢」的慢速心律以及「跳的忽快忽慢」的不規則早期收縮。有些較嚴重的心律不整每天都會發作,有些可能一年發作不到一次,持續時間的長短也各有區別。心律不整並不一定會出現症狀,但一些較能被察覺症狀如:心悸、全身倦怠、呼吸困難、暈眩等,嚴重時可能昏倒,甚至有猝死的風險。心律不整的6飲食原則與禁忌心律不整的病患平日飲食應攝取適當熱量、忌食刺激性食物,並以低油、低鹽份飲食習慣為主。飲食原則如下:1.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多吃蔬果不但有益心臟健康,也可以維持健康體重,避免過多熱量,一天至少要吃五份蔬果。建議早上可以來一碗全穀燕麥粥或糙米粥,一天可盡量達到攝取六份全穀類目標。2.減少高膽固醇含量食物攝取,如蛋黃、蝦卵、蟹黃、海鮮、動物內臟。3.減少脂肪攝取,並以植物油取代動物油。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烹調食物也禁用油炸方式。4.多吃魚類食物,含不飽和脂肪魚類有助減少心臟病風險,可保護心臟,降低心律不整機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建議,民眾一星期至少吃2次魚,煮魚時,最好多採用水煮、清蒸、烤箱烘烤等方式。5.忌刺激性食物。飲食宜清淡,忌辛辣、避免菸、酒、濃茶、濃咖啡。6.限制鹽分攝取,攝取過多鹽份容易引起高血壓,而高血壓會增加心律不整風險,並讓症狀更難控制。建議一天鹽份攝取量最好少於2400毫克,因此選購食品時,最好看一下成分標示。避免高鹽分食物及鹽漬食品、即時濃湯、臘味、罐頭加工肉品等含鹽量高的食品,烹飪食物及吃東西時也不要加太多鹽。心律不整可以吃什麼改善?攝取足夠的鎂與鉀,有助於平衡鈣的作用以減緩心跳及心肌收縮,以改善心搏過速發作。.含鎂食物:豆類、核果類、麥麩.含鉀食物:香蕉、番石榴、葡萄乾、蘋果、莧菜、海帶、牛肉、鱈魚心律不整如何調養、照顧自己?1.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充份休息與睡眠,維持情緒的穩定,讓心情能放鬆及生活步調穩定。2.飲食方面儘量清淡均衡不要過度油膩。3.避免抽菸,香煙中的尼古丁容易造成血管硬化、血管收縮、心律不整。4.切勿亂服藥、減肥藥或興奮劑。5.學習自我監測脈搏次數(1分鐘)及跳動形式並記錄,每天固定測量脈搏、血壓,觀察脈搏是否規則,並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自己的心搏,以便發作時及時覺察。常測量脈跳的部位如(1)腕動脈:手腕外側、(2)動脈:手肘內側、(3)頸動脈:喉結兩旁頸6.請依醫師處方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同時應定期心臟內科門診追蹤。抗心律不整藥物偶有副作用,必須配合醫囑服藥,勿自行調藥或停藥,以免發生意外。7.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不宜過熱。8.適當運動可增強心肌功能,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不勉強做劇烈運動。看完以上介紹的6個飲食原則與禁忌、幫助改善症狀的食物,及平日8種調養好習慣,知道要怎麼做避免發作了吧。但除了預防外,每當病況發作時應立即停下手邊工作讓身體休息,不要硬撐著不舒服的身體,充份的休息與睡眠是停止發作的最佳方法。延伸閱讀:.心跳幾下是正常?心跳過快或過慢會怎樣?如何正確測量心率?.黃小柔老公胸悶送院查出心跳慢!每分鐘心跳僅51下正常嗎?.心律不整不治療真的會猝死?必知4種惡性心律不整及預防5方法參考資料:.台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心律不整之照護.新北市藥師公會-防心房顫動,飲食3妙招.南投衛生福利部醫院-認識心律不整.烏日林新醫院-心律不整
-
2023-10-21 醫療.心臟血管
中風後該怎麼吃?有吞嚥困難怎麼辦?8大飲食原則避免營養不良及二次中風
在台灣,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是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每年平均奪走1萬多條人命。它不像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徵兆明顯,腦中風是一種突然、讓人措手不及的疾病,輕微者可引起肢體障礙,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通常男性超過五十歲、女性停經後、家族中有相關病史、有三高慢性病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多數患者在中風後,會因為口咽部的肌肉無力導致食物無法往下送,有吞嚥困難的問題,無法順利進食造成,進食量不足、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導致身體日漸消瘦,此時必須改變飲食方式及習慣,協助進食。腦中風病患的飲食原則 中風時的飲食分為「急性期飲食」及「恢復期飲食」,急性期飲食是中風病患有昏迷或意識障礙,不能正常由口進食,此時必須以鼻胃管管灌食供應營養。恢復期飲食是中風病患經醫師吞嚥評估,可以自行可以咀嚼及吞嚥,此時飲食以半流質飲食或軟質為主,再逐步協助訓練腦中風患者的吞嚥功能,改善吞嚥問題以避免嗆到,直至恢復為正常的飲食習慣。中風恢復期飲食8建議 1.均衡飲食,攝取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五穀類、魚肉蛋豆類、奶類、蔬菜類、油脂類、水果類。適量而不過量的攝取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有助維持中風患者的良好營養狀態。2.控制熱量,避免過胖過瘦中風病患常因行動不便,以致活動量降低,每天消耗的熱量減少,應限制熱量的攝取,維持體重避免肥胖,體重若增加過度,也會影響復健成效。但若因沒有胃口而導致體重異常降低,會影響復健治療的成效。3.多吃高纖維食物,養成良好排便習慣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糙米、燕麥、全穀類及豆類,可幫助排便、預防便秘、穩定血糖及降低血膽固醇。4.限制飽和油脂及膽固醇的攝取多食用脂肪含量較少的魚肉、雞肉、瘦肉、豆類製品。烹調用油宜選擇植物油避免使用豬油、牛油等動物性脂肪。避免高膽固醇食物如:內臟類(腦、肝、腰)、卵黃類(蛋黃、蟹黃、鮭魚卵…)、動物性的頭部(雞頭、魚頭、蝦頭…),容易被忽略的油脂陷阱,如花生、瓜子、腰果…,滷汁、菜湯、濃湯,調味料,沙拉醬、芝麻醬等,也應避免。5.避免吃鹽份高食物,食物調味宜清淡人體若攝取過量的鹽份會使體內水份滯留,容易造成血壓升高,也因而增加腦中風的機率。因此食物調味宜清淡、限制飲食中食鹽的量、不吃高鹽食品,避免吃罐頭及加工醃漬食品,如:醬油、醬瓜、醬菜、等。6.適量水份攝取適時的補充水分可避免中風患者脫水,造成血液濃縮而使腦循環變差。7.適量飲酒,不酗酒適量飲酒能幫助血液循環,但酗酒會影響正常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及併發疾病發生。且飲酒過量者其血壓比少喝酒者高,故應限制飲酒量以降低導致腦中風機率。8.不抽煙、不吸二手煙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微血管收縮、阻礙血液循環,吸菸會增加再度中風發生的風險。腦中風發生時的7個緊急處理1.不要搬動患者,移動時要固定其頸部2.患者臉轉向側面,保持呼吸道暢通,注意清除痰及嘔吐物3.解開束緊的衣物如領帶、皮帶、胸罩等4.維持環境安靜,光線不要太亮,保持通風5.不要餵食任何東西,以免嗆入氣管6.儘快聯絡119,送醫治療7.送醫途中,未經醫師指示,不可服用降血壓藥物療腦中風病患通常有吞嚥困難,一次無法吃太大量食物,建議少量多餐。食物以均衡六大類食物,食物種類多樣化為主,讓全身能營養支援,保護腦功能,促進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功能的恢復。看完以上介紹的腦中風病患飲食原則,知道飲食該如何調整了吧,若您或身邊的家人是中風病患,務必替他的飲食做把關。再逐步協助訓練腦中風患者的吞嚥功能,直至恢復為正常的飲食習慣。延伸閱讀:.中風會好嗎?有哪些前兆?「法令紋」是關鍵!把握黃金復健期3關鍵.一個人腦中風可能讓整個家庭破碎 專家教腦中風辨識口訣FAST.二次中風如何察覺?眼神、血壓是重要觀察指標參考資料:.腦中風飲食之 護 理指導-台安醫院.竹山秀傳醫院-腦中風飲食.亞東醫院-認識腦中風
-
2023-10-14 養生.聰明飲食
國健署建議降低三高、癌症等慢性病風險需多吃「這類食物」,尤其對青少年幫助更明顯!
「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多攝取可有效漸低慢性病的風險根據過國外研究指出,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足夠建議量,可降低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其他國外研究也顯示,攝取足夠未精製穀類,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21%、高血壓風險15%、心血管疾病風險29%,以及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全穀物指穀物在碾製過程中,保留胚芽、胚乳和麥麩的穀物,相對精緻穀物較完整保留穀物的營養。根據中研營養資訊網的資訊,全穀雜糧類包括以下幾種:1.米麥類:糙米、胚芽米、小麥、大麥、薏仁、玉米、小米、燕麥、黑麥、蕎麥等。2.澱粉含量豐富的根莖類:番薯、馬鈴薯、芋頭、山藥、南瓜、蓮藕等。3.豆類及果實:紅豆、綠豆、花豆、皇帝豆、蠶豆、栗子、蓮子、菱角等植物果實或種子等。台灣外食人口愈來愈多,導致國人膳食纖維攝取普遍不足,其中以青少年最為不足。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林真夙建議,民眾在外用餐時,可多食用地瓜、糙米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以多樣吃、餐餐有全穀方式攝取,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膳食纖維量在青少年攝取量不足,可將三餐中的「精製澱粉」轉換成「全穀及未精製雜糧」膳食纖維存在植物中,可刺激腸胃蠕動,使糞便易於排出,維持腸道健康、控制血糖及血脂,幫助維持健康體位。不過,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調查」顯示,一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為25至30公克,但全台民眾膳食纖維卻皆未達足夠攝取量,以18歲以下年輕族群攝取最不足,僅有建議攝取量的33%至38%。針對國人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林真夙貼心小提醒:可將三餐中食用的「精製澱粉」如吐司、麵包、白麵等,改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南瓜等,可增加約7.9公克的膳食纖維,即達一天建議攝取量的30%,再搭配足夠的蔬果攝取,即可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民眾想攝取健康穀糧,建議每餐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為全穀未精製雜糧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國健署目前與全台一萬多間的超商、健康餐盒和飯店業者等店家合作布點,希望民眾能在餐廳與各大通路,購買及取得融入健康穀糧的餐點。民眾若想健康攝取穀糧,林真夙認為,可以養成選國產、多樣吃、餐餐有全穀習慣。選擇當季當地的食材,增加食材多樣性,每餐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為全穀未精製雜糧。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11 失智.大腦健康
牛肝菌、杏鮑菇、香菇含量高 麥角硫因能減緩阿茲海默症嗎?
我在2020-6-8發表LSD:超強迷幻藥用於治療心理疾病,讀者Howard在2023-9-26留言:「教授您好: 我想詢問麥角硫因。 最近也是被奉為神奇成分,可以解決"腦霧",幫助減緩阿爾茲海默,也是抗氧化成分,通常在菇類發現這成分。這些東西還有論文說可以通過BBB(血腦屏障),天花亂墜, 但還是想請您評判下真實性 應用性。麻煩教授解惑」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讀者會在LSD:超強迷幻藥用於治療心理疾病這篇文章留言詢問「麥角硫因」。原因應該是我在文章裡說『LSD的全名是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翻譯成「麥角二乙胺」,在台灣俗稱「搖腳丸」』。「麥角二乙胺」是用「麥角酸」人工合成出來的,而「麥角酸」是「麥角胺」的水解物。「麥角硫因」和「麥角胺」都是從「麥角」分離出來的化學物質。「麥角」是穀類作物(如小麥)被真菌感染所形成的黑色子實體。它是由多種叫做麥角菌的真菌引起的。人或牲畜食用帶有麥角的穀物會造成痙攣、精神錯亂、四肢疼痛、如火焚身,甚至死亡。1938年瑞士化學家Albert Hofmann將「麥角酸」合成「麥角二乙胺」(LSD),從而找出了麥角造成精神錯亂的原因。有趣的是,「麥角二乙胺」是超強的迷幻藥,而「麥角硫因」則是超強的抗氧化劑,據說可以治百病。「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是法國化學家Charles Tanret於1909年從感染麥角真菌的黑麥分離出來的。從1928年到現在,與它相關的論文在公共圖書館PubMed裡共有803篇。我看了幾篇最新發表的綜述論文後,認為2023年發表的Diet-Derived Antioxidants: The Special Case of Ergothioneine(飲食來源的抗氧化劑:麥角硫因的特例)是最新、最詳盡、最中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國立新加坡大學生化系的教授Barry Halliwell。他研究「麥角硫因」已經30幾年。我現在把這篇論文的重點整理如下:很多食物含有麥角硫因,而其中以菇類含量最高。在每公克的乾燥物裡,下列的菇類含有(毫克)的麥角硫因:美味牛肝菌(1.8)、杏鮑菇王(0.54)、香菇(0.35)、金針菇(0.35)、鮑魚菇(0.33)、柳菇(0.3)、波多貝羅蘑菇(0.19)、白蘑菇(0.15)。在非菇類的天然食物裡,大蒜的麥角硫因含量最高(0.04)。麥角硫因會在腸道被大量吸收並且累積在身體各部位長達一個月以上。這種維持可能是由於麥角硫因會在腎臟被重吸收。有研究發現,健康的受試者在吃了大量的麥角硫因後,尿液裡卻只有少量的麥角硫因。麥角硫因在腸道的吸收,在身體各部位的累積,以及在腎臟的重吸收都需要一個叫做OCTN1 轉運蛋白(transporter)。麥角硫因在餵食給缺乏OCTN1的老鼠模型(其基因被實驗技術破壞)後,會在血液裡短暫出現,但卻不會在身體累積,也不會在腎臟重吸收(排到尿液裡)。可是,這種老鼠的成長卻是完全正常,也沒出現任何疾病。所以,這就不禁讓人嚴重懷疑麥角硫因對健康的重要性。在人類,血液裡低水平的麥角硫因已經被發現是與下列幾種疾病的風險有相關性:黃斑部病變、心血管疾病、子癇前症、認知障礙、失智、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病。然而,相關性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雖然低麥角硫因水平可能易患疾病,但疾病也可能導致低麥角硫因水平。 麥角硫因水平較低的可能原因包括(1)因疾病而改變飲食,從而減少麥角硫因的攝入;(2)疾病或老化導致腸道中 OCTN1 活性的降低,從而減少麥角硫因的吸收;(3)疾病或老化導致腎臟中OCTN1 活性的降低,從而減少麥角硫因的重吸收。另一種可能性是,麥角硫因在清除自由基時被消耗掉。這是因為自由基產生的增加是神經退化性疾病和許多其他疾病的共同特徵。麥角硫因具有抗氧化作用,而大眾普遍認為抗氧化劑對我們有好處,可以讓我們長壽並保持健康。但是,人類飲食中的抗氧化劑(如麥角硫因、維他命C、和維他命E)對我們的健康真的很重要嗎?人體本來就富含體內合成的抗氧化劑,如穀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還原酶、過氧化氫酶以及與金屬離子結合以阻止其催化氧化還原反應的蛋白質。在如此既多元又豐富的內源性抗氧化劑的環境裡,從飲食或補充劑攝取到的麥角硫因怎麼可能會扮演重要的抗氧化功能?用細胞做出來的實驗顯示麥角硫因具有促進神經發生和神經元分化的作用。 用動物模型做出來的實驗也顯示麥角硫因具有預防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的能力,以及增強記憶和發揮抗憂鬱作用的能力。但是,迄今為止,沒有可靠的證據顯示血腦屏障帶有OCTN1。因此,麥角硫因是否能進入大腦仍然存疑。不管如何,只有雙盲安慰劑對照人體臨床研究才能證實(或反駁)麥角硫因在治療或預防神經性疾病的功效。結論:麥角硫因是一個很有趣的化合物:它被特定的轉運蛋白吸收到人體中,並且被大量保留,但它顯然不是必需的,因此目前不能歸類為維他命。許多動物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麥角硫因可以預防多種人類年齡相關疾病的發展,甚至可能具有針對多種此類疾病的治療用途。 但這一切都還需要等待雙盲安慰劑對照人體臨床研究來證實。原文:麥角硫因能減緩阿茲海默症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2 醫療.消化系統
便祕易增失智風險!吃酵素、益生菌有助排便嗎?5招改善腸胃不順
● 國人普遍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蔬菜≠高纖,多補充全穀類食物● 喝足水分,規律運動助排便順暢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許多人飽受便祕困擾,滿肚子累積了大量毒素,不僅皮膚暗沉粗糙,更讓人心情鬱卒。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便祕問題,腸道被喻為人體「第二大腦」,長期排便不順,容易引發憂鬱,彼此雙向互相調節影響。如果每周排便少於三次、連續三天以上沒有解便、排便量少(呈顆粒狀)、糞便乾結偏硬,即為便祕。衛福部建議,國人膳食纖維攝取量應為每日25至35公克,根據統計,九成民眾沒有達到標準,青壯年、老年人都飽受便祕所苦,經常出現腹脹、腹痛、排便時會疼痛等症狀。工作時忽略便意 錯過排便最佳時機徐佳靖表示,年輕族群的便祕原因,主要是工作壓力大、上班時忽略便意,沒有在第一時間如廁,導致排便反應變得遲鈍,錯過排便「最佳良機」,就難再硬擠了。中高齡長輩因身體機能老化,腸胃蠕動緩慢無力,以及長期服用某些藥物而導致便祕,吃不下也排不出來,容易心情鬱悶,很快陷入憂鬱狀態,帶來失智風險。便祕看似是小症狀,但糞便堆積在腸道好幾天,除了消化不良,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脹氣等,甚至造成體內鉀鈉離子失衡,產生急性譫妄。徐佳靖強調,掌握飲食技巧、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或改善便祕。一般人認為,蔬菜水果富含纖維,屬於高纖食物,徐佳靖說,其實五穀雜糧類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三餐應適量搭配雜糧饅頭或全麥麵包,光靠吃蔬果不一定能吃進衛福部建議的攝取量。另外,每天要喝足2000cc的水,一方面避免纖維質黏在腸道上,一方面讓糞便夾帶足夠水分,能順利排出。徐佳靖提醒,早晨起床時,空腹喝溫開水或黑咖啡,可刺激腸子開始蠕動,加上按摩腹部,能有效幫助排便。不少民眾詢問:「吃酵素、益生菌能幫助排便嗎?」徐佳靖說,腸道保健食品的作用在於幫助消化、維持腸道健康,且需要持續吃上一段時間才可能改善,並非吃了之後馬上就能清空宿便。自購甘油球灌腸 易依賴失去排便力有些民眾會自行購買甘油球灌腸,徐佳靖表示,雖然立即見效,但會造成濫用問題,且經常性靠藥物刺激腸道,久了產生依賴性,會漸漸失去自己排便的功能。多喝水、多運動、多攝取膳食纖維,才是改善便祕治本之道。如何預防及改善便祕1 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幫助身體排毒解便。2 早上起床時,空腹喝溫開水或黑咖啡,喚醒腸胃蠕動。3 運動有助於改善便祕,建議快走、游泳或有氧運動。4 多吃蔬菜水果以及五穀雜糧,讓排便更順暢。5 釋放壓力情緒,避免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9 養生.聰明飲食
疲倦、頭暈...你可能是缺鐵了!補鐵食物有哪些?16種「含鐵食物」排行大公開
國健署表示,缺鐵是世界各國共通的公衛營養議題,幼兒、兒童、青少年、育齡婦女和孕婦都是缺鐵高危險群。而缺鐵會造成頭暈、疲勞等症狀且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鐵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缺鐵不僅會造成頭暈、疲勞,長期缺鐵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國健署表示,缺鐵是世界各國共通的公衛營養議題,幼兒、兒童、青少年、育齡婦女和孕婦都是缺鐵高危險群。缺鐵症狀有哪些?補鐵食物有哪些?每日鐵的建議攝取量多少?本篇讓您一次看懂含鐵食物排行。鐵質對人體的功能人體無法產生鐵,需從飲食中獲取,若每日鐵攝取量少於每日消耗量就會缺鐵。鐵是組成紅血球的主要元素,可幫助血液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肌紅蛋白可幫助肌肉儲存氧氣,鐵質為肌紅素的成分之一;鐵質有助於免疫系統維持正常運作,以抵禦外來病菌;鐵也是身體許多酵素不可或缺的分子結構。鐵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鐵質每日建議攝取量如下:年齡/鐵每日建議攝取量(mg).0~6個月:7 mg.7個月~9歲:10 mg.10歲~18歲:15 mg.19歲~50歲:男-10 mg;女-15 mg.51歲以上:10 m國健署也提醒,由於飲食中鐵質攝取量不足以彌補懷孕、分娩失血及泌乳時的損失,建議從懷孕第三期至分娩後兩個月內,每日應另以鐵鹽供給30毫克之鐵質。缺鐵症狀缺鐵會導致疲倦,但大多人很少意識到是因為鐵不足引起。根據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之陳炯瑜醫師表示,缺鐵有可能造成以下症狀:.指甲容易斷裂:指甲變薄、容易斷裂或凹陷。.臉色蒼白:缺乏血紅素會影響肌膚顏色,蒼白、沒有紅潤感。.常常疲累:缺鐵會影響細胞能量供應,易有疲累感。.心悸:血中氧氣不足,心臟跳動速度加快,就會出現心悸問題。.掉髮:缺乏鐵質會導致毛囊無法獲得充足氧氣和養分,容易掉頭髮 。.容易喘:如果連走路都會喘就有可能是身體缺鐵造成的。 不寧腿症候群:患者覺得腿部麻麻癢癢,如同有螞蟻在爬,目前研究認為缺乏鐵質也可能會導致不寧腿症候群。 頭暈、頭痛:血液攜氧量變少導致腦部供氧不足,容易讓腦部血管擴張,進而出現頭暈、頭痛。另外,長期缺鐵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可能出現疲勞、虛弱、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怕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皮膚蒼白、脫髮、指甲脆弱,以及異食癖(如:冰塊或其它非食物物品的渴望)。補鐵食物有哪些?含鐵食物排行由於鐵是吸收率最低的必需營養素,建議攝取量是生理需要量的五倍以上,加上女性因生理特質與懷孕需求,需要量通常比男性為高。蘇祺媛營養師發文分享動物性、植物性含鐵食物排行: 影響鐵吸收的7大因素明明有吃含鐵食物,為什麼還會缺鐵呢?以下7點都可能是影響鐵質吸收的原因:.食物形態:動物性食物的鐵大多為血基質鐵,比植物中所含的非血基質鐵的吸收率更高。.維生素C:可增加非血基質鐵的吸收。.酸性物質:胃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酸性物質,可增加鐵質吸收。.身體對鐵的需求:體內缺鐵時,鐵的吸收率會加倍。.草酸、植酸、單寧酸:蔬菜所含的草酸,全穀類、豆類、核果類所含的植酸,以及茶和咖啡所含的單寧酸,都會與鐵結合而降低鐵的吸收。.過多其它礦物質:過多的銅、鋅、鈣等,也會使鐵的吸收降低。.過多纖維:過多纖維在腸道中與鐵結合,會降低鐵的吸收。補鐵過量當心6大副作用透過天然食物補充鐵質並不會過量而產生毒性,但大量服用鐵劑,則可能造成腸黏膜出血、血氧過少、代謝性酸中毒及腎功能衰竭等,若長期高劑量使用鐵劑則會造成血色素沉著而引起肝硬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期刊也曾指出:攝取含有25毫克或以上的鐵質補充劑會降低鋅的吸收和血漿鋅濃度,且高劑量鐵補充劑會引起胃腸道反應,包括:胃部不適、便秘、噁心、腹痛、嘔吐及腹瀉,建議從飲食中補充鐵,可減少這些副作用發生。參考資料:台中榮民總醫院、Healthdirect、國民健康署延伸閱讀:.貧血有哪些症狀?貧血該怎麼吃?肉食與蔬食補血食材排行榜.吃素、女性易缺鐵?櫻桃能補血?一圖看營養師「素食補鐵清單」.頭暈全身無力怎麼辦?改善貧血不只補鐵,5營養素助恢復好氣色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3 養生.聰明飲食
膳食纖維每天要吃多少才足夠?營養師推薦「纖維4種正確吃法」補足每日所需
現在因外食居多,膳食纖維容易攝取不足,引發腸道問題。膳食纖維是指不會被人體小腸消化的物質,在維護腸胃健康方面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不僅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狀況,還能夠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慾、調節血糖、延緩餐後血糖上升、降低血脂以及膽固醇等功能。建議每天攝取3蔬2果。什麼是膳食纖維?每天需要攝取多少?現代人因為飲食西方化的關係,我們的飲食變得越來越傾向高度加工和精緻化,再加上經常外食,導致膳食纖維攝取不易,造成腸道菌相失衡,容易引發便秘、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的情況發生。那麼,究竟什麼是膳食纖維?我們每天需要攝取多少呢?膳食纖維的定義是:人體小腸無法消化與吸收之3個以上單醣聚合之可食碳水化合物及木質素。簡單來說,膳食纖維就是無法被人體小腸消化酵素分解的多醣類和木質素。然而,膳食纖維在維護腸胃健康方面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不僅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狀況,還能夠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慾、調節血糖、延緩餐後血糖上升、降低血脂以及膽固醇等功能。此外,膳食纖維也能為腸道微生物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相平衡。9成以上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2013-2016 年」結果顯示,19歲以上族群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為13.5-18.8公克,遠低於建議量25-35公克,攝取量明顯不足。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二種膳食纖維大部分存在於蔬果、全穀類及豆類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包括果膠、植物膠、β-葡聚醣、海藻膠等,而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則歸類於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多項特點:口感柔軟、質地較黏稠、膠質含量高,其吸水膨脹的特性有助提升飽足感,同時調節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避免餐後血糖太高。此外,水溶性膳食纖維還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等多種益處。常見於食物包括燕麥、蒟蒻、各種蔬果、洋車前子、昆布和海帶芽等。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呈現較為粗硬的質地且不具黏性,因其不溶於水,所以在經過消化道時幾乎能維持原本的結構。它具有多種主要功效,包括減輕腸道壓力、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胃蠕動,並縮短食物殘渣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這有助於預防便秘並減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以榖類、豆類及蔬菜居多,像是花椰菜、地瓜葉、竹筍等,都含有較多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每天這樣吃最好1.以全榖雜糧代替精緻澱粉2.每天3份蔬菜(一份蔬菜為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3.每天吃2個拳頭水果,且最好是不同種類4.以高纖飲品代替含糖飲料(例如高纖豆漿、高纖牛奶等等)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養成「3蔬2果」的健康飲食型態,每天應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並選用在地當季、顏色豐富的蔬菜及水果。現在大部分人因外食居多,建議可以在選擇食物時以纖維含量高的為主,並且以高纖飲品取代含糖飲料,才能攝取到足夠的膳食纖維。延伸閱讀:.健忘、代謝差、便祕...6大初老症狀你中幾項?營養師曝抗老必吃食物.每天觀察自己的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醫曝7便便形態這種最危險.魚油、葉黃素、鈣能一起吃?營養師曝「6組合保健食品」一起吃恐沒用傷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咳、喘、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吃什麼?6飲食原則補足營養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因為呼吸道長期發炎,而導致呼吸氣流受阻的病症,典型的症狀為「咳、喘、痰」,是不可逆的疾病。該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第3名,也是台灣十大死因第8名,每年死亡人數將近5000人。根據研究顯示,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吸菸者更是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容易有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發生,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元氣網整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進而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慢性阻塞性肺病患6飲食原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常因喘不過氣、痰黏液過度分泌、咳嗽、過量空氣腹脹等問題,讓身體熱量消耗增加,造成進食障礙。長期攝取不足加上呼吸肌肉無力、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及系統性發炎問題增加情況下,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提供足夠的營養、維持理想體重並改善呼吸肌肉的功能,可避免體重減輕及肌肉流失而導致病情惡化,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1.飲食宜少量多餐:飲食不要一次吃很多,盡量少量多餐,以避免餐後腹脹導致呼吸困難。2.每日攝取適當熱量:平常體重公斤 x 30大卡,為每日的建議攝取熱量。.體重較輕病人(BMI27)應考慮限制飲食來控制體重,以減輕呼吸肌的負擔。3.攝取足夠蛋白質:應多攝取優質高蛋白質食物,攝取蛋白質對於病人維持肌肉質量相當重要。每日建議蛋白質總攝取量為1.2-1.5公克/每公斤體重。但若有腎功能不佳的病人,應由醫師或營養師評估蛋白質攝取量。.動物性蛋白質來源:豬、雞、魚、蛋、牛、內臟類、乳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及其製品 (豆干、豆腐、豆腸、素雞等) 。4.攝取足夠的水分:適度補足水分以避免排痰困難、脫水及便秘。避免攝取濃茶、咖啡及酒等刺激性飲料。每天水分建議如下:.18-60歲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5毫升.60歲以上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0毫升若有心臟疾病、水腫或腹水的病人,則應醫師評估限制水分攝取。5.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每日攝取膳食纖維的建議量為20-35公克,並確保水分攝取足夠可預防便秘。但須注意不要攝取過多膳食纖維,可能導致脹氣而引發呼吸困難。飲食小提醒,牙口不好者,可將蔬菜切細碎、烹調時間拉長等方式增加蔬菜攝取、將水果打成果泥食用(保留果渣,不要過濾),盡量攝取原型水果,避免市售果汁。6.補充口服營養品:若患者有熱量攝取不足、營養不良情況,可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補充口服營養品。特定營養素補充1. 鈣質可防止類固醇使用導致的骨質疏鬆症,如乳品類、小魚乾、豆製品等。2. n-3脂肪酸有抗發炎效果並有助於緩和疾病造成的慢性發炎,如鮭魚、鯖魚、秋刀魚、鮪魚、鱈魚、堅果類、亞麻仁、菜籽油等。3. 維生素 A、C、E可緩和疾病急性發作及相關症狀並提升肺功能,如肉類、蛋、肝臟、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木瓜、柑橘、鮮奶等(A);蔬菜類、水果類等(C);植物油(橄欖油、紅花籽油、亞麻仁油等)、堅果類、蛋黃等(E)。4. 支鏈胺基酸(BCAA)可能有助於改善全身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狀況,如黃豆製品、瘦肉、魚類、家禽類、雞蛋、鮮奶、乳製品、白乾酪、堅果類、全穀類等。5. 肌酸(Creatine)可改善部分肺功能表現、身體肌肉組成和呼吸困難,如牛肉、豬肉、魚類或單方肌酸補充品(建議諮詢營養師)。肺阻塞病人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食慾不振、厭食飲食對策:.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以增加食慾.供應高熱量高蛋白的濃縮型食物.少量多餐,切勿一次大量進食.使用促進食慾的藥物.適當活動,改善消化情形.必要時以口服營養品補充熱量或利用管灌食,給與營養支持進食時呼吸短促飲食對策:.進食時以鼻導管給予低流速氧氣.姿勢引流、扣擊及呼吸治療運動等,應在飯前30分鐘執行完畢.進食時將腳平放地板,肘置放桌上、上身前傾,充份利用輔助肌並能預防嗆食.進食期間若發生呼吸困難,可先休息直到舒服再繼續進食腹脹、便秘飲食對策:.避免食用易產氣食物,如洋蔥、甘藍或豆類.勿張口呼吸,進食時不要講話,以免吸入過多氣體.適度增加活動量,以促進腸胃蠕動.攝取流體、溫和等容易排空的食物.攝取適量的纖維質和水果,以預防便秘.必要時可依醫囑給予軟便劑或消脹氣藥物看完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的6點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以及需補充的特定營養素,知道每天該怎麼吃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了嗎。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因此戒菸及遠離二手菸是預防及治療COPD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延伸閱讀:.肺功能檢測到底在測什麼?醫: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就該測.肺阻塞易與感冒混淆,咳痰喘逾三週要注意!醫教一招檢測肺功能.印表機也傷肺!「這群人」超過七成不知道肺健康正在被侵害參考資料:.高雄榮總醫訊-肺阻塞病人常見的進食問題及改善方法.奇美醫療體系衛教資訊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飲食及特定營養素補充.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飲食原則
-
2023-09-14 癌症.飲食與癌症
抗癌飲食不好吃、吃不下怎麼辦?腫瘤科醫師教1撇步 食慾、營養兼具
癌患死於「營養不良」比死於「癌症惡化」多我行醫30多年,最怕聽到患者告訴我:「賴醫師,回家我會盡量吃!」其實這一句話是白說了。因為下星期病人回診,還是老樣子,吃得少、體力差,我真的不知道他(她)如何儲存「糧草」來抗癌? 醫學文獻報導: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有超過40% 患者發生營養不良;而患者死於「營養不良」比死於「癌症惡化」者高出 20%。臨床醫師往往著重在癌症治療本身,例如:用什麼好藥殺死癌細胞,把病治好,而比較疏於對患者營養攝取的重視。 我常常告訴我的患者:癌症治療期間要比平常多攝取20%熱量,才足以克服「癌細胞」及「癌症治療」本身的能量消耗。熱量需求有很多計算公式,我比較喜歡用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計算,這個方法很簡單,癌友及家屬們學下來,靠自己不用靠別人, 只要利用手機上的計算機就可以了,您會受用無窮。比平常多攝取20%熱量 癌症治療須「斤斤計較」!BMI值計算每天熱量需求BMI = 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標準BMI者(18.5~4):每天每公斤25~30大卡。·BMI30肥胖者:每天每公斤19~21大卡。熱量計算步驟步驟一:計算患者目前的BMI是多少?步驟二:預定提高BMI到多少步驟三:預定BMI值回推目標體重應該多少?步驟四:標體重-現在體重=應增加多少公斤步驟五:每天熱量需求=目標體重X预定BMI值的每天每公斤熱量步驟六:癌症治療期間熱量=每天熱量需求+500大卡實務練習在癌症治療期間,每天需額外補充 500 大卡熱量,以每週增加 0.5 公斤體重的目標努力。癌症患者的終點站:癌症惡病質接著談一談『癌症惡病質(cancer cachexia)』,它是指癌症末期患者發生「持續性」骨骼肌質量減少,以傳統營養補充仍不能完全逆轉體重下降狀態,導致「進行性」功能障礙。簡單的說,患者即使在傳統的營養補給下,身體仍持續消瘦,引起全身機能逐漸衰竭的現象,這是「不可逆轉」的代謝消耗綜合症候群。 消瘦 ≠ 癌症惡病質 若癌友營養不良所致身體極度虛弱 or 消瘦(BMI < 16 者),當他攝取足夠的營養與熱量,體能狀態是可以補回來的。若過了這個臨界點,進入『癌症惡病質』階段,則會「每況愈下」至無可挽回的地步(見相片一)。 癌細胞會分泌『前發炎細胞間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及『蛋白質溶解誘導分子(proteolysis induced factor)』物質,導致內主要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肪)加速新陳代謝以及蛋白質溶解現象(見下表)。 臨床上,患者尚未進入不可逆轉的癌症惡病質之前,還是有機會把病人拉回來。因此,「癌症治療」與「癌症營養」二者同等重要。 治療『癌症惡病質』的曙光對抗癌細胞分泌細胞間素的標靶藥物,例如: “抗 TNF-α” 藥物etanercept, infliximab、“抗 IL-6” 藥物 tocilizumab, ALD518、“抗 TNF-α+抗 IL-6” 雙標靶藥物 OHR118,還有許多其他細胞間素標靶藥物的臨床前研究也正在積極開展,我們似乎已在深邃黑暗的隧道中看到了出口的曙光。管灌飲食可以補充熱量,但吃不慣怎麼辦?許多患者因癌症治療期間,吃得少、體力差,因而中斷療程。「賴醫師,回家我會盡量吃!」其實這一句話是白說了,因為下星期病人回診,還是老樣子。醫學文獻報導: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有超過40%患者會發生營養不良狀況;而死於「營養不良」會比死於「癌症惡化」者高出20%。我告訴他們:癌症治療期間要多增加20%熱量,才足以克服「癌細胞」和「癌症治療」本身所消耗的熱量。我會診營養師請他們評估病人營養狀態及飲食攝取量,病人回診告訴我說:「營養師說我一天要攝取1500大卡,一天要吃多少罐癌症飲食配方…」。這些管灌飲食都是「易開罐」打開就可以喝,非常方便;然而它為了要提高熱量,會比較「甜」,對習慣稍「鹹」飲食的國人來講,往往不習慣這種口味。「賴醫師,你還有什麼小撇步,教教我」?參考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 多樣化菜色增食慾根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蛋白質10%~20%、脂質20%~30%、碳水化合物(澱粉)50%~60%。不同食材營養素可以「代換」且以「份量」為計算單位,例如:1份五穀類=1碗白飯=2碗稀飯=1個饅頭…,1份水果類=1個蘋果=1.5個奇異果=3/4個葡萄柚…。衛福部已做成種各不同熱量的飲食套餐,就不用再計算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的佔率及重量,非常方便(見相片一~四)。我平時就會收集資料的習慣,這時剛好可以派上用場,患者與家屬都覺得這些彩色圖片很漂亮且很實用。癌症治療期間患者很挑食,如有更多的菜色可以選擇,會促動他(她)的舌尖味蕾,有時我也會病人開一些食慾促進劑,增加胃口。(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4 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
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是一種廣為人知的飲食模式,不過很多人對於什麼是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有哪些好處,地中海飲食該如何實際執行,及地中海飲食是否適用素食者等有諸多疑問,以下為常見問題的解答。什麼是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是一種強調植物性食物和健康脂肪的飲食方式。一般來說,如果你遵循地中海飲食,你可能會吃以下食物:.大量的蔬菜、水果、豆類、扁豆和堅果。.很多全穀物,如全麥麵包和糙米。.大量的特級初榨橄欖油 (EVOO) 作為健康脂肪的來源。.適量的魚,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起司和優格適量。.很少或不吃肉,選擇家禽而不是紅肉。.很少或不吃甜食、含糖飲料或乃油。.用餐時適量飲用葡萄酒(但如果你沒喝酒,就不要開始)。你也可以諮詢營養師根據你的病史、過敏和偏好幫助你調整飲食的需求。地中海飲食怎麼吃?地中海飲食有很多定義,而每種定義的份量目標略有不同。這是因為飲食注重整體飲食模式,而不是嚴格的公式或計算。它還基於許多不同地中海國家的飲食模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細微差別。由於沒有單一的定義,地中海飲食非常靈活,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調整。以下為一個簡單、簡潔的清單,列出了你遵循地中海飲食時的目標:.魚:每週三份(一份=3至4盎司,約85至113公克)。.特級初榨橄欖油:每天至少1湯匙,但每天不超過4湯匙(約14至56公克)。.水果:每天三份水果(一份=1/2至1杯,約119至237公克)。.蔬菜:每天三份以上(一份=1/2杯煮熟蔬菜或1杯生菜)。.豆類:每週三份(一份=1/2杯)。.堅果:每周至少三份(一份=1/4杯或2湯匙堅果醬)。 .全穀物和澱粉類蔬菜:每天三到六份(一份=1/2杯煮熟的蔬菜、一片麵包或1盎司乾麥片)。地中海飲食有什麼優點?地中海飲食有很多好處,包括:.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助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助健康的血糖、血壓和膽固醇。.降低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有助消化系統中腸道微生物群(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健康平衡。.降低患某些類型癌症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減緩大腦功能的衰退。.幫助你活得更久。心臟病專家經常推薦地中海飲食,因為大量研究支持其對心臟健康的益處。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保護作用部分歸功於地中海飲食中攝取的健康脂肪。它們來自橄欖油、堅果和魚肉等食物。為什麼地中海飲食對你有好處?地中海飲食包含許多不同的營養素,它們共同作用對你的身體有幫助。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或成分可以帶來地中海飲食的益處,因為它有以下好處:.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吃太多飽和脂肪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LDL過高會增加動脈斑塊積聚(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反式脂肪則對健康沒有任何好處。這兩種「不健康脂肪」都會引起發炎。.鼓勵攝取健康的不飽和脂肪,包括omega-3脂肪酸。不飽和脂肪可促進健康的膽固醇濃度,支持大腦健康並對抗發炎。此外,富含不飽和脂肪和低飽和脂肪的飲食可以促進健康的血糖濃度。.限制鈉的攝取。高鈉飲食會升高血壓,增加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限制精製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導致血糖升高。精製碳水化合物也會帶來多餘的熱量,但沒有太多營養價值,並且此類食物通常含有很少或不含纖維。.偏好富含纖維和抗氧化劑的食物。這些營養素有助於減少全身發炎,纖維還有助於促進腸道排除廢物。抗氧化劑可以抵禦自由基,從而預防癌症。施行地中海飲食應注意哪些事項?營養師王葦寧曾受訪指出,地中海飲食是一種金字塔結構的健康飲食概念,強調食物適量即可,不見得吃多就好。有些患者應留意部分食物的攝取,像是腎臟病患食用蔬果時,要注意鉀離子含量。另外,地中海飲食常吃生菜,建議癌症病患或虛弱者,可先汆燙後再涼拌。營養師黃紹萱曾受訪提醒,地中海飲食好處雖多,若沒慎選食材來源及分辨成分,反而有害健康。以下為需要避免的陷阱:1.買到壞油,加熱食用。過去曾發生橄欖油摻銅葉綠素、混合別種油脂等食安事件。提醒純橄欖油別照射到日光、須冷藏保存,最好直接拌入菜餚,而非加熱食用。2.海鮮受汙染,蔬果殘留農藥。魚、海鮮的捕撈區要乾淨無汙染,蔬果不可殘留農藥。3.水果取代蔬菜,糖分攝取過多。台灣水果甜度高,攝取過量若無法完全代謝,果糖轉成三酸甘油脂將使血脂上升。更何況水果膳食纖維量比不上蔬菜,所以多吃水果、少吃菜並不可行。4.麵包高油高糖,還有添加物。雖說全穀類可多吃,但台灣麵包和地中海國家相比,可能有奶油、糖過多,或放人工添加物讓麵包鬆軟的風險。建議改吃較粗硬,口感沒那麼好的天然麵包。地中海飲食可以吃非地中海文化的食物嗎?地中海飲食描述了世界某一特定地區的飲食模式。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排除其他文化傳統中的食物和食譜。地中海飲食提供了一種飲食方式,研究表明它對健康有許多好處。這種飲食注重整體的飲食模式。它並不要求你仔細檢查每一種食物的選擇或消除特定的食物。因此,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文化傳統調整地中海飲食。這可能意味著保持一些傳統食譜不變(不更換成分)並僅在特殊場合食用。有些食譜則可能對你來說同樣美味和特別,但需要一些替代品(例如用橄欖油代替奶油,或用額外的香草代替鹽)。換言之,如果你是素食者,你可以修改地中海飲食中肉類和魚類的攝取,改從堅果和豆類等植物來源中獲取蛋白質。諮詢營養師可以協助你針對食譜中某些食物進行替代或更改。地中海飲食食譜推薦海鮮沙拉材料:蝦去殼留尾6隻、透抽1隻、甜椒2個、紫洋蔥1個、蘋果1顆、牛番茄2個、香菜、九層塔、橄欖油2匙、檸檬汁1匙、紅酒醋2匙、黑胡椒、鹽作法:蝦、透抽燙熟後冰鎮,撈出備用。其他食材切丁或絲,加入以上料拌勻,最後再撒上黑胡椒、鹽。白酒生炒雙色花椰菜材料:白花椰半個、青花椰一個、蒜半顆、白酒、橄欖油、鹽、胡椒少許作法:1.白花椰、青花椰汆燙。蒜切薄片,以橄欖油爆香。2.把白花椰菜、青花椰菜放入鍋內拌炒,加白酒悶熟,加鹽、黑胡椒佐味即可。TIPS:除花椰菜,可加入青豆、磨菇、甜椒等拌炒。南瓜濃湯材料:南瓜半個、洋蔥半個、紅蘿蔔一條、西洋芹兩根、水200cc,橄欖油、鹽、胡椒少許作法:1.南瓜去皮切小塊,紅蘿蔔、洋蔥切丁,西洋芹切丁。2.少許橄欖油先把洋蔥炒軟,依序放紅蘿蔔、西洋芹、南瓜略炒,加水以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20分鐘。3.待涼後用果汁機打成泥,加鹽、胡椒佐味即可。【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Mediterranean Diet.Cleveland Clinic: How To Follow a Mediterranean D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