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科別.感染科
搜尋
確診案例
共找到
540
筆 文章
-
-
2020-05-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推動餐廳樂活防疫標章 指揮中心:計畫已在簽核中
台灣已累計29天沒有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提到,將在保持個人防護的基本前提下,推動安心飲食與防疫旅遊。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目前規畫先試辦餐飲活動人數開放到250人、餐廳防疫標章。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安心飲食相關計畫已在簽核中。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社區基本上安全,防疫可說初步成功,但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的基本防疫必須持續下去,以此基礎,後續才能推動安心飲食、防疫旅遊,但目前餐廳是否要求實名制,還待研議。陳時中表示,希望進行餐廳用餐實名制,如果有疫情需要疫調時,才能更有效率的把疫調做出來。不過,實名制牽涉個資,填寫哪些資料能兼顧防疫又不妨礙個人隱私,需要非常謹慎,目前正與資安單位研議中。陳時中說,現在先試辦餐飲活動開放至250人,以後將用獎勵方式推動「樂活防疫標章」餐廳,鼓勵有作好防疫的業者做標示,讓民眾選擇用餐地點時可以辨識。另外,文化部也正在討論國家展演場的相關限制,交通部的防疫旅遊也在一步步規劃中,預計一開始都會比較保守。
-
2020-05-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初步成功」陳時中:台灣都利人利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到衛福部立台北醫院參加「台灣大車隊捐贈醫護搭車金」活動時指出,世界大約有四百萬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台灣僅四百四十例,相較世界平均致死率百分之七,台灣僅有百分之一點四,台灣康復率將近百分之八十也高於世界平均的百分之卅三、卅四。陳時中表示,台灣防疫成果中有很多因果關係,醫護站在第一線,接觸所有可能感染的人,若這條線稍微疏忽,就會快速擴散,但台灣各醫療階層,每個人警覺性都很夠,兢兢業業,靠著平常專業訓練,做好防疫。陳時中說,防疫成果不是歸功一個人或團隊,而是全民光榮,「台灣人水準真的很高,不只顧自己性命,而是在各自行業把防疫工作做好,把自己跟客人顧好」。陳時中表示,目前台灣防疫已初步成功,因為大家都做利人利己的工作,很少做害人害己的事,「這說起來很簡單,但看到國外混亂的情形,就是無法全民協力抗疫,互相抵制、怪東怪西,這樣一定失敗」。
-
2020-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資優生不是偶然 張上淳外媒訪問提出關鍵學習經驗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且從死亡率來看,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相比,台灣最低,每百萬人口死亡率僅0.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近期接受英國等媒體採訪皆被問及此議題,此次成功與台灣防疫作為與整體努力有關,不過這些作為並非是一蹴可及,過往的經驗非常重要,特別像是豬流感時,台灣防疫團隊的作為成功也奠定今天可以做得更好。根據指揮中心提出的資料,此次新冠肺炎與OECD國家相比,台灣每百萬人口死亡率在0.3,為整體最低,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為3.3、澳洲3.8、紐西蘭4.4、日本4.7、韓國5.0,最高為比利時725.4。張上淳表示,台灣的死亡率低,他認為取決於台灣的防疫作為,以及人民的整體努力,因此讓台灣的發生率少,另外加上台灣醫護量能好,如今我國確診案例為440例確診案例,死亡案例為6例,相對比起來死亡率極低。台灣的防疫作為,其實從2009年開始就有顯著的成效,2009年我國面臨過豬流感,也就是現在稱之的H1N1,當時我國的死亡率也遠低於其他國家,若以OECD國家而言整體死亡率為每百萬人整體為百萬分之八左右,台灣為百萬分之一點六至一點七左右。面對當時H1N1,也是採取圍堵、減災的方式,裡面包括社區防疫、醫療資為、圍堵等。向社區防疫就是減少大型集會、不出門、並到後續的疫苗出現,而醫療體系保全也很重要。
-
2020-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 感謝台灣慷慨捐贈口罩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中,明確感謝台灣慷慨捐贈加拿大醫療用口罩。加拿大外交部長沈潘(Francois-PhilippeChampagne)昨天在國會視訊會議上,面對保守黨議員法斯特(Ed Fast)連番詢問「台灣捐加拿大口罩,你是否要表示感謝?」,沈潘只是不斷強調「感謝各國提供加拿大醫療物資」卻絕口不提「台灣」之名,反應令各方譁然。今天在杜魯道例行記者會上,加國媒體對此提問:「台灣捐贈50萬片口罩給加拿大一線醫護人員抗疫,你的外長感謝這個國家,卻不願說出『台灣』的名字。那你呢?」杜魯道毫不遲疑回答:「我很樂於感謝台灣的慷慨捐助。」杜魯道說:「此時此刻,很重要的是,加拿大人與世界各地的人團結在一起,相互支持。因為這是一項全球挑戰,全球都要應對。我們需要一起努力,我們也會這麼做。」杜魯道緊接著被問到,澳洲前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出版回憶錄建議加拿大,面對中國「霸凌」行為,應該挺身而出,而非退縮,「加拿大政府現在是挺身而出,還是退縮呢?」杜魯道沒有直接回答。他的答覆是:「作為總理,我的責任是確保我們供給加拿大人、確保加拿大人安全。這是國人對期望我做的工作,也是我在做的事。我們將確保加拿大人獲得度過疫情大流行所需的設備、物資和支持。」杜魯道表示,「當然我們也會問一些棘手問題,包括如何度過疫情大流行、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如何從中學習。接下來幾個月,我們有足夠時間提問。我的重點是盡一切可能,正確幫助加拿大人做到這一點。」沈潘曾在中國駐加大使館3月28日上推特貼出中國銀行捐出3萬片口罩及醫療物資給加拿大的照片後,立即於個人推特分享同一貼文並表達感謝。法斯特昨天在質詢時,刻意點出「台灣捐口罩給加拿大已近2周,沈潘卻仍保持沈默」之事,要求沈潘表態。沈潘說不出「感謝台灣」的字眼,雖然令許多人傻眼,但他在同一場質詢中,重申加拿大支持台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的立場。此外,同一天晚上,加拿大國貿部長伍鳳儀(MaryNg)上推特(Twitter)發文說,她剛剛已與台灣經濟部長沈榮津通電話,重申加拿大感謝台灣捐口罩共同抗疫。台灣外交部4月28日宣布,台灣已於22日捐出50萬片口罩給加拿大共同抗疫,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代表芮喬丹(Jordan Reeves)代表接受。其中40萬片捐給加國聯邦政府、5萬片捐給安大略省(Ontario),亞伯達省(Alberta)及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各獲贈2萬5000片。外交部也特別委請加方將部分口罩提供當地原住民使用。所有口罩均已送抵加拿大並完成交接。加拿大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至5月8日為止,確診案例6萬5399例,死亡人數4471人。
-
2020-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南解封 7日起恢復校園開放
台南市中小學因受敦睦艦隊確診官兵事件影響,自4月23日起校園全面禁止對外開放,但因國內已超過3周無本土性確診案例,今天又零確診,社區傳播疑慮暫解,市長黃偉哲宣布,5月7日起恢復開放,供民眾使用。黃偉哲表示,台南市面對防疫一直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阻絕傳染風險於境外」的原則嚴謹看待,由於市政團隊的用心與市民的配合,台南已連續16天無新增確診案例,確診案例數也一直維持六都最低。而國內近兩周的確診病例都屬境外移入,且已超過3周無本土性病例,今天又回復零確診,社區傳染風險已大幅降低。黃偉哲說,為回應民眾到校園健身運動的習慣,因此在教育局與校長及教師團體討論後,自5月7日起,重新開放校園戶外空間與場地,供社區民眾可以利用清晨、傍晚和假日到校園做戶外運動。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因全球的疫情仍持續延燒,防疫不能鬆懈,呼籲民眾在校園恢復開放後,仍應落實個人自主健康管理,共同守護校園,務必遵從校園門禁管理的規範及相關防疫公告內容;倘有生病、發燒情形,仍請避免進入校園,共同為校園師生健康安全把關。鄭新輝說,台南市校園空間開放與管理規範會視疫情發展隨時調整,至於市內各大專院校、國私立高中職及其他私立校園是否開放,則依教育部相關規定或參考南市規範由各校自行評估決定。
-
2020-05-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紐時:20多位專家們提出「決定疫情慘烈有別的4大原因」
紐約時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幾乎遍及全球,但嚴重程度不一:伊朗必須大規模開挖墓地,鄰國伊拉克死亡數不到百人; 多明尼加通報的確診案例近7600例,隔壁的海地僅約85例;據信印尼有上萬人不治,鄰近的馬來西亞因為實施嚴格的封城措施,搶救不及的約百人。紐約、巴黎、倫敦國際化大城市的疫情慘重,曼谷、巴格達、新德里和奈及利亞的拉哥斯等人口擁擠城市,目前為止卻大致安然無事。病毒為何嚴重打擊某些地方,對另一些地方又輕輕放下呢?紐時指出,非單一因素造成此種差異,而且現在逃過未必代表以後不會爆發嚴重疫情。紐時在全球各地訪談20多位傳染病專家、公衛官員、學者,他們提出決定疫情慘烈程度的四大原因有可能是:人口結構、文化、環境和政府應變速度。人口結構年輕人較多、在文化上人與人之間習慣保持距離、天氣較熱陽光充足,以及政府提早防疫都是有利因素,但也非絕對。沙烏地阿拉伯的醫生正在研究,遺傳差異是否有助解釋沙國民眾確診案例的病情輕重有別,而巴西科學家致力探索遺傳學與新冠肺炎併發症之間的關係。其他地區的許多研究團隊則分別研究常見的高血壓藥物是否加重病情,以及特定的肺結核疫苗是否起了相反作用。許多有炎熱天氣和年輕人口的開發中國家,疫情不致太慘烈,暗示氣溫和人口結構可能是關鍵因素。但秘魯、印尼和巴西等熱帶國家的狀況卻又給這種想法澆了冷水。嚴格保持社交距離和早早封城顯然是有效的防疫方法,但緬甸和高棉兩者都沒做,通報案例也很少。有種未獲證實的理論是:也許病毒還沒有傳到這些國家。俄羅斯和土耳其曾經看來無事,現在卻變了。時間可能才是最後決斷者:1918年在美國爆發的西班牙流感,似乎在夏天消失,但秋季捲土重來,病毒株更為致命,隔年還爆發第三波疫情。最終連阿拉斯加和南太平洋島嶼等偏遠地區都沒放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染疫。研究傳染病的醫生說,現在還沒有足夠數據可得知疫情全貌,許多國家有訊息落差,現在下結論太危險。許多地方檢測不足,導致嚴重低估病毒進展,死亡人數鐵定短報。哈佛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主任賈哈說,疫情才剛開始:「如果這是場棒球賽,現在才第二局,沒有理由認為到第九局時,現在看起來未受影響的地區,不會像其他地方一樣。」
-
2020-05-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四採才確診 感染科醫籲:未來輕微症狀者應至少三採
新冠肺炎昨日台灣新增一例境外移入確診案例(案437),因班機有確診個案而居家隔離,期間曾短暫流鼻水,隔離期滿後不放心而主動採檢,卻因採檢結果時陰時陽,四次才確診。感染科醫師建議,未來有極為輕微症狀者,都應至少採檢三次甚至四次,確認每次都是陰性後,再解除隔離。由於近日多名確診個案幾無症狀(如磐石艦前日4人確診但無症狀)或非常輕微,感染科醫師呼籲,若為無症狀的居家隔離或檢疫者,14天期滿後應再採檢一次;但若有極為輕微症狀者,哪怕只是流鼻水,都應至少採檢三次,確認都是陰性後再解除隔離,且後續健康自主管理也應加碼到14天。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近期無症狀患者變多,為中國研究發現此情形,主要跟患者自身免疫產生狀態不好有關。新冠肺炎典型症狀有味覺、嗅覺消失,但該病毒變化相當多端,故出現任何症狀,也有可能是病毒的變異。而據他觀察,近期無症狀患者多藏在確診者的相關接觸者中,由於這些人多需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14天,故他建議若為無症狀的居家隔離或檢疫者,14天期滿後應再採檢一次;但若有極為輕微症狀者,哪怕只是流鼻水、咳嗽等,都應至少採檢三次甚至四次,確認每次都是陰性後,再解除隔離。另外,無論居家檢疫或隔離者,解除隔離後,後續7日的健康自主管理,也應加碼到14天,他認為這樣才能消除疑慮。而針對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日前預估,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可望在6月底接近尾聲,屆時全球每日新增確診案例將低於2500人,並持續下降。王任賢更樂觀表示,5月底應該全球疫情就接近尾聲。他解釋,此並非沒有疫情、病毒消失,而是近日可發現各國疫情的高峰已過,一般來說應一個月內就會陸續恢復往日生活方式。而台灣幾乎沒社區傳播風險,故他建議,在對外關口仍不解封情況下,台灣應可開放大型聚會、活動,甚至千人、萬人演唱會等活動也可舉行,讓民眾恢復正常作息。
-
2020-05-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為何大小眼?逃過的國家以後未必不會大爆發
紐約時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幾乎遍及全球,但嚴重程度不一:伊朗必須大規模開挖墓地,鄰國伊拉克死亡數不到百人; 多明尼加通報的確診案例近7600例,隔壁的海地僅約85例;據信印尼有上萬人不治,鄰近的馬來西亞因為實施嚴格的封城措施,搶救不及的約百人。紐約、巴黎、倫敦國際化大城市的疫情慘重,曼谷、巴格達、新德里和奈及利亞的拉哥斯等人口擁擠城市,目前為止卻大致安然無事。病毒為何嚴重打擊某些地方,對另一些地方又輕輕放下呢?紐時指出,非單一因素造成此種差異,而且現在逃過未必代表以後不會爆發嚴重疫情。紐時在全球各地訪談20多位傳染病專家、公衛官員、學者,他們提出決定疫情慘烈程度的四大原因有可能是:人口結構、文化、環境和政府應變速度。人口結構年輕人較多、在文化上人與人之間習慣保持距離、天氣較熱陽光充足,以及政府提早防疫都是有利因素,但也非絕對。沙烏地阿拉伯的醫生正在研究,遺傳差異是否有助解釋沙國民眾確診案例的病情輕重有別,而巴西科學家致力探索遺傳學與新冠肺炎併發症之間的關係。其他地區的許多研究團隊則分別研究常見的高血壓藥物是否加重病情,以及特定的肺結核疫苗是否起了相反作用。許多有炎熱天氣和年輕人口的開發中國家,疫情不致太慘烈,暗示氣溫和人口結構可能是關鍵因素。但秘魯、印尼和巴西等熱帶國家的狀況卻又給這種想法澆了冷水。嚴格保持社交距離和早早封城顯然是有效的防疫方法,但緬甸和高棉兩者都沒做,通報案例也很少。有種未獲證實的理論是:也許病毒還沒有傳到這些國家。俄羅斯和土耳其曾經看來無事,現在卻變了。時間可能才是最後決斷者:1918年在美國爆發的西班牙流感,似乎在夏天消失,但秋季捲土重來,病毒株更為致命,隔年還爆發第三波疫情。最終連阿拉斯加和南太平洋島嶼等偏遠地區都沒放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染疫。研究傳染病的醫生說,現在還沒有足夠數據可得知疫情全貌,許多國家有訊息落差,現在下結論太危險。許多地方檢測不足,導致嚴重低估病毒進展,死亡人數鐵定短報。哈佛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主任賈哈說,疫情才剛開始:「如果這是場棒球賽,現在才第二局,沒有理由認為到第九局時,現在看起來未受影響的地區,不會像其他地方一樣。」
-
2020-05-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嗅味覺異常非返台留學生獨有 回溯前100例一成患者也有
新冠病毒是否經過變異後,會出現不同的症狀反應,特別是嗅味覺異常,被認為是歐美返台的確診者指標症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回溯我國前100例確診案例其症狀,發現也有1成患者回憶,確實當時也有嗅味覺異常的症狀。張上淳表示,針對我國前100例發病初期症狀,可以列為十種常見的症狀,若以症狀作為分類並列舉病例數,發燒、咳嗽是最常見的病例數都為54人,喉嚨痛有35人、鼻塞流鼻水有27人、倦怠25人、肌肉痠痛14人、腹瀉10人、頭痛10人、嗅味覺異常10人,而噁心嘔吐比較少僅有2人有反應有此症狀。若是綜觀所有429例確診個案分析,其個案症狀,咳嗽有5成1、發燒4成5、鼻塞流鼻水2成5、嗅覺喪失1成7、味覺喪失1成。
-
2020-05-02 新聞.科普好健康
隔離80天採檢時陰時陽 新冠病毒也在進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雖然國際和病毒的爭戰尚未看到曙光,但國內近三百例案例解除隔離,讓人為之一振。但其中仍有未知謎題,如解除隔離的金芭黎舞廳台商個案,在80天的隔離期,病毒檢測結果始終在弱陽性和弱陰性間變化,如此詭譎多變的新冠病毒表現,著實令人訝異。由於新冠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沬傳染,病毒會存在於上呼吸道,如鼻腔或口腔,所以是新冠病毒主要採檢的位置。取得檢體後,透過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檢驗,以病毒特徵序列可以確認是否為新冠病毒感染。驗病毒驗抗體 揪出新冠臨床上,會設定在幾次複製之內出現足夠的病毒特徵序列表現,才能代表陽性,如果需要複製多次才能出現陽性,可能代表病毒量太低或是其他原因;也可以透過偵測新冠病毒的特殊表面蛋白,或是血清中產生病毒專一性抗體進行診斷。這兩種方式的研發與應用,可望在快速檢驗及偵測成本的控制上,擴大病毒的偵測能力。透過病毒的PCR偵測,再搭配血清抗體的判斷,可以區分病患為「正在感染期」、「曾經感染過」,或是「正在感染但是沒有抗體產生」的幾種類型,作為後續的治療參考。臨床檢測 須注意三問題為了減少社區傳播的風險,所有的臨床檢測必須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檢測時病患的病毒量是否足夠?2、臨床採樣時步驟是否標準?3、檢測方式是否敏感度及專一度均足夠?所以,台灣陽性確診案例都會經過三次採樣,確定均為陰性,才會解除隔離。病毒檢驗都有其檢測病毒最低量的限制,以及採檢時無法涵蓋身體其他可能受感染的部位,所以即使檢測陰性,仍可能無法完全排除病毒存在的可能。也由於症狀變化度大,部分確診者缺乏明確臨床症狀或無症狀,且多是針對接觸史分析後採檢確診,或是胸部X光片發現浸潤,採檢才確定為陽性。因為是病患主觀描述,同時每個人病毒量與免疫反應不盡相同,導致臨床判斷困難,他們成為潛在的病毒帶原者,因此不可輕忽社區傳播的可能性。時陰時陽 病毒也在進化「最初受感染時病毒量的多寡,是病毒在體內是否會被清除的關鍵因素。」病毒量越少,後續清除速度就會較快。還有2大因素必須考慮:局部微環境:表皮細胞表面的纖毛擺動、免疫相關黏液組成、表皮細胞健康度、上呼吸道與下呼吸道的溫濕度變化。當微環境存在缺陷,如抽菸造成的破壞,就會造成病毒的影響增加。先天免疫與後天免疫:如自然殺手細胞、樹突細胞、淋巴球、白血球,以及有效抗體的產生等,都會影響到病毒的清除效率。老年族群、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共病患者,會因為免疫功能的失調,而造成病毒存活時間延長,影響到疾病預後。不可否認,新冠病毒在不斷突變的可能性下,會慢慢地適應人類的氣道環境,造成許多病患持續病毒陽性或是陰性轉陽性的案例。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透過針對個體免疫細胞的分析,是否出現抗體,搭配對抗病毒的療法,以及常戴口罩維持氣管溫濕度,科學論證針對缺陷處進行治療,相信可以加速病毒的清除速度。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假期指引 觀光學者:充足 籲政府下一步減防疫重振興
明天就是五一連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晚在疾管署網站公布「COVID-19 疫情期間民眾假期生活防疫指引」,呼籲民眾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等七大項,尤其對外出活動部分,更列出社交距離、白天出遊為佳、餐飲店若無區隔且人群密集勿進入等八點,提醒民眾做好準備與配合。觀光學者表示,國人經歷百天新冠肺炎疫情洗禮,對防疫已有概念,指揮中心上述指引提醒民眾注意,項目也夠多、算充足;由於目前台灣確診案例有趨緩趨勢,呼籲政府在重防疫後,下一步應「顧經濟」,可陸續放寬限制、並擴大紓困與振興的力道。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上述民眾假期生活防疫指引中,光是民眾外出活動準備與配合建議就有八點,他認為已經足夠,民眾應都能遵守。對於日前有爭議的高速公路1968App的200多個景區熱點,黃正聰認為政府是美意、有創新,但「名稱」取的不好,指揮中心說這是受歡迎的景點,但定義上卻用「警示區」,民眾觀感不佳、出遊可能避開外,地方政府當然會跳腳;若轉念改成「熱門旅遊區」,一樣是讓民眾對景區有人潮依循,美意就不會打折。另外,他也提到目前台灣確診個案多日未新增,政府持續防疫下,應考慮放寬如觀光、餐飲業等限制,並加強、加大紓困與振興力道。黃正聰說台灣觀光相關產業有約40萬從業人員,現都慘澹經營,現雖有如每人1萬元等紓困方案,但只是讓業者「撐著」、仍過得很苦,政府不如在疫情趨緩、評估後逐步放寬限制,並宣導民眾適度出遊,人潮就會有回流潮,相關產業自然就會振興,不需紓困。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台灣普篩爭議不休 科學、數學找答案
普篩議題在台灣社會爭論不休,尤其在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要替4千多名一線醫護全面普篩後,討論聲量更是驚人,之後韓國瑜雖然改口表示,只是聽到醫師公會人員反映他們內心的憂慮,但此議題也引起民間熱議。有人批評,台灣目前未做普篩是「佛系防疫」,因為不檢驗就不會有確診案例。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副教授李建璋解釋,檢驗的能量如何,不是看數字的絕對值,而是要去看「覆蓋率」,也就是說,如果篩查一群人,但陽性覆蓋率很低,那就代表檢驗的覆蓋很廣。以台灣為例,截至4月28日中午,篩檢61,684人,有429人確診,換算數字可以得知,台灣為揪出1名陽性個案共篩143人,比韓國50人還多,因此台灣目前的檢驗廣度是足夠的。國內現行為主的PCR核酸檢測,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解釋,不但耗時且成本相當高,根據疾管署資料,全台都要驗的話,要花690億元,因此以核酸檢測做普篩,醫界普遍認為太耗成本。但如果要比照歐美,選擇用「抗體」普篩,又會面臨到另一個問題,即台灣目前沒有食藥署核可的試劑,實際上並不可行。李建璋解釋,如果再加上準確率的問題,抗體快篩對現階段的台灣,容易帶來「偽陽性」的問題,以台灣低盛行率的現況來看,即使試劑只有百分之一的錯誤,都會被放大,導致民眾非常恐慌。黃立民解釋,如何正確判讀普篩,工具和目的缺一不可。普篩不是不可以做,可以每兩個月做一次,透過隨機取樣方式,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數據了解,有多少人有抗體,就知道有多少人暴露在病毒風險之中。但一旦執行普篩,得先回應民眾最關心的問題,「有抗體是否等於有保護力?」黃立民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表明,不能將抗體跟保護力畫上等號。所以政府要做抗體普篩,就變成像是內部參考用的民意調查。況且實施的前提是,台灣必須先有好的抗體普篩試劑,才有談論普篩的空間。
-
2020-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葉金川:防疫下階段 要「安全安心」
防疫進入一百天,我們是全球極少數不需封城就能控制疫情的國家。昨天確診病例再度掛零,維持四二九例,本土病例五十五例,僅一例造成醫院院內感染,其餘都是家庭內傳播,我們主要是靠邊境管制和精準疫調控制住疫情,防疫成績卓越。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指出,國內已連續十六天沒有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磐石艦染疫帶來的警報,四月底前可望解除,如果不幸發生社區傳染案例,我們也應該可在第一個傳播鍊就先阻斷。長期抗戰 兼顧正常生活疫情之初,我們對新冠病毒不甚了解,摸著石頭過河一百天,現在對病毒傳播的特性已有幾成把握,在防疫優先並兼顧大家正常生活的需要,防疫戰略應調整,進入第二階段「安全安心防疫」。設想未來一年,我們最可能拿到的劇本,仍是持續和新冠病毒奮戰。預估北半球疫情,六月可能趨緩,但九月勢必再起。我們經中國大陸、歐洲及美國的境外攻擊,已經連過三關,雖然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來自東南亞、南亞、非洲和南美等地的攻擊,但預計衝擊不比歐美。我們依照現有步驟,應該可以因應未來疫情來襲。部分國家解封 邊境須守住透過邊境管制和精準疫調就能夠守住疫情,其實這超過大家預測,現在證實,的確可行。到四月底,若國內沒有進一步疫情,代表病毒在台灣境內存在的機率極低,未來所有的病毒都將來自國外,此時只要做好邊境管境、確保進入國境的人未帶入病毒,國內將是安全的。幾個月內,相信已有部分國家解封,我們不可能永遠禁絕與其他國家通航與往來,此時邊境管制必須適度調整。例如要求入境外國人提供未感染證明,並接受我國核酸檢測,確認其並未否處於帶原狀態,並避免將病毒帶進社區。增防疫旅館 避家庭內感染另外,國內大多數本土確診案例是被居家檢疫、隔離的家人感染,顯示家裡不是好的隔離所,應該要增加檢疫所或防疫旅館,避免傳給家人。精準疫調讓我們切斷了病毒的傳播,而細胞簡訊發放的時機和內容,應該再多做考量,公告景點及確診者足跡的效果有限,不但增加恐慌,部分學校和公司行號根據細胞簡訊內容,請學生不要到校上課,或是讓員工放假,這些是沒有必要的。維持戴口罩、洗手、社交距離應該要繼續做的是勤洗手和戴口罩,它提供的保護力效果相當於半個疫苗。建議在未來一年裡,大家應該將洗手和戴口罩內化為生活習慣;再來是保持社交距離並嚴格執行,就會達成準封城的效果。國內病例的傳播鍊得以阻絕,應該就是戴口罩、洗手和社交距離建功,而且對社會民眾的殺傷力非常小,但是它避免了真正封城,讓商業保有活絡性,不至於使經濟活動完全停擺。在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成功前,我們暫時無法回歸之前的生活,但要讓民眾長期配合防疫,應盡量減少對生活的改變,例如校園不必關閉,讓孩子有地方可以打球,中老年人也可以繼續運動,不要宅在家裡。人數不要太多,還是可以聚餐;作好防疫,可以搭遊覽車去戶外散心,這樣也使對經濟活動的傷害降至最低。
-
2020-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手機、衣服上的冠狀病毒會殘留多久?8大日常接觸物的防禦之道
武漢肺炎(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全球的確診數每日都在攀升中,如何有效保護自己?你知道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以外,平日接觸的物品,如電梯、扶手、捷運把手、手機、文具等病毒在上面殘留的時間多久嗎?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蔡聰聰提醒,公共空間中,接觸物比比皆是。正確了解病毒殘留時間,加強個人衛生與環境清潔,同樣不容忽視!冠狀病毒能殘留多久?8大類日常用品一次看明白根據《醫院感染雜誌》(Th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最新發表的文章,審視了過去 22 份針對冠狀病毒的報告,指出如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MERS(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等感染病毒,可在無生命狀態的表面上持續生存,且根據材質的不同,停留時間最短5分鐘,最長甚至可達9天。我們平日接觸的日常用品,病毒殘留時不一,以50+特地羅列提醒讀者留意:1. 鋁製品(如飲料罐、鋁製鍋、窗框、公車捷運扶手等):殘留2~8小時2. 塑膠(如鍵盤、滑鼠、捷運座椅等):殘留5~9天3. 紙張:殘留4~5天4. 玻璃(如窗戶、手機面板、玻璃杯等):殘留4~9天5. 木製品(如樓梯扶手、家具、文具等):殘留4天6. 不鏽鋼(如環保便當盒、大眾運輸握桿等):殘留2~9天7. 外科手套:殘留8小時8. 衣服:純布料病毒不易附著,但鈕釦等非布料材質則需留意。蔡聰聰補充,僅停留5分鐘的是SARS冠狀病毒所延展出的菌株之一,就整體平均來說,冠狀病毒可於室溫下在金屬、玻璃、塑膠等材質,停留4~5天;相比之下,流感病毒只能在表面逗留最多約48小時,足見冠狀病毒的高存活力。另外,個人隨身衣物的部分,雖然材質具有穿透性,病毒並不容易附著,但她強調,「不鼓勵重複穿,如果衣服上有鈕扣、裝飾品等非布料材質,也還是有殘留病毒的可能。」日常生活中,哪些細節最容易忽略?除了羅列出病毒在各物質的殘留時間,蔡聰聰也進一步以台灣民眾最常忽略的地方為例,指出應加強注意的重點:1. 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應至少每天清潔1次含有玻璃、塑膠、金屬等成分的智慧型手機,是人人最常接觸、卻也最容易省略清潔的3C產品,不只會頻繁接觸到桌面,有的人甚至會習慣帶進廁所,都可能導致病毒殘留而不自知,此時如果再碰觸眼、口、鼻等部位,就會提高感染的風險。她表示,「不需要儀式性每隔幾小時就清潔,但建議至少每天清潔1次。」2. 不加裝手機套(殼),避免手機藏汙納垢許多人為了保護手機,會再加裝手機套(殼),此舉反而增加清潔的死角,「如果可以的話,不要額外裝殼或保護套是最好的。」3. 沒到過醫院或接觸患者,不等於完全沒風險蔡聰聰指出,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到過醫院或接觸患者,就不容易感染,「並非沒有直接面對確診案例,就代表沒事,雖然台灣防疫能力做得很好,但畢竟誰也無法保證,會不會居家檢疫者或無症狀的感染者,曾和我們到過同個公共空間、接觸同個物質。」4. 接觸公共空間的材質表面,事後記得洗手好比說大眾運輸工具的手把、辦公或住家大樓的電梯鈕等,因為是塑膠材質,病毒都可能殘留5~9天。她進一步以電梯鈕為例,「現在很多電梯會加蓋一層塑膠膜,看似增加防護,但如果沒有定期消毒,同樣會殘留病毒。」然而,常接觸的公共空間材質表面,不可能每次使用前都進行消毒,所以她強調事後洗手顯得更加重要。善用3種成分,1分鐘就能殺死病毒要如何落實清潔,去除殘留在各物質表面的冠狀病毒?《醫院感染雜誌》的發表統整出3種常見的成分,只需1分鐘就能殺死病毒,讀者可多加利用在環境清潔:1. 62~71%乙醇(ethanol)乙醇即酒精。通常民眾容易買到的,分為高純度乙醇(95%),以及不及稀乙醇(70~75%)。前者會使細菌細胞脫水,讓細菌表面的蛋白質凝固形成硬膜,而這層硬膜會阻止酒精滲入,導致消毒殺菌效果反而不及後者。雖然研究指出62~71%酒精即可消滅冠狀病毒,但其實70~78%的濃度都是合適範圍,並不需要精準才有效。2. 0.5%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過氧化氫就是雙氧水。3. 0.1%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次氯酸鈉是漂白水的主要成分,可以1:100(500ppm)的比例稀釋漂白水得出。蔡聰聰補充,有些人為了要增加用量,好比說酒精不好買,就稀釋成兩罐使用,這樣反而會降低殺菌的效果。搶不到75%酒精?防疫消毒劑自己DIY如果連日排隊依然買不到消毒酒精,也許可以試試自己動手製作!根據衛福部分享的步驟,即可將95%酒精,或者漂白水稀釋成消毒水,用來擦拭周遭環境。1. 自製75%酒精把一瓶95%的酒精,用量米杯或多多飲料瓶量4次,再加上1杯自來水煮沸後冷卻的純水,混和倒入乾淨的容器(如寶特瓶、乾洗手瓶、化妝水噴霧瓶等)保存,即完成75%酒精。需要注意的是,包裝外面記得標示清楚為「酒精」,避免誤用。2. 自製消毒水將市售含氯漂白水(濃度500ppm),以100倍數清水稀釋。舉例來說,10cc漂白水加上1公升的清水混合,就完成自行調配消毒水。如果清潔的範圍較大,也可將100cc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製成大用量的消毒水。要特別注意的是,消毒水只適用於環境與物品消毒,不適合用來洗手!而且配置完記得標示名稱與日期,未使用完應於24小時後丟棄。蔡聰聰補充,在完成環境清潔後,別忘了個人也要進行手部清潔,否則環境打掃得再乾淨,未清潔的手再去碰觸還是會白做工。洗手要徹底,7大步驟不可馬虎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曾做過研究,錄下醫學院學生上課時的情況,並計算他們摸臉的次數。經統計後發現,這些學生每小時摸臉的次數竟有23次,顯示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地用手頻繁接觸口、鼻、眼睛,而這種習慣動作無形中也為自己提高感染風險。蔡聰聰以自己日常所見為例,即使在政府和醫療院所強力宣導下,她仍然看過不少人上完公廁後,手只隨便沖個幾秒就離開,「在這每天都有確診數的疫情期間,應該要更加強個人衛生意識,千萬不要抱持著自己不會是下一個確診的僥倖心態。」她強調,洗手只需要清水搭配肥皂,是最簡單卻也最有效的防疫關鍵,並分享徹底的清潔應遵照洗手7招式:1. 內:搓洗手掌心2. 外:交替搓洗手背3. 夾:清潔雙手指縫4. 弓:搓揉雙手指節5. 大:清洗雙手拇指及虎口6. 立:清洗指尖及指甲縫7. 腕:旋轉搓洗手腕原文:手機、電梯、衣服、扶手,冠狀病毒會殘留多久?8大日常接觸物的防禦之道
-
2020-04-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我在指揮中心100天/阿中的淚 與如光的感謝信
2020年1月20日,再4天就是農曆新年,因為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這個年並不寧靜。衛福部疾管署在1月20日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投入防疫戰場。過去將近100天採訪的日子裡,見證了疫情帶來前所未見的變化,也深刻感受到從醫護人員、民眾到疫情指揮中心齊心齊力抗疫的感動。「沒有人想要生病」「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生病。」還記得2月6日台灣首例武漢肺炎病患出院、寫下親筆信感謝一事嗎?相信那時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國民眾看了很高興,而在指揮中心記者會現場的我與醫藥同業們,振奮又不捨。振奮的是,在新冠肺炎仍無藥物、疫苗可救治的情況下,我們有了康復者;不捨的是,首位確診患者所背負的壓力與關注,讓治療不只是治療,怕的更是民眾「獵巫」式的找尋。不過在信末「打破台灣的零,我很抱歉,謝謝所有防疫和醫護人員」,讓我相信不只該患者、所有的確診患者都能走過、挺過這一回。新冠肺炎疫情最初在去年12月,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爆發,隨後在今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演變成一場全球性、如「瘟疫」般的疫情。曾被估疫情第二嚴重在這場疫情中,台灣也無法避免的受到影響,隨疫情延燒,曾有美國醫療專家預估,離中國相近不遠的台灣將成為疫情第2嚴重的國家。「但我們沒有」,台灣目前確診案例遠少於南韓、日本、伊朗、義大利等國,到昨日僅429例確診,並保持連續14日本土零確診;外界多認為是防疫作為嚴謹、超前部署的「台灣經驗」而使疫情相對平穩。台灣第一個確診者為55歲女台商,1月20日抵台後主動通報身體不適,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就醫,1月21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從此,台灣展開了fighting。台灣與中國間的溝通聯繫,即便是人道救援,也不免染上政治色彩。在等了又等的情況下,第一批武漢台商在2月3日深夜包機抵台,不過其中1名發燒台商於4日確診,成為台灣第11例確診者。為了包機一事近兩天、48小時未闔眼的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宣布該台商確診個案時,一度哽咽落淚,不只是在現場的記者,相信連電視機、網路前收看的全台民眾心都揪了起來。但陳時中也說「大家第一個時間聽到都很沮喪,但也覺得帶他們回來是正確的,不要讓他們留在武漢不好的醫療環境,接回來或許可以救他一命。」他再度哽咽,並說很抱歉,沒做好情緒控管。晚報記者要超前部署身為晚報記者,面對每天下午才召開的疫情記者會,不能因此「無能為力」,除了對疫情發想出新面向採訪外,也得緊追前一天疫情的新進度,但追出新聞後,其角度「拿捏」也相當重要。在此得特別感謝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久以來建立的默契,舉凡「北市首間高中停課」、「症狀輕微者改一採」「磐石艦多人有抗體」等事件或措施,多能讓晚報在第一時間掌握先機、確認疫情發展,讓讀者搶先得知最新訊息。
-
2020-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洲半解封後 醫界:台灣管制不嚴 沒有放寬的必要
歐洲多國研擬逐步解除防疫措施,國內醫界認為,台灣管制措施不像歐洲嚴格,除了戴口罩以外,生活一如往常,現在沒有放寬必要,尤其國境管制更要慎重以對。目前台灣交通場站實施口罩令、入境檢疫14天、限縮兩岸航線、禁來台轉機等措施,八大行業中的酒吧、舞廳、酒店也停業至今。據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曾討論相關管制是否要調整,但沒有具體結論。目前最可能的是八大行業有條件解封,例如做好防疫措施可考慮開放。不過一切仍需要與內政部等相關部會詳細討論整合,應對各種情況後才會定案。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說,台灣管制不像歐洲嚴格,現在只有戴口罩、管制人潮等基本防護,已經是最小要求,現階段不用放鬆,且目前還有十個無明顯傳染源的確診案例,沒有進一步擴散可能是因為戴口罩有效,一旦放棄相關管制,感染破口可能擴大。國境管制部分,李秉穎說,除非有國家確認地區疫情消失,入境台灣也許可以不用檢疫14天,但推估還要很久,因為即使歐洲疫情趨緩,也不代表沒有社區感染,目前國境管制仍是必要防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說,西歐、中歐疫情下降,但東歐、俄羅斯還在高峰期,台灣本土案例才55個,其他343個都是境外移入,對國人威脅相當大,預估國境管制還要持續一定時間。台大醫院小兒感染部主任黃立民表示,管制要隨時視情況檢討,不過台灣限制不大,僅戴口罩、宣導保持社交距離,生活未受太多阻礙,因此目前沒有鬆綁必要,頂多有些地方限制會議人數,這點可再考慮調整。
-
2020-04-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ICU醫生陳志金:保護家人 居家隔離從食衣住行做起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ICU醫生陳志金」決定正面看待,他很早就呼籲,「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並在臉書撰文細數「那些我們從疫情學到的事」,包括讓大家知道防疫人員和醫療人員很辛苦,還有洗手步驟是「內外夾弓大立腕」,而不是「沖脫泡蓋送」等等,請大家正向思考。居家隔離 保護家人為優先被暱稱為「阿金醫師」的陳志金,是奇美醫院加護病房主治醫師,他一手搶救在冥界入口徘徊的重症患者,一手在臉書寫出溫暖文字療癒人心。正向看待疫情的阿金醫師,如果自己本人需要居家隔離或檢疫,打算如何度過禁足時光?他其實已經想過,阿金醫師認為,居家隔離或檢疫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家人,絕不妥協」。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病例資料,部分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是與居家隔離中的家人接觸而感染。阿金醫師認為,居家隔離或檢疫的重要性無法從字面上表達,居家檢疫╱隔離者應被視為「準感染狀態」,要有可能造成他人感染的警覺,必須有所覺悟,居家隔離期間不只不能出門,還要盡量避免和家人接觸,才能保護家人。具體應該怎麼做?阿金醫師認為可先從食衣住行等面向來考慮。住選擇在家隔離 金太座當後援雖然「食」排在前面,但居家隔離得先找到適當的住居場所。阿金醫師選擇在家隔離,一方面是有合適的房間,裡頭有獨立衛浴,陽光可以照顧進來的陽台,還有「金太座」,也就是阿金醫師的太太,可負責後援。食別用免洗餐具 製造更多垃圾食物是一定要的,為將傳染風險降到最低,送進房間裡的食物「只進不出」,更不需要家人幫忙倒垃圾或洗碗筷。食物以適量為原則,最好全部吃完不浪費,也準備乾糧和泡麵,肚子餓時當點心。避免產生垃圾,水果去皮,選擇去骨的肉,泡麵一般包裝就好。所有垃圾分類收好,放在有蓋垃圾桶裡,十四天隔離期滿後再一次拿出去清理;準備洗潔精, 吃完飯菜後,碗筷自己洗,千萬別用免洗餐具,不要製造更多垃圾。衣減少換洗 貼身衣物自己洗至於「衣」,因為不出門,嚴格來說不需打扮,換洗衣物可減至最低。阿金醫師可能會應粉絲要求直播,但他說「那也只要上半身注意一下就好了」,下半身鏡頭帶不到。貼身衣物,當然自己洗。行房間當健身房 別把自己養胖「行」,不能出門,若不想要居家隔離十四天變成居家養胖十四天,運動不可少。阿金醫師建議,空間有限,但可以假想自己在健身房,舉舉啞鈴,做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只要有心,準備一個小張小椅子也可以做上下階梯運動,就看自己要不要做。育樂當然,人生不只有食衣住行,「育」、「樂」的重要性完全不在食衣住行之下。有人居家檢疫被開罰是因為跑出買遊戲點數,由此可見,居家隔離要成功,一定要有足夠的育樂讓大家好好待在家裡。阿金醫師建議,隔離盤點,WIFI有沒有吃到飽,遊戲點數夠不夠,追劇有沒有阻礙。阿金醫師自己準備看書,還有定時收看指揮中心記者會,晚上再看談話節目,雖然居家隔離,也要了解最新疫情進展。其實最最重要的,阿金醫師認為是,每個人都要有所準備,不論居家隔離,還是大規模封城,我們都有可能碰到。如果真的避疫在家,應該先想好自己要做什麼。心靈人生假期難得 問候老朋友除了上面提到的食衣住行育樂的每天日常,阿金醫師最想做的事是翻翻通訊錄,問候老朋友。平常大家都忙,難得有機會,現在白天有空,剛好可和在國外的朋友聯絡,不論通話或視訊都很好,關心也敘舊。人生難得有機會和自己獨處兩周或更久,阿金醫師建議,把這段時間當作人生的假期,正向看待。如果他真的需要居家隔離或碰到封城禁足,他也打算把過程寫下來,依他的寫作速度,隔離結束,「阿金醫師我的隔離日記」也差不多可以付印出書了。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磐石艦讓確診案例增 張上淳:分布年齡更集中20-29歲
我國確診案例的年齡分布與他國截然不同,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資訊,上周20到29歲的確診案例為133人,本周已累計為161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分析與留學生以及磐石艦確診案例有絕大的關係。相隔一周,張上淳持續分析我國確診案例,而我國確診案例的年齡分佈更集中在20歲到29歲。我國428例確診案例中,張上淳表示,男女比例各半,年齡分布中位數為32歲,20歲到29歲占37.6%、30歲到39歲占21.5%、40歲到49歲占9.6%,60歲以上占13.5%。我國無症狀輕症者仍占七成左右,肺炎、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都占少數,張上淳分析,恐怕與確診案例大多是年輕人有關。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郭明政:學術、政治漏洞 歐美疫情失控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確診案例已突破二百六十萬大關,且歐美地區疫情全面失控—「這起因於學術的漏洞、政治的漏洞。」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表示,學術界之於國家,有責任在病毒來襲前,以知識作為力量去保護這個社會。台灣防疫表現精湛,其一要歸功於學術人的奉獻。三大主因 當防疫模範生台灣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成為全球矚目的防疫模範生,且靠「口罩外交」大幅提升國際知名度。郭明政分析,台灣防疫滴水不漏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人民素質提升,二是公衛醫療制度健全,三是學術界發揮社會責任。郭明政說,農曆年節期間,疫情仍在萌芽階段,但他搭乘高鐵、台鐵時,「幾乎九成的人都戴上口罩」,顯示台灣全民防疫意識很強,「不會有人認為戴口罩是多此一舉」,這是成熟公民社會的展現。疫情 證明台灣健保韌性他還舉例,疫情嚴峻之際,人人都有口罩需求,但健保藥局前的排隊人潮總是井然有序。他自己也曾排隊買口罩,開賣時,往往會有熱心民眾主動計算口罩數量,替其他人算分配額;且就算買不到也少有怨言,讓他對台灣人民素質刮目相看。人民素質之外,台灣的公衛醫療制度也展現能量。郭明政說,台灣的健保制度,以低廉保費讓全民得到照顧,醫療能量深入大街小巷,從針對新冠肺炎的醫療檢疫、防疫,到健保卡實名購買口罩等,「都與健全的健保體系息息相關」,且疫情來襲後,也證明台灣的健保具有韌性。學術輸出 經驗貢獻國際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採取的防疫制度,也受到人民的信任。郭明政說,雖然政大相對於其他大學,並不具備公衛相關專長,但相當肯定每位台灣的公衛學術單位及學術工作者,從SARS經驗中打造一套強韌的疫情防護網,才有今日防疫成果。作為一個學術人,他認為學術界的責任之一,是在危機來臨之前,透過知識的力量,去保護整個社會。反觀歐美國家,因疫情造成政治動盪、醫療崩潰等,「這是學術的漏洞、政治的漏洞」,歐美公衛學界未能發揮學術能量,警示病毒的到來,導致現今失控局面。郭明政說,台灣從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教育到媒體資訊,都可見到公衛及其他領域的學者貢獻知識,為國家注入高能量,也換來此次防疫模範生的美名。世界已見證台灣人民的素質及制度的健全,學術也應輸出國際,把我們的知識及經驗貢獻給更多人。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東南亞將成為下一個疫情熱點?專家這麼看...
CNBC報導,東南亞近幾周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急遽攀升,致使專家日益擔憂這個地區將成為下一個疫情熱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東南亞的確診案例到19日為止已超過2.8萬人,其中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占確診總人數比重達87.9%。儘管東南亞的確診人數遠低於美國和幾個歐洲國家的幾十萬人,但多項研究顯示,東南亞可能有幾萬人未被檢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原因是部分國家的檢測率低,例如印尼和菲律賓。同時,新加坡過去兩周的確診案例激增,包括在移工宿舍爆發新的群聚感染;星國政府處理疫情的方式一度被各國視為典範。新加坡國際事務院(SIIA)院長戴尚志(Simon Tay)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事實是...東南亞的(確診)案例持續增加」。他認為,星國政府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抑制疫情,「我們必須採取行動。菲國和印尼的檢測人數太少了」。東南亞各國的新冠肺炎檢測能力差距非常大。根據數據統計網站Worldometer,星國每100萬人有1萬6,203人接受檢測,緬甸每100萬人有85人接受檢測。不過,多數專家點名印尼和菲國是他們最擔憂的國家,因為這兩國的人口眾多。Worldometer的數據顯示,全球第四大人口國印尼擁有逾2.7億人,總計檢測了4.2萬人左右,相當於每100萬人有154人接受檢測,是全球檢測人數最低的國家之一。●菲律賓菲國總統杜特蒂上周核准採購逾90萬套檢測新冠肺炎的試劑盒。菲國此前已使用10萬套試劑盒和實施封鎖措施,但菲國的模擬結果顯示,未偵測到的感染者高達75%,或大約1.5萬人。●印尼印尼在3月初傳出首例確診案例,這個疫情進展使許多觀察家大感意外,因為印尼與大陸和武漢的空中交通往來頻繁。相形之下,星國和馬來西亞最早從1月開始通報確診案例,包括有幾人到印尼旅遊後出現新冠肺炎的症狀。印尼除了病毒檢測慢半拍,總統佐科威與執政團隊也遭到外界抨擊,原因是不實施全國的封鎖措施和禁止國內旅遊。不過,佐科威已允許首都雅加達與其他地區的地方政府實施封鎖措施。●新加坡儘管星國政府採取嚴格的封鎖措施與監測程序,但過去一周的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仍屢創歷史新高,凸顯政府在抑制疫情所面臨的挑戰。星國雖是大陸以外第一波傳出確診案例的國家之一,但確診人數一度相對較少,而且到本月稍早為止仍允許學校和企業維持開放。星國近來通報的多數確診案例包含了移工,其中有許多人從東南亞前往星國從事營建工作。星國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家梁浩南(Leong Hoe Nam) 認為,在政府設法控制境外移入的確診案例和社區感染之際,包括移工在內的確診案例持續增加,這個處境有點尷尬。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敦睦艦隊感染源哪來?帛琉已篩檢1、200人皆陰性
敦睦艦隊多人感染新冠肺炎,由於任務期間曾出訪我國友邦帛琉,因此也引發當地政府關切,長期醫療支援帛琉並協助設置檢驗實驗室的新光醫院,今(23日)和帛琉國家醫院召開視訊會議,分享我國防疫經驗,對於外交部表示,我國駐當地大使館24名同仁和雇員,與協助接待的職員總共24人,結果全呈陰性,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表示,帛琉在新光的協助下,設置了檢篩實驗室,4月15日開始就有檢測新冠肺炎的能力,過去一周內也實施大規模採檢,已經測試了1、200例以上,結果均為陰性。黃建賢進一步說,當地醫護人員針對有症狀的民眾,應該也不只採驗一次,對於高風險族群的採檢應該也是會依照接觸狀況,採檢2至3次。另外記者提問,敦睦艦隊3月15日離開帛琉,當地一個月來都沒有確診案例,也已經過了潛伏期,是否代表在帛琉染疫的機率很低,黃建賢表示這不一定是潛伏期的問題,也不能排除無症狀者的可能性。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18名消毒人員扛縣每天消毒工作 目前已消毒2347次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與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自3月成立防疫消毒大隊,每日都會針對公共場所、交通場地等公共場域進行消毒,自敦睦艦隊確診個案出現以來,也配合確診者足跡全面消毒,成立至今的防疫消毒大隊,目前共出動消毒2347次,環保局表示,只盼民眾能夠安心。目前全屏東縣的防疫消毒大隊人數為118人,每天上午8時展開作業至下午5時,除了中午休息時間,幾乎全副武裝不間斷的進行消毒,且每天消毒地點平均約70處。此外,屏東縣政府環保局也優先發放2萬9千個口罩供各鄉鎮清潔隊使用。根據屏東縣政府環保局統計,3月26日防疫消毒大隊成立至今天為止,全屏東縣共消毒2347場次,主要針對103處交通場站、202處大型營業場所、669處民生熱點、學校、715處民眾洽公機關以及658處公共場所。且特別針對敦睦艦隊確診案例所公布的足跡進行全面消毒。屏東縣政府環保局表示,目前環境消毒藥劑以漂白水或含有次氯酸鈉以及環保署核准之藥劑進行噴灑,且環境消毒,皆以噴灑器材的水霧噴射器為主,若是街道巷弄等大面積範圍,則由消毒車作業,目前會增加清潔頻率,讓民眾得以安心前往公共場域。屏東縣政府衛生局,也呼籲民眾,做好個人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重視個人衛生,避免任意以手碰觸眼口鼻,與他人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澎湖外出必戴口罩引爭議 不贊成者:澎湖獨立了嗎?
澎湖縣長賴峰偉昨天宣布,到5月13 日止,澎湖全縣外出一律戴口罩,經勸導不聽的,將依法開罰。此禁令引起許多澎湖人在臉書社群討論,且意見不一,支持者認為要保持零確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反對者中有替在戶外工作的勞動者抱不平,甚至說這些勞動者戴口罩工作,無異於謀殺,還有人問目前同樣無確診的離島金門、馬祖有這樣的禁令嗎?賴峰偉昨天主持澎湖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會議,宣布自昨天起到5月13日止,全縣民眾出門一律戴口罩,勸導不聽者,依傳染疫防治法開罰3000元。臉書「澎湖公民論壇」、「澎湖大聯盟」社群即有許多人上去留言表達不同看法。支持縣府禁令的人,有的提起17年前SARS時的經歷,要大家記取當年防疫的艱難,還有人語重心長的表示,要保持零確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有位林小姐留言,戴了口罩能保護自己,為何不呢?總比到時中了後悔都來不及急!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她一個口罩也是帶好幾天才換,除非去診所醫院才會用一次就換。另有人建議覺得口罩不足的人可以試著乾蒸口罩。對全縣戴口罩令有「異」見的人不少,有人反問台灣本島的疫情比澎湖嚴峻,台灣本島有那個縣市首長有下令民眾出門一定戴帶口罩?政府配售的口罩有滿足人民的需求嗎?有位王姓縣民問:「澎湖獨立了嗎?」陳姓縣民說,澎湖涵蓋的離島地方,可都有口罩可買? 口罩量夠,才能杜民怨,否則開罰會造成民怨。另有問澎縣府,同樣無確診案例的金門、馬祖有這樣規定嗎?一位署名「沒得講」的人留言:「叫在太陽下工作的人戴口罩,根本是謀殺!」有人說非常同意出門戴口罩,但問題是口罩還沒普及到一天一個;也有人釐清「口罩」的類別,是不是一定要戴醫療級口罩?觀光客也都要戴嗎?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韓國檢測二度確診患者 初步判定幾無傳染性
韓國接連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痊癒患者二度確診案例,當局進行病毒分離檢測部分結果今天出爐,初步判定二度確診者幾乎不具傳染性。韓聯社報導,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鄭銀敬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表示,當局針對39例二度確診案例進行病毒分離檢測,其中6例完成培養檢測結果呈陰性,其他33例仍在進行檢測。鄭銀敬說明,雖然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中呈陽性,但在病毒培養檢測中呈現陰性,判斷應幾乎不具傳染性或傳染性很低。媒體問及是否該改以病毒培養檢測代替PCR作為痊癒判定標準,鄭銀敬回應,目前各國都是以PCR為準,且病毒培養需時2週以上,以此作為解除隔離的標準不太務實。截至今天,韓國境內二次確診患者累計207例,較前一天增加15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今天也公布對25名恢復期患者的調查結果,確認全員體內都產生可對抗病毒的「中和抗體」,不過,其中12例仍在病毒基因檢測中呈陽性。鄭銀敬說明,這顯示患者雖然產生中和抗體,但未能完全清除病毒,推測病毒在體內殘留的時間長短可能不同。不過她也強調,這是針對恢復期患者的調查,並非解除隔離的案例,不能以此推論解除隔離者有5成可能二度確診。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揭開台灣醫護床人口比 原來我們禁不起社區大流行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達到426例,其中343例是境外移入,本土案例只有55例,其中10例找不到感染源的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全部宣布結案,因為掌握相關接觸者後,確定疫情未往外擴散。這確實令人暫時鬆口氣,因為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報告顯示,以台灣的醫護人員人口比和佔床率來說,一旦爆發社區大流行,後果不堪設想。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早於四月初就曾公開提醒,台灣應注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月底公布的報告。該報告分析OECD會員國醫療體系對新冠肺炎疫情之反應,報告中特別提到,擁有較高醫師人口比、護理人員人口比的國家,有較好能力可因應大流行。報告也指出,在一些長期醫護人力不足、高佔床率的國家,平常醫療人力和業務都已緊繃,當疫情來臨時醫療需求爆發,能用於因應這種突發需求的能量是比較受限的。對照以台灣醫療常態的緊繃程度,台灣沒有新冠疫情大流行是萬幸。根據行政院、衛福部、健保署資料,台灣2018年每千人口的醫師數是2人,護理人員是6人,與OECD國家相比,是屬於醫護雙雙偏低的類別,只比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波蘭好一點點。至於佔床率,台灣2018年醫院一般病床占床率是72%,包括加護、隔離等醫院特殊病床佔床率為66%,與OECD國家相比算是中等密度,但細看健保資料可發現,區域及以上醫院就有超過10間佔床率超過80%到90%以上。台灣全日平均護病比也很高,醫院每個護理人員要照顧7到10個病人,地區醫院護病比甚至高達15,而且這是所有班別平均的結果,在病人較多或人力較不足的科別,單班護病比很可能更高。林煜軒表示,過去針對醫護人力的討論多著重於供需,但更重要的其實是「不均」,包括醫院與診所之間不均、科別之間不均、區域之間不均。當疫情來襲,除了凸顯出既有的裝備或人力不足,人力的不均也會更加明顯,因此要討論到防疫的需求,也應該要去細膩的去看人力在相關科別、不同層級醫療院所的分佈。另外,因為疫情變化瞬息萬變,需求可能瞬間就迫在眉睫,但醫療體系緊繃的改善在短期內沒有好辦法,所以這時候只能更仰賴社區公共衛生體系做好前端預防,才能避免後端的醫療崩潰。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裝備不足和人力缺乏的問題已久,這次疫情放著不解決,以後還是會遇到。如果醫院是靠著壓榨醫療人員達到防疫目的,還有臉去請領獎勵金嗎?他呼籲衛福部不能只給胡蘿蔔(獎勵),也要有棍子(罰則)才行。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護理師簡鈺珈表示,希望能強制要求醫院將盈餘用於改善護理人力,如果違反者應該以評鑑降級作為懲處,嚴重者不能請領防疫獎勵金。
-
2020-04-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遊客沒了...威尼斯運河重現生機 水母都現蹤
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民眾外出旅遊都受到管制。少了大型郵輪與絡繹不絕的遊客,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環境汙染也改善許多,當地生物學家近期就拍到,一隻水母悠游在威尼斯運河中,水質清澈到可以直接觀測許多水生物。在威尼斯工作的生物學家曼戈尼(Andrea Mangoni)告訴路透,拍攝地點鄰近聖馬可廣場,水母距離水面僅有幾英寸。他認為,最近的退潮和運輸量降低,讓運河沉積物堆積到水底,讓運河水質變得更加透明。他無須透過任何儀器,就可在市中心直接觀察,另外還拍到許多水下生物。路透向波隆納大學兼任教授林納第(Attilio Rinaldi)和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海洋學專家曼科(Maciej Manko)求證,兩人分別指影片裡的生物是桶水母(Rhizostoma Pulmo),在上亞德里亞海非常常見,可在自然水道輕鬆通行,確實可能隨著潮流進入威尼斯運河。截至22日為止,義大利通報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累計達18萬3957例,另有2萬4648人死亡。總理孔蒂透過臉書宣布,將於周末公布封城令的最終退場計畫,「合理預期」5月4日解封。
-
2020-04-22 科別.感染科
山友注意!致死率最高30% 新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台現蹤
衛福部新增「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長期監測,發現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不得不慎。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107至108年,針對放牧型態牧場監測調查此新興病原,在牛丶羊樣本中測得病毒核酸與抗體,顯示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興大獸醫學院教授徐維莉表示,此感染症為近年在亞洲地區發生,藉由「蜱」媒介傳播的新興人畜共通疾病,感染患者會出現發燒、血小板與白血球減少等特徵,嚴重有出血傾向或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2009年在中國大陸湖北首度發現,日本及南韓,越南都已有確診病例,致死率約5%至30%,台灣108年有第一例確診案例,患者是70多歲男性,最後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發病前無出國史,但常到山區活動。中興大學建議,戶外休憩活動時應注意防範相關蟲媒的叮咬,避免感染,建議戶外活動時宜著淺色衣物,避免在有野外動物出沒地區草叢活動,可穿長褲、鞋襪,並使用含敵避DEET的防蟲液,若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應提醒醫師相關戶外活動史,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驚!史丹福大學抗體檢測結果:感染人數比官方高50倍
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在加州聖塔克拉拉郡廣泛進行的一項抗體測試,感染新冠病毒的真實人數遠遠超過官方數據,可能高出超過50倍,致死率則不如現今全球確診案例相對死亡人數所顯示的那麼高。但部分科學家對該測試使用試劑的準確度存疑,因為多數未經嚴格評估可確認其可靠性。住聖塔克拉拉郡的約3300人在4月初經抽血檢驗分析後發現,每66個人裡有1人感染新冠病毒。研究人員據此推估,該郡200萬居民裡,當時有4.8萬到8.2萬人染疫,盛行率大約2.4%到4.1%。這個數字與官方4月初的確診案例數約1000例有很大的差距。該研究還提供聖塔克拉拉郡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IFR)在0.1到0.2%之間,相當於4.8萬到8.2萬人感染者之中僅100人死亡。截至4月10日,該郡官方數據顯示有50死。研究數據低於一般以為的3%-4%,也低於倫敦帝國學院依中國大陸數據推估英國IFR為0.9%。上述研究是目前正在全球多個城市進行的首批血清盛行率調查之一,還要等同儕審查後才會正式發表。世界衛生組織也在推動一項名為「團結II」(Solidarity II)的全球性血清抗體研究。澳洲國立大學傳染病教授柯里諾提醒,研究使用的商用抗體檢測工具,僅在一小群人身上做過評估,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度。南加大衛生經濟學家蘇德表示,如果疫情沒有先前預估的那樣致命,可能影響抗疫措施和疫情對經濟和社會衝擊的討論。此前,德國4月9日也發布過一份類似研究,在有1.2萬人口的村鎮對約500人進行抗體檢測,再加上基於聚合酶連鎖反應的診斷來尋找現有確診數,推估出該鎮感染率為15%。但這可能不代表德國整狀況,因為該鎮2月舉行過慶典,可能是疫情大爆發的關鍵。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新一波挑戰 張上淳:仍需提防無症狀感染者
國內出現軍艦群聚感染成為國內防疫新一波挑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分析先前國內三九五名確診案例,發現我國輕症患者症狀,初期以發燒、咳嗽為最多,輕症者多為年輕人,年長的患者出現重症較多,也比較擔心有肺炎。三九五確診案例中,本土案例五十五例、境外移入為三四○例,境外移入確診案例以「美國」為最大宗,占百分之廿六,其次依序為英國百分之廿二、法國與西班牙皆百分之六、土耳其百分之五;分析前一百名確診案例,重症比例、出院時間都比後面的二九五例晚且高,張上淳分析,應與後二九五例年齡層較低有關。至於無症狀輕症的患者中,有廿二例為無症狀確診者,年齡以廿歲到廿九歲最多,其次為六十歲以上,目前僅十二人解隔離,這十二人轉陰後解隔離最短七天、最長四十一天,中位數為十八天。至於病毒量則有高有低,未有絕對。國外認為本土案例連續十四天掛零可顯示疫情趨緩,張上淳表示,公衛上認為連續十四天本土案例掛零是安全的,但即使如此,也難以確保我國社區內完全沒有任何一位無症狀感染者,即使我國連續十四天本土案例掛零,也需要提高警覺。另外,有專家認為,台灣確診數少,可能代表有抗體者也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坦言,台灣確診數少,確實是隱憂。他說目前思考如何建立社會秩序並配合篩檢,防堵疫情,並不期待透過感染數變多增加民眾免疫力,希望未來疫苗問世後,可望透過接種疫苗讓民眾都有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