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確診人數
共找到
753
筆 文章
-
-
2022-05-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潛在新冠肺炎死亡黑數 專家曝老年人4大症狀不可輕忽
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居高不下,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疫情走向與病毒共存,疾病樣態正在改變,以往醫院多收治新冠重症患者,但現在已轉為原有重症患者被驗出確診,且症狀多為無症狀或輕症,顯示染疫病人已普遍化。臨床醫師觀察,許多患者可能因骨折、中風或洗腎時被確診,提醒應多關注老年人染疫後主要表現,這些非典型表現歸納起來有微溫、吐瀉、譫妄、跌倒四大症狀。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於臉書發文,指出潛在的COVID死亡黑數。他說,一位老人因為跌倒髖關節骨折,需要緊急開刀處理,開刀前檢驗的PCR結果意外發現COVID陽性,另一位老人意識昏迷懷疑中風,安排住院的時候,也意外發現COVID陽性,還有一位老人,長年洗腎,突然發作呼吸喘,胸部X光片顯示肺水腫,安排洗腎的時候,也發現PCR陽性,這樣的案例在急診室越來越頻繁,這些都是意外和巧合嗎?主診斷是髖關節骨折、中風、水份過多? 還是COVID ?李建璋說,如果這些患者不幸過世,死亡的主因,會被歸類成COVID嗎?大家在談論確診的統計黑數,死亡人數也存在著類似困難判斷的情況,現在死亡人數的判定主診斷是COVID才歸為COVID,但是其他診斷是COVID的死亡案例死因就由判定解決,除了呼吸衰竭為主的案例,上述案例有可能被排除在COVID死亡人數之外,但是他們的過世都和COVID無關嗎?李建璋表示,脆弱老年人得到COVID的時候,往往不是以發燒、喉嚨痛、咳嗽為主要症狀表現,上面的3個案例都是COVID 在老人的主要表現,這些非典型表現歸納起來有四大症狀。第一、微溫:老人的發燒並不是青壯年的38.3度C,美國感染科學會認定,老人口溫37.8度C一次,或是37.2度C二次,就是發燒,是一個強力的感染證據。第二、吐瀉:很多老人經年久咳不止,用咳嗽和喉嚨痛很不容易辨識新產生的新冠,很多的時候是以呼吸喘甚至直接呼吸衰竭表現,這些表現還算典型,相對的非典型的腸胃道症狀具有特異性,在流行期間,老人持續的嘔吐或是腹瀉,也是新冠的一種表現。第三、譫妄:超高齡長者、巴金森或是失智症患者、或者是曾經中風的病患,感染新冠時可能產生急性腦功能障礙,以譫妄的形式表現,譫妄是一種突發性認知障礙,以胡言亂語或是妄想症狀表現。第四、跌倒:對於孱弱的老人,長期肌少肌弱,全身性的感染造成的倦怠衰落往往用跌倒,甚至是外傷性腦出血表現。他說,如果家中的老人有新發生的上述四大症狀,先使用快篩檢驗,陽性就可以盡早投藥,如果快篩陰性,症狀依然沒有好轉,切記莫延,應就醫尋求PCR診斷,因為快篩診斷通常是在病毒量高的時候才會呈現陽性,初期會有30%到40的偽陰性。他說,在老人,非典才是典型,統計死亡人數的時候要把上述的因素考慮進去,才能夠完整的反應COVID的死亡人數。
-
2022-05-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照機構確診人數破萬 專家籲機構、臥床老人應「清零」
指揮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昨共有九百家住宿型養護機構爆發群聚,三一七六名工作人員、七四七一名住民染疫,與前天相較,一天內大增一七○一人,長照機構確診人數破萬。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長期臥床患者染疫後致死率偏高,如果政府仍消極以對,死亡人數恐繼續飆升。不少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行動不便,長期臥床,因年長且免疫力較低,染疫後重症及死亡風險較高,昨天新增四十二死亡個案,就有十五人為長照機構住民,比占達百分之三十五;但指揮中心卻未掌握長照住民確診後的中重症人數,只提供死亡人數及占比。此外,新北日前有八旬老翁倒臥家中死亡,中風的妻子及五十多歲、有重度智能障礙的兒子無法求救,在家伴屍數日,後來發現三人都確診。施文儀擔憂,居家臥床長者和住宿長照機構住民染疫致死率相當高,建議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以「清零」態度處理這群高風險族群,力促接種疫苗、積極快篩,配合快篩陽性立即給藥,才能減少悲劇發生。指揮中心預定「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於周四上路,屆時快篩更顯重要,不過,施文儀表示,本波本土疫情爆發一兩個月,但許多照護機構仍急缺快篩試劑。呼籲社政和衛政主管機關主動掌握情況,設法解決問題,若抱持「省小錢」心態,一旦眾多染疫住民變成中重症,後送到醫院,死亡人數勢必激增,且醫療恐面臨崩潰。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指出,兩周前長照機構「人心惶惶」,當時疫情升溫,機構缺快篩、N九五口罩、防護衣等防疫物資,因住民多半為高齡長者、合併多重疾病,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協會向衛福部求救;最近幾天衛福部才宣布提供物資、津貼,緩和機構內緊張氛圍。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中央希望機構就地收治輕症、無症狀等確診長輩,避免增加醫院醫療量能,但應給足前線物資,包括快篩試劑及N九五口罩等,許多機構因快篩試劑不足,無法每周定期篩檢,增加機構內感染風險。
-
2022-05-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整合門診 全台剩基隆、澎湖、連江3縣市尚未成立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2年多,本土確診數超過130萬人,健保署去年與衛福部共同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已編列約4億預算,提供確診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之康復者,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照護期限為6個月。近期國內疫情衝擊,醫院收案也遇停滯期,目前僅收案93例,全台也剩基隆市、澎湖縣及連江縣3縣市尚未有新冠整合門診,近日健保署已發函3縣市,希望順利媒合成立門診。根據統計,全台現有104家醫院參與健保署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整合醫療計畫,包括臺北區26間、北區18間、中區26間、南區14間、高屏區13間、東區7間。衛福部估算去年5月至9月期間,確診個案約1.2萬人,解除隔離後健保就醫費用合計約1.06億,平均每人8391點。常見確診後門診就醫科別以家醫科最多,其次為胸腔內科、急診醫學科;住院前3大就醫科別為胸腔內科、感染科、內科,顯示胸腔內科和感染科為染疫後主要需求科別。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科長呂姿曄表示,為提供確診者後續醫療照顧,衛福部提供醫院額外獎勵費,鼓勵設置新冠整合門診,包括提供醫院個別諮詢心理費、初評評估費、轉介評估費、營養評估獎勵費等,若個案有就醫需求,一樣可透過健保申報醫療費用。該計畫經費來源為新冠肺炎特別預算,是以去年確診人數,估算1人接受完整6個月醫療照顧所需經費。呂姿曄指出,去年底公告整合門診計畫,今年初疫情平緩,仍希望鼓勵醫院積極參與,因此而延長計畫到今年3月,不料後續碰上這波疫情,醫院疲於處理前端醫療,目前整合門診收案僅93人,屬於收案停滯期,但醫院若有收案需求,仍可持續進行。呂姿曄表示,健保署鼓勵各縣市起碼要有一間醫院提供新冠整合門診服務,讓新冠患者就醫更方便,近期也積極媒合基隆市、澎湖縣及連江縣3縣市踴躍加入,「尤其是基隆」,不過整合門診需以專任胸腔內科醫師為主,澎湖縣及連江縣等縣市不一定符合,因此後續需看媒合狀況。
-
2022-05-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何時到高峰? 專家曝一張數據圖:各縣市分開看更清楚
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何時到高峰引關注,專家今天說,北北基桃等縣市已達其每日最高確診人數,剩餘單日確診人數未達頂的地區人口密度都較低,研判每日確診數暴衝上揚機會不大。衛福部預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5月中旬進入高峰,單日新增病例上看10萬例或更多,但自從5月19日出現單日新增9.5萬例後,新個案數連續多天維持在6萬至8萬例。疫情高峰到了沒?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在臉書貼文指出,從各縣市每日每百萬人確診數來看,台灣雖是一日生活圈,但在全民自律、有限的跨縣市交互傳播情況下,每縣市會依照其既有的病毒及其人口總數、人口密度及特有生活習性而有其流行曲線,從圖來看「疫情不會有高峰、只有高原」。何美鄉說,至今只有北北基桃、宜蘭、新竹縣及花蓮等縣市已達到其每日最高確診人數,這些縣市的共通點是全人口確診率都超過5%以上,但這是否為真的群體免疫效應或是行為效應,也就是全民自律的結果,還有待觀察。何美鄉也提到,這些已達頂的縣市總人口約1000萬,也就是還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未達轉折點,但由於剩下的這一半所在地區人口密度都較低,所以未來每日確診數會暴衝上揚的機會不大。何美鄉也強調,用確診率而不說感染率,是因為從國外經驗來看,真正的感染率應是確診率的2至3倍,而這需要進行血清調查才能知道。
-
2022-05-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BNT開打 2圖表看各縣市分配量及開打日
BNT/輝瑞兒童疫苗5/25開打,指揮中心24日陸續配送疫苗至各縣市,其中新北市配送5萬7千劑最多;至於家長及學童接種意願調查,因有七天考慮期,預計明天後才會陸續彙整各縣市調查結果。指揮中心表示,兒童疫苗陸續配送至各縣市,預估需求主要以5至11歲各縣市人口數的七成,並以原默德納疫苗意願調查人數的八成作為預估接種數後扣除,並考慮確診人數進行分配,首批預估配送約40.3萬劑,後續視接種情形,預計於5月27日再配送約26.9萬劑。中央將預留約10萬劑,將依接種及疫情等狀況再行分配。今天配送量以新北市5萬7千劑最多,其次為台中市5萬6千劑、台北市5萬4千劑;總配送量前五名則為新北市9萬5千劑、台中市9萬3千劑、台北市9萬劑、桃園市7萬3千劑、高雄市6萬7千劑。指揮中心表示,教育部於5月17日轉請地方政府教育局及國小配合相關準備作業,並協助進行家長及學童接種意願調查,提供7天考慮期,預計5月25日後陸續彙整各縣市調查結果。除各地方政府校園集中接種作業預訂於5月25日至6月1日間陸續開打外,也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接種服務,未於校園接種或滿5歲未入學兒童可至各縣市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接種。
-
2022-05-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個案死亡時間平均4.2天 近半3天內死亡
國內新冠肺炎個案從確診到死亡經歷時間偏短,專家示警防疫體系及醫療體系都出了問題,包括延遲診斷、給藥不及、醫療量能不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公布部分官方病程數據指出,國人死亡時間中位數是3天,平均4.2天;如果看占比,3天內是47%,3到7天是33%,剩餘就是7天以上。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日前提醒,中央應公布長照機構住民中重症的人數、就地醫療及送醫治療的人數、死在機構及死在醫院的人數。當機構重度病人變多,醫院量能很快就會崩潰,但若送不出去,就會有愈來愈多人在機構裡面死亡,因此上述資料為醫療量能的重要指標。指揮中心今仍僅更新確診人數,目前有871家住宿型機構有確診事件,確診工作人員共2949人,確診住民共5770人。至於死亡和中重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每天公布的死亡個案當中,大約都有15%是來自機構,以今天40位死亡當中6人來自機構,昨天53位死亡則有8位來自機構。中重症部分因為目前「沒有特別疫調」,所以還要設想看看有何方式可統計,或許可由醫院掌握重症住院病人是來自機構,或由機構通報有住民住院,因此目前還無法提供。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逾3成死者確診2天內亡 防疫、醫療體系均出問題
今年四月至昨天國內共五四三位新冠確診者死亡,其中一百名個案確診與死亡日期在同一天(百分之十八)、七十七人(百分之十四)確診隔天死亡,四十九人死後才確診(百分之九),合計四成一死亡個案為確診後快速死亡以及來不及確診。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上述統計數據代表防疫體系、醫療體系均出問題,如果未能及時補救,死亡人數恐再飆升。篩陽即確診 本周宣布擴至全民昨天國內新增七萬九千四百四十一例新冠本土個案,較前一天略降,另增五十三例死亡,中重症個案則多二五六例,創這波疫情以來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疫情處於高原期,會不會有高峰,還要再看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之前做過高、中、低推估,疫情高峰應落在單日十萬人確診,推估七月底才可能明顯下降。從今天起,「快篩陽視同確診」適用對象擴及原住民及離島民眾,陳時中表示,一旦確認行政通報流程,將在本周宣布全民均適用「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原則,只要符合口服抗病毒藥物適應症,由醫師直接開立藥物。昨增二五六例中重症個案,其中一九八例中症、五十八例重症,另五十三例死亡,重症率從百分之○點○五,首度上升至百分之○點○六。重症率上升 醫療量能面臨挑戰重症率上升印證了公衛界之前對我新冠死亡率走升一事的擔憂。分析四月以來我新冠確診死亡案例,四成一快速死亡和死後確診個案病故時間,高達八成是在五月五日之後,集中在近兩周,而這段時間正是指揮中心開放長照機構密切接觸者及六十五歲以上快篩陽性比照確診等階段。蘇益仁表示,當長照養護機構的重症病人變多,全部送到醫院,醫療量能很快面臨崩潰,如無法送至醫院,則愈來愈多染疫住民死在機構,「這是醫療量能的重要指標。」蘇益仁說,確診人數激增,除了防疫體系面臨重大挑戰,還出現就醫通道壅塞、醫療量能逐漸不足、照顧品質變差等困境。例如,最前端快篩陽性者排隊做PCR採檢,可能得等三、四天才有結果,但年長者只要拖上三、四天,沒能及時用藥,狀況就會變得很棘手,以致確診和死亡時間靠得很近。壓低致死率 關鍵在於提前診斷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李建璋表示,指揮中心想壓低致死率,關鍵在於提前診斷時間,觀察目前社區盛行率,快篩陽性已可作為確診通則,才能減少偽陰性所造成的延誤,另需提供更方便的PCR檢測管道。李建璋建議參考國外,民眾在家自口腔或鼻孔自行採檢PCR,將檢體包好寄回或送到社區藥局回收站;檢驗單位以簡訊通知結果,民眾可憑陽性通知就醫,由醫師協助評估是否服用抗病毒口服藥。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峰估單日達10萬 莊人祥:疫情應會延續到7月
網紅醫師預估疫情高峰在5月底、單日新增達16萬人,6月底新增人數到最低點。指揮官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關於未來高峰都有很多估計,包括高、中、低推估,先前推估6月初可能達單日確診16萬,中推估為5月底10萬,低推估則是7萬;不過以目前疫情趨勢,單日10萬左右的確診人數可能最大。莊人祥表示,疫情可能延續到7月底,不會在6月底就到低谷,可能呈現起起伏伏的情況。例如紐約疫情高峰下來後過了兩三個月,目前因Omicron又往上升,要看未來新的變異株是否進到國內,大流行後或可休息一、兩個月,有無新的變異株,每個國家都是一波再一波,要看染疫人數、新疫苗研發等,是否對疫情有較好的防護。對於這波疫情病人病程、死亡時間相對短,陳時中表示,不認為與投藥有關係,如果一開始就重症也無法投藥。羅一鈞則表示,這是指口服藥物,很多個案如果到醫院還可住到病房,仍有瑞德西韋等藥物可治療中重症個案,而發病速度較快,送醫評估中重症以上需要用氧氣,就不是口服藥對象,會給瑞德西韋或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基隆市民染疫超過11% 台東縣確診死亡率1.47‰全台最高
基隆市單日新增確診、收治重症人數連兩天下降,但已連續9天公布死亡個案,今年累計39例,比去年29人染疫死亡多了10人。基隆市目前超過4萬人確診,占市民總數11%,全台各縣市最高。確診死亡率部分,以台東縣1.47‰最高,基隆市近1‰居次。新冠肺炎這波本土疫情較早蔓延的北北基桃4座城市,確診總人數一路攀升。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目前處於高檔,但近兩天都略為下滑。基隆市19日創下2530人新高後,20日降為2045人,21日再減到1757人。依據中央公布的疫情資訊,基隆市今年本土病例累計4萬221人,以全市36萬多人計算,每百人有11人染疫,是全台占比最高縣市。其次是新北市400萬多人,41萬4069人確診,占約10%。桃園市民染疫比為7.88%,北市為7.53%。確診者死亡率部分,台東縣占比最高。台東今年6790人確診,10人死亡,致死率1.47‰。基隆市4萬221人確診,39人死亡,致死率為0.97‰。台北市19萬258人確診,113人死亡,致死率0.59‰。新北市41萬4069人確診,202人死亡,致死率0.4878‰。桃園市17萬9186人確診,10人死亡,致死率為0.0558‰。
-
2022-05-22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近日COVID-19確診人數飆升,為了減少群聚感染,許多活動都取消或改為線上視訊,但是我每星期的兩個戶外健行活動都仍維持照常,因為運動加上森林浴,也就是在山林中健走,不僅簡單可行、花費少,而且有多篇學者們發表的論文加以佐證,是增強個人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運動時會增加人體內的循環淋巴球,並釋放出抗發炎的細胞激素(cytokines),因此若平常有規則運動,當受到病毒感染時,症狀會較輕,死亡率也較低。例如一篇來自美國,發表於2021年《英國運動醫學期刊》,對48,440位感染COVID-19病人的回溯性研究,發現平常很少運動者的死亡率,為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程度運動者死亡率的2.49倍。走入山林,除了綠意盈眼,心情舒暢外,許多樹木都會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芬多精(phytoncide),具有抑制空氣中微生物和病毒的作用,並且降低人體內的皮質酮,舒緩焦慮與壓力。一篇發表於2020年《環境化學書信》期刊的論文,發現義大利南部地區COVID患者的病情嚴重度與死亡率較北部的工業區低,其中一個原因是南部靠近地中海,平均每位住民所可使用的森林區較北部大。森林裡,尤其是月桂樹和和冬青櫟等,不僅可以攔截細懸浮微粒(PM),減少空氣汙染,植物還能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增強居民的免疫力。那麼把運動與森林浴結合,就會產生加成作用,因此在山林間健行、打太極拳或從事其他運動都是很好的方法,而臺北近郊的陽明山或是住家附近的郊山都是很好的去處。如果樹林間有瀑布,其間的負離子,更可淨化空氣。定期與三五好友一同到郊外健行,或參加社團的走入山林課程,除了研究地形與地質,更可學習新知與人際互動,而且萬一發生意外時,也會有同伴幫忙。只要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如此則可充分享受這兼具「山林」、「健行」與「人際互動」的行程,而且在空曠地區還可暫時拿下口罩,好好吸收芬多精。但若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時,請不要出門參與活動以保護他人。有些人在疫情期間不敢出門,更不敢去健身房,因而缺少運動與人際互動,可能造成情緒低落、身體衰弱或免疫力降低,因此不妨在清晨人少時,載著口罩在住家附近的綠地、公園走走,也是有助益的。疫情不斷升溫,每個人生活圈裡確診的人愈來愈多,難免會擔心甚至恐慌。但是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盡個人之力,除了打疫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外,還可再加上運動,走入山林,就更能增強免疫力,遠離病毒,而且即使受到感染,也可能只是輕症。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收聽劉秀枝醫師的「神經會說話」:https://open.spotify.com/show/7LKUC9kplPhfwc2JP2YvAB?si=jzn_Ak2ySsib_Hf4Z22GNA&nd=1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確診了,接下來怎麼辦?心理師教你4個心法度過隔離期焦慮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每天幾萬人確診,從藝人、政治人物乃至周遭親友紛紛染疫,雖然確診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有些人確診後,開始出現焦慮、擔心自己變重症、自責傳染給家人親友等。專門提供確診者諮商服務的心理師李克翰說,引起確診者焦慮的問題多半是「接下來怎麼辦」,心理師除協助患者宣洩情緒,也提供心法紓解壓力。注重清潔卻確診,同事說他「是不是在外面趴趴走才染疫」。在這一波Omicron感染中,確診者雖然絕大多數是輕症,但咳嗽、喉嚨痛、發燒、肌肉痠痛無力一起襲來,加上一人一室隔離,不僅無人可以聊天緩解,政府政策朝令夕改,諮詢電話老是打不進去,又無法出門,難免悶在心裡,焦慮情緒也隨之而來。在板橋租屋的上班族林先生說,自己平時很注重清潔,在公司上班盡量不脫口罩,也隨時備有酒精擦拭環境,因公司要求員工每周快篩才發現確診。林先生說,快篩陽性當下還不敢置信,但第二支快篩也同樣呈現陽性,隨即跟鄰座同事及主管報告後,同事竟拿出紫外線燈消毒,嘴上還說「是不是在外面趴趴走才染疫的」,讓他氣憤不已。失眠、食不下嚥,過度關心疫情、情緒起伏大,可求助諮商師或精神科。李克翰說,現在多數接到的電話,都是確診者對於政策的不了解,但諮詢電話打不進去或沒有獲得解答,情緒不斷累積,心理師會引導患者宣洩情緒,但碰到政策相關的疑問,將提供患者管道去諮詢。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焦慮情緒?李克翰指出,當確診者排除因生理病痛造成的食欲不振、失眠後,仍產生睡眠困擾、食不下嚥,過度關心疫情狀態,即使暫停也無法真正轉移注意力,情緒起伏大等狀況時,可先由心理師評估是否需要精神科醫師,以藥物介入診療,不過過程中僅能建議患者向精神科求助,並無法代為診斷。確診康復後被排擠?隨著確診數增加會逐漸減少。經過10天的隔離,林先生說第一感受到的是天氣改變,原本炎熱的4月,進入梅雨季變得潮濕,還有同事看他的眼光也改變了。原本中午都會三、五同事一起買午餐,現在也不找他了,只能一人買完飯獨自吃完,讓他心裡頗難受。李克翰說,確實有個案康復回到職場、校園後遭到排擠,其中以校園情況較嚴重,通常是確診者同學的家長向學校反映,確診者可能還有病毒,要不要單獨上課、給自己孩子請防疫假等等,也會叫孩子不要靠近確診者,不只讓確診者焦慮,也讓確診者的家長產生焦慮。不過現階段因確診人數增加,民眾反倒不再會去排擠確診者。李克翰指出,民眾可以依據新北市衛生局提供的測驗,檢測完畢後填寫資料,若分數超過標準線,新北安心解憂專線就會打來為民眾服務。此外也能透過安心解憂專線(02)2259-0842、(02)2254-0794的服務時段:每周一到周五,上午8時至晚上8時諮詢。解除隔離焦慮4個心法當患者選擇透過諮詢服務時,李克翰提供以下步驟,幫助確診者在隔離出現焦慮狀況時度過難關。1. 想想接下來的安排思考隔離時狀況,比如工作安排、隔離期間該如何度過。2. 每天找一件事做建議在隔離期間,每天都找一件事做,如整理硬碟、看書、打掃、追劇等,但不要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才能讓自己對解隔有盼望。3. 別猛追疫情新聞要限制自己每天觀看疫情新聞的時間,避免每天吸收新政策也會產生焦慮。4. 維持每天運動在家每天找瑜伽等運動影片來做,讓隔離生活有步驟、進度,減少患者對於「接下來怎麼辦」的焦慮。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嚴防兒童重症併腦炎亡 家長須知「八大重症前驅症狀」
本土單日確診案例連續兩日維持在八萬多例,但中重症人數持續增長,從5月16日新增148例到今天已達223例,兒童重症案例再增2例,累計達9例,其中3例合併腦炎。指揮中心今召集專家制定「兒童急性腦炎的臨床處置指引」,專家指出,兒童染疫仍以輕症、無症狀為主,若不幸發展為重症,病程發展相當快速,避免重症合併腦炎或導致死亡,家長必須認識「重症前驅症狀」,協助孩子能盡速就醫。衛福部前部長、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表示,Omicron引起的兒童重症合併腦炎的患者有三大特點,多數是「學齡前」孩童、被診斷合併腦炎後約2到3天內過世、無其他疾病。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科主治醫師林建志表示,兒童重症合併腦炎的前驅症狀有「八大指標」,分別是體溫大於41度、意識不佳(GCS≤12) 、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林建志表示,一般兒童染疫後,最常出現的症狀為發燒、咳嗽或流鼻水,開始發展為重症時會出現哮吼或合併腦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解釋,哮吼是指上呼吸道有嚴重發炎阻塞,讓患者出現類似「狗吠聲」的呼吸聲音。林建志表示,兒童染疫後若發展成重症且合併腦炎,依照台灣目前個案來看,體溫都會高於攝氏41度以上,同時也會出現意識不佳,他表示,小小孩生病時,多會臥床休息,家長難以辨別是否意識不佳。他建議,小小孩如果持續昏睡,睡眠時間過長難叫醒,反應變差,就可能是意識不佳,應立即就醫。林建志表示,合併腦炎的孩子會持續頭痛,通常大小孩會說話反應,小小孩沒辦法說,但腦炎會讓小小孩的囟門關起來,相對應的反應是「持續嘔吐」,如果小小孩染疫後,持續「莫名其妙地嘔吐」也可能是引發腦炎的反應。由於孩子發燒可能引發抽搐,但抽搐的表現可能是熱痙攣或是腦炎,最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次數,熱痙攣只會發生一次,但病毒性腦炎會反覆發作。不過,家長若孩子第一次發生抽搐就應該要請求醫療協助。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根據統計,台灣確診案例中,兒科感染個案占整體個案20%左右,住院患者屬於中度以上病人,約有7%屬於學齡前孩子,其中5%發展為重症。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台灣兒童青少年染疫率雖占整體20%,但也與國外數據類似,美國今年1到4月登錄兒童確診人數為525萬人,住院率為0.25%、死亡率為0.005%;日本10歲以下兒童染疫人數占整體的15%到20%,20歲以下青少年占整體30%,住院率1.9%、死亡率為0.000055%。黃瑽寧表示,香港確診兒童約7萬多人,住院率高達4.5%,死亡人數為7人死亡率為0.01%,數據比日本與美國都高出一倍,但有非常多的專家認為香港的分母大大被低估,與台灣現在的情況類似,因為快篩陽性後不願PCR,自然等待症狀消失,未進入法傳系統。台灣目前的兒童染疫死亡率約0.0017%,比美國、日本低,整體而言,兒童輕症比率仍高,民眾無需自己嚇自己,不過現階段還是需要戒慎恐懼。
-
2022-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鼻咽型快篩vs唾液型快篩 藥師教你一張表弄懂差異
新冠肺炎在台染疫突破百萬累積人數,確診人數達總人口數4.3%,以驚人幅度日增,政府及各大廠商積極擴增快篩試劑,提高國內快篩量能,近日國內也引進唾液型快篩試劑,提供給民眾免戳鼻的選項,並提高孩童及年長者檢測意願,減緩受測者不適。日藥本舖日前開放販售韓國唾液型快篩試劑(韓國製-福吉美Gmate),門市藥師陳睿烽表示,近期唾液型檢驗試劑詢問度高,希望減少鼻咽型快篩的不適感,但又擔心新型試劑的準確性,其實無論是國外文獻以及業者測試,目前市售居家快篩劑型準確度差異性不會太大,因此民眾無須擔心,建議可依照個人舒適度及可接受的價格挑選即可。陳睿烽藥師提醒,因染疫確診快速普及化,要注意家中如有65歲以上及潛在疾病者,轉變為中重症的可能性提高,建議可備妥藥師公會及專家諮詢會統整最新實證治療資訊建議的維生素B、C、D;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即時篩檢、就醫。因應確診數近期仍處高峰,需保有高度警覺心,如有與確診者密集接觸,須觀察自身健康狀況及檢測,降低接觸風險,保護自己照護他人。屈臣氏門市除了家用唾液快篩試劑,也有販售一般家用快篩試劑、血氧機、體溫計等。屈臣氏專業藥師建議,除了日常均衡飲食之外,可透過補充維他命C、維他命B、益生菌、魚油等營養素,為健康打好基礎。
-
2022-05-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感動!專責病房首度接生 三峽確診婦產下男嬰
新冠疫情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懷孕婦女也因染疫需住院隔離,三峽恩主公醫院昨天早上首次在專責病房透過自然產誕下男嬰,母子均安。專責病房主任醫師楊安民說,以往在專責病房看到的更多是因生病而需要治療的人們,第一次在這裡迎接新生命的誕生。三峽恩主公醫院本月16日收治懷孕39週的確診孕婦, 19日晚上到隔日早上孕婦開始出現陣痛,院方緊急動員多位醫護人員,包含婦產科醫師1位,專科護理師3位;小兒科醫師,專科護理師2位,以及3位專責病房護理師,在團隊合作下,孕婦直接於新冠肺炎專責病房進行生產。昨天早上順利透過自然產誕下男嬰,母子均安。婦產科部長張明浩醫師表示,在專責病房接生是頭一次,孕婦在昨晚開始陣痛後,護理師時刻給予安撫與鼓勵,同時專責病房開始進行消毒與布置,將生產所需設備準備齊全。所有醫護人員都穿著全套隔離衣與防護面罩,接生時關閉所有空調,在悶熱的環境下為孕婦接生。張明浩說隔離衣裡面衣服都是濕的,但孩子響亮的哭聲響起時,當下感覺一切都很值得。寶寶出生後馬上送進旁邊的保溫箱,孩子父親也透過保溫箱看著孩子,享受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小兒科醫師許宸睿表示,男嬰目前狀況一切良好,現在正在專門的新生兒觀察室,護理人員時時觀察,確保孩子的健康與安全。恩主公醫院醫護團隊除有本次特別經驗,也於昨日下午設置完成產婦專責病房,配有胎心音監測器、血壓計、分娩台與新生兒處理台等等產房需有的完整設備,希望能在疫情嚴峻之際,讓每一位孕產婦能安心地分娩,每一位寶寶能安全地出生。
-
2022-05-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進入高峰! 今確診人數未破10萬人 陳時中這樣解釋
新冠疫情蔓延進入社區,指揮中心原預估今(五月廿日)起疫情進入高峰期,單日確診人數將破10萬人。但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公布,今日確診人數為8萬5720人,低於昨天確診人數。外界關心,今未破10萬人的原因?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就今天來講,各地病例數幾乎都往下降,是不是到達頂點的契機?還要再觀察兩天。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所有預估都是基於模型和趨勢分析,有時預估值也會隨著政策或檢測有所不同,當時低推估確診人數為5月20日到達10萬人,以現在PCR採檢,就是在10萬至20萬的採檢量,個案數如陳時中所言,各縣市從昨天到今天都降低,陽性率維持在68至69%,PCR檢測10萬到11萬人中,約68至69%的陽性率,另外,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三類或醫師通報約8000到9000件,此趨勢在本周算是平穩,後續是否會有新的趨勢,周末過後比較清楚。
-
2022-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整理包/下週進入洪峰!新北分區不到校 全台各縣市「遠距教學」措施一覽
今(20)日確診人數再突破8萬5千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下週將達疫情最高峰,考量學童未打滿3劑疫苗,家長不免擔心到校上課有風險。各縣市陸續公佈下週23日起為期一週的遠距教學規劃:▍高中、國中小遠距教學縣市基隆市、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宜蘭縣▍高中、國中小及「公立幼兒園」遠距教學縣市新竹市、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高中、國中小及「幼兒園」遠距教學縣市雲林縣、屏東縣▍其他特殊縣市新北市:23日至27日期間,三重、蘆洲、新莊、中和、永和、板橋、土城,高中、國中小遠距。桃園市:23日起,9成國高中小、公幼遠距,低風險學校可申請實體授課。金門縣:國小以下遠距至29日。 縣市 高中以下學校停班課狀況 北部地區 基隆市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臺北市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新北市 三重、蘆洲、新莊、中和、永和、板橋、土城等高中以下(不含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桃園市 九成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部分低風險學校申報後可採實體教學。第二周視疫情發展調整。 新竹市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新竹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中部地區 苗栗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臺中市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彰化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雲林縣 高中以下(含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南投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南部地區 嘉義市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嘉義縣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臺南市 高中以下(公立幼兒園、補習班及課照中心)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高雄市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屏東縣 高中以下各級學校至幼兒園、補習班,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東部地區 宜蘭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花蓮縣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臺東縣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外島地區 澎湖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連江縣 尚未宣布 金門縣 會考後國三生停課,國一、二生正常上課,國小改線上教學。 相關停課資訊,最後仍以校方通知為準。
-
2022-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加速居隔單10小時內開立完成 指揮中心:資料務必正確
近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大增,導致資訊平台作業都有些卡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病人數多,地方處理時效上都有些問題,民眾也會擔憂居隔證明無法即時取得,目前系統現在優化,並與行政院政委唐鳳通力合作。陳時中說,目前先簡化行政流程,未來開立確診者隔離通知書,以往相關統計須進入法傳系統,但現在切為兩條線,法傳系統歸法傳系統,開立通知書不用經過法傳系統,只要經過審核就可以直接開立電子居隔通知書。他說,對於確診者密切接觸者也簡化程序,以前是為簡訊發送日,但這其中有落差,現在統一用最後接觸日為零天,加3天居家隔離,後4天自主健康管理,這樣都一樣才不會混亂,不會說家人確診,接觸家人必須收到簡訊才開始居家隔離,可能做了不必要的居隔時數。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說,目前有舊案的居家隔離通知書,沒有發出去,但新案又來,導致有些塞車,現在就是要加速開立,舊案也立刻處理。確診者自主疫調後,只要填寫資料正確,就會轉到隔離書開立,依過去經驗,時間會拖到24小時以上,調整後10小時內可以,但前提是資料正確,10小時內完成開單,舊案因有資料不全,所以會有延遲問題,這部分會加開資訊設備,加速開立。龐一鳴說,現在第一線的接觸隔離通知書,因有0+7或3+4方案,過去晚開了,再來要求補開,隔離通知效果就無意義了,現在會在數位證明平台有新的表單,接觸者隔離證明會在5月25日上線,申請疫苗証明證明平台,會增加一個接觸隔離證明來幫忙開單,有過拿紙本或是電子的人,就先不要來,先讓沒拿過的來申請,雙北也支持此方案。陳時中說,現在確診人數增加一下,希望跟地方通力合作完成問題,快速關口來還是重要,電話正確就可以,龐一鳴說希望10小時,但他希望5小時內,如果電話錯就會拖到,採檢PCR單位一定要檢核一下,再次詢問電話是否正確,電話填寫是否10碼完成,就會加快速度。陳時中說,優化系統後速度變快,舊案部分要花一點時間,而新興的申請流程時間要多一點,現在進行要處理好,舊案也拜託大家不要急,用途上面了解到是請假用或相關保險證明,金管會也講,保險請求權是2年,當然我們不會拖這麼久,要請求理賠或是證明的給我們一點時間。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腎臟病能吃清冠一號嗎?使用新冠口服藥有無禁忌?醫詳解腎臟病患染Omicron該怎麼辦
最近COVID-Omicron造成的疫情快速升溫,本土單日新增案例突破8萬5千例,累積確診人數達到98萬1千多例,累積死亡數為1176例。在疫苗施打方面,第1和第2劑施打人數已超過80%以上,第三劑達到63%以上,而第四劑也從5月16日開打,三天來也施打了1000多劑。近期在為多囊腎腎友進行健康講座時,常被問到是不是該打第四劑疫苗注射?清冠一號在慢性腎臟病族群是否可以使用?當多囊腎病患者檢驗PCR陽性時,服用口服抗病毒藥有無禁忌症?還有在居家隔離期間要如何做好身心靈的調適?針對這些常見的問題,在本文來為大家解惑!慢性腎臟病族群是不是該打第四劑新冠疫苗?首先關於第四劑疫苗的注射,也稱作第二劑追加劑,目前可以選擇的疫苗包含莫德納(Moderna)疫苗半劑量、BNT疫苗全劑量、蛋白質次單元之高端疫苗和尚待原廠進口的Novavax疫苗全劑量。若在先前劑次接種出現不良反應,對前述疫苗產生過敏者,才可接種AZ疫苗。政府公告能夠接種第四劑的對象,是18歲以上免疫功能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包含有8類族群,洗腎患者名列其中,其他對象為一年內曾經或正在進行免疫抑制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或幹細胞移植患者、HIV陽性患者、正接受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6個月內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者,和其他經醫師評估可以接種者。由於在2021年7月醫學報導曾指出施打mRNA疫苗(如Moderna和BNT)曾經出現個案有副作用,發生腎絲球腎炎和腎病症候群的狀況,因此有透析腎友會擔心疫苗不安全而不敢接受第四劑注射。其實根據文獻的報告,這類個案在施打Moderna第一劑時引發T細胞的免疫反應,身體出現水腫且出現重度蛋白尿,後來給予適當的類固醇治療後,可以將T細胞的免疫反應壓制下來,蛋白尿、身體水腫和腎功能異常狀況都有改善,這位病人在施打第二劑時仍使用口服類固醇藥物,注射後並沒有加重身體不良反應。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第三劑和第四劑的注射時間間隔為滿五個月,我們建議腎友不必過度憂慮疫苗副作用,若身體有不適症狀,可以與您的主治醫師先討論過,確定是在病情穩定下再接受第四劑疫苗。慢性腎臟病族群是否可以使用清冠一號?其次對於清冠一號的中藥方使用,經詢問中醫方面的專家,提到在藥方內並無馬兜鈴酸成分,以腎毒性的角度來看,這個藥方並無傷腎的疑慮。對於慢性腎臟病(英文稱CKD)第4和第5期的病人,平時衛教時多提到要小心不要吃高鉀的食物,而清冠一號的藥方若遵照中醫師指示使用,在目前的臨床觀察並未造成CKD病友的高血鉀狀況。目前中醫師建議清冠一號對於PCR確診陽性的病人,用法為每日20gm,服用10天份。由於清冠一號在台灣有8家中藥廠製造,包裝大小份量不同,大包裝(10gm/包)是一天分2次服用,小包裝(5gm/包)是一天分四次服用。由於該藥方偏寒性,因此有些人會出現輕度緩瀉的情況,可以視訊問診詢問中醫師如何調整劑量。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清冠一號是一個中藥方,絕對不是保養的藥飲。因此若沒有快篩或PCR陽性者,就當作保養品來食用,這樣是非常不適合的做法。另外,我們也在報紙上看到清冠二號的臨床試驗,它算是清冠一號的加強版,其中有所謂「金銀花」的成分,這個成分用來抗病毒的效果非常好。但請大家注意,清冠二號還未上市,若自行購買來服用的話,恐怕是把自己當作白老鼠,這也是我身為腎臟科醫師不樂意看見的情況,目前還是希望大家要遵照中醫師的醫囑,請大家以清冠一號為主。多囊腎病患者確診服用口服抗病毒藥有無禁忌症?現在有兩種抗病毒藥:輝瑞藥廠的「Paxlovid (帕克斯洛維德) 」和默沙東藥廠的「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對於PCR確診的慢性腎臟病友來說,若腎絲球過濾率是在60 ml/min以上,便可以使用Paxlovid。但若腎絲球過濾率小於30ml/min以下,相當於CKD第4期的情況,便不能夠使用Paxlovid,而是要使用Molnupiravir。使用Paxlovid要注意會與許多藥物出現交互作用,另外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禁忌症,若是肝功能異常,達到嚴重肝硬化(C期)的程度,也不能夠使用這款藥物。在目前國外臨床試驗報告中,Paxlovid的治療效果很好,對於減緩病人重症住院的效果可以達到89%以上,而Molnupiravir則沒有那麼好的效果但是,Molnupiravir的好處則是可以使用在腎功能較差的病人身上。因此,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像是CKD第四期及第五期,或是透析的病人,若是可以吃口服藥的話,我們會建議服用Molnupiravir這款藥物。慢性腎臟病友居家隔離期間如何做好身心靈調適?目前疫情這麼嚴峻,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腎友已經快篩或PCR陽性,需要接受居家隔離的情況,也發現有些腎友會出現與家人分開的心理惶恐,因此強化腎友在隔離期間的身心靈之保健其實有其重要性。我在此分享台中榮總提出的「COVID-19病人心理健康策略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辨識災難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相關危險因子,了解之前罹患精神疾病包括焦慮和憂鬱症,不該輕易中斷藥物。要持續給予社交支持,基本上可以透過視訊軟體進行遠距溝通,比如在與精神科醫師在做視訊診療時,醫師會注意到病人的情緒波動,察覺對方是否處在急性壓力負荷的狀況。電子產品可應用於療養院、護理之家、醫院及監獄中,以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針對受影響的病人、家人和一般大眾使用電子產品及相關應用提供心理諮商,也要避免出現網路成癮的情況,重要的是透過電子產品增加溝通而不是掉入虛擬的世界。最後對於病人額外的生活壓力,能夠協助其紓壓,可以提供「正念減壓」這些自我調適的方法。狄更斯在雙城記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也是一個懷疑的時期。」我們對於COVID-Omicron病毒越了解,備足該有的抗病毒藥物,不憂不懼遵從醫囑,也對於免疫低下的穩定族群,要鼓勵第四劑疫苗的施打,讓我們摯愛的親人,可以得到最佳防護,相信在各界一起努力下,我們能夠走過疫情海嘯,讓國民生活逐步回到常軌!
-
2022-05-19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居家隔離怎麼伴?/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還是滿七天就自行解隔?
Q: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嗎?還是滿七天之後,第八天就能自行外出,不用拿到解隔通知書?A:依照指揮中心規定,5月8日起確診者適用新制「7+7」,輕症、無症狀確診者只需居家照護七天,另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只要距離PCR採檢日滿七天,無需採檢或是快篩,即可解除隔離,直接自主健康管理,過程中不會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染疫人數暴增,目前已無「解除隔離通知書」,不管是接到醫院通知,或健康存摺顯示陽性確診,從當天起就需居家照護,不得外出,期間可能接到衛生局或區公所人員的關懷電話,告知居家隔離的期限。一般來說,確診者會先收到「電子隔離通知書」簡訊,輸入身分證字號後六碼時,就會看到「嚴格特殊傳染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及提審權利告知」,清楚告知居家隔離從哪一天算起,哪一天結束,以及期間應遵守事項。另有一頁由當地衛生局所填發的隔離通知書,上面記載「開始隔離日」、「取消隔離日」及「隔離地址」。但因確診人數遽增,行政人力不足,不管是確診者或接觸者的居隔單大塞車,許多人都是在「取消隔離日」之後,才收到「電子隔離通知書」簡訊。因為中央「法定傳染病系統」及「Trace」系統漏洞,以致民眾太晚收到居隔單,甚至收不到居隔單。或是確診者的資料輸入不完整,以致兩大系統無法自動觸發,平均約三成未能觸發成功。5月17日起,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已新增選項,民眾若不小心勾選錯誤,需在24小時內回到原網址填入正確資料,送出後即可完成修改,但只能重新編輯一次。採檢PCR的民眾一定要填寫正確手機號碼,避免收不到陽性通知,延誤「電子隔離通知書」寄送。諮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加入。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昨衝8.5萬例…長者超額死亡 疫情往南
國內本土個案昨天暴衝至八萬五三一○例,創下新高紀錄,另增一八三例中重症個案、四十一人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病例比前天增加近三成,但八萬五千例尚未到達頂端,將再持續發展一陣子。指揮中心統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累計確診人數已近百萬,達九十八萬一一四一例,一萬二三四五例境外移入個案、九十六萬八七四二例本土病例。整體疫情還在上升階段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染疫人數暴增,主要為總檢測數增加,北部開設很多大型採檢站,前天檢測量達到新高,共計十一萬二九一六件,且持續增加,陽性率為百分之六十六點七。昨新增八萬五千多例本土病例,個案分布上以新北市最多,達二萬七二三○例,其次為台北市一萬二○六九例、桃園市九六五八例、高雄市六八○五例、台中市六七七○例、台南市四一三○例。羅一鈞強調,中南部疫情上升中,整體疫情還在上升階段,未來一周將達到高峰。疫情是否往南走?北部緩降、中南部緩升,之後出現黃金交叉?陳時中表示,台灣就是一日生活圈,全國都可能有染疫情況,也不能說疫情往南走,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重症死亡率七成九偏高昨新增一八三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一五三人、重症卅人,且四十一人死亡。本波本土疫情迄今共四○九例重症病例,其中三二三人死亡,粗估重症死亡率約七成九,比率偏高,前疾管局長施文儀表示,應與醫療負荷量達到極限、投藥太慢等因素有關。學者研究也發現,自今年四月底到五月中旬,國內七十歲以上長者死亡率,較前五年同期平均值高出逾一倍,凸顯醫療量能不足可能帶來「超額死亡」;國外疫情進入高峰期時,連七十歲以下也可能出現超額死亡,政府應引以為鑑。確診火化大於公布數字北市議員質疑,五月一日至十六日指揮中心公布全台確診死亡二三二例,但光雙北地區確診火化就達三四七例,質疑指揮中心選擇性公布染疫死亡人數,涉及「蓋牌」。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對確診到死亡,有一定共同程序,由一組、兩組到三組人共同判定,非常嚴謹,「不是任何人,像我,說他不要死就不會死,說少報幾個就少報」。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蓋牌死亡數?新北殯葬處揭數字落差原因
國內疫情嚴峻,台北市議員鍾小平今質疑,指揮中心統計5月1日至16日,共有232人確診死亡,但光是雙北確診火化人數就有347人,兩者數據兜不攏。新北殯葬處長黃秀川表示,亡者是否因新冠肺炎致死是由醫院判斷,殯葬處會僅標示亡者有無確診,以加速火化避免旁人被傳染。鍾小平今天召開記者會說,中央統計今年5月1日至16日,全台確診死亡人數有232人,其中北市52人、新北市114人,但同期間全台火化確診人數超過500人,台北確診火化數有158人、新北則是189人,雙北確診火化人數就有347人,認為指揮中心蓋牌搞黑數。黃秀川表示,是否因新冠肺炎致死,是由醫院專業來判斷並非殯葬處,殯葬處僅標示亡者有無確診,加速火化避免旁人被傳染,認為數字上有落差原因應該在這。
-
2022-05-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美國列台灣為疫情高風險國家 陳時中:近來確診人數多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美國現在把台灣視為高風險國家。衛福部長陳時中說,一個國家疫情風險高低,這是依確診人數占百萬人口的比例進行分級,國內近來確診人數多,當然風險等級會升高。陳時中今至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備詢前受訪。有專家認為,國內口服抗病毒藥物儲備量應有120萬人份,指揮中心會再加購嗎?陳時中說,未雨綢繆準備藥物很重要,但還是要看使用量,日前也公布各國藥物備用及使用情形,國內藥物購買量已達總人口的3.5%也不算低,但視感染人數及用藥人數會機動性調整。指揮中心針對65歲以上長者,從今天開始,只要是快篩陽性者可以直接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而高雄市已提早準備,但雙北卻準備不及,這是因為指揮中心有先通知高雄嗎?陳時中表示,上周經專家會議討論後,本周日再與地方政府舉行會議,相關方向就已經定了,其中有三大議題,而各縣市首長對65歲以上長者只要是快篩陽性,經醫師診斷可視為PCR陽性,可以直接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這項共識度最高,其餘一般民眾快篩陽視同確診,這一點中央認為還是要先有一些認定程序,以及「0+7」的細節是自主防疫或自主健康管理,這兩點於那時共識度不高。昨日傳出醫院內的護理人員未經篩檢就到第一線照顧患者,護理師公會認為,這是因為醫院怕護理人員確診隔離,且醫護人力不足但中央卻未處理,指揮中心如何看?陳時中說,護理人員或醫療人員培養速度不快,現在面對疫情,人力使用的彈性會大一點,對於退休、無工作的護理人員或醫療人員回到職場服務,可以不需要執業登記,希望增加人力,但人力本來就很緊繃增加也是有限。陳時中說,醫院在管理上,針對護理人員或醫療人員仍有進行健康監測,以及周期性採檢,因此對醫護人員的健康都是十分關心。
-
2022-05-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法傳系統致居隔單開太慢? 指揮中心:民眾填錯手機
國內今天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維持六萬多人,新北市就新增1萬8400人。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則表示,法傳、Trace系統不穩定造成,導致新北居隔人數突增兩萬人。晚間指揮中心則發布新聞稿澄清,自主回報系統運作正常,皆因採檢者提供手機號碼錯誤,才導致無法及時回報採檢結果。侯友宜今天表示,雖然新北確診數下降,但居隔人數卻比昨日還多,暴增兩萬人,是因中央法傳系統不穩導致,再次呼籲中央改善,不要再拖了。指揮中心表示,經查新北市有許多疫調資料因採檢者提供手機號碼有誤,導致無法及時回報採檢結果,並非中央系統不穩定。將要求所有社區採檢站務必在PCR採檢時核對民眾手機號碼,以盡快在檢驗陽性後,能讓確診者及其須居隔者獲得相關訊息。指揮中心也表示,「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目前系統運作順暢並持續根據需求改善細節,如於5月12日新增功能,可自動開立居家照護對象電子版通知書,並更新的查詢頁面,提供地方政府轄區可針對需特殊照護高風險對象,如懷孕、洗腎、高齡且獨居者匯出清單,以利優先評估收治情形,及時給予關懷。
-
2022-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與病毒共存把握四原則 醫:有無染疫都需補充營養素
中央政策明確指向要往「與病毒共存」前進,取而代之的是確診數不斷增加,但北部醫療量能緊繃,輕症雖能居家照護,不過居家視訊診療仍在磨合中,讓不少沒有染疫的民眾擔憂未來確診該怎麼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表示,不管是現在或是未來,建議家中可以常備感冒藥物,包含退燒、止痛藥等,平時建議多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維生素A、C、E與鋅等,幫助提升保護力,避免染疫。陳宥達表示,英國三月開放後,確診人數較一月高峰攀升四成,其中許多醫護染疫。因此,輕重症分流、共同預備對抗疫情十分重要,對於兼顧輕症照顧與防範家人染疫,陳宥達表示,因應與病毒共存,必須把握四大重點「居家備藥不可少」、「防疫清消要做好」、「營養均衡別忘掉」、「心情放鬆更快好」。其中營養素的補充需要每一個人注意,陳宥達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感染急性期體內維生素C會下降,且併發敗血症時,更會大量減少,治療時,需補充常人20到30倍用量,幫助穩定病況。陳宥達表示,維生素C本身就可以抗氧化、抗發炎,進而提升體內免疫力,預防上吸呼道疾病。維生素C的補充在各地輔助染疫治療,都有一定成效,可以減輕新冠肺炎患者的炎症並降低死亡率,日常可以多挑選維生素C含量高的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補充。陳宥達表示,除了維生素C外,其它如維生素A、D、E和鋅等關鍵營養素也須留意補充、注意營養均衡。雖然沒有直接研究指出鋅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鋅對於免疫細胞發展很重要,若缺乏可能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機率,尤其是肺炎的風險。陳宥達表示,鋅補充劑或含片也常運用於治療感冒或呼吸系統疾病。研究發現,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時,若補充足量鋅,可以縮短病程、減少病毒數。他強調,營養素補充足量即可,不要盲目躁進,每天適量均衡補充,才能達到效益。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0+7新制今上路 盼簡化流程 竹縣衛生局:沒那麼輕鬆
0+7新制今天上路,隔離天數大幅異動,希望簡化程序。不過,新竹縣政府衛生局長殷東成今天在縣務會議主管會報上表示,有無接種3劑需要花時間辨別,想要簡化「沒那麼輕鬆」,竹縣府農業處也反映防疫專線滿載,就連縣府自家人確診也打不進來。0+7新制5月17日正式上路,中央推最新防疫政策,必要時只要快篩陰性2次即可出門上班或採買,從原本3+4改為0+7,不僅隔離天數異動,也從原本有居隔單改為無居隔單,盼能簡化地方作業流程。而新政策是否真能帶動地方政府作業流程更加簡便順暢?殷東成表示,由於確認民眾施打疫苗劑數仍耗時耗力,居家關懷包發放延遲也引民怨,暫時無法達到簡化效果。截至5月15日止,全台COVID-19通報累積病例達逾963萬,新竹縣累積確診人數共1萬4624人,竹縣府從居家照護數字逐日增加分析,縣內確診者多以輕症為主,預估6月中達到確診高峰,竹縣預計每日將新增近2千到3千人。竹縣府農業處長范萬釗在會中也以同仁確診案例為例,反映縣府自家人確診也打不進防疫專線。竹縣府日前也緊急委託廠商連夜擴充電信設備,將竹縣防疫專線03-5511287擴充至15線,並於本月12日正式上線,盼能紓解民眾需求。殷東成說明,縣府防疫專線已擴充至15線「已到極限」,確實還是會有打不進來的狀況,目前正在協調增加夜班人力,另關懷包發放部分也正在加速處理,只要衛生局一有資料就會立刻給民政處接手發放關懷包事宜。目前新竹縣設置4處社區免費篩檢站,90家健保藥局及轄內6個衛生所提供販售實名制快篩試劑,衛生局亦開發個案管理系統,加速公所端發送居家照護關懷包作業。竹縣COVID-19中重症收治醫院包含東元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中醫大新竹附醫、仁慈醫院及北榮新竹分院等5家,共計88床。並啟動疫情期間重症病人加護病房轉診調度。縣府調派200名人力挹注防疫專線及疫調人力強化,全力解決縣民問題。
-
2022-05-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65歲以上明快篩陽即給抗病毒藥 亞東:減少80%中重症率
國內疫情延燒,確診人數急遽攀升,快篩陽性者依現行流程只能給緩解藥物,待PCR結果出爐後才能掛視訊診開抗病毒藥物,時間往往超過投藥最佳期限。板橋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說,明日起65歲以上快篩陽性者,經過醫師評估當天即可領到抗病毒藥物,預估減少80%中重症機率。彭渝森說,目前給藥流程是,患者在社篩站或亞東急門診做PCR後,第二天結果出來呈現陽性者,把名單抓下來,分配到通訊門診,由醫師打電話或是視訊給患者,詢問病人用藥的意願,核對是否有慢性病、其他用藥有沒有交互作用等,再開藥給他,這個過程需要2至3天。彭渝森指出,抗病毒用藥是發病日5天內,並非是PCR採檢5天內,所以有時候會晚一兩天「有點可惜。」因此亞東從昨日開始,只要來亞東檢疫門診、社篩站的患者,都會先確認採檢者的電話及住址,先透過視訊門診向病人詢問使用抗病毒藥物的意願,待PCR結果一出來就給藥,最快隔天傍晚就能拿到。因中央開放65歲以上綠色通道,與中央0+7政策改變,彭渝森說「投藥速度會加快」,65歲以上長者帶快篩陽性,當天就能開抗病毒藥物,時間縮短ㄧ到兩天。社篩站、檢疫急門診約10至15%的65歲以上長者,就能加快流程,預估減少80%中重症機率。
-
2022-05-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0+7上路!居家隔離幾乎解禁 專家憂染疫暴增
國內疫情嚴峻,昨新增六萬一六九七例本土個案、一四八例中重症個案、廿九例死亡個案,但指揮中心仍宣布今天零時起實施「○加七」居家隔離新制,確診者同住家人如打滿三劑疫苗,且快篩陰性,即可免隔離,採七天自主防疫,但因無任何查核機制,幾乎全面解禁親密接觸者居家隔離管制。國高中生7天自主管理免到校國高中生不適用「○加七」居家隔離措施,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確診者同住家人若是國高中生,七天自主管理期間仍需待在家中,不可到校上課。不過指揮中心昨晚表示,如果五月底國高中生接種完三劑疫苗,即適用新制。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在擴大防疫會議指出,為兼顧經濟並使民眾早日回到正常生活,政府持續放寬防疫措施,並力求集中醫療資源照顧中重症與高風險族群,且讓接種三劑疫苗者得免居隔對象從關鍵設施、醫護人員,擴及適用到確診者的同住家人,整個社會向正常生活再邁出一步。不過,專家學者認為,「○加七」是邁向流感化必經的階段,但重點是「實施的時間點」,如今疫情持續往高峰走,此時放寬居隔條件,染疫人數勢必暴增,對緊繃的醫療量能更是雪上加霜,未來隨確診人數增加、重症人數增多,會加重醫院負擔。29死16人未接種 逾百歲最高齡國內已連續五日本土病例突破六萬例,死亡個案也隨之增加,昨天新增廿九例死亡個案,僅一人沒有慢性病史,其中十六人未接種疫苗。截至昨天為止,這波疫情累計二四四人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昨天死亡個案中,最年輕者為廿多歲男性,罹患神經肌肉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未接種過疫苗,病程約一周,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最年長者為一百多歲女性,有糖尿病及神經系統疾病,曾接種三劑疫苗,染疫後出現呼吸衰竭過世,為疫情迄今最高齡死者。另外,長照機構住民及洗腎病患等染疫人數增加,指揮中心向默沙東藥廠追加訂購十萬人份口服藥物「莫納皮拉韋」,昨先到三點五萬人份。羅一鈞表示,「莫納皮拉韋」與其他藥品的交互作用較少,優先用於長照機構、洗腎中心,並適用於管灌患者。逾65歲篩陽 經醫師評估可用藥為加速高風險長者及時使用口服抗病毒物,預防中重症並減少死亡人數,陳時中昨宣布,明天(十八日)起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快篩陽性,可攜帶快篩檢測卡匣,就近至醫療院所、衛生所或透過遠距門診醫療,經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即視為確診,若醫師認為符合輝瑞抗病毒藥物(Paxlovid)用藥規範,即可直接用藥。快篩實名制實施已超過兩周,售出超過三千三百萬劑,陳時中表示,將視第一輪是否已達到滿足點,評估這兩天販售情形後,考慮下周起第二輪販售。
-
2022-05-17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居家隔離怎麼伴?/孩子染疫發燒、發抖怎麼辦?醫師提醒:退燒後觀察二症狀指標
隨著COVID-19確診人數逐日增多,一家人一起確診的狀況層出不窮,在龐大的壓力下,小孩一出現發高燒、發抖等症狀,更容易讓確診、隔離中的大人心急如焚,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就有確診家長對小孩發燒、發抖症狀感到憂慮,不知該如何是好,或者也有家長不了解小孩染疫是否會引起腹瀉等症狀。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邱南昌提醒,當小孩確診感染或有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症,發燒、發抖是常見現象,而最重要的觀察指標是「退燒後的活動力、食慾」,如果退燒後,小孩活動力還是很好,食物也吃得下,家長就不用太多擔心,但如果退燒後還是病懨懨、精神很差,或食慾不好,吃不下 就建議盡速就醫,以免情況惡化。邱南昌進一步解釋,感染常造成發燒,雖然染疫時小孩發燒比率比大人低,但一發燒,發燒溫度通常比較高,這時可先讓孩子服用退燒藥,使用退燒藥後發燒多半會退,但可能很快又燒了起來,並非服用一、兩次退燒藥就能順利退燒,有時會斷斷續續,持續兩到三天,退燒後的活力狀況才是重點。小孩發燒、發抖或有熱痙攣 家長要保持冷靜「小孩發燒時發抖,一點也不會奇怪!」邱南昌表示,若小孩發燒時體溫慢慢上升,較不容易發抖,但體溫如果迅速竄升,身體無法適應,便很容易發抖,不是只有COVID-19,像腺病毒、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也都可能引發類似症狀。此外,有些孩子一發燒便容易產生熱痙攣,這樣的現象常發生在六個月到六歲大的孩子身上,如果小孩有熱痙攣體質,發燒時就不是只有發抖,而是產生抽筋現象,此時,小孩可能眼睛上吊、嘴巴咬緊牙關、身體全身用力抖動,甚至會失去意識。小孩出現熱痙攣的時候,家長不要太過慌亂,建議先觀察,並保護孩子的頭、脖子,並將小孩的衣服鬆開透氣,不要讓小孩跌倒、撞到,也不要往小孩嘴裡塞東西,或把自己的手伸進孩子嘴巴,熱痙攣多數持續一、兩分鐘,症狀就會減緩、消失,一旦超過五分鐘,情況就會比較危急,若出現熱痙攣,家長可帶孩子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診斷、評估。 小孩疑似染疫 就醫情況、症狀都需要大人關注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訊,當大人、小孩都確診而需要就醫,可以叫救護車119或自行開車、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就醫,但不可以坐公車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到達醫療院所,家長一定要主動告知自己接受篩檢為陽性反應,醫護人員才知道如何進行應變。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也有家長詢問小孩腹瀉,是否代表染疫,關於這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早在2020年4月已將腹瀉納入COVID-19臨床診斷條件當中,由此可知,小孩腹瀉的確也可能是COVID-19造成,家長必須提高警覺。【加入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此社群。
-
2022-05-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綠色通道難補人力缺口 專家促設兒童專責醫院
指揮中心五月十三日宣布,將於全國卅五家醫院設置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降低急重症幼兒死亡風險,但十四日清晨就發生基隆兩歲確診男童死亡案例。兒科專家表示,約有兩成確診兒童必須住院治療,百分之四病情嚴重,需住進加護病房,最近確診人數暴增,染疫幼兒變多,綠色通道雖可疏導人流,但無法解決重症兒童病床不夠等問題,建議規畫兒童專責醫院。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昨天在防疫記者會表示,醫療量能尚充足,北部各大醫院都有二位數以上空床。對此,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直言,關鍵問題是人力不足。陳亮甫說,雙北地區醫療資源確實已接近滿載,主要原因還是人力問題。許多醫院原本回報空床,但因為病房集體確診,沒有人可以照護,因此即使有空床也無法開設。另外專責病床並不會再區分小兒與成人,但兩者照護專業不同,醫護若確診,原照顧成人的專責醫護也無法立即銜接。台大院方表示,兒童加護病房維持滿床狀態,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兒童專責或加護病床較為特殊,連台大兒科也只能拿出兩、三張加護病床,新生兒科更只有一張加護病床。台北馬偕表示,各家醫院都有同樣問題,很多醫護人員自家小孩確診,得回家照顧小孩,人力大受影響,連帶影響收治量能。兒童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表示,近幾年來,國內兒童重症醫療資源持續萎縮,承平時期還可應付,但目前疫情爆發,重症兒童病床勢必不敷使用。夏紹軒建議,考慮規畫兒童專責醫院,徵召退休護理人員投入門診及篩檢站,專心照顧重症病人。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李建璋表示,急診有幾種轉診網絡,在區內轉或跨區轉,屬於「協調制」,即使運作順暢,也得花上三、四小時。但現階段重症兒轉診應改為「輪流制」,每天指定某家區內醫院為值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