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破口
共找到
399
筆 文章
-
-
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吸菸區成防疫破口?衛生局:肺炎侵襲呼吸道還是戒菸好
在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有些民眾脫下口罩吸菸、又與旁人近距離談話,恐形成防疫破口。高雄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在非特定人場所,室外的社交距離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1.5公尺,不管是否有吸菸,都要遵守此規定。潘炤穎表示,政府當然不能強制民眾吸不吸菸,但站在衛生健康角度,新冠肺炎是侵襲呼吸道的傳染疾病,所以維護呼吸道的健康很重要,而戒菸對個人健康是很重要關鍵作為。如果能少抽菸、甚至是戒菸,在防疫情間對自己也是一種保護在高雄市府工作的癮君子陳先生說,其實現在能吸菸的範圍已經被壓縮的很小,再加上新冠肺炎的影響,感覺吸菸族群也少了一些。大家都是到陽台抽菸,都會保持一些距離,沒事也減少「哈拉」。
-
2020-04-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家庭主婦變酒店公關 鄭文燦:衛生局女科長是幕後關鍵
台北市一間酒店女公關傳出確診新冠肺炎,桃園市長鄭文燦今上午主持防疫會議提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判定該案是「家庭主婦」,因居住地在桃園,經衛生局某女科長突破心防、警察局1天還原活動史,才確認是酒店女公關,他感謝2局處抽絲剝繭細心辦案,是防疫背後的無名英雄。鄭文燦說,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公佈案379,新聞稿提及當事人自述沒有上班,平日都在家中,偶而外出購物,職業是家庭主婦,但經第二輪疫調發現是酒店女公關,工作地在台北、居住地在桃園。鄭表示,從這此「家庭主婦變酒店公關」,背後有賴桃園市衛生局、警察局努力,衛生局長王文彥從醫師角度強烈建議該案送驗採檢,最後果然確診,另名女科長和個案耐心溝通,更直覺認為她非家庭主婦,並表示這件事牽涉家人、大眾健康,曉以大義後終於突破心防,還原職業史、接觸史。而後續再由警察局長陳國進、刑大等單位,透過科技辦案跟縝密資料調閱,還原個案整個活動史,包括工作地點、其他去過地點,以及搭乘的計程車,不管是排班計程車或Uber計程車,每一個計程車個人資料都清楚的掌握,以便於後面疫調的隔離作業。鄭也說,從過去的疫調經驗,中央的疫調官在第一輪疫調的時候,難免因為個案因為涉及個人隱私或擔心影響別人,或者擔心接觸的朋友、親人被標籤化,因此第一輪疫調常有資料不全的情況,起初無法問出全貌很正常,必須靠警察、公衛人員協同耐心查證。而該位女科長是關鍵角色,發揮女性直覺、細緻與耐心,終於讓個案說出就醫就診前的活動輪廓,交給警察局詳細調查,都是這次避免防疫破口重要的幕後無名英雄。
-
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林恒毅:輕症未必要住負壓病房
台灣確診近四百例,以輕症個案居多,但各醫院仍採高規格收治模式,即使沒有症狀,患者也須住在負壓隔離病房,三天採檢一次,連續檢驗三次,均為陰性,才能出院。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林恒毅提醒,如果未來輕症患者暴增,仍維持現有處置模式,國內醫療體系恐將崩盤。林恒毅觀察,不少輕症患者大喊「無聊」,整天被關在負壓隔離病房,不能活動,只能盯著平板、手機來追劇,認為疫情那有這麼可怕,但實際狀況確實比想像中還嚴重,因為「新冠病毒可是緊緊抓住人體器官組織,這一抓就是很久、很久。」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雖是同一家族,林恒毅說,「這個最新家族成員可是聰明多了」,人類被感染後,還沒出現任何症狀,就具有傳染力。臨床觀察發現,病毒進入體內後,牢牢抓住器官,想要徹底清除,必須花很久的時間,平均陽轉陰,長達三、四個星期。輕症全住負壓房 醫院負擔大林恒毅以「黏在手裡、很難甩掉」來形容輕症患者對醫院所造成的負擔,他說,目前全國僅剩幾百床負壓隔離病房可用,如果輕症人數暴增,而收治原則不變,全住負壓隔離病房,這一住就是近一個月,勢必造成醫院極大負擔。林恒毅指出,最近半個月來,指揮中心放寬篩檢標準,由醫師自行決定是否篩檢,國內篩檢數量逐日增加,找出不少輕症個案,雖然造成醫院負擔,但如果院內感控良好,配合隔離治療,只要數量不要暴增,相信就可安然度過這一波疫情。醫院若出現破口 疫情將擴散如果輕症人數眾多,且重症個案也隨著暴增,勢必超過醫療院所負荷,如同紐約、西班牙、義大利、英國等地,壓垮了最後一道防線,醫院出現防疫破口,疫情就會反轉直下,迅速擴散,林恒毅說,「這是最不願意見到的結果。」林恒毅警告,輕症患者應該愛惜生命,為了自己,更為了社會大眾,耐心住院,等到病毒全數清除。此外,指揮中心應隨著確診人數的變動,修正收治準則,一旦輕症患者突然變多,不一定非得住在負壓病房,可以轉至專責病房。至於重症患者,林恒毅表示,現階段並無特效藥物可用,僅能施以支持療法,給予症狀治療。臨床試用「紅黴素合併奎寧」,因副作用較高,而重症個案年紀偏大,且常有慢性疾病,因此,不見得適用這類組合用藥。十七年前,國內爆發SARS時,林恒毅擔任耕莘醫院胸腔科主任,親自診治SARS患者,當時好幾名耕莘醫護人員也被感染,住院治療,他說,「這是人生第一次覺得自己可能會陣亡。」但面對父母關心時,還是得裝沒事,內心異常煎熬。林恒毅說,新冠肺炎病毒恐將流感化,天氣一冷,就會捲土重來,而疫苗研發需要一段時間,如果又缺乏特效藥物,防疫過程將非常艱辛,國人應該做好長期抗戰準備。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議員指公園消毒少 新北:高頻率使用地1天2到3次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新北暫停親子館及運動中心,使得戶外的兒童遊戲場、體健設施成為民眾首選,新北市議員鄭宇恩和張志豪指出,希望市府能提高消毒頻率。新北景觀處表示,各公所針對公園使用頻率都有調整消毒次數,最多1天有2到3次。鄭宇恩指出,部分公園使用頻率頗高,雖然是戶外,但民眾經常觸摸的握把、涼亭和廁所,還是讓人憂心有傳染的風險,有的公所3月起每日消毒1次,有的公所因為開口合約關係,1年只夠1至2次的環境消毒。鄭宇恩說,市府應該出面盤點統整資源,若公所受限於預算困難,在防疫時期應該要協助籌措環境消毒的經費,在防疫期間維持一定頻率的消毒作業,避免公園成為防疫破口。張志豪表示,公園遊具、體健設施、涼亭、座椅和廁所等,應該全面進行噴藥消毒,甚至考量動用第二預備金,提供公所充分的經費加強消毒,讓民眾安心使用公園設施。新北景觀處指出,各區公所針對公園使用的頻率調整消毒次數,頻繁使用的公園,1天消毒2至3次,且有關消毒經費,防疫期間供所有經費上有問題,都會由市府給予協助。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不敢收治疑似病例 李秉穎:應調整基層醫師防護規定
武漢解封,歐美疫情嚴峻,台灣清明連假人潮聚集,社區中如有輕症、無症狀感染者,恐醞釀出下一波本土疫情。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說,最令人擔心的防疫破口就是沒有明顯感染源的患者,而防守戰線的最重要把關者就是第一線醫師。依現行規定,第一線醫師如果沒有隨時戴著N95,病人日後確診,就需隔離十四天,為此,許多基層醫師不敢收治疑似病例,建議調整現行適當防護規定,以免延誤感染者篩檢時機。基層缺防護 不敢收治疑似病例李秉穎分析,第一線醫師面臨多重壓力,首先,疫情當頭,民眾諱疾忌醫,病人銳減,收入也大幅減少,而政府紓困計畫對象令未列入第一線醫師。再者,連假後,採檢範圍擴大,只要符合旅遊史,罹患肺炎均須採檢,按照現行規定,接觸確診病患需要有高規格的防護,例如戴N95口罩。但醫師哪有那麼多N95口罩可戴,如有疑似病人就診,日後被確診,診療時未戴N95的醫師就會被隔離十四天。李秉穎說,過於嚴格的防護規定讓許多基層醫師心生畏懼,不敢收治疑似病例,而這些疑似病例全至大型醫院就醫,增加交叉感染風險。建議適度放寬適當防護規定,比如允許外科口罩加上面罩,且診療過程不看喉嚨,這即視為適當防護,對第一線基層醫師來說,是比較可行的作法。武漢解封後 慎防中國疫情再現李秉穎觀察,國外的海歸潮正在消退,入境後嚴格的居家檢疫措施發揮了作用,近日來,境外移入病例正在減少。台灣本土案例幾乎都是境外移入病例所引起的家戶群聚,儘管部分感染源不明個案仍找不到源頭,但數量遠低於日本、南韓;最重要的是,國人防疫教育落實,正確防疫意識持續提升,養成勤洗手習慣,「台灣不一定會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不過,武漢封城解禁,以及中國各地方的無症狀者和輕症者眾多,確實令人憂心。李秉穎表示,中國確診數據令人存疑,以台灣為例,防範嚴密,但確診數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變零;隨著封城令解除,中國疫情是否再現?這是全世界都密切觀察的。海歸潮趨緩 境外移入可望減少此外,歐美疫情也令人擔心,但觀察發現,歐美各國已經慢慢步入疫情趨緩的轉折點,如果好好控制,隨著海歸潮趨緩,台灣的歐美境外移入病例會愈來愈少。至於零星的感染源不明個案,李秉穎說,這是最令人擔心的破口,醫院、診所的第一線醫師應提高警覺。目前指揮中心已修改通報定義,如有肺炎,均需通報採檢,但部分診所缺乏X光設備,光靠聽診、觸診,很難診斷肺炎,建議基層醫師多加留意,如治療效果不好,就要立即轉診。
-
2020-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出遊潮恐成防疫破口 台大公衛:應極大化社交距離
詹長權:北市很多咖啡廳太擠清明連假出遊人潮大爆發,密集群聚恐成防疫破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今天呼籲,應該要極大化社交距離,像是長照機構、據點應該設定2公尺間距,交通工具、戶外聚會設定1公尺間距,台北市很多中型咖啡廳非常擁擠,應該及早介入宣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透過雲端視訊會議舉辦新冠肺炎疫情。詹長權說,今早疫情最大發展是英國首相強森染病十天依然高燒不退、持續咳嗽,凸顯一個國家社區感染若到達一個程度將是跨階級、跨人種。很多人無法想像強森會被感染,也不像很多人認為有權有勢的人會受到較好照顧,顯現人類對這個新型病毒所知有限,症狀、傳播力都不斷演變。至於鎮壓新冠肺炎的公共衛生非藥物介入防疫措施,詹長權認為,應以全國動員方式檢疫,且要保護醫院長照機構、醫護人員,例如實施通訊診療、遠距醫療,慢性處方籤自動延長一次,提供慢籤快速、跨區取藥,主動檢測醫護、照護人員。詹長權說,主動檢測感染還包括醫院重症病人、長照機構長者,司機、送貨員、超商等維生需要的服務人員,尤其當不明本土感染發生時,更要對確定個案的所有接觸者、所在社區的抽樣居民檢測。
-
2020-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感染跨階級英相也住院 詹長權: 籲極大化社交距離
清明連假出遊人潮大爆發,密集群聚恐成防疫破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呼籲未來兩周要極大化社交距離,且一定要落實才有效,尤其許多中型咖啡廳非常擁擠,卻沒調整餐桌、座位距離,地方政府應主動介入宣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透過雲端視訊會議舉辦第七周的「抗covid-19說明會」,詹長權說,今天早上疫情最大發展是英國首相強森染病十天後依然高燒不退、持續咳嗽,凸顯一個國家的社區感染若到達一個程度將會跨階級、跨人種。很多人無法想像強森會被感染,也不像很多人以為有權有勢的人會受到較好照顧,人類對此新型病毒所知有限,其症狀、傳播力都不斷演變。詹長權說,目前最重要是系統性理解及處理疫情,透過邊境管制、早期發現個案、檢疫等措施避免傳染。部分地區都在做局部或全面移動限制,像是英國、美國都有stay home指令,歐洲某些城市更實施大規模封城。至於鎮壓新冠肺炎的公共衛生非藥物介入防疫措施,詹長權認為,應保護醫院、長照機構的醫護人員,應實施通訊診療、遠距醫療,慢性處方籤自動延長一次,提供慢籤快速、跨區取藥服務,並主動檢測醫護及照護人員。詹長權說,醫院重症病人、長照機構長者,司機、送貨員、超商等維生需要的服務人員也應主動檢測,還包括當發生本土不明感染個案時,確定個案的所有接觸者跟所在社區的抽樣居民。由於清明連假不可預期的人潮聚集,詹長權呼籲未來兩周社會要「極大化社交距離」,且特別是連鎖擁擠咖啡廳,現在很多有規模的餐廳已開始調整餐桌、座位,但台北都會區等地還有很多中型咖啡廳,市政府應該特別關心這塊。現在若要拉大社交距離,應以至少2公尺間距規定長照機構、據點長者起居,以及室內空間活動總人數;另以至少一公尺間距規定交通工具、戶外聚會的活動總人數。詹長權也指出,應該重新檢討戶外、戶內聚會總人數,目前恐怕有點太寬鬆,假如本土傳染數量偏離預估值,應有強烈手段調整上學、上班、通勤、開會、活動的時間與空間,以符合總人數上限,想辦法在同個時間內減少人數,減少傳染機會,另要提前規畫個別縣市及全國全面停班、停課的配套措施。
-
2020-04-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警覺性差很大!解析3個差點釀社區破口的確診個案
從2月中白牌車司機(案19)確診開始,台灣陸續出現11個半個月內沒出國、感染源不明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包括退休婦人、老先生、上班族、自營業者、護理師、大學生、店員。社區裡隱藏的感染源在哪裡?沒人有答案。但回顧目前355個確診個案,其中三組人的確診歷程,清楚揭示「警覺性」,是決定人是否可能成為社區疫情破口的重要關鍵。一對尋常夫妻,難得在3月10日到14日一起到印尼度過五天假期。回國後,50多歲妻子(案290)在22日發現自己失去嗅覺,同日60多歲丈夫案291亦咳嗽、肌肉痠痛、關節痛、全身倦怠。26日妻子一天內到診所、區域醫院急診室共就醫兩次,同日丈夫也到區域醫院急診室就醫一次,兩人都在29日確診。當疫情調查人員詢問這兩對夫妻,回國後接觸過什麼人?他們身體不舒服之下,憑印象想起了一些人,也漏掉一些人,包括一名50多歲的男子(案335),他在20日曾經和案291喝咖啡聊天。三天後,案335開始出現一些感冒症狀,去診所看了兩次,感覺都沒有比較好。3月29日那天,他看到新聞報導,有一名3月10日去過印尼的60多歲男性確診了,而且是一對夫妻,案335心頭一驚,打聽之下確定,確診者就是跟他喝咖啡的朋友。他在31日戰戰兢兢來轉至醫院就醫,並且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接觸過確診者,他立刻被通報疑似、收治住院,並於4月2日確診。和案335一樣警覺性高的,還有這名六旬婦人(案355)。案355在2月20日至3月25日參加南美旅行團,同團旅客有一位60多歲女性(案259)在回國當天就於機場因有發燒、喉嚨痛等症狀而被攔截,另一位同團的50多歲男性(案331)也在被列入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期間,出現喉嚨乾癢、全身倦怠等症狀而確診。與上述兩個確診個案同團旅遊的案355,也乖乖度過居家隔離14天,隔離期間始終沒症狀,但期滿出關的時候,她卻不敢放鬆,懷疑自己會不會就是那5%無症狀感染者。於是她打電話給衛生單位,表達想檢驗確認的意願,經衛生單位安排就醫,醫師也認為有必要採檢,結果真如她所料,確診了。案335和案355的警覺和主動,減少了社區傳播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有人警覺性過低,隔離期間出現症狀,還以為自己無症狀,是靠著醫護人員的警覺,才沒有變成破口。案338和案341這對60多歲的夫妻,在3月5日到14日參加了奧地利捷克旅遊團,因為該團包括領隊已經有四位確診,其中兩人重症、領隊病逝,這對夫妻也被要求居家隔離、回報症狀。這位先生隔離第一天就開始陸續出現腹瀉、咳嗽等症狀,太太也在隔離第11天開始腹瀉,但不知道是害怕還是神經太大條,始終未告知追蹤關懷人員。直到隔離期滿,他們兩人自認安全、到大醫院回診心臟科時,因醫護插健保卡發現旅遊史、仔細釐清症狀,兩人才願接受採檢,結果是雙雙確診。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說,因有些病人尚在潛伏期,篩檢陰性,普篩反而製造假性安全感,不能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只能透過「醫師警覺」,有懷疑就通報採檢。黃玉成說,目前透過醫師警覺,已可抓出約九成以上的患者,若要減少漏洞而延長居家檢疫時間或是通通採檢,則必須考量成本問題。黃玉成建議,檢疫單上雖註明有呼吸道症狀者需通報就醫,但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狀太多了,或許要更明確和民眾溝通,「有任何不適」都要通報就醫。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開業耳鼻喉科醫師周慶明表示,面對就醫多次最後才確診的案例,讓第一線醫師每天都像「提著頭上班」,自費團購面罩、N95口罩以及隔離衣,「全副武裝」。但病人多數是輕微咳嗽、流鼻水,也沒有旅遊史,很難苛責醫師沒有警覺。現在診所看到多次就醫的病患,也大多會有警覺將其轉診到專責醫院採檢。至於旅遊史超過14天自行就醫的病患,是否會在院內趴趴走造成院內感染,黃玉成則說,許多醫院都已須戴口罩且酒精消毒後才可進院,應可降低感染風險。而以長庚醫院為例,儘管超過檢疫期間,報到時仍會知會診間醫師,讓醫師決定是否轉至疫情門診。
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