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醫療.中醫
搜尋
睡姿
共找到
85
筆 文章
-
-
2024-11-09 焦點.健康知識+
拿枕頭當靠墊睡覺好舒服?醫警告:可能是心臟衰竭前兆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平躺在床上就睡著,需要枕頭當靠墊,壓在身體底下才能入睡,心臟科醫師表示,這有可能是心臟衰竭的隱性徵兆。每日郵報報導,心臟衰竭是一種慢性疾病,意指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出,導致肌肉無力,更嚴重的病症包含疲勞、四肢腫脹,嚴重時甚至會因為肺部積水的關係,造成呼吸困難。心臟科醫師解釋,這類患者在床上躺平時,特別容易會感到呼吸不順,因此會習慣拿枕頭作為靠墊,來減輕睡眠時身體的不適。目前英國約有100萬人患有心臟衰竭,且每年新診斷的人數高達20萬。這種病症通常是由心臟病、高血壓或在心臟病發作後引起的。早期診斷對治療至關重要,儘管無法治癒,但通過藥物或手術可以改善心臟功能,降低死亡風險。專家指出,有將近八成的人是直到急診住院時才發現自己患病,這凸顯了及早在健康檢查時發現並治療的重要性。心臟衰竭的其他症狀可能包括持續性咳嗽、腹脹、心跳過快及食慾減退,這些症狀雖然也可能由其他較輕微的疾病引起,但應該儘早就醫檢查。醫師建議,保持運動就能降低35%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均衡飲食並避免吸煙,也對保持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
2024-11-01 焦點.健康知識+
仰睡比側睡好、左睡增心臟負擔?醫師說明各種睡姿優缺點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仰睡優於側睡」,但專家表示,醫學上比較鼓勵「側睡」大於「仰睡」,因為仰睡易因舌根塌陷阻塞呼吸道、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傳言說法錯誤。 (2)傳言說老人不要在太安靜的地方睡、以免容易被吵醒。但專家表示,有些人甚至覺得有白噪音比較好睡,睡眠時環境中的「背景音」要多少才剛好,端視個人喜好,傳言說法錯誤。網傳「再這麼睡覺,你的心臟就廢了」影片,片中提到「仰睡」優於「側睡」、左睡會增加心臟負擔,老人往往比較敏感,不要在太安靜的地方睡、以免容易被微小聲音吵醒。傳言說「左睡會增加心臟負擔」,但專家表示,對於有心臟病的人,左睡可能造成壓迫不適,但對於有胃食道逆流的病人來說,左睡有助於防止胃酸逆流,所以「左睡會增加心臟負擔」的敘述雖然沒錯,但也還要視每個人身體狀況、疾病需求去調整,睡眠是非常個人化的,傳言說法不夠完整、傳言說法易誤導。 網傳睡覺姿勢影響身體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再這麼睡覺,你的心臟就廢了!提醒:老年人睡覺要牢記「3不做」 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睡眠呼吸中止症宜側睡 避免仰睡阻塞呼吸道 傳言提到「仰睡的比那些側臥、俯臥的人,顯示心臟更健康」。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醫學界比較鼓勵的其實是「側睡」,但是也沒有說「仰睡」一定不好,主要還是視個人習慣而定,但有些例外情況要特別注意,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 仰睡的時候舌根塌陷、壓迫或堵塞上呼吸道,而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甚至癌症有關聯性,所以醫學界會鼓勵這類的病人「側睡」,基本上就是希望能夠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傳言說法卻說「仰睡比側睡好」、傳言說法錯誤。 胃食道逆流宜左睡 胃袋低於賁門位置 傳言還提到「左邊側臥,雖然有助防止打鼾、緩解胃食道逆流,但會增加心臟負擔」。柳朋馳指出,過去曾有包括荷蘭在內的幾個研究,認為左側側躺時,胃的水平位置會低於位於胃和食道的「賁門」的位置,可以降低胃酸逆流,但柳朋馳指出,改善胃食道逆流不能只靠左睡,主要預防之道是不吃宵夜、不要吃太飽、不要吃太刺激性的食物等等,吃完東西不要馬上躺下、枕頭稍微墊高一點、左睡等,都只是間接改善、而不是針對疾病的本身去作為。傳言說法符合學理。 心臟科較建議右睡 左睡易使心尖有壓迫感 傳言說「左睡會增加心臟負擔」。柳朋馳也表示,心臟科醫師通常比較會建議「右睡』,因為人體心臟是中間偏左、左心室的心尖(cardiac apex)部位還會往前翹一點,有些比較敏感的病人,會覺得左睡時心尖會有頂到心壁的感覺,甚至有心悸感、胸悶感,這種情況就比較適合「右睡」。傳言說法符合學理。 但是柳朋馳強調,就像上述仰睡、側睡一樣,左睡、右睡的問題也是一樣,假如民眾本身左睡沒有任何不舒服,左、右隨便都很好睡,就根本毋需刻意計較哪一側。 不建議趴睡 高齡、幼齡易悶口鼻猝死 柳朋馳呼籲民眾,「趴睡』是醫學界最不建議的睡覺姿勢, 除非特定的疾病,像是腰椎有椎間盤問題的病人,在急性期的時候為了減緩椎間盤壓迫才會趴睡,但其實趴睡並不符合人體工學,趴睡時胸口、心臟都會有壓迫感,甚至腸胃也會被壓迫,反而容易睡不好,而事實上各國相關的研究也顯示習慣趴睡的人是最少的,大約只有 5% 到 10% 左右而已,此外年紀太大、年紀太小的人,趴睡還有悶住口鼻、增加猝死的風險。不建議趴睡 高齡、幼齡易悶口鼻猝死 柳朋馳呼籲民眾,「趴睡』是醫學界最不建議的睡覺姿勢, 除非特定的疾病,像是腰椎有椎間盤問題的病人,在急性期的時候為了減緩椎間盤壓迫才會趴睡,但其實趴睡並不符合人體工學,趴睡時胸口、心臟都會有壓迫感,甚至腸胃也會被壓迫,反而容易睡不好,而事實上各國相關的研究也顯示習慣趴睡的人是最少的,大約只有 5% 到 10% 左右而已,此外年紀太大、年紀太小的人,趴睡還有悶住口鼻、增加猝死的風險。 傳言說的研究未提出處 統合分析難證因果 傳言提到「40 萬人、5 年研究」、多國多機構等,未提供明確出處,MyGoPen查詢 PubMed 資料庫並無相關資料,醫師也表示查無符合的研究。柳朋馳指出,如果真的有相關研究,也必須客觀討論研究本身的嚴謹度,從傳言所說的 40 萬人、多國家等敘述,應可推論是一項統合分析的研究,包括收案的範圍、納入樣本的條件等等,條件訂得太緊會沒有相符的樣本可供統計、比較,放得太寬會變得沒有意義、干擾因素太多,且統合性分析只是觀察性的研究、往往難以證明因果關係,所以這些研究在結論的欄位都會說還需要更多研究佐證等,這也是很多坊間傳言引用統合分析型的論文時,往往忽略掉的重點。睡眠習慣極度個人化 背景音多小難以定論 傳言提到「老人敏感,不要在完全的靜默中入睡」、「以免因微小聲音而醒來」。柳朋馳表示,世界上沒有一個零分貝的地方,錄音間、聽力檢測室都還有極低音量的空調送風的聲音,空間中都還是會有背景音、基本的分貝數,太安靜反而睡不著的人通常是患有耳鳴的人,太安靜的會使耳鳴放大而干擾睡眠,醫學上對於睡眠環境到底要多安靜、或是什麼程度的背景分貝數最好,並沒有特別的定論,例如有些人睡覺反而需要「白噪音」輔助入睡,但有人會覺得白噪音很吵;有人睡覺要香氛、有人覺得有香味反而噁心;有人睡覺喜歡硬床,覺得軟床沒支撐、睡起來腰痠背痛,但習慣軟床的人反而覺得硬床太硬、才真的是讓人腰痠背痛,由上述各種例子可知,睡眠是極度個人化的喜好,各種研究的統計通常很難有定論,而且就算統計有意義、對個人也不一定有意義,因為個人的情況就不是統計的那樣,所以民眾面對這樣的研究或傳言時,其實只要確定自己哪樣睡、睡得最好即可,別人的情況僅供參考、不必強求。傳言說法錯誤。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並未提供該研究的出處,傳言提到「仰睡比側睡好」,而「左睡會增加心臟的負擔」等說法,專家表示,醫學上通常比較會建議「側睡」、尤其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說「老人不要在完全靜默中入睡」、「以免被微小聲音吵醒」,但環境中本來就會有背景音,背景音分貝多大、多小最適合睡眠,其實難有定論,每個人差異極大,傳言說法錯誤。衛教資源: 衛福部 - 夜夜好眠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 (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0/sleep.html)
-
2024-09-30 醫療.骨科.復健
什麼睡姿比較不會引起腰酸背痛?喜歡趴睡當心落枕,1疾病尤其注意
採取什麼睡姿,才不會引起腰酸背痛?事實上,仰臥或側臥都無妨,但要注意睡眠中應盡量使脊椎處於自然放鬆的狀態。 仰臥或側臥都無妨以仰臥來說,最佳的睡姿就是在平躺後,身體脊椎仍能維持前述提及的從側面看為類S形曲線,做法上除了頭部用枕頭略為墊高外,膝蓋(膝關節炎患者如不適,也可置於小腿)下方也應放置一個硬枕,讓下腰部輕鬆置於床墊上,以協助釋放下背部承受的壓力,並使腰椎可以呈現微幅向前彎曲的角度。 若是偏好側臥,則可以採取雙腳微彎、一前一後的姿勢,並在兩腳間夾一個抱枕,以提高舒適度。由於人體心臟位於左胸部,故一般側睡多建議向右側睡,以相對減輕心臟負擔;不過,有椎間盤突出引起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在發作期間,則建議可以朝正常側側睡,也就是讓痠痛明顯的那隻腳處於高位(跨在正常腳上方,中間隔一個抱枕),如此可降低患側肌肉強直,減輕疼痛。 較不推薦趴睡趴睡的人也不少,但趴睡時頭部往往要90度向左或向右偏,固定姿勢太久,很容易造成落枕現象,一般較不推薦。尤其是頸椎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固定頸椎擺位太久,關節循環不佳,尤其不宜。但對某些椎間盤突出的年輕患者,在急性發作期為免脊椎週邊的神經在睡眠中承受身體太大壓力,可以暫時採取趴睡姿勢,緩解軟骨壓力,待急性期過後再改為仰睡或側睡。 年輕患者的坐骨神經痛多起因於椎間盤突出。這類患者要改善疼痛症狀,除接受復健治療,改善不良姿勢與腰部牽引治療外,也可在於急性期進行後仰式下背運動,即採趴睡姿勢,讓腹部平貼床面,用雙肘(情況更好時改雙手)撐起上半身,只要未加重疼痛,可每小時內執行5分鐘。這個復健動作適合在急性期中天天進行,有助於椎間軟骨往前方(即椎間)回推,減少對神經的壓迫症狀,使下背部肌肉放鬆,緩解疼痛症狀。 延伸閱讀: ·每晚躺床「秒睡」小心是身體警訊! 美睡眠協會曝「健康睡眠關鍵」 ·失眠、睡不好!專家激推「5種食物」提高睡眠品質 尤其這1水果要睡前吃
-
2024-09-05 焦點.健康知識+
左側睡對心臟不好?有胃食道逆流怎麼睡?專家教哪種睡姿對健康較有益
一夜好眠對身體,尤其是心臟,健康很重要。反之,睡不好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但睡姿真會影響心臟健康?左側臥對心臟不好? 專家認為怎麼睡最好?艾茉瑞女性心臟中心心血管研究部主任、女性心臟聯合會科學諮詢委員梅塔(Puja Mehta),有心臟病或最近才動過手術,或裝有心律調整器的人,左臥而眠會覺得不舒服,這種人比較喜歡右臥。左側睡對心臟不好?艾伯特(Abbott)公司心律管理事業部醫療長暨心臟專家甘茲(Leonard Ganz)說,因為心臟在胸腔的方向和「懸吊」情況,靠左側躺會對心臟位置造成微妙的改變,進而在測量心電圖的時候,也會造成微妙的不同,但這些些微的差別有何臨床意義,目前還不清楚。他說,睡姿也可能對某些症狀造成影響,「對某些人來說,左側臥或眠的時候,心悸--也就是心臟的快速或不正常跳動--也許更明顯。」「這點或可借用來加速某些症狀的診斷。」不過,目前還不清楚的是,左側臥會不會增加心律不整的負擔,如果會,會不會影響病情?還是僅凸顯既有的症狀?梅塔說,夜間有胃酸逆流或胃灼熱問題的人,左臥而眠可能會有益處。哪種睡姿對心臟健康較有益?到底哪種睡姿對心臟健康較有益?對沒有心臟病的人,目前的研究還沒定論。梅塔說,最重要的是要睡得好。美國心臟協會也把睡眠列為人生八大事之一。梅塔說,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僅對心臟健康很重要,對整體健康也很重要。對有心臟病的人,甘茲說有幾點很重要,譬如,心臟輸血能力不足的人,背躺著睡可能會惡化肺水腫,尤其夜間醒來會呼吸急促的人,就有必要加高枕頭的高度,而事實上,枕頭要多高才能呼吸順暢,以及體重、腳裸腫大程度等簡單數據,對衡量心臟病的進展,都很有用。甘茲表示,有些心臟病患者說,他們左側躺著或睡覺的時候,呼吸比較困難。不過,有關資料仍缺乏,「最好的睡姿,就是自己喜歡的睡姿,」喜歡左躺右躺或直躺,甚至俯臥,讓你睡得最香的姿勢,就是最好的睡姿。(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23 醫療.精神.身心
仰睡、側睡、趴睡,哪種睡姿對健康最佳?想改變睡姿怎麼做?
側睡、仰睡與趴睡,你睡覺的時候偏好哪一種睡姿?睡眠姿勢不僅關乎睡眠品質的好壞,對長期健康也有深遠的影響。事實上,在最壞的情況下,不良的睡姿還可能導致你生病。專家指出,你白天所做的事情通常會觸發睡覺時感受到的疼痛和不適,不同的睡覺姿勢也可能加劇這種情況。不過,每個睡姿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了解它們可以幫助你做出調整,以獲得更好的睡眠和健康結果。側睡有哪些健康風險?側睡是最常見的姿勢,但對某些人來說,是否對健康產生影響,取決於他們是左側睡還是右側睡。專家建議,孕婦和任何患有胃食道逆流症或其他腸道問題的人採用左側睡,這是因為採取左側睡可以讓胃低於食道。此外,也建議患有心臟病的人嘗試右側睡,以減輕心臟壓力。為了避免側睡可能對下背部造成壓力,專家建議使用適合的枕頭使頭部和頸部與脊椎對齊,並在膝蓋之間放置一個枕頭,以支撐臀部並減少下背部的壓力。【延伸閱讀:適合側睡、仰睡及趴睡的枕頭並不相同!如何挑選正確的枕頭?】仰睡有哪些健康風險?與仰臥睡眠相關的最常見問題之一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這是一種喉嚨軟組織,例如舌頭與軟顎肌肉暫時放鬆時氣道塌陷的疾病,導致打鼾和呼吸中斷。這對更廣泛的健康產生影響,並且常常與肥胖密切相關。嘗試減輕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側睡。然而,對於那些患有背部和頸部疼痛的人來說,仰睡往往是最好的選擇,你可以在膝蓋下放置一個枕頭以舒緩背部壓力,藉此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線。對於那些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仰睡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訓練自己的姿勢,因為仰睡的人比較不容易背痛,而且部分術後患者也需要仰睡。趴睡有哪些健康風險?雖然趴睡可以減少打鼾,因為它比仰睡有助於保持呼吸道更暢通,但這種姿勢更有可能導致頸部和背部疼痛加劇。另外,趴睡時會將脖子轉到一邊可能會對脖子帶來壓力,而趴睡也會使脊椎拱起。甚至隨著趴睡時間越來越長,趴睡的臉部壓力會導致皺紋的產生。專家建議,如果採取趴睡的話可使用較薄的枕頭或完全不使用枕頭,以使頸部保持在更中立的位置,並且在骨盆下方放置一個枕頭以幫助支撐下背部。想改變睡姿可怎麼做?專家也提醒,睡眠期間改變睡姿是很正常,也不表示你的睡眠有問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頻繁改變睡姿。若你想改變你的睡眠姿勢,你可以試著訓練自己。例如你想從仰睡改為側睡,可在第一晚向你喜歡的一側躺五分鐘,然後翻身仰臥。接著,第二天晚上增加到六分鐘,然後是七分鐘,依此類推。慢慢開始並逐漸增加,直到你習慣這個睡姿為止。【資料來源】.Why your sleeping position is shortening your life
-
2024-05-14 醫療.心臟血管
午餐吃飽立刻睡或趴著睡?午睡真的有益健康但要避免4NG行為
你有睡午覺的習慣嗎?研究顯示,午休小憩好處多,包括恢復體能、提高學習能力等,對健康有正面影響。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強調,適度的休息很重要,但午休不要超過1小時,以30分鐘為佳,只需「閉目養神」即可。許多人午餐後會昏昏欲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表示,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一部分是因為白天消耗體能,導致午餐時段會特別想睡;另一原因是攝取的食物讓血糖升高,人體分泌大量胰島素來平衡,因此產生睡意。不過,林舜穀提醒,午睡不要超過60分鐘,否則會讓大腦進入深層睡眠階段,醒來後易有昏睡感,且影響夜晚的睡眠品質。林舜穀說,尤其午後有重要活動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應避免過長的午睡。此外,有嚴重失眠問題的人,過度依賴午睡會打亂夜間的睡眠模式。午睡有5大好處1.修復大腦系統白天小睡可促進大腦的海馬體,讓腦部清出儲存空間,加強工作及學習效率。林舜穀說,若是前一天晚睡、熬夜,午睡片刻能提振精神,對保持記憶功能有正面影響。2.降低心血管疾病睡眠不足容易引發高血壓,林謂文指出,因為身體原本要運作副交感神經,進入心跳變慢、體溫和血壓下降的休息狀態,但如果睡眠不足會刺激交感神經再度反應,因此適度休息很重要,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機會。3.眼睛徹底休息午睡是讓眼睛徹底休息的好機會。尤其是一上午緊盯電腦,應闔上眼睛休息,讓睫狀肌得到充分放鬆,同時分泌淚腺滋潤眼球,減少眼睛疲勞及乾眼症發生。4.改善腦供血國際刊物「Heart」雜誌發布一項研究指出,偶爾午休每周1至2次的人,與完全沒有午睡習慣的人相比,中風或心衰竭發生的風險降低48%。5.提升免疫力在睡覺的過程中,可刺激身體裡的淋巴細胞,增強免疫細胞活性。「睡飽、吃好、多運動」是提升免疫力的基礎,透過午睡可以舒緩壓力、提高免疫力。4種午睡NG行為睡錯了也會造成身體傷害,包括胃食道逆流、增加失智風險、視網膜血管缺氧、晚上睡不著等問題,林舜穀提醒,應避免以下4大錯誤的午睡行為。1.吃飽睡吃飽立刻躺著,會讓胃腸的蠕動變慢、減少消化酵素分泌,易增加胃酸逆流的機會;最好餐後散步10幾分鐘再休息片刻。2.睡太久午睡可幫助睡眠不足的人維持記憶功能,但是睡太多反而會增加失智風險。國外研究顯示,午睡的時間愈長,未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愈高;過度午睡與認知功能的下降可能有雙向影響,應調整老年人的日間睡眠休息習慣。3.趴著睡有人午睡後,會覺得眼冒金星或視線模糊,原來是趴睡姿勢,手肘直接壓著眼球,導致血流量不足有關,嚴重可能造成青光眼、黃斑部病變。建議靠在椅子上午睡,或使用午睡枕支撐頭部重量,避免眼疾上身。4.太晚睡午睡會影響夜間睡眠,不要超過下午4點才睡;已經晚睡了,瞇一下就好,否則2、3小時後就要吃晚餐,會打亂生活作息。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3 焦點.健康知識+
如何選出合適睡覺的枕頭?專家最推「7材質排序」曝!試躺舒服不等於睡覺時舒服
如何選出較合適自己的枕頭?選到合適的枕頭,的確是一件很難的事。想要一款適合自己的枕頭,多試試,才是關鍵!因為每個人的睡眠姿勢、習慣都不會相同的!而「躺下舒服的枕頭,不一定是陪你平躺入睡的好枕頭」!你在賣場躺下舒服,不等同於睡覺舒服啊!1.選高度市面上銷售枕頭的高度,多集中在9~12 cm。每個人身材體重不同,需要的枕頭高度,可能應該是不同的了。而枕頭的高度,其實又和人的睡覺姿勢有關。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台灣研究,仰臥時,脖子到床中部的空隙、和耳緣到同側肩部的正常距離。研究人員發現:基於身體形態.仰臥對於習慣仰臥的人來說,女性的枕頭在3cm左右,男性的枕頭在4cm左右,這裡的枕頭高度都是指「枕頭被壓後高度」。.側臥對於習慣側臥的人來說,男性枕高約為14.0-14.8 cm,女性為11.5-12.0cm可以理解,枕頭高度,是需要根據不同人的身體尺寸,而量身變化。不是依產品在出產的枕頭高度為主。黃軒說,市面上的枕頭的高度數據,多集中在9-12 cm,主要不超過12cm為主。但也會因為材質而高度改變,例如常見的羽絨枕或普通枕頭,會下陷很明顯,乳膠枕下陷就會比較少。有研究使用聚酯、泡沫、羽絨、橡膠等5種不同材質的枕頭,測試睡眠一周內,醒來時頸椎疼痛的持續時間。結果在此研究發現:羽絨枕,是所有材質中報告不適性和睡眠品質差最高的一款枕頭,這是為什麼我們說羽絨枕「支撐力」是不足的!2.選材質材質是一項最難在短期內就能試出來,且可能會出現主觀選擇偏差的要素。專家們建議,可以專注在「有支撐力、有回彈力、有包覆力」的材質枕頭為主!3.選形狀除了高度、材質的選擇,枕頭形狀,也是得注意的。現在市面上,很多都會用「人體工學」角度出發,設計出很多不同形狀枕頭越來越多了。人體工學設計我們常見的枕頭,分區,如下圖:考慮了不同的睡姿、睡眠習慣,也研究人員也考慮對頸部,做了區分設計,以更貼合頸椎弧度為目標。這些依「人工學設計」枕頭,是依據理想設計在「靜態下」的理想枕頭睡覺區域,但睡眠.是一個「動態過程」,有研究統計發現:在此過程中,我們人類睡覺時,其實每晚會無意識地改變睡眠姿勢約24次。在睡覺無意識下,姿勢的改變過程中,不會也不可能長久時間將自己頭頸部放到枕頭,恰當的指定位置,那麼也就意味著,在現實中,我們的脖子,也有可能將處於一個緊張且不適的狀態。另外,不少分區枕的高度,也是固定的,很難滿足不同族群,對枕頭翻來覆去的各種姿勢的需求。所以「人工學設計」枕頭,是「理想中」設計你的頭頸部,一整個晚上,不會移動、且固定在同一位置上,現實生活中,你有可能選到嗎?挑選枕頭口訣 牢記3口訣軒整理分享挑選枕頭口訣1.先看好材質和支撐力、2.再看高度、3.後看人工學。專家認為推薦順序是:生基枕> 乳膠枕> 珍珠枕> 記憶枕> 軟管枕> 羽絨枕> 化纖枕▲再看看高度枕頭,多種高度選擇的產品。 以下是一些參考:.仰睡為主的小體型,建議優先從6-8cm高度的枕頭選起.仰睡為主的大體型,建議優先從10cm高度的枕頭選起.側睡為主,建議優先從10cm高度的枕頭選起▲人工學設計對於本身有不同高度的分區枕,從人體工學上來說,的確是更優的選擇。可依你不同的睡姿、睡眠習慣,也研究人員也考慮對頸部,盡量做了區分設計,以更貼合頸椎弧度為目標的人工學設計。延伸閱讀:.適合側睡、仰睡及趴睡的枕頭並不相同!如何挑選正確的枕頭?.枕頭太高要人命!醫警告「高度超過x公分」恐致中風 4招教你挑選合適枕頭.枕頭、床墊百百種,怎麼挑可以睡最好?復健科醫師群公開「6大挑選建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9 養生.生活智慧王
適合側睡、仰睡及趴睡的枕頭並不相同!如何挑選正確的枕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枕頭有助於睡眠品質,不過大多數人的枕頭可能都挑錯了,一個好的枕頭到底該怎麼選擇?專家指出,導致枕頭難挑選的原因之一,在於我們購買枕頭傾向從它外觀著手,而不是什麼樣的枕頭能幫助你。枕頭如何幫助良好的睡眠姿勢?睡眠專家指出,優質睡眠的關鍵之一是實現可持續的中立脊柱位置,而枕頭的作用就是幫助你進入這個姿勢並保持在那裡,錯誤的枕頭則選擇會產生影響。例如有人仰睡但他的枕頭太高的話,隔天早上醒來時可能會感到頭痛,因為他們的頭過於前傾。此外,枕頭應該保持良好的睡姿,而這取決於你入睡的姿勢,因為不同大小和類型的枕頭適合不同的睡眠者。側睡者適合什麼樣的枕頭?如果你習慣側睡,這也是多數人習慣的睡姿,那麼當你躺下時枕頭應填滿肩膀和耳朵之間的間隙,這可以支撐你的頭部並使脊椎保持在重要的中立位置。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肩膀放在枕頭上。專家解釋,正確的側睡姿勢只應將頭和頸部放在枕頭上,若把肩膀放枕頭上會將你的上半身抬得比下半身高。另外,頭部的平均重量在4至6公斤左右,因此你的枕頭需要足夠密實,以便整夜支撐該重量,這樣你的頭部就不會下垂,從而使頸部緊張。換言之,如果你喜歡側睡,你應該選擇一個既能填充間隙又能保持頭部固定的枕頭,過大或過小的枕頭也會影響頭部的支撐。仰睡者適合什麼樣的枕頭?對於仰睡的人來說,枕頭應該要填滿肩膀和後腦勺之間的空間,這意味著仰睡者的枕頭比側睡者的更低,因為需要填滿的間隙較小。雖然傾向於仰睡的人比側睡的人少,但專家認為這種姿勢有許多優點。仰睡可以讓身體保持對稱,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可能有進行手術的需求,而大部分手術後需要你仰睡。只要你在膝蓋下放一個枕頭來緩解你的下背部,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這是一個好的睡眠姿勢。趴睡者適合什麼樣的枕頭?專家指出,趴睡者永遠不要把枕頭放在頭下方,因為你已經處於一個糟糕的姿勢。因為當你趴睡時,必須將頭完全轉向左邊或右邊,如果頭下有枕頭,將會使頸部更加伸展到一個尷尬的位置。假如改變不了趴睡的姿勢,專家建議你的枕頭應該是相對平坦的,甚至不要用枕頭,這將有助於保持你的脊椎排列。在這個姿勢下,通常最好在你的胃部或胸部下放置另一個相對平坦的枕頭,以幫助身體自然對齊。如果你的床墊很軟,你可能需要不止一個,它們將有助於緩解下背部的壓力和頸部扭曲的程度。哪種材質的枕頭適合睡眠?枕頭的材質和填充物種類繁多,選擇主要取決於個人品味、預算和需求。以下為最常見的填充物:1.聚酯纖維枕有些人可能會過敏,因此最好使用人造填充物的枕頭,這種填充物主要由合成聚酯製成。它的優點是價格便宜又可機洗,但不是特別耐用,而且隨著使用的時間會結塊。2.羽絨枕羽絨枕一般價格較實惠,但無法不能提供太多的頸部穩定性,也不適合潮濕或潮濕的房間,因為濕度會導致羽絨失去其蓬鬆度和隔熱能力,枕頭會很快變平並變得缺乏支撐力。3.記憶海綿枕記憶海綿具有緩解壓力和舒適的作用,在施加壓力時也會繼續下沉,因此當你入睡時可能會感到舒適,但也可能無法提供整晚頭部所需的支撐力。此外,記憶海綿枕也可能存在氣味和散熱的問題。4.乳膠枕頭天然乳膠枕可提供頭部支撐,但不會像記憶海綿那樣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乳膠枕比較能夠透氣,這樣可以幫助你睡得更涼爽,也就能睡得更深。5.棉診棉枕是另一種常見的枕頭填充物,通常比聚酯纖維更堅固、無味,對過敏者來說也不是什麼問題。然而,它不像其他填充物那麼耐用,而且也可能結塊。【資料來源】.Why your pillow is ruining your sleep – and how to fix it.Is Your Pillow Giving You a Stiff Neck While You Sleep?(本文不開放合作單位轉載)
-
2024-03-12 醫療.呼吸胸腔
6到7成的民眾睡覺會打呼,多嚴重該到醫院檢查?「這2族群」打呼易得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個好覺很重要,倒頭呼呼大睡未必是好事!不少人睡覺時會打呼或打鼾,恐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前兆。汐止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尹丹桂表示,約6、7成的人會有睡覺打呼問題,如果是肥胖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定族群,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打呼是睡眠中止症的前兆!引起打呼的原因有哪些?睡覺時會打呼或打鼾,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夜尿、淺眠、睡眠品質不好等症狀,有人會難以呼吸、感到窒息,「枕邊人」被吵到引起糾紛等狀況。尹丹桂指出,打呼只是症狀,代表上呼吸道的鼻腔到喉部聲帶一段較為狹窄,可能是扁桃腺肥厚、舌頭往後掉、肥胖,或是女性更年期後肌肉鬆弛引起。打呼嚴重到何種程度需要睡眠檢查或治療?依照打呼的嚴重程度不一,患者不一定需要處理,重點在於是否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打呼是否造成缺氧。尹丹桂說,打呼與否往往需要靠旁人發現提醒,自身平常較難觀察到。依據國外調查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2~4%民眾受此所苦。睡眠呼吸中止症男性比女性多,更好發於肥胖、脖子粗、身體質量指數(BMI)27以上、年齡40歲以上,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缺血性中風等慢性病患者。尹丹桂建議民眾如果有疑慮,可到醫院做「睡眠檢查」來確認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一個小時打呼沒有超過5次,對身體負擔並沒有那麼大,就不一定需要治療。睡眠檢查需要民眾來醫院睡一晚,透過身上貼偵測儀器、心電圖、腦波等多項生理檢查的綜合參數,來評估缺氧狀況、打呼次數等,得出「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依照分數分成輕度、中度及重度。有哪些疾病或狀況會讓睡眠呼吸中止症更嚴重?尹丹桂說,頸動脈狹窄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率較高,可能跟中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是否跟血管硬化有關,仍未有明確定論。部分心臟科病人如果是年輕患者、血壓控制不好或是有肥胖等問題,會轉介到耳鼻喉科針對上呼吸道進行評估,透過睡眠檢查確診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有的話,心臟疾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必須一起治療,心臟科會進一步確認血壓、頸動脈等狀況,否則血壓會愈來愈難控制。一名20多歲男子BMI已達33(屬於中度肥胖),來到門診接受睡眠檢查,睡眠呼吸中止指數已達53,屬於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尹丹桂說,患者先接受上呼吸道檢查,沒有上呼吸道肥厚問題,因此建議該患者積極減重並控制過敏,避免肥胖造成未來手術成功率降低。患者減重10公斤後,缺氧指數也下修到47,雖然離標準仍有距離,但已讓睡眠品質獲得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選擇有哪些?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尹丹桂指出,常見使用呼吸器治療,但會有額外管線在體外,不是每個患者都可以接受;或是施行懸壅垂顎咽整型手術(UPPP),也並非每個人都適用,尤其會考量太胖會降低手術成功率,因此建議先減重再手術。睡眠呼吸中止症沒有有效藥物可解決,服用助眠藥物會使得呼吸道肌肉更鬆弛,誘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反而睡不好。尹丹桂表示,有時因為鼻過敏鼻塞會使用鼻塞劑或抗組織胺,或是肌肉痠痛使用助眠效果的肌肉鬆弛藥物,亦或是喝酒讓肌肉放鬆等,都容易引起睡眠呼吸中止。建議民眾求診要回歸問題本身,例如身心科解決焦慮睡眠問題等。預防睡眠呼吸中止症7招●睡前不要做激烈活動,不要看書及電視。●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床上不做睡眠以外的任何活動。●維他命B6和鉀離子多的食物有助睡眠,例如鮭魚、鮪魚、香蕉。●養成運動習慣,避免肥胖。●厚窗簾阻絕光線,有助入睡。●側睡睡姿,較不會引起呼吸道阻塞。●睡前避免喝酒及服用安眠藥。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想看更多→元氣百科:睡眠呼吸中止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18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痠背痛找中醫還是西醫?多數痠痛都是因為這行為所致的傷害
熟齡長者因為關節退化、肌力流失,常喊這痠那痛;中壯年人則多半因姿勢不良、長時間久坐,引發痠痛的困擾。痠痛問題可大可小,除了骨骼退化,也要注意肌力問題。遇到痠痛時,你都怎麼處理?建立正確的保養與處置觀念,才不會放任問題愈來愈嚴重。對於腰痠背痛的處置,西醫對症下藥前要先找原因,中醫則呼籲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97%的痠痛,屬同一動作反覆進行造成的損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分享腰痠背痛常見原因,上班族使用電腦時間長,加上看螢幕時容易愈看愈近,導致腰愈彎愈曲,對頸椎、腰椎都有不良影響;拿平板追劇、滑手機、打手遊打到肌腱受傷、造成扳機指,都是因反覆使用同一動作所致。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廖皓涵則說,一般門診97%腰痠背痛的病人屬於機械性損傷,其中大部分是肌肉軟組織受損,長時間或瞬間大幅度動作致急性扭拉傷,不良姿勢則導致慢性損傷。另一種疼痛則為脊椎相關的病變,包含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脊椎滑脫,嚴重時可能壓迫神經,出現從腰部傳到腿部的麻痛感或下肢無力。調整姿勢、伸展運動,搭配各種物理治療。如何舒緩疼痛?武俊傑說,人是直立的動物,上半身體重量都作用在腰部,若再加上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致使脊椎骨之間的軟骨壓迫到神經,復健解方為「頸牽引」或「腰牽引」,俗稱拉脖子、拉腰,就是將骨刺或軟骨拉開,避免壓迫神經。至於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痠痛,武俊傑則要患者適當調整姿勢,從事伸展運動,搭配物理治療如熱敷、向量干擾的電療等方式,放鬆肌肉、改善緊繃程度、加速癒合,這些就是大眾所知的「做復健」(物理治療)。深層肌肉拉傷,則建議使用微波、短波、超音波或雷射等熱療方式,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受傷組織的癒合。除了物理治療,也會使用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貼布、軟膏、噴劑等外用藥品,舒緩較輕微的痠痛。嚴重者得利用口服藥物才能改善,有的人痛到站不起來、落枕痛到無法轉頭,只能坐輪椅就醫,這些急性疼痛則需使用針劑處置,才能較快舒緩疼痛。中西醫整合門診,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廖皓涵直言,中西醫整合門診的優點是「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兩者相輔相成,效果更好。中醫雖能靠望聞問切搭配理學檢查,有時仍需影像學檢查、驗血報告和西醫專家意見來幫助診斷;藥物有互補性,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消炎止痛力佳,但擔心副作用或排斥西藥者,可改服中藥;西醫復健訓練肌力,中醫針灸或補養中藥,共同補強病人肌力。廖皓涵指出,四種腰痠背痛樣態有:腰部感覺冰冷的寒濕型、痛處伴有熱感的濕熱型、痛處劇烈或像針刺的血瘀型、腰痛以痠軟為主的腎虛型。針灸搭配電針可產生中樞性鎮痛效果,搭配艾灸則可促進循環使水腫充血改善,中醫治療重要一環的外敷藥布也能搭配使用,例如消腫解毒止痛效果明顯的如意金黃散、行瘀活血較強的萬應膏。高齡、生活型態不佳,特別適合中醫調理。如果是肌肉軟組織受損,推拿整脊和針灸都可行,取決於患者的喜好、成本考量和方便性。從中醫觀點而言,高齡、生活型態不佳、身體臟腑失去平衡如氣虛、血瘀、脾胃濕熱等,造成背部經絡系統自癒能力降低者,特別適合中醫調理,改善修復能力及預防復發。廖皓涵提醒,內臟疾病如腎結石、胰臟炎,或腫瘤、感染、發炎性關節炎等,都可能造成腰痠背痛,所以有時不只找復健科或中醫,不同狀況可能需至內科、骨科、神經外科、腫瘤科、感染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遵行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平時保健最為重要,武俊傑說,久坐者建議適當改變姿勢,並做些伸展運動,例如頸椎舒緩,頭部左轉9點鐘方向5至10秒鐘再換邊,來回2、3回合即可達到保健效果。保健運動多達數十種,不用每種都做,大部分民眾也沒那麼多時間做,「挑幾個做完感覺舒服的動作,常做就能達到效果。」「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廖皓涵提醒生活中應注意:1. 搬重物避免只用腰力,要蹲下並把重心靠近軀幹,以臀腿的力量去搬。2. 調整睡姿側躺最好有個長型抱枕讓手腳環抱;正躺睡覺時膝蓋下墊一個枕頭,可以放鬆緊繃的腰部。3. 避免穿高跟鞋。4. 端正坐姿不要長時間坐矮凳、坐床上看書、不要翹腳。5. 伸展運動太極拳、瑜伽或皮拉提斯能鍛鍊筋骨柔軟度,使氣血循環更流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9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節氣遇寒流 護心8法避免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
明天(20日)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象徵一年的結束,又適逢東北季風增強,緊接寒流來襲,可能一路冷到25日。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吳建遠提醒,每當遇到氣溫劇烈變化的天氣,民眾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提供健康護心8招供民眾參考。寒流護心8法1.飲食均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及未精製雜糧、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低油、低糖、低鹽、高纖(三低一高)為原則,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攝取高熱量的炸物。2.規律運動:減少久坐,每周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運動前需充分熱身,避免在低溫的大清早外出運動,或天冷時改採室內的運動。3.充足睡眠:養成早睡晚起的習慣,成人每日需要睡足7至9小時;若家中有嬰幼兒,應注意保持正確的睡姿及室內通風,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幫助孩子保暖,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4.拒菸節酒:吸菸會讓血壓、血脂升高,對心血管造成不良影響,另建議以茶或水代替酒,身體更輕鬆無負擔。5.適當腰圍:肥胖容易引起三高,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6.預防高血壓:牢記「722」口訣,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量一回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建議血壓值<140/90 mmHg。7.預防高血糖:定期監測血糖值,空腹血糖標準值為<126 mg/dl。8.預防高血脂:定期監測血脂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吳建遠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都要記得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如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惡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
-
2024-01-15 醫療.精神.身心
側睡、仰睡與趴睡哪個對睡眠品質影響大?這些睡姿較易做噩夢
許多人都知道睡眠姿勢對睡眠品質與睡眠期間有很大影響,但或許不知道有些睡眠姿勢會讓人更容易做噩夢。雅虎(Yahoo)新聞網站報導,一項睡眠姿勢與做夢的研究發現,喜歡左側睡的人比右側睡者更容易做噩夢。原因何在?難道仰睡與趴睡就可避免做噩夢嗎?夢境解析專家、暢銷書作者泰瑞莎 · 張(Theresa Cheung)表示,這是有可能的,任何睡姿都會做夢,但某些研究顯示,與左側睡相比,右側睡會有更多宣洩情緒與有助療癒的夢;而左側睡可能與噩夢有關,因為左側睡會給心臟帶來更大壓力。泰瑞莎說,只要有壓力,睡眠品質就會變差,隨之而來的就是噩夢連連。她也指出,雖然左側睡和右側睡者夢境品質不同,但仰睡的人也比趴睡者更容易做噩夢。研究顯示,仰睡容易引發噩夢,而趴睡者的夢更有力量。泰瑞莎認為,仰睡時容易做噩夢,是因為睡眠姿勢會影響呼吸。研究指出,仰睡會讓睡眠呼吸中止(sleep apnea)等呼吸問題噩化;她解釋說,這也會導致做噩夢。有夜間呼吸困難的人更容易從深層睡眠進入淺層睡眠,做的夢也多與焦慮有關。截至目前,尚未有足夠的研究顯示睡眠姿勢會影響夢境,但有可靠的研究指出,呼吸問題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而睡眠品質差,便會讓做噩夢的機率增加。泰瑞莎建議,如果經常做噩夢,不妨嘗試改變睡姿。最好的方法是採取較有利呼吸順暢的右側睡,這樣或許可減少做噩夢,但如果有胃灼熱毛病,右側睡則非最佳選擇。然而,做噩夢並不一定與睡眠姿勢有關,睡眠環境與就寢習慣也很重要。泰瑞莎表示,睡眠最關鍵的因素永遠與舒適度有關,而改善做噩夢的最好方法就是從睡眠衛生(sleep hygiene,指良好的睡眠習慣)做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7 醫療.骨科.復健
一張照片曝好痛!蔣萬安因「甜蜜負擔」閃到腰 骨科醫教你4招減少閃到腰機率
編按:台北市長蔣萬安今(8/7)日出席北市府員工親子日活動,對於昨天副市長李四川透露市長這幾天閃到腰,媒體關心市長身體狀況,蔣萬安笑稱「很好、很好,已經好很多了,謝謝李副市長還特別拿藥給我」。蔣萬安還自曝,之所以會閃腰,主要是因為二寶、三寶突然變比較重,所以有時候抱他們,一個不小心就會閃到腰。據了解,蔣萬安在卡努颱風來襲時,腰已經相當不舒服,蔣萬安是忍痛主持防颱會議,媒體也捕捉到蔣萬安當時要坐下時,還要扶一下椅背才坐得下去。閃到腰的痛苦很難為旁人所知,而且它的發生總是讓人措手不及,不過閃到腰可能不只是一項惱人的小毛病,還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跡象。根據骨科醫師嚴可倫在臉書粉專「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指出,閃到腰本身並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之一。嚴可倫指出,腰椎間盤是一塊位於脊椎骨之間的避震組織,當其受到反覆過度壓迫、突出壓迫到周圍神經時,就會引發腰痛與下肢疼痛等不適症狀。如果忽視不理,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例如走路變得困難,彎腰、坐下和起身都成一大挑戰。嚴可倫提醒,除了閃到腰,椎間盤問題常見的症狀還包括腰痛、腿部放射性疼痛、肌肉無力等。如果症狀嚴重,可能需要進一步的醫學評估和治療。什麼是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是因椎間盤長期承受重力,產生退化及椎間盤軟骨含水量的減少,造成彈性及緩衝能力隨之減弱,導致椎間盤髓核由纖維環向外穿出造成神經壓迫的情形。亦可因患者承受到突發性的外力撞擊或承載受力過重,導致椎間盤的髓核穿出纖維環。》看更多椎間盤突出成因如何避免閃到腰?預防閃到腰到底該怎麼做?嚴可倫建議有四件事你應該要知道:1.保持良好姿勢和適度運動保持正確的坐姿、站姿和睡姿有助於減輕脊椎壓力,降低腰椎間盤受傷的風險。此外,適度的運動如伸展、強化腰部核心肌群也能增加脊椎的支撐力,預防腰椎間盤突出。2.搬重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可能對腰部帶來不可逆傷害!建議使用雙手,保持腰背挺直,彎曲膝蓋,過程中避免扭轉腰部,盡可能減少腰椎間盤受傷的風險。3.管理壓力以遠離閃到腰的困擾壓力對身體健康的不良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很多,包括增加肌肉緊張和影響免疫系統。適當的壓力管理,如運動、放鬆技巧、規律作息等,能幫助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4.日常生活中不忽視任何腰部不適如果有閃到腰的症狀,千萬別置之不理。若有需要,請及早就醫並尋求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哪些運動可減少閃到腰機率?彰化秀傳醫院脊椎外科醫師胡名賢受訪時也曾指出,加強核心肌群運動,可減少閃到腰的機率。不過,每個年齡層都有屬於自己的訓練方式,不是每個人活到70歲都能一尾活龍,有些人40歲體能比60歲還差,他推薦低難度的運動是快走,中難度的是游泳,高難度的才上健身房進行肌肉訓練。如果喜歡游泳,對減少下背拉傷也有幫助,胡名賢說,游泳時會動用到腹部和背部的肌肉,水療很舒服,對下背部的訓練也很有幫助。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運動的過程中,覺得下背部太痛,就不要再進行,可找醫師、物理治療師或運動教練確定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他提醒核心肌群動作一定要做正確,否則也可能適得其反。
-
2023-08-06 醫療.骨科.復健
睡覺常把手舉過頭? 醫提醒:這NG姿勢恐致肩頸疲勞、肩周炎
不少人睡覺時,習慣把手舉過頭,醫師提醒,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可能過度鍛鍊手臂,導致肌肉緊繃、肩頸疲勞,或是頸椎病變、肩周炎。外電報導提到,每個人身體構造、感覺不同,當入睡時,身體自然地調整到舒適、沒有壓力的姿勢,以幫助入眠,而有些人睡覺時習慣「手舉過頭」,感覺可以舒緩肩頸壓力、減輕緊張感,令人覺得身心平衡,比較好入睡,但事實上這種睡姿真的能達到此種效果嗎?醫師將為你1次說明。手舉過頭睡覺比較舒服? 外科醫師:小心這睡姿會害你肩頸疲勞韓國延世愛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閔瑟基認為,「手舉過頭」睡覺,早上醒來,可能讓肩頸更為僵硬、疼痛,原因在於「萬歲型睡姿」容易導致肩膀血液循環變差、周遭肌肉僵硬,長時間下來,引發肌肉發炎,進而變得疼痛。此外,「萬歲型睡姿」者常有「圓肩」,也就是肩關節過度內旋,上半身呈現過度內縮,造成肩頸疲勞。往左躺會壓迫到心臟? 醫師教你正確睡姿對於睡覺姿勢,心臟權威、台大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不建議左躺,有些人只要一左躺,心臟被壓迫,就會覺得悶痛、不舒服,反而無法入睡。因此,一般建議,以平躺或是右躺為宜。不過,孕婦則剛好相反,因為靜脈位於中間偏右,懷孕時,如果右躺,比較容易壓迫到胎兒,造成水腫,因此,建議孕婦以左躺為主。俗話說「高枕無憂」,王宗道提醒,如果枕頭較高,才睡得好,換成較薄枕頭,或是不用枕頭,就會覺得呼吸急速,胸口悶痛,就可能是心衰竭,建議至心臟科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一般來說,平躺是對脊椎最好的睡姿,建議在頸、腰、膝關節等部位加上墊子,姿勢符合人體工學,進而放鬆肌肉。延伸閱讀:.閃到腰、肩頸僵硬…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小心「鬆」過頭!.預防脊椎側彎?專家傳授簡易居家脊椎矯正3運動.長期偏頭痛、肩頸僵硬 竟是因為這裡發炎了★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4 醫療.腦部.神經
頭痛只能吃止痛藥嗎?喝咖啡止頭痛不能超過幾杯?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做好預防更重要
不少人都有頭痛的經驗,有些人的頭痛是悶悶的,但有些人則是頭痛欲裂,有些人的頭痛到後來則是變成慢性頭痛,動不動就開始隱隱作痛,十分困擾,所幸大部分的疼痛跟壓力、睡眠、工作及作息不良有關,但仍有少部分的頭痛可能是腦腫瘤或是血管異常的症狀表現,若未及時處理,恐會危及生命,看似同樣的頭痛背後,可能隱藏著不同的問題,不可掉以輕心。頭痛分原發性和次發性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任黃婷毓表示,頭痛是一個症狀,由於大腦沒有疼痛感知神經,對疼痛並沒有直接的感覺,會感覺到頭部疼痛,主要是因為大腦週邊的腦膜、骨膜、腦血管、肌肉及神經受到刺激所引起,而不是由腦組織本身所發出疼痛知覺。頭痛的分類,依國際頭痛協會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找不出原因的「原發性頭痛」及找得出原因的「次發性頭痛」,治療方式還是以止痛藥為主。對付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常用的阿斯匹靈及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例如普拿疼)都能有效地消除症狀。至於次發性頭痛,則一定要檢查找出原因對症治療,但次發性頭痛在急性期時,仍要先給止痛藥予以緩解。 如何預防、降低頭痛頻率頭痛會是一個循環,如果不去中斷,就不會終止。所以對一些頭痛,只是服用止痛藥,還是不夠的,還要做到預防頭痛,即降低頭痛的頻率,因此預防性的概念及藥物的使用,在慢性頭痛的治療上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所以,有慢性頭痛還是要就醫,很多人對慢性頭痛不以為意,但經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慢性頭痛病患腦中多有白質變化,顯然長期頭痛對腦部是會有傷害的。充足睡眠、規律運動、保暖:充足的睡眠,對頭痛的預防也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規律的運動對改善頭痛也有用,因為運動會維持穩定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還有當天氣候變化時,要注意頭頸部的保暖,可以戴帽子或圍巾避免溫差過大造成血管收縮引發頭痛。比較會被忽略的是睡姿,姿勢不良會造成頸肩或是頭部肌肉一直處於一個緊繃的狀態,引發頭部疼痛,就要注意枕頭高度及床墊舒適性。有人頭痛時習慣喝咖啡降低頭痛,咖啡中的咖啡因確實可以止頭痛,但要適量,一天以不超過3杯為限,如果是義式濃縮咖啡,就以其小杯3杯為限,一般咖啡則以容量150~200c.c.。一旦喝過量,易有戒斷性成癮的問題。延伸閱讀:.怎樣的痛算偏頭痛?常見4種食物恐引發偏頭痛.頭痛別吃這些!醫認證「4類地雷食物」,起司、橘子、蛋糕都上榜.怎麼區別頭痛和偏頭痛?快速檢測3症狀:不治療恐痛上4小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4 醫療.心臟血管
躺著睡覺易胸悶、覺得喘?醫指6警訊早檢查,很可能「心衰竭」
睡覺睡到一半喘不過氣,要小心背後可能的原因,其中最需要注意的也包括心衰竭。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常見可能,並提醒若出現相關警訊應盡早檢查,以利確保心臟健康。躺著、睡覺常常喘不過氣?醫指常見4原因,慎防心衰竭! 躺著覺得喘常見4原因:郭志東醫師表示,睡覺睡到一半常常胸悶、喘不過氣,背後的原因除了可能為呼吸道疾病,也可能因為呼吸道阻塞形成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這情況雖然較輕微,但長期下來也有可能使得身體慢性發炎,甚至形成慢性疾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心衰竭。 躺著覺得喘,起身好一點?很有可能是「心衰竭」。郭志東醫師說明,人體因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站立時有一大部分水量是集中在下肢,當睡眠姿勢平躺時,大約30-60分鐘左右,下肢的水份會漸漸回流到身體各處。而心臟負責的包括氧氣、養分、血循等,當中也包含水份,若有心衰竭,當水份回流至心臟時便會對心臟造成負擔,心臟出現負擔,也會影響到肺部,使得人喘不過氣。在坐起來、端坐呼吸之後會感覺到改善許多,就更有可能是這項原因,因為水份退去,心臟負擔也減少。 躺著、睡覺容易胸悶、覺得喘?6警訊早檢查,很可能心衰竭! 郭志東醫師表示,心衰竭的民眾除了睡姿時容易感到呼吸困難、覺得喘,日常生活當中也常見沒有什麼太大的活動或劇烈運動也會覺得有些喘,甚至是體力明顯不如前一年,例如爬樓梯原本可以一次走到4樓,現在光是走到2樓就覺得有點吃力需要休息一下。 除此之外,也因為心臟已經出現問題,難以妥善運作血循,水份也會更多聚集在下肢、小腿,也就容易形成明顯的水腫,若穿襪子發現小腿內側有明顯勒痕、久未退去,或甚至是用手按壓花了較多時間才反彈回來、發現下肢明顯彈性減少,就需要更加留意,這在醫學上稱「凹陷性水腫」。而因為代謝變差,尿量也可能變少、顏色變深,水份也會堆積,使得體重增加。 風險族群更要留意警訊:郭志東醫師表示,心衰竭的成因繁多,主要如心臟瓣膜、傳導系統、肌肉、血管等出現問題,日久漸漸衰竭,也就無法進行原本代謝的工作。背後的原因除了老化,也包括了心肌炎、抽菸、酗酒、飲食不當或生活不良引起的三高、糖尿病等。若有自覺這些風險,更須提高警覺。 睡到一半覺得喘,該急診嗎?醫指6種情況不要拖速就醫! 這種情況早點檢查:郭志東醫師表示,心衰竭情況可輕可重,當民眾睡覺睡到一半發現自己有些呼吸困難等前述警訊,或日常就發現有上述情況發生,就建議盡早到心血管中心、心臟外科等相關科別進行檢查。 6種情況趕快急診:若是觀察到這些情況,而身體又有明顯的不舒服,覺得喘不過氣,甚至感覺到快要窒息,已經明顯感到吃力,甚至原本沒有腹式呼吸習慣,卻開始腹部呼吸;出現吁吁的喘鳴聲、呼吸節奏變快、嘴唇發紫等,自然就得盡速前往急診救治,不建議再多做觀察,以免自己誤判而釀成憾事。 《延伸閱讀》 .疲倦、夜咳、喘不過氣?醫籲日常留意心臟衰竭徵兆! .婦胸悶、易喘原以為是肺不好,檢查竟是心絞痛!醫籲3症狀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5 醫聲.醫聲要聞
新生兒常因「這睡姿」猝死 專家籲1歲以下禁用枕頭/來不及長大的孩子3
國內少子化問題嚴重,新生兒高死亡率為重要因素之一,「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資料顯示,在新生兒死亡第三名原因為意外事故,許多幼兒因趴睡導致猝死。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張瑞幸表示,趴睡確實提高嬰兒猝死症風險,過去20多年來,兒科醫師積極推廣新生兒仰睡、一歲以下禁用枕頭等「安全睡眠環境」,希望減少悲劇發生。張瑞幸表示,欲防治嬰兒猝死,安全睡眠環境是一大關鍵,應該避免讓寶寶趴睡。許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趴睡將提高新生兒猝死症發生的風險,原因為趴睡時睡得比較沉,當身體出現不良狀況時,自行醒來機率較低,再者軟墊或枕頭也可能影響呼吸順暢度。在母嬰親善醫院評鑑項目中,其中一項為醫師必須在寶寶出院之前,清楚教導家長安全睡眠環境的觀念,儘管宣導多年,但張瑞幸無奈地說,還是會聽到家長提問「怎樣趴睡比較安全?」、「用有洞洞的枕頭可以趴睡嗎?」、「寶寶一定要趴著睡,才能睡得好。」張瑞幸補充,安全睡眠環境還包括睡眠區域不可有任何鬆軟物件,例如枕頭、玩具、被褥、毯子等。床單要鋪平整,床墊堅實,不可採用容易塌陷的材質,確認沒有任何東西會蓋住或卡住嬰兒的頭部。再者,嬰兒睡覺時,應與家人同室,但不同床,避免讓嬰兒睡在沙發椅或大人床上,也不要讓嬰兒趴睡在大人身上。如要保暖,建議穿睡袋型嬰兒睡衣,或用包巾包裹並露出手臂,不要蓋上棉被或毯子。
-
2023-06-06 醫療.精神.身心
趴睡也有助養生!物理治療師指注意2重點 睡得好降慢性病發生率
睡姿影響人體結構、身體健康,其中有許多研究認為「趴睡的睡姿」有助人體健康,甚至有助改善許多疾病。前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提出好處,並教大家如何趴睡對身體更有幫助。 良好趴睡也有助養生!睡得好也助降慢性病發生率。 簡文仁表示,趴睡據許多醫學研究,也認為是個良好的姿勢,日本高齡100多歲的醫師-日野原重明 就相當鼓勵趴睡。 良好、不違反人體結構、身體躺在床上的趴睡睡姿,據研究可有助於呼吸順暢,並減少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機率。人在正躺睡眠時,懸雍垂和會厭軟骨因受地心引力影響下垂,就有可能影響呼吸、引起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特別是肥胖者等風險族群。趴睡就有助暢通呼吸道。而若趴睡這個姿勢對自己是習慣的、睡得更好的,自然睡醒也有助神清氣爽、睡醒後更有精神,自然也能減少身體慢性發炎,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不過簡文仁也提醒,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會有自己習慣的睡姿,除非是睡得太離譜、或以不良的姿勢睡覺,例如躺在沙發、頭下腳上等,否則一般而言正常的睡姿對人體沒有太大的影響,沒有所謂的「標準睡姿」,只要睡得著、睡得好,依照自己的習慣進行即可,不用做太大的改變,以免換個姿勢反而睡得不舒服。 良好趴睡姿勢有助健康,物理治療師指2重點! 簡文仁指出,趴睡這個睡姿若民眾有興趣,可試著用枕頭或棉被將頭部、胸部墊高,以維持人體正常結構姿勢,並讓臉部露出以利順利呼吸。 另外,睡覺時的呼吸方式也和睡眠息息相關,簡文仁建議,可先練習腹式呼吸,吸氣時肚子鼓起,吐氣時肚子收起,如此可將空氣吸到更深層,也讓氣吐得更順暢,並且有助增加肺活量,也有利於交感神經放鬆,更有助睡眠。而這也正是養生觀念中常聽到的「氣沉丹田」。 常常失眠、睡不好原因多,盡早找出原因維護健康! 簡文仁也提醒,若常常發現自己睡不好、睡醒之後時常感覺腰酸背痛、越睡越累,建議檢視自己的睡姿是否不佳,進而導致這些情況發生,可透過調整睡眠姿勢改善。 另外也建議評估,是否有可能為其它因素所引起,例如枕頭太硬、空氣太悶等環境影響,或睡前使用手機等睡前習慣不良、或是容易腰酸背痛等身體結構影響而難以入睡、或是本身有不寧腿等疾病在身影響睡眠、還是睡前思緒不停壓力過大而影響到睡眠,若有需要都可以至身心科、睡眠中心、復健科等進行了解,找出睡眠問題相關原因。 《延伸閱讀》 .趴睡也會對身體帶來影響?物理治療師教4撇步,睡得更健康! .打呼簡單捲舌頭有助改善!醫:3情況早治療,防中風等疾病。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5-30 醫療.骨科.復健
快步走比散步更能舒緩腰痛 專家告訴你下背痛如何改善及照護
【本文重點】腰痛是全球殘疾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有6.19億人患有腰痛,而到2050年預計將增至8.43億例。就坐姿而言,坐在稍微前傾的位置是最糟糕的,而應坐在能夠保持腰部正常曲度並減少椎間盤過度負荷的椅子上,每20或30分鐘需起來走動90秒。定期進行核心練習,例如運動腹肌和背肌,可緩解腰痛。快步走是最適合治療腰痛的運動之一,可以讓脊柱以非常自然的方式移動,而側躺睡可減少脊椎扭轉,使用枕頭讓頭部和背部呈現適當角度可支撐頸部減輕下背痛。--by ChatGPT你有腰痛的困繞嗎?事實上腰痛是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一項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雪梨大學進行,刊登在《柳葉刀風濕病學》(Lancet Rheumatology)期刊的研究顯示,截至2020年全球有6.19億人患有腰痛,而到2050年患病人數將可能增至8.43億例。該如何減緩下背部疼痛?以下為常見問題的解答。久坐對下背部危害大英國脊椎專家Caspar Aylott表示,就給脊椎施加負荷而言,最糟糕的做法是坐在稍微前傾的位置。他指出像這樣坐幾個小時對背部來說是最糟糕的,它會使通過你脊椎的力量加倍。Aylott建議,確保你有一張能夠保持腰椎正常曲度的椅子。一把好的椅子會在腰部後方有一個腰墊,以幫助保持我們腰部的自然曲線,減少椎間盤的過度負荷。接下來是每20或30分鐘,起來走動90秒,做一些伸展運動。這樣的小細節非常重要。運動能緩解腰痛嗎?Aylott指出,證據支持進行簡單的核心練習,即運動你的腹肌和背肌。關鍵是要定期做這些小運動,例如早晚各10分鐘,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他表示,瑜伽和皮拉提斯也有充足的證據顯示有助於緩解症狀。他推薦的運動包括仰躺並稍微提起頭和身體,以感受腹肌收縮。另外,平板運動對腹部強化也非常有益。快步走可以維護腰部健康?骨科醫學專家Dan Kay表示,快步走是最適合治療腰痛的運動之一,因為它可以讓脊柱以非常自然的方式移動,像是向側面彎曲、旋轉等。當你快走時間越長,坐著的時間越少,你的腰痛就會越好。關鍵是你走的速度需要足夠使你的手臂擺動,這樣可以促進上半身的旋轉。如果你緩慢行走,脊椎就不會得到同樣的運動。腰痛的最佳睡姿為何?Kay指出,趴睡可能是引起背痛最糟的睡姿。相反,他建議嘗試側躺睡,夾著枕頭放在大腿或膝蓋之間,這樣你就不太可能交叉雙腿,造成脊椎扭轉。同時,支撐頸部對減輕下背痛同樣重要,所以使用枕頭讓背部和頭部呈現適當角度,以確保你的肩膀和脊椎保持中立。」若是選擇仰躺的話,Kay則建議可以把枕頭放在膝蓋下方,以減少下背部的緊張感,並防止背部出現彎曲。【資料來源】.In 2050, over 800 million people globally estimated to be living with back pain.10 ways to relieve back pain at home
-
2023-04-27 養生.生活智慧王
枕頭、床墊百百種,怎麼挑可以睡最好?復健科醫師群公開「6大挑選建議」
寢具不只是影響睡眠舒適度,挑得不好更可能引發身體痠痛等問題,也因此大眾對於寢具的挑選越來越講究,從枕頭的高度及種類、床墊的軟硬度,甚至到睡姿,都是大家關心的議題。到底該如何「正確睡覺」,才能確保隔天起床不會腰痠背痛呢?我們邀請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前復健科系主任周適偉醫師替大家解惑:枕頭、床墊百百種 該怎麼挑?周適偉醫師曾遇到一個病人告訴他,換了七、八顆枕頭,都還是睡不好,是不是可以推薦枕頭給他?或許大家也有一樣的經驗,尋尋覓覓想找到一顆「命定枕頭」,卻總是遇不到。周適偉醫師表示,如果你也跟上述這位病人一樣,嘗試過這麼多種枕頭,還是睡不好,那你可能要了解問題可能不是出在枕頭,而是你的脖子。一般講究寢具挑選的民眾,應該不會挑品質太差、太便宜的,在這個條件之下,周適偉醫師建議枕頭只要是記憶枕,而床墊挑選獨立筒種類,其實這樣就夠了。如果這樣還是睡不好,就要回過頭看看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出問題了。高一點?低一點?枕頭高度怎麼挑?除了種類之外,枕頭的高度也是挑選的關鍵之一。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就曾撰文解釋枕頭對頸椎的重要性,枕頭填補及支撐了人類在平躺時,頸椎與床之間的空隙,同時維持頸椎應有的弧度,如此一來平躺時,地心引力才不會讓頸椎弧度改變,或讓周圍肌肉在睡眠時無法放鬆。復健科醫師王偉全曾在節目上分享,挑選枕頭有四大原則如下:1.正躺時呼吸順暢在正躺測試枕頭時,要注意肩頸和脖子都要感到舒適,同時可以放鬆你的下巴和顳顎關節。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呼吸順暢,要可以感到呼吸可以一路直通胸腔,甚至到腹部。2.側睡時額頭到頸椎成一直線側睡如果姿勢不正確,可能對頸椎造成壓力,王偉全醫師提醒,可以請家人或朋友檢視自己在側睡的時候,額頭、鼻子、下巴、頸椎是否呈一直線。3.枕頭硬度要看枕頭的硬度是否適合,可以透過一個小動作測試:平躺後抱胸翻身,如果頭、肩、骨盆可以不費力同步翻身,整個人可以自然地滾動,這樣的枕頭硬度是比較理想的。4.枕頭高度枕頭的高度是否適合,則可以透過肌力測試來判斷,因為如果枕頭的高度不對,就會壓迫到頸椎,進而影響到手臂的力氣。測試方法如下:先平躺,將手舉起並稍微超過90度,請家人或朋友站在床邊,用手推受試者舉起的手,如果受試者的手維持很堅挺有力、無法被推動的狀態,則代表枕頭高度合適;如果受試者的手被推動了,則表示這顆枕頭可能並不適合。除了測試手臂力氣外,也可以透過測試胸椎力氣加以判斷。受試者先平躺在床上,雙手高舉並合掌,測試者從旁邊往另一側推動,如果無法推動,代表受試者的胸椎有力,也表示枕頭的高度合適;若被推動,則表示枕頭高度不適合。側睡、仰睡...怎麼睡最好?至於睡覺的姿勢最建議用哪種?周適偉醫師表示,其實最建議的是「側睡」,這和人體不對稱性有關,人體的骨骼具有不對稱性,在仰睡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感受到身體左右的不對稱性而影響睡眠。那麼為什麼建議側睡?因為一般人使用側睡的姿勢,是屬於最舒服的狀態,且不容易感受到身體的不對稱性,「順勢而睡」會出現問題的機會就比較少。參考資料:枕頭高度怎麼挑才不痠痛?2項肌力測試做決定失眠的癥結竟在頸椎!你以為枕頭只是躺下去很簡單?脊骨神經名醫:大多數人躺錯了【延伸閱讀】 戶外活動要小心!只是被「蜱蟲」咬,竟會要命...5月是好發期間,專家:做4件事預防
-
2023-04-24 醫療.消化系統
左側睡、右側睡有關係!研究建議「側這邊」可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
近來有研究顯示,睡眠的姿勢與胃食道逆流症狀的發生也有關,從日常生活下手,改變習慣,可減少胃食道逆流的傷害及困擾!近年來因為飲食型態的改變,飲食西化且外食人口增加,再加上都市生活步調緊湊,進食速度過快、缺乏細嚼慢嚥等種種因素,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病人逐年漸增。雖然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方式也愈來愈多,然而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仍是最基本的預防,甚至注意一下睡姿也能減少胃食道逆流的反覆發生,避免進一步造成食道的傷害。為什麼胃酸會逆流? 正常在沒有進食的情況下,下食道括約肌應該處於關閉狀態,而進食吞嚥後,括約肌會打開讓食物通過,讓食物經由食道進入到胃裡。但若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無法緊閉,則胃酸及食物就容易逆流,造成逆流性食道炎。 至於為什麼下食道括約肌會鬆弛?原因包括:1與生理構造相關,例如原本就有食道裂孔疝氣,使胃食道交接口鬆弛。2老化以及體質因素、懷孕。 當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又受到以下因素影響,就容易胃酸逆流,引發不適。 1飲食。例如吃太多油膩食物易導致胃排空時間延長;攝取甜食、薄荷、茶或咖啡以及吸菸、飲酒等。2飲食習慣不佳,時常暴飲暴食,吃完飯後立刻平躺休息,也會導致及加重症狀。3有一些動作例如:咳嗽、彎腰,會導致腹壓上升,或是因為肥胖導致腹壓及胃內壓力上升,都和胃食道逆流相關。4全身性疾病如硬皮症會導致食道蠕動變差,進一步導致逆流性食道炎。另外,乾燥症會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清除食道逆流物的能力也會下降。 左側臥睡姿 可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 一篇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系的 Jeroen Schuitenmaker博士擔任第一作者的研究,發表在2021年12月的美國胃腸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該研究主要是研究睡姿是否會導致夜間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研究使用睡姿監測儀來監測57位病人的睡姿,此儀器每10秒鐘監測一次,分為左側臥、右側臥、平躺或俯臥,並使用24小時食道酸鹼值測定(24-hour ambulatory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的方式來測量病人食道的酸暴露時間和胃酸清除所需時間。 研究發現,左側臥睡姿的病人,其食道胃酸暴露時間(acid exposure time)和胃酸清除所需時間(esophageal acid clearance time)均明顯較平躺及右側臥的病人短。而推論其原因,應是和睡姿不同時,食道和胃的相對位置改變有關。右側躺時,胃相對於食道的位置是在上方,若下食道括約肌相對鬆弛或暫時性放鬆時,胃內的食物或胃酸就更容易逆流至食道。因此會建議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在睡覺時,可盡量採取左側臥姿,盡量避免右側臥或平躺的睡姿,可減少食道胃酸暴露時間,改善胃酸逆流症狀,也進一步減少胃酸對食道黏膜的傷害。 胃食道逆流的診斷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主要是胃酸逆流及胸口灼熱感。而非典型症狀則很多,例如: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慢性咳嗽、胸悶、胸痛等。當有上述症狀醫師也懷疑時,可以安排檢查確認。 目前臨床上胃食道逆流最主要仰賴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的診斷,胃鏡可評估食道黏膜病灶、逆流性食道炎的嚴重程度,及是否有因食道反覆發炎而導致細胞變化(例如巴瑞特氏食道)。巴瑞特氏食道是因反覆胃食道逆流導致食道細胞轉化為腸細胞,也就是病理切片可見的腸化生,因若腸化生併有細胞異生,長期是有機會演變為食道癌。而除了胃鏡以外,國際建議的標準胃食道逆流診斷工具還有: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MII-pH(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及Bravo(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等。 胃食道逆流的藥物治療 而治療方面,通常先給予中和胃酸的「制酸劑」,若症狀無法改善,進一步會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藉由抑制胃酸來改善症狀,主要有兩種:組織胺阻斷劑(H2-receptor antagonist)和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質子幫浦抑制劑可藉由抑制胃的壁細胞膜上的氫鉀幫浦而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逆流性食道炎。目前PPI主要有esomeprazole、pantoprazole、rabeprazole、lansoprzole及dexpansoprazole等幾種。但是上述藥物長期服用仍須注意其副作用,例如可能會降低鈣、鐵、鎂等的吸收,增加感染風險,增加骨折風險等。 而嚴重胃食道逆流的病人目前也有更新的選擇,最新上市的Vocinti(Vonoprazan)為鉀離子競爭性酸抑制劑(P-CAB),比質子幫浦抑制劑有較快速、強力、穩定的胃酸抑制效果,不受食物影響,不經由CYP2C19代謝,對於嚴重難治型的胃食道逆流病人提供了另外的治療選擇。 難治型病人之非藥物治療方式 而針對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因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近年來也有非藥物的微創內視鏡治療方式可供選擇。例如近年來有一種內視鏡微創的手術方式: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Stretta),手術方式是藉由胃鏡帶入管線,中間氣球會將管線撐開,利用周圍的細針將熱能傳送到肌肉層,肌肉層會受熱腫脹,進一步增加下食道括約肌的厚度及食道下端的彈性,減少下食道括約肌不自主放鬆的次數,賁門口緊縮後,逆流症狀就會減少。 另外還有抗逆流黏膜切除術(anti-reflux mucosectomy, ARMS),是另一種內視鏡微創手術方式,藉由胃鏡切除賁門附近的胃黏膜組織,形成潰瘍,潰瘍癒合後的疤痕組織會將鬆弛的賁門口緊縮,而減少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的藥物使用,改善其症狀及生活品質。 另外的新型治療方式則是抗逆流黏膜燒灼術(anti-reflux mucosal ablation, ARMA),利用胃鏡下氬離子電凝術(Argon plasma coagulation)電燒賁門附近的胃黏膜組織,破壞黏膜後使其結痂,讓原本鬆弛的賁門緊縮,也可以改善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的症狀。 以上是近幾年來胃食道逆流非藥物治療方式的一些新選擇,病人適合哪一種,應由醫師根據每個人的病因及病況予以最適合的建議。 6招減少胃酸逆流發生(1) 盡量避免茶、咖啡、碳酸飲料、辛辣食物、高熱量高油脂食物。另外,甜食容易誘發胃酸的產生,也要盡量減少攝取。(2) 切勿吃飽後馬上躺下來睡覺。避免吃宵夜。若經常在夜間躺下休息時發作,則可以考慮使用較高的枕頭來減少胃酸倒流。(3) 維持良好進食習慣,吃飯時細嚼慢嚥,勿吃太飽、太快。(4) 患者應控制體重,勿著緊身衣物,腰帶勿繫太緊造成腹壓上升。(5) 戒菸、戒酒。(6) 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運動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預防因蠕動不佳導致的胃食道逆流。【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8期(2022-04-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2 名人.林頌凱
常換枕頭為什麼還是會落枕?名醫揭長期落枕5特徵及病痛原因
許多人都有過一覺醒來,突然被落枕襲擊的經驗,那種痛楚常令人完全無法低頭或是轉頭。事實上,大多數慣性落枕患者的肌肉經常處於緊繃狀態,每到夜晚帶著緊繃的情緒、沒有刻意放鬆過的身體入睡,自然睡眠品質不太好,引發落枕。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落枕,不免怪罪於睡姿不良、枕頭高低的問題。突然換了新枕頭的確會提高落枕風險,但究其背後真正的主因是:頸部肌肉使用不當導致勞損。像是白天長時間歪頭工作或開車、無意識的聳肩打電腦、滑手機姿勢不良形成烏龜頸,都會造成頸、肩、背的肌筋膜僵硬,甚至頸椎與胸椎交接處容易卡住,而在某天可能因換枕頭、睡姿不良觸發了落枕發生。有人幾乎不曾落枕,有些人則是常常落枕,常有患者問我:「我不知道換了多少枕頭了,為什麼還會常常落枕?」落枕從字面上看來和枕頭有關,實際上兩者的關連性不大。我常和這類患者說:「常常落枕不是枕頭出問題,而是我們的頸椎有問題。要做的事情是治療頸椎,可不是更換枕頭就能解決的。」落枕其實是長時間頸椎傷害的警訊。建議常落枕的人仔細觀察平常坐姿、站姿是否歪斜,有無經常歪頭的壞習慣。從過往的臨床觀察,落枕不完全只發生在臥室,有不少人習慣在客廳沙發小憩午睡,更有甚者當作一種人生享受,殊不知不當姿勢已對頸椎形成壓迫,風險更高。落枕,在西醫的正式醫學名稱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就中醫範疇則稱為「失枕症」。源於頸部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發生急性痙攣、拉傷,當身體姿勢歪斜,以致左右兩側的肌肉一邊過度伸長、另一過度縮短,頸部肌肉使用不當,長時間處於不正常收縮,導致頸部組織循環不良、肌群疲勞損傷,引起肌肉出現保護性收縮的急速痙攣,進而產生疼痛,以及轉頭、後仰的動作受限。因發炎反應在睡眠期間持續累積作用,枕頭、睡姿與夜半低溫問題,往往只是觸發落枕的最後一根稻草。此外,落枕與長期精神壓力過大,造成背部、頭部、肩頸肌肉緊張也有密切關係。落枕有幾個特徵:1.突然發生2.通常在單側患部3.有一固定痛點4.側轉、前俯、後仰皆感覺困難5.即便是如抬手臂、喝水的細微動作也會引發頸部疼痛,嚴重者的痛感可能會涵蓋到整個後頸部,甚至後腦勺。除了睡覺時間以外,頸椎在支撐頭部重量的同時,還承受著動態活動時的扭力,長年勞損將可能導致角度變形,以及骨刺增生、椎間盤突出的提早退化現象。因此,別再把落枕當作常見的身體小毛病,頻繁落枕絕對是頸椎病正在傳遞的警訊。未妥善治療狀況將愈來愈嚴重,若有手麻、反覆落枕的情況,還是要盡速就醫諮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1-18 醫療.骨科.復健
脖子痛會自己好轉嗎?專科醫師告訴你頸部疼痛怎麼辦
以往頸部疼痛比下背痛少見,但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工作環境的原因,每年頸部疼痛的病人數量正逐年上升,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雖然大部的頸部疼痛會自動好轉,但是全球十億人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有至少持續三個月的物理性頸部疼痛,所以當您頸部疼痛有合併下列情形者,需要進一步求醫和治療。 一、有神經學上的病變或缺失時(例如:手腳無力或感覺喪失),可能表示神經有受損。 二、持續疼痛且合併胃口不好、體重減輕、噁心嘔吐、發燒畏寒等現象時。頸部疼痛的症狀頸部疼痛大部份是頸部肌肉扭傷引起的,也有一部份是頸椎結構退化所造成的症狀,以下先依症狀來討論頸部疼痛。急性頸部疼痛 大部份的急性頸部疼痛是因為肌肉扭傷或肌腱受傷引起,來自急性外力衝擊(例如:車禍或摔倒等意外)或扭到脖子(例如:睡姿不正確造成落枕或提重物造成肌肉拉傷)。大部份輕微肌肉、肌腱拉傷會在數天或一週內自動好轉,只需保守治療,包括:冷熱敷、藥物、物理復健等。如果庝痛持續超過兩星期甚至三個月以上,而且還合併上肢疼痛和發麻時,就需要進一步檢查。慢性頸部疼痛 一、頸部疼痛合併肩膀手臂疼痛:往往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神經孔狹窄所引起的,這種疼痛可能突然發生或經過一段時間逐漸惡化,會合併上肩疼痛或手麻。頸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是依據疼痛的程度、神經根或頸脊髓神經受壓迫的情形來決定治療方針,大部份症狀是暫時的而且保守療法(例如:藥物、物理復健)即具療效,如果經過6至12週的治療後仍然無效,再行考慮手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是肩頸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會因咳嗽或打噴嚏造成椎間盤往正後方或後側邊突出會壓迫到神經根引起不適症狀;在臨床上,依據發麻的部位作為定位的參考,例如:頸椎第六節神經根病變引起手部大拇指發麻。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頸椎間盤突出病人除了麻的症狀外還伴隨感覺的喪失,有三分之一的頸椎間盤突出病人會肌無力。檢查包括臨床神經身體評估、頸椎X光以及頸椎磁振攝影等。二、某些動作或姿勢造成的頸部疼痛:由頸椎神經孔狹窄引起的疼痛,特色是歷時數年逐漸惡化而且與某些特定的動作或頸部姿勢有關,大部份的原因是來自頸椎關節退化。一般以保守療法為主,除非持續不能忍受的疼痛或功能受影響才考慮手術治療,而頸椎神經孔狹窄可能來自頸椎間盤退化變窄所造成,主要的症狀來自於單側的單一神經根被壓迫到,它的主要症狀是間斷慢性進展的頸部疼痛。三、頸部及上肢疼痛合併肢體行動不穏:疼痛從頸部延伸至上臂,有時候是一陣一陣地刺痛,還伴隨著手腳的行動不便,若是難以完成精細動作時,就要考慮頸椎狹窄是否已壓迫到脊髓神經,而造成脊髓神經的病變。而脊髓神經病變是屬於一種深層節段性疼痛,與神經根疼痛不同,比較不尖銳,也比較難定位出疼痛的範圍,經由檢查會發現節段性的肌肉萎縮以及深腱反射的改變。一般這些症狀進展很慢,疼痛可能是間斷性的,而肢體行動的不便會很慢地進展。保守療法可以解決慢性疼痛,但只有手術才能徹底解決脊髓神經被壓迫的情形以及肢體行動的不便。四、與時間有關的頸部疼痛:往往在清晨起床和晚間比較疼痛,而且溫暖的氣候可減緩症狀,病患往往伴隨膝或髖關節的退化,所以這種頸部疼痛有可能來自於頸椎關節退化。頸椎關節軟骨退化合併頸部疼痛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人,也適用一般的保守療法來治療。 五、除了以上情形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情形,例如緊縮型頭痛所引發的頸部疼痛,就要同時治療頭痛才能改善頸部疼痛的症狀。 六、非神經病變所引起的頸部疼痛:風濕性關節炎往往發生在頸椎第一節和第二節的關節,而造成脖子的僵硬和疼痛。風濕性泛肌肉痛、纖維肌痛症、僵直性脊椎炎等,病患會全身無力合併大腿和肩膀痛,血中發炎指數會增加,或常常合併清晨僵硬、睡眠問題和焦慮等其他問題。頸動脈剝離,常常是因為外傷所引起的,它的疼痛包括頸部和同側的頭以及眼眶痛,一般需進一步安排血管攝影、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確認。頸部腫瘤或放射線治療後所造成的頸部疼痛,往往會合併腦神經的痲痺與病變。治療方式 如果患者是頸椎退化性關節炎造成肩頸疼痛,而沒有明確的神經學變化,那麼保守治療,例如:熱敷、藥物(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復健等,再加上日常生活好好的保養(不要過度使用脖子、不要持續過久同一姿勢、多做舒緩的運動等),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如果神經壓迫嚴重,或引發嚴重的神經學變化,那麼就必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了。手術治療:經藥物或物理治療三個月以上,仍無法改善神經症狀或持續性神經功能喪失,疼痛明顯加劇,醫師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一般而言,手術的方式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即從前方開刀及後方開刀。從前方開刀( Anterior Approach) 適應症:如為頸椎椎間盤突出、骨刺壓迫等,就可以考慮從前方來達到減壓的目的。手術的方式包括前融合術、椎間盤切除術、骨釘骨板固定或是人工椎間盤植入等。 優點:傷口較小,組織破壞較少,也就是說手術後比較不痛,能夠早點下床活動等。 缺點:如同上述,傷口小代表的是手術時可看到的範圍就比較小,也就是說可減壓的範圍就相對較小;由於較精細所以需要的經驗也比較高。同時可處理的節數也相對較少。從後方開刀(Posterior approach) 適應症:一般來說,如果病灶從後面來的時候,例如:黃韌帶鈣化、關節老化,或是有問題的節數超過三節以上時,就可以考慮由後方來處理。手術的方式包括有:椎板切除術、椎板整型術、後融合術併骨釘骨板固定等。 優點:相對來說可以達到較大的減壓效果,對於整條脊髓本體可以達到連續性的減壓,同時可以一次處理較多節數的問題。 缺點:傷口較大,對肌肉及其他的軟組織破壞較多。術後一般來說多需臥床三至四天左右,術後的恢復期較長,部分病人長期會有脖子酸痛的問題。植入物的選擇主要是用於前融合術,主要可以分為固定用的自體骨、椎籠(Cage)、金屬釘及板、以及可以保留活動度的人工椎間盤。以下分別說明其各自的優缺點及適應症。 一、自體骨:一般是由本身骨盆腸骨取出一小塊骨頭來做為融合的材料。優點是融合的能力最好,缺點是增加手術的疼痛及感染機會,現在較少採用。 二、椎籠( Cage):主要的材質包括鈦金屬、PEEK、鉭金屬等,植入的目的是為了要融合。優點:取得較容易、不會增加病人額外的傷口及疼痛,融合的能力也很好。缺點:融合之後,比較容易引起上下鄰近活動關節的退化。 三、人工椎間盤:目前最新的植入物。優點:是目前最為仿真(人體椎間盤)的植入物,因為可以有限度地活動,也就是說可以保留手術關節的活動度,也比較不會造成上下鄰近活動關節的退化。缺點是價格太高,健保不給付;一個人工椎間盤的費用約需新台幣二十五萬左右。 而且對於年紀太大或過度退化的病變並不適合使用。依據衛福部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有限制性的開放給付,限制頸椎C4/5或C5/6節段使用,且該節段無椎間盤高度降低,禁忌症則包含(一)椎體後髓神經壓迫病灶,如後縱韌帶鈣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黃韌帶骨化等。(二)脊椎關節病變,如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三)明顯不穩定,如前屈、伸展(flexion-extension)側面X光椎體間位移3.5毫米(mm)以上,或脊椎側彎測量COBB角度11度以上的改變。(四)頸椎後突變形(kyphosis)或曾接受椎板成形術(laminoplasty)、椎板切除術(laminectomy)手術者。(五)骨質疏鬆、代謝性骨疾病或腎因性骨病變(bone mineral density(BMD)T—score分數小於負1.5)。 (六) 脊椎感染。(七)脊椎腫瘤。(八)對裝置材料過敏。(九)嚴重脊椎退化或同一椎節小關節病變。如何保養頸部? 針對高危險的工作族群,包括:長時間伏案的上班族、使用電腦螢幕、繪圖工作者……等,由於這些職業工作者長時間固定姿勢且容易過度使用頸椎,造成職業傷害,務必要特別留意頸部的健康保養。 避免不良姿勢:通常是指人體頸部前屈超過20度,後仰超過5度,或者過度扭轉的姿勢。另外也要避免頸、肩部長期固定姿勢,因為頸部肌肉會一直處在緊繃的狀態,而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讓頸、肩部的肌肉容易疲勞。 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運動可以強化肌力、改善體能、增進呼吸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骨質密度、增進睡眠品質並紓解壓力。運動的選擇以全身性的有氧運動為佳,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散步、快走、游泳、 跑步等。(本文轉載自振興醫訊)
-
2023-01-03 醫療.骨科.復健
睡醒落枕脖子痛、背也痛?美國專家教你4招改善不適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大早睡醒落枕超痛!為什麼會這樣呢?據《CNN》報導,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臨床醫學副教授羅傑達斯古普塔(Raj Dasgupta)表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枕頭不適合,或是睡姿不良,尤其趴睡會迫使脖子長時間傾斜,導致下背部因重力而向內拱起,造成頸部和背部疼痛。並提出4招改善頸椎痛與背痛。頸部疼痛可能肇因於壓力、姿勢不良、低頭族、運動傷害、車禍與其他事故,以及纖維肌痛症等慢性疾病。但你是否忽略了罪魁禍首——睡眠方式呢?達斯古普塔說明:「一般來說,當你因頸部疼痛醒來時,通常是枕頭不適合你,或你睡覺的姿勢加重了頸部疼痛,或者兩者都是。」睡姿決定怎麼選枕頭美國物理治療協會發言人珂琳洛爾(Colleen Louw)建議選擇一個能夠支撐頸部自然曲線的枕頭,並且與物理治療師討論導致疼痛加劇的原因,還有哪些睡姿才能睡得安穩。1、仰睡-對脊椎是最好的仰睡或側睡最適合預防頸部或背部疼痛,因為這兩種姿勢都有助於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線。達斯古普塔表示,理想的睡姿是仰躺在枕頭上睡覺,人的視線剛好能夠直視天花板,這樣代表脖子可以保持在固定位置,「如果枕頭太蓬鬆或太大,那麼你的頭就會向前彎曲,容易導致一些健康問題。」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睡覺時單手托住頭部,會明顯增加人的頸部和肩部疼痛。洛爾建議仰躺睡覺時,試著在膝蓋下墊一個結實的枕頭或墊子,在睡覺時膝蓋稍微彎曲,有助於保持血液流動以避免背痛。2、側睡-硬枕比軟枕好只要保持頭部和頸部與身體其他部位對齊,基本上沒有大問題,因此挑選合適的枕頭就是是重點。2010年一項關於側睡者的研究發現,睡在羽毛枕上的人,比睡在乳膠枕頭上的人更頻繁醒來,從而破壞睡眠質量。因此,達斯古普塔建議側睡者選擇結實的枕頭,這樣可以在睡眠期間穩定頸部。由於頭和床墊之間會有縫隙,好的枕頭應要起到填充與支撐的作用。洛爾表示,想要將頭部、肩膀、臀部和膝蓋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可在膝蓋之間使用一個枕頭,並將手臂放在胸前或腹部,以防止肩膀向前滾動、在睡覺時轉動脖子。這個睡法可讓血液流過關節與神經,避免疼痛。3、趴睡-最傷頸椎背部專家不鼓勵趴著睡覺,羅傑表示,趴睡會迫使脖子長時間向一側傾斜,導致下背部因重力而向內拱起,造成頸部和背部疼痛。他建議趴著睡的人應該盡量過渡到側睡或仰睡。同時也可嘗試使用專為固定頸部而設計的頸枕。在身體兩側塞上結實的枕頭、捲起的浴巾或毯子,或一個長長的抱枕,以防止睡覺時翻身俯臥。頸椎背痛靠4招改善1、熱敷或冰敷:如果因頸部疼痛醒來,最好的方式是熱敷和冰敷,專家推薦洗個熱水澡放鬆頸部肌肉,可減輕疼痛並改善活動範圍;或是使用冰敷袋,並交替使用加熱墊和冰塊,記得不要一次超過 15 分鐘,但可以每小時敷一次。2、按摩:按摩頸部的肌肉和肌腱可以增加血液循環並緩解肌肉緊繃,多嘗試不同的按摩技巧,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3、活動和伸展:頸椎疼痛時雖然應該避免劇烈活動並限制會加重疼痛的活動,但專家仍鼓勵適度步行和四處走動,因為完全臥床休息恐會導致頸部和背部僵硬疼痛持續更久,伸展時也記得動作要輕柔,以免讓狀況變得更糟。若有專業醫護或物理治療師指導更有助於減少僵硬和疼痛。4、運動:研究表明,運動比起其他非侵入性措施(如按摩、針灸、瑜伽或放鬆技巧),能夠更好地改善睡眠引起的頸部疼痛。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慢性頸部疼痛患者增加運動量時,有助於改善情緒和睡眠。原文出處:https://edition.cnn.com/2022/12/07/health/neck-pain-sleep-wellness/index.html【延伸閱讀】睡眠對心血管影響大 除了時間還有「這些」要注意!難入睡、太早醒 五種原因造成睡眠障礙,你踩雷了嗎?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
2022-11-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大S汪小菲床墊銷毀直播…你家的床墊多久沒換了?一睡十幾年恐睡出病
大S、汪小菲的離婚生活費爭討戲碼,昨天發展到全台觀賞床墊銷毀過程的直播(》看詳細)。先別管別人睡的床墊到底是來自瑞典有170年品牌歷史、要價近千萬的Hästens,還是市價約10萬的英國SLEEPEEZEE,反正都不會是尋常人家買的床墊。看完熱鬧,不如來關心你家的床墊是否很久沒換了?再好睡的床墊也有壽命,業者建議至少每五年更換一次,以免在潮濕氣候下長黴危及健康。床墊一睡十幾年,睡出病不自知幾年前有一個病例是這樣:一名40多歲男性接受健康檢查時,被醫師強烈懷疑罹癌,X光檢驗發現肺葉有一塊桌球大小的腫瘤,立即安排開刀,但開胸後,醫師當場呆了,因為那不是腫瘤,竟是成塊的黴菌,問題就出在十幾年沒換的床墊。原來是患者居家環境潮濕,未做好除濕的結果,除了恐怖的壁癌之外,床墊底下竟然佈滿了一大片的黴菌斑點……》看詳細雖然上述是極端案例,但如果剛好是免疫力較差的人,難保被黴菌趁虛而入。許多人家裡床墊一用十幾二十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但台灣環境潮溼悶熱,居家很多物品易長黴,因此一定要勤於除濕及清潔替換。家居品牌HOLA特力和樂曾受訪表示,床墊應至少一個月清潔一次,可使用除螨機清潔表布,將孳生的細菌清除。並建議最好加上全包式保潔墊,每五年更換一次,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睡眠品質的好壞,撇除自身可能的疾病之外,適合的床墊與枕頭絕對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部長詹益聖曾受訪建議,挑選床墊或枕頭時,務必要實際試躺至少3分鐘以上,才比較能夠感受床墊受力後的變化,尤其要觀察脖子、腰部的支撐度是否足夠,床墊是否會陷下去很多,以及腰椎部位是否舒適,並且應選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業者也建議,注意床墊表布與邊布的透氣性,才能有效散熱,具有抗菌防螨效果的表布尤佳。寢具清潔 定期清洗+紫外線殺菌不可少枕頭、床包等寢具也是一樣,不要用到壞用到爛才要換!寢具專家郭永興曾受訪指出,當棉花製作的枕頭出現硬化、乳膠枕有脆化、發黃等情況,就是使用年限到了,如果繼續使用,頸部懸空反而有礙身體健康。一般來說,棉花心的枕頭壽命最短,因為長期吸附人體的汗水和皮屑,較易卡塵蟎;乳膠枕最為天然、抗菌,密度越高,支撐力越好,使用年限約8到10年。清潔方面,床包、枕套、被套最好每7到10天清洗一次,如做不到至少一個月也要清洗一次。醫師還建議多多利用太陽的紫外線殺菌,棉被約15天曬一次太陽,每次約曬1小時,每半小時翻一次面。常見的天絲、純棉材質可適度曬太陽,但是蠶絲和羊毛被只能陰曬,不能直接曝曬陽光。【資料來源】.床墊怎防潮?業者:建議5年換一次.你家多久沒換?床墊發霉讓他肺長滿黴菌.睡姿不良、床墊不對,讓你睡到腰痠背痛!挑對床墊這個指標很重要
-
2022-11-10 焦點.元氣新聞
半夜肋骨突劇痛到受不了送醫 43歲男星阿Ben病因曝光
43歲阿Ben(白吉勝)與40歲藝人徐小可(許暐翎)結婚12年,育有兩子一女,今(10)日凌晨阿Ben突然在IG發文,表示自己睡到一半時右側肋骨、右胸突然感到劇烈疼痛,最後痛到受不了趕快請老婆送他去醫院急診室。對此徐小可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所幸阿Ben檢查結果不是危險的狀況。阿Ben今早發文說明半夜掛急診的緣由:「事情是這樣的⋯晚上一如往常,我們大概11點多準備要睡了,大約在凌晨時,我的右側肋骨開始劇烈疼痛。那種痛是未感受過的疼痛感,甚至還伴隨著呼吸、蔓延至右胸。」起初,阿Ben想是不是因為睡姿不對才導致抽筋,原本想說走一走、做做伸展應該就沒事,「一直忍到2:30我真的痛到受不了,才把小可叫醒請她帶我去醫院。」他感謝小可即時決定帶他去醫院掛急診,進行抽血、照X光片,同時也不忘感謝醫護人員的貼心協助與解說,讓他不那麼害怕。阿Ben忍不住感嘆,如今自己已經43歲,認為真的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健康,「以前不善待自己身體⋯現在真的要改變作息,只要願意現在開始⋯相信一切都不會太晚。」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徐小可說忙到5點多才睡,也很感謝醫護人員,「醫院該做的檢查都做了,也有吃止痛藥,抽血檢查結果已排除一些危險狀況,像是心臟主動脈剝離或血管剝離以及肺炎,醫生研判可能是肌肉拉傷,現在就是回家持續觀察。」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曾受訪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慢慢流失,成年人30歲後就該注意有肌肉退化現象,若無運動習慣者,肌肉質量每年減少1%,肌力每年減少2至4 %,而肌肉萎縮大多無症狀,40至60歲可能會經常腰痠背痛或肌肉拉傷的狀況。如何改善肌肉拉傷或退化現象?周明文說運動與飲食均衡是不二法門,運動以阻抗訓練(重量訓練)最為有效,建議每周至少運動1至2次。阻抗訓練包括大肌肉群及核心肌肉群,前者可利用健身器材、彈力繩、握力球甚至水瓶等進行訓練;核心肌肉群則建議作核心運動,如蹲馬步,橋式等。而在飲食營養方面,每公斤體重每天應該吃1.2到1.5公克的蛋白質。蛋白質來源如肉類、雞蛋、起士、牛奶、豆腐、豆類、堅果等。另外應補充維生素D,除了可以調節鈣、磷的平衡外,對於維持肌肉功能、肌肉強度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不過周明文也提醒,患者若本身有心肺方面疾病,則應請教醫師後,再選擇適當的運動。
-
2022-10-10 醫療.骨科.復健
元氣課挑戰系列/告別烏龜頸!專家教3招緩解肩頸痠痛
● 久坐姿勢不良,適時起身動一動● 依可接受的痠痛度做搓揉和調整● 若疼痛麻暈暫停動作,就醫求診久坐、打電腦,身體痠痛怎麼辦?愛迪樂物理治療所所長陳胤甫說,如果有肩膀僵硬、頸部疼痛症狀,大多是因為使用電腦姿勢不良、緊盯3C造成肩胛骨往上抬,導致頸部及斜方肌出現疼痛問題;有時睡姿不良也會引起頸部痠痛。建議平常打電腦要挺直背部貼椅背,可利用空檔時間,簡單做3組動作緩解不適,跟烏龜頸、厚肩膀說再見。活動之後,若有疼痛麻暈應先暫停求醫。5分鐘緩解肩頸痠痛動作1:放鬆枕骨下肌群雙眼平視前方,雙手拇指放在枕骨處,找到痠痛點輕壓、往外搓揉。輕輕搓揉按壓10下,壓到有點痠痛就是適合強度。動作2:放鬆頸部伸直肌群把右手放在脖子後方靠近頸部髮線處位置,拇指朝下,幫頸部的垂直肌肉做左右輕輕搓揉動作,10下為一組。再換左手放在脖子後方進行搓揉,慢慢緩解頸部累積的壓力。動作3:放鬆上斜方肌身體固定,找到肩膀會痠痛的一側,若是右側,先將左手向上跨放到右側肩膀上,用手指輕壓肩胛骨的位置,由後往前輕輕搓揉。動作示範/愛迪樂物理治療所所長陳胤甫元氣網「元氣動起來」邀請愛迪樂物理治療所所長陳胤甫示範5分鐘緩解痠痛運動。緊接著還有手腕伸展運動及針對辦公室自我矯正運動等,適合久坐久站、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族群。想知道更多運動資訊,上線登入元氣網就能免費觀看。
-
2022-10-10 焦點.健康知識+
左側睡能減少胃酸逆流!哪種睡眠姿勢最健康?專科醫師這麼說
讀者william480113在2022-9-29在側睡能預防老人痴呆?的回應欄留言:「林教授,您好:文中所謂的側睡是有分左或右嗎?前天同學傳來,睡左側好處:(1)淋巴系統排毒-由於人體主要的淋巴系統位於左邊,靠左側睡可以藉由重力減輕血液和淋巴引流的壓力,促進淋巴過濾廢棄物。(2)有益心臟功能-靠左側睡可以改善心臟血液循環,減輕心臟壓力,促進主動脈血液流出。(3)幫助消化-靠左側睡能避免胃酸逆流進食道, 也使大腸廢棄物更容易進入下結腸,有助醒後排便 。(4)結構觀點-靠右側睡,人體的胃部容易對胰臟造成壓迫,阻礙其功能。(5)促進脾臟功能-睡左側有助血液回流脾臟,脾臟有淨化血液的功能,能提升免疫力。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嗎?謝謝!」在這五點裡面,只有第三點算是部分正確,其他4點則都是沒有科學根據。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只會討論「左側睡能避免胃酸逆流進食道」。(註:「避免」是錯誤用詞;正確的說法是「減少」)這位讀者附上的一篇文章是2018-9-20發表在元氣網的你是左側睡還是右側睡? 這種睡姿容易引發癌症。這篇文章總共有六段,但後三段卻是跟睡覺姿勢毫不相干,所以文章的標題雖然吸睛,但卻是以偏概全。不管如何,文章的前三段是:(1)睡覺的姿勢影響你得癌症的機率?睡眠醫生江秉穎,日前出版新書「自己的睡眠自己救」。他在書中指出,根據美國研究,習慣右側睡的人,容易引發食道癌。(2)江秉穎指出,睡姿以放鬆為宜,每個人根據自己感到舒適的狀態來調整。會打呼者或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一般以側臥為宜。(3)但有些研究報告提供不同身體狀況者參考,根據「美國腸胃科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長期身體右側臥,容易引發食道癌,因為胃部比食道位置高,食道與胃相接的肌肉變得鬆弛,胃酸回流容易造成胃病,甚至流進食道,使食道酸性時間變長,而左側臥的食道酸性時間最短。《美國腸胃科醫學期刊》總共發表了三篇跟「左側睡能減少胃酸逆流」相關的論文。1999年:Influence of spontaneous sleep positions on nighttime recumbent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自發睡眠姿勢對胃食道逆流病患者夜間臥位逆流的影響)。2000年:Effect of different recumbent positions on postprandi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normal subjects(不同臥位對正常人餐後胃食道逆流的影響)2022年:Associations Between Sleep Position and Nocturn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 Study Using Concurrent Monitoring of Sleep Position and Esophageal pH and Impedance(睡眠姿勢與夜間胃食道逆流之間的關聯:一項同時監測睡眠姿勢和食道 pH 值和阻抗的研究)。這三篇論文的確都表明「左側睡能減少胃酸逆流」,但卻都沒有提起「習慣右側睡的人,容易引發食道癌」。我花了幾乎一整天的時間搜索,也搜不到有任何研究聲稱「習慣右側睡的人,容易引發食道癌」。所以,很顯然,此一說法應該是名醫的想像力太過豐富。其實,名醫所講的另一句話才是最重要的,但可惜它既不危言聳聽,也不天花亂墜,所以不會有人有興趣分享轉傳。這句話是「睡姿以放鬆為宜,每個人根據自己感到舒適的狀態來調整」。是的,「根據狀態調整」,而且這種調整是自然發生的,而不是可以用意志力控制的(睡著了還會有意志力嗎?)。不信的話,請看上面那篇2022年的論文。在這項研究裡,接受調查的57 名志願者都有佩戴一個記錄睡覺姿勢的儀器,而結果發現他們的睡覺姿勢是仰臥,右側臥,左側臥,差不多各佔三分之一的時間。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睡眠醫學專科醫生Atul Malhotra在接受Snopes訪問時說:「大多數人輾轉反側,因此僅以一種姿勢睡覺通常是做不到的。」那,您還需要煩惱哪一種睡覺姿勢最健康嗎?您還要相信名醫說的「習慣右側睡的人,容易引發食道癌」嗎?原文:右側睡容易得癌,名醫說的
-
2022-07-0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痛苦的經驗學習教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療人員的省思」。一位放射師在自己的小孩皮膚病時而復發無法以西醫的治療得到滿意的結果時,聽信一位醫師的建議「喝蛇湯」,雖然半信半疑,但愛兒心切,就試了這方法居然得到根治,也因此回想自己也聽過一些不是西醫確證有效的睡姿、飲食方面的改變可能有助於尿道結石的報導。一位腫瘤科醫師想起自己二十幾年前沒有救活的病人,寫出自己當時可能犯下的錯誤所做的省思令人佩服,我們也邀請一位在美國的資深腫瘤科醫師對這位醫師的省思所做的客觀的評論。醫療團隊能有機會以更開放的態度檢視其他醫療的可能性,或分享自己對過去所犯錯誤的檢討,可以使自己變得更謙虛。【延伸閱讀:醫病平台/同理心病人的感受,讓症狀獲得改善!】【延伸閱讀:醫病平台/對不起!醫生叔叔猜錯了!】讀吳醫師的文章,可能比他虛長幾歲,也是血液腫瘤科醫師的我,有些感觸。特別是,我覺得文章好像太早結束;因此,不腆己才,作此續篇。醫生選擇治療不是用「猜」的血液腫瘤科病人接受化療之後,因為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白血球降低是預期的反應,特別是血癌病人的骨髓已經不正常,化療後的白血球數值可能低到幾乎不存在的程度,並且需要好幾週的時間才能恢復。即使我們把這樣的病人放在無菌室裡,也無法保護他們不發生「嚴重中性白血球低下發燒症」(Neutropenic fever)。吳醫師的文章已經説明醫生在這樣的狀況下,身體檢查的重點,包括口腔與肛門,人工血管埋置處有無感染徵兆;胸部X光有無肺炎;尿液檢查有無尿道炎。在精要的病史分析與身體檢查的同時,血液及尿液標本也已經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送檢,廣效抗生素應該在最短時間內啟用。一半以上的嚴重中性白血球低下發燒症病人臨床上沒有明顯的感染源。我們知道病人發高燒是因為在與某種微生物做戰,但是卻沒有能打仗的士兵(白血球),而只能靠選擇精準的武器(抗生素)來擊敗敵人。吳醫師根據臨床抗生素使用指引(guideline)選用廣效抗生素;並非用「 猜」的,而是如吳醫師的解釋:因為細菌感染比較可能在短時間內致命,而黴菌感染則通常是慢慢燜燒型的臨床過程,如果血液、尿液培養沒有結果,而用了廣效抗生素兩三天後,病人仍持續高燒,就會考慮加上抗黴菌藥物。這個病人在發燒三天後就發生敗血性休克死亡,誠屬不幸,也很不尋常。病人失蹤失聯這位15歲青少年的血癌病人的整個病史並不是罕見。我過去也有不少個病人在治療達到疾病緩解之後就跑去使用民俗療法;當疾病惡化,再度回到醫院時,常常是病入膏肓,藥石罔效了。在台灣行醫時,這樣的狀況幾乎每週都會碰到。當然西醫對於很多癌症是沒有太多有效的二線或三線用藥,但是,碰到有高治癒率的癌症,如果病人及家屬失蹤失聯,可能就喪失了癌症治療的最佳契機。兒童及青少年的急性血癌,特別是淋巴球性血癌有八九成的治癒率。這位15歲少女的死亡,的確令人非常惋惜。從這個病案(相信類似病例是並不少見的),我們需要反省及尋求改善的第一件事是-加強對病人及家屬的教育,並且設立鍥而不捨的追蹤制度,挽回失蹤失聯的病人。台灣近年來有個管師制度,相信這不是困難的事。醫療是藝術,不能完全依照診療指引很多人説每年七月要避免生重病或動手術,因為這個時候醫院有許多醫學院剛畢業的、沒有經驗的年輕醫師。美國病人在初診看醫師之前需要做的功課之一,是查看這個醫師的經驗資歷;這正是説明了醫療不能全盤依照教科書,或健保的「用藥指引」。好醫師或是有經驗的醫師,是能看到每個病人的病獨特之處,為病人選擇最適時、適當的治療。如果這位15歲的病人是給吳醫師的較資深的同事照顧的,會不會早早就看出黴菌感染的可能性而提前用藥?畢竟,因為化療藥及高劑量類固醇的治療,念珠菌在急性淋巴球血癌病人不是太罕見,這樣的感染也常常會有一些臨床上的蛛絲馬跡。美國有句常用的諺語「 Hind sight is 20/20. 」,中文的意譯是「事後諸葛」。資深的醫生會不會比較不受到 guideline的束縛?話說回來,這個病人從發燒到去逝只有短短三天的時間,可能神醫也都無回天之術。健保的醫療約制旨在防範醫療浪費,有時候卻限制醫師、甚至處罰醫師做該做的事幾年前在台灣工作時,看到同事可能因為檢驗項目或用藥被健保刪除給付而要寫申報,希望健保重新考慮,否則,不僅被核刪的項目沒有給付,醫院還可能被罰該項目幾十倍的錢。我看到同事為了一個血鉀檢驗被刪要寫報告;試想醫師在百忙當中要仔細翻閱病歷,寫報告,為什麼開立血鉀檢驗。這樣的制度是遏止醫療浪費的重要手段之一;這讓醫師在開立各種檢查或處方時,至少想個兩次,才不會落入被核刪、寫報告的陷阱。這個15歲病人的病程及結果牽涉到「 用藥指引」。而用藥指引往往結合在健保給付規範裡。吳醫師在選擇抗生素時,並沒有顧慮到健保給付問題;但這是每個在台灣執業的醫師不得不常常思考的問題。健保的用藥指引是否全都合理?是否與時更新?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醫生想要開的處方不在健保給付的規定(也就是不符合用藥指引),醫生跟病人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放棄該處方或是自費用藥。用藥指引 guideline指導年輕醫師如何用藥,但是應該與時更新,並且給予醫師一些因病人的特殊狀況做調整的空間,才是鼓勵醫師給病人最佳照顧之道。結語醫生在漫長的行醫生涯,難免有治療失敗的例子。吳醫師將自己多年前的失敗的病例公諸於世,應該得到喝彩。有些失敗例子是完全無法迴避的,有些則是可以在痛苦的經驗裡學習教訓,所以下一個類似的病人才能有好的結局。我相信這也是吳醫師沒有寫出來的最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