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睡姿
共找到
85
筆 文章
-
-
2020-12-10 科別.骨科.復健
現代人通病!腰痠背痛應冰敷還是熱敷?復健科醫師揭「正確使用時機」
現代上班族由於工作時間相當長、生活壓力又大,當壓力來襲就容易緊張,一緊張起來、肌肉就不易放鬆,因此,「這裡痠、那裡痛」對許多人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腰痠背痛久了不處理,放任肌肉緊繃與疲勞,將會變成慢性疼痛,嚴重甚至會演變成肌肉發炎,千萬不可忽視!久坐、少動、姿勢不良 痠痛三大主要元凶除了長期姿勢不良會影響痠痛,若久坐不動、缺乏運動,也是促成痠痛的殺手。若你認為痠痛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痠痛早已不是老人的專利,而是大家都曾經有過的經驗。至於不喜歡運動的人,體內新陳代謝也會逐漸變慢,使得體內廢物不易排除,於是痠痛也會跟著繼續積存,因為肌肉痠痛代表新陳代謝的廢物(乳酸)囤積在體內,唯有增加新陳代謝,乳酸才能順利排出體外,才不會引起痠痛。腰痠背痛除內科疾病 大部分因姿勢不良引起既然痠痛如影隨形,到底身體哪些部位最容易痠痛?根據醫學研究,80%的人一生當中至少有一次腰痠背痛的經驗,由此可見,在身體各部位痠痛的情況來說,又以腰痠背痛最為常見。有的人猛然彎腰,突然造成急性腰扭傷,俗稱「閃到腰」,痛到無法站起來!「腰痠背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相信這一句話能夠充分表達患者的痛苦心聲。復健科醫師武俊傑表示,腰痠背痛發生的原因,除了少部分是因內科疾病如腸胃不適等引起之外,大部分是因日常生活姿勢的不正確,或因老化形成的骨刺,或受到外力傷害所引起,其中又以不良的日常生活姿勢、不正常的動作,導致腰背部承受過度壓力引起者占大多數。 此外,包括肌肉韌帶拉傷、骨刺或椎間盤軟骨突出症等,還有如運動傷害、提重物、久坐,甚至是咳嗽、打噴嚏等,都可能導致急慢性腰痠背痛,尤其是久坐不動造成的腰痠背痛,也有與日俱增的趨勢。冰敷、熱敷依部位腫脹與否決定 冰敷助消腫止痛腰背部就如支撐房子的樑柱,一旦腰背部初期出現痠痛症狀,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與復健,經過10年或20年後再出現問題時,症狀將會變得嚴重,治療上相對棘手。許多人一遇到腰痠背痛時,便會馬上聯想到熱敷,但是也有人認為應該先冰敷,甚至有的人主張應該先冰敷24小時,更有人認為應該先冰敷72小時,到底熱敷與冰敷兩者誰先?還有應該敷多久時間才正確?武俊傑指出,要先採用冰敷或熱敷完全要看受傷部位是否有出現腫脹的清況,如果有腫脹必須先冰敷,因為冰敷的目的是要讓血液循環變弱一點,可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因此,若屬於急性拉傷或局部拉傷,最好先採用冰敷,等到已經消腫之後,就應開始熱敷。至於要冰敷多久時間?武俊傑說明,完全要視消腫狀況決定,有的人很快的在一天之內24小時即消腫,即可接著熱敷;但是也有的人需要3天才會消腫,於是接著熱敷。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泡溫泉也可達同樣效果熱敷目的在於使患部附近的肌肉放鬆,並促進血液循環,使受傷部位得到舒緩,進而促進傷部癒合;若肉眼無法判斷是否有腫脹的話,一般在冰敷1天之後,即可接著熱敷。但是,如果因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會使肌肉變得緊繃,此時就應該直接使用熱敷,讓週邊肌肉放鬆,或者泡溫泉,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延伸閱讀: 腰痠背痛該掛哪一科? 醫師教你從對應位置分辨 腰痠背痛都是睡姿不良害的! 仰睡、臥睡、趴睡哪一種好?
-
2020-11-23 科別.骨科.復健
為何會落枕?需要馬上看醫生嗎?醫師教避免落枕3招
●突然換新枕頭,長時間歪頭工作或開車,增加落枕風險●天氣變冷,身體僵硬,也容易引發落枕●一般來說,落枕會在一個星期以內恢復一轉頭就痛,頸部僵硬,許多人都有過落枕經驗,常怪罪於睡姿不良,或枕頭太高或太低,果真如此嗎?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表示,突然換了新枕頭,確實會提高落枕風險,但主因仍是白天長時間歪著頭工作或開車。此外,天氣變冷,身體變僵硬,也較容易引發落枕。客廳、書房落枕風險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以為落枕只會發生在臥室,但林頌凱觀察發現,在客廳、書房落枕的風險更高,常有人在客廳看電視、滑手機,不自覺睡著了,拿小抱枕、沙發墊當枕頭,用不習慣,加上姿勢不良,很容易就落枕。林頌凱表示,落枕為單純肌肉拉傷,早上醒來,頸部疼痛,通常為單側,嚴重時連輕輕地轉頭,都會痛得唉唉叫,只能歪著頭,動作像機器人一樣,僵硬且緩慢。頸部組織循環不良發炎「落枕與白天姿勢不良有關。」林頌凱說,大部分落枕原因為白天長時間歪著頭工作或開車,肌肉不正常收縮,導致頸部組織循環不良,引發發炎。在睡覺期間,慢慢累積發炎反應,睡醒時才覺得痛。如果發生落枕,林頌凱建議,首先換回原來的枕頭,再針對頸部僵硬肌肉組織進行局部冰敷,並在不痛範圍下,嘗試伸展肌肉及關節,「不要因為怕痛,就完全不敢動。」一般來說,落枕會在一個星期以內恢復,不用就醫,但如果落枕兩天後,持續疼痛,甚至愈來愈痛,則建議至復健科門診接受檢查,有經驗的醫師透過觸診即可區分肌肉或骨頭出問題,無須照X光或是超音波。落枕剛發作不要找人推拿在治療上,一般施以熱療、超音波、電療、運動治療等復健,或局部注射鬆弛劑。林頌凱提醒,落枕剛發作時,千萬不要找人推拿,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得花上幾個月才能恢復正常。有人幾乎不曾落枕,有些人則是常常落枕,林頌凱建議,常落枕的人仔細觀察平常坐姿、站姿是否歪斜,有無經常歪頭的壞習慣。另外,不要在客廳看電視看到睡著,畢竟沙發上的坐墊不是枕頭,用不習慣,就增加落枕風險。避免落枕•避免白天時姿勢不良•頸部受寒、肌肉容易緊繃,平時做好頸部保暖•養成運動習慣,全身循環好,頸部血液循環自然就好
-
2020-10-13 新聞.健康知識+
按壓腋下會痛?恐是自律神經失調、心肌梗塞高風險群!專家教你「10秒這樣按」幫身體排毒
現代人長時間埋首案前,長期姿勢不良讓身體、肩頸都好~緊、好痛,不僅使血液循環惡化,還會影響淋巴循環!淋巴是什麼?淋巴系統是由淋巴、淋巴管與淋巴結所組成的循環系統。淋巴為富含白血球的透明液體,白血球為免疫系統的重要一角,透過淋巴循環可清除體內老廢物質、維持身體免疫力以抵抗病原體。在肌肉的協助之下,淋巴系統可以將液體輸送通過身體。按按腋下,會痛就可能是疾病高風險群因腫瘤、發炎、感染、手術或放射治療後都會導致局部淋巴循環不順、使淋巴液不正常堆積,引起發炎反應。按按腋下,會痛?那可能就表示腋下的淋巴已經阻塞了!而且還有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肩頸痠痛、頭痛、肌膚狀況變差、以及心肌梗塞(特別是腋下有硬塊)等等狀況。日本經絡整體師朝井麗華在其著作寫道,99%的人都有「腋下淋巴阻塞」的問題,而腋下有著淋巴結,是肩頸淋巴液聚集的地點。若姿勢不良,造成的肩頸僵硬、肌肉緊繃就會使腋下周遭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變差。而「腋下淋巴阻塞」使腋下,及其周邊的肩頸、手臂、背,甚至內臟部位的血液流動不順、進而導致肌肉僵硬;血液不流通,易成手腳冰冷、內臟虛寒的體質;血液循環差,讓氣色變差、皮膚暗沉等等,肌膚也大受影響;而體內多餘的水分、老廢物質無法排出、造成身體浮腫;淋巴液中的白血球阻塞,造成免疫力低下、百病叢生。朝井麗華表示,若「腋下淋巴阻塞」,可以試試以下3招,不僅可以促進排毒,還能豐胸!(1)將右手的拇指放在左邊腋下中間,其他4根手指放在腋下後(2)像是抓住腋下般,輕輕揉捏至少10秒(3)4根手指再慢慢往下移動,並一個位置至少揉捏10秒還可以改善落枕落枕時,想要試著轉轉頭、動動身體來舒緩,但有可能越動越嚴重!朝井麗華認為,落枕並不是睡姿差、或是枕頭不適合,其實可能就是因為腋下、肩頸肌肉過於僵硬,進而拉傷脖子。因此可以試試以下3招,減緩落枕不適的狀況:(1)揉:將拇指以外的4隻手指頭併攏,揉捏落枕那側的腋下(2)順:按壓穴道「手三里」後馬上用手臂畫大圓(3)動:將落枕那邊的手臂打直、拳頭往天空舉起;接著將手肘往後拉伸10秒、且重複3回合延伸閱讀: 存活率不到10%,他卻把癌末當重感冒!43歲猛男CEO:別讓負能量,養大你的癌細胞
-
2020-10-12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趴桌睡、打盹 可能傷到頸椎
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看,頸椎毛病易上身,若睡姿再不當,側趴或窩在沙發睡,甚至是常看電視打盹猛點頭,都會讓頸椎問題更形惡化。人的頸椎是一截截骨頭,非常柔軟,醒時要靠肌肉抓住,才能支撐頸椎直立。不少上班族午餐後,習慣用雙手當枕頭,頭轉一側,趴在桌上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復健部主任武俊傑說,此姿勢會造成頸椎扭轉,壓力不平均,若頸椎已有問題,更可能壓迫到神經。武俊傑建議,最好拿中間有洞的抱枕,或用頸枕當枕頭,臉朝正下方睡比較好。武俊傑在門診還發現,有老人家手麻來看診,追問原來是在家沒事,常看電視打盹猛甩頭,脖子一直晃動,「這對頸椎傷害很大」,一覺醒來竟出現手麻。另外,還有人喜歡窩沙發、頭枕沙發扶手,他說,扶手比枕頭高,無論是側睡或仰睡,還是側躺用手撐頭,都會對頸椎造成壓力,「要睡覺最好就躺下來睡」。武俊傑說,若一開始覺得脖子、肩膀肌肉緊繃,接著肩頸痠痛,更嚴重時手麻,少數覺得頭暈、頭痛,若到耳鼻喉科、神經內科檢查排除其他因素,要懷疑是不是頸椎問題所致。建議上班族最好每20、30分鐘就站起來動一動,也要提醒收下巴、放鬆肩膀不要聳肩。還可從頭到腳緊貼牆站立,肩膀往後擴張,讓肩胛骨緊貼牆上,每天做3回,每回30次、每次1分鐘,讓自己挺成習慣。
-
2020-10-04 科別.精神.身心
睡前喝牛奶助眠?日本名醫告訴你這個時候喝更有效
上下樓梯會喘、睡很久還是無法消除疲勞、累到一根手指都動不了,現代人普遍有慢性疲勞問題,日本名醫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妙招,讓緊繃的頭腦、身體鬆弛。早上喝一杯牛奶 提升睡眠品質睡眠荷爾蒙 「褪黑激素」的驚人效果「睡前喝熱牛奶有助睡眠」這句話很有名,但其實早上更應該喝牛奶。因為牛奶中含有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Melatonin)」源頭的色胺酸(胺基酸的一種)。要在早上喝的原因在於,色胺酸需花14~16小時,從血清素(神經傳導物質)轉換成褪黑激素。早上喝的話,到睡前剛好轉換成褪黑激素,即可打造出品質優良的睡眠。早上也建議吃納豆或香蕉這個褪黑激素源頭的色胺酸除牛奶以外,也蘊含在各種食材中。譬如魚類、肉類、大豆食品、蛋、堅果、香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在早上吃這些食物,也能達到和牛奶一樣的功效,有助晚上褪黑激素的生成。尤其在方便性與營養層面上,很推薦早上吃納豆。蛋白質不足會對睡眠造成不良影響,從白天就好好來補充吧!用藍色文具 提升工作效率文具用藍色 獲得血清素效果色彩心理學已證實,顏色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思考、心理和行動。尤其是藍色能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有效提高集中力。工作中會經常看到的文具或桌上的東西,最適合使用藍色。相對的,最好避開的顏色是紅色。紅色會令人連想到危險,會煽動不安的感覺,且有增加攻擊性的效果。紅色也會令人亢奮,脈搏或血壓上升而妨礙集中力也是原因之一。藍色盤子能抑制食欲 防止暴食看見藍色所分泌的血清素,也具有達到抑止食欲的效果。肚子太餓可能會大吃大喝的日子,使用藍色器皿能大量分泌血清素,幫助我們別吃得太多。其他還有黃綠色、紫色與紅色也具有減低食欲的效果,但這樣也可能使食物看起來不可口,所以也可以改變餐墊顏色就好。會打呼的人 建議右躺姿勢睡覺防止打呼的熟睡姿勢起床時若感到「總覺得懶懶的」、「沒有熟睡的感覺」,有可能是在睡眠中打呼的關係。打呼不僅會妨礙熟睡,這個壞習慣也會阻塞氣管,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所以必須要有因應對策。預防打呼最好的方法是「以右躺的姿勢睡覺」。側躺的話較能確保氣管暢通,不容易打呼。睡眠時無呼吸狀態的頻率也會減少,有這問題的人請務必試看看這方法。用右躺的姿勢睡覺 也能提高胃的消化能力以右躺的姿勢睡覺,比較好的原因在於,胃的位置是朝向身體右側呈弧狀。身體沿著胃的弧狀橫躺,有助於消化的流動。也能減輕對自律神經的負擔,能夠保有優質的睡眠品質。睡眠中翻身是很自然的事,半夜改變姿勢也無可奈何,但剛要睡覺時請記得刻意往右躺。活用抱枕之類的睡眠用品,更容易確保氣管的暢通。思緒糾結理不出頭緒時 試試用左手刷牙靈活運用左手來活化右腦大腦左右各負責不同的功能。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方面的資訊,右腦則是處理以影像或情感為中心的非語言方面的資訊。譬如說,為工作上的企劃案絞盡腦汁,想事情想到累時,可有意識地動一動能刺激右腦的左手,右腦活性化之後,就容易浮現新的點子,也能提高找到解決方案的機率。在專業的運動選手練習上,也會運用刻意使用左手的方法。用左手刷牙 大腦與身體也能刷新!對右撇子的人來說,用左手拿筷子、寫字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吧。我這裡建議的方法是刷牙。左手刷牙的話,右撇子的人也能輕易辦到,在公司也有很多人吃完午餐會刷牙,所以也容易實踐這方法。工作中若思緒不通時,試著用左手刷牙吧。離開辦公桌動動身體,也能刷新身體和大腦,短時間內即可活化我們的右腦。回到辦公桌時,或許會想到新的解決方案哦!
-
2020-10-01 科別.骨科.復健
落枕可以靠熱敷或伸展舒緩?醫:先確定原因,自行處置嚴重恐中風
相信不少人都有落枕的經驗,輕則難以活動,重則舉步艱辛每步都在痛。遇到落枕時有些人說可以冰敷,有得人則說要熱敷,有人說做伸展操有用,有人則會硬把脖子凹回來。究竟為什麼會落枕?如何避免落枕發生落枕?落枕當下又要怎麼改善?來看復健科許嘉麟醫師怎麼說! 為什麼會落枕?醫:年齡、成因不盡相同! 許嘉麟醫師表示,落枕的正式名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是一種因為頸部肌肉收縮而無法放鬆,進而形成疼痛、僵硬的不適症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身體為了保護已經受傷的頸部,防止頸部周圍組織進一步受傷所產生的保護機制,而不單單只有枕頭沒睡好、睡姿不良等,形成的原因不同防範方式也不同,不同的年齡層常見原因也有所不同。 以青壯年來說,常常容易出現低頭滑手機、坐姿不良、用肩膀夾手機講電話等不良姿勢;或是舉重負荷過重、運動未確實拉筋等運動傷害;以及像是因車禍等原因所造成的頸椎受傷等,這些都是常見引起落枕的原因。因此平常就應調整姿勢、適度訓練肌群,並依病情穿戴頸圈、保護套,並注意運動的強度並適時的放鬆。 中年人則常見因為其他部位疼痛或發炎,使得身體為了舒緩容易不自覺出現代償的情況所致。例如五十肩患者常因手無法抬舉,身體便自然會以歪斜的方式行動,也就會出現長期聳肩、中心軸偏移的情況,頸部便容易過勞,落枕也就容易出現。這樣的族群便要積極的治療問題的根源,以避免情況一再發生。 老年人的落枕主要則和頸椎退化、骨質疏鬆症等骨骼問題,或是肌少症所引起的駝背、肌耐力下降等肌力問題,造成睡眠時頸部支撐力不足有關。特別是在天冷的時候,常見因為溫度下降,睡覺時不自覺縮起脖子而引起落枕。建議應積極治療退化性疾病,例如頸椎牽引後適度訓練肌力,並且時時注意頸部保暖。 值得注意的是,嬰兒、兒童也有可能落枕。嬰兒的落枕主要是因為先天性或生產時受傷,造成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所致,建議可在作過超音波檢查後,進行復健牽拉治療。而兒童的落枕則常見因為感冒、中耳炎等感染,鼻腔後方的喉頭肌肉發炎所引起,這樣的族群就要根治疾病,平時做好勤洗手、戴口罩、避開人群等防疫措施。 落枕當下要冰敷?熱敷?醫:先確定原因 發生落枕的當下,不少人會以推拿、冰敷、熱敷、自己把脖子扭回來等方式試圖改善情況。許嘉麟醫師表示,事實上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做法,急性期當下除了輕輕按摩,建議什麼都不要做,盡早就醫檢查找出原因再進行治療為佳,特別是劇烈疼痛者以及一年超過三次以上的長期慢性肩頸僵硬者,應檢查頸部是否有其他問題以利根致。 醫師進一步解釋,落枕確實可以以熱敷和伸展的方式改善,冰敷則不建議,但那是在經檢查後確認為單純的肌肉問題的前提之下進行;且伸展也應在肌肉發炎痙攣緩解後,在控制力道的情況下適度伸展,而不是硬把脖子扭回來。如前述所提到的,落枕的成因眾多,也需排除骨刺、淋巴結腫大等各種成因,且頸部如此狹窄的地方放了很多人體重要的神經、血管等,是大腦通往身體的主幹道,若改善的方式錯誤,不僅無法改善落枕問題,甚至可能讓情況惡化,且若是頸動脈處於非暢通的狀態,也很有可能造成中風。 許嘉麟醫師舉例,曾經就有一位醫師落枕,因本身為醫師了解應先找出原因,檢查後發現是淋巴腫大所致,其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有關,在透過超音波導引解開神經與腫大的淋巴結後,改善了落枕的問題。此情況若是以一般熱敷的方式進行改善,反而會讓淋巴結腫大更嚴重,落枕也會加劇。因此呼籲民眾,發生落枕的當下進早就醫,以利醫師提供正確安全的改善方式,不論是要熱敷或是伸展,都應經過專業醫師檢查後進行為佳。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兒科女醫師三寶媽分享育兒經 當新手媽媽也會手足無措
佳里奇美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昱瑾育有6歲、2歲、1歲三個孩子,今年37歲的她說,能夠養育幾個孩子是小時候的夢想,但成為媽媽後才真的感受到甜蜜的重量。雖有多年兒科醫師的專科經驗,面對自己的寶寶生病時也是提心吊膽,經歷新手媽媽的手足無措和感動,結合兒科醫師的專業經驗,希望能幫助媽咪辨別需緊急處理的健康問題,才能從容地享受漫長的育兒之旅。陳昱瑾醫師表示,在小小寶的生活所需方面,要特別注意的是黃疸問題,新生兒隨母親出院後若黃疸數值還未穩定,一定要注意奶量充足並依照醫師指示完成追蹤,避免黃疸數值過高引起之嚴重併發症。若遇到延遲性黃疸,可對照大便卡顏色是否正常,並回診檢查以排除需手術介入之膽道閉鎖問題。喝奶量也要注意,雖然多寡隨每個寶寶能力不同有很大的差別,原則上每日總奶量需達到每日每公斤130-150ml,並有足夠之尿量(每天換5-6次重重的尿布)。借由拍嗝及避免過量餵食可改善易吐奶問題、若有持續明顯的噴射狀嘔吐,需就醫檢查排除病理性幽門狹窄。睡姿問題,在寶寶會翻身前一定要仰睡避免窒息意外及嬰兒猝死症;另外則是如期施打預防針並善用寶寶手冊,裡頭都有詳盡的育兒保健資訊,並紀錄預防針施打的時間。從幼兒時期便可以開始實施親子共讀,媽媽可以選讀適合自己及寶寶的有趣故事或繪本,不但可以增進親子互動,也可以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促進寶寶的發展。寶寶哭鬧不安,陳昱瑾醫師說,若在正常食慾活動力下並排除急性生病問題後,就可能是嬰兒腸絞痛,症狀準則為每天哭鬧超過3小時、每周超過3天、症狀持續超過3周。主要是嬰兒腸道神經系統不成熟造成的不適感,一般不會有不良影響,等寶寶長大一些約3至4個月會漸漸改善。當寶寶2、3歲後開始會進入幼兒園的團體生活,就要注意感染照護,除了平常注意衛生防疫的落實,此階段常見疾病為一般病毒感染、泌尿道感染、腸病毒、中耳炎、肺炎等,只要照醫師指示照護並規則服用藥物,密切觀察寶寶的症狀、食慾及活動力,相信可以順利度過病程。另外很重要的是居家安全,這個時期的寶貝好奇心旺盛又精力充沛,生活環境的安全是相當重要的,要注意誤食異物及藥物、尖銳物品刺傷、熱水燙傷、高處跌落等等,相關安全裝置的設置法規也可以參考;孩子進入小一的學齡階段,媽媽的陪伴、鼓勵、和笑容永遠是孩子們最好的教材!
-
2020-09-04 科別.精神.身心
睡很久還是累、上下樓梯會喘...你已是慢性疲勞!日本名醫「不疲累睡眠法」3解方
編按:當人體到了一個極限,就會為了保護身體而分泌免疫物質。但這種免疫物質雖能有效抑止病毒,卻會對大腦造成不良影響,造成慢性疲勞。你有這些困擾嗎?上下樓梯會喘、睡了很久還是無法消除疲勞、明明在減肥卻仍停不了暴飲暴食、常常為頭痛、暈眩煩惱、心情煩躁睡不好、累到一根手指都動不了...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點,就該來了解消除疲勞、身心變輕盈的祕密!日本名醫工藤孝文針對「不疲累睡眠法」提出以下3種解決方式。「睡了覺仍無法消除疲勞」的人,7小時的睡眠時間效果最好睡眠法:睡眠不足是造成肥胖的原因各位!你們曉得睡眠不足有可能是肥胖的原因嗎?一旦睡眠不足,「瘦蛋白」這個能抑制食欲的瘦身荷爾蒙就會減少,造成食欲變大。一般來說睡眠時間需要7小時左右。依不同年齡與季節,最適合的睡眠時間人各有異,但最少也要必須睡到6小時。而且,睡眠不足也是生活習慣病或憂鬱症產生的原因,必須要注意。此外,也有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會減少壽命的說法,所以最好也要避免睡太多。分段睡眠也沒問題!有時也會有無法獲得充足睡眠的時候。這時若能以分段睡眠的方式「總計睡滿7小時」,就能保持十足的健康。人類社會是在晚上睡一大覺的「單相睡眠」,這已是一般常識,但生活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一天之中會睡很多次覺,這樣的「多相睡眠」也是天經地義的。由此可知,我們人類若將睡眠時間分割也沒問題。重要的是睡眠品質。睡眠品質好的話,即使只小睡20分鐘,腦袋和身體的疲勞也能恢復。★給易疲倦的人來碗心靈雞湯:當天的疲勞當天解除。沐浴時間固定在睡前1小時前&微溫的水泡10分鐘體溫的升降能促進安眠人在睡眠之際,深層體溫會慢慢下降抑止代謝,進行睡眠的準備。這時,手腳的皮膚血管會舒張而將身體的熱度釋放出來。睡眠時手腳掌會變熱就是這緣故。於是乎,深層體溫下降幅度愈大,腦部的溫度也會下降,能讓我們比較容易入睡。因此,藉由沐浴先將深層體溫上升,如此一來下降幅度一大就能順利進到入眠模式。沐浴時機在睡前1小時左右是最為理想的。用微溫的水泡10分鐘左右最佳。水太熱或泡太久都NG!38度左右最適合熱水的溫度是刺激感較少的「微溫」感覺,建議大約是接近體溫的38度左右。若溫度過熱會刺激交感神經的活躍,有可能反而讓腦部更清醒,所以要小心水別太熱。應該有很多人為了美容而泡長時間的澡,但這樣也有可能讓體溫過高,所以不建議這麼做。身體感受到的熱度也會因季節有所變化,請依自己的肌膚感覺來微調水溫。.★給易疲倦的人來碗心靈雞湯:泡澡別只浸到背部的肩膀,而要浸到前面的胸部。 「右躺的姿勢睡覺」,像嬰兒一樣舒適酣睡防止打呼的熟睡姿勢起床時若感到「總覺得懶懶的」、「沒有熟睡的感覺」,有可能是在睡眠中打呼的關係。打呼不僅會妨礙熟睡,這個壞習慣也會阻塞氣管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所以必須要有因應對策。預防打呼最好的方法是「以右躺的姿勢睡覺」。側躺的話較能確保氣管暢通,不容易打呼。睡眠時無呼吸狀態的頻率也會減少,有這問題的人請務必試看看這方法。用右躺的姿勢睡覺,也能提高胃的消化能力以右躺的姿勢睡覺比較好的原因在於,胃的位置是朝向身體右側呈弧狀。身體沿著胃的弧狀橫躺,有助於消化的流動。也能減輕對自律神經的負擔,能夠保有優質的睡眠品質。睡眠中翻身是很自然的事,半夜改變姿勢也無可奈何,但剛要睡覺時請記得刻意往右躺。活用抱枕之類的睡眠用品,更容易確保氣管的暢通★給易疲倦的人來碗心靈雞湯:不理會打呼的毛病,不僅會老化還可能危及生命!書籍介紹書名:遠離慢性疲勞!消除疲累大百科:睡眠、飲食、習慣、工作、壓力,讓你整天不累的70個妙招作者:工藤孝文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20/08/26作者簡介/工藤孝文Kudo Takafumi福岡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至愛爾蘭、澳洲留學。回日本後,曾於大學醫院、地區醫院服務。現於福岡縣三山市的工藤內科從事地區醫療。專攻糖尿病、減重治療、漢方治療等,並以肥胖治療評論家、漢方診療評論家的身分,參與NHK《GATTEN!》、日本電視臺《世界第一想要上的課》、富士電視臺《真的假的!?TV》等節目。現為日本內科學會、日本糖尿病學會、日本肥胖學會、日本抗老化醫學會、日本東洋醫學會、日本女性醫學學會、日本高血壓學會、小兒慢性疾病指定醫師。延伸閱讀: 每餐吃糙米、鮮魚,竟然胖10公斤!醫師親身示範「限醣飲食」,1週瘦3公斤
-
2020-08-27 科別.呼吸胸腔
睡覺會打呼是5大疾病高危險群! 中年男性、更年期後女性要注意
俗話說十男九鼾!根據美國威斯康辛流行病學(Winconsin cohort)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中年男性及更年期後女性至少佔兩成以上,且柳葉刀(Lancet)雜誌研究也指出,這類病人是高血壓控制不良、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及心衰竭等疾病的高危險群。 傳統治療接受度不到4成 新型負壓吸舌機治療效果佳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林嘉謨主任表示,傳統正壓呼吸器(CPAP)治療接受度不到4成,傳統耳鼻喉科手術成功率也不到4成,而新型負壓吸舌機(iNAP)是藉由口部介面以靜音馬達抽吸在口腔內產生負壓,將舌頭及軟顎吸住,避免舌頭後倒造成呼吸中止。在新光醫院剛發表於睡眠醫學(sleep medicine) 國際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納入研究的34個受試者中,其中4個女性,30個男性,其中32位符合研究條件,平均年齡47.4 ± 11.24歲,平均BMI 26.59 ± 3.214 kg/m2,治療前後睡眠呼吸障礙缺氧指數(AHI)從每小時32.04 ± 11.3次降到每小時8.79 ± 9.49次;不過,鼻塞太嚴重或病態肥胖(BMI大於35),因嘴巴無法閉合,口腔沒辦法形成負壓空間,不建議先使用負壓吸舌機。 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可從睡姿、體重、過敏調整臨床上,一名38歲徐姓工程師,本身長期受到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造成白天嚴重嗜睡,曾經有在騎車過程中睡著險發生交通意外,在接受睡眠檢查後發現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比較過幾種呼吸中止治療方式,於是加入臨床試驗評估使用iNAP,原本白天嗜睡的問題完全改善了,注意力更中工作更有效率,即使熬夜只睡四小時隔天起床也仍然很有精神,且使用iNAP前後睡眠呼吸障礙缺氧指數(AHI)從每小時43.2次降到1.5次 ,血氧濃度從82%上升到90%林嘉謨說明,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依照每個人的狀況去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改變睡姿透過側臥來改善,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可以先減重、體重控制,過敏性鼻炎嚴重者則應設法改善過敏症狀,如果上述保守療法執行後還有改善空間,可考慮使用負壓吸舌機(iNAP)或睡眠呼吸機(CPAP),或是選擇改善呼吸相關結構的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睡覺打呼不代表睡得好! 5種人要小心睡夢中猝死 睡得沉才會磨牙? 其實是你根本沒睡好
-
2020-08-16 科別.骨科.復健
同時用到上下半身和核心肌群 骨科醫:最好的運動是它
捷運、公車、火車上坐滿一排「低頭族」乘客,成為通勤族風景。談到現代人姿勢不良,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脊椎科主治醫師邱炳燁擔憂地說,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會改變頸椎前凸角度,甚至可能從前凸變成後凹陷,當頸椎角度改變,肌肉就會被拉扯,造成過度緊張、發炎。頸椎疾病 成因有三類從側面看,人體脊椎走向就像兩個S型,是頸椎往前凸出,一路連接到向後凹陷的胸椎,再連貫到往前凸的腰椎,最後連著微微向後凹的薦椎及尾椎。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劭瑋說,研究發現,脖子每往前彎一吋,支撐頭部的重量就會增加3至5倍,增加頸椎負擔。邱炳燁說,頸椎疾病成因分為三種:1.創傷或外力的頸椎骨折、急性頸椎扭傷。2.椎間盤突出造成的頸椎神經根病變,好發於中年族群。3.年紀大、退化也會產生頸椎關節病變。患者多會出現脖子及肩膀痠痛、肩胛骨周圍痛,疼痛感甚至可能蔓延至上臂或手部。電腦螢幕位置 決定姿勢優劣健保大數據顯示,106年至108年頸椎疾病新確診病例從19萬人攀升至20萬人。邱炳燁認為,頸椎疾病患者增加,應與3C盛行,低頭族、沙發馬鈴薯越來越多有一定關係,民眾把過去戶外活動的時間,都花在使用3C產品,缺乏運動,長期姿勢不良,頸椎受力不均勻,造成關節退化。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頸椎肌肉、關節逐漸僵硬,甚至退化到頸椎無力。要避免頸椎傷害,黃劭瑋提醒,辦公室一族應學習正確工作姿勢,「主要是電腦螢幕位置對不對」,電腦螢幕正確位置需保持目光平視或視線往下15至20度,若螢幕過低,可試著以書本墊高,避免駝背。頸椎疼痛發作 影響睡眠品質電腦擺放高度正確,坐姿也正確,才算維持好姿勢。黃劭瑋說,可在辦公椅上放腰靠墊,輔助腰部支撐,也要留意雙腳的腳底板是否可以踩地,若腳懸空,建議加墊東西,膝蓋維持直角是標準姿勢,再加上雙手平放桌面,讓軀幹更有支撐力。「維持正確姿勢,也要適時活動。」邱炳燁的門診中,多達二至三成患者都是因頸椎問題求醫,邱炳燁提醒,千萬別小看頸椎疼痛,「發作起來可是連晚上睡覺都睡不好」,因為人體在夜間分泌部分激素,容易產生發炎反應,常聽門診患者抱怨晚上用什麼睡姿都不舒服,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及健康。抬頭挺胸 保持頸椎前凸、胸椎後凹不想頸椎疾病纏身,邱炳燁說,坐姿、站姿、走路時都應抬頭挺胸,注意姿勢,保持頸椎前凸、胸椎後凹及腰椎前凸角度。上半身負擔也不能都交由脊椎負責,需由強而有力的胸肌、腹肌、背肌輔助,因此,維持規律運動很重要。「我常說最好的運動就是游泳。」邱炳燁解釋,因為游泳會同時用到上半身、下半身和核心肌群,獲得更全面的鍛鍊,再加上在水中移動會產生額外阻力,就會使用到更多的肌肉,游泳的另一個好處是,對膝關節的影響很小。也可嘗試棒式運動或拉單槓,強化核心肌群。水中走路伸展 也能強化肌力頸椎疾病患者的肌肉訓練更重要。邱炳燁建議,不會游泳的民眾也可以選擇在水中走路,得以緩解症狀、同時強化肌力訓練,成人每周運動需達150分鐘,每天運動30分鐘。邱炳燁提醒,運動也不可過量,若肌肉痠痛超過三天,就須降低運動強度。黃劭瑋也強調,頸椎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是就醫,評估受影響部位,在專業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運動,或接受水療,全身在水中伸展,減少頸椎負擔。長輩也可在醫療院所或社區長照機構,由專人指導下做伸展,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
2020-08-12 養生.聰明飲食
紅、白蘿蔔一起煮,竟會讓營養流失!11種「配食地雷」你踩了幾個?
編按:到底該怎麼吃蔬菜?除了對症治療的目的之外,在基礎的保養上,可藉由體質之分來選擇該吃哪些蔬菜。我們將體質概分為熱性、寒性兩大類,如果是寒性體質的人,則適合多吃溫熱性及平性的蔬菜或烹煮過的蔬菜。而熱性體質的人,蔬菜對他們來說真是益處多多,因為蔬菜有清熱、生津、潤燥、通便、利尿的功效,對改善熱性體質有很大的助益...雖蔬菜好處多多,但是食用前要注意...吃蔬菜要避開的配食地雷紅蘿蔔⇄白蘿蔔 紅蘿蔔與白蘿蔔不要一起煮。因為,紅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破壞掉。白蘿蔔⇄橘子 白蘿蔔食後會在人體產生硫酸鹽,經代謝之後會製造出抑制甲狀腺作用的物質。白蘿蔔的抑制甲狀腺作用物質與橘子所含的黃酮物質作用後,容易導致甲狀腺腫,故白蘿蔔不宜與橘子一同食用。白蘿蔔⇄中藥 白蘿蔔會影響中藥的藥效,特別是吃含有人參、何首烏、地黃等中藥時,要避食白蘿蔔。香菜⇄中藥 服補藥食不可吃香菜,香菜不可和中藥的白朮、牡丹皮搭配食用,否則補性會降低。地瓜、芋頭、紅薯⇄柿子 甘藷類食物(地瓜、芋頭、紅薯)不能與柿子同食,因為這類富含澱粉的塊根食物與柿子同食會使胃酸升高,亦會和柿子的單寧酸結合成不容易溶解的硬塊。茄子⇄蟹 茄子有誘發過敏的成分,吃多了會使人神經不安定,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宜過量食用。尤其不宜與蟹同食。韭菜⇄酒 韭菜屬於溫熱性,吃過量會神昏目眩,喝酒前後不要吃韭菜,因酒屬濕熱之品,若再配上韭菜就會使熱勢加重。韭菜⇄桑葚 韭菜不宜與桑葚同食,否則會引起腹痛下痢。韭菜⇄菠菜 韭菜不宜與菠菜同食,同食易引起腹瀉。大蒜⇄大棗(紅棗、黑棗) 大蒜不可與大棗(紅棗.黑棗)同食,否則會發生頭部不適的現象。大蒜⇄芒果 大蒜不可和芒果同食,否則皮膚容易過敏。這是因為芒果含過敏成分:單烴基苯、二烴基苯、醛酸。書籍介紹書名:蔬菜看人吃:不管有沒有生病,為了健康都要實踐的蔬服飲食法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3/24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從睡姿看出你平常怎麼「虐待」身體!物理治療師圖解:身體痠痛4原因
-
2020-08-03 科別.骨科.復健
睡醒老是肩膀僵硬、腰酸背痛?醫教簡單3撇步助改善睡眠
不少人常常會有睡醒覺得越睡越累的感覺,常常肩膀僵硬、腰酸背痛、甚至嚴重一點還會有落枕的情況出現,不良的睡覺姿勢往往無法讓人有良好的休息品質,且容易讓身體狀況變差。究竟不良的睡姿是否對於身體會有哪些影響?又該如何改變睡姿?來看復健科輝馥診所許嘉麟醫師怎麼說。如何調整睡姿提升睡眠舒適度?許嘉麟醫師表示,單以睡覺的姿勢而言,並沒有絕對的「正確姿勢」,睡覺時人體為了避免某部位受壓過度,在睡眠期間會有將近20-40次左右的翻身過程,因此睡覺姿勢應以自己舒適為主,過度的調整反而容易影響睡眠品質,甚至因此失眠或間接影響到身體狀態。例如習慣側睡的人若聽從他人建議硬是改成正睡,睡姿還沒調整習慣可能就得先面對失眠的窘境。不過若想要讓自己睡眠增加舒適度,醫師建議可以使用長枕頭或捲棉被等,抱著做支撐或者夾在大腿間,以增加舒適度。而許多如加護病房的患者等無法自行翻身的特殊族群,醫師通常會在每兩個小時將病人翻身成「辛式臥位」,這個姿勢就像前述所說的類似,看似側躺,但會在胸口、大腿、背後放上枕頭,讓對側關節處以及背部都有枕頭支撐,增加舒適度。床具挑選重點在翻身,如何挑選?許嘉麟醫師表示,如前述所提到的,即便在睡眠狀態身體也會自己翻身,因此能使身體「正常翻身」便是挑選枕頭、床具等相當重要的原則。有些床具過軟或是不均勻,躺下去後身體很難翻身,像陷到懶骨頭裡,剛躺下是很舒服,但是腰部沒有支持,移動上會較為困難,再加上壓力會集中在腰部,身體的局部便會受壓過多,若加上沒有適當的支持點讓身體翻動,或是自己身體力量較弱,便會持續受壓,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反之,若是床具過硬或是自己過瘦,骨突處明顯易受壓,便會讓局部壓力過大,產生不適,整個晚上便會翻來覆去,睡醒後會像跑了馬拉松一樣很累。因此民眾在挑選床具時,不論是選床或枕頭,務必實際躺躺看,盡量避免任何人告訴你意見左右你的想法,可試躺約10分鐘,枕頭高度、硬度、床柔軟度等,身體自己就會知道答案了,便能知道自己適合軟一點或硬一點的床具。除此之外,無論是枕頭還是床墊或是床單,都必需是「透氣」的材質,濕氣也是常被忽略的睡眠問題,若是床墊不透氣、表布品質差、或直接睡在地板上,身體會感覺悶濕,便會增加翻身機會,或是多夢,在在都會降低睡眠品質。醫師也特別提醒,若是已經有睡醒會酸痛、僵硬的人,睡覺務必要在躺在床上睡,不要趴在桌上也不要坐在椅子上,避免造成脖子僵硬,嚴重甚至會造成頸椎壓迫到、神經壓迫,產生有手麻的問題,反而難處理。睡醒腰酸背痛?比挑枕頭更重要的是?除了挑選適合自己的床具,許嘉麟醫師也表示,在睡姿與睡眠關係中,多數人認為身體不適源自於自己沒睡好,但其實倒果為因,常見是因為身體不適才讓睡眠品質也跟著下降。如常見於女性上班族的肌筋膜症候群、在五十歲前後容易出現的五十肩、打呼連連但實際上睡眠品質很差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較為少見但也會影響的心臟灌流不足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到睡眠。因此醫師常會提醒就診民眾,若有發現到自己身上有任何狀況,應盡早改善,並從飲食、運動、壓力、日常生活壓力調整、工作型態等提升自我的健康度,讓身體修補功能增強,才是真正的治本,會比一昧的買高級枕頭、床墊或是睡前刻意調整睡姿更加重要。(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6-30 科別.骨科.復健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洗臉,這些姿勢都是腰痛元凶!專家教6種不良姿勢一次改善
不良姿勢讓骨骼歪斜,是引發疼痛的元凶人類從開始用雙腳走路以來,就有腰痛或肩膀僵硬的問題……。大家很容易以為這大部分是發生在中高齡者身上,然而,即使是兒童或年輕人,如果長時間維持相同的姿勢或是以錯誤的姿勢進行工作,當然也會出現腰部痠痛、肩部僵痛等情形。以不良的姿勢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寫字閱讀或者長期開車的話,由於腰部的肌肉收縮,會對骨骼施加壓力而導致疼痛。出現疼痛感後通常2~3天內就能痊癒,但如果是每天不斷重複進行,就會成為慢性化的症狀。利用骨科醫師的牽引治療或整復推拿師的按摩,都只能讓症狀獲得暫時性的改善。舉例來說,提拿重物就閃到腰的人,是因為負重加強了骨盆前傾情形而造成劇烈的疼痛。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支撐脊椎的肌肉也逐漸衰退,身體各處就容易出現痠、痛、僵、麻等不適症狀。骨盆前傾本來就是造成腰痛的原因,但是這一點卻不太為人所知。如果從解剖學的觀點來說明,當腰椎過度前彎時,脊椎間隙會變狹窄,椎間盤就會往後突出,壓迫到神經而產生疼痛。如果能保持正確的姿勢,就不易產生疼痛,但是因姿勢不佳而改變了脊椎的彎曲狀態時,就容易出現疼痛感。不同的姿勢帶給椎間盤的負擔,就如同下頁圖片所示。根據資料顯示,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拿著10公斤的重物時,上半身的前彎角度如果是20度,對第3腰椎造成的負荷大約是220公斤。即使是沒有提拿重物的情形下,也會帶來約150公斤的負荷。跟骨盆前傾大有關係的就是骨力的衰退。但是,在做家事或交通等方面都變得很便利的現代社會中,實在很難維持正確的姿勢。不好的姿勢會骨骼無法保持生理性的S字型彎曲,對於背部上的多裂肌的支撐也很有限。利用能調整重心線的靠牆站運動,讓身體從骨骼開始重新挺直吧。靠牆站的動作在調整骨骼的同時,也能讓肌肉、骨關節或神經充分發揮功能,由於帶來的負擔也是最小的,因此可以預防受傷或疾病的發生。原本,脊椎動物的始祖是魚類。但是跟在水中的情形不同,在地面上必須直立起脊椎才能對抗重力。因此,請利用靠牆站好好鍛鍊肌力和骨力。不過,即使以靠牆站的方法矯正姿勢,但如果日常動作的習性沒改,那麼姿勢的改善也只是進三步退兩步的情況。以下要教大家一些小方法,讓想要快速揮別疼痛、恢復正常狀態的人,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改掉那些導致不良姿勢的習性。早晨從床上起身之前進行手腳猜拳運動,預防眩暈或走路不穩的狀況早上睡醒時,如果一下子就起身,有時會引發眩暈或身體搖晃不穩的狀況。有可能是因為睡覺時習慣維持一直側睡或趴睡的姿勢,造成局部性的血液循環阻礙。從太陽升起的早上6點開始,自律神經會從副交感神經切換成由交感神經主導。為了讓自律神經順利切換發揮功能,稍微呼吸一下後再活動才是順暢的起床方式。從脊髓延伸的運動神經在睡眠期間會被隔絕,因此不要立刻起身,建議先在床上做手腳的猜拳運動、伸個懶腰等等,重點就是要調整好末稍的血液循環後再起床。洗臉時輕輕地彎曲膝蓋、伸直背肌,可預防閃到腰雖然洗臉的時間很短,但突然從彎曲的姿勢挺起上半身時,腰部肌肉的收縮會對腰椎施加壓力,而成為閃到腰或腰痛的原因。每天反覆帶給腰部的壓力,就像不知不覺中水滿到溢出來一樣,會突然轉變成疼痛。雖然與盥洗台的高度也有關聯,但還是建議要洗臉時,先彎曲膝蓋、往後翹起臀部、伸直背肌,以腹肌用力的姿勢進行,才不會造成負擔。居家生活「坐沙發」靠著椅背並挺直腰部,一面看電視一面拉提腹部人在客廳裡,就會想把身體舒服地往沙發上靠,而呈現骨盆朝後方傾倒的放鬆姿勢。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坐在沙發上的日常習性,也是造成腰痛的原因。因此就算是坐在沙發上時,也要挺立骨盆、伸直背肌。儘量把椅子坐深,然後挺直腰部。但假如將整個背部都挺直靠在椅背上的話,骨盆就會後傾,反而造成身體的背部緊繃,所以最好能在背後放一個靠枕支撐腰部。居家生活「用餐」坐在椅子上進食的時候,挺直骨盆、腹部向上拉提用餐時,可能容易因為投入其中,而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駝背的習慣。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如果以駝背的姿勢用餐,會壓迫到胃的上方,導致消化時間拉長。用餐時,椅面大約坐一半、挺直腰部,讓骨盆筆直地挺立。挺起骨盆的方法,就像拉提腹部、往上伸展背部的感覺,請依這種狀態確認骨盆的位置,試著將上半身前傾或後傾以進行調整。最輕鬆自然的坐姿,就是骨盆挺直的狀態。骨盆一挺直,腹部就往上拉提,因此不會壓迫到胃部和內臟。感覺就像從臀部到頭部呈一直線伸展的狀態。只要挺起位於耳朵下側的胸鎖乳突肌,頭部就會回到頸部正上方,背肌也得以伸直。居家生活「洗澡」洗澡的時候也要避免採取前傾的姿勢不論是泡澡或淋浴,洗澡時如果採取前傾的姿勢,就會讓頭部往前低下,造成背部蜷曲。洗澡時用熱水溫暖身體,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具有全身按摩的效果。這時候如果背部或腰部蜷縮,身體就會出現血液循環好以及循環不好2種情況。你是否有過明明剛洗完澡,腹部卻感到寒涼的經驗?這是因為背部或腰部蜷縮,導致腹部肌肉緊繃而阻礙了血液循環。泡半身浴同時看書,能夠放鬆身體似乎很不錯,但如果因此養成駝背的姿勢習性,那就太遺憾了。當背部緊貼在浴缸壁面、伸直背肌時,血液循環就會暢通到頸部,因此可以從身體的內部往外整個放鬆。居家生活「就寢」用毛巾矯正睡眠姿勢睡覺的時候也會有重力壓迫,很多人為了避免腰痛或造成負擔,於是採取側睡的方式。如果採取側睡的姿勢,會在同一方向施加重力,導致骨骼和肌肉扭曲歪斜,所以不建議使用這種姿勢。睡覺時會腰痛、早上起床時會腰痠的人出乎意料地多。睡姿選擇仰臥最佳。將浴巾捲成圓筒狀、墊在膝下,可以減少骨盆前傾的負擔,減輕對腰部造成的負荷。如果背部的疼痛狀況嚴重,就要放個能支撐頸下的枕頭,或者將毛巾捲成圓筒狀放在頸部下方。只要頸部不懸空,就能消除骨盆前傾的負擔。為了方便翻身,使用較長的矯正枕頭才是正確的作法。透過翻身的動作,可以矯正骨骼和肌肉回到原本應有的位置。身體的歪斜或疼痛也會影響到睡姿,因此矯正才是重點所在。書籍介紹書名:睡前1分鐘!靠牆站 整好脊:最強一個動作,刺激抗老荷爾蒙分泌,遠離肌少症、骨質疏鬆症、關節炎!作者:山本江示子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19/09/06作者簡介/山本江示子靠牆站抗老化課程‧醫療舞蹈教練醫療社團法人蒼樹會山本骨科理事15年前開始經營抗老化美容皮膚科,做過5萬人以上的抗老化治療。提出抗老化光是靠外表是不夠的,還必須綜合牙科、基因、內分泌、自律神經、排毒、身體姿勢等相關領域,才能達到抗老化的目的。對身體的肌力、平衡能力的變化與變形性關節症等疾病,進行相關研究及有效的實證。並致力於普及「醫療舞蹈」,指導大眾如何與患有疾病的高齡患者一起過著開朗年輕的生活方法。就任美容皮膚科Softmedi株式會社董事長、(社)日本分子矯正醫學會會員、(社)國際先進醫療統合學會會員、美國抗老化醫學會(A4M)所屬、(財)內面美容醫療財團公認專業教練、臨床基因醫療學會會員、(社)日本胎盤研究會beauty health顧問、日本functional協會教練、毛髮診斷士、醫療回春專家、Rex system教練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呂宇真延伸閱讀: 「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紗窗擋不住,不想留下滿腳紅豆冰,皮膚科醫師教你這樣做 手腳綁病床2小時後,我覺得我「不是人」...朱為民醫師:生不如死的「約束體驗」,竟是照護現場的真實
-
2020-06-19 科別.骨科.復健
腰是總疼?原來是睡姿出了問題,這幾個睡姿都傷腰!
慢性腰痛目前已經成為困擾我們的主要病症之一,為此我們創造了很多的治療方法和康復鍛煉。但在平日的醫療工作中,發現患者不良的睡姿往往會成為慢性腰痛的主要病因。一晚錯誤姿態的睡眠,甚至可以讓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多數腰痛患者的睡姿,順便想想你前一晚是怎麼睡的?側臥、趴睡、美人臥,其實都「傷腰」1.首先來看號稱最舒服的姿勢——「側臥」 :在與患者交流中我們得知,這個姿勢是最常見的,甚至一些患者不採用這個姿勢就睡不著了。殊不知這樣會讓腰椎、脊柱長時間處於旋轉狀態。扭轉會導致椎間盤內相鄰的環狀膠原纖維之間產生壓力,椎間盤內壓力增大導致髓核向一定方向突出,從而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其實,這個睡姿腰部肌肉並沒有得到放鬆,長時間的緊張導致疲勞,而深層的小肌肉也會失去彈性,導致腰椎結構上的變化,最終引發疼痛。同時這個睡姿骶髂關節也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骶髂關節紊亂就出現了。而骶髂關節紊亂也是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2.再說說俯臥位睡姿,也就是「趴睡」,這個姿勢頭頸偏向一側,肌肉會很緊張,時常會引發頸椎病,而頸腰的肌肉有著密切的聯繫,間接引發腰部疼痛。3.最後,聊聊優雅的「美人臥」睡姿,身體側臥且斜靠在靠枕上,想想這時候的脊柱吧。沒錯了,脊柱保持在側曲的狀態。實際上的確有患者的脊柱因為這個姿勢出現不同程度的側彎,腰痛也就不奇怪了。這兩種睡姿最能讓身體放鬆,學起來正確的睡姿可以充分緩解身體的疲勞,使身體放鬆,更容易入睡。人的一生中,睡眠佔了近1/3的時間,它的質量好壞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係。目前,有兩個睡覺姿勢被公認可以做到全面放鬆。1.側臥時枕頭選擇合適的高度使頸部不發生側曲。雙腿夾一個枕頭,同時屈髖、屈膝130°左右,這樣脊柱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肌肉可以充分得到放鬆;2.仰臥時膝關節下方,膕窩處墊一個枕頭,頭部枕頭高低適中,頸部充分支撐。這樣骨盆不會過度前傾,腰背部肌肉得以放鬆休息。我們發現這兩個姿態的主要特點就是脊柱不發生扭曲。那麼習慣了側臥,且要一腿屈曲,一腿伸直的朋友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把手臂和屈曲的腿部墊高就好了。也許有人會關心,左側臥位是否會壓迫心臟?從解剖結構上分析,左側臥位不會使右側身體的重量壓在心臟上,普通人群左右側臥均可。只是建議嚴重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及心衰患者,避免左側臥位,避免由於血流動力不穩定等原因造成症狀加重。睡著了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了,睡姿控制不了怎麼辦?其實,睡眠中翻身主要是為了調整皮膚溫度,以及改變不良姿勢,緩解肌肉疲勞,防止脊柱歪曲。所以採用正確健康的睡姿可以使肌肉不易疲勞,翻身也會減少,而養成良好的睡姿,建立較好的肌肉記憶,即使翻身也會自然地保持比較健康的睡姿。並且睡前應避免攝入使神經興奮的飲料,如茶、咖啡等,否則不利於身體進入深度睡眠,增高翻身頻率,增加不良睡姿風險。枕頭的高低,取決於你的睡姿枕頭是我們睡覺的重要工具,枕頭選擇要因人而異。比如,習慣於側躺的,枕頭要稍微高一點,目的是讓脊柱、頭部、頸椎不出現側曲。在側臥的時候,枕頭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頸部側曲。可以請家人幫著看一看,自己在側臥的時候,枕頭的高低是否讓頭部、脊柱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這樣的高度是比較合適的。在平躺的時候,如果枕頭過高會使身體出現前屈,類似於低頭的狀態,這肯定是錯誤的。如果是正常人的話,建議在頸部有一個充分的支撐。此外,選用波浪形的枕頭,大的那側枕在頸部有好的支撐作用,頸部和頭部會處在一個相對後仰的狀態。具體到枕頭的材質,是選用矽膠的、乳膠的,還是蕎麥皮的,並沒有嚴格的標準。但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比如:乳膠枕頭一般的形態是固定的,只適合平躺,特別不適合側臥的睡姿。而人們習慣用的蕎麥皮枕頭,需要定期清洗,不然會導致蟎蟲過敏等問題。(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5-19 科別.牙科
開會睡著還打呼差點丟飯碗 睡覺戴牙套擺脫困擾
40歲徐姓男子在外商公司,常要出國出差當空中飛人調時差,老是睡不飽,枕邊人則抱怨他睡覺時鼾聲如雷,更慘的是與客戶開會時竟睡著了,還鼾聲大作,差點丟了飯碗,赴醫檢查確診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選擇睡覺時配戴止鼾矯正牙套,症狀改善八成,擺脫長久的困擾。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主任廖明德說,徐姓男子曾在耳鼻喉科確診為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曾嘗試用正壓呼吸器治療,但因適應不良作罷,加上需經常飛往國外出差,也不想接受手術,因此轉診到牙科,希望透過止鼾矯正牙套解決長期以來的困擾。廖明德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男性、肥胖、抽菸、喝酒、糖尿病等群眾,主要是因睡覺時上呼吸道發生塌陷,氣流阻滯造成呼吸中止,不僅會出現打鼾、白天疲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高血壓、睡醒時口乾舌燥等症狀,也是心血管、內分泌及腎臟、肺部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高風險群,不可不慎。廖明德介紹,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分為阻塞型和中樞型,前者是最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又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治療方式包括減重、改變睡姿、藥物治療、配戴正壓呼吸器、接受口咽整形手術,或切氣管手術等。止鼾矯正牙套是將下顎往前移位,經由相連組織牽引,帶動軟顎和咽喉壁肌肉,將上呼吸道打開,讓空氣可以順利進入肺部,也能減少鼾聲的產生,適合輕度和中度的患者,具有輕巧、攜帶方便、於口內異物感較低、下顎能做一定範圍運動等優點,通常較易為病人所接受。廖明德提醒,止鼾矯正牙套就和眼鏡一樣,需要長期配戴治療效果才會明顯,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病人約2個月自行微調下顎位置,且需定期回診觀察咬合變化,並依據睡眠檢查報告隨時做調整。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專訪鐵人部長/細數陳時中的一天 每天只睡3小時
順時中、逆時中,這是目前最夯的時事用詞,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是許多小朋友、青少年口中最和藹可親的「阿中部長」,接受專訪時,他透露指揮中心成立後是如何度過每一天,事實上,平均一天只睡三個小時。 十七年前,台灣爆發SARS,當時抗煞總指揮官李明亮曾說,壓力沈重,必須服用安眠藥物才睡得著。這次新冠疫情影響更是深遠,李明亮擔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會跟他一樣,必須藉助安眠藥物入眠。陳時中在得知老長官的關心,相當開心。他說,「這幾個月來很好睡」,因為自己是個很實際的人,只會面對可以避免的事情,自己做得到、可以處理的事,至於無法避免的事,就交給老天爺,就不會花腦筋去想,所以就不會睡不著。例如,前些日子,許多專家都提到無症狀感染者對於防疫所造成的威脅,但如果社區裡真的出現無症狀感染者,那指揮中心又能做些什麼?陳時中說「想這個,根本沒有用。」抗煞時期,他時任牙醫師公會代表,為了牙醫診療給付縮水一事,傷透腦筋,想不出解決方法,一天夜裡回到家,就躺在客廳地板上,放鬆身體,認真思索著,不料,想著想著就睡著了,妻子半夜起床,看到他大字形的睡姿,也覺有趣。喜歡在聚會時小酌,之後手拿麥克風,高歌一曲,熟識陳時中的人都知道他是性情中人,個性豪爽,有話直說,講話不拐彎抹角,這次指揮防疫作戰時,也是如此,行事作風超實際,他說,「不能想太多事情,否則就睡不著」不過,現在疫情平穩,他就算想唱歌,似乎也無能為力,因為在防疫初期,他突然倒嗓,嚴重「燒聲」,那時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時,聲音沙啞,有如嚴重感冒,不少記者擔心他身體狀況,甚至建議他接受病毒檢測。至於防疫指揮官、「鐵人部長」一天的行程,陳時中說,每天凌晨一兩點睡覺,清晨五點多起床,先打開電視、看看LINE訊息,想一想今天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寫下所有待處理事件,並發送訊息給指揮中心相關人員。七八點到了辦公室,開始看報表,參加會議,並準備下午記者會可能會被問到的時事題,陳時中說,記者提問內容繁雜,許多超出他的想像,只能即席反應。結束指揮中心記者會,又接著是一連串會議,有時晚間還至各醫院或檢疫所實地視察,通常回到家已是深夜,他說,疫情嚴重時,雖然忙碌,但時間過得很快,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步調。
-
2020-02-12 科別.兒科
遠離猝死危機 五招讓寶寶安心睡
新手爸媽小心!台灣嬰兒死因中,事故傷害高居第四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嬰兒因事故傷害致死數中,其中因意外窒息的死亡人數就占了七成五,部分與錯誤睡眠方式有關;國健署提醒家長務必遵守「五招安心睡」: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避免寶寶暴露於猝死及窒息危機中。日前新聞報導,年初有一位保母將2個月大男嬰獨自留在房間, 且採取趴睡姿勢,結果造成嬰兒窒息,送醫不治。國健署也發現,坊間、網路流傳許多不正確的嬰兒睡眠資訊,如寶寶仰睡會造成嗆奶導致窒息、仰睡會影響頭型,也有民眾認為寶寶趴睡比較安心踏實,側睡、趴睡或購買功能性枕頭可讓寶寶睡的更舒適等,上述都是錯誤觀念。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正確睡姿是仰睡,仰睡並不會導致上述的結果,但採趴睡或使用功能性枕頭、棉被,反而容易造成窒息等事故。過去就發生男嬰與家長同床而睡,遭大人身軀及棉被覆蓋口鼻而導致窒息,也曾發生照顧者將6個月大女嬰放置嬰兒床後暫時離開,女嬰被床上玩具、積木等雜物壓住口鼻窒息,搶救不治。陳麗娟說,家長為了方便照顧,而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是怕寶寶著涼於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或以填充娃娃、玩具等布置嬰兒床,都可能是造成嬰兒猝死的陷阱。國健署提出寶寶「五招安心睡」供家長參考,讓嬰兒有安全睡眠環境,降低嬰兒猝死及窒息死亡風險。口訣如下: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為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外切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亦無需墊高。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勿讓嬰兒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睡在同張床。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如需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床圍防撞護墊。
-
2020-02-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錯誤睡眠方式恐致嬰兒猝死 「五招」讓寶寶安心睡
新手爸媽小心!台灣嬰兒死因中,事故傷害高居第4位。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嬰兒因事故傷害致死數中,其中因意外窒息的死亡人數就占了7成5,部分與錯誤睡眠方式有關;國健署提醒家長務必遵守「五招安心睡」: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才能避免寶寶暴露於猝死及窒息危機中。日前有新聞報導,今年初有一起保母將2個月大男嬰獨自留在房間採取趴睡姿勢,結果造成嬰兒窒息,送醫不治的實際案例。國健署也發現坊間、網路流傳許多不正確的嬰兒睡眠資訊,如寶寶仰睡時會造成嗆奶導致窒息、仰睡會影響頭型外,也有民眾認為寶寶趴睡比較安心踏實,採側睡、趴睡或購買功能性枕頭,會讓寶寶睡的更加舒適等。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上述傳言都是錯誤觀念,正確睡姿是仰睡,仰睡並不會導致上述的結果,但採趴睡或使用功能性枕頭或棉被反而容易造成窒息等事故。過去就發生男嬰與家長同床而睡,遭大人身軀及棉被覆蓋口鼻而導致窒息;亦曾發生照顧者將6個月大女嬰放置嬰兒床後暫時離開,女嬰被床上玩具、積木等雜物壓住口鼻窒息,搶救不治。陳麗娟說,家長為了方便照顧,而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是怕寶寶著涼於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或以填充娃娃、玩具等佈置嬰兒床,都是造成嬰兒猝死的陷阱。因此,國健署提出寶寶「五招安心睡」供家長參考,讓嬰兒有安全睡眠環境,降低嬰兒猝死及窒息死亡風險。「五招安心睡」,口訣如下: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為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外切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亦無需墊高。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勿讓嬰兒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睡在同張床。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如需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床圍防撞護墊。
-
2020-01-04 科別.骨科.復健
還沒30歲脖子卻先老! 6個習以為常的動作都是在自殘
吃飯玩手機、睡覺前看手機、搭車時 也滑手機……,低頭族可說是現代人的寫照。但頸椎的結構原本就很脆弱,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使的頸椎病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普遍,甚至30歲不到,頸椎就開始退化了!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林鍵指出,大部分人都會習慣低頭看手機,仰起頭來才發現肩頸的肌肉酸痛,尤其是常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幾乎每天8小時都坐在電腦前面,催生一批因3C產品引起的頸椎病患者。 頸椎是頭部與身體神經、血管、經絡連接的通道,一旦頸椎出問題時,影響範圍波及全身。從臨床上來看,最常見的頸椎病是出現手臂與手指的麻木,如果再嚴重一點,還可能伴隨著暈眩,甚至還會影響到下肢。 我們經常不知不覺養成一些壞習慣,雖然這些壞習慣並不是立即性的影響身體健康,但長期下來,卻會誘發頸椎病;快來看看,讓你頸椎提早老化的不良習慣,你中了幾項? 不良習慣1:低頭滑手機低頭會讓頸椎多承重3倍的壓力,很多人都不曉得低頭、頸椎前傾對頸椎的傷害很大。李林鍵解釋,正常姿勢下,人體的頸椎是呈「C」字形的弧度,頸椎承受的重量約為5公斤(頭部的重量);不過,當我們為了看手機、用電腦等,頭往前傾、低頭的姿勢時,結構細長的頸椎,得額外承受3至5倍的重量,長期下來,當然容易引起頸椎的老化。 改善方法:建議使用手機時,應維持良好的坐立姿勢,減少長期低頭的姿勢,尤其看手機、平板電腦或是看書時的高度,應與視線平行才適合;同時每30分鐘,應該要中斷,放鬆5分鐘,做個伸展操,舒緩肩頸壓力,這些都是預防頸椎病的必要手段。 不良習慣2:坐軟沙發很都人習慣攤在沙發上看電視、看書,這個姿勢不僅會引起頸椎的傷害,更會徒增腰椎的壓力。因為軟沙發富有彈性,當人坐上去之後,臀部會陷下去,背肌因而無法挺直,若此時又低頭看書或是滑手機的話,頸部得承受的重量又更大,就會增加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機率。 改善方法:中國人流傳幾千年的「坐如鐘」是有道理的,因為直立挺直的姿勢,可以讓脊椎維持在適當的位置。因此,平常應盡可能少坐軟沙發,即使坐在沙發上時,也應該將頸椎及腰椎挺直,如果實在太累,寧可躺著也別窩在沙發上。 不良習慣3:不睡枕頭或枕頭過高頸椎本來就有一定的弧度,假使長期不睡枕頭或是睡的枕頭過高,都會使頸部肌肉及韌帶勞損,加劇頸椎盤內的壓力,就容易誘發頸椎週圍韌帶、肌肉的疲勞。 改善方法:調整枕頭高度。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夠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仰臥時,枕頭的高度約為一拳頭高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側臥時,高度應比仰臥時略高,大概一個半拳頭;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千萬不能使頸部脫空。 不良習慣4:單肩揹包包單肩揹重的包包,會使得的肩膀變得一高一低,長期下來,還會使肩膀的肌肉處於收縮狀態,緊張的肌肉除了引起腰酸背痛之外,還容易使頸椎的壓力不平均,長期會引起頸部肌肉痙攣,甚至改變頸椎的弧度,尤其經常感到腰酸背痛的話,更應該避免單肩揹包包。 改善方法:建議背後背的包包,如此能使背包壓力平均分配於兩側肩膀,減輕一側肩膀及頸椎的壓力。 不良習慣5:趴在桌上睡覺很多人習慣午睡時趴在桌上,這種睡姿非常容易引起頸椎的老化。人類頭部的重量占身體的十分之一,正常情況下,頸椎的生理弧度可以減輕和緩衝重力對大腦的衝擊。 不過,若是趴著睡,卻會讓頸椎的生理弧度消失,除了容易造成頸椎關節的錯位變形之外,還會使頭部的血液供應不良。臨床上就發現很多人因為趴睡習慣了,常常引起脖子酸、肩頸酸痛,頭痛、頭暈而來就診,檢查後才發現頸椎及腰椎勞損、長骨刺了。 改善方法:睡午覺時,盡量能夠躺下來睡,如果真的難以躺下,建議趴睡時,不要把頭直枕在胳膊上,應該把桌子墊高,趴在中間有洞的午睡枕,盡量維持脊椎的直立,避免頸椎、腰椎的彎曲,而引起額外的壓力。 不良習慣6:長期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會增加脊椎,特別是頸椎與腰椎的壓力。脊椎是由多個椎骨連接而成的構造,當我們姿勢挺拔時,椎骨與椎骨的接觸面幾乎為平面,椎骨間的受力會得到分散,不容易造成損傷。 不過,如果穿高跟鞋,這時重心就會往前移,造成椎骨間的接觸面變小,特別是腰椎與頸椎,受力點會集中在某區塊,就容易造成頸椎與腰椎的壓力不均,長期下來就會老化。 改善方法:為了脊椎著想,建議女性朋友能避免穿高跟鞋就避免,如果真的非得要穿,建議鞋跟盡量不要超過5公分,每天不要穿超過4小時。注意頸部保暖,就能避免損傷 延伸閱讀: 還在低頭滑手機? 小心!就是這個姿勢讓頸椎被滑出病 頸紋愈來愈多? 就是這4習慣害你脖子長皺紋 
-
2019-12-22 科別.骨科.復健
睡醒發現手老是舉高高?醫師:得這病機會大大增加
上交叉症候群〡姿勢不良與頸椎病的關係要如何解釋姿勢不良、肌肉與頸椎病的關係?我們就用上交叉症候群(Upper Crossed Syndrome)來為大家說明,這個詞彙在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甚至是瑜伽老師,常常會談到,在國外也被當作很基礎的問題在討論。你可以注意一下身旁左右同事或家人的姿勢,是不是頭向前伸、肩膀聳起,像個彎腰駝背的老人?這種頭部前傾的姿勢使肩頸肌肉失去平衡,後頸和前胸肌肉緊繃,是肩頸痠痛的元凶,又稱「上交叉症候群」。老人彎腰駝背的樣子,其實就是典型上交叉症候群的外在表現,只是現在的上交叉症候群也常出現在年輕人身上,而不是像過去是老年人的專利。簡單來說,就是錯誤的姿勢造成肌肉的不平衡,進而導致上半身頸肩的肌肉痠痛、手臂有麻痺感、進而導致頭痛、頭暈、呼吸不順暢,嚴重還有其他壓迫神經產生的頸椎病症狀。在診療室裡常見造成上交叉症候群的原因,大多是長時間在辦公桌前低頭工作、或是長時間使用3C,形成頭向前傾、肩胛骨聳起的不良姿勢。通常人們會感覺到,下顎與背部的肌肉會無力、後頸與前胸的肌肉會緊繃。如果長期維持這樣的姿勢,把緊繃的肌肉當正常,它會越來越緊。導致頸椎的曲度減少或消失、胸椎曲度逐漸增加,也就是頸椎、胸椎變形。另外,在骨盆和腰部的肌肉關係上,還有下交叉症候群(Lower Cross Syndrome),會造成腰椎、膝蓋、髖關節等地方的痠痛。退化進行式:頸椎骨刺怎麼長出來頸椎遭受的壓力會隨著低頭的角度增加,頸部的彎曲角度越大,頸椎承重也就越大,長此以往將導致頸椎退化長骨刺。睡醒手舉高 小心頸椎病!頸椎痛的人的有一套特殊就醫模式:到醫院看了好多科,然後怎麼看都看不好,搞不懂自己到底生了什麼病,即使作了好多檢查都說是正常。但是他就是覺得不舒服,然後他的不舒服似乎要了他的命,例如晚上沒辦法睡,動不動就頭暈、頭痛、時常感到口乾舌燥、喉嚨老是卡著異物、心悸胸悶。其實頸椎病有一個很方便的自我檢測方式,就是把手舉起來,做類似投降的動作,身體就會特別舒服,這個檢測方法尤其適用於睡姿。如果睡醒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手老是舉高高,那你得了頸椎病的機會就大大的增加了。頸椎病症狀出現了嗎?根據最近6 個月的身體實際狀況勾選○我的頭、頸、肩膀,經常覺得緊繃、僵硬、沉重,而且有特定的壓痛點。○我的肩頸感到疼痛時,痛感會向肩膀和上肢延伸。○在肩頸僵硬、痠痛時,雖然在安排按摩或者熱敷後,也可以緩解,但是過沒多久又會再犯。○我曾發生過上臂和手指突然感到無力,手中拿的物品無預期掉落的情況。○我的上臂或手指經常感覺痠痛、麻木,有時還有觸電感。○不定時的頭暈、頭痛讓我有點擔心,有時還出現天旋地轉的感覺。○常常耳鳴。○我常覺得眼睛乾澀,容易流眼淚或視線模糊。○為了放鬆,我會轉轉頭頸,活動一下,這時會出現啪啪之類的彈響聲,而且轉動困難,活動角度變小。○脖子轉到某個角度會特別不舒服,感覺緊繃,好像轉不過去。○自認身體虛弱,在冬天常感冒,到夏天常中暑。○脖子怕冷,冷氣吹到我的頭頸後面,就感覺背脊涼起來,回家還會感冒。○每次感冒時,幾乎都會頭痛、頭暈 。○我不討厭工作或是讀書,但是一坐下來就覺得累,精神萎靡。○常常情緒低落,不想理人,凡事都提不起勁。○有時忽然感到煩躁不安、沒耐心、易怒。○早上起來會落枕。○有心跳加速或胸前悶痛的感覺,但是我沒有心臟病的病史。○我的頸部過去曾經因車禍、運動傷害、跌倒或其他意外而受過傷。○我最近在走路或站著的時候,突然有輕飄飄、重心不穩的感覺。○以前還好,最近覺得工作識別證、領帶掛在脖子上很重。說明1.如果你有3項以上回答YES,請開始注意頸椎日常防護。2.如果你有5項以上回答YES,而且經過注意仍未改善,有可能已經罹患頸椎病,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診療。
-
2019-12-17 醫療.呼吸胸腔
一張表了解身體缺氧12種症狀,慢性缺氧原因大小事分享
胸悶、氣短、心慌,經常性頭暈頭痛,要麼睡不著、要麼睡不醒……有沒有一款症狀特別“適合”你?偶爾休個假、散散心,暫時逃離繁忙的工作,人一下子又變得精神起來。如果你對此感同身受,那麼請注意:你的大腦可能已經處於慢性缺氧狀態了。沒有食物,人可以堅持十幾天甚至幾十天;沒有水,人能活7天;但若一個人完全斷氧,只要3分鐘就會腦死亡。相較於極度缺氧,人體慢性缺氧的危害不容小覷,卻被大多數人忽視了。《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解讀慢性缺氧的危害及防範措施。很多慢病與缺氧相關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萊文博士曾說過:“缺氧是造成許多疾病的主因之一。”如果人體慢性缺氧,那麼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人體是由50萬億~75萬億個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是一台小型機器,可使氧氣和燃料(葡萄糖)在發電機(線粒體)中轉換成能量,用於運動、思考等活動。雖然細胞在無氧條件下也能產生能量,但其效率比有氧條件下要低得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高壓氧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高壓氧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楊晶介紹說,慢性缺氧會加速細胞衰老進程,導致多種慢性疾病;反過來,人體細胞老化又會直接造成攝氧量、運送或利用氧的能力降低,使各組織處於慢性缺氧狀態,形成惡性循環。而由於大腦是人體中對氧需求量最大的器官,往往它最先受到傷害。正常人腦的重量只佔身體總重量的2%~3%,耗氧量卻佔人體總耗氧量的20%~30%以上,佔心臟輸出血液中含氧量的1/6,身體其他部位的氧氣全部利用起來也只能供應大腦使用不超過4分鐘;再加上腦組織不能儲存氧氣和葡萄糖,完全依靠血液攜帶的氧氣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大腦對缺氧的反應極為敏感。而腦缺氧導致的損傷程度與缺氧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剛開始缺氧時,人體會做出代償性的保護反應,如呼吸加深、加快等,此階段若能有效補充氧氣,即可避免或減少損傷;◆倘若代償性反應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腦細胞損傷便難以恢復,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會相繼出現一系列病變。但對一些“壞細胞”來說,慢性缺氧會為它們的肆虐提供良好機會,例如腫瘤細胞。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腫瘤細胞在適應低氧水平時會變得更具侵略性,令人驚訝的是,即使重新供氧,原發性腫瘤中暴露於低氧的細胞仍能保持侵襲性。事實上,早在1930年,德國生物化學家奧托·沃伯格就發現了缺氧與癌症間的關係:大多數腫瘤細胞通過糖酵解作用供能,不需要氧氣和線粒體參與;惡性、生長速度快的腫瘤細胞糖酵解率比正常組織高200倍。由於腫瘤細胞“霸占”大量葡萄糖,人體的正常運轉受阻礙,導致病情蔓延。自測:身體缺氧的12個症狀很多人可能認為,呼吸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缺氧了多喘幾口氣就可以。事實上,氧氣從呼吸道進入肺部,到與血紅蛋白緊密結合,再到被血液運送到各組織器官,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都可能造成慢性缺氧。缺氧按照誘因可分為三大類:1. 環境性缺氧即空氣含氧量不足等造成的攝氧量不足,進而導致缺氧,多數人的慢性缺氧由環境造成。比如,海拔高、霧霾天氣、 睡覺時緊閉門窗、屋內人多又不注意通風等情況,都會導致空氣氧含量降低。2. 生理性缺氧隨著年齡增長,組織器官退行性改變導致機體供氧能力不足,這類缺氧是不可抗拒的。3. 病理性缺氧因心肺疾病導致吸入氧氣、攜氧能力不足造成缺氧。◆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對血管影響非常大,如不重視,即使吃藥控制相關指標,只要誘發因素持續存在,仍會傷害血管,導致血流量或血氧含量降低,滿足不了各組織器官的氧氣需求;◆ 長期緊張、壓力大、熬夜、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人,也易慢性缺氧。 楊晶表示,偶爾輕微缺氧不可怕,但頻繁缺氧就要提高警惕。可根據12 項症狀判斷身體是否缺氧:判斷身體缺氧的12項症狀其中,每項包含多種症狀,若只有1~2 種症狀積0.5 分,多於2種積1 分。總分為1~4 分錶示體內含氧量有不足跡象;5~8 分為輕度缺氧;9 分以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缺氧症候。慢性缺氧風險較高的患者一定要儘早到醫院檢查,若是器質性病變、心理問題等導致缺氧,應先解決問題根源,症狀會得到改善;若是單純慢性缺氧,早期給予常壓氧療或高壓氧療等,症狀完全可逆。但患者最好不要盲目使用市場上的製氧機、氧氣呼吸機等補氧產品。一些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肺交換氣體能力差,的確需要持續吸氧,用這類產品可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並不能起治療效果,建議先到醫院糾正缺氧情況至一定程度後,再依靠這類產品維持。4招讓身體補足“氧”氧氣既廉價,又昂貴。人從降生後的第一聲啼哭開始,肺組織首次打開,空氣進入體內開始進行交換,一直到生命結束,氧氣都時刻相伴,不用交一分錢。可一旦遇到猝死、一氧化碳中毒等突發情況需要緊急吸氧,或是慢性缺氧導致組織器官受損無法挽回時,其代價就是昂貴的。因此,預防慢性缺氧十分重要。工作間歇深呼吸在緊張、忙碌、長時間工作學習等狀態下,大腦耗氧量加大,很容易出現供氧不足。建議至少每兩個小時休息10分鐘,可以活動頭頸、聳聳肩、扭扭腰、抬抬腿,或在窗邊眺望,做做深呼吸。同時,日常也可適量加強運動次數,如慢跑、游泳、快步走、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都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三類食物助補氧很多人節食減肥或因為患病長期營養不良,也會影響機體的攝氧能力。可以適當吃些改善肺功能、提高血紅蛋白或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食物。例如:◆梨、銀耳、山藥、百合、枇杷等有清肺潤肺功效,有助改善肺功能而加大氧的吸入;◆動物肝臟、瘦肉、雞蛋等富含鐵,新鮮蔬果含葉酸和維生素B12 ,有助血紅蛋白生成,可增強運氧能力;◆番茄、綠茶、蒜等含有SOD,能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細胞受損,保證氧的代謝能力。定期檢查肺功能上了年紀後,生理功能衰退,肺、支氣管等常會出現病變,因此要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測,及時了解機體變化,早診早治有助減少慢性缺氧現象。 此外,去高原地區前要進行全面檢查並做預處理,避免發生智力下降、腦水腫等缺氧性腦損害。睡覺打鼾要注意睡覺時是缺氧高峰期,尤其是睡覺打鼾者,自身氣道通氣出現障礙,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暫停,引起反復發作的夜間低氧,建議高度重視,儘早到醫院檢查。多數打鼾情況與睡姿有關,建議這類人保持正常體重,減少脂肪在咽部軟組織間的堆積;同時改為側臥睡,可在背後放個網球,有助強制性保持側臥睡姿。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04 科別.兒科
嬰兒趴睡、與父母同床 小心窒息
別再讓小嬰兒趴睡或與父母同睡了!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梁富文與成功大學進行一項「兒童死亡回顧分析研究」,發現有5名未滿1歲幼兒死於意外窒息,共同點是與父母同睡大床,或採趴睡姿,因父母一時疏忽而釀悲劇。該項分析研究是由國健署委託高醫大與成功大學在2018年執行的先驅計畫,在高雄、台中、花蓮三地進行27名兒童死亡回顧研究,發現有5名滿月到8個月大嬰兒死因是意外窒息,與睡眠環境息息相關,梁富文昨天在高屏區兒少保護成果發表研討會發表該項研究。梁富文說,有名滿月嬰兒因媽媽習慣半夜側餵哺乳,與父母同睡一張床,某日父親醒來,嬰兒已窒息身亡;另名3個月大嬰兒由保母照顧,凌晨喝奶後未拍嗝並讓其側睡,早上已呈趴睡姿窒息而死。有名4個月大嬰兒睡著時,從嬰兒床翻落一旁記憶床墊,口鼻朝下陷在床墊內窒息死亡。高醫附院小兒心肺科主任徐仲豪表示,許多父母以為小孩趴睡較好睡,萬一發生缺氧,反而不易醒來;其次,父母與孩子同床,也容易在睡熟時不慎壓到孩子,造成新生兒窒息。他呼籲1歲以下寶寶任何時間皆應保持「仰睡」姿勢,且和大人要「同室不同床」。徐仲豪建議,讓新生兒睡在單獨的嬰兒床,床墊材質不要選擇太軟或不會回彈的床墊,床上也要避免堆置太多棉被、填充玩具或枕頭,避免掩住嬰兒呼吸道,或翻身時小臉卡在床角凹陷處而無法呼吸。
-
2019-12-03 該看哪科.兒科
寶寶趴睡或與大人同睡一床 專家說易窒息死亡
別再讓小Baby趴睡或跟父母同睡了!高雄醫學大學今舉辦108年高屏區兒少保護成果發表研討會,該校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梁富文進行一項「兒童死亡回顧分析研究」,共蒐集27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亡案例,其中有5名未滿1歲幼兒死於意外窒息,共同點是與父母同睡大床,或採趴睡姿,最後因父母一時疏忽而釀成悲劇。該項分析研究是由國健署委託高醫大與成功大學在2018年執行的先驅計畫,在高雄、台中、花蓮三地進行27名兒童死亡回顧研究,發現有5名滿月到8個月大的嬰兒死因與睡眠環境息息相關,除了呈趴睡或側睡姿,也多與父母同睡一床。梁富文說,有名滿月嬰兒因媽媽習慣半夜側餵哺乳,平時就與父母同睡一張床,但某日父親醒來,嬰兒已窒息身亡;另名3個月大嬰兒是由保母照顧,凌晨喝奶後未拍嗝並讓其側睡,結果早上已翻呈趴睡姿窒息死亡;也有名4個月大嬰兒疑睡著時從嬰兒床翻落一旁記憶床墊,口鼻朝下陷在床墊內窒息死亡。高醫小兒心肺科主任徐仲豪表示,許多父母以為小孩趴睡較好睡,但萬一若發生缺氧,反而不易醒來;其次,父母與孩子同床,也容易睡熟時不小心壓到孩子,而造成新生兒窒息;他呼籲1歲以下寶寶任何時間皆應保持「仰睡」姿勢,且和大人要「同室不同床」。徐仲豪建議,除了讓新生兒睡在單獨的嬰兒床,床墊材質盡量不要選擇太軟或不會回彈的床墊,床上也要避免堆置太多棉被、填充玩具或枕頭,避免蓋到嬰兒呼吸道,或翻身時小臉卡在床角凹陷處而無法呼吸。梁富文認為,這27名個案中有17名(63%)都是意外事故或他殺,其實是可預防的。針對兒虐及意外事件頻傳,立法院今年3月通過修正兒少法第13條,增列中央衛生主管機關進行6歲以下兒童死因回溯分析並定期公布分析結果,希望建立兒少成長的友善環境,讓未來主人翁能平平安安長大。
-
2019-12-02 科別.兒科
嬰兒頭形歪斜戴矯正頭盔 醫:若似緊箍圈有礙腦部發育
一名嬰兒出生後因睡姿造成頭型歪斜,媽媽為他配戴頭盔以矯正頭型,卻因悶熱導致後頭部長熱疹,所幸嬰兒媽媽發現立即求診,才知戴頭盔會防礙小嬰兒正常排汗,讓皮膚發炎、產生熱疹,若延遲不治療而惡化,甚至可能感染金黃色葡蔔球菌,引發敗血症。茂盛醫院兒科醫師王鼎堯警告,嬰兒時囟門尚未封閉,此時若戴了太緊的頭盔,像是戴了「緊箍圈」般,很可能使得囟門動早封閉,而形成「顱縫早閉症」反而會阻礙嬰兒腦部發育。王鼎堯認為,嬰兒是單純姿勢性頭形異常,不是疾病,也不會影響腦部發育,戴頭盔矯正並非必要。家長可先進行姿勢矯正,例如睡覺時不應只睡單邊;若要配戴頭盔,應先請小兒外科、復健科評估,千萬別自行訂製。這名嬰兒因為出生後因為總是睡向同一側,導致後頭右側歪斜明顯,4個月大時由媽媽花了2萬8千元訂製了一頂矯正頭形的頭盔;一路約配載3個多星期,每天都戴上15至20小時之久,晚上也戴著睡覺。茂盛醫院皮膚科醫師鍾佩宜指出,新生兒的汗腺發育尚未成熟,排汗功能不如成人,當汗液無法正常排出時,汗管阻塞,於是長出一粒粒的紅色的熱疹,就是一般人說的汗疹或痱子。所幸嬰兒的狀況不算嚴重,暫時不需塗抹抗生素,也不需特別加強洗頭,只要保持通風、正常排汗,皮膚自然會在3至5天內好轉。但若發炎較為嚴重,傷至皮膚的脂肪層,且有局部細菌感染的情形的話,就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以減低金黃色葡萄球菌、 鏈球菌造成的感染。否則,嚴重的話恐導可能引發敗血症。後來媽媽在遵照指示下照顧小嬰兒,所以熱疹很快退去並完全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