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養生.無退休時代
搜尋
相信自己
共找到
139
筆 文章
-
-
2021-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因疫調停業消毒 五金行送飲料挺醫護
北部某醫院醫師及其護理師女友染疫,疫調足跡有振宇五金行桃園國際店,店家因此停業消毒2天。店家昨天送飲料到該醫院「挺醫護」,院方發文表達感謝,網友也大讚此舉暖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國內新增2例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個案,分別為北部某醫院30餘歲男性醫師(案838)及其20餘歲護理師女友(案839);初步疫調,2人曾去過振宇五金行桃園國際店,該店也因此停業消毒2天。該院昨天起進行全院篩檢,振宇五金行也送飲料至該醫院慰勞醫護人員,該醫院昨天在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貼文表示,「感謝振宇五金行,醫檢師們收到你們的飲料後精神百倍,我們也因為有你們更加有衝勁,謝謝所有防疫英雄」。振宇五金行也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前線醫療人員辛苦了,發生醫護人員確診消息,大家不免感到有些沮喪,「但是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台灣,共體時艱」,並表示賣場皆已消毒請安心購物、來振宇都要配戴口罩、致敬所有醫護人員。網友紛紛響應表示,「真的是正向且良善的舉動」、「謝謝你們的體諒和支持」、「社會需要這樣的力量」、「相信還有許多人在醫院擔任著螺絲釘的角色,謝謝所有醫護、行政同仁們」。
-
2021-01-07 新聞.生命智慧
現在改變還來得及…日本安寧醫生的《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你也正在做?
對於生命的期待與追求,人人各自不同,如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竭盡全力地活著,讓人生沒有太多未竟之憾?臨終之際,可以自然、自在、平靜,不帶任何遺憾地跟世界說再見,成了每個人不可迴避的事。年輕的大津秀一是一位安寧病房的醫生,他寫了一本《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那是他在「臨終關懷」了一千位病患之後,根據他們的臨終遺書整理的一本書。短短幾年內,他所目睹、親耳聽見,以大數據的概念列出了二十五件事,範疇有健康、心理、社會與生活、人際、宗教與哲學。我自己重新排列順序,先說說「我以為的前五項」:一、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四、被情緒左右一生。十一、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十四、沒能談一場永存於記憶中的愛情。十二、沒能去想去的地方旅行。「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結果沒有時間培養興趣,老年時成了一把無趣的竹掃帚,晚年生活如同嚼蠟。「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一輩子都被別人的價值觀綁住了,瞻前顧後,憂讒畏譏。劉瑜在《已經太晚》中有一段話:「十五歲的時候,再得到那個五歲熱愛的布娃娃。六十五歲的時候,終於有錢買了二十五歲熱愛的那條裙子,又有什麼意義?」網路曾經流傳一張照片,一對老邁的夫妻終於到了威尼斯旅行,結果在美麗的貢多拉船上……他們老得睡著了,兩人橫陳癱倒在平底船上,無瑕欣賞沿岸的古蹟美景,只有無奈的船夫站在船尾划動著,照片上有三個斗大字「太遲了」。我依序補上「會後悔的25件事」,自我提醒只求活得久並非人活著的最終極目標,而是活出自我、追求夢想,最後不要為自己錯過的一切感到後悔:二、沒有實現夢想;三、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五、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六、過於相信自己;七、沒有妥善安置財產;八、沒有考慮過身後事;九、沒有回故鄉;十、沒有享受過美食;十三、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面;十五、一輩子都沒有結婚;十六、沒有孩子;十七、沒有看到孩子結婚;十八、沒有注意身體健康;十九、沒有戒菸;二十、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二十一、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二十二、沒有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二十三、沒有看透生死;二十四、沒有信仰;二十五、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這些臨終前「會後悔」的清單,真是令人遺憾,他們所傳遞的訊息,應該算是「其言也善」吧。然而這本書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提醒人們應該思索「人生最後的幾件計畫」,可以將這25件事項列入「提醒與警惕」參考明細,思考「換個活法」。當然,我們也知道有些人一輩子「只想漂泊,不想有答案」……我以為關於逆境、選擇、和解、死亡等生命議題。25件事其中兩項,非常值得讓人低迴和思索的—「沒有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和「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勵志演說家萊斯.布朗(Les Brown),他曾經這般比喻:「想像你即將離世!」迴繞在你床邊的鬼魂們,有代表著「你未發揮的潛力」,有代表著「你未曾付諸行動的想法」,有代表著「你未好好利用的才華」,這些鬼魂在床邊看著你,他們滿懷憤怒、失望和沮喪,他們說:「我們來找你,是因為你本來有機會賦予我們生命的」,「如今我們只好跟你一起埋入墳墓了。」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這是日本醫生對臨終病人的紀錄,我思索著「櫻花會不會後悔呢?」花朵最光采奪目的盛開時期,幾乎也等同凋謝。如果來不及年輕,那就從容老去。被稱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他在《生存之道》寫到自我期許:「這輩子你為什麼而來?比剛出生時更好一點!」臨終的人們,有沒有在他最後的光景,閃過這個念頭,自問「我有進步一些?」度量生命不在活得長短,而在那些令人屏息的驚豔時刻稻盛和夫說,所謂地獄與天堂,只是誘導芸芸眾生言行向善的宗教概念。但是,現在有一種「意識體」哲學概念,則稱之「所謂死亡,只是肉體的消滅」。它的定義是:「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過去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上現世積累的經驗。它談的是,五覺之外,人還有『精神』,或是稱之『靈魂』。我無法輕易道盡全貌,或是深論這個深邃的宗教或是哲學,但是我知道『開始思考許多不同層次的問題,或許可以修正!』」佛教有云:「人若欺你,天會護你。人若欠你,天必還你。」換另一種說法是「常保赤子之心,必有好事發生」。我則喜歡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的「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人間的正道是「滄桑」,不必害怕挫折,任何事與願違,上天會用另外一種方式補償你。稻盛和夫曾經比喻說「人生就是洗衣機」。這個有趣的說法,就是喜、苦、幸運、不幸都要不斷沖洗。人生不斷考驗著,就像我們的衣服不斷弄髒,然後我們再度清洗它、脫水它、烘乾它、燙平它。眼前的這一世,不論你擁有多少東西,往生時,無法帶走任何這一世的事物,這些都是要清算的。如果有一樣是不滅的,那將會是靈魂!稻盛和夫最終還是說到了「靈魂」。關於生命的正義,就是安心地等待,等待屬於你的季節,不嗔、不怒、不急、不燥……人生在世的目的,就是來「淨化」這個意識體,而所謂「淨化」,就是磨練靈魂、提升心性。東嶽殿裡所祭祀的八百六十九歲彭祖或是十二歲甘羅,就是東方「死亡哲學課」的主概念:「度量生命,不在活得長短,而在那些令人屏息的驚豔時刻。」不知當天那對在東嶽殿的法國夫妻聽懂了沒?(本文節錄自有鹿文化出版《向夕陽敬酒:生命深秋時的智慧筆記》)
-
2020-12-31 養生.心理學解密
深夜療癒歌單/5 首歌陪你沈澱自己,告別2020年的紛紛擾擾
還記得嗎?過去曾有幾個夜晚,你藏著心事,戴上耳機,百無聊賴地哼起主歌的一二句,卻覺得耳裡聽見的每字每句歌詞彷彿都寫著你的際遇、你的失意,就這樣被一首歌輕輕地貼合起了你的心情。 或許壓根兒記不起旋律,但那兩句歌詞,卻刻在了你的心底。2020 年是個曲折、無法預測的一年,來時的路或許顛簸,但儘管多麽不易,我們都仍是走到了這裡。生活,有時候就是要奮力哭掉那些縈繞許久的煩悶,再將散去的熱情都拾起。編輯精選了一張歌單,不必熨平心上的每一處皺摺,只願這些聲音輕輕為你拂去心頭上紛飛的思緒。田馥甄——《妳》S.H.E 中的 Selina 在 2010 年發生灼傷意外,Hebe 田馥甄在 2011 年發行了新專輯《My Love》,其中這首《妳》是由當時蘇打綠的主唱青峰寫給 Selina 的歌曲,而在充滿撫慰性的歌聲中,能感受到 Hebe 那份悠長的溫柔與疼惜。在 2020 年中經歷了失意,載著滿身疲憊的每一個你, 對於未來、對於自己的信心或許偶爾會瓦解,偶爾也會在暗夜裡獨嚐那份孤寂 ,就讓 Hebe 的歌聲唱進你最柔軟的內心裡。心越漆黑 夢越燦爛紛飛陪著妳 偶爾信心偶爾累 偶爾堅強到心碎最寂寞是痛找不到語言 但我希望我的歌到妳心裡面太陽出現 曬妳那所有的美 柯智棠——《To Be Forgotten》聆聽柯智棠渾厚有磁性的嗓音,彷彿在深夜裡嚐一口溫熱的紅酒,連同酒精揮發掉的落寞,就像我們終於體悟了,或許不是每一件事都會「過了就好」,或許時間並不會真的治癒每一個傷口,而在無法預測的世界面前,我們的存在雖然就像星塵那樣渺小,但我們還是會期盼著每一個即將到來的明天、還是會在受傷後為自己擦乾臉龐上的淚珠, 就算邊哭邊笑,仍然不忘向前。They never told us Time never truly healsThey never told us We will never be happyThey never told us We are doomed to fallUnder the sky I’m just a little man/But I’ll just go onBelieving and cravingLaughing and cryingDreaming and flying張懸——《親愛的》聲線獨特的張懸,總用最溫柔的方式唱出了對這個世界的執著。漫漫一生,總有些傷口得帶著一起繼續走,在馬不停蹄的人生旅途中, 當我們身上背負著傷口,有些話就輕輕地說、有些路就慢慢地走。深深的話要淺淺地說 長長的路要揮霍地走大大的世界要率真地感受會痛的傷口要,輕輕地揉被抱緊的時候去 勇敢地祝福不被了解的時候,相信自己值得張震嶽——《抱著你》如果生命來到最後一刻,你最想做的會是什麼呢?2020 這一年,我們都體會了「無常」,我們都經歷了點曲折才來到這裡,都落寞了一陣才終於發現彼此仍在身旁,而至少在這一刻,我們都還幸運地與愛的人都相聚在一起,這就是面對未知的明日,最大的力量。如果生命果真是無常 我願坦然面對而不慌有你在我身旁 有你給我力量 抱著你 抱著你 抱著你你的眼神充滿愛和光 讓我不畏懼明天黑暗煩惱憂愁悲傷 一切都不重要 抱著你 抱著你 抱著你我只要抱著你 抱著你 抱著你Coldplay——《Fix You》因為世界的無法預測,習慣了把握人生和機會的你不免感到落寞,然而,就像有時盡了好大一份力,卻總感覺看不見路的盡頭,但當天光亮起,照亮了你眼前的路,也許你便會發現終點就在不費力就能抵達處。請點燃你的勇氣,終有一天,生命會試著修補破碎的心。When you try your best, but you don’t succeedWhen you get what you want but not what you needWhen you feel so tired, but you can’t sleep/Lights will guide you homeAnd ignite your bonesAnd I will try to fix you隨著曲目切換,2020 年所走過的一切在腦海中回放,當旋律停止,鼓譟的心也慢慢平靜。不管未來的日子如何變動、如何起伏,摘下耳機,讓所有聲音漸漸消去。祝你一夜好眠。※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2020 年深夜療癒歌單】5 首歌陪你沈澱自己,願這些聲音輕輕為你拂去心頭上紛飛的思緒
-
2020-12-24 科別.精神.身心
放鬆 ≠ 壓力管理 腦神經學家: 5 個壓力管理技巧翻轉高壓生活
生活在文明社會中,我們每天都面臨著不斷發生的事件和挑戰。從工作、家庭、人際社交難題到塞車、天氣惡劣、弄丟錢包等看似平凡但非常討厭的事情,這種持續的壓力是無情的,並不斷消耗著我們的「幸福感庫存」。感到壓力時大腦的科學變化腦神經學家 、同時也是專攻壓力與創傷症候群心理治療的醫學專家 Douglas Kong 揭露了承受壓力時,大腦產生的化學反應: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每個事件會觸發不同的神經通路信號,激活腦部杏仁核並督促我們開始工作。還有一些連帶的身體症狀:腎上腺素分泌、呼吸急促、脈搏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等等。過去心理學概念一直試圖幫助過度焦慮的人學會冷靜下來,我們常聽到:為了舒緩壓力,你必須學會如何「放鬆」。但 Douglas Kong 認為,「累了就休息」可能不是阻止壓力的最好方法。 杏仁核的功能本來就是「壓力接收器」,在面臨威脅和危險時提醒生物進入戒備狀態。 適度的壓力能提高動機、督促人們自我精進,如果一味放鬆不去理會壓力,可能導致表現不佳或更嚴重的後果,反而讓人更疲累。放鬆 ≠ 壓力管理我們需要適量的壓力,但又不能讓太多壓力傷害自己,該如何取得平衡呢?答案是學會「管理」。Douglas Kong 指出: 在壓力管理中,最需要的不是「放鬆」,而是透過調整認知思維,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來控制壓力的份量 。目標不僅是減輕壓力,還要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無論是工作、家庭等領域),他認為以下幾項提示能真正幫助人們翻轉高壓生活:1. 真的不堪重負時,一定要暫停在壓力過重的時刻,你必須停止你正在執行的任務,專注於你的情緒和身體狀態。 當人們主動終止任務,而不是被任務追著跑,就會有拿回掌控權的感受 。想法枯竭時,記得深呼吸、放慢速度,用第三者的旁觀角度審視你正在做什麼、仔細回顧每一個步驟,你可能很快就會產生新的見解。2. 積極自我喊話心理學支持正面自我對話的功效,因為 語言是一種強大的「自我暗示」,人們會相信自己說出來的話,並朝著言語描繪出的形象邁進。處在壓力之中時,試著對自己這樣喊話:「雖然情況很困難,但總會找到辦法。」「以前也發生過這種狀況,最後都順利解決了。」「人們信賴我,才託付我這些任務。」「我有能力處理這些問題,別人也願意幫助我。」3. 花點時間社交那些你關心和關心你的人是一種很好的壓力紓解劑,即便對於內向的人,和親近的家人或伴侶聯繫也是絕佳的充電方法。簡短聊個幾句、一起說說笑話、做些有趣的事情;遇到困難時互相表達支持…… 獲得人際與社會支持讓我們感覺不孤獨,能降低人們受環境控制、失去自主權的感受 。4. 欣賞小事物即使只是一點小空檔也好,讓自己從任務中抽離,把注意力放在環境中的其他事物:桌上別緻的擺設品、記事本角落的語錄、咖啡杯上的花紋 …… 從心理學來看,「觀察」是一種積極正念的練習 ,不僅能提升認知敏銳度,還有助重置身體和心理基調。5. 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頻率放鬆依然是必備的,不同的人可以容忍不同程度的密集工作,你必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頻率。不必因暫停工作而感到內疚, 適度休息會中斷壓力循環、恢復對精神和身體狀態的控制 ,確保你再次回到崗位時效率提升、充滿創造性。(參考資料:《Yourtango》:〈 These Stress-Busting Tips Will TOTALLY Change Your Life〉;《Benenden.co.uk》:〈8 stress-busting tips for everyday life〉。)※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放鬆 ≠ 壓力管理】腦神經學家: 5 個壓力管理技巧翻轉「高壓生活」
-
2020-12-23 科別.精神.身心
1分鐘了解思覺失調症!圖解常見症狀與治療藥物
透過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使得「思覺失調症」獲得許多人的注目,但在劇終後,數個社會事件接連發生,讓許多人對思覺失調症產生誤解,以為罹患該疾病患者皆有攻擊性行為,進而感到恐懼、憤怒。你不認識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飽受負性、情緒等症狀所苦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邱南英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過去被稱為「精神分裂症」,是最嚴重的精神疾病,綜合許多精神症狀和徵候疾病的一種疾病症候群。其症狀除了大眾較熟知的正性症狀,如聽幻覺、妄想等。思覺失調症患者也飽受旁人所不知的負性症狀、認知症狀、情緒症狀、解組症狀的折磨,難以脫離。以及不瞭解患者在疾病治療的艱辛歷程,深陷於擔心疾病復發恐懼。 台灣思覺失調終生盛行率約是1%,每百位人口中便有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好發年齡為15歲至30歲,罹病時正值於人生最重要時刻,許多患者因為受到疾病干擾而無法完成學業、順利工作,失去本來應有的美好人生。對許多患者而言,回到正常生活其實是他們最大的願望,但因為思覺失調症會造成患者思考能力衰退、不如以往,再加上心中總是恐懼疾病復發,什麼事都不敢做。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表示,曾有家屬對患者說:「沒關係,爸爸養你一輩子」,雖然真摯親情讓人動容,但因為父母會老、兄弟姊妹會有家庭,患者終有一日還是要回歸社會、學習自立。所幸,思覺失調症的治療發展持續推進中,給予病患有重拾生活滋味的夢想!正性症狀是治療重點,但情緒也需要被照顧!邱南英說明,目前,思覺失調症急性期的治療多專注於減少正性症狀,但是待患者脫離急性期後,如何使其回歸社會,降低家庭與整體的社會負擔,仍是一大課題。陳紹祖指出,因為常見治療選擇為新型抗精神病藥物,透過抑制大腦多巴胺或血清素分泌,減少患者出現幻覺、妄想等正性症狀;但過少的多巴胺及血清素,將導致患者缺乏生活動力或社會退縮,情緒上仍飽受折磨。簡而言之,就是抗精神病藥物雖然能將患者拉出幻覺、妄想中,但許多人在恢復病識感後,卻產生情緒低落、憂鬱的感受,面對人群時感受到明顯壓力,甚至會經歷沒有原因的焦慮感,滿滿害怕、不安的情緒,難以回歸社會。他分享,經常有病友詢問:「醫師,我還可以回去念書嗎」?反映的即是患者對於疾病復發的恐懼感。現在,獨特機轉藥物的問世,使思覺失調症患者有機會保留良好的身體機能,降低沒來由的情緒問題,增加回歸社會的勇氣。如何讓多巴胺調節得剛剛好,是治療思覺失調症的重要發展趨勢!陳紹祖表示,目前,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出現新獨特機轉,結合既有的抗精神病藥物優點、減少藥物副作用,不過度抑制多巴胺和血清素分泌,以調節方式讓濃度不多也不少,幫助患者生理上維持在適當的平衡狀態。他進一步解釋,除了消弭正性症狀,也能顯著改善負性症狀、情緒症狀及認知功能障礙,讓患者有機會重拾對生命的熱情。提醒患者配合醫囑,接受追蹤;家屬密切關懷,提供支持,在穩定治療下,可以相信自己不會再復發。藥物治療選擇 思覺失調是大腦疾病,勿再汙名化疾病受害者!邱南英表示,除了藥物治療外,現今也有許多資源能幫助患者重新出發,如職能治療、心理治療、娛樂治療、行為治療、產業治療、社會復健計劃等非藥物治療方式。邱南英說,思覺失調其實是大腦的疾病,患者是疾病受害者,不是社會事件加害者。但,目前社會對於思覺失調症的污名化,對患者及家庭的一種傷害;有色眼光間接成為患者回歸社會的阻礙,讓他們蒙受沉重的壓力、無法前進。若社會能再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與包容,相信會有更多的思覺失調症者進入穩定治療的階段,減少暴力、攻擊相關的事件發生,並能回歸社會,正常生活,創造好的正向循環。 諮詢專家/鹿港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兼副院長暨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邱南英、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 陳紹祖
-
2020-12-09 性愛.愛情診療室
為什麼我一直找不到對象?心理學家教你找出可能單身的原因並破解
很多單身的人可能都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我一直找不到對象?」我們也許會歸咎外部原因:自己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沒時間認識對象、生活圈太小了找不到適合的人、運氣太差所以吸引的都是爛桃花。這些原因都很合理,但單身的狀態在前述這些狀態改變後仍長期持續著,那就要思考一下內部原因了。「過度自厭」可能是單身的原因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就算愛你的人出現了,你也看不見。對「過度自厭」的人來說,愛情的靠近讓他們開心,同時又讓他們害怕,擔心自己其實沒有對方想的那麼討喜,心裡下意識出現這樣的話:「他其實也沒有很喜歡我啦。」好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對方真的離去時也不會那麼在意。為什麼有些人會過度自厭呢?心理學家 Robert Firestone 和 Lisa Firestone 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過度自厭的行為源自於人生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關係,成長過程中「重要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會深深影響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如果我們在批評、否定、冷漠甚至是虐待中長大,我們也很難用健康的方來對待自己。過度自厭的人即使真的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也經常呈現「焦慮型依附」或「逃避型依附」的互動狀態,焦慮依附的人因為沒安全感,可能會透過控制、過度依賴、過度討好來維持這段關係;而逃避型依附則透過拒絕溝通、大量投入工作中等方式來避免衝突。如何減緩在愛情中的過度自厭?雖然我們受過去影響很深,但現在仍有選擇權做出改變!以下兩個方式也許能減緩你的過度自厭:1. 找出「非理性信念」美國心理學家 Albert Ellis 有個著名的「ABC 理論」,A 是指事件,B 是指信念,而 C 是指結果。此理論想表達的是,同一個事件經過不同的信念,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例如有個對你有好感的男生約你出去,而你下意識出現「他只是隨口說說的吧,才不是真的喜歡我」的想法,結局可能就是你拒絕了對方的邀約。然而,這樣的想法並沒有客觀的證據,只是自己的主觀偏見,因此被稱作「非理性信念」,而非理性信念的出現可能來自於你的害怕、沒自信,雖然它的作用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卻也隔絕掉了很多愛情的可能性。因此,下次留意一下「非理性信念」,當它出現時反駁它、質疑它,除非有足夠證據,否則不妄下結論。2. 以「交朋友」心態認識對象當我們用交一般朋友的心態去認識他人時,狀態會比較放鬆,除了能用開放的心態和好奇心去了解對方,自己也較能真誠流露自己的個性。如果把對方視為潛在交往對象來相處,就算看對眼,心裡的不安感也可能會促使我們將他越推越遠。參考資料:1.《The School of Life》:Two Reasons Why You Might Still Be Single2.《Psychalive》:I Hate myself※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他其實沒那麼「不」喜歡你,過度自厭可能是單身的原因
-
2020-11-26 養生.樂活人生
2年送走3至親,吳淡如敬畏上天卻不害怕無常:人生更要拚了命往前衝
「人生只有一次,你為什麼不勇敢做自己,活得好一點?」吳淡如身為作家、主持人、商人、跑者…她熱愛挑戰,每隔一陣子,你總能發現她在追求不同的東西。「她就是武俠小說中的俠女呀!」作家洪雪珍這麼形容吳淡如。 我行我素,永遠在追求夢想,帶點俠氣,這就是她。15年前,擔任旅遊記者的吳淡如到越南採訪,無意中發現接待她的越南女孩十分貧窮,家中連牆壁都沒有,一大家人就住在涼亭。 於是吳淡如告訴她:「讀書是你唯一翻身機會,只要你成績好,你的生活費、學費我來負責。」後來女孩一路苦讀,15年過去了,果然成績優異,現正準備考醫學院。 俠女讓越南女孩免於成為循規蹈的羊,擺脫了成年後直接進入工廠當女工的命運。 勇敢,是做自己的最佳武器 其實,吳淡如的童年也像女孩一樣,處處受限制。吳淡如的父母身為老師,從小就想讓女兒待在小鎮上,踏實地當老師。於是父母軟硬兼施,看女兒抵死不從,甚至揚言要切斷父女關係,但她就是不服輸!憑著好成績考上北一女,終於在14歲離開小鎮。 「我在小鎮上沒有看到景仰的人,但在書中找到了。」她一路出逃,終於當了作家,成為她想成為的那種人,但卻因為文字風格被出版社老闆酸:「你寫的東西不會賣!為什麼不改變風格,學學瓊瑤、張曼娟呢?」 「我才不理他!所以我當了不暢銷作家7年。」她豪邁地大笑。俠女是不會讓人指著鼻子說現在該幹什麼,也不從眾,總會有自己的堅持,「我不會當場反駁你,只會禮貌地微笑,但事後還是做自己。」 年輕時不順從,到中年也沒想過改變個性。 例如,吳淡如最討厭別人勸她:「這年紀該退休享清福了吧!別努力了!」於是報名了「上海中歐商學院」的EMBA課程、挑戰跑全馬、考帆船駕照等,總是在做旁人看來很累、自找苦吃的行為,但這卻是讓她保持活力的精神糧食。 她剛從以色列的工商學院上課回來,聊起學習,雙眼發亮。「窗外聽得到砲彈的聲音!」她給我們看一段在以色列拍的影片,一邊說著。 當時,吳淡如就站在街邊,看著一台台車呼嘯而過,影片不斷傳出轟隆隆的砲彈聲,在這裡看已經夠怵目驚心,但她卻不害怕,依舊每天坐在教室中上課。 無常,不該是害怕、不敢前進的藉口 「我時刻看到上天的威力,人多麼脆弱,一顆炸彈什麼都沒了,那你為什麼不活得好一點,做你想做的?該來的會來,不要浪費時間害怕。」 吳淡如敬畏上天,但卻不害怕無常,她拒絕浪費人生的每一刻。 吳淡如的母親因癌末過世後不久,她直接飛去新疆參加戈壁荒漠障礙賽,挑戰者必須橫跨荒漠100公里,其中還有許多障礙設置,賽程長達三天,吳淡如在一片黃沙中走到起水泡,隊友也凍壞了,腳走到一跛一跛,大家只能咬牙用意志力苦撐。 在空無一物連廁所都沒有、完全看不到盡頭,只有絕望與黃沙的荒漠中,吳淡如開始反省自己,想起母親、老公、合夥人、同事,還有那個倔強,總是不願意妥協的自己。 最後吳淡如的隊伍以最後一名完賽,賽後的慶功宴有的隊友坐著輪椅出席,但滿腳水泡的她卻選擇穿著高跟鞋出席,看起來就像沒事一樣,但其實她心裡知道,自己要做一個大大的改變。 回台灣的第一件事,一向強勢、自我的她先跟同事、合夥人、老公等人道歉,得到許多正面回應,這一片荒漠,讓吳淡如深刻檢討自己,但母親已離世,總有些遺憾來不及說。 不要讓一切來不及 勇敢起身做自己吧 人生無常,吳淡如看多了,她曾在兩年內送走3位至親,也在參加同學會時,聽到某個熟識的人過世。時間滴答的響,所以她拚了命地盡力往前衝,也將自己的中年突破寫進新書《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裡,就算再忙也始終沒忘記自己的初衷,是寫作。 人到中年,稜角難免因世間的磨難有了改變,變得圓滑世故,有時甚至連初衷也消失,變得膽小無比。但在吳淡如身上看不到這些工整的鑿痕,她的迷人之處,正是不變的叛逆本性。 她相信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 「沒有人會牽著你的手走出暗室,不要成為怕死又不敢活的人,為自己勇敢一次吧!」 在吳淡如身上看到,只要相信自己並且勇敢,你的夢想、你所期待的一切,都將會發生。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保持「剛剛好」的照顧就好!18個值得收藏的金句,照護生活,讓彼此都能自在.病痛不是懲罰,而是祝福!中年後,健康突然亮紅燈的3個自癒處方.慢性發炎,是癌症、失智因素!6方法抗發炎,每一天照顧好身體,才能燦爛老去
-
2020-11-17 養生.家庭婚姻
自己都經濟困難了,孝親費要不要給?來自家人的情緒勒索該如何應對
【媽媽經編按:近日一名黃姓女子,在爆料公社上發文:自己從小不得媽媽疼,現在自己經濟也有困難了,要心甘樂意給予孝親費嗎?黃女表示,自己因為肥胖症的緣故,一直一來都一個人居住,水電、房租、生活費通通自理,微薄的薪水也只能維持生活開銷,只要失業便難以生存,如今母親51歲,自己也已經35歲了,面對母親的情緒勒索孝親費,黃女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從小,媽媽便有明顯的重男輕女傾向,一向不得疼,長大後因母親鹽酥雞創業失敗,便邀請媽媽一起居住,共同為生活打拼,但遭到拒絕,媽媽寧願和不成材的弟弟一同住在祖屋,但弟弟的抽菸、喝酒、打架、鬧事的個性,總是向母親拿錢,後來,弟弟甚至將祖屋的房屋契約抵押給地下錢莊,母親為了拿回房子,又欠債了15萬。如今弟弟正在入獄服刑,黃女更加獨自面對來自母親的壓力,彷彿不給孝親費,就是不孝,給了,自己的生活怎麼辦?面對許許多多來自家人的情緒勒索,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底下網友也回應:「我覺得以目前媽媽才50歲,還有工作能力,給少少的家用即可。」、「可以固定每月多少匯1-2000就好,至少就不會告你遺棄罪,一直情緒勒索的家就不要回去了,自己的人生請為自己而活,先改變自己就會有自信的,相信自己,加油!」給黃姓女子許多的建議與鼓勵。但也有網友表示:「有照顧過你的成長,要回饋。賺多,自己存。給的夠用就好。」認為母親對她有養育之恩,還是要回饋的。】在疫情之後,人們會掀起一波報復性消費;在女人節食一陣子後,某一天會突然大吃大喝,吃到吐滿地;報復性行為,源自於某些事情沒有達到基本範圍,認為自己有所匱乏,所以要一次性補足。但這個「補足」是由個人定義的。為什麼一個不快樂的母親,日後會禍延子孫三代?因為她會用孩子與孫子的餘生來補足。媽媽開心全家開心,這句話所言不假,朋友A的人生就是這樣搞砸的。A是女的,她的媽媽小時候在家裡排行老二,是曾祖母最寵溺的那個孫子,這也直接導致A的媽媽自私、驕縱、強勢的性格。童年感到匱乏曾祖母去世的時候,家裡剛好又被倒會,一夕之間小康家庭變成家道中落,A的媽媽心中匱乏感瞬間一發不可收拾,她怕窮,更怕自己無法成為家裡掌控全局的焦點。A的媽媽結婚後,生下A和一個妹妹、一個弟弟,她常常跟A抱怨爸爸的上進心不夠,說別人家老公賺來的每一分錢都上繳老婆、房子車子也都登記在老婆名下,以後找老公一定要找一個有錢人。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長大後,A跟幾個男人交往,媽媽總是把他們嫌得一無是處,嫌沒家境、嫌沒學歷、嫌對方家裡單親,好不容易A跟一個家裡從事房地產的商人交往,媽媽很滿意,還主動請對方吃飯。房地產商人後來劈腿,分手的時候A哭到死去活來,媽媽居然說「我早就跟妳說他有鬼,妳不聽我的,活該。」當女兒失戀的時候,媽媽首先不是安慰女兒,而是趕緊改口撇清,證明自己永遠是對的。說不偏心的往往最偏心2020年,就算是活5G世代下的現代人,想要脫離重男輕女的傳統思維還有很長一段路,A的媽媽一直以來最寵弟弟,而且是「寶寶心理寵,但是寶寶不說」那種長輩,她總是大聲疾呼的說,自己很開明,絕對不會跟古早人一樣,家產只留兒子不留女兒。結果呢?A的媽媽現在才60歲,身體狀況都還很健康,但是她卻因為兒子的一句話,日前偷偷先把房子過戶給兒子。兩個姐姐養的小孩比弟弟多,兩個姐姐給的孝親費也比較多,但是在家產分配的大事上,卻完全沒有告知她們,這種完全不被尊重的感覺太受傷了。以孝為名情緒勒索A的媽媽很早就退休了,總是不停提醒兒女:她年輕的時候,因為要一邊養小孩一邊工作壓力很大,胃都被搞壞了,所以A小時候家裡總是烏煙瘴氣,因為媽媽工作不順,回家看什麼都不順眼,過了為錢而吵架的童年,長大之後終究免不了被情緒勒索的命運。只有在數落媳婦這一點上,A和媽媽會短暫結成同盟。A的媽媽會慣性抱怨弟媳的種種:弟媳不會煮飯、弟媳給孩子穿的衣服不夠保暖、不懂得傳統禮數,「(弟媳)女生念書念到碩士又怎樣?菜不會煮也沒用!」過年弟媳來家裡的時候,婆婆和妯娌心照不宣,從不給她好臉色看,弟媳自討沒趣也不太說話,於是又被冠上「不會做人」的罵名。下一代的反撲A自己當媽媽之後,身上開始浮現母親的影子。每當孩子的決定不如自己的意思,她就會用恐嚇的語氣,「沒關係,你們以後不要後悔回來找我」、「我都是為你們好,要聽不聽隨便你。」A的媽媽以前常常對她說:「我在你這個年紀就開始工作,錢都拿回家給媽媽。」所以,A也不准孩子們離開自己太遠,孩子想去環島,不准;孩子想出國念書,不行;孩子想去外地工作,不好;孩子出社會了想搬出去住,A居然還氣急敗壞,破口大罵!孩子最好牢牢地留在她身邊,撫平她過去的傷痕,這才是她對孝順以及人生圓滿的定義。控制慾只會造成更深的匱乏感A凡事緊抓不放手的特質是一種恐懼,源於上一代母女關係的矛盾衝突,矛盾久了就變成一種習慣,如果孩子不聽她的,她就會覺得人生的某部分「少了」,這種匱乏感會像病毒一樣延續給下一代。上一代父母最常犯的錯,就是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有自己的人格」這一點,現代父母應該充分領悟「孩子不是你的所有物」。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父母建立原則、有效管束,但在孩子日漸長大之後,請試著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對象看待,避免帶入父母「掌權者」的身份,因為這種身分是會世襲的!如果一個小孩在童年時期被寵上天、或是被過度控制、只能壓抑,孩子長大後建立新的家庭,就會不自覺顯露出「報復性行為」,然而這種報復性的反彈,恐怕要透過摧毀下一代去求得補償,或是用一輩子的時間去修復。
-
2020-11-15 養生.樂活人生
飲食均衡就能保證長壽?老年醫學專家:一件事比營養均衡更重要
【文、圖/摘自高寶《這樣過日子剛剛好》,作者大塚宣夫】比起營養均衡,吃得開心更重要某一天,又有一位四十幾歲的S小姐和我討論這樣的問題。「我爸媽說他們每天晚上都去外面吃,而且還輪流吃他們最愛的中式和日式料理。在中式餐館吃餃子配啤酒,日式料理就吃烏龍麵配日本酒,吃到好像連店家都記住他們的臉了。這樣不是營養不均衡嗎?所以我跟他們說,『要像以前那樣自己好好煮飯,配上蔬菜、肉還有魚,不吃均衡一點是不行的!』唉,我媽媽以前那麼喜歡做菜,現在竟然每天都吃外食……。」S小姐一邊嘆氣一邊說著。我說S小姐呀,請別再做這樣的傻事了。別人說他們想吃什麼,妳卻要他們忍耐,叫他們吃那些他們不想吃的,而且還要他們自己好好煮飯,不能講這麼過分的話。人老了以後不管做什麼都會變得很費力,尤其是煮飯和打掃,沒有比這個更累的了,畢竟每天都要和這些事情搏鬥嘛。就算吃外面也沒什麼不好啊?尤其日本人普遍都相信自己煮飯才健康,大多認為外食不好。人在社會上活躍時,還能在某種程度上自由選擇在哪裡吃飯、吃幾次和吃多少,然而上了年紀以後,一旦活動範圍縮小,可以做出的選擇也會跟著減少。特別是,假如做菜的都是同一個人,就算再怎麼嘗試變化,還是會因為相似的味道和烹調手法而吃膩。這就是我們可以好好利用外食的原因。就算是在自己家裡吃飯,也只需要搭配單純用來調味的小菜就好,像是白飯配上納豆、生蛋或海苔。關鍵在於重複吃好幾次也不會膩,以做工簡單的料理為主,菜色也不用太多樣。不必拘泥於用餐地點和形式,順著自己當時的心情,在喜歡的地方吃想吃的東西就好。不用做那些瑣碎和費力的事。人老了以後,簡單吃一吃就是最好的。吃泡麵和生蛋拌飯就是偷懶?所以,天底下的太太們哪,偶爾轉換一下心情去外面吃,或是吃生蛋拌飯解決一餐,其實也一點都不隨便,丈夫反而會覺得很高興。我之前曾經在高爾夫大賽收到作為紀念品的泡麵綜合組,當時一起參加的同輩男性們全都開心地手舞足蹈。(笑)「哇,好想趕快吃吃看!泡麵就是好吃,對吧?」我們此起彼落地感嘆著。泡麵之類的垃圾食物對健康有害,沒有營養,不能當正餐。像這樣的看法也許是一種社會常識,但其實只要你喜歡,想吃就吃也沒有關係。生蛋拌飯和泡麵只是一種舉例而已。以每天的飲食來說,作為妻子,作為丈夫,作為家庭的一員,我想讓它們成為家人之間對彼此的心意,而不是沉重的負擔。「什麼,原來只要這樣就好啦?」像這樣子,偶爾端出一些跳脫日常的菜色也挺好。放下對家人飲食習慣的主張和關懷,讓彼此活得更自在一些吧。和營養均衡相比,好不好吃和想不想吃更重要若要說飲食均衡是否能保證長壽,我覺得並不是。確實,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或者到六十幾歲左右,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好方法。但是,過了七十五歲之後是否還能這麼說,就令人相當懷疑。為了降低膽固醇和減輕體重,忍著不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在生活上處處留心,即使有效,也要等到五年或十年後才能看得出來。就我而言,我覺得克制食欲所帶來的壓力,反而對健康更有害。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機能都會正常運作。先不談年輕的時候,超過七十歲以後,即使食欲下降,身體仍然會依照需求,好好地選擇需要的養分。到了那個時候,我們該注意的是進食的分量。上了年紀以後,即使有食欲,食量也會確實變少,有不少人應該會開始變瘦。也就是說,和營養均衡相比,大量攝取自己想吃的東西是很重要的。現代飲食多元多樣,就算只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也不會那麼容易就導致營養不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飲食習慣可以更加自由。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現代人真的很喜歡把「營養均衡論」掛在嘴邊。一般來說,食物進入人體最短也要花上一週的時間才能被消化完成,而不是以一天為單位,所以不必以一日三餐的標準來更換每天的菜色。粗略地說,以一個月的單位來取得飲食均衡就很足夠了。另外,就算再怎麼計算每一餐所攝取的營養,也要有人吃才有意義。所以,首先必須以「好吃」和「想吃」為前提。
-
2020-11-05 養生.心理學解密
自卑是不好的情緒嗎?阿德勒:一切性格特點的根源
【文、圖/摘自高寶《走出孤獨:阿德勒的勇氣指引》,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自卑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情緒,是人類改善自身環境的原動力。正因為人類知道自己的無知,又對未來充滿期待,才會努力探索自然、宇宙,科學才得以誕生和發展。可以說,一切文明都是在自卑情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就個人而言,因為自卑,我們才會努力超越自己,追求成功,實現自己。超越自卑的途徑之一,是學會合作。沒有學會合作的孩子,會陷入悲觀和自卑情結之中難以自拔。在生活中,即使是長合作的人,仍然要在各種困境中輾轉沉浮。沒人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命運,生命如此脆弱,必須終生努力。什麼是自卑?自卑情結是個體心理學的重要發現,現在已經廣為人知。很多心理學家都採納了這一概念,並將其付諸實踐。但是,當你跟一個人說他有自卑情結,卻不告訴他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這對他毫無益處,因為知道自己自卑,並不代表他就能消除自卑,不僅如此,有時他還可能更加自卑。為此,我們必須找出他們生活方式中最能引起其自卑心的那個點,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給予鼓勵,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有自卑情結的人會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否定自己的價值和人生意義,為自己的行為設限。這時你告訴他們「你有自卑情結」,就相當於對一個頭痛的人說「我知道你頭痛」。這樣毫無意義,他們並不會因此就振作起來。很多有自卑情結的人都不承認自己自卑,甚至會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優秀。所以,我們不必聽他們怎麼說,只要留心他們的行為,就能看到這些人為了彰顯自己的重要性,做了多少努力,使了多少手段。比如有一種人會這樣想:「他們都看不起我,我必須做一些事,讓他們意識到我不可小覷。」這種說話時表情和姿態誇張的人,通常也會這樣想:「如果不加重語氣、揮舞雙手,別人就不知道我說的話有多重要。」事實證明,每個盛氣淩人的舉止背後,都藏著一顆亟待掩飾的自卑之心。這就像矮小的人為了顯得高一些,只能踮起腳尖一樣。有時,我們看到兩個孩子比身高,矮小的那個會儘量站得更直一些,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時候,如果你問那個孩子:「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矮?」他一定不會承認。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有自卑情結的人會表現得格外安靜、和善、內向、與世無爭。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是我們無法改變和左右的,所以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些自卑感,只是自卑的程度各有不同。想要擺脫自卑情結,唯一的辦法就是以堅定的信念、合理的方法,戰勝困難、改善環境。沒人能一直忍受自卑感的困擾,即使那些喪失了信心、認為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人,也一樣如此。人們在壓力的逼迫下會想採取行動,尋求自救的辦法。但喪失信心的人雖然也想戰勝困難,卻沒有勇氣直面困難、跨越阻礙。為此,他們只好極力說服自己產生一些自欺欺人的優越感。但是這種優越感只是麻醉劑,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不利的環境仍然存在。這樣一來,問題越積越多,情況越來越危急,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的自卑感只會不斷加。如果只看自卑的人自欺欺人的行為,而不去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你會覺得這樣的人莫名其妙,做事天馬行空、毫無章法,看起來完全不像是要改變自身處境的樣子。其實他們跟別人一樣,想要獲得價值感,只是努力的方式無法真正達成這一目標。只要瞭解了這一點,他們一個能讓自己感覺強壯的情境,躲了進去。他努力的目標是讓自己有一種強壯的感覺,而非透過鍛煉,真正達到強壯的效果。這種自欺欺人的努力只會使事情越來越糟。又比如在工作上感覺力不從心的人,為了麻痹自己,獲得價值感,在生活上可能會變成一個暴君。可是,無論他怎樣自我欺騙,也無法消除心底的自卑。只要生活環境沒有得到改善,自卑感就無法消除。如果把個人的心理狀況想像成一條河,那麼自卑就像是一條蟄伏在河面下、隨時都可能掀翻船隻的暗流。我們給自卑情結下一個明確的定義是:在遇到困難時,無法作出正確的反應,也不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這個定義可以知道,自卑情結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哭泣、氣憤、愧疚等等。為了緩解這些情緒,自卑的人傾向於尋求優越感作為補償。但這種辦法治標不治本,因為現實問題並未得到解決。他們用無形的繩索綁住了自己的手腳,想的不是戰勝困難而是避免失敗,所以行動起來也是綁手綁腳、猶豫不決。這一點,在廣場恐懼症患者身上表現得很清楚。有這種心理問題的人堅信:「人生中有很多未知的危險,為保安全,必須留在熟悉的環境中。」為此,他們把自己困在家裡甚至床上。逃避困難最極端的方法是自殺,有些自殺者覺得自己無力改變任何事,在困難面前選擇徹底放棄。自殺行為也包含著對優越感的追逐,因為這本身就是對他人和自己的一種懲罰,幾乎所有自殺的案例都有仇恨的對象,自殺者用死亡來宣告自己的脆弱和善良,控訴逼死自己的人的狠毒和殘忍。這就是當孩子發現了眼淚的效力,他就會喜歡利用哭泣的原因,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罹患憂鬱症的機會也比其他孩子高。抱怨和眼淚—所謂「液態力量」—會損害合作關係的建立,讓他人成為被奴役者。總之,極端羞怯窘迫、有強烈負罪感的人,都有明顯的自卑情結,他們敢於甚至是樂於承認自己的脆弱敏感,但極力隱藏自己的真實願望—不惜一切代價超越他人。至於喜歡自吹自擂的人,乍一看似乎優越感很強,但只要認真觀察他們的行為,就能發現明顯的自卑痕跡。
-
2020-11-05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0/台灣首例換心、世界首例雙心.三心人手術皆出自他手!朱樹勳:孤身一人也要往前走
「相信自己,即便孤身一人也要往前走去。」朱樹勳完成台灣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被譽為台灣心臟外科先驅、心臟救星,用心傳承培育出多位台大醫院心臟科傑出人才,包含台北市長柯文哲、台大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許榮彬、血管中心主任陳益祥,甚至輔大醫院院長王水深、北市聯醫陽明院區院長黃實宏等人,都是他的得意門生。今年83歲的朱樹勳,回首從醫56年來時路,當年台灣心臟手術技術尚未純熟、有人告訴他走這個領域沒前途。喜歡挑戰且永不放棄的他,仍相信自己的判斷,進入心臟外科,至今一點兒都沒有後悔。獲得本屆醫療奉獻獎,他謙虛的說,這一路走來雖辛苦,「感謝上天保佑,團隊支持。」才能順利走到現在。愛書畫卻考上醫科 解剖學影響他一生「不知將來要做什麼,所以考個最難考的一科。」對人總是面帶微笑的朱樹勳,回首從醫歷程時這樣說著。畢業於屏東中學的他,最初的興趣是文組,除了喜歡繪畫,更浸淫在唐詩、宋詞文學賞析,但因要好的同學都在理組而選擇轉組,並保送上成大土木系。誰知土木系只能畫工程圖,無法滿足他的興趣,在大一下結束前,邊念書準備重考,竟考上台大醫學系。學醫過程雖忙碌,也開啟朱樹勳對生命的好奇。但他並未偏廢自身興趣,自嘲「大一大二都在玩」的他,忙著參加綠野社(繪畫)、打橋牌、旁聽文學課程,更曾在大專美術比賽獲獎,但大三上的解剖學課程,卻影響了他的一生。朱樹勳說,當年解剖學課程的兼任授課老師,是名開業醫師,上課時用實務的角度教學、傳達救治患者的成就感,讓他決定要往外科走。只是外科有小兒、整形、心臟外科等不同科別,在他成為住院醫師時,看到林天祐教授致力於心臟外科的發展,加上當年的心外才剛起步,決定投入心臟外科。提高手術成功率 寫信拜師赴美深造當年開心手術成功率只有五成,有患者急救後仍不治,而美國開心手術成功率卻達九成,他決定赴美深造。拿起紙筆寫信給當時五個美國頂尖的心臟外科醫院說明來意,只是都石沉大海。不過他並未放棄,再度嘗試寫信給當時也非常優秀的德州心臟學院,信中寫道:「台灣心外手術技術還不是很純熟,許多患者在開刀後仍不治,我能不能去你那邊學習,回來救這些人?」他認為或許是這段文字感動了他的老師-Dr. Cooley(庫利),很快的收到回信,並於1971年赴美學習。朱樹勳說,當年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一年開刀僅30至50例,但德州心臟學院一年開刀達3000多例。在美國學習的日子,每天都是新體驗,從早到晚、一台又一台的開心手術接連進行。他說,「庫利擅長把複雜的開刀程序簡化。」他不只習得心臟繞道手術技術,連許多教科書上沒有的技術也學到了。只是,兩年學習時間很快就結束,妻子和孩子原想繼續留在美國,但朱樹勳未忘初衷,堅持將心外所學帶回國,而決定舉家搬回台灣。將所學引進台大 患者開刀信心大增1973年,36歲的朱樹勳學成返台,他將在德州所學帶進台大醫院,開刀的案例也從一年50例陸續提高到400例。手術技術進步與成功率提高,患者開刀意願提升,讓他很有成就感。不過人生總有突發狀況,他回憶剛升上總醫師時,有天夜裡值夜班,接到一名患者胸部插著一把刀走進來,而後隨即心臟停止並大量出血,在來不及清潔手部與告知家屬下,他直接拿起手術刀往前胸劃去、進行手術,並成功將該患者救回。這是台灣第一例心臟停止後開胸急救成功的案例,也成為他的第一篇論文發表。在技術日漸純熟之際,39歲的他,被台大派往中南美洲薩爾瓦多共和國,擔任心臟血管計畫顧問並駐診,成功完成十例心臟手術。在台大從醫期間,朱樹勳陸續造就冠狀動脈手術、同種心瓣膜移植等24項第一例。而後在台大許書劍教授的提拔下,擔任台大外科部主任,建立心臟移植團隊合作模式、急診檢傷分類制度、台大外科人才培養制度,並參與亞洲首例腎臟移植。擔任台大醫務副院長時,有鑒於台大醫師不同工卻同酬的情形恐流失人才,實施績效獎金制度,藉此留下優秀人才,同時也推動臨床企業化管理,有效控制醫療成本。雙心、三心人手術 成為世界首例心臟外科生涯中,朱樹勳除成功完成國內首例換心手術,最難忘的是雙心人及三心人手術。1989年時,有名心衰竭患者因體重差距,所配對的心臟大小有別,但患者原本的心臟還能用,朱樹勳決定將配對心臟種在患者心臟右邊,由兩個心臟共同循環,完成首例雙心手術。1999年,朱樹勳62歲時,決定再度接受挑戰,離開台大醫院接下板橋亞東醫院院長一職,並完成多項「不可能的任務」。2000年時,亞東醫院一名接受心臟移植患者,因術後無法脫離人工心肺機,只能以葉克膜等待。而後剛好有名捐贈者的心臟因右心室受創,無法給予原移植者,朱樹勳靈機一動,決定將這顆心再「種」到他的患者右胸,讓兩顆來自不同人的心一同供應該患者,成為世界首例的三心人。病患因此延長壽命15年後,才因心臟衰竭而過世。在七年的準備、鼓勵醫師研究與不斷演練下,2006年亞東醫院通過評鑑,取得醫學中心資格,並多次通過評鑑。同時隨著板南線捷運開通,他花了一年半時間與捷運局、新北市政府公文往來溝通,成功將院前原訂的「湳仔站」改名為「亞東醫院站」,並在醫院第二次擴建時,讓捷運站的三號出口旁連接亞東醫院大廳地下一樓,讓患者更便捷進出醫院,成功讓亞東醫院脫胎換骨,成為板橋地區的優質醫學中心品牌。對年輕醫師期許 醫學學無止境已完成逾6000例心臟手術的朱樹勳,卸下亞東醫院院長後,目前擔任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副董事長職務,更重拾畫畫興趣,並保持每天運動與快樂心情。他說,現雖已不執刀,但仍維持心臟外科門診,「總是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嘛!」他笑著說。回首從醫56年,他感謝前台大校長孫震及外科主任許書劍教授的提拔及鼓勵,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的支持,及台大、亞東外科、內科團隊的支持,才能讓他勇往直前至今。今年能獲得醫奉獎,更要感謝亞東醫院院長林芳郁、台大醫院前院長陳石池推薦,以及評選委員的肯定。面對從醫環境的惡化,朱樹勳也勸勉年輕醫師: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應努力學習;當上主治醫師以後應該努力創新,克服醫療上所有的困難,提升醫療品質及創新;對病人應抱著謙卑的精神,做好全人醫療的照顧。最重要的是養成終身學習的精神,醫學技術「學無止境」這句話,也是從醫接近一甲子的他,至今仍實踐的道理。第30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個人獎之8 姓名 朱樹勳年齡 83歲出生地 屏東縣現職 亞東紀念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副董事長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經歷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 台大醫院醫療副院長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急診部主任 台大醫院外科系教授主要事蹟 完成台灣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完成台灣第一例主動脈內幫浦救人 完成台灣第一例同位心臟移植、異位心臟移植 第十二屆十大傑出青年獎 中南美洲薩爾瓦多共和國國家心臟血管計畫顧問☞ 點我進入《第30屆醫療奉獻獎 永晝的奉獻》專題
-
2020-10-06 癌症.癌友加油站
從不生病的他感冒了,拖很久都不好還開始痛!一檢查竟確診鼻咽癌…
壓力大崩盤有了孩子之後,卡斯柏背著我抽菸、不正常作息、給自己很高的期許與壓力,然後,越來越不喜歡笑、吃東西不注意、喜歡吃一種東西就拚命吃不節制、不注重保健……。這些都是當我聽到他罹癌後一直在找的可能答案;為什麼是他?到底為什麼會得癌症?一直到我後來認識更多的癌症患者後才發現:以上種種都可能是觸發的誘因,但不是絕對因素。其實每個人的基因或身體裡都有癌細胞存在,只是看何時或是如何被觸發而已。當時身體看似如此健康的他被診斷出癌症,而且是鼻咽癌第四期,對我來說宛如似晴天霹靂般的打擊,更何況是當事人的他!一開始卡斯柏的不舒服,我們都以為只是單純的感冒,應該是被孩子傳染了。一直以來,我和小孩從來沒停止過吃藥,吃藥已經當吃補的母子倆,竟發現了從來不生病的他居然也感冒了,我還一派輕鬆地提醒他:「趕緊去看醫師,免得我們三個人一直交叉傳染!」於是他乖乖地去看了醫師,但三個月的時間,他看遍各診所的耳鼻喉科,感冒卻一直都未見好轉。大部分的醫師都說只是鼻涕倒流,只要吃藥、休息就好了,唯有其中一位老醫師提醒他說,如果感冒真的太久都不好,最好去大醫院檢查一下。而到了知名健檢診所檢查後,也只發現鼻內有「瘜肉」,可能病況是因此而起……,於是他更不以為意了。沒想到,他後來覺得左側脖子淋巴處開始疼痛,自己也擔心了起來,心想:「怎麼一個感冒拖那麼久都不會好,而且開始會痛?!」噩夢的開始卡斯柏終於決定去大醫院徹底檢查。九月的某一天,他去了公司附近的馬偕醫院做檢查,耳鼻喉科的呂醫師是個經驗豐富的好醫師。初步檢查之後,呂醫師當下立刻跟他說:「我懷疑是鼻咽癌,我想做進一步的病理切片檢查,你下禮拜再來回診看報告。」聽完醫師的話,卡斯柏頓時覺得晴天霹靂,腦袋一片空白,整個人呆坐在診療室的檢查椅上,臉色慘白、全身發軟……,彷彿是過了一世紀那麼久,才在醫師和護理師關心的言語下回神,慢慢起身。但當下他沒辦法立刻和我說這個噩耗,只簡單發個簡訊告訴我:「我下午請假回家休息,我很累……。」不了解狀況的我只回覆他說:「累了就趕緊多休息吧!」我什麼都沒有多想,更沒有想到要打電話關心他一下。回家之後,他也不發一語,隔天還自己打起精神去上班。但,因為擔心,也導致他更沉默了……。一直到禮拜六,他終於憋不住跟我坦白說,下禮拜要去看檢查報告,因為醫師懷疑他罹患鼻咽癌。我乍聽的當下,完全不相信也不擔心,只是懷疑著說:「哪裡有可能?拜託!你身體好到幾乎不生病;而且你家族也沒有癌症病史,那個醫師是不是在嚇你呀!你被騙了啦!」在我極度白痴的樂觀態度下,他也被我逗得開朗了起來,又開始正常的吃喝、放心睡覺,而且也開始跟我一起叨唸著說,「醫師會不會太誇張了……」(事後證明我的白痴樂觀,在這痛苦又艱難的治療過程中,還是起了作用,竟然給他一個莫名的相信力量,這也是我當初開始寫部落格分享抗癌歷程的原因。因為抗癌真的需要樂觀堅持、相信自己,唯有如此,醫師、自己和家人才能發揮極大的力量度過這一切!請大家一定要「永不放棄」!這不是口號,這是我們的親身經歷)。罹癌確診回診看報告那天,他因為緊張擔心要求我陪他一起去醫院,我為了讓他安心,豪邁地說:「當然!一定要去笑一下那個醫師啦!」當天中午我們還先去吃了他最喜歡的刀削麵,緩和情緒後才出發去看報告。或許是因為有了食物的力量(這時候還沒有相信的力量……),他也開始談笑風生,感覺沒那麼緊張了。途中,我接到了在馬偕工作的姊妹淘偷偷打電話跟我說:「我幫妳問過了,卡斯柏真的罹癌了,只是要做更詳細的檢查才能知道是第幾期!他在妳身邊嗎?先不要跟他說好了,免得他不去聽醫師的說明。」聽姊妹淘在電話那端地說著,我當下強裝著冷靜,只是淡淡地回應說:「好呀!感謝妳的關心,我會幫妳轉達的!」掛上電話,我跟老公說:「我有事先請姊妹打聽了,但醫師報告好像沒辦法先看到,我們還是去聽醫師說明吧!」為了不讓他起疑心,我還故意跟著車上的音樂哼著歌,但其實心早已經涼了大半截,並在腦海裡不斷地問自己:「怎麼會這樣?!怎麼會發生在他身上?!怎麼可能?!」●一路上的演出,我想我可以拿金馬獎了。一直到醫院的檢查室之前,他都不知道其實我早就知道報告結果了;因為我怕他崩潰,更怕我崩潰後讓他更難過。到了醫院,他坐上檢查椅準備聽報告結果,我握著他的手……醫師一邊看報告一邊說:「王先生,報告結果是惡性腫瘤。我們可以安排你今天住院檢查,待確定第幾期後,可以立刻開始治療……」我感覺到他的手一緊,臉色大變,但語氣跟我一樣故作鎮定。他問醫師:「可能是第幾期?治癒率有多少?」「這一切都要等檢查結果出來後才知道。我先幫你辦住院吧,你先趕快去辦手續,先不要太擔心,鼻咽癌治癒率很高喔!」呂醫師很專業也很親切的回答著。終於,我忍耐許久的情緒,就在走出診療室的那一刻爆發了!我跟卡斯柏說我要去一下廁所,結果就在廁所內開始崩潰狂哭,腦袋一片空白,只能不停地一直哭一直哭,眼淚不停地流、止不住地流……,但很快地,我恢復了些許理智(我就是那種即使遇到再混亂的狀況,但還是能想到下一步處理動作的性格),我馬上打電話給公公,請他先幫我去接小孩。我還記得,當時已經哭到停不下來的我,是用非常哽咽的聲音跟公公說老公生病的消息,我想他一定被我嚇壞了,因為那時候實在是哭得無法控制,淚水自動不斷湧出,完全沒辦法停下來!為什麼是我?!正當我在廁所大崩潰之際,卡斯柏卻是異常的鎮定,因為他在我從廁所發洩回來之前,一個人已經開始辦理病理切片報告,並先打電話至其他醫院掛號希望複診確認,更已經辦好重大傷病卡的申請手續等等。事情過後,每每回想起來,都覺得他表面雖然看似鎮定冷靜的面對罹癌的打擊,但我相信,若那時他能大哭一場發洩出來,說不定就不會有日後的昏倒事件發生。不過這一切都很難定論,只能說每個人聽到「癌症」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時,恐怕第一時間都無法接受,只能崩潰大哭或是想逃避!(後來在病房聽到許多病友分享,發現每個人的歷程都不太一樣,但大都有「為何是我?!」的衝擊與痛苦過程;從不相信到生氣難過,從極度沮喪到積極治療,整個過程的心情起伏,比搭雲霄飛車對心臟的考驗更大!)關於本書從平凡的人妻到催生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的成立──《為愛勇敢:不放棄,才有轉機!獻給所有在黑暗中奮鬥的人》講述了一對平凡夫妻抗癌及陪伴醫療的不凡人生歷練,以及生病的小蝦米如何對抗大鯨魚的過程,字字句句,深刻動人!不只完整紀錄了辛苦的醫療之路,更詳實的將臺灣癌症治療推向新境界其背後一段無畏無懼的故事公諸於世。>>購書連結
-
2020-09-19 新聞.生命智慧
「我帶著刀子,想殺了肇事者的兒子報仇!」孩子的生命從此停住…鋼鐵爸決定完成孩子未竟的人生
2015年4月1號,新北市新海橋上發生一起令人心碎的車禍,一台計程車逆向行駛,撞死對向的2位機車騎士,而其中一位機車騎士,就是「鋼鐵爸」阮橋本的21歲兒子阮聖翔。事故發生後,阮橋本一直無法接受兒子的死,曾帶刀子想殺肇事者的兒子報仇,也曾飆車摔斷11根肋骨,幸運活了下來。 「當時我躺在路上,想著聖翔當時的痛,一定是比我還痛百倍、千倍,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呼吸、絕不能死,要用我的餘生,繼續完成聖翔的人生...」一座橋,與聖翔天人永隔……碰一聲,你就回不了家了。碰一聲,我們就此別離了。 自從聖翔有機車後,他總是貼心到極點,不管是媽媽交代辦事,或是長輩交代處理的一些雜務,還是護送妹妹上課,抑或是朋友、同學需要陪跑及考照,他從不推諉或失信,即便他還有很多事要做,像是學校的畢業展、女朋友的事、公司的事……等等。 聖翔總是在出門回家前,會打電問問我們想吃什麼小吃,順道買回來,我們也很習慣、很自然差使他做任何事。 2015年4月1號這天,我帶著老婆、筑筑一起參加車友聚會,而聖翔獨自在家。晚間八點,聖翔騎著機車,載小舅志韋返回新莊住處。要回程返家前,貼心的聖翔還撥了電話給我,問我們到家了沒?要不要為我們帶什麼吃的、喝的回家?而我也如往常地向他點菜「排骨酥和甘蔗汁」,最後你就一聲「好!」很平常、很習慣……。 晚上八點四十分左右「歐伊~歐伊~歐伊~」聲,聽到時很自然。因為從事殯葬業的我早就聽慣這樣類似噩耗宣告的聲響,再說距離家的位置大約一百公尺處有消防局,再往前五十公尺就是醫院,住家樓下走路不到三分鐘便是殯儀館正門路口。 在此地定居了三十多個年頭,從蕭瑟無人的半荒地,直到如今吵雜喧鬧的殯葬業大街,我想,發生再怎樣的大事件我也早已習以為常,甚至無感。但,這次卻…… 在家等候聖翔回家的我們,等到九點多,心中突然一陣不安,老婆說「聖翔怎麼說要回家了卻電話轉語音?」因為聖翔從不會有這樣讓人擔心的時刻,一定電話一響就接,不會讓我們找不到人。 就在這時候,家裡電話響起,電話那頭,警方告訴我,聖翔出了車禍在醫院急救,請我趕緊到醫院一趟。 我不以為意,以為只是一般的小車禍,因為聖翔平時的駕駛習慣與技術讓我很放心,應該不至於太嚴重才對。這時的我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到了醫院急診室,感受到現場的氛圍,從事殯葬業多年的我,終於意會到是怎麼回事了。 當我看到躺在急救擔架上那滿身是血的遺體,瞬間雙腳癱軟,跌坐在地上,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眼前的遺體就是自己的兒子,自己唯一的兒子… 此刻的聖翔也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吧?我的寶貝翔,你是不是也跟爸爸媽媽還有妹妹此刻的心情一樣害怕?我的寶貝,爸爸好害怕啊……。 碰一聲,你就回不了家了。碰一聲,我們就此別離了。 聖翔在回程行經連接新莊與板橋的新海橋時,就在離家不到三百公尺的新海橋上,與另一名機車騎士,被一輛計程車逆向迎面撞上,現場就沒了生命跡象,送醫急救後,因傷勢過重,仍然急救無效而死亡。 失去聖翔,我頓時沒有了靈魂、沒有了思考、沒有了方向、沒……什麼都沒有了。我變得彷彿只剩行屍走肉似的一副空空洞洞的軀殼,回過神看到筑筑、老母、老婆、家人,我該怎麼辦?怎麼會是你,我該怎麼辦?我還能怎麼辦,誰來告訴我?求求誰可以來給我一個讓我可以不再迷惘的答案…… 不!我必須堅強,必須強迫自己堅強,縱使我是崩潰著、無助著、感覺力不從心,但我是他們的靠山,我必須要堅強!可我能選擇不要堅強嗎?倘若我不掩飾自己的脆弱,就能有那一絲奇蹟換回你嗎?我的寶貝啊…… 最後,翔翔仍舊沒有再回家過一次了。他的聲音,每日每夜地迴盪在我、老婆與筑筑的腦海,而他熟悉的身影,只能活在我們的心裡與回憶。 聖翔的生命,從此停在2015年4月18日晚上八點四十四分。鋼鐵爸/我的另一個名字……車禍事發以來,肇事者一直堅稱自己是因為氣喘而昏迷才會逆向肇事,詢問過醫生、氣喘病友,大家都一致認為可能性極低。怎麼可能氣喘發作還可以在現場來回走動,甚至於打電話給車行而不是打一一九,而第一時間車行來到車禍現場,是夥同傅寶勝(肇事者)拆除車行招牌和對講機。試問氣喘發作還可以有這種行為嗎? 每次想到這裡,我心中就無法壓抑自己的憤怒與怨恨!曾經有兩次,我帶著刀械,一個人開著車去到肇事兇手的兒子上班的地方,想要手刃兇手的兒子,讓他也嘗嘗失去兒子的感受。到達對方兒子上班的汽車用品百貨馬路對面後,我坐在車上,點燃香菸,想著聖翔在急診室急救的畫面,想著記憶中與他相處的片段回憶。 我把刀子藏在衣服裡,下車走向馬路對面,當時的我,腦中只有聖翔全身是血的畫面,彷彿腎上腺素爆發。當下,我只想著,「報仇!報仇!傅寶勝,我要你也體會我的心有多痛!」 正當一步一步逼近肇事者的兒子之際,我心中閃過一個影像。我想起了兒子那帶著笑意,單純憨厚的臉龐,於是,我轉身走回車上,眼淚再也止不住,放肆的流著……我在心中說,「兒子,對不起,老爸做不到,因為我是人,我不是畜生……」經過兩次這樣的「懸崖勒馬」,所幸沒有因為怨恨與衝動而鑄下大錯。 我把聖翔的靈堂設在自家的會館中。每天,都有許多好友前來探望我與聖翔。可是,始終不見肇事兇手來上過一炷香、說聲抱歉,這也讓我們阮家上上下下無法理解與諒解,我更是始終無法釋懷! 有天,一個朋友來關心我的情況,我們在辦公室聊天時,他見到辦公室裡的大型鋼鐵人模型。鋼鐵人,一直是我和聖翔非常喜歡的人物,鋼鐵人公仔、周邊商品,也是我們父子倆長期以來的收藏。 朋友鼓勵我要堅強,指著鋼鐵人說,「你們父子都那麼喜歡鋼鐵人,你一定要像鋼鐵人一樣堅強,別讓聖翔為你擔心!聖翔像是鋼鐵人,你就是他的鋼鐵老爸!」 於是,鋼鐵爸這個稱號就這麼開始傳開。至今,「鋼鐵爸」這名字,彷彿就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選擇把對兒子的愛,化為更多人能享用的溫暖……2016年1月10日,「新北市聖翔救援協會」正式成立,我獲理監事會推選為創會理事長,而秘書長則由一路走來都默默陪在我身邊的人生心靈導師林淙偉擔任;至於最辛苦的第一線救援工作,就由我的兩位私人特助擔任。 隔月,在朋友的引薦下,有個名叫「台○生命」的殯葬集團,允諾將一間雙層的辦公室無償提供給協會使用,聖翔救援協會自此總算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據點。 聖翔走後,我一直試圖以愛化解怨恨。某天,我在臉書上貼聖翔送我的五呎高「鋼鐵人」模型照片,幻想自己是鋼鐵人,用鋼鐵般的意志走過這段曲折的心路歷程,網友因此稱我「鋼鐵爸」。 漸漸的,我為聖翔所做的一切努力被越來越多人看見,這之間,當然也包括許多酸民,他們說,「阮橋本只是愛出風頭,只是想出名。」可是,如果稍微將心比心,誰會用親生兒子的生命換來自己出名、出風頭? 然而,吸引更多的是「鋼鐵爸」的粉絲,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年齡與聖翔相仿的年輕族群,他們總尊稱我一聲「阿爸」,就這樣,我多了數以百計的兒子、女兒。但再多聲「阿爸」,也換不回親耳再聽到聖翔叫一聲爸爸…… 我總是用自己切身經驗,苦口婆心勸這些兒子女兒們不要飆車、不要碰毒品,甚至為了要讓這些小朋友們有向心力,我集結了他們,成立了直屬於聖翔救援協會的「赤焰軍」志工車隊,而這些赤焰軍們,也都自發性排班在北宜公路、台七線駐點服務。 2016年3月,是聖翔車禍即將屆滿一周年的日子,將近十二個月的時間,都不見政府相關單位部門針對新海橋的不安全設施規畫做出任何改善。於是我以「鋼鐵爸」在臉書醞釀、號召,打算在四月十九日舉辦一場呼籲政府單位重視新海橋橋安問題的遊行。 此舉果然引起相關部門重視,結果三月底開始,每晚十二點到清晨六點封橋施工,僅僅花了不到半個月,就在新海橋上蓋好了阻隔雙向車道的分隔島。從此,再也不會有機車逆向鑽車縫的事故發生,也不會再發生像聖翔被逆向車輛撞死的慘劇! 一方面我感嘆,很多事情只在於做或不做,三十三年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有心,半個月就解決了;另一方面我覺得遺憾與欣慰,遺憾的是,如果早有人出面呼籲爭取分隔島的增設,那麼聖翔就不會遭此橫禍了! 欣慰的是,我相信冥冥之中,是聖翔的守護,我才能堅持了快一年來抗爭、爭取,而如今也終於成功,新海橋上再也不會有類似的車禍發生,用路人更安全了,不會再有家庭因此破碎了! 書籍介紹書名:倒著走的人生:鋼鐵爸靠北人生,活出正能量作者:鋼鐵爸(阮橋本)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07/21作者簡介/鋼鐵爸本名:阮橋本,苗栗苑裡出生,現居新北市板橋區,1986年,擔任聯豐佛教禮儀社社長2016年,擔任聖翔救援協會總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把麵包當主食,難怪你老是覺得累!醫師告訴你:造成「腎上腺疲勞」的NG飲食習慣
-
2020-09-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肝未服藥 猛爆性肝炎搶救不及
二位男士,一起聊天。甲:「你信佛嗎?」乙:「我信佛,但不拜佛!」甲:「你看醫生嗎?」乙:「我看醫生,但不喜聽醫生的話!」乙是B肝帶原者,應該是出生時由母親垂直感染而來,30歲以後每半年定期追蹤,肝指數一直高高低低,一年前肝指數竟飆到二、三百,醫師勸他吃藥,但他不聽,只是定期抽血及做超音波檢查。不吃藥的理由是他自己上網查資料,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不能完全地把病毒清除乾淨,而且停藥後容易復發,復發之後有可能會引發猛爆性肝炎。結果三個月前他來求診,主訴疲倦、黃疸,抽血檢查膽紅素高到15,肝指數高到2千多,血液中的B肝病毒量也高到每C.C.大於1億7千萬多,是典型的B型肝炎發作引起猛爆性肝炎,雖然入院緊急治療,也安排換肝,可是病情一直惡化,也找不到合適的捐肝者,入院不到一個月就往生了,享年才50歲。這是個令人難過的故事,他有聽醫師的話,知道要追蹤,但不聽醫師的勸告,未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因為他是知識分子,相信自己的判斷,等到猛爆性肝炎發作,再求醫再開始用B肝抗病毒藥物,但B肝發作不可收拾,搶救來不及了。的確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就好比高血壓或糖尿病的藥一樣,有吃有控制,沒吃又回復原狀。它無法將病毒完全清除,因此停藥後很容易復發,而復發有時很可怕,若未定期追蹤,必要時即使再用藥,有些人可能會演變為猛爆性肝炎。但不服藥對某些病人來說更可怕,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猛爆性肝炎而不自知,求醫太晚而造成悲劇。「術業有專攻」,醫療上最怕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看醫師,而不聽醫師的指示,不僅反而害了自己,也讓親人難過,醫師心酸。●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及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1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 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9-08 橘世代.好野橘
不用天天盯盤!施昇輝:選對最可以「安心」套牢的股票
這幾年來,樂活大叔施昇輝提出只買4支股,年賺18%的無腦(無惱)投資心法,不僅在台灣掀起一股ETF投資熱潮,更廣受小資族、所有被動投資人的喜愛。《只買4支股,年賺18%(全新加強版)》精選閱讀:沒有投資人喜歡套牢,但很殘酷的事實是「套牢是所有投資人的宿命」。我不相信有人每次買股票都能買在最低點,所以一定都有套牢的經驗。有時當然能解套還賺錢,有時則必須勇敢認賠停損,不讓套牢持續下去,因為這總比套牢 N 年的下場要好。我相信,一定有人買的股票從 1990 年股市最高點 12,682 點買進後,就一直套牢到現在,已經長達 30 年之久,但還在癡心妄想有一天會解套。其中一定還有很多人買的股票後來下市,這樣就永遠都無法解套了。唯一能避免套牢的做法,就是完全不買股票,當然連基金都不買了。這時,最安全的理財方法首推銀行定存,但它的利率卻遠低於通貨膨脹率,「帳面金額」雖然不變,但「實質購買力」則會逐年下降。這難道不是另外一種套牢?而且永遠不能解套,甚至負利率已經是可預見的趨勢,屆時存在裡面的錢就註定越來越少了。如果希望賺的比定存利息多一點點,或許會選擇去買儲蓄險。壽險顧問在賣你儲蓄險時,一定會給你看一張每一年度的投資淨值表,這時你會發現,必須到最後幾年,投資淨值才會轉為正數。換句話說,如果在還沒轉正數之前,你想解約變現,那就一定會賠錢了。這難道不也是套牢嗎?甚至比很多股票能解套的時間還長。儲蓄險持有到到期時,當然一定是賺錢,但在繳款期間,是不會有任何收益入帳的。另一種大家很愛買的保險就是投資型保單,但它可不一定保證賺錢喔!買投資型保單,其實和買基金的風險差不多,只是你若在保險期間往生,就有保險理賠可領,但是你都往生了,當然也不算賺到了!就算不做股票投資,其實也會面臨類似套牢的情形,那麼既然無法「逃避」,我們何不「擁抱」套牢?既然買股票一定會套牢,接下來的問題就剩下「應該套牢在什麼股票上?」第一個要避免套牢的股票,就是很可能會下市的股票。一旦下市,就不能再交易,這時連認賠的機會都沒有,當初投下去的金錢就此化為烏有。以前股票還有實體紙本,萬一真的下市了,至少還可以帶回家貼壁紙,但現在連這個機會都沒了,直接就在人間蒸發。有些股票縱然還沒下市,但股價已經腰斬再腰斬,甚至只剩下最高價的 10%或 1%,與下市真的也沒什麼差別了,例如宏達電(2498),你認為如果買在最高價1,300元,此生還有機會看到解套的一天嗎?第二個要避免套牢的股票,就是產業早已沒落、公司也欠缺市場競爭力的股票。下市的公司在股市中畢竟還是少數,但前述這種公司則是多如過江之鯽,你若不好好研究基本面,買到這種股票的機會真的很大。第三個要避免套牢的股票,就是公司規模太小。這類公司或許有幾年經營績效很好,但除非產業有很高的進入門檻,否則不容易持續保有競爭力。何時會步入衰退?你若只是一般投資人,其實很難有效掌握趨勢。很多投資人都相信自己不會那麼衰,一定不會買到上述三種公司的股票,但常常你的運氣就是這麼背,因為連很多基金經理人都會踩到這種地雷,你又沒有他們背後的研究團隊,怎麼可能避免得掉呢?要避免買到以上三類股票,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在 0050 的 50 支成分股中來挑。這 50 支是台股市值(市值 = 股價 × 股數)前 50 名的股票,也就是說台灣最大的50家公司,當然就是即使套牢也不必擔心的股票。雖然宏達電也曾是 0050 的成分股,但它每半年會篩選一次,市值無法排在前 50 名的話,就會被剔除,所以宏達電現在已經不在 0050 的組合中了。如果你在宏達電還是 0050 的成分股時買了它,現在當然是嚴重套牢了,所以為避免發生這種情形,我的建議就是直接買0050,這樣就算套牢,應該還是可以高枕無憂。任何個股都有突發利空,但0050是50支股票的投資組合,就能發揮風險充分分散的效果。同時,它每年也都有穩定的配息,而且自2016年起,已經改成一年配息兩次。最後,我敢斬釘截鐵地說,0050 是台股中最可以「安心」套牢的股票。當然也有其他 ETF 同樣能安心套牢,例如 0056,它每年都有配息,而且規模已經大到絕對不可能下市。不過,如果你買的 ETF 每日成交量太少,甚至有可能造成資產規模漸漸縮小,還是要小心有下市的風險。 本文摘自《只買4支股,年賺18%(全新加強版)》,商業周刊 2020/03/05 出版來聽聽樂活大叔究竟是如何做到「買後不理的傻瓜投資術」更多理財精選延伸閱讀|。專家:想存一桶金,先想想10個「有必要買嗎」?。投資別低估自己!股市只有「贏家」,沒有「專家」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9-03 橘世代.健康橘
為什麼願意繼續被騙?10種詐欺心理戰讓你「好好騙」
要預防受騙上當,就要了解騙子慣用的詐騙心理及手段,才能避免掉入對方精心設計的陷阱中。掌控情緒達成誘騙目的基本上,所有的騙子都是玩弄情緒的高手,或是運用三寸不爛之舌引發人們的貪念,讓人產生「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實在太可惜」的心理,接著煽動緊張的情緒:「如果不趕快做決定就來不及了」,努力使人們的情緒淹沒理智,然後糊裡糊塗拿出錢來。此外,騙子也很愛操縱人們的恐懼心理,假借法院、銀行的名義,指使人們乖乖聽命行事。或是利用妻子害怕丈夫外遇,人們深怕罹患重病、擔心厄運纏身的心理,說服當事人拿出錢來消災解厄。或是扮演歹徒,威脅綁架孩子,恐嚇家人立刻到銀行匯贖款,不然就會發生悲劇,電話另一頭還故意傳來哀號聲,意圖取信家人。心思細密控制欲強專業的騙子很少臨時起義,他們大都心思細密,會事先預想對方的反應,沙盤推演對方會提出什麼問題,然後要如何回答才真實,至少比對方多思考五步棋,這樣才能見招拆招,不會亂了陣腳。騙子最大的樂趣就是看著對方一步一步掉入自己設下的陷阱中,那種成就感,絕非筆墨所能形容。有個朋友曾經跟職業騙子交過手,事後回想起來,真的不得不佩服騙子的機智反應。整個被騙過程就如同電影情節般有起承轉合。開始時騙子先麻煩朋友做一分問卷調查,同時為感謝他的合作,還邀請他去參加公司的說明會,從時間到地點都交代得非常詳細清楚。算準朋友不會出席說明會,當天特別打電話來恭喜他中了大獎:「哎呀,你不在現場嗎?你中了第三大獎,那我們要怎麼把獎金匯給你?」聽到朋友的語氣似乎有點半信半疑,馬上歡迎朋友打電話給其他中獎人印證:「黃先生已經領到獎金,我給你電話,你可以自己打電話去問他。」可想而知,黃先生當然開心表示:「真是太幸運了,祝福你也趕快領到獎金,我正準備到國外度假。」剛跟黃先生講完電話,朋友立即接到電話:「全部的中獎人都領完獎金了,現在只剩你一個機會了。」接著更耐心解釋:「法律規定,中獎人必須先匯稅金,公司才能匯出獎金。」然後不忘提醒朋友:「三點半前一定要匯出稅金,這樣馬上就可以領到獎金。」等朋友匯完款項,打電話去詢問尚未收到獎金,騙子隨即用懊惱的聲音說:「阿呀,你太晚匯款了,就差一步,明天早上九點,你就會領到獎金。」第二天早上,朋友當然還是沒有領到獎金,決定到警察局報案,並且在警察局打電話給騙子,沒想到對方非但不怕警察,更稱讚朋友:「你去報警很好,證明我們真的是合法公司。」並且態度從容的跟警察對答如流,事後還和朋友抱怨:「警察的態度很不好。」這個舉動又讓朋友燃起希望:「如果真的是騙子,應該不敢跟警察講話。」一路下來,朋友完全在騙子的掌控中,到最後不管大家怎麼勸說,朋友都不相信自己遇到騙子,真是太高明了。藉助名人贏得信賴以往最常見、最典型的詐騙手段,就是跟企業名人、權威人士合照,藉由社會大眾對企業知名人士的信賴感,進而間接獲得信任感。所以,除非經過求證,企業名人親口表示雙方交情匪淺,否則還是不要輕信。近來更爆發一些知名騙子,乾脆直接跟名媛明星交往,營造出幸福美滿、上流社會的形象,當有人質疑其真假時,馬上把明星女友搬出來:「不信你可以問我女友,她投資我五年,一切都沒問題。」在明星女友的背書下,簡直無往不利。利用名校名牌包裝身分不少騙子都喜歡吹噓自己擁有令人艷羨的名校學歷,這是因為一般大眾都很佩服學識淵博的人,認為「可以念到名校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所以,騙子特別愛變身為博士、教授、學者,更愛引經據典,滿口英文、使用專有名詞,來彰顯自己的才學,提高其聲譽,讓別人相信他有真才實料。真假相雜魚目混珠最難辨別的騙術就是「真假相雜」,很容易讓人信以為真,這就是為什麼詐騙集團會努力收集顧客的消費資料,當他們用肯定的語氣逐一核對個人資料時,立刻贏得人們的信任感。再者是利用眾所周知的新聞事件來騙財,譬如退稅、災害募款、銀行催繳,如果來電顯示的電話又好像是某公家機關的號碼,民眾通常馬上會依照騙子的指示去做。還有一種「真假相雜」的騙術是,利用家人之間的信賴心理,舉例來說,騙子冒充快遞人員的身分,告知家人:「這個包裹對方交代貨到付款」,倘若金額不大,一般都會趕快付款,而不會先跟家人求證,以免耽誤快遞的時間,等到發現被騙,由於金額不高,多半會自認倒楣,不會去報警。甚至有詐騙集團掌握民眾親人過世的資料,謊稱已故親人曾經在該公司投資,而且獲利上百萬元,然後詢問家人:「是要繼續投資?還是辦理結算領回?」無論家人回覆哪個答案,他們都會要求家人:「必須先將『法院的死亡證明』和『投資人繼承人親屬關係證明』傳真到公司,然後只要繳交上萬元手續費,就能完成轉移。」除了過程真假相雜外,他們也深諳家人尚未走出傷痛,極易陷入六神無主的狀態,便不斷催促喪家快點來辦理手續,加上親人過世很難查證真偽,以致不少人受騙上當。也有一些騙子是使用「真實身分」,來進行詐騙。譬如,老師慫恿家長投資開補習班,事前說好「一年回本,半年分紅」,結果血本無歸,家長才知道老師設下誘騙的陷阱。現在更有不少騙子假借「投資之名」,花錢裝潢門面氣派的公司,印製美輪美奐的公司簡介,包裝數據漂亮的企劃書,並且應徵一群精英份子,畫出充滿賺錢希望的未來遠景,吸引投資人慷慨下注。過去的騙子可能只靠張三寸不爛之舌,就能把投資人騙得暈頭轉向,但現在的騙子段術更高,也更捨得投資,他們會「真假相雜」,真的設立公司、招募人員,假的投資計畫,如果沒有細心求證,連專家都會踢到鐵板。主動點出對方的擔心「我知道現在詐騙集團很多」,有些騙子會主動點出對方的擔心,這樣做反而會讓懷疑者不好意思,覺得自己似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為了顯現誠意,便會相信騙子所說的一切。還有些騙子會好心好意提醒對方:「最近經濟不景氣,一些不肖公司收了客戶的訂金之後,就突然人去樓空;或是吹噓產品有多好,事實上是拿次級品混充優良產品,對於同業這樣的做法,我們也感到很厭惡。」當騙子指出別人的惡劣行徑後,好像就會被「例外化」,表示他不是壞人,這種「二分法」,強調「不是好人就是壞人」,往往暗藏陷阱,讓人即使受騙上當,仍然不相信:「他明明是個好人,怎麼可能會騙我?」這種手法就像推理小說中的「伏兵」,他們會刻意提醒同伴「注意身邊壞人」,而當同伴將其視為心腹時,也是他們出手的最佳時機。此外,不少名牌或名酒的仿冒品,在標籤或說明書中,還會特別標示「注意仿冒品」,或有防偽標籤,甚至教導消費者如何辨識仿冒品,運用的都是相同的詐騙手法。暴露小惡隱藏大惡當人們處於警戒狀態,一旦完成任務,整個人就會鬆弛下來,這便給了有心人可趁之機。例如,有些店家會先安排一些簡單的小錯誤讓顧客發現,等顧客抗議時,店家隨即謙卑有理的道歉:「抱歉,下次絕對不會再有這種錯誤。」通常對方願意承認錯誤,我們多半會產生優越感,認為:「自己眼力過人,明察秋毫,才沒有那麼好騙。」事實上,當內心覺得「高人一等」時,就要特別小心,很容易因警戒心鬆弛而出現被騙的漏洞。信守小約定騙取大利益很多投資型騙子都曉得「信守小約定騙取大利益」的詐騙心理。剛開始,投資者多半會有疑慮,心想:「反正錢不多,被騙就當成繳學費」,因此投入金額不會太大。這個時候,贏得投資者信任的最快方法,就是準時支付利息,慢慢的等投資者的心防逐漸鬆懈,就可以鼓吹加碼投資,再狠狠騙取最大利益。另外,網路上亦有不少賣家運用這種心理詐騙消費者,舉例來說,先在網路上強調「必須預定才能買到」,讓消費者習慣預定的消費模式,接著以「低於行情」的價錢來吸引消費者,同時正常出貨,一方面建立信賴感,另一方面培養忠實顧客,等到水到渠成、大魚上勾,賣家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要什麼有什麼的感情騙子由於我的論文主題是研究兩性聯誼活動的愛情現象,所以每當看到女性感情被騙的新聞,都會努力思考,這些愛情騙子到底是運用什麼心理戰術來贏得女生的信賴,進而達到人財兩得的目的?根據我收集到的案例發現,最容易引誘女性掉入感情陷阱的「名言」,第一名大概非「只有妳」或「只為妳」這三個字莫屬。曾有個愛情騙子約會時出手闊綽,不惜砸重金買禮物送給女生,就當女生暗自高興找到金龜婿,對方就開始「變窮」,而且為了證明「錢都花在妳身上」,還會感性地表示:「只想給妳最好的,自己沒錢吃飯也沒關係。」聽到如此體貼的話語,有誰能夠狠下心來拒絕對方的追求?除了利用女生的罪惡感之外,愛情騙子也很了解女性多半有「要求完美」的傾向,擇偶過程不能犯任何錯誤。因此他們會針對女性的需要,打造出「超完美情人」的優渥條件,譬如,從小在國外長大的ABC,求學時代是美日名校的高材生,目前在國內知名企業擔任高階主管,未來前途一片光明燦爛,值得托付終身。在感情詐騙案件中,最常見的狀況是,真假交雜,讓人分不清楚是非善惡。舉例來說,有個愛情騙子和女生交往的時候,會指著電視上的知名律師主持人說「這是我學長」,接著還會爆點小八卦,敘說兩人當年學生時代的糗事,以取信於人,或是帶女方去他老家探望年長的父母,代表自己是「認真在談戀愛,不是抱著玩玩的心態」。甚至有些愛情騙子會利用「假公司」配合「真同事」,來建立自己的身分地位。有個被騙的女性透露,和自稱副總的愛情騙子戀愛期間,每次打電話去他公司,都會有個「特助」接電話,而且對方還會客氣地說:「副總正在開會,麻煩留下電話,等下請他回電。」幾可亂真的情境,讓這位受害的女性,至始至終都難以相信「自己居然被騙了」。還有些愛情騙子會故意顯示自己的弱點讓對方看到,運用反向操作的手法,來降低對方的警戒心,這樣反而會留給對方「老實」的印象。一個曾經受騙上當的女性回憶說,對方每次約會買單都會報公帳,同時也會直接告訴她「公關費太多用不完」,有次對方還刻意背錯公司的統編,請她上網查公司統編,結果發覺該公司統編真的就是這個號碼,讓她覺得對方「既迷糊又誠實」。另一個愛情騙子建立良好形象的招數是「利用不知情的第三者」,讓女生誤以為他心地善良、品行端正。像有個愛情騙子在逛街時,看到路邊的慈善機構在募款,他當場二話不說,主動捐錢救助貧寒,適時發揮悲天憫人的情懷,很容易就營造出「好心腸」的人格特質。愛情騙子最厲害的本領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對方的不安,儘快建立起信賴感。為了達成任務,剛認識對象時,愛情騙子多半會主動報告行蹤,信守小的約定,故意吃點小醋,不斷釋放「很在乎對方」的訊息,讓女性一步一步掉入愛情的陷阱中。當然愛情騙子也最了解「人性弱點」,他們深諳女性渴望「麻雀變鳳凰」的心理,所以第一次約會他們會特地選在五星級大飯店,並且在對方面前表現出一副「熟客」的模樣,譬如熱絡地請服務生跟經理問好,或是會細心的跟對方解說廁所在哪裡,什麼菜做得最道地最好吃,這些表現都是要讓對方以為他既有品味又體貼,慶幸自己找到值得托付終身的王子。另外,愛情騙子更會利用女性「不允許再蹉跎時間」的焦慮心理,一方面加快約會追求的速度,急著見面,一星期不到就深陷愛河,開始編織美麗的未來遠景,為了讓兩人能夠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一連串的「吸金計畫」就此展開。即使一切計畫都宣告失敗,愛情騙子依然可以流著眼淚,誠懇難過的跟女性道歉,「自己無法給妳一個幸福的未來,只好痛苦提出分手,不能耽誤妳的一生。」說辭多麼感人肺腑。被騙後出現認知失調的心理有時當真相太過痛苦,人們往往會選擇自我催眠,寧可被蒙在鼓裡,也不願接受事實。知名的心理學家費斯丁格(Festinger)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他帶著一群學生實地觀察宗教狂熱份子等待飛碟降臨,世界末日來到的整個歷程。事後發現,當初深信世界會滅亡,而賣掉全部家產的信徒,在等待飛碟毀滅地球時態度最虔誠,就算後來苦等不到飛碟的蹤影,仍舊不放棄希望;直到領導者出來宣布:「因為大家的誠意感動了上帝,以致化解飛碟攻擊地球的災難,所以從今天開始,大家要努力宣揚上帝的神蹟,造福世人。」猜猜看,這群賤賣家產的信徒,會採取什麼行動?是抗議領導者欺騙大家,請求賠償損失?還是繼續相信領導者的話,盡力宣揚上帝的神蹟?費斯丁格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認知失調理論」,當人們投入越多、犧牲越多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認知失調」的情形,因為承認自己受騙上當,會引發強烈的心理衝突,導致巨大的緊張不安,為了消除緊張,恢復平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拒絕相信真相,繼續選擇被騙。 本文摘自《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時報出版 2020/04/14出版更多你不知道的「詐欺」大小事↘↘↘。你快要上當了嗎?想想你是否遇過以下十個受詐騙的徵兆。不成為詐騙肥羊!為失智者打造「守護者社區」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8-28 性愛.性福教戰
早上可以不喝咖啡,晚上不能沒有性生活…林靜芸:好的性愛品質,為熟齡身心愉悅大加分
年屆70的林靜芸醫師,笑稱她與老公是宅男宅女,結婚超過40年的他們,至今仍會定時約會,是令人稱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分享給熟齡朋友們一句話,第二人生的幸福快樂就在這裡。林靜芸是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從年輕到熟齡,她仍是如此沈穩優雅,身為職業婦女的她說,「我沒有退休的時候,也因此,我沒有時間相信自己老了。」來找林靜芸治療20年以上的女人比比皆是,在她的診間不知訴說著多少女人心事,當林靜芸步入熟齡,她的患者也漸漸過了50歲、60歲。 要如何面對青春年華的改變?林靜芸說了心情與認知的重要性,同時她也說,女人想讓自己變美的決心,總讓她很感動,「因為這代表著鬥志」她說。 想讓自己變美的鬥志,我很欣賞! 「在我診間的病人們,有的年紀已經很大了,60歲到80歲都有,為了要讓自己保持美好的狀態,有些就算拄著拐杖也要來;也有患者慢慢失智了,但她仍希望自己美美的;還有在菜市場賣菜的熟齡婦女,想讓自己更美麗。我很喜歡為她們服務,她們為了要有令人滿意的外表而努力,她們對生命有渴望,也有鬥志。」 林靜芸說,這個時代因醫美而變得更公平。過去的時代,可能因為要挽回婚姻、滿足虛榮心、成為大明星等等而整形,但現代醫美的進步與普及,女性追求外在美是為了自己,也因此年屆70歲的林靜芸,仍是樂在其中、非常繁忙。 「有個研究是先測量75歲受試者現在的狀態,之後給他『吃了會變年輕』的藥,當他吃完再去檢測,果然整個狀況就變得年輕!你們想他吃了什麼?只是吃了維他命。」 相信自己年輕就會年輕,對生命持續擁有鬥志,一切都變得更令人期待! 熟齡不需過度清潔,多化妝還能防失智 談到保養,林靜芸的保養之道是什麼呢?為何能一直保持著纖細的身材,她笑稱,其實是為了「省錢」。 「我的個性不想買來買去,大學的衣服現在還能穿最好,所以從年輕開始,特別注意自己的體重跟腰圍。但在生活飲食上,我並沒有特別注重,往往是人家送我吃什麼、請我吃什麼,我就享受它。」 「我想可以分享給大家的地方是,我主張不過度清潔肌膚。尤其到了更年期之後,愈少清潔皮膚愈好。因為我們今天的皮膚不是明天的皮膚,皮膚28天就代謝一次,其中有膽固醇、神經醯胺、三酸甘油脂等天然的保養,這些都是上帝的禮物。可是過度清潔皮膚,反而會適得其反。」 林靜芸請愛美的姊姊妹妹注意,熟齡肌適當清潔、適當保濕就好,此外,她認為「化妝」也很重要。化妝就像是給皮膚戴上口罩、阻絕髒空氣。 維持著化妝的習慣,除了維持著漂亮的形象與間接保養,林靜芸說,還能防年老失智,一兼超多顧。 「法國有研究,每天選眼影、口紅顏色就是一種動腦;畫眼線還需要手的穩定度,我相信經常化妝的女人,老得慢還能減少失智的機會。」 性愛是身心靈的滋養,宅男宅女更要愛起來 而在年過50歲以後,可能因為更年期、空巢期、婚姻失和等原因,許多女性減少甚至沒有了親密的性愛,林靜芸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早上可以不喝咖啡,晚上不能沒有性生活。」有好的性愛品質,對於熟齡生活的身心愉悅將大大的加分。 「臺灣應該宣導,性愛就跟睡覺、三餐一樣重要。因為肌膚之親會讓人有安全感,女性的卵巢溫度會增加,也比較健康。我曾見過來門診的女生,急著想結婚,急著想生小孩,但真的結婚生子後,卻沒有滿意的性生活,那個女生還說:『只要孩子平安長大就好』。」 其實女性愛自己的方法,就是看重自己的身體與心靈,美好的性愛從來不是為了配合別人。 「我覺得女性要重視性生活,任何年齡都不要羞恥,做愛讓身體放鬆,心靈也得到了鼓勵。當你願意這樣想、懷著這樣的心,愛你的男人就來找你了。」 老夫老妻製造浪漫,週末牽手去約會 年屆70的林靜芸,笑稱她與老公是宅男宅女,結婚超過40年的他們,至今仍會定時約會,是令人稱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我跟老公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秘訣,就是星期六晚上會去約會,去看場電影,吃頓晚餐,牽手、聊天,這些都能增進親密感。」 他們兩人能長期地保持著充滿愛的親密關係,秘訣就在於「簡單」,這同時也是林靜芸的人生觀。 年輕時就愛斷捨離,物慾愈少愈好 「我年輕時就喜歡斷捨離,我不想要名車名包,我認為不需要買太多東西,需求愈少愈好、物質愈少愈好。」 她滿意現在的生活,朋友拿出千萬名錶給她戴,她反而覺得太複雜了。她戴著偵測心率、記錄運動數據的手環,她說「用這個,我就很開心了」。 「我在40歲時去參加一位40歲朋友的葬禮,有位致詞的人說,過世的她沒有遺憾,因為她該吃的吃了,想玩的玩了,想做的都做了。我聽了很受感動。」 「我的人生一直沒有超前部署,但吃什麼都覺得好吃,很享受當下。我很珍惜自己,也願意為他人付出,現在我在台大醫院陪年輕醫師讀書,我覺得我還很有能力,很有價值。」 最後她分享給熟齡朋友們一句話,第二人生的幸福快樂究竟哪裡找呢? 「你如果開始過很簡單的生活,你的感情生活會更豐盛!」●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想離婚的人變多了?一場疫情,竟引發婚姻危機...心理師6招化解衝突,相看不再兩相厭.40歲大關前,經歷妹妹中風、父親癌末,她從記者轉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專訪.孩子回家總跟爸媽吵架?5個溝通習慣,親子感情變超好!
-
2020-08-23 養生.樂活人生
生命的意義 會流動也會重生
從小就憧憬婚姻的芬芬,很早就結婚、生小孩,並住進先生家。有了第二個孩子後,更乾脆地把工作辭掉,決定專心當家庭主婦。不過,先生不太負擔家務,家中的大小事務幾乎都是芬芬一人獨力完成,讓她感到心力交瘁。近幾年,夫妻倆變得愈來愈容易吵架。芬芬哀怨自己的生活只為家庭團團轉、毫無品質,老公卻覺得這本來就該是妻子的義務。吵吵鬧鬧經過多年,兩人最後還是走向離異。更糟的是,因為在法院情緒失控,芬芬還失去了孩子的撫養權。最後,芬芬不僅開始覺得過去的付出沒有任何意義,也不知道現在該如何走下去。她常常想:「真不知道人生有什麼意義?」「結婚以後都在為別人付出,也沒人感謝過我,我的人生真是一敗塗地。」我的夢想 離我越來越遠小學作文課,總會寫到這個題目:「我的夢想」。那時,還是孩子的我們,都能夠寫出很多很厲害的夢想,想當舞蹈家、太空人、總統、大老闆、做一個賢妻良母,或是當一個好爸爸。長大後,我們卻離夢想愈來愈遠。甚至還有人把夢想當成笑話來看。想當大老闆的人在商場上冒險犯難,但是做生意有賺有賠,還沒賺到大錢,就先虧損到籌不出下個月的房租費。想當好太太、好先生的人,對婚姻抱著美好的願景,卻發現對方終究不是完美的情人,太多複雜的事情,讓人在婚姻中迷失了自己。人生故事的劇本,經常與原本預期相差甚遠。當不滿意的成分愈來愈多,我們便會感到空虛、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甚至,開始不喜歡現在的自己,覺得一切都是一場錯誤。與其遺憾 不如創造意義意義感,可以說是人最特別的一種渴望。就算生活過得衣食無缺,心靈上若找不到意義,一切就是不對勁。就像是心裡面內建了一個意義感的指標,達到了就會活得心安理得,達不到,就會連睡都睡不好。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古今中外,有多少哲學家、心理學家、藝術家在探索這個問題。存在心理治療師法蘭克(Viktor Frankl)曾經歷二次大戰的集中營,並反覆思索:為什麼人生充滿這麼可怕的苦難?從集中營倖存的他,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人生本來就沒有意義,但是人會從當下的環境中,靠自己創造出意義。」現實與理想的不符,會讓我們不敢再相信,生命可以很美麗。然而生命意義的答案並不會是固定的,永遠會流動、改變、破壞、或重生。這次不妨走下去,探索更多人生的體驗,與其遺憾目前的人生不夠有意義,不如在現有的環境中,嘗試有哪些事情可以有意義。「擁抱未知,坦然接受新的愛與失。」未來總會繼續面對新的得與失。當我們能夠細細去體驗,才知道其中酸甜苦辣,也許各有意義。「你的生活並不是為了展示而存在。」「要相信自己的價值。擔心自己有沒有價值,並沒有意義。」「每個人都會小看自己的人生,覺得別人的人生很有成就、很理想。」—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整理我的意義清單要讓生命變得夠有意義,最重要的就是展開行動。以下蒐集出許多人會感覺有意義的活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可以提供參考。□和朋友見面 □學習新知識 □做一件冒險的事□找到伴侶 □工作有成就 □多為自己一點□與家人相聚 □開始做運動 □吃一頓美食□拒絕不要的事情 □重新布置自己的家□紀念重要的過往嘗一口生命的滋味在一個安靜的夜晚,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你,獨自走進了酒吧。最近的生活總是一成不變,儘管被塞得滿滿的,卻好空洞。「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你問調酒師。「讓我為你調一杯酒,道盡你的生命故事。告訴我,你曾為哪些事情用心付出?」調酒師說。讓我們一起回顧目前的生活,你的人生是由哪些重要的成分組成?例如家庭、感情、朋友、事業、興趣等,請盡量發想,並寫在下圖的空格上。寫完後,將花費你心力最多的事情,填上數字1,第二多的填上數字2,以此類推。EX:照顧未滿月的小孩 2EX:工作賺錢 1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一陣玻璃敲擊聲後,你的調酒完成了。酒杯裡有你的青春、你的過往、血淚與汗水。調酒師將它遞給了你,還有很多想問你的問題。請在品嘗之餘,試想你會怎麼回答以下的問題:Q1:嘗一嘗,這杯特調是什麼風味?酸、甜、苦、辣,你會怎麼形容?Q2:這些味道分別來自哪些成分?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哪一個呢?Q3:想想為什麼你願意為了最重要的那部分花費這麼多的心血呢?Q4:有哪一個成分,是你覺得太多了,想要少一點?哪一個成分太少了,想變多?也許目前花費你最多心力的事情,並不是你現在真正想要的。也許你從沒發現,所有的努力,當初都有一股充滿熱忱的初衷。現在的你,還喜歡自己的這杯特調嗎?
-
2020-08-19 新聞.健康知識+
這9種食物天生帶「毒」 購買料理前要多加注意!
眾所周知,吃了不干淨或腐敗變質的食物可能引起食物中毒。鮮為人知的是,有些食物即使清洗乾淨了、沒有腐敗變質,也可能天生帶毒素。更可怕的是,有些毒素不怕高溫,需要格外注意。1.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河豚味道鮮美,但由於其含有劇毒,民間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河豚毒素是一類神經毒素,0.5毫克就可致人死亡。其熱穩定性好,煮沸、鹽醃、日曬均不能將其破壞。不過,養殖河豚已經實現無毒,可以放心食用。防毒建議:如果想吃河豚,最好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養殖的,野生的一定不要吃。2.毒蘑菇毒素:多種毒素。不同類型的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也有一些毒蘑菇同時含有多種毒素。每年全國各地都會出現採食野生蘑菇中毒死亡事件。原因在於,很多人過分相信自己辨識毒蘑菇的能力,還有人受到錯誤辨別方法的誤導。防毒建議:別吃不認識的蘑菇。3.新鮮的黃花菜(金針花)毒素:秋水仙鹼。秋水仙鹼進入人體後被氧化成二秋水鹼,這是一種毒性很大的物質,能強烈刺激腸胃和呼吸系統,導致噁心、嘔吐、腹瀉以及腹痛等,更嚴重的會有肌肉疼痛無力、手指腳趾麻木等症狀。防毒建議:先將鮮黃花菜(金針花)用開水焯一下,再用水浸泡2小時以上,撈出後擠掉汁液,徹底炒熟。4.未煮熟的四季豆毒素:皂素、血細胞凝集素等。四季豆又叫扁豆,是最容易引起中毒的食物之一。皂素存在於豆莢中,對人體消化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可引起胃腸道症狀;血細胞凝集素存在於豆粒中,具有凝血作用。防毒建議:四季豆一定要燜煮10分鐘以上,如果是東北油豆角,最好燜煮15分鐘以上。實在擔心中毒,可先焯一下(放在開水鍋中加熱至半熟或全熟)。另外,大豆、豌豆、菜豆、刀豆、蠶豆等豆類中也含有凝集素、胰蛋白酶抑製劑等,食用前需要充分煮熟。5.發苦的瓜毒素:葫蘆素。櫛瓜、瓠瓜、黃瓜和南瓜等瓜類,如果吃著明顯發苦,說明其中含有大量苦味的葫蘆素,這種物質攝入過多可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再嚴重的,可因劇烈嘔吐、腹瀉而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而且經烹飪加熱後,葫蘆素的毒性也不會減弱。防毒建議:瓜類買回家去皮去瓤後,可先用舌頭舔一下,苦的就不要吃。6.苦杏仁毒素:扁桃苷,又名苦杏仁甙。苦杏仁甙水解後會產生有毒的氫氰酸和苯甲醛,會引起中毒,甚至可能致命。防毒建議:苦杏仁不要直接吃,應反復用水浸泡,並充分加熱後再食用。7.未成熟的番茄毒素:番茄鹼。番茄鹼是一種有毒物質,食用後可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防毒建議:選購充分成熟、顏色鮮紅的番茄。8.不新鮮的青皮紅肉魚毒素:組織胺。鮐魚、鰺魚、竹莢魚、鯖魚、鰹魚、金槍魚、秋刀魚、馬鮫魚、青佔魚、沙丁魚等青皮紅肉的海水魚,體內含有豐富的游離組氨酸,在細菌作用下極易產生組織胺。組織胺可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強,支氣管收縮,從而導致一系列臨床症狀,包括臉紅、頭痛、心慌、胸悶、腹瀉、血壓變化甚至休克。防毒建議:青皮紅肉魚一定要買新鮮的,如果暫時不吃要冷藏或冷凍。9.發芽發綠的馬鈴薯毒素:龍葵素。發芽後,馬鈴薯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的含量劇增。人吃了這種馬鈴薯,輕者噁心、腹痛,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防毒建議:馬鈴薯應在陰涼、乾燥處存放,如出現小部分變綠、發芽,可把變綠、發芽部分削去,在烹飪時加點醋,酸性可促進龍葵素分解,加熱後可食用,如馬鈴薯發芽、變綠面積超過一半,就不要吃了。(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17 名人.莉的自由
莉的自由/在疫情蔓延時還能有愛嗎?
26歲就被公司派往中國,小吳雖然離鄉背井,穩定的收入也讓年輕的他,跟著一些公司的老幹部,如同大多數的台幹、台商風花雪夜,應酬也好、排解鄉愁也好,小酒館、小酒店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在酒店認識了年紀相當、遠從內地農村北飄小女生小楓,同樣背負著鄉愁的年輕人,很快地談起了戀愛。雖然無法讓小楓非常的富裕,但中等的物質生活,讓來自貧困農村的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碰到情投意合的小吳。中國待了5、6年,兩個相愛的人順理成章的結婚了,因為公司公務的調動,把小吳調回台灣,小楓也成了道地的外籍新娘。跟所有時下的年輕夫妻一樣,兩人過著雙薪家庭的生活,小女兒也到了就學年紀。一直很疼愛妻子的小吳,從未讓小楓負擔任何家庭開銷,他總是覺得她遠嫁到台灣,自己一定要扛起所有家庭的責任,老婆所有的收入歸她自己,讓小楓的安全感更充實。然而好景不常,一波疫情讓小吳被資遣了。40幾歲的小吳開始了打工的生活,外送、清潔工、計程車,只要是能賺錢的小吳都做,但房貸、家庭支出壓得小吳喘不過氣來,半年下來累積了不少銀行負債。真的扛不動的小吳開口跟小楓商量,把繳了只剩8年的房貸跟銀行重新調整為20年,雖然時間拉長但每月的金額降低到三分之一,一天打兩份工的小吳也勉強能撐起整個家。對此小楓沒任何意見,只要求房子要過到自己名下。疼老婆的小吳即刻就答應嬌妻,過戶程序也很快完成。房子過戶程序後,小楓對小吳的態度180度轉變,一天比一天差,甚至提離婚。錯愕的小吳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驅,靈魂更是空洞、渺茫。當初相愛、顧家的小楓不在了,就算回到家,她永遠是冰冷的對待。小楓從晚歸到夜不歸營,所有的行為經過半年的時間由誇張至離譜,小吳的好言相勸、溫情攻勢,都無法得到她一絲絲的溫暖。當初倆夫妻商量好延續銀行貸款,小楓也不願意配合,經濟與情感雙重壓力及變化,讓小吳極近崩潰。從種種的跡象小吳明白了,收入不穩定的他已不再是小楓的生活重心,老婆已經外遇了,把生活重心完全轉移了,仍然深愛小楓的他卻無任何能力能讓她回心轉意。現實是殘酷的,心痛卻必須面對。能找回小楓的心是他最想做到的,但現實卻告訴他,以她的想法及做法,辛苦拮据的生活是她不要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小吳每夜的淚水告訴自己,淚水總有流乾的一天,自己一定要堅強起來。為了女兒、為了自己,不懂得珍惜這份愛、這份親情,最大的損失是小楓,因為小吳相信自己一定會東山再起。莉的解析與小吳幾次深層談話,讓我清楚的看到小吳的堅強與韌性。每個人對情感、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縱使是夫妻,也只能溝通再溝通。如果配偶是有心的,辛苦一點的日子,怎會有如此問題?以小吳的案例,負責任的他並無讓小楓吃到任何的苦,經過蒐證是小楓結識了有錢的男朋友,價值觀的差距讓這份接近20年的愛情、親情破裂了。在愛情的世界裡沒有誰是誰非,而只有如何取得平衡及如何取捨。心痛的小吳在關鍵時刻,用理性戰勝感性,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應該去思考的方向。時間能夠換取空間,眼淚會流乾。很痛,但傷口會痊癒。碰到情感的問題,只要戰勝自己,那人生就掌握在自己手裡。短暫的痛苦只要方向對,熬過它、克服它,自在快樂的人生就屬於自己。
-
2020-07-26 養生.樂活人生
成為大人物!30歲後的女人 先從對4件事說「不」開始
現在是男女平等的時代,不管身為男性、女性,在職場、朋友中的地位,都能輕易展現自我個人特質,不受限於性別。即使在新的世代,有些智慧仍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心理學家就研究,超過30歲以上的女人能夠主動拒絕以下幾件事,代表自主性夠高,未來也能有望成為大人物。1.拒絕金錢、利益誘惑無論男女,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容易暴露真實本性呢?就是「利益」。許多人想要追求的是內心的安全感、穩定值,這些安全感就是駕馭在金錢、利益上,不惜出賣人格來委屈求全,成為男人玩弄於股掌間的玩物。女人想要定義自己的價值,首先就要明白、直接拒絕誘惑,這麼做就足矣證明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靠著堅強,也能扛下這片天。2.拒絕懶惰、沒有條理的生活模式與其要求勤奮,不如要求勤奮後的維持,才是最重要的課題,居家要整潔乾淨,才能擁有天下,俗語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女人的生活品質、家中的整潔度,就能明白這個女人的調理性、思路,能不能成就在大方向,這也是有跡可循的。3.拒絕拉低自己格調的事情無論是穿衣、做事風格,都不用學著別人的方式,去改變自己。每個人對於事情的品味、價值觀,都有不同的見解,不需要一昧的追求與大家相同的眼光價值去改變、微調成世俗的模樣,別輕易隨波逐流。所以降低格調去歸順於非自己真心的事情,女人們一定要學會拒絕,才能真正展現獨一無二的自己,也警惕身邊的那個「她」,成為榜樣。4.拒絕跟人品差的人當朋友人品差的人,要跟他交涉,勢必要花費非常多的心思,女人們一定要學會拒絕這樣的人,即使再有錢、有社會地位。也許一時半刻滿足了女人的虛榮心,也不能任人一輩子擺佈,所以要懂得拒絕,創造自我價值,也能抬高自我的品格。
-
2020-07-21 橘世代.愛玩橘
【熟齡行腳01】阿嬤旅遊部落客:「我不潮,我只是愛自己」
潘世芬,51歲成為孫子Lucas的阿嬤,陪伴他在旅行中長大。54歲成為阿嬤旅遊部落客,體力負荷超大,仍不減專業搔癢人分享旅遊的初衷。Lucas阿嬤是台灣第一個阿嬤旅遊影音部落客,部落格產出超過60萬字,粉絲團25萬字貼文,拍攝超過80部影片。58歲以素人之姿,出版第一本寫出美好熟齡的生活書。她期許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小,只要堅持就會被看見。國民阿嬤們,一起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哩路。大人們愛稱呼高學歷、富財力、穿潮服、有多少人追蹤IG的大齡奇女子為「潮嬤」,我覺得自己完全不屬於這樣的嬤字輩。我愛穿的是平價品牌服飾「無印良品」,我不過就是有著直覺良好的美感,喜歡自己的模樣能賞心又悅目。不懼別人眼光 穿出自信與舒服我一定在公開講座前去染髮,「今天染個亮色的綠色,如何?」最瞭解我的設計師Ako很興奮地跟我建議,大家看到一定「哇!」其實,她很想補個「靠!」的語氣吧!「好啊,我們就試一下!」她有把握一定會等到這個答案。印象中只有在小學時期,父母為我買過出遊時的年節新衣,自己真正開始主張的購物,大約是在初中時期。每回月考考完,中午放學後和同學曼莉逛服飾店。我們一起看完瓊瑤電影就去買新衣,如果當下我有點猶豫,她才會出意見:「好看啊!」或是搖頭。初中時期我就會穿短版 T 恤和喇叭寬褲,現在回憶起來,還頗得意於當年對穿搭的主見。我的老家在台中,火車站前面中正路有非常多的服裝店,每間店鋪都是五彩繽紛。高掛牆面的洋裝、平台上被翻亂的上衣、橫桿上掛得很擠的褲子,擺明不少誘惑。不過,我從來不會按照店員展示搭配,都是自己配出穿搭。三專畢業隨即到廣告公司當製片,常要買演員廣告服裝,公司有預算又是我去挑選服飾,當然隱藏個人風格。要通過導演和攝影師審核,又是一段很實戰的好眼力鍛鍊期。如果從 13 歲算起,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穿搭經驗,若還不出師走出個性穿著,也很難吧!阿嬤的穿搭從氣質、身材、年齡、耐看、風格,歸納出5個愛與不愛:1.氣質決定穿搭:多數女子是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穿起來符合自己的氣質是先決條件,奇裝異服也要看個性取向。2.看身材穿搭:明明我是「小腹婆」女子,就不勉強自己穿窄版包成肉粽,還要走路小碎步。不過,棉花糖女孩總是挑選深色系修飾身形,甚至店員也推薦暗色系,也都是刻板印象。3.不以年齡決定穿搭:沒有規定超過50歲,花樣容貌就屆臨退休,阿嬤魂上身。我就是吹拂簡潔風,重視環保材質日系風格「無印良品」鐵粉。4.簡單的穿搭最耐看:穿金戴銀總讓我不舒服,擔心耳環少一邊,脫下戒指忘記在洗手台。我還曾經在洗衣時,將阿公送的小鑽項鍊忘記在口袋,從此大江東去。5.找對穿搭風格品牌:我在固定的品牌店消費,腦袋裡列有清單,選購單品更省事。手上掛滿不同牌子購物袋,不就是穿著「國王的新衣」!相信自己的熟齡穿搭,更不用輪你當潮嬤!這一分直覺來自自信,就沒有人可以為你打分數。本文摘自《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麥浩斯出版 2020/07/11 出版8/12勇氣阿嬤新書發表會報名:相關訊息請點《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更多精選愛玩延伸閱讀↘↘↘】。「抹茶綠灑落海灘」算準潮汐時間,夕陽成最美著色。到台南找「俗女」!北台南趴趴走,酷夏也快意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8 癌症.癌友加油站
癌症人人都可能會得,醫師也一樣!劉秀枝:得乳癌,我算抽到好籤
個頭嬌小,說話速度超級快,走路敏捷的劉秀枝,白髮童顏,笑起來有淺淺的酒窩,一點也看不出已屆從心之年。她是早年少見神經內科、神經病理科背景完整的女醫師,更領導台北榮總團隊進行失智研究,是台灣失智領航人。除了醫師身分,劉秀枝還是個女文青,著有大量的失智相關書籍,也是聯合報元氣周報、康健雜誌的專欄作家。她曾以第一人稱發表〈只想告訴你:我失智了 —— 一位輕度失智女士的信〉文章,生動描述失智患者的心情,被誤認是她自身的經歷,造成「失智權威醫師也罹患失智症」的新聞,轟動一時。(>>推薦閱讀:只想告訴你:我失智了 —— 一位輕度失智女士的信〉)五十六歲那一年,跟平常一樣在早晨淋浴時,劉秀枝摸到右胸有一個硬塊,不痛、硬硬的、之前沒徵兆,「那就是乳癌了。」她心想。開刀前採購用品,笑稱如木蘭代父從軍摸到硬塊的那個早晨,她撥了內線電話給在台北榮總擔任一般外科醫師的蘇正熙主任,也是她的大學同班同學。在同學的安排下,當天立即進行超音波檢查,一看就立即判斷是癌症,乳房硬塊約兩公分,屬於第二期癌症,並著手安排兩天後進行切除手術。劉秀枝拒絕了,但並不是因為「怯戰」,而是因為她跟兩個姊姊,已經安排要帶高齡九十二歲的媽媽,到日本福岡自由行,身為么女的她負責推輪椅,如果開了刀,怎麼推輪椅啊!到日本遊玩前,她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朋友們聞風紛紛打電話關切,分享身邊抗癌勝利的故事,雖然明知很多人因癌症過世,這些鼓舞的電話還是讓劉秀枝很溫暖。朋友交代哪裡有假髮可以買、要穿什麼胸罩、要穿什麼衣服。她笑稱,就像是木蘭代父從軍一樣,要做很多準備。只是木蘭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劉秀枝卻是為了未來抗癌的日子,買假髮、衣服與胸罩,「假髮還打折耶」,她笑了。有位消息靈通的病患家屬,送來的盆花上有祝福字條,她感動地變成淚人兒。恰巧被聽到消息趕來鼓勵的同事瞧見,看到平常堅強的劉醫師,竟然對花垂淚,大概以為劉秀枝很傷心,立刻緊緊抱著她安慰一番,她索性就放聲一哭了。從懷疑罹患乳癌到檢查過程,劉秀枝不曾因為生病掉過一滴眼淚。「我跟你講,癌症是任何人都可能得到,醫師一樣會得。我常常告訴癌症病人,你就是抽籤抽到了,每個人都有機會,我抽到的是好籤啊!不像開腦,很麻煩;開肚子會有排氣問題啊;乳房割掉就沒事了。」她不哭、不惱、沒有不平,倒是許多親朋好友,尤其是共事多年的護士、助理一聽到劉秀枝罹癌,眼眶立刻紅了,她也跟著流淚。瀟灑慣了的她說,真心關懷的電波是超光速的,常常是別人一關心,她就熱淚盈眶。面對自己時,她倒是挺豁達。從日本回台當天晚上住院,第二天開刀。開刀前一天晚上,護理師問她需要安眠藥嗎?她笑說不用。二姊當晚在病房陪著劉秀枝,兩人一覺到天亮,直到鬧鐘響了才醒來,趕快準備要去開刀。她說,「幸好我帶了鬧鐘。」選化療醫師,相信年輕新秀的專業身為醫師,一定做足了醫療上的準備吧?劉秀枝卻是教科書不翻、網路也不查。「醫療全交給醫師。」蘇正熙問劉秀枝是要全切還是局部切除,劉秀枝傻問,什麼叫做全拿,什麼叫拿一半?原來,局部切除可以保留乳房外觀,但是後續可能需要進行放射線治療,全切就不用放射線治療。劉秀枝說,「那多麻煩,不要做放射線治療,全部拿掉!」劉秀枝全然相信專業,蘇正熙也尊重病患決定,開刀時,拿掉右側乳房、淋巴切除,幸好淋巴沒有轉移跡象。蘇正熙補充,現今可以在開刀之前就透過核子醫學檢查或術中染色,確認是否淋巴轉移,不像過去要拿掉很多淋巴結。另外,因為胸肌也要切除一部分,術後可能右胸肌肉會歪斜,以後衣服沒法穿正,有時表面皮膚會感覺麻麻的。朋友提醒劉秀枝術後要做「手指爬牆」的復健運動,劉秀枝是很勤奮的病人,認真確實執行,肌肉狀況恢復得很好。手術之後,接著進入讓病患聞之變色的化學治療階段,劉秀枝「相中」台北榮總一名新秀醫師。罕為人知的是,劉秀枝本身就有腦部腫瘤化學治療的專業。她說,「隔器官如隔山」,癌症的化療日新月異,預後也因癌細胞的生化免疫行為而大不同,在這方面她自覺已落伍了。她全然相信這名年輕醫師的決定。不因專業雷同而相輕,是劉秀枝對醫療專業的最高致敬。劉秀枝的切片顯示,她罹患的是HER2陽性的乳癌,是一種比較惡性,預後較差的型別,還好有適用的化療藥物,「它們就要在你身上打起來了,只要你身體夠強,就能撐過去。」她連藥物副作用都沒問,因為副作用不一定會發生,看了只是讓自己心裡擔憂,發生了再處理就好。化學治療的副作用來勢洶洶,她全身毛髮都掉光了,連眉毛都沒有了,同事買了眉筆送給劉秀枝,「有眉毛我們比較習慣」。平常她戴著假髮或是頭巾,大過年返鄉,她在家自在的頂著光頭,已罹患失智的媽媽猛盯著她看,她淘氣地說,台北現在流行剃光頭!媽媽竟也相信了。劉秀枝不想讓年邁的媽媽擔心,知道也是多煩惱吧。小紅莓化療最主要的副作用「嘔吐」,也發生在劉秀枝身上,噁心嘔吐是家常便飯,獨身的她在家裡吐得昏天暗地時,剛好朋友打電話來問候,問她好不好,「還好啊,我在馬桶上吐下瀉。」朋友趕緊將電話掛了,「以後就用e-mail問就好了。」一般人可能會羨慕醫師擁有眾多醫療資源,必然享受「高規格」待遇,劉秀枝卻不要特殊待遇,正因為她太熟知專業。化療時,她不住單人病房,跟大家一樣自己去領藥,把藥物交給化療門診護理師,跟大家一起到化療門診接受化療,因為她知道那裡的護理師是最熟知化學治療的過程與變化,若真的發生什麼狀況,大家都看得到,一個人關在病房,反而落單了。因此,她就跟一般病患一樣排排躺在躺椅上。她笑說,接受化療時,跟隔壁躺椅的年輕女病患聊天,對方知道她是醫師,知道醫師也會生病,也在門診接受治療,心理瞬間平衡了不少。享受當下,做好隨時可以離開的準備抗癌成功三年後,劉秀枝感覺另一側健康的乳房時而脹痛、時而抽痛,在一點鐘位置摸到小於一公分的硬塊,她自行判斷,排除其他可能後,「復發」二字悄悄爬上心頭。想起化療過程的痛苦,劉秀枝一度逃避想著,「乾脆讓它自生自滅。」念頭一轉,如果腫瘤到處轉移,癌細胞吃到脊椎可是會很痛的;萬一轉移到腦部,如果不是偏癱,未來也無法正常寫作與思考,她決定找醫師看一看。癌症復發對病患來說,不僅重新面臨死亡威脅,有些人更回憶起治療的焦慮感。劉秀枝坐在自家面對淡水觀音山的窗前,窗前有一座放置已久的休閒椅,本來準備用來優閒看書的,可以邊看書邊眺望觀音山雲彩,這一次,她真正好好的坐下來。「誰知道,還能活多久?」「餘生都在抗癌中度過嗎?」回診那天,醫師顯得神情凝重,安排了超音波檢查。冰冷的探頭在乳房上掃來掃去,都找不到腫瘤。醫師判斷,這兩個小硬塊應該是脂肪。又疑又懼的劉秀枝猛然一想,最近確實胖了些。雖然解除了警報,但不代表以後不會復發,也不能保證不會得其他癌症或疾病。此次經歷讓劉秀枝更加體認,除了感恩,更應活在當下,享受人生,做好隨時可離開的準備。許多癌友被疾病綁架,即使已經抗癌成功,對於可能的復發,整日憂心掛念。也有人索性放開生命,揮霍度日。劉秀枝說,我沒有等待癌症帶給我自由,她淡然卻堅定的說,「面對疾病,兵來將擋,而我就是那將軍。」退休後,離開了臨床,卻從來沒有遠離醫學,她目前擔任榮總的特約醫師,陽明大學的教授。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瀏覽醫學期刊,吸收新知。至今仍持續參加台北榮總的病例討論會,貢獻所學。而書櫃裡,有一百本尚未閱讀的新書,等待著她。學會了中文打字,經營部落格。從規劃退休,乳癌來訪,開刀化療,病痛從未絆倒她,劉秀枝一樣活力充沛的說,想想就很覺得感恩。治療日新月異,活著就有希望常有病友來詢問劉秀枝的意見,劉秀枝說,得了癌症不等於絕症,要看哪種癌症,還有癌症的期別。尤其癌症的治療日新月異,有些有健保給付,有些有臨床試驗名額,可以盡量爭取資源。癌症就是一種疾病,來了就接受,如果一直沉浸在悲哀或是憤怒中,一點用處都沒有。「為何是我?為何不是你!」劉秀枝說,還有更壞的籤,你沒有抽到呢!「一定要活!活著就有機會。」你以為今天沒希望,也許一轉眼就有新治療、新的藥物問世,不治療會後悔莫及。如果問了一個醫師,覺得沒有希望,一定要再問第二個、第三個,一旦選擇了就要相信醫師,相信自己,相互配合。劉秀枝說,人生一定會遇到困難,有困難就處理,一次的挫折沒有被打倒,你就會變得更強壯,那是很好的事情,即使很絕望也不要放棄,你不知道一轉頭就會有好東西在等你。「小時候,我挨罵了想不開,回頭一想,街邊轉角的碗糕與豆花很好吃耶,那不要死好了。」你覺得癌症好像治療不成功,也許明天新藥就出來了,或許再撐個一個月就有新的治療,總之不要放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經濟條件也不一樣,她建議癌友,如果體力可以,可以持續上班,或許調整到壓力小的部門,或許跟同事求援。劉秀枝說,不要羞於求助,身邊有什麼資源就用什麼資源,有什麼人力就動用什麼人力。獨立慣了的她也分享,「我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我二姊也是每二、三天就來照顧一次。」想吃什麼就吃,味覺沒了還有嗅覺、視覺劉秀枝坦言,自己並不是養生的模範生,完全不能當別人的楷模,平常也不太按照規矩進行健康檢查,大概是遺傳基因好,所以身體強健,平日也難得感冒、肚疼,第一次生病就是乳癌。她認為「身體的保養方式是去操勞它,如果生病就去治療,別拖。」化療期間出現嘔吐、食欲不振、味覺改變,可能讓很多病患急遽消瘦。劉秀枝因為劇烈的嘔吐,從五十二公斤瘦到四十四公斤,正常人的白蛋白為三‧五到五‧五,她降到一點多,而原本該有五千到一萬的白血球降到只剩六百多,血紅素只及正常人的一半。治療期間正值冬天,她仍堅持到台北醫學大學講授一堂課,回程的計程車上,她忍不住問計程車司機怎麼不開暖氣,計程車司機喊冤,才知道原來是她在發冷,回到家後趕緊就醫,已經發起高燒。因為白血球實在太低,感染引發敗血症,緊急住院打抗生素治療。劉秀枝說。補充足夠營養,才能維持體力、對抗疾病,可是化學治療讓味覺變了,滷蛋吃起來不像滷蛋、綠茶像泥水。她再度發揮阿Q精神,味覺不好,可是嗅覺還在,視覺還在啊!雖然味道吃起來不對,可是聞起來是香的,眼睛看到的依然美味。平時飲食就很簡單的劉秀枝吃得清淡,生病了,為了讓自己多吃,劉秀枝反而放開懷吃。有一日想吃夜市裡油膩膩、重口味的炒麵,託人去買回來。如果想吃蛋糕,也會買來解饞。平時的飲食,劉秀枝很推薦「地中海飲食」,不僅好吃,也很健康。不論對抗癌症、預防失智,都是很好的飲食方式。不用奔跑跳躍,高爾夫年輕打到老劉秀枝走起路來,步履又快又靈巧,常讓人忘了她的年齡。談到運動,她認為:「不要過度愛惜身體。」她指的是不要嬌生慣養的意思。她說自己不是有運動細胞的人,但是從四十多歲就開始打高爾夫,可以走很多路,運動也很溫和,這樣的習慣持續至今。她笑說,高爾夫的唯一壞處是很貴,以前曾有位台北榮總院長不太喜歡醫師打高爾夫。榮總是個大家庭,大部分的醫師都住宿舍,所以聽說有些醫師只得趁著晚上,先把球具放到後車廂,出門打球時才不會被院長發現。劉秀枝曾發表文章指出,高爾夫的各種動作如上桿、下桿、揮桿、收桿、推桿入洞和走路,正適合沒有運動細胞的人,而且不用奔跑、跳躍,可以從青年一直打到老年。高爾夫不以速度取勝,也不用像許多球類運動要與隊員密切互動,又優待女性和銀髮族,簡直就是為她量身設計的運動。她謙稱,自己一直打得不好,而且常是球賽「BB獎」(最後第二名)的得主。卻因為打球可以磨練觀察力與策劃力,考驗專注力,還可以看球友的修養現形,有人球打得不好,氣得丟球桿,竟高掛到樹上。打球也讓劉秀枝更謙虛,知道運氣難料。有時明明打了壞球,結果彈跳到果嶺,有時明明是好球卻被風吹歪,令人扼腕。「今天打得好,明天卻很差,如此變化多端,不可預料,也是高爾夫球迷人之處。」此選讀摘自《我是醫師 我得癌症》作者 聯合報出版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購書網址:https://bit.ly/2YNNdW2(本文經網頁編輯編修)
-
2020-07-13 性愛.性福教戰
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怎麼分辨是紅粉知己還是小三
【文、圖/摘自創意市集《大人的性愛相談》,作者許藍方】紅粉知己與小三之間那條神祕的界線我相信每個人都被問過這個問題:「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友誼?」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說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有的人會假藉「友誼」為靠近心儀對象的理由;有的人明知對方心思並非只想當朋友,卻用裝傻的態度,讓「友誼」成為獲得好處的一種手段。將彼此的關係建立在踩鋼索的默契上,以不超越界限的方式,維持著口中的純友誼。對我來說,這並不是真的純友誼。前陣子藝人謝忻與阿翔的緋聞鬧得沸沸揚揚,有些人會把「謝忻與阿翔之間的純友誼變質成婚外情」拿來否定「男女間的純友誼」。阿翔在記者會上表示,自己沒有拿捏好與對方之間的「那條線」,才會讓謝忻從原本的好友,變成人人喊打的罪人。不過,我是這麼認為的,在這條線產生之前,他們的友誼發展,早已有「情愫」存在,那個超越曖昧的情愫,讓女方願意為了男方,對外聲稱彼此只是哥兒們。但是,我們都只是旁觀者,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在我們這個章節要討論的純友誼裡。至於我的答案則是:「我相信男女之間有純友誼,但是!純友誼的成立,必須建立在雙方對彼此都沒有逾越的心思與企圖。」也許會有人問說:「難道他們之間都沒有喜歡嗎?怎麼可能都沒有!」或是「妳敢說他們沒有偷偷暗戀對方,等待某個縫隙鑽進去?」或是「他們如果有事沒讓妳知道怎麼辦?妳怎麼可以接受他跟別人之間有祕密?」或是「如果哪天他們看對眼,發生關係了怎麼辦?」接下來,我分別就個人的想法跟大家分享:難道他們之間沒有互相喜歡嗎?我們自己在學習社交的過程中,誰不是跟自己喜歡的人交朋友?女生會欣賞漂亮、有能力的女生,男生也會欣賞帥氣、身材好的男生,這幾乎天天發生在我們周圍,再也正常不過。如果不喜歡這個人,我們連接近的慾望都沒有,更何況與對方交朋友,不是嗎?朋友之間本來就會有喜歡,只是喜歡的程度僅止於朋友,並沒有多到想把對方占有的那種衝動與愛戀。難道他們沒有偷偷暗戀對方,等待縫隙偷偷鑽進去?他們有沒有偷偷暗戀對方,只要雙方沒有開口承認,你永遠沒有辦法確定這件事,但是我們可以由他們對彼此的行為,以及自己的第六感來判斷。有的人會說:「如果沒怎樣,幹嘛不敢跟我說?」的確,如果他們之間沒有其他的心思,我相信他會在你們感情開始之前就大方介紹妳們認識,更希望妳也能一起喜歡這個朋友,但如果他死都不介紹給妳認識,那我想,不是他有問題,就是妳太會吃醋了。如果其中一方心懷不軌,我想再怎麼把持得住的人也會在某些時候不小心流露出自己的真心意,若是兩個人都偷偷暗戀對方,那麼這應該不是純友誼的問題了,而只是披著純友誼的外衣,行「出軌」之實。我認為,在一段關係裡,除了相信自己的直覺外,我們也該相信自己的價值與魅力與對方對感情的忠誠。他們之間如果有祕密怎麼辦?我們總是允許自己可以有祕密,卻不能接受別人有事情隱瞞自己,這就是人性。基於安全感的問題也好、自私與否也罷,但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就是人。人喜歡分享,同時也需要被了解與接納,但因為天生的不安全感,所以我們將不同的祕密,分享給不同的人知道;將不同的面向,展現在不同的人面前,可能是家人、情人、鄰居、朋友或陌生人。我們得接受一件事,就是人與人之間,本來就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透明與坦白,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祕密空間。妳會說:「那他為什麼不跟我說祕密?」親愛的,妳要曉得,我們會分享祕密給某個人,除了那個人會守口如瓶之外,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了解,而且不會批評。」妳能保證妳男朋友跟你說的每一件事,妳都能如同妳對待朋友一樣寬容與無所謂嗎?也許這就是我們產生矛盾的原因。在感情裡,因為在乎,所以計較,導致雙方相處得小心翼翼,深怕一個不小心,讓心愛的人不開心了,也就因此無法分享許多個人的祕密讓對方知道,但愛情迷人的地方不就在此嗎?雖然友情之間多了寬容,所以事事都好,反而朋友之間相處自在,但友誼之間一定也沒有辦法嚐到屬於愛情的酸甜滋味呀!如果哪天他們看對眼,意亂情迷,發生關係怎麼辦?我相信,真正處在純友誼裡的男女,他們有足夠的自知,懂得珍惜伴侶,也相信自己的價值與對方的忠誠,深知彼此的友誼就只像家人之間的情感一樣,並不會與性衝動連結。當然,我也不敢跟你保證,號稱純友誼的人絕對不會如此。此外,在夜店裡,不也常常上演看對眼這種事,不然何來一夜情呢?更何況他們連友誼都還稱不上,妳要從何擔心起?還有另一種連眼都不用對,直接約上床的炮友,妳又該怎麼防?總不可能把男朋友綁在身邊24小時吧?還是妳要請人隨時盯梢?只要是人,誰沒有一時意亂情迷的時候?重點不在這樣的時刻會不會發生,而是發生的時候,他是否還能控制自己的思緒,保持理智。無法控制自己的人,根本不用純友誼的包裝,就算沒朋友也能一時軟弱的趴倒在對方身上,不用看對眼也能意亂情迷的脫下褲子。不管真實的情況如何,我更希望每個人都能相信伴侶對自己的愛,是足以讓他與他的紅粉知己守住底線、保持理智,因為他更珍惜的是與妳之間的感情。
-
2020-07-05 新聞.健康知識+
別急著上網Google 5個日常習慣避免大腦衰弱萎縮
1.試著想起來 別急著Google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想不起某位明星的名字,馬上Google查一下就有,但就是這樣的習慣,助長了所謂「數位失憶症(digital amnesia)」。根據網路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實驗室的一項調查,這就是半數人在不用手機通訊錄下,就無法打電話給親友的原因,已經很少有人記得住對方的電話號碼。加州大學歐文分校認知科學副教授Sara Mednick博士說:「大腦是個不用就會壞掉的機器。」當我們學習新事物,並時時複習,大腦的海馬迴和前額葉皮層會受激發,這是與記憶密切相關的大腦區域。相反的,當我們依靠外部資源幫忙記憶,例如頻繁使用網路和通訊錄,大腦的相關區塊就會變弱。下次當你想不起某個演員的名字時,別急著上網搜尋,試著給自己一點挑戰,相信自己的大腦知道答案,你只是需要一點時間蒐尋。Mednick博士說,同樣的,嘗試不用導航找到目的地,如果覺得這樣的挑戰太高,可以先從選擇一條新的下班路線開始。思考和嘗試新穎方法的次數愈多,大腦投入的時間就愈多,也更健康。2.小睡一下 大腦有效率重整要讓大腦思維敏捷,良好的睡眠不可或缺。每天夜裡,當我們從慢波(slow-wave)睡眠進入快速動眼期(REM)睡眠期間,大腦記憶會將我們整天學到的資訊,轉化為實際的工作知識。這樣的過程要花上七、八個小時。但其實你可以利用午睡,更有效率地完成這項工作。「在90分鐘的午睡中,一樣會在慢波和REM睡眠中循環,比例與整夜的睡眠相同,但每個階段的時間會更有效率。」Mednick博士說。因此,在記憶整合、創造力和生產力方面,小睡90分鐘的效益,可以和夜間睡眠媲美。如果很難安排90分鐘的午睡,30分鐘也會有不錯的效果。3.每天運動 刺激神經元生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大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長壽中心主任Gary W. Small說,血液充滿了供應大腦使用的氧氣和營養,運動還可以刺激身體產生一種蛋白質,它對大腦的作用就像肥料一樣,刺激神經元萌生分枝,更有效地進行交流。伊利諾大學研究人員要求120名年齡在55至80歲之間的成年人,有些人每周三天快走40分鐘,有些進行拉伸。結果發現,一年後,步行者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比拉伸組大2%。Small博士說,這個百分比聽起來很小,「但足以從根本扭轉在同一時期內因自然衰老引起的大腦萎縮。」即使一次性的鍛鍊,也足以立即提升認知。一項2019年的小型研究發現,進行30分鐘固定自行車運動的人,比起其他休息的人,具有更好的記憶力。4.避免多工 減少大腦壓力一次同時處理很多事情,通常讓我們覺得自己很有效率、生產力,但事實上相反。「人類大腦的設計,無法同時處理多任務。」Small博士說,當我們同時執行多任務時,大腦會感受到壓力,而且可能因此犯更多錯誤,最終降低效率(中斷四秒鐘,會讓你在執行任務時,增加三倍的犯錯機會)。無論本身是否意識到這種壓力,它都會觸發激素釋放,從而干擾短期記憶。這就是為什麼與人交談時,如果被電話打斷,常常想不起剛剛說到哪裡。為了大腦健康,進行單任務處理時,建議把手機放在看不見的地方,改掉強迫性檢查電子信箱、社交軟體的習慣。5.抗氧化食物 防止大腦生鏽營養對日常記憶力和注意力有顯著影響。每天,自由基在大腦中不斷形成、累積,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阿茲海默症預防診所副主任Lisa Mosconi博士說,自由基在大腦引起的反應,就像生鏽一樣,會導致神經元衰老得更快。漿果類如覆盆子、蔓越莓富含花青素,這類抗氧化劑會進入大腦、抓住自由基,「就像警察誘捕犯人一樣。」即使少量也可以提供幫助。甜菜富含硝酸鹽,在血液中會轉化為一氧化氮,使全身血管鬆弛、促進血液流動,到達大腦的血液愈多,腦袋就會愈靈光。近幾年火紅的香料「薑黃」,富含薑黃素,是一種有效抗發炎物質。在一項小型研究中,讓沒有阿茲海默症的人,每天服用90毫克薑黃,結果顯示,與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相比,服用薑黃者表現出更好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食用大量印度食品或咖哩的人,在認知測試中,往往比不吃這類食物的人表現更好,薑黃素可能是原因之一。另外,阿茲海默症在印度的罹病率,遠低於美國。專家也提醒,千萬不要讓自己常處於飢餓狀態,「太長時間未進食,血糖降低會損害記憶力和決策能力。」心理學家Susan Albers說。因為大腦需依靠葡萄糖運轉,缺乏食物會讓大腦處於當機狀態。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0-07-02 科別.精神.身心
職場霸凌「吞下去」? 精神科醫師教你4招反擊
一名女性在職場屢遭主管毛手毛腳,埋下心理陰影,也憂鬱纏身。精神科醫師說,性騷擾是常見的職場霸凌,應積極蒐證、對外傾訴、找加害者說清楚,有身心症狀應求援。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孔繁錦今天表示,許多人與同事、上司相處的時間比家人還長,若職場關係不健康甚至發生霸凌,對身心影響不可輕忽。孔繁錦表示,常見職場霸凌類型有4類,如語言暴力、性騷擾、肢體暴力、精神暴力。根據門診觀察,約1成的人有被職場霸凌經驗。他們為了生活、為了經濟,主管掌握加薪升遷,在職場員工通常是弱勢,有苦不敢說,只有忍耐,最後導致精神創傷。一名28歲女性,主管有時會以了解工作業務為由,約喝咖啡,幾次後發現主管會毛手毛腳讓她很不舒服,但礙於主管權勢,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找理由躲避,但心理受創,更因此罹患憂鬱症。還有一名37歲男性,工作表現好、做事也細心,但主管總是不平對待,有工作一定找他,額外值班事務也優先想到他,跟主管反映無法得到任何改善,加上每次考評沒有得到鼓勵,甚至還被打壓,長期累積也因此抑鬱而疾。孔繁錦說,遇到霸凌要正面回應,忍讓可能會換來更多霸凌,讓加害者更囂張,讓自己處於任人宰割的狀態。自救行動可積極蒐證,善用手機錄音、錄影、對話截圖、通聯紀錄、監視器、行車紀錄器;讓該知道的人知道,可向親友傾訴、向上司申訴、體制外陳情、聘律師提告,讓霸凌者與共犯結構得到制裁。孔繁錦表示,也應找加害者面談,事先演練,且找親友陪伴,協助溝通;若因霸凌事件出現身心症狀,尋求精神科專科醫師諮詢。現在正值畢業季,許多社會新鮮人將踏入職場,孔繁錦提醒,若在面試或進入職場期間被不當對待,要相信自己的感受,霸凌隱藏在各個角落,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面對職場霸凌不可強忍,應尋求外援,避免陷入惡性情境太久造成身心受創,甚至引發自傷或傷人的念頭。
-
2020-06-21 橘世代.好學橘
人生像長跑—每次離開原地,都讓我累積成不同自己
我喜歡長跑。一開始練跑,是為了健康,後來也發現,跟一群好友練跑,竟可以跑著跑著,跑回青春。而這幾年我更明白,每一回的起跑,都讓我們離開原地,都讓我們成為更不一樣的自己。最深的體悟該是二○一八年的波士頓馬拉松。不僅比賽過程宛如一場冒險,我最大的收穫更是在起跑線之前,與終點線之後。波士頓馬拉松(簡稱波馬),是許多跑友們心中的經典賽事。原因是要跑波馬,繳交報名費只是基本,關鍵是先前有無十分傑出、直逼專業選手的跑馬成績,故也可以把波馬,想像成馬拉松界的奧運賽事,只錄取頂尖的長跑好手。然而我的長跑初衷,僅是要拚健康與跑回青春。所以對於波馬賽事,我與我那群練跑好友,幾乎都是內心深深崇拜,但不敢起心動念染指。但就在我們數年「歡樂跑」之後,竟有一位好友,跑出了極好成績,得以闖進波馬殿堂。我們眾人在祝福之餘,不禁有些問號:明明大夥都是一同練跑,怎麼他突飛猛進,我們卻仍在原地?平心靜氣後,才發覺答案實在「簡單」啊。方向比速度重要原來我們這些人,僅把波馬當白日夢,但跑進波馬的那位朋友,卻是認真追夢。所以尚未站上賽道,波馬已先教會我:先有方向、目標,才是真的出發,才是真正的離開原地。於是,我們找方法,我們再也不一樣。目標明確,練跑依舊,但方法不同、強度不同,更有專業教練指導,於是離波馬資格,也就日日趨近,不可同日而語。其實,練跑也跟人生一樣,沒有奇蹟,只有累積。隨著跑量增加,甚至隨著傷痛次數增加,每次離開原地,我們個個,都在前進。而在二○一七年春天,我覺得自己火候已到、可以一拚成績時,我更特別邀請一位馬拉松好手與好友,擔任我的配速員。因熱血之外,馬拉松更可以是一項相當理性、極需耗費腦力的運動。在漫長的四十二公里,何時加速?何時補給?這些都必須根據賽道起伏變化,如是山路,還是市區?跑道筆直或是蜿蜒?以及當日氣候會如何變化?涼爽清晨何時會變成酷熱正午等等,逐一調配有限的力氣。其實漫漫人生路,也需要學會自己配速。何時快、何時慢,都是學問,若跑太快,當然看似風光,但也容易受傷,反倒無法完成人生大賽。事實上,我在該場賽事中,雖然有配速員好友領著,但也發生了意外。在比賽前大段,我成績超乎預期的好,眼看就要大大打破個人紀錄、順利闖進波馬,但也因為如此,我更一心拚快,竟疏忽了要適時吃補給物、回穩身體電解質的基本功。於是最後路程,我腿部抽痛,肌肉隨時都會大崩盤,若因抽筋棄賽也不意外。我趕緊與陪跑員討論,我們降緩了速度,並在下一個補給站裡,乖乖花時間拉筋緩和,並於最後的路程裡,專心每一步,不再求快。最終,是奇蹟,也是累積,我終於跑出了個人最佳紀錄,並得以前進波馬起跑線。起跑線之前的汗水,正是所謂的台下十年功,真讓我體會,常常人生最難的是得放膽立下遠大目標,並相信自己能以日常累積來達成遠大奇蹟。本文摘自《人生第二曲線: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創新學》,天下文化 2020/05/29出版【更多熟齡健康大小事↘↘↘】。換下白袍起步跑!64歲院長征戰馬拉松,獎牌掛滿牆。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可以靠保健食品改善嗎?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16 橘世代.健康橘
「對愛的質疑」老大人們被遺棄的焦慮
將安全體驗建立在「錢」上的父母,當他們逐漸老去的時候,他們被「人」拋棄的恐懼,也會更加強烈,所以他們會努力讓孩子看到:我一直把我最好的東西「錢」交給你,你一定不要拋棄我。此時,他們早年在與父母關係中被拋棄的恐懼,再度被喚醒,只是此時他們的身分更加複雜:在潛意識中,與子女的關係既處於父母的位置,也處於子女的位置。當他們處於子女位置時,他們就會努力做些什麼,來保障自己不被拋棄,例如用給孩子錢的方式,吸引子女的注意力,就像當年面對父母時,努力做個「好孩子」來保證父母不討厭自己。當他們處在父母的位置時,又可以感受到給予的優越感,從而補償被拋棄的恐懼,但這又會把子女推到當年自己所恐懼的那個位置:一個沒有能力的、不能養活自己的孩子。相信物質,不相信被愛對於成長中缺少安全體驗的父母,他們的內心其實也會缺少對於關係、對於愛的感受和信任能力,因為他們無法相信自己可以作為一個愛的對象而被愛著,而不是作為一個交換的對象而被愛(因為我有能力、有錢、漂亮……才被愛)。所以,他們在與子女的關係中也會延續這種交換的愛,即他們必須讓自己對孩子有用,才能感覺自己有資格讓孩子愛自己。而他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這樣對待他們的孩子,於是孩子就真的可能學會「你對我有用,我才接受你」。因此,這兩代人的關係中,就會缺乏真實的愛的關係,取而代之的,是對愛的遲疑和無法信任。當內心無法相信真實的愛存在於彼此的關係中時,就會對對方的行為、情感等產生質疑,即便對方真的是出於愛,才對自己好,也會懷疑那個好背後,不過是為了得到某些東西而已。對愛的質疑,使雙方都無法信任關係的安全,也就無法真實的將自己開放,也無法將真實的自己交付給對方,於是雙方的關係就像隔著一層什麼。看起來很親近,內心其實很遙遠。所以,兩代人常常都感覺自己很委屈:我對他那麼好,為什麼他對我那麼糟?這些對於關係,對於人內心的情感需要,都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沒有被愛的經驗,難以給他人愛當一個人的內心有太多情感匱乏體驗的時候,是很難真正地給予別人,能量守衡原則在人內心依然適用。當一個人內心非常充盈時,他的付出是帶有滿足和喜悅的,這時,他是可以給出愛的能量的,因為他內心已經儲存了豐富的被愛的體驗,所以給出去並不會讓他感覺匱乏。而當一個人內心非常匱乏時,每付出一些,他的匱乏感就會增加一些。為了保持內在的平衡,他就只能從其他的地方,以其他的方式再收回來,譬如剝奪對方的自戀、控制對方的情感等等,而這樣的給予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困難,因為父母的愛裡摻雜了傷害,讓孩子無法清晰地分辨愛與傷害的界限在哪裡,使孩子在成年後,人際關係中會有諸多的困惑,不知該如何與人建立健康的關係。父母讓自己生活得好,才能給子女真實的愛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盡量避免這些傷害的發生呢?父母要有能力讓自己生活得好,要讓自己能夠充分獲得愛的滿足,才有可能給予子女真實的愛。父母如果有能力「自私」一點,將關注點從孩子身上收回到自己身上來,讓自己生活得舒適,就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榜樣,同時這種放手也向孩子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過好生活,是需要自己做出努力的事情,而不是來自他人的給予。而且這也可以釋放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自由地發展。只有父母內心足夠滿足時,孩子才能得到真實的愛,而不是夾雜著傷害的愛。這也是為什麼心理學家一直強調,父母相愛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如果伴侶關係中不能給予相互的滿足,子女就會成為替代性的滿足者;有時候,這個替代性的滿足就是以給予的方式呈現的,但是這背後卻不乏對自己內部情感缺損的補償,也就是為了維持家庭的關係,會犧牲掉某些真實的情感需要。所以,對子女最好的愛,是父母自己的成長、有能力愛自己、有能力愛彼此。因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有能力給予孩子真實的愛。本文摘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寶瓶文化 2020/04/09 出版【更多精選延伸閱讀↘↘↘】。上有老,下有小!最好的「大家族旅遊」有2技巧!。孝親,不再有憾…讓媽媽高雅老去也高雅再見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5-31 新聞.私房新聞
生病執著谷歌大神 小心因小失大
谷歌大神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透過網路查詢地圖、附近人氣美食、旅遊景點,就連身體不適,也要先上網查查,看看自己可能是什麼疾病?該至哪家醫院就診?看哪一個醫師?早在幾年前,許多醫美診所就開始購買網路關鍵字,只要鍵入「微整形」、「肉毒桿菌」等字,頁面上就會跳出特定幾間醫美診所,現在民眾都學聰明了,知道這就是廣告,但對於谷歌搜尋結果仍堅信不疑。愈來愈多民眾在掛號前,習慣先以手機查看該名醫師的評價,如果負評不斷,態度不佳,就會改選其他醫師,免得病還沒治好,就先一肚子氣。確實如此,就有網友抱怨,某個皮膚科醫師很懶,他進到診間,坐在椅子上,撩起了上衣,想讓醫師看看前胸的紅疹,但醫師翻了病歷,問「還是濕疹?」,根本就不看病灶,就低頭開藥。事實上,網路普及,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醫病關係的不平等樣態,不再跟以前一樣,直接傾向醫師這一端。網友貼文,可以讚許醫師仁心仁術,當然也能批評某些醫師言行失禮,沒有同理心。不過,如果執著於谷歌大神的指示,未必是好事,除了可能連結至花錢買關鍵字的醫療院所,也可能因小失大。就有網友回應,這讓人聯想到睡眠品質App,很多人寧可相信App的數值,卻不相信自己身體的感覺,被數字綁架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