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線上課程】抗癌神助攻!節拍超慢跑不傷膝 心肺、肌力一次鍛鍊
低強度的超慢跑結合有氧、鍛鍊肌力、加強心肺耐力,室內、戶外都能進行,很適合癌症病友。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低強度的超慢跑結合有氧、鍛鍊肌力、加強心肺耐力,室內、戶外都能進行,很適合癌症病友。
戴著一顆碩大的眼球出場,身為跨界藝術家的眼球先生介紹,這是創作理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並非消極的態度,反而是要看開,貼切地反映在照顧罹患腦癌父親的歷程,他從接獲到訊息時的恐懼到調整心情後的接受,過程中更加深深地體悟到家人陪伴對病人的珍貴與重要。
保健食品非越多越好!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提醒,保健食品不當使用不僅傷身,「高劑量、多重服用」更可能與癌症治療產生衝突疑慮。
癌症照護中,照顧者除了照料癌友生活起居,也承接癌友的情緒、外界的期待,然而,他們的感受與需求卻鮮為人知,導致生理、心理出現狀況,進一步惡化與癌友的互動。 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史莊敬表示,照顧者因生活繞著癌友打轉,出現睡眠不足、工作受影響等問題,也會時常深陷自責、焦慮、疲倦等負面情緒,進而降低耐心,說話口氣差,動作粗魯,「癌友是會察覺出來的,如此容易引起猜疑、疏離或衝突。」
台大公衛學院曾經進行台灣癌症患者自殺死亡比例調查,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指出,一般而言,癌患自殺死亡比約一般人的2倍,但台灣癌患標準化死亡比約2.47倍,高於他國,支持癌友需要政策推動,增加癌症心理師人力及健保給付,讓心理照護制度化,減少癌友自殺的比例。
「要建立正確金融商品知識、提升健康風險意識!」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表示,她年輕時買癌症險,而擁有足夠的金融力,罹癌時才有能力動微創手術,她也因及早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早期發現肺腺癌,並了解定期健檢的重要性。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洪逸平指出,依據研究,採取傳統醫療依癌別給予相同治療,腫瘤縮小約32%;若依基因檢測對症下藥,腫瘤可縮小約62%。而且分子醫學愈來愈精準,某些變異蛋白質及基因會出現在不同的癌別上,也有機會跨癌種找到更多治療選擇。
只有罹癌後申請理賠才會找保險公司?現在的保險公司要翻轉觀念,攜手保戶一起促進身體健康。南山人壽健康照護企劃部副總經理陳碧玉表示,作為保戶人生道路的神隊友,在健康促進期透過APP指導運動、定期健康檢查,給予回饋獎勵,如果罹癌也有「健康守護圈」從治療照護到復原期都提供足夠的支持。
過去只會聯想到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HPV),實際上也引起陰莖癌、肛門癌、頭頸癌,尤其是口咽癌。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特聘教授婁培人指出,英國、美國的HPV相關的口咽癌發生率已超過子宮頸癌,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台灣的現象也是如此,需要警覺,建議男女都可以施打HPV疫苗,預防相關癌症。
罹癌從來不會成為任何人的人生規畫,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在32歲那年確診乳癌,當時新婚燕爾才3個月,人生陡然劇變;當下腦袋雖然一片茫然,但對醫師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卻是:「我還能返回職場嗎?」所有影響人生的重大選擇,全都要在短時間內下定決心。
軟組織肉瘤或骨骼腫瘤是非常少見的癌症,由於骨骼腫瘤分類多達70種,軟組織腫瘤分類達200種,對於醫師來說,診斷就是一種壓力,沒有好的診斷就不知道如何治療。 國衛院癌研所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暨奇美醫院醫學研究部部長李健逢指出,以軟組織肉瘤為例,會長在身體任何地方,包括脂肪、肌肉、血管或筋膜等,有些個案會轉移,有些能和平共處十幾年,由於惡性或良性的鑑別診斷不太容易,因此做正確診斷很重要。
乳癌佔據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不過,八成患者多屬於○到二期的早期乳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指出,進一步以生物標記檢測分析,七成癌患為荷爾蒙陽性(HR+/HER2-),雖然預後良好,但萬一是高風險患者,會有高達七成在手術後的前5年復發,建議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傳統治療相比,能有效降低30%以上的復發風險,達到治癒的目標。
#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擁抱您不會一個人 「多發性骨髓瘤是過去10年來,血液惡性腫瘤中最蓬勃、迅速發展的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對病人來說衝擊很大,患者及照顧者都很辛苦。因此治療前須經正確診斷,並擬定治療目標、方法、代價及如何評估治療效果。 點擊看更多2023癌症論壇線上專題:https://reurl.cc/a1KvGl
#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擁抱您不會一個人 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未來可能「完全免化療」,免疫力好壞是關鍵之一;標準治療都要先經過1個月的誘導性化學治療,高風險族群先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再進入25至30個月的鞏固性化療,小孩成功率八成五、成人則低於五成。 點擊看更多2023癌症論壇線上專題:https://reurl.cc/a1KvGl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族群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但治療上卻面臨「存活時間短」、「年長者治療效果差」的瓶頸,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侯信安指出,長者因體力不堪承受傳統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的治療,年長病人治療效果差,中位存活期僅3個月,20年來沒改善,醫療照護需求未被滿足。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當複雜,正確診斷、分類對治療計畫擬定至關重要,現在可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NGS)帶來新的希望,判斷是否要化療結合標靶治療,或是盡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讓治療「贏在起跑點」,疾病的存活率亦有望突破。
癌症藥費屢創新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為了幫助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短期政策是加速給付收載及建立退場機制,如新藥給予2年暫時性支付,有效就繼續給付,無效就退出。長期策略為藥品差額部分負擔,提升新藥可及性,將蒐集、諮詢各界意見,評估可行性;同時針對高價藥品,研議獨立多元支持基金或預算。
#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擁抱您不會一個人 癌症藥費屢創新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為了幫助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短期政策是加速給付收載及建立退場機制,如新藥給予2年暫時性支付,有效就繼續給付,無效就退出。長期策略為藥品差額部分負擔,提升新藥可及性,將蒐集、諮詢各界意見,評估可行性;同時針對高價藥品,研議獨立多元支持基金或預算。 點擊看更多2023癌症論壇線上專題:https://reurl.cc/DmQRo6
#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擁抱您不會一個人 未來,癌症仍然是國人頭號殺手,國衛院長司徒惠康指出,國衛院與中研院、成大合作的「免疫治療」計畫,在2月通過食藥署臨床測試許可,將收治膽管癌、口腔癌等癌症患者,進行「樹突細胞免疫療法」研究,以客製化設計癌症用藥,誘發體內免疫反應,替未來癌症治療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點擊看更多2023癌症論壇線上專題:https://reurl.cc/DmQRo6
#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擁抱您不會一個人 醫療蓬勃發展,研究人員找出不同的癌症生物標記,標靶藥物相繼問世。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執行長黃秀芬說,建構人體生物資料庫,蒐集患者的癌症組織、基因資料等資訊用於研究,是精準醫療發展重要基石。她指出,NBCT整合全台32家人體資料庫,逾82萬筆患者生物資料及治療資訊,讓資料運用更便利,加速醫療科技發展。 點擊看更多2023癌症論壇線上專題:https://reurl.cc/AdeQZY
兩年前正值新冠疫情來襲,身為護理師的穎雅則收到乳癌確診的消息,讓她最擔心的就是病情及治療為生活上帶來的影響,尤其是身為母親的她得在孩子面前強作鎮定,以免孩子擔心受怕。最近穎雅終於完成乳癌癌症療程,不過免疫功能還是低弱,面對近期疫情解封憂心忡忡,總擔心一受感染,身體承受不住病毒攻擊,不過,日前指揮中心引進的長效型單株抗體已放寬適應症範圍,提供給像穎雅這樣符合免疫力低下的病友公費施打,讓他們能安心回到職場與生活!
適量運動的好處相當多,不但可減低罹癌的機會,對於癌症病患而言,持續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加存活率、幫助加快治療後的恢復、增強體能,還可以幫忙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體力,更重要的是,運動可以幫助體重的控制,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
「安心休養,安全回診,用心建立疫情之下癌症患者的保護網。」——中山醫學大學設醫院執行長周英香,後疫情時代,確診隔離中斷癌症治療,當做休息期,一起讓專家帶你了解吧!
朱俐靜:罹癌是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這個病根本就是像一個老師一樣,一直在教我很多的事情。一起來看看面對癌症朱俐靜是怎麼做的吧!
邰肇玫說,癌症就是生病而已,只是治療久一點,跌一大跤,爬起來就好了。邰肇玫超正面抗癌:要愛別人,你才會更愛自己!一起來看看吧!
便秘、腹痛可能是大腸癌徵兆!國內大腸癌每年新增超過一萬五千人,是國人罹癌發生率的第一名,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這樣治療,快來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