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搜尋
症狀
共找到
11843
筆 文章
-
-
2022-04-05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血管硬化 營養師教5原則吃地中海飲食
以往多數人的認知,總覺得心血管疾病好發於高齡者。事實上,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此類疾病已年輕化,而如何從飲食改變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現代人重要課題。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表示,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與血管的疾病,可能因血管的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血流不順,產生各種不適症狀。想預防這類疾病,建議可選擇「地中海飲食」,這是一種著重吃「好的食物」,來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模式,相較於其他注重「食物份量」的模式,是更容易執行的健康飲食方式。預防心血管疾病,靠地中海飲食5原則林昱蓁進一步說明,地中海飲食將「好的食物」分成「每餐要吃」、「每天要吃」、「每週要吃」以及「偶爾吃」,建議參考原則如下:1. 「每餐要吃」的食物: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相較於精緻穀類,未精緻全榖雜糧類含有較多的礦物質與維生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微量營養素,不同顏色的蔬菜與水果,所含的植物素不同,可以增加身體抗氧化、抗發炎能力。豆類,如鷹嘴豆、毛豆、黃豆等植物性蛋白質,都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2. 「每天要吃」的食物: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天然香料、乳類可使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苦茶油等作為烹調用油,並將無調味堅果當作點心選擇,使用蔥、薑、蒜、洋蔥等天然香料,減少鹽分的使用。奶類可選擇發酵奶類如無糖優格、優酪乳等有助於補充腸道好菌。3. 「每週要吃」的食物:魚貝類、白肉類、雞蛋大部分民眾的肉類選擇以紅肉類居多,如豬肉、牛肉,地中海飲食原則建議,每週選擇低脂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貝類等海鮮食物、白肉類(如禽肉)、雞蛋,以上食物每週都至少2次,取代紅肉類,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4. 「偶爾吃」的食物:紅肉類、加工肉類、甜點、適量飲酒紅肉類建議每週少於2次,而加工肉類(如香腸、熱狗)每週應少於1次,甜點與精緻糖類食物建議不要太常吃,一次最多1份。適量飲酒指的是選擇紅酒,女性一天最多攝取110毫升酒精,男性一天最多則是220毫升。5. 需持續維持的好習慣:每日飲水1500~2000c.c.,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與充足的休息的習慣,地中海飲食中鼓勵大家要一起用餐,維持好心情,才能常保心血管的健康。【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53880】
-
2022-04-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重複領、轉賣、陽性不通報 林右昌坦承快篩有道德風險
基隆市政府明天起廣發快篩試劑,基隆市長林右昌今天說,曾想過會不會出現有人重複領、拿去轉賣,或是沒有做、陽性不通報等道德風險。中央和市府為了廣發並有效推行篩檢計畫,最後決定選擇相信人民,不要把事情搞得很複雜,很囉哩囉唆,手續一大堆。林右昌今天下午公布「全民防疫愛心篩檢」計畫內容,媒體詢問如何鼓勵民眾參與,以及市府廣發免費快篩試劑,但外面商家1個賣350元,如何防範有人轉賣?林右昌說,相關問題就是這幾天市府團隊一直討論跟思考,反覆斟酌的部分。為什麼取名為愛心篩檢?有一些人嘲笑說「什麼都講愛心」,他非常不以為然,為什麼?稱為愛心篩檢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不是強制性篩檢。林右昌表示,正因為不是強制性,所以就非常的考驗人性,市府團隊這幾天反覆討論、思考很多事情,其實都不是醫療或者是篩檢的問題,考慮的都是民眾心理面、社會面和人性面的課題。他舉例,比如曾思考民眾領取的時候,會不會有人貪心重複領?但如果領取的手續非常的麻煩,又怕影響到民眾參與的意願。中央的原則是希望能夠廣發,如果把它搞得很複雜,很囉哩囉唆,手續也一大堆,到時候是不是沒有人想要參與。市府團隊討論過程中,也曾經想到有人領了之後,會不會不做,並把它拿去賣?有沒有稽核機制?林右昌說「說實在沒有」,其實這就是所謂不是強制性,它是自願性的道德風險。林右昌說,民眾領了之後到底有沒有做?他沒有做或是存起來,市府不得而知。為了要避免發生這些狀況,市府曾經考慮過在里民活動中心統一發放,然後衛教後,大家當場拆開試劑,當場施作,有什麼問題當場解決。這個方法最後被認定行不通,因為還要考慮防疫的問題,因為如果當場在里民活動中心做,會不會又有人講說是一種群聚,或者說如果當場有人快篩陽性,大家會不會很恐慌。如果真的當場有人快篩陽性的話,應該要規劃一個地方讓他留置。林右昌說,萬一不只1個人怎麼辦,空間還要隔開,里民活動中心有沒有那麼大的空間做這個事情。快篩陽性並不是真正確診,還要經過 PCR的採檢才能夠確定。因為有空間規劃,動線規劃等問題,最後還是決定發放之後,讓民眾帶回家裡面自己篩檢。林右昌表示,市府規畫的方案的確有道德風險。不過不管中央或市府都覺得,即便有道德風險,還是必須選擇相信人民。這樣的規畫還有很多考量,比如說,民眾做了之後如果陽性,他是不是真的會通報,還是不報?可能有少部分民眾,怕被送去做PCR確診要隔離10天,所以會不會有人認為既然無症狀或輕症,會有投機的心態,決定拼一下,也許過幾天就好了。
-
2022-04-05 醫療.新陳代謝
我需要做糖尿病篩檢嗎?醫曝重要危險因子及常用篩檢方式
WHO統計指出,全球死亡人口中有70%死於慢性病。其中前四名,分別為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糖尿病。目前全球糖尿病人口已經超過4億人,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到了2045年,全球將會有超過6億人罹患糖尿病!在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為9.3%,意即,全台已有超過220萬人罹患糖尿病。除了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之外,近年來也觀察到40歲以下(20~39)之糖尿病發生率及發生人數占比都有微幅上升,此糖尿病年輕化的問題值得關注。糖尿病需要篩檢嗎?篩檢(screening)意指針對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卻有疾病風險者的檢查,目的在於及早發現並及早處置,以期降低死亡率並延長健康餘命。篩檢雖然可以早期診斷,但並非所有篩檢都對病患有益,為了評估是否應該進行篩檢,有以下五個指標可供參考:1.此疾病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2.此疾病早期有一段無症狀時期。3.有合適的篩檢方法。4.有可行的治療方式。5. 在無症狀時期的早期治療可以改善病患的長期預後。如果以第二型糖尿病為例,我們可以發現:1.糖尿病是造成全球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型糖尿病在台灣的盛行率和發生率也持續升高,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2.在糖尿病的病程發展中,有一段相對長的無症狀時期,即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就能及早治療。3.目前已有數種糖尿病的檢測方法,包含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測試(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等等,都可以有效的檢測出糖尿病,包含無症狀的糖尿病患者。4.目前針對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以及預防其他併發症,已經建立起完善的治療模式。5.在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就給予治療可以預防或是延後罹患糖尿病。綜合以上各項指標來看,針對第二型糖尿病進行篩檢是有意義的!篩檢的方式目前常用的篩檢方式有: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患者在空腹(至少8小時無卡路里攝取)狀態下的血糖數值。利用空腹血糖來檢測糖尿病的最大優點在於便宜;然而,相較於糖化血色素(A1C),空腹血糖受晝夜以及個體間差異影響較大,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到檢測結果,例如空腹的時間長短、患者最近是否有運動或短期壓力等等。另外,如果檢體保存不當也有可能因糖解作用而低估血糖值。2.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 A1C)糖化血色素指的是紅血球中和糖結合的血紅素,由於紅血球的生命週期約120天,測量A1C可以估計大約三個月以來的血糖累積。測量A1C的優點在於患者不需要做任何術前準備(像是禁食),而且A1C數值和視網膜病變及其他併發症有高度相關,也較不易受患者近期的熱量攝取或採檢時間影響,在不同實驗室之間也比較標準化。但是檢測糖化血色素比測空腹血糖昂貴。另外,在紅血球迭代較快的患者(例如鐵或葉酸缺乏的病人)身上,由於紅血球壽命較短,A1C容易有低估的情形。3.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測試(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OGTT測量患者在口服75g葡萄糖兩個小時後的血糖濃度(two-hour plasma glucose),但因為執行上較不方便而不常用,並不是理想的篩檢 (screening) 工具。4.目前糖尿病的相關血糖數值如下:適合篩檢的對象根據罹患糖尿病風險的高低來決定篩檢的優先順序。現有的風險評估工具大多是依據糖尿病之風險因子(諸如:年紀、體重、家族病史、個人病史、生活習慣等)設計的評分機制,可以透過風險評估找出高風險族群,提升篩檢效率並減少浪費。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成人預防保健,分別有提供40歲以上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健康檢查補助,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篩檢後的處置1.如篩檢結果為正常,建議每三年定期檢查即可。2.如篩檢結果為糖尿病前期,建議每一到兩年追蹤一次。3.如篩檢結果確定罹患糖尿病或有高風險罹患糖尿病者,則建議治療,包含改變生活型態或藥物治療等等。結論篩檢雖然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然而,篩檢帶來的假性安全感也有可能造成傷害。誠如前言所述,糖尿病在台灣可能有年輕化的問題,而在台灣相當盛行的手搖杯文化(含糖飲料),正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不能因為人還年輕或篩檢正常就掉以輕心。參考資料1.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pril 2021.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noncommunicable-diseases2.IDF Diabetes Atlas Ninth edition. Internal diabetes federation.3.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4.Hayward et al. Screening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creening-for-type-2-diabetes-mellitus【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蘇家龍醫師】第二型糖尿病的篩檢-如何揪出棘手的慢性疾病?
-
2022-04-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南港高工8生1師染疫 全校2千師生「還在疫調中」
台北市校園近來傳出疫情,台北市南港高工今天再傳出確診案案例,衛生局表示,合計有2個班級共8位學生及1位老師確診,該校已完成環境噴消,全校皆已停課至11日,自12日起復課。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目前統計南港高工共8位學生及1位老師確診,校園已於今日進行,並全校停課、校園也暫停對外開放,至4月12日起復課,全校共2000多位師生教職員受影響。教育局表示,這位高職生在4月2日放假期間出現症狀,校方緊急請全校師生快篩,有快篩陽性的狀況,就會再送PCR檢測;黃珊珊表示,北市正在針對確診者行蹤疫調,若是連假期間有出遊等也都將一併匡列,至於南港高工的匡列人數仍在疫調中。另外,清明連假期間校園疫情頻傳,北市是否考慮假期結束後擴大校園停課?教育局表示,目前停課狀況是按照中央跟北市指引,只要有學生或教師PCR確診,就進行全校疫調作為停課範圍的依據。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宜蘭確診+3皆未滿10歲幼童 屬於舞蹈教室傳播鏈
中央今天公布宜蘭新增6名確診個案,其中3名宜蘭縣府昨天已經公布,今天新增3名確診是案24545是黎明國小一年級女童、案24669是培爾傑特幼兒園的大班女幼童、案24731是中山國小一年級男童,三名確診者都是沒打疫苗的小小孩,也都與舞蹈教室傳播鏈有關。據了解,中央今天下午兩點公布的6名確診個案,其中案24450、案24544和案24546,宜蘭縣在昨天都已經公布說明,今天新增3例,案24545與案24669是未滿10歲女童,舞蹈教室的學生。衛生局說,3月30日舞蹈班老師(案23258)確診時,這2案已被匡列居家隔離對象且採檢為陰性,近日出現發燒、喉嚨痛、流鼻水等症狀,安排採檢PCR結果為陽性,屬於「陰轉陽」個案,CT值分別13.9及15.3。今天新增的案24731是一年級男學童,是之前中山國小確診者案23887的弟弟,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CT值15.7,住院治療中。衛生局補充說明,昨天案24546確診者有參加校內社團活動,目前社團活動成員已被匡列居家隔離對象,該案縣內足跡為3月31日下午6時30分至8時40分,在何嘉仁美語補習班(宜蘭市女中路3段319號)。目前停課的6所學校都至少有2個以上確診個案,分別是羅東國中、光復國小、員山國小、新生國小、凱旋國小及中山國小,宜蘭高中及黎明國小有1班停課。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今+0 好市多有其他地區確診者足跡
高雄今天+0,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已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確認,今天確診的案24685為30多歲男性,長期居住在台北市、工作在新北市,不屬於高雄個案,與中央討論後,該案會重新歸列屬新北市。案24685在3日出現症狀,4日凌晨轉介篩檢確診,目前正在高雄醫院收治中。高雄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案24685在3月25日搭客運回高雄住家,28日搭客運回新北住家,在4月1日自駕南下途中停留西螺服務區休息。2日凌晨抵達高雄住家,3日接獲通知有台北同事確診(案24538),同日出現症狀,自行購買快篩試劑檢驗呈陽性,4日凌晨轉介就醫採檢確診,CT值為13.9。潘炤穎,案24685在2日凌晨一點至兩點在西螺休息站停留,在2日下午5點28分至6點在鼓山大順路好市多,停留大約半小時。另外案24399為台北市個案,為20多歲多歲女性,1日搭高鐵1492車次自由座,從左營搭計程車至墾丁參加台灣祭。案24682工作、居住地都在新北,在1日搭高鐵回南部,因停電狀況,在台南下車搭乘接駁車至左營。2日有世霸運動用品社、方師傅點心坊建功店、豪記石頭小火鍋和3日早安美芝城三民鼎華店。後續緊急匡列22人,檢驗皆為陰性。新竹個案案24790、案24791、案24792等三人為一家人,為20多歲母親和2歲和7歲女兒。2日自駕到高雄,2日在新化休息站有停留。24791在3日出現症狀,三人採檢後4日確診,目前在高雄隔離病房治療。接觸者匡列7人,檢驗皆為陰性。陳其邁表示,目前新冠肺炎朝向流感化,「真的有嘴講甲無涎,請市民一定要打疫苗,有沒有打疫苗在家戶傳染上差別很大。」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彰化公布確診者足跡 阿章爌肉飯及皇品牛肉麵中正店
彰化縣新冠肺炎今天連3天「嘉玲」,不過衛生局公布有兩處確診者足跡,分別是4月2日下午3時10分到3時45分彰化市中正路2段307號「皇品牛肉麵中正店」,以及4月2日晚間7時20分到7時45分彰化市南郭路一段8段「阿章爌肉飯」,為同一確診者,但CT值超過30,傳染風險性低,因此未要求關門停業。彰化縣衛生局表示,這兩處足跡均來自同一位這名確診者,是來自北部,研判是來彰化玩,由於Ct值超過30,傳染可能性低,因此未要求店家關門停業,但仍公布足跡,提醒民眾注意。衛生局表示,在公布的這兩處足跡時間裡,當時出入的民眾在10天內,若出現發燒、腹瀉、嗅味覺異常或其他不適症狀,請盡速戴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活動接觸史,並通報彰化縣衛生局,不得搭乘大眾運輸。通報電話:(04)7115141。縣府提醒鄉親,清明連假的返鄉人潮、遊客多,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實聯制。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市本土增15例 足跡遍桃園等7區賣場、超商、藥局
桃園市今天新增15例本土確診,市府稍早公布最新疫調足跡,遍及桃園、中壢、平鎮、楊梅、龜山、蘆竹、新屋等7區,曾至桃園遠百、南崁Costco、經國家樂福、大有全聯等賣場,還有多間藥局、各大超商及麥當勞、錢都等餐廳,楊梅埔心市場也在列,市府呼籲曾出入的民眾於足跡重疊次日起14天自我健康監測,若有症狀請就醫採檢。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清明連假疫情持續燒 本土+133、境外+142例
清明連假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延燒,國內新增133例本土個案及142例境外移入,其中6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天入境航班算多,但陽性率略降為4.44%。今日新增133例本土病例,為64例男性、6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27日至4月4日,其中包含50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6例、基隆市31例、台北市23例、桃園市15例、宜蘭縣6例、新竹縣4例、花蓮縣3例、新竹市2例、台中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78例男性、6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8例)、印尼(14例)、美國(6例)、中國(4例)、澳大利亞、泰國及馬來西亞(各3例)、法國、柬埔寨、新加坡及香港(各2例)、菲律賓、德國、愛爾蘭、日本、印度及韓國(各1例)移入,另7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7日至4月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4585例確診,分別為8084例境外移入,1萬644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2例空號病例(原本土確定病例案23896、案23897,經確認檢驗陰性),累計139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0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低能量體外震波 改善慢性攝護腺炎
35歲陳先生最近常出現會陰部痠痛,射精時尿道也會痛,甚至有頻尿、解尿不順問題,就醫確診為「慢性攝護腺炎」,給予處方藥服用,起初症狀有改善,但不久症狀又復發,搞得他心情鬱悶,女友也諸多抱怨,令他困擾不已。經接受低能量震波治療,症狀緩解,不需再每天吃藥。非細菌性慢性攝護腺炎、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是泌尿科常見疾病,但難找出明確病因,被認為是「診斷的垃圾桶」,症狀定義會有三個月以上的下泌尿道及骨盆會陰部疼痛不適,可能伴隨頻尿、排尿不順、射精痛等排尿和性功能障礙,尿液常驗不出明確致病菌。病人會反覆就醫服藥,症狀卻一再復發,倍感困擾。數據顯示,約8-10%男性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攝護腺炎,可能影響生活品質,不易根治,病人常在各大醫院「逛門診」,診斷上除了要符合前述的症狀定義,也得排除一些器質性的問題,例如結石、腫瘤、尿路感染等。建議病人別太勞累、避免辛辣飲食及菸酒、減少會陰部壓迫的運動例如長途單車運動等。第一線治療是口服藥物治療,但約四到五成的病人對藥物反應不佳,長期服藥症狀起起伏伏,有的毫無改善,甚至門診有病人抱怨吃止痛藥吃到腸胃不適。衛福部2015年核可使用「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男性泌尿生殖器疾病後,讓這類病人的治療方向有了新選擇。低能量體外震波可阻斷攝護腺內疼痛訊息的傳遞及促進局部血管新生,改善血液循環,每次治療時間約20分鐘,不需麻醉,一次療程要打四次。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後,病患通常能減緩骨盆腔疼痛的症狀一段時間,同時改善排尿狀況及生活品質,甚至無需再用藥。但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攝護腺炎引起的疼痛不是「隱疾」,民眾千萬不要忌諱就醫,經由專業的泌尿科醫師評估及選擇適合的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益。
-
2022-04-0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臺灣腦庫:現況與展望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介紹台灣腦庫」,由兩位台灣神經學教授與一位民間團體領袖共同執筆,與我們分享「台灣腦庫」如何由一群病友的家人發起的民間團體,鼓勵病人主動在過世之後捐贈腦神經組織,期待科學家研發治療藥物,可以使目前醫師仍束手無策的進行性腦萎縮退化症找到疾病的原因與機轉,而發展出有效的治療。由他們所敘述的故事可以領會罹患這種無藥可救的病人與家屬的痛苦與無助,了解他們的期待。讓我們傾聽這些有心人的誠摯建言:期待政府可以仿效先進國家,提供長期的經費支持「臺灣腦庫」,讓這些腦神經相關疾病得到精準的早期診斷與治療。「臺灣腦庫」是一個病友主動捐贈腦神經組織,期待科學家研發治療藥物,代表了「愛」與「期望」的計畫。「腦庫」是大家所熟知,在「大體老師」與「器官捐贈」之外的第三種捐贈選擇,而且影響更為廣泛、深遠。大體老師作為醫學院學生學習解剖實習之用,用來了解人體的三度空間結構;器官捐贈則把往生者的器官捐贈給需要的民眾移植。對比於大體老師和器官捐贈,腦神經組織捐贈者的大愛,影響更大,因為經由這些腦神經組織的研究,如果研發出治療藥物,可以嘉惠所有患有同樣疾病的民眾。相對於身體其他的器官組織,腦神經是最精密的,各個不同的腦區,掌管不同的功能:運動、感覺、語言、情緒、記憶等等,如此複雜的分區,在動物和人有相當大的差別。也因此,多數動物實驗有效的藥物,到了人體試驗,卻無法成功,原因就在於動物的腦組織和人類的腦組織有相當大的差異!包括在基因、蛋白質的組成,以及神經細胞之間的網絡結構。也因此先進國家,從二十世紀開始,就以政府的力量,有系統地設置腦庫,收集各種不同腦疾病的腦組織,作為研究的標的。有系統的收集腦神經組織,具有臨床效益嗎?最好的例子是阿茲海默病的失智症。在1980年代,美國神經科學家發現阿茲海默病患的乙醯膽鹼神經細胞很早就退化,這一發現為藥物研發開了一扇門。基於這樣的發現,科學研究者和藥廠,就迅速的以乙醯膽鹼作為標的開發藥物。到了1990年代,第一個阿茲海默病失智症狀的藥物在進行臨床試驗,顯示可以有效地延緩失智症的進行。到目前為止,乙醯膽鹼藥物也是在阿茲海默病使用最廣的藥物,說明了腦庫對於神經退化藥物研發的重要性。隨著台灣的人口老化,神經退化疾病的盛行率逐年升高,特別是神經退化疾病比如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以及神經罕見疾病,包括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小腦萎縮症、類澱粉神經病變等等。這些疾病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非常有效的藥物治療,這是各國政府的研究單位和藥廠在極力開發的領域,要從事這些研究、開發藥物,因此最重要的臨門一腳就是需要有人類的腦神經組織。基於腦疾病成為社會的負擔,有系統的收集腦神經組織(腦庫),就成為先進國家的政策。比如美國,在1980年代以後,就建置了數十個腦庫,並且形成聯盟,希望對於腦疾病的研發可以有促進的作用;包括歐盟、英國、澳洲、日本,也都建置這樣的腦庫和聯盟,目前全世界有150多個腦庫,腦庫的建置,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腦科學國力指標。二十多年前,臺灣就有病友願意捐腦,可是受限於法規與環境,腦庫在臺灣一直都是一個構想。從2017年開始,許多神經退化疾病、與神經罕見疾病的朋友們和家屬,提出這一需求與期待,在臺大醫學院、臺大醫院和臺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的努力下,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的支持,組成腦庫工作小組。最近兩年,在衛生福利部的支持下,陳建仁院士的指導下,成立「臺灣腦庫協會」推動,臺灣腦庫的成立出現了曙光。目前由臺大醫學院負責實體工程,期待這是未來所有病友與健康捐贈者腦神經組織的「家」,以及神經科學家的研究平台,為臺灣的腦科學研究踏出關鍵的一步。過去腦庫在台灣之所以難產,有幾個關鍵原因:(1)腦庫的所有腦組織都是在病友往生之後,才能取得。相關法規影響了往生之後,立即取得腦神經組織的可能性;(2)缺少政府政策性與經費的支持;(3)腦庫對於大多數的民眾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4)台灣缺少神經病理醫師。這些困難,有些已經克服,有些尚待大眾努力。腦庫要能完善經營,以提供研究者足夠的腦組織,還需要結合健康人的老化世代追蹤計畫,這是因為進行任何研究(不論是生化、病理、影像等),疾病的腦需要有正常腦作為對照組和比較的基礎。也因此從生前簽署同意書到往生後取腦,需時十年至三十年不等,腦庫的建置,需要有制度及經費,才能永續經營。台灣腦庫的推動和國外有所不同:國外是先由政府擬定政策、編列經費設立腦庫,是由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臺灣的腦庫推動,卻是由病友的愛心和專業團體不間斷的努力,得到政府的支持,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由下而上(bottom-up)形成政策,並加以執行,成功的個案,這是一個「大愛」的計畫,每位捐腦者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激勵腦庫的推動。雖然對病友是一段漫長的里程,在病友多年的倡議、民間與專業團體的努力、政府的支持下,大家引頸期盼的臺灣腦庫在2022年開啟第一步,雖然對病友是一段漫長的里程,很欣慰臺灣有腦庫加入了腦疾病的研發行列,未來還需要社會大眾、政府機關的支持,才能永續茁壯,期望「臺灣腦庫」是一個「有溫度」、「人性化關懷」的腦神經組織平台,除了提供研究,也能撫慰病友與健康捐腦者的心靈,對民眾的腦健康有重大的貢獻。參考資料:1. 謝松蒼, 2020.腦庫: 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健康世界(109年8月號)出版 2. 謝松蒼/宋秉文/腦庫工作小組,2021.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建置策略(臺灣腦 庫)。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3. 臺灣腦庫協會
-
2022-04-04 該看哪科.皮膚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皮膚癢別過度搓洗,以免破皮出血●注意疾病引起的皮膚搔癢●均衡飲食、遠離地雷食物季節更迭之際,常發生季節性皮膚癢,近日早晚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因皮膚紅腫發癢就診,不少患者還抓到破皮流血感染蜂窩性組織炎。WaCare專家、護理師周珈汶表示,季節性皮膚癢又稱為「缺脂性濕疹」,當氣溫變低時,人體分泌的油脂變少,皮膚容易失去水分而變得乾燥、發癢、脫屑,若過度清潔、沖洗熱水,症狀會更嚴重。NG行為 讓皮膚失去油脂周珈汶說,當身體出現白色細小皮屑,表示油脂分泌不足,有些人誤以為洗不乾淨而加重搓澡力道,皮膚反而更乾裂、乾癢。常見的NG行為包括洗澡時水溫過高、過度清潔、不斷沖洗、去角質等,會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水脂層洗掉,失去水分及油脂的保護。哪些人容易有皮膚搔癢的問題?周珈汶說,老年人、小孩、腎臟功能不好者、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化學治療患者等,他們的皮膚油脂分泌會隨著身體功能變化而減少,應加強保護肌膚、調整生活作息,出現傷口時務必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避免細菌感染出現併發症。改善生活習慣 穿棉質衣服周珈汶建議,可從日常生活習慣下手改善,避免或舒緩皮膚發癢症狀。首先是注意沐浴及泡澡次數不宜太多,水溫避免過高;選擇中性或質地溫和的清潔用品,洗完澡後立刻塗抹保濕乳液;穿著寬鬆舒適的棉質衣服;平常要多喝水、做好防曬。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因接觸面多、過度摩擦的搔癢問題也多。周珈汶提醒,皮膚有異常症狀時,不要自行購買外用藥膏,應先就診找出根本問題對症下藥,有些皮膚癢可能是內臟疾病所引起,千萬別忽視搔癢帶來的警訊,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注意飲食忌口 補充營養素皮膚發癢、紅腫有哪些飲食禁忌?周珈汶強調,發病時忌吃羊肉爐、薑母鴨、麻辣火鍋等辛辣及含酒精成分的食物,也要少吃重口味油炸食品,這些都會讓身體釋放組織胺,易產生搔癢感。在預防保養飲食上,建議可多吃富含鋅、維生素A、B、C及必需脂肪酸等五大營養素食物,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當皮膚搔癢難耐時,周珈汶建議,可用冰敷緩解,或拍打取代抓癢,若無法改善症狀,一定要就醫治療,勿信偏方,避免造成皮膚二度傷害。皮膚保健5大營養素食物鋅:牡蠣、牛肉、豬肉、南瓜子、堅果維生素A:豬肝、腰子、紅蘿蔔、南瓜、深綠色蔬菜維生素B:糙米、燕麥、豬肉、牛奶、綠葉蔬菜維生素C:花椰菜、甜椒、芥菜、苦瓜、芭樂必需脂肪酸:鮭魚、鯖魚、酪梨、核桃、芝麻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柯文哲:疫情時代怎正常生活?陳時中稱戰略戰術沒矛盾
全台疫情多線延燒,中央昨卻宣布放寬解隔條件,雙北再要求中央說明「要共存還是清零」。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疫情時代怎麼正常生活?可以的話,他無罩唱歌也不會被罰三千元,所以這都是口號,至於「穩健開放」更不用說,因為這個開放已讓「台灣社會遍地烽火」。他再向中央喊話:「你希望共存,不過現在要清零,那要講清楚。」針對各方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昨仍表示,「(防疫)戰略戰術沒有矛盾」,整體戰略就是趨近正常生活,在不限制和妨害過大的情況下積極抗疫;做好積極抗疫方法包括醫療資源分配、集中檢疫所整備等,戰略戰術都很清楚,「不清楚可以問我們,會講更清楚」。本月一日提出防疫、經濟並行「新台灣模式」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表示,「新台灣模式」就是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所以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都不改變;只要醫療量能能夠負擔,雖然確診數會增加,但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以上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不必擔心,可以一步步穩健地來開放,過正常生活。柯文哲說,如果一道命令無法畫流程圖,就是空口說白話;疫情最後還是要共存,因台灣邊境不可能永遠不開放,永遠戴口罩,「問題是怎麼度過去,這才是問題,到目前我們都不知道。」陳時中說「正常生活、積極抗疫」,柯文哲反問,疫情時代怎正常生活?「我唱一首歌也不會被罰三千元」,正常生活又要積極防疫,這兩者都是口號。對中央宣布放寬解隔條件,柯文哲當下反應是「這樣的話會燒不完」,會有漏網之魚跑到社區,要有心理準備,確診者會繼續上升。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大多數民眾都聽不懂「新台灣模式」的意思,中央應該清楚說明、講明白,究竟是要與病毒共存還是清零,地方政府才好執行。新北副市長劉和然也喊話「不要口號,而是要有明確做法」,不然會累倒第一線基層人員。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與病毒共存」將定調 在野:說清楚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拋出經濟與防疫並重的「新台灣模式」,但雙北市長及在野黨仍認為中央未說清楚。據了解,我國走向「與病毒共存」態度其實很明確,從農曆年後到上周,各部會官員都曾到總統官邸開會,針對「與病毒共存」已有多次討論,上周蔡總統也曾找衛福部及相關官員開會,再度討論。不過,知情人士說,「與病毒共存」也難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台灣民眾對確診病例容忍度相當低,即便在專家會議中已多次提及,防疫管制一鬆綁,病例就會增加,但只要這幾天早上看到回報的確診病例數,都讓陳時中忍不住皺起眉頭。知情人士指出,世界潮流已是與病毒共存,台灣沒有理由背道而馳,但台灣地方小、人口密集,走向共存也必須做好配套,現在大多數的確診者都是無症狀或輕症,走向共存基本上可行,但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民眾可以容忍一天有多少確診個案」,若一下子確診病例暴增,還是可能引發民怨,因此政府政策雖然走向共存,仍須仔細評估,尤其各部會最擔心醫療量能是否足夠,必須避免確診數暴增而導致醫療崩潰。知情人士指出,近來基隆警察染疫案延燒,蘇貞昌密集召開防疫會議,各部會都拴緊螺絲,但蘇貞昌在會議中皆未提到清零,「一面防疫、一面顧生計」的方向很明確,希望國人漸漸能夠正常生活;參與會議的專家、學者則在農曆年後就不斷重申,與病毒共存是正確方向。民進黨人士坦言,目前台灣檢疫制度仍相當嚴格,政府過去太追求「清零」神話,現在世界潮流變了,如果世界各地都開放,台灣沒有理由一直關閉國門;許多旅外國人都陳情,希望台灣逐漸開放國門,不再鎖國。黨內人士指出,亞洲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都選擇開國門,台灣可採循序漸進開放,若執政團隊有勇氣承擔,選擇「共存」並非難事。在野黨更要求政府建立全國一致的合理防疫標準,讓民眾及產業有所依循,「比每日記者會報數字重要」。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說,政府到底是要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可參考其他國家做法,但必須要清楚明確讓民眾、產業有所依循,否則大家無所適從。立委洪孟楷指出,現在缺的不是新名詞,政府該向國人清楚說明「戰略目標」,並標準一致,「沒說清楚,就是製造更多恐慌和不安。」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解隔離鬆綁 仍需七天自主管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鬆綁新冠肺炎確診者解隔離條件,本土個案可提早離開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境外移入個案如提早解除隔離仍需住在檢疫所,待入境滿十天,PCR採檢陰性,才算真正解隔離。指揮中心統計,今年一月一日至四月二日共有一五三○例本土病例,其中一五二七人輕症,占百分之九十九點八;僅三人中重症,占百分之○點二。陳時中表示,專家會議決議,輕症者沒必要一直待在治療場域,可及早離開,因此放寬相關解隔離條件。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一開始解隔離條件為雙採陰,後來改為三採陰。隨著對病毒更多了解,一開始認為Ct值卅四以上可能只是病毒片段,沒有傳染力,事實上只要超過廿七,就幾乎沒有傳染力。羅一鈞說,許多人可能因為病毒刺激不夠無法產生抗體,觀察最近兩個月個案,很多感染者無症狀,且兩成感染者不會產生N抗體。有些感染者初次採檢Ct值落在廿五至卅之間,十天內再次採檢結果,數值超過卅,但卡在發病十天規定,無法提前解隔,因此修改解隔離條件。羅一鈞表示,確診者解隔後,需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需兩次快篩,並回報結果。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被匡列醫護復工 須天天戳鼻篩檢
多家醫院爆發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不少醫護人員遭匡列隔離,指揮中心宣布,被列為接觸者的醫療院所、住宿式衛福機構等第一線醫護人員可免隔離、提前復工,前提為接種三劑滿十四天且無症狀,且復工十四天內必須一天PCR、一天快篩交替,且不得用唾液檢體,等於天天戳鼻。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指引規定,若醫療照護機構啟動備援計畫,但人力仍不足,又無法將病人轉至其他機構,經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同意,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的第一線人員接種三劑滿十四天又無症狀,可將十四天居家隔離改為自主健康管理,提前返回工作,但十四天內必須一天PCR、一天快篩,交替進行,且不得用深喉唾液檢體。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天天篩」可以避免造成大規模的的院內感染,但此舉讓醫療人員似乎沒有人權,接觸確診者後,被抓回至第一線工作,還要每天檢驗,好像是「次等公民」。黃立民表示,依據現在疫情,醫護人力還不致窘迫,要求接觸過確診者的醫護人員上班,在感控上也不符合規定,只有一人出問題,就可能引發感染,建議調度其他醫護作為支援人力。診所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與其被停診十四天,而半個月沒收入,基層醫師寧願天天被戳鼻,就怕部分縣市自行加嚴,仍要求接觸者集中檢疫十四天。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輕症送集檢所 2人1室 憂交叉感染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連日創新高,為保全醫療量能,指揮中心宣布符合條件的輕症者不送醫院改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但有醫護質疑醫院仍不斷有輕症患者被送抵醫院,一般民眾則質疑既然是輕症或無症狀,為何不能在家隔離,更有確診者抱怨,與另一名感染者共處一室,增加交叉感染風險。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六十五歲以下無症狀或輕症且生活可自理者,一律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兩人一室。一名入境確診者抱怨, 原本他在家一人一戶檢疫,第五天快篩陽性,被衛生單位強制送至檢疫所,與另一名感染者兩人一室,擔心增加交叉感染風險。當事人表示,原本在家一人一戶,並未與家人同住,自己也無症狀,不理解為何不能繼續在家隔離,現在被迫與其他確診者共處一室,共用衛浴,新冠肺炎變異株型別相當多,要是感染另一型病毒,那該怎麼辦?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國外輕症人數太多,染疫後幾乎都在家裡休息,指揮中心認為台灣還沒到這個階段,盡量不讓確診者留在社區,而至檢疫所。他表示一人一戶在家裡休息也沒有不可以,只是由第一線防疫人員判斷個案能否居家隔離,恐衍生很多爭議。兩人一室該如何避免交叉感染?黃立民建議,兩人相敬如賓、避免接觸,全程戴口罩。再者,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應提供隔簾等物理性遮蔽物,維護個人隱私。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預估未來三周確診個案人數繼續增加,重症患者應隨之增加,建議中央評估「重症臨界點」,依此指標觀察疫情,如果重症比率一直未上升,就可逐步將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從集中檢疫改為居家照護。陳秀熙提醒,台灣一到兩成長者連一劑或兩劑都沒打,副作用較小的NOVAVAX次單位蛋白質疫苗抵台後,應優先安排這些長者接種,補足覆蓋率缺口,才能安心放寬相關措施。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83、連3日破百例 陳時中:打3劑 匡列擬鬆綁
昨新增一八三例本土個案,再創這波疫情以來新高紀錄,也是本土病例連三日破百例。案例擴及全台十二個縣市,北至基隆,南到墾丁,另有六十六人零星個案尚待釐清感染源。儘管案例數持續增加,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防疫戰略方針為「趨近正常生活的積極抗疫」,即日起鬆綁感染者解除隔離條件。另外,只要完整接種三劑疫苗,未來可能縮短健康管理天數,甚至不予匡列。與病毒共存 府院密集討論據了解,從春節後到上周,各部會官員都曾到總統官邸開會,針對「與病毒共存」已有多次討論,上周蔡總統也曾找衛福部及相關官員開會,台灣「與病毒共存」的態度已很明確。新增本土病例為九十八例男、八十五例女,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八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三月卅一日至四月二日,其中包含九十例無症狀感染。新北+71 基傳播鏈增45例個案分布的縣市,以新北市七十一例最多,其次為基隆市卅九例、桃園市廿二例、台北市十九例、新竹縣十五例、宜蘭縣七例、台中市及屏東縣各三例、新竹市、金門縣、高雄市及花蓮縣各一例。在群聚傳播鏈方面,基隆小吃店新增四十五例居冠,以及新北三峽親友與校園群聚廿例、台中婚宴十六例、中和社區十四例、桃園舞蹈老師九例、大潭電廠八例、桃園工作室四例、旅行團與花蓮慈濟醫院一例,另有零星通報六十六例,正疫調中。本土病例連日創新高,指揮中心放寬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另修訂「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之應變處置建議」,避免醫療量能緊繃,並解決醫護人力短缺問題。陳:防疫戰略戰術沒矛盾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連日批「防疫不要拐彎抹角,不然會死得很慘。」雙北市長都要求中央必須對清零或是共存講清楚。陳時中說,「(防疫)戰略戰術沒有矛盾」,整體戰略就是趨近正常生活,在不限制和妨礙過大的情況下,積極抗疫,包括醫療資源分配、集中檢疫所整備等,戰略戰術都很清楚,「不清楚可以問我們,會講更清楚。」不因零星確診停辦大活動如果疫情嚴峻,是否暫緩、停辦演唱會等大型活動?陳時中表示,不會因為有一、兩個確診者參與演唱會等大型活動,就要求停辦,「停也沒用,因為已發生」,若工作人員大量染疫,就要更換工作人員或停辦。至於基隆「類普篩」反應不佳,陳時中表示,試劑材料都已經提供到位,相信「有做、沒做,都有積極的意義」,可做為未來執行這類規畫的很好經驗。
-
2022-04-04 醫聲.癌症防治
攤開癌症帳單/每3周化療一次花費5、6萬 病友家屬深刻感受「因病而窮」
在看到罹癌父親的帳單時,剛就業一兩年的小玉深刻感受到「因病而窮」是真的可能發生的事情。三周一次化療住院,每次必須自費五、六萬元,在得知老爸醫療保險可以申請理賠後,她鬆了一口氣,但心想哪些經濟能力不佳、又沒投保醫療險的癌友,該怎麼辦呢?二○一九年十一月,朴先生摸到頸部硬塊,一開始以為只是簡單的淋巴結感染腫脹,至住家附近小型醫院耳喉鼻科就診,醫師取樣檢查後,建議再追蹤。但幾個月後,朴先生身體異狀愈來愈多,腋下冒出多顆小硬塊,夜間盜汗,常醒來一身濕,睡不好,白天沒有胃口,食不下嚥,短短一個多月體重掉了五六公斤。家人直覺不對勁,趕緊陪同至醫院尋求協助,這才確診為淋巴癌。小玉說,從爸爸開始出現症狀,到切片穿刺檢查結果出爐,差不多花了半年時間。爸爸是小玉心中的大樹,為家人撐起一片天空,為了賺錢養家,在市場工作的他,必須凌晨出門,一直忙到中午,才回家休息,但睡覺起床後,又得再開始工作。得知爸爸罹癌,全家人倍感煎熬,但表面卻必須裝得堅強,小玉和家人輪流陪著他到醫院接受化療,常擔心著藥物毒性太強、副作用太大,老爸身體會不會受不了。除了掛心老爸病情,小玉也憂心醫療費用,因為每三個星期一次化療,需在醫院住上一晚,隔天出院時,就必須繳交所有醫療費用。在醫師評估下,改成合併治療,多了幾種自費化療藥物,另加止吐藥,費用應該不便宜。小玉說,在老爸辦理出院手續時,拿到了帳單,確實被嚇到,每三周化療一次,包括病房費及化療費用,每次約五、六萬元,依照醫師擬定的治療策略,至少需做八次化療,全部醫療費用就快五十萬元。小玉指出,那時還不知化療效果好壞,上網查詢淋巴癌的治療方法,搜尋到免疫療法,看似療效還不錯,但藥費之高,讓她頭皮發麻。「如果家裡存款不夠的話,那該怎麼辦?」小玉說,看到帳單時,心裡掙扎,自己手邊可運用的金錢有限,根本無力分擔,又不敢直接開口問老爸,這該如何解決?直到知道老爸年輕時投保了醫療險、癌症險,能夠實支實付,住院也可請領津貼,出院費用幾乎可以打平,小玉這才鬆了一口氣。小玉說,從不知治療癌症竟會如此燒錢,除了藥費、病床費、看護費,還有許多意想不到開銷,例如,類似月子餐的「化療餐」,用來補充癌友的體力,提供足夠熱量,維持一定的體重,才能持續接受治療。「要是沒有私人商業保險,癌友的負擔真的很重。」小玉說,父親現在已經康復,定期追蹤中,也重回市場的工作,忙碌如往,「我已經長大到可以自力更生了,希望父親漸漸卸下照顧子女的重擔,更關注自己的建康。」▌癌友小檔案朴先生:60歲、男性.診斷:2020年淋巴癌四期.治療:.R-Chop 八次,每次約4.2萬元.帳單:33.6萬元.健保為何不給付:腫瘤細胞型態不符合健保給付適應症.註:.R-Chop :rituximab與CHOP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e, vincristine, prednisone)的合併療法▌鼓勵癌友一段話謝謝身邊的一切,尤其是這麼努力的爸爸。小玉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輕症確診1人1戶變2人1室 機師怒轟:跟陌生人關更危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無症狀或輕症65歲以下可生活自理者,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兩人一室」;今天有長榮航空機師不滿,輕症確診機師原本「一人一戶」很安全,卻被桃園衛生局帶到集中檢疫所,跟陌生人「兩人一室」,感覺反而變得更危險。本土病例連日創新高,為保全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昨公布輕重症分流新制,無症狀或輕症65歲以下可生活自理者,一律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兩人一室」,新措施上路後不少民眾投訴,原本「一人一戶」但檢疫快篩陽性後,卻變成跟另一名本土個案「兩人一室」,擔心反而因此交叉感染不同型別的變異株。不具名長榮機師受訪表示,有兩名飛溫哥華機師在居家檢疫隔離期間確診,其中一名在4月1日PCR陽性,但幾乎無症狀,原本是「一人一戶」待在家裡,現在居然被桃園衛生局強迫送到集中檢疫所「和陌生人共處一室」,很擔心會有交互感染。這名長榮機師表示,機組員都在「防疫泡泡」的環境底下工作,包括入境、往返交通到回家都有獨立路線,可以跟社區區隔開來,這名確診機師先前都還沒跟社區接觸過,本來在無症狀情況下應該「一人一戶」隔離即可,現在反而跟陌生人「兩人一室」,根本是變得更加危險。這名長榮機師表示,還有另一名是飛溫哥華機師今天在居家檢疫期間確診,也從「一人一戶」被帶往集中檢疫所變成「兩人一室」,機組員已經被隔離兩年,相關待遇卻沒有改善,反而愈來愈糟,許多人身心狀況都已經在臨界點,還要遇到這種事情,實在太離譜。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染Omicron 羅一鈞:侵襲器官風險比流感高
外媒報導,兒童感染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的致死率較流感高。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表示,對兒童來說,Omicron侵襲不同器官風險也比流感更高,須特別注意。國內媒體引用外電報導,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1日表示,兒童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的死亡率,約為流感的7倍。羅一鈞今天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指出,Omicron與過去的COVID-19變異株相比,如最早在英國發現的Alpha變異株或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等,雖然整體破壞力及侵略性都較低,但對兒童而言,與其他感冒病毒,甚至與流感病毒相比,Omicron卻有著較高風險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包含神經系統。羅一鈞進一步說明,事實上,Omicron變異株本來就會侵襲不同器官,對兒童來說,Omicron侵襲不同器官的風險比流感更高,甚至致死率亦然。就死亡率而言,特別容易發生在1歲以下幼童,兒童防範感染需要特別注意、觀察。據指揮中心統計,自今年1月1日截至4月2日本土病例共1530例,1至4月中重度3名,其中1名死亡,輕症/無症狀佔比為99.8%、中重症0.2%。外界關注此數據是否意味COVID-19病毒已流感化,陳時中說,國內確診數目少,難以此數據推論流感化,Omicron對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威脅仍很大。對於確診者而言,COVID-19抗病毒藥也是防止病情惡化為重症重要一環,針對抗病毒藥購買,陳時中表示,藥物進口審查程序冗長,光進口就耗掉很多時間,加上藥品還在進行安定性試驗,若效期不夠長,所以無法準備太多,若藥廠,如輝瑞,提出申請效期延長就會大規模購買。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今增71例 侯友宜:中和疫情趨於穩定
新北今日增71例本土個案,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召開疫情記者會表示,其中中和相關案12人、三峽教師相關案41人、基隆相關案2人、桃園相關案3人、北市相關案6人。侯指出,中和篩檢站昨採檢551人抓出5人陽性,多為無症狀患者,目前中和疫情趨於穩定。侯友宜表示,新增6例跟足跡相關採檢陽性,其中2例皆是陪病採檢陽性(案24308、案24313),Ct值分別為34、36,皆住三峽區,研判為舊案。另外4例有因出現症狀,經就醫採檢確診,或是在住院期間二採陽性,分別居住板橋、樹林、淡水及新莊區,感染源還在疫調中。而三峽某國小老師個案因接觸師生數多,侯友宜表示,昨日有18名師生、家長確診,今天再新增41人,累計全案已有60人確診,三峽地區因學校確診,確診人數這2天有擴大趨勢,共匡列1543人採檢,其中764人居家隔離。至於中和某公寓相關,侯指出,中和疫情趨於穩定,昨日採檢551人抓出5人陽性,多為無症狀患者,而篩檢站4天採檢3420人,共找出33人陽性,透過精準疫調、擴大匡列採檢及設立社區機動篩檢站,發現潛在個案,不過社區可能還有少數幾個個案,會持續匡列採檢。另外,針對醫療量能部分,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新北市已準備1308間集中檢疫中心、1508間醫院專責病房、目前收治集中檢疫所的人有125床、醫院專責病房有143床,醫療量能充足,會根據疫情會進一步開設。
-
2022-04-04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你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師帶你5招緩解
常常覺得身體不舒服,檢查報告卻都正常?還出現便祕、憂鬱、頭痛、失眠等症狀?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讓身為中醫師的「77老大」來教大家5個超實用的「自律神經失調」緩解方法,讓你身心都頭好壯壯!根據自律神經名醫郭育祥醫師著書資料,若以美國一份統計報告指出自律神經失調4%的盛行率估計,台灣約有92萬人會因自律神經失調受苦!由此可知,現代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的比例越來越高!中醫對於自律神經失調,多半認為是心氣很虛和肝氣鬱悶所造成,而77老大要教大家的5個方法分別是按摩穴道、飲用百合酸棗茶和甘麥大棗湯、刮痧、運動以及腹式呼吸。按摩穴道分別是手指頭上的井穴、腳背上的太衝、神門、內關和常常被人提到的三陰交,造著順序按即可。運動方面,77老大則提醒,要切記不可以太激烈,呼吸不能太快,像是散步、瑜珈以及慢速游泳就是不錯的選擇,能夠讓副交感神經好好作用。更多詳細中藥茶飲食譜以及緩解方法都在影片中,打開影片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資訊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自律神經乖乖聽話!77老大FB77老大YT原始影片延伸閱讀常常牙痛、關節痛、肌肉痛?物理治療師教你如何解決疼痛問題比吃止痛藥更有效?只需3招迅速緩解經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花蓮公布確診者足跡 公正包子店、廟口紅茶等名店都上榜
花蓮今天新增1例慈濟醫院急診室護理師確診,足跡主要在醫院,曾去過便利超商及烤魚店,感染源與收治外縣市男童有關,目前已有5名醫護人員染疫;同時有1名北市遊客確診,足跡遍布花蓮各大名店吃美食、購物,因得知友人確診而採檢染疫,衛生局呼籲鄉親盡速接種疫苗。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案24221是28歲女性護理師,Ct值23.9,無慢性病,完成3劑AZ、莫德納疫苗,4月1日出現咳嗽、喉嚨痛、快篩陰性,2日症狀持續,PCR採檢陽性,上班足跡相對單純,感染源應是慈濟醫院收治確診男童。截至目前慈濟醫院已有3名護理師、2名醫師染疫,醫護人員到醫院上班都要快篩才能進入。來自台北巿的花蓮旅遊團染疫人數持續擴大,案23884為39歲女性,Ct值21,是9大5小其中1個家庭成員,足跡遍布花蓮各大名店,有公正包子店、東大門夜市、廟口紅茶、烤肉店及日式料理等,3月31日得知友人確診後列居家隔離,自行快篩陰性,4月1日PCR採檢確診。朱家祥指出,在同一時段,有足跡重疊者,請前往花蓮醫院停車場快篩。他表示,從3月31日的快篩站,到昨天為止已篩檢2229人,全數陰性,社區處於低風險的狀態,請大家不要過於擔心。並鼓勵長者盡快接種疫苗。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苗接種當放寬匡列標準? 陳時中證實「有在研議」但要看2大關鍵
新冠肺炎本土個案連三天破百,疫苗接種人數也略為上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個周末是近幾周接種人數較多的,昨天共5.2萬人接種,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一劑為83.46%、第二劑78.44%、追加劑50.72%。不過對於疫苗接種,第三劑覆蓋率雖已突破五成,但仍有半數民眾未接種,外界盼能有其他鼓勵措施。陳時中表示,「一直都有在鼓勵」,65歲以上給予500元獎勵也不是小數目,很多地方甚至加碼到1000元。至於是否會以接種疫苗作為放寬接觸者匡列的依據,陳時中表示,確實在研議作為標準之一,但還要看自主應變能力和快篩配合度,讓匡列範圍小一點。由於這波Omicron變異株的疫情,輕症、無症狀者占99.8%,是否代表以流感化?陳時中表示,現在的染疫人數不足以斷定就是流感化,但可以了解重症比例相對低,且對於高齡未接種者威脅還是很大,因此長照機構和長者一定要打疫苗。而有香港學者指出,兒童感染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的死亡率,約為流感的七倍。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雖Omicron的侵襲力和破壞力較之前的變異株低,但對兒童而言,還是比感冒較多的機會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其中也包括神經系統侵襲,因此小孩部分還是要盡力防範感染,有症狀儘速就醫治療。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目前12至17歲第一劑覆蓋率88.9%、第二劑為80.7%,追加劑則還沒打。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婚宴傳播鏈今+2確診 盧秀燕:逐漸收歛
疫情再升溫,台中市長盧秀燕今表示,台中市今再增本土確診4例,其中2例是台中婚宴確診者案23645的妻子案24329及3歲幼兒案24330,他們因一起參加VVG餐廳婚宴而確診。另還有兩例分別是桃園職場聚案接觸者、66多歲退休男性案24376,以及花蓮醫療機構接觸者、梧棲家庭主婦案23768的2歲幼兒,尚無全國案號。盧秀燕說,台中婚宴案截至目前賓客和工作人員有184人採檢,其中陽性26人、陰性157人,僅剩1人隔離採檢中,加上足跡重疊者126人和接受社區採檢1954人採檢均是陰性,此案已「逐漸收歛」。盧秀燕說,案24329已完成三劑疫苗接種,3月31日經衛生局匡列為接觸者,採檢陰性後返家居隔,她與兒子案24330的Ct值分別為18及17,兩人昨天均出現喉嚨痛、頭痛情形,經衛生局安排採檢為陽性;兩人足跡與案23645相同,因此3人均已居家隔離,相關場域均完成消毒。她說,案24376已完成三劑疫苗接種,曾於3月31日和妻子到桃園兒子家看孫子,4月1日晚上接獲桃園通知匡列為接觸者,昨採檢陽性確診,已在醫院收治隔離中。經疫調,本案匡列接觸者4名居家隔離,公共足跡包括南屯市場及大雅區生命藝術館,另也在3月28日上午11時許去慈濟醫院眼科就診,衛生局已針對同時段候診96人進行簡訊通知,如有相關症狀請至社區篩檢站進行快篩。此外,花蓮醫療機構接觸者、梧棲家庭主婦案23768的2歲幼兒因和她一起去花蓮旅遊,4月1日接觸者採檢陰性後居家隔離,4月3日清晨出現發燒症狀,經送醫PCR採檢陽性,Ct值15.23。衛生局說,今也接獲外縣市個案有台中足跡點,包括3月27日晚間台中中港新光影城及4月1日中午國道3號清水服務區,已通知業者進行清消作業。對於花蓮慈濟群聚相關個案、42歲台中西區男案23765,採檢擴大70人,除兩人居家隔離,目前1人採陰、1人採檢中,餘68人公司同事自主健康管理,均已快篩採檢陰性。案23768擴大匡列32人,其中5人居家隔離,除了今天公布的幼童陽性、餘均陰性;27人自主健康管理,採檢均為陰性。衛生局長曾梓展亦指出,第三劑追加劑接種140萬8191人、涵蓋率已過半達50.11%。他說,清明連假期間疫苗接種不中斷,今天起至5日,每日各有38家、315家及235家院所開診接種疫苗,另家樂福西屯店今至明天,以及明天在文心森林公園均持續開設接種站,請符合接種資格民眾踴躍前往接種。相關資訊請查詢( 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937954/post )。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燒進立院!廖國棟2助理確診 陳時中:要求匡列、國會不停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再度爆發,連立委廖國棟辦公室也傳出有助理確診。但對於國會是否停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不到把立院停掉的時候,看匡列隔離有必要,會要求地方政府做一些匡列。而屏東縣府在墾丁舉辦「台灣祭」音樂活動,4月2日晚間因一名北部遊客PCR檢測陽性確診,3日一早宣布「台灣祭」活動取消,並發出簡訊通知曾到場的民眾,請收到簡訊者就近去做篩檢。不過對於其他大型活動是否需要暫緩,陳時中表示,相關密切接觸者要積極匡列,接下來則是觀察是否有新增確診者。正常生活下的防疫就是不會因為一兩個確診者就停下大型活動,但如果有症狀或曾與確診接觸,民眾就要自己進行快篩或PCR檢驗。他進一步表示,不會因為演唱會等大型活動有一個觀眾染疫就停辦,「停也沒用因為已發生」,發生後如何自主防疫才是重要的,但如果工作人員大量染疫就要換工作人員或停辦。不過相較於之前五月天舉辦演唱會啟動天網,從4月1日一連舉辦12場的張惠妹ASMR演唱會則不會啟動天網,外界質疑指揮中心為何有此轉變。陳時中表示,上次活動就因現場監控而有過度使用的疑慮,與法務單位研究結果是只要居家電子圍籬做好也可防止,因此這次不採用這樣的措施。至於違規者則有地方開罰,只要離開處所就會紀錄。而有媒體詢問,近期社區的源頭是否來自境外,陳時中則表示,每個案例追蹤到最後,終究是從國外入境,不論是航空、海運或偷渡,目前不認為是從食物或冷凍品包裝等帶進病毒。高度懷疑是偷渡客,因為其他管道入境會被檢驗,可能性相對降低。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攀升致醫療量能負擔 指揮中心放寬確診者解隔條件
本土疫情升溫,連三日個案數破百,病例快速增加對醫療量能是沉重負擔。指揮中心昨天宣布輕重症分流、擴大醫療量能等新制,今天指揮官陳時中則進一步宣布確診者解隔離條件鬆綁。陳時中表示,從1月1日至4月2日本土病例共1530例,其中輕症有1527人、占99.80%;中重症僅三人,占0.20%,因此經過專加會議討論認為,輕症者沒有必要待在治療場域可及早離開,因此放寬相關解隔離條件。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針對有些感染者因為卡在Ct值一直無法兩次達到30以上,因此修正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解隔離條件,除新感染或初次PCR檢測Ct值小於30個案,移除「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10天」條件;另外初次PCR檢測Ct值30以上的舊案,移除「SARS-CoV-2anti-N抗體陽性」條件。不過,羅一鈞表示,入境後確診者如於入境7天內解隔後仍需於防疫旅館、檢疫所或一人一戶隔離至入境滿10天並期滿PCR採檢,其他所有確診者解隔後,需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並進行兩次快篩。規定修改前為須符合下列第一或二項,始得解除隔離治療,並進行七天自主健康管理。第一項是同時符合下列三款條件,包括退燒至少一天,且症狀緩解、距發病日已達十天的無症狀者、間隔24小時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第二項則是第一次檢驗Ct值就大於等於30者,若符合無症狀、N抗體陽性、兩次PCR陰性或大於等於30,就視為舊案,也可提前解隔離。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市新增4例有2幼兒 傳染源溯自VVG與花蓮群聚與桃園
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今日再增本土確診4例,2例是VVG婚宴一家三口中的母及未滿5歲幼子;另增2例分別是60多歲退休男性,桃園職場群聚案相關接觸者,還有花蓮醫療機構接觸者確診1例(尚無全國案號),衛生局已掌握疫調並清消足跡,全力圍堵疫情。中市府今下午3點召開台中市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盧秀燕表示,案24329已完成三劑疫苗接種(1劑AZ+2劑莫德納),3月31日經衛生局匡列為接觸者,採檢陰性後返家居隔,案24329與案24330的Ct值分別為18及17,兩人4月2日均出現喉嚨痛、頭痛情形,經衛生局安排採檢為陽性,已隔離治療中,疫調結果,兩人足跡與23645相同,在案23645確診後已被市府衛生局匡列為居家隔離,相關場域均已完成消毒。盧秀燕指出,另增1例為桃園職場群聚案相關接觸者,為60多歲男性(案24376),已完成三劑疫苗接種(2劑AZ+1劑莫德納),曾於3月31日至北部親友家,於4月1日晚上接獲桃園通知匡列為接觸者,4月2日經衛生局安排至醫院採檢結果PCR陽性確診,已於醫院收治隔離中。經疫調結果本案匡列接觸者4名居家隔離,本案公共足跡包括南屯市場及大雅區生命藝術館,另個案於3月28日上午11時許至慈濟醫院眼科就診,衛生局也將針對同時段候診96人進行簡訊通知,如有相關症狀請至社區篩檢站進行快篩。此外,花蓮醫療機構接觸者再增確診1例(尚無全國案號),為5歲以下幼童,與案23768為親子關係,於3月27至29日與家人至花蓮旅遊,4月1日接觸者採檢陰性後居家隔離,4月3日清晨出現發燒症狀,經送醫PCR採檢結果為陽性,Ct值15.23,隔離治療中。衛生局說,除了台中新增4名確診,今也接獲外縣市個案有台中足跡點,包括3月27日晚間台中中港新光影城及4月1日中午國道三號清水服務區等二處,已通知業者進行清消作業。經統計至今日上午8時,VVG婚宴在場人員184人已全數完成採檢,檢驗結果陰性157人、陽性26人(居隔轉陽2人)、檢驗中1人。26名確診個案中,4人居住於台中市,其餘分布在外縣市。另VVG婚宴群聚案接觸者共採檢126人,全數陰性;另因應台中市出現本土個案,市府從3月29日起開設「社區快篩站」,截至昨日止共篩檢1954人,全數陰性。有關先前公布的花蓮慈濟群聚相關個案採檢情況,42歲台中西區男性(案23765),採檢擴大到70人,其中2人列居家隔離(一人採檢陰性、一人採檢中),剩餘68人為公司同事自主健康管理,均已快篩採檢都是陰性;另外,39歲女性(案23768),採檢擴大到32人,其中5人列居家隔離(1人為今日公布的幼童陽性個案、其餘4人陰性)、27人列自主健康管理,採檢均為陰性。盧秀燕強調,完成三劑疫苗接種是現階段防疫重點目標,統計至4月3日上午8時止,台中市已完成620萬9982人次新冠疫苗接種,第一劑接種245萬5604人、涵蓋率87.38%;第二劑接種230萬7870人、涵蓋率82.12%;基礎加強劑接種3萬8,317人、涵蓋率1.36%;第三劑(追加劑)接種1,408,191人、涵蓋率達50.11%。衛生局指出,清明連假期間疫苗接種不中斷,台中市4月3日至4月5日期間,每日各有38家、315家及235家院所開診接種疫苗,另台中市家樂福西屯店(4月3日至4月4日)、大甲慈濟靜思堂(4月3日)、東協廣場(4月3日)、文心森林公園(4月4日)等均持續開設接種站,請符合接種資格民眾踴躍前往接種。接種相關資訊請至衛生局網站查詢( 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937954/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