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恐引發失智?老年衰弱是疾病嗎?有方法可以延緩或逆轉?預防老年衰弱症 飲食要怎麼吃? ft.謝嘉娟【元氣最愛問】EP.28
本集邀請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謝嘉娟院長,來談談老年衰弱。 謝醫師是三總日照中心主任以及家醫科專科醫師,同時也是長照及老年醫學專家。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本集邀請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謝嘉娟院長,來談談老年衰弱。 謝醫師是三總日照中心主任以及家醫科專科醫師,同時也是長照及老年醫學專家。
「你只是心情不好?還是,大腦正在悄悄呼救?」憂鬱症不只是「情緒低落」那麼簡單,而是一場身體疾病風暴,從青少年到老年,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本集邀請振芝醫療創辦人洪敬倫醫師,來談談憂鬱症。
本集來賓: 李威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 本集重點: 晚期肝癌病友非常辛苦,常常歷經許多治療,且常會食慾不振、體重下降,身體非常虛弱,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團隊所研發的「細胞療法」卻很有機會翻轉癌友困境,更厲害的是,還有93歲阿公接受治療,效果也還不錯,最後離開的原因不是肝癌,而是…? 不過可能很多人會問:到底細胞治療是甚麼?運作原理又是甚麼?會不會有副作用?本集的醫聲Podcast節目,我們就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李威震來分享細胞治療的奧秘,希望大家多重視自己的健康、好好保護肝臟健康、多提升免疫力,當疾病來襲,才有本錢對抗疾病、抗敵致勝。 93歲老翁對戰頑強「肝腫瘤」靠細胞治療翻轉結局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592845
隨人類壽命愈來愈長,老人定義必須改變。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北榮經營)院長陳亮恭說,面對長壽人生,民眾與醫師都必須有全新思維,醫療衛生進步,讓民眾可「活到罹患三種慢性病」,醫界對於「疾病」的認知與控制目標,也必須與時俱進。 陳亮恭表示,台灣光復後70年間,民眾平均餘命從50歲上升至逾80歲,「人們一輩子都沒看過這麼多老人」,面對人口長壽、高齡化趨勢,從基本邏輯並必須改變,不能再依既有教科書、政府法規定義。根據日本研究,2007年世代長者,與2017年世代長者,在同樣歲數,走路速度、握力、體能、活動量等指標,明顯成長,「體能衰退的臨界點,已由65歲延後至75歲。」 2024退休力論壇/陳亮恭:翻轉疾病定義與慢性病共存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253
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如何不留下遺憾?自日本掀起一股「終活運動」後,許多人開始檢視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希望不留下遺憾。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說,在311大地震之後,日本人開始意識到突來的意外,該如何為臨終做準備,於是興起了「終活」兩字。 過去,日本也跟台灣一樣避諱討論死亡,甚至不喜歡提到「老」字,但隨著社會高齡化的發展,死亡、老化、疾病成了避不開的話題。吳貞瑩表示,終活不只為了做好生命走到最後階段的準備,更是為了活在當下,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本屬於自己的終活筆記,好好書寫生命歷程,並規畫身後安排。 2024退休力論壇/日本掀起「終活運動」 即起練習不留憾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