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影音課】2023癌症論壇/多發性骨髓瘤 滕傑林:單株抗體增生活品質
#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擁抱您不會一個人 「多發性骨髓瘤是過去10年來,血液惡性腫瘤中最蓬勃、迅速發展的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對病人來說衝擊很大,患者及照顧者都很辛苦。因此治療前須經正確診斷,並擬定治療目標、方法、代價及如何評估治療效果。 點擊看更多2023癌症論壇線上專題:https://reurl.cc/a1KvGl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擁抱您不會一個人 「多發性骨髓瘤是過去10年來,血液惡性腫瘤中最蓬勃、迅速發展的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對病人來說衝擊很大,患者及照顧者都很辛苦。因此治療前須經正確診斷,並擬定治療目標、方法、代價及如何評估治療效果。 點擊看更多2023癌症論壇線上專題:https://reurl.cc/a1KvGl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族群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但治療上卻面臨「存活時間短」、「年長者治療效果差」的瓶頸,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侯信安指出,長者因體力不堪承受傳統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的治療,年長病人治療效果差,中位存活期僅3個月,20年來沒改善,醫療照護需求未被滿足。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當複雜,正確診斷、分類對治療計畫擬定至關重要,現在可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NGS)帶來新的希望,判斷是否要化療結合標靶治療,或是盡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讓治療「贏在起跑點」,疾病的存活率亦有望突破。
三高容易引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讓營養師教你如何透過飲食來改善。
全球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銀髮長輩常見疾病『失智症』正悄悄改變了許多家庭的日常生活,在失智照護這條路上,不論是患者本人或照顧者,所面臨的巨大變化跟身心壓力已讓你們難以負荷?本系列課程針對不同部位與機能,靠日常運動幫助失智家庭減輕照護壓力、重拾生活平衡,是專屬於失智症與照護者的運動共學新知。
一直抓!好癢!貓狗瘋狂抓耳朵,耳道長年反覆過敏發炎,用盡各種方法總是無效,擔心是寄生蟲、細菌導致感染疾病,到底需不需要花錢帶去獸醫院看醫生?
顫動是巴金森病的一項特色症狀,卻也讓民眾容易與動作障礙疾病中常因家族史、基因造成的原發性顫抖症搞混。李杰勳點出,巴金森病的顫抖又以食指、大拇指較為明顯,頻率較低而緩慢,有點像是搓藥丸的動作,並合併肢體僵硬、動作緩慢的狀況,反觀,原發性顫抖症是維持一個動作時才會發生,其他肢體動作皆正常...
流竄在吳先生家族中的致命威脅,是名為「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的晚發型罕見疾病,在全台不分期別,僅有約一百二十名患者,特性是發病時間晚,平均發病年齡約為55歲...
談起糖尿病的第一印象,會聯想到周邊血管神經、心血管等疾病,但近期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也是罹患C肝的高風險族群,嚴重恐釀成肝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肝膽腸胃科權威醫師戴嘉言說,兩者確實有相關聯,呼籲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做脂肪肝等肝臟檢查
如何預警可能是失智症的10大症狀?若自己、家人或身邊的親友,於日常生活中出現這10種症狀、情境,就要提高警覺、意識可能為失智症的警訊,並立即就醫確診。 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統計約8成犬貓2歲起就有牙周問題,小型狗更是「高達9成」的比例,相較於心臟病、腎臟病等,比例高出非常多!且牙周病會隨時間慢慢惡化, 因此幾乎「所有」犬貓都有牙周病問題
為什麼毛孩會跛腳?注意~不只有受傷才會跛腳唷!椎間盤疾病、肌肉韌帶受損或是高齡毛孩需要特別注意的「骨刺」(骨贅物)…等狀況,快來讓中醫師帶你一起了解!
寵物也有中醫及五行?你知道可以從毛孩個性來觀察牠所屬五行及好發疾病嗎?讓中醫師帶來觀察家裡的毛孩是屬於哪一行以及牠所對應需要特別注意的器官與疾病 !
犬貓疾病的隱形殺手你聽過嗎!讓獸醫師帶你預防大解析,胰臟炎可能會有的狀況,平時多留意毛孩,尤其不適當的食物絕對不能給,一起對抗毛孩的隱形殺手!
天氣冷颼颼!寒流來襲如何注意毛孩的狀況? 有心血管疾病的毛孩該如何防範寒流?萬一出現偶發性或頻繁性的身體狀況都不能輕忽了! 讓獸醫師帶你一起來了解!
絕大多數的「慢性病」都是生活習慣所致,但民眾常有錯誤觀念,認為找到最好的醫師,使用最新最好的藥,疾病問題就已經解決;但事實是世間沒有魔術子彈,可以瞬間解決日積月累造成的慢性疾病,民眾還是要透過調整飲食、養成規律作息、培養運動習慣等,才能真正遠離疾病。
醫師眼裡的3種NG食物,你有吃對食物嗎?對於某些加工食品的添加物會起過敏反應,如果有過敏體質,就容易同時有過敏性鼻炎、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這三種疾病的發作(過敏三兄弟),一起來看看吧~
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引發 #腦中風 的主要因素,由於高血壓會促使血管病變,減少血流量,導致腦細胞缺氧,而有頭暈、頭痛等症狀產生,如果放任而不去管他,最後就可能造成中風及腦出血死亡。一起來深入瞭解吧!
新冠肺炎肆虐兩年多,對全球帶來影響,除了民眾日常就醫行為改變,慢性疾病患者領藥的習慣也受衝擊。「在這個AI時代,我們更要好好回歸照顧到病人的心。」台大藥學院院長沈麗娟說,一起來深入瞭解吧!
大眾對血癌的認識不夠清楚,以為是不治之症。但實際,並非無此,這個已有100年的疾病,近年的治療發展已突發猛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有痊癒的可能。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血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