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搜尋
疫苗接種
共找到
2666
筆 文章
-
-
2021-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1至3類今優先開打 陳時中:中央官員先稍等
因應Omicron變異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體防疫上還要加強,今起開放接種第二劑滿五個月者,即日起開打第三劑。主要對象是一到三類,以及因公務需要出國者,例如外交奉派出國的人員或運動選手,建議中央官員先稍等,其他一到三類公務出國需要的外交接待外交泡泡等相關人員,滿五個月就來打。陳時中表示,自今天12月2日起,往前推五個月,等於在7月2日前接種第二劑的人,就可以來施打。明天的話則是7月3日打滿兩劑者可以接種第三劑。提供疫苗為莫德納,以基礎劑型的一半劑量做施打。陳時中說,至於施打第二劑規畫,目前僅AZ需要間隔八周以上才可以打第二劑,其他廠牌皆是間隔四周以上就可以打相同疫苗。AZ也有提供混打mRNA疫苗,但無論是否混打,都需要隔八周。指揮中心表示,針對COVID-19疫苗第3劑接種規劃說明,開放時間即(12/2)日起,優先接種對象(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滿5個月)為1-3類,因公務需出國者(包括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可接種對象(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滿5個月)符合間隔之民眾,亦可視感染風險及接種意願,經醫師評估後接種,第3劑接種廠牌為莫德納疫苗。依各國核接種建議,接種劑量50微克(基礎劑一半劑量,依目前劑型,注射量為0.25ml)。指揮中心表示,第3劑COVID-19疫苗接種間隔計算說明,第3劑COVID-19疫苗接種間隔為5個日暦月,以接種月份+5計算。舉例說明:若今年7月2日接種第2劑,則今年12月2日(含)起即可接種第3劑。
-
2021-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今天中午開放!一至三類施打第3劑疫苗間隔縮短 陳時中:首批約6萬人
為防堵Omicron疫情,國人施打第三劑疫苗間隔將縮短。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天至立法院備詢說,經專家委員會討論建議,必要時第三劑疫苗施打可縮短為5個月,因此,今天中午將正式宣布直接開放一至三類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中央防疫官員除外,若接種莫德納第二劑疫苗已間隔5個月,截至12月7日共計約6萬人,可以直接到醫療院所預約施打,增加第一線人員的保護力。陳時中今天到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針對「面對COVID-19變異病毒Omicron疫情威脅,我國疫苗、邊境管理政策因應作為、COVID-19口服藥研發採購及審查進度」進行專題報告。陳時中說,此波第三劑疫苗接種,原則上是排除政府官員,像他是都在辦公室辦公,就不需要打,「暫時沒有那麼急」,但若是官員常到防疫第一線可向指揮中心報准也可以打。
-
2021-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怎麼打?AZ族建議打mRNA
國內將於明年一月起開打第三劑疫苗,主要對象為六大高風險族群,但該如何挑選呢?指揮中心疫苗諮詢小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建議,前兩劑均打AZ,第三劑可改打mRNA疫苗,以提高保護力,如果擔心副作用,可自行選擇打哪一廠牌。指揮中心統計,至十一月底為止,全台AZ疫苗接種數量最多,到一千四百七十多萬劑,其次依序為BNT、莫德納以及高端疫苗。第一劑人口覆蓋率為百分之七十七點九三、第二劑為百分之五十六點八。第三劑疫苗即將開打,指揮中心讓民眾自行選擇,也可混打,李秉穎表示,施打二劑AZ的保護力低於二劑mRNA疫苗,因此建議AZ族群,第三劑不要再打AZ,可以改打其他品牌,如擔心副作用,還是由民眾自行選擇。在疫苗不良反應事件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前天新增四例疫苗接種後死亡的通報,其中包括,十八歲的男大生,他於接種第二劑BNT疫苗十八天後過世。據悉,該名就讀南華大學的男大生於十一月廿九日晚間至中正大學撞球部打球時,不明原因癱軟昏迷,當天深夜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莊人祥表示,該名男大生兩劑接種後均無症狀,目前正在釐清死亡與疫苗相關性。
-
2021-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男大生打2劑BNT疫苗無不適 18天後突昏迷死亡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嘉義一名18歲男大生9月29日、11月12日接種2劑BNT疫苗,無不適症狀,11月29日突然昏倒送醫搶救不治,將司法相驗釐清死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公布最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昨天共新增74件非嚴重不良事件、58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4例死亡。4例死亡個案中,有1例接種莫德納疫苗,該個案為72歲女性,接種疫苗後148天發生;1例接種高端疫苗,個案為38歲女性,於接種後37天後發生;另有2例接種BNT疫苗,2名個案均為男性,分別為18歲及87歲,於接種後18天至21天發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這名接種BNT疫苗死亡的個案為嘉義一名18歲男大生,個案於9月29日接種第1劑、11月12日接種第2劑疫苗,接種後無特殊症狀。莊人祥說,個案於接種後18天、11月29日即因不明原因昏倒,緊急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嘉義地檢署將進行司法相驗釐清死因。莊人祥指出,另一名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的38歲女性,原本就有其他慢性疾病,個案於10月20日接種第1劑疫苗後,10月26日就醫檢查發現呼吸不正常、生命徵象不穩定,急救後仍不治。台灣最快明年元旦後,將開放接種第3劑COVID-19疫苗,已知接種AZ疫苗者可混打mRNA疫苗,但接種高端疫苗者該混打哪種疫苗、安全性及抗體效果如何,備受矚目。根據聯合報報導,馬偕醫院及長庚醫院日前展開高端疫苗混打試驗,最快12月中公布結果。指揮官陳時中說,結果出爐後,會邀集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開會討論。
-
2021-12-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民眾打疫苗後領「小灰卡」無法施打第2劑 軍醫院:調查中
有民眾在爆料公社上PO出一張疫苗接種紀錄卡,但仔細一看發現應是黃色的接種紀錄卡卻是影印版的灰色,上面的接種單位戳章為國軍桃園總醫院;對於此事,院方回應目前還在調查了解當中。民眾在爆料公社寫下,「軍中是窮到連小黃卡都要影印的嗎??這樣軍人怎作戰??今天要去打第二劑連打也不能 互相推來推去能找誰處理啊!!!」,從照片中看到民眾是今年8月26日施打第1劑AZ疫苗,近日要施打第2劑,帶著這張小灰卡要施打時卻遭拒,讓他相當無奈。有網友留言表示,可以回醫院換正版,原PO回應指出,問過院方,但醫院推說在部隊裡的不能補發,部隊也不清楚;又有人說沒帶黃卡一樣能打,健保卡插入就有紀錄。不過原PO表示,詢問過衛生所一樣不能打,到底什麼環節出問題。原PO無奈指出,衛生所推給醫院,醫院推給部隊,部隊又推給醫院相當無言;桃市府衛生局表示,軍方的疫苗施打業務都是他們自己統籌,詢問衛生所並無接獲要換卡情事,衛生局說,民眾是可以帶灰卡去衛生所換成正常的黃卡,假若忘記帶黃卡打第2劑,健保卡也都會有紀錄,仍可施打。院方表示,目前還在調查中,不確定是哪個單位,因醫院也有開放一般民眾施打,對於爆料內容尚在確認。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6期疫苗預約截止 預約率低皆不到六成
目前國內疫苗第一劑覆蓋率為77.80%、第二劑為55.69%。第16期提供AZ、BNT、莫德納第二劑接種,預約時間至今天中午為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NT共97.7萬人預約、AZ為9.6萬人、莫德納為3.3萬人,預約率皆不到六成。本次提供的疫苗接種資格為「BNT疫苗與莫德納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4周以上」,以及「AZ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8周以上」,符合BNT預約資格為178萬3353人,預約率約五成四、符合AZ預約資格者為45萬6834人,預約率約二成一、符合莫德納預約資格為19萬5918人,預約率約一成六。第16期接種時程為12月2日至12月8日。另外,除預約平台外,民眾無論是否完成意願登記,視地方政府規畫,也可直接向指定或安排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預約後接種,「隨到隨打」。對於第16期預約狀況低迷,莊人祥表示,莫德納第一劑接種人數為374萬,已有348萬人接種第二劑,約九成;接種AZ疫苗者部分第二劑採混打方式,也有八成四的民眾以接種第二劑。他也強調,即使沒有透過1922預約,民眾也可在指定院所接種,因此看起來預約人數少。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莫德納第3劑擬打半劑 mRNA疫苗不互混打
國內最快明年元旦後開始施打第3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傾向比照國際莫德納第3劑僅需打半劑,第3劑可混打各廠牌疫苗,但mRNA疫苗不互混打,應施打1、2劑同一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8日開會討論已達共識,點名6類高風險感染者及重症高風險對象,於2劑接種6個月後,應施打第3劑,追加接種第3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18歲以上皆公費對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追加第3劑COVID-19疫苗規劃,最快將於明年1月1日後開打,且不限制疫苗廠牌。陳時中今天上午出席全國失智症行動成果發表會,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是否考慮比照國際莫德納疫苗第3劑僅施打半劑即可。他表示,國際建議莫德納減半劑量施打,仿單內容也將修改。陳時中表示,第3劑不限制疫苗廠牌,國際數據顯示,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混打mRNA疫苗,不良反應比例較多,但大多都是輕微症狀,如果混打保護效果佳確實建議混打,但不會強迫所有施打AZ民眾第3劑只能混打mRNA疫苗。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指揮中心不限制第3劑疫苗廠牌,但陳時中提醒,不贊成mRNA疫苗互混打。他舉例說明,若第1、2劑打莫德納者,不建議第3劑打BNT疫苗,反之亦然,同時不建議打過莫德納或BNT等mRNA疫苗者,第3劑混打AZ疫苗。現場也有媒體提問,據悉原規劃明年1月底施打第3劑,如今提前至1月1日後施打,是否與新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有關。陳時中坦言,粗估12月底符合第3劑條件人數達4.2萬人,考量COVID-19疫苗接種後免疫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積極因應Omicron,爭取快點開始3劑施打。陳時中強調,雖然特別點出6類民眾應接種第3劑加強劑,但指揮中心鼓勵18歲以上民眾都要打,所以第3劑疫苗數量都會提前準備起來,如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都有在簽約,這次有把握能在國際第3劑COVID-19疫苗市場中爭取成功。
-
2021-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引新加坡資料催打疫苗 陳時中:完整接種重症死亡大減
目前我國75歲以上長者及第五類長照機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二劑覆蓋率都只有六成多,為接種率最低的兩大族群,同時也是新冠肺炎重症高風險群。面對新變異株恐引起疫情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特別引用新加坡接種資料指出,年長者完整接種後,致死率和重症率都能大降九成,呼籲「還沒打疫苗的,該打第二劑的,都趕快去打疫苗」。陳時中表示,這個月以來觀察到登記意願和預約接種的人數都有相當降低,與本土無疫情有很大關係,但他特別強調「打疫苗不是治療、是預防」,所以一定要事先打,如果等疫情再起才打,都已經來不及生成保護力。陳時中分析,接種疫苗可讓自己變成重症或死亡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但過去期待能達成社區群體免疫,目前已知不太可能,因為「這隻病毒比較奇特」,接種疫苗仍無法防止受感染的無症狀者繼續傳播病毒,如果社區中無症狀感染者眾多,對於尚未接種者就是另一種威脅。陳時中根據新加坡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接種資料指出,8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重症率高達46%、致死率高達22%,但若接種一劑重症率可減少至39%、致死率減少至12%,要是能完整接種更好,重症率僅12%、致死率僅2.5%。在70到79歲、60到69歲都可以看到部分接種、完整接種的致死率和重症率顯著低於未接種的現象。截至今天中午為止,符合第16期BNT疫苗接種資格的178.3萬人,已有68.9萬人完成預約。陳時中說,現在疫苗充足、可近性也很好,很多地方都可接種,不再需要搶打,再次呼籲未曾接種的民眾儘速接種,時間到該打第二劑的也要趕快打,才能夠保護自己,讓社區更加安全。
-
2021-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六類人將優先打第3劑 青少年12月中後打第2劑
為防堵陸續出現的新冠肺炎變異株,許多國家加快第三劑接種腳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召開專家會議並已達成共識,建議已完成兩劑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第九類民眾,應於第二劑接種6個月後,追加接種第三劑。另外,針對已接種第一劑BNT疫苗的12至17歲青少年,指揮中心也建議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接種第二劑BNT,兩劑間隔12周以上,將由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安排於校園接種。陳時中表示,仍尊重個人意願,所以也需要家長同意書,但因意願書要重新印製發送,預期施打時間應是12月中旬後。陳時中表示,考量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免疫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為積極因應變異株對於國內防疫造成的威脅,除建議已完成兩劑接種的六類高風險對象在接種第二劑疫苗6個月後,追加接種第三劑新冠肺炎疫苗;其他滿18歲以上民眾可以評估自身感染風險以及接種意願,經醫師評估後接種第三劑。但對於追加劑接種廠牌尚無明確建議,指揮中心將持續收集國內外相關臨床實驗與研究數據以及各國接種建議,並視國內疫苗接種與供應情形,再提供民眾進行接種。另外,陳時中表示,會中經專家審慎檢視各國青少年族群新冠肺炎感染、傳播與重症風險、mRNA疫苗等接種策略、疫苗接種後心肌炎發生率與相關文獻。雖然mRNA疫苗接種後發生之心肌炎、心包膜炎,可能與疫苗接種有關,但考量新冠肺炎病毒變異株持續於國際間流行,且農曆春節即將到來,為降低境外移入個案造成國內社區流行風險,應積極提升各類對象第二劑接種率,提升群體免疫力,故建議歲青少年完成兩劑BNT疫苗接種。另評估現行雖尚無研究證實兩劑接種間隔與接種疫苗後心肌炎/心包膜炎發生率之關聯性,然依據目前疫苗間隔與保護力實證研究結果,及英國、歐盟、加拿大等國之監測與建議,專家建議12至17歲青少年兩劑BNT疫苗間隔為12週以上。指揮中心說,依據各國上市後監測數據,接種BNT疫苗會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14天內,亦有極少數個案發生於接種後2週至4週間;接種第二劑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之比率高於第一劑,且年輕男性發生比例較女性以及其他男性年齡層高。指揮中心特別提醒,民眾於接種BNT疫苗後28天內,如出現下列任一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暈厥(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應立即就醫。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
-
2021-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堵Omicron 將開打第三劑 間隔6個月
因應國際間新變異株Omicron,行政院長蘇貞昌今上午8時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表示,請指揮中心儘速公告相關防疫指引規範,使民眾及主辦單位得以提早因應;針對指揮中心專家會議建議有關學生施打第二劑疫苗以及完整接種兩劑疫苗6個月後,民眾可依序施打第三劑的規畫,請指揮中心在適當時機對外公布。今日擴大防疫會議,針對國內外疫情概況與疫苗施打情形、歲末/跨年大型活動防疫規定以及春節專案因應新型變種病毒相關整備等議題進行討論。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疫情影響持續升溫,入冬低溫環境恐增加病毒傳播機率,預測國際疫情仍會上升,另非洲、歐亞、亞洲等國出現Omicron變異株傳播疫情,預期仍會持續擴散。指揮中心表示,國內本土疫情尚在穩定控制中,已連續24日沒有本土病例,而境外移入病例檢出變異株仍以Delta為主,但因國際出現新型變異病毒Omicron,我國境外移入病例風險將增加,除應持續嚴守邊境外,應加速提升疫苗涵蓋率與因應新型變種病毒及秋冬防疫整備。指揮中心表示,國內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為77.68%、第二劑為54.24%,劑次人口比為131.93(劑/每百人),目前共已施打約3088.9萬人次,預估接種涵蓋率在12月中第一劑可接近8成、第二劑可超過6成。此外,指揮中心專家會議為考量後續春節疫情風險並為因應變異株威脅、降低境外移入個案造成國內疫情風險,應即早準備以提升群體免疫力,故建議12-17歲青少年應續接種第二劑BNT疫苗,並建議已完成兩劑基礎劑者,在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的6個月後,依序接種追加的第三劑。指揮中心表示,有關各地方政府即將舉辦之歲末/跨年大型活動,為因應國際間新變異株Omicron,主辦單位除應遵守地方政府大型活動相關防疫規定外,也應遵守指揮中心所公告的相關指引規範。針對春節返鄉專案部分,指揮中心除將持續擴增防疫旅宿量能及釋出集中檢疫所房數外,為因應新型Omicron變種病毒,我國已將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及辛巴威等6國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加強入境檢疫隔離措施,指揮中心也將視國內外疫情發展趨勢,即時評估是否有新增名單之必要,並滾動調整春節專案居家檢疫措施。蘇貞昌表示,我國已連續24日維持本土零確診,這樣的成果有賴國人與中央、地方政府的相互配合及合作,得來不易。歲末將至,地方政府舉辦的大型歲末/跨年活動將在本周末陸續開始舉辦,為即早防範新型變異株病毒,請指揮中心儘速公告相關防疫指引規範,使民眾及主辦單位得以提早因應。
-
2021-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堵Omicron 專家:開打第3劑 青少年第2劑
為防堵Omicron,許多國家加快第三劑接種腳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召開專家會議,據了解,委員達成共識,不少專家建議明年二、三月開打第三劑,且青少年也應盡快施打第二劑。委員提交政策建議,指揮官陳時中批核後,將於今天記者會公布細節。提高長者、長照二劑覆蓋率為預防大魔王病毒侵台,陳時中昨出席消基會「中醫醫療與養生保健論壇」時,提出兩大防疫措施,一為保留集中檢疫所量能,以作為日後輕症隔離之用。一為拉高七十五歲以上長者、第五類長照機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的兩劑覆蓋率,目前這兩大族群完整接種率均偏低。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表示,前天召開因應變異株緊急會議,決議提高集中檢疫所的保留量能,以因應未來高風險國家增加,屆時入境者必須入住集中檢疫所;最重要的是,國內疫情一旦再起,湧現大量輕症患者時,可做為隔離及治療場所。打第三劑 可減少突破感染ACIP委員、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國際研究證實,接種第三劑可有效減少突破性感染機率,且副作用沒有打第一、二劑來得高,與會專家均建議,盡快擬定第三劑接種計畫。大部分國家選擇mRNA疫苗作為第三劑接種,不過國內疫苗接種情況複雜,打兩劑AZ比率相當高,加上不少人混打,另有七十多萬人施打高端疫苗,邱政洵指出,第三劑打哪種廠牌,仍須等待指揮中心最後的決定。至於第三劑接種時間,國際上多在第二劑接種後六個月施打第三劑,依據我國第二劑接種時程,第三劑接種計畫應落在明年二、三月執行。新變異株確診 多年輕族群邱政洵表示,新變異株Omicron為昨天ACIP會議的討論重點,雖然該變異株的傳染力、致病性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不容小覷,在南非出現後,歐洲許多國家都傳出疫情。此外,分析南非疫情,確診者以年輕族群居多,為當地施打比率最低的族群,病毒在年輕人中流竄,增加變異株崛起的機會。邱政洵認為,BNT疫苗不良反應發生率極低,多為輕度、且為可恢復的情況,他建議,「不要猶豫,青少年應盡快補打第二劑」。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提醒,七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等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接種完第二劑,並擬訂第三劑計畫,就算Omicron具有免疫逃脫能力,但打了第三劑,可避免確診者變成重症。
-
2021-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Omicron突破免疫屏障?陸稱觀察兩周
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引起全球衛生部門關注,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昨天指出,南非疫苗接種率只有百分之廿四,不足以構建疫苗和自然感染的免疫屏障,因此談不上Omicron突破免疫屏障,「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以色列,全球抗疫要面臨從頭再來的風險」。張文宏指出,一旦確認Omicron可突破原有免疫屏障,意味病毒變異速度快,各國需每年根據病毒變異情況迅速研發新疫苗;他認為,Omicron目前對中國大陸影響不大,仍需觀察未來兩周數據。另據觀察者網,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一場會議時表示,這個變異株很新,它有多大危害性?傳播會有多快?會不會使疾病更加嚴重?現在下結論為時太早。但這種病毒攜帶大量突變,對防疫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戰。大陸「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獲防疫專家力挺,除張文宏等人,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稱「圍堵清零/入境隔離」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新冠防控策略的核心內容,必須堅持。
-
2021-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魔王株Omicron來勢洶洶...台灣第3劑疫苗怎麼打 指揮中心明公布細節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第一劑涵蓋率達77.59%、第二劑53.30%。但各國已陸續開打第三劑追加疫苗,外界也關心我國何時開始接種第三劑,以及何時針對青少年接種第二劑BNT疫苗。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ACIP(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今天已達共識並給予政策建議,正等待指揮官陳時中批核決定,明天公布。各界持續關注何時開放追打第三劑,以及青少年何時接種第二劑BNT疫苗,莊人祥日前表示,11月底將召開ACIP專家會議討論。莊人祥下午證實,相關會議已於今天舉行,但相關決議明天才會公布。ACIP委員、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則表示,專家雖已給予建議,但最後仍須由指揮中心拍板。邱政洵表示,新變異株「Omicron」來勢洶洶,雖然傳染力、致病性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看起來不容小覷;尤其從在南非出現後,已經整個歐洲都傳出疫情。他表示,從南非傳出的疫情看來,許多年輕族群,是該國施打比例最低的族群,病毒在這當中流竄,反而增加變異株崛起的機會。因此今天會議中,專家也將此情況納入討論當中。邱政洵表示,除國際上的疫情,也針對BNT疫苗對小孩子發生不良反應的狀況進行討論。而BNT雖造成一些不良反應,但發生率極低,且多為輕度、可恢復的情況,因此他建議,「不要猶豫,青少年應盡快將第二劑疫苗補上」。至於第三劑的接種,國際上多為第二劑接種後六個月施打,依據我國第二劑接種時程,第三劑接種時間應落在明年二、三月。邱政洵說,國際研究看來,接種第三劑對減少突破性感染有不錯的成效,且副作用沒有第一、二劑接種時來得高。而國際上大部分以mRNA疫苗作為第三劑接種選擇,但國內疫苗接種情況複雜,有連兩劑AZ、混打,甚至還有國產高端的次蛋白疫苗,因此仍等待指揮中心最後的決定。
-
2021-11-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嚴防Omicron 蘇益仁:毒性是觀察重點 長者要第2劑
新冠肺炎病毒又出現新變異株「Omicron」,且具高傳播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高關注病毒株。我國才剛鬆綁的邊境和國內防疫措施是否需要再收緊?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最重要的是看這隻變異株的毒性,依據致重症、住院和死亡率,調整相關防疫措施;也應該將老年人的第二劑疫苗接種盡快補齊,並朝第三劑方向接種。面對「Omicron」變異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只要病毒沒有進入社區就是正常生活」。之前宣布的跨年鬆綁、春節邊境防疫「7+7+7」等都未改變。針對防疫措施應該如何「備戰」,蘇益仁表示,以病毒變異的一般通則來看,變異株會往傳染力增強、毒性下降的趨勢演變,目前並不知道「Omicron」變異株的傳染力和毒性相較「Delta」來說高多少。以傳染力來說,若比「Delta」高,放寬的「7+7+7」邊境檢疫措施勢必會造成「零確診」的破口,但可以用加強篩檢的方式彌補,並讓輕症者居家或在防疫旅館隔離,等待復原即可;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毒性增加多少,避免因致重症、住院和死亡率升高造成醫療崩潰。蘇益仁提醒,若屆時出現本土個案,指揮中心應確保若和台商回國時間重疊,防疫旅館和集中檢疫所是否足夠。另外,75歲以上的老年人等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接種完第二劑,也要趕快接種第三劑,就算「Omicron」具有免疫逃脫能力,但仍有足夠保護力,避免確診者變成重症。疫情指揮中心也曾於11月初透露,已和默沙東簽訂口服抗病毒藥物採購合約,衛福部食藥署也將拚在12月中旬完成緊急使用授權(EUA)。針對抗病毒藥物的分配、使用,蘇益仁也提出「分級分流」的看法。他表示,由於抗病毒藥物主要是用於防止輕症變成重症,因此使用上有三大方向,包括越早使用越好、突破性感染者多輕症毋需用藥、已重症者不須投藥。再依據重症者收治於醫學中心、輕症者收治於專責醫院的醫療分流概念,應將抗病毒藥物主要儲備於專責醫院而非醫學中心,以防5、6月時國內疫情流行時,許多確診者因血氧突然下降、病逝於防疫旅館等狀況重演。
-
2021-11-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變異株症狀曝光 住院多為40歲以下年輕人
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取代Delta成為非洲南部主流變異株,引起國際關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在臉書指出,根據南非醫療協會研判,Omicron主要症狀為「肌肉痠痛、疲憊、輕微咳嗽」,重症入院很少,但「入院的族群,大部分是小於40歲的年輕人」。黃軒表示,根據南非這2星期收到的消息,目前有88位omicron 確診病例,還有990位疑似病例,南非醫療協會(South Africa MedicalAssociation, SAMA)也針對Omicron做出6點初步研判。第一,Omicron變異株為輕微症狀表現為主;第二,主要症狀包含「肌肉酸痛,疲憊,輕微咳嗽」,且所有確診病例,並沒有味嗅覺失去。第三,由於輕症,目前重症入院很少;第四,入院的族群,大部分是小於40歲的年輕人;第五,Omicron變異株為高傳染性的病毒;第六,南非二劑疫苗完成率僅24.1%,因此確診民眾「大多沒有打疫苗接種」。
-
2021-11-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兇猛「Omicron」恐成大魔王? 專家籲盡快做這件事
新變異株「Omicron」取代Delta成為非洲南部主流變異株取代,該變異株疑有高傳染力且具免疫逃脫特質,各界憂心現有疫苗不足以因應。對此,專家表示,南非當地感染人數仍以疫苗施打率低的年輕人為主,現有疫苗仍具一定效果,但也盡快發展次世代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開會將其命名為「Omicron」,且取代Delta成為當地主流株,各國也繃緊神經。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該變異株變異點有32個,其中有利病毒與細胞結合的變異位置中,就占了9處,與現行變異株更多,代表傳染力可能較高。但她指出,無論是Alpha、Beta等變異株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變異, 但繼Beta後,許多兇猛的變異株多從南非發跡,可能跟其人口數多,疫苗接種率低,加上HIV病毒感染比例高,在免疫低下族群中,病毒容易存活久,不斷與體內抗體打架,最終產生出容易逃避抗體的病毒。據何美鄉觀察,當地主要感染者為25歲以下年輕人,該族群的接種呂僅26%,認為著疫苗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保護效果,但效力可能會差一點,不過她認為,預測T細胞免疫會改變的機率不大,仍應鼓勵民眾鼓勵施打疫苗,預防重症與死亡率。然而國內除了AZ、BNT及莫德納疫苗外,已紛紛投入發展次世代疫苗,但台灣高端疫苗目前採免疫橋接方式取得EUA,仍持續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也尚未取得國際認證,在面對變異株接二連三崛起下,高端疫苗效果也被備受質疑。何美鄉表示,無論施打國產疫苗或是國際疫苗,其產生的抗體效果是一樣的,但若變異株後續研究結果出爐,顯示對疫苗效果差,代表研發次世代疫苗有其必要,現已知聯亞握有南非株疫苗的次世代疫苗,最好盡快釐清「Omicron」是否為南非株疫苗的後代,若兩者接近,應加速疫苗臨床試驗。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則表示,變異株突變點多,「這並不代表就會成為大魔王。」後續仍需要進行數周的觀察,確認病毒對於傳染力、重症及死亡率及對疫苗的效果為何,最關鍵是在於秋冬季節,感染呼吸道病症狀者變多,病毒容易複製,各國已經繃緊神經。包含英國宣布停飛與南非直飛的班機,美國紐約州也率先發布行政命令,紐約州自12月3日起將進入「緊急狀態」且持續至明年1月15日,台灣也對非洲六國下令一率檢疫14天規定。施信如說,若民眾能提高對「Omicron」的警覺,也有機會事前預防變異株壯大。
-
2021-11-26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癌症病友有需要施打第三劑新冠疫苗嗎?
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已漸趨緩,本土感染幾乎掛零,每天只有零星境外感染個案,反觀國外,歐洲疫情較劇,多國進行「封城」政策,引起一些民眾抗議示威,美國一些州,亦現疫情復熾情形,拜登總統因此下達強制接種疫苗令,但受到一些州的反對,認為違憲。大陸遼寧亦有疫情爆發,仍然執行「清零」策略,在亞洲則比較傾向「與病毒共存」,南韓亦有些許不穩,日本則趨於平穩。目前國內疫苗接種對癌友有優先施打的措施,可說是對癌友一大利多政策,但癌友們在治療與追蹤過程,仍有許多疑慮,它們最關心的莫過於:(1)疫苗可以施打嗎?(2)疫苗接種第二劑後,所產生的免疫保護力與常人一樣嗎?(3)疫苗接種比起正常人,有需要施打第三劑嗎?以下根據最近兩篇權威性國際Lancet Oncology(2021年10月5日發表)及Nature Cancer(2021年10月21日發表),及相關文獻綜合整理,供讀者參考如下:(1)根據Lancet Oncology的期刊指出,在此次疫情期間,有一非官方之合作組織COVID surg collborative(全球新冠肺炎針對手術病人組成之合作機構),從2020年1至8月,統計61個國家,466間醫療機構,共收20,006位計畫癌症手術患者,進行前瞻性世代研究,結果發現非藥物介入之公共防疫措施(NPI)越強,則患者接受原計畫癌症手術的可能性降低,而且手術延遲的時間越長。(2)根據Fendler等人在Nature Cancer(2021年10月21日發表),在一項前瞻性的研究(CAPTURE研究計畫),共收集585位癌症患者,其中24%為血癌患者,76%患者為固態腫瘤,評估施打BNT或AZ兩劑疫苗後之抗體保護力(從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結果發現癌症患者施打兩劑BNT或AZ疫苗2~4週後,有78%可產生棘蛋白IgG抗體,血癌患者產生的抗體比固態腫瘤低,另外發現施打一劑無法產生有效的中和抗體,施打二劑,對Delta和Beta病毒株比原始株保護力下降,血癌患者對抗Delta病毒能力較固態腫瘤低2倍。而且在所有585位癌症病患中有1%為突破感染,以Alpha及Delta病毒株為主,因其原因是無法有效產生免疫T細胞,所以建議針對癌症病患應給予補打第三劑。(3)根據多項研究臨床試驗發現施打第三劑,可使中和抗體增加,特別Moderna施打第三劑,中和抗體濃度倍增,而輝瑞BNT第三劑施打,可有效對抗Delta病毒,對年長者特別有效力。英國的研究證實,第三劑可以預防症狀個案發生,發表於今年英國醫學期刊。(4)至於混打疫苗的醫學實證:在今年Nature雜誌,Lewis等人證實,多國研究均指出,混打疫苗效益高,其包括AZ混打BNT(有德國、英國、西班牙),及AZ混打Moderna(瑞典),皆可產生較強的免疫反應,大家公認的原因,因載體疫苗(AZ)可誘導強烈而且有效的T細胞反應(如殺手T細胞,CD8),mRNA疫苗(BNT、Moderna) 可誘導更高中和抗體濃度。結語癌症患者根據多項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不幸得到新冠肺炎,其死亡率較高,如果又是60歲以上,加上合併有慢性疾病共病的話,則死亡率更高,所以一定要施打二劑疫苗,在可行範圍內可以考慮施打第三劑。
-
2021-11-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男大生打完疫苗騎車自撞亡?指揮中心回應了
彰化有一19歲男大生在昨日施打完疫苗後,騎車因高速過彎撞上對向路樹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案需要警方及衛生局調查,才能得知是打完疫苗或駕車環境導致車禍,實際原因需要後續調查。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昨日新增102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有58件非嚴重不良反應,4例死亡個案,分別接種2劑莫德納疫苗,年齡介於68歲至72歲;2例接種BNT疫苗,年齡介於41歲至76歲,其餘40例則為疑似嚴重不良反應個案。
-
2021-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7%長者遲不打擬增強制措施 催BNT申請開打至5歲童
國內有醫師指出,75歲以上長者第一劑涵蓋率停在73%,仍剩下27%「如一塊鐵板」始終不願意打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會持續努力催打,比如在照服中心或第五類族群,可請醫療機構加強指引,例如部分工作人員需要接種一劑疫苗證明,未來也需要強制施打,或有地方縣市以打疫苗送農產品等都是考慮的方向。另外針對美國日前批准BNT疫苗可緊急授權使用於5歲至11歲兒童身上,就連日本也預計最快明年可開打11歲以下兒童,台灣是否會跟進。他則表示,目前食藥署尚未收到BNT申請,欲修正仿單適應症到5到11歲族群,必須先修正後才會經由ACIP討論結果,現已積極跟BNT公司聯繫。指揮中心昨日也公布各年齡層疫苗接種涵蓋率,卻被眼尖網友發現,接種分母為內政部統計我國人口數,接種分子卻納入「本國人口和外籍人口」質疑施打率灌水。莊人祥今日回應,施打率有分為兩套算法,我國外籍人士接種也包含移工等,國內則有民眾於國外接種卻未通報,數字估算上有些許落差,但不會差到3%。
-
2021-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4輪逾16.4萬人混打 AZ混莫德納占近7成
指揮中心第14輪首度開放AZ混打mRNA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公布相關統計,BNT疫苗共接種4萬9916劑、莫德納疫苗接種11萬4838劑,累計混打16萬4000多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1月下旬、第14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施打期間,首度開放第1劑接種AZ疫苗民眾,可於8週後混打mRNA疫苗,包括輝瑞BNT(Pfizer-BioNTech)或莫德納(Moderna)疫苗。因應12歲至17歲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可能出現罕見心肌炎、心包膜炎副作用,指揮中心日前經專家會議決議暫緩施打第2劑,將於28日再開會討論是否恢復施打,但近日卻傳出家長仍然能自行帶孩子接種第2劑。莊人祥指出,專家雖然建議12歲至17歲青少年暫緩接種第2劑BNT疫苗,但若是高風險族群或有特殊需求,只要有強烈接種意願者,指揮中心都不會阻止,只是透過專家建議告知第2劑風險。
-
2021-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第13批BNT疫苗清晨運抵桃機 到貨量突破千萬劑
受到國人青睞的BNT疫苗打氣爆棚,第15輪COVID-19疫苗接種規劃約291萬人可預約BNT疫苗,開放預約後已有143萬人完成預約手續,預約率約49%。國內預估BNT疫苗約剩10萬劑,存量告急,不過25日清晨運到第13批BNT疫苗約93.83萬劑,讓到貨總數突破1000萬劑,暫時舒緩疫苗荒。由永齡基金會/鴻海、台積電和慈濟共同購買的1500萬劑輝瑞BNT疫苗,第13批由中華航空CI-62班機從德國法蘭克福以客機載貨方式運送,於25日清晨6時16分運抵桃園機場。班機降落滑行進入A7停機坪,桃園航勤公司裝卸組地勤人員將裝著冷凍貨櫃的3個疫苗貨盤卸下,海關至機坪完成機邊驗放通關程序,疫苗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指揮中心表示,BNT疫苗施打率最佳、量也最大。BNT接種量能持續增加,23日晚間全台9縣市已增加9.5萬劑量能,24日上午也持續增加,累計量達153.9萬劑。前12批到貨的BNT疫苗共950萬劑,分別為首批9月2日93萬劑、第2批9月9日91萬劑、第3批9月30日54萬劑、第4批10月1日67萬劑、第5批10月4日27萬劑、第6批10月7日88.92萬劑、第7批10月8日88.92萬劑、第8批10月14日82.7萬劑,第9批10月28日90.21萬劑、第10批10月29日91.03萬劑、第11批11月5日87.17萬劑疫苗、第12批11月12日92萬劑。
-
2021-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一劑覆蓋率77%被質疑灌水 專家笑稱「沒人這樣算」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公布疫苗接種成績,一劑覆蓋率超過七成七、二劑達四成九,但他坦言礙於十一歲以下不符接種資格,一劑覆蓋率恐難再提升;接種成績看似亮眼,卻被質疑灌水,專家笑稱「沒人這樣算」,學者則再提追加第三劑,維持保護力。陳時中昨秀出接種成績單,一劑接種率以十八至廿九歲最高,達九成二,七十五歲以上一劑接種率最低,僅七成三。他說未來一個月,二劑覆蓋率會提升,但已超過七成七的一劑覆蓋率恐難再提高,主因是十一歲以下占總人口一成。接種成績突破陳時中喊的目標,卻被質疑灌水,因為接種率分子是「本國籍加上外籍人士施打數」,分母為「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我國人口數」,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笑說「沒人這樣算」,分子若有外國人,分母也要加外國人,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一直都是這樣計算。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各國疫情再起,經驗顯示二劑覆蓋率達六成仍不足以放鬆口罩及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一旦放鬆疫情勢必再起。另外,不論是否混打,兩劑保護力都會在六個月後明顯下降,接種第三劑兩周後可讓抗體濃度再次回到九成以上,第三劑施打勢在必行。陳時中表示,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本周日就會開會,討論十二至十七歲是否接種第二劑,第三劑接種也會排進議程。未來第三劑接種,會根據一、二劑接種廠牌購買相對應數量,是否混打待專家建議。疫苗開打已邁入第十五輪,仍出現預約不到疫苗、必須臨時加開等情況,經調度,BNT量能已增至近一五四萬劑,足以因應預約人次。
-
2021-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18醫院可預約疫苗接種 10醫院供隨到隨打
第15輪COVID-19疫苗接種今天中午預約截止,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明天開始,有18家醫院提供預約門診、10家醫院提供現場掛號,民眾只要符合接種資格皆可以使用。台北市衛生局今天下午舉行視訊記者會,蔡炳坤表示,第15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預約已截止,這次的預約狀況與中央提出需求有明顯差距。蔡炳坤說,北市BNT開出13萬4910人次量能,最後有12萬6286人完成預約,預約率93.6%;AZ開出4萬8587人次量能,有2萬7134人預約,預約率55.9%;莫德納則比較讓人意外,提供9萬1366人次量能,只有1萬2587人預約,預約率13.8%。蔡炳坤表示,針對預約狀況不如預期,北市採取2個措施,包含協調18家醫院開設預約門診,符合接種資格的民眾,無論是第1劑、第2劑或混打,明天起就可以向醫院預約;另有10家醫院接受現場掛號,也就是提供隨到隨打服務。蔡炳坤提醒,現場掛號不可能準備太多量能,原則上是接種完為止,否則若要求醫院儲存太多疫苗,可能會造成屆期問題。衛生局專門委員歐佳齡呼籲民眾盡量採取預約的方式,由於預約時系統可以檢核資格是否符合,民眾到醫療院所報到時會更加順利。此外,台北市12日、16日、18日接連出現診所打錯疫苗事件,蔡炳坤21日表示,將依醫療法開罰新台幣5萬元到25萬元。歐佳齡今天對此表示,相關程序皆在陸續辦理中,待完成裁罰後會再對外說明;3家診所第15輪都沒有提供服務。
-
2021-11-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跨年防疫可望放鬆 秋冬降級可能性不高
COVID-19疫情穩定,加上疫苗持續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跨年活動防疫規定可望比去年寬鬆;但天氣轉涼病毒較活躍,秋冬時節降級可能性不高。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穩定趨緩,疫情警戒標準自7月27日起,從第3級降低至第2級,並一路維持至11月29日。陳時中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時序進入秋冬,因氣候關係,病毒活性維持較久,因此秋冬降級的可能性不高,雖可能有些微防疫規定調整,但不會有大幅鬆綁情況。媒體也提問跨年活動狀況,陳時中說,目前正在討論中,因今年本土疫情持續穩定,且比起去年,今年有COVID-19疫苗接種,等同多一層保護。先前陳時中曾表示,希望年底時台灣2劑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6成,屆時可達到相對較好的保護標準。陳時中今天說,今年跨年活動防疫規範會較為寬鬆,不會比去年嚴格。媒體也詢問,美國彭博社(Bloomberg)統整過去的防疫韌性排行,台灣最高從獲得第2名的評價,後來卻落後、最差跌至第31名,是最高與最低名次相差最多的國家之一。對此陳時中表示,彭博社的防疫排行過去是考量疫情本身,因此台灣在國際評比上相對較好,但如今列入經濟情況、邊境封鎖、飛機班次等方面考量,台灣邊境管制相對嚴格,故分數相對落後。
-
2021-11-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5輪疫苗有180萬預約 75歲以上二劑「不到七成」比例最差
國內疫苗接種第15輪疫苗已於今日中午12時截止,有近180萬人預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預約BNT疫苗最多,達143.2萬,AZ疫苗有26.3萬,至於莫德納預約率最差,僅9.5萬人,可於11月25日至12月1日開打。同時指揮中心也公布,國人昨日施打20.6萬人,現階段一劑涵蓋率達77.25%,二劑涵蓋率達49.81%。然而各種年齡層的接種狀況不同,其中第一劑接種率最高是18-29歲,達92%,最低則是75歲以上高齡者,達73%。至於第二劑各年齡層涵蓋率,比率最低是12歲至17歲為0%,現階段仍暫緩第二劑接種,比率最高是65歲至74歲,達77%,另外75歲以上僅65%,陳時中表示,「接種最早者,完成二劑比例高,但相信這一個月各年齡層都會陸續提升。」歐洲疫情再起,WHO世界衛生組織更警告,截至明年3月歐洲死亡人數恐再增加,國內二劑接種率是否應提高至九成,且長者仍要進一步催打。陳時中表示,目前全民涵蓋率達七成七,但仍有兒童族群無法接種,前進的範圍有限。他表示,目前根據我國的人口比例中,可接種疫苗者中,已經完成施打的比例已達八成五,僅剩一成五左右人口尚未完成接種,現在仍要呼籲民眾盡量施打。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接種不良反應通報新增8例死亡,其中有3例接種AZ疫苗,年齡介於47歲至73歲;有3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年齡介於61歲至72歲;有2例是接種BNT疫苗,年齡為49歲。
-
2021-11-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檢疫者完整接種疫苗 外出奔喪、探視放寬為每次4小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完成疫苗接種之居家隔離/檢疫者,申請外出奔喪或探視時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過去居家檢疫期間,無論有無接種疫苗,外出規定一次就是2小時,新規因應人道需求,若有親屬重病等需緊急外出,完整接種疫苗的居檢民眾,可以外出四小時。陳時中表示,放寬居家隔離檢疫期間外出規定,已完成接種滿14天的外出時間,從2小時放寬到4小時。相較過去沒有接種疫苗的規定,外出每次2小時,當中不包括車程、不得在外過夜。考量疫苗接種評估,有親屬重病等人道需求,需要緊急外出者,每次採檢效期是2天,外出是每天1次,每次4小時。指揮中心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完成疫苗接種之居家隔離/檢疫者申請外出奔喪或探視時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為因應居家隔離/檢疫者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須外出奔喪或探視等,前已規定於居家隔離/檢疫第1天(含)以後且無症狀,可向地方衛生單位提出申請自費檢驗COVID-19;並於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於採檢2天內,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外出。現基於國內疫情已逐步趨緩,為兼顧民眾需求與防疫,且考量完成疫苗接種可降低感染風險,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居家隔離/檢疫者外出奔喪或探視時間,相關規定說明如下:1.已完成COVID-19疫苗應接種劑次並達14天以上者,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於採檢2天內,每天外出1次,每次4小時為原則(不包含車程);且不得過夜。2.未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或已完成應接種劑次但未達14天者,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於採檢2天內,每天外出1次,每次2小時為原則(不包含車程);且不得過夜。3.倘仍有外出需求,可再循前開程序提出申請,次數不限1次。4.有關上述對象疫苗認可範圍,不論於國內或國外接種,疫苗種類須為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WHO EUL)或我國核准緊急授權使用或專案製造,由民眾出示接種紀錄或證明認定。指揮中心提醒,考量醫院或奔喪地點易人群聚集且具傳播風險,為加強外出時之防護措施,確保大眾安全,籲請申請人需配合填寫防疫檢核表,探病者需先取得該醫院同意後才可探視,並應遵循居家隔離/檢疫期間外出探視、奔喪或辦理喪事次數與時間限制,及外出時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落實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及落實手部衛生等規定。更多資訊可參閱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相關指引項下「開放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申請規定」(網址: http://at.cdc.tw/52xFiL )。
-
2021-11-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幾成可脫口罩?兩劑保護力撐多久?台大公衛有答案
公費新冠疫苗接種終於開放混打,第一劑接種AZ的民眾忽然多了許多選擇,年底或許可達成兩劑覆蓋率六成的目標,距離大家殷切的境內外解封又進了一步。疫苗覆蓋率到底達到幾成可以安心解封嗎?完整接種保護力可以撐多久?混打保護力可以撐更久嗎?答案恐怕都不甚樂觀。台大公衛學者今分析多國疫情再起經驗,歸納兩大啟示。首先,二劑覆蓋率達到六成仍不足以放鬆境內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例如口罩及社交距離,一但放鬆疫情勢必再起。再者,不論是否混打,兩劑保護力都會在六個月後明顯下降,但若能接種第三劑,兩周後可讓抗體濃度再次回到九成以上。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以色列去年底到今年初疫情嚴峻,今年初開打疫苗後,兩劑覆蓋率快速衝高,在四月達到六成但拉升速度趨緩,還沒超過八成,以色列就逐漸放寬相關防疫措施,結果就在疫苗開打滿六個月之後,以色列七月後疫情開始再起。新加坡、英國、德國、美國都有類似現象,因此上述各國都已進入逐步擴大全面接種第三劑的階段。陳秀熙表示,在疫苗接種率還沒打到八成就提早解開NPI極有可能是造成疫情再起的重要原因,因為Delta變異株有高傳播力和免疫逃脫等特性,過去認為覆蓋率六、七成可達成群體免疫,現在已知恐怕需要極高的施打率才有可能。雖然前兩劑混打可衝高抗體濃度,但第三劑仍是勢在必行。台大公衛學者林庭瑀根據瑞典全國大規模研究發現,AZ+莫德納保護效益最高達79%,次之是AZ+BNT67%,AZ+AZ則有50%。接種兩劑AZ兩個月後保護力降到40%,接種兩劑BNT後六個月降到29%,接種兩劑莫德納六個月後仍有59%,但若混打AZ加上BNT或莫德納,二到四個月後仍有五、六成保護力。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指出,美國研究發現,莫德納兩劑接種六個月後,中和抗體濃度明顯下降;以色列及美國針對BNT疫苗的研究也發現同樣結果,18到55歲接種BNT滿8個月後,遇到Delta病毒時,抗體濃度下降22%,65歲到85歲抗體濃度下降37%。但接種第三劑後,18到55歲抗體濃度僅下降15%,65到85歲以上長者效果更好,抗體濃度僅下降8%。英國9月13日起開打第三劑,結果也發現,前兩劑混打AZ加mRNA或接種兩劑mRNA疫苗,接種兩劑五個月後,保護力分別剩下44%、60%;若能接種第三劑,兩周後保護力再次上升到93%、94%。陳秀熙表示,上述資訊對於台灣未來規畫第三劑接種計畫極具參考價值。
-
2021-11-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混打副作用有哪些?比打2劑AZ發生率高?專家分析效果及不良反應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因新冠肺炎(COVID-19)已經有超過2億5千萬人感染及超過500萬人死亡。除了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及對高風險族群進行檢疫隔離外,提供大規模疫苗施打以產生群體免疫力,仍然是控制COVID-19疫情最根本的方法。疫苗混合接種 臺大研究團隊試驗AZ與mRNA為了瞭解新冠疫苗混合接種的成效,臺大研究團隊於臺大醫院及衛福部桃園醫院招募健康志願受試者(醫療人員)參加本臨床研究,受試者年齡在20至65歲之間,比較混合接種AZ疫苗與mRNA(Moderna)疫苗對於產生新冠肺炎病毒抗體(SARS-CoV-2 IgG)、中和抗體之效價分析與副作用比較。AZ混打莫德納 對抗Alpha和Delta效果優2 劑AZ對於Alpha和Delta變異株中和抗體的部分,參與者對Alpha變異株之中和抗體效價皆高於對Delta變異株之效價。接受至少一劑Moderna疫苗(第2、3、4組)的參與者對Alpha和Delta 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效價均明顯較第1組(AZ/AZ)為高。第2組(相隔8週混合接種)相較於第3組(相隔4週混合接種)在第二劑疫苗接種後第28天有較好的Alpha和Delta變異株中和抗體反應。AZ混合莫德納 副作用比例高有關不良反應的部分,混合AZ/Moderna疫苗接種比AZ/AZ疫苗有較高比例出現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紅腫熱痛、發燒、畏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等,但是大多數皆為輕微至中等程度的短暫反應,於28天的追蹤期間並無嚴重不良反應出現。(推薦閱讀: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強! 2天持續「6種症狀」快就醫:胸痛、心悸極危險)而根據臺大醫院「COVID-19 疫苗 知識就是力量」其中針對是否可第一劑打AZ,,第二劑打ModernaQ&A顯示,依臨床試驗(RH Shaw, CombiVacS, D Hillus, Hannover, Saarland)及專家建議,加拿大NACI於2021/06/01更新疫苗mixing-matching建議,考量有疫苗不足、VITT風險、增加短期免疫反應,可於第一劑AZ/COVISHIELD疫苗後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BNT/Moderna),但是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若第一劑接種mRNA疫苗則可混打他種mRNA疫苗,但是第二劑不建議改為AZ/COVISHIELD疫苗`。後續Com-COV研究針對AZ/BNT混打也有類似的結果,混打可增加抗體表現,且似乎並無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瑞典針對AZ/Moderna混打也有增加抗體表現、副作用較多的情形(但無統計學上差異),似乎對南非變種有較好的保護力;法國針對AZ/BNT混打方案在55歲以上的醫護人員中提供了更強大的抗體反應。(推薦閱讀:BNT第二劑副作用注射部位痛、疲倦、頭痛最常見? 解析「成年、青少年第二劑反應」)副作用多在一週內 皆為輕微至中等症狀因此,研究結果顯示,AZ/Moderna前後兩劑疫苗混合接種比AZ/AZ兩劑同種疫苗接種提供更高的免疫抗體反應,其效果與Moderna/Moderna兩劑疫苗接種相當。雖然混合疫苗接種比兩劑皆接種AZ疫苗有較高的副作用發生率,但是大多數發生在注射後一週內且皆為輕微至中等程度之短暫副作用,顯示混合AZ/Moderna疫苗接種也是具有相當的安全性。延伸閱讀: ·AZ混打BNT保護力高、副作用強? 研究解析疫苗混打效果 ·AZ第二劑副作用有哪些?莫德納、BNT副作用躲不掉? 重點解析「疫苗第二劑」
-
2021-11-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疫苗預約率3成8創新低 陳時中:未來會更低
第十五輪疫苗接種對象包含第一、二劑疫苗及混打族群,昨天上午十時開放BNT疫苗預約,下午二時則是AZ及莫德納,截至傍晚五時,共累積一五七點七萬人預約,整體預約率僅三成八,創下疫苗平台新低紀錄,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大多數民眾皆已接種,不想打的人也不可能預約,未來預約率應該會更低。最新接種數據顯示,全台疫苗一劑覆蓋率達百分之七十七點一五,二劑覆蓋率達百分之四十八點九。為了刺激打氣,陳時中宣布,自十一月廿五日起,接種第一劑AZ疫苗、滿八周者,除了可到平台預約混打外,也可直接至指定醫療院所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十五輪以接種BNT疫苗為主,至昨天傍晚,已有一二九點八萬人預約,占四成四;AZ疫苗則有廿點八萬人預約,預約率二成八;莫德納疫苗,僅七點一萬人預約,比率不到一成。在第三劑方面,陳時中表示,待年底覆蓋率達六成,國內就可開打第三劑,但目前仍在規畫細節,將參考國外接種時程、間隔時間。國內疫情趨穩,連續十九日本土零確診,但至十一月廿九日仍維持二級警戒,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年十二月將比照去年實施秋冬方案,不會大幅度放寬防疫措施。昨新增七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印尼、柬埔寨、德國、美國、越南、中國等國入境,皆持有搭機前三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最小年齡為十多歲,最高七十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