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疫苗
共找到
8912
筆 文章
-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Delta傳染力如水痘 我嚴守邊境
我國昨新增十四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十二例本土、兩例境外移入,另新增兩例死亡。國內疫情趨緩,全球仍延燒,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警告,Delta病毒變異株具極高傳染力,與水痘並駕齊驅,平均一人可傳染給九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Delta病毒傳染力驚人,不管疫苗覆蓋率高低,「全球疫情都在燒」,台灣須嚴守邊境。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強調,美國CDC資料顯示,將Delta病毒株傳播速率、模式假設為R0,發現Delta傳染力與水痘幾乎一樣,不少國家解封之後,再度引發新一波感染,為此,美國已要求民眾戴上口罩。張上淳說,「邊境嚴守很重要」,盡可能不讓Delta病毒株進到國內,或延緩它進到社區。疫苗高覆蓋率國家也不敵Delta病毒,陳時中表示,以色列、荷蘭、英國與美國等國疫苗覆蓋率屬於全球績優班,但近期疫情再起,以色列施打效果很好,原本單日確診數每天小於百人,但近期上升至兩千多,因此,即日起讓六十歲以上長者追加第三劑新冠疫苗。昨新增十二例本土個案,七男、五女,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六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七月廿三日至七月卅一日。個案分布上,以新北市六例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四例、桃園市及台中市各一例。至於嘉義縣水上鄉爆發職場群聚事件,共十一人確診。陳時中說,該群聚感染並未擴大,共匡列採撿九十八人,全數檢驗完畢,其中陰性八十八人、陽性十人。
-
2021-08-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染疫痊癒了…她被迫在家上班 他看診被拒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超過一年,有人還在和病毒奮鬥,有人已痊癒回到社會和職場,卻無法回到染疫前的生活,被貼上「確診者」標籤,明明已痊癒卻撕不下來,遭職場拒絕回辦公室上班,在社區也承受鄰居異樣的眼光。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接獲陳情,「確診者康復後不敢上班,只能躲在家裡垂淚」。中年的小華(化名)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防疫三級警戒期間仍須到公司上班,她的公司在一棟商辦大樓,大樓裡有很多公司,五月初她突然流鼻水、腹瀉,之後確診送隔離所,在隔離所內康復後,她依規定在家再待七天,五月底痊癒,她看同事分組分流上班,向公司申請恢復上班,卻被要求在家遠距上班至今。阿德(化名)是某企業派駐海外單位的員工,在國外染疫後狀況輕症,康復後申請調回台灣。阿德說,他回來後並不快樂,同事用異樣眼光看他,交談時堅持維持一段距離,主管給他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有歧視性言語;而他因為消化問題就醫,雖跟新冠肺炎無關,診所卻因為他曾染疫拒絕他看病,即使他快篩陰性也不得其門而入,讓他非常氣憤。小華說,看著同事都逐漸恢復上常上班的模式,她卻持續被要求居家上班,對這樣被貼標籤的待遇非常沮喪;她也不願意染疫,外界對她的態度,讓她覺得確診是自己的錯。小華也認為,雖然我國疫苗數不足,但也應該讓疫情緊繃時仍須上班的青壯年人口優先施打,否則他們一旦染疫,可能很快擴散;她的公司所在商辦大樓那時有好幾人染疫,她認為自己也是在大樓中被傳染,只要有人確診就可能迅速傳播,很可能讓企業停擺,甚至影響國家經濟,政府應該也要替他們這樣的勞動人口著想。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莫德納快見底 先供第2劑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踴躍,但供貨不足,國內現存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即將告罄,恐無法提供下一輪登記者施打第一劑。因AZ疫苗即將見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五輪接種將以莫德納疫苗為主,提供接種第二劑,全國僅剩六十八點九萬劑,想打第一劑者機率極低。指揮官陳時中坦言,手頭上莫德納數量相對少,中央僅剩五十六萬劑,地方還有一些量,將優先提供第二劑接種。據統計,仍有一百九十二萬名長者(六十五至七十四歲)排隊等著打第二劑,如果九月一日前無法及時到貨,恐難以銜接。陳時中提醒,第一到第三類對象及孕婦如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疫苗,如在八月十一日之前,間隔廿八天以上,務必於八月三日中午十二時前完成意願登記,才能如期接種第二劑。截至八月一日傍晚五時,上網完成意願登記的總人數為一一八八萬人,六百多萬人(百分之五十一)複選AZ或莫德納,單選莫德納者達四○五萬人(百分之卅四),因為莫德納疫苗所剩不多,很難提供第一劑之用。至於AZ疫苗,每日接種數量超過廿萬劑,也供不應求,截至七月卅一日剩下七十三萬劑,另五十八點二萬劑仍在封緘檢驗中,指揮中心預估,第四輪接種後,只剩下十六萬劑,但等著打第二劑AZ的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多達一○二萬人。如果疫苗未能如期到貨,是否影響第二劑接種時程?莊人祥並未正面回應,僅提供現有AZ疫苗的分配時程,目前完成檢驗封緘的AZ疫苗共五十七點五萬劑,可讓第四輪撐到八月三日。此外,之前自購五十八萬AZ疫苗,加上立陶宛贈送兩萬劑疫苗,共六十萬劑,等檢驗封緘後盡快配發,預計八月四日至六日可供接種。不少地方政府擬幫不會上網的長輩造冊,以便接種第二劑。陳時中說,仍傾向單一作業平台,不要額外列冊,建議由鄰里長協助長者至平台登記,未來將採「批次上傳」,協助不會上網、校園或機構住民等接種對象,一次上傳整批資料。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0萬人願接種高端疫苗!副作用有哪些?比AZ莫德納少?4種人最有需求打國產疫苗
「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自27日14時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新增蛋白質次單元疫苗,也就是國產「高端疫苗」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外,也可調整有意願接種的疫苗種類,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1日)傍晚五時,願意接種高端疫苗者,共有90萬6311人。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坦言,台灣會有4種人會需要打國產疫苗,包括體質因素、有科學背景的人、對本土科技的支持者、年紀較輕的人,高端疫苗產量如果足夠施打的話,對這些人來說會是福音。 何美鄉近期於公視節目《有話好說》裡表示,很多人問她「台灣哪些人會要打高端?」,她整理出這4種人應該會要選高端的蛋白疫苗: 哪4種人會要施打國產高端疫苗 1、個人體質/病史 有過敏、血栓等,醫師建議需要避免莫德納或AZ,兩者疫苗都有一些副作用問題,就只好選擇蛋白質疫苗,相對副作用比較少。 2、因個人科學/科技背景 對mRNA及病毒載體(AZ疫苗)這種新技術平台還再觀察,還存有相當疑慮的人,但對於傳統的蛋白質疫苗很有信心,就會來等國產的疫苗。 3、對本土的支持者 會有很多人支持、相信本土的科技,就是要施打國產疫苗者。 4、年齡關係 年紀輕,疫苗優先順序太後面,若國產疫苗有供應,認為可以接受,只要可以及早施打,就會選擇國產疫苗來施打。 「以上四種人,基本上都對食藥署體系有整體的信任感!」何美鄉認為,假設國產疫苗有足夠量的話,對他們來說會是福音。 何美鄉表示,一定會有人很反對國產疫苗,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去忽略了這些有需求的人。 高端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高端疫苗的二期報告顯示,高端疫苗的副作用比AZ、莫德納更少,尤其高端疫苗不像AZ一樣容易發燒,也不像莫德納容易手臂腫,打完隔天就能正常上班上課。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8-02 名人.精華區
侯勝茂/支持醫療運轉 向疫情期間的捐血人致敬
2020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防疫有成世界有目共睹,血液捐供也在遵循指揮中心的防疫政策之下,尚屬平衡;今年5月中,疫情升級三級警戒,全台剎那間呈現緊張氛圍,民眾害怕群聚、減少出門,公司行號也大幅增加居家工作的人數,只剩下與民生物資有關的店家營業,城市裡一貫的快節奏,瞬間停滯了,而疲於奔命的現場,就是醫療場域了。捐血車外出募血困難重重在宅防疫不外出,使得捐血人驟減、辦理捐血活動的學校、社團、企業為避免群聚的疑慮,紛紛打退堂鼓,捐血車的停放更加不容易;三級警戒,無法商借廁所,原本人潮聚集的捐血熱門廣場,也瞬間空曠杳無人跡,捐血車外出募血困難重重。三級警戒時,各捐血中心血液安全庫存量迅速下滑,甚至跌至四天以下,陷入缺血的緊急狀態;雖然各級醫院均實施醫療服務降載,暫停非必要或非緊急醫療服務,以確保醫療量能因應流行疫情,但亟需輸血醫療的病人卻無法等待,他們的生命和醫療權益,也在此時面臨極大考驗。捐血人無私奉獻拯救生命在幾經推動以及各界的協助呼籲之下,血液安全庫存量慢慢的回補,這都要感謝一群長期以來一直在定期捐血的捐血人,他們默默的按時捐血,規律而且自動自發,他們平常就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了不錯過任何一次捐血救人的機會,他們堪稱護國菩薩,因著他們的無私奉獻,拯救了無數生命和家庭,也支持著醫療的運轉;身為醫療共同體,我們不懈怠。捐血作業場所高規格防疫台灣血液基金會即刻強化各捐血站、室內作業場所的防疫措施,加強場地設施清消、實施人流管制、推動捐血預約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以防護捐血人安全;並延長部分市內捐血地點的作業時間,希望在三級警戒期間仍外出工作的民眾,能先捐血再回家。國際間從未有輸血後感染COVID-19的案例,美國血庫協會(AABB)規範也指出,COVID-19並非經血液傳播之傳染病。每個捐血作業場所,我們均做高規格防疫措施,為的是保護捐血人,也保護一線醫護同仁,降低任何可能發生的風險,讓捐血成為沒有障礙的行動,在疫情喧擾的時刻,成為大愛的連結。面對疫情持續嚴峻,我們沒有鬆懈的本錢。對於廣大的定期捐血人,他們的自律和自我堅持,正是整個醫療體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每年台灣有70多萬人次必須接受輸血療疾,血液的安全和供應無虞,有賴廣大捐血人強烈使命感的支撐,也是台灣血液基金會責無旁貸的任務。盼捐血者能納第七類接種值此非常時期,他們仍然無畏無阻的實踐捐血救人理念,值得感佩;為感謝捐血人的無私奉獻,在更多疫苗進來以後,建請衛福部能考量,將定期規律的捐血者納入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列入優先施打COVID-19疫苗對象。有健康的捐血人,才有安全的血液可使用;並降低捐血人定期外出捐血的疑慮,以維持足夠的醫療量能,讓醫療運作不間斷。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莫德納二劑政策變了 1至3類及孕婦趕快意願登記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莫德納第二劑」施打政策大轉彎,桃園市長鄭文燦下午宣布,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的1至3類對象及孕婦,若8月11日前接種已間隔滿28天者,須盡快在8月3日前至1922系統平台進行第二劑疫苗意願登記,才能到醫院、衛生所施打疫苗,請桃園符合條件的2.4萬多人盡快意願登記。鄭文燦今天上午表示,桃園第1到第3類對象及孕婦接種莫德納第一劑者,符合第2劑疫苗接種計畫,13區衛生所聯合預約系統預計後天(3日)上午10時起開放預約接種,桃園市11家責任醫院,加上秉坤、宏其和宋俊宏3家婦產科醫院、13區衛生所,總共27處接種站可提供接種服務,請符合資格市民利用各管道預約施打。中央下午突然要求打完莫德納第一劑的1到3類和婦,要先上網登記意願,部分符合條件民眾聽到,覺得很奇怪,市府3日起就開放預約施打,中央卻突然要求3日之前、須先意願登記。有人問說,1至3類對象不都是優先接種對象,既可預約、還要先意願登記,「真不知政府在搞什麼? 」。鄭文燦表示,中央指揮中心公告現行可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者、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的第1至3類對象及孕婦,8月11日間隔滿28天者,須在3日之前,至1922系統平台進行第二劑疫苗施打意願登記,預估桃園符合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的第1至3類對象約2萬人、孕婦約4500人,須意願登記後,醫院及衛生所才能依名單安排接種作業,請符合資格者盡快到1922網站完成意願登記。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八月開打高端疫苗? 食藥署:高端已封緘檢驗
國內疫苗供貨吃緊,國人關心第五輪是否會開打高端疫苗或能否混打,有消息傳出,高端可於8月供貨100萬劑,並提供作為第五輪施打。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表示,高端已提交部分疫苗進行封緘檢驗,檢驗流程需時30天。依照推算,高端疫苗恐趕不上第五、第六輪開放民眾接種,但應可於八月底開打。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今天傍晚五時願意接種高端疫苗者,共有90萬6311人,外界關心何時可以接種國產疫苗。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則指出,高端在產量上較少,須等到穩定供貨才會提供民眾施打高端。不過,吳秀梅透露,目前高端已陸續提供疫苗到食藥署進行檢驗封緘,但不願透露有多少數量。由於高端疫苗不像AZ或是莫德納疫苗,有國際使用經驗,因此吳秀梅表示,針對高端疫苗的檢驗封緘不會像AZ或是莫德納疫苗一樣,簡化任何的檢驗,將以走完完整的檢驗封緘流程,預計須30天完成。至於另一家國產疫苗聯亞的審查進度,吳秀梅表示,聯亞雖然已經補件完成,但業務單位仍在進行相關資料審查,還未舉行審查會議;但是否還需補件,她則稱「不清楚細節」。然而據了解,聯亞疫苗預計這兩周有機會進行EUA審查。
-
2021-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約平台批次上傳何時實施? 陳時中:等地方準備好
指揮中心日前表示,疫苗接種都將回歸到中央架設的疫苗預約平台,但卻出現地方政府反映長者有數位落差困擾。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針對數位落差長者、需集體接種等,將改以批次上傳方式進行預約。但何時上路?他表示,「等地方準備好了,系統可以跟得上來」,就會實行。陳時中表示,疫苗接種仍希望在預約平台裡進行安排,但「沒必要一個一個登記」,因此對於已符合資格而預約不方便者,未來可以直接批次上傳直接進到預約平台。但對於何時實行,陳時中說,因為希望全國統一做法,執行上比較順暢,因此等地方準備好、系統跟得上就會實行;還要和地方溝通怎樣最方便、效果最好。但有民眾反映預約到第二劑疫苗卻被取消。陳時中表示,取消有各種不同問題,因此希望第二劑回到平台整合,如果是莫德納第二劑,提醒民眾8月3日中午以前盡快登記,只要登記應該都可以打得到。而本周五第四輪疫苗開打,全台已有103萬餘人預約接種AZ疫苗,但疫苗卻傳出供貨吃緊,可能影響第五輪施打。陳時中表示,第五輪供應的量,莫德納的數量相對少,約56萬劑還要給第二劑接種規劃,能夠提供的相對較少,如果能在近日有新進的貨當然能提供較多。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完成檢驗封緘的AZ疫苗共有57.5萬,撐到8月3日應不成問題。而近日到貨,包括前自購的58萬AZ與立陶宛贈送2萬的疫苗,共60萬劑,則等檢驗封緘完成後盡快配發,於8月4日至6日供民眾接種。不過這些AZ疫苗都是提供第四輪預約者接種,且目前指揮中心每輪只會開放一種疫苗供民眾接種,因此第五輪預防接種預計已接種莫德納疫苗進行規劃。但第五輪莫德納疫苗以接種第二劑者為主,是否可增加更多對象,則8月4日以前需要有更多疫苗進來才能繼續銜接。不過是否還有疫苗抵台,仍是未知數。莊人祥表示,目前中央持有56.7萬劑莫德納疫苗。加上已配發到地方的共有68.9萬劑。
-
2021-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第2劑 指揮中心:前3類+孕婦3日中午前意願登記
中央推行疫苗預約平台,因不少縣市反映「數位落差」問題,向中央請命,爭取讓地方政府為長輩造冊接種第二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與地方政府開會討論方向,將由鄰里長協助長者登記,另針對機構對象或是未來校園接種對象,規畫批次預約功能。陳時中表示,針對長者的數位落差有困難,或是機構、校園大規模施打,仍希望再預約平台裡進行安排,但「沒必要一個一個登記」,因此對於已符合資格而預約不方便者,未來可以直接批次上傳直接進到預約平台。而目前為止,可打莫德納第二劑的有第一到第三類和孕婦,至8月11日已間隔滿28天者,盼能於8月3日中午12時以前儘速完成意願登記,有登記才能預約到疫苗接種。陳時中也表示,本國籍無健保卡號者,可以身分證號、戶號,進行意願登記。因為需要兩個卡號,所以除了身分證之外用戶號也可以登記。醫療院所現場評估的對象,孕婦、緊急需求、因公出差,第一劑接種後嚴重不良反應需要接種不同廠牌者,請地方指定醫療院所,列冊接種。第二劑可能需要不同疫苗,由於預約平台是分廠牌打,預約後不方便更改會指定相關醫療院所執行,以免到醫療院所還有很多程序反而增加不方便。
-
2021-08-0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別擔心降血壓藥「要吃一輩子」 血壓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關鍵
疫情下,爸爸疏於照顧自己身體,心血管相關疾病隨時可能成為健康的未爆彈。建議體貼的家人陪伴父親到醫院作抽血檢查,確認相關數值有無異常。每個月量1次體重,並提醒父親「規則服藥」的重要,就算不敢至醫院回診,也可利用線上診療資源,減少染疫風險,兼顧健康。近一年心梗患者併發症增加,顯示延誤治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下,診間不乏心血管病人發作的案例。一名60多歲的高血壓男性患者,自本土疫情爆發後,心想症狀緩和,並未規則服藥,導致血壓控制不佳,發生腦中風,右手不靈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還有一名40幾歲男性,未依時間回診追蹤,竟突然胸悶送急診,經檢查發現有2條血管堵塞,緊急做心導管支架。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心臟檢查室主任王宗道指出,近一年心肌梗塞患者有心臟破裂等併發症的發生率提高2到3倍,顯示治療時間延誤,且最近一年需要緊急開刀的狀況也變多。擔心染疫而不回診,恐致嚴重後果。王宗道表示,再怎麼希望避免染疫,也不可延誤就醫時間,只要完成疫苗接種或是就診時配戴口罩,就有一定的防護效果,「該來回診就要來」,或是選擇視訊診療,降低染疫風險。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很多,有三高(血壓、血脂、血糖)、肥胖及抽菸等,危險因子愈多,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因此,平時應養成監測上述數值的習慣。做好血壓管理,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關鍵。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要想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首要穩定血管的狀態,做好血壓管理是關鍵,應規則服藥、定期量測血壓,以穩定病況。居家血壓量測「722原則」可協助監測自身血壓,7代表連續7天量測血壓,每天量測2回 (早晚),每回2次,每次間隔1分鐘,再各取早上、晚上數值的中間值。按時服藥非常重要,別擔心「要吃一輩子」。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近期因為疫情關係,規則服藥的患者比率降低,通常每3個月要回醫院拿藥,但防疫警戒2個月,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沒有至醫院領藥。除非患者自行至診所拿藥,否則沒有按時服藥,一旦血壓控制不好,容易冠心病復發,甚至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為何許多患者服藥配合度不佳?王宗道表示,「因為沒有釐清吃藥的目的。」服用降血壓藥物,是要觀察有無控制好血壓,吃藥並非要吃一輩子,當體重下降,有機會減少劑量。他並提醒,除了謹遵醫囑,自己也要掌握身體的狀況,隨時提醒自己要認真服藥。兩個月活動量減少、體重增加,出門防跌跤。為避免延誤治療時間,需留意心血管疾病徵兆。王宗道表示,心臟疾病的症狀不只會胸痛,還會容易喘、胸悶、胸口有壓迫感、身體變重、會累、後頸部難受,甚至會冒冷汗,出現上述症狀應趕緊就醫。隨著天氣愈趨炎熱,葉宏一提醒,有心血管疾病者要多喝水,避免血液濃稠。王宗道則指出,飲食部分應少吃加工食品,多吃自然食物,以均衡健康為原則。
-
2021-08-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耕莘醫院各科醫護站出來 戶外揮汗採檢、病房守護病患
火傘高張的酷暑令人難耐,雖近期疫情趨緩,但醫護為守住防疫前線,至今仍戴N95、穿防護衣穿梭病房。位於新北的耕莘醫院,在雙北本土疫情爆發後,最多同時收治40、50名新冠確診病人,不同科別的護理人員,也調至負壓隔離病房照顧病人。面對暴增的業務量,醫護謹守「共度國難」的決心,即便犧牲休假、無法與家人相處,仍然永不退縮,站在一線對抗病毒。回家拿換洗衣物,年幼孩子想抱抱,只能忍痛拒絕。「急診送來的病人要立刻開刀,不開他可能會死,但怎能確定他有沒有確診?」執刀無數的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俊勳,回想疫情爆發前,每開一台刀就怕碰到病毒,於是自主住宿舍,沒想到隔一周疫情爆發,原本值班顧病房,又要支援社區篩檢站,每天戳上百個鼻孔採檢,此後兩個多月不敢回家。陳俊勳說,有幾次回家拿換洗衣物,年幼的孩子想過來擁抱,他只能忍著不捨,要孩子別太靠近。過往周末會和兒子打棒球,疫情間一家人一起吃飯都是奢望,他只能透過照片、文字表達思念,並自製影片記錄疫情間醫護的每一滴汗水。他表示「我用中華隊比賽比喻,前面守得很好,結果六局上半破口失誤,鼓勵兒子和少棒隊的小朋友,現在大人都在努力,小朋友乖乖在家幫我們加油。」支援社區採檢站,須因應民眾各種突發狀況。社區採檢站是疫情下新增業務,醫護必須另外挪出時間支援。牙科部主任胡尹藍自告奮勇參與社區篩檢站,分擔其他同事的行政業務。不畏天熱在戶外採檢站協助,胡尹藍表示,「大家都是在原來的工作量下,切出時間來快篩站,牙科門診配合降載,我有打疫苗,有一定的保護力,盡可能多做一點。」社區篩檢站指揮官、醫務部副主任張廣赦表示,新北當時為了加速篩檢,提供每時段100個免費名額,民眾登記很踴躍,但也出現不少狀況。像是登記完跑去吃早餐忘記回來,或是看到前一個人被戳鼻子「神情痛苦」,嚇得臨陣脫逃,還有家屬帶著身心障礙家人要採檢,最後因抵死不從而無法篩檢。除了要安撫民眾情緒,為避免浪費名額會適時調整,讓到場民眾盡量篩得到。病人拔管前,協助復健「學呼吸」、抬手抬腳增肌力。耕莘醫院實驗室去年取得衛福部認證PCR檢測資格,可更快取得篩檢報告,加速病房利用率。行政副院長朱益民表示,報告最快5至6小時就可出爐,所有報告在24小時內可發出,便可以避免病人佔床時間。如果等待PCR時間,病人仍需要照顧治療,院內也加開獨立病房暫時收治,報告出爐後看是否確診,再送往一般病房或專責病房。長者易染疫、也易重症,常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呼吸治療中心副組長林惠釧表示,若病患氧氣狀況差,會給予高流量氧氣鼻導管(HFNC)治療,如果肺部感染嚴重,也會評估插管用呼吸器。重症加護病房護理部督導馮鈺婷指出,為了讓病人插管時能好好休息,在醫師評估下會給予鎮定劑,在病人要脫離呼吸器前,醫護團隊會協助復健「學呼吸」。林惠釧指出,病人治療過程與外界隔離,容易有加護病房症候群,譫妄、情緒躁動、語無倫次等,除調整藥物,會增加與病人互動、安撫情緒。而長期臥床的病患,容易肌肉萎縮,在拔管前,也會協助抬手、抬腳、床上腳踏車,或坐高、深呼吸擴張肺部等姿勢,盡可能排除肺部分泌物,讓預後情況較好。院長林恒毅曾鎮守SARS病房 今再戰新冠病毒耕莘醫院院長林恒毅是胸腔內科專家,當年SARS期間擔任胸腔科主任,鎮守負壓病房第一線,也是真正少數「打過仗」的院長。雙北為疫情重災區,相較北市有台大、榮總、北市聯醫等公立醫院體系,新北的前幾間大醫院,亞東、馬偕、耕莘、慈濟全是私人體系,系統與公立醫院大不同。新北市長侯友宜召集各院長組LINE群組,在急需病床時互相「CALL HELP」,團結打仗打出革命情感。為了讓醫護無後顧之憂,耕莘醫院花五天日夜趕工,打造出真正的負壓專責加護病房。此外,新冠肺炎為新興病毒,為快速消化大量資訊、文獻,內科醫師等團隊組顧問團,彙整各類問題製作臨床處置準則,也提供24小時線上會診。精神科醫師則協助醫護排除心理壓力。疫情初期醫療量能緊繃,院內一天至少消耗300套隔離衣,雖公家有定期提供,但數量仍不足,醫院得想辦法購足。林恒毅說,防護衣、N95口罩有一段時間大幅漲價,廠商甚至說「你不買,別的醫院搶著要」,讓院方咬牙也得買下。面對醫院經營以及醫護照顧壓力,他坦言壓力很大,雖然前線同仁可以打仗,但不希望漫漫無期,要控制疫情,最終仍要靠疫苗覆蓋率。
-
2021-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逆時中 鄭文燦維持雙軌制造冊通知安排
中央推動疫苗預約平台接種,意外引爆長輩「數位落差」爭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提出「與其幫長輩造冊 、不如到府幫上網預約」,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表示,疫苗接種雙制有很多優點,想預約者預約,市府會主動通知、主動安排、主動造冊,讓不習慣使用數位工具的長者,也可得到充分資訊,精準分流、友善服務。鄭文燦表示,桃園市會照原定計畫推出疫苗接種方式,並會與中央溝通實施雙軌制,雙軌制如果只是用戶政資料會比較辛苦,以一個里平均500人,全市就有25萬人,如果是用健保資料,有第一劑施打名單,會更精準,他會持續溝通。他也說明,這一輪接種疫苗計畫,桃園還是會延續原有愛心計程車免費接送長者服務方式,孕婦憑媽媽手冊也能享相同待遇,疫苗接種服務專員也不限定服務長者,一般市民也會服務。
-
2021-08-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建議已接種者戴上口罩 美CDC:應把Delta當成新病毒
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七月卅日公布的報告警告,Delta變種病毒恐導致更嚴重病症,而且可能像水痘一樣容易傳染,呼籲官員必須坦承「疫情戰出現變化」,應該把Delta病毒當成新病毒看待。這份研究調查麻州接種率最高郡、度假景點鱈魚角,在七月四日美國國慶周末後,當地至今已有逾九百人確診,其中約四分之三為接種完疫苗者;而這些突破性感染者中,約八成病患出現咳嗽、頭痛、喉嚨痛、肌肉痛和發燒等常見症狀。卅日公布的麻州新冠肺炎爆發的研究細節,指出已接種疫苗但仍出現突破性感染者,攜帶的新冠病毒量跟未接種者一樣多,並建議已接種者在國內部分疫情升溫區室內應重新戴上口罩。該研究因此指出,CDC口罩令應擴及全國,甚至在熱點區戶外也應戴上口罩;這項發現恐顛覆以往對疫情擴散的想法,科學家本以為已接種疫苗者染疫後病毒量低,較不容易感染他人,但是新數據顯示,Delta變種病毒並非如此容易防堵。這份文件疾呼CDC必須改變傳遞給大眾的訊息,強調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防範新冠變種病毒的辦法,而且因為Delta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必須把它當成新病毒來看待,因應速度也要更快。CDC一個簡報指出,老年人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感染Delta變種病毒後,比年輕人有更高出現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另一項預測指出,在逾1億6300萬名接種完畢的美國人中,每周恐有3萬5000人會染疫且無症狀。這份文件概述已接種者染疫人數增加,恐產生「溝通挑戰」;地方機構擔心新冠疫苗是否依舊有效,他們也擔心大眾會覺得疫苗不再有效或者不需施打追加劑疫苗。CDC文件與鱈魚角爆發疫情均凸顯CDC面臨鼓勵民眾接種的巨大挑戰,CDC也得坦承有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雖然已接種的染疫者具傳染力,但並不常見;CDC發言人拒絕評論這些文件。白宮發言人尚皮耶卅日表示,「重點很簡單,我們得讓更多人打疫苗。」CDC文件指出,當局需要新的溝通策略,先前政府一再保證疫苗功效,但民眾聽到突破性感染後,可能會影響他們對疫苗的信心,且有遭政府背叛的感受。
-
2021-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冷眼集/說穿了 還是疫苗不足
疫苗登記及預約全數回歸「疫苗接種預約平台」,不會使用3C產品的長輩瞬間成了「疫苗孤兒」,各地從市長到里長,不分藍綠相繼「逆時中」,但指揮中心不斷強調「回歸平台」,指揮官陳時中甚至說出「與其造冊施打,不如幫忙長輩到府上網預約」。國內疫情爆發,各國捐贈疫苗如雨後春筍,國內第一劑疫苗接種率瞬間突破三成,但各國捐贈疫苗已告一段落,我自購疫苗到貨量後繼無力,陳時中之前即坦言「疫苗供貨量不足」。民眾能不能打到疫苗,又回到「看天吃飯」的窘境。對於美、日、立陶宛贈我疫苗,指揮中心以各式手板標示「感謝」,但立陶宛昨天捐贈抵台的兩萬劑疫苗,以目前國內每天破廿萬劑次的施打量,恐怕不到半天就打完。國人從六月初左右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以兩劑疫苗間隔十到十二周計算,從八月底到九月初也將迎來第二劑大規模接種。如今上預約平台意願登記與預防疫苗已成全民運動,雖然全民都有參與感,但能不能打到疫苗,其實未必有把握,尤其近四百萬人只選莫德納疫苗,連陳時中都說,「打到的機會相對少。」疫苗預約平台看似公平,實則是為了管控疫苗配發數量,只是疫苗不足,管控機制再好,還是打不到。 為了保護染疫高風險的長輩們,透過地方造冊讓他們先打疫苗,如此設下數位落差的高牆,如果無法獲得幫助,著實讓人不忍。此時不免想到很久沒有聽到「超前部署」,早先沒有像同美日等大國超買疫苗,如今只全民集氣盼自購疫苗早些到貨。
-
2021-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五輪納高端? 供貨穩定才會開放
國內僅存疫苗量不到百萬劑,外界擔心第五輪恐面臨疫苗不夠用的窘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國內疫苗數量確實比較少,但第四輪登記的一○三萬人及國高中教師,在期限內都能打得到。外界指稱,高端疫苗將納入第五輪施打,陳時中表示,高端產量較少,須等待產能供貨穩定才會開放施打。
-
2021-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沒手機怎預約?長輩心焦
許多長者不會上一九二二平台預約第二劑疫苗,台中、桃園、新竹與苗栗等縣市都啟動下鄉或預約服務,發現疑難雜症不少,除了抱怨為何不比照第一劑通知外,也有長輩堅持第二劑非莫德納不打。沒有手機的老人家,只好填上里長手機號碼,頻頻追問里長收到簡訊沒,更顯得焦慮。台中市設一六九處疫苗意願登記服務櫃台,各區公所下鄉開班教長輩上網登記,也可代為預約,有長者抱怨「都有黃卡了,還要填意願?」也有打了AZ疫苗的長輩見可勾選疫苗,堅持「只打莫德納」或「只勾高端」,公所人員只能費盡唇舌地解釋,現在還不能混打。桃園市各區公所、戶政事務所、里長辦公室也全面為長者辦理第二劑疫苗網路登記,楊梅區公所事前還辦講習,先幫里長上課,以免里長被老人家問倒。沒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家,預約疫苗障礙更多。民政人員說,除了沒手機,有長者甚至不知道怎麼閱讀簡訊,只能留下里長手機號碼,結果天天追問里長有沒有收到簡訊;也有長輩跟孩子說要登記,卻換來不耐煩口氣,跟公所人員訴苦「求孩子還不如自己跑一趟區公所。」
-
2021-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二劑預約 陳時中:與其幫長輩造冊 不如到府幫上網
中央推行疫苗預約平台,意外引爆長輩「數位落差」,各縣市首長祭出解套,要替長輩造冊施打疫苗。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能體會地方執行施打疫苗上的壓力,不過「與其造冊施打,不如幫忙長輩到府上網預約」,他坦言因疫苗量不足,希望大家配合疫苗平台政策。指揮中心昨與行政院討論疫苗預約是否採造冊與線上登記預約雙軌制,陳時中說,若有結果,將於今天向大家報告。先前長者施打第一劑疫苗時,皆由地方政府或鄰里長協助通知,不過近期政委唐鳳設計的疫苗預約平台上線,中央要求回歸到平台預約。對於許多長輩不會用電腦、手機,陳時中日前表示,可到超商藥局等請求協助,但各縣市仍希望直接協助長輩,基隆市長林右昌昨天即喊話,不論中央採取預約平台或造冊雙軌並列,都會幫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造冊。北市則建議中央,施打的不只是疫苗,還有尊重關懷,北市願意為長者做更貼心服務。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認為,針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應有不同看法跟做法,才能符合長輩的特性,目前陳時中也沒有真正定調,所以不管是用通知單或里長造冊,都希望中央能再聽聽地方各縣市政府聲音。陳時中表示,希望大家能配合,若要另外造冊,不如派人服務幫長者上網預約,可能還更快一點,整體形式也能一致。他說可體會地方政府執行壓力,必然出現例外情況,處理例外狀況大家壓力都很大,但例外情況有一就有二,整體效率可能更混亂,不見得是好事,他強調,特殊情況可以有例外,但不能變成常規。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南投縣前縣長彭百顯、世新大學副教授吳統雄昨發出給蔡英文總統的公開信,認為各縣市已預約好接種疫苗第二劑者需重新再預約是政府失信於民,建議只要將已預約的紀錄移轉進新系統即可,但政府說要之後再研議,若政府是因為缺乏人力,無力解決,人民願意協助。公開信表示,這件事在意涵上,和「購買國外疫苗」上一樣,期望不要再一次發生不僅政府無能、還阻擋民間協助的認知,他們要提醒政府,並非所有人民都精通電腦網路。現在許多六十五歲以上長輩,當初也是經里長通知與預約,存在無法隨便轉變的事實障礙。
-
2021-08-01 新聞.長期照護
失智據點重啟/長輩悶太久抗拒回來 有待家屬耐心鼓勵
政府近年力推長照2.0,失智據點深入社區角落,但疫情關係全國升三級警戒,失智據點關閉2個多月,長輩多半「悶」出問題。近期疫情趨緩逐步解封,失智據點也逐步恢復營運,但失智長輩功能退化、生活作息混亂,要重新踏出家門回到據點生活,可能出現抗拒情況,家屬也需要多些耐心。大心居家職能治療所執行長李佳泰指出,近期已接到6名新個案陸續報名,家屬希望盡快讓長輩加入失智據點服務。除了長者有需求,也可能因「關太久」,導致功能慢慢退化,需要失智據點提供服務、課程。他提醒,失智長輩要重回據點,可能會抗拒,家屬需要多些耐心,建議家屬讓長輩回到據點前,試著在室內戴口罩、調整生活作息,以利後續配合據點上下課時間。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長輩已經2個月沒參加活動,狀況與先前大不同,因為參與活動動機不如從前強,也會出現抗拒的情況,家屬都要有心理準備,可透過一些小誘因,像是鼓勵長輩上完據點的課,就帶他吃好吃的東西、或買他喜歡的東西,逐步鼓勵長輩走出家門,帶長輩到人較少的公園走走散步。湯麗玉提醒,雖然很多長輩已經打疫苗,但還是有長輩沒打疫苗,甚至有聽聞,家屬不讓長輩打疫苗,也不讓長輩篩檢,卻堅持希望長輩回據點,這也會讓據點很為難,也不符合規定,畢竟還是要有防護力,才能避免長輩染疫。家總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郭慈安表示,有聽聞高齡長輩在醫師評估下,身體不適合打疫苗,但仍是少數個案,建議家屬送長輩回據點或日照中心前,趕快去打疫苗。她表示,失智據點在遵守解封指引下,防護規格高,家屬也不需過於擔心。
-
2021-08-01 新聞.長期照護
失智據點重啟/失智母關在浴室生悶氣 女兒心疼曝原因
因為疫情,全台失智據點關逾2個月,少了據點課程及專業照服員協助,部分失智長輩退化加劇。27歲的小如(化名)兼顧工作與照顧失智症母親,原本母親如常到據點上課,但現在媽媽大幅退步,連洗澡、如廁都出問題,情緒也不穩定,擔心之餘更期盼失智據點能盡速開張,讓母親維持正常作息,別讓病況再惡化。小如透露,62歲的母親3年前確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當時父親尚未退休,因此母親回診都由她打點,近年也協助母親報名失智據點,媽媽參與課程增加活動、也可以動腦,上了整天課程後,返家也很好睡,此外據點有照服員照料,不用擔心媽媽出狀況,讓她白天可安心上班。因為疫情,失智據點關閉無法營運,媽媽得由家人幫忙照顧。小如坦言,扣除早晚餐家人可以協助,她常憂心媽媽中午沒有東西吃。而媽媽自從無法到據點上課後,時常躁動發脾氣,有時白天睡太久,晚上很難入睡,影響家人作息。爸爸有時會帶媽媽散步,稍微隔了點距離,媽媽便感到害怕,即便就在家裡附近。小如透露,有一次媽媽在浴室待很久,突然生氣摔東西,進去才知道媽媽一直無法扣好內衣,加上浴室悶熱,所以生氣,現在她每晚陪著媽媽進浴室,在旁提醒洗澡順序,像搓沐浴乳、沖水等,起初媽媽非常排斥,經過幾次後才成功說服。小如發現,媽媽經常反應太慢,來不及上廁所而尿褲子,可能很 挫折,偶爾會「見笑轉生氣」,因為原本能做到的事,現在都做不到,有時很不好意思,也刻意不讓女兒發現。她表示,媽媽身體狀況不如從前,每晚要花不少時間照顧媽媽起居,或媽媽半夜睡不著,同樣也會影響到自己的睡眠品質。小如透露,也曾想過請其他家人協助照顧媽媽,但每個人習慣不同,也並非長照專業人員,偶爾出現不同意見,像是家人認為要媽媽把飯吃完,但她就覺得可以少量多餐,不用硬逼媽媽吃,或是在她上班時來電詢問照顧事宜,也都會影響到她工作。小如表示,失智據點對於照顧者家庭非常重要,可以透過課程給予媽媽腦部刺激,不會整天在家想睡覺。近期據點都會與媽媽視訊,也表示會努力恢復營運,媽媽也已施打疫苗,期待正式返回據點上課的那一天。
-
2021-08-01 新聞.長期照護
失智據點重啟/等到解封但長輩不來了 不敷成本恐退出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失智據點解封指引,盼讓失智症照顧家庭恢復喘息服務,但三級警戒長達兩個月時間,失智長輩少了據點課程,難有規律生活作息,導致功能大幅退化,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家屬,評估後不考慮讓長輩回據點,而是直接送到日照機構,而據點經費採專案申請,若人數不足、不敷支出,考量經營成本下也紛紛考慮退出。全台目前有508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據點為符合防疫規定,室內要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人數勢必要降載,而失智據點是透過專案申請經費,一堂課須滿6人才能申請,若人數無法達標,開課也無法申請費用。湯麗玉表示,有部分縣市通融經營失智據點的單位,改以電話方式關心長輩,包括提供防疫資訊、追蹤打疫苗情況,「勉強」算有提供服務,同意據點申請「量能提升費」,但並非每縣市都有,等於據點在疫情下多是零收入。家總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郭慈安表示,失智據點最大功能,是讓失智長輩獲得適當的刺激,且生活規律,長輩因疫情關在家,功能退化太多,已有三分之一家屬不打算讓長輩回到據點,而是直接送到日照機構。她說明,一方面是家屬得照顧昔度變高,無法負荷。另一方面是要請「防疫照顧假」,長輩必須在日照中心,或接受居家服務才能申請,失智據點不包含在內,因此,即使有些長輩功能尚佳,未嚴重退化,但逼得家屬得咬牙送長輩到日照中心。郭慈安說,失智據點著重「預防勝於治療」,幫助輕、中度者延緩失智,在長照2.0計畫中的17項服務隔,只要符合長照條件的個案皆可申請補助,一般戶可補助84%、中低收入戶補助90%、低收入戶補助100%。她表示,失智據點營運費用低,幫政府和家屬都省錢,但因疫情影響,照顧負擔反向增加,長者無法回流,失智據點不符經營成本而決定退出。郭慈安指出,但仍有據點為了失智長輩,想辦法符合高達42個項目的解封指引,短時間「化不可能為可能」符合最嚴防疫條件,完成送件,等待縣市衛生局訪查,希望盡快8月9日能重新開張。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公布失智據點指引後,由各縣市政府檢核,據了解,已有南部失智據點恢復營運,也開始招收新個案。據點評估重新營運,需要兼顧感染風險與照顧,若使用場地規模不適合,可選擇少收個案,或暫時不解封,或有困難也可透過縣市政府向中央反映,願意一同來討論。周道君表示,按照解封指引,二級期間沒有要求工作人員或長者一定要打疫苗,若尚未打疫苗者,可以使用篩檢陰性作證明;失智據點也沒有像日照機構要求須八成以上人員施打疫苗,因應國內疫苗供應狀況,據點目前未列為第五類優先對象,希望回歸按照年齡登記、施打,建議工作人員盡快預約,可盡快施打。
-
2021-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立陶宛贈2萬劑AZ疫苗 食藥署最快8月7日可放行
立陶宛政府贈台2萬劑AZ疫苗,今上午十點半自歐洲空運抵台後,完成通關程序後運送至冷儲物流中心,食藥署已派員進行檢驗封縅作業,最快可於一周後8月7日放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感謝立陶宛提供2萬劑AZ疫苗,待封緘檢驗完畢後,將立即投入疫苗施打。立陶宛政府於6月22日宣布捐贈我國2萬劑AZ疫苗,經立陶宛衛生部與我國駐拉脫維亞代表處通力合作,順利將疫苗運送抵台。食藥署指出,本批疫苗效期到今年10月31日,目前該批疫苗是來自歐洲哪一廠製造,仍須要等後續資料送來比對得知,最快可於8月7日封緘檢驗後放行,屆時一併說明。今日上午食藥署也已派員監督拆箱、核對疫苗批號、清點數量、查核運送冷鏈,並抽取600劑樣品進行疫苗異物檢查。現地封存疫苗後,會先將樣品攜回食藥署國家實驗室進行外觀、鑑別、pH值、細菌內毒素、無菌及效價等試驗,若經審查文件資料與檢驗皆合格將儘速核發封緘證明書,後續完成共19400劑封緘後即可交由疾病管制署進行後續疫苗接種作業。指揮中心表示,此全球疫苗供不應求且疫情艱難時刻,立陶宛伸出援手提供這批COVID-19疫苗,給予國内疫情防治極大幫助,指揮中心謹向立陶宛政府與人民至上誠摯謝意。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5輪可開打高端? 陳時中:穩定供貨才開放
國內疫苗供貨吃緊,立陶宛贈與我國的2萬劑AZ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一批疫苗效期到10月底,未來也會作為投入AZ疫苗施打用途。至於國人關心第五輪是否會開打高端疫苗或能否混打,他指出,高端在產量上較少,須等到穩定供貨才會提供民眾施打高端,至於混打開打與否,仍取決在疫苗供貨量。日前有消息傳出,高端可於8月供貨100萬劑,並提供作為第五輪施打。陳時中表示,高端產量較少,須等待產能供貨穩定才會開始施打。至於現有多少疫苗就打多少,並不會因為疫苗供貨因素而延遲施打效率。國內昨日已接種23萬9000多人次,總共接種涵蓋率32.82%,劑次人口比是34.44%立陶宛政府近日提供2萬劑AZ疫苗,陳時中表示,會投入第五輪、造冊人員等須要AZ疫苗等用途。針對台大醫院下周將公布AZ混打莫德納等臨床結果,國內能否有機會開放混打。陳時中指出,混打仍取決於疫苗供貨量。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立陶宛贈2萬劑AZ疫苗抵台 陳時中:謝謝朋友的幫忙
立陶宛捐贈我國的2萬劑AZ疫苗,由土耳其航空載送,航班編號為TK6210,今天上午抵達台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非常感謝立陶宛提供2萬劑AZ疫苗,會盡快進行封緘檢驗給予使用。外交部日前表示,立陶宛6月22日宣布捐贈台灣的疫苗,原訂9月底前運抵,但在兩國相關部會及駐處齊心合作下,各項協調安排十分順利,因此提早運抵台灣。陳時中表示,非常感謝立陶宛提供2萬劑AZ疫苗,今天早上大約10點半左右到台灣來,會馬上進行封緘檢驗,立即給予使用,感謝朋友的幫忙。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四輪疫苗撥發不足 彰化鄉親凌晨3點排隊盼打得到殘劑
彰化縣第四輪疫苗預約接種開打,38歲以上預約成功者可施打疫苗,今有近2萬人開打,由於中央撥發疫苗有限,有診所考量到民眾需求,今天開放殘劑供現場排隊鄉親施打,沒想到凌晨3點多就有人來排隊,最後宣布僅有10多劑殘後,鄉親仍遲遲不肯離開。彰化預約制第四輪疫苗預約疫苗今天第一天施打,約有2萬507人,由於量相當大,彰化縣府提供快打站也有夜診,預估施打率99.5%。鹿港豐安診所今天為預約民眾施打疫苗,並開放預約未施打者與可以多抽的疫苗,但依照經驗僅有10多人可打到殘劑,其餘排隊民眾懷抱希望、不肯離開,想繼續等下午最後的剩餘藥劑,豐安診所院長蔡明忠說,彰化殘劑以50歲以上為優先,但這段時間鄉親不斷懇託有需求,希望也有機會施打,考量到診所手頭上優先殘劑對象已打得差不多,政府預約平台也讓38歲以上陸續施打,才決定今天開放讓鄉親來排隊,卻無法滿足需求。蔡明忠說,現在三級降為二級警戒,許多民眾返回工作岡位更需要疫苗保護,甚至職場要求必須接種疫苗才能上班,當然也有人是第一劑打完,還等不到第二劑,加上中央在這一輪撥給地方的疫苗銳減,造成鄉親恐慌,對剩餘劑量需求更高;現在預約施打率幾乎百分百,所剩的疫苗少之又少,民眾排隊打不到造成民怨,自己看了也很不忍,感到很抱歉,打算暫停讓鄉親現場排殘劑,但根本問題是中央配發疫苗不足,卻要民眾等待疫苗,讓基層診所苦不堪言。彰化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說,今天除了大規模打預約平台的疫苗,包括之前預留警消、醫護第二劑疫苗也要盡快施打完成,預計還有3千多人,殘劑數量微乎其微,且彰化施打AZ殘劑仍以50歲以上、中老年慢性病、對預約上網流程不熟悉民眾、領有重大傷病及身障手冊者等優先列冊通知施打,並不開放民眾現場排隊打殘劑。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大混打收400人臨床試驗 A+莫混打試驗最短間隔4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委託台大醫院進行混打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同時台大醫院內也針對院內同仁,啟動類似的混打臨床試驗。試驗對象皆為院內同仁,總計分為四組,總計400人,參加計畫者不得選擇第二劑要參與混打組還是同款組,近期完成收案,還要幾周時間完成,屆時結果出爐才會進一步公布。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國際上愈來愈多混打的研究,指揮中心委託台大醫院李秉穎教授等,進行國人混打的臨床試驗;院內另起混打臨床試驗,對象僅針對院內的醫護同仁,總計分為四組,AZ施打四周後接種莫德納、AZ施打八周後接種莫德納、AZ+AZ、莫德納+莫德納。各組皆收100人。張皓翔表示,避免有透過臨床試驗提供給醫護混打的疑慮,參與臨床試驗的對象,統統採取「抽籤」的方式,決定第二劑接種的品牌,也就是無法自行決定是否為混打組。張皓翔表示,新冠疫苗施打的間隔通常是8到12周,但國外的研究分為4周、8周、12周,因此台大此次增加相隔4周就混打其他品牌疫苗的組別。他表示,沒辦法劇透副作用的情況,不過依照國外的經驗,接種的間隔時間愈短,副作用愈強,且如果是AZ+莫德納間隔4周的這一組,依照推測副作用應該是最強的。台大醫院預計在下周二針對國際研究混打的結果召開記者會,分享研究結果。
-
2021-07-31 醫療.心臟血管
慢病最愛問【血栓】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血栓病患不能打疫苗? 幾個自我檢測破除迷思
前陣子施打疫苗後猝死或血栓的新聞層出不窮,搞得人心惶惶,在政府力拚疫苗施打率的情況下,民眾心裡不禁納悶到底哪些人絕對不能打疫苗?打疫苗之後,有多少機率會造成血栓呢?如果本來有血栓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小藥師幫大家整理一些相關的問答! Q1.哪種人「絕對不能打」新冠病毒的疫苗?1.對先前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者。2.曾對MRI顯影劑、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者,請告知並諮詢您的醫療人員,以防對某類有相同成分的疫苗過敏。3.對疫苗有潛在嚴重過敏反應者,則可利用下表做過敏風險評估:Q2.看新聞感覺打疫苗會血栓或猝死,這些機率高嗎?病毒載體疫苗(如AZ, Janssen)施打後,全球累積數位病例是發生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的狀況。在歐洲跟美國,其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十。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Q3.有腦中風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可以。因為,目前研究認為,施打疫苗後產生特殊免疫反應引起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與多數腦中風的原因不同。Q4.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可否施打疫苗?大部分人可以。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的人,施打疫苗後會提高產生此不良反應的機率。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病毒載體疫苗(如AZ)。 Q5.我有在服用抗血栓藥/抗凝血藥,可以打疫苗嗎?打之前要停藥或調整嗎?可以。由於新冠肺炎疫苗為肌肉內注射,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可能造成局部肌肉內血腫,但打疫苗的利大於弊,故建議施打疫苗。以下是藥物的說明及注意事項:不管是服用哪種抗血栓藥/抗凝血藥,若施打前幾日內有出血傾向(例如: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或牙齦出血),或您有其他關於服藥的問題,建議還是先與醫師先進行討論,評估且確認風險後,再決定是否施打疫苗。資料出處:1.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2021 Apr;9(4):1423-14372.CDC: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for Use of the 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COVID-19 Vaccine After Reports of 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Among Vaccine Recipients — United States, April 20213.台灣腦中風學會【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居家防疫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莊昕悅營養師/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降級後首周末! 立陶宛贈2萬劑AZ疫苗 指揮中心下午2時說明
國內疫苗短缺,受立陶宛政府再捐2萬劑AZ疫苗,預計將於今日上午抵達桃園機場。此外疫苗登記平台引發長輩焦慮,指揮官陳時中也將於下午2時說明,與行政院共同討論「發通知單」及「疫苗平台」雙軌併行等可能性。本周迎來國內降為二級之後的首次周末,今日也將持續關注嘉義縣市傳出家庭工廠共有11人群聚感染事件,該案經指揮中心研判傳染已持續一段時間,源頭及指標個案均有北部旅遊史,已經採驗78人,51人列為居家隔離、21人為自我健康管理及監測。陳時中表示,此非屬於跨縣市之間的疫情,但考慮人流變多,民眾周末外出應保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目前交通警政單位,對於景點做人流跟停車場管制還有入口整體人員管制。今日下午指揮中心也將於記者會後與行政院進行開會討論,內容包含針對疫苗登記平台檢討,是否能直接透過平台,批次上傳長者造冊資料,由政府代為「意願登記」及「預約接種」,長輩無須因此自行上網登記或施打,以及沿用「平台施打」及「通知單」等雙軌方式進行,最快下午有初步討論結果。對於立陶宛政府再捐2萬劑AZ疫苗,陳時中也表達最深謝意,抵台後續及疫苗配送等相關時間確定後,會再跟民眾宣布。但對於國際莫德納供貨延遲,想打莫德納的民眾仍遙遙無期,指揮中心鬆口會針對手頭上的疫苗進行釋出,但仍需保留第二劑給已施打民眾。
-
2021-07-3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你搭商務艙還是經濟艙?腹痛未必胃痛!如何客觀評估病人身體狀況
好朋友相聚。甲:「你這次帶員工去看奧運,員工坐什麼艙?」乙:「他們坐商務艙,否則我這個總經理職位可能要丟了!」甲:「那你自己呢?」乙:「我坐貨艙。貨艙全程冷鏈,旁無他人,又有疫苗相陪,才安全呢!」凡事都有不同的角度看法,角度不同會衍生不同的意義,甚至引發各種爭議。因此,凡是成熟的客觀人士大都會由各種角度去評估事情,除非有不同的出發點或利益糾葛。在醫療上,判斷病情尤其要特別客觀,否則小則延誤了病人的醫療,甚至可能因此危及生命,不可不慎。例如同樣是肚子痛,就有好幾種原因。例如上腹痛可能是真的「胃」痛,就是胃的地方痛,但也有可能是因膽結石在痛,也有可能是胰臟發炎或胰臟癌在痛。此外,盲腸炎開始的時候,也常是上腹所謂「胃」的地方在痛,隔一段時間後,再轉到右下腹盲腸的地方在痛。而同樣是「胃」痛,也有幾個不同的原因,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在痛,也可能是胃發炎或胃潰瘍在痛,也有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在痛,甚至也有可能是胃癌在痛。此外,大腸長了東西,腸道不通,在初期甚至末期常常會有腹脹感,很多人自己吃胃藥,或自行診斷吃太多了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等到症狀越來越厲害,再求醫做客觀診斷,常常延誤了病情。因此,評斷事情也好,看病也好,養成公正客觀的心態與思維,不僅社會祥和,也才是病人之福。●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5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7-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疾管中心:Delta變異株傳染力堪比水痘 恐引發重症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今天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內部文件形容,Delta變異株的傳染力堪比水痘,並警告恐引發重症。「華盛頓郵報」網站張貼的CDC報告中說,Delta變異株更容易突破疫苗保護,但也稱這種狀況十分罕見。CDC在報告摘要中表示,Delta變異株具高傳染性,引發的症狀很可能比起其他變異株更加嚴重,且突破性感染(接種疫苗後感染病毒)的傳播力,可能和沒接種疫苗者相比差不多。不過,CDC的數據顯示,對完成接種疫苗的人來說,疫苗在預防重症、住院與死亡方面,仍然高度有效。這些結論,很可能會引發是否有必要再度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的相關辯論。即使是在已經廣泛施打疫苗的國家以及已放寬封城限制地區。CDC報告中建議,除了施打疫苗之外,民眾普遍需要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紐約時報」同樣引述報告內容表示,這就是為何CDC本週政策大轉彎,呼籲打完疫苗的民眾,在疫情熱區室內仍應戴口罩。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Walensky)告訴紐時,最新研究顯示,已接種疫苗仍感染Delta變異株的人,在鼻子與喉嚨仍帶有大量病毒。瓦倫斯基也證實這份報告的真實性,她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我想民眾必須要理解,我們不是在喊狼來了,這真的很嚴重。這是已知傳染性最高的病毒之一,麻疹、水痘,還有這個(Delta變異株),都非常高。」報告指出,Delta變異株比起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原始病毒株更具傳染力,也比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伊波拉病毒(Ebola)、一般感冒、季節流感,以及天花病毒的傳染力都要強。報告表示,Delta變異株的高傳染力堪比水痘。不過報告也表示,Delta變異株的致命性大致與原始病毒株相同,而SARS和伊波拉等其他疾病,都有更高致死率。文件指出,CDC下一步是要立刻「承認這場戰爭已經轉變」,提升大眾對突破性感染以及接種疫苗的人可大幅降低罹患重症風險等認識。紐約時報指出,CDC可望在30日公布更多有關Delta變異株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