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新聞.長期照護
搜尋
疫情
共找到
12538
筆 文章
-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受害救濟審核大塞車 70個月才能審完
新冠疫苗不良反應通報及接種受害救濟審核大塞車,截至今年二月十七日,接種受害救濟個案累計四四八五例,但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小組卻僅審完二九四例,進度僅百分之六,仍有四千多案待審。如以一次開會平均審議卅例估算,需再開一四○次會議才能審完;一個月兩次會議,還得等七十個月(五年又十個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為了加快審議進度,去年十二月起,每月一次會議增加至兩次。匯集病歷不易 官方力求嚴謹不少民眾抱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核進度需等六個月,根本來不及消化,莊人祥說,塞車主因在於匯集病歷難度高,病歷資料完備,才能審議,此外,部分患者仍在住院治療,加上每個案例複雜程度不一。「立案後遲遲沒有人聯絡是很正常的。」VICP主席邱南昌說,目前申請者以成年、老年人居多,光蒐集近三年就醫病歷就耗費許多時間及人力。此外,委員必須謹慎討論發病時間、疫苗成分和個案疾病間是否有致病的可能,過程繁複,因此,目前也才審完去年六月的申請案。邱南昌強調寧可嚴謹而非快速,不能讓民眾權益受損,「除非撤案,否則一定會審到你」。通報系統難用 醫師也受不了至於基層診所處理民眾接種受害救濟案件時也是一肚子氣,小兒科診所醫師詹前俊說,「當官的人就是出一張嘴,叫民眾通報,卻不知道這些事情有多困擾。」不良事件電子通報系統非常難用,初次使用、申請帳號,得等上三、四個小時;再者,通報系統與其他資料無法連通,需一筆一筆地手動鍵入資料,申請一件需花上半小時。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指出,收到生策會調閱病歷信函後,還必須依照信函中所列的規定行事,影印病歷、排列順序,再掛號寄回,但厚厚一大疊病歷的整理、影印、排列,所需的行政成本,都需診所自行吸收。對此,莊人祥說,「一切依法行政」暫無補貼,請基層多多配合。
-
2022-03-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強化自主應變 指揮中心籲確診及接觸者先做3件事
邊境解封,自主應變措施是重要配套之一。指揮中心今天呼籲檢驗確診者與密切接觸者在疫調前,可先準備3件事,包括回想可能的發病日、接觸者及活動史並提供聯絡資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輕症化,全球防疫逐步鬆綁,邊境也漸漸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盼在解封同時強化民眾自主應變能力。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陳婉青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傳染風險很高,第一時間通知染疫者的密切接觸者並快速採檢,對於防堵疫情至關重要。陳婉青說,指揮中心研擬檢驗陽性民眾與其密切接觸者,民眾一旦檢驗COVID-19陽性,可在等待衛生單位聯繫期間,先可能彙整3項資料。陳婉青指出,首先是自主回想並列出發病日,也就是最早出現症狀的日子,如無症狀則為檢驗陽性日,並記錄發病日的前4天至被隔離前,曾經在任一方未佩戴口罩情況下接觸的人、時間及地點。陳婉青表示,其次是回憶共同居住、用餐、聚會或參加活動、工作或就學場所、曾去過的醫療照護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及可能接觸達15分鐘的對象;第3,主動聯繫及提供衛生單位相關聯絡資訊,以保護接觸者的健康並及時防堵疫情傳播。陳婉青指出,如被通知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在獲得衛生單位進一步指示前,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期間應配戴口罩,注意手部衛生、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或共同用餐,並自我觀察是否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陳婉青說,如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腹瀉、倦怠、嗅味覺異常或呼吸喘等疑似症狀,可以家用快篩進行檢測並聯繫各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1999。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被通知到的密切接觸者,應避免移動、戴口罩並盡量回想去過的地方及可能接觸過的人,這不是要做到100分,而是儘早提醒家人與朋友,以防疫情擴大。
-
2022-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檢疫縮短10天今觀察期滿 脫口罩、實聯制退場可能性曝
國內自3月7日開放商務客來台、縮短檢疫期至十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表示,會觀察十天,如今3月17日已滿十日,境外個案陸續免隔離,但實際統計確診人數有待明天公布。陳時中表示,今天境外確診有91例是境外移入今年新高,未來口罩要完全解封仍要等久一點,最多是特定區域可漸漸不用戴口罩。至於今日過後下一步解封關鍵和觀察指標,包含國內外疫情狀況、疫苗覆蓋率、民眾自主應變能力等,也會觀察完成十天解封出來的民眾,後續快篩、PCR比例如何,對社區是否有影響也是重要觀察點。今日迎來本土三度「嘉玲」,外界關心簡訊實聯制是否也會一併退場。陳時中表示,如果天天都加零、管制措施也沒變,實聯制就沒必要。但國內現在準備開放,相關工具準備好「有備無患」,包含雙向簡訊資訊化更透明,增強自我通報能力,都是準備的範圍,而非讓原有基礎工具的保護放掉,萬一有疫情起來就難以控制。
-
2022-03-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五分埔店員為第17條Omicron傳播鏈 跟東南亞案有關
國內今日迎來三度本土確診零確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外界關注基隆個案(案21497)於五分埔工作女性的基因定序,與其它本土個案皆不同,屬BA.2為國內第17條Omicron傳播鏈,傳染源要再調查。國內現已累計17條Omicron傳播鏈等不同序列傳播鏈,包含11起BA.1傳播鏈、6起BA.2傳播鏈包括桃機防疫人員、高雄港群聚、高雄引水人、桃機航警、宜蘭境外移入家庭群聚,加上今天定序出爐的五分埔確診女性。目前感染來源調查會請衛生單位、居住地工作地來看,是否有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待名單出來做基因定序比對,序列初步來看,較像東南亞,如越南、印尼等國,皆是近期BA.2發生較多國家,看有無與個案有所關聯。
-
2022-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檢疫縮短政策滿10天 指揮中心調整快篩日
國內自3月7日起縮短入境者檢疫天數至10天,至今已滿10天,陸續有民眾解隔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之前隔比較久才做快篩,但因為Omicron變異株潛伏期變短,因此調整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時,往前提到第二天、第四天各執行一次快篩。陳時中表示,原規定應於隔離、檢疫措施期滿後接續執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並在第3天、第6-7天進行公費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前述期間自即日調整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第2天、第4天各執行1次,其檢測結果以雙向簡訊發送,俾利即時掌握訊息並執行必要的防治措施。為落實具有感染風險對象的追蹤管理,請民眾於執行隔離、檢疫措施期滿後之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務必按時執行家用快篩試劑檢測,並配合以雙向簡訊回報檢測結果。陳時中說,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8條第1項、第58條第1項第4款規定,隔離/檢疫措施期滿執行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配合回復雙向簡訊或接受電話詢問健康情形等必要之關懷追蹤機制,對於未回報檢測結果或違反相關規定者,將由地方政府加強追蹤,並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7條、第69條規定,可裁處最高新臺幣30萬元罰鍰。指揮中心說,因應Omicron變異株威脅,國內本土疫情尚未平息,仍存在社區傳播風險,檢疫、隔離及自主健康管理措施皆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方法,請民眾務必配合、遵守相關規範,共同維護社區安全。
-
2022-03-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鬆綁滿10天本土+0 境外增91例為今年次高
國內今日本土個案零確診,境外移入新增91例,為今年度次高,且有4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境外移入個案較多有91例,近來趨勢以南亞、東南亞班機陽性率相對高。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4例男性、5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19例)、越南(13例)、法國、印尼及泰國(各4例)、美國、荷蘭、香港、瑞士及英國(各2例)、伊朗、緬甸、馬來西亞、韓國、波蘭、新加坡、巴西及巴基斯坦(各1例)移入,另2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16日至3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671,75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49,534例排除),其中21,583例確診,分別為6,036例境外移入,15,49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個案+3 南韓入境班機擬落地採檢
昨新增三例本土個案,兩例為陰轉陽個案,一例研判為舊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日疫情穩定,「這幾天是已經有點類清零了」,下一步解封須觀察十七日後的疫情變化。此外,南韓境外移入個案多,考慮將南韓入境班機列入落地採檢範圍。新增本土個案為一男二女,年齡介於十多歲至七十多歲,皆住桃園,其中兩例(案二一六○四、案二一六二六)與米迪幼兒園群聚相關,是日前公布富林國小確診姊弟的同住家人,居家隔離期滿採檢陽性,Ct值分別為廿五點八、廿五點二,整起群聚事件累計卅四人。另一例本土個案(案二一六○五)則與早已結案的聯邦銀行健行分行群聚有關。近日仍有零星本土個案,是否影響階段解封?陳時中表示,這些案例不在考慮範圍,三月七日起實施十天檢疫隔離後的情況,才是後續考量依據。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六十男、廿七女,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六十多歲,分別自越南、南韓、印尼、香港等地移入,其中南韓出現十一例個案,指揮中心考慮針對南韓進行落地採檢。陳時中表示,南韓近七天確診率位居全球之冠,一下子出現十多例個案,需提高警覺。國內疫苗覆蓋率第一劑八成三、第二劑七成七、追加劑(第三劑)四成七,前副總統陳建仁提出,第三劑接種率達七成是解封條件之一,陳時中說,要打到七成需一點時間,但應做得到。ACIP廿四日開會討論青少年第三劑接種事宜,及十二歲以下兒童是否接種疫苗,陳時中說,青少年最快四月初接種第三劑,屆時由專家依據BNT存量,決定是否繼續接種BNT疫苗,或改打其他牌疫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及研究團隊則認為,兒童是否接種應慎重考慮。
-
2022-03-17 新聞.元氣新聞
民團:物價齊漲 健保這時湊熱鬧
行政院公報昨天傍晚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預告期十四天,最快五月實施。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說,需蒐集病友團體意見,「十四天是稍微短了點」。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提醒,對於邊緣戶或多名家人罹病的拮据家庭,新制恐形成就醫障礙,且新制也間接懲罰因診所假日停診、不得已至大醫院急診的病患。「疫情衝擊經濟,萬物齊漲,健保卻要在這時候湊熱鬧。」劉淑瓊說,健保署所提的許多理由不合邏輯,例如急重難症患者本來就是區域級以上醫院服務重點,難道期望急重難症患者先去診所或小醫院再轉診大醫院,以省下檢查檢驗費用,醫師評估為必要檢查,甚至是健保給付要求做的檢查,但民眾還是得乖乖付費。劉淑瓊指出,健保署一○九年滿意度調查顯示,逾四成受訪者曾在假日有緊急醫療需求,當中逾三成無法在當地尋求診所協助。若希望引導病人不要衝急診,不是只有漲急診部分負擔一途,應積極提升民眾相關識能,並針對基層診所假日開診率不佳現象提出配套措施。劉淑瓊說,衛福部長陳時中找付費者代表溝通時,多名付費者代表提及假日急診問題,部長當下雖表認同,但這次預告卻完全沒有處理此議題,還是鐵板一塊。當時多位付費者代表擔憂經濟弱勢邊緣戶、多名共病患者家庭,就醫負擔沉重恐形成就醫障礙,部長當場允諾菸捐可撥百分之一、二到「愛心專戶」,但現在方案預告了,保障措施卻沒到位,補助申請細節也不明,令人擔心配套只是畫大餅。吳鴻來表示,病友團體支持「有上限、比例合理」的部分負擔,但細節上應考慮更多事,需花時間蒐集意見。對於有錢人來說,就醫多出數百元沒差,可「任性」就醫,對弱勢病患影響較大,且菸捐逐年縮水,要用來保障經濟弱勢就醫權益,難度變高。衛福部應統計新制上路後多少人需要幫忙、需要多少錢,盡快找到財源。
-
2022-03-17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署長:下步檢討不合理給付
衛福部昨正式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經過兩年多討論,終於塵埃落定。自健保署長李伯璋上任初期即不諱言希望調整健保部分負擔,還以「一生懸命」形容決心。昨天正式預告,李伯璋表示,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對台灣醫療改革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下一步將逐步檢討不合理給付項目。「台灣醫療改革不僅是醫界責任,民眾也應負起責任。」李伯璋說,外界有許多聲音,認為部分負擔調高,民眾就要多付錢,根本吃力不討好。但他認為,政府仍必須要做對的事情,所幸衛福部長陳時中也支持,不只一次接受採訪提到「背上有三支箭,分別是疫情、福食和健保。」足見健保挑戰之艱鉅。根據先前方案,民眾持第二、三次慢箋到醫學中心領藥應加收一百元部分負擔,但社區藥局免收,這是此次部分負擔調整方案爭議最大之處,醫界、藥界僵持不下。昨天預告方案公布,確定維持原狀,顯然是對醫界的讓步。李伯璋表示,確實考量醫院經營,但「這的確是可以討論的」,可能是照顧急、重、難、罕患者的健保給付不夠到位,讓醫界有所疑慮。雖然這次決定不收慢箋部分負擔,但往後將持續討論,相信醫界、藥界之間可再調整,取得最大共識。目前全台每人平均一年就醫十五點九次,若能下降一次就醫次數,就可為健保省下三百七十八萬點數。李伯璋說,他是來自臨床的醫師,希望改變台灣醫療生態及體系,健保資源可貴,增加就醫部分負擔,是要強化民眾的費用意識,醫病雙方都有責任努力讓健保永續。
-
2022-03-17 新聞.元氣新聞
一生懸命調部分負擔 健保署長李伯璋找到下個改革目標
健保部分負擔經兩年多討論,衛福部昨正式預告,最快於五月一日上路。健保署長李伯璋不只一次談到,他對部分負擔調整是「一生懸命」,如今終於預告,內心更是充滿感動。李伯璋說,部分負擔調整對台灣醫療改革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更能提升醫療品質,為非常有意義的方向,感謝健保署同仁長期來的協助與信任,他也擬定好下一步,將開始逐步檢討健保藥品不合理給付等項目。衛福部長陳時中對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十分重視,強調增加部分負擔,是要強化民眾的費用意識,進而優化就醫行為與醫病決策共享,讓醫病關係、醫療品質的進步可期。李伯璋說,對於陳時中如此勇敢面對積極推動,「真的十分感動」。「台灣醫療改革不僅是醫界的責任,民眾也應要負起責任。」李伯璋說,外界有許多聲音,認為要民眾多付錢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政府仍認為這是必須要做的事,這是不容易的,且陳時中曾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他的背上有三支箭,包括疫情、健保與福食,可見部分負擔調整的重要性。對於健保署原規劃,到大醫院領取第二次後慢箋,應加收一百元部分負擔,但最新預告確定是不收了。李伯璋說,這確實是涉及醫院經營的考量,但他認為「這都是可以討論的」,可能是照顧急、重、難、罕患者的健保給付尚未到位,醫界有所疑慮,雖然這次是決定不收了,但往後都還是有討論機會,相信醫界心態應會改變,取得最大共識。李伯璋說,接任署長後,就是希望改變台灣的醫療生態及體系,並照顧好民眾健康,雖然日前被外界打擊,但他以「身為健保署長為榮」,每天到健保署上班都視為最後一天,而可以落實自己的理念,「感覺是滿好的,也是滿舒服的」,目前也擬定好下一步,將逐步檢討健保藥品不合理給付等項目,持續盡最大的力量改革健保。
-
2022-03-17 新聞.元氣新聞
部分負擔新制近50萬人多負擔逾3000元 付費者憂未見配套
行政院公報今傍晚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預告期僅14天,新制最快5月實施。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還需針對細節蒐集病友團體意見,14天是稍短了點。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提醒,慢箋新制將影響三高族最甚,尤其是糖尿病患。對於邊緣戶或多名家人有共病的拮据家庭,新制恐形成就醫障礙,卻遲未見具體配套。新制也懲罰了因假日診所停診,不得已跑急診的民眾。劉淑瓊指出,健保署2020年滿意度調查顯示,逾4成受訪者曾在假日有緊急需求,當中逾3成無法在當地找診所。政策若希望引導病人不要衝急診,不是只有漲急診部分負擔一途,還應積極提升民眾相關識能,針對假日開診率不佳提出配套。劉淑瓊表示,部長陳時中找付費者代表溝通時,多位付費者代表提及假日急診問題,部長當下表示認同,但這次預告卻完全沒有處理此議題,還是鐵板一塊。當時還有多位付費者,非常擔憂經濟弱勢邊緣戶、多名共病患者的家庭,就醫負擔累計恐形成就醫障礙,部長也當場允諾菸捐可撥1到2%「愛心專戶」。現在方案預告了,保障措施卻沒有到位,補助申請細節也不明,令人擔心這些配套都只是憑空畫餅。劉淑瓊感嘆,疫情已衝擊經濟,萬物齊漲,健保卻要在這時候湊熱鬧,所提的理由也不合邏輯。舉例來說,急重難症患者,本來就是區域級以上醫院服務的重點,難道期望急重難症患者每次都先去診所或小醫院,再轉診大醫院嗎?醫師認為必要的檢查,或是健保給付所要求做的檢查,民眾也不會因為需要付費而違抗,批價時發現多了一大筆錢,也只能乖乖付掉。吳鴻來表示,大方向上,病友聯盟支持有上限、比例合理的部分負擔,但細節上就需要時間蒐集內部意見,14天是稍微短了一點。新制各項上限都多了數百元,對於有錢人來說是沒差,還是可以「任性」就醫,但對於弱勢病患影響就很大。菸捐逐年縮水下,希望衛福部先算算調整後多少人需要幫忙、需要多少錢,並且要有確實能保障經濟弱勢就醫的措施。健保署根據2020年就醫情況推估,預計重大傷病患者、低收入戶完全不受新制影響,這部分約有846.2萬人。新制下,負擔增加在10元到200元以內約有527萬人,201到500元約316.9萬人,501到1000元約247.6萬人,1001到1500元約143.6萬人,1501到2000元約87.9萬人,2001到3000元約88.1萬人,超過3000元約49.4萬人。
-
2022-03-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何時能解封? 前副總統陳建仁:要看兩條件
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今(16)日出席三三企業交流會發表專題演講,企業關心國內防疫措施何時能解封?陳建仁表示,台灣的疫情要解封,他個人的看法是要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國內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達到70%以上;二是東南亞的疫情比較穩定時。陳建仁表示,他個人預測到今年夏天,北美、東亞的韓國和日本,以及歐洲等地應該就會解封,屆時相信台灣也會慢慢解封。陳建仁今日出席三三會發表「後疫時代的產業創新」專題演講。會後有企業代表關切台灣防疫解封的進度。陳建仁表示,去年新冠疫情蔓延時,原本認為打完兩劑疫苗、達到七成就可以解封。隨著Omicron疫情的擴散,演變成必須打完第三劑才有解封的可能,新加坡、韓國等都是以第三劑接率到七成為目標。陳建仁表示,台灣防疫要解封,有兩個先決條件,國內國外都要準備好。在國內,目前第三劑的接種率只有47%左右,若是到了五、六月,第三劑接種率能達到70%以上,就可以說國內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不過除了國內之外,也要觀察國際是否已準備好了?陳建仁指出,目前商務人士入境已經同意了,但是進到台灣也有許多東南亞移工,東南亞國家的疫情如何?對台灣仍是考驗。他個人認為,等到夏天時,北美、東亞的韓、日與英國都要大解封的情況之下,台灣也會慢慢解封。陳建仁認為,台灣並不需要像中國大陸一樣,進行城市的封城,或者學校的封校,也不需要全面普篩,台灣的防疫措可以做得比中國大陸更加精準,就能達到防疫的效果。
-
2022-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防疫已盡力 台灣死亡率較先進國家低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表示,對染疫死亡感到惋惜,但從中央到地方防疫單位到醫療機構都已盡力,台灣疫情的死亡率比起鄰近國家與歐美先進國家還要低。立法院5個委員會今天早上聯席審查攸關福島5縣食品開放的行政命令,國民黨團杯葛委員會圍堵陳時中,國民黨立委鄭麗文指去年COVID-19疫情800多人死亡,今年卻開放福島食品,陳時中則動怒回擊「不要牽拖」。陳時中今天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上被問及動怒一事時表示,早上的場面有點混亂,他認為立法院是很尊嚴的地方,大家要互相尊重;他也提到,將染疫800多人死亡跟食品扯在一起,「說老實話有一點扯太遠」。陳時中表示,中央、地方防疫單位或醫護機構,對於防疫與避免死亡,都是沒日沒夜在拚,最後結果是否很差,雖很難評判,但起碼台灣每100萬人死亡數約36人,相較周遭的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等國家,大約每100萬人死亡數約200人,疫情重災區香港更是高達616人。陳時中也提到,其他先進國家的死亡率幾乎是台灣的4倍以上,僅紐西蘭維持每100萬人死亡數約20人,較台灣佳。陳時中說,對於染疫死亡大家都是感到惋惜,但也已盡力,由台灣的死亡率與其他國家相比較可看出來。針對開放福島5縣食品一事,立法院朝野黨團同意先開公聽會再審查,公聽會擇期公布,媒體提問是否在審查通過前暫緩進口。陳時中回應,公聽會都是參考,審查就看立法院決議的情況,但福食開放政策已開始實施,會持續進行。
-
2022-03-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台灣「類清零」下一步解封關鍵為3月17日後
國內疫情未停歇,陸續有零星個案,外界憂「清零」難達標,恐成解封變數,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期台灣已「類清零」,下一步解封須觀察17日後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尚在監測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感染源待釐清傳播鏈維持3條,分別為基隆染疫女(案21497),定序尚未出來,及雙北家族親友群聚,還有桃園米迪幼兒園群聚。雖然偶爾會出現本土零確診,但持續出現零星個案。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目前台灣境內的零星個案,不在考慮造成疫情升溫的範圍內,這幾天台灣疫情有點「類清零」傾向,但仍然不可因此鬆懈。陳時中提到,因為自3月7日入境檢疫天數縮短至10天,且檢疫場所改為居家為主,預估3月17日後,是觀察新制上路後,是否對於境內疫情造成影響重要關鍵期,如果疫情可以穩定控制,才會考量後續解禁。台灣正朝經濟防疫模式前進,陳時中日前鬆口,入境檢疫期將朝向753規劃,也就是循序漸進將檢疫天數縮短至7天、5天、3天,最後則是全免檢疫,紐西蘭已宣布入境免隔離,台灣入境解禁規劃何時上路備受關注。陳時中表示,邊境管制放鬆,本土疫情勢必升溫,台灣打開國門規劃,秉持「不落後太多,在逆境中做好」原則,須將本土疫情控制在可承受範圍。針對媒體詢問若檢疫縮短到5天,推估20%染疫者可能進入社區,他坦言,確實可能出現大量本土或境外輕症患者,但尚無規劃改為居家隔離。陳時中認為,解禁後,本土疫情控制關鍵在於民眾自主應變性,如染疫者疫調據實以告,疑似症狀者積極居家快篩,辦公場所落實分流分艙,設立內部防疫小組等,都有利於將疫情控制,全民防疫做愈好,解禁速度自然會加快。國際疫情持續,自韓國入境的確診人數明顯增加,今天共新增11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解釋,其中9例自韓國境外移入個案是船上自費採檢發現。至於為何僅擬將韓國增列入落地採檢範圍,不考慮所有國家一視同仁,皆納為落地採檢對象,陳時中解釋,是否執行落地採檢有2大考慮因素,首先是機場容量跟班機頻繁度,再者是當地及入境陽性率,韓國近一週確診率是世界最高,所以才會考慮納入。據指揮中心現行規定,旅客抵台時須「落地採驗」航班為歐美、中東、紐澳及印度、東南亞航線航班,檢驗結果陰性者接續入境通關程序,檢驗結果陽性者,指派專人完成證照查驗後,由空側後送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旅宿。
-
2022-03-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紐西蘭重開邊境、台灣呢? 陳時中:無法類比
紐西蘭政府宣布將在今年5月有條件解除邊境管制,台灣等免簽國家旅客,凡完整接種疫苗即可「免隔離」入境。隨著各過陸續開放,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人前提到的「七五三」措施何時上路,備受關注。陳時中表示,以世界趨勢來看,疫情越嚴重的國家對入境管制越鬆,台灣境外移入比本地染疫的還嚴重,和紐西蘭無法類比。陳時中表示,接下來半年可以看到,疫情程度越嚴重的國家都會把國門打開來,台灣只是不想落後太多,但如何在這之間取得平衡。他說,邊境一旦放鬆,疫情一定就會起來,但疫情再起時如何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個人的自主應變便非常重要,例如主動告知相處較久的朋友、家人,讓他們盡快檢驗,並且先不要上班、上課,「這就會差異很大」。他說,若等疫調會超過一天,Omicron只要一天半就會向外傳播。另外辦公單位也要做好人員造冊等,透過防疫小組了解員工動向,如何分辨隔離、檢驗人員等。若能讓漏掉的感染者降低,放鬆的腳步就能加快。另外,因應今天境外移入個案中多數為韓國入境者,指揮中心將考慮針對韓國採落地檢驗。但外界質疑為何只針對韓國而非所有國家?陳時中表示,落地採檢的兩個考慮因素,一是機場容量、一是班機頻繁度。韓國近七天確診率世界最高,若能透過PCR陰性證明等讓境外陽性率降低,也不見得需要這樣做,但因為今天有十多例個案,因此才提高警覺,考慮是否納入落地採檢。不過,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11例韓國境外移入個案中,有九例是在船上自願採檢的。
-
2022-03-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發500元禮券打氣仍然差 第27期今開放僅2.5萬人預約
1922疫苗預約平台第27期今上午10點起開放預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次提供99.9萬劑量能,累計至中午12點,3小時已有2.5萬人預約,預約率2.52%,呼籲民眾只要符合資格,所有疫苗都可以預約,最晚在3月18日中午以前都能預約。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幾天疫情穩定,今天新增3例確診個案威脅性都小,沒有新增傳播鏈。昨日施打疫苗僅6.3萬人,數量不多,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一劑83.23%、第二劑77.73%、基礎加強劑0.81%、追加劑47.16%。指揮中心日前宣布,6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將發放500元禮券。陳時中表示,開始發放500元獎勵後,從3月3日到3月5日,施打率從3.6萬人增加到4萬人,實施3天增加約一成,若沒有這樣的獎勵,施打率、預約量應該會往下降,發放獎勵多少有拉升一些,呼籲時間到要趕快打,有獎勵更應該快點來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訪問,談及台灣總有一天要把病毒放進來,但長者接種率不夠高。陳時中回應,加發500元禮券後,65歲以上長者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一劑82.43%、第二劑77.86%、第三劑61.05%,與國外比相對數字不算低,但仍希望保護更好,未來開放時更安心。
-
2022-03-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基隆確診女未匡客運區間車乘客 陳時中:接觸時間考量
國內新冠肺炎新增三例本土個案,兩例為陰轉陽個案,一例研判為舊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幾天疫情穩定,三案威脅性都小沒有新增傳播鏈。至於外界關注的五分埔不明感染源確診女性(案21497)無新增相關個案,病毒定序則尚未出爐。對於在五分埔服飾店工作的確診個案,因家住基隆,會搭乘客運和區間車來回台北和基隆,外界關心為何同車旅客都沒有匡列。陳時中表示,個案匡列主要由地方政府執行,接觸時間或車廂空曠度都是考量因素,因此研判不需匡列。至於個案的感染源頭,病毒序列尚未出爐,還需要進行調查。不過疫情雖然趨緩,但仍陸續有零星個案是否會構成階段解封的變數?陳時中表示,這樣的案例不在考慮疫情的範圍,「這幾天是已經有點類清零了」,但不會因此放鬆,仍要觀察3月7日起實施十天檢疫隔離後的情況,才是後續考量的重要根據。
-
2022-03-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基隆確診女店員Ct值13 接觸者全陰性 感染源仍未查出
基隆市1名女子確認新冠肺炎,市府今早表示,先前匡列的30名接觸者PCR採檢都是陰性。個案新增曾到北市、新北消費,已通知兩地市府匡列接觸者。衛生局說,這名個案兩次採檢Ct值分為13、14,研判是近日感染,傳染力強,還好她警覺心強,出現症狀自行購買快篩試劑,很快就被收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4日公布住在基隆,在台北市五分埔服飾店上班的20多歲女性染疫,案號21497。基隆市衛生局依據疫調資料,先後匡列基隆5名同住家人、火鍋店9名工作人員和4名消費者居家隔離。五分埔服飾店老闆夫婦和1名同事由北市府匡列追蹤。基隆市衛生局後續疫調發現,個案在發病前7天,曾與友人到基隆市某家KTV唱歌,匡列6名同行友人和3名KTV外場工作採檢。市府今天表示,案21497已知的30名接觸者PCR採檢結果都是陰性,18名居家隔離的接觸者,在解隔離前會再做一次PCR檢驗。一起到KTV消費的6名友人和3名外場工作人員,請他們自主健康管理7天。衛生局表示,目前仍不知案21497的感染源,疫調資料顯示個案生活作息單純,因為她的接觸者目前採檢都未感染,研判有可能是到店裡的客人傳染給她,也不能排除從韓國進口的貨物帶有病毒,但機率很低。
-
2022-03-16 癌症.抗癌新知
2022癌症高峰論壇/別讓疫情影響病情,健檢場域應分流 洪子仁建議6大重點規劃個人健檢
國健署提供免費成人預防保健及四癌篩檢,民眾自費健檢愈趨興盛,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公費癌篩對象應持續擴大,而自費健檢的規劃上,民眾應依據年齡、性別及家族史選擇,並與健康管理師討論訂定三年健檢計畫,並非愈貴的健檢就是最好。受疫情衝擊而未受檢的民眾,他也呼籲,勿因疫情影響病情,而後疫情時代的健檢場域也應分流。國健署補助四大癌症篩檢包含乳房X光攝影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及口腔黏膜檢查。洪子仁建議,國人的生活型態與癌症好發年齡已改變,四癌篩檢政策需因應調整,四癌篩檢年齡目前多以四十五歲以上的民眾為受檢對象,顯已不合時宜,建議應調降受檢年齡,並調整可受檢的標準。以新光醫院為例,已擴大為40歲的民眾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在癌症篩檢項目上,洪子仁建議,肺癌是新國病,但是在國家癌症篩檢策略上,並沒有肺癌相應的公費篩檢,建議適度增加癌症篩檢的項目,例如將LDCT納入第五癌篩檢,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提高病患存活率與降低後續醫療費用。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去年五到七月之間的健檢人潮幾乎停擺,洪子仁呼籲,民眾不要因疫情而耽誤病情,國內的癌症篩檢人數更減少數萬人,估算其中至少有上千名的癌症患者因此沒有被及早發現,今年疫情緩和後,健檢人數雖已回籠,但他仍非常憂心,還是有許多民眾沒有接受健康檢查。洪子仁建議,在後疫情時代的個人健檢策略,一般健檢項目可赴基層進行內視鏡、超音波等檢查,而需要重儀器的CT、PET的健康檢查,則可前往醫學中心,進行健檢分流。在規劃個人健檢上,他建議,六大重點為:沒有症狀就能找出疾病、專業醫護團隊依個人需求量身打造、完整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可以預防死亡及殘障、健檢深層意義在瞭解「如何生活」、定期複檢追蹤健康管理掌握健康趨勢。他強調,健康檢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健檢只是讓人理解自身的潛在風險,真正重要的是,健檢完後,必須通過飲食、運動或藥物進行治療,以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3-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秉穎:總有一天得放病毒入台 青少年3劑恐卡心肌炎
香港、南韓確診數創新高,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電台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台灣現階段採取逐步解封,讓台灣的疫情與全世界相比「不太正常」。但他說,台灣總有一天要把病毒放進來,屆時台灣的重症死亡率一定會提高,現階段長輩的接種比例還需要加強,至於24日專家會議即將要討論的青少年第三劑接種,他說,最大關卡將是疫苗副作用「心肌炎」。全球全球疫情升溫,南韓疫情備受關注,單日確診超過5萬人,疫情爆發至今已超過720萬人染疫,單日死亡接近300人。李秉穎表示,南韓接種疫苗比例高,二劑疫苗覆蓋率至少達八成五,可能太過放鬆,讓確診數瞬間暴增。台灣採取逐步解封,但總有一天要讓病毒進來,疫情全球化,台灣沒辦法迴避,未來台灣的策略不是防新冠病毒,而是防止染疫後出現重症、死亡,如何讓這兩者的比例降至最低,才是重要的課題。李秉穎表示,指揮中心規畫未來邊境要逐步解封,台灣的解封前提是不會出現去年5、6月時的疫情爆發,策略應該是「可放可鬆」,如果放寬後出現大規模感染,就必須要收起來。對於未來疫情的走向,他表示,短期內應該沒辦法解決疫情,民眾想在今年自由自在地出國可能性也不高。至於青少年接種第三劑疫苗,李秉穎表示,青少年目前能夠施打的疫苗以BNT為主,不過此次專家會議討論,會把所有mRNA疫苗納入討論,但不管如何,青少年接種最大的疑慮還是副作用「心肌炎」,會成為專家會議討論的重點。另外,5到11歲的兒童族群是否要接種,他表示,兒童重症率雖低,但不代表沒有,加上兒童染疫容易引發家庭群聚以及校園群聚,若有適合的疫苗接種,仍建議施打。
-
2022-03-16 該看哪科.耳鼻喉
微創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女企業主管重拾夫妻恩愛
一名42歲任職於大企業的女性主管,一年多前因配合公司疫情管控規定,與國外分公司的視訊會議大幅增加,導致日夜作息不規律,精神不佳,更發現月經失調、無「性趣」,影響夫妻之間感情,因而求診。醫師透過睡眠檢查,診斷她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微創無線電波」治療阻塞的呼吸道後,病況快速改善,且因身心獲得平衡,也重拾夫妻恩愛。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徐毓婷指出,當時建議該名女患者住院並接受手術,但女患者反映因自己是公司主管,工作忙碌,實在無法抽出時間住院,更別說術後還需要一段恢復期休養。因此討論後,安排施作上呼吸道「微創無線電波」手術,術後當天即重返職場。微創無線電波手術,僅需局部麻醉,患者先口含麻藥,之後醫師局部施打麻藥,再將無線電波打在肥厚的舌頭與軟顎上,整個手術過程約10至15分鐘,傷口僅針頭大小,術後無需住院。不像傳統手術需切除軟顎,扁桃腺,甚至舌根,經由無線電波,讓鬆弛的肌肉組織緊實,重建寬敞的呼吸道,而達到治療打呼的效果。女患者術後定期回診,於一年後接受第2次微創無線電波手術,並說因當初選擇微創無線電波的治療方式,不但改善了她打呼症狀,睡眠品質變好,精神與專注力也跟著提昇,連夫妻恩愛也感到更幸福。徐毓婷說,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打呼而已,更可能因睡著時缺氧,而有併發全身系統性疾病之風險,如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腦中風、鬱血性心衰竭、賀爾蒙失調等。更有研究顯示,隨著打呼或呼吸中止的嚴重度增加,死亡率也跟著增加,因此不能輕忽打呼這個問題。她說微創無線電波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即時性」的療效,但非徹底根治的療法,每施作一次,可維持半年至一年的效果,對於畏懼手術及無空住院的患者,此手術是值得參考與選擇的治療方式。
-
2022-03-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平穩醫院擬探病全面解禁 專家:應觀察至4月7日
國內新冠疫情日趨平穩,醫院開放全面探病呼聲漸起。目前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醫院維持禁止探病,但家屬若有特殊緊急需要,可向醫院提出申請。其餘縣市開放探病包括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專家表示,醫院全面開放探病是可以討論,但應再觀察一個月再做決定;另有專家認為,醫院全面開放探病,恐爆發院內感染風險,不應輕易開放。據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若疫情更加平穩時,雙北、桃園市、高雄市醫院開放探病,將先比照其他縣市,包括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優先開放,而已開放探病的其餘縣市醫院,探病次數可望由現在的一次,再有所增加。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表示,目前雙北、高雄、桃園都是中等風險,雖然疫情趨緩,但還需要觀察一小段時間,或許就可以開放,但本周還無法開放。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觀察,現在亞洲疫情較為嚴峻,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越南等持續傳出疫情,但歐美疫情已逐漸趨緩,可是若要進一步開放醫院全面探病,還是必須小心,建議再觀察一個月,屆時依疫情變化再行研議。「國內疫情平穩,民眾應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醫院是否全面開放探病,這是可以討論的議題。」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但仍須觀查四大指標,分別是國外疫情變化、有無新變異株出現、疫苗覆蓋率有無持續上升,以及社區有無爆發大規模疫情。尤其國內3月8日起放寬邊境管制後,是否進一步解封,包括醫院全面開放探病等,最好是再觀察至4月7日再來評估,可能較為恰當。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社區疫情雖然平穩,但仍有不明感染源且有隱性染疫患者,而民眾也是可以到處看病,若醫院全面開放探病,恐增加院內感染風險,不應輕易開放,避免醫療量能受到衝擊。至於何時才可以開放,就是「與病毒共存」的時候。
-
2022-03-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南疫情燒不停 即日起到22日醫院等全面禁止探病
台南市鹽水群聚疫情燒個不停,台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社區傳播風險提升,即日起到22日,台南市各家醫院、住宿型長照機構,全面禁止探病,請民眾配合。台南市今天沒有新增確診個案,但之前鹽水群聚案已經累積病例達19例,衛生局表示,昨天舉辦防疫會議,決議自今(15)日起至本月22日止,各醫院、住宿式長照機構,除中央規定之例外情形,全面禁止探病。台南鹽水群聚案原本在家族內傳染,之後延燒到社區,又造成醫院內感染,新營區某家小型醫院目前仍在停診中。
-
2022-03-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感冒藥過期還能吃嗎?沒有按時服用該怎麼辦?藥師替你解開用藥的困擾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民眾總是會跑到離家附近的藥局採買口罩,這應該是我們與藥師最頻繁接觸的時候,但是除了社區藥師之外,還有診所藥師、醫院藥師等,為的就是替民眾在用藥安全上作好把關。民眾用藥時總是會遇到忘記吃藥、沒有按時服用等狀況,這時候該怎麼辦呢?特別諮詢徐慧玲藥師來替我們解開用藥的困擾!確認藥包有沒有過期?藥局拿藥不外乎就是排裝或是裸錠的部分,排裝的話可以參考上面標示的日期,就可以知道保存期限。裸錠部分在藥師發要前就已經先把關好了,確認藥物沒有過期,只是要提醒民眾,當拿到裸錠散包的時候,一定要在一個月內吃完,不可以因為外觀看起來沒有異常,就繼續吃,這是分常危險的!抗生素忘記吃,怎麼辦?怎麼吃才對?其實不管是抗病毒藥物,或抗生素藥物,如果真的忘記吃的話,有幾個原則,幫助你用藥的疑慮。如果是在你用藥的時間點附近,忘記吃藥的話,這時候你可以盡速服藥,這樣才可以維持血中的濃度;假設你是已經超過吃藥時間很久了,醫師開立的藥是一天一次,此時,你想到的時候可以趕快吃,等到10-12小時再服用一劑;如果醫師開立的藥是一天兩次,也是立刻補吃,等到5-6小時候再服用下一劑;如果醫師開立的藥是一天三次以上,此時,你想到的時候立刻補吃,等到2-4小時候再服下一劑就可以了。藥師說到,千萬不可以一口氣服用兩倍的劑量!!!這樣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抗生素怎麼樣吃才不會有抗藥性呢?不適症狀緩解了,可以自行隨意停藥嗎?提醒民眾,抗生素不可以隨便停藥,因為抗生素會有抗藥性的問題。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感染,都有一定的療程跟時間。一般來說,抗生素的建議療程是7-14天,一定要在醫師吩咐的服用時間把它吃完,不可以覺得自己症狀好了就停藥,這樣會產生抗藥性的問題,以後可能在使用這個藥品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問題發生。 同時要服用中、西藥,兩者要相隔多久?中西藥併用的問題,其實只要間隔兩個小時以上就可以了,除非有一些藥品,它會有一些藥理作用上的加成,或是減低的問題。所以提醒民眾,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去看診時可以告知醫師本身有在吃什麼藥品,甚至有些保健食品都要告知,如此一來可以作為醫師開藥的參考依據!(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藥拆封可以放多久? 藥師揭「常見7類藥品」各別保存期限 ·為什麼感冒藥只能拿三天份? 藥師解答真相
-
2022-03-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基隆女匡列KTV、小吃攤35人 仍有9人結果未出爐
國內今日本土零確診,待釐清感染源維持三條,包含昨日一條基隆不明個案(案21497),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這名個案的足跡有KTV、夜市小吃攤、職場等較為特別,有9人檢驗尚未出爐。基隆確診女性(案21497)僅單獨個案確診,羅一鈞表示,現已匡列35人進行篩檢,其中三代同住家人5位為陰性,另外足跡發病前七天,有跟友人在KTV唱歌,現已匡列9人,有8位陰性,還有到過火鍋店吃飯,共匡列13人為陰性。此外還有職場同事3位為陰性,而個案也有到過工作附近的夜市小吃攤,還有5人進行匡列,羅一鈞表示,感染原還在釐清中,目前暫無外擴狀況,暫未找到傳染來源,現在也沒有陽性個案,基因定序這一兩天出爐會再對外報告。
-
2022-03-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月放寬檢疫期至五天? 指揮中心:要看相關配套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晚鬆口,入境檢疫期最快一個月後縮短成7天。外界關心若下個月放寬成7天,是否代表5月可放寬至5天?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於防疫記者會表示,縮短到7天要觀察國內疫情一個月,若要縮短到五天,也要再觀察一個月。但五月是否就能開放到五天,還要看相關配套包括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等,都會影響到開放。莊人祥表示,相關配套包括長者疫苗接種率,現在一直在鼓勵65歲以上族群盡量接種,其他措施還包括各個單位自主應變能力,一旦企業員工或個人確診後的準備措施,先前曾力推公司部門設置防疫長,未來也會針對個人陽性確診後,如何告知密切接觸者等,做好準備。至於第三劑的接種率目標,莊人祥表示,根據國外經驗是越多越好,但「沒有說到多少就可以」。現階段從紐西蘭、香港疫情可知,儘管紐西蘭長者接種率已達九成以上,香港則約有六成以上未接種,導致香港疫情不但嚴重、死亡也偏高。因此未來如果要開放邊境,除了希望能夠開放時不希望有大疫情,即使有疫情也不希望造成很多死亡情形。另外,國內本土疫情趨緩,今天再度迎來「嘉玲」,外界關心何時可面開放探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現在雖原則禁止探病,但若有特殊緊急例外情形,經過醫院同意並檢附PCR陰性或接種證明,就可探病。因此民眾若有需求,向醫院提出申請即可。
-
2022-03-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再度+0、境外移入39例
國內新增39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有1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共有9個航班入境,共447人採檢,10位為陽性,陽性率2.24%,今天上午共有3航班,共篩檢128人,3位陽性,陽性率2.34%。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6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8例)、印尼(5例)、美國及香港(各4例)、法國、泰國、英國及西班牙(各2例)、菲律賓、韓國、捷克、馬來西亞、柬埔寨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另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8日至3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625,58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03,358例排除),其中21,402例確診,分別為5,858例境外移入,15,4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5 癌症.乳癌
2022癌症高峰論壇/少吃炸物和油脂類只能降低、並不是就不會發生!預防乳癌只有一方法
● 受疫情影響,初診斷的晚期乳癌病患增加,治療更棘手● 早期乳癌存活率逾九成,但晚期無法根治● 晚期或復發乳癌有藥物治療,可提升存活期新冠肺炎疫情起起伏伏,連帶影響民眾就醫意願。醫師發現,受疫情影響,初診斷的乳癌患者期別明顯變晚、病情較為嚴重,治療也更棘手,提醒女性摸到乳房腫塊就該積極就醫,切勿鴕鳥心態。乳房一摸到硬塊 趕緊就醫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郭文宏表示,門診有些患者在半年、一年前就摸到乳房硬塊,當時想就醫卻受到疫情的影響,且對醫院有不確定性的恐懼,因此自我安慰可能是纖維化或良性變化,直到硬塊愈來愈大,拖到症狀無法忽視才就醫,一診斷都已是晚期乳癌,在疫情期間,初診斷的晚期乳癌病患的確有增加。HER2陽性、三陰性乳癌 拖不得他強調,乳癌早期發現跟晚期發現,治療效果和存活率差很多,平均來說,第一、二期存活率有九成以上,但晚期就無法根治,存活中位數可能僅剩五年。而有的乳癌型別拖半年可能還好處理,但遇到癌細胞生長速度快的HER2陽性或三陰性乳癌,拖幾個月影響就很大,可能原本第一期變成第二或三期,局部切除要變成全乳切除,且一旦癌細胞侵犯全身,治療效果也差很多,因此早期發現並就醫更顯重要。郭文宏說,目前沒有很有效的方式預防乳癌,少吃炸物和油脂類食物只能降低乳癌發生,但並不是就不會發生乳癌,只要暴露在環境中夠久,受環境荷爾蒙影響,都可能罹患乳癌,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檢查,愈早發現治癒率愈高。晚期或復發 仍有藥物治療即使是晚期或復發乳癌,也仍有藥物治療,郭文宏指出,現在的「抗體藥物複合體」,利用單株抗體帶上化療藥物,有如巡弋飛彈,結合癌細胞表面的標靶受體,讓藥效可以在癌細胞裡精準打擊,尤其在HER2陽性乳癌表現亮眼,可大幅提升無疾病存活期,並降低50%復發率。郭文宏鼓勵病友:「雖然癌症抗藥性會造成治療上的困難,但我相信辦法一定比困難多。科學家跟醫療團隊會想出克服方法,只要患者有信心配合治療,一定可以人定勝天」。【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3-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入境檢疫 可望縮為7天
國內昨新增二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及七十三例境外移入個案。本土個案分別為桃園和基隆個案,前者與雙北家庭群聚有關,後者則為新的不明感染源個案。另指揮官陳時中說,入境檢疫期將朝向「七五三」規畫,也就是七天、五天、三天,最後則是全免檢疫,若疫情一個月後沒特別變化,將先縮短往七天走;至於青少年第三劑疫苗,最快在四月初開打。雙北家庭群聚昨再增卅多歲桃園男性案二一四四○,曾與之前案二一三五九共餐。陳時中說,該案病毒量低且N抗體呈陽性,恐非此群聚感染源頭,其未確診的弟弟PCR雖陰性,但N抗體為弱陽性,被懷疑才是感染源。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這起家庭群聚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桃機序列有相關性,但還沒找到確切感染途徑,仍暫列不明傳播鏈。至於另個廿多歲女性案二一四九七,住基隆,為台北市五分埔服飾店「禾荷HER HER」女店員,自行快篩呈陽性,主動通報,且感染源不明,Ct值僅十三點一,目前匡列八人,包括同住家人及職場匡列者,但三月十至十二日連上班三天,十一日晚間曾到饒河夜市的下港名彭臭豆腐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