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疥瘡
共找到
12
筆 文章
-
-
2023-07-05 醫聲.醫聲要聞
四成多非醫療專業!無國界醫生背後的堅強團隊
「外科醫生在那其實沒有用,要會處理器械、接水電、清潔手術房,還有財政及人力分配,缺任何一項醫生都無法工作…」剛完成南蘇丹任務的無國界醫生、外科醫生夏肇聰說,遠赴前線的台灣無國界醫生共有15人,唯一非醫療專業的是台灣公民社會互動與連繫經理鄭巧鈺,擁有會計專業的她,掌握每趟任務的經費,更希望以自身經驗向非醫科背景的志士招手,也將全世界1.1億位流離失所的難民所身處的情況,寫實地紀錄傳播,以喚起大眾關注。四成多非醫療專業,財務、維修、水電後勤團隊撐腰無國界醫生組織從字面上便能看出服務宗旨,然而,多數人不知道,當中的非醫療人員佔了四成多,畢竟前線任務為第三世界的國家,各項資源無法與城市比擬。「沒有醫療設備的維護維修、沒有醫療物品的採購及運送、沒有乾淨的水源和穩定電力等,都無法開刀。」鄭巧鈺道出現實。2014年走進剛果民主共和國、2016年踏入南蘇丹、2018年再赴孟加拉羅興亞難民營的鄭巧鈺就是其中一位。財經會計背景的她說明,無國界醫生的捐款有97%來自私人勸募,一趟專案任務的款項需要精打細算,每個月都要掌握支出及預算,還得保留一筆現金以應付臨時狀況,「事後也要逐筆查看費用的落差,經費有限不可能恣意地揮霍。」政治動盪演變成戰事,在當地更是習以為常,因此,無國界醫生第一位派駐到當地的人員,通常是負責倡議斡旋而非醫療人員,鄭巧鈺說,必須要有倡議的工作人員先行與當地政府、各方派系事前溝通相關人道救援任務,並且蒐集難民傷患等資訊進行彙報,討論出任務方針。金錢資源的統籌分配到當地政府間倡議,以及後勤團隊的協助,重要性不亞於醫療救治傷患。鄭巧鈺點出,工作人員們雖然各司其職,「發聲、見證」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據實以報醫療現況,記錄下自己所見的證據。不讓難民關注度消退,提供即時奧援鄭巧鈺分享2018年親身到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營,將近有一百多萬位難民,擠在面積26平方公里的營區內,她比喻,這面積與台北文山區相當,但人口卻是超出四倍,可想而知環境惡劣,六年過去,各國媒體關注熱度消退,暴增的反而是疾病,現在普遍有40%民眾患有疥瘡,有些地區更高達了70%。在這趟任務中,鄭巧鈺深刻記得一位20多歲負責安排、維持秩序及衛教的志工,完善打理四面八方,原來他在受到迫害前是在緬甸擔任地理老師,過去曾在緬甸替無國界醫生擔任翻譯,直到2018年結束任務準備返台時,得知他在營區裡遇到了好的女孩將要結婚,時間過去,猜想或許已經有了小孩,但不變的是,一家人仍困於難民區。即使給予幫助仍改變不了現狀,是否會帶有無力感?鄭巧鈺回答,「不會,我們提供是即時需求的協助,反倒有些罪惡感,覺得說會當下是不是能做的更多、沒有做的地方,相信這也是隊員們的壓力,不過,後頭依舊會有無國界醫生的其他團隊持續接應。」1天10位槍傷患者成常態,任務中牽起的羈絆今年4月到5月結束南蘇丹北部班提烏流離失所者營地任務返台的夏肇聰,早在2022年時就曾赴當地出第一次的任務。這次他搭乘飛機,由上往下看著營地內正方白色的建築,宛如稻田阡陌,乾淨整潔,直到下了機,發覺是一片長年浸泡於水中的景況,伴著垃圾、泥濘和病菌,「水已經兩年沒退,現在雨季又將至,淹水只能蓋提防,越蓋越高…」天災之外,多的是人禍,蘇丹內戰的槍林彈雨,造成國民千瘡百孔、身負重傷,夏肇聰形容,一天收治十位患者是常態,遠比他在台灣執業10年碰到的案例還多,蘇丹的難民得不到醫療照護,只得跋山涉水,趁著停戰的空檔,徒步走到班提烏就診,好幾位傷患的患部潰爛或細菌感染。來自香港的夏肇聰,高中撞見了無國界醫生的廣告,抱著憧憬和理想,到台灣就讀高雄醫學大學專攻小兒外科與外傷科,臉上總掛著笑容的他講著和當地民眾產生的羈絆,「因為是回到第一次任務地點,所以特地帶了台灣鳳梨酥、點心零食給當地友人們的小孩子吃,沒想到接手後一不留神,他們已經吃完了。」更感動的是,夏肇聰替曾經難產的孕婦再次接生,所幸,第二胎平安順產,於是他將幼兒抱到半身麻醉的媽媽身邊,媽媽突然問起了醫生的名字,便決定將小孩以夏肇聰的英文名字「Marco」命名,以感謝他用雙手將孩子帶到這個世上。他笑說,每次「Marco」來看診時,就會有人喊「Marco趕快去看Marco。」作為當地僅有的外科醫師,夏肇聰24小時待命,他不敢去做激烈運動,避免自己受傷而無法任務,沒事就睡覺、聽聽音樂或看書閱讀,到了下一位接班的外科醫前來,他才卸下白袍,變回熱血青年和當地朋友們打球跑步,這也是身為無國界醫生的自律和自覺。兩趟執行任務下來,夏肇聰有感著珍惜當下,他收起了些笑容,「有些同事、朋友就在衝突中離開,但這份工作是想讓世人了解、看見,世界的某個角落有著這群受苦受難的人。1.1 億人被迫流離失所,新聞過後苦難未消失每年的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根據統計,全球有 1.1 億人被迫流離失所。無國界醫生台灣執行長鄔荻芳說,這樣的數字是台灣人口四倍之多,創下人類近代歷史上流離失所人數的新高,令人震驚。無論是二月土敘大地震或五月侵襲緬甸和孟加拉的氣旋摩卡,難民因為災難新聞再度受到關注,但新聞過後,他們的苦難並未消失。無國界醫生組織在2019年,從原先的辦公室正式升格為「財團法人無國界醫生基金會」,能夠在台公開勸募,民眾也能直接捐款至台灣帳戶,目前團隊也和台灣相關公益團體聯繫合作,同時招募醫療與非醫療的前線工作人員,鄭巧鈺說,即使台灣目前有15位前線人員,但人數依每個人的規劃安排不同而有增減,去年有6位加入,會依照任務型態進行分配,今年則持續透過專科醫學會管道來聯繫招募,期盼抱有理想熱血的民眾投身行列。
-
2022-11-15 醫療.皮膚
小蟲在皮膚挖地道!80歲老婦染疥瘡全家淪陷
高雄一名80多歲阿嬤全身發癢就醫,同住家人也有症狀。高雄市民生醫院皮膚科醫師史守正表示,經儀器輔助檢查發現老太太的四肢有疥蟲,兒子為四肢軀幹有多數癢疹但未發現疥蟲,媳婦手部有疥蟲,孫子則於生殖器找到疥蟲,孫女有皮疹但未找到疥蟲。經1至2周抗疥藥物與濕疹用藥搭配乳液後,已有改善。人類疥瘡會在人與人間持續傳染史守正表示,人類疥瘡是一種由疥蟲引起的皮膚傳染病,可以在人與人間持續傳染,常見於近距離密切接觸的場所,如醫院、長照機構、軍隊、監獄、庇護所等。疥蟲是一種像蜘蛛有四對腳的螨蟲,沒有翅膀不會飛,不吸人血,只靠皮膚表面的角質與滲出的組織液存活,只是過程中產生的唾液與排泄物及在表皮挖洞時的刺激,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與癢感。染上疥瘡的病人大部分皮膚感覺會癢之外,還會伴隨一些皮疹,皮疹可以是紅丘疹、紅至棕色的結節、水泡或膿泡、脫皮或結痂、或只有乾燥皮膚樣的輕度脫皮。好發部位為手部含指縫、手掌、手腕,腋下,肚臍周圍,屁股溝週圍,男性生殖器,女性乳頭周圍,腰部,膝蓋伸側與曲侧,腳趾縫等,這些為疥瘡病灶典型分布部位。疥瘡治療方式為使用抗疥藥物+乳液塗抹史明正表示,疥瘡治療方式為使用抗疥藥物與濕疹用藥搭配乳液塗抹皮膚,通常在有效治療的1天後即無傳染性,第二天起更換使用乾淨衣物。伴隨疥瘡的皮疹,即使在蟲死以後仍可持續數周至數個月,且可能隨氣候變化再發,此時以濕疹及抗過敏藥需要時搭配乳液使用為主。治療以7天為一周期,7天後再檢查是否仍有新病灶或活的疥蟲,有需要時再投與抗疥治療。史明正說,一般民眾若有染上疥瘡,其與皮膚接觸的衣物寢具可用攝氏60度以上滾燙的熱水燙過,或是可用塑膠袋打包至少靜置4天以上等蟲死亡,生活環境則不大需要特別處理。另外疥瘡照顧者建議照顧時至少戴上塑膠手套再工作,需要抱患者改變姿勢時最好穿上隔離衣,或用拋棄式雨衣代替,避免疥蟲接觸肌膚傳染。
-
2022-08-31 焦點.健康知識+
戶外曬衣穿上後全身癢!這樣做預防「禽蟎」爬上身
一位50多歲女性,因全身疹子奇癢無比就醫,經檢查發現大片紅疹密集分佈於腹部、腰部、大腿內側及肩頸等處,類似情形從前曾經發生過兩次,詢問病史發現,其固定於後院曬衣,該處經常會有八哥出沒。 禽蟎寄生於鳥類 吸飽血會變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禽蟎臨床案例每年四月底就開始出現,一直延續到八月,以五月為高峰。這樣的時間分佈符合鳥類繁殖期,這時候求偶、築巢、覓食活動最為頻繁。 禽蟎寄生於各種鳥類及雞隻的皮膚表面吸血為食,也可闖進屋內吸食人血。蟲體肉眼可見,成蟲體長約0.7毫米(0.7 mm)八隻腳,灰白色,吸飽了血會變成紅棕色;生活習性為白天躲藏,晚上出來活動及吸血。 叮咬常見丘疹樣蕁麻疹 有無鳥禽類蹤跡助診斷 潘企岳主任說,禽蟎叮咬的疹子是丘疹樣蕁麻疹,通常成群地出現,也可能散在出現。最常見於腹、腰、肩頸、手臂、腋下及大腿內側,叮咬的軌跡會停在衣褲、胸罩、肩帶的邊緣是一大特徵。 診斷禽蟎叮咬,除了臨床特徵,還要仔細詢問鳥禽類相關蹤跡,例如窗外、冷氣旁、陽台是否有鳥巢,建築物是否常有鳥類出沒停留,是否於戶外晾衣,是否養雞。如果病人抓到蟲子帶來當然就能立即辨認診斷。 禽蟎、跳蚤、臭蟲、疥瘡怎麼分? 禽蟎叮咬經常和跳蚤、臭蟲叮咬及疥瘡混淆。該如何分辨呢?潘企岳主任解釋,雖然跳蚤、臭蟲叮咬反應也是丘疹樣蕁麻疹,不過疹子可能大一點,且不會像禽蟎叮咬這麼密集;疥瘡疹子相對小很多而非丘疹樣蕁麻疹,另外可能產生棕色節結,加上好犯的典型部位,與禽蟎叮咬分辨並不困難。 預防禽蟎危害 日常生活這樣做 至於如何擺脫及防範禽蟎的危害,潘企岳主任分享,首先要防止鳥類於房子外棲息築巢,特別是窗外、冷氣旁、陽台等處,並儘量避免於戶外晾曬衣物,尤其是有鳥類出沒的處所,而家中保持乾燥,使用空調及除濕機可加速禽蟎的死亡。 【延伸閱讀】血糖過高過低跟這錯誤行為有關!謹守「2不1要」遠離血糖失衡危機你的經期準時否、量多寡、痛不痛 反應健康狀況【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2-08-25 醫療.皮膚
全身出現大片疹子奇癢無比 醫師4建議擺脫症狀
每年4月底至8月禽蟎案例發生頻繁,又以5月為最高峰,病患常因全身疹子奇癢無比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大片紅疹密集分布在腹部、腰部、大腿內側及肩頸等處,近一步詢問得知,病患生活環境常有鳥類出沒或飼養雞隻,醫師提出4點建議,包含民眾應防止鳥類於屋外築巢,也盡量避免戶外曬衣物,保持家中乾燥,才能加速禽蟎死亡。一名50多歲女性,因全身疹子奇癢無比就醫,經檢查後發現大片紅疹密集分布於腹部、腰部、大腿內側及肩頸等處,類似情況發生過2次,詢問病史後得知,民眾固定在後院曬衣,曬一處長有八哥出沒;一名平時有飼養雞隻的60多歲男性也有同樣症狀;另一例60多歲女性則是家中陽台有珠頸斑鳩築巢及哺育幼鳥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禽蟎臨床案例每年4月底開始出現,一直延續到8月,又以5月為高峰。這樣的時間分布符合鳥類繁殖期,這時候求偶、築巢、覓食活動最為頻繁。禽蟎因環境而有不同種類,台灣見到的叫「熱帶禽蟎」,寄生於各種鳥類及雞隻的皮膚表面吸血為食,也可闖進屋內吸食人血。潘企岳表示,蟲體肉眼可見,體長約0.7毫米、8隻腳,吸飽血會變紅棕色,爬行速度和螞蟻差不多,就算沒繼續吸血也可存活至少1周,禽蟎從孵化至成蟲約一周,期間必須吸食禽鳥雞隻的血液才能完成生命周期,白天躲藏,晚上出來活動及吸血。禽蟎叮咬的疹子是丘疹樣蕁麻疹,通常成群地出現,也可能散在出現,最常出現在腹、腰、肩頸、手臂、腋下及大腿內側,叮咬的軌跡會停在衣褲、胸罩、肩帶的邊緣為一大特徵。診斷禽蟎叮咬,除臨床特徵,也跟鳥禽類蹤跡相關,例如窗外、冷氣旁、陽台是否有鳥巢、建築物是否常有鳥類出沒停留、是否於戶外晾衣、是否養雞。不少民眾會將禽蟎叮咬經常和跳蚤、臭蟲叮咬及疥瘡混淆,潘企岳說明,跳蚤、臭蟲叮咬反應也是丘疹樣蕁麻疹,但疹子較大,且不會像禽蟎叮咬這麼密集。病史詢問對鑑別診斷也很重要,如家中有老鼠出沒,可能是跳蚤叮咬;樣似蟑螂的小蟲則可能是臭蟲叮咬;疥瘡疹子相對小很多而非丘疹樣蕁麻疹,可能產生棕色節結,加上好犯的典型部位,與禽蟎叮咬分辨並不困難。至於要如何擺脫及防範禽蟎的危害,潘企岳說,第一,要防止鳥類於房子外棲息築巢,尤其是窗外、冷氣旁、陽台等,若發現鳥巢可等小鳥成長離巢後盡速清除;第二,暫時離開已入侵的房間或空間並使用殺蟲劑來清除禽蟎;第三,儘量避免於戶外晾曬衣物,尤其是有鳥類出沒的處所;第四,家中保持乾燥,使用空調及除濕機可加速禽蟎的死亡。
-
2022-04-14 新聞.用藥停看聽
長疥瘡皮膚奇癢難耐,夜間更嚴重!藥師教疥瘡藥膏怎麼擦最能緩解
病人問:醫師開立兩條 permethrin 藥膏治療疥瘡,囑第一週用一條,第二週用另一條。請問是一週擦一次,還是每天都要擦?藥師答:Permethrin 藥膏用於治療疥瘡,請一週擦一次塗抹於全身,但需避開眼部及嘴部皮膚以免刺激及誤食。請將藥膏停留於皮膚至少 8 小時(通常 8-14 小時後洗掉),一個星期後再擦一次,並記得於第三週回診。疥瘡皮膚劇癢難耐,夜間更為嚴重疥瘡是由人疥蟎 (human itch mite, Sarcoptes scabiei var. hominis) 所引起。人疥蟎是一種乳白色寄生蟲,蟲體大小約 0.4×0.3 毫米(雌蟲略大於雄蟲),肉眼幾乎看不見。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階段,存活期約1~2個月。疥蟎會寄生在皮膚表層,特別喜歡皮膚皺摺處及柔軟的地方,包括手指間、腳趾縫、肩胛骨、手腕、手肘、腋下、腰部、乳頭、陰莖、臀部等。雌蟲會在人體皮膚表層以螯肢和足爪開鑿出隧道產卵,每天延伸約 2 毫米,在皮膚表面呈現灰白或皮膚色的線。平均而言,典型疥蟎感染患者平均帶有10~15隻疥蟎,且身上的疥蟎可能掉落在衣服、床鋪及生活用品上,因此應儘速治療避免傳染。一般條件下,疥蟎離開人體2~3天或暴露於 50℃的環境中 10 分鐘即會死亡,但在相對濕度高及較寒冷的環境下可存活更久。因此,疥瘡在冬季比夏季更常見,且在人口密集機構如醫院、安養院、監獄等地發生率較高。免疫力不佳者(如愛滋病、痲瘋、淋巴瘤等)由於免疫功能不良,身上任何區域都可能受到影響,也可能發展為較嚴重、疥蟎蟲數量極多且有生命危險的結痂性疥瘡。疥瘡潛伏期為感染後2~6週,此時可能還未出現明顯症狀,但已具有傳染力。典型症狀為人體對疥蟎及其排泄物產生過敏反應,造成皮膚劇癢難耐,通常夜間更為嚴重。同時,皮膚表面可能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亦可能合併因劇癢抓傷引起的疼痛及細菌感染。疥瘡藥膏使用方式疥瘡的標準治療方式為全身塗抹滅疥藥品,第一線用藥的成分為 permethrin,如 PermethrinⓇ cream 5% w/w 30 g。使用方法為從脖子塗抹到腳底,且必須確認全身各處都有塗抹,包括背部、屁股縫、會陰部、肚臍、手指間、腳趾縫、指甲縫等較不易塗抹部位均須徹底塗遍,但請避開眼部及嘴部皮膚以免刺激及誤食。塗妥後,請確保藥膏停留於皮膚至少8小時 (建議塗藥後 8-14小時淋浴清洗),一週後再塗一次即完成療程。免疫力不佳者可能需由醫師評估,塗抹特殊部位。Permethrin 可用於一般成人、懷孕婦女、兒童及嬰兒,但劑量略有不同,詳如下表。由於疥蟎難以肉眼辨識且容易經患者身旁用物傳染給他人,因此開始治療前3天及治療期間,患者的衣物及床被單等均須和他人分開清洗。建議以60℃以上的熱水洗滌且高熱乾燥,或進行乾洗;無法清洗或乾洗的衣物則須密封於塑膠袋內靜置1~2 週。居住房室請以吸塵器清理。治療完成後,皮膚癢和紅疹症狀仍可能持續數週,因此建議應於開始治療後第三週回診確認治療效果。若有需要,請由臨床醫師視個人狀況開立止癢藥品(如抗組織胺或類固醇等) 協助緩解後續症狀。 參考資料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傳染病與防疫主題:疥瘡感染症。2. 王登鶴等。疥瘡。感染控制雜誌; 26(1): 13-20。(本文節錄自《藥師週刊》2251期、臺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林于瑄藥師授權刊載。>>原文連結)
-
2021-11-06 新聞.元氣新聞
聯醫陽明院區爆疥瘡感染 2確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日前發生疥瘡院內感染事件,醫院9月底時收治1名疥瘡病患,該患者曾在其他醫院治療10多天,後續轉進陽明院區持續治療,10月29日檢查陰性,不料同日有其他病患出現皮膚紅疹症狀,疑似院內感染疥瘡。聯醫昨表示,院方緊急採檢後,發現有2名病患確診,目前正在治療。醫務長何清幼表示,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於9月30日收治一名疥瘡病患,該病患曾在其他醫院治療了10多天,後續轉進聯醫持續照護,在10月29日檢查為陰性。何清幼指出,在同一天有病房通報其他病患皮膚出現紅疹,聯合醫院立即啟動感染控制並進行調查,採取防治措施,針對可能接觸到的病人及員工,共57人進行皮膚檢查,結果2名病人確診疥瘡。何清幼推測,因為疥瘡有2周到6周的潛伏期,若沒有注意到不慎密切接觸,包括身體上、皮膚、衣物、床單等,就會不小心感染,只是一般講話不會有風險,而確診個案的衣物一定要用水溶性垃圾袋包起來,放進60度以上熱水清洗,而無法清洗的枕頭等物品,也必須靜置2周才能使用。何清幼說,聯醫已將疥瘡陽性確診、發生皮膚紅疹的病患安排治療,持續監控,環境全面清消,也要求工作人員落實手部衛生、防護裝備正確穿著,布類制服要加強消毒處理,杜絕傳染。
-
2021-05-11 新聞.杏林.診間
曾遭家人反彈,堅持照顧植物人19年! 護理師李幸蓉:有能力讓別人依賴是福氣
今天是國際護師節,創世基金會台南安養院資深護理師李幸蓉照顧植物人已有19年,她說,一開始家人不捨她要替植物人把屎把尿,但因她認為「安養植物人也是安定一個家庭」,堅持服務下去,才逐漸獲得家人支持一路至今。創世台南安養院目前安養約800名植物人,免費提供2000多名植物人家庭到宅服務。李幸蓉說,護理師的工作不僅將專業照顧技巧,傳授給毫無照顧經驗的家屬,改善植物人生活品質,也讓她感覺自己是植物人在這條艱困的照護路上「唯一的依靠」。李幸蓉表示,讓她印象最深刻的照護經驗,10年前有一院民因車禍而臥床,入院前骨瘦如柴、雙頰凹陷,不僅罹患疥瘡,身上還有多處因營養不良產生的傷口;入院後該患者受到良好照顧,竟然甦醒,加上積極照顧復健,還能簡單對話,看見個案的改變讓她感動不已,「他轉出去復健機構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很捨不得!」李幸蓉說,擔任到宅護理師時挑戰很大,因為每位家屬會問的問題都不一樣,讓她更有動力看書進修,她說「有能力讓別人依賴,也是一個福氣」。
-
2020-12-28 醫療.消化系統
屁股癢怎麼辦?了解肛周搔癢6常見原因與4處理原則
癢!癢!癢! 瘙癢,這種體驗人人都有過,發生於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其中,肛周瘙癢讓人坐立難安、難以啟齒、非常痛苦。尤其是在公共場合,肛周瘙癢發作時,令人十分尷尬,恨不得想找個溫文爾雅的方式撓一撓。但你知道嗎? 大約1-5%的普通人群存在肛周瘙癢;肛周瘙癢常見於40-60歲的中年人,男性發病率大約是女性的4倍。且肛周瘙癢作為一種難以啟齒的症狀,大多數患者不會主動就醫。可能很多人出現肛周瘙癢的症狀會懷疑,是不是得了痔瘡?那麼,引起肛周瘙癢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呢?出現這樣的症狀如何處理?學起來,不用再尷尬了。肛周瘙癢的常見原因有哪些?1.肛腸疾病任何肛腸疾病都可能誘發或加劇肛周瘙癢,肛腸疾病是引起肛周瘙癢的最重要原因。75%的肛周瘙癢患者患有肛腸疾病,其中以痔瘡(20%,包括內痔和外痔)和肛裂(12%)最為常見,其他原因包括肛腸腫瘤。肛腸腫瘤主要包括直腸癌(11%)、肛門癌(6%)、腺瘤性息肉(4%)和結腸癌(2%)。相對少見的原因還有肛瘺、直腸脫垂、潰瘍性結腸炎、功能性腸病等。2.局部刺激局部刺激是引起肛周瘙癢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源於排泄物(糞便)溢出、滲漏污染肛周皮膚或肛周潮濕等。糞便污染可能是顯而易見或深藏不露的,但足以引起瘙癢。此外,咖啡、酒精和辛辣食物等飲食因素也會導致肛門溢液。一般而言,出現肛周潮濕的患者常常會過度清潔肛周區域,包括在洗澡時用力擦洗、在排便後大量使用濕巾。這些方法可能導致局部創傷,後者將進一步加重局部刺激。3.感染引起肛周瘙癢的病原體涉及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各種微生物,其中包括喜愛潮濕或多汗環境的念珠菌(10~15%)。這種真菌感染的目標人群包括肥胖者、老年人、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腫瘤、移植後、長期使用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製劑)和長期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念珠菌感染也與緊身衣褲有關。兒童肛周瘙癢的最常見原因是蟯蟲病。蟯蟲是一種易於通過糞口傳播的強傳染性腸道寄生蟲,兒童的感染率很高,尤其是托兒所的幼兒。引起肛周瘙癢的其他常見非性傳播疾病包括疥瘡、帶狀皰疹、A組β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菌等。此外,肛周瘙癢是尖銳濕疣、扁平濕疣、單純皰疹、衣原體感染、梅毒、淋病等許多性傳播疾病的症狀。4.皮膚疾病肛周瘙癢也可由許多皮膚病引起,包括接觸性皮炎、銀屑病、濕疹或特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多形紅斑、脂溢性皮炎、扁平苔蘚等。兒童肛周瘙癢也常由肛周皮膚病引起,其中,尿布性皮炎是尚未學會括約肌控制的嬰兒常見的肛周瘙癢性皮膚病。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是清潔劑和治療用藥(包括乳霜、肥皂、濕巾、麻醉劑、衛生紙染料和其他局部製劑)中的化學物質致敏而導致紅斑、鱗屑和水泡的形成。濕疹或特應性皮炎是由過敏反應導致的皮膚乾燥、鱗屑、紅斑或抓痕,洗衣粉和常用於肛周皮膚的局部外用乳霜等許多化合物均可成為致病的刺激物。5.系統性疾病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等代謝性疾病、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或D缺乏等營養性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病、肝病(高膽紅素血症)、腎病(尿毒症)等系統性疾病均可導致肛周瘙癢。6.特發性原因特發性肛周瘙癢是指肛周瘙癢的具體原因難以明確。糞便污染、肛周潮濕、不當清潔和各種非特異性的致病因素可能是肛周瘙癢的誘因。含咖啡因的飲料、酒精、奶製品、花生、辛辣調料、柑橘、葡萄、番茄和巧克力等食物可能與特發性肛周瘙癢有關,其原因在於這些食物可引起肛門括約肌的壓力降低、肛門反射過度以及未消化的食物刺激肛周皮膚。儘管目前尚無證據提示某些衣物和布料與肛周瘙癢存在因果關係,但高溫和汗液會加劇瘙癢。此外,焦慮、抑鬱、壓力等精神心理因素以及某些藥物也可能與肛周瘙癢有關。如何處理肛周瘙癢?1.對因治療關鍵在於對因治療,因此及時就診明確病因和遵循醫生的醫囑用藥非常重要,切勿因有難言之隱而諱疾忌醫。2.注意飲食盡量避免可能引起肛周瘙癢的誘因。一般措施包括在飲食上盡可能減少咖啡、茶、可樂、巧克力、柑橘、西紅柿和乳製品等食物的攝入。通過高纖維飲食或通便藥防治便秘和治療慢性腹瀉。3.合理清潔大便後可用白色無味的普通衛生紙擦拭肛門口,但要避免用力擦拭,必要時可用溫水浸濕的棉棒代替紙巾或含酒精濕巾進行清潔。還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潤膚劑,避免使用除臭劑、香水、消毒劑等易引起刺激和過敏的產品。對於無其他明確病因者,急性瘙癢發作(尤其是夜間)常常是糞便溢出的標誌,此時即時清潔是最有效的方法。清洗會陰部時可用浴盆或用淋浴噴頭,且最好採用蹲位,這樣有助於洗掉肛管中殘留的糞便;盡量減少使用肥皂清潔肛周,運動後洗澡時可用合成皂代替普通肥皂。4.勤換內褲為了避免過度出汗,首選寬鬆的棉質內褲,而不要選擇粗製的合成緊身衣,並勤換內褲。對於每天需要靜坐幾小時的人群,可使用透氣的坐墊。最後,要警惕“肛周瘙癢-撓痒-皮膚損傷-瘙癢加重”的惡性循環。為了避免夜間撓痒時撓傷,建議剪短指甲。(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0-19 科別.感染科
板橋榮民之家驚傳整棟遭隔離 新北衛生局釋疑
新北市板橋榮譽國民之家傳出整棟大樓遭隔離訊息,有民眾擔心是不是當中有住戶遭感染新冠肺炎,引發一陣恐慌;新北市衛生局回應,板橋榮民之家並無住戶得到新冠肺炎,會傳出這樣的訊息應是有5名住戶從8月開始陸續得到疥瘡,其中3名已康復,另外尚未康復的2名患者分別住在1樓及3樓,榮民之家暫停2人所在之樓層的訪客探視及相關社交活動,但並無整棟隔離一事。衛生局表示,疥瘡確診個案後,便立刻將2名患者安排至單人病房隔離,避免疫情傳播,待康復後再解除隔離。衛生局指出,機構擔心外來訪客會將病毒帶至榮民之家,所以目前暫停開放1樓及3樓的訪客探視及相關社交活動,同時也派員採取預防性投藥,落實環境清潔及相關感染管理措施。
-
2020-09-30 科別.皮膚
癢到不行以為過敏!指縫驚見「蟲穴道」才發現是疥瘡
許多皮膚病都會讓人很癢,「疥瘡」更是讓你全身癢透、傳染力極高,連醫護人員聽到都不禁要往後退的一種皮膚疾病。有醫師分享一病例指出,孩童全身癢初期以為過敏,後來才發現是「疥瘡」,更在孩童指縫找到「蟲穴道」,令人頭皮發麻。大部份皮膚病不是紅腫痛,就是很癢,小兒科「柚子醫師」陳木榮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個「癢到不行」的疥瘡病例。一位母親帶其1歲小孩就診,孩子全身癢到東抓西抓,一開始醫師認為是過敏,開了抗過敏的藥給他吃,結果一周後回診,孩子更紅更癢。醫師仔細觀察,後來在他的手指指縫發現紅紅小小的點,驚覺應是疥蟲鑽進表皮的「蟲穴道」,開了藥膏藥水,並提醒媽媽回去要幫孩子每個隙縫都要塗,包括肛門縫都不能放過。而孩子在擦了二周的藥之後就好得差不多了,不過再過一個星期,果然家中的爸爸、媽媽、姊姊都被傳染了。疥瘡是由疥蟲引起,經由皮膚接觸、人傳人的疾病,傳染性極高,因此群聚的團體生活者,例如軍隊、安養中心、護理之家等是高風險族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游懿聖醫師指出,疥蟲會在人體皮膚打洞、鑽到人的皮膚裡面,靠吃我們的皮膚組織維生,因為疥蟲本身以及他的卵、排泄物,會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因而造成奇癢無比的紅疹。疥蟲不會跳、不會飛,只會爬,爬行的速度一分鐘大約爬兩公分,因此如果只有短暫的握手,被傳染的機率不高。少部份的疥瘡可以經由間接接觸而傳染,患者身上疥蟲的皮屑如果掉在床單、枕套這些布料上,有可能會因此而間接傳染給下一個接觸的人。游懿聖醫師指出,疥瘡治療並不難,不論是外用或是口服,一二周持續用藥很快會好。難在環境消毒。家中如果有一個人確定診斷是疥瘡,家中成員無論有沒有症狀,都會建議預防性擦藥,家中的衣物、床單、枕套,也會建議用熱水浸泡(超過60度,持續十分鐘);無法用熱水浸泡的衣物或用品,則用塑膠袋包封好,放在炎熱乾燥的地方曬兩週,並且減少家中雜物堆積,地板、桌面、椅面可以用稀釋的漂白水擦拭。
-
2020-05-12 新聞.長期照護
養護中心疥瘡急診11例 北市議員痛批:未通報
台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傳疥瘡病例,市議員李慶元表示,疥瘡屬法定其他類傳染病,須依法通報,然而兆如既未通報,護理紀錄沒記載,事後紀錄也沒補寫。對此,台北市社會局表示,日前帶醫師突襲兆如,當場發現一例疥瘡個案,已勒令隔離,將請衛生局進行疫調,未來將加強聯合稽查。社會局長劉志光昨天早上赴台北市議會工作報告,議員李慶元指出,日前接獲民眾陳情,一位兆如養護部住民今年三月送醫後發現疥瘡,但該住民僅在兆如、萬芳醫院間來回,質疑兆如照護品質不足,巡檢醫師不作為。李慶元也提到,去年至今,兆如住民至萬芳醫院急診個案,共發現11起疥瘡個案。突襲當場查到1例 勒令隔離衛福部今年1月已將「疥瘡」列入人口密集機構傳染病通報項目,李慶元表示,今年初陸續發生的疥瘡個案,兆如仍沒有通報,事後補記也沒做。劉志光表示,日前已組織聯合稽查小組,前天率隊帶醫師突襲兆如養護部,在243位住民中,當場檢出一例疥瘡案例,已下令隔離治療。傳染病通報部分,劉志光表示,醫院要通報衛生局,而個案從醫院離開回機構後,機構也必須要通報,觀察傳染源是否已根除。目前已會同衛生單位處理,未來將加強聯合稽查,稽查細節會在專案報告中提出。對此,兆如安養護中心發聲明表示,議員指稱疥瘡個案過去均無疥瘡診斷,直到三月下旬入院才檢出,兆如強調中心並非醫療機構,日前也已配合衛生局調查,昨日下午將持續採檢安養部100餘位住民,以及機構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