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醫聲.醫聲要聞
搜尋
用藥安全
共找到
139
筆 文章
-
-
2025-11-21 醫聲.醫聲要聞
抗生素保衛戰/石崇良:對抗缺藥國安危機,學名藥、區域合作成解方
關於抗生素議題,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抗生素是基本用藥,更是涉及國安及全球議題,從抗生素著手進行把關,是很好的起點,並從品質的確保、供應的韌性、使用的管理及市場價格的管理等四個方面來看;首先,品質確保方面,目前依食藥署的做法沒有問題,藥品管理除了核准上市、查驗登記、展延機制外,最重要的是「後市場監測」。石崇良說,「後市場監測」將分為三段進行,包括醫院內部應建藥品品質管理機制,院方須對開立的藥品負責;其次,食藥署將建立有如傳染病定點通報模式的系統,選定管控藥品成效較佳的數家醫院,互相成為夥伴關係及哨兵點,協助食藥署進行藥品監測,以「見微知著」立即得知藥品品質有無異常,及時通報食藥署介入處理,「如此才能打到痛點」。第二階段強化建立醫院用藥安全的勿評鑑標準,包括藥品儲存、庫房管理等,以確保病人安全。,第三階段是建立藥廠紀錄,目前已請健保署著手建立紀錄,盤點不時傳出缺藥的藥廠,了解其內部機制是否出現問題,有無落實企業責任,並納入往後藥價核定的信賴積分及考量因素。「在供應的韌性方面,原藥料確實是一大問題。」石崇良說,即便一直鼓勵藥廠生產原料藥,但台灣市場小,原料藥不可能只供應台灣,但若是由國營事業生產原料藥,也十分困難。因此,應積極建立區域合作,這就十分重要,選擇信任的盟友互相合作,「你來做幾批、我來做幾批」,大家互相交換。石崇良指出,如南韓一直發展「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將各種醫藥品的外包生產服務,從藥物、疫苗到醫材全都涵蓋在內,而日本則是積極製造學名藥,台灣應與日、韓合作,目前食藥署長姜至剛積極進行國際聯繫,就是希望過國際合作,確保原料藥穩定供應。因製造原料藥屬於高汙染產業,如美國、歐盟等先進國家都不願意做,這是所有開發國家所面臨的問題。藥品供應韌性也需多元供應、多元使用,因而推動獎勵學名藥政策,避免原廠藥寡占市場,避免原廠藥藥廠不供應時,一時叫不到貨,一定要多元供應,如抗生素應在每一代、每一線用藥都有好幾種品項,以確保安全庫存的調度,增加供應的韌性。目前藥品調度已在進行修法,往後可由國家介入調度。至於使用的管理,石崇良說,抗生素應要適當的使用、不濫用,自去年開始於大醫院導入抗生素使用及院內感染管制計畫,當發現藥品品質不一時加強通報,未來將擴展至小醫院及基層醫療院所。最後是,市場價格的管理方面,石崇良說,政府不會介入藥品市場價格,但應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必須是「獎優汰劣」,因此,藥價核定上,針對國採用國內生產的原料藥,或國內安全性臨床試驗獲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且增列於仿單上,及最早向主管機關為P4專利聲明且獲准核發藥品許可證的學名藥,只要符合這三項條件之一,未來健保核價任一皆可加算10%。在藥價差的管理,石崇良說,第一,若藥價低到一個很奇怪的價格,藥價差太過異常,就應加強檢驗與查廠,觀察藥品品質是否出現異常,其次,給予藥價差限制,如抗生素屬關鍵用藥可以先做,當藥價差超過幾個百分比以上,健保可能要回收給付的藥費,讓劣幣不會以低成本讓醫院採購,這是醫院管理者要注意的事情。石崇良說,藥品韌性是國安議題,衛福部十分重視,目前會由食藥署主導成立一個小組進行管理。
-
2025-11-20 焦點.元氣新聞
全台突破1萬家 社區藥局不只賣藥將助力銀髮照護
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全台藥局數量已突破萬間,比超商分店數量還多!民眾走到巷子口幾乎就有一家藥局,感冒、過敏、皮膚瘙癢、喉嚨發炎等輕微病痛,在社區藥局都能解決。2025年是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第一年,平均每5人就有1人年滿65歲,慢性病與心血管疾病也有年輕化趨勢。中華亞健康協會常務理事吳天誠表示,社區藥局將持續整合健康管理資源,成為多元健康照顧站,除了藥物諮詢,還提供慢性病管理、健康促進活動。「社區藥局就是社區的好鄰居!」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率先領軍600位藥師,從社區健康公益起跑,推進在地社區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而藥局也逐漸跳脫舊有模式,連結銀髮長照,開創新服務與新商模;在高齡浪潮下,藥局更可以連結長照服務,為銀髮族提供各項服務。尹岱智說,藥師除了原有的藥事照顧與用藥安全的執業與教育以外,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健康促進的照護,尹岱智率領公會積極地與台北市衛生局和相關團體合作,例如癌症篩檢、戒菸防毒、失智症教育等,提供即時的健康照顧服務。迎向高齡浪潮趨勢,社區藥局將化身預防醫學據點,打造連貫式藥事照顧,讓醫療更貼近生活。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林憶君表示,上任後的目標有三大方向,包括提升藥師專業價值、保障藥師的權益及職業環境的改善,還會強化教育、國際交流等。林憶君說,衛福部食藥署、藥師公會全聯會攜手建置「藥品供應監測系統」,目前溝通管道順暢。但是缺藥問題,有健保藥價太低的隱憂,例如廠商製造的藥已經高於健保價,當然就會選擇退出台灣市場。全聯會將協助民眾接受學名藥,在用藥安全上擔任專業照護角色。林憶君強調,會積極發揮藥師的力量,團結全國藥師,以「藥師專業領航、藥界權益保障、健康永續發展」為核心方向。同時呼應中華亞健康協會攜手台北市藥師公會啟動串聯資源,推動全民健康,讓更多年輕人認識亞健康的觀念,並從日常生活中做好健康管理。
-
2025-11-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吃藥也會肝損傷?9種傷肝藥品一次看 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吃藥也會肝損傷?「藥品肝損傷」是常見的藥害之一,不僅造成病人傷害,也可能引發醫療爭議;但是透過肝功能檢查及追蹤,早期發現肝損傷徵兆,進而接受治療,有助於保障肝臟健康,避免嚴重藥害發生。民眾在用藥期間若有吃不下、全身虛弱、疲倦、噁心及茶色尿等症狀,可能是肝損傷的警訊,建議就醫檢查。食藥署提醒,民眾應遵循醫囑與藥品標示用藥,注意用藥期間身體反應;醫療人員則應在用藥前審慎評估藥品風險及效益,讓病人了解藥品肝損傷的可能症狀,並在用藥期間檢查追蹤肝功能,以保障用藥安全。9種肝損傷藥品許多民眾擔心吃藥會傷肝而卻步,其實只要正確用藥,大多數藥物都是安全的,少數有傷肝疑慮的藥物,則可監測肝功能,及早發現肝臟受損。根據「藥害救濟統計資料」,常見造成肝損傷的藥品包括:抗結核藥:立放黴素(Rifampin)、異煙肼(Isoniazid)、吡𠯤醯胺(Pyrazinamide)、乙胺丁醇(Ethambutol)、利福布汀(Rifabutin)、利福噴丁(Rifapentine)抗黴菌藥:特比奈芬(Terbinafine)抗生素:複方新諾明(Co-trimoxazole)抗癲癇藥:丙戊酸(Valproate)降尿酸藥:別嘌醇(Allopurinol)降血脂藥: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非諾貝特(Fenofibrate)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依托考昔(Etoricoxib)抗甲狀腺藥:甲巰咪唑(Methimazole)抗發炎和抗風濕藥: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疲倦噁心、茶色尿快就醫目前,有超過6成的肝膽疾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大多罹患多重慢性疾病,服用藥品繁雜,容易發生藥品交互作用,造成肝損傷。民眾在用藥期間若有食慾不振、全身虛弱、疲倦、噁心及茶色尿等症狀,可能是肝損傷警訊,應儘速就醫檢查。食藥署呼籲,使用藥品是效益與風險的衡量,不要因為害怕藥品副作用而不敢用藥,以免延誤了治療時程。只要謹慎用藥,注意藥品副作用發生的可能,同時謹記「生病找醫師,用藥問藥師」,隨時與醫療人員保持好的聯絡,醫病雙方共同守護用藥安全。許多民眾擔心吃藥會傷肝而卻步,其實只要遵照醫囑服用藥品,且配合定期回診追蹤,就能共同守護用藥安全。(圖片來源:食藥署)【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見此】
-
2025-11-10 焦點.食安拉警報
雞蛋芬普尼超標!禽畜禁藥 雞農:可能環境用藥汙染
彰化一處畜牧場驗出芬普尼超標雞蛋,粗估十五萬顆蛋受影響,已經緊急通知業者端回收下架。雞農表示,由於芬普尼已經是禽畜禁藥,最有可能是用於環境用藥時,或是農民防治作物害蟲時某個環節讓飼料不慎受到汙染所致。彰化縣衛生局表示,未在飼料驗出芬普尼,將再釐清是否環境用藥有問題。為確保畜禽產品的用藥安全,農委會(現農業部)自二○一七年起已將芬普尼列為雞蛋及雞肉中藥物殘留監測的常規檢驗項目,芬普尼農藥粒劑用於防治入侵紅火蟻、水稻及玉米害蟲;一般環境用藥方面,主要防治蟑螂、螞蟻的餌劑,民眾可直接購買使用;另核准作為犬貓身上的扁虱、跳蚤和蜱蟲防治使用,但嚴禁作為人類食用的飼養禽畜中使用。台灣優良蛋品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石崇表示,芬普尼一般用在環境防蚊蟲,芬普尼以前是噴在雞的身上除蟲,一般畜牧場都在郊外蚊蟲較多,可能環境用藥時不慎汙染到飼料,但應進一步釐清超標原因。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副理事長林漢章表示,雞場現在的除蟲都使用飼料添加的許可藥物,都是安全的,芬普尼已經不得使用禽畜身上,因此可先排除雞隻本身的使用,應該是環境用藥的環節被汙染,也有可能農民種蔬菜時用於防治害蟲不慎汙染飼料所致。有雞農指出,上次芬普尼雞蛋事件讓雞農受到很大衝擊,不太可能再將芬普尼用於雞隻身上,不排除其他動物如鳥等,接觸到環境使用的含芬普尼成分藥物再接觸到禽舍飼料導致。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長蔡孟裕表示,目前環境衛生用藥和農藥仍有含芬普尼成分產品,但已規定不得用在禽畜,環境部會和彰化縣環保局了解這次驗出芬普尼超標的可能原因。
-
2025-11-07 焦點.用藥停看聽
用藥錯誤恐加速失能!藥師揭「5大地雷用藥習慣」,不按時服藥最常見
隨著年齡增加,長輩往往伴隨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然而,用藥安全不僅是長者需要了解,家屬與照顧者也必須熟悉相關知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陳俊延提醒,若用藥不當,可能導致跌倒、認知功能下降、腎功能惡化等問題,反而加速失能的發生。預防失能不只靠復健 正確用藥同樣關鍵陳俊藥師延強調,預防與延緩失能,不僅依靠復健與營養,正確用藥同樣關鍵。長照2.0自106年1月實施至今已邁入第8年,政策重點已從後端照護轉向強化前端預防與整合服務。此外,也提醒民眾多關心長輩在肌力、認知、營養、口腔、視力聽力、情緒等面向的健康。1. 多重用藥的風險 許多長輩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需要使用多科醫師開立的藥物。這可能造成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或劑量過高等情形。建議:病情穩定時,至少每半年回診一次,讓醫師進行疾病評估,並由藥師協助檢視整體用藥。2. 需注意的藥物類別某些藥物若使用不當,會增加跌倒或失能風險:● 鎮靜安眠藥、抗焦慮藥:可能引起頭暈、嗜睡、注意力下降。● 降血壓藥:劑量過高易導致低血壓,引起暈眩、跌倒。● 降血糖藥:尤其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若劑量控制不佳,容易造成低血糖,導致昏厥或意識不清。● 止痛藥:部分藥物可能影響腸胃或意識狀態,需謹慎使用。3. 留意腎功能與肝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腎臟與肝臟代謝能力下降,藥物容易在體內累積,增加副作用風險。建議:若長輩有腎臟功能減退或肝功能異常,應依檢驗數值調整劑量,並由醫師評估。4. 避免自行停藥或亂加藥部分長輩擔心副作用,可能自行減藥、停藥,甚至聽信偏方,導致病情控制不佳。建議:任何藥物調整都應先與醫師或藥師討論,不可自行更改。5. 建立正確用藥習慣● 按時服藥:有助藥效穩定,也可減少遺漏。● 使用輔助工具:照顧者可利用藥盒或用藥提醒APP,協助長輩記錄服藥情形。但需注意,有些藥品容易受潮或變質,事先分裝前可先諮詢藥師是否適合。● 觀察身體變化:若出現頭暈、步態不穩、意識混亂、食慾不振等狀況,應立即記錄並告知醫療團隊。【延伸閱讀】藥師解析為何長期睡眠不足「傷肝」 3種「亂吃藥」行為也可能致肝損傷不只酒駕!藥師示警「藥駕」同樣危險 9類藥物要小心【本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6276】
-
2025-11-07 焦點.用藥停看聽
台大北護智慧藥局再升級 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啟用
台大北護分院「智慧藥局」再升級!引進最新「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昨天正式啟用,可以分擔藥師工作量、提升用藥安全。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慢性病醫療需求持續增加,而藥師普遍不足、工作負荷大,全力推動藥局自動化作業,讓藥師能有更多時間發揮專長。醫院藥師普遍存在人力不足問題,北護分院曾面臨夜診沒有藥師的窘境,近期已填補缺口。詹鼎正指出,為了提升調劑效率與確保用藥安全,醫院導入德國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不僅是邁進新世代智慧藥局的第一步,也是台大醫療體系第一家啟用與醫學中心同級設備。「自動化不只是設備導入,而是一場智慧醫療轉型,讓藥品、藥師與病人透過科技連結起來。以人工智慧提升效率,以及調配藥劑的正確率。」詹鼎正強調,過去藥劑調配主要靠人力,如今使用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設備後,可以減少藥師重複性的工作,讓藥師有更多時間專注於處方評估及用藥指導。台大北護分院藥劑組組長彭思瑋表示,導入自動化不僅改善內部流程,電腦可以記錄放了幾盒藥、用了多少量,可精準調劑,大幅提高藥物調劑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減少人為錯誤並確保病人用藥安全。彭思瑋指出,有了這台機器,估計減少20%的作業時間,以前藥師需用手去抓取藥盒,現在藥品會自動掉到檯子上,只要拿一次就好,不用再跑來跑去取藥,非常方便。目前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只使用了4成功能,主要用在60多種盒裝藥,未來錠劑、片裝等其他形式的藥品也會進入自動化系統,將成為完全自動化的醫院。
-
2025-10-28 養生.健康瘦身
整理包/瘦瘦針是減重神器?種類、價格、適用族群和副作用一次看
近年「瘦瘦針」成為熱門減重話題,許多人被廣告吸引、也有人擔心副作用與安全性。到底瘦瘦針的成分是什麼?真的能讓人變瘦嗎?使用上有哪些風險?誰又適合使用瘦瘦針呢?誰又不適合呢?瘦瘦針是什麼?「瘦瘦針」(又稱瘦瘦筆、減重針)是一種以腸泌素(Incretin)為基礎的注射型藥物,最初被開發用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這類藥物能模擬人體自然分泌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和GIP(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透過作用於中樞神經與腸胃道,達到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改善血糖控制等效果,從而幫助減重。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三種主要成分包括:Liraglutide(利拉魯肽),商品名善纖達(Saxenda),為每日注射型藥物;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商品名胰妥讚(Ozempic)、週纖達(Wegovy),採每週注射方式;兩者均為美國FDA核准、並經台灣衛福部核准可用於治療特定疾病的處方藥。另外,今年(2025)6月經食藥署核准的猛健樂(Mounjaro),成分為Tirzepatide(替瑞肽),同樣為每週注射,具GLP-1與GIP雙重機轉,同時作用於這兩種腸泌素受體,透過結合GLP-1和GIP各自的機制,產生更強的血糖控制和減重效果,目前台灣已核准用於糖尿病控制及體重管理。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瘦瘦針屬於處方用藥,並非一般美容針劑或保健產品。使用前應由醫師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進行完整評估,治療期間也須定期追蹤體重、血糖與肝腎功能,以確保安全與療效。切勿透過非醫療管道購買或自行注射,以免因劑量錯誤或藥物來源不明導致嚴重副作用。瘦瘦針如何幫助減重?瘦瘦針的主要作用機制是模擬腸道荷爾蒙GLP-1(部分藥物同時作用於GIP),在多個層面影響能量代謝與食慾控制,像是抑制食慾中樞,降低大腦飢餓訊號,減少進食量。延緩胃排空,讓飽足感維持更久,進食頻率自然下降。穩定血糖、改善代謝,促進胰島素分泌並降低升糖素,減少能量囤積。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2021)研究,使用Semaglutide每週注射68週後,受試者平均體重下降14.9%,且多數伴隨血糖、血脂明顯改善。瘦瘦針常見種類與差異目前臨床上常見的瘦瘦針主要可分為三種成分,各自擁有不同的注射頻率與藥理特性。Liraglutide(利拉魯肽):最早核准用於減重的腸泌素類藥物,商品名為善纖達(Saxenda),屬於每日注射的短效型藥物。它的特點是能較快抑制食慾與延緩胃排空,因此在初期的體重控制上效果明顯,不過由於需要每天注射,對使用者的生活規律要求較高。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的長效型成分,商品名包括胰妥讚(Ozempic)、週纖達(Wegovy)。該藥物每週注射一次即可維持穩定濃度,研究指出其平均減重效果在多項臨床試驗中最為顯著。除了降低食慾外,也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與血糖控制。Tirzepatide(替瑞肽):新一代的雙重腸泌素藥物,商品名猛健樂(Mounjaro),兼具GLP-1與GIP兩種受體作用機轉。這項雙效設計能更有效促進代謝、改善胰島素分泌,並在臨床研究中展現出優於傳統GLP-1單效藥物的減重成效。整體而言,不同藥物在劑量設計、注射頻率、作用持續時間與副作用耐受性上各有差異,適合的藥物種類需由醫師根據個人健康狀況、生活型態與治療目標進行評估後決定。誰適合施打瘦瘦針?並非所有想瘦的人都能使用「瘦瘦針」。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與《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發表的研究指出,醫師通常會建議以下族群可考慮使用GLP-1類減重注射劑(如 Semaglutide、Tirzepatide):1. BMI≥30的肥胖患者2. BMI≥27且合併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等代謝疾病者3. 嘗試控制飲食與運動6個月以上、減重效果有限者研究顯示,這些族群在醫師監督下使用瘦瘦針,平均可減重10%~20%,同時改善血糖與膽固醇等代謝指標。另外,治療前也會進行血液檢查,評估血糖、肝腎功能與甲狀腺指數,確保用藥安全。但研究也指出,如果有以下情況需避免或經嚴格評估後才可使用,像是懷孕(哺乳中)的女性、有甲狀腺髓質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第二型(MEN2)家族病史者、曾罹患胰臟炎或嚴重腸胃疾病者,以及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最後還有對藥物成分過敏者,都需要經過嚴格評估後才可施打。瘦瘦針常見副作用與應對方式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臨床試驗資料指出,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腸胃道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脹與便秘。約70%~80%使用者在初期有輕中度不適,通常於1~2週內緩解。其他偶發反應包括頭暈、倦怠感、注射部位輕微紅腫,以及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血糖偏低。醫師建議在初期採「低劑量、逐步遞增」方式,餐食少量多餐,避免高油、高糖、高咖啡因飲食。若出現持續劇烈腹痛、黃疸或明顯脫水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胰臟功能。停藥後會復胖嗎?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指出,停用Semaglutide後,若未持續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維持生活型態,約有三分之二的體重會在一年內回升。專家表示,瘦瘦針可作為減重「起步助力」,但長期維持仍仰賴生活方式管理。因此,治療完後,維持均衡飲食,攝取低油、低糖、高纖飲食;再來,規律運動,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以上,並建立規律作息。最後,每3至6個月定期回診追蹤數據,觀察血糖與體重變化。瘦瘦針的價格與療程目前在台灣,瘦瘦針仍屬於自費治療項目。依據2025年市場統計,各品牌價格略有差異,其中Saxenda每盒(含5筆劑量)約為新台幣15,000至20,000元;而Ozempic、Wegovy、Mounjaro等每週注射型藥物,則每支約為7,000至10,000元不等。一般完整療程多建議持續3至6個月,總費用約介於新台幣60,000至100,000元,實際費用會依個人劑量與診所方案不同。而醫師也會依據治療過程中的體重變化、代謝數據與副作用反應,逐步調整劑量與療程長度,並在達到穩定階段時評估是否可停藥或改以生活方式維持體重。醫師提醒:瘦瘦針不是魔法針「瘦瘦針」確實可協助調節食慾與改善代謝,但效果建立在醫療監督與健康習慣配合之下。美國肥胖醫學會(Obesity Society)也指出,肥胖是慢性疾病,GLP-1類藥物應與生活型態調整並行,才能達長期效果。若一味依賴注射而忽略飲食與運動,不僅復胖機率高,也可能帶來腸胃與代謝風險。因此在使用瘦瘦針前,應先評估身體狀況、了解藥物特性,並與醫師討論完整的減重計畫,讓「變瘦」同時也更健康。本文內容僅供健康資訊參考,無法取代專業診斷與治療。若有減重或用藥需求,請務必諮詢合格醫師或營養師,依個人狀況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
2025-10-17 醫聲.Podcast
🎧|醫護加薪21%止血潮 這家醫院留人才不手軟
面對不分季節而來的強風暴雨,已是地球暖化造成的日常之一,醫療產業作為耗能大戶也需跟上永續的行列。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在元氣醫聲Podcast中分享,如何透過溫室氣體盤查及認證、引進瓦斯發電機熱電共生系統、培養氣候與健康管理師、推動廢棄物循環經濟、綠色採購、安全藥品、宣導員工蔬食日及大眾運輸通勤日等策略,將永續作為落實到醫院營運中。新光醫院也將護理人員薪資在兩年間增加21%,起薪達五萬以上,期望友善環境讓新血注入。🎧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極端氣候如花蓮堰塞湖事件、氣溫升高造成的不只是天災傷害,更會影響人類的健康,從節能減碳到永續健康都是救地球的方法。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台灣醫療機構的碳排放總量佔全國的4.6%,不僅高出全球平均值4.4%,所有醫療機構的加總量,比高鐵和台鐵一年排放的碳排量還要大。醫院為何比高鐵還耗能?從碳盤查揭開真相為此衛福部推動醫療機構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作為減排的開始。洪子仁解釋,溫室氣體盤查就像減重前了解體重一樣,目的是計算出醫院在特定範疇內一年的碳排總量,方便後續定減碳目標。而新光醫院碳排放主要來源50%來自於電力使用,他指出,在醫院整體耗電量的前三名依序是:空調、電燈及電梯。為何醫院耗電量大?洪子仁分析,由於醫院需24小時不斷電運作、開刀房、加護病房及大型醫療設備,如MRI磁振造影、CT電腦斷層,為了使細菌無法生存、基於感控或設備保護原則,需常年維持在18至20度的低溫環境,都使醫療機構成為用電大戶。醫療永續全面啟動:能源管理、氣候與健康管理師、藥物回收了解醫院碳排問題後,新光醫院便設立九大策略。降低龐大的電力消耗是醫院的核心任務,洪子仁說明,建立瓦斯發電機,透過天然氣發電,取代部分台電電力,降低碳排係數較高的電力依賴。傳統冷氣和燈具改用變頻式冷氣、LED燈,加上導入節電裝置,降低用電度數。不只是能源管理,更要培養永續人才。洪子仁舉例,新光醫院培育台灣第一批「氣候與健康永續管理師」,這些管理師接受30小時的密集課程,涵蓋氣候變遷、國際協議、碳盤查定義,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合作辦理專班,考試合格後取得證照。目前新光醫院有30位同仁取得證照,來自醫師、護理師、醫技人員及行政人員,擔任「種子教師」在各部門推動淨零碳排工作。對一般員工,則推動每月一次的「蔬食日」和「大眾運輸通勤日無車日」,鼓勵員工吃蔬食,減少肉類消耗、搭大眾交通工具或騎腳踏車,減少開車的碳排。醫院同時也製造龐大的廢棄物。洪子仁舉例說明,過去洗腎室的塑膠管線被當作生物性廢棄物,現在則可以分類回收再利用。另外,許多長輩容易出現重複看診和重複用藥的現象,洪子仁表示,新光醫院設有「用藥安全與藥物回收」小組,目的是宣導民眾,應將未使用完的藥物帶回醫院交由藥劑部人員回收,不鼓勵民眾在家丟棄藥物,以減少對環境的傷害。讓年輕人願意回到醫療第一線人才留任也是企業永續經營中的重要一環。洪子仁分享,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的離職潮,曾讓全國醫療機構的病床降載比例攀上高峰。為了改善醫護人力不足的狀況,隨著健保總額的增加、醫院財務韌性提升,新光醫院在兩年間,將護理人員調薪約21%,輪三班護理師的起薪已調高至五萬元以上。長遠來看,還必須營造友善工作職場,例如運用AI協助降低工作量,讓年輕人看見,護理人員的環境、薪資都改善了。洪子仁語重心長地說,期望年輕世代選擇志向時能願意投入醫療的第一線來工作。「近零碳排的路上少不了你我」。洪子仁坦言,醫療機構在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大面向中最弱的環節是「環境保護」,面對挑戰,醫院需高度重視降低電力耗用、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和循環經濟等工作。洪子仁小檔案現職:新光醫院吳火獅紀念醫院行政副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經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諮詢委員衛生福利部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委員台北市政府醫療衛生組市政顧問學歷: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蔡怡真主持人:蔡怡真音訊剪輯:楊政腳本撰寫:蔡怡真音訊錄製:陳慶安特別感謝:新光醫院吳火獅紀念醫院
-
2025-10-08 焦點.元氣新聞
不是減量就好! 兒童用藥亂吃會恐引發肝功能失調
3歲的小恩有咳嗽、流鼻水症狀,爸媽帶去看診,醫師開立幼兒藥物,並叮囑依照藥袋指示服用。半夜小恩咳得厲害,媽媽一時心急把成人感冒藥切半,餵給小恩半片。翌日一早,爸爸見小恩咳嗽還沒完全好轉,又餵食兒童感冒糖漿,導致孩子因重複用藥而出現昏昏欲睡、走路不穩等副作用。國泰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勇全表示,兒童用藥需經過專業醫師進行完整的評估與診斷,以「精準劑量」為最重要的準則,絕對不是成人的用藥減量。而且有些藥物並不適合小朋友服用,例如成人的止咳糖漿,當中的「可待因」成分可能造成呼吸緩慢、呼吸困難等嚴重副作用,只限於成人使用。陳勇全指出,兒童的肝腎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藥物的吸收、代謝、排除的反應與成人不同,如果代謝不了就會產生毒性,損害肝臟腎臟。而且,小朋友比較不會表達服藥後的不適,常不易發覺藥物過量使用的副作用,診間常見危急狀況需安排心電圖、肝功能檢測與生命徵象監測。除了用藥劑量,陳勇全說,小朋友抗拒吃藥是大人的頭痛問題,有些家長會自行將藥丸磨成粉,或是加入奶粉中。藥品磨粉可能影響安定性及穩定性,且容易發生藥物交互汙染。藥品加入奶粉中餵食,若沒喝完有藥的奶,可能未攝取足夠劑量,也會影響療效。「成人藥減半就是兒童劑量」是最常見的迷思,或是孩子症狀未立即明顯改善,便自行搭配藥物。其他錯誤兒童用藥方式還包括過度退燒、見症狀好轉遂自行停用抗生素或過敏藥、沒吃完的藥留待下次吃或一有發燒就要馬上吃藥退燒等等。兒童用藥安全需要醫護及家屬雙重把關,才能守護孩子健康,建議家長可以掌握幾個重點,包括領藥時逐一核對確認藥袋、劑量與成分,把孩子正在服用藥物與成分列成清單,由於不同藥品可能含有相同成分,請務必詢問醫師或藥師,避免混用複方。陳勇全強調,兒童用藥安全不只是醫師或藥師的責任,照顧者也要依照醫囑指示,絕對避免將成人藥物減量給兒童服用。國泰醫院響應衛福部今年病人安全周「兒童安康 醫同守護」、「孕產安全 你我共守」主題,舉辦病安系列活動,期以強化院內病安文化,提升民眾醫療識能。
-
2025-09-24 焦點.元氣新聞
中藥大廠驚爆非法製藥 港香蘭晚間聲明道歉:全面停工回收
本土中藥大廠港香蘭在衛福部稽查被發現,不但在未獲許可的非GMP區域製造產品,甚至批號紀錄造假,涉嫌多項重大違規,形同在做偽藥,立即下令全線停工,共有16項藥品必須全面回收,直到重新勘驗合格才准復工。港香蘭藥廠晚間發表聲明,承擔責任、全面停工回收、啟動GMP改善計畫。港香蘭聲明全文如下:針對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近期公告本公司對於 GMP 稽查中發現的缺失,深表遺憾,並向主管機關與社會大眾致歉。特此向社會各界鄭重說明:一、全面配合主管機關本公司已依主管機關指示,立即將16項產品(不限批號)全面啟動下架回收,並暫停所有製造作業。所有處置均依規定執行,並持續與主管機關保持密切溝通,確保過程公開透明。二、確保產品品質與用藥安全目前市售產品均經檢驗合格,品質無虞,民眾可安心使用。本公司將進一步強化品管制度,全面提升檢驗標準,讓藥品安全更加嚴謹可靠。三、啟動全面改善計畫針對本次事件,本公司已展開以下改善措施:製程與紀錄檢討:全面檢視生產流程與文件管理。原料與檢驗制度強化:提升進料與品檢標準。環境與作業流程優化:確保符合GMP要求。內控與稽核制度重建:建立更嚴格的內部監督機制。港香蘭藥廠總經理蔡家安表示,對於此次疏失,深感歉意並承擔全責,已責成全體同仁立即投入專案改善,從生產環境、品管流程到內部稽核,全面強化制度,杜絕同類情形再次發生。將以最高標準自我要求,守護民眾健康安全。港香蘭藥廠承諾,將持續落實各項改善措施,並定期向主管機關報告進度。對於此次事件造成的疑慮與困擾,本公司再次表達最誠摯的歉意,並懇請社會各界持續監督。台南市衛生局表示,針對衛生福利部發布港香蘭疑涉製造偽藥案,與該部查該廠於非核准場所製造藥品,已移請台南地檢署偵辦,全案進入司法程序。衛生福利部責令業者全面停止製造作業,衛生局也已命業者全面回收不合格藥品,以維護民眾用藥安全,倘有民眾購買附件藥品,勿再服用。衛生局說明,依藥事法規定製造藥物應先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申請查驗登記,經核准發給藥品許可證之後,始得製造。藥物製造工廠需符合藥物優良製造準則(GMP)之規定,並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檢查合格,取得藥物製造許可後始得製造。未經核准擅自製造的藥品屬偽藥,依藥事法規定製造偽藥者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億元以下罰金;明知為偽藥而販賣者則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之刑責。為維護民眾權益,衛生局將持續不定期執行跨局處聯合稽查,並與檢警調等單位攜手合作,共同為市民用藥安全把關。
-
2025-08-25 名人.精華區
黃金舜/養生卻適得其反…中藥材管理制度應改革
台灣得益於深厚的中藥文化底蘊,國人多中西藥併用,平時也以藥食兩用中藥材泡茶、料理養生,但目前絕大多數中藥材進口自中國,難以控管產地土壤及種植過程,為確保品質及正確性,溯源及進口流程的監督管理,至關重要。近日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針對市售枸杞抽檢,所有樣品均驗出重金屬鎘與鉛,更有部分驗出二氧化硫,雖食藥署澄清並未超標,仍顯示藥食兩用中藥材規範未盡完善;消基會則公布市售陳皮、黃耆、苦杏仁及五加皮等中藥材基源鑑別結果,個別取樣十件樣品,黃耆有7件疑似紅耆,五加皮8件疑為香加皮。改革可從4方向著手消費者團體公布的中藥材議題,分別為中藥材品質及正確性,顯示我國中藥材進口監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強。中藥材管理事涉衛福部中醫藥司及食藥署,兩機關責無旁貸,應彙整相關資源,系統性地由源頭解決相關問題,建議由以下方向著手:一、增加我國中藥材自給率:中藥是藥品,屬重要戰備物資之一,我國中藥材絕大多數進口自中國,除難以源頭管制品質,若中國管制中藥材出口,勢必對我中醫藥產業及國人健康造成危機。目前部分中藥材來自新疆,由於中國在該地區的人權侵害行為,已有許多國家及企業聲明譴責並抵制產自新疆的棉花。我國以人權國家自許,也應考量產品來源是否涉及危害人權侵害行為。增加中藥材自給率或分散中藥材來源,以國安或人權議題觀點,對我國中醫藥產業品質及韌性至關重要。二、落實產銷履歷及溯源管理:我國近年多次爆發食安議題,政府透過「食安五環」等建立由源頭至產品端的監督機制,加重黑心廠商責任、並鼓勵全民參與監督。中藥材可借鑒此政策經驗,讓中藥材能有完整的履歷及溯源機制,且中藥材與國人用藥安全密切相關,對違法黑心廠商的行政及刑事責任,亦應研議完整、相當之處罰。三、加強邊境檢驗與市場不定期稽查:中藥材大多為進口,邊境查驗也是重要關卡,一旦失守使不合規定產品流入市面,恐難追蹤流向;另外針對市場稽查,也應適度增加頻率及次數。四、對藥食兩用中藥材,研議食品用乾品異常物質殘留基準:消保會檢驗枸杞事件,由於對包含枸杞在內的部分藥食兩用中藥材相關基準有不同規定,引發爭議。食品中藥材另訂規定若為中藥用途,依衛福部「中藥材農藥殘留限量基準」規定;若為食品用途,部分項目依衛福部105年1月14日衛部中字第1051860028號令,異常物質限量基準及檢驗方法比照食安法規定,但目前對該類項目僅有鮮果產品基準,產生本次爭議。食藥署澄清相關產品重金屬等並未超標,但藥食兩用中藥材用途不同,應另行訂定食品用乾品異常物質殘留基準。衛福部中醫藥司及食藥署應正視民間團體提出的檢驗結果,負起相關責任,研擬政策,加強中藥材監督、管理制度,守護國人安全。
-
2025-08-18 焦點.元氣新聞
打造溫暖照護網 高齡友善 從嘉出發
民國100年起跑,成為全國高齡友善示範城市。「阿伯,你呷飽未?」、「姊姊,妳這個動作,做得真標準!」位於嘉義市的「全台首座樂齡健康訓練場」,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與充滿愛心的志工對著參加課程的長輩噓寒問暖,除了運用專業能力協助長輩多運動,以提升體力、活力,有時也會說笑話、逗長輩開心,談到這樣的場景,以及所有團隊成員付出的努力,嘉義市市長黃敏惠的語氣,充滿溫暖與肯定。「高齡社會,來得非常快,幸好我們團隊在民國100年就開始做準備,打造高齡友善環境。」說到嘉義市成為高齡友善城市的源起,被嘉義市民暱稱為「勇媽」市長的黃敏惠分享,這所有政策推動的起心動念,主要是看見市民、長輩需求,早在民國100年,嘉義市便率先推動政策,並成為全國高齡友善示範城市,同時,在愛爾蘭都柏林所舉辦的「WHO第一屆高齡友善城市國際研討會」上,也參與創始儀式、宣示簽名會,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網絡30個發起城市之一。27項整合服務到宅,盼長輩「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同長」。從過去到現在,嘉義市陸續推動居家營養服務、社區醫師往診服務、藥師用藥安全到府訪視、交通接送服務與沐浴車到宅服務、新增預防走失GPS定位器補助、推行「守護嘉憶人」資訊系統、新增長者智慧觀測服務等計畫,到113年,更新增「憶嘉人」創新計畫,以全人連續性照護角度提供27項高效率、高品質、多功能整合性長照服務,全方位守護高齡長者、長者家人與每一位有照護需求的市民。以上述全台首座樂齡健康訓練場建置為例,黃敏惠表示,很希望所有長輩都能「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同長」,因此特別師法芬蘭老人遊樂園精神,在108年建造這座樂齡健康訓練場,由物理治療師陪伴長輩正確、安心運動。109年,嘉義市更推動全台首創「馬兒撫慰長輩」活動。長輩「不用到郊外,在住家附近就可以騎馬,很多長輩都非常喜歡。」她高齡88歲的母親也曾開心與馬匹互動,樂在其中。黃惠敏指出,嘉義市的優勢在於擁有「剛剛好」的城市規模,居住環境不擁擠,加上高素質人口、優質醫療團隊等,皆有利於打造、推動創新政策,對高齡產業是很好的場域,可以快速修正、驗證服務。並從「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不老」等八大面向著手,每項環節環環相扣,進一步提升長輩的「腦力、體力與社會力」。市府團隊變身失智友善天使,打造有溫度的高齡社會。對於失智長輩、家庭的照護,嘉義市府團隊也推行多項失智友善政策,像打造輕薄、短小、攜帶方便,且兼具「身分辨識」、「定位打卡」功能的防走失載具,並放入長輩平時信仰的平安符或放十字架的小囊當中,增加長輩配戴意願,而家人便可以透過手機App等,追蹤長輩行蹤。在嘉義市,目前已有1315人使用這款防走失載具,這項創新計畫也榮獲「109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高齡友善城市創新獎」與「110年第4屆政府服務獎-數位創新加值獎項」的肯定。黃敏惠強調,在嘉義市政府,所有市府人員都是「失智友善天使」,也是「有溫度的戰鬥團隊」,透過與醫療團隊的合作,讓所有團隊成員從認識失智症到宣導,並落實於生活。除了公部門,失智友善觀念也擴及到社區、金融機構、店家與警察局等各個層面,形成全社會友善網絡,讓失智者能在更友善的環境生活,家人也會更安心。嘉義市政府 廣告
-
2025-08-14 焦點.元氣新聞
王鴻薇關注公文處理!食藥署長道歉並強化內部規範!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昨(13)日指出,她8月1日為監督政府預算,向各部會索取標案相關資料,但8月6日上午,衛福部內部有人將相關公文拍照後,並搭配嘲諷言論,發布至Threads社群平台。對此,衛福部也迅速對該員進行懲處。立法院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今邀集衛福部、經濟部,針對「美國針對進口藥品、原料藥課稅對我國產業造成影響」進行專案報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姜至剛於會前受訪指出,「對於同仁有這樣的行為,非常的遺憾,應該要進一步道歉。」姜至剛說,第一時間了解事情後,立即啟動政風調查,以最快時間記過處分、調離現職,並在署內進行教育訓練,強調「這是我們絕對不允許的行為」。他補充,確保藥品採購與管理流程透明,是維護民眾用藥安全的重要基礎。王鴻薇昨表示,衛福部於13日發函回應,經查證後確認,該社群帳號確為食品藥物管理署員工所持有,該員工的行為違反行政院文書處理手冊第69點。她說,「這樣的行為,我們絕對不會容忍,更不會因為這樣,就影響我監督的力道。當然我也肯定衛福部的迅速處理,絕不徇私」。
-
2025-05-23 焦點.元氣新聞
藥局興起文青風 仿古設計賣中藥 藥師把關確保安全
不見紙尿褲、衛生紙、洗髮精等民生物品,走進台北市北投區漢藥局,氛圍、擺設與一般藥局截然不同,櫃臺放著「烏梅八鮮果」、「純漢方聞(蚊)香隨身袋」,後面櫥櫃採仿古設計,宛如傳統中藥鋪,上面還寫著「 安南油桂」、「朱廣膽麝」、「皇漢補品」等字樣。最近幾年國內藥局興起一股復古風、文青風,愈來愈多的年輕藥師賦予西藥局不一樣的風貌,漢藥局藥師黃祥益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中醫、中藥,幾乎不碰西藥,卻念起了藥學系,考取藥師執照,先在醫院工作,在自立門戶時,想來一點不一樣的,成立了中西複合藥局,為了讓社區民眾記憶深刻,取名為「漢藥局」。黃祥益說,在就讀藥學系時,就經常被家裡長輩問著中藥問題,例如,農民曆後面的食物相剋是真的嗎?哪些中藥不可以同時服用等,這讓他深刻體會到中藥也是藥物,身為藥師,一定也得懂得中藥學理,才能協助民眾解決問題,提供全方位服務。成立迄今,這家中西藥局受到社區居民肯定,在營收占比上,中藥高於西藥,占了六成之多,黃祥益指出,這跟預期中的數字相似,既然取名為「漢」藥局,當然鎖定習慣中藥的客群,但消費者平均年齡偏高,最近正想著如何讓年輕世代也能喜歡中藥。北部另一家中西藥局則採文青風設計,櫃台陳列著一罐罐中藥材,最上面寫著「元亨利貞」、「貞吉觀頤」等幾個大字,仿古裝潢,配合木質地板,空間乾淨明亮,不同於一般藥局擁擠陳設。「身體是不會區分中藥、西藥,只要有效治療,就是好的藥品。」該家藥局藥師說,自己開立這家藥局的目的,就是希望讓更多社區民眾瞭解中藥,接觸中藥,習慣中藥,而他熟悉西藥及中藥藥理,當然可以提供民眾最正確的用藥訊息。例如,時下不少短影音博主所力推的養生中藥,常與西藥抗凝血劑產生交互作用。此外,在方劑中的配方有各自的配伍目的,不是每一個單味成分(如薑黃、蛇床子、荊芥)均都適合任何人可大劑量單獨服用。有些中藥材只能是配角,當不上主角,一旦單獨且大劑量地服用,就可能吃出問題。該藥師說,在藥局創立之初,內心確實惶恐,擔心附近居民無法接受另類風格的藥局,但開店幾年後,成果出乎意料,目前中藥占比竟高達九成,不少民眾常來串門子,提出「這中藥該如何服用?可以跟西藥一起吃嗎?」等疑問。近幾年來,中西藥局營運模式逐漸獲得肯定,黃祥益預估,類似藥局將成為常態,民眾接受度愈來愈高,有助於推廣中藥。此外,只要被認定為藥品,都應由專業藥師調劑處理,在藥師的嚴格把關下,一定能確保民眾用藥安全。
-
2025-05-23 焦點.元氣新聞
四度抗議318「藥事法」解釋令 全國藥師為何齊聲怒吼?
「抗議踐踏法律、 踐踏專業」、「醫療專業不能開後門!」、「醫療專業不能走回頭路!」,為了抗議衛福部3月18日發布「藥事法」解釋令,藥師公會全聯會於5月22日至衛福部抗議,送出「龍袍」,暗虧衛福部長邱泰源有如土皇帝,罔顧專業、擅自更動法令。衛福部於3月18日發布「藥事法」解釋令,具有中藥或生藥等相關背景者需修滿35學分專業課程,涵蓋藥材鑑定、炮製加工與儲存管理、藥理基礎、法規認識及經營實務等5大領域,並完成一年以上實務歷練者,可依法申請登記經營中藥販賣業。依法經營中藥販賣業。此解釋令一出,藥師群情激奮,強烈反彈,認為此舉不僅延長「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原定的日落條款,更嚴重危害國人用藥安全。為此,藥師公會全聯會展開一連串動作,期盼國人瞭解該項「藥事法」解釋令一旦上路,對於國人健康的衝擊。4月22日 藥師公會全聯會至衛福部門口抗議理事長黃金舜話說得相當重,提醒賴清德總統,衛福部長邱泰源、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這2人為最無能的搞怪兩兄弟,「腦袋裝大便」、「公然違法」,為不適任官員,應該下台負責。」黃金舜強調,藥師公會不是反對中藥,而是反對繞過專業監管、違法掏空法治的政策,《藥事法》不是裝飾品,行政命令更不是特赦令。5月4日藥師公會全聯會至凱道抗議超過五千名藥師、藥學系學生,以及藥界代表在總統府前面高喊「捍衛專業,絕不退讓」,黃金舜表示,只要是藥品就是藥師的專業,不容許非藥師管理,藥師公會絕不退讓。黃金舜表示,這道解釋令不僅是為違法者開後門,更嚴重侵害中醫師的診療權、藥師的調劑權,將全民健康置於無專業保障的風險之中;上週和前衛福部長陳時中會面,陳時中解釋2019年《藥事法》103條是落日條款,前部長都證明是「落日」,但現任衛福部長邱泰源上任後,卻變成「新生」條款。「沒有藥師的中藥,你敢吃嗎?」黃金舜說,這項命令讓買藥像買菜一樣輕率,無視人民的用藥安全。如果是食品,例如,四物飲、養肝茶,由商人經營,藥界並無反對理由,但若製成藥品,當然需要專業人員嚴格把關。「站出來絕對是忍無可忍」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說,藥師同時也是民眾,必須站出來為民眾發聲,六成民眾習慣中藥併用西藥,沒有通過專業國考的非專業中藥販售人員負責中藥,漠視國人用藥安全。除了藥師之外,眾多藥學系學生參與抗議活動,學生表示,若專業制度可以被行政命令任意改寫,讓人對未來職涯與專業價值感到極度不安與恐懼,努力學習五、六年,不想成為一個可以被取代的影子。5月12日藥師公會全聯會至地檢署按鈴提告理事長黃金舜率領幹部到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衛福部長邱泰源、中醫藥司長蘇奕彰兩人涉嫌圖謀部分無藥事人員資格,欲從事中藥販賣業之人之利益,涉及「刑法」第131條,及「貪汙治罪條例」第6條第1項第4款之圖利罪嫌,正式提告。藥師公會委任律師唐嘉瑜表示,邱泰源身為衛福部部長、蘇奕彰為中醫藥司司長,兩人明知這項「解釋令」違反法令,卻一意孤行,繼續推動,導致不具專業藥師資格的人可取得中藥販賣資格的不法利益,建請檢方依法查辦。黃金舜表示,之前連著兩次公開表達意見,但邱泰源、蘇奕彰等態度卻是「鐵板一塊」,未接到衛福部任何回應,泰源、蘇奕彰好像當「皇帝」,「朕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一介草民干我何事。」,藥師公會忍無可忍、沒有退路,才到地檢署提告。5月22日衛福部門口快閃抗議「像皇帝一樣昏庸,邱泰源下台!」藥師公會全聯會代表至衛福部抗議,並以「送龍袍」凸顯衛福部長邱泰源有如皇帝,罔顧專業,擅自更動法令,讓原本應保障全民健康的制度,成為潛藏風險的根源。「我們要比氣長,看是部長先下台,還是藥師先倒下。」黃金舜說,在史上最昏庸的衛福部長邱泰源帶領下,做出思考不清的政策,擱置民眾用藥安全,應該要下台。為了守護用藥安全,絕不能退讓,如衛福部再不釋出善意、溝通討論,將繼續抗爭到底,藥品安全攸關劑量正確、藥材辨識、合理「配伍」(將兩味或兩味以上藥物進行組合),藥師公會全聯會要求衛福部撤回318違法解釋令,未即時修正落日條款,將形同默許未經專業訓練者進入藥品市場,讓錯誤用藥風險直達民眾手中,後果不堪設想。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表示,賴清德總統就職週年,總統提出健康台灣,深獲國人認同,但維護民眾健康不應該開後門、走回頭路,推翻已經落日的條款,衛福部此舉是踐踏專業踐踏法律。藥師公會全聯會四次公開抗議 衛福部堅持原意盡管藥師公會全聯會接連四次公開抗議,並按鈴提告,直接點名部長應該下台,以示負責。邱泰源表示,每個人都有發表不同聲音的權利,站在國家發展的角度,不管是西藥或中藥,都留在台灣發展,醫療才能有韌性。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指出,民主社會尊重各界不同意見,以及法治社會的表達權利,衛福部依法行政,這2年多來,多次與中醫、中藥、藥師、消基會等代表開會溝通討論,最後才頒布「衛部中字第1141860113號解釋令」符合行政流程,所做決策合乎法律。蘇奕彰說,這個案子耗時2年多時間與各界溝通,仍有人覺得不滿意,即便是中醫藥產業界也認為,被過度壓制,導致產業萎縮。就衛福部立場,不會考量單一團體,而是以對整個國家社會最好方向來思考。蘇奕彰強調,解釋令並非特權開放,而是讓「中藥回歸專業、制度走向現代」,中藥材需在特定場域販售,相關人員要有採製及炮製的專業知識;中藥房從進貨來源就會仔細把關、正確存放、謹慎用藥。考慮場域問題及專業分工架構,頒布318解釋令,而新的解釋令並未涉及藥師的調劑權問題,也未削弱藥師的專業。藥師為何怒吼?數字會說話,衛福部堅持「藥事法」解釋令的理由成立嗎?一、全台中藥行逐漸沒落,從1萬5000多家迄今僅剩7000餘家,依此速度,預估10年內不到3000家,數字背後真正的意義?「中藥行並不是凋零,而是轉型。」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說,102年至112年,聘請藥師或藥劑生的中藥行增加368家,中醫診所增加了646家,兼營中藥的藥局增加了1792家。衛福部不應再以「中藥行凋零」為由大開後門,中藥行凋零並不代表中藥產業沒落。此外,自102至112年全國中醫診所數由3548家成長至4194 家,成長率為18.2%;執業中醫師人數則從由5970人成長至7883人,成長率為達32%。醫院及診所之中醫科診療科別數更達4337家,較102年增加682家,成長率為18.7%。所有數據均清楚顯示,中藥產業從傳統零售轉型為以中醫診所與藥事專業為核心的現代經營型態,政府無需放寬法規來「搶救」市場。二、衛福部希望透過「藥事法」解釋令讓傳統中藥行永續傳承,這說法合理嗎?「中藥行家數減少,自然淘汰是件好事」前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不管是中藥行、藥局,都應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西藥房也是如使,如果無法取得社區居民的青睞,也可能面臨關門。如果以經驗傳承為由,讓傳統中藥行獲得保障,對於藥局、診所來說,是否也能比照辦理,讓基層診所、社區藥局也能永遠經營下去,父死子繼。三、中藥行沒落,係遭藥師打壓?張文靜說,從大數據看來,中藥行確實沒落,但這與科學中藥日愈精進,獲得民眾肯定有關,與藥師並無關連。順天堂、振昌、港香蘭等多家知名中藥廠商取得藥品PIC/S GMP認證,大量製造科學中藥,品質優良,且比照西藥,在外包裝上明確註明批號、製造日期,當然得到眾多患者認同。相較之下,傳統中藥行製作小量中藥複方,現場抓藥、製作,看似新鮮,但民眾無從知道中藥原料生產、製作日期。此外,中藥行負責人憑著經驗製藥,缺乏嚴謹的科學化製作流程。若說中藥式微,健保總額也應負起部分責任,調查顯示,近六成民眾接受西醫治療,三成多嘗試中醫合併西醫,但在健保醫療費用申報統計報表上,受限於健保給付點值限制,西醫、中醫給付醫療費用卻不成比率。112年西醫門診申報件數為3億397萬件,醫療費用為5385億點,平均每件醫療費用1772點,在平均點值方面,西醫基層0.924元、醫院0.95元。相較之下,中醫門診申報件數4409萬件,醫療費用343億點,平均每件醫療費用778點,平均點值僅0.87元。四、藥學系學生僅修36個中藥學分,能取代傳統中藥材師傅?張文靜表示,與中藥相關的學分雖只有36個,但藥師養成過程中,必須學習生物學、生理學、臨床藥物、中西藥物併用等基礎學分,足以承擔民眾用藥風險,大幅降低中藥西藥的交互作用。漢藥局藥師黃祥益指出,36個學分看似不多,但其他許多學分與中藥息息相關,例如,免疫學、植物學,奠定紮實的理論及學識基礎,常有消費者拿著西藥、中藥、保健食品至藥局詢問「這些一起吃沒關係吧」,只要是取得證照的藥師們一定能為中藥安全把關。五、為確保民眾用藥安全 中藥行應聘用藥師我國於2016年1月6日公布施行《驗光人員法》,眼鏡行業者需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合法為民眾提供驗光服務。如不具驗光人員資格,擅自執行驗光業務者,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張文靜指出,《驗光人員法》上路後,確實保障民眾配戴眼鏡的權益,目前所有眼鏡行均聘用驗光師,建議中藥行也應比照辦理,所有中藥行均應聘用專業藥師,才能確保用藥權益及安全。張文靜表示,四物湯、當歸湯等傳統中藥已被認定食品,須遵守現行食藥署法規,始能上架販售,消費者可至賣場安心購買。至於被認定為藥品的中藥,更應嚴格被規範,依照藥品法行事,才能確保民眾用藥安全。
-
2025-04-14 名人.精華區
事後避孕藥應改指示用藥?黃金舜:落實婦女權益 台灣不應落人後
近期,台灣社會對於緊急事後避孕藥轉類事宜,再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身為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我認為無論基於國家健康政策、用藥安全或婦女權益,都應該儘速落實早在2015年通過之將緊急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藥物之決議。緊急事後避孕藥無須處方箋為國際共識,據歐洲緊急避孕聯盟(European Consortium for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ECEC)今年1月發表「緊急事後避孕藥的重複使用」:重複使用緊急事後避孕藥是安全且有效的,不應限制婦女取得該藥品。緊急事後避孕藥較懷孕更為安全,且優於完全不採取任何避孕措施。在同一月經週期內緊急事後避孕藥有特殊考量。可見使婦女得以自由取得該藥,為世界先進醫藥國家潮流,我國於2016年公告轉類為指示藥配套措施的左炔諾孕酮(Levonorgestrel),已有88個國家列為指示藥,我國則屬於仍列為處方藥的35個國家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更於2024年發布「世界衛生組織對自我照護的建議─使緊急事後避孕藥無須處方箋即可取得」,將緊急事後避孕藥無須處方箋即可取得的重要性,納入自我照護(Self-Care)範疇,以及「是否應允許緊急事後避孕藥(ECPs)無需醫師處方即可取得?」指引,強烈建議,應使緊急事後避孕藥無須處方箋即可取得。執政者應有足夠勇氣與承擔我認為執政者應有足夠的勇氣與承擔,推動國家政策朝正確方向前進;同時,身為長年於社區藥局服務的執業藥師,我建議相關配套措施可參考世界藥學會(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Federation, FIP)與前述ECEC和國際婦產科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24年共同發布的「依據科學證據與人權角度發放緊急事後避孕藥:藥師的角色」,除贊同前述ECEC及WHO觀點,更提及藥師角色及提供緊急事後避孕藥配套措施如下:.確保緊急事後避孕藥隨時有存貨,提高可及性。.向婦女告知各種緊急避孕方式之資訊。.若法規允許,以貼紙等形式標明「緊急避孕友善藥局」。.確保隱私與保密性,例如設立諮詢空間,避免使有購買需求者感到不適。.協助婦女選擇合適避孕方式,另為有需要的婦女提供如性傳染病篩檢、性侵害支援服務、家暴援助或墮胎之資訊或轉介。.如婦女有需求,應使用多種語言工具協助提供緊急避孕相關資訊。前述多個國際組織聲明,顯見對婦女能無須經處方取得緊急事後避孕藥,國際醫藥界已有共識,WHO前述文件更提及部分研究證實,提高緊急事後避孕藥之可近性,能降低年輕婦女(19歲以下)的墮胎率。臺灣婦女權益保障的未竟之路今年2月,美國民主倡議與研究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公布的全球自由度報告(Freedom in the World 2025),在滿分100分中,台灣獲得94分,為亞洲地區榜眼。據2024年報告,2023年爆發的「MeToo運動(MeToo movement)」,促使同年7月性別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治法、性別平等教育法等「性平三法修正案」三讀,並於隔年3月8日婦女節全面施行,此為我國在2023年1月「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等性暴力犯罪等「四法聯防」修正後,台灣在制度上對於人權保障的另一重大里程碑。然而,在婦女遭受性暴力等犯罪時,除了遭受身心靈重大打擊,更需要面對意外懷孕風險,在實務案例上,有許多被害人第一時間並非選擇對外求助,而有「覺得自己很髒」等負面想法,有時也難以顧及非預期懷孕風險,甚至有嘗試民間偏方試圖避孕,卻對身體造成更嚴重傷害等情形。去年,我曾兩次投書,主張緊急事後避孕藥轉類係為落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EDAW)」中第12條第1項、第16條e款等,對婦女生育權保障,亦有婦女團體分別於2016、2024年二次調查,皆顯示七成民眾支持緊急事後避孕藥轉類指示藥。我也期待,在民間已有共識的情形下,執政者切莫因部分團體反對,使臺灣婦女權益保障的未竟之路停滯不前。
-
2025-02-19 焦點.長期照護
老年人最怕跌!3步驟預防,練「起坐動作」訓練肌力
「我爸又跌倒了!」林先生照顧有喝酒習慣的七旬父親,林父偶爾反應緩慢而跌倒。某日撞到頭確診為「硬腦膜下出血」,臥床多日肌肉流失,不良於行。台灣高齡照護暨教育協會理事長、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肌肉停止活動後就會開始流失,臥床一天掉1%至2%,臥床10天約減少1公斤體重。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460萬人。據衛福部統計,「跌倒」是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每10萬人26.4人),像台泥前董事長辜成允、知名藝人馬如風、丁強、作家司馬中原等都因跌倒辭世,如何有效預防長者跌倒,已是超高齡社會的關鍵課題。12位長者 就有1人跌倒就醫老人家最怕跌,平均每6位長者中就有1人曾經跌倒,每12位長者中有1人因跌倒就醫。張家銘指出,老年人跌倒的就醫比率低,大多是有傷才就診,但僅解決傷口問題,沒有找出跌倒的原因並改善,反覆跌倒容易造成髖關節或脊椎骨折,容易失能、甚至死亡。張家銘說,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包括姿勢性低血壓、疾病用藥、家中環境及肌力不足,有些長者因半夜尿失禁而滑倒。必須找出問題對症下藥,若家中長輩出現行走遲緩和起身、爬樓梯困難等症狀時,應就醫師診斷,評估是否罹患肌少症,或其他聽力、視力退化。中強度運動 每周至少150分鐘台灣生活復能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鍾孟修表示,長者跌倒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包含身體功能退化、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障礙、多重藥物使用、心理狀態等;外在因素則是環境、不當輔具、天冷反應慢、不合腳或摩擦力不夠的鞋子等,都容易讓身體失去平衡不慎受傷。建議每周應從事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即使上了年紀也要持續運動,並適當補充營養。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指出,65歲以上老人,85%至少有一項慢性病,血糖、血壓過高可能造成眩暈不適,長者用藥問題也是引發跌倒的原因之一。因此長者務必要做好慢性病管理,定期測量追蹤血壓、血糖及血脂數值變化,以預防併發症。國健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 WHO)提出的長者整合式照護(ICOPE)指引,對65歲以上的長者所進行的「認知、行動、營養、聽力、視力、憂鬱」六大面向的整合性評估,可及早發現長者的跌倒風險。魏璽倫提醒,長者跌倒的風險與生理、環境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可從「防跌三步驟」著手:防跌三步驟1.充足營養、規律運動:平時須注意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必要時諮詢社區營養師。此外,定期運動,增強肌力的訓練,提升長者日常獨立活動功能。2.慢性病管理:若三高控制不佳,數值過高可能造成眩暈不適,身體失去平衡;疾病也會造成衰弱、身體功能下降。3.用藥安全:就診時請醫師協助評估用藥,避免藥物交互作用,例如鎮靜安眠用藥、降血壓藥、肌肉鬆弛劑等。練「起坐」動作訓練核心及臀腿肌力對於肌力不足或曾經跌倒的人,鍾孟修建議,可進行「起坐」動作訓練核心及臀腿肌力,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早晚各做20組,可以提升腰力、腳力,減少跌倒狀況發生。
-
2025-02-19 焦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吃了還是沒效,先搞懂「痛的種類」!藥師公開6關鍵,教你精準止痛
根據健保署統計,2023年健保給付最多的藥品就是止痛藥,使用人次高達898萬,顯示止痛藥已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藥品。不過,許多人也擔心經常服用止痛藥是否會成癮,甚至產生依賴性。此外,許多人對止痛藥有各種疑問,例如「胃痛時可以吃止痛藥嗎?」、「止痛藥搭配咖啡真的能增強效果嗎?」這些說法是否正確?本集特別邀請蘇柏名藥師,為大家深入解析止痛藥的正確使用方式,幫助民眾避開迷思,確保用藥安全。國人愛吃止痛藥!常吃會成癮?台灣人使用止痛藥的比例高,約四成的人都有使用經驗,可能與台灣人普遍容易感到身體不適有關,因此家中常備止痛藥已成為常態。特別是疫情後,普拿疼更幾乎成為必備藥品。此外,許多長者習慣將綜合感冒糖漿當作日常保健品,一次儲備大量並每天飲用。然而,這類藥品的建議用量其實有限,但部分長者卻因為稍有不適就服用,甚至誤以為能「萬能治百病」,導致過量攝取的情況時有所聞。長期頻繁使用止痛藥可能會造成耐受性,導致藥效逐漸降低。當真正出現需要止痛的情況時,原本的劑量可能已無法有效緩解疼痛,進而影響後續處置。因此提醒,不同的疼痛可能代表不同的病因,過度依賴止痛藥可能掩蓋潛在健康問題,甚至導致誤診。因此,應避免自行囤積止痛藥,並在身體不適時,諮詢專業以獲得正確治療。吃藥還是痛?藥師教1招精準止痛許多人在感到疼痛時,習慣自行購買止痛藥,但其實不同的疼痛原因,需要對應不同的藥物。 一般體感性疼痛:如頭痛、經痛等,常見的止痛藥如普拿疼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通常能有效緩解。 神經性疼痛:如三叉神經痛,則需要特定的抗癲癇藥物,普通止痛藥並無效果。同樣地,若是腹痛,也需先判斷是否由腸胃問題引起,例如腸絞痛、便秘、或胃酸過多,才能選擇適合的藥物,而不是一概服用止痛藥。關鍵在於「對症下藥」,但這並不代表每個人都需要自行診斷。醫師或藥師會透過詳細的問診,找出疼痛的真正原因,例如「痛感的位置、持續時間、痛的特質」等。若民眾能夠準確描述自己的症狀,就能幫助專業人員更快給出適當的建議。止痛藥水、顆粒、錠劑效果有差?止痛藥的劑型多樣,包括藥水、錠劑和膠囊等,各有不同的吸收速度與效果。「藥水劑型」因為已經溶解,進入腸道後能直接吸收,因此見效最快,吸收率也較高,特別適合小朋友或需要快速止痛的情況。然而,藥水開封後保存期限較短,且攜帶不便,因此較少作為日常備用藥物。相較之下,「錠劑」因需經過胃部溶解再進入腸道吸收,藥效發揮較慢,但成本低、保存容易,適合作為長期備用。「顆粒或粉末劑型」則介於兩者之間,吸收率優於錠劑,但成本較高。選擇適合的止痛藥型態,應根據使用情境、需求與方便性來決定,而非單純以吸收速度為唯一標準。止痛藥過期效果變差還能吃嗎?止痛藥過期後,藥效確實會逐漸降低。藥品在有效期限內能保持穩定濃度,但過期後,藥效會隨時間遞減,並非立即失去作用。不過,雖然主成分可能仍有一定效果,藥物中的賦形劑(如澱粉、乳糖)可能因潮濕或變質而影響藥品的品質。特別是某些藥物過期後可能產生細菌或其他化學變化,服用後反而增加健康風險。因此,雖然部分過期藥仍可能有效,但為了安全起見,建議避免服用,並定期檢查與清理家中藥品,確保使用的是有效且安全的藥物。止痛藥長效型 vs 短效型哪個好?長效型與短效型止痛藥各有優勢,應根據疼痛類型與需求選擇。如果是偏頭痛、經痛等短暫性疼痛,短效型止痛藥能迅速發揮作用,短時間內緩解不適。但對於關節炎或術後疼痛等長期疼痛,長效型止痛藥能穩定維持止痛效果,減少頻繁服藥的不便。有時候,可能會採取「短效+長效」的搭配策略,例如用長效藥物控制大部分疼痛,再用短效藥物針對突發不適補強。因此,服用止痛藥時,應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用藥方式,而非自行斷藥或依賴他人經驗,以確保止痛效果與安全性。加強止痛!止痛藥配1款咖啡效果更好?市售的加強型止痛藥並非單純增加主成分劑量,而是常額外添加「脫水咖啡因」,其作用在於影響中樞神經,幫助減少疼痛感,提高止痛效果。因此,有些人會好奇:既然咖啡因能增強止痛效果,是否可以直接搭配咖啡來服用止痛藥,達到類似效果?其實,止痛藥與咖啡並無交互作用,因此一起服用是可行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咖啡種類時應避免加入牛奶,因為乳製品可能影響部分藥物(如抗生素)的吸收效果,進而影響療效。若要搭配咖啡,建議選擇單純的「黑咖啡」,避免拿鐵或卡布奇諾,以降低可能的影響。不過,從安全角度來看,服藥時最好的選擇仍是搭配足夠的水,以確保藥物能夠順利吸收並發揮最佳效果。延伸閱讀: 牙周病就是慢性發炎的徵兆!日本醫師公開:刷牙時多做一件事,打造強韌牙齦,細菌不入侵
-
2025-01-21 焦點.元氣新聞
濕冷天氣開了除濕機 醫師警告:這樣做一定會出事
冬季早晚溫差大,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許多人就醫後服用藥物仍咳嗽不止。醫師表示,低溫和空氣流通不佳的環境,更有利於滋生與傳播病菌。除了接種疫苗、做好保暖與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也建議使用空氣清淨機時,應避免設定不當的溫度與濕度,否則將使呼吸道黏膜水分流失,更易引發不適症狀。聯安診所胸腔內科醫師蔡哲龍表示,主要由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低溫和空氣流通不佳的環境下,更有利於滋生與傳播病菌,而有氣喘或慢性阻塞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或抵抗力較弱的族群,容易因為遭病原體入侵,加重喘鳴、咳嗽症狀,甚至併發肺炎住院。許多人習慣在寒冷的冬季,在室內使用除濕機保持乾燥,但過度乾燥的空氣會使呼吸道黏膜水分流失,降低保護功能,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與感染病菌,進而引發呼吸道不適症狀。蔡哲龍說,適當的溫濕度是保護呼吸道理想的環境,也就是攝氏24至28度、濕度50至65%。蔡哲龍提醒,咳嗽若超過8周以上,代表慢性咳嗽,需要透過X光等,進一步釐清肺功能問題,但若無異常,也可考慮鼻咽內視鏡與胃鏡,發現是否有其他身體病灶。許多民眾自行購買成藥舒緩感冒症狀,若使用成藥後未見緩解,甚至加重症狀,應盡快就醫。蔡哲龍說,慢性病患者、孕婦及兒童等族群,使用任何藥物前更應諮詢專業醫師,以確保用藥安全與有效性。預防冬天的呼吸道疾病,可從4個面向著手:1.接種疫苗:據衛福部統計,疫苗對流感的保護力平均可達30%至80%,由於流感病毒容易突變,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讓長者、幼童及慢性病患者,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及重症機率。另外,蔡哲龍提醒,新冠病毒持續演變,宜接種最新的新冠疫苗,也可考慮肺炎鏈球菌疫苗、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與百日咳疫苗。2.避免溫差劇烈變化:蔡哲龍建議,要在冬季保持呼吸道健康,在於避免溫差劇烈變化,減少呼吸道因為冷熱變化收縮痙攣,因此可選擇保暖透氣的衣物,並採用洋蔥式穿法,進入室內時可適當調整衣物以適應環境溫度,此外,也要切記適時配戴口罩與勤洗手,避免飛沫與接觸傳染性疾病。3.維持良好室內空氣品質環境:冬季常待在室內,但密閉環境中空氣不流通,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蔡哲龍建議,除了室內空氣保持流通,也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改善空氣品質,而適宜的室溫,對維持舒適的呼吸道環境十分重要,可將溫度設定於25度,濕度60%,並適當飲水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4.增強免疫力的生活習慣:想要預防呼吸道疾病,除了正常作息、充足睡眠,仍要持續運動。針對飲食,蔡哲龍建議,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D、E與鋅的食物,提升身體的防禦能力。
-
2025-01-15 焦點.元氣新聞
9大專業人員信任度調查 藥師信任度逾7成
今天是藥師節,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公布藥師信任度調查,在9大專業人員中,藥師排名第3,信任度超過7成。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常務董事高雅慧說,近年國內推動藥師訓練改制,從高信任度可見,在健康台灣政策中,「藥師Can Help(藥師能幫忙)無庸置疑。」應發揮用藥教育功能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委託民意研究公司,針對全台20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訪問,了解民眾對醫師、藥師、護理師、法官、會計師、民意代表、中小學老師、警察、律師共9類專業人員在提供知識、基數與服務能力的信任度。結果顯示,護理師、醫師與藥師最受民眾信任,73%民眾表示信任藥師,平均信任程度達5分中的3.96分。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董事長沈麗娟表示,許多高齡民眾用藥時習慣購買廣告藥品,或老友之間藥品共用、流通等,影響用藥安全;藥師信任度高,應該發揮用藥教育功能,民眾到藥局不一定要買藥、買健康食品,藥師必須發揮諮詢功能,協助長者、民眾守護用藥安全。高雅慧表示,國內上一次針對各專業人員進行滿意度民調,是在2010年由讀者文摘進行,當時護理師、醫師及藥師也在最受信賴的職業類別前10名之內。這次調查結果顯示,非常信任藥師的比率達27%,還算信任者達46.1%,若再細分,台北市居民、年齡20至40歲、教育程度專科以上者,對藥師信任比率最高,超過8成。藥學系新生素質升高「台灣進行藥學訓練改制,從早期4年制、5年制,到目前多數學校已是6年制。」高雅慧指出,6年制藥學訓練課程重點是強化藥師對藥物治療、民眾衛教等照護技能,從這次民調可見,藥師學程改變後,所訓練出來的藥師,受到民眾信任,並且可在健康台灣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台灣藥學會理事長高純琇表示,藥學改制的重點,是從過去強調藥學科學,轉為強調藥師的臨床角色,台灣藥學教育轉型二、三十年來,外界擔心是否造成藥師人數變少,學生不願意花6年就讀藥學系,但截至目前為止,各大學校藥學系均未出現缺學生的問題,且在實務上觀察發現,台大、北醫的新進學生素質連年升高。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藥學部主任級藥師張豫立說,台灣藥事作業,包括用藥效率、安全網建置等,已是世界等級,許多歐美國家學生、藥師至台灣觀摩受訓,台灣正在發展專科藥師,在社區健康、疾病管理、專科照顧等,藥事團體均持續努力,提升用藥照護品質,確保民眾用藥安全。
-
2025-01-09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放冰箱不會壞?藥師:變質更快!藥品保存4重點
老是忘記吃藥該怎麼辦?除了靠家人叮嚀、貼便條紙、用藥App,「藥盒」也有提醒按時服藥的功用。不過,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劑師洪家雯表示,藥盒若沒有定期清潔、錯誤方式分裝藥品,可能會導致藥品受潮、受汙染,增加變質風險。藥盒分成一周、一個月的收納格數,還貼心標示三餐、睡前時段,不再因繁忙瑣事忘記吃藥。洪家雯說,就診科別多、用藥頻率高的慢性病族群,最適合使用分裝藥盒,各種花花綠綠的藥丸、藥錠,只要依照醫囑分裝,時間到了就開啟服用,不會再搞混用藥的先後次序。洪家雯指出,民眾領回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可能一次包含多種共病用藥,使用藥盒分裝超方便,除了標示透明、分隔存放、攜帶方便,還能依照日期分類,幫助管理藥物,省去忘記吃藥或吃錯藥的麻煩。.標示透明:方便檢視內容物,有助於辨認藥物,便於檢查、準確服用。.分隔存放:分隔格層設計,藥物不會混在一起,拿取方便。.攜帶方便:不用再帶一大包藥袋,有些藥盒可單獨拆卸,外出時輕巧攜帶。.時間劃分:每個格子代表特定時間的藥物劑量,提醒按時服藥。新型藥盒款式眾多,但要特別留意有無密封式設計,避免因濕氣而受潮。洪家雯提醒,一般的藥盒幾乎沒有氣密性,雖然有蓋子密封,但仍會透進空氣、水分、光線。另外,藥盒長期使用沒有清潔,也會累積髒汙,藥盒反而變成細菌的溫床。有些藥物需避光 不能先拆封許多人拿到藥物,都會先「自行分裝」,洪家雯強調,不是每種藥都能先拆封或剝半、磨粉,例如膜衣錠、腸衣錠、糖衣錠等,而哮喘、心絞痛及高血壓的藥品,需要適當保存避光,若拆封原本的特殊包裝暴露在空氣中,會加速藥性失效。藥物保存常見「放在冰箱比較不會壞?」的迷思,洪家雯說,藥物並不是食物,如果醫師或藥師沒有特別交代,不用存放冰箱。多數藥物只要放在陰涼乾燥的環境即可,冰箱低溫、濕氣重,可能出現「崩解」變質。分裝以一周為限 藥袋要留著藥物只要一開封,變質、潮濕的機率就會增加,洪家雯建議,使用藥盒協助定時、定量服用,最好以「一周」為上限,有利於維持藥品的安定性、有效性。藥品分裝之後,也不要先丟棄藥袋,預防不小心打翻藥盒時,還能依說明辨識藥錠,確保用藥安全。用藥小提醒各疾病的藥物特性,有些是餐前服用、有些無法與其他藥物或保健品併服,例如鈣、鎂、鋁等金屬離子會影響抗生素的吸收,至少要間隔2小時。
-
2024-12-30 名人.精華區
黃金舜/善用人工智慧邁向健康台灣
近年來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自2022年11月Open AI發布Chat GPT,讓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進入了全新視野;而今,各類人工智慧工具已迅速進入各類產業領域,協助人們處理各種日常工作,在未來,更將成為生活中必要工具,尤其是醫療相關產業。賴總統倡議AI智慧島,我認為,人工智慧在協助醫藥產業中,可以更有效減少醫藥工作人員的負擔,協助完成或取代機械性、重複性高的工作,讓醫療專業人員能夠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面對病人的需求,以達成今年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報告中「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服務(Integrated People-Centred Health Services,IPCHS)」的目標。分析病人資訊 減藥師負擔台灣社區每一藥局平均備藥約800多種,一年處方箋調劑平均8千多張,藥品庫存及管理等工作非常可觀,藥師對藥品的管理工作非常繁瑣,許多藥物成分相同、外觀相似但卻有不同劑量,人工智慧可以輔助藥師重複檢核,避免錯誤發生。人工智慧也可快速分析對於病人過往以及現有處方箋的藥物種類、領藥間隔等資訊比對,預測可能出現的交互作用及副作用,國內醫療院所也多引入智慧藥局管理,以智慧藥櫃及自動包藥機等自動化設備,協助增加用藥安全,提升工作效能。藥師公會全聯會過去也與學者合作,研究以人工智慧辨識紙本處方箋,協助藥師快速了解病人用藥紀錄等資訊,以利進行更全面的藥事照護服務。在推動電子處方箋之際,統一欄位與交換格式是一切基礎,在人工智慧協助下,將極大程度減少藥師工作量,提升病人用藥安全。比對醫學影像 助判斷疾病另外,在協助醫學影像的應用,人工智慧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可以協助醫師對諸如X光片、電腦斷層、超音波等醫學影像判斷,尤其人工智慧相較人類更有將大量資訊串聯、比對的優勢,近年已有研究用於判斷在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及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等疾病。除了在醫療場域的應用,台灣由於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颱風頻繁,天災後如遇到交通阻斷等情形,可能將使部分慢性病患者面臨斷藥危機,在此類非常時期,如能確保人性、安全及品質等原則下,亦可考慮透過無人機等智慧科技相助,將藥品以及各類物資送到有需求的民眾手中。台灣是科技之島,更是人工智慧發展半導體產業領先者,科技的進步使想像成為現實,但也伴隨著隱私、倫理及法規等風險,如何謹慎地善用台灣優勢,利用人工智慧等科技,達到健康台灣的目標,是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重要的國家大計。
-
2024-12-19 焦點.用藥停看聽
生達製藥6款藥品擴大回收 涵蓋皮膚科、巴金森氏症用藥
衛福部食藥署近期公布,「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及二廠6款藥品回收資訊,種類涵蓋2款皮膚科用藥、巴金森氏症、精神科、腸胃疾病用藥,以及解熱鎮痛藥品,市占率約2.9%到23.8%,副署長王德原表示,因抽查發現部分產品生產品質異常,要求廠商需進一步釐清,要陸續在今年底前完成回收,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生產品質異常 生達6項藥品回收食藥署11月對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回收6項藥品,王德原指出,這是因為今年9月25日至27日,至藥廠執行例行性GMP查核時,抽查發現部分產品生產品質異常情形,要求廠商必須進一步釐清根本原因,當場已責令藥廠盡速啟動完整調查,調查後確實發現6項產品有異常、主動發布下架回收不合格產品,後續會持續追蹤產品回收情形,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第1款:「生達」舒抑痛口服懸液20毫克/毫升(異布洛芬)本次需要回收的6項產品中,第1款為市佔率約23.8%的,「生達」舒抑痛口服懸液20毫克/毫升(異布洛芬)主要用於消炎、鎮痛、解熱,回收批號LI020317,原因為持續安定性試驗的主成分Ibuprofen含量檢驗結果,超出檢驗規格,要求廠商要在12月8日前,完成3萬1494瓶的回收作業,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藥品許可證尚有3張以上。 第2款:「生達」百吉乳膏第2款為指示藥「生達」百吉乳膏,適應症為一般皮膚濕疹或皮膚炎,急救、預防及減緩皮膚刀傷、刮傷、燙傷感染,以及香港腳、股癬、汗斑等治療皮膚表淺性黴菌感染,回收批號OB010612,原因為安定性試驗的主成分Betamethasone-17-Valerate,含量檢驗結果低於檢驗規格,要求廠商11月30日回收4728盒,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業者來函展延至本月30日,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藥品許可證尚有3張以上。第3款:「生達」暢腹立膜衣錠第3款是「生達」暢腹立膜衣錠212.5/5毫克,主要用於噁心、嘔吐及腹部膨滿感等腸胃道症狀,回收批號TP220047、TP220048、TP220050,回收原因為持續安定性試驗Lipase含量檢驗結果低於檢驗規格,要求廠商11月30日回收完成,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業者來函展延至本月30日,藥品市占率約16%,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藥品許可證尚有3張以上。第4款:「生達」速立安錠(樂耐平)第4款是「生達」速立安錠(樂耐平),主要用於焦慮狀態,同成分同含量同劑型尚有3張以上,回收批號為TS080163,回收原因為持續安定性試驗主成分Lorazepam含量檢驗結果低於檢驗規格,要求廠商11月30日回收387瓶,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業者來函展延至本月30日,藥品市占率2.9%,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藥品許可證尚有3張以上。第5款:恩克帕膜衣錠第5款恩克帕膜衣錠200毫克,主要用於巴金森氏症治療,市占率約為7.9%,同成分同含量同劑型的藥品許可證有2張,本次回收原因是,持續安定性試驗的Dissolution檢驗結果低於檢驗規格,要求廠商11月30日回收3261盒,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業者來函展延至本月30日。第6款:施賓娜親水性軟膏第6款施賓娜親水性軟膏屬於指示藥品,用於一般皮膚乾燥症、皮膚角化症、皮膚炎、尋常性痤瘡、外傷及火傷的肉芽新生促進,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的藥品許可證還有3張以上,業者須在12月4日前完成2445支的回收作業,包含30mg/支的1490支,以及50mg/支的955支(50mg/支),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查詢更多內容請看元氣網「藥物百科」
-
2024-10-04 醫療.一般外科
名嘴張友驊滑倒頭部重擊地面 第一時間救援保命3訣竅
69歲的資深政治評論名嘴張友驊昨(3)傍晚與妻子散步時,疑似不慎失足滑倒,導致頭部重擊地面,失去生命跡象,目前仍在搶救中。衛福部曾發布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主要原因,長輩容易跌倒傷的原因,包括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不足、認知障礙、視力異常、足部問題與不合腳的鞋子、受到用藥影響等。若跌倒3步驟趕快救援若發現長者不幸跌倒,國健署提供三個步驟進行救援:一、不要慌張、不要急著將長者拉起身,否則可能造成長者傷勢加重或有生命危險。二、檢查長者是否還有意識,以及受傷或出血等狀況。三、長者意識不清或大量出血,應盡快叫救護車並緊急送醫。國健署發布調查顯示,長者跌墜受傷地點有52%發生在室內、48%發生在室外,其中室內跌傷地點排行依序為客廳、臥室、浴室、廚房或餐廳、陽臺、樓梯等。除了環境之外,通常造成長者跌倒之相關危險因子,包括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不足、認知障礙、視力異常、足部問題與不合腳的鞋子、增加跌倒風險藥物的使用等,如何兼顧自身健康與環境安全,是防跌重點。3招預防跌倒針對長者跌傷的地點及原因,因應天氣逐漸轉涼且清晨、黃昏視線較不明,國健署提出防跌三招,呼籲長者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第一招:規律運動不能少 遵循醫囑來用藥第二招:居家環境要注意 照明、防滑要小心 第三招:起身、外出要留意反光標誌 馬路行走不要急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長者及其親友可參考國健署出版「長者防跌妙招手冊(民眾版)」,提供居家環境檢核表、防跌習慣提醒表、防跌處方、長者身體機能評估方式等自我評核表單,從住家環境是否有充足照明、扶手固定是否牢固、助行器或拐杖是否合適、地板是否雜亂或濕滑、衣物及鞋子是否合身、住家通道是否妨礙步行及用藥安全等,才能預防或降低室內跌倒的風險。另外,國健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ICOPE)設計長者功能自評量表,針對認知功能、行動功能、營養不良、視力障礙、聽力障礙、憂鬱等六大指標進行評估,透過評估的結果,及早介入運動與營養等處置,就能預防及減緩長者失能的發生。●長者防跌妙招手冊(民眾版)●長者量六力
-
2024-07-29 焦點.元氣新聞
處方箋大變革改列成分名 蘇一峰:等於鼓勵藥局做這件事
處方箋新制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恐剝奪民眾選藥權益健保署預計明年四月起,牙醫診所牙醫師開立處方箋時,從商品名改為成分名。對此,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目前臨床醫師向病人說明用藥時,常提到商品名,未來若改講成分名,這對醫師來說,有點困難,等於將現有習慣「打掉重練」。再者,此政策若全面實施,將大幅剝奪民眾選擇藥品的權益,有必要從長計議。周慶明表示,藥品成分名較為複雜,很難記住,除了升高醫病緊張態勢,也增加醫師解說時的困擾。再者,西醫診所釋出處方箋,讓患者自行到社區藥局領藥,藥師如更換藥品,患者不見得同意,為了服用原廠藥物,患者可能轉至大醫院就醫,嚴重破壞分級醫療制度。周慶明強調,如果處方箋藥品全面改列成分名,這將剝奪病人選擇藥品的權益,而服用多種藥物的慢性病患將直接受到衝擊。因此,健保署如有意將處方箋藥品改列成分名,全聯會將召開會議,討論因應對策。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江錫仁強調,民眾用藥自我意識愈來愈高,例如,藥品改了包裝、外觀,患者就擔心這是否為假藥。部分民眾對於用藥相當堅持,往往不願意換藥,如醫師所開立的藥品處於缺藥狀態,而社區藥局藥師協助換藥,如療效不佳,勢必引發抱怨,屆時責任應在醫師或藥師,這有必要先釐清。「不是每個人都是藥師,商品名仍有其存在的優勢。」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處方箋藥品如果改採成分名,這必須從長計議,一方面兼顧民眾「知的權利」,而醫師、藥師應充分告知民眾,自己選擇該藥物的理由,才能建立互信基礎,不再增加衝突,影響三方關係和諧。蘇一峰:等於鼓勵藥局做這事藥品處方箋大變革,目前處方箋以商品名標示,如「普拿疼」等,但缺藥時藥師恐無法調劑,影響民眾用藥。本報今天報導,衛福部健保署規畫,10月起自牙醫診所開始,針對開立藥品處方箋時,醫師於藥品後方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必須說明原因,如果沒有說明,將視為可以替代,方便社區藥師調劑,半年後再將藥品處方箋正式改為成分名,而醫院、西醫診所何時上路,目前沒有時間表。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今在臉書表示,衛福部推出處方箋大變革,本來單子上的藥名改變為成分名,並且取消「成分不可替代」的註解,除非醫師在處方箋上主動加註不可替代的理由,這等於直接鼓勵藥局,去進貨最便宜的台廠同類藥品,反正也沒有人抗議關心,「就這樣吧,健保點值下降的共業民眾一起承擔了!」藥品處方箋改採成分名標示 盼改變民眾用藥觀念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藥品傳出缺藥消息時,常造成民眾恐慌,但有時是只缺某一商品,其他同成份的藥品其實不缺,藥品處方箋改採成分名標示,希望改變民眾用藥觀念,解決社會問題。同時為符合新加坡、日本等國際潮流,健保署於7月11日,邀集藥師公會全聯會、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等單位進行研議。新制從牙醫診所開始實施新制自牙醫診所實施,主因是就醫病人病情單純,用藥常為消炎、止痛藥,較不複雜。龐一鳴說,作法為以往開立藥品時,於藥品名後方常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往後牙醫師標示藥品不可替代時,必須附註說明為何不可替代的原因,間接讓藥品可以替代,同時也會給予牙醫師、藥師可替代藥品的清單,方便雙方比對、確認,確保民眾用藥安全。龐一鳴說,此計畫試辦半年後,再將牙醫診所的藥品處方箋正式改為成分名,目前電腦系統正重新設定,但由於醫院、西醫基層診所收治病人多樣性高,涉及許多慢性病,用藥品項多較為複雜,往後將視牙醫診所辦理情形再行評估,目前沒有時間表。
-
2024-06-14 醫療.泌尿腎臟
40歲工程師不舉2年!只敢網路買藥吃也無效 醫:治療3個月明顯改善
一名40歲工程師曾因懷疑自己有勃起功能障礙,兩年內不間斷自行網購壯陽偽藥卻毫無效果,反而開始逃避親密行為,導致伴侶間產生隔閡。泌尿科醫師表示,經過正確藥物治療,3個月就明顯改善勃起功能,總算重拾對性生活的信心,夫妻感情也重回正軌。台灣有超過百萬男性深受「不舉」困擾,讓伴侶間的性愛成為負擔。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蔡維恭理事長指出,勃起功能障礙一直是「男」言之隱,除了影響性福,更與心血管疾病、攝護腺肥大等慢性病風險因子相關,常被視為男性全身健康的前哨站。「男性普遍礙於面子不敢求醫,上網求助偽藥卻造成反效果。」蔡維恭說,現已有相當多元的治療選擇,可透過藥物穩定控制找回更自然更自發的性生活,因此鼓勵若有類似情況,應積極求醫,才能正確揮別不舉。6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於確診3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根據台灣性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統計,台灣40歲以上男性三成以上有勃起功能障礙問題,多數男性面對性行為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卻找理由搪塞,歸咎於年齡、壓力大或短期失常,以合理化自身的不舉情況,導致台灣勃起功能障礙就診率低,僅一成男性尋求專業諮詢。蔡維恭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與男性的全身健康有很大關聯,義大利研究發現,高達6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於確診3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此外,隨著年紀增長,勃起功能障礙也可能伴隨攝護腺肥大一起影響男性生活品質。男性應將勃起功能障礙視為檢測全身健康的重要指標,及早監控預防慢性病發生。蔡維恭指出,曾遇過自認健康、無慢性病史的患者,一開始只是疑似不舉而來求診,檢查後竟連帶發現嚴重血脂代謝異常,血糖值更高達300以上,幸好及早發現,才能及時避免健康危機。財政部關務署統計,台灣每年緝獲仿冒及未經食藥署核准藥品逾5萬件,其中近6成為偽藥,以壯陽藥、減肥藥為大宗。蔡維恭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屬於處方藥,法規明確禁止在網路上販售和廣告,因此任何在網路上銷售的壯陽藥品皆屬偽藥。蔡維恭提醒,勃起障礙得諮詢專業醫師進行正規治療才最能確保用藥安全和治療效果。市面上已有多款經核准的第一線口服藥物,效果顯著且安全,可分為臨時服用和每日服用;臨時服用型藥物多在有性行為需求前使用,但如果性生活契機常常突然出現,難以事先安排或預測,或是年齡較大的患者藥物吸收速度較慢,可能需要數個小時才好不容易見效,伴侶卻早已失去了性致、沈沈睡去。蔡維恭建議,男性若期望「自然」掌握性生活步調,現亦有每日服用較低劑量的藥物,可維持體內一定的作用濃度,減少因藥效無法及時發揮的壓力,讓性生活更加隨心所欲,還可同時改善攝護腺肥大相關的下泌尿道症狀,可謂一舉兩得。若有疑似不舉問題,切勿求助網路上任何宣稱壯陽效果的藥品及補品,而是應積極尋求專業泌尿科醫師的幫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31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王明媛:最懂您「藥」的安全,回想起疫情期間的付出和努力,我不後悔
藥師小檔案姓名:王明媛年齡:45歲執業地點:予志藥局(台北市松山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藥師最懂您「藥」的安全 藥師送藥到宅 全程參與堅守到最後一刻「我對藥師工作充滿熱誠,就像一隻活力十足的兔子。」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兼發言人、開業藥師王明媛個性開朗,充滿活力,疫情期間,不論發放口罩、酒精或送藥到宅,無役不與,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疫情後期,送藥到宅已可自由參加,她仍全程參與,堅守到最後一刻,「回想起疫情期間的付出和努力,我不後悔。」王明媛高中時喜歡化學,但沒有打算走純科學,考量醫藥分業實施,甄試進入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就學期間曾到醫院實習,經歷住院藥局、門診藥局及癌症藥局,因從小喜歡與人接觸、互動溝通,特別喜歡在門診藥局被病人諮詢,關心病人,讓病人心滿意足地離開。因此,她走入人群,到社區藥局執業。2020年國內爆發新冠疫情,王明媛記得,當時是農曆年前,隨著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推動「口罩實名制」政策,社區藥師為發放口罩,每天沒日沒夜。那時與同樣是藥師的先生,在藥局關門後繼續分工包裝口罩,每天要多花3、4個小時處理口罩進貨、檢查、分包,忙到深夜12點。隔天一早,還不到藥局開門時間,門外已人聲鼎沸,大排長龍,等著領口罩。「看著這麼多人排隊,壓力真的不小。」王明媛身處第一線,發放口罩時穿隔離衣、戴面罩,仍擔心自己被感染,提心吊膽。同時還得承擔民眾對政府防疫不滿的負面情緒等。還記得北市南港某家藥局,藥師只因給錯健保卡,竟被逼著「下跪道歉」,讓人不忍。王明媛表示,每天發口罩前,一定清點數量,如發現瑕疵、損壞,就會告知排隊民眾,再清點人數,降低民眾無法領到口罩的怨氣。每天至少要發口罩給200人,兩周後,健保卡讀卡機就插壞兩台。但王明媛的細心貼心,贏得許多民眾稱讚,疫情時期做到「零客訴」,民眾也認為到王明媛的藥局領口罩,「很有品質」、「很安心」。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 天天開會挑燈夜戰疫情期間,王明媛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需與許多單位開會,協調基層藥局服務、注意事項及調配人力;2022年5、6月時,社區爆發嚴重疫情時,連續開了一個多月線上會議,幾乎每天視訊會議結束後已是凌晨一、二點,但她不感疲累, 「天天挑燈夜戰,真的很精彩。」為患者送藥到宅,辛苦卻很有意義。王明媛曾幫一名獨居長者送抗病毒藥物,這位長者在疫情期間幾乎無人照顧,而她除了送藥,還幫忙買晚餐、生活必需品,聽到長者一聲「謝謝」,她覺得窩心並值得了。王明媛送藥到宅最高紀錄為一天18個人,時間近5個小時,有時半夜與凌晨,人還在外面送藥,她說,「這是責任感,更是使命感。」面對挑戰,遇強則強,扛下所有應負責任,與有榮焉,「如果疫情再來,還是會義無反顧再次投入防疫的行列。」新冠肺炎改變大家的生活型態,許多人足不出戶,透過網路對外通訊,王明媛在疫情時曾遇到,一天深夜十一點,一位民眾在臉書粉專留下訊息,原來他家中八十多歲長輩確診,居家隔離中,但長輩突然呼吸急促,想尋求醫療專業意見。依民眾口述症狀判斷,王明媛研判為染疫後的嚴重缺氧,要求民眾立即將長輩送醫,所幸及時搶救,該名長輩於加護病房治療後,病情好轉,最後順利出院。長輩出院後,還特地至藥局,當面謝謝她,讓她印象深刻。後疫情時代,藥局在疫情期間販售口罩、酒精等防疫產品,或維他命等保健食品等紅利已經退去,人潮、錢潮不再,藥師回歸生活面的基本功,必須深化、強化讓民眾有感的藥事服務,王明媛表示,將持續在藥師崗位打拼,把關民眾的用藥安全及藥品衛教。王明媛感慨,若疫情再來一次,請政府重視社區藥局人力支援問題,因為許多藥局僅有一名藥師,疫情嚴峻時,幾乎分身乏術,忙不過來,這時醫院藥師應可支援社區藥局,共同為民眾健康,一起努力。
-
2024-05-31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許有杉:想一輩子健康,2種醫療人員一定要認識
藥師小檔案姓名:許有杉年齡:61歲執業地點:美康藥局(新北市新莊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每個人都需要一位社區藥師朋友來守護健康一場百年大疫讓社區藥師價值被看見新冠疫情期間,社區藥師無役不與,全台8千多家藥局,其中健保特約藥局6千多家,一萬多名藥師為這場新興傳染病戰役中的幕後防疫英雄。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許有杉說,一場百年大疫讓社區藥師的價值被看見,藥師守護百姓健康的奉獻被肯定,社會地位、被信賴感也提升了,台灣的社區藥局、藥師是防疫尖兵。新北市藥師公會有4800多名會員,公會人數規模僅次於台北市,但新北社區藥局開業數達1300多家,家數是各縣市之最。疫情一開始,民眾搶購止痛藥、感冒藥物、退燒藥物,口罩,口罩實名制上路後,每天開門營業,就必須面對排隊人龍,此外,販售快篩試劑,部分藥師更在「視訊看診」時擔起送藥到府的重責大任。許有杉說,防疫視同作戰,在凝聚共識前,組織內難免有雜音,但全聯會頭人很有魄力推動,藥師們也願意發揮使命感,為百姓健康付出,各地都有令人感動的藥師扮演防疫英雄的故事,有人顧不得有孕在身、正在抗癌,仍挺在第一線幫忙包口罩、送抗病毒藥。許有杉回顧說,他身旁至少有三位新北藥師在工作過程遭感染,有一名公會前幹部、資深藥師染重症身故,當時公會也介入幫忙,協助幫忙移轉處方箋、管制藥品等,公會會員間充分互助,展現大家庭的情感和凝聚力。站在第一線面對眾多疑似確診者,是否擔心自己被感染?許有杉說,他不曾確診,但也可能是曾確診而未察覺,他雖然是公會理事長,但他很樂於幫忙在第一線補位,曾在颱風天、雨天等天候惡劣時刻,幫忙送藥到淡水、雙溪及瑞芳等地,照顧偏鄉、獨老長輩,他樂於帶頭做,和會員們共患難、榮辱與共。疫後醫護人員人力缺乏問題浮出水面而疫後醫護人員人力缺乏問題浮出水面,許有杉指出,藥師訓練需5至6年,剛畢業藥師的月薪可達6至7萬元,有些北部醫院找不到藥師,月薪加碼開到7萬左右;若已有處方、調劑2年以上經驗,月薪8萬起跳、年薪破百不是問題,因此雖然大環境醫護人力不足,但仍有7成藥學系畢業生從事藥師,學以致用。如今疫情結束,回歸正常生活,許有杉說,經歷疫情考驗,各行各業充分體會到全島一命,他觀察,社區藥師的社會地位在疫情後提升了,還有民眾感動地說,社區藥師守護我們健康,對社區藥局認同感增加,社區藥局有賣的商品就會在藥局買,以行動支持社區藥局。2種醫療人員一定要認識:家庭醫師及家庭藥師許有杉說,醫院、醫學中心的藥師訓練會更細膩、注重學術專業,而社區藥局較像是家醫科醫師,想一輩子健康2種醫療人員一定要認識,一是家庭醫師,二則是家庭藥師。尤其疫後社區藥師有更多臨床經驗,把關用藥安全,民眾會更願意把小病留在社區藥局,用小錢自我照顧,別去佔用健保資源,省下的健保資源用在長照,才能改善並追趕上歐美長照標準。台灣社區藥局密度高,堪稱是民眾的好鄰居。許說,從疫情便可看出,台灣社區藥局文化是很願意犧牲奉獻,且藥師被更多民眾肯定後,藥師服務需求增加,尤其高齡化社會來臨,銀髮族需求暴增,藥局應提供多元化服務,除健保處方調劑外,也可有居家長照、遠距醫療、慢性病管理、公共衛生、用藥安全宣導等,成為社區健康中心。不過在藥師供給有限,銷售商品種類又提高情況下,許認為,藥局急需整合產業,包括導入經營管理系統、處方簽調劑系統,雲端藥歷APP等,由大數據分析提高醫藥產業價值,提升用戶便利性。許也提到,台灣用藥量大,台灣人平均用藥量是美國人的7.2倍,主因是健保「吃到飽」,因此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部分負擔,透過部分負擔制度減少藥物浪費。而藥師對民眾用藥把關能發揮一定力量,執行公衛任務可以承擔更大責任,面對高齡化、少子化挑戰,社區藥師能展現更大能量,將照顧心力擴及到每個角落。「大家一起投入才有話語權!」許有杉投入藥師公會領域近30年,擔任理事長邁入第4年,他希望帶領各個世代會員一起努力,讓社會大眾對藥師這一行有更多認同及理解,擦亮藥師的光。
-
2024-05-30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高雄藥師黃芬民 送藥到府需防被獼猴劫走
藥師小檔案姓名:黃芬民年齡:57歲執業地點:弘興藥局(高雄市鼓山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照護好自己的健康,平時做好準備,遇到事情不要恐慌,要聽從指揮,避免一窩蜂造成物資供應緊縮。新冠肺炎初期,人人害怕確診,高市鼓山區弘興藥局的藥師黃芬民坦言,藥局就是第一線防疫單位,「很擔心成為確診者」,但她與同為藥師的丈夫曾雅聘沒有退卻,一起面對搶購口罩人潮,送藥給居家隔離者時,遭豪宅大樓管理員刁難,還要小心不讓裝有藥品的塑膠袋被獼猴搶走。3年疫情期像在打仗 但「藥師好像是健忘的」3年疫情期間天天忙到像在打仗,黃芬民笑說,「藥師好像是健忘的」,當時的忙碌與辛苦,現在都覺得還好。黃芬民就讀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及藥學研究所,畢業後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藥局擔任藥師11年,才回到公公開的弘興藥局工作。黃芬民說,她回來藥局第一年就遇到SARS爆發,但當年因孩子還小,沒接手處理店面第一線的事情,也因為已經離開醫院,「對SARS的印象反而沒有新冠肺炎時來得深刻。」黃芬民表示,疫情期間,藥局是第一線防疫單位,一開始協助政府執行口罩實名制,之後開啟確診者的居家送藥服務,當時對確診者有嚴格規範,藥師不會在第一時間接觸到確診者,但為了防止感染,「我們自己也是戴上口罩」,平時也勤洗手,藥局打烊後全面用酒精消毒,小心應對之下,黃芬民與曾雅聘在一線工作至今,尚未確診新冠肺炎。黃芬民說,藥局從門口到進來領藥的地方,會用塑膠布幕圍起來隔開,門口也有偵測體溫的溫度計,如果遇到發燒的民眾,會請他先留在門口,詢問發燒多久、家人有無症狀、有沒有共餐者,如果高度懷疑可確診,就請客人到診所就醫。黃芬民表示,口罩實名制期間,每天早上藥局一開門,門口就會排滿人,發號碼牌最多時曾發到300個,當時不允許代為排隊,「家人也是一樣」,有次有人先離開再回來,引起排在後方的民眾抱怨,轄區內惟派出所獲報後3分鐘就抵達,把人帶走,「之後沒人敢這樣」。送藥到府 送到什麼地方都不必太驚訝黃芬民回憶,疫情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都與送藥給居家隔離者有關連。「要送到什麼地方,都不必太驚訝。」黃芬民說,曾遇過民眾指定要放在進門的那張佛桌,「可能比較有保佑吧」,也有人指定放在鐵窗邊,還遇過從樓上用繩子綁住提袋,垂降下來,要求把藥放進去,再拉上去。弘興藥局位於高雄市鼓山三路,鄰近柴山,經常有野生獼猴跑到社區。黃芬民說,送藥時為了防止被別人誤拿,會把藥裝進塑膠袋裡面,塑膠袋也可以很方便掛在居家隔離者住處的門把上,但猴子看到塑膠袋就很興奮,雖然不會直接「搶劫」,但會拿走掛在門把上的塑膠袋,讓人防不勝防,曾有猴子拿到後,發現塑膠袋裡面沒有食物,立刻丟下塑膠袋,「猴子也是很聰明」。黃芬民說,送藥時騎機車是最便捷的方式,但當時美術館區的豪宅大樓,只要有住戶隔離,管理員都會很緊張,甚至不允許送藥的藥師把機車騎上車道,有次曾雅聘雨天騎車送藥到豪宅,保全仍不許機車騎上大樓車道。當時因為趕時間送藥,曾雅聘不想起爭執,只能停好機車,走上車道後卻滑跤摔到腿流血,但仍忍痛把所有的藥都送完,回來藥局才處理傷口;送藥也常在巷子遇到狗,「本來很安靜,狗突然衝過來吠叫,很可怕」。黃芬民表示,居家送藥前會用電話與居家隔離者聯絡,確認何時送到、送到哪裡,藥物送達後,還要打電話或用line的語音通話衛教,有時送藥第二天、第三天接獲民眾來電諮詢,吃藥以後發生什麼狀況,想知道是病情變化,還是與藥物有關,「當時就是有打不完的電話」。黃芬民說,對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很特別,分發下來高雄時需要有一個核心藥局,類似指揮中心的概念,會先送到高雄的兩家倉庫,「我們家的藥局是其中之一」,抗病毒藥物很貴,1盒要兩萬多元,1箱96盒,一次下來就是全高雄的量,「一車的藥來到我們藥局,價值高達兩千多萬元,這個壓力也很大」。疫情過去 藥師回歸居家醫療與社區照護黃芬民表示,疫情期間壓力很大,「就是不得不」,每天民眾有什麼需要、確診者有什麼需要,政策有什麼變化,藥師每天都是追著跟疫情相關的事情,疫情過去了,藥局的業務不像之前那麼繁忙,她又有時間開始做居家醫療、藥事照護或到社區作用藥安全宣導,「現在就回到最初,藥師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