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牛肉
共找到
636
筆 文章
-
-
2022-04-05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血管硬化 營養師教5原則吃地中海飲食
以往多數人的認知,總覺得心血管疾病好發於高齡者。事實上,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此類疾病已年輕化,而如何從飲食改變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現代人重要課題。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表示,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與血管的疾病,可能因血管的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血流不順,產生各種不適症狀。想預防這類疾病,建議可選擇「地中海飲食」,這是一種著重吃「好的食物」,來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模式,相較於其他注重「食物份量」的模式,是更容易執行的健康飲食方式。預防心血管疾病,靠地中海飲食5原則林昱蓁進一步說明,地中海飲食將「好的食物」分成「每餐要吃」、「每天要吃」、「每週要吃」以及「偶爾吃」,建議參考原則如下:1. 「每餐要吃」的食物: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相較於精緻穀類,未精緻全榖雜糧類含有較多的礦物質與維生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微量營養素,不同顏色的蔬菜與水果,所含的植物素不同,可以增加身體抗氧化、抗發炎能力。豆類,如鷹嘴豆、毛豆、黃豆等植物性蛋白質,都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2. 「每天要吃」的食物: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天然香料、乳類可使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苦茶油等作為烹調用油,並將無調味堅果當作點心選擇,使用蔥、薑、蒜、洋蔥等天然香料,減少鹽分的使用。奶類可選擇發酵奶類如無糖優格、優酪乳等有助於補充腸道好菌。3. 「每週要吃」的食物:魚貝類、白肉類、雞蛋大部分民眾的肉類選擇以紅肉類居多,如豬肉、牛肉,地中海飲食原則建議,每週選擇低脂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貝類等海鮮食物、白肉類(如禽肉)、雞蛋,以上食物每週都至少2次,取代紅肉類,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4. 「偶爾吃」的食物:紅肉類、加工肉類、甜點、適量飲酒紅肉類建議每週少於2次,而加工肉類(如香腸、熱狗)每週應少於1次,甜點與精緻糖類食物建議不要太常吃,一次最多1份。適量飲酒指的是選擇紅酒,女性一天最多攝取110毫升酒精,男性一天最多則是220毫升。5. 需持續維持的好習慣:每日飲水1500~2000c.c.,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與充足的休息的習慣,地中海飲食中鼓勵大家要一起用餐,維持好心情,才能常保心血管的健康。【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53880】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市今增2例確診 懷恩堂、特力屋有足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竹市新增2名確診個案案24474、案24610。新竹市衛生局長吳欣席指出,案24474與新北市確診個案23508於3月29日足跡重疊,他因警覺而自行快篩、結果陽性,就醫後PCR陽性確診。 案24610則因接觸桃園市確診個案24605而被匡列,經PCR陽性確診。 兩案共匡列90人進行居家隔離與採檢。吳欣席說,案24474是名50多歲男性,3月29日與新北確診案23508 在旭陽高爾夫球俱樂部(新竹縣關西鎮新城段100號)足跡重疊,他無症況,出於擔心曾在4月1日自行快篩,當時結果為陰性,近日為了參加聚會而二次快篩呈陽性,通報衛生局後,經PCR採檢陽性確診,該案目前於醫院治療中。全案也匡列同住家人3人、同事58人、公共場所24人,共85人進行PCR採檢及居家隔離。案24610則是30多歲女性,她與前夫桃園市個案24364、小兒子桃園市個案24605為三峽柔道教練群聚案延伸家庭染疫案。媽媽案24610因接觸確診的小兒子(案24605、桃園市列管)而被匡列,後PCR陽性確診。全案匡列竹市同住家人2人、 公共場所3人 ,共5人進行PCR採檢及居家隔離。另外,包含禧樂日本料理、台灣中油民華站、懷恩堂掃墓、振興牛肉河粉(內用)、特力屋等處都有兩案的足跡,市府呼籲,請民眾盡快完成疫苗接種,並做好防疫措施,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一起完善防護網。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彰化公布確診者足跡 阿章爌肉飯及皇品牛肉麵中正店
彰化縣新冠肺炎今天連3天「嘉玲」,不過衛生局公布有兩處確診者足跡,分別是4月2日下午3時10分到3時45分彰化市中正路2段307號「皇品牛肉麵中正店」,以及4月2日晚間7時20分到7時45分彰化市南郭路一段8段「阿章爌肉飯」,為同一確診者,但CT值超過30,傳染風險性低,因此未要求關門停業。彰化縣衛生局表示,這兩處足跡均來自同一位這名確診者,是來自北部,研判是來彰化玩,由於Ct值超過30,傳染可能性低,因此未要求店家關門停業,但仍公布足跡,提醒民眾注意。衛生局表示,在公布的這兩處足跡時間裡,當時出入的民眾在10天內,若出現發燒、腹瀉、嗅味覺異常或其他不適症狀,請盡速戴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活動接觸史,並通報彰化縣衛生局,不得搭乘大眾運輸。通報電話:(04)7115141。縣府提醒鄉親,清明連假的返鄉人潮、遊客多,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實聯制。
-
2022-04-04 該看哪科.皮膚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皮膚癢別過度搓洗,以免破皮出血●注意疾病引起的皮膚搔癢●均衡飲食、遠離地雷食物季節更迭之際,常發生季節性皮膚癢,近日早晚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因皮膚紅腫發癢就診,不少患者還抓到破皮流血感染蜂窩性組織炎。WaCare專家、護理師周珈汶表示,季節性皮膚癢又稱為「缺脂性濕疹」,當氣溫變低時,人體分泌的油脂變少,皮膚容易失去水分而變得乾燥、發癢、脫屑,若過度清潔、沖洗熱水,症狀會更嚴重。NG行為 讓皮膚失去油脂周珈汶說,當身體出現白色細小皮屑,表示油脂分泌不足,有些人誤以為洗不乾淨而加重搓澡力道,皮膚反而更乾裂、乾癢。常見的NG行為包括洗澡時水溫過高、過度清潔、不斷沖洗、去角質等,會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水脂層洗掉,失去水分及油脂的保護。哪些人容易有皮膚搔癢的問題?周珈汶說,老年人、小孩、腎臟功能不好者、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化學治療患者等,他們的皮膚油脂分泌會隨著身體功能變化而減少,應加強保護肌膚、調整生活作息,出現傷口時務必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避免細菌感染出現併發症。改善生活習慣 穿棉質衣服周珈汶建議,可從日常生活習慣下手改善,避免或舒緩皮膚發癢症狀。首先是注意沐浴及泡澡次數不宜太多,水溫避免過高;選擇中性或質地溫和的清潔用品,洗完澡後立刻塗抹保濕乳液;穿著寬鬆舒適的棉質衣服;平常要多喝水、做好防曬。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因接觸面多、過度摩擦的搔癢問題也多。周珈汶提醒,皮膚有異常症狀時,不要自行購買外用藥膏,應先就診找出根本問題對症下藥,有些皮膚癢可能是內臟疾病所引起,千萬別忽視搔癢帶來的警訊,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注意飲食忌口 補充營養素皮膚發癢、紅腫有哪些飲食禁忌?周珈汶強調,發病時忌吃羊肉爐、薑母鴨、麻辣火鍋等辛辣及含酒精成分的食物,也要少吃重口味油炸食品,這些都會讓身體釋放組織胺,易產生搔癢感。在預防保養飲食上,建議可多吃富含鋅、維生素A、B、C及必需脂肪酸等五大營養素食物,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當皮膚搔癢難耐時,周珈汶建議,可用冰敷緩解,或拍打取代抓癢,若無法改善症狀,一定要就醫治療,勿信偏方,避免造成皮膚二度傷害。皮膚保健5大營養素食物鋅:牡蠣、牛肉、豬肉、南瓜子、堅果維生素A:豬肝、腰子、紅蘿蔔、南瓜、深綠色蔬菜維生素B:糙米、燕麥、豬肉、牛奶、綠葉蔬菜維生素C:花椰菜、甜椒、芥菜、苦瓜、芭樂必需脂肪酸:鮭魚、鯖魚、酪梨、核桃、芝麻
-
2022-04-03 養生.聰明飲食
改吃糙米飯為何血糖控制還是不佳?一圖看懂澱粉類食物如何代換
現代人講究養生,不少人常常為了該吃麵好?還是吃飯好?糾結不已。衛福部金門醫院營養科主任李嘉根表示,其實吃飯或吃麵都一樣好,最重要是吃進去的量及是否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不可只吃某一種食物或某一種食物不吃。吃起來粉粉的、有飽足感的澱粉類,都歸屬全穀雜糧類。依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食物代換表」,飯跟麵在「每日飲指南」歸類為「全穀雜糧類」,李嘉根說,一般正常成年人每日可吃1.5~4碗,依每人身高、體重、活動量等有所不同。要注意的是每日總攝取量,而不只是每餐的進食量。李嘉根說,全穀雜糧類以前稱為主食類或五穀根莖類,但這樣說民眾多半不易理解。在營養衛教時,通常會說「凡是吃起來粉粉的,且吃完有飽足感的」都是,簡單來說就是「澱粉類」。每份全穀雜糧類可提供蛋白質2公克、醣類15公克、熱量70大卡,主要功能是提供熱量而非蛋白質,做為熱量來源。所以,一般人聽到需控制體重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減少吃澱粉類、甚至不吃。「飯吃很少了,怎還瘦不下來?」多是搞不清份量與食物代換原則。李嘉根說,在營養衛教時,常聽到民眾發問:「我飯吃得很少、已經改吃糙米飯了,為什麼血糖還是控制不好?」;「我飯吃得很少,且每天運動,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仔細詢問飲食內容後,發現有不少NG行為,例如:1.一天只吃一碗飯,但用的是吃牛肉麵的碗。2.沒有吃白米飯,但是每餐吃超過一碗的糙米飯或是兩碗粥。3.早餐土司夾蛋或饅頭1大顆。所謂「碗」的大小,會因每個人使用習慣而不同,在食物代換表中的「碗」,簡單來說就是常見吃飯用的小碗,而不是吃牛肉麵的大碗公。到底每餐吃多少澱粉才恰當?李嘉根說,以一般成年人正常的活動量、工作量,且體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殊疾病的情況下,每人每餐約可吃7分滿到1碗飯,或是粥、麵等1.5~2碗。完全不吃澱粉,脂肪無法完全代謝,當心酮酸中毒。也有人問,可不可以完全不吃「澱粉類」?答案是不可以。李嘉根說,因為身體在脂肪代謝過程中,必需要有醣類,如果缺乏醣類,脂肪無法完全代謝而產生酮體,過多酮體會造成「酮酸中毒」,常見於糖尿病患在血糖控制不佳下,因人體無法使用體內葡萄糖,進而代謝體內脂肪做為身體的能量來源,也會發生在刻意不吃澱粉的不當減重情況下。全穀雜糧類食物口感不佳,可用漸進方式添加食用。因此,營養師最推薦吃全麥、雜糧、全穀類。全麥、全穀為整顆穀物經過加工精磨成細粉,而完整穀物包含:麩皮、胚芽、胚乳,所以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E、鉀、鎂、鐵、鋅、纖維等,可以有較多的飽足感。但全穀雜糧類的食物通常口感不佳,部份民眾接受度不高。建議一開始可以用一半的白米加一半的糙米或胚芽米來烹煮,慢慢再減少白米的比例。要提醒的是,如果有血磷控制問題(如腎臟病患者),不適合食用全穀雜糧類,反而建議要吃白米飯。若需控制蛋白質攝取量,就要選擇冬粉、米粉或是特殊的低蛋白米,因為它們的蛋白質含量較少。麵包族的選購建議1. 選擇真正全麥(穀)或雜糧麵包,全穀成分應佔配方總重量51%(含)以上。2. 注意營養標示中的熱量、反式脂肪含量、鈉含量。3. 原料配方越單純越佳,避免吃下過多食品添加物,如防腐劑、乳化劑等。4. 若無食品標示或營養標示時,盡量選擇無內餡、外觀無油油亮亮、無濃郁香氣、咬起來口感較差或有乾澀感的麵包。● 雖然全麥(穀)或雜糧麵包相對健康,但還是要注意進食量,避免攝取過多熱量。諮詢╱金門醫院營養科主任李嘉根
-
2022-03-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確診個案足跡今增18處 夜市、購物中心上榜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桃園新增15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桃園市政府稍早公布個案關係圖,指多數個案與大潭電廠群聚感染事件有關,全市目前累計確診2089人,有963人隔離中。桃園市政府稍早也公布近日確診者相關足跡,包括桃園區一九九三老嬉皮、龍潭觀光夜市、全聯平鎮祥安店、南台灣土魠魚觀音店、過嶺廣東粥新屋區佳合五金行、觀音區林師傅泰式養生館、萊爾富觀音觀海門市、觀音區中華牛肉麵、觀音區小菜多多和八方雲集觀音成功店。另外,近日個案26日到27日有信阡機械五金股份有限公司、哈皮寵物沙龍、雲頂休閒農場、約客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阿城鵝肉中壢店、萊爾富平鎮桃勤門市和大江國際購物中心。桃園市政府呼籲足跡重疊民眾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有必要,可至社區採檢站採檢。
-
2022-03-3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生小孩看這裡!營養師:六種營養素增加受孕機會
增加受孕機率,飲食大有學問!針對想添好孕族群,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可多吃葉酸、omega3油脂等6種營養素,增加受孕機會。這6種營養素分別為:肌醇、葉酸、精胺酸、礦物質硒(鋅)、生育醇、omega3油脂。哪些食物可以攝取呢?例如:玉米、小麥胚芽、全麥麵包、燕麥、糙米、菠菜、油菜、高麗菜、雞肉、牛肉、蛋、海鮮、魚類、貝類、及蝦蟹、堅果類的食物都很鼓勵多吃喔!除了該攝取的6種營養素以外,高敏敏建議大家,避免加工品、反式脂肪、精緻糖甜點手搖飲、過量飲酒,這些食物會讓我們肥胖,增加荷爾蒙混亂的機會。另外,男生的話,則是要少吃含有飽和脂肪的加工肉品,香腸、熱狗、火腿和培根、炸物,有研究發跟精子的品質下降有關,可能會導致不孕、睪丸變小、無精子症、男性女乳等。高敏敏表示,不是不能吃,就是要注意量跟頻率,如果本來天天都要喝含糖飲料、吃下午茶、宵夜還要吃炸物,那我們可不可以先試著先去掉一樣,或把飲料先降成微糖或無糖,增加好孕到機率!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改善飲食習慣!營養師高敏敏頻道:點我看營養師高敏敏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努力運動卻不會瘦?醫師:問題可能出在飲食!這些零食不能吃?!?!超商零食選擇攻略!「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有肌勵療心室Podcast:https://udngpower.soci.vip
-
2022-03-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和某社區大樓增7確診 不排除地域關係、通風管線傳染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33例本土個案,其中中和某社區一口氣增加7名個案,有6人居住同一棟公寓大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這幾棟樓已清空,不排除有地緣關係或通風管線情況,將請專家去檢視排水、通風等,近一步進行環境檢測。案22598為此案指標個案,陳時中說,目前看起來有點奇怪,此案在同一條街中陸續增加確診者,新北因此匡列社區居民、發送簡訊請他們到篩檢站採檢,本來已有4個案例,其中案22945是在別處牛肉麵店服務,3月21日調至某社區附近店面支援,與案22639有足跡重疊,不過起初Ct值很高,且連續2次採檢都陰性,需要再判定。中和某社區增加6名確診,多集中居住於5、7號的1至3樓住戶。陳時中說,不排除地域關係或通風管線情形,新北已把這幾棟樓清空,也要請環境專家,檢視相關排水、浴廁通風等,對於環境進一步的檢測。另外1名確診者居住中和區,為勞保局女電話服務員工案23075,曾到社區附近的7-11便利商店,有相關足跡。陳時中說,她有7-11足跡相關,捷運出口也與某社區接近,與案22598有足跡有相關,但真正關聯性需要再判讀,目前新北已經在開始疫調。新北將於景福市民活動中心設置社區篩檢站。
-
2022-03-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多點延燒!本土+34再增兩例不明感染源個案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多點延燒,今天新增34例本土個案、93例境外移入個案。本土個案主要來自基隆小吃店衍生警員群聚和大潭電廠群聚,分別新增12和11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個案中只有三位屬於陰轉陽個案,為高雄化工廠和樹林科技廠個案,境外移入個案中5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5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其中基隆群聚新增12例個案,包括兩例警政相關人員、三例小吃店顧客、七例顧客接觸者和接觸者的同校接觸者,包括海大學生和二信高中學生,全案已累計39人染疫。大潭電廠新增11例個案,包含外籍和本國籍員工各一人、外包商及外包商家人四人、交通車司機和家人共五人;全案已累計63人染疫。除兩大群聚外,台東家庭群聚新增兩例、新北樹林科技廠群聚新增一例、三重保險業務員群聚新增兩例、高雄化工場群聚新增兩例。日前因症就醫確診的中和足跡相關群聚也衍生出兩例相關個案,皆與個案足跡重疊。其中一例(案22954)是其中一個案(案22954)曾去用餐的牛肉麵店店員,因匡列自主健康管理而採檢,Ct值34.7;另一例個案(案22946)則為指標個案、中和作業員(案22598)的鄰居,曾去過相同的便利商店,因收到實聯制簡訊而前往採檢確診。另外,今天也新增兩例零星個案。一為中和60多歲女性(案22944)因先生住院,僅行陪病篩檢而確診,無症狀、Ct值33.7。另一例為台東池上50多歲女性(案23029)因3月27日出現發燒、喉嚨痛、頭痛症狀,自行就醫採檢陽性,與台東家庭群聚無關。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1例男性、4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1例)、泰國、香港及印尼(各4例)、英國、馬來西亞、韓國、美國及德國(各2例)、南非、加拿大、瑞典、菲律賓、波蘭、新加坡及日本(各1例)移入,另43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3月15日至3月27日。指揮中心指出,今年3月14日公布之案21446-案21447、3月21日公布之案22095-案22097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及病毒基因定序後改判為本土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2896例確診,分別為7149例境外移入,1萬569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公布確診足跡 曾搭雙鐵往返桃園、台中、高雄
新北市今天新增11個確診個案,新北市衛生局公布確診者足跡。確診者曾去中、永和及三重等多間店家,也曾搭乘高鐵、台鐵往返桃園、台中、高雄。甚至也有確診者在同天進入同間超商。案22598曾在3月19日下午3點1分及21日下午3點4分曾去位在中和區和平街的7-11和捷門市,但比對確診者足跡發現,案22639也在3月21日上午10點17分及22日早上9點51分去過同一家門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這兩個個案是在同一天進出到同一個商店,但時間上沒有完全重疊,還要進一步的觀察,並用基因定序確認之間的關係。副市長劉和然說,兩個個案的足跡沒有重疊,是進入時間差不多都在同天,但因為這兩人都是確診者,都進入過這家商店,曾跟確診者差不多時間進入商店的民眾,市府都會發簡訊通知去採檢,該店家該清消、該採檢的都會通知,但呼籲民眾,不要將這兩個個案連結,只是剛好都到商店購物。衛生局今天公布確診者相關足跡,案22639曾去過早自己朝食製作所、老王原汁牛肉麵南勢角仁愛店、八方雲集中和大勇店及牛丁次郎坊用餐,19日當天從台北車站搭高鐵前往左營車站,下午再從左營轉高鐵去台中,再搭高鐵返回台北。21日去中和景平路的健身工廠運動,21、22日曾去7-11和捷門市即全家便利商店中和和平店買東西。案22598從3月19日至21日期間曾去過玖歪歪娃娃機店、祥鈺港式料理、冠軍租書城、珊珊臭豆腐及無名娃娃機店;案22559在3月20日晚間曾搭火車往返桃園站及樹林站;案22560在3月19日早上曾去3J Mart東南亞食品購物;案22562在3月23日上午從樹林搭火車去桃園,下午再從桃園搭乘火車返回樹林。案22564在3月20日早上8點曾去樹林博愛街市場採買;案22563在3月19、20日早上去樹林保安市場採訪,下午4點半曾去樹林高中足球場;案22701在3月21日及25日曾去Q Burger國隆總店用餐,24日曾去三重區自強路二段的美甲小屋。
-
2022-03-25 養生.聰明飲食
對環境跟健康都友善!「低碳飲食法」怎麼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組織」曾指出,在所有人類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有 23% 來自農業和土地使用,其中佔比最高的就是畜牧業。而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更曾做過一份研究,結果顯示一個家庭每天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中,食物就佔了 10%~30% 左右。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飲食選擇其實也間接地影響著地球的樣貌。重視永續環保的你,如果想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節能減碳,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或許可以試著從執行「低碳飲食法」(Low Carbon Diet)開始,減少每天因為吃東西而造成的碳足跡以及碳排放量,讓地球朝向你理想的樣子更進一步。什麼是「低碳飲食法」?「低碳飲食法」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減少碳排放量為目的的飲食方法,這這種飲食法強調以蔬果、五穀類、豆類或是魚類、海鮮等食材作為主要食物來源,並盡可能地去除紅肉如豬、牛、羊肉,以及過度加工的食品如罐頭、醃漬物等,期望能透過降低這些容易提升碳排放量、產生過多碳足跡的食物,減少飲食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有哪些飲食方法屬於「低碳飲食法」?1.北歐飲食法根據國際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所發表的研究顯示,提倡用「魚類」取代生產時會產生較多碳排放量的「肉類」,並鼓勵食用當地當季蔬果的「北歐飲食法」,能夠有效減少進口食物長途運送時所造成的碳足跡,而長期下來也能降低食物所造成的碳排放量。因此,「北歐飲食法」可以說是一種對環境相對較為友善的「低碳飲食法」之一。2.彈性素飲食法主張可以達到吃素好處又能偶爾享受肉類美味的「彈性素飲食法」,是想要從葷食主義轉為植物性飲食過渡期的人很適合採取的一種飲食方法。由於「彈性素飲食法」也提倡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要來源,並鼓勵多吃當季的新鮮蔬菜水果、全穀類等,因此,這種飲食法也可以算是「低碳飲食法」的其中一種。「低碳飲食法」有什麼好處?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和非政府組織「Eat Forum」合作設計的《地球健康飲食指南》(EAT-Lancet Commission on Food, Planet, Health)中,提倡人們減少紅肉、加工食品以及精緻糖類的攝取,並提高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與「低碳飲食法」的概念不謀而合。該份飲食指南指出,當人們執行以蔬果為主的「低碳飲食法」之後,不僅有益人體健康,且提倡減少碳足跡、溫室氣體排放的飲食法則也能防止人類賴以維生的大自然崩壞,因此,「低碳飲食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環境與人類都能創造雙贏局面的飲食方法。在繁忙都市生活的人,該如何執行「低碳飲食法」?了解「低碳飲食法」對人體以及環境的正面影響,開始想執行「低碳飲食法」的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惑:平時工作這麼忙碌,沒有太多時間好好為自己準備健康的食物,要怎麼將這樣的飲食法則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呢?VidaOrange生活報橘編輯為身處在步調快速、繁忙都市生活的你,精心整理了「低碳飲食法」的一日三餐原則,或許,你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生活的靈感,更輕鬆地執行「低碳飲食法」。趕著通勤、打卡上班的忙碌早晨平時常常到便利商店抓個三明治當早餐的你,或許可以試著提早 5 分鐘出門,到附近的早餐店點一份以蔬菜、海鮮為主的餐點像是蔬菜蛋餅、鮪魚蛋餅等,搭配一杯無糖的豆漿,並自備環保餐具,一餐下來就能省去食用紅肉、乳製品以及使用免洗餐具所造成的碳足跡以及碳排放量,為執行「低碳飲食法」的一天揭開美好序章。終於可以喘口氣,卻又沒太多時間用餐的午休時間開完了一個又一個會議,想在午餐時間好好喘口氣的你,可以到公司附近的自助餐店選擇新鮮當季的蔬菜,並搭配鮭魚、鱸魚等魚類當作主餐,這樣一來就能減少選擇豬肉、牛肉等紅肉造成的碳足跡與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也是簡單、方便又均衡的一餐。想好好犒賞自己、好好放鬆的晚餐聚會結束了忙碌一天,準備與朋友聚會小酌的你,不妨將好吃又均衡的蔬食餐廳列入聚餐地點的選項吧!現在有許多餐廳將蔬食料理做得美味又健康,且大多使用未經加工的蔬果、全穀類等原型食物,減少了製造加工食物時所造成的碳足跡,也降低生產肉類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對想執行「低碳飲食法」又不想放棄美味食物的你,或許會是很不錯的選擇之一。參考來源:1.《Weight Watcher》:Low-Carbon Diet: How it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and You2.《Lowly Food》:What Is The Low Carbon Diet※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享受美食,也能守護地球】對環境更友善的「低碳飲食法」,讓愛地球變成簡單生活儀式
-
2022-03-22 新聞.食安拉警報
台灣金針菇被檢出李斯特菌!4族群需注意,最嚴重可能引發腦膜炎
台灣外銷金針菇被驗出李斯特菌污染。腎臟專科王介立醫師今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美國FDA公告(https://reurl.cc/OpK4xX),台灣外銷美國的金針菇,被加州衛生機關檢驗出李斯特菌而必須回收,而這批被回收的台灣金針菇,出口公司名稱為「彰化縣香菇合作社」(Changhua County Mushrooms Production Cooperative),條碼為UPC 8 51084 00835 8,批號為#3322”。李斯特菌感染途徑,主要是透過食用被李斯特菌汙染的食物或水,國外案例調查報告曾發現生菜、哈密瓜、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及火腿等即時肉品及煙燻鮭魚等食品造成李斯特菌感染,國內則曾於生魚片、即食生鮮蔬果、即時肉品等檢出李斯特菌。4族群感染恐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4族群注意:年長者、免疫力低下族群、孕婦、新生兒依衛福部疾管署歸類,李斯特菌引發的疾病為第四類傳染病,民眾接觸到李斯特菌後,免疫力正常者不易遭受感染,即使感染也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但年長者、免疫力低下族群感染後,主要呈現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侵襲性感染的相關症狀,其中以腦膜炎、腦膜腦炎較為常見,症狀有發燒、頭痛、頸部僵硬、意識混淆、失去平衡感、痙攣等。而孕婦多僅呈現類流感症狀,但感染後可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至於新生兒感染後,容易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可能出現發燒、皮膚紅疹、活動力變差等症狀。此外,李斯特菌症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少數病例是經由直接接觸李斯特菌而感染,如獸醫或畜產工作者經接觸帶菌動物或家畜排泄物而感染。而人與人間的直接傳染仍是相當罕見,除孕婦可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於產婦分娩,經過產道時感染外,目前尚無人傳人的案例。7招避免感染李斯特菌症李斯特菌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此菌於冷藏室的4℃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可殺死,因此,熟食及謹慎處理食品、避免汙染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1. 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2. 處理生食後須徹底洗雙手及器具3. 牛肉、豬肉、禽肉或魚肉等肉類應澈底煮熟。4. 分切瓜果後應盡早食用,避免置於室溫超過4小時或冷藏超過保存期限5. 避免食用未經殺菌的生乳及其乳製品6. 對於易腐敗的食品,如海鮮、禽及畜肉類等,以及即食性食品,如分切的生鮮蔬果、涼拌蔬菜及肉類等,宜盡早食用完畢。7. 高風險族群應避免食用低溫保存的肉醬、即食肉類加工品,如熱狗、煙燻海鮮等,即食食品為先行製成並存放供人即食的生菜沙拉、三明治或壽司、剩菜及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若要食用,請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處理食物時,應避免熱狗等即食肉類加工品的汁液接觸到其他食品,並於處理後澈底洗淨雙手及器具。
-
2022-03-22 養生.聰明飲食
膚質好壞,關鍵在照顧好「腸皮軸線」!營養師公開 養腸煥膚10大食材
養出健康美麗肌的食材推薦大家都知道想養出健康自然的美麗肌膚,與飲食的關係密不可分, 而吃進什麼樣的食物,更是大大影響著我們的腸道循環。腸皮軸線會影響著身體的各個系統,包含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擁有健康的腸道,就能擁有美麗肌膚。以下將介紹有益腸道更有益肌膚的食材,對各食材的營養成分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後,搭配第4 章的飲食計畫,就能讓我們的美麗肌邁向好循環!為肌膚打底,不可或缺的10大食材養腸煥膚好食材(適合:所有肌膚)1. 全穀雜糧:全穀雜糧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維持消化道健康;同時也富含維生素B群,能幫助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的健康,並增強免疫力。尤其華人飲食每餐幾乎都會有米飯,只要調整為全穀雜糧,就能有不錯的成效!2. 蔬菜: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調節腸胃道內的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此外,膳食纖維可以降低食物滯留於消化道的時間,可幫助膽固醇代謝、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3. 豆類(毛豆/黃豆):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緩解便秘問題、維持腸胃道健康。黃豆在保留植物特性的同時,也有和動物性蛋白同樣高吸收率的蛋白質營養,能被人體有效利用,是建構皮膚組織和細胞的重要來源。4. 水果:水果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消化道蠕動、維持腸道內菌叢的生態平衡外,也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A、E、C等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體內的自由基傷害,維持肌膚膚的完整性。5. 無糖優格/優酪乳:含有乳酸菌,能幫助消化,維持腸道的酸性環境,有益其他益生菌生長。有些添加特殊菌種的優酪乳或優格也能直接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中的好菌比例,維持良好的消化道機能。此外,優酪乳和優格也是優質蛋白質的攝取來源,能協助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提供身體修復、合成膠原蛋白的材料。但過多乳品也可能增加長痘痘風險,所以建議可以每天食用一至兩份即可,也能同時觀察食用優酪乳、優格時肌膚是否有長痘、出油問題。紅潤氣色營養素(適合氣色不佳的人)健康紅血球需要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鐵這四個充足的營養素,擁有健康紅血球,就能氣色紅潤喔!以下食材能補充這些重要的營養素。6. 豬血/鴨血(鐵):豬血、鴨血的含鐵量很高,一碗豬血湯就能滿足每日所需攝取量的一半,亦含有蛋白質,熱量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低,對於追求體態管理的人來說,是CP值很高、沒有太大負擔的養顏食材。7. 牛肉(鐵):牛肉亦富含鐵質,是製造紅血球的關鍵因子,影響著血球攜帶氧氣的能力,牛肉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人體的吸收效率高,可提供身體組成肌膚結構所需的蛋白質材料。8. 紅豆(鐵):紅豆是素食者的補鐵好食材,若有補足鐵質,可以改善蒼白的氣色。雖然植物性的鐵質攝取效率沒有動物性來得佳,但還是有補充的效果,若想要讓鐵質吸收效率更好,可以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一起吃。此外,紅豆也含有葉酸,有助於維持紅血球的正常運作,為肌膚帶來紅潤好氣色。9. 菠菜/紅莧菜(葉酸):葉酸是維持紅血球正常運作的重要營養素,若長期攝取不足的話也會有貧血的狀況發生。日常飲食中,深綠色葉菜類就是很好的葉酸來源,每天三餐至少要吃到一種深綠色蔬菜,特別是孕婦,在養胎過程中葉酸的需求也會增加,要攝取充足才會更健康,肌膚更紅潤哦!10. 魚類、蝦、貝等海鮮食材(維生素B12):維生素B12也是紅血球正常運作的關鍵營養素,多存在於葷食的食材中,是消化吸收不好、長期全素的人特別需要留意補充的營養素。【延伸閱讀:你的腸道竟可能比你老20歲!恐是「滿臉痘痘、皮膚發炎」兇手... 營養師:想改善就吃「這2種菌」幫腸道減齡】書籍介紹書名:吃出逆齡好膚質:專業營養師團隊的156道食譜,21天打造素顏美肌作者: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2/02/24作者簡介/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專業的營養師團隊,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以正確易懂的營養資訊,傳遞健康知識,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著有《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做自己的運動營養師》《3日、5日、7日減醣瘦肚餐》等書。web:www.learneating.com延伸閱讀: 那夜,重症醫師狂奔急診室...看到太太血一直冒出來,一個丈夫鼻酸的請求
-
2022-03-22 癌症.大腸直腸癌
貧血只吃鐵劑治療,可能延誤大腸癌診斷!預防腸癌的3個重要提醒
我曾經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病患,她是一般上班族,因為子宮內膜癌就診,婦產科檢查出她帶有HNPCC家族突變基因,將她轉到我的門診檢查。結果,大腸鏡一做,發現了大腸癌。 大腸癌切掉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事隔五年定期追蹤做電腦斷層時,發現了胰臟癌。也就是說,她因為家族基因得到三種癌症,但不是轉移,因為三個癌症都是原發,幸好早期發現,多是第一、第二期,存活率比較高。這是病人自己有健康意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例子。現在她活過了十五個年頭,至今生龍活虎,差不多五十歲了。 早期篩檢的好處,需要不停宣傳。國人比較常罹患的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零期大概百分之百,一期大概九三%,二期大概八二%,三期大概六九%,四期大概十二%,早點治療的效果真的很不錯。 之前政府一直推廣有家族病史的人免費做大腸鏡,我有位病人沒有任何症狀,單純因為女兒罹患大腸癌這個家族史前來接受檢查,結果發現直腸癌,檢查後就切掉,至今十多年沒有復發。她的女兒是三十多歲時得到大腸癌,只是發現得太晚,開刀發現淋巴腺三十八顆腫瘤中就有三十七顆是陽性,後續治療的難度完全不同。 根據國家提供的糞便潛血篩檢數據來看,固定兩年做篩檢的人口只有四○%,五十歲以上接受篩檢的人口只有六○%,很多人不在意早期篩檢。其實當篩檢比例達到六○%,癌症死亡率可減少三六%。而且經由篩檢發現的大腸癌,大概七成以上都是早期,第一期、第二期或是零期的,第四期大概只有七%,如果是一般非定期篩檢的病人,發現大腸癌第四期的比例高達二○%,甚至二五%。 以篩檢比率來說,目前還有四成的空間要努力。如果四十至五十歲的人都能接受糞便潛血的定期檢查,有家族史的人再提前檢查,相信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會再降低。 發生率第一名的大腸癌 從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二○一六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是世界第一,每十萬人口有四十七個大腸癌症患者,超過第二名韓國的四十五個;健保署的統計資料則是第五名。儘管人數有點出入,但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五名,還超過美國。 大腸直腸癌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肝癌,排行第三,也是健保推行早期篩檢四大項目之一。有人將大腸直腸癌稱為富人病,通常是吃得太油膩,造成膽固醇和血脂肪太高,換句話說,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尤其是紅肉攝取量大增,加上青菜吃得少,運動少,以及抽菸又喝酒。 現代人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的醃肉、加工肉品、毒油等,尤其外食族很難控制或了解商家用油品質,有些店家使用回鍋油,油都變黑了,形成過氧化物的自由基,這是一種致癌物質;除此之外,我也建議盡量不要食用再製品。 美國政府曾委託一位教授研究牛肉與疾病的關係,發現牛肉所含的油脂形成的脂肪膽固醇進入人體,在大腸中的細菌分解後,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攝入膽固醇脂肪愈多,得到大腸癌的機會愈大,因此他的結論是建議不要吃牛肉。 喝酒也會引起大腸癌,尤其是啤酒。酒一進入體內,酒精去氫酶會分解成乙醛,再被醛去氫酶分解成乙酸排出去,乙醛對大腸是有毒性的。大部分的乙醛去氫酶存在肝臟及小腸,較少在大腸,所以酒進入人體在小腸就大部分消化掉了。一般人喝啤酒都是大杯、大杯喝,一下子沖到直腸去,因為量大、沖下去的速度快,大腸的乙醛去氫酶量少,乙醛因而堆積在大腸,容易誘發大腸癌,所以喝酒、抽菸都可能引發大腸癌。 要預防大腸癌,建議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 家族性病史與遺傳基因 大腸癌患者有少數屬於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比例約一%,就是患者腸子裡大概有上百顆大腸瘜肉,這類病人帶有一種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基因。帶有APC基因者,可能十多歲開始長瘜肉,所以有這樣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提早做大腸鏡檢查。 如果置之不理,根據統計,大概三十八歲左右就會變成癌症,建議在二十歲左右先做大腸鏡檢查,確定有多發的瘜肉後,做全大腸直腸切除與迴腸袋肛門吻合術。研究顯示,如果不治療,可能四十三歲前後離世,所以我建議要早一點檢查、治療。 我有位病人就是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十幾歲時確診。她兩位哥哥都做了手術切除。我們等她二十多歲時做大腸直腸切除術及迴腸袋肛門吻合術,至今已經二十多年,預後很好。 家族史的大腸癌有好幾種,其中一種HNPCC,就是遺傳性非瘜肉性大腸直腸癌。如果兩代當中有三個人得到大腸直腸癌,兩個人是一等親,三人之中有一位小於五十歲,就可稱為HNPCC家族。這種癌症比較早發,後來發現其他癌症也和這個基因有關,是基因修復錯誤所產生。 除了大腸直腸癌症外,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腎臟癌、胰臟癌,甚至腦癌,都可稱為HNPCC家族相關癌症,也都有相同的基因突變,現今有新的Bethesda Guideline,可謂廣義的HNPCC家族。如果檢測出帶有這種基因突變,一生中得到大腸癌的機率是八成,也有可能罹患其他癌症。 美國有位醫生在小鎮執業時,一位婦人前去看病,每次都提到她將來會死於大腸癌。醫生覺得很奇怪,她怎麼可能知道?於是問她:「你怎麼知道自己會得病?」她回覆:「因為我家族很多人都死於大腸癌,所以我覺得自己也會死於大腸癌。」 由於這位患者反覆宣稱自己是癌症家族的一部分,醫生開始朝遺傳性癌症潛心研究,終於發現HNPCC基因和癌症的關係。後來遂以醫生的名字亨利.林奇(Henry Thompson Lynch),將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稱為林奇氏症(Lynch Syndrome)。 定期檢測的重要性 大腸鏡是診斷大腸直腸癌比較精確的方法,用糞便篩檢則相對經濟,篩檢結果有問題,再做大腸鏡。不過糞便篩檢並非百分百沒問題,有時會出現少數偽陽性及偽陰性,所以提倡五十歲以上至少做一次大腸鏡,若在照大腸鏡時發現瘜肉,可直接切除。 大腸癌在五十至六十五歲之間是發生的高峰期,現在健保給付糞便潛血篩檢是五十至七十四歲,每兩年做一次。五十歲做一次大腸鏡,如果沒有問題,以後五到十年做一次;假如發現瘜肉,就要再提早一點。一般來說,大腸癌約九五%都是從瘜肉轉變而來,如果增生性瘜肉是良性的,不需切除;如果是腺性瘜肉,建議拿掉,以防將來變成癌症;絨毛性瘜肉是最容易變成大腸癌,有時會長得大一點,愈大代表惡性機會愈高;其次則是腺性瘜肉。 我有一位病人沒有任何症狀,因為做婚前體檢而發現大腸癌,手術切除至今十五年,育有兩個小孩,身體狀況安好,保持定期追蹤。所謂真正的早篩就是希望在沒有症狀之前發現病況。 那麼有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以左側大腸癌來說,因為離肛門近,一出血就會發現,痔瘡的血是鮮紅色,如果是暗紅色、帶黏液的血,或糞便裡面有血,多半是大腸出血。 癌症長在左側大腸會刺激直腸,患者會一直想大便,可是如果腫瘤大到引起阻塞,則有一種解不出大便的感覺,我們稱為「裡急後重」,就是想大便又解不出來。左側大腸癌是痛在下腹,右側大腸癌通常痛在上腹,痛的位置不一樣。左側大腸癌的大便習慣改變、出血症狀會比較明顯。右邊大腸癌因為出血經過很長一段距離,排出來已經看不見,肉眼不容易判斷,只有檢驗大便會有潛血,因為這種出血是長期慢性流失,會產生貧血症狀。很多右側大腸癌的病人,容易全身疲倦、頭暈、臉色發白,檢查後才發現貧血,但有時會誤以為是缺鐵性貧血,長期服用鐵劑反而延誤了治療。 此外,十二指腸潰瘍也會造成貧血、大便潛血及上腹痛,所以這些症狀很容易誤以為是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如果這個時候照胃鏡,患者正好又有潰瘍,很可能誤診為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 所以我們一直宣導,貧血一定要做大腸鏡,不能只做胃鏡或者給予鐵劑治療貧血,如今這種延誤診斷的現象已經愈來愈少。同時,右邊大腸因為比較寬,腫瘤要長得比較大才會產生阻塞現象,診斷時多半可以摸到硬塊。右側大腸癌的常見症狀有:摸到腫塊、消化不良、上腹疼痛、貧血,還有大便潛血,這些都是必須注意的狀況。 活下來需要更多的信心和準備 我有一位病人,八十歲時檢查發現罹患乙狀結腸癌,因為肝臟已有多處轉移,外科無法切除,改用標靶及放射治療大腸癌部位。三個月之後,因為肝臟還是沒辦法切除,繼續用放射治療肝部病灶,並施打標靶藥物。現在有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能夠精準照射,照完之後三個月評估發現,還是無法切除,再打三個月的標靶,前後超過九個月。九個月之後評估發現腫瘤縮小了。於是我們決定把大腸切掉,肝臟也切三塊下來,結果大腸和肝臟切下的標本,統統找不到癌細胞了。 這是一個奇特的案例,患者剛就醫的時候,沒有辦法切除肝轉移的大腸癌,療程結束卻完全不存留癌細胞。在以前年代,八十歲的老人家根本不敢想像又做化療又做放療,尤其是這位老先生外形瘦瘦小小的,居然能夠撐過放療、化療和大手術,真的是非常配合。至今開完刀兩年多了,沒有復發。 我在看診時,常常遇到許多病人提出治療之外的疑問,像是醫療費用。年輕時買保險的確有幫助,譬如防癌險和實支實付型的醫療險。 會這般建議是因為,癌症治療費用昂貴,很多新的治療及藥物並不在健保給付範圍之內,或是有給付時間的限制。我有一位大腸癌症病人發現肝、肺轉移,因為早年買了較周延的保險,每次住院有六萬元醫療給付,各項治療及藥物的使用較不受限制,如此活了八年,幾乎是與癌共存的境界。一般人如果沒有醫療險,就不太可能負擔這麼久的藥物治療。 此外,人工肛門也是很多患者的疑問,害怕做,有時候又不得不做。事實上人工肛門很好照顧,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很多病人做完人工肛門照樣上班,幾十年都沒有影響,每天只要灌一次腸就好,比有些人便祕還好解決。 有些人因為誤解、不了解,堅持不接受治療,導致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甚至性命難保……我真心希望大家能接受醫生的建議,不要因為害怕而錯失治療良機。 大腸直腸癌3個提醒 提醒1:有家族史且有基因突變者,二十歲時就要注意,可能衍生出不同的癌症。提醒2:大腸鏡是診斷大腸直腸癌比較精確的方法,糞便篩檢相對經濟實惠。提醒3:貧血也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症的病徵之一,勿掉以輕心。 (本文摘自《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今周刊出版,林肇堂, 邱文祥, 陳昭旭, 陳晉興, 陳瑞裕, 康仲然, 黃俊升, 楊培銘, 賴瓊慧, 饒樹文, 黃亞琪著)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脂肪肝恐致肝癌!醫師建議:多做4件事,遠離罹患癌症的可能.抑鬱症真是可怕惡魔!苦苓:那時唯一念頭是要怎樣尋死,才能讓妻子拿到全部保險金.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
2022-03-19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在家外送吃什麼才健康?營養師教你點中餐、西餐、速食健康餐訣竅
COVID-19疫情肆虐下,外送平台興起,民眾只要拿起手機就有許多商家與餐點可以選擇,外食頻率增加也讓外食族經常發生飲食不均衡、高鹽、高油、低纖維等問題,長期可能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營養師覺嘉欣指出,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整體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都能有所提升。外食族在點餐時若能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就能輕鬆吃的健康又營養,在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對抗疫情。營養師表示,中餐澱粉為主,可以這樣做搭配更營養中式餐點食物的組成以澱粉為主,如炒飯、炒麵、燴飯、湯麵類,需注意飲食不均衡的情況,建議可加點滷蛋、豆腐、豆干等蛋白質食物及一份燙青菜。快炒類烹調口味較重鹹,且烹調用油多,需注意高油、高鹽等問題。如果選便當類,盡量選擇以蒸、煮、烤、涼拌的烹調方式的食物,避免煎、炸物、香腸、貢丸等加工食品,並應搭配足夠蔬菜量。營養師建議,西餐醬汁以紅醬或青醬為首要選擇主餐選擇海鮮類、雞肉等飽和脂肪含量低的白肉,若食用牛肉、豬肉等紅肉,建議每週紅肉攝取要控制在500公克以內。如點義大利麵、燉飯類,首選清炒方式,若選擇醬汁則可優先選擇紅醬或以橄欖油為基底的青醬,而白醬多以鮮奶油為主成分,飽和脂肪含量高,要注意減少攝取頻率,以減少熱量及醬料攝取。如果餐點的蔬菜量不足,也建議再加點一份時蔬或小菜。套餐的濃湯因大多數有添加麵粉及奶油進行調合,熱量不低,建議以清湯取代濃湯。前菜的生菜沙拉若可接受不沾醬,就建議直接食用,以減少攝取醬料的熱量,若不習慣仍需選擇醬汁,建議選擇和風醬、水果優格醬或油醋醬,熱量都比千島醬及凱薩醬還低,可詳看醬料外包裝。例如便利商店1包40公克的沙拉醬,和風醬、凱薩醬、千島醬依序為48、96、104大卡。飯後甜點一般為精緻糕小蛋糕、餅乾、冰淇淋,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少吃甜點,才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及飽和脂肪。速食搭配生菜沙拉、無糖茶飲較無負擔建議選擇烤雞、燒肉漢堡類,優於炸雞堡、炸雞塊等油炸物。附餐薯條若換生菜沙拉,可減少至少150大卡的熱量並增加蔬菜攝取量,達到均衡飲食。飲料建議選擇無糖綠茶、零卡汽水或鮮奶,少喝含糖飲料。覺嘉欣營養師表示,把握以下5原則,飲食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幫助對抗疫情。1、每天至少1餐選擇未精緻澱粉類當主食,如糙米飯、地瓜、南瓜、全麥麵包等。2、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選用新鮮當季食材。家中可常備較耐放的水果,減少出門採買的頻率,如蘋果、芭樂、柳橙。3、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4、選擇7少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物、少沾醬佐料、少吃精緻甜點與甜飲料,少吃加工食品。5、攝取足夠水分,簡易計算方式可用每公斤體重乘上30毫升,作為一日所需水量的評估。
-
2022-03-17 新聞.食安拉警報
牛排、火鍋雪花是真油花? 食藥署規定標示注脂肉
火鍋想涮份滑嫩的「雪花牛」?但這油花可不一定是「天然的」而是「注脂肉」。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告「新增注脂肉食品標示規定」,自7月1日起,只要是重新注入油脂的肉品都需特別標示,並且須加註「僅供熟食」、「熟食供應」等醒語。因肉塊重組有安全疑慮,過去對於重組肉便規定需標示是「重組肉」,且須加註「僅供熟食」等醒語。但除了重組肉,也有許多業者為了加強油花效果,因此將油脂重新注入原型肉中,造成消費者誤解為油脂天然均勻分布的原形肉產品,成為「注脂肉」,如「雪花牛肉」或「霜降牛肉」等。而有些民眾點「雪花牛排」喜歡吃「五分熟」、「七分熟」,但因「注脂肉」是把油脂重新注入肉品,若無充分煮熟則有安全疑慮。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楊依珍表示,為加強注脂肉食品標示管理,今公告增列注脂肉食品標示規定,不論是包裝注脂肉食品、具稅籍登記食品販賣業者販售散裝注脂肉食品,以及販售注脂肉食品的直接供應飲食場所,皆應以中文於品名顯著標示「注脂」或等同字義說明,並加註「僅供熟食」、「熟食供應」或等同字義醒語。楊依珍表示,新制自7月1日上路,新制上路前都會對業者加強輔導,尤其是餐廳的標示與否,對民眾的飲食安全影響較大。新制上路後則將加強稽查,若業者未依規定標示,將依違反食安法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標示不實者,處4萬元至400萬元罰鍰。食藥署也呼籲消費者選用,應確認是否為注脂肉食品,食用時應注意或要求充分烹調至熟食,以確保衛生安全。
-
2022-03-10 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人愛吃的白飯,其實和砂糖沒兩樣?哈佛博士點名:5種有害健康的碳水化合物
白米和砂糖沒兩樣「褐色碳水化合物」指的是糙米、蕎麥麵(蕎麥粉含量多,麵粉比例少)、使用全麥粉製作的全麥麵包等未經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色碳水化合物」則是指白米、烏龍麵、義大利麵、白麵包等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碳水化合物和醣類是差不多的意思,但嚴格來說,碳水化合物是由醣類與食物纖維組成,其構成公式是碳水化合物=醣類+食物纖維。一般而言,褐色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纖維含量多,白色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纖維含量少。而食物纖維少到極致的碳水化合物,我們幾乎可以把它當作砂糖看待。簡單地講,白色碳水化合物雖然沒有砂糖那麼甜,但是它在人體內會被分解成糖後再吸收,在本質上和糖是相同的東西。但白米明明就不像砂糖那麼甜,所以乍聽到這種說法,可能會讓各位一頭霧水。請直接牢記,就科學上而言「白色碳水化合物≒糖」,因為無論是盛裝在碗裡的白飯,或是甜口味的零食,對身體來說都是差不多的。雖然說必須節制肉類與白色碳水化合物的量,但是減少這些食物後,肚子應該會餓吧?這種減少食量,特別強調忍耐的「毅力論飲食建議」,以前就流行過了。現在也有許多行動科學的研究逐漸證明,強忍絕不是正確的方法。減少食量通常會讓人產生壓力,很多案例都是實行不久後,無法忍耐而破戒地大吃特吃。這就和減肥復胖的現象相同,應該很多人都有過經驗吧。綜合以上原因,近年來開始有新的飲食建議,與其減少食量,隨時都在忍耐壓抑的飲食方法,學習「替換食物」會更有成效。日常食物的5種分類試著想得簡單一點好了,把所有食物分為5個群組。第1組是多個已研究證實是有益健康的食物;第5組則是有多個研究證實是對身體有害的食物。而我們日常的飲食、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幾乎都是中間的第2、3、4組。我們經常在每天的報紙或電視等媒體看到,宣稱「從最新研究結果已得知有益身體健康」的食物,大多屬於第2組。這些所謂有益健康的研究結果,很可能只有少少的1、2個,是否真的有益健康,現階段也無法斷定;有可能在幾個月後,就出現「最新研究發現其實有害健康」的新聞(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為了這種健康資訊成天提心吊膽,實在沒啥意義。真正有益健康的食物,或許不新奇、也沒什麼話題性,但是將這些有長年研究支持的好食物,納入日常飲食才能真正地確保健康。附帶一提,馬鈴薯不是蔬菜,而是「白色碳水化合物」,請特別注意。可能在某些人的印象裡,馬鈴薯是根莖類的蔬菜,但是在這邊的分類裡,馬鈴薯卻被排除在蔬菜之外。因為研究顯示,炸薯條、洋芋片是有害健康的代表食品,與糖尿病及肥胖的風險也關係密切。這裡所說的堅果類是「樹木的果實」,指的是杏仁、核桃、腰果等。各位也非常熟悉的花生,它其實不是樹木的果實,而是豆類,但是最近有好些研究顯示,花生和其他樹木的果實一樣有益健康。而且和堅果類相比,花生的價格更為親民,想增進健康而不想花太多錢的人,可以多多攝取花生。依健康程度區分的5個群組第1組有多個值得信賴的研究報告,顯示為有益健康的食物。①魚類、②蔬菜與水果、③褐色碳水化合物、④橄欖油、⑤堅果類第2組可能有益健康的食物。少數的研究懷疑其有益健康的可能性。黑巧克力、咖啡、納豆、優格、醋、豆漿、茶第3組沒有任何對健康影響報告的食物。其他食物第4組可能有害健康的食物。少數的研究懷疑其有害健康的可能性。美乃滋、人造奶油第5組有多個值得信賴的研究報告,顯示為有害健康的食物。①紅肉(指牛肉、豬肉,不包括雞肉) 與加工肉(火腿、西式香腸等)、②白色碳水化合物(包括馬鈴薯)、③奶油等飽和脂肪酸註: 這裡的「健康」指的是罹患疾病的風險及死亡率。「褐色碳水化合物」是指未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白色碳水化合物」則是指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書籍介紹科學實證 最強飲食:UCLA博士醫生的世界級研究數據,14天改變你的身體!作者:津川友介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19/02/15作者簡介津川友介(Tsugawa Yusuk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內科學副教授。東北大學醫學院畢業,取得哈佛大學碩士(MPH)及博士(PhD)學位。曾任職於聖路加國際醫院、世界銀行、哈佛大學,2017年起擔任現職。持續在個人部落格《醫療政策學×醫療經濟學》,傳遞與醫療有關的最新資訊。延伸閱讀: 多喝水不會軟化大便、多運動不會讓便祕改善...關於便祕你一直搞錯的幾件事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香菜」就是要在春天吃!祛風解毒還健胃,中醫師教這樣吃促進血液循環
春季主養肝,護脾胃也不可忽視中醫養生講究順時而養,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春季屬木與肝相應,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者肝氣鬱結,會導致肝臟受損。而且肝氣旺盛,肝木剋脾土,對於脾胃,很容易造成損傷,所以,我們必須照顧肝、脾胃,特別是在飲食上應該少酸增甘,多吃一些有利發寒散邪的甘味食物,以及扶助陽氣的食物。比如枸杞粥、山藥紅棗糯米粥、蓮子木耳羹等。而且,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微生物會迅速繁殖,細菌在一定情況下會大量滋生,如果這個時候不注意個人衛生、食用沒有完全煮熟的食物,將很容易導致身體脾胃「承受不住」。首先,要經常洗手,防治細菌進入腸胃。不吃生冷的食物,吃熟食。其次,還要講究食物的衛生,有效阻隔病菌。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吃剩下的食物應該及時儲存在冰箱內,而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之前必須要加熱,以熱透為原則。儘量少食用易帶致病菌的食物,比如螺螄、貝殼、螃蟹等水產品,如果想要食用,一定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等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食用涼拌菜的時候可以多加入一些醋和蒜,以產生殺菌的作用。除了日常注意個人衛生,辨證調理,針對不同體質採取不同類型的飲食方法:肝鬱脾虛型:推薦湯品(個人用量):選用麥芽二十克、茯苓十五克、白朮十五克、新鮮薄荷十五克,豬瘦肉一百五十克。豬瘦肉清洗乾淨,先汆燙去腥,然後將麥芽、茯苓、白朮放入煲內,煲四十五分鐘,再放入新鮮薄荷煲十分鐘,即可食用。此湯品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還能夠益氣健脾。脾胃虛寒型:推薦湯品:黨參十五克、白朮十五克、生薑三片、胡椒粉三克,豬肚半個,清洗乾淨,然後將所有食材都放入到煲內,煲一小時即可食用。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飲用此湯的時候,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春季多吃香菜,激發脾功能春天肝火比較旺盛,再加上春雨綿綿濕氣入侵,所以,多吃一些香菜能夠祛風解毒、芳香健胃,如果把香菜和豆腐搭配一起食用,效果會更好。香菜辛溫含芫荽油,可用作發疹的藥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香菜可消穀,補虛,治五臟。」香菜的莖葉當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味,所以才被民間俗稱「香菜」。也有叫作芫荽、鹽荽、胡荽、漫天星等。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辛,具有發表透疹、健胃的功效,可用於麻疹初期不易透發、食滯胃痛等病症。根據現代研究發現,香菜之所以香,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揮發油和揮發性香味物質。由於香菜辛溫,含有芫荽油,能夠解毒透疹、疏散風寒,促進人體全身血液循環,所以也經常被作為發疹的藥物。比如小孩如果出疹痘,可以用香菜做成香菜酒擦皮膚,或者是水煎香菜趁熱熏鼻,可以加速疹痘發出,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如果已經出疹痘,就應該立即停止使用香菜。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講,「芫」字為「魚毒也」,「荽」字為「香口也」。所以香菜還可以放在魚和肉當中進行調味,還具有去毒的作用。但是,香菜一般是作為調料,不可多食。由於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者久食,都會耗氣、損精神,從而引發或加重氣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很容易感冒的氣虛的人,更應該少吃一些香菜。產後、病後初癒的患者也經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虛,這個時候,也應該避免吃香菜。除此之外,香菜還有溫熱、發瘡的作用,因此,狐臭、口臭、胃潰瘍、腳氣、瘡瘍患者都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下面為大家推薦一道食譜:香菜豆腐羹材料:香菜兩百克,嫩豆腐一到兩塊,雞蛋一個,太白粉、食鹽、香油適量。做法:1.剁碎豆腐,香菜洗淨切成末,雞蛋打散、薑切成末,太白粉加水調成汁。2.鍋燒開水,放入豆腐、薑末,再放入雞蛋,水燒開之後放入香菜末、食鹽,攪拌煮一會兒再倒入調好的太白粉汁。3.邊煮邊攪拌,直到羹有些稠的時候再淋上少許香油即可。此湯能夠清熱祛濕、發表透疹、健胃。春季養脾,切記少吃酸多吃甜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在春季應該多吃一些辛溫升散的食品,比如小麥、紅棗、豆豉、花生、蔥、香菜等,並儘量少吃生冷黏雜之物,以免傷害到脾胃。調養脾胃要多吃甜食少吃酸食春季肝氣很旺,自然會影響到脾,因此春季很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中醫就認為:「當春之時,食應減酸宜甘,以養脾壯陽。」通常而言,為了能夠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在飲食上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多吃甜食少吃酸食來調養脾胃。主要是因為吃多了酸味的食物,會讓肝功能偏亢,因此在春季飲食調養最好是選擇甘溫之物,忌酸澀。春季也是多風的季節,蜂蜜則是最為理想的保健品。蜂蜜性平、味甘,有滋養、潤燥、解毒、通便等功效。春季每天早上喝上一杯蜂蜜水,不僅可以潤腸通便,清除體內毒素,還能有效預防感冒。除此之外,還應該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比如春筍、菠菜等,這樣可以補充因為冬季新鮮蔬菜較少,維生素攝取不足的缺憾。增強抵抗力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春季氣溫變化比較大,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快、活力強,有很多病毒性傳染病在這一季節都處於高發期,比如流感、水痘、急性腮腺炎等,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紅棗等食物當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抗病毒的功效。另外,春季還需要注意補充熱量,增強身體抵抗力。早春時節,氣候其實依舊寒冷,人體為了禦寒,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以維持基礎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組成,應該以高熱量食物為主。因此,春季飲食宜遵循高熱量高蛋白原則。在春季日常飲食當中,除了穀類製品,還應該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是可以及時地有效補充能量。此外,在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一些優質的蛋白質食品,比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和豆製品等。這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蛋胺酸,能夠增強人體耐寒力。還有,春季飲食要講究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益氣養陽要多吃大蒜、蔥和韭菜在春季可以多吃一些益氣養陽的食品,比如胡蘿蔔、薺菜、芹菜、菠菜、香椿、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等,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適量進食一些甲魚。另外,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蠶豆芽、豌豆芽等豆類食品對於疏通肝氣、健脾和胃也有很大的好處。除此之外,大蒜、蔥和韭菜也都是春季應該多吃的食物。特別是韭菜,又叫起陽草,雖然四季常青,但是在春天食用最好,具有溫中助陽的功效,而且韭菜當中有較多的營養成分和豐富的纖維素,能夠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與此同時,還能夠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達到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大蒜也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和高血壓的功效,加上其性溫,也是可以補充人體陽氣,而且還有很強的殺菌力,對於細菌引起的感冒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春季也應該多吃些。另外,蔥也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多吃不僅能夠補陽散寒,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癌能力。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賴以威10年歷經父逝、閃婚、喪子...數學家的愛情小說登HBO:平凡日子才是機率極低的幸福
-
2022-03-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米迪幼兒園群聚再增2確診 中壢SOGO、麥當勞6足跡曝
桃園米迪幼兒園群聚擴大,今天再新增2例本土個案。市府下午公布相關確診者足跡,包括麥當勞、中壢SOGO都入列。市府提醒,除中壢區中正公園及桃園區中路公園2處採檢站持續開設外,明日上午9點至12點觀音國小學生活動中心也設有社區臨時採檢站,有需要的民眾可前往採檢。市府今天公布案20617、20618、20621、20682的足跡,包括觀音區文化路「馨香早餐店」、麥當勞中華店、遠東SOGO中壢店B1美食街、中壢區新生路「美斯樂泰式便當」、觀音區中正路「來喀麵飯館」及中壢區恩德街「小巷子清燉牛肉麵中壢店」。新聞處長詹賀舜表示,今天桃園社區採檢站採檢609人,累計已採檢11萬5186人,陰性11萬4392人、陽性185人、檢驗中609人。
-
2022-02-26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期間飲食該如何控制?營養師:8大飲食指南一次看懂,讓你遠離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懷孕期間以75克葡萄糖水耐受試驗,經3段血糖檢測,有1項或1項以上異常就算妊娠糖尿病,目前在台灣沒有大規模的研究證實台灣的妊娠糖尿病盛行率,但來營養諮詢的妊娠糖尿媽媽有上升趨勢。若未能於孕期期間控制穩定血糖,對媽媽及寶寶都會增加危害風險;以下跟大家分享妊娠糖尿媽媽在食物的選擇應如何管理,吃出營養對抗高血糖及避免體脂肪增加。孕期控制血糖虛改變生活習慣 減醣從均衡飲食開始治療懷孕婦女的高血糖,首要且不能忽略的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如果生活習慣的改變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才會考慮開始藥物合併治療。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賴冠菁表示,想要透過飲食管控血糖,均衡飲食是重要的一環,而減醣飲食更為重要。醣類就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單醣、雙醣、寡糖及多醣,而單醣及雙醣是分子較小的醣類,人體吸收相當快,因此妊娠糖尿媽媽血糖想管理良好,須減少小分子的醣類,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多醣類食物。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攝取額外加糖的飲品或甜品,而攝取天然的多醣類食物。賴冠菁說明,均衡飲食就是每日都能攝取到6大類食物分別為:全穀雜糧類、乳品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食物升糖指數,所以想要輕鬆控糖,就是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並選擇低升糖的食物,並控管攝取的份量。要記得吃澱粉的同時就要搭配吃蔬菜纖維及蛋白質,簡單的每餐進食訣竅如下,詳細的食物份量及飲食,建議經營養師針對個人量身訂做:▸菜:煮熟蔬菜至少1碗。▸肉:瘦肉或魚肉約手掌心大小,蛋奶素者約1塊或田字型豆腐1塊+小方豆干1塊+蛋1顆。▸飯:全穀雜糧飯4分之3碗。▸水果:每天水果2至3份,1份相當於柳丁大小1顆。▸乳製品:低脂乳品1至1.5份,1份相當於240cc的鮮奶或3湯匙的奶粉,需分成多次點心吃,避免果糖及乳糖吃過多,造成短時間內血糖升高。妊娠糖尿病飲食該如何控制? 8大重點1次看懂1.熱量依照孕程期別及體型調整妊娠媽媽被診斷出妊娠糖尿通常在24至28周,處於孕期第2期及第3期,每日熱量的攝取則需比孕前增加300大卡。應視孕婦的血糖值及體重增加情形做調整,最少不可以低於1500至1800大卡/天,但也不能因懷孕而有1人吃2人補的觀念,否則熱量攝取過多,容易累積體脂肪。2.攝取天然的醣類食物替代精緻糖每日醣類建議攝取量為熱量的40%至50%,依照美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的建議,懷孕婦女的醣類攝取至少要有120公克/天,若以台灣食物代換表的含醣份量來說明,每天至少要攝取11至12份(1份醣量15公克),建議分配到3至6餐/天,1份醣類的食物量,應以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為優先,因其所含的膳食纖維較為豐富,益於血糖管理。水果以選高纖維且果糖含量低的種類,依照食物份量表的1份醣為15克,芭樂1份約155公克(相當於大顆芭樂半顆或小顆芭樂1顆),膳食纖維有5.7克,含有維生素C 213.7毫克,堪稱營養素之王。3.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大部分蔬菜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吃蔬菜可以減緩食物被吸收的速度,避免升糖反應之外,還能增加飽足感,故建議每餐一定要有蔬菜類,而非精緻的全榖雜糧類,如糙米、薏仁或地瓜塊莖類等,和白米飯及精緻澱粉食物相比,全穀類的升糖反應相對較低,其所含的纖維質較多,提升飽足感及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更能減少血糖震盪。4.選擇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是指6大類食物中的豆魚蛋肉類,而其中的豆是指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家禽肉類吃肉不吃皮,紅肉類挑瘦肉不吃肥肉,魚及蛋類都是很好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優質蛋白質可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減緩食物吸收率,每餐攝取豆魚蛋肉助穩定血糖。5.少量多餐避免血糖起伏及飢餓感懷孕過程中,常因腹中寶寶逐漸長大因而影響孕媽咪腸胃道的舒適度,為了穩定血糖值,選擇少量多餐且定時定量的用餐方式最適當。很多人都誤以為少量多餐就是1天吃6餐,而每餐吃1個便當或1碗牛肉麵,點心吃蛋糕配珍珠奶茶,賴冠菁說,其實少量多餐是指將1餐份量分成2餐來吃,並能同時攝取膳食纖維及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更能有益於血糖管理。6.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補充孕期第3期要增加的營養素有鐵、鈣、鋅、鎂、碘等礦物質及維生素B群、葉酸等,適當進食富含的食物,補充胎兒生長及母體需求。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血、豬肝、瘦肉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如:乳品類、牡蠣、丁香魚、起司、黃豆及豆製品。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蛤蠣、牡蠣及瘦肉類。含鎂豐富的食物,如:原味堅果類、未精緻全榖雜糧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而深綠色蔬菜及未精緻全榖雜糧類能提供維生素B群及葉酸。增加鎂的攝取有助改善媽媽孕程抽筋的症狀,乾海帶15克(約1湯匙)含有97.8毫克,去殼調味南瓜子15克(約1湯匙)含有94.5毫克,胚芽米乾重80克煮熟後約1碗量含有440毫克,建議用胚芽米或其他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取代部分白米飯,並每天1湯匙堅果種子類,增加鎂的攝取。7.少鹽、少油炸的飲食攝取過多的調味料會增加鈉量攝取,造成水腫、高血壓及孕程末期妊娠毒血症,利用清蒸、燉、滷、水煮、涼拌取代糖醋、油炸、沾粉或勾芡的菜餚,以避免過多油脂的攝取;加工食品通常含有看不見的油、鹽、糖,例如:貢丸、香腸,醃漬食品也含較多的鹽、糖,例如:蜜餞等,建議淺嚐即止。8.喝水量絕對要夠人體內水分大約佔體重的70%,水參與人體重要的消化酵素反應,生物化學作用及促進代謝,具維持體液正常滲透壓及電解質平衡、調節體溫的作用。若每天飲用的水不夠,食物中的營養素就不能被吸收,人體的廢物也不能變成尿液排出體外。每日需求量為每公斤體重30cc,建議不要用含糖飲料、鮮奶、鹹湯或濃茶等取代水。若擔心有水腫問題,除避免醃漬品、滷汁或高湯過量攝取外,建議睡覺時可用枕頭墊腳,或盡量能將1天的水量安排在睡前2至3小時喝完。★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2-21 養生.聰明飲食
蒜泥白肉一盤就破千卡 營養師揭熱炒熱量地雷菜色
點菜啦!熱炒店一定要點哪一道呢?誰說油炸熱量最高?川燙的蒜泥白肉感覺很清淡?再配上啤酒,好好的一餐可能就一直在爆卡!熱炒店 熱量圖鑑1、蒜泥白肉(300g) 1120kcal2、醬爆雞丁(350g) 720kcal3、沙茶羊肉(400g) 695kcal4、薑絲大腸(300g) 680kcal5、醉雞(600g) 640kcal6、蠔油牛肉(400g) 575kcal7、宮保雞丁(350g) 460kcal8、蝦仁滑蛋(350g) 415kcal9、炒海瓜子(350g) 405kcal10、炒螺肉(300g) 400kcal 11、培根高麗菜(400g) 370kcal (推薦閱讀:吃錯高纖食物小心反便秘!營養師揭「高纖蔬菜排行」 高麗菜吃整顆還不夠)12、鳳梨蝦球(250g) 320kcal13、蛤蜊絲瓜(350g) 320kcal14、薑絲小捲(250g) 300kcal 15、苦瓜鹹蛋(350g) 295kcal 16、清蒸石斑(250g) 290kcal17、豆酥鱈魚(150g) 270kcal18、蝦醬空心菜(300g) 260kcal 19、炒蛤蜊(300g) 220kcal20、炒空心菜(300g) 200kcal21、清蒸鱈魚(150g) 185kcal22、涼拌竹筍(300g) 170kcal23、清燙蝦盤(150g) 155kcal(推薦閱讀:處理魚蝦刺手! 急診醫曝「危及3大症狀」:恐致命)24、啤酒(一瓶600ml) 294kcal(以上為每一份餐點之估值,實際份量每家店各異)蒜泥白肉油質高 高血脂應慎食看似清淡的蒜泥白肉居然排行第一,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雖然是川燙的料理,感覺很清淡,但其實蒜泥白肉本身就是油脂量很高的豬肥肉切片,所以熱量來源都是在食材本身,建議高血脂或要減脂的人需特別控制,儘量不要吃。(推薦閱讀: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低脂海鮮為主、肉類為輔 減少過多調味餐點至於薑絲大腸、沙茶牛肉、醬爆雞丁也都是屬於熱量地雷菜色,高敏敏說,大腸是內臟食材、沙茶是高油脂醬,不只熱量高,過多的調味也會導致鈉含量攀升。(推薦閱讀:吃太鹹小心傷腎、傷心! 「6大陷阱食物」吃起來不鹹但都藏高鈉)因此建議吃熱炒時,以低脂海鮮為主,肉類為輔,減少選擇肥肉及內臟類餐點,而烹調方式以清蒸、汆燙為主,減少油炸及醬料的使用,以免重鹹造成水腫及鈉含量攝取過多。高熱量餐點以原味為主 無糖茶、水代替酒此外,別忘記點盤青菜補充膳食纖維,並優先選擇涼拌或特製少油,因為熱炒菜會導致油脂攝取過多;若真的想吃高熱量餐點,建議可以以原味為主,減少醬料使用。(推薦閱讀:火鍋、水餃...吃什麼都要沾醬? 「4種人」小心增腎臟、血管負擔)高敏敏也分享,若要避免更多餘的湯汁及醬料,可在碗底預留一些白飯別吃下肚,且以無糖茶、水來代替啤酒,但若真的想喝酒,建議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一個酒精當量==啤酒 375c.c =15g酒精=105大卡)以免把熱量通通吃下肚。延伸閱讀: ·鹹酥雞點蔬菜類比較健康? 營養師公開「油炸前後熱量」:以為清爽全是油 ·披薩+可樂只排第4!營養師揭超常吃「外食組合熱量Top7」 第一名等於一天所需熱量
-
2022-02-19 養生.聰明飲食
疫情叫外送常導致飲食不均 掌握5原則也能吃出防疫力
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外送平台興起,民眾只要拿起手機就有許多商家與餐點可以選擇,外食頻率增加也讓外食族經常發生飲食不均衡、高鹽、高油、低纖維等問題,長期可能因此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營養師覺嘉欣指出,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整體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都能有所提升。外食族在點餐時若能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就能輕鬆吃的健康又營養,在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對抗疫情。中西式餐點這樣點 外食也能健康吃覺嘉欣營養師表示,中餐愛好者要注意,中式餐點食物的組成以澱粉為主,如:炒飯、炒麵、燴飯、湯麵類,需注意飲食不均衡的情況,建議可加點滷蛋、豆腐、豆干等蛋白質食物及1份燙青菜。快炒類烹調口味較重鹹,且烹調用油多,需注意高油、高鹽等問題。如果選便當類,盡量選擇以蒸、煮、烤、涼拌等這類烹調方式的食物,避免煎、炸物、香腸、貢丸等加工食品,並應搭配足夠蔬菜量。西餐愛好者則建議主餐選擇海鮮類、雞肉等飽和脂肪含量低的白肉,若食用牛肉、豬肉等紅肉,建議每周紅肉攝取要控制在500公克以內。如:義大利麵、燉飯類,首選清炒方式,若選擇醬汁則可優先選擇紅醬或以橄欖油為基底的青醬,而白醬多以鮮奶油為主成分,飽和脂肪含量高,要注意減少攝取頻率,以減少熱量及醬料攝取。如果餐點的蔬菜量不足,也建議再加點1份時蔬或小菜。套餐的濃湯因大多數有添加麵粉及奶油進行調合,熱量不低,建議以清湯取代濃湯。前菜的生菜沙拉若可接受不沾醬,就建議直接食用,以減少攝取醬料的熱量,若不習慣仍需選擇醬汁,建議選擇和風醬、水果優格醬或油醋醬,熱量都比千島醬及凱薩醬還低,可詳看醬料外包裝。例如便利商店1包40公克的沙拉醬,和風醬、凱薩醬、千島醬依序為48、96、104大卡。飯後甜點一般為精緻糕小蛋糕、餅乾、冰淇淋,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少吃甜點,才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及飽和脂肪。速食愛好者,建議選擇烤雞、燒肉漢堡類,優於炸雞堡、炸雞塊等油炸物。附餐薯條若換生菜沙拉,可減少至少150大卡的熱量並增加蔬菜攝取量,達到均衡飲食。飲料建議選擇無糖綠茶、零卡汽水或鮮奶,少喝含糖飲料。飲食均衡提升免疫 把握5原則對抗疫情覺嘉欣營養師表示,若能把握以下5原則,飲食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幫助對抗疫情:▸原則1:每天至少1餐選擇未精緻澱粉類當主食,如:糙米飯、地瓜、南瓜、全麥麵包等。▸原則2: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選用新鮮當季食材。家中可常備較耐放的水果,減少出門採買的頻率,如:蘋果、芭樂、柳橙。▸原則3: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原則4:選擇7少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物、少沾醬佐料、少吃精緻甜點與甜飲料,少吃加工食品。▸原則5:攝取足夠水分,簡易計算方式可用每公斤體重乘上30毫升,作為1日所需水量的評估。★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2-19 養生.聰明飲食
「鐵」定提升免疫力就該這樣吃,補充維生素C可加強吸收 一圖秒懂補鐵食材大公開!
「鐵質」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的營養素,卻又容易被忽略。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每日鐵質建議攝取量量為成人男性10mg,成人女性15mg。然過去我們以為含鐵的食物,大多是肉類、例如羊肉與蜆,對於茹素者要吃下這些肉類恐怕有困難。實際上營養師表示,多項蔬果也含鐵質;另外如能搭配補充維生素C,補充鐵質更方便!鐵質參與合成免疫系統 缺鐵恐使免疫功能下降營養師陳怡婷表示,鐵質是血紅素中主要攜帶氧氣,帶著氧氣隨著血液至全身提供細胞利用的重要物質,鐵質也參與了神經傳遞物質合成及免疫系統。然而,缺鐵的人會有哪些症狀?缺鐵會造成身體疲倦、氣色不佳、暈眩、掉髮、心跳加快,嚴重甚至會有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形。鐵質該從哪裡來? 補鐵來源動植物都可以依據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每日鐵質建議量為成人男性10mg,成人女性15mg,補鐵食物及補鐵小技巧:▸動物性食物,血基質鐵(Heme Iron):豬血、鴨血、豬肝、文蛤、牡蠣、牛肉、豬肉、羊肉等。▸植物性食物,非血基質鐵(Non-Heme Iron):紅莧菜、紅鳳菜、紅豆、小麥胚芽、黑豆等。吸收率較低,維生素C輔助提升吸收率。▸可搭配維生素C幫助鐵質吸收,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草莓等。同時提醒,要避免在用餐時飲用茶飲及咖啡,這些飲料含有單寧酸會降低鐵質吸收。陳怡婷表示,大家總認為「櫻桃、葡萄、紅莧菜」是含鐵量高的食物,其實櫻桃、葡萄鐵質並不高。反而深綠色蔬菜、未精製穀類、豆類鐵質較水果類豐富!鐵質含量比一比! 蔬菜含量比水果還高Top 1▸紅莧菜:8.5mg/100gTop 2▸ 紅豆:7.1mg/100gTop 3▸黑豆:6.2mg/100g▸紅鳳菜:6.0mg/100g▸小麥胚芽:6.0 mg/100g▸無花果:4.5mg/100g▸黑棗:2.4mg/100g▸紅棗:1.7mg/100g▸葡萄乾:1.5mg/100g▸櫻桃:0.2mg/100g▸葡萄:0.2mg/100g★感謝「陳怡婷 Cynthia 營養師」同意轉載,原文請點我★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2-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今+2 足跡遍及高鐵、全家、家樂福
高雄今天新增2例本土個案,兩例皆為新北19665衍生的個案,於2月13日北部聚餐、唱KTV;市府公布2名確診者足跡,確診者曾搭高鐵高雄左營往返台北,足跡還遍及連鎖大賣場。今天市府公布新確診者活動史,案19952曾於2月13日搭乘高雄捷運從楠梓加工出口區往返高鐵左營站,乘高鐵0814車次左營至台北及高鐵0657車次返回左營;14日前往楠梓區軍茶楠梓惠民店、牛肉英麵館惠民店、全家便利商店高雄藍天店;15日楠梓藍昌鮮魚湯。案19952另於16日前往楠梓區德民黃昏市場肉粽肉圓、小北百貨高雄德民店、德民藥局、回憶小時候古早味紅茶冰、大樹連鎖藥局藍田店、家樂福楠梓店。案199522月13日曾搭高鐵0818車次由左營前往台北,乘高鐵0333車次返回左營;15日前往三民區吳老三老麵養生饅頭、前鎮區財仔黑砂糖刨冰。
-
2022-02-18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湯底汙染、致癌,這種食材一定要最後煮!營養師教健康嗑鍋4原則
天氣寒冷,許多人喜歡嗑火鍋,暖身又暖心。可是大多數的火鍋常暗藏高鹽、高油、高熱量的地雷,怎麼吃能夠滿足口欲又兼顧健康?1、選擇清清如水的湯底湯底最容易暗藏高鹽、高油、高熱量風險的地雷,如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牛奶鍋、沙茶鍋等,每100㏄的熱量就可能超過100大卡。建議選擇蔬菜、藥膳或昆布熬製的湯底,既減少熱量攝取,營養也均衡。2、進食順序很重要不同食物在腸胃的消化速度不同,一般而言,植物性會比動物性更容易消化,熱量較低,因此吃火鍋順序,應該先喝點清湯,接著吃蔬菜、菇類、根莖類、豆製品,海鮮、蛋類,最後是雞肉或豬羊牛肉。另外,如果有根莖類如芋頭、玉米、南瓜、地瓜等主食類,其實就不需要吃飯和麵了,以免醣類攝取過量。豆類要避免吃油豆腐跟炸豆皮,選擇腐皮或豆腐較健康。至於肉類則建議最後燙熟,因為會產生大量的浮沫,浮沫是血水、蛋白質、油脂遇熱後變質的雜質,會有細菌汙染、致癌的風險,所以如果想喝火鍋湯,最好在煮肉前喝。3、沾醬聰明調不要小看火鍋沾醬,僅是一匙的沙茶醬,就高達100大卡,若再加上一顆蛋黃,熱量就相當於六分滿的飯了。若能以天然的蔥、薑、蒜、辣椒、洋蔥、九層塔、香菜、蘿蔔泥,佐以白醋、醬油調製沾醬,是較健康的選擇。4、少吃加工品為了口味與食品安全需求,火鍋料如丸子、餃類等,通常會額外添加油、鹽、防腐劑、食用色素等,多食不利健康;例如:3顆蛋餃的熱量約80大卡,幾乎跟一份的肉差不多熱量,可是蛋白質卻僅有一份肉的一半,鈉含量則超出快10倍。
-
2022-02-1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疑生食牛豬感染!泰籍移工A肝群聚 比去年同期暴增18例
國內近期發生多起外籍移工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群聚事件,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截至今日有28例個案,且18例為泰籍移工,目前可能原因仍在調查,初步了解有生食生肉、生菜沙拉等習慣,籲請注意飲食衛生,降低感染風險。疾病管制署今日表示,截至2月15日,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本土病例達28例,相較去年同期11例,個案顯著增加,其中18例為泰籍移工,分別為桃園市10例、台中市3例、台南市2例及新北市、彰化縣與南投縣各1例。但經疫情調查發現,2月9日至14日期間就暴增8例個案,且分布在五家公司,多數病例具有生食習慣,會由食藥署調查是否為生食或食物受汙染所致。同時因多數為泰籍員工,也會請勞動部協助通知呼籲。莊人祥指出,目前屬「散發性個案」,確診後會到醫院治療,前調查二案住同棟宿舍,共用宿舍、餐廳及浴廁,特別是最後接觸十四天內個案有暴露風險,會提供A肝疫苗接種。疾管署說明,病毒性A型肝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可藉由食用受病毒汙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手部接觸到帶病毒者的糞便後,如未徹底清潔雙手,再接觸食物或口部也可能造成間接感染。A型肝炎潛伏期約15至50天,平均為28至30天,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數天之後發生黃疸,大多數病例會自然痊癒,並終身具有免疫力。疾管署呼籲,民眾務必落實正確洗手及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生飲或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餐點,聚餐共食時應使用公筷母匙,烹煮食材應將生熟食分開處理。建議無A型肝炎保護性抗體者可前往醫療院所自費接種2劑A型肝炎疫苗。
-
2022-02-14 養生.聰明飲食
元氣一日課/跟任何食材都百搭!低卡低GI 櫛瓜,有助減重控糖
外觀像極了小黃瓜的櫛瓜,營養價值豐富,因為沒有特殊的菜味,幾乎跟任何食材都百搭。櫛瓜不只熱量低,含醣量也非常低,除了有助減重、降體脂,更是控制血糖好幫手。年後甩油飲食計畫,不妨試試櫛瓜料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還能補鉀、增強免疫力。免削皮挖籽 方便料理歐式料理經常出現的櫛瓜,又稱為「夏南瓜」,在台灣因氣候型態,盛產於二、三月,主要有綠色與黃色品種。WaCare專家、營養師徐佳靖表示,櫛瓜免削皮也不用挖籽,切片清炒、煎烤、涼拌或煮湯都有不同風味,是一種很方便料理的食材。櫛瓜屬於低GI(低升糖指數)食物,市售櫛瓜一條大約200公克,每100公克的櫛瓜僅有11大卡熱量、1.8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富含417毫克的鉀,對健身、控制體重的人來說,堪稱不可或缺的聖品。含豐富的鉀 助降血壓徐佳靖說,櫛瓜經過簡單料理,就是健康又有飽足感的一餐。櫛瓜整根烹調,保留了外皮和嫩籽的營養,豐富的鉀有助於降低血壓、維持心血管健康,並且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櫛瓜也富含β-胡蘿蔔素,具良好抗氧化能力,進入身體後轉化成維生素A,對免疫系統有重要作用,為「防疫力」再加分。不論綠櫛瓜或黃櫛瓜,營養價值都很高,徐佳靖形容,櫛瓜吃起來口感像蒲瓜和茄子的綜合版,但又帶有爽脆度,適合牙口不好的熟齡族享用。櫛瓜料理非常多元,生吃熟食皆美味,因含脂溶性β-胡蘿蔔素,建議拌油一起熱炒,充分溶解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推薦直接乾煎、烘烤和拌炒肉類,攝取足夠膳食纖維,補充蛋白質,簡易食譜一次搞定。簡易櫛瓜料理●香煎櫛瓜1.熱油後,直接切片下鍋乾煎,小火煎到兩面金黃即可。2.可裹上一層薄薄的麵粉,再沾裹蛋液乾煎至金黃。●烤鮭魚綜合時蔬1.將鮭魚和櫛瓜、洋蔥、甜椒等食材放置烤箱,設定200℃、25分鐘即可。2.依個人喜好加起司和鹽、黑胡椒等調味。●櫛瓜炒牛肉1.櫛瓜切成滾刀狀,大火入鍋跟牛肉一起快炒。2.牛肉煮熟即可盛盤,櫛瓜不需烹調過久。其他超級食物怎麼吃?元氣一日課程快報除了櫛瓜,各季節食蔬也有令人驚奇的營養素和食療效果,元氣網新增「會員專屬一日課程服務」,包括自主運動、生活技巧、健腦活動等。每日制定規律飲食與運動計畫,跟著醫師、營養師、健身教練、職能治療師養成日常好習慣,線上學習最適合自己的健康養生法。>>體驗更多「元氣一日課」:https://pse.is/3tlwm2
-
2022-02-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診所打疫苗被傳染...台南確診+2足跡表曝光 曾去小北百貨、超商
台南市繼昨天新增3起確診個案,今天再添兩例,兩人都是在2月8日前往安南區診所打疫苗時,與案19599有接觸,被通知採檢而檢出陽性,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目前還無法確定這兩人是否都是被19599傳染,必須等到中央基因定序結果出爐才知道,但彼此之間確實有足跡重疊。他表示,雖然這兩名個案的CT值都近40,專家認為只要超過30,就幾乎不太可能傳染給其他人,但是台南市禦敵從嚴,仍然進行相關疫調,凡足跡有重疊的民眾、或是在個案經過後前往,因為一旦個案有接觸物品,其他人再去摸,也可能感染,一旦民眾有出現症狀,都應該盡速快篩,保護自己與身邊的人。衛生局今天同時還公布安南區確診父子的新增足跡,11日確診的父子在當天的上午11時40分左右,曾一起前往新營太子宮拜拜,由於現場人潮相當多,衛生局要求如果民眾有足跡重疊,可在今天下午3點到5點半及明天上午9到11時,前往新營區衛生所領取居家快篩劑。這對父子因為10日就被通知居家隔離,卻還趴趴走,被衛生局開罰各20萬元,其中兒子在8日上午11時21到30分,曾前往診所就醫,造成6名患者及4名醫護被居家隔離,而6名患者中的兩人並被檢出陽性,分別是案19655及19656。黃偉哲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兩人的CT值都很高,可能是在傳染的初期,病毒量並不多,但之後病毒不斷複製,可能CT值就會降低。衛生局並公布兩人的足跡,其中案19655為安南區30多歲女性,Ct值為39.8,2月8日至11日曾到過小北百貨台南安中店、安南區百達麵包坊、俗俗的賣生鮮超市文賢店、7-11集福門市、文賢路羊記羊肉,本案計匡列22人,其中20人採檢陰性,另兩人結果尚未出來。衛生局表示,案19656為安南區40多歲男性,Ct值38,2月8日至11日曾到過7-11安富門市、南市區漁會安平漁鋪、北區萬伯鹹粥及安南區大牛牛肉湯;本案合計匡列25人,其中21人陰性、其他結果未出,兩名個案相關涉足場域也都完成清消。同時兩名個案並非親人。
-
2022-02-11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痛風怎麼辦?專家列出控制痛風11項你該吃/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痛風的發生是因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大部分的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係!如何注意飲食中的細節呢?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列出11項,什麼食物可以吃和避免吃什麼食物,作為控制痛風的建議。控制痛風的11項食物尿酸值維持在6 mg/dl以下有助於降低痛風發作的機會,控制痛風的11項食物,建議攝取水、牛奶、咖啡、柑橘、植物性蛋白、櫻桃;不建議攝取啤酒、白酒、蘇打水、內臟、某部分海鮮)1、充足的水分每天至少喝8杯非酒精飲料,白開水最好。如果有眩暈情形,要提高水的攝取量,增加到每天16杯。水可以幫助尿酸排泄,避免沉積。2、不喝啤酒啤酒中的普林含量很高,在體內會轉化成尿酸。研究發現,含酒精的啤酒會使尿酸升高6.5%,而無酒精啤酒會使尿酸升高4.4%。3、牛奶研究顯示,喝低脂牛奶和吃低脂乳製品,可以降低尿酸和痛風發作的風險。牛奶中的蛋白質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4、不喝白酒酒精飲料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身體分解酒精時,會產生尿酸,並使尿液中尿酸的排泄變慢。不過多數研究證實,適量飲用葡萄酒可能沒問題。5、咖啡和不喜歡喝咖啡的人比較,長期飲用咖啡的人(每天4-6杯)罹患痛風的風險較低。6、不喝蘇打水果糖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水果和蜂蜜中的糖。在體內分解成普林。許多飲料中都含有人造甜味劑,像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喝飲料(包括含糖的蘇打水和果汁)的人更容易患痛風。研究證實,果糖會增加血清中尿酸的濃度。7、柑橘維生素C可降低尿酸濃度,有助於預防痛風發作。多數研究建議每天至少攝取 500毫克。但是水果中含有果糖,會使尿酸變高,所以在選擇時要注意果糖含量低的水果。像是葡萄柚、柳橙和草莓等。8、不吃內臟動物的內臟,像是肝臟、舌頭,其所含的普林量特別高,會增加尿酸並且會刺激痛風發作。紅肉像是牛肉、鹿肉的普林含量也較一般白肉來得高,因此要減少食用的頻率。9、植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像是豌豆、豆類、扁豆、豆腐等。不會增加尿酸,甚至可以避免痛風發作。10、不吃某些海鮮並非所有海鮮的普林含量都很高。但像是金槍魚、鮭魚和鱒魚等會增加尿酸,但適量食用有防護心血管的作用,所以取決點在於食用的頻率及多寡。貽貝、扇貝、魷魚、蝦、牡蠣、螃蟹和龍蝦只能偶爾食用。11、櫻桃吃櫻桃或喝櫻桃汁可能會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因為富含花青素,其具有強大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被認為可以降低痛風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