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 養生.保健食品瘋
搜尋
營養補充品
共找到
154
筆 文章
-
-
2024-11-19 焦點.元氣新聞
糖尿病肚子餓怎麼辦?掌握「選醣分數」,聰明吃點心!
「肚子好餓,但是吃飯時間還沒到,我又有糖尿病,該吃什麼好呢?」飢腸轆轆又不敢亂吃,是許多糖尿病友共同的難題,如何選擇食物,能夠止飢解饞、提供能量,同時做好健康管理,是糖尿病友的必修課!糖尿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ㄧ,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有2百多萬名糖尿病友,且每年以2萬5千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對健康的影響甚鉅。糖尿病友飲食受限,在餐與餐之間肚子餓時,該如何選擇營養美味又有飽足感、且不容易影響健康狀態的點心?)選醣分數越高 = 醣類釋放速度越慢2很多糖尿病友聞「醣」色變,以致於這個不敢吃、那個不敢吃,但等到餓過頭了,又會隨意進食!事實上,糖尿病友不是不能吃醣,而是要聰明選醣,力增飲教您個小技巧,可以利用「選醣分數1」挑選產品!醣類釋放速度越慢,「選醣分數」越高,選醣分數對於糖尿病患者的營養和健康來說非常重要,選醣分數高的產品可以提供穩定的能量來源,有助健康維持。在眾多「營養補充品」中,建議選擇成分中含有異麥芽酮糖的營養品,相比葡萄糖和麥芽糖,異麥芽酮糖的選醣分數最高,醣類釋放速度較慢,其次是葡萄糖,麥芽糖則敬陪末座。糖尿病友吃對醣,並養成檢視產品包裝營養標示的習慣,定時定量攝取「選醣分數」較高的食物,並重視營養多元,才能享受美味無煩惱。糖尿病友看過來~簡單挑選方式報你知:點心好選擇:「力增糖尿病配方」聰明選醣如果糖尿病友在餐與餐之間需要吃點心,或是經常外食、不方便備餐,可以選擇糖尿病適用的營養品來搭配,更輕鬆方便地補充營養與熱量,也較容易掌握份量。「力增糖尿病配方」選用醣類釋放速度較慢2的異麥芽酮糖,搭配鉻1003,幫助醣類正常代謝。另外還有水溶性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力增糖尿病配方」專為糖尿病友打造,營養比例適合糖尿病患者所需。因此建議糖友餐間肚子餓時,可以選擇「力增糖尿病配方」取代不健康的零食和宵夜,妥善照顧健康。小小一罐方便攜帶,隨時補充所需營養,幫助維持好精神、好體力,順口好喝的點心,也能帶給你好心情! 力增飲年終最後大檔,多項指定商品買2箱就送1箱!即日起至11/30,到力增飲官網或特約藥局選購✔力增飲多元營養配方✔力增均衡配方 4✔力增糖尿病配方4 ✔力增飲鉻100配方,買兩箱就送一箱!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力增飲官網:https://affixhealth.tw/7Jght*資料來源「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359」備註:1.力增飲提供選醣技巧:醣類釋放速度慢,有助健康維持2.低升糖指數配方,異麥芽酮糖轉成葡萄糖釋放到體內速度較慢。Food Bioscience 18 (2017) 46–523.每罐含鉻100微克4.屬特定疾病配方食品
-
2024-11-01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生素E對腸道、肝臟有益 但為何醫生不建議補充保健食品?
佛羅里達州腸胃科醫師薩哈布(Joseph Salhab)認為,每個人的飲食都需攝取更多的維生素E。他近日在抖音(TikTok)發布的影片中稱,研究顯示,持續攝取維生素E的人,某些腸道疾病與脂肪肝的發生率較低。維生素E對腸道、肝臟有益薩哈布說,維生素E是強大的抗氧化劑,能保護肝臟免受氧化壓力的傷害,有助修復肝臟,並增強免疫力。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今年稍早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維生素E對脂肪在肝臟中積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保護作用;這種疾病可能造成肝臟嚴重損傷,並增加罹患心臟病與肝癌的風險。成人與13歲以上的青少年每日維生素E的建議攝取量為15毫克 (mg),兒童則低於此數。維生素E保健品 服用不當副作用大一盎司杏仁堅果約含6.8毫克維生素E,2湯匙花生醬約含2.9毫克,半杯煮熟的菠菜含1.9毫克,半杯切片芒果約含0.7毫克。薩哈布也推薦酪梨、黑莓、奇異果、蔓越莓、榛果、松子與橄欖油。不過,薩哈布不建議服用維生素E保健食品。他說,如果服用不當,會有很大的副作用,他力薦從飲食中攝取這種營養。飲食均衡不太會缺維生素E 除非長期未攝取油脂、堅果最新的研究指出,即使15毫克是維生素E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但保健食品往往含有數百毫克。過量的營養補充品可能導致維生素E中毒,引起出血、噁心、腹瀉、其他腸胃症狀、肌肉無力與頭痛。不過維生素E中毒與缺乏症都很少見,平日飲食均衡者不太會缺乏維生素E,除非長期未攝取油脂、堅果,或由於脂肪吸收或代謝問題。薩哈布強調,適當的飲食對肝臟健康十分重要。(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10-28 焦點.健康知識+
吃太淡會胃食道逆流?油吃太少容易失智?專家破解日常飲食觀念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胃酸的原料是鹽巴」,但專家表示,人體不是化學式直接推導,從氯化鈉到氯化氫是一連串複雜的生化反應過程,傳言簡化、跳躍,傳言說法錯誤。 (2)傳言說「腦部全部都是脂肪,吃油吃的少、容易失智」。但專家表示,腦部是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但膽固醇不等於脂肪,傳言說法錯誤。 (3)傳言說「晚餐後吃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但專家表示,果糖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但三酸甘油脂不是膽固醇,傳言混淆二者、傳言錯誤。網傳「錯誤認知 少糖少油少鹽?」影片,提到只有少糖是對的,少鹽跟少油都是錯的,「胃酸的原料是鹽巴,我們吃太淡、胃酸酸度不夠」,以及「吃油吃的少,腦細胞補充不足、容易失智」,「晚餐後吃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但專家表示,歷次飲食調查國人鈉攝取量、油脂攝取量、糖份攝取量都超標,而蔬果攝取量不足,傳言說吃太淡,鼓勵吃油、避免晚餐後吃水果,傳言說法錯誤。 此外「腦部全部都是脂肪」說法也是錯誤,腦部是「膽固醇」含量高,膽固醇不等於脂肪,脂肪是由脂肪酸所構成,膽固醇是脂質中的特殊衍生物,傳言混淆二者。 同樣的,傳言提到「晚餐後的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也是混淆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醣類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都是脂質,但三酸甘油酯是脂肪,膽固醇則不是,且人體膽合成固醇的來源是動物性脂肪,也許水果無關。說少糖少油少鹽是錯誤認知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錯誤認知1#少糖 #少鹽 #少油#胃酸#腦部脂肪#好油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一)臺灣人普遍鹽分攝取超量 不存在吃太淡的情況 傳言提到「我們吃的太淡」、「少鹽是錯的」。MyGoPen 致電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她表示台灣外食情況普遍,多數人都是吃太鹹,歷次的飲食調查都顯示國人吃太鹹,衛福部、營養師們也都宣導民眾要減鹽飲食,傳言卻說「我們吃的太淡」、「少鹽是錯的」,不但不是現狀事實,而且學理錯誤,胃酸雖然是鹽酸、鹽酸是「氯化氫」,食鹽是「氯化鈉」,但傳言說法錯誤連結二者。 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衛福部於 2011 年公布、2019 年更新的資料,成人每日鈉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 2400 毫克、相當於 6 公克的鹽,但是兩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鈉攝取量都超標,特別是年輕世代都比過去吃的鹹,19 到 30 歲男、女性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 4599 毫克及 4096 毫克,達到建議上限的 1.9 倍及 1.7 倍。人體不是化學式 而是複雜的生化反應 傳言提到「胃酸的原料是鹽巴,吃太淡、酸度不夠,會胃食道逆流」。相關的說法 MyGoPen 已於 2021 年提出「【誤導】低鹽飲食罪惡的建議?造成胃無法產生胃酸?醫:過度解讀」查核報吿,報告中諮詢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食鹽是氯化鈉(NaCl),胃酸的主要成分為氯化氫(HCl),但人體不是化學式,傳言資訊錯誤,臨床上常見胃酸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惡性貧血、使用制酸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曾經胃切除、胃繞道手術等等。 MyGoPen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所出版發行的《內科學誌》於 2015 年的登載的「胃酸相關胃腸疾病之最新診治新進展」,提到: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hydrochloric acid,HCl)與少部分氯化鉀(KCl)和氯化鈉(NaCl)。並提到「酸的製造源自細胞內 CO2 經碳酸酐酶水解成H+與HCO3-,氫離子和鉀離子經H+K+-ATPase pump交換後與氯離子一同打出細胞外。為維持胞內電荷與酸鹼平衡,壁細胞底側部有 Cl- 與 HCO3- 的交換,NA+K+ ATPase(鈉鉀ATP 酶)主動運輸....」。由上述資料可知,胃酸的成分雖然包括氯化鈉,但是胃酸分泌是非常複雜的生化反應過程,傳言直接說「胃酸的原料是鹽巴」一句話帶過,傳言過度簡化、傳言易誤導。MyGoPen 查詢相關傳言出處,國際上流傳最廣的應屬美國自然療法醫師喬爾·瓦拉赫 (Joel Wallach),他鼓吹「你需要更多鹽」、「低鹽飲食會導致胃酸逆流」、「任何建議低鹽飲食的人,都應該被關進監獄、被處以死刑」。MyGoPen 曾於 2023年10月7日提出「【誤導】阿茲海默症都是吃降膽固醇藥造成的?錯誤說法!醫師詳解」查核報告,報告中引述美國的消費者保護非營利機構官網,內容指出 Joel Wallach 在加州創立傳銷品牌、販賣各種營養補充品。 (二)吃太油會先高血脂、肥胖 而非保護腦細胞傳言提到「腦部全部都是脂肪,油吃的少,腦細胞補充不足、很容易失智症」。蘇秀悅表示,就像六大類營養每一種都各有角色、缺一不可的觀念,油脂也不是越低越好,大腦雖然是人體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但是飲食中吃進去的膽固醇、不等同於腦細胞的膽固醇,蘇秀悅以減肥為例,減肥是減掉肥肉、是減掉「皮下脂肪堆積」,而不是減掉腦細胞,傳言的說法無法解釋減肥,傳言邏輯錯誤,並且錯誤連結不同的知識片段,傳言說法錯誤。 蘇秀悅強調,根據飲食建議油脂類佔全天總熱量的比重應低於 30%,但是過去相關的飲食調查都顯示,國人的油脂攝取量落在 35 到 37%之間,不但超量攝取,而且攝取的都是飽和脂肪酸、不好的油,因此營養師通常建議民眾少吃肥肉、雞皮、豬皮等動物性油脂,改成攝取好的油脂,而不是改成無油,無油飲食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只有膽囊發炎、胰臟發炎、乳糜胸等等的病患才會吃屬於「治療飲食」的無油飲食,且甚至嚴格到總脂肪量要小於 15 克。蘇秀悅強調,健康不是一直「限制」、而是怎樣「組合」,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油炸、油煎的食物,像是鹽酥雞、滷肉飯、乾麵等又油又鹹的食物,大概就能達到低於 30% 的建議比例。 傳言說「很多失智症會建議大家花生油」,蘇秀悅強調沒有人在講失智要吃花生油這種事,從未有這樣的連結,避免失智症的重點包括避免腦部害,避免心血管疾病、避免中風、良好的生活形態等等,而不是單一個因素、吃不吃花生油的問題,健康的飲食形態才能預防失智症,而不是哪一種特定的食物,例如「地中海飲食法」,多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的油類,像是橄欖油、苦茶油等。脫色脫臭是必要製程 增加油品穩定性 傳言還提到「一般油其實是高溫萃取、脫色脫臭」、「抽油煙機裡面的油如果是黏稠的,趕快丟掉不要吃」。相關的說法食藥署曾經公開闢謠「Line 流傳『多數人吃的油是化學油!』,這是真的嗎?」,指出一般食用油脂的製作必需經過「油脂抽取」及「油脂精製」兩部分,油脂抽取都必須加熱,包括「壓榨」、「萃取」二種方式,且二種都會加熱,但只經過壓榨或萃取流程所取得的粗製油脂,外觀會較混濁,懸浮物、不純物等會加速油脂劣變產生油耗味,因此必須「精製」,或是稱為「精煉」(refining),以及「脫色」(bleaching)、「脫臭」(deodorization)等步驟,以增加安定性及保存性。傳言說油品高溫萃取、脫色脫臭不好,為錯誤說法。 (三)水果與三酸甘油脂有關 不等於膽固醇傳言提到「晚餐後吃水果,水果有很多的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肝」。蘇秀悅指出,傳言說法胡亂瞎扯,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約有 7 到 8 成是身體自己合成的,其餘才是飲食吃進去的;但植物的膽固醇是零,豆製品也沒有膽固醇,所以就算是吃全素的人,體內也有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而人體合成的膽固醇的來源通常是食物中的動物性脂肪、也就是飽和脂肪酸,但絕大多數的水果油脂含量都非常低,就算有些農產品、例如酪梨含有豐富油脂,但是也是屬於植物油,不是動物性脂肪。 水果屬於碳水化合物,MyGoPen曾於 2024 年 8 月 9 日提出「【錯誤】膽固醇高和血脂高的人更應該多吃雞蛋和肥肉?不實說法!醫師詳解 」查核報告,該報告中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碳水化合物吃進人體後會先轉成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可以進而做結構式的改變、變成膽固醇的來源,但人體大部分的膽固醇來源是身體自行合成、其餘才是飲食攝入。由上述資料可知,傳言「晚餐後的水果直接變成膽固醇」的說法錯誤。每天三蔬二果 份量比時間更重要 蘇秀悅補充表示,吃水果不是晚上吃就一定不好,重點是吃的「份量」,如果狂吃一大盤水果、猛喝果汁,即使是在白天,也是錯誤的飲食飲食形態,所以吃水果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吃當季水果、份量不要太多,醣類和三酸甘油脂有關,但是和膽固醇沒有直接關係,根據衛福部的官版建議,每人每天應該「三蔬二果」,一天最多就是二份水果,一個小蘋果、一根小香蕉這樣的份量,而且應該吃原型水果,這樣才能吃到纖維和更完整的營養,喝果汁無法代替吃原型水果。 蘇秀悅提醒民眾,傳言說法只是利用片段正確、甚至極小部分正確的資訊,跳躍、擴大地敘述,變成完全錯誤的飲食主張,像這樣有害健康的資訊民眾千萬不要誤信、誤傳,民眾如果有任何跟營養有關的問題都可以詢問營養師,目前各大醫院都有開營養諮詢門診。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少鹽、少油是錯的」,並且鼓勵多吃鹽、多吃油,傳言說法完全背離臺灣民眾日常飲食的型態,臺灣民眾面臨的是吃太鹹、吃太油的問題,以及衍生的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共病的糖尿病等「三高」問題,還有肥胖、腦中風、心臟病等風險,傳言悖離現實、說法錯誤,且有關胃酸、失智等說法也是錯誤資訊。 而「晚餐後吃水果,直接變膽固醇、脂肪肝」的說法,學理上水果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三酸甘油脂不等同於膽固醇,而人體合成的膽固醇來源為飲食中的動物性脂肪,與水果無關,傳言說法錯誤。衛教資源: 國健署 正確飲食習慣 諮詢專家: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室主任 - 蘇秀悅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0/sugar-oil-sal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24 退休力.論壇活動
2024退休力論壇/年紀漸長當心眼疾 葉黃素養眼又護眼
眼睛是靈魂之窗得用一輩子,但隨著年紀愈長及3C用眼過度,中壯年後可能會出現青光眼、老花眼及白內障等問題,加上光傷害也會造成黃斑部病變,為了延緩眼疾發生,營養師賴怡帆建議,可以補充葉黃素加魚油的營養品,尤其葉黃素是眼睛黃斑部的營養素,可吸收有害藍光,又是超強抗氧化物預防慢性發炎。光傷害 眼疾主因之一除了年紀老化造成的眼睛傷害外,光傷害已是現代人眼睛問題的主因之一,包括陽光直射及3C產品產生的藍光。賴怡帆指出,有兩大疾病與此有關,一是白內障,雖然老化造成水晶體混濁,但藍光的傷害也加速水晶體老化,另一個眼疾就是黃斑部病變,由於中心視力受影響,看物品會不清楚或畫面扭曲,對生活影響很大。加上中壯年後開始進入更年期階段,尤其女性在荷爾蒙分泌減少,乾眼症的症狀也會跟著變嚴重,而目前市面上最受歡迎的葉黃素、玉米黃素等營養補充品就成了民眾「養眼」的必需品之一。葉黃素 得由飲食補充賴怡帆指出,葉黃素是黃斑部的必要營養素,但身體無法自行合成,得由飲食上補充,例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玉米、蛋黃等,由於葉黃素是脂溶性營養素,要跟油脂類的食物一起食用,若額外補充營養品也須要在飯後食用,才能讓葉黃素更容易吸收。依據美國FDA的建議,一天只須要補充6毫克葉黄素,就能預防黃斑部病變,不過,賴怡帆表示,曾有調查認為,一個人一天靠飲食最多補充一到兩毫克葉黃素,因此,要吃到足量須要額外補充,而台灣衛福部的建議用量一天上限可以到30毫克。目前葉黃素營養品會加上魚油,是因為魚油中的DHA也是眼睛所需要的脂肪酸,民眾可依個人需求選擇相對應產品,若是正在就學的學生族群因近距離用眼需求大,可選擇高劑量的葉黃素;而戶外工作者是光傷害的族群,也須要將葉黃素的劑量提高。至於中壯年之後的銀髮族群該如何補充,賴怡帆建議,不要等到眼睛不舒服或乾澀時才使用,尤其女性50歲以上進入更年期階段,加上眼睛疾病可能陸續出現,就須要開始適時適量的補充葉黃素,以備退休後用眼的需求。素食者 可選植物膠囊由於長者素食人口高達兩成,如何選擇可食用的產品,目前有些產品會在包裝上標註全素、純素、奶素等,或是有素食認證標章。另外,民眾也可以檢視外包裝上的原料成分標示,以避免含有來自動物的成分。賴怡帆解釋,用來製作膠囊的「明膠」是屬於動物性的,應選擇使用植物性膠囊,如纖維素膠囊的產品,葉黃素的成份來源多以金盞花萃取物為主,屬於植物性來源,至於DHA的成分,可選擇藻油DHA取代魚油DHA,而民眾服用這類產品,除了減緩眼睛疲勞感,也能讓眼睛看影像更明亮。聯合報將於11月9日舉辦「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現場也有擺設許多攤位,由專業營養師教導民眾保健食品怎麼吃?希望大家一起來養眼又護眼。2024退休力論壇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時間:11月9日(六)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門票:888元報名:02-8692-5588轉2622或5616udn售票網購票連結(現場憑門票享千元好禮):https://tickets.udnfunlife.com/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P0O0JKP3
-
2024-09-26 焦點.元氣新聞
褲子變緊都是因為「勞碌命」?高壓、外食上班族補充優質蛋白質,聰明養肌吃出健康美型
中年後圓一圈、褲子變緊、囤積增加,原來都是因為工作太努力?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勞動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台灣勞工平均總工時達到2019.6個小時 ,在全球OECD國家中排名第11,比韓國、日本都來得高!認真打拼之餘,聰明補充優質蛋白質,更能維持健康活力、幫助控制體態。高工時與高壓的生活型態,容易衍生出許多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健康九九」網站專文指出,現代人容易疲倦、抵抗力減弱可能都和飲食不均、蛋白質攝取不足有關。而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統計,國內30到39歲的女性當中,有53%肌肉量不足,其中以腿部肌肉不足比例最高,代表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因為想體重控制,卻忽略了蛋白質攝取。營養爆量時代,為何上班族還會蛋白質攝取不足?儘管現代人魚肉不缺,美食滿街,但很多上班族一忙起來就錯過正餐時間,等肚子餓到受不了,才隨手抓取桌上的零食、餅乾充飢,這些食物往往都是高熱量且營養價值低。也有不少人習慣外食,白天用飯糰、三明治配咖啡果腹,晚上收工後才報復性飲食,狂吃高油、高鹽的加工食品,不只會增加身體負擔,長久下來還可能導致健檢數值異常。再加上久坐辦公室、缺乏運動,更讓許多人一過三十歲,體型就像吹了氣球一樣,成為不健康的「泡芙人」、「過勞宅」。在短時間內改變忙碌的工作型態可能不現實,但上班族可以透過聰明選食,逐步調整飲食習慣,找回健康活力和理想體態。根據國健署的每日蛋白質建議量,辦公室族群每日應攝取「體重公斤數X 1.1公克」的優質蛋白質。例如,一位60公斤的辦公室女性,每日應攝取 66公克優質蛋白質,將蛋白質平均分配在三餐中,有助最大化蛋白質的吸收與合成效果,維持肌肉量。上班族必學!國外超流行「活力蛋白早餐杯」,方便省時又營養早餐趕打卡、中午趕會議、晚上要加班……上班族生活忙碌,往往不易攝取足夠蛋白質,但蛋白質卻是維持身體活力的重要元素!近年陸續出現許多簡便又可補充優質高蛋白的營養補充品, 然而市面上產品這麼多,到底該怎麼選?除了蛋白質克數外,其實產品成份不同也有很大的影響性!民眾應視自身需求選擇,例如植物性大豆蛋白和酪蛋白滿足營養需求,上班族飲食營養不均,就很適合類似成份產品;此外,產品中若有含有其他日常所需營養素,如維生素D與鈣等,更可以為高工時的上班族補充活力,最重要的是,民眾應注意市售產品是否獲得國際公認蛋白質評估標準PDCAAS評價,以確保產品蛋白質的吸收效率。像是市售「美商賀寶芙特級優質蛋白粉」每份擁有12克優質蛋白質,植物性大豆蛋白和酪蛋白一次補充,是獲得國際公認蛋白質評估標準PDCAAS評價滿分的好利用優質蛋白質,並添加維生素D與鈣,一份只有114大卡,搭配「美商賀寶芙營養蛋白混合飲料」一起使用,兩匙蛋白飲料加上一份特級優質蛋白質,可補充21克蛋白質,滿足一餐所需,不甜膩,幫助日理萬機的上班族早餐輕鬆顧好營養。搭配水果、燕麥、堅果,更是一份華麗澎派的下午茶,在國外超流行這樣吃!今天上班累了嗎?特級優質蛋白粉,一份12克蛋白質,一杯吃下豐富優質蛋白、鈣質、膳食纖維、植化素等營養素,活力充沛為自己加油!
-
2024-09-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探病送禮怎麼送?營養師解說常見8款 2情況要慎選
探病送禮有學問,並非覺得不錯就送給對方,也得考量對方是否真能使用,或者反而多增加一些困擾。嫚嫚營養師指出常見8種伴手禮,以及當中的營養、送什麼概念的,還有部分族群應避免的。 8種常見食物型探病伴手禮是送什麼的?哪些人不適合? 嫚嫚營養師表示,以食物型的伴手禮來看,天然食材製作的普遍都能送,不過也要注意有些其實偏向於藥物,甚至是來路不明的藥物,就不建議作為探病伴手禮。 雞湯、魚湯:手術、產後需要修復,或較難下嚥又需要補充營養等。雞肉或魚肉含優質蛋白質等營養,透過熬煮能煮出較小的胜肽、胺基酸,不只較容易攝取、也較容易吸收、幫助病後或術後恢復。不適合的族群和雞精、滴雞精等類似。 雞/魚精、滴雞/魚精:似濃縮雞/魚湯,經過脫油處理,可降低油脂、熱量攝取,適合族群也相近,而且是現成的,能節省時間,也方便分食、方便送禮。而現代技術也會視廠商再結合其他養生效果,例如抗疲勞等。不過楓糖尿症、痛風、急性高血壓、腎臟病、魚類海鮮過敏就不建議食用,3歲以下孩童則減量。 燕窩:適合族群大致同雞精,主材料是燕子的口腔中的膠質分泌物,主要營養在於蛋白質,其他也包含碳水化合物、微量礦物質,這些多元營養有助身體恢復。燕窩酸、表皮生長因子等特殊營養,研究認為可助抗氧化、抗發炎、促進代謝及修復,包括皮膚和黏膜,特別是產後養顏美容,不過還盼更多研究證實。一般而言,只要不會對蛋白質過敏,各族群幾乎都能吃,不過需要留意冰糖等調味,可能影響體重等。 蜆精:主要養分在於肝醣,肝醣足夠的情況下有助護肝、抗疲勞、提振精神、增強體力等,也如雞精一般,是一種普遍族群多能食用的品項之一。不適合的族群包括各類肝病患者,例如脂肪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炎、B型肝炎、C型肝炎、肝癌等,以及痛風、急性高血壓、腎臟病、海鮮過敏者。 人參:因為普及、食材相對少見、又確實有人蔘皂苷等幫助調節免疫的營養,像是人人能用的高檔的禮品。不過實際上為中藥材的一種,效果往往較強,並非人人能用。亞洲參偏溫、較補,較適合體虛、長者等,對青壯年可能就容易補過頭。西洋參則偏涼、溫和,各年齡層可適量飲用。但不論如何都不宜和藥物一起使用,有用藥者注意。 靈芝:多醣體、三萜類化合物是主要養分,特別有助調節免疫力,也有不少研究正著重於抗腫瘤。不過和人參一樣是中藥材的一種,效果可能過強,不適合用藥者、懷孕、哺乳中的婦女。 水果:本就是國民每日6大營養之一,是普遍皆可送的,尤其國人普遍蔬果補充不足。當中的各種維生素、植化素等,對人體皆有利抗氧化、抗發炎、維持免疫力等各種好處。若是腎臟病需要限鉀則留意不宜。 中藥補品、藥酒:大多初衷是補身體,視內容物,通常為動物性的蛋白質或植物性營養。但中藥畢竟是治療用,需先診斷,不宜作為禮品。藥酒則當中含有酒精,為發炎物質的一種,一般不適合病人。若來路不明還潛藏其他風險。不具專業研究證實、也不知道補什麼、又有風險,各族群都不建議送。 探病伴手禮大多能送雞精等,但2種情況還是得要慎選! 一般情況,普遍能送:整體來看,雞湯、魚湯、雞精、滴雞精、燕窩、蜆精、水果等以天然食材為主的大多普遍都能送,但要留意不適合的族群。嫚嫚營養師也表示可從情境參考,也考量病人的便利性,畢竟未必有機會當下就詢問醫師、營養師。 用藥者,避免藥物型(中藥材):以藥物來說,若因某些疾病有服用藥物者,為了避免不確定是否會有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藥物等風險,藥物、中藥類、中藥材的伴手禮就不適合,例如人參、靈芝等。 部分疾病、狀況、不知道,避免食物型:從疾病和身體狀況來看,不清楚對方疾病狀況者,都建議避免送食物型的伴手禮。即便是雞湯、雞精、水果等普遍能送的,也未可知是否有沒注意到的事情。例如限鉀限磷的腎友需嚴格限制鉀攝取量等。這樣的族群大多可以考量相對應的大廠牌營養補充品,不過也需要先確認。 探病伴手禮未必要送吃的,不知送什麼,可送祈福小物! 嫚嫚營養師表示,探病送禮最主要還是得看病人需要什麼,透過病患從醫生了解是最準確的。但若是問不到、不確定、怕打擾,可選安全牌,如前述提到的天然食物型。若安全牌也不知是否適合,也可送祈福小物,例如送花表示關心,花對於台灣人也較少有花粉症等情況。也可以送上祈福小物,例如紫水晶、能量石、健康御守等。探病送禮在心意,先確認情況再準備,更助送禮到位免困擾! 《延伸閱讀》 .人參好處多、禁忌也多!別亂補、別亂送,注意4點避免副作用。 .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健康食品!一張圖看懂要怎麼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8-29 養生.保健食品瘋
每個人都該吃綜合維他命?營養師揭3種常見營養補充劑迷思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站在藥局擺滿了營養補充品的架子前面,看得眼花撩亂,不知道該買哪一款?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數據,過半美國成年人有在服用的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每年花費總數高達十億元。在美國最受歡迎的營養補充品,是吃一顆就夠的神奇綜合維他命,緊跟其後的則是維生素D;但這其中又有多少補充品是真正必要的?又是否有可能會過量呢?「新聞周刊」(Newsweek)為此特別諮商了營養治療師維利霍恩(Erin Vilijoen),揭穿三種常見的營養補充品的迷思。迷思一:維生素D不會過量「維生素D可以盡量攝取的想法是個迷思,」維利霍恩指出,「維生素D可以幫助身體吸收鈣和磷,並調節像是情緒和免疫系統等體內其他功能…但服用過量會導致體內鈣積聚。」建議成人維生素D攝取量,每天不超過4000 IU(或100微克),兒童每天不超過2000 IU(50 微克)。迷思二:每個人都該吃綜合維他命維利霍恩表示:「雖然綜合維他命可在提供無法透過飲食獲得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上,非常有益,但在選擇營養補充品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而且,目前針對綜合維他命的含量沒有一個標準,因此每個產品和品牌的營養成分都不同,且可能與你正在服用的其他補充品或藥物,相互作用。迷思三:很難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鎂鎂是我們體內第四豐富的礦物質,並在數百種代謝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發表於「營養素」(Nutrients)期刊的研究報告,多達六分之一的成年人被認為缺乏鎂。補充鎂與降低血壓、改善睡眠、改善情緒和更好的血糖管理有關。然而,許多不同的食物來源中也含有豐富的鎂;綠葉蔬菜、堅果、豆類和全麥麵包中都富含鎂;當然,與許多其他營養補充品一樣,好東西也是會有攝取過量的問題。維利霍恩指出:「長期過量攝取鎂會導致,從腹瀉、嘔吐到腹部絞痛到心律不整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建議,鎂攝取量每天不應超過420毫克。簡單來說,營養補充品的需求和服用,因人而異,且取決於包括飲食、遺傳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若你想開始服用營養補充品,最好先與你的醫師討論一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1 醫療.眼部
紫外線曬眼恐致白內障 醫揭8大警訊、2招護眼
日頭赤炎炎,除了防中暑,也要注意眼睛健康。醫師提醒,紫外線長時間曬入眼球,可能造成水晶體提早老化,導致白內障提早報到,可配戴太陽眼鏡減少傷害。白內障是眼睛內水晶體老化造成的疾病,若原先澄清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泛黃,使得外界光線無法進入,就會造成視力障礙。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數據,白內障在長者慢性疾病的盛行率排名僅次於高血壓,且隨著3C產品使用時間上升,30、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也逐漸升高,其中6大高風險群更須注意,包含高齡、高度近視、糖尿病患,及長期於戶外工作、眼睛發炎或受傷者。台灣夏季日照時長大約為13小時,長時間紫外線曬入眼球,就可能造成水晶體因紫外線的累積傷害提早老化。開業眼科醫師陳矜芸透過新聞稿提醒,刺眼的太陽光、長時間使用3C,都可能導致白內障提早報到。2招護眼夏日保護眼睛,陳矜芸提醒,可以透過食補或營養補充品來預防白內障,可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或是玉米等,這類含有葉黃素、蝦黃素、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夏季外出可以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傷害。陳矜芸提醒,白內障8大警訊,出現症狀都應即早治療。一旦診斷出白內障,務必每半年定期到眼科回診追蹤檢查,以避免拖延、併發青光眼與導致失明風險。白內障8大警訊出現對色彩敏銳度降低近視度數飆升夜晚出現眩光光暈看東西出現複視白日畏光老花突然消失經常跌倒時常感覺度數不夠需換鏡片若白內障已經嚴重影響視力品質還有生活作息,陳矜芸說明,則可以考慮開刀更換人工水晶體;術後會對光線較為敏感,建議於白日配戴墨鏡,也要盡量避免搬重物,約2週時間便可恢復日常。【疾病百科】白內障
-
2024-07-01 焦點.元氣新聞
擔心肌肉流失 只靠蛋白質夠嗎? 安素HMB新配方雙效*「護肌+增肌」
HMB(β-羥基-β-甲基丁酸)是近來在運動健身圈中討論度相當高,對擔心肌肉流失的熟齡族和需要養肌的運動員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成分,尤其40歲以後肌肉流失的速度加快1,不少過來人反應「都已經補充蛋白質了,為何體力問題還存在?」但,只靠蛋白質真的夠嗎?熟齡族非常重要的營養補給HMB加上蛋白質有助修復組織、同時幫助肌肉生長。什麼是HMB?HMB、蛋白質好處有哪些?究竟HMB是什麼?蛋白質補充的還不夠?藥師公會全聯會黃金舜理事長表示,HMB 是人體必需胺基酸「白胺酸」的代謝產物,全名為β-羥基-β-甲基丁酸,近年HMB的相關研究日益增加, HMB加上蛋白質具有以下好處:【好處1】促進營養狀態促進營養狀態的HMB加上蛋白質可幫助肌肉合成,想維持好體力從問題根本著手。3重優蛋白有助修復組織、更可幫助肌肉生長,先護肌、再增肌,進而提升表現、維持好體力。【好處2】減少營養流失根據研究結果,HMB作為白胺酸的代謝產物,營養補充HMB+蛋白質有助修復組織,守護健康。【好處3】保養肌肉狀態*許多長者經常感到這裡怪、那裡怪,可能與肌肉狀態有關。透過黃金營養HMB支援,加上蛋白質幫助修復組職及肌肉生長,並保持均衡飲食、持續規律運動、正常生活作息,有好肌肉才能幫助維持社交生活。黃金舜理事長指出:「從問題根本著手,補充HMB減少營養流失,加上蛋白質有助修復組織、幫助肌肉生長,先護肌,再增肌,開源又節流。」為何補充了很多蛋白質,體力問題還是存在? 根據研究顯示,成人在40歲後,肌肉流失速度每10年可能高達8%1,熟齡後若肌肉量不足,體力下降,易影響生活品質。「現在外食、獨居、老老照顧的比例增加,長者總認為隨便吃、簡單吃就好,營養不均或不足加劇肌肉流失的可能,偶爾大魚大肉也不等於營養夠。」很多民眾以為補給蛋白質,就能保養肌肉,但根據實際觀察,許多長輩有吃蛋白質,還是會有肌肉流失的狀況,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為補給蛋白質的速度追不上肌肉流失的速度。蛋白質可幫助增肌,但肌肉會持續流失,護肌才是關鍵。「因此,需營養補給HMB外,加上蛋白質助修復組織同時幫助肌肉生長,護肌、增肌雙管齊下,才是維持體力的根本之道。」黃金舜理事長強調,國人平均壽命增加,但是不健康餘命也增加,台灣人平均臥床年期長達7.4年,比歐洲高出10倍2。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大健康」的概念,主張高齡者維持健康應從日常做起,平時遇到健康疑問,在決定是否就醫前,可先諮詢社區藥局藥師,更要培養「自我照護」為自己健康負責的好習慣。你有吃夠HMB嗎?如何補充HMB?「好的作息、飲食運動習慣、足夠的營養補給,是體力的基石。」黃金舜理事長表示:HMB是人體必需胺基酸「白胺酸」的代謝產物,白胺酸無法由身體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補充,研究顯示,食物中的白胺酸經身體代謝後大約只有5%白胺酸會轉化為HMB,非常稀少。如果要從食物中補給3g HMB^,大約一天要吃約101顆雞蛋、96份鮭魚、80杯全脂牛奶、54盒豆腐4,難度相當高,因此建議透過專業的營養補充品來幫助更有效率的補給HMB。黃金舜理事長平時早、晚喝一瓶亞培安素HMB配方補給營養,不但精神好、工作續航力更提升,上下樓梯也感覺輕鬆。他認為亞培安素升級配方提供HMB,是業界HMB含量最高**的營養補充品,而且一瓶包含乳清蛋白、酪蛋白和大豆蛋白,作用上會比單一來源的蛋白質更持久*,配方成分經專業設計,黃金舜理事長推薦可以長期安心喝。至於哪些族群需要補給HMB?黃金舜理事長提供簡單的體力檢測方式,幫助民眾了解自己的狀態:準備一張椅子,坐下起立5次,如果可以在12秒之內完成,代表體力不錯,可以每日喝一罐安素HMB鐵罐或隨身瓶(原味/香草口味),輕鬆攝足約0.75g HMB^,作為日常保養。如果花費超過12秒,代表有肌肉流失的可能,建議每日喝一瓶安素EX升級配方,簡單攝取約1.5g HMB^,運動員或肌肉流失狀況明顯的長者,每日可補充兩瓶安素EX升級配方,輕鬆補給約3g HMB^,「開源+節流」一次補充雙效*營養,有感增加體力#。全新升級亞培安素HMB配方!業界HMB最高含量**亞培安素全球銷售第一,品牌擁有近40年醫學實證5,全新升級安素HMB配方,業界HMB含量最高**,一天補充2瓶安素HMB EX配方就能輕鬆達標。除了補給合適的HMB,新升級安素也提供3重優質蛋白質: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綜合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短-中-長期持續作用,充分發揮每一種蛋白質優勢,作用比單一蛋白更持久*。全新安素更升級,搭配28種維生素、礦物質,補充人體每日所需營養,零反式脂肪,成分以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優質脂肪組合少負擔;並有膳食纖維,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均衡營養配方可當作唯一營養來源或補充不足營養,有助調整體質,讓日常營養補給更加簡單、方便。此外,安素HMB配方是擁有多領域醫學實證的營養補充品,研究顯示,適用於膳食營養、老人營養、病後營養、骨骼營養各領域,幫助支持營養狀態。經醫學實證結果,受試者定時定量補充HMB+3重優蛋白,有助維持肌肉狀態。顧肌本,養體力,是掌握樂齡生活品質的關鍵,40歲以後肌肉流失加快1,更應該注重肌肉保養,以維持體力。除了均衡營養和規律運動習慣,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適時攝取亞培安素HMB配方,藉由黃金營養HMB和3重優質蛋白「護肌+增肌」,更能幫助肌肉生長、有助修復組織,聰明打造「肌本功」,透過正確的自我照護,預約「下半場再青春」。1.Baier S et al.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Jan-Feb 2009;33(1):71-82 / Janssen I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0;89(1):81-88.2.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資料及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3.Peng LN, et al. Aging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2024; 15(1), 8-144.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2023 版,以雞蛋平均值53.5克/顆、紅肉鮭魚切片30克/份、全脂鮮乳平均值254.3克/杯、嫩豆腐280克/盒計。5.根據2018年Euromonitor統計,亞培安素全球市佔率第一名。亞培安素為台灣地區銷售之口飲完整營養品類有超過40年歷史,第一篇文獻於1985年公開發表。*安素均衡營養升級配方提供三重優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守護肌肉(護肌)、幫助肌肉生長(增肌)、有助組織修復,提供HMB (白胺酸代謝物)補充營養,雙效營養支持好體力。依據文獻J Am Coll Nutr, Vol. 28, No. 4, 464S - 472S (2009),三重優蛋白比單一蛋白的消化更持久。特殊營養食品須經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使用。**根據2024年4月19日衛福部食藥署消費者知識服務網公告之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核可資料,亞培安素添加CaHMB系列產品於均衡完整營養配方類別中,每份所含之CaHMB/HMB最高^HMB會以營養添加劑CaHMB型式加入營養補充品中#根據亞培2024年3-5月安素HMB特殊營養品7天試飲活動問卷統計結果TW.2024.50467.ENS.1 (v1.2)#ads-inline,.inline-ads,.fly123,.trv-player-container,#udn-520x290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2024-06-21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價將漲,普拿疼下月開第一槍!「熱血藥師」籲棄品牌迷思「不是一直廣告的藥就比較好」
萬物皆漲,最近成藥與指示用藥也將有一波調漲,民眾荷包恐又要縮水。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指出,「普拿疼」已開出第一槍,廠商將於7月調漲,且漲幅高達7%至8%,近日已「遇缺不出貨」,本月開始控貨。今年四月電價調漲,平均調升11%,加上衛福部健保署也於四月調整藥價,多數項目「砍價」而非「漲價」,當時 即傳出部分藥品因應市占率恐悄悄喊漲。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開業藥師王明媛表示,夏天到來,冷氣就是吃電怪獸,電價調漲加上缺工,藥品價格調漲蠢蠢欲動。部分成藥與指示用藥可能有一波調漲沈采穎於四月時表示,部分成藥與指示用藥接下來可能有一波調漲,漲幅若在5%左右,藥局可能自行吸收;漲到10%,對藥局來說負擔不小,最終可能只好調漲藥品售價,如今果然普拿疼就開出第一槍。王明媛則舉例,綠油精、曼秀雷敦等OTC藥品,去年底漲過一次,最近電價、原油價格、運輸價格調整,有可能會再漲一波,而原料「薄荷腦」價格上漲,含該成分的藥物可能也跟著變貴,有待觀察。台廠處方藥也會漲漲價情形同樣出現在部分台廠處方藥,王明媛舉例,精神科用藥「史蒂諾斯」,單顆價格從1元漲到1.8元、腸胃科用藥「舒腹寧」則從0.7元漲到1.2元、消炎化痰藥物「撲炎喜」則從不到1元,漲到超過2元,幾乎以150%,甚至200%幅度調漲。除了健保藥價調整,電費上漲也衝擊使用營業用電的藥局。沈采穎直言,包含進貨成本在內,營業成本保守估計增加5%至10%,雖假日不營業影響相對較小,去年也更換分離式冷氣和節能燈管,並搭配但風扇,但仍是營運成本之一,一度考慮是否縮短每日營業時間。王明媛則表示,目前不會調整營業時間,但會評估營業場所中,耗電量大的冷氣或電燈等,在節能性方面否要改進或保養,也評估使用循環扇增加空氣流通,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各行業都有用電需求,政府應審慎評估,如何在補貼醫院費用,與在藥局、中醫、牙醫等科別診所的電費成本間取得平衡。成藥即將漲價!「熱血藥師」許文華呼籲不要有品牌迷思【聯合報 / 記者周宗禎/台南即時報導】成藥與指示用藥傳近日將調漲,執業近40年的資深藥師許文華指出,應該是說「又」將調漲,這已經快變成「定期常態」,只是台灣的老百姓好像都只能逆來順受、尤其是某些外商品牌。他呼籲民眾吃進肚子裡的藥物事關健康、安全,千萬不要有「品牌迷思」,反而要重視成分,台灣製藥水準已是世界一流,不要迷信特定猛打廣告宣傳品牌。得知「普拿疼」可能開第一槍,許文華表示,他從沒有針對特定品牌,但一點也不意外,因為長期以來多是部份外商率先漲價、帶動藥價全面上漲,已經發生不知多少次了。人稱「熱血藥師」的許文華認為,藥商這樣子「對台灣人很不公道」,目前藥品相關原料有沒有上漲那麼多,大家心知肚明,有些知名國外品牌的成藥原料用的跟台灣的一樣,「一顆幾毛錢成本、你要賣20元,難道是像名牌包那樣、掛了個品牌商標,廣告一直打,獲利就應該那麼高嗎?」許文華表示,現在很多國外大品牌的成藥與指示用藥、保健營養品是在東南亞生產的,而台灣製藥廠能符合「PICS」(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operation Scheme)國際「西藥GMP稽查權責機關」的嚴格審查標準,市面上到處可見專利過期的相同成分藥品,台灣本土在地製造的品質反而更安全可靠。他說,他最不能接受的是部分國外藥商一直「沒理由」漲價,唯一能想到的原因,就是廣告支出成本上升、為了要增加獲利就漲漲價,希望民眾要有正確觀念,「不是有名的牌子、一直廣告的藥就比較好」。他也舉輝瑞的威而鋼為例,部分外商在藥品專利期過後,就因應市場機制降價,但是有些國外品牌就是看準了台灣人盲目的「品牌忠誠」,買來吃的藥物、營養補充品,好像跟買名牌包來增加光榮感一樣的心態,這樣對健康不一定是好事。
-
2024-05-12 醫療.骨科.復健
保養膝蓋從年輕開始!簡文仁:防跌倒運動強化下肢+食補增強肌力
「怎麼會退化,我還這麼年輕,明明每天都有運動啊?」許多人因為膝蓋痛就醫,診斷出退化性關節炎時,常覺得不可思議。膝關節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果姿勢錯誤、使用過度,會加速關節軟骨組織的磨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老化、退化、變化,膝蓋不適的三大原因。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膝蓋不適造成行動不便,共有三種原因,首先是「老化」,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率與年齡成正比,年紀愈大愈容易發生。再來是「退化」,如果體重過重、操勞過度、運動傷害,也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年輕人也可能膝蓋老化;如果長期缺乏活動、不鍛鍊身體,會使膝蓋退化更快。另一個是「變化」,因為骨折、受傷、細菌感染而造成組織損傷,改變關節受力型態,膝蓋就容易退化得更快。簡文仁提醒,想降低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要提早開始保養,從年輕開始養成運動的好習慣,維持肌力及關節的柔軟度、靈活度。及早訓練肌力,避免老後跌倒失能臥床。膝蓋是承受體重的重點關節,也是全身最容易受傷的部位,退化性關節炎除了會引起疼痛、僵硬、緊繃、腫脹、變形,也會使行動受限。常見走路時卡卡或是沒有力氣,發出「喀、喀」聲、活動度明顯受限,覺得軟腳快要跌倒,以及無法站立、坐下、跑跳等,膝蓋問題影響日常生活。簡文仁表示,行動不便容易跌倒,長輩最怕跌倒意外,小至挫傷、大則骨折,衍生失能、臥床等後遺症。根據統計,台灣老人臨終前平均臥床長達8年,若及早訓練肌力,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可以縮短臥床的時間。年紀大、營養流失快,除了運動,還需補充養肌成分。簡文仁提醒,有「好肌力」才能穩固「行動力」,進而創造「生活力」、豐富「生命力」。運動是四力的關鍵,即使沒有閒暇上健身房或是出門走路散步,也要利用零碎的時間動動手腳,例如:看電視時練習坐下站起,或原地踏步、跨步、單腿站立等,加上雙手伸直交叉等伸展動作,訓練上肢力量同時強化下半身。年紀愈大營養也流失快,日常飲食不易補齊身體所需,簡文仁建議,可適時補充複方葡萄糖胺,提供關節部位的潤滑力和緩衝力,包括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症狀。年輕族群運動或是重訓過度,也要降低負荷量並補充膝關節軟骨保養品,維持膝蓋健康機能。預防及延緩退化性關節炎要靠運動強化骨骼、韌帶,另透過營養補充品調節身體機能,雙管齊下修復損傷組織。選擇複方葡萄糖胺,關節肌肉一次都顧到。膝蓋是非常複雜的關節,由骨頭、軟骨、韌帶、肌腱組成,而市面上大多的葡萄糖胺產品都只針對軟骨處保養,但對行動力保養來說可能不太足夠,所以最好能選擇有搭配能保養肌肉的複方保養品,才能給予腳步完整的保養。像是咪唑胜肽化合物就是很重要的營養素,它是一種胺基酸結合體,可以增加肌肉強度、降低肌肉疲勞痠痛。人體也會分泌咪唑胜肽化合物,但分泌速度遠低於年紀增長而流失的速度;從迴游魚類萃取提煉的咪唑胜肽,是維持身體靈活的好幫手。簡文仁說,老年人吸收力不好,從日常飲食補足身體所需的營養素有限,保健食品可以保持營養均衡,維持骨頭及肌肉健康。另外再搭配維生素D,更能同時保骨本、保養肌肉。挑選營養補充品的安心準則,要取得衛福部的健康食品許可證、選擇高知名度的大廠、看清楚有效成分的標示,保障自己吃得安全。
-
2024-04-30 醫聲.高齡社會
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社區藥局轉賣長者需求物品,還多「這服務」!
台灣將在明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在高齡化、少子化「雙重夾擊」下,逐步改造社區藥局樣貌,嬰幼兒奶粉、尿布已變成配角,甚至撤櫃,取而代之的是銀髮族尿布、奶粉、營養品、假牙清潔產品,這在總銷量占比中,已接近三成。而社區藥局也成為「健康照護站」,除提供藥品、保健食品等諮詢,也和國健署等合作,幫民眾測量血壓、代收糞便潛血檢查樣本。伴隨少子、高齡化,藥局轉攻銀髮商品藥師公會聯會副發言人、開業藥師王明媛表示,以往孩子生得多,嬰幼兒奶粉及尿布為藥局熱銷商品,但隨著少子化、人口老化,藥局樣貌大不同,以她自身藥局為例,一、二十年前,幾乎一半以上的貨架商品都與嬰幼兒有關。不過,嬰幼兒產品逐漸乏人問津,幾無商機可言,王明媛表示,自家藥局於民國100年起,就將嬰幼兒奶粉、尿布等商品全部撤櫃,改賣長者專用的奶粉與紙尿褲,以及假牙清潔錠、血壓計等產品,還有不同款式的拐杖、輪椅、便盆椅等輔具。對於藥局客源的轉變,開業藥師易麗珍也感受深刻,她表示,藥局宛如「老年人的柑仔店」,最暢銷的是老年人營養補充品(罐裝),除了提供給一般中老年人飲用,另外也有專供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或是特別用於補充蛋白質等產品。至於假牙清潔錠、黏著劑,則從小包裝換成大包裝、量販包,足見其需求量有多大。開業藥師李懿軒表示,許多社區藥局在十年前就嗅到市場改變的氛圍,轉而販售高齡產品,戰後嬰兒潮世代步入中老年,不少人罹患慢性病,習慣持慢性病處方箋至藥局領藥,而這群潛在客源消費力驚人,這讓藥局改變行銷重點,加強展示銀髮族生活日用品、保健品。最近幾年,大型連鎖藥局、藥妝通路、醫材行紛紛投入銀髮族的保健照護市場,社區藥局則提供更深度的照護,例如,和國健署合作血壓量測、「長者量六力評估」,以及多項藥師照顧計畫,除了解決民眾用藥,疾病預防角色愈來愈吃重。李懿軒認為,社區藥局老年人產品朝向分眾,例如,長輩如出現吞嚥咀嚼困難,就會需要食物增稠劑或食物成型劑;再者,接受癌症化療療程,導致黏膜組織受損的中老年癌友,則需補充以氨基酸做的黏膜修復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高齡市場蓬勃發展,這對年輕藥師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必須耐得住老年消費者可能帶來的「煩」、「嘮叨」。李懿軒認為,個性外向,喜歡與人互動、聊天的年輕藥師可以選擇至社區藥局。如果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或許比較適合至醫療院所工作。藥師提供衛教諮詢 也當心靈導師台灣藥局超過一萬家,數量之多,有如便利超商,不少民眾將社區藥局視為好鄰居,除了提供藥物、保健食品等專業諮詢,藥師有時也需扮演心靈導師,聽民眾聊心事、吐苦水。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提醒,藥師應瞭解輔具補助等相關規範,掌握高齡銀髮族群的需求。「社區藥局藥師耐心要很夠」開業藥師易麗珍說,藥局主要客源為六十五歲以上族群,不少老先生、老媽媽加入LINE族群後,常會私訊提問。最怕接到「你下午在嗎?」等訊息,因為人一來,就坐上二個多小時,什麼都能聊,有時就是純粹抒發心裡的垃圾,藥師常得一邊做事、配藥、結帳,一邊回應著民眾的需求。資訊爆炸,網路搜尋當道,藥師專業也備受挑戰,易麗珍表示,常有民眾帶著網路偏方,或是從國外購買的保健食品,上門討教,這讓藥師必須不斷充實本質學能,才能提供正確衛教訊息。例如,日前「小林製藥紅麴產品」傷腎事件,許多民眾網購相關產品,或至日本旅遊時購買,不少人至藥局詢問時,相當擔心,懷疑自己身體不適,就是這樣吃出來的。易麗珍建議,在服用保健食品時,還是應該先請醫師、藥師評估,才能降低風險。台灣將在明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黃金舜指出,老年人口愈來愈多,慢性病患隨之增高,而慢性病處方箋數量也會變多,部分患者至社區藥局領藥,藥師就應該扮演好健康守護的角色,提供用藥諮詢服務。再者,國內長者不一定和子女同住,很多家庭老老扶持,獨居比率也不少,除了用藥及保健食品等疑問,對於輔具的需求也愈來愈高,黃金舜表示,不少失能民眾符合輔具補助資格,但卻不清楚規範,為此,全聯會著手提醒獨立(個人)藥局藥師,盡快加強這方面服務,並提供更多輔具,供銀髮族選擇。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01 養生.保健食品瘋
年紀大肌力就退化?營養師:40歲一定要注意!吃OO提升你的行動和思緒
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代表了我們將跨越過高齡人口達百分之廿的門檻,每五個人就有一人六十五歲以上。日本在二○○五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台灣老的速度比日本更快,日本從六十五歲以上占比達百分之十四的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花了十一年,台灣卻只用了七年,台灣不只是高齡化,而是快速高齡化。營養師許育禎提到,35歲之後,漸漸的出現忘東忘西的狀況,在40幾歲時深刻感覺到在體力跟記憶力都無法跟20幾歲相比,最明顯的就是臉上的膠原蛋白快速流失!為什麼會急速衰老呢?因為我們的蛋白質急速減少。在台灣家庭醫學會也指出,成年人40歲後,平均每10年肌肉量減少8%,而70歲後,每十年會少到15%。這些早晚要面對的狀況,我們必須提早預防,從均衡營養下手,更適時的補充缺乏的營養。已邁入花甲年的知名藝人許效舜,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深切感受: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轉不開罐頭蓋子,那就是一個肌力減弱的警訊。而舜哥不輸年輕一輩主持著外景節目,甚至行動力比外景組員們還好,在同輩的朋友中,體力、反應力都被遙望不可及的羨慕著!另外因為家族痛風病史及膝蓋開過刀的關係,遵照醫生囑咐不斷運動將肌肉及神經都修復歸位,讓他更珍惜身體的保養。英國有句話說 :「You are what you eat!」就是你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健康就如同財富必須好好的經營啊!更有感的建議40歲以前就要開始保養,遇到再來補會來不及啊!在熟齡所需營養關鍵,營養師許育禎特別提到四大重點:第一個是強健體力,蛋白質是建造修補組織肌肉生長的主要原料,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為「增肌」關鍵,預防肌少症的發生。 第二個是激發靈活力,補充營養保養關鍵部位,減少跌倒的可能性。第三個是啟發腦力,多與人群互動預防失智症。最後是提升免疫力,現在病毒讓人不小心生病感染可能就臥床不起。許育禎指出要做到以上四點無法要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在原型食物中蛋白質來源是豆魚蛋肉,每餐都要攝取到手掌心大小,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養分吸收。如果是銀髮族70幾歲的族群,也可以選擇粉末的沖泡營養飲品,加一些五穀、堅果粉下去更增加營養價值,也好吸收。另外營養師許育禎提到熟齡族群可以挑市面上一些含有PS腦磷脂成分的營養補充品,PS腦磷脂中心部分40%都是DHA的成分,對腦神經傳導、學習力、認知力、注意力有幫助。銀髮族同時也需要增強免疫力,例如: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糖巨肽等成分, 都是不錯的選擇,面對現在生活中那麼多的細菌病毒,只有多種營養成分攝取,才能夠調整體質、將身體維持在最好的狀態,不受病毒的威脅。人們隨著歲月衰老是無法避免的自然法則,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代表了百分之20的人超過65歲,而另一個伴隨著老化引發的狀況「肌少症」,65歲以上的族群每10人會有一人罹患。舜哥在一年半前接觸到一個優質蛋白質讓身體產生了一些變化,他展現了小腿、手臂的線條與硬度,營養師許育禎也驚呼這是優質的白金蛋白足量的補充及良好的吸收率,才能夠有這樣的肌肉線條。同時營養師提到,白金蛋白裡有一個BCAA就是支鏈氨基酸成分,BCAA會刺激幫助肌肉生長的激素分泌,因此補充BCAA可能有助提高肌肉量,愛運動的人攝取能降低運動中疲勞感,也有益於減緩運動後的肌肉痠痛。除了肌肉外,骨頭的狀況同樣也是熟齡朋友們十分注重的課題。市面上有很多種的鈣質補充營養品,包含乳酸鈣、檸檬酸鈣等,其中紅藻鈣是一種鈣含量非常高且容易吸收又不會脹氣的選擇。 這次聰明存肌力的直播提出幾種必備的營養素讓大家能夠快速重點了解。舜哥現在每天補充一包白金蛋白,疲累的時候早晚一包就足夠了,一包蛋白質含量等於2杯牛奶,有助於肌力養成,還含有多種珍貴營養成分,如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糖巨肽,有助於提升保護力,更添加好吸收的紅藻鈣,一包鈣含量等同21杯豆漿,搭配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及牙齒的健康,另外還有軟骨素、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有助於維持靈活力,還特別針對中熟齡族群另外添加PS腦磷脂,幫助維持清晰思緒力,尤其是這樣優質的蛋白質搭配一些穀類澱粉、醣類,不但好吸收更有飽足感,讓精、氣、神維持在最好的狀態!面對這個超高速老化的社會我們一定要超前部屬,運動、飲食均衡、營養補充已經變成不分年齡層的必備條件,養生保健不是長輩的專利,應該是一種全民運動。保持活力,靈活動腦維持好體力,老年未來一點也不可怕!白金蛋白哪裡找?愛女人購物網 momo購物 蝦皮商城
-
2024-03-31 養生.保健食品瘋
小林紅麴產品致腎衰竭甚至死亡,紅麴保健品還能吃嗎?教授這麼說
這兩天台灣主要媒體都在報導一則紅麴保健品導致腎衰竭和死亡的新聞,例如《公視新聞網》今天發表的高雄洗腎婦長期服用紅麴膠囊 用到小林原料食藥署將釐清關聯。它的第一和最後一段是(紅色字):高雄疑似出現小林紅麴相關產品的受害者,1名婦人去(2023)年診斷出急性腎衰竭後開始洗腎,1週洗腎3次;巧的是她為了降膽固醇,3、4年前開始服用大醫生技銷售的紅麴膠囊,家屬接到生技公司通知稱產品用到小林紅麴原料要下架,懷疑腎臟惡化恐跟小林紅麴原料有關。生技公司已通知日方,後續求償都會協助。不過食藥署回應,民眾選購的膠囊不是小林紅麴產品而是原料,是否有關聯還要調查。只是台灣若只吃到原料不是藥物而無法藥害救濟,是否導致消費者申訴無門?對此,食藥署尚無回應。而在日本方面,小林製藥也宣布再新增2起死亡案例,累計到28日上午已有4人死亡、106人住院治療,小林製藥為此召開股東大會,社長當場2度道歉。 最諷刺的是《自由新聞》發表的服小林紅麴原料膠囊 女子患急性腎衰竭。它的插圖是:事實上我在8年前設立這個網站之後不久就發表營養補充品的潛在危險,而其中有這麼一句話:紅麴米補充劑被認為對降低膽固醇“可能有效”。但在一項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產品被發現受到Citrinin腎臟毒素的污染。去年我又發表紅麴成份中的Monacolin K會傷身,美國零容忍?,其中我引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發表的文章Red Yeast Rice: What You Need To Know(紅麴米:你需要知道的)。我把重點翻譯如下(紅色字):一些紅麴米產品含有一種叫做桔黴素(Citrinin)的污染物,它有毒並且會損害腎臟。在 2021 年對 37 种红麴米產品的分析中,只有一種產品的桔黴素含量低於歐盟目前設定的最高水平。 此外,四種被桔黴素污染的產品被標記為「不含桔黴素」。 在這8年裡我發表了至少1000篇文章,一再警告保健品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例如:2018:美國醫學會:該關注補充劑的危害了2018:補充劑摻假問題嚴重2023:保健品會殺死你嗎2024:維他命及補充劑的隱形危險,美國公視紀錄片至於小綠人認證是否就代表有效或無害,請看:2022:國家SNQ標章:認什麼證2022:Elliot留言集錦12:小綠人真的健康嗎2024:保健品危害,民眾自討的如果你沒時間看這些文章,那就簡單一句話:保健品在上市前後都不受監管,只有在發生重大事故之後才會被追究,所以,我才會說「民眾自討的」。後記:文章發表後的隔天小林製藥宣布發現出問題的產品含有puberulic acid(谷歌翻譯成青春痘酸),請看Kobayashi Pharma confirms 'puberulic acid' in beni-koji supplements。這個化學物是非常罕見,所以就更顯現保健品的危險是四面八方,無所不在。原文:紅麴保健品→腎衰竭、死亡,8年前就警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6 養生.聰明飲食
別誤會大魚大肉了...小心越養生「肌少症」風險越大!陳亮恭教你:怎麼吃、怎麼動才能留住肌肉
隨著台灣人愈來愈長壽,「老人疾病」也成為必須注重的課題,其中之一就是「肌少症」。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而肌少症不只影響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甚至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罹病率、失能及死亡率。台北市立醫院關渡醫院院長、肌少症權威陳亮恭表示,一般人的肌肉質量頂峰在25歲,接著逐年緩步下降,到了50歲開始,肌肉量跟肌力流失加速,開始感覺到體力大不如前,到了65歲,有5~10%罹患肌少症,80歲則可達三成。那我們該做什麼、吃什麼,才能有一個不失能、不臥床的的晚年生活呢?運動加入「阻抗運動」曾有研究指出,在40歲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8%,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每十年減少15%;至於大腿肌肉力量,在40歲之後,每十年下降10~15%,70歲後則為每十年下降25~40%。平均餘命不斷增加,當我們比想像中活得更久,肌肉量流失的時間就會拉得更長,所以要保存肌肉量,運動與營養補充是最重要的。說到運動,除了有氧運動(提升心肺功能)、 平衡感(如太極拳,預防跌倒)、瑜珈(訓練柔軟度、伸展)外,若要增加肌力或肌肉量,必定要做「阻抗運動(重訓)」。在過去,建議老年人的運動可能都是跑步、游泳等,但近年年長者的健身潮都已是強化「阻抗運動(重訓)」。錯誤的養生法,讓肌肉流失永不回頭而飲食方面,就是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年輕人或中年人攝取的蛋白質量是夠的,甚至年輕人還吃得有點多,但是50、60歲之後就有點不夠了。過去建議,65歲以上的長輩,每天需要攝取每公斤0.8/0.9克的蛋白質已不夠,現在要增加到每公斤1.2克,才能減少肌少症、肌肉衰弱。為什麼很多人退休後,吃得比以前更健康反而造成肌力會大量流失?其實,臨床上有很多病患過去上班太忙,退休後卯起來養生,如不太吃肉、吃十蔬果等等,還因此瘦了7、8公斤。但這年紀若非以正確方式減重,都是瘦到肌肉而非脂肪,也因為肌肉流失,開始覺得疲倦無力,身體更不好,即使恢復原有飲食,卻因為年紀漸長,蛋白質的吸收率與合成肌肉的能力都下降,瘦了之後,肌肉流失也難長回來了,所以反而越養生越虛弱,讓自己陷入肌少症風險之中。但若是老長輩吃不多、胃口不好,就必須在有限的食物中塞進足夠的蛋白質。因此在蛋白質的營養補充品中,有以下3大類:第一:乳清蛋白(其中的白胺酸,是製造肌肉的重點胺基酸),乳清蛋白是增加肌肉的快速蛋白,但乳清蛋白的分子比較大,但對於長輩可能就相對較難完整吸收。第二:支鏈胺基酸,分子較乳清蛋白小,比蛋白質好吸收。第三:HMB(胺基酸的代謝物)基本上營養補充品還是圍繞著蛋白質,只是從分子的大小來做調整,都是希望長輩能夠吸收得更好、更完整。有人會問,那長輩是不是和年輕人吃所以年輕人同等量的肉就可以了?吃下肉等蛋白質後,要經過消化吸收再合成肌肉,但長輩合成效能只有年輕人的一半,因此建議要聰明吃蛋白質。根據上述建議,我們了解到運動與營養補充品都很重要,但是沒有運動,只靠營養補充效果也都不好。而且肌少症的藥物都還在臨床試驗中,目前仍以運動與營養補充為主要治療方向,因此想要預防肌少症,阻抗運動、足量的蛋白質是我們就能立刻做到的。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4 焦點.用藥停看聽
服用止痛藥、中草藥等尿液出現「1顏色」要當心!可能是肝損傷
不少人在出現頭痛等症狀時,會先到藥局購買普拿疼等止痛藥,專家提醒,服用抗結核藥、中草藥或含乙醯胺酚成分藥品的病人,需留意追蹤肝功能,如出現茶色尿、全身疲乏、食欲減退、右上腹疼痛不適等症狀,需留意追蹤肝功能,專家指出,藥品性肝損傷最可能發生在高齡、長時間常服用多種藥品、慢性酗酒者等6類人。中高齡者為藥品肝損傷高危險族群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楊博文提到,中高齡者為藥品肝損傷的高危險族群,大多罹患多重慢性疾病,服用藥品繁雜,容易發生藥品交互作用,造成肝損傷,分析小於10歲至超過80歲的民眾,發現超過6成的肝膽疾患救濟案件,年齡在50歲以上,以60至69歲最多、50至59歲次之、70至79歲第三。楊博文表示,肝膽疾患藥害救濟案件疑似藥品前5名如下:※第1名:抗結核藥※第2名:抗黴菌藥※第3名:抗生素※第4名:抗癲癇藥※第5名:降尿酸藥、降血脂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抗甲狀腺藥物和抗發炎和抗風濕藥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主任謝右文說,中草藥、西藥及保健類食品等營養補充品,造成肝的傷害都可被稱為「肝損傷」,成因包括對藥品過敏及代謝異常等「體質因素」,或是藥品本身及藥品代謝產物具有肝毒性、藥品劑量、常見的止痛藥如普拿疼主成分乙醯胺酚等「藥品因素」,如服用抗結核藥、中草藥、抗細菌藥、抗黴菌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乙醯胺酚的病人,需留意追蹤肝功能。服用藥物後出現以下問題要當心謝右文指出,藥品性肝損傷可能發生在高齡、長時間常服用多種藥品、肝功能不佳者、慢性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慢性酗酒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等族群,常見症狀包括全身疲乏、食欲減退、噁心嘔吐、右上腹疼痛不適(肝區疼痛)、茶色尿、灰便、黃膽、搔癢症狀、淋巴腺病、脾臟腫大或關節炎等。有些民眾擔心,這樣是否會造成肝硬化,謝右文引用好心肝基金會衛教資訊指出,肝纖維化或是肝硬化是慢性肝炎經年累月造成的,如果用藥後發現問題立刻停藥,不至於造成肝纖維化或硬化;如定期服用含乙醯胺酚的止痛藥,一般人建議每日不超過8顆、肝硬化病患或飲酒過量病患不超過4顆,「如果吃足建議劑量仍然頭痛,應詢問醫師是否搭配其他藥品,不要自己貿然增加藥品劑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4 失智.大腦健康
銀杏補腦、椰子油防失智?醫師籲亂吃保健食品更危險!4類運動延緩大腦退化
一轉身,突然忘記要做什麼事情;做菜不小心又多加一匙鹽,家人抱怨過鹹;看著藥袋卻想不起來剛剛到底吃過沒......,你也有這樣的情形嗎?旁人提醒:「該吃銀杏了。」記憶力衰退是失智前兆之一,吃銀杏真的能補腦嗎?還有哪些食物可逆轉大腦退化,遠離失智症上身?保健食品別亂吃 易與藥物交互作用中心綜合醫院中心診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秉晃說,「記性差要吃銀杏」是一般既定印象,銀杏葉萃取物的主要功效是促進血液循環,並沒有治療記憶力的效果,可以當作日常暢通末梢血管的保健食品。但要注意的是,銀杏具有抗凝血作用,不能與抗凝血劑併用,容易增加出血風險。有降膽固醇功效的紅麴產品,則不能與降血脂藥、抗凝血藥物、肝腎疾病藥物一起吃,小心因交互作用而產生不良反應。另外,魚油所含的Omega-3被喻為抗發炎好物,是長輩常食用的營養補充品,其DHA成分可以幫助思緒靈光,對健康確實有益處,不過服用仍有禁忌,包括減緩凝血速度、刺激腸胃道,避免攝取過量,也要避開降血壓、抗凝血藥物。椰子油防失智? 過度攝取增加負擔近年來,有「吃油防失智」的說法,又以椰子油最受矚目。蔡秉晃表示,椰子油具高含量的飽和脂肪酸,可說是植物油中的「豬油」,過度攝取會造成血管阻塞,反而增加罹患血管型失智症的風險。想要遠離失智症的威脅,不妨選擇冷壓初榨的油品,例如有益大腦健康的麥得飲食(MIND diet)中的橄欖油,以及食用含油脂的堅果類。民眾常詢問的預防失智方法,還有鹿胎盤、卵磷脂、魚油、薑黃等,蔡秉晃提醒,含有抗氧化成分的保健食品,可幫助血液循環,但是對於預防認知功能衰退並無確切科學實證,應從日常生活、飲食型態著手。預防及延緩不外乎規律運動、良好作息以及控制三高、肥胖、慢性病。多利用社區關懷據點的資源,參加課程活動、維持人際社交、接觸新事物等,有益身心健康。預防失智推薦運動1.散步:單純走路,就是有益於健康的運動;養成每日走2500步的習慣,即有一定效果2.阻抗(肌力)訓練:靠牆深蹲鍛鍊下肢肌力,可預防肌少症、衰弱症,降低跌倒風險3.有氧運動:能提升心率的游泳、跑步、跳舞、單車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4.認知運動:在進行拍手、踏步、走路的動作時,加入數拍子、念數字,刺激大腦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18 醫療.骨科.復健
現代人痠痛多來自久坐!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坐姿挺直就是很好的訓練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會不斷流失,從30歲開始,肌肉量每十年以3%至8%速度流失,肌肉不足會影響生活各種層面:平衡變差導致走路不穩、容易跌倒、身體痠痛,肌少症也容易有代謝問題,嚴重者甚至影響心肺功能。因此,要維持住健康,肌肉至關重要。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當人的肌肉不斷流失,又缺乏鍛鍊,身體會開始去配合沒有力量的肌肉,導致肌肉更加萎縮,駝背更嚴重、走路更容易跌倒,生活處處是危險。而人的腿部是我們的「第二心臟」,要好好訓練不一定要到健身房,光是把每天的「坐姿」坐端正,其實就會訓練到全身的肌肉了。大肌肉群、小肌肉群分別鍛鍊,身體不失衡。人體的肌肉群非常複雜,且相互牽動,有時「背痛」不一定是背部肌群出問題,而是其他肌群的過度拉扯,導致位移等狀況。簡文仁表示,一般民眾可透過「大肌肉群」、「小肌肉群」來分別鍛鍊即可,就像是電影中的主配角一樣,一旦任何一方偏廢,都會導致身體失衡。簡文仁指出,大肌肉群屬於人體常用的肌肉,像是拉單槓時用到的二頭肌,伏地挺身用到的三頭肌,深蹲時則會用到股四頭肌,但凡手臂、大腿、腹部、背部肌肉都可以歸類其中;而小肌肉群則較不常用,例如「指力」,捏、撕、夾都屬於手指小肌肉,通常靈巧的動作都得靠小肌肉,脊椎骨內連結每節脊椎的肌肉也是小肌肉的範疇,站立需要大肌肉群,但「平衡穩定」就需要小肌肉群。現代人痠痛多來自久坐,坐姿挺拔很重要。現代人動不動就腰痠背痛,時常得「進廠維修」,找中醫針灸、推拿整復,但其實關鍵點也在肌肉。簡文仁說,現代人痠痛現象普遍來自「久坐」,當坐姿維持太久,肌肉、關節都沒有移動,組織長期在相同位置上,容易給肌肉太大壓力;若加上坐姿不良,許多肌肉甚至器官都會受到額外的扭力與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肌肉慢性拉傷,甚至影響到神經血管,導致痠痛不斷。「坐姿挺直就是很好的訓練。」簡文仁指出,光是保持背桿挺直,腳好好地放在地板上,頭頸部維持不下彎,就可以訓練到全身常用的肌肉群了。把這些維持身體姿勢的耐久肌訓練好,痠痛情形就可以獲得根本性的解決;很多人光是要維持挺拔的坐姿10秒,就覺得受不了,不自覺就會肌肉癱軟,代表耐久肌非常欠缺訓練。簡單起立、坐下,就可訓練連結膝蓋的肌肉。簡文仁也分享自己維持肌力的方式,首先一定是養成維持挺拔坐姿的習慣,另外則是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運動,可以是很簡單的起立、坐下,就可以訓練連結膝蓋的肌肉,避免肌肉收縮力不夠,造成膝蓋不斷受到傷害;甚至在看書、辦公坐著時,也可以伸懶腰、拉筋,避免組織沾黏。若要加強訓練,也有許多運動方式可以選擇。簡文仁表示,人體的核心肌力包括骨盆底肌、背肌、腹肌、腹橫肌、腹直肌、腹斜肌、胸肌等等,彼此協作固定住全身,就是一項訓練。因此抬頭、挺胸、縮小腹,姿勢固定住後進行走路,就是一項全身核心肌群的訓練了,若要加強,則可以再加快、加大步伐,只要保持姿勢挺拔、不要讓身體肌肉垮掉,就可以強化肌肉的耐力,避免肌少症。補充肌肉原料咪唑胜肽化合物,搭配維生素D,增肌更有力。民眾日常選擇營養補充品時,避免骨質疏鬆得補鈣,而加強肌肉合成作用則可補充咪唑胜肽化合物。簡文仁指出,咪唑胜肽化合物是人體肌肉中既存的元素,是多項胺基酸的組合,就像鮭魚洄游一次好幾千里,要不斷擺盪魚身就得靠肌肉持久性,而維持肌肉持久性的成分之一,即為咪唑胜肽化合物。簡文仁說,現代人大部分營養過剩,年輕時吸收力強,但隨著年齡增加,營養流失速度加快,透過營養補充品來增加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確實是一種選擇。雖然人體會自行產生咪唑胜肽化合物,但一樣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加快流失,且較難從日常飲食中補足身體所需的量,所以額外補充保健食品很重要,另外,如果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維持健康肌肉更事半功倍。他也提醒,並非補充營養素就不用運動,運動仍是最根本的方法,彼此相輔相成,才能保持身體肌肉不失衡,迎接健康的銀髮人生。維持肌力撇步1.維持坐姿挺拔,鍛鍊耐久肌。2.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運動。3.走路時抬頭、挺胸、縮小腹,就能練到全身核心肌群。4.加快、加大步伐可加強訓練。5.補充肌肉原料咪唑胜肽化合物,增肌更有力。
-
2024-02-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他命E 從食物攝取更有效!4種食物含量最多
想要抗氧化、延緩老化、提升免疫力、促進生殖系統健康,維生素E絕對不能少。不過,補充維生素E(維他命E)不一定要吃保健品,研究發現,從食物攝取天然維生素E,比起吃營養補充品更安全、更有效。所有人都需要維生素E,根據調查,國人普遍維生素E攝取不足,特別是熟齡女性。主要原因是飲食精緻化、堅持清淡少油的飲食、吃太少堅果類的原型食物,進而無法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到足量的維生素E。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維生素E攝取量上限為400IU,若要攝取保健品,建議每次服用200-400IU為佳,一天最多不超過1000IU,也不建議長期過量補充,過量可能會導致出血性腦中風、惡心、腹瀉、腸絞痛、疲勞等副作用。維生素E 4大功效1.幫助生育:維生素E又稱為生育醇,能防止黃體素氧化,有不孕、習慣性流產女性可補充。2.抗老化:維生素E具有強大抗氧化作用,能延緩肌膚老化,對於術後或外傷患者的傷口,也有修復、避免留疤等作用。3.增強免疫力:維生素E有助提高T淋巴細胞的功能,幫助提高免疫力。4.有益心血管健康:維生素E有抗凝血作用,能預防血小板凝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對血管健康有益。4種食物含量最多1.油脂類:小麥胚芽油、芝麻油、茶油、橄欖油等油品,都富含維生素E,一湯匙可提供20毫克維生素E。2.堅果種子類:杏仁、榛果、巴西堅果、花生、南瓜籽、開心果、核桃、栗子、腰果、奇亞籽、亞麻籽等是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建議每天吃一小把即可,且挑選無調味、低溫烘焙的堅果。3.酪梨:富含維生素E與C,維生素C可以還原氧化的維生素E,以維持循環抗氧化保護功能,是絕佳的抗氧化食物,建議一天最多吃半顆酪梨,即具有保護作用。4.綠色蔬菜:青花菜、菠菜、油菜、芹菜葉、空心菜、芥菜、茼蒿、韭菜等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E,煮熟八分滿碗的量,約含4毫克維生素E,建議可同時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加成抗氧化作用。服用維他命E注意事項1.飯後吃:維生素E是脂溶性維生素,應飯後補充,或與酪梨、堅果、橄欖油等健康油脂一起吃,幫助維生素E吸收2.與維生素C食物一起吃:維生素C可以還原氧化的維生素E,兩者一起吃,抗氧化作用可增加數倍3.避免與抗凝血劑併服:維生素E有抗凝血作用,不宜與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併用,以免造成出血4.避免與鐵劑併服:維生素E和口服鐵補充劑併用,會使鐵劑和維生素E效用降低5.避免單次高劑量補充:每次服用200-400IU為佳,一天可補充到800IU,建議從飲食中補充維生素E是最佳方法
-
2024-02-14 養生.聰明飲食
牛肉和1種飲品含提高免疫抗癌成分 但攝取過量有反效果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2019年曾有研究指出,每天喝優酪乳有助降低腸癌風險,最近的一項研究則發現,不只乳製品有幫助防癌的作用,連牛肉也含有助增加抗癌免疫作用的成分。研究人員表示,未來這個成分可望做為癌症患者的營養補充劑,能幫助患者對抗癌症,研究刊登在《自然期刊》。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所發表,研究團隊檢測約700種來自食物的代謝物,並建立包含235種生物活性分子的「血液營養化合物庫」,並對庫中的各種化合物進行篩選,以評估它們對活化毒性殺手T細胞(CD8+ T細胞)和抗腫瘤免疫的影響。在以人類細胞和小鼠細胞有反應的6個候選化合物進行評估後,研究人員發現其中「反式異油酸 (Trans-Vaccenic acid,簡稱TVA)」表現最好。 富含TVA的飲食,明顯降低腫瘤生長能力TVA是奶製品中最豐富的反式脂肪酸,但人體無法自行產生,約有20%的TVA會被分解掉,其餘80%則在血液中循環。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以細胞和小鼠模型的實驗發現,富含TVA的飲食,可明顯降低黑色素瘤和結腸癌細胞的腫瘤生長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TVA能抑制細胞表面的受體GPR43,這個受體通常是由腸道微生物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活化,TVA還能活化「CREB」的細胞信號過程,進而影響細胞的生長、存活和分化。只要把GPR43受體從CD8+ T細胞中移除,這些細胞就失去了對抗腫瘤的能力。 TVA含量較高的患者,對治療有更好的反應研究團隊在分析接受CAR-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的淋巴瘤患者的血液樣本中,發現血液中TVA含量較高的患者,對治療有更好的反應,甚至發現TVA能增強免疫療法藥物殺死白血病細胞的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像TVA這樣的單一營養素對特定免疫細胞有明顯作用,是非常特別的,不過他們也提醒,這並不表示可以多吃紅肉或乳製品,過去的研究顯示,1天喝2份乳製品有最低的死亡風險,但多於2份的話,死亡風險就會升高,牛肉也是一樣不宜多吃。但未來或許可以研發針對癌症患者的TVA營養補充品,幫助正在做治療的癌症患者抗癌。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什麼是次世代基因定序?跟癌症有什麼關係?何時是檢測最佳時機? 。面對棘手三陰性乳癌別慌,不再沒藥可用,1藥物能對抗癌細胞、延長存活期
-
2024-02-03 醫聲.Podcast
🎧|過年長輩送禮禁忌!小心雞精、保健食品踩雷,引副作用掃興
一想到過年送禮,很多人想送雞精、保健食品等補健康、補元氣品項,特別是針對長輩,這些禮品往往成為熱門選項。不過榮新診所、書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提醒,雞精的熱量雖然比較低、比較不油,對多數長輩沒有問題,但長輩若有腎臟病,且需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量,便不太適合食用這類營養、保健食品,或像維生素C等單一營養素,一旦體內濃度過高,且與藥物交互作用,就容易出問題。🎧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抗凝血藥物+美白針,竟常出現瘀血!在李婉萍的門診經驗中,過去曾遇到一名中年男性求診,這名男性平常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有一次打高爾夫球,結果曬太黑,臉上也長出不少曬斑,便去打美白針,希望幫助淡斑、去斑,而美白針含高濃度的維生素C,打過美白針後,這名男性開始動輒出現瘀血,李婉萍研判,可能是高濃度維生素C與抗凝血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導致,便建議暫停注射美白針,之後,他的瘀血狀況就大為好轉。李婉萍解釋,這名男性注射的維生素C劑量為10公克,如果是一般情況,通常不會產生問題,但因為他有服用抗凝血藥物,而維生素C也會讓血流更順暢,兩者交互影響下,「血流太順暢,就容易瘀血」。「如果是吃一般天然食物,維生素C很少會吃到過量,但如果是維生素C發泡錠之類,一錠維生素C發泡錠約2公克,吃下5錠,就是10公克。」李婉萍指出,這樣的攝取劑量就與美白針不相上下,所以長輩攝取營養素補充品,也要將用藥情況納入考量,服用藥品與攝取保健食品、營養品的時間,建議間隔兩小時,就會比較安全。想幫長輩提升睡眠品質,這些營養素很重要此外,送禮時,長輩若有睡不好、睡不著等睡眠困擾,有些人便想將可幫助提升睡眠品質的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列入送禮選單。對此,李婉萍表示,維生素B群與營養素鎂、鈣等,都會影響睡眠品質。不過提到維生素B群,一般人往往認為是用於提神。李婉萍分析,維生素B群是一個大家庭,像B1、B2、B6、B12等都是維生素B群成員,這些的確與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睡眠品質有關,若想提升睡眠品質,B6是很重要的營養素,常參與褪黑激素、色胺酸、血清素的製造,B1則可提振精神。若想補充維生素B群,又想提升睡眠品質,可考慮早上補充一顆綜合維生素B群,晚上睡覺前,或晚餐後再補充一顆維生素B6,便可讓營養補充效果事半功倍。對於鎂、鈣的攝取,李婉萍表示,補充這兩種營養素,也可幫助提升睡眠品質,而許多蔬菜就含有營養素鎂,像年菜中的長年菜「芥菜」就含有豐富鎂離子,至於鈣的攝取,像鈣片、乳製品等,都含有豐富鈣質,若想增加體內鈣質濃度,可適量食用。定期追蹤,才知效果好不好李婉萍也提醒,若要送長輩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需視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做選擇,如果自己要服用這些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也需定期追蹤各項健康指數變化,必要時,可諮詢專業營養師建議,以打造個人化健康飲食計畫。李婉萍小檔案現職:榮新診所營養師書田診所營養師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系學士經歷:台北市第五屆營養師會員代表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亞培營養諮詢專業營養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音訊剪輯:蘇湘雲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榮新診所、書田診所
-
2024-01-22 名人.陳亮恭
陳亮恭/天然食物比較好,為何維生素B12反而建議吃營養補充品較安全?
本文複雜,先說結論:補充維生素B群具有延緩認知功能衰退效果,飲食攝取高維生素B12具有健康風險,透過營養補充品補充維生素B12,反而安全。營養是健康長壽的核心,維持營養建議以均衡飲食達成,但長者若飲食狀況不理想,提供口服營養補充則屬必要,營養補充須兼顧熱量與蛋白質,微生素補充則須謹慎。維生素B12是水溶性維生素,被稱為「造血鈷胺素」,是人體必要維生素之一,可協助紅血球發展成熟,修復受損神經。最近發表的整合分析發現,血清維生素B12濃度的高低與死亡風險成正比,血清維生素B12濃度每增加100pmol/L,死亡風險便增加4至6%,這種關聯在維生素B12水平超過400pmol/L的個案中更明顯。所以,還可以補充維生素B群嗎?人體維生素B12多存在於細胞內,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反應身體含量,但也與體內各種健康狀況相關,例如肝腎功能異常、血液疾病或敗血症等,大量破壞細胞的疾病都會造成血清維生素B12上升。嚴重疾病者 B12過低死亡風險增該研究深入分析維生素B12的來源,包括飲食攝入與營養補充品。結果發現,血清維生素B12濃度低於200pmol/L的人,死亡風險上升,維生素B12補充品比食物攝入風險高,但這些個案可能具有較嚴重疾病,所以補充也低於200pmol/L,健康風險並非單純與維生素B12有關。血清維生素B12濃度400pmol/L以上的個案,食物攝取的維生素B12來源反而增加死亡風險,這發現與天然飲食的訴求相反。使用美國國民營養調查的研究發現,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偏低與死亡風險上升有關,以營養補充品形式而提升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則是安全的。另有研究收集95篇論文(超過4.6萬人)探討補充維生素B群對失智的影響,發現維生素B群的補充,顯著減緩認知衰退,使用時間愈長預防效果愈好,補充時間較短或已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個案,效果較不明顯。該研究探討的是包括維生素B12、B6與葉酸等維生素B群補充成效。此外,針對因各種急性疾病入院的內科病患,在未特別補充的情況下,住院期間血清維生素B12濃度越高,出院後的死亡風險越高,此時的血清維生素B12濃度正是反應細胞破壞的疾病嚴重度。看完這些研究結果,脈絡逐漸清晰。維生素D的故事歷歷在目,雖然觀察性研究發現血清維生素D偏低與死亡、癌症、失智等疾病有關,但嚴謹的臨床試驗研究則未發現補充維生素D的益處,反倒是愈來愈多研究發現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的健康風險,維生素D的補充需要謹慎評估。B12多來自紅肉 營養補充品較安全理論上,飲食強調天然來源,但從維生素B12來看,飲食攝取的維生素B12反而不一定健康,因為食物維生素B12主要來自紅肉、內臟等不太建議的食材,透過飲食提升維生素B12反而增加攝取較不健康的食物,所以,複雜的事情還是要找專業,不能只看廣告代言。【延伸閱讀】.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是真的嗎?教授曝你不太可能欠缺原因 .缺乏維生素有何影響?營養師告訴你什麼狀況吃補充劑比較合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改善三高的常見健康食品有哪些?這些健康食品的優缺點有哪些?
在電視上廣告中,常會宣稱「產品可以降三高」、「某某營養素可以降血糖」、「三高患者應該要多吃哪些保健食品」等狀況,但這樣的說法對嗎?保健食品真的可以降三高嗎?這樣宣稱正確嗎?首先,我們要有個重要觀念:健康食品、營養機能食品等,它的本質都是食品,大多沒有經過人體實驗,無法達到藥物的治療效果,所以不要想著吃保健食品或是攝取營養素就達到療效。保健食品充其量也就是輔助的效果,主要治療疾病的還是藥物。其次,健康食品是專有名詞,不是每一個營養補充品都可以稱為保健食品。根據自1999年「健康食品管理法」上路以來,「健康食品」已成為法律名詞,需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才可以稱為「健康食品」。依健康食品管理法的定義,「健康食品」是指具有實質科學證據的「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但不具有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的醫療效能。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健康食品具有療效,這觀念大錯特錯!三高相關的健康食品有哪些?根據「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資料查詢中,整出的調解血脂的健康食品高達205種,調節血糖僅有26種,輔助調節血壓僅有3種。上面統計資料包含證號過期的產品。透過這些整理資料,可以發現目前通過的健康食品,主要是以調解血脂為常見大宗,其次就是調節血糖。 1.紅麴:健康食品有很多紅麴相關的產品,這是因為天然紅麴中含有紅麴菌素(Monacolin K),這是一種HMG-CoA還原酵素的抑制劑,具有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效果。不過紅麴被認證可以降低血中總膽固醇的效果並非經過實驗得知,根據食藥署的註解,其功效是由學理得知,並非由實驗確認,且不同產品間可能存有差異性。此外,國內紅麴健康食品也有一種經由動物實驗證明,具有輔助降空腹血糖的效果。根據台灣的「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為達保健效果,紅麴菌素的每日攝取量,應至少達到4.8毫克,一日劑量以15毫克為限。國外其他研究指出紅麴當中的其他成分可能具有降血壓、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這部分仍有待更多研究認證。最後要提醒的是:紅麴製品在發酵過程,如果品質控制不佳有可能會產生「橘黴素(Citrinin)」。研究指出,過量橘黴素在動物實驗中會提高肝、腎的損傷風險。根據「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第5條規定,食品中橘黴素應符合:●紅麴色素 0.2ppm 以下●原料用紅麴米 5ppm 以下●使用紅麴原料製成之食品 2ppm 以下。紅麴類健康食品使用的警語:●患有嚴重疾病、感染症、肝病或經外科手術等情況者,請勿食用。●是否適用在膽固醇的控制,應先徵詢醫師。 ●懷孕及授乳期間請勿食用。●與降血脂藥(尤其是statin類和fibrate類藥物)、葡萄柚合併使用,恐會造成肝、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2.魚油:魚油富含Omega-3,由以DHA和EPA組成,食藥署審查魚油可能有助於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的原因並不是出於實驗證明,而是透過學理得知。而魚油中的Omega-3雖是由DHA和EPA組成,但這兩種成分的功效並不完全相同:●EPA:學名為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具有降血脂、抗憂鬱和抗發炎。●DHA:學名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具有保護眼睛和增強記憶力。根據2018年的日本研究,想要降低三酸甘油酯,不管是補充DHA及EPA都有效,如果是降膽固醇方面,補充六周後比較,比起DHA,EPA更能有效降低血膽固醇。(相關研究來源)國外研究也指出,魚油具有降血壓、減低血液凝固、維持好心情等作用,這些部分仍有待進一步確認。一般人攝取魚油,安全劑量應為EPA和DHA加總,且每天應不超過2克,如果需要攝取更多魚油,需有臨床醫師的診治下進行。魚油健康食品使用警語:●服用抗凝血劑者,例如:阿斯匹靈等凝血功能不全者。●嬰幼兒、孕婦或糖尿病患者,食用前請先徵詢醫師意見。3.β-聚葡萄糖(β-glucan)簡單歸納就是:調節血脂功能,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1)調節血脂功效:●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 ●有助於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有助於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2)不易形成體脂肪功效:動物實驗驗證。 β-聚葡萄醣也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難以消化,可以延緩醣類吸收的作用,具有穩定血糖的作用。如果對於膳食纖維較敏感的人,吃多了可能腹脹、拉肚子。4.幾丁聚醣(chitosan)幾丁聚糖也就是俗稱的「甲殼素」、「甲殼質」、「幾丁質」等,過去是從蝦、蟹殼萃取出物質,隨著食品科學進步,已有業者也能從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食藥署目前已公告「由蝦、蟹殼及黑麴菌絲體所製取的食品原料幾丁聚糖(Chitosan)之使用限制及其標示」,2019年7月起,產品外包裝必須要加註警語,未依規定標示,將依法開罰最高3百萬元。由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的產品,專家認為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赭麴毒素A(Ochratoxin A),公告內容也規定,這類產品的赭麴毒素A不得超過1ppb(10億分之1),正常萃取是不會超過該標準,民眾也無須擔心。幾丁聚醣調節血脂功能,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幾丁聚醣使用上需要注意的警語:●糖尿病病人請遵循專業醫事人員建議食用。 ●兒童、患有腸胃道疾病或腸胃道功能較差者,請勿食用。或食用前先洽詢醫師或營養師意見。 ●不建議孕婦、授乳者及嬰幼兒食用。●建議對蝦蟹過敏者避免食用。(尤其是從蝦蟹製成的產生需要注意)●其他各產品各自的相關警語。 5.洛神花萃取物洛神花當中的類黃酮素、多酚酸、花青素,食藥署審核通過的原因是:在動物實驗中具有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可降低血清中GOT、GPT值。目前研究指出洛神花具有預防低密度膽固醇(LDL)氧化的反應,能降低體內血脂濃度的效果。同時具有保護血管受傷、保護肝臟的作用。但是真實的原因 有待學者進一步研究 ,如果要使用相關健康食品,仍需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意見。6.甘蔗原素(Sugar Cane Policosanol)這是一種從甘蔗表皮的白色蠟質,及甘蔗葉提煉出來的混合物,食藥署已經審核其具有調節血脂功能,主要在以下5層面中,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TC)含量。 ●有助於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有助於延緩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有助於減少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甘蔗原素使用警語:●孕婦,哺乳婦女和十二歲以下之兒童不宜食用。●食用甘蔗原素建議還是先偵詢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 7.兒茶素(Catechin)兒茶素又稱作茶單寧或兒茶酚,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可溶於水,主要存在於茶葉當中,尤其是綠茶當中較為常見。食藥署目前同意具有調節血脂功能,經動物實驗結果:兒茶素有助於延緩低密度脂蛋白之氧化。國外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研究中指出,在運動前1小時飲用綠茶,更能有助於體內增加約17%熱量燃燒,對於預防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8.難消化性麥芽糊精(Resistant Maltodextrin)難消化性麥芽糊精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分,具有低熱量、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穩定血糖作用。如果對於膳食纖維較敏感的人,吃多了可能腹脹、拉肚子。目前食藥署有審定其經由動物實驗結果,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值、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9.植物固醇食物中的植物固醇會干擾腸道吸收膽固醇,植物固醇主要富含於植物性奶油(magarine)、植物油、堅果類優格(優酪乳)、柳橙汁、五穀雜糧等食物中,反而在一般的蔬菜水果反而較為罕見。經人體研究結果,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10.大蒜素(Allicin)新鮮大蒜含有的是蒜氨酸(Alliin),必須將大蒜壓碎或切開後,當中的蒜氨酸酶(Alliinase)的酵素才釋放出來,交互作用才形成大蒜素。食藥署認證經人體研究結果:●有助於延緩低密度脂蛋白之氧化。 ●有助於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有助於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最好與醫師或營養史討論,因為攝取大蒜素類健康食品有可能會加強藥效,引發副作用。三高健康食品中降血脂類是大宗 醫師建議應該這樣看待健康食品洪惠風指出,市售不少保健食品標榜可以降血脂,實際效果不得而知,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有時個人體質不同,生成效果也有差異。他也提醒,相較健保給付的降血脂藥物每月約300元,保健食品的價格卻遠超越藥價,建議民眾斟酌選擇,「不要埋頭苦吃」。另外,如果有服用三高藥物的病患,使用相關健康食品前一定要跟醫師與營養師討論過,因為藥物與相關食品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增強相關藥效,反而造成潛在危險。參考資料:元氣網: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元氣網:甲殼素沒警語 7月起最高罰300萬
-
2024-01-05 焦點.健康知識+
嘴破吃什麼好比較快好,多久會好?嘴破原因、飲食禁忌總整理
過度勞累、經期、壓力大...等,都是造成嘴巴破洞的原因,帶來的疼痛感還會影響食慾。嘴破可以吃什麼加速復原?不能吃什麼?以下為您完整說明。嘴破原因與症狀「嘴破」在醫學上稱為「反覆性口瘡」,在中醫稱為「口瘡」或「口瘍」。成因眾多,衛福部桃園醫院資訊如下:通常過於勞累造成免疫力失調而產生,且和遺傳有關,因此家人可能也有反覆嘴巴破的經驗。缺乏維生素B12、礦物質或使用不適當的藥物也會造成嘴巴破。有些人講話時,不自覺咬破嘴巴內膜,也會留下傷口。情緒和壓力也會是加重嘴巴破的重要原因。其他因素則為感染黴菌或病毒。中醫角度而言,將嘴破分成虛火、實火和虛證,造成嘴破原因如下:若吃過多烤炸辣、花生等食品造成者則屬實火;若因熬夜、月經來、壓力大而嘴破則屬虛火上炎。實火者,通常口瘡色紅且腫痛,兼有口渴、喜喝冷飲、大便秘、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和脈數有力等症狀,治療需清熱瀉火;若屬於虛火者,通常會反覆發作,且伴隨有心煩氣躁、口舌乾燥、手腳熱且汗出、舌紅少苔和脈細數等症狀,治療需滋陰清熱。若屬於虛證,其口瘡表面顏色淡、無紅腫,輕度疼痛但卻常反覆發作,且常有疲倦、腹瀉、食慾低下、舌淡和脈弱等症狀,治療則給予補氣藥物。嘴破吃什麼較快好?可以吃哪些水果?綜合整理杯蓋營養師與衛福部台東醫院資訊,建議攝取以下蔬果,能夠幫助傷口癒合,使嘴破快快好: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形成,也可以幫助傷口的癒合,可以多吃柑橘類水果,或是芭樂、奇異果,草莓、釋迦、木瓜,維生素C含量都很高。蔬菜來說的話,杯蓋營養師說明,像是彩椒、青椒,或是糯米椒,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可以多吃一些。礦物質鋅:鋅跟傷口的癒合也有關可以適量補充,食物可以從南瓜子或是海鮮類,像是蝦子跟牡蠣,鋅含量都很高,可以適量的吃。維生素B2:嘴部周圍有裂縫、或發炎破洞情形時,是由於體內缺乏能幫助修復組織傷口的維生素B2,此外對皮膚和頭髮生成、健康也扮演重要角色,它無法在體內自行儲存,因此需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補充。維生素B2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1.3毫克、女性約1.1毫克。每天喝250毫升牛奶就能幫助補充,植物性食物如有香菇、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等也有豐富維生素B2。聽說一天吃5顆以上的奇異果,可以治療嘴巴破,是真的嗎?食藥好文網說明,奇異果雖含有維生素C,但口腔潰瘍的肇因繁複多元,「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目前並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證實。且奇異果恐產生刺激性,可能會造成黏膜受損。此外,嘴破、潰瘍會影響食慾、體重下降,衛福部台中醫院衛教資訊說明,建議患者選擇質地柔軟、細碎等替代食物,幫助吞嚥:.乳製品:如乳酪、布丁、奶昔、冰淇淋 (高糖的食物可快速補充熱量,可暫時使用)。.水果類:如香蕉、木瓜、果泥。.肉魚豆蛋類:如碎肉、豆腐、鮮魚。.軟質蔬菜:如冬瓜、莧菜、絲瓜。.主食類:如稀飯、細麵、冬粉、地瓜、麥片、馬鈴薯、綠豆、紅豆、蓮子等。嘴破不能吃什麼?程涵宇營養師曾於粉專分享,嘴破發炎期間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像是火鍋,還有5類刺激發炎的粘膜的食物避免吃:.過硬食物,像是很硬的法國麵包、洋芋片、油炸食物.太酸的食物像是酸辣湯、檸檬、柑橘類.辣椒.碳酸飲料.酒嘴破吃什麼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說明,口腔潰瘍的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為了緩解經常性、複雜性與嚴重性口腔潰瘍所出現的不適、紅腫、疼痛等症狀,尤其是對於複雜性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所合併的口腔潰瘍,通常會配合局部用藥作為輔助治療。好處是可以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消腫,並促使潰瘍早日癒合。各類用藥包括:局部止痛劑: 使用含麻醉藥製劑(Lidocaine、Benzocaine)的噴劑、凝膠或漱口水。因為是麻醉劑,使用時會有苦味及些許麻木感。局部抗發炎劑: 類固醇藥製劑( 塗抹Nincort寧康口內膠、Salcoat口腔噴霧膠囊),可以讓紅腫熱痛的黏膜消炎萎縮,減輕不適感。要注意的是,此藥不可用於感染性的潰瘍傷口。Comfflam Spray康護寧消炎噴液劑有局部抗發炎的作用,可緩解口腔潰瘍、牙科手術的疼痛及咽喉疼痛。局部抗菌劑:一般預防感染劑如Parmason gargle寶馬生漱口水,可減少口中細菌。若口腔感染了念珠菌,可用Nystatin 寧司泰定膠囊藥粉塗抹於潰瘍處;或將溶水性佳的藥粉加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液,當成漱口水使用。局部黏膜保護劑:臨床醫師也使用制酸劑或胃乳,要患者含於口腔,可形成保護膜,以減少潰瘍處的刺激疼痛。嘴破多久會好?一般嘴巴破約在兩週即會痊癒,若沒有痊癒而且局部同樣地方反覆發作,則需考慮是否為貝西氏症(或稱貝歇氏症,Behcet’s disease),或其他癌前病變的可能,不可輕忽。參考資料:衛福部桃園醫院、杯蓋營養師、衛福部台東醫院、食藥好文網、衛福部台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延伸閱讀:侯昌明長照失智父19年血淚史:我寧願疑神疑鬼帶老爸看醫生,也不要只是買瓶銀杏就好
-
2024-01-04 養生.聰明飲食
冬季少日照、愛吃火鍋…易流失「3種免疫營養素」!運用小技巧輕鬆攝取天然營養素
冬季天氣冷颼颼,小心飲食中、身體內的一些免疫相關營養素也會悄悄溜走!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提醒,維生素D、B群、C等營養素,都與免疫健康、運作有關,而冬季陽光露臉時間減少,一般人曬太陽的機會沒有夏天那麼多,維生素D的攝取,也會跟著縮減,加上民眾冬季喜歡吃火鍋、喝熱湯,食材中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也容易因高溫燉煮而流失殆盡,因此如何保留這些珍貴的免疫營養素,就顯得非常重要。維生素D、B群、C 免疫運作好夥伴在免疫運作過程中,維生素D是很重要的營養素。不過以台灣北部來說,每到冬季,陽光出現的頻率明顯下降,年長者、一般民眾比較難透過曬太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此時,可以攝取一些天然食物,幫助攝取維生素D,張斯蘭建議,像魚類、蛋黃等天然食物就含有維生素D,對補充維生素D很有幫助。另外,像維生素B群、C可經由食物中攝取,張斯蘭指出,像常見的火鍋食材茼蒿等蔬菜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C,多數肉片也含維生素B群,都可幫助免疫力運作。冬天又是民眾吃鍋取暖、聚會最好時機,不過維生素B及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在火鍋中長時間燉煮,很容易大量流失,因此建議吃火鍋時,像蔬菜、肉片等食材「只要涮幾下就好」,食物只要一熟就趕快起鍋,才能保留維生素B群、維生素C等珍貴養分。運用小技巧 年長者也可輕鬆攝取天然營養素「營養師,有些老人家如果咀嚼能力不好、牙口不好,食物涮幾下就吃,這樣咬得動嗎?」有些民眾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對此,張斯蘭指出,對於咀嚼能力不好、牙口不好的年長者,如果吃火鍋時想下蔬菜、肉片等食材,可以切小塊、切短一點,或切碎一點,這樣就能縮短烹煮時間,年長者也比較好咀嚼,水溶性營養素也較不會快速流失。除了蔬菜、肉片,牛奶也含有維生素B群,特別是冬季,更是牛奶盛產時期。由於維生素B群不耐高溫久煮,張斯蘭建議,如果擔心鮮奶太過冰冷,可以用隔水加熱讓溫度稍微提升,如此便可以享用溫牛奶滋味,同時又可以補充到維生素B群。千萬別大量攝取單一營養素 以免中毒!最後,張斯蘭強調,想讓免疫力健康運作,必須靠多種營養素共同作用,所以均衡飲食才是重點,像蛋白質也是免疫力重要的基礎,而有些民眾可能想透過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補充維生素、蛋白質,但要留意的是,千萬不要為了強化免疫力而大量攝取單一營養素,以維生素D等脂溶性維生素來說,一旦攝取過量,身體不易排除,便可能引發中毒反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長期高劑量補充維生素D增失智風險?醫師2原因說明為何一般人不需恐慌
你可以先知道: (1)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小鼠,在充足的維他命 D 飼養條件下病情反而嚴重,但這只能解讀為「有病多吃維他命 D 有害」,並非「沒病多吃維他命 D會得病」。 (2)該研究為小鼠實驗,動物實驗不等於人體有相同效果。 (3)健保資料庫研究為使用屬於「藥物」的「活性維他命 D」族群,並非一般民眾買來吃的、屬於「營養補充品」的「非活性維他命 D」。 (4)使用活性維他命 D 的族群,多為腎臟病患,腎臟病患本來就是失智高風險族群,該資料分析應是「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網傳「維他命 D 越吃、腦細胞可能死越多?!」貼文,提及阿茲海默症的動物實驗,觀察到補充維他命 D 會加重病情,而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也顯示相同的結果。但專家表示,動物實驗並非代表人體也一樣,而健保資料庫分析的是藥用的「活性維他命D」,並非一般人吃的營養品「非活性維他命 D」。 吃維他命 D 害失智?原始謠傳版本: 國衛院研究:老年人長期、高劑量補充維生素D,失智風險不減反增 並在社群平台和新聞流傳相關內容:查證解釋: 傳言提到「阿茲海默症的動物實驗中,觀察到補充維他命 D 會明顯的『加速』腦神經細胞死亡、加重認知功能退化」,其中引述的研究就是臺灣國衛院於 2022 年 8 月 發表於《Aging Cell》(老化細胞)學術期刊的「補充維生素 D 會加重阿茲海默症的進展:動物模型和人類隊列研究」。 衛福部也於當時召開記者會,新聞稿中詳述該研究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維生素 D 充足的飼養條件下,阿茲海默症小鼠反而血中維生素 D 低下,但大腦中的維生素 D 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與大腦中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位在一起。 第二部分則是研究團隊在得到上述實驗結果後,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發現未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者若每年服用「活性維生素 D3」(calcitriol),發生失智症風險是未服用者的 1.8 倍;如果是失智症患者則死亡風險是未服用者的 2.17 倍,這些數字也就是傳言主要的內容。(1)動物實驗不等於人體 MyGoPen 諮詢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常務理事傅中玲,她表示該研究的第一個部分是用阿茲海默症的小鼠,因此應該解釋為已經得阿茲海默症多吃維他命 D 有害,而不是沒病吃維他命 D 會得病,但阿茲海默發病前潛伏腦中二十年,如果沒有類澱粉檢查,民眾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有病理變化,臨床上的建議是如果目前沒有記憶問題,就不建議作檢查,有症狀再做。傅中玲指出,更何況一般動物實驗結果是否可以應用於人身上,其實在科學上也並不一定,所以好的研究會合併動物實驗和人的臨床報告來取信於人。 (2)實驗用藥 並非市售維他命D 傅中玲強調,該研究所使用的資料是針對健保資料中開立「活性維生素D3」,與一般民眾買的、吃的「非活性維生素D3」不同,要符合健保開立活性維生素D3,條件包括:維生素 D 依賴型佝僂症、低磷血佝僂症;副甲狀腺機能低下;慢性腎不全引起之低血鈣症;停經後婦女患有脊椎壓迫性骨折或髖骨骨折病患等。(3)健保資料庫的用藥族群 本身就是失智高風險 傅中玲指出,脊椎壓迫性骨折或髖骨骨折,則因為不能併用其他骨質疏鬆症藥物,在其他骨鬆藥物效果比活性維生素 D3 的效果明顯下,較少選擇開活性維生素 D3 作為主要治療藥物。因此,健保的活性維生素 D3 族群不但本身就有一些疾病狀態,甚至很多是因為腎功能不好而使用,但是醫學上已知腎功能不好的病人,本身就有較高的失智症發生率,慢性腎臟病並患有失智症的比率高達 30% 以上,可以說腎臟功能越差,失智症比例越高。傅中玲表示,當初國衛院發表這篇研究時,就曾引發爭議,許多專家認為國衛院的研究呈現的是「相關性」,而非必然的「因果關係」,傅中玲強調「我也同意上述觀點」。 傅中玲呼籲,因果研究非常困難,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關聯性研究,因此結論通常需要寫的比較保守一點,但有些研究則是在公眾傳播的過程中被誇大而易生誤導,民眾收到相關傳言訊息時,應可仔細看清內容或搜尋已公開、具公信力的資料比對釐清。結論 傳言提到的研究分為小鼠動物實驗及健保資料庫分析二個部分,其中小鼠實驗是已經罹病的小鼠投給維他命 D 而得到的結果,所以結論應解讀為已經罹病多吃維他命 D 有害,而不是健康的人吃維他命會得病,但實際情況是一般人在出現症狀以前、不知道自己已有阿茲海默症,該研究的價值應有助於未來更多、更重要的突破性進展,但與民眾實用價值有落差,民眾也毋需錯誤解讀、過度驚慌。 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分析健保資料庫,但撈取的資料是使用「活性維他命 D3」,但一般民眾吃的是「非活性維他命 D3」( cholecalciferol ),活性維他命 D3 是藥品、非活性維他命 D3 是營養補充品,民眾從飲食中、保健食品或日曬所獲得的都是「非活性維他命 D3」。且專家也表示,使用健保的活性維他命D3族群多為腎臟病患,腎臟病患本身就是失智高風險族群,該研究是「相關性」研究、而非「因果關係」的結論。(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12/vitamin-d.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6 焦點.用藥停看聽
中藥、感冒藥、氣喘藥…都可能含運動禁藥 1圖看常見地雷
不少人對中藥的印象是「溫和不傷身」,有些運動員也會選擇中藥治療,但當中可能含有運動禁藥成分,藥師公會全聯會推動「運動禁藥諮詢藥師」制度,預計明年初公告,第一批通過認證的142名藥師名單,讓專業藥事人員協助,比賽前備藥、比賽前後有用藥需求等,讓選手無後顧之憂地比賽。運動禁藥有清單 吃中藥就沒問題?運動禁藥是運動領域的一門大學問,而「運動禁藥禁用清單」是由世界運動禁藥管制組織(WADA)訂定,其中詳細列賽內期間與賽外的禁用物質,一旦被檢測出使用運動禁藥,恐面臨停權處分。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有些選手認為使用中藥就沒問題,但其實不能使用的項目很多,而運動選手出國比賽,隨隊配有醫師、復健人員等,但沒有藥師,期待體育署將藥師列入國際賽事的隨隊人員中。感冒藥、氣喘藥成分,都可能含有運動禁藥運動藥師籌備委員會召集人陳琦華說,許多藥品可能都含有禁用物質,以最常被諮詢的感冒藥為例,治療鼻塞的擬麻黃鹼(Pseudoephedrine)屬於興奮劑,抗發炎的培尼皮質醇(Prednisolone)屬糖皮質類固醇,部分止咳藥水含有的阿片酊(Opium tincture)則屬於麻醉性止痛劑,這3種類別都已被列為禁用物質。陳琦華指出,支氣管擴張的乙二型致效劑,如 trimetoquinol、fenoterol等,在賽內、賽外皆屬禁藥,因為同時可用於氣喘,也是熱門諮詢藥品之一,不同的氣喘用吸入劑種類或用量有不同的規範,需更加嚴格把關;可用於降眼壓的乙醯偶氮胺(Acetazolamide)、治療青春痘的保鉀型利尿劑(Spironolactone),以及口服排卵藥克樂米芬(Clomiphene),同屬運動禁藥。不只西藥,陳琦華指出,中藥也會含有禁用物質,麻黃、半夏因含有麻黃素,同屬興奮劑;蓮子心、細辛則因含有去甲烏藥鹼屬於乙二型致效劑,這些中藥材又常以複方的形式使用,如小青龍湯、防風聖通散、清氣化痰丸、二陳湯等,從名稱上不易直接識別,誤用禁藥風險不低於西藥,而部分營養補充品也可能含有運動禁藥成分。陳琦華說,這些藥品民眾都不陌生,甚至已成為生活一部分,運動員或團隊稍未注意就可能誤觸禁藥規範,因此藥師專業介入的絕對有必要,藥師公會全聯會即將在今年底、明年初公告第一批通過認證的142名藥師名單和聯繫方式,往後不論是職業運動員、業餘運動員,或短暫擁有運動員身分者,在對於運動禁藥或服藥上有任何疑問時,都能快速找到藥師解惑。
-
2023-12-03 醫療.骨科.復健
35歲後骨質開始流失 別讓自己變骨鬆預備軍
骨頭的健康與否密切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尤其是老年人若骨質疏鬆,肌肉又不斷流失、缺乏肌力訓練,不僅肌肉乏力容易失去平衡跌倒,一旦跌倒也容易骨折。過了35歲以後,骨質便開始流失;到了65歲,每年更是骨質流失急行軍,要做好骨質保衛戰,必須擁有正確的觀念。聯合報元氣健康講座邀請骨科醫師,面對面與民眾衛教,做好觀念備戰。最怕骨折臥床!骨鬆居長者「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根據國健署統計,骨質疏鬆症已成為65歲以上長者「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千萬不可輕忽。全台將近700萬人口有骨鬆的問題,更多時候自己「並不自知」,直到跌倒、骨折發生後,復原時程漫長,最終演變成需要長期臥床、需要人照料的窘境。元氣健康講座「保骨補鈣有一套骨質優化無煩憂」邀請慈民骨科院長、宏恩醫院骨科、中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盧異光,向民眾說明「骨科學」。盧異光說,每個人的骨骼是透過「成骨細胞」、「破骨細胞」來進行新陳代謝,因此不同部位骨折復原時間都不同,平均手指4周、手腕6周,若是大腿、小腿等大部位骨骼則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復原,全身的骨骼大約3年會「煥然一新」一次。男女一到更年期,成骨細胞居劣勢,骨鬆開始發生。骨骼受損的復原期間並不算短,若要保持健康的骨骼,就更得瞭解到自己的骨密度健康狀況,尤其許多人並不了解自己其實已經是「骨鬆預備軍」。盧異光指出,成骨細胞會讓骨骼變強壯,但到了30歲左右便開始逐漸走下坡,通常30至35歲成人的骨量最好,後續便以每年0.2%的速度流失骨質;65歲以後更以每年2%至5%速度加速流失,不可不慎。「成骨細胞一旦少於破骨細胞,就容易骨鬆。」盧異光說,女性荷爾蒙有抑制破骨細胞的功效,男性的睪固酮也同樣能夠減少破骨細胞,因此一旦到了更年期,成骨細胞就會逐漸屈居劣勢,骨鬆便容易發生。九成民眾鈣質不足,需長期補充足夠鈣質。除了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功能外,鈣質攝取對於骨密度影響也是相當重要,但調查顯示,全台其實高達97.6%的國人都鈣質不足,因此,市面上有許多鈣營養補充品,也名列國人最常攝取的保健品第二名。盧異光說,常見大致有幾類,碳酸鈣類吸收率約27%,檸檬酸鈣類吸收率約35%,但碳酸鈣易有脹氣、便祕等副作用,導致民眾無法長期使用,補鈣效益也不顯著。目前市面上有較新型的非晶鈣(ACC),研究顯示溶解度、吸收率都很高,可有效的提供鈣質,讓骨骼利用,減少副作用的產生;更可同步刺激成骨細胞增生,臨床應用上已有改善骨密度、縮短骨折病患復原期的多起案例。30多歲骨質巔峰建議作檢查,可當日後監測基準。盧異光說,生活中種種因素都會影響骨質,長期服用類固醇、更年期後、酗酒、抽菸、熬夜、缺乏運動、營養不均衡都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特別是父母兄弟姊妹有骨質疏鬆、身高開始變矮、體態明顯愈來愈駝背的人,更是高風險族群。目前骨科中一致認定的「黃金標準」即為「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DEXA)」檢查,放射量很低,符合條件下也有健保給付,建議民眾在30多歲骨質巔峰時,就可以開始檢查骨密度,作為後續監測的基準。預防骨鬆兩大原則1.營養補充要留意,增加鈣質吸收率。影響鈣質吸收的食物、藥品相當多,抗憂鬱劑、碳酸飲料,菠菜由於含有草酸,讓鈣不容易被吸收,建議與鈣片間隔一個小時再食用。腎功能不好的民眾則不建議吃檸檬酸鈣,恐造成腎臟過大負擔。盧異光建議,每天可喝兩大杯牛奶補充鈣量,或是透過營養補充品,每天可曬曬太陽20分鐘取得維生素D。2.骨骼肌肉不可分,要做有效運動。運動對骨質來說至關重要,但重要的是「有效運動」。盧異光說,骨骼跟肌肉密不可分,因為骨骼的強壯得與肌肉在「拮抗作用」中訓練,若是經常臥床的人骨質疏鬆,補充再多營養品也都無法改善,是典型的「失用型骨質疏鬆」。訓練骨質的運動基準要以「肌肉有收縮、拉扯骨頭」且時間不低於30分鐘。平時上班族久坐,則建議每小時做各30秒的「手指、手腕、手肘」轉動,腳部踢一踢、扭一扭,打斷工作的連續性,讓肌肉放鬆一下,避免肌肉問題影響到骨骼健康。
-
2023-11-16 養生.保健食品瘋
營養補充品不要亂送亂吃!營養品分4類 給糖尿病患吃的不見得能給癌患吃
部分病患因無法進食、消化、吸收或代謝食品中特定營養成分,需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攝取營養,但不是每一款營養品都適合每位患者。營養師指出,像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低蛋白。質飲食,但開始洗腎後,需改補充高蛋白質營養品;沖泡方式或濃度也會影響攝取,營養品的使用方針,最好經由醫師建議或營養師評估後使用。挑選健康食品 要有「小綠人標章」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健康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的食品,具有「小綠人標章」才符合規定,目前核准有效的健康食品共419件。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包括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骨質保健、不易形成體脂肪、抗疲勞、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牙齒保健、促進鐵吸收、輔助調節血壓等共13項。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蔡一賢說,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是指病人因生理功能失調,無法進食、消化、吸收或代謝一般食品或食品中特定營養成分,或醫學上認定有其他特殊營養需求,且不易透過日常飲食調整所獲取,依據其適用對象特別加工或配製的食品。特定疾病配方食品4大類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分4大類,包含: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的「營養均衡完整配方食品」與「營養調整完整配方食品」,以及不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的「營養調整補充配方食品」與「特殊單素配方食品」。不同病症的適用對象蔡一賢表示,糖尿病、透析、癌症、發炎性疾病等,不同病症有不同適用對象,有些病人多重共病,食用的品項都不盡相同。曾有名癌症患者,住院期間收到各方親友贈送的營養補充品,但其實並不是全部都適合,如果沒看清楚就全吃下肚,反而會傷身體,而同樣的營養品,如沖泡方式或濃度不對,也可能造成愈吃身體數值愈差的狀況,且如果病人還可以從嘴巴進食,還是儘量藉由咀嚼吞嚥的方式攝取營養。.腎病患者:在慢性腎病階段,需要低蛋白質營養品,但如果走向透析,就要改選擇高蛋白質營養品。.糖尿病患則要選擇幫助傷口修復的營養品。.一般健康的民眾,建議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營養,因為裡面可能含有某些,目前的儀器無法分析出來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