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搜尋
濟州島
共找到
5
筆 文章
-
-
2022-01-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與桃機不相同 陳其邁:高雄Omicron病毒株來自菲律賓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午主持防疫記者會時表示,目前高雄的群聚基因定序雖都是Omicron,但與桃機的病毒株並不相同,桃機是美國病毒株,高雄是菲律賓病毒株,因此目前防疫策略全力鎖定港區的傳播方向處置。陳其邁表示,高雄今天新增的14例確診個案,判斷仍與新光輪有關的群聚感染,我們發現中島區散裝貨輪工作區 上、下船人員可能會與岸邊用餐或工作人員有群聚,昨天進行34號碼頭也就中島區入口管制站的篩檢,即發現一些個案。陳其邁說,由於進出碼頭的人員頻繁,因此目前的防疫策略採取大範圍匡列,廣泛篩檢,盡速查出可能的確診者,以利切斷傳播鍊。但他表示,高雄的確診者基因定序雖是Omicron,不過與桃機傳播鍊的病毒株並不相同,桃機是美國病毒株,高雄則是菲律賓病毒株。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依病毒株來源不同可知,高雄這波感染指向新光輪,因新光輪來自菲律賓,至高雄港後的下一站才到濟州島,這也表示,目前高雄鎖定港區進行處置,方向是正確的。
-
2021-02-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韓國施打疫苗在即 防疫規範放寬還得等
韓國明天起實施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接種,希望藉此加速遏制疫情,不過,想要放寬防疫規範、恢復疫情前的日常生活,大概至少要等到5、6月。相較於歐美國家,韓國疫情沒那麼嚴峻,政府得以更謹慎進行疫苗接種計畫,希望在觀察其他國家接種狀況後準備比較安全的環境,再讓民眾接種。韓國政府規劃26日開始接種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牛津大學(Oxford)研發的疫苗,27日起接種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疫苗;由韓國SK生物科學公司(SK Bioscience)代為生產的AZ疫苗今天在重重戒備防護下配送至各地接種中心。在全世界首例疫苗接種後2個多月才開始施打疫苗的韓國,在施打前夕隱隱瀰漫著一股緊張感,也許是因為去年底發生流感疫苗保存不當案例,這次疫苗配送作業顯得格外謹慎,出動警方及軍方人力多重防護,配送時間、地點也保密到家。不過,今天上午配送至濟州島的一批疫苗發生保存溫度脫離標準範圍的狀況,必須整批回收,引發外界關注,所幸未傳出其他配送出錯狀況。根據當局的計畫,26日將在全國213處療養設施為5266名65歲以下的居住者及員工施打AZ疫苗,之後按疫苗導入時間逐步推進,目標在11月前達成7成以上接種率。韓國去年11月爆發第3波疫情,至今未能完全遏制,單日確診病例維持在400例上下,長期實施防疫措施讓自營業者大喊吃不消,但政府2月15日調降社交距離規範後,單日確診數又出現增長跡象,迫使當局重新檢討防疫規範強度。一名30多歲、住在首爾的上班族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段時間看到確診數每天上上下下,「還不如嚴格一點,把疫情完全控制住再調降」,認為政府應該再次調升防疫等級。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於19日對韓國全境50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提高防疫強度;從受訪者職業來看,除自營業者中反對比例較高外,其他職業受訪者多數贊成提高防疫規範。至於開始施打疫苗是否有助加快防疫措施放寬,防疫當局先前表示,必須視疫苗接種及治療劑效果而定,預估可能要到5、6月才可能放寬規定,屆時接種率預期將達2成。
-
2021-02-15 新聞.生命智慧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我是精神科醫師、寫過幾本暢銷書,同時是一名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孝順父母的女兒與媳婦;我在43歲、剛實踐夢想開設個人醫院時,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 這個疾病就像拿一條繩子,緊緊綑綁著身體,就算移動一小步,都能費勁到汗水浸溼整件衣服。在那之前,我被無止境的義務與責任追著跑,只顧著向前衝、扮演每個身分,但唯獨缺少了──自己。現在,我開始學習如何在綑綁的呼吸及人生中,一點一滴找回自我、練習『活著』。」──金惠男 (編按:2014年1月,因病情惡化,她停止看診,專心治療,不過仍然持續夢想著她的新人生。雖然,有時候連翻身都要別人幫忙,但病痛與病痛間,總有症狀比較輕微的時間,這段時間她運動、做家事、散步、寫文章、學習中文……做一切她想做的事。)我用12年,重啟43年的人生 2001年2月,我在遞愛援助福利基金會(Love Aid Foundation)有一堂課。而那天早上,我確診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當時的心情,就像是被鐵鎚狠狠敲了後腦勺,頭暈目眩。不過,課程不能說取消就取消,我仍是一如往常地上課。然而,直到下課準備搭計程車離開時,淚水終究潰堤了。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因腦部無法正常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進而引起四肢發抖、肌肉萎縮、身體僵硬、行動緩慢、無法言語表達等症狀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這是一種退化型疾病,好發於65歲以上的年長者。像是若望.保祿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美國拳擊手)、羅賓.威廉斯(Robin McLaurin Williams,美國演員)都患有此病。 不過,我才43歲,這真的太殘忍了! 帕金森氏症還會伴隨不少可怕的併發症,如憂鬱症、失智症、妄想症(也就是被害妄想症)等。我簡直不敢相信,人生竟要面對這麼殘酷的試煉。最可怕的是,至今仍然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這個「罕見疾病」通常在發病的15至17年間,就會出現嚴重障礙或死亡。也就是說,我的人生在60歲以前,就將畫下句點。 18歲時,姊姊因車禍離開人世,我一時無法面對,曾想過自殺結束生命。 不過心裡出現轉念,我開始覺得既然活下來了,就更應該認真過日子。爾後的人生,我比任何人都勤勉努力。 為什麼我會生病?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盡心盡力服侍公婆、辛辛苦苦生下兩個孩子,好不容易開了個人診所,卻突然跑出帕金森氏症這個不速之客。不久前,我甚至野心勃勃地想著要帶兩個孩子到美國留學,自己順便進修關於精神分析的課程。大兒子剛念國中、小女兒才國小,如果我不在了,這兩個孩子該怎麼辦?這一切實在太過荒唐了……! 我無法保持平常心,只好休診。後來,幾乎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我只躺在床上,什麼事也不想做。如果我不是醫生,就不會這麼了解帕金森氏症,也許不會像現在一樣恐懼。但是醫生的背景,讓未來的人生清清楚楚地刻畫在眼前。我陷入憂鬱,失去動力,躺在床上呆望著天花板胡思亂想。 我曾經天真地以為,就算自己得了絕症,只能活幾年,仍能比一般人冷靜,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現實。畢竟這種事,就算一哭二鬧三上吊也於事無補。事實上,我根本接受不了,也害怕面對一切,更恨透這個世界。我愈是憤怒,就被憂鬱的泥沼埋得愈深,甚至想一死了之。 不過,某一天一個念頭,我告訴自己:「妳到底在做什麼!不是好好的嗎?只是未來沒那麼光明燦爛,行動有點不方便,有什麼好自怨自艾的?竟然為了『未來』瞎操心,毀掉自己的『現在』。」 雖然疲勞的時候,右腳會有些無力, 寫字變得辛苦,但是只要適當休息,日常生活跟看診都沒有太大問題。何必因此毀掉自己?一開始,我懷疑自己得了「漸凍症」,漸凍症患者通常撐不過5年,所以我已經算很幸運了。 雖然目前帕金森氏症還沒有方法治療,不過醫學不斷進步,說不定以後就有了啊!就算腦中多巴胺細胞已經消失了80%,不過我還有20%。即使治不好,還是可以努力減緩發病速度。 我重新振作,繼續看診,教課,做家事,照顧公婆、老公和小孩。奇蹟就這麼發生了。一般來說,多巴胺致效劑(Dopamine agonists)只能維持3年,我卻靠著它撐過了12個年頭。直到2013年才開始左旋多巴(Levodopa)的療程。這12年間,我總共寫了3本書,持續教課,到目前都沒有痴呆症狀,憂鬱症也只是輕微而已。 如果當年我選擇躺在床上繼續憎恨世界,那麼我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 也許身體已經無法正常運作,併發失智症,還患有重度憂鬱症,過著毫無意義的日子。人生總有許多不幸,誰都避免不了。然而,發現不幸之後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同樣的12年,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是2001年2月確診帕金森氏症後,我所領悟到的事。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幸福2014年時,我跟媽媽一起從濟州島飛回首爾。兩人站在機場的行李轉盤前時,我突然動也動不了,「發作了。」我集中精神看著雙腳,內心吶喊著: 「一步,只要一步就好。」卻一點用也沒有。 好不容易支手撐著牆,看了眼錶上的時間,發現離下次吃藥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當時,所有人都拿完行李離開了,只剩下我和媽媽。禍不單行,我又想上廁所了。媽媽心急如焚,想攙扶我前行卻動也動不了。(編按:帕金森氏症患者非常頻尿,常常得勤跑廁所。) 那時,一個打掃的婆婆剛好經過,問我們發生什麼事了。聽完緣由的她,立刻推了臺手推車過來。如果不想尿褲子,就只剩下這個辦法了。我坐上手推車,上完廁所,不得已還是提前吃了藥。平常如果不遵守一天三顆的原則,過量服藥就會產生副作用,不過那天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到現在我還不敢想像,如果沒有那臺手推車,我會發生什麼事……。 「真的走不動了嗎?求求妳,再試試看吧?」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懂的。家人們對我的狀況雖瞭若指掌,但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會一時心急、手足無措,說出這樣極其卑微的話。 我很清楚他們的心境,但還是會難過傷心。這種感覺,就像生孩子時椎心蝕骨的痛,不曾親身經歷的人很難體會。 不能走,就只能爬,連爬都爬不動只能躺著的時候,內心的煎熬比想像中更難受。有人這麼形容:「身上的骨肉都如蜻蜓翅膀般剝落一地,好痛。好想就這麼死去,就這樣不再痛了。」 聽到這段話,讓我瞬間淚流滿面。坦白說,面臨極度痛苦時,我曾想過從窗戶一躍而下,死了算了。每當夜深人靜,家人熟睡,我獨自在拂曉時分痛到難以入眠,我就會忍不住想,與其痛苦地活著,不如死一死好了。 不過,我並沒有這樣做。因為我知道總有不痛的時候。24小時裡,痛與痛之間,總會有緩解的時候。我等待,等待病痛緩和,等待吃藥後的自由活動。 在這段時間,我會做自己想做的事,吃飯、運動、散步、買菜,或者跟朋友一起談天說地。 等待變成一種希望!如果沒有不痛的時段,吃了藥也不能活動,也許我也會萬念俱灰。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只要等待,緩解的時刻總會來臨。 「昨天痛到連尾椎都痛,今天竟然可以側躺了耶!身體不能動,但手指頭可以亂動,蠻開心的。當今天的藥效只撐了兩個小時,我就會猜想明天會不會久一點呢?」 如果今天比昨天好,那便是一種幸運。當然,今天也可能比昨天更糟。不過,我不會輕言放棄,因為明天也許又不一樣了。羅馬思想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曾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我不奢求痊癒,只希望惡化速度可以減緩,讓我做更多想做的事。 幸好在我前往濟州島療養後,急速惡化的病情好轉了不少。原本除了藥效持續的三小時外,寸步難行的「關機狀態」也已逐漸好轉。雖然還不到可以奔跑的程度,但走路的速度變快了,可以漫步到鄰近的地方逛一逛,甚至還能寫稿。 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奇蹟,因為六個月前,我甚至還想跳出窗臺結束生命。沙漠中,有與我不離不棄的小草。大火燒盡的森林中,有相信生命、屹立不搖的大樹。火山灰覆蓋、熔岩侵蝕的山腳下,有蟲兒與動物趕來掃走灰燼。我若放棄,無人伴我。若不放棄,不論身於何處,都將有萬物伴隨。成堆的石頭,枯竭的溪谷,仍會有水注入,再次化為涓涓不息的河流。唯要,永不放棄。這是韓國詩人都鍾煥的詩──《荒廢之後》。我想成為詩中的小草與大樹。如果就這麼放棄人生,實在太可惜了。 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人比我先離開,或是面臨更重大的挑戰,我能像現在這樣活著,已經謝天謝地了。 雖然沒有人能代替我承受痛苦,但是他們會握住我的手,關心著我:「很不舒服嗎?」甚至,為了我哭泣。我沒有理由絕望,即使病況繼續惡化,我仍會找到可以做的事。人生既然如此,快樂地活著不是更好嗎?書籍簡介書名:什麼時候,你才要過自己的人生?:一位精神科醫師,從捆綁的呼吸中,找回自我作者: 金惠男譯者:蔡佩君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16/12/03作者簡介/金惠男感動韓國120萬讀者的人氣勵志作家‧精神科醫師一九五九年出生於韓國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國立首爾大學醫院當了十二年的精神分析科醫師;二○○六年獲得韓國精神分析學會的學術賞。擔任慶熙醫大、成均館醫大、仁濟醫大的門診教授,以及首爾醫大的客座教授,同時是金惠男精神科醫院的院長。著作《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感動韓國六十萬名讀者;相關暢銷著作深受超過一二○萬名讀者喜愛。但是她的人生並非一直如此順遂,在二○○一年、四十三歲時,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當時,她才剛實踐夢想開設個人醫院不到一年。這本書記錄了她三十年來擔任精神科醫師,以及罹患帕金森氏症這十五年來所領悟到的人、事、物。她說,「就算病情再惡化,我也會找出那時候能做的事,有趣地活著!」
-
2020-10-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帛琉旅遊泡泡破滅學者很意外 點名下個可跟越南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證實,帛琉旅遊泡泡暫緩,今年可能性很低。對此,學者表示很意外合作破滅,台灣下個目標可考慮跟越南或泰國談合作。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說,帛琉態度轉變,讓大家很意外,先前訊息是帛琉催台灣,很積極遊說,現在變成台灣積極討論結果帛琉認為台灣陸續有境外輸出,加上現在又適逢帛琉選舉,所以有點顧慮。面對帛琉旅遊泡泡生變,台灣可以放眼哪個國家?黃正聰說,越南狀況也很不錯,以百萬人次來看,台灣每百萬人有逾20個確診,越南每百萬才11個確診人數。先前越南一度失控,但有控制下來,總確診率低於台灣,是下個希望。泰國也沒有特別高,每百萬人50餘個,也可以考慮合作。至於旅遊泡泡何時才可以實施,黃正聰說連帛琉看起來這麼容易成為旅遊泡泡的都破局,更何況是別的國家,現在秋冬疫情可能又有變化,但如果年底秋冬疫情控制順利,明年第一季可能還有機會推廣旅遊泡泡。國旅已經有累積經驗去評估旅遊泡泡,明年上半年都有機會。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則說,不要勉強一定要和帛琉進行旅遊泡泡。現在這個時機點如果大家都有共識且是安全的,就會樂觀其成,反觀如果雙方面都有疑慮,涉及到人民安全,儘管產業很殷切期盼,但生命只有一個,還是謹慎比較好。劉喜臨說,現在全球面對疫情已經有新的策略,疫苗如果成功推出,每個國家都有談旅遊泡泡的機會,但還是以鄰近周邊為主。劉喜臨說,從產業的角度思考,出境旅遊對國人比較有感,離島國家或地區就會比較適宜。如關島、帛琉、日本沖繩或韓國濟州島,屬於島嶼型,管控上比較容易。若以經濟角度來看,我國應該更希望看到入境旅客,對台灣觀光才會有直接效益。至於何時能夠實施旅遊泡泡,劉喜臨說,每個時間點都有可能,無法預測推行旅遊泡泡時間點,現在全球預測疫情比較容易受控制是到2024年,不過還是要看今年冬季是否是好發期,疫情爆發迄今,還沒有全年資料,沒辦法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