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游泳
共找到
732
筆 文章
-
-
2020-08-24 新聞.杏林.診間
一生致力消滅子宮頸癌 醫療奉獻獎醫師吳輝雄癌逝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家醫科退休醫師吳輝雄致力消滅子宮頸癌,2007年獲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醫療奉獻獎」肯定,他8月20日病逝,一生行誼留給後人無限哀思,8月31日上午8點20分在苗栗縣頭份市立殯儀館設家奠,及拈香告別式。吳醫師生前是運動健將,台北市建國中學的橄欖球隊選手出身,游泳、跑步等樣樣在行,還曾從頭份市住處騎自行車往返苗栗市上班,約2年前身體健康檢查,發現癌指數過高,後來確診胰臟癌,不敵病魔過世,享壽76歲。2001年他時任頭份市衛生所主任,向徐千田防癌基金會提出「消滅苗栗縣子宮頸癌計畫」,他全心全力投入,2007年獲醫療奉獻獎,2015年世界家庭醫師組織(WONCA)亞太地區會議在台北市舉行,吳輝雄在大會口頭發表「機動式子宮頸癌篩檢」等4篇論文,成了注目焦點。吳輝雄對子宮頸癌宣戰,他生前分享心路歷程,1971年在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實習時,婦產科病房住了一名南部頗負盛名的女醫師罹患子宮頸癌,因轉移沒幾年50多歲過世,後來才知道女醫師是大學同學的媽媽,當時吳輝雄已通過美國醫師考試,因此決定放棄出國,申請婦產科,師承徐千田。他認為子宮頸癌檢查最簡單,早期發現治癒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美國婦女每年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高達9成以上,台灣有很大落差,因此到處演講、篩檢,一天有時趕2、3場,有一次到社區到場不到10人,還有一次開著巡診車到偏遠地區,等了半天一個人也沒有。「說不會有挫折感是騙人的!」吳醫師偶爾提及些許的失落感,但他守得住寂寞,認為堅持只要能多救1個人,他再苦再累都值得。
-
2020-08-21 醫療.自體免疫
別再當運動傷害 僵直性脊椎炎平均延遲六年才確診
國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平均被診斷出的年齡為26歲到27歲,病患平均延遲了六年才被確診,突顯出僵直性脊椎炎症狀起初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而拖延治療越久,骨頭沾黏的機會越大,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方耀凡指出,下背部與臀部交界疼痛,腰痠背痛超過三個月,半夜痛醒,起床僵硬,休息越久越痛,就要小心是僵直性脊椎炎。一名16歲的高中生,每天早上痛到無法起床,爸媽以為是孩子偷懶不想上課,親子常起爭執,拖了一到兩年才就醫。檢查時發現,平常人的發炎指數僅為個位數,但是他的發炎指數已經破百,整個人的行動就像是木頭人一般僵硬,被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另一名參加游泳校隊的男高中生,身材非常的魁武高壯,在17歲的時候,腳跟腫脹疼痛,腫脹的狀況時好時壞,起起伏伏,起初以為是運動傷害,花了二年的時間四處求診,才發現是僵直性脊椎炎。方耀凡指出,國內的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人,根據健保署的資料,平均被診斷出來的年齡是26歲到27歲,令人吃驚的是,通常病患都已經出現反覆疼痛症狀,超過六年以上,才被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在國內,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的男性多於女性(四比一),病患具有家族史,如果一等親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並且檢驗出HLA-B27陽性者,家屬發生僵直性脊椎炎的機會約為47%。如何及早警覺到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方耀凡呼籲,僵直性脊椎炎的常見症狀包括,下背部與臀部交界處,疼痛伴隨僵硬感;腰痠背痛超過三個月;半夜腰痛痛醒;早上起床,腰背僵硬;休息越久越痛,有活動才不痛。當疼痛反覆出現,就應該及早就醫。延遲就醫的病患,因為持續的慢性發炎,可能導致脊椎韌帶、關節鈣化,進而脊椎沾黏變形僵化,也就是俗稱的木頭人,嚴重者會使腰背無法屈曲,並伴隨疼痛。方耀凡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的,除了減輕疼痛與發炎,積極目的是為了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在治療藥物方面,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可減緩疼痛和脊椎發炎;免疫調節劑可調節免疫系統,主要針對周邊關節發炎,須固定服用才有效;生物製劑則對於已經規則使用口服藥物,仍發炎嚴重的病人,療效良好,健保也給予給付。方耀凡小檔案專長氣喘、過敏、紅斑性狼瘡、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痛風關節炎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經歷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住院醫師
-
2020-08-21 醫療.自體免疫
預防發病 避免惡化 名醫魏正宗如何與僵直性脊椎炎和平共存
僵直性脊椎炎病患應積極接種各種公費、自費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帶狀皰疹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本身也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過敏免疫風濕科魏正宗教授提醒,接種疫苗是為了減少感染,因為僵直性脊椎炎病患,一但發炎就可能演變為終身的慢性疾病,此外,為避免病情惡化,應戒菸、溫和運動、減少受傷、遵循醫囑服藥。既是僵直性脊椎炎醫師,也是病患的魏正宗說,他在大學期間,半年間持續腰痠背痛,雙側大腿與髖關節痠痛,連機車都無法跨上,直到服兵役的哥哥因僵直性脊椎炎而被驗退,他也前往接受檢查,確認為僵直性脊椎炎,家族親戚都去檢查,將近一半確定有陽性基因。魏正宗在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當實習醫師兩年,恩師正是台灣最早出國學風濕免疫疾病的藍忠亮醫師。他從此遵照醫囑,吃了2年的傳統免疫調節劑和消炎止痛藥。因疾病與免疫系統有關,也調整作息,多吃蔬果及益生菌。病況控制佳就逐步減藥、做柔軟操、游泳,近年還學氣功和太極拳。從22歲發病至今,保養得宜,常以自身經驗與病友分享。魏正宗說,「預防發病」、「避免惡化」是僵直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的兩大保養原則。在預防方面,他建議,僵直性脊椎炎病患應該積極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以減少感染,預防發病。公費疫苗別忘了,另外自費疫苗像是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帶狀皰疹疫苗、子宮頸癌疫苗等,都應接種。另外,避免外傷,適當的運動及戒菸也很重要。魏正宗特別強調,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預防保養的最重要一步。在避免惡化部分,雖然已經發病,但是還是可以透過生活的調整來減少惡化。例如避免身體過度勞動、避免受傷、努力戒菸,因為受傷之後,會誘發嚴重度變高,應該維持和緩的運動習慣,游泳、柔軟體操、氣功、瑜伽都很好,戒菸更是首要的工作。國內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盛行率約0.4%,推估全台大約有8萬名病患,依據健保資料庫顯示,接受僵直性脊椎炎治療的病患約為5萬人,也就是說,還有3萬名病患沒有接受治療,可能與沒有找對就醫科別有關。此外,即使接受治療的5萬名病患中,也只有一半規律就醫。魏正宗特別提醒,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都應該找免疫風濕科醫師定期追蹤。魏正宗同理地指出,他明白,僵直性脊椎炎病患身心都很煎熬,疼痛讓生活品質不好,甚至萌生不想結婚生子的念頭,事實上,生活型態的調整就可以大幅改善病情,不要放棄。此外,遵從醫囑規律服藥,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及免疫調節劑,可以控制發炎情況,效果很好。僵直性脊椎炎病患若是未能積極控制發炎,不僅會出現骨頭沾黏的嚴重後遺症,也可能產生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眼部虹彩炎、皮膚乾癬等共病。魏正宗說,門診中,一名延遲就醫三十多年的男子,不僅骨頭沾黏、皮膚乾癬、疼痛纏身。在就醫用藥之後,便感嘆的說「從來沒有那麼輕鬆過。」魏正宗小檔案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教授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研究進修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副院長台中榮總家庭醫學科醫師 高雄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總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專長:(1)僵直性脊椎炎(2)風濕病(3)過敏、免疫疾病(4)痛風(5)中西整合醫學
-
2020-08-18 養生.運動天地
「早、午、晚」到底哪時最適合運動?減脂、增肌、降血糖...美權威專家揭密:每個時段功效大不同!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足夠的時間運動,我也經常被問到多久一次才是最佳的運動時間。首先,讓我們談談持續性。如果你每天抽不出30至45分鐘不間斷的運動時間,不妨切割成每天2、3段10至15分鐘的運動,你還是會得到一樣的好處。事實上,這個辦法非常有效,因為在清晨和傍晚從事運動可以增強晝夜節律。以前我們的祖先一整天都很活躍,尤其在早晨和傍晚,許多野生動物都是在黎明和黃昏時刻活動,因此狩獵者更需要在這2個時段中行動。晨間運動清晨是外出進行有氧運動的好時機。輕快的散步、或在明媚日光下進行任何戶外活動,都是使大腦時鐘同步最好的辦法,有助於克服任何時差反應、或擺脫睡眠不足的感覺,同時也是維持和增強大腦功能的重要機制。首先,它會改善你一整天的心情。此外,運動會刺激新的腦細胞生成,並增強大腦建立新的神經元連接能力,有助於更深入的學習和增加記憶。我們還知道,運動可以透過改善神經元修復自身DNA的能力,來幫助修復受損的腦細胞。這種作用也能幫助修復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斑塊。你要等到日出後才去散步、跑步、游泳或騎腳踏車都沒關係,你可以在日出前後的30分鐘到2小時開始活動,在此期間,戶外光線可高達800至1,000 lux,這是理想舒適的日光量。明亮的日光會啟動你眼睛內的藍光感應,並在你運動時激發大腦功能。如果你早上去健身房運動,請不要選擇房間最暗的角落,反而要在大型玻璃窗旁邊或在光線明亮的位置。只要你的穿著保暖,一整年都可以在晨間散步,除非有特別的天氣預報。事實上,在冷空氣中運動會得到一些額外的健康益處。冷空氣會激活棕色脂肪,或將白色脂肪轉化為米色脂肪。棕色脂肪富含粒線體(這是任何細胞的能量),粒線體越多代表脂肪細胞具有更多的燃燒能力。此外,在冷空氣中運動時,會燃燒體內脂肪讓身體變熱,只要在低溫下運動,其實就可以消耗掉一些脂肪。運動+限時進食=最大的脂肪燃燒潛力傳統觀點認為,在進行任何運動之前,應該先吃東西,其實並不一定。如果你在早上散步、跑步或騎腳踏車之前,禁食了10至12小時,那麼在運動過程中,身體很可能會消耗儲存的脂肪以獲取熱量。如果你在早餐前先開始晨間運動,那麼肌肉將消耗更多熱量,需要更多脂肪作能量來源,其實反而會燃燒更多體內儲存的脂肪。而且,你的肌肉越多,一整天消耗的卡路里就越多,身體就會越瘦、也越健康。早晨空腹進行劇烈的體力運動(如划船、足球或籃球),對於顛峰表現可能不是最理想的,而散步、慢跑或騎腳踏車則是早餐前可負擔的體力活動。清晨戶外運動的好處基於許多原因,清晨進行戶外運動是理想的選擇:• 你會接觸到日光,使大腦時鐘同步。• 在日光照射之下,可以提高警覺性,並減少沮喪感。• 在寒冷的日子裡,身體棕色脂肪會被激活,並增加脂肪燃燒的可能性。• 早晨皮質醇會自然提升到健康程度,將會減少發炎。午後運動身體運動的另一個好時機是在黃昏或傍晚,從下午3點開始到晚餐時間,此時肌肉張力開始升高,正是進行體能訓練的最佳時間,包括舉重或室內飛輪等劇烈運動。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和那些想要加強體能的人會發現,晚餐前運動,再吃一頓富含蛋白質的膳食,有助於肌肉修復、增強肌肉質量和快速恢復體力。運動達到高峰的因素與身體內部的各種時鐘協調有關。肌肉會在傍晚進行修復時,吸收並利用營養。涉及運動協調的大腦功能通常在白天很旺盛,有助於運動表現。下午的血流量和血壓也很高,能提升肌肉的氧合作用。運動表現也有晝夜節律性。在運動賽事中,運動成績一天內的差異也可能高達25%。如果你希望以最小的傷害從運動中獲得最大的益處,那麼下午就是最佳的鍛煉時間。許多研究指出,運動協調和體能會在傍晚左右達到高峰。針對1970至1994年25個賽季的夜間足球比賽觀察,分析結果進一步證明這一點。當西岸球隊前往東岸參加週一夜間足球比賽,在飛行後48小時內開賽,儘管東岸球隊擁有主場優勢,但西岸球隊擊敗東岸球隊的機會明顯更高。這是因為比賽時間是在晚上9點,正是東岸球隊運動高峰表現期的尾聲。然而,西岸球隊還在舊時區的時差當中,正好發揮了他們下午6點達到巔峰的黃金時間。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下午或晚上運動有2個實際的好處。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減少食慾,所以下午運動不僅有助於燃燒一些卡路里,還可以減少晚餐時的飢餓感,因而少吃一點。運動還可以幫助身體肌肉吸收更多的葡萄糖,而不用依賴胰島素的機制。由於胰島素的產生和釋放在晚上逐漸下降,因此光靠胰島素可能不足以防止身體血糖上升超出健康範圍。晚上只要運動15分鐘,就會增強肌肉吸收一些血糖的能力,使血糖濃度保持在健康範圍內。有些人擔心,如果他們將強度運動留到更晚進行,會變成在晚餐和睡眠之間沒有足夠的時間。假設你的工作時間是傳統的朝九晚五,下班後你先去運動,然後才吃晚飯,那就等於是將晚餐延遲到晚上7點半或8點才吃。沒有關係,因為運動會消除一些罪過,運動帶來的積極好處勝過錯失1、2個小時的TRE(編按:間歇性斷食)。如果你要進行耐力運動,想要加倍努力挑戰極限,那麼你必須記住,你只需要進行10小時的TRE就可以了。晚餐後做運動,有總比沒有好如果你早上或下午沒時間做運動,晚上運動總比沒有好,它自有一套特定的好處,能影響身體代謝的晝夜節律和維持血糖濃度穩定。身體活動會增加對葡萄糖的需求,肌肉可以吸收大量的血糖,因此減少晚餐後的血糖高峰,得以維持在正常生理範圍。晚餐後,適度的體力活動(例如晚上散步或是做家事)也可以幫助消化,讓食物順暢移至消化道中,減少胃酸逆流或胃灼熱的機會。由於胰島素釋放和後續調節血糖的作用在晚上會下降,對於有罹患II型糖尿病風險的人來說,晚上任何的體力活動都像服用糖尿病處方一樣,有助於降低血糖。 目前還不清楚晚餐後的運動是否會影響睡眠,但我們確實知道任何體力活動都會促進良好的睡眠。我們也知道,晚上暴露在強光下會延遲你的睡眠時間,如果你必須在晚飯後才能運動,最好避開明亮的燈光。然而,並非所有的晚間運動都是好的,極限活動或高強度運動最好在晚餐前進行。晚上在健身房或跑步機上運動,可能會使皮質醇升高到早上的水平,並延遲夜間褪黑激素升高。劇烈運動還會使體溫升高、心跳加快,這些因素都會干擾你入睡的能力。你可能不小心發送出時間還早的信號而重設生理時鐘。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晚上進行劇烈運動,大腦會認為現在是黃昏時刻,我們通常很活躍的時段,因此會延遲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正因為如此,有一些在晚上運動的人(並非全部)也會拖到半夜才去睡覺。如果晚上是你唯一可以運動的時間,不妨睡前洗個澡,可以讓你的身體降溫,進而幫助入睡。書籍介紹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生醫權威的8/7/12作息法則,助你有效減重、日日好眠、精神飽滿作者:薩欽.潘達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0/06/11作者簡介薩欽.潘達Satchin Panda, PhD世界知名生醫研究所,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醫學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晝夜節律生物學中心(Center for Circadian Biology)創辦執行委員、皮尤學者(Pew Scholar)。潘達博士是研究生理時鐘對行為、生理機能及新陳代謝的權威專家。曾獲美國年齡老化研究協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Aging Research)中生代成就獎。延伸閱讀: 慢性發炎就像全身在放火!她做這2件事抗發炎,3個月掉7公斤
-
2020-08-17 科別.骨科.復健
側面肋骨骨折最痛!醫師告訴你最常骨折的肋骨在這裡
路邊新裝了分開行人與車子的黃色小柱子,老林沒注意騎腳踏車就撞了上去,整個人重摔在地,以為只是皮肉傷,但胸部很痛,照了X光後發現,右側第3到第7肋骨全斷了。最常骨折第7到第10根肋骨兩側各12支構成胸腔,保護肺臟、心臟等重要器官,與橫膈膜配合完成呼吸動作。1到7稱作真肋骨,完全固定在胸骨與脊椎;8至12則是假肋骨,其中8至10根靠軟骨連接到胸骨上,而11至12後兩根就只有一端固定在脊柱上,稱作浮動肋骨。很多原因會造成肋骨骨折,包括車禍、運動、高處跌落造成的撞擊,或是划船、游泳、打高爾夫球的重複動作,持續的嚴重咳嗽,甚至急救時的胸部按壓等。最常骨折的是第7到第10根,而第1、第2根在比較深處,所以很少骨折。側面肋骨骨折最痛不過,一旦受傷通常是嚴重頭頸部外傷的結果,且會傷及重要神經血管。中段肋骨骨折斷端容易刺傷肺部,下段骨折則容易刺傷脾、腎、橫膈膜。側面肋骨骨折最痛,後面次之,再來是前面。急性期的治療,主要是減輕疼痛、縮短插管使用呼吸器的時間、早日下床活動;長期治療的考量,是慢性疼痛控制、肺活量的維持、早日返回工作崗位、好的生活品質以及胸廓不變型。保守治療多在6周癒合以往肋骨斷採取保守治療,大多在6周癒合。但人一天約要呼吸2萬次,若肋骨斷掉,只要呼吸就痛,且斷掉的肋骨可能位移刺傷內臟。若傷及肺部、肋膜,造成氣胸、血胸,可能要插管使用呼吸器;若是左側背後骨折,可能刺傷主動脈,有生命危險。保守治療自行癒合,也易造成胸廓變型、肺活量降低,影響肺功能及增加肺炎機會;慢性持續疼痛加上無法使力,會嚴重降低生活品質。因此,對於肋骨骨折的治療,現在傾向積極手術內固定治療。2013年歐美專家的共識,採用手術有三大重點,包含病情一定要開刀、疼痛難以忍受及提升生活品質。其中包括3根以上的骨折、位移超過肋骨寬度、連枷胸(兩端斷裂)、情況惡化需要插管、使用靜脈注射止痛劑等。手術原則是側面固定有人會質疑疼痛難忍就要開刀嗎?其實疼痛不只是疼痛,還會讓你不敢用力呼吸、不敢咳嗽、不容易清除痰液而造成肺炎,讓你不敢翻身、不能好好睡覺休息,傷口不容易癒合。當然決定手術前,還是要評估其優劣。手術時並不是每一根斷的肋骨都要固定,一般原則是側面的、後面的、中間的優先,上面的、下面的其次。全部都固定反而會限制呼吸功能及造成術後不適。以往認為老人家手術風險高而採取保守治療,現因可減輕疼痛、改善呼吸功能、幫助排痰、降低死亡率,手術對年長者而言,反而比年輕族群更需要而且得到更多好處。要查是不是骨質疏鬆如何處理肋骨骨折要考慮很多狀況,採取對病人最有利、最適合的方式,不管是保守治療、手術,還是合併兩者。當然還要查一下為什麼會骨折,看看是不是骨質疏鬆了,或是多發性骨髓瘤等。
-
2020-08-16 科別.骨科.復健
同時用到上下半身和核心肌群 骨科醫:最好的運動是它
捷運、公車、火車上坐滿一排「低頭族」乘客,成為通勤族風景。談到現代人姿勢不良,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脊椎科主治醫師邱炳燁擔憂地說,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會改變頸椎前凸角度,甚至可能從前凸變成後凹陷,當頸椎角度改變,肌肉就會被拉扯,造成過度緊張、發炎。頸椎疾病 成因有三類從側面看,人體脊椎走向就像兩個S型,是頸椎往前凸出,一路連接到向後凹陷的胸椎,再連貫到往前凸的腰椎,最後連著微微向後凹的薦椎及尾椎。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劭瑋說,研究發現,脖子每往前彎一吋,支撐頭部的重量就會增加3至5倍,增加頸椎負擔。邱炳燁說,頸椎疾病成因分為三種:1.創傷或外力的頸椎骨折、急性頸椎扭傷。2.椎間盤突出造成的頸椎神經根病變,好發於中年族群。3.年紀大、退化也會產生頸椎關節病變。患者多會出現脖子及肩膀痠痛、肩胛骨周圍痛,疼痛感甚至可能蔓延至上臂或手部。電腦螢幕位置 決定姿勢優劣健保大數據顯示,106年至108年頸椎疾病新確診病例從19萬人攀升至20萬人。邱炳燁認為,頸椎疾病患者增加,應與3C盛行,低頭族、沙發馬鈴薯越來越多有一定關係,民眾把過去戶外活動的時間,都花在使用3C產品,缺乏運動,長期姿勢不良,頸椎受力不均勻,造成關節退化。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頸椎肌肉、關節逐漸僵硬,甚至退化到頸椎無力。要避免頸椎傷害,黃劭瑋提醒,辦公室一族應學習正確工作姿勢,「主要是電腦螢幕位置對不對」,電腦螢幕正確位置需保持目光平視或視線往下15至20度,若螢幕過低,可試著以書本墊高,避免駝背。頸椎疼痛發作 影響睡眠品質電腦擺放高度正確,坐姿也正確,才算維持好姿勢。黃劭瑋說,可在辦公椅上放腰靠墊,輔助腰部支撐,也要留意雙腳的腳底板是否可以踩地,若腳懸空,建議加墊東西,膝蓋維持直角是標準姿勢,再加上雙手平放桌面,讓軀幹更有支撐力。「維持正確姿勢,也要適時活動。」邱炳燁的門診中,多達二至三成患者都是因頸椎問題求醫,邱炳燁提醒,千萬別小看頸椎疼痛,「發作起來可是連晚上睡覺都睡不好」,因為人體在夜間分泌部分激素,容易產生發炎反應,常聽門診患者抱怨晚上用什麼睡姿都不舒服,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及健康。抬頭挺胸 保持頸椎前凸、胸椎後凹不想頸椎疾病纏身,邱炳燁說,坐姿、站姿、走路時都應抬頭挺胸,注意姿勢,保持頸椎前凸、胸椎後凹及腰椎前凸角度。上半身負擔也不能都交由脊椎負責,需由強而有力的胸肌、腹肌、背肌輔助,因此,維持規律運動很重要。「我常說最好的運動就是游泳。」邱炳燁解釋,因為游泳會同時用到上半身、下半身和核心肌群,獲得更全面的鍛鍊,再加上在水中移動會產生額外阻力,就會使用到更多的肌肉,游泳的另一個好處是,對膝關節的影響很小。也可嘗試棒式運動或拉單槓,強化核心肌群。水中走路伸展 也能強化肌力頸椎疾病患者的肌肉訓練更重要。邱炳燁建議,不會游泳的民眾也可以選擇在水中走路,得以緩解症狀、同時強化肌力訓練,成人每周運動需達150分鐘,每天運動30分鐘。邱炳燁提醒,運動也不可過量,若肌肉痠痛超過三天,就須降低運動強度。黃劭瑋也強調,頸椎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是就醫,評估受影響部位,在專業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運動,或接受水療,全身在水中伸展,減少頸椎負擔。長輩也可在醫療院所或社區長照機構,由專人指導下做伸展,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
2020-08-13 橘世代.愛玩橘
週休二日就能啟程-2天1夜遊台東,深度玩法懶人包
報復性國旅熱潮一波波接著來,看大家四處出遊很羨慕,利用平常的週休二日,也可以深度玩台東嗎?出發探尋當地私房景點、親近大自然戶外環境、感受手作的生活溫度,看旅遊達人們規畫那些行程吧。【DAY1 行程規劃】●卡塔文化工作室 跟著婆婆媽媽學習原住民傳統工藝外觀像粗礦工廠,裡頭是細緻的原住民工藝坊。舊門窗拚出大型裝置藝術,上頭垂吊著阿美族文化裡的檳榔袋,呈現豐富的原住民色彩。除了販售手創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跟著一群部落婦女學習製作琉璃珠,從中了解傳統文化的珍貴,也進一步體會原住民族的日常生活。地址:台東縣台東市中興路二段191號電話:08-922-8107營業時間:09:00∼17:30●小野柳 壯麗的岩層奇景從遊客中心沿著步道往下走就能輕易抵達,這裡以奇特的海蝕景觀聞名,其岩石在海水的長期侵蝕下,呈現栩栩如生的波浪狀。注視著遼闊的天空和遠方的海平線,感受腳邊拍打的浪花與陣陣傳來的海濤聲,似乎自己也逐漸地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地址:台東縣台東市松江路一段500號電話:08-928-1136(小野柳遊客中心)●台東森林公園 讓自己也成為風景明亮的森林成為市民休閒散步、騎單車的好地方。伴隨海濱公園的公共藝術與天然景觀,可以看見特有種鳥類。臨近出海處,可觀賞因潮汐自然形成的琵琶天然湖泊。活水湖也是騎單車時必經之地,夏天一到就會成為居民的私人天然游泳池。到這裡不需自備單車,公園入口處便有租單車的商家。騎單車很容易融入天然景致裡,成為風景畫的一角。地址:台東縣台東市華泰路300號電話:08-936-2025營業時間:06:00∼17:30【住宿:有時回家民宿】共6間房間,頂樓4人房屋頂設計成小木屋的斜式風格,其餘房間內部皆以白色為主要色調。白色吊燈、床架以及大白色的牆面,讓房間採光更明亮,空間也更寬廣,白色床單與被套,乾淨得讓人放鬆。從大窗望出去,有綠油油的農田景致,稻子收成後,農人種植的油菜花開滿農田,更讓人想好好欣賞,捨不得出門。地址:台東縣台東市正氣北路746巷231號電話:0922-189-850【DAY2行程規劃】●台東熊店 寄獨一無二的明信片店主到部落小學教畫畫、製作明信片,所得皆回饋給小朋友,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給他們魚,也教導他們釣魚。經網路傳播與旅人的分享,曾有來自澳洲背包客被小朋友的畫作感動,來這裡可以寄一張明信片給朋友或自己,讓這些包含許多小朋友心意的明信片,成為每個人眼中的最佳風景。地址:台東市傳廣路69巷34號電話:0963-153-798營業時間:11:00∼18:00,週一至週三公休●台東抽象藝術館 開啓對抽象藝術的視野徐老師將自己最喜歡的抽象藝術帶回家鄉,開了咖啡藝廊。館內設計簡單,以大塊原木打造成低矮吧檯,往外能望見青青草地與繁密小樹,空間非常自在。徐老師還提供藝術課程,攝影、抽象畫、素描等,讓人也有機會體驗沒有框架的藝術領域,成為一日藝術家。地址:台東市中興路二段391號(台東糖廠文創園區)電話:0935-069-979營業時間:11:00∼21:00,不定期休館【享用台東美食!旅客口袋名單】● 披薩阿伯可以一片吃到4種滋味。最特別的是披薩有附上迷迭香的奶油醬汁,吃起來輕爽不油膩,薄脆的餅皮沾上醬汁,也讓口感變得更有層次。地址:台東縣台東市臨海路一段167號電話:0952-179-165● 卑南豬血湯台東店地址:台東縣台東市傳廣路117號電話:08-932-4472● 林家臭豆腐地址:台東縣台東市正氣路130號電話:08-933-4637作者介紹:樂遊台灣小組,一群熱愛台灣好山好水好風景的旅遊達人,從台灣頭到台灣尾,讓大家認識台灣的美好。本文摘自《週休遊台灣:52條懶人包玩樂路線任你選》,樂遊台灣小組 2019/07/05出版|延伸閱讀。不只熱氣球!台東山線秘境,享雲海繚大力擁抱芬多精。台東環鄉單車行/悠遊金黃稻穗,賞藝術吃美食!推薦▶▶▶line來line去好麻煩!揪團小幫手,搶先體驗》
-
2020-08-10 新聞.健康知識+
離島潛水夯 行前必知5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法出國,藍天、大海、離島是許多人出遊的理想選項,近年潛水人口逐步增加,國旅離島潛水行程成為暑假最夯選項。但醫師提醒,不熟悉潛水或觀念錯誤,可能帶來致命風險。潛水前一定要接受訓練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教授高偉峰表示,許多民眾熱愛潛水,尤其潛水主打不會游泳也能享受海底世界,走向大自然對身心有益,但建議每次潛水前一定要接受訓練,讓身體習慣下潛3公尺、10公尺、30公尺的速度,以免到海中被眼前美景吸引,不知不覺走到太深的地方。自由潛水彷彿變身人魚在海中悠遊,還能夠拍出美照,成為了近年來最熱門的潛水項目。中國附醫高壓氧治療中心主任、高壓暨海地醫學會常務理事夏德椿說,自由潛水不用任何裝備,只需要一副護目鏡就直接潛水,「看似簡單,但千萬不要因此覺得不用學習就能隨意下潛。」不熟悉潛水姿勢出現溺水夏德椿表示,即使自由潛水下潛深度較淺,但仍可能因為不諳水性或不熟悉潛水姿勢而出現溺水意外,建議想自由潛水的民眾,應在專業潛水教練帶領下,在合格的海域潛水,潛水過程千萬別為了拍照或其他理由落單,才能安心享受海底世界。潛水最怕「急性潛水夫病」,夏德椿解釋,潛水夫病就是減壓病,每下降海平面10公尺就增加一大氣壓,一旦深潛入30公尺海底,身體將承受四大氣壓,若上升回水面的過程稍有差池,體內空氣因身體壓力驟減,會變成四倍大氣泡,氣栓塞住組織,造成器官功能失調。潛水後避免到高海拔地方高偉峰提醒,即使潛水後沒有出現不適,24小時到48小時內也應避免到海拔六百公尺以上的地方,否則會使潛水夫病加劇。高偉峰回憶前急診科醫師考試中,就曾出現過一題「去綠島潛水要如何回台北?」,為避免到海拔過高的地方潛水後,不可搭飛機回台北。陸路也不一定安全,高偉峰表示,以綠島回台北交通方式為例,剛潛水完的民眾不可走南橫回西半部,因為沿途的啞口海拔已經到2400公尺、海達高達3000公尺的合歡山中橫也不是安全的回家之路,建議綠島潛水後,應該坐車走蘇花改或直接坐火車回台北,避免潛水夫病。最常見症狀「關節痛」高偉峰表示,潛水夫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關節痛」,但部分民眾對於潛水夫病並無明確概念,常誤以為是疲憊所致,忽略症狀延誤就醫,氣栓壓迫腦血管將中風、氣泡壓住脊椎恐下肢癱瘓,雖可透過高壓氧治療,一旦延遲就醫效果就會變差,嚴重者還可能呼吸困難、休克。
-
2020-08-09 科別.眼部
電風扇吹整夜會刺激眼睛!5個壞習慣讓眼睛壞了了
1.游泳不戴護目鏡游泳對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但是如果不戴護目鏡,受苦的是眼睛。尤其是隱形眼鏡配戴者,還有習慣在水下睜開眼睛的人。不管在游泳池、河流或海洋中游泳,甚至淋浴,眼睛都可能受到細菌感染。有一種棘阿米巴微生物特別喜愛吸附在隱形眼鏡表面,一旦進入眼睛,造成「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嚴重恐致失明。發表在《英國眼科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隱形眼鏡配戴者在處理隱形眼鏡前不洗手、擦乾,感染這種細菌的風險高三倍。而戴著隱形眼鏡洗澡也是危險因素。戴上隱形眼鏡會使眼睛更脆弱,細菌會附著在鏡片上,進而使眼角膜發炎,最終造成感染。隱形眼鏡也會因吸附水分而改變形狀,不但戴起來不舒服,也會導致視力失真模糊。若希望在水裡能看清楚,建議購買有度數的護目鏡。2.用過期的睫毛膏睫毛膏可能藏有細菌,引起感染,導致眼睛發紅、光過敏和刺激。一般來說,未開封、結構良好的化妝品,可以保持品質穩定數年;一旦開封,液體眼線膏和睫毛膏的保質期約三個月,一定要定期更換。在眼皮內使用眼部化妝品,例如眼線筆,更可能增加眼睛感染風險。一項滑鐵盧大學的研究發現,戴隱形眼鏡的人更容易受到眼部化妝品的感染。專家建議每次使用前,徹底削尖鉛筆來防止細菌傳播。同樣,女孩最愛的假睫毛,也會讓眼睛陷於險境。假睫毛容易藏菌納垢,而劣質不衛生的產品更會增加風險,因此,找有信譽的美容師非常重要。3.陰天不戴太陽眼鏡別因為陰天,就把太陽眼鏡收起來,要知道高達80%的紫外線輻射會穿透雲層。專家警告,眼睛比皮膚更容易灼傷,皮膚會藉由變紅、刺痛提醒過度曝曬,但眼睛卻不會,因而不知不覺間造成持久性傷害。經常暴露於紫外線下,會導致眼部疾病如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2014年發表的研究發現,陽光對眼睛的照射,是黃斑部病變的主要風險之一。4.電風扇吹整夜一整夜運作的電風扇,會增加隱形眼鏡配戴者的不適感和乾眼症問題。因為風扇會將粉塵等過敏原吹向眼睛,早晨起床戴上隱形眼鏡時,這些沉積物會引起刺激和不適。建議徹底清潔臥室,包括電風扇葉片,也建議使用定時器,在睡著之後關掉電扇,減少對眼睛的刺激。5.過度使用眼藥水有的人習慣眼睛紅、酸澀時就點眼藥水,但過量使用會招致反效果。剛點時可能覺得舒服,或立即緩解眼紅症狀,但當藥水作用減弱時,眼睛的血管會擴張,形成惡性循環。找出眼睛不適的原因,才能加以解決。例如,冬天在暖氣房、夏天在冷氣房造成的眼睛乾燥,建議購買加濕器,並盡量遠離電暖器。透過大量飲水補充水分,並吃富含維生素A、C、E及Omega-3的食物。坊間常見眼藥水有兩種類型,一種含防腐劑,一種不含。含防腐劑的眼藥水可以久放,避免細菌生長,但裡面所含的化學物質可能刺激眼睛,讓眼疾惡化,建議使用此類滴劑,一天勿超過四次。眼睛敏感的人,建議用不含防腐劑的眼藥水。資料來源/Healthista.com
-
2020-08-09 寵物.寵物疾病
88國際貓咪節 寵物不好「瘦」 減重用四招
8月8日是國際貓咪日,家有貓咪的飼主是不是準備用豐盛的罐頭、零食大肆慶祝一番,但準備開趴之前,先確認貓咪是否有過胖問題吧。美國寵物食品協會(PFI)8月份針對68位台灣獸醫師進行寵物肥胖臨床觀察調查,發現超過7成獸醫師門診中,四成以上的貓咪過於肥胖。獸醫師同時提醒,肥胖問題不只是發生在運動量較低的貓,養狗的飼主也別掉以輕心。美國寵物食品協會顧問獸醫師、楊動物醫院院長楊靜宇表示,多數的寵物飼主是在貓狗罹患相關疾病就醫時,才意識到寵物肥胖問題,屆時寵物早已承受因肥胖帶來的健康壓力。楊靜宇建議,寵物要成功減重,除了飼主應該要有對肥胖的認知,更要從觀察、飲食、紀錄、運動等四招下手,幫助毛小孩擁有健康的體態。寵物也有三高 全台近6成貓狗過胖楊靜宇表示,過胖寵物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三高問題,其中以高血壓與高血糖居多,因此導致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脂肪肝、糖尿病發生機率。其中臨床發現肥胖貓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正常體態的貓高出4倍;高血壓也容易引起寵物心肺、腎臟功能問題。此外,寵物體重增加會加速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接下來寵物會因疼痛而活動力下降;寵物攝取過多高脂肪飲食,也容易引發胰臟炎等問題。觀察、飲食、紀錄、運動可減肥圓滾滾的毛小孩,讓許多飼主誤以為胖胖的很可愛,卻造成寵物健康莫大的負擔。楊靜宇表示,寵物肥胖的主因可歸類於不當的寵物飲食、飼主不清楚寵物每天應攝取的熱量、運動量不足、絕育。其中以不當飲食影響最多,包含飼料選用觀念錯誤、選用不適合符合寵物年齡層的飼料、沒有熱量概念而餵食過多、以及提供過多的零食。他提醒飼主應建立正確的寵物肥胖認知,適度保持寵物的體重,才是對毛小孩健康負責的態度,從觀察、飲食、紀錄、運動等四招下手,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幫助寵物減肥,向肥胖說再見。第一招:仔細觀察飼主可以根據小動物獸醫學會(WSAVA)的體態評分系統(Body condition score, BCS),透過垂直觀察寵物身軀進行判斷。其1-4分為過瘦,透過肉眼可明顯看到肋骨;5分為理想體態,手指輕壓可以感受到肋骨;6-9分則表示過胖,手指輕壓觸摸感受不到肋骨,在此範圍的寵物需要進行減重行動。此外,針對品種狗通常會有一個正常體重的平均值,飼主能夠以此評估體重。第二招:正確飲食1.熱量計算是寵物減重最重要指標:飼主應確實計算每次餵食寵物的正確熱量,更可利用「體重(kg) X 30+70大卡」公式計算寵物每日所需最低卡路里量(RER),確保攝取適當熱量,再依據貓狗的活動量以「1~2 X RER」公式計算每日熱量需求,檢視過去餵食的份量並調整熱量攝取。此外,飼主可參考商業飼料包裝上餵食量建議及卡路里,換算每日需餵食份量。2.定時定量:飼主能夠定時定量地餵食,能夠培養寵物固定進食的時間與熱量的攝取,此外飼主要避免餵食過多的零食與拒絕人類餐桌食物,同時挑選經PFI推薦飼料才能提供寵物全面且均衡的營養。第三招:確實紀錄建議飼主養成每周定期幫寵物進行體重測量,確實記錄寵物的體重變化,透過觀察飼料餵食的份量與體重間的變化,檢視寵物的減肥狀況。第四招:嘗試運動除了戶外運動外,建議飼主可以依據寵物的習慣,採取對寵物不同的運動方式,包含游泳或是增加寵物室內的運動量。此外,由於夏季天氣炎熱,選擇戶外運動的飼主應該在清晨6點至7點或是晚上9點後,降低寵物在過熱的天氣下運動,避免增加中暑風險。至於很少外出的貓咪,則建議飼主每天撥出20分鐘和貓咪玩耍互動,不僅能夠幫助貓咪運動,還能增進彼此感情。
-
2020-08-07 新聞.健康知識+
預防受傷、舒緩壓力...「伸展運動」5大優點 掌握這4個最佳時間點
伸展是很自然的動作,可以維持身體的活力,帶來舒適的感覺。出於本能,我們早晨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伸個懶腰。伸展不僅令人有活力,更是提升運動表現的好方法!另外,柔軟度也是影響體適能的重要因素。伸展運動的五大優點維持或加大動作的幅度反覆做相同的運動會使肌肉和肌腱變得僵硬,並導致動作幅度縮小。雖然對於需要力量的運動項目,肌肉有一定硬度是必要的,但若是肌肉和肌腱太硬,反而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或讓運動當下的表現變差。 這時便可透過伸展運動來避免這些問題,有些運動項目,例如游泳或體操,就必須經常的伸展,加大某個關節的動作幅度,幫助提升運動的表現。增加肌肉的能量伸展,可說是強化肌肉的有力訊號。利用肌肉的被動對抗力,構成肌纖維的蛋白質會因為伸展而加速合成。我們的身體因此而得到了能量、力量與對抗力。作為運動前的暖身伸展可以促使肌肉、肌腱和關節的溫度升高,進而讓身體做好開始運動的準備。幫助舒緩壓力壓力可能會引起肌肉麻痺(例如比賽之前)。由於伸展有提升愉悅感和獲得氧氣的效果,因而可以幫助舒緩壓力。放鬆、復原與預防受傷大部分的肌肉用力都會擠壓到不同的關節與脊椎。透過伸展,背部與關節的壓力得以紓解,並且加快關節、肌腱與肌肉復原的速度,因而可以避免受傷。 柔軟度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對運動員來說,增強柔軟度並不是運動的最終目的。當然,柔軟度高是令人羨慕的優勢,但是,除了特定運動項目,身體太柔軟有時反而會妨礙表現。因此,我們應該找出肌肉在堅硬與柔軟之間適當的平衡。所謂適當的平衡,來自俄羅斯的健力大師們是如此定義:「肌肉應該保持相當的柔軟,你的動作幅度才能夠稍微大於運動項目的要求(以免受傷與妨礙動作),但是也不宜太柔軟,以免變得像軟綿綿的布娃娃,關節動不動就脫臼,影響運動的表現。」 結論:從這些建議我們可以歸納出,肌肉的伸展有助於加強運動表現,也可能影響表現。所以,對於伸展的運用必須非常小心。掌握四個最佳伸展時間點熱身如果把一條彈力帶拉開來,幾秒鐘之後這條彈力帶就會開始發熱。基於同樣的理由,伸展會使肌肉和韌帶溫度升高。但如果彈力帶被過度拉扯,就會太鬆弛而失去彈力,更糟的是,有可能造成斷裂,對肌肉來說也是如此。「熱身」的動作必須保持溫和,事實上,有醫學研究指出,以連續伸展為基礎的熱身有可能會因為肌肉失去彈性而導致後續的運動表現退步。即使只是反應稍微差一點,肌肉馬上會變得爆發力不足。雖然這種影響只會持續幾個小時,但是已經足以妨礙訓練。所以,在熱身的階段應注意不要過度伸展。訓練時進行間歇性運動時(例如網球、肌力訓練、足球、橄欖球),有可能在暫停的時候做伸展。在這種時候伸展,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在好的情況下,伸展使肌肉得以快速找回能量,有利於復原,讓接下來的運動表現更好;壞的情況下,過度伸展會使能量流失更嚴重,並更快感到疲勞。乍聽之下你可能會對此說法感到驚訝,但其實這兩種極端狀況都解釋得通。在運動訓練時伸展究竟好或不好,很大一部分是根據運動時肌肉疲勞的程度而定。甚至有時候伸展在訓練的第一階段確實顯現效益,到訓練結束時卻非如此,也是有可能出現反效果的。伸展的優勢在於我們馬上可以感覺到它帶來的影響是好是壞,所以對於「運動期間是否適合做伸展」不需要太過執著對錯,因為它的效益絕非適用於每一個人。訓練尾聲訓練結束時是做伸展運動的最佳時機!無論做什麼動作,都不用擔心可能會出現運動表現退步的情況。結束訓練後的伸展是要放鬆剛訓練過的肌肉,因為在這種時候,肌肉還是熱的,需要復原。不過還是要記得剛強調過的原則:肌肉太過柔軟可能會妨礙長期的運動表現,伸展時維持適當的動作幅度就好,以免受傷。訓練間隔時在兩次訓練間隔時,可能會利用伸展運動來促進肌肉的復原。伸展可以強化肌肉再生的過程,也不會太耗費體力,而且不需要器材,在家也能直接進行。然而,伸展過度也不好! 超過一定的量,或做太多組伸展動作可能會導致肌肉疲勞,而不是幫助肌肉再生。對肌肉群來說,二到四組的靜態伸展,每次維持十五到二十秒, 就是適當的訓練基礎。訓練間隔時伸展可能衍生的第二個問題是:你如果在肌肉僵硬時開始伸展,可能會有危險。所以,別忘了伸展之前先稍微暖身,而且伸展的強度必須採漸進式增強。※本文摘自《零風險健身!全彩圖解肌力伸展解剖全書》作者:榮皮耶‧克雷蒙梭, 菲德烈克‧德拉維耶, 麥克‧甘迪/譯者:彭小芬/出版:方言文化
-
2020-08-02 新聞.健康知識+
熱水澡和冷水澡哪個對健康比較好?研究實測結果揭曉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休息的藝術》,作者克勞蒂亞‧哈蒙德】泡澡真是萬靈藥如果說了這麼多,還是不足以說服你泡一個長長的澡可能有益身心健康,那麼試試下面這份發表在雜誌上,就只是簡單題名為《溫度》(Temperature)的研究如何?研究人員表示,男性泡澡一小時,燃燒的卡路里等同於散步半小時。這句論述聽起來似乎太美好了,實在難以置信,但請記住,水溫必須始終保持在攝氏四十度,所以要是你想在家裡試試這一招,就得不斷補充浴缸中的熱水。實驗結果倒是挺顯著的:參加實驗的男性身上配戴的葡萄糖檢測儀顯示,他們泡澡時能量消耗比率提升八○%。這麼一來,有沒有其他研究主張乾脆放棄運動,只要泡澡就好?真可惜,沒有。同一批受試男性騎乘健身車燃燒的卡路里更多,所以若從健身運動的角度來看,研究人員單單只是建議,泡熱水澡可視為新陳代謝失調族群的補救藥方,因為他們已經無計可施。即使如此,熱水澡所提供的強大力量著實讓人印象深刻。有人建議,熱水澡或許有益你的心臟功能。最近有項研究詢問日本銀髮族一星期泡幾次澡,答案從零到嚇死人的二十四次都有!簡直和古羅馬人旗鼓相當了。不過重點是:那些一星期泡澡超過五次的族群(我覺得這是平均水準),多半有一顆強壯的心臟,而且循環系統也比較健康。但務必當心泡澡時間不可過熱、過長。奧地利哲學家路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喜歡自己的浴缸裝滿滾燙的熱水,還到處吹噓自己可以承受高溫。拿這一點說嘴實在有點奇怪,畢竟毫不讓人意外,這恐怕不是一個好點子。在熱愛泡澡成痴的東京,法醫辦公室曾提出報告,二○○九年至二○一一年短短兩年間就有三千二百八十九例與沐浴相關的突然死亡案件,數量多得嚇人。大部分死者超過六十歲,而且都是發生在冬季。幾乎一半的案例顯示與心臟問題有關,四分之一則與酒醉有關;但是讓人擔憂的反而是,三分之一的案件無從解釋。在眾多可能性之中,有一項是泡熱水澡的時候溫度太高了。如果把這份「日本泡澡大屠殺」數據,和其他個案研究一併考量—二○○六年,韓國有一名男性糖尿病患者泡澡三小時結果中暑,併發多重器官功能衰竭;四年後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中國,一名患者泡完溫泉後死亡;一九八五年,阿拉斯加有一群人使用被污染的浴池泡澡,導致毛囊發炎—你可能會覺得泡澡終究不是那麼理想的休息之道,或者無法提供你尋覓的理想休息類型。不過,幸好泡澡引發的死亡事件很罕見。儘管如此,要是你擔心過熱問題,要不要試試看沖一場冷水澡? 這是故意搞矛盾嗎?最近冰水游泳可說是大行其道,有很多人按讚浸泡在冰水中好處多多,說是可以讓你頭腦清醒、精神百倍,還可以提振精神。我有幾名朋友住在蘇格蘭東部福斯灣(Firth of Forth)的小鎮,一直試圖說服我在元旦那天一起下海游泳,他們說這是當地傳統,而且非常「刺激」。聽他們說完後我暗忖,這真是有夠痛苦的慶祝法,所以我說,謝謝你們的好意啦,我有自己的傳統養生妙招,可以搞定跨年夜狂飲的後果:一整天賴在床上就好。事實證明,科學站在我這一邊。長期以來,熱水浴和冷水浴對健康有何影響,一直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多數研究都聚焦頂尖運動員,以便找出比賽後最佳的肌肉恢復之道。不過在此我很開心向各位報告,證據顯示,冷水浴的好處相對附之闕如。英國網球明星安迪.穆瑞(Andy Murray)對大家發誓,每次他打完球賽都要沖澡、進食、按摩,然後坐在八度至十度的冷水柱下方八分鐘。他不是唯一這麼做的人。奧運女子七項全能金牌得主潔西卡.安妮絲—希爾(Jessica Ennis- Hill)為了肌肉恢復,也曾站在裝滿冰塊的大垃圾箱裡。穆瑞和安妮絲-希爾相信,降低體溫、血流與肌肉組織的發炎症狀,可以加速運動後的體能恢復,所以將身體浸泡在冰水裡;這就像是為了減輕肌肉拉傷後產生的疼痛和腫脹,於是在大腿中夾一袋冷凍豌豆。如果是偶爾受傷,這種做法效果很好,但是專業運動員和業餘運動控同樣都希望鍛煉肌肉,所以這時如果嘗試壓抑發炎症狀,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倘若血流減速,有可能會在疲勞或受損後拖累肌肉自我重建的能力。雖然有些專業人士經常噗通一聲就跳入冰水浴池,但這種做法的隨機對照研究,卻遠比你想像中來得少。一支來自澳洲、挪威和日本的團隊想比較冰水浴和一般許多運動員常做的溫和暖身運動,由於這場研究太複雜了,廣召大量受試者參加實在太不切實際,最終只能選擇九名活躍的男性參加。他們分別在不同日子進入實驗室,開始實做一連串複雜的弓箭步、蹲馬步、冰水浴、慢騎單車、血液檢查甚至大腿組織切片檢查。測試結果顯示,如你所期,運動後肌肉中的發炎反應標記增加了,但是沖冰水浴完全沒有改變發炎程度的效用,也無助肌肉休息和恢復。這道結論對我很管用,我絕對不沖冰水浴、不洗冷水澡,也不在元旦那天跳下福斯灣冰泳。
-
2020-08-02 養生.健康瘦身
瘦小腹別急著衝健身房!重訓錯誤憋氣嚴重恐致腦中風
邁入中年的爸爸們因代謝變慢,多少都會有「腹部肥胖」的特徵,也煩惱身材走樣。雙和醫院物理治療師鐘鴻甯建議,可以掌握「運動533守則」,一周運動5次、每次30分鐘(可分次)、讓心跳維持在每分鐘130下左右。如果原本沒有運動習慣,運動初期應該選擇有氧運動,先雕塑身形、提升肌耐力後,再搭配重訓增強肌肉量。勞動不是運動 工作空檔爬梯不管工作屬於需依靠勞力的藍領階級,或是上班族爸爸,因為平時工作勞累,多數不會特別找時間運動。但年過40歲邁入中年後,除了活動量不像青壯年時期頻繁,身體代謝也會降低,鐘鴻甯提醒,上班的勞力不等於運動量,應要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上班族爸爸可以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或午休,做「半蹲」的動作,透過下半身帶動腹部的運動肌群,訓練肌肉。吃完午、晚餐不建議直接坐下或是躺著,可慢慢走路半個小時,或走樓梯讓食物消化。雕塑體態 從全身式有氧開始鐘鴻甯說,如果需要長時間坐在位子上辦公,只要坐在椅子的前端,將腳慢慢抬離地面再放下,運動的時候透過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凸起,吐氣時讓腹部自然凹下,就可簡單訓練到核心肌群。此外,建議改走樓梯,雖然比較累,但也可增加一天的運動量。如果想要雕塑體態,鐘鴻甯建議先選擇有氧運動,有氧運動種類廣泛,像棒式運動可以同時訓練到屁股、肚子的肌肉。建議有鮪魚肚困擾的爸爸們,可選擇能動到全身的有氧運動,游泳、慢跑、登山等都不錯,在家運動也可嘗試最近有名的「波比跳高強度間歇運動」。重訓錯誤憋氣 嚴重恐致中風有些人會選擇到健身房鍛鍊體能,鐘鴻甯提醒,重訓時需要透過腹式呼吸來憋氣,要是使用錯誤的方式,會造成血管壓力太大,血液中的血酸會增加,憋氣太久最糟的狀況恐會造成腦中風。如果太久沒運動,沒有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就貿然嘗試,可能造成危險,建議漸進式運動,先增加自身的肌耐力、慢慢把運動時間拉長後,再嘗試重訓會比較適合。近年來健身運動盛行,國內外都很流行透過瑜伽、皮拉提斯等靜態運動,改變姿勢及雕塑體態。一般認為這類靜態運動比較適合女性,男性通常會覺得不好意思加入這類課程,鐘鴻甯說,不論男女性都可嘗試皮拉提斯和瑜伽,先透過拉筋讓僵硬的筋骨伸展後,後續增加有氧運動或重訓,比較不會造成運動傷害。戴著運動手環 心跳別衝太高如果擔心運動的時候無法掌握自己的血壓心跳,可以穿戴智慧手環、手錶監控,盡量維持在每分鐘心跳130下,不要超過讓心臟跳太快。如果平時心跳每分鐘約50至60下,運動時則維持在100至120下即可,一下子做太激烈的運動,會造成心臟負擔。至於沒辦法一次運動30分鐘的人,可改為一天運動3次,累積到30分鐘,運動效果也是一樣的。鐘鴻甯表示,開始運動之後不要太逞強,盡自己所能努力就好,要循序漸進達到目標,培養想運動的意願之後,再慢慢增加運動的強度跟組數,不要為了達到目標強迫運動,反而會失去效果。健身怎麼吃牛奶、茶葉蛋就夠 不必買高蛋白健身品 有鮪魚肚的爸爸們如果想要恢復以前體態,除了花時間透過運動保持身材,用餐習慣也要跟著改變,除了盡量少抽菸喝酒,如果喜愛高油、高鹽的重口味食物,也要改為低鹽低油,多攝取原始食材、少吃加工品,才會更有效果。例如,運動完後可以喝牛奶、吃茶葉蛋等增加身體蛋白質攝取,無需刻意買高蛋白粉等健身食品,不但價格較貴,身體也不需要這麼多營養。「波比跳」高強度間歇運動1.雙腳站立,與肩同寬。2.髖關節屈曲、脊椎挺直,彎曲膝蓋盡可能深蹲。蹲下後雙手撐在地面,與肩同寬。3.雙腳向後用力蹬至高平板式姿勢,完成一個伏地挺身動作。4.雙腳跳回深蹲時姿勢。5.收小腹,運用大腿肌肉使身體往上跳,回到站姿著地。提醒肥胖、體能不佳、關節不好、有心血管疾病者不建議做。建議每次最多持續1分鐘,否則姿勢可能偏離正確動作。
-
2020-08-02 科別.心臟血管
加油站打工久站 年輕女生小腿爬「藍蜈蚣」
靜脈曲張好發族群除老人家,像櫃姐、廚師、服務生、長途客運駕駛等要久站、久坐職業人士,也面臨高風險。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陳柏霖表示,透過日常保健預防靜脈曲張,以及出現症狀後接受治療,不僅是為了腿部美觀,也有助身體健康。陳柏霖說,人體透過小腿肌肉的收縮,輔助靜脈瓣膜開闔,藉此保持血液流向心臟,防止回流到下肢。當瓣膜受損無法正常運作時,就容易導致血液淤積在腿部,進而造成下肢靜脈曲張。靜脈曲張並不是只讓中、老年人受罪,陳柏霖說,長期久坐、久站職業年輕人,像長途客運的駕駛、百貨公司的店員、餐館的廚師和服務生,或是大腹便便的孕婦,都是靜脈曲張的好發族群。今年步出大學校園的美美(化名),先前因腿部莫名發癢,還隱約看到藍紫色血管細紋,她原以為只是皮膚太乾燥,沒想到後來小腿浮出一條條如蚯蚓的突出物,向陳柏霖求診。問診得知,她平日上課,課餘到加油站打工,長期久坐、久站導致下肢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從輕到重約略可分成4期,初期是腿部出現藍、紫色微血管擴張或曲張。第2期是腿部有蜘蛛狀或蚯蚓狀的血管凸起,並可能出現浮腫。靜脈曲張部位若出現顏色轉紅轉深、滲出像水般的液體,並有癢、痛感,則是第3期靜脈皮膚炎,到晚期會併發靜脈潰瘍,出現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陳柏霖說,靜脈曲張治療方式依個人病情需要,由主治醫師評估進行。以美美的症狀來說,屬下肢靜脈曲張第2到第3期程,採雷射治療,預估疾病進程及結局最佳。靜脈曲張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保健預防或減緩惡化,陳柏霖建議民眾睡眠或休息時,可將雙腳墊高,以利靜脈血液回流。如無法避免久坐或久站,減少下肢靜脈壓力,可定時休息、適時走動。民眾也可藉由快走、騎單車或游泳等方式,提升腿部肌肉運動量,增加下肢靜脈血液循環。女性應減少或避免穿高跟鞋、翹腳,也可到門診諮詢醫師後,穿著醫療級彈性襪增加下肢血液循環。
-
2020-08-02 科別.心臟血管
健康醫點靈/靜脈曲張 久坐、久站職業要防
靜脈曲張好發族群除老人家,像櫃姐、廚師、服務生、長途客運駕駛等要久站、久坐職業也是高風險族群。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陳柏霖表示,透過日常保健預防靜脈曲張,出現症狀後接受治療,不僅是為了美觀,也有助身體健康。今年大學畢業的美美(化名)先前因腿部莫名發癢,隱約看到藍紫色血管細紋,她原以為只是皮膚太乾燥,沒想到後來小腿出現一條條如蚯蚓的突出物。問診得知她平日上課,課餘到加油站打工,長期久坐、久站,導致下肢靜脈曲張。陳柏霖說,人體透過小腿肌肉的收縮,輔助靜脈瓣膜開闔,藉此保持血液流向心臟,防止回流到下肢。當瓣膜受損無法正常運作時,就容易導致血液淤積在腿部,出現下肢靜脈曲張症狀。長期久坐、久站的年輕人像長途客運駕駛、百貨公司店員、餐館廚師和服務生,或是大腹便便的孕婦,也是靜脈曲張的好發族群。靜脈曲張可分4期,初期腿部出現藍、紫色微血管擴張或曲張;第2期腿部有蜘蛛狀或蚯蚓狀血管凸起,可能浮腫;若出現顏色轉紅轉深、滲出像水般的液體,並有癢、痛感,則是第3期靜脈皮膚炎;晚期會併發靜脈潰瘍,出現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陳柏霖說,靜脈曲張治療方式依個人病情需要,由主治醫師評估。以美美症狀來說,屬下肢靜脈曲張2到3期,採雷射治療最好。靜脈曲張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保健預防或減緩惡化,陳柏霖建議民眾睡眠或休息時,可將雙腳墊高,以利靜脈血液回流;如無法避免久坐或久站,可定時休息、適時走動,也可藉快走、騎單車或游泳提升腿部肌肉運動量。女性應盡量減少或避免穿高跟鞋、蹺腳,診諮詢醫師後,也可穿醫療級彈性襪增加下肢血液循環。
-
2020-08-01 名人.施昇輝
施昇輝/走出舒適圈,才有新風景…不老騎士及不老水手給我們的啟示
從電影看第三人生7:《不老騎士》VS《不老水手》走出舒適圈,才有新風景《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是一部非常熱血、勵志的紀錄片,講17位平均81歲的歐吉桑與歐巴桑,總計13天、長達1178公里的摩托車環台過程。團長賴清炎在片中曾說過一句話:「追求夢想時,你會忘記自己幾歲。」最令人動容。這項壯舉在2007年完成,並透過電影在2012年公映後,主辦單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開始年年舉辦,每年的報名情形都非常踴躍。我在今年6月曾受該基金會之邀,去擔任講座的講師,和承辦人林秀娥小姐聊起此事,說我也想參加,但她跟我說參加者必須年滿70歲。我回她說:「那我還要等10年才能參加。」她笑著回我說:「我們都是以最年長者優先,額滿為止,所以70歲大概都沒辦法參加,所以你可能還要等很多年。」環台騎摩托車對年長者來說,絕對是體力、耐力,和毅力的最大挑戰。其中有2位是癌症患者、4位聽力不好、5位患高血壓,每一位身上都有大小不同的病痛,更讓整趟旅程充滿了高度未知的風險。其中有位81歲的阿桐伯在機車前座放著亡妻的照片,以這種方式完成當年要帶太太環島旅行的夢想。到了第三人生,都必須有「每一天就是最後一天」的心理準備,隨時要想著另一部台灣公路電影《練習曲》男主角說過的那句話:「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永遠也不會做了。」這部紀錄片不只鼓勵了更多不老騎士趟上歐兜邁環台旅程,更啟發了成立於花蓮壽豐的「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在日後所舉辦的「不老水手」活動。該基金會由海洋大學退休,人稱「拖鞋」教授,也是近幾年成為我的好朋友的蘇達貞所創辦。去年,該基金會也拍了一部紀錄片《不老水手,快樂出航》,描述他率領一群歐吉桑與歐巴桑,由花蓮划竹筏到日本最南端與那國島的行程。這趟冒險之旅的緣起,是有些考古學家認為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可溯及三萬年前,一群從海路來到現今日本定居的台灣原住民,因此蘇達貞決定要重走這條海路,而且嘗試用古法來造竹筏,去體驗先人在海上冒險犯難的精神。這個計畫名為「南風再起」,是因為2014年原先要由年輕人來完成的「夢想海洋」因天候與海相不佳而取消,所以他決定在2017年再挑戰一次。這一回,挑戰更大,因為成員將換成一群70歲左右的「不老水手」。在電影中,我們可以聽到這群不老水手對著鏡頭的現身說法。有趣的是,很多人在出發前,其實是對海洋非常恐懼的,有些甚至根本不會游泳。他們唯一憑藉的,就是蘇達貞一向主張的「走出舒適圈」的精神。不老水手的挑戰,其實比不老騎士更高,因為海上會遭逢的困難,以及可能要做出的應變,都比陸地要艱難許多,所以他們的安全準備當然必須更周全。這群不老水手面對未知的狂風巨浪,絕對不只是走出舒適圈而已,根本就是迎向暴風圈。上個月,我去參加蘇達貞主講的「不老革命」講座,才領悟到原來不管是不老騎士,還是不老水手,其實都是來自一種不老革命的精神。我們或許不會去當不老騎士或不老水手,但最起碼應該要走出家門,第三人生才有機會看到新風景。他們連這麼困難的事都做到了,你若要做其他事,還有什麼好怕的呢?唯一的心魔只在於,你願不願意、敢不敢走出舒適圈?如此而已。
-
2020-07-29 科別.血液.淋巴
運動讓血友病患關節受傷?錯!醫呼籲運動增加肌肉強度
血友病患者因為缺乏凝血因子,若是不及時予以治療,可能造成大量失血,或是關節、體內積血而造成內部損傷。因此,血友病患者從小就會被限制上體育課,降低碰撞的機會。但中華民國血液學會理事、三總血友病中心主任陳宇欽表示,血友病患者不能運動是一種迷思,患者需要規律運動訓練肌肉強度,才能對關節有更好的保護。陳宇欽表示,台灣血友病患約1500人,以缺乏第八凝血因子的A型最常見,其次為缺乏第九凝血因子的B型。由於血友病病因是凝血因子濃度不足,會造成嚴重出血。重度血友病患凝血因子濃度小於1%,常出現自發性出血,即使沒有碰撞也會出血,頻率約一個月二至三次;中度血友病患凝血因子介於1%至5%,通常介於是碰撞、受傷時就會出血,頻率約一年四至六次;輕度血友病患的凝血因子濃度則介於5%至40%,發生嚴重創傷或手術時才會有出血不止的問題。而血友病患常因關節出血,刺激滑膜增生,導致更容易出血;因此有許多人認為血友病患因為要避免受傷出血的風險,不能運動。但陳宇欽表示,這是錯誤迷思,血友病患者更應多適當運動,因為運動能訓練肌肉,讓關節有更好的保護。他進一步表示,過去A型患者一周要注射二到三次凝血因子,B型則是每周一至二次,但現在健保已將長效型藥物納入,可拉長藥效半衰期,四到七天注射一次即可,因此可與醫師討論何時運動,以及進行何項運動為佳。陳宇欽建議,可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游泳、桌球、羽球、跑步等非接觸型運動,尤其游泳因不增加關節負擔,最為合適。
-
2020-07-27 養生.運動天地
運動因年紀而異!40、50、60歲運動指南,用最溫和的方式練肌肉
編按:運動的好處不勝枚舉,但你知道運動也因年紀而異嗎?針對不同年齡層,身體所需的能量,以及能負荷的範圍都有所不同,因此運動類型和強度也應該適時調整,才能好好「活到老,動到老」,達到健康且慢老的成效。運動永遠不嫌晚,而且不管幾歲,都能體會到運動的樂趣,以及對身體帶來的好處,例如有效抗老、維持身材、遠離慢性病等。不過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狀態不比年輕時,並非什麼運動都無限制,一旦動得不對,可能增加自己受傷的風險。洛杉磯跑步工作室STRIDE訓練計畫負責人莉安佩丹特(Leanne Pedante)指出,40歲開始,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應該同時並進,因為前者可以保持心臟健康,後者則是強化骨骼及肌力,且每過10年都要根據身體狀態調整強度。不過,種類繁多的有氧及重訓項目,哪種模式才最符合自己的身體年齡?50+分享國外健身專家根據40、50、60歲給予的建議,一起來看看什麼樣的運動最適合現在的你吧!40歲這樣動:快走或游泳,搭配舉重訓練私人教練琳達梅隆(Linda Melone)指出,40歲開始,肌肉會開始流失,每10年更會損失3~5%的肌肉量。因此,需要靠運動來強化肌耐力,避免加快身體衰弱速度。此外,40多歲會開始進入更年期停經階段,連帶有潮熱、體重增加、腹部脂肪堆積的現象,也都可以靠運動改善。如果是長時間沒有運動習慣,40歲後想嘗試運動的讀者,德州健身中心Gold's Gym健身經理米切爾菲舍爾(Mitchell Fischer)建議,可以多在住處周圍嘗試快走,或到泳池悠閒地游泳,讓自己透過簡單的運動放鬆,而不是一開始就嘗試高強度運動,導致對運動產生排斥感。接著,每週做點舉重訓練強化肌力:根據自己的體重,挑選可以舒適且安全舉起的重物或啞鈴,做3組舉重(每組10次),且每組重量可試著慢慢增加,讓重量訓練更具挑戰性。養成運動習慣後,或是原本就有運動習慣,則建議每週撥出3~5天進行有氧運動,且每次進行45分鐘,快走、跳舞、跳繩、皮拉提斯(Pilates)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然後,搭配一週3天進行重量訓練,例如舉重、仰臥起坐、深蹲等,每次鍛鍊1小時。(推薦閱讀:「走得快的人很長壽」專家教你這樣走路就能加快速度)50歲這樣動:加強核心肌群訓練,培養平衡感當我們邁入50歲,不僅肌肉量及耐力的流失速度變快,身體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10~15%。琳達梅隆強調,「不管男女,此時的骨質密度都會降低,因而增加骨折的風險。」另外,韌帶也會變得彈性不足,導致過度使用的傷害(overuse injuries)可能性更大。另外,根據匹茲堡大學對541名50後婦女所做的研究顯示,更年期後8年期間,女性的體重平均會增加12磅(約5.44公斤),而且飲食產生的脂肪,多會堆積在腹部,此研究結果更加彰顯運動的重要性。私人教練兼皮拉提斯講師塔瑪拉瓊斯(Tamara Jones)認為,可以先請健身教練評估合適的運動方式,讓教練依照你的柔軟度、核心肌群力量,以及過去的訓練經驗、受傷與否的紀錄等,推薦最合適的運動等級。接著,根據教練的建議,可以透過騎自行車、游泳、快走、划船等有氧運動,來提高心率,進而強化心臟功能。每週至少4~6次,且每次20~40分鐘。重量訓練的部分,塔瑪拉瓊斯建議每週2~3天進行關鍵重訓,每次半小時,像是伏地挺身、深蹲,以及棒式支撐,藉由加強腿部肌力和核心肌群來改善平衡,避免自己容易跌倒,也降低日常活動受傷的可能。(推薦閱讀:深蹲到底有什麼好處?怎麼蹲才不會傷膝蓋?)私人教練凱西史密斯(Kathy Smith)也認同培養平衡感的重要性,建議讀者多嘗試能訓練身體延展性,保持柔韌度的瑜珈、太極拳、BOSU球(半圓平衡球)等,都是很適合50後的選項,且鍛鍊過後,別忘了進行收操(伸展身體),避免肌肉過於緊繃。60歲這樣動:多參加團體課程,鍛鍊之餘促進社交到了60歲,甚至是70歲以後,很容易因為體力不足或身體病症等因素而放棄運動,塔瑪拉瓊斯反而認為,如果這階段能持之以恆堅持運動,身體得到的回饋會更大。紐約大學物理治療教授、《抗衰老健身》(Age‑defying Fitness)的合著者瑪麗蓮摩菲(Marilyn Moffat)也表示,「疼痛和痛苦,不應該成為放棄運動的藉口。」塔瑪拉瓊斯建議,60後應該找健身教練合作,請專業人士量身打造健身計畫。降低自己因為錯誤的運動方式,加劇身體傷害的可能。此外,這個年齡層也是找朋友一起進行日常鍛鍊的好時機,因為退休後離開工作場合,容易產生孤立感,和朋友抽空一起運動,或者參加運動社團、健身課程等,不只能保持身體的活躍,也能促進人際社交。莉安佩丹特建議可以多嘗試社交舞蹈,例如尊巴舞(Zumba),或者水上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項,還可以搭配跑步機,來鍛鍊腿部,以及強化心臟與肺活量。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這年齡層普遍有退化性關節炎,每次鍛鍊前應至少暖身10分鐘,並盡量選擇不會壓迫到關節的運動,例如利用游泳、騎腳踏車等,來取代長跑。至於重量訓練,瑪麗蓮摩菲認為維持身體的延展與平衡依舊是關鍵,「如果現在不訓練延展性,到了80歲,關節會失去彈性。」不過,此時已經不建議做舉重訓練,同樣是60後的她,分享自己最喜歡的3種鍛鍊方式:1. 傾斜頭部,讓耳垂貼近肩膀60秒。2. 坐在地板上,將雙腳打直,然後把頭慢慢靠近膝蓋。(前提是沒有骨質疏鬆)3. 刷牙時,將單腳的腳趾抬起來,並嘗試維持60秒。瑪麗蓮摩菲認為,保持運動都能讓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塔瑪拉瓊斯也表示,不管幾歲,都可以找到合適自己,且能讓自己享受其中的運動方式,「學會傾聽身體,它會告訴你什麼樣的鍛鍊強度最舒適,也能讓你體會到堅持運動所帶來的好處。」資料來源/Livestrong、Oprah.com、A Healthier Michigan原文:運動要分年紀!40、50、60歲運動指南,用最溫和的方式練肌肉
-
2020-07-19 科別.耳鼻喉
耳朵也會發霉? 專家提醒:改掉挖耳的壞習慣!
劉女士最近總是覺得耳朵裡很癢,還感覺有點悶,好像被什麼東西蒙住了,一開始因為工作太忙無暇顧及,也沒當回事,但這幾天症狀愈發嚴重,耳朵奇癢無比,甚至晚上睡著了還會被癢醒!與此同時,她發覺聽力也有所下降,並伴有耳鳴。她實在忍不住,自己挖了一下耳朵,竟挖出一塊塊白色豆腐渣樣東西!劉女士慌了,趕緊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她,她的耳朵是有了「外耳道黴菌」。劉女士很驚訝——耳朵也會“發霉”?是的,沒錯!耳朵也會“發霉”!夏天氣溫高,進入梅雨季後持續連綿的雨水讓空氣濕度升高,食物和衣物等很容易發霉,而在悶熱潮濕的天氣裡,我們的耳朵也會潮濕、發癢。耳朵發霉,醫學上稱為「真菌性外耳道炎」,又叫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在外耳道內在適宜的條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炎症性病變。真菌一般在溫度高、濕度大的環境下孳生繁殖。日常生活中,外耳道進水、挖耳等會引起外耳道潮濕、感染;外耳道或中耳炎的分泌物堆積浸泡,使真菌孳生;正常人的外耳道略偏酸性環境,由於耳道進水或不適當的用藥,改變了外耳道的酸性環境,有利於真菌的生長;有全身慢性疾病,機體抵抗力下降,長期大劑量抗生素的使用,都會增加真菌感染的機會。外耳道真菌感染主要症狀表現為奇癢,有時伴有脹痛,外耳道有分泌物、潮濕,真菌大量繁殖會有堵塞感伴聽力下降、耳鳴,有些真菌感染以化膿和肉芽腫為主;嚴重的可致面癱、壞死性外耳道炎等。可見,如果出現耳朵癢等症狀,特別是伴有灰黑色或乾酪樣的分泌物,不要隨便自行使用滴耳液,要及時就醫,經醫師診斷後,針對病情使用合適的藥物和治療方法。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首先要清理外耳道內的污物,防止污水進入外耳道,保持外耳道乾燥,禁挖耳;使用抗真菌滴耳液,如氟康唑滴耳液或滴眼液等,同時需定期到醫院複診,清理耳道真菌團塊和分泌物,以減少菌絲和孢子,有利於藥物的接觸和吸收。如何預防真菌性外耳道炎?1.首先需要保持外耳道乾燥:游泳、洗頭洗澡時可以用耳塞或棉球保護外耳道,防止污水的進入;如果有污水進入要注意清理,保持外耳道乾燥。2.另外要改掉挖耳的不良習慣,尤其不要用不干淨的手和物品或者公共場合共用的器具挖耳朵。有中耳炎或分泌物,要選用合適的滴耳液,合理使用抗生素滴耳液。3.有耳部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治療。(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12 養生.運動天地
強力全身性燃脂!研究顯示這項運動更能擺脫腰臀脂肪
談到運動減肥,跑步、重力訓練通常被視為瘦身利器,游泳卻比較少被提及,但其實它是強力的全身性燃脂運動。全身性運動 燃燒更多熱量前游泳教練兼紅十字會水安全指導員Stacy Caprio說,「游泳是可以達到全身性瘦身的最佳運動之一。」如果慢跑等其他有氧運動常讓你覺得精疲力竭,游泳可能是適合你的運動。就像所有類型的有氧運動一樣,游泳會消耗卡路里,有助體重減輕。與慢跑或步行不同的是,在水中移動會產生額外阻力,迫使你使用更多的肌肉。Caprio說,與其他有氧運動相比,游泳會同時用到上半身、下半身和核心肌群,獲得更全面的鍛鍊。「例如,蛙式和蝶式會用到肩膀、手臂和胸部;仰式則會增強背肌、腹肌和四頭肌。」透過游泳增加肌肉後,還可以消耗更多卡路里。游蛙式30分鐘,可燃燒約367大卡的熱量;自由式則可燃燒404大卡。相較之下,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快走30分鐘,僅燃燒100大卡熱量;跑步30分鐘,則燃燒300大卡。游泳還帶來燃燒脂肪的好處。研究顯示,每周游泳三次,每次60分鐘,12周以後,體脂肪大大下降。不只如此,肌耐力、柔軟度也因此提高、甚至能降低膽固醇。研究顯示 擺脫更多腰臀脂肪游泳可以減少腹部脂肪嗎?Caprio說,任何有氧運動都可以達到全身性的瘦身效果,包括腹部。有些游泳運動也針對腹部核心肌群訓練,例如仰臥踢腿(flutter kicks)。2015年一項研究發現,與每周走路三次的女性相比,每周游泳三次的女性,更能擺脫腰臀脂肪。游泳的另一個好處是,對膝關節的影響很小。跑步等地面活動會磨損關節,不利膝關節退化患者。游泳多久才有減重效果?取決於鍛鍊強度。劇烈游泳一小時,可燃燒800大卡,每周四次,一個月能可能減掉1.5到2公斤。溫和一點的方式,是以中等速度游泳30分鐘,約可燃燒250大卡,每周四次,一個月內約可減重0.5公斤。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即使進行相同的運動,減輕的體重也不同。蛙式30分鐘╱燃燒367大卡自由式30分鐘╱燃燒404大卡跑步30分鐘╱燃燒300大卡快走30分鐘╱燃燒100大卡(速度:10公里╱小時)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0-07-08 科別.婦科
女子陰部又臭又癢求診 婦科醫師內診取出這個東西
許多女生在連續假期之前,至婦科門診拿一些延經藥物,希望延後經期,不致影響出去玩的興致,也有人選擇較為簡易的衛生棉條。不過,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提醒,如果至海邊或泳池洗水,結束後務必立即更換,以免引起感染。1名20多歲年輕女子下陰部又癢又臭,且分泌物呈現綠色濃稠狀,而前往婦科檢查。內診發現,陰道內有1個衛生棉條,她自己才恍然大悟,原來在1個星期前使用棉條,不料,放著放著就忘記它的存在。郭安妮表示,經常收治類似個案,有些是因為放太久以致病菌感染,造成陰道和外陰部發炎;有人則是至海邊戲水,衛生棉條沾到海水,引發細菌感染。衛生棉條主要材質為棉、人造纖維,作用原理為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使用前應洗手並選擇適合經血流量之棉條尺寸。使用方法為1次只使用1個棉條,置入後記得取出,1個棉條建議使用時間4至8小時,勿超過8小時。放置完成後,體外留有1條棉線,以便取出棉條。如果使用棉條期間游泳或泡湯後,就須立即取出並更換,否則增加感染風險。每次夏天假期過後,門診就多了不少類似病人。食藥署則提醒,未正確使用衛生棉條,可能產生產染風險,例如未清潔雙手、棉條放置過久,都容易造成感染,嚴重者恐導致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TSS是一種因細菌毒素引起的症候群,初期症狀有發燒、紅疹、倦怠感等,極少數可能有危及生命的重症發生,如有上述症狀應停止使用,並立即至婦產科接受診查。郭安妮說,不管是衛生棉或是衛生棉條,都應該勤加更換:「這錢可是省不得!」。因為衛生棉條、護墊吸收經血、分泌物、汗水後,如同細菌培養皿,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陰道及外陰部發炎,散發異味。★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7-03 養生.抗老養生
讓免疫系統更年輕!專家推薦9種適合熟齡族的運動,膝蓋無力也做得來
要活就要動!隨著年紀增長,體能狀況容易下降,長者更應保持每天活動,即使是輕鬆的活動也有幫助。此外,運動與長壽之間存在著正相關,且英國研究發現,運動可以保持免疫系統的年輕和效率。專家推薦9種適合長者的運動,提醒民眾保持規律運動習慣,以提高肌力、活化大腦、預防失智。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怡君表示,65歲以上長者應保持每天活動,減少坐下、躺下及不動的時間。事實上,任何類型的活動都比不活動好,即使是輕鬆的活動也有幫助。 所謂的輕度活動要有「移動」的動作,例如:起床泡杯茶、在家中移動、慢步走、清潔打掃、整理床鋪或房間、站立姿勢等。 運動好處多!有氧運動、肌力訓練都重要 除此之外,建議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在規律運動的老人中,產生免疫性T細胞的胸腺明顯大於無運動的老年人,甚至與年輕人相當。 陳怡君解釋,老人運動的好處包含:健全免疫系統、堅固骨骼、使平衡更好、活化大腦連結,預防失智改善認知功能等。 運動分四類,重要性相等,分別為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運動、柔軟度運動。 有氧運動主要在訓練整體健康和耐力;肌力訓練能強化肌肉和骨骼,平衡運動可增強維持平衡的肌肉,預防跌倒;柔軟度運動則能增加活動角度減少僵硬。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周至少累積150分鐘的中等費力運動,其中包含3次平衡及防跌運動、2次肌力訓練,以提高肌力、平衡感和柔軟度,降低跌倒風險。 有氧運動很簡單!跳舞、騎自行車樂趣多 中強度有氧運動會提高心率,使呼吸次數變多,身體也有升溫的感覺,常見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包含:快走、水中有氧運動、騎自行車、跳慢舞、雙打網球、推除草機、遠足等。 若運動中仍可以保持說話但無法唱歌的程度,即代表所從事的運動已達到中強度的程度。 肌力訓練選擇多!太極拳、瑜珈都很棒 除了進行有氧運動外,建議再加上肌力訓練,可在有氧運動的同一天或不同天進行,需依據自身健康狀況及能力選擇。想要達到肌力訓練的效果,應該運動到需要短暫休息才能再繼續運動的程度。 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健身房中,有很多方式可以訓練,例如:提有重量的購物袋、瑜珈、皮拉提斯、太極拳、舉重、使用阻力帶、俯臥撑、園藝活動如:挖土和鏟土等。 適合長者的9大運動!快走、游泳好選擇 下列為治療師建議年長者適合的九大運動項目: 1. 快走(有氧運動) 與慢跑相比,是低強度有氧運動,可提高心率和肌肉使用。對膝蓋或腳踝無力的人來說,快走是更好的選擇。 2. 固定式自行車(有氧運動) 是有氧運動的一種很好的形式,不會對關節產生傷害。 3. 游泳(有氧運動) 受水浮力支撐,對於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者,是很好的運動,水提供的阻力會有肌力訓練效果,即使不會游泳,也可以在水中活動。 4. 深蹲(肌力及平衡訓練) 5. 太極拳(平衡、靈活度訓練) 6. 手臂舉重(肌力訓練) 增強上背部和肩膀肌力。 7. 健身體操(肌力平衡訓練) 8. 伸展 伸展所有肌肉保持靈活度,防止關節僵硬。 9. 瑜伽(柔軟度、平衡性、力量訓練)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更年期骨質流失更快,40歲起防骨鬆!白雁:練氣功強化骨骼、改善體虛.找回好氣色!緊實肌膚、減少皺紋,中醫師:「美顏微針」能改善皮膚暗沉.中年後還想交男朋友,又怕子女反對?愛情是抗老特效藥!一定要談戀愛的4個理由
-
2020-07-03 癌症.癌友加油站
一家三口罹癌 家人在她畫的全家福中團聚
罹癌不是生命的終點,抗癌要成功,強大的心理支持很重要,而透過一支畫筆的畫作,過程中竟也能給予病友強大力量。53歲的雅紛育有一子,原是一家三口的和樂家庭,沒想到兒子在四歲時罹患腦癌,而後先生發現肺癌末期。陪著先生、兒子四處治療的她,在先生罹癌一年多後,竟發現自己盲腸旁長了腫瘤,罹患大腸癌等癌症,一家三口全成為癌症病人,讓雅紛感到青晴天霹靂。在雅紛接受化療過程中,先生撒手人寰,但雅紛並未因此被打倒。她母兼父職,陪著孩子一起抗癌至今,同時也重拾畫筆,透過畫作抒發心情,也重拾自信。這次雅紛更以「全家得癌」的一幅畫作,獲癌症希望基金會主辦第8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病患親友組第一名,畫中復刻一家三口的全家福。雅紛表示,一家三口罹癌的故事聽來不可思議,卻是她的真實人生。她是瑜珈老師與游泳教練,30歲時與先生結婚後,兩年後生下兒子,生活幸福快樂;而在歷經兒子腦癌、先生肺腺癌且離世,自己又陸續罹患盲腸、大腸、卵巢及去年子宮內膜癌,治療過程中因體虛讓她無法工作,但龐大的醫藥費讓家庭陷入困境。雅紛並未被打倒,看著孩子還小,她不願放棄,「送報紙、牛奶、工地臨時工等工作我都做過!」壓力大時也曾有想不開的念頭,但孩子的一句「媽媽,我不想你離開我」,讓她轉念。七年前,雅紛開始用畫筆抒發心情,更投稿參賽希望爭取獎金做為生活費,除了參加癌症希望基金會「彩繪希望」比賽,媒體報導也讓善款湧入,更受邀開過兩次畫展,讓她有信心持續創作,迄今累積逾百幅畫作。此次雅紛以油畫作品參加「彩繪希望」比賽,她復刻十五年前的全家福,依兒子罹癌後拍攝的全家福而畫出,現在雖不可能全員到齊,但在她心中,一家三人還是緊密相繫,兒子已成為廿一歲的青年,英氣勃發有信,如果先生還在,應該是她畫中為發福的模樣。雅紛用這張全家福,想對在天上的先生說:「孩子今年已21歲,平安長大,我也沒有遺憾,你就一路好走。」而癌症希望基金會更將於明(3)日中午12點半在基金會粉專邀請雅紛暢談生命故事,連結請看:https://reurl.cc/d0oWq6
-
2020-06-30 新聞.健康知識+
「衛生棉條」該如何正確使用? 用錯恐引起毒性休克症候群!
女性在更年期前,每個月會有血液或黏膜定期從子宮內膜經陰道排出體外的現象,也就是「月經」。在月經期間除了使用衛生棉外防止經血流出,衛生棉條也逐漸被女性廣為接受。食藥署提醒民眾,棉條雖方便,但放置體內時間勿超過8小時,否則容易造成感染,嚴重者甚至會引起毒性休克症候群。「衛生棉條」知多少1.衛生棉條是使用棉、人造纖維或這兩種材質混合而製成,在我國屬於二等級醫療器材,只有藥商才能販售,自103年起已開放藥商於郵購買賣通路(例如網際網路、電視購物、郵購等)販售棉條,方便消費者取得。2.衛生棉條的作用原理為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使用前應洗手並選擇適合經血流量之棉條尺寸。3.使用方法為一次只使用一個棉條,置入後記得取出,一個棉條建議使用時間4~8小時,勿超過8小時。棉條放置完成後,體外會留有一條棉線以便取出棉條,若放置在正確位置就不會有明顯的異物感;使用過程如有不適,應停止使用並請教醫師。4.另於使用衛生棉條游泳或泡湯後,須立即取出或更換新的棉條。詳細用法可參考產品包裝內的說明書,也可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相關資訊。食藥署提醒,若未正確使用衛生棉條也可能產生風險,例如未清潔雙手、棉條放置過久容易造成感染,或因個人體質、衛生習慣、使用吸收量太大的棉條、棉條放置時間過長等原因而引起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TSS是一種因細菌毒素引起的症候群,初期症狀有發燒、紅疹、倦怠感等,極少數可能有危及生命的重症發生,故有以上症狀應停止使用,並立即至婦產科接受診查。購買衛生棉條時,牢記醫材安心3步驟一認:「認」識產品為醫療器材。二看:在購買時「看」清楚,包裝上是否刊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廠商名稱、地址、品名、製造日期」等完整標示。三會用:使用前務必詳讀產品使用說明書,並正確使用。如發現品質不良的醫療器材,或因使用醫材引發嚴重不良反應,請立即向「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或撥打通報專線:(02)2396-0100。
-
2020-06-29 橘世代.時尚橘
凍齡女神蕭薔奉行三八政策 少女體態驚艷百萬人
51歲「凍齡女神」蕭薔過去有「台灣第一美女」,如今她臉蛋保養得宜,身材更是堪比少女體態,身上絲毫未見歲月痕跡,去年還一度登上英國「每日郵報」,被大讚「越來越年輕,凍齡外貌與身材,驚艷了數百萬人」。日前蕭薔出席一場二手衣義賣活動,22吋纖腰、修長美腿依然令人讚嘆,笑稱自己的保養秘訣,就在於奉行「三八政策」,「工作8個小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8小時,睡覺睡滿8小時,以健康、快樂為主,想旅行就去旅行。」出道至今沒胖過的她,媽媽過世那一年,因傷心過度,一度瘦到體重只有43公斤,這兩年胖一點,但也不超過47公斤,她在飲食上不忌口,從不限制自己不吃澱粉、油炸類食物,但她是個「小鳥胃」,喜歡點滿一桌菜,每樣卻只吃兩口、淺嚐即止,青菜則吃兩根,直呼「已經習慣自己這樣輕盈的感覺」。閒暇之餘,蕭薔不是在家種植花草蔬果,就是運動健身,不管是瑜伽、游泳、騎馬都喜歡,尤其瑜伽更是她研習10多年的運動,透過做瑜伽,讓身材線條緊實,保持心靈平和、調節情緒,保持樂觀正向的心態,另外她也嘗試運動量較大的騎馬,藉此訓練下半身肌肉和提高身體的反應力,難怪身材永保窈窕曼妙。【更多凍齡女星精選專輯↘↘↘】。別人為減肥不吃晚餐 54歲方文琳卻只吃晚餐。53歲美魔女陳明真曝保養祕訣 每天起床空腹喝這一杯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29 科別.骨科.復健
吞一堆葡萄糖胺膝蓋還是痛?關節痠痛要補的還有這些
陳先生爬樓梯的時候常覺得膝蓋痠,後來女兒買了維骨力,還有一些葡萄糖胺、軟骨素的營養補充品給他服用,但不止沒有改善,現在連走一般的平地,也會覺得腰膝痠軟無力。後來不過輕輕跌一跤,卻骨折了,檢查才發現他有骨質疏鬆症。 營養師劉純君提醒,60歲以上中老年人膝關節軟骨磨損,引發膝關節疼痛,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這是隨年齡老化而發生的膝關節痠痛問題,最常見的就是退化性關節炎,這些光吃維骨力或打玻尿酸都不見得會有效。 除了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以外,也不要忽略「肌力不足」。林阿姨58歲身材豐腴,罹患糖尿病接近十年。 平時最常做的活動,就是坐在電視機前面,一看就是一整天,就算平時出門買菜,也是騎機車,即使五分鐘的路程,林阿姨還是堅持要騎機車。劉純君說,林阿姨說因為膝蓋痠軟、腳軟無力,多走幾步路膝蓋就會痛,她怎麼吞維骨力都沒效。 「吞維骨力當然沒效!」因為林阿姨膝蓋痛、腿痠的主因是大腿股四頭肌沒力,之前在門診的時候,常聽到來看新陳代謝科的病人說:「我不能運動,因為走路膝蓋就痛!」 可是愈不動,不但血糖無法降下來,愈不動就「愈不能動」因為肌力不足無法支撐,但是走路時全身的重量都落到膝蓋,當然一走路就痛,像林阿姨因為腿痠軟不想走路,結果就讓她的肌肉愈來愈無力,惡性循環之下,愈來愈沒體力。 ▍腿痠無力怎麼解決? ✔一定要運動、飲食雙管齊下 劉純君表示,林阿姨因為血糖控制太差,醫師說可能要打胰島素了,此時她才答應努力配合,除了飲食控制,配合低糖低油高蛋白飲食,並願意到復健科做復健跟重量訓練運動,雙管齊下三個多月後,血糖穩定。阿姨自己說,膝蓋有活力可以多動,也不會有「咖咖」的怪聲。 ✔什麼運動最好? 以前的觀念認為老人家的關節退化,就不要增加關節的壓力。所以通常會建議游泳等水中運動,但是桃園長庚醫院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說,游泳可以讓關節輕鬆活動、練習心肺功能,但是負重量不足,如果只靠游泳的運動不夠,最好還要再加上一些負重的重量訓練。 負重運動可以增加骨骼的鈣質吸收,改善骨密度狀況,同時也可以增加肌肉量和增耐力。例如:有膝關節退化的人,練習股四頭肌增加肌力,股四頭股有力可以減少關節的壓力,以及關節軟骨磨損,也讓關節周邊組織更強化。 一開始無法拿重物的人,可以先做徒手的重量訓練。利如深蹲、改良式伏地挺身等,利用自己身體的重量進行訓練。等肌肉比較有力,可以再加上棒式撐體,平常可以兩手拿啞鈴,或用保特瓶裝水增加重量,手拿保特瓶深蹲來加強訓練,如果有機會建議可以到醫院復健科,請專業教練推薦適合的運動。 另外,參加太極拳運動或是打羽毛球等球類活動,同時增加肌肉量和肌力,也能練習反應力,連頭腦都訓練到了。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06-28 科別.精神.身心
要收假了好煩啊! 醫:整理行李、運動助收心
疫情解禁迎來端午四天連假,甚至有些民眾請三休九,玩好玩滿!但過完連續幾天的閒散時光,如何重回工作和日常作息?振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袁瑋建議,回到家可透過整理行李,順便整理心情,且上班日可早些起床做些運動,幫助收心。袁瑋指出,雖然端午連假不像年節這麼長,出現焦慮、緊張等「收假症候群」的情況較少,但連續放假,還是有可能因為熬夜玩得太過癮、連夜開車,造成作息不正常,致使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心情低落和滿滿的不適感。這時便可藉由整理行李和簡單的運動,來慢慢排解收假不適的情緒。許多人會想著「玩到最後一刻」、「玩得過癮」,甚至有些人會一回到家就忙著上傳照片到臉書、IG打卡。但袁瑋建議,可以預留一些時間回到好好整理行李以及房間,藉由收拾的過程,也順便整理心情;至於照片可以留待上班後再慢慢上傳,一方面不讓自己一回到家心情還繼續耽溺於假期中,一方面也可在上班有壓力時,藉由整理照片調節心情。另外,收假前一晚,也可簡單的散步、游泳,或是「腹式呼吸」,讓身體肌肉放鬆,舒緩不適感,而且這些緩和的運動,可以幫助睡眠,調整因為假期而亂掉的作息。袁瑋提醒,切記不要透過酒精助眠,反而導致淺眠,睡得更不安穩。然而有些人因為假期作息大亂,連假結束隔天醒來仍覺得睡不飽,選擇賴床到最後一刻才出門。袁瑋也建議,盡量強迫自己早一點醒來,簡單做15分鐘的伸展操,或是跳繩,都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刺激腦內啡分泌,且第一天工作不要排太滿,並適時午休20分鐘,才不會一整天都處在昏沈的狀況。但袁瑋也說,有些人連假過後上班「厭世感」特別重,則要注意可能不僅僅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而是長久累積對工作的不滿和對未來的質疑。因此若是幾次連續假期都出現收假時焦慮、情緒低潮,首先必須釐清核心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適時紓解壓力。
-
2020-06-28 科別.婦科
夏天玩水用棉條好自在 醫警告:別放太久
連假出門玩耍卻強碰生理期好掃興!有些女生為了下水游泳、活動更方便,而選擇使用衛生棉條取代片狀衛生棉。不過,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提醒,棉條最好依據經血量選擇,量少時使用量多型棉條,會使陰道太乾燥,導致黏膜受損;而且必須依照包裝指示,每四至八小時更換一次棉條,避免細菌滋生並沿著傷口侵入體內。衛生棉條的作用原理為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使用方法為一次只使用一個棉條,放置完成後,體外會留有一條棉線以便取出棉條。但使用棉條游泳或泡湯後,須立即取出或更換;且若未清潔雙手或放置過久,容易造成感染。郭安妮說,臨床上曾經遇過一名因為分泌物很多、很濃稠而求診的病患,檢查發現棉條竟然塞在體內一個多禮拜忘了拿出來,造成細菌性和念珠菌感染,陰道和外陰部都發炎。所幸這名病患並未釀成更嚴重的骨盆腔發炎,將棉條拿出來後,吃藥和使用藥膏治療一個多禮拜痊癒。而不僅是陰道和骨盆腔發炎,若使用吸收量太大的棉條或是棉條放置過久,還可能引起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除了發燒、起紅疹和倦怠的症狀外,還可能危及生命。除了衛生棉條,郭安妮也提醒,夏天到了衛生棉也要勤更換;尤其一些女生往往因為省錢或是因為經血量少,而使用衛生棉或護墊一整天。郭安妮說,衛生棉和護墊吸收經血、分泌物以及汗水後,「就像一個培養皿」,容易滋生細菌,若不勤於更換,反容易使陰道和外陰部發炎。因此不論經血量多、量少,最好都二至三小時更換一次。且除非真的因為分泌物太多而有困擾, 最好還是少用護墊,著內褲保持乾燥通風就好。
-
2020-06-28 養生.樂活人生
一年斷2次腿、痛失么兒傷痛 夏韻芬50後體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吧!
編按: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和關卡,如何轉念?知名理財節目主持人夏韻芬,曾多次經歷失去至親的悲傷,一度面臨崩潰,是一句「人生久別都將重逢」,讓她有了活下去的力量。如今她不說自己「走出來了」,但卻用自己的經歷投身公益,鼓勵人們珍惜身邊的彼此,也在財務、人生規劃上做好「超前部署」。她自己則開始學會放鬆、不再事事要求完美,真正為自己而活。50歲這年,夏韻芬出了一場嚴重車禍意外。她右大腿骨折,在醫院足足躺了一個月才能下床,經過半年多的復健,總算恢復到能靠著手杖步行,卻在旅行途中,腿又斷了一次。「那時我想幫朋友拍照,結果一站起來,就聽到『啪』一聲,然後看到一截鋼釘從大腿裡穿出來。」再往前推5年,她在另一場事故中,失去最疼愛的小兒子。「很多人的人生是一個可預期的、線性的發展,畢業、結婚生子、事業有成,前半生辛苦一點,但下半輩子慢慢回甘。」夏韻芬接著說,「但我的中年,是酸甜苦辣忽然通通混在一起,不知道是什麼滋味了。」無法化解的悲傷,就讓它自然存在從跑財經線的記者、到財經節目名嘴、主持人,也成了出書分享理財心得的暢銷作家,但面對失去孩子的痛,過去的一切成就,都無法填補。小兒子意外離世的那一年,夏韻芬曾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下一系列文章,標題是「心痛的日子」,記錄那些撕心裂肺的時刻:「小天使、上帝的安排或是老天給的功課,沒有一句話可以安慰我,因為我要當的只是一個平凡的媽媽。」、「我常常在『正常』跟『悲傷』的兩端遊走,當我覺得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時候,卻又發現情緒像家裡的除濕機一樣,不知不覺就滿了,一旦滿了,便進入極端悲傷的宣洩情緒中。」「我自以為對於數字是夠敏感的,買水果是4的倍數,訂餐廳是4的倍數,出去旅行是『2大2小』,一家4口不多不少。現在忽然之間少掉了一個寶貝,買水果要3的倍數,買衣服不再一大一小,少掉的永遠就是少掉了,無法忘記,一直到永遠。」回想起這段日子,除了要面對心中永難癒合的悲傷,周圍親友的關心探問,也令人難以承受。「當別人不斷地來問『妳還好嗎?』的時候,要怎麼說:我不好?那簡直是無處可逃。」夏韻芬只好躲回學校念EMBA、學畫,在單純的環境中,可以暫時忘記人生中太多無法回答的問題。「我覺得人間最難的事情,就是生離死別。26歲我爸爸癌症過世、隔年最疼我們的外婆過世、31歲時我的小弟也因為車禍走了。但不管發生幾次,那個痛都是新的,你永遠不可能習慣。現在我會覺得,想念的時候,就哭、就悲傷沒有關係。」夏韻芬靜靜說著,神情仍有一抹藏不住的哀戚。推廣生前預立遺囑 比財產更重要的是愛原是無神論者的夏韻芬,後來也被朋友邀去參加教會活動、或是佛教的講座。終於她聽到一句讓她得到安慰的話:「世間所有的久別,都會重逢。」「很多信仰的觀念都在講:生命的逝去不代表一切就此結束,有一天我們會在某個世界再見面。這樣想,就讓我比較有活下去的力量。」她也曾經舉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裡的一句話:「死不是生的對立形式,而是它的一部分」,「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有一天我們還會和所愛的人重新相聚。」夏韻芬開始受邀到公益團體活動中演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聽眾,在分享的過程中,似乎也慢慢重整身心。「當我發現原來我有力量可以幫助這麼多人,就好像對我自己也是安慰。」2019年底,她更和房地產、保險業者和律師免費舉辦了一場講座,鼓勵大家在生前預立遺囑,不只為身後事預作打算(不動產如何繼承贈與、如何安排保險受益人等等),也藉此表達對家人的愛和心意,當天參與的200位聽眾當中,包括夏韻芬自己在內,有將近150人完成了自己的預立遺囑。「像我自己的遺囑裡,財產分配規畫只是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是,告訴我的孩子和家人我有多麼愛他們、我不在了之後不要太哀傷,好好照顧自己,偶爾想想我就好。喔,還有家裡要掛著我的畫!」夏韻芬笑說,那天她和見證律師分別完成自己的遺囑,「結果念沒幾行就想哭,只好交換念對方的遺囑,結果還是哭了。」但現場的氣氛溫馨大於悲傷,活動結束之後,現場送給每個人一枝玫瑰,「因為花會凋謝,但是香味會記得。」「大家往往忌諱談死亡,其實我們作任何事,像是跟朋友說好明天、後天或下個禮拜的約會,都在超越死亡。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會下一刻就突然遇上意外?」夏韻芬突然眼睛一亮,說道:先立好遺囑,就是人生的超前部署啊。一年斷2次腿 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該叛逆一些如果說至親的離世,讓夏韻芬學習如何直面死亡,那麼在50歲遇上的這場大車禍,則是讓她重新思考:活著最重要的是什麼?回憶從50歲起,長達4年多都在病床和復健中度過,夏韻芬幾乎是帶著無奈地苦笑:「吼,真的很慘。有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老天爺要讓我承擔這麼多。」她從躺在病床到坐輪椅、再換成助行器,拐杖從三腳換到單腳,結果因為二度斷腿,整個過程又必須要全部重來一次。「我覺得那個過程簡直就像是地獄。」但這段地獄般的日子,如今從夏韻芬口中說來卻像是笑話:「我在復健的時候沒事做,就看《後宮甄嬛傳》打發時間。有一次復健師問我:妳哪隻腳是『ㄐㄧㄢˋ』腳?我心想,這右腳折騰我這麼久都好不了,『賤腳』當然是它啦!後來才知道,他說的是『健』腳,是問我哪隻腳沒問題。」第一次車禍腿斷的時候,夏韻芬手上還有電視節目,「當時大家都說:韻芬姐,我們等妳腳康復了再回來!我還在坐輪椅,就急著要回去做節目;但到我第二次腿又斷了的時候,電視台都換成年輕美眉站著報新聞了,誰要找我?」她偶爾應邀上通告,每個人見面的問候都是:好久不見!夏韻芬心裡的OS是:我以前是主持人哪!「大概我真的遇到太多了,如果不把它當笑話看,日子要怎麼過?」夏韻芬說,「我覺得人生有時福禍相倚,雖然車禍讓我離開螢光幕前,如今看起來,其實也剛好是一個退場的時間點,我沒上電視的那2年,大家都在罵名嘴(笑),也讓我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想做的事,集結成了一張「叛逆清單」:包括拋夫棄子安排奢華旅行、學一直都不會的游泳、騎腳踏車、畫畫,而列在清單第一條的,竟是「闖紅燈」。「我真的這輩子沒闖過紅燈!從小不頂嘴、不違規,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這個目標,目前還沒達成。不再被別人眼中的形象捆綁 自己自在就好「我覺得我以前就是那種很ㄍㄧㄥ、很假仙的人,一直很努力維持一個完美的形象,結婚以後也要做模範夫妻,認為一定要參與對方的生活。老公若不陪我去閨蜜的聚會,我就會生氣然後放話說:那我也不要去你的活動。」問她如今和先生的相處之道?她大笑:「看一個人看了30、40年哪可能不膩?如果夫妻間有共同興趣當然很棒,但各自安好也很OK。」如今夏韻芬和老公一年會安排一趟旅行,但是好幾對認識的夫婦或家庭一起揪團出遊,大部分時間大家各自活動,先生們打高爾夫球,太太們就一起去做SPA,但偶爾還是有2人相處的時光。她認為,中年夫妻其實可以學習適時調整彼此的關係,坦白說出自己想要什麼。「就像20幾年過去,直到最近我才跟先生說,我其實不喜歡叉燒包!我問他:你忘記我們以前去看《人肉叉燒包》多恐怖嗎?結果他真的不記得了。」以前夏韻芬還是一個喜歡幫大家做決定的人。「我會幫我兒子、老公挑衣服,然後上餐廳我會規定大家點菜不要重複,才能交換著吃。」如今她不再勉強別人,也放過自己,「以前我們有習慣每個禮拜回公婆家,現在如果我不想去,會坦白說我這周就不去了。但沒有強制規定之後,我還是一段時間會回去一趟,那就是真心的想去探望婆婆。」理想老後如何過 ?找個榜樣 以此為目標努力如今夏韻芬的人生規劃是:1/3工作、1/3做公益,1/3留給自己。她幫公益團體主持、募款,收入就回捐給主辦單位。「雖然賺得沒有以前多,但心裡的收獲很滿足。」也因為復健讓她愛上運動,現在她每周固定上健身房練重訓、做TRX(懸吊訓練),「去旅行的時候,要抬行李箱也沒問題。」有意思的是,夏韻芬的手機裡有一個清單,寫著「老的幾個榜樣」:裡面有洪蘭、廖玉蕙、黃越綏……,洋洋灑灑列著10幾個名字。她想和洪蘭一樣有智慧、和廖玉蕙一樣逆齡,希望有黃越綏的豪氣幽默……「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想想,有沒有誰讓妳覺得:老了以後想過像他一樣的生活?然後就可以他為目標努力。」「我覺得我上半輩子都在告訴別人要怎麼在工作和財富上累積,但下半輩子,我希望能傳達生活的勇氣和樂趣。」夏韻芬說,如今許多人和她分享生命中所面對的關卡,她更能感同身受,「因為經歷過,所以我是真的理解。」「其實我真的不勇敢,但我有流著眼淚也能前行的勇氣,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吧!」自在中年,或許也就是夏韻芬走過風風雨雨,此刻的人生風景。原文:人生也需要超前部署!夏韻芬的50後體悟:相聚是奢侈、離別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