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海鮮
共找到
980
筆 文章
-
-
2024-08-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砧板別用熱水沖!營養師:碰上這類食物殘渣遇熱凝固更難洗
天氣炎熱,食物保存成一大學問,若稍加不注意,容易滋生細菌。屏東縣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股長陳彥任、社區營養師胡韻梅提醒,食材保存,要分切適量,避免反覆解凍讓食物變質,也容易造成汙染。烹調前一夜放入冷藏,是安全又保鮮的解凍法。肉品與海鮮解凍方式,陳彥任建議「冷藏庫解凍」,烹調前一晚取出,放入冰箱冷藏庫,須有完整包裝或蓋上蓋子,避免吸收冰箱中的異味,也避免食材風乾,且放置在冰箱的下層,避免肉的血水滴落,汙染冰箱其他食物。在低溫冷藏庫下慢速解凍,減少細菌生長的機會,也可保留食物的風味和營養價值,是最推薦也是最安全的解凍方式。購買散裝蛋,別急著洗乾淨,待烹調前再清洗。營養師胡韻梅說,一般傳統市場常溫蛋的散裝蛋,可直接置於陰涼處保存約7到10天。但天氣炎熱,保存期限會縮短,若放冰箱冷藏,可延長保存時間。胡韻梅提醒,用水清洗會使蛋殼表面氣孔結構與外界通透性增加,反而提高致病微生物入侵蛋內可能性,尤其沙門氏桿菌,且清洗後保存期限會變短。散裝蛋若表面無附著雞屎或髒汙,建議包裝好直接放冰箱冷藏,若有髒汙建議用乾淨的布沾水擦拭乾淨。「烹煮前務必清洗,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胡韻梅說,蛋殼易沾染雞糞,雞糞裡常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料理前清洗可避免在敲開蛋殼時,表面病菌與髒汙接觸到可食雞蛋。三段式打蛋若烹調時需使用到多顆蛋,應採取三段式打蛋法,否則一顆腐敗的雞蛋有可能汙染整道料理。洗好的蛋敲開後→將蛋打至空碗A,檢查有無腐壞→確認無腐壞的蛋,再倒入空碗B資料提供/陳彥任砧板至少備兩塊,生熟食分開,2到3年就要換。很多人常一塊砧板切到底,易導致交叉汙染,營養師胡韻梅說,使用砧板務必生熟食分開並做標記,或以不同顏色砧板區分,方便辨識,若能準備第三個砧板處理蔬菜會更好。胡韻梅提醒,砧板使用後需立刻清洗,避免食材殘渣停留在砧板表面,使微生物滋長。清洗時以食品用洗潔劑搭配細纖維菜瓜布刷洗,避免使用鋼刷刮傷砧板表面。不要直接用滾燙熱水沖洗,因食物殘渣中的蛋白質遇熱凝固反而不容易洗淨,洗淨後放在通風處晾乾、保持乾燥以免發霉。陳彥任說,砧板有明顯刀痕、變(黑)色與發霉時,要即刻更換,若常使用但無明顯外觀變化,建議2到3年就更換。米飯放室溫逾2小時就變質,發黏代表仙人掌桿菌滋生。隔夜菜帶便當要注意,陳彥任說,隔夜菜應以玻璃、不鏽鋼、陶瓷材質容器保存較安全,飯菜煮好後先裝便當,只要摸便當盒感覺不燙手,就可放冰箱冷藏,避免變質。有些人習慣一次煮一大鍋飯,放在冷藏吃一整周,陳彥任說,「米飯只要放在室溫逾2小時,就會開始變質,炎熱的夏天,若發現米飯有稍微發黏,代表開始滋生仙人掌桿菌,再加上食用前未徹底加熱,易導致食物中毒。」陳彥任說,煮完飯後放置6℃左右,即可放置冰箱冷藏,勿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冷藏溫度為4℃以下,拿出冰箱復熱,加溫達70℃以上,才有殺菌效果。陳彥任說,未用餐前,可先用保鮮盒、玻璃碗將米飯以小份量分裝,並覆上一層保鮮膜,放涼後不燙手,立即放入冰箱冷藏。現在的小家庭人口數少吃不多,最佳方式是煮適當飯量,當天食用完,避免大量食物貯存冰箱。許多人喜歡醃製泡菜,自製各種發酵食品,胡韻梅提醒,自製發酵食材需清洗乾淨,有腐爛部位要去除,避免發酵失敗或異味。發酵環境要清潔衛生,日曬蔬菜不直接接觸地面,上層有遮網覆蓋。盛裝玻璃瓶清潔乾淨並消毒,以避免雜菌汙染。醃製類食品在食用前先觀察顏色、味道是否有改變及有無黏性產生,若觀察到食物變質發霉,請勿食用。砧板材質比一比常見的砧板材質有四種,各有優缺點,建議依切割的食物特性與使用習慣,選擇適合砧板。木頭砧板適合剁切生肉,較不易造成刀具損傷,但容易吸水、發霉,不可長時間泡水,容易滋生細菌。塑膠砧板較輕薄、平價,但容易留刀痕,若損傷嚴重須更換。高溫、高油食物不可直接放塑膠砧板切,以免超過耐熱溫度。玻璃砧板不易附著氣味、較耐高溫,但容易使刀具變鈍,且使用時易滑動,需特別小心。不銹鋼砧板是近年來常見新材質,表面光滑、不易留刀痕,方便清洗與保養,但易造成刀具磨損,使用時易滑動,需特別留意安全操作的問題。 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2 養生.聰明飲食
減重怎麼吃?減脂、減醣...4類常見飲食法,營養師告訴你飲食秘訣
減重背後有個很基本的原理,就是打破「熱量平衡」。當「消耗掉的熱量」大於「飲食攝取」的熱量時,就可以達到熱量赤字(熱量消耗 > 熱量吸收),累積一段時間後,體重就會下降了。為了追求理想體態,有人靠少吃來減少熱量攝取;有人則靠增加活動量、提高新陳代謝等方式來增加身體的熱量消耗,也有人兩種方式同時並行。其中,「飲食管理」是最常被使用的方式。在力求「減重也兼顧身體健康」的模式下,我們要如何運用「飲食管理」來達到減重的目標呢?以下就讓《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Jane帶你認識四類常見的飲食方式!以下依照不同營養素比例,介紹四類常見飲食方式:均衡飲食、減醣飲食及減脂飲食;另外還有一些限制較多飲食,歸在「特殊飲食」一、均衡飲食熱量攝取百分比約為醣類(50~60%)、蛋白質(10~20%)、脂質(20~30%)此熱量攝取百分比是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訂定,藉由攝取各類型的食物,來滿足一天的營養需求並提升健康,在沒有特殊條件的情況下,只要營養均衡配合熱量控制,就能瘦得健康了。搭配以下提供的健康飲食小技巧,可以更容易達成減重目標:1.多吃蔬菜水果(建議至少3蔬2果),裡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還有膳食纖維能提高飽足感、促進排便順暢及增加腸道健康。2.以全榖根莖類食材(如南瓜、燕麥、糙米等)取代精緻澱粉如白米、吐司、白麵條,可以攝取到更多維他命、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同樣能增加飽足感,並延緩醣類吸收速度,幫助穩定血糖。3.減少高熱量含量的食物與醬料:如炸雞腿、培根、美乃滋、沙茶醬等。4.多吃原型食物,保留更完整的營養素;少吃精緻澱粉(如:糕點)或加工食品,以減少鈉及熱量的攝取。5.以水或無糖茶來取代含糖飲料,減少熱量攝取。6.六大類食物(水果、蔬菜、全榖雜糧、豆魚蛋肉、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均衡攝取,營養素不漏掉。*衛福部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有說明各個熱量需求下,六大類食物的建議份數,可以一併參考。二、減脂飲食低油飲食, 熱量攝取百分比約為醣類(50~65%)、蛋白質(15~25%)、脂質(20%以下)藉由減少飲食中的脂肪,來降低熱量攝取。支持此種飲食法的人認為,因1克脂肪可提供9大卡的熱量,是醣類及蛋白質的2倍以上(1克蛋白質或醣類可提供4大卡的熱量),能量密度較高,所以減少高脂食物的攝取,就能更輕易降低熱量。且脂肪吸收的效率很高,進食後大多會經由腸道進入體內,同時脂肪的食物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 DIT)較醣類及蛋白質低,代表身體在消化及儲存脂肪時,消耗掉的能量較少。除此之外,當飲食中含有大量脂肪時,會改變腸道菌相、使好菌數量下降,影響腸道健康,並且會增加體脂肪囤積及促發炎反應的現象,因此採用低脂飲食,可以更容易達到降低熱量攝取及維持腸道健康的效果。一般來說,脂肪佔總熱量攝取10%以下就能算是極低脂飲食。如:特殊飲食中的歐尼森飲食。值得注意的是,就算要減少脂肪攝取,也不代表應該要吃到「無油」, 還有以下兩點須注意:1.人體有2種必需脂肪酸,無法自行合成,需透過飲食來提供,分別是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及次亞麻油酸 (α-linolenic acid)。且脂肪在人體中具有很多功能,如:構成細胞膜、合成脂蛋白等,所以使用減脂飲食,也要注意必需脂肪酸的攝取。2.飲食中的脂肪可以在腸道中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所以脂肪吃太少時,可能會間接使脂溶性維生素攝取不足。若使用減脂飲食法,還可以搭配以下三個小技巧:1.選擇用油量較低的烹調方式(如:清蒸、水煮);也可以適量食用堅果類。2.蛋白質來源優先選用低脂肉類、海鮮或豆製品,少吃較高脂的食材(如:豬蹄膀、五花肉、百頁豆腐、香腸、臘肉等加工食品)。3.減少高油食物的攝取(如:蛋糕、洋芋片、鹹酥雞)。三、減醣飲食熱量攝取百分比約為醣類(50%以下)、蛋白質(20~35%)、脂質(30~60%)藉由減少醣類攝取,來降低高醣飲食可能造成的危害。當人體吃下大量精緻澱粉或簡單醣類時,餐後血糖會上升快速,使體內胰島素分泌增加,將血糖轉換成脂肪囤積,進而增加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風險;而胰島素作用使血糖降到過低時,又會產生飢餓感,導致飲食量增加,促使熱量攝取過多。因此支持者認為透過減醣飲食使血糖波動和緩,就能避免過多胰島素分泌,降低醣類囤積成脂肪及減少餐間吃零食的慾望,更容易降低熱量攝取,達到減重效果。美國家庭醫師協會將低醣飲食定義為醣類佔總熱量攝取低於26%,而當每日的醣類熱量攝取
-
2024-07-21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吞嚥困難 也能享用彩色飲食
多年未見,陳先生再次造訪我的門診,「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辦法好好吃東西了。」他面露哀傷地說。原來兩年前他被診斷出巴金森氏症,逐漸地無法順利進食,連喝水也會嗆到。吞嚥困難者除了積極就醫尋求病因,維護良好口腔咀嚼功能也刻不容緩。除了保持細嚼慢嚥的好習慣,注意飲食的質地、軟硬度,學會料理技巧,也能把「灰暗餐盤」變為彩色的飲食饗宴。 和風彩蔬&絞肉番茄燴飯(4人份)這道料理符合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IDDSI)的軟質及一口量(6級),適合給吞嚥障礙程度較輕的患者食用。食材需小於1.5x1.5公分,適合入口再細細咀嚼。太白粉擔任增稠劑角色,讓食材滑溜入口,更有利於吞嚥。食材:乾香菇6朵、蔥2支、茄子2條、豬絞肉250克、紅黃椒各1/2粒、毛豆120克、豆干200克調味料:香菇水400~500cc、清酒5大匙、味醂1大匙、砂糖1/2小匙、鹽1/2小匙、醬油2~2.5大匙、柴魚片10克 、太白粉2~2.5大匙番茄糙米飯:糙米2杯300克,先浸泡至少4小時;水2.5~3杯(使用量需先扣除番茄汁量);小番茄15粒(或番茄泥200克),氽燙去皮攪打成汁;橄欖油1大匙。將以上材料放置電鍋內煮熟。做法:1. 乾香菇、蔥、豆干切丁;茄子切塊小於1.5公分,以微波或用平底鍋煎熟;豬絞肉加入適量的鹽和黑胡椒調味;毛豆氽燙;太白粉與同比例的水調和。2. 將太白粉以外的調味料先混合。3. 平底鍋中加入香菇及蔥白炒至香味溢出,接著放入豬絞肉續炒至豬肉變色。4. 倒入調好的醬汁並煮到滾。放入茄子、紅黃椒及毛豆並稍微攪拌。最後加入太白粉水攪拌均勻勾芡即可熄火。5. 盤中先放入番茄糙米飯,淋上作法4食材,撒上蔥綠。海鮮&地瓜優格温沙拉(3人份)6級飲食料理吞嚥仍有困難者,可退而求其次嚐試細碎及濕軟的5級。地瓜是澱粉來源,也是天然增稠劑,尤其含豐富膳食纖維,大大解決吞嚥困難者因纖維質攝取不足而造成便祕的問題。食材都要切成小於0.4x0.4公分,所以無法保持食物原有的形狀和顏色,但利用擺盤顯現食物的原始樣貌,一樣能激發想像與食欲。食材:綜合海鮮350克、四季豆150克、胡蘿蔔1條、小黃瓜1條、紫洋蔥1/2粒、酪梨3粒、白酒2大匙、砂糖1/2小匙、鹽1/3小匙地瓜優格醬:地瓜300克、雞蛋3粒、美乃滋1大匙、無糖希臘式優格50克、鹽1/4小匙、黑胡椒適量作法:1.四季豆氽燙後切小段;胡蘿蔔、紫洋葱切小丁;小黃瓜長條對切再切成薄片;酪梨剖開,刮出果肉備用。2. 將蒸熟的地瓜與雞蛋冷卻後再搗碎,並放入酪梨果肉,再加入所有的調味料並攪拌均勻。3. 將小黃瓜、洋蔥放入碗裡,加鹽和砂糖攪拌,泡約10分鐘,並擠出多餘的水分。4. 綜合海鮮撒上鹽與黑胡椒,鍋中倒油開中小火,放入海鮮炒到表面稍變色,加白酒燜到熟。盛出切成小於0.4公分備用。5. 將海鮮、小黃瓜、洋蔥、胡蘿蔔及四季豆與地瓜優格醬混合,並填入挖空的酪梨中。法式馬鈴薯菠菜冷湯(2人份)屬高度濃稠的4級飲品,冷熱皆宜,但對於吞嚥困難者適合以冷湯服用。濃湯可減緩液體通過口腔或食道的速度,使吞嚥較容易控制。食材:馬鈴薯2個、牛奶或無糖豆漿300c.c.、高湯或水200~300c.c.、菠菜2把、洋蔥1/2個、紅蔥4瓣、蒜頭4瓣、白酒100c.c.、奶油1小匙、起士粉1大匙、鹽與黑胡椒適量、無鹽堅果磨成粉30克作法:1. 馬鈴薯切薄片後泡水去除澱粉;菠菜氽燙,待冷卻後擠出水分切小塊;洋蔥逆紋切薄片;紅蔥頭和蒜頭切薄片。2. 鍋中倒入少許油,開中火。放入洋蔥、蒜頭及紅蔥頭炒到洋蔥呈透明狀,再加入馬鈴薯炒一下,接著倒入高湯及白酒,煮滾後轉小火,煮到馬鈴薯變軟即熄火。3. 以上食材加上菠菜及堅果粉放入調理機攪打成泥,再倒入鍋中,並加入牛奶,煮滾後即可熄火。4. 加入起士粉、鹽和黑胡椒調整味道,盛碗後可加入奶油拉花。 ● 高湯份量依希望的濃稠度調整。
-
2024-07-14 醫療.骨科.復健
容易跌倒、爬樓梯費力?3招檢測肌力是否不足:無法重訓也可這樣增肌
趁著兒孫放暑假,全家出遊,歡樂時光卻因腳力不繼,只能待在飯店等大家回來;有時熟齡相約出遊,卻因自己膝蓋痛走不動而成為團員負擔。小腿肌能發揮幫浦作用,輔助血液回流,腳因此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腳力好有三大關鍵:肌力好、骨質好、關節順暢。及早開始鍛鍊腳力,人生下半場也才能無懼走出去。雙腿行走的穩定度與肌力息息相關,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復健科醫師許嘉佑表示,維持下肢穩定的主要肌肉包括:1.臀肌是下肢最大的肌肉群,負責髖關節的伸展、外展、外旋和內旋。強壯的臀肌群可以幫助穩定髖關節,減少受傷風險。2.股四頭肌位於大腿前側的肌肉群,負責膝關節的伸展,可以幫助穩定膝關節,減少髕骨疼痛的發生。3.膕繩肌幫助穩定膝關節,減少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4.小腿肌負責踝關節的伸展、屈曲和內翻外翻,可以幫助穩定踝關節,減少扭傷的發生。5.核心肌群幫助改善下肢的穩定性,提高運動表現。快速坐站、行走,可自我檢測肌肉強度。用什麼簡單方式,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已有肌力不足警訊?許嘉佑說,國民健康署提供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1.使用握力器測量雙手握力,握力小於30公斤(男性)或16公斤(女性),可能有肌力不足的警訊。2.起立坐下測試連續起立、坐下5次,時間若超過12秒,代表肌肉功能不足。3.步行測試6公尺行走速度,標準為每秒1公尺。如果時間內無法完成,可能有肌力不足的警訊。另外,有以下情形也是肌力不足的警訊:容易跌倒(肌力不足會使身體平衡感下降)、提重物困難、走路或爬樓梯費力。自我檢測時發現有任何疑慮,建議應諮詢醫師或專業運動指導人員,進一步評估。不能只吃蛋白質,其他類食物也要均衡攝取。營養師李昌儒表示,銀髪族要維持好肌力,只吃蛋白質是不夠的,肌肉的生長或維持,需要充足的熱量以及多種營養素的幫助,還要搭配適當的運動,才能讓肌肉健康又強壯。優質的蛋白質是構成肌肉最基本的材料,可以從黃豆製品、海鮮類、蛋類、肉類、乳製品補充;碳水化合物則是肌肉重要能量來源,可以攝取未精製的優質澱粉,像全穀雜糧、麵食、根莖類等;其他像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D、鈣質等,也都有研究指出有益肌肉。最重要的還是均衡的飲食,攝取多樣化、天然、原形的6大類食物,才能讓身體獲得各種好的營養成分。運動後吃對營養補充,修補肌肉效果更好。但對於許多銀髪長輩來說,最常見的困擾是「我也知道蛋白質重要,但是我的牙齒咬不動啊!」建議選擇較軟質的食材,例如比較軟的魚肉、蛋類、黃豆製品;也可以用烹調方式調整食物質地,使用細絞肉、肉泥讓長輩能輕鬆咀嚼,吃出好肌力。為了讓肌肉生長更有效率,李昌儒表示,可以把握運動後的營養補充「黃金30分鐘」,通常30分鐘至2小時內,是滋養修復肌肉的時間,這時候攝取的營養很容易進入肌肉細胞中利用。運動後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例如無糖豆漿加小地瓜、水煮蛋加小顆水果、牛乳加雜糧麵包等簡單方便的組合。重量訓練最能增肌,有氧運動幫助少,但仍有部分效果。除了補充足夠營養,還要加上適度運動才能增肌。許嘉佑指出,深蹲是複合式運動,可以鍛鍊腿部的大部分肌肉群,包括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和小腿肌。另外,弓箭步可以鍛鍊到腿部的單側肌肉力量,並有助於改善平衡感和協調性;硬舉可以鍛鍊腿部、臀部和背部的多個肌肉群;腿部推舉是一種孤立式運動(針對單一關節和肌群的動作),可以針對性地鍛鍊股四頭肌。做這些運動時姿勢要正確,循序漸進地加量,注意休息。至於健走等有氧運動,是否對肌肉形成完全沒幫助?許嘉佑表示雖有幫助,但效果有限,健走是有氧運動,可促進心肺功能、增強體力、燃燒脂肪,雖然能訓練腿部肌肉群,然而對肌肉增長的刺激有限。原因是健走的強度通常較低,除非加快行走速度以增加運動強度,或者拉長健走時間以訓練肌耐力。Q:無法做重訓的老人,怎麼運動增肌?體重、彈力帶、水瓶 都可用來做阻力訓練許嘉佑說,老年人無法重量訓練的原因很多,包括關節炎、骨質疏鬆、肌肉力量不足等。即使無法進行傳統的重量訓練,老人仍然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增肌,例如阻力訓練,利用自身體重、彈力帶、水瓶等物品作為阻力進行的鍛鍊。常見的阻力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弓步、抬腿、划船等;阻力訓練可以有效刺激肌肉生長,但要注意循序漸進,避免受傷。其他像有氧、平衡訓練都可試著做。無法重量訓練的長者可以從輕度運動量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1 焦點.健康知識+
蔥是血栓的加速器,吃蔥讓心血管疾病問題更嚴重?營養師詳解真相
你可以先知道: (1)中國人講的「大蔥」是臺灣人口中的「青蔥」,影片中所稱的「嘌呤」、臺灣較常用的翻譯為「普林」。 (2)根據專家及文獻,蔥的普林含量極低、屬低普林食物,傳言說「大蔥含有大量嘌呤」為錯誤資訊。 (3)高普林食物在代謝成尿酸的過程中,衍生物會產生自由基、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醒痛風、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應注意飲食中的普林含量,但一般人並不需要特別忌諱避免。網傳「大蔥是血栓的加速器?」影片,片中提到「大蔥含有大量的嘌呤」、「加劇血栓的形成」。但專家表示,「蔥」的普林含量極低、傳言說法錯誤;但高普林飲食確實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傳言有不同版本,相關內容拼接抄襲、高度相似,提醒民眾收到相關的可疑內容時,應多上網查證,是否為內容農場、網紅帳號互相再製轉傳。 蔥是血栓的加速器? 原始謠傳版本: 大蔥是血栓的"加速器"?醫生提醒:上了年紀,儘量少吃這3物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內容大致描述: (00:24) 最終診斷為大腦血栓形成。趙大爺說自己喜歡吃大蔥,平時炒菜的時候喜歡放一些,醫生說趙大爺的血栓和吃大蔥有關。 (02:39) 大蔥中雖然含有很多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但大蔥中同時還含有大量的嘌呤,如果食用過多大蔥會導致人體尿酸升高,尿酸升高之後,容易損傷血管,使血液無法很好的流動,血液長期不能很好的流動,在血管中就容易硬化,長期硬化後就加劇了血栓的形成,也就是說本來如果沒有心血管疾病,吃大蔥問題不大,但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還大量吃大蔥就會使血管問題更加嚴重。 查證解釋:網傳「大蔥中同時還含有大量的嘌呤」,「過多大蔥會導致尿酸升高,血液流動變差,加劇血栓的形成」? 傳言影片上字為簡體字,出處應為推測為中國,MyGoPen 致電諮詢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師簡庭恩,她表示傳言說的「嘌呤」也稱作「普林」,但中國所說的大蔥,則可能和臺灣講的不同。 MyGoPen 檢視傳言內容查詢中國百度,根據百度「大蔥」的網頁內容,中文名為大蔥、別名是「青蔥」,拉丁學名為 Allium.fistulosum,「葱常作为一种很普遍的香料调味品或蔬菜食用」,由百度的資料可知中國的「大蔥」應為臺灣的「青蔥」。 MyGoPen 諮詢曾任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主任,目前為該系名譽教授的曾德賜,他表示臺灣人說的「大蔥」是指日本大蔥,一般蔥大概種 4 個月左右就可以收成、比較嗆辣,但是日本大蔥口味比較清甜,要 6 個月以上才能收成,是很健康的食材。由上述資料可知,中國說的「大蔥」應為臺灣人說的「青蔥」,但臺灣人說的「大蔥」則為「日本大蔥」,但都是「蔥」。 傳言提到「大蔥含有大量的嘌呤」,簡庭恩強調,傳言說法錯誤,蔥被分類為低普林食物,根據文獻青蔥、大蔥這類的食物所含的普林不算高,每百克約 11.4 毫克而已,但不同樣本可能略有差異,但傳言說「大蔥含有大量嘌呤」為錯誤資訊。 MyGoPen 查詢具公信力的相關資料,中國附醫官網的「低普林食物選擇表」衛教資訊中,也將蔥列為低普林食物,含量介於 0 到 9 毫克之間。簡庭恩解釋,普林(purine)是細胞的 DNA 組成成分之一,人體的細胞核中的核酸經代謝後會產出普林,也就是分解身體老廢細胞的組成 DNA 而來,這些從身體代謝產生的「內源性」普林,大概約佔整體 3 分之 2,而其他 3 分之 1 才是從食物攝取而來,可見普林並不是多麼可怕的東西,甚至是身體代謝的自然產物。 簡庭恩表示,稱為「普林」或是「嘌呤」的 purine,在代謝成「尿酸」過程中會產生包括腺嘌呤(Adenine)鳥嘌呤(Guanine)、次黃嘌呤(Hypoxanthine)、黃嘌呤(xanthine)等衍生物,其中黃嘌呤會產生過氧化氫、超氧陰離子等,就是民眾常說的自由基那一類物質,自由基會傷害細胞、增加發炎反應,也會提高血液中壞膽固醇的氧化,所以飲食裡的普林太高的話,確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簡庭恩提醒民眾,已有痛風、或是尿酸偏高的人,就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取、帶殼海鮮、高湯等等,植物當中我們通常比較知道是豆類,還有就是像乾燥的菇類、海帶等也會比較高一點,但如果本身沒有痛風家族史、個人病史的人,正常吃就好,不需要特別限制飲食中普林的高低與否,很多傳言常會說吃某種食物治什麼病,或是吃某種食物會得什麼病,但其實慢性病不管「治病」或是「致病」,都不是單一食物或行為所能造成的效果,民眾不需要偏好或是避免特定的單一食物,均衡飲食才是健康的正確之道。結論 中國人說的「大蔥」應為臺灣人說的「青蔥」,但專家表示,蔥類的普林含量極低,每百公克的含量大約為 11 毫克,而根據位於臺中的中國附醫官網衛教,蔥也被列為含量為 0 到 9 毫克的低普林食物,傳言說蔥是高普林食物、傳言說法錯誤。衛教資源: 農業部 - 青蔥主題館 中國附醫 低普林食物選擇表 諮詢專家: 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師 - 簡庭恩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名譽教授 - 曾德賜(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6/leeks.html)
-
2024-06-28 養生.聰明飲食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認證養生4好處一次看
芋頭營養價值高,對養生相當有幫助。劉怡里營養師介紹芋頭的對人體的好處,也提醒芋頭是屬於澱粉類,若當餐又有其他澱粉就要小心超量,像是許多民眾吃鍋習慣加芋頭,就得多加留意。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指養生好處一次看。 高纖、低熱量: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屬於低熱量的澱粉類,同樣是100克的情況下,白飯約183大卡,芋頭僅有128大卡,有助減重。膳食纖維豐富,約2.3g,屬於中高膳食纖維,有利控制血糖、促進排便、維持腸道健康。 β-胡蘿蔔素、B群:芋頭也吃得到β-胡蘿蔔素,於身體生成維生素A,有助護眼、促進夜視力、修復肌膚、保護個器官黏膜、維持免疫等。B群方面則有維生素B2,同樣有利修復皮膚、保護各器官黏膜;葉酸有利保護腦神經及DNA;菸鹼酸有利抗發炎、保養皮膚。 鉀、鈉、鎂、鋅:另也有豐富的鉀離子,可幫助身體鈉鉀平衡、去水腫、防範高血壓。另也有些許含量的鈣、鎂、鋅,鈣有助骨骼健康,鎂有助神經穩定及維持心血管健康,鋅則幫助維持身體機能、發育、免疫等正常。 豐富蛋白質:值得一提的是,芋頭也是個蛋白質豐富的澱粉食材,約100克就含有2.5克,是吃素時、尤其全素者補充蛋白質相當好的選擇。 料理芋頭、吃芋頭時會發癢?營養師指4種人留意避免佳! 限鉀族群:芋頭雖然營養,不過也還是有部分族群需要多留意酌量或避免食用。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鉀含量相當高,洗腎、透析等限鉀的腎臟病友就需要注意,若要吃建議在之前先和醫師、營養師討論。 易脹氣、腸道狀態不佳:另外,芋頭膳食纖維也不少、也容易產氣,對於腸道狀態不佳或有脹氣的族群而言可能會稍有負擔,也建議避免食用為佳,待狀態良好之後再吃。 料理芋頭、吃芋頭會癢?芋頭因含「草酸鈣」和「芋頭糖蛋白凝集素」的關係,會使人接觸後出現發癢、刺痛、紅腫等症狀。芋頭自然無法生吃,在料理前可戴手套,或者直接連皮一起加熱料理再削皮,若不幸真的碰到發癢可用熱水沖或鹽水洗改善。不過若是對於每每食用芋頭之後較易過敏族群,就建議即便煮過還是避免食用為佳。 注意!芋頭也是個過敏原:值得注意的是,芋頭除了上述會引起發癢症狀外,它本身也是一種過敏原,就像有些人對海鮮過敏,少部分的人也會對芋頭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對芋頭過敏者自然應避免,若發現自己吃了煮熟的芋頭還是會出現過敏,就應立即停下,若發現喉頭緊縮等過敏性休克相關症狀則應立即撥打119送醫。 芋頭有毒要少吃?至於許多長輩會說「芋頭有毒要少吃」,也是基於上述兩點,雖然和現代所稱的毒物觀點不同,但確實會對有些人體造成負面影響,不過不具有使人中毒的成分,否則應當連吃都不能吃。 芋頭雖養生但注意是澱粉類!吃鍋留意替換,別澱粉超量。 建議吃6-8塊芋頭,減少半碗飯。劉怡里營養師提醒,芋頭雖然營養,但是屬於澱粉類,別和蔬菜類混淆、誤以為是蔬菜類而多吃,以免澱粉量攝取過高,反而影響血糖不穩。建議留意澱粉替換,6-8滾刀塊的芋頭110克約等同於半碗白飯熱量。換句話說,粗算吃約6-8塊建議減少半碗飯,3-4塊芋頭就建議減少1/4碗。 吃鍋注意,這些都是澱粉類:芋頭和澱粉的替換尤其是在吃火鍋時要特別留意,許多鍋物火鍋料會芋頭、玉米、南瓜一起上,再送上一碗白飯,這四種都是相當養生的澱粉類,但需小心當餐澱粉恐怕超量。而芋頭湯也是一種澱粉類湯品,若習慣喝芋頭湯再加芋頭會更需要注意份量。 其他芋頭甜品也要留意:其他芋頭製的甜品類也要留意,例如芋頭酥、芋圓等,以芋圓為例,雖以芋頭為基底作甜品,不過視店家也會加進許多的太白粉等精緻澱粉,而且芋頭甜味較低,也會加進許多精緻糖調味。若當餐要吃飯又要吃芋圓等甜品,芋圓60克等於半碗飯的熱量,建議留意澱粉之間的替換。 《延伸閱讀》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南瓜助防癌、顧心肺、好處多!營養師指8好處,3吃法更有助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6 醫療.泌尿腎臟
尿尿痛又血尿!天熱更容易尿路結石 「這些食物」要少吃
尿路結石為常見的泌尿道問題,台灣夏天氣溫高,若汗流的多、又無喝水,尿液就可能變濃、沉澱,使得夏天發作的結石問題是冬天的3~5倍。飲食習慣、水喝不夠都是原因尿液會經由腎臟通過輸尿管、膀胱、尿道而被排出體外,若尿液中出現沉積物的結晶體、堵塞排尿管道,就會形成尿路結石。台灣的結石患者中,成分以草酸鈣結石最常見,約佔8成,其他還有磷酸鈣、碳酸鈣、尿酸等。 腎結石、輸尿管、膀胱、尿道結石都是尿路結石的其中一種,依位置不同而有相異的名稱。但誘發原因可以參考以下危險因子, 1.家族史 2.飲食習慣:如嗜吃高鹽、重口味、高普林食物、高蛋白質。陳鈺昕醫師在其粉絲專業「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中提到,適量的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的生成及修復,但若「大量」攝取蛋白質會讓尿液呈現過酸的環境,容易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生率。蛋白質吸收與分解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結石的離子,慢慢的尿液中的結晶就集合形成了結石。 3.水分攝取不足 4.其他:活動力不足、常憋尿者(如久坐辦公室、擔任駕駛工作),藥物(有些藥物服用過多會引發結石, 如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等),某些疾病(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不同位置有不同症狀尿路結石會因結石的位置有不同的症狀,可能會出現血尿、腎絞痛、排尿不順等問題: 尿路結石怎麼辦?透過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尿酸值、尿液分析等檢查,看出是否有尿路結石。但因尿路結石復發機率高,因此時想預防結石,抑或是結石的術後保養,可以保持以下生活習慣, 多喝水: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釋尿液中的礦物質,降低結石形成的風險。建議每天攝取2,000cc以上水分,保持尿液呈淡黃色為宜。但為避免身體負擔,喝水要少量、多次補充為佳。 均衡飲食:適當攝取鈣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煙酒。 勿攝取過量高普林食物: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類、紅肉、海鮮、豆苗、蘆筍、紫菜等容易增加尿酸結石的風險。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症或尿酸鹽沉積過多而引起泌尿道結石者應限制高普林食物。 勿攝取過量高蛋白食物: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會使尿液偏酸,進而促使尿酸結石的形成。正常成人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是,體重(kg)x0.8公克的蛋白質。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48公克的蛋白質。 適量攝取鈣質:適量攝取鈣質有助於預防結石形成。且鈣質是人體的必要元素,鞏固骨骼及牙齒的主要來源。 適當控制鈉和脂肪攝取:高鈉和高脂肪飲食可能增加尿鈣和尿酸結石的風險,因此應該適當限制鈉和脂肪的攝取。 避免憋尿:長時間憋尿容易造成尿液濃縮,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因此應該及時排尿。 適量運動:適量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和尿液排泄。參考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福部南投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Meyo Clinic 延伸閱讀:怕結石,才應該吃鈣!膽結石、泌尿道結石、痛風石,營養師從原因、飲食,解析「人體3大種類結石」
-
2024-06-26 養生.營養食譜
一圖分辨鎖管、軟絲、魷魚、烏賊!2道熱門小吃小卷米粉、生炒花枝,教你在家DIY煮來吃
夏天就要到海邊,吹海風、吃海鮮最過癮了。而夏天正是鎖管的盛產期,吃海鮮千萬不要錯過!只是點餐時,你分的清楚鎖管、軟絲、魷魚、烏賊長什麼樣子嗎?農業部特別用一張圖教大家分辨。如何分辨鎖管、軟絲、魷魚、烏賊《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PO文說明,鎖管、軟絲、魷魚、烏賊都是頭足類,遠看很相似,其實仔細看各具特點。鎖管又稱小卷、小管、透抽、中卷,其實都是鎖管類的物種,會因為體型大小關係,而有不同名稱。牠們呈現瘦長的圓錐形,所以又稱管魷,體型嬌小(15公分內)的慣稱小卷、小管,菱形的鰭不會超過身體的一半;體型較大(15公分以上)的就是中卷、透抽,菱形的鰭會延伸至身長的一半,吃起來口感厚實。與花枝、烏賊最大不同在於,鎖管體內有半透明的基丁質鞘,可在料理前取出。軟絲軟絲身體呈現橢圓型,寬度較大的鰭跟身體幾乎等長,身材較接近烏賊,但身體比烏賊瘦長,鰭也比較偏菱形,因為體內有跟鎖管一樣半透明的基丁質鞘,所以跟鎖管關係較近。 魷魚體型最大,鰭呈菱形或三角型,鰭不會超過身體的1/2。相較於鎖管、魷魚的眼睛沒有透明的眼膜覆蓋。烏賊又稱花枝、墨魚,特色就是體內有一片白白的、類似衝浪板碳酸鈣質的殼;且身體橢圓、有點胖胖,兩側的鰭像裙襬一樣圍繞整身軀。一般見到的品種有:虎斑烏賊、真烏賊、擬目烏賊。此外,海鮮食材首重「新鮮」,農業部也教大家挑選海鮮的小撇步,除了看一看,摸一摸也很重要。海鮮挑選小撇步1.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眼睛」,眼睛清澈者代表很新鮮,若是眼睛出現白白的,表示較不新鮮!2.摸摸觸角:若是活的頭足類水產,用手摸觸角時就會被吸住或捲住手指,表示十分有活力。3.表皮完整度:摸摸表皮,新鮮者表皮完整,有粘液是很正常的;避免挑選表皮破損或偏白者。4.觀察內骨骼:頭足類體內會有內骨骼(章魚除外),可摸摸看內骨骼是否完整,不要挑選內骨骼已經外露或是斷掉受傷者,可能較不新鮮。營養師提醒民眾,海鮮應避免生食,霍亂弧菌和諾羅病毒等存在於汙水中,一旦生食受汙染水域捕獲的海鮮,就可能遭感染,完全煮熟可降低感染風險。以勉吃下肚引起腸胃不適,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熱門小吃在家DIY煮來吃根據漁管處資料指出,頭足類含有豐富的牛磺酸、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等重要營養素,且熱量及脂肪含量低,如果想要買回家自己煮,掌握幾個料理小原則,熱門的夜市小吃如小卷米粉及生炒花枝在家也能輕鬆做。小卷米粉煮法:1.先準備最重要的湯頭,先將香菇絲、蝦米及香油煸香,再加入蒜苗、蔥段入鍋炒香。2.另取小卷切圈後入鍋拌炒,撈出備用。3.加入水、米粉、蛤蠣及鹽巴煮熟後。4.最後將小卷入鍋,稍微拌煮後即可起鍋,避免小卷經長時間的烹煮導致口感變硬。生炒花枝煮法:1.先將洋蔥絲、蔥段、蒜末及辣椒下油鍋爆炒。2.切好的花枝先泡入冰水中冰鎮,能讓花枝的口感更Q彈爽脆。3.將冰鎮後花枝入鍋拌炒至捲起後,再加入鹽、米酒、糖及水拌勻。4.將高麗菜入鍋拌炒煮軟。5.最後倒入太白粉水勾芡,並加醋增加酸度,酸甜鮮脆的花枝完成。【參考資料】.《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25 養生.營養食譜
蛤蜊煮不開?4招教你挑到新鮮蛤蜊,烹煮1秘訣熟的剛剛好!
蛤蜊與蝦子,大概是名列大眾最喜愛的海鮮類前幾名。吃海鮮最怕吃到不新鮮的,專家提醒,購買時2件事,聞聞看、敲敲看,死掉的文蛤會有腐臭味,不新鮮的文蛤敲擊聲則是空心感。文蛤=蛤蜊 女性補鐵好夥伴小吃店、家裡常煮的的蛤蜊湯,熱炒店很受歡迎的塔香蛤蜊,都是餐桌上很常出現的食材文蛤,根據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資料指出,文蛤,也就是一般我們俗稱的粉蟯、蟯仔、蛤蜊、蚶仔,是很普遍的海鮮食材。文蛤殼形略成三角形,殼皮呈黃褐色或黑褐色,有豐富的鐵質及維生素B2,是女性補鐵好夥伴,維生素B2則有助調節體內新陳代謝,協助細胞再生。蛤蜊適合用以作湯或炒、烤及混搭各式菜餚,料理用途很廣。新鮮的蛤蜊味道鮮美,是製作低油鹽飲食時極佳的食材,很適合夏天吃,很清爽。在高湯中加入些許蛤蜊,可以取代鹽,炒菜、涼拌時加入蛤蜊,調味料就能少用一點,甚至不必調味。蛤蜊脂肪含量少 但普林含量高 蛤蜊脂肪含量不高,每100公克的熱量只有55大卡,屬於低脂肉類,適合想控體重的人吃。以一份60公克重的蛤蜊,大蛤蜊大約6個,一般大小的蛤蜊約為22個,吃起來頗有飽足感,熱量卻只有40大卡左右。但蛤蜊普林含量也相對比較高,建議有痛風的患者要適量攝取。4招吃到新鮮蛤蜊而吃海鮮最怕吃到不新鮮的,如果要買蛤蜊回家煮,農業部漁業署指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件事:1.盡可能選擇當日採收,活力較佳的文蛤,避免選擇冷藏過久或活力較差的文蛤。2.可憑嗅覺與敲擊聲判斷文蛤是否新鮮。死掉的文蛤由於細菌的增生,分解蛋白質並產生腐敗作用,期間持續生成含氨氮物質,形成強烈的腥臭味。其腐敗作用也會使得文蛤肌肉被分解,破壞原有正常的組織,因此不新鮮的文蛤其敲擊聲具有空心感。3.烹調時數量應調整至全部文蛤均可受熱。4.烹煮文蛤前,要確保文蛤是否已完整將沙子排除乾淨;未吐沙的文蛤只能放置於冷藏溫度,文蛤一旦冷凍後則會立即死亡,因此再也無法進行吐沙。掌握以上幾個重點,較能挑到新鮮的文蛤,也比較容易煮得開。此外,如果是自己煮,如何判斷蛤蜊煮多久,也是一門學問。很多人會把蛤蜊煮得太老,烹飪達人建議,蛤蜊務必要用冷水煮,看到第一顆開了之後就熄火蓋鍋悶約三分鐘即可。【參考資料】.《農業部漁業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知識入口網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7 養生.聰明飲食
空腹不建議吃的幾種食物,香蕉、地瓜、番茄都上榜?專家一一解析
你可以先知道: (1)酪蛋白是一種比難分解的凝乳,雖然較難消化,但胃液就是專門用來分解蛋白質的,傳言說「酪蛋白會促進胃酸分泌,空腹喝牛奶會使蛋白質流失」為錯誤說法。 (2)地瓜富含膳食纖維,消化時易產氣、造成脹氣,但脹氣的不適感並非不消化或是不好的現象,傳言刺激胃酸、胃痛等說法為錯誤訊息。 (3)香蕉中的鉀、鎂有益人體,只有腎功能不佳的人才需要特別注意,一般人不受影響,傳言「空腹攝入鎂會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和腸胃道疾病,鎂會被吸收到不必要的程度」為錯誤說法。 (4)番茄含有的單寧酸與蛋白質一起吃才有不易消化的凝塊問題,傳言「西紅柿中的果膠和單寧成分與胃酸結合,形成塊狀物消化不良」為錯誤說法。網傳「不建議空腹吃的幾種食物」影片,提到空腹不要吃牛奶、地瓜、香蕉、番茄。但專家表示,香蕉的白絲、番茄含有單寧酸,易使蛋白質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塊,但只有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才要將含有單寧酸的食物和蛋白質食物間隔開來吃,一般人並不需要過度解讀食物相剋表的禁忌,網傳影片內容多數說法錯誤且倒果為因,為錯誤訊息。 空腹不能吃牛奶、地瓜、香蕉、番茄? 原始謠傳版本: 不建議空腹吃的幾種食物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1)胃就是用來消化蛋白質的 傳言說法違悖醫學常識 傳言提到「空腹喝牛奶會刺激胃蠕動,蛋白質無法被吸收而流失、毫無用處」。MyGoPen 致電諮詢營養師陳俞均,她表示牛奶其實是可以空腹的時候喝的,胃本身就是負責處理蛋白質的消化,胃所分泌的胃液具有胃蛋白酶,能夠將蛋白質分解成比較小的「多肽」、讓後面的小腸能比較容易吸收,傳言說「牛奶富含蛋白質會刺激胃蠕動,使蛋白質無法被吸收而浪費」是很奇怪的說法,違悖胃腸肝膽科的醫學知識及營養學的學理。(資料來源:均一平台 國中七年級生物課程影片:消化系統)(2) 地瓜富含膳食纖維 易脹氣但不是不消化 傳言指出「地瓜的膠質和單寧成分會促進胃酸分泌、胃痛」。但陳俞均指出,地瓜的纖維比較多,所以在消化過程中會產氣、容易造成脹氣,傳言可能把那種脹氣的不舒服感,誤解成不消化或是不好的現象,但其實就只是產氣、脹氣而已,胃腸比較容易脹氣的人,才不建議空腹吃地瓜,或是每次吃少一點、分次吃,但胃腸功能正常的人則不受此限。陳俞均其掉,地瓜是高纖維食物,即便皮削掉以後還是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除了促進胃腸蠕動、能幫助便秘的人以外,也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來源、也就是俗稱的「益生元」。 (3)香蕉的鉀不會影響消化 白絲含單寧酸才會 傳言提到「香蕉的鎂含量高,空腹攝入鎂會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和腸胃道疾病,鎂會被吸收到不必要的程度,導致鉀和鎂的不均衡」。陳俞均指出,只要是健康的一般人,在生理狀態正常運作的情況下,不但可以空腹吃香蕉法,甚至香蕉中的鎂、鉀等礦物質還可以幫助消化、讓整體的營養吸收更好一些,除非是腎功能不佳、腎臟病的病人才要考慮血鉀濃度等問題,而要注意香蕉的進食份量。MyGoPen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國健署於 2021 年 2 月公布的「香蕉是高鉀食物,多吃會傷腎,不能天天吃?」保健闢謠,提到「香蕉屬於中量鉀食物,大的 1/2 根,小的一根的『每份』香蕉約含鉀量 200 到 399 毫克。實證研究吃香蕉有以下優點:1. 潤腸通便、2. 解鬱、3. 抗氧化、4. 降血壓而促進心血管健康及防止中風等等。一般人腎臟功能正常者,多攝取來自食物中的「鉀離子」,不但能控制血壓,也能間接保護腎臟;但對於腎臟功能不全、腎衰竭者,因無法將體內鉀離子排除,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此外,陳俞均補充說明,香蕉剝皮時,皮和果肉之間一條一條的乳白色的絲,其實是香蕉的「韌皮束」、生長時用來傳輸營養的,白絲雖然營養但含有單寧酸,胃腸比較不好消化,尤其是在胃的時候,容易和蛋白質產生凝塊,胃腸消化功能較差的人最好分開吃,將含有單寧酸的食物和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間隔開來吃,就能避免這種凝塊的問題,但如果本身胃腸功能正常的人,把絲一起吃進去是好的、得到的營養數會更完整,橘子、柳丁的白絲也是一樣的意思。 (4)番茄含單寧酸 番茄炒蛋很OK 傳言提到「西紅柿中的果膠和單寧成分與胃酸結合、形成塊狀物,會消化不良、疼痛」。但陳俞均表示,果膠並不會影響到胃酸,以上述的牛奶為例,胃酸等胃分泌的消化液就是用來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質的,所以蛋白質進到胃以後、會刺激胃酸分泌的比較快、比較多,但果膠並不影響或刺激胃酸的分泌。 而有關單寧酸的問題,陳俞均指出,營養學已知單寧酸(tannic acid,也稱鞣酸)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屬多酚類的單寧酸會使蛋白質變成凝塊狀,消化變差、胃排空時間變長,但凝塊並非不能消化、只是較費時。富含單寧酸的食物包括柿子、茶葉、紅蘿蔔、番茄,以及蘋果、葡萄、番石榴芭樂、綠香蕉、青梅、山楂、覆盆子、蔓越莓、香蕉的白絲、柑橘類的白絲等,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民眾應該很熟悉,包括雞蛋、牛奶、海鮮等。 陳俞均強調,單寧酸搭配蛋白質是食物相剋禁忌排行榜的常客,排列組合之後混搭成各種傳言、且以柿子最常見,例如柿子不能和雞蛋一起吃、柿子不能和牛奶一起吃、柿子不能和螃蟹一起吃等等,但傳言說「西紅柿中的果膠和單寧成分與胃酸結合」、說番茄不能空腹吃,並不是針對番茄單寧酸和蛋白質一起吃的問題,傳言說法應是錯誤資訊。 陳俞均解釋,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儘量不要將富含單寧酸的食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一起吃即可,而胃腸消化能力正常的人則不受影響;以最常見的番茄炒蛋為例,就是單寧酸與蛋白質的組合,但其實正常人吃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番茄炒蛋這麼常見的菜色、這麼多年也沒傳出什麼問題,可見民眾不用過度擔心。結論 傳言提到「空腹喝牛奶會刺激胃蠕動,蛋白質無法被吸收而流失」,但其實根據國健署相關衛教,酪蛋白是一種大型、堅硬、緻密、難消化分解的凝乳(curds),牛奶中高含量的酪蛋白在人胃中較難消化,但專家表示,難消化還是可以消化,胃就是用來消化蛋白質的,胃液會將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傳言說法倒果為因。 傳言說「地瓜的膠質和單寧成分會促進胃酸分泌、胃痛」,但根據國健署專文「有腸胃道發炎或是腸胃道潰瘍症狀,確實需要在急性發作期時減少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如糙米、全麥、地瓜等全榖雜糧類和粗纖維含量較高的蔬菜等攝取,以減緩不適症狀,讓患者的腸道休息,有充分修復的機會」,可見是相關疾病的急性期、並非一般人的禁忌。 而根據國健署衛教,吃香蕉能潤腸通便,並非是傳言所說的「香蕉的鎂含量高,空腹攝入鎂會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只有腎功能不佳的人才要特別注意香蕉的鉀、鎂問題。 而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衛教「一般飯時或飯後吃可助消化吸收」,而專家也表示,番茄中的單寧酸與蛋白質一起吃才有形成凝塊的問題,傳言「西紅柿中的果膠和單寧成分與胃酸結合、形成塊狀物,會消化不良、疼痛」為錯誤說法。衛教資源: 國健署 - 牛奶中的酪蛋白會致癌? 腸胃不好不能吃全穀類的食物,膳食纖維會刮傷腸道,是真的嗎? 「香蕉是高鉀食物,多吃會傷腎,不能天天吃?」 台灣癌症基金會 - 蕃茄的營養成分 諮詢專家: 營養師 - 陳俞均(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6/food.html)
-
2024-06-14 養生.聰明飲食
雞蛋、豆腐、秋刀魚不是最瘦!蛋白質竟有低中高脂之分,一圖看對應食物分類,吃錯恐增肥
有在飲食控制的朋友,都喜歡靠多吃肉跟雞蛋…蛋白質來減重!但其實不是只有吃肉才有蛋白質,營養師高敏敏表示,蛋白質可分為低脂、中脂、高脂,一起來看看對應食物有哪些,以及建議吃蛋白質的優先順序,吃對能增肌,吃錯恐增肥變胖!蛋白質的低脂、中脂、高脂區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來源,也要注意不同的蛋白質食物。高敏敏提醒,蛋白質也有低脂、中脂、高脂之分,來揭曉一份肉的高中低脂熱量。低脂蛋白質:一份55大卡雞胸肉、瘦豬肉、花枝、豆漿蛤蠣、蚵仔、牛腱、一般魚類中脂蛋白質:一份75大卡雞蛋、雞翅、雞排、豬排、豆腐豆干、鮭魚、鱈魚、虱目魚高脂蛋白質:一份≥120大卡秋刀魚、豬蹄膀、香腸、臘肉等加工製品花字輩肉類(五花、梅花、雪花)若想攝取足夠蛋白質,又不想吸收太多熱量,建議可挑低脂區食物來補充蛋白質!不同蛋白質食物的攝取順序不同種類的蛋白質食物,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來源,優先順序也很重要。建議順序:以豆製品為優先選擇→再來是魚肉、海鮮→然後是蛋→最後才是肉類除了肉跟蛋以外,還是有很多植物性食物富含蛋白質,尤其植物性蛋白的脂肪、膽固醇更低,膳食纖維跟植化素更豐富。每天用部分的植物性蛋白來取代動物性蛋白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還能降低死亡率。建議蛋素食朋友,可以多交替食用各種植物性蛋白質譬如豌豆搭配毛豆、或黃豆搭配藜麥,讓胺基酸種類更完整。高敏敏提醒,當蛋白質攝取不夠,就容易出現肌少症、傷口易感染、疲倦無力,甚至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等症狀。看到這邊的你,你知道要吃多少蛋白質了嗎?下次可以拿出自己手掌(參考下圖)來比一下份量,看看今天的蛋白質攝取夠不夠/有沒有超標,蛋白質吃對能增肌,吃錯恐增肥。延伸閱讀:.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義大利麵是增肥食品?專家教4訣竅健康吃.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你吃的肉有多肥?一圖看懂豬肉部位營養成分:吃錯熱量差3倍
-
2024-06-11 養生.抗老養生
年事已高卻身體硬朗 她102歲靠3個日常習慣仍能每周工作三天
黛博拉·塞克利(Deborah Szekely)本月年滿102歲,即使年事已高,她的身體仍相當硬朗。塞克利不僅經常外出走動,拜訪朋友、在會議中發言,每一周她還在1940年與人共同創立的健康渡假村和SPA工作三天。塞克利告訴CNBC Make It:「滿100歲的那天早晨,當我醒來時,我沒發現有任何不同,所以我繼續做同樣的事。」以下是塞克利與CNBC Make It分享的三個日常習慣,也是她保持健康快樂的秘訣。每天活動塞克利每天步行一哩,「除非走完路,否則我下午沒辦法小睡,這不是什麼死板的例行公事,只是該做的事,就像早上起床一樣。」她建議找積極的朋友一起活動,更容易達成日常活動目標。塞克利的運動習慣不如年輕時那麼劇烈,但仍然有效果,透過步行等低強度的身體活動自然地運動,這是長壽的人常有的習慣。海鮮素飲食塞克利從小就以植物性飲食為主,「我吃海鮮素,因為我父母的關係,我實際上沒有吃過肉。」她的飲食習慣與地中海飲食相似,以全穀類食物、水果和蔬菜、魚類等為主。以下是塞克利平常吃的三餐。早餐:優格、一根香蕉、全穀類食物。午餐:在家時總是吃沙拉,若是在餐廳用餐,她喜歡嘗試不同食物。晚餐:由於經常外出,塞克利會選擇魚類、沙拉、烤馬鈴薯或嘗試一些新的食物。維持社交、不斷學習塞克利的社交活動相當豐富,「我有聖地牙哥老環球劇院(Old Globe Theatre)每一齣戲劇的季票,我經常上劇院,我喜歡歌劇。」每周三她還會在她的度假村演說,每周與客人交流幾次。除了社交活動,塞克利總是希望能學習更多;長壽研究表明,80歲以上的年長者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塞克利會說四種語言,並讓自己沉浸在不同的文化中。「我的德語生疏了,但我的法語很好,因為我經常用法語思考,做夢時也講著法語。至於西班牙語,我天天都說。」她認為「最重要的是不斷學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0 焦點.健康你我他
你家的食物如何保存?/冰箱不塞滿 減少剩食困擾
炎熱長夏,食物若沒妥善保存容易出現食安問題。當上班族40多年,為了安心果腹,除了開會、公差或單位活動外,我都是自炊自理的便當族,菜色雖是前一晚食物,卻能寬心享用。 雖然廚藝普普,仍執著於市場或超市採買當天愛吃蔬果雜糧,海鮮肉類等生鮮則依需求利用假日適量購置。因住家周邊食材獲取便利,勿需囤積有時限的食物,一股腦把冰箱當成「食物的倉庫」,不僅容易營養流失、變質走味,時間久了,滋生病菌反讓食物腐壞。食物存放,我通常按特性區分常溫、冷藏及冷凍保存,像南瓜、地瓜、馬鈴薯、洋蔥、蒜頭、薑和番茄,放常溫通風的區隔籃;剩食、沙拉、菇類、蔬果或甜品等,以夾鏈袋和保鮮盒分層放入冰箱冷藏。置放蔬果前,先檢視有否撞傷及變色不佳處,先剔除以避免氧化難以下鍋。熟食真空包裝存於冰箱冷凍上層,冰品隔開一邊擺藏;生食則按分類外部清理、切量分裝至冷凍下層,平日三餐備料前,取用適量生食解凍烹調。為了賞味期內享用美食,需注意冰箱上下層食物不塞滿空間,限裝七成以保持冷度及保鮮效果,盡量避免購入罐頭食品。並定期清潔冰箱汙垢及查看是否有過剩食物,每天留意飯桌出席人頭,掌握當天食物量,以減少隔夜菜剩食的困擾。
-
2024-06-05 養生.抗老養生
可將死亡風險降25%?教授告訴你地中海飲食對長壽功效的真相
讀者Kathy前天(2024-6-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想請問林教授延壽的因素甚多,僅單以飲食為研究變項而未顧及其它,這研究成果是報導的過於簡略還是原文就是如此呢?謝謝您。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大前天(2024-6-1)發表在《中時新聞網》的延壽福音 哈佛新研究揭地中海飲食「驚人功效」。它的第一段是:你常吃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嗎?好消息再加1樁!美國哈佛大學周五(5月31日)在國際期刊發表最新萬人長期研究成果,日常膳食嚴格遵守地中海飲食法的女性,死亡風險可降低將近25%,健康益處驚人。這篇文章的第二段的開頭是「英國《每日郵報》周五(5月31日)報導」,所以,這篇《中時新聞網》的文章其實可以說是翻譯自《每日郵報》發表的Harvard scientists find new incredible benefit of following Mediterranean diet(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遵循地中海飲食的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好處)。這項哈佛研究是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Mediterranean Diet Adherence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Women(女性遵循地中海飲食與全因死亡的風險)。這項研究的對象在20多年前被招募時並非是為了要幫助科學家探討地中海飲食對壽命的影響,而是為了要幫助科學家探討阿司匹林對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影響。在1993-4-30到1996-1-24這段期間共有39876 名年齡在 45 歲及以上的女性衛生專業人員參與這項阿司匹林的研究計劃。但由於沒有發現阿司匹林對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有任何影響,所以這項研究計劃在2004年就終止了。可是,由於這麼一個龐大的人類數據資料庫是難能可貴,所以它就被一再地重複利用來探討其他健康議題。如今這篇地中海飲食的研究論文的發表就是拜賜於這麼樣一個資料庫的重複利用。其實,地中海飲食對健康有益的論調早就是老生常談。我在設立這個網站後不到一個月(2016-4-5)就發表怎樣才能增加好膽固醇:「很多研究已發現,飲食清淡不但可以降低總膽固醇的量,更可以提高HDL和降低LDL。那,怎樣才是飲食清淡?提供您做參考的是地中海飲食。但其實,不管是地中海,還是地外海,主要的原則就是,多吃青菜少吃肉。當然,這種老生常談的論調總是說的容易做的難。所以,我都會跟尋求我意見的朋友說,就選那個讓你比較不難過的吧,只要你願意付出代價。」我在今年二月又發表老年人飲食不宜清淡的迷惘+如何提升好膽固醇:『信譽卓著的梅約診所(Mayo Clinic)有發表Mediterranean diet for heart health(有益心臟健康的地中海飲食),而其中的幾句話是「地中海飲食的基礎是植物性食物。這意味著膳食以蔬菜、水果、堅果、豆類和全穀物為主。它也含有適量的乳製品、禽肉、雞蛋,海鮮,包括蝦、蟹、蛤和扇貝」。』但是,儘管地中海飲食對健康有益是眾所周知,但偏偏就是有一大堆所謂的專家、名醫在推行什麼生酮飲食、全肉飲食、全素飲食、無麩質飲食等等與地中海飲食背道而馳的極端飲食方法。例如請看我發表的:2023-10-13:麩質和低脂飲食是膽結石風險因子,醫師說的能信嗎2024-3-19:LMHR:玩命遊戲2024-4-27:全肉飲食教父,生酮飲食教父,雙雙投降至於讀者Kathy所說的「延壽的因素甚多,……這研究成果是報導的過於簡略還是原文就是如此呢」,我的回答是,就「研究結果」而言,媒體的報導不算過於簡略。但是,像JAMA這樣高水準的期刊一定都會要求論文在結尾處提供一個叫做Limitations(限制)的欄目,而在這個欄目裡,論文作者必須坦白交代研究的潛在缺陷。我現在就把這篇論文的Limitations翻譯如下:這項研究有幾個潛在的限制。研究參與者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年和老年女性衛生專業人員,其中主要是非西班牙裔白人,這可能會限制研究結果的普遍性。透過食物頻率問卷評估飲食依從性,我們不能排除暴露錯誤分類的可能性。由於未收集後續血液樣本,因此在基線時進行飲食評估和血液生物標記測定。不能排除未測量變數帶來的潛在殘餘混雜。此外,某些協變量(例如高血壓和體重指數)可能充當混雜因素和/或潛在中介因素,這似乎是合理的。雖然對地中海飲食的遵循程度並沒有具體包括某些飲食成分,例如反式脂肪、血糖負荷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但這些成分可能與納入評分的食物有關。此外,儘管所使用的問卷先前已在女性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中得到驗證,但包括身高、體重和血壓在內的人體測量指標都是自我報告的。總之,雖然媒體報導難免浮誇,例如在標題裡用「驚人」「難以置信」這樣的字眼,但就研究結果而言,《中時新聞網》和《每日郵報》的報導並沒有偏離原論文太遠。原文:地中海飲食與全因死亡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5 失智.非藥物治療
阿茲海默不可逆,「三動」延緩認知衰退!預防首重穩控血糖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不可逆的神經退化疾病,主要與腦部病變、遺傳基因有關。演出《雷神索爾》走紅的澳洲男星克里斯漢斯沃,因檢查時發現自己帶有2個ApoE4遺傳基因,宣布暫時息影。林口長庚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帶有風險基因≠罹病,民眾多注意控制三高、慢性病,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失智症會遺傳嗎?「失智症會遺傳嗎?」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確實有家族關連,但是只有小於5%是因基因遺傳而得病,徐文俊說,失智症有部分遺傳性,但基因只能歸為先天是否容易生病的體質,最主要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基因帶原不等於患者,風險高不等於生病。失智症中最常見的為阿茲海默症,可以透過血液檢測生物標記以及ApoE遺傳基因檢查,生物標記的診斷為重要的趨勢,不過即使進行藥物與非藥物治療,阿茲海默生物標記仍會存在、不會消失。徐文俊強調,阿茲海默症的發症原因與腦中累積類澱粉蛋白β有關,當檢測出大腦的異常蛋白濃度,可能開始發病。「大腦的糖尿病」阿茲海默症 穩控血糖很重要預防失智症要及早開始,徐文俊提到,阿茲海默症與胰島素的分泌有關,一定要穩定血糖控制。阿茲海默症被喻為是大腦的糖尿病,又稱「第三型糖尿病」,當血糖過高時,會造成腦部神經及腦血管內皮細胞病變。若是對阿茲海默症患者進行早期干預性治療,例如注射糖尿病藥物刺激調節血糖的荷爾蒙,這方式是否有效呢?徐文俊認為,這只能控制血糖,無法治標治本,要防治疾病發生或惡化,必須執行「健康生活型態」。「三動」延緩認知衰退徐文俊強調「三動」,藉由運動、腦動、互動延緩認知衰退,控制慢性病並穩定三高,再加上飲食,多吃抗氧化類的食物。運動:適當且規律的運動,是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關鍵,建議每周進行2次以上的運動。腦動:多閱讀或課程學習、觸新事物,刺激大腦提升認知能力。互動:日常多參與社交活動,人際互動可促進語言能力、改善情緒。飲食方面,建議地中海飲食及麥得飲食,二種型態強調吃全穀類、堅果類、多蔬果及健康的油脂,都被證實能保護心血管健康。要特別注意,地中海飲食鼓勵攝取蔬菜、水果、豆類、全穀類,但不等於植物性飲食,其強調選擇魚類及海鮮。徐文俊提醒,植物性飲食容易維生素B12不足,可能影響紅血球製造和神經系統。(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05 養生.抗老養生
「芒種」養生5件事!飲食、生活不節制 2器官最易出問題
6月5日是24節氣裡的「芒種」,天氣漸熱,夏天真的來了。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意指如果芒種日下雨,就會連著下到五月;「芒種夏至,檨仔(芒果)落蒂」,指的是台灣南部的芒果,在芒種後上市;「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意思則是,芒種的雨水,是豐收的預兆。此時西瓜、芒果、鳳梨和荔枝正當令,西瓜甜又多汁,但「凡瓜皆涼」,體質虛寒者,吃太多瓜類,晚上可能腹瀉,最好淺嘗即止;芒果、荔枝屬熱性水果,吃了易上火,糖尿病等慢性病者,更應注意甜分不宜攝取過多。此外,夏天常待冷氣房裡,出去又接觸熱空氣,容易產生風熱型感冒,症狀不是怕冷,而是頭暈,或鼻子感覺不適。熱也會讓人產生濕氣,濕熱就得清熱,才能利濕,如果不是虛寒體質的人,可喝椰子汁、苦茶、青草茶、檸檬汁,但一樣需視身體狀況適可而止。「芒種」飲食5原則芒種時節,正值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因此飲食上要特別注意清淡和降溫防中暑:1.清淡飲食:炎熱天氣應以清淡的食物為主,避免油膩和辛辣食品,以免加重體內火氣。多吃新鮮蔬果,如西瓜、黃瓜、絲瓜等,有助於降溫解暑。2.多喝水:高溫容易導致身體脫水,因此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飲用涼茶、綠茶、菊花茶等也有助於清熱解暑,但要避免過量的咖啡因。3.適量粗糧:粗糧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消化和排毒,穩定血糖。可以適量食用糙米、全麥麵包等粗糧食品。4.海鮮不要吃太多:芒種時節要適度減少海鮮的攝入,因為海鮮容易助火,容易引發口腔潰瘍等問題。5.補充維生素: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柳丁、柚子、草莓等,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抵抗各種疾病。「芒種」日常養生5件事除了飲食上的調整,芒種時節還需要注意生活習慣,以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1.適當運動:早晚氣溫較為涼爽,是適合運動的時間段。可以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慢跑等戶外活動,可增強體質和改善心情。2.午休養神:午後的陽光較為強烈,人體容易疲勞。適當的午休可以幫助恢復體力,保持精力充沛。3.避免過度勞累:避免過度勞累,也要避免中午高溫時的戶外活動及工作。4.防曬措施:夏日紫外線輻射強烈。外出時要做好防曬措施,如塗抹防曬霜、戴帽子、穿長袖衣物等。5.保持心情愉快:心情愉快有助於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力。冥想、瑜伽等可幫助放鬆身心。「芒種」中醫養生中醫提醒,芒種時節要注意心臟、小腸相關器官的調理:1.心臟養護: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過於激動或抑鬱。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有助於保持心臟健康。2.小腸調理:芒種時節容易引發消化不良等問題,要注意細嚼慢嚥,避免吃太飽、暴飲暴食,也避免生冷食物,以免傷害脾胃。【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6-04 焦點.健康你我他
你家的食物如何保存?/嚴守飲食三關 杜絕食物中毒
雞蛋受汙染、辣椒粉含毒染料、蔬果農藥殘留超標等食安問題,讓人憂心忡忡。最近發生寶林茶室邦克列酸毒素中毒風暴,更是人心惶惶。為避免病從口入,老伴和我以「嚴守飲食三關,拒絕中毒風險」為準則,確保吃得安全。1.到信譽良好的超市或食品行,選擇信用可靠的廠牌食品;即便在傳統市場,也與長期信任的固定攤販採購。不買可能添加有害成分的加工食品。2.老伴堅持「自己做飯」,非迫不得已,絕不外食。自己做飯的食材都看得到,能確保食物安全,吃得安心。處理食物時,會徹底清洗雙手和蔬果,使用兩個(四面)不同的砧板和四把刀具處理各種生、熟食材,避免交叉汙染。且將食物完全加熱煮熟,尤其是易腐敗滋生細菌的海鮮和肉類。3.好好對待儲存食物的大功臣「冰箱」,定期清潔來防止細菌生長,也不擠滿食物,阻礙冷空氣流通,導致食物變質。更將食物保存在適當的溫度下、存放在密閉的容器中,以防止食物腐敗和異味四散。冰箱也是我們解凍食物的好地方,因為若在室溫下處理,一不小心就會病菌叢生。炎夏來臨,希望藉由這飲食三關,小心謹慎的清洗、處理和儲存食物,可以降低食物中毒和發生腸胃炎的風險。
-
2024-05-30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少吃一點可減緩過敏反應?改善過敏只有一方法
一名幼兒園男童差一點因花生而死,他對花生相關製品嚴重過敏,吐司塗了一點花生醬,吃了之後,引發過敏反應,迄今就醫三次,其中一次呼吸困難,家長緊急送至急診,才救回一命。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蘇冠文表示,近年來,國內兒童對於花生過敏的比率明顯,家長務必提高警覺。林口長庚團隊昨公布最新「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不論哪個年齡層,過敏原第一名均為「帶殼海鮮」,國小學童第二至第五名為花生、雞蛋、水果、牛奶。蘇冠文表示,小朋友如對花生過敏,成年之後食用相關製品, 仍可能誘發過敏反應。食物過敏反應大不同 腹痛嘔吐、意識不佳快送醫蘇冠文指出,曾收治一名幼兒園小男童因花生過敏而三度就醫,前兩次症狀輕微,到診所就醫,簡單用藥,就緩解不適症狀。到了第三次,異常嚴重,眼睛和嘴巴腫脹,且呼吸困難,緊急被送至急診。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喉嚨聲音沙啞、腹痛嘔吐、意識及活力不佳等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就應緊急送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表示,在食物過敏的急診患者中,以帶殼海鮮居多,食用之後,全身發癢、冒出紅疹。有些則是對酒類過敏,讓需要頻繁應酬的中壯年男性上班族吃盡苦頭。台北榮總急診部主任侯重光指出,一般食物過敏反應的症狀較不嚴重,但曾收治過一名帶殼海鮮嚴重過敏個案,才吃了幾隻蝦子,全身冒出皮疹,合併水腫,呼吸不順,情況危急。改善過敏唯一方法:避免食用誘發過敏食物在治療食物過敏上,陳維恭表示,先施打抗過敏藥物,並多喝水代謝,約八成患者在打完針劑後,過敏反應就會代謝完畢。部分患者代謝能力較差,在打完過敏藥返家休息後,又回醫院急診,必須給予點滴輔助治療。有些家長以為,少量接觸海鮮、花生等食物過敏原,就可減輕孩子過敏症狀,對此,蘇冠文表示,這萬萬行不得,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怎能以「神農嘗百草」方式來改善過敏,唯一方法就是避免食用可能誘發過敏的食物。氣喘會遺傳 食物過敏原未必相同【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許多民眾都有過食物過敏的經驗,輕則喉嚨癢、冒出紅疹,嚴重時還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不少體質過敏的父母擔心孩子也有過敏問題。新光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莊志誠表示,過敏體質確實會遺傳給下一代,例如,皮膚、氣喘等,但食物過敏原太多,親子不見得對同樣食物產生過敏反應。莊志誠表示,食物過敏成因複雜,與體內分泌免疫球蛋白E(IgE)有關,當食物某些成分進入體內,被免疫系統視為敵人,就會引發發炎反應,一般來說,食用了誘發過敏的食物後,幾分鐘內至二個小時就會出現異常反應,但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回想剛剛吃了什麼,應該就知自己對什麼食物過敏。過敏體質會遺傳,但每個人對食物過敏的反應不一,莊志誠表示,很少收治全家人對同一食物過敏的案例,例如,父親對甲殼類過敏,一吃就全身搔癢,但兒子卻偏好螃蟹、蝦子,毫無症狀。在治療上,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過敏急性發作,可以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來緩解症狀,但目前仍沒有根本有效的預防方法。「減敏治療」為減少過敏原敏感性的一種方法,原理為直接接觸過敏原,改變患者體內的免疫反應,主要用於治療塵蟎過敏,無助於食物過敏。「過敏是無法完全治癒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避開引發過敏的食物。」洪育忠說,要想避免食物過敏,就是牢牢記住自己吃過哪些食物後出現不適症狀,謹記不再食用。另接受血液檢驗過敏原,測量血液中「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目前可檢測二百多種過敏誘發因子,找出過敏原後,避免食用。
-
2024-05-30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牛奶、雞蛋都在台灣食物過敏原前五名 而第一名大魔王是它
台灣食物過敏流行率逐年增加,食藥署昨公布「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國人過敏原「大魔王」為「帶殼海鮮」,不管是幼童、成年人,均是導致過敏的第一名;再者,食物過敏族群占總人口數近一成,預估全台約二○○萬人對某些食物過敏,需小心防範。食藥署提醒業者,需依規定標示十一種過敏原成分及相關警語,違者可依食安法開罰新台幣三萬至三○○萬元。成人食物過敏 6%增至12%該調查係由林口長庚醫療團隊執行,於二○一七年針對一萬多名國小學生、國中學生及其父母發放問卷,與二○○四年調查結果相較,台灣食物過敏流行率明顯;例如,四至十八歲學生的食物過敏比率從百分之七點七增為百分之十點四;十九歲以上成人則從百分之六點四增至百分之十二點五。為何食物過敏流行率逐年增加?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蘇冠文表示,成因不明,各國均在探詢原因,推測應與環境因素有關。不分齡過敏原 蝦蟹大宗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食物過敏排行,不論哪個年齡層的過敏原,均以蝦、蟹等「帶殼海鮮」為大宗,花生則有增加趨勢,蘇冠文指出,以往西方族群較容易對花生、堅果過敏,但近年來台灣孩子對花生過敏的比率明顯增加。國小學童過敏排行榜前五名分別為帶殼海鮮、花生、雞蛋、水果、牛奶;國中學生則是帶殼海鮮、魚、花生、雞蛋、牛奶;成年人為帶殼海鮮、魚、花生、水果、牛奶。整體而言,花生位居國人食物過敏的第二名,國小學童過敏第二位,國中學生、成人等過敏食物的第三位。花生雞蛋 兒少過敏率增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對於花生過敏的比率,從百分之○點九提升至百分之一點五,雞蛋則從百分之○點五到百分之一點三。成人組中,則對蝦類過敏機率最高,從百分之三點三增加到百分之六點一;其次為螃蟹,從百分之二點三增加到百分之四點六,而花生為從百分之○點五增加到百分之○點九。臨床觀察,幼時對於帶殼海鮮、花生過敏,長大後繼續過敏的比率極高,可能終身都有過敏反應,僅有兩成長大後,食用花生及其製品,不會引發過敏反應。至於牛奶與雞蛋的過敏反應,則隨著年齡降低,一半過敏者上了小學之後,過敏症狀明顯降低。過敏心血管症狀最棘手蘇冠文指出,食物過敏症狀可分為四大類,其中最常見的急性蕁麻疹、濕疹、及血管性水腫等「皮膚症狀」;另有腹瀉、嘔吐、腹痛、口腔搔癢感、口腔黏膜水腫等「腸胃道症狀」,以及流鼻水、打噴嚏、喉嚨不適、氣喘、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最棘手的則是嚴重心律不整、低血壓、昏厥等「心血管症狀」,需急診搶救。食藥署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市售包裝產品如含有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羊奶、蛋、堅果類、芝麻、含麩質之穀物、大豆、魚類等及其製品,以及使用亞硫酸鹽類等產品其二氧化硫殘留量每公斤十毫克以上者等十一項,均須在產品的容器或外包裝上,顯著標示含有致過敏性內容物名稱的警語資訊,民眾購買食物時,務必仔細觀察標示,減少過敏風險。
-
2024-05-29 醫療.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不控制,多種病跟著來!6招照顧難根治的異位性皮膚炎
近日氣溫炎熱,大量流汗刺激皮膚過敏,常見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出現搔癢難耐、抓到流血掉皮屑狀況。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病,常併發氣喘、過敏性鼻炎,甚至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控制病情,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留意氣喘、過敏性鼻炎共病根據統計,全台有百萬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每到換季時節,溫度變化易使皮膚乾燥或出汗,皮膚開始長紅疹。黃毓惠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非常複雜,主要是「基因」,再加上後天環境,患者會合併其他過敏性症狀。氣喘、鼻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是常見的過敏疾病,黃毓惠強調,三者常會伴隨發生,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不同病症,年幼時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會導致皮膚問題層出不窮,長大後則可能出現鼻過敏、氣喘等呼吸道不適反應。黃毓惠指出,如果異位性皮膚炎不加以控制,除了皮膚發癢、脫屑、角質化、傷口感染外,也常衍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壓力,發炎因子亦增加心血管、血糖代謝的負擔,不是單純的皮膚病。控制飲食 注意皮膚清潔保濕異位性皮膚炎病症時好時壞,患者常因搔癢及皮膚外觀影響日常生活,包括白天精神難以集中、晚上睡不好,如苔癬般黑黑皺皺的皮膚更是自信心受創。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以「病灶占體表面積」及「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為指標,患部面積逾10%即為中度,可考慮免疫抑制劑、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等療法。目前的傳統藥物治療方式,多採取外用藥膏與口服類固醇,劑量愈高、使用時間長,則提高副作用的機率。新型療法則可進一步調控身體免疫系統,屬於個人化醫療照護,提供精準且安全有效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是基因、過敏體質所致,無法100%「根治」痊癒,需要耐心照顧。黃毓惠提醒,平時要注意環境的衛生與飲食的控制,例如杜絕灰塵、黴菌、塵蟎,避免食用蝦蟹類海鮮、芒果、荔枝等水果。清潔保濕也不能少,可以補充油脂防止皮膚乾燥,遠離過敏紅腫癢。6妙招照顧異位性皮膚炎1.有症狀請諮詢專科醫師,勿亂買藥膏擦拭。2.異位性皮膚炎早期治療很重要,小心避開過敏原。3.注意家中環境整潔,定期掃除塵蟎、灰塵、寵物毛髮。4.請醫師評估嚴重程度,採行適合療法。5.忌口少吃海鮮蝦蟹、易上火的芒果、荔枝。6.依膚況挑選適合的保濕劑,避免皮膚屏障缺損。
-
2024-05-28 養生.聰明飲食
海膽低卡、蛋白質多!營養師揭「4大意想不到好處」更有性致,但3種人小心吃
你是海膽控嗎?貴鬆鬆真的有比較營養嗎?日料店的明星食材Uni,無論是做成刺身、壽司或是丼飯都超級美味,黑黑刺刺不討喜的外型,卻能有金黃細膩的肉質,果然,人不可貌相,海鮮也是呢! 海膽營養檔案 熱量:120kcal蛋白質:16g脂肪:4.8g(單元不飽和脂肪0.77g/多元不飽和脂肪1.02g)膽固醇:290mg葉酸:360μg(以上為每100g之營養價值) 海膽益處多 4大優點一次看 1、幫助增肌海膽富含蛋白質,可以幫助修復肌肉,有助於健身族增肌。術後也可以多吃優質蛋白質,幫助傷口癒合、加速組織的修復。 2、強化免疫、抗發炎含有Omega-3脂肪酸,可抗發炎、強化免疫系統。 3、保養皮膚&視力含豐富β-胡蘿蔔素,幫助皮膚抵抗紫外線、預防眼部疾病。 4、提高性致含有礦物質鋅,可保持男女生殖系統的健康。 這3種人吃海膽 應特別注意雖然海膽的好處多多,但畢竟是生食海鮮,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還是要注意不可過量,尤其以下這些人,在吃海膽時更要注意: 1、小孩孩童發育不完全,所以殺菌效果較差,生食海膽可能造成上吐下瀉。 2、孕婦生食海膽,若不新鮮會有健康隱憂,恐會危及胎兒。 3、腸胃敏感者生冷食物較容易刺激腸胃黏膜,可能會導致腹痛、嘔吐等不適。延伸閱讀:·吃生魚片沾芥末、蒜薑有殺菌作用?醫解答 1方式才能降低寄生蟲感染風險 ·營養師警告「這1種魚」會影響智力,真的要少吃! 尤其魚皮、魚內臟重金屬最易殘留
-
2024-05-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魚油防心血管疾病?研究稱健康者吃反而增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你有吃魚油補充劑的習慣嗎?每日補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補充劑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一種流行方法。然而,近期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子期刊《BMJ Medicine》的研究表明,如果你是心血管健康狀況良好的人,經常使用魚油補充劑可能會增加而不是降低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延伸閱讀:Omega-3脂肪酸好處多,7大功效一次看!多吃這些食物可補充】健康的人吃魚油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在該項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超過40萬名年齡在40至69歲之間的參與者數據,在平均12年的追蹤調查中,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定期吃魚油補充劑。研究人員發現,對於沒有心臟問題的人來說,經常服用魚油補充劑會導致心房顫動的風險增加13%,中風的風險增加5%。不過研究人員也發現,在研究開始時已有心臟病的人,如果定期吃魚油,他們從心房顫進展至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降低了15%,從心臟衰竭進展至死亡的風險降低了9%。由於該報告為觀察性的研究,這意味著它無法證明魚油補充劑是健康問題的原因或治療方法。研究人員總結,經常吃魚油補充劑可能在心血管疾病的進展中發揮不同的作用,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定期使用魚油補充劑導致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和預後的精確機制。身體健康該怎麼補充Omega-3脂肪酸?Omega-3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必須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產生,必須由食物中獲取。富含脂肪的魚是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對心臟有益。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指出,經常吃魚和海鮮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關。有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週吃兩份魚,尤其是富含脂肪的魚。一份煮熟的魚其份量為3盎司,約為85克。鯷魚、鯡魚、鯖魚、鮭魚、沙丁魚等皆為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此外,不應只吃單一魚類,吃多種魚類將有助於最大限度減少環境汙染物造成的潛在不利影響,例如重金屬汞。【延伸閱讀:到底能不能吃?研究揭鮪魚經50年汞含量仍高!4種魚類應少吃】【資料來源】.Revealed: How cod liver oil could be bad for your health.Fish oil supplements may raise risk of stroke, heart issues, study suggests.Fish and Omega-3 Fatty Acids
-
2024-05-26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少酸增甘多綠蔬 調養肝脾迎仲夏
立夏已過,溫度雖明顯上升,卻不時乍暖還寒。經常是一身疲憊,屢屢睏意上身。抓住春天的尾巴養肝,把握調養身體的好時機。肝臟對應五色中的「青」,故宜多吃綠色蔬菜,尤其帶點辛味,更能幫助陽氣的提升。海鮮&綠彩蔬十穀米雜炊 (3人份)本料理含兩大護肝明星菠菜與山茼蒿,還有號稱「抗氧化之母」的洋蔥,還有抗炎、降血壓功效的芹菜。將澱粉來源馬鈴薯置換為十穀米,搖身一變為雜炊,不僅營養價值更高,其中所含多種成分如薏仁、蓮子等都是去濕聖品。食材:綜合海鮮(蝦子15隻、透抽1條、蛤蜊16粒)、洋蔥1/2粒、芹菜4支、鴻禧菇1包、菠菜1把、山茼蒿1把、十穀米1杯、白酒100c.c.、水500~600c.c.作法:1. 洋蔥和芹菜切丁;菠菜和山茼蒿氽燙泡冰開水後切段;十穀米以電鍋烹煮。2. 平底鍋放一點油,開中火,放入蛤蜊炒一下。接著放進蝦子與透抽,倒入白酒並蓋上鍋蓋,煮到蛤蜊全開口即熄火,盛起備用。3. 平底鍋開中火,鍋裡加少許油,放入洋蔥、芹菜與鴻禧菇炒至香味四溢。4. 倒入水及煮熟的十穀米,轉中小火至水滾 。5. 接著把作法2海鮮加入,再放菠菜與茼蒿,並以鹽和黑胡椒調整味道後熄火。● 盛碗時可再加點辣椒粉或白胡椒粉更具風味。 紅黃綠蕨餅溫豆奶 (3人份)蕨餅是日本人最喜愛的夏日清涼甜點之一,搖身一變為滋補料理。以蓮藕粉取代傳統日式蕨粉,並用草莓、地瓜與綠茶分別製作三色和菓子,色彩美麗,口感更為Q軟,尤其營養滿滿。春天的茶飲首推綠茶,能抗發炎且消除疲勞。食材:草莓蕨餅:草莓50克(壓碎至泥狀)、豆漿100c.c.、砂糖20克(可不加)、蓮藕粉40克抹茶蕨餅:抹茶粉1大匙、砂糖40克、豆漿150c.c.、蓮藕粉40克地瓜蕨餅:黃地瓜50克(蒸熟搗成泥)、豆漿150克、蓮藕粉40克作法:1. 草莓蕨餅:鍋裡倒入豆漿、砂糖及蓮藕粉充分混合攪拌。開中小火且不斷攪拌至變成麻糬狀,煮到光澤出現後熄火。接著將三分之一碗的草莓泥倒進去混合,再徐徐倒入剩下的攪拌均勻。2. 蕨餅成形做法:● 方法一:準備一碗冰塊水以及兩支湯匙(先沾過水)。用其中一支湯匙挖出易吃的大小,放入冰塊水裡,接著用另外一隻湯匙刮下來,並放入原冰塊水裡繼續冷卻。剩下用同樣方式處理,先泡冰水冷卻較不會變硬。● 方法二:將蕨餅倒入耐熱容器,可以隔冰塊水冷卻,或直接放入冰箱裡冷藏1~2個小時。凝固好以後,用沾水的刀子將蕨餅切成小塊。3. 綠茶與地瓜蕨餅做法更簡易,可以一開始即將全部的食材混合攪拌,其餘做法與步驟1、2相同。● 乾濕兩吃樂趣多:做好的蕨餅可以放入溫豆漿內,亦可沾上自製的草莓醬享用。山藥&韭菜雞肉漢堡排 (2~3人份)山藥、毛豆與韭菜是健脾養胃的好食材。山藥不僅健脾胃,還是護腎良方,但因屬於澱粉類食物,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食量。號稱「蔬菜之王」的蘆筍可幫助肝臟排毒,而彩椒更名列維他命C含量前茅,可預防濾過性病毒、細菌的感染。食材:山藥100克、雞絞肉300克、胡蘿蔔50克、香菜3支、韭菜50克、毛豆50克、鹽1/4小匙、醬油1/2小匙白蘿蔔和風醬:清酒1大匙、醬油1大匙、味醂1大匙、白蘿蔔泥40克、太白粉1/2小匙、水1/2小匙配菜:紅黃椒各1粒、蘆筍180克、小番茄16粒、鹽和黑胡椒適量作法:1. 山藥磨成泥、胡蘿蔔切小丁後氽燙、香菜切末、韭菜切花、毛豆氽燙後切小丁。2. 絞肉餡加入鹽攪拌到黏度出來。接著加入山藥泥、韭菜、毛豆及胡蘿蔔,並加入醬油充分攪拌。3. 平底鍋開中小火,加少許的油,用湯匙將漢堡肉撈至鍋子裡,調整成扁圓形,煎至兩面金黃。4. 接著加入1~2大匙的水並蓋上鍋蓋,轉小火再悶約5分鐘即完成。5. 將醬汁全數充分混合(除太白粉)並倒入鍋中,開中小火待滾後即可熄火。放入太白粉充分攪拌,再開火使之勾芡,並淋在煎好的漢堡排上。6. 配菜如紅、黃椒、小番茄、蘆筍以平底鍋煎好,並撒上鹽和黑胡椒即可盛盤。
-
2024-05-26 養生.保健食品瘋
南極磷蝦油能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嗎?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這麼說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大前天(2024-5-22)發表Krill Oil for Knee Osteoarthritis(南極蝦油治療膝關節炎)。我把它整理和翻譯如下:研究動機膝關節炎 (OA) 影響全球約 6.54 億 40 歲或以上的人,並與疼痛、功能限制和殘疾有關。沒有任何藥物療法可以改善 OA 的自然史。食用魚油等海洋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可減少發炎。減輕關節疼痛、晨僵、疼痛次數。然而,這些治療 OA 的研究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結果。海洋 omega-3 脂肪酸的另一個來源是南極蝦。南極蝦油和魚油都含有omega-3脂肪酸;然而,南極蝦油比魚油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並且含有抗氧化劑蝦紅素,可以減少自由基、遊離氧和發炎。因此,南極蝦油中 omega-3 脂肪酸和蝦紅素的組合可能是比魚油更好的OA治療。在3 項隨機臨床試驗(RCT) 中,每日南極蝦油可減輕膝關節OA 患者(n = 56 和n = 235) 和輕度膝關節疼痛(n = 47) 患者的膝蓋疼痛、功能障礙和僵硬的某些方面。 這些臨床試驗均未測量積液滑膜炎(OA 結構進展的替代指標)。我們這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了2 克/天的南極蝦油與相同的安慰劑相比,在24 週內對患有明顯膝部疼痛和積液滑膜炎的膝部OA 參與者膝部疼痛主要結局的影響。研究對象參與者於 2016 年 12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間透過 OA 臨床試驗網絡在墨爾本、雪梨、阿德萊德和珀斯的澳洲公立醫院以及霍巴特的一家研究機構招募。如果參與者年齡在40 歲或以上、有症狀的膝關節OA(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的標準)、在篩選訪視時報告有明顯的膝關節疼痛、並且核磁共振顯示有任何積液滑膜炎,則參與者符合資格。排除標準是有明顯膝關節損傷史;3級放射學改變;其他形式的發炎性關節炎;對海鮮過敏;在試驗前 30 天和試驗期間不願意停止服用南極蝦和/或魚油藥物;使用抗凝血劑、大劑量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過去 3 個月內曾接受皮質類固醇注射;在過去 6 個月內膝蓋接受過玻尿酸注射;MRI 禁忌症;懷孕或哺乳;以及無法提供書面知情同意書。在篩選的 452 位參與者中,有 262 位被納入研究。他們的平均年齡為 61.6 歲(範圍為 40-88 歲);53% 是女性,其中130 人被隨機分配到南極蝦油組,132 人被隨機分配到安慰劑組。在試驗期間,40 名參與者退出或失訪(南極蝦油組 17 名,安慰劑組 23 名),所以最終完成實驗的人數是222 。每次訪視時追蹤的參與者人數分別為:4週時241人、8週時235人、12週時230人、16週時226人、20週時224人、24週時222人。研究方法治療組每天服用兩粒 1 克南極蝦油軟膠囊,每粒軟膠囊含有 190 毫克/克 EPA 和 100 毫克/克 DHA,總共提供 350 毫克/克 omega-3 含量和 12 毫克/克omega-6含量(比例為1:29)。安慰劑組接受植物油(初榨冷壓橄欖油、玉米油、棕櫚仁油和中鏈三酸甘油酯)的組合,不含EPA 或DHA,且其他omega-3 含量低於5 毫克/克(0.5% )內容。南極蝦油和安慰劑均以無法區分的甘油軟膠囊形式給藥。主要結局是 24 週內以視覺類比量表評估(visual analog scale,VAS)的膝蓋疼痛變化(範圍,0-100;0 表示疼痛最小;最小臨床重要改善 = 15)研究結果與安慰劑相比,南極蝦油並未改善膝蓋疼痛(VAS 評分平均變化,-19.9 [南極蝦油] vs -20.2 [安慰劑];組間平均差,-0.3;95% CI,-6.9 至6.4)。南極蝦油組 (67/130) 和安慰劑組 (71/132) 中分別有 51% 和 54%報告了一種或多種不良事件。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肌肉骨骼和結締組織疾病,南極蝦油組發生了32 次,安慰劑組發生了42 次,包括膝蓋疼痛(南極蝦油組n = 10;安慰劑組n = 9)、下肢疼痛(南極蝦油 n = 1;安慰劑 n = 5)和髖部疼痛(南極蝦油 n = 3;安慰劑 n = 2)。結論對於MRI顯示明顯膝部疼痛和積液性滑膜炎的膝關節炎患者,與安慰劑相比,每天補充2 克南極蝦油在24 週內並未改善膝部疼痛。 這些發現不支持南極蝦油用於治療該族群的膝蓋疼痛。原文:南極蝦油治療膝關節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25 焦點.健康知識+
6屆熱狗大賽冠軍大胃王小林尊退休!常吃加工食物有多恐怖?你最該避免的4種超加工食品
今年46歲的日本傳奇大胃王小林尊宣布,退出所有未來的大胃王比賽,因為近年食慾開始消退,甚至曾達3天沒有進食。現在的他只想要修復大腦跟腸道。長期暴食傷身心 這些大胃王吃到把身體搞壞從日本《電視冠軍》崛起著名的大胃王小林尊(Kobayashi Takeru),2001年開始連奪6屆紐約著名的吃熱狗大賽冠軍。當年的他一次比賽可以吃下5、60個熱狗堡,但根據紐約郵報報導,小林尊在Netflix的新紀錄片《飲食健康知多少:胃腸道祕辛》宣布退休,因為他的大腦已經變得對高度加工食品感到排斥。醫師分析了小林尊腦部掃描,發現小林尊看到食物時,大腦所有牽涉到噁心的區域都會啟動。小林尊指出,自己的食慾近年來開始消退,現在的他從未感到飢餓,曾經可以3天沒有進食。他在紀錄片解釋,「當你吃得太多,就會失去聞到食物的能力,也忽視身體的訊號,像是飽足感」。當了20年大胃王已嘗到苦果,現在的他「想要修復大腦跟腸道」,為了生活得健康長壽,目前只能少量多餐,吃下更多有營養的食物。不只小林尊吃到把身體搞壞,光去年(2023年),日本就有菅原初代及高橋知成(高橋ちなり)2位大胃王過世。可見長期暴食,對身、心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巨大。而小林尊比賽狂吃的熱狗堡,又是最不健康的超加工食品。然而其實大部份的人都知道加工食品很邪惡,但為何大家還是無法控制一直吃。超加工食品到底有什麼魔力?超加工食品恐怖之處:讓你快速吃、不停吃 之前英國就有一位醫師拍紀錄片,發現在大吃超加工食品4周後,開始出現焦慮、便秘、性慾低下等諸多症狀,甚至「覺得自己老了十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Dr Kevin Hall針對紀綠片內容做了些研究,發現大量吃超加工食物者有一些共同狀況出現:導致飢餓的荷爾蒙增加、感到飽的荷爾蒙減少。而以前的研究指出,慢慢進食可以減少飢餓感,但許多超加工食物很容易咀嚼和吞嚥,因此讓人吃得更快,也導致攝入更多卡路里。根據國泰醫院國泰醫訊發行的《營養通訊》112期也指出,超加工食品的4個特性,可能有令人暴飲暴食的隱憂,且與肥胖的發生具有相關性。超加工食品4特性1.熱量密度高2.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3.缺乏纖維、質地精緻4.大份量包裝且便於使用,只需簡單的準備即可食用許多國內外研究早已指出,加工食品與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認知功能衰退等都有關聯。近期也有一項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發現,食用超加工食品與早期死亡風險有關。但並不是所有超加工食品都會構成同等的健康風險。研究發現,與健康風險關聯最強的超加工食品有以下4種:最該避免的4種超加工食品1.以肉類、家禽以及海鮮為基礎的即食產品,像是香腸、火腿、熱狗、方便食品和加工零食。2.含糖和人工甜味劑的汽水飲料3.含乳製品甜點。4.超加工早餐食品【參考資料】.《國家地理》 .《NETFLIX》 .《國泰醫訊》超加工食品和肥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24 養生.營養食譜
藍莓富含花青素是天然抗氧化劑!2種情況花青素會流失,放冷凍保存最佳
藍莓是極品養生水果,可以延年益壽。研究發現,藍莓含有花青素,屬於天然的抗氧化劑,是對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好幫手。現代人追求健康飲食,食材熱量多寡是選擇的一大考量,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蔡一賢說,100公克的藍莓約含15克碳水化合物,熱量60大卡左右,富含維生素跟礦物質,而不同製程和儲存環境,都會影響維生素或花青素含量。藍莓富含花青素 2情況花青素會遞減藍色、紫色的蔬果都富含花青素,不只藍莓,黑莓、覆盆子、櫻桃、桑椹、枸杞、蘋果、無花果、李子、紫葡萄、石榴、茄子、紫花椰菜、紫地瓜、紫胡蘿蔔等也都是花青素來源,屬於天然抗氧化劑。蔡一賢指出,經常攝取這些蔬果,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保健都有幫助。藍莓怕高溫,如果放在室溫下,花青素會隨溫度遞減,如果放在冷凍庫裡,花青素的保存會比較好,不過一旦藍莓破損,則會流失更多花青素。冷凍藍莓 與海鮮或生肉隔絕蔡一賢說,若是將藍莓放在冷凍庫裡保存,一定要非常注意包裝及儲藏環境,建議使用保鮮盒等容器貯存於零下18°C,並與海鮮或生肉隔絕,避免這些食物交互汙染,吃下肚可能會拉肚子。有些民眾會將冷凍的食品放到冷藏解凍,蔡一賢強調,要將食物放在最高層,否則解凍的肉汁如果滴到,就可能汙染水果,建議由高到低放置順序為水果、生菜沙拉、肉類、海鮮等,還要保持良好通風,存放也不要超過6成滿。藍莓果醬 攝取時注意含糖量藍莓可以製成果乾、果醬等不同食品,但額外攝取的糖分和熱量可要注意了。蔡一賢認為,藍莓製成果乾,經過加熱可能會流失部分營養素,雖然從衛生安全角度,可以保存較久,但花青素可能減少;做成果醬的話,每家品牌的藍莓果醬不太一樣,甚至可能有添加劑、增稠劑等,若是「適量」塗抹果醬都還好,但要注意糖的含量。蔡一賢也很喜歡吃藍莓,建議早上可以泡燕麥,用熱水稍微泡開後,加優格或鮮奶,並撒上藍莓、腰果、紅莓、黃豆、南瓜子等,民眾不用局限在「無糖優格」,早餐也許甜一點點,不過可以攝取到不同的物質及營養。「多樣性的水果加起來,抗氧化性比單吃同一種來得高。」蔡一賢強調,飲食應該要均衡,成人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可以將份量換算成2個拳頭大小,建議可以選擇不同水果搭配,不要「覺得哪種好,就只吃哪種」。
-
2024-05-23 失智.大腦健康
降阿茲海默症風險53% 麥得飲食10項有益和5種有害食物一次看
失智症是國民健康一大威脅,國內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1人是失智症患者,輕微認知障礙者近18%。坊間流傳各式預防失智的飲食方式,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顏顥指出,近期強調天然、植物性飲食的「麥得飲食法」,獲得相關研究證實,能對神經系統產生保護作用,降低53%阿茲海默症風險。顏顥表示,除前述研究,發表於2022年的一篇研究也指出,麥得飲食遵從性高,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另一篇去年發表在「Neurology」期刊研究則說明,深色蔬菜攝取量愈多,發生阿茲海默症機率愈低,遵守麥得飲食的人,腦部神經病變機率下降,且影響腦萎縮的β類澱粉蛋白沉積較少。「麥得飲食法結合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又被稱為心智飲食,是一種對心智有意的飲食型態。」顏顥表示,研究指出,以麥得飲食為主的高齡長者,實行五年可顯著減緩認知功能衰退。麥得飲食法列出10項有益食物、5種有害食物10項有益食物可健腦:全穀類、豆類、家禽、魚類、深綠色蔬菜、其他蔬菜、莓果、橄欖油、堅果、紅酒。莓果是一大特色,建議民眾每周至少攝取2份,除草莓、藍莓、蔓越莓外,台灣常見的桑椹也是莓果類來源。5種有害食物宜限量:奶油、乳瑪琳、起司、紅肉、炸物、糕點甜食。冰淇淋、糕餅及蛋糕每周建議攝取少於5份,紅肉則要少於4餐,炸物及速食每周攝取應少於1次。麥得飲食雖未建議乳品攝取,但站在均衡飲食觀點,建議民眾適量攝取乳製品。三軍總醫院設計一系列麥得飲食家常食譜,包括穀粒長紅、豆煮鮮雞、三彩蔬蔬和莓果麥麥,作法簡單,歡迎嚐試。穀粒長紅讚的0mega-3、海鮮魚、茄紅蔬菜、橄欖油、全穀食材:十穀米、白米、玉米粒、鮭魚、乾香菇、大番茄、蔥花、橄欖油、米酒、白胡椒、鹽巴作法:1.米、香菇洗淨浸泡(香菇水炊飯用)。2.鮭魚抓醃後切塊。3.起油鍋,魚煎至金黃起鍋。4.香菇番茄玉米粒拌炒後起鍋。5.米鍋中依序放入米、炒料、鮭魚,加入米酒、鹽調味,再加水(1:1.3)。6.開始蒸飯模式。7.盛盤後灑上蔥花完成。營養成分熱量400kcal醣類54g蛋白質24g脂肪10g豆煮鮮雞讚的豆類、蛋白質、白肉、多彩蔬菜、橄欖油食材:去骨雞腿塊、毛豆仁、紅椒、黃椒、橄欖油、米酒、醬油、鹽巴作法:1.雞腿塊、米酒、醬油抓醃10分鐘。2.毛豆仁川燙去膜備用。3.起油鍋、煎香雞腿塊。4.再加入紅椒、黃椒、毛豆拌炒熟。5.鹽、醬油調味起鍋。營養成分熱量185kcal醸類5g蛋白質15g脂肪12g三彩蔬蔬讚的深綠色蔬菜、豆類、蛋白質、植物油食材:菠菜、紅蘿蔔、濕豆包、香油、白芝麻、黑胡椒粒、鹽巴作法:1.豆包、紅蘿蔔絲、菠菜切成5公分段,川燙(水裡放鹽、油)。2.起鍋冰鎮。3.水瀝乾後加香油、黑胡椒鹽,拌均勻調味。4.盛盤後撒白芝麻。營養成分熱量110kcal醸類5g蛋白質6g脂肪8g莓果麥麥讚的莓果、全穀堅果食材:燕片、藍莓、蔓越莓、杏仁作法:1.燕麥片加入熱水泡開。2.冰鎮後擺上藍莓、蔓越莓或喜愛的莓果。3.撒上杏仁碎完成。*莓果也可選揮草莓、葡萄、覆盆莓,堅果類也包括開心果、核桃、腰果、瓜子等。營養成分熱量185kcal醣類40g蛋白質4g脂肪1g
-
2024-05-23 養生.聰明飲食
白醬義大利麵不是最肥!「x醬」才是熱量炸彈,直逼千卡 營養師授4吃法更健康
你喜歡吃義大利麵嗎?最愛吃白醬、青醬、紅醬什麼口味?有些老饕們還會再加個焗烤,讓口感層次更提升,熱量也更罪惡!營養師高敏敏提醒,不要以為義大利麵有青菜就熱量很低,某些口味是熱量炸彈,點餐之前先來看看不同醬的熱量差異!義大利麵14種口味熱量圖鑑你覺得白醬、青醬、紅醬、清炒...哪個口味的義大利麵是熱量炸彈?高敏敏盤點「義大利麵熱量圖鑑」,告訴你哪個口味熱量最高。(以下為每一份之數,實際數值依實際為準).白酒蛤蜊義大利麵:520 kcal.茄汁肉醬義大利麵:550 kcal.煙燻鴨胸義大利麵:575 kcal.墨魚海鮮義大利麵:591 kcal.清炒和風義大利麵:608 kcal.紅醬雞肉義大利麵:608 kcal.紅醬蝦仁義大利麵:620 kcal.清炒鯷魚義大利麵:625 kcal.野菜鮮蔬義大利麵:625 kcal.蒜辣培根義大利麵:675kcal.羅勒中捲義大利麵:695 kcal.白醬鮭魚義大利麵:725 kcal.白醬培根義大利麵:795 kcal.青醬雞肉義大利麵:970kcal白醬、青醬、紅醬、清炒,哪個是熱量炸彈?看完以上14種口味的義大利麵熱量提醒,有沒有發現熱量炸彈其實就是「青醬」!高敏敏補充說明,雖然青醬是由羅勒葉、九層塔、堅果、蒜頭打碎製作,但製作過程會加入大量橄欖油,有些店家為了讓口感更順滑還會再加奶油,所以看到滿滿的醬料別一口吃光光(根本在吃油)。其次「白醬」也是眾所皆知的高熱量料理,主要材料是鮮奶油、奶油、麵粉,而那種口感特別濃郁的白醬,很有可能就是加了大量奶油,所以想減重或高血脂的人,還是建議先避開白醬吧!「紅醬」就相對材料單純,是由番茄製作。但有些紅醬為了提升風味,還是會加入大量的油跟糖,甚至加了奶油白醬還會變粉紅醬,熱量也會因此提高許多。而「清炒」為什麼會比較低卡?是因為它少了醬和奶油,大多是由辛香料去提味,所以熱量相對比較低。除了醬料,「主食」也要挑選義大利麵不只是醬料要挑選,主食也盡量選擇雞肉、蝦仁、蛤蜊這種白肉或海鮮,因為脂肪低、飽和脂肪低,整體的熱量也會降低;對心血管疾病的人比較友善,高血脂需要控管的人也比較方便。至於培根、炸物的熱量,都是營養師不建議吃。而茄汁肉醬雖然熱量不高,但營養分析下來,其實只有澱粉、肉醬泥,對有在飲食控制的人或是成長中的小朋友,建議選飲食多樣化的選項,或是加一些蔬菜、優質蛋白質,會獲取更豐富的營養。義大利麵怎麼吃才能更健康?究竟義大利麵怎麼吃才能更健康?高敏敏分享4秘訣,讓你健康享受美食低負擔:1.飯前吃青菜:幫助墊墊胃,增加膳食纖維攝取2.選清炒少負擔:避免醬料,減少熱量和鈉含量3.選海鮮更健康:避免培根、炸物主食,減少脂肪量4.飲料選無糖:避免再攝取更多糖分,讓血糖飆看完以上義大利麵熱量圖鑑及4個飲食小撇步,以後知道要怎麼點義大利麵更健康了嗎。高敏敏表示,其實義大利麵本身是熱量低的抗性澱粉,不僅可以減緩血糖上升,還能在增加飽足感的同時,也能抑制脂肪堆積。而義大利麵的熱量會那那麼高,是因為醬料包裹了麵條,會讓你不知不覺就吃進去許多脂肪。所以「怎麼吃」才是營養師想提醒大家的,建議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搭配均衡的配料,一樣還是能健康吃義大利麵,享受美食的同時身體不負擔。延伸閱讀:.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義大利麵是增肥食品?專家教4訣竅健康吃.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你吃的肉有多肥?一圖看懂豬肉部位營養成分:吃錯熱量差3倍
-
2024-05-20 養生.聰明飲食
子宮肌瘤與雌激素不正常分泌有關 飲食6訣竅有助縮小子宮肌瘤
調查發現,幾乎每三位女性就有一位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形成,與雌激素不正常分泌有關,女性身體本來就會自動調節內分泌,但若是經常接觸環境荷爾蒙、人工雌激素等,很容易刺激身體產生肌瘤。想讓子宮肌瘤縮小,什麼飲食方最有效?1.少吃肥肉肥肉是身體儲存外來脂溶性毒素最多的地方,包括人工荷爾蒙、施打的生長激素、塑化劑、農藥等環境荷爾蒙,因此要少吃豬皮、雞皮、豬五花、牛五花等肥肉,以及各種加工類的紅肉像培根、火腿、香腸等高脂的動物性蛋白質。飲食宜選擇海鮮、瘦肉、豆製品為主。如果真的很喜歡吃奶油、五花肉、雞皮的人,建議選擇草飼肉品或是放山雞。2.減少乳製品牛奶等乳製品一直是備受爭議的食物。牛奶富含鈣質、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身體補鈣、補充能量。不過,現代牛隻飼養環境,通常是讓乳牛反覆受孕來獲取大量的牛奶,供大家食用,在此情況下,牛乳、羊乳裡面會含有相當份量的雌激素,如果天天大量的喝牛奶,的確有可能會養大子宮肌瘤,因此建議有子宮肌瘤的人,減少飲用頻率,但並非完全杜絕。3.要喝豆漿子宮肌瘤可不可以喝豆漿?當然可以,每天喝甚至能縮小子宮肌瘤。很多人擔心豆漿裡面還有雌激素,不利子宮肌瘤的預防,其實很多國內外研究發現,豆漿裡的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在人體的作用率非常低,且大豆異黃酮在人體有雙向調節作用,當體內雌激素太高時,大豆異黃酮會負責競爭雌激素受體,調節荷爾蒙平衡,因此不需要擔心喝豆漿會讓肌瘤變大,反而應該要適量攝取豆製品。4.多吃十字花科研究發現,十字花科蔬菜有吲哚類的植化素,不僅能幫助肝臟解毒、對抗癌細胞分裂,最重要的是可以調節雌激素的分泌,可以預防、抑制子宮肌瘤的生長。綠花椰菜、青江菜、油菜、蘿蔔、包心菜、羽衣甘藍等,都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建議每天至少攝取一份(每份約是熟菜半碗的份量)。5.多吃薑黃薑黃裡的薑黃素,是一種很強大的抗氧化劑,還能幫助肝臟分泌膽汁。換言之,薑黃素可以把儲存在肝臟裡的脂溶性毒素,如塑化劑、農藥、人工生長激素、人工雌激素等環境荷爾蒙代謝出來。薑黃素在高溫富含油脂的情況之下,人體吸收率最好,建議可以直接購買薑黃粉,把薑黃拌在生米裡,再淋一點油,煮成飯吃,這樣最方便。6.建議減重研究發現,體重增加時,脂肪細胞會釋放出更多的雌激素,導致荷爾蒙、內分泌失調,尤其是腹部肥胖的女性,比較有機會會刺激子宮長出肌瘤,因此,體重過重(BMI大於24),或是腰圍大於80公分的女性,建議要減重。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