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泌尿道感染
共找到
308
筆 文章
-
-
2024-10-23 養生.聰明飲食
「蔓越莓」男生也要吃!保護攝護腺、降膽固醇...7個你從沒想過的好處!
被譽為「北美紅寶石」的超級水果「蔓越莓」,不僅是因為獨特的酸甜風味,更包含了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帶來多方面的益處,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指出,蔓越莓的營養成分有以下幾種: 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指壞膽固醇),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維生素E:同樣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傷害,預防心血管疾病。 抗氧化劑:可幫助抵禦自由基的傷害,可降低心血管疾病。 纖維質:有利於消化系統的健康,促進腸道運動,幫助降低膽固醇,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原花青素(PACs):是一種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可幫助改善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蔓越莓功效大家熟知蔓越莓可預防泌尿道感染,並能縮短病程盡速康復,而蔓越莓的功效不僅僅如此,以下整理阿罐營養師與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對於蔓越莓功效的分享,如下: 1.預防泌尿道感染:美國相關研究顯示,原花青素降低害菌生長及黏附,防止細菌感染等問題,攝取蔓越莓的原花青素可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的機率。 2.預防乳癌形成:蔓越莓含有許多植化素,能對抗乳癌細胞形成及避免癌細胞成長。 3.攝護腺保護:蔓越莓中的有效成分沒食子酸、檞皮素,能保護攝護腺,維持攝護腺機能正常。 4.加強抗氧化力:蔓越莓含豐富植物多酚、類黃酮素、維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增強人體抗氧化力,對抗自由基及發炎反應。 5.改善胃部不適:蔓越莓的原花青素、鞣花酸可降低胃部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並改善腸道菌叢,舒緩胃潰瘍不適。 6.保護心血管:原花青素可以維持血管彈性,而類黃酮素跟酚酸類能保持血液流通性,另可避免膽固醇氧化,造成血管病受損及硬化。 7.預防失智、降低膽固醇: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國際期刊《營養前線》(Frontiers in Nutrition)一篇研究,結果指出,每天吃100公克的蔓越莓,3個月後可以發現記憶力變好,而且低密度膽固醇還能降9%,有效降低失智風險。蔓越莓禁忌蔓越莓雖然好處多多,但千萬別狂吃猛吃,陳心驊營養師提醒,仍要小心食用過多,或是特殊疾病族群,可能造成以下副作用發生: 刺激腸胃:蔓越莓是偏酸性的水果,短時間內大量食用可能對腸胃道產生刺激,過量食用不管是原汁或錠劑可能刺激消化道產生胃部不適或腹瀉的情形。若腸胃比較敏感的民眾可以改在飯後食用,除了可以降低不適的感覺同時蔓越莓中豐富的維生素C也可以幫助食物中的營養素吸收。 形成結石:蔓越莓因為富含草酸,雖然對於一般族群其實沒有什麼影響,但若是有泌尿道結石的問題,需要注意食用的量,及搭配足夠的飲水量。 引起急性過敏:蔓越莓中含有的水楊酸結構與功效都類似阿斯匹靈(阿斯匹靈是一種化學藥物,常用於消炎止痛、預防血栓的用藥),一般族群食用具有抗凝血的功效,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對於阿斯匹靈過敏的民眾須特別留意蔓越莓的攝取,避免使結構類似阿斯匹靈的水楊酸引起急性過敏反應。資料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衛福部、陳心驊營養師、阿罐營養師、腎臟科醫師江守山 延伸閱讀: 6款「超商瘦身食物」大公開:飯糰、三明治都可吃!日營養師告訴你:想瘦,10種NG食物別碰
-
2024-10-23 醫聲.醫聲要聞
女業務血便非腸躁症 醫揭「發炎性腸道疾病」恐增腸癌風險
28歲女性保險業務員近半年每天排便次數大增,伴隨黏液和血絲,以為是腸躁症合併痔瘡出血,直到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被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其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患者會出現嚴重腹痛、血便,甚至因瘻管導致肚皮、生殖器官滲出糞便,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但目前健保給付進階藥物限制一年,較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兩年以上更為嚴格,若未妥善控制病況,將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及腸癌風險。據統計,取得IBD重大傷病患者數,從2020年2595張成長至2024年八月的7698張,且有被低估之的疑慮,引發醫界關注。IBD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年,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前者主要侵犯大腸表層黏膜,後者則可能從口腔到肛門全面侵犯,並深入組織層造成穿孔、瘻管等嚴重併發症,出現小便有菜渣、反覆泌尿道感染,或陰道、陰囊、皮膚上產生小洞及糞便排出;研判飲食西化、食品添加物改變腸道微菌叢,導致IBD患者在亞洲快速增加。腸治久安協會理事長楊式光的兒子18歲發病,大學四年因病休學三次,體重從80幾公斤掉到50公斤,還衍生肛裂、瘻管、切腸與做腸造口,迄今與病共存20年;另名30幾歲男性病患因大腸、小腸嚴重潰爛、纖維化而被全切除,肚子有7、8個瘻管,無法正常飲食,被迫辭職,太太只能在先生就醫的醫院,擔任清潔工才能就近照顧,但該病患仍因病情過重在去年過世。藥物給付僅一年 治療中斷恐增復發風險截至九月底,克隆氏症有五種、潰瘍性腸炎有六種進階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如符合給付條件,一年可省30到50萬元的藥費,大幅減輕經濟負擔。然而,藥物一次僅給付一年,比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兩年以上嚴格,療程結束後,無論病情是否穩定,都必須停藥三個月,待病情復發並再次符合健保規範,才能重新申請藥物治療。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秘書長、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顏旭亨表示,患者用藥斷斷續續,增加疾病復發風險,也可能造成藥物失效,需要使用更新或更昂貴的藥物來控制病情;復發亦將中斷患者原本穩定的課業和工作,讓患者產生憂鬱和焦慮。目前IBD治療目標是「內視鏡黏膜癒合」,可降低復發、住院、手術、併發症以及癌症等風險,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表示,復發會造成頻繁就醫、住院、手術,長期腸道反覆發炎更大幅增加腸癌風險。顏旭亨表示說,放寬治療療程限制,能幫助病人控制好疾病,維持生產力、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面對少子化的挑戰,政府更應該改變策略,幫助這群年輕病人回歸社會;醫療端也應提供腸胃科、外科、營養師、護理師、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等跨科團隊的照護,更全面地協助病友及其家屬,提供更完善的疾病照護。李柏賢也提醒,IBD初期症狀為肚子痛和拉肚子,易與腸躁症混淆,腸躁症患者多在白天或有壓力時腹痛,飯後往往會肚子絞痛想排便,排便後肚子痛就會緩解;若民眾半夜腹痛痛醒、合併血便、貧血、體重減輕大於三個月等IBD警示症狀,應進一步就醫接受檢查。
-
2024-10-15 醫聲.醫聲要聞
90歲阿伯發炎指數飆升,在宅醫療團隊「這招」找出禍首!
住在偏鄉台東都蘭的一名九十多歲老伯,因為行動不便而在家裡接受居家醫療照顧,這天突然發了高燒,在過去,移動困難的老伯恐怕還是需要到醫療院所就醫,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與護理師們接獲消息,趕緊到老伯家中診斷,先快篩確認不是流感、新冠感染後,使用攜帶式超音波檢查,確認為尿液囤積所導致的攝護腺發炎,在家就可以接受抗生素治療,於是老伯終於退燒、發炎指數下降。健保署在今年7月1日將「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納入健保給付,包括「居家醫療個案」、「照護機構住民」與「急診行動不便的民眾」,且疾病為肺炎、泌尿道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者,就可以由醫護人員到宅,提供醫療服務,民眾可以在家住院。對此,余尚儒說,「這是最有效率的醫療模式」。 , 在宅醫療,讓醫療量能更有「韌性」台南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指出,美國、日本與新加坡的在宅醫療、居家照護成為重要趨勢,採取「病人不動,醫護人員動」,真正打造沒有圍牆的醫院,而在宅急症照護、在宅醫療服務是「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奇美醫院現在也搭配遠距醫療、遠距檢測等創新科技的輔助,使用第一台攜帶式X光機,讓醫療團隊更有能力在社區、居家場域照顧病患。事實上,在宅醫療也為疫情詭譎多變的時代帶來新解方。林宏榮表示,在宅醫療與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等,可增加醫療韌性。這點尤其重要,因為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屬於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 , *。一旦遭遇像新冠疫情等新興傳染病侵襲,若醫院病床有限的情況下,病患可以接受在宅醫療,也就是「在家住院」的概念,醫院醫療量能較不會因病患過多而崩潰,病患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治療,家屬也成為照顧人力,對於醫療人力的運用,會更有效率。要篩不要猜 鑑別診斷,才能對症下藥長期投入在宅、居家醫療領域的余尚儒分享到,疫情期間到宅服務新冠快篩是必要動作,疫情社區化的現在,以他們服務的病患來說,當接受居家醫療服務的病患一出現感染症症狀,醫療團隊會協助進行新冠快篩,以及疾病鑑別診斷,以確認是否為新冠或其他感染症造成,一旦確認診斷,便盡快開立抗病毒藥物或相關藥物處方箋。若病況嚴重到需要後送醫院,也會有綠色通道可以緊急就醫。此外,不少年長者住院因為臥床束縛、發生譫妄而受苦,令人心痛。在宅急症照護計畫不僅可以讓病人在家舒適的住院,更縮短治療天數,林宏榮也發現,因為對於家中環境較熟悉,所以跌倒風險比在醫院住院來得低,對降低病患意外風險,也是有好處。醫療模式的選擇,需要專家評估余尚儒指出,病患是否適合接受在宅急症照護,與本身疾病、健康狀況、居住環境複雜程度有關,若合併有多種重大疾病,如免疫疾病等,或居住環境複雜,則較不適合接受在宅急症照護。林宏榮提醒,病患在家住院期間,若病情出現變化,或有異常症狀,可以透過綠色通道就醫、後送到醫院,並盡快展開應變措施,避免情況惡化。更多新冠衛教資訊請至Know and Go網站:https://www.knowplango.com.tw/ (本內容與資料專為提供予台灣一般民眾而準備,所提供資訊僅供教育目的,不應視為專業建議或醫療建議。若您有任何疾病相關問題,請務必尋求醫師或其他合格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若僅依照此處提供的資訊,所產生的風險須自行承擔。)PP-C1D-TWN-0112-202410
-
2024-09-13 性愛.性福教戰
口愛「忘2動作」恐害細菌速竄泌尿道!泌尿醫警告:很多人口交都沒做到
很多女性會有泌尿道感染的困擾,但其實她的生活方式都沒有什麼問題,卻可能出在她的伴侶在性行為時,習慣幫她「口愛」。為什麼嘴巴跟泌尿道感染有關係?1、細菌傳播:泌尿科體系戴槐青總院長指出,主要原因是,你在口愛的時候,口腔內存在的細菌,就可能會傳播到女性的泌尿道,引起感染。這是因為女性的泌尿道靠近生殖器且較短,容易受到外界細菌的感染。2、口腔衛生: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因此,建議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包括定期刷牙、使用牙線和漱口水,這些措施能夠減少口腔中細菌的數量,降低感染的可能性。3、性行為衛生:在進行口愛之前,請確保雙方的性器官和口腔都有清潔過,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像是在行房之前可以刷牙,可以用清潔用品清洗外陰部,都可以降低感染風險。4、清潔方式:在性行為後,女性應該特別注意清潔外陰部,特別是在口愛後,以減少細菌殘留的可能性。這些措施有助於避免感染的發生,保護泌尿道健康。口愛也可能感染性病 防護措施不可少另外,戴槐青提醒,除了泌尿道感染之外,像菜花這樣的性病,也有可能透過口愛傳染,所以千萬不可以輕忽,一定要做好防護!延伸閱讀:.月經來做愛可無套內射?會懷孕嗎?專家揭真相,1情況增加中獎機率.自慰打手槍能避免結石找上門!醫認證「男性固定清槍」對身體有4大好處.30公分女生更容易高潮?專家解惑:小弟弟至少須達「X公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1 醫療.泌尿腎臟
甘露糖能預防尿路感染嗎?美國醫學會期刊最新研究解答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2024-4-8發表兩篇關於「甘露糖預防尿路感染」的論文,而由於我在4年前曾發表蔓越莓,甘露糖,尿路感染,所以這兩篇論文當然立刻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可是由於這個議題並沒有急迫性,所以我一直拖到今天才予以報導。(註:下一篇會報導一個效果很好的新藥)我先把蔓越莓,甘露糖,尿路感染這篇文章裡關於甘露糖的重點拷貝如下:「過多的甘露糖會從尿液排出體外,而由於甘露糖的結構類似尿路上皮糖蛋白受體的結合位點,因此它是細菌粘附的競爭性抑製劑。 當尿液中甘露糖的濃度達到適當水平時,它會導致細菌黏附素飽和,從而阻止細菌附著到尿路上皮細胞。此一機制已經獲得動物實驗的支持,但是,截止目前為止,臨床試驗仍然無法確定甘露糖是否能預防尿路感染。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1)不同的實驗採用不同的劑量或不同的療程,(2)絕大多數的實驗採用複方,而非僅僅是甘露糖一項。而就是因為這樣的變異性,使得綜合分析結果無法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請看一篇2019年發表的綜述論文。在那一份2019年共同發布的指南裡,甘露糖雖有被提起,但卻沒有被建議使用。也就是說,蔓越莓的確定性已經是很低了,但甘露糖還又更低。所以,讀者劉先生的朋友也許可以試試這兩種方法,但會不會有效,我就沒把握說了。」JAMA在2024-4-8發表的兩篇論文是:研究論文:d-Mannose for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mong Women(d-甘露糖預防女性復發性泌尿道感染)編輯評論:Antibiotic-Sparing Preven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New Evidence Regarding d-Mannose(非抗生素預防泌尿道感染-有關 d-甘露糖的新證據)編輯評論的最後一段是:鑑於缺乏評估d-甘露糖的現有嚴格試驗,Hawyard 等人進行的這項務實、雙盲、隨機試驗涉及基於初級保健的強大患者樣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新數據,以挑戰使用d-甘露糖預防復發的建議泌尿道感染。研究結果強調,需要繼續研究針對最常見和最具挑戰性的門診傳染病綜合症之一的最佳診斷和非抗生素治療方法。研究論文的重點是:1.參與試驗的志願者必須是女性,18歲以上,曾在過去6個月裡發生過兩次泌尿道感染,或在過去12個月裡發生過3次泌尿道感染。2.共招募到598位志願者,其中303位每天吃 2 克的 d-甘露糖,另外295位則每天吃2 克的安慰劑(果糖)。3.試驗的主要目標是:在6個月裡共有多少位吃d-甘露糖的志願者以及多少位吃安慰劑的志願者因為出現泌尿道感染而去看門診。4.結果是:共有583位志願者完成試驗。在294位吃d-甘露糖的志願者裡,共有150位因為出現泌尿道感染而去看門診(比例是51.0%),而在289位吃安慰劑的志願者裡,共有161位因為出現泌尿道感染而去看門診(比例是55.7%)。5.結論:每天服用 d-甘露糖並沒有降低復發性泌尿道感染。不建議使用 d-甘露糖進行預防。原文:甘露糖能預防尿路感染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6 養生.生活智慧王
內褲穿太緊會產生哪些問題?醫:常便祕、感染找無原因都應考慮更換
內褲可說是人人生活必需品,不過內褲的鬆緊、樣式、材質等等其實也和健康息息相關。泌尿科沅京診所院長鄭隆峯指出細節及影響,也提醒若時常泌尿道感染,可合理的評估是否需要更換內褲。 內褲鬆緊和健康關係密切?醫:建議寬鬆,緊的較易影響。 緊內褲男女都較易影響?鄭隆峯院長表示,雖說內褲穿著隨個人喜好,不過一般而言普遍會建議民眾盡量穿寬鬆的內褲為佳。較緊的內褲雖然會較貼近皮膚、有包覆感、安全感,但也會較為壓迫、摩損皮膚,而且較不透氣、較潮溼,兩者之下便可能提升細菌或黴菌感染風險,男性可能出現包皮炎、龜頭炎等,女性則因為尿道較短,除了陰道炎也會較容易出現尿道炎,甚至更進一步往上感染至上泌尿道形成腎盂腎炎,這也是為什麼女性腎盂腎炎普遍比男性來的常見的原因之一。 緊內褲還可能引男性不孕?另外,較緊而壓迫的內褲也可能影響血循,男性受此影響更容易增加精索經脈曲張的風險,引起睪丸疼痛。不透風而悶熱潮濕也較容易影響精蟲品質。而精索靜脈曲張和精蟲品質下降兩者都是男性不孕症的風險,需多加留意。 緊內褲還可能影響腸胃?除此之外,也因為較緊的內褲較容易壓迫,可以試想一塊布較緊的捆住身體,這也自然容易阻礙消化道,使得腸道蠕動變慢,進而形成便秘。而消化道腸胃是一體的,腸道受到壓迫影響,也可能更進一步影響到胃,例如形成胃酸逆流。 丁字褲可能更容易引感染?其他相對容易影響健康的也包括丁字褲,雖然布料較少,包覆性明顯較低,較不會有潮濕悶熱引起的皮膚問題,不過視各家設計需留意固定性,若固定性較低、褲檔處較容易位移而摩擦私密處,這將有如集中摩擦,皮膚尤其私密處一帶磨損機率恐怕更高,而且此處也正是較容易沾染大小便之處,也會較容易傷口細菌感染或發炎。因此丁字褲不宜經常穿、每天穿,建議有需要再穿就好。 健康問題找無原因也可看看內褲。當然,平常若沒感覺影響倒是無妨,若有發現時常有上述健康問題又找不到原因,或者其他可能因素也都排除了,也可合理的檢視是否需要更換內褲。 內褲除了鬆緊可能影響健康,材質、圖案也都需要注意。 男女都鼓勵寬鬆內褲:鄭隆峯院長表示,內褲普遍會建議優先考慮寬鬆的四角褲,較透氣、較容易乾、相對不容易悶熱潮濕,對於皮膚、私密處較為健康。女性也較鼓勵穿裙、穿四角褲,會相對比緊內褲、較緊的牛仔褲來的好。這是常見泌尿科、婦產科等都較普遍建議的。 純棉、透氣、少圖案更好:除了鬆緊度以外,院長也建議內褲材質多以純棉透氣的為佳,如此可更加避免悶熱潮濕。另外也避免太多圖案或顏料,以免可能存在化學物質而刺激皮膚的風險。 新內褲要先洗,平常也充分日曬。最多半年就要更換,髒了馬上換。 先洗再穿、充分日曬的重要性:鄭隆峯院長也提醒,不過不管是什麼樣式、什麼品牌,新內褲都建議先洗過再穿,畢竟從製作過程到包裝過程中,整體環境是否良好也並未可知,先清洗可幫助降低感染或刺激的風險。平常清洗也建議充分日曬,更有利透過紫外線破壞上頭殘存的有害物質。 為什麼要定期更換?許多人可能會一次買個十幾二十件內褲,一穿就是以年計算,相當的惜物,但這其實會稍有衛生疑慮,因為即便上廁所都有擦拭乾淨、內褲也有每天清洗,這還是有可能卡汙垢在其中,增加細菌、黴菌滋生的機會,這也難確認能確實洗掉。建議有在使用的內褲至少三到六個月就換一次,而若能明顯看到沾染汙漬、月經、磨損等,就建議盡早更換,以利確保衛生健康。 《延伸閱讀》 .護墊別太常用易感染。婦醫教簡單3招降感染風險! .內褲久沒換竟私密處感染?!醫勸「這時間」就要換新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8-23 性愛.性愛後遺症
太常愛愛會腎虧?泌尿醫解答真相 1情況千萬別再繼續了
 你應該有聽過,如果太常恩愛會「敗腎」、會「腎虧」,這是真的嗎?真的有這種事情? 太常恩愛 對泌尿道感染的3影響  泌尿科體系戴槐青總院長指出,這是真的,太常恩愛真的有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的風險增加,主要有幾個原因: 1、細菌進入泌尿道的機會增加:在性行為過程中,細菌可能會因此進入泌尿道,特別是如果沒有注意衛生或缺乏保護措施時,就可能導致尿道炎或其他泌尿道感染。2、尿液排泄次數增加:過度的性行為可能導致尿液排泄次數增加,尤其是在短時間內發生多次性行為的情況下。增加了細菌進入尿道的機會,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3、免疫系統壓力:長期過度的性行為可能對免疫系統產生壓力,使身體更容易受到細菌或其他病原體的侵害,增加了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 3方法應對 太常做愛導致泌尿道感染 1、保持個人衛生:性行為前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非常重要,像是清洗性器官,使用保險套,並確保性行為環境乾淨衛生。2、控制性行為頻率:適度控制性生活的頻率,有助於減少泌尿道感染的風險。而什麼叫適度,這當然沒有一個通用標準,只是如果你已經覺得不舒服了,就千萬別再繼續了。  3、定期醫療檢查:在有規律性生活的狀況下,建議定期進行泌尿系統健康檢查。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治療,也能有效預防感染。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你以為有效的「4種避孕方式」全錯了!婦產科醫示警 愛愛完灌洗下面中鏢 ·太常愛愛害「陰道鬆弛」?醫吐「3原因」超錯愕 瘦太快的人小心了
-
2024-08-18 醫療.泌尿腎臟
尿液顏色越淺越好?當心是2疾病前兆!從10種尿液顏色看警訊,5方法保護泌尿道
尿液顏色發生變化,可能與飲水量、藥物服用或某些疾病前兆有關。多數人認為尿液顏色越淺越好,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曾撰文指出,尿液呈透明無色除了可能是喝太多水所致,也可能是尿崩症或腎功能不佳的前兆。正常尿液顏色為何?尿液是由90%的水分及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尿素、氨等廢物組成,健康成人一日總排尿量約為1000~1500ml,一天小便次數超過8次就算頻尿,透過腎臟排出廢物和多餘水分以維持身體運作及健康,也可透過尿液顏色變化和量的多寡了解身體狀況。 正常尿液顏色為淡黃色、透明清澈狀,之所以尿液是黃色的,是因為尿液中含有尿色素(Urochrome),而尿色素本身就是黃色的,而尿液黃色深淺會受到水分攝取的多寡影響,從透明無色至琥珀色都有可能,當水分攝取不足或過少會使尿液濃縮變成深黃色或琥珀色。10種尿液顏色看健康警訊尿液顏色除了會隨著飲水量而改變之外,有些疾病也可能反應在尿液顏色,以下舉例說明10種異常的尿液顏色。1.透明無色:水喝太多可能會造成透明無色尿液,不過減少飲水量後仍有無色尿,有潛在的腎臟問題,如尿崩症、腎功能不佳的前兆。2.深褐色:若有吃蠶豆、蘆薈等食物,可能會使尿液呈深褐色,若伴有頭暈、噁心或皮膚、眼睛發黃等現象則為蠶豆症患者,以及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輸錯血型或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受擠傷等也可能會使尿液呈現如同醬油的顏色。3.乳白色:多是因尿道感染而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腎結核及腎盂腎炎等等疾病,都有可能影響尿液顏色。4.紅色:排出紅色尿液顏色即為俗稱的血尿,可能與腎臟、膀胱有關,腎結石、鉛汞中毒的症狀也可能會造成血尿。排除疾病問題,飲食也能會造成紅色尿液排出,如吃了火龍果、甜菜、藍莓等食物。5.黑色:因膽色素而引起黑色尿液,常見於急性血管性溶血、惡性瘧疾、肝病患者。另外,酚中毒、色素瘤、尿黑酸病也可能造成黑色尿液。6.綠色:通常發生於大量服用消炎藥,或是尿液中有綠膿桿菌滋生問題。7.藍色:服用特定藥物而引起。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提到,遺傳性高血鈣、亞甲基藍藥物有可能造成尿液呈現藍色,以及一種色胺酸代謝異常所致的罕見疾病藍尿布症候群(Blue Diaper Syndrome)也可能造成藍色尿液。8.白色黏液狀:若男性經常排出白色黏液狀尿液,可能是患有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淋病等疾病,應及早治療以免傳染性伴侶造成對方生殖器官相關炎症甚至影響受孕。9.紫色:又稱紫尿症候群,好發於長期使用導尿管與尿袋的臥床病患,容易合併泌尿道系統感染,可能伴有發燒、排尿疼痛、頻尿、急尿、夜尿等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10.深黃色:肝、膽發生病變,造成膽汁往尿道排出,有可能使尿液呈現深黃色,而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等食物或維生素B群也可能會影響尿液顏色。5方法維護泌尿道健康尿液顏色可反應出健康狀態,而尿液混濁可能與泌尿道感染、膀胱炎有關,脫水也可能引起,想要改善混濁尿液、維持泌尿道健康可參考以下5種方法。 1.良好的如廁習慣:憋尿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尿失禁等等問題,建議避免憋尿,如廁後確實擦拭清潔,女性小便後應由尿道口向肛門擦拭,避免來回擦,以免將細菌帶至泌尿道造成感染。 2.不穿過緊的褲子:尤其是天熱時,應避免穿著過於貼身的褲子,通風不良加上潮濕悶熱易使細菌滋生。 3.多吃含花青素食物:花青素與前花青素擁有抗氧化作用,可抵抗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在尿道壁上並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降低細菌在泌尿道造成發炎機率、預防泌尿道感染,常見的花青素食物包含藍莓、蔓越莓、覆盆子、黑豆、葡萄、草莓等等。 4.多喝水:水喝不夠會使尿意中的毒素與廢物濃度增加,建議成人每天喝2000cc的水,有助於幫助細菌沖離泌尿道,以利廢物排出。 5.多吃含硫化合物食物:戴定恩醫師提到,多吃含硫化合物的食物,可幫助抑制泌尿道細菌生長複製,降低泌尿道感染,常見的含硫化物食物有5大類,包含辛香料(大蒜、蔥、韭菜等)、白菜類(大白菜、小白菜、菜心)、甘藍類(花椰菜、紫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高麗菜)、芥菜類(芥菜、雪裡紅、大頭菜),以及蘿蔔類(青蘿蔔、白蘿蔔、紅心蘿蔔)。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郭綜合醫院、Cleveland Clinic、南投醫院、戴定恩醫師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內褲手洗和洗衣機洗,哪個比較乾淨?與襪子一定要分開洗嗎?
衣服是人體的第二層皮膚,穿衣服整潔有益身體健康,如何洗好衣服至關重要。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強調,「穿過的衣服一定要洗」,但不論季節,洗衣服的頻率都一樣,至少2天洗一次衣服;建議最好買可以下水清洗的衣服,如此才能保持衣物的清潔。台灣氣候悶熱潮濕,人的皮膚常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黴菌等細菌,並會殘留在衣物上。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貼身衣褲、襪子、運動服及有汙漬、汗漬等衣物,每次穿完就應清洗,避免產生異味。而外套、襯衫、牛仔褲等則不必天天清洗,但有髒汙應立即清洗。內褲與襪子分開?譚敦慈認為,內褲與襪子可以一起洗,但如果有香港腳的人,因襪子裡可能會有黴菌,就不要一起洗,避免黴菌可能會附著在內褲上,而引發皮膚或泌尿道感染。潘企岳則說,通常襪子上的黴菌不多,因此,沒必要把內褲與襪子分開洗,重要的是內褲、襪子都要洗乾淨。襪子要每天清洗襪子一定要每天清洗更換,黃毓惠表示,雙腳一整天穿著襪子、鞋子,容易孳生細菌,襪子會積累汗水、皮屑、細菌等汙垢,應該每天換洗,建議可將襪子翻過來清洗,去除汗水、皮屑等,洗好後放在通風的地方晾乾。手洗內褲較乾淨貼身衣物的清洗,潘企岳指出,內褲常殘留尿道、陰道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務必每天清洗,且用手洗比洗衣機洗來得乾淨,他曾做過比較,即便洗衣機洗好的衣物,再用手搓洗還是會洗出髒汙,建議可先將內褲浸泡在添加洗衣劑的水中約5至10分鐘,再用手輕柔搓洗,再晾乾即可。但手洗或洗衣機洗內褲,端看個人感受及方便性。洗衣劑如何選購?市售洗衣劑琳瑯滿目,很多產品標榜具抗菌、除臭、防蟎等功能,潘企岳認為,洗衣劑使用目的是把衣服洗乾淨,民眾可以依需求自行選購洗衣劑的品牌及功能。無色無味洗衣精較佳譚敦慈說,衣服只要洗乾淨就好,建議買無色、無味的洗衣劑,成分愈單純愈好,因為有香味的洗衣劑多含有塑化劑。且使用洗衣精比洗衣粉好,但洗衣劑不要太過黏稠,以免要用大量的水,才能把衣服沖洗乾淨,如此洗衣服也能兼顧環保。潘企岳強調,洗衣服不要使用過多的洗衣劑,特別是使用滾筒式洗衣機,其用水量只有傳統洗衣機的三分之一或更少,因此,使用的洗衣劑量也應降為傳統用量的三分之一,避免衣物殘留過多的洗衣劑。每個月清潔洗衣槽為了把衣服洗乾淨,譚敦慈說,洗衣槽應每個月清洗一次,每年也會找專業人士清洗一次,她清洗時會把洗衣槽注滿水,再加入漂白水或過碳酸鈉清洗,洗好的水不要放掉,可以用來洗陽台,之後再注滿水清洗一次,再把水放掉,並將洗衣槽晾乾,確保衣服可以洗得乾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7 醫療.泌尿腎臟
水喝太少恐致4種病!醫警告「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做好1事預防
台灣夏季炎熱,讓人總是出門沒多久便汗流浹背,你會選擇什麼飲品來消暑呢?不少人愛來杯加料的冰涼手搖飲,解渴又果腹一舉兩得,卻也因此犧牲水分的攝取。泌尿科醫師戴定恩提醒,一旦你水喝得少,身體缺水可能招來以下4種疾病,其中「1種慢性病」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水喝太少恐招來4種病你每天喝的水夠多嗎?還是都等到口渴了才喝水?人體有70%是水,各細胞的生化反應,包含消化、吸收、排除廢棄物、維持血液循環、調節體溫、脂肪的代謝等,都需要足夠的水分才得以進行。戴定恩提醒,水分對於人體的不可缺乏程度,一旦水喝得少恐導4種疾纏身:1.結石當水分攝取得少,進而影響尿量減少時,便容易導致尿液中的草酸、鈣離子、尿酸濃縮,沉澱在腎臟、膀胱以及泌尿道中,形成結石,導致排尿不適、血尿的情形發生。2.痛風喝水不足首當其衝的便是腎臟功能,而痛風源自於尿酸過高,少排尿容易使得廢物無法代謝出體外,長期累積後便容易致使痛風發生。3.泌尿道感染同樣與水喝太少、排尿太少有關的是常見的泌尿道感染。當水分攝取太少時,尿道中的細菌無法順利隨尿液排出,停留在體內的時間一旦加長,便容易引來泌尿道感染上身。4.糖尿病糖尿病是種常見的慢性病,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它與缺水密不可分的原因,來自於當身體缺乏水分時,容易使血糖上升,當血糖值長期高於標準,便容易提高罹患糖尿病的可能。炎炎夏日來杯冰涼飲料,雖然能使你通體舒暢,不過戴醫師仍要再次提醒愛喝手搖的朋友「勿忘喝水」,喝飲料、茶、咖啡的量,都不能取代人體水份的補充喔! 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
-
2024-07-20 養生.抗老養生
最熱節氣「大暑」來了!宜清熱去濕「養生把握9原則」,多吃4種瓜防暑降溫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代表著盛夏的正式到來。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泌尿道感染等疾病;建議多吃如西瓜、梨子等當季涼性蔬果。大暑養生8原則大暑養生講究「清」、「靜」,大暑節氣養生重在一個「清」字,即在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而此時人們情緒容易煩躁、激動,容易亂發脾氣、心情不好,應注意進行日常自我調節。日常生活中,切忌過於激動、急躁憤怒。在大暑之日,可練習涵養心神,壓抑心火,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一、飲食祛濕護胃在大暑節氣,氣溫逐漸攀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加快。因此,飲食養生尤其重要。首先要祛濕。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時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傷及腸胃道功能。像山藥、蓮藕等都是進補的佳品,綠豆清暑、薏仁祛濕,特別是綠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熱祛濕。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以免造成腸胃負擔。二、避免中暑5要點夏季預防中暑,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內降溫,不要讓身體過度暴露在高溫環境,人體容易受到中暑的影響。進行戶外運動時,要選擇透氣衣物,撐傘和戴遮陽帽。大暑時節,氣溫高中暑的症狀包括頭暈、噁心、嘔吐、口渴、皮膚紅腫等。為了避免中暑需注意以下幾點:.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盡量避免在午間陽光猛烈的時段外出,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戶外活動。.穿著合適: 選擇透氣、輕便的服裝,幫助散熱。戴寬邊帽和太陽鏡,能夠有效降低陽光的直射。.多飲水: 在高溫時刻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但不宜大量喝冷飲,以免對胃造成刺激。.進食清涼食物: 選擇清涼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冬瓜、黃瓜等,有助於降低體溫。.適度運動: 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或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三、做好防曬 避免陽光直射大暑節氣陽光強烈,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皮膚護理尤為重要。在外出時,應該做好防曬措施,使用防曬霜,戴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此外,多飲水有助於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防止皮膚乾燥。洗臉時選擇溫水,避免用過熱的水對皮膚造成刺激。保持皮膚的清潔,選擇適合的護膚品,有助於維護皮膚的健康。四、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在大暑節氣,氣溫高,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無力。然而,適度的運動仍然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健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有助於對抗疲勞。可以選擇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運動,如早晨或傍晚。選擇輕鬆愉快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等,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五、保持情緒平衡盛夏時節,氣溫高,人們容易感到煩躁和不安。保持情緒平衡是養生的重要方面。可以透過舒緩壓力的方法,如聽音樂、閱讀、做瑜伽等,來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六、注意睡眠質量在高溫的夏季,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尤為重要。高溫容易影響睡眠,因此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適合睡眠的環境。可以選擇涼爽的睡衣,適當調低空調的溫度。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清潔,避免受到蚊蟲的困擾。睡前避免過多的刺激,如飲食過多、劇烈運動等,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七、保護消化系統在大暑節氣,氣溫高,人們的胃腸功能相對較弱,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因此,保護好消化系統尤為重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有助於減輕胃腸的負擔。夏天高溫食物容易變質,會引起腹瀉、胃腸道紊亂。開過的飲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食品保質期,不吃不潔或變質的食品。八、適度補充水分在夏季,由於氣溫高,人體容易出現流汗過多、水分流失等情況,這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避免脫水,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此外,適當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也能夠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選擇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九、防治蚊蟲叮咬夏季是蚊蟲繁殖的季節,蚊蟲叮咬可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癢等不適。因此,在大暑節氣,我們需要注意防蚊蟲叮咬。可以使用防蚊液、點蚊香等方法,避免蚊蟲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可以穿著長袖衣物,避免暴露皮膚。同時,定期清理家居環境,避免蚊蟲孳生,也是防治蚊蟲叮咬的重要措施。大暑飲食 把握三原則1.多吃些燥濕健脾的食物大暑時節,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表現特點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症狀,所以應以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或治療。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外,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以增強體質,使濕熱之邪無隙可乘。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滋膩,否則極易礙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甲魚、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進補佳品,可根據個人口味選用。3.蛋白質供給需充足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120克為宜。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夏季的肉食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為首選。大暑養生講究就涼避暑,但天氣熱,胃口差,身體抵抗力也會降低。粗糧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蕎麥、玉米等都是涼性或溫補的食物,夏天吃正合適。夏季防暑降溫多吃瓜 4種瓜別錯過進入大暑後,高濕高熱的「桑拿天」將會增多,暑濕淤積體內,不僅讓人氣虛,無精打采,還會造成消化不良。而瓜類大多能清熱化濕,又清淡可口,是適合夏季降溫防暑的好食物,而且又是當令蔬菜。因此,此時正是做「吃瓜群眾」的大好時機!1.冬瓜:連皮帶肉煲湯夏季說起消暑的瓜類,除了西瓜之外,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冬瓜。冬瓜是消暑第一菜,且可清熱利水、生津止渴,另外,吃冬瓜不要削皮,皮的食療效果比冬瓜肉更好。冬瓜肉帶上皮一起煲湯是許多人在暑熱正盛時愛用的食譜。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陽氣不足者不宜多食。2.絲瓜:去皮涼拌清熱瀉火絲瓜可謂是夏日里清熱瀉火的好幫手。絲瓜的含水量很高,無論做湯或者炒食,都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去皮後的絲瓜不但可以涼拌、清炒還可以煲湯,天天變著花樣吃也不膩。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弱、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少吃為宜。3.苦瓜:減少苦味先鹽漬夏時總會不自覺地想起苦瓜。儘管它的名字和味道都帶有不太討喜的苦字,但苦瓜的營養豐富,此時食用有益身體。將苦瓜涼拌著吃,有助於開胃。苦瓜洗淨後去掉瓜瓤,切片或切成細絲。燒水,開後放入一小勺鹽和少許油。入苦瓜絲焯燙約15秒。盛出迅速用水沖,瀝乾水分。然後依據個人喜好加入紅椒、蔥絲蒜末、生抽、糖、鹽、醋、香油等調料混合均勻即可。要注意的是,苦瓜由於性寒涼,並非人人都適合,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群應該慎食。4.黃瓜:涼拌用拍別用切黃瓜不僅容易吃到,且營養價值在瓜類蔬菜中較突出,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其中的維生素和其他成分,對皮膚也很好。黃瓜的熱量低,對需要控制熱量的人來說很友好。小黃瓜生食或配以肉類、雞蛋、魚、蝦等同炒,是夏日的應時佳蔬,老黃瓜煲湯,夏日飲用可消暑。大暑節氣,氣溫高,陽氣達到極致,對人體健康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在這個節氣裡,我們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保護健康。通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皮膚護理、保持情緒平衡、防治蚊蟲叮咬、適度補充電解質等方法,我們能夠在大暑的季節中保持健康與活力,遠離各種健康問題,享受一個愉快的夏天。願我們能夠以健康的身體,積極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充實過好每一天!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7-16 醫療.泌尿腎臟
台商返台就醫竟出現「藍綠色尿」,醫揭原因!尿液8顏色背後藏警訊
一名從越南返國的台商,在當地因為尿道炎、龜頭包皮腫脹發炎,回台後就診發現是細菌性尿道炎,但驗尿時卻發現尿液呈藍綠色,原來是服用含亞甲基藍的藥物。而尿液顏色不止可反應患者服用的藥物,也可能身體發出的警訊,如深黃色代表身體缺乏水分、綠色和綠膿桿菌感染相關,如對尿液顏色有疑慮,應由泌尿科醫師進一步檢查。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在臉書粉專「泌尿科呂謹亨醫師-大亨醫師」分享,有位剛從越南回來的台商,在當地因為得了尿道炎、龜頭包皮腫脹發炎,有先看診、服藥,因為不放心,回台後還是到診所就醫,還好只是細菌性尿道炎,淋病、梅毒、性傳統病等都是陰性,不過仍要留意空窗期,建議3個月或出現症狀時,再回診就醫。因為這位台商尿道依舊疼痛,所以有幫他驗尿,結果尿液顏色竟呈現「藍綠色」,而非一般的黃色尿,呂謹亨指出,這是因為越南當地的醫院,開立了一款台灣沒有使用、含「亞甲基藍」的藥物Domitazol,效果類台灣醫師常用的泌尿道感染消炎鎮痛藥物「非那吡啶」(Phenazopyridine),而這款藥會讓小便呈橘黃色。尿液顏色可以看出一個人飲水是否足夠,還有潛在的健康問題,呂謹亨表示,尿液含有水、鹽、尿素及腎臟分泌的黃色尿色素,因此尿液大多呈現透明淡黃色,當攝取水分足夠,尿液的顏色就會變淡;水分攝取量不足、流汗或水分流失太多時,顏色就會較濃。另外,尿液的顏色也會受到食物、藥物或疾病等因素影響;在飲食方面的影響,如維生素B群會讓尿液呈亮黃綠色;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或含有這些成分的紅蘿蔔、木瓜、中藥大黃等,會導致偏深黃或橘色;吃了紅火龍果、甜菜、黑莓尿液會呈紫紅色;綠蘆筍吃過多則可能變成綠色、深褐色,如果對小便的顏色有疑慮,應盡快尋求泌尿科醫師檢查。呂謹亨表示,以下8種疾病或身體狀態,也會改變尿液顏色:深黃色代表意義:代表身體缺乏水分橘色代表意義:肝或膽管有問題粉色或紅色代表意義:血尿,如泌尿道感染、攝護腺肥大、結石、腫瘤等深褐色代表意義: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橫紋肌溶解、急性黃疸性肝炎等疾病,尿色可能深如醬油。綠色代表意義:感染綠膿桿菌乳白色、混濁代表意義:乳糜尿,若伴有解尿異常、腰痛、發熱,恐是泌尿道感染紫色代表意義:紫色尿袋症候群,長期放置尿管慢性感染造成黑色代表意義:罕見疾病「黑尿症」,先天代謝異常常見會使尿液顏色改變的藥物則有以下5種:黃色反應服用藥物:維他命B2、複合維他命B黑色反應服用藥物:含鐵製劑,緩瀉劑深棕色尿液反應服用藥物:抗瘧疾藥物、橘紅或橘黃色:抗凝血劑、尿路發炎藥物,如Phenazopyridine、抗凝血藥,如Warfarin、風濕免疫藥物、帕金森氏症藥,如Entacapone、鐵螫合劑與肺結核藥物紅色反應服用藥物:抗癲癇藥物、抗凝血藥、消炎止痛藥、精神穩定劑;化療藥如俗稱「小紅莓」的Doxorubicin,如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可能血尿綠色或藍綠色反應服用藥物:亞甲基藍、甲基藍,如Methylene blue、抗憂鬱劑,如Amitriptyline、胃酸抑制劑,如Cimetidine、促腸胃蠕動藥,如Metoclopramide、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Indomethacin、肌肉鬆弛劑,如Methocarbamol、抗組織胺,如Promethazine、保鉀利尿劑,如Triamterene
-
2024-06-22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養成不生病體質?營養師認證多吃10種食材及3方法,吃出最佳免疫力
近期新冠確診數又上升了,該如何遠離這些病毒呢?我們可以從「增強自我免疫力」開始!提升身體自我保護的能力,來抵抗外來的攻擊。首先最重要的一定是維持「均衡的飲食」以及「健康的作息」,讓生理機能都能正常運作後,再加上營養師Evelyn為你介紹的10種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材,就能讓你由內而外、防疫技能點滿!10種增強免疫力食材1. 大蒜大家都聽過大蒜對身體好,因為大蒜裡面含有「蒜素(allicin)」,具有抗氧化、抗癌、增強免疫力、維持心血管健康的作用,是大蒜諸多保健功效的來源。但其實蒜素並不是本來就存在於大蒜裡的,而是將大蒜切碎以後,讓裡面的蒜氨酸接觸到空氣,再與蒜氨酸酶作用完全才會產生我們所熟知的「蒜素」,然而蒜素並不耐長時間的高溫,像是煮湯或是長時間燉煮都會使蒜素分解。所以大蒜最保健的吃法是「切碎生吃」唷!但這邊還是要提醒大家,大蒜雖然好處多多,但仍屬刺激性食材,適量食用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建議一天最多2-3瓣就好囉!2. 薑如果經常感冒,有可能是身體慢性發炎造成免疫力低下惹的禍!生薑裡面具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薑辣素(gingerol),可以減少自由基對於身體的氧化破壞,也能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在感冒前或感冒時食用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但這邊一樣要提醒大家,薑也是屬於比較刺激性的食物,也有抗凝血的效果,所以適量食用即可唷!3. 咖哩咖哩中主要的成分「薑黃(curcuma)」是咖哩成為近期新寵的原因,薑黃裡面的「薑黃素(curcumin)」不僅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還能提升免疫力、預防失智、甚至抗癌,除此之外,咖哩裡面添加了許多辛香料,例如:印度咖哩常添加薑、大蒜、紅辣椒粉、荳蔻等,這些辛香料有助於幫助消化、舒緩上呼吸道的不適症狀,因此咖哩其實是很適合防疫期間吃的料理唷!4. 菇類菇類裡面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蛋白質量也較其他蔬菜高,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非常多種,從數千年前就開始被當作重要的藥用食材。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菇類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也能調節免疫、代謝功能,對於人體的好處是很多的唷!5. 菠菜說到菠菜,大家一定不陌生大力水手卜派,遇到麻煩時只要吃菠菜就能變得力大無窮,可以英雄救美!其實菠菜雖然沒有像卡通描述的一樣這麼「神奇」,但會有這樣的設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唷!菠菜裡面富含大量的葉酸、鐵、鉀、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K,是營養密度非常高的蔬菜,能夠減少氧化廢物、調節身體的多種代謝途徑,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加速新陳代謝、抗癌、抗氧化都有很大的幫助唷!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想來一罐菠菜了呢?6. 藍莓藍莓是花青素(anthocyanidins)含量非常高的水果,雖然在台灣本土的藍莓非常稀少,進口價格會比較昂貴一些,但絕對是值得的!多項研究都顯示藍莓裡的花青素有非常強的抗氧化能力,能夠清除自由基、降低對身體的破壞,另外,它也能調節發炎物質,對於抗發炎也有顯著的功效。近年來也有諸多研究證實藍莓對於抗癌、改善泌尿道感染、調節血糖血脂、預防骨質疏鬆症等都有不錯的效果,許多學者也因此稱藍莓為「超級水果」!7.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在我們體內的抗氧化作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防疫期間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身邊有許多水果是富含維生素C的唷!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分析,其實同樣重量富含最多維生素的水果不是柳丁、也不是檸檬、橘子,而是芭樂!其次是釋迦、龍眼、棗子跟奇異果,並不是越酸的水果維生素C就越多唷~如果你想省時,或有額外補充的需求,也可以選擇維生素C的補充劑或保健食品喔!8. 綠茶兒茶素(catechin)是綠茶裡面最重要的保健成分之一,相較於紅茶、烏龍茶等茶種,綠茶因為沒有經過發酵所以保留了較多的兒茶素。兒茶素除了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抗微生物的特性之外,隨著綠茶在世界各的推廣,許多研究也證實它具有多種抗菌、抗病毒的特性,對於預防感冒、防止傳染疾病的擴散是非常有益處的。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期,大家不妨也來杯無糖綠茶吧!9. 優格、優酪乳優格、優酪乳裡面含大量的益生菌,能夠協助保護我們的腸道。腸黏膜上的微生物跟細菌,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一批免疫軍團唷!透過優格、優酪乳攝取大量好菌以顧好腸內的菌叢,腸黏膜組織才能獲得完整的保護,進而有助於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提升免疫力可以從改善腸道菌叢開始!這邊給大家一個小建議,吃優格、優酪乳時可以搭配一些水溶性膳食纖維或寡醣等,可以作為益生質提供益生菌的養分,相輔相成的搭配才能更完善的保護腸道唷!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在購買時要盡量選擇無糖或低糖的優格、優酪乳,才不會一不小心又吃進去太多精製糖唷!10. 優質蛋白質前面提到均衡飲食是提升免疫力的首要重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都要均衡攝取,但這邊要特別介紹蛋白質是因為它是構成身體所有細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包含重要的免疫細胞。豆魚蛋肉類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有9種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而必須靠飲食獲得的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而富含越多種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食物,營養價值就越高,我們稱之為「優質蛋白質」,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都屬於優質蛋白質,如魚肉、牛肉、豬肉,而植物性蛋白質只有「黃豆類製品」才是優質蛋白質唷!這邊建議每一餐吃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既能提供身體足夠的蛋白質又不會過量!增強免疫力的三大原則看完以上介紹的10種增強免疫力的食材,你發現了嗎?其實要符合能增強免疫力的食材不外乎三個原則:1.抗氧化及抗發炎2.改善腸道菌叢3.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掌握這三個原則之外,最重要的是前面所提到的維持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生活作息,如此一來,透過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升免疫力,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健康喔! 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9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荷爾蒙失調恐引慢性病 醫提醒吃荷爾蒙保健品留意這些重點
一名50歲女性,在短短幾個月內胖了10公斤,心情非常焦慮,明明沒吃什麼,體重卻一直飆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女性在停經前後,體重特別容易失控,因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及黃體素分泌減少,讓基礎代謝率下降,這也意味著「進入更年期」,進而停經。洪育忠說,女性更年期最常見的症狀為熱潮紅、盜汗,以及情緒起伏不定、失眠、陰道乾澀、容易泌尿道感染等。面對各種身心不適,許多女性常選擇忍耐、壓抑的方式面對,以為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就能擺脫種種不適。荷爾蒙失調恐引慢性疾病 多選擇植物性荷爾蒙洪育忠提到,女性體內主要的荷爾蒙包括雌激素、黃體激素、濾泡刺激激素等,它們掌管著月經週期、生育能力、情緒控制等功能。女性的更年期通常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會因為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不足,出現生理上的改變,健康和生活品質也會受到影響。荷爾蒙對於調節身體功能極為重要,如果出現失調情形,會導致更年期症狀的出現,亦可能引起或加重慢性疾病。常見的慢性疾病如下:骨質疏鬆症:雌激素對骨質密度的維持非常重要,女性更年期由於雌激素下降,可能導致骨質流失加速、增加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心血管疾病: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包括促進血管壁彈性、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等。因此,雌激素下降可能增加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癌症:荷爾蒙在人體內的調節作用也與癌症的發生有關,例如:雌激素過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雌激素過低則可能增加骨骼、卵巢等癌症風險。想要改善荷爾蒙失調的身心狀況,洪育忠建議,從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多吃富含鈣、維生素D和鎂的食物,如牛奶、乳酪、優酪乳等乳製品;豆腐、豆漿等豆類;杏仁、核桃等堅果,以及菠菜、羽衣甘藍等綠葉蔬菜。另外,食用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果,有助於維持身體代謝平衡。洪育忠強調,多選擇植物性荷爾蒙,尤其是大豆異黃酮,對熟齡女性保養有很大的幫助。食用保健品則要注意劑量及濃度,可先諮詢營養師或專業醫護人員,避免刺激子宮肌瘤增長或亂經。面對生理上的改變,洪育忠呼籲,可透過健康檢查全面了解荷爾蒙失調問題,包括老化程度、壓力及抗壓力荷爾蒙是否平衡,並予以進一步的治療。3個良好生活習慣應對更年期1.規律的睡眠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恢復身體的平衡和提升心理健康。2.適度運動:散步、瑜伽、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壓力和維持健康體重。3.應對壓力:進行深呼吸、冥想、放鬆技巧等,緩解情緒波動和焦慮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05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我罹患慢性腎臟病,真的沒藥醫了嗎?醫生說只有糖尿病合併腎病變的病人才有藥可用?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石光中慢性腎臟病其實有藥醫!當發現自己的腎臟出問題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出造成腎臟病的源頭,並加以控制。譬如若因糖尿病造成腎臟病,則務必按時服藥和控制血糖,透過對症下藥的方式,在慢性腎臟病早期都能獲得有效控制。但若到了eGFR30左右,開始進入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就需要進一步的藥物介入,才能延緩腎功能惡化,像是新一代降血糖藥SGLT2抑制劑,可促進糖份從尿中排出,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進一步保護腎臟。本來eGFR大於30的病人才能使用SGLT2抑制劑,但目前已經放寬適應症,洗腎中的病人也能使用SGLT2抑制劑。不過,目前健保只給付eGFR大於30的病人,預計今年年底,洗腎的病人才會通過健保給付。SGLT2抑制劑的好處相當多,包括降血糖、減重、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白蛋白尿及降低腎臟負擔。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假如沒有糖尿病,卻有心衰竭的病人,使用時劑量要降低,才不會造成低血壓的情形。雖然SGLT2抑制劑好處多多,但也要特別注意使用上的風險。由於SGLT2抑制劑的功能是排糖,會建議使用時每天的飲水量要增加500-600cc,避免糖份蓄積在膀胱,造成生殖、泌尿道感染。此外, SGLT2抑制劑有降血壓的作用,所以有些人反應吃藥後覺得頭昏,建議這個時候要回診跟醫師討論是否該調整劑量。由於SGLT2抑制劑在排糖的同時,鈉離子與額外的水分也會經由尿液排出,雖然有減重的效果,但對於一些年紀大的患者,因每天攝取的熱量少,使用SGLT2抑制劑時,需注意可能產生肌少症的問題。SGLT2抑制劑還有一個副作用是造成酮酸中毒,雖然發生的機率較小,但還是要特別留意。【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5-22 醫療.中醫
暑熱濕氣讓身體慢性發炎 穴位按摩加「排濕3寶」消水腫
夏天到了,暑熱加上濕氣,容易使脾胃積濕,當腸胃道因濕熱導致水分吸收不良、代謝不佳時,會出現頭暈、水腫、關節僵硬、四肢沉重等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夏季可多利用排濕食補及按摩4穴位,調理脾胃並祛濕養生。腸胃濕熱水狀糞便與腹瀉不同台灣氣候潮濕,夏日常見脾胃系統失調,主因是「腸胃濕熱」,導致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林舜穀表示,腸胃濕熱者會感到消化不良,伴隨食欲不振;濕熱還會引起腹部不適,表現為腹痛或腹脹,且常伴有脹氣。更明顯症狀是大便溏泄,「溏泄」是指糞便呈現鬆散狀或接近水狀,與腹瀉不同,主因是腸道對水分及營養的吸收力變差。排濕3寶 紫蘇、白荳蔻、魚腥草瘀滯在體內的濕氣稱為「濕邪」,當濕氣累積在脾胃,又常吃油炸、生冷食物,恐導致腸胃炎上身,以發燒、嘔吐、水狀腹瀉為主要表現。林舜穀推薦夏日排濕食補,可運用紫蘇、白荳蔻、魚腥草排除體內濕氣與多餘水分。可以紫蘇、檸檬、蜂蜜製成「紫蘇檸檬蜂蜜茶」,紫蘇具有解熱、消炎功效,加上檸檬的維生素C和蜂蜜的滋養,可增強免疫力。白荳蔻主要用於治療濕滯中焦,特別是當濕邪影響脾胃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症狀,白荳蔻能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減輕腹部脹滿的不適感,建議使用白豆蔻粉醃製雞胸肉後乾煎,釋放出風味。魚腥草廣泛用於治療泌尿道感染,具清熱解毒和利尿特性,能減輕濕熱引起的尿頻、尿痛、燒灼感症狀。可以使用魚腥草、金銀花、蒲公英、甘草、綠茶葉等製成「魚腥草排濕茶」,用沸水沖泡效果較好。
-
2024-05-16 養生.聰明飲食
「多喝水」到底該喝多少水? 醫曝3常見喝水錯誤觀念,夏日泌尿道感染族群增加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小便嗎?如果顏色變深,代表尿液太濃,大多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如果是運動後尿液呈現深黃,趕快補充水分即可恢復正常。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周固表示,在正常情況下,尿液為透明、淡黃色,若發黃混濁,且伴隨著頻尿、灼熱,甚至是發燒、腰腹痛、血尿,小心是泌尿道感染。「醫師,天氣一熱,我就會解尿疼痛,怎麼辦?」夏天到了,泌尿科門診的女性患者增加,主訴小便不舒服。周固說,天氣炎熱加速排汗,導致尿量減少,細菌易停留在私密處。多喝水可以增加排尿量及次數,把細菌排出體外,同時也減少細菌在膀胱內滋長的機會。一天到底該喝多少水? 所謂「多喝水」,到底該怎麼喝呢?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都需要水來運行,成年人一天所需的量,以體重x30cc平均計算,以50公斤女性為例,最少需要1500cc。另外要再加上汗水蒸發,建議喝足2000-2500cc,周固提醒,每個人需要的喝水量不盡相同,從事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因水分大量流失,補充應增為2倍。有些人為了怕喝水量不足,購買2公升的大水壺,但可能到了下班時間還沒喝完,一次豪飲光。周固強調,「少量多次」平均分段攝取水分,才能讓身體維持恆定,一次灌進500㏄以上,會把胃撐壞,並改變腸胃道的酸鹼平衡,且喝水過量反而頻尿,身體流失更多水分。氣泡水正夯,有汽水口感卻沒有糖分,零卡無負擔,不少人視為飲水新選擇。周固提醒,氣泡水含有碳酸氣體,胃不好的人不適合飲用,易有脹氣、消化不良、引起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喝水不足除了泌尿道感染,出現脫水、中暑等現象,還容易產生結石。根據統計,國內每10人就有1人有結石問題,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季節,周固說,多喝水可以稀釋尿液、防止結石形成。如果結石造成尿路阻塞,會發炎、傷害腎臟,靠飲食及飲水已經無法改善,要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治療。錯誤喝水觀念1.為了喝足2500cc,一次狂飲500㏄以上,易傷胃。2.喝氣泡水或茶、咖啡,喝氣泡會刺激胃部,茶和咖啡會利尿,且咖啡因影響睡眠。3.等到口渴才喝水,這已經是身體總是「微脫水」的狀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4 醫療.泌尿腎臟
有血尿和腰痛症狀是急性腎絲球腎炎還是泌尿道感染?一表看懂
28歲小薇是一名上班族,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次泌尿道感染,出現解尿疼痛、血尿症狀,有時會伴隨發燒,曾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最近感冒一周後,她發現尿液呈深茶色,儘管遵從醫師建議多喝水勤上洗手間,但血尿未改善且愈感疲勞、無精神,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被診斷為急性腎絲球腎炎。這次小薇沒有發燒、解尿疼痛或局部痠脹感等症狀,但有明顯血尿,經理學檢查發現,她的下肢水腫、腎臟兩側有敲擊痛,檢驗數據顯示腎絲球過濾率下降,並有血尿及蛋白尿,初步診斷為急性腎絲球腎炎或快速進展型腎炎,建議住院接受腎臟切片檢查及後續照護。「血尿和腰痛」是急性腎絲球腎炎常見症狀,但需與一般泌尿道感染作區分。腎絲球腎炎通常由腎臟免疫失調所引起,因感染症或自體免疫疾病,或原發自腎臟機能失調,臨床症狀有血尿、泡泡尿、腎絲球過濾功能下降或貧血。泌尿道感染病程較短,常伴隨發燒、畏寒及單側腎臟敲痛。急性腎絲球腎炎是腎功能在一或數周內急速下降,伴隨尿中有紅血球以「變形紅血球」型態呈現,若加上血中腎功能指數異常且有蛋白尿,應積極以血清學檢查及腎臟切片檢查,以正確診斷儘速治療保存腎功能,避免進展到需洗腎地步;泌尿道感染則需抗生素治療,並找出潛在原因,以避免再度發生。腎臟發炎在早期可能不易察覺,當發現尿液中有血尿、泡泡尿或其他異常時,請務必及時就醫進行檢查。早期發現腎絲球腎炎,充分與腎臟專科醫師討論適切的治療選擇,預防疾病進展,才能常保腎臟健康,享受快樂人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7 醫療.泌尿腎臟
台灣膀胱過動症人口超過4百萬人 六旬婦接受脛神經刺激術治療改善
60歲洪女士多年來飽受頻尿問題困擾,每30至40分鐘就想上廁所解尿,尤其夜尿3至4次嚴重影響睡眠,更不敢出門旅遊。原以為是泌尿道感染進行抗生素治療卻未見改善,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她罹患「膀胱過動症」,除了口服藥物治療外,並接受電針刺激腳踝脛神經治療,目前頻尿及夜尿狀況獲得改善。根據研究統計,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約18.6%,女性盛行率高於男性,以年長者居多,推估台灣膀胱過動症的人口約428萬人。中國附醫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台北分院泌尿科醫師鄒頡龍指出,「頻尿、尿急、夜尿」是患者常見三大排尿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工作效率,嚴重會發生尿失禁,也因不敢社交而增加失智的風險,應及早治療改善。鄒頡龍表示,一般成人膀胱的尿液容量約400至500cc,正常的膀胱運作是等尿液累積至某程度,再透過神經傳遞使大腦產生尿意,接著經由膀胱肌肉的收縮將尿液排出。如果膀胱僅儲存了少量尿液就開始傳遞排尿訊號,產生尿意和不正常地收縮,就稱為「膀胱過動症」。40歲以上女性、肥胖、曾經反覆泌尿道感染、攝護腺疾病、有飲酒習慣的人,是膀胱過動症的高危險群。膀胱過動症的治療,鄒頡龍說,一般是採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如寫排尿日記,記錄喝水量、排尿狀況等,並且進行膀訓練;藥物治療包括口服抗膽鹼藥物及β3腎上腺接受體促進劑,但抗膽鹼藥物會有口乾、便祕等等副作用,可能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β3腎上腺接受體促進劑則易有高血壓及頭痛問題。近年國內引進膀胱過動症新治療方法─「脛神經刺激術」。鄒頡龍指出,此方法是以超細微電針(直徑約0.23 毫米)微侵入刺激腳踝內側的脛神經,從而對膀胱進行調節,每周進行一次微電療,每次治療30分鐘,6次治療後會有穩定療效,之後可每2周或4周再進行一次維持治療,但仍需搭配低劑量的藥物治療。此治療須自費,每次治療費用7500元。鄒頡龍說,男性膀胱過動症治療方向與女性差不多,但治療更複雜,因為男性有攝護腺,但治療膀胱過動症的藥物可能會讓膀胱收縮力降低,讓男性解尿更困難。而脛神經刺激術不會影響膀胱收縮,也不會影響排尿的速度,對男性膀胱過動症患者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洪女士去年10月接受「脛神經刺激術」6次及口服低劑量藥物治療後,目前每2周或3周進行一次維持治療,她不再嚴重頻尿,膀胱容量及夜尿症狀改善減少到2次,睡眠品質提升,外出旅遊也不必煩惱。鄒頡龍指出,「脛神經刺激術」在美國及歐洲已有20年以上使用經驗,2005年通過美國FDA認證,適用於頻尿、急迫性尿失禁等治療;2010年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亦將此治療列入膀胱過動症常規治療。鄒頡龍提醒民眾,當持續頻尿影響日常生活時,千萬勿拖延,應盡快就醫診斷是否罹患膀胱過動症,此病症需要長期控制,配合生活型態調整,持續口服藥物,脛神經刺激術也可成為治療的一環,以達到穩定控制的效果。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停經後骨鬆機率增15至20% 緩解更年期症狀首要任務是運動
女性到了中年免不了面臨更年期的煩惱,我國婦女平均45歲進入更年期,50歲停經;隨之而來的是女性荷爾蒙缺乏,除了帶來生理上的不適,心理上的衝擊也不小。馬偕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劉蕙瑄表示,更年期婦女多數都會感到不舒服,若是更年期帶來的不適感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可以額外補充保養品或是考慮尋求醫療協助。45歲後荷爾蒙高高低低,失眠燥熱又心悸。在開始步入更年期,到完全停經前,身體內的荷爾蒙濃度並非漸漸消失,而是呈現時而上升、時而下降,不斷改變的狀態。劉蕙瑄說,更年期婦女的荷爾蒙不是完全不足,排卵功能尚未完全停止,月經周期會變得不規則,出血量有時候很少、有時候則很大。而停經後則是已經缺乏雌激素,此時僅靠皮下脂肪製造些許荷爾蒙。劉蕙瑄表示,荷爾蒙劇烈波動再加上雌激素調控比較差,可能出現盜汗、突然燥熱等更年期症候群。再者,荷爾蒙不足也會影響睡眠品質,連帶讓心情不穩定,甚至出現心悸等,都是典型的更年期症狀。泌尿道感染最常見,菌落改變導致反覆發炎。隨著荷爾蒙流失,身體容易出現膽固醇升高、泌尿道、骨質疏鬆、心血管等疾病。劉蕙瑄指出,更年期婦女求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就是泌尿道感染,女性因為生理構造,尿道較短本來就比男性容易感染;再加上缺乏雌激素,會讓泌尿生殖道的菌落發生改變,從原先呈弱酸性的環境(pH值3.8至4.2)轉為偏中性,且泌尿粘膜萎縮讓細菌更容易感染。若是平常喝水不足又長期憋尿,恐加劇泌尿道感染風險。而反覆膀胱發炎也是更年期常見症狀,劉蕙瑄說,若半年超過兩次以上泌尿道感染,或是一年有超過三次感染,在尿液檢查中看到白血球上升,並且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即為反覆膀胱發炎。後續需要追溯生活習慣,或是做細菌培養確認是否為特殊菌種感染。不憋尿、避免便祕可減少壞菌,補充蔓越莓、甘露糖。劉蕙瑄提醒,平常要多喝水,養成良好排尿習慣,不要憋尿;同時長期便祕也會影響腸道菌落,恐會造成壞菌旺盛、引發泌尿道發炎。因此,平常除了注意清潔保養,排便習慣也很重要。也可以吃針對泌尿道的益生菌,維持良好的泌尿生殖道菌落。若是沒有乳癌相關病史或荷爾蒙禁忌症,可以考慮使用低劑量雌激素藥膏擦拭外陰部。另外,蔓越莓及甘露糖也能讓泌尿道粘膜保持光滑,幫助細菌排出,進而減少發炎機會。七、八成婦女都會因為更年期感到不適,沒有特別表達的人大部分都只是在「忍耐」。劉蕙瑄表示,首要改善更年期症候群就是要「運動」,每個禮拜至少要2至3次,一次至少30分鐘。不只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也增強肌耐力,有助於改善身體盜汗跟燥熱情況。再者,運動會增加激素分泌,例如: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讓心情愉快,亦可幫助睡眠。多喝水、睡飽飽都能抗衰老,還要定期檢查。劉蕙瑄分享,抗衰老的道理跟疾病預防一樣,不只適度運動,水分攝取也很重要,一天攝取應該達1500至2000毫升;睡眠也要充足,建議每天睡七至九小時。除了日常保養外,定期檢查也很重要。劉蕙瑄指出,大部分必要檢查國健署都已經涵蓋,包含3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45歲以上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50歲以上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另外,有餘裕者或是高風險族群,也可考慮自費檢查,如停經後建議可二年左右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以及針對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等。身材瘦弱、少曬太陽者,練核心肌群且要補鈣補D。骨質疏鬆症好發在亞洲女性,特別是停經後三年內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率提升15至20%。「女性35歲以後就應該開始存骨本」,特別是長期吃類固醇、身材瘦弱者、較少曬太陽、少運動,曾經骨折,或是家族有骨質疏鬆病史者更必須注意。訓練核心肌群的運動,同時也可以保護容易骨折的脊椎,讓其更有支撐力,亦可透過股四頭肌訓練保護膝蓋及大腿骨。攝取足夠的鈣質跟維他命D也很重要,一天建議應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但根據統計,平均我國成人每日從飲食中可攝取的鈣質僅約500至600毫克,除了靠多吃深色蔬菜、魚類、芝麻等食物外,不足的部分可靠鈣片補充。建議做的定期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公費):30歲以上每年一次● 乳房攝影(公費):45歲以上每兩年一次● 糞便潛血檢查(公費):50歲以上每兩年一次● 骨密度檢查(自費):停經後每兩年一次● 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高風險族群公費一般人自費劉蕙瑄醫師小檔案● 年齡:45歲●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 經歷:亞太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APUGA)執行秘書長● 給患者的一句話:女生要學會獨處,最好每一天都要留時間跟自己獨處。● 粉專:女生漏尿的二三事-劉蕙瑄醫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的偏鄉醫療嘗試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偏鄉醫療服務與醫者的愛心」。一位在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回顧自己在初入醫學院時,在同學的互相鼓勵與人文老師的啟發下,發起「與病人為友」的學生暑期活動,成功地激發醫學生的愛心,並繼續傳承成為該校具有特色的醫學生服務活動。→想看本文一位小兒科醫師分享自己如何以「平衡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責任與利用專業知識來幫助需要的偏鄉兒童」為心願,將青少年照護觀念導入健保架構下,並能貼近在地青少年族群的需求而努力,形成「社區-學校-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想看本文一位醫學中心小兒外科醫師分享他同時也在兩所偏鄉醫院為理想奮鬥,他的一句「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道出了他們期待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同行,從而確保照護的完整性與持續性。「醫病平台」衷心希望這些故事可以感動更多的醫學生、醫師、社會大眾,多多關懷偏鄉醫療。緣起偏鄉醫療最常遭遇的困擾,便是醫療人力與資源缺乏。而台灣的小兒外科除了有醫師平均年齡逐年老化與新血後進減少的問題,在偏鄉環境更是不容易有小兒外科醫師的生存空間,因為醫師在選擇服務的地點時,往往有許多的考量,例如經濟收入、生活環境、或孩子教育需求等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北醫附醫)鄰近繁華現代的信義計畫區,無論大眾交通或是國道交通都相當方便,因此平時便肩負大臺北東區民眾的醫療需要,甚至涵蓋基隆市、新北市汐止區等地的後送醫療。然而,大學附設醫院有教育的責任,雖然業務量沒有其他醫學中心多,仍需要維持小兒外科服務。 根據台灣小兒外科醫學會的統計,有130萬兒童少年人口的大台北地區約有30名在職的小兒外科醫師,相較於偏鄉地區,人力資源相對豐富很多。以每百萬人口計,大台北地區的小兒外科醫師人數不僅超過美國,更是全國之最。於是「如何平衡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責任與利用專業知識來幫助需要的偏鄉兒童」就成了縈繞在我心的牽掛。蘭陽的呼喚羅東聖母醫院是隸屬於天主教靈醫會,於1952年由從中國大陸來台的修士與修女們創立,自始至終致力於照護蘭陽地區那些經濟困窘、身處弱勢的民眾,逐漸成為許多當地人健康的依託。近年來,宜蘭縣每年約有三千名新生兒誕生,而聖母醫院大抵上承擔了其中三分之一的嬰兒醫療服務,顯見其在兒科照護的重要性。從馬偕醫院來的周桔源醫師,在這裡提供小兒外科的服務,但一年一年的過去,這裡需要有年輕醫師來接棒。因為看到這樣的需求,我鼓起勇氣,挺身而出,接下這個偏鄉支援計畫。在北醫附醫的長官支持與聖母醫院長官的幫助下,雙方合作的計畫得以順利推展,自2022年4月起,我便開始每週四至聖母醫院進行手術與看診。在支援期間,我在聖母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的小兒外科常規手術,如腹股溝疝氣修補(引進腹腔鏡手術)、耳前瘻管切除、舌繫帶鬆弛及板機指鬆弛手術等。此外,我也實施了需要短期住院的手術,包括嬰兒腹股溝疝氣修補、淋巴管瘤切除、隱睪症矯治、多指(趾)重建及肛門瘻管手術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許多原本需前往遠地醫院長期就醫的孩子,現在可以在聖母醫院就近接受追蹤與治療。比如,一位需要長期胃造瘻管的罕病兒童,在過去經常往返於台大兒童醫院與急診室更換造瘻管,而今卻能在我的聖母醫院門診安排更換與追蹤。若聖母醫院收治了需矯治先天畸形的孩童,我也能即時與兒科醫師進行討論,並協調轉院手術。期間有位近週歲的女童,自兩個月大開始就間歇性嘔吐,經由我們的互助機制轉介至北醫附醫進行檢查,發現她患有先天十二指腸蹼膜所導致的阻塞,最終通過手術得以康復。這樣的轉介案例越來越多,也使得北醫附醫在2023年順利取得小兒外科專科訓練醫院的資格。透過這次合作,我深刻體會到,若無願意合作的專業小兒科醫師、專精且樂於照護兒童的麻醉科醫師,以及一個願意學習並成長的手術室團隊,要在短時間內建立一個能照顧兒童的外科團隊是相當困難的。幸運的是,聖母醫院在院方的支持下早已具備這些條件,順理成章成為合作成功的基石。 飛越山海,支援台東隨著我在聖母醫院的支援步入一週年之際,過去一年的支援成效顯著,鼓舞了我,進一步想要推廣這種合作模式,但這樣的支援模式,是否真能在其他地方複製呢?作為一位花蓮女婿,我一直密切關注東部地區的醫療需求。花蓮擁有慈濟醫院的資源,小兒外科醫療服務相對完善,但台東的情況卻大不相同。過去,台東的小兒外科服務大多依靠台北馬偕醫院的醫師們輪流支援,每隔三、四個月集中一天時間處理所有手術。這樣的漫長等待中,孩子們的病情有可能會惡化,或家屬可能遺忘孩子需要及應該接受的手術治療。在這種迫切情況下,家屬常常不得不帶著孩子跋涉至花蓮或高雄尋求治療,而這樣的距離,對於西半部的家庭而言,就如同從屏東到台中一般遙遠。於是我開始考慮是否能將與聖母醫院合作的模式,搬到台東來實施,至少每月提供一次的小兒外科門診與手術服務。雖然這對西部許多城市來說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但至少能夠讓需要的孩子能盡早接受手術,預防嚴重的併發症。衛福部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疝氣和腸阻塞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部分原因。社群媒體上經常可見台東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東基)的鄭弋醫師為孩子們的醫療需求發聲,於是我鼓起勇氣聯絡她,探詢兒童外科醫療的需求及合作可能性。感謝上帝,當時的東基院長陳志成醫師對完善醫院照護體系充滿熱忱,我們的初次會談後,就達成共識,要一起合作為台東的孩子們服務。台東的支援計畫遂於2023年7月順利啟動,儘管首次的門診因颱風而不得不取消。有一名因包莖併發反覆的包皮龜頭炎以及嚴重的泌尿道感染的孩子原本計畫來門診安排手術,卻因颱風延誤了診治。在這緊急關頭,我與陳院長透過視訊討論病情,並由陳醫師親自安排手術前的檢驗、檢查及麻醉諮詢。8月,我乘坐最早的班機前往台東,在著陸後直接前往醫院,再次訪視病人並詳細解釋手術過程。幸運的是,我過往在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彰基)接受過外科訓練,而東基所使用的電腦系統正是彰基的,彰基外科也曾對東基提供過支援。在這樣的完美配合下,我順利完成了首次手術和門診支援。最讓我意外的是,在台東的首次門診中,接連診治了超過十位需要手術的孩子,包含疝氣、多指、隱睪症、尿道下裂、甲狀舌骨囊腫、鰓裂遺跡等病症。由於每次支援只有一整天,我必須在上午安排四至五台手術,並在下午進行門診,因此首次門診的病人需求竟花了兩個月才得以滿足。後來,我開始於週四處理完台北的公務後,趕搭晚間的班機前往台東,以便隔天一早開始手術,努力爭取更多時間來為孩子們完成手術,減少他們的等待時間。週六一早巡視完手術後的病人,我便搭班機返回台北。支援期間的住院病人照護工作,都得依靠兒科醫師的幫忙;手術後的傷口照護則交由一般外科的李柏慶醫師在門診中追蹤,這樣也彌補了我只能每月支援一次的遺憾。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前任院長陳志成醫師以及繼任的馬堅毅院長的全力支持,手術室及麻醉科同仁的協助,使我得以在台東為這些孩子們提供及時的醫療服務。團結前行:共同為偏鄉醫療邁進的心願景「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句話道出了團隊合作的力量。若我們的支援模式能夠更加成熟與流暢,我期待能夠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同行,從而確保照護的完整性與持續性。必須承認,要為孩子們提供及時的小兒外科急症照護,最理想的情況是有專業的小兒外科醫師能常駐宜花東地區。但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這不僅需要小兒外科醫師,同時也依賴於兒科、麻醉科以及兒童重症科醫師的密切合作。這些條件要能具足著實不易,除了靠政府建立相關配套措施外,也有賴醫界與政府合作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而在這個環境成形之前,我要感謝北醫附醫的長官給予的支持與理解,讓我能以此為基地,延伸醫療服務的觸角至那些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延伸閱讀:4/23 人生注定的一段邂逅——「與病人為友活動」的前世今生4/25 守護洄瀾山海間青少年的醫師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25 醫療.泌尿腎臟
白天排尿超過X次、晚上起床上廁所超過X次,小心「膀胱過動症」!如何治療與改善?
什麼是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是指膀胱內尿液尚未儲存到生理正常容量時,就開始傳遞神經訊號,使大腦產生尿意,或膀胱肌肉自行不正常收縮的症狀,在台灣的盛行率為17%至28%,女性略多於男性,季節交替時會加劇,如有急尿感、急迫性尿失禁、白天排尿超過8次、晚上起床排尿超過2次等,要特別注意。34歲金融從業人員許小姐,從學生時期就比別人常跑廁所,才剛解完尿不到半小時,就覺得膀胱又漲滿而緊繃,最近半夜被尿意驚醒高達2至3次,連帶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檢查發現是間質性膀胱炎合併膀胱過動症。71歲李先生有攝護腺肥大病史,為改善排尿無力、餘尿不盡,服用藥物治療數年,但近1至2個月發現尿意來得又急又猛,好幾次趕到廁所都險些漏出尿來,一查才發現是攝護腺肥大合併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狀有哪些?該如何治療或改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表示,常見膀胱過動症狀,包含急迫性尿失禁,白天排尿超過8次,晚上起床排尿超過2次等。近期門診患者增加2成,因為氣溫忽冷忽熱,會造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難以穩定運作,血管、膀胱、骨盆底肌肉收縮等,都可能會加重頻尿或急尿等膀胱過動的症狀。膀胱過動症可能是單獨存在的下泌尿道刺激性症狀,但也常合併出現於有尿路感染、攝護腺肥大、尿路結石、糖尿病、間質性膀胱炎、神經病變等患者身上,生活習慣的調整相當重要,建議減少咖啡、茶、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飲食,並戒菸、適量攝取水分等;正規治療則包含藥物,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等。那些人容易得到膀胱過動症?●40歲以上的女性。●自然產生過2胎以上的婦女。●肥胖者。●患有泌尿道感染的人。●糖尿病患●攝護腺肥大患者。●飲酒習慣的人。資料來源:元氣百科 膀胱過動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25 醫療.泌尿腎臟
「6種尿尿姿勢」恐害尿失禁,蹲著尿是其一!少喝水不是辦法,正確5方法改善尿失禁
你都怎麼尿尿?是坐著尿還是蹲著尿?很多女生怕公廁馬桶座墊不乾淨,所以在外面上坐式馬桶會用半蹲的方式尿尿。不過泌尿科醫師提醒,6種解尿習慣可能增加尿失禁的機率,半蹲尿尿也是其中一種。很多女性都有尿失禁的問題,尤其更年期或是自然產的女性,這樣的問題更是常見。尿失禁若嚴重,可能影響生活品質。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在臉書指出,不管是男生或女生,尿尿姿勢長期不正確,長期下來骨盆底肌可能從緊張變得鬆弛,增加尿失禁的機率!不正常的排尿除了姿勢影響外,像是憋尿、過度用力等等,也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平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排尿方式,避免造成身體的損傷。戴定恩列舉診間常聽到的6種錯誤解尿習慣,如果你也是用這些方式上廁所,應趕快改掉,以免造成尿失禁問題。6種錯誤解尿習慣增加尿失禁機率1.半蹲解2.馬桶上蹲著解3.踮腳尖解尿4.腳懸空解尿5.用力解6.中斷解尿(資料來源/《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臉書粉絲專頁)女性尿尿 應「全坐」或「全蹲」其實如果在家裡,應該幾乎都是坐式馬桶。問題是在外面的公廁,有的是坐式的、有的是蹲式。但蹲著尿尿真的不好嗎?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副系主任陳煜曾受訪表示,事實上自古以來,蹲著尿尿是很自然的姿勢。但腿部力量比較不足的人,因為怕跌倒,如廁時會將注意力放在腿,而不是解尿的動作,確實可能因為這樣而比較解不出來,如此就會建議坐著尿比較好。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也曾接受訪指出,排尿時交感神經放鬆、副交感神經刺激,會讓膀胱收縮夠力、括約肌放鬆,尿液才能順利排出。若半蹲,骨盆底肌需要出力,尿道無法完全放鬆,尿液還沒排完,排尿動作就先行停頓,容易尿不乾淨。殘尿比率越高,膀胱壓力大,可能造成頻尿、泌尿道感染,甚至腎臟水腫。因此建議,女性解尿應最好選擇「全坐」或「全蹲」,讓尿道完全放鬆。尿失禁4迷思害延誤就醫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於《亞東醫訊》撰文指出,許多人對尿失禁有不正確的迷思,例如:尿失禁是老化的一部份、尿失禁是身為女人的一部份、尿失禁是生產後的正常現象、尿失禁墊護墊即可,導致尿失禁婦女延遲求醫的時間。國內40歲以上的女性,尿失禁患者多達一百多萬人左右,但有8成患者未就醫。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尿失禁不是女性必然的宿命。目前治療尿失禁的方法相當多,病人經由適當的檢查,找出尿失禁之成因再經由適合的治療方式,大多會有不錯的效果。少喝水就能擺脫尿失禁?而很多尿失禁患者都漏尿麻煩會盡量減少喝水,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習慣。國健署指出,擺脫尿失禁反而應該建立適當的飲水及排尿習慣,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國健署建議先嘗試以下5方法改善,如果仍未改善,也應該適時尋求泌尿專科醫師協助,評估以藥物、荷爾蒙或是外科手術治療。5方法改善尿失禁1.建議喝水時應「少量多次」,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約為半杯馬克杯,4小時內不要超過600cc,每天喝水總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夜間喝水不宜過量。2.養成定期排尿習慣,白天每2小時就上一次廁所,即使沒有尿意也要去上,一天最好能排尿8至10次。3.多做凱格爾運動學會收縮肛門、陰道、尿道旁的肌肉,練習提肛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4.均衡飲食,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5.避免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如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參考資料】.《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臉書粉絲專頁.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20 醫療.皮膚
白髮為何一直長? 中醫認證預防掉髮、維持烏黑髮色15種食物
白髮增生原因眾多, 包括壓力大、用腦過度、情緒緊張等等,少數人青春期會發生少年白,民眾若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或在強大精神壓力下,恐一夜白髮。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腎藏精,其華在髮」、「肝藏血,髮為血之餘」,中醫認為頭髮健康及髮色烏黑與否,與肝腎功能有很大關係,像是老年人腎氣不足,頭髮就會漸漸失去光澤;且白髮生長位置可觀察出身體狀況,例如民眾不吃早餐、過度節食,消化、脾胃系統異常,前額就易掉髮或冒白髮。不吃早餐、過度節食 都會影響頭髮健康生白髮隨年紀增長,會漸漸出現白髮,吳宛容說明,中醫認為頭髮健康及髮色烏黑與否,與肝腎功能有很大關係,像是老年人腎氣不足,頭髮就會漸漸失去光澤,顏色由轉灰轉白。而兩鬢斑白被視為是老化的象徵,但其反射區是肝臟,也意味肝膽不足,若民眾肝膽火偏盛、脾氣暴躁、愛生悶氣,且常伴有口乾、口苦、舌燥、眼睛酸澀等現象,須留意最近的情緒變化,生活和工作壓力是否特別大。白頭髮特別容易長在某些部位,可窺見身體狀況是否出問題,吳宛容舉例,譬如前額白髮增生,與消化、脾胃系統異常有關,有些女性不吃早餐、過度節食,前額會較暗沉、掉髮;後腦杓長出白頭髮,與膀胱、腎氣不足有關,由於後腦杓是督脈,主掌一身的陽氣,反射區為膀胱經,平時常頻尿、遺尿,或有尿失禁、泌尿道感染等問題的人,就得多加留意。預防掉髮、維持烏黑髮色 中醫師推薦藥膳調理若要預防白髮增生,就得從延緩老化、均衡飲食、生活作息規律、適度運動、正常睡眠等做起,民眾平常可用指尖按摩頭皮,每天5至10分鐘改善血液循環。飲食上可以多攝取豆、胡蘿蔔、菠菜、韭菜、香菇、黑木耳。花生、紅棗、瓜子、葵花子等食物,使頭髮更加黑亮,食用黑棗、柿子、桑椹、桂圓、荔枝等則可提升人體氣血循環的功效。對於民眾想要改善前額白髮增生,吳宛容建議,從「改善氣血」開始,活絡氣血,使血液循環暢通,補腎益血,調整脾胃虛寒,有助延緩長白髮速度。她也提到,若要調整脾胃虛寒的症狀,可選擇紅棗、龍眼乾、阿膠等中藥材,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龍眼乾可寧心安神、補氣補血;阿膠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另外,黑色食物如黑木耳、海菜、紫菜、黑糯米、黑芝麻等,也有助於延緩冒白髮速度。另外,烏骨雞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補虛勞羸弱,治消渴,中惡,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虛損諸病,大人小兒下痢噤口」。烏骨雞入肝、腎兩經,和山藥與滋補肝腎的枸杞同燉,對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有好的效果,吳宛容也提醒,凡感冒發熱、咳嗽多痰或濕熱內蘊者,及有嚴重皮膚病者,不宜食用。《烏骨雞山藥枸杞湯》藥膳食譜▸作法1:將烏骨雞汆燙去血水後,與清水浸泡過20分鐘的淮山(40克)、枸杞同置於砂鍋。▸作法2:加料酒、姜片、熱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慢燉2小時左右,出鍋前加鹽調味。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0 焦點.科普好健康
從尿糖到治療糖尿病!降血糖藥「SGLT2抑制劑」為糖尿病治療首選藥物之一
66歲男子因多次下肢無力求診,檢查出嚴重低血鉀症而住院。檢查發現尿液排出大量鉀離子,還有蛋白質及葡萄糖,經診斷為不明藥物引起的腎小管病變,導致橫紋肌溶解及急性腎損傷。病人沒有糖尿病,為何尿液中出現大量的葡萄糖?其實,腎臟控制糖分由尿液排出的機轉,是近年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發展的重要基礎。 腎臟是身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血液流經腎臟,依分子大小及結構特性,通過腎小球過濾,如水分子、電解質在腎小管經重吸收的機制再回到體內,否則便經由尿液排出體外。重吸收的過程有幾個關鍵因素,決定哪些分子及回收量。在腎臟生理功能分工中,腎小管重吸收占重要角色,腎小管細胞上有形形色色具不同功能、性質的運送體,如離子通道、運送器等,皆與重吸收機制有關。這些統稱為運送體的分子,負責將經過腎小球的分子再吸收回到體內;我們熟知的鈣離子、鈉離子通道可調控離子進出。決定水分子進出細胞的水分子通道(aquaporin)由美國科學家Peter Agre發現,並因此獲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SGLT至少5種 機制各不同調節葡萄糖吸收的分子,主要由「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SGLT)執行。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由Robert K. Crane在1960年發現,目前已知SGLT至少有5種,絕大部分分布在腎臟及腸道,負責葡萄糖在腎小管及腸細胞重吸收,在腎臟主要由SGLT2執行近90%吸收,腸道則以SGLT1為最重要。不同SGLT的功能及調控機制各有不同。透過基因工程技術,科學界可以從基因剔除動物模型,瞭解因單一運送體功能失常引起的相關變化。家族性腎源性尿糖症又稱為Fanconi症候群,病因是近端腎小管上重吸收的遺傳性異常,除了葡萄糖,包括胺基酸、磷、鉀等其他在近端腎小管吸收的分子,都因無法正常吸收而經由尿液排出。上述66歲病例則是藥物造成,患者停藥後即痊癒恢復。單一基因異常引起的遺傳性尿糖,在2000年由Rene Santer教授首次報告,以自體顯性或自體隱性傳遞到子代,病人出現不等程度的尿糖,長期觀察發現大部分預後良好,不需要特別介入治療。常見症狀是多尿、夜尿、僅有少數出現水分不足、脫水或泌尿道感染增加。蘋果樹根成分 竟能降血糖當今最被關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抑制劑,即抑制SGLT2,促進糖分由尿液排出,進而降低血糖。這類藥物從意外發現到上市作為可治療藥物,有近200年的發展歷程。最早的源由是1830年代採用蘋果樹的樹根,由於它的口味類似當時用來治療瘧疾的藥物,因此被試用並進一步研究,不久就發現樹根中的根皮柑(phlorizin)會造成尿糖,同時有降血糖的效果。一直到1933年,才有正式的人體測試報告,1990年代則揭開SGLT是根皮柑藥理作用的分子機制,也啟動研究做為治療糖尿病的可能藥物。由於根皮柑同時對SGLT1及SGLT2都有抑制效果,服用後腸道的抑制作用常造成腹瀉等副作用,針對糖尿病的治療需要研發具專一抑制SGLT2的藥物。SGLT2抑制劑 可保護器官從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在2013年核准第一個SGLT2抑制劑上市,至今全球已有超過10種以上的藥物,由於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穩定,已成為糖尿病治療首選藥物之一。此外,近年臨床研究更發現,這類藥物有器官保護效果,服用這類藥物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及進展,因此是特定族群的優先選用藥物。從腎臟功能到腎小管重吸收機制,可以瞭解這些運送體呈現獨特角色,從大自然環境的發現到研發應用,科學研究接續推展,才有今日治療藥物的上市,讓病人得以受惠。(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目前委託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經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04 醫療.新陳代謝
中年女性想改善熱潮紅等更年期不適,名醫教你五招舒緩妙方!
「天氣明明非常濕冷,晚上睡覺卻熱到大量流汗,但是過一下子又冷到要蓋二條棉被。」「皮膚變得好乾燥,連私密處都乾澀灼熱,常有泌尿道感染的問題…。」這些都屬於更年期的生理變化症狀,當體內荷爾蒙濃度開始改變,失去雌激素的保護後,不僅增加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各種不適感也讓人心力交瘁。女性進入更年期,可考慮進行荷爾蒙治療女性通常在45至55歲左右進入更年期,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說,更年期代表女性身體逐漸老化,當卵巢功能一步步的萎縮,影響荷爾蒙分泌,除了生育能力下降,各種不適也跟著來。最常見包含盜汗、熱潮紅、肩膀與手指痠痛、情緒起伏大、皮膚乾癢、情緒易怒暴躁等。少了雌激素的保護,更年期女性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等,進而易引爆動脈硬化、腦中風發作。張瑜芹表示,荷爾蒙可抑制交感神經、穩定情緒,當更年期分泌減少時,會出現焦慮、失眠、頭痛、肌肉痠痛、沒來由的燥熱感等症狀,嚴重可能造成憂鬱。如果症狀加劇影響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應及早就醫治療,可以採「荷爾蒙補充療法」,使用低劑量的雌激素治療,當症狀減緩或消失,請醫師評估停止用藥。延緩更年期:多吃以下食材,提早保養抗衰老 有些人擔心補充雌激素會增加罹癌風險,張瑜芹強調,研究並非完全百分百,年齡、肥胖也是危險因子。過了一定年紀,就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尤其是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五癌篩檢」服務,若家族有二親等罹患乳癌,建議提早40歲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其他更年期女性的預防保健措施,還可以從體重控制、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下手。女性聽見「更年期」往往擔憂害怕,張瑜芹分享保養祕方,建議多吃豆類製品補充天然雌激素、多食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深海魚、攝取富含鈣及維生素D3的食物、少吃糖及精緻澱粉。張瑜芹提醒,女性過40歲之後,就該注意身體狀況,及早做好準備;當更年期來臨,注重身心調理,千萬不要隱忍或硬撐。如果對於更年期症狀置之不理,不擦拭乳液、不增加營養素,只會老得更快。如何緩解更年期症狀?1.飲食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幫助維持肌肉量、修復肌肉和骨骼。2.烹調清淡:盡量少油、少鹽、少糖,選擇原型食物。3.維持運動:適度的負重運動可消除壓力,預防或延緩骨質疏鬆。4.營養補充:降低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5.充足睡眠:睡眠對健康非常重要,可減緩更年期的疲累與注意力不足。資料提供:張瑜芹醫師 記者:廖靜清整理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07 醫療.消化系統
長期便祕常腹痛,當心罹「大腸憩室炎」!預防4招,這種飲食法可改善
台灣屬高齡社會年長者多,國人飲食精緻化,蔬菜吃得少、喝水不足,增加「大腸憩室炎」發病機會。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大衛說,大腸憩室炎為大腸憩室遭到感染出現急性發炎,常見左下或右下腹痛,合併發燒、畏寒、腹脹等症狀,病情嚴重時恐引發大腸腸道穿孔及腹膜炎,危及生命。大腸憩室炎反覆發作,可能使大腸結構受到破壞,或使大腸沾黏,增加排便不順的機會。為避免大腸憩室炎上身,吳大衛強調:預防方式要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多攝取纖維質及膳食纖維,但要少吃紅肉、加工食品等,並且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減少大腸沾黏、便祕等,才能避免硬便、糞石卡住憩室,引起發炎、出血。引起大腸憩室炎的原因有哪些?吳大衛解釋大腸憩室的發炎原因,與大腸憩室的形成密切相關。主要是大腸結構受年齡老化、缺乏彈性,合併腸道蠕動異常導致,一旦便祕、腸道壓力增大,大腸黏膜容易被擠壓出肌肉層,形成一個突起囊袋構造,就稱為大腸憩室。當大腸憩室發言就稱為大腸憩室炎,「不是所有的大腸憩室都會發炎,或出現不適症狀。」已有大腸憩室的病人中,約有10至25%會出現大腸憩室炎,好發原因為長期便祕、蔬果纖維攝取不足、喝水不足及年長族群等,腸道內常有硬便,或糞石卡入憩室後,容易引起感染、發炎、出血。一般來說,西方人大腸憩室炎好發位置在乙狀結腸,症狀為左下腹痛,亞洲人則多發生在升結腸,常見為右下腹痛,曾有研究顯示,大腸憩室炎發生在乙狀結腸或升結腸的機會相差不多。大腸憩室炎的症狀有哪些?好發族群有哪些?大腸憩室炎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好發比率愈來愈高。吳大衛說,常見症狀為下腹痛,包括左下或右下腹痛,同時可能合併發燒、畏寒、惡心、嘔吐、食欲下降、腹脹等,因下腹疼痛可能是闌尾炎、泌尿道感染、婦科疾病等。因此,患者仍需進一步接受問診、腹部檢查等,才能確定是否罹患大腸憩室炎。吳大衛常收治60、70歲大腸憩室炎患者,多出現下腹痛、持續發燒、吃不下東西症狀到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症狀嚴重時會住院治療。確診患大腸憩室炎後,會先請患者禁食清空腸道,以點滴提供足夠營養攝取,以防產生更多糞便,造成發炎惡化,並給予抗生素治療,降低發炎反應。大腸憩室炎如何治療?治療期間需禁食多久?大腸憩室炎不是難治的疾病,當出現腹痛時,應盡速就醫,及早治療的成功率可達8至9成,僅有少部分病人病情嚴重或延誤就醫,大腸腸道恐出現膿瘍、穿孔,更可能引發腹膜炎,導致生命危險,必要時還需引流膿瘍、切除壞死大腸等手術治療。吳大衛表示,大腸憩室炎患者就醫,會監測病人發炎指數、白血球數值、發燒等情形,當發炎、發燒較為緩解後,會讓病人攝取稀飯等流質、軟質等不易有殘渣的食物,觀察患者進食後沒有持續腹痛,就可以回家休養;返家後,對於加工、油炸、紅肉、高鹽及牛奶等高渣食品應暫時禁口,避免症狀再度惡化。大腸憩室炎的預防1高纖維飲食2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至2500毫升3適當運動及減重4戒菸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了解更多疾病的資訊→請看元氣網疾病百科:大腸憩室炎
-
2024-02-28 焦點.健康知識+
80歲老翁憋尿到休克險送命!醫:再忙也要記得喝水、別憋尿,出現症狀快喝水
許多民眾開車、忙碌就不敢喝水、憋著尿,這習慣其實很傷身,甚至可能引起致命危機。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世鋒就分享日前一名案例憋尿憋出敗血性休克,提醒盡可能別憋尿,若真的發現「異常徵兆」,更要懂得趕緊解套。泌尿道細菌感染的常見風險,不只是憋尿,水喝太少也會! 女性發生率較高的原因是?王世鋒醫師表示,泌尿道是細菌感染最常見的途徑之一,各項風險都會提高發生率、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以女性來說,因為尿道長度比男性短,尿道口又鄰近肛門,常因水份攝取不足、憋尿,或是生理期、生理期等外陰清潔問題導致細菌感染,發生細菌性膀胱炎的機率會比男性高許多。 男性也會發生,別輕忽!成人男性雖然泌尿道感染機率比女性低,但幼兒、年長者的發生率則比女性高。常見是因為先天疾病所引起,例如膀胱輸尿管逆流、腎盂輸尿管狹窄等,更多是因為包皮過長、無法妥善清潔所致。年長者則多是因攝護腺肥大所引起,尿量雖小但還能排尿,但若是再加上憋尿、未注意清潔、水份不足等,就容易引起感染。 再忙碌也要喝水、別憋尿!他憋到敗血性休克險送命。王世鋒醫師指出,日前就有一名80歲的男性案例,因連假開車返鄉,怕中途想上廁所不敢喝水、塞車又憋尿憋太久,發燒近40度,急診檢查發現嚴重泌尿道感染,且已經演變成敗血性休克。經搶救、治療一個月後才恢復健康。 出現泌尿道感染症狀別輕忽!多喝水、多排尿,有機會自癒。 泌尿道感染症狀、影響:王世鋒醫師表示,泌尿道細菌感染除了引起泌尿道發炎,細菌也可能順著泌尿生殖道蔓延,輕則出現排尿困難、灼熱疼痛、腹痛等,重則可能進入血液循環,演變成菌血症、敗血症。 輕者有機會自癒,症狀持續早檢查:醫師指出,泌尿道感染剛開始出現輕微症狀就得趕緊多喝水、多解尿,透過大量的尿液將細菌沖出體外,輕微者有機會自行痊癒。若是症狀持續,就建議盡早檢查,醫師會安排尿液檢驗、了解菌種及是否有抗藥性、選擇適合的抗生素予以治療。患者的免疫力也是影響治療、預防的要素之一,像是糖尿病就容易使得免疫力低下出現泌尿道感染,對此控制血糖就非常重要。 當遇上了頑強的泌尿道感染時:有時泌尿道感染也會相當頑強,更換好幾種抗生素依然時常復發、難以根治,此時就需要檢查找出感染原因,例如男性攝護腺肥大導致排尿障礙、殘尿多,就需要治療此原因,並且日常得更注意清潔。若是無法找出原因,也可安排靜脈腎盂攝影術或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是否有腎水腫、輸尿管狹窄等直接或間接引起感染的疾病,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提醒民眾,不論是開車、忙碌,注意多補充水分,切勿憋尿,並且日常注意清潔,維持良好的免疫力,如此有助防範泌尿道感染發生。 《延伸閱讀》 .憋尿不好,有尿就上也不好?醫指原因,這樣上最好! .頻尿、夜尿、一直跑廁所?醫指常見10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7 醫療.泌尿腎臟
男性、女性頻尿原因總整理!頻尿定義、4建議飲食、4改善方法一次看
1天尿超過●次就算頻尿!女生注意「3疾病」害你一直跑廁所,醫:吃芋頭、銀杏都能改善常常想解小便,卻老是解不乾淨 ? 甚至在睡著之後,半夜還是會起來尿尿的經驗嗎 ? 小心你可能有「頻尿」的困擾了!一天尿幾次算正常?以下為您介紹頻尿的具體定義,以及女性、男性的頻尿原因。頻尿的定義根據國際尿失禁醫學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資料顯示,頻尿的定義為:一天小便超過8次,晚上起床上排尿超過1次就算是頻尿。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林姿婷醫師則強調,雖然頻尿有這樣具體、明確的定義,但其實只要患者認為解尿的次數過於頻繁,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也能夠算是頻尿。 頻尿原因總整理綜合顧家泌尿科與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資料,很多疾病的症狀,都會造成頻尿的情況產生,例如:心理的壓力、泌尿道感染、刺激性或是利尿性的飲食(咖啡、酒精、西瓜)等等。此外,冬天流汗量少,水份的排泄大多藉由小便排出,也會造成上廁所的次數變多。而男性和女性可能因不同的生理構造而有所不同。以下介紹女性、男性頻尿的常見原因:女性頻尿的原因 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女性頻尿原因。它是由於膀胱的控制神經或是膀胱的平滑肌出現問題,導致膀胱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縮而產生頻尿的症狀。而其產生原因常常與女性更年期、長期排尿習慣不良等等有關。 泌尿道感染:女性較容易患上泌尿道感染,這是由於泌尿道結構短小,細菌易於進入並感染尿道和膀胱,引起頻尿、尿急和尿痛等症狀。 子宮脫垂: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向下移位或下垂,這可能對膀胱的正常功能造成壓迫,導致頻尿的發生。男性頻尿的原因 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是男性身體中一個重要的器官,負責生產和分泌精液。隨著年齡的增長,攝護腺可能會出現肥大的情況,進而壓迫尿道,導致頻尿的出現。 攝護腺發炎:攝護腺發炎是男性身體中另一個重要的器官,負責生產攝護腺液。攝護腺炎是攝護腺組織的感染和發炎,這可能引起頻尿的症狀。 泌尿道感染:當細菌進入男性尿道時,它們會引起感染發炎反應。發炎有可能刺激尿道周圍的神經結構,導致頻尿的感覺。 尿道狹窄:尿道是將尿液從膀胱排出體外的管道,當尿道受到壓迫或收縮時,尿液的排出就會受到阻礙,從而導致頻尿的問題。頻尿怎麼辦?如何改善?台中榮民總醫院指出,可透過以下四個方法來改善頻尿: 製作排尿日記:記錄每天排尿狀況,包括喝水量、飲品種類、小便量、小便時間與次數,尤其是喝下利尿的茶、咖啡更要註明,做完後請帶著排尿日記與醫師討論幫助診斷。 避免刺激性飲料、辛辣或太酸的刺激性食物酒精、碳酸飲料、含咖啡因(咖啡、茶、可樂)飲料、辛辣或太酸 ( 柳丁汁、蔓越莓汁等 ) 的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膀胱,減少對膀胱的控制力,造成頻尿、尿失禁問題。 睡前少喝水:有些人因為頻尿而不敢喝水,但不喝水膀胱仍會收縮刺激排尿,且沒有水分狀況下,膀胱更有也有可能感染發炎,所以還是要每天喝足量的水 ( 每公斤體重X30c.c),不過,建議在睡前降低飲水量,睡前也應排尿,減少夜尿頻率。 勤做凱格爾運動:可訓練骨盆底部肌肉群。先將尿液排空,平躺在床上雙腿彎曲,用力緊縮肛門附近包括陰道四週的肌肉,維持10秒,再放鬆 10 秒。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約10 到 15 分鐘,逐步增加,至少要連續做3 個月。頻尿要吃什麼?泌尿科戴定恩主治醫師曾於粉專「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粉專分享4類食物可改善頻尿: 蛋白質健康的蛋白質如雞肉、海鮮、蛋,能夠幫助強化肌力,同時也可以幫助維繫骨盆底肌的肌力。許多人頻尿與骨盆底肌肌力弱有關,建議可以多加補充蛋白質,增強肌力減少頻尿的狀況。 南瓜籽南瓜籽的保健功效十分多樣,像是抗氧化、含鎂、含鋅,有豐富的纖維質,同時它還有助舒緩膀胱過動的問題。此外,南瓜籽富含植物固醇與木酚素,兩者合併能夠幫助骨盆底肌肉增加,對於改善頻尿可說是很有幫助!延伸閱讀:防癌聖品「南瓜」》從果肉到籽都可以吃!營養師教你15分鐘自製「南瓜籽」:用家裡有的●●就可做 芋頭前面與大家分享的都是多是透過增加肌群肌力來改善,而芋頭雖然無法幫助增加肌力,不過它能夠為膀胱照顧黏膜的健康,對於頻尿也有極大的幫助! 銀杏不只是記憶力不好要吃銀杏,有頻尿的狀況有可以適當補充!銀杏對於人體的幫助十分的多,而它收斂除濕的功用,可以幫助改善排尿不順、頻尿、小便混濁的狀況。只是需要注意,銀杏不可過量食用,需要依個人狀況適量攝取!延伸閱讀50+男性必看》頻尿、夜尿、尿不乾淨…攝護腺肥大別再吃紅肉!一文看懂6大飲食要點頻尿、急尿不是膀胱的錯,而是你的「神經系統」太聰明了!物理治療師教你從「排尿秒數」看懂身體警訊改善頻尿、尿失禁就靠「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好處、圖解3步驟、6注意要點一次看資料來源:亞東醫院、顧家泌尿科、台中榮民總醫院、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台北 文山 新店 泌尿科 疝氣 結石 攝護腺專業、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責任編輯:曾耀儀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一大早吃水果很不好!祖傳三代中醫師的養生4招,遠離過敏、氣色自然好 午休小睡有4種,哪種最厲害?日本名醫教你「強力小睡20分鐘」,提高認知能力和工作效率元氣網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