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水晶體
共找到
128
筆 文章
-
-
2024-10-24 退休力.論壇活動
2024退休力論壇/年紀漸長當心眼疾 葉黃素養眼又護眼
眼睛是靈魂之窗得用一輩子,但隨著年紀愈長及3C用眼過度,中壯年後可能會出現青光眼、老花眼及白內障等問題,加上光傷害也會造成黃斑部病變,為了延緩眼疾發生,營養師賴怡帆建議,可以補充葉黃素加魚油的營養品,尤其葉黃素是眼睛黃斑部的營養素,可吸收有害藍光,又是超強抗氧化物預防慢性發炎。光傷害 眼疾主因之一除了年紀老化造成的眼睛傷害外,光傷害已是現代人眼睛問題的主因之一,包括陽光直射及3C產品產生的藍光。賴怡帆指出,有兩大疾病與此有關,一是白內障,雖然老化造成水晶體混濁,但藍光的傷害也加速水晶體老化,另一個眼疾就是黃斑部病變,由於中心視力受影響,看物品會不清楚或畫面扭曲,對生活影響很大。加上中壯年後開始進入更年期階段,尤其女性在荷爾蒙分泌減少,乾眼症的症狀也會跟著變嚴重,而目前市面上最受歡迎的葉黃素、玉米黃素等營養補充品就成了民眾「養眼」的必需品之一。葉黃素 得由飲食補充賴怡帆指出,葉黃素是黃斑部的必要營養素,但身體無法自行合成,得由飲食上補充,例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玉米、蛋黃等,由於葉黃素是脂溶性營養素,要跟油脂類的食物一起食用,若額外補充營養品也須要在飯後食用,才能讓葉黃素更容易吸收。依據美國FDA的建議,一天只須要補充6毫克葉黄素,就能預防黃斑部病變,不過,賴怡帆表示,曾有調查認為,一個人一天靠飲食最多補充一到兩毫克葉黃素,因此,要吃到足量須要額外補充,而台灣衛福部的建議用量一天上限可以到30毫克。目前葉黃素營養品會加上魚油,是因為魚油中的DHA也是眼睛所需要的脂肪酸,民眾可依個人需求選擇相對應產品,若是正在就學的學生族群因近距離用眼需求大,可選擇高劑量的葉黃素;而戶外工作者是光傷害的族群,也須要將葉黃素的劑量提高。至於中壯年之後的銀髮族群該如何補充,賴怡帆建議,不要等到眼睛不舒服或乾澀時才使用,尤其女性50歲以上進入更年期階段,加上眼睛疾病可能陸續出現,就須要開始適時適量的補充葉黃素,以備退休後用眼的需求。素食者 可選植物膠囊由於長者素食人口高達兩成,如何選擇可食用的產品,目前有些產品會在包裝上標註全素、純素、奶素等,或是有素食認證標章。另外,民眾也可以檢視外包裝上的原料成分標示,以避免含有來自動物的成分。賴怡帆解釋,用來製作膠囊的「明膠」是屬於動物性的,應選擇使用植物性膠囊,如纖維素膠囊的產品,葉黃素的成份來源多以金盞花萃取物為主,屬於植物性來源,至於DHA的成分,可選擇藻油DHA取代魚油DHA,而民眾服用這類產品,除了減緩眼睛疲勞感,也能讓眼睛看影像更明亮。聯合報將於11月9日舉辦「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現場也有擺設許多攤位,由專業營養師教導民眾保健食品怎麼吃?希望大家一起來養眼又護眼。2024退休力論壇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時間:11月9日(六)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門票:888元報名:02-8692-5588轉2622或5616udn售票網購票連結(現場憑門票享千元好禮):https://tickets.udnfunlife.com/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P0O0JKP3
-
2024-10-10 醫療.眼部
白內障不光是影響視力 眼科醫:可能導致憂鬱症
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機的時代,民眾「黏」在3C產品的時間明顯增加,長期使用3C產品,會加速眼睛老化。眼科醫師指出,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會增加白內障和青光眼等疾病風險,對長輩來說,白內障不只會影響視力,更可能因此影響心情、不願意社交,甚至導致憂鬱症。台灣將在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持續增長,視力健康成為現代人必須關注的重大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0月的第2個周四訂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呼籲民眾留意視力健康。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王一中表示,老年眼疾是大家都需要關注的議題,尤其是近視問題,研究顯示,每增加100度的近視度數,白內障和青光眼的風險會增加20%、黃斑部病變60%、視網膜剝離30%。白內障對眼睛造成傷害外,也可能連帶影響患者的心情、社交狀態等,王一中舉例,他的父親80多歲了,也深受白內障困擾,變得不愛出門,不過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狀況已明顯改善。台灣視覺復健專業服務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侯鈞賀說,現代人高度近視比率高,只要500度以上就屬於高度近視,除了年紀之外,這是影響白內障的重要因子。近年來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他有一個當兵的同梯戰友,38歲時就發生白內障,原先只覺得看東西「霧霧的」、有點畏光,後來才確診白內障。白內障會造成視力模糊,但也可能是黃斑部病變、視網膜病變和青光眼等引起。侯鈞賀指出,隨年齡增加,眼部的沉積物會逐漸堆積,血管開始增生,會讓視網膜的細胞無法吸取足夠的氧氣與養分,進而傷到感光細胞,發生黃斑部病變,患者看直線呈現波浪形、視野中心出現黑暗或模糊區域或盲點。只要眼睛不適,應積極尋求專業意見,否則容易延誤就醫。開業眼科醫師張正忠說,白內障的生成是不可逆的,目前為止尚無任何眼藥、注射劑或是保養食品可以治療白內障,唯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接受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
-
2024-10-07 養生.聰明飲食
三多營養最前線/3C用太久 葉黃素護眼 減緩黃斑部傷害
現代人每天離不開手機、電腦等3C產品,但長時間使用不僅容易眼睛疲勞,也可能加速黃斑部退化。為了保護眼睛,營養師建議平常應攝取足夠的葉黃素,有助減少黃斑部傷害,預防白內障。此外,也應補充多元營養素,例如蝦紅素、花青素(來源可從黑醋栗或山桑子等),以及維生素A、C、E等,減輕過度用眼引發的眼睛疲勞等問題,完整保護眼睛健康。葉黃素對眼睛有哪些益處?大家可能都知道顧眼睛可以多補充葉黃素,但葉黃素為什麼可以保護眼睛?營養師許亦豪表示,葉黃素是600多種類胡蘿蔔素中,少數一、兩種能夠存在視網膜中。黃斑部是視覺神經分佈密集的區域,含有大量類胡蘿蔔素,其中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是主要成分。而葉黃素及其他類胡蘿蔔素,具有吸收藍光,減少光線對細胞造成傷害,更能提供抗氧化力,因此,許多研究指出,攝取足夠的葉黃素,可預防黃斑部病變。此外,葉黃素的抗氧化功能,也能降低、減緩白內障的發生。每天要補充多少葉黃素?許亦豪說,飲食中,地瓜葉、芥藍菜等深綠色蔬菜富含葉黃素,而蛋黃也是獲得葉黃素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根據1994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體每天葉黃素攝取量至少須6毫克以上,就能減少43%的黃斑部病變發生率,其他研究指出,葉黃素能延緩黃斑病病變病程的進展;不過,2000年美國飲食調查發現,每天飲食中僅能攝取到1-2毫克的葉黃素,因此,要獲得足夠的葉黃素,仍須額外補充,衛福部所訂的每日攝取上限則為30毫克。另外,葉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建議於餐後或搭配魚油一起補充,以提高吸收力。為何葉黃素還有不同的類型?此外,葉黃素可分為酯化型與游離型兩種。許亦豪表示,深綠色蔬菜所提供的葉黃素多為游離型,金盞花中的則為酯化型。目前保健食品中的葉黃素,多半來源為金盞花,屬於酯化型,而市售的游離型則是萃取金盞花後,經皂化處理而得,最後均以游離型式被身體吸收及利用。上述兩者的差異在於是否帶有脂肪酸,酯化型葉黃素帶有1-2分子的脂肪酸。為什麼需要酯化型葉黃素?許亦豪解釋,因為酯化型有脂肪酸的保護,安定性及保存性較好,亦較能承受熱或酸/鹼的破壞。而對於消化功能較差的人來說,轉化成游離型的能力較差,建議選用游離型葉黃素。除了葉黃素,保護眼睛還需搭配哪些營養素?由於3C產品的使用,易引發疲勞;盯著螢幕久了,因為眨眼次數少,會有乾眼症問題,而用眼過度也會導致近視,因此,保護眼睛非常重要,除了補充葉黃素外,還需要搭配其他營養素的補充。1. 蝦紅素#蝦紅素的來源是雨生紅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萃取而得,因此又稱藻紅素。本身具有優越的抗氧化力,它透過加強睫狀肌的調節,讓眼睛得以看遠看近;蝦紅素也能輔助葉黃素共同對抗強光對眼睛的傷害;防止紫外線對水晶體傷害,預防白內障。蝦紅素屬於類胡蘿蔔素的一員,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由外來攝取,人體試驗有效劑量建議每天攝取4毫克以上。2. 黑醋栗+山桑子#富含水溶性黃酮類化合物-花青素,其作用可以增加夜間視力、加速眼睛血液循環、改善眼睛疲勞、降眼壓、改善乾眼問題。3. 神經鞘磷脂#來源有很多,其中一種為牛乳清蛋白萃取。神經鞘磷脂可說是視神經與大腦的連結,一旦缺乏,會導致神經傳導變差,例如會出現視力模糊、延遲、視差、色差等問題。4. 維生素A、C、E#維生素A有助於視網膜感光細胞生長,缺乏時可能導致夜盲及乾眼症。維生素C及E具抗氧化,能保護水晶體及視網膜。5. 鋅與硒#鋅參與視網膜細胞代謝,並協助營養素之運送;而硒幫助清除自由基,防止眼睛老化。眼睛是靈魂之窗,除了補充葉黃素外,也要攝取足夠且多樣化的營養素,才能使保護眼睛的功能更全面。
-
2024-10-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3C用太久 葉黃素護眼減緩黃斑部傷害
現代人每天離不開手機、電腦等3C產品,但長時間使用不僅容易眼睛疲勞,也可能加速黃斑部退化。為了保護眼睛,營養師建議平常應攝取足夠的葉黃素,有助減少黃斑部傷害,預防白內障。此外,也應補充多元營養素,例如蝦紅素、花青素(來源可從黑醋栗或山桑子等),以及維生素A、C、E等,減輕過度用眼引發的眼睛疲勞等問題,完整保護眼睛健康。葉黃素對眼睛有哪些益處?大家可能都知道顧眼睛可以多補充葉黃素,但葉黃素為什麼可以保護眼睛?營養師許亦豪表示,葉黃素是600多種類胡蘿蔔素中,少數一、兩種能夠存在是視網膜中。黃斑部是視覺神經分佈密集的區域,含有大量類胡蘿蔔素,其中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是主要成分。而葉黃素及其他類胡蘿蔔素,具有吸收藍光,減少光線對細胞造成傷害,更能提供抗氧化力,因此,許多研究指出,攝取足夠的葉黃素,可預防黃斑部病變。此外,葉黃素的抗氧化功能,也能降低、減緩白內障的發生。每天要補充多少葉黃素?許亦豪說,飲食中,地瓜葉、芥藍菜等深綠色蔬菜富含葉黃素,而蛋黃也是獲得葉黃素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根據1994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體每天葉黃素攝取量至少須6毫克以上,就能減少43%的黃斑部病變發生率,其他研究指出,葉黃素能延緩黃斑病病變病程的進展;不過,2000年美國飲食調查發現,每天飲食中僅能攝取到1-2毫克的葉黃素,因此,要獲得足夠的葉黃素,仍須額外補充,衛福部所訂的每日攝取上限則為30毫克。另外,葉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建議於餐後或搭配魚油一起補充,以提高吸收力。為何葉黃素還有不同的類型?此外,葉黃素可分為酯化型與游離型兩種。許亦豪表示,深綠色蔬菜所提供的葉黃素多為游離型,金盞花中的則為酯化型。目前保健食品中的葉黃素,多半來源為金盞花,屬於酯化型,而市售的游離型則是萃取金盞花後,經皂化處理而得,最後均以游離型式被身體吸收及利用。上述兩者的差異在於是否帶有脂肪酸,酯化型葉黃素帶有1-2分子的脂肪酸。為什麼需要酯化型葉黃素?許亦豪解釋,因為酯化型有脂肪酸的保護,安定性及保存性較好,亦較能承受熱或酸/鹼的破壞。而對於消化功能較差的人來說,轉化成游離型的能力較差,建議選用游離型葉黃素。除了葉黃素,保護眼睛還需搭配哪些營養素?由於3C產品的使用,易引發疲勞;盯著螢幕久了,因為眨眼次數少,會有乾眼症問題,而用眼過度也會導致近視,因此,保護眼睛非常重要,除了補充葉黃素外,還需要搭配其他營養素的補充。1.蝦紅素蝦紅素的來源是雨生紅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萃取而得,因此又稱藻紅素。本身具有優越的抗氧化力,它透過加強睫狀肌的調節,讓眼睛得以看遠看近;蝦紅素也能輔助葉黃素共同對抗強光對眼睛的傷害;防止紫外線對水晶體傷害,預防白內障。蝦紅素屬於類胡蘿蔔素的一員,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由外來攝取,人體試驗有效劑量建議每天攝取4毫克以上。2.黑醋栗+山桑子富含水溶性黃酮類化合物-花青素,其作用可以增加夜間視力、加速眼睛血液循環、改善眼睛疲勞、降眼壓、改善乾眼問題。3.神經鞘磷脂來源有很多,其中一種為牛乳清蛋白萃取。神經鞘磷脂可說是視神經與大腦的連結,一旦缺乏,會導致神經傳導變差,例如會出現視力模糊、延遲、視差、色差等問題。4.維生素A、C、E維生素A有助於視網膜感光細胞生長,缺乏時可能導致夜盲及乾眼症。維生素C及E具抗氧化,能保護水晶體及視網膜。5.鋅與硒鋅參與視網膜細胞代謝,並協助營養素之運送;而硒幫助清除自由基,防止眼睛老化。眼睛是靈魂之窗,除了補充葉黃素外,也要攝取足夠且多樣化的營養素,才能使保護眼睛的功能更全面。
-
2024-10-06 醫療.眼部
哪些人不適合做老花眼雷射手術?同時有老花和白內障該怎麼辦?
近視眼和老花眼都令人困擾,幸好醫學科技進步有了改善的方法。我國全面開放醫療院所合法操作近視雷射手術已經25年,幫助很多「四眼田雞」重新明眸看世界;老花眼雷射則因近年有藝人、名人手術,吸引不少「壯世代」嘗試,希望也從此擺脫老花眼鏡。目前患者反饋,近視雷射滿意度遠高於老花雷射。眼睛是人體精細器官,術後成果為個人主觀感受,無論近視眼或老花眼的雷射總有不同評價。截至目前,醫界得到患者的反饋,近視眼雷射效果滿意度遠高於老花眼雷射,令許多有意做老花眼雷射的民眾猶豫躊躇。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任張丞賢指出,近視與老花生成原理不同。簡單的說,近視通常是用眼過度,眼軸拉長後,看遠方景物的焦點落在視網膜前面,形成模糊影像;而老花眼是因老化使睫狀肌鬆弛,水晶體失去彈性,眼睛調節功能下降,近距離看物體時變得困難。利用大腦成像增加看近視力,未解決睫狀肌老化問題。近視眼雷射以汽化角膜厚度達到減少近視度數,術後可測出準確的矯正度數;老花眼是設定雷射系統,利用大腦會自動融合影像的功能,做出視覺上景深拉長的效果,增加看近的視力,但不影響看遠清晰度,實際上沒有改善睫狀肌鬆弛等老化症狀,因景深拉長的效果每個人感受不同,有的患者覺得差不多就行了,有的要看清楚很小的字才滿意,所以較難測出術後品質。彰化秀傳醫院眼科部主任趙世鈞表示,老花眼雷射療程大致分為兩種術式,一是Monovision單眼融像,另一種是單眼融像及景深加強,單眼融像可將優勢眼或慣用眼的度數歸零,專門用來看遠,另一隻非優勢眼或非慣用眼則保留大約50至100度的度數,負責看近,當術後兩眼視差過大,可能較難適應。當老花伴隨白內障,二次雷射需考慮因素多。趙世鈞說,一般來說,40至45歲老花眼度數約100至150度,50歲約200度,60歲約300度,之後的老花度數就不太有變化,但老花雷射並不是恢復睫狀肌和水晶體的彈性,僅利用光學效應讓大腦感覺看近不眼花,如果老花度數隨著年齡超過手術設計的範疇,看近還是有可能吃力,建議戴眼鏡輔助。想再加強看近視力,做第二次雷射不是不行,但可能會產生視差加大、導致大腦融像無法成功、頭暈無法聚焦。此外,手術二修設計的精準度也會影響結果好壞,且再次手術時的年齡,可能已到達白內障的好發年紀,看遠看近不再只是老花度數問題,很可能是白內障導致。至於老花雷射會不會像近視雷射有乾眼、眩光、夜視下降、眼睛容易疲勞等副作用?張丞賢表示,任何手術都存在副作用與優缺點,老花雷射術後要學習適應,才能達到一定視力,有的病人不見得能適應,所以術前一定要與專業醫師審慎評估與討論。誰不適合做老花眼雷射?1.有眼疾者必須先治療彰化秀傳醫院眼科部醫師陳弘誌說,如果眼睛已存在嚴重的乾眼症、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或白內障等影響視力的疾病,醫師通常會建議優先治療這些問題,再考慮手術,因為良好的視力是建立在健康眼睛的基礎上。2.有些人的角膜不適合手術角膜平整度與厚度對角膜雷射患者很重要,若存在「圓錐角膜」這種角膜凸起的疾病,不適合雷射;如果夜間瞳孔放大超過雷射手術的安全光學範圍,可能會導致術後出現眩光等問題,也不建議雷射手術。3.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因荷爾蒙變化,可能會影響角膜的厚度和屈光,在此期間接受雷射手術,檢查出的數據可能不準確,術後的視力品質也可能不理想。4.白內障優先考慮置換水晶體陳弘誌表示,近年來老花人工水晶體推陳出新,已出現白內障且有近距離視物需求的患者,建議接受白內障手術後植入人工水晶體來矯正老花。現在老花人工水晶體大致分為多焦點及延焦段,主要功能大多主打可以看遠又看近,有需求的民眾可請教專業醫師,作妥善的治療安排。
-
2024-10-06 醫療.眼部
年過40歲後一定會老花?眼睛退化能治療逆轉?老花度數會增加嗎?
滑手機時,手機上的文字開始變得不清晰;購物時,看食品標示小字覺得吃力,近視族得把眼鏡摘下,才能看得清楚。以上視力變化大約出現在40歲前後,也就是老花眼上門的時候。無法避免的眼睛老化現象,有人來得早,有人來得晚,要不要配老花眼鏡?原本就戴眼鏡的近視族該怎麼配?是很多初老族的困擾與疑惑。年紀大一定會老花嗎?這是無法避免的老化現象,跟白頭髮、長皺紋一樣,年齡到了就會出現。主要原因是水晶體的彈性與睫狀肌的調節能力變差,在看近處物品時,無法清楚對焦。水晶體、睫狀肌調節能力變差,年紀大一定會老花。「遲早都會遇到!」國泰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楚軒表示,只要活得夠老,一定會面臨老花眼,這跟身體機能自然老化有關。老花眼的成因是水晶體退化、睫狀肌疲乏;在年輕的時候,水晶體柔軟富有彈性,不論看遠看近都有良好的調適能力。隨著年紀增長,水晶體會漸漸硬化,無法準確地將近的物品聚焦於視網膜上。另外,協助水晶體變厚變薄的睫狀肌也不再收縮自如,讓自動對焦的「調視力」變弱了。所以,看手機、閱讀書報會有一種「霧茫茫」的感覺,近視族要把眼鏡拿下來才看得清楚。40歲前後出現症狀,老花一旦出現不可逆。該怎麼知道自己有老花眼?黃楚軒說,視力正常的人大約40歲左右出現症狀,剛開始會感覺到眼睛容易乾澀、痠痛、視線難以聚焦等症狀,尤其看近物變得吃力,過一陣子又慢慢恢復正常。當有這種情形時,代表已經步入眼睛「初老」;而當視線轉移時聚焦緩慢、在光線昏暗處看不清楚,不要懷疑,趕快就醫諮詢矯正方式。老花眼的好發年齡在40至45歲之間,一旦出現老花,其實已經不可逆,眼睛調節的能力將逐漸退化。黃楚軒指出,老花眼幾乎人人無法避免,而現代人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老花眼有提早報到趨勢,不少人手機不離手,在40歲之前就有近視合併老花的問題。3C產品重度使用者、高度近視者,老花更早出現。有些人可能50歲才會開始有老花眼,「用眼習慣」是發生年齡的關鍵,3C產品重度使用者更是高危險群。當眼睛緊盯著近物,睫狀肌會收縮,長期下來,睫狀肌的彈性疲乏而無法好好對焦。再加上年紀增長,水晶體漸漸硬化、失去彈性,視力一去不復返。另外,高度近視者因調控水晶體曲度的睫狀肌彈性已經不佳,若仍然過度用眼、緊盯電腦,會讓睫狀肌更加過勞,導致高度近視之外,合併重度老花眼。黃楚軒提醒,本身有近視、遠視的民眾,有老花症狀一定要配戴老花眼鏡片,減輕眼睛負擔,否則眼睛常會脹痛或不舒服,生活受到影響。老花度數有極限,當調節能力完全喪失,300度是上限。老花眼的度數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但進程較為規律並且有度數上限。一般來說,在沒有近視、遠視或散光的情形下,40歲的老花度數約在100度左右、50歲增至200度、60歲約300度。老花眼的度數到達300度時,就不會再增加,因為水晶體與睫狀肌的調節能力完全喪失。老花眼雖然是正常老化現象,但仍需要矯正治療,否則除了看不清楚,還會有頭暈、想吐、眼球脹痛等不適。黃楚軒呼籲,不要排斥戴上老花眼鏡,有些人害怕眼鏡換來換去,洩露了年齡的祕密,但老花眼如果沒有矯正改善,反而會讓眼睛老化更快,也讓白內障跟著來。老花眼是眼睛老化的表徵,許多人都害怕把眼鏡拿掉、或拿得老遠才能看到小字的窘境,因為這些動作會洩漏自己「上了年紀」。但若堅持不戴眼鏡,有可能會加速老花眼進程,出現包括頭痛、眼痠脹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出現老花眼該怎麼辦?可以逆轉嗎?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孫啟欽表示,老花眼的出現時間因人而異,平均落在40歲左右,千萬不要覺得「老花眼是老人家的眼睛問題」,抗拒配戴老花眼鏡。當眼睛的調節能力逐漸變弱,要靠外力輔助聚焦或是採用手術矯正,依個人眼睛遠視、近視、閃光狀況,採用調整的策略也不同。老花眼無有效預防方式,避免過度用眼、延緩惡化。老花眼在年過40歲後開始發威,孫啟欽說,病人最常詢問:「要如何延緩老花出現的速度?」目前並無有效的預防方式,因為這是人體自然的老化,只能做好健康管理,包括適度休息與睡眠、避免過度用眼、補充足量營養。一旦出現看近物視力模糊的現象,千萬不要忍耐,透過眼科醫師診治,才能恢復正常生活。民眾也好奇:老花眼可以靠「睫狀肌練習」逆轉嗎?「其實沒辦法!」孫啟欽以橡皮筋比喻,睫狀肌用久了會慢慢失去彈性,並沒有肌肉訓練可阻止或延緩眼睛老化,所謂的睫狀肌眼部運動可以放鬆眼部肌肉、舒緩疲勞,但老化仍會隨著時間逐步發生,失去遠近對焦功能,到最後連一個手臂以內的距離都看不清楚。單焦、多焦老花雷射,差在兩眼視差的融合。當眼睛調節能力愈來愈差,眼鏡拿上拿下的次數也變得頻繁,有些人會抱怨,「每次只要把眼鏡拿下來,就會被取笑。」如果想解決近視、老花眼鏡交替的麻煩,可以選擇接受老花雷射手術,孫啟欽提到,目前的手術為運用視差,另增加景深、提升影像融合度。坊間常見的單焦、多焦老花雷射,其差別性為「兩眼視差的融合」。雷射手術科技日新月異,朝個人化治療方向前進,孫啟欽分享,術前會仔細評估病人狀況,以及「要做到什麼程度?」因為老花雷射的療程設計是根據個人生活需求,在雷射切削角膜的手術過程中,將慣用眼矯正為零度,用來看遠;另一隻非慣用眼則保留100至150度的近視度數,負責看近。利用視差來補足遠、中、近距離的視野需求。手術並非一勞永逸,也須考量日後白內障問題。孫啟欽提醒,手術並非一勞永逸,而且要適應一眼看近、一眼看遠的分工,術前評估不可或缺,確認是否有任何眼睛疾病或系統性疾病,例如糖尿病會影響眼睛病變、導致屈光度數異常。通常,術後需要3至6個月的時間才能適應,而且老花手術並非恢復水晶體的彈性,而是利用光學效應讓老花的感覺減輕。到了50至60歲左右,又有合併白內障的人工水晶體置換問題,要一併考量。手術之後,務必遵照醫囑點眼藥水、定期回診,眼睛也要適時休息、做好防護及防曬工作。至於保護眼睛健康的營養素,孫啟欽認為,均衡飲食才是保健之道,尤其是富含抗氧化能力的深綠色蔬菜,別一味吃保健食品。老花眼常見問題Q&A老花眼眼藥水能延緩老花眼嗎?全球第一個通過美國FDA核准,用來治療老花眼的眼藥水,其機制為「縮瞳」,達到改善視力的效果。以相機作比喻,當瞳孔變小時,相當於景深增大,能夠清晰成像的範圍也變大,能看清近距離的物體。但缺點是視野狹窄、可能造成頭痛等副作用,且只能維持6至10小時清晰視覺,只是暫時性改善,並非治療。老花眼跟近視的度數可以互相抵消嗎?不行,近視與老花是兩回事,年紀大了,近視度數不會改變,但老花度數會增加,有近視的人只是感覺老花的情況較不嚴重。初期老花眼有哪些症狀?1.看手機吃力,尤其是小字看不清楚。2.近距離的閱讀要超過40公分以上。3.閱讀時常感覺眼睛疲勞、痠痛、頭暈、視線難以聚焦。4.在光線昏暗處比較看不清楚,需要把光線調亮。5.眼睛在遠近交替時,要幾秒鐘才能看清物品。6.經常感覺眼眶會痛、有腫脹感。哪些人容易出現老花眼?1.40歲以上的人,年齡是重要因素。2.3C產品重度使用者。3.長時間、近距離的不良用眼習慣。4.高度近視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06 醫療.眼部
模模糊糊過得去,不配老花眼鏡度數會加深嗎?有近視也有老花該怎麼配?
老花眼是自然的老化現象,一般人在40歲左右,老花就會找上門,造成許多人困擾。苗栗市德恩診所主任黃慶瑄表示,雖然不戴老花眼鏡不會直接加重老花,但及時使用合適的視力矯正方法,有助改善老花眼及生活品質。不配鏡不會加深度數,但眼睛易疲勞、影響生活品質。臨床上碰到老花眼配鏡的相關詢問一籮筐,有些人覺得模模糊糊還過得去,就可以不配老花眼鏡。黃慶瑄說,出現老花眼時,不一定需要配眼鏡來矯正,可以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增加光線、拉大字體、使用放大鏡等改善。不過,不配眼鏡可能因持續用力看近處物品,導致眼睛疲勞,長期視力緊繃可能引起頭痛,閱讀、使用電腦等日常活動變得困難,在某些需要精確視力的情況下,也可能造成潛在風險。現成老花眼鏡低廉方便,但度數不精確。不少人直接購買現成老花眼鏡,雖然方便、價格優惠,但黃慶瑄提醒,現成老花眼鏡可能的缺點,包括度數不夠精確、無法調整適合的瞳孔距離、沒有處理散光等其他視力問題;此外,框架不一定適合,影響舒適度或穩固。至於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老花眼鏡?黃慶瑄認為,沒有近視的人可直接配老花眼鏡,建議同時檢查確認沒有其他視力問題,選擇舒適、不造成視覺疲勞的度數,並配合定期檢查視力調整度數。黃慶瑄說,有近視的人需要同時解決近視和老花問題,這在40歲以上的近視者之中很常見。有配戴眼鏡者建議可選擇多焦鏡片,或是配兩副眼鏡,一副近視眼鏡、一副老花眼鏡交替使用;配戴隱形眼鏡者,則可選擇配一副老花眼鏡,或是配戴多焦隱形眼鏡。多焦鏡片需要適應期,驗光和鏡片定位也要精確。多焦鏡片的原理,是在眼睛平視時能看清遠處,往下看時能看清近處,具有方便、美觀的優點,不需要頻繁仰頭看遠處或低頭看近處,減少頸部壓力,但缺點是需要適應期,初次使用者,可能需要一至二星期甚至更長時間來適應。此外,價格通常較高,另外,部份多焦鏡片的周邊影像可能會扭曲,有些人可能難以適應或感到不適,需要選擇合適的鏡框尺寸並針對個人調整,以發揮最佳效果。此外,驗光和鏡片定位必須精確,否則影響配戴效果,夜間駕駛時也可能出現眩光。黃慶瑄也常被問及,開車族配多焦鏡片安全嗎?他表示,多焦鏡片可以同時清晰看到儀表盤(近)、後視鏡(中)及道路(遠),而且不需要在不同距離間更換眼鏡,但對於還未適應多焦鏡片的人,可能影響開車時的舒適度和安全性。隱形眼鏡族選擇多,可戴多焦點或另配老花眼鏡。而當隱形眼鏡族遇上老花眼,可以配戴多焦點隱形眼鏡,漸進多焦眼鏡能同時矯正近視和老花;或繼續戴隱形眼鏡矯正近視,需要閱讀時再戴上老花眼鏡;或看遠時戴隱形眼鏡,看近物時使用放大鏡輔助;甚或放棄隱形眼鏡,改用能同時矯正遠近視力的漸進多焦眼鏡。除了以上配鏡方式,年紀較大、患有白內障的人,也可以透過白內障手術更換單焦、多焦或延焦的水晶體;或透過屈光手術(雷射手術)改善視力狀況,及矯正角膜散光。但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同,一定要經過精密的檢查,並與醫師詳盡討論。戴老花眼鏡不能從一而終,建議一年驗光一次。黃慶瑄表示,有些人戴老花眼鏡「從一而終」,但通常老花眼度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深,一般建議一年驗光一次,調整度數。另外,眼睛本身也會發出「警報」,當發現老花眼鏡不夠清晰,閱讀或看近物時感到困難;經常出現眼睛疲勞、頭痛或眼睛不適的症狀;生活習慣、工作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例如開始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有其他眼睛健康問題,如白內障、青光眼等;整體健康狀況發生變化,例如罹患糖尿病等可能出現影響視力的疾病。有以上狀況,都應重新接受視力檢查,調整最佳的配戴方式。黃慶瑄說,雖然不戴老花眼鏡並不會直接加重老花,但及時使用合適的視力矯正方法,可以幫助減輕視覺壓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質量,預防因用眼不當引起的其他問題,建議定期眼科檢查,選擇合適的矯正方法。近視族的老花配鏡選擇.眼鏡族1.配兩副眼鏡,一副看近、一副看遠。2.配一副多焦點眼鏡。.隱形眼鏡族1.繼續戴隱形眼鏡矯正近視,另配一副老花眼鏡看近物。2.配戴多焦點隱形眼鏡。3.看遠時戴隱形眼鏡,看近物時使用放大鏡輔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05 醫聲.Podcast
🎧|老花不戴老花眼鏡,眼科醫師說後果比你想得更嚴重
過了50歲若發現眼睛看遠看近都不清楚,那你真的有「老花」了,即使你不想面對,但老花也不可能逆轉,不戴老花眼鏡的後果,遠比你想得還嚴重,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不戴老花眼鏡時,眼睛為了看得更清楚,睫狀肌及眼輪匝肌會繃緊,連帶造成太陽穴附近的聶肌也崩緊,引起頭痛、肩頸痠痛等眼肩頸症候群。🎧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何謂老花眼,是指負責眼球調焦功能的水晶體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老化喪失彈性,實際上大約在40歲以後眼睛的對焦能力就開始下降,導致看近不清楚,必需將物體拿遠才行,最初老花度數可能不高影響不大,但隨著年紀漸長多數人在50歲之後,影響愈加明顯,到了65歲左右老花度數就固定。由於現代人都習慣使用筆記型電腦多於桌上型電腦,用眼時會不自主低頭,就已經造成肩頸無法放鬆,因此,一旦發生老花後,眼睛對焦要更用力,無論眨眼、瞇眼都要想辦法看清楚,而對此動作下指令是「三叉神經」,它的管轄範圍從頸部、肩膀、側頭部,連結到眼睛周圍,讓人先感到眼睛疲勞之後,就開始出現頭痛,甚至會痛到後腦勺,連到肩頸一帶痠痛,這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呂大文指出,有些年紀的人去打肉毒桿菌消除皺紋,會發現眼睛及肩頸痠痛也改善了,甚至認為老花也有好一些,原因在於肉毒桿菌可以放鬆肌肉,在減少皺紋的同時,痠痛也一併改善。為了避免老花帶來的困擾,呂大文認為,該要戴老花眼鏡就須要戴,至少可以減少眼睛過勞的情形,至於老花雷射矯正則須要看狀況,老花雷射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視差來矯正,再經過大腦自行融像,讓眼睛看遠看近都可以,被認為是「老花妥協式矯正」,但有些人對於調整視差難以適應,因此,比較好的方式是,要老花雷射前可以先戴老花隱型眼鏡適應,適合者再進行手術比較好。另外,因為老花一定會發生無法避免,不過,3C產品是助長老花提早發生的重要因子,呂大文表示,以前長輩都是從收音機獲取訊息,現在都被iPad或智慧型手機取代,機不離手也讓老花提高發生,40幾歲就有老花的人很多,有一名深度遠視的年輕人,在27歲時就發現早發性老花,因此,減少3C的使用,是護眼的第一步。至於補充葉黃素等營養素對老花是否有幫助,呂大文認為,葉黃素可提供黃斑部營養,它可抗藍光及抗氧化減少慢性發炎,但並無法阻止及預防老花的發生,但目前有些葉黃素會加上魚油,會覺得好像老花有好一些,原因在於老花會讓人不斷眨眼,易有乾眼症,魚油則可以改善乾眼情形,就覺得眼睛比較舒服。呂大文小檔案現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第二十屆監事經歷:台灣顏面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青光眼醫學會理事長世界青光眼高峰會常務理事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畢業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蔡怡真音訊錄製:許凱婷特別感謝:三軍總醫院
-
2024-09-24 醫療.感染科
糖尿病患一覺醒來發燒右眼黑漆竟肝膿瘍 部桃醫揪出超級細菌
桃園市60歲男子有糖尿病病史,因腹痛2天至診所看診服藥,隔兩天,一早睡醒竟全身無力發燒,右眼幾乎看不見,家人連忙送他到衛福部桃園醫院急診,檢查後確認肝膿瘍導致眼內炎。什麼是肝膿瘍?肝膿瘍是一種在肝臟經由血液或膽道被細菌感染,造成肝組織局部壞死、液化及膿瘍的病症。肝膿瘍致病菌一般分為阿米巴原蟲感染、化濃性細菌感染。阿米巴原蟲感染較少見,化膿性肝膿瘍最常見。肝膿瘍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相當高,包括敗血症就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男子住院期間,醫師為他做血液培養顯示有「超級細菌」之稱的克雷伯氏菌引發眼內炎,除了抗生素治療及置放引流管將肝臟內膿瘍引流出來,為了保住他的右眼視力,先是移除水晶體,還安排幾次眼睛手術,才將前房(水晶體前面介於角膜和虹膜之間的空間)的膿瘍清除乾淨,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期順利出院,並安排半年後回診,再將水晶體置放回去,視力幾乎不受影響。部桃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晨諭表示,常見引發肝膿瘍的主因為細菌感染,隨著衛生環境的進步,阿米巴原蟲及大腸桿菌感染已大幅下降;這幾十年來肝膿瘍大都是克雷伯氏菌引起的,當克雷伯氏菌侵犯肝臟感染形成肝膿瘍,臨床症狀如全身倦怠、右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發冷、發燒、黃疸、體重減輕等;一旦細菌進入血流未即時治療,不只引發敗血症,此菌最常攻擊的部位是眼睛,嚴重的話恐會造成失明。關於克雷伯氏菌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臺灣與東亞最常見造成肝膿瘍的菌種(>90%),西方國家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文獻已知的危險因子為糖尿病,併發症為眼內炎(endophthalmitis)、腦膜炎、全身性的感染(disseminated infection)。(資料來源:北榮感染科「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肝膿瘍的全方位處理」)王晨諭說明,肝膿瘍除了抗生素治療,引流手術包括皮穿肝引流術和外科手術2種,通常如果膿瘍位置不易由體表做引流,或是肝膿瘍已造成併發症,如膿瘍破裂,擴散至胸腔、腹腔時,可能就要由外科手術做引流;而眼內的膿瘍則需藉由眼科手術玻璃體內注射(Intravitreal Injection)注射抗生素。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林鈺潔提醒,一般健康人的肝臟擁有防禦系統及清除的功能,但糖尿病患者或少數健康的人仍有可能因為感染而造成膿瘍,民眾如果出現右上腹痛合併發燒等症狀就要注意,肝膿瘍致死率雖然不高,但未即時診治而引發眼內炎、敗血症機會相當高,切記要盡快就醫不容輕忽。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20 醫療.眼部
眼睛沒防曬,小心造成「白內障」!想做手術,人工水晶體該怎麼挑?眼科醫師公開:「這樣做」就能申請健保給付
根據健保署2020年的統計資料,白內障(Cataract)診斷人數共57.4萬;同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白內障患者已超過6500萬人。此外,白內障也有年輕化的趨勢,20歲以下患者逐漸增加,但是若有符合條件,就可申請健保給付做手術。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醫師孫啟欽指出,不只老化才會造成白內障,其實疾病、紫外線都是風險因子,因此平時的保養格外重要。白內障竟可能是眼睛沒防曬造成?常見的白內障原因有老化、遺傳、外傷,甚至是疾病(如糖尿病)造成,但是眼睛沒防曬可能會加速眼睛的老化,造成白內障。 不只皮膚要防曬,其實連「眼睛」都要!「雪盲」就是個例子,光線射到雪地上會反射紫外光,而這些反射的強光會刺激眼睛,造成眼睛的傷害,因此適當的眼睛防曬是關鍵。 至於什麼是紫外線?一般可見光的波長約400~700nm,短於400nm就屬紫外線。 而波長越長對組織的傷害越深,如UVA320~400的波長,可能造成眼睛視網膜、黃斑部的問題病變;UVB280~320的波長,也有機會導致白內障;UVC因波長短,所造成的傷害較多表現在眼睛角膜的表皮,如電焊工人沒有做好防護,夜晚發作時就可能會有流汗、怕光、不舒服的狀況產生。有白內障一定要做手術嗎?白內障手術會先用雷射切開角膜,用超音波把水晶體震碎,將這些物質吸出,再將人工水晶體放入。不但傷口更小,也幾乎不需要縫線縫合,術後傷口復原的時間也縮短,手術完即可回家休息,甚至視力回復的狀況也都相當良好。 但並非有白內障就一定要手術,雖然白內障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越發嚴重,其實要視個人生活需求而定。如計程車駕駛可能就需要早點治療、接受手術;熟悉家中環境、不常出門走動的七八十歲長輩,若沒有引發生活中的不便,也可能不見得需要立即手術處理。 長輩可能會有的疑慮是,若自己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否適合進行白內障手術。其實白內障手術的傷口不需要太長的癒合時間,若擔心,可以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左右)等慢性疾病後,再來執行手術。白內障手術有健保給付未滿55歲的白內障患者,須經健保局事前審核後即可使用健保給付白內障手術,否則就須要自費。但55歲以上白內障患者,則不需要遞交申請資料,健保就能給付「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的白內障手術。進行白內障手術 水晶體怎麼挑?至於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同樣也是依據自己需求。如希望手術完後不要有老花,可以選擇能看遠又看近的多焦點水晶體;若有散光,就可以選擇有散光處理的類型。 雖然目前水晶體(球面單焦點)有健保的給付,但並沒有給付以上「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如非球面、散光矯正、多焦點、多焦點及散光矯正)。若無法滿足自身需求,與醫師一同討論,也可以自付差額選擇自費的人工水晶體。 【延伸閱讀】白內障有哪些症狀?白內障一定要動手術嗎?教你最佳的白內障手術時機、人工水晶體怎麼挑【延伸閱讀】「看不清楚」怎麼辦?是近視、老花、還是白內障?「8大眼疾」視力模糊的原因、症狀一次解析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COSTCO秒殺的是「希臘優格」還是「希臘式優格」?差一個字差很多...你以為的健康食品,小心讓你吃下一堆添加物 10大習慣養出癌細胞!喝熱湯、睡覺不關燈...你沒想過的習慣都上榜,腎臟科醫師公開「應對的防癌建議」
-
2024-09-17 醫療.眼部
看不清楚就是白內障?白內障「5類型」,這種會眩光!4招助延緩
視力模糊、晚上看不清楚⋯小心白內障找上你!白內障是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隨著人口高齡化及現代人過度使用3C產品,白內障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到底要如何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以下由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郭又瑋分享白內障的成因、症狀、診斷、治療以及日常保健,幫助你守護靈魂之窗。根據台灣健保資料顯示,2020年因白內障相關疾病就醫的人數約為110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患者佔超過8成,達到全人口的17%,顯示出白內障於老年人口中的高盛行率。此外,2020年台灣全年執行的白內障手術數量約為24.4萬件,相較於2018年的22.9萬件增長了6%。這些數據顯示,國人對白內障治療的需求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水晶體的位置及功能郭又瑋指出,水晶體是一個透明的雙凸結構,位於虹膜的後方和玻璃體的前方。水晶體由懸韌帶懸吊固定,組成包括囊袋、上皮、皮質和核,其功能包括:保持透明清澈折射光線與晶狀體懸韌帶和睫狀體一起提供調節功能白內障的成因及危險因子白內障是由於水晶體的化學成分改變而導致混濁,白內障的起因很多,包括老化、眼睛受傷、眼睛或身體的疾病、遺傳或先天異常等等,其中老化是最常見的原因。以下為白內障成因及危險因子:年齡增長:年齡是白內障的最主要風險因素。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將會逐漸混濁,最終形成白內障。紫外線暴露: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下會增加白內障的風險。紫外線會對水晶體蛋白質造成損傷,導致其變性及混濁。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白內障的風險較高,因為高血糖會導致水晶體變性。抽菸和酗酒: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白內障的風險。長期使用某些特定藥物:如類固醇藥物,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核性白內障或後囊性白內障生成。眼部外傷或手術:曾經的眼部受傷或接受過眼科手術也可能會導致白內障提早生成。其他危險因子:高血壓、高度近視、遺傳基因。白內障的種類郭又瑋指出,白內障的分類方式很多種,可以根據其位置和形成原因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分別為核性、皮質性、後囊型、先天性以及繼發性白內障:核性白內障:常見於老年人,主要發生於水晶體的中央核部,隨著年紀增加,水晶體逐漸變硬且顏色加深,通常進展較為緩慢,主要影響看遠的視力。皮質性白內障:發生於水晶體的外圍皮質區域。這類白內障通常呈楔形,逐漸向中央擴展,影響視力的程度依混濁所在位置而有所不同,常見主訴為強光源(如汽車前燈)引起的眩光以及單眼複視。後囊型白內障:出現於水晶體的後囊。這類白內障通常進展較快,常影響閱讀視力,在強光下會出現眩光和視力不良的情形。先天性白內障:在出生或幼年時即存在,可能由遺傳因素或母體感染導致。繼發性白內障:由其他疾病或藥物引起,如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白內障的症狀和診斷郭又瑋指出,白內障的典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夜間視力減退、對光線敏感、視物重影和色彩淡化等,這些症狀會隨著白內障的進展逐漸加重,最終影響日常生活。白內障要如何診斷呢?診斷主要依賴於眼科檢查,眼科醫生會使用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晶狀體的混濁程度,並評估視力損失的情況;視力測試和其他眼科檢查也有助於診斷白內障及其他可能造成視力下降的原因。白內障的手術方式郭又瑋表示,對於已造成視力障礙的白內障,最有效的治癒方法就是手術。白內障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醫生會在手術中移除混濁的水晶體並植入人工晶狀體,這種手術方式安全且效果顯著,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後視力明顯改善。手術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超音波乳化白內障手術:利用超音波震動將混濁的水晶體乳化吸出,再植入人工晶狀體。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手術方式。飛秒雷射輔助超音波乳化白內障手術:利用飛秒雷射協助超音波乳化白內障手術的前置處理,手術更為精確,但成本較高。囊外白內障摘除:通過較大的傷口將水晶體取出並植入人工晶狀體,適用於某些特殊情況。白內障的預防郭又瑋指出,儘管白內障難以完全預防,但生活習慣的改變可以降低風險或延緩其發展。建議民眾在日照強烈下,從事戶外工作或活動時,最好配戴防紫外線的眼鏡,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配戴防紫外線眼鏡:避免紫外線的過度暴露。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吸煙和酗酒,保持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定期眼科檢查:高風險族群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水平。近年隨著過度使用3C產品,造成用眼過度並曝露於紫外線下,致使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而且白內障的發病率和治療需求逐年增加。只要瞭解白內障的成因、種類及預防方法,就有助於及早發現和治療,改善視力與生活品質。【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497.html】
-
2024-09-05 醫療.眼部
頭痛、眼睛乾…可能是老花初期徵兆!幾歲老花正常?4招預防老花眼太早發生
現代人3C不離手,用眼過度的情況下,老花眼愈來愈早發生。眼科醫師分享老花初期常見徵兆,提醒大家注意,你是不是已經老花眼了。幾歲老花算正常?老花眼是眼睛自然老化的現象,不管近視、遠視或散光的人都會發生。而之所以會稱為「老」花眼,一如普遍的認知,是中老年後出現的問題,通常發生在40歲後,調節水晶體焦距的睫狀肌逐漸失去彈性所致。不過現代人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缺乏遠視鍛鍊,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越來越多年輕人30幾歲就已經提早出現老花現象。老花眼初期常見徵兆那怎麼樣的症狀可能是老花眼?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老花?眼科醫師謝嫣文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老花初期常見徵兆,看看以下這幾項症狀你是不是也中了?1.閱讀困難:老花眼最明顯的症狀之一就是閱讀困難。比如當你嘗試閱讀近距離文字時,例如報紙、書籍或手機上的訊息,你可能會發現文字變得模糊不清,需要拉遠距離或改變閱讀位置來看清楚。這可能會導致閱讀速度減慢,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專注,以及在閱讀後可能感到眼睛疲勞。2.眼睛疲勞:長時間注視近距離物體或使用數位裝置,如電腦、平板或手機,會使眼睛疲勞。老花眼初期症狀之一就是眼睛感到疲勞和乏力,尤其是在長時間用眼後或眼睛暴露在數位螢幕光源下,這種疲勞可能伴隨著眼睛灼熱感或輕微的刺痛感。3.頭痛:在閱讀或長時間用眼後,可能會感到頭痛或眼睛周圍的不適感。這種不適可能是由於眼睛努力調整焦距和視力造成的,尤其是在長時間持續近距離用眼後特別明顯。4.眼睛乾澀:你可能會感到眼睛乾澀、刺痛或灼熱,這可能是因為年齡增長導致眼部組織變化,造成淚液分泌減少。這種乾澀感可能導致眼睛疲勞和不適,尤其是在環境條件乾燥或風沙較大的地方。5.頻繁換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從近距離活動轉換到遠距離活動,例如從閱讀書籍到看遠處的景物。老花初期症狀可能會導致你需要頻繁地調整焦距,以獲得清晰的視野。這種頻繁換焦可能讓你感到不適,特別是在長時間需要持續調節視野時。以上這些症狀,有些跟其他疾病似乎有點像,例如頭痛就很常見、是很多疾病都可能有的症狀。謝嫣文指出,如發現這些狀況時,不要馬上就想說是不是得了老花,務必找眼科醫師檢查。4招預防老花眼太早發生而老花既然是眼睛自然老化的現象,基本上就也是不可逆的,但如果只是老化現象,那可以不用管它嗎?台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于皓曾受訪指出,老花眼放著不處理雖然不會發生其他病變,但是會影響生活品質。林于皓表示,讓眼睛「適時休息」非常重要,眼睛在注視時,睫狀肌始終保持對焦的緊繃狀態,要提醒自己不時轉移視線,看向遠方,適度放鬆睫狀肌。護眼重點在於使用眼睛的時間,並且多眨眼保持濕潤,避免眼睛過於乾燥。而如果真的已老花了,還是盡早選擇合適的老花眼鏡戴以進行矯正。1.透過遠視鍛鍊預防老花眼,平時要訓練眼睛看遠、看近。2.讓眼睛「適時休息」,控制使用眼睛的時間。3.不要長時間緊盯3C產品。4.多眨眼保持濕潤,避免眼睛過於乾燥。【參考資料】.《羅眼科睛采眼科-彰化白內障視力保健專家》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06 醫療.眼部
反應慢誤認失智,竟是白內障惹的禍!初期白內障需要手術嗎?
健康版×元氣網 元氣最愛問等你來問 眼科疾病預防與治療健康版與元氣網新推出「元氣最愛問」影音節目,以健康和生活為主軸,提供實用的新知和建議。最新一集邀請眼科專家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深入了解熟齡族眼科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提醒大家注意眼睛健康。一位長輩本來很喜歡跟人互動,卻漸漸不愛出門、反應變慢,家人以為是失智症徵兆,但一次長輩因眼睛不舒服掛了眼科門診,確診是白內障,沒想到手術治療後,整個人像是重新啟動,不但恢復社交活動,還能騎腳踏車出門,家人都鬆了一口氣。賴旗俊表示,這名病患是因為視力變差,才會反應很慢,根本不是失智症。初期白內障 不一定手術視力負責接收對外資訊量的70%、80%,理論上視力愈好,罹患失智的機率應該會降低。近年來,老花眼有年輕化趨勢,過去大約50歲才老花,現在已經有30幾歲的案例,接踵而來的可能就是白內障。賴旗俊提醒,假設發生視力模糊情形,應由專業醫師判斷,不一定就是白內障,也可能是角膜受傷、視網膜或視神經有問題,導致視力模糊。過去經常聽到白內障手術要等完全熟了再進行,賴旗俊說,初期白內障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如果不影響工作和生活,不用急著安排手術,可以戴眼鏡或是其他方式輔助,不需要進行侵入性的治療,「可以從工作性質判斷,例如職業駕駛,夜間視力對他很重要,就需要早一點去手術。每個病患情況不同,應交由醫師專業判斷。」賴旗俊指出,如果矯正視力在0.5以下,就可以根據工作和生活影響的程度來考慮是否需要手術,但如果視力在0.2以下,會強烈建議病人手術治療。核型白內障 近視會加深也有些人本來有老花,某天發現症狀消失了,賴旗俊表示,有可能是核型白內障導致近視,才會忽然看清楚近距離物品。常見白內障發生種類,分別為核型白內障、皮質型白內障、膜下型白內障等,其中核型白內障是指在水晶體中間發生,會造成近視加深,但如果不是核型而是發生在周邊,就會造成遠視加深,所以白內障發生的位置不一樣,對眼睛度數的影響會不一樣。晨起睜眼閉眼 自我檢查眼睛健康影響層面廣泛,賴旗俊強調,一定要自我檢查,早上起床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檢視眼前常見的景象有沒有變模糊、出現方格狀、物品變形或模糊。如果有而且休息片刻仍然沒有好轉,要盡快找專科醫師檢查。日常眼睛保健3祕訣1.使用3C產品大約20到30分鐘一定要休息。2.長時間近距離盯平板或手機,眨眼次數會減少,容易產生乾眼症,建議要多眨眼。3.長時間在冷氣房工作,眼睛會比較乾燥,盡量避免待在冷氣口。
-
2024-07-19 醫療.眼部
紫外線傷害眼角膜,突然眼前一片黑!護眼4招延緩白內障
近年戶外運動風氣盛行,眼睛易受到紫外線傷害,加上過度使用3C產品,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許粹剛表示,若出現視力模糊、開車視線不清晰等狀況,恐白內障上身。尤其高度近視、眼睛曾受傷、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糖尿病患者、長期依賴3C等民眾,是容易提早出現白內障的高危險族群,必須慎防。小豪夏天熱愛爬高山和衝浪運動,他總不忘在皮膚塗上防曬乳,但卻在一次百岳登頂回程下坡時,突然之間「眼前一片黑」,差點跌落碎石陡坡,嚇出一身冷汗,下山後趕緊到眼科檢查,經診斷發現罹患了「光害性角膜炎」,原來紫外線嚴重傷害了眼角膜,醫師警告他再不好好防護,白內障將會提早來報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約有2000萬例白內障手術,其中500萬例與紫外線曝露有關。許粹剛指出,紫外線對水晶體的傷害是長期累積的過程,因此,長時間的紫外線曝曬,光線透過水晶體及視網膜中心黃斑部吸收,會讓晶狀體和角膜受損,若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久了將導致白內障的產生。白內障主要症狀為視力模糊,至於是否需要手術仍得由醫師判斷症狀而定。一般採用裂隙燈檢查,並評估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矯正後視力低於0.5者,健保給付手術。許粹剛指出,手術會先用超音波乳化儀在小切口下,摘除原本混濁的水晶體,並置換人工水晶體進入眼球。人工水晶體多樣化,可分為球面、非球面、非球面散光矯正及抗老花人工水晶體等4種。
-
2024-07-10 醫療.眼部
太陽眼鏡選錯!小心水晶體「被煮熟」 反而更傷眼
紫外線傷皮膚,也傷眼睛,夏天曝曬在豔陽下,若沒有配戴太陽眼鏡,眼角膜、水晶體都會受到損傷。基隆長庚眼科主治醫師孫啟欽表示,許多急性、慢性眼睛疾病,均是由紫外線造成,一定要趁年輕時好好護眼,避免水晶體提早老化。太陽眼鏡不只是時尚配件,孫啟欽說,預防紫外線的傷害、降低光線強度更是配戴重點。大部分的視力矯正眼鏡也具備抗紫外線的功能,差別在於阻隔的波長,因此,一定要選擇「UV400」標誌,這組關鍵數字才能有效抗紫外線、濾藍光。孫啟欽提到,紫外線(Ultraviolet Ray)簡稱UV,依據其波長、能量,主要分成UVA、UVB、UVC。紫外線的特性UVA:長波,波長介於400-320,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對肌膚傷害最大。UVB:中波,波長介於320-280,能達到肌膚表層,較容易防護。UVC:短波,波長小於280,對人體影響較不大,但近年來臭氧層不斷被破壞,仍要注意。當曝曬時間累積過量,紫外線易使水晶體變硬、變得混濁;有些人從事戶外活動,沒戴或戴錯太陽眼鏡,更容易傷眼。孫啟欽強調,抗UV400的太陽眼鏡,可以阻擋99%的紫外線,選購前一定要注意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合格標章。鏡片的顏色並不是愈深愈好,價錢也不是愈貴愈好,重點是「UV400」,若配戴不合格的鏡片,因為光線變暗、瞳孔會放大,反而讓更多紫外線進入眼睛內,更加傷眼。至於鏡片顏色該如何選擇?孫啟欽提醒,只要戴得舒服,自己覺得光線柔和、看物品不會有過度色差,也符合「UV400」的標準,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孫啟欽強調,眼睛若沒有鏡片遮擋紫外線,曬久了還會造成黃斑部病變、光照性角膜炎、加快眼睛老化,勿輕忽看不見的光線傷害。如果眼睛有紅腫痛、看不清楚的水霧感、流眼水等症狀,一定要就醫檢查,由醫師評估開立人工淚液或口服止痛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7 醫療.眼部
台灣白內障50歲以上的發生率高達1/2,「6原因」恐提早發生!「6前兆」報你知
白內障與年齡有關嗎?白內障是眼睛常見的老化疾病,許多民眾詢問:老了一定會有白內障嗎?基隆長庚眼科主治醫師孫啟欽表示,答案是肯定的。白內障屬於正常老化現象,活得愈久、一定會有。其症狀大多是55歲開始,目前國人50歲以上的發生率約50%、60歲以上約60%,跟年齡成正比。台灣白內障的發生年齡有下降趨勢?原因為何?孫啟欽提醒近年來,白內障的發生年齡有顯著下降趨勢,主因是3C盛行,診間已有40-50歲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矯正視力。白內障源自於水晶體老化,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因為自由基的傷害,蛋白質結構慢慢被破壞,日積月累變得混濁,阻擋光線通過,視力也愈來愈不清楚。夏日紫外線超強,不僅會造成皮膚老化受損,也會對造成水晶體提早老化。孫啟欽說,3C藍光和紫外線都會對眼睛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光害,一定要配戴抗藍光鏡片或太陽眼鏡減少傷害。白內障該如何治療與保健?當白內障造成視力嚴重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時,建議採取手術。想要完全治療白內障,目前只能依靠手術更換人工水晶體。術後要避免眼睛直接接觸強光及紫外線,並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包括多喝水、控制糖分攝取、避免用眼過度等。除了年齡老化因素,孫啟欽提醒,還有6項原因會加速白內障提早報到,民眾應養成定期眼部檢查的習慣,即早追蹤與治療,避免併發其他眼疾而導致失明的風險。導致白內障年輕化的原因1、外傷:眼睛如果曾受過撞擊或外傷,可能引起水晶體病變,加速白內障提早發生。2、糖尿病:血糖升高讓水晶體就像泡在糖水裡,破壞水晶體蛋白質原本的排列結構。3、藥物: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或濫用類固醇藥水,傷害水晶體核外的上皮細胞。孫啟欽強調,經醫護人員指導,適量適時使用類固醇藥物是安全無害處。4、罹患虹膜炎:屬於最常見的葡萄膜炎,若沒有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引起白內障。→想了解 什麼是葡萄膜炎5、視網膜剝離:因為手術而引起「次發性白內障」,長出一層膜狀混濁物。6、高度近視:高度近視讓眼睛提早退化,易產生「早發性白內障」。元氣百科也提供6項白內障前兆,提供讀者判斷的依據:1.看遠視力減退,或有一眼呈現不穩定2.看近老花眼度數加重,感覺不適3.電腦驗光度數變化大,常須更換眼鏡4.室內室外視力變化大,夜間視覺變差5.若遮擋一眼,其一對比敏感度差,有時出現眩光及光暈6.視覺像是玻璃變髒又變黃,嚴重者也會致盲資料來源:元氣網 白內障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01 醫療.眼部
紫外線曬眼恐致白內障 醫揭8大警訊、2招護眼
日頭赤炎炎,除了防中暑,也要注意眼睛健康。醫師提醒,紫外線長時間曬入眼球,可能造成水晶體提早老化,導致白內障提早報到,可配戴太陽眼鏡減少傷害。白內障是眼睛內水晶體老化造成的疾病,若原先澄清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泛黃,使得外界光線無法進入,就會造成視力障礙。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數據,白內障在長者慢性疾病的盛行率排名僅次於高血壓,且隨著3C產品使用時間上升,30、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也逐漸升高,其中6大高風險群更須注意,包含高齡、高度近視、糖尿病患,及長期於戶外工作、眼睛發炎或受傷者。台灣夏季日照時長大約為13小時,長時間紫外線曬入眼球,就可能造成水晶體因紫外線的累積傷害提早老化。開業眼科醫師陳矜芸透過新聞稿提醒,刺眼的太陽光、長時間使用3C,都可能導致白內障提早報到。2招護眼夏日保護眼睛,陳矜芸提醒,可以透過食補或營養補充品來預防白內障,可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或是玉米等,這類含有葉黃素、蝦黃素、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夏季外出可以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傷害。陳矜芸提醒,白內障8大警訊,出現症狀都應即早治療。一旦診斷出白內障,務必每半年定期到眼科回診追蹤檢查,以避免拖延、併發青光眼與導致失明風險。白內障8大警訊出現對色彩敏銳度降低近視度數飆升夜晚出現眩光光暈看東西出現複視白日畏光老花突然消失經常跌倒時常感覺度數不夠需換鏡片若白內障已經嚴重影響視力品質還有生活作息,陳矜芸說明,則可以考慮開刀更換人工水晶體;術後會對光線較為敏感,建議於白日配戴墨鏡,也要盡量避免搬重物,約2週時間便可恢復日常。【疾病百科】白內障
-
2024-06-30 醫療.眼部
健保大數據/頭痛竟可能是青光眼!女性符合4條件急性青光眼機率大增,不控制恐失明
青光眼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頭號視力殺手,因為多半不會有明顯症狀,當出現視力減退等情形時,視神經早已受損甚至萎縮;還有一部份急性青光眼患者,是因為劇烈疼痛就醫,才發現是青光眼作祟。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從相關數據,了解青光眼的常見共病、預防與治療趨勢。青光眼大致可分為先天性、慢性、急性與繼發性,以慢性青光眼個案為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至於青光眼失明的人數,健保署統計,從108年至112年,人數介於520至560人,不過在109年一度減至495人。症狀治好,視力也無法回復,三高是風險因子之一。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常見導致失明的疾病有三種,分別為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白內障與青光眼。但民眾對糖尿病的預防意識高,會重視相關數值變化,目前也有定期的眼底檢查;白內障則可透過更換人工水晶體改善;但青光眼會導致視神經萎縮,即便症狀治好,萎縮的神經、受損的視力也回不來。石崇良說,三高是慢性青光眼的風險因子之一,卻容易被忽略;而急性發作的個案,因為眼睛劇烈疼痛就醫才確診青光眼。他提醒民眾要留意視野變化,如有異狀要及早就醫。急性青光眼的頭痛症狀,常被誤為高血壓。石崇良表示,他在台大醫院擔任急診科醫師時,處理的青光眼患者大多是急性的,有時會以頭痛作為症狀表現,容易被認為是一般頭痛或高血壓引起。急診處置上多為測量眼壓、給予抗眼壓藥物,他提醒,民眾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熬夜與過度用眼,是導致急性青光眼發作的元凶之一。「我每年都會定期體檢,檢驗項目就包含眼底檢查與眼壓量測等。」石崇良分享,現在氣壓式眼壓量測相對簡單,回憶起實習醫師時期,最複雜的任務就是幫病人測眼壓,因為當時沒有這麼先進的設備,要測到眼壓,需要把病人的眼睛撐開再用儀器量測,往往導致醫師痛苦、患者也痛苦,所以「快、狠、準」才是最好的方式。注意手機使用時間紀錄,提醒自己用眼減量。「我本來是水汪汪的大眼睛。」石崇良說,他到國中階段都沒有近視,直到高中沉迷武俠小說,常常看得欲罷不能,不看到最後的結局根本停下來,但又不能被父母發現,只好躲在棉被裡,藉著月光或者小夜燈等微弱光線,他笑說「都是金庸害的」。過去沉迷武俠小說,現在公務繁忙,每天訊息動輒500則起跳,不過近視度數卻也沒有加深。石崇良說目前近視度數都維持150度,他說生活作息與採光足夠相當重要,更重要的是讓眼睛適度休息、避免過度使用。現在很多手機都會顯示使用時間紀錄,石崇良目前都朝「本周比前一周減少」的方向進行。他每天使用時間不超過10小時,至於堆積如山的訊息,則會利用午、晚餐時間,以及睡前的空檔看,所以通常有急事的人,都會打電話通知他看訊息。眼壓控制好,可預防青光眼導致的失明。石崇良呼籲,青光眼造成的失明基本上是可預防的,民眾要多注意相關症狀,現行治療方式也相當多元。民眾可透過吃藥、點藥水控制,如果稍微嚴重一點,雷射手術也都可以處理,現在的科技已經相當進步,「重點就是把眼壓控制住」。有醫師認為,近視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族群,應該在25歲時進行眼科篩檢、記錄眼睛狀況。石崇良認為,篩檢的對象與範圍必須有實證依據、篩檢後醫療能有效介入等。他舉例,低劑量電腦斷層就是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效果相當顯著,如果對全民普篩,成效也許不會那麼好。如果臨床證據確認高度近視與青光眼的風險相關,這些民眾就可評估定期進行檢查,醫師也可在門診加強衛教宣導,避免導致失明等難以回復的遺憾。4大高危群 直系血親有青光眼者罹病機率高7至9倍【記者林琮恩/報導】民眾使用3C電子產品時間延長,不少人認為太常看螢幕導致眼壓高,就會發生青光眼。國內青光眼權威醫師、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說,使用科技產品的確會使眼壓升高,但高眼壓未必會導致青光眼,需與家族史、高度近視等情況綜合評估。而在台灣,更有一群容易罹患急性青光眼的「特殊族群」。呂大文表示,青光眼高危險群包括具家族史者、眼壓較高者、高度近視者及三高患者。直系血親罹患青光眼者,則自身罹患青光眼比率,較一般民眾高出7至9倍;近視超過500度的民眾,罹患青光眼機率也提升;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患者,則會因疾病併發症,導致「繼發性青光眼」;眼球受過外傷、眼內長腫瘤或眼球反復感染,也容易造成青光眼。女性符合4條件急性青光眼機率大增台灣特殊患者群,推測與遠視導致眼軸短有關。「台灣有一特殊情況,民眾若符合身高小於160公分、遠視度數100-300度、年齡大於55歲、性別為女性四項條件,發生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機率顯著提升。」呂大文說,據臨床觀察,急性青光眼患者中,超過半數均屬前述族群,只要急診室通報急性青光眼,眼科醫師還沒下樓支援,就能猜到患者是中年女性,且身高落在160公分以下。呂大文表示,目前推論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遠視導致患者眼球前後徑較短,瞳孔一旦放大,容易急性發作,眼壓突然上升,造成急性青光眼。不過,前述情況缺一不可,只要少了一項,罹患青光眼機率即下降。台灣三分之一患者,屬於低眼壓青光眼。民眾常認為,青光眼就是眼壓高導致。呂大文說明,青光眼分類中有「低眼壓青光眼」,在韓國、日本占比較高,八成五以上均屬於低眼壓,台灣則有大約三分之一青光眼患者屬於低眼壓青光眼,所以診斷青光眼時,眼壓不是唯一依據,針對高危險病人多會進行視野、眼底檢查。呂大文指出,美國一項長期研究發現,高眼壓患者未必會變成青光眼,患者在眼壓高以外,合併家族史、角膜厚度較薄、三高疾病等,才有較高機率變成青光眼。若單純因長期使用3C產品,或長期低頭造成眼壓高,則屬單純的高眼壓症,在眼睛承受眼壓能力較強的情況下,變成青光眼的機率少之又少。如何預防青光眼發作1.選擇大螢幕3C、避免低頭呂大文建議,民眾使用3C產品時可盡量選擇螢幕大的產品,「能用筆電就別用平板,能用平板就少用手機」,使用期間則應避免低頭。電競運動屬於激烈且必須長期用眼的活動,患者應避免從事。2.做重訓時避免憋氣,建議選擇溫和的運動。近年民眾風行健身重訓,呂大文表示,青光眼患者從事重訓時,應避免憋氣,否則恐會讓眼壓升高壓迫視神經,應由專業教練在旁陪伴。患者可以游泳,但應避免深潛,否則水中壓力也會導致眼壓升高。他建議,青光眼患者應以較緩和、低調的運動為首選,例如步行、低速小坡登山、騎腳踏車等,激烈運動則是能避免就避免。3.避免熬夜導致眼壓升高。和其他慢性病一樣,平時要盡量吃好、睡好,避免因為熬夜導致隔天眼壓升高,眼睛中的「房水液」分泌速率失調,水分來不及排出,恐會讓眼壓升高的狀況惡化。4.患者、高危險群都要定期追蹤。「被診斷青光眼的患者,應每一至三個月追蹤一次;疑似青光眼患者,則是每半年追蹤較為安全。」呂大文表示,青光眼的檢查方式包括量測眼壓,以及視野、眼底鏡檢查等。未確診青光眼、高眼壓症的一般民眾,若年過35歲,也建議進行一次完整眼部檢查;近視超過500度的人,建議25歲就要定期接受檢查,可比較幾年後眼睛狀況是否改變;有家族史者,應該更積極受檢。
-
2024-05-17 醫療.眼部
老花眼不可逆,高度近視更會提早報到!「日常1訓練」助眼睛放鬆
年過40歲之後,明顯感覺到體力開始變差,看近物時會「糊糊的」,非常吃力。台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于皓表示,視力模糊是許多眼疾初期症狀,民眾常以為只是眼睛疲勞,會自行購買眼藥水緩解不適,但當頻繁出現頭痛、肩頸痠痛等症狀就醫,經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老花眼」引起的問題。高度近視 老花提早報到林于皓說,每個人都會老花,這是眼睛自然老化的現象,通常在40歲過後,負責調節水晶體焦距的睫狀肌逐漸失去彈性,近處的東西變得看不清楚。因此,許多有老花眼的長輩會將物品拿遠,或是拿掉近視眼鏡看字、看螢幕,讓眼睛可以聚焦。為什麼有些人老花初期不會有症狀,或沒有感覺到視力問題?林于皓指出,老花是一種漸進的過程,有些人初期沒異狀是因為「近視」,所以坊間流傳「近視就不會有老花」的說法,事實上,老花眼與近視相抵消最高為300度,尤其高度近視者是老花提早報到的高危險族群。老花度數會逐漸增加,平均每5年增加25到50度,若用眼過度或沒有進行矯正,會加速視力惡化。林于皓說,當睫狀肌的調節能力完全喪失時,度數就不會再往上增加,這時老花眼為300度的度數。建議初期老花眼就要配戴老花眼鏡矯正,若長期用力瞇著眼睛看東西,會讓眼睛過勞、乾澀。要訓練看遠看近 適度放鬆老花眼不可逆,放著不處理雖然不會發生其他病變,但是會影響生活品質。林于皓表示,眼睛「適時休息」非常重要,眼睛在注視時,睫狀肌始終保持對焦的緊繃狀態,要提醒自己不時轉移視線,看向遠方,適度放鬆睫狀肌。護眼重點在於使用眼睛的時間,並且多眨眼保持濕潤,避免眼睛過於乾燥。想要告別老花,平時要訓練眼睛看遠、看近,不要長時間緊盯3C產品。另外,選擇合適的老花眼鏡矯正,「該戴就戴、不要硬撐」,避免日常都在視茫茫的影像中度過。老花眼矯正方法1 配戴老花眼鏡:定期檢查度數配戴眼鏡,如果有近視或遠視,可以選擇多焦鏡片,順暢對準遠、中、近焦距。2老花雷射手術:進行雷射調整角膜屈光度,利用視差改善老花眼的問題。3點老花眼藥水:屬於處方藥,可用於輕度和中度老花眼,維持6至10小時的清晰視覺,但只是暫時性。
-
2024-05-08 醫療.眼部
白內障吃藥會好嗎?藥師解釋白內障進程及藥物作用
「最近夜間騎車時,常感覺到路燈及車燈光線模糊,有時會有眩光」、「近視好像加深了,換鏡片也沒有改善」,這些都是白內障患者罹病初期常被忽略的徵兆之一。白內障是眼球內水晶體變混濁,影響光線穿透到視網膜上聚焦,導致視力模糊。可能發生在單眼,也可能雙眼都有,病程無痛且緩慢,初期症狀包括視覺模糊、光線周圍出現光圈、畏光、對色彩的辨別度降低,或是感覺近視加深。白內障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與水晶體老化有關,50、60歲以上患者常見,但也與眼睛受過重大外傷、葡萄膜炎、紫外線曝曬、吸菸、長期服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接受放射線或化學治療、基因異常等危險因子有關。白內障過程不可逆 藥物只能延緩進程白內障的進程速度不同,過程是不可逆的,治療方式分為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即手術)。藥物只能延緩輕度到中度白內障惡化進程,無法治癒白內障。醫院常用延緩白內障的藥品為柯寧優尼點眼懸液(Kary Uni 0.05mg/mL),成分為pirenoxine,主要治療初期老年性白內障,但有眼瞼炎、接觸性皮膚炎、視力模糊、眼睛有異物感等副作用。如果症狀嚴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執行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是最有效方法。目前白內障手術相當純熟,術後大多數病人都能回復清晰視野。提醒術後照護須遵照醫師指示,按時點眼藥水、清潔傷口、以眼罩或墨鏡保護手術眼、不可提重物、激烈運動等,並注意避免細菌感染、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如出現眼睛疼痛不適,應盡速回診就醫。如何預防白內障惡化或復發預防白內障惡化或復發方法,可從日常生活做起,外出時配戴太陽眼鏡或戴帽,避免眼睛暴露在過多紫外線;少用電子產品,以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等。白內障是隨年齡增長常發生的眼疾,目前雖無確切治療藥物,但透過眼藥及日常保養可延緩病程進展。定期至眼科回診追蹤,如需使用眼藥或服用其他藥品時,應與醫師或藥師充分討論諮詢,遵循專業建議、選擇適當藥物,才能維持健康生活。(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01 醫療.眼部
幾歲開始會有白內障?高金素梅緊急手術 執刀眼科醫:遇4症狀快就醫
58歲的立委高金素梅日前在立法院質詢時,戴著黃色透明護目鏡問政,她在臉書上分享「獨眼照」,並說最近視力愈來愈模糊,眼科醫師排了開刀,一切平安。高金素梅的眼睛怎麼了?為她動手術的奧斯卡眼科診所院長張正忠揭曉,原來她因白內障合併乾眼症,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及相關治療。負責執刀的張正忠指出,高金素梅半年前回診時,被診斷出患有輕微白內障,當下她很驚訝:「這不是老年人才會有的眼疾嗎?」後來忙於2024大選,疏於追蹤檢查視力,以為是老花眼的度數加深,但戴上新的眼鏡也沒有改善視力模糊、視野失焦,不自覺用力瞇眼想看清東西,甚至導致偏頭痛。白內障提早出現的原因張正忠指出,白內障不是老年人專利,現代人手機不離身,用眼過度、熬夜晚睡,再加上高度近視、忽略眼睛防曬,加速白內障產生。高金素梅平時喜歡戶外活動,但因工作需要大量閱讀文件資料,且時常盯著螢幕,屬於白內障高風險族群。檢查後發現,高金素梅白內障惡化,水晶體混濁且已有過熟跡象,建議接受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困擾高金素梅許久的問題還有乾眼症,她經常會感覺到眼睛乾澀、疲勞、畏光、有異物感,有時候會因搔癢而忍不住用手揉,造成更嚴重的角膜破皮。白內障、乾眼症部分症狀相似 遇4症狀快就醫張正忠說,白內障與乾眼症部分症狀相似,例如視力模糊、容易畏光,且皆有年輕化趨勢,也有些人會同時罹患這二種眼疾。張正忠提醒,白內障與乾眼症嚴重時危及視力健康,如果覺得視力模糊、眼睛發癢、乾澀不適,出現異物感,需就醫鑑別診斷,千萬別自行點眼藥水。白內障VS.乾眼症 症狀比一比白內障:水晶體變得混濁,不論遠近都看不清楚,東西看起來有疊層、殘影,眼睛容易疲勞、容易畏光。乾眼症:視力模糊,症狀時好時壞,早上起床時視力模糊、張不開眼睛;有些人感覺晚上視力比較差,偶爾有刺痛感、異物感和乾癢等症狀。張正忠表示,經討論後,高金素梅接受微創白內障手術,結合3D立體手術影像及導航系統,讓人工水晶體植入位置及散光度數調整更精準;也考量她日常用眼習慣,植入三焦人工水晶體,符合看清楚遠、中、近距離的視力要求,術後也不用再戴老花眼鏡;也同步使用自體血清生長修復受損角膜,並透過「眼科脈衝光」治療乾眼症。「三多三少」消除眼睛疲勞張正忠強調,鑑別診斷眼睛問題後,依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除了用藥、手術,要讓眼睛多休息,日常掌握「三多與三少」原則,多看遠、多看綠、多閉眼;少看3C、少看電視、少熬夜,適度熱敷眼睛,對消除眼睛疲勞有幫助。
-
2024-03-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你也有吃嗎?藥師揭國人最愛3保健食品:吃錯潛藏風險
為保養身體,許多民眾熱衷服用保健食品,社區藥局觀察發現,保養眼睛的葉黃素、保養關節的保健食品,以及具有紅麴等成分的降血脂保健食品等,位居國人最常吃的保健食品前三名,但如果吃法錯誤,可能吃出問題。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藥師王明媛表示,常有民眾詢問,「吃葉黃素真的能保護眼睛嗎?」、「我的眼睛已有白內障了,吃葉黃素會好嗎?」其實,透過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才能解決白內障,光吃葉黃素是不可能消除白內障。手機、電腦普及的3C時代,想要保護眼睛,只靠葉黃素,效果有限,王明媛建議,不可過度用眼,如果長時間滑手機,或在黑暗中使用手機,讓藍光直射眼球,「就算是神仙來,也救不了你的視力」此外,服用葉黃素也有其禁忌,那就是不可與高劑量、超過5000單位的維他命A合併服用,否則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身體吸收,無法發揮保健效果。至於保養關節的保健食品能否與其他保健食品、藥品一起服用,王明媛表示,這倒是沒有太多禁忌,但保養關節的保健食品必須長期服用,才能顯現效果。購買時,應充分諮詢藥師,了解該吃多久、怎麼吃,以免花了錢,卻達不到保健效果。新冠疫情解封後,許多人恢復運動習慣,但太久沒有運動,自覺關節退化、力不從心,王明媛表示,服用關節保健食品的年齡層已有下降趨勢,過往以60、70歲以上的銀髮族為主,但現在不少40、50歲族群也關注關節保養,開始吃保健食品。在紅麴降血脂保健食品方面,王明媛表示,醫學研究發現,相關成份與降血脂藥物結構相似,需注意的是,紅麴保健食品不可與降血脂藥物、魚油一起服用,原因為降血脂藥物、魚油保健食品都由肝臟代謝,如果「吃太多」將會增加肝臟負擔,提醒國人吃紅麴保健食品須提高警覺,一旦出現強烈的肌肉痠痛等肝功能異常的副作用,應速就醫。「保健食品不是仙丹妙藥,不會令人長生不老,不應有過多的期待。」王明媛建議,如果保健食品吃法錯誤,輕則無法發揮效果,重則有害健康,許多民眾在網站、電商平台、美髮美甲店購買保健食品,但在不知自身情況下服用保健食品,潛藏風險。提醒保健食品前應諮詢藥師,如果正服用慢性疾病、心血管等用藥,或已服用多種保健食品、維他命,更應留意是否引發交互作用,以免危害健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2 醫療.眼部
夜間視力變差、度數常變…6症狀出現你可能已經白內障!醫建議多吃4類食物助延緩
現代人視力老化的速度很快,如老花眼、乾眼症、白內障等,都是眼睛老化的警訊。眼科醫師提醒,視力模糊、夜間視力變差…6項問題出現都可能是白內障症狀,建議多吃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魚類、堅果類食物,有助減緩白內障的發展。白內障不再是50歲以上才有的老年疾病過去認知白內障通常是50歲以上才有的老年疾病,但近幾年手機、電腦等3C電子產品的普遍使用,光線或紫外線所造成的氧化破壞增加時,也讓白內障提早報到,3、40歲即罹患白內障者不在少數。一開始視力模糊你可能還不以為意,但視力傷害是不可逆的,如果沒有適時治療除讓視力愈來愈差,也可能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疾病,甚至最後可能導致失明。白內障別等熟了才開刀而一般認知是白內障一定要手術,何時需手術,也是患者診間最常見的疑問,更有許多人有「白內障要熟了才開刀」的觀念,究竟對不對呢?其實白內障仍輕微時,醫師多會建議先點藥水延緩惡化。若已經影響視力或是影響生活作息時就建議進行手術,手術也能避免白內障導致青光眼、虹彩炎等狀況。但絕不是要等「熟了」才能開刀!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周宜德也曾在馬階醫訊撰文指出,白內障不要等熟才開刀,以免引發青光眼或虹彩炎等其他症狀,嚴重甚至有失明的可能,而且若等到晚期才開始治療,也會增加手術治療的困難度與併發症的發生。6項問題可能是白內障症狀但要怎樣知道自己可能已經得了白內障?眼科醫師、羅眼科體系總院長羅英源在臉書分享指出,以下6種症狀應當心,最好請眼科醫師檢查確認。1.視力模糊 :白內障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視力模糊,患者會感到看東西變得朦朧或模糊,就像透過濕潤的玻璃看世界一樣。2.光線散射 :當看到強烈的光源(例如車頭燈或陽光)時,會出現光線散射現象,這有可能是因為白內障引起眼睛的晶狀體變得不透明,所以光線才無法正確通過,也就是會讓人感到刺眼而畏懼光線。3.夜間視力變差 :白內障會導致夜間視力變差,使患者在暗處更難看清物體。4.頻繁變更眼鏡度數 :因為水晶體病變,使光線進入眼睛的折射作用發生改變。所以如果發現需要頻繁地更換眼鏡度數,這也可能是白內障的一個徵兆。5.色彩感知改變 :注意到對某些顏色的感知有所改變,變得較淡或變得不如以前鮮明。你可能會覺得,什麼東西看起來都像幾十年的老照片那樣黃黃的或是褐色的,這就有可能是白內障喔!6.雙視 (單眼影像重疊):白內障有機率導致雙視或影像重疊,這會干擾正確的視覺感知。因為光線受到混濁與病變的水晶體纖維干擾,使視野變得像遮了一層毛玻璃或霧鏡一樣。如何延緩白內障症狀?羅英源指出,預防緩白內障,除了定期進行眼睛檢查,日常也要注意不要避免暴露於紫外線的傷害,白天出門應選擇具有UVB和UVA防護功能的太陽眼鏡,而戒菸戒酒、保持健康飲食,都有助減緩白內障的發展。另外很多人都會想透過飲食來改善疾病,羅英源也分享,多吃以下4類食物有助於延緩白內障 !1.柑橘類水果: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眼睛免受自由基的損害。柑橘類水果、草莓等都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有助於維持眼部組織的健康。2.深綠色蔬菜:缺乏維生素A會提升白內障的風險,所以我建議多補充維生素A,像是胡蘿蔔、菠菜、南瓜等橙色和深綠色蔬菜都是維生素A的優良來源。3.堅果和種子:杏仁、核桃和亞麻籽富含抗氧化物質,這些有助於減緩眼部組織的氧化過程。適量攝取這些堅果和種子,有助於維持眼睛的整體健康。 4.魚類: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沙丁魚和鯡魚,對維護眼部健康至關重要。這些脂肪酸有助於保持眼睛組織的靈活性,減緩白內障的進展。【資料來源】.《羅眼科睛采眼科-彰化白內障視力保健專家》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29 醫療.眼部
成年後近視還會加深?醫揭「1元凶」害假性近視:黃斑病變恐飆41倍
日前,一名30歲的牙醫師來到眼科就診,他表示自己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都在近距離做牙科手術,以前配的眼鏡已經度數不夠了,但是每次去到不同間眼鏡行量到的度數都不一樣,以前是近視400度,最近量的度數一下飆升很多,並且配完的眼鏡總是到下午或晚上又逐漸看不清楚⋯⋯該患者後續前往台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眼科門診就醫,發現點完散瞳劑後的度數回到以往的400度,在未點散瞳劑的情況下度數可以來到500度至600度,原來是因長期近距離工作用眼造成的睫狀肌持續收縮和痙攣,導致度數「暫時性」的上升。成年後仍有「假性近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醫師林欣樂表示,一般而言,20歲以後眼睛的生長發育逐漸趨緩,因此近視度數通常不會像青少年時期快速增加。但是,由於年輕人的睫狀肌彈性較佳,有可能會因為長期使用3C產品、近距離工作導致所謂「假性近視」的產生,點完散瞳劑量到的度數才是真正的近視度數。睫狀肌痙攣通常可以透過休息、調整用眼習慣,例如遠視遠眺、定期休息、用眼30分鐘就休息10分鐘,以及適度的戶外活動改善。如果這些方法不足以改善症狀,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以確保沒有其他視力問題。近視小心「4種併發症」林欣樂表示,近視其實是一種複雜的問題,近視並非只是視力模糊的困擾,更可能帶來一系列的病變,對眼睛造成潛在的傷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眼科併發症:黃斑部病變:近視者患上黃斑部病變的風險較一般人群更高,可能導致中央視力模糊和失明。視網膜裂孔、剝離:近視患者的眼睛可能因眼軸過長而增加了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視網膜剝離可能導致急性視力喪失,需要及時的手術治療。青光眼:近視可能增加患上青光眼的風險,對視神經造成損害,進而導致永久性的視力損失。但是青光眼在高度近視的病人是較困難診斷的,必須長期在眼科接受一系列的檢查和追蹤。早發性白內障:近視造成眼球的過度伸展可能導致屈光介質(如水晶體)的混濁,影響視力。近視需定期檢查防病變林欣樂提醒,少數人在成年期仍然可能會經歷一些度數的增加,這通常有遺傳性的因素或者先天的鞏膜結構脆弱問題。若長期使用3C產品及近距離工作的民眾,發現度數增加或視力模糊的狀況,仍是需到眼科醫療院所做詳細檢查。此外,近視使眼睛的結構受到改變和拉伸,這可能導致眼睛各部分的功能異常,增加一系列眼科病變的風險。林欣樂強調,近視一旦形成了便很難從結構上回復,即使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近視對眼睛造成的影響仍無法去除,建議民眾定期接受眼科檢查。【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711.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23 焦點.用藥停看聽
醫師薪水知多少?年輕醫師最愛選擇這3科,這3科連住院醫師都難找!
醫師高薪,被喻為金飯碗,但科別不同,高低落差不小,多少影響「未分科住院醫師」(PGY)選科抉擇。健保點值被視為醫師基本薪,民國111年「西醫門診各專科申報」資料顯示,內科系(心臟內科、腎臟內科)點數最高,其次是復健科、泌尿科、神經科、急診醫學科,至於兒科、婦科、病理科、麻醉科則排在末段班,加上自費項目有限,年輕醫師興趣缺缺。健保點數的大戶在那些科別?醫師的薪資有多高?民過111年「西醫門診各專科申報」資料,換算每個醫師申報點數後換算,一整年健保平均給付每一名醫師約800萬元。調查發現,醫師人數近萬名的內科系申報量最多,其次為復健科、泌尿科、神經科、急診醫學科,均屬健保點數大戶。不過,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這些點數只是代表各專科醫師申報狀況,無法直接視為醫師收入,實際上還需支付科內護理師及醫事人員等相關人事費用及儀器、設備折舊等費用。因此,醫師實際年薪仍與各醫院薪給制度有關。究竟醫師平均薪資約多少?一名資深醫界高階管理階層主管表示,約32~33萬之間,平均年薪400萬元。科別不同,薪資也不同,對醫師來說,通常將健保醫療點數視為基本薪,如想高薪,則需努力於自費抽成、績效獎金,例如,多開刀、多做侵入性檢查,甚至自行開業,均可拉高薪資。任職於北部某醫學中心的高階主管表示,他所任職的醫院就有兩名「超會賺」醫師,專精心導管手術,一年手術累積數百台,年所得高達1000多萬,光所得稅就得繳近300萬元。中部一名眼科權威則被喻為全台灣最會賺錢的醫師,每年為醫院帶來三、四億元業績,而健保底薪、手術獎勵金,月薪超過五百萬。正因自費項目較多、月薪超高,且不必輪班,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眼科成為眾多「未分科住院醫師」的最愛。至於復健科,民國111年平均每位醫師申報點數僅次於內科,扣除了給付科內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部分,光是從健保而來的基本薪資可觀,加上無須輪班、容易開業。近年來,復健科與以自費取勝的皮膚科(醫美)、眼科(人工水晶體)三足鼎立,成為年輕醫師選擇科別的前三最愛。相較之下,病理科、麻醉科則顯得弱勢,僅約健保點數大戶科別的十分之一,如從醫院經營立場來看,還可能被視為賠錢部門。更讓人擔憂的是婦科、兒科等重要科別也在點數申報的末段班,低於平均值且易有醫糾,還要輪班,不少「未分科住院醫師」避之唯恐不及,導致許多醫院急缺這兩科新血醫師。醫界呼籲:補貼弱勢科別薪資,防人力斷層疫後「免疫負債」影響,民眾就醫頻率增加,大幅稀釋健保點值,讓目前的內、外、婦、兒等科別住院醫師招募困難。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呼籲政府,如果一再漠視健康投資,重要科別出現斷層,勢必導致健康不平等,醫療品質下降。洪子仁表指出十多年前曾出現「內、外、婦、兒、急診」等住院醫師招募不順的「五大皆空」窘境,衛福部提出獎勵措施,缺額逐漸補齊。但隨著醫療自費市場發展,年輕醫師大師多選擇不用值班、醫糾風險低,待遇較高,且能兼顧生活品質的科別。因此,目前反倒是「皮膚科、骨科、眼科、泌尿科」等競爭愈來愈激烈。醫院協會副理事長朱益宏說,醫療職場環境惡化,不僅護理師出走,各醫院招募內、外、婦、兒等科別住院醫師時,也遇到困難。此外,醫院人力不足,以致部分主治醫師還得夜間值班,身心俱疲,可能影響醫療品質。強調整體醫療環境屬基本工程,「基礎工程不好,上面蓋再多美侖美奐的房子都是沒用的」,短期性加薪、補足點值均非長久之計,政府有責任重視醫療投資。洪子仁建議衛福部應加速建置兒童醫療網,提高健保給付,並補貼兒科、外科、婦科醫師薪資,才能吸引年輕醫師願意投入冷門、吃力不好的科別。長期來說,政府必須增加整體醫療投資,如果投資不足,健保點值偏低,將影響醫院營收,最終導致醫師薪資變少,這讓弱勢科別人力更加不足,且醫院更新設備速度減緩。國人健康指標勢必愈來愈差。我國在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新生兒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或是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後死亡率等各種健康指標上,排名表現漸差,全球排名約在三十幾名,遠遠落後於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住院醫師荒 台大長庚也缺人國內肺癌手術第一把交椅、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親自出馬拍攝招募新血的微電影;面試住院醫師時,備妥高級甜點、知名咖啡,且需態度和藹。為了提高住院醫師招募率。近年來,弱勢科別可是想盡辦法,但外科、兒科、婦科還是乏人問津,就有婦科教授戲稱,「現在只要有手有腳,就可以進到婦產科」。兒科住院醫師招募率79.2%,為五大科中「最慘」科別,因為住院醫師嚴重不足,連主治醫師也需第一線值班,中部某醫學中心從下個月起,要求六十歲以下的主治醫師也需值班,在醫院留守夜班,不少資深醫師暗自叫苦,甚至公開在臉書貼出謀職啟事,準備跳槽。據了解,該醫學中心一年應有六名兒科住院醫師名額,但目前僅有兩人報到,因為職場環境惡劣,「未分科住院醫師」(PGY)更不願意加入兒科領域,造成惡性循環。婦科方面,長庚醫院去年招募十多位婦產科住院醫師,不料前來面試人數遠低於招募員額,台北長庚副院長、婦產部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羅明良無奈地說,以前還可以挑人,如今情勢反轉,得二招、三招,才有機會招到滿額,「現在只要有手有腳,就可以進到婦產科」。 為了爭取優秀人才,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去年參與自家微電影,當時引發熱議,他表示,「外科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原本希望透過影片喚起年輕醫師的熱血、使命感,但成效有限;前年招募七名外科住院醫師,六十人報名;去年台大招收十七位住院醫師,卻只剩十八人報到,還有人因錄取其他科別而離開外科,至今仍有二位缺額,只能持續招募中。陳晉興表示,以往醫學生「選院不選科」,台大、北榮等龍頭醫院不擔心找不到人,年輕世代醫師考量生活品質,不想輪值夜班,或是半夜、假日回院開刀,因而變成「選科不選院」,捨棄外科、兒科等重要科別,投入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等科別。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9 醫療.眼部
眼睛從40歲開始老化!醫曝紫外線是視力最大殺手,也是白內障主要原因
「最近看東西常感覺模糊不清,被檢查出有輕度白內障,我才50歲耶!」現代人用眼過度,視力提早老化、退化,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鄭毓郡說,白內障是正常老化的過程,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但如果拖著不治療處理,不僅影響視力和生活,也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老年眼疾多 影響社交、健康眼睛疾病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尤其上了年紀之後,毛病也愈來愈多,除了會洩露年齡的老花眼,還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乾眼症。這些眼疾讓視力變差,連帶影響社交困難,不想參加團體事務、減少人際互動以及降低運動意願。本身的活動性變差,心情跟著憂鬱,漸漸地對周遭事情漠不關心,原本喜歡的事情也提不起勁。鄭毓郡表示,視力不好影響的層面很多,當人變得退縮、陷入自我封閉,少了外界的刺激時,認知功能會逐漸衰退,日後發展為失智症的風險也會提高。視力不良是失智的危險因子之一,以好發於55歲以上的白內障為例,國內外的研究指出,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後,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明顯較無手術的患者減少了一半。做好眼睛保養 每年定期檢查鄭毓郡強調,民眾平常要做好眼睛保養,預防視力減退及老化。「紫外線」是眼睛視力最大的殺手,也是造成白內障的主要原因,眼睛過度曝曬,會破壞視網膜、眼角膜的健康,患有高度近視(500度以上)的人,得到白內障的機會也高出許多。一般來說,眼睛從40歲開始老化,慢慢失去調適能力、無法準確地聚焦,如果有高度近視,更要特別注意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眼睛健檢項目,包括基本的視力、眼壓及裂隙燈檢查,另點散瞳劑放大瞳孔做眼底檢查。白內障不可逆 嚴重需開刀患有白內障該怎麼辦?鄭毓郡建議,初期可以點眼藥水、配戴眼鏡改善模糊症狀,一定要避免用眼過度、適時補充維生素。白內障不可逆,若視力模糊到影響生活,就需要開刀矯正視力,目前置換人工水晶體手術普及,且人工水晶體選擇多樣化,治療效果不錯。術後仍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防曬、戒菸、控制血糖,減少發炎反應。白內障好發族群1.55歲以上的人2.高度近視者3.眼睛曾經受過外傷者4.糖尿病患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8 醫療.眼部
拿近拿遠都看不清楚?老花突然消失當心白內障!眼科醫師教你遵循「這撇步」挑人工水晶體
近年臺灣因為人口老化,加上高度近視的盛行,造就白內障發生率大幅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過去大家印象中,白內障是銀髮族的專利,但現在聽到30歲、40歲就得白內障好像也不稀奇。尤其當發覺視力開始模糊、色覺異常,務必及早就醫,避免水晶體過熟,增加後續手術風險。建議治療前,依照自身習慣與醫師討論合適的人工水晶體,並遵守「睛選撇步」達到最好的生活品質。拿近拿遠都看不清楚?老花突然消失當心白內障!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黃奕修主任說明,在眼球內部有一個組織叫做水晶體,它可以將光線聚集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楚的影像。但當清澈透明的水晶球體逐漸混濁後,就像相機鏡頭出現霧氣,造成影像模糊,就是俗稱的白內障。 黃奕修主任也強調,「白內障是一個沒有人躲得掉的疾病。因此,只要到了一定的年紀,發現視力改變,都得注意是否為白內障。」 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是老化和生活環境,包括3C使用及近視盛行等,都讓白內障有提前發生的趨勢。而其最主要的症狀是視力減退,也就是在不知不覺地的情況下,逐漸變成霧裡看花,形成生活諸多不便。 常見症狀:.視力模糊.雙重或多重影像.色彩敏銳度降低.頻繁調亮螢幕亮度.畏光.晚上看路燈出現光暈.老花突然消失、看近變得清晰 完善白內障治療 從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開始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療白內障的方式,若讓白內障過熟、過硬,可能併發青光眼,增加手術風險,嚴重更可能有失明危機,一旦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就應及早治療。 由於人工水晶體的選擇相當多樣化,沒有一種水晶體能符合所有白內障病患的狀況,因此,務必依照自身需求,與醫師討論最符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首先在術前最要考量的是清晰度,包含視野清晰範圍多廣(遠、中、近),另外要討論的像是夜間視力需求,以及是否有散光、老花等。 黃奕修主任表示,過往的人工水晶體都希望能做到兼顧遠到近的良好視野,卻忽略夜間視力的重要性。現在為了因應生活便利性,有了延焦段能選擇,不僅提供遠到中距離的清晰視力,還維持高品質的夜間視力,減少眼鏡配戴,有效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睛選撇步」選對術後沒煩惱像是黃主任最近收治的一名案例,也是名資深醫師,因為每天都需要開刀,下診後還要自行開車返家,希望能兼顧這些視力需求,於是選擇延焦段人工水晶體,減少手術中需要將眼鏡拿上拿下的不便。除了依據功能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還得注意「睛選撇步」達到最好的手術效果。 撇步一:製造過程與材質是否經長期驗證 由於人工水晶體只能置換一次,務必注意是否製造過程及材質設計是否符合標準,避免日久變質,產生鈣化或香檳液泡,降低使用年限。 撇步二:是否能降低二次白內障發生率 完整連續的環繞方邊可有效阻擋水晶體後囊細胞增生,可降低二次白內障發生,減少二次手術的可能。 撇步三:能否提供夜視安全性 選擇可矯正越多球面像差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在夜晚或暗光下才能保持視力清晰度,降低意外發生,保障行動安全。 撇步四:成像是否清晰 挑選低折射、低色散的晶體材質,減少色像差,讓色彩不失真。 延緩白內障發生關鍵白內障雖然無法有效預防發生,但日常仍有需要注意的事項,像是外出時,記得配戴太陽眼鏡,減少光線傷害;避免身體脫水,增加白內障風險;盡早戒菸戒酒,適當補充抗氧化營養素,是有機會能夠延緩發生時間。 《延伸閱讀》 .白內障不要緊,眼脹休息就好?醫:小心形成不可逆的青光眼。 .太陽眼鏡沒抗UV400更傷眼!挑選3重點助防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12-20 焦點.用藥停看聽
結膜炎、乾眼症…該點什麼藥水?9種常見眼睛疾病用藥整理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因台灣屬海島型氣候,所以在季節變換或空汙時容易過敏,造成結膜炎,揉眼睛造成角膜破皮潰瘍的人也不少。眼睛常見疾病:結膜炎可分急性及慢性,急性結膜炎會傳染給他人,必須點藥10~14天,病人接觸過的東西要消毒,治療類固醇及眼睛充血藥水,嚴重時需內服藥物,如類固醇或抗過敏藥物。慢性結膜炎不會傳染,依症狀輕重給予含有類固醇或磺胺藥或抗組織胺藥水、藥膏或治療眼睛充血的眼藥水,眼藥水通常一天點4次,拉一下下眼瞼,把藥水點在結囊中,眼藥膏也是點在結囊中,點完後,眼睛轉一轉,讓藥水或藥膏均勻分佈,藥水與藥膏一起則藥水先用,間隔五分鐘再用藥膏。青光眼:眼壓22mmHg以下正常,超過26mmHg須點藥,但要去醫院做雷射光視神經掃描及視野檢查。另外,家族性角膜厚度高的人眼壓也會高,有氣喘的人要小心用藥,依症狀點藥水或雷射或吃Diamox®(Acetazolamide)降眼壓,降眼壓之藥水的藥有Timolol®、Xalatan®、Lumigan®、Bunolgan®、Combigan®等。乾眼症:點人工淚液或藥膏,也可吃深海魚油來輔助改善,嚴重時亦可到醫院用自己的血清來做血清人工淚液點眼使用,血清人工淚液1瓶放冷藏,其餘放冰箱冷凍,有需要再拿至冷藏退冰使用。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混濁,一般視力0.3以下才需手術,平日點Quinax®、Pirenoxine®眼藥水保養,白內障術後給降眼壓藥及止痛藥或抗菌劑或類固醇,另外有腎臟病不吃藥,手術後仍然要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水晶體有健保片及自費片,五十五歲以下要事前向健保局申請核准後才可做白內障手術裝置水晶體,否則須自費,手術後兩星期內不拿10公斤以上重物,不做劇烈運動、有氧運動且睡前需戴眼罩兩星期,避免感冒咳嗽或大便用力。一個月後才可游泳,兩星期後可染髮。重症肌無力:症狀複視或視力模糊,早上好好的,下午眼皮會下垂,不可開刀,口服Pyridostigmine 60mg (一日3~4次)、免疫療法(Prednisolone、Azathioprine)、血漿置換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飛蚊症:不需特別治療,但要散瞳檢查,已確定網膜無病變,如果是周邊視網膜有剛形成裂孔,要用雷射光凝固治療。網膜裂孔:症狀飛蚊變多、視線模糊、閃光、視野被遮住,裂孔在視網膜中心要轉診去大醫院看診,例如:高榮,用眼底鏡和眼底超音波檢查,必要時用螢光血管攝影或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做仔細檢查,視網膜未剝離可以在周圍用雷射固定裂孔,雷射後初期有血絲或飛蚊變多,約一星期後血絲或飛蚊會慢慢消失。網膜新生血管:需轉診去去醫院眼科用光動力療法治療、經瞳孔透熱療法、雷射光凝固法、眼內抗血管新生藥物注射(Avastin®、Pegaptanib®、Lucentis®)。顏面神經麻痺:眼睛無法閉合,看神經內科及復健科,需戴眼罩與抹藥膏。麥粒腫及霰粒腫:先吃抗生素、點類固醇藥水、藥膏,如三天後越來越腫則需手術 。帶狀疱疹:依症狀開藥,給消炎止痛口服藥、類固醇眼藥水、點Acyclovir藥膏。近視:懷疑有假性近視,點藥後兩個星期回診,依近視輕重給散瞳劑:短效或長效散瞳劑來放鬆睫狀肌,使近視度數不要增加太快,藥點完要回診。視網膜出血:雷射治療並給口服Transamine® 一日2~3次,飯後吃,給磺胺藥及保養眼藥水,嚴重轉介去醫院以Avastin球內注射治療。另外有雙眼皮手術、眼臉瘤手術、鼻淚管手術、麥粒腫手術、霰粒腫手術等。【本文轉載自《藥師週刊電子報》第2307期,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2 醫療.眼部
哭完之後怎麼讓眼睛消腫?熱敷、冰敷...6常見方法真有用?眼醫推薦「這招」最有用!
哭過之後眼睛難免浮腫、甚至紅腫,許多人怕被問、影響面容等等的原因,總想趕快讓眼睛恢復原狀。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楚軒介紹簡單的方法,也提醒別輕易嘗試「民俗療法」小心傷眼,哭的時候也建議留意護眼秘訣,以確保眼部健康。哭完之後想讓眼睛消腫,日常6常見方法真有用? 喝水、熱敷有用?黃楚軒醫師說明,民眾常聽說的改善方式如喝水、熱敷,這確實可以促進身體/局部循環,但對眼部組織吸收幫助並不大,另也得留意過度熱敷、熱刺激還可能促使眼部發炎加劇。 冰敷有用?冰敷確實可以抑制眼部因為哭的原因所形成的發炎反應,不過作用在於「抑制」,也就是說若是邊哭邊冰敷是可以抑制當下的發炎反應,但若是哭完之後再冰敷,眼部的發炎反應已經結束、並沒有持續,以冰敷抑制自然也沒有顯著效果。 敷茶包、水果有用?除此之外,也有些人會敷茶包或敷上檸檬、奇異果、小黃瓜等等的蔬果,利用當中的營養消腫。但首先得考量人體是否真能以此方式吸收營養還有待醫學證實。其次,該營養是否真能消除浮腫。而即便該營養真能吸收、也能促進循環、抑制發炎,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對眼部組織並沒有什麼幫助。另還得特別留意避免刺激性強的水果,以免刺激眼部,這是最不建議的。 按摩眼睛有用?至於按摩眼部,主要作用也是在促進循環,對眼部組織幫助也不大。另得小心,不當的按摩方式可能傷害眼部,以及哭過之後也會特別想揉眼睛,手的距離又近,會更容易揉眼睛,手的細菌多,容易帶到眼部造成發炎、感染、眼部腫脹加劇。 哭完之後怎麼讓眼睛消腫?眼科主治醫師:這招最有用。 試過真的有消腫?真相是?黃楚軒醫師表示,上述不論哪種方式,民眾或許都嘗試過,可能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又或者覺得其實滿有用的,不過時間也滿長的,那是因為眼部的組織在代謝,而非透過上述方式所改善。換句話說,即便沒使用上述這些方法,浮腫也會恢復。 哭過之後最佳消腫方式!黃楚軒醫師表示,哭過之後讓眼睛消腫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什麼都不做,不必特別去嘗試改善。因為正如前述,以醫學的角度來看,能自行改善的方式效果都不大,也會自然恢復,還得考量眼部傷害風險。因此還是好好的等眼睛自己消腫為佳,視情況通常在半天至一天的時間就會消腫。 哭的時候別過度拭淚、揉眼!避免增加眼負擔、眼疾風險。 哭到「眼睛紅腫」真正原因?黃楚軒醫師表示,哭的時候確實會引起一些眼部周圍組織水腫的情況,不過讓眼睛「真正紅腫」的原因恐怕並不是因為哭,而是因為頻繁的擦眼淚、揉眼睛等動作使得發炎加劇。 一直揉、一直擦,小心眼睛受傷。眼部本來就相當脆弱,哭過之後更加脆弱,揉、擦這兩種動作都會使得發炎、紅腫得更厲害,甚至有可能更進一步造成眼部負擔、增加眼疾風險,例如結膜炎。若用力過度、次數太過頻繁,也可能傷害到水晶體、眼部韌帶,造成視力受損、最嚴重也可能失明。 較佳的「哭的方式」:因此除了哭過之後眼睛浮腫讓它自行消腫以外,黃楚軒醫師也提醒,民眾在哭的時候建議最好避免揉眼睛、過度的擦眼淚,讓眼淚自己留比較好,要擦就擦鼻涕就好,以確保眼部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