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1 該看哪科.眼部
搜尋
水晶體
共找到
125
筆 文章
-
-
2021-06-29 該看哪科.眼部
兒童線上學習藍光傷眼 醫師:多凝視遠方防近視
全台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學生改家裡線上學習。家長擔心孩子使用3C產品的時間長,藍光損害眼睛。南投醫院眼科醫師表示,實證醫學尚未證實藍光對眼睛的傷害,預防近視要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建議讓兒童休息期間可以凝視遠方,阻止近視形成。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說,藍光屬能量較高、波常較短的可見光,一般認為會穿透角膜與水晶體射入黃斑部,造成黃斑部感光細胞損傷,造成黃斑部病變。也有人推測藍光能量較高,在過度刺激下易產生過氧化物的自由基,傷害視網膜細胞。另一藍光可能傷眼的理由,在於可見光波長較短,容易造成散射,眼睛在藍光刺激下,須要更用力聚焦,久而久之睫狀肌緊繃,導致眼睛疲勞。何建賢說,戶外光線與LED燈藍光強度比3C螢幕藍光強了數倍,不過使用3C產品時,眼睛直射螢幕,加上時數過長,所以觀念中,3C產品藍光被認為是視力隱形殺手。但藍光對於眼球傷害,在實證醫學中一直無法被有效證實。何建賢提醒,最重要的應該是兒童使用3C產品的時間及方式。包括使用一小時應該休息10到20分鐘;避免在關燈情況下看電視和玩手機,因瞳孔在黑暗中會放大,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黃斑部中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以及魚油中的Omega-3,可抵禦藍光的氧化損傷威脅,保護黃斑感光細胞,這些養分都可透過食物吸收,可讓學童多攝取深綠色蔬菜、黃色水果、莓果類、魚類、蛋黃等,對保護眼睛有一定作用。防治近視首重寬廣的視野,充足的光線,並減少長時間近距離工作。但因疫情學生採線上教學,導致長時間及近距離大量用眼,違反近視防治原則,建議盡量讓兒童多望遠凝視,可適當阻止近視形成。
-
2021-06-20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衰老、改善心臟健康 一次看懂葡萄營養成份
台灣5~8月進入葡萄的夏果產季,燠熱的夏天,冰鎮過的葡萄,視覺和味覺都能解身體的渴。事實上,人類早在公元前6500年就開始種植葡萄,在一些文化的神話傳說裡,葡萄更象徵富庶豐饒。●富含維生素C與K一杯葡萄能滿足每日四分之一的維生素C需求、20%的維生素K。維生素C除了支持人體免疫系統,還擔負修復DNA的重要工作,以及生產膠原蛋白。骨骼形成需要維生素K,缺乏者會增加骨折風險。●增強免疫系統除了上述維生素C支持人體免疫系統,葡萄還能透過其天然的抗微生物特性,強化免疫系統。且一杯葡萄約可提供73毫升的水,對於血液循環和以及廢物代謝非常重要。●讓你睡個好覺葡萄中的天然褪黑激素,與睡眠質量相關,有助更長、更好的睡眠品質。●提升好菌、幫助消化葡萄的纖維含量雖然不高,但其所含的纖維和水分有助維持腸道蠕動。葡萄中的多酚則有效轉化腸道菌種,維持腸道健康。●抗氧化劑延緩衰老葡萄含幾種不同的抗氧化劑,可減少發炎和促進血流健康、有助大腦功能。研究已顯示黑葡萄和紅葡萄中的槲皮素,可以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改善心臟健康葡萄已被證實可抵禦動脈硬化,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栓和降低發炎反應。也有研究指出,葡萄還可透過減少化合物在血液中被吸收,來降低膽固醇。●保護視網膜和水晶體葡萄中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保護視網膜和水晶體。研究已證實可擴大視野範圍、減輕眩光帶來的不適、增加視覺對比,縮短眼睛從強光中恢復的時間。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6-02 該看哪科.眼部
「追劇追太兇」竟角膜破皮 專家透露居家防疫護眼妙招
全國防疫警戒升至第三級,民眾減少外出,居家辦公、學習時,長時間近距離使用電子螢幕,1名中年婦女在家辦公,閒暇時熬夜追劇,近期卻發現視力模糊、眼睛有刺痛、異物感,早上起床還會睜不開眼,就醫後才發現眼睛太乾、角膜破皮。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顏敏芳提醒,民眾上班、上課中間休息時,可至陽台「看遠方」,或是用毛巾熱敷眼部3至5分鐘、閉目休息,有助於舒緩眼部疲勞;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則提供「居家護眼5妙招」。「疫情下,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恐致乾眼症惡化、學童近視度數加深」,顏敏芳指出,疫情嚴峻,近期門診量下降,但凡就診的民眾,都是已經到了不得不就診的情況,許多民眾一整天都待在家,不會外出,不論辦公、休息,都在使用3C產品,對眼睛是一大負擔。顏敏芳說,門診中,許多家長擔心兒童近視度數加深,更有婦女因長時間在家使用電子螢幕,「追劇追太兇」、作息不正常,導致乾眼症惡化,眼睛酸痛難耐、常常感覺眼部有沙子,早上起床還會睜不開雙眼。該名患者就診後,經調整生活作息,休息時不使用3C產品,並輔以人工淚液等,症狀已緩解。顏敏芳建議,民眾居家辦公、學習,休息之餘切勿再看電子螢幕,除可至陽台看遠方,也能使用毛巾熱敷眼部3至5分鐘、閉目休息,有助於眼部血液循環、舒緩疲勞。針對疫情下如何在家做好視力保健,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也提供「居家護眼5妙招」:第1招:控制用眼時間孩子近距離用眼如閱讀寫字、使用3C產品時,每30分鐘應起身活動活動,讓眼睛休息10分鐘。第2招:規範螢幕產品使用時間除了休息時間,兒童水晶體清澈、透光率高,更容易受藍光傷害,吳昭軍建議,2歲以下應避免看螢幕產品,2歲以上每日則不要超過1小時。第3招:注意閱讀環境用眼時,光線要充足,居家看書環境的照度至少要350米燭光以上,書桌光線不直接照射眼睛。顏敏芳補充,一般市售檯燈的照度應該都符合,以眼部舒適為主即可,但檯燈擺放位置應在慣用手的對側,避免產生陰影,影響視線,才不會造成近視度數加深。第4招:保持正確姿勢此外,閱讀時避免趴著或躺著、選擇合適高度的書桌椅,臀部坐滿椅面,雙腳要踩到地、看書或寫字保持30至45公分的距離。第5招:均衡飲食飲食部分,吳昭軍建議,種類可以多樣化,天天五蔬果,都可多多攝取維生素A、B群、C豐富的食物,還有深黃色、深綠色蔬果等,有益眼睛健康。顏敏芳指出,紅蘿蔔、玉米、番茄,也都是很好的護眼蔬果。疫情期間無法到戶外活動,吳昭軍提醒,除上述護眼妙招外,也可利用「eye眼動起來 兒童律動MV」唱跳版,在家與孩子一起運動,除增加親子樂趣,也培養小朋友正確的用眼觀念。※「eye眼動起來兒童律動MV」:https://reurl.cc/OX2jQr)。
-
2021-04-14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揭葡萄護眼效果遠勝葉黃素 營養師曝最佳吃法
多吃葡萄對眼睛有益!美國佛罕大學團隊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吃葡萄對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很有好處,可能是與葡萄含有抗氧化物質有關,不僅如此,葡萄似乎也可以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進而延緩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實驗同時也對老鼠分組餵食葉黃素及葡萄,結果發現,葡萄保護眼睛的效果,遠勝單純只餵葉黃素。眼睛問題 多因視網膜及眼球壓力出狀況醫學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眼睛問題,都是來自於視網膜及眼球壓力出了狀況,尤其隨著年齡的增加,新陳代謝變差,造成體內自由基的破壞,導致血液循環不良,眼部的微血管通透性亦會變得不好,在得不到充足的養分下,眼球的骨膠質便會減少,使得眼球容易變形、彈性下降,造成視力的異常;另外,自由基亦會對眼睛水晶體或視網膜等造成傷害,造成眼睛白內障、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葡萄高抗氧化 強化微血管彈性營養師李青蓉表示,葡萄皮中含有大量的多酚類物質,而葡萄籽中也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其具有強力的抗氧化及去除過氧化自由基的能力。根據國內外研究指出,花青素在體內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為維生素E的50倍、維生素C的20倍。花青素的高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減少自由基對血管的傷害,可以維持血管的完整及強化微血管的彈性,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充足的養分透過眼球血管輸送到眼球,維持正常眼球壓力及減緩視網膜細胞的老化。此外,葡萄中的花青素屬生物類黃酮,可以增強眼睛感光物質「視紫質」的生成,而視紫質可以促進視覺的敏銳度,擴大眼睛在黑暗中的視野範圍。葡萄顧眼睛 保護視網膜、避免黃斑部病變葡萄除了具有高抗氧化能力之外,其亦含有對眼球黃斑部相當重要的葉黃素,因為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是構成人眼視網膜黃斑部的主要色素,黃斑部位於眼底視網膜中央,是感光細聚集的地方,負責在視野中央提供顏色及具體細節,是眼球相 當重要的靈魂。身體所攝取的葉黃素會分布到眼睛的兩個部位,一個是視網膜及黃斑部,另一個則是晶狀體,研究顯示攝入足夠的葉黃素,有助於延緩眼睛的老化、退化及病變,不僅可以減少眼部問題的發生率,還可以保護視網膜、避免黃斑部病變。不吐葡萄皮、不吐葡萄籽 葡萄乾須留意熱量花青素為水溶性,即便吃多了,身體會自動排掉,由於其存在葡萄籽中,建議葡 萄整顆打碎成果汁喝,且最好連皮一起打、一起吃,但要注意清洗乾淨。有句順口溜「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過去大家以為只是句俏皮的話,但到了今天卻是最完整吃下葡萄營養的做法,不僅「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還要「吃葡萄,不吐葡萄籽」。李青蓉指出,若是吃葡萄乾則是更好,因為葡萄乾都是一整顆葡萄下去乾縮做的,葡萄皮跟葡萄籽都在裏面,但葡萄乾的熱量是新鮮葡萄的1倍,在吃的時候要注意熱量,不要一不小心就吃過了頭。李青蓉提及,富含花青素的水果,除了葡萄之外,一般深紫或深藍色的水果亦多含有這個營養素,像是山桑子、藍莓、蔓越莓、草莓、加州梨及櫻桃等,都是很好的花青素水果攝取選擇來源。葉黃素多吃綠色蔬菜 過量恐增肝臟負擔至於葉黃素的攝取,則可以多吃綠色蔬菜,像是甘藍、菠菜、芥菜、深綠色花椰菜及玉米等,由於其為脂溶性,所以在烹調時,最好放油下去一起炒,有助於葉黃素的攝取;在水果部分,一般黃色與橘色的水果都含有葉黃素,包括奇異果、橄欖、柳丁、綠皮胡瓜及南瓜等,這些都可供選擇。不過,李青蓉強調,葉黃素屬於脂溶性,會在體內堆積、不易排出,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建議,每天只要吃6毫克的葉黃素就足夠了,吃太多不但不會有更大的幫助,反而會徒增肝臟的負擔。延伸閱讀: ·葉黃素防黃斑部病變、白內障!我需要補充嗎? 眼科醫點名「6建議族群」 ·葡萄含鐵量其實並不高! 改善臉色蒼白、手腳冰冷,這1類食物也是補鐵好物
-
2021-04-07 該看哪科.眼部
視力模糊 走樓梯踩空 長者不知有白內障
● 白內障是長者常見的眼科疾病,盛行率達七、八成● 視力模糊、眼睛畏光,恐罹患白內障,易跌倒受傷● 預防之道,應節制使用3C產品、外出戴太陽眼鏡、多吃橘黃色及綠色蔬果一名78歲爺爺走樓梯時,因視線不清,踩空跌倒,送至醫院急診室緊急處理後,才發現早已罹患「白內障」,視力僅剩0.2,因為看不清楚,所以跌倒。嚴重程度 隨年齡攀升白內障在老年族群的盛行率高達七至八成,患病人數與嚴重程度均隨年齡逐步攀升,長者往往患病而不自知。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呂宜玲建議,高危險群每3個月應至眼科相關醫療院所檢查眼睛,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長者因視線不清、重心不穩,導致跌倒受傷。年齡愈大 水晶體愈老化呂宜玲表示,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與人體自然老化、長期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及頻繁使用3C產品中的藍光有關,年齡愈大,水晶體也跟著慢慢老化,產生硬化、混濁,逐漸造成視力下降、模糊、眼睛畏光等問題。根據衛福部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就是跌倒。呂宜玲說,由於長者走路時,容易重心不穩,罹患白內障後會視力模糊,跌倒風險大增。那位78歲爺爺就是走樓梯時,因視線不清踩空跌倒,經檢查發現已罹患白內障多時,因老翁自身沒有警覺,也未定期做眼睛檢查,才遲遲沒有發現已經患病。換水晶體 視力恢復為0.8患者經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合併人工水晶體置入術治療,復元狀況良好,視力從治療前的0.2恢復為0.8,如今視線清晰許多,大大降低踩空跌倒的風險。呂宜玲指出,70歲以上長者、高度近視者、眼睛反覆發炎,如葡萄膜炎者、眼睛受過外傷者、接受過眼科手術者、不當使用藥物,如類固醇,以及糖尿病患者等,都是罹患白內障的高危險群,且白內障惡化程度在70歲後愈趨明顯。預防罹患白內障,呂宜玲建議,除應節制3C產品使用時間外,外出也應注意防曬、戴太陽眼鏡護眼。在日常飲食方面,可多吃富含葉黃素的橘黃色蔬果與綠色蔬菜,例如青椒、紅椒、胡蘿蔔、菠菜、花椰菜,以及芥蘭菜等。每3個月 定期檢查眼睛呂宜玲指出,臨床上,不少白內障患者直至病況惡化,導致視力不清,才發現罹患白內障,發生意外的風險大增,提醒高危險群應每3個月至眼科相關醫療院所做眼睛檢查,及早發現、及早追蹤治療。
-
2021-04-04 該看哪科.眼部
白內障老翁踩空跌倒送急診 醫師:7大高危險群要注意
一名78歲老翁走樓梯時,因視線不清,踩空跌倒,送至醫院急診室緊急處理後,才發現早已罹患「白內障」,視力僅剩0.2,患病嚴重程度已可動手術,眼科醫師指出,白內障在老年族群中的盛行率高達七至八成,且患病人數與嚴重程度均隨年齡逐步攀升,長者常常患病而不自知,建議高危險群每3個月至眼科相關醫療院所檢查眼睛,以盡早發現並治療,避免長者因視線不清加上重心不穩,導致跌倒受傷。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呂宜玲表示,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原因與人體自然老化、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及3C產品中的藍光等有關,年齡愈大,水晶體也跟著慢慢老化,產生硬化、混濁,逐漸造成視力下降、模糊、眼睛畏光等問題,在年長者中的盛行率更高達七至八成,患病人數與嚴重程度均隨年齡逐步攀升。由於長者走路時本就容易重心不穩,罹患白內障後會視力模糊,大增跌倒風險,據衛福部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就是跌倒。呂宜玲說,之前醫院急診室收治過一名78歲的老翁,走樓梯時因視線不清踩空跌倒,經檢查才發現已罹患白內障多時,且已可進行手術治療,但因老翁自身沒有警覺,也未定期做眼睛檢查,才遲遲沒有發現已經患病。該名78歲老翁動手術後,視力從治療前的0.2變成0.8,「有如重獲新生」,且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如今視線清晰許多,大大降低踩空跌倒的風險。呂宜玲指出,罹患白內障的高危險群有70歲以上長者、高度近視者、眼睛反覆發炎(葡萄膜炎)者、眼睛受過外傷者、接受過眼科手術者、不當使用藥物(如類固醇)者及糖尿病患者等,且白內障惡化程度在70歲後愈趨明顯。為預防罹患白內障,呂宜玲建議,除應節制3C產品使用時間外,出外也應注意防曬、佩戴太陽眼鏡護眼;日常飲食部分,可多吃橘黃色蔬果與綠色蔬菜,如青椒、紅椒、胡蘿蔔與菠菜、花椰菜、芥蘭菜等。因臨床上發現患者們常常已經罹患白內障卻不自知,病況惡化導致視力不清,大增發生意外的風險,呂宜玲提醒,高危險群應每3個月至眼科相關醫療院所做眼睛檢查,及早發現,及早追蹤治療。
-
2021-03-09 科別.眼部
青光眼如何悄悄偷走你的視力?
你知道嗎?我們每隻眼睛裡的視網膜上,約有一百多萬條的視神經纖維,會匯集在眼底的視神經盤裡,並把眼睛看到的影像傳到大腦視覺區。視神經纖維越健康越多,可以看清楚的視野範圍越廣。但當視神經纖維越來越少,不只是視神經盤的凹陷會變大,也會逐漸影響到視野,這就是青光眼。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劉瑞玲醫師說,「青光眼是一群會影響到視神經的病變。越早發現,越能保留最多健康的視神經纖維,避免失明。我們常常說青光眼是悄悄偷走視力的小偷是因為大部份青光眼是屬於慢性青光眼,它是一點一滴的破壞視神經纖維,而且是從週邊視野缺損開始,我們日常生活讀書、寫字、看電視、滑手機,所運用到的是中心視野。所以,輕微的週邊視野缺損,並不會感受到視力變差了。等到週邊視野變得很差,只剩下中心視野看得清楚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青光眼科鄺冬梅醫師說,「得到慢性青光眼,大部份的人沒有感覺,有些比較敏感的人會主訴眼球會覺得悶悶、漲漲的,有時眼睛會像剛游完泳,看燈光會有彩虹光暈。若是急性青光眼,則有可能會噁心、嘔吐、頭痛,常被誤以為是急性腸胃炎、偏頭痛,頭會痛到後腦杓而掛急診,有些比較有經驗的急診室醫師會用手電筒照眼睛,會發現瞳孔不會縮小,同時會有角膜比較不透明、視力變得模糊的情況。」但為什麼會得到青光眼呢?就要談到眼睛的房水跟眼壓。我們都知道眼球表面有淚水,可以滋潤眼球。在眼球的裡面,則有房水。房水跟淚水一樣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房水是由水晶體旁的睫狀體分泌,流經水晶體、虹膜、角膜時,把營養、氧氣一起運送到水晶體、虹膜、角膜,並把代謝的廢物一起清走,再從虹膜跟角膜夾角( 即隅角)的小樑網排出去。而房水的分泌跟排出,也會同時影響到眼內的壓力,就是眼壓。一般人的眼壓大約是12到20毫米汞柱左右。清晨,則是大部份的人,一天中眼壓最高的時段。一旦房水的排出路徑,像是小樑網有阻塞、不暢通時,就會造成眼內的房水量過多,讓眼壓上升,如果因此壓迫到眼底的視神經纖維,讓視神經受損,就會引發青光眼。青光眼科主任陳美如醫師提醒,「眼壓跟青光眼有相關性。但眼壓並沒有絕對的安全值。有人眼壓只有19毫米汞柱,還是會視神經受損,得到青光眼,也有人在健檢時,意外發現眼壓有22毫米汞柱,進一步檢查視神經還是很健康,屬於高眼壓症候群。但不可諱言的是高眼壓跟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糖尿病、年長者一樣,都是屬於青光眼的高危險群,就算目前視力良好,也建議要定期做眼睛的相關視力檢查。」而除了原發性的青光眼外,眼睛的外傷、出血、發炎(如:虹彩炎)、使用某些藥物(如:含類固醇),也有可能影響房水的排出而導致續發性的青光眼。陳美如科主任表示,「點類固醇眼藥水、口服類固醇、塗抹類固醇藥物,都有可能讓眼壓慢慢增加。臨床上有發現學童因為做角膜塑型術控制近視,眼睛不舒服,斷斷續續點類固醇眼藥水,導致青光眼。我也有一個從小看到他念大學的病患,他是因患有紅斑性狼瘡,必須服用口服類固醇控制病情,一來就醫時,眼壓已經非常高,有嚴重視野缺損,馬上動手術才勉強保住殘存的視力。」
-
2021-03-07 科別.眼部
青光眼患者 最好別進電影院?
了解了青光眼的成因、治療後,還有一些疑惑難解嗎?我們邀請主治青光眼、白內障、一般眼科疾病的台中榮總眼科部部主任王俊元為讀者解惑。Q 有青光眼又有白內障的患者,若要做白內障手術,會否有風險?通常醫師會如何評估?醫師建議:隅角閉鎖型青光眼患者白內障形成時,可能壓迫隅角,這類患者建議積極作白內障手術治療。青光眼和白內障,看似獨立的疾病,卻又互相影響。由於青光眼多半發生在中、老年人,常合併有白內障的存在。白內障手術成功率高,有95%以上的病人術後視力恢復良好;不過,仍有少數人可能發生併發症,例如:角膜水腫、高眼壓、發炎、出血、感染等,合併有青光眼的病人風險較高。隅角閉鎖型青光眼患者,白內障形成時,水晶體會變大、變腫而向前壓迫隅角,阻礙房水流出,常易使青光眼加速惡化,這類患者也會建議積極做白內障手術治療,術後也有助於眼壓的控制。有些青光眼的患者,因為不敢接受白內障手術,導致水晶體過度成熟,引起急性青光眼發作,需緊急手術,反而增加白內障手術的困難度。白內障手術時機,醫師會先評估兩個部分,第一、白內障的嚴重程度,對視力及生活的影響;第二、白內障對青光眼眼壓的影響。若經醫師評估已符合白內障手術標準,接受白內障手術,不僅可以幫助青光眼的控制,也可享受白內障去除後所帶來的視力改善,一舉兩得。少數較嚴重的青光眼病患,醫師會考慮青光眼、白內障二合一手術。Q聽說運動可以改善眼壓?青光眼患者適合什麼運動?有沒有應該避免的運動?醫師建議:避免需憋氣的舉重等重訓動作,以免眼壓升高。建議青光眼病患「站著比坐著好,坐著比躺著好」。因為站著的眼壓比較低,躺著的時候眼壓比較高。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眼壓,也會分泌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防止視神經受損。建議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都是很好的運動。應避免無氧運動,例如舉重等重訓動作。也應避免眼壓上升的動作,如倒立、吹薩克斯風、小喇叭。Q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3C使用時間長的人也會增加青光眼風險嗎?醫師建議:近距離使用3C產品,已經證實會使眼壓上升,使用30分鐘一定要休息。以前青光眼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跟高度近視盛行與長期使用3C產品有關。根據調查,台灣民眾使用3C裝置,包含手機與平板電腦,時間很長,一天平均大於10小時。近距離使用3C產品,已經證實會使眼壓上升,增加青光眼的風險。長期使用3C產品所產生的藍光,也比較容易形成白內障。所以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乾眼症的比例也持續上升。建議3C產品使用30分鐘,應該要休息5分鐘,避免長時間使用。Q青光眼患者最好別進電影院看電影?是因為光線反差大會使眼壓升高嗎?醫師建議:黑暗的電影院會使瞳孔放大,可能導致急性青光眼發生,高危險群需留意。在黑暗的電影院環境中,會使瞳孔放大,擠壓隅角,房水排出受阻,造成眼壓上升,可能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但是一般人發作的機會不高,並不是所有青光眼的病人都不能看電影。主要有一些高危險群的人要特別注意,例如本身有閉鎖性青光眼的患者,或者年紀大於55歲、遠視、身材比較嬌小的女性,比較容易發作。類似的情況,應盡量避免在黑暗中使用手機。
-
2021-02-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省電燈泡用久會汞中毒?毒物專家揭真相...「1動作」超危險
賣場貨架上陳列一整排省電燈泡,有自然光、黃光、燈泡色、晝白色等,不同形狀的燈泡造型令人目不暇給。近年環保意識抬頭,不少家電業者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節能商品,其中每天生活都少不了的照明設備,賣場常祭出的省電燈泡優惠,也成為許多人的首選商品。省電燈泡 為增加照明度含汞臨床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省電燈泡雖能節省荷包,但為了增加照明亮度,省電燈泡含汞,主要原理是利用電極發出電子撞擊燈管內的汞,汞氣體激發後、放射出紫外線波長輻射波,再透過管壁上的螢光塗料轉成可見光的波長。不慎打破 吸入汞蒸氣易急性中毒不過,相較於不含汞的傳統鎢絲燈泡,若不慎打破省電燈泡,一旦吸入裡頭的汞蒸氣,可能引發急性汞中毒。顏宗海解釋,汞即是俗稱的水銀,它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包括元素汞、有機 汞、無機汞,其中省電燈泡是用「元素汞」當作製作原料。一般而言,元素汞在室溫下是液體,但省電燈泡的製作過程中則將元素汞變身為蒸氣,進一步製成燈泡。省電燈泡正常使用下,不必擔心汞傷害。顏宗海說,由於元素汞是脂溶性的,若不慎吞食元素汞,一般不會有症狀,除非吞食大量的汞,才可能中毒。省電燈泡其實很安全,唯一需擔心的是在換燈泡過程中,不小心手滑打破,如此一來,燈泡裡頭的蒸氣汞就會揮發,一旦又處於密閉空間、室內空氣不流通時,短時間吸 入大量的有毒氣體,易致急性汞中毒。顏宗海強調,打破含汞用品時,須嚴防有毒汞蒸氣揮發。尤其是水銀溫度計的汞蒸氣含量相當高,若以一顆省電燈泡平均約有4∼5毫克的汞為例,光是一支小小的水銀溫度計的汞含量為500毫克,相當於125顆省電燈泡,其對健康的危害更大。急性汞蒸氣中毒 傷肺及中樞神經若汞元素在室溫即不斷釋放汞蒸氣,很容易經肺吸收到腦部。急性汞蒸氣中毒會在數小時內發生虛弱無力、發冷、流口水、噁心、嘔吐、腹瀉、胸悶、咳嗽等症 狀。如果暴露延長,則會發生間質性肺炎,使肺功能產生傷害;大體而言,急性汞中毒的主要症狀,包括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甚至還出現口腔炎、腸炎、發燒及意識混亂等情形。此外,慢性汞中毒的主要影響部位是中樞神經系統,接觸大量神經毒性容易出現的典型症狀,包括發抖、牙齦炎、失眠、記憶衰退、情緒不穩、害羞、神經質、食慾不振、視力障礙水晶體混濁,類似巴金森症狀等神經病變。不過,顏宗海堤及,汞中毒有解藥劑可救命,患者若能及時接受金屬螯合劑 (DMPS、DMSA)治療,就能大幅改善汞中毒的不適症狀。打破省電燈泡 4處理SOP要牢記若不慎打破家中的省電燈泡,美國環保署於2014年4月,官方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處理建議,包括從清潔前的注意須知,到廢棄物的詳細處理流程等,讓大家能有所依循:1、離開現場,保持室內通風省電燈泡剛打破的第一時間,人及寵物必須離開現場,並保持室內通風至少5到10分鐘,此時需關閉空調,以免有毒氣體隨著空調循環至整間屋子。2、準備清理器具清理破碎燈泡所需的器具,像是厚紙或紙板、有膠帶可黏貼的袋子、濕紙巾、可密封的玻璃罐或容器。3、將清掃玻璃碎片放置密封容器中工具準備好以後,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清理工作,在清潔過程中,切記不要使用 吸塵器,以免有毒汞蒸氣粉末到處蔓延擴散,並用厚紙板仔細清掃玻璃碎片及可見粉末,之後放置到玻璃罐中密封。4、交付特定地點回收打掃完後,廢棄物也不可任意丟棄或丟到垃圾桶,就像乾電池回收一樣,需交給各地縣市政府指定的特定地點回收,才算大功告成。正常使用 不會引起皮膚癌不只汞蒸氣處理會令人提心吊膽,許多人還擔心省電燈泡的強光也是造成皮膚癌的殺手之一。顏宗海表示,省電燈泡雖會產生紫外線UVA(315 ~400 nm)、UVB(280 ~315 nm)及紅外線(> 700 nm),但它相當微量,一般正常使用下,根本毋須擔心會引起皮膚癌病變。省電燈泡雖號稱「省電一哥」,但實際上它的省電效果還比不上隨處可見的日光燈。若比較省電效果排行,顏宗海說,最省電第一名其實是日光燈,其次才是省電燈泡,傳統鎢絲燈泡最耗電。延伸閱讀: ·沒曬太陽卻變黑? 小心這些「感光食物」都會讓黑色素沉澱、長斑 ·身上黑痣也可能變成癌! 5點觀察一次看懂罹癌跡象 
-
2021-01-19 科別.眼部
羽球高速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一名六旬男子與友人相約打球,右眼被對方回擊的羽球擊中,眼前頓時只能看見自己的手影,緊急到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視力剩0.1,出現虹膜斷裂、外傷性白內障等症狀,經手術治療後,視力由0.1恢復至0.4。醫師提醒,羽球廝殺時速度可能高達300、400公里,運動時應做好安全防護。這名60歲男性打羽毛球時,被羽球直接擊中右眼受傷,視力立刻呈現模糊,前往高雄長庚醫院急診室就醫。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姜威宇表示,傷患的眼睛前房出血、虹膜斷裂,出現外傷性白內障且脫落、後房玻璃體也有出血,出血消退後,醫院摘除白內障、虹膜修復、玻璃體切除,最後置入人工水晶體,術後一個月,視力恢復至0.4。姜威宇指出,羽球對眼睛的殺傷力大,主要是羽球大小剛好越過眼眶骨保護,直接傷害眼球;其次,羽毛球在殺球時的時速可達300、400公里,若不幸擊中眼球,會導致眼睛前房出血,外傷性白內障或脫位、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更嚴重可能造成外傷性神經病變。姜威宇說,羽球是普及運動,建議運動時戴上護目鏡,若本身有戴眼鏡,最好選擇安全鏡片,以免眼鏡破裂傷害眼睛,周遭群眾也要注意安全,若不幸被羽球擊傷眼睛,務必盡早就醫檢查。
-
2021-01-18 科別.眼部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近年高雄市郊區羽球館林立,許多上班族或退休人士熱愛打羽球健身。高雄市一名六旬男子與友人相約打球,右眼被對方回擊的羽球擊中,眼前頓時只能看見自己的手影,視力約剩0.1,經醫師診斷竟有虹膜斷裂、外傷性白內障等症狀,手術後視力由0.1恢復至0.4。醫師說,羽球廝殺時速度可能高達300、400公里,運動時要做好安全防護。高市一名60歲男性在打羽毛球時受傷,羽球直接傷害右眼,視力立刻模糊到只看見手影,前往高雄長庚醫院急診室就醫。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姜威宇發現,傷患的眼睛前房出血、虹膜斷裂,出現外傷性白內障且脫落、後房玻璃體也有出血,出血消退後,醫院摘除白內障、虹膜修復、玻璃體切除,最後置入人工水晶體,術後一個月,視力恢復至0.4。姜威宇表示,羽球對眼睛的殺傷力大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羽球大小剛好越過眼眶骨保護,會直接傷害眼球。其次,羽毛球在殺球時的時速可達300、400公里,若不幸擊中眼球,會導致眼睛前房出血,外傷性白內障或脫位、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更嚴重可能造成外傷性神經病變。姜威宇說,羽球是普及運動,建議運動時戴上護目鏡,若本身有戴眼鏡,最好選擇安全鏡片,以免眼鏡破裂傷害眼睛,周遭群眾也要注意安全,若不幸被羽球擊傷眼睛,務必盡早就醫檢查。
-
2021-01-12 科別.眼部
頭痛欲裂以為長腦瘤!竟是視力小偷惹禍
70多歲的張奶奶,20多年前因頭痛、胸悶和肩胛痛就醫,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卻依舊頭痛欲裂,被懷疑長了腦瘤。她說,嚴重時吃止痛藥10分鐘就失效,不但離不開沙發,連就診時頭都必須靠著牆壁。後來發現是青光眼作祟,雖曾歷經藥物副作用,但再經藥物調整後,成功控制眼壓、保住視力。視力小偷因症狀非典型,容易被大眾所忽視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總是在不知不覺就偷走視力,因而被稱作「視力小偷」。青光眼是台灣民眾失明的第二大原因,罹病人數高達35~45萬人,且有25%的失明機率。他提到,急性青光眼發作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非典型症狀,因此許多人不以為意,以為休息就好,殊不知,睡醒後視力也沒了。提醒大家應注意青光眼徵兆,早期發現並治療才能避免失明風險。陳賢立提醒,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急性青光眼來勢洶洶,未即時就醫恐喪失視力青光眼可分成兩種,一是開放型青光眼,患者往往沒有症狀,等到視野缺損時,視力已經無法恢復;另一種為閉鎖型青光眼,則是來勢洶洶,患者可能覺得頭痛、噁心,如果未能及時就醫,可能睡一覺就喪失視力了。陳賢立解說,人眼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的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除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而青光眼的發生,就是因為眼壓太高壓迫了視神經,造成視力、視野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所致。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進一步說明,正常眼壓應介於11~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的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延緩喪失視力,治療以降眼壓為優先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他說,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而降低眼壓是唯一能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研究發現,每降低1毫米汞柱的眼內壓,可以減少10~19%青光眼引起視野喪失的風險,而眼內壓控制在≤18毫米汞柱或降低20~30%眼內壓,都可以減少視野喪失的發生率。降眼壓藥物作用有二,一是減少房水產生,二是促進房水排出。其中,促進房水液排出的藥物均是針對次要排水通道-葡萄鞏膜作用,主要排水通道-小樑網反而無藥可用,這也是許多人長期使用藥物,效果卻未達期待之原因。青光眼新藥問世,提供患者新選擇呂大文指出,國防醫學院實驗室於2000年率先發現,青光眼患者的房水液中,一氧化氮含量較低。由於一氧化氮可鬆弛血管平滑肌並調整血流,因此,推測可放鬆小樑網膜細胞、增加房水流出。這項實驗結果備受重視,並促成青光眼新藥誕生!經過20年,終於研發出促進主要通道-小樑網排水功能的新藥,是一款結合舊有藥物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針對葡萄鞏膜和小樑網雙管齊下的雙效眼藥水。 呂大文解釋,只要一天點一次,使用2周就可良好降壓。研究發現,與傳統藥物比較,可增加3成降壓效果,且可持續穩定降壓超過1年。此外,對心血管影響小,不用擔心心血管副作用和性功能障礙,提供青光眼患者一項新選擇。呂大文呼籲,罹患青光眼只要依循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包括眼壓、視神經與視野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而40歲以上、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險群,則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諮詢專家/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 陳賢立、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 呂大文
-
2020-12-27 科別.眼部
早上睡醒別急著起床!眼科醫教你一招預防黃斑部病變
走在馬路上,怎麼眼前的斑馬線變歪了?小心,被視為失明殺手的黃斑部病變可能找上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黃斑部病變一發生就「不可逆」,等視物變形才就醫,通常已造成嚴重傷害,一定要趁早預防。「在歐美地區,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是失明的首要原因。」最主要的傷害是「光」,陳瑩山解釋,黃斑部位在眼球後方視網膜中心,對著瞳孔,是直接受光最重要的地方,當光線一進到這個位置,可以透過感光細胞傳送到大腦,形成影像。雖是老年常見疾病,3C過度使用讓年齡層下降。然而,黃斑部受光後雖可成像,但光帶來氧化所產生的自由基,也會破壞黃斑部組織。「這種傷害不是立即性,不會在三個月、三年就形成。」陳瑩山解釋,這是一種積聚性的光化學自由基反應,在眼睛過度使用、逐漸退化的10年或20年後,就會有影響。根據統計,黃斑部病變占美國法定失明人數35%,65歲以上的老人盛行率為6.4~10%,75歲以上為20~30%。在台灣,台北榮總的眼科團隊與陽明大學研究調查發現,黃斑部病變盛行率為11.1%,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隨著台灣老年人口日益增加。陳瑩山也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雖然是一種退化疾病,但現代人廣泛使用3C,發生年齡也有下降趨勢。此外,台灣特有的高度近視群也有「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避免黃斑部病變提早發生,他建議「內服、外用」一起來,從生活做起,減低光所帶來的傷害。飲食多攝取葉黃素,戶外戴墨鏡防強光傷害。所謂的內服,陳瑩山說,葉黃素就像是眼睛的「防曬油」,可以增加黃斑部中和光線的能力。食物中「像是蛋黃、青花椰菜、黃色蔬果,都可以均衡攝取。」此外,含Omega3、蝦紅素、花青素的食物也可以多吃,這四種營養素,對眼睛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至於外用,就是「防光」。陳瑩山建議,紫外線強烈的天氣,在戶外一定要戴太陽眼鏡或變色鏡片;若在室內用3C,則可使用防藍光鏡片,「這是因為藍光波長短、能量強,容易穿透眼睛角膜和水晶體,直接射入黃斑部,抗藍光鏡片,多少可降低傷害。」當然,平板、手機最好每20、30分鐘就能讓視線移開,連續使用1小時的傷害,比分段使用1小時來得大。糖尿病患控制三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檢測。相較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原因是「光」,亞東紀念醫院眼科主任王嘉康表示,糖尿病引發的黃斑部病變,除了要妥善控制血糖,連血脂與血壓都要一併控制。「這兩者的病變典型症狀都是視力減退,看直線物體會扭曲、變暗,只要出現視力模糊,就應提高警覺。」王嘉康說,可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遮住單眼,類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許多黃斑部病變病患只發生在一隻眼睛,兩眼一起檢測,容易因另一眼視力正常而被忽視。飛蚊症黑影會飄移,黃斑部病黑影固定不動。陳瑩山也提供一個簡易居家檢測方法,要大家早上睡醒別急著起床,躺在床上單眼輪流直視天花板幾秒,通常,天花板上面會有一條一條的邊,看有沒有哪一條直線變得比較不直,或區塊顏色較怪。若有這個現象,一定要趕快就醫。值得注意的是,黃斑部病變除了會讓成像扭曲,也可能有霧霧的黑影在眼前,千萬別與飛蚊症混淆。陳瑩山提醒,飛蚊症所產生的黑點會飄移,黃斑部病變的黑影則是固定不動,兩者並無關聯。王嘉康建議,55歲以上民眾每年可到眼科門診進行黃斑部檢查,透過專業定期篩檢,也是預防之道。
-
2020-12-24 科別.眼部
老花眼懶得配眼鏡? 眼科醫曝「2大後遺症」別自找罪受
一名43歲李女士,年輕時有遠視不必戴眼鏡,令友人相當羨慕,但當年過40歲後,卻發現滑手機時螢幕常會「糊糊的」,經醫師告知為老花眼所致,她因擔心被嫌「老人味」,堅持不配老花眼鏡,直到出現視力模糊、頭痛、噁心想吐等症狀,才甘願配鏡輔助視力,所幸旁人都肯定「戴眼鏡也很美」,才讓她逐漸釋懷。水晶體隨年齡硬化、失去彈性 40歲前後易出現老花眼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表示,門診不乏如李女士的患者,因為年輕時有遠視,不曾戴過眼鏡,看近時也能用睫狀肌調節力控制,但隨著年紀增長,老花開始出現,當睫狀肌調節力變差時,看近就會變得不舒服,過一段時間連看遠的視力也變差,只是患者心態上還無法接受需配戴眼鏡輔助視力,往往等到老花眼嚴重影響生活,才願意配合治療。龔偉勛說明,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矯正老花眼 以配戴老花眼鏡為主目前矯正老花眼最普遍的方式為配戴老花眼鏡。龔偉勛指出,雖然戴老花眼鏡並不能阻止退化進行,但藉由鏡片提供調節,能讓原本過勞的睫狀肌獲得休息,使眼睛看近的東西變得舒適。一般而言,症狀輕者通常於閱讀時配戴,症狀嚴重者則需要依據不同距離配戴不同度數的眼鏡;值得一提的是,若已知有老花眼卻遲遲不矯正,長期下來瞇著眼睛看東西,可能造成肩頸痠痛、頭痛等,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老花眼度數與戴老花眼鏡無關 眼睛出現不適應就醫龔偉勛提醒,千萬別不服老,也不必擔心坊間傳言「老花眼鏡會愈戴愈深」,其實老花眼的度數無論是否有戴老花眼鏡,度數本來就會逐漸增加;此外,有些人自覺眼壓高、眼睛脹痛,誤認為青光眼所致,其實經檢查不少是因為老花眼造成,建議當眼睛出現任何不適,應尋求眼科醫師協助,才是正確護眼之道。 延伸閱讀: 老花眼不是上了年紀才會有! 眼科醫苦勸:2件事要常做 眼睛出現7大症狀是青光眼前兆...紅眼、看到光暈別拖! 一張表自我檢查危險指數
-
2020-12-21 科別.眼部
小心「耶誕樹白內障」來報到! 避免長期近距離接觸藍光
高雄一名年輕女性因為長期、平均1天使用6小時以上手機,眼科醫師診斷為「耶誕樹白內障」,又稱為特殊的星狀白內障,眼睛水晶體出現鑽石般的針狀和星狀結晶體,是大量藍光傷害水晶體細胞造成混濁而形成,分析致病機轉,長期且近距離接觸3C產品中的藍光為主因。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洪啟庭表示,25歲薛小姐半年前開始因為雙眼逐漸模糊不清,於是到醫院求診,恰好她在7個月前因乾眼症留下病歷紀錄。比較半年來前後視力與其他眼球的檢查差異,發現她的雙眼近視度數約400度,但右眼最佳矯視僅為0.7,而左眼則剩下0.8,但半年前雙眼最佳矯視都是1.0。令人詫異的是右眼水晶體,出現鑽石般的針狀結晶體,就像耶誕樹一樣,左眼也有類似整片針狀結晶體。洪啟庭表示,「耶誕樹白內障」又稱為特殊的星狀白內障,是相當稀有的一種水晶體細胞混濁,形成多形狀的針形或星狀晶體的混濁,針狀的纖維走向四面八方,呈現多彩顏色,沉積於水晶體的深層皮質與核,形狀有如一株聖誕樹。藍光和紫外線都是形成白內障的原因,同樣會產生氧化壓力與形成自由根,攻擊水晶體細胞,使水晶體內膠原纖維排列混亂、廢水與雜質堆積。洪啟庭想起多年一名高三學生在完全沒白內障狀況下,也因過久暴露於藍光下,每天至少使用4小時智慧型手機,半年內其左眼就降為0.6,且整體病變與薛小姐類似。眼科醫師建議患者使用手機時,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且保持30公分左右;而桌上型電腦,需每40分鐘後,休息10分鐘,保持至少60公分距離。此外夜間關閉室內大燈,3C產品發射出藍光對眼睛的傷害,約為全開燈時的4倍。過多藍光堆積對人類性格與睡眠也有影響,夜間長期使用手機,可能演變為憂鬱症。薛小姐後來以治療白內障的眼藥水點雙眼,三個月再觀察,右與左眼最佳矯視分別為0.8與0.9。但整體的耶誕樹型白內障」的病變,卻改善有限。罹患耶誕樹白內障視力模糊程度緩慢,等到針狀沉積物大範圍增加,且視力大幅減退,才會進一步安排白內障手術。但耶誕樹白內障,其患者視力變很差的機會比較少。患者減少手機使用,將可減少水晶體細胞損傷與混濁區域變大的機率,有效阻擋藍光侵入,對於白內障的預防是必須的。
-
2020-12-18 新聞.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復發性白內障 每人發生時間不一樣
年輕的白內障患者在白內障手術後,再次發生「後囊混濁」的「復發性白內障」狀況相當常見。約有四、五成的早發性白內障患者(50歲以下青壯年)會出現復發性白內障,必須雷射手術治療改善。白內障手術是將病患混濁的水晶體移除,會保留水晶體最外層的囊袋,以支撐住植入的人工水晶體。但有一、二成患者的囊袋在術後會逐漸出現纖維化、變得混濁,視力再度模糊,因此產生復發性白內障。年輕的白內障患者細胞增生能力強,以致囊袋易纖維化、復發快,尤其是早發性白內障患者,約有四、五成白內障復發的機率。但復發性白內障發生的時間,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術後三個月就回診就醫,有的人半年、一年後出現,還有人十多年後才發生。對於復發性白內障的治療,可以門診雷射手術清除纖維化造成混濁的囊袋,很快就能恢復明亮清晰的視力。
-
2020-12-11 新聞.健康知識+
吃藥治病,還是吃藥致病? 醫師告訴你如何改善健康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到的觀念就是「藥物能治病」。然而,行醫中所碰到的諸多案例,卻讓我看到另一個現象:「吃藥也會致病」。醫療行為越多,身體付出代價也越多● 案例一:六十多歲的尿毒症患者,腎與心卻每況愈下我有一個六十多歲的男性病患,他有尿毒症,及心臟問題,長年都在對抗著這些疾病,用藥量可想而知。但他光是心臟病就做了七次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六個支架,總被我促狹笑稱「賽登輝」。無奈的是,這些療程並沒有維持他的生活品質。試問倘若光靠藥物治療就能對抗疾病,為什麼心臟病還會一直發作?心臟問題依舊層出不窮?最後腎臟功能越來越差,尿毒症都找上他?或許你會認為上述例子最多只能說藥物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不能證明吃藥致病。那麼,且再聽聽我身邊的兩個實例。● 案例二:健康檢查出高血脂,吃藥控制反而罹患白內障我有一個同學是某連鎖店老闆,在忙碌於事業之餘,每年一定定期抽空前往台大醫院進行健檢。由於他相當注重健康,生活飲食有所節制,身體控制還不錯,每年的健康檢查報告都安全過關。然而,就在三年前他被檢查出高血脂,於是在醫師指示下他開始服用常見的史他汀(Statins)類降血脂藥。九個月過後,他發現自己視力嚴重退化,經過檢查確診雙眼白內障,最後只能動手術裝置人工水晶體(他也是我們班上第一個開白內障的人)。我的朋友納悶不已,他表示自己生活模式、飲食習慣皆沒有任何改變,前一年的眼睛檢查醫師還告訴他一切正常,他不解白內障到底怎麼發生。聰明如你應該猜到原因。沒錯,根據研究顯示使用史他汀類藥物,會提高白內障風險。● 案例三:傷口好不了到想見佛祖,原來是高血壓藥物惹的禍另一個例子是我公司的徐總經理,他媽媽患有老人常見疾病——高血壓與高血糖。老人家是個很聽話的病人,長期回診、按時服藥。但最近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她,困擾到甚至讓她氣餒說出「不想活」。原來,徐媽媽的腳有個小傷口,破了一個洞,在內湖某醫學中心整形外科換藥治療了六個月還是無法收口。每次回診醫師都會特別叮嚀她:不能碰水。所以洗澡的時候,徐媽媽不僅會將傷口包紮好,每回還得請外籍看護幫忙抬高,以免被水潑到。但傷口就是遲遲不好,未見起色。醫師直言判斷:「妳就是一直碰水,傷口才會一直不好!」徐媽媽覺得委屈極了,某天對著兒子嚷嚷要去見佛祖。徐總經理傷透腦筋,於是將情況完整描述給我聽。全盤了解後,我判斷徐媽媽傷口一直不會好的原因,和高血壓用藥有關。徐媽媽服用了高血壓用藥後,高壓維持一百二十毫米汞柱(mmHg),低壓卻只有四十五毫米汞柱(mmHg)。如此一來,身體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和營養到腳,傷口自然好不了。我請徐總經理暫停媽媽的高血壓用藥,讓她吃九十毫克的輔.CoQ10,結果高壓維持住了,低壓來到七十五毫米汞柱(mmHg)。接著,我再讓徐媽媽用蜂蜜擦塗抹傷口,利用蜂蜜能抑制細菌,促進上皮細胞組織增長的特性來改善傷口。果不其然,一個星期後傷口癒合了,徐媽媽再也不鬱卒。爾後,徐媽媽繼續服用輔.CoQ10,還發生了一件讓她開心的事:原本滿頭白髮的她,竟然長出灰髮了!看來輔.CoQ10恢復毛囊功能的效果,在她身上表現良好。讓我們回到徐媽媽的傷口,糖尿病患者傷口的照顧本屬不易,有概念的人大概都知道。徐媽媽為了治療高血壓,使用高血壓用藥,結果導致傷口一直好不了。先不論慢性傷口所引起的行動不便,對患者造成多大的身心壓力,以及照護需付出的人力、時間、醫療支出等沉重的負荷,光是傷口持續感染,可能面臨截肢就夠令人傷腦筋。這種顧此失彼的現象,也是一種藥物造成其他疾病或問題的典型。堅持用藥降血壓,真是最好的選擇嗎? 過度用藥和治療,無法保障反而有害健康我們在上一段說過,台灣人看診平均每張處方藥品是美國的兩倍。治療達成率卻遠不及美國。為什麼呢?以三高為例,在美國當第一次確診時,除非你的檢驗數值高過標準值太多,醫師判斷可能較容易導致立即的危險,否則醫師會請你先透過生活型態調整、改變飲食等方式來恢復健康。台灣則通常是醫師告訴你:「最好馬上吃藥控制,不然血管受到破壞,身體的各主要器官都會產生很多不可逆的傷害..。」最後就是大家領著藥回家,開始吃藥人生。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台灣二○一八年的家庭消費支出結構,若按消費型態來區分,醫療保健花費占十五‧八五%,食品飲料及菸草占十五‧五六%。這代表我們每一百元的花費,有十六元用在看病吃藥,和用在吃飯、菸草的花費一樣多。然而,時光倒回二十年前,一九九八年台灣人用在醫療保健的花費占十‧二五%,食品飲料及菸草占十八‧九六%;若再退二十年,來到一九七八年,台灣人用在醫療保健的花費僅占四‧七四%,食品飲料及菸草占四十二‧一%。隨著醫療進步,我們花在吃藥的費用上卻逐步攀高,大家會不會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呢?又倘若利用「藥物」恢復「健康」是百分之百肯定正確,藥物真的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那為什麼掛號、住院的人沒有一天比一天少,醫院經常一床難求,門診總是門庭若市,而不是門可羅雀呢?改善健康,我們的選擇還有很多台灣實在有太多無效醫療、過度醫療。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不是不能吃,但藥吃太多會有承受不了的副作用和致命的危險。想改善健康的方式有很多,吃藥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它的排序不應該在這麼前面。我認為當生病了想重拾健康,首先應該要試圖找出導致疾病的原因,逐一調整飲食、生活習慣,若情況仍未改善,再考慮藥物治療。打個比方來說,當被診斷出高血壓時,應該先檢視自己的體重、飲食、生活習慣。老菸槍要先戒菸;有肥胖問題者先減重;飲食需要降鹽、多魚少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並做到每天測量血壓。倘若控制情況仍舊欠佳,則再進一步檢查腎臟、內分泌,以排除次發性高血壓問題。上述步驟努力過後,證實血壓仍然降不下來時,再接受藥物治療才是比較理想的順序。我常說:「愚者畏果、智者畏因。」我們該害怕的不是生病這結果,該害怕的是導致生病的原因,避開這些原因,才是追求健康的不二法門。(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 《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 書籍簡介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的答案不外乎:看醫生呀、吃藥囉、不舒服不能拖,要及早檢查治療等等的回應。很多人一生病的立即反應,不外乎是找醫生開藥治病。最後就是大家領著藥回家,開始吃藥人生。結果,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本書作者江守山醫師擁有腎臟科專業學識與數十年的臨床經驗,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他從多不勝數的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中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這些在書中江醫師都樂意與大家分享。
-
2020-12-04 科別.眼部
40歲後沒有人躲得過,頭痛、噁心、想吐樣樣來,盡早就醫為上策
43歲的美魔女發現滑手機時螢幕常會糊糊的、看不清楚,經醫師檢查後告知為老花眼,她擔心戴上老花眼鏡被嫌老人味,堅持不戴老花眼鏡,直到出現視力模糊、頭痛、噁心和想吐等症狀後,才配戴老花眼鏡來輔助視力。睫狀肌調節力控制變弱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表示,門診中常有類似這位美魔女的患者,因為年輕時遠視,不曾戴過眼鏡,看近時,也能用睫狀肌調節力控制,不過隨著年紀增長,老花現象開始出現,當睫狀肌調節能力變差時,看近就會變得不舒服,一段時間之後,連看遠的視力也會變差,只是患者心態上還無法接受需配戴眼鏡這件事情,往往等到視力狀況嚴重影響生活,才知道事態嚴重。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配戴老花眼鏡,讓過勞睫狀肌獲得休息龔偉勛指出,目前矯正老花眼最普遍的方式為配戴老花眼鏡,雖然戴老花眼鏡並不能阻止退化進行,藉由鏡片提供調節,能讓原本過勞的睫狀肌獲得休息,使眼睛看近的東西變得舒適。症狀輕者通常於閱讀時配戴,症狀嚴重者則需要依據不同距離配戴不同度數的眼鏡,若已知有老花眼卻遲遲不矯正,長期下來瞇著眼睛看東西,可能造成肩頸痠痛、頭痛等,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龔偉勛提醒,民眾千萬別不服老,也不必擔心坊間傳言「老花眼鏡會愈戴愈深」,其實老花眼的度數無論是否有戴老花眼鏡,度數本來就會逐漸增加。此外,有些民眾自覺眼壓高、眼睛脹痛,誤認為青光眼所致,其實經檢查不少是因為老花眼造成,建議民眾當眼睛出現任何不適,應尋求眼科醫師協助,才是正確護眼之道。延伸閱讀: 老花眼不是上了年紀才會有! 眼科醫苦勸:2件事要常做 戴老花眼鏡仍「看走眼」? 7症狀都與甲狀腺有關
-
2020-12-01 科別.眼部
40歲以上眼壓高、視力模糊 醫:檢查是否罹患老花眼
一名43歲婦人發現滑手機時螢幕常會「糊糊的」,醫師檢查是老花眼。她擔心被嫌老,堅持不配老花眼鏡,直到出現視力模糊、頭痛、噁心想吐等症狀,才配鏡輔助視力。眼科醫師提醒民眾,40歲以上民眾自覺眼壓高、眼睛脹痛、視力模糊,都該檢查是否已有老花眼,並提早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醫師龔偉勛指出,門診不乏像這名婦人的患者,因為年輕時有遠視,不曾戴過眼鏡,看近時也能用睫狀肌調節力控制,但隨著年紀增長,老花開始出現,當睫狀肌調節力變差時,看近就會變得不舒服,過一段時間連看遠的視力也變差,只是患者心態上還無法接受需配戴眼鏡輔助視力,往往等到老花眼嚴重影響生活,才願意配合治療。他說,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龔偉勛說,矯正老花眼最普遍的方式為配戴老花眼鏡,雖然戴老花眼鏡並不能阻止退化進行,藉由鏡片提供調節,能讓原本過勞的睫狀肌獲得休息,使眼睛看近的東西變得舒適。症狀輕者通常於閱讀時配戴,症狀嚴重者則需要依據不同距離配戴不同度數的眼鏡,若已知有老花眼卻遲遲不矯正,長期下來瞇著眼睛看東西,可能造成肩頸痠痛、頭痛等,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龔偉勛提醒,民眾千萬別不服老,也不必擔心坊間傳言「老花眼鏡會愈戴愈深」,其實老花眼的度數無論是否有戴老花眼鏡,度數本來就會逐漸增加。此外,有些民眾自覺眼壓高、眼睛脹痛,誤認為眼疾所致,其實不少都是因為老花眼造成,建議民眾當眼睛出現任何不適,應尋求眼科醫師協助,才是正確護眼之道。
-
2020-11-1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期可照X光? 放射師:醫師不會無故濫用
許多孕婦在準備懷孕或懷孕的期間,對診療時需照X光相當擔憂,深怕會傷害到孩子,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醫事放射師魏嘉佑今天分別解釋3種婦女最憂心的階段,傳達醫療資訊,幫準媽媽們灌輸醫療知識。第1種是準備懷孕時照X光,魏嘉佑表示,未避孕的婦女最好避免在排卵期之後接受X光檢查,萬一有疑慮非照不可放射師也會以鉛板或是鉛衣遮蔽腹部,他建議可使用「10日法則」選在月經算起10日內照射X光,較無疑慮。魏嘉佑指出,第2種為懷孕期間照X光,孕婦腹中胎兒細胞分化不完全,對輻射較敏感,尤其懷孕初期3個月內的胎兒,若接受輻射易產生畸型及生殖細胞骨髓的病變。魏嘉佑解釋,身體各部位細胞對較小劑量輻射傷害具有修復能力,但不同的細胞具有不同的忍受力,生長快速的組織對輻射較敏感,較易受輻射傷害的器官有生殖細胞、骨髓、肺、乳腺和眼睛(水晶體)等。大多數診斷用的輻射暴露,其劑量對胎兒的影響都是在可忽略範圍,魏嘉佑說,但基於輻射防護的核心觀念,能不要接受的輻射檢查都應避免,並盡可能的調降暴露劑量或採取無輻射檢查替代。第3種是哺乳期照X光,魏嘉佑表示,照X光後,X光並不會停留在人體內,不會影響其他人,不像接受核醫藥物的診療,放射性物質會短期停留在體內而不會對旁人照射或藉由哺乳影響嬰兒。魏嘉佑強調,正確認識X光後就不會如此緊張與驚慌,相信醫師一定是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才會使用X光檢查,不會無故濫用。
-
2020-10-28 科別.眼部
銀髮族的視力殺手! 7個「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問題,眼科醫師替你解惑
各位讀者可能聽過這樣的對話: 「阿姨之前看東西扭曲怪怪的,去看醫生說是黃斑部病變,結果說眼睛要打針,而且打一針不會好,要打很多針。那個藥是什麼?眼睛也可以打針喔?」 「隔壁那個廖阿嬤也說是黃斑部病變,醫生怎麼說要做什麼光動力治療,可是眼睛也要打針,到底對不對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在已開發國家造成失明原因的第一名,不是最常聽到的白內障或青光眼,而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台灣已在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並可能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個越來越重要的課題。然而因為此類疾病的種類以及治療方式有時讓人眼花撩亂,本篇文章將以七個重要的問答,解除您心中的疑問。一、什麼是視網膜?什麼又是黃斑部?我們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相機,光線經過角膜、水晶體折射後投影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訊號,視網膜就像是相機的感光元件一般非常重要,而其正中央就是黃斑部,只要我們在看東西,都是在使用它。二、黃斑部為什麼會生病?聽說有分乾的跟濕的?我們的黃斑部就像一個高能量的工廠,每天為各位提供視覺的訊號,當使用了時間久了,開始就會有一些退化性的病變,更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黃斑部的積水或出血,這就是黃斑部病變。「乾性」的病變指的是比較輕微的退化,一般在55歲以上的長者如果黃斑部產生了退化性的隱節稱之(如:圖一右側),在這個階段大多視力不受影響,也不用特別治療,但建議每半年至一年要追蹤;「濕性」的病變就嚴重多了,它指的是視網膜的深層長出了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血管經年累月的作怪,引起黃斑部的水腫或出血(如:圖一左側)。濕性的病變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黃斑部會形成結痂,進而造成永久性的失明了。三、黃斑部病變的症狀有哪些?哪一些人是黃班部病變的高危險群?黃斑部出問題的特徵就是都從正中央來,造成視力的下降。常見的症狀是看東西扭曲(直線變成曲線)、中心的暗點或斷點、或中心的模糊。高危險群包括高齡者、有家族遺傳者、抽菸、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四、乾性的黃斑部病變該如何保養及控制呢?因為在乾性的患者中,大約有10%可能轉為濕性,因此平常自己在家的評估是很重要的。可以上網搜尋「阿姆斯勒方格表」,一次遮一隻眼,觀察線條是否出現扭曲或暗點。更為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輪流用單眼觀察家裡的門框或窗框,如果出現了新的歪斜扭曲或暗點,那麼就要趕快到眼科就診了。五、黃斑部病變該如何治療?眼睛裡面注射的是什麼藥物?目前治療的主流是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製劑。健保從2011年開始給付,需要事前送審。一般來說需要長時間有毅力的與眼科醫師配合,規律的回診,並且通常需要多次的針劑治療。標準的療程初始以一個月一針為原則,總共先施打三針,之後視病情再做後續的安排。一般來說,在前兩年施打超過10針是很常見的(如:圖二是一個71歲伯伯的治療範例)。六、醫生有跟我說我的病稍微比較不同,叫做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需要做「光動力治療」,這是什麼狀況呢?其實這是在我們亞洲特別重要的疾病。就以台灣的資料來說,所有傳統上診斷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病患,大約有接近一半是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它的特色是脈絡膜會有一顆到數顆像葡萄一般的息肉狀異常血管,也可能伴隨猶如葡萄藤一般的不正常血管(如:圖三)。這種病灶除了造成積水之外,還很常因為血管的破裂而產生黃斑部下方的大出血。因此在治療上,除了用新生血管抑制的眼內針劑注射外,醫師也可能視情形給予一種特殊的雷射:「光動力治療」,將這些不正常的血管燒灼,使其萎縮。七、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樣的飲食可以保護我們的眼睛呢?所有一般民眾都有幾件事情可以做:◎外出在日曬較強之處,記得戴上太陽眼鏡和帽子。◎危險因子的預防與控制,包括三高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均衡飲食,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堅果類、以及深海魚類等。如果想要補充健康食品,葉黃素是大家最關心的部分,它的確對於中重度的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預防惡化的效果。然而在許多深綠色蔬菜包括番薯葉、綠花椰菜、菠菜等等都含有豐富的葉黃素,所以充足的攝取這些天然的深綠色蔬菜,或許是更好的作法。我們如果做個總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個在高齡/超高齡社會不可忽視的疾病。乾性的階段著重於日常的保養及追蹤,而濕性的階段就要與醫師配合積極治療,才能保全視力。
-
2020-10-24 科別.眼部
頭痛欲裂以為長腦瘤 原是視力殺手青光眼作祟
70歲張姓婦人因頭痛、肩胛痛和胸悶就醫,原以為長腦瘤吃止痛藥止痛,卻10分鐘就失效,後來才知是青光眼作祟,醫師提醒,青光眼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更有失明危機。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醫師陳賢立今天表示,青光眼位居失明原因的第2名,亞洲人罹患青光眼後有25%失明機率,而臨床上青光眼可以分成2種,一是開放型青光眼,二是閉鎖型青光眼。陳賢立指出,開放型青光眼患者往往沒有症狀,等到視野缺損時,視力已經無法恢復,而閉鎖型青光眼,則是來勢洶洶、較為急性,會突然病發及出現嚴重病徵,包含眼睛劇痛、視力模糊、眼壓會急速升高伴隨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些人不以為意,以為睡一覺就好,結果睡醒了,視力也沒了。陳賢立說,青光眼是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和視野不同程度的傷害,人眼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至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的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出管道有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形成青光眼。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也提到,正常眼壓應介於11至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的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而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而臨床上降眼壓的藥物主要分成2種,一種是減少房水產生、一種是促進房水排出,市面上多數促進房水液排出的藥物都是針對次要排水通道、葡萄鞏膜作用,有些人雖長期使用藥物,降眼壓的效果仍然未達期待,但現在也有研發出促進主要通道、小樑網排水功能的新藥。呂大文建議,青光眼患者要依照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包括眼壓、視神經與視野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而40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險群,則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陳賢立也提醒,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青光眼。
-
2020-08-23 科別.眼部
茫霧不清 扭曲變形黃斑部病變 易被誤為白內障
老人家常抱怨看東西老是茫霧不清,眼前彷彿有陰影擋住,誤以為是白內障來報到,正常老化的結果,但小心可能是黃斑部病變,拖太久不就醫可能會導致失明。視力模糊 中間視野消失為什麼老人家罹患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容易混淆?台中慈濟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周兆峰解釋,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不同。白內障主要症狀是視力模糊,越來越暗,感覺有不同影子,光線散開,以糢糊症狀為主;黃斑部病變除了會有視力糢糊,還會伴隨影像扭曲,直的變歪,左右眼睛看東西的形狀變大或變小,或中間視野被擋住。周兆峰表示,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兩者沒有因果關係,但共同點都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尤其是白內障。老年人罹患白內障,就像人年紀大了,黑髮變白髮,水晶體也會逐漸變混濁,但只要經過置換水晶體手術,視力便可以回復。而黃斑部病變必須持續治療。周兆峰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過醫師評估,在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10位病人當中有3人會完全進步,6至7人需持續治療,如放棄不管,視力會逐漸惡化,導致失明,後半輩子難以自立生活。自我檢測 蓋住單眼看磁磚周兆峰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日常生活檢查方法是,可先蓋住單眼,用單眼視物,例如看廁所的地磚,如果看起來都是正格就沒問題,如果看到地磚扭曲變形,或變大變小,兩眼看起來不一樣,就要盡速到眼科檢查是否有黃斑部病變。 周兆峰說,老年人剛開始視力變化不是很明顯,有時一眼正常,一眼初期病變,無法很快發現黃斑部出問題。如病患較為敏銳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治,還能保有生活品質;等到雙眼都出現黃斑部病變,當結痂、滲漏出血的程度越嚴重,對生活影響就越大,因此最好能掌握一確診立即治療,維持既有生活品質。持續治療 千萬別自行停診周兆峰提醒,如果有一隻眼睛發生黃斑部病變,通常另一眼罹病的比率高,他建議定期一個月檢查一次,民眾要有警覺心,如果感覺視力扭曲感覺怪,就到眼科檢查。他說,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進步快速, 現在的抗血管新生因子藥物是採用注射眼球,以前一針要二到三萬元,不少病患因負擔不起而中斷或放棄治療。但2008年起,可申請健保給付,每位病患可申請每眼打7針治療,今年6月放寬到每隻眼睛14針,追溯到5年前申請的病患,因此可減輕其不少經濟壓力。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回升,周兆峰表示,每位病患病況不同,如果病情改善幅度大,醫師會評估回診時間是否延長,提醒黃斑部病變患者別自行停診,定期回診追蹤,以免病況惡化。
-
2020-08-17 科別.眼部
同時患白內障和青光眼,哪個該優先治療?眼科醫解答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視力模糊切莫大意!有1名58歲婦人大約從今(2020)年5月開始,一直感到視力模糊,起初以為是太過疲勞所引起的,休息幾天後仍未好轉,但該名婦人因忙於工作而拖延就診,直到最近開始有眼壓高、眼睛脹痛的狀況,因為無法忍受不適感才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白內障合併青光眼,須立即接受治療。水晶體混濁且腫大代表罹患白內障 眼壓超過標準值極可能為青光眼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在正常視力的情況下,瞳孔正後方的水晶體是清澈透明的,當水晶體變得混濁且腫大,就代表罹患了白內障;至於眼壓,則是透過房水的正常流動而達到平衡,眼部的睫狀體產出房水,房水經流動後,會由眼球前端部位的前房邊緣出口排出,房水在正常產出與排出的過程中,眼壓便能維持在不超過21毫米汞柱的正常標準值以內,一旦超過標準值,就有可能是青光眼。白內障與青光眼這2種看似獨立的眼疾,卻有密不可分的關聯。陳逸川說明,這是由於一些致病因素所導致,如眼睛接收過多的光線照射、眼球遭受撞擊、發炎,或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患有糖尿病等,使水晶體變得混濁且腫大,堵住了前房出水口,使得房水無法順利排出並堆積在眼球內部,進而壓迫到視神經造成眼壓升高,而青光眼的症狀就是眼壓高且眼睛會感到脹痛。2種眼疾嚴重程度相近 先治療白內障後治療青光眼尤其是遠視的人,因為眼軸較短,眼球各結構間的空間較小,只要水晶體產生腫脹,就很有可能會引發青光眼,該名婦人恰巧就是遠視患者,治療青光眼的方法通常以眼藥水等藥物治療為主,治癒率高,不過因為該名婦人同時患有白內障,陳逸川提到,當這2種眼疾嚴重程度相近的情況下,通常會先以手術治療白內障,並植入人工水晶體,讓水晶體不再腫大,眼壓過高的問題自然就能緩和下來。陳逸川補充,目前有許多高階的人工水晶體,都有改善近視、遠視、散光或老花的功能,因此採取白內障手術治療優先,該名婦人在經過手術治療後,不再有遠視問題,青光眼症狀也逐漸減輕,配合藥物治療不久便痊癒了。白內障易誘發青光眼 遠離紫外線不可輕忽陳逸川提醒,罹患白內障便很容易誘發青光眼,因此若民眾感到眼睛狀況異常,應立即就醫檢查,由於多數人罹患白內障是因眼部接收過多紫外線造成的,平時需多加預防白內障產生,例如:出門前戴帽子或太陽眼睛,盡量避免曝曬於烈日之下,飲食方面多攝取含葉黃素、山桑子、維生素A、C、E等成分的蔬果,皆有助延緩水晶體老化。(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用食物顧目睭! 3烹調方式最能吃進完整營養 眼睛沒症狀也會得青光眼! 眼科醫師點名5大族群要注意
-
2020-07-22 橘世代.時尚橘
「墨鏡護眼」也得選對顏色,黑色不是最好的護眼鏡片
疫情趨緩,晴朗天氣就想出外走走,但近來紫外線指數偏高,要兼顧護眼和時尚美感,墨鏡是一個好選擇。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建議,紫外線和藍光都會傷害眼睛,雖然黑色墨鏡很時尚,但是現在研究顯示,黃棕色的墨鏡兼具抗紫外線和藍光的效果。另外,玩具墨鏡的那種色素鏡片,完全不能抗紫外線,卻會使瞳孔放大,加重紫外線和藍光眼睛的傷害。呂大文表示,可見光當中包含很多種顏色的光,有紅橙黃綠藍靛紫,其中對眼睛影響最大的是紫外線,其次是藍光。如果眼睛沒有防曬,紫外線穿過水晶體的時候被吸收,長期累積會產生白內障,另外眼睛若長期暴露於藍光,則會導致黃斑部病變。呂大文提醒,一般人都知道要遠離紫外線,但其實避掉紫外線之後,藍光會被加強,藍光的屏蔽卻很容易被忽略。雖然黑色墨鏡很時尚,但是黑色對藍光抑制效果有限,如果戴墨鏡的目的是保護眼睛,呂大文建議,根據目前研究證據,最好選擇黃棕色的墨鏡,可以同時對抗紫外線和藍光。即便在室內,如果鏡片也有淡淡的黃棕色,也有助於保護眼睛免於室內光和3C產品的藍光傷害。至於鏡片,則要以光學鏡片為優先,比較不會傷害眼睛。呂大文表示,玩具式的墨鏡並非光學鏡片,而是色素染色的塑膠鏡片,這種鏡片光學品質不好,看東西會扭曲,對眼睛有害。而且,這種鏡片不但抗紫外線能力不夠,還會因為戴了以後瞳孔放大,導致更多紫外線和藍光進入眼睛,導致更嚴重的傷害,可能比不戴還糟。呂大文提醒,強烈的陽光經過海水、玻璃、雪地的折射,高強度的紫外線可能從各種角度照射進眼睛,這時如果沒有做好眼睛的防護,可能導致畏光、流淚、異物感、睜不開眼、視力減退等急性角膜燒傷症狀。一般墨鏡都只有遮蔽正前方,如果夏天到海邊玩,建議要選擇更大面積、可以遮蓋到眼睛側邊的鏡片。|夏日精選延伸閱讀。濾藍光鏡片怎麼挑?偏黃,才管用。50+更要防曬!如果防曬係數選錯,熟齡肌越曬越老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05 科別.新陳代謝
健康醫點靈/糖尿病患 小心視網膜病變
基隆有一名老先生發現視力越來越模糊,連報紙跟電視都看不清楚,原本懷疑是老花變嚴重,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鴻鈞檢查後,發現是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提醒糖尿病患要定期接受眼睛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變,減少視力喪失的危險。老先生患糖尿病十多年,平常除按時吃藥,也會搭配清淡的飲食控制血糖,後來發現視力越來越模糊,連報紙跟電視都看不清楚,懷疑老花變嚴重,醫師檢查發現是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老先生以為只要將血糖控制好就不會有其他併發症。黃鴻鈞指出,老先生兩眼視網膜有許多小出血點斑及微血管瘤,是典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表現,他雖然按時回診吃藥、控制血糖也得宜,但罹患糖尿病時間比較久,視網膜病變機率相對高。他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可能症狀輕微,變化均在視網膜內,一旦病變超越視網膜,血管變化加劇,繼而產生新生血管或纖維組織增生,則演化成較嚴重的增殖性糖尿病網膜病變,病人會突然喪失視力,甚至導致永久失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方式主要為雷射治療或手術,無法以藥物控制。他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到眼科接受詳細眼睛及眼底檢查,每年至少1次,檢查視力、眼壓、水晶體及視網膜。
-
2020-07-04 新聞.科普好健康
熟齡視力模糊 未必就是白內障
視力模糊就是白內障?55歲的王先生近半年因視力逐漸模糊,以為是白內障加劇,直到惡化程度嚴重,已影響日常生活後,才就醫尋求諮詢。王先生輾轉來就診,在門診初步檢查發現,發現雙眼都有一定程度的水晶體混濁,也就是俗稱的白內障,但右眼視力不佳的程度,評估後認為超出白內障可能帶來的影響,建議他接受進一步檢查,才確認診斷為視神經病變。動脈膨大、彎曲 壓迫視神經王先生接受眼底光學共軛斷層神經掃描後,發現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及視神經結構,存在著肉眼不易察覺之病變(圖1),加上自動視野儀檢測出的右眼有特別的視野缺損(圖2),因此高度懷疑有潛在腦內病灶影響到視神經。在王先生完成一系列抽血檢驗及腦部核磁共振造影後,果然在腦內視交叉前端,發現其供應腦部血流的動脈產生膨大、彎曲,將右側視神經推擠至顱底骨側,產生壓迫性病變。有些疾病影響視野 未必察覺人眼的光學成像原理猶如一台照相機,當外界物體的光線經過角膜及水晶體折射後,將匯聚在眼底由視網膜接收,並刺激神經細胞產生訊號,由視神經連結至大腦產生影像。在這一連串精密運作的神經系統中,任一處的結構若是生病,都可能使得視力模糊。眼底光學共軛斷層神經掃描,利用紅外線波長的光線對視網膜進行掃描,能夠提供高解析度黃斑部、視網膜、視神經多層構造的掃描切面。自動視野儀則是檢驗眼睛所看出去的範圍,是否與同年齡人有所差異,因為有些疾病未必先傷害到中心視力,而是影響視野,但由於雙眼視野互補,因此不一定能夠早期察覺異常。醫院視神經掃描 健保給付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中老年人白內障盛行率超過一半,也確實是常見導致視力模糊的原因。然而罹患白內障的同時,仍有可能有潛在性的視網膜或視神經病變,可能導致病人視力功能喪失,例如青光眼、遺傳性視網膜退化,或顱內枕葉病灶等。若醫師專業裁量認為,白內障的程度與視力不佳的比率超乎尋常,例如視力模糊外,同時伴隨辨別色彩的能力變差,視線狹窄、畏光,目前於醫院廣泛使用的眼底光學共軛斷層神經掃描及自動視野檢查儀,能夠迅速完成初步評估,判斷是否有視網膜與視神經病變。適用於疑有視網膜或視神經疾患的病人,健保也給付。治顱內病灶 比白內障急迫若能在白內障手術前,審慎做好基本的檢驗,對於病人接受白內障手術後所能帶來的視力進步程度能有較合理的推測。同時,有些顱內的病灶產生的問題較白內障更為急迫,此時治療的計畫就必須以腦內的病變為主,暫緩白內障手術。
-
2020-06-13 科別.眼部
飛蚊、閃光....恐是視網膜剝離 醫籲:延誤診療恐永久失明!
66歲的林先生,一年多前因跌倒,於左眼眉上縫了三針;不到一周,突然出現飛蚊症,但他不以為意而未立即就醫。直到出現視力缺損時才就診,視網膜早已剝離,雖然透過視網膜剝離修補手術治療,但左眼視力已受損。 有了前次經驗,今年5月,當右眼又出現類似飛蚊症症狀時,林先生立即就醫;經過檢查,確診右眼視網膜已有破洞,且有局部視網膜剝離現像,於門診接受周邊網膜雷射治療後,視力已經穩定。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潘志勤表示,視網膜剝離是一種嚴重的眼疾,可在任何年齡發生,但高危險族群以中老年人為主,或有視網膜剝離的家族史、曾經有過視網膜剝離,抑或是高度近視、男性、曾接受過眼科手術、有過嚴重眼部創傷等。但最新研究及臨床顯示,台灣視網膜剝離族群有了新特色,分別是50~60歲及20~29歲的女性,這類患者不一定有高度近視的病史,但發病前飛蚊症的症狀會突然增加。該研究也顯示了,台灣視網膜剝離比例高,而且與其他各國相必較,明顯有年輕化趨勢,推測是與高度近視人口多有相關聯。潘志勤解釋,視網膜是服貼於眼球後壁內面的感光組織,功能如同照相機的底片。光線從水晶體穿過,聚焦於視網膜上;視網膜上光感纖維負責照相,經由視神經傳達到大腦成為影像。而底片不佳,再好的相機也拍不出好照片,而視網膜不好,就無法清晰看到景物,因此,若視網膜剝離了,便可能永久失明。潘志勤表示,視網膜剝離分三種,一是視網膜出現裂孔的「裂孔型」,二是視網膜結痂連結玻璃體產生拉扯的「牽扯型」,三為視網膜下積液「滲出型」,也可能出現混和型的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剝離發生時,並不會感到任何不適,但可能會出現飛蚊、眼前有黑影,或影像扭曲變形、視力減退,抑或色澤改變、突現閃光(即使閉眼也會感覺得到)等,務必立刻就醫,因為這些症狀表示視網膜開始剝離了。據統計,當有飛蚊症症狀時,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率大約是15%;如果有飛蚊症合併閃光感,發生率更增加到20%。潘志勤提到,究竟飛蚊症發生多久後會視網膜剝離,目前醫學上仍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就醫不能拖延,就算只差一天就差很多,一旦黃斑部脫離視網膜,就會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傷。他強調,急性視網膜剝離可以藉由雷射快速治療、處理,但如果忽視眼睛健康、未能及早就醫,等到剝離很嚴重時,就無法完全恢復正常視力了。建議飛蚊症狀明顯增加,或出現閃光,以及周邊視野缺損等現象,即是視網膜剝離的警訊,一定要立即就醫,才能保住視力。
-
2020-06-08 科別.眼部
轉動、按摩眼球護眼?眼科醫揭5個你以為護眼的真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3C看久了,眼睛好酸澀!很多人都會想說,來做個眼球操舒緩眼睛疲勞,還能矯正視力、散光、老花等好處。事實上,這些「護眼偏方」,都無助於改善各種視力問題,還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的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護眼達人陳瑩山指出,近年來受到歡迎的「眼球操」,宣稱只要轉動眼球、轉換焦點、按壓眼睛,就能夠活化眼睛、改善視力,甚至讓視力恢復1.0。但早在2005年眼科期刊《小兒科及斜視雜誌》研究中早已證實,眼球操並沒有改善視力的功能,僅能透過眼球遠近交替方式來幫助眼睛睫狀肌放鬆,短暫消除眼睛的疲勞而已。但無法使已經拉長的眼軸長度變短,也不能改變水晶體的狀況,更不能逆轉老化,所以,並不能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當然更不可能改善白內障、青光眼與飛蚊症,大眾不應期待過高。眼球操原理1 轉動眼球陳瑩山說明,眼球操建議每天讓眼球快速轉動幾分鐘,就能矯正視力,並增加眼部血液供應,改善白內障和青光眼。事實上,卻容易造成眼睛痠、麻、脹、痛,進而增加疲累感;對於高度近視者(大於600度),則會明顯引起不適感,或出現看不清楚的狀況,還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請務必小心。眼球操原理2 針孔眼罩此外,眼球操訴求配戴針孔眼罩或墨鏡看物品,就能改善對焦,甚至直接刺激視網膜和大腦,有助於視力恢復。事實上,利用針孔眼罩看東西,確實可以幫助短暫看清物體,但無法幫助改善視力。他提醒,隨便拿張紙戳個洞試看看,拿下來還是看不清楚的,別被騙了。眼球操原理3 遠近調節而遠近調節練習,則是讓眼睛盯著來回伸縮的手指或手拿字卡,讓睫狀藉由遠近調節,改善近視或老花眼。陳瑩山說,老花是自然老化現象無法逆轉,該練習最多是幫助睫狀肌稍微放鬆,但無法讓已彈性疲乏的睫狀肌、水晶體恢復原本的調節力。而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睫狀肌已過勞,不如讓眼睛多休息。眼球操原理4 光線明暗此外,面對太陽練習,閉上眼30秒、用手摀住30秒,或改換手電筒照射眼部,可提高夜間視力品質。他則斥責,夜間視力和視網膜桿狀細胞多寡有關,此舉無助夜間視力提升,反而可能導致光線灼傷眼睛,誘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嚴重時甚至可能失明。眼球操原理5 按摩眼球而利用眼睛按摩替眼睛「紓壓」,陳瑩山提醒,這方法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存有極大風險。臨床上也常發現,為了想要透過按摩來舒緩眼睛疲勞,未注意按摩位置與力道,結果造成視網膜剝離、水晶體受損等狀況不勝枚舉。他呼籲,給予眼睛最好的呵護,就是讓閉上眼休息不讓光源進入,讓眼外肌、瞳孔肌、睫狀肌等肌肉放鬆;再忙的工作,都得多起身走動,讓眼睛看看遠方,都比做眼球操來的有效果。陳瑩山提醒,眼睛十分脆弱,在嘗試或使用任何眼睛相關產品、方法之前,建議詢問專業眼科醫師,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眼睛傷害。(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4種人最易長針眼! 要冰敷、熱敷醫師告訴你關鍵 3C過度使用傷眼! 抵抗藍光這樣做才有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