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 科別.新陳代謝
搜尋
水晶體
共找到
127
筆 文章
-
-
2020-07-04 新聞.科普好健康
熟齡視力模糊 未必就是白內障
視力模糊就是白內障?55歲的王先生近半年因視力逐漸模糊,以為是白內障加劇,直到惡化程度嚴重,已影響日常生活後,才就醫尋求諮詢。王先生輾轉來就診,在門診初步檢查發現,發現雙眼都有一定程度的水晶體混濁,也就是俗稱的白內障,但右眼視力不佳的程度,評估後認為超出白內障可能帶來的影響,建議他接受進一步檢查,才確認診斷為視神經病變。動脈膨大、彎曲 壓迫視神經王先生接受眼底光學共軛斷層神經掃描後,發現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及視神經結構,存在著肉眼不易察覺之病變(圖1),加上自動視野儀檢測出的右眼有特別的視野缺損(圖2),因此高度懷疑有潛在腦內病灶影響到視神經。在王先生完成一系列抽血檢驗及腦部核磁共振造影後,果然在腦內視交叉前端,發現其供應腦部血流的動脈產生膨大、彎曲,將右側視神經推擠至顱底骨側,產生壓迫性病變。有些疾病影響視野 未必察覺人眼的光學成像原理猶如一台照相機,當外界物體的光線經過角膜及水晶體折射後,將匯聚在眼底由視網膜接收,並刺激神經細胞產生訊號,由視神經連結至大腦產生影像。在這一連串精密運作的神經系統中,任一處的結構若是生病,都可能使得視力模糊。眼底光學共軛斷層神經掃描,利用紅外線波長的光線對視網膜進行掃描,能夠提供高解析度黃斑部、視網膜、視神經多層構造的掃描切面。自動視野儀則是檢驗眼睛所看出去的範圍,是否與同年齡人有所差異,因為有些疾病未必先傷害到中心視力,而是影響視野,但由於雙眼視野互補,因此不一定能夠早期察覺異常。醫院視神經掃描 健保給付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中老年人白內障盛行率超過一半,也確實是常見導致視力模糊的原因。然而罹患白內障的同時,仍有可能有潛在性的視網膜或視神經病變,可能導致病人視力功能喪失,例如青光眼、遺傳性視網膜退化,或顱內枕葉病灶等。若醫師專業裁量認為,白內障的程度與視力不佳的比率超乎尋常,例如視力模糊外,同時伴隨辨別色彩的能力變差,視線狹窄、畏光,目前於醫院廣泛使用的眼底光學共軛斷層神經掃描及自動視野檢查儀,能夠迅速完成初步評估,判斷是否有視網膜與視神經病變。適用於疑有視網膜或視神經疾患的病人,健保也給付。治顱內病灶 比白內障急迫若能在白內障手術前,審慎做好基本的檢驗,對於病人接受白內障手術後所能帶來的視力進步程度能有較合理的推測。同時,有些顱內的病灶產生的問題較白內障更為急迫,此時治療的計畫就必須以腦內的病變為主,暫緩白內障手術。
-
2020-06-13 科別.眼部
飛蚊、閃光....恐是視網膜剝離 醫籲:延誤診療恐永久失明!
66歲的林先生,一年多前因跌倒,於左眼眉上縫了三針;不到一周,突然出現飛蚊症,但他不以為意而未立即就醫。直到出現視力缺損時才就診,視網膜早已剝離,雖然透過視網膜剝離修補手術治療,但左眼視力已受損。 有了前次經驗,今年5月,當右眼又出現類似飛蚊症症狀時,林先生立即就醫;經過檢查,確診右眼視網膜已有破洞,且有局部視網膜剝離現像,於門診接受周邊網膜雷射治療後,視力已經穩定。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潘志勤表示,視網膜剝離是一種嚴重的眼疾,可在任何年齡發生,但高危險族群以中老年人為主,或有視網膜剝離的家族史、曾經有過視網膜剝離,抑或是高度近視、男性、曾接受過眼科手術、有過嚴重眼部創傷等。但最新研究及臨床顯示,台灣視網膜剝離族群有了新特色,分別是50~60歲及20~29歲的女性,這類患者不一定有高度近視的病史,但發病前飛蚊症的症狀會突然增加。該研究也顯示了,台灣視網膜剝離比例高,而且與其他各國相必較,明顯有年輕化趨勢,推測是與高度近視人口多有相關聯。潘志勤解釋,視網膜是服貼於眼球後壁內面的感光組織,功能如同照相機的底片。光線從水晶體穿過,聚焦於視網膜上;視網膜上光感纖維負責照相,經由視神經傳達到大腦成為影像。而底片不佳,再好的相機也拍不出好照片,而視網膜不好,就無法清晰看到景物,因此,若視網膜剝離了,便可能永久失明。潘志勤表示,視網膜剝離分三種,一是視網膜出現裂孔的「裂孔型」,二是視網膜結痂連結玻璃體產生拉扯的「牽扯型」,三為視網膜下積液「滲出型」,也可能出現混和型的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剝離發生時,並不會感到任何不適,但可能會出現飛蚊、眼前有黑影,或影像扭曲變形、視力減退,抑或色澤改變、突現閃光(即使閉眼也會感覺得到)等,務必立刻就醫,因為這些症狀表示視網膜開始剝離了。據統計,當有飛蚊症症狀時,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率大約是15%;如果有飛蚊症合併閃光感,發生率更增加到20%。潘志勤提到,究竟飛蚊症發生多久後會視網膜剝離,目前醫學上仍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就醫不能拖延,就算只差一天就差很多,一旦黃斑部脫離視網膜,就會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傷。他強調,急性視網膜剝離可以藉由雷射快速治療、處理,但如果忽視眼睛健康、未能及早就醫,等到剝離很嚴重時,就無法完全恢復正常視力了。建議飛蚊症狀明顯增加,或出現閃光,以及周邊視野缺損等現象,即是視網膜剝離的警訊,一定要立即就醫,才能保住視力。
-
2020-06-08 科別.眼部
轉動、按摩眼球護眼?眼科醫揭5個你以為護眼的真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3C看久了,眼睛好酸澀!很多人都會想說,來做個眼球操舒緩眼睛疲勞,還能矯正視力、散光、老花等好處。事實上,這些「護眼偏方」,都無助於改善各種視力問題,還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的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護眼達人陳瑩山指出,近年來受到歡迎的「眼球操」,宣稱只要轉動眼球、轉換焦點、按壓眼睛,就能夠活化眼睛、改善視力,甚至讓視力恢復1.0。但早在2005年眼科期刊《小兒科及斜視雜誌》研究中早已證實,眼球操並沒有改善視力的功能,僅能透過眼球遠近交替方式來幫助眼睛睫狀肌放鬆,短暫消除眼睛的疲勞而已。但無法使已經拉長的眼軸長度變短,也不能改變水晶體的狀況,更不能逆轉老化,所以,並不能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當然更不可能改善白內障、青光眼與飛蚊症,大眾不應期待過高。眼球操原理1 轉動眼球陳瑩山說明,眼球操建議每天讓眼球快速轉動幾分鐘,就能矯正視力,並增加眼部血液供應,改善白內障和青光眼。事實上,卻容易造成眼睛痠、麻、脹、痛,進而增加疲累感;對於高度近視者(大於600度),則會明顯引起不適感,或出現看不清楚的狀況,還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請務必小心。眼球操原理2 針孔眼罩此外,眼球操訴求配戴針孔眼罩或墨鏡看物品,就能改善對焦,甚至直接刺激視網膜和大腦,有助於視力恢復。事實上,利用針孔眼罩看東西,確實可以幫助短暫看清物體,但無法幫助改善視力。他提醒,隨便拿張紙戳個洞試看看,拿下來還是看不清楚的,別被騙了。眼球操原理3 遠近調節而遠近調節練習,則是讓眼睛盯著來回伸縮的手指或手拿字卡,讓睫狀藉由遠近調節,改善近視或老花眼。陳瑩山說,老花是自然老化現象無法逆轉,該練習最多是幫助睫狀肌稍微放鬆,但無法讓已彈性疲乏的睫狀肌、水晶體恢復原本的調節力。而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睫狀肌已過勞,不如讓眼睛多休息。眼球操原理4 光線明暗此外,面對太陽練習,閉上眼30秒、用手摀住30秒,或改換手電筒照射眼部,可提高夜間視力品質。他則斥責,夜間視力和視網膜桿狀細胞多寡有關,此舉無助夜間視力提升,反而可能導致光線灼傷眼睛,誘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嚴重時甚至可能失明。眼球操原理5 按摩眼球而利用眼睛按摩替眼睛「紓壓」,陳瑩山提醒,這方法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存有極大風險。臨床上也常發現,為了想要透過按摩來舒緩眼睛疲勞,未注意按摩位置與力道,結果造成視網膜剝離、水晶體受損等狀況不勝枚舉。他呼籲,給予眼睛最好的呵護,就是讓閉上眼休息不讓光源進入,讓眼外肌、瞳孔肌、睫狀肌等肌肉放鬆;再忙的工作,都得多起身走動,讓眼睛看看遠方,都比做眼球操來的有效果。陳瑩山提醒,眼睛十分脆弱,在嘗試或使用任何眼睛相關產品、方法之前,建議詢問專業眼科醫師,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眼睛傷害。(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4種人最易長針眼! 要冰敷、熱敷醫師告訴你關鍵 3C過度使用傷眼! 抵抗藍光這樣做才有有幫助 
-
2020-05-30 橘世代.時尚橘
濾藍光鏡片怎麼挑?偏黃,才管用
到了一個年紀開始出現老花,看遠又要看近;去配個眼鏡,店員一會兒推薦「抗UV」,一會兒又推銷「抗藍光」。鏡片到底該怎麼選?才能看得清楚又保護眼睛,真是讓人霧煞煞。眼睛有一個蛋白質組成像雙凸透鏡的水晶體,能使光線透過並且聚集在視網膜。但到了40歲左右,因調節能力變差,水晶體彈性變小,再加上睫狀肌長時間工作出現疲乏,開始出現老花,看近物變得模糊,因此需要配戴眼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副院長蔡景耀表示,配戴眼鏡的功用一個是屈光矯正,以治療近視、遠視、散光或是老花眼等看遠看近的問題;另一個則是利用偏折或濾光的方式來遮蔽、改變光線。有些人會選擇配戴多焦鏡片,上方看遠、下方看近,希望能夠一副搞定。但蔡景耀說,通常原本近視度數就已經300度以上的民眾才建議選配多焦鏡片。他表示,多焦鏡片雖然方便,但從上到下分為「看遠區」、「看近區」,中間則為「中距離漸進區」,製作上,便會在中間漸進區的左右兩旁,會產生影像扭曲的「盲區」,容易頭暈等出現不適應的情形。因此若不是有特別看近和看遠需要矯正的情況,建議還是準備兩副眼鏡,分別看遠、看近。另外,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發出的藍光能量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高雄長庚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提醒,許多人會選配抗藍光的鏡片,但通常只有塗上一層薄膜,僅能折射從四周來的藍光,對於3C產品「直射」進眼睛的藍光較無過濾效果。他建議可以選配偏黃的鏡片,才能有效過濾藍光。除了3C產品所發出的藍光,戶外陽光的紫外線也會導致水晶體提早硬化,因此到戶外活動建議配戴太陽眼鏡。但蔡景耀提醒,太陽眼鏡不是塗黑就好,最重要的是選擇通過CNS檢驗標準的抗UV太陽眼鏡。他解釋,雖然塗上黑色或灰色的眼鏡,可擋掉大部分可見光,但對於不可見的紫外線卻沒有過濾效果。加上眼睛在暗處瞳孔會放大,因此若是戴上只有塗黑卻沒有抗UV效果的眼鏡,反而會因為瞳孔放大,讓更多的紫外線進入眼睛而造成傷害。眼睛是靈魂之窗,就算年紀漸長仍要好好保養,選對鏡片才能看得清楚,保護好眼睛。【延伸閱讀↘↘↘】。眼球動一動/宅在家太久,小心3眼疾找上門!。血糖失控竟成為「眼睛」殺手 醫:務必牢記三個「防盲」觀念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5-13 科別.眼部
「眼球操」真的能護眼? 眼科醫師來解答
3C看久了,眼睛好酸澀!很多人都會想說,來做個眼球操舒緩眼睛疲勞,還能矯正視力、散光、老花等好處。事實上,這些「護眼偏方」,都無助於改善各種視力問題,還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的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護眼達人陳瑩山指出,近年來受到歡迎的「眼球操」,宣稱只要轉動眼球、轉換焦點、按壓眼睛,就能夠活化眼睛、改善視力,甚至讓視力恢復1.0。但早在2005年眼科期刊《小兒科及斜視雜誌》研究中早已證實,眼球操並沒有改善視力的功能,僅能透過眼球遠近交替方式來幫助眼睛睫狀肌放鬆,短暫消除眼睛的疲勞而已。但無法使已經拉長的眼軸長度變短,也不能改變水晶體的狀況,更不能逆轉老化,所以,並不能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當然更不可能改善白內障、青光眼與飛蚊症,大眾不應期待過高。眼球操原理1 轉動眼球陳瑩山說明,眼球操建議每天讓眼球快速轉動幾分鐘,就能矯正視力,並增加眼部血液供應,改善白內障和青光眼。事實上,卻容易造成眼睛痠、麻、脹、痛,進而增加疲累感;對於高度近視者(大於600度),則會明顯引起不適感,或出現看不清楚的狀況,還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請務必小心。眼球操原理2 針孔眼罩此外,眼球操訴求配戴針孔眼罩或墨鏡看物品,就能改善對焦,甚至直接刺激視網膜和大腦,有助於視力恢復。事實上,利用針孔眼罩看東西,確實可以幫助短暫看清物體,但無法幫助改善視力。他提醒,隨便拿張紙戳個洞試看看,拿下來還是看不清楚的,別被騙了。眼球操原理3 遠近調節而遠近調節練習,則是讓眼睛盯著來回伸縮的手指或手拿字卡,讓睫狀藉由遠近調節,改善近視或老花眼。陳瑩山說,老花是自然老化現象無法逆轉,該練習最多是幫助睫狀肌稍微放鬆,但無法讓已彈性疲乏的睫狀肌、水晶體恢復原本的調節力。而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睫狀肌已過勞,不如讓眼睛多休息。眼球操原理4 光線明暗此外,面對太陽練習,閉上眼30秒、用手摀住30秒,或改換手電筒照射眼部,可提高夜間視力品質。他則斥責,夜間視力和視網膜桿狀細胞多寡有關,此舉無助夜間視力提升,反而可能導致光線灼傷眼睛,誘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嚴重時甚至可能失明。眼球操原理5 按摩眼球而利用眼睛按摩替眼睛「紓壓」,陳瑩山提醒,這方法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存有極大風險。臨床上也常發現,為了想要透過按摩來舒緩眼睛疲勞,未注意按摩位置與力道,結果造成視網膜剝離、水晶體受損等狀況不勝枚舉。他呼籲,給予眼睛最好的呵護,就是讓閉上眼休息不讓光源進入,讓眼外肌、瞳孔肌、睫狀肌等肌肉放鬆;再忙的工作,都得多起身走動,讓眼睛看看遠方,都比做眼球操來的有效果。陳瑩山提醒,眼睛十分脆弱,在嘗試或使用任何眼睛相關產品、方法之前,建議詢問專業眼科醫師,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眼睛傷害。
-
2020-04-29 科別.眼部
控制近視點散瞳劑很傷眼? 揭密3個常見迷思
台灣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近視王國,盛行率高。眼科醫師使用長效散瞳劑,減緩學童近視已有二十多年,時至今日,散瞳劑仍是第一線對抗學童近視的武器。但還是會遇到心存疑慮的父母,存在一些錯誤認知及迷思,因此,特別專訪眼科診所總院長林穎新醫師,希望能打破家長疑惑,擁有正確的護眼觀念。根據調查顯示,小學畢業學童的近視率約50%,國中生近視率為75%,成人20歲更是高達90%左右。林穎新醫師指出,從小建立良好視力保健觀念,由家長、老師及醫師共同協助,勿讓小朋友過早接觸3C產品,包括用眼習慣、姿勢、距離等,都須留意,並定期至眼科檢查視力。為了不讓孩子提早成為「四眼田雞」,早期發現近視問題,提早介入,建議讓小學生點「散瞳劑」或配戴「角膜塑形片」,減緩數度數快速加深。迷思一:點散瞳劑能降低近視度數?林穎新醫師表示,散瞳劑是乙醯膽鹼抑制劑,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使得眼睛裡的睫狀肌無法用力,處於放鬆狀態;強迫放鬆時,瞳孔自然會放大,目的是讓睫狀肌放鬆,讓學童不要過度用眼。因此,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藉由散瞳劑抑制近視,而不是降低度數。散瞳劑又分為短效型及長效型,短效型散瞳劑一般用於檢查眼睛時,確認是否有假性近視,或眼底視網膜檢查等,需將瞳孔放大而使用,但短效型劑散瞳劑控制近視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以長效型散瞳劑,來減緩近視度數加深。 迷思二:點散瞳劑會引起併發症?散瞳劑除了能讓睫狀肌放鬆,還有強制瞳孔放大效果,長期點散瞳劑的孩童,通過水晶體進入眼底的紫外線,相較起來比一般人多,眼睛也容易畏光。林穎新醫師指出,依理論推測,點了散瞳劑後,如果平時沒有做好眼睛防曬的工作,是有可能增加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因此,眼睛防曬顯得相當重要!家長在幫孩子配鏡時,選擇抗UV400功能的鏡片,才能隔離紫外線,戶外活動時,也記得配戴太陽眼鏡。 迷思三:散瞳劑濃淡程度不須調整?林穎新醫師說明,長效型散瞳劑可預防近視度數增加,劑型上也有濃度的差別,介於0.01%~1%區間範圍內,取決於用藥控制、副作用,須取得平衡,若濃度太淡無法控制近視,濃度過強會畏光,建議依個別醫師指示用藥。點了散瞳劑會使進光量多、瞳孔變大,到了夏天陽光太強,濃度可調淡;冬天時,濃度則可調高,依照季節及每位學童情況,進行衡量與拿捏,調整散瞳劑的濃淡程度。 有些家長錯誤認知,以為近視戴眼鏡就好,林穎新醫師表示,戴眼鏡只是為了讓眼睛看清楚,使學童不要瞇瞇眼,太近看物品。想要控制度數,還是須點散瞳劑或使用角膜塑型片,並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事實上,學童近視容易在半年內,快速增長,建議定期一個月左右檢查回診,追蹤度數變化、眼軸拉長速度及用藥濃度,才能適度且有效的控制近視。(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防疫宅在家近視度數飆! 眼科醫曝防高度近視2關鍵 用食物顧目睭! 3烹調方式最能吃進完整營養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