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武漢肺炎
共找到
1003
筆 文章
-
-
2020-08-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彰化血清抗體研究 由台大校總區IRB通過審查
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合作的武漢肺炎血清抗體研究,涉及研究倫理議題。研究團隊今天解釋,檢體由彰化縣採集,學術單位做統計分析,因此是送台大校總區的IRB,並於8月11日獲審查通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等人,今天在台北說明彰化血清抗體研究成果,對於外界質疑的研究倫理議題,研究團隊多次說明。詹長權提到,台大獲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與彰化縣、連江縣進行整合性的社區衛生研究,主要針對癌症、慢性病。今年2月疫情爆發後,科技部建議加入武漢肺炎(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議題,研究團隊認為社會有這樣的需求,身為國立大學,就有責任投入專業協助。詹長權表示,當初與彰化縣簽訂合作議定書時,工作項目就包括地方有需求時,台大可提供後續分析研究服務。那時知道美、英等國開始使用抗體試劑檢測,台灣政府預算不一定馬上有,經詢問台大會計單位後,決定每劑新台幣50元的費用,由研究團隊負擔,於今年6月以科研方式簽約採購1萬5000劑。對於採檢血清的研究倫理爭議,詹長權指出,6月11月彰化縣宣布啟動血清抗體調查,6月24日由台大提供經費採購試劑提供給彰化縣使用。前段的檢體採集是由彰化縣處理,台大作為學術單位,進行流行病學和統計分析,「我們沒抽一滴血,也不是臨床。」因此依照台大規定,送校總區的研究倫理委員會(IRB)審查。這項計畫於今年8月11日,通過台大行為與社會科學倫理委員會(案號202007HM059)審查,研究團隊於審查通過後,開始作分析。詹長權強調,檢體採集是彰化縣,將資訊「去識別化」後,再提供給研究團隊分析,IRB也是據此撰寫、申請通過,相關項目都有提供給衛生福利部和科技部。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現任院長鄭守夏今天在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台大教師非常獨立自主,包括要申請哪一級的IRB、要不要期中發表,都是由計畫主持人決定,不需要經過學院同意。鄭守夏說,如果是界定為學術研究,就要有IRB,但如果是公務、服務性質,就不需要。外界對於IRB有一些質疑,可以請衛生福利部、科技部相關專業單位協助做判斷,站在台大公衛學院立場,沒有任何評論。
-
2020-08-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篩無症狀居檢 李秉穎:亂槍打鳥非精準篩檢
彰化縣衛生局篩檢上千名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找到一名武漢肺炎確診者,宣稱精準篩檢;台大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說,篩很多人才找到一人不是精準,而是亂槍打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一名長居美國、回台探親的少年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但少年並無症狀,且是在居家檢疫期間被彰化縣政府通報採檢才確診,是首例無症狀居家檢疫確診者,意外揪出彰化縣違反中央政策,廣泛篩檢無症狀居家檢疫者。彰化縣政府則說明,執行此類篩檢是精準採檢,希望早一點發現個案並遏止傳染源。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中午受訪時指出,彰化宣稱「精準篩檢」是自創的名詞,弄一個名詞好像自己做得很好,篩了1000多人才篩到1個個案,「怎麼會是精準?」李秉穎表示,以指揮中心邊境防疫政策來看,篩有症狀的個案可以找到確診者,用最少個案找到最大的陽性率,這才是精準。以彰化的說法,他們針對入境10天的個案篩檢,雖然找到1例,但科學證據已經知道,10天後傳染性極低,這一例有沒有篩出來對社區影響不大。過去數個月,台灣陷入要不要入境普篩的路線之爭;李秉穎說,中央的政策建議是不要入境普篩,因除了耗費採檢成本,其他如醫護人力、防護裝備、交通等都是資源,但有人就想拚命證實普篩必要性,才會硬要篩。但結果也顯示,入境普篩沒有意義。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彰化有研究精神很好,但此事牽涉國家資源分配、控制與人民生命安全議題,必須查明。李秉穎說,普篩耗費許多資源,如果能把這些經費都拿來幫助台灣發展疫苗,可以發揮更大防疫效力。
-
2020-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防疫有成 賴清德:17萬護理人員比防疫五月天重要
副總統賴清德與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下午出席「護理人員COVID-19防疫感恩大會」,頒發慰勉金與感謝狀表揚醫護人員。賴清德致詞時表示,我們從出生到成長,年青到壯年再到老年,甚至安寧時期,護理人員都提供了最好的服務,最溫暖的協助,陪伴病人走過每一個階段。護理人員就像家人一般的溫暖,當台灣發生意外,不管是921地震、台南大地震或花蓮大地震、高雄氣爆、新北八仙塵爆,甚至2003年的SARS以及今年的武漢肺炎,護理人員又搖身一變成為女戰士,站在第一線守護國人的健康,令人感動令人敬佩;這次台灣防疫有成,防疫五月天固然功不可沒,但是若沒有17萬的醫護人員站在最前線,不會有今天的成果。陳時中致詞時首先表示:「我護理,我驕傲」,但是他特別告訴大家,「我衛福部我驕傲」。陳時中勉勵醫護人員,他會站在醫護人員背後好好支持大家,因為「有你們真好」!
-
2020-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巴西批准嬌生疫苗最終試驗 將對7000人進行測試
巴西衛生機關表示,他們已經批准嬌生集團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最終階段臨床試驗,是在這個疫情嚴峻國家進行廣泛測試的第4支疫苗。法新社報導,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昨天表示,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旗下的楊森藥廠(Janssen)將對巴西7個州共7000名志願者進行測試,而全球共有約6萬人接受這支疫苗的試驗。監督局表示,這項隨機、安慰劑控制、雙盲的第3階段大規模人體臨床試驗,是獲得主管機關核准前的最後一步。監督局官員孟迪斯(Gustavo Mendes)在機構網站上的影片表示:「已經有另一項疫苗研究被批准,這是很重要的進展。」巴西巴拉納州(Parana)政府上週也簽署協定,核准測試和生產俄羅斯的「史普尼克V」(Sputnik V)疫苗。「史普尼克V」疫苗是全球首支獲核准的疫苗,但也充滿爭議。巴西是全球武漢肺炎病例第2多的國家,共350萬人感染,11萬人死亡,都僅次於美國。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WHO:20至40歲染疫增 無症狀者居多導致病毒擴散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武漢肺炎疫情似已進入新階段,現在病毒多為20、30、40歲族群散布,由於這些人多不知自己感染,恐讓抵抗力較弱者蒙受風險。世衛官員本月指出,全球年輕人感染比率增加,對抵抗力弱的族群帶來危險,像是人口稠密、衛生服務較差地區的長者與病患。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葛西健(TakeshiKasai)在虛擬簡報會上表示:「疫情正在改變。」「20、30、40歲族群日漸助長疫情蔓延,許多人不知道他們被感染。」「這讓擴散給抵抗力較弱者的風險變高。」一些國家因為新增病例暴增恢復限制措施,廠商則競相研發疫苗,來對抗這種重創經濟的病毒。根據路透社統計,迄今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在全球共已造成77萬多人喪命,近2200萬人感染。疫情似獲控制的國家最近又傳疫情復燃,包括先前已有3個月未傳本土病例的越南。葛西表示:「我們觀察到的不只是疫情捲土重來,我們認為這是亞太疫情進入新階段的跡象。」
-
2020-08-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紐西蘭倉儲多人確診 專家:冷凍食品不易傳染
紐西蘭一家冷凍倉儲公司再傳工作人員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冷凍進口食品是否造成防疫缺口,已成為國際輿論焦點。衛生官員及專家研判,感染來源可能是人傳人而非冷凍進口食品。紐西蘭前鋒報(The New Zealand Herald)報導,跨國冷凍倉儲公司Americold位於紐西蘭第一大城奧克蘭威靈頓山(Mt Wellington)的冷凍倉庫,今天又有2名工作人員證實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與Americold冷凍倉庫有關的確診人數已增加至13人,其中6人為冷凍倉庫工作人員,另外7人則是家屬。這一家冷凍倉庫目前還有14名工作人員等候檢測結果。奧克蘭迄今共有19人確診。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NZ)昨日報導,紐西蘭衛生部已針對位於威靈頓山的Americold冷凍倉庫進行檢驗;紐西蘭衛生部執行長布魯斐德(AshleyBloomfield)表示,病毒有可能在冷凍倉庫中長時間存活;但當局仍不清楚這一波疫情的感染來源。紐西蘭前鋒報提到,布魯斐德研判威靈頓山冷凍倉庫工作人員感染途徑,較有可能是人傳人,而非來自冷凍進口食品。另外,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於美國時間昨天(13日)刊登報導,標題為「紐西蘭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可能源自冷凍進口食品包裝」。文中提到,紐西蘭衛生部的調查焦點之一,是病毒是否可能經由冷凍食品包裝入侵。科技新聞網站Ars Technica於美國時間昨天(13日)報導指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傳染病研究員甘布爾(Amandine Gamble)認為,雖然經由冷凍進口食品感染的說法純屬臆測,但她同時坦承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甘布爾解釋,經由冷凍進口食品染疫的可能性,必須要有一連串的條件才能達成,例如:一開始有感染者直接對著食品包裝打噴嚏,留下大量病毒;然後食品馬上被冷凍運送,最後收貨人員又在沒有足夠防護裝備的情況下接觸,接著又馬上觸摸自己的鼻子,那他就有可能被感染。甘布爾表示,若有人經由冷凍進口食品而感染病毒,可說是「非常倒霉」。在奧克蘭當局8月11日公布4人確診之前,紐西蘭已經連續102天維持本土病例零確診的紀錄。
-
2020-08-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巴西研究:馬的抗體對抗新冠肺炎病毒威力強大
巴西科學家今天在國家醫學科學院宣布一項新發現,在馬體內注入引發人類細胞感染武漢肺炎病毒的棘蛋白,可以產生對抗疾病20至50倍威力更強大的中和抗體。根據巴西新聞網站G1報導,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UFRJ)研究員暨里約研究支援機構(Faperj)主席席瓦(Jerson Lima Silva)和巴西生命研究所(IVB)所長史托雷特(Adilson Stolet)已提交這項技術的專利申請。席瓦表示,完成申請專利步驟非常重要,因為這項技術全部都是在巴西研發,保護智慧財產權非常重要。里約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將是獲得巴西國家衛生監測局(Anvisa)批准臨床研究和人體試驗,以確定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使用血清治療法的安全性。席亞指出,在馬體內產生50倍威力的抗體只是保守數字,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甚至發現威力高達100倍的抗體,5匹接受實驗的馬中,有4匹的抗體反應都高於50倍。根據研究報告,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棘蛋白進入人體細胞後會引發感染,里約聯大工程研究所(Coppe/UFRJ)製造出一種與武漢肺炎病毒SARS COV-2等值的蛋白質參與研究,巴西生命研究所的專家指在馬體內注入蛋白質,產生免疫反應,但此舉並沒有讓動物受到病毒感染。研究人員在馬體內注射6劑蛋白質,每周監測抗體的產生情況,然後提取馬的血液淨化到只分離抗體,成為對人類進行血清治療法的成品。席瓦指出,這種血清治療法已經用於狂犬病、破傷風,和被蜜蜂、蛇等叮咬疾病幾十年,現在需要確定在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哪個階段,是在人體注入中和抗體的最佳時機;席瓦相信,這對重症和住院病人可能發揮較大的療效。而使用馬的優勢在於,以狂犬病為例,單單一匹馬就可以產生600劑免疫球蛋白,可用於治療。席瓦還指出,臨床試驗可與多爾研究所(Instituto D'Or)合作進行,多爾研究所目前負責牛津大學(Oxford)、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巴西克魯斯基金會(Fiocruz)合作研發實驗性疫苗ChAdOx1 nCoV-19在里約的第3階段臨床試驗。泛美衛生組織(Opas)11日警告說,使用2019冠狀病毒疾病抗體的血漿治療法沒有科學證實的療效,但這類治療法有別於里約聯大研究出的中和抗體治療法;中和抗體治療法只分離出可以中和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抗體,而血漿則含有所有不同成分的抗體。
-
2020-08-14 科別.耳鼻喉
口腔癌早篩早治療 揪團30人可免費到場篩檢
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常見癌症,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口腔癌篩檢率掉了4成,國健署為鼓勵篩檢,只要公司或營建工地30人以上吸煙或嚼檳榔,都可申請免費到場篩檢。根據國健署資料,口腔癌位居男性十大癌症發生、死亡的第4名,去年因口腔癌死亡的人數高達3400人,民國106年新發生人數約7800人,其中9成為男性,而男性口腔癌好發年齡為30至64歲,此階段多是家中經濟的主力,對個人及家庭影響不容小覷。國健署依據全國口腔黏膜檢查資料發現,透過篩檢發現的口腔病變者,有75%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菸檳習慣、搭配治療,可降低癌前病變惡性轉化風險,加上定期檢查更可降低26%死亡風險;而未接受篩檢的口腔癌患者,則有5成是晚期癌,可見定期接受篩檢很重要。由於建築業是嚼檳率較高的行業別之一,因此國健署去年開始補助醫療院所至營建工地,免費為有菸檳或已戒檳工人提供口腔黏膜檢查,共有121家營造商響應,約4400多名工作人員參與篩檢,初步發現633名有口腔黏膜異常,陽性率約14.2%,為一般受檢者的1.7倍。不過,今年受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民眾較不敢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的受檢率與108年同期相比下降約4成,為四癌篩檢中下降幅度最高。為讓民眾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國健署今天宣布,只要是公司行號或是營建工地有30人以上有吸菸或嚼檳榔習慣者,都可向國民健康署申請免費到工地或公司口腔黏膜檢查服務,以免增加死亡風險。國健署也提醒,民眾若發現口腔黏膜出現持續2週無法癒合的潰瘍、不明白色或紅色的斑塊,或是嘴巴、舌頭活動受限制、甚至腫塊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千萬不要錯失早期治療良機。另外,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也不要忘記每2年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
2020-08-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細數台美合作四十載 陳建仁:這次防疫成功準備了17年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下午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演講,演說開始前,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致詞細數台美雙方公共衛生合作的歷史淵源深遠,早在38年前小兒麻痺疫情,美國疾控專家就抵台協助。17年前SARS爆發,時任美國衛生部部長的湯普森派24名專家來台協助,台灣從此開始招募防疫醫師、修法、建立傳染病醫療體系,「我們準備了17年,才有今天防疫的成功。」陳建仁表示,台美的公共衛生合作是將近40年的忠誠夥伴關係,台灣1982年爆發小兒麻痺大規模流行,當時他剛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博士回國,當時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派遣團隊抵台台灣協助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原來是疫苗冷藏不完整,才解決當時台灣施打疫苗保護率不佳的問題。隔年,衛生署便參照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的流病情報服務訓練計畫,成立了「應用流行病學專業人才訓練及養成計劃」,訓練出來的學員,強化了台灣的疫情調查能力。2003年台灣爆發SARS,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特別派遣24人大隊來台協助。同年底陳建仁參訪美國衛生部,湯普森建議台灣設置「防疫醫師」,也帶領陳建仁参觀美國的指揮中心,陳建仁回國後就成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因此歡迎阿查爾的同時,台灣也要感謝湯普森。」陳建仁說,台灣在SARS疫情控制後開始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強化衛生署及及管局的組織職掌、加強醫療院所感染管控、建立傳染病醫療體系、充實儲備防疫物資、培訓防疫人員、加強國際疫情監控與入境檢疫。陳建仁說,就是這些努力,讓幫助台灣從去年底就在新冠肺炎的防疫有了很好的準備。陳建仁贊同一位台灣疾管署同仁的說法:「我們準備了17年,才有今天防治武漢肺炎的成功。」在台灣有2300萬無名英雄,在武漢肺炎的防疫上貢獻自己的心力。這種「團結共好」的精神,是臺灣防疫成功的保證。「病毒不尊重國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對抗武漢肺炎。」陳建仁說,感謝美國呼籲所有國家支持台灣,也特別感謝阿查爾率先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希望台灣可以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和所有技術會議,分享最新的資訊,和世界上理念相同的國家繼續努力抗疫。
-
2020-08-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利時技師3月感染如今隔離治療 醫師:作法非常矛盾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比利時籍工程師染疫,並認為有可能是3月時在比國就已感染,引發醫界不同看法,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認為,如果真是3月感染,經過100多天核酸檢測仍呈陽性的機率可以說是非常罕見,比較可能的是在台灣被入境患者感染,而指揮中心既然認為是3月感染,目前又要求該個案隔離治療,可以說是非常矛盾的,套句流行用語「像極了愛情」。陳志金在臉書上表示,比利時工程師是在5月初入境台灣,根據其說法,3月第2周時,曾經有味覺喪失的情況,就醫卻未被診斷出來,但當時比利時的疫情才剛發生,被感染的機率相對低;而在最近在台灣經由PCR核酸檢測為陽性,從過去的病例來案,發病後80多天PCR陽性是有的,但工程師大約在134天檢測,仍呈陽性的機會是非常小的。陳志金認為,台灣已經100多天沒有本土病例,如果真的有潛伏病例,不可能不出現社區群聚感染,以比利時工程師的生活形態看起來,比較可能是在台灣這段時間,接觸到從國外入境、但沒有被診斷出來的人,因而感染。他表示,目前台灣的政策是,入境「居家檢疫14天+7天自主健康管理」後,如果沒症狀就可以自由活動,有可能有漏網之魚,尤其是在6月中以後的「商務人士縮短居家檢疫天數」、6月25日桃園機場開放轉機,這兩項放寬的邊境政策之後,更可能有機會。建議入境者在檢疫結束,應再採檢PCR陰性再放行,對台灣守住邊境可以再多一層保障。此外,他表示,指揮中心說「武漢肺炎,在發病後10天即不具傳染風險,比利時個案對社區造成的威脅低」,但既然是3月發病的,現在就更沒有傳染風險(即使PCR仍陽性)了,而且,個案也沒有症狀,要求個案「住院隔離治療」是否也是沒有必要的,一方面推論他是三月感染的,一方面又把人家「隔離治療」,這樣的矛盾心情,套一句時下流行語「像極了愛情」。
-
2020-08-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利時工程師3月境外染病?醫師:不太可能現還能驗到
比利時籍工程師在台檢驗新冠肺炎陽性,疫情指揮中心認為可能3月在國外時就已經染疫,要等相關疫調結果才能判定是否為本土病例,而中山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則認為,如果3月就染病,到現在還能檢出核酸片斷,在醫學上來說機率非常低,最有可能是之前曾染病,到台灣後又染上一次。有網友認為,該個案即然在入境時沒有相關的檢驗資料,現在就應該視為本土病例,「不應該為了其他種種的考量不願意承認是本土病例」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病例,其中比利時籍工程師是在5月初入境,因最近想要出境而自行檢驗,被發現陽性,引發關注,認為可能是在台灣染疫,但指揮中心認為可能在3月時就染疫。謝宗學在臉書上表示,雖然全球對於武漢肺炎的病毒特性還沒有完全的瞭解,但這位比利時個案若真的3月染病,現在已經超過4個月,還能驗出核酸片段,在醫學上的機率極低。他表示,個案在3月有短暫嗅覺喪失,當時的確有可能是感染武漢肺炎的症狀,身體出現抗體,在之後某一個較接近現在的時間點再被感染一次武漢肺炎,免疫反應被病毒再次激發 ,所以長期抗體 Ig G 呈現更強烈的陽性反應,也因為高濃度抗體保護,第二次感染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但核酸驗得出弱陽性,「無法就目前的資訊斷定不是本土感染」他指出,武漢肺炎Ig G 抗體強烈陽性,表示至少是超過一個月前的感染,但又可以驗到核酸片段,Ct 值33剛剛好微幅超過判定陽性反應的35數值,表示是弱陽性,不是近期感染也不是超過3個月以前 (超過3個月以前的感染很難驗到核酸片段)的遙遠感染,就現有的資訊合理推估,最可能的感染時間是落在1個月到3個月前這段區間,換算時間是今年5月初到6月底,而比利時男性是在5月3日入境台灣,被歸類本土感染的機率大增,當然最後還是要等待疫調結果出爐才可以確認。他在臉書上表示,事情的開始,有著一樣的故事橋段:1. 長時間沒有本土確定病例2. 經濟解封,民眾開始報復性消費旅遊3. 民眾個人衛生防護措施鬆懈4. 突然出現零星不明感染源的本土感染者5. 不明來源的本土感染人數逐漸增加6. 感染擴散,疫情大爆發防疫模範生越南完美詮釋上述6個階段,台灣現在處於第4階段,不致於完全無法挽回,生活也不用受到極大侷限,前提是要重拾年初的防疫精神,落實勤洗手、出門帶口罩的個人衛生防護原則。他呼籲,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是長期抗戰,只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出現且全球接種,疫情才可能有真正緩解的一天,台灣到目前還沒有被病毒攻破,實屬不易,也是政府和民眾共同努力的成果,千萬不要因為無法持久堅持最後功虧一簣,拜託大家正視世界疫情仍在爆發的現實,戴上口罩一起保衛我們的國家。
-
2020-07-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感冒病人增多 戴口罩變少 醫憂:新冠肺炎可能再度大流行
台南市前副市長顏純左是內科醫師,缷下公職後在下營開設診所,今天在臉書貼文指近日來門診發現不少感冒的病人,令他非常擔心在台灣有可能再度大流行武漢肺炎病毒。顏純左提出不能大意的理由,是目前國際的疫情方興未艾,全世界上已經有1700多萬人感染到武漢肺炎病毒,而且每天新感染人數都破20萬以上,美國已經有450萬的武漢肺炎病毒病人,鄰居有事台灣不可能安全無恙。顏純左說,看到戴口罩的人數越來越少,非常擔憂武漢肺炎的疫情在台灣即將在重演,先前武漢肺炎在流行的時候,有人說到夏天會稍微減緩一點,這個是指在台灣本身,但是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不斷的病例創新高,表示第一波還沒有結束,所以大家還是要危機意識。顏純左指出,到處報復性的消費,報復性的旅遊,但是報復性的感染,可能隨時就到,各位朋友真的要非常小心,病毒是不長眼睛的,隨時在變化。他提醒希望所有的民眾還是要提高警覺,該帶的口罩還是要戴,該洗的手還是要洗:近日來門診發現不少感冒的病人我非常擔心在台灣有可能再度大流行武漢肺炎病毒由於國際的疫情方興未艾全世界上已經有1700多萬人感染到武漢肺炎病毒而且每天新感染人數都破20萬以上美國已經有450萬的武漢肺炎病毒病人鄰居有事台灣不可能安全無恙所以希望所有的民眾還是要提高警覺該帶的口罩還是要戴該洗的手還是要洗我看到戴口罩的人數越來越少非常擔憂武漢肺炎的疫情在台灣即將在重演先前武漢肺炎在流行的時候有人說到夏天會稍微減緩一點這個是指在台灣本身但是我們看到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不斷的病例創新高表示第一波還沒有結束所以大家還是要危機意識到處報復性的消費報復性的旅遊但是報復性的感染可能隨時就到各位朋友真的要非常小心病毒是不長眼睛的隨時在變化。
-
2020-07-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移工入境檢疫 3/17累計至今已逾7000人
有泰籍移工返國後確診武漢肺炎,勞動部今天說,移工入境須檢疫14天,從3月17日截至7月26日止,移工入境檢疫累計為7737人;產業類移工檢疫場所必須先經審查,社福類及返國移工則進入集中檢疫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2時舉行記者會說明「新增5名境外移入個案」及「泰籍移工接觸者調查及檢驗說明」等事宜,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薛鑑忠在會中說明目前移工入境檢疫的相關規定。薛鑑忠表示,勞動部從3月17日起依據指揮中心規定,移工入境必須居家檢疫14天,並在3月27日修正為兩大方向,包含產業類新引進移工由雇主辦理檢疫,社福類的新引進移工及返國再入境移工必須送到集中檢疫場所,衛福部也提供600床供勞動部運用。根據統計,從3月17日截至7月26日止,移工入境辦理檢疫的累計人數為7737人,其中以越南籍4233人最多,其次為印尼籍2337人、泰國籍684人、菲律賓籍483人;至於目前在集中檢疫的有327人、居家檢疫則為1141人。薛鑑忠說,產業類新引進移工居家檢疫分為入境前查核以及入境後關懷訪視,雇主在入境前,必須由地方政府派人檢查居家檢疫場所是否符合規定,檢查標準比照防疫旅館,包含一人一室、獨立衛浴、獨立空調、24小時門禁管制、確保移工可以完成14天居家檢疫。在移工入境後, 除了有電子圍籬管制,也透過地方政府關懷訪視,包含針對情緒提供適時關懷,以及確認是否有依照事前查核項目辦理居家檢疫等;截至7月26日止,地方政府以關懷訪視4677人。薛鑑忠也提到,針對在台移工的防疫措施,勞動部也訂定指引給雇主、仲介公司,建議雇主盡可能工作場所及住宿分流、協助不適者安排就醫,如果接觸到確診移工,依規定必須要隔離,若雇主沒有適合場所,勞動部也會提供。另外,薛鑑忠表示,由於移工外出休假,雇主是不能禁止的,因此也要求雇主跟移工宣導不要出入人多場所、保持社交距離,勞動部也會將防疫措施翻譯成四國語言,讓移工可以掌握最新防疫資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表示,目前只要是進入集中檢疫場所的移工,在完成14天檢疫前都有採檢,所以有部分移工入境後會採檢,移工入境採檢這部分未來是否還要加強會再來討論。
-
2020-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全球案例將破2千萬 學界提台灣5大挑戰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實習記者劉千綾、賴懿慈台北22日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指出,COVID-19(武漢肺炎)全球確診案例將於幾週內突破2000萬名,現在只是9局棒球賽中的第3局,台灣要避免翻盤,需面對檢測能量未經磨練、治療藥物存量不足等5大挑戰。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第24週抗COVID-19說明會」,副院長陳秀熙提到,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仍非常嚴峻。原預估各國透過社交距離等措施,做好控管與封鎖,可減緩且可減少50%的案例成長,推測到7月19日全球確診個案累積為1370萬左右,但實際卻是1450萬人,可見各國無法有效管控疫情。陳秀熙表示,按照現在趨勢,預計下週全球累積案例就會超過1600萬人,2、3週內突破2000萬人。陳秀熙表示,最近幾週,美洲疫情告急,美國佛羅里達、德州死亡創新高,都已宣布停止「解封」。南美洲巴西、秘魯、墨西哥等國,受限於醫療條件和貧富差距,疫情也持續延燒。亞洲部分,新加坡展開大量篩檢政策後,至7月疫情稍微趨緩。香港本來有很長一段時間平安無事,最近又有新一波的流行,預計還要延燒2、3週。陳秀熙表示,從國際疫情經驗來看,稍稍解封之後,都會有新一波疫情再起。而檢測量高的國家,疫情相對緩和。陳秀熙認為冰島經驗可供台灣參考。冰島對入境者採取兩種策略,可選擇居家檢疫14天,或是自費約新台幣3200元作檢測,如果是陰性,24小時內就能解禁,但仍要遵守社交距離、洗手等防疫規範。台大公衛學院上週建議,台灣可根據各國疫情風險,搭配入境檢測來調整檢疫天數。陳秀熙今天說,他們套用模式推估,若入境時檢測比例達8成,5天內可以找出96%以上的感染個案;如果入境時不作檢測,以居家隔離、待症狀發生後就醫(台灣現行作法),5天內則能找到82%的個案。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現在全球疫情以9局棒球賽來比喻,只打到「第3局」,沒有確定誰是贏家,9局下翻盤也不無可能。台灣目前有5大挑戰,包括檢測能量未經磨練、治療藥物存量不足、有效疫苗無法取得、邊境管制難以解除、防疫經濟無法兼顧。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弘表示,國際論文指出,COVID-19約有40%到45%是無症狀感染。是否要推動入境檢測,除了要有科學證據,也要評估成本效益,政策形成前要有充分的公共討論,全民一起討論出最好的方案。
-
2020-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相較戶外接觸感染 家庭密切接觸染疫可能性更高
韓國流行病學家發現,相較於戶外接觸感染,民眾更有可能被家人傳染而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這項7月16日在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發表的研究報告,審慎研究5706名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源頭病患」(index patients),以及5萬9000名因接觸源頭病患而感染的患者。研究結果顯示,100個患者中,只有2人來自非家庭傳染,卻有1/10被自家人傳染而染疫。就年齡層而論,當首個確診病例是10來歲青少年或60多歲及70多歲的長輩時,家庭內感染率更高。研究報告作者之一、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鄭銀敬表示:「這或許是因為這些年齡族群更有可能與家人密切接觸,因為這些年齡族群更需要保護或支援。」相較於成人,兒童感染武漢肺炎更可能成為無症狀感染者,比較不容易在這個年齡族群中找出源頭患者。(譯者:曹宇帆/核稿:劉學源)1090721
-
2020-07-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療不平等和疾病的過去與未來
【編者按】這星期以「醫療的不平等」為主題,由三位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由不同角度闡述台灣目前兒童醫療整體資源流失和區域不平衡的危機,呼籲政府在全民健保給付改革的過程中,重視保護兒童保健預防與醫療的優先順位。這波武漢肺炎在美國的流行,突顯出的醫療不平等。統計結果顯示出非裔和拉丁美洲裔的病患得病後的死亡率比其他族裔顯著較高。近日警察暴力又在美國激發了新的種族緊張,醫療人權的不平等其實是背後的重要原因之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全球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間,台灣其實經歷三波傳染,死傷慘重。丁崑健教授根據當時(日治大正時代)的總督府統計年報人口統計,新聞報導和台灣醫學會雜誌的會議報告等資料拼湊推估,1918-1920期間,全台366萬人口約1/4感染患病,死亡人數4萬4千多人,約佔病患人數的1.22%。那次H1N1流感可能是日本軍人將病毒帶到台灣,從城市傳播到全台各行政區。雖然日本人是最早得病的一群人,但本島人和原住民死亡率卻是日本人殖民者的3倍。各行政區病患死亡率最高的則是後山的花蓮。這個百年前瘟疫的慘痛經驗也顯現出醫療不平等對區域族群健康所造成的巨大傷害。一百年前如此,現在也一樣。疾病的蔓延不分人的膚色種族信仰,因醫療不平等而受害的是整個社會。從各國防疫的經驗來看,醫療資源越不平等,疾病就越難控制。針對兒科醫療的區域分派現況,我們統計了首都圈與高雄二大都會及其他四個直轄市的數目與台灣其他地區的兒科醫師照顧兒童數比較,發現這個區域不均的現象很明顯,而且越是急重難罕的專科越嚴重。比較所有兒科醫師的照顧兒童數我們發現台北市每一位兒科醫師照顧862名兒童,而台南市則為每一個兒科醫師照顧1,216名兒童,相差約50%。在屏東縣和台東縣每一個兒科醫師須照顧約2,000名兒童,相距不可謂不大。但這個分布差距在比較以專科醫師照顧人口數為代表的重症照顧資源分布後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以照顧癌症病童的兒癌醫師為例,在台北市每17,788名兒童就有一位兒癌醫師照顧,在台南市每77,224名兒童才有一個兒癌醫師照顧。差距達4倍以上。在屏東和台東兩縣則連一位兒癌專科醫師都沒有。同樣的趨勢在兒童免疫、新生兒、兒童消化專科醫療的分布上也有相同的趨勢。這個醫療資源的巨大差異顯示出來的是:後疫情時代各國所必須誠實面對的醫療不平等問題在台灣並沒有比較容易處理。而且除了區域不平等之外台灣還有對兒童醫療輕忽所造成的世代不平。忽視這個明顯的健康著力點將替未來的台灣帶來許多本來可以預防的疾病。親身在第一線感受到這個危機壓力的兒科醫療和研究同仁,在凝聚共識後,進入提出了以下的呼籲來解決這個後疫情時代迫在眉睫的問題。1.呼籲召開以保障全國所有兒童健康權利為目標的兒童醫療前瞻會議,制定周延進步的兒童健康政策,優先改善兒童醫療整體資源流失和區域不平衡的危機。2.在全民健保給付改革的過程中,應重視保護兒童保健預防與醫療的優先順位。超前部署避免醫療資源重分配剝奪急重難罕急病嬰幼兒及兒童的健康生存權。3.主張政府立法行政部門注重預防醫學。速修法保障疫苗注射,改正健保法將預防接種排除在健保以外而造成疊床架屋的不合理規定。4.鑒於少子化的持續惡化是嚴重的國安問題,我們呼籲儘速規劃學齡前兒童醫療和托育的人口政策,由國家編列公務預算負擔。台灣的醫療是每個國民引以為傲的亮點。今天的嬰幼兒和青少年就是未來的主流世代,他們將判斷台灣醫界是只打了半場好球,還是善用了主場優勢將醫療資源做最有前瞻性的配置。怎樣努力化解世代不平等和區域不平衡的危機,將是台灣社會未來幾年最有意義的挑戰。
-
2020-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研究:羥氯奎寧治療武漢肺炎輕症無效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發現,美國總統川普倡導可用來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的瘧疾用藥羥氯奎寧,對於武漢肺炎輕症患者並無療效。路透社報導,在這項研究中,約24%以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治療的病人,14天後仍有症狀;至於接受安慰劑治療的病人,14天後還有症狀的比例約30%。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研究人員表示,這兩項數據在統計學上並無顯著差異。研究人員在今天刊於「內科醫學年鑑」(Annalsof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中寫道:「在未住院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初期患者中,羥氯奎寧無法隨著時間大幅減緩症狀嚴重性,或降低患病率。」這項隨機對照實驗的研究對象共491人,皆為未住院成人,症狀發作不超過4天。他們經過檢驗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是未經篩檢確定染疫,但過去14天內曾密切接觸確診患者,之後也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症狀。由於美國篩檢量嚴重不足,參與研究的病患中僅58%受過篩檢。紐約醫學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醫師施盧格(Neil Schluger)對此研究發表評論,表示這項研究「提供有力證據,顯示羥氯奎寧對輕症患者沒有益處」。
-
2020-07-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疫情燒 翁啟惠:要有跟病毒長期共存心理準備
全球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持續飆高,生策會會長翁啟惠表示,所有傳染病的控制,最有效方法是靠疫苗,但開發廣效性疫苗不容易,連流感都還沒有,「說不定這個病毒會跟我們非常久時間,要有長期共存的心理準備。」中央社記者前往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採訪翁啟惠當天,翁啟惠正結束國家地理雜誌團隊的採訪,包括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史、未來方向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檢測、疫苗發展,都是國際媒體聚焦所在。台灣這次防疫表現亮眼,備受國際肯定,也讓台灣生醫能量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開,翁啟惠說,這要感謝政府的超前部署,COVID-19大流行改變了生活和經商方式,台灣已經成功遏制了這一流行病,並增強了台灣生技產業在全球影響力。他表示,有不少企業主感受到近期國際大廠更樂於提供合作機會,台灣生技蓄積10多年的能量,已逐步進入開花結果期,相信台灣生技在國際上的亮點會越來越多。談到疫苗,已著手進行疫苗開發探討的翁啟惠指出,在任何情況下,開發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都是一項挑戰,因為病毒會繼續突變並且刺突蛋白高度醣基化。根據GISAID全球分享資訊平台中的數據庫,已經累積了超過5.6萬個病毒刺突蛋白序列。這種刺突蛋白具有大約1300個胺基酸,其中800多個具有突變,72個地方有醣化,因此,如果疫苗做出來,病毒又突變,這就是挑戰,開發廣泛保護性抗體或疫苗(也稱為通用疫苗)將是重要的目標。翁啟惠坦言,廣效性疫苗的確不容易,連流感都還沒有廣效疫苗。不過,病毒不斷突變,但傷害力不見得也跟著提升。翁啟惠分析,新型冠狀病毒為了生存,不把宿主全殺死,且已經找到最佳模式,全世界不同人種都可以寄宿,說不定這病毒會跟我們人類非常久時間,因為已經找到與人類共處的方式;目前大約有超過80%是輕症,40%沒症狀。不過怕的是沒有症狀不表示就不會傳染,自我保護一定要做好。翁啟惠提醒,人類對這次的病毒還有很多未知,真正的中間宿主及如何造成人傳人的機制和死亡仍未知,甚至病毒來自那裡都還不清楚,蝙蝠和人中間有可能還有一個宿主,也有可能是人為因素造成人傳人,但還不知道,或許更多序列公開、加上傳染及致病機制進一步釐清後會有答案。至於先前引發熱烈討論的普篩議題,翁啟惠認同目前沒有普篩的必要,因為台灣內部幾乎沒有病例,如果有的話就會傳出來,且普篩有準確率、偽陽性的疑慮。雖然看到大家現在都一起吃飯,各大旅遊景點爆滿的人潮是有點擔心,但沒有傳出病例,大多是外來的,所以只要邊境管制做好,台灣內部是安全的。
-
2020-07-14 養生.聰明飲食
喝檸檬綠茶勝過單喝綠茶 醫:協同作用加分
營養互相合作的運作方式:協同作用林曉凌醫師表示,食物的營養攝取分成很多階段,例如從腸胃進入並消化後,靠著血液運送養分至身體各處等,不同的階段所需要的酵素、營養的參與也都不盡相同,若某酵素缺少便不利讓身體吸收養分,反之營養在相輔相乘的情況下,是有利達到強化效果的,也就是所謂的「協同作用」,這也是為什麼飲食上常會建議民眾多元攝取營養,而非單一攝取的原因之一。骨骼營養不能單靠鈣以骨骼營養來說,民眾普遍所知有利養骨的營養便是鈣,鈣確實是相當重要的礦物質,但要讓鈣從腸道進入到腸黏膜、進入到血液循環內,需要仰賴維生素D的運作,特別是維生素D3佔了很重要的搬運角色;當鈣進入到血管後,不能只有停留在血管之中,要進入骨骼、牙齒等處,就會需要維生素K2;進入骨骼、牙齒等處後,要讓鈣像磚頭一樣一磚一瓦的穩穩堆疊,則需要鎂。由此可見想要骨骼健康,並不能單靠補充鈣質,而是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以「協同作用」的方式互相配合,才有利養出健康的骨骼。這些食物一起吃,營養更加分因武漢肺炎爆發的關係,多數民眾都認知到免疫力的重要,免疫力的重點在於維持,太弱或過強都不利身體健康。而想要養成良好的免疫力,在飲食上也可以靠著各種食材搭配一起吃,讓營養達到協同作用的效果。胡蘿蔔&肉在林曉凌醫師的【平衡免疫這樣吃】一書當中就有提到,像是胡蘿蔔燉肉這樣胡蘿蔔和肉的搭配,就是一種有利達到協同作用的料理,胡蘿蔔當中著名的營養維生素A,除了本身就對人體健康相當有利,它還能夠吸收肉類的油脂、和蛋白脂結合一起食用,如此在血液輸送當中更能發揮作用。而其他像是豬肉、牡蠣、蝦、肝臟、蛋等富含鋅的食物,也都非常適合和胡蘿蔔一同食用。香蕉&豆漿相信有在運動的人多少都會知道,運動後可以吃根香蕉搭配豆漿,這其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協同作用搭配法,香蕉富含鉀和鎂,豆漿則有鈉和蛋白質,兩者搭配除了可以補充因排汗所流失的電解質,也可以達到體內的鈉鉀平衡,對於健康也相當有幫助。綠茶&檸檬綠茶也是對於人體健康相當有利的飲品,在書中林曉凌醫師就提到,綠茶加上檸檬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協同作用組合。綠茶中知名的營養兒茶素,是個相當強大的抗氧化素,對於降低心臟病和中風致死等風險非常有利,但其為非常不穩定的化合物,不易被人體吸收。加入檸檬便可使兒茶素的吸收率大幅提升,其最主要的關鍵就是維生素C,能使吸收率增加13倍之多。由此可見飲食不能單靠一種食材或營養,林曉凌醫師特別叮嚀,若想要達到身體維持健康的效果,飲食要多加留意多元營養攝取,如此對於健康更加有利。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7-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CNN:新冠肺炎致死病患 幾乎每個臟器都出現血栓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病理學家指出,解剖罹患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致死的病患遺體,最引人注意的發現之一就是出現血栓症狀。報導指出,病理學家說,解剖病患遺體有助於醫師了解武漢肺炎如何影響人體。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病理學系主任拉普奇耶維茨(Amy Rapkiewicz)昨晚接受電視節目「柏奈特有話大聲說」(ErinBurnett OutFront)訪問表示,已知某些武漢肺炎患者會出現血栓問題,但實際的程度與範圍「相當誇張」。她說,爆發疫情的初期階段,臨床醫師除了注意到病患的「血管和各種大血管裡」有很多血栓,「解剖時我們還看到這種情況的擴散」,「血栓不僅在大血管,微血管裡也有」。拉普奇耶維茨表示:「這情況很誇張,因為儘管我們可能會料到肺部有血栓,結果在作解剖研究時發現,幾乎每個器官裡都有血栓。」她概述相關發現的研究報告刊登在6月底發行的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旗下子刊「電子臨床醫學」(EClinical Medicine)上。她說,解剖也發現大核細胞(Megakaryocyte)或稱之為大骨髓細胞的異常狀況,這種細胞們通常不會出現在骨骼或肺臟之外。拉普奇耶維茨指出:「我們在心臟、腎臟和肝臟裡發現這種細胞,尤其是心臟。大核細胞會產生與血液凝固密切相關的東西,稱為血小板。」
-
2020-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協助機場採檢汗濕全身 急診醫熱血站上前線
育有2名幼兒的雙和醫院醫師徐嘉鴻支援機場武漢肺炎採檢,心情難免忐忑,但急診魂上身,大熱天採檢就算汗濕內衣褲也不喊苦,他說,若下波疫情再來,願為台灣站上前線。台灣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平穩,但國際疫情持續嚴峻,台灣也屢傳境外移入個案,所幸不少個案在邊境就被攔截,協助機場採檢任務的醫護成關鍵防護力。台北醫學大學最新出刊的校友專刊「北醫人」,推出「戰疫中的北醫人」專題,完整記錄這半年來北醫校友,包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員陳時中、薛瑞元、周志浩、王必勝、李伯璋及基層醫護等,在不同領域對抗武漢肺炎的故事。衛福部雙和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徐嘉鴻幾乎每天都會碰到不明原因發燒的就診個案,採檢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即便如此,今年2月底、3月初武漢肺炎境外移入確診個案明顯增加,疫情指揮中心規劃醫院要派遣醫師到機場支援,他還是猶豫再三,不敢貿然參加。徐嘉鴻說,他結婚6年,2個小孩都還小,正需要爸爸陪伴,很擔心出狀況,一定會對家庭造成衝擊。但後來想到急診醫師的使命,他還是決定前往機場支援。在機場值勤時,儘管心情忐忑,徐嘉鴻還是硬著頭皮上陣。機場採檢站設在航站主體建築外的走廊上,臨時搭建的空間四面以木板隔起,上方挑空,以確保空氣流通,但沒有空調,天熱時,採檢人員全身穿著密不通風的防護裝備,熱得苦不堪言。徐嘉鴻說,疫情嚴峻之際,一波波旅客從國外歸國,每天都需要多次採檢。他記得有次連續採檢5名入境旅客,忙了近1小時,全程汗如雨下,當他忙完脫下那身防護衣時,內衣褲早已濕透。熬過疫情最困難的時候,徐嘉鴻不再緊張擔憂,他表示,儘管過程辛苦,但若武漢肺炎捲土重來,他將主動站上防疫第一線,再次前往機場執行採檢任務。專刊也提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9B病房護理長陳恬玫,年紀輕輕的她接手照顧醫院第一名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心裡很害怕,但面對無助的病患,她只能更堅強。陳恬玫說,照護期間那名確診個案只能待在負壓隔離病房裡,心情很低落。有天清晨,她與同仁發現病患未如往常準時起床,而是躲在棉被裡啜泣。陳恬玫趕緊拉開窗簾,讓陽光灑落一地,再耐心安慰,要病患放寬心,「妳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去照顧孩子呀。」或許是溫暖同理心,讓對方重新燃起戰「疫」鬥志,終於在醫護團隊的全力照護下逐漸痊癒。出院那天,護理人員們買了一個蛋糕提前為個案慶生,考過街頭藝人資格的陳恬玫還用氣球折了一個大大的鑽石戒指送她,祝個案生日快樂,「終於畢業了,恭喜!」讓確診者感動得頻頻拭淚。
-
2020-07-0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隱藏在醫者內心底層不能說的秘密!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者的自省」,由三位資深醫師誠懇道出行醫過程對某些特別個案的反思。婦產科醫師對癌症病人的延遲診斷、麻醉科醫師在生死關頭需作瞬間的抉擇、放射科醫師在醫院定期討論會主動提出自己認為需要檢討的錯誤。透過他們坦然追述專業的困難抉擇,希望社會大眾能更了解醫者的內心世界。急診室打電話來請我去幫忙插管,這時候會請我去插管,一定是懷疑病人是武漢肺炎的患者我開始著裝,戴上護目鏡、N95口罩,穿上防護衣,等我全部穿好之後,大概已經過了五分鐘……我到達急診室之後,看到的那一幕景象,簡直淒涼到令人不忍卒睹。我到急診室時已經太晚,病人已經開始急救,但是他所接受的心肺復甦術,跟我平常所認知的急救方式不太一樣,只見到病人的胸口架著一台心肺復甦機,自動壓胸的機器不斷起伏地壓在病人的胸口,所有的醫療人員距離病人大概都保持兩公尺以上的距離,他們也只給他一般的氧氣面罩,沒有人給予正壓呼吸,這其實是比較沒有效率的復甦方式,就好像是一般的民眾看到路倒失去意識的病人,給予基礎的心肺復甦,就只要壓胸即可,因為壓胸所產生的胸內壓力差,會把外界少量的空氣帶入病人的肺部,而失去心跳呼吸的病人,因為耗氧量減少,所需要的氧氣也會比正常活動的人少,所以一般民眾只要做基礎的壓胸,就有可能幫病人保持最基礎的血液循環及氧氣供應,為病人保留一絲生機。但是這對我們醫療人員來說,平常所做的高級心肺復甦,積極的給予病人換氣、插管、給藥、電擊差異實在太大,一時之間突然覺得難以接受,但是這就是目前建議對懷疑冠狀肺炎患者心肺復甦的方式。我之前從來沒有真正見過這樣的急救方式,只在網路上讀過一些目前建議對肺炎病人急救的標準作業流程,不給予正壓呼吸是怕氣流的壓力把肺部的病毒帶出來,壓胸所產生的胸廓壓力差,也有可能把肺部的病毒壓出來,導致周遭的醫療人員曝露在感染的風險之下,所以在建立氣管內管之前,只能用機器壓胸,所有的醫療人員都站得遠遠的。這是一個為了避免醫療人員感染,不得不採取的一種方式,因為這個病毒的致死率,跟有沒有辦法保存醫療資源有關,一旦醫療人員感染被隔離,能夠上班照顧病人的人員就會越少,醫療負荷就會越來越重,當醫療負荷超過醫院所能承受的範圍,病人無法得到適當的照顧,就會到處散播病毒,導致更多的病人感染,最後這些感染的病人病情加重,導致病人死亡,如此一直惡性循環。而為了要保存正常的醫療儲備能力,我們不得不採取比較保守,對自己比較保護的做法,但是這個保守自己的方式卻可能對病人有害,我穿隔離衣所花的時間就超過五分鐘了,表示病人也已經缺氧五分鐘了,在病人到達醫院之前可能缺氧的更久,加上採用比較沒效率的急救方式,他可能早就已經腦傷了,就算救回來可能也是植物人,或許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缺氧,根本就救不回來……而在我們用這種方式救不回來的病人之中,十個裡面或許會有一個或兩個,假如我們可以像以前一樣奮力地壓胸、插管,總該有一些病人是不會死的……但是這就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戰場上當醫療資源有限無法處理所有病人的時候,重傷跟輕傷的病人都不用救,輕傷的病人不會死,所以不用救,重傷的病人救不活也不用救,只有那些積極救治可以改變病程的病人,值得在第一時間全心投入,就好像在媒體上所看到的,歐洲某些國家,呼吸器不夠用的時候,他們拔除了老人的呼吸器,給存活率較高的年輕病人使用,生命要能夠延續,是因為我們放棄了某些生命,這就是隱藏在醫者內心底層不能說的秘密。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唯一P3實驗室挑大梁 無名英雄甘願為疫苗
為了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國衛院實驗室一群無名英雄守著病毒或檢體,每個數據的背後,都是包著防護衣數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的付出,風險及辛苦非外人能體會。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台灣第1個病例在1月21日出現,自1月31日之後,台大、疾病管制署、長庚等團隊,相繼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可做為研發藥物、疫苗的重要材料,產學界之振奮。實驗室是研發生技新藥疫苗的基礎建設,新冠病毒屬於高傳染性的病毒,相關研究可不是想做就做,只有經疾管署認證的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實驗室,也就是俗稱的「P3實驗室」,才能進行具生物危害風險的試驗,以免不慎污染、外洩,釀成人禍,過去也確曾發生過SARS實驗室人員感染的事件。目前P3實驗室在國內12間,能進行動物實驗者僅有3間。2月份宣布啟動武漢肺炎疫苗研發的國家衛生研究院便有其中之一,其他2間在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各自擔負人類與動物瘟疫、生物武器的研究使命。國衛院的P3實驗室獨立於竹北生醫園區邊陲,遠離人群,實驗室隨時處於負壓狀態,確保裡面再微小的東西都不會漏出去,實驗人員則穿著正壓裝備,確保不會接觸吸入實驗物。因此空氣過濾、管路消毒、廢棄物處理採最高規格,實驗室造價加上設備就接近億元,每個月電費也要數十萬元,寸坪寸金,門禁森嚴。正因要與窮凶惡極的病原體直接交手,只有經過訓練的人員才能操作實驗,每次作業至少以兩兩一組,互相監督,進入實驗室前要先穿上全套防護裝備,包得密不透風,所有實驗只能在生物安全櫃裡操作,並且全程錄影記錄。國衛院疫苗研發團隊中,最熟悉P3實驗室的莫過於杜鴻運,他是國內結核病領域專家,平時總和傳染力極強的結核桿菌打交道,長期待在P3實驗室已是他們研究生活的日常。但僅僅6人的研究團隊,根本無法應付武漢肺炎疫苗龐大的實驗人力需求,因此杜鴻運緊急召集感疫所12名研究人員,花了一週時間操兵,18人兵分兩路,一組負責培養病毒,另一組負責做動物實驗。動物實驗是疫苗研發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自然由杜鴻運的6人團隊擔綱,有10年動物實驗經驗的許志豪,是這次動物實驗的研究人員之一。他笑說,接到這次任務時,長官只說了一句「未來有場硬戰要打」,從此開啟沒日沒夜的加班模式,當時他的孩子才剛出生不久,每天忙到三更半夜,回家還是得「值夜班」照顧孩子,所幸太太是護理師,即便知道他面對的是充滿未知的武漢肺炎,也並未恐慌。疫情爆發之初,全球一窩蜂投入研究,每天都有新的疫情訊息、新的研究報告出爐,動物實驗的進行方式也因為這些不斷更新的訊息,被迫「朝夕令改」,原本前一天決定好的實驗方式,可能被隔天的文獻全盤推翻,整個動物實驗直到4月底才總算定案。當時一篇文獻發現,倉鼠具有和人類相似的病毒受體,可望作為動物實驗模型,讓過去使用量不多的倉鼠一夕爆紅,引發各界瘋搶,也成為國衛院團隊初步動物實驗的實驗對象。實驗團隊預計仿造人類感染病毒的方式,讓倉鼠從鼻腔吸入病毒,並且每天觀察倉鼠的體重變化、活動情形,感染一定天數後解剖,觀察肺部損傷、檢驗病毒量多寡。許志豪說,動物實驗最難的不是實驗本身,而是要穿著全套防護裝備、隔著玻璃窗,在重重限制下操作,就像在下雨天穿著全身式雨衣,同時戴著全罩安全帽、口罩、手套、眼鏡做實驗。所有人進入實驗室前,都要換上類似急診室護理人員的服裝,並且穿上全身式防護衣,套上頭套、髮帽、腳套、雙層手套、口罩以及正壓呼吸器,確保外部空氣不會進入防護衣,被實驗人員稱為「太空衣」,光是穿上這身裝備就要花15分鐘,一踏出實驗室就必須全部丟棄,這一穿一脫就是千元起跳。正因每次進出實驗室都具有風險且成本不菲,實驗人員會事先分配好工作,保持最佳生理狀態,因為一旦踏進P3實驗室,恐怕就要有待上2到4小時的心理準備。許志豪說,每次走出實驗室,除了耳朵痛、頭髮打結,眼鏡早已滑到鼻梁,加上正壓呼吸器的風不斷從頭頂往下吹,眼睛總是乾澀不已,模樣有多狼狽就有多狼狽。最令他難忘的是第一次犧牲倉鼠那天,原本預計上午9時開始實驗,4小時內就能做完,想不到倉鼠展現堅強的求生意志,注射麻醉藥物後原已失去意識,正當他準備下刀解剖之際,倉鼠突然醒了,而且對麻醉藥耐受性愈來愈好,加上倉鼠的皮實在太厚,後續處理整整花了一倍以上的時間,做到正壓呼吸器電量亮起紅燈,才趕緊將實驗收尾。「踏出實驗室,天都黑了。」原來,實驗團隊整整做了8個小時,全程滴水未進,連廁所都沒上,幸好實驗結果相當成功,確認倉鼠真能感染新冠病毒,而且實驗團隊選定的劑量相當適合後續研究,眼看努力沒有白費,所有人都鬆一口氣。許志豪說,過去半年緊鑼密鼓地安排、做實驗,壓力真的很大,所幸老天保佑,讓他們關關難過、關關過。說起這段時間的心情,他嘆了一口氣說:「真的好累啊!」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研發超燒腦 國衛院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新冠肺炎疫情燒不停,各國對疫苗寄予厚望,國家衛生研究院擔負研發重任,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時程壓縮再壓縮,研究人員忙到翻,11支候選疫苗總算能動物試驗。今年春節前,台灣出現首例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農曆年一過,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就緊急召集人員,要求立即放下手邊工作,全心投入疫苗、快篩試劑以及藥物研發。目前武漢肺炎疫苗技術平台,國衛院共掌握刺突蛋白的合成胜肽、DNA疫苗、重組腺病毒、次單位疫苗等4種技術;中研院則有新型冠狀病毒奈米粒子疫苗技術,國內另有3家生技業者以次單位疫苗、合成胜肽疫苗為主,國際間還有減毒牛痘病毒疫苗、mRNA疫苗等。每一種疫苗研發難度、成功率各有利弊,例如說,DNA或mRNA疫苗能夠快速生產,但是新的技術需要周全的安全性佐證,該做哪一種?廖經倫說:「做,4種都做!」他說,疫苗研發成功率只有5到10%,既然這次任務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索性4種疫苗同步展開研究,找出候選疫苗後再慢慢汰弱留強,不放棄任何可能成功的機會;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更喊出要在2個月內端出初步成果,半年內要進入臨床前試驗。國衛院感疫所研究員周彥宏嘆道:「接到任務後,研究團隊簡直忙瘋了。」過去半年來,感疫所研究團隊幾乎每逢週末就加班,挑戰這場不可能的任務。正常來說,疫苗研發光是構組等前置作業就要花上2個月,也是攸關疫苗成敗最關鍵的時期。周彥宏解釋,接種疫苗就像是幫人體的免疫大軍做一次兵棋推演,讓免疫系統認識這隻病毒,提早產生抗體,隨時應戰,疫苗構組就是擬定作戰策略的過程,相當燒腦,既要找出關鍵致病物質,又要有創新概念以防誤踩他人專利,只要一丁點沒考慮周全,可能好幾年以後才會發現錯誤,屆時所有努力都前功盡棄。為了因應來勢洶洶的武漢肺炎,國衛院團隊硬生生將疫苗構組從2個月縮短成3週,團隊把過去10年、20年各種SARS相關研究文獻通通找出來,從前人經驗裡找線索,發現冠狀病毒疫苗研發有2大關鍵,一是阻斷感染,二是防止漏網之魚的病毒躲在體內,醞釀反撲時機,必須找出方法炸掉細胞複製工廠。全球疫苗競速白熱化,候選疫苗百百種,進入臨床試驗的10多支候選疫苗中,進展最快的英國牛津大學團隊,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兩者做的都是以腺病毒作為載體的「重組病毒疫苗」。實際上,「重組病毒疫苗」屬於技術含量相當高的疫苗,也是國衛院研發主力之一,究竟科學家如何利用腺病毒作為載體開發出疫苗,台灣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又具備哪些優勢,這要從1998年的腸病毒疫情說起。周彥宏是台灣腺病毒載體疫苗權威,深耕該領域已有將近20年,曾利用此技術開發出腸病毒71型疫苗,在這次武漢肺炎疫苗研究中,是國內唯一以腺病毒載體研發疫苗的研究團隊。簡單來說,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原理就是將武漢肺炎病毒的基因片段,插入感染性較弱的腺病毒裡,化身武漢肺炎病毒的「替身」,誘發人體免疫系統認識、攻擊它,並產生抗體,改造過的腺病毒就是疫苗雛形。令人好奇的是,腺病毒即便致病性較弱,仍是隻活生生的病毒,如何確保打進人體後只會誘發免疫反應,不會感染武漢肺炎或腺病毒,「這就是這項疫苗技術的關鍵所在。」周彥宏解釋。病毒感染人體後,下一步就是大量複製病毒大軍對抗免疫系統,但病毒複製過程中,會分別複製病毒外殼和遺傳物質,最後兩者才會結合形成病毒,看準這一點「罩門」,研究團隊只要在基因片段上動動手腳,讓這隻病毒只能複製外殼,卻無法複製遺傳物質,確保人接種疫苗後只會產生免疫反應,不會遭受病毒攻擊。原理看似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周彥宏說,光是打開腺病毒外殼這件事就是門學問,接著還得在一連串基因序列中找出關鍵片段,並利用20年積攢下的經驗編輯基因片段。「在這邊加一點東西就能加強免疫反應,修改那邊的片段,可以讓蛋白質折疊效果更好。」正因每個科學家腦袋想的都不同,同樣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保護力、安全性也相去甚遠,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考驗研究團隊真功夫。研究團隊在1個月內做出6種腺病毒載體疫苗雛形,是別人半年、一年才能做出來的成果。周彥宏說,中國大陸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試驗進度雖然比較快, 但只能針對特定的武漢肺炎病毒,未來一旦病毒變異恐失效。台灣做的則是廣效型的疫苗,採用一種最新發現的特殊蛋白質做成疫苗,所誘發的抗體不只對武漢肺炎有效,對於SARS、MERS等冠狀病毒都有效,後續效益不容小覷,可望成為全球疫苗界的後起之秀。國衛院4大技術平台共催生25支候選疫苗,經過細胞實驗,利用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測試疫苗是否有效,之後再以動物實驗檢測疫苗安全性、能否誘發抗體等,目前11支候選疫苗通過考驗。疫苗研發不但燒腦,也很燒錢,國衛院昨天宣布攜手生技業者的候選疫苗,以DNA疫苗做為主軸,最快年底前進入臨床試驗。在取得技轉資金挹注之後,國衛院繼續進行實驗,盼再次篩選出4到5支候選疫苗,千錘百鍊,最後可能僅有1、2支疫苗問世。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衛院新冠肺炎疫苗 DNA將成研發主力
截至目前,全球進入臨床試驗的17支武漢肺炎疫苗,有7支是核酸疫苗。國衛院今天也宣布將攜手生技業者,以DNA疫苗做為開發主軸,最快年底前進入臨床試驗,明年下半年可望問世。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疫苗是穩定疫情重要關鍵,國家衛生研究院早在2月初就宣布投入4類疫苗研發,找出20多支候選疫苗,經層層試驗,6月初共有11支進入動物試驗。國衛院今天下午發布新聞稿宣布將以DNA疫苗做為未來武漢肺炎疫苗開發主軸,將和生技業者合作,盼透過業者臨床上的經驗加速疫苗研發,同時建立台灣自主研發生產能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6月29日,全球17支進入臨床試驗的後選疫苗中,就有7支是包含DNA或RNA的核酸疫苗,高居所有疫苗種類之冠。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生物製劑廠執行長劉士任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目前國衛院研發的疫苗陸續獲得不錯的實驗成果,但進入臨床試驗、商業化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及資金,不可能每一種都做。劉士任說,DNA疫苗是一種研發速度非常快的疫苗,研究團隊以人工合成出武漢肺炎的關鍵DNA,就能做出疫苗雛形,至少比其他疫苗研發快上3個月。國衛院研發出的DNA疫苗,經動物實驗發現可以產生非常高的中和病毒抗體效價,而且能產生較無害、較無副作用的免疫反應,即Th1免疫反應,呼應WHO提出武漢病毒疫苗需要產生Th1免疫反應的建議。劉士任強調,DNA疫苗另一點優勢在於量產相當容易,只要以大腸桿菌就能大量培養,但仍須較長時間驗證安全性,最快年底前進入臨床試驗,若順利明年下半年就有機會上市。
-
2020-07-01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陽性回診數降 醫:不回診形同自殺
台灣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已連續12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2017年約1萬6000人罹患大腸癌。但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篩檢意願降低外,目前仍有約1萬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表示,研究發現,若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者,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增加6成4;而台大醫師也提醒,只要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就會有很高的罹癌風險,提醒民眾在後疫情時代下,仍應定期到院檢查、及早掌握癌前病變。國健署今上午舉行大腸癌篩檢記者會,邀請台大內科醫師講解,同時,也與科技業者HTC合作,以VR穿戴裝置方式展現大腸路徑。吳昭軍說,每年國人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篩檢人數約130多萬,上半年約70萬;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人數僅50多萬,比去年同期少約2成左右。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而男性不論在發生率或死亡率上,都是女性的1.5倍,而相較去年,今年上半年全台糞便潛血檢查3萬1000名篩檢陽性個案當中,只有2萬1000人回診進行大腸鏡檢查,還有1萬人至今尚未回診。台大醫院健檢中心主任、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表示,大腸癌患者雖有年輕化趨勢,但平均中位數仍在70歲左右。而在一般人口當中,每1000人中約有2至3人罹患大腸癌,但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即便是父母都罹患大腸癌,其兒女罹患大腸癌風險,也比常人增加5至6倍。目前仍有約1萬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邱瀚模說,因根據發生率來推估,1萬名糞便潛血陽性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者中,約會有500人罹患大腸癌,且當中更有一半的人為早期(0至1期);但這是可以早期根治的,也可直接透過內視鏡切除,5年存活率高達95%;一旦變成2、3期時,不僅治療費用貴、存活率降低,也更難根治;到了晚期存活率僅剩13%,「性命就在一念之間」。吳昭軍呼籲,防疫固然重要,但民眾保持身體健康也一樣重要,有鑒於88%的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而檢出後的陽性個案,必須及早到醫院做大腸鏡來確認是否陽性,以便後續治療。【中央社台北1日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確診人數直直落,至今仍有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未回診。台大醫師邱瀚模今天呼籲別再拖,陽性個案每20人就有1人是大腸癌,不回診真是自殺行為。根據「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2年高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之首,2017年有多達1萬6408人確診大腸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男性不論在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是女性的1.5倍,由於多達88%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因此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不僅早期癌5年存活率超過90%,還能降低35%死亡率。不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逾半年,民眾外出、就醫意願都降低,癌症篩檢及回診人數也直直落,恐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最佳時機,尤其大腸癌篩檢衝擊最為明顯。林莉茹說,相較去年,全台上半年大腸癌篩檢率掉了20%,3.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當中,只有2.1萬人回診進行大腸鏡檢查,還有1萬人至今尚未回診。大腸癌權威、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邱瀚模表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回診率明顯降低,尤其3到4月間,每逢有疫情傳出,回診個案就猛掉,令人擔憂。邱瀚模強調,在一般人口當中,每1000人中約有2至3人罹患大腸癌,但篩檢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即便是父母都罹患大腸癌,兒女罹患大腸癌風險也僅比常人增加5至6倍,但篩檢陽性個案則是常人的20至30倍,風險之大可見一斑,「篩檢陽性不做大腸鏡,真的是自殺行為。」
-
2020-07-01 癌症.大腸直腸癌
全台萬人腸癌篩檢陽性未回診 醫警告:形同自殺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確診人數直直落,至今仍有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未回診。台大醫師邱瀚模今天呼籲別再拖,陽性個案每20人就有1人是大腸癌,不回診真是自殺行為。根據「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2年高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之首,2017年有多達1萬6408人確診大腸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男性不論在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是女性的1.5倍,由於多達88%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因此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不僅早期癌5年存活率超過90%,還能降低35%死亡率。不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逾半年,民眾外出、就醫意願都降低,癌症篩檢及回診人數也直直落,恐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最佳時機,尤其大腸癌篩檢衝擊最為明顯。林莉茹說,相較去年,全台上半年大腸癌篩檢率掉了20%,3.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當中,只有2.1萬人回診進行大腸鏡檢查,還有1萬人至今尚未回診。大腸癌權威、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邱瀚模表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回診率明顯降低,尤其3到4月間,每逢有疫情傳出,回診個案就猛掉,令人擔憂。邱瀚模強調,在一般人口當中,每1000人中約有2至3人罹患大腸癌,但篩檢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即便是父母都罹患大腸癌,兒女罹患大腸癌風險也僅比常人增加5至6倍,但篩檢陽性個案則是常人的20至30倍,風險之大可見一斑,「篩檢陽性不做大腸鏡,真的是自殺行為。」邱瀚模說,以全台未回診的1萬名陽性個案為例,其中一半的人有腫瘤性息肉,20%有超過1公分腺瘤性息肉,5%大腸癌,以此估算,全台有500名大腸癌患者仍在路上趴趴走,其中250人是可以根治的,但繼續拖下去,隨時可能惡化成更嚴重、更難根治的大腸癌。他解釋,0期大腸癌只要內視鏡切掉就能根治,5年存活率高達95%,一旦變成2、3期不僅治療費用貴、存活率降低,也更難根治,到了第4期存活率僅剩13%,「一念之差,差之千里。」
-
2020-07-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對新冠肺炎有療效的瑞德西韋定價了,誰是最大贏家?
昨天(2020-6-29)全美各大媒體都在報導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終於給瑞德西韋定價了:一個5天的療程收費是2,340或3,120美元。2,340美元是向全世界各國政府收費的價格(由政府買單),而3,120美元則是向美國私人保險公司收費的價格。瑞德西韋是目前唯一有證據顯示對新冠肺炎有療效的藥,儘管這個療效也只不過就是能將重症患者的住院天數從15天縮減至11天。根據傑富瑞(Jefferies)成藥分析師邁克爾·耶(Michael Yee)給投資者寫的信,瑞德西韋的價格是略高於股票經紀人的預期。 他說,按照這個價格,他預計瑞德西韋今年的銷售額為5.25億美元,而明年則為21億美元。詳情請看芝加哥論壇報發表的Coronavirus drug price ‘an outrage’: $2,340 for remdesivir, or even more for those with private insurance(冠狀病毒藥物價格“一種震怒”:瑞德西韋為2,340美元,私人保險的患者甚至更高)。吉利德科學公司的執行長在宣布瑞德西韋的定價時說,這個價位是遠低於瑞德西韋的真正價值,而之所以會定這麼一個超低的價位,是將《廣泛且公平的獲取》置於公司利潤之上。您說,是不是有夠佛心?這個價位是否超低,當然是見仁見智。有一家獨立且無黨派的研究機構名叫Institute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al Review(臨床與經濟評論研究所,簡稱ICER),是專門從事客觀性評估處方藥以及其他醫療技術的臨床和經濟價值。它在它發表的ICER Comments on Gilead’s Pricing for Remdesivir裡說,瑞德西韋的價位是合理的。但是一家叫做Patients For Affordable Drugs(負擔得起藥物的患者)的非牟利機構則發表STATEMENT ON GILEAD’S REMDESIVIR PRICE大力抨擊:「吉利德將實現的利潤遠遠超過其開發和生產尚未證明可以挽救生命的藥物的成本。 瑞德西韋的價格再次表明,即使面對全球大疫情,我們也不能相信大藥廠會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不管瑞德西韋的價位是過低,合理,還是過高,這個定價的行動都完全證實了我在5個月前所做的一個預言,那就是《最大的贏家就是吉利德》。五個月前,中國和台灣的媒體和網民都曾陷入一波《蛇與農夫》的狂潮。他們說,吉利德公司是多麼多麼好心地把瑞德西韋免費送給中國來治療新冠肺炎,但是中國竟然恩將仇報,把人家免費贈送的東西拿去申請專利,反過頭來打擊吉利德公司。所以,這就是新版的《蛇與農夫》的故事:中國這隻蛇反過頭來咬了救牠一命的農夫吉利德。我在親眼目睹這波《蛇與農夫》狂潮時,真的是笑的人仰馬翻,欲哭無淚。網民無知也還說得過去,但是電視節目裡那些專家名嘴,就真的是應該各打五十大板。瑞德西韋是為了要對付伊波拉病毒而研發的,但是因為療效不如另外兩個跟它競爭的藥,所以早就宣告失敗。也就是說,就原來開發的目的而言,瑞德西韋已經是一文不值。可是由於冠狀病毒的繁殖機制很像伊波拉病毒,所以吉利德公司就調整策略,想要將瑞德西韋開發成冠狀病毒的新藥。在實驗室裡,瑞德西韋的確顯現它是有抑制冠狀病毒的作用,但是,在沒有病患來做臨床試驗的情況下,瑞德西韋仍然是一文不值。天賜良機,武漢肺炎在中國爆發,瑞德西韋總算有機會一展身手了。吉利德公司搭了飛船,火速將瑞德西韋送到中國,而中國也火速在國內申請了一個《應用專利》。就是因為中國的這個專利申請,引發了《蛇與農夫》狂潮。網民、專家、名嘴紛紛跳出來痛罵中國無恥,沒良心,等等等。我呢,哭到聲音都啞了,笑到眼淚都乾了,就寫了唉!專利這件事:武漢病毒。我說,第一、吉利德是擁有瑞德西韋全球性的專利,所以它當然也涵蓋了中國申請的這個應用專利,第二、一個藥的研發,最困難,也最花費的階段就是第三期臨床試驗。如今,有人自願幫你做第三期臨床試驗,你會不會恨不得用飛的把藥送到他門口?我在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裡說《最大的贏家就是吉利德》。如今,原本一文不值的藥,今年的銷售額會是5.25億美元,而明年則為21億美元。我五個月前的預言有夠神準吧。原文:瑞德西韋,最大贏家,如我所料
-
2020-06-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放寬外籍人士入境 來台灣港人讚令人安心
考量武漢肺炎國際疫情趨勢,同時因應商務經貿交流及人道因素等需求,台灣從今天起,放寬外籍、香港及澳門人士入境,許多民眾一踏上台灣土地都表示,感覺很安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29日起,外籍人士除觀光、一般社會訪問以外,都可提出申請;有特殊或商務需求、取得台灣居留證港澳人士也可申請。另外,外交部也說,29日起,來台參加國際會議及商展、度假打工、實習代訓、尋職等外籍人士可憑相關應備文件,向駐外館處申請特許來台。早在去年七、八月就辦理移民來台的陳女士下午搭機來台,她相信,如果有機會、有能力,大家都會這樣做,當初因為看到香港政治上動盪,一方面也擔心港版國安法等政策施行,因此家人下定決心移民來台,周遭很多朋友也都抱持同樣心裡申請移民。陳女士說,因為生活及文化上相近,台灣可說是香港人移民首選,另外像是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也很吸引香港人,不過因為小兒子已經在高雄唸書半年,因此家人決定落腳高雄,目前先生仍留在香港處理相關事務,待一切告一段落後就會來台和家人團聚。陳女士指出,這次來台前,也有特別花費港幣2000元(約新台幣7600多元)進行核酸檢測,她更盛讚台灣防疫作為效率好,不過因為擔心疫情會再度爆發,因此短期內將不會再回到香港。來自香港的陳先生表示,這次和台灣籍的妻子返台,主要是因為小孩要回來上學,小孩原本就是在台灣出生,這次等待很久一段時間後終於可以來台,家人都覺得很開心。陳先生說,為了順利入境,搭機前幾天,一家四口就以每人新台幣6000多元的代價進行核酸檢測,來台後也會依規定進行14天居家檢疫,雖然過程中機票曾被取消三次,但終於可以順利來台,看到縝密檢疫流程,自己感覺很安心。桃園國際機場國境單位表示,因應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部分新入境政策今天上路,少數外籍民眾或許不了解相關規定,也可能來不及提出申請或其他考量,因此首日來台人數較少,不過隨著新政策上路,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符合資格民眾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