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極簡主義
共找到
5
筆 文章
-
-
2025-02-10 焦點.長期照護
照護失智母親12年沒崩潰仍保持開朗!他提一關鍵心法:活用極簡思維
長照是一條辛苦漫長的路,日本照護作家工藤廣伸照顧失智的母親長達12年卻不喊苦,他認為不該逃避,豁達地說:「照顧父母也是為了自己好」,成功調整自己的心態與人生規劃,才能在長照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而不致崩潰。他受訪時被問到為什麼做了12年的長照不但沒有面露疲憊,反而展現出神采奕奕的開朗感,他笑稱來自於一個心態「照顧父母,其實也是為了自己」,要維繫這個念頭長達12年確實不容易,但他時時刻刻「保持輕盈」,具體來說就是讓思想「極簡主義」,極簡主義核心理念是不擁有不必要的東西,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讓自己變得更輕盈。檢視身上的行李做取捨 別把問題全歸諸照護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成年人身上可能同時背了很多行李,包括工作、家庭、房貸等,如果現在有照護父母的需求,等於又額外被要求多帶一個30公斤的啞鈴。他當時因此差點被壓垮,最終沒有崩潰的癥結在「換一種行李」。他分析造成自己壓力最大的行李來自「工作」,因此辭職,雖然隨之面臨收入的問題,但對他來說,工作壓力才是最沉重的負擔,所以當這個壓力消失後,整體負擔大幅減少。他表示每個人對壓力的感受都不同,負擔的種類和重量也因人而異,很多人會把照護的壓力單獨拿出來談,但它不是一個可以獨立解決的問題,工作、子女、健康、財務……這些與照護無關的壓力其實都交織在一起,導致多數人誤認「是照護父母毀了我的人生」,然而事實上照護只是其中一個導火線,並不是唯一的問題。當照護開始後,現在擁有的壓力一定會進一步加劇,這種被稱為「微小壓力(Micro-stress)」,像是加班、出差、職場同事的言行、擁擠的大眾運輸等,原本覺得無傷大雅的事,可能都會突然變得難以忍受,壓力就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所以在照護開始之前,就應該用「極簡主義」的思維來減少手上已有的壓力,讓自己可以更靈活應對未來的變化。人生取捨不容易 面對照護是必要之惡工藤具體說明自己的改變,他調整工作量,能請專業照護人員幫忙的地方就盡量請他們幫,畢竟要讓重度失智的母親聽話是不可能的,與其糾結母親帶來的壓力,不如優先減輕自己能掌控的部分。他補充辭掉工作並不是一般人能輕易做的決定,但強調如果單獨考慮照護,很容易陷入死胡同,所以建議用整個人生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先重新檢視自己現在背負的行李,分析有哪些可以放下(有些人連自己背了多少東西都沒意識到),讓自己變得更輕鬆。這樣一來,不僅是面對照護,就算人生出現其他重大變化時,也能比較從容應對。就算無法立刻放下,但只要確認現在背負的東西,然後換個角度問自己:「如果在這種狀態下,父母的照護突然開始了,我還能好好照顧自己嗎?」這樣一想,或許就會發現,有些東西其實是可以放下的。資料來源/PHP online
-
2025-02-06 焦點.健康知識+
多久該洗一次澡,用什麼洗才乾淨?一位5年「不洗澡」的醫師這樣建議
你每天都會洗澡嗎?正常來說,大部份人是這樣的沒錯,甚至有人一天洗不只一次澡。但有一位醫師表示,洗澡只是個人化和儀式化的行為,洗澡不等於衛生,用一堆清潔劑清洗身體也沒有絕對必要,清水洗澡即可。醫師5年「不洗澡」一位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醫師、並曾出版名為《清潔:皮膚的新科學》(Clean, The New Science of Skin)著作的詹姆斯漢布林醫師(Dr. James Hamblin),在《CNN》Podcast節目裡談到,「我已大約5年沒有洗澡了!」不過他所指的其實是傳統意義上的「洗澡」,說的更明白些,他是奉行「極簡主義」,從他第一次進行「不洗澡」實驗時,他不使用任何類型的洗髮精、沐浴產品洗澡,幾乎只用水洗,早上也是用水洗臉。多久該洗一次澡?所以如果有人問:多久該洗一次澡?需要使用肥皂還是什麼清潔用品?不洗澡是否不衛生?…等問題,他認為這都取決於個人的價值。「洗澡」這件事,嚴格說來有時只是社會決定的標準,如果你跟人說你昨天沒洗澡,你就有可能會被以負面的方式看待。但事實上一天不洗澡並不代表不衛生。但他表示,日常確實的洗手還是必要的,例如上完廁所後需洗手,因為有證據表明這樣做可消除上廁所期間可能發生的任何微生物傳播。肥皂是極有價值的清潔工具漢布林醫師指出,其實皮膚所分泌的油脂、化學物質及皮膚上的微生物群之間存在著一種和諧,當我們用洗熱水澡和使用清潔劑時,會暫時破壞微它們的平衡,也導致有些人的皮膚變乾,或產生如濕疹、疸疸等發炎的皮膚問題。此外,藥局藥粧店裡陳列的那麼多沐浴乳、洗髮精等清潔用品,現在很多還標榜抗菌、除菌效用,但用它們洗澡真的有這些效果嗎?他認為,用這些產品無非是讓你感覺起來和聞起來都很好而已,也有許多心理和個人偏好的原因。對他而言,水跟肥皂是唯二需要的清潔工具。因此漢布林醫師只用水替身體清潔,有汙垢才用肥皂。如果身體或手上有東西不會脫落,例如蜂蜜或機油,你就需要一些東西來幫助分解附著在你皮膚上的黏性物質,這時「肥皂就是一種極其有價值的工具。」例如手上有油脂、或皮膚真的很油膩,那麼可以使用肥皂,並且還要靠大力搓洗,以達到清潔的功用。因此,當你下次有困難無法洗澡卻在隔天被問到時,你大可大方承認「我昨天沒洗澡,但這並不是不衛生。」參考資料.《CNN》.聯合報系資料庫
-
2024-11-16 養生.生活智慧王
斬斷家裡負能量!快扔掉5種「慣性囤積物品」網笑:我真的每一項都留
現代人物質豐裕,學會斷捨離非常重要,家裡經常儲存一些認為有朝一日會用到、捨不得丟的東西,但這些物品其實被用到的機率少之又少,甚至成為累贅和負擔,建議果斷直接扔棄。一名30多歲奉行極簡主義的博主「大杭子」分享,最近總感覺不順,於是對家裡的物品進行一次斷捨離,隨之心情也變得好很多。她指出想要保持環境舒適、心情愉悅,家裡一定不要積累這五種垃圾,相信很多人看完一定都中標。1.各種瓶瓶罐罐很多人都會把乾淨還能用的瓶罐留下,大杭子還用甥女的奶粉罐做了一個凳子,結果根本沒人要坐,最後果斷扔掉。2.各種購物袋買衣服都會贈送紙袋,事實上用到機率真的不高,所以她現在有了新的袋子就會把它們當作垃圾袋快速消耗掉。3.不穿的衣服有些衣服覺得總有一天會穿,事實上若一年內都沒穿過,日後會穿的機會也趨近於零了,就沒必要讓它們繼續占據衣櫃空間,應該盡快處理掉。4.不喜歡的玩偶和擺飾有些玩偶擺在家裡不僅占空間,還需要定期清洗以免累積塵蟎;電視櫃放的裝飾品長年淋灰塵又會妨礙打掃,建議選擇性丟棄。5.精緻包裝盒現在很多禮物或食品都會用精緻包裝盒裝納,有時會覺得很可惜而把盒子留下來,但是這些盒子相當占空間,事實上日後也用不太到,建議直接扔掉。大杭子表示人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變化,自己以前喜歡買買買,現在覺得生活根本用不了多少東西,於是開始嘗試減法生活。她建議大家盡量留下日常必須用到的物品,保持家裡環境清爽乾淨,自然能住的舒心自在,讓自己充滿能量。網友表示:「五項每一個都中槍」、「年輕學會斷捨離,老了才不會得囤積症」、「丟東西當心別給長輩看到」、「東西多了打掃都嫌累,家裡乾淨光溜溜,做家事都省力」、「除非要送人,不然都直接在店裡拆了包裝不帶回家,能節省很多煩惱」。資料來源/大杭子的躺平生活
-
2023-01-30 焦點.元氣新聞
收納教主近藤麻理惠放棄收納了 她自曝當3寶媽後家裡變亂原因
「收納教主」放棄整理引網友熱議曾在2015年入選時代雜誌「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的日本收納教主的近藤麻理惠,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在升格成三寶媽之後已經有點放棄整理了,背後的原因讓網友很有同感。麻理惠過去因為有著超強收納之術,因此出過多本書教大家如何快速簡單的讓家居生活變得整齊,並且其著作還譯成多國語言,甚至串流巨擘Netflix還推出與她著作同名的真人實境節目《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近日她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訪問時卻透露,在她有了第三個孩子後,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理這件事已經退居次要地位。麻理惠表示成為三寶媽之後,家裡已經變亂了,與過去有著完美收納的居家生活完全不一樣,她每天花了許多時間照顧三個孩子,認為享受與孩子們在家裡的時光,在這個階段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家裡亂一點也無妨。她也表示,對許多人來說組織完美的空間是不現實的,而她這樣的想法獲得不少媽媽們的共鳴。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完美主義」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過麻理惠的日常生活。加州臨床心理醫師拉瑪妮·杜爾瓦蘇拉(Ramani Durvasula)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她不反對麻理惠的想法,整理過的空間能釋放更寬闊的情感和創意,「但你必須了解,不是每個人都一樣,完美主義者會像這樣整理房間,但也有人沒時間、資源或精力去完成嚴格的極簡主義,這些人如果不能過他們的理想生活,會感到焦慮或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