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搜尋
楊雅棠
共找到
3101
筆 文章
-
-
2022-08-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個案2萬160例 疫情累計死亡人數破9千
今新增本土個案2萬160例 疫情累計死亡人數破9千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國內今天新增2萬160例本土個案、288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22例,這波疫情累計死亡人數破九千,達9012人。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如指揮中心預期,病例數已有在增加的趨勢。今日新增2萬160例本土病例,為9,313例男性、10,836例女性、1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123例),桃園市(2,471例),台北市(2,470例),台中市(2,249例),高雄市(1,504例),台南市(1,220例),彰化縣(845例),新竹縣(798例),新竹市(604例),苗栗縣(512例),屏東縣(488例),花蓮縣(429例),宜蘭縣(414例),雲林縣(394例),基隆市(385例),南投縣(317例),嘉義縣(305例),嘉義市(205例),台東縣(162例),澎湖縣(143例),金門縣(90例),連江縣(32例)。今日新增2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1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0例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7月3日至8月26日,死亡日期介於8月11日至8月26日。一月至今累計中重症2萬3706人、死亡9012例。今日新增28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7例男性、15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0例),美國(6例),加拿大、泰國及馬來西亞(各3例),菲律賓、法國及新加坡(各2例),印尼、韓國、英國、中國及日本(各1例),另25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31日至8月2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4萬2009例確診,分別為2萬7298例境外移入、521萬465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866例死亡病例,其中9,8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05例、台北市1,108例、台中市989例、高雄市923例、台南市765例、桃園市742例、彰化縣567例、屏東縣407例、雲林縣311例、南投縣293例、苗栗縣234例、嘉義縣231例、基隆市217例、宜蘭縣197例、花蓮縣162例、嘉義市161例、新竹縣154例、台東縣140例、新竹市98例、澎湖縣27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BA.5本土個案占比已四成 30多歲外國女為首例死亡個案國內今天新增94例BA.5本土個案,全國占比已從上周18%升至40.2%。其中更出現首例BA.5死亡個案,為8月24日公布的病逝者,完成定序後確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內BA.5正逐漸取代原本的BA.2病毒株,成為主流株。新增的94例本土BA.5個案分布為北部68例、中部11例、南部13例、東部2例,占上周所有已定序234例的40.2%,為39名男性、55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確診日介於7月3日至8月24日。羅一鈞表示,BA.5雖多以輕症、無症狀為主,但仍出現死亡個案,為上周公布過的個案。個案為30多歲非本國籍女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13日快篩陽性,8月15日高燒至41度、昏迷送醫,有休克現象。急診插管使用呼吸器,電腦斷層發現腦水腫,8月16日急救無效,死因為缺氧性腦病變、癲癇重積及新冠肺炎。另外,羅一鈞表示,邊境持續攔截變異株,以BA.5為最大宗,占七成以上。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2株BA.4、57株BA.5、2株BA.2.75,個案分別為36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8月11日至8月22日。其中檢出BA.4個案分別自韓國及美國(各1例);BA.5個案分別自越南(8例),美國(7例),泰國(5例),菲律賓(4例),日本、印尼、新加坡、英國及加拿大(各3例),柬埔寨(2例),馬來西亞、法國、南非、紐西蘭、韓國、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比利時、挪威、香港、西班牙、緬甸、丹麥及印度(各1例);BA.2.75個案均自印度移入。截至目前累計186例BA.5、3例BA.4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境外移入個案BA.4為80例、BA.5為662例、BA.2.75為10例。BA.5疫情已經開始! 幼兒還有四成未感染也未接種本土BA.5個案占比暴增,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回升。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上周疫情是連續11周下降後首度上升,而這周上升幅度增加,增幅達15.5%,可確定BA.5疫情已經開始。王必勝表示,疫情上升,接下來除開學之外也會遇到中秋和重陽節等民俗節慶,民眾有相關聚會活動。提醒民眾參加活動應做好勤洗手、戴口罩、與不特定人士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且應遵守現行戴口罩規定,除例外情形,如飲食需求、拍照等得免戴口罩。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如有症狀請勿參加。另外應隨身攜帶洗手用品,並建議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營業場所、公共場域和餐飲場所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員工健康管理和加強環境消毒,餐飲場所另應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且不得敬酒。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幼兒,不建議參加聚會活動。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六個月至四歲幼兒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22.8%、第二劑為1.5%。全國疫苗接種率為第一劑92.6%、第二劑86.6%、追加劑第一劑72.2%、追加劑第二劑9.2%。王必勝表示,幼兒第一劑接種率約22%,加上自然感染率30%,保護力約50%,因此還有40%未曾感染過也未接種疫苗。另外,第二劑接種率較少主要是因為莫德納需等四周才能打第二劑,因此可接種人數較有限,但提醒家長完整施打才有完整保護力。疫情升溫?BA.5全國占比已達四成 單日確診恐升至三萬五指揮中心七月時曾表示,當Omicron變異株占本土病例達到三成以上,才會看到疫情明顯上升。而今天指揮中心公布BA.5全國占比已達四成,外界關心本周單日確診數是否會突破三萬五千例。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每周二、三通常確診數最高,屆時達到3萬5千例也是有可能的。王必勝表示,推估模型目前對於疫情開始時間掌握準確,估計八月二十幾日開始上升,修正模型預計高點落在九月中下旬。至於確診人數推估,目前高推估高峰約為單日6萬多例、低推估為單日三萬多例,將密切觀察相關發展。而目前重複感染人數為6734人。王必勝表示,隨疫情升溫,專責病房北部的使用率會開始上升,醫療應變組會即時調升,藥物部分目前評估絕對充足。根據統計,目前全國專責總床數為8072床,空床數4952床,空床率達61.5%;其中台北區總床數2273床,空床數1033床,空床率為45.4%,其餘區域空床率皆達50%以上。
-
2022-08-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回升!本土+2萬6450例本土個案 較上周增近2成
疫情回升!本土+2萬6450例本土個案 較上周增近2成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回升,國內今天新增2萬6450例本土個案及31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1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確診數較昨天增加8百多例、上升3.2%;較上周日增加4千多例、上升19.5%。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1993例男性、1萬4446例女性、1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695例),台北市(3,273例),台中市(3,080例),桃園市(2,928例),高雄市(2,071例),台南市(1,684例),彰化縣(1,117例),新竹市(825例),新竹縣(810例),苗栗縣(678例),屏東縣(624例),宜蘭縣(596例),雲林縣(533例),花蓮縣(508例),基隆市(503例),嘉義縣(431例),南投縣(350例),嘉義市(265例),台東縣(239例),澎湖縣(117例),金門縣(108例),連江縣(15例)。今日新增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9例具慢性病史、26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6月1日至8月25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7日至8月25日。今日新增31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72例男性、1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及美國(各5例),菲律賓及葡萄牙(各4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來西亞、泰國及韓國(各2例),印度、挪威、柬埔寨及沙烏地阿拉伯(各1例)移入,另28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8日至8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2萬1585例確診,分別為2萬7014例境外移入、519萬451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844例死亡病例,其中9,82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02例、台北市1,103例、台中市983例、高雄市921例、台南市763例、桃園市741例、彰化縣566例、屏東縣407例、雲林縣311例、南投縣293例、苗栗縣234例、嘉義縣230例、基隆市217例、宜蘭縣196例、花蓮縣162例、嘉義市161例、新竹縣154例、台東縣140例、新竹市98例、澎湖縣27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91例、31死 1歲男童高燒、嘔吐罹患MIS-C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91例、死亡3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一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仍在一般病房觀察中。新增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9例具慢性病史、26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6月1日至8月25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7日至8月25日。另新增91例中重症,包括68例中症、23例重症。其中出現一例兒童MIS-C個案,為一歲男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接種疫苗。曾於6月19日確診,8月15日起出現高燒、嘔吐、全身皮疹等症狀,8月23日赴急診就醫、24日入住一般病房,診斷為MIS-C,目前仍在一般病房觀察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91例,包括27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18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9人死亡。1月至今累計中重症2萬3656例,其中8990例死亡。BNT幼兒疫苗開打首日 8千多人接種幼兒BNT疫苗昨天開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公布首日接種人數為8687人。目前六個月至四歲接種率第一劑為21.6%、第二劑為1.4%。BNT和莫德納幼兒疫苗接種方式不同,其中莫德納需接種兩劑、BNT需接種三劑。莊人祥表示,昨天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5917人,包括2983人接種第一劑、2934人接種第二劑;至於首日開打的BNT幼兒疫苗則接種8687人。至於全國疫苗接種情形,第一劑為92.6%、第二劑為86.6%、追加劑第一劑為72.2%、追加劑第二劑為9.2%;其中65歲以上第二劑追加劑接種率為33.3%。
-
2022-08-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住院、陪病規定再放寬 9月1日起家用快篩可取代PCR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住院等醫療服務也逐漸回歸常態。原本規定住院和陪病病人入院前兩天必須使用PCR和抗原快篩,從9月1日起可於入院當天使用家用快篩篩檢。但仍禁止探病,僅允許加護、安寧、精神科、兒童病房或特殊狀況等病人,可有每天兩名訪客於固定一個時段探訪。指揮中心於25日公布新的「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修改住院病人和陪病者的入院規定。自9月1日起,全國醫院的新住院病人,非緊急住院者於入院前兩日內進行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或於入院當日進行公費家用快篩;緊急需住院者,於入住病房當日進行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包含家用快篩。另外,住院病人若為「經醫師評估無COVID-19相關症狀且無TOCC風險的新生兒或早產兒」,無須篩檢。陪病者部分則修訂非緊急住院病人的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兩日內進行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或於入院陪病當日進行家用快篩;緊急需入院陪病者,於入院陪病當日進行核酸 檢驗或抗原快篩,包含家用快篩。若在院內使用家用快篩執行入院篩檢時,經醫師評估家用快篩檢驗結果為陽性時,則建議再進行PCR檢驗確認,以利後續處置及通報評估。至於探病規定則仍未開放,僅符合三種條件下可開放探病,包括收治於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的病人、身心障礙或病況危急者,以及病情惡化經評估需探病且經醫療院同意等例外情形。探病時段也維持每日固定一時段,每次最多兩名訪客。探病者應出具探視當日採檢的快篩陰性證明,但探病者若「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 14 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
-
2022-08-28 失智.大腦健康
打麻將能預防失智症嗎?專科醫師教你正確的預防方式
隨著人口老化,國內失智症人數逐年增加。醫師表示,失智雖無法治癒,但如能早期發現,能延緩病況惡化;另外也可透過飲食、運動等方式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忘東忘西就是失智?須從記憶、能力和精神個性判別。一般人想到失智,最常聯想到的症狀就是「記性變差」。但是人一忙起來,往往出現忘東忘西的現象,而早期失智的症狀也容易被誤以為只是一般的老化現象。究竟如何分辨只是單純記性差還是失智?新光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子洋表示,主要可從三個面向來判斷,包括記憶、能力和精神個性。劉子洋說,記憶力衰退最常見是丟捷運卡、忘記鑰匙等,雖然都是小小的事件,但如果不斷重複發生,可能就是警訊。但失智是長期緩慢退化的疾病,很難定義一周或是一個月內發生「忘東忘西」的頻率,因此可以搭配能力和精神個性出現變化加以判斷。而能力變化通常依據患者本身擁有的技能來判斷,例如原本很有理財頭腦的人,一再出現算錯錢、搞錯金額的狀況;或是原本駕駛能力很好的人,開車和停車空間感變差,都可能是失智的前兆。另外,個性改變,如原本脾氣很好卻變得常常發怒,也需要注意,早期就醫、治療。女性患者多於男性?相關研究仍不明確。依據健保統計資料,110年失智症病人總就醫人數,男性11萬7,897人、女性17萬9,100人;新診斷的失智症就醫人數則為男性2萬1,598人、女性3萬669人;女性人數都多於男性。劉子洋表示,對於失智症發生的原因有很多說法,確實有些研究會比較男女人數差異的原因,但針對荷爾蒙治療的研究並未看出顯著差異,因此未針對性別進行疾病預防。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則表示,失智症發生的原因尚不明確,但失智症是漸進式而非突發的病症。而且雖然發生原因不明確,但許多研究仍指出,少動腦、缺乏運動、三高等血管相關問題、聽力退化、年齡、遺傳等,都是可能的危險因子。依個人興趣找動腦方式,不必非得學打麻將。而40歲後腦部就會開始退化,必須趁早養成良好的運動和飲食習慣,尤其若家中有失智症病史者,更要「超前部署」預防。廖品雯表示,如果能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包括正常睡眠、規律運動、控制三高問題等,確實能夠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另外,維持社交、動腦的活動,主動學習新知也有助於預防失智症。不過針對坊間常說「打麻將」可以預防失智症的說法,廖品雯說,促進大腦活動的方式很多,每個人的興趣、個性不同,「不是只有打麻將可以預防」。若為了預防失智而逼迫他人從事不喜歡的活動,反而會造成壓力等反效果。多運動、學新知、地中海飲食,都要「持續」才有效果。最好的方式是依據個人的興趣,從事唱歌、看書、繪畫、寫書法,甚至打電動、手遊都是很不錯的方法。但廖品雯提醒,看電視是「被動」吸收資訊,和繪畫、打電動等「主動」產出的活動不同,不是好的預防方式。除了運動、主動吸取新知外,劉子洋也表示,研究發現採用「地中海飲食」的人較不易罹患失智症,因此普遍認為此類飲食方式有預防效果。劉紫陽說,地中海飲食以五穀類作為主要澱粉來源,多食用新鮮蔬果,並搭配橄欖油、堅果、深海魚類等油脂和蛋白質。而不論是運動、飲食或是吸收新知等活動,最重要的是培養並「維持」,才能有預防效果。
-
2022-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疫苗怎選?莊人祥:提早獲保護力 建議接種莫德納
BNT幼兒疫苗預計本周六開打,其保護力較高但需打三劑,恐面臨BA.5疫情高峰而不及完整接種的情形,因此外界關心該選擇哪個廠牌疫苗為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A.5疫情上升,為讓家中幼兒提早獲得保護力,莫德納幼兒疫苗還是比較優先的選擇。BNT幼兒疫苗完整接種後保護力約七成至八成,高於完整接種莫德納幼兒疫苗產生的三至五成保護力。但莊人祥表示,BNT幼兒疫苗打兩劑後保護力只有二、三成,加上樣本不夠大,在信賴區間內甚至出現負數,但可知道保護力的確不夠。因此要讓家中幼兒提早獲得保護力,莫德納還是優先選擇。而隨本土疫情逐漸升溫,但9月逢有中秋連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這波疫情要加強防範長者跟幼兒,沒打疫苗的長者和幼兒,建議避免或減少聚餐或去人潮擁擠的場所。民眾參加活動時,要先打好疫苗或快篩,若有症狀就不要參加,才能減少活動間的傳播。至於中秋連假是否會限制南北人流,羅一鈞表示,將視疫情發展,現在還是會以加強疫苗接種等方式控制這波疫情。
-
2022-08-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65歲以上長者注意!9月1日起可免費領取5劑快篩
新冠肺炎BA.5變異株疫情升溫,為使65歲以上民眾有症狀能盡快篩檢、確診盡早用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公布,9月1日起將給予65歲以上民眾五劑免費快篩,近400萬名符合資格長者可到4600多家健保藥局、衛生所領取。莊人祥表示,9月1日起,持65歲以上長者,亦即1957年以前出生者的健保卡,可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免費領取一份、五劑的家用快篩試劑。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約有399萬餘人,預計配發家用抗原快篩試數量約1995.5萬劑。免費領取份數不會計入實名制的購買資格,因此曾經購買過實名制快篩的65歲以上長者,仍可再免費領取一份、5劑的快篩試劑。莊人祥也提醒,自8月15日開始,〇到六歲幼兒的家長也可以帶著幼兒的健保卡到健保藥局領免費快篩試劑。根據統計政策實施將近十天,僅17多萬人領取、占該年齡層13.5%,因此鼓勵家長可踴躍領取,公費試劑會持續發放。另外也請65歲以上長者儘速完成第四劑疫苗接種,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自我防護,如有症狀儘速快篩或就醫,保護自身健康安全。
-
2022-08-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較上周上升16.8%!本土+2萬6967例 境外308例
本土+2萬6967例 境外308例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個案2萬6967例、境外移入個案308例;另確診個案新增死亡37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確診人數較上周四增加3千多人,上升16.8%。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2263例男性、1萬4694例女性、1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892例),台北市(3,444例),台中市(2,995例),桃園市(2,935例),高雄市(2,138例),台南市(1,765例),彰化縣(1,069例),新竹縣(820例),苗栗縣(716例),新竹市(713例),屏東縣(635例),雲林縣(612例),宜蘭縣(582例),花蓮縣(531例),基隆市(526例),嘉義縣(423例),南投縣(387例),台東縣(251例),嘉義市(242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126例),連江縣(7例)。今日新增3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5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4例具慢性病史、26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6日至8月2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8月22日。今日新增30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57例男性、15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1例),美國(6例),馬來西亞(4例),加拿大、南韓、菲律賓及日本(各3例),丹麥、印尼及泰國(各2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國、新加坡、義大利、奧地利、法國、香港、土耳其及英國(各1例),另23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5日至8月2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4萬2279例確診,分別為2萬6072例境外移入、511萬615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728例死亡病例,其中9,71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78例、台北市1,097例、台中市975例、高雄市906例、台南市756例、桃園市733例、彰化縣558例、屏東縣405例、雲林縣304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7例、嘉義縣226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6例、嘉義市160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4例、台東縣139例、新竹市96例、澎湖縣26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30多歲女染疫釀胡言亂語、猛爆性心肌炎 急救無效亡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死亡37例、中重症100例。其中死亡個案中較年輕個案為一30多歲女性,染疫後疑似腦炎出現意識障礙、胡言亂語情形,後因猛爆性心肌炎死亡。另中重症新增三例孩童多炎症症侯群(MIS-C)個案,所幸經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皆已出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34例具慢性病史、26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6日至8月2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8月22日。其中一例30多歲女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12日快篩陽性確診,8月16日出現噁心、嘔吐、頭暈、意識障礙、胡言亂語等症狀,當日送醫時於急診發生抽搐情形,疑似腦炎收治加護病房,給予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住院後出現猛爆性心肌炎,經緊急救治仍病況惡化,於8月21日死亡,死因為新冠肺炎併猛爆性心肌炎及癲癇重積症。中重症個案包括65例中症、35例重症,包括三例MIS-C個案。羅一鈞表示,一例為五歲男童,曾接種兩劑疫苗、無慢性病史,曾於7月18日確診。8月15日起出現高燒、嘔吐、腹痛、喉嚨痛、頸部淋巴結腫以及全身皮疹等症狀,8月17日至急診,檢查有結膜炎疑似MIS-C,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冠狀動脈擴大,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好轉 ,於8月22日出院。八歲男童無接種疫苗、無慢性病史,六月、七月家人曾確診,本身無確診紀錄,8月10日起發燒、嘔吐、腹痛,12日至急診診斷為急性腸胃炎住院。住院後仍持續發燒,檢查有結膜炎、草莓舌,經快篩、PCR均陰性,但N抗體及S抗體均呈陽性,顯示曾感染新冠病毒。經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8月18日出院。另有一例13歲青少女個案,曾接種三劑疫苗、無慢性病史。8月3日確診,8月8日起出現全身紅疹、胸痛、心悸等症狀,8月10日發燒至急診,檢查有急性肝炎等病徵,懷疑MIS-C住院,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治療,8月19日出院。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84例,包括27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12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8人死亡。
-
2022-08-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病力強? BA.5青壯年染疫者多 羅一鈞:僅傳播力更強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本周全國染疫率以20至40歲年齡層增加速度較快。民眾擔心是否BA.5與BA.2有不同的致病原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以目前觀察來看並沒有不同,只是傳播力BA.5較高,同時也更有重複感染可能性。陳秀熙說,目前全台疫情仍處於「地方流行」,整體單日感染率約為0.1%,但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地區疫情已緩緩上升,而南部地區沒有明顯上升,至於離島地區隨著暑假旅遊遊客減少,疫情逐步下降,20至40歲年齡層增加速度較快,19歲以下及50至69歲族群也有小幅上升。民眾擔心是否BA.5與BA.2變異株有不同的致病原理,才造成此次疫情流行狀況以20至40歲年齡層為主。羅一鈞說明,BA.5與BA.2在目前的觀察來講,並沒有太大差異,歐美的資料顯示,BA.5對中樞神經影響比BA.2小;但香港這波BA.5疫情有腦炎相關個案,因此對於兒童腦炎不可掉以輕心,跟BA.2一樣都會引起病症,導致MIS-C或腦炎,指揮中心後續會持續觀察疫情變化,進行分析跟統計。不過,羅一鈞也說,BA.5比起BA.2傳播力有明顯增加,因此可能重複感染會成為未來這波疫情的主要趨勢,尤其確診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民眾,但三個月內也可能會重複染疫,民眾不可掉以輕心。至於日本邊境研擬放寬,入境旅客皆不須持72小時PCR陰性報告,台灣是否考慮跟進?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日本調整免持72小時PCR證明,但根據了解,附帶條件是要打滿三劑疫苗,入境上限每天2萬人,一周14萬人。台灣目前一周5萬,台灣跟日本都是穩健開放步伐,從影響性較小、風險較低的項目一路開放,一但這波疫情高峰開始確定往下,開放時機就會到。但針對邊境開放,觀光局日前提交出入境指引,王必勝表示,離旅行團開放還有一點時間,出入境指引有諸多細節待討論。爭議項目為何?王必勝說,其實大部分都有共識,都是細節部分待討論,內容已大致底定,「什麼時候開放?」才是目前的討論重點。
-
2022-08-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重複感染為下波疫情特徵 指揮中心:下周單日突破3萬例
醫師沈政男17日曾在臉書發文表示,以BA.5為主的疫情在8月底會超過3萬例。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下周確實有機會突破3萬例,而兒童確診比例不易估計,盼能盡量提高疫苗覆蓋率,將把握開學前持續催打。國內今天新增2萬8397例本土個案,逼近3萬例,來到近期新高。王必勝說,每周二、周三的確診數較高,預期明天會低一些,但近期疫情確定升溫,下周二、周三超過3萬例都有可能。而開學在即且孩童確診比例不容易估計,希望盡量提高疫苗覆蓋率,再加上確診過的學生,讓社區覆蓋率提高。將把握這段時間持續催打,這周末也即將開打幼兒BNT,之後也會入校施打。另國外研究,感染BA.2後感染BA.5的重複感染率達兩成,外界擔心兒童若感染過到校上課可能會重複感染,是否有停課的措施。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重複感染是接下來這波疫情的特徵,因為BA.5的免疫逃脫特性,因此很有可能感染BA.2後再感染。但重複感染機率較沒感染過者少八成機率,相比之下曾確診者在下波感染的機率較低。6月份公布過重複感染的定義,上次確診1至3個月內,出現新症狀或症狀惡化,搭配抗原快篩陽性或PCR陽性Ct值27以下,經過醫師評估可認定為重複感染。超過三個月,無論是否有症狀,只要抗原快篩或PCR陽性,都認定重複感染。一旦認定重複感染且通報完成,流程就和新確診一樣。羅一鈞表示,目前重複感染約5000多人,修正重複感染定義後至今通報2500多人,重複感染比例約萬分之5。待疫情攀升,確診時間拉長,重複感染機率會增加,而兒童未完成接種兩劑,確實比成人容易感染或重複感染。
-
2022-08-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8397例近期新高 境外+173 較上周增15%
本土+2萬8397例近期新高 境外+173 較上周增15%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個案2萬8397例、境外個案173人,另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18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和上周三相比增加15.1%,這周確定會比上周升溫。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為近期新高。今日新增2萬8397例本土病例,為1萬2998例男性、15,390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6,313例),台中市(3,393例),台北市(3,317例),桃園市(3,301例),高雄市(2,329例),台南市(1,705例),彰化縣(1,090例),新竹市(858例),新竹縣(839例),苗栗縣(744例),屏東縣(662例),雲林縣(614例),宜蘭縣(607例),基隆市(488例),花蓮縣(476例),嘉義縣(419例),南投縣(411例),台東縣(307例),嘉義市(232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131例),連江縣(3例)。今日新增1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17例具慢性病史、13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9日至8月2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7日至8月21日。今日新增17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95例男性、7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15例),印尼(6例),美國及柬埔寨(各5例),菲律賓及泰國(各4例),英國及馬來西亞(各2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及法國(各1例),另12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4日至8月2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1萬5052例確診,分別為2萬5767例境外移入,508萬923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91例死亡病例,其中9,67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71例、台北市1,092例、台中市973例、高雄市899例、台南市755例、桃園市731例、彰化縣556例、屏東縣405例、雲林縣303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6例、嘉義縣224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3例、嘉義市160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2例、台東縣139例、新竹市95例、澎湖縣25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127、死亡18例 30歲女確診4天亡新冠肺炎疫情今天新增死亡18例、中重症127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中兩例較年輕個案為兩例30多歲個案;其中一例30多歲女性確診四天後死亡。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17例具慢性病史、13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9日至8月2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7日至8月21日。其中一例30多歲女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13日快篩陽性,8月15日高燒至41度、昏迷送醫,有休克現象。急診插管使用呼吸器,電腦斷層發現腦水腫,8月16日急救無效,死因為缺氧性腦病變、癲癇重積及新冠肺炎。30多歲男性、有高血壓病史,接種兩劑疫苗。5月18日經PCR陽性確診,居家照護後解隔離。6月10日因出現發燒、呼吸窘迫、意識改變,而送醫院急診,經過急救無效,當天過世。當時死因判斷為呼吸衰竭、疑似腦出血,新冠確診則放入其他死因。後因新冠肺炎改為直接死因之一,因此於今日補提列。新增中重症包括中症104例、重症23例,無特殊兒少個案。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3174例,死亡8837例。再延長1個月 住宿長照機構公費快篩政策至9月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需定期公費快篩之措施,延長至今年9月30日止,篩檢頻率仍維持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2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至18歲則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工作人員每週至少1次,已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指揮中心說,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9月份疫情恐有升溫跡象,尤其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持續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故公費快篩延長實施至9月30日,而公費快篩試劑已於7月底陸續寄出。指揮中心指出,發放對象為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榮譽國民之家等住宿型照顧機構,以及日間照顧中心、家庭托顧、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社區型照顧機構。指揮中心提醒,公費快篩試劑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每人每週2劑及工作人員每人每週1劑估算,請各類機構及單位確實落實防疫政策,降低感染風險。
-
2022-08-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感染過不用再接種疫苗? 黃立民:等於只接種半次
BNT幼兒疫苗預計本周六開打,但有許多家長恐因孩子曾感染過新冠肺炎,接種意願低。李慶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自然感染產生的保護力頂多像「打了半次疫苗」,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仍較好,因此呼籲家長在下一波BA.5疫情來臨前,盡快帶孩子接種幼兒疫苗。黃立民表示,前一波疫情因疫苗進度無法趕上,因此兒童為主要感染對象,截至8月中旬10歲以下兒童確診病例已超過50萬例,中重症個案則超過300例。而隨著兒童疫苗和幼兒疫苗陸續到貨,下一波疫情前可趕得上提供孩童保護力。 黃立民表示,從國外數據和臨床發現,兒童確診、住院個案大多未完整施打疫苗,完整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兒童重症率、死亡率,對於新冠後遺症、MIS-C也有預防作用。目前台灣採購的是BNT和莫德納幼兒疫苗。黃立民表示,和成人疫苗不同,這兩種疫苗在幼兒疫苗接種上的劑量和接種方式都「分道揚鑣」,莫德納打兩劑、BNT需打三劑。根據BNT研究數據顯示,6個月23個月完整接種三劑保護力達75.5%,二到五歲以下完整接種三劑疫苗保護力可達82.3%。莫德納疫苗6個月23個月完整接種兩劑保護力達53.5%,二到五歲以下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保護力可達36.8%。在預防重症方面,接種疫苗後對MIS-C的保護效果有九成,而臨床上也初步看到對腦炎、新冠後遺症有預防效果。但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已經感染過新冠肺炎,等同於接種過疫苗,接種幼兒疫苗意願低。黃立民則指出,因自然感染時感染的是完整得病毒,當中有五、六個基因反而會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也因此許多人感染過後病情拖很久。而疫苗則是只接種「需要的基因」,因此誘發的免疫反應較自然感染好。「自然感染比較像是打了半次疫苗」,黃立民表示,自然感染後再接種疫苗的保護力會比僅完整接種二或三劑疫苗好,但千萬不能因為感染過而不接種。他也提醒,許多家長因為擔心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所以接種完一劑疫苗後就不再打了,但一定要選擇同一種疫苗接種完整劑量,否則沒有效、還得重新接種。幼兒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急性發燒、局部紅腫痛熱,至於心肌炎的發生機率較青少年低很多。
-
2022-08-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6095例反轉上升 死亡、中重症雙創新低
本土+2萬6095例反轉上升 死亡、中重症雙創新低【2020-08-23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萬6095例本土個案、28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中重症個案、16例死亡,都雙創新低;其中死亡平8月16日的死亡新低人數,中重症則是自5月3日以來相隔112天新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較上周二增加3000多例,上升13.9%,看起來這周會開始有明顯的疫情上升。今日新增例本土病例,為1萬1959例男性、1萬4121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258例),台北市(3,189例),台中市(3,038例),桃園市(2,673例),高雄市(2,179例),台南市(1,650例),彰化縣(1,132例),苗栗縣(762例),新竹縣(711例),屏東縣(692例),雲林縣(666例),新竹市(659例),宜蘭縣(647例),花蓮縣(503例),南投縣(464例),嘉義縣(439例),基隆市(424例),台東縣(319例),嘉義市(307例),金門縣(199例),澎湖縣(161例),連江縣(23例)。今日新增1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9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6月24日至8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7月23日至8月20日。另無特殊中重症個案。今日新增28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1例男性,1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9例),美國(7例),日本(6例),印尼(3例),泰國、新加坡、英國及馬來西亞(各2例),香港、柬埔寨及匈牙利(各1例)移入,另25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1日至8月2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8萬6521例確診,分別為2萬5593例境外移入,506萬87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監院「3+11」報告輕放? 莊人祥重申政策始末去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機組人員檢疫制度從「5+9」改為「3+11」引發討論。監察院調查報告昨出爐,認為指揮中心當時未善盡對外詳細說明責任,應檢討改進。國民黨立委砲轟監察院連糾正都沒有,「監察院可以關門了」。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從頭說明相關規定的放寬始末。莊人祥表示,2020年底前機組員的檢疫規定原本就是「3+11」,因應年底秋冬專案才改為是「7+7」。當時也在觀察是否可以落實外站接觸,也確保航空公司可以落實責任。待秋冬專案告一段落,發現外站防疫措施進步很大,包括有一次性房卡、監視錄影器等輔助,違規情形大幅降低,因此改為「5+9」。4月13日再次檢視管理成效,違規件數為0,且採檢9000多人都是陰性,才決定進一步放寬「3+11」,也就是三天居家檢疫採檢,及後續11天自主健康管理。另針對監院報稿指出現行法令未明確規範指揮中心指揮官作成決策前須經何種會議的法定程序和製作、公開會議紀錄。但對人民知的權利非常重要,因此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五條規定,「其他重要事項」應以法律定之。莊人祥昨天也表示,確實現行法令未明確規範指揮官作成決策前須經何種會議的法定程序及應製作、公開會議紀錄,但已允諾未來會針對「傳染病防治法」進行修法,現也在進行中,不過沒有上路時間表。至於未來相關決策是否會製作會議紀錄,莊人祥強調,過去正式會議也都會議紀錄,當時只是因為指揮官臨時召集幹部討論,而未有記錄人員,但每次會議也都會盡量記錄。
-
2022-08-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1萬6669、境外242例個案 較上周一增7%
今新增本土1萬6669、境外242例個案 較上周一增7%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1萬6669例本土個案、24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23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比起上周一約7%,但死亡和境外移入個案則和之前差不多。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7728例男性、8937例女性、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470例)、桃園市(2,087例)、臺北市(1,984例)、臺中市(1,832例)、高雄市(1,300例)、臺南市(1,082例)、彰化縣(687例)、新竹縣(529例)、苗栗縣(505例)、新竹市(467例)、屏東縣(424例)、雲林縣(355例)、宜蘭縣(318例)、基隆市(292例)、南投縣(276例)、花蓮縣(273例)、嘉義縣(272例)、嘉義市(177例)、臺東縣(168例)、澎湖縣(86例)、金門縣(83例)、連江縣(2例)。今日新增2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0例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9日至8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8月19日。今日新增24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7例男性、1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8例),泰國(8例),美國(4例),韓國(3例),德國及菲律賓(各2例),西班牙、關島、奧地利、新加坡、印度及印尼 (各1例)移入,另19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2日至8月2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6萬178例確診,分別為2萬5311例境外移入、503萬48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57例死亡病例,其中9,64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69例、臺北市1,089例、臺中市969例、高雄市891例、臺南市746例、桃園市731例、彰化縣556例、屏東縣403例、雲林縣302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6例、嘉義縣220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3例、嘉義市162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2例、臺東縣138例、新竹市93例、澎湖縣25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新冠增一歲女嬰死 發病後四天昏迷猝死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57例、死亡23例。其中新增一例一歲女嬰死亡個案,出現感冒症狀後四天送醫,當天確診即死亡。目前12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增至28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3019例,死亡8803例;新增死亡案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20人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三劑疫苗、9人超過80歲。其中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一歲女嬰,未接種疫苗、無慢性病史。8月12日開始出現感冒症狀,14日呼吸急促、15日高燒至39度,並於當天在家中昏迷,被家人緊急送醫。送醫時已無心跳呼吸,檢驗PCR陽性確診,當日死亡。法醫相驗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三例兒童MIS-C個案。一例為一歲男嬰,6月9日曾確診,8月6日起出現高燒、紅眼、皮疹、腹瀉等症狀,8月10日至急診,檢查有結膜炎、喉嚨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診斷為疑似MIS-C住院。經治療後病況好轉,於8月15日出院。八歲女童,有先天心臟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7月22日曾確診。8月14日起出現發燒、頸部腫痛、喉嚨痛、腹痛、嘔吐等症狀,17日至急診診斷為急性淋巴腺炎。住院後持續發燒、血壓偏低,懷疑MIS-C收治加護病房,治療後病況改善,8月21日轉至一般病房。九歲男童,無慢性病史、無接種疫苗,曾於6月2日確診。8月16日起出現發燒、嘔吐、疲倦等症狀,17日至急診檢查有喉嚨紅腫、結膜炎、皮疹,診斷為MIS-C,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84例,包括27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12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8人死亡。新冠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占比增 全國升至18%國內今天新增34例BA.5本土個案,其中一起家庭群聚為接機感染,其餘皆為散發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BA.5的佔比約18%,北部約23%、中南部約10%。新增3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為22名男性、12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26例、中部2例、南部6例,確診日介於8月3日至8月14日。其中兩位為一對北部50多歲夫妻,因前往機場接自新加坡返國的家人,因同車而確診。羅一鈞表示,目前BA.5在國內佔比不高,顯示為先前的疫情仍有一定的防火牆。另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2株BA.4、57株BA.5、3株BA.2.75,個案分別為33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8月3日至8月16日。BA.5個案分別自越南(10例)、菲律賓(5例)、德國、美國及新加坡(各4例)、泰國(3例)、日本、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韓國及土耳其(各2例)、俄羅斯、印尼、義大利、丹麥、塞席爾、紐西蘭、南非、柬埔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瑞士及烏茲別克(各1例);BA.4個案分別自韓國及法國(各1例);BA.2.75個案分別自印度、泰國、美國(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BA.4、BA.5在境外移入個案中已佔85%;BA.2.75占比也來到4.5%,需要關注。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4為78例、BA.5為 605例、BA.2.75為8例、另累計92例BA.5、3例BA.4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8月17日資料指出,BA.5變異株現為全球主流株,佔比約為74%,BA.4變異株佔比約為8%,迄今至少121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已於歐美及日、韓、紐、澳等多國廣泛傳播,造成病例、住院及重症數增加,鄰近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泰國、印尼及越南等亦均報告BA.5變異株本土疫情;隨病毒持續演化,BA.5變異株分支(BA.5.X)病例增加,其中以BA.5.1及BA.5.2.1為多,需持續追蹤監測。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加強劑疫苗對BA.5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且為預防住院、重症及死亡之有效方式,呼籲符合條件對象加速完成接種疫苗。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8-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2萬2137、境外260例 本土疫情正式突破500萬
今本土新增2萬2137、境外260例 本土疫情正式突破500萬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萬2137例本土個案及260例境外移入,今年以來累計確診的本土個案已破500萬例,達500萬3549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確診人數較昨天多約210例,增加1%;較上周日增加約1300例,上升6.4%。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93例男性、1萬2041例女性,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852例),台北市(2,618例),台中市(2,556例),桃園市(2,438例),高雄市(1,805例),台南市(1,345例),彰化縣(828例),新竹市(658例),苗栗縣(649例),新竹縣(643例),屏東縣(574例),宜蘭縣(536例),雲林縣(466例),基隆市(432例,南投縣(383例),花蓮縣(361例),嘉義縣(330例),台東縣(204例),嘉義市(192例),澎湖縣(135例),金門縣(124例),連江縣(8例)。今日新增2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2例具慢性病史、19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4日至8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8月18日。今日新增26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4例男性、1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4例)、美國、菲律賓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3例)、土耳其、法國及柬埔寨(各2例)、日本、紐西蘭、英國、印度、印尼、新加坡、泰國、荷蘭、香港、德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23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3日至8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4萬3275例確診,分別為25,069例境外移入,5018,15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34例死亡病例,其中9,61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64例、台北市1,088例、台中市968例、高雄市889例、台南市744例、桃園市729例、彰化縣556例、屏東縣402例、雲林縣300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4例、嘉義縣220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3例、嘉義市160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0例、台東縣138例、新竹市92例、澎湖縣25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增1歲童MIS-C 幼兒第2劑首日接種1600人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97例、死亡26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一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仍在一般病房觀察中。另六個月到四歲第二劑疫苗昨開打,累計1697人接種,占該年齡層0.2%。今新增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2例具慢性病史、19例未接種三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4日至8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8月18日。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2963例,死亡8780例。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一例兒童MIS-C個案,為一歲男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6日確診,8月15日起出現發燒、嘔吐食欲下降等症狀,8月18日赴急診檢查有草莓舌、嘴唇紅腫、結膜炎,初步診斷為MIS-C,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一般病房觀察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80例,包括27例腦炎、21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09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7人死亡。根據統計,六個月到四歲幼兒疫苗接種情形,目前第一劑共接種14萬7588人,該年齡層接種率達18.9%;第二劑共接種1679人,接種率為0.2%。至於全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2.4%、第二劑86.4%、追加劑第一劑71.9%、追加劑第二劑8.7%;其中65歲以上追加劑第二劑接種率為32.2%。疫情微升 莊人祥:BA.5疫情到年底估增300萬人染疫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自4月爆發,當時指揮中心預估這波疫情的總染疫人數約落在人口數的15%至20%;而截至今天已破500萬例,達500萬3549例,約占總人口數21.7%。針對接下來將面臨新一波的BA.5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預估疫情高峰只會有一個月,到年底約會再增加300多萬人染疫。日前指揮中心表示,應看當周總人數與上周比較,才能較為確定疫情走向。莊人祥今天表示,8月14日至20日的總確診人數較上一周增加約1900人、上升1.3%,疫情微升。而這幾周疫情的上升幅度都比預期稍緩,但不排除這周會有明顯的上升。另因應變異株的流行,各國都針對次世代疫苗進行審查中。日前指揮中心表示,須針對使用的變異株和疫情趨勢進行討論由於國內審查考量的前提非常多,因此確切審查通過時間未知。莊人祥今天表示,目前ACIP暫定9月初開會,但也必須等待食藥署是否通過次世代疫苗的EUA,才能確定開會時間。
-
2022-08-21 養生.健康瘦身
微胖才能健康長壽?專家教你如何「養肉」避免肌少症
年輕時為了愛美,試盡各種減肥法;中年發福、三高上身,為了健康開始減重;來到銀髮階段,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逐漸下降,未必是好事。近年有不少研究指出,胖一點的老人比瘦老人健康長壽,偏胖不一定是壞事,過瘦的長者可能承受衰弱提早降臨。尤其在生病、手術過後,體重節節下探,要吃回一公斤才發現原來那麼難。究竟老人如何「養肉」,如何「胖得健康」?因為愛美或是為了健康,「瘦」一直是大家追求的目標。但到了銀髮階段,有人說「老人胖一點才好」?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黃國晉表示,「老人確實胖一點比較好」,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統計數據看到老人稍微過重一些、BMI略高一些,死亡率較低;而從臨床角度來看,當發生疾病如中風、臥床時,才有本錢消耗。BMI在18到24是標準範圍,但對老人來說,胖一點比較好。根據國衛院一項針對1512位老人的九年追蹤研究,探討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老人死亡風險呈現反J型關係,BMI小於22(正常偏瘦)、介於22至24(正常)、介於24至27(過重)與大於27組別的死亡率,分別為5.73%、4.02%、3.27%與3.69%,顯示體重最輕的老人有最高的死亡風險,過重的老人有最低的死亡風險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甯表示,對一般民眾而言,BMI在18到24是標準的範圍,但隨著老年人研究愈來愈多,發現這樣的標準不適合放在老年人身上。像BMI在24左右,雖然對年輕人來說是微胖,但對老年人來說反而較好,甚至可以胖一點點;但如果高於27,則要注意心血管風險會逐漸增加。老人刻意減重,減掉的多是肌肉而非脂肪,造成肌少症。她表示,許多人都說體重愈輕,愈能降低心血管、新陳代謝疾病等風險,但老人家如果刻意減肥,常常減掉的不是脂肪,反而是重要的肌肉。而肌肉對老人家的預後影響大,肌肉過少容易造成失能問題,如無法自如行動或是容易跌倒。因此老人家不應刻意減肥,如果真的在意代謝疾病想要「減重」,飲食上應維持正常,以增加運動量的方式來達到體重下降的目的;如此一來,不但能瘦掉不想要的脂肪,也能改善心血管的風險。黃國晉說,相較於BMI和體重,老人家應要更在意肌肉量的多寡。臨床上就看到病患年輕時到現在都是70公斤,年輕時肌肉量可能達24公斤,老了只剩13公斤。透過儀器可知肌肉量多寡,在家也有工具可測量。現在測量儀器愈來愈精密,可透過儀器得知肌肉多寡。最精準的是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或是骨密度測量儀,但需到醫院測量;現在家中或是運動中心也可使用生物電阻抗分析(BI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的機器,意即常聽到的Inbody機器測量,非常方便。若以BIA測量,男生的肌肉量應該大於7(公斤/米平方)、女生應大於5.7(公斤/米平方),若低於此數值就有肌少症的風險。而除了「量」之外,黃國晉說,肌肉的「質」也很重要。上肢可以測量握力,以慣用手量測,男性應大於28公斤、女性應大於18公斤;下肢則可測量「坐站五次可否在12秒內完成」以及「走路速度是否每秒大於一公尺」。另外,日常生活中若發現從椅子上起身吃力、雙手無法擰乾毛巾、轉不開瓶蓋,也都要特別注意。一個月內體重下降5%、半年內掉10%,應就醫診斷。而要維持肌肉量,老年人除適量補充肌肉生成所需的蛋白質外,也需增加阻力訓練。阻力訓練以大肌肉為主,可使用啞鈴、阻力腳踏車和彈力帶做居家訓練。另外,老年人也應增加平衡訓練以防跌倒,太極拳、單腳站都是不錯的方式。黃國晉和彭莉甯也提醒,有些老人家沒有刻意減肥,但不由自主地變瘦,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一個月內體重下降原本體重的5%、半年內掉10%,則應到家醫科或老年科別就診,判斷是否因癌症、腸胃疾病或是免疫疾病所造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下肢肌力測量法1. 坐站五次可否在12秒內完成?2. 走路速度是否每秒大於一公尺?● 若無法做到,代表肌力減退。生物電阻抗分析(BIA)測量肌肉量男:應大於7(公斤/米平方)女:應大於5.7(公斤/米平方)● 若低於此數值就有肌少症的風險
-
2022-08-21 養生.聰明飲食
老了吃清淡養生?營養師破解錯誤觀念:早、午餐尤其不能隨便
許多老人家常認為「老了要養生」,往往吃得很清淡。但是專家提醒,老人家「太認真吃清淡」,小心營養素攝取不足,甚至整體熱量都沒有達標。問題1:吃得過度清淡,造成鈉離子攝取不足。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甯表示,老人家對於飲食的觀念多停留在早期,認為吃得清淡一些,三高控制才會比較好。但是臨床上看到許多長者吃得過於清淡,完全不加鹽,反而導致鈉離子攝取不足。鈉是人體體液中重要的離子,不但對維持血壓和水分恆定非常重要,也有控制肌肉收縮、神經傳遞等功能。當鈉離子含量不足,可能會造成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肌肉痙攣等症狀,甚至可能死亡。問題2:減少熱量攝取,造成肌肉流失。此外,有些長者認為年老後基礎代謝率下降,應該要吃少一些。彭莉甯表示,雖說基礎代謝率下降應該少吃一些,但老人家吃太少,一方面可能流失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另一方面常吃不到一天所需的熱量。因此老人家應該反過來增加基礎代謝率,透過運動和多攝取一些蛋白質,增加肌肉量。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老人家飲食的重點應放在增加肌肉。根據研究,目前台灣65歲以上老人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23.6%、女性為18.6%;衰弱症的盛行率為4.9%、衰弱前期則為40%。每公斤體重攝取1.2至1.5克的蛋白質,學習食物代換。劉怡里說,要增加肌肉應該多攝取蛋白質。若以60公斤的長者來換算,因為活動量較低,因此每天需攝取的熱量約為1800大卡。[一天總熱量=30大卡×目前體重(公斤)]以此熱量依三大營養素比例分配到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等六大類食物中,全穀雜糧類一整天的攝取量為2.5至3碗飯;乳品類全天應攝取1.5至2杯牛奶。蔬菜類整天應攝取3到4份,每份約煮熟菜盛裝半碗到八分滿(約100克重量);水果則為2至3.5份,一份約一個拳頭大小(約100公克重量),如一顆橘子、一碗綜合水果;烹調用油的食用份量一天約3到5茶匙及堅果種子類1份。豆魚蛋肉類則是重要蛋白質攝取來源,通常建議銀髮族每公斤體重攝取1.2至1.5克的蛋白質;若以60公斤的人來看,一天需攝取約72克的總蛋白質量。不過劉怡里表示,由於全榖雜糧類、乳製品中已有蛋白質,扣掉之後,以60公斤的長者來看,一天所需的「豆魚蛋肉類」約為六份。至於分量計算,一顆蛋等於一份、蝦子四至五隻、半碗毛豆、無糖豆漿260毫升、嫩豆腐半盒都等於一份;一個手掌大(包含手指)的肉類為三份。多數人蛋白質攝取集中早晚餐,分散三餐攝取較理想。劉怡里表示,由於老人家常常早上起床喝杯牛奶、吃顆蛋,晚上因為家人回來而認真備餐,因此臨床上常看到的問題是將蛋白質攝取集中在早餐和晚餐,午餐則隨便煮或是吃前一晚的剩菜,而忽略補充蛋白質。事實上,蛋白質的吸收率以白天較好,因此千萬不能忽略午餐時蛋白質的攝取,將六份豆魚蛋肉類平均分散在三餐為宜。長者的飲食設計上,劉怡里表示,因老人家多數缺乏維生素D、E、鈣、鋅、鎂,尤其鈣缺乏嚴重,因此可用組合方式分布在三餐攝取,如每天1.5至2杯乳製品、小魚乾10克、傳統豆腐三小格,再選擇兩份高鈣蔬菜,例如芥蘭菜、小白菜、莧菜和地瓜葉等來補足。若牙口不佳,部分蔬菜可打成蔬果汁,以免過度烹調營養流失。但老人家常因為牙口不好或是食欲不佳而吃得少。劉怡里表示,由於堅果較硬,可壓碎放在飯上食用。而蔬菜類纖維較硬,則可一部分打成蔬果汁、泥,且不要濾渣;另一部分使用勾芡或滷的方式烹調,讓食物更為滑口、好吞食。除此之外,蒸蛋、使用辛香料、檸檬等,則能提升香味,增加長者食欲。不過,備餐時千萬不能為了將蔬菜類煮得較軟爛而過度烹調,如此一來當中的營養素,如葉酸等,容易流失。另外,家人往往用自己的食量來評估長者所應攝取的熱量,建議以餐盤的方式,放上相對應足夠營養素的食物,只要讓長輩完食即可。而針對需限醣、限蛋白質的糖尿病、腎臟病長者,劉怡里表示,隨慢性病分期不同,病人需要個人化的諮詢和調整,因此在飲食上最好諮詢醫師和營養師,才不會因營養攝取不足,導致病情加重又發生肌少症。長者備餐技巧● 堅果可壓碎放在飯上食用。● 蔬菜類可一部分打成蔬果汁、泥,且不要濾渣;一部分使用勾芡或滷的方式烹調,讓食物滑口、好吞食。● 使用辛香料、檸檬等,提升香味,增加食欲。
-
2022-08-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升溫? 本土+2萬3088例,與上周同期上升1.9% 中重症+111例、死亡34人,增2童MIS-C都僅1歲
本土+2萬3088例 與上周同期上升1.9%【2020-08-18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萬3088例本土個案、337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個案34例、中重症11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和上周四相較增加438例個案,上升1.9%。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665例男性,1萬2408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729例),台北市(2,808例),台中市(2,748例),桃園市(2,582例),高雄市(1,799例),台南市(1,522例),彰化縣(963例),新竹縣(693例),苗栗縣(663例),新竹市(603例),屏東縣(562例),宜蘭縣(544例),雲林縣(532例),花蓮縣(447例),基隆市(423例),嘉義縣(386例),南投縣(370例),嘉義市(251例),台東縣(211例),澎湖縣(131例),金門縣(114例),連江縣(7例)。今日新增3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1日至8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31日至8月15日。今日新增33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82例男性,15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20例),菲律賓(9例),加拿大(8例),美國(6例),新加坡、紐西蘭及泰國(各5例)、英國(4例),柬埔寨、日本、西班牙、丹麥、德國及中國(各2例),土耳其、巴西、香港、南韓、厄瓜多、奧地利及義大利(各1例)移入。另25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8日至8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97萬5970例確診,分別為2萬4320例境外移入,495萬159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中重症+111例、死亡34人 增2童MIS-C都僅1歲【2020-08-18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111例、死亡34例。其中新增兩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分別為一歲男童和女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累計102MIS-C個案。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2623例,死亡8686例;新增死亡案例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為21例男性、13例女性,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三劑疫苗。其中較年輕的個案為40多歲女性,有癌症病史,死因為癌症及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則出現兩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一例為一歲女童,未接種疫苗,無慢性病。6月20日曾確診新冠,8月12日起有發燒、腹瀉、皮疹症狀,8月16日赴急診,診斷為MIS-C住院,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治療,病況好轉仍在一般病房住院中。BA.4首例個案家人定序出爐 確認家庭群聚指揮中心周一公布首例BA.4本土個案,個案三名快篩陽性的同住家人採檢定序,今天再增一名家人定序為BA.4。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BA.4本土個案共二例,為一起家庭群聚。周一公布的首例BA.4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Ct值16。三名同住家人同日快篩也陽性,其中指標個案的太太8月11日PCR採檢陽性確診,後續因屬於BA.4接觸者而送定序,結果於昨天傍晚出爐,也為BA.4。另外指標個案的兩名孩子於8月11日快篩陽性確診,8月16安排PCR採檢,17日確認為陽性。因其中一位Ct值為34以上,難以定序;另一位小於30,正送定序中,但研判應該也是BA.4。另目前BA.5本土個案目前仍維持累計58例,感染個案以成人為主,皆為無症狀和輕症。目前BA.5全國佔比約一成五,其中北部和中部占比約一成七至一成九、南部百分之六、東部尚未檢出。
-
2022-08-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確診陽性怎麼辦?羅一鈞:染疫康復SOP一圖看懂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平,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可以看到北部疫情正在上升,預期下周開始整體疫情會升溫,北部會上升更多。另前天公布首例BA.4本土個案,個案的三名快篩陽性同住家人,定序結果今天仍尚未出爐。今本土個案分布新北市再度突破5000例,為5073例;台北市也躍升至第二名,為3054例。其他依序為台中市2966例、桃園市2793例、高雄市2015例、台南市1669例、彰化縣982例。針對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示警,面對下一波疫情中部地區要嚴陣以待,關鍵就在社區的保護力。因為例如彰化縣的累積感染率僅約是18.71%,而北部縣市都超過20%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因此中南部下一波有機會比北部更嚴重。王必勝表示,南北哪邊嚴重,除了原先未感染人口百分比的因素,也和疫苗施打、人口稠密度等因素相關。但台灣幅員不大,交通方便,南北差異小。而面對下一波疫情可能升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現行以快篩陽性確診,民眾快篩陽性後經醫師診斷後即判定為確診,可通報和開立藥物。他表示,至指揮中心的官網專頁有各縣市提供遠距診療就醫的名單,一旦快篩陽性後掃QR code便有一站式服務,可連結到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或衛生所預約看診,和醫師達到共識,就可以進行通報以及後續自主回報疫調。看診後也可評估是否適合使用抗病毒藥物,後續可以請親友領取藥物或送藥到府。若因快篩結果不清楚,民眾和醫師間無法達到共識,可以安排後續PCR採檢確認。另針對疫苗接種狀況,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六個月至四歲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共累計13萬5909劑,涵蓋率17.4%整。目前疫苗涵蓋率第一劑為92.2%、第二劑86.2%、追加劑第一劑71.8%、追加劑第二劑8.4%;65歲以上追加劑第二劑則為31.6%。
-
2022-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27萬劑BNT幼兒疫苗 指揮中心:8月19日到貨
我國採購自BNT幼兒疫苗,預計本周到貨127萬劑,待完成檢驗封緘,預計下周開打。確切到貨日期,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鬆口表示,疫苗將於8月19日到貨,檢驗封緘七天後,預計下周周末開打。王必勝表示,目前規畫下周周末開打,因關係到運輸公司送貨的排程,因此可能會有一兩天配送的落差,但仍朝此目標規畫。衛福部食藥署8月1日通過BNT幼兒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也榆8月8日開會決議疫苗將種間隔時間。另測試品也於上周抵台,以利進行相關測試。
-
2022-08-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4669例、204例境外、33死 較上周增4.2%!MIS-C累計達百例,僅19人接種過新冠疫苗
本土+2萬4669例、204例境外、33死 較上周增4.2%【2020-08-17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今天新增2萬4669例本土個案、20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死亡33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和上周相比增加4.2%,但以整周案例來看,仍為持平。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1199例男性、1萬3465例女性、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新北市再度突破5000例,為5073例;其他依序為台北市(3,054例),台中市(2,966例),桃園市(2,793例),高雄市(2,015例),台南市(1,669例),彰化縣(982例),新竹縣(726例),新竹市(724例),屏東縣(655例),苗栗縣(648例),雲林縣(540例),宜蘭縣(531例),花蓮縣(465例),南投縣(423例),基隆市(415例),嘉義縣(338例),台東縣(234例),嘉義市(234例),澎湖縣(94例),金門縣(81例),連江縣(9例)。今日新增3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9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2例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1日至8月1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8月14日。今日新增20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18例男性、8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為越南(14例),泰國(12例),美國(5例),英國、菲律賓及瑞士(各2例),柬埔寨、馬來西亞、香港、印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寮國、奧地利、中國、加拿大及南非(各1例)移入。另15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9日至8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95萬2570例確診,分別為2萬3982例境外移入,492萬853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MIS-C累計達百例 僅19人接種過新冠疫苗【2020-08-17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111例、死亡33例。其中新增兩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分別為一歲和三歲男童;截至今日,MIS-C個案已達百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當中僅19人接種過疫苗。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2513例,死亡8653例。新增死亡案例年齡介於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32例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三劑疫苗、17人為80歲以上。中重症個案則出現兩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一例為一歲男童,無慢性病,曾於7月29日確診。8月10日起咳嗽高燒、流鼻水、嘔吐、活力食慾下降,8月14日至急診檢查有結膜炎、喉嚨紅腫等症狀,診斷為MIS-C住院。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治療,目前病況穩定,於一般病房觀察。另一例為三歲男童,無慢性病,6月19日曾確診。8月11日起高燒、腹痛、紅眼、活力食慾下降,8月12日至門診就醫,懷疑為MIS-C,轉急診治療。檢查有結膜炎、喉嚨紅腫、草莓舌,住院給予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目前病況穩定,於一般病房觀察。
-
2022-08-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2902 死亡+16 創97天來最低! 首例BA.4同住家人定序未出爐
本土+2萬2902 死亡+16 創97天來最低【2020-08-16/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萬2902例本土個案、 270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另確診個案新增死亡16例,是5月11日以來、相隔97天最低紀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周疫情看來仍為持平。另外中重症個案新增40例,中症27例、重症13例,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2402例,死亡8620例。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570例男性、1萬2322例女性,1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515例),台中市(2,711例),台北市(2,668例),桃園市(2,218例),高雄市(1,971例),台南市(1,659例),彰化縣(1,132例),苗栗縣(765例),屏東縣(592例),新竹縣(581例),宜蘭縣(571例),雲林縣(564例),新竹市(556例),嘉義縣(449例),花蓮縣(442例),南投縣(388例),基隆市(335例),嘉義市(292例),台東縣(223例),澎湖縣(142例),金門縣(116例),連江縣(12例)。今日新增1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11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6月27日至8月13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0日至8月13日。首例BA.4同住家人定序未出爐 長照陽性率降指揮中心昨公布首例BA.4本土個案,個案的三名同住家人也快篩陽性,正在採檢定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定序結果尚未出爐。另自今年1月1日至8月14日,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累計4萬7950人確診,機構內就地隔離安置集中照護者篩檢陽性率則降到0.7%、工作人員為0.6%。針對感染科權威、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預估BA.5高峰比BA.2高峰更高。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波疫情5、6月最高峰為9萬例,BA.5高推估則為單日5至6萬例。其他國家第二波疫情都約是前一波的一半或更少,只有日本疫情比前一次更嚴重,各國疫情狀況都略有不同。而台灣距離上波疫情不到三個月,因此推測有一定的保護力。根據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今年1月1日至8月14日,通報機構數達1617家,確診住民人數為4萬7950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1萬3324人,仍以社福機構人數最多、護理機構次之。羅一鈞表示,機構確診和全國疫情一樣同屬於低點,至於送醫後死亡仍維持2.66%左右。目前定期篩檢都持續進行中, 住民一周兩次、工作人員一周一次,目前陽性率都在往下降。另針對疫苗接種狀況,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六個月至四歲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共累計13萬3481劑,涵蓋率17.1%整。
-
2022-08-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今增加33例 單日高推估確診6萬人
BA.5本土個案今天一口氣增加33例,外界擔心疫情這周是否會反轉上升。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現在採社區監測,確實發現BA.5個案逐漸增加中,不過整體確診數與前一周相比持平,預期這周可能也是持平。而根據疫情高中低推估,高推估單日確診六萬人、低推估則為三萬人。針對今天公布的33例BA.5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除了一位是接機者,為明確的確定病例接觸者外,其餘初步看來都是散發個案,目前已完成20例個案已完成疫調,其餘13例還在進行疫調。而首例BA.4個案因有三名家人也驗出陽性,是否定調為家庭群聚,羅一鈞表示,三位同住家人正在安排採檢,如果病毒量夠也會定序,目前尚未定序出BA.4,現在只能說是疑似家庭群聚。另外,日本東京大學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就算曾經感染BA.5,體內產生的中和抗體恐怕也難以預防BA.2.75。羅一鈞表示,該研究是BA.5感染後再看BA.2.75感染,Omicron分類數字不同,代表交叉保護力會有問題,因為BA.2.75在BA.5流行下還是有可能免疫逃脫。不過國內BA.2流行,面對BA.5和BA.2.75究竟哪個逃脫能力比較強。最近人體研究顯示,針對BA.2的免疫力,BA.5的免疫逃脫能力高於BA.2.75。BA.5下降七倍,BA.2.75只下降五倍,因此還是比較需要嚴防BA.5。而針對接下來國內面對長新冠高峰加上BA.5流行,醫療量能壓力是否能承載。羅一鈞表示,國際上估計1/8的長新冠盛行率是以去年和前年資料估計,當時變異株是Alpha或Delta。而Omicron長新冠的發生率較低,外加長新冠不像MIS-C會在短時間內爆發,症狀輕微、以門診就醫為主,不需要到長期在門診追蹤或住院,因此不至於對醫療量能有壓力或排擠。
-
2022-08-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一人確診,全班停課」規範將放寬? 指揮中心研議中
暑假逐漸步入尾聲,莘莘學子都將回到學校上課,但家長卻憂心,依照目前防疫規範,學校仍維持「一人確診,全班停課」,若一再突擊宣布停課,恐讓家長疲於應付。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這部分上周已和教育部有過討論,請家長們耐心等候。暑假結束,學生們都要回到學校上課,但家長們對今年9月都感到相當憂心,擔心雖然送小朋友去上課了,但只要有同學確診,恐怕就要放下工作衝到學校接小朋友回家隔離,希望目前「一人確診,全班停課」的防疫規範能夠放寬。對此,王必勝今日也表示,關於開學後的校園防疫規範,上周四已和教育部討論過,今天也會再討論詳細方案;教育部表示還有一些部分需要和地方教育局討論,因此整體仍在討論中,若有明確的政策會向大家報告。王必勝也再度提醒,0歲到5歲的幼童佔據兒童重症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有愈來愈高的趨勢,打疫苗可大幅減少兒童重症,希望家長們都可以帶家中小朋友前去施打。「莫德納兩劑間隔四週、BNT下周開始施打,要打三劑、間隔共要3個月。」王必勝提醒,如果要因應可能的BA.5疫情,建議家長現在就可以帶幼兒去打疫苗。疫苗供應充足、安全性也佳,家長需要服務都可找各地衛生局,若衛生局有困難,指揮中心也會提供協助。
-
2022-08-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第四輪實名制快篩今上路 一早賣出9449份
指揮中心上周公布第四輪快篩實名制規畫,今起每人可購買2份,可以一次買或分兩次買,一劑價格維持100元,一份為5劑500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公布最新販售狀況,一早賣出共9449份、0至6歲免費領取的也有6952份,整體相當順暢。第四輪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今日實施,開放每人可買2份,可以一次買或分兩次買,一劑價格維持100元,一份為5劑500元,民眾可持健保卡或居留證至全國4555家健保特約藥局及79個偏鄉衛生所購買。另外,第三輪0到6歲學齡前幼兒,也可免費領取1份(5劑)快篩試劑。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今天是第四輪快篩開始販售第一天,根據回報,截至上午11點05分的統計為止,賣出9449份,0至6歲的兒童免費領取則有6952份,整體秩序良好、系統順暢,沒有出現排隊的狀況。王必勝也說,有看到媒體採訪民眾,大家多認為現在可買兩份,對於有需求的民眾很好;同時希望民眾因應疫情可提早準備、儘速購買,不要等疫情升溫才來準備,就會出現排隊的情況。指揮中心公布全台最新疫苗接種狀況,6個月大到4歲幼兒施打540人次,累計施打13萬1202人次,佔該年齡層16.5%;周末全台施打3萬8775人次,全台疫苗覆蓋率來到第一劑92.2%、第二劑86.2%、第三劑71.7、第四劑8.2%,其中65歲以上長者則覆蓋率來到31.4%。
-
2022-08-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幼兒疫苗這周到貨127萬劑 預計下周開打
BNT幼兒疫苗上周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疫苗接種第一、二劑間隔四周,後兩劑間隔八周;另外不建議莫德納及BNT疫苗混打。針對疫苗到貨時間,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幼兒BNT疫苗預計這周到貨127萬劑,待完成封緘檢驗,預計下周開打。衛福部食藥署8月1日通過BNT幼兒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也榆8月8日開會決議疫苗將種間隔時間。另測試品也於上周抵台,以利進行相關測試。王必勝表示,幼兒BNT疫苗預計這周到貨,預計下周開打。另次世代疫苗部分廠商持續努力中,都會盯著相關進度。而幼兒目前開打莫德納疫苗,發言人莊人祥表示,6個月至四歲已接種13萬1202人,占該年齡層16.5%。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一劑為92.2%、第二劑86.2%、追加劑第一劑71.7%、追加劑第二劑8.2%;其中65歲以上追加劑第二劑接種率為31.4%。
-
2022-08-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變異株疫情升溫 BA.4現本土首例、BA.5占比增
變異株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今天公布驗出首例BA.4本土病例;另新增33例BA.5本土病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一例BA.4本土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8月5日出現喉嚨輕微不適等症狀,8月9日自行快篩陽性,當日就醫採檢PCR陽性,Ct值16;同住家人三人同日採檢及快篩也都是陽性,三人檢體仍在採檢和定序。四人目前都在居家照護、隔離中。另新增33例BA.5本土個案,為16名男性、17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22例、中部8例、南部3例,確診日介於7月5日至8月8日。其中20人已初步疫調,共匡列相關接觸者78人,其中21人已檢驗陽性。羅一鈞表示,這周變異株的感染個案仍以成人26例為主,兒童青少年7例,無症狀輕症為主,目前沒有任何中重症個案。羅一鈞說,目前BA.5全國佔比約15%,其中北部和中部約佔17%至19%、南部約6%。和上週相比,全國和北部占比都提高,中區也首次檢出BA.5個案,但非群聚都是零星個案,可見BA.5已在社區流行中。社區感染占大約在1.5至2成之間,南部不到一成。而不只BA.5,看來BA.4也在社區流行中,變異株趨勢漸增。另境外移入個案中也再度出現BA.2.75個案。上周新增檢出5株BA.4、79株BA.5、3株BA.2.75,個案分別為48例男性、3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20日至8月11日。其中檢出BA.4個案分別自荷蘭(2例)、埃及、菲律賓、英國(各1例);BA.5個案分別自美國(13例)、越南(10例)、荷蘭、新加坡(各6例)、英國、菲律賓(各5例)、印尼(4例)、土耳其、瑞士(各3例)、香港、泰國、紐西蘭、義大利、德國、澳大利亞(各2例)、丹麥、日本、比利時、匈牙利、西班牙、波蘭、柬埔寨、埃及、馬來西亞、奧地利、葡萄牙、韓國(各1例);BA.2.75個案均自印度(3例)移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4為76例、BA.5為 547例、BA.2.75為5例、另累計58例BA.5、1例BA.4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羅一鈞表示,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並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
-
2022-08-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檢疫再鬆綁! 9月1日起4天自主防疫改「1人1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經綜合評估入境檢疫措施實施情形、國內疫情、防疫與醫療量能後,自9月1日起,入境檢疫措施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但後4天自主防疫改為「1人1室」。王必勝表示,入境居家檢疫3+4原本要一人一戶或在旅館,但9月1日起,後四天可以返家一人一室,希望仍以單獨房間、有衛浴設備為原則,不可以住一般旅館,只能住防疫旅館;後四天的自主防疫,9月1日起地點異動也不需要再向地方政府申請,但其他唾液篩檢、快篩、車隊規則和罰則都一樣。王必勝說明,指揮中心決定在9月1日實施,主要是考量準備出國或返台的民眾,「給大家兩週時間」,因先前訂飯店都要訂8天,但新制只需要住四天就可以回家,相關退費需要時間處理,所以訂在9月1日實施。一、 檢疫天數及處所(一) 3天居家檢疫:維持「符合1人1戶條件之自宅或親友住所」或「防疫旅宿」。(二) 4天自主防疫:1. 得以符合1人1室條件之自宅或親友住所進行自主防疫,1人1室以單獨房間含獨立衛浴設備為原則,但不可入住一般旅宿。2. 由3天居家檢疫處所返回符合1人1室之處所進行自主防疫,無需向地方政府申請自主防疫期間地點異動作業。二、入境旅客之檢測措施、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之應遵守防疫規定均維持不變,違反相關規定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第69條,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一) 檢測措施:1. 病毒核酸(PCR)檢測: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配合採集深喉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2. 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入境時由國際港埠人員提供2歲以上旅客2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提供檢疫期間有症狀時及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二) 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定:1. 非必要不可外出。2. 需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3. 外出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4. 商務履約得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但仍應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5. 上班期間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有飲食需求時可暫免佩戴口罩,並於用畢立即佩戴口罩 。6.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7. 商務履約得於餐廳之獨立空間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但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8. 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應延後。邊境再度鬆綁,入境每周上限4萬人是否會跟著調整呢?王必勝預估,入境可以後4天一人一室,預計對於防疫旅館使用需求下降,空間可釋放出來;因此,仍要等新制實施2周後,看實際使用量,再來決定每周入境上限的4萬人,是否可以增加?以及增加到甚麼程度?
-
2022-08-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33創104天新低 六歲童MIS-C治療中
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死亡22例、中重症33例,創下5月3日以來新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新增一例兒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重症個案,現仍於一般病房治療中。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22例具慢性病史、16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10人超過80歲以上。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2362例,死亡8604例。另中重症新增一名六歲男童,無慢性病史,6月6日曾新冠確診。8月4日起陸續出現發燒、腹痛、腹瀉、紅眼、全身出疹、雙腿腫脹,8月11日門診就醫檢查有結膜眼、喉嚨紅腫、草莓舌,研判MIS-C而收治一般病房住院,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住院中。其中12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共168例,包括腦炎27例、肺炎21例、心肌炎1例、敗血症3例、哮吼9例、MIS-C98例、共病3例,以及到院前死亡6例;其中死亡個案共27例。
-
2022-08-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1萬5596例、22例死亡 指揮中心:疫情已到谷底將回升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今天新增本土1萬5596例、境外移入個案196例,另確診個案中死亡新增22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比起上周一的確診數差不多,可以看到疫情已經降到一個谷底,之後可能會開始回升,但無確切回升時間。今日新增1萬5596例本土病例,為7,310例男性、8,284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084例)、桃園市(1,973例)、台中市(1,897例)、台北市(1,789例)、高雄市(1,286例)、台南市(971例)、彰化縣(686例)、苗栗縣(521例)、新竹縣(494例)、新竹市(362例)、雲林縣(361例)、宜蘭縣(352例)、屏東縣(348例)、花蓮縣(274例)、南投縣(267例)、嘉義縣(227例)、基隆市(227例)、金門縣(126例)、嘉義市(126例)、台東縣(121例)、澎湖縣(97例)、連江縣(7例)。今日新增2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7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16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7月1日至8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7月16日至8月12日。今日新增19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00例男性、9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16例)、美國(4例)、印尼(3例)、加拿大及菲律賓(各2例)、中國、土耳其、新加坡、韓國、英國、馬來西亞及德國 (各1例)移入,另16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5日至8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90萬4622例確診,分別為2萬3510例境外移入、488萬105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457例死亡病例,其中9,44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37例、台北市1,071例、台中市943例、高雄市876例、台南市737例、桃園市713例、彰化縣549例、屏東縣396例、雲林縣289例、南投縣279例、苗栗縣218例、嘉義縣214例、基隆市213例、宜蘭縣191例、嘉義市154例、花蓮縣153例、新竹縣147例、台東縣138例、新竹市88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