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會帶失智症患者一起做什麼事嗎?該用什麼方式引導失智症患者參與?
帶領失智症患者參與活動要先了解對方興趣,有機會讓失智者露一手,由職能治療師或培訓種子教師引導對方加入活動,多給予正向肯定與鼓勵,重點在參與的過程開心與認同,而不是聚焦在作品好不好看,一同歡笑才有機會安排往後更多的活動。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非藥物治療
帶領失智症患者參與活動要先了解對方興趣,有機會讓失智者露一手,由職能治療師或培訓種子教師引導對方加入活動,多給予正向肯定與鼓勵,重點在參與的過程開心與認同,而不是聚焦在作品好不好看,一同歡笑才有機會安排往後更多的活動。
疾病治療
[專家解答]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協同主任 巫錫霖 巴金森病的臨床試驗非常多,而頭孢曲松治療僅是眾多臨床試驗中的1種,頭孢曲松是1種抗生素,有研究團隊認為,頭孢曲松有機會可以抑制巴金森病友腦細胞受損的程度,達到改善顫抖或肢體僵硬的症狀。 頭孢曲松治療的臨床試驗是否合適參加,需要請巴友詢問自己的主治醫師,每個臨床試驗都有收案條件以及排除條件,需符合資格才能參與。自身的狀況是否適合參與也建議詢問主治醫師,才能獲得較好的評斷。
照護資源
[專家解答]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 陳俊佑 巴金森病是否能申請身障手冊仍須由醫師評估,巴金森病屬於1種慢性疾病,如果妥適服藥,生活狀態有機會與一般人無異。 如果使用藥物且追蹤超過6個月,巴金森病的症狀仍足以影響生活機能之障礙者,經醫師評估符合相對應之巴金森病等級、量表,才可申請身心障礙手冊。 持有身障手冊者,政府有提供多項福利措施,以幫助身障者可以在國內順利生活,至於長照的服務項目申請,則是依照顧管理評估量表量表(CMS)的評估結果以及經濟條件做申請標準。如有需要,可撥打長照專線1966申請。
生活起居
[專家解答]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羅彥宇 巴金森病的病程可分為5期,單側肢體障礙、雙側肢體障礙、平衡障礙、行動困難、臥床。也因為腦中多巴胺分泌異常,睡眠嚴重受到影響,腦部其它功能也會出現障礙,當病程超出非動作障礙的範圍,可能已經進入到失智階段。 從巴友反應的狀況,難以判定是執行哪1種手術,一般術後多會使用止痛、鎮靜藥物,多有助眠的效果,若屏除用藥,已經返家休息,仍出現睡不安穩又突然昏睡近10小時,全身無力等,這是不正常的現象,可能要思考到病程已往認知功能障礙發展。 睡眠對於巴金森病友格外重要,根據研究,深層睡眠能幫助多巴胺分泌。對巴金森病友而言,擁有品質高的睡眠,有機會可以減少巴金森病藥物的使用。
心理調適
[專家解答]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羅彥宇 當巴金森病友已經不相信醫師,開始選擇他想相信的,通常家屬怎麼溝通都不會有用,如果誘騙回到正規的治療方式,巴友也可能因為內心不相信,而不服從醫囑,只要有機會就會回到使用偏方治療的方式。 家屬僅能明白巴友有自由意志,注意巴友病程的變化,有些巴友會突然出現極為反常的行為,如性侵性騷他人、花大錢賭博、猝睡症等。此時有高度機會是病程又惡化。 為避免巴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相信醫師的情節,巴友得先理解疾病的發展歷程,且治療過程中要不斷與醫師溝通,與醫師一起合作,包含疾病變化、服藥變化、身體的細微改變等,當投藥或是非藥物治療介入後,巴友症狀好轉或是控制住,才能讓對抗疾病的過程中有信心,與疾病共存。
疾病治療
[專家解答]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 陳彥中 典型的巴金森病發病年齡常在65歲以上,約占所有病人的75至80%;而年輕型巴金森病友,定義在50歲以下,建議可先做基因檢測,若證實是少數的基因遺傳,有機會尋求目前正在進行的相關臨床試驗;若是不明原因發病,與老年發病的巴友一樣需以藥物治療,但策略不同。 年輕型巴金森病友服用藥物的時間會比老年才發病的巴友長,巴金森病藥物中,左旋多巴的效果最好,但隨著使用時間增加,會產生異動症等副作用;避免年輕型巴友提早出現異動症,一開始會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延後使用左旋多巴的時間。 巴金森病目前僅能透過藥物控制,無法治癒,年輕型巴友若以平均餘命來說,還有30至40年的壽命,需與巴金森病共舞,如何降低長期用藥後藥效波動的影響,會建議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治療。
生活起居
[專家解答]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主治醫師 陳柔賢 如果是剛被診斷巴金森病,就已經出現說話含糊的症狀,需重新評估是否為典型的巴金森病,也有可能是非典型巴金森病,或是血管型的次發性巴金森病。 血管型的次發性巴金森病,是指中風後逐漸表現出類似巴金森病的症狀,患者沒有典型中風後出現的半身不遂或肢體明顯無力症狀,但腦部因多次而廣泛的小血管阻塞,導致腦部功能衰退、開始出現類似巴金森病的症狀例如動作緩慢、肢體僵硬等。 假若是非典型巴金森病,或是血管型的次發性巴金森病友,透過調整藥物,或是對症下藥,有機會可以改善語言障礙的問題。 不過,如果已經罹病多年,近期才開始講話含糊、無法正常言語,表示該巴金森病友的咽喉肌肉已經明顯退化,腦部的功能也可推測退化嚴重,屬於巴金森病中後期,這時才開始做語言治療,語言治療的效果有限,家屬的期待值不能太高。不過,即使如此,還是建議要做語言治療,同時加上腦部功能的訓練。 語言治療要有效果,巴友得能理解語言治療的細節,不管是注意力、執行力,都得跟上語言治療師,並且持續自我訓練。這一段復健路相對漫長,也不可能恢復到過往的語言能力。
疾病治療
[專家解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主治醫師 敖瑀 巴金森病用藥蜜月期是指「用藥後症狀改善,又沒有出現異動症等副作用的期間。 一般來說,巴金森病友用藥後5年後,可能就會離開用藥蜜月期,陸續出現藥物效果減退情況。使用左旋多巴的巴友,可能出現「斷電現象」;藥品有時服用後有效,有時服用沒效;藥效忽然消失、有效期間變短等等,都需要透過藥物的調配及仔細觀察症狀變化來改善。 使用巴金森病藥物會出現藥效減退或副作用,一方面與藥物機轉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患者腦部的多巴胺神經元愈來愈退化有關。 當原有藥物反應不如預期時,常需透過調整劑量來跟上退化程度;但因腦部退化隨疾病進展愈加嚴重,當給予間斷式的高劑量左旋多巴刺激時,容易導致腦內的多巴胺濃度大幅度的上下震盪,例如:當藥物濃度高於最適治療區間,巴友可能出現異動症或幻覺等;但當藥物濃度掉到最適治療區間之下時,巴友就可能出現動彈不得的情況。 目前沒有明確的方法可預期藥物效果減退何時會發生、在哪些巴友身上會出現,不過,若能避免在前期使用高劑量的左旋多巴類藥物,輔以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其它機轉藥物使用,將能有效延後異動症的出現。 巴友如果可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社交生活,保持心情愉悅,維持運動習慣等,都有機會幫助延長用藥蜜月期,達到良好的動作與非動作障礙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