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失智.照顧喘息
搜尋
易怒
共找到
237
筆 文章
-
-
2021-04-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病關係與神經衰弱的興衰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病關係與疾病的認知」,由兩位具有歷史學背景的醫師分別討論醫學對「神經衰弱」這疾病的認知隨時代改變,而提出醫學的進展與醫病關係的交錯影響;以及社會大眾對「防疫疫苗」看法的歷史演化,而呼籲防疫專家和政策制定者應該及時反轉被動立場,主動和社會學者、社區工作者和資訊技術開發者密切合作、充分理解社會需求和焦慮。另一位兼具國際醫療背景的醫師也適時提出對目前政府推出新冠肺炎疫苗在台灣醫療團隊未能得到預期接受度的看法,並列出國際間不同的民情有不同的接受度,而鼓勵醫護人員身先士卒接受疫苗施打。在醫學歷史中,醫病關係曾影響某些疾病概念的形成與解體。這些疾病概念在某種特定醫病關係中被建構出來,醫病關係的改變則促成了它們的消失。曾經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流行的神經衰弱(neurasthenia)就是一個例子。透過神經衰弱的歷史,不但可以看到在醫病關係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變化,也可以讓我們思考醫病關係在醫學進展中扮演的角色。神經衰弱這個疾病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神經科醫生George Miller Beard於1860年代提出。當時於紐約執業的Beard,專長於新近興起的神經醫學與電氣治療學。他診療的病患中,有不少中上階級人士。其中許多病患主訴一些難以找到確切病因的身體與精神症狀,如疲憊、消化不良、失眠、性功能異常、注意力不集中、焦躁易怒等。Beard提出一個新疾病概念,認為他們罹患了「神經衰弱」。他主張神經衰弱是一種因為神經系統過度使用,致使神經能量耗竭,變得脆弱且過度敏感的疾病。他認為神經衰弱的終極病因,乃是工業化、都市化與資訊化的現代文明。最容易罹患神經衰弱的族群,就是站在文明頂端,引領文明進步的中上層階級。他們日以繼夜進行繁複腦力勞動,不停接收大量資訊,必須迅速作出影響重大的決策,最後陷入神經衰弱成為現代文明的犧牲者。Beard還認為由於美國擁有最高度發展的文明,神經衰弱已成為美國國病,因此稱呼它為「美國神經病」(American nervousness)。對此神經衰弱,Beard主張以電氣治療回復神經系統能量,不但能治癒患者,還能拯救因過度發達陷入衰退危機的現代文明。Beard的神經衰弱概念大體上並未背離當代醫學理論,但這也是Beard為他的中上階級病患量身打造的疾病。這些病患缺乏特異性也找不到確切病因的模糊症狀,過往若是女性可能會被診斷為「歇斯底里」(hysteria),男性則可能被診斷為「心氣症」(hypochondria),二者於當代都是帶有負面意義的疾病標籤,其症狀的真實性受到質疑,其病因則被歸諸於患者人格與意志力或是體質的缺陷。相對地,藉著連結當時最先進的神經科學與電氣治療學,Beard的神經衰弱籠罩著科學光環。他的現代文明病因理論,更讓神經衰弱成為一種光榮的勳章,只有過著高度現代化生活,站在文明頂端引領其前進的人,才會罹患此病。神經衰弱病患並非弱者或落伍者,其疾病是他們卓越成就的表徵。這樣的疾病概念,無疑受病患歡迎,當時多半為開業醫的美國神經科醫生,也樂於為他們自費就醫的病患作出此診斷。一時之間,神經衰弱成為美國中上階級的流行病。追逐流行的社會菁英,以罹患神經衰弱為傲,將其做為一種自我認同,甚至還出現了神經衰弱的社交圈,只有曾罹患神經衰弱的人才能參與。神經衰弱也渡過大西洋,於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流行。這些地方的醫生在採行Beard理論的同時,也反駁其關於美國文明優越性的主張,強調神經衰弱並不是美國的專利。然而,神經衰弱的流行保鮮期並不長,很快地它就失去其吸引力與可信度。Beard的神經衰弱理論原本就不具有充足科學證據,約莫同時興起的心理病因理論,對於Beard的神經病因理論,更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與威脅。然而,神經衰弱的退流行也與醫病關係的變化有關。神經衰弱最適合發展的環境,還是在開業醫生與他們具有相當社經地位的自費病患的關係裡。隨著在公立醫院任職,診療許多勞動階級病患的醫生也認同並採用此診斷,它開始發生許多突變,反過來威脅其原生型的生存。對於這些勞動階級病患而言,神經衰弱也是一個受歡迎的診斷,不少患者自我診斷為神經衰弱,也有工會主張神經衰弱起因於工作損耗,因此患者應得到工傷給付,雇主也應負起責任,設立收治神經衰弱患者的療養所。然而,隨著勞動階級患者增加,神經衰弱逐漸失去其原本的象徵意義,不再能吸引中上階級人士。神經衰弱原本歸因於現代文明與腦力工作的病因理論,也無法適用於勞動階級病患。更重要的是,醫生對於這些勞動階級病患,在診斷疾病、構想病因與解釋病情時,並不像對較高社經階層病患一樣,會細心顧慮對方的感受與尊嚴,並同理、同情對方的處境。特別當病患並非付費者或僅支付少許費用時,情況更是如此。各國情況不同。但是多數勞動階級患者乃是在公立醫院就醫,醫藥費相對低廉;有些患者的醫療費用則由雇主支付;也有一些國家在二十世紀初逐漸發展社會保險體系,帶有官方色彩的保險公司成為支付者。這些第三方支付者的介入,改變了原本只有醫生與病患兩造的醫病關係。當病患與第三方支付者之間有衝突之際,例如當診斷與醫療牽涉到工傷認定與賠償等問題時,醫生常陷入兩難境地。無論如何,在這樣的醫病關係中,醫生不再只對病患負責,在其診斷與醫療的考量中,病患的認知與感受也不再如以往一般重要。此外,醫學作為一門科學與專業的社會地位與權威,在二十世紀初有了飛躍性的提升,而原本仍為新興學科的神經醫學,在這段時期地位也逐漸穩固,成為一門制度化的專科。這使得醫病權力天平,更往醫生側傾斜。神經科醫生也更為重視自己在醫學科學社群的地位與責任,更努力讓自身的理論與治療經得起科學檢證。受病患歡迎,認為其可以述說其生命故事或現實處境的神經衰弱,在神經科醫生看來,日益成為一個沒有明確症狀與生物基礎,且其理論充滿空想臆測的過時疾病概念。最後,神經科醫生失去了對於神經衰弱的興趣,將其丟給精神科醫生。在精神醫學裡,神經衰弱曾暫時充當診斷垃圾桶,用以放置一些無法明確診斷的疾患。其原本的神經病因,也被當時精神醫學兩大主流的遺傳退化病因與心理病因取代。到了1930年代,隨著精神醫學逐步界定出更多、更明確的疾病範疇,神經衰弱幾乎已是一個歷史中的疾病,只有在一些非西方特別是東亞國家,由於傳統身體文化的影響以及許多歷史條件的配合,它持續存在了更長的時間。醫學的進展不斷地重塑醫病關係,但是醫病關係同時也形塑著醫學的知識、治療與研究,神經衰弱的興衰就是一個例子。今日,醫學看似有著更高的自主性,但是影響醫學知識與實作的社會性與制度性因素,也比以往更為複雜。或許在不同意義與程度上,今日仍然存在著一些類似神經衰弱的疾病,滿足著醫病雙方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
2021-04-08 失智.像極了失智
他們恩愛30年,現在卻吵到要離婚!醫:5個常見病癥,恐是早發失智合併妄想
陳小姐的爸媽,過去30年感情都很好,但最近卻吵到快要離婚!原因是55歲的爸爸,最近老是懷疑媽媽有「小王」,叫媽媽去死,媽媽不甘心被誣賴,氣到要離婚。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說,陳先生是早發性失智合併嫉妒妄想,必須透過藥物及家人支持重整家庭。 陳小姐說,父母結縭30年,一直都很恩愛,她出嫁後也很放心娘家,不料這1年來,爸爸變得煩躁不安、易怒,不喜歡社交活動,提早退休後窩在家裡;媽媽白天要工作,還有其他社交活動。 5個常見失智合併妄想病癥1、煩躁不安2、易怒3、不喜歡社交活動4、記憶力退化,對時間和地點產生障礙5、對人的辨識出問題,引發不安全感 就醫發現記憶力達失智程度 爸爸對媽媽屢有抱怨沒有按時下班返家,媽媽不想理他,近幾個月爸爸卻變本加厲,竟然懷疑媽媽外面有「小王」,自己結婚戒指不見了,也誣賴是媽媽送給「小王」了,情緒動輒失控,一再以言語暴力要媽媽去死,指責媽媽萬死也不足以謝罪,媽媽無法再忍受,氣到要離婚。 兄弟姊妹看到父母吵到要離婚,硬拖著爸爸就醫,醫師發現他的記憶力已達失智程度,並合併嫉妒妄想,讓大家瞠目結舌,他們認為爸爸才55歲,怎麼可能失智? 陳羿行說,失智症大部分發生在65歲之後,年齡越大比率越高,在65歲之前就發病,稱之為早發性失智症,和先天體質或遺傳有關,並不常見。 無暴力傾向採藥物穩定情緒 失智症者因為記憶力退化,對時間和地點產生障礙,對人的辨識也出問題,引發不安全感,造成妄想等,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被偷竊的妄想,懷疑東西被身邊的人偷走,其實是失智忘記東西放哪裡;其次是被害妄想,懷疑被下毒或被監視,沒有安全感。 而懷疑另一半不忠的情況是嫉妒妄想,通常是長期酒癮造成性功能障礙,與配偶伴侶性事不和諧產生懷疑,是酒精性精神病,但失智症也可能併發嫉妒妄想,陳小姐的父親情況就屬這種。 陳男沒有暴力傾向,經由藥物治療,穩定其情緒,而臨床上還有些個案更嚴重,懷疑另一半外遇並習慣毆打對方,這種就必須住院治療。 早發性失智症影響家庭甚鉅 陳羿行表示,一般而言,安享天年的老年人失智妄想,還比較能讓家人接受,如果是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由於年紀較輕,行動通常自如,有的還是家計主要來源,家人通常都無法接受,整個家庭生活層面都會受嚴重衝擊。 陳羿行強調,這類個案除了透過精神穩定的藥物去改善妄想情況,修補伴侶關係,也需要重整支持系統,家人要叮囑用藥,多加關心陪伴,也應為患者辦理重大傷病卡以減免醫療費用,及申請身心障礙鑑定以取得社會資源。 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方法*要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 *要減少危險因子,包括要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避免頭部外傷、不抽菸、遠離憂鬱。●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1-04-03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釀重大傷亡 學會籲「心理急救」應速啟動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釀48死,多人傷,搜救作業現場持續進行。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表示,重大災難後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心理急救應於第一時間就啟動,現場即使沒有專業的精神專科醫師或是心理專業領域人員,也可以透過四大步驟「準備」、「觀察」、「傾聽」、「聯繫」幫助傷患或家屬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進而發生憂鬱、焦慮或恐慌等精神疾病。張家銘表示,太魯閣號出軌事件,已造成多人傷亡,後面代表著影響眾多的家庭。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多數傷患的反應常常處於極度驚嚇的狀態,等到放鬆後理解事實時,心理上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一般而言愈早介入執行心理急救,愈能避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張家銘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事件發生後一個月,傷患仍處於驚慌、害怕的狀態。若後續未能改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容易引發憂鬱、躁鬱等精神疾病。張家銘表示,目前意外事故現場優先以救援傷患為主,能理解可以協助心理急救的人力不足,但心理急救不一定要專業人員,一般民眾也能協助,僅要把握四大原則準備、觀察、傾聽、聯繫。他表示,「準備」是指可以提供協助的人,要先了解意外事件,並了解當下可以提供的資源,包含何處可以提供醫療、食物、水等,再對傷患伸出援手。其次為「觀察」,助人時必須要先查看環境是否安全,是否會讓傷患感到不舒服,再查看傷患出現的反應,如驚嚇、痛苦等,在確保彼此安全後,對於嚴重者應優先提供協助。「傾聽」為主動詢問傷患的需求,以及聆聽他們的擔憂,接近傷患時,可以先主動介紹自己,並提供飲水等釋出善意,讓傷患能有安全感,後續則是陪伴傾聽、安撫穩定其情緒。最後為「聯繫」,因應傷患的需求,提供基本的生理、醫療與安全需求,鼓勵傷患休息、營養補充、運動放鬆等,後續可提供訊息,包含傷患想知道的家人訊息或是各式協助管道等。張家銘說,介入協助後,傷患仍持續有痛苦、哭泣、悲傷、害怕、憤恨、驚嚇、夢魘、失眠、焦慮、憂鬱、易怒、緊張等症狀都屬於正常,只是這些症狀超過一個月,就可能會出現憂鬱症,焦慮症或恐慌症等,建議應盡速接受精神或心理相關治療,以避免症狀持續或更為嚴重。
-
2021-03-30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睡不好是失眠還是睡眠不足?專家:2者不是同件事
失眠問題普遍到令人難以置信「我變得暴躁不安,情緒非常低落。我真的很不想承認,但我有時會把我先生叫醒,近乎歇斯底里地大哭。他很貼心,會努力安撫我,他說的話總能讓我平靜下來,真的。折騰到凌晨,我可能會小睡一下,像做夢那樣淺淺地睡,每次醒來都有種心力交瘁的感覺。」克萊兒的狀況就這樣急轉直下,變得愈來愈糟。睡眠不足讓她更難在工作上達成目標,滿足自我期望,導致焦慮爆表,入眠難上加難。「然後我就崩潰了。」她說。失眠患者的寂寞感無可比擬。他們半夜獨自醒來,整個世界都在酣眠。克萊兒用日記記錄自己的睡眠情況,她寫道:「家裡其他人都睡著了。我真的很絕望。試過這麼多方法,每天晚上卻還是會下樓回到客廳,一個人坐在這裡。感覺好孤單,好像看不到盡頭,永遠不會結束。」事實上,她並不孤單。差得遠了。失眠問題普遍到令人難以置信。若你和克萊兒一樣發現自己無法入睡、難以入睡,或醒來時覺得沒睡好,只能說歡迎你加入會員眾多的失眠俱樂部。失眠是最主要也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成人都睡不好,十分之一左右的成人患有慢性失眠,以致長期睡眠品質不佳,白天還會出現疲勞、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動力等情況。然而,失眠不只是一種身體病況,也是一種症狀,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特定藥物治療都會引發失眠。此外,失眠也可能是精神疾病的特徵,比方說焦慮症、憂鬱症或躁鬱症等。事實上,百分之五十的失眠患者都患有精神疾病(但也表示有百分之五十沒有)。失眠是一種正式的醫學疾病,但在沒有其他潛在問題的情況下,這兩個字頂多算是概括的術語。失眠有很多種,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不是每個失眠患者都有睡眠不足的困擾。有些人的「睡不好」屬於主觀認知,沒有客觀證據支持。我很少請失眠患者到睡眠實驗室進行研究,畢竟一個在家都睡不好的人要是全身覆滿電極貼片躺在陌生的床上,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記錄下來仔細分析,肯定更難入眠。不過,若要進一步探究失眠的原因,檢測是否有其他睡眠障礙,我就會請病人到實驗室住一晚。睡眠研究結束後,我會問病人睡得怎麼樣,很多病人都會說「我睡得很不好」,可是一看到睡眠研究結果,才發現眼前這些堅稱自己只睡了一、兩個小時的人其實睡得很好,不僅睡了七個多小時, 深度睡眠也很足。這種類型的失眠稱為「 睡眠狀態錯覺」(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或「矛盾性失眠」(paradoxical insomnia),而這種現象或可用來解釋為什麼不少失眠患者的睡眠研究結果都很正常,與病患本身的認知有落差。這類患者感受睡眠的方式不一樣,也許他們把重點放在睡眠品質,但睡眠品質無法用「睡眠多項生理檢查」這種標準測量技術來判定;又或者他們的大腦於短暫覺醒(此為正常睡眠的特徵之一)間活動,以致他們將之感知為清醒狀態,而非睡眠研究顯示的深度睡眠。其他失眠患者可能會有睡眠中斷的問題,每晚發作幾次,但總睡眠量正常。有些人就算總睡眠時間減少,深度睡眠量依舊處於正常範圍,這個階段的睡眠非常重要,是修復身體與養足精神的關鍵。失眠和睡眠不足經常被混為一談至於像克萊兒這樣的重度失眠患者,客觀證據在在顯示他們的睡眠時間很短,有時每晚只睡幾個小時。這類病患身上會出現攸關壓力的生物學特徵,即所謂的「過度醒覺」狀態(hyperarousal,或稱過度激發狀態),舉凡神經緊繃、心跳加速、高度警覺、興奮或警戒感等都是過度醒覺的徵狀。一旦遇上壓力,許多激素和神經傳導物質都會發揮作用,緊張或焦慮狀態也會刺激人體中多個系統,導致皮質醇、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上升,尿液中這些激素的分解產物含量也會變多。「過度醒覺狀態」的特徵還包含夜間心率加速、耗氧量增加(表示代謝率更高)和瞳孔放大,反映出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強,而交感神經系統正是負責調節「驚嚇、戰鬥、逃跑」反應的主要機制。重點是,實際上睡眠量充足的失眠患者並不會出現這些反應。失眠和睡眠不足經常被混為一談。目前已有很多資料詳述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危害,以及不好好睡覺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例如死亡率較高、體重增加、高血壓、糖尿病……不及備載。因此,失眠患者擔心這些問題是很自然的事。幾十年來都睡不好一定會打亂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對吧?事實上,失眠與睡眠不足完全是兩回事。根據睡眠實驗室的研究經驗,睡眠不足的人很快就會開始打瞌睡,清醒時的警覺性測驗表現也不佳;相反地,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患者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入睡,清醒時也會更加警戒,形成強烈對比。睡眠時間短與睡眠時間正常這兩類失眠患者的大腦都比一般人還要活躍,因此區分失眠類型非常重要。透過造影技術和腦波監測,會發現兩組失眠患者的大腦活動在睡眠期間都有增加的現象,這個結果或可用來解釋為什麼睡眠狀態錯覺患者或睡眠時間還算正常的病人會將睡眠感知為清醒狀態,或一覺醒來依舊精神不濟。不過,只有睡眠時間短的患者才會出現全身活動增強的情況,並伴隨相應的化學和生理特徵(如心率變化等)。雖然從睡眠的主觀體驗來看,大腦活動所受的影響非常重要,但許多攸關失眠的健康問題似乎只有那些睡眠時間短、生理過度醒覺而影響全身(不只是大腦)的患者才會有。認知表現研究結果指出,那些宣稱自己失眠的人與睡眠正常的人在認知能力上並無顯著的差異,但若比較睡眠量正常、甚至睡眠品質差的人與睡眠時間短的人,會發現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患者有明顯的認知問題。睡眠不足但沒有失眠的人不會出現激素與神經傳導物質活化的現象,也沒有過度醒覺狀態所造成的心血管特徵和相同程度的認知問題。同樣地,分析失眠患者的高血壓與糖尿病風險時,會發現睡眠時間短的患者罹患這些疾病的機率較高,睡眠時間六小時以上的患者則否。此外,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患者死亡率也略高,但背後的原因似乎不同於睡眠不足的患者。我們知道,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那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患者只是因為變胖所以才容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及其他相關疾病嗎?事實上,睡眠時間短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增加的體重和睡眠正常的人差不多。若要說的話,這些病人反而比一般人更不容易發胖,這可能與過度醒覺所造成的化學和生理影響有直接關聯。皮質醇是一種天然類固醇,長期濃度過高可能會誘發高血壓或糖尿病,服用類固醇以抑制免疫系統的自體免疫神經系統患者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強與腎上腺素等相關化學物質活化會直接影響心臟和血管,導致血壓無法於夜間正常下降。總體來說,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讓激素與心血管狀態出現物理變化,威脅個體的健康。睡眠時間合理的失眠患者雖然大腦活動異常,身體徵象卻比較接近睡眠正常的人。遺傳因素在失眠症狀扮演著重要角色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睡眠量少的嚴重失眠患者出現過度醒覺狀態?是因為睡眠時間短造成過度醒覺,還是過度醒覺引發失眠症狀?目前答案尚未明朗。不過,睡眠狀態錯覺患者(即主觀認為自己睡不好但總睡眠時間正常的人)以及沒有失眠但睡眠不足的人體內化學物質濃度上升或神經系統活化的現象相對較弱,表示過度醒覺狀態就是嚴重失眠的肇因。其中遺傳因素扮演著重要角色。很多失眠患者家中同樣有人失眠,雙胞胎研究也顯示有百分之五十七的失眠是遺傳所致,而最近一項研究更找出七個導致失眠的基因,因此,這種過度醒覺狀態可能具有遺傳傾向。新工作、感情問題、家人過世等壓力會讓人出現短暫失眠和過度醒覺狀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若有相關的基因,這種充滿壓力源的環境會讓人更容易處於興奮狀態,無論生物上或精神上都是,就算壓力源解除,這種高警戒或高醒覺狀態仍會持續下去,讓失眠成為一種長期的慢性病。除此之外,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影響。正如先前所述,大約一半的慢性失眠患者有潛在的精神疾病,其中又以焦慮症為多,而過度醒覺正是焦慮症的特徵。因此,焦慮本身可能會導致失眠。可是那些沒有焦慮症的人呢?另外百分之五十的患者不是沒有精神疾病嗎?以我的看診經驗來說,大多數失眠患者都沒有恐慌症,白天也不會憂心忡忡,但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受,說自己白天沒事,晚上睡覺時卻開始擔憂,特別是入睡的過程。他們焦慮不安,擔心自己睡不著,整個晚上翻來覆去,掙扎不已,對漫長的夜深懷畏懼。只要一沾上枕頭,臥室在他們眼中就變成酷刑的刑具,是個充滿折磨的地方,完全無法把舒服的床和進入幸福睡眠的快樂聯想在一起。我常聽到病人說:「我一上床就筋疲力盡,可是燈一關,我的腦子就會飛快奔馳,覺得非常清醒。」他們就是在那一刻進入過度醒覺狀態,大腦開始神經緊張,睡眠瞬間變得遙不可及,就像薛西弗斯快要把石頭滾到山頂上,結果石頭從手中滑落,又一路滾下去一樣,他們好不容易快要睡著,機會卻猛然消逝。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愈長,他們與睡眠之間的關係就愈糟。不僅如此,這種心理和生理壓力反應增強的狀態還會讓人覺得很難受。除了睡不好之外,失眠患者也會有種瀕死的感覺,除非立刻意識到自己陷入焦慮、著手面對,否則失眠的情況只會更惡化,因為你會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克萊兒就說:「我以前常上網搜尋失眠問題,因為我覺得自己一定得了什麼病。」我問她有沒有特別擔心什麼症候群?她的回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為很多病人都這麼說。「致死性家族失眠症。我相信自己會在六個月內死掉。」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是一種普里昂病(prion disorder),與庫賈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或俗稱的「狂牛症」有關,是由基因缺陷所引起的漸進性神經系統疾病,而且代代相傳,平均發病十八個月後就會死亡。患者會出現失眠問題,病情逐漸惡化,自主神經系統也會有所變異,除了血壓忽高忽低,無法維持正常波動外,還會有出汗和便祕的症狀,並出現譫妄伴隨幻覺和行為改變,到了後期,患者會經常在清醒與睡眠之間徘徊。不過這種病極為罕見,目前已知全世界只有四十個家庭患有此症。這種深信自己患有致命疾病的情況或許反映出失眠患者的焦慮程度及其內心的痛苦,所以有些人才會迅速跳到結論、自我診斷,說服自己得了這種病。※ 本文摘自《夜行大腦》。《夜行大腦》作者:蓋伊・萊施茨納譯者:郭庭瑄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1/03/04圖/《夜行大腦》書封臉譜提供
-
2021-03-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從眉毛看氣血是否旺盛多數人都將眉毛當成臉上的「裝飾品」,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眉毛可謂健康的晴雨錶。眉型、眉毛濃密度,眉毛結實與否,都反映著身體的健康狀況,平時多觀察自己的眉毛,就能及早發現其中的健康秘密,對防治疾病有非常大的好處。一位朋友的女兒15歲了,眉清目秀,非常討人喜歡,不過她的性格內向,所有事都壓在心裡,不喜歡和人交流,甚至不和自己的父母交流。那天不知道為什麼,她在家裡偷偷地流眼淚,媽媽在一旁安慰她,替她擦眼淚,可是擦著擦著,媽媽發現女兒的眉毛脫落下來。媽媽有些擔心,趕忙帶著她來看診。我翻開她的眼皮,發現眼皮上有一塊豆粒大小的白斑,我斷定她得的是暈痣,這是白斑的一種。其實,眉毛脫落,出現白斑,即為氣血不足的早期訊號。像這個孩子所患的病,發現的早還能治癒,如果發現的晚,就很難治癒。眉毛長粗、濃密、潤澤,說明人體氣血旺盛;反之,眉毛稀短、細淡、枯脫,說明氣血不足。白斑這樣的皮膚病與氣血失調有著密切關係。白斑雖然病在皮毛,但主要病根為正氣不足、氣陰不足、肝腎虧虛,再加上風邪外侵、客於肌表、脈絡阻滯,肌膚失去滋養而發展成此病。臨床上治療此病以益氣養陰、疏表散邪、養血祛風、滋養經絡為主。用純中藥製劑就能夠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調節人體內分泌,提升免疫力,進而迅速提升酪胺酸活性,促進黑色素細胞平衡,恢復微循環,再生黑色素,同時有序地修復黑色素缺陷基因,促進肌膚正常色素健康正常,提升肌膚對光線的敏感性,徹底解決復發因素。不管白斑病程長短、面積大小,通過治療都能在短期內控制白斑擴散。下面就來具體說明一下眉毛的不同表現反映的不同訊號:一、眉毛乾枯正常情況下,眉毛應當油亮、有光澤,如果眉毛梢直、乾燥、變黃,還伴隨著月經不調,多是肺氣虛所致。二、眉毛脫落眉毛稀疏、容易脫落的人,多氣血衰弱、體弱多病,此類患者易手腳冰涼,腎氣相對較弱。甲狀腺功能衰退、腦垂體前葉功能衰退者,眉毛容易脫落,特別是眉毛外側三分之一的地方脫落更嚴重。嚴重貧血可能會出現眉毛脫落;痳瘋病患者病變早期,外側皮膚肥厚,眉毛容易脫落;斑禿患者也可能有眉毛脫落。三、眉毛下垂許多顏面神經麻痹患者眉毛易下垂,如果是單側眉毛下垂,說明患的是臉神經麻痹,眉毛較低,無法向上抬舉。有些人單側上眼瞼下垂,會使得一側眉毛顯得略高。四、眉毛沖豎眉毛沖豎而起,即為病情危急徵兆,此類患者應當及時救治。五、眉毛過於濃密眉毛濃密為體質較強的象徵,可是,女性眉毛過於濃黑,很可能為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所致。眉毛短粗,多是性急易怒,應當提防疾症。六、眉毛過長古人認為眉毛長是長壽的象徵,因此稱長眉為「壽眉」。但是研究發現,壽眉和功能失衡有關,青、中年人出現壽眉可能為腫瘤、免疫性疾病等的早期外在表現。壽眉發生愈早,功能失衡痊癒的愈早,衰老的愈快,腫瘤發生機率愈高,因此,四十五~五十歲後出現壽眉較符合生理衰老規律。青、中年人出現壽眉,特別是叢狀、束狀患者,應當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七、眉毛傾倒說明病得非常嚴重,很可能為膽腑病變。在此提醒大家注意,有的女性為了讓眉毛又細又彎,拔去多餘的眉毛。有的女性朋友甚至拔光整個眉毛,之後煞費苦心去紋眉,豈不知,眉毛並非沒有用的東西,人體的防禦功能是通過各種組織完成的,眉毛也有防禦之功,眼睛如果沒有眉毛來遮擋,汗水、雨水就會流入眼中,刺激角膜、結膜,誘發角膜炎、結膜炎,甚至誘發角膜潰瘍。眉毛周圍神經血管豐富,經常拔眉毛,會對神經血管產生不良刺激,容易導致臉部肌肉運動失調,誘發疼痛、視物模糊、複視等症,還可能會誘發皮炎、毛囊炎等。此外,經常拔眉毛,可能還會導致眼瞼鬆弛、皺紋增多,進而影響整體美觀。所以,提醒各位讀者,即使愛美,也不能輕易拔光眉毛。書籍介紹養生從養氣血開始:女生的排寒祛溼暖身書作者:趙蓉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4/01作者簡介趙蓉 中西醫師《中華中西醫結合》雜誌常務編委,美國抗衰老醫學會(A4M)會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抗衰老分會會員。現任重慶藝星醫療美容醫院院長、副主任醫師。
-
2021-03-18 養生.家庭婚姻
再懷孕會死,為何婆婆仍對她說「沒有孫子死不瞑目」!令醫師難忘的故事:社會設定她就要不及格
「林醫師,我想問問生小孩的事。」她坐定,一雙杏眼看著我,開口這麼說。「好喔,你想生小孩?」今天預約掛號到八十幾號,已經不像以前剛當新手主治醫師的時候,有餘裕跟每位病人慢慢聊天,我得單刀直入講重點。「對。」她點點頭。她有一雙很好看的單眼皮眼睛,清秀的五官,鵝蛋臉,及肩的黑色直髮,簡單的用大夾子束在腦後。這兩天寒流,她套著咖啡色大衣,黑色格子圍巾摺疊得整整齊齊放在腿上。「其實我常說喔,想生小孩要找老公啊,看醫師看很多次也不會生小孩喔。」我開玩笑,感覺她隱約有一種緊繃的情緒。她淺淺笑了一下。「來,你有沒有懷孕過?有生過嗎?」點開她的電子病歷系統,準備鍵入基本病史資訊。「懷孕一次,生過一個。」她回答,「剖腹產。」「剖腹產原因是什麼呢?」我一邊輸入資料,一邊繼續問。「胎盤有問題,還有胎位不正。」她說,「我那次大出血。」她講到我們心中會響警鈴的關鍵字:胎盤問題、產後大出血。「植入性胎盤(註1)還是前置胎盤(註2)?」我問。「好像都有。」她說,「我那次進了加護病房,輸了非常多的血。」「你如果再懷孕,再發生機率很高啊!」我直說。「我的醫師也是這樣說,他說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我的子宮,出血二千c.c.。我輸了很多血。」她表情很平穩地說,但是感覺出她有恐懼的記憶。「你要是再懷孕,風險比上次還高啊!」我提高音量,「子宮切除的可能性非常高!」「我的醫師說,我要是再懷孕,很可能會救不回來。」她表情和語氣竟然還是很平穩。「然後你今天來問我,你要生小孩?」我瞪大眼睛,看著她。跟診的護理師M眉頭也皺起來,轉身看著她。「我婆婆說......」她終於講到關鍵字。「果然。」我實在忍不住翻了白眼。「我......我是再婚。」她開始講核心的問題,「之前生的是女兒,唇顎裂。」「女兒開刀矯正了吧?」我雙手在胸前環抱。「開刀好了,沒問題。」她回答。「然後?」我示意她繼續說。「我先生沒要求什麼,他也說有這個女兒就夠了。」她微微仰頭,深吸口氣,「可是我婆婆說,她想要一個孫子。」她像是吐出一顆沉甸甸的石頭。「她知道你前一胎差點死掉嗎?」我直接問。「知道。」她回答,肯定的。「然後她要你再生?」我繼續問。「對。」她回答,一樣,肯定的。「很討厭欸!」我轉過頭向護理師M抱怨。她們很習慣我在門診罵不明理的家屬。「她每天都問我何時要再生一個孫子給她。」她的手緊緊揪著膝上的圍巾,忍著她的情緒激動。「你再懷孕很可能死掉欸!」我把話講白了,這不是我平常的作法。「我婆婆說,如果這輩子沒有孫子,她死、都、不、會、瞑、目。」她睜著美麗的杏眼看著我,一字一字說。「所以你婆婆的意思是,就算你會死,也要給她生一個孫子?」「對。」她點頭。「混帳,要死她先去死啦。」抱歉,本醫師實在脾氣很差。「所以,醫師,我今天就是想問你,我要怎麼樣可以懷男嬰?」她到底是怎麼忍耐過來的?我必須深吸一口氣才能耐住我的理智,專業地回答她:「第一,你的年紀不大,如果真要懷孕,幫你確定排卵、先生要驗精蟲,大概不難懷孕。如果真的很急,一般不孕症技術也可以幫忙。」我頓一下,讓自己不要氣到講不出話,「第二,技術上有一種東西叫精蟲分離術(註3),可以增加懷男嬰的機會。但是,」我繼續說明,「人工生殖法是明文禁止選擇胎兒性別的。」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經過人工生殖技術活產的男嬰女嬰性別比,大約是一二五比一百,相較於自然情況下的男女嬰性別比是一〇四比一百,這極為離譜的數字落差,要說沒有人工干預,大概只有政府會信。也因為台灣曾被經濟學人雜誌拿來與印度、中國等國家共列為嚴重「性別失衡」國家,後來政府積極調查產科和不孕症科醫師,才讓人工生殖技術活產新生兒的性別比趨於正常。但如果以胎次來看,台灣到第三胎以上的男嬰比例,又大大高於自然比例。台灣還是否存在重男輕女?數字說明了一切。她定定地聽著我說,看樣子是認真想要尋求生兒子的方法。「可能有不孕症醫師還是會願意幫你做精蟲分離術啦,」我嘆口氣,問她,「但是,假如你的精蟲分離術失敗,又懷了女嬰,怎麼辦?」她看著我,沒回答。「到時候,這個硬是拚命生出來的女兒,不就註定是個沒人歡迎的孩子?」我講著,心揪了一下,「如果你沒死也就算了,如果你還因此死掉了,女兒這輩子怎麼過?」她的眼眶突然充滿淚水。「你女兒呢?她又是什麼心情?」我知道這些都不是一個婦產科醫師需要跟她說的話。「阿嬤不愛她,然後媽媽為了生弟弟給阿嬤,死掉了。」我深吸一口氣,「你們這樣對得起她嗎?」我說了重話。她眼淚唰地滑落雙頰。我知道她其實很無奈,每天像被鬼纏著、被盯著,催她「生兒子給我,不然我死不瞑目。」的那種壓力,一般媳婦要面對這種情況已經很難受,她是個帶著前一任丈夫的女兒「再嫁」的女人,在傳統婚姻市場上根本是要「感恩婆家收容」,怎麼可能承受得住。台灣人幫女兒取名字常常用「嫻」、「淑」、「順」、「柔」,如此期待她們「乖巧聽話」、「不爭不求」、順長輩順習俗的意涵,女孩沒有被期待爭取權益,沒有被鼓勵勇敢反抗,沒有被希望積極實現自我,最後就是一再貶抑自己的價值,連自己都把自己看成「賠錢貨」,連自己都不敢爭取自己和孩子應該被愛的價值。如果我們沒有從小就建立女孩對人生應有的堅持與自信,制度上再怎麼講男女平等都沒用。「你先生怎麼想?」我問。「他叫我不要理我婆婆,不管她就好。」她邊抹淚邊回答。「男人不懂你每天要面對婆婆的那種壓力啦。」護理師M在旁邊補了一句。「他其實對我很好,只是......」她眼淚還在掉,但是力圖鎮定。是個受苦會硬撐的女人。「只是沒瞭解你的壓力,也沒跟他老母好好溝通。」我補上。她默默淌淚。「林醫師,可以幫我嗎?」她問。「幫你什麼?」我問。「我得生兒子。」她聲音細細弱弱,美麗的杏眼和鼻子因為哭泣而發紅。「即使你很可能再一次大出血?進加護病房甚至死掉?」我很不留情地問。如果是她自己非常想要孩子,自己熟知風險卻想要「圓自己的夢」,我還能跟她慢慢討論,甚至醫療團隊願意為了她拚看看。可是現在,她為的是傳統儒家社會裡莫名有權評斷她價值、左右她人生的偏見。而且這其中,還可能有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她的女兒。她說不出話,任由眼淚淌流到嘴邊,我相信她不是第一天嚐到那苦澀。我吸口氣,咬牙說,「你把你婆婆、你老公、還有你女兒帶來我門診。」這一刻若畫成漫畫,我應該是額頭青筋暴出、頭上冒煙吧。「如果他們在你面前回答我說,寧可你死,也要你再生兒子,我認了,我幫你介紹不孕症科的醫師。」她沒有回答。人生這題太難,而社會設定她就是要不及格的。「想一想你女兒。你應該要保護她和愛她,而不是讓一個自私的老女人,逼你讓她孤單。」我講了很過分的重話。她沉默半晌。「謝謝醫師。」她一邊擦眼淚,一邊優雅地站起身,向我點個頭,離開診間。我很想伸手安撫她,但我的手再長,也無法伸出診間保護她。或許最終,她還是會找到一位醫師,願意「幫助」她「達成心願」。註1胎盤由胚胎絨毛組成,其中富含血管,附著在子宮內壁,供給母體和胎兒間血液內養分、氧氣和廢物輸送交換。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胎盤會自動與子宮內膜剝離,但若蛻膜層細胞有缺損,則絨毛可能植入子宮肌肉層,甚至穿透子宮肌肉層到膀胱或大腸組織,稱為「植入性胎盤」或「穿透性胎盤」。產後會因胎盤無法剝離,而導致大量出血。註2胎盤位置若蓋在子宮頸上端,會影響胎兒娩出,且會提早與子宮內膜分離導致出血。註3利用帶Y染色體和X染色體的精蟲比重不同,以人工方式在精液注入子宮腔之前先做篩選。此方式無法百分之百保證胎兒性別,且依照人工生殖法,不得選擇胚胎性別。書籍介紹書名:診間裡的女人2: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作者:林靜儀 出版社:鏡文學 出版日期:2021/01/08作者簡介/林靜儀婦產科醫師,前政治工作者。女性主義者。正在練習老花之後的閱讀方式,體驗更年期的熱潮紅。喜歡南太平洋的雨水和北印度的冷空氣。具有易怒體質,導致對於許多事情無法放著不管,喪失休假的能力。目前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維持腰圍。延伸閱讀: 別把胃當餿水桶!台大營養講師靠「35921飲食法」3個月狂瘦17公斤,連血壓都改善!
-
2021-03-15 科別.精神.身心
醫病天地/憂染疫罹患焦慮症 55歲女穿雨衣就診
新竹55歲陳小姐擔心染上新冠肺炎,堅持出門身穿雨衣、戴安全帽與手套,就醫時也不願坐在診間椅子,她表示自己長期失眠且容易心悸、喘不過氣、頭暈、胸悶,情緒持續緊繃,無法專注連帶影響工作,醫師問診後確認她罹患焦慮症。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醫師張夢涵說,面對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感、人際被迫減少互動,也減少休閒娛樂,甚至有人失去工作,長期且巨大壓力下,使罹患焦慮症和情緒疾患個案也迅速增加,提醒民眾防疫時,也要防範「心靈病毒」。他建議5字訣「安、靜、能、繫、望」降低焦慮感;張夢涵指出,「安」是指促進安全,戴口罩、勤洗手與自我健康監控和環境衛生注意,適當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靜」是平靜鎮定,調適情緒與正向思考,可多深呼吸、冥想、瑜伽、聽音樂、閱讀、睡覺、運動等。「能」是提升效能感,在隔離下掌握自己能做的事,建立規律作息,找回自我控制感;「繫」是促進聯繫,利用網路與社群媒體注意疫情正確訊息,也透過視訊或電話維持與他人溝通,獲得心理支持;「望」是灌注希望,避免過度關注疫情負面資訊,善用1922防疫諮詢專線、安心專線(1925)。張夢涵表示,民眾若覺有焦慮情緒,可利用「廣泛性焦慮症篩檢量表」自我評估;有不明原因的身體症狀如頭痛、頭暈、持續緊張、肌肉緊繃、易怒易煩躁、無法專心、睡眠障礙等,影響生活或工作,甚至出現情緒低落、快樂不起來、持續負面想法、死亡意念等,就該及早就診諮詢。
-
2021-03-14 科別.精神.身心
憂心染疫 55歲女罹患焦慮症穿雨衣就診
新竹一名55歲的陳小姐,長期失眠且容易心悸、喘不過氣、頭暈、胸悶,情緒持續緊繃無法放鬆,甚至無法專注連帶影響工作,就診精神科時因擔心被傳染新冠肺炎,堅持身穿雨衣、戴著安全帽和手套,甚至不願坐在診間椅子上,醫師問診後確認陳女罹患焦慮症,經過藥物治療、醫師問診及生活調整後,已恢復穩定的情緒和正常生活。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醫師張夢涵表示,在面對宛如「世紀瘟疫」般的新冠肺炎,對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感、人際間被迫減少互動、減少休閒娛樂、失去工作等長期且巨大的壓力之下,罹患「焦慮症」及「情緒疾患」的個案也迅速增加,提醒民眾防疫時代,也要防範「心靈的病毒」。為了協助大家減低在疫情之下的焦慮感,可利用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推廣的五字訣「安、靜、能、繫、望」。張夢涵指出,安是指促進安全,平時養成戴口罩、勤洗手,自我健康監控與環境衛生注意,適當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靜是促進平靜鎮定,調適自己的情緒與正向思考,可嘗試深呼吸、冥想、瑜珈、聽音樂、閱讀、睡覺、運動等。能則是提升效能感,即使在隔離之下,掌握自己能做的事情,建立規律的作息,找回自我控制感;繫是促進聯繫,可利用網路與社群媒體等,注意各種關於疫情的正確訊息,也透過視訊或電話,維持與他人的溝通,獲得心理上的支持,也要記得多多關心周遭的親友。望也就是灌注希望,避免過度關注疫情的負面資訊,善用1922防疫諮詢專線、安心專線(1925)等。張夢涵也提醒民眾可多加利用「廣泛性焦慮症篩檢量表」自我評估,若察覺自己或周遭親友開始出現難以控制的焦慮,或找不出原因的身體症狀,如頭痛、頭暈、持續緊張、肌肉緊繃、易怒易煩躁、無法專心、睡眠障礙等,已影響生活或工作;甚至出現情緒低落、快樂不起來、持續的負面想法、死亡意念等,建議及早就診精神科(身心科)諮詢,由專業的醫師與心理師協助度過難關。
-
2021-03-10 性愛.性病防治
「我一輩子潔身自愛當個好太太,卻得2種性病!」診間痛哭的60歲婦人給婦產科女醫的啟示
編按:為何診間裡,女人總是自己一個人來?「婦產科免不了要接觸的是性與懷孕,在高度文明之下,性是最隱私的事情。可是即使婚姻中的兩人擁有最私密與忠誠的性,卻不見得真的彼此坦誠。」一個個診間的故事,讓婦產科醫師林靜儀寫下《診間裡的女人2》這本書。女人在疾病面前,女人的身體仍在百年前的限制裡;身邊最親近的人,往往最看不到正在求援的她們,也都忘了做為親屬與伴侶的我們,其實就是答案。以下是此書摘錄:「醫師,嗯......我那裡不太舒服。」她坐下來,害羞又困擾的表情。會陰部的各種症狀其實還滿常讓人難以啟齒的。感冒時不會避諱跟同事說「我昨天打了一整天噴嚏」,但會陰部搔癢一整天,應該沒人會跟同事說「我陰道癢得不得了」吧。胯下的問題,很惱人又很尷尬啊。難啟齒的會陰部症狀「會癢還是分泌物多?」我直接幫她開頭。「都有。」她看起來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擺,陰道癢到來看婦產科,大概讓她不太自在。60多歲的女人,灰白的短頭髮,簡簡單單的,沒有特別染燙。淡紫色紗質圍巾,米色長褲,乾淨素雅的氣質。「更年期後會陰部皮膚比較乾燥,陰道也因為荷爾蒙降低,稍微比較萎縮,容易因為乾澀發癢,很常見啦。注意不要清潔太過度,不然會更不舒服喔!」我先安慰她,不讓她太困窘。「我們內診看一下好嗎?」她點點頭,跟著護理師進到內診室。會陰部果然皮膚發紅,陰道口看起來也是發炎的情況。「你很不舒服對不對?」「對啊,我不舒服兩週了。」忍耐這麼久。「分泌物很多喔。」我邊內診邊跟她說。鴨嘴撐開,有不少分泌物在陰道裡面。「很癢,我以前沒這樣過。」她慢慢把症狀說給我聽。「有沒有正常睡覺啊?」睡眠不足是陰道炎的常見原因。她看來不像需要過熬夜的生活。「還好欸,睡眠都正常。」她回答。「我幫你做個細菌培養。」分泌物不像典型的念珠菌,也不像典型的大腸桿菌感染(註),她的症狀又持續那麼久,我想多做個檢查,排除掉特殊抗藥菌叢。陰道細菌培養檢查常被健保審查委員認為「沒有必要」而刪除,甚至加倍罰款。我有時候覺得很火,癢的不是健保審核委員,他們批評「沒有必要」可真是輕鬆啊。內診結束,回到診間,我先開了陰道塞劑和止癢藥膏給她,並預約一週後回診。幾天後,我的手機收到檢驗科傳來的特殊病情通報:「您的病人OOO細菌培養報告顯示為淋病雙球菌。請儘速通知病人回診。」呃......淋病屬於必須通報的第三級法定傳染病,主要傳染途徑是未有防護的性行為。再過兩天,她回診。「有好一點嗎?」上次給的塞劑是針對一般細菌性陰道炎的,無法治療淋病。不過藥膏有消炎和抗菌成分,應該會讓她症狀稍微好些。「有好一點。」她微笑。「細菌培養報告出來了。」我有點擔心她聽到報告的反應。她點頭,認真盯著我手上的細菌報告。其實報告主要資訊都是英文,她應該是看不懂。「培養報告出來,不是一般常見的細菌欸。」我指著報告單,緩緩跟她說,「是淋病。」她愣住了。「幸好我們有做細菌培養啦,我上週給你的抗生素是常見細菌用的廣效抗生素,對淋病雙球菌效果不佳。」我再指著報告單上的細菌與抗生素反應報告,「淋病有特定抗生素可以用,只要乖乖照時間服用完,就會好了。」我試圖提供正面的資訊。她還是愣愣的。「這是依規定要通報給地方衛生局的法定傳染病,所以喔,我們會報給衛生局喔。」她嚇呆了,我和護理師都有點尷尬。「你接到衛生局打電話,不要擔心,是我們必須通報讓他們追蹤,確定你和你的性伴侶都有治療。」她微微點頭,表示都有聽到。「這個......」我正要解釋性伴侶的部分。「我怎麼會得到這個?」她自己開口了。「這通常是從性伴侶傳染的。」我向來直說。細菌不會從大腿「爬」進陰道有些醫師為了不讓病人尷尬或想幫犯錯的男伴掩飾「犯行」,會給一些很奇怪的說法,什麼「上廁所沾到的」、「泡溫泉感染的」,但不讓女人知道性傳染病來自於她的性伴侶,她們要怎麼保護自己?細菌和病毒離開人體之後,除非一直在潮濕環境下,加上適當溫度,而且細菌或病毒量超大,然後生殖器還「準確地」在有病毒或細菌的分泌物處「直接接觸」,也就是說,前一個使用浴缸或馬桶坐墊的女人帶菌,她用她的生殖器在馬桶坐墊上磨蹭,然後下一個使用者不管馬桶坐墊還是濕的,就急呼呼地立刻坐上去同一個位置,還在同一個位置磨蹭,不然實在很難解釋怎麼從馬桶感染。我常常問病人,你會陰部緊貼馬桶坐墊,要怎麼尿尿啊?跟馬桶坐墊接觸的是你的大腿,細菌不會自己從大腿「爬」進陰道好嗎?「你和先生還有性生活嗎?」我這樣問好像怪怪的,因為照理說不該低估生育年齡之後的性。不過,不管是臨床或社會上,我們也真的太少討論中高齡者的性了。「有。」她點頭,臉色很難看。「這個因為是性傳染,通常都來自你們之外的性伴侶。」我講得保守。她看起來不像是有老公之外的性伴侶,感染來自老公的可能性比較高。「我先生......是台商。」她很勉強地擠出這句話,「他上次回來......」不是我要汙名台商,可是,婦產科診間裡只要聽見病人說出「先生是台商」這句話,通常充滿了在台太太的反覆擔憂和不安,最後也常常在看診時證實了她們的某些擔憂。「好,那先生也必須治療。他現在在台灣嗎?」我說回疾病處理。「他......剛回去......沒......沒多久。」她很艱難地回答。「好,那等他回來之後,要他到泌尿科治療。」我和護理師都感受到她的難堪和痛苦。「......好。」她回到家大概會崩潰。「唉,我知道先生出國工作,太太很難不擔心。建議你,與其擔心又冒風險,不如跟先生講白了,在他行李箱放保險套。真要做壞事,好歹不要帶病回來。」真的,在臨床類似案例我看多了。「錢有回來,人沒帶病回來,或者沒有多出來認祖歸宗的,就好了。」我拍拍她。她咬著牙,說不出話來。「來,我跟你講一下藥要怎麼吃。」我還是得拉她面對現實。她默默聽我講解,默默接下護理師給她的領藥單張。低著頭,離開診間。護理師給我一個「男人真是混蛋」的表情,彼此嘆口氣,為病人的處境搖搖頭。然後,按下一個叫號鈴。三個月後,她又出現在門診。「醫師......我那邊好像......長了一顆一顆的。」她又是那難以啟齒的表情。不過,可能因為對我的信任,她比較沒有第一次看診時那麼拘謹。「會不會癢?」搖頭。嘖嘖,我已經大概猜出是什麼診斷了。「好,我們內診看一下喔。」「好。」她很快走進內診間,很想趕快面對現實的模樣。「呃......這個......像菜花欸。」在陰道口散布著幾個小病灶。菜花跟淋病一樣,主要來自性行為傳染。她躺在內診檯上,嘆了一口氣。「範圍不大,我幫你打局部麻藥,直接電燒掉,好嗎?」我不想讓她多面對問題好幾天。「好。」她又嘆了一口氣。處理完,我開藥膏給她,同時預約回診。一輩子的「好媽媽」卻得了性病「上次那個感染,先生回來治療了嗎?」我問。「嗯,有去拿藥了。」她隱約帶著憤怒,「我這兩個,都是他傳染給我的吧?」「可能性很高。淋病在台灣不常見了,來源通常是性交易一類的途徑。菜花的話,當然不排除你們之一很早很早以前就從某位前任性伴侶的前任性伴侶帶來病毒,加上最近你抵抗力差而發作的可能。不過如果幾十年來,你們都單一性伴侶,到現在才發病的可能性就不高,也就是說,外來感染的機會還是比較高一點。」話不好講得太武斷,不過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是老公從別的地方把這些帶回來傳染給她的。「嗯。」她沒再多說。我約她一週後回來追蹤傷口。一週後傷口癒合良好,我解釋了菜花復發的可能性和基本保健。她終於憋不住,哭了,「林醫師,我一輩子潔身自愛,當個好媽媽、好太太,結果這把年紀了,竟然得了兩種性病!」護理師趕忙把整包抽取式衛生紙遞給她。「我有問他,他在中國做了什麼?」她邊哭邊說。我跟護理師都沒說話,我輕輕伸手撫撫她的背。「他竟然說,那邊妹子那麼漂亮,哪會想戴保險套!」她像是用盡力氣吐出一口什麼噁心又巨大的東西,語畢,脊椎像是被抽走了一樣,整個頭都垂下來,原本挺直的背脊也垮下來。「也太過分了吧!」我和護理師很難不同理她,跟她一起同仇敵愾。「我家兒子和女兒聽到他這樣,也都氣得不得了。現在全家都不跟他講話。」她其實很氣,但又有一絲心疼多年老伴被全家討厭的感覺。「這樣的事情,對他們年輕小朋友來說一定很難接受的。」年輕孩子還不知道背叛與自私,其實是婚姻的常態啊。「我真的好氣好氣,而且我覺得好丟臉!」她嗚嗚地哭。捏皺的衛生紙摀住了半張臉。「不是你的錯啦。」護理師趕忙安慰她。「對啊,不戴保險套害老婆感染,還理直氣壯,他真的很混蛋。」醫師罵人通常比較會被接受,這角色我來當。「我根本沒辦法好好睡覺,可以給我安眠藥嗎?」她真的受到很大的衝擊。老實說,換作任何女人,在她這樣的處境,怎麼可能心平氣和。「我懂。這陣子不好過,我們可以用藥幫忙一下。」我挑了幫助穩定情緒用的藥品,希望讓她稍微好睡和放鬆一些。「但是不可能長期靠藥品喔,你還是得自己想開一點。」「好。」她像個傷心的孩子似的。唉,我在心裡嘆了好幾口氣。「我建議,我們驗一下愛滋病和梅毒好嗎?目前看起來不像有這些感染,不過,既然先生也承認有不安全的性行為,我們還是確認一下比較好。」即使專業上考慮到其他性傳染病是應該的,但看她這麼難過,實在很怕給她更大衝擊,提出這個建議也讓我心裡很折騰。她愣了一下,大概還沒思考過竟然還有其他疾病的可能,眼淚又從她眼眶裡嘩啦流下來。「好。」一個「良家婦女」面對「驗性病」的建議,這回答實在太痛了。「只是保險起見,不要想太多,真的。」其實醫師不應該跟病人掛這種保證,但我真的很怕她承受不住。「嗯。」她點頭,吸了一下鼻子,「我驗。」我低頭快速開了檢查單,不忍心再看她那張悲傷的臉。數十年的信任被醜陋地背叛,而且還帶來這麼真實又屈辱的後果,這種痛,哪個女人受得了?註:陰道不是無菌的,有一些常在菌叢,譬如念珠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只要身體免疫力正常,陰道有足夠乳酸菌叢保護時,就能維持平衡健康狀態。 書籍介紹書名:診間裡的女人2: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作者: 林靜儀 出版社:鏡文學 出版日期:2021/01/08作者簡介/林靜儀婦產科醫師,前政治工作者。女性主義者。正在練習老花之後的閱讀方式,體驗更年期的熱潮紅。喜歡南太平洋的雨水和北印度的冷空氣。具有易怒體質,導致對於許多事情無法放著不管,喪失休假的能力。目前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維持腰圍。延伸閱讀: 身為醫師,卻救不回自己爸爸...癌末父親臨終前教醫師田知學,最珍貴的一堂生死課
-
2021-02-19 養生.聰明飲食
你經常吃的都上榜了!吃完昏昏欲睡…這些食物竟愈吃愈消耗能量
維持好心情,選擇食物很重要!當前大量研究表明,營養對心情健康確實很重要,有些食物會明顯地影響腦部活動,也就是說,營養對於一個人情緒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因此,穩定情緒不妨從注重營養的均衡方面來著手。若是精神方面有明顯困難,也不要只有嘗試改變飲食來治療心理問題,應當尋求正確治療和支持。健康均衡的飲食 搭配好有益健康《2015-2020年美國人飲食指南》指出,健康均衡的飲食應包括全穀類、蔬果類、低脂乳製品、蛋白質、適量鈉和添加糖。尤其地中海飲食也因為減輕憂鬱而廣為人知,主要組成是omega3、魚類、堅果、橄欖油、豆類、蔬果等營養食材的搭配,整體的食材對身心都有助益。消耗能量食物 麵包、餅乾、含糖飲料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營養物質能幫助大腦增加良好的化學物質,穩定情緒,但有些卻會消耗能量,像是麵粉類食物(麵包、餅乾、烘焙食品)、含糖飲料與零食,雖能在短時間快速補充能量,但是吃完後也會讓你情緒低落。下次吃食物時,不妨可以觀察進食後的感覺是否精力充沛或是昏昏欲睡。進食時間是關鍵 飲食紊亂起伏大 雖然飲食對一個人有重大影響,進食的時間也同樣重要。假如沒有規律進食,可能引起血糖波動,導致情緒起伏不定,甚至因為刻意禁食導致暴飲暴食、情緒反彈增強、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補充不等於治療 尋求專業治療     此外,營養不均衡是造成心情不佳因之一,營養師Sarah Thomsen Ferreira說,鐵質、維生素、鉀、鎂等缺乏也會影響心理健康。例如維生素B1的缺乏會有虛弱、易怒和抑鬱等情況;葉酸(維生素B9)對於神經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葉酸缺乏有可能導致抑鬱、冷漠、疲勞、睡眠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不過,這並不意味謂著大量服用補充劑就可預防或治療憂鬱症,只能說通過攝取多種食物身體能獲得健康的營養。若是精神方面有難處,不要只有嘗試改變飲食來治療心理健康問題,也應尋求正確治療和支持。參考資料:Does What You Eat Affect Your Mood?Food and Your Mood: Nutrition and Mental HealthNutrition and Mental Health 
-
2021-02-16 新聞.長期照護
「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一表檢核你是否過勞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照顧者,害怕做不到世人眼中的孝順,覺得必須加倍努力?害怕被說不孝,默默忍耐積壓所有情緒? 請你對自己的限制寬容,因為你是被照顧的家屬最至親的人,你們中間一定曾發生過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件,讓你在照顧的時刻無法客觀地抽離去看待,眼前這個曾經善待或惡待你的親人,又無法斷了照顧關係,你的挫折與負面情緒也是因此而來。Gwen的先生因為工作關係,身在海外,她只好一個人擔起照顧婆婆、照顧孩子的責任。 婆婆未失智前,還能幫忙照顧兩個女兒,幫忙接送女兒上下課、料理餐點等等,婆婆都很樂意協助。也因此,Gwen才能在秘書工作與家庭照顧之間找到一點喘息的機會。 可是現在婆婆失智了,老公既是獨子卻不在台灣,Gwen理所當然成了照顧婆婆的不二人選。先生說自己薪資上還可以過得去,便要她把工作辭了,希望她在家全天候看護婆婆。 Gwen明白先生孝順的個性,連當初到海外工作都是不得已的結果,找看護或是送婆婆到安養院,絕對不會是先生樂見的選項,貼心的她不由分說地辭去工作,全心投入家庭。 其實剛開始一切都還好,直到最近,她開始出現失眠、情緒失控等情緒,才驚覺「事情不對了」,透過朋友轉介來到治療所。 聽Gwen的故事,我真的覺得還好她願意踏出求助的這一步。否則,演變下去,若不是傷害了自己,就可能是傷害了婆婆。▍ 照顧者易過勞,累積的身心疲倦2016年6月初,新聞報導一位男子出手打因中風而尿失禁的父親。沈政男醫師對這則新聞進行了評述,他認為虐老的問題就是長照的問題,而虐老的起因之一與照顧者過勞、身心俱疲有關。照顧者過勞的狀態,容易以身心失調的症狀表現出來,在此提供一些常見的過勞症狀提供讀者們參考。 假如你發現身旁認識的照顧者朋友開始出現這類症狀,請你告訴朋友不要一個人獨撐,協同親友一起協助,或最重要的—尋求專業支持。 【過勞症狀檢核表】 v 活動力明顯下降v 容易感冒不適v 持續地感到疲憊,即使休息也無法恢復v 忽略自己的需求v 你的生活都繞著照顧他人打轉,但照顧他人卻不能為你帶來滿足感v 想要傷害自己或所照顧的人v 容易感到心情低落、煩躁、易怒v 感覺無助無望 當我們了解照顧者的過勞症狀可能有哪些時,會發現自己無法單純地批評新聞中的兒子為不孝,而是嘗試去理解照顧關係中的糾結。 任意將照顧者貼上「不孝」這類標籤,更可能成為重軛勒住照顧者的脖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挫折、痛苦、憤怒、想休息,以及想被照顧的心理需求。 這些人們平常就覺得難以開口的感受與想法,在長照家庭中,更容易使照顧者覺得有這些感受是不對的,反而加深了內心的愧疚感與罪惡感。 ▍ 照顧者的壓力,你看見了嗎?不論是經濟考量被迫做出自行居家照顧的決定,亦或是自願承擔照顧者的責任,未曾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者,都只能邊摸索邊學習,可能在照顧的過程中感受到挫折,或是引發過勞症狀。 這些你都看見了嗎?能不能,我們都換個眼光,「這些隱忍的照顧者、失控出手的照顧者並非不孝,而是因為照顧者太過用力想要做到孝順,反而讓自己太快耗竭?」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照顧者,害怕做不到世人眼中的孝順,覺得必須加倍努力?害怕被說不孝,默默忍耐積壓所有情緒? 請你對自己的限制寬容,因為你是被照顧的家屬最至親的人,你們中間一定曾發生過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件,讓你在照顧的時刻無法客觀地抽離去看待,眼前這個曾經善待或惡待你的親人,又無法斷了照顧關係,你的挫折與負面情緒也是因此而來。 若不能安心地述說,直接對所照顧的對象傾瀉也是必然。他們是情緒的源頭,對他們發作看似找對人,卻會讓處境更無法收拾。 偶而的失控,並非不孝,只是你忘記了「照顧者必須先照顧自己」,身心皆然。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自我照顧、排解情緒,請你一定要記得求助於專業資源,不論是個別諮商或是支持團體,相信所有的專業都樂於在此時供給你所需。 照顧自己不單單只是要自己去泡個澡、吃好睡好、多休息這樣簡單的生理滿足。 而是,原諒自己是一個凡人、是照顧者的親人,你能做得並不多; 而是,接受自己的確會在照顧關係中,被挑起最脆弱的情感,會憤怒、會哀傷、會自責、會愧疚與罪惡; 而是,你知道過去發生的種種事件,讓你與受照顧者的關係只能停留在這,無法前進,可能也很難修復,然後為此哀悼......這類心理上的追尋,是照顧者最漫長的修煉。 一個人走這條路,是漫長且辛苦的。這是之所以專業資源必須存在的原因。 也許「孝順」並不是一個自然而然,可以被要求被期待出現的狀態,而是出自於對原生家庭經驗造成的影響有洞察能接納,卻依舊選擇對年邁孱弱的父母獻上一己之力的過程吧。
-
2021-02-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年假尾聲幫身體暖機!上班族可吞提神、助眠營養素
今天是大年初四,也是開工日,新年連假進入尾聲,上班族們想幫身體暖機,吃出「提神、助眠、有活力」其實很簡單,營養師分享上班族必吃營養素,對熬夜、加班族而言,適量補充維生素C、蛋白質可讓精神變好;另外,GABA是天然安眠藥,大番茄、糙米舒緩神經更好入眠。台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說,現代上班族常加班、熬夜,當壓力過大,體內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需消耗大量維生素C,但維生素C不耐高溫,以國人煮熟青菜的飲食習慣,較難從蔬菜中攝取,高壓一族可透過芭樂、柳丁、奇異果等水果補充,協助減輕疲勞及倦怠感。對於上班族來說,足夠睡眠才能讓身體好好休息,GABA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對腦部具有安定的作用,但上班族卻很容易缺乏GABA,其中大番茄已有實證具助眠效果,另外,將一餐的主食改用糙米等全穀類取代精製白米,也是補充好方法。蛋白質本身也是細胞及大腦組織的重要營養,劉怡里表示,上班族可藉由多吃蛋白質,既能有飽足感,也能避免攝取過多精緻澱粉類導致昏昏欲睡。務必選脂肪較少的魚肉、雞肉或豆類作為補充蛋白質食物,另外,別忽略烹飪方式的重要性,建議以清蒸、滷等方式,取代油炸。眾多以為鈣質只和骨骼有關,但是事實上,如果長期缺乏鈣質,會使情緒無法放鬆,容易使人感到焦躁、易怒等。劉怡里建議,上班族小魚乾、起司,或透過早餐一杯鮮奶及睡前來杯溫牛奶,能避免一口氣攝取過多鈣質,影響吸收率,有助放鬆、安眠、穩定情緒,改善身心疲勞。上班族飲食西化,攝取都是促發炎的食物,維生素A擅於捕捉氧自由基,據國健署資料,雖國人攝取狀況大致良好,男女性各年齡層都符合建議攝取量,一旦其缺乏或不足時,肩頸痠痛、感冒等文明病容易纏身,容易使人感到疲憊無力。劉怡里說,想改善慢性疲勞問題的上班族,不一定要花大錢買保健品,日常飲食中可多加留意維生素A補充,多吃綠色花椰菜等綠色蔬菜、紅色的大蕃茄或黃色的地瓜、南瓜等,就是相當不錯補充方式。
-
2021-01-14 失智.新手照顧
精神行為/長輩見鬼?該看醫師而非法師
十五日我們舉辦〈媽媽說要去抓魔神仔〉網路電影發布會;雖疫情當頭,但還是萬分謹慎舉辦這場特殊發表會,並隨即將影片發布於網路。為什麼重視呢,當然還是和失智症有關。長期以來,大眾對患者行為抱著諸多誤解,其一就是認為長輩中邪,且因部分患者會產生幻覺,總說他們是見鬼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清明節前夕討論這議題,或許特別有意義。影片主角金子阿嬤,是很值得被記錄的長輩;阿嬤很聰明,即使罹患失智症,可是每回到醫院進行認知檢測時,總有辦法讓人無法確認退化程度,換句話說,在外人面前總能巧妙隱藏認知退化事實。幸好,有女兒照顧,幫我們把媽媽一路來的症狀變化細細道來,幫助更多人理解。金子阿嬤極度重視面子,當有外人時,他絕不露出異樣,所以她希望不要有外人到家裡來,讓他無法放鬆戒心。阿嬤出門時,一定梳妝整齊,且裝得若無其事。阿嬤八十多歲,會日文和英文,說起來是能力很強長輩;開始就醫時,一般認知能力測驗根本考不倒她,甚至檢查後還告訴家人說,這位醫護不夠專業。有幾回到診間來,我特別問這裡有沒有鬼,他會裝作沒事大聲地說:「乾淨,沒有」。面對個性和能力這麼強的失智長輩,真會讓照顧者傷腦筋。有些失智患者罹病後個性溫和,但另一種則是變得暴躁易怒難照顧,不巧阿嬤屬於後者,罹病後加上會看見身旁有鬼這個現象。有時甚至還有配合時事的鬼出現,比如當印尼海嘯時,會有印尼鬼出現在外勞身邊,晚上會有「牛頭馬面」來索命。阿嬤怕被鬼帶走,所以總是堅持跟他們對抗到處打鬼,搞得全家不得安寧。讓家人傷腦筋的是,阿嬤眼中鬼怪順時而變,例如最近新冠病毒疫情盛行,她會對電視中的陳時中部長說:「你別哭了,別傷心,我保護你」。每天新聞時刻是阿嬤與部長談心時候,阿嬤總是對著電視裡部長細細關懷,一轉頭再跟家裡人說:救護車和飛機送來大量武漢病毒個案,在樓下,我們一起去救他們吧!家屬照顧過程,更是百般挑戰;感謝他們願意透過影片,讓大家看見患者見鬼現象是怎麼一回事。製作這影片,其實是想藉阿嬤的表現提醒大家:如果沒長期陪在父母身邊,很容易忽視長輩異常;以阿嬤來說,因為重視面子,所以會裝得很好,只想讓大家看到正常樣子,但也因此錯過家屬能早期應對時間。最後要提醒的是,當發現長輩有奇怪行為,比如躲起來或突然不說話,甚至拒絕上床不睡覺,我們該好好觀察,耐心詢問,很可能背後原因,就是看到不敢說的東西,但真的是「見鬼」嗎?透過影片,希望大家知道失智症會造成幻覺,所以該帶長輩去醫院,而不是去宮廟;該去看醫師,而不是去看法師喔。
-
2021-01-13 養生.家庭婚姻
李李仁:「對不起,我也會趕快長大」支持女兒做自己,成為父母這條路上我們都在學習
陶晶瑩和李李仁曾放下一切陪伴孩子,支持女兒自學、有更多時間練習籃球!當孩子發生事情時,爸媽第一時間常會情緒激動,當父母的路上,我們都要一起學習。李李仁為了女兒與對方教練爆發口角,事後誠心道歉李李仁因護女心切在球場情緒失控!日前14歲女兒荳荳參加高中乙組女子籃球聯賽(HBL)球賽時,因對方教練指出女兒不是高中生,不符合參賽資格,所以被請下場。當場,李李仁對教練表達不滿,雙方也爆發口角衝突。針對此風波,李李仁生日當天在Instagram和臉書道歉,他強調自己做了一些「幼稚的行為」,也會好好檢討自己,他說:「在這裡很誠心的說聲對不起!我快50歲了,但我的情緒管控還是停留在25歲!我一直在檢討我自己!我會趕快長大!對不起。」李李仁經紀人支向理表示,「李李仁感到抱歉,當時因為對活動規則不淸楚,加上護女心切所以反應過於激動,事後已經透過校方向教練表達歉意。」並解釋,當天是因為荳荳學校球員人數不夠,教練才會讓幾個國三生越級上場,他坦承當下情緒激動,對於造成不好的觀感很抱歉。陶晶瑩經紀人也澄清,陶晶瑩沒有用權勢安排女兒打球,「是教練把荳荳報名上去,她們都以為可以才去打的,教練後來對此安排也有道歉,表明是他報名作業的疏失,家長只是知道女兒有參加比賽所以去加油。」陶晶瑩開直播還原當場狀況陶晶瑩1月6日下午開直播,還原當時實際情形,她說:「我在二樓,我靜靜的看學生比賽,拿兩個空的寶特瓶當加油棒,加油完就走了,就這樣。」她指出,「爆料者說我們是利用明星特權讓小孩打球,我覺得這一點真的是滿有想像力的,如果我們真的有特權,就讓她去打NBA了,沒有這樣的事情,我覺得事實還原給事實,理性還原給理性,至於女兒國中為何能打高中的球賽,這點我們也都不知道詳細的規則,但學校社團是國中高中一起打,因為不夠人數,所以就說學妹一起來,我們就是家長被通知,就去加油,沒有特不特權這件事。」針對比賽引發的紛爭,陶晶瑩表示,荳荳比她有智慧,讓她忍不住哽咽說:「我在這行業這麼久,已經遭遇過很多次,我什麼都沒說,也什麼都沒做,可是第二天新聞都非常的大,好像有人目睹我說什麼跟做什麼,我只能忍下來,因為我的經紀公司會告訴我要低調一點,我覺得我低到不能再低了,我教育小孩也是告訴他們,低調一點,荳荳甚至在一場比賽拿到了冠軍,身為媽媽當然想PO,是荳荳叫我不要PO的,我說為什麼不可以給大家看,她說,媽媽,你有沒有看到對手都哭了?你PO他們會很難過,孩子真的比我有智慧,荳荳真的在教育我,她想到了我沒想到的事。」荳荳夢想打職業籃球,爸媽是女兒的粉絲荳荳非常熱愛打籃球,加入學校籃球校隊,更將打職業籃球視為一生夢想,還曾經獲得「全國少年籃球邀請賽6年級女童組優秀球員」,讓陶晶瑩和李李仁感到十分驕傲,不但支持女兒做她想做的事,更成為她最堅實的粉絲,每場比賽都看得到他們身影,次次在現場加油。當荳荳在國小3、4年級後對上學感到不快樂,漸漸在寫考卷和沉重課業壓力下迷失自己,陶晶瑩知道女兒個性與眾不同,擁有自己的天賦,於是在她升上5年級時幫女兒申請自學,改變荳荳的學習方式,讓她每天去學校籃球隊練完球後,回家再上為她安排的自學課程。女兒在家自學,父母須花大量時間陪伴,陶晶瑩:「需要勇氣!」李李仁和陶晶瑩幫荳荳安排的課程十分多元,也針對她的興趣而設計,包括:電腦程式語言設計、學習日文等,荳荳對各種學習興趣濃厚,看到爸爸用日文講電話大喊很帥,爸媽的陪伴,讓她擁有一個多元學習的快樂童年!但讓荳荳在家自學,也代表著他們必須花更多時間教導並陪伴女兒,陶晶瑩坦言:「這是很需要勇氣的一件事!」但夫妻倆覺得很值得,因為孩子的快樂超越一切,陶晶瑩曾說:「從小女兒學游泳、潛水、騎腳踏車和各種球類,都是我們一起陪她會的,從小,她直排輪我們就直排輪,她扯鈴我們就扯鈴,任何什麼事我們都跟著。」日前的HBL比賽,李李仁和陶晶瑩也沒有缺席,依然是女兒最忠實的粉絲和啦啦隊,但李李仁現場面對孩子不符比賽資格而有所情緒,的確容易造成不好的觀感,做為父母我們都要學習情緒控管這堂課。教孩子前爸媽也要先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優兒親子教育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單中興提醒,教育孩子之前,父母自身的情緒管理很重要,若是控制不好,往往將一件小事情變得更加複雜。「情緒」基本上是父母與孩子相互影響,父母應該先將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對象,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情緒控制力。單中興老師4個建議提供父母參考:建立自身角色的正確心態孩子的情緒表現多是由父母平日互動中學習而來,父母要了解自身的角色對孩子影響很大,必須先將自身的角色與心態建立好。察覺自我情緒能力與控制當父母察覺到自己處在情緒狀態不佳時,應先控制好自我的情緒和言行,例如:將要說出口的話放慢或等一下再說。同理孩子的想法當孩子有情緒時,背後一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該先去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通常在了解原因後,就不易受到孩子的外在情緒影響。(推薦文章:出生開始學教養.bobo地球防衛隊)先轉移心境、處境和情境父母若當下的情緒實在無法忍受,可以先轉移心境,或是換個空間,過一段時間後再去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情緒起伏就不會像原先那麼大。情緒對未來影響的6個層面單中興老師叮嚀,情緒對孩子未來影響的層面很廣,情緒不好的孩子除了易怒,也會影響將來的人際關係互動,情緒對未來影響的6個層面如下:1. 處理自己情緒能力弱。2. 耐挫度低和抗壓性差。3. 面對新環境探索意願低。4. 社交與人際關係能力。5. 學習狀態與成績表現。6. 不易擁有快樂幸福感。※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1-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兒童精神科的診療工作 幫助孩子在正向環境中成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分別由病人的母親寫出自己最初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身心障礙的現實,後來透過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耐心開導而改變態度,與我們分享她與家人如何「正向解決問題,往前邁進忘記煎熬」的心路歷程。接著當年開導她的這位兒童精神科醫師詳細地介紹自己的工作,並發自內心地對這位真誠努力的母親表示讚佩,而說出他期待所有養育和教育孩子的人,都能以這樣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在正向的環境中成長。最後我們邀請一位任職教養院院長多年的專業人員寫出她如何體悟到在全日型的照顧服務上,除了要把障礙者照顧好,還要學習如何支持家屬,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照顧上的難題與分享照顧上的喜悅。暄媽回想二十多年前看我的門診的經過寫到:「一天只開放二個初診名額,前一天晚上八點就和先生站在大樓鐵門外,一直站到第二天早上八點開門,搶頭香掛1號。」看到這一段敘述,心裡覺得暄媽長期照顧小暄已經夠辛苦了,為了醫療還要承受這個掛號的折磨,我感到非常抱歉。想在這裡對兒童精神科(心智科)的診療工作做個說明,以減輕我的罪惡感。四十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智障、自閉症、過動症等神經發展障礙是每次門診都會碰到的,譬如一個十個月的孩子叫他沒反應,是自閉症嗎?一位父親帶著五歲還沒有語言的孩子,希望孩子能講話和一般孩子一樣上小學。一位母親帶小四的孩子來門診,孩子沒有發任何有意義聲音,只會拉媽媽的手去拿自己想要的東西,媽媽希望孩子能講話,將來能工作養活自己。一位母親被導師逼著帶小五的孩子來門診,雖然其他老師都不認為孩子有問題,但導師堅持要我鑑定是不是注意力不足症或學習障礙。不上學、害怕離家、焦慮不安、憂鬱不快樂、暴躁易怒等情緒問題,以及厭食、暴食等飲食和尿床遺糞等排泄問題,還有打架、偷竊、物質濫用等行為問題,都是兒童精神科常見的服務內容。這些臨床問題,一直到現在,大部分都不能像身體疾病,用驗血、驗尿、照X光、超音波、腦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檢驗、檢查來診斷,而要靠觀察、實地診察兒童,詢問照顧者和相關的人,收集完整的資訊,醫生將這些資訊和腦袋裏的教科書和文獻記載的知識,結合臨床經驗,作成臨床診斷,然後分析「問題」是怎樣形成的,參酌家庭/學校可以動用的資源,和醫療團隊具備的十八般武藝,作成對這個家庭處理「問題」的建議,並將這些結果逐一和父母及(可以瞭解的)兒童討論,作成治療的暫行辦法,執行一段時間後,在複診時檢討執行情形和問題變化情形,必要的話給予修正。上述初診診療的過程至少要40至50分鐘,有沒有可能縮短呢?由於健保診療費給付不合理,兒童精神科成為醫院不受歡迎能不設就不設的次專科,大部分兒童精神科醫師要兼作成人精神科業務來達到醫院要求的業績。上述兒童精神科的初診診療費在醫院只有一千出頭點,在診所還不能申報,因此造成一些變通的辦法,譬如資料收集不是由醫師執行,而是在等待診療時請家長填一些問卷,交給診間助理計算問卷分數,醫師在診察時看一下問卷結果,只要幾分鐘就告訴家長診斷和開藥或其他治療建議。另有一些醫師,則將資料收集和問題處理分成好幾次執行,一次只做一部分,將診療的次數變多,或是將部分工作轉請心理師和社工師處理。最近幾年,人工智慧(AI)在醫療快速發展,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線上心理輔導(尤其認知治療)去年在歐美進展很快,兒童精神科的診療也受到影響,有可能未來五到十年,由照顧者和教師線上提供相關資料,和兒童的影片資料,這些資料可以由AI直接分析,結合AI超強處理文獻資訊的能力,協助醫師迅速給予診斷和治療的建議,AI甚至扮演執行治療的角色,這樣,需要醫師診療的時間會縮短。前述40至50分鐘初診診療模式,家長的反應是怎樣的?最常聽到的反應是「服務量太少、掛不到號、預約的時間太久等」,而出現像暄媽排一整個晚上掛號的辛苦現象。對於詳細診療,大部分家長都滿意有詳細的診斷與治療的說明和討論,有些家長很高興一次完整的診療解決他的問題。但也有「問那麼多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做什麼!」 「別的醫師幾分鐘就能診斷開藥,你討論這麼多,還要我們自己做來解決問題,真是差勁的醫生。」我還碰過一個家長,診療結束後,到掛號處要求退掛號費,理由是「只有談話沒有開藥」。顯示我這種診療模式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應該有改良的空間。也許未來有些病人需要的是AI為主的快速診療模式,而需要「人和人之間的醫病關係者」,才由醫師扮演主要診療角色。暄媽顯然對二十多年前我們的診療過程持正面的態度,對診療的建議事項,暄媽和暄爸都努力執行。看到暄媽的文章中舉了許多幫助小暄暄正向地學習和快樂生活的情形,我非常佩服這種「正向解決問題、往前邁進,忘記煎熬」養育有智能和情緒障礙的孩子的態度,這種態度不只使父母忘記煎熬,更能使孩子情緒穏定,將能力發揮出來,有良好的親子互動,過快樂的日子。我期待所有養育和教育孩子的人,都能以這樣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在正向的環境中成長。
-
2021-01-01 失智.像極了失智
老化、失智差別在哪裡?
失智症是一種不正常的腦神經退化,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判斷力、反應下降,甚至影響到生活自理的能力,如果家中長輩開始忘東忘西就得了失智症嗎?什麼是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不正常的神經退化,除了上述認知功能的障礙以為,可能伴隨著個性情緒改變、幻聽、妄想、干擾行為等症狀,加重了家屬的照顧負擔。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阿茲海默症,其餘還有額顳葉退化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其他例如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疾病、帕金森少部分長輩也可能出現失智的症狀。失智症跟一般老化的差別很多長輩會擔心自己開始記憶力退化了,可能會過度擔憂,自己是不是得了失智症?或者是家中長輩可能開始出失智症的徵兆,卻以為長輩只是老了錯失早期治療的時間,究竟失智症跟一般老化有甚麼區別呢?一般來說正常老化的長輩記憶力也可能會稍微減退,但不至於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而且經過提醒長輩是可以自己回想起來的,但如果是失智的長輩,即便你已經提醒他,仍舊沒辦法回想起來。舉例來說,正常老化的長輩也是有可能會忘記自己剛剛在廚房燒開水,但是走回廚房看到水壺就可以自己回想起來,但失智的長輩就可能沒有辦法為想起來,反而還會質問:是誰燒開水沒關瓦斯?失智症十大警訊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一般長輩記憶力減退是正常的,但如果已經影響到生活例如忘記如何操作洗衣機,或是家人朋友邀約即便經過提醒,仍舊完全沒辦法回想起來,就應該多留意。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工程師開始忘記如何寫程式,數學老師忘記如何解題,司機忘記如何發動汽車,也許長輩老了久久沒接觸會忘記,但經過回想後是做得到的,但失智的長輩們就無法順利執行過去熟練的技能,需要多加留意。對時間或地點感到混淆一般人可能會忘記今天是幾月幾日,但失智長輩可能會把早上誤以為是下午,人在里民活動中心但以為自己在家哩,找不到回家的路等。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長輩可能會開始對於某些詞彙表達困難,開始只能用形容的方式無法講出特定名詞,例如用來開門的『鑰匙』。物件擺放錯亂且無法回頭尋找失智症早期最先影響到的是短期的記憶力,因此長輩容易忘記剛剛把錢包放在哪裡,而且找到後也想不起來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判斷力變差或減弱長輩可能開始過馬路時不會看紅綠燈,將櫃子裡的醬油當飲料喝等,沒有辦法正確判斷做出是當的行為。從職場工作或是社交生活中退出由於長輩可能發現自己在工作上或是與人互動上挫折連連,就會自己刻意減少工作或封閉自己不出來與人互動避免錯誤持續發生。情緒和個性的改變長輩情緒改變較快,可能會出現易怒,疑心病重、憂鬱、躁動的狀況產生,有時不一定能觀察到明顯的原因。學習新事物有困難家裡買了新家電、使用新的手機,長輩可能無法學習新事物的操作使用方式。失去活動力一般人多少都可能會因為懶而不活動,但失智長輩的狀況可能更為被動,需要多次鼓勵並在旁給予督促與協助才會願意活動。※ 提早發現失智警訊,盡早就醫治療如果家中長輩出現了以上情況,請務必前往醫院的精神科或神經內科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
-
2021-01-01 焦點.健康知識+
貧血要吃什麼?吃鐵劑還不夠,5大補血食材助改善
講到貧血,很多人第一個反應都是:「女生才會貧血。」或者是認為,這是不太嚴重的毛病,但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貧血嗎?在醫學上,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目(Red blood cell, RBC)、血色素(Hemoglobin, Hb)或平均血球容積(corpuscular volume, MCV)數值在正常值以下,一般大多以血色素Hb為初步評估標準,成年男性血色素低於12.0g∕dL、女性血色素低於11.0 g∕dL可稱為貧血。 輕度貧血日常無明顯表現 疲倦、失眠、掉髮都是常見症狀 中醫師辛重毅表示,一般貧血患者容易出現疲倦、失眠、掉髮、臉色蒼白或萎黃、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舌頭顏色淡且少血色、指甲顏色淡、眼睛下結膜比一般人蒼白等現象。 此外,貧血狀況嚴重時,也可能出現舌頭疼痛、舌頭發炎等狀況,有部分血液疾病患者會合併有肝脾腫大,缺鐵性貧血則可能出現手指甲呈凹陷的匙狀指或變平失去彎度。 但大部分輕度貧血患者,平日並不會有明顯症狀,有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作息出現的些微改變,例如過去可以一下子爬3、5層樓,最近突然爬1、2層樓就會喘需要休息;或者走路走快一點時就會頭暈或喘促;或者蹲低站起等大幅度改變身體動作,會造成短暫的頭暈目眩等狀況。 女性、老人易產生缺鐵性貧血 中老年人應提防癌可能 中醫師莊雅惠指出,以較常見的缺鐵性貧血來說,女性在青春正盛的歲月裡,每個月都因「好朋友」來訪而失血,所以特別容易發生這種貧血;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老化,造血與脾胃功能衰退,也有較高的機率出現貧血問題。 不過,中老年人在發現有貧血時,最好先鑑別診斷是否有大腸癌、胃癌造成出血的可能,以免延誤了治療。 治療貧血 依3種體質對症下藥 莊雅惠指出,中醫講求全人醫學,而人體血液的生成與心、肝、脾、腎都有關,所以治療「貧血」也要從整體來考量。一般來說,「貧血」患者常見的體質有以下幾種: 1、氣血虛弱:人體的血氣調和必須互為助力,才能到達全身各處完成供應養分並帶離廢物的作用。而有氣虛、血虛的人,氣血循環能力不佳,有些是先天體質本來就較虛弱,加上曾經生過重病,或是長時間過度疲勞累積所致,這類型的人體力較差,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臉色蒼白或暗沈、指甲顏色偏白且易斷裂、容易健忘,女性也容易乳房發育不良、月經量少或提早停經等。 2、脾胃虛弱:「脾胃者,氣血之母也」,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顧得好,吸收能力強,才能產生足夠的氣血;相反地,如果脾胃虛弱,進而無法好好吸收能夠用於製造血液的營養成分,則人體的氣血就會匱乏,造成貧血病症。這類患者常有食慾不振、嗝氣、腹脹、噁心嘔吐、大便較軟或腹瀉等症狀。 3、陰虛燥熱:體內滋潤身體器官的津液不足,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產生燥熱的體質狀態。患者經常覺得身體發熱,容易有面部潮紅、口乾舌燥、手足心熱、急躁易怒、睡眠差且多夢、夜間流汗、大便乾硬、小便量少,女性月經提前、色澤鮮紅、量少或閉經、陰部乾燥、搔癢等症狀。 改善貧血症狀 6大類食物要多吃 人的血氣要足,才能有好氣色、好活力,對於鐵質缺乏引起的貧血,可以利用中醫「藥食同源」的原理,以吃得巧、吃得好來補血。可改善貧血的營養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蛋白質:紅血球的構成需要蛋白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雞、牛、豬、羊、魚等肉類,以及蛋、奶及其製品、豆類及其製品等。 ◎鐵: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礦物質,含鐵量高的食物有動物肝臟、羊肉或牛肉等紅肉類,以及芝麻、桑椹、桂圓、黑棗、葡萄乾、胡蘿蔔、髮菜、金針、蓮藕、全穀類、紅糖、深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B12及B6、葉酸:骨髓母細胞的紅芽球在合成、分裂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2及葉酸,才能順利製造出健康的紅血球;維生素B6則是生成血紅素所必要的酵素,也是紅血球造血時不可或缺的物質。 這些營養素可以經由廣泛攝取牛肝、豬肝、豬心等動物內臟,以及鮭魚、沙丁魚罐頭、牡蠣、奶類,和燕麥、核桃、柳橙、蘆筍、菠菜中取得。◎維生素C:人體吃下的鐵質,約僅1~2成可被腸道吸收,而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腸道對鐵質的吸收;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芭樂、奇異果、草莓、荷蘭芹、花椰菜、高麗菜、油菜、青椒等。 用餐不要喝茶、咖啡 避免抑制鐵質吸收此外,飲食上還要注重均衡原則,且用餐時不要喝茶或咖啡,以免其中的鞣酸及多酚類物質抑制了鐵質的吸收;每天的蛋白質來源,最好有一半以上是容易為人體吸收且含有較多必需胺基酸的動物性蛋白質;葉酸是水溶性,不耐長時間加熱、儲存及加工,所以食物在烹煮時,盡量避免採取久燉或慢熬的方式,同時也要避免酗酒,以免造成葉酸缺乏。 傳統中藥材補血 詢問專業中醫後再使用此外,傳統中藥材中有助於補血、活血及行血的非常多,例如當歸、阿膠、熟地黃、雞血藤、白芍、何首烏、枸杞子、川芎;而黃耆、黨參、甘草等補氣藥,可以增強補血的效果;至於常用的補血方劑,則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等,有需要的人建議在諮詢中醫師後使用。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
2020-12-2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女人保養關鍵在「這年紀」!吳明珠教你:把握「3抗老關鍵」鎖住腎氣,做對就不怕更年期
女人養好腎, 安度更年期更年期不可怕,在中醫理論來說,就是因為先天腎氣衰退所造成,而形成的腎虛不同的情況的體質反應,如火熱、痰濕、寒毒、血瘀、氣瘀等等,所以才會有諸多症狀出現。運用中醫的調理,其實是希望讓自己的更年期過的更好,不必忍受不舒服的過程,也能迎來美好的更年期喔。腎對於人的成長非常重要,《黃帝內經》當中的《素問・上古天真論》把女人從小到老,依天地循環升起降落,寫在經文之中,每一個年歲都有其成長重點,而腎是主導方,由此可見,腎對人的一生多麼重要。「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脈衝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墜。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文中所到的「天癸」是一種腎所產生的真精,能夠生育後代,但當沒用上時,就會排出來,就是每個月的月經,而到了七七,四十九歲的階段時,天癸竭,也就進入更年期。每七年,女人的生理會起大變化,七歲時,女孩的腎精轉成腎氣,開始啟動,所以,小女孩都會在六歲開始換牙,比男生換得早,同時頭髮也會開始變長變黑,這都是因為腎開始啟動。這時候要注意孩子的發展狀況,養好腎氣,才會有好的開始,腎氣足,女孩就能變成漂亮女人。二七是十四歲的女孩變少女,這時候體內開始雌激素的滋養,生理和心理開始有了變化,任脈及太沖派也開始運行,也就朝向女人前進,也就是月經。女人月事是非常重要階段,但二七是剛開始運行,腎經所產生的腎氣,帶領著經脈去運行轉變,胸部會開始發育,身體會出現陰性特質,這時候補腎很重要,助一臂之力,可以讓女孩長得更美更好。不過,這個階段正在打底,建立孕育根基,未成熟的個體不適合生育與性生活,早期的婦女習慣早婚,在未成熟時去生小孩,讓腎超支工作,容易埋下病根。三七,二十一歲的女人,生理發育達極限,腎精平均分在到身體各個部位,這時候的女人,身體內外都會呈現最佳狀況,觀察二十多歲的女孩,皮膚緊實、胸挺屁股翹,臉色紅潤,唇紅齒白,髮長黑亮等。這時候女孩不化妝都漂亮,不說話都能吸引男人多看一眼。這個時候的女人,最適合生養下一代,當女人開始有月經後,要好好的保養,尤其是每次月經的前後,做好補腎調理,避免喝冰水及傷腎行徑,最後受惠的還是自己。做好月經前後的保養調理,可讓自己變美變漂亮,受孕容易,懷孕時期也輕鬆,最重要的是,更年期會來得更晚,保存更久的青春年限。四七階段的女人,處於最成熟階段,停止長高換牙,所有的腎氣會進到身體的各個階段,這時候體力最佳,腦袋最清楚,反應最靈敏,膽識與自信心也最強大,很多女人的事業開始走高峰,都會在這個階段。五七、六七的階段,女人開始走下坡,也就是大約從三十五歲開始,到四十九歲前,這時候若能把胃經和大腸調理好,就能留住青春,衰老不會出現在臉上。不過,這段時間,正是許多女人為了工作、丈夫、小孩多頭蠟燭燒的勞累階段,若是沒有好好養護,就會老得更快,傷得更重。哪些狀況的出現代表正在邁向衰老狀態呢?掉頭髮、臉上長皺紋、斑點、白髮、肥胖、腳無力、胸變小,皮膚變差又變黑等等。這些症狀都在告訴女人,你的腎氣一直在流失。特別是喜歡吃冰,或喝了太多冷飲及糖水,使得身上的經絡運行受到影響,加上腎氣不足,經絡只好停擺,例如便祕是很多女人年紀大都有的毛病,依中醫看法,這就是腎虛讓陽明大腸經停止運行,所造成的毛病。中醫認為這些階段都是息息相關的,一個環節影響下一個環節,有前因才有後果,所以,家裡有女兒的,一定要從小帶著她好好養腎,好好度過每個七的階段,就能養出一個如花般美麗的女兒。七七是四十九歲,是開始閉經,也就是停經的時間,這個時候因為腎精不足,漸漸無法把元氣升華到身體各個部位,產生天癸。腎精愈來愈少,月經就從每個月一次,開始亂經,三個月一次,甚至是半年來一次,到最後終於停止,這是合乎人體的自然現象。而更年期就是指這個期間不舒服的種種狀態。《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七七(四十九歲)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中醫認為天癸是指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生殖功能等,以維持婦女月經和胎孕所必需的物質。主要來源於腎精,並受後天水穀精微(飲食營養)的滋養。更年期後腎氣衰弱,腎精不能充盈衝任二脈,會導致衝任失調,身體出現陰陽失衡,進而使臟腑功能不和,所以會發生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烘熱、汗出、臉潮紅等症狀。可以透過中醫的調理衝任,除了能使失序的臟腑功能重新達到平衡,讓更年期的不適獲得有效緩解外,更能獲得好的生活品質及延長壽命。女人就該好好運用更年期過後的自己,畢竟擺脫懷孕生子,哺乳的壓力負擔,是時候為自己而活了,只要懂得這一點,女人在度過更年期後,會活得比男人還久。走路走大步,動出好腎拉筋《黃帝內經》提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意思是說,拉筋能使骨頭復原歸位、筋脈柔軟,氣血自然流暢;筋絡每長一寸,壽命就會延長十年。由此可見,拉筋對身體保健非常的好,而養腎的拉筋方,簡單又易做,只要天天去執行一定能夠感受到拉筋的好處。作法:1.找一處平地坐下,雙腿伸直後,左右分開,依自己身體的狀態去調整距離。2.坐定後腳尖上勾,身體向前,雙手去抓腳趾,身體再慢慢向下壓。3.停留10 ∼ 30秒後,慢慢起身放鬆。休息10秒,再進行一次。4.拉筋過程呼吸不要停,要持續的呼吸,可以用腹式呼吸更佳。次數:每週3次以上,每次約12次。注意:身體下壓時,應可應受到腿部內後側的腎經、膀胱經的痠痛感,每個人要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天天練習,可以感覺到筋愈軟彎得愈下去,腎經也就更強勁。說明:大腿內側的筋絡走的是肝、腎、膀胱經,腎藏精,先天之本,精髓之源,腎強陽氣足,則精力旺盛,健康延壽。大步走人在四十歲之後,肌力不停的減退,尤其是到了六十歲的老人,肌力下降得更快,因此,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所以,年紀愈大就愈要運動;而腎經起點在腳底,經過小腿大腿,這就表示,保養腎經就愈要動,所以走路是非常好的運動。走路,若再加上大步走,把步伐跨得比平常走路還要大,可以鍛練肌肉的力量,還能利用跨步時,去拉到腿後面的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經絡通暢時,身體的毒及廢物都能及時排出,就能維持身體乾淨運作。尤其現在上班族,一天坐下來八個小時,最好常常利用大步走的方式,來拉拉腿部經絡,活化下半身的血液循環。作法:大步走,步伐比走路時大,也比較快一些,每天持續走30分鐘,等於天天拉筋半小時。注意:步伐順暢、腿後有拉筋感覺即可,勿影響行走,避免跌倒或步伐過大,反而拉傷筋骨。敲帶脈帶脈位在腰部,就是跟肚臍平行圍繞腰部一圈,繫腰帶的地方,故名「帶脈」。這是人體唯一一條橫向的經脈,彷彿是用來把所有經脈繫在一起。所以,一旦出現上下的氣流不順、阻塞時,就會積在帶脈,這時候腰會變粗,小腹會變大。天天敲帶脈,可以通暢經絡,使上下的氣流得以順暢流通,當全身經絡打通時,毛病就不見,就連肥胖的鮪魚肚,天天敲,也能敲出小蠻腰。作法:手握拳頭,敲打或揉按帶脈,從肋骨下方區間開始,到肚臍下方周邊,再延伸至腰部二側,天天持續敲打,至少三百下。注意:敲打力道以自身的耐痛力可接受為主,以不受傷為最佳原則。書籍介紹吳明珠教你養好腎,不畏更年期:髮量豐盈、皮膚細嫩、性福滿意、好眠好脾氣,60歲就像40歲!作者:吳明珠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11/24作者簡介吳明珠醫師學歷:台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結業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中醫師特考及格經歷: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長青中醫醫院中醫師聯合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立婦幼醫院特約中醫師文化大學中醫講座講師育兒生活中醫顧問嬰兒與母親中醫顧問現任: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中醫臨床醫學會監事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榮譽理事長世界中醫藥學會經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出版作品:《吳明珠教你養好脾,35歲就像25歲》《吳明珠教你養好肝》《吳明珠教你養好肺》延伸閱讀: 每天空腹12小時,不易老!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9招私房抗衰老秘訣
-
2020-12-21 科別.精神.身心
高學歷高壓力? 醫師:研究生憂鬱、焦慮是正常人6倍
最近接連發生大學生自殺意外事故,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俊鴻表示,根據美國研究顯示,高學歷帶來高壓力,研究生得到焦慮症或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六倍,親友的陪伴與傾聽,及本人的自我察覺都相當重要。張俊鴻說,一般人認為高學歷者是人生勝利組,應該一切順心,但根據美國Kentucky大學作的研究調查(發表在2018 年NATURE BIOTECHNOLOGY)顯示,2279位研究生中(9成是博士生),41%有焦慮症,39%有憂鬱症,竟然比一般人得到憂鬱症或焦慮達6倍以上之風險。此外,歐洲另一篇研究結果報告顯示3659個博士生中,有32%博士生有一般的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最多,平均三個博士生就有一位有身心疾病,實在是很大的警訊。而有身心疾病的朋友本身就比較會有較高自殺風險,張俊鴻表示,大數據統計發現憂鬱症患者大概有15%左右的人會選擇自殺結束生命,而思覺失調症約10%也是死於自殺。根據2015年國內調查自殺的方式顯示,第一名是上吊,第二是燒炭,第三則是服毒。張俊鴻說,目前最新研究已顯示,壓力會導致一些身心症狀比如自律神經失調,主要是神經跟內分泌兩大系統所引起。他指出,往往高學歷、高成就的人大多有A型人格,對我自我要求高,所以更不輕易承認自己有身心的狀況。而針對這些高學歷高壓力的族群,家屬、朋友跟同事可以怎麼做來減少日後遺憾呢? 張俊鴻表示,適時的陪伴傾聽很重要,而當事人千萬不要說自身沒事,而忽略身心已過勞警訊,若已有身心症狀,如長期失眠、焦慮、易怒,甚至達過度使用酒精時,建議至身心或精神科由醫師作進一步諮詢和自律神經檢測,除心理諮商外也可以考慮跨顱磁刺激TMS、微電流刺激CES,或神經生理回饋等非藥物治療方式,來處理當下憂鬱情況。 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12-05 養生.家庭婚姻
結婚久了就沒有以前的浪漫?婚姻10大煩惱該如何解?
當男女進入婚姻中,總會有徬徨無助或疑惑的時刻,這時候就必須要專業人士來剖析,透過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林萃芬的講解,讓你清楚明白婚姻中不可缺少的真心話,如此一來才能使婚姻生活始終如一,讓夫妻間的感情歷久彌新。Q1:為何人們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婚姻其實是「愛情的堡壘」、「愛情的避風港」,因為當你心情低落或是感覺沮喪,需要有人支持或安慰鼓勵的時候,婚姻扮演很好的角色,另一半可以帶給你很多溫暖支持、讓你成長,但是為什麼會慢慢覺得變成墳墓了呢?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認為,很多人在婚姻相處的過程當中,有許多不愉快的情緒都沒有處理,長久下來就很容易變成「情緒過敏」的現象。只要一看到對方,就會立刻挑撥起自己生氣的情緒,等到情緒慢慢累積之後,就會不由自主有心理防衛機制,對於對方的開放度會越來越低,越來越不想理對方,夫妻雙方越來越冷漠及冷淡,如此一來,就會變成像墳墓一樣的感覺。Q2:多年的婚姻生活還能保有浪漫或愛情嗎?婚姻生活越久,都會進入較為平淡的階段,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解釋,婚姻普遍會歷經幾個不同的階段:一、最滿意及需要適應的階段。二、許多壓力接踵而來的階段。例如:工作、親人相處或孩子。三、漸入平靜和穩定的階段。林萃芬諮商心理師分享,國外研究顯示, 婚姻裡若過於講究浪漫,可能對婚姻是有害的,因為婚姻是非常實際的,有許多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與情侶交往約會時是很不一樣的情況,不是只需要休閒娛樂,滿足雙方的需求即可,還有許多現實面需要大家用理性去面對,如果一直抱持著要浪漫的生活,反而是有害婚姻關係的。Q3:幸福的婚姻,靠什麼維持?要維繫幸福的婚姻,有兩大重點需要注意,分別是性生活的滿意度及感情的品質。通常男性比較重視性的滿意度,反之,女性則比較重視情感的品質滿意度,所以如果希望婚姻是幸福的,這兩點的滿意度都必須相對的高。婚姻生活中,想要經營一段擁有激情的關係,夫妻雙方彼此有共通興趣很重要,甚至情感上要溝通、分享、支持及了解,如此才能提升雙方婚姻的滿意度。Q4:當有孩子後,婚姻生活有何改變?這種改變是好是壞?夫妻有了孩子後,生活會很不一樣,最大的不同是孩子小時候容易哭鬧,使父母雙方心神不寧,且孩子出生之後,可能會把父母當中的一方注意力完全吸過去;另外,為了照顧孩子花很多精力,所以常常累得什麼都不想做,也因為花很多心力在孩子身上,所以對孩子的大小事物都很在意,夫妻也可能因此對於孩子的教養持有不同意見。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表示,有了孩子後,夫妻雙方可以相處及聊天的時間變少,夫妻之間親密的舉動也可能變少,這種情況下,真的會影響夫妻婚姻關係,雖然孩子非常重要,但切記也不要忽略經營感情。Q5:婚姻裡,只要夫妻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嗎?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指出,夫妻溝通是做心理諮商時很重要的一件事,透過溝通來了解彼此的差異性或共同性,而不是只專注在解決問題,因為許多夫妻在與另一半說明該怎麼做比較好時,雖然是理性的,但如果沒有照顧到對方的感受,再好的方式,在夫妻相處過程中都可能會變成摩擦,所以在溝通時需要仔細聆聽對方所要表達的,並確認接收和對方傳遞的是否一致,最後再給予正確的回應,請勿一味地自己一直講,因為夫妻溝通時,如果只想「說服」,這樣的方式就是「有溝而沒有通」。另外,在溝通過程中,如果話題重複或是不斷提同樣的問題,都會讓對方覺得你不夠用心,所以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提醒,溝通的重點從聆聽開始,在聆聽的過程中,再正確的解讀及做一個好的回應,這樣就是最好及最順暢的溝通。Q6:如果無法避免吵架,應如何修復關係?夫妻會吵架是正常的,所以吵架後修復關係就變得很重要,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表示,修復關係最重要的是滿足對方心理需求,因此必須因人而異有不同的應對,如果對方是很重視權力感及價值感的人,在吵架後就要強調他的重要性,例如:「你對家庭最重要」、「我們很尊重你的看法」、「我們不能沒有你等」;如果另一半很重視自由意志,爭吵後可以跟他「一切就交給你了」、「照著你的意思去做」;如果對方非常重視被愛跟歸屬的需求時,就需要表達他在你心目中多麼重要,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在爭吵的過程中,夫妻倆難免口不擇言、唇槍舌戰,這時最好修復關係的方式是肢體語言,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指出,有時候一個擁抱反而勝過千言萬語,因為肢體是傳遞愛跟感受的,爭吵過後必須要有愛的流動,真實熱情的擁抱,反而能讓對方融化。Q7:若夫妻其中一方,總是不分擔家務及照顧小孩,造成另一方的不滿時該怎麼辦呢?分擔家務在婚姻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如果對方都沒有分擔家務,都由一個人單獨承擔的話,很容易產生不公平的感覺,且在過度勞累的狀況下,很容易變得暴躁、易怒,進而影響夫妻感情品質。對方如果真的沒有分擔家務,要怎麼樣讓對方可以分擔呢?林萃芬諮商心理師建議,運用腳在門檻內的方法來引導,但千萬不要一直抱怨說你都不做家事,這樣反而會讓他更不想做,不妨用漸進式的請求他協助。舉例來說,如果希望對方幫忙做家事,可以從一個最容易入手的開始做,若期盼他幫忙洗米煮飯,第一次是先把米都洗好放到電鍋裡,再跟另一半說匆忙出門請求他協助幫忙按開關;第二次則是將洗好的米放桌上,出門後請另一半幫忙放進電鍋後按下開關;第三次則是說不小心忘記洗米,可以幫忙洗以後,再像以前一樣放進去電鍋。透過每次簡單的一小步,來引導一個完全不做家事的人,慢慢開始分擔家務,這種漸進式的方式,讓他覺得很簡單、容易,才不會在做的過程中,因為沮喪、挫折或覺得自己做不好,而馬上就放棄了。Q8:與另一半的共同話題只剩下小孩時,該怎麼辦?許多夫妻全心全意都在照顧小孩,以至於話題就真的只剩下「女兒在家怎麼樣啊?」「兒子最近在學校怎麼樣啊?」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表示,夫妻感情的經營與照顧小孩同等重要,因為按照吸引力法則來看,如果有共同的話題,才能讓雙方心靈交流,拉近彼此距離。所以如果夫妻倆發現,每天在一起都是談小孩,也許可以嘗試喚醒結婚以前,兩人約會時都在聊什麼話題、雙方共同的興趣是什麼,有沒有哪些活動可以共同去參與,藉此增進彼此的話題,拉近彼此心的距離。若仍然覺得沒有話題可以聊,就從彼此關心以及互相了解對方開始,以免未來孩子長大,夫妻倆相看無語。Q9:許多人曾說,不願意離婚是因為小孩,因為要給小孩完整的家庭。所以為了小孩好,就不該離婚嗎?離婚的確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但為了孩子而留住婚姻,夫妻的互動品質很差,時常爭吵,甚至有肢體衝突反而對小孩更不好,因為最重要是家庭的氣氛,如果孩子從小成長在一個負向的家庭氣氛,常常目睹父母衝突吵架,對於孩子心靈也是很大的影響,使其從小就活在焦慮恐懼當中,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會吵架,這種害怕的感覺,會導致孩子長大後,非常在意別人情緒的反應或選擇避開衝突。林萃芬諮商心理師強調,家庭真正重要的不是離不離婚,而是有沒有情感的交流、家庭氣氛是不是很溫暖,這樣對孩子心靈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Q10:與另一半聚少離多時,該如何維持感情?聚少離多是遠距離夫妻的相處模式,而要維繫感情最困難的重點是「熟悉感」,因為日常生活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當想要傾訴時,另一半卻不在身邊,使得熟悉的感覺會越來越淡;還好現在拜科技之賜,可以視訊來幫助拉近彼此的距離。不過,聚少離多夫妻在「對方心理的轉折」要特別注意,舉例來說:像是工作遇到挫折或是生病,需要別人溫暖照顧時,內心會特別脆弱,這時候如果對方不在身邊,即便有電話及視訊,也沒有即時溫暖的協助。另外,聚少離多及遠距離相處模式的夫妻最重要是建立信賴關係,因為看不到難免會有想像的空間,加上信任很容易被破壞或是因誤會而磨光信任,所以要時時確認對彼此的信任關係,避免因質疑導致信任關係受到影響。林萃芬諮商心理師現任/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兼任講師、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台北張老師中心」特約講師、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媒體公關主任經歷/「師範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青少年自我挑戰營督導、多家知名企業顧問、新女性雜誌主編、希代出版企劃總監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結婚久了就沒有以前的浪漫?婚姻10大煩惱該如何解?
-
2020-12-03 科別.骨科.復健
手麻、頭痛、尿失禁小心都是滑手機惹禍! 醫師教你怎麼滑不傷頸椎
一位52歲的男性病人,四年多前因脖子痠痛,而且還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感,嚴重時甚至牽連側邊頭痛,經西醫影像及神經學檢查,診斷為頸椎症候群,建議手術或復健治療,病人因擔心手術的風險性而選擇復健,療效不盡理想,痠痛及頭痛仍如影隨形,幾乎每天須服止痛藥控制疼痛,不但影響工作,生活品質及睡眠也大受干擾,導致個性變得易怒暴躁。2個月前至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求診,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三周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大幅減輕,疼痛指數從7分降到1分,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再也不需服止痛藥,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工作 當心頸椎症候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指出,像這類病人頸、肩、上背連至臂及手指的痠、麻痛感常源自於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工作負重太過造成,使頸部肌肉與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壓力升高,導致頸椎退化加速,甚至有脫位、突出及長骨刺的現象,而病人的頭痛也是由頸部問題所引起,臨床上稱為「頸因性頭痛」,與一般偏頭痛不同,頸因性頭痛常由頸部動作及頭部姿勢改變所誘發,當姿勢不當,頸椎活動度受到限制,周邊的韌帶與肌肉僵硬時,就會引發肌筋膜的傳導痛,甚至刺激神經而產生頭痛的症狀。綜觀此為病人「頸椎症候群」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痺證」,常因慢性勞損、外傷或體弱導致氣血運行失常,經脈痺阻不通,進而誘發肢體筋骨出現疼痛及麻木的症狀。 頸椎症候群擾生活 中醫針灸止痛助復原李維哲表示,像此位病人的問題皆源於頸部附近的肌肉韌帶長期緊繃,針灸處方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選擇風池穴、完骨穴及頸部的華佗夾脊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特定穴位;舒筋手法的運用,則是針對頸肩條索狀筋結處選用中醫傷科的按揉彈撥的手法,並調整頸椎關節的小錯位,逐漸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後,病人頸肩痠痛減緩許多,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已無,並停用止痛藥,不再為痛所困惱,心情也逐漸舒展開來。 避免「頸椎症候群 6大方法不惡化 李維哲提醒,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須注意以下事項:1. 平時需多注意頸部的姿勢,避免長時間處於前傾狀態,建議可微收下巴矯正。2. 避免過度負重,提背過重的背包或長時間背背包於同一邊。3. 若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話,不要用脖子夾著話筒,可考慮用耳機式聽筒。4. 避免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5. 儘量不要維持同一姿勢過久,超過30分鐘最好伸展活動筋骨。6. 若肩背痠痛症狀超過半年,上下肢麻、痛或無力持續,且伴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症狀時,則表示頸椎病變較嚴重,建議一定要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及治療。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滑手機也會滑出雙下巴! 「這個動作」就是脂肪堆積主因 還沒30歲脖子卻先老! 6個習以為常的動作都是在自殘
-
2020-11-30 科別.消化系統
醫病天地/胃食道逆流 易誤為心臟疾病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發作時常有心悸、胸悶症狀,許多人誤以為是感冒或心臟疾病;南投30歲張小姐因感覺頭暈、心悸,醫師檢查心臟無異常,轉介到肝膽腸胃科以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確認是胃食道逆流引起;台中林太太也因喉嚨卡卡不舒服,以為是感冒,後來確診是腸胃問題。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說,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加上飲食精緻化、吃消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問題,典型除了胸口灼熱、胃酸逆流症狀,有時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作祟。胃食道逆流除了藥物治療,更需要調整飲食習慣;南投醫院中醫師賴卉蓮說,患者可能與脾胃虛弱、情志影響、飲食不節有關,或許是體質不好、過勞導致脾胃受損,有些因心情鬱悶、易怒傷肝導致氣機阻滯,最多見是飲食不節,偏愛煎炸、黏膩食物,或過飢過飽損傷脾胃。中醫治療多使用制酸藥物,或以健脾、養胃中藥修復胃黏膜,最重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如鬱悶加疏肝理氣藥材;飲食過飽或食積者加消食;過食生冷者以溫補脾胃改善,也可按摩內關穴與足三里穴預防保健。賴卉蓮提醒,生活習慣調整很重要,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少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食物如柑橘類、番茄、辛香料、碳酸汽水及甜點等、糯米等難消化食物也避免,規律運動外,避免熬夜、抽菸、喝酒、吃消夜等。
-
2020-11-28 科別.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易誤為心臟疾病 醫師建議這樣做可改善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且發作時容易感覺心悸、胸悶,南投縣30歲張小姐便因為感覺頭暈、心悸,擔心是心臟疾病就醫,但醫師檢查發現心臟並無異常,轉介到肝膽腸胃科透過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確認心悸、胸悶其實是胃食道逆流作祟。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是肝膽腸胃科專家,他說,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加上飲食精緻化、吃宵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之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症狀。胃食道逆流除了藥物治療,更需要調整飲食習慣。南投醫院中醫師賴卉蓮說,胃食道逆流可能與脾胃虛弱、情志影響、飲食不節等有關。脾胃虛弱的人因體質不好或是過勞導致脾胃受損。患者心情鬱悶或易怒傷肝而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脾胃消化。或者患者飲食不節,偏食肥甘厚味、煎炸、黏膩等食物,或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賴卉蓮說,胃食道逆流治療除使用制酸藥物,常加以健脾及養胃中藥修復胃黏膜,再針對胃酸逆流原因治療,如情志鬱悶加以疏肝理氣;飲食過飽或食積者加消食;過食生冷者加以溫補脾胃來改善,也可經由按摩內關穴及足三里穴預防保健。內關穴位於手臂內側中間的兩筋之間,腕橫紋旁開三指寬度的位置,有寧心和胃的功效;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膝眼下四指寬,脛骨外一個拇指寬的位置,有調理脾胃的功效。生活習慣調整也很重要,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少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柑橘類、番茄、辛香料、碳酸汽水、及甜點蛋糕巧克力等、少吃糯米等難消化的食物,規律運動,避免熬夜、抽菸、喝酒、吃宵夜等,都是預防胃食道逆流的好習慣。
-
2020-11-23 性愛.愛情診療室
交友軟體遇見恐怖情人!醫點出常見特質,出現3種可能是「反社會人格」
很「貼心」,但其實更接近「獵人對其獵物習性的瞭如指掌」,而不是溫柔體貼。‧「你不認識我,不過沒關係,我會給你機會。」‧「你很想被看見,對吧?但你的品味實在有問題。放心,我會糾正這一切的,你註定是我的人,那些毫無意義的抗拒,只是因為你太膽小了。」看著檢察官搜索後,在調查庭上提示的證據,筱莉打從心底覺得不寒而慄。男友日記上幾近瘋狂般的囈語,完全透露出他內在深處的瘋狂。「我這樣做,真的是我的錯嗎?」「我這樣做,真的是我的錯嗎?」一時興起,筱莉使用最近很流行的交友軟體。筱莉無法否認自己確實渴望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但也不能說自己不夠小心,畢竟不只是透過社交軟體,認識了男友,自己還花了一番時間和力氣,去打聽男友身邊的一切,包括他的工作、家世、過去的愛情史和人際關係等,但,誰知道即使如此滴水不漏,還是防不住這個爛桃花。一切都要從筱莉的愛犬小P開始說起。從大學時期開始收養,小P可以說是筱莉的心靈支柱。雖然小P只是隻全黑的台灣土狗,但討喜、溫馴的個性和筱莉很像。筱莉和小P幾乎形影不離,小P的足跡就是筱莉的生活軌跡。筱莉每次回到家的那句「媽媽回來了!」配上小P搖著尾巴撲上來狂舔的身影,幾乎是這幾年來每天都會上演的兩「人」間的溫馨接送情。即使筱莉也跟著朋友開始玩起社交軟體,但因為有小P的陪伴,所以筱莉從不覺得寂寞,這也是筱莉在交男友時,除了一直能夠冷靜、慢慢觀察外,不急著進入兩人親密關係的主要原因。但遺憾的是,一個晴天霹靂的意外,打破這個幸福的平衡。某天下午,筱莉突然接到大樓管理員的急電,「你家小狗出事了!可不可以趕快來XX獸醫院,醫生說可能沒救了……」心急如焚的筱莉飽受煎熬。小P一向受到社區居民的寵愛,所以當筱莉不在家時,就常待在管理員室或附近的社區,而乖巧的牠,也從不曾跑遠。但那天不知為何鬼使神差,當小P在管理員室門口追球時,就突然衝了出去,立刻被一輛重機撞倒。騎士頭也不回的逃竄,監視器也沒能看清楚車牌號碼。「醫生說已經盡力了。小P的頸椎骨折,四肢完全癱瘓,我該怎麼辦……」崩潰狂哭的筱莉,將這樣的消息放上社交軟體,但在一片安慰聲中,筱莉只覺得更無助。不過,其中一段簡短的問候和建議,卻像暴風雨中的明燈,給了筱莉溫暖和希望。原本沒太多互動的網友阿豪,告訴筱莉,要買什麼樣子的水墊、該如何幫小狗翻身。這些非常專業的建議,才讓筱莉注意到阿豪的網路照片裡,有不少阿豪在寵物店工作,以及與各種貓狗合照的身影。隨著交流、互動變多,筱莉驚訝於阿豪如此貼心。阿豪常常在筱莉生活或工作上需要幫助時,給了筱莉最需要的心靈或實際生活上的協助。深入瞭解後,筱莉才發現阿豪的寵物店照片,只是他去打工時所留下的身影。阿豪的正職是某家私人公司的法務人員,從他不時打卡,也可以看出他在各地從事免費法律諮詢的服務,甚至筱莉還看過阿豪在知名女中演講所得到的感謝狀。「這個不錯喔!人挺帥,又貼心,只差考上律師執照,就不會只當個小小法務了吧?」筱莉的朋友揶揄著,但也透露出喜悅與祝福。「阿豪喔?沒聽過他有什麼女朋友啊!他來這邊打工快兩年了,很難相信他只為了興趣來兼職耶。那個手法啊,老練得很。後來我們遇到骨折的case,第一個就想到找阿豪來幫忙。」「兩年嗎……自己玩社交軟體也才不到一年,看起來,阿豪不是那種靠寵物把妹的渣男。」筱莉小心翼翼,也因為阿豪聽起來無懈可擊的過去而鬆了一口氣。「我是真的覺得自己會死掉!」然而,如同鐵律一般,渣男假面的保固期限,永遠不夠長。筱莉和阿豪的關係很快開始敗壞。最開始腐朽的徵兆,是來自阿豪在性關係上不經意流露出來的不尊重。筱莉自問也不是古板的人,但阿豪在床笫之間愈來愈多的SM類要求,逐漸讓筱莉吃不消,但看著阿豪沉浸滿足的樣子,也讓筱莉很難拒絕。只是沒想到,後來阿豪竟然想對筱莉嘗試「窒息式性愛」,此時,筱莉爆發了。「我是真的覺得自己會死掉!!」筱莉一邊哭,一邊咳,她對阿豪大吼。但男友卻還是一派雲淡風輕的態度,「你沒真的死掉,而且,我也鬆手了啊……」雖然生氣,但在男友軟磨硬泡的態度下,筱莉終究原諒了阿豪,而且之後的性愛也再度回復到早期鮮花、美酒,以浪漫為基調的模式裡。用女友名字欠下卡債只是,渣男假面的崩壞,通常就是條不歸路。就在一次筱莉應父母要求,打算用信用貸款,借一筆修繕老家的經費時,筱莉才被銀行的授信單位,告知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我有卡債?我怎麼都不知道?都是我的簽名?我寫給未婚夫的委託書?!……」再一次,筱莉又看到阿豪那副天塌不驚、雲淡風輕的嘴臉。但這次,還沒來得及讓阿豪再度施展他的水磨功夫,接下來,一連串駭人聽聞的事,隨著警察進屋搜索、查扣所有阿豪的電腦和物品而不斷爆發。阿豪因為涉嫌在某個他曾去演講過的女中廁所裝設針孔攝影機,而被警方大舉搜索。隨著電腦中各種不堪入目的照片、影片被發現,阿豪因為自鳴得意而留下的各種生活日記,也全被清查出來。原來,美麗的筱莉早就是阿豪注視已久的獵物。駭人的事實確實筱莉在認識阿豪之前,使用社交軟體並不到一年,但阿豪在更早之前,就已經偷偷跟蹤筱莉達到半年之久。也就是說,阿豪根本不需要透過網路,筱莉和小P的感情、生活中的各種瑣碎小事,幾乎全都在阿豪的掌握之中。甚至小P的車禍,根本也都是阿豪所下的毒手。而阿豪在寵物店打工的目的,更多的原因是藉著這樣的工作,他才有機會去「欣賞」自己用各種手段凌虐、傷害過的小動物的慘狀。阿豪的法律系背景,也根本是假造的。他靠著在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從事的印刷工所學到的技術,成功地用一張偽造的畢業證書,爭取到一家查證不嚴的小公司法務人員的工作,更藉此累積履歷,加上他自學的法律知識,成功轉職到知名的大公司。更不用說因此爭取到機會,讓他能夠去心儀已久的女中演講,讓他有下手犯罪的機會。看著那一堆不堪入目的照片,筱莉被迫在其中指認自己。筱莉看著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在鏡頭下被綑綁成各種羞恥的姿態。筱莉哭著破口大罵,要阿豪給自己一個解釋。.「是這些傢伙太無聊了,才對吧!他們沒來,有誰覺得不對勁了嗎?有誰掉一塊肉嗎?有問題,也是他們過來搜,才搞出來的啊!」.「你沒興趣,那我怎麼辦?這樣不是兩全其美?你可濕透了耶!你睡你的,我爽我的,給你吃點藥,你哪一次早上醒來不是神清氣爽?」.「也不過就是張紙!我說的都是正確的法律知識,不信你叫哪一個律師來跟我辯啊!我的演講多受歡迎,你們知道嗎?他們學到物超所值的東西,用一張感謝狀給我,還嫌喔?」這一回,筱莉終於清楚地看見了。阿豪那張永遠雲淡風輕的臉,如何轉變成猙獰、咆哮的魔鬼。完全難以令人相信的歪理,竟然就這樣從阿豪的口中,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出。依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的描述,下述的特質中,只要存在三個以上,就很有可能是反社會人格違常。1. 不能符合社會一般規範對守法的要求,一再做出會被逮捕的行為。2. 狡詐虛偽,一再說謊,使用化名或為自己的利益、娛樂,而欺騙愚弄他人。3. 做事衝動或無法事先做計畫。4. 易怒又好攻擊,表現於一再打架或攻擊他人身體。5. 行事魯莽,無視自己或他人的安全。6.無責任感,表現於一再無法維持長久的工作或信守財務上的義務。7. 缺乏良心,也不會自責,表現於對傷害、虐待他人或偷竊他人財物覺得無所謂或將其合理化。我們對反社會人格的三個誤解1. 認為具有反社會人格傾向的人,一定看起來很像流氓,也必然是面目猙獰、好勇鬥狠。一個很容易存在的誤會,就是認為具有反社會人格傾向的人,一定看起來很像流氓,也必然是面目猙獰、好勇鬥狠。但其實在所有診斷特質裡,給人這種印象的行為特徵,也不過就是七個條件中的「4.易怒又好攻擊,表現於一再打架或攻擊他人身體」。至於其他的特質,都可以用一種更隱性的方式來呈現。像是阿豪從偽造大學文憑開始,他所有的工作收入幾乎都是透過詐欺而來。這樣的行為,阿豪百試不爽,就符合「1. 不能符合社會一般規範對守法的要求,一再做出會被逮捕的行為。」阿豪只是「還沒被逮捕」而已,但只要夠聰明,很多反社會人格/精神病態(psychopath)可以很長期地,如阿豪般逍遙法外。另外,像是完全不尊重伴侶所嘗試的「窒息式性愛」以及對於伴侶和其他所有受害者的感受毫不以為意,即是「5.行事魯莽,無視自己或他人的安全。」,以及「7.缺乏良心,也不會自責,表現於對傷害、虐待他人或偷竊他人財物覺得無所謂或將其合理化。」的表現。2. 「他曾經這麼貼心,怎麼會是沒有同理心的反社會人格?」但事實是,這類人的「貼心」,其實更接近「獵人對其獵物習性的瞭如指掌」,而不是多數人所以為的心有靈犀或溫柔體貼。3. 「反社會人格的人不是都很魯莽?他們怎麼會這麼沉得住氣,去計畫如何欺騙別人?」人格病態者的「魯莽」,在更多狀況下,顯露出來的是「不在乎」。因為他們完全不在乎後果,也不在乎任何規範,他們只在乎自己。但只要是「自己在乎的」,他們可以和普通人一樣專注,一樣懂得「放長線釣大魚」。由於這類人格違常者,以固定約百分之四的比例,存在於社會之中。一旦遇上了,輕則在人際關係上遭受這類人的情感剝削,重則被捲入法律事件。往往數年,都無法從精神病態者所製造的陰影中擺脫。但是,面對這樣的特殊病態,目前並沒有絕對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及早辨識出這類人的存在,並盡可能地遠離他們,成了目前最被建議的處理方式。※本文摘自《渣男,病態人格:精神科醫師剖析7種人格違常渣男,遠離致命愛情》/出版社:寶瓶文化 /作者:王俸鋼
-
2020-11-17 醫療.精神.身心
悲觀、睡不著...小心是「創傷壓力症候群」! 一張表自我檢測
35歲的Amy(化名),已婚。有天帶著愛犬去溪邊遊玩,因狗狗不慎落入深水區,她雖冒險下水救援,仍來不及挽救愛犬的性命。事發後,她不斷回想自己瀕臨溺水的恐懼,以及目睹狗狗溺斃過程,至今無法接受。Amy無法忘記搶救過程的每個細節,因此出現明顯的情緒起伏,每天不停哭泣、責備自己,覺得愧對愛犬;整天關在房裡不願與外界接觸,且出現過度警覺、全身緊繃、睡不著、作惡夢等情形,嚴重超過1個月未改善而就醫。 收治個案的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經診斷Amy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傷慟反應。因為親眼目睹寵物死亡的過程,內心所受到的衝擊更易導致病態性傷慟。目前,正接受門診藥物及心理治療中。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這些情狀都會產成 施姸安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指,曾經親身經歷、目睹到威脅生命或極重大的傷害時,往往會出現強烈痛苦、極度害怕、恐懼、無助感等,此事件超過一般人的經驗或知悉的範圍,而造成嚴重傷害。 如遭遇意外事件、目睹親人、寵物等關係親近者的突然死亡;孩童時期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虐待、經歷性侵害、暴力攻擊、戰爭、自然災難、霸凌等,都容易引起創傷壓力症候群。 而現今,寵物所扮演的角色已等同家人或伴侶關係,彼此的牽絆與依賴愈來愈深,寵物死亡所帶給飼主的痛苦已不亞於親近家人逝去的狀態,更容易出現傷慟反應(Bereavement)。 診斷創傷後反應 4準則是重點 施姸安表示,創傷後反應診斷準則的症狀有四項:再次經驗創傷事件的感覺,反覆地痛苦回憶或出現夢境,引發強烈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持續逃避與此創傷有關之刺激,如避開話題、創傷地點,無法記起事件重要部分等;出現情緒麻木,對前途悲觀、無法再愛等;警覺性增加,難以入睡或保持睡著,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受驚嚇等,且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 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3層面需解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該如何治療呢?施姸安指出,包含生理、心理、社會三層面。生理層面,主要是以藥物治療,以抗憂鬱、抗焦慮藥物,或其他輔助藥物,來處理嚴重之焦慮,或反覆之失眠。 心理層面,則是協助認知重建,幫助找出不合理的信念,並且去對抗,進而採取更實際的想法和行動來平衡情緒,配合行為治療讓患者能夠去面對與壓力事件有關的人、事、物、情境或情緒,以及種種會引起強烈情緒反應的事件。 社會層面,會讓患者和家人了解關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以及可得到的幫助和治療,讓他們知道這樣的情況在重大災難之後是正常的,且經過一定的治療程序和時間是可以克服。 施姸安提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若長期未接受治療,可能會引起生理上症狀,出現頭痛、胃痛、消化系統不適、氣喘、頭暈等;心理上會陷入憂鬱、焦慮,或是出現偏差行為、厭食或暴食;甚至開始出現人際關係問題、酒精與藥物濫用、自傷行為等。 她提醒,當親身經歷或目睹創傷,往往會有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感,倘相關狀持續未改善,應當留意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經由自我檢測表初步評估,學著調適情緒也是很重要的課題,或儘早向專業醫師求助。  
-
2020-11-14 科別.精神.身心
資深優良教師竟指侵9歲女長達2年!就醫紀錄「性侵後創殺壓力症候群」為鐵證
「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居然是一匹惡狼!這樣離譜的事情發生在台南,更讓人震驚的是這名老師居然曾獲「20年資深優良教師獎」,現在看來格外諷刺。 罔顧為人師表,多次性侵導致女童身心受創受害女童在就讀小學三、四年級期間,由張姓男老師擔任其班導,但張師卻在校園內長期性侵女童,持續了整整2年。而這場惡夢直到女童升上五年級、換了班導以後,性侵情況才終於停止。事情之所以會爆發,是女童某日向女同學談及此事,同學驚嚇之餘趕忙告訴家長,受害女童的家長才輾轉得知,於當日深夜立即前往派出所報案,並將由女檢陪同驗傷。無端出現5症狀,家長得提高警覺當台南地院審理案件時,根據女童就診時的紀錄可知,女童在遭受性侵後常出現哭泣等創傷壓力症候群的反應,且至今仍未脫離傷害,顯見張男惡行已造成女童嚴重侵害,依10個強制猥褻罪,判處張男應執行4年10月,全案仍可上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5大症狀1.反覆經歷/想起被性侵的情境2.自然避開任何會想起創傷的事物3.認知及情緒的負面情緒反應(容易有負面想法、憂鬱、暴躁、憤怒)4.容易受刺激、反應大(憤怒、高度警戒心、易怒、易受驚嚇)5.症狀期間大於1個月 受害者的身心重建之路可能會非常漫長,除了受害者本身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外,受害者的家屬其實也可以一起尋求專業人員,如何與受害者對話與相處,也是重建之路更加完善的一環,大家一起多方努力,讓受害者慢慢走出烏雲面向陽光。※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資深優良教師竟指侵9歲女長達2年!就醫紀錄「性侵後創殺壓力症候群」為鐵證!當孩子無端出現5症狀,家長就要注意了
-
2020-11-07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可以晚上吃嗎? 藥師:吃對劑量助好眠,但吃錯B群種類恐造成反效果!
很多人吃B群是為了「提振精神、消除疲勞」,所以不但會選在早上吃B群,還會特別留意避免在晚上吃,就是怕吃了B群反而睡不著。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表示,維生素B群除了能提振精神外,補充適量B群還能幫助睡眠!廖藥師叮嚀,由於B群中各類維生素B皆有不同作用,若有特殊的補給需求可主動諮詢藥師建議! 補充B群能幫助提振精神,因此不少上班族開工前都會先吞一粒,還有人說B群不適合晚上吃,就怕吃了睡不著!但廖偉呈藥師指出,其實每日補充建議劑量的維生素B群反而是有助於睡眠的! 廖藥師說明,維生素B6能維持神經穩定性、消除焦慮,若與維生素B1、B2作用可在腦中合成血清素 (Serotonin),有助於幫助色胺酸 (Tryptophan) 轉換成菸鹼酸和褪黑激素,進而達到幫助睡眠的效果。此外,身體若缺乏足量維生素B3(亦即為菸鹼酸)恐出現焦慮、易怒、睡不好的狀況,若能適量補充維生素B3可以延長睡眠期間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減少失眠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而B12則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亦有助於穩定情緒、幫助睡眠。 然而,廖偉呈藥師也叮嚀,上述成分雖有助睡眠,但劑量卻非越多越好!研究指出,若睡前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B1、B6卻可能會影響睡眠而造成反效果。因此,若有特殊需求時不妨先諮詢藥師的建議,選對合適產品、補對營養素,才能真正有助於促進健康。 營養品攝取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藥師、營養師」更多健康相關問題,歡迎諮詢微笑藥師團隊 Line@smilerx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1-06 科別.腦部.神經
長輩暫時性精神失常,是「瘋了」嗎?精神科醫師說:NO!可能是這疾病導致
她經由其他醫院轉診到我們這裡,生命徵象如心跳、呼吸、體溫、血壓都正常,一些基本的抽血指數包括血液、肝功能、腎功能、血中離子等,以洗腎病人而言,大致在可接受範圍內。因為被家人認定是精神失常了,所以好說歹說地勸服她來我們精神科急性病房住院。很多老人家,他們的情緒變化與生命週期邁入尾聲的心理反應有關。除了需要因應家庭結構的改變之外,因年邁而衍生出的許多生理疾病,對他們而言,才是真正令人身心俱疲的折磨:自己已經很痛苦了,還得承擔拖累家人的罪惡感。針對這類心理社會的壓力,其實很需要家屬對這些老人心理上與照護上的支持,以及整合相關的社會資源。然而,在另一層面,情緒變化可能是精神疾病所致,憂鬱症、失智症、或是因服用過多藥物等,都會引起精神方面的異常。而這些疾病,不全然是慢性化與不可醫治的,有些是找到原因就可以復原的。 結果這位婆婆在住院期間,居然白天晚上分不清楚,對談顯得牛頭不對馬嘴。經臨床研判,應為「譫妄症」簡單說就是一種「急性腦衰竭」,暫時性地呈現注意力渙散、定向感失常,有時合併干擾行為的一種症候群,這種症狀常常被家人認為是「瘋了」、「痴呆了」而送往精神科治療;或是因其他內外科病痛住院的病人,原本好端端的神智清楚,但住院一陣子,反而變得激躁易怒,造成病房醫護人員照護上的困難而照會精神科醫師。「譫妄症」其實只要把造成腦部暫時性混亂的原因找到,再就症狀面以及病因面雙管齊下就可以醫治的。 我們經過檢查發現,其實這位婆婆得了泌尿道感染。這是「譫妄症」非常常見的原因之一,因為局部感染會透過全身性的菌血症,而引起腦部功能的異常。或許因為老人免疫力不足,觀察不到泌尿道感染時常見的發燒、排尿灼熱感以及白血球增加的現象,但透過尿液檢查就找到了病因。我們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之後,她在一週內就情緒平穩的出院了。對於老人暫時性的神智失常,並不表示就是「瘋了」,應就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層面進行完整評估,並依其優先順序循序處理,才能對症下藥。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
2020-10-28 名人.葉北辰
【免費報名】udn x WaCare失智照護線上課程
11/3 20:00 呂怡蓁 護理長【失智者該睡不睡?從日常安排下手】早上早早起,半夜還不睡?或是白天睡意滿滿,晚上活力充沛?失智者當外國人,作息跟家人完全不一樣,無論怎麼勸說失智者依然堅持離床活動,若服用安眠藥,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過度依賴陷入惡性循環,家人隔日要上班、小孩要上學,再這樣下去全家都要累跨了...👇 點我看課程詳情11/4 20:00 簡均穎 個管師【遭受失智者攻擊?教你和平照護解方】面對失智者沒來由的攻擊、惡言、吐口水...等不友善行為,人力不足時,還需要獨自應對,身為照顧者,即便身心俱疲受了傷,還是得無可避免地繼續照顧...👇 點我看課程詳情11/5 20:00 葉北辰 心理師【家人漸漸不是原來的他 該怎麼面對調適】失智症者隨者病程遺忘許多事,也許是擅長的事情、日常生活甚至是摯愛的家人,罹患失智症後與原本認識的他不一樣,當彼此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身為家人心理受衝擊,要怎麼做才能彌補逐漸逝去的他...👇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0 20:00 王沛鈞 物理治療師【帶著失智長輩 跟著節奏坐姿舞動】強健活動力預防肌少症,除了平時的訓練動作複習,我們也能透過多變趣味的方式達成運動效果,專屬長輩的坐姿舞動,利用音樂節奏,長輩除了活躍大腦還能跳出曼妙舞姿,讓運動不再是無聊疲乏的活動!👇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1 20:00 張文馨 營養師睡眠飲食息息相關-專屬失智者助眠菜單失智者半夜睡不著覺,原來除了吃藥解決以外,飲食方式也是一種解決管道,嘗試從餐點調整,攝取營養助眠食材避免NG食物,除了維持身體健康機能也能幫助失智者正常作息的方式。👇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2 20:00 葉北辰 心理師【「我沒信心當好照顧者」 該怎麼繼續走下去?】當了照顧者之後才發現,照護過程時常與自己預期的結果不一樣,精心準備營養餐點被拒食、吃幾口飯就說吃飽了、身體髒兮兮卻不配合洗澡...明明為失智者好卻總是不盡理想,有太多問題需要照顧者面對了...👇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7 20:00 徐宛菱 空間規劃師【助眠環境佈置巧思 失智者夜夜好眠】讓失智者擁有規律正常的睡眠,除了日常生活習慣養成、活動安排、飲食營養輔助,「環境」營造也有大學問,如果多方面層層都加入小巧思,睡覺時間一敲鐘,失智者就能安穩入睡,全家都好眠。👇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8 20:00 簡均穎 個管師【失智者講不聽?教你引導技巧改變當下狀態】「爸!不要再玩水了!」失智者失去控制,不斷重複做一件事或是從事危險動作,怎麼勸說都沒有用,失智者不願服從,照顧者失去耐心,搞到最後氣氛變差雙方都不愉快。👇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9 20:00 葉北辰 心理師【「你是怎麼顧的?」辛苦付出遭質疑如何排解?】「怎麼變成這樣?你是怎麼顧的?」「記得做這個做那個,順便打掃一下」,看似簡單的照護生活日常其實一點都不簡單,默默盡心盡力地照顧卻還是不被肯定,我照顧別人誰來照顧我?👇 點我看課程詳情11/24 20:00 藍挹丰 心理師【失智者易怒易哭 轉移、穩定情緒有方法】失智者情緒戲劇性變化,不斷訴說著過去或是不存在的事物,無論如何向其解釋,依然困在深深漩渦不能自拔,原本開心歡樂的聚會,氣氛瞬間降到冰點,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點我看課程詳情11/25 20:00 徐美卿 護理師【失智者如廁大失控 教你預防便便危機】失智者隨著病程,如廁的基本生活技能也會隨著時間逐漸遺忘,自身無法控制,而出現來不及或失禁的狀況,失智者自尊受了傷,照顧者還要忙著協助處理髒污問題,簡直是一場照護危機。👇 點我看課程詳情11/26 20:00 卜玉娥 移工仲介(印尼翻譯師)【外籍看護溝通技巧專業公開 提升照護效率】請外籍看護成為助手減輕照護負擔,卻發現要花更多時間在溝通,來自不同國家的新家庭成員,除了語言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協調磨合,聽聽專家的增加溝通效率的技巧,一旦溝通無阻在照護上自然會得心應手。👇 點我看課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