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睪症
大部分男嬰出生後,可看到每邊陰囊內各有一顆睪丸,若睪丸留在腹股溝或腹腔內,未降至陰囊,稱為隱睪症。隱睪症會使睪丸製造精子的能力受損,嚴重者會導致不孕。幼兒1歲前,部份隱睪有自行下降的機會,滿1歲時,若睪丸仍未下降,就要開始接受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 症狀: 陰囊內摸不到睪丸 陰囊發育差
- 併發症: 疝氣 不孕症 睪丸癌 精索扭轉 睪丸纖維化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大部分男嬰出生後,可看到每邊陰囊內各有一顆睪丸,若睪丸留在腹股溝或腹腔內,未降至陰囊,稱為隱睪症。隱睪症會使睪丸製造精子的能力受損,嚴重者會導致不孕。幼兒1歲前,部份隱睪有自行下降的機會,滿1歲時,若睪丸仍未下降,就要開始接受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子宮肌瘤是婦科疾病中相當常見的一種,大部分是良性腫瘤,好發於30歲以上的育齡婦女,發生率約為20~30%,意即每四人就會有一人長子宮肌瘤。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但過了更年期後發病率又會下降。子宮肌瘤的成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與遺傳、荷爾蒙、內分泌和環境因素等有關。 子宮肌瘤的症狀及嚴重程度,視其生長的位置及大小而定。多數的子宮肌瘤無明顯症狀,發生惡性病變的機率亦不高,可以不用立即治療,只要定期追蹤。有症狀的子宮肌瘤通常會以不正常的子宮出血、壓迫症狀、腹痛、不孕及流產等方式表現。如果肌瘤不是很大,症狀不太嚴重,可先藥物治療;症狀特別嚴重再考慮動手術,如還想懷孕者可選擇僅切除肌瘤,如沒有生育需求又擔心復發的女性,再考慮摘除子宮。
睪丸扭轉會影響睪丸的血液循環,阻斷睪丸血流供應,須以手術將睪丸扭轉回復到原位,但有時睪丸發生扭轉後還會自行轉回。若在6小時內未及時治療,會造成睪丸缺血壞死。
妊娠糖尿病是指女性在懷孕前沒有糖尿病,懷孕期間因荷爾蒙變化,出現高血糖的症狀。生產後,血糖值恢復到正常範圍,發生率約為1%~3%。
猝死指的是各種非預期性的突然死亡,排除中毒、自殺或意外等因素,死者生前看起來或許很健康,各項檢查也正常,但體內可能潛藏進行式的疾病或其他危險因子,在突然受外在刺激而惡化,造成短時間內死亡。發病時限說法不一,有些認為症狀發生後二十四小時內死亡就稱為猝死,但多數定義是急性徵狀發作後一小時內就宣告不治。雖然猝死來得都很突然,不過在正式發作前,身體多少會透露一些警訊,諸如氣喘、呼吸急促、胸悶不適、感覺頭昏暈厥,也可能自覺心跳突然跳得很快很重、或跳得不順暢等。因此,當發現自己或旁人有這些先兆出現時,最好趕緊就醫檢查,或撥119求救。平日學會基本CPR(心肺復甦術)及AED(心臟電擊器)等急救術,也有助於提高猝死的搶救成功率。 另外,發生在一歲以下嬰兒不明原因的死亡,又稱為嬰兒猝死症候群,常發生於嬰兒睡眠中。在已開發國家,是除了先天性畸形及早產外,嬰兒的第三大死因。
陰道是女性外生殖器和子宮之間的通道,陰道炎是指陰道發炎,90%是因病菌感染引起,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常見的陰道炎類型主要有三種: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滴蟲感染陰道炎。陰道炎在診斷上,通常是根據陰道分泌物,俗稱白帶來判斷,包括分泌量是否增加、分泌物濃稠度變化、呈現的顏色、氣味,以及是否伴隨陰部搔癢或疼痛、尿道刺激等症狀。
自閉症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症的一種,是因腦部功能異常所致的疾病,發病成因未明,只能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加以改善,通常在嬰幼兒時期就可看出,主要特徵為缺乏與現實環境接觸的能力及興趣,完全生活在自我想像中,語言和溝通能力也會明顯出現障礙,少部分的自閉症患者在算術或手藝創作方面具有相當卓越的智慧和潛能。臨床表現包含如下: 語言障礙:語言溝通障礙是多數自閉症兒早期最重要的徵兆,他們往往語言發育遲緩,不會說話也不愛說話,對語言的感受及表達運用能力均存在某種程度的障礙,像是你我他等代名詞混淆不清、不懂得變化詞句、音調有如機械人等。隨著年齡增長也只會重複某些話,常表現出鸚鵡式仿說的情況,漸漸喪失使用語言的能力,甚至終身沉默不語,只可能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使用有限語言。 社交障礙:自閉症患兒無法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也無法分辨親疏,與雙親沒有正常的依戀觀,對家人和陌生人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在同齡之間也難以建立夥伴情誼。 行為障礙:自閉症患兒對一般孩童所熱衷的遊戲和玩具通常不感興趣,反之會喜歡一些非玩具的物品或遊戲,如著迷於按按鈕、開關門、注視旋轉風扇等重複性的活動,喜歡自玩自的,也可能出現用力敲打自己的頭、不停轉圈圈、用腳尖走路等怪異行徑,對於生活環境的固定性也很堅持,如果突然改變可能會大哭大鬧到無法自已,強烈呈現某方面的行為固著模式。
小兒弱視(Amblyopia)是一種發生在大腦和眼睛之間的視覺疾病,主要是由於眼睛的各種異常,導致大腦無法正常處理從這個眼睛收到的訊息。具體來說,當一個眼睛有某些異常時,大腦視覺皮質會逐漸忽略這個眼睛傳遞的訊息,因此造成視力發育異常。所以可以說,小兒弱視是發生在大腦和眼睛之間的功能異常。 小兒弱視也被稱為「懶眼症(lazy eye syndrome)」,是一種眼睛發育不良的疾病,通常發生在幼兒期或兒童期。在正常情況下,人類的雙眼可以對焦同一個物體,並將其清晰地呈現在大腦中。然而,當一個眼睛有異常,大腦會逐漸忽略這個眼睛的訊息,並更多地依賴另一個健康的眼睛。 小兒弱視可以是由於眼睛的屈光不正、眼睛的位置不正確或者是其他的眼球結構問題所引起的。如果不及早治療,小兒弱視可能會導致視力永久損失。因此,家長和醫生都應該關注幼兒和兒童的視力發展情況,及早發現並治療小兒弱視。 若懷疑自己的孩子有小兒弱視,建議可以先到眼科醫生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視力問題或者是其他眼睛疾病。眼科醫生可以進行詳細的眼部檢查,包括測量度數和視力、檢查眼球運動、瞳孔大小和反應等等,以確定是否存在小兒弱視等視力問題。 如果確定孩子有小兒弱視,則需要接受眼科醫生的治療,一般情況下,眼科醫生會給孩子開具一些矯正視力的訓練和治療方案,比如矯正眼鏡或遮眼治療,若孩子有斜視或其他眼球病變,也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還在母體時,心臟發育不良而引起的先天性疾病。在懷孕初期約三到八週時,胎兒的心臟會從幾個細胞生長成的血管,慢慢分化為左右心房與心室、上下腔靜脈、肺動脈、主動脈及肺脈等構造,在腔室之間還會形成瓣膜,這個過程如果受某些特殊的外在或內在因素影響,阻礙到心臟正常發育,就會導致心臟先天畸形。 按照臨床症狀之不同,先天性心臟病又可分為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及阻塞型心臟病三大類。其中,發紺型心臟病主要症狀是病童身上出現發黑、發紫或缺氧的現象,原因是血液中含氧量過低,最有名的是法洛氏四合症,其他像是單一心室、右心室雙出口、大血管轉位、肺靜脈迴流異常、三尖瓣或肺動脈瓣閉鎖等,也都屬於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則是在心臟或大血管之間出現由左到右的分流,包括心房中膈缺損、心室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等,最後易發展為心臟衰竭。至於阻塞性心臟病則包括了主動脈狹窄與主動脈窄縮、肺動脈狹窄等。 有些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得以在五歲前自癒,但絕大多數需要動外科手術,例如心導管治療術、氣球導管心房中膈造口術、開心手術等,另有內科治療,針對不同的病情投以藥物、限制鹽分和水分,或補充鐵劑和綜合維他命等。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齦炎、牙周炎及其他,是國人常見的口腔疾病。主因是牙菌斑並未確實清潔乾淨,堆積在牙齒上逐漸引發慢性牙周病。牙周病初期可能有牙齦紅腫、刷牙時流血的情形,因無明顯疼痛症狀,容易被患者忽略,病程到嚴重階段而成牙周炎時,會造成牙齦萎縮、牙齒搖動、牙齒脫落等症狀,故須盡早就診接受檢查。重度骨頭流失的牙周炎治療後也無法恢復原狀,只能修護已被破壞的組織,避免繼續惡化。除了口腔健康外,牙周病亦被證實與心肌梗塞、動脈粥狀硬化、腦中風等疾病的發生可能有關。
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兒童有很多特徵和自閉症兒童雷同,唯一不同的是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兒童並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 亞斯伯格症候群究竟是一種疾病,或是僅僅是一種人格特質,尚未定論。其特徵為社交互動有困難、自我侷限且重複的行為。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已將亞斯柏格症侯群併入於自閉症譜系中,在國際疾病分類手冊第十一版則合併至孤獨症譜系障礙的亞型之中。 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兒童,必須具有以下三種症狀: 一、社交困難 (Social deficit) 二、溝通困難 (Communication deficit) 三、固執或狹窄興趣 (Rigidity or restricted interest) 前兩項可以綜合為以下幾個現象: 一、對常規無法理解或僵化規則。 二、對突如其來的轉變感到不安,甚至出現不穩定的情緒。 三、患者的情緒成熟度往往不足實際年齡。 四、執著一種或多種特定且不具功能性的行為。 五、認知狹隘,思維方式與思維內容特別,普遍為圖像認知方式,經常停留在記憶中的情節。 六、對於興趣方面,患者一般會對一種或多種異常強烈的興趣模式。 另外,和自閉症光譜分類的其他狀態一樣,亞斯伯格症候群也與性別有相連關係,整體約有 75% 為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