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搜尋
攝護腺肥大
共找到
259
筆 文章
-
-
2022-04-10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王建煊抗癌秘訣 治療交給醫師、心靈寄託交給信仰
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四月九日參加聯合報2022癌症高峰論壇時說,他曾罹患攝護腺癌,過程中他認真聽從醫師擬訂的策略接受治療,心靈也沒有憂傷,用一顆喜樂的心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現在生活工作恢復正常,並持續做公益活動,每天都充滿活力。王建煊是在2018年做攝護腺檢查時,發現他的PSA(攝護腺抗原)指數超過正常值,由於已安排當年三月到美國洛杉磯演講,不方便拒絕別人,於是他仍前往洛杉磯56天,進行了108場演講。從洛杉磯回台灣後,王建煊趕緊到醫院做攝護腺切片檢查,醫師評估他是攝護腺癌「非常高風險群!」他說,當時他並沒有嚇壞了,而是馬上接受醫師的治療策略,先做放射線治療,他說:「雖然治療機器運作聲音吵雜,但躺在裡面就像休息,」他像上班一樣一周去五次,一共治療了一個月。治療時讓王建煊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因為每次治療必須膀胱脹尿才行,他不斷喝水希望尿多;又因為有攝護腺肥大問題,有兩次根本來不及跑廁所,就直接尿在治療枱上,讓他感到不好意思,但護理師替他鋪上墊子後就解決困擾了。王建煊在治癌時也遵從醫囑,打了一年的男性荷爾蒙抑制劑,一開始一次打一針,後來三個月打一針(有增加劑量)後結束治療。日後追蹤也由一個月、三個月拉至半年回診一次,現在他的PSA指數只有零點零一,趨於正常。王建煊回想,一般人一聽到罹癌,可能會有「我是不是快死了?」的反應,或認為有如離死亡很近。但是他沒有這樣想,反而是秉持著聖經箴言:「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信念接受治療,讓他得到了不錯的療效,而繼續恢復精神做慈善公益。王建煊與太太蘇法昭結婚58年沒有子嗣,因此他們成立了台北市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與天使居長照財團法人等六個慈善基金會。他說,泰瑞莎修女曾說過她有如上帝的小鉛筆在世間行善,王建煊期許自己也是上帝的小鉛筆,能有機會庇護台灣的貧病者。王建煊指出,根據統計,每個人一生最後的七年會因病而需要照護,尤其最後一年更是難過,像前台視主播傅達仁到瑞士尋求安樂死即可見一班。日前有善心人士捐了三億七千萬元讓他成立天使居長照機構,未來落成後將有六十床做為老人的日照中心;另有四十四床要收沒有子女、孤苦無依和失智老人,「最可憐者優先收,工作人員要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親」,王建煊說,他們不僅要照顧這些老人的人生最後階段,還要為這些沒有子女的老人送終。
-
2022-03-23 該看哪科.耳鼻喉
舌頭無力會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專家教你訓練口咽肌
●全台近70萬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多與鼻子有關,也有因肥胖造成●不治療,恐罹患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心血管疾病60多歲的黃姓男子,近期飽受「夜尿」所苦,每晚至少得上廁所兩次,影響睡眠及工作。初期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導致,就診後仍完全沒改善,追根究柢,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的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檢查室主任徐上富表示,若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應就醫檢查,不可輕忽,否則罹患心血管等疾病的機率恐大增。白天與夜晚 症狀分兩類根據推估,我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約3%,粗估全台至少有近70萬的患者,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主。徐上富指出,近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大幅度的增加,症狀不再是只有「打鼾」而已,其他如夜尿、嗆咳、口乾舌燥、頭暈等,都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除了打鼾以外的症狀,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依照白天與夜晚的症狀粗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白天起床後,如果感到容易口乾舌燥,或是明明睡飽七小時仍頭暈頭痛,都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另一類的夜晚症狀,除了打鼾,還有是否會因為被口水嗆到咳醒、夜尿等。在醫院睡一晚 確認原因徐上富表示,許多男性出現夜尿症狀,第一時間都會以為是攝護腺肥大,但有一大部分的患者,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大多數患者認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可自癒」的疾病,常會先調整睡眠習慣,但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複雜,可能源自鼻子,也可能是舌頭肥大或肥胖導致,建議應就醫檢查,最好是在醫院睡一晚確認成因。徐上富說,近年睡眠呼吸中止症被高度重視,主要是「缺氧」會對人體器官產生慢性傷害,尤其腦部缺氧不僅容易讓人頭暈、頭痛,長期下來將增加腦中風及失智的風險;其次是心血管的傷害如高血壓等,研究指出,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年齡超過50歲以上有八成的機率罹患高血壓,還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其餘潛在的疾病,還有脂肪肝、罹癌等風險。嚴重者 配戴陽壓呼吸器徐上富表示,台灣屬於島國型國家,多數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都與「鼻子」有關,通常可以透過手術獲得改善。也有些是因為「肥胖」引起,或是舌頭肥厚所致,當睡眠時肌肉過度放鬆,舌頭就會往後塌,此時可以透過減重及舌頭的肌力訓練改善。徐上富說,輕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等達到改善的效果,但通常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就醫患者,多數都屬於中重度患者,中度以上患者多會建議配戴陽壓呼吸器改善,如果無法長期配戴,會建議透過手術做根本的治療。
-
2022-03-12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22癌症高峰論壇/王建煊罹癌不害怕:把治療交給醫師、把心交給信仰 !
二月廿一日是節氣裡的「雨水」,雨霧飄渺中,來到前監察院長王建煊位於林口社會住宅一樓的「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行動略不便的王建煊夫人蘇法昭坐在輪椅上,由看護推著來到辦公室等候,「歡迎蘇老師,來!來坐這個大寶座!」 聲音宏亮的王建煊一邊說著,一邊幫忙攙扶太太坐到沙發上,王建煊有如陽光般的溫煦,蘇法昭則像是圍繞著太陽的月亮,兩人在生命的宇宙裡永恆存在。 八十四歲的王建煊和八十三歲的蘇法昭,從成功大學相識、相戀到結婚,已六十多載,基金會人稱「蘇老師」的蘇法昭是中文老師,王建煊從政後,蘇法昭打理先生生活上大小事項,甚至開車載王建煊跑行程,是王建煊最得力的左右手。直到三、四年前,蘇法昭沒由來的跌倒七、八次,王建煊覺得不對勁帶著妻子就醫,才知道她罹患輕度失智症。 王建煊說到自己八十一歲時罹患攝護腺癌,笑稱:「我幾乎快要忘記了,為了正確回答你們,我還特別去問了我的主治醫師。」王建煊指出,自己如同其他老年人一樣,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常一個晚上要醒來好幾次上廁所,他一度想把肥大部位割掉!醫生說,年歲大了,開刀有風險,不建議動刀子。 直到他二0一八年的一次回診,醫師跟王建煊說:「你攝護腺癌的PSA指數超過正常數值很多,還是切片檢查一下比較好。」然而那時王建煊已答應那年的三月要去美國洛杉磯演講,他還是飛去美國五十五天,演講了一百零八場。 王建煊一回台北,趕緊到醫院做攝護腺切片檢查,確認格里森分數達七分,相當於攝護腺癌第三期,「醫師就跟我說,你是非常高風險族群!」王建煊說,其實剛聽到醫師宣布病情的當下,「我好像有點糊裡糊塗的樣子,一點都不緊張!」醫師也為他訂定治療策略,先做放射線治療,不用開刀手術,他就一周接受五次放射線治療,「就像上班一樣,一星期五天到醫院放射線室的治療床躺廿分鐘,連續做了一個月。」 王建煊談起治癌經歷似雲淡風輕,實際上他在做放射線治療時,也出現意外的插曲。因為照射時,膀胱必須要有足夠尿液,否則照不清楚,但是尿液一多,就想小便,「我有兩次照到一半時,就尿在治療床上。」還好治療室工作人員也很有經驗,為他鋪上護墊才解決窘況。 之後,醫師繼續為王建煊施打男性荷爾蒙抑制劑,一開始一個月打一針,後來三個月打一針,就這樣打了兩年,每次定期回診驗PSA指數都過關,只有0.01,治療甚為成功。「攝護線癌細胞喜歡吃男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減少,讓癌細胞餓死,現在我好像變得像女人一樣。」王建煊笑說,蘇法昭在一旁補充:「你們不覺得他很溫柔嗎?」夫妻倆笑語如珠,引起眾人哈哈大笑。 如同過去擔任政府首長時的理性,王建煊自我分析,他擔任公職時一年會健檢一次,雖然有時忙碌到兩、三年才檢查一次,但後來養成了健檢習慣,才能和醫師維持暢通管道,瞭解身體狀況,並且得以及早治療因應。現在的王建煊,每天早上七點起床到基金會及各地忙公益事,晚上十點就寢,生活正常。除了把治療交給醫師,王建煊以曾為癌友身分,特別舉聖經箴言所曰:「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這節聖經對癌症病友最重要的是後半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因為罹患癌症,病人常驚慌失措,認為完了,憂傷的靈立刻出現,最後使你骨頭都枯乾,癌症當然不易痊癒。王建煊說他的攝護腺癌,雖然是「非常高風險群」但感謝神,他一點都沒放在心上,自己好像有點傻呼呼的樣子,所以他從未因癌而生憂傷的靈。因此面臨癌症,絕對不要驚慌失措,多禱告,方法總比困難多。那麼要如何才能有喜樂的心呢?那就是要多做愛心的事,有愛走遍天下,多獻愛心,人走到哪裡都受歡迎,心情自然愉悅。這種喜樂的心,是治癌的最佳良藥,全世界的醫師,幾乎都這麼說。 王建煊和基金會的夥伴們,卅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共創辦六個慈善基金會和長照法人。他和蘇老師前後捐出約一億元。另外單單二0一五年就在世界各地做了兩百七十六場公益演講,「人去愛留」是王建煊演講時常說的一句話,他說:「做公益的事,常會讓我喜樂到流下眼淚。」付出與信仰,伴隨他順利抗癌。王建煊說現在他已八十四歲,他希望成為上帝手中的一隻小鉛筆,能畫出更多造福人群的美麗圖案來。這種盼望,使他能堅毅的活下去,打敗癌細胞,自然力量多多。【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3-10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和茶能不能當水喝?喝太多會水腫、水中毒?營養師教怎麼喝水更健康
喝水不只解渴,也是幫助身體維持正常機能的重要關鍵,許多人疾病纏身,或許就可以檢視是否有飲水不足的問題,但喝水也不是一次喝飽喝滿就好。嫚嫚營養師指出喝水與水分缺乏對身體的差異,並也提醒喝水的正確觀念,以免水有喝像沒喝一樣。 水分充足有利身體運作,健康問題自然少! 嫚嫚營養師表示,水對身體運作相當重要,各細胞、生化反應都仰賴水協助運作,在飲水充足的狀態下,人體才有利正常的代謝廢物、維持正常血循、運送營養物質、調節體溫、維持血量及濃度等,身體正常運作下自然有利健康,也常額外附帶著減重的好處。 喝水對人體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防範泌尿道、生殖道感染,女性在一生當中約有40~50%的機率會出現泌尿、生殖道感染,復發率約20~50%,而男性在進入更年期後,也常見因攝護腺肥大而出現泌尿道感染,喝水有助減少感染機會。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研究發現飲水有助防範心腦血管疾病,飲水充足者,出現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機率,遠比不常喝水、飲水不足者來得低。不過也提醒,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繁多,發生與否無法單看飲水,但飲水確實是被觀察到有利防範的重要因素。而反過來看,若長期身體缺水,身體便容易出現上述各種問題,甚至可能出現中暑,日常飲水不足者也容易發生便秘,不論從何者來看都不利健康。營養師解飲水3大迷思:飲料當水喝、水腫、水中毒。 飲料、咖啡、茶當水喝?對於水分充足,許多民眾會認為平時有喝飲料、咖啡、茶,都是液體,也可以補充水分。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這些飲品確實都可以補充水分,不過也會額外攝取到其他物質,例如糖、咖啡因等,若仰賴這些飲料取代水,不是水分不足,就是喝足到每日人體必須攝取量對身體造成負擔。以糖來說,糖被各界專家視為食物中的毒品,容易上癮且有害健康,影響的不只有被稱作「疾病之母」的肥胖,也包括影響血糖波動、也和各種發炎、疾病息息相關。據統計國人肥胖人口已將近半數,正與近年興起的手搖飲、飲食型態改變有關。而咖啡因攝取量建議每日小於300毫克,約每日2~3杯咖啡或5~8杯茶,若攝取過量,可能出現心悸、失眠、亢奮、焦慮等不適。提醒這些飲品日常可喝,但建議適量為佳,且盡量以無糖為主,更避免以各類飲品取代水。 水喝太多會水腫?也有人認為水喝太多會水腫或出現水中毒的情況,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水腫的原因很多,以一般生活型態來看,常見原因如懷孕、經前症候群、久站久坐或缺乏運動等血循不佳、重口味納含量過高、蛋白質攝取過少等,以疾病來看,如腎病症候群、肝硬化、心衰竭、癌症等,部分藥物也可能影響,原因相當多,但不包括喝水,且若是因飲食、血循不良等生活方式不佳所引起,喝水反倒有助改善。若有出現水腫可能代表身體正有某些問題或狀況,當中最常見也最平凡的就是口味偏重,應盡改善為佳。 水喝太多會水中毒?至於水中毒,確實有可能發生,但較為少見,這是在極為不當的飲水方式下會出現的情況,例如運動後直接一次飲用3000-5000c.c的水,一次大量的攝取水分易影響水的電解質平衡、引起低血鈉、水中毒,患者將出現噁心、倦怠、頭痛、頭暈等,嚴重甚至喪命。國外確實曾有馬拉松選手因此喪命的案例傳出過,不過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不必過度擔憂,留意飲水方式即可。水不是有喝就好,營養師教4觀念更有助健康。 良好的飲水習慣,嫚嫚營養師建議,一日飲水量可以自身體重乘以30計算,如體重為50公斤者一日攝取至少約1500c.c,夏季等身體容易流汗、流失水分時提升至乘以40,並且分開時段飲水,一次制在200-300 c.c,ㄧ小時不超過1000ml,避免過量。 許多不習慣喝水的人,一開始會像是為了作功課,將一次飲水量喝光,這除了可能有前述所提到的較少見的低血鈉、水中毒疑慮外,較常出現的問題在於,若一次將一日所需的水分一次補足,身體也會在短時間之內排出,其他時間又沒再喝水,水會幾乎沒參與到身體當中的各機能運作,可說是有喝和沒喝差不多。 另外也注意,避免渴了才喝水,雖然少喝水的人未必會出現口渴,但發現口渴時,身體一般已是處於缺水的狀態,身體機能自然也受影響。提醒飲水除了以水為主,每日應補充足夠的水分,也要適度的進水,如此更有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水喝太少小心血栓!醫:易中風、心肌梗塞,別渴了才喝水! .別讓身體缺水!醫:喝太少恐增腎衰竭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頭痛、耳鳴、月經量少...可能脾胃出問題!中醫師護胃指南,一次改善身體11大症狀
台灣人是出了名愛吃胃藥,不管是中藥胃散、西藥胃乳片,連出國都要買日本胃散回國分送親友。我曾經看過長輩用胃乳片來交朋友,街頭巷尾鄰居每天寒暄問候,都是在交換藥物。中醫護胃是巨觀,除了疾病本身,還兼顧到個人的問題,諸如工作壓力、情緒、生活習慣、居住環境等六淫七情的因素都列入考量。在了解脾胃病之前,先跟大家談談各年齡層常見的脾胃問題和發生原因?孩童(指18歲以下):濕疹、小兒地圖舌⒈濕疹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疾病,發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食物、藥物、細菌、病毒、花粉、動物皮毛、陽光、冷熱等刺激因素而誘發。在中醫上認為和先天遺傳或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而對於四周環境的適應,或平時飲食沒有適當的選擇,則使脾胃損傷,導致內生濕濁熱毒。小兒濕疹的問題正是出在脾胃功能不佳,而主要發生的原因為脾虛濕盛、不能運化水濕。皮膚症狀多以滲液、腫脹明顯,大多屬於特稟體質患者,也就是過敏性體質患者,常因飲食過多冰冷瓜果或冷飲所導致,所以要根治小兒濕疹,就必須要先顧好小朋友的脾胃,脾胃健則百病不生。臨床上多用六君子湯或藥膳四神湯予以治療,均可得到改善。⒉小兒地圖舌中醫有「舌為脾胃之外候」、「舌為心之苗」之論述。「地圖舌」大多發生在四歲以前的孩童身上,家長會發現家裡幼兒舌頭上類似地圖的不規則紋路。地圖舌出現和脾胃有很大的關係,多與脾胃的氣陰不足有關,所以有地圖舌的兒童一般也會出現食慾不佳、多汗、倦怠、乏力等症狀。在治療上以益氣養陰為主。常用方藥包含生脈飲或蔘苓白朮散。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普遍脾胃功能較弱,但因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很多家長都會讓小朋友吃所謂的外食、速食,但其實食用過量的肥膩食物,容易運化不開而導致積滯,所以在日常飲食中,還是得多多注意孩童的營養均衡。青年期(19~29歲):腹瀉、便祕門診中也常見此年齡層病患,有因即將投考研究所面臨的課業壓力、有面臨求職時同儕競爭壓力、有男女朋友因求職或生涯規劃即將分隔兩地的情感壓力、有即將投入職場的適應壓力、有面臨與本科系興趣不同而欲轉職的壓力、有情侶初出社會同居生活習慣不同的壓力,他們不約而同都陷入蠟燭多頭燒、壓力爆表而導致腸胃功能失調的狀況。青年期在這個階段常出現的腸胃症狀是腹瀉、便祕,或是交替性的腹瀉與便祕出現的「大腸急躁症」。接著就是多數患者因為缺乏對此疾病認識,多半誤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而延誤就醫,甚至有人誤把腹瀉當減重或排毒藉以維持體態,往往造成身體更大的消耗,直到影響生活後才來求醫。中壯年(30~59歲):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月經量少、血塊偏多等症狀中壯年族群中,在門診最常見是偏頭痛、長年頭痛的患者,而長時間觀察下來,我們也發現這些患者不單只有頭痛問題,絕大部分的患者還伴隨便祕的問題。如同前面有跟大家提過的,中醫認為脾主升清,當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會出現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等症狀,通常這樣的患者,會加入大黃或芒硝等用藥,把腸道裡面的宿便毒素清一清,結果宿便一清空,頭痛問題也一併解決了。此外,還有一些女性患者,主訴月經量少、血塊偏多,這類型患者的手腳一年四季都是冰冷的,再進一步詢問以後會發現,她們經常軟便,且經期前一週容易腹瀉,這就符合我們中醫所謂的脾胃氣虛。中醫認為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當氣血生化來源變少了,也就是月經的原料變少了,當然月經量也會減少,所以基本上月經量少的患者,會酌以給予當歸芍藥散,或是歸脾湯等方藥,以強壯脾胃,增加氣血生化來源,如此月經量自然也會增加。老年人(60歲以上):耳鳴、口氣重濁「耳鳴」,是老年人因脾胃問題常產生的症狀之一,通常這些長輩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都會說耳朵沒有器質上的問題。在中醫四診合參中就會發現,這類型的老年人骨骼較纖細、怎麼吃都吃不胖,前述提到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很容易引起耳鳴。所以這類患者會從脾胃開始做調理,針對耳鳴來改善,包含常用的益氣聰明湯,裡面就有一些腸胃性用藥。再者,很多老年人也會有口氣重濁,舌頭伸出時會發現舌苔厚,就像很多人會說的「老人味」,此時就常用龍膽瀉肝湯,或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把腸道的宿便做一次性的清空,慢慢地就會發現舌苔漸漸減少,舌頭逐漸恢復淡紅色,口氣問題也會得到改善。書籍介紹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別在晚上吃水果!中醫師陳旺全66歲「健檢零紅字」:做對4件事,順時養健康
-
2022-02-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6旬翁一晚跑廁所7次好煩惱 醫:年過50要注意
60歲的李伯伯長時間晚上睡不好,總覺得上廁所上不乾淨,小便斷斷續續,甚至一晚有時候起來6到7次,卻也尿不出什麼。醫師表示,年過50歲後好發攝護腺肥大,應保持運動跟喝充足水量,不憋尿且不吃刺激性食物如油炸、辛辣食物及喝酒。衛福部台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表示,困擾李伯的是常見的良性攝護腺肥大,隨著年紀增長,發生機率也會增加,常見好發於50至80歲,尤其冬天天氣冷,小便的頻率更頻繁,形成的原因與種族、飲食、基因遺傳、男性荷爾蒙都有關。症狀包含解尿後有殘尿感、頻尿、小便斷續、解尿有急迫感、小便無力、需用力才能排尿、夜尿。中醫以溫養下元、補益腎陽為主進行治療,兼調心腎,遵從醫囑服藥並搭配針灸治療約2到3個月,李伯的夜尿頻率從每晚6至7次減少到1至2次,大幅改善睡眠品質,也讓李伯重拾自信。賴博政表示,小便頻尿未必是腎虛,切勿聽信偏方進行非正規醫療的行為。中醫認為,小便能順利排出,主要涉及的臟腑有肺、脾、腎和膀胱,在生理情況下,水液通過脾的轉輸、肺的肅降,下達於腎,再經過腎功能將不需要的代謝廢物下輸膀胱,而排出體外。若其中環節失常,就有可能發生「隆閉」的症狀,意即小便不利,例如小便少、點滴不暢、閉塞不通。另外中醫也強調小便的通利流暢與氣血順暢有關,若是氣機阻滯或是血瘀阻塞,也會影響小便狀況。賴博政建議,年過50歲就應重視攝護腺保養,並定期追蹤檢查身體狀況,保持適量飲水、充足運動、多吃蕃茄和綠色蔬果、不憋尿,飲食忌刺激性食物,如油炸、辛辣食物、烈酒,若有排尿異常、血尿等狀況,應立即就醫。
-
2022-02-1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打嗝、燒聲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師點名10症狀,搞懂腸胃生了什麼病
不少人會認為,當脾胃出狀況時就會有胃痛、腹瀉、腹痛、腹鳴等現象,其實脾胃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以下這十種症狀,會時常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但很多人卻不曾注意過,當這些日常的症狀開始跟以前不一樣時,請務必多加留意,因為很有可能代表你的脾胃出問題了。一、打嗝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打嗝又稱「呃逆」,為胃氣上逆所引起的現象,像是吃太飽、吃太快、吃太多產氣的食物、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打嗝,一般短暫且可以自然停止的打嗝,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是過於頻繁地打嗝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很可能是胃部疾病所引起,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等。此外,腦部腫瘤、中風、頭部外傷等中樞神經出現問題的患者,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症,都可能會出現頑固性呃逆,建議當打嗝停不下來時,應及時就醫,找出病灶對症治療。二、放屁中醫將放屁、排氣稱之為「矢氣」或「屎氣」。每一個人都會放屁,適量的放屁對身體是有利的,反映著體內的氣機通暢。郭大維院長指出,但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放屁類型就需要多多留意,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的症狀:❶多屁在中醫認為,經常性的放屁並非是在排毒,而是腸道消化不良,或是腸道壞菌太多時所引起的。正常來說,一天的放屁次數在十四~二十六次皆屬正常範圍,若超過這個數字就代表多屁。當脾胃虛寒時,排氣會變多但不臭;若脾胃濕熱,排氣不但多且臭。基本上放屁次數過多,大多和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躁症、便祕等,都可能引起多屁的症狀。❷臭屁中醫認為,經常排臭屁,是腸胃較虛、消化不良,脾胃濕熱讓腸胃運化停滯所致。而大多數的屁是無氣味的,會有臭味的原因多來自於「硫化物」的成分,和日常飲食有相當大的關係。經常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燥熱食物,例如起司、紅肉等,這些黏膩難消化的食物,都會導致腸胃運作失常,也更容易造成難聞的屁味。此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腸道發生病變,例如潰瘍、慢性發炎、腸道有出血,甚至惡性腫瘤等現象時,排出的屁味也會更加刺鼻。三、脹氣脹氣最常發生在吃壞肚子或吃到腐敗的食物、胃痙攣、腸絞痛等情況,但長期找不到原因,或是突然發生且無法緩解的脹氣問題,就要考慮其他病因的可能性,像是胃發炎、腸道感染,甚至是癌症等,都可能造成胃脹氣。就以大腸癌來說,腫瘤會阻塞腸道而導致腹脹,早期的胃癌通常也沒有太多症狀,大多以上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等模糊症狀表現。四、便祕在中醫上認為,便祕大致有四種證型:❶腸胃燥熱:飲食不正常、吃過度辛辣、油膩的食物。❷陰寒凝滯:喜歡吃生冷食物。❸氣血不足:久病體虛,像是有糖尿病、急慢性腎病、腎發炎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❹氣機不通:久坐少動、情緒憂鬱、容易煩心者。大部分的便祕都可以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來調整,但當你的便祕型態伴隨著這些症狀,還是建議需考慮就醫,以免症狀惡化。五、腹瀉腹瀉在中醫裡面稱之為「泄瀉」,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可見腹瀉和脾胃的關係最為密切。腹瀉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原因包括食物不潔、食物中毒、食物寒涼、消化不良等。約有八成患者是屬於急性腹瀉,而慢性腹瀉致病原因比急性複雜,例如克隆氏症、潰瘍性腸炎、腸道感染性疾病,甚至是大腸癌、小腸吸收不良等病症,都可能有長期腹瀉且排便帶血,甚至還有體重下降或貧血等症狀。急性腹瀉是指,一天之內腹瀉超過四次,且持續超過三天、甚至是兩個星期都未能緩解,患者可能會有脫水的現象,尤其是發生在身體比較虛弱的年長者及幼童時,要更加留意,恐會有大量脫水,甚至產生休克的情況發生。而慢性腹瀉則是,腹瀉情況超過兩個月都未有改善,且體重有明顯下降或貧血的情況發生。六、腸鳴腸鳴又稱叫腹鳴,是指腸動有聲。中醫認為,若鳴響在胃部,是為中氣不足、胃腸虛寒;若腹中腸鳴如雷,多為風、寒、濕、邪,以致腸胃運作紊亂所致;腹內有腸鳴聲,會有腹脹、胃腸功能傳導減弱所致。有些人的肚子動不動就咕嚕咕嚕叫不停,肚子餓也叫,不餓也叫,每當在重要場合或安靜的場所都會讓人瞬間尷尬。當腸內好菌、壞菌、菌體失調而產生大量氣體,使腸胃內容易產生幅度過大或異常移動時,就會出現「腸亢進」,也就是腸鳴的現象。短暫的脹氣腸鳴不大會被視為疾病,但若腸鳴次數增多、聲音增大且伴隨其他不適,如腹痛、腹脹或食慾低下等,或是腸鳴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可能表示有腸胃發炎的症狀,最好安排檢查,排除是否有長息肉、腫瘤等疾病。七、厭食中醫厭食稱之為「納呆」,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所致,也是一種進食障礙。厭食可分為三種證型:❶脾氣胃虛型:通常患者精神較差、臉色枯黃、拒食、易出汗、舌苔薄白,稍微進食,糞便呈稀薄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❷積滯不化型:通常患者形體偏瘦,食之無味,也沒有食慾。❸胃陰不足型:通常患者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而無光澤、大便乾燥、舌苔少且偏紅,不喜歡進食。一般會從疏肝解鬱進行調理,並加以調理脾胃,都可以獲得很大的改善。當自己或是身邊朋友有以下症狀時,就可能要警覺有厭食的發生:①突然開始挑食。②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突然開始劇烈運動。③吃完東西就開始催吐。④體重極速劇減。⑤注意力不足、情緒焦慮。⑥過度在意自己的體重變化。八、暴食上面提到的厭食,暴食行為障礙也是飲食失調的一種疾病,中醫認為的暴食是屬「脾胃濕熱」夾帶肝鬱體質。所謂暴食的定義是指,無法控制過度的飲食行為,診斷準則包括:①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包含份量)。②過度進食後會有強烈的罪惡感,並用激烈的補償性行為避免體重增加,如催吐、服用瀉藥、灌腸等。③以上行為在一周內出現兩次以上,並持續三個月就可能有暴食的傾向。在治療上除了緩解焦慮的情緒,同時一併改善因暴食所引起的脾胃失調,著重在健脾利濕、疏肝理氣。九、燒聲、久咳不癒一般來說,沙啞或是咳嗽,很多人的直接反應都會認為是支氣管發炎,或者是肺部出現問題,但其實排除掉肺部疾病的因素,有些腸胃問題也會造成喉嚨沙啞或久咳不癒等現象,最常見的就屬於胃食道逆流。通常由胃酸引起的咳嗽症狀,往往會伴隨著喉嚨卡卡以及胸口灼熱感,躺下時症狀更加劇。十、大便出血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便血也稱之為下血。有些患者便血情形有一段時間,但卻一直認為是痔瘡所引起的現象,忽視了便血的警訊。若以初步的出血顏色來做簡單的判斷,痔瘡出血的顏色多為鮮紅,而腸胃道出血或是腫瘤所造成的出血顏色,因為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較長,所以往往會偏暗紅色,甚至為黑色,但並不代表鮮紅色的血便就都是痔瘡所引起的。若腫瘤的位置靠近肛門處時,也會排出鮮紅色的血便。當出現便血症狀時,若伴隨著腹痛或大便形狀改變時,最好可以盡快的安排就醫檢查。書籍介紹書名: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秦老闆的當鋪故事:92歲老太太,用4件「傳家之寶」教我的人生智慧
-
2022-02-13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五彩中庸飲食 保健泌尿器官
王太太近二年多未回診,近日出現在我的牙醫門診。「一年多來經常因為泌尿道感染而住院。」70多歲的她訴說著十多年的舊疾,一臉羞澀。而不久前正巧一位年齡相彷的男性患者,也因為攝護腺炎住院,暫緩牙科治療。遠離辛辣甜鹹且避免油膩的中庸料理,應該是泌尿系統保健飲食的首要條件。綜合莓果義式鮮奶酪 Panna Cotta (4人份)蔓越莓含有A型前花青素,可以降低尿液的PH值,減少細菌附著在泌尿道,一直被視為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明星食材。將苦澀的蔓越莓與其他較具甜味的莓果搭配,尤其與無乳糖鮮乳攪打混合成果汁,不但能掩飾其酸苦,也大大提高甜味,減低食用糖的攝取。食材:蔓越莓、草莓、藍莓、覆盆子(冷凍產品亦可)180克+30克(做為裝飾或果醬使用)、無乳糖鮮乳350毫升、砂糖(或代糖)30克、吉利丁片4片10克(吉利丁每片約2.5克)作法:1. 將以上莓果放入果汁機裡,並倒入牛奶、加入砂糖(或不加)混合攪打均勻。2. 吉利丁放在冰水中變軟並放入小鋼盆內,接著開小火隔水加熱融化。3. 將作法1的莓果牛奶放入鋼盆內,並稍微加熱。接著取少許莓果牛奶放入作法2已融化的吉利丁片裡且完全混合。4. 將作法3的吉利丁片液倒進莓果牛奶中並充分混合。5. 倒入喜歡的容器並以莓果裝飾,放入冰箱中凝固後即可食用。●作法1剩餘的莓果亦可作為果醬,酌量塗抹在鮮乳酪上,更增添香氣。日式風燒肉蔬果佐優格黃瓜醬 (3人份)選擇小里肌(腰內肉)口感細嫩且脂肪含量少,兼具美味與健康的需求。而針對泌尿器官的感染,建議平日多食用抗發炎食物,尤其推薦維生素C。維生素C普遍存於蔬果當中,但由於維生素C在水溫70度C時就會受到破壞,所以這道溫沙拉食材以可生食的蔬果為主。食材:小里肌肉320克切薄片、花椰菜 10小朵氽燙、萵苣2株、小番茄15粒去皮氽燙、玉米筍6支切段並氽燙、紫山藥 220克切塊並蒸熟、葡萄15粒剖半醃醬:醬油1.5大匙、清酒1.5大匙、味噌 1小匙、蒜泥1/2小匙優格黃瓜醬:小黃瓜2根(磨成泥,並用濾網壓出水分)、薄荷或香菜6片切末、希臘式優格200克、鹽與黑胡椒適量、檸檬汁1小匙,以上材料混合即成。作法:1.醃醬材料混合,將小里肌肉放入醃約15分鐘,接著開中小火,肉片放入横條紋式的煎鍋(或平底鍋),煎到兩面金黃後取出備用。2.生菜用手撕,同時將食材蔬果如玉米筍、紫山藥、花椰菜、小番茄……及作法1的燒肉擺盤,最後淋上優格黃瓜醬,即可美味上桌。五彩什錦水餃(蛋奶素,6人份)捨棄易誘發攝護腺癌的紅肉,改以豆干及蛋作為水餃主要蛋白質來源。黃豆等豆類富含大豆異黃酮,可減緩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富含纖維質的青江菜和胡蘿蔔,可使尿中的草酸鈣和尿酸減少,減少泌尿道結石發生的機會。此料理更加入不含人工添加劑的堅果醬,不僅增添水餃的風味,堅果還有微量元素鋅,有助預防攝護腺方面的疾病。食材:豆乾400克、杏鮑菇200克、黑木耳150克、薑2片、胡蘿蔔250克、雞蛋6粒、青江菜500克、醬油1大匙、香油1/2大匙、堅果醬1大匙、鹽與白胡椒粉適量、餃子皮1包作法:1. 豆乾、杏鮑菇、黑木耳及胡蘿蔔切小丁,薑切末。2. 先炒熟胡蘿蔔盛出備用。接著原鍋油熱後倒入打散蛋液,炒熟並搗碎出鍋。3. 先以小火熱油,鍋中加入薑末,接著再放入豆乾及杏鮑菇,炒至香氣四溢後加入黑木耳,最後加入醬油、香油、鹽巴及堅果醬(可再加入少許的水),再稍微拌勻煮熟即可。4. 青江菜先氽燙(鍋中可放入少許鹽巴及食用油),取出擠乾水分後切碎。5. 將作法2、3、4的食材全部攪拌,並做最後調味。6. 依據個人的喜好包法,完成喜歡的水餃形狀,以蒸、煮或煎的方式烹調後,即可食用。
-
2022-01-14 活動.元氣一日課
【元氣一日課】冬天總是手腳冰冷?當心是心血管疾病前兆!這些方法助你促進血液循環
血液循環差,是老人家或慢性病患者才會有的現象嗎?其實手腳冰冷、手麻、腳麻、一時走不動,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該如何促進血液循環,以避免引發更嚴重的病症?馬上登入來了解如何改善血液循環的問題吧!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循環好,有元氣,增加抗寒力血液循環差,是老人家或慢性病患者才會有的現象嗎?其實手腳冰冷、手麻、腳麻、一時走不動,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該如何促進血液循環,以避免引發更嚴重的病症?【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 (可幫助你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健康)。✅ 學會 1 個生活技巧 (了解食材,避免將毒物吃下肚)。✅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 (透過訓練大腦,保持靈敏與健康)。✅ 閱讀 3 篇健康知識 (藉著了解危險因子,遠離腦中風)。★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居家運動,樂活健康帶動跳:運動專家/菲特邦健康管理 資深運動管理師 許貴婷👉課程來源👉更多WaCare全銀運動線上課程⏰ 10:00-12:00【活動】居家小活動預防退化玩桌遊!訓練注意力: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天氣轉涼要多吃!6種天然血液稀釋劑防心血管疾病(文章來源:常春月刊)通常醫師都會開立血液稀釋藥物,給有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或是有心臟病發作、中風經驗的病患。根據Healthline報導指出,許多維生素、食物、草藥和香料,其實都可作為天然的血液稀釋劑,這些天然替代品可用於降低凝血風險,或是和處方藥一起使用。然而,必須特別注意某些草藥和補充劑會干擾處方的抗凝血劑,例如口服抗凝血藥華法林 (Coumadin),因此在攝取前可以先詢問醫師的意見。👉《點此看全文》你知道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6種食物有哪些嗎?⏰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動動手指頭!促進末梢循環: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 【活動】放鬆活動 聽喜歡的音樂⏰ 18:00-19:00【技巧】食在美好毒物專家顏宗海教你如何安全飲食:長庚醫院腎臟科系 教授級主治醫師 顏宗海⏰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冬天洗澡由腳往頭洗可以防中風?一動作才是重點(文章來源:常春月刊)網路上流傳冬天洗澡順序必須由腳往頭洗,以防中風,但目前並沒有實證顯示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反而是,短時間過於激烈的周遭溫度變化,與腦血管風險較為相關。👉《點此看全文》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嗎?⏰ 20:00-21:00【閱讀】一夜好眠睡前沒喝水 夜尿頻擾睡眠? 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禍別再以為「夜尿」是泌尿系統出問題!50多歲的小蔡(化名)長期飽受胃食道逆流影響,被醫師囑咐睡前二小時千萬別進食,他照做但每周仍有二到三次深夜會被尿意干擾,原以為自己年紀輕輕就罹患攝護腺肥大,泌尿科醫師檢查後卻沒什麼問題,而且每次排尿量都不少,醫師提醒他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點此看全文》避免睡眠呼吸中止症應該怎麼做?⏰ 21:00 ~準備就寢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
2022-01-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天冷頻尿正不正常?醫教1招自我檢測:3情形當心泌尿道出問題
每到冬天氣溫下降,不少人會出現頻繁跑廁所的現象,在家裡還好,如果剛好在工作或會議中卻尿意頻頻,難免會造成一些困擾。實際詢問上班族「冬季頻尿」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工作思緒容易被中斷」之外,最尷尬的是,每當主管、同事主動關切,一句「你還好嗎?吃壞肚子了嗎?」都不知該如何回答…究竟冬季頻尿是天氣影響還是泌尿道真的出問題,泌尿科醫師教你這幾招簡單判斷。氣溫驟降易頻尿 靠排尿日記紀錄身體狀況第一點必須要知道,就是「天冷真的會利尿」,又稱冷利尿(Cold diuresis)現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楊旻鑫表示其因可分為二:(一)氣溫低會使肢端血管收縮,導致血多回流至軀幹,也代表流經腎臟血液量增加,使腎臟過濾尿的過程加快。同時,靜脈回流量提升也會促進心臟分泌心房排鈉鈦,又稱「利尿素」,減少腎臟對於鈉離子與水分的再吸收作用,進而加速人體排尿。(二)人體自律神經遇冷活化,使膀胱逼尿肌收縮,導致膀胱較無法儲存尿液。楊旻鑫醫師指出,臨床上一日排尿次數逾八次即可說有頻尿現象,但仍需綜觀個人每日飲水量及排尿量而定,因此對於有頻尿現象的民眾而言,簡單紀錄包含飲水量與排尿量之排尿日記,當出現問題需就醫時,能更有助於醫師掌握病人身體狀況。出現「這三種」情形 儘速就醫檢查究竟冬季頻尿正不正常?除了注意排尿次數之外,楊旻鑫醫師提醒,若出現「急尿」,即一有尿意就憋不住;或排尿時有疼痛感,甚至「血尿」情形,就需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進一步檢查。可能引發頻尿的疾病很多,以女性而言,最常見即為泌尿道感染、膀胱過動症;男性則多為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發炎,除尿意頻繁之外也常合併解尿困難,如尿不出來、尿不乾淨等;而孩童、青少年出現頻尿現象,家長就得多留意,有可能是心理壓力造成。憋久了會生病 陷入尿意更頻繁的惡性循環 頻尿還好解決,但不少人一旦開始專注於工作,尤其是辦公室族群,常因想等工作告一段落再起身,或擔心他人眼光而刻意憋尿,其實都會對泌尿道造成累積性損傷。楊旻鑫醫師說明,長期憋尿可能使膀胱肌肉無法放鬆,進而導致解尿困難,也有機率演變成慢性膀胱疼痛症候群 ,又稱「間質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過度敏感,只要一產生尿就容易感到不適甚至下腹疼痛,且尿意時常來的又急又快,嚴重影響生活。養成正確習慣 「喝對時間」也能減少頻尿排尿要順暢,養成正確飲水習慣也很重要,楊旻鑫醫師表示,正常人每日建議飲水量為自身體重(kg)乘以30 c.c.-50c.c.,但心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即不適用此試算方式,應諮詢主治醫師。針對冬季頻尿族群,楊旻鑫醫師也提供以下幾點注意事項:(1)盡量避免咖啡、茶飲、酒精等利尿飲品。(2)晚餐不喝湯、晚餐後少喝水,減少夜尿情形發生,以免影響睡眠而造成其他健康問題。(3)注意保暖,減緩冷利尿現象發生。(4)隨時注意相關症狀,及早治療,若頻尿嚴重影響生活,可至醫院就診尋求醫師協助,適時使用藥物改善。(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尿液出現「這3色」危險了! 專家揭「尿液顏色」代表健康狀況:尿透明別再喝水
-
2022-01-03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游牧人生》談冬日泌尿道保健
廣漠的北國大地,冰點以下的氣溫,彷彿將一切生命凍結。平原延亙至天邊,只有白雪妝點在枯萎的雜草上。女人失去她的丈夫,沒有孩子,工作數十年的石膏版工廠也走入歷史。她選擇離開「家」,將自己的軀體裝進一台老舊的休旅車,放逐於天地。啟程前,她來到存放舊物的倉庫,取出幾個磁盤,一些雜物。忽然,她看到亡夫的大衣,緊緊抱進懷裡,深吸口氣,彷彿這件衣服是她對世間唯一、也是最後的眷戀。《游牧人生》(英語:Nomadland)是由華裔導演趙婷編劇和執導的電影,獲得2021年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並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電影描述一個喪偶女人離開小鎮,以車為家,在美國中西部打工、遊歷,過著如遊牧民族般的人生。生活起居就在休旅車上,吃飯、睡覺沒問題,上廁所呢?憋尿萬萬不可!電影一開始,鏡頭就讓女主角蹲在路邊小解。草都枯了沒有遮蔽物,女主角只好慌張地四處張望,尿完後抖一抖,快速穿起褲子。大家都知道夏天天氣炎熱,排尿量減少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殊不知冬天也是泌尿道容易感染的季節。大家是否注意到,天冷尿量特別多?那是因為人體有「冷利尿」特殊的生理現象,送往皮膚的血流減少,往內臟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以保持核心溫度。這麼一來腎臟的血流增加,尿量也就增多了。為了因應這生理現象,自然會減少喝水、延長排尿時間,反而增加泌尿道感染機會 。冬天泌尿道感染另一個原因,是寒冷的天氣中衣褲穿著厚重,穿脫之間較不方便,又不喜歡接觸到冷颼颼的空氣,下意識憋尿的結果,也增加感染的機會。泌尿道感染好發於女性,有攝護腺肥大的男性在冬天卻有不一樣的困擾。低溫下交感神經興奮,讓攝護腺收縮,造成解尿困難。頻尿、夜尿比例也會增加。冬天經常有吃火鍋、喝酒的機會,富含水分的食物以及酒精的利尿作用讓尿量增多;冬天也是感冒流行的季節,某些感冒藥物可能影響膀胱功能。因此不少原本攝護腺肥大控制穩定的患者在冬季卻「熊熊尿不出來」,而需緊急插上導尿管,苦不堪言。因此冬天仍需注意泌尿道保養,有以下建議:1.保持適當的喝水,不應為了避免頻尿而減少喝水量。2.不要憋尿。尿液停留在膀胱的時間過長,容易泌尿道感染。3.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避免酒精、咖啡攝取。不要任意停用攝護腺藥物。如果感冒,告知醫師有攝護腺肥大病史,避免服用影響排尿的感冒藥。當失去所有,要將自己關在由牆壁封閉起來的「家」?或蝸居於車內以天為幕,以地為席?女主角選擇後者。原來人生汲汲營營的財富、名聲,不如想像中重要。我們的生活,不也像電影中的「游牧人生」?遇到的人來來去去,竭盡所能想留住永恆,終究不能如願。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相遇與失去?電影中營地領袖鲍伯說得好:「沒有真正的道別(final goodbye),我們總是說,我們路上再相會(see you down the road)是的,我衷心相信,我們還會再見面。」(FB搜尋:鄒頡龍醫師聊生活,談健康)
-
2021-12-26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健保大數據/麻醉執行特色院所
全身麻醉No.1林口長庚醫院/麻醉兩大目標 安全手術、加速恢復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林口長庚醫院於109年執行全身麻醉的件數為全國第一,有4萬8,316件。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主任余黃平表示,麻醉人數與手術次數環環相扣,林口長庚為全台最大的醫學中心,也擁有相對大量的手術量。而109年的數據,正值疫情期間,手術量相對少,沒有疫情的期間手術量更大,全身麻醉次數也會跟著增加。余黃平表示,林口長庚的麻醉品質主要著重在兩大目標,增進病人手術安全、如何加速手術中或術後恢復。並依照患者風險隨時作調整,包含患者擔心術後會發抖、嘔吐、希望加速恢復等,會調整麻醉藥物的類型及時間。患者若是女性、不抽菸、有暈車暈船體質,每有上述一項,就增加10%到15%麻醉術後嘔吐的風險,因此在麻醉期間會特別調整。林口長庚的麻醉科醫師也是全台最多,總計有46人,更細分次專科,包含心臟胸腔麻醉科、神經麻醉科、一般麻醉科、婦幼麻醉科等,亦針對不同的疾病,如兒童癌症、罕病治療等,調度專科麻醉師協助。另外,患者若對於藥物過敏,可自費進行「麻醉藥物過敏篩檢」,避免麻醉過程中,出現任何麻醉藥物過敏的情形。全麻診所No.1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全麻泌尿相關手術 麻醉醫師全程監控健保數據統計,109年全身麻醉執行件數,書田診所以854人居基層診所之冠。書田診所院長蔡培斌表示,除了病患人數較多之外,還與該院的歷史沿革有關,在勞保時期申請「跨表」業務,雖屬於C級(診所),但仍可執行B級(醫院)業務,進入健保後,仍舊如此。書田診所一年能夠執行近千例全身麻醉,這也證明了,只要擁有先進設備、充足人力,診所也可獲得患者的信賴,執行具有一定風險的全身麻醉手術。 蔡培斌表示,書田診所以泌尿科為主,在執行輸尿管內視鏡取石術、攝護腺肥大手術、膀胱內視鏡、膀胱腫瘤治療、腫塊切片時,為減輕患者的憂慮不安,並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都會提供全身麻醉。在全身麻醉過程中,專業麻醉科醫師全程監控患者生命跡象及生理數據,萬一遇到突發狀況,立即給予最妥善的處置。在接受泌尿道手術時,是否都需全麻?答案是不一定,以成年人膀胱鏡檢查為例,一般只需局部麻醉,大部分病患只會感受些許不舒服及疼痛感。但部分患者容易緊張,身體可能出現不自主的抖動,或是尿道比較緊,增加手術難度,就可考慮全身麻醉,讓檢查及手術過程更為順利。靜脈或肌肉麻醉No.1三軍總醫院/使用標靶控制注輸術精準掌握麻醉深度三軍總醫院去年執行靜脈或肌肉麻醉逾7,083人,居全國醫療院所之冠。現任麻醉醫學會理事暨三總麻醉部主任葉春長表示,靜脈麻醉多使用於1小時內的手術,常見大腸鏡檢查、震波碎石,也包括洗腎患需疏通血管之血管形成術(PTA)及靜脈導管植入術(Hickman catheter)等。三總使用靜脈麻醉標靶控制注輸術(TCI),累積多年大數據,可精準掌握麻醉深度、病人復甦時間,降低術後噁心、嘔吐機率,促使病人迅速恢復,該技術三度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三總統計,去年院內使用靜脈麻醉手術排名,第一名為直腸外科的大腸鏡,第二名是心臟血管外科的血管形成術,第三名則是泌尿科的震波碎石,第四名則為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及一般外科的人工血管放置術。台灣近10萬洗腎人口,顧及洗腎病人多有共病,麻醉風險等級較高,若發生血管堵塞無法洗腎,需盡快疏通血管或重新建立血管管路時,若預估手術時間小於一小時,盡量以不需插管的麻醉方式:由心臟外科給予局部麻藥,並搭配麻醉科施行靜脈麻醉標靶控制注輸術,在完善監視設備及專業麻醉照護下進行手術,讓洗腎病人進行手術時更安全。靜脈或肌肉麻醉診所No.1禾馨民權婦幼診所/施打減痛分娩 九成不會影響產程據健保署109年資料統計,台北市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靜脈或肌肉麻醉執行件數,居基層診所第一,總計1,041人。該診所麻醉科醫師林賀典表示,醫師會建議病患麻醉方式,但病患若太害怕或因其他原因拒絕半麻,也可選擇全身麻醉,但醫師仍會權衡利弊,若剖腹產進行全麻的風險較高,且小孩也會暴露在麻醉藥,通常建議孕婦不要全身麻醉。許多孕婦因怕痛要求醫師施打減痛分娩,林賀典表示,其實有無打減痛分娩並不會影響生產情況。他坦承,確實打減痛分娩可能會生得比較慢,但差不了多少,通常會建議孕婦「與其痛得要死1小時,不如不痛發呆1小時」。高達9成孕婦打了減痛分娩仍生得下來,而且病人在不痛的狀態下,與醫師的配合也比較好,可控制在較好的生產狀況。林賀典表示,麻醉也有極端案例,一般來說,只要給予病患10cc就會睡著,但曾碰到一名30多歲健康男子,打了30cc才睡著,且維持時間短,該男用了5瓶,是一般人的2至3倍。原以為高劑量麻藥會讓病患昏睡較久,沒想到手術結束後,患者很快清醒、活潑亂跳。林賀典表示,這就是麻醉醫師的挑戰,除了學理,實戰經驗也很重要。
-
2021-11-1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39歲葉先生,近半年來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有時甚至會來不及進廁所,半路就閃出尿,且夜間常需起床尿尿二至三次,工作效率大受影響,就醫檢查發現是膀胱過動症;另名54歲呂女士,習慣憋著尿把事情做完再去上廁所,近來發現上廁所頻率比其他年輕女同事多,但排尿完又覺得尿不乾淨,解尿過程的尿流又弱又慢,且常站起來時,尿竟不受控滴在內褲上,要用護墊才能安心,檢查發現原來是膀胱無力惹的禍。頻尿或不受控的漏尿 恐是是膀胱過動或膀胱無力 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膀胱過動是指膀胱尚未儲存到生理正常容量,就開始傳遞神經訊號使大腦產生尿意,或膀胱肌肉自行不正常地收縮。而膀胱無力是指膀胱的肌肉層逼尿肌功能低下,造成膀胱收縮力或收縮時間下降,以至膀胱無法排空或延遲排空。(推薦閱讀:尿尿痛、頻尿...小心「急性膀胱炎」! 醫授「防感染秘訣」:不喜歡喝水也中招)白天尿尿次數多 小心是膀胱過動張雲筑提到,台灣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約17-28%,女性略高於男性,症狀表現為日間排尿8次以上、夜間起床排尿2次以上、急尿感甚至急迫性尿失禁;常出現於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停經後、攝護腺肥大、老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患者。(推薦閱讀:老是尿急跑廁所小心子宮肌瘤! 醫示警:30歲女性每5人就有1人有)習慣性憋尿 長期易致膀胱無力張雲筑說明,膀胱無力患者女性約佔12-45%,70 歲以上的男性盛行率甚至可以達到48%。症狀表現為排尿前需費力或等待、尿流細而慢或間斷解尿;膀胱長期無法有效排空,易導致頻尿、夜尿,甚至漏尿。長期憋尿容易造成膀胱彈性疲乏引起膀胱無力的問題,甚至併發泌尿道感染;老化、糖尿病、攝護腺肥大、神經病變或受傷、接受過骨盆腔手術等也都可能導致膀胱無力。(推薦閱讀:尿失禁墊衛生紙吸漏尿? 醫曝「恐怖下場」:這幾個時期要當心)不論是頻尿、急尿或漏尿,首先影響的是生活品質,長期坐視不管,可能併發反覆泌尿道感染、腎功能下降等問題。張雲筑提醒,這些膀胱神經肌肉功能疾病需倚賴泌尿科醫師藉由尿液、影像、膀胱功能檢查逐一分析,釐清病因方能準確予以衛教的指導、用藥,安排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延伸閱讀: ·每晚總是被尿意叫醒? 專家警告「4疾病訊號」:夜間跑廁所超過2次快就醫 ·有尿意就跑廁所是錯的! 預防膀胱炎,這間距去一次才算正常 
-
2021-11-12 醫療.一般內科
夜間盜汗,背後問題可大可小!醫提醒5大觀察方向
不少民眾都有過夜間盜汗的經驗,不斷流汗、被單濕透,甚至甚至身體發熱、且渾身不舒服,也進而影響睡眠。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常有夜間盜汗的民眾,多觀察有無其他合併症狀,因為夜間盜汗僅是個症狀,背後問題可大可小。 夜間盜汗觀察5大方向,醫:多留意相關症狀 有無外在因素:王威傑醫師表示,夜間盜汗的可能性繁多,首先可先觀察自己是否有其他可控因素於身,例如環境過熱、衣物過多、被單過厚、睡前運動、飲用酒精、辛辣食物等,這些都是有可能引起夜間盜汗的可能原因。若這些外在因素都沒有,且持續一段時間,則建議觀察有無其他伴隨症狀,因為可能和其他疾病有關,症狀包括有無發燒及體重減輕、情緒不穩和心悸、使用藥物,以及日間就常常在流汗。這4大方向又可以再更進一步探討,抽絲剝繭,找出確切的可能原因。 有無發燒、體重減輕:以發燒、體重減輕來說,這常見為腫瘤或感染問題,若患者有合併疲憊的情況,需留意可能為淋巴瘤、生殖細胞瘤等腫瘤,或骨隨炎、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等感染。而若有合併咳嗽、胸悶的情況,則可能和結核病、心內膜炎有關。 有無心悸、情緒不穩:若夜間盜汗又合併情緒不穩、心悸,可觀察有無潮紅症狀,若有潮紅症狀,常見可能原因為更年期所致,若無,則可能和甲狀腺髓樣癌、類癌腫瘤有關。另外也可以觀察有無合併血壓起伏或低血糖的情況,若有出現血壓起伏,可能是甲狀腺亢進、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瘤等問題,若是合併低血糖則可能與胰島素瘤有關。 有無使用藥物:藥物方面,像是偏頭痛、抗憂鬱等神經類用藥,或是胰島素等降血糖用藥,或是治療攝護腺肥大、乳癌、不孕症等荷爾蒙製劑等,皆有可能引起夜間盜汗。除此之外也包括麻醉用藥,或是酒精戒斷以及毒品。 是否不只夜間:至於其他較為少見、未必是出現在夜間的盜汗、嚴重出汗情況,包括了脊椎損傷,特別是在胸椎第八節以上者,以及中風、多汗症、恐慌症等,這些族群平時就有可能出汗,夜間也是如此。 夜間盜汗如何應對?醫教4關鍵保健康! 王威傑醫師提醒,夜間盜汗的問題可大可小,許多民眾會選擇繼續觀察,有時甚至等到真的相當不舒服的時候才就醫檢查,但夜間盜汗往往僅是疾病的其中一個症狀,民眾未必能觀察出端倪。 為避免誤判、錯失疾病的黃金治療期,醫師建議,民眾出現夜間盜汗時,首先可觀察前述提到的可控因素並初步排除,若都沒有,則建議留意上述相關狀。特別提醒注意發燒、體重減輕,這兩者往往問題較為嚴重,建議及早就醫檢查為佳。 《延伸閱讀》 .常常失眠、睡不著?營養師推熱牛奶等5飲品有助改善! .狐臭是夏天的困擾?原來多汗症要治療?醫:留意繼發性病變可能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03 性愛.性福教戰
弟弟沒進洞就繳械 藥物、行為治療找回性福
你有早洩困擾嗎?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去年「男性早洩認知調查」研究,受訪的五百位男性認為,早洩與三高、攝護腺肥大同列前三大健康問題,不過卻有半數民眾「拖一年」才就醫。醫師呼籲,盡早透過藥物或行為治療輔助,可有效延緩射精,尤其伴侶陪伴治療效果更好,可早日重拾性福生活。一名30歲工程師婚後與太太性行為,還沒放進去就提早「繳械」射精,兩人原本無察覺異狀,直到太太與閨密聊天,才發現丈夫可能「早洩」。另一名年輕男性工作需長時間久坐,被女友抱怨「太快」,只能維持一分鐘。兩名個案經過醫師評估,調整藥物治療並減少副作用,現在已能享有滿意的性生活。根據國際性醫學學會發布三項「早洩」定義,包括生殖器進入陰道前或進入陰道後一分鐘內旋即達到射精、有射精感覺時無法自主控制或延遲,以及因射精障礙而導致負面個人影響,例如緊張、壓力、困擾、沮喪、拒絕發生性關係親密行為等。男女對於「早洩」認知差異大。台灣男性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說明,調查發現有四成七男性認為一分鐘內算早洩,但有三成七女性認為五分鐘內都算早洩;八成五男性擔憂早洩無法滿足伴侶,造成心理壓力,影響婚姻家庭關係、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醫師發現,超過半數患者有早洩問題一年以上才願意求診,包括沒勇氣開口、過去治療成效不佳、藥物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因而對治療失去信心。近年年輕患者比率增加,卻認為只是短暫壓力、情緒或睡眠品質不佳引起,未積極治療導致問題反覆發生。台中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卷書表示,早洩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錠劑、外用軟膏、噴劑等,或是透過行為治療,例如走走停停法、龜頭擠壓法、凱格爾運動以及飛機杯輔助,有助延緩射精。陳煜說,「早洩」主要影響女性性生活品質,男性若勇於治療,是為了女性著想,應多給予鼓勵及肯定。早洩成功治療關鍵,包括藥物治療及伴侶陪伴,積極治療可儘早「重振雄風」,與伴侶維持滿意的性生活。
-
2021-11-03 性愛.性福教戰
超高標? 近四成女性認為愛愛5分鐘內都算早洩
一名30歲工程師婚後才與太太性行為,而「小弟弟」還沒放進去,就已經「繳械」射精,兩人原本無察覺異狀,直到妻子與閨蜜聊天,才發現丈夫可能「早洩」。另一名年輕男性工作需長時間久坐,被女友抱怨「太快」,只能維持1分鐘。兩名個案經過醫師評估,調整藥物治療並減少副作用,現在已能享有滿意的性生活。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去年進行「男性早洩認知調查」研究,今天首次公佈調查結果,500位受訪男性認為,「早洩」與三高、攝護腺肥大同列前3大健康問題。國際性醫學學會發布3項「早洩」定義,包括生殖器進入陰道前或進入陰道後1分鐘內旋即達到射精、有射精感覺時無法自主控制或延遲、以及因射精障礙,而導致負面個人影響,例如緊張、壓力、困擾、沮喪、拒絕發生性關係親密行為等。早洩分為「原發性早洩」和「次發性早洩」。原發性早洩又稱做終生型的早洩,此類患者自從有性行為經驗開始,就持續有著早洩的困擾。次發性早洩則是原先沒有早洩的問題,但因為某些因素的造成或誘發,而開始有了早洩的困擾。不過男女對於「早洩」認知差異大。台灣男性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說明,調查中發現,有47%男性認為1分鐘內算早洩,然而有37%女性認為5分鐘內都算早洩,顯示女性的高標準和對持久度期待得越高,失望程度也就越高。調查也發現,85%男性擔憂早洩無法滿足伴侶,造成心理壓力,影響婚姻家庭關係、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陳煜表示,每個人「早洩」定義不同,陳煜說明曾有一名個案,性行為可持續30分鐘,以常人觀念來說已「趨近完美」,然而個案仍求診,原因是「以前能1個半小時」。他強調,「早洩」主要影響女性性生活品質,男性若勇於治療,是為了女性著想,應多給予鼓勵及肯定。綜合醫師臨床意見,發現超過半數患者有早洩問題1年以上才願意求診,包括沒勇氣開口、過去治療成效不佳、藥物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因而對治療失去信心。近年年輕患者比例增加,卻認為只是短暫壓力、情緒或睡眠品質不佳引起,未積極治療導致問題反覆發生。陳煜表示,早洩成功治療關鍵,包括藥物治療及伴侶陪伴,積極治療可儘早「重振雄風」,更能與伴侶維持滿意的性生活。研究中發現,有半數以上男性會向伴侶表明早洩問題,更有高達98%的男性表示願意主動就醫治療,顯示台灣男性面對早洩是抱持願意面對、解決的態度。治療關鍵除了藥物治療,伴侶陪伴也相當重要,尤其與伴侶一起求診的患者,用藥依從性與治療結果都比後者更好。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卷書表示,早洩治療包括口服錠劑、外用軟膏、噴劑等,口服藥需性行為前1小時服用,可延長性行為時間,但可能有腸胃不適、噁心想吐或是頭痛等副作用。外用軟膏需及新型噴劑藥物,於性行為前塗抹使用,性行為前應擦拭掉。陳卷書表示,疫情期間早洩患者增加5倍,或許受疫情影響,民眾健康意識提升,也更願意主動就醫。他呼籲,男性發現疑似早洩,建議主動到泌尿科報到,女性發現另一半行房時間太短,也可以「攜伴」就醫。他也建議4種行為治療,包括走走停停法、龜頭擠壓法、凱格爾運動以及飛機杯輔助,有助延遲射精。
-
2021-10-28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告別漏尿頻尿尷尬 醫師:就醫+養成3個好習慣
50幾歲的呂小姐工作忙碌,責任心又重,上班時常憋尿把事情處理好,趕往廁所也是來去匆匆。長期下來,呂小姐愈來愈頻尿,常感覺尿不乾淨,最近好幾次站起身就漏尿在褲子上,嚇得她趕緊就醫。收治這位個案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呂小姐頻尿是因為膀胱無力,另有一些人頻尿是因為膀胱過動, 必須先做好鑑別診斷才能正確用藥,另外也要養成「定時」、「勿匆忙」、「該坐就坐,該蹲就蹲」的三個解尿好習慣。張雲筑表示,女性比較常見四、五十歲就出現膀胱無力,盛行率介於12到45%,但70歲以上男性因攝護腺肥大,盛行率可達48%。症狀包括排尿前需費力或等待、尿流細而慢或間斷解尿;膀胱長期無法有效排空,易導致頻尿、夜尿,甚至漏尿。長期憋尿容易造成膀胱彈性疲乏引起膀胱無力的問題,甚至併發泌尿道感染。張雲筑表示,老化、糖尿病、攝護腺肥大、神經病變或受傷、接受過骨盆腔手術,都可能導致膀胱無力,但年輕女性若發生膀胱無力,通常是因為習慣憋尿、上廁所太匆忙。久了膀胱就像睡著,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出力。 如果能服藥加強收縮力量,加上行為矯正,通常只要服藥一個月就可以痊癒了。張雲筑表示,正常情況膀胱可以擴張到盛裝300毫升尿液,但膀胱過動症患者40毫升就尿急了。膀胱過動盛行率約為17至28%,女性略高於男性,症狀包括日間排尿8次以上、夜間起床排尿2次以上、有急尿感,甚至發生急迫性尿失禁。常出現於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停經後、攝護腺肥大、老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患者。張雲筑提醒,膀胱過動需要放鬆或去敏感,用藥與膀胱無力不同,因此第一步需要辨別頻尿漏尿的原因,才能正確用藥。另外無論膀胱無力或過動,除了就醫服藥,也要培養好的三個解尿好習慣。第一是要「定時尿尿」,幫助膀胱無力者停止憋尿,膀胱過動者重新適應正常尿量。第二是「勿匆忙」,特別是膀胱無力患者,如果剛開始一次解不乾淨,可以在廁所等一下,再進行第二次解尿。第三就是正確使用馬桶,蹲式馬桶就全蹲,坐式馬桶就坐著,千萬不要半蹲在空中解尿,因為半蹲會讓骨盆底肌繃緊,反而很難尿乾淨。
-
2021-10-2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排尿困難苦不堪言 男接受攝護腺動脈栓塞術後擺脫尿管
一名65歲男性,過去10年因攝護腺肥大造成急性尿滯留,一直有排尿困難、夜間頻尿,甚至出現血尿等困擾。因為無法排尿且抗拒開刀因而放置導尿管,曾反覆插拔尿管多次,漸漸無法完全脫離尿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鄭詩璁評估後,為他進行「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手術,術後一周就完全擺脫尿管,正常解尿。患者說,傷口只有一個針孔大,且當天就可返家休息,一周後就完全擺脫尿管、正常解尿,後續追踨症狀也大大獲得改善,解決了他的心頭大患,真的非常開心,生活「就像從地獄到天堂!」鄭詩璁說,手術類似心導管手術,是從左手經由打針方式把細細的管子放進血管,並經過主動脈一路到達攝護腺,再進行栓塞手術;除了打針,管子通過血管時不會疼痛,並順利移除尿管,兩小時即可完成手術離開醫院。該院的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治療攝護腺肥大引發急性尿滯留放尿管成果,還曾受邀在2021亞洲血管外科學會大會中發表。鄭詩璁說,所謂急性尿滯留就是膀胱內脹滿了尿但突然解不出來,一般好發在男性,尤其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且平常就有排尿障礙症狀者;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泌尿道感染,嚴重的話會造成腎臟感染,甚至腎臟功能受損。他提醒,通常年紀越大,攝護腺肥大會越明顯,若出現排尿不順、尿不出來的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若是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或抗拒開刀,可以考慮動脈栓塞術,安全、微創、不用開刀,也適合置放尿管的病患。
-
2021-09-30 癌症.攝護腺癌
一家三兄弟全得攝護腺癌 醫師:有家族史別輕忽!長效型荷爾蒙控制病情 減少就醫奔波
文/洪素卿 「攝護腺癌的家族史很重要,假如父親有的話、罹癌機會就比別人高。假如兄弟有的話、那機會就更高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李經家主任曾接獲多起兄弟都得攝護腺癌症的案例,其中一起讓他印象很深刻,案例中的大哥一開始是到醫院照顧攝護腺癌轉移住院的二弟,順便做了檢查、沒想到結果數據也異常,進一步檢查確認罹患攝護腺癌,最終轉到高醫接受手術。 結果三弟一聽也來做檢查,竟然真的也罹癌,大哥與三弟因早期發現、還來得及手術治療。但最早發病的二弟因為發現時已轉移,最後不敵癌症。 李經家主任指出,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很多年長者有頻尿、急尿、夜尿、尿不乾淨、小便變細,甚至產生血尿等排尿異常症狀。部分人自覺這是「老化」自然現象,並沒有特別在意,但這些症狀卻也是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共同可能出現的症狀。 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建議應該交給專業醫師鑑別診斷。醫師會藉由肛門指診,抽血檢驗血中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甚至加上直腸超音波,協助揪出早期攝護腺癌。 「早期診斷很重要!」李經家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如果在三期以內都有機會接受手術、根本解決。傳統開刀因為容易流血、術後可能留下尿失禁或是性功能異常等後遺症,部分患者聞之卻步。不過,近年手術技術不斷進步,包括民眾熟知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等,不僅讓手術變得簡單、而且能夠保留神經、保留括約肌。手術成效良好,平均三期內病人五年存活超過九成。 「但是一旦跨過第三期,到第四期轉移之後,存活率就大幅降低。」李經家指出,因為腫瘤可能轉移到淋巴或是骨頭,手術無法將腫瘤拿乾淨,這時候就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 李經家指出,睪固酮、也就是所謂的男性荷爾蒙,是攝護腺癌滋生的促進因子,透過荷爾蒙治療,把睪固酮降到最低,讓攝護腺癌少了刺激因子,腫瘤就會穩定、甚至慢慢崩解。 荷爾蒙治療是一個使用很久的治療,但是效果還是非常好,近年除了有第二代荷爾蒙問世,主力第一代荷爾蒙也發展出長效劑型。讓患者不需要每個月到醫院打針,可以三個月打一次、甚至可以六個月打一次。 一般來說,接受荷爾蒙治療的患者如果血中的PSA數值穩定維持在0.1以內,就會建議他不妨三個月來一次、減少往返奔波。 尤其是交通不便、住得比較遠的,李經家醫師說,「像是我個人門診就有從離島、澎湖、七美,甚至在東南亞工作的台商。因為不方便每個月就醫、對他們來說,三個月到醫院一次就變成非常方便。」「尤其攝護腺癌罹病族群很多都已經七、八十歲,甚至八、九十歲,常常需要全家勞師動眾一起陪病,如果說家屬還要上班,也很適合三個月打一次。」 「最近這一年多因為肺炎疫情,有不少患者擔心頻繁進出醫院被感染,甚至也會跟醫師提起是不是能夠不要每個月來醫院一次!這時候三個月劑型就提供了非常大的助益。」 李經家主任指出,近年也陸續接獲四十多歲就罹患攝護腺癌症案例,提醒民眾,如果家族裡有父執輩或是兄弟有病史,五十歲以上健康檢查時別漏了攝護腺。另外,攝護腺癌最常轉移的區域除了淋巴之外、就是骨頭轉移,「如果沒有特別受傷、骨頭常常有一個點固定疼痛,可能也要多注意!」 《延伸閱讀》 .男性隱藏殺手?攝護腺癌確診逾3成已晚期,高低風險治療大不同? .攝護腺出問題非開刀不可?攝護腺癌分數愈高愈危險,晚期轉移如何治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沒高血壓病史、腹痛卻差點喪命 醫揭易被忽略的腹主動脈瘤
1名87歲老先生本身沒有高血壓病史,定期因為攝護腺肥大在泌尿科看診,平常生活尚能自理。在最近幾天因為肚子悶痛,懷疑是便秘的問題,自行去藥房買了軟便藥來吃,但是效果不佳,後續開始冒冷汗,之後被發現全身無力,昏倒在地。送往急診時發現病患已叫不醒,經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1個8公分大的腹主動脈瘤病發後腹腔破裂出去的血塊,血壓偏低,輸注生理食鹽水勉強達到100毫米汞柱收縮壓。主動脈支架手術 術後照顧尤其關鍵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孟霖說明,針對老先生的情況,心臟血管外科會診後,隨即緊急施以主動脈支架手術。首先先用血管腔內氣球將主動脈堵住,減少血液不斷流入後腹腔,維持血壓,之後再根據病患的主動脈瘤解剖構造,置放適當尺寸的主動脈支架,最後以顯影劑確定沒有滲漏出去的情形,才算完成手術。術後住進心血管中心加護病房。李孟霖表示,別以為手術成功就結束了,術後的照顧更是重要。首先,大量血液流入後腹腔造成腹內壓上升,雖然已經及時以氣球堵住主動脈減少出血,但是術中總共仍然有約3,500c.c.的輸血量,腹內壓一開始超過20毫米汞柱。值得慶幸的是病患隔天意識逐漸恢復,但是可能因為術前的休克現象及術後腹內壓高造成的壓迫現象,一度腎臟衰竭,需要使用血液透析裝置輔助腎臟排尿功能,所幸在2天後腎臟逐漸恢復自己排尿的功能,順利脫離洗腎裝置,而腹內壓也逐漸下降到10毫米汞柱左右。病患腸胃蠕動能力也恢復,可以恢復經腸道飲食,肺部的氣體交換功能也沒有受損。在手術1周後開始逐步脫離呼吸器,可望拔管轉出加護病房。容易被忽略的急重症 腹主動脈瘤手術和術後感染風險高腹主動脈瘤是常被忽略的疾病,主要是因為它的位置在後腹腔,在主動脈瘤長大的時候往往不會伴隨明顯的症狀,病患常因此不自知。等到大到一定程度發生破裂產生腹痛時,已經算是相當危急的狀況,此時如果不緊急處理,死亡率將近百分之百,而就算進行緊急手術,在這樣休克的情況下,死亡率也將近5成,手術風險相當高。而手術後的照顧,又因為腹內壓過高的關係,有時候必須施以減壓手術或管路引流,來減少腹內壓避免各臟器的壞死,而這種疾病的照護和病患的復原本就需要較長的時間,然而在加護病房長期照顧過程中,因為病患本身的年紀及免疫力的問題,時間一久又容易發生各式感染狀況,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敗血症併發休克,而有致命的風險。心血管、三高及抽菸病史者應定期追蹤 以提早搶占先機治療因此,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或是有三高及抽菸病史的長輩,李孟霖建議,應進行腹部超音波或是腹部電腦斷層的篩檢,若是發現有腹主動脈瘤時,需要定期追蹤,對於血壓的控制必須更為嚴謹,膽固醇的控制也要更加注意,希望能在早期發現時利用各式藥物的控制減慢主動脈瘤增大的速度。若是有菸癮的患者,也強烈建議戒菸。而當直徑超過5公分時,因為發生主動脈瘤破裂的機會開始快速上升,此時建議早期施以支架手術,因為在這種時機(非休克狀況下)進行手術的風險相對較小,同時能夠減少日後發生破裂死亡的風險,以期改善病患生命品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有這「2條件」小心主動脈剝離! 醫警告:10個走著進來,10個躺著出去 ·你是主動脈剝離高危險群嗎? 醫揭「奪命過程」:完全無預兆
-
2021-09-0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夜間頻尿導致摔倒與骨折風險增加 這類輔助可以幫上忙
夜間頻尿是許多年長男性困擾,在2016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中,發現夜間頻尿會導致摔倒與骨折風險增加,日本東邦大學醫療中心大橋醫院泌尿科診診療部長關戶哲利提醒,一旦摔倒發生骨折,就必須仰賴他人照護生活無法自理,改善夜間頻尿就顯得非常重要。年長者夜間尿液調節功能差 攝護腺、心臟、糖尿病都可能是原因一般狀況下,身體為了睡眠時脫水會降低產出尿液,但年長者可能因尿量調節賀爾蒙分泌混亂、腎臟功能低下、攝護腺肥大等因素,讓晚上容易有尿液想上廁所,另外高血壓、心臟功能低下、糖尿病、呼吸終止症、鹽分攝取過多等,如果晚上尿量約占1天中3分之1,就能視為夜間頻尿。關戶哲利提醒,夜間頻尿原因很多,可能跟其他疾病有關連,如果症狀加劇約來困擾,一定要就醫檢查出可能原因,高血壓、心臟機能低下、糖尿病、睡眠呼吸終止症等,可能都與夜間頻尿有關,如果曾確診攝護腺肥大等泌尿道系統疾病,也會增加夜間排尿機會,最好先就醫檢查導致夜尿可能原因。改善夜間頻尿可先改善生活方式 準備好輔具也可上廁所夜間頻尿會根據原因不同,治療方式有差異,關戶哲利提醒「行為改善」也會有相當幫助,如果擔心鹽分攝取太多晚上就容易頻尿,飲食中就可以減少鹽量,如果改變日常生活仍然有困難,可以就醫尋求醫生協助,目前已經有藥物,能夠協助腎臟減少尿液產出,但使用劑量要由醫生判斷。高血壓、心臟功能低下、糖尿病、呼吸終止症等,如果夜間頻尿先治療主要疾病優先,再來記錄每日水分攝取量、排尿量、上廁所時間等,製作「排尿日誌」對於診斷與治療都會非常有幫助;關戶哲利提醒,善用輔具也可以減少,「去廁所」摔倒,例如便器椅等如廁輔助,也能減少晚間上廁所摔倒風險。心肺功能、下肢水腫、腎臟病 影響抗利尿激素分泌台灣榮欣診所副院長潘俊伸表示,夜間頻尿如果排除攝護腺問題,大腦、心臟、下肢水腫、睡眠品質等,都可能是發生原因,例如年長者心肺功能不好,心跳次數快,血流快腎臟工作增加,也就提升尿液生產量,睡覺時仍然不斷有尿,也就增加夜晚上廁所次數,想解決就要從心肺功能著手。潘俊伸接著說,熟睡時時大腦會分泌抗利尿激素,減少腎臟產出尿液,但心肺功能不好,會因缺氧大腦會受到影響,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如果有睡眠呼吸終止症,抗利尿激素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年長者如果有夜尿困擾,如果排除攝護腺因素後,應該找出另外可能原因,才能減少夜尿而引起的意外風險。
-
2021-09-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怕洗腎不吃降血壓藥?藥師:不控制高血壓反而讓腎功能惡化
當身病患得知自有高血壓時,首先可能會擔心要一輩子吃藥,而不是血壓控制不當所造成的傷害。在診間,醫師叮嚀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而服藥成了每天必須做的事情,但病患心裡一定冒出很多次這樣的疑問:不就只是高血壓嗎?為什麼要每天吃藥?血壓偏高 腎功能也會受影響血壓是指血液自心臟流到血管,血流衝擊動脈血管壁所形成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心臟的壓縮作用,靠著這股力量血液才能循環全身,以供應身體各處所需的養分及氧氣。經年累月,隨著年齡增加,身體血管若一直承受高血壓的壓力,易併發心衰竭、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另外,身體裡還有一個與血液息息相關的器官—腎臟,因此血壓偏高時,腎臟功能也應該定期監測。正常的腎臟含有 50 萬~ 100 萬個腎絲球以過濾血液、排除毒素,而腎絲球也可以阻擋身體內蛋白質流失。當血壓升高,讓腎絲球的小血管受損、硬化,而使蛋白質流失到尿液中,就會造成蛋白尿。這些小血管的傷害,也會使進入腎小管的血流減少,缺血加上蛋白尿,又會引發腎間質發炎、纖維化,腎臟漸漸受損,腎功能跟著惡化。腎小管受損使水分、鹽分滯留於體內後,如此一來,又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疾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且兩者不斷互相影響。高血壓會造成腎臟功能受損,又因為腎臟功能受損,血壓始終反覆升高,這個過程緩慢而漸進,往往不易察覺。若腎功能惡化嚴重,最後不得已則需要「洗腎」。因此,醫師藉由抽血、驗尿的數據來評估腎臟狀態,盡可能避免腎功能惡化。然而,比起這些複雜的檢驗流程,測量血壓顯得更為方便,養成早晚記錄血壓的習慣,可以幫助醫師瞭解血壓變化,用以調整降血壓藥物,找出適合您的用藥。服藥控制血壓 保護心臟也避免洗腎降血壓藥物種類繁多,讓不同體質的病患選用適合的藥品。經常用到的藥品種類: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第 II 型血管張力素受體抑制劑(AR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利尿劑、乙型受體阻斷劑、甲型受體阻斷劑等,它們透過不同的藥理作用彼此合作,進行降血壓的作用。為了有效控制血壓,會有多種藥物合併使用。除此之外,藥品在臨床試驗中已經證實的結果,作為藥品種類選擇的參考,例如: CCB 及乙型受體阻斷劑可適用心絞痛、偏頭痛的病人、男性患者如有良性攝護腺肥大,服用甲型受體阻斷劑可以控制血壓及改善攝護腺肥大、ACEI 及 ARB 類的藥物適合慢性腎臟疾病的病人,孕婦卻不能服用。ACEI 或 ARB 類藥品作用在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簡稱為 RAAS),而原先 RAAS 是為了幫助身體維持正常血壓,然而對高血壓患者而言,RAAS 的過度活化將造成高血壓腎病變惡化的進程。研究已經證明 ACEI 或 ARB 類藥品,除了降血壓,還能減少蛋白尿,雙管齊下保護腎臟。維持正常的腎功能需要控制血壓,為了有效控制血壓,各類藥物通力合作是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服用成藥或其他藥物時,也須多加留意藥物交互作用,尤其高血壓且腎功能不全的人更要注意藥物對腎臟的影響。其中,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造成腎臟缺血,增加急性腎衰竭的風險增加。因此若有止痛藥的需求,服藥前一定要向藥師確認。降血壓藥物不影響腎功能,但是血壓控制不好,腎功能就會惡化。定時服用藥品,讓血壓維持正常,可以保護心臟也可以避免洗腎。
-
2021-08-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半小時就想跑廁所?打疫苗後變得頻尿是副作用嗎
●打新冠疫苗後,頻尿患者增加●女性常誤以為泌尿道感染、男性當作攝護腺肥大●可能是心理因素或膀胱接受器敏感所致台灣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後,帶動新冠疫苗接種率,單日最高接種人次逼近30萬人,但全台泌尿科醫師陸續發現,許多民眾主訴接種新冠疫苗後,即使沒有灌水也拚命跑廁所,擔心是泌尿道感染而前來就醫。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表示,接種疫苗後約增一成頻尿就醫患者,以為是泌尿道感染或攝護腺肥大的患者「真的很多」。推測可能是心理因素或膀胱接受器敏感所致。半小時就想解尿 連續一周無論性別以及接種新冠疫苗的品牌,近期泌尿科陸續出現「接種疫苗後頻尿」的患者,陳煜表示,多數是症狀持續一周以上,且並沒有過度飲水,每隔約半小時就想解尿,每次解尿的尿量都不多,女性多自認是泌尿道感染而就醫,男性則多以為是攝護腺肥大而來看診。從6月起這類患者明顯增加,大約有一成的患者都是主訴感染,但尿液檢查都無異狀,後續患者才說是「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反應」。未找到原因 懷疑心理因素陳煜表示,這現象在泌尿科醫師群組裡熱烈討論,目前尚未找到明確的原因,他猜測可能是接種疫苗後,擔心接種疫苗後產生後遺症,因為心理因素刺激膀胱收縮,另外也有可能是免疫反應刺激本身就比較敏感的膀胱收縮。臨床上遇到這類的患者,通常無需治療,除非嚴重到影響生活、工作,才會給予一些抗頻尿的藥物,協助改善;不過,近期觀察接種疫苗後出現頻尿症狀的患者,大約二到三周症狀就會自行改善。不要憋尿 每天喝2000cc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顧芳瑜表示,可能是多種因素導致疫苗接種後出現「頻尿」的症狀,天氣熱以及疫苗接種後,醫護人員都會叮囑要多喝水,又或者是腺病毒疫苗或是mRNA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劇烈,讓膀胱收縮次數變頻繁所致,目前難以用單一原因推斷。顧芳瑜提醒,夏季正是泌尿道感染盛行的季節,多發生在女性、有憋尿習慣或45歲以上男性(正值攝護腺肥大好發族群)身上,提醒避免泌尿道感染,每天攝取的水量需超過2000cc,避免憋尿、減少不安全性行為,平時可多吃蔓越莓、益生菌、甘露糖等保養,不幸仍發生泌尿道感染,應即時就醫,投以7天的抗生素症狀即可改善,但改變生活習慣才是最佳的方式。
-
2021-08-1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敗血症引起急性腎衰竭 緊急腹膜透析救他一命
一名76歲男性因脊椎感染造成膿瘍,整天食慾不振,後因敗血性休克被送往急診,當時血中氧氣不足、血壓下降,且尿不出來,抽血檢查發現血液中尿素氮、肌酐酸飆高,研判為急性腎衰竭,經醫師為他緊急腹膜透析治療4天後,身體各項數值才大幅改善,並在一周後拔除腹膜透析導管,救回一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患者因脊椎旁膿瘍感染造成敗血性休克,到院時收縮壓僅90毫米汞柱、尿素氮70、肌酐酸9.97,且血中動脈氣體分析7.07,研判為敗血症引起急性腎衰竭,出現危害生命的代謝性酸中毒,因此立即透過緊急腹膜透析矯正治療,搶救治療黃金時間。他說,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原因,按照結構可以分為腎前性、腎性,及腎後性。腎前性包括敗血症造成的低血壓、腹瀉,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脫水、心臟衰竭等;腎性包含腎毒性藥物、腎絲球腎炎等;腎後性大多由於泌尿道阻塞引起,例如急性尿滯留、結石、腫瘤造成阻塞,或攝護腺肥大等原因。家屬乍聽「腎衰竭」相當害怕,擔心父親是否因此喪失腎臟功能,需要終身透析。他說,急性腎衰竭與慢性腎衰竭有些不同,急性腎衰竭只要於早期診斷出病因,並快速解決,腎臟功能有機會回復或脫離透析。例如患者是由於敗血症引起,敗血症控制後,腎臟功能就會好轉。再者,並非所有急性腎衰竭都需要緊急透析,若急性腎衰竭沒有危害生命或造成其他器官衰竭,可以先治療原始病因;但若急性腎衰竭影響生命,甚至引發呼吸衰竭、肺水腫,或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就要考慮短期透析,避免其他器官進一步惡化。緊急透析治療以往都以血液透析為主,這是由於短期血液透析的導管為雙腔靜脈導管,置放快速且能立即使用,但若患者進入長期透析,需要放希克氏管及動靜脈廔管,必須再進行透析導管置放手術。透過床邊腹膜透析植管方式,能夠局部麻醉且快速置放腹膜透析導管,日後若患者需要長期透析,也毋需另外置放導管,原有導管即可終身使用,如患者腎臟功能回復而脫離洗腎,也可直接拔除。此外,相較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保存較多殘餘腎功能,也較不會影響急重症患者的血壓,急性腎衰竭的患者往往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緊急腹膜透析治療能在不影響患者血壓之下,幫助患者清除毒素。林軒任提醒,當發生急性腎衰竭時,務必把握治療黃金時間,千萬病急亂投醫,只要配合醫師接受治療,都能免於留下終身遺憾。
-
2021-08-13 新聞.健康知識+
男人比女人健康自我感覺更良好 醫揭「5大保健指標」
男性在家庭、事業裡,擔負著多種角色和責任。爸爸在許多人的心中總是有一種強壯可保護家人的形象,時常忙錄於工作,卻忘了關心自己。還有一種特別的現象,不論是老、中、青任何一輩的男性,在健康方面的自我感覺良好的比率都比女性高。常常是對小病狀不在意或是覺得還能再撐一下,也不愛就醫檢視;更令人擔心的是,對健康問題有點麻木,結果小病養成大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整理出男性健康5大重點:腰圍、心血管疾病、肺癌、肝臟、攝護腺。男性健康重點1:腰圍從腰圍看健康,男性女性都不例外。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即為腰圍過粗。反映腹部脂肪堆積造成的腹部肥胖,也間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增加、血糖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上升。錢政平提醒30歲以上的族群,該隨時注意自己的腰圍尺寸,更可藉由iOi身體組成分析儀,測量出精準身體組成分析(體內脂肪/肌肉重量/體重管理評估/腹部肥胖分析/內臟脂肪程度等)。男性健康重點2:心血管疾病根據衛福部「96年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三高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調查發現,男性高血壓盛行率比女性高5.8%(27.2% vs 21.4%),高血糖盛行率比女性高1.2%(8.7% vs 7.5%),高膽固醇盛行率比女性高1.1% (10.7% vs 9.6%),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比女性高0.7%(20.2% vs 19.5%)。錢政平解釋,三高發生率男高於女,是由於女性擁有的女性荷爾蒙,具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但保護作用在進入更年期後會漸漸消失。且男性大多對於外表較不在意,飲食較不忌口,導致三高容易超標,三高的檢測方式簡單又快速,只需透過血壓機測量、抽血及尿液檢查便可知道。三高的初期症狀,大多毫無感覺,必須透過檢查才會被發現。男性健康重點3:肺癌肺癌是男性癌症第1大死因,當有症狀時,如咳嗽、咳痰帶血、胸痛、呼吸困難才去找醫生,近8成已經是晚期。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使用菸草是造成癌症最重要因素。」,吸菸和肺癌有直接關係,1天抽1包菸的人,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0倍。根據國民健康署107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我國年輕男性的吸菸率,約由18歲以後逐年攀升,約至36到40歲年齡層達最高峰,每3個男性就有1個吸菸。錢政平也提醒民眾,不抽菸不等於不會發生肺癌。肺癌是國人頭號死亡癌症,如果有抽菸習慣、包括二手菸、空氣汙染、長期處在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環境、曾經罹患肺結核、有肺癌家族史都該定期做肺部篩檢,也建議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及早發現肺癌早期病灶。男性健康重點4:肝臟肝癌沒有症狀,很難自我察覺,只能靠篩檢,但大多B肝、C肝帶原者不知道自己帶原,如果確認自己是肝炎帶原者,務必要定期檢查肝功能指數、腹部超音波,因為肝病帶原就是肝癌的高危險群。錢政平也要提醒所有的「腹爸爸」千萬要當心,脂肪肝會進展為肝硬化。有脂肪肝的患者中,約有10至20%的人會進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約25至5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的病情會持續惡化成肝纖維化,甚至可能發展成嚴重影響肝功能的肝硬化及肝癌,就是肝病3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男性健康重點5:攝護腺癌由於早期攝護腺癌,大多數沒有顯著的症狀,如果有症狀也容易被誤認和攝護腺肥大相關,往往就醫確診時已是中後期癌症。國人男性於50歲後大約有5成機率會出現攝護腺肥大問題,且機率隨著年齡增加。也因攝護腺肥大屬良性增生,當攝護腺癌的症狀被誤認只是攝護腺肥大,就易使人掉以輕心,反而延誤及早診斷治療的時機。攝護腺癌好發於60至80歲男性,男性50歲後攝護腺癌風險快速上升,50歲後可開始每年安排血液PSA檢測或肛門指診。若PSA異常升高或肛門指診發現可疑硬塊,再進一步安排攝護腺切片或攝護腺磁振造影(MRI)檢查。最後,錢政平提醒所有男性朋友,「健康」是家庭與事業的基石,千萬別忽略定期檢視自身健康狀況!★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新增2例施打疫苗後死亡個案 最高齡為92歲男性
新北市新增2例施打AZ疫苗後死亡個案,分別為92歲男性及80歲男性,目前新北市通報累積統計共117例(AZ:100例、Moderna:17例),衛生局表示,對於接獲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通報,或民眾有疑義通報,都會將相關資料上傳疾管署通報系統。案1為中和區80歲男性,身患失智及腎臟病,6月18日接種AZ疫苗,6月19日至8月1日出現四肢多處瘀青,8月2日至4日出現嘔吐及失禁症狀,8月5日死亡;案2為新店區92歲男性,身患攝護腺肥大,6月15日接種AZ疫苗,6月16日至7月30日作息正常,8月1日出現失禁,8月5日死亡。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對於接獲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通報,或民眾有疑義通報,都會將相關資料上傳疾管署通報系統,至於個案死亡原因是否與疫苗有關,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認定。
-
2021-08-0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手術 96歲翁好排尿
攝護腺肥大症甚至攝護腺癌在中老年男性中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指出,輕狀者有小便困難、頻尿、急尿或夜尿情況,嚴重者會因膀胱排尿受阻,導致尿滯留、膀胱變形、腎臟水腫、腎衰竭需洗腎,可以藉由攝護腺雷射手術,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許富順舉例,一名96歲的空軍飛官退伍的洪爺爺,身體硬朗但因攝護腺肥大有急尿、滴尿、夜尿問題,身上總有異味,讓他十分困擾,又因年紀大加上慢性病史,想要手術治療卻總被告知風險極大,後來選擇第三代綠光雷射氣化剜除術,才解決多年痼疾,術後排尿順暢、夜尿改善很多,彷彿年輕30歲。許富順表示,攝護腺肥大症目前有相當多種藥物可以治療改善,但如果服藥出現副作用,像是頭暈、血壓降低、心悸或性功能障礙等,以及中重度以上攝護腺肥大症者,都應該考慮以經尿道手術來根治。過去10多年是採取電刀刮除術來治療者,即經尿道用內視鏡電刀一片片將攝護腺刮除,可快速處理其堵塞,但缺點是出血多、不適合高齡患者,術後也有尿失禁、陽痿的副作用。如今攝護腺雷射手術已成為取代傳統電刀刮除術新方式,因雷射氣化過程,出血極少、安全性高,就算是服用抗凝血劑者也可安全進行手術,術後快速拔除尿管,減少疼痛感,血尿恢復快,可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許富順呼籲,中老年男性應定期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利用國際攝護腺症狀表分數評估攝護腺肥大症狀,以及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檢查量測攝護腺體積,並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減緩排尿症狀,遠離攝護腺癌的威脅。
-
2021-08-0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36歲女尿急憋不住 頻漏尿只能用護墊防內褲濕
頻尿、漏尿並非老人的專利。一名36歲的女性,每20分鐘就要跑廁所一次,勤跑廁所還是改善不了尿急,根本無法憋尿,甚至人未到廁所,就有漏尿的狀況,時時刻刻都要使用護墊,避免內褲濕透,產生令人噁心的尿騷味,十分困擾,她就醫發現確診「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泌尿道疾病,研究顯示,亞洲的盛行率大約是20.8%。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說,台灣則是15.8%,膀胱過動症發生率高且惱人,但因羞於啟齒,且有時伴隨尿味,病患就診率大打折扣。膀胱過動症的成因,林才揚說,像是神經性因素,例如中風、腦血管異常與顱內疾病,肌肉性因素有攝護腺肥大,另還有一些不明原因;病人幾乎會因生活品質變差而受苦,因此能夠有效控制排尿間隔十分重要。女性因尿道較於男性短,常受泌尿道疾病所苦,但林才揚解釋,以膀胱過動症而言,根據流行病資料顯示,發生率當中男性是16%、女性是17%,並無女多於男的狀況,且各年齡層皆可能發生,該病症會隨著年紀上升而增加罹患率。確診該疾病的主因是膀胱逼尿肌功能不良所致,常見的症狀,林才揚舉例,病人在尿意湧上時,無法控制排尿,像是急尿、頻尿(一天8次)與夜尿(一晚兩次以上),嚴重者會有失禁狀況,最後導致膀胱萎縮。並非頻尿即確診膀胱過動症,林才揚說,有些病人本身就有泌尿道感染、結石、泌尿道腫瘤等疾病,上述狀況需先排除,以避免誤診。這時醫師會以問卷作為評估工具,像是民眾回家需做排尿日誌,紀錄一天喝多少水、排多少尿,必要時用尿路動力學檢查,和影像檢查輔助。林指出,確診膀胱過動症,依病情有所區分,若需要施予藥物,以抗膽鹼藥物、β3腎上腺素受體促效劑最為常見,兩者皆有一些副作用,像是便秘、口乾等。一般而言,療程維持數個月,類似慢性病治療,一次開藥三個月並回院追蹤。
-
2021-08-05 癌症.攝護腺癌
7旬伯血尿服藥一周後仍未改善 竟是晚期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為男性的隱形殺手,早期多無症狀,74歲許姓男子日前血尿就醫檢查懷疑是結石,服藥一周後仍未見改善,轉診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評估,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膀胱底部有腫瘤,且PSA指數極高,懷疑是攝護腺腫瘤侵犯膀胱,住院透過內視鏡刮除後確診為攝護腺癌晚期,目前許姓男子接受賀爾蒙及放射線治療,病情獲控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震波碎石室主任石欣衛提醒,攝護腺癌為男性的隱形殺手,年滿50歲男性每年務必至醫院接受PSA及肛門指診檢查,若有家族病史則應提早至45歲檢查,若出現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類似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也不能輕忽,應赴醫進一步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石欣衛說,許姓患者出現血尿情形長達一周,之後雖有在外院透過X光檢查,但血尿症狀遲未好轉,轉診進一步檢查後,電腦斷層影像顯示膀胱底部位置有一顆腫瘤,且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高達178 ng/ml(正常值為4 ng/ml),於是安排住院再透過內視鏡刮除腫瘤,赫然發現已有淋巴結轉移情形,確診為攝護腺癌晚期。石欣衛指出,早期攝護腺癌多半無症狀,且鮮少有血尿的病症,因此許姓患者初期才會懷疑結石所造成血尿有關,但此病患攝護腺腫瘤逐漸侵犯尿道、膀胱頸時,進而造成血尿以及解尿不順、頻尿、尿失禁等症狀,一旦癌細胞轉移至骨頭,就會造成疼痛、行動不便等問題。石欣衛說明,攝護腺癌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因素包括年紀大、家族史、飲食及環境等,由於患者的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結,手術治療僅限於早期患者,故採賀爾蒙治療和放射線治療,賀爾蒙治療可以抑制男性賀爾蒙的作用,抑制癌細胞生長,而放射線治療可精準殺死癌細胞,並避免傷害正常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