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攝影
共找到
788
筆 文章
-
-
2024-11-19 癌症.乳癌
患乳癌平均年齡早了7年 醫師建議避熱感應紙改用手機載具
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歐美有年輕化趨勢,罹癌年齡平均早了7年。新光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鄭翠芬表示,國人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西化,提高乳癌風險,她提醒,若熱感應紙含有雙酚A,可能對雌激素分泌造成影響,建議善用手機載具,減少碰觸熱感應紙的機會。鄭翠芬表示,提高乳癌風險因素包括高油、高鹽、高糖飲食,改變體內荷爾蒙的波動;生活中也充斥環境荷爾蒙,例如塑化劑、重金屬、雙酚A等。另外,油脂加上高溫容易讓塑膠製品、紙盒及紙袋溶出化學物質,也建議多使用環保餐具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熱感應紙若含雙酚A,可能會對雌激素分泌造成影響。熱感應紙可能用於發票、明細、收據等,但財政部推動電子發票後,已規範感熱紙不得含有雙酚A。為減少接觸,建議多使用手機載具。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表示,癌症成因則與生活環境、作息、飲食有關,建議養成「減塑」習慣,避開環境荷爾蒙。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要趁年輕多運動、控制體重。台灣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57歲,各年齡層新確診病患都有增加趨勢,民眾應善用政府公費乳癌篩檢。國健署統計,每年透過篩檢發現的乳癌個案中,59.7%為早期(0+1期)乳癌,未透過篩檢所發現的早期乳癌僅33.4%。目前國健署提供45歲至69歲,以及40歲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明年將放寬篩檢年齡,擴大至40歲以上未滿75歲婦女,確切時間待預算審核通過。國健署提醒,檢查時避開月經來前一周的乳房腫脹期,降低不適感。當天勿在乳房、腋下塗抹除臭劑、粉劑及護膚霜等,避免影響判讀結果。即使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結果正常,仍要定期檢查並關注身體變化,若乳房及腋下摸到硬塊、乳房外觀出現局部凹陷突起、乳頭或乳暈潰瘍、非哺乳期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等,應盡速就醫。
-
2024-11-18 退休力.理財準備
開心退休要有「4包錢」 理財顧問給3建議讓你提早準備
「退休」是人生重要的階段,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想像一下,不用再被工作綁住,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享受生活,含飴弄孫,或是追求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這畫面真令人羨慕!開心退休 必備「退休四包錢」老丁在一間知名企業工作了快40年,終於到了準備退休的時間,他帶著既興奮但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來跟退休理財顧問諮詢有關退休金請領的相關問題,顧問除了提醒老丁,請領勞保老年年金及勞工退休金的細節和協助試算金額外,也提醒他退休還有「4包錢」,4包要花的錢!要先分項做好規畫,因為美好的退休生活需要穩健的財務基礎作為後盾。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 2022 年的統計,國人平均壽命已達 80.86 歲,其中男性 77.67 歲,女性 84.25 歲。假設 65 歲退休,平均還有 15 到 20 年的退休生活。這段期間,我們的基本生活費、休閒娛樂費、營養保健費、醫療長照費等4大支出從哪裡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退休四包錢」。第一包「基本生活」維持開銷首先是「基本生活」。退休後,雖然不用再負擔房貸、子女教育費等支出,但仍有食衣住行育樂等基本開銷。根據 2023 年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台灣每人每月平均消費支出約為 25,726 元。當然,每個人的生活水平和消費習慣不同,所需的費用也不一樣。建議您在退休前仔細檢視目前的開銷,並預估退休後的生活費用,例如:•住房: 租金、房貸、房屋稅、水電瓦斯、房屋修繕等。•伙食: 在家煮食或外食,不定期與親友聚餐等。•交通: 自用車維修保養、大眾運輸工具交通等。•日常: 家用物品、清潔用品、衣物、美容保養等。•通訊: 電話費、網路費、手機更換、家電添購等。第二包「休閒育樂」享受生活退休後,終於有時間可以好好享受生活,發展興趣,安排旅遊,實現年輕時的夢想。這些休閒育樂都需要一定的費用,例如:•國內外旅遊: 機票、住宿、餐飲、景點門票等。•學習課程: 才藝班、進修課程、書報雜誌等。•興趣愛好: 攝影、繪畫、運動、收藏等。•社交活動: 與親朋好友聚餐、參與社團活動等。第三包「營養保健」注重健康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更需要注重營養保健,維持健康。這方面的費用包括:•均衡飲食: 購買新鮮食材、有機食品等。•保健食品: 維他命、鈣片、魚油等。•健康檢查: 定期健檢、癌症篩檢等。•運動健身: 參加健身房、購買運動器材等。第四包「醫療長照」費用驚人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醫療和長期照護的需求日益增加。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國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保健支出約為 72,687元。萬一又碰到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例如:植牙手術 、白內障手術、膝關節手術、心臟支架手術 等,更是一筆龐大的花費。而長期照護的費用更是驚人,每月可能需要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這部分的費用包括:•一次性費用: 醫療復健器材、輔具、無障礙環境設施等。•照護材料費:營養品、衛生紙、尿布、醫療用品、手套。•長期照護費: 聘請看護、居家照護、安養機構、護理之家等。如何準備退休四包錢?了解了退休後可能需要的費用,接下來就要思考如何準備這四包錢。以下提供一些建議:1.善用政府資源:•勞保老年給付:勞工朋友退休後可領取勞保老年給付,依投保年資和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國民年金:沒有參加勞保的民眾,可以參加國民年金,保障老年基本生活。•勞退新制:雇主每月提撥 6% 的薪資到勞工個人帳戶,退休後可一次領取或按月領取。2.規劃個人儲蓄和投資:•設定退休目標:計算退休後每月所需的生活費用,並設定儲蓄目標。•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例如銀行定存、股票、基金、保險等,分散風險,穩健投資。•定期定額投資:每月固定投入資金,長期累積財富。3.及早規劃醫療和長照保障:•購買醫療險和長照險:轉嫁醫療和長照風險,減輕負擔。•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降低罹病風險。老丁聽完退休理財顧問的建議之後,決定在退休前認真的將這退休4包錢,要花的錢先好好計算一下,並且先做好規畫和準備,屆時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好命退休』。作者/孫國城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保險管理學會理賠人員資格壽險公司處經理 從業30年壽險公會人身保險業優秀從業人員現代保險基金會信望愛最佳專業顧問天下雜誌709期專訪專長:保險/退休/傳承/信託
-
2024-11-1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院長長王偉傑 喊話「全院顧一人」 給病人最好醫療
專精腎臟科疾病的王偉傑,今年9月接任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院長,他擁有豐富的臨床和行政歷練,帶動腎臟切片精準治療,為桃園地區腎臟病防治效能作出貢獻。尤其在新冠疫情嚴重人心惶惶下,他帶領團隊運用血漿置換術,讓重症病人的存活率大幅提升,他深信「醫師陣容強大、醫療品質做好」,是醫院令人信任的關鍵。樂生療養院是一所具有歷史性的療養院區及現代性的醫院,分新、舊兩個院區。舊院區為療養院在新北市新莊區,為日治台灣專治癩病(漢生病、早年稱痲瘋病)院區,提供漢生病院民居住使用,已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歷史建築園區;新院區為醫院在桃園市龜山區迴龍,是地區醫院,千禧年後提供民眾一般急重症和門診醫療服務迄今。崇拜學長 立志選定腎臟科行醫近30年的王偉傑是眷村孩子,在兄姊鼓勵下考上醫學院,並進入衛福部桃園醫院(部桃) 服務,因崇拜腎臟科學長做學問精神,立定志向走上腎臟科領域,即使當上樂生醫院院長,仍在部桃無酬看診,只因掛心腎臟科的老病人。以前桃園腎臟科醫師各自為政,在王偉傑建議下組成腎臟科聯誼會,每季固定辦學術研討進行個案討論,發表醫學研究論文。尤其新冠疫情大爆發期間,起初很多重症病人倒下,他發想可使用血漿換置用於染疫的腎臟病人身上,大大提升病患的存活率,並爭取列入健保給付。王偉傑深知腎臟切片可提升腎臟病防治效能,當大家都在做洗腎時,他卻反其道進行腎臟切片,果然透過切片精準治療,治癒許多腎臟病人或減緩其病情,未來他也會把在腎臟病防治成效帶進樂生醫院。網羅良醫 獲在地居民信任樂生療養院是很特殊的醫院,王偉傑接任院長後,首要打造該院為綜合性地區醫院,讓各科別醫師陣容壯大,目前已先後網羅腎臟、身心、胸腔及中醫、肝膽腸胃科、骨科、一般外科專科醫師進駐,發展該院急重難症治療,讓新北市新莊、樹林、桃園龜山迴龍地區居民,今後不必大老遠赴醫學中心看病,就近就能有好醫師看診。「樂生絕不只是療養院,樂生做很多急重症醫療。」王偉傑說,該院的科別足夠、儀器不差,絕不輸其他衛福部醫院,且各科醫師充足,逾90%病人在此都可以獲得照顧,希望能得到地方民眾信任。王偉傑常告訴病人:「你一人來醫院、全院照顧你」,過去他常以醫院為家,「要給病人安定感」,一度讓妻子很吃味,他的信念是「醫療無法渡天下眾生,只能渡有緣人」,有緣成為他的病人,他就給予最好的醫療。爬山紓壓 愛吃納豆當養生王偉傑說,醫師工作忙碌、壓力很大,他盡量早睡早起、規律作息,有空閒就在醫院走樓梯或拉划船器運動,保持體力;樂生醫院有後山,因此他把每周爬山列入紓壓項目中。為了養生,他澱粉類吃得少,早餐喜歡吃納豆保養身體,保持心情樂觀,若遇到關卡與煩惱時,就念經、再好好睡個覺,讓一切歸零思考。每年有空閒時,王偉傑會帶家人環島或旅遊增進感情,他特別喜歡去日本,每年組團去日本一、二次,尤其喜愛去日本老溫泉旅館泡湯,在日本欣賞溪流清澈如畫,和家人朋友爬山、喝小酒談心,令人開心。王偉傑● 年齡:55歲● 專長:蛋白尿、糖尿病、高血壓、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腎臟切片、泌尿道感染、電解質異常、一般內科疾病、急重症血液淨化● 現職: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院長、中原大學副教授●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經歷:衛福部桃園醫院腎臟科主任、桃園醫院新屋分院院長、桃園醫院副院長、衛福部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副執行長、教育部定副教授、中原大學副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預防重於治療,疾病發生早期就要早點治療
-
2024-11-10 醫療.新陳代謝
身材纖瘦的人不會罹患糖尿病?吃藥、打胰島素久了就得洗腎?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全球糖尿病人口不斷增加,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的糖友超過250萬人,且每年以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而併發症多的糖尿病也長期位在國人十大死因之列。關於糖尿病有不少迷思,也不斷有新的研究指出生活飲食習慣與糖尿病的關係,當被醫師宣告處於「糖尿病前期」,又該如何扭轉血糖危機?Q:體態纖瘦的人比較不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A:體重與第二型糖尿病沒絕對關係,但是有相對關係。雖然肥胖的人罹病的機會高,但是瘦的人如果飲食習慣不正確,仍然有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體態標準卻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通常和基因、生活方式或是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Q:糖尿病患吃藥、打胰島素久了,會走向洗腎?A:造成洗腎的原因很多,但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長期控制不良為導致洗腎的最大原因。吃藥跟打胰島素的目標都是希望能把血糖控制好,只要願意與醫療團隊好好配合,搭配理想藥物治療與合適的飲食及運動控制,可以降低最終腎衰竭洗腎的機率。Q: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一旦開始吃藥打針,一輩子就無法停藥了?A:第二型糖尿病友的藥物與胰島素針劑增減,最主要還是要依照病友身體的情況來調整。如果在正確的醫囑下服用藥物與施打胰島素,搭配合適飲食與運動控制,能慢慢將醣化血色素降低到6.0以下,可以與醫療團隊討論逐步減少藥量;也有少部分比例的患者,在改變生活型態與減重之後可以完全停藥。不過,停止藥物使用之後,還是要定期規律檢查血糖。提醒糖友不要隨意停用藥物,以免控制不良的血糖影響身體健康,建議要依照醫療團隊的指示服用與調整藥物,對自己的健康才有保障。Q:糖友嚴格控制飲食,不吃碳水化合物和甜食,就可以不用吃藥?A:糖尿病友吃藥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身體調整血糖的功能,藥物是幫手不是敵人。糖尿病友藥物的調整,必須仰賴每三個月抽血檢驗醣化血色素來調控。如果醣化血色素控制良好,可以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能減少或是停藥。糖尿病是個需要長期控制的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也非常重要,可與醫療團隊中的醫師和營養師討論。Q:如果不小心吃了太多醣分,只要增加藥量就可以穩定血糖?A:糖尿病口服藥物的種類繁多,有長效型與短效型,每一種發揮藥效的時間不一定,作用機轉也不同。如果患者自行在大餐後增加藥物份量,在不了解藥物作用的情況下,可能造成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所以絕對不是吃加倍的藥物就可以放心吃大餐,病人萬萬不可擅自調整藥量。糖尿病友還是建議定時定量的飲食與規律服用藥物,才是控糖最大的重點。Q:糖尿病患只會有高血糖問題,不會有低血糖問題?A: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高血糖的問題為最多,但是也有少部分第二型與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會發生低血糖的情況。發生的原因最常見於感染、心肌梗塞、中風等等狀況。除了身體出狀況外,也有可能是服用過量的降血糖藥,或是施打過量的胰島素。口服藥物與胰島素注射劑量與時間都必須正確,如果發生低血糖的情況,要找醫療團隊了解原因,避免再次發生。另外,也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經常測量血糖,了解自身血糖的變化。提醒糖友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要因為工作忙碌或刻意減肥,造成血糖不穩定而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糖尿病不是絕症,只要能找到優秀的醫療團隊(醫師、糖尿病衛教師、營養師、藥師),定期抽血檢查血糖與肝腎功能之外,每年固定做眼底攝影檢查與足底神經學檢查,搭配上腹部超音波、心電圖與肺部X光,合適的藥物與飲食運動控制,還是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諮詢/林信佑診所院長、桃園市糖尿病共照網醫師林信佑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9 養生.抗老養生
你相信他快60歲了嗎?逆天顏值攝影師「看起來不到30歲」分享凍齡心法
現年58歲的陳傳多是一位新加坡網紅攝影師,他擁有和實際年齡極不相符的年輕外貌,搭配逆天顏值和精實身材在網路走紅。本業為攝影師的他還曾演出電影、出寫真書等斜槓人生,在IG擁有157萬粉絲。陳傳多不是明星藝人也沒有專業營養團隊,靠著自身保養與人生哲學維持凍齡外表,年屆六旬看起來還像二、三十歲的小伙子,還有渾身精壯肌肉,他曾在媒體公開分享其養生之道,可供民眾參考,保持身體健康幫助抗衰老:1.飲食陳傳多每天早上都要吃6個雞蛋。除此之外,牛奶、酪梨、漿果、堅果也是他常吃的食物,牛奶和雞蛋可以補充足量的蛋白質和營養;漿果是優秀的抗炎水果,常見的有藍莓、草莓、蔓越莓等。午飯和晚餐則選擇雞肉飯、蔬菜沙拉和魚湯,少油少鹽,不喝酒、不喝茶、不喝奶茶,每天喝大量的水,並在睡前五到六個小時禁食。2.運動陳傳多每周去健身房3~4次,每次進行30分鐘的肌肉訓練和有氧訓練,或是選擇游泳一個小時。若是沒時間上健身房和游泳池的人,在家也能進行高效訓練的辦法HIIT訓練法,運動十五分鐘等於慢跑一個小時,不僅燃脂能幫助變年輕。發表在期刊《Aging》上的研究指出,每周進行三次HIIT訓練持續一個月,參與者的生理年齡平均減少3.29歲。3.保持良好心態陳傳多堅信相由心生,保持心態年輕也是保養的重點。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博士(Elizabeth Helen Blackburn)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冥想可以延長端粒程度,減少身體的氧化反應,這證明冥想對身體年輕健康有正向作用。壓力大情緒煩悶的人可以試試正面冥想,舒緩負面情緒,為身體減輕負擔。抗老凍齡背後有不為人知的苦功? 根據TVBS報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周宜群如果年近60歲外表看起來像30歲,他認為個人在保養上所花的錢和功夫,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其背後的辛酸。周宜群認為有些人先天的基因看起來真的比一般同齡者年輕很多,當然運動、心情好,自然看起來年輕有活力,但皮膚的緊實度要看花多少錢買保養品、花多少時間保養,或者去做了一點醫美。多喝水皮膚比較水潤,看起來細紋減少,但是對抗自然老化光喝水是不夠的。
-
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想跳到不能動為止!」 宋小琴愛上日本舞踊 從習舞學生變社大老師
一提到日本舞踊,多數人腦海會浮現電影「藝伎回憶錄」的畫面,這項日本傳統表演藝術,動作優雅、手持小道具,並以和服的袖兜展現故事性。步入耳順之年的宋小琴,當初因為看到美麗的浴衣,便一頭栽進日本舞蹈藝術的世界。她說,自己很喜歡學習繪畫、拼布、烹飪,20多年前,這些才藝課程都很貴,看到社大開課馬上報名參加。有一次在萬華社區大學看到浴衣及和服展覽,想像自己著裝的樣子,於是開始了日本舞踴的學習之旅。從社大學生變成社大老師,宋小琴師承華山流宗家,取得師範資格,引領學員體驗江戶時代的節慶歡樂情境。生命在人生最低潮時轉彎回憶人生的轉折變化,宋小琴說,自己是會計背景,曾是公家單位業務人員,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後來家庭變故,要扮演好職業婦女、照顧者的角色,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只能靠社區大學的時間暫時放風。先生鼓勵:「你就好好去上課吧!」於是展開人生新的一頁。宋小琴非常珍惜寶貴的學習時刻,同學、老師、校方、家人互相鼓勵,成為最堅強的後盾。後來陸續考認證、當講師、社區體驗、出國展演......迎來許多挑戰。10年前,正式辭去工作、變成社大專任教師後,宋小琴更積極投入日本舞踊的推廣,現在班上有好幾位6、70的學生,還有一位85歲的資深學員,彼此學習異國文化。85歲的「大姊」跳得好開心面對高齡化、超高齡社會,宋小琴認為,「不斷學習」是最好的解方,讓人回到年輕愉悅狀態。她以高齡85歲的「大姊」為例,即使容貌已經老去,在認真打扮、梳化的那一刻,身心彷彿回到少女的狀態,嘴角總會漾起一抹微笑。日本舞踊的精髓在於「沉」,保持一顆堅定不移的心,眼神傾注全力專注前方;而身穿優美典雅的和服或浴衣,在動靜之間演繹出優美典雅。宋小琴分享,這項舞蹈非常適合全齡體驗,能訓練核心肌群、矯正姿勢不良,「只要穿上和服就會自然抬頭挺胸,緩解了肩痛、背痛的毛病。」跟上手機數位學習忻技巧跟一群熱愛學習的人在一起,宋小琴覺得愈活愈年輕,現在周間輪流至五個社大上課,假日受邀參加表演、商演,日子過得非常充實。「忙碌是好事,而且我還要學習剪輯呢!」她說,每堂課都要錄影,再剪成影片供學生參考,完全跟上手機攝影技巧,一點也不輸年輕人。跳舞讓人快樂、讓人不老宋小琴說,課堂上有年紀比自己小的上班族,也有退休的資深姊姊們,和不同世代的人交朋友,時時保有活力,不會隨著年齡快速老化。看到85歲的學員還很認真地跟上節奏步伐,全程帶著笑容享受學習過程,她堅定信念:「我想跳到不能動為止!」「不要覺得這個年紀了,怎麼還可能跳舞呢?」宋小琴鼓勵,只要讓身體動起來,就是促進健康的開始。年長的學員們雖然體力、靈活度無法與年輕人相比,但是經歷過人生歷練,動作中蘊含著另一種韻味,反而展現出閃閃發光的樣貌。宋小琴自認,雖然有點年紀了,還能對社區做出貢獻,就覺得很開心;跳舞、授課的當下,一點都不覺得老。
-
2024-11-07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咳不停、呼吸不順…甲狀腺良性結節阻塞呼吸道,該不該動刀?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九:甲狀腺結節【建議就診科別】新陳代謝科、一般外科(甲狀腺專門)60歲左右的林太太,這二十幾年來常為乾咳和頸部壓迫感所苦,林太太的症狀還包括異物感和吞嚥困難,更困擾的是,只要躺平睡覺就很快被一陣連續乾咳和呼吸困難的窒息感弄醒,因此只能側睡。這麼困擾的問題,怎麼會持續二十幾年都沒有解決呢?咳不停、呼吸不順…甲狀腺問題導致原來,林太太三十幾歲時時曾經有甲狀腺亢進和頸部腫大的病史,這次來新陳代謝門診是來詢問第二意見。林太太早年的甲狀腺亢進,服藥治療痊癒後,便由醫師指示停藥。停藥後追蹤一陣子後沒有異狀,林太太想說好了,就沒有規律追蹤。然而,十年過去後,頸部腫大的感覺又開始慢慢出現,更伴隨著乾咳與頸部壓迫感呼吸不順的症狀。林太太再回新陳代謝科門診檢查,甲狀腺超音波發現兩側甲狀腺和中間的峽部都有數顆大小不等的結節。這二十幾年來林太太也接受過好幾次細針抽吸,結果都是良性。也因此,一直沒有決定去做手術切除。然而,這些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和生活,因此,林太太來到莊醫師門診,尋求建議。莊醫師詢問完病史後,仔細用超音波評估患者的結節。原來林太太數顆甲狀腺結節中,有一顆乒乓球大小的結節,剛好「騎」在患者的氣管軟骨上,造成她乾咳與呼吸敏感不順的症狀。莊醫師執行了甲狀腺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結果也是良性。「醫師,有沒有不用開刀的辦法?」林太太對於一樣的良性結果,還是無法決定去手術,擔心切除甲狀腺會有永久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可能的低血鈣風險,想了解有沒有不用開刀的治療。臨床上,胸腔科醫師有時候也會遇到咳個不停加上嚴重呼吸困難,一眼就可以看到脖子很大的病人,這些患者有可能是甲狀腺異常增生、甲狀腺良性結節、甚是是甲狀腺癌。因為甲狀腺的解剖位置,剛好包覆著我們的氣管,倘若異常增生或長出腫瘤,常常會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甚至呼吸道壓扁導致呼吸困難。有些癌症患者,嚴重時甚至要做氣切才能維持呼吸。因此,要處理這群患者的咳嗽和呼吸困難的症狀,原則上是需要處理根本的甲狀腺問題。甲狀腺良性結節需不需要動刀?首要考量呼吸道阻塞情況相較於惡性腫瘤,甲狀腺良性結節治療方式的考量需要評估是否有呼吸道阻塞的症狀,所謂呼吸道阻塞的症狀包含呼吸困難、吞嚥困難以及咳嗽。案例中的林太太,已經具備了三種症狀。除了症狀以外,氣道阻塞的徵象可以藉由電腦斷層、肺功能檢查、鋇劑食道攝影來協助診斷。因阻塞可能會因為結節生長日益嚴重,而呼吸道的通暢於否是攸關生命危險的重要的考量,因此,無論是有阻塞的症狀或是徵象,都要和患者討論手術的可能性。替代療法興起 甲狀腺問題不一定要手術倘若患者願意接受手術,常規的流程是安排手術。然而醫療的發展日新月異,手術的替代療法發展也越來越被重視。如果患者的結節是功能性結節,會攝取碘製造甲狀腺素,可考慮放射碘的療法,因為具有功能性的結節攝取放射碘後,可以被破壞,達到治療的效果。而對於在鎖骨以上的甲狀腺良性結節,另外一個微創的治療方式是超音波導引的甲狀腺射頻消融術(Thyroi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也是近期越來越熱門的門診治療方式。射頻消融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其原理是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電極針放置在結節內,利用交流電誘導電極針週邊組織分子互相摩擦產生熱量,造成局部組織凝固性壞死使甲狀腺結節縮小。目前根據韓國2017年甲狀腺射頻消融治療指引建議: 射頻消融術可以應用在以下狀況: (1)良性甲狀腺結節,並且造成患者有吞嚥困難、壓迫感、或是影響到外表美觀 (2)毒性甲狀腺腺瘤(或做自主高功能性甲狀腺腺瘤)(3)復發甲狀腺癌或者是轉移淋巴結,且患者不願意或是不適合開刀。至於確切大小來說,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多以2~3公分為主,2公分以下或3公分以上則要根據患者需求和醫師的臨床判斷來決定。RFA跟傳統手術有什麼不同?目前射頻消融手術在台灣是自費的手術,若患者有不能開刀或是不想開刀的考量,又擔心術後要長期補充甲狀腺素。射頻消融手術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替代選擇。為解決林太太的長期咳嗽和呼吸不順與頸部壓迫感,林太太同意進行甲狀腺消融術,術後一個月,結節縮小了三成,回診表示終於可以躺平睡覺了。半年後她又回診,結節縮到一半以下(減少六成),並表示已經不再咳嗽,生活品質也比以前好很多。【參考資料】1.Over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benign goiter, UpTodate, https://sjr.uptodate.com/contents/overview-of-the-management-of-benign-goiter2.2017 Thyroi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uideline: Korean Society of Thyroid Radiology, Korean J Radiol 2018;19(4):632-655, https://doi.org/10.3348/kjr.2018.19.4.632(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1-04 醫聲.癌症防治
降低乳癌死亡率 早篩、治療宜同步
癌篩推動多年,乳癌與大腸癌等早期篩檢人數逐步增加,但涵蓋率僅三成五到四成,成了最大盲點,也讓晚期病患不減反增。多位專家不約而同指出,有些民眾無論如何都不願接受癌篩,須思考不同策略,而無論早、中、晚期,治療缺口也都要補足,才能真正翻轉情勢。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觀察到,過去廿年乳癌新藥蓬勃發展,但台灣在一九九六年到二○二一年的數據,乳癌發生率上升三點五倍,死亡率也增加一點五六倍,相較於美國穩定下降趨勢,台灣的發生率增長較快,原因有三,第一,美國自二○○○年便積極引進新藥,病患死亡率因而下降;第二,約百分之七的民眾無論如何都不願接受公費篩檢,也不願就醫。第三,在台灣,約百分之十一的病患在第四期才診斷罹患乳癌,相較於美國百分之六,高出許多。曾令民進一步分析,在今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提到,若要降低乳癌死亡率,推動乳癌篩檢的貢獻度約兩成五,第一期到第三期乳癌藥物的治療與運用貢獻了四成七,轉移性乳癌的治療則貢獻了兩成九,這代表若要降低乳癌死亡率,「篩檢、轉移性乳癌的治療與第一到三期的乳癌治療」都是重點。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統計,近五年乳癌新藥有六成二被健保限縮給付。以早期治療為例,像國際治療指引針對三陰性乳癌、帶有BRCA1、BRCA2基因變異病患所推薦的PRAP抑制劑,或像可用來治療三陰性乳癌的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皆未納健保給付。至於大腸癌八年來第四期患者從百分之十六成長到百分之廿一,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表示,在治療上,台灣乳癌、腸癌等治療指標的認定、執行仍有進步的空間,國際上公認,為大腸癌病患進行淋巴結切除手術時,需要切除十二顆以上淋巴結,病患預後比較好,但在執行上,醫療機構之間仍存在一些差距,應推動統一的高標準治療模式,對病患較有利。至於篩檢方面,應有更好的效益評估,曾令民提到要七十、八十歲女性乳癌篩檢有必要嗎?她們乳腺已逐漸萎縮,反而要強調觸摸,年輕女性則因乳房緻密,乳房攝影是否適合,都可以討論。張正雄也認為,要整體降低癌症死亡率,除了先進治療的可近性,減少治療延誤及民眾健康意識外,必須尋求新的早期發現策略。對此,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指出,對於是否要用相同的篩檢工具會進行檢討,但癌症篩檢最大痛點是涵蓋率,乳癌篩檢一直沒有突破四成,大腸癌篩檢也沒有突破三成五,會持續努力;至於癌症篩檢陽性患者的計畫也將持續進行。
-
2024-11-03 癌症.乳癌
確診乳癌要更冷靜 記住4重點並問醫師2個關鍵問題
29歲的娃娃:以為是纖維囊腫 結果是三陰性乳癌二期每位乳癌患者都讓我心疼,尤其年紀輕輕就罹癌的病友。在聽到確診那一剎那、哭得無法控制的時候,我都希望自己成為她遭逢生命海嘯時,能夠抓到暫且棲身的浮木。娃娃就是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患者。在29歲那年,娃娃先是摸到自己胸部有個腫塊,但她認為自己高中時也曾長過良性纖維腺瘤,這次應該也是。她沒多想,只是趁著公司健檢,順便做了胸部超音波檢查。那天在健檢的時候,醫師觸診一摸就覺得是不規則形狀,囑咐娃娃要盡快去做進一步檢查。結果一到大醫院,醫師在門診檢查後立刻幫娃娃做了切片,並要她一周後回診看報告。娃娃說,那個時候她還是很有信心,覺得應該不會有事,因為之前有良性纖維腺瘤的經驗,自己又這麼年輕,絕對不會這麼倒楣的。然而,天不從她願。回醫院看報告那天,她的號碼到了,卻被一再跳過、延後。她看到後面號碼出來的好幾位患者,都確診乳癌,她已緊張到快哭了。當她終於進入診間,醫師抬頭先問了一句:「妳是一個人來嗎?」這時候,她的眼淚已經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那天,醫師到底都說了些什麼,娃娃說:「我幾乎沒有印象了,因為哭到腦中一片空白。」只記得有位志工媽媽帶她下樓去辦了重大傷病卡,恍恍惚惚回到家,就開始上網瘋狂搜尋各種跟乳癌有關的資料。後來她來到北榮乳醫中心求診,先是想要聽取第二意見,接著決定在這裡接受治療,我因此成為她的個管師。娃娃的故事很長,但我要說的是,歷經化療、乳房全切除、乳房重建,接著為期一年的口服化療藥物後,在追蹤期的第三年,娃娃發現自己懷孕了!她順利生下了一位可愛的女孩,現在還在備孕,準備生第二胎,一路陪著她走過治療歷程的我,真的非常為她開心。像娃娃這樣,因為摸到腫塊發現乳癌的患者愈來愈多。不過許多女性也跟娃娃想法一樣,「我這麼年輕,乳癌不會找上我。」我想告訴大家,乳癌不會敲鑼打鼓找上門,看到、摸到胸部異常,務必就醫檢查,即使沒有症狀,45歲到69歲婦女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是讓癌細胞早期現蹤的最佳方式(國健署自2025年擴大乳癌篩檢年齡從40至74歲)。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發布的癌症登記報告,在2021年所有確診的17,432位乳癌(包含原位癌)病友年齡,從20歲到超過85歲都有。震驚之下,我該問醫師什麼呢?即使在懷疑罹患乳癌前,就已經先查詢相關知識,自以為已經做好了功課,但多數患者在聆聽醫師講述診斷與建議醫療措施時,就算頭腦沒有因為震驚與害怕而一片空白,在冷靜狀態下要立即聽懂醫師全部建議,也實在不容易。主要原因是,現今乳癌治療組合運用多元,對癌友來說,是比以往更複雜許多的醫療選擇。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乳房外科曾令民醫師就常說,要學習做個冷靜的聰明病人,對日後的醫療決策大有幫助。記住4個重點:1.聽懂或記下醫師的解釋建議聽報告時找親朋好友陪同,在醫師解釋病情及說明治療建議時,幫忙記下重點或者在醫師同意下進行錄音。包括乳癌分期、分型(如荷爾蒙接受體和HER2是陰性還是陽性等),或請個管師協助說明。2.問2個關鍵問題● 以我目前的狀態,國際的治療準則建議?● 以醫師的臨床實務,會怎麼建議?只要遵循國際的準則,不違背臨床實務的情況下,基本上醫師都會依病人狀況做出最佳的治療規劃。3.可尋求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求證治療建議必要時,可把乳房攝影光碟、病理報告等相關檢查資料準備齊全,去徵詢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4.要理智,不要陷入「最新就是最好的治療」迷思醫學是個實證科學,必須經過嚴謹的大型臨床試驗追蹤病友成效才能推到臨床實務應用。例如,有一個很有名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剛推出的時候,臨床試驗發現對晚期乳癌等有很好的療效,提升了無病存活率,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2004年加速對此藥的核准進度;於2008年核准用在治療轉移性乳癌;不過,後來臨床試驗實驗結果顯示,接受Avastin的病人,與標準化療的病人相比較,存活時間相似。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記住這4個重點,就能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的治療。
-
2024-10-18 焦點.元氣新聞
瀑布旁的瑜珈課!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感受森林療癒力
上過很多次瑜伽課,但是在瀑布旁絕對是第一次。課程一開始,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帶大家盤坐在瑜珈墊上,嗅聞掌心的精油氣味,耳邊聽到的是不遠處傳來的瀑布聲,感覺到緊繃的身體開始放鬆,平時因為工作和生活瑣事而產生的焦慮和煩躁,似乎也跟著心靈沉澱而抒放下來。這場由林業保育署舉辦的兩天一夜森林療癒活動,把大家從台北一路帶到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當遊覽車從台中市區開始駛進山區,放眼望去山巒堆疊,綠境中有溪流瀑布,心情也開始不同。活動前,先為每位學員進行身心狀態量測,量血壓、脈搏以及填寫POMS情緒問卷,預計活動結束後再次測量,觀察前後差距。儘管森林療癒已經有太多科學實證,但親自體驗還是很有新鮮感。專門提供森林療癒服務的「森林邦」創辦人洪志遠說,近年來多元照顧在台灣愈來愈盛行,但其他療癒活動像是園藝療癒、音樂療癒、藝術療癒等都是在室內進行,唯有森林療癒是把人從室內帶開,帶到森林裡進行,而這就是森林療癒的獨特之處。五葉松創意料理 品嘗大自然賜予的美味「森林療癒」在歐美日已行之有年,但對台灣民眾來說可能還有點陌生,森林療癒就是應用森林環境,讓人與自然連結,增進健康的自然照護方式。品嚐大自然所賜予的美味食物,也是森林療癒的重要一環,因此課程開始前,先在園區涼亭內享用森林午餐,由當地業者「泰雅原舞工坊」提供五葉松創意料理,五葉松粉末與米飯一起烹煮,散發出類似海苔的香氣,口感清爽,還有非常開胃的五葉松蜜辣椒醬,可以沾麵包或拌飯,也可以搭配蔬菜,飯後喝一瓶冰鎮五葉松汁,感到神清氣爽。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卸下科技業外衣走進大自然林業保育署自106年開始推廣,110年推動森林療癒師認證制度,至今已培訓50位認證森林療癒師投入產業發展,這次八仙山的活動分別由兩位首批獲得認證的森林療癒師來帶領。第一天下午由認證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帶活動,她首先要學員們脫掉鞋襪,一開始大家都有點猶豫,但在老師帶領下,很快地大家就像回到小時候,反璞歸真,赤腳踩在草地上、土地上以及石頭上,感受不同的觸感,等大家放鬆之後,開始進行「人體照相機」遊戲。「人體照相機」是用雙眼當快門,把照片存在腦海裡。來到山林間,蔡惠君希望大家不用一直盯著手機,因此兩兩一組,一人蒙住眼睛扮演人體照相機,另一人擔任攝影師,攝影師可以帶著人體照相機在園區找景,當決定要拍照時,人體照相機才能拿下眼罩看攝影師想拍的畫面,之後互換角色,進行一段時間後,老師請大家回到涼亭,讓每個人畫下剛才自己最喜歡的畫面。當眼睛被蒙住時,其他感官會特別強烈,尤其是腳下觸覺以及聽覺,而這也是蔡惠君想要讓大家體驗的感受。第二個體驗是森林瑜珈,場地就在園區的觀溪平台,一邊聽瀑布聲一邊放鬆身心,看蔡惠君熟稔地伸展肢體,很難想像她過去在科技業擔任業務,每天穿著套裝高跟鞋衝刺事業,但她說,看似光鮮亮麗的生活,實則長期高壓忙碌,直到發現健康出問題,才決心改變生活。辭職後,原本就熱愛運動的她,轉職為健身教練,並參加荒野保護協會擔任志工老師,去年看到林業保育署的培育計畫,立刻加入森林療癒師的行列。森林療癒師宋麗柑:用「心」去看大自然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因為其主峰海拔2366公尺,約為八千日尺,因而取其日文諧音「八仙」,區內林木茂密,氣候清爽宜人,十文溪與佳保溪匯流其間,園區內的溪水源自深山的森林,水質清澈,這裡也是山鳥們的樂園,有非常豐富的鳥類生態,青背山雀、赤腹山雀等都是常見的鳥類,園區內的竹林也非常清幽美麗。經過一夜好眠,第二天由森林療癒師宋麗柑帶領大家五感重啟。「閉上雙眼,聆聽周遭聲音,慢慢把心靜下來。」宋麗柑在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擔任志工九年,平時喜歡登山及賞鳥,說話時輕聲細語,帶起活動優雅自信,很難想像她年屆六十,已經有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孫女,可見森林療癒師能夠吸納各年齡層、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擔任生態導覽志工多年的她,認為生態旅遊和森林療癒活動大不相同,生態旅遊是比較理性、傳遞知識的,而森林療癒則是重視感覺,用「心」去看大自然,參加森林療癒活動不用知道每棵樹的種類名稱,而是要觀察所處環境,感受陽光及綠意。很多人置身山林卻不知如何感受大自然,因此森林療癒師的任務就是帶領大家去感受,例如運用教具在大自然中尋找各種不同形狀的植物,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兩天一夜的活動,每天活動後都會再次進行身心狀態量測,看到血壓和脈搏微降,似乎開始了解何謂森林的療癒力。百場森林療癒活動現正報名中林業保育署表示,森林療癒是在優質且完善規劃的森林環境中,透過森林療癒師的引導,讓參與者運用身體的五感體驗自然,吸收芬多精,感受森林生命力,藉由療癒活動與森林環境深度結合,達到穩定血壓、提升免疫力、調節自律神經等預防保健效果,同時也讓參與者能重新認識和尊重自然環境,提高社會大眾對於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認同。林業保育署正與各領域有意發展森林療癒業務之公私部門共同合作,由認證森林療癒師設計帶領一年百場以上的森林療癒活動,開放企業員工、醫護人員、樂齡長者及一般民眾報名付費體驗,有興趣者可至台灣山林悠遊網報名: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Event/ForestTherapy負離子存起來!百條步道秘笈延伸閱讀專家簡文仁推薦登山步道!走入山林享受健康生活走進山林 簡單易行的預防失智處方箋
-
2024-10-17 癌症.其他癌症
腹脹腹痛、大便變灰白色竟是罹癌!醫揭「7初期症狀」像腸胃不適易忽略
一名41歲青壯男因腹部常有悶痛情形,日前到衛福部苗栗醫院腸胃肝膽科就醫,醫師安排他進行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乳頭處有腫瘤,進一步做切片後確定為惡性腫瘤,後續由外科醫師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除根治性切除外還需重建胰管、膽管與消化道,腫瘤經病理報告確診為早期壺腹癌。衛福部苗栗醫院外科醫師陳雁捷表示,十二指腸壺腹癌(ampullarycancer)是一種罕見的消化道癌症,主要發生在胰管和膽管交匯處的壺腹。醫師指出壺腹癌是相對少見的癌症,發生機率低,初期無明顯症狀,隨著腫瘤成長後較有可能出現明顯的症狀進而被診斷,那時分期往往已接近晚期。壺腹癌初期症狀類似腸胃不適陳雁捷說明,壺腹是人體器官中非常小的構造,藏在消化道裡,置就在胰管與總膽管最末端2公分之接合處,開口於十二指腸壁。因位置很難被發現,壺腹癌初期症狀與一般腸胃不適很類似,所以常被忽略,例如:腹脹感上腹或右上腹處悶痛噁心嘔吐腹瀉胃口差體重減輕茶色尿此外,當腫瘤逐漸變大塞住胰液和膽汁出口,就會出現黃疸,大約7成患者都曾出現黃疸症狀。隨著病程進展,可能會有灰白色糞便、胰臟發炎、疼痛加重輻射到背部等症狀,甚至侵犯到十二指腸附近腸壁,造成腸胃道出血情形。壺腹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陳雁捷指出,壺腹癌的診斷方法主要以腹部超音波作為主,若顯示膽道、胰管擴張情形,則需進一步透過影像學檢查診斷,例如內視鏡膽胰攝影檢查、經皮穿肝膽道攝影、核磁共振膽道胰管攝影等。「目前壺腹癌有效根治的方式,仍是外科手術切除腫瘤,需於病灶處行根治性切除,標準手術為惠普氏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 procedure)。」陳雁捷提到,此手術除了根治性切除以外,還需重建胰管、膽管與消化道,為肝膽胰手術中複雜且困難的術式。陳雁捷進一步說明,病人需符合2項開刀條件才能進行該手術,成功接受手術的病人長期存活率相對較高:.腫瘤仍侷限於原發處尚未轉移至遠端器官.腫瘤並未造成周圍重要血管嚴重侵犯(上腸繫膜動靜脈)他解釋,如果評估不適合手術的病人,也可以在壺腹與十二指腸處裝上支架,或經皮膚引流膽汁以減少膽汁淤積引發感染,作為暫時性緩和治療;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則可以用在晚期無法手術或術後輔助治療,但目前對於提升存活率仍是有限。膽管擴張小心罹癌警訊陳雁捷提醒,民眾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以降低罹患消化道癌症風險。建議可以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如有發現膽管變粗,可進一步安排內視鏡膽胰攝影檢查或核磁共振檢查,及早在無症狀出現時發現腫瘤,盡早摘除。一旦出現症狀則要儘快就醫,以期達到最好治療效果。衛福部苗栗醫院徐國芳院長表示,儘管壺腹癌無法完全預防,但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健檢以及對家族病史的關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發生的風險或早期發現潛在問題。民眾若有具體的家族史或個人健康狀況的顧慮,建議與專業醫師討論並制定個性化精準醫療的預防策略。【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762.html】
-
2024-10-1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侯明鋒南台灣乳癌第一刀 打破「醫不叩門」 主動出擊
有「南台灣乳癌第一刀」之稱的高雄醫學大學教授侯明鋒,打破「醫不叩門」的傳統,主動出擊找病人,開疆闢土。從切病灶做研究、寫論文,到帶領乳癌團隊參與新藥臨床試驗,讓乳癌防治成為一門專科,病患得以早就醫、早治療,提高存活率。近50年行醫生涯,相當於台灣乳癌專科發展史的縮影。侯明鋒在嘉義朴子農村長大,從小父母親教導助人救人,促使他選擇行醫這條路幫助更多人。高雄醫學院畢業後,經一般外科住院醫師訓練,隨即赴美進修乳房外科。完整乳癌治療 赴美學習第1人當年的台灣,一年沒多少乳癌病人,美國乳癌的病例數一直攀升。侯明鋒看出乳房外科大有發展,從診斷、影像、手術甚至化療放療、病理學,整套都學會了帶回台灣,是台灣首位赴美學習完整乳癌治療的外科醫師。返台後,侯明鋒在高醫附設醫院建置乳癌防治模式。為了推廣乳癌防治觀念,他帶著一台超音波上山下海,挨鄉挨戶做乳房篩檢,把不敢看病的婦女找出來。原本高醫一年20個乳癌病人,他走出醫院,可能一天就篩檢了兩百多人,每個鄉鎮都出現3、4例病情嚴重患者。因為觸診、超音波訓練扎實,加上細心探查,侯明鋒常能找到機器查不出來的腫瘤,尤其超音波助攻能力特強。侯明鋒為此寫了一篇論文,指出東方女性、特別台灣女性乳房較小,用超音波好好篩檢,並不輸給乳房攝影。因為這篇論文,本來畏懼乳房攝影疼痛的婦女放下心來,政府也願意負擔超音波檢查,上門求診的人漸漸「絡繹不絕」。台灣家族乳癌遺傳 首位發表學者「BRCA1和BRCA2兩個遺傳基因,是造成台灣家族性乳癌遺傳的元凶」,第一個發表此學術成果的學者即是侯明鋒。讓「部分乳癌的確具有家族性遺傳基因」的理論有了實證,並且發現當BRCA1和BRCA2發生遺傳上的突變時,就算女性年紀還輕,罹患乳癌的風險大增。過去台灣基礎醫學難在蒐集檢體。熱衷蒐集資料的侯明鋒說:「以前醫師沒做研究的觀念,覺得開刀時剪檢體太麻煩,可是我堅持要剪,一定要把檢體蒐集起來。我已經蒐集上萬個檢體,到現在還在蒐集。」連中研院都要跟他調資料做研究。說他擁有「南台灣最大乳癌檢體資料庫」並不為過。串聯高屏地區醫護 每月開讀書會即使當上高醫附設醫院院長,侯明鋒仍持續寫論文。大學醫院還是要做研究,「我習慣隨身帶著一本筆記本,每個資料都寫下來,隨時醫學會要發表論文,一拿就有資料。」如今發表在SCI論文已有406篇。以乳癌論文升到教授,侯明鋒是全台灣第一人。「台灣小,大家要合作」,侯明鋒格外注重分享、合作和醫病共同成長。他發起串聯高屏地區醫護成立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每個月開讀書會,希望藥師、小兒科醫師都變成乳房專家。臨床試驗開啟侯明鋒另一個乳癌研究境界。50歲那年,他考取兩張臨床試驗的國際證照,數月後,國外臨床試驗就找上門來,在侯明鋒領軍下,高醫乳癌臨床研究團隊近年參與新藥臨床試驗的成果豐碩,被遴選為新藥臨床試驗中心,「四期乳癌存活率因為試用新藥而提高了。」催生俱樂部 數百座談幫助病友為了鼓勵病友,侯明鋒一手催生「木棉花關懷俱樂部」。這個由乳癌病友組成的團體,會員突破1500人,成立28年來辦過數百場座談,病友互相打氣重新展開生活。侯明鋒採走動式管理、言傳身教的帶人哲學。他任院長時,高醫進駐台東大武衛生所建立醫學中心級的專科門診,目前已卸下院長職務的他,仍每月定期到大武衛生所看診。有了台東大武成功經驗,侯明鋒把這套模式復刻到澎湖離島。澎湖每年有300人次到高醫求診,搭飛機或渡船都辛苦。「不如醫師動、病人不動」,包括侯明鋒也到澎湖看診。偏鄉醫療支援,就像一場接力賽,他期待一棒接一棒傳承下去。「有心就能做得到」 日睡6小時侯明鋒一天只睡6小時,早上5點就起床。每天騎著腳踏車去醫院,中午不休息。當天的刀開完,晚上8點必到病房巡房。數十年都是如此,「以身作則」也成為高醫最美的風景。從醫近50載,問他怎麼保持對醫學的熱情和堅定,侯明鋒吐了兩個字「有心」,只要有心,什麼都做得到。侯明鋒小檔案年齡:70歲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現職: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乳房外科名譽教授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第三屆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癌症醫學會理事美國水牛城婦女醫院乳房科醫師中華民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監事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監事主要事蹟:●高醫建置乳癌防治模式●高醫團隊前進台東、蘭嶼、澎湖,甚至索羅門群島●成立高醫木棉花關懷俱樂部●成立台東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
-
2024-10-06 醫聲.罕見疾病
精準中西醫合療 罕病男孩重拾畫筆、大聲唱歌
「天啊!我到底是怎麼走過來的,這段經歷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我是不是要開始著手寫稿出書!」23歲的涂博俞侃侃而談。陽光開朗的形象,讓人難以想像他罹患罕見疾病「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坐在病床上的他,僅用塊薄毯覆蓋纖細下肢,幾個月前還曾想放棄治療,讓媽媽每天以淚洗面。怪病致走路障礙、大小便失禁,基因檢測揭祕。2021年盛夏,熱愛運動的博俞開始覺得走路「怪怪的」,左搖右晃像是酒醉,也無法久站,起身費力,大小便失禁,想尿時尿不出,不想尿時膀胱有脹感,「我原先是業務,某天晚上跑客戶時,肚子忽然不舒服,還來不及到廁所,括約肌就失控,非常狼狽。」家住台中的母子倆四處求診,接受各種檢查,試過許多藥物、復健、保健食品,卻找不出病因;後經介紹自費進行基因檢測,但因情況特殊,還需將資料和血液送至美國,三個月後確診為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又稱腎上腺脊髓性神經病變型,Adreno-myeloneuropathy, AMN)。罕病難治,陽光男孩一年半後完全無法行走。AMN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罕見疾病「腎上腺腦白質病變(Adrenoleukodystrophy, ALD)」的一種類型,約佔40%至45%,好發於20至40歲。當ABCD1基因發生缺損,細胞中的過氧化小體無法代謝長鏈脂肪酸(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s, VLFCA),進而堆積在腎上腺,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出現腿部僵硬、全身無力、無法控制括約肌、感覺失調等症狀,甚至可能發生腎上腺危象(adrenal crisis),導致休克、嘔吐、甚至是昏迷。雖找到病因,卻尚無針對已有神經病變成年患者的治療,博俞僅能定期施打抗生素延緩惡化,且原先勉強藉助行器移動的他,在腳意外燙傷後,病情急速惡化到無法行走,加上服用類固醇,全身腫到像水牛,翻身、起身需他人協助。幹細胞移植順利,卻只能暫時保住性命。2022年爽秋,博俞忽感心臟被掐住般一瞬悶痛,旋即失去意識,急救檢查出是肺栓塞所致,加上類固醇引起的脂肪肝。醫師建議接受幹細胞移植,並幸運地在一個月內找到幹細胞全吻合的配對者,移植後一周內,各項數據恢復快速,也沒出現排斥反應或感染。命雖暫時保住,未來仍彷彿看不見底部的懸崖,「那時有跟媽媽討論,若沒有其他方法,是否就順其自然,發生狀況時放棄急救,不讓痛苦延續,也減輕家人負擔。」但朋友無意間看到花蓮慈濟醫院的中西醫合療資訊,讓母子重燃希望。西醫辨病+中醫辯證,症狀奇蹟好轉。花慈院長林欣榮表示,當前醫學界認定AMN患者病入膏肓或難以治癒,但慈濟醫院運用基因定序等先進技術,從傳統中藥中尋找精準藥材,逆轉並改善患者症狀。花慈副院長何宗融說,西醫是辨病論治,依照疾病診斷治療,中醫則為辨證論治,綜合觀察、分析出疾病的性質再治療;但由於中草藥不似西藥般利用新工具分析,建立完整資料庫已久,因此需靠基因研究專家、花慈顧問張建國「燒腦」找精準藥材,補上合療內的中醫拼圖。要找到治療藥物,須先了解致病機轉,張建國表示,AMN起因於ABCD1基因缺損,但研究發現,增加相似基因ABCD2、ABCD3的表現量,有助於改善症狀,目前已確認蒲黃、遠志、川楝、浙貝母、黃耆等十種中草藥正有此效,並可多標靶治療;林欣榮也說,中草藥一帖200元左右,比動輒幾千萬的基因治療便宜許多。首例精準中西醫合療、症狀大幅改善的AMN患者。此外,加上西醫的「經顱磁刺激治療(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及中醫針灸,博俞的手部動作及下肢觸覺、移動、大小便等等功能明顯改善,食欲、氣色恢復正常,能開始執筆寫字、畫畫,或是大聲唱歌,「整體身體狀況進步中,也提升自信,自己有動力往未來前進,更清晰可見未來的樣子。」博俞是首例精準中西醫合療且症狀大幅改善的AMN患者,何宗融說,預計將成果投稿至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提供給全球醫界參考。目前博俞每天三餐服用中藥,每月一次到花慈住院三天,接受進一步治療,本性樂觀的他,也一直在各大社群軟體分享自己的治療紀錄與心路歷程,「痊癒後,我會邊跑業務邊分享自己的經驗,也想出書增加影響力,更希望有導演拍攝這段故事,鼓勵更多人。」
-
2024-10-03 養生.運動健身
跟著風機去旅行!達德能源美女董事長推薦四條自行車低碳路線
達德能源董事長曾葳葳在今年的Energy Taiwan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展,以新穎角度提出「跟著風機去旅行」的概念,一改過去大多數人對於再生能源設施的冷硬印象,希望民眾在旅行中感受到風力發電與自然環境人文的和諧共存,並且認識風能對永續發展的貢獻。「在龜殼公園的風機附近,可以看到台灣特有的植物大安水蓑衣,每年夏末到初秋期間會開出紫色小花,附近還有一條留給螃蟹的風機秘境,有中華沙蟹、無齒螳臂蟹…」細數幾座風機周遭的生態景點,曾葳葳說,達德能源目前在台灣西部海岸線已建置207座陸域風機,北從林口,南至雲林,風機不僅滿足綠電需求,風能形象也逐漸融入在地,例如台中大安風機附近的超商門口就佇立著微型風機模型,風機圖像也成為當地農會產品的包裝設計。因此,達德能源推薦以下四條結合風機與自行車道的低碳路線,邀請民眾體驗不一樣的旅遊方式。竹南海風漁港之旅:崎頂車站→龍鳳漁港→竹南濱海自然公園,騎自行車全程約三十分鐘,走走逛逛約一、兩個小時。騎著自行車從崎頂車站出發,沿著台61線風機群往南,御風而行,首先來到龍鳳漁港。緊鄰台61線的龍鳳漁港是一座天然漁港,鄰近海域大多為礁石質地,底棲魚類相當豐富,漁獲量也相對的穩定,是苗栗縣第一個假日魚市,造訪此處可享用海鮮美食,餐後,不妨在漁港沙灘上欣賞夕陽餘暉,感受竹南的漁港風情。曾葳葳提到,附近還有一個達德能源認養的龍鳳海洋驛站,結合海巡署的鯨豚救援專業,帶領民眾認識海洋文化,共同推廣海洋和綠能的永續意識。離開驛站,騎自行車沿「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前行,途中可見竹南永能風場,看著運轉中的風機一路往南,路線尾聲來到竹南濱海自然公園,此處有一整片歷史悠久的木麻黃防風林,最南邊就是長青之森、親子之森以及假日之森,是當地人閒暇時的健行場所,還可在此觀察昆蟲生態。通霄白沙屯古蹟文化之旅:白沙屯拱天宮→白沙屯車站→通霄日落大道→通霄神社,騎自行車全程約四十分鐘,適合對歷史人文和攝影有興趣的人。以白沙屯拱天宮作為起始點,這條路線將循著宗教與歷史的軌跡前進,體驗當地古蹟文化之旅。每年「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吸引無數香燈腳徒步跟隨,值得一提的是,達德能源已連續多年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還出動太陽能手機充電站,服務追隨媽祖的香燈腳們,「太陽能手機充電站是以環境教育中心志工大哥的螃蟹車改裝,螃蟹車本來就使用太陽能發電,為此還加裝充電設備。」曾葳葳說,媽祖信仰是早期海區居民的心靈寄託,台灣西海岸的風力資源讓達德能源的好幾座風機正好坐落在各地媽祖廟附近。這條路線途經達德通霄風場,民眾可仔細觀察這裡的風機群,為融入當地地景,底部都做了綠色漸層塗裝。路線結尾就停在通霄最著名的歷史古蹟通霄神社,日治時期台灣各地興建的神社多達200座,後來大多被拆毀,只有少數保存較為完整,通霄神社是其中之一,來此可感受到日本神明建築的氛圍。台中大安風機探索之旅:大安濱海樂園→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南埔海堤,騎自行車約二十分鐘,推薦親子共遊,也適合想了解風能以及生態愛好者。這條就是可以見到大安水蓑衣的路線,結合潮間帶生態觀察與風機探索,也是與達德能源建立深厚連結的地區。從大安濱海樂園騎自行車出發,不到十分鐘便到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是經環境部認證的台灣第一座以風能為主題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這條路線很適合爸媽遛小孩。」曾葳葳說,龜殼公園的第15號風機是獨一無二的教學風機,全台只有這一座風機可以打開讓民眾進去參觀,近距離觀察及了解風電運作的原理,「孩子們沿著樓梯走上去時都很興奮,覺得超酷的,還會抱著塔筒聽風機運轉的聲音。」在大安濱海樂園往南的路上可以看到台灣特有的植物大安水蓑衣,大安水蓑衣是日本人早田文藏於1920年發表,是國寶級瀕臨絕種植物,每年約莫在夏末或秋季開花,紫色花瓣,花期從九月到翌年二月。此外,這裡還有一條留給螃蟹的風機秘境,過去這一帶並不是螃蟹棲息地,但因為鋪路設置風機,路邊產生沙堆,螃蟹就聚集過來,有中華沙蟹、無齒螳臂蟹等,其中無齒螳臂蟹多達三百多隻,是很美好的意外收穫。最後來到南埔,南埔鷺鷥林時常有愛鳥人士在清晨或是黃昏來賞鳥亭,可見鷺鷥群聚飛舞的盛況。這條路線途經十座以上風機,周遭可見當地居民散步遊憩,綠能早已與生活融為一體。雲林崙背綠色隧道樂活之旅:雲156縣道→雲11鄉道→豐榮綠色隧道(雲154縣道),騎自行車全程約四十分鐘,適合喜歡慢活氣氛以及喜歡大自然的人。這條路線由雲林156縣道往西出發,再沿著雲11鄉道往北騎,來到豐榮綠色隧道,隧道全長1.6公里,樹叢間望出去可以看到六座風機正在運轉,是達德能源在去年五月正式啟動的新源風場,也是目前台灣最大的陸域風機。雲林縣崙背鄉是台灣四大酪農專區之一,鄉內有千巧谷牛樂園牧場、吉利兒農牧場,不只有鮮乳,更是盛產洋香瓜之地。豐榮綠色隧道不但可以騎自行車,也適合健走,達德能源前不久就曾在此舉辦500MW綠能里程碑活動,邀請當地長者及師生在綠色隧道一起進行北歐式健走,特別的是,活動當天大家拿的健走杖還是達德能源特別與在地合作,以雲林在地經濟竹製成。走吧,跟著風機去旅行達德能源董事長曾葳葳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住在台北的她,假日會開車帶著孩子到觀音風場,一家人在沙灘上休憩玩耍,與不遠處的風機相連成一幅美好畫面,綠能,自然而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她透露,平時沒有刻意灌輸再生能源的觀念,但有一次孩子們參加繪畫活動,當時才五歲的孩子,自己發揮創意把太陽能板畫在海面上,讓她驚訝又感動,就像每一處風機所在地的民眾,往往不經意就帶來回饋,甚至主動問她可否在自己家鄉架設風機,都是她持續前進的動力。這次提出「跟著風機去旅行」,曾葳葳認為一趟美好的旅行要包含自然、文化、教育和體驗等四個核心的元素。風機運用「自然」的力量發電,無論是風機與海岸線的融合,還是風機與生態的共存,都能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親近風機;其次,風機所在地與當地歷史人文緊密聯繫,期待大家旅遊同時了解當地「文化」;旅程中認識風力發電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寓「教」於樂;最後,「體驗」是旅行的靈魂,無論是沿著風機旁的自行車道騎踏,還是參與當地的活動,這些互動性的體驗都能讓旅行更加生動有趣。以風機的概念來規畫旅行,一共四條結合綠能與地方特色的路線,趁著初秋涼爽的好時節,何不說走就走!
-
2024-09-26 焦點.長期照護
中風後吞嚥困難,喝水嗆咳恐致命!5步驟「下巴阻抗運動」練喉嚨
長者喝水要小心!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者常嗆咳,食物進入氣管後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75歲曾姓阿公中風後喝水及吃飯常嗆到,也常引起咳嗽,並多次引發吸入性肺炎,有致命危機,醫師建議家人考慮鼻胃管餵食,但阿公仍堅持由口進食。求診衛福部彰化醫院復健科,醫師以螢光吞嚥攝影檢查發現阿公咽部力量不足,進行咽部訓練後,改善嗆咳現象,降低風險。衛福部彰化醫院語言治療師顏婧縈表示,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者常嗆咳,食物進入氣管後引發吸入性肺炎,根據統計,吸入性患肺炎者的死亡率近5成,可以說是年長者的一大殺手,常常讓家人措手不及。而造成嗆咳的原因,很多是因為吞嚥障礙,如果改善吞嚥能力,就能減少嗆咳的發生。顏婧縈說,上述個案在中風後,手腳不靈活,但思緒清楚,在一次喝水後嗆到,引起吸入性肺炎,住院後脫險,後來又斷斷續續發生這類事件,醫師建議家人考慮裝鼻胃管或胃造口,但患者相當反對,他認為自己可以由口進食,堅決不允。吞嚥困難容易引發嗆咳顏婧縈說明,醫師和家屬協商後,對阿公進行螢光吞嚥攝影檢查(VFSS),透過顯影劑,可以看見整個吞嚥的4個期別,包括口腔準備期、口腔期、咽部期及食道期,從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經過咽部進入食道都可以清楚呈現,有助於語言治療師及吞嚥照護團隊人員了解個案的吞嚥能力。顏婧縈指出,螢光吞嚥攝影檢查發現患者因喉部上抬幅度不足,以及咽部肌肉收縮肌力不足,使得食物易殘留在咽部。換句話說,因為食物吞不乾淨就容易掉入氣管,引起嗆咳,甚至造成連當事人都沒有感覺的靜默式吸入風險。咽部訓練2招減少嗆咳風險治療團隊建議患者進行咽部訓練,包括下巴阻抗運動(CTAR)及薛克式運動(Shaker)訓練,研究證實可改善喉部上抬不足及上食道括約肌運動不足:【下巴阻抗運動】身體坐直,肩膀往後收利用物品,放在下巴底下並夾住(可用手扶)下巴出力內縮(嘴巴閉合),下壓物品維持60秒完成後休息60秒重複第3、4步驟,一組共做3次【薛克式運動】頭不墊枕頭,仰躺在地上雙肩著地,緩緩抬頭看向自己的腳尖當頭抬到最高時,維持靜止30秒至1分鐘再緩慢放下一組可重複3次顏婧縈進一步解釋,咽部訓練可幫助讓咽部肌肉更有力量,並請患者調整進食姿勢,2個月後,咽部力量有所提升,降低嗆咳風險。衛福部彰化醫院復健科主任廖宜新強調,中風患者通常比較著重在肢體的復健,但臨床上,吞嚥困難及嗆咳問題也是非常重要,一旦吞嚥不順,易衍生出吸入性肺炎,不只是中風者,神經損傷者及年長者都要特別注意,可到復健科尋求檢查評估。【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536.html】
-
2024-09-21 焦點.健康知識+
人看起來明明好好的,怎麼就倒下?重症醫籲「5種人」注意生活,最好定期檢查
許多人平常看起來好好的,但往往門診掛號後就接著住院,甚至住入加護病房。甚至有些人還會認為「沒看醫生沒事,一看就出事。」 重症專科黃軒醫師在社群分享,自己就常被問、也最擔心病人或家屬問「人明明看起來好好的,怎麼會這樣?」。醫師指出盲點,呼籲5種人更要注意生活,最好定期檢查。 人看起來明明好好的?醫:沒症狀不代表就健康。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黃軒醫師表示,人看起來好好的,代表沒有症狀,但沒有症狀並不代表健康。很多人會認為沒有症狀就代表健康,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許多潛藏的健康問題,往往都是在定期檢查、體檢當中被發現。 常見:硬朗而忽略健檢。很多中老年人常會因為覺得自己身體硬朗,就忽略了定期體檢的重要性。等到真的感覺道不適、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三高、糖尿病、心腦血管問題早已悄悄早上門。 若真的好好的,也不會來門診:醫師也表示,近日也才又被問「人明明看起來好好的,住院後,在你加護病房做治療之後,就愈來愈差了⋯⋯」。其實如果人真的是「明明很好」,病人也不會跑來門診掛號/急診;如果人真的是「明明很好」,醫生也不會輕易要病人住院,何況是加護病房。 為什麼「人看起來明明好好的」檢查卻出事,還跑出一堆毛病? 黃軒醫師以「多發性骨髓瘤」舉例,這是一個好發在年長者的疾病,民眾自然一開始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疾病,只是可能感覺好像有哪裡不大對勁。 初步的常規檢查中,大多只會進行X光攝影和骨密度檢查,這項檢查往往只能看出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進行補鈣治療後就少有更進一步的檢查。等過了幾個月,感覺到治療效果不佳,醫生高度懷疑有多發性骨髓瘤,建議做骨髓穿刺,這時就得住院了。 住院時會需要進行的檢查,也會包括X光、CT掃描、MRI等。而隨病情的進展,也會需要進行相關治療,例如多發性骨髓瘤出現高鈣血症,得馬上進行降鈣治療,以免病情加重影響。降鈣後可能又會出現低鈣血症,這又是需要被關注的新問題。而這些是為了健康需走的過程,不能不治療。 也因此對於民眾而言,常會有「明明看起來好好的,怎麼看個醫生就出事了,還跑出一堆新的疾病?」。但從這樣的例子就可以看的出來,其實健康早就亮紅燈了。對於各種疾病來說,重點就在於平時是不是真的有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良好習慣。 人看起來明明好好的?醫籲5種人最好定期檢查。 黃軒醫師也指出「看似健康,卻不健康」的高風險族群。根據研究許多特定族群確實會較容易罹患慢性病、癌症,包括癌症家族史、肥胖、抽菸和喝酒、年齡、情緒壓力等。建議若符合其中一項,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利早期發現、預防相關問題。 癌症家族史:如果家人中有人曾經罹患過乳癌、大腸癌等各項癌症,自身的罹癌風險可能會增加。建議定期做相關檢查,例如乳房攝影檢查、大腸鏡檢查等。 肥胖:肥胖本來就是與多種癌症、慢性病有關,可包括民眾較熟知的糖尿病、心臟病,也可包括肺癌等癌症。控制體重、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有助降低罹癌風險。 抽菸和喝酒:兩項都是各種癌症常見的風險因素,長期抽菸、過量飲酒,光是相關的癌症就包括肺癌、口腔癌、食道癌等。戒菸、限制酒量是重要的健康習慣。 50歲以上:老化是人人必經之路,是正常的現象。但隨年齡增長,罹患癌症、慢性病的風險也確實會增加。建議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甲狀腺檢查、大腸癌篩檢等,幫助早期發現。 情緒壓力:這項常容易讓人忽略,人人都有壓力,但不代表對健康而言是正常的,這也和抗壓性無關。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也是罹患各種癌症、慢性病的風險族群,建議更要維持心理健康、適當的壓力管理,也別忘記定期健康檢查。 健康是一生的財富,健檢是健康的第一步。 除了健康檢查之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減少壓力等,這些都是保持健康的關鍵。 黃軒醫師表示,健康是一生的財富,定期健康檢查、體檢是守護健康、對抗慢性病的第一步。呼籲做個負責的健康管理者,別等到疾病敲門才後悔莫及,現在就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 《延伸閱讀》 .家人不看醫生、不檢查怎麼辦?醫教掌握4原則:「用對方的語言」! .親友就是不看醫生怎麼辦?心理師指關鍵,4步驟解套!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20 醫療.眼部
黃斑部病變不治療,視力受損恐失明!3大高危險族群留意
黃斑部病變患者,可能出現看東西不清楚、跌倒、抓空、視覺顏色變黑白等症狀,藝人郭子乾的岳母曾因此跌下樓梯導致骨折。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理事長吳建良說,老年族群、糖尿病患及500度以上高度近視者,是黃斑部病變的高風險族群,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快速檢測,如發覺中心有黑點、扭曲、模糊、顏色黯淡等,要盡快就醫。黃斑部病變3大高危險族群吳建良表示,黃斑部病變是視力小偷,失明長者每10人約1人患此病,因不同致病原因或部位會有不同分類,老化會引起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糖尿病患者會因高血糖導致黃斑部水腫;近視度數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族也是危險族群。黃斑部病變可能永久性視力受損,甚至失明吳建良形容,黃斑部發生病變的過程,近似於買到漏水屋,如果沒有及時修補水管,一開始可能只是潮濕、出現壁癌等問題,但不採取行動讓房子盡快恢復「乾燥」,就會造成結構上的嚴重損害,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視力受損,甚至失明。萬芳醫院副院長、泌尿科醫師李良明,同時也是黃斑部病變患者,他說,在看門診時,常睜一眼閉一眼,結果3年前發現螢幕上的字變小,甚至螢幕變扭曲,因為自己也是醫師,知道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立即找眼科醫師做光學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發現黃斑部水腫,可能是職業傷害所致,也就是過去因施行內視鏡、腎結石、輸尿管等手術,對眼睛造成光害影響。郭子乾分享岳母也是黃斑部病變患者,曾在下樓梯時跌倒導致骨折,所幸在注射藥物治療後,長期困擾她的視力問題,在治療前期就獲得改善,擔心失明的陰霾也隨之散去,當生活品質與心情提升了,她對治療也更積極。
-
2024-09-17 養生.運動健身
賞金針好解憂!網推全台TOP8金針花超夯景點不能錯過
每年的8月初到9月底是金針花盛開的季節。花語是忘憂與喜悅的金針花又名「忘憂草」,有著「朝開暮落」的特性,生命極為短暫,素有「一日美人」之稱,每年花期皆有無數遊客慕名前往,只為一睹那每一天都獨一無二的金燦花海。那麼台灣究竟有哪些能賞金針花的超夯景點呢?一起來看看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金針花景點」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全台金針花景點排行。「赤科山金針花海」如夏季限定地毯觀察近一年網友針對「金針花景點」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當談到金針花景點時,位於花蓮玉里的「赤科山金針花海」最常被點名。以赤科三景與金針花海聞名的赤科山,每逢8、9月的花季,金針花便會「像地毯一樣蓋在山坡上盛開,非常美麗」,萬花齊放的壯麗景象,令金針花愛好者直呼「花蓮赤科山金針花~每次來都不會失望的地方」;還有網友分享賞完金針花後,可以「再品嚐山上店家的金針料理、金針冰棒、金針香腸」,或走訪「赤科三景」的千噸石龜、汪家古厝、三巨石,認為無論人文或自然景觀,都「非常值得在花季時上山走走賞花」。 「虎山巖金針花」近傍晚別具風味而位於彰化花壇的「虎山巖金針花」也備受網友熱議。該地點位於較平緩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一片滿滿黃色花海,這麼美好的場景真是令人賞心悅目」,方便的交通與壯觀的景色受到無數網友青睞,成為金針花熱點之一。不過曾多次拜訪的網友無奈表示,愈趨熱門的虎山巖人潮也在逐年增加,「一到現場車子都很難開進去了,更何況背景是人、前景也是人,根本沒辦法拍」。對此有網友建議「快到傍晚趕快來,超好拍」、「晚上6:30-7:30有色溫」等,指出該時間點不僅多數遊客皆已離開,也笑稱「蚊子下班了」,無論人潮、氣溫,還是蚊蟲數都較為宜人,還能趁著夕陽拍出另一番風味。花蓮六十石山有「台灣小瑞士」此外,還有不少人提及與「赤科山」同樣位於花蓮的「六十石山」。獨特的山勢讓六十石山有著「台灣小瑞士」的美名,便有不少網友分享到訪經驗「人潮不多、花接近滿開,這裡的山谷超美」、「有一條小徑兩邊都是滿滿的金針花真的超像仙境」等。其中,六十石山最特別的是,近黃昏時容易見到通過雲層灑落的「耶穌光(雲隙光)」,當其與滿山遍野的黃橙金針花海相互輝映時,不禁讓人對大自然心生敬畏,也讓這神聖光景成為了攝影迷的心頭好,吸引諸多遊客前往朝聖。看完以上網友的感想,你是否也按耐不住、想趕快動身前往欣賞那滿坑滿谷的金針花海呢?不妨趁花季結束前揪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同規劃一趟賞花之旅忘憂解愁吧!(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
2024-09-1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與病人珍貴的互動
本週的主題是「醫學生長期追蹤病人的心得分享」。一般而言,在醫學院最後兩年的臨床實習都是每一到三個月就換一個臨床科,所以往往沒有機會讓學生看到病情的演變以及建立理想的醫病關係。在一所醫學生有六個月內科與外科連續實習的教學醫院實習的機會,我們鼓勵學生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良好關係,並且在病人出院後,回來看門診或再住院時,能夠與病人見面,這樣才會有機會了解「疾病」的全貌以及病人與家屬因病所苦的感受,也唯有如此才能讓醫學生學到照顧病人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態度」。透過這三位醫學生的分享,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最初遭遇病人或家屬的冷漠或拒斥,透過耐心與關懷,發展出彼此尊重信任關懷的醫病關係,並讓學生對疾病有更深入的認識。我原本以為實習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了解醫療決策實際上的運作,但沒想到卻在與病人的互動之間了解到更多更深層次的東西,而那是我在這半年學習中得到最珍貴的東西。第一次遇到H先生是在病房的過道上,那時他正站在護理站的櫃檯前方準備辦理住院程序,而我當時還不知道他就是學姐剛剛說要上來的病人,看到他時我只想著:「恩,應該是陪家人來住院的陪伴者吧!」但也不能怪我這麼想,畢竟H先生從外觀上看起來完全不像一個生病的人,他講話時總帶著燦爛的笑容,伴隨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及明顯經過鍛鍊的身材,任誰都無法將他與一個罹患癌症且全身擴散轉移的人連結在一起。因此當我要去到病房詢問病史時,一推開門看到是他坐在床上,心中的震驚如海浪般洶湧,腦海中也一直想著是不是我走錯了房間。H先生一看到我進來,便用著招牌的笑容跟中氣十足的聲音說:「嘿醫生,怎麼了嗎?」,我連忙澄清我只是醫學生,離醫生還差得很遠,他只是笑笑著說:「很快啦,你再待個幾年就是啦,好好加油啊!」。在這時我早就從震驚的情緒轉換成茫然,沒想到連病史都還沒問到,就被病人照顧了一番。當下我與H先生就開始用著近似老朋友的語氣開始聊天,同時我也開始瞭解到他的病史的離奇之處。H先生從小就是一個健康且活力十足的人,一路從屏東讀到台南最後到台北來念大學,大學畢業後就旋即投入科技業工作。過程中雖然辛苦,但也一路過關斬將地當上了主管,同時結婚後還有了兩個可愛的小孩。然而這本該是幸福美滿的劇本卻在2022年的一次公司檢查有了轉折,當時報告上顯示有一項癌指數超標,他心裡想著應該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吧,但仍來到我們醫院檢查。殊不知,一查便發現肺癌已經蔓延開來,經過正子攝影後更發現癌細胞早已擴散到全身,只剩下腦部依舊是一片淨土而已。幫他做檢查的醫生十分好奇的問他,「難道你全身上下沒有地方會不舒服嗎?」H先生也是滿臉茫然地說「我完全沒有任何症狀阿,要不是健檢有紅字不然我根本不會來檢查。」。雖然H先生笑著跟我述說這段過程,但我能從他不時的停頓中感受出在得知全身轉移的當下他的心情究竟經歷了多大的起伏。H先生說他後來即使不願意接受現實,但也乖乖地接受手術及藥物治療,「畢竟我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要養呢!」H先生苦笑地跟我說,好在經過手術後H先生的疾病就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並且經過3個月的休養又能夠重新回去上班了。但或許是命運的玩笑,經過治療後的6個月,H先生在一天下班的路上發現他會看不清紅綠燈的顆數,並且耳朵不時會出現嗡嗡嗡的雜音。他當下想說會不會是最近看電腦螢幕太久了,因此就先去了家裡附近的眼科診所檢查,但醫生跟他說並沒有看到任何問題。但他的症狀卻沒有隨著時間過去緩解,反而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因此他最後決定要來我們醫院再檢查一次。沒想到,在核磁共振上看到他的腦部已經有許多細小的轉移,並且有一部分的癌細胞似乎早已侵入他的腦內,因此醫生連忙將他轉到我們病房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並且準備開始接受放射線治療。跟他聊完他的病史之後,H先生突然換成小心翼翼的口氣問我:「我大概最快可以多早出院阿?我很急著回去上班欸。」我當下沒想太多就回答說:「至少要先確定你的狀況並且擬定好治療計畫,應該不會太快喔。你公司最近有很多案子要急著處理嗎?」,H先生這時就面露難色的說:「也沒有啦,就你知道的,我兩個小孩現在都還在讀小學,我想說是不是能多賺點錢讓他們以後可以過得好一點。」。在那個瞬間,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閃即逝的焦慮與憂愁,並且這樣的情緒是被他深藏在心中且不輕易被別人發現的。我突然能明白為什麼他對於治療會不會影響工作那麼介意,並不是H先生對於工作有多大的熱愛或是企圖心,而是因為知道自己的生命不一定足以看到小孩長大成人,因此更希望能藉由剩下的時間為小孩搏出一個無憂無慮的未來。了解到這件事,我強作歡笑的跟他說:「現在重點是要把病治好啦,治療完你想做多久就做多久,不要讓家人擔心才重要吧」,H先生笑著說:「也是也是,是我自己太著急了,那就看你們怎麼安排囉!」。後續我又與H先生聊了很多,要離開病房前我笑著跟他說是「那先這樣啦,我明天早上再來找你啊!」他也笑著跟我揮手說好。但在走出病房後,我趕緊找了個地方坐下穩定情緒,我明白他的擔心及焦慮,但讓我不能明白的是為何他在這樣的壓力面前依舊能保持樂觀的一面對待所有人事物,難道是家人的力量讓他得以撐過這一切嗎?我苦思而不得其解,但我能知道的是,在此時此刻,他早就已經不在乎自己的生與死,他唯一在乎的就是他摯愛的妻子及兩個年幼的孩子,無論治療或工作多麼艱辛,他能義無反顧地承擔一切,只為了給他的家人撐起最後的一片天空。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1 失智.大腦健康
只是正常老化?預防失智 腦齡檢測提早揪出輕度知能障礙
衛福部最新公布台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失智盛行率7.99%,推估至2025年底,失智人口將破35萬人。近年阿茲海默症新藥問世,台灣預計明年引進,但該款藥物主要針對早發性失智患者。據推估,台灣約有70萬名輕度知能障礙者多數未被診斷,因應需求,不少醫療院所推出自費做「腦齡檢測」,但需定期篩檢才能達到預測效果。MRI檢測+ADNI指標 揪出輕度知能障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葉篤學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腦部會逐步萎縮,有一種為大多數人認可的腦齡檢測,是透過核磁造影(MRI),不需施打顯影劑,即可了解腦部結構與血管,分析腦部認知功能區域的構造,包含語言、情緒、記憶、運動等區域,與正常人相比是否提前萎縮,如果提前萎縮,經醫師判斷與評估,釐清是否有早期的輕度知能障礙。引發認知功能障礙的疾病,不是只有「阿茲海默症」,還包含中風引起的「血管型失智症」、運動神經疾病「巴金森氏症」。據統計,失智症類型分布前三名,分別為阿茲海默症占57%、血管型失智症占23%、巴金森氏症引起的失智症占7%。葉篤學指出,透過MRI檢測,可以從腦部構造的變化和血管的狀況,推測是哪些類型的疾病引起認知功能障礙。目前阿茲海默症是引起認知功能障礙最大宗的疾病,65歲以上長者約6%到10%機率罹患此病,患者從症狀出現到被診斷安置,平均時間為5到7年,通常出現症狀時,多會被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常疏忽早期介入的機會。現行診斷方法,初步皆採取「量表」做認知功能檢查,如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ASI)、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簡易心智量表(MMSE)等,再加上MRI或正子攝影(PET)。葉篤學表示,最近則會採取阿茲海默症神經學影像研究倡議(ADNI)指標,包括結構、功能和分子腦部造影、生物流體生物標記、認知評估、遺傳數據和人口統計資訊。其中腦部MRI的變化是一項重要指標。健腦最有效方式 就是學習即使臨床診斷方式愈來愈精細,若不能及早就醫診斷,會讓後續投藥或控制效果有限。近年才會興起自費做MRI,監測腦齡的風潮。由於有個體的差異,如果想提早預知是否有進行性腦部萎縮,葉篤學說,或許可以從60歲就開始做腦齡檢測,每5年做一次,比對自己腦部變化,在腦部出現稍微萎縮的情況下,及早做「健腦」運動,降低演變為失智症的風險,通常腦齡比實際年齡高5歲,就是認知功能障礙的高危險群。坊間的健腦運動非常多,葉篤學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學習」,但學習方式不是只是人去上課,而是吸收後輸出,如學語言,吸收單字後要立刻會使用,或是讀完一本書後撰寫讀書心得,這些方式能大量活化腦區,維持腦齡不老化。除了有監測腦齡的意識外,預防更為重要,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據研究顯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未來失智風險是一般人的2到3倍;長期熬夜或生活作息不正常者,也是失智的高風險群,經動物實驗顯示,在進入深度睡眠,沉澱在腦部的類澱粉蛋白會被代謝清除,如果長期沒有排除,就會增加失智風險。葉篤學說,面對超高齡化社會,誰也沒辦法預料到失智症何時會找上門,而且失智症患者一旦失去認知功能,難以決定自身的照顧方式,失智家庭也因為家中有失智患者,大幅增加照顧負擔,民眾應該提高意識,面對失智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10 醫療.兒科
8歲頭暈2天突說不出話 竟是腦炎
孩童突然頭暈、嗜睡、活動力變差,小心可能罹患腦炎。一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輕微腦水腫,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續檢查診斷女童是腦部遭到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活蹦亂跳的出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說,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是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致;腦炎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該名女童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經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治療後,除在病房安排復健外,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女童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馬偕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女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針對腦炎造成意識不清,施以「開竅醒神」穴位、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合併治療,一周三次,一次15至20分鐘。黃佳雲說,腦炎一開始可能出現非特異性症狀,但家長應注意孩童有無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惡心、嘔吐,以及活力或食欲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等症狀。因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惡心、嘔吐或皮疹。
-
2024-09-0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吳子鈞:什麼都帶不走,只有健康是自己的!訓練肌力吃七分飽養生
77歲的宏恩醫療體系總院長吳子鈞,是一名神經外科醫師,在1972年創立台中宏恩醫院,如今已邁入第52個年頭。之後因應社會需求,陸續創設龍安分院(精神專科醫院)、2家護理之家、2家康復之家,員工數300多人。醫院順著政策走,落實醫療分級,重視「生活化醫學」。吳子鈞是彰化鹿港人,兒時搬到台中,因父親飽受胃穿孔接受3次切胃手術的病痛折磨,因此立志要當醫師,也順利考取中山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即進入台中澄清醫院服務,主攻神經外科專科。當年吳子鈞看診接觸的多為中低階層病患,感受到窮人貧病難以負擔醫藥費的痛苦,立志要蓋窮人醫院協助弱勢,於是在1972年創設宏恩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約一半患者為中低收入戶或申請補助個案。為精神病患設分院2002年因為高中同學、時任台中市衛生局長林瑞欣的一句話,「中部缺精神專科醫療機構,患者只能遠送東部,仍一床難求。」吳子鈞思考當時社會氛圍,民眾不願與精神專科醫院為鄰、少有醫院願意投入,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創設龍安分院為精神專科醫院,並於2004年營運,總床數184床。吳子鈞指出,某年除夕夜,他和妻子林豐麗探視龍安分院留守的醫護人員,發現一名40歲男病友沒回家圍爐,患者說「家裡的床早就被家人丟掉了!」夫婦倆聽了很心酸,為了讓無家可歸的精神病患者有個「家」,於是在彰化芳苑購買一甲地捐給宏恩基金會,並募集善款興建150床的慢性療養機構「喜願家園」,於2018年4月營運。養生秘訣/訓練肌力吃七分飽吳子鈞一輩子省吃儉用,西裝褲、外套縫縫補補十年同一件,開的是平價的汽車。為了防跌,他每周固定抽出1小時進行肌力訓練,也因每日工作時間長,在醫院時會盡量爬樓梯或快走運動;飲食清淡,平時二菜一湯,吃七分飽,偏好吃魚、水果,喝白開水或靈芝茶,讓他活力滿滿。閒暇時,吳子鈞喜歡閱讀醫學、管理、勵志、財經等文章或報導,欣賞畫展,聽老歌及古典音樂,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奇異恩典等;也喜歡旅遊,看沿途風景、建築、招牌,還想學攝影及唱歌,但因為工作實在繁忙,每天除了睡眠外,都在看診,時間都給病人了,難有休閒時間。家庭醫師著重衛教醫院經營首要落實醫療分級,吳子鈞說,宏恩醫院屬於地區醫院,應扮演好「家庭醫師」角色,協助重症患者轉診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治療輕症患者,並著重「生活化醫學」,很多疾病是生活習慣不好造成的,透過衛教,讓民眾從生活中進行保健。吳子鈞指出,宏恩醫院肩負預防醫學責任,積極推動社區健康促進、舉辦健康講座,也添購高階健康檢查設備,例如肺癌篩檢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大腸癌最新式篩檢的NBI290型內視鏡等。提供員工醫療資源醫院管理方面,吳子鈞充分授權,他認為,重點是把員工當成家人,多鼓勵員工,「員工的事就是我的事」,員工要進修、小孩升學、眷屬遇到的困難等,他都會盡力協助,並享有宏恩醫療體系看病免掛號費、住院費用優惠,讓同仁享受最好的醫療資源。行善設置喜願家園「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是吳子鈞的座右銘,「行醫助人是興趣也是工作」,他樂此不疲。執業至今,他以醫院為家,24小時待命,就為了方便看診,時間都留給病人。多年前夫妻倆投身公益,也因兒女都是醫師,經家庭會議取得共識,將全部資產投入慈善事業,不留給兒女,設置宏恩會福利慈善基金會附設「喜願家園」。吳子鈞小檔案●年齡:77歲●現職:宏恩醫療體系總院長、宏恩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台大農學院「植物工廠應用技術研習班」第一屆畢業●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副教授、中央健保署中區分局醫審專家(審核委員)●專長:神經外科、高階健檢、醫美、減重、社區健康●給病人的一句話:什麼都帶不走,只有健康是自己的。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5 癌症.乳癌
乳癌年輕化!45歲出現高峰 明年起放寬篩檢年齡「40歲到74歲」
年輕型乳癌的侵襲性高,國健署自明年起放寬乳癌篩檢年齡,上下各增加5歲,擴大至40歲以上、未滿75歲婦女。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目前每年檢查人數約90萬人,新政策開放後,每年預估篩檢人數將可達150至160萬人左右,其中,40歲族群估增38萬人受惠。年輕型乳癌發病率上升 篩檢年齡放寬至40歲到74歲乳癌篩檢年齡放寬政策,預估明年上路。吳昭軍說,確切上路時間仍待預算審核通過,希望盡快執行,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早一點達到「健康台灣」 政策的目標。國人飲食西化、生活形態改變,年輕女性的乳癌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吳昭軍表示,「早期發現」是治癒癌症的關鍵,但是目前符合資格的45歲至69歲女性,仍有約34.5%從未接受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呼籲民眾正視乳癌防治,及早治療存活率高。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鄭翠芬說,台灣每2年提供1次乳房攝影的大規模族群篩檢,可顯著降低晚期乳癌發生率30%及乳癌死亡率41%。不過仍有34.5%的人未做過檢查,主因是覺得身體健康沒有需要、太忙沒時間、擔心機器擠壓乳房會痛,乾脆不做檢查。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一年新增大約15000多名乳癌患者,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不過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小於40歲的乳癌患者每年新增1000多人,且人數逐年成長,威脅女性健康。乳癌病友陳小姐分享,因之前做過乳房超音波,只有待追蹤的小問題,45歲時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竟發現腫瘤且擴散到淋巴結。評估後屬於第一期乳癌,治療3個月,預後良好,積極邁向新人生,包括報名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她表示,「及早發現,救了我一命!」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年輕10歲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年輕10歲,陳小姐認為,乳癌篩檢對象擴大,有助於民眾早期發現病兆,才不會錯失治療契機,尤其是年輕型乳癌的預防,不用進入化療、放療等全身性的術前輔助治療。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目前國際上最具科學實證,可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可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並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他強調,台灣的乳癌治療跟歐美同步,積極治療預後佳,甚至乳癌前期的存活率比歐美還高。我國於112年有92.3萬名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發現5,392多名乳癌個案,等於每篩檢169名女性中約有1名罹患乳癌,而因篩檢發現乳癌的婦女,有59.7%病例為早期(0+1期),證明乳癌篩檢的高效益。三個「及早」預防乳癌國健署呼籲,要把握三個「及早」,預防勝於治療。1.及早預防: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並適度釋放身心壓力。2.及早發現:符合資格的婦女應定期接受篩檢,早期發現病變組織。3.及早治療:一旦篩檢結果異常,應儘速接受後續診斷與治療,早期乳癌治療預後佳,5年存活率高達9成。【疾病百科】乳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30 癌症.乳癌
胸部痛是不是得乳癌?醫:早期乳癌沒症狀,也很少引起疼痛!3種方式檢查乳房
「我的胸部會痛,好擔心是不是得了乳癌?」許多民眾詢問:乳癌前兆會痛嗎?有硬塊該怎麼辦?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宣安表示,乳房有腫痛或硬塊,不一定代表罹患乳癌,乳癌本身也很少引起疼痛,也因為早期的乳癌沒有症狀,容易忽略早期篩檢的重要性。衛福部公布的112十大癌症中,女性乳癌排行第四,一年有超過15000位女性罹患乳癌,近年已經有年輕化趨勢。陳宣安說,乳癌可能會在乳房組織中形成惡性腫瘤,而且會轉移到其他部位,早期發現的關鍵是定期進行篩檢。大部分乳房腫塊屬於良性乳房有腫痛或硬塊,不一定是罹患乳癌,大部分乳房腫塊屬於良性的纖維腺瘤、纖維囊腫或囊腫等,只有十分之一的乳房腫塊有惡性的可能。但即使是良性的腫瘤,當腫瘤過大或是產生發炎、膿瘍等臨床症狀時,還是需要追蹤治療。陳宣安強調,若摸到乳房硬塊,建議至乳房門診做進一步檢查,除了醫師視診與觸診之外,也要另安排儀器檢查。目前共有3種方式,包含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乳房磁振造影,依年齡與個人情況選擇不同方式,並沒有一定哪一種最好。乳房檢查3種方式乳房超音波檢查主要針對可觸摸到的腫塊,可以有效評估乳房腫塊的型態與質地,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乳房X光攝影檢查利用低劑量X光,可檢測針刺狀高密度腫塊、群聚型鈣化點、局部結構扭曲、不對稱或腫塊等,有利於診斷早期乳癌。乳房磁振造影解析度極高,對於軟組織有極佳的對比,有利於細微乳房病灶的偵測與鑑別診斷。做過小針矽膠注射隆乳者,適合選擇乳房磁振造影;此檢查費用高昂、檢查需時長。早期的乳癌沒有症狀,患者常會因為沒有摸到硬塊、無異狀而忽略做乳房篩檢,延誤了早期可發現的乳癌。國健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陳宣安提醒,每項篩檢工具都有一定的準確率,無法百分之百精確,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在下次定期檢查前,發現硬塊、乳房外觀異常、有分泌物等,應盡速就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9 焦點.元氣新聞
麻醉醫趁病患昏迷疑用手性侵!女患者難受壓力服藥輕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爆麻醉科醫師疑性侵女病患,林姓麻醉科醫師趁患者在恢復室意識模糊時,掀開被子,搓揉女患者私處,以手指侵入陰道。女子後續在訴訟過程中,飽受壓力,一度輕生留下遺書,指出不想再面對不堪的一切。對此,北醫附醫回應,已對當事醫師予以記過及停權等懲處,院內全力配合司法調查。據媒體報導,北醫附醫該起性侵事件,發生於2022年11月25日,該名女患者當時接受麻醉,並在恢復室等待甦醒,她指出當時她的意識雖然模糊,但感覺到有人觸摸下體,用力睜開眼睛查看異狀,發現林姓麻醉科醫師就站床邊,感到驚恐害怕。事發後女病患事後向院方檢舉並提告,林姓麻醉科醫師一度坦承犯行,並同意賠償。女病患認為林姓麻醉科醫師有悔意,加上不想面對冗長耗時的訴訟程序,決定先以調解方式處理,卻沒想到林姓麻醉科醫師委任的江姓律師與女病患的委任律師協商時,改口主張沒有猥褻性侵。事件發展變成被告者對女病患提出恐嚇取財告訴,江姓律師在妨害性自主案件審理開庭時,不斷對女病患提出羞辱式的詰問。當事人不堪精神壓力,今年8月4日凌晨選擇輕生,在家服用大量藥物,所幸被家人及時發現,報警送醫挽回一命。但甦醒後情緒激動,崩潰大哭,不想再面對不堪的一切。女病患在輕生前留下遺言,提及:「729出庭後,我的身心非常痛苦,彷彿又回到最初發生的時候。漫長的訴訟是必然的,狼醫的否認也是預料中的事,那天江律師的提問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犯人,冒犯我隱私的部分難以釋懷,我沒辦法這樣生活下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發出聲明指出,院內接獲申訴人反映遭性騷擾後,隨即展開調查,經人評會決議,對當事醫師予以記過及停權等懲處,並要求完成性別平等相關教育訓練。後因申訴人另有陳述,院內已依法通報,全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將全力配合司法調查,並依調查結果,由人評會進行相關處置。北醫附醫指出,對於此次事件深感遺憾,同時積極強化病人就醫安全,持續在工作環境、內部文化等多面向加強性平文化宣導,致力打造兩性平等及民眾安心的就醫環境。台灣麻醉醫學會前理事長謝宜哲表示,對此案不清楚,但醫療院所的看診流程一定要有護理師跟診,不論是看診或對話,如果沒有護理師跟診,可能會發生性騷擾糾紛。醫院許多地方都設有攝影機,但手術後的恢復室為了保護病患隱私,並沒有攝影設備。謝宜哲說,恢復室是由一位護理師負責二位病患,若有異狀才會通知醫師,但進行體檢、理學檢查,護理師一定會在旁協助。不過,手術後的恢復室有簾子隔著,導致護理師沒有即時注意到狀況,而該醫師的行為已經觸法。謝宜哲表示,醫師要自律,民眾也要多注意醫院的護病比,可要求護理師協助陪伴每個看診流程。★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7 寵物.寵物疾病
寵物臨終前3徵兆!當寵物面臨生命盡頭:如何評估寵物生活品質並做好準備?
隨著科技與醫療的進步,人類及寵物的壽命及生活品質都得以提升。然而,寵物終究會面臨生命的終點。本文將幫助飼主了解在寵物臨終前,如何辨別其身體狀況、評估生活品質、提供適當的照護,以及尋求心理支持。寵物臨終前的徵兆1.食慾不振食慾是寵物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寵物長期拒絕進食,甚至使用食慾促進藥物也無效,這可能意味著其身體狀況正在急劇惡化。缺乏足夠的營養會進一步降低寵物的身體機能。2.行動能力下降當寵物的行動能力逐漸減弱,無法進行基本活動(如行走、上廁所),表示其身體狀況正在惡化,生活品質也將受影響。3.行為改變臨終前的寵物可能會出現行為改變,例如變得孤僻、不願與人互動,或失去對喜愛活動的興趣,這些變化通常是因為身體不適或疼痛引起。生活品質6評估評估寵物的生活品質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食慾、行動能力、與人的互動情況及對活動的興趣等。這些指標能幫助我們了解寵物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進而做出更合適的照護決策。1.疼痛管理如果寵物的疼痛無法透過藥物有效控制,將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和心理狀態。觀察寵物是否有疼痛跡象,例如:頻繁舔舐疼痛部位、無法安靜休息、拒絕活動等。2.食慾若寵物長期拒絕進食,即使是最喜愛的食物也無法提升食慾,這可能意味其身體狀況惡化。必要時可考慮使用食慾促進劑,但若效果不佳,則需進一步評估。3.水分攝取如果寵物拒絕飲水或無法自行飲水,會迅速導致脫水,進而引發更多健康問題。觀察寵物的飲水情況,確保有良好的水分攝取。4.衛生臨終前的寵物可能因行動不便或失禁而難以維持基本衛生。飼主需確保其生活環境乾淨舒適,例如使用墊料和尿布,並定期清理,避免皮膚感染和其他衛生問題。5.快樂觀察寵物是否仍能從日常活動中獲得快樂是衡量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如果寵物對曾經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這可能意味其身體狀況惡化。與寵物互動,觀察其反應,有助了解其心理狀態。6.行動能力行動能力下降是寵物老化或生病的重要跡象之一。觀察寵物是否能自行走動、上下樓梯或進行日常活動。如果無法行動,需考慮使用輔具,但這些工具是否能真正提高生活品質仍需仔細評估。臨終前的照護在寵物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讓他們感受到愛與關懷。例如:.帶他們去最喜歡的地方,享受最後的快樂時光。.提供最愛的食物和零食,讓他們感受到特別的關愛。.與他們共度安靜的時刻,讓他們知道自己被愛與珍惜。.飼主也可以安排特別活動,例如專業攝影,為寵物留下美好回憶。心理支持與輔導面對寵物的離去,情感上的打擊是巨大的。許多飼主在失去寵物後會感到悲傷和內疚。尋求專業心理輔導,可以幫助飼主度過這段艱難時期。加入寵物愛好者的團體,與其他有類似經歷的人交流,分享彼此感受和故事,也是一種有效的情感抒發方式。在寵物生命的最後階段,透過細心評估和專業建議,我們可以為寵物做出最好的決定,讓他們感受到無盡的愛與關懷。延伸閱讀:.帶著愛犬去旅行/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4 癌症.乳癌
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 2個階段特別不易察覺乳癌症狀
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被喻為女性健康殺手,國內前十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中,乳癌高居排行榜。發生高峰約為45-69歲之間,不過,受飲食習慣、環荷爾蒙、壓力因素等影響,患者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在年輕患者中,懷孕中或正在哺乳的女性容易忽略症狀而延遲診斷,錯過黃金治療期。懷孕初期、哺乳期女性罹PABC型乳癌 症狀不易察覺禾馨醫療乳房外科醫師曾建勳表示,懷孕初期和正在哺乳的女性,乳房會因為荷爾蒙的變化,不易察覺乳癌症狀。在這二個時期,乳腺組織在構造及功能上也有所改變,因此掩蓋住病灶,在診斷上相對困難。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所罹患的乳癌被稱為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簡稱PABC),只要是懷孕中、產後一年內、哺乳時期確診的乳癌皆屬於此類型。據統計資料,每3000名孕婦中就有一名可能患有PABC;40歲以下乳癌患者約10%屬於PABC,35歲以下更達15.6%。近年來,因為乳癌年輕化及孕婦年齡上升,PABC發生率也提高。曾建勳說,PABC具侵略性且變化快速,早期發現與治療十分重要。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都是自行摸到腫塊而就診,乳癌的腫塊多半沒有明顯的疼痛感,與一般懷孕時腫脹的乳腺組織或哺乳時因乳管阻塞或乳腺發炎導致的腫塊不同,因此孕期、哺乳期發現乳房腫塊一定要特別小心。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揪腫塊 確診後要盡快治療除了腫塊之外,若有乳房皮膚變厚、乳頭分泌物增加或分泌物顏色改變、異常腋下淋巴結腫大等異於平常的症狀,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建議。檢查方式可利用「乳房超音波」,曾建勳表示,這種不具放射線、安全且快速的檢查,是乳房腫塊檢查的首選,超音波影像型態協助醫師初步評估。另一種常見的「乳房攝影」,原理為X光,具有些微放射線,但研究證據指出,其放射線劑量相對較小,對胎兒影響不大。孕婦有需要仍可以接受此檢查,不需過度擔心;其他相對安全的檢查還包括不使用對比劑的磁振造影(MRI),本身也不具放射線。在乳癌治療上,曾建勳表示,大部分的PABC多為侵襲性乳管癌,其乳癌細胞多半較屬惡性,且易有類似發炎的細胞型態,確診後建議要盡快治療。對孕婦來說,透過手術完整將病灶移除是優先考慮方式,過去讓人顧忌麻醉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只要透過適當麻醉藥物的選擇,對胎兒其實安全。(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13 養生.營養食譜
清熱利水穩血壓 夏天適合吃這些魚產海鮮!料理掌握2個簡單原則
台灣的夏天似乎愈來愈熱、時間愈來愈長。想減肥的人,不但不能吃多,有些人可能還有水腫的困擾。漁業署建議大家一些適合夏季吃的海產魚類,能幫你健身減脂兼補水。清熱利水穩血壓 夏天適合吃這些海鮮許多人以為,冬天天氣冷,較容易發生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事實上,夏季氣溫高,不但容易中暑,發生腦中風的比率也不少,因為大量出汗、水分攝取不足,血液變得濃稠、血液速度減慢,腦部血管容易發生阻塞。尤其夏天經常進出冷氣房,如果忘記補充水分,容易讓血壓升高,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因此夏天除了一定要注意補充足夠水分,農業部漁業署在臉書發文指出,也可以適當攝取「鉀」含量較高的國產水產品,像是「臺灣鯛」、「金目鱸」、「午仔魚」,協助清熱利水穩定血壓。但提醒腎臟疾病患者注意鉀含量攝取。此外,含有較高Omega-3的「鰻魚」、「白帶魚」、「花腹鯖」等水產品,也能補充好油脂。此外,夏天衣著單薄,在意身材的人,會覺得稍微胖一點穿衣服就不好看,因此不敢吃太多東西。漁業署也建議可以吃夏季盛產的「小卷(鎖管)」、「鬼頭刀」、「白蝦」,都是健身減脂好夥伴,飽足口欲之餘也能降低熱量攝取,一舉兩得。掌握2個原則 海鮮料理簡單最好海鮮類常與高膽固醇畫上等號,有些人擔心吃進海鮮等食物,會轉化為血中膽固醇、增加血管負擔,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劉彥均曾受訪指出,其實真正的隱形殺手是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例如肥肉、培根、豬油、牛油、奶精、酥油等比較危險。不過,魚、蝦貝類中,魚卵、烏魚子、蟹黃等部位就屬高膽固醇食物,魚肚、魚皮或雞皮等油脂也較高,應注意份量的攝取。而料理方式也可能影響熱量攝影,建議料理海鮮時掌握2個簡單原則:1.多採用清蒸汆燙的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等高油高熱量的烹調方式。2.需控制熱量或血糖者,應減少用糖醋、勾芡、蜜汁、五味醬調味,可加一些蔥薑蒜去腥提味,保留營養素又能呈現最佳鮮甜海味。【參考資料】.《農業部漁業署》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11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 一站式服務把複雜疾病變簡單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成立已有18年,2006年9月1日成立的「過敏免疫風濕中心」(簡稱風免中心),患者遍及海內外,每月看診高達5000人次。醫療陣容與量能更不容小覷,院長賴寧生領銜專科及住院醫師共10人,中心內打造30坪專屬風濕免疫關節患者的復健中心、個案管理中心及衛教中心,是雲嘉地區軟硬體最齊全的過敏免疫風濕病中心。影響多重器官,需透過個管師整合各科治療。賴寧生表示,大林慈濟求診患者年齡層普遍較高,常有慢性病併發問題,需透過個案管理師協助整合醫療資訊,如免疫疾病患者骨折需要住院開刀,風濕科醫師會與骨科醫師討論,讓主治醫師了解患者需要哪些特別的處置。賴寧生說,風濕免疫疾病是免疫細胞造成的病變,免疫細胞隨著血液循環到處跑,影響很多器官、造成全身性病變,每個人表現出的症狀不同。它對某個器官的影響持續一陣子可能就消失了,但不久後又影響另一器官,表現出其他症狀,相當複雜,需要長期持續追蹤、治療。他強調,與風濕免疫疾病共處是場長期抗戰,病患和周遭親友都需要了解這項疾病。因此大林慈濟成立病友會,至今24年,「要用家庭的力量來支持、照護病患。」推動基層醫師繼續教育,及時轉診風免病患。「不僅病患與家屬需要衛教,非風免科醫師也需要。」賴寧生說,醫學分科很細,醫師各有專長,對其他領域的了解有限,需要彼此交流、學習,最終受益的還是病患。如年輕人下背痛、眼睛的虹彩炎都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導致,但這些病患一開始可能不是看風濕免疫科,但若主治醫師了解這些都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相關症狀,就知道要轉診給風濕免疫科,讓病患得到適當的治療。賴寧生說,醫病關係不是只有在醫院的診間或病房,更需要延伸到他們回家後的日常生活,因此基層診所的醫師格外重要。他舉例,病人發燒了,第一個想到的是到居家附近診所或衛生所就診,如果基層醫師不了解風濕免疫疾病及用藥,貿然建議停掉類固醇或免疫制劑,「如果疾病正在活動期就停藥,恐怕讓病情加劇。」我們有義務幫助基層醫師更了解風濕免疫疾病。因此,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與嘉義縣市、雲林縣的醫師公會合辦基層醫師繼續教育,使病患照護動線可以由醫院延續到基層診所。重視器官侷限型免疫症,跨科合作療效更佳。有些免疫細胞造成全身性的病變,但有些免疫細胞有「歸屬感」,只影響單一器官,稱為「器官侷限型免疫症」。比如它只攻擊皮膚、破壞黑色素細胞,造成一塊塊白斑,病患通常去看皮膚科;免疫細胞若只攻擊血小板,臨床上只看得到血小板過低,沒有其他症狀,病患在血液科就診,卻不知根源在免疫系統;免疫細胞若攻擊腦部血管,臨床表現是腦中風,病人會去掛急診、神經科,「但若沒有用藥物調節免疫功能,很可能會第二次中風」。賴寧生指出,大林慈濟醫院特別重視這類器官侷限型免疫症,由原主治醫師與風濕免疫科的醫師一起看病患,用藥物調節免疫系統,幫助他們得到更好的預後。他舉例,一位在台北醫學中心看診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原看神經科,但因緣際會在大林慈濟醫院檢查出免疫系統異常,同時接受風濕免疫科的治療後,多發性硬化症引起的神經症狀慢慢減輕,用藥也愈來愈少。「以前認為多發性硬化症會造成不斷的中風、無法避免,但加入免疫系統的治療後,中風的機率愈來愈低。」整合醫院、社區資訊,提高病人生活品質。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大林慈濟過敏免疫風濕中心,為在地特色臨床醫療中心,開設風濕專科門診、過敏免疫科門診、免疫病特別診以及小兒過敏門診,結合門診復健治療、超音波檢查、中醫風免疼痛,更整合醫院內部資訊、外部社區,提供完整有效的全人醫療,協助患者早期發現疾病,以提高過敏免疫風濕病患生活品質及生命的延續。病人不再為病所苦、生活品質改善,是醫院成立特色中心最主要的宗旨。醫療亮點● 10名專科與住院醫師服務病患。● 30坪專屬風免患者復健中心、個案管理中心及衛教中心。● 成立病友會,凝聚照護力量。● 推動基層醫師繼續教育,發現病症及時轉診。● 治療器官侷限型免疫症,跨科合作用藥更精準。● 一站式服務,提供完整有效的全人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