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指揮中心
共找到
8312
筆 文章
-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官兵染疫直指帛琉?專家:可能性不高 最怕本土感染
我國首起軍艦群聚感染,恐掀起我國新一波疫情;而三名確診官兵染疫時間點啟人疑竇,多名專家皆認為從時間序來看,不太可能是在帛琉染疫,分析二種較為可能染疫的時機,一種是艦上有無症狀感染者,另外一種可能為軍艦9日靠航後,恐有接觸到感染者,無論何種情況都對台非常不利。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指揮中心將軍艦群聚目前最可能的感染源指向帛琉,他認為此方向可能性最低,海軍3月12到15日停靠帛琉,若是染疫早就發病,不可能等到4月12日才出現症狀。他最擔心是軍艦於9日靠航台灣,等待下船的6天期間內,曾有人下船或是有人上船,進而接觸到感染源;他說,因為這期間接觸到感染源才會讓官兵在4月12日發病,該感染源恐怕是軍艦以外的人,恐怕正在社區內趴趴走,這是令人最為擔心的事。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則認為,應該是軍艦上有無症狀感染者的機率比較高,他說,依照目前新冠肺炎患者從染疫後發病,最常見的潛伏期時間為5到7天,最長則是14天,偶爾會有21天才發病,但極為少數。黃玉成說,案396,4月12日出現症狀,用常見的潛伏時間回推,應該是在4月5日左右染疫,當時人正在軍艦上,因此才推測是軍艦內有無症狀感染者,或是該名染疫者症狀極為輕微至今都未被發現。黃玉成說,他也很擔心軍艦的染疫狀況,若是軍艦內有無症狀感染者,參考鑽石公主號的採檢結果,當時有五成的旅客沒有症狀,雖然後續有部分發病,但採檢陽性後續持續無症狀者占二到三成;他也非常擔心敦睦艦隊恐會有同樣的情況發生。不過,他認為,目前已經召回採檢700人,近期就能解除疑惑,他也說,現在對700人採檢也不一定真的驗得到,有些人恐怕已經自癒,恐需要加驗體內抗體才能如實還原真相。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連6天無本土個案 張上淳:即使連14天掛蛋也難掉以輕心
我國今天新增三例新增確診案例,我國確診案例來到398例,不過雖然今天新增案例,但本土案例已經連續6天沒有增加,國外皆把連續14天沒有本土案例視為疫情趨緩的指標,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連續14天沒有本土案例確實可以認為安全,但仍需提高警覺。張上淳表示,站在流行病學的立場來看,可以說14天沒有本土個案可以認為是安全的,但是現在問題在於說,台灣現在有沒有辦法百分之百把握守住每一個入境的旅客,另外台灣目前也沒辦法確保社區內沒有任何一個無症狀感染者。張上淳說,即使我國連續14天沒有本土個案,但仍需要提高警覺,至於到什麼程度才能放鬆一點,仍還得視後續的疫情發展來判斷。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談防疫:人要自由 讓病毒不自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要讓人自由,而讓病毒不自由。」呼籲民眾一同遵守防疫措施,控制好疫情,人的自由才不會處處受到侷限。指揮中心今天下午針對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召開記者會,媒體問及,有外國學者比較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防疫措施,認為「自由是對抗疫情的最佳解藥」,請教陳時中的看法。對此,陳時中說,疫情期間人民配合很重要,台灣就因為人民的素質,目前防疫策略還算成功。陳時中談論「自由」對防疫的意義,認為目標是:「要讓人自由,而讓病毒不自由。」民眾謹守社交距離、勤洗手、遵守防疫規範,就能避免病毒傳播,讓生活不至於到完全無法照常進行的地步。另外,美國總統川普17日透過推特推文,公開指出台灣衛生官員於去年12月31日警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武漢肺炎有人傳人狀況,卻遭WHO忽略。陳時中今天表示,很多民眾在爭論,到底是台灣還是中國大陸先通報WHO。其實各方看到這樣的訊息,就應該提高警覺,台灣就是對武漢傳出的訊息產生高度懷疑,因此通報WHO,一方面盡世界公民的職責,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台灣人民。陳時中說,那時就是判斷已經「高度人傳人」,才會開始針對武漢飛回台灣的班機做登機檢驗。他說,當時還遭批評這樣的措施沒用,但台灣仍是提前部署,即便會造成民眾許多不便。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海軍敦睦艦隊3確診 蔡英文:疫情挑戰還在 國人勿鬆懈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疫情中心今宣布我國新增3名境外入境的確診案例,皆為軍艦上的實習學生。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表示,今日海軍敦睦艦隊發生確診案例,她也立即做出指示,要求國軍務必配合指揮中心,進行疫調和隔離。她強調,防疫視同作戰,不能有任何破口。面對疫情,絕對不可心存僥倖,務必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蔡英文表示,疫情的挑戰還在,也請國人同胞切勿鬆懈,務必配合疫情指揮中心指示,確實做好維持社交距離,並且遵守相關規定,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別人。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東南亞比照歐美入境得先通報 特定對象需住防疫旅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才提及「疫情應該是平穩了」,今確診案例增加三例,打破連續三天零確診;考量東南亞疫情蠢動,指揮中心今也宣布從21日零時起,入境民眾過去14天(台灣時間4月7日零時起)如有東南亞地區旅遊史,登機前除了應填寫「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也須確認住處是否符合居家檢疫條件,以確保國內防疫安全。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上述民眾若同住者有65歲(含)以上長者、6歲(含)以下幼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或無個人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者,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經查資料申報不實者,最高可罰15萬元。指揮中心指出,鄰近我國之東南亞/南亞國家近期疫情增溫,新加坡、印度、印尼疫情持續呈上升趨勢,近幾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均創新高。其中新加坡病例以外籍勞工宿舍群聚個案為主,已累計約2,700例,佔本土病例70%;另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疫情則持平或趨緩。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居家檢疫期間應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如有發燒或咳嗽等不適症狀,不可自行外出就醫,應主動聯繫所在縣市衛生局或地方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最高可罰100萬元。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東南亞返台有條件強制住防疫旅館
全球新冠肺炎蔓延,東南亞的疫情日趨嚴峻,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印尼確診數近6000人,泰國2700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強化對於東南亞入境者的管理措施,過去兩周有東南亞旅遊史的入境民眾,登機前須主動出示符合居家檢疫條件的資料,如住家環境不符規定,須入住防疫旅館。我國因應新冠肺炎陸續拉高邊境防線,3月下旬全面要求入境者進行居家檢疫,但最怕匡列了大量居家檢疫者,但在家中的落實情形不夠嚴謹,使家內群聚感染與社區感染風險再升高。有鑑於此,今天零時起上路的新措施,要求過去兩周有歐美旅遊史的入境民眾,於登機前須主動出示符合居家檢疫條件的資料,如住家環境不符規定,就須入住防疫旅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起上述政策落實下來,早上入境班機當中,約有兩成旅客有入住防疫旅館的需求。莊人祥表示,有鑑於東南亞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比照歐美入境者,過去兩周有東南亞旅遊史的入境民眾,登機前應主動出示符合居家檢疫條件的資料。如果同住者有65歲以上、6歲以下或罹患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或家中無專用套房可落實隔離,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經查資料申報不實者,最高可罰15萬元。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三度「0確診」是警訊?楊志良:台灣未來情勢恐不樂觀
台灣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防疫有成,本週已迎來第三日零確診,讓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終於鬆口坦言:「疫情有趨緩」,令台灣民眾歡喜不已。不過,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卻感到擔憂,他認為台灣雖感染人數少,但這也意味著有「抗體」的民眾不多,恐怕無法有效防止疫情傳染。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於本月16日上電台節目「POP搶先爆」受訪,他在節目中表示,目前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國家為中國,儘管可能有黑數,但在大規模感染後,大多數的人都已具備免疫力;楊志良坦言,「台灣將來也很危險,因為我們感染的人很少,代表我們有抗體的人很少」,就算有藥物問世,也無法有效控制病毒傳染。楊志良認為,最先恢復經濟產能的國家可能是中國,對比疫情仍嚴峻、防疫物資缺乏的美國,「假如中國先恢復生產、美國持續這樣下去,今年全球的GDP雖整體下調,但中國可能會變成第一」,若中國果真強勢崛起,恐怕對台灣有不利的影響,因此他認為國安會應先思考疫情過後的因應對策。針對全球疫情的發展,楊志良仍抱持著憂心的態度。儘管中國部分城市有疫情復發的情況發生,但他認為相較於歐美,中國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還是比較好。楊志良也透露,自己對台灣的防疫相當有信心,但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情勢並不樂觀。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研擬例外…准探病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禁止赴醫院、養護機構探病,疫情尚未解除,解禁時間也遙遙無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指出,已研議訂定部分例外情形,讓家屬可前往醫院與養護機構探視。醫療機構探病原則昨天已先公布,依指揮中心開設層級決定,目前為一級開設,除特殊情況,全數不得探病,後續降級開設後,將逐步解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為避免醫院及養護機構感染,原則上暫停家屬探病。指揮中心目前正研議,擬訂定部分例外情形,讓家屬可前往醫院與養護機構,例如住民嚴重身心不適且機構無法協助緩解,或其他經評估後認為有必要讓家屬探視的狀況,但草案仍在規畫中。跨專業長期照顧協會常務理事、貴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任桑予群說,機構內失智型長輩因見不著家人來,出現鬧情緒、自殘行為,權宜之計是讓他和家屬在公園、機構通風良好的地方,戴上口罩做好防護工作見面,安撫長者情緒。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則說,確實有感覺到家屬與患者在禁止探視政策下的不便,這陣子不少患者選擇出院或延後醫療,住院量大幅下降,視訊探病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若疫情逐漸趨緩,指揮中心應可視情況調整做法。住民長時間見不著家屬,對機構而言,長期下來也是壓力。桑予群不諱言,「目前看起來,確實有情緒快崩潰的現象,但勉強還是可以安撫」,因為醫師、營養師和復健師也無法進入機構,很多日常的活動都暫停,現在只能透過其他活動,如烹飪等,或讓長者看歌仔戲,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甚至有長者追劇,打發時間。醫護人員表示,若真的需要見面,醫生會評估讓家屬戴口罩探視,或在會議室由醫生向家屬說明病情。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四天三度0確診! 醫:強化兩作為 可及早發酷碰券
經濟部日前表示,如果國內連續一周新冠肺炎零確診,用以振興內需的「酷碰折扣券」就有機會上路,指揮中心亦表示以此為目標。我國近四天三度零確診,振奮人心,酷碰券發放也愈來愈有希望。有醫師表示,我國目前並未爆發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如果能同時經由疫調加強尋找無症狀感染者、強化對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者的監測,酷碰券就可及早發放。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中醫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在清明連假之前,我國每周新增病例當中,約有11%屬零星社區感染。如果後續每周的新增病例裏頭,社區感染者的占率小於這個數字,那麼就代表疫情獲得控制。他說,自清明連續假期至明天將滿兩周,我國擴大篩檢卻未篩出更多病例,顯示國內似乎沒有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不過仍須注意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傳染風險。王任賢表示,我國針對確診者的疫調,應擴大匡列確診者發病前三天接觸過的人,因為接近發病前可能已具傳染性而傳給他人。同時,針對居家隔離者與居家檢疫者,當他們配合完成兩周隔離後,應再次接受採檢,並將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延長至兩周,如此更能確保風險不外擴。「作足這些措施,酷碰券就應趕快發,振興國內經濟且節省紓困金」。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新冠肺炎潛伏期抓在兩周左右較保險,如果國內連續兩周都沒有確診病例,代表社區感染者微乎其微,酷碰券就可發放。但外出民眾仍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與呼吸道咳嗽禮節等,以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防疫有成基本功 張上淳指國人高警覺做對三件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東森電視台的財經節目「老謝看世界」,本周末邀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台耀執行長楊志平對談,謝金河在臉書轉述,張上淳說,台灣民眾警覺性高,大家很早就戴上口罩,而且勤洗手、噴酒精,這是台灣防疫有成的基本功。謝金河說,張上淳在節目上透露,這次台灣確診病例少,相對國人沒有抗體,未來疫苗的研發對台灣非常重要。蔡英文總統上周親訪旭富,也是對旭富生產奎寧原料藥的加持。這次台灣國衞院,中央研究院,及業者台耀,高端疫苗都大力投入疫苗的研發。謝金河說,張上淳從2003年以來,就參與抗SARS團隊作戰迄今,台灣的防疫團隊在SARS打下很好的基礎,這也是台灣這次防疫大作戰得到全世界好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每天從記者會的疫情報告,在不知不覺中也吸收到很多防疫的新常識。這周台灣有三天沒有出現確診病例,大家都很開心。謝金河說,昨晚主力研發Remdesivir的Gilead Science股價盤後大漲逾10%,似乎給瑞德西韋的研發打出一劑強心針。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僑界口罩啟運 5萬片醫療口罩將寄到全球17國重要僑區
僑委會今天表示,之前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替僑界爭取到的5萬片醫療口罩已在今天啟運,將運送到全球17國、30個城市的重要僑區,今天也寄出第三批5千片布口罩到美加等地。僑委會表示,許多僑胞在台灣並沒有二親等家屬,僑委會日前向指揮中心爭取5萬片醫療口罩,本次醫療口罩將陸續運抵僑委會各海外文教中心及駐外人員所在地,有意申請的僑胞須提具中華民國護照或其他佐證文件,並填寫「旅外在台無二親等國人購買醫療口罩需求書」。僑委會表示,口罩售價比照國內民眾購買價,每片價格為新台幣5元,每人每兩個月限購1次15片,總金額為新台幣75元。委會表示,僑委會日前也緊急招商製作10萬片布口罩,繼前兩批運抵瑞士、法國、英國及巴西外,今天也寄出第三批5千片布口罩至美加等地,協助僑胞抗疫。僑委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散布全球僑胞也用自己力量,站出來募集捐贈物資,期盼守護僑居地度過危機,包含各地台灣商會、台灣同鄉會、台灣協會等僑團組織,例如行政院政務顧問楊信僑務諮詢委員捐贈50萬美元給洛杉磯市政府設立的「緊急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基金」,緬甸僑務促進委員汪大衛也結合當地台商捐贈防疫物資給仰光省政府,舊金山灣區僑務顧問陳朝全與僑務促進委員賴淑娜夫婦則捐贈500套醫療防護衣給聖荷西市護士協會。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女子未戴口罩硬闖 北捷開罰首例
一名女子5日不戴口罩硬要搭台北捷運遭開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表示,已經寄出陳述意見通知書,再視情節輕重開罰,預計下週有結果。俗稱新冠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戴口罩,勸導不聽最重可罰新台幣1萬5000元。一名女子5日於國父紀念館站進站時未戴口罩,經勸導不聽並強行上車,北捷後續將該旅客資訊通報衛生單位,依照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000元至1萬5000元。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表示,已經寄出陳述意見通知書,看看當事人有沒有要說明,否則就會開罰,至於會罰多少會看情節輕重,預估下週會開裁處書。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中小擬販售口罩惹議 指揮中心:持續溝通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衛福部研議學生口罩由國中小統一販售,引起教師、校長團體不滿,擔心加重行政負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說,會持續溝通,找出有效率的方式。民主進步黨立委林淑芬15日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詢時指出,學生在校園難以維持社交距離,幾乎都需戴口罩,建議由中小學統一販售口罩。衛生福利部次長薛瑞元表示贊同,並說近期已和教育部展開相關討論。上述政策在教育界引發熱議,包括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兩大教師組織,16日都擔心在學校販售口罩恐大幅增加行政負擔,呼籲應直接將師生所需的口罩免費配送到學校,而非販售。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今天也呼籲政府讓校園回歸教育專業,如果要全面實施校園戴口罩,應由政府免費配送師生每週5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舉行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被問及相關問題時強調,上述政策仍在溝通中。陳時中說,教育部將持續和學校溝通,找出最有效率的口罩販賣、配送方式,「大家都犧牲一點,用最有效率、方便的方式做事。」媒體問及,家長反映難買到4歲以下幼兒使用的口罩。陳時中坦承,4歲以下口罩的生產量比較少,目前大都留給幼兒園使用,市面上要買到,確實比較困難。另外,各級學校畢業季到來,如何防疫受到關注。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已公布集會指引,學校只要確實遵守相關規範,仍可舉辦畢業典禮。校方如果要採取更進一步的措施,減輕群聚感染的機會,指揮中心也不反對。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新冠肺炎確診者遺體 仍有可能帶病毒
泰國出現疑似「屍傳人」案例,法醫接觸武漢肺炎確診者遺體後被染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指出,剛過世的遺體,確實可能仍帶有病毒,仍須做適當防範。 媒體報導,泰國一名法醫疑似因接觸確診者遺體,被感染武漢肺炎(COVID-1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記者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兩次回答媒體提問,證實「屍傳人」確實可能發生。張上淳表示,剛過世的確診者,身上病毒當然是存在的,甚至包括其衣服、周遭接觸過的物品、生活環境,也都可能帶有病毒,如果沒有做好適當防範,就會造成病毒的傳播。張上淳說,病毒在環境中幾天後才會自然死亡,遺體通常會立即處理,不會放太多天。台灣對於確診者遺體處理,已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和隔離病室的規範類似,醫護人員怎麼穿,處理遺體人員也就要怎麼穿,包括法醫在內,都是一樣的防護標準。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著手準備「解禁防線」 擴增檢疫旅館設境內外防線
美國總統川普鑑於疫情高峰期已過,十六日公布重新開放美國的指南,並分為三階段重啟經濟,只要新增確診案例連續14天下降,將會逐步開放,重新開放也將連帶影響境外入境人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不會比照美國的方式解禁,但未來台灣的航線一定會逐步解禁,礙於國內外疫情有落差,台灣也將設下防線,防堵境外移入使我國疫情延燒。陳時中表示,台灣以後一定會恢復航線,但是疫情何時會找到解方「我們也不知道」,而美國的確診數比台灣多很多,所以美方訂出的指南是連續14天下降後逐步開放,當美方的醫療量能夠的時候,美方就會採取第一階段放行。陳時中說,台灣防疫成效比美國好很多,台灣不可能隨著美方解禁就跟著解禁,特別是美方第二階段放行時,會開放一些非必要的旅行,台灣屆時也將會有一定的國外旅遊人數入境。目前指揮中心正在為「解禁而準備」,面對未來可能增加的外國旅客,不會採取「入境廣篩」,陳時中說,此舉的效益真的很低,我國將會做出入境人士與國人的一道界線。目前準備的方向為擴大檢疫旅館的量能,旅客準備來台登機就得先找好我國的檢疫旅館,沒有找到就不准登機,陳時中表示,此舉將會篩掉一些人,我國也將會依照檢疫旅館的量能,限制來台旅遊的人士,舉例而言,我國設置一萬多間檢疫旅館,那台灣就只能讓幾萬人進來。陳時中說,因此,台灣現在也正在研擬東南亞國家入境也將比照歐美模式,祭出「返國前先通報,若家中有慢性病、長者、幼童者一律入住防疫旅館」嚴格居家檢疫規範,他說,這些都是為了未來開放的準備。避免入境人士與國人接觸,他們的動線也將全數與國人隔離,包含入境人士找到的旅館,必須從桃園搭車到高雄,也將會採取「專車接送」,此舉入境人士量少的時候成本很高,但人數增加時成本就會降低,甚至可以在桃園機場設置定點固定班次的方式發車,又或是可以採取先得知抵台人士人數,分配需要接送的車輛。陳時中強調,這一條防線一定要守得很緊,一定要守住。至於全面篩檢不是辦法,我都覺得居家檢疫14天後再採檢,是沒辦法中的辦法,為了以防萬一,屆時將視我國量能來做看看,現在我們能做的時候是居家檢疫解封時,我們會再次檢視居家檢疫者在過程中是否有任何的症狀,一旦有疑慮就採檢。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喝咖啡半小時就會感染 酒店採檢全陰性 陳時中說明原因
北部確診新冠肺炎酒店女公關(案379)又有新進度,目前案379疫調部分應該是都已經完成了,相關接觸者分佈地是以台北市居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有採檢的部分,主要已經採檢了21位,接觸者採檢結果全部都是陰性,該女公關感染源還要再調查。對此,不少人懷疑為何國內有些確診接觸者只是和感染源喝咖啡半小時就會感染,為何酒店女公關接觸者採檢竟然可以全陰性過關,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是可能性,有接觸時間越長越密切,可能性越高,這不是全有或無。陳時中說,有些人接觸十來分鐘就中,有些人接觸一天都沒中,很多因素都存在。這事可能性問題,可能有高有低。就像感冒,有些人坐得近沒傳到、可能跟身體感受力等多種因素都有關。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連續零確診周末能出遊?陳時中連說「忍忍啦,多忍忍」
我國自本周二起,新冠肺炎疫情出現趨緩跡象,四月十四日、十六日再度出現單日零確診後,指揮中心今再次宣布,國內無新增確診個案,這不僅是四天內第三度「掛蛋」,緊接著周末假期就要來到,擔心大家會鬆懈出遊,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苦口婆心籲「多忍忍啦,多忍忍。」面對零確診可能引起假日出遊潮,陳時中強調,防疫指引、社交距離規定都在,即使這周出現零確診,流量管制都需繼續維持現狀,這周並沒有要更動指引打算。坦言社區傳染可能性目前相對低,「雖然可能低,但放鬆就會形成破口危機。」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東南亞新冠肺炎蠢動 陳時中:擬入境比照歐美隔離模式
歐美疫情持續延燒,我國對這兩周際出「返國前先通報,若家中有慢性病、長者、幼童者一律入住防疫旅館」嚴格居家檢疫規範,新加坡、泰國籍菲律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近日突暴增,東南亞疫情蠢蠢欲動,指揮中心正研擬東南亞入境比照歐美隔離模式。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天例行記者會中表示,除歐美入境以有嚴格居家檢疫,希望把檢疫做得更好。另外,指揮中心正在考慮,未來不僅歐美入境者,連東南亞入境也需採用該方式。「看來東年亞這邊有蠢蠢欲動的樣子,有些地方也不透明,應該很快就會宣布。」陳時中說,東南亞那些國家所發生的危機台灣都沒有,台灣在危機出現前就阻絕了,因此監控、隔離、處分、社區檢驗與醫院檢驗等,台灣相對都低。我們都還沒有到社區大量傳播下,相關危機處理就不像那些國家強而有力。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上淳:新冠病毒變異程度 不像流感這麼嚴重
病毒變異是常態,新冠病毒常與同是RNA病毒的流感病毒做一比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根據目前的觀察,新冠病毒的變異不像流感病毒般這麼嚴重,至於是否會影響疫苗的開發,該議題屬於全球都在關切的議題。張上淳表示,我國境外移入個案,主要從中國、亞洲、歐洲、歐美、東南亞等地進來,這些確診者帶進來的病毒基本上都是當地流行的病毒株,目前我們尚未看到國內主要流行的病毒株。至於新冠病毒的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的研發,是否可能與流感病毒一樣,必須要每一年猜病毒株來研發疫苗?對此,張上淳表示,以新冠病毒來說,不像流感這麼嚴重變異。確實在科學上,若是病毒株變異大,會影響疫苗的研發,對不同病毒株是否有足夠抵抗力,這也是要關切的議題,日後要看不同廠家不同機構用什麼方式開發疫苗、是否對不同地區病毒有抵抗力,須要驗證,目前沒有答案。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見面不是最重要 練習傳遞愛
對於如何在防疫期間,兼顧家屬與被照顧者的親情維繫,有學者專家認為照護機構應主動負擔聯繫責任,協助不擅長使用手機的長者與家人視訊,或改造獨立空間提供家屬訪視,也有人認為視訊探病非長久之計,且不是人人手邊都有可以視訊的科技設備,建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待疫情減緩後再適度調整。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張玨表示,指揮中心應研擬配套措施,要求醫院、長照機構單位負擔聯繫責任,提供可視訊的科技設備。現在手機普及性高,但長輩可能不擅於操作,可以請醫護人員幫忙長輩用Line跟家人視訊、通話,機構也可安排固定聯繫時間,逐一協助長輩與家人利用視訊聊天、打招呼。她說,許多長照機構都有類似門房、守衛室的空間,也可將空間改造成防疫期間的訪視室,家屬可以前來與長輩在此會面,進入訪視室則須嚴守量測體溫、戴口罩、消毒等防疫措施,不失為一個折衷辦法。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說,確實有感覺到家屬與患者在禁止探視政策下的不便,這陣子不少患者選擇出院或延後醫療,住院量大幅下降,針對長期住院的人,有些醫院也提供了人性措施,開放單一陪客證,以限制訪客數的方式,讓住院者跟家屬能適度保持聯繫。【記者雷光涵/台北報導】疫情期間醫院、長照機構實施嚴格的禁止探視令,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說,「面對面」不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重要元素,而是如何傳遞愛、關懷,不能視訊用錄音也很好;照顧者一定要放下內疚、罪惡感,告訴自己這是為了保護家人,不妨在外面完成親人的願望清單,不要留遺憾。李玉嬋說,現代人在面對面時,可能也是各自玩手機不講話;探病見了面,一樣不知道要說什麼、很尷尬。全面探視禁令的現在,運用視訊之外,更鼓勵大家要練習表達情感,告訴親人有多麼愛他、想他、在乎他,見面不是最重要的元素。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連續2天確診數「掛蛋」 陳時中:可以說疫情趨緩
我國自本周二起,新冠肺炎疫情出現趨緩跡象,4月14日、16日再度出現單日零確診後,指揮中心今再次宣布,國內無新增確診個案,這不僅是4天內第3度「掛蛋」,也是國內睽違39天連續二日零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於這項成績,可以說「疫情趨緩」,但得持續維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才能維持成果。陳時中表示,對於這項成績,目前可以講「疫情開始趨緩」,目前我國本土案例都維持在0或1個案例,現在看來我們的疫情屬於「平穩」,現在也期待往這個方向守好,不過國人千萬不能鬆懈,包含生活基本規範,社交距離、勤洗手等,才能把這樣的成果維持下來。至於有國家提到台灣的治癒率高,但國外的排名台灣卻是位居第七名,且比中國還低;陳時中表示,當時看到這項排名也嚇一跳,排在台灣前面的國家,不管是感染數或是百萬人口比例、死亡人口等,都比台灣高非常多。陳時中表示,他也看了該排名的指標,發現那些指標都是疫情發展過程的指標,不是結果的指標,即使防疫結果做得再好,在那個指標中,也沒辦法顯露不出來。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巴西11人傳用奎寧喪命 張上淳:我國建議劑量相對安全
美國總統川普倡議使用奎寧類藥物治療新冠肺炎,但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卻在4月7日悄悄將建議醫師使用奎寧指南撤除;巴西近期發表一個小型臨床試驗結果,有11名確診案例連續6天使用奎寧類藥物後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各國建議使用量不同,但我國的建議量是相對安全且恰當的劑量。張上淳表示,當初將奎寧類藥物納入治療暫行指引中就已經就知道,奎寧類藥物可能會出現心臟的副作用,加上這些患者若是本來就有一些疾病,會讓該副作用加深,特別是劑量有影響。過去有些國家使用較高劑量,也有合併其他藥物治療方式。張上淳表示,奎寧類藥物是風濕免疫疾病常用藥物,專家小組也諮詢風濕免疫科的醫師,加上諮詢藥物動力學專家,因此國內是比較恰當安全的建議使用方式;目前國內提出的指引,有要求醫師告知病人相關風險,現在依照建議的劑量使用,目前還沒有遇到有副作用狀況出現。張上淳表示,要有群體免疫至少要六、七成的人感染才有集體免疫的效果。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送員缺口罩常接觸居家隔離者 陳時中:正在擬定辦
餐食外送員可能接觸到居家隔離者或居家檢疫者,但中央政府與公司均未配給足夠的口罩等防疫物資,且對於送餐對象是否是高風險身分毫不知情,身陷感染風險。指揮中心表示,外送、郵遞確實可能有機會跟不特定對象接觸,正在擬定辦法。台北市美食外送產業工會乘載多名勞工的恐懼與投訴,今天赴疾病管制署向指揮中心陳情,籲請中央出面協助,期盼指揮中心運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賦予的權力,要求外送公司提供外送員充分的防疫物資,並讓外送員獲得更多防疫資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外送、郵遞確實可能有機會跟不特定對象接觸,從指揮中心的角度而言,雖考量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有保密需要,但也不能排除外送員風險。「我們正在擬定辦法,將找外送產業協商,如果可行就會發布。」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給喘息時間 本周日起藥局、衛生所周日都不賣口罩
已經連續二個多月,藥局都沒有休息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從4月19日起,衛生所、藥局「每周日」停止販售口罩,也停止每周日配送口罩至參與實名制的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口罩實名制兩個多月,藥局朋友們一直非常辛苦,大家都有周休二日、他們卻一直沒有休,因此禮拜天先不配發口罩,想休息可休息一天,請民眾諒解大家都很辛苦,盡量利用網路購買。指揮中心進一步指出,藥局若星期一到星期六仍有剩餘口罩沒賣完,星期日有營業且有意願販售,亦樂見其成不反對,並感謝其服務的熱忱。口罩實名制2.0操作方式已越來越便利,建議民眾可多加利用網路預購方式購買口罩。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院、長照中心禁探視 專家:機構應主動協助親屬視訊
防疫期間,醫院、長照機構禁止探視,但數月下來,有家屬焦急難耐,針對如何在防疫期間,兼顧家屬與被照顧者的親情維繫,有學者專家認為照護機構應主動負擔聯繫責任,協助不擅長使用手機的長者與家人視訊,或改造獨立空間提供家屬訪視,也有人認為視訊探病非長久之計,且不是人人手邊都有可以視訊的科技設備,建議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待疫情減緩後再適度調整。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張玨表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研擬配套措施,要求醫院、長照機構單位負擔聯繫責任,提供可以視訊的科技設備。張玨說,現在手機普及性高,但長輩可能不擅於操作,可以請醫護人員幫忙長輩打Line跟家人視訊、通話,機構也可安排固定聯繫時間,逐一協助長輩與家人利用視訊聊天、打招呼。或者,她建議,許多長照機構都有類似門房、守衛室的空間,也可將空間改造成防疫期間的訪視室,家屬可以前來與長輩在此會面,進入訪視室則須嚴守量測體溫、戴口罩、消毒等防疫措施,這也不失為一個折衷辦法。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則說,確實有感覺到家屬與患者在禁止探視政策下的不便,這陣子不少患者選擇出院或延後醫療,住院量大幅下降,針對長期住院的人,有些醫院也提供了人性措施,開放單一陪客證等,以限制訪客數的方式,讓住院者跟家屬能適度保持聯繫。張家銘表示,指揮中心鼓勵視訊探病,能減緩親屬與住院者的思念情緒,但不是每床病人都有手機、iPad等設備,以視訊探病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若疫情逐漸趨緩,指揮中心應可視情況調整做法。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周日不再賣口罩? 指揮中心下午2時說明
口罩實名制2月6日上路,全台六、七千家藥局協助販售口罩,周一到周日連賣七天都沒有休息,不少第一線工作者反映身心俱疲。不過昨日傳出4月19日起,全國藥局及衛生所周日擬休息、不販售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計於今日記者會說明最新決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將於下午2時召開新冠肺炎例行記者會,暫訂由物資組(食藥署)與疫情監測組(疾管署)出席,說明疫情及防疫作為等事宜,並提供直播。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成立法制組 精進防疫保護民眾權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作為屢遭外界質疑法源依據;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有些防疫作為牽涉法律爭議,已成立法制組,研議精進防疫作為而不違背民眾權益保護和法規。因應國際2019冠狀病毒疾病嚴峻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陸續祭出強度相對較高的超前整備防疫手段,如限制醫護、民眾出國,若民眾「明知故犯」出國染疫還可能被公布姓名,或是剝奪曾引發檢疫所品質討論的英國情侶防疫補償,都曾被質疑法源不明、過度擴權。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回應媒體提問有關染疫者帶症狀搭機時表示,認同在機上應該有一些防護作為,可避免疫情擴大,但牽涉到一些法律爭議,決定新成立法務組,研議如何精進作為,但不違背相關的規範。原本防疫相關法務工作是由疾管署法務單位負責,指揮中心二級開設時,衛福部法規會也參與,一級開設後法務部也加入。陳時中說,由於目前很多防疫事務和生活限制、基本權利都息息相關,希望更細緻、迅速安排相關工作,本來法務在行政組裡,也特別拆開來成立法務組,由法務部次長陳明堂主持,已在14日正式啟動成立。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別白跑一趟! 藥局擬周日不賣口罩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實施徵收口罩政策並實名制販售,並不斷改進,成人口罩14天可領9片、兒童口罩可領10片,並開拓藥局實體及網路線上預購通路,然而卻傳出4月19日起,全國藥局及衛生所統一在周日休息、不販售口罩。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僅表示,目前正在研議中;但研發組副組長、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證實此項說法,並表示周日藥局如要販售也可以,但不會配發週日口罩數量。口罩實名制販售從2月6日上路以來,藥局已從周一到周日都沒有休息,因此傳出有藥師反應不堪負荷。吳秀梅表示,之前藥局就一直向公會反應,當初為了疫情所需,願意幫忙賣,現在也賣了一段時間,不論藥局、衛生所甚至郵差都很辛苦,因此讓他們休息一天。吳秀梅表示,原本討論是六、日都休,但現在先只休一天。若是當天藥局開門,且有剩餘口罩可販售,「不反對他們賣」,但不會配發當天的口罩販售量。對於藥局不賣口罩一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僅表示,目前正在研議中,至於實體通路周日不再賣口罩為何會被討論起,莊人祥說,實際緣由明日例行記者會上,由指揮官陳時中一併說明較妥。
-
2020-04-17 失智.名人專家
巫瑩慧/疫情升溫!各國在新冠肺炎的失智防疫重點
2019年底從中國大陸開始傳染的武漢肺炎,後更名為新冠肺炎COVID-19,在2020年從亞洲到歐洲、美洲、非洲、中南美洲,隨著染病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在3 月中旬正式宣布為全球大流行。截至4月4 日為止,全球感染人數100多萬人,死亡已經超過6萬人,而生活受到疫情相關限制的人,已經達到現今總人口的1/3,這是公共衛生的一個重量級的挑戰。在這特殊的狀況下,不論失智者照顧者或其他家屬是否有受到感染,社會的對應機制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10人以上的集會、減少社會參與的活動,人與人間保持的距離等,勢必會增加失智者和照顧者的衝擊和問題行為的強度。一旦必須進行居家隔離,更為加重在宅或醫療上實務與情感照顧的困難度。因此各國開始思索如何推展有效的措施來支持失智者、照顧者和醫療專業人員。以下資料來自國際失智症協會和台灣失智症協會,翻譯及綜合整理如下:I.台灣失智症協會該協會在2月21日完成失智防疫指引--專業人員篇,3月17日改版為「失智症防疫照護參考手冊」,針對失智照顧可能遇到什麼困難,做了說明和建議。一、失智者1.失智者不易暸解疫情資訊與宣導內容。2.失智者較難記得或配合防疫措施,如居家隔離、戴口罩、勤洗手等。3.失智者較難正確陳述旅遊史、接觸史及群聚情形。4.失智者較難主動或正確表達身體不適症狀,如發燒、呼吸困難、倦怠、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而可能透過躁動或異常行為反應表現出來。5.失智者的自我情緒調適能力下降,可能因周遭環境壓力變大,或對疫情資訊錯誤理解,而有過度焦慮緊張的反應。6.失智者可能忘記自己正在居家隔離而出門走逛,不小心違反防疫規定。7.失智者若被隔離,可能因對環境、人員不熟悉,加上身體的不適,更易焦慮、恐慌;另外,重複言語或行為、遊走、妄想、躁動等行為精神症狀也可能加劇,甚至出現急性精神混亂的狀況。8.防疫期間日常活動及刺激減少,可能導致生活規律混亂、日夜顛倒、情緒不穩定,而加速失智者功能退化。9.獨居失智者除了無法正確配合防疫措施,也可能難以獲得防疫資源如口罩、消毒用品或配備。二、家庭照顧者與看護1.家庭照顧者與看護除了擔心疫情,還須面對失智者行為精神症狀的惡化,耐性可能降低。照顧者的焦慮情緒也可能使得失智者出現或加重原有的躁動行為。2.對於防疫期間失智者是否參與社區活動,家人間可能意見不一;除了會擔心失智者出去將增加感染風險,但待在家裡、刺激減少,也會擔心失智者功能退化,家屬心中很為難。3.社區活動及服務減少,但失智者可能頻頻想出門,造成失智者與家庭照顧者間衝突增加。4.家庭照顧者可能因失智者無法配合,難以抽身辦理防疫所需事項,如去花長時間排隊買口罩。5.外籍看護因語言隔閡,可能無法充分了解防疫措施。三、專業人員1.機構專業人員一方面擔憂疫情,一方面要努力做好防疫措施,工作量變大,壓力增加。2.由於防疫措施造成專業人員必須花更多時間來照顧,加上失智者較難配合,耐性可能因而降低。3.擔心失智者因活動與刺激機會減少,而加速其功能退化。4.依失智症嚴重程度及認知功能不同,失智者的防疫問題及對防疫措施的配合度也有差異,造成專業人員的照顧困擾也不同。另外,防疫期間應對策略共有8 項:1.遵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暨衛生福利部發佈之一般性防疫措施指引。2.採個別化防疫措施,關照失智者、家屬與看護需求。3.確認失智者、家屬與看護的旅遊史、接觸史及相關症狀,並宣導防疫措施。4.主動關照失智者並重複提醒。5.協助家屬、看護及失智者維持情緒的安適。6.協助居家活動、環境與生活安排。7.自我關照身心安適。8.跨單位合作。以上八項都有實施細則,詳細內容請參考網址中的手冊。http://www.tada2002.org.tw/Messages/Content?Id=1074(中文版)由於失智症需要依不同嚴重程度,調整共通性照顧及行為精神症狀照顧,建議可參考http://www.tada2002.org.tw/Download/BookVideo/1?page=2該協會更精心整理了電視劇、歌唱、幽默秀、美食旅遊的清單,讓大家防疫的同時也有許多豐富的居家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362271661188/posts/10158643966621189/?d=n若有任何失智症相關疑問請洽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 我幫您)。II.國際失智症協會https://www.alz.co.uk/news/adi-offers-advice-and-support-during-covid-19 (英文版)●美國失智症協會、紐西蘭失智症協會和澳洲失智症協會,除了自我防衛、保持安全距離等相關提醒外,都有強調洗手的重要性。為了讓失智者更清楚的掌握,做了以下的建議:1.在廁所或衛浴貼上圖示,詳細分解用肥皂洗手的步驟,並強調至少要洗20秒以上。2.家人或其他照顧者在可能範圍內,對失智者示範洗手步驟,或者一起洗。3.可以養成一面唱歌一面洗手的習慣,增加失智者願意配合的誘因。4.無法用水洗時,最好以60%以上酒精的乾洗手液代替。●「中國大陸失智症協會ADC」等組織,共同發表「精神和心理層面的支持所面臨的重要訊息」(英文版)影音宣導:https://www.alz.co.uk/news/covid-19-sharing-experience-and-advice-from-adis-member-association-in-china(中文版)文字宣導:https://www.alz.co.uk/sites/default/files/pdfs/MHPSS-Key%20messages-CN.pdf指出疫情對失智者會增加焦慮、恐慌、躁動、遊走、退縮、易怒、妄想、瞻妄、攻擊性、睡眠障礙等的頻率。因而讓家屬、照顧人員和專業人員,容易陷入焦慮、煩躁、困惑、痛苦、疲累、倦怠、孤獨、無助的衝擊。所以,要如何幫助失智者和照顧者呢?1.首要的心理協助1)內容◆評估該對象的緊急需求和最擔心的問題。◆盡力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傾聽而不是說服。2)地點:安全和隱私性◆舒適和協助個案找到安全感。◆幫助個案盡快安置。2.失智者和照顧者自助式的心理輔導1)原則:接納生理和心理的變化。2)方法◆經由具代表性的管道獲得資訊,經由輔助方式幫助記憶。◆了解自我防護的重要性,以正向的態度採取預防措施。◆經由電話、微信、運用軟體、視訊、或其他媒體平台向家人親友傾訴擔憂、尋求支持。◆放鬆和冥想的練習。◆多安排豐富的居家活動。3.精神行為症狀管理1)策略◆建議運用非藥物的介入。◆建立個人化非藥物的管理模式,遵循敘述症狀、調查原因、制定方法和評估效果的程序。2)方法◆環境安排:設立專收失智者的區域;認可情緒體驗;以簡單清楚的方式溝通;調整光線和播放安撫的音樂。◆家庭生活:設計合適的活動; 陪伴和鼓勵個案參加。◆照顧者:保持正向態度;學習照顧技巧;關懷失智者的感受;認可失智者的情緒體驗。◆不能配合個人防護措施時:理解行為的背後因素;討論原因和提供務實的協助;簡化程序一步一步來;以文字或圖案提醒;鼓勵和營造成就感。◆身體不適時:言語安撫;處理身體狀況;需要時對症處理。4.瞻妄時的臨床處置◆原因治療:電解質不平衡的處理;控制病毒感染。◆支持性治療:確保水分、維他命和營養的補充。◆減少不必要的臨床處理:如夜晚給藥或心電圖監視等。◆非藥物介入:改善環境;提供正確空間訊息;和緩燈光和聲音的刺激。◆遵照臨床評估,給予必要的藥物治療。5.疫情期間的認知障礙確認◆以加強預防措施和疫情掌控為主。◆找具公信力的機構尋求評估和確診。而當民眾需要居家隔離時,不論是否失智,則有一些共通的可行性方案。●英國的「獨立電子媒體」(英文版)https://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health-and-families/coronavirus-mental-health-self-isolate-how-to-manage-quarantine-a9404431.html1.做一些讓自己覺得小確幸的事:例如,做新的運動、學一小段語言、在視頻上和別人聊天、參加線上讀書會等,覺得有成就感的事。2.健康飲食:減少垃圾食物和零食,好好吃正常均衡的食物,向附近和網路的超市訂購,請餐廳外送、找親友或社區的團體協助採購。3.多接觸自然:家裡的花園或陽台上的植物可以增加勞動和心靈療癒。也可以藉此呼吸新鮮空氣,增強自癒力。記得打開窗戶引入新鮮空氣,增加對流和室內淨化。4.維持正常作息:一味的放懶反而對健康沒有幫助。即使2 個禮拜或更久的時間在家,正常的吃、喝、工作、休息、睡眠,才能讓身體維持在比較良好的狀態。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也可以試著和過去疏於聯絡的親友,重新建立情感。5.有太多可以做的事:做手工藝、學做新菜、編織、動手做生活用品、寫作、園藝等。6.減少訊息干擾:避免重覆接收疫情發展和報導,才能遠離焦慮和挫折。7.別讓負面情緒淹沒:隔離時比較容易有不滿情緒產生,多珍惜這段獨處時間,以正向態度和方法面對。在疫情不斷攀升,恐慌持續蔓延時,對失智者、照顧者和一般人, 是否有簡單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在短時間內自我安撫,觀照自己, 靜心下來。●「失智英國」慈善協會製作了「信號呼吸法」(英文版)https://vimeo.com/312089991深吸一口氣,將下巴、肩膀和雙手臂提起,閉氣2 ∼ 3 秒。然後吐氣,順便讓下巴、肩膀和雙手臂跟著放鬆,同時默念「平靜」或「放下」的意念。上列網址還有其他影音照護的建議。我們不知道新冠病毒的流行還會持續多久?但是以疾病初期沒有徵兆,卻已經有高度傳染力,在疫苗沒有出現前,它的肆虐和破壞是不容忽視的。尤其失智者在風暴中, 因為本身的大腦退化,很難自主防衛和配合防疫照顧的規定,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協助。希望以上各國策略參考,能夠減少失智者和照顧者成為疫情下的高危險族群。(文章經作者同意轉載自健康e世界)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