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指揮中心
共找到
7649
筆 文章
-
-
2020-11-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同樣返國潮為何三月時不用陰性證明?指揮中心這樣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因聖誕節、寒假、春節將至,預期返臺旅客數增加,12月起包含本國人之所有入境者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才能登機。今年3、4月同樣有返國潮,當時幾乎天天新增10幾例歐美境外移入確診,外界困惑為何現在忽然加以限制?是否防疫量能恐不足?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境外移入的個案數量,除了跟當地國的疫情有關,也與當地的醫療和檢驗可近性有關。3月的狀況和現在不太一樣,當時大家對於這個疾病不是很清楚,要檢驗、治療都不是太了解,所以急著回來。莊人祥表示,現在擔心全球疫情上升,發生率在各國都比較高,不過在歐美地區當地醫療比較進步,現在也對此疾病更了解,當地國人,比較不會像3月一樣有一點不舒服就回來,即便在疫情最嚴峻的美國,人有不舒服也知道如何診斷就醫。莊人祥表示,3月與現在是比較不一樣的,這可能也是5月到10月之間很少出現國人從歐美境外移入確診案例。這幾天有些人搶先回國,可能是對於當地採檢不熟悉,所以先回來。
-
2020-11-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建議檢疫期滿都採檢 指揮中心:現行做法就有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12月起包含本國人之所有入境者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才能登機,國內多位專家指出,陰性證明雖可擋掉一些病毒陽性者入境,但仍建議指揮中心對在檢疫期滿時全面再採檢一次,也有專家擔心檢驗陰性才入境,會使人對於居家檢疫的配和度變差。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維持現行做法就可以有效降低社區傳播風險。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昨表示,陰性證明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可以擋掉一些「確診陽性」的君子,減少對國內採檢的負擔。然而,他仍建議指揮中心應該要規定民眾檢疫期滿再採檢一次,因為我國每天採檢量是逼近達一萬件,這是應該做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今也說,陰性證明可以達成兩大目的,首先是增加返國的麻煩度,減少想要回來的人,再者是若入境者都曾經檢驗陰性,後續又發現陽性確診的比率也會比較低。不過李明政建議,14天期滿放出來之前,一定要採檢,才能確認真的是陰性;另外如果有症狀者,也不能只有一次採檢,務必要兩次採檢陰性,才能夠放出來。莊人祥強調,以過去的作法,有症狀的個案10天後就沒有傳染力了,如果是無症狀感染者,檢驗後10天也沒有傳染力。所以14天集中檢疫加上自主健康管理,就可以有效降低社區傳播風險,將維持現行做法,但會針對印尼移工特別採檢。李明政提醒,我國目前最重要的邊境防疫策略其實是14天檢疫期,不可以因為有無檢疫陰性報告而放鬆。如果有親友返國,還是要嚴格落實現有檢疫規格。包括獨立房間、衛生設備,不能和家人接觸,對話要保持1.5公尺以上並待好外科口罩,送餐時也不能彼此靠近。
-
2020-11-2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趕在秋冬防疫專案12月1日啟動前 回國潮再度湧現
秋冬防疫專案12月1日起啟動,來台旅客登機前必須配合出示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國內8大類場所強制戴口罩。由於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加上12月1日起來台旅客登機前必須出示3日內新冠肺炎核酸檢驗報告的影響,這幾天從美國回國在桃園國際機場入境的人數明顯增加,不少旅客穿著全套防護裝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說,指揮中心並非強制要求有陰性報告者才能登機。持陰性報告者可走一般登機及入境程序;持陽性報告者,應遵循所在地國家確診者隔離政策及航空公司乘客規範,不一定能夠登機,如有急迫需求,必要時申請專案返台。莊人祥說,雖檢附採檢報告和登機資格無關,但若未取得採檢證明就入境,依然會視情況予以裁罰。若旅客自可採檢國出境,卻不願檢附證明,即使航空公司同意登機,安排指定位置,顯然該旅客可取得採檢證明卻拒絕配合,雖可入境,最高可能遭裁罰15萬元。國內部分,根據指揮中心18日所宣布內容,12月1日起,民眾進入「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8大類場所,強制要求佩戴口罩。若未依規定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由地方政府裁罰3000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台灣高鐵、台鐵12月1日起旅客進入台鐵車廂及場站(含車站大廳)時,須佩戴口罩。如有飲食的需求,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的前提下,可在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飲食完畢仍須配戴口罩。此外,由於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流感高危險族群接種率,已逐步提升至目標接種率八至九成,為持續推動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對象於流感高峰期前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12月1日起恢復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的成人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指揮中心也呼籲,除接種流感疫苗外,民眾平時應落實勤洗手與咳嗽禮節等良好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應佩戴口罩,生病不適者盡量在家休息,以降低呼吸道病毒傳播的風險,保護自己及他人健康。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接種前,先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病管制署流感防治一網通查詢,並電洽有提供接種服務的院所預約,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秋冬防疫專案QAQ1: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和緩,為什麼要實施秋冬防疫專案?A:國內自4月13日迄今無新增COVID-19本土病例,惟隨著時序進入秋冬,全球疫情持續上升,多國單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我國境外移入個案亦隨之增加,加上民眾於防疫新生活之持續落實度未盡理想,為能妥善因應國內在秋冬時期面臨流感流行和COVID-19疫情之雙重負擔,指揮中心規劃數項因應措施,合併為秋冬防疫專案,以強化邊境檢疫與社區管理,並提升對COVID-19疑似個案之偵測,以利及早應處。Q2:秋冬防疫專案什麼時候開始實施?包括哪些措施?A:自今(109)年12月1日起實施,至明年2月28日為止,共3個月。重點措施有以下三項:(一)入境及轉機旅客登機前出示3日(工作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二)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強制佩戴口罩。(三)強化醫療院所感染管制及通報採檢。Q3:國內目前沒有COVID-19本土疫情,為什麼要實施強制佩戴口罩?A:國內自今年6月7日起放寬生活防疫管制措施,鼓勵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由於落實情形不甚理想,於8月5日再列舉八大類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之人潮擁擠及密閉之場所,請民眾務必佩戴口罩。考量秋冬時期除了COVID-19疫情以外,也有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盛行,都會加重醫療體系的負荷與調度壓力,為了有效提高民眾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佩戴口罩之遵循度,以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與傳播,進而避免過度耗用醫療資源,故強制要求民眾進入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可能傳播COVID-19之室內場所應佩戴口罩。Q4:有哪些場所需要強制佩戴口罩?A:包含「醫療照護、大眾運輸、民生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機關(構)」等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指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可能傳播COVID-19之室內場所),要求進入該類場所活動的民眾佩戴口罩,除了有助於防範COVID-19之外,對於其他各類經由飛沫、空氣傳播之疾病也能發揮防護效果。Q4-1:教育學習場所包括學校嗎?A:考量學校教室、幼兒園、安親班、補習班等場所多為特定人,故不列入須強制佩戴口罩之場所。由教育部依據指揮中心公告相關指引,督導落實執行各項防疫措施。Q4-2:進入觀展觀賽場所要強制佩戴口罩的對象,包括表演者、運動員嗎?A:要求強制佩戴口罩的對象主要是針對進入該場所觀展觀賽的民眾。表演、競賽活動之主辦單位應做好表演者、運動員及觀眾之動線分流,並確保舞台、比賽場地能與觀眾保持足夠之社交距離,至於表演者、運動員,於演出、比賽前後應佩戴口罩。如為指揮中心核准之特殊檢疫專案,應依核定之防疫計畫辦理。Q4-3:醫院照護機構的住院病人、住民或托嬰中心受托的嬰幼兒是不是也要強制佩戴口罩?A:要求強制佩戴口罩的對象主要是針對進入該類場域就醫、陪探病、探視、接送嬰幼兒或辦理事務之民眾。但如果該類場域已律定住院病人、住民或受托的嬰幼兒等對象,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或配合其他防疫措施,以符合感染管制要求,則應依規定辦理。Q4-4:八大類高風險場域的工作人員是不是也要強制佩戴口罩?A:要求強制佩戴口罩的對象主要是針對進入高風險場域活動的民眾。而該等場域內的工作人員,若其工作性質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如市場或商店之銷售人員、展演場所引導人員、接待洽公民眾之人員等,建議工作期間應佩戴口罩,若是擔任內勤人員,則落實防疫新生活之措施即可。但如果該場域已律定工作人員需要全程佩戴口罩以符合感染管制要求,如醫療照護機構,則應依規定辦理。Q5-1:在強制佩戴口罩的場所內,如果要飲食怎麼辦?A:如果該場所允許飲食,可以在與不特定人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如隔板)之情形下,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飲食完畢就立即戴上口罩。如果該場所本來就禁止飲食,請遵守規定並全程佩戴口罩。此外,餐廳雖非屬強制佩戴口罩之場域,業者及民眾仍應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以降低傳染風險。業者應確保民眾與不特定人之社交距離(拉大桌距、提供隔板/隔屏/隔簾),降低一桌用餐人數,並落實實聯制、體溫量測、手部消毒等防疫措施;民眾在用餐的時候,請盡量不要交談,如要交談、離開座位取餐/上廁所等非用餐狀態下,請戴上口罩。Q5-2:如果是在航班、高鐵及台鐵車廂等不易保持社交距離、亦無法提供阻隔設備之場所,但仍有飲食需求的話,應該怎麼辦?A:在可飲食之大眾運輸車廂或海空運航班中,在與不特定人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如隔板)或社交距離內不特定對象均有佩戴口罩之情形下,可暫時取下口罩飲食,飲食期間不交談,並於飲食完畢須立即戴上口罩。Q6:戶外場所較空曠且空氣流通,也需要佩戴口罩嗎?A:即使不是前往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的場域,為了自身的健康,仍應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自主佩戴口罩,並配合業者、管理單位或是活動主辦單位的防疫措施。此外,人潮聚集之戶外場所(如風景區、夜市、傳統市場…等),建議業者或場所管理單位採用「人數總量管制」方式進行管控,以利在場所內活動民眾能持續、有效地保持社交距離;民眾在不能保持社交距離時應自主戴上口罩,並配合場所之防疫措施,另如需飲食,應盡量保持社交距離。如為戶外進行之公眾集會活動(如遊行、遶境、跨年晚會…等),主辦單位應參考「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評估風險及制定相關防疫應變計畫,並盡可能落實實聯制,也請民眾全程佩戴口罩,避免飲食。Q7:嬰兒或學齡前幼兒若沒辦法戴好口罩,怎麼辦?A:對於持續佩戴口罩較為困難之嬰兒或學齡前幼兒,家長宜自主避開尖峰時刻之人潮,注意社交距離,並避免帶至人潮擁擠的室內外公共場所等。不得已必須前往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請家長為學齡前幼兒戴好幼幼口罩或小童口罩,且注意佩戴情形;對於不適合佩戴口罩之嬰兒,應以具遮簾之嬰兒車或嬰兒提籃防護飛沫。因病就醫時建議亦須留意上述原則。Q8:國外曾有健身房發生COVID-19群聚感染事件,對於前往健身休閒場所活動的民眾,有甚麼防護措施?A:民眾常前往的健身房、游泳池、三溫暖、溫泉……等健身休閒場所,其活動性質無法全程佩戴口罩。建議業者或場所管理單位可採用「人數總量管制」、「加大設施間距」等方式進行管控,有助於在場所內活動民眾能持續、有效地保持社交距離,並請民眾配合實聯制、體溫量測、手部消毒等防疫措施。也請民眾在活動前後(如使用健身器材前後、游泳前熱身及上岸後、進出浴池或蒸氣室前後……等)應戴上口罩,活動時再取下,並盡量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Q9:在公告的八大場域沒有配合戴口罩會被處罰嗎?會有怎麼樣的處罰?A:強制佩戴口罩措施的法源依據是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違規者將由地方政府依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執行裁罰,可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Q10:民眾在公告的八大場域不配合戴口罩時,場所的負責人也會被處罰嗎?A:民眾在公告的八大場所沒有配合戴口罩時,該場所所屬之各機關(構)、團體、事業(即場所之管理人、業者、負責人)等暫不納入裁罰對象,指揮中心將視執行狀況,滾動調整相關措施。場所之管理人、業者、負責人應善盡管理責任並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加強落實民眾宣導、實聯制、體溫量測、手部及環境消毒、人數管制等防疫措施。
-
2020-11-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陰性證明恐造假 專家籲落實隔離後採檢
印尼移工持檢驗陰性證明來台,檢疫期滿採檢卻呈陽性,被質疑證明恐造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各國檢驗報告不同,很難辨別真偽,「不排除有這種可能」,目前已有國家鼓吹要有國際通用認證。但專家認為,陰性證明防君子不防小人,建議落實居家檢疫,檢疫期滿再採檢一次。陳時中表示,陰性證明幾乎難以辨認真偽,主要是各國檢驗方法、試劑、檢疫處所、報告判讀等都有歧異,因此各國鼓吹使用國際通用方式,統一檢驗證明。陳時中也強調,也因為陰性證明的可信度有限,無法因持有陰性證明就縮短檢疫時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陰性證明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但仍可以擋掉一些「確診陽性」的君子,影響對國內採檢的負擔。指揮中心應該要規定民眾檢疫期滿再採檢一次,我國每天採檢量達一萬件,這是應該做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
2020-11-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檢附證明違憲爭議 指揮中心:無意取代大法官
秋冬防疫措施,要求包含國人的所有入境者,十二月起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才能登機,日前遭質疑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廿七日宣稱「措施無違憲」,引發法界論戰,有人諷刺:指揮中心何時成了大法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強調,僅政策檢視說明,並無取代大法官的意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憲法爭議不是任何人說了算,判定違憲的權限在大法官,但行政單位要先在能力範圍內做檢討,居住自由除法律明定外不該有其他限制,朝最小損害方向去做,且救濟措施要完整,執行面也會滾動調整。為趕在十二月一日之前回國,近日自美返台的班機旅客數顯著增加,尤其美國聯合航空班機票價只有國航的一半,這幾天機票都完售,昨天從舊金山回台班機原定滿班,共三五○人,最後只有個位數字旅客未出現。莊人祥昨天再度強調,指揮中心並非強制要求有陰性報告者才能登機。他解釋,要求入境旅客檢附核酸檢驗報告,只是希望提供航空公司參考,為旅客航程做出適當安排。他說明,持陰性報告者可走一般登機及入境程序;持陽性報告者,應遵循所在地國家確診者隔離政策及航空公司乘客規範,不一定能夠登機,如有急迫需求,必要時申請專案返台。雖檢附採檢報告和登機資格無關,但若未取得採檢證明就入境,依然會視情況予以裁罰。莊人祥指出,若旅客自可採檢國出境,卻不願檢附證明,即使航空公司同意登機,安排指定位置,顯然該旅客可取得採檢證明卻拒絕配合,雖可入境,最高可能遭裁罰十五萬元。衛福部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坦言,海外國人確實可能遇到不知去哪裡檢驗,或擔心報告出爐時間趕不上飛機等狀況,建議可至外館處尋求協助。莊人祥指出,無法取得陰性報告者若屬於「例外的例外」,入境雖會挨罰,但可透過申訴,爭取自身權益。
-
2020-1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者須檢附3日內陰性證明 律師:未侵犯大法官權責
秋冬專案自12月起實施,要求包含國人的所有入境者,皆須檢附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多名立委質疑此舉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稱「措施無違憲」。南投律師公會前理事長林瓊嘉強調,防疫攸關全民生命侓康,可對個人權利自由限制,認疫情指揮中心採行措施有法律依據,符合憲法第23條法律保留原則,外界指侵犯大法官會議權責,言過其實。南投律師公會前理事長、台中市政府訴願委員會委員林瓊嘉表示,依憲法第23條規定,憲法規定的人民的自由權利,為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得以法律限制之。是為法律保留原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秋冬專案,宣布所有入境者皆須檢附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8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傳染病之危險群及特定對象實施防疫措施。上開所採行措施有法律依據,符合憲法第23條法律保留原則。COVID-19的邊境管制防治,關係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應尊重專業的判斷,全民健康公共利益在傳染病防制法有授權依據時,自然可以對個人自由權利限制。是否違憲如果有爭議時,解釋權當然屬於大法官會議,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認為其依法律授權規定,採取適當的防治措施,並不違憲,應係為其規範措施提出說明,為行政機關之職責,以此說其侵犯大法官會議權責,言過其實。大法官釋字第558號是針對解嚴後入出境不當限制住居臺灣民眾入出境而解釋(有戶籍不濡入出境審查),與本案無關連性(疾病防治)。
-
2020-1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又見四確診印尼移工來自同訓練所 暫緩該仲介公司來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公布,國內新增9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其中8例自印尼入境,其中4人來自同一訓練所,指揮中心研擬暫緩該仲介公司來台,若真的暫緩,將成為第七家被我國暫緩來台的仲介公司。另外,莊人祥指出,案646、647及649均為印尼籍女性移工,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今年11月13日搭乘同一班機來台工作,入境至檢疫期間無症狀三名印尼移工雖來自不同訓練所,但指揮中心也將調查過去是否有其他個案來自這些訓練所。案648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移工,今年11月15日來台工作,入境至檢疫期間均無症狀,案648還在居家檢疫期間,所以沒有走入社區。指揮中心自11月20日起暫緩4家印尼仲介公司之仲介移工來台,並針對10月已入境之該4家公司仲介產業移工共30人進行回溯性採檢,共採檢27人。莊人祥表示,其他26名採檢者,確實有人已經走入社區,但因為都有經過十四天居家檢疫,如果會發病這期間就會被發現,即使沒被發現,經過十多天隔離後,CT值高、傳染力低,這次回溯採檢就是為了雙重確認。由於走入社區移工無人陽性,其接觸者也暫時不會擴大採檢。印尼的移工確診激增,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早也說,將了解印尼移工訓練管理隔離措施、印尼採檢酸陰性證明有效性,及與勞動部討論移工才能讓經濟和家庭照護穩定,研究如何在兩者取得平衡。
-
2020-1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印尼移工恐持假陰性證明入台?陳時中:確實難辨真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14名境外移入確診案例,創7個月來新高,其中13人為印尼移工,皆持有陰性證明入境,但13人持證明入境皆在檢疫後採檢呈陽性,陰性證明被質疑可能造假;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出席活動時表示「不能排除有這種可能」,各國的檢驗報告皆不同,很難辨別真偽。陳時中表示,13人的感染途徑到底是飛機上還是檢疫所,還是印尼本土感染,目前尚未得知群聚原因,13人雖然都有檢附採檢報告,其中9人檢附核酸檢驗報告、1人檢附超過3天的核酸檢驗報告、3人檢附抗體陰性報告,當然抗體陰性報告本來就沒有意義。陳時中表示,陰性證明的真偽到底為何?目前幾乎是難以辨認的,到底是買的還是真的?都難以確定,所以各國都在鼓吹使用一些國際通用的方式可以統一檢驗證明,只是現在各國的檢驗方法、檢驗試劑、檢疫處所、報告判讀等都有歧異在;不能單靠陰性證明就能證明一切,也不能因為持有陰性證明就能縮短檢疫時間。另外,針對印尼移工是否做更緊縮的政策?陳時中表示,衛福部目前將與勞動部討論,由勞動部檢視我國移工人力需求量以及緊迫性,才會做下一波的決定,我們也要針對印尼移工訓練所瞭解狀況,不過台灣在印尼移工爆發大量確診之前,就已經開始做緊縮措施,包含暫緩仲介輸台,以及集中居家檢疫,檢疫期滿需要採檢等,都一直有在進行。
-
2020-11-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13移工搭機前都檢附 醫師:陰性證明恐只能參考
秋冬專案要求十二月起所有入境台灣者,無論國籍皆需檢附陰性證明,但昨天新增的確診案例中,疑似群聚感染的十二名印尼移工與案六○七,搭機前皆有陰性證明,卻在檢疫期滿被檢出陽性確診。專家指出,新冠病毒時陰時陽,加上各國檢驗方式不同,陰性證明恐怕只能參考。外界質疑所有入境者皆須檢附核酸檢驗陰性證明「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周一於立院承諾,一周內提出相關法律報告。指揮中心昨天說明,經相關部會討論,相關要求及配套措施,符合憲法保護人民基本權,並無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同班機來台的十三名印尼移工,入境時都有檢附陰性證明,十人檢附核酸陰性報告,其中九人檢附三天內陰性證明、一人檢附超過三天的陰性證明,另外三人則是檢附抗體陰性證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坦言,恐難完全依賴登機三天內陰性證明,確保入境者並未感染;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新冠病毒變化多端,登機前的檢驗結果,只能作為參考。黃立民認為,登機前三天的陰性證明,「還是可以攔住大部分帶病毒者」,但應落實十四天檢疫隔離,最好於檢疫期滿,再採檢一次。
-
2020-11-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螢光色、動物紋通通有!屈臣氏「特殊色醫療口罩」11月28日起陸續開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2月1日起將實施秋冬防疫專案,8大類場所、超過50種公共空間必須強制配戴口罩,接收到消費者防疫也想美麗的心聲,屈臣氏宣布11月28日起於全台門市開賣螢光色系、動物紋系列等特殊色醫療級口罩,總計備量超過100萬片,讓消費者在年末聚會派對中也能搭配全身造型。屈臣氏11月28日獨家開賣的特殊色醫療口罩為50片盒裝台灣製,其中「Watsons X 永猷醫療用口罩」螢光橘、螢光綠兩色隨機不挑款,每盒售價319元;「Watsons X 怡賓醫療用口罩」為粉嫩清新的薰衣草紫色,每盒售價299元。另外屈臣氏門市也將在12月5日獨家開賣5片裝的「Watsons醫療防護口罩」,共有迷幻斑馬、甜美豹紋等兩款,每包售價69元。全台屈臣氏門市陸續開賣,各門市口罩到貨數量與時間不定,實際數量請以各門市庫存數量為準。屈臣氏同步也呼籲,醫療口罩目前供貨穩定,切勿過度囤積搶購;未來也將持續引進、開發更多樣式的醫療口罩。
-
2020-11-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鐵:12月起進車站大廳要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離可飲食
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秋冬防疫專案」律定,台鐵局宣布,12月1日起旅客進入台鐵車廂及場站(含車站大廳)時,須佩戴口罩。如有飲食的需求,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的前提下,可在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飲食完畢仍須配戴口罩。台鐵局說,將持續辦理各項防疫措施,除加強車站及列車清潔消毒外,旅客進站乘車全面實施量測體溫,乘客經紅外線顯像儀或額溫槍量測逾37.5度會再次複測,如複測時體溫仍超過37.5度,會主動告知旅客,勸導其返家休息及就醫,並依規定拒載。台鐵局說,進站後(含車廂內)應佩戴口罩,旅客未能配合,將通知鐵路警察局協助處理,如有違法事實,由鐵路警察局依法移送地方政府衛生單位進行裁處。台鐵局說,自疫情發生以來,各項防疫措施均依指揮中心及交通部指示辦理,也呼籲民眾防疫期間請配合相關措施,以保障旅客健康並落實公共運輸責任。
-
2020-11-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高鐵:12月1日起車站大廳、售票處都要戴口罩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秋冬防疫專案,台灣高鐵公司今宣布,12月1日起旅客進入高鐵車站(含車站大廳、售票處等非付費區)時,即須佩戴口罩。台灣高鐵說,旅客於車站停留及乘車期間若有飲食需求,在與不特定人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的前提下,可在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飲食完畢仍須立即佩戴。敬請旅客享用餐食時,留意保持社交距離等相關規定。台灣高鐵說,已全面實施旅客進站體溫測量,連續量測2次額溫達37.5度之旅客,除將勸導返家休息或就醫外,並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拒絕運送。旅客自進入高鐵車站、搭車至離站,請一律自備口罩並全程佩戴。台灣高鐵說,將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引落實執行,敬請旅客遵守相關規定,保護自身與大眾健康安全。台灣高鐵說,秉持「乘車安全、為您守護」的服務理念,持續配合政府政策實施防疫措施,車站每2小時即消毒一次,並於售票櫃台、自動售票機及閘門紅外線體溫量測區域,皆畫設社交距離參考線,另於旅客動線上廣設消毒酒精,提供旅客使用。同時,每車次列車於抵達端點站進行折返清潔時,即以酒精進行全面消毒,另每日於收班後再進行一次全車消毒。台灣高鐵說,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政府頒布之最新防疫指引,持續檢視並適時調整相關措施,並透過車站張貼公告、車站及列車上廣播與車廂內跑馬燈等方式加強宣導。
-
2020-11-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駐美代表處新冠群聚 指揮中心防疫醫師明線上諮詢
外交部今天表示,駐美代表處25日新增9人確診,駐處已立即啟動防疫應變措施,據了解,9名確診人員中一人和我駐美代表蕭美琴曾接觸過,蕭美琴目前已經開始隔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明將安排防疫醫師明線上諮詢,協助定義接觸者,避免群聚疫情再擴大。莊人祥表示,由於過去我外館人員感染新冠肺炎都是零星個案,且三、四月當時海外多是遠距上班,較無接觸者群聚問題,但駐美代表處接連出現確診者,研判群聚可能性高,再加上駐美代表處人數較多,近期業務多,恐會增加接觸風險。因此,指揮中心明安排防疫醫師會用線上視訊方式,提供所有駐美代表處人員諮詢,除討論防疫計畫外,也要了解一下確診者發病日時間,掌握駐美代表處人員與確診者接觸情況,接觸時間多久、距離多近等,協助定義接觸者,並加強呼籲十四天居家隔離期間有症狀都要就醫採檢。
-
2020-11-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海外國人確診染疫 適當防護下可專案申請返台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海外確診武漢肺炎的國人,如不符合返國條件,但因當地醫療資源匱乏,可在有適當防護前提下,專案申請返國就醫。為降低國人海外確診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入境後發生社區疫情的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6月17日公布海外確診國人的返國條件,包括發病日至登機日逾2個月,且症狀已緩解;或距發病日達10天,且取得2次呼吸道檢體檢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陰性證明,須間隔至少24小時採檢。陳時中今天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表示,海外國人如確診,返國仍以上述條件為原則,如不符返國條件,又因當地醫療資源匱乏,有返國就醫需求時,考量人道因素,且於返國航程有適當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可委請國際醫療轉送機構、航空公司或國內收治醫院向指揮中心提出專案申請返國就醫。陳時中指出,如果由醫院提出申請,可提供病患情況和初期判斷,指揮中心核准速度也會加快;基於民航客機同機旅客的防疫安全考量,確診國人專案申請返國就醫使用的航空器,以採專機形式為原則。陳時中也表示,疫情變化多,加上各國政策和管制都不同,指揮中心會根據情況滾動調整,以符合法律和人民健康需要,也提醒民眾確實評估出境必要性和所赴國家或地區的風險,否則若發生確診等情況,國家很難全面補助或補償,因為這牽涉經費運用上的公平性。
-
2020-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500萬劑新冠疫苗到手! 我首度成功直洽藥廠取得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被視為解禁希望,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才剛透露「口袋中已有疫苗」,近再傳捷報,我首度透過直洽藥廠,取得新冠疫苗,陳時中透露,目前已直接透過藥廠取得1000萬劑「加上covax,我們手中已經確定有1500萬劑」目前簽約成功,已付部分訂金。我國已成功與一家廠商簽約,陳時中強調,目前還在三家疫苗廠持續洽談中,當然付訂進就是上次提及「在口袋中的疫苗」當初已簽約,只是還在等最後契約確認,所以等到付了訂金後才向國人宣佈。這算是直接跟廠商談成的第一筆,整個完成簽約的第一家。但這一千多萬劑疫苗何時可在台接種,陳時中不願多談,因為目前所有疫苗成在研發階段「沒人知道。若今天有廠商答應明年一月可打,我們就放鞭炮了」,疫苗安全仍須不斷研析,是否可更快取得,還需要更多時間努力。近日一份對53國對抗新冠病毒排名,我排名第三,疫苗可近性排名低於越南泰國,陳時中說,整體可以前三名是肯定台灣防疫成果,有些國家取得疫苗就會報告,我國疫苗洽談因從頭到尾都保密,但取得的疫苗不會比人家少,保密是談判需要,「才會讓人以為我們沒有取得。」另外,國外打過疫苗入境是否可縮短檢疫期,陳時中僅說,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國正式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未來如何因應正式開打國門,要看科學證據去研議政策。
-
2020-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首透露新冠疫苗貨量 至少460萬劑給優先對象打
新冠肺炎疫苗被視為疫情解禁希望,過去僅願說明「已有疫苗在口袋」的指揮中心今首度透露我新冠疫苗貨量最低門檻,發言人莊人祥表示,COVAX平台疫苗量計算模式為當地人總口數1至5成,換句話說,以一人接種兩劑計算,我至少可取得460萬劑提供優先對象施打。莊人祥表示,我國已決定透過COVAX要拿多少疫苗量,但現階段不便多說明,僅說我爭取新冠肺炎疫苗管道不僅COVAX,還會直接與藥廠接洽,及研發國產疫苗,國內最終獲得的疫苗數量一定會更多。保守預估明年六月前在台接種,若COVAX「守信」則可在明年第一季開打。目前COVAX平台釋出第一波可選疫苗包含輝瑞/BNT疫苗、牛津疫苗及賽諾菲疫苗,莊人祥說,我國在COVAX平台屬於具選擇權國家,但現在不是選擇時機,應將選擇權都保留下,「未來不論哪支先上市,我們都可以做選擇。」莊人祥也說明,COVAX平台以一劑10.5美元計算交付訂金,未來將依據選擇的疫苗售價,再補差額給COVAX平台,目前第一波可選三種疫苗,其中一家不論各國經濟水準,疫苗均一價,其餘兩家疫苗售價則依各國經濟狀況等有高有低,台灣屬於未來疫苗定價較高的國家。我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共九大類,依序為33萬名醫護人員、14萬名防疫人員、警政9萬人、安養機構15萬人、國軍20萬人、300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300多萬成人慢性病患、3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
-
2020-11-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入境要求新冠肺炎陰性證明 陳時中:不得已才做決定
秋冬防疫專案將要求入境台灣提出新冠肺炎核酸檢驗陰性證明,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質疑違憲。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說,因應國際疫情嚴峻,擔憂防疫破口,「不得已才做決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的秋冬防疫專案,從12月1日起,所有入境(含轉機)台灣者都要提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核酸檢驗陰性證明,引起議論。蔣萬安上午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詢時表示,根據憲法規定,人民有遷徙自由,釋字第558號也說,人民為構成國家要素之一, 國家不得將國民排斥於國家疆域之外;指揮中心規定要入境的國人需要提出陰性證明,有違憲疑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答詢時表示,秋冬專案的入境規定法源是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無法取得陰性證明的染疫者,可能有傳染病,為了保護移動上的安全、減少國內醫療負荷,因此訂定秋冬專案政策,至於是否合憲,會再跟相關單位請教。陳時中說,當初政策擬訂時,經過幾次討論和辯論,主要是考量歐美疫情非常強烈,最主要理由是擔心防疫有破口,2019冠狀病毒疾病傳染力很強,擔心對台灣安全造成影響。以往陳時中曾多次對外表示,國人有醫療必要可以回台;陳時中表示,現在秋冬專案是「不得已才做決定」。因染疫者搭機有移動風險,長途跋涉對同機的人造成感染風險;一旦國內出現破口,國內醫療量能很快負擔不起,可以看到歐美處理疫情,稍微放鬆馬上破口就很大,因此秋冬專案「這也是不得已的措施」。針對海外台灣人有緊急狀況,陳時中說,如果國人在海外沒辦法醫療,也願意給醫療協助,讓他們回來。蔣萬安表示,指揮中心應檢視現有的防疫手段,是不是已經能達成防疫目的,否則限制人民基本權利會有違憲疑慮,也會影響後續救濟問題。
-
2020-11-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國人須陰性證明才能返國涉違憲 陳時中:再請教相關單位
秋冬專案自12月起實施,新規定要求包含國人所有入境者皆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今於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疑此舉違憲,且質問若是無法取得證明而回不了國,該向誰請求救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提起救濟是國人的權利,向哪個單位提起「都可以」,至於是否合憲,會再向相關單位請教。蔣萬安首先就規定海外國人登機前要提供陰性報告,詢問陳時中法律依據為何。陳時中表示是依照傳染病防治法而定。但蔣表示,憲法規定人民有遷徙自由,也明定國民可隨時返回本國,即便依照傳染病防治法,也不能牴觸憲法;並進一步追問陳時中,制定相關規定時,會議中其他單位是否有討論合憲問題?陳時中表示,會議中對限制國人有各種不同意見,但是否違憲「倒沒有人提出來」。他進一步解釋,歐美整體疫情嚴峻,因此考量到萬一有破口,國內醫療量能無法負荷,且為避免移動的染疫風險,因此提出這項政策。至於是否合憲,將再請教其他相關單位。但蔣萬安質疑,衛福部是否先就現行防疫措施,包括居家檢疫、集中檢疫所、機場採檢等防疫措施進行盤點,應採取對人民權利最小侵害的手段,非不得已才能動用較高的侵害手段。若是未來民眾真的無法提出陰性證明,而無法登機,該向誰救濟,「航空公司、疾管署、交通部還是移民署?」陳時中則回應,「都可以,這是人民權利」,更表示如國人在國外無法醫療,或是該國根本沒有對無症狀進行篩檢,而無法取得證明者,還是可以登機回來,但進來需要自費採檢。至於無法如期取得證明者,除非拿出特別證明,才能申請專案入境。但陳時中並未就何謂特殊情況進行解釋。
-
2020-11-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避免重演「疫苗之亂」 陳時中:新冠肺炎疫苗將排除社區施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周五透露,「口袋已經有一些疫苗」。民進黨立委蘇巧慧今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則質詢陳時中,未來如何讓新冠疫苗施打不發生類似流感疫苗的「疫苗之亂」;陳時中回應,未來會將計畫性施打部分擴大,且暫不考慮在社區施打。陳時中日前表示除了向COVAX採購,可選擇包括牛津疫苗、輝瑞/BNT疫苗及賽諾菲疫苗三種疫苗,也另外直接和疫苗廠接洽,幾乎完成簽約,僅差付訂金。陳時中今天在衛環委員會接受質詢時進一步表示,學術界目前認為涵蓋率應達六成,也就是需1500萬國人施打,才有保護力。但他也表示,目前除了少數未公開的疫苗,大部分的疫苗都需要打兩劑,因此須準備3000萬劑才夠。蘇巧慧及民進黨立委莊競程都關心,未來若取得新冠肺炎疫苗,如何避免類似流感疫苗的搶打現象,建議可比照口罩建立地圖,並以身分證單雙號分流。陳時中表示,資訊系統都在準備中,但任何一個事件都可能引發民眾恐慌的心理,搶打或是不打「很難完全避免」。他也強調,事實上流感疫苗地圖,未來新冠肺炎疫苗也一定會建置。而疫苗分為民眾主動來打,以及被動計畫性安排,未來會將計畫性施打的部分擴大,實施分流方法。另外,因為新冠肺炎相關副作用尚不清楚,且無SOP,因此將先排除社區,考慮於醫療院所由專業人員施打、評估。
-
2020-1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正研議海外確診者返台專案 專家籲機場設快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秋冬專案,12月起,本國籍旅客回台,都要在登機前出示三日內新冠病毒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還是必須居家檢疫14天。此一新制引起海外國人熱議,指揮中心也透露正研議讓海外確診者可申請專案返台,專家進一步建議機場應設置快篩儀器,以因應後續聖誕及春節返台時需要當場檢驗的人潮。今有旅美華僑投書直指,過去國民黨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剝奪人民返鄉的權利,是為「黑名單」,現在民進黨以秋冬專案為理由剝奪人民返鄉的權利,也是另類黑名單。投書也質疑指揮官陳時中曾說過,希望能夠把生病的國人接回來好好照顧,現卻公布阻絕生病國人返鄉的秋冬專案,等於是打臉自己。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如果在國外確診,可以在當地就醫,所花費的醫療費用,等到回台後可以向健保署申請核退。另外,12月起實施須檢附陰性證明的規定,如果國人沒有陰性證明,但是因該國沒有自費檢驗,台灣也會允許讓他回來之後再做檢驗。莊人祥說,如果在海外確診者,因當地醫療環境不佳,或有其他因素而需要回台就醫者,可以專案處理。此專案要如何實施?莊人祥說,12月1日秋冬專案正式實施前,這都還在評估中,沒有那麼快公布,相關費用計算方式也要符合目前健保署的相關規定。莊人祥表示,現在國際疫情應該比三月時高很多,主要是因各國防疫措施嚴格久了之後有放鬆,加上北半球溫度較低,大部分人較多待在室內,通風不好就容易在室內接觸感染,所以歐美疫情現在都很嚴重,連亞洲幾個國家都包括香港,都有嚴重疫情發生,例如韓國現在單日確診可達四百例。莊人祥說,在台灣比較難想像,但是全世界疫情的確是快速惡化中,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從12月1日起執行秋冬專案,實施之後就一定要有陰性證明才能登機。在美國,一般的連鎖藥房都可以做檢驗,要檢驗並取得證明,應該沒有很難。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即將面臨聖誕節、春節等歐美與亞洲的大假期,登機旅客很可能變多,要求具陰性證明才登機,應可避免機上空氣不流通、人又多,而衍生群聚事件。因應返鄉人潮和秋冬專案的實施,可想見在機場也會有更多人需要篩檢,黃立民建議,應在機場入境處設置快篩儀器,現場做,30分鐘就能有結果。黃立民指出,現在已經有準確度較高的核酸快篩儀器,食藥署已經核准,廠商都已經到醫院推銷了,在疫情期間,大家也不敢賣太貴。
-
2020-11-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事、防疫、警憲列前三優先 計92萬人先打新冠疫苗
隨著國際間多支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進行,疫苗接種對象的優先順序也受到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指出前排名比較前面的優先對象包括醫療、防疫、警察、憲兵、軍人、長照社福機構人員。相較於年輕人與老年人,目前兒童案例都是輕症且人數較少,因此目前優先接種族群不包括兒童,未來會視需要隨時評估。莊人祥指出,新冠疫苗接種優先順序,第一優先為醫事人員(估33萬人),第二優先為中央、地方、機場之防疫人員(估14萬人),第三為維持治安的警察及憲兵(估9萬人),第四為長照及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估15.8萬人),第五為維持國家安全的軍人(估20萬人)。第六順位以後依序是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所有疫苗都還在臨床試驗接段,需要多方努力,只要進入第三期的疫苗,都會盡力去聯繫,不可能僅押寶在某些疫苗。目前管道包括全球新冠疫苗計劃(COVAX)、國內自製疫苗、逕洽廠商購買等三方面,都是為了分散風險近快取得疫苗。莊人祥表示,COVAX最早在網站上公布九隻疫苗,後來針對有選擇權的國家釋出第一波可選的疫苗有三支,包括輝瑞/BNT、牛津/AZ、 GSK/賽諾菲,目前都保留可以選擇,台灣也會與這些疫苗廠商聯繫,目前輝瑞/BNT、牛津/AZ都有直接聯繫,GSK/賽諾菲比較沒有,不在COVAX名單但已傳出捷報的美國Moderna也曾經聯繫過,未來還會持續洽商。希望盡可能在明年第一季爭取到,保守估計明年中可以打。
-
2020-11-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秋冬專案 專家籲需思考:打過疫苗者入境還要隔離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秋冬專案,針對邊境、社區與檢驗訂出三大防線。前疾管署長蘇益仁表示,對於秋冬採取更嚴格措施沒意見,但他提醒,歐美及中國很可能12月就開打疫苗,未來打過疫苗的旅客,入境後還要不要隔離14天?這是目前需要思考的。根據目前國際疫苗研發進度,蘇益仁表示,歐美國家及中國,很可能在12月、1月、2月這段時間陸續開始打疫苗。憑藉著疫苗接種證明,甚至是接種後的抗體生成證明,全球跨國的旅遊及商務移動將慢慢恢復。蘇益仁表示,中國也已經說要給台商打疫苗,台灣目前的態度是不接受中國疫苗,但歐美呢?「我們如果沒有疫苗就出不去,但人家打完疫苗能不能進來?近來要不要隔離?」蘇益仁說,未來一定會遇到這種情況,要提前思考,如何因應。指揮中心已宣布,12月起,包括本國籍旅客,入境及轉機都要在登機前出示三日內新冠病毒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還是必須居家檢疫14天。對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認同,因為即將面臨聖誕節、春節等歐美與亞洲的大假期,登機旅客很可能變多,要求具陰性證明才登機,應可避免機上空氣不流通、人又多,而衍生群聚事件。
-
2020-11-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盤點我「口袋疫苗」 投資預購不只1家
新冠疫苗被視為疫情解封希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廿日透露,「口袋已有一些」,專家估計,根據經驗,疫苗最少需購買為兩百萬劑到一千萬劑;衛福部食藥署指出,國際大廠研發疫苗可循緊急使用授權模式,開放台灣民眾使用。在國產疫苗方面,三大疫苗力拚年底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在全球疫苗研發競賽中,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支疫苗成功上市,但 「輝瑞/BNT」疫苗、「莫德納(Moderna)」疫苗、「牛津/AZ」疫苗為領先群,即將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各國皆以投資的方式預購。專家指出,我國也採取相同模式,但因預算有限,目前僅編列一一五點五億元,目前傾向先投資一至兩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COVAX平台第一波釋出可選疫苗名單中,包括「輝瑞/BNT」疫苗、「牛津/AZ」疫苗及「賽諾菲/GS」K疫苗,前兩支疫苗已於六月起陸續與藥廠接洽;賽諾菲疫苗目前進行第一期及第二期臨床試驗,考慮其存放一般冰箱保存即可,我保留於COVAX選擇權,暫時未與藥廠直接接洽。雖然莫德納疫苗目前沒有列COVAX平台第一波名單,但指揮中心已直接與藥廠接洽。上述疫苗種類、價格及冷鏈模式皆不同,外界好奇我國疫苗挑選原則,莊人祥說,目前是把握住所有的選擇機會,「未來不論哪支疫苗先上市,我們都可以做出選擇。」國際間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陸續傳出好消息,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說,國際大廠研發疫苗若已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上市,在台灣也可依EUA模式辦理,只要將動物試驗、臨床試驗資料送食藥署審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模式,即可開放台灣使用。國產新冠肺炎疫苗也是我取得疫苗的主要策略,目前有國光生技、聯亞生技及高端疫苗展開研發,吳秀梅分享,我三支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國產疫苗進度順利,第一期臨床解盲將於下個月開始分析,預計十二月中下旬出爐。
-
2020-11-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非高風險 醫:兒童接種順序勢必往後
我有望爭取到國際新冠肺炎疫苗,民眾何時可以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預計比照公費流感疫苗,初估一千三百五十萬人為優先對象,含五十歲以上長者及成年慢性病患。醫師認為,接種對象均以成人、老人為主,兒童並非新冠肺炎高風險族群,順序勢必往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我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共九大類,依序為卅三萬名醫護人員、十四萬名防疫人員、警政九萬人、安養機構十五萬人、國軍廿萬人、三百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三百多萬成人慢性病患、三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全球新冠肺炎疫苗開發人體試驗對象並不包含兒童,而是健康成人及老人為主,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分析,兒童罹病機率不高,即使染疫重症及死亡率都很低,即使新冠肺炎疫苗在台開打,兒童可能等優先對象及其他商業人士接種後,第三輪才開始施打。對於疫情穩定的台灣而言,接種疫苗不僅為防疫,更是為開放邊境,目前歐美接種疫苗時程勢必比台灣更快,各界關注未來出入境各國是否需「疫苗護照」,證明已對新冠病毒免疫,可免居家檢疫,為委靡經濟解渴。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任何疫苗問世,其效果都需觀察一段時間,每家藥廠推出疫苗,拿著不同保護力報告,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效果,得看施打後該國案例是否大幅下降,屆時再來討論是否可放寬施打新冠疫苗者入境事宜。
-
2020-11-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成功關鍵 陳建仁:台灣價值真諦國人都是無名英雄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下午受邀,參加嘉義縣中正大學舉辦的新冠肺炎Covid19危機中的傳播創新與創業研討會,演講主題推進ICT/AI在產業創新的應用,陳說,台灣防疫成功贏得世界推崇,關鍵在台灣價值真諦:開放、民主、自由、法治,全台灣2千3百萬人都是無名英雄,至今38萬多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犧牲自由,換取國人健康,這38萬多人也是無名英雄。演講結束,有學生問說,「大仁哥是防疫功臣,是否有機會重返行政崗位服務?」虔誠天主教徒的陳建仁說,「現在沒有天主召叫」,他說,真正權利是服務,他過去SARS臨危授命出任衛生署長,再與蔡總統搭檔,都是答覆天主召叫,扮公僕的公僕服務,如聖經記載耶穌說,「我來是服侍人,不是受人服侍」;陳說,「我是天主的小鉛筆!」聽眾提問疫苗何時能終結疫情?防疫成功經驗能否移植國外?陳建仁說,美、德大藥商疫苗提早研發,國內3家生技藥廠明年6月也可問世,疫苗產製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施打,會按優先順序施打,呼籲國人不要像搶口罩一樣搶打疫苗!陳建仁說,台灣防疫成功讓世界認識台灣,疫情帶動ICT、AI及健康照護產業發展,他說,「COVID-19是這個時代最大挑戰之一,讓我們見到民主體制蘊含資訊開放、公眾信任、有效治理正當性,這不僅具有重要價值,也是一個國家面對各種挑戰的最有效武器。台灣證明民主、自由、法治可以為世界帶來善治、安定與公義的發展,台灣人民證明善良、慈悲、團結可以為人類帶來永續、平安、共好的福祉,媒體在疫情期間發揮傳遞疫情功能,安定人心。在自由、民主、開放的台灣,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很快贏得全民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公信力帶來社會安定、民眾配合、不受假新聞影響,台灣民主化凝聚台灣國家意識,促進社會團結,提升公民素質開放,透明與公共信任,是民主的自然產物。
-
2020-1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牛津疫苗便宜又免低溫冷鏈 指揮中心:8月已與廠商接洽
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 Zeneca)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在第二階段臨床試驗發現,在60及70多歲的年長受試者可產生強大免疫反應,近期則再傳出保護力可達9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牛津疫苗目前價格便宜,且保存條件與一般疫苗無異,除了透過COVAX爭取以外,指揮中心也早在八、九月就已與藥廠爭取。莊人祥表示,COVAX的第一波名單早有牛津疫苗,目前已知價格比輝瑞/BNT疫苗便宜,且保存條件與一般疫苗無異,僅需要保存在攝氏2到8度的環境,牛津疫苗在臨床試驗的過程中,雖一度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導致實驗停擺,不過,後續調查報告指嚴重不良反應與疫苗無關。指揮中心已分別在COVAX並與藥廠接洽,我國現在的新冠肺炎疫苗的預算為115.5億元,目標是要買到3000萬劑的數量,先前提及的1500萬劑是指要涵蓋1500萬人,目前大多新冠肺炎疫苗都需要施打2劑,因此現在的目標才會說是3000萬劑。莊人祥表示,除了牛津疫苗以外,各方面的疫苗都會爭取看看,若價格有所波動而不夠買,還可動用52.8億元的預算,目標希望可讓1500萬人接種。
-
2020-1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陰性證明之亂!排不到採檢 留德足球小將回不了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秋冬專案」12月1日啟動,強制所有入境者檢附陰性證明,指揮中心保證全球九成國家可供自費採檢,但有留學生家屬投訴,預約時程早已排到三個月後,眼見耶誕假期將至,學校關門,未成年無法單獨入住旅店,孩子恐成國際人球,質疑政府帶頭違憲。小真(化名)的媽媽語氣著急拜託政府幫幫她,小真是留德足球小將,11月底期末考無法提前返台,學校12月18日開始耶誕假期,所有學生不得留校須返家,小真的中國籍同學早在9月預約採檢,通通要等到12月中旬,「政府突然公布要陰性證明,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拿得到?」小真媽媽說,德國因疫情飛往台航班一周只剩一班 ,好不容易搶到機票,原以為可放心,那天在指揮中心直播聽到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國人也要附陰性證才能登機,母女倆心都涼了,深怕女兒無法取得採檢證明登機,學校關門後恐流落街頭、無處可去,哭著四處找立委求助。「我們不是疫情開始才去,女兒已經在德國讀書三年了。」小真媽媽質疑,指揮中心強制國人檢附陰性證明,否則無法登機一事,已違反憲法保障的遷徙自由,小真媽媽希望若預約不到自費採檢者可比照無法採檢國,無陰性證明仍可登機,機上與他人保持間距,入境機場自費採檢。小真的媽媽說,只要一想到未成年的女兒可能因預約不到陰性證明,變成國際人球就擔心到整晚失眠,更心疼為專研足球出國的女兒,在電話那頭說出後悔來德國留學,「我們入境願意完全配合,我們很愛台灣,希望台灣也多愛我們一點。」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我外交部今年八月調查無法提供自費採檢約一成國家,標準為該國「不提供無症狀感染者篩檢」或「不提供登機篩檢」,不包含「無法如期預約採檢」。至於經調查該國有自費採檢,但是採檢要等很久或是排不到隊等問題,外交部也將會調查。
-
2020-1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返國臨時生不出陰性證明 指揮中心下周三公布放寬對象
12月起,國人返台須持陰性證明,但不少旅外的國人反映「來不及」,有些採檢單位早已排隊到三個月後,等排到隊再返台,農曆春節都過了;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已經請外交部清點哪些國家未能自費採檢,或有其他特例狀況,預計下周三會對外公布,並放寬可返國後採檢。莊人祥表示,經過外交部初步調查,沒有提供自費採檢僅有一成的國家,因此對於這一成無法在當地自費採檢的國人,將准許返台後自費採檢,至於有提供自費採檢,但採檢要等很久或是排不到隊等問題,外交部也將會調查。整體的調查結果將於下周三將由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從哪些沒有自費採檢的國家可適用返國後採檢,另外也會列出特例條件,如先前規範的奔喪、探親特殊情形,得以適用返國後採檢。莊人祥表示,目前對於持有陰性報告的認定是相當寬鬆的,是以「採檢報告出爐前三天」為標準,並非是採檢後三天的報告,有些國家採檢後可能一到二周報告才出爐,台灣的認定是算持有報告出爐前三天的報告。
-
2020-1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拿不出陰性證明 莊人祥:抵台機場自費採檢
因應秋冬疫情,12月起所有入境者都須附檢驗陰性證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在出發國若無法自費採檢,將特別安排機上座位,避免與他人接觸,抵台後在機場自費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秋冬專案」,自12月1日起,所有入境台灣或經台灣機場轉機者,不論國籍、身分或來台目的,登機前都要出示3日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有台商反應,當地不便採檢或不開放自費採檢,擔心回不了台灣。莊人祥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根據目前了解,多達9成的國家都有提供自費採檢服務,僅1成無法自費採檢,有的限制特定國家才能做自費採檢,有的則要求有症狀才能自費採檢,外交部將持續調查各國狀況,研議配套措施。莊人祥說,民眾出發地如果真的不開放自費採檢,指揮中心將請航空公司協助,安排民眾機上座位與其他旅客隔開,抵台後再安排在機場自費採檢。隨聖誕節、農曆春節將近,預期將迎來台商返台潮,不少台商陳情希望縮短居家檢疫天數。莊人祥說,按照規定,所有入境者都必須進行14天居家檢疫,沒有任何人能例外,盼民眾諒解。此外,秋冬專案也明訂民眾進出8大類場所須強制戴口罩,但究竟哪些要戴、哪些不用戴,不少民眾仍霧煞煞。莊人祥解釋,民眾只要記得一個基本原則,一旦進入密閉場所且會接觸到不特定人士,就要戴口罩。他以KTV為例,KTV大廳屬於密閉場所也會遇到不認識的人,就要戴口罩,如果是家人或認識的朋友一起唱歌,進入包廂後就不用戴,但若和一群不認識的人一起唱就要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上午透露,近期口罩實名制可能進一步放寬,從現行14天9片增至10片。莊人祥坦言,實名制原本預計實施至今年底,但因應疫情,確實有增加的規劃,但相關方案都還在研議當中,尚未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