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搜尋
抽菸
共找到
1449
筆 文章
-
-
2021-05-15 醫聲.院長講堂
陳作孝的養生祕訣/簡單生活沒壓力 習慣斷捨離
「我沒有特別的養生之道,就是堅持簡單生活、健康飲食,抱持豁達、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萬芳醫院院長陳作孝說,「我很認命」,因此不會抱怨,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該做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叫我擔任院長我就來做,叫我下鄉服務我就去,很多人認為下鄉很廢,但這也是一種經驗。從求學到現在,陳作孝的生活很規律,每天早睡早起,早上5點半至6點起床、晚上10點多睡覺,看似單調的日子,但生活過得簡單,就比較沒有壓力。從建中到陽明大學醫學院求學期間,學校宿舍的桌子、衣櫃都不大,讓他養成斷捨離、做好管控的好習慣,如今成為院長,桌子也是保持淨空,不堆放文件,醫院事務即刻處理,隨身物品只有手機與錢包,不太念舊的他說,「不會什麼東西都留下,因為回憶都在腦袋裡。」「我很多事情都很簡單,連感情都簡單。」陳作孝笑說,太太是大學一年級認識的,一路就走到了結婚,太太有時會覺得他無趣,但他在特別的節日還是會安排一下,「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曾任腎臟科主任的他,飲食、養生方面也沒有特別不同,平常飲食清淡,多喝白開水,每天僅喝2杯咖啡,多吃蔬果,少吃炸物或燒烤食物,也不會暴飲暴食;不抽菸少喝酒,只在應酬時會小酌兩杯。不管是擔任腎臟科主任還是院長,陳作孝都秉持著「簡單生活、健康飲食」原則,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平時累積的工作壓力,他會透過運動紓壓,例如假日常到郊外走走、爬山,偶爾打高爾夫球。
-
2021-05-14 癌症.肺癌
28歲女子沒抽菸又無家族史 健檢竟揪出肺部長腫瘤
28歲游姓女子在員工健檢時,胸部X光發現兩側肺部有異常腫瘤,到童綜合醫院看診後,經電腦斷層掃描進一步檢查,發現右肺有一顆約2公分的腫瘤,左肺上葉也有兩顆不到1公分的毛玻璃狀結節,先切除2公分腫瘤,1年後再切除及冷凍治療左肺上葉兩顆毛玻璃狀結節,術後恢復良好,須定期回診追蹤。童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童詠偉表示,游女沒抽菸,也無家族史,是多發性肺腫瘤患者,切除過多的肺部組織,會造成肺功能永久性過多損傷,因此左肺兩顆結節才分別使用部分切除與冷凍治療。童詠偉表示,因為左肺上葉兩顆毛玻璃病兆都靠近中間縱膈位置,直接切除兩顆恐傷害太多的細胞,影響肺功能運作,因此左肺上葉上面一結節使用螢光定位後,進行胸腔鏡微創肺部節狀切除併淋巴結廓清手術;左肺下面一結節則使用冷凍微針消融手術治療,讓結節細胞直接壞死,切片檢查確認左肺上葉為原位癌。童詠偉呼籲,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有病兆才被檢查出來的通常已經是中晚期,除了每年定期全身健康檢查外,50歲以上有抽菸或有家族病史者,最好接受低劑量肺癌篩檢,才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2021-05-14 癌症.頭頸癌
口腔癌術後照護 留意管路 小心積痰
口腔癌是頭頸部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等。手術分頸部廓清術與皮瓣顯微重建術兩階段。整個手術目的為修補缺損,保留功能,恢復外觀,手術時間平均約需8至12小時。頸部廓清術是將腫瘤病灶及周圍淋巴組織切除乾淨,但常會出現無法直接縫合的組織缺損,包括口腔黏膜、口外皮膚、骨頭、食道等,必須接續以皮瓣顯微手術將病患身上某部分組織,連同其供應組織的血管一起取下,再移至身上需要重建的部位。常見的自體組織來源為前臂皮瓣、大腿皮瓣、小腿骨皮瓣等,以同側大腿居多,取皮處的傷口會自然癒合,補皮處的傷口則會打上石膏固定。取下來的皮瓣需經由顯微手術縫合血管才能存活,術後需保持固定姿勢平躺7天,頭頸不可搖晃,也不可睡枕頭,頭兩側以沙袋固定,以免縫合的血管因扭曲、壓迫而栓塞;若血管塞住,則須再進行血管探查或重接血管等重建手術。術後約5至7天才可拆除石膏及換藥,並依醫囑漸進式活動。術後病人會進加護病房觀察2至3天,穩定後轉一般病房觀察。在病房中,需24小時看護病人,病人身上有多個管路及引流管,包括鼻胃管、導尿管、氣切管、傷口引流管、中心靜脈導管等,建議照護者務必留意管路情況,以避免病人自拔或滑脫。長時間手術容易造成肺塌陷囤積痰液,術後應盡力咳痰,若有痰音而無力咳痰,可通知護理師抽痰,以避免肺炎的發生。而菸、電子菸及二手菸都會讓血管收縮,導致手術失敗,因此,主要照顧者不可抽菸,身上亦不可有菸味。術後平躺7天,是病人最難熬的過程,需要家屬多給予心理支持和鼓勵,醫護人員也會在術前給予病人及家屬詳細的說明及衛教,並在術後給予細心的照護。
-
2021-05-11 癌症.乳癌
每天約35人罹患乳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證實:這二個因素最危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2020年有1,000萬人死於癌症,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乳癌首度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約佔新發癌症病例的11.7%,相當於所有新確診的癌症患者中,每8名就有1名是乳癌患者。每天約35人罹患乳癌 6.6人死於乳癌而衛福部公布最新的107年癌症統計數據觀看國內發生情況,乳癌再度蟬連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乳癌的死亡率為女性癌症死因的第4位,好發年齡約在45~69歲之間,每天約35人罹患乳癌,約6.6人死於乳癌,嚴重影響婦女健康及生活品質。注意乳癌危險因子 體重過重、不運動最危險目前已知容易引發乳癌的危險因素包括家族病史、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喝酒、抽菸、環境荷爾蒙、晚婚生子等。其中,IARC最新研究提到全球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應注意「體重過重和缺乏運動」。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醫師指出,肥胖為許多癌症的危險因素,要如何分辨是否肥胖或進一步量化肥胖程度,並非靠肉眼觀看外型胖瘦或體重數字來做為判斷,可用BMI數值(身體質量指數)來評估體重是否在理想範圍或已異常超重;另外,腰圍也是一項重要的參考值,男性理想腰圍勿超過90公分、女性理想腰圍應控制在80公分以內。定期乳房檢查 早期存活率高達95%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政府提供45~69歲婦女及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降低40%的乳癌的死亡率。沈彥君強調,若在乳癌早期發生時及早發現並接受正規治療,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平均可高達85%,其中0~1期乳癌存活率可高達95%以上,第2期的乳癌也有89%的存活率。45歲以下婦女乳房組織較緻密 搭配乳房超音波更精準值得一提的是,乳癌有年輕化趨勢,由於45歲以下婦女的乳房組織較緻密,若用乳房X光攝影做為檢查工具,其微小鈣化易受遮蔽較不清晰,使得診斷率下降,尤其對乳房腫塊的判斷效果上也較差。沈彥君建議,45歲以下的婦女朋友可利用乳房超音波做為乳房檢查的第一步選擇,若發現有異常病灶需進一步確認或有乳癌家族史、曾接受乳房手術等,搭配乳房磁振造影(MRI)無輻射精密檢查更可有效提高診斷的精準度。延伸閱讀: ·胸前長痘痘小心是乳癌警訊! 醫列「致癌習慣」:快戒吧 ·2020年高達230萬名女性確診乳癌! 醫曝「致癌環境賀爾蒙」:塑膠餐具、香水少用 
-
2021-05-10 癌症.頭頸癌
嘴破、牙齒動搖別輕忽!出現6種徵狀小心是癌警訊
依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口腔癌佔所有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5位,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且近年來年齡有下降趨勢,臨床上不乏二、三十多歲的案例,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口腔癌危險因子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欒智偉主任指出,造成口腔癌及癌前病變的風險因子有檳榔、香菸、酒精類飲料、不良之口腔衛生與假牙、食用辛辣食物等易造成口腔內長期刺激之生活習慣。此外,當口腔內有不正常的腫脹、潰瘍或硬塊,產生不明原因的疼痛或麻木;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如刷牙、剔牙),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黏膜表面出現白色或紅色的斑塊;而上述症狀超過10 天以上都沒有癒合,即有可能是口腔病變之症狀。 口腔自我檢查 6重點需注意 欒智偉主任分享,除每半年到一年看醫師作口腔健康檢查,平日也要注重自我檢查,口腔健康檢查的重點:(1)注意口腔黏膜有沒有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如白斑、紅斑。(2)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慢性口腔黏膜潰瘍。(3)口內或頸部任何不明原因的腫塊。(4)注意舌頭的運動和知覺。(5)顎骨的局部腫大造成臉部不對稱,牙齒動搖及知覺異常。(6)口腔黏膜之知覺,如燒灼感與張口度變小。早期發現存活率高 符合免費資格定期篩檢快去做口腔癌若早期發現存活率高,政府已針對有抽菸或嚼檳榔(含已戒)之30歲以上民眾,以及18歲以上未滿30歲之原住民,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欒智偉醫師強調,早期發現的個案高達8成,治療方式多以手術及放射線治療為主;初期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有7成以上,如延宕病情到第三、四期,存活率就降至5成5以下。因此,一般民眾必需認識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及早期症狀,為了自身健康和家人的幸福,民眾應提高警覺。(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嗜吃2國際致癌物,恐早20年過世 ! 口腔「5警訊」罹癌機率高 ·3行業最易罹患口腔癌! 菸、檳榔危險因子快戒掉
-
2021-05-0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別渴了才喝水!醫:小心血栓,2NG喝水習慣快改
喝水對身體運作非常重要,身體缺水不單單只是口渴,還容易引起其它疾病,例如民眾擔心新冠疫苗帶來的副作用:血栓,在身體缺水時就容易出現,恐提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 血栓3大成因,缺水就佔其二!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分成3大類,包括了凝血狀態、血流異常、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如使用避孕藥者、罹患腫瘤、抽菸、肥胖等族群易有凝血異常。搭飛機、久臥在床、久坐不動、行動不便、靜脈曲張則容易出現血流異常。日常生活受傷導致血管破裂、感染等,則可能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3者也可能同時存在,情況越多越容易引起血栓,3者皆有則血栓機率更高。其中身體缺水就與凝血狀態、血流異常有關。 缺水各器官都受影響,包括中風、心肌梗塞! 洪暐傑醫師解釋,人體約有7成是水份所組成,身體各處都需要水,也包括了心、腦、肺、肝、腎等各大重要器官,身體缺水將不僅容易讓血液呈現濃稠的狀態形成凝血,也將導致身體各處血流下降容易阻塞,兩項血栓風險提升,各器官的不良影響機率也會升高,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肝衰竭、肺栓塞等。喝水2大NG習慣,別拿咖啡、茶當水! 衛福部建議成人應每日飲水達1500CC,不過許多民眾也常見有不良喝水方式,例如口渴了再喝水就好,或以可樂、手搖飲、含糖飲料、咖啡、茶飲當作水份來源。洪暐傑醫師表示,錯誤飲水習慣可能出現其它問題,適時適量補充水份才能幫助維持健康。 洪暐傑醫師說明,當身體出現口渴訊號時,代表身體已經呈現缺水狀態,這時才補充些許水份是解除當下口渴,未必真正解決體內的缺水問題,恐怕讓身體長期處於缺水狀態而不自知。當發現尿量減少、顏色變深時,往往已是身體嚴重缺水的警訊,應盡快補充水分。 只喝茶飲或飲料,也許能補充到水份,但飲料中含有其他對健康不利的成份,例如咖啡、茶飲含有咖啡因,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腸胃刺激、胃食道逆流、甚至咖啡因成癮。再加上茶葉跟咖啡有利尿作用,更容易將水份排出體外。至於可樂、手搖飲、含糖飲料「當水喝」更危險,糖份是最甜蜜的毒物,長期過量食用不但易造成肥胖,也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 避免缺水釀血栓,風險族群留意補充水份! 洪暐傑醫師提醒,正常的喝水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部分不易補水或水分容易流失的族群更是要注意,如外送員、廚師、工人需長時間在高溫環境工作容易流失水分;上班族常常需要在冷氣房內工作,身體水分易在無形中蒸發;運輸業司機、無塵室工作者,則因為工作型態無法經常如廁,飲水量自然得控制,因此更容易缺乏水份補充,不僅易讓身體缺水,也有較高的泌尿道感染風險。建議工時期間仍要多喝水,避免健康亮紅燈。 《延伸閱讀》 .依時段喝水更有利健康!排毒又防癌,全天喝水攻略大公開! .乾旱限水也不能讓身體缺水!醫:喝太少恐增腎衰竭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09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不是腸躁!發炎性腸道疾病難確診 及早警覺 防堵病程在前期
一位18歲的年輕人,拉肚子、腹痛好幾個月,以為只是面臨大考久坐、壓力大,一就診檢查,竟然被告知要立刻開刀,歷經快兩年的時間,才確診是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中的其中一型「克隆氏症」。經過長期診斷才能確診的案例並不少見,台灣腸治久安協會會長楊式光的兒子有同樣的遭遇,他也因此成為照顧者,並在2019年成立台灣腸治久安協會,希望幫助更多病友及家屬。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王鴻源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與人體免疫系統失衡、基因等有關,此疾病在各年齡層都會發生,但是多發生在20歲到30歲左右的年輕人及60歲以上的民眾,病人以男性居多。近年來在亞太國家,包括台灣則發現病人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研究顯示與飲食西化、壓力、抽菸有關。因為初期症狀多為腹瀉、腹脹、腹痛等,常常被誤以為是「腸躁症」,除非是因為疾病併發症有急性症狀發作就醫,才會提早被發現,否則患者常常反覆就醫,待確診時往往已相對嚴重。王鴻源說明,雖然確診不易,但還是有機會可以即早發現接受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程發展像「肝炎三部曲」,初期發炎如未做有效治療,往往變成慢性發炎;如果慢性發炎時仍輕忽治療,就有較不可逆之併發症發生,如腸壁纖維化、狹窄、穿孔、腹內膿瘍等,甚至發生癌變。針對疾病初期發炎,通常會透過傳統的藥物治療如類固醇、5-ASA等控制症狀。針對病情較嚴重或是傳統藥物治療後病情仍未能妥善控制的病人,目前還有生物製劑等藥物可以在醫師評估後使用。聯合報與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台灣腸治久安協會將於5/22(六)舉辦衛教講座,想知道更多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新知及照顧方式,歡迎報名參加。
-
2021-05-08 焦點.元氣新聞
台灣20名年輕女性有1人抽菸 增20種罹癌風險
愛美的女性別吸菸!研究顯示,吸菸會導致牙齒變黃、口臭、皮膚產生皺紋,以及粗糙乾燥,甚至難以受孕,嚴重者還會增加近20種罹癌風險。國健署呼籲,吸菸傷身、傷荷包,以每天吸一包菸100元計算,戒菸一年約可省下3.6萬元。國健署在民國107年針對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發現成年女性吸菸率,自18歲以後隨年齡增長逐漸上升,26到30歲達到最高5%,等於約每20名女性有1人吸菸。女性吸菸壞處多,除了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還包括生殖損傷、生育能力降低和受孕困難,影響女性健康甚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女性吸菸除對肺部影響,增加乳癌、卵巢癌,以及子宮頸癌等,約20種罹癌風險。此外,也對外表產生傷害,包括牙齒變黃、口臭、皮膚產生皺紋與粗糙乾燥,還可能導致骨密度下降及骨折,加快更年期發生。為鼓勵女性戒菸,國健署長吳昭軍說,有設定戒菸日的戒菸者,比未設定者戒菸成功率約增加兩成,母親節將至,為了自己健康亮麗的人生,呼籲女性可以選在母親節這個有意義的日子開始戒菸。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5-07 焦點.元氣新聞
上次戒菸胖10公斤捲土重來 口服藥加規律運動減2公斤
全國透過戒菸門診的戒菸成功率僅兩成五,臨床醫師觀察,戒菸後發胖是影響戒菸決心的主因,衛福部彰化醫院開出口服戒菸藥加每天運動的「菜單」,幫助菸齡30多年的李姓老菸槍成功戒菸,最重要的戒菸後半年都沒發胖。衛福部彰化醫院戒菸個案管理師張育源表示,去年她接受139人戒菸,只有37人成功,成功率26.6%,和全國平均值25%差不多,自行戒菸成功率雖無法統計,但應該更低,失敗原因除了抵抗不了尼古丁誘惑,還有一個病人常抱怨的理由─戒菸後發胖。55歲李姓病人去年健檢,做了心臟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並中度阻塞,在成人健檢時發現心臟冠狀動脈中度阻塞,醫師勸告戒菸,李姓病人提出多年前曾戒菸,3個月就胖10多公斤,第一次戒菸宣告失敗,這次再戒菸萬一又失敗,一定淪為親友笑柄,他要好好考慮。經醫護人員一再勸說,生命比身材還重要,如有專業團隊協助和陪伴,成功率將大增,他同意醫院安排個管師幫助他管理健康。個管師張育源了解李姓病人的吸菸史,為他量身打造戒菸守則,服用醫師開立的非尼古丁口服戒菸藥,抑制人體對尼古丁的依賴作用,發胖的部分請病人自行規畫適合自己的運動課程,另在飲食方面,多吃高纖維蔬菜,並且慢慢吃、多咀嚼,以增加飽食感,想抽菸時多喝水或咀嚼無糖口香糖。李姓病人表示,每周三他在公司參加下班後的有氧運動,另上網從youtube找有氧和瑜伽影片,一周6天的晚餐後1小時跟著影片運動,藉以消耗熱量,原本只是很單純的想要不發胖,沒想到半年不但沒發胖,還從80公斤瘦到78公斤,肌肉也結實。彰化醫院心臟科主任何東錦指出,吸菸後因為尼古丁讓人精神亢奮,代謝率高,一旦戒菸,基礎代謝率降低就容易發胖,而且戒菸後味覺變敏感,食欲跟著上升,通常會吃得比較多,想吸菸時又吃零食替代菸品,如果沒增加運動量,熱量更易堆積,造成發胖;戒菸者需要意志力,把重心放在戒菸,若擔心發胖,盡量以運動來達成燃燒熱量,若能找親友一起運動,效果更好。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5-07 養生.運動天地
20歲失去爸爸、媽媽、外婆 從想被撞死到學會大笑:老天爺還沒放棄我啊!
如果喪親之痛,會讓一個人覺得人生無望,20歲的林祐遙,就是放大三倍的人生無望。大三這一年,她接連送走父親、母親、外婆,背負著龐大學業與經濟壓力,多次希望下一秒跟著消失在世界上。現在的開朗大笑,到底背後藏著多少的淚水?離異的父母林祐遙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的採訪,分享自己沉重灰暗的過往。6歲那一年,父母離異,林祐遙跟著母親一起生活。母親,是那種眨眨眼,男人就會貼上來的性感女人,她以前都笑稱母親是「歸仁邱淑貞」。印象以來,母親有過蠻多段精采的戀情,一直到認識了一個老實的軍人,才真正的穩定下來。或許因為母親非常轟轟烈烈的感情史,林祐遙對於情感還有信任度,以及情緒掌控,一直感到非常不安,甚至很偏激,有時候還會失控。照顧母親失去青春父親在林祐遙17歲那年過世,雖然父女一直沒有共同生活,但彼此仍會互相聯繫,感情依然緊密,生命中的父親角色沒有缺席;父親離世,讓林祐遙真正失去了爸爸。後來,母親乳癌併發淋巴癌第三期,林祐遙白天要上課、晚上打工,其他時間就是去醫院,哪怕只能停留20分鐘還是會去。母親生病的日子,林祐遙的時間完全錯亂,常常忘記今天是幾月幾號,覺得一天睡覺要睡八小時真的很浪費,在母親過世前,她幾乎沒有什麼生活上的回憶。每天醒來,就是賺錢回家維持家計;上班路上,都希望可以被卡車撞飛,這樣就有一筆保險金可以留給家裡用。後來,想想太可怕了,才又放慢速度騎車,唱著歌悠哉悠哉地去上班。愛的人都離開了大三這一年,林祐遙20歲。母親倒下後,原本她以為自己要改口喊一聲「爸」的男人,卻突然消失,最後再見到這個人的時候,是母親最後送進加護病房,對方希望由林祐遙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林祐遙才真正體悟到,人走到最後,還是只能靠自己。同一年,最疼愛林祐遙的外婆,無法忍受喪女之痛,跟著過世了。林祐遙當時的初戀男友,也在這時候離去。她曾經以為的全世界,3年內,隨著深愛的人接連離開,崩解了。面臨學業與經濟的壓力,她懊惱怎麼連一個自己想要的都抓不住,更無力的是,再也找不到人可以依靠,從此之後只有一個人。逼自己好好睡一覺高三到大三,不過3年而已,先後送走父親、母親、外婆。或許是因為變成沒人管的小孩,加上同儕的影響,她染上了抽菸、酗酒習慣,為了逼自己好好睡一覺,林祐遙常常和朋友流連在夜晚的世界,享受煙霧與酒精的洗禮。原想靠抽菸和喝酒放鬆,沒想到反而變成越到夜晚,越睡不著覺的狀態,白天工作時狀態更是糟糕,生理與心理完全失調,明明才22歲,但就算上了妝,看起來的外表年齡至少35歲以上。在朋友幫助下,林祐遙求助了精神科,開始服用抗焦慮與助眠的藥物,但卻帶來記憶力變差、依賴藥物的副作用。接受治療過程中,身旁的人建議她,可以做些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某一天起床,林祐遙真的就穿上球鞋,到租屋處周邊跑了一圈,人生竟然開始翻轉。有心跳的感覺真好林祐遙沒有特別注重運動的裝備與習慣,就是讓自己走出房間,去公園也好、健身房也罷,慢跑讓她覺得「有心跳的感覺,真好。」開始慢跑之後,她第一件事就是戒掉手搖飲,從全糖、半糖、一直到無糖,現在則是能不喝就不喝,盡可能地喝水。自從開始戒飲料,身上排出的汗水與尿液,味道似乎沒有以前那麽重,皮膚也變好了。最大的改變是,林祐遙的個性變得「真正」開朗與幽默。她透過慢跑紓壓,讓腦袋放空,有時候還會幻想「會不會等一下就撿到錢?」、「跑步到一半被外星人抓走」等情節,幻想與腦袋小劇場對她來說,是遠離過往痛苦回憶的方式。老天爺還沒有放棄我啊今年的林祐遙,28歲了。總是大笑、有她的地方就有歡樂。林祐遙常跟身邊的朋友說,未來大家都會面臨的生老病死的問題,自己只是比多數人提早遇到。老天爺太看得起她了,把人生一些很痛苦的試煉,一次放在她20歲的人生中。但往好處想,她沒有所謂的玻璃心,笑說「釋懷」這個技能,她已經滿點了!走過艱辛的少女時期,林祐遙透露鼓勵自己的秘訣。洗澡的時候,一定要看著鏡子裡的自己5分鐘,有手、有腳、智力正常,她就覺得:「嗯?老天爺還沒放棄我啊!」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一路走到現在,她能用很輕鬆語氣,跟每個願意聽故事的人,分享自己的過往。透過「有肌勵」,林祐遙想鼓勵更多人:人生就是一款自己不能挑選的遊戲,有很多痛苦、困難度很高的關卡沒錯,但也有很多甜蜜而且輕鬆的關卡。卡關了,就找可以幫忙破關的人,來幫忙破關;破關了,就把自己破關的方法,分享給別人。老天爺沒那麼快放棄你,你也不要那麼快放棄你自己。「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5-05 養生.運動天地
為了么兒開始運動!66歲蔡明忠完賽2次東京全馬:想到完成時的美好,就能堅持到底
2019年3月初的東京台場,一年一度的東京馬拉松正式登場,氣溫雖然還有6度,但是一早就飄起細雨,體感溫度接近零度,不少人直打哆嗦。但今年的人群中,有一個台灣人熟悉的身影,也在細雨中開始熱身,他,是蔡明忠。 年逾60,還能在惡劣的風雨中全馬完賽,當然不是運氣好或天賦異稟,靠的是多年的努力,答案就在每個星期一傍晚的河堤上。 3月11日,星期一下午近6點鐘,距離東京馬跑完第8天,沒有意外地,《今周刊》記者就在河堤上遇見了蔡明忠。「每個星期一傍晚固定練跑,但大家都忙,有人出國、有時開會,只有他(指蔡明忠)是我們這群跑友中,最堅持不間斷的,幾乎很少缺席。」跑友之一、也是知名作家、編劇的侯文詠說。 這種持續不間斷地練跑,他維持了起碼七、八年,不管下雨還是酷暑,每個星期一傍晚,一下班,傍著夕陽和基隆河,他就到河堤上跑,每個月維持1百多公里的跑量,從來沒有停止。 蔡明忠,眾所周知是富邦集團大家長,大家習慣稱他為大董,事業版圖橫跨富邦金控、台灣大哥大、凱擘媒體,這幾年還跨足富邦勇士籃球、富邦悍將棒球。每年家族從富邦集團領到的股息可達上百億元,是一般人幾輩子賺不到的天文數字,他其實大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 但此時,在河堤上的身影,一步一步、又一步,堅定、快速、穩定向前地,只是單純的一個跑者,喘氣、汗滴都與河堤上其他運動的居民沒有不同,不同的是,他幾乎從不缺席地練跑,多年,如一日。 一開始,讓蔡明忠動心起念決定運動的,是從兒子阿翰開始。阿翰是蔡明忠最小的兒子,卻是個「被祝福」的孩子,一出生就腦部發育不全,無法自理。 為了兒子的健康,老師建議讓阿翰學「爬牆」,爬牆不只是阿翰要學,一般人也能舒緩痠痛。不過,爬牆極其無趣,面對牆,持續做出爬牆的動作,一做就要30分鐘。蔡明忠一星期會有好幾個晚上,在家陪兒子一起做,每次30分鐘,一做就是好幾年。 蔡明忠對運動的堅持,讓旁人看了只有「佩服」二字,平常總愛吐槽他的太座陳藹玲,在一旁透徹地看他說,「他在運動裡鍛鍊身體,也鍛鍊心。」 就像熱愛馬拉松的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把多年跑步的內心對話,寫下《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一書,在跑者圈引發共鳴一般,蔡明忠也親筆寫下自己的跑步體悟:「想要放棄時,如果想到完成時的美好,就可堅持到底。」把美好的感悟,分享給讀者。 談自我/戒菸,開啟了運動契機,那是一種毅力的培養。 你知道跑步用什麼跑?用腳跑?錯,用屁股跑。這是我學了很久才學會的。其實我真正開始跑步運動,是從殷琪的一句話開始的。 我菸抽了好久,從大學時代一直抽到40幾歲,我那時戒得很痛苦,後來殷琪(欣陸控股董事長)跟我說,「想抽菸就運動」,我說真的啊? 就這樣,我買了第一台滑步機,想抽菸就站上去,雙手握住把手,開始滑起來,覺得流汗以後非常舒服,從那之後,我才真正開始流汗地運動。之後為了兒子,我們在家爬牆,後來也學站樁、踮腳站。 後來開始跑步,是從富邦舉辦馬拉松開始。一開始說要跑3K,我就去仁愛路練跑,想說不難嘛,後來同事說3K不算跑步,至少要跑9K,才開始真正練跑,9K跑了幾次,就跑半馬了,至今已經跑了6次半馬。 當然你說運動會不會想偷懶?一定會,所以運動不要漫無目的地運動,人生也是。設定一個你自己可以挑戰的目標,然後有計畫地去執行,然後從運動中去學習,做任何事情,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如果有放棄的念頭,要想辦法去克服。 談家庭/保持健康,是對家人負責,堅持,讓我們串在一起。 去年,我第一次去東京跑馬拉松,女兒去幫我加油,加油加到她自己也有興趣,今年我太太、女兒都下去一起跑,小女兒很厲害,4小時多完賽,大女兒平常沒有練習,但也在我後面跑完。 運動其實就有這樣的功能,能把家裡成員串在一起,像我十幾年前為了兒子開始練爬牆,一開始都是全家一起,雖然孩子大了離家去讀書工作,但運動又把我們重新串在一起。 其實運動不只是一種行為或習慣,它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形態(Life Style)。如果要深層一點地說,有了家庭、有了小孩,你就會愈來愈覺得,不只是工作上對同事的責任,對家人、對自己都應該要負責。 要怎麼負責?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再下一步才是看看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好,這個運動背後的啟發,應該是一份責任心吧! 談經營/打敗別人搶來的不一定好,學會不急躁,少犯錯就是贏。 運動讓人快樂,這是早就被證明的。其實很多情緒都是從身體狀況來的,狀況不好,一定暴躁易怒;要是狀況好,覺得舒服,尤其運動完以後,流完汗排毒,自然就會快樂啊!這個當然會影響到周邊的同事,這幾年我覺得自己脾氣有變好。 而且運動可減壓,讓你比較不急躁,不急躁就少犯錯。若要回顧過去我犯的錯,哇!那是罄竹難書。例如,當年買富邦華一銀行,其實就是可以重新檢討的案例。 過去富邦集團每隔幾年就會做一個Transformation(轉型)的Deal(併購交易),有時候一兩年沒動靜,心裡就會急。現在回頭去看,我們買的價格算很高,當時是太急躁了,畢竟併購後,大陸的金融環境也變差了。 所以人生或事業的輸贏難料,眼前說輸也不一定不好,打敗別人搶來的不一定好,但因為這樣你可能下一次才知道怎麼贏,主要是要贏得千秋、贏得漂亮,事業經營我也還在學習,慢慢去體會。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睡眠「老化」要溫柔察覺調整!西藏抗老名醫:不喪氣、不認老,身體就能用很久.減緩更年期老化、預防骨質疏鬆?營養師完整解答:這5種黑色食物最有效.促進體內血液循環、補養氣血!「暖心暖身養生茶」這樣喝,不只暖身,也暖你的心
-
2021-05-02 癌症.頭頸癌
去年罹舌癌嚇到戒菸酒檳榔 今年再患頰黏膜癌
50歲張姓男子抽菸、喝酒、嚼檳榔樣樣來十多年,去年罹舌癌,歷經手術、電療後,嚇到了,徹底戒除惡習,近日他左側臉頰痛到嘴巴張不開,就醫確診為頰黏膜癌,立即接受治療。醫師徐俊傑呼籲,菸、酒、檳榔等致癌物的刺激會造成全口腔黏膜造成永久傷害,「連碰都不要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徐俊傑建議,民眾若長期接觸酒精、菸或檳榔等致癌物,一旦發覺口腔黏膜異常病變、吞嚥異常、喉嚨卡卡不適、聲音沙啞甚至咳嗽不停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以免錯失治癒的黃金時機。張姓病患表示,他去年因右側舌頭潰瘍,確診為舌癌,治療後,他嚇得再也不敢抽菸、喝酒、嚼檳榔,徹底戒掉惡習,「幾乎換了一個人」,但長期菸、酒、檳榔也引起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長期嘴巴打不開,不料近期左側臉頰內白斑、口腔潰瘍遲遲未癒合且疼痛,確診為頰黏膜癌。徐俊傑指出,口腔對於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等致癌物特別敏感,三者都有接觸者比無菸酒檳榔的人,可增加120倍罹癌機會;另外,牙周病、假牙對口腔黏膜造成慢性刺激,恐致口腔癌。徐俊傑說明,據國際口腔癌的報告,口腔癌(不分期別)五年總生存率高達64%,早期口腔癌有極高機會可完全治癒,徐俊傑提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遠離致癌因子」是杜絕口腔癌的不二法門。徐俊傑建議,國民健康署也針對30歲以上有菸酒檳榔習慣,以及18歲以上原住民有嚼檳榔者,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若有相關需求的民眾,可至耳鼻喉科或牙科篩檢。
-
2021-05-01 該看哪科.耳鼻喉
咳嗽、久咳好不了怎麼辦?醫教4招助解咳:可喝紫菜蛋花湯
「醫師驚治嗽!」咳嗽成因百百種,有時只是常見小病,有時卻可能演變為重症。醫師提醒,一般性咳嗽若未妥善治療,有可能演變成久咳不癒的慢性咳嗽。 咳嗽不醫,小心變成慢性咳嗽! 吉康耳鼻喉科診所院長羅仕寬醫師受訪表示,咳嗽是一種常見症狀,一般原因與感染、發炎有關,久未處理就會形成慢性感染和慢性發炎,因而導致久咳不癒的慢性咳嗽問題。 羅仕寬醫師說明,無論是發炎或感染,患者初期大多以鼻塞、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來表現,還能維持生活與正常,多數是病情經過兩三天後才開始出現咳嗽。 羅仕寬醫師提醒,不少人出現咳嗽時未及時處置,認為時間一長便能不藥而癒,這是形成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嚴重時連續咳嗽數周以上或更久,進而演變為不時發作的咳嗽以及夜咳,甚至咳到睡醒,影響睡眠品質。 久咳不癒可追溯起因,常見風險因子要注意 羅仕寬醫師指出,當有慢性咳嗽情況可回顧最初時的發病情況,並檢視日常生活,追溯背後真正的原因。以一般病人而言,最常見的原因與生活環境有關,如台灣氣候潮溼悶熱,塵螨孳生普遍,在物品上30公分是塵螨最多的位置,包括一般人每天接觸的床墊在內。 此外,抽菸、二手菸、汽機車廢氣、工廠廢氣、燒香、油煙等室內外空氣污染,亦是常見引起呼吸道發炎的風險因子。環境中的病菌微生物也可能誘發咳嗽,包括細菌及病毒感染,如黴漿菌感染、肺炎鏈球菌感染、流感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等。 咳嗽要忌口,冷、熱、辣、甜都別吃! 出現咳嗽症狀就該開始忌口,避免情況惡化。除了民眾一般會警惕避免吃冰、吃辣,羅仕寬醫師也提醒,生冷食物與甜食都要避免。較少人注意到的是,過熱的食物也不利於降低發炎。 羅仕寬醫師解釋,身體出現咳嗽症狀代表處在發炎狀泰,辛辣食物刺激發炎加重,冰冷食物則會使發炎惡化。至於甜食,已有不少研究指出是形成發炎的重要因子,幾可視為毒物。 發生感冒、咳嗽時,一般人常喝熱湯熱飲,羅仕寬醫師則提醒,應降至溫熱再喝,否則當下可能會感到舒緩,但後續會發現發炎更加嚴重。 吃香草、牛奶冰淇淋助解咳? 網路上關於咳嗽有不少謠傳,包括咳嗽、喉嚨不適可以吃香草冰淇淋、牛奶冰淇淋加以緩解。羅仕寬醫師指出,牛奶、奶油有助滋潤喉嚨減緩不適,並也含有可幫助免疫的營養成份,但最好直接飲用牛奶、攝取適當奶油,不建議多攝取不利咳嗽的冰冷食物。 久咳不癒別亂補,醫教4招有助解咳! 咳嗽發作期間應妥善治療,生活上的保養也很重要,羅仕寬醫師說明,一般咳嗽約一至二周可康復,平日應避免攝取過冷、過熱、過甜的食物。可多喝溫熱水、溫茶、湯飲等,可以自行熬煮雞湯、排骨湯、紫菜蛋花湯、四神湯,不建議攝取燒酒雞、薑母鴨等過熱與辛辣食物。 另外,良好作息與飲食習慣也很重要,羅仕寬醫師建議飲食七分飽,營養均衡。紫菜蛋花湯、雞湯含有豐富蛋白質,能幫助維持免疫力。也要注意口腔清潔,口腔乾淨細菌變少,有利於改善喉嚨發炎情況。或是一日沖澡兩次,幫助排汗、促進血液循環,對改善症狀也有幫助。 《延伸閱讀》 .久咳不癒竟可能是肺癌徵兆?醫:超過2~3週等情況應盡早檢查 .咳嗽也有冷熱之分!症狀不同,改善方式也不同!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29 癌症.食道癌
「火燒心」合併吞嚥卡卡恐是癌? 食道癌好發這些族群
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2,778人,108年死於食道癌人數為1,983人,不管是新增罹癌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說,長期吸菸、嚼檳榔、飲酒、食用加工食品與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國衛院研究顯示,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2.29、2.62倍。陳志毅指出,與10幾年前相較,這1、2年來食道癌發病年齡約年輕10歲,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常吃火鍋等滾燙食物,以及偏愛甜食,引發胃食道逆流,增加罹癌風險。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也證實,口腔衛生不良,以及常吃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及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可能刺激食道,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由於食道癌迄今並無有效篩檢工具,賈淑麗提出6大遠離致癌因子,建議落實在生活中,避免罹患食道癌。1.遠離菸、酒、檳榔。2.平日飲食減少過燙食物。3.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4.多食用原型食物,盡量減少加工食品。5.保持口腔清潔習慣。6.維持規律運動。陳志毅最後指出,由於早期食道癌並無明顯症狀,建議高風險族群提高警覺,如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卡卡的,有異物感,就應積極就醫,並戒除菸酒及檳榔。★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4-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植牙有哪些注意事項? 牙醫告訴你6個一定要知道的重點
牙齒不僅是一個人的門面,更是享受美食重要的工具,反之若缺牙,除了咀嚼功能變差,長期下來會干擾營養吸收,甚至連臉型都會跟著改變,大大影響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缺牙的治療選擇除了活動式假牙或做牙橋,愈來愈多人偏好做植牙,然而植牙畢竟是個手術,有許多項目需事先評估,藥害救濟基金會訪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牙科部龍萱副主任,釐清植牙的各種眉角,龍萱醫師強調植牙由於療程往往長達一年,醫病更需妥善溝通,避免產生錯誤期待而衍生爭議。相較於做牙橋 植牙不需磨健康牙植牙是固定式的假牙,可以解決部分活動假牙不夠穩定或不夠舒適的缺點,龍萱醫師指出,植牙讓病人有接近真牙的外觀,還有一樣的咀嚼與吞嚥功能;跟傳統做牙橋相比,牙橋需把缺齒處旁邊兩顆牙齒磨小當橋墩,以製作一排牙套戴上,但如果這兩顆牙齒是健康的,等於是平白犧牲掉兩邊的真牙,植牙這個選項沒有這個困擾,所以特別對於缺單顆牙齒的患者來說,植牙相對受青睞。地基不佳者 植牙前要先做補骨手術植牙就是以手術的方式,將人工牙根(即所謂的植體)放入無牙區的齒槽骨內,等待骨頭和植體緊密接合後,再做上面的假牙。然而若齒槽骨不夠健康穩固,就會影響植牙後的耐用度,如同蓋房子沒有穩定的地基,房子就可能下陷或傾倒。牙齒的地基不佳,常見於缺牙很久或是本身有牙周病的病人,由於骨頭持續流失,導致地基已經不夠高不夠寬,這時必須先進行補骨手術,透過放入骨粉、再生膜等人工材料,等待骨頭生長達足夠的條件,這樣的地基才適合放入植體。全身性疾病要先控制 避免磨牙咬筆習慣除了骨頭條件不夠,病人植牙前若評估有下列狀況,也不適合做植牙:一是沒有完善控制的全身性疾病病人,比如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佳、有嚴重骨質疏鬆症,這類病人應該由原本的專科醫師先診治評估,把疾病控制穩定才做植牙手術。另一則是有夜間磨牙習慣,或是習慣咬筆的不良口腔習性,因為咬合力太大,如果不改掉這樣的習慣,也會影響植牙的成功率。術前全面評估與診斷 提升植牙成功率這些條件都會影響植牙的成功率,因此找經驗豐富的牙醫師,術前充分討論以及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診斷是非常重要的,龍萱醫師提醒病人,首先要讓醫師了解身體有哪些疾病、正在使用哪些藥物,比如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治療骨質疏鬆的病人,可能導致罕見卻極嚴重顎骨壞死的不良反應,若需進行牙科侵入式手術,應先告知醫師,來評估是否適合植牙。接下來醫師還會評估牙齒骨頭的缺損狀況,判斷如何進行手術。植牙手術要很精準的鑽洞、磨骨、依骨頭現狀調整植入的位置,比如每個人需要的植體長度不盡相同,需要靠術前的斷層掃描分析還有手術模板的製作,幫忙把植體打入精確的位置。如果各步驟沒有精確掌握,可能造成植體過深,打到鼻竇或傷害到下顎神經,或是植體位置不佳導致影響上面假牙的製作。植牙療程接近一年 需補骨更費時與增費用龍萱醫師指出,植牙其實是個費時的療程,如果病人牙齒骨頭條件好的話,從拔牙後等骨頭癒合,再植入植體等大約四至六個月讓骨頭自己生長,使植體和骨頭緊密接合,最後再做上面的假牙,整個療程時間就可能接近一年。如果病人牙齒骨頭條件不好,需要做可能不只一次補骨手術,療程所需時間就會更拉長,同時補骨手術的材料也所費不貲,光補骨手術花費數萬元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醫病妥善溝通 善盡彼此合約責任正因為植牙的療程與費用因人而異,醫病之間如果沒有妥善溝通,一旦產生錯誤期待,容易衍生醫療糾紛。龍萱醫師建議病人跟醫師討論各種假牙的優缺點,看看哪種最適合自己的狀況,不一定要做植牙手術;決定治療選項後,會根據牙齒骨頭的條件,估算整體所需治療時間以及費用,通常醫師會把討論過後的治療計畫以及費用等都寫出來,讓病人充分了解後再簽名,執行這份合約。龍萱醫師強調醫病要攜手合作達到最佳成果,醫師要避免術前評估不周,比如誤判剩下的骨頭高度,可能用到過高的植體傷到其他組織;反之,病人也有責任妥善控制自身的糖尿病、戒除抽菸習慣,均有助於提升植牙成功率。同時別忘了即使是假牙,也要定期找牙醫師保養,並且注意口腔衛生,以免牙周病損及植體,又再次為牙所苦,豈不冤枉。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1-04-28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父母催抱孫壓力大到不舉 年輕男求助性福門診恢復信心
彰化縣32歲張先生被父母逼婚,好不容易結婚了,卻又被催促生小孩,讓他壓力極大下,竟然有勃起障礙,他害羞的找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性福門診,經過2個月的震波及藥物治療,重拾信心「堅硬如昔」,妻子也受孕了。張先生因為是獨子,一直被父母逼婚,3年多前相親結婚後,父母繼續催著要抱孫子,常對他們夫妻說「肚皮怎麼靜悄悄、晚上工作不要含混」等,張先生對醫生說,他夾在父母的期盼及妻子的不滿中,日子很不好過,再加上工作壓力大,後來與妻子行房時,竟常不舉,或「抬頭」準備直搗黃龍時卻軟弱無力,像洩了氣的皮球,越想用力就越無力,衝鋒陣線只剩架勢,甚至連妻子都笑說「你只剩下尿尿功能」,讓他壓力爆表。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說,張先生經抽血檢查,排除血糖、血脂及荷爾蒙等問題,也不是心血管問題,研判心理及生理障礙都有,開立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犀利士藥物提振信心,再以震波治療增進海綿體充血,6周療程後連早上起床都「升旗」了。蔡卓榮說,醫界研究發現低能量的體外震波用於組織,可以產生血管新生的效果,將低能量震波施用於陰莖海綿體上確實有助於勃起功能的改善,他們購入德國的線性震波治療儀後開辦性福門診,主治男性勃起障礙、早洩及性慾低落等,在震波及藥物雙管齊下後,讓不少人得以再「提槍上陣」。蔡卓榮表示,震波治療不是侵入性治療,是由醫師直接將低能量震波施打於患者陰莖表面,1周打1次,1次4000下,時間約10分鐘,整個療程6周,過程通常不會痛,也沒有副作用。蔡卓榮說,抽菸、三高患者是男性勃起障礙的危險族群,也常因精神壓力引發勃起障礙,如能放鬆心情、緩解焦慮,同時戒除過量的吸菸及飲酒,維持正常的作息,大都能慢慢改善,若仍沒成效,可考慮震波治療,最好不要諱疾忌醫,早一點就醫,大部分患者都能獲致良好成效,尤其是年輕患者,效果通常很顯著。
-
2021-04-2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隱形高山殺手!攀百岳好好的竟「命懸一線」山友驚呆了
50歲謝姓山友有高血壓,定期回診追蹤服藥,常號召同好攀登百岳,攻頂過程從無不適,直到回診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意外發現嚴重心肌缺氧,左前降枝冠狀動脈狹窄90%「僅剩一條縫」,堪稱「命懸一線」,猝死風險極高,所幸經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處後,重燃信心,一圓完攀玉山的夢想。謝姓山友乍聽自己冠狀動脈嚴重狹窄,不禁慶幸自己「福大命大」,自嘲「否則下一個上新聞的就是我了」。術後在醫師的指示下,逐漸增強體適能訓練,運動心電圖顯示心肌已無缺氧,心肺功能測試也顯示,心臟狀況能負荷爬山強度,在術後三個月再次順利完攀玉山單攻,令他相當開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說,冠狀動脈負責供給心肌需要的氧氣和養分,一旦冠狀動脈發生粥狀動脈硬化引起狹窄時,血流量減少造成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出現突發性心肌梗塞。王宇澄指出,臨床上經常有病患平時並無任何症狀,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病患反而更加危險,輕忽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等到運動或爬山時,以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表現,往往急救不及,憑添憾事。王宇澄建議,民眾若有運動胸悶或呼吸困難等心臟不適症狀,建議及早至心臟科門診就診,請醫師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40歲以上、有個人或家族心臟病史、過去或現在抽菸者、三高、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等心血管高風險民眾,可增加運動心電圖甚至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腎功能不佳、有甲狀腺疾病、懷孕婦女,以及有顯影劑過敏史者,不建議接受此項檢查。
-
2021-04-24 新聞.科普好健康
呼吸困難要當心! 醫:4類疾病為常見症狀,重則有生命威脅
呼吸是重要的生理功能,藉由呼吸,人體可以吸收氧氣,排除二氧化碳,維持人體功能的恆定。當有呼吸功能障礙時,輕則胸部不適,影響日常活動,重則有生命威脅,必須謹慎因應,給予適當的診斷與治療,不可輕忽。呼吸困難是4大類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發生呼吸困難時,應該盡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診斷及治療。呼吸道疾病:氣喘、肺阻塞呼吸道疾病包括氣喘、肺阻塞及支氣管擴張等,常伴隨咳嗽,特別是氣喘,好發於夜間及清晨,影響睡眠。台灣氣喘的盛行率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是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很多慢性咳嗽或常感冒的病人,經詳細問診及檢查,才知道過去一直困擾的症狀是來自氣喘。目前氣喘的藥物治療進步,以吸入型的藥物為主,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少;嚴重氣喘患者,也有許多生物製劑可以選擇,除有效減少急性發作、改善症狀,大部分嚴重氣喘的病人可以避免或減少口服類固醇的使用及其伴隨的副作用。肺阻塞(過去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因為吸菸所造成的疾病,建議40歲以上,曾每天抽菸一包超過10年以上的病人,如果有慢性咳嗽、有痰或會喘的現象,應找專業醫師,給予適當的診斷與治療,同樣是以吸入型藥物治療為主,方便且療效良好。這類呼吸道疾病的診斷,除病史外,都需要肺功能檢查加以確認,並作為未來監測診療的重要工具。肺纖維化:菜瓜布肺肺纖維化是一個診斷困難且不容易治療的疾病,主要症狀包含咳嗽與呼吸困難,部分病人會有體重降低的現象。造成肺纖維化的原因很複雜,包括藥物、環境因素及自體免疫疾病等,需從病史、身體、影像及肺功能檢查等綜合評估,部分病人甚至需要接受切片檢查以確診。這當中有一部分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也就是俗稱「菜瓜布肺」,病人在臨床及高解析度斷層掃描影像上有特殊的表現,但沒有明確的誘發因素,通常預後不好。近年來抗纖維化的藥物有長足的進步,可以改善肺部纖維化的病程,協助病人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其他肺病:肺炎、肺結核肺炎及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常以咳嗽有痰為主要的臨床表現,但也會造成呼吸困難等症狀,不可輕忽。此外,罕見疾病如肺動脈高壓、肺栓塞及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LAM)也多以呼吸困難為主要的症狀表現,都需要專業醫師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心臟及其他疾病心臟衰竭病人也會出現呼吸困難狀況,常會有肺水腫,必須仔細調控水分的攝取。這部分則需仰賴心臟科專家協助診療。此外,精神焦慮也常造成換氣過度,因呼吸困難到門診或急診尋求醫師協助。
-
2021-04-22 該看哪科.婦科
更年期一定要補充荷爾蒙嗎?藥師解答正確觀念
婦女在更年期到來時,因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不足,容易引發生理上的不適!據統計,70%~80%的更年期婦女有明顯的熱潮紅及夜汗情形,導致睡眠品質降低、注意力難以集中、易怒,顯著影響身心狀態及生活品質,此外,也有近半數的更年期婦女受泌尿道症候群所苦。藥師提醒,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則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若需治療,應在醫師的評估下,充分了解利弊,討論後再決定治療方案。緩解婦女更年期不適 荷爾蒙補充可緩解台南市立醫院藥劑科許杏如藥師表示,婦女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可藉由荷爾蒙補充獲得改善。關於熱潮紅及夜汗症狀,小於60歲及停經10年內,藉由補充荷爾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使用口服或皮膚吸收給藥,用藥2周內即可觀察到明顯的效果,若只有單純的生殖泌尿道症狀,亦可以局部陰道給藥。補充荷爾蒙 同時可延緩骨質流失許杏如藥師補充,補充荷爾蒙除可改善更年期症候群,同時也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但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就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建議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若有其他不適症狀,如骨質疏鬆,再針對個別症狀治療。搭配黃體素使用 預防子宮內膜癌而在使用荷爾蒙期間,臨床上常見的疑慮包括:藥物該使用多久?是否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許杏如藥師解釋,荷爾蒙治療需要持續多久及什麼時候該停藥,目前仍無明確的定論,一般而言,使用儘量不要超過3~5年,有改善即可開始考慮降低使用量及漸漸停藥。此外,若子宮仍完整的婦女,投與雌激素的同時,必須配合黃體素一起使用,以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補充荷爾蒙非人人適用 調整生活習慣有幫助而乳房疼痛及無預期的陰道出血等是補充荷爾蒙時常見的不適症狀。許杏如藥師指出,也有些婦女並不適合使用,如有乳癌病史、乳癌高危險群、心臟疾病、靜脈栓塞或曾中風者。除了藥物也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如多待在涼爽的室內、減少辛辣飲食、飲酒、抽菸及熱飲,以緩解熱潮紅引起的不適,而有氧運動、瑜珈也能緩解身心不適。
-
2021-04-21 焦點.元氣新聞
30年老菸槍 每天1.5包菸差點讓他見神仙
南投縣名間鄉65歲陳姓農友菸癮大,每天抽1.5包菸,30年如一日,未料上周下田採收鳳梨時,突然覺得胸口悶痛、盜汗、無力,以為自己中暑,至鄰近醫院就醫,經心電圖檢查發現疑是心肌梗塞,立刻轉往南投醫院手術,及時挽回性命。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成因為供應心臟肌肉營養的血管突然發生阻塞,心臟功能也突然間遭受重大影響,無法正常收縮,嚴重時恐迅速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搶救治療得跟時間賽跑,而陳姓患者到院後僅剩不到60分鐘救治時間。南投醫院心導管中心主任嚴元鴻說,該患者右冠狀動脈近端完全阻塞,心臟功能大幅受影響,還好院內急診、檢驗、護理等團隊合作迅速完成前置步驟,確保病患生命徵象穩,隨即並進行心導管治療,但術中狀況極度不穩定,生死一瞬間。陳男在治療過程中連續發生心室頻脈(VT)合併心因性休克,所幸手術團隊成員很有默契,透過心臟電擊體外去顫,置放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穩定血壓,並成功打通完全阻塞的冠狀動脈搶回血流,防止再阻塞,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南投醫院表示,術後診療進一步發現,陳姓患者身體狀況不差,僅輕微高血壓,但他菸齡30多年,且幾乎每天抽1.5包,菸癮不小可能是危害其心臟,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的原因。嚴表示,香菸中許多有害物質會導致全身血管慢性發炎,使得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粥腫樣硬化與狹窄,影響心臟血流供應,尼古丁則會活化交感神經系統,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肌梗塞風險。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也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所以戒菸有助遠離心血管疾病,維持正確的生活習慣、積極控制慢性病、規律回診與檢查、依天氣注意保暖、工作疲憊或壓力大時適度休息等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4-20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肝、腎長水泡會變成癌嗎?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
「醫生,我的肝臟長水泡,會不會是長了壞東西?」門診間,常見患者拿著健檢報告、一臉愁苦地就醫;究竟,肝、腎長水泡, 需要處理嗎?肝臟長水泡 多為先天性肝膽腸胃科醫師江明峰表示,肝臟長水泡的患者比例並不低,醫學數據上保守估計大約有5~10%的罹患率。肝臟水泡其實就是長在肝臟裡的水泡,醫學上稱為「肝囊腫」,至於為什麼肝臟會長水泡目前醫學尚未發現原因,大多是先天性的,隨著年紀增長,水球裡積了一些類似血漿的液體,慢慢變大,形狀也變得圓滾滾的。大多數的肝水泡屬於「單純性囊腫」,可能是單顆或多顆同時存在,數量不多,大多在10個以下,大小也不一定,大約都在1~10公分之間。肝水泡多無害但要追蹤 肝囊腺瘤會惡化成癌 肝囊腫一般不會有症狀,大多是健康檢查時照腹部超音波時意外發現,不過,聽到囊腫,總讓人懷疑跟腫瘤有關,不論良性或惡性,總會讓患者憂心忡忡,但江明峰強調,肝水泡絕大多數無害,許多人終其一生與它和平共處。雖然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能抑制肝水泡的生長或使肝水泡縮減,肝水泡也不會惡化,更不會演變成肝癌,只是若水泡太大,可能壓迫到其他器官,引發身體不適,必要時抽取囊腫液,或是採硬化治療,使其不再分泌液體。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腫瘤,例如「肝囊腺瘤」,長得很像水泡,雖然罕見,但卻可能惡性變化為肝囊腺癌。因此,建議有肝水泡者,仍需要每年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檢查, 以觀察水泡是否異常,若發現有囊壁變厚或內部結構改變的情形,就可能不是單純的肝囊腫,需要進一步做影像醫學或切片判斷。肝水泡不會影響超音波檢查結果 多發性囊腫要注意另外,也有人擔心肝水泡會不會影響肝臟疾病的鑑別,江明峰指出,由於超音波的透水性相當強,肝水泡顧名思義含液體較多,因此不會影響超音波檢查的結果。此外,肝水泡也不會造成血液檢查異常、不會影響肝指數,被稱為「肝癌指數」的胎兒蛋白也不會上升,和B、C肝炎更沒有關係,總括來說,並不會引起其他肝臟疾病的併發症;即便多發性肝囊腫,在肝臟上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只要水泡不會壓迫其他組織及器官,仍是可以不需要處理的。只是多發性肝囊腫的患者容易引起其他併發症,需要特別小心。「多發性囊腫」已知和基因變異有關,屬於遺傳疾病,因此這類患者本身也容易罹患多發性腎囊腫。年紀愈大 腎囊腫比例高多發性腎囊腫可不像多發性肝囊腫這麼好對付。江明峰說明,單純的腎囊腫和肝囊腫一樣,相當常見,長腎水泡的原因有可能是先天性或後天造成,先天性的原因不明,目前只知道大多數是腎小管異常發育的結果,至於為何會異常發育就不得而知,而後天性的則有可能是外傷發炎或手術後引起,數量極少超過10個以上。一般年紀愈大,有腎臟囊腫的比例愈高,根據統計,40歲以前的發生率約為20%,60歲 以上則高達33~50%。男性的發生機會約是女性的2~3倍。腎臟囊腫 5種情況需治療單純性也大多是良性的,從超音波可見位於腎臟也是出現圓形囊腫,壁薄而平滑,像水球般長在腎臟內或突出腎皮質,大小不一,從零點幾公分到10幾公分都有,也大多沒有症狀, 因此也多是每年追蹤檢查即可, 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形,則需接受治療:1.經常發生疼痛。2.引起出血。3.合併結石。4.壓迫到血管或腎臟引起高血壓。5.壓迫到腎盂或輸尿管造成腎水腫。多發性腎囊腫具遺傳性 嚴重恐洗腎多發性腎囊腫則可能演變成血尿、高血壓、尿毒、腎衰竭等。江明峰提及,多發性腎囊腫的患者通常腎臟變得很大,而且兩側都滿布大大小小的水囊,這類疾病具遺傳性,家人發病的機率約一半,男女都有。因此,當家人中有一 人經診斷為多囊腎,最好其它家族成員也趕緊 到醫院做超音波檢查。延緩進入末期腎臟病 不亂吃藥、飲食要「三少」多囊腎及多囊肝患者必須比一般人更注重保養。由於國人愛吃藥,而藥物多經由肝腎代謝,因此,應遵守用藥的「5不原則」:1.不聽別人推薦的藥。2.不信神奇療效的藥。3.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4.不吃別人贈送的藥。5.不推薦藥給別人。另外,平日飲食也要三少,「少鹽、少油與 少糖」,並盡量多喝水、攝取多蔬果、纖維多等新鮮食物,避免加工品,生活作息正常,不抽菸、不憋尿,並且定期追蹤腎功能,才能延緩進入末期腎臟病的時間。延伸閱讀: ·5大症狀小心是「多囊腎」! 1條件會加速惡化,延緩洗腎要多喝水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 醫示警:有三高風險暴增
-
2021-04-1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常常會聽到「高血壓」這個病名。即使現在高血壓的盛行率很高,但更多患者並不習慣規則控制血壓,只要一量到血壓變高,就會說:「啊,剛剛可能太匆忙了」或「現在剛好比較緊張」等等解釋血壓變高的情境,總認為自己「血壓高只是暫時性的」,而沒把高血壓當成是需要注意的長期狀況。今天我們就來回歸最原始的情景,了解什麼是高血壓,以及為什麼大家需要注意血壓。血壓首先,什麼是血壓呢?古代常有戰爭,想要在戰爭中打敗騎兵隊,對手會將長矛指向奔跑的馬,企圖撂倒壯碩的馬。當馬兒倒下,隨後再補上一刀,拔出後人們注意到,血整個像噴泉般往上噴的好高。這時,人們就想到:「哇!血在體內流動,是有很大的力量的。」這就是大家注意到「血壓」的開始。簡單來說,我們的血管裡有血液流動著,流動的血液對血管管壁就會產生壓力,而這個壓力就被稱為血壓。高血壓講到血壓,你可能會有印象大家會講到137/86 mmHg這樣的數字,還會聽到兩個名詞:「舒張壓」和「收縮壓」。究竟137代表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呢?收縮壓,就是代表「心臟收縮」時血管承受的壓力;而舒張壓是「心臟放鬆」時血管承受的壓力。因此,心臟收縮出力時,血管承受的壓力會比較大,因此收縮壓的數值是寫在前面,比較高的那個,所以137/86的血壓是指:收縮壓137毫米汞柱,後面那個數字則代表舒張壓86毫米汞柱。目前認為正常的收縮壓是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寫在一起,紀錄為120/80毫米汞柱,是目前認為健康的血壓值。若是「高血壓」,就代表著血管承受著比平常人還要來的高的壓力。過去較多的高血壓標準設定在140/90mmHg,然而現在多數共識會將高血壓的標準下修到130/80mmHg。也就是說,血壓量起來超過130/80mmHg時,就算高血壓。被誤解的高血壓通常患者偶爾到醫院測量到超過130/80mmHg的血壓後,會說:「真的嗎?我怎麼不知道?」或「可是我都沒有什麼不舒服?高血壓不是會讓人頭痛嗎?」嗯,這真的是個很常見的誤解。第一,高血壓通常不會讓人有什麼樣的症狀,如果沒有測量,很少人會知道自己血壓高。第二,頭痛雖然是可能是高血壓造成的,但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會造成頭痛,不一定是血壓高。第三,許多人都以為血壓高的時候應該出現頭痛、頭暈、肩頸痠痛等症狀,不過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通常沒什麼感覺,高血壓就像悄悄蟄伏的「寧靜殺手」,一旦出事,病人往往非死即殘。如果沒有控制血壓,會怎麼樣?多數患者剛開始被診斷為高血壓時,會傾向拒絕承認高血壓是個問題,也拒絕改變生活型態來改善血壓,因此我們最好要先問問,萬一沒有控制血壓,身體會有什麼變化嗎?想想看,所有的器官都需要血流經過才能運轉,但血流經過時若是帶有極高的壓力,那對器官是有好處的嗎?不會。就會像電壓過高會傷害電器,水壓過高會傷害管路那般,血壓過高就是會讓器官損傷,因此被忽略的高血壓會持續傷害身體各個器官,最終導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中風、視力變差、腎臟衰竭。所以,若問:「為什麼需要控制血壓?」大家請務必記得,長期失控的血壓會導致身體多重器官受損,最後容易死在相關併發症。現代人才有高血壓嗎?許多人會以為「高血壓是現代醫學的騙局」,或問:「以前的人沒有高血壓嗎?」嗯,應該這麼說,以前的人也會血壓高,只是過去大家還不懂高血壓會帶來一堆問題,因此沒有控制血壓的概念。怎麼證實以前人也會血壓高呢?我們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留下的血壓變化紀錄一窺究竟。小羅斯福第2次參選總統時是54歲,血壓162/98毫米汞柱;第3次任期時血壓為188/105毫米汞柱;到了第4度參選,小羅斯福的收縮壓已經衝破200毫米汞柱大關,大約都是維持200到240毫米汞柱之間,後來突然倒下時,收縮血壓衝破300毫米汞柱,是大片的腦出血中風,昏迷兩個多小時後死亡,身亡時63歲。你可能會想:「這個血壓也太誇張了!竟然收縮壓平時都超過200毫米汞柱!身為美國總統竟然都不用控制血壓嗎?」其實,那時候的醫學觀念不一樣,大家以為高血壓是「自然的回饋機制」,身體老化後血壓就「必須」變得這麼高。因此在1940年代,許多人在40出頭血壓就極高,平時雖然沒有什麼症狀,但漸漸會因為心絞痛、心臟衰竭、中風、腎衰竭而住院,旋即喪命。小羅斯福即使是總統,仍舊走上這條因失控的高血壓而中風、器官衰竭的路。直到後來,醫學臨床發現患者在血壓降下來之後,能大幅改善血尿、頭痛等症狀,大家才漸漸明白高血壓對於心臟、肝臟、腎臟、內分泌及神經系統的負面影響,才發現我們需要好好控制血壓,減少因為血管疾病死亡或傷殘的機會。(沒不舒服要吃高血壓藥?會不會吃一輩子?)預防高血壓生活中許多不健康的型態會讓人血壓變高,像是喜歡吃大魚大肉、油膩速食、或吃重鹹、醬料不停加。身體活動很少,經常久坐,或本身肥胖,血壓也會比較高。另外,抽菸、使用菸草、與過量飲酒都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因此,想要預防高血壓,最好每周選個五天做運動,每天運動個30分鐘。平時採取健康飲食,盡量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少調味的新鮮原型食物,要限制鹽分和酒精的攝取量,不要抽菸,減少生活的壓力。在改變生活型態後,血壓下降的程度若無法盡如人意,需要考慮用藥物控制血壓。平時務必定期監測血壓,才能知道自己的血壓狀況。可以看「高血壓的診斷和第一線治療用藥」與「診斷出高血壓,就得終身服藥嗎?」了解更多。原文:
-
2021-04-19 該看哪科.婦科
醫病天地/改善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療效佳
許多中年婦女都曾有過大笑、或急著追公車,不小心漏尿經驗,儘管周邊的人沒發現,但不自主滲尿仍讓人感到不好意思,甚至嚴重困擾。醫師表示,尿失禁是當腹壓增加時,如咳嗽、大笑、打噴嚏、跑步、跳繩等動作時,尿液恐有不自主滲出情形。根據調查,50歲以上中年婦女,約有3至6成都有過這樣困擾,危險因子包括生產、懷孕、肥胖、老化、抽菸等導致,病理機轉有可能是支持骨盆底的肌肉或筋膜缺損、尿道括約肌缺損,或本身膠原蛋白缺乏導致。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姿吟說,治療尿失禁,保守療法仍為第一線治療方法,包括生活型態調整、凱格爾運動、骨盆底電刺激療法、生理回饋治療、磁波椅及陰道雷射治療。以凱格爾運動為例,運動是加強訓練骨盆腔底的肌肉群,因膀胱、陰道、子宮就是由骨盆底肌肉群支撐,訓練此肌肉群,可用來預防及治療因鬆弛引起疾病,甚至包括陰道鬆弛、子宮脫垂、甚至性生活障礙。 醫師提醒,病患需先辨別骨盆腔底肌肉群的位置,即是馬桶上解尿時,嘗試停止解尿,中斷小便的感覺,這就表示做到收縮周圍肌肉,如此反覆緩慢收縮5秒與放鬆5秒鐘,就是骨盆底肌肉運動。據研究,長期做此運動,對尿失禁有效率約41至85%。 另外,林姿吟也說,磁波治療儀也可用於治療尿失禁,療效約8成左右。至於雷射也可用於治療輕微尿失禁等婦科疾病。
-
2021-04-1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超前部署 預防腦中風健檢、減重、戒菸等方法不能少
一位39歲男子長期抽菸,因工作需求在外飲食及生活作息不正常,日前工作時突然右手麻、頭暈無法說話,送醫診斷為腦中風。衛福部桃園醫院病房護理師蘇美鳯表示,衛福部統計108年10大死因腦中風高居第4,而且復發率高,帶給家庭負擔與壓力,病人也容易出現自尊、情緒低落的問題。腦血管疾病又稱為腦中風,為腦部血管產生阻塞或出血情形,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腦損傷,常見的症狀如肢體會突然一側無力或麻木、口齒不清或流口水、語言表達障礙及臉部有歪斜情形等,若有以上症狀就要馬上就醫,以爭取黃金治療時間。蘇美鳳說,根據臺灣腦中風復健治療指引,腦中風依發病時間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及慢性期,前三個月為黃金復健期,病人、家屬與復健師討論後要儘早訂定復健計畫,循序漸進協助病人患肢運動,每日2至3次,每次30分鐘復健運動及協助肢體正確擺位,並透過助行器、拐杖等輔具依病人能力慢慢進展至主動運動,使病人能恢復最佳日常生活功能。蘇美鳳指出,現代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使腦中風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危險因子包括高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及抽菸等因素,預防方法為定時健康檢查,40歲以上每3年定期檢查 1次,65歲以上每一年檢查 1次。有三高問題,須就醫配合藥物治療及定期回診檢查,同時維持健康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至24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其他還有規律運動、控制飲食、不抽菸不過度喝酒,透過生活上的改變,養成良好習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遠離腦中風。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4-15 癌症.胃癌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53歲黃先生任職於知名外商貿易公司擔任部門經理一職,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由於家族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打從大寶出生後就聽從太太的建議每年都會到醫院進行心血管相關檢查,醫師在諮詢過程中得知黃先生一直有菸酒習慣及愛吃醃漬食品,近期自覺消化不良、脹氣感更加明顯不適,甚至有些微吞嚥困難感,在接受無痛舒眠胃部內視鏡檢查後,確診已罹患胃癌,同時也發現胃部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癌成因複雜 常與吃有關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表示,胃癌的成因很複雜,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遺傳、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鹽漬及煙燻食物、惡性貧血、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而胃癌的發生與常吃食物有關。以日韓兩國舉例,其胃癌發生率長期居全球前三名的國家,可能就是因為飲食習慣常以大量鹽巴醃漬而成的小菜(醃蘿葡、醃梅等)做搭配;尤其是若胃部若已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未及時處理或已發現感染卻不積極除菌,都會大幅提高未來罹患胃癌的機率。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 罹患胃癌機率高出8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其罹患胃癌的機率較正常人高出8倍。因此,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合併出現胃炎(尤其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癌家族史者,應積極做除菌治療及後續定期檢查,避免罹癌風險大增。預防胃癌 戒除壞習慣、多蔬果家定期篩檢為上策梁程超提醒,想預防胃癌,要減少攝取高鹽、醃漬或煙燻類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維持理想體重,並戒掉抽菸喝酒的習慣,也能降低胃癌的發生率。此外,50歲以上男性、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萎縮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嗜吃重口味、高鹽、醃漬或煙燻類食物或長期抽菸喝酒等皆為罹患胃癌的高危險族群,建議都該主動定期安排胃部篩檢。許多人常常因為害怕內視鏡檢查的不適感而排斥受檢,目前「無痛舒眠」技術可有效解除不適感,已是相當成熟普遍的做法,建議可安排一次舒眠下將胃與大腸全面檢查,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很舒適的完成。 延伸閱讀: ·胃癌初期難發現、進程快! 身體常見4個小毛病是警告...很多人還在拖 ·7種癌都跟吃有關! 日常防癌這幾個飲食壞習慣都要避開
-
2021-04-14 新聞.元氣新聞
空汙肺病有解!科技部發表藥用菌株
台灣團隊發現,腸道將影響肺部的慢性發炎,並能透過口服研究發現的「戈氏副擬桿菌(Pg MTS01)」,治療與預防因吸煙與PM2.5空汙造成的肺部慢性發炎,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說,Pg MTS01將朝藥用菌種發展,但因台灣目前沒有相關法規,正式上市恐怕還要一兩年。腸道影響全身腸道環境中的菌健康與否,會影響人的全身健康與心理,科技部生科司司長陳鴻震說,以往的「腸腦軸線」關聯使得微生物菌相對於宿主健康及疾病發展的影響備受關注。腸道環境菌種失衡將影響免疫力,並與心臟、腸胃、腦部慢性發炎有密切關係,賴信志說,此為全球首次發現腸道菌相可影響肺部,且研究發現的次世代益生菌株「戈氏副擬桿菌」是專為藥用而開發的菌種,且其中的活性成分抗發炎脂多醣,可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空汙相關慢性病有解COPD起因於抽菸或空氣污染,是種肺部長期性的慢性發炎的病症,全球患病率相當高,並被WHO推估為2020年單一疾病致死率第3大死因,目前的藥物只能緩解症狀。賴信志說,COPD患者的肺因微小支氣管阻塞,會變得像「失去彈力的橡皮筋一樣」,導致二氧化碳堆積及呼吸困難。研究發現,腸道中的Pg MTS01與COPD嚴重度有著負相關。因此,輔仁大學呼吸治療學系主任陸嘉真說,Pg MTS01可透過口服藥物增加,達到抗發炎及調節細胞活性的效果,但目前台灣尚無第二代益生菌的相關法律規範。此外,Pg MTS01亦能改善飲食引起的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未來希望優先運用新藥開發上,並進一步預防及治療慢性發炎症狀。賴信志也提到,靈芝及冬蟲夏草等中藥有助於增加腸道內的PG MTS01。【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1-04-14 癌症.其他癌症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醫示警:有三高者風險暴增
62歲的范先生,因去年一場同學會,與三五好友見面聚餐,開始聽聞部分同學健康開始亮起紅燈,其中一位好友便提議相約一起去做健康檢查;而范先生在健康檢查後發現,血液報告中指出有高血壓問題,再透過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檢查,從影像結果清楚看見腎臟位置有一處已明顯發展成腫瘤的病灶,後續由臨床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腎臟癌。腎臟癌初期不易發現  血尿、持續性腰痛要當心腎臟癌好發於40~70歲之間,男性較多,男女性比例約1.5:1,僅次於膀胱癌,是泌尿道癌症的第二號殺手。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表示,腎臟位於後腹腔深部,若發生腫瘤不容易發現。腎臟癌細胞初期發展較緩慢,若要發現早期腎臟癌大多都是藉由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至後期才有可能出現血尿、持續性的腰側或腹側疼痛、不明腰側或腹側腫塊、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症狀。三高患者罹患腎臟病機率高  健康飲食莫忽視依據國民健康署96年三高調查發現,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5年內罹患腎臟病的機率分別是非三高患者的1.7倍、2.4倍及1.6倍。當人們被診斷出患有腎臟疾病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管是患者或家人在工作上或日常生活皆會因腎臟病受到干擾。錢政平提醒,保持健康生活型態的養成很重要,控制三高、維持健康飲食、培養規律運動習慣、體重控制、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多喝水、不抽菸及定期健康檢查,是保護腎臟健康的黃金守則。延伸閱讀: ·血壓忽高忽低比高血壓更危險! 醫師揭「這些行為」洗腎風險很高 ·腎不好要少吃高鉀食物! 6大飲食地雷別踩...狂吃低鉀食物也不OK
-
2021-04-14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雖然大家都知道睡眠對健康的重要性,但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所進行的「世界睡眠日睡眠習慣網路調查」發現,接近半數受訪者的睡眠品質不佳(46.0%),且平均睡眠時間不到7小時(6.67小時),低於專家建議的7~9小時。 若進一步檢測大眾睡眠習慣,竟然只有3.3%能完全做到「好眠好習慣」!而排名前三名的「好眠壞習慣」依序是:睡前使用手機、缺乏規律的運動習慣以及沒有規律的就寢與起床時間。 養成好眠好習慣 為健康儲存本錢 當大家都在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懂得積極運動、重視均衡飲食時,千萬別忽略睡眠的重要性。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表示,只要努力養成規律的生理時鐘與好的睡眠習慣,才能為健康儲存更多本錢。 該調查發現,84.4%受訪者習慣在睡前使用手機等3C用品,成為另一個重要議題。因研究已經證實,睡前使用手機會活化大腦的特定區域,從睡前持續到清醒,不僅讓入睡困難,造成淺眠,甚至影響記憶、認知等大腦功能。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指出,而調查中也發現,睡前有使用手機習慣的人,睡眠品質不佳的比率明顯高出沒有這個習慣的人許多,分別為48.0%:35.7%。 美國華盛頓大學睡眠專家得羅素醫師(Dr. Lourdes DelRosso)表示:「睡眠專科醫師不僅診療睡眠疾病,更有責任促進睡眠健康」。 因此,台灣睡眠醫學學會鼓勵大家依循世界睡眠學會所推廣的「好眠十招」(10 Tips for Better Sleep),養成規律的睡眠好習慣,讓一夜好眠來紓解疲勞、維持白天清晰的思緒,用健康與活力滋養人生。 好眠一招:規律的就寢與起床時間 該睡覺時就睡覺,該起床的時候就起床,養成規律生理時鐘。現實中,有許多人因為工作必須輪班等因素,導致生理時鐘紊亂,每天失眠成常態;更多的是夜晚打手遊、追劇等,破壞規律生理作息,導致睡眠障礙。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教授蔡宇哲表示,「規律」不麻煩,是可以有彈性的,大概1個半到2個小時之間的變動。如果一個人大約都在晚上10點半上床,那麼在10點半到12點之間上床睡覺,睡眠時間都可以算規律,起床時間也一樣。 好眠二招:檢視自己運動習慣 蔡宇哲指出,根據現在所有臨床科學的驗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如果白天有多一點活動量,甚至有固定的運動習慣,對睡眠都會非常有幫助。他以自身經驗分享,從2年前養成運動習慣後,睡眠品質明顯變好。 然而,跟睡眠時間一樣,規律運動也是可以有彈性的,不一定要每天做,偶爾休息一下也沒關係。此外,建議在睡前2小時內應避免激烈運動,應該讓自己處於放鬆狀態,但千萬別滑手機。 好眠三招:勿在床上工作做事,床只用來進行睡眠及性生活 好夢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吳家碩提醒,謹記上床只做兩件事「Sleep」(睡覺)跟「Sex」(性行為),不要在床上進行跟兩S無關的行為。如果習慣在床上滑手機、追劇、看書、工作等,讓大腦不斷運轉,當然影響睡眠。 他提醒,與床的關係越單純,看到床就會直接連結睡覺,就會特別容易入睡。記得,上床後你是另外一個角色,不用擔心工作、不想煩人的事,快與舒服的床相擁在一起吧! 好眠四招:白天有小睡習慣也不超過45分鐘 也是與生理時鐘有關!白天小睡片刻已被認定能消除疲勞、抵消睡眠債帶來的負面影響。美國研究發現,午睡能促進大腦細胞修復,給大腦充電,激發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白天睡15~30分鐘,可以改善心情、提升記憶等。千萬不能睡超過45分鐘,因為睡得過多,可能進入深度睡眠週期,如被叫醒,可能會陷入昏昏沉沉的狀態,也可能會擠壓主要睡眠時段的品質。 好眠五招:遠離酒精物質濫用,保持健康生活形態 許多人以為飲酒能幫助入眠!研究發現,酒精雖能使睡眠準備期減少,受試者也自覺易於入睡,但腦波顯示快速眼動期卻減少了。受試者常抱怨淺眠多夢、半夜醒來,總睡眠時數則與未喝酒時一樣,大大抵消好入睡的好處。 而喝酒助眠研究進行數週後,受試者睡眠準備期逐漸延長,換言之,開始睡不著了。當受試者當突然停酒時,會產生輕重不一的戒斷現象,比用酒助眠前更難以入睡,且中途常醒來,總睡眠時數因而大幅減少,可說得不償失。 臨床上,常見到失眠患者喝酒以助眠,卻因安眠作用的逐漸降低而增加飲酒量,停酒又有難受的戒斷症狀及快速眼動期反彈現象,導致失眠更嚴重。只好繼續喝、增量飲,因而染上了酒癮,對健康損害更大。 好眠六招:設定使用咖啡因的「截止時間」 許多人會抱怨某些日子睡眠變差,詳細詢問後發現,原來是當天過午後接觸到「含咖啡因飲料」,如茶類、咖啡等。當然,不是每個人對於咖啡因飲料都有相同反應,但如果體質會如此,請在中午以前喝吧,過午之後,請避免攝取! 咖啡因是一種能影響精神的中樞神經興奮劑,不僅能消除疲勞,還可提高人的警覺度、專注力和耐久力,並縮短反應時間。而咖啡因的半衰期長達6個小時,表示它存在體內的時間比想像中更久。為了好眠,時間太晚就別攝取。 好眠七招:調整睡前點心食用習慣 有人晚餐吃得早,所以在睡前會吃點心、宵夜,喜歡吃得飽飽入睡;而有人因工作晚餐吃得晚,不得不帶著飽腹感入眠。但,睡前吃點心、宵夜的習慣,對於好好入睡影響大。 胃的胃酸分泌尖峰是在半夜,所以,完全空腹上床睡覺不是件好事;但,吃得太多把胃裝滿後,躺下恐會發生胃食道逆流,反而破壞睡眠品質。建議睡前進食,以量少易消化為原則,飲食完畢之後最好隔半小時以上再上床。 好眠八招:舒適寢具,擁你入夢 該睡硬床還是軟床?枕頭材質、硬度、高度該怎麼選?都沒有標準答案,應該說適合你的寢具就是好寢具。建議花時間到專門販賣寢具的店家選購,躺好、躺滿再下手。但是,寢具不是決定睡眠品質的唯一條件,該就醫時別逃避。 好眠九招:睡眠時寢室維持舒適溫度,保持良好通風 吳家碩表示,溫度、通風,都是入眠的助攻工具。空氣不流通容易產生異味、悶熱感等,讓人無法好好入睡。寢室內空氣要盡量保持流暢,可開窗產生空氣對流,或利用空氣清淨機維持室內空氣清淨,對提升睡眠品質有幫助。 臥室溫度太熱或太冷都會影響到睡眠。太熱使人身心煩躁而不易入睡,或半夜因躁熱而醒來,嚴重影響睡眠的品質;太冷則讓人手腳感到冰冷難以入眠,也可能因為過冷而中斷睡眠。 夏季氣溫偏高時,可在入睡之前將室溫調降至約25°C左右,產生一個令人容易進入夢鄉的環境,然後利用舒眠功能將室溫逐漸回升至27°C左右,之後儘量保持恆溫。 好眠十招:維持臥室安靜,盡量遮蔽光源 一般而言,人在微暗的環境裡較容易入眠,所以,入睡時應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光線在寢室中出現。因為光線進入眼簾,會干擾大腦中睡眠運作的機制,並且使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減少,使睡意盡失。 聲音也是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超過70分貝的聲音,就有可能會讓人難以入睡。想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應維持寧靜的睡眠環境,或配戴耳塞來協助降低噪音,也有助於安眠。 世界睡眠日睡眠習慣網路調查.調查時間:2021.3.10-3.17.受訪人數:2,209人(男性25.7%,女性74.3%).年齡分佈:20歲以下(2.5%),20-50歲(82.9%),50歲以上(14.6%).睡眠習慣及比率 睡前有使用手機或其他3C產品習慣 84.4% 缺乏規律的運動習慣 56.3% 沒有規律的就寢與起床時間 44.9% 臥室遮光不佳 28.7% 睡前有用含咖啡因飲料習慣 20.2% 床墊棉被等寢具不舒適 16.7% 白天小睡過長 15.5% 臥室溫度濕度不適中 13.8% 睡前有吃大餐習慣 12.2% 睡前有喝酒或抽菸習慣 9.9% (諮詢專家/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教授蔡宇哲、好夢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吳家碩 )
-
2021-04-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男性勃起障礙勿亂服壯陽藥 恐導致症狀惡化、危害健康
為了挽救「性福」又不敢就醫,許多男性常購買不明來源壯陽藥,反而導致症狀惡化甚至危害健康。南投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李昇平醫師說,造成男性勃起障礙的因素相當複雜,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壓力、抽菸、藥物或是賀爾蒙等多種問題導致,只要不避諱就醫,經醫師對症治療,還是可改善性功能障礙。勃起功能障礙是男性難以啟齒的問題,但不避諱就醫,在醫療人員評估討論,依個別狀況治療後,可以大幅改善。南投陳姓退休公務員因為無法維持勃起,原本安慰自己年邁打算就此放棄性生活,但在妻子的鼓勵下,至南投醫院接受線性震波治療療程,已恢復幸福美滿的夫妻生活。南投醫院引進線性震波治療,非侵入性的治療,利用低能量的震波來促進血管新生,幫助血液循環,改善血流量與流速,進而增加勃起功能與硬度。通常療程是每周一次,持續六周,依據患者的體質與病況而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目前該治療尚未納入健保給付。關於勃起功能障礙,李昇平鼓勵民眾不要害怕就醫,在經由專業醫師評估與治療後,往往可以得到理想的改善方式。除了接受治療,三高等慢性病穩定控制,戒菸酒等危險因子、搭配減重、規律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型態都是提升性福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