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打噴嚏
共找到
397
筆 文章
-
-
2020-04-20 科別.骨科.復健
肋骨骨折「鈦合金固定板」手術 減輕患者痛苦
高雄經營貨運行60歲陳姓男子,半年前搬貨從2公尺高鋁梯摔落,左側第九肋骨骨折,沒有血胸、氣胸,醫師診斷為單純性骨折沒安排開刀,建議讓肋骨自然癒合,但實在疼痛難耐,咳嗽、噴嚏都要憋著,睡眠也受影響,遂到另家醫院求診,醫師建議他採「鈦合金固定板」手術,術後5天即出院,大大減輕痛苦。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林鴻生說,人體12根肋骨主要保護肺部、輔助呼吸,肋骨骨折傳統上採取保守治療,包括止痛藥、多休息,大約2至3個月後,肋骨會自行癒合,但患者往往難以自行上下床,連咳嗽、打噴嚏、彎腰,往往痛不欲生,上班工作更艱辛。如果痰液滯留,肺部擴張不全,影響呼吸與咳痰,恐怕引發呼吸衰竭、肺炎,造成氣胸、血胸等。林鴻生說,最新治療方式是鈦合金固定板手術,適用在肋骨斷超過3根以上患者,大幅快速減輕疼痛,減少呼吸併發症,縮短恢復期,呼吸器使用時間與住院天數都縮短,肺炎、氣管切開的併發症機率也降低,但這項手術需自費。林鴻生建議,並非肋骨骨折患者都適用這一手術,要審慎評估,高齡者身體狀況、過往病史等因素,麻醉風險較高,就不建議動此手術。
-
2020-04-16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隨著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容易使人感冒,而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到7天內會痊癒;一旦感冒時,可自行買藥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但是,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差別在哪?陳鳴翰指出,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醫師處方則是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陳鳴翰也分享,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延伸閱讀: 怕藥品副作用不敢吃藥? 食藥署點出3服用原則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
2020-04-14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疫情當頭又過敏 該去醫院嗎
打從年初,台灣就籠罩新冠肺炎疫情中,尤其呼吸道過敏患者容易染疫,令人難以分辨究竟是過敏還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每年3、4月正值過敏季,過敏症狀與新冠肺炎症狀極為類似,醫師觀察,臨床就診氣氛兩極,有人過於積極,有人不敢就醫,醫師提出三大要點:症狀出現的時間點、檢視家人近期有無感冒、檢視TOCC,可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差別。辨別過敏或新冠 有鑑別指標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表示,在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症狀,有一定難度,但仍有可鑑別的指標。台灣過敏人口多,大多是環境誘發,最常見的是塵蟎、灰塵等過敏原,每年3到4月因氣溫劇烈改變,也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疾病發作。楊崑德說,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不適,嚴重者會誘發氣喘、睡眠障礙等。新冠肺炎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常伴隨發燒,近期雖然有許多資訊顯示,非典型症狀愈來愈多,同樣也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或嗅味覺喪失、腹瀉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可先回溯自己是否曾被診斷為過敏體質,若自己是過敏族群,再檢視近期是否有接觸過敏原,可優先辨別自己是否為過敏症狀,再加上若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也沒有旅遊史、接觸史,此時建議可以掛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避免接觸過敏原 應及時就醫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說,許多嚴重的過敏患者,礙於疫情不敢就醫,直到誘發氣喘才求診,呼籲有病史的過敏患者,雖然避免接觸過敏原,狀況仍持續未改善時,就應該就醫,若忍到誘發氣喘才就醫,會得不償失。至於從未被檢查過是否有過敏體質者,像是幼兒,楊崑德說,家長可以協助注意孩子的接觸史、旅遊史,特別是家中大人有沒有人曾經感冒,依照近期疫調的資訊顯示,幼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大多是被家中成年人傳染,若是以上的狀況都沒有,也沒有發燒等症狀,但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情況超過三天都沒有改善,也建議可以至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楊崑德坦承,最近收治過敏患者,對醫師而言也是挑戰,必須謹慎再謹慎,近期政府倡議「社交距離」,但問診有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患者,就醫前可先觀察自身症狀,直接寫在紙上再提供給醫師,降低問診交談的時間,增加彼此的距離與接觸時間,力求安全。
-
2020-04-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飲食防疫基本功:想儲糧或居家隔離時,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擴散,截至目前全球共累計超過150萬人確診。因此,各國政府鼓勵大家盡量減少社交活動,在家做好自我管理。不過,對於如何在疫情期間採購、製備食材、改善飲食習慣,成了現在須學習的新課題。從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至今尚未緩和,每天從新聞中還是可以看到確診人數仍持續增加中。2020年3月11日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訂為「大流行(Pandemic)」,目前各國政府大多數也開始鼓勵大家盡量減少社交活動,在家做好自我管理。但是民以「食」為天,生活總是要過下去,對於如何在疫情期間採購、製備食材、改善飲食習慣,成了新課題。新冠病毒經過研究證實不會藉由食物傳染因過去曾經推斷過新冠肺炎的源頭可能是來自於以販售「野味」聞名的中國武漢水產批發市場,許多輿論紛紛指向恐怕會透過食用到「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附著表面的食物」而受到傳染,因而有民眾陷入恐慌。針對新冠病毒是否會透過食物傳播的疑問,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簡稱EFSA)首席科學家Marta Hugas說明,以往相關冠狀病毒(例如嚴重的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的經驗表明,從未發生過食物傳播的案例,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新冠病毒在這方面有任何不同。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簡稱ECDC)也表示,雖然中國的動物可能是最初傳染來源,但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仍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人們打噴嚏、咳嗽或呼氣等飛沫傳播。烹飪前、進食前仍須注意如何清潔但英國飲食協會(British Dietetic Association,簡稱BDA)也表示,雖然目前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不會藉由食物傳染,不過也無法確定該病毒是否會透過「接觸食物或食品包裝」感染到新冠肺炎。因此,BDA仍建議民眾遵循安全食品處理規範和製備過程中良好衛生習慣的建議,加強洗手和清潔。而WHO針對此次防疫期間的飲食也已發布相同預防性建議,例如:1、準備食物前,應先徹底洗淨雙手、清潔工作區及用具。2、將生和熟食物分開處理,防止交叉污染的可能性。3、在烹調時徹底將食物煮熟,避免食用生食。4、將食物保持在安全溫度下,低於5°C或高於60°C。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FAO)也指出,不應處理或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野生動物的肉品,也應盡量避免食用未經烹煮的菜餚。若要預備儲備糧食,也應適量選擇適合儲存的食材或食品這次新冠肺炎爆發而引起的恐慌性搶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簡稱UNICEF)則提出了幾項選購食材的要點:1、選擇可冷凍的蔬菜和水果,保持攝取量。2、在沒有新鮮農產品的前提下,可選擇健康乾燥食品或罐裝食品(如蔬菜罐頭、豆干、穀物等乾貨)。3、儲存健康零食(如堅果、奶酪、果乾等等)。4、限制高度加工食品攝取量。此外,UNICEF也建議家長,趁著防疫期間漫長而無聊的空檔與孩童一起透過做飯、吃飯,除了聯繫感情外,也是從小建立良好健康飲食觀念的重要時刻!與此同時,BDA也提到,沒有必要儲存或購買比平時更大量的食物,以減少食材敗壞而浪費的可能性。BDA建議可優先消耗易腐爛的食材,保質期較長的食材或較新鮮的食材可先放置陰涼處,讓出更大的冰箱空間給易腐敗的食物儲存。自我隔離期間應健康均衡飲食針對居家檢疫或自我隔離期間的民眾,WHO歐洲分部提出的「自我隔離期間飲食及營養指南」,提供最佳的飲食建議。1、限制鹽的攝取量在新鮮食物供應量可能會減少之下,必要時只能依賴罐頭食品或加工食品,然而這類的食物中都含有高量的鹽分。由於WHO建議每日攝取的鹽少於5克,因此在烹煮食物的過程中應減少或不加鹽,甚至可以考慮漂洗罐頭食品(如蔬菜或豆類),也就是將罐頭食材取出後稍加以煮沸過的水調整鹹度。另外,WHO提醒醃製食品同樣經常含有高量的鈉,如果想增加菜餚的風味可以改用新鮮或乾燥的藥草或香料。2、限制糖的攝取量想吃甜的食品時,新鮮的水果應是首要選擇,而不是冷凍水果、果汁或罐裝水果。想吃其他甜點時,需確保它們的糖分低且熱量少。另外,也要限制添加進入菜餚或飲料中的糖或蜂蜜量。3、限制脂肪攝取量WHO建議將總脂肪攝入量限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其中,飽和脂肪不應超過10%。因此應使用較少的油或不使用食用油的烹飪方式,例如蒸、炒或烤,且改用不飽和脂肪油烹煮。此外,儘量避免食用反式脂肪的食品,例如加工食品或油炸食品,必要時可選擇加工程度較低的食品。4、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於消化,且能維持長時間的飽足感。WHO建議所有餐點都應包含蔬菜、水果、豆類及全麥食品(如燕麥、藜麥等),而不是白米飯、白麵包等精緻醣類。5、補充足夠的水分足夠的水分補充對於保持健康至關重要。以喝水代替含糖飲料,是限制糖和過量卡路里攝取的最簡單方法。為增加口感,可添加新鮮或冷凍的水果片,以及黃瓜或香草等香料。另外,盡量避免飲用大量濃咖啡及濃茶、含咖啡因的軟性飲品和能量飲料,以避免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長期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6、避免飲酒或減少飲酒量酒精不但會影響精神及產生依賴性,造成生理功能消耗、損傷,甚至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因此WHO認為,大量飲酒會破壞身體應對傳染病(包括新冠肺炎)的能力。此外,酒精還會使某些藥物無效,同時增加其他藥物的效力和毒性。整體來說,目前尚未證實新冠病毒會由食物傳播,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維持均衡飲食,仍值得我們在防疫期間特別注意與遵守的原則。延伸閱讀▶時時擔心中標、讓心好累!新冠肺炎讓這些食材成為熱門關鍵字▶防疫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更要「均衡飲食」顧好免疫力!▶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增強免疫、促進肺部健康的保健品銷量持續增長!參考資料▶COVID-19 / Coronavirus - Advice for the General Public▶Easy, affordable and healthy eating tip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Q&A: COVID-19 pandemic – impact on food and agriculture▶Food and nutrition tips during self-quarantine▶How COVID-19 Spreads▶What is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How (easily) does it spread?(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是過敏還是新冠肺炎? 醫師傳授3招教你分辨
昨天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患者本身有鼻過敏,被女友感染後,一直以為鼻塞、流鼻水是因為過敏的關係,許多國人都有呼吸道過敏,此例一出,引起許多過敏體質者關切,要如何分辨是否中標。打從年初,台灣就籠罩新冠肺炎疫情中,至今疫情仍看不見盡頭。每年三、四月正值過敏季,過敏症狀與新冠肺炎症狀極為類似,醫師觀察,臨床就診氣氛兩極,有人過於積極,有人不敢就醫,醫師提出三大要點:症狀出現的時間點、檢視家人近期有無感冒、檢視TOCC,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差別。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表示,在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症狀,有一定難度,但仍有可鑑別的指標。台灣過敏兒多,大多是環境誘發,最常見的是塵蟎、灰塵,每年3到4月因氣溫劇烈改變,也是誘發過敏的因子之一。楊崑德說,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不適,嚴重者會誘發氣喘、睡眠障礙等。新冠肺炎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常伴隨發燒,近期雖然有許多資訊顯示,非典型症狀愈來愈多,同樣也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或嗅味覺喪失、腹瀉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可先回溯自己是否曾被診斷為過敏體質,若自己是過敏兒,再檢視近期是否有接觸過敏原,可優先辨別自己是否為過敏症狀,再加上若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也沒有旅遊史、接觸史,此時就建議可以掛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說,許多嚴重的過敏患者,礙於疫情不敢就醫,直到誘發氣喘才求診,他呼籲有病史的過敏患者,雖然避免接觸過敏原,狀況仍持續未改善,就應就醫,忍到誘發氣喘才就醫,得不償失。至於從未被檢查過是過敏體質者,像是幼兒,楊崑德說,家長可以協助注意孩子的接觸史、旅遊史,特別是家中大人有沒有人曾經感冒,依照近期疫調的資訊顯示,幼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大多是被家中成年人傳染,若是以上的狀況都沒有,也沒有發燒等症狀,但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情況超過三天都沒有改善,也建議可以至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楊崑德坦承,最近面對過敏患者,對醫師而言也是挑戰,必須謹慎再謹慎,近期政府倡議「社交距離」,但問診有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他建議患者,就醫前可先觀察自身症狀,直接寫在紙上再提供給醫師,降低問診交談的時間,增加彼此的距離與接觸時間,力求安全。●過敏兒就醫準備:一、症狀時機:過敏患者若流鼻水、鼻塞、氣喘,大多在早晨、晚間及運動時,可針對這三個時機點紀錄症狀;過去已被診斷為氣喘的患者,建議紀錄發作時機及用藥後是否明顯改善。二、TOCC:自我審視旅遊史、接觸史,特別是家中是否有成員近期有感冒症狀;若接觸者中曾有人因感冒就醫,臨床上會加照X光片,釐清是否為肺炎。三、避免過敏原:常見過敏原為塵蟎、灰塵等,清潔環境後,可紀錄症狀是否有改善。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以為鼻塞只是過敏 過敏體質者問怎分辨是否患新冠肺炎
昨新增一例本土個案為廿多歲男性,因本身鼻過敏,被女友感染後,一直以為鼻塞、流鼻水只是過敏症狀,直到解除隔離,恢復上班後的第三天,因被擴大採檢確診,而國人呼吸道過敏者眾,此例一出,引起許多過敏體質者關切,要如何分辨是否中鏢。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年呼吸道就醫人數只有去年同期的六成,大家可以寬心。如有疑慮,可向醫師請教或詢問一九二二專線。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建議,過敏者不用特別擔心或篩檢,但如與檢疫或確診者有過接觸史,應主動告知醫師,讓醫師評估是否採檢。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鼻過敏症狀和感冒很像,均為流鼻水,打噴嚏,但鼻過敏較常合併鼻子癢、眼睛癢,時間常固定在早晚,這與感冒不同,呼籲過敏族不用太恐慌。這名確診個案應該屬於無症狀,所以自覺只有過敏症狀。據了解,這名本土個案曾和案一五九的女友,在未確診前的三月十九日吃飯,期間都沒有戴口罩。因本身有過敏症狀,很難釐清發病確切日期。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3D模擬新冠肺炎室內傳染力 咳一聲病毒傳過兩走道
新冠肺炎目前已知以直接接觸帶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芬蘭科學家近日公布的3D模型則顯示,只要確診患者在超市內咳嗽一次,攜帶病毒的氣溶粒子就可擴散遠達2個走道外。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確診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講話後,氣溶膠雲(aerosol cloud)會擴散傳播數分鐘。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越過2個貨架,剩下的部分粒子更在原處停留達6分鐘之久,比一開始的估計還要長。四間學術機構使用相同起始條件,分別建立電腦模型,都呈現相同的結果。「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咳嗽後走開,會留下帶有新冠病毒的極小氣溶粒子。」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助理教授沃里寧(Ville Vuorinen)解釋:「這些粒子最終會出現在鄰近者的呼吸道內。」這份研究模擬小於20微米的氣溶粒子空氣傳播運動,新冠肺炎患者典型的乾咳通常會散播小於15微米的氣溶粒子。這種尺寸的極小粒子不會沉降到地板,反而會沿著氣流移動,或在原來的位置浮動。研究團隊指出,隨著商店、餐廳和公共運輸等許多人集結的「節點」流動性下降,病毒傳播可能減緩,甚至被完全抑制,並建議民眾避免擁擠的室內場所,以減少近距離飛沫傳染的風險。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4小時戴口罩防疫 專家:從早戴到睡著反而更危險
國軍防疫強調做得「滴水不漏」,清查曾赴十一處人潮警示景點的國軍,多達二千四百多人,他們不僅已被要求自主健康管理,且廿四小時都必須要戴口罩,包含睡覺時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說,外出、睡前都戴同一只口罩,恐怕對於防疫一點效果也沒有,反而增加感染風險。周百謙表示,睡覺戴口罩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對於支氣管不好,容易張嘴睡覺的民眾而言,戴口罩睡覺,濕潤的空氣,反而可以達到調節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少處於咽喉的病毒繁殖力,不過,睡覺戴的口罩,若是從早到晚都是同一個,被感染的機率反而更高。周百謙表示,人在戶外防堵的是大病毒,包含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甚至是新冠病毒,他人打噴嚏或是唾液等噴濺在你的口罩上,能達到基本的防護,睡覺時,同一只口罩,其外層沾染的細菌、病毒就可能會附著在棉被上。誰也沒辦法確定睡覺時的行為,很可能會無意識把口罩脫下來,或是摸口罩再摸鼻子、眼睛,髒口罩東沾西沾,在防疫上根本沒有效果。他強調,睡覺戴口罩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目的恐怕不是防堵病毒,而是防堵細懸浮微粒,以及支氣管敏感者,罩住口鼻的口罩,可以讓空氣溫暖些,且不用用到外科口罩,一般布口罩就可以。不過對於常會鼻塞的過敏患者或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者,就不建議透過睡覺戴口罩保護呼吸道,使用空氣清淨機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無需一定要戴口罩睡覺。
-
2020-04-03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無論吃多少感冒藥都不會痊癒?你可能是「花粉症」
春暖花開,是出遊的好時機,又正值清明連假,不少景點都擠滿了賞花及攝影愛好者,但對於花粉症的病人來說,卻是夢魘的開始!花粉症其實是過敏性鼻炎的一種,隨著季節發作,國外又俗稱Hay Fever,乾草熱或花粉熱,一般像北美及日本等比較乾燥的地方比較常見。在日本,花粉症的高峰期是每年2至4月花季的時候,但在其他季節或地區都可能發生,而且不是只要會開花的植物的花粉才會引起過敏,有些樹或草甚至農作物繁殖的季節,也會散發出大量孢粉,進而引起過敏。常見過敏4大症狀:.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癢。.眼睛癢、眼周皮膚紅腫、流淚。.上顎及喉嚨癢、咳嗽。.若本身有氣喘的患者較易被誘發。花粉症有季節性,在每年2至4月或10至12月,隨著植物花期變化,花開時患者才會開始出現過敏症狀,而常在環境中存在的過敏原如塵蟎、動物毛,只要一直暴露在有過敏原的環境中,過敏症狀就會不分季節的經年性發病。台灣哪些植物容易引起花粉症?目前缺乏大型的本土性研究,會引發過敏的花粉或孢粉,主要來源以風媒種類為主的植物,只有少數為蟲媒花。因此,如果花粉產量大、花數眾多、各花部特徵利於以風散播,以及株數多且分布廣及常見的植物較容易引起過敏。此外,花粉的傳播,多以近距離為主,大多是發生在花粉源頭的地區內 。台灣氣候潮濕,花粉的位置較近地面,引發的花粉過敏較不明顯,加上黴菌及塵蟎過敏較多,因此在國外是常見現象,但在台灣的花粉熱臨床確診比例不高,也缺乏本土的花粉過敏原檢測試劑;國內採用的過敏原試劑都來自國外藥廠,所以只能檢測出國外常見的花粉過敏原。由於花粉能附著在空汙PM2.5與PM10上一起飄散,隨空汙問題,花粉過敏也可能加劇。但究竟是空汙過敏或是花粉過敏,須予以釐清。許多有花粉症的人都不知道,因為花粉症的症狀和感冒類似,常會讓人誤會自己感冒了,然而當患者的生活環境中一直存在過敏原─花粉,症狀就會持續,無論吃多少感冒藥都不會痊癒。尤其有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反覆就醫,卻不見症狀好轉,會建議有此困擾的民眾,可以至醫院進行「過敏原檢驗」,找出真正過敏原凶,才能對症預防。
-
2020-04-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明連假是疫情會不會大爆發關鍵?醫指出台灣人11項壞習慣
明天開始就是清明連假,不過防範新冠肺炎病毒並不能懈怠,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指出,台灣疫情會不會大爆發,「清明節連假」這幾天非常關鍵。白永嘉在臉書粉專「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發文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人選擇待在國內旅遊,因此很多知名景點的旅館幾乎都客滿了,讓他很擔心。白永嘉表示,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要戴口罩和洗手消毒防範病毒,然而有一些問題或不好的習慣是需要改正的,白永嘉列出以下11點,提醒大家留意:1.洗手的時間不夠長2.有時忘記使用肥皂洗手3.洗手完手擦在褲子上4.摸完電梯按鈕或捷運扶手的手不經意揉眼睛、摸臉和嘴5.口罩脫下來直接放口袋或包包6.戴著口罩時觸摸口罩表面7.佩戴用過的口罩之後沒有再洗一次手8.用手捂嘴打噴嚏9.使用信用卡健保卡後沒消毒直接放包包10.拿錢找錢之後沒洗手或酒精消毒11.洗完手但卻一直没消毒手機白永嘉提醒,只要每個人的防疫工作都做得確實,他相信台灣是很有機會把疫情控制住。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科技部抗疫新招 貼銅箔在門把與電梯按鈕
疫情升溫,各政府機關不敢輕忽。最新醫學期刊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在銅表面存活時間比紙板、塑膠短,科技部把銅箔貼在電梯按鈕與門把上,希望藉此降低傳染機會。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學者在3月17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冠狀病毒以氣溶膠型態存在可存活3小時,有可能成為醫療院所內的傳染隱憂。氣溶膠型態是指感染者因說話、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噴出後,混合在空氣中,就可能形成氣溶膠懸浮在空氣中流動,會導致健康者吸入後可能感染病毒。學者比較病毒在不同材質的存活期間,發現病毒能夠在銅製品的表面存活4小時,在紙板存活24小時,在塑膠與不銹鋼上的壽命長達2到3天。科技部表示,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在上週閱讀期刊內容,後來請秘書處同仁購買銅箔,在3月20日剪貼成小正方形貼在大樓電梯按鈕,以及把銅箔包覆在每天都會觸摸的門把上。科技部表示,銅箔易於購買也方便剪裁,現在會每天定期消毒銅箔。相較其他部會,這個做法確實比較少見。除此之外,科技部在17日宣布暫緩所有同仁因公出國行程,24日開始在科技部大門入口處安裝紅外線設備測量體溫,確保同仁沒有發燒。
-
2020-03-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注意!醫師:洗完手必做這動作 否則病菌更易生長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醫師提醒不僅要勤洗手,還要正確清洗,尤其在濕洗手後必定要擦乾雙手,否則潮濕的雙手更容易造成病菌的生長。成大醫院感染科醫師羅景霳指出,生活環境中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存在物體表面,有很大機會藉由雙手將物品上的病菌帶到眼、口、鼻等黏膜上,需要藉由洗手降低病菌侵入身體的機會。羅景霳表示,洗手主要有2種方式,每個人平時都會使用到的「濕洗手」,也就是利用水和肥皂來洗手,以及比較方便的「乾洗手」,利用酒精、異丙醇及丙醇等乾洗手液來洗手。濕洗手可以清除掉絕大部分的病菌,包括新冠肺炎病毒,但是因為需要用水,所以相對不方便;乾洗手液雖然方便,卻對於腸病毒或諾羅病毒等會造成胃腸感染的病毒效果不好,不過對於新冠肺炎病毒則是綽綽有餘。醫師表示,洗手時要「搓」對,用乾洗手液時,要用搓的將乾洗手液搓乾;濕洗手時,要搭配水和肥皂搓出泡沫,以將洗手的防疫效果發揮到最大。搓手時需依「內外夾弓大立腕」的順序,將手心、手背、指縫、指背、大拇指與虎口、指尖及手腕都搓到,才能確保手上的病毒細菌都清得一乾二淨,「洗手時最容易被忽略的有虎口、指尖和指縫等處,要特別注意」。羅景霳說,一般民眾的洗手時間點,在咳嗽或打噴嚏後、照顧生病的人之後、如廁後、處理食物前中後、吃東西前、手有明顯髒汙,及觸摸動物和處理動物排泄物後。目的在避免身上的病菌汙染環境,及外在病菌入侵到身體。另外,進出醫院前後也都應該洗手,以避免自己及關心者生病。
-
2020-03-25 新聞.用藥停看聽
市售感冒藥無法縮短病程 藥師:5種人不建議自行服藥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發燒、咳嗽、喉嚨痛,這些是常見的上呼吸道症狀,但不管是感冒或流感,都有這些不適症狀,讓許多患者搞不清楚自己是罹患哪一種疾病。藥師提醒,若持續發燒、全身性肌肉痠痛就是流感典型症狀,務必積極治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藥師陳鳴翰表示,感冒係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症狀為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通常5至7天就會痊癒。至於流感則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病程進展快速,症狀更厲害,包括頭痛、持續性高燒、全身性肌肉酸痛或導致嚴重併發症,必須儘速就醫,否則恐有致命危機。感冒為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大部分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指示藥,常見類別為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成分大同小異,通常只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陳鳴翰說,市售感冒藥只能症狀治療,內含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持續服用感冒藥,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的可能,應及早就醫。至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如有感冒症狀,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部分感冒成藥則特別標示鼻炎或止咳,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陳鳴翰建議,挑選市售感冒藥品時,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並提出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乍暖還寒咳不停? 試試5大經濟實惠蔬果止咳祛痰 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還是感冒? 教你用2線索簡單分辨
-
2020-03-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怎麼做?譚敦慈建議居家檢疫12措施、一般民眾預防10守則
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已從本土病例轉為境外移入病例劇增的階段,現在大家都怕演變為社區感染,除了持續排買口罩之外,更一窩蜂的搶購囤積生活物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日前就在其臉書發文指出,暫且不出國旅遊、不參與大型聚會、不去人多不通風處、不要搶購及囤積貨品,更不應轉傳未證實資訊及謠言,並做好健康自主管理及居家檢疫,才是全民應盡義務。她也PO出長庚毒物實驗室的建議,讓大家清楚了解境外回國居家檢疫該注意什麼,一般民眾又該做什麼事。境外回國居家檢疫措施1:不要外出及搭乘大眾公共運輸工具、每日量體溫2次,注意呼吸道症狀2:單獨居住通風房間,盡可能使用單獨衛浴,若無單獨房間也可以選擇檢疫旅館,或是家人住飯店,需檢疫者住家裡3:如廁完, 沖馬桶務必蓋上馬桶蓋再沖水4:正確戴好口罩並與人保持2公尺距離,拒絕探訪5:不共用餐具、採分餐法,不與人共餐,餐具單獨清洗並煮沸消毒6:不共用生活日常用品, 換下的衣物、被服不要抖動揮揚,可以用熱水或添加氯系、氧系漂白水清洗7:如廁後、餐前、擤鼻涕後、睡覺前、手髒時,確實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洗手後要擦乾,使用一次性擦手纸擦手。如果没有,可以專用乾淨毛巾擦乾,毛巾每天或濕了就要更換8:咳嗽、打噴嚏時需要佩戴口罩或用纸巾或手肘遮擋口鼻,咳嗽、打噴嚏時捂住口鼻的物品立即丟棄,然後立即洗手。9:不要揉眼睛、不揉鼻子、也不以手碰觸嘴巴10:適量喝水、均衡飲食(多吃蔬果、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充足睡眠、於房間內可以做些運動放鬆心情11:確保厨房、浴室、客廳等公共區域通風良好。浴室和廁所表面及經常碰觸的物品每日消毒1-3次。12:處理排泄物、嘔吐物戴手套,垃圾密封後再丟棄。消毒劑可採用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小面積用酒精,大面積用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時務必戴手套、口罩並保持通風,漂白水不要用噴灑方式,以抹布浸漂白水同一方向擦拭,2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乾淨,注意漂白水不可用熱水稀釋,也不可與酸性清潔劑及含檸檬烯清潔劑併用,使用後的漂白水不可直接倒入馬桶以免影響化糞池功能,漂白水用後可以靜置24小時待氯揮發後或用水稀釋100倍再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環境傷害。一般民眾預防感染、增強抵抗力的最好方法:1:注意個人衛生,需要時正確戴好口罩、多洗手,不以手碰觸眼睛及口鼻2:經常開窗通風、沖馬桶蓋上蓋子3:人與人之間保持1-2公尺距離4:分餐吃飯,不共食、不共用餐具5:碰觸過電梯按钮、公共用品之後也要勤洗手。6:回家後快洗澡,若無法洗澡也要洗手、洗臉、漱口7:沒限水者可以喝足夠的水,減少含糖飲料攝取8:多吃天然蔬果及適量蛋白質,善用辛香料9:不要試吃、不要試用貼身物品如睫毛膏、唇膏10: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穩定心情(資料來源/譚敦慈護理師官方粉絲專頁)
-
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COVID-19可在空氣存活 世衛擬制定醫護防護措施
由於最新研究顯示,引發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在某些環境下可在空氣中存活,世界衛生組織已在思考醫護人員的「空氣傳染防護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新興疾病部門主管官員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16日在一場視訊記者會告訴記者,2019冠狀病毒可透過打噴嚏或咳嗽產生的飛沫傳播。范科霍芙同時表示,醫護機構內的霧化程序(aerosol-generating procedure)可能導致這些病毒顆粒氣溶膠化,讓它們能留在空氣中更久。她說:「醫護人員在處置病患跟進行那些程序時,應採取額外防護措施,這非常重要。」世界各國衛生官員已表示,新冠肺炎這種呼吸道疾病的傳播途徑包括人際接觸、打噴嚏與咳嗽產生的飛沫,以及接觸到附著在無生命物體上的病毒。他們也說,這種冠狀病毒可藉空氣傳播,視溫度和濕度條件在空中懸浮。范科霍芙說,衛生官員注意到多個國家進行的幾項研究顯示,2019冠狀病毒能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存活。她表示,科學家特別關注濕度、溫度與紫外線如何影響病毒,以及病毒能在鋼鐵等不同物體表面上存活多久。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主任芮斐德(Robert Redfield)上月在聯邦眾議院聽證會曾說,2019冠狀病毒在銅和鋼鐵等表面上,大約可存活2小時,在紙板或塑膠等其他表面上則可存活更久。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在塑膠及不鏽鋼表面 新冠肺炎病毒可存活數日
今天出版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在塑膠和不鏽鋼等物體表面生存數天,空氣中則是數小時。但批評者質疑美國政府贊助的這項研究誇大病毒透過空氣傳播的威脅。科學家發現造成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病毒,在體外的生存能力與導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毒相似。這意味沒有症狀者之間的大幅度傳播等其他因素,可能是造成新冠肺炎目前大流行程度遠大於2002到2003年SARS疫情的原因。這篇論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NEJM)上,由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Prevention, CDC)、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及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執行研究。研究中顯示,新冠肺炎病毒在銅質物體表面經過4小時仍可檢測出來,在塑膠和不鏽鋼表面可檢測的時間長達2至3天,在紙板上可檢測時間也達24小時。研究小組使用噴霧器模擬人咳嗽或打噴嚏的情況,發現病毒變成飛沫微粒(aerosol),飛沫微粒的顆粒會懸浮在空氣中,經過接近3小時仍可以檢測出病毒。這項研究上週首先在一個醫學網站上公布,隨後進行同儕審查,引起廣泛關注,包括一些科學家批評這項研究可能誇大空氣傳播的威脅。一般認為新冠肺炎病毒是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在患者咳嗽或打噴嚏後,病毒僅能存活幾秒鐘。批評者質疑噴霧器是否能正確模仿人類的咳嗽或打噴嚏。話雖如此,還是有其他證據顯示,在很少數的情況下,新冠肺炎病毒可以變成飛沫微粒。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衛福部昨訂定「基層診所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籲避用電扇、清淨機防飛沫濺更遠
避免基層診所發生院內感染,衛福部昨訂定「基層診所感染管制措施指引」,針對診所常見治療行為,給予防護裝備建議,如使用蒸氣或噴霧吸入治療需配戴外科口罩無須配戴到N95口罩,診所若無採檢能力可將患者轉至167家社區採檢院所,另指引也提到,因應新冠肺炎診間內避免使用電扇。依照基層診所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其內涵有八大原則,分別為病人分流看診、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執行常規醫療照顧感控建議、個人防護裝備建議、手部衛生、儀器設備、環境清消、接觸者匡列原則等。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診所的病人分流看診建議,與平時診所看診方式並無太大差異,最大的差異應是診所入口處需要先做初步篩檢,包含患者主訴的症狀、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是否群聚等資料。石崇良表示,一旦民眾符合通報條件,診所應立即啟動分流,優先轉診至日前公布的167家社區採檢院所,等待轉診的過程中,疑似個案應配戴好口罩,安置於獨立診間內;該獨立診間需事前規畫且具通風良好的單獨診間或是檢查室,使用時房門應關閉。石崇良表示,不過,等候時的單獨診間或是檢查室,設置的重點不在通風良好,而是落實疑似患者戴好口罩,避免與他人接觸。・電風扇恐讓飛沫濺更遠 計程車防疫免刻意開窗他說,此次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已知有飛沫傳染,因此在感控的防疫策略上,建議診所內不要設有會造成空氣氣流的設備,包含像是電風扇、空氣清淨機等,當患者打噴嚏或是咳嗽時,飛沫至少能傳遞2公尺的距離,若是診所內設有可使空氣氣流的設備,都會讓飛沫傳遞得更遠。同時,他也提及,近期計程車載客時會刻意開窗防疫,實際上恐會造成反效果,一旦乘客沒戴口罩或是戴了口罩,飛沫從口罩竄出,加上風一吹,反而會增加飛沫噴濺的距離,建議計程車在防疫上仍採一般的防護措施,保持距離、戴口罩即可。・有發燒、呼吸道不適症狀 牙科可延後患者療程石崇良表示,基層診所的科別眾多,其中開業牙醫占大多數,牙科治療上會與患者近距離接觸,且會產生飛沫氣霧,若是求診患者,有發燒或是呼吸道症狀,牙科醫師可以評估是否延後療程;如果有症狀的患者,有牙科急迫需求,盡量要減少使用洗牙機、快速磨牙機等。而牙科診所的防護裝備也比一般科別的建議還高,若是要使用高速器械處置,得戴上N95口罩、手套、防水隔離衣、全面罩等。其餘的環境清理消毒方式,都是每天至少一次,包含電腦鍵盤、滑鼠等,環境若是有明顯遭到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應立即清理,石崇良說,這類的感控方式,都是診所平時的工作,並無太大的不同之處,指引提供給診所最大的參考部分是在防護設備。・防護設備沒到位 診所直接取消治療項目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光是單獨診間或是空出檢查室,很多診所就可能做不到,恐怕很多診所會讓疑似患者在診所外等候就醫。依照指引內容,耳鼻喉科常使用的蒸氣或噴霧吸入治療,需配戴外科口罩、手套、防水隔離衣、全面罩。林應然說,目前外科口罩充足、面罩充足,但是防護衣診所幾乎沒有被配置到,加上一旦有咳嗽症狀的患者使用蒸氣機,患者一旦在蒸氣的過程中,不小心咳嗽,唾液就可能噴進蒸氣機中,再散布到整個診間。林應然說,診所不像是醫院,配有專屬的清潔團隊,一旦有患者不小心咳進蒸氣機中,診所恐怕要停10幾分鐘做完清潔消毒才能看下一位患者,勞師動眾,因此,多數診所都已經停止提供蒸氣或噴霧吸入治療的服務。至於診間內是否有電風扇或其他易使空氣流動的儀器,林應然說,夏天比較容易會使用電風扇,但現階段沒有太多診所會使用。
-
2020-03-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水最遠可以噴2公尺 新冠肺炎期間如何運動不中標?
合作撰寫:好痛痛(粉絲頁)、林杏青復健科醫師(專欄連結)好痛痛的讀者群大多是喜愛運動的鄉民朋友們,一日不深蹲、不跑步,便覺面目可贈。但是新冠肺炎 (中國武漢肺炎) 期間很害怕出門運動會中標,畢竟日本已經有健身房感染的案例了,那在台灣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讓林杏青復健科醫師來告訴你!人的口水最遠可以噴兩公尺,如何降低武漢肺炎中標風險先講結論,台灣目前沒有大規模社區感染,因此只要避免去人擠人的地方,加上勤洗手、不要亂摸口鼻,大致上算是安全的,不用過度焦慮。根據目前的資訊告訴我們病毒會經由飛沫傳染,但還沒有證據會經由空氣傳染。意思是如果你有病毒,你講話噴口水到別人鼻子、嘴巴上,別人把口水吃進去可能會中標,或是飛沫噴到某個東西上,你摸了東西之後輾轉把病毒吃下肚才會中標。但是你們不會因為很靠近、呼吸一樣的空氣就傳染。世界紀錄吐口水的距離是兩公尺多,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遠那麼厲害,一起登山、幾個人一起去路跑,或是在通風良好人數沒有很多的健身房健身,只要衛生習慣良好,危險性不大。但是要注意那些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不遮嘴、不愛洗手、不愛洗澡的人,這些人風險比較高。所以面對武漢肺炎,你不必像反應過度的某些人一樣,以為跟人說話、接觸就會變殭屍。你應該在外出後用肥皂洗手、用餐前後用肥皂洗手、出入密閉空間例如捷運和公車的時候戴口罩,基本上不用過度操心。那防疫期間該怎麼運動呢?我會建議健康的人還是盡可能維持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以及每週兩天的阻力訓練。可以選擇通風良好、開放式的運動環境。基本上健身房不要向公車、捷運一樣擠,且有好的空調設備,傳染機率不會那麼大,但不代表就絕對安全,也有可能感染者的口水噴到槓片上,你拿了槓片之後沒洗手又去吃東西,就間接中標了。如果擔心公共場所或交通環境中不夠安全,可以在家裡使用啞鈴、壺鈴、彈力繩等取代健身房的儀器訓練,減少出門頻率。根據研究,肌力訓練的間隔拉長到兩週,也還是可以維持住肌力與肌肥大不要退步。所以不用太擔心肌力衰退的問題,而面目可憎大是心理作用句多。作為一個喜愛運動、參加巴西柔術公開賽的醫師,我很懂這個感覺。本文獲「好痛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3-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洲人不戴口罩是沒危機意識?權威診所:口罩亂戴可能增加感染機會
這一兩個月來舊金山灣區的中文電視新聞幾乎一整個小時都是在報導新型冠狀病毒,而我也因此得了一種比冠狀肺炎還更奇怪的病:《搖頭苦笑症候群》。尤其是看到前天中午的台灣新聞後,我的病情就急速加劇,到了完全失控的地步,所以我才想寫這篇文章來看是否能減輕病情。這個新聞大致是說義大利已經成為重災區,可是由於義大利人個性浪漫,所以還是不戴口罩。言下之意當然是指義大利人沒有危機意識,不知死活。為了想知道這種想法是否普遍,我就再上網查,果然就看到一篇疫情爆發,為什麼歐洲人還是不愛戴口罩?,而其中有一個小節的標題是【歐洲人的刻板印象:「病人」才要帶口罩】。刻板印象?是嗎?作者小姐,妳到底知不知道妳是在講什麼東西?美國的Surgeon General是公共衛生服務委員會的主席,也就是聯邦政府公共衛生事務的首席發言人。他在2020-2-29在推特發言:Seriously people- STOP BUYING MASKS! They are NOT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general public from catching coronavirus, but if healthcare providers can’t get them to care for sick patients, it puts them and our communities at risk!(來真的 – 停止購買口罩! 口罩不能有效防止普通大眾感染冠狀病毒,但是如果醫療保健人員不能取得口罩來照料患者,那麼這將使他們和我們的社區處於危險之中!)事實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什麼人需要戴口罩,什麼人不需要戴口罩,美國的疾病控制中心有非常明確的指示:1.如果您是病患:與他人在一起時(例如,在同一房間或車輛),或是在進入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辦公室之前,應戴上口罩。 如果您無法佩戴口罩(例如,由於口罩會導致呼吸困難),則應盡力掩蓋咳嗽和打噴嚏。2.如果您不是病患:您不需要戴口罩,除非您是要照顧生病的人,而且該病人是無法戴口罩。就我所看過的無數資訊,我敢說《口罩不能有效防止普通大眾感染冠狀病毒》是全美所有醫療機構,也可能是所有醫療人員的共識。甚至於有些醫療機構還會警告,戴口罩有可能會增加感染機會。例如信譽卓著的Mayo Clinic(梅友診所)就說:「大多數不在醫療機構工作的人都沒有接受過如何正確戴上和脫下口罩的訓練。不正確戴口罩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而且,戴口罩的人往往會較常觸摸他們的臉,從而增加感染的風險。」(註:其實,在醫療機構工作的人也不見得就知道如何正確戴上和脫下口罩。請看貼圖)《不正確戴口罩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就是害我得了《搖頭苦笑症候群》的潛在因子。在台灣新聞裡,我每天都會看到有人把口罩戴在鼻孔下,也有人戴在下巴上,也有人把它圍在脖子上,也有人把它掛在胸前。這一個個鏡頭都會讓我膽戰心驚搖頭苦笑:「老兄,您這樣戴口罩,是不是想證明您的免疫力超強!還是想證明您是百毒不侵!」把口罩戴在鼻孔下面,不就正好把附著在口罩上的病毒往肺裡面吸嗎?還有,要知道,我們的皮膚,包括臉,脖子,和手,都有成千上萬的各式各樣的微生物,甚至有您處心積慮想要防範的新冠病毒。所以當你把口罩移動,或拿上拿下時,口罩的內面就會接觸到這些微生物。然後,當你把口罩又戴回口鼻上時,那些在口罩內面的微生物就會被你吸進呼吸道裡,從而導致肺炎。還有,一般人常用的外科口罩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戴過後,一旦離開口鼻,就需要丟棄。但是由於現在一罩難求,所以很多人都是重複使用。也就是說,至少在吃三餐時,就需要把口罩拿上拿下至少三次。而由於戴過的口罩內面已經沾有鼻水唾液,所以就會成為細菌和黴菌滋生的溫床。在這種情況下,當你把口罩又戴回口鼻上時,…我想你知道我要說什麼吧。我很清楚了解,【亞洲人的刻板印象:「人人」都需要戴口罩】,所以我不會也不敢奢望我這篇文章會改變同胞們的想法。但是我只求大家要用點心思,想想看自己使用口罩的方法,到底是在保護,還是在危害自己的健康。註:今天的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發表Why Wearing a Face Mask Is Encouraged in Asia, but Shunned in the U.S.(為什麼戴口罩在亞洲受到鼓勵,而在美國則被排斥)。原文:口罩亂戴,不如不戴
-
2020-03-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班機降落才告知確診!男子被列黑名單終身拒載
美國正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卻仍有人不自愛,在篩檢結果出爐之前,就搭機從紐約飛到佛州,結果被航空公司列入終身拒載的黑名單。外媒報導,這名乘客11日晚間搭乘捷藍航空(JetBlue)編號B6-253航班,從紐約市飛到佛州棕櫚灘。就在飛機起飛之前,這名乘客收到簡訊,證實新冠肺炎確診,但他直到飛機著陸後才告知機組員。「我和他就相隔一個走道,他是在2天前接受篩檢,就座後接到電話或簡訊,被告知確診。」同機乘客羅德曼(Scott Rodman)告訴媒體,「他被帶到飛機後半部時,有戴上口罩和手套。我跟他的妻子坐在同一排,她有提到他覺得不舒服。」得知此事後,航空公司隨即聯絡當地衛生部門,同班機的114名乘客被扣在停機坪2小時後獲准離開。主管單位並未要求他們自我隔離,但仍要求乘客注意是否出現症狀。捷藍和機場工作人員事後依規定,將客機、登機門、安檢站、休息室、自助報到機和電梯都進行消毒。「我們被告知,可以去想去的地方。」羅德曼轉述,「因為他沒有打噴嚏或咳嗽,所以我們沒問題。」「本公司認定這位顧客…明知他正在等待新冠肺炎篩檢結果,卻未向任何一位捷藍航空人員揭露此事。」捷藍航空聲明指出:「昨晚事件讓本公司機組員、顧客、聯邦及地方官員深感不安,這本來是能輕易避免的。因此,這位顧客往後將不得搭乘捷藍的航班。」
-
2020-03-13 新聞.健康知識+
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還是感冒?教你用2線索簡單分辨
鼻子癢和眼睛癢在感冒的病人身上是很少見的,不過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卻很常出現;相對的,過敏性鼻炎病患很少出現喉嚨痛、肌肉酸痛或發燒的情況,除非合併鼻竇炎,否則通常不會發燒,也很少出現喉嚨痛、肌肉酸痛、活動力下降等情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中醫師顏宏融認為,要分辨感冒還是過敏並沒有那麼困難。簡單來說,過敏患者的症狀發作時機點,會有時間性和環境性,所謂的時間性就是早晚氣溫較低時,症狀才會出現,或是在季節交替時才出現;而環境性指的就是過敏原的環境,或許是冷氣房當中有過敏原,也可能環境的空氣遭到污染,都會誘發過敏現象。因此,過敏很可能長達1個月天天都發生,但發作的長度可能是短暫的,時間從數分鐘到數小時都有可能,發作之後又可迅速恢復常態就和平常人沒兩樣。至於一般的感冒症狀則會導致一整天的不舒服,但只要經過3~5天的治療與休息,一般來說都可以痊癒;因此,如果超過5天以上的感冒症狀都沒有改善,就要懷疑可能是過敏。分辨出是感冒還是過敏後,才不會出現無效治療的情況,因為當感冒發生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會去看西醫,因為覺得服用西藥來緩解症狀最快最有效,一般醫師會開退燒、消炎、止痛等藥物,改善患者因感冒帶來的不適。但如果是過敏性鼻炎當作感冒來醫治的話,頂多只能暫時緩解過敏症狀,由於只是治標不治本,隔天同一時間過敏情況還是會再發生。最令人害怕的是,過敏症狀沒有控制好的話,恐怕會引起併發症,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氣喘,大約有3成的鼻過敏患者會合併氣喘,一旦發作是很可能致命的,而7成的氣喘患者也會有過敏性鼻炎。 延伸閱讀: 春天後母面! 防堵過敏疾病發作這樣做 過敏讓眼睛發癢卻不能揉? 別忍了!2動作也能緩解 鼻水流不停? 跟著中醫師這樣做緩解鼻過敏 
-
2020-03-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期間叫外送外賣大增 高醫點出6大NG行為
防疫期間,很多人不敢在外用餐,而改外帶回家或叫外送食物。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今天舉行「你供餐、我安心--高醫舉辦餐飲業防疫講習」,提醒餐廳、便當及飲料業者,包括疫情防護認識、感控注意事項及飲食衛生服務等注意事項。現場行動劇點出外送員送餐的6大NG行為,一定要避免。這6大NG行為,包括:「生病了,還是勉強去上班」、「咳嗽打噴嚏時,用手遮掩口鼻」、「用未洗乾淨的手去揉眼睛、搓鼻子」、「見到面,熱情的握手或脫下口罩」、「錯誤或時間過短的洗手方式」、「不戴口罩、不清潔環境」。透過高醫醫護人員的演出,提醒餐廳、便當及外送等業者在防疫期間千萬別做這些動作。高醫副院長吳登強表示,防疫期間,很多人不敢在外面用餐,外帶或外送更為熱絡,但供餐及外送過程是否做好安全防護?值得關切。高醫主動關懷社區,繼警察之後再為餐飲業者辦講習,希望透過深入淺出的行動劇演出及講習,協 助業者更落實防疫工作,帶給民眾更安心的飲食衛生。高醫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林俊祐表示,這6項NG不適當的行為,除了餐飲業者之外,民眾也請盡量避免,才能確保在防疫期間不受感染。而平時也要養成正確的衛生習慣,包括生病應盡速就醫,遵醫囑在家休息;清潔雙手謹記「內外夾弓大立完」步驟;另戴護目鏡可預防飛沫傳染,並盡量不要用手擦揉眼睛,牢記「勤洗手、戴口罩並據實以告」防疫口訣,若有病情疑慮或諮詢,可打防疫專線1922通報。高醫感染內科醫師黃崇豪表示,外帶可減少食客聚集,阻斷病毒傳播風險,但外賣打包者須戴口罩,口罩定時更換,並加強手部清潔消毒;每份餐點使用密封包裝盒,必要時使用封籤確保外包裝完整性;也可設立外賣專區,由專人打包,取餐區定時進行消毒。並鼓勵外送員主動聯繫顧客,並約定於通風良好處取餐。猋師傅研發部經理林邦彥表示,店家有主動為外送員量體溫,並加強外送員手部、機車、配送箱噴灑消毒。
-
2020-03-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過敏、流感、新冠病毒怎麼區分?專家教你從症狀判斷
過敏、流感、新冠病毒怎麼分?根據美國疫苗專家波蘭博士分析,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咳嗽等,都是感冒與過敏性鼻炎的共同症狀。但如果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等合併呼吸困難、氣喘、四肢無力等,可能需就醫診斷是否為流感或武漢肺炎。病毒影響全身根據《CNN》報導,梅奧診所疫苗研究小組主任格雷格·波蘭博士分析過敏、感冒和流感症狀,以及與冠狀病毒相關症狀間的差異。「眼睛癢?流鼻涕?你可能有過敏或花粉症。」波蘭說,季節性過敏會影響鼻子和眼睛,往往集中在鼻腔,並且大多數症狀都局限於頭部;而冠狀病毒和流感症狀則傾向於全身性,即影響整個身體。波蘭指出,流感和新冠病毒會影響「下呼吸道」系統,即便不會流鼻涕,但會出現喉嚨痛,咳嗽,發燒或感冒,因此這是完全不同的臨床診斷。「務必注意體溫。」波蘭說,過敏不太可能導致發燒,通常也不會引起呼吸急促,除非有哮喘等宿疾。「過敏症狀經常發生的話,症狀通常是輕度的。」波蘭說,如果年復一年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症狀,可能是季節性過敏。如果患有冠狀病毒或流感的急性病例,人會感到非常疲倦且疼痛。過敏可能會使人感到疲倦,但不會引起嚴重的肌肉或關節疼痛。簡易症狀判別根據《WHIO》報導,以下是過敏、流感和冠狀病毒的常見症狀:過敏會打噴嚏、鼻子癢、眼睛濕潤、泛紅,並且流鼻涕;流感有發燒、咳嗽、肌肉酸痛、疲勞、發冷、出汗、充血和咽喉痛;冠狀病毒則可能需要2天到2週的時間才會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難等症狀。【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3-10 橘世代.愛吃橘
輕鬆一按0失敗!50道「微電鍋料理」快速上菜100天
只靠電鍋也能變出好料跟點心!現在流行在家吃飯,買回時下流行的單人小家電「微電鍋(小型電子鍋)」,卻只會煮白飯跟白粥嗎?網路知名料理部落客「肉桂打噴嚏」,在新作《愛上微電鍋100天美味提案》,分享個人用小型電子鍋製作出多道料理,只要準備好食材,全部放入鍋後輕鬆按下按鈕,從好菜到甜點都能搞定上桌!【主食:方便快速不油膩 蝦仁蛋炒飯】微電鍋也能做蛋炒飯!當米飯煮好後,立刻倒入打勻的蛋汁,迅速攪拌後,蓋上鍋蓋燜5分鐘,就能做出炒蛋般的效果,而且還少了大量油分,吃來更健康。材料:白米1 杯、水3/4 杯、新鮮蝦子8~10 隻、青蔥1 支、鮮香菇4 朵、蛋1顆、沙拉油1大匙、醃料:鹽1/ 小匙、米酒1小匙、胡椒粉少許、調味料、鹽1/2 小匙、胡椒粉1/4 小匙步驟1.蝦子剝殼去腸泥,加醃料醃漬20 分鐘。香菇切小塊、青蔥切成蔥花。2.微電鍋按下「再加熱」,內鍋變熱後加沙拉油、蝦子,稍微炒到變色後撈起。3.加入蔥花、香菇和調味料炒出香氣,倒入白米與水,按下「白米飯」開始煮飯。4.完成後倒入打散的蛋汁,趁熱以飯匙快速攪拌均勻。5.放入〔步驟2〕的蝦子,蓋上鍋蓋保溫5 分鐘,打開即可品嘗。備註:按鈕說明供參考,以個人電鍋商品而定【點心:金黃香酥內綿密 法式吐司】吸飽蛋汁後,再煎得金黃香酥的法式吐司,是不少人喜愛的美味,不論是淋上蜂蜜、搭配水果當成甜點或是早午餐,甚至做成鹹食,又香又綿密的口感,絕對令人讚不絕口。材料:厚片吐司2 片、雞蛋1顆、砂糖1小匙、牛奶3大匙、奶油1大匙、糖粉或蜂蜜適量步驟1.容器內放雞蛋、牛奶和砂糖,混勻成蛋奶汁。2.吐司去邊切對半,放入蛋奶汁浸泡,兩面都要裹均勻。3.微電鍋內鍋放入奶油,按下「再加熱」至融化。4.放入吐司蓋上鍋蓋,煎至兩面微焦金黃,灑糖粉即可。●小秘訣:吐司麵包宜選擇厚片,吸飽蛋奶汁後,吃起來口感會更棒。【消夜:夜市小吃輕鬆做 蚵仔煎】蚵仔煎可算是夜市小吃冠軍,利用微電鍋烹調也沒問題,做出來的口味會比較柔軟,淋上自製醬料,就能吃到融合鮮蚵與蛋香的韻味,在家也能輕易享受道地小吃。材料:鮮蚵100g 、雞蛋1顆、A 菜1 小把、沙拉油1 大匙粉漿材料:地瓜粉20g、太白粉15g 、水90ml 、鹽1/4 小匙醬汁:海山醬2 大匙、番茄醬1 大匙、砂糖1/2 大匙、水40g 、沙拉油1 小匙步驟1.鮮蚵沖洗乾淨後瀝乾水分,A 菜洗淨後 ,切段備用。2.微電鍋按下「再加熱」,內鍋放沙拉油,變熱後放鮮蚵煎至半熟。3.將粉漿材料拌勻後 ,倒入內鍋,煮至變成透明為止。4.倒入打散的雞蛋,鋪上A 菜,關上蓋煮熟,取出盛盤。5.將沾醬汁混勻,加熱至變稠狀,淋在蚵仔煎上即可食用。●小秘訣:鮮蚵洗淨後,以廚房紙巾擦乾水分再烹調,蚵仔煎才不會粉粉的。※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本文摘自《愛上微電鍋100天美味提案》布克文化 2020/01/04 出版【簡單步驟就能做出一桌好菜↘↘↘】。一鍋燒快速上餐 醫師娘「0失敗」好D食譜。料理研究家:「蒸雞肉」不乾柴 快速備餐無壓力。懶人必學!三步驟鍋燒料理一吃就上癮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6 科別.眼部
勤洗手不止防新冠肺炎 也防這病症
針對近來讓人聞之色變的新冠肺炎,政府不斷宣導要「勤洗手」避免感染;而在眼科中,也時常和病患衛教結膜炎要勤洗手,有些病患常會在門診中詢問:「眼睛和手距離那麼遠,為什麼眼睛發炎不是治療眼睛,而是要勤洗手?」而這兩者完全不相同的病症,為何都要「勤洗手」來預防?我們知道,人體許多部位都有黏膜,眼睛有結膜、鼻子有鼻黏膜、嘴巴也有口腔黏膜,另外食道、胃、支氣管、氣管和肺,甚至於腸道、肛門以及男女的性器官都有黏膜的構造。身體這些黏膜是一種看起來像皮膚又不太像皮膚,沒有辦法像皮膚具有堅強的保護作用,主要功用在於分泌黏液,是不全的保護膜,但是有分泌保護液的作用。其中,眼睛是所有身體黏膜構造中唯一裸露在外的,因為缺乏皮膚的保護,顯得特別脆弱。之所以結膜炎時醫師會叮囑病患勤洗手,是因為眼睛分泌的黏液往往就沾在眼睛周圍,許多人都會習慣用手去清潔或觸摸,這時,手部就成了傳播病菌的主要途徑,而結膜炎病菌最多的地方,除了眼睛的睫毛之外,整個臉部甚至眼鏡都會有病菌,若用手去揉眼睛之後,又去觸摸了其他物品,那麼病菌就會藉此傳播出去。當身體受到病菌侵襲時,病菌就容易從黏膜侵入身體,所以眼睛黏膜也是病毒入侵的途徑;當身體裡面有病菌也會從黏膜分泌出去,例如咳嗽、打噴嚏會將鼻腔支氣管的病菌經由口沫噴出去,糞便及尿液也會帶有病菌。因此,我們對於黏膜必須加強保護,另一方面也要預防身體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到環境中,造成病菌的汙染與傳播,這也是為什麼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宣導一定要勤洗手的一大原因,就是不讓手成了傳播病毒的媒介。所以,不僅僅是為了防範新冠肺炎要勤洗手,即使是單純的結膜炎,民眾也一定要勤洗手,才能夠阻隔病菌的傳播,避免「病從眼入」的可能。
-
2020-03-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鑽石公主號剛落幕,又有至尊公主號!遊輪旅遊還能不能參加?醫師分析3大風險
之前鑽石公主號遊輪因新冠肺炎疫情佔據媒體好長一段時間的版面,統計鑽石公主號乘客人數高達3,700人,半數為日本人,其餘來自台灣、香港、美國、加拿大、英國等56的國家,其中台灣人佔了22位。截至2月26日,鑽石公主號確診累計達705例,令人毛骨悚然。遊輪旅遊隱含的危機像鑽石公主號事件這樣的旅遊方式,一群乘客集中在一個與外界隔離且封閉的遊輪上旅遊,究竟隱含了什麼危機?如果傳染病像這次武漢肺炎一樣在郵輪上突然爆發開來,在船上的旅客究竟該如何自保?種種疑問也讓我們開始關注遊輪的旅遊安全議題。整起鑽石公主號遊輪事件之所以爆發,關鍵導火線發生在其中一個香港80歲男性的旅客上。該旅客先是在今年1月17日搭機到東京,1月19日出現咳嗽症狀,但仍於1月20日在日本橫濱登上鑽石公主號遊輪,乘船期間並未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自由自在地在船上使用各種公共設備,舉凡在餐廳用餐、洗三溫暖等等,並於1月25日在香港下船,6天後因發燒就醫,2月1日確診罹患武漢肺炎。遊輪旅遊潛藏的各種危機●首先,旅客食衣住行育樂都在同一艘封閉的船上疾病很容易因為透過接觸、飛沫、空氣等媒介傳染。根據目前的研究顯示,儘管武漢肺炎尚無出現空氣傳染為媒介的證據,遊輪使用的中央空調等設備也將成為其他空氣傳播疾病隱形的殺手,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肺結核、麻疹、百日咳等。●其次,供應食物、飲水的餐廳,大眾使用公共澡堂的衛浴、廁所等成為了疾病的溫床倘若患有傳染疾病的旅客在使用自助餐、桌菜的時候未使用公筷母匙、打噴嚏時不慎將飛沫噴灑在菜餚上,其他健康的遊客也可能因此感染。健康的旅客在使用公共澡堂、廁所後,若未徹底洗手就吃東西或是揉眼睛都也可能因而感染特殊傳染性疾病,其中最惡名昭彰的就是可以藉由糞口傳染的A型肝炎、諾羅病毒、腸病毒、以及這次的武漢肺炎。●再者,在出發之前,遊輪公司不可能知道所有患者目前的健康狀況如詳細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以及群聚史,哪位旅客可能成為這艘封閉遊輪的潛在感染源或是發生緊急醫療事件的不定時炸彈。在遊輪上的茫茫人海中,每一位旅客會在哪一個公共場所出現,接觸到其他的旅客也無法清楚掌握。就防疫的角度很難做到傳染源的圍堵。另外,倘若有遊客出現急性心肌梗塞、中風、主動脈剝離等需要急救的醫療事件,病患身處航行在海上的遊輪又將如何及時地獲得適當的醫療處置?參加遊輪旅注意4點最後,如果看完以上種種遊輪旅遊所潛埋的重重風險,我們仍嚮往參加遊輪旅遊應該注意什麼事情,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呢?●在出發前我們須評估目前健康的狀況,包含是否有潛在疾病,也就是在旅途當中可能有不定時炸彈的情形,例如:免疫低下、痙攣疾病、未獲控制精神疾病、不穩定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等等。●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是否準備齊全,常規藥物的劑量是否已使用平穩,是否有需要特殊儲藏條件的藥物,例如:胰島素。●近期是否接受重大手術,仍處於高風險的術後狀態。●是否已接種常見疾病的疫苗。如果對旅遊醫學比較不清楚的旅客,建議可以到各大醫院家庭醫學科的旅遊醫學特別門診,進行旅遊前的健康諮詢、疫苗注射的建議以及服務,將各種潛在的健康風險降到最低。報名之前,我們應該仔細了解遊輪公司是否提供緊急醫療服務、遊輪上的公共衛生條件、清潔措施是否齊備。藉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網站搜尋最近有否有特殊大流行的疾病,並與遊輪公司了解此次旅客的國籍組成以及該國家盛行的傳染病。在遊輪上觀光的同時,我們應儘量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封閉空間,勤洗手,飲食及接觸口鼻前皆須徹底清潔手部。儘量避免使用大眾澡堂以及公共廁所。各種不同的旅遊形態本身就存在著各種不同面向的風險,我們在開心出遊之前,必須評估過自己可承受的健康風險到什麼程度,是否已經準備好各種應變方案,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玩得儘量,開開心心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
-
2020-03-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健康不需隨時戴口罩?醫師點出「盲點」:恐現超級傳播者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未見趨緩跡象,政府對於戴口罩的政策仍維持「健康的人不用隨時戴」,令擔憂不知何時會爆發社區感染的民眾難以放心。醫師吳承羲也指出目前的政策有盲點,因為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健康。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吳承羲,在「東村誠醫師的診療室-Dr.吳承羲」粉專對政府當前的口罩政策提出意見。他指出,國內已有社區感染的徵兆,無症狀感染、傳播的案例也已出現,以現況來說,「健康的人不用隨時戴口罩」這句話恐怕已不適用,而關鍵就在於「一般民眾根本無法判定自己是不是『健康』」。吳承羲醫師表示,如果一個人對健康概念的認知不足,且衛生習慣不佳,平常就容易咳嗽,或者發燒也不自覺,他不戴口罩,或是戴的方式不正確(如故意把口罩拉下打噴嚏),就可能會變成超級傳播者。而在政府政策的宣導下,若要求他戴上口罩,他就會反駁:「不是說健康的人不用戴?」「防疫工作只會愈來愈困難,如果口罩生產線和配給量上來,下一步真的該教全民口罩戴起來了。」吳醫師強調正確配戴、丟棄口罩很重要,就算是棉布口罩,至少也能擋一下飛沫,降低受感染的機率。對此,該篇貼文底下的網友多半認為還是戴著較安心,「有病的人都不戴,只好我自己戴了」、「國際標準是這樣沒錯,只是很多人自私或是健康識能不佳,但政府不能說得太白」,也有人覺得政府如此呼籲,是因為目前口罩不夠的關係。另有網友詢問是否公園或不擁擠的馬路上也需戴口罩?吳醫師回應:「除非你身邊真的都沒有人,而且你正在做劇烈的運動,不然我都還是會建議戴著。」針對部分專家與政府在戴口罩的意見不同,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在立院備詢時則表示「只是『講法不同』」。
-
2020-03-04 名人.周百謙
周百謙/如何避免新冠病毒變肺炎?關鍵是守好第一道防線
隨著疫情的不斷升溫,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的病例也逐漸增加。雖然病毒的傳染途徑,影響器官都在醫學相關研究下逐漸被了解,但是隨著全球病例的等比式增加和死亡病例的攀升,使得許多民眾陷入了恐慌之中。然而在這些病例累積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雖然許多確診病患在口腔與鼻腔檢驗到病毒,但卻不是所有病患都會演變成為肺炎。也就是許多確診患者其實是無症狀的帶原者,或是有輕微症狀的帶原者,即使病毒檢驗陽性,但在足夠的休息或支持性療法下,免疫系統就能順利的消滅或降低身上病毒的總量,減少病毒影響。如何從源頭降低病毒入侵風險,也就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面對病毒的第一線防禦:上呼吸道透過帶原者於咳嗽或打噴嚏時的飛沫,使得病毒有機會從空氣傳播的方式進入人體,首先會接觸到的就是上呼吸道。每一次飛沫所攜帶的病毒量會因傳播者的病毒密度而有不同,飛沬在上呼吸道,也就是鼻腔或是口腔,會附著表皮細胞。人體的表皮細胞附近有纖毛,可藉由擺動方式,將飛沫往出口處送。另一個重要的防禦系統來自於呼吸道表面因應外界刺激所分泌的黏液。健康的黏液富含對抗病原體的物質,譬如免疫球蛋白,可協助中和病毒或降低其活性。而富含消化及抗發炎功能的唾液,更在病毒侵入的過程中讓病毒無法一次大量進入氣管或肺部中,造成嚴重感染。被忽略的上呼吸道健康台灣由於氣候潮濕因素,使得居住空間中常伴隨著塵蟎,黴菌等,常見過敏原。這些過敏原造成過敏現象,引起鼻塞及流鼻水外,更破壞了原先表皮細胞排列而成的障壁,使得表皮無法有效的保護身體不受外界影響。而鼻腔分泌物的增加,造成病毒附著在分泌物上,導致了病毒停留時間的延長,增加影響人體的機會。而抽菸人群和近年來逐漸增加的空氣汙染,更藉由細懸浮微粒及有毒氣體的影響,引起表皮細胞及黏膜組織持續發炎,惡化了上呼吸道的健康。這些上呼吸道的問題,造成原先具備的功能,如調溫、調濕、過濾雜質的效率下降,進一步影響到下呼吸道的健康,造成病毒得以長驅之下,進入肺部產生實質肺炎。改善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許多國人其實始終有慢性過敏的症狀,但因為已經熟悉這個症狀,而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所以如果自己時常覺得口乾、常常喝水、聲音沙啞、胸悶胸痛、痰量增加,以及夜間打呼,其實都是身體的警訊。要改善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應該先從鼻腔的健康做起。關鍵因子是避開及減少過敏原曝露,避免室內及室外空氣污染的曝露,以及適度使用抗過敏藥物,降低上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問題。此外,也可以透過空氣清淨機,除濕機,以及室內的冷暖氣設備等,透過濕度調控,溫度恆定,以及風向導流,建立一個健康的室內微環境,降低各種不同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影響。口罩的多面向角色要維持上呼吸道的功能,如何降低汙染物始終是重要關鍵。從二月開始的新冠病毒疫情,台灣之所以在確診病患能夠有效控制,沒有醫護人員及大規模的社區傳播,口罩及勤洗手其實是兩大關鍵。口罩除了阻擋外來汙染物,過濾及阻擋病毒外,也扮演了人工鼻腔的重要角色。人類在呼吸時,會從肺部呼出溫暖潮濕的空氣,經過口罩時便被捕捉,維持口罩的溫度與濕度,協助加熱加濕後續的吸入空氣,有效降低鼻腔與口腔的負擔,維持持續性的免疫功能。雖然外科醫療用口罩短期缺貨不可避免,但適度使用布製口罩,時常換洗,同樣能夠讓上呼吸道負擔下降,達到保護效果。前進布署,降低威脅從醫學證據顯現,飛沫傳染是未來新興疾病的重要傳染途徑,除了新冠病毒之外,流感及其他病毒其實會影響到人體健康。只要能夠維持上呼吸道健康,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措施強化上呼吸道免疫功能,建立良好上呼吸道為環境,相信大家一定能夠通過這次新冠病毒的考驗,維持更好的健康生活品質。
-
2020-03-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須知/居家隔離檢疫者與家人該小心什麼?
中韓義伊返台居家隔離檢疫者該怎做? 家人防護須知這幾件事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全台已達44人確診個案,國人海外旅遊若從警示區回台,包括中港澳、南韓、義大利、伊朗、入境後需居家檢疫14天,又如果有確診者,需居家隔離14天。由於冠狀病毒容易透過飛沫傳染,甚至也會在殘留在物品表面上,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及其表面,都會有病毒附著在上面,普通人經雙手接觸後,再碰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就會導致感染。那麼,被居家隔離、檢疫者要如何才能避免病毒繼續傳播給其他人,照顧者無論是醫護相關人員或家人們又該如何徹底落實防疫工作,確保衛生清潔呢?以下整理相關做法供民眾參考,以便能平安度過病毒肆虐的這段期間,保護好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返台後怎麼回家?▌ 親友接機▌ 中短程旅客:搭機場排班計程車,採跳表方式收費。▌ 長程旅客:搭乘租賃車,計價比照高鐵票價2倍向乘客收費。▌ 台東及離島:搭排班計程車至松山、台中、高雄機場、基隆港或高雄港,然後轉搭國內海空運航線,再搭計程車或由親友接送回家。從3月4日起需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不能搭乘大眾運輸,一定要坐機場排班計程車或租賃車。在為期一周的宣導,自3月11日起,若入境居家檢疫者違反該方案規定,仍搭乘大眾運輸返家,將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最高可處罰100萬元。被居家隔離了,要準備什麼東西?1.口罩同一副口罩應只限同一個人重複使用,且應每天更換,並檢查口罩有沒有破損。戴的時候也要注意讓口罩與鼻樑貼緊,和臉部內外上下是否有密合,正確使用口罩才能有效防範病毒入侵。2.漂白水、消毒水衛福部臉書粉專有教導民眾,如何自行將市售漂白水稀釋調配為消毒水或使用環境消毒用產品。首先要準備的材料有市售含氯漂白水、清水(濃度:500ppm、稀釋倍數:100倍)稀釋方式:★小量:10cc漂白水加入1公升清水中。★大量:100cc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中。★當日配製好的消毒水要標示名稱,未使用完應於24小時後丟棄3.洗手皂、洗手液另外,防疫期間,洗手的時機和正確洗手方式也相當重要,「濕、搓、沖、捧、擦」樣樣不可少!★洗手時機:吃東西前、進出醫院前、接觸病人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咳嗽/打噴嚏後…等。★洗手時應注意部位:指頭、指縫、手掌、手背、手腕……等部位。★洗手步驟:濕:用清水將雙手完全弄濕。搓:抹上肥皂,手心、手背、手指互相搓洗至少20秒。沖:用清水將雙手澈底沖洗乾淨。捧:用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並記得關水龍頭。擦:用烘手機或紙巾將手擦乾。★洗手方式:濕洗手:以肥皂澈底搓洗雙手20秒以上。乾洗手:使用酒精含量60%至80%的乾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4.酒精自行配製75%酒精一點也不難。民眾可以用量米杯或養樂多瓶將買到的95%酒精,量四次,然後再量一次純水,自來水煮準冷卻後的水即可。接著把量好的酒精及水混合在一起,就完成75%酒精了!保存方式可倒入保特瓶、乾淨的乾洗手瓶、化妝水等噴霧瓶罐裡放著,但切記外觀要寫字,標示清楚避免家人誤食。此外,衛福部粉專也補充,酒精濃度介於70%~78%就有效,並不一定要稀釋到75%剛剛好。5.體溫計隔離期間,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詳實記錄體溫及健康狀況,主動通報地方衛生局/所;地方衛生局/所應主動追蹤其早晚體溫紀錄,民眾可參考衛福部疾管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接觸者居家(個別)隔離通知書」。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刻通知居家隔離/檢疫通知書上的聯絡人、所在地衛生局,或撥 1922,依指示就醫。禁止自行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就醫。6.垃圾袋垃圾袋可用來裝隔離者的分泌物,如擤完鼻涕、咳嗽完吐痰後的衛生紙,應如實包裝好,並在垃圾袋內外皆可再噴灑些許消毒水。7.一次性的塑膠手套清理隔離者衣物或分泌物時,戴上一次性的塑膠手套,可避免照顧者皮膚直接與其做接觸,另外,進行居家環境清潔或消毒時,也可戴上。8.充足的水和食物如果真的不幸被居家隔離了,網路上有不少網友推薦如冷凍食品、罐頭、泡麵,或是各種餅乾、零食,以確保隔離期間內,食物不會缺乏,不過也有人認為可以先請家人買好一些蔬果和肉類等食材,自己煮營養健康的食物,讓病情趕快好起來,這樣子也能避免逕自違反隔離規定外出購物。(看罰則:違反居家隔離規定者,可罰30萬元,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可罰15萬元。)9.個人娛樂用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追蹤被隔離者情緒支持與評估,發現約1成出現憂鬱情緒等,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或追劇有助減低焦慮。隔離者可準備平常使用,可以上網的電腦或手機,除了關注外界狀況,也能打發時間。防止居家隔離者同住家人遭感染,正確做法注意這幾件事1.照顧者應與被隔離者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減少接觸,例如分開用餐、分房睡,並注意居家通風良好。若一人租屋在外,也盡量不要返回家裡,避免感染家庭成員。2.照顧者也必須配戴口罩。3.用肥皂勤洗手。4.準備個人專屬碗筷,不要和大家的放在一起,使用後也要確實消毒、單獨擺放晾乾。5.消毒常接觸的物品,例如門把、桌椅、地板…等。居住在各縣市的民眾,該怎樣尋求地方政府的協助?台北市>>居家檢疫者如屬獨居或全家人皆被檢疫,且無親友可協助送餐,由區公所協助每日送早、午、晚三餐,每餐餐費上限100元,由區公所以災害準備金支應。新北市>>民政局推出居家防疫關懷包實體包及數位版,實體包提供14片口罩及衛教資訊,數位版隨機提供各類影音平台的14天免費觀賞序號,隨機提供給新北居家檢疫者追劇看電影。教育局親師生平台,讓居家檢疫者能持續學習。>>宜蘭縣居家防疫安心包內有14天分防疫口罩、漂白水、垃圾袋、肥皂、宜蘭優質米,甚至還有花卉種子、盆栽與培養土,可種植療癒。此外,為了怕民眾在家無聊,還有由中華電信、台灣大寬頻、台灣連線及台固媒體科技提供多元的電影、音樂、電子書及追劇等休閒包,以及LINE TV、LINE MUSIC 14天免費體驗序號、momo購物折價券300元。基隆市>>為居家檢疫或隔離者準備「暖心關懷包」,包包內有市長問候的暖心卡、衛教資料、口罩、酒精用品、簡易食品等,甚至有提供免費線上影音服務,陪伴度過居家生活上的不便。桃園>>在食物補給方面,設計出裝有零食、泡麵、燕麥、水、中藥材、用來消毒環境的氯錠等物資的「減壓紓食包」,提供給需居家檢疫14天的民眾。娛樂方面,則與平台CATCHPLAY+、LINE Taiwan、中華電信、KKBOX、蝦皮購物及台灣大哥大攜手提供2萬組體驗序號,兼顧追劇、聽歌或購物等各項服務,還有中藥黃耆等讓居家檢疫者烹煮食材補身體。台中>>台中市政府提供居家隔離、檢疫民眾「關護包」,其中有電子書單,希望讓居家檢疫及隔離者利用閱讀舒解壓力。新竹市>>發放「居家關懷包」,提供口罩、體溫計、消毒液、垃圾袋等用品,並提供泡麵、零食,關懷包內也有心理諮商專線,與LINE TV和LINE MUSIC影音娛樂平台帳號,即日起若居家檢疫者與隔離者有送餐需求,市府將協助專人送餐。新竹縣>>關懷包內有關懷手冊、溫度計、口罩14個、肥皂、漂白水等物資。雲林縣>>「雲林防疫錦囊包」給居家檢疫、隔離者,包括居家環境小叮嚀、口罩、防疫洗手皂、毛巾、小王子點心麵、八寶粥等生活用品,同時提供300組台數科「top news」APP帳密,全頻道免費居家收視14天,陪伴民眾度過隔離期間。>>嘉義縣體溫計,口罩14片(每天一片),漂白水及防疫衛教資訊等。>>嘉義市防疫安心包裡頭有14片口罩、漂白水、平安皂、運動彈力球、健康肌力操影片連結。高雄>>針對居家隔離/檢疫民眾關懷服務,市府提供居家隔離檢疫關懷包,內含物包括環境清消、洗手及心理諮商相關衛教宣導的資料、影片、口罩、關懷說帖內有「全民防疫 宅家看戲」的QR-CODE,並製作多語言版本依國籍發放。屏東縣>>縣府推出「屏安關懷包」,提供居家檢疫、隔離小叮嚀、口罩、防疫洗手皂、體溫貼片及相關支援服務專線等,方便民眾在檢疫期間自我健康監測及有問題時可立即找到諮詢管道。>>花蓮縣居家關懷包,內有罐頭、餅乾、泡麵等乾糧,溫度計、口罩、乾洗手、沐浴用品、衛生紙,還有拖鞋、垃圾袋、曬衣架、環保餐具等日用品,並為女性貼心準備生理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