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建議做醫薩刀(聚焦超音波)治療手抖,這個手術和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有什麼不同呢?有後遺症嗎?若想做,需注意什麼呢?
[專家解答]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副主任 陳凱翔 醫薩刀是一種聚焦超音波,主要使用超音波加熱腦部的「丘腦腹側中間核區(Ventralis intermedius nucleus)」,達到改善顫抖的效果,不過目前僅適用於單側顫抖的治療,巴金森病的臨床治療許可目前仍待大型研究確認,目前為自費項目。而深腦刺激術(DBS)則是目前健保給付於臨床上的巴金森病治療。 醫薩刀與深腦刺激術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使用超音波,不需動刀,頭部不會有傷口,但治療過程中會因為多個探頭輸出震波,頭皮處有灼熱感;後者則需動刀,在頭部開1個小洞,植入1根電極放置在目標核區,連接電極的電池以及電線,會連接在顱外,並植入在皮下組織,當腦部釋放不正常電流時,放在腦內的電極就會放電刺激,改善症狀。 醫薩刀的後遺症是加熱位置如果不準確,可能會傷害到周邊神經,進而引起類似中風後肢體無力、步態不穩等症狀;深腦刺激術則是每4至5年就需要更換1顆電池,如果植入腦部的電極位置偏移,可能會影響腦部周邊結構,而電量如果過大,也可能會有肌肉緊縮、異動症等症狀。 深腦刺激術建議是巴友腦部尚未嚴重退化、對巴金森病藥物效果佳,但會出現斷電現象、異動症,且沒有精神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等,才建議使用。醫薩刀則是對巴金森病藥物反應效果不佳的巴友顫抖症狀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