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慢性病
共找到
2920
筆 文章
-
-
2020-04-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定期追蹤 醫生護你下半生
某日,一位中年女性因B肝帶原來看診,看完後,她若有所感:「X醫師,以後我下半身(生)的幸福就靠你了!」說完之後,她突然臉紅了起來,趕快補充了一句:「以後的健康就靠你了!」醫療是救人事業,平時聽的都是病人訴苦,心中也或多或少會有壓力,但有時不經意聽到模稜兩可的話,明知是誤會,還是難免會小鹿亂撞一番。疫期之際,人人恐慌,但不論稱為武漢肺炎或新冠肺炎,終有過去的一天,因為它來得快也走得快,至少半年之後,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脫離武漢肺炎的夢魘。急性病如SARS,如武漢肺炎,來勢洶洶,傳染力又強,人人害怕,但慢性病如肝病,少數人也會因猛爆性肝炎而肝衰竭,除非換肝,否則死亡率60%~80%。除了急性肝炎快速致命之外,肝炎會引起慢性病、肝硬化、肝癌,會讓B肝病友長期罹患在這種恐慌之中。雖然目前B肝有藥可抑制病毒的活性,減少肝臟繼續發炎,減少肝癌的機率,但不能完全根除B肝病毒是一大遺憾,不過比起以前無藥可醫的時代,是好太多了。因此,B肝病友一定要定期追蹤,必要時在醫師指導之下服用抗病毒藥物,能減少B肝的危害。換句話說,在疫期之中、結束之後,一定要把下半「生」的健康交給專業的肝膽科醫師為你把關一番,才不會造成遺憾。●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9期已出,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4-26 科別.心臟血管
年輕人的「隱形殺手」!年輕型中風多與高血壓有關
腦中風分為腦血管阻塞與腦出血兩大類,缺血性中風(又稱腦阻塞)約占八成,出血性中風(又稱腦出血)占約兩成。腦出血不只年長者會發生,中壯年者也都要小心。一名62歲、住北部的男企業家,本身就有高血壓,但因處事業巔峰、工作繁忙而忽視,血壓控制得並不好;而今年過年前一波寒流來襲,他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癱瘓現象,經家人緊急送醫發現為腦出血,所幸以降血壓藥等藥物治療下保住性命,但目前仍需長期復健。神經內科醫師表示,會導致腦出血常和高血壓有關,但也可能是腦血管瘤破裂導致,且不只年長者,近年「年輕型中風」比例有變高趨勢,呼籲民眾本身有高血壓、慢性病、出現頭痛欲裂甚至臉歪、手腳麻感時得趕緊就醫,以免錯失黃金期。收治該企業家的榮總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任尹居浩表示,腦中風主因供應腦部氧氣與養分的腦血管發生病變,腦組織缺氧壞死,所引起神經功能障礙。腦中風分為腦血管阻塞與腦出血兩大類,缺血性中風(又稱腦阻塞)約占八成,出血性中風(又稱腦出血)則占約兩成。尹居浩說,腦中風的發生率與年齡密切相關,三分之二的腦中風發生於65歲後,但腦中風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層。特別的是,所謂的「年輕型中風」指的是45歲以下的腦中風,腦出血的比率相對高,約占年輕患者的三成五左右。尹居浩說,年輕型中風的主因,多與高血壓有關,高血壓是年輕人的「隱形殺手」,若本身就有高血壓且控制不好,造成血管壁硬化,到臨界點時爆掉,就會腦出血,而即便有運動習慣仍有風險。他說,另一種則是腦血管瘤或先天性血管異常,平時可能無症狀,但破裂出血時,就會出現突發性頭部劇痛,或是瘤壓迫到神經而出現臉歪、手腳麻或無力等症狀。若患者本身凝血能力較差,或有血友病者,也有腦出血的可能。不過尹居浩也說,腦出血時通常會先出現症狀,如手腳偏癱、說話漏風,加上劇烈頭痛等。如上述收治患者就有高血壓,並在外走動時突出現手腳偏癱,但所幸當時在醫院附近而送急診,但因發現血塊深、不宜開刀,故以降血壓、止血藥物等治療下保住性命,但手腳無力的後遺症仍在,目前仍需長期復健。該如何預防腦中風或腦出血?尹居浩說,建議民眾平時就應注意血壓,本身有高血壓者更應控制;再來是應定期健檢,有三高等慢性病者也須注意相關症狀。此外,若經常性頭痛者,應到神經內科做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詳細檢查;並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避免劇烈運動,以健走、散步等緩慢運動為主,以免血壓飆升;並留意溫差大等天氣轉變,以免腦中風的發生。
-
2020-04-26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長者居家隔離怎麼辦?
一場新冠肺炎大流行,攪得全世界的生活節奏全亂了。台灣雖然防疫有成,但因維持社交距離的規範,公共空間戴口罩的規定以及勸導減少出遊的宣傳,大家因而減少外出機會,也造成百業蕭條,很多老店因此結束營業。雖然我們並未如其他疫情嚴重國家頒布「封城」禁令,但這樣的氛圍,還是壓抑了大家出門的衝動。年輕人宅在家只要有網路,無論是要追劇、購物或網路訂餐都不成問題,上FB或用LINE聊天,總可以找到情緒出口。但是,對於獨居高齡者或居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而言,若疫情持續蔓延,因為親人探視的機會變少了,在與人減少互動的狀況下,可能會對其身心產生不良影響。高齡者因免疫力較弱,本就是染疫高危險群,加上許多高齡者有慢性病,一旦染疫則致死率高出許多。高齡長者若鎮日宅在家,運動量減少,也有身體機能退化、肌肉流失的隱憂。另外,很多長者被要求待在家中,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感,離群索居的結果,不僅發生問題時無人知曉,也有可能造成認知功能的進一步退化。這些可能都是在我們防疫的過程中,很容易輕忽的狀況。不過隨著銀髮產業的發展,針對高齡者居家自我隔離,其實已有一些產品及服務可以預防或避免上述問題進一步惡化。以隔離期間的備餐而言,若擔心外送餐食不合口味、不營養或不方便牙口不好的長者進食,樂齡網最近引進一系列日本進口的介護餐食即食包。針對吞嚥及咀嚼能力退化的長者,該食品以光滑的慕斯形狀呈現,同時保留了食物原始的外觀顏色和味道,長者用舌頭即可壓碎食物、方便進食。不僅口感極佳、營養也兼顧,而且採便攜式容器包裝,常溫即可食用,最近因為疫情關係,才剛上市就熱銷。另外,為防止長輩長時間待在家中缺乏運動而退化,目前有很多居家運動用品推出,只是這些用品大部分是為年輕人而設計,沒有考量到長輩的體能狀況,不一定適合長者居家使用。推薦大家去找一些手足運動的健身車,體積不大、可放在客廳,長輩在家看電視時即可採踏運動,像在踩腳踏車一樣,可設定不同的速度。若長者剛開始腳沒什麼力,也可開啟被動模式,讓踏板自動帶動腳的活動,達到運動效果。若擔心長輩一個人在家危險,市面上也有智慧居家照護的套組,可透過科技偵測長者在家的狀況,並且可以看到影像,與長者雙向溝通。當長輩感到身體不適或需要援助時,可主動按下求救按鈕,相關人員會馬上在手機裡收到推播通知,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進階版還可整合用藥提醒、跌倒偵測等功能,雖然家人不在身邊,也能適時給長者關懷。最後,考慮到長者心理的孤獨感如何排解,除了家人要經常電話或視訊探視外,亦希望社區可以扮演一定的關懷角色,定期問安,甚或代買物品,讓長輩仍能與社區產生連結。不過,總有長輩必需獨處的時光,有些長輩有寵物陪伴,若沒有養寵物,現在日本也有療癒系玩具,如電子寵物或電子孫子等,輕撫玩具的不同部位,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此類電子寵物不用洗澡、處理大小便或餵食,卻能達到與真實寵物一樣的心理撫慰效果。台灣在此次防疫作戰中已成功防堵病毒在社區擴散,不過接下來可能更要超前部署疫後的復原工作。而這工作不應只是側重經濟上或失業人口的復職,更要考慮到長者身心的修復工作,支持他們盡速回復到原來的生活品質,而不會成為疫後的負擔,如此防疫工作才算真的圓滿。
-
2020-04-25 新聞.健康知識+
吃太鹹心血管負擔大! 5妙招讓你減少鈉攝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行(COVID-19),日前《中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慢性病會增加新冠肺炎的致命風險,且直指「心血管疾病」為慢性病致命風險第一名!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數的31%。 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及心肌梗塞)和中風等。一般認知預防心血管疾病就是避免或減少對於高油脂食物的攝取,但還有一項飲食地雷千萬要注意,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表示,「鈉」攝取也要留意,吃太鹹容易造成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血管中的水份也會相對增加,血管壁的壓力就會連帶增加造成高血壓。根據國健署105年統計數據,成人每日食鹽攝取量男性平均為9.6克、女性平均則是7.6克,男女平均攝取量皆超出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克食鹽或1茶匙食鹽)。尤其是國人飲食習慣大多以鹹食為主,若再加上餐間的鹹食零嘴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攝取「鈉」超標,以常見零食舉例:罐裝約163克的原味洋芋片鈉含量大約816毫克,佔單日鈉攝取量的34%;一包114克的鱈魚香絲鈉含量約2411毫克,一整包吃下去就直接超標單日攝取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但近幾年來,心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含缺乏運動習慣、不均衡飲食習慣所引起的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肥胖、抽菸及飲酒等因素。潘富子建議,5項飲食減鹽方法,避免攝取鈉過多:1、減少使用調味料(鹽巴、醬油)以天然食材或辛香料(檸檬、蔥薑蒜等)取代。2、少吃加工食品(罐頭食品、香腸、火腿等)。3、少吃含高鹽分的食物(醬瓜及其他醃漬物等)。4、避免喝太多味道濃郁的湯(日式拉麵的湯頭、豬骨湯)。5、若有高血壓問題者要記得維持低鹽飲食,而不是完全不吃鹽。每日應維持2~4克食鹽的攝取量,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可參照為改善高血壓所設計的「得舒飲食法」。延伸閱讀: 長期吃海鹽、岩鹽  代謝出問題? 胃癌確診多為晚期! 除了吃重鹹 ,還有8項危險因子要提防
-
2020-04-25 科別.婦科
婦女早發性更年期,60歲後得”這種病”的機率高3倍
一般女性的更年期大多在50歲後,最新刊登於《人類生殖期刊》中的研究提醒,若女性有早發性更年期,必須當心在60歲後罹患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各種健康風險都會增加。 這項研究是取自澳洲的全國健康調查,分析超過5100位婦女在1996年至2016年間的健康資訊。研究中,婦女每3年回報是否診斷出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關節炎、骨質疏鬆、哮喘、憂鬱症、焦慮症或乳癌等11項健康問題,經20年追蹤,在2.3%提早進入更年期的婦女中,有逾半數女性罹患多重慢性病,是50至51歲進入更年期婦女的2倍;而到了60歲以後,罹患機率更高達3倍。【專家意見】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任醫師黃貴帥表示,臨床顯示,早發性更年期的女性發生各種慢性病的機率較一般女性高,所以婦產科都認為應該要進行治療。他表示,目前國內女性更年期平均在53歲左右,而臨床上認為,如果45歲前停經就屬於早發性停經,如果45歲前月經就不來,一定要查明原因,並且需要進行治療,否則包括皮膚老化、骨鬆症、心臟病等都會惡化。 早發性停經在追查原因的同時,黃貴帥解釋,通常會給予21天型的低劑量荷爾蒙治療,在停止用藥的7天內,會促使子宮內膜剝落,模擬女性月經來潮的狀態,一般進行3至6個月的調理再評估,如果女性的月經沒有再來潮,經檢查婦女如果沒有乳癌等風險的危機,一般都會進行荷爾蒙補充療法,直到標準停經的年齡後再停止用藥。 除了使用荷爾蒙補充治療,黃貴帥也建議,早發性停經的女性平常要多吃大豆異黃酮,也要多運動、飲食要均衡,預防情緒問題也可合併中醫治療,臨床顯示中藥加味逍遙散的治療效果也很好。出自《人類生殖期刊》延伸閱讀: 更年期提早報到4大關鍵 更年期少吃卻還是胖? 這7個習慣很重要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靠呼吸器維生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九成? 張上淳這樣說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最新研究顯示,靠呼吸器維生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達88%,幾乎來到九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使用呼吸器死亡率相對高,「不過紐約報導超乎我們想像的高」,但台灣醫療團隊非常厲害,如果撐過能康復。張上淳表示,以我國新冠肺炎確診者中,使用呼吸器病例病況都非常嚴重,主要是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症候群,有部分的人連呼吸器都無法維持生命,就必須使用葉克膜,目前國內有三名患者甚至需要使用葉克膜。張上淳說,國內曾有一名死亡新冠肺炎個案即使用葉克膜也無法挽救,但醫療團隊研判與個案筆身有嚴重慢性病有關。我國目前有十名新冠肺炎患者正在使用呼吸器,包括前面提及的三人使用葉克膜的患者,不過張上淳強調,我們曾有三至四名新冠肺炎患者順利脫離呼吸器。張上淳表示,台灣醫療團隊非常厲害,面對新冠肺炎等新興病毒造成嚴重感染,如果有辦法撐過,後來是會慢慢復原。在我國醫院照顧的428名新冠肺炎患者,國內六名死亡個案中,除案19白牌車司機確診當日死亡,其他嚴重不易救治的患者,現在都是非常好、正在康復當中。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紐約新冠肺炎重症 用呼吸器死亡率仍88%
一份研究發現,在美國紐約州最大醫療體系「諾斯威爾保健中心」內,需要用到呼吸器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重症患者,近88%最終仍告不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研究發現諾斯威爾保健中心(Northwell Health)收治的確診患者,整體而言21%最終病故;裝上呼吸器的患者中,有88%的人病故。呼吸器能幫助罹患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無法自主呼吸的患者把空氣吸入肺部,也被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病患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另有其他小型報告也指出,需要用到呼吸器的患者不太可能存活。諾斯威爾保健中心范士丹醫學研究所(Feinstein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醫師李察遜(Safiya Richardson)和同僚發現,研究中的患者僅12%需要呼吸器。不過這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顯示,若演變為重症,患者的前景都相當不樂觀。研究團隊檢視諾斯威爾保健中心5700名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入院治療患者的電子醫療紀錄,其中有明確結果者(出院或死亡)共2634人。醫療紀錄也映證醫界先前所言,即發展為重症的患者本身多有慢性病:57%的人有高血壓,41%肥胖,34%有糖尿病。研究人員指出,病故者生前若患有糖尿病,較沒糖尿病者更有可能裝上侵入性機械式呼吸器或進入加護病房。此外,研究也證實男性患者死亡比例大於女性,且18歲以下的患者無人死亡。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症仍相當複雜;所有患者中約1/3出現發燒,17%呼吸急促,不到3成的患者需要額外供氧。患者平均住院4天後可出院。14%患者會進入加護病房接受治療,3%需要密集洗腎,21%死亡。不過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研究僅能取得約半數患者的結果,仍可能有更多用到呼吸器的患者後來得以存活,如此一來,目前88%死亡率的數字確有可能降低。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醫大自評染疫APP 未將發燒、嗅味覺異常列入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參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辦COVID-19黑客松競賽,北醫大以一款「居家快篩評估APP」參與競賽勝出,擷取中國、美國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症狀資料,納入APP中,讓民眾可以自行評估染病風險,不過,其指標中未將發燒、嗅味覺喪失納入其中,團隊指出,發燒是人體免疫反應,任何疾病都可能出現,不該列入新冠肺炎的指標,而嗅味覺喪失則不在資料庫中明顯出現。參與競賽的台北醫學大學醫資所副教授雪必兒與來自美國、香港、哥倫比亞等國成員組成研發團隊,設計「Smart Triage」智慧快篩APP,期望透過APP快篩,減少民眾前往醫院,降低感染機率。雪必兒表示,Smart Triage主要透過美、中兩國7萬2000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資料庫進行分析,使用者在APP輸入年紀、生活習慣、病史及目前症狀後,APP將提供數據,告知使用者目前的危急程度,並進一步自我判斷是否需要前往就醫快篩。其參考的風險指標包含是否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症狀包含腹瀉、呼吸急促、噁心嘔吐、肌肉痠痛、關節痛、慢性肝病、鼻塞等。未將發燒、嗅味覺喪失納入其中,雪必兒表示,此次資料是採取美國CDC與中國患者資料,從資料來看,未看到嗅味覺異常與新冠肺炎有顯著關聯性,至於發燒是許多疾病會出現的症狀,同樣也認為無法與新冠肺炎有顯著關聯性,因此未納入風險評估項目中。雪必兒強調,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許多民眾憂心焦慮,甚至不少人僅出現一點症狀就會想到醫院就醫、快篩,但事實上,這些人可能健康沒有大礙,卻因為前往醫院曝露在風險環境中,反而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研發團隊設計該款APP主要希望為醫院快篩更有效率並分流人潮,避免沒有就醫急迫性的民眾前往醫院,減少不必要的傳染途徑,因此利用數千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資訊設計一套加權計分系統,讓民眾透過APP知道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機率;目前也希望該APP可以以商業模式的方法給一般民眾使用。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場新冠肺炎 急診醫樂見醫院回歸該有的樣子
新冠肺炎延燒,北部更有醫院爆發院內群聚事件,讓民眾對醫院敬而遠之,過去總是人滿為患的急診也空盪不少,令急診醫師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今年1到3月全台門診、急診就醫約269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3143萬人次減少445萬人次、降幅約14%。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往台大醫院急診總是人滿為患,除了急重症患者外,也有不少患者平時沒空拿藥,就把急診當藥房的,或是一點小擦傷就要來急診擦藥、拆線,但新冠肺炎爆發後,愈來愈多輕症患者擔心到急診被感染,全都消失了。不論有沒有新冠肺炎(COVID-19),進入醫院的每一刻都應戒慎恐懼,石富元說,在醫院裡隨時可能面臨肺結核、感冒等傳染性疾病威脅,只是台灣民眾太過於習慣「逛醫院」,不僅對這些風險視而不見,甚至把醫院當購物中心,不時到醫院買個東西,探完病順便在美食街吃飯聊天,都令他感到相當不解,如今因疫情影響,民眾逛醫院景象不復存在,令他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新冠肺炎疫情雖讓輕症、小病患者不再往大醫院跑,但醫界同樣擔心有就醫需求的民眾,恐因害怕就醫,拖出健康大隱憂。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患有腫瘤、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長期追蹤治療,若因害怕疫情而不敢回診或就醫,後果恐不堪設想。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也指出,最近有診所醫師一天就收治3名中風患者,明知自己有慢性疾病,卻任由血壓亂飆,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些患者因為害怕染疫,不敢到醫院拿藥或看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他的門診平時並未對外開放,看的幾乎都是回診的老病人,以往未到診率相當低,老病人看完診還會聊聊天、東問問西問問。不過,根據洪惠風觀察,疫情爆發後,不僅未到診率攀升至10%至20%,以往聊不停的老病人坐下來只講兩句就急著走,3月未到診狀況更明顯,也有很多人委託家人幫忙拿藥,老人家則到藥局排口罩,直到最近陸續出現零確診後,病人才陸續回到門診報導。他比喻,病人到診狀況就像是疫情的「雷達站」,當疫情嚴峻,患者數就會明顯銳減,一旦趨緩又會紛紛回流。
-
2020-04-2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能上班能聚餐 洗腎非世界末日
COVID-19影響全球,改變你我習以為常的生活,但我們也在危機中開創新的可能,嘗試居家上班、遠距醫療與視訊上課等新方法降低群聚感染的風險,建立後疫情時代的新秩序。正如我們在疫情間積極適應改變,腎友也為了自己的工作權與生活長期奮鬥。●看更多腎友心裡話:【深度專題】獨家腎友經驗,6個生命故事說給你聽 「我們的敵人是腎臟病、不是腎臟病人」劉克勤/54歲,洗腎13年「苦也一天,開心也一天,何不開心過日子?」林女士/62歲,洗腎2年透析治療俗稱洗腎,民眾對洗腎的不了解,使腎友比一般人更容易遇到不如意。聯合報推出「尊嚴倡議」系列專題,邀請腎友訴說她與他的心路歷程,如何在洗腎後找到生活平衡、重塑自我形象及跨越職場障礙,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Q:有慢性疾病的腎友,怎麼減少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A:透析治療有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兩種方式,腹膜透析是從腹部的導管輸進乾淨透析液進行治療,最大的不同是腹膜透析可由病友或照顧者在家洗腎,減少暴露被感染的風險。Q:居家腹膜透析怎麼進行呢?A:傳統腹膜透析一天操作4到5次,腎友可以趁白天空檔換液;或者考慮俗稱「自動洗」的全自動腹膜透析(APD),利用腎友晚上睡覺時間洗腎,白天可照常上班上課。輕忽腎功能警訊拖到須洗腎林女士在北部一間公營事業單位上班。過去身體健康,健保卡一年只用1到2次,也沒特別注重健康飲食,只要吃飽就好。但7年前的員工例行健檢,發現腎臟功能亮紅燈,因拖延就醫時間,治療改善不佳,只好在醫師建議下選擇腹膜透析治療。可能是有心理準備了,林女士說她不怨天尤人,洗腎是無法換腎的必要治療,只要配合醫師的叮嚀、關注新聞報導,有「知識」放心中,注意飲食與居家護理,就能慢慢習慣洗腎生活,也能避免腹膜炎感染而住院。睡眠時間完成洗腎生活如常林女士說,她曾後悔太晚注意腎臟健康,「但苦也一天,開心也一天,何不開心過日子?」加上選全自動腹膜透析治療(APD),晚上睡覺8小時就能完成洗腎,照樣上班、周末參加聚餐,還培養每天健走1小時的好習慣。「不同之處是同事和家人更關心我。」林女士說,洗腎之初,工作40年的老同事會擔心她虛弱暈倒,輪班「巡田水(台語)」照看她,長官和家人也常叮嚀她要多休息,「能在友善環境生活很幸運。」然而,非每名腎友都能在友善環境中生活。腎友求職碰壁遭歧視譏腎虧劉克勤13年前因重病與誤診,被宣判必須洗腎。當時他在對岸當廠長,考量醫療水準返台求職,未料四處碰壁。且因選擇血液透析,手臂植有瘻管,不懂洗腎的朋友見狀,會譏笑他「腎虧」。雖是迷思,卻讓他多年不穿短袖。劉克勤盼種下改變的種子,當導演杜懷聖找他拍攝「十二分之一的光陰」紀錄片,探討台灣器官捐贈的環境時,他欣然答應當主角。該部片也獲2018年新北市紀錄片獎第二名。尊嚴倡議盼友善接納洗腎者今年,他接下桃園市腎友協會理事長一職,雖為無給職,但努力倡導「我們的敵人是腎臟病、不是腎臟病人」,期待民眾認識腎臟病並學會預防,盼社會友善接納洗腎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專家提醒慢性病患為重症高風險群。劉克勤提醒,一周需跑醫院3次接受血液透析的腎友需更小心防疫,避免感染。林女士說,她使用居家腹膜透析,方便又能降低感染風險,這次疫情期間讓她洗腎更安心舒適。倡議大聲公●劉克勤54歲,洗腎13年洗腎只是疾病治療的一種,並非腎友上輩子失德,只要照護好身體,跟正常人沒有不一樣!●林女士62歲,洗腎2年我能工作,喜歡健走,開心生活不依賴人,對社會一樣有貢獻!醫學辭典/腹膜透析 洗腎DIY常見的透析治療為血液透析(HD),但還有一種方法為腹膜透析(PD),從腹部的導管輸進乾淨透析液進行治療。其最不同之處是,腹膜透析可以居家洗腎,不必像血液透析需一周跑醫院3趟,只是需自己操作。傳統腹膜透析一天操作4至5次,由腎友趁白天空檔換液;此外,也可透過健保租賃的機器來自動洗腎(APD),腎友夜晚就寢時治療,適合白天需上班上課的族群。最新APD機器可雲端回傳洗腎數據,讓醫護掌握病人治療狀況,提升遵囑性。而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一樣,操作皆須注意清潔,避免感染。(諮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整理╱記者鄧桂芬)【透析深度專題】做適合自己的選擇,去想去的地方
-
2020-04-21 橘世代.健康橘
血糖失控竟成為「眼睛」殺手 醫:務必牢記三個「防盲」觀念
糖尿病是危害民眾健康的主因之一,年年位居十大死因,且人數不斷攀升,「高齡化」是台灣糖尿病發生率上升重要因素。雖然國人保健觀念提昇,都知道糖尿病要去醫院就診,定期追蹤血糖,卻容易忽略身體其他部位的狀況,特別是眼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變是台灣中老年人失明最主要的原因,民眾務必要牢記三個「防盲」觀念,並小心三大「盲目」殺手。陳瑩山說.令人擔憂的是,國內估計約有百分之十的糖尿病人口,卻有一半的人不知道自身患有糖尿病,其中,約三成的人是因為眼睛病變出血,到眼科檢查才發現罹患糖尿病,不僅失去治療先機,對視力也造成嚴重損害。因此,留意血糖狀況,預防並及早發現糖尿病,可說是避免糖尿病眼部病變的首要關鍵。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三個防盲觀念,包括「同步進行眼部檢查、年齡和病史愈長,對眼睛傷害愈大、調降血糖的速度不能太快」等。陳瑩山指出,糖尿病患者在追蹤血糖、控制病情的同時,務必要同步檢查眼睛狀況。有些患者認為「糖尿病既然是慢性病,它對眼睛的影響也應該是慢慢進行」,或「血糖如果控制良好,就不會有糖尿病眼睛病變的危險」。其實不然,有時病狀的改變會急速進行,例如視網膜病變有時很快就會出現玻璃體出血,導致一夜之間視力就從1.0退至0.1,或產生新生血管,使眼壓突然急遽升高。另外,良好的血糖控制對整體糖尿病的病情穩定非常重要,卻不能預防糖尿病眼底病變的產生。年齡與血糖的病史,是糖尿病是否造成眼底病變的最主要因素,年紀愈大,糖尿病病史愈長,最終形成糖尿病眼底病變就愈不可避免。陳瑩山提醒,一旦出現糖尿病眼底病變,又遇到血糖飆高時,調降血糖的速度不可太快。眼底是人體血流最快速的地方,對氧氣的需求極其敏感,若血糖快速降低,容易造成眼底缺氧,使已有眼底病變的患者病情惡化,最好採緩降原則,一個月降30至40mg/dL,(即HbA1C降1到1.5)可使眼睛血管有較充分時間適應,以免因快速缺氧,眼底無法應付視力所需,造成眼底出血或黃斑部水腫,反而得不償失。糖尿病所引發的眼部病變很多,治療方式因症狀而異,「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變」被稱為三大「盲目」殺手,一旦出現類似症狀,要立刻就醫。陳瑩山說,糖尿病患者罹患白內障的機率為正常人的2至4倍,一旦併發白內障,處理方式和一般白內障不同,需依視網膜病變的病程決定,若糖尿病眼底病變嚴重,需先做眼底雷射治療後才進行白內障手術,倘若白內障太嚴重,雷射吸收效果也不好,這時就要先開刀治療白內障。糖尿病患者一旦併發青光眼,通常仍會先以眼藥水控制,但若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時,便需進行睫狀肌冷凍或雷射治療,方法是利用致冷物質(冷凍劑)產生的低溫或雷射破壞眼睛睫狀體,減少睫狀體分泌房水的功能,以達到降低眼壓的效果。另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眼底病變,是糖尿病視力受損最嚴重的原因,常見有視網膜出血、玻璃體出血、黃斑部水腫等狀況。目前糖尿病眼底病變的治療方式,已有雷射和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增長因子(Anti-VEGF)等。【更多關於健康大小事↘↘↘】。清明吃春捲引血糖飆! 醫師:遵守5招顧健康。一活動就喘?小心「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找上你。延長壽命有跡可循!做到了,女延10年壽命、男延7年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
「爸爸是2011年2月1日過世」,事隔多年,郭慧娟回首當時的慌亂、措手不及,仍歷歷在目。那年1月底,郭父因肝指數上升住院,醫生判斷是小病評估2天就可出院,「沒想到爸爸卻陷入昏迷」,郭慧娟憶述,醫生問「要不要插鼻胃管?」她想起爸爸曾交代不要插管急救,「但是不插管他就走了!」經天人交戰,她決定請醫生插管。插管後,郭父昏迷的狀況並未改善,郭慧娟和家人討論後跟醫生說:「就順其自然吧!」簽下不施予心肺復甦術。郭父從病倒到離世不到1周。父親主動談死 家人不留遺憾「生命這堂課真的很沉重、很難」,郭慧娟說,「我們很幸運,爸爸曾有跟我談」。時間回到2008,郭父當時70幾歲,有慢性病但還算健朗。郭慧娟說,每當爸爸主動提起身後事,「我將來骨灰想要用撒的」,弟弟都馬上說:「不要想那麼多啦,你會呷百二啦!」幾次之後,郭慧娟好奇「爸爸有話沒講完,要找機會問他」,怕尷尬,她跟爸爸說,「我要做研究,你可以讓我訪談嗎?」父女坐下來開始聊了一個半小時。郭父講希望的臨終醫療、期待的安葬方式,還說走的時候不想穿壽衣,想穿某一套西裝,西裝放在某個櫃子裡...。郭慧娟才知道,原來爸爸都在想,想得好清楚。3年後,郭父送醫到離世,雖然過程慌亂,許多事需要短時間做判斷,但媽媽與弟弟信任她,而她也明瞭父親想要什麼樣的生命尊嚴,「我們家幾乎是沒有遺憾,非常圓滿」。辦活動聊死亡 結合互動桌遊「爸爸是我做生死教育的導師」,回想起當年處理父親身後事,郭慧娟很感恩。其實郭慧娟一直是國內「談生論死」領域的先驅。郭慧娟身兼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現代國民婚禮」主筆、殯喪業「禮儀師證照考試」教科書編撰,以及「台灣殯喪業資訊網」的總編輯,是台灣的「禮俗權威」。長期關注並推動生死教育的她,2014年從英國引進「死亡咖啡館」,力推「我們一起聊死亡」,希望打破國人避諱談論死亡的禁忌,勇敢承擔生命失落。5年多來,辦了300多場活動,輔以自行研發的桌遊、戲劇,讓參與者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捍衛生命尊嚴 身後事無禁忌引進生命咖啡館、從事生死教育6、7年,郭慧娟聽聞太多因為至親離世而生的遺憾。有學員流淚跟她說,父母先後過世已經夠難過了,沒想到兄弟姊妹為了爭產,從此不相往來,「爸媽沒了,連兄弟姊妹也沒了」,她因此得了憂鬱症。「生命的功課很複雜」,郭慧娟感嘆,坦然面對可以降低許多遺憾。也有老人家跟郭慧娟說,到了一定年齡總是想著:「不知道會活到哪天?」但無法跟家人談身後事,感到很孤單。郭慧娟表示,「人生到最後,我的孩子、家人可以陪伴我,知道我在想什麼,該交代的都交代了,那種交代不純粹是『我說你執行』,而是你們懂我,了解我想要的生命尊嚴、我對生命的態度」;談死亡不僅是為防止遺憾,更是積極的帶來人生下半場的圓滿感受。學會善待自己 不會等到下次聆聽、處理「生死交錯時刻」的議題,預為死亡做準備,成為郭慧娟的生活日常。對她來說,面對死亡,就是學習如何快樂活在當下。郭慧娟不久前開車載媽媽出遊,媽媽看見路邊有個市集,「看起來很有趣」,她想要停車被媽媽阻止:「下次再來好了。」過陣子媽媽想起,「我們去找找」,結果開車繞了好多圈,怎麼都找不到,郭慧娟說,生命有限,想吃的東西立刻去吃、想說的話要馬上去說,「我不會等下一次,因為,很可能沒有下一次;因為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所以要善待自己、善待身邊的人、樂於分享、重視每件想做的事」。「我以前不是這樣的人。不會,也不懂。」郭慧娟笑著說。改變台灣社會「談生死」氛圍的同時,或許改變最深刻的是自己,她因此更認識生命、更懂得珍惜。死亡咖啡館 談死不忌諱「死亡咖啡館」活動2010年從英國開始,用一種坦然、正面態度討論生命和死亡的話題,這個理念獲得世界各地響應。台灣在2014年由郭慧娟引進,但這幾年因應需求,台灣的形式持續成長變形。從一開始的單場分享活動,發展出工作坊、系列課程的其他面向,例如:臨終關懷、悲傷輔導等,這兩年還導入桌遊與戲劇,做種子教師培訓。【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著手準備「解禁防線」 擴增檢疫旅館設境內外防線
美國總統川普鑑於疫情高峰期已過,十六日公布重新開放美國的指南,並分為三階段重啟經濟,只要新增確診案例連續14天下降,將會逐步開放,重新開放也將連帶影響境外入境人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不會比照美國的方式解禁,但未來台灣的航線一定會逐步解禁,礙於國內外疫情有落差,台灣也將設下防線,防堵境外移入使我國疫情延燒。陳時中表示,台灣以後一定會恢復航線,但是疫情何時會找到解方「我們也不知道」,而美國的確診數比台灣多很多,所以美方訂出的指南是連續14天下降後逐步開放,當美方的醫療量能夠的時候,美方就會採取第一階段放行。陳時中說,台灣防疫成效比美國好很多,台灣不可能隨著美方解禁就跟著解禁,特別是美方第二階段放行時,會開放一些非必要的旅行,台灣屆時也將會有一定的國外旅遊人數入境。目前指揮中心正在為「解禁而準備」,面對未來可能增加的外國旅客,不會採取「入境廣篩」,陳時中說,此舉的效益真的很低,我國將會做出入境人士與國人的一道界線。目前準備的方向為擴大檢疫旅館的量能,旅客準備來台登機就得先找好我國的檢疫旅館,沒有找到就不准登機,陳時中表示,此舉將會篩掉一些人,我國也將會依照檢疫旅館的量能,限制來台旅遊的人士,舉例而言,我國設置一萬多間檢疫旅館,那台灣就只能讓幾萬人進來。陳時中說,因此,台灣現在也正在研擬東南亞國家入境也將比照歐美模式,祭出「返國前先通報,若家中有慢性病、長者、幼童者一律入住防疫旅館」嚴格居家檢疫規範,他說,這些都是為了未來開放的準備。避免入境人士與國人接觸,他們的動線也將全數與國人隔離,包含入境人士找到的旅館,必須從桃園搭車到高雄,也將會採取「專車接送」,此舉入境人士量少的時候成本很高,但人數增加時成本就會降低,甚至可以在桃園機場設置定點固定班次的方式發車,又或是可以採取先得知抵台人士人數,分配需要接送的車輛。陳時中強調,這一條防線一定要守得很緊,一定要守住。至於全面篩檢不是辦法,我都覺得居家檢疫14天後再採檢,是沒辦法中的辦法,為了以防萬一,屆時將視我國量能來做看看,現在我們能做的時候是居家檢疫解封時,我們會再次檢視居家檢疫者在過程中是否有任何的症狀,一旦有疑慮就採檢。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東南亞新冠肺炎蠢動 陳時中:擬入境比照歐美隔離模式
歐美疫情持續延燒,我國對這兩周際出「返國前先通報,若家中有慢性病、長者、幼童者一律入住防疫旅館」嚴格居家檢疫規範,新加坡、泰國籍菲律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近日突暴增,東南亞疫情蠢蠢欲動,指揮中心正研擬東南亞入境比照歐美隔離模式。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天例行記者會中表示,除歐美入境以有嚴格居家檢疫,希望把檢疫做得更好。另外,指揮中心正在考慮,未來不僅歐美入境者,連東南亞入境也需採用該方式。「看來東年亞這邊有蠢蠢欲動的樣子,有些地方也不透明,應該很快就會宣布。」陳時中說,東南亞那些國家所發生的危機台灣都沒有,台灣在危機出現前就阻絕了,因此監控、隔離、處分、社區檢驗與醫院檢驗等,台灣相對都低。我們都還沒有到社區大量傳播下,相關危機處理就不像那些國家強而有力。
-
2020-04-17 科別.消化系統
腸道差不僅影響消化也削弱免疫力!改善腸道健康,多吃這兩種食物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一名,醫師指出,飲食習慣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腸道是萬病之源,因此,擁有健康的腸道便能提升免疫力。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工時普遍較長,導致外食人口超過 7 成,而長時間的高油、高鹽飲食,容易使腸道年齡急速老化,導致腸道健康出現警訊。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已經連續8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一名,醫師指出,飲食習慣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腸道是萬病之源,因此,擁有健康的腸道便能提升免疫力。 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的最大免疫器官,需要隨時消化跟吸收人體每天吃下肚的各種食物,才能正常供給器官與細胞所需的養分,而代謝後的廢物也一樣,需要透過腸道來進行排泄。▋ 排便不順 易引起諸多症狀醫師強調,腸道健康與腸道內好菌及壞菌的數量有著絕對的關聯,當腸道中好菌數較多時,代謝、消化或是吸收能力較佳,能夠迅速將體內不需要的毒素和廢物排出;反之,腸道中壞菌數過多不僅會讓腸道老化,其代謝與消化的能力都變差。 若再加上排泄不順暢,導致糞便長期囤積在腸道,易使大腸受到感染,進而引發腸道病變。生病的腸道,輕則引起口臭、便祕、痔瘡、淺眠、情緒失調等症狀,重則會導致慢性病的產生,或是罹患大腸癌、直腸癌的機率大增。 醫師提醒,受到生活水平的提昇以及飲食精緻化的影響,國人的腸道健康普遍不盡理想,雖然近年來確實已經有許多民眾開始重視腸道健康,進而提倡多喝優酪乳或是補充益生菌。 ▋ 多吃木耳海帶 有助消化排便 除了多多攝取好菌能夠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作用,每日補充足夠的水分,也有助於維護腸道環境,建議正常成人每日應攝取至少2000毫升的水,足夠的水分能和纖維質結合,避免糞便乾硬,使排便順暢。 飲食方面,也應掌握少吃紅肉、多吃蔬果的原則,除此之外,也不妨多吃些可刺激腸胃蠕動的天然食物。舉例來說,黑木耳因富含水溶性纖維,所以能夠刺激腸道蠕動,有幫助排便、預防便秘之作用;海帶則是有著豐富的膳食纖維,其膳食纖維可吸收腸道毒素,促進腸道蠕動,增加消化腺的分泌。(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抽菸催化疫情 醫:死亡率增14倍
「菸品對新冠肺炎簡直是雪上加霜!」董氏基金會16日舉辦「使用任何菸品都是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線上記者會,與會的國衛院研究員溫啟邦指出,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後有如坐雲霄飛車,比一般人的死亡率高出14 倍。賴志冠醫生則表示,「電子菸物會破壞肺部結構,戒菸能降低病毒流感化致死率。」抽菸新冠死亡率激增「吸菸對新冠肺炎簡直是雪上加霜。」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指出,實際數據顯示,吸菸者的死亡風險本來就比不吸菸者高,「而且一旦得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有如坐雲霄飛車,可高達14 倍。」他舉例,南非在封城時順便禁止菸品買賣,就是為了防範罹病死亡率升高。他也表示,吸菸導致身體發炎,全身白血球會因此增加,C反應蛋白也會增生(C反應蛋白是觀察人體是否發炎的指標,也是導致冠心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危險因子)。 台北榮總家醫部醫生賴志冠則說:「不含尼古丁的電子菸品會破壞肺部結構,而尼古丁會造成肺氣腫及細支氣管擴張,增加病毒感染風險。」戒菸降染疫風險「防範新冠肺炎不只是病毒本身,也要降低高危險群的感染風險。」台北榮總家醫部醫師賴志冠引述牛津大學統計數字指出,義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率為12.8%,吸菸者則高達24%。他說。「使用任何菸品,包括菸草產品或電子菸,不但增加2倍罹患率,轉為重症、死亡的機率攀升,也更不容易痊癒。」台北醫學大學高志文醫師則說,每年有超過1萬人死於肺炎,吸菸造成高血壓、心臟疾病、慢性病,這些都會讓新冠病毒更容易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他說:「希望大家能透過這場百年一遇的大疫情,好好思考這項傷錢又傷身的習慣,也可以避免之後病毒如果流感化更多人因此喪生。」【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c="http://p.udn.com.tw/upf/static/common/awakening.png" border="0"】
-
2020-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期間整天關在家最好?急診醫分享95歲父親這樣防疫心情好
中高齡長者及慢性病患,是新冠肺炎死亡率的高危險族群,因此疫情暴發,有些人已經不太敢出門,尤其不敢上醫院。不過完全不出門對長者是好的嗎?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就在臉書分享高齡父親的一些防疫心得,如偶爾去公園放風、去醫院除戴好口罩外回家得馬上換衣服洗澡等。其實只要做好正確防護,適時出門活動對身心是有正面幫助的。白永嘉在臉書粉專「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發文分享他95歲老爸的8個防疫心得,並po出父親開朗大笑的照片,希望對大家防疫期間的健康有所幫助。8個防疫心得1)#門診一定按時去看:爸爸固定在台北榮總心臟內科、神經內科、及胸腔內科,拿慢性病的藥,他沒有一次請假😂2)#拿回來的藥一定按時吃:他不吃也不行,印尼好幫手阿麗準時會拿出來,哪一科門診幾顆藥清清楚楚❤️3)#去醫院除戴好口罩外回家換衣服洗澡:所以爸爸從醫院回來都香噴噴,病毒退散😇4)#在家做中風復健避開每天醫院行程:這點他有抱怨,因為無聊不能跟別人哈啦😝5)#人多的地方不去只能偶爾去公園放風:其實他最渴望去擁擠的菜市場,但被禁止😢6)#每天晚上一定一小杯高粱多年如一日:我認為這是他抵抗力好的原因之一,相信金門縣政府一定也同意!但就是一小杯不能多👍7)#每天晚上大概七點多就睡覺:我真的不知道他怎麼辦到的,「返老還童」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小baby也沒這麼早睡啊 😆8)#每天除了關心時事也一定講古早代誌:邊喝酒邊跟我聊川普、蔡英文的事,也會講很多徐蚌會戰、823炮戰的事(資料來源/臉書粉專「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也曾受訪提醒,新冠肺炎提防疫病是第一要務,但高齡者還要設法維持基本活動量,以免疫情過後更虛弱。此時年長都不是關在家裡就沒事,適時的出門活動還是好的。
-
2020-04-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忘了是否吃過藥 好心鄰提醒你
「到底吃藥了沒?」許多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常會遇到相同困擾,看著藥袋,數著藥丸,就是想不起來吃過藥了嗎?醫界首度黑客松作品「好心鄰」LINE上線亮相,人性化設計,除了通知吃藥,吃完藥,再按一次,留下用藥紀錄,輕鬆解決用藥問題。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表示,美國醫學會雜誌一項研究顯示,在感染新冠肺炎138名住院患者中,以慢性病患者為主,近一半至少一種合併症,前三名分別為高血壓(31%)、心血管疾病 (14.5%)和糖尿病 (10%)。罹患新冠肺炎致死率較高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一項研究顯示,早期新冠肺炎患者中,高達50%住院患者罹患慢性疾病,其中40%罹患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換言之,在罹患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中,兩成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謝宜璋說,美國心臟學院今年3月針對新冠肺炎發出緊急通報,其中提及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較高,且預後較差。務必按回診時程就醫領藥以中國研究為例,整體新型冠狀肺炎死亡率為2.3%,但如果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病毒,致死率升至10.5%,高出近五倍,其次為糖尿病7.3%、慢性呼吸系統疾病6.3%、高血壓6.0%以及癌症5.6%。不過,最近不少慢性病患者不敢回診,擔心到了醫院,增加感染風險。對此,黃瑞仁指出,國內各醫院超前部署,嚴格限制入院條件,人員管控,院內感控成效良好,慢性病患者不用擔心,務必依照原先回診時程,持續就醫領藥。謝宜璋指出,最近確實有不少老年患者不敢至醫院,但藥物又快吃完了,因此,請家人至醫院代領藥物。不過,相較於復健等其他科別,心臟內科門診病人回診情況還算正常,有些人擔心藥物是否被斷貨,「如果沒藥可吃,該怎辦?」宅在家未規律運動及飲食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時間,許多慢性疾病及冠心症患者都宅在家裡,不敢外出,無法規律運動及飲食,只能睡覺、看電視。因生活作息不正常,以致常忘吃藥,黃瑞仁提醒,可以下載手機App「好心鄰」,協助做好自我健康管理。AI人工智慧「好心鄰LINE」係由陽明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電機系學生合組「陽臺看星星」團隊攜手研發,將AI人工智慧和LINE的「聊天機器人」程式相容,透過動態關心,與慢性病患者互動,主動提醒按時服藥,藉以提升急性冠心症患者的用藥順從性。透過平台未來可緊急通報謝宜璋表示,這個版本的功能及人性化介面,令人驚豔,不只提醒用藥,檢測各項指數紀錄,醫療人員還可透過此平台向患者進行衛教。未來可以增設緊急通報機制,發生緊急狀況時,在第一時間尋求醫院協助。謝宜璋提醒,不少心臟疾病患者術後自覺心臟功能恢復正常,不按時服藥,甚至自行停藥,最近網路謠言眾多,也有病人因此中斷用藥。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致死率相當高,提醒患者,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仍須規律用藥,才能抵禦新冠肺炎威脅。
-
2020-04-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德「意志」抗疫雖晚 卻很堅定
【編者按】 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德國政府於16日倉促決定全國停課,15日宣布除超市、藥局、郵局與加油站,一律關閉,3月16日德國正式進入鎖國,霎時德國人集體經驗二戰以來的「不自由」,德國社會氛圍從原本的「謹慎,但毋須驚慌」,斷崖似地跳到「絕境」,許多人還是不解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除了因為歐盟共同體因為成員國眾多,毫無邊防、防疫不同調與未有處理SARS的經驗之外,近期焦頭爛額處理希臘邊界難民問題,以及研擬收留方案,正是導致錯失疫情控制的關鍵時刻。為此總理梅克爾還於3月17日晚間特別發表演說,希望國民理解這是民主運作下的理性決定,政府在錯誤中學習,並且持續即時修正,做出足以承擔選民託付的決定。用服從為自己的選票負責德國人公民素養落實在理智選舉、以法治監督政府,並且以高度服從政府規定,為自己投下的選票負責,即使此次政府誤判情勢,圍堵疫情不力,媒體與國民依然高度自制。反觀台灣,名嘴充斥、「范范」之輩的明星過剩、媒體染紅、網紅碎嘴,再加上國族認同模糊的政客,以及情緒主導的公民,讓叫罵、撕裂佔據最大版面,直至「我OK,你先領」的禮讓口罩運動出來,才稍稍化解社會暴戾之氣。台灣政府此次防疫政策得到各國高度肯定,但是公民素養可以再加強,才能真正作為下一波更險峻防疫的實行者。親情大洗牌個人主義與社會福利機制充分的德國,核心家庭即能自給自足,而老年人亦能獨立自主,但是當病毒癱瘓一切,親情就面臨了大洗牌。雙薪家庭的年幼小孩,第一時間立即被送到祖父母家全天照顧,而有些長輩們竊喜表示,珍惜難得機會跟孫輩相處,然而才過一個週末而已,政府立即下達命令,為避免長者感染,托嬰幼稚園與學校仍有一、兩位老師留守,可以接手照顧。至於獨居長者、慢性病患不便出門採買,則由社區年輕人在網路號召,組織義務採買、遛狗等人力資源的值班表。社區防疫不應只是被動圍堵、監控疫情,還需更積極動員,迅速替補政府無法及時應變的細部,這是值得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學習的所在,思考如何從傳統社區的人情連結,進化到混齡、共生,以及發展社區常態照護能力,讓社會資本持續累積,成為社區終老、在宅善終的力量。口罩之亂事已至此,德國人還是不戴口罩,除了堅信政府宣傳只要徹底洗手即可之外,市場早在一個月前就面臨口罩缺貨,也是因素之一。然而,周遭德國友人並未抱怨(醫護人員除外),即便疫情態勢危急,無症狀傳染成為防疫危機,但大眾依然認為有症狀者與醫護人員才需要使用,反倒是亞洲人罵聲不斷。反觀台灣糾結著意識上的國族認同,與鄰國霸凌、國際孤立的問題,以及遭逢多次殖民者遞變與屠殺,集體無意識形塑「孤兒情結」,因而衍生出對政府的信任危機,以及人我界線的缺乏彈性,甚至是個體生存本能喪失的課題,才會造成口罩之亂,讓政府在抗疫工作,必須分心處理背骨者與脫序公民,這是相當沉重的。即使如此,「國家隊」、口罩地圖與地方藥師的全力付出,絕對是國際標竿學習的對象,但卻不一定能在他國複製的成功經驗。台灣人除了珍惜之外,更積極的作為是自身反省,以及支持轉型正義,從根本處解決屠殺創傷,所導致的不信任政府情結。地方藥局從情義相挺到多元進化3/3北萊茵-威斯伐倫州(Nordrhein-Westfalen)衛生部長面對該州明明已經一千多人居家隔離,聽聞專家建議即刻停課,滿臉不耐煩並誇口「街上的藥房比麵包店多」,言下之意,對防疫相當有信心,但是主持人立刻現場切換畫面到藥局,藥師直接打臉表示,從十二月中開始連基本呼吸道用藥都調不到貨,更遑論口罩防疫用品。德國在基本防疫用品都缺乏的狀況下,藥局只能消極地在門口貼上「已售完」,沒有任何義務積極調貨,或是配合政府任何措施,更不可能回答民眾的詢問。相較之下,台灣各地藥局配合政府發放口罩,這是以營利為主的德國藥房無法做到的,也絕對值得國人珍惜與感激,並且重新省思藥局的定位與功用,不僅是當前對社區防疫有重大貢獻,在即將面臨的人口老化問題,的確可以透過健保局編列預算,協助多元功能進化成為長照計畫的協力者-社區整體照護體系(C級巷弄長照站),並與在宅醫療團隊結合,實踐社區終老的目標。感恩醫護前線人員付出3/17夜間新聞特別播放科隆民眾在陽台上,集體對底下走過的醫護人員拍手致謝,總理梅克爾更在演說中一再強調在診療線上,他們是賭自己的性命去救人,而國民能夠相應回饋的是遵守規定減少外出、暫時不旅行,避免感染的可能。台灣這幾日的防疫破口正是出國旅行所致,這的確值得國人深思,對醫護人員的賭命,我們能夠給出的「實質」感恩不過是近期不出國,若是做不到,那麼也不配得到醫護人員相應的照顧。誠如總理梅克爾所言,暫時的不自由,是為了在嚴峻疫情下,還能保固民主制度持續運作。同樣的,當台灣政府宣布出國禁令時,各界急切痛斥反駁其於法無據之時,請審慎深思,在當前緊急時刻,全球民主資優生的德國既然都可以暫捨的自由,為什麼台灣不能?「這是艱困的時刻,請謹慎以待。」總理梅克爾的呼籲不僅是給德國人的,亦可以提供台灣人參考。德「意志」抗疫雖晚,卻很堅定。
-
2020-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旅館6000床在哪?觀光局:台灣旅宿網可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因應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為確保國內防疫安全,自台灣時間4月18日零時起,若同住者有長者、慢性病患或幼童,或是居家環境無專用衛浴或房間者,一率要求助防疫旅館,不可以居家檢疫。交通部觀光局今表示,台灣旅宿網已建置「防疫旅宿專區」,可上網查詢。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表示,很感謝22個縣市政府努力鼓勵轄內旅館參與防疫,已有超過6000房,目前入住率是3成,房間供應數很夠,觀光局會持續輔導增加上線的房間數。以北市、新北、桃園等需求比較大的三個縣市為例,已有超過2500多間房。張錫聰表示,觀光局有編列預算,獎助參與的旅宿業者,只要每入住一個房間,每人每日補助一千元。另外為了教育防疫旅館遵守防疫規範指引,已安排講習和訓練,並將提供縣市政府補助,以協助旅館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張錫聰表示,台灣旅宿網的「防疫旅宿專區」已經建置好系統,因為目前有些旅宿業已經同意被公布,同意公布的部分就會直接加註在台灣旅宿網。沒有同意公布的部分,可以透過各縣市政府的聯繫窗口去詢問,詢問窗口也可以從旅宿網查詢到。網站內容和窗口都會隨時更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符合居家檢疫的條件包括,同住者有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無專用房間(含專用衛浴設備)者,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如果虛報條件違反規定、違反居家檢疫規定,最高可罰一百萬元。台灣旅宿網已建置「防疫旅宿專區」: https://taiwanstay.net.tw/covhotel/
-
2020-04-13 科別.呼吸胸腔
肺不好染疫風險高!專家提醒:這4件事你做了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感染症狀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有肺部慢性病的患者為感染的高風險族群之一,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肺阻塞患者在防疫期間須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好自我健康照護及管理。依據「台灣肺阻塞臨床照護指引」,肺阻塞患者照著做,以避免疫情傷害:1、戒菸及遠離二手菸害:吸菸為導致肺阻塞重大危險因子之一,戒菸可有效改善呼吸道症狀,預防肺功能惡化。2、持續規律用藥:依照醫生指示持續且規律的服藥,以降低肺部發炎症狀。3、適當肺部復健運動:經醫師評估後,患者可依照身體狀況安排運動項目,以增強肺功能,如散步、騎腳踏車或呼吸訓練。4、適量補充營養及水份:營養不良會引起肺阻塞患者肌肉減少、體重減輕,影響肺功能及運動能力,經醫師指示,可適量補充蛋白質、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等新鮮營養的食物,能有效改善患者情況。另外,疫情期間,也要保持勤洗手的好習慣,如有清理痰或鼻涕等穢物,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乳將手洗乾淨,且建議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降低病毒感染的機會,並隨身攜帶藥物及口罩,以備不時之需。延伸閱讀: 4原因都會讓肺變菜瓜布 你中標了嗎? 冠狀病毒會在物體表面殘留多久? 一張圖告訴你生存時間
-
2020-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銀髮族在家防疫不無聊 滿60歲可免費申請居家互動平台
疫情延燒,許多人減少出門「宅在家」,國健署與瑪帛科技攜手的長者居家科技互動平台,原就是透過電視視訊鼓勵銀髮族在家也能促進社會參與,逢疫情升溫,平台的直播互動節目融入防疫衛教資訊,阿公阿嬤也可透過平台與子女視訊,一解相思苦。在國健署協助下,瑪帛科技的居家科技互動平台已與台北、桃園、台中、雲林等7縣市有線電視台合作,只要收視戶家中長輩年滿60歲,就可向有線台免費申請升級機上盒,並到府安裝視訊鏡頭,只要用遙控器就能簡單操作視訊、直播節目與各式服務。瑪帛專案協理廖敏君說,升級機上盒不影響原本電視觀看功能,只要長輩在家想看直播互動節目,時間一到按下指定按鈕就可收看,互動節目有直播唱歌、益智答題、手工藝教學等,阿公阿嬤在家就能動腦學新知,並導入答題集點機制,鼓勵長輩參與。直播互動節目主題多元,有居家運動、銀髮族飲食、慢性病防治、菸害防制等,近來防疫需求,節目不僅增加怎麼戴口罩、勤洗手等衛教資訊,平台公布欄也加入鄰近藥局販售口罩資訊,還定位用戶所在地計算距離,讓不會用手機的阿公阿嬤一目瞭然。桃園市轄內只要為凱擘大寬頻旗下的北桃園收視戶就可免費申請,已有逾百戶加入,家住桃園區的66歲婦人詹馮麗卿平常在家帶孫子,她也常打開電視,抱著小孫子一起收看平台的直播互動節目,她說,最喜歡益智答題,還可集點換獎品,有時慢半拍沒答到題,雖然扼腕,但也激勵自己再接再厲,「生活不無聊了!」詹馮麗卿也說,自己有5名子女,內外孫很多,以前子孫常回家聚會,無奈受疫情影響,頻率減少了,好在平台內建視訊,孩子透過手機APP連線就可跟人在家中的她視訊聊天,自己也能看看孫子近況,也希望平台增加多點互動遊戲,讓生活更有趣味。廖敏君表示,防疫期間,許多社區活動或實體課程都紛紛暫停,但長者居家科技互動平台本就定位為居家服務,因此不受疫情影響,由於醫療院所禁止探病、關懷據點也喊停,已有醫院等單位主動洽談,希望醫院也能導入互動平台服務,豐富長者生活。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大醫再祭防疫新招! 網路預約慢箋領藥 減少候藥時間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最怕萬一有社區感染源,民眾頻繁、長時間進出醫院,恐引發院內感染,對此,台大醫院再次祭出防疫新招,疫情期間若有來院領藥需求,為減少病友在本院停留時間,可多加利用連續處方箋第2、3次領藥網路預約服務,減少等候領藥時間。台大醫院表示,為兼顧民眾用藥需求,並減少病友候藥時間,台大醫院自2018年7月起提供總院西址門診藥局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二、三次領藥網路預約服務,疫情期間,歡迎多加利用,減少因候藥於院區停留時間。台大醫院說,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二、三次用藥可選擇於健保特約藥局領藥,若有回醫院領取需求,請多加利用本院官網「門診相關」選項下的「連續處方箋預約領藥」功能。於處方箋上建議領藥期間,選擇預計回院領藥的前一日上網預約,隔日上午10點至晚上7點到院完成健保卡讀卡後,即可立即領藥,無需等候藥品調劑,方便又快速.詳情請見預約頁面連結( https://reg.ntuh.gov.tw/WebAdministration/ResChronicPrescriptionDefault.aspx )。
-
2020-04-10 新聞.健康知識+
心臟病、腦中風跟腰粗有關?超過「這尺寸」要有警覺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106年女性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有7項,分別是心臟疾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而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這些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子。隨著年齡的增加,新陳代謝速度會變慢,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量,脂肪就會在不注意時悄悄堆積起來,常聽女性表示明明食量沒變,腰圍卻越來越粗,體重也控制不下來,同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紛紛找上門。國民健康署提醒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即是腰圍過粗,小腹突出腰圍過粗小心內臟脂肪會超標,體重過重或肥胖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等風險,研究發現有代謝症候群者罹患心臟病及腦中風的風險機率是一般人的2~4倍。現代女性不論已婚或未婚往往身兼數個角色,不僅僅是貼心女兒、呵護家人的母親,也是職場工作者或是家庭照顧者及家庭重要支柱。因生活環境、工作忙碌或壓力等因素,使得大多數女性喜歡吃甜食或吃消夜,由於甜食能刺激大腦多巴胺神經元,讓人感到興奮,因此可能會越吃越想吃而對甜食上癮,加上可能太忙碌使運動時間有限或沒時間運動,身體代謝變慢或因基礎代謝率降低,就容易有腰圍過粗或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情形。女性健康3招 遠離慢性疾病 1. 健康吃、分享吃避免常吃甜食及含糖飲料,如遇特殊節慶想吃甜食,建議不妨與周遭親友分享吃,想喝含糖飲料時可用白開水取代,以增加身體代謝,且晚餐過後與睡覺前這段時間少吃宵夜,而多吃高鈣深綠色蔬菜及高鈣豆製品、適量水果及天然未加工食物,可避免骨質疏鬆,平日食用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的飲食,以清蒸、涼拌、燉等取代油炸烹調方式,及戒菸少飲酒,保持健康體態。2.運動不難,做就對了除了工作中的勞動外,建議通勤族可每天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路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並將運動習慣融入生活中,每次運動至少15分鐘每天2次,可利用中午休息時間進行健走或是做伸展操,晚上吃完飯後也可利用公園運動設施或社區活動中心做荷重運動或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以增加骨密度及強健肌肉,降低跌倒和骨折風險。3.定期量血壓、體重及腰圍定期量血壓、體重及腰圍是預防及控制三高的最佳簡便方法,女性健康腰圍要小於80公分,家中可備腰皮尺,每天於起床後量測,當有腹部脂肪累積時,就能透過腰圍量測警惕自己;家中如無血壓計,可到社區藥局或社區血壓站等定期量血壓,建立自我血壓記錄;建議家中備有體重計,每天固定時間量測,才能掌握體重變化情形。 (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下背痛與脊椎有關! 7種疾病都可能出現腰痠背痛 腰痛多來自肌肉骨骼? 這種腎病健檢才現形且會代代相傳 
-
2020-04-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熱湯、熱茶就是要趁熱喝? 溫度高於65℃等於讓食道癌從口入
許多民眾為求方便,常飲用薑母茶、桂圓紅棗茶或黑糖塊等可用熱水沖泡之粉劑或濃縮塊,用來禦寒,不過這些即溶飲品往往含糖量爆表,一不注意就可能發福!以市售黑糖老薑茶粉為例,一包20克含糖16.6克,含糖量相當於83%,桂圓紅棗茶粉含糖量更高達91%,遠高出熱可可的64%含糖量,若是每天泡一杯桂圓紅棗茶,相較每天泡等量一包28克的熱可可粉,一個月就多吃下45顆的方糖,相當驚人。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特聘教授邱弘毅建議,部分補氣養身的食材可試著自己煮,不僅保有食材的甜味,也可避開經加工後需要加更多糖保持口感的疑慮。然而,透過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與提升健康危險因子的認知,是預防慢性病的共通法則,不但能降低慢性病發生及死亡率,也減輕社會與個人的醫療負擔。健康熱飲不妨自己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杏純建議,每天可泡一杯熱茶或熱咖啡、煮兩杯豆漿、榨一杯果汁來解饞,每杯飲品盡量不額外添加糖,除了果汁需在室溫狀態下飲用之外,其他最好溫熱地喝。不過,也要注意熱飲的溫度不可太高,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即可能引發食道癌,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造成黏膜反覆性損傷,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加癌變的可能,不可不慎。天冷健康熱飲像是常見的桂圓紅棗茶、菊花枸杞茶都很適合,白菊花富含胺基酸,可抗病毒、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作用,對於眼睛疲勞、視力模糊、頭昏頭痛都有幫助。適合混合在各種花草茶的薄荷茶,則是具鎮靜、提神、增強抵抗力、緩解感冒頭痛、開胃助消化、可消除胃脹氣或消化不良的養生好飲。此外,熱桔茶也是個好選擇,其含豐富胡蘿蔔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金桔皮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對消化有緩和的刺激作用,有助於消化、止咳化痰、心血管及免疫系統之保健皆有助益。 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天冷喝熱飲保暖? 當心身體還沒熱反長胖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落實社交距離 北榮推預查旅遊史新措施
為防範新冠肺炎,許多醫院都在院外檢查入院看診民眾的健保卡,確認旅遊史後才放行,但也因此造成民眾排隊不便。台北榮總為減少不便,自即日起,針對已預約掛號的民眾於就診前一日預先查核國外旅遊史,並對符合規定者主動發送查核通過簡訊,就醫時出示簡訊及健保卡(或身分證),即可快速通關。北榮醫企部主任李偉強表示,防堵境外移入案例,北榮自3月17日起便對所有來院就醫、檢查(驗)及陪病民眾等,皆需查核14天內國外旅遊史。但為了縮短民眾等候時間,並配合政府擴大社交距離的規定,北榮推出預查旅遊史新措施,查核通過者將收到簡訊,到院時出示簡訊和身分證件即可快速通關。但李偉強也表示,若收到簡訊通知非就醫者本人,或未能提前接收到簡訊者,如當日現場掛號、來院接受檢查驗、慢性病處方簽領藥的民眾及陪同就醫者,仍需持本人健保卡現場查核旅遊史。
-
2020-04-09 新聞.健康知識+
吃豬肉一定要全熟!沒煮透吃下肚,腦袋可能出現這後果
68歲蕭媽媽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倦怠無力、胃口不佳已持續一週。日前,因意識不清被家屬送至急診,加上發燒、肺部膿瘍發炎、血糖過高及輕微腦萎縮的情形被收治住院;但七天過去,所有病症皆已控制穩定,但卻陷入昏迷。經檢查發現,她的腦部滿是「豬囊尾蚴」的寄生蟲,醫療團隊趕緊投以抗寄生蟲藥物治療。待蕭媽媽恢復意識表示,自己半年前曾在東南亞旅遊時生吃豬肉,醫療團隊更確定其狀況為豬隻寄生蟲轉移宿主所導致;治療持續進行,住院四十天後,才順利出院,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豬囊尾蚴」是原生於豬隻的寄生蟲,會因人們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豬肉而轉移宿主,可寄生在人體腦、脊髓或肌肉中。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許元昱主任指出,豬囊尾蚴蟲可一直存活在人體內,並在人體內繁殖,若進入腦組織,會搶腦部的養分、血液,引起周圍腦組織發炎;而人腦會因反覆發炎、修復,使腦組織膠質增生,影響腦功能,若延誤治療甚至會危急生命。過往診斷豬囊尾蚴蟲的方式是取出部分腦組織化驗,不僅技術困難且有傷害腦組織的風險。而2017年開始,國際放射線醫學會修正診斷準則,只要腦部磁振造影影像顯示有小於兩公分的圓影,裡面有小黑點;或沒有小黑點但顯示有大型病灶,且有生食豬肉生活史者,便可直接診斷,盡快給予有效的抗寄生蟲藥物治療。磁振造影即過往所稱的「核磁共振」檢查,許元昱主任說明,磁振造影的組織對比和解像能力比電腦斷層高,所以能看到腦中極微小的阻塞、出血、發炎或血管病變;使用時機為腦功能受影響或無法解釋的腦部、神經症狀。治療「豬囊尾蚴」必需持續施以抗寄生蟲藥物至少兩周至一個月,才能有效殺蟲,而死亡的寄生蟲會在腦中縮小、鈣化,整個病程對人體傷害的程度需視蟲的數量和寄生位置而定。許元昱主任提醒,寄生蟲食入初期,並不一定會立即影響身體,但可能因繁衍數量增加影響身體器官,或於免疫力降低時造成不適;因此,慢性病、老年人、幼童等免疫力較差的族群要盡量避免食用生食的機會,以免因食入處理不周的或帶有寄生蟲的生食,傷害健康。延伸閱讀: 植物肉比較健康? 營養師告訴你背後真相 斷食排毒、防病好處多? 6種人別輕易嘗試
-
2020-04-09 橘世代.健康橘
熟齡族「保命防跌」 幾個居家眉角要先注意!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意外傷害,「五老有一跌,十跌有三傷」,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每3位就有1位每年至少跌倒一次,其中10%導致嚴重傷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指出,在跌倒造成的後遺症中,約有30%導致外傷,輕則皮肉擦傷,嚴重則會導致骨折或顱內出血,最後導致長者的失能。除了身體傷害外,老人跌倒後也常常會有心理上的創傷,變得比較不敢活動、不敢外出或是長期躺床,導致肌肉流失而更無力衰弱、骨質流失導致惡化骨質疏鬆而更容易骨折、關節僵硬導致疼痛加劇、便秘、失眠、心肺功能下降、社交隔離、焦慮、憂鬱等,因此,對於家中有長者的民眾來說,知道如何「防跌」是很重要的。周伯翰表示,長者跌倒通常是多重因素交互影響所造成,一般來說可以針對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來加以預防。環境因素主要是指不安全的生活環境,根據統計,老人最常發生跌傷地點前二名為家中淋浴間及廁所,在外則是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因此,建議預防重點在於居家活動範圍維持適度光線明亮,以及清除平常行徑路線障礙物,如雜物、家具、電線等,保持淨空,並在家具的尖銳處加上防撞緩衝裝置,地板也應維持乾燥與防滑,可鋪設軟墊,以減少跌倒時受傷程度。另外,降低地面與門檻的落差,也可避免長者絆倒,浴室廁所裝設防滑墊與扶手,樓梯也要裝防滑扶手,並在梯緣貼止滑條,由於長者經常在半夜起床上廁所,因此也建議在長者房間內設置廁所,或裝設成人便盆。除環境因素外,周伯翰指疾病也會導致長輩跌倒,常見的視聽力障礙、關節炎或關節退化、巴金森氏症、中風、失智症、姿勢性低血壓,以及藥物副作用,如降血壓藥物、抗精神藥物、安眠藥、利尿劑等等。因疾病造成的身體活動受限,需依個人不同適當調整,如行動緩慢者,必要時可拿拐杖保持平衡,膝關節退化則健行時用登山杖。長者時常合併多種慢性病服用多種藥物,要遵循醫囑、規律服藥,若出現頭暈、肌力無力、步態不穩等狀況,需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以降低跌倒風險。生活習慣方面,建議長者多補充營養,及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下床或起身動作要緩慢,起床後可先在床邊坐一分鐘,以防發生姿態性低血壓而暈跌。【更多熟齡精選延伸閱讀↘↘↘】。50+登山客要注意! 登山前、中、後都有「保健守則」。只要10分鐘 熟齡族在家2招養肌力。看懂退化性關節炎 6法寶護膝蓋「保持軟Q」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9 科別.心臟血管
慢性病患新冠肺炎致命風險高 做好3C自我管理
慢性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的致命風險高!研究發現,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國健署因此提醒,高血壓患者及長者,疫情期間盡量待在家,做好3C自我管理,落實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不去人口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以減少病毒感染風險。目前正值季節交替之際,也是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高血壓患者及長者的血壓,務必要做好自我管理。面對疫情,要保持警覺,但不必過度緊張,掌握下列注意事項,就能輕鬆做好血壓3C自我管理。●每日記得量血壓(Check):民眾平時可利用醫療院所或生活周邊的血壓站來量測血壓,但在疫情期間,建議改在家測量血壓,並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記錄血壓數值,除了可自己監控血壓變化,也可在就診時提供醫療人員了解血壓控制情形,做為治療參考依據。●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Change):在日常生活上,更要落實良好生活型態,例如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適度居家身體活動,例如做健康操、散步、做家事等,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助於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應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因應疫情,可憑醫院或診所開立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優先至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減少出入醫院次數,降低感染風險。若民眾必須至醫院領藥,部分醫院有增設慢性處方箋院外領藥服務窗口,建議先上醫院網站查詢,或打電話洽詢了解該醫院是否有相關服務後再前往,以確保個人健康安全,減少感染機率。由於全球疫情持續嚴峻,國健署呼籲,民眾對疫情勿過度恐慌,緩解焦慮情緒,可減少血壓波動,另外,慢性病患者務必規律用藥,早晚量測血壓,依照時程回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