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慈濟
共找到
828
筆 文章
-
-
2021-10-28 癌症.癌友加油站
5天內募得醫藥費 眼癌張小弟終能啟程赴美求醫
罹患眼癌的彰化縣4歲張姓男童赴美求醫缺經費消息曝光後,5天內獲各界踴躍捐輸達650萬元,預計本周六能順利啟程到美國費城求治,張童父母今早在高醫副院長林志隆、眼科醫師廖優美陪同下向社會各界致謝,張爸爸更說,兒子治療剩餘款,將全數捐做高醫眼癌基金,幫助下一個更需要的人。張爸爸是在52歲才與36歲的妻子盼到家中第一個孩子誕生,但張小弟7個月大時看人眼睛瞇瞇,似很吃力,就醫以為沒什麼關係,但1歲時莫名高燒住院,確診罹患視神經母細胞瘤,自此父母帶他北上求醫三年,右眼仍因癌細胞擴散而摘除,腫瘤現也侵襲左眼前房,僅存的視力危在旦夕。後來收治張小弟的高醫眼科醫師廖優美,因去年有協助同樣患眼癌的范小弟順利日本求醫,搶救靈魂之窗,這次盼循同一模式再帶張小弟到日本求治,但日方沒有小腺源儀器,建議轉赴美國治療,不過醫療費及旅費所費不貲,此事經媒體披露後,首日即有單筆150萬捐款入帳,不到5天募達650萬元。張童父母今早向高醫團隊及社會各界表達感謝,母親一度哽咽,兒子只上學一天半的時間,就入院報到,張爸爸則與兒子約定,治癒後會帶兒子去北部玩沙。廖優美醫師表示,眼癌是基因突變所致,一年的新生兒中約有10人罹患,剝奪孩童寶貴的視力。包括慈濟分會及駐日代表等單位十年前已開創出協助眼癌孩童赴日就醫的模式,這次她陪同張小弟赴美就醫,也希望能創造「另一個日本模式」,持續幫助眼癌兒童保住視力。廖表示,這次赴美將安排張家入住費城當勞叔叔之家,食衣住行一切都用最節省的方式處理。至於為何在行醫之餘,還如此致力協助眼癌兒童,廖優美說「我覺得本來就該這做,我為的是下一個小孩跟以後的小孩,至少把他們的就醫路打通。
-
2021-10-27 新聞.元氣新聞
癌症基因資料庫無法取得原始資料?醫師指取決於用途
台灣推動個人化精準醫療,由衛福部、國衛院、羅氏藥廠合推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10月18日正式啟動,預計與台大醫院、台大癌醫、林口長庚、基隆長庚、台中榮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北慈濟醫院、義大醫院共九醫院配合,提供2000例癌患者全方位基因檢測及量身訂做標靶用藥,價值逾2億元。但CTWANT報導,此合作計畫內情不單純,羅氏藥廠所提供的基因檢測資料並非基因原始資料,而是經過整理的數據,對台灣後續基因藥物、細胞治療等研究價值有限。參與該合作案的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說,該案主要是用在癌症患者治療方面,日前才完成簽約,將透過檢測分析癌症患者的癌細胞基因有無異常或突變,以作為用藥、評估預後等參考依據。王正旭指出,許多癌症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可能出現癌細胞基因突變或產生抗藥性,若經癌細胞基因分析可能會發現,癌細胞抗藥性的基因變化,或經過基因重組可能研發出的相對應藥物,這些原始資料理應送回原單位及醫院,這對臨床治療是重要的,也是精準治療的重要精神。王正旭說,該計畫均由參與醫院內的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並都有充分討論,要提供哪些資料應也有被確認,但詳細提供哪些資料,還必須查看合約情形,而這次基因檢測完成後,將牽涉到美國羅氏、德國默克、日本中外製藥共3家藥廠的提供治療藥物情形,因此檢測資訊勢必需要共享。王正旭表示,該院將收案肺癌、食道癌、胃癌、膽囊癌、膽管癌、肝癌等患者,但這些患者須經標準治療無效後,且病情仍持續惡化,經患者同意進行基因檢測後,尋求其他可能的藥物治療。王正旭說,外界質疑國際藥廠不提供原始資料,原因是現在許多研究為跨國性、全球性,並均為具豐富資源、經驗、實力的國際藥廠主導;就台灣來說,也有許多業者也想要介入癌症新藥或基因檢測試劑研發,但政府要求相關研究檢體要送到可以進行完整分析的業者,國內相關人士可能擔心對方不願提供原始資料,但這屬雙方誠信原則,一切就是回歸合約內容。專長基因篩檢及分子生物學的開業醫師曾嶔元說,相關藥廠未提供基因檢測結果的原始資料給予國內相關單位,或是相關基因檢測原始資料未留在國內,這取決於國內各單位與國外藥廠簽署案件,是為研究用途或臨床治療而有所不同。曾嶔元指出,若為臨床治療患者,藥廠可以提供修正後的檢測資料,讓醫師在臨床治療時有好的參考數據,是不需要提供基因檢測的原始資料,因基因檢測須在國外進行分析,相關資料就不需留在國內。但若是研究用途,藥廠所提供的基因檢測資料就應有原始數據資料,基因檢測原始資料須留在國內,以用於往後疾病治療、新藥研發等。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說,羅氏等藥廠須提供何種資料,他並不清楚,但就以往與國際藥廠合作經驗,對方常不願提供原始分析數據,這已是長久以來的情形,很多藥廠不願意提供,是為進行大數據分析,以利後續新藥研發;至於,這次藥廠要提供何種數據資料,參與合作的藥廠應說明清楚。
-
2021-10-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央鬆口疫苗可混打 柯文哲:到底是要整誰?
歷經數個月討論,中央終於宣布11月有望開放疫苗混打,卻引發民眾棄打第二劑AZ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2)日直言,第12期疫苗接種計畫才剛開跑第一天,挑這個時間宣布,「不曉得到底是要整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鬆口,依照未來疫苗到貨情形來判斷,疫苗將有望開放第一劑打AZ疫苗者,第二劑可以混打BNT疫苗,卻傳出不少民眾決定棄打AZ第一劑。台北市政府今日舉辦防疫記者會,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對此回應,中央開放疫苗混打,雖然尊重專業考量,只是宣布的時間點怪怪的,今天剛好又是第12期疫苗接種計畫的第一天,即日起到11月初,有不少民眾預計在此波接種第二劑AZ疫苗。蔡炳坤表示,這個時間宣布將開放混打,難免會有一些原先準備接種AZ第二劑的民眾,會開始考慮混打;在醫院方也聽到訊息,許多民眾致電希望放棄AZ第二劑接種、希望等待混打的可能。蔡炳坤指出,實際上「棄打潮」對第12期接種計畫影響多少,現在沒辦法確定,待今日接種完後,才會知道有多少民眾預算後未接種。柯文哲批評,這樣宣布是「整死大家」,今天開始打AZ第二劑,卻挑在今天宣布混打,「不曉得到底是要整誰」,很多民眾也不是取消,而是直接不來打。柯文哲表示,他認為疫苗採購應該要有計畫,但我國疫苗大部分都是美國、日本等友邦,以及台積電、慈濟致贈的,變成疫苗到貨量一下高、一下低,影響醫療人員量能的調配。
-
2021-10-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央突宣布AZ可混打爆棄打潮 柯文哲:不知要整誰?
北市疫苗施打量能忽高忽低,引發基層醫護人員不滿。台北市長柯文哲今表示「怎麼國家疫苗都是人家送的,不是買的吧?」認為疫苗數量難以控制造成困擾,預約施打的人數也和實際施打人數有落差,直呼「我們也很冤枉」,如今中央又在第12期AZ疫苗施打前夕宣布可以混打,恐讓更多人棄打就為等待BNT疫苗,抱怨「我都不知道你要整誰」。柯文哲表示,政府應有計畫地採購疫苗,現在台灣疫苗都是其他國家贈送,連BNT都是永齡基金會、台積電和慈濟贈送,別人送疫苗數量忽高忽低也會造成困擾。柯抱怨中央常常要求地方準備,但實際上來施打的人沒有到預約人數的量,「所以才會說狼來了,我們也很冤枉,不是要逆時中」。副市長蔡炳坤說,中央系統可以知道有多少民眾預約、地方政府開出多少量能,但關鍵是預約結果有多少人、實際上會來多少人。若預約多、實際施打少,就說北市量能不足,「也不是說背黑鍋,而是有點委屈」,會持續和中央討論找出更好的作業流程。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AZ可混打BNT。蔡炳坤直言「宣布的時間點有點怪怪的」,因為今天是第12期AZ疫苗接種第一天,在11月3日之前的預約量很大,若這時機點宣布,會讓民眾開始猶豫,甚至已經有醫療院所接到詢問是否可以放棄或等待的電話。「我都不知道你要整誰」柯文哲說,到時候一堆人不來打或爽約,下次預約BNT,真的會整死大家。有關花博接種區加開夜間時段,基層醫護人員報怨沒考慮人力、被強制加班,甚至該給的加班費都還沒給。柯文哲回應,醫療人員都很配合,且該付的費用都會給,只是可能會慢幾個月,不會當天下班就發錢,但是這週加班、下周不用,10幾次下來就抓狂了,大家受不了,會找時間和衛福部坐下來好好談。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可以邊吃邊打嗎?高雄婚宴餐廳化身疫苗接種站 衛生局回應了
高雄市第12期第1階段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預計接種人數35.6萬人,由於接種量能大,高市府擴大設置接種站,甚至首度納入大型餐廳作為接種站。高雄不少民眾近日上網預約施打疫苗,赫然發現高雄大型婚宴餐廳「林皇宮」也在可預約接種站之列,掀起網路熱議;有網友開玩笑說:「能邊吃邊打嗎?」還有許多人說自己真的選了林皇宮,想親自體驗看看在餐廳打疫苗的感覺。高雄市衛生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高雄市第12期第1階段預計接種人數35.6萬人。考量接種量能大,因此市府積極規劃安排各類可行場所,作為疫苗接種場地,提供民眾就近接種疫苗。衛生局表示,第12期第1階段總計規劃醫療及社區接種站共1684站次,包含社區164站次、醫療1520站次。其中選擇林皇宮餐廳,是考量林皇宮餐廳鄰近捷運凹子底站,且餐廳會場面積大,適合作為疫苗接種場地。衛生局協調高醫團隊與林皇宮餐廳3樓宴會廳作為疫苗接種場所, 10月25、26、27日3天,共提供1萬人進行預約接種,平均每日3500人左右。為便利上班族接種,27日提供夜間接種服務,共1146人預約。場地使用完後,會完全清消。此外,高市府也安排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高雄展覽館、慈濟靜思堂、社教館、社區活動中心及學校體育館等大型場地供民眾就近接種疫苗。高市府表示,後續接種期數,市府也正在規劃、開發與協調不同場地。為提供市民更優質、便利的疫苗接種服務,衛生局在安排開設接種站時,均會參考各行政區資格數,開設足額的接種站,並協調醫療團隊服務民眾接種疫苗。
-
2021-10-21 新聞.元氣新聞
產婦大失血、嬰兒全身發紫 30名醫護鬼門關前救回性命
花蓮一名產婦胎盤早期剝離,突然大失血、失去意識,緊急送往慈濟醫院剖腹產。看到小孩出生時全身都是青紫色,醫護心都涼了一半,急救後終於聽到宏亮的哭聲,媽媽也成功止血。慈濟醫院表示,這次約30名醫護人員接力搶救,從急診室到小孩出生只花17分鐘,家屬也感謝醫護挽救性命。一名匿名為「主動脈」的麻醉醫師,昨天在臉書粉專「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貼文,分享搶救大失血產婦情形,提到「當小孩蹦出第一聲哭聲的時候,真是叫人感動到想要掉眼淚」,驚嘆「生命的韌性有時候超過人的想像」,希望小孩好好長大。孩子的爸爸更在底下回覆,非常感謝醫療團隊拯救太太與小孩,也得到許多網友的祝福。婦產部產科主任醫師魏佑吉今天受訪表示,這名產婦大出血,到院已沒有意識,也量不到血壓,呈現休克狀態,急診醫師發現小孩的心跳非常微弱,幾乎快要停止,緊急決定送開刀房剖腹產。魏佑吉說,該名產婦沒有在慈濟醫院做過產檢,無相關紀錄,又意識不清,第一時間沒辦法知道為何大出血,在剖腹產的同時,一邊輸了6大袋的血。由於媽媽失血休克,子宮供血不夠,小孩也會有缺氧的情形,因此嬰兒出生時全身是青紫色,身體癱軟沒有反應,幸好經過急救後,終於聽到小孩第一聲哭聲。魏醫師表示,類似這名產婦的狀況,現在非常少見,一般剖腹產有7名醫護開刀,這次有30名醫護合作,才及時挽救生命,現在母子身體狀況良好。「產婦若晚個幾分鐘到醫院,可能寶寶就不在了!」值班住院醫師陳姵辰說,自己是第一次在急診室接觸大失血的產婦,要當機立斷做決定,穩定媽媽和寶寶的情況,很感謝醫護團隊合力幫忙,非常高興成功救回寶貴生命。
-
2021-10-21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林俊龍:災難現場不缺席 推遠距智慧醫療
今年4月2日花蓮太魯閣號火車出軌,事故發生未久,一位高大的白髮白袍醫師隨即抵達清水隧道口現場,忙於搶救的年輕醫護如同吃了定心丸。他是佛教慈濟醫療法人的執行長林俊龍,以多次大型災難的醫療經驗,配合現場指揮官,協調大量傷患的檢傷與急救。不顧自己78歲之齡,從上午十點多至下午三、四點,確定已無生還者後,林俊龍方才離去。自費自假海外救人自美返回台灣26年,帶領台灣7家慈濟醫院的林俊龍,參與過無數場災難救助及貧病義診。台灣的921大地震、納莉風災、尼伯特風災、八八風災、阿里山森林火車翻覆、普悠瑪號列車脫軌,無役不與;海外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強震、南亞海嘯、緬甸風災、約旦敘利亞難民義診,他自費自假前往。本著「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的精神,成為困頓者的救難菩薩。林俊龍專攻心臟內科,台大醫學系畢業後留美,一待25年。期間有次回台探親,偶然目睹慈濟證嚴法師的言行,解開「怎麼沒有佛教醫院」的疑問,決心追隨。1995年因緣俱足,在52歲的盛年返台,至遙遠的花蓮定居,進入慈濟醫療體系,開啟林俊龍的人生下半場。改善慈濟醫療流程花蓮地形狹長,從鄉下到市區不但搭車要兩、三個小時,大眾運輸又不便,很多病患得搭計程車到醫院看病,來回車費就要三千元左右。有些病患因為「路途遙遠、車資太貴負擔不起」,想要放棄治療,林俊龍於是設計「半日診」,改善醫療流程。「醫師必須把病人的福祉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這是林俊龍奉行的座右銘。他以半日診為例:「醫院只需要稍微改變作法,病人就有莫大好處。」固然治療疾病很重要,但醫師主要是醫人,他會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來思考,達成全人醫療。訓練「健康守門人」偏鄉長者較缺乏健康觀念,林俊龍開創「健康柑仔店」概念。帶著醫師深入社區、村落,以歌仔戲、手語等趣味方式,提醒低鹽、低糖、低油飲食等知識,培養鄉親照顧自己健康的識能。林俊龍曾承擔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的興建,並任創院院長。嘉義和花蓮幅員廣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林俊龍因地制宜,推動「遠距智慧醫療」,譬如以視訊會診、以資通訊科技強化日照中心的品質。還有一個「健康福祉整合照護示範場域推動計畫」,涵蓋花蓮和台東十多個鄉鎮,在各村里訓練「健康守門人」,到家戶為長輩量血壓、血糖;再與醫院、衛生所、長照據點串連,建構起家庭健康防護網。致力推廣科學素食林俊龍茹素超過30年,致力推廣「科學素食」觀念。他說,人的疾病受到遺傳基因、環境後天影響,後天因素中又以「吃」占最大宗。他請慈濟吃素和不吃素的志工幫忙,在年齡差不多的前提下,發現吃素者很少得糖尿病,白內障、尿道發炎和膽結石等疾病也幾乎沒有。這是從醫學研究與科學數據,佐證吃素好處。在林俊龍的執業經驗中,心血管疾病最可怕。要預防心血管疾病,非得從飲食、運動、戒菸酒著手,其中飲食是最重要的因子。像他茹素後,感覺生理機能改善不少,以前常有的胃腸不適也沒有了。檢傷分類協助搶救林俊龍強調,在大型災難現場,分秒必爭,檢傷分類非常重要,準確分配送往哪間醫院,才能讓醫療資源發揮最大功效,及時挽救更多生命。今年4月的太魯閣火車事故的檢傷分類處理,是一有傷患被消防隊抬出來,林俊龍迅速協助檢視傷勢及脈搏,分辨為輕傷、中傷還是重傷;重傷需開刀送加護病房者,請救護車送到慈濟醫院,中傷者送門諾醫院,輕傷則送國軍花蓮總醫院。林俊龍認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醫學是應用科學,自當以身作則改革醫院制度。只要能夠幫助病患,那份成就感的喜悅,即是支持他奉獻所學的動力來源。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林俊龍小檔案年齡:78歲出生地:新北市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現職:佛教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慈濟基金會國際慈濟人醫會總召集人、台灣健康醫院學會常務理事、台灣素食營養學會榮譽理事長、佛教慈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經歷: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大林慈濟醫院院長、台灣健康醫院學會理事長、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國際委員會主席、國際醫療無害組織亞洲區區域諮詢委員主要事蹟:●推動偏鄉遠距智慧醫療●參與國內外大小義診●推廣健康促進醫院提升民眾衛教知識
-
2021-10-18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精準醫療 國衛院推整合平台打世界盃
癌症邁向個人化精準醫療是現今潮流,但是要做到「精準」,背後需要龐大的資料庫。因此衛福部、國衛院和羅氏藥廠合作,共同執行「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為人體生物資料庫和精準醫療結合的第一個示範計畫,第一階段將有包括台大醫院、台大癌醫、台中榮總等九家醫院針對六種癌別進行收案。國衛院長梁賡義表示,未來也會推動到其他癌別,盼有更多醫院和藥廠共同加入計畫,「一起打世界盃」。癌症治療的標靶治療藥物,若能透過全方位的基因檢測,就能找出最適合藥物。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出席計畫啟動儀式時表示,80年代時做胃癌和肺癌病例對照研究,當時在台大、榮總、國泰、馬偕等醫院收案很辛苦,當時國家若有好的資料庫,就不用一一收病例對照組。這次國衛院推動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計畫則與藥廠和醫院合作,由羅氏藥廠提供原先的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全方位基因檢測2000例,並由羅氏與台灣默克集團與台灣中外製藥組成共同聯盟,依基因檢測結果,提供最適合的癌症標靶用藥給參與此計畫的病患。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於2019年啟動建置,已成功邀請30家人體生物資料庫加入,收案個數達51.1萬人。而原本單純研究性質的人體生物資料庫,將朝三大方向推動整合平台,包括單一窗口、所有參與平台院所的檢體等資訊統一格式化、給予適合標拔藥物的加值服務,以加快建立真實世界醫療大數據,未來可應用於藥品查驗登記、核准開發上市或變更適應症。示範計畫第一階包括台大醫院、台大癌醫中心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基隆長庚醫院、台北慈濟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義大醫院等九家醫院,針對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胰臟癌等六種癌症病患,於10月進行收案。參與計畫的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COVID-19(新冠肺炎)終究會過去,但癌症的病人終究需要處理。個人化醫療並非新觀念,但過去會失敗是因為不夠精準,在全基因體時代,將有更好的方法對病人做更好的分析。他更表示,防疫期間台灣組成防疫國家隊,在精準醫療上,各醫院更應攜手組成國家隊參與計畫,透過計畫累積的數據,不只對台灣的病人,更能對全世界有相同問題的病人給予更好的治療,「不只打台灣盃、更要打世界盃」。
-
2021-10-18 新聞.元氣新聞
「偉大,就是你的名」!慈濟醫學年會聚焦防疫、中西醫合療、智慧醫療
第五屆慈濟醫學年會十七日上午在慈濟大學演藝廳舉辦開幕儀式。證嚴法師透過影片以「偉大,就是你的名」感恩醫療團隊在COVID-19這波疫情中的大愛付出。由靜思精舍德寋師父代表頒發醫療典範獎,向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郭漢崇、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花蓮慈院病理科主任許永祥、臺北慈院護理長陳美慧、花蓮慈院常住志工顏惠美等六人致敬。二○一七年,慈濟醫療法人為永續發展及醫療專業人才之培養,以及提升學術研究風氣,在花蓮舉辦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並逐年分別在臺北、臺中、大林等各院登場。今年,由花蓮慈濟醫院主辦,主題是「中西合璧.創新研發.智慧醫療.守護健康」。首先,慈濟醫學教育日在十五、十六日兩天登場。另,慈濟醫療法人研究計畫口頭發表、專題研討會、中醫藥學術論壇、百年好合護理照護品質暨創新成果發表等將近六十場次的醫學盛會集中在十六、十七兩天。十七日上午的開幕式,主題演講分別邀請考試院院長黃榮村教授主講「在醫學人文中的理性與情緒——還有中醫」、美國NVIDIA智慧醫療問題解決架構團隊的亞太總監黃宗祺主講「AI新時代平台工具——高速運算」。另外,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在中醫藥論壇中談「近年中草藥臨床研究論文評介」。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致詞時強調,在今年的慈濟醫學年會中,中西醫合療及智慧醫療是主題中的兩大主軸。林欣榮院長分享過去二十年來在證嚴法師支持下,以當歸萃取物研發治療惡性腦瘤新藥,已進入臨床實驗,而近兩年在證嚴法師指示下,針對防疫,中西醫研究團隊合作運用茉草、艾草開發的淨斯本草飲,在基礎研究上也看到具有多標靶的特性。靜思精舍德勷師父、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代表證嚴法師致詞,感恩慈濟醫療體系醫院在五月這波疫情中,肩負起照顧病人的任務,包括社區篩檢、施打疫苗,特別是在疫情最危急的新北、北市的臺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毫無退卻願意照顧每一位確診病人。證嚴法師更在開示影片中說「偉大,就是你的名」,感恩醫療團隊在這波疫情中,醫護合心協力,守護醫院守護病人;感恩醫護人員守護在第一線,這一分大愛精神,如佛法的一句話說「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就是菩薩行。「偉大」是每一個人為人群付出,這樣的生命最有價值,不為自己而是為普天下的平安,「偉大,就是你的名」。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強調,慈濟醫療有兩大特色,就是專業與人文,重視人文也沒有忽略專業,不僅引進先進的醫療科技,也重視臨床研究,開辦慈濟醫學年會,慈濟體系內七院同仁在年會相聚、切磋、分享,進而提供專業溫馨的醫療服務。主題演講涵蓋醫學人文、中醫、智慧醫療在主題演講中,考試院院長黃榮村教授指出,在臺灣的醫學教育中,了解「理性是感性的僕人」,透過制度設計、後天學習,發展出正面情緒的認同與培養,正有助於在難解的理性與感性互動難題中起警惕跟促進的效應。在任何情形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總是要把人當作目的,而不是把人當作工具。黃榮村院長指出,中醫可以發揮的標竿工作,是能形成醫派或學派,並編寫出版的國際教科書;同時恢復儒醫傳統,不只看病還看人;在努力取得中醫科學發言權的同時,也努力鋪陳可帶動發揮影響力的外部中醫藥政策環境。黃宗祺總監,以「AI新時代平台工具-高速運算」為題分享應用人工智慧(AI)發展智慧醫療的經驗指出,人工智慧就是一個數位工具,未來對人類的助益取決如何應用,醫療機構如果善用這樣的工具,可以減低很多失誤並可有效提升效率。黃宗祺也指出,隨著時代演進的新數位工具,不管是慈善、教育、醫療、人文志業,都能有一個好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而慈濟有很好的人類良善推廣,如果把證嚴上人的智慧、講過的良善理論當作大數據,透過AI運算,可能就會產生一個24小時都有上人在旁邊陪伴小幫手。研究成果與醫學人文相映 向醫療典範致敬在開幕大會中,由德寋師父頒發慈濟醫療典範獎,表揚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郭漢崇、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花蓮慈院病理科主任許永祥、臺北慈院護理長陳美慧、花蓮慈院常住志工顏惠美等六人為慈濟醫療的付出。另,大林慈院蔡任弼主任獲頒傑出醫學系校友,臺北慈院林定筠醫師獲頒優秀年輕醫師。在研究成果競賽,今年由花蓮慈院贏得醫療志業年度最佳院區研究成果獎。其餘獲獎名單如下: .最佳科部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泌尿部、臺北慈院腎臟科、臺中慈院神經科、大林慈院免疫風濕科。.個人資深最佳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泌尿部郭漢崇主任、臺北慈院婦產科陳國瑚主任、臺中慈院神經外科黃伯仁醫師、大林慈院腎臟內科蔡任弼醫師。.個人年輕最佳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家庭醫學部黃暉凱醫師、臺北慈院腎臟科林定筠醫師、臺中慈院家庭醫學科黃家榆醫師、大林慈院中醫部陳韋任醫師。.住院醫師最佳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醫務部陳泰里醫師、臺北慈院急診部吳孟諭醫師。.醫事職類最佳研究成果競賽花蓮慈院護理部戴佳惠督導、臺北慈院營養科侯沂錚營養師、臺中慈院復健科廖玟玲物理治療師。.醫管行政最佳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黃志揚副院長、臺北慈院研究部共同實驗室蔡國旺主任、臺中慈院院長室黃培芳助理專員、大林慈院研究部蔡宗益研究員。第二屆「最美醫療人文」徵文比賽,今年有九十八件作品,經初審、複審、決審,獲獎名單如下:花蓮慈院陳顥文、朱紹盈、陳明群囊括前三名;優等獎有大林慈院楊家嘉、林彥旻;佳作為花蓮慈院傅敏嘉、林美芬。另外還有入選作品十名,分別是花蓮慈院林淑緩、林淨心、余美慧、林庭彰、臺北慈院的李怡萱、林淇溱、江琇利、臺中慈院的傅進華、以及大林慈院的申斯靜、鄒伃筑。
-
2021-10-18 新聞.杏林.診間
31屆醫奉獎揭曉 葉金川特殊貢獻
第31屆醫療奉獻獎得主揭曉,今年主題是「醫誓YES,I DO.」本屆特殊貢獻獎得主是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從最年輕的衛生署醫事處長到負責健保開辦、抗煞時處理和平封院等,對台灣醫療與公衛體系貢獻卓著;團體醫療奉獻獎為屏東基督教醫院馬拉威工作團隊,至去年底已服務超過1萬5千名愛滋病患。除了特殊貢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共8位,分別是兒童心臟學之父呂鴻基、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彰化縣線西衛生所護理長鄭聿淩、在屏東縣村落執業的牙醫黃常智,在台東偏鄉落腳的陳玉祥、恆春眼科醫師鄭立智、在澎湖惠民醫院包辦大小雜務的韓國乾。呂鴻基首開先例施行兒童心導管、心瓣膜及血管氣球整形等多項手術,並建立台灣正常新生兒心電圖標準,推動成立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親自監督或執行兒童心導管手術超過5千次。林俊龍參與無數國際義診,持續服務花蓮、嘉義大林偏鄉,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牛道明致力於罕見疾病的治療照護及臨床研究工作,於心臟型法布瑞氏症得治療和研究成果,達到世界頂尖水準。鄭聿淩積極改善偏鄉教育,幫助偏鄉兒童早期發展,率先執行醫病共享決策,以糖尿病為介入族群。黃常智長期於屏東監獄看診20年,每診幾乎都會有愛滋病患,於屏東故鄉弱勢居多的內埔鄉龍泉村開業,服務許多中低收、榮民等遠道而來病人。陳玉祥投身偏鄉,培育東部醫師人才,解決醫師荒,帶領東基成為花東唯一地區教學醫院,到109年醫師人數成長60%。鄭立智深感恆春缺乏眼科醫師,89年自紐西蘭回台至恆基服務。韓國乾修士受到聖嘉民精神感召,決定離家前往澎湖服務,協助當地復健相關工作數十年。
-
2021-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OVID-19疫苗涵蓋率將破6成 累計接種1876萬劑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昨天國內接種24萬9077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累計接種1876萬6730劑,人口涵蓋率59.66%、劑次人口比80.09%。北市花博接種站今天開打68歲以上長者莫德納疫苗第2劑,因人潮擁擠又逢雨天,不少長輩撐傘苦等,引發民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根據了解,由於很多民眾習慣提早報到,才會導致許多人在現場苦等,希望地方政府把分流做清楚,也呼籲民眾接種時間到了再去施打疫苗。第11輪COVID-19疫苗預約昨天下午截止,BNT疫苗預約率約8成,外界質疑打氣不如預期。莊人祥說,每輪BNT疫苗預約率大約都是8成,其他廠牌疫苗差不多也是這數字,也盡量加開疫苗讓更多民眾可以預約,避免服務空轉,與疫苗打氣是兩回事。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8批BNT疫苗82.7萬劑今天上午抵台,有媒體詢問是否提前開放接種第2劑BNT疫苗。莊人祥說,今天到貨的BNT疫苗如何使用,都還在規劃中,目前也仍在規劃第12輪疫苗接種,也呼籲民眾在規劃預約的時間進行預約,避免造成不同階段量能差異。
-
2021-10-14 癌症.頭頸癌
花蓮慈濟醫院研究中草藥治腦癌 登上《自然》期刊
花蓮慈濟醫院致力於中西醫合療研究,不但用當歸開發治療腦癌新藥,更研究出「奈米當歸」西藥鼻噴劑,增加治療效果,還有近期開發以中草藥治療治療新冠肺炎等研究,成果發布在科學期刊《NATURE》上,希望能增加病患痊癒的機會。《NATURE(自然)》 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深具學術權威及名望。這次在期刊10月份「焦點」中,聚焦傳統中醫藥主題,花蓮慈濟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及廣東暨南大學獲邀,撰寫專文分享在各自學術領域的研究與發現。慈濟醫療團隊從2006年起,開發以生物材料攜帶當歸西藥治療腦癌的新藥,設計奈米外殼以利藥物停留在細胞內,這項新藥在動物的試驗結果,增加2.44倍的存活率,目前正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不僅關鍵技術取得多國專利,更通過美國FDA及台灣食藥署認證。慈濟醫院長林欣榮指出,西藥強調標靶治療,但癌細胞有數千個基因突變,也就是有數千個標靶,難以治療,研究團隊發現中藥具有多重標靶治療,達到身體內部「陰陽平衡」、「祛邪扶正」的特點。另外,在期刊內,慈濟醫療團隊發表以茉草、艾草為例,成功對抗新冠病毒的基礎研究成果。慈濟醫院副院長黃志揚說,研究顯示,用茉草、艾草等製成的淨斯本草飲,不但能改善糖尿病代謝,更具有對抗多種新冠病毒突變株的潛力。而在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中,慈濟醫院將淨斯本草飲,供確診的病人使用,有效幫助改善新冠肺炎病情。
-
2021-10-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研究生接種高端後昏迷 立委籲放寬受害救濟給付
中正大學法律所黃姓學生9月接種高端疫苗後昏倒,持續昏迷至今。黃姓學生父親今天在民眾黨立委賴香伶陪同下舉行記者會,淚訴高端疫苗把人民當白老鼠實驗。賴香伶則呼籲,政府應放寬接種受害救濟給付。台灣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張其祿今天偕黃姓學生父親舉行記者會。賴香伶表示,26歲的黃姓學生就讀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日前已考上律師,9月10日響應政府號召,主動登記接種高端疫苗,但9月16日騎機車停等紅燈時突然癱軟昏倒,經送醫診斷為右側頸動脈血栓,目前已在大林慈濟醫院加護病房昏迷22天。黃父表示,舉行記者會要讓社會大眾知道,這款疫苗一點保障也沒有,保護力在哪裡也不知道;兒子平時喜歡健身,現在卻因為打疫苗恐怕醒不過來,痛批高端疫苗把人民當白老鼠,實在太可惡。黃父淚訴,事發之後,他在兒子的住處找到疫苗接種卡註記打高端疫苗,讓他傻眼,因為兒子會接種高端就是相信政府;政府單位一通關懷的電話都沒有,「把我們人民當什麼?」賴香伶指出,像黃姓學生這樣的受害者,因現行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過於嚴苛,至今未有一件COVID-19疫苗得到救濟認定。賴香伶指出,高端疫苗並未完成三期試驗,政府即給予緊急授權並鼓勵民眾接種;民眾若基於群體免疫注射疫苗而產生不良反應,是基於公共利益下的特別犧牲,應放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給付。衛生福利部疾管署專門委員張育綾在記者會中回應,民眾若發生疫苗不良反應,根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流程,通常會就醫或回到原接種地點,由醫事人員說明申請流程,可透過上網或向衛生局申請。張育綾說,當事人不必負任何舉證責任和支付任何費用,衛生局會主動調閱病歷,並由審議小組釐清因果關係;民眾打完疫苗若發生事情,很容易聯想是疫苗造成,但仍要透過客觀事證和醫學判斷。
-
2021-10-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打高端昏迷家屬心寒漠視 指揮中心:很關心盡力救治
就讀嘉義大學法律所的黃姓學生,9月施打高端疫苗後,突然軟癱昏倒,已在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加護病房昏迷長達22天,家屬控訴疫苗對國人一點保障都沒有,不知防護力在哪,且副作用很大,指控政府不聞不問,連一通電話關懷也沒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對於嘉義此各案,指揮中心非常關心,一直請醫療院所協助盡力救治。國內大規模施打疫苗,出現多起不良事件及死亡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截至9月,針對不良事件開過一次會議審查,當中審議九個案件,若符合相關條件,最高可賠600萬元,後續結果會於網路公告。對於施打疫苗不良事件及死亡通報,莊人祥表示,昨新增83件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其中42件為非嚴重不良事件,41件嚴重事件,沒有死亡事件。其中施打高端後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昨新增158件,22件死亡,1件疑似過敏,135件疑似嚴重。有女學生施打BNT疫苗後出現紅斑性狼瘡,莊人祥說,過去有些疫苗做過自體免疫疾病相關實驗,並無發現疫苗與紅斑性狼瘡有關,針對該名案例,其紅斑性狼瘡持續性是否與疫苗有相關,會協助家屬通報VICP,後續由受害救濟審核。
-
2021-10-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大補血! 莫德納BNT共202萬劑 相繼來台
莫德納、BNT相繼來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表示,由台積電、鴻海永齡、慈濟三間企業和民間團體捐贈之第七批BNT疫苗,共88.92萬劑今天上午抵台。另外,第八批採購莫德納疫苗共113.21萬劑,最快將於今日晚間抵台。陳宗彥表示,感謝台積電、鴻海、慈濟,第七批BNT有88萬9200萬劑量,將近89萬劑,今天上午抵達桃園機場,效期明年2月22日,會在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另外第八批採購莫德納113萬劑,現在還在飛行途中,依照飛行狀況,今天大約深夜或是明天清晨抵台。目前莫德納共有371萬多劑到貨,這批到明年3月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七批BNT疫苗88.92萬劑,已於今天上午順利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指揮中心說,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1500萬劑,目前共計到貨509.84萬劑,分別為首批9月2日93萬劑、第二批9月9日91萬劑、第三批9月30日54萬劑、第四批10月1日67萬劑、第五批10月4日27萬劑、第六批10月7日88.92萬劑,以及本批88.92萬劑。本批疫苗效期至2022年2月22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儘速提供民眾接種。對於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三間企業和民間團體積極協助,提供更多的疫苗讓民眾接種,加速提升臺灣疫苗覆蓋率,指揮中心再次表達由衷的謝意。另,我國第八批採購 Moderna疫苗113.21萬劑,已於臺北時間10月8日凌晨自美國亞特蘭大啟運,預定當日晚間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指揮中心表示,我國採購之Moderna疫苗目前共有371.21萬劑到貨,分別為首批5月28日15萬劑、第二批6月18日24萬劑、第三批6月30日41.04萬劑、第四批7月15日35.04萬劑、第五批8月8日9.96萬劑、第六批8月15日24.96萬劑、第七批9月17日108萬劑及本批113.21萬劑。抵臺疫苗待完成通關程序後,將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本批疫苗效期至2022年3月2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儘速提供民眾接種。
-
2021-10-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今晨抵台88萬劑 陳時中:明天還有BNT、莫德納來台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天表示,這兩天會再有160至180萬劑BNT疫苗來台,而今天凌晨已有第六批BNT疫苗88.92萬劑抵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效期至明年2月20日;而明天還會有BNT以及莫德納疫苗抵台。陳時中表示,BNT疫苗已有約421萬劑抵台,而原本第十輪BNT疫苗只開放到64歲,登記情況還有餘額大約11萬劑,所以加開到61歲,從今天早上開始可以預約,預約時間到今天下午6時,施打時間從10月10日至14日。目前疫苗還蓋率打58.06%、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73.42劑。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1,500萬劑,目前共計到貨420.92萬劑,分別為首批9月2日93萬劑、第二批9月9日91萬劑、第三批9月30日54萬劑、第四批10月1日67萬劑、第五批10月4日27萬劑,以及本批88.92萬劑。對於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三間企業和民間團體積極協助,提供更多的疫苗讓民眾接種,加速提升臺灣疫苗覆蓋率,指揮中心再次表達由衷的謝意。
-
2021-10-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今明兩天到貨 清晨運抵桃機第一批
由永齡/鴻海、台積電和慈濟購買的輝瑞BNT疫苗清晨到貨第六批,疫苗由華航CI-62航班載運,班機在5點35分抵達桃園機場,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天(6日)在臉書報告,今天(7日)、明天(8日)各有一批BNT到貨,數量介於160~180萬劑,今天總共有三個盤櫃到貨,約是80-90萬劑。第六批到貨的BNT疫苗清晨從德國法蘭克福機場運抵桃園機場,班機降落後滑行進入停機坪,清消人員先以藥水清消,再由地勤人員將疫苗卸下,海關關員在機邊完成驗放通關程序,三個盤櫃都卸下後,由拖車在海關及航警車輛護送拖往華儲碼頭拆裝,並立刻送往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由永齡/鴻海、台積電和慈濟預計購買1500萬劑輝瑞BNT疫苗,目前已有5批到貨約332萬劑,分別為首批在9月2日送達的93萬劑、第二批9月9日91萬劑,9月30日首批客製化標籤54萬劑,10月1日抵台的第二批客製化標籤67萬劑,以及10月4日第三批客製化標籤27萬劑。
-
2021-10-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個人捐5億元 助慈濟購疫苗
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今(6)日於臉書上表示,感恩和碩聯合科技(4938)董事長童子賢,以個人名義捐贈慈濟疫苗五億元,「給予大家莫大的鼓勵!」這也為科技業除了鴻海(2317)、仁寶(2324)、台積電(2330)加入捐贈疫苗的行列外,另外一位加入疫苗採購的科技業者。對此童子賢低調表示,希望台灣早日集體免疫,恢復繁榮!蔡青兒指出,當證嚴上人知道需要疫苗的時候,還不知道錢在哪裡就決定要採購疫苗,因為疫苗是要搶救生命的。而 上人永遠相信,雖然不知道錢在哪裡,但知道愛在哪裡!這段期間許多慈濟志工努力用各種方式,包括舉辦各種義賣,如義賣包子、麵包等,為疫苗的經費努力籌措。希望匯聚更多愛心,而童先生的愛心捐款,是及時雨、是祝福,更是滿滿的愛。蔡青兒表示,童先生一直是我打從內心非常景仰的人。他對自己很簡單,將物質享受看得很淡,瀟灑大氣,富有滿滿的愛心。他就像是一本書,因為他懂好多好多...從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科技,到可以觸動、啟發人心的文學與藝術。他是創造者也是推動者,難怪大家都叫他「文青董座」。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在人生旅途上有機會跟他認識,感受他的風采。更感恩在自己好幾次要推動重要的事宜時,他都會出現,帶來最大的鼓勵與祝福。蔡青兒表示,童子賢對人真誠關懷,也疼惜毛小孩,就如天空一般有著寬闊的胸襟;美在有像童先生一樣,充滿生命溫度、充滿善念,充滿愛的人,以實際行動、點滴匯聚力量,給予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如星光點亮人間,也成為許多人溫暖的記憶。
-
2021-10-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中生打疫苗 有學生怕打針緊張掉淚有人說感謝
台中慈濟醫院今天為弘文中學國中部1000多位學生接種BNT疫苗,出動醫護與慈濟志工協助,以分站方式進行,有學生害怕打針緊張到哭,也有學生感謝,說將來等自己長大有能力,也要透過助人,把這份愛傳下去。今天疫苗接種前,護理師蕭珮宸與其他醫護人員稀釋疫苗,一一按照程序仔細核對,他表示,第一線護理人員處理藥物「三讀五對」很重要,除確認日期,稀釋步驟也要雙重核對,「不急、不慌,不搶速度,不因人多就慌亂」。弘文中學國中部學生今天早上開始接種,部份學生害怕打針,緊張掉淚甚至驚叫,志工媽媽溫柔握手靠懷,發揮安撫作用;高中部學長姊也幫忙維持秩序,他們剛打過疫苗,瞭解接種過程的不安。高二林姓學姊以親身經驗告訴學弟妹「多喝水、好好休息就可以,放鬆不必緊張。」弘文中學國三高姓女學生輕鬆完成接種,她面露笑容表示,之前就一直很想打疫苗,因為病毒傳播很可怕,等了好久終於等到接種,打了就比較安心,至少不必擔心感染病毒可能會出現重症。高姓學生說很感謝鴻海、台積電、慈濟三個民間機構,主動捐款購買疫苗,她表示,將來長大有能力,也要透過助人,把這份愛傳下去。弘文中學校長張輝政表示,民間機構捐款購買疫苗,同島一命的精神非常偉大,不過疫苗經費很龐大,像慈濟基金會也一直在努力勸募,希望同學長大後都能本著服務社會的心念,貢獻一己之力,讓社會更溫馨。
-
2021-10-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到貨27萬劑 AZ、BNT第11輪10月15日開打
第三批客製化標籤約20餘萬劑輝瑞BNT疫苗,今天清晨5時36分運抵台灣。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第11期的疫苗接種規劃,提供AZ疫苗第二劑及BNT疫苗第一劑接種,意願登記至10月6日中午12時止,10月11日起預約,10月15日開打。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五批BNT疫苗27萬劑效期至明年2月10日,目前共計到貨332萬劑。第11輪開放的疫苗符合資格對象包括:1.7月22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之55歲至18歲民眾,即1966年1月1日至2003年10月15日前出生者,預約接種第二劑AZ疫苗。2. 7月30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之56歲以上民眾,即1965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預約接種第二劑AZ疫苗。3.於10月6日前意願登記選擇BNT疫苗民眾之下列對象,接種第一劑:(1) 47歲以上民眾,即1974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2) 22至12歲民眾,即1999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15日出生者。(3) 18歲以上第9類對象,即2003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二、 意願登記截止時間:即日起至10月6日中午12時止。三、 預約時間:10月11日上午10時至10月13日中午12時止。四、 施打期間:10月15日至10月21日。指揮中心說明,針對滿12歲至17歲(含)學生/青少年,請監護人或關係人於預約接種當日陪同學生/青少年至選擇之合約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於現場簽署接種評估及意願書,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此外,符合上述資格如為已經意願登記過且無取消者,則不用再登記意願;但如為未曾於預約平臺意願登記對象,請於10月6日中午12時前登入預約平台完成登記意願,並於開放預約期間進行預約。後續將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指揮中心提醒,10月1日起亦開始接種流感疫苗,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流感疫苗應與新冠肺炎疫苗間隔至少7天,請民眾前往接種新冠肺炎第二劑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
-
2021-10-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0輪加開BNT仍被「放生」上班族痛批:我的第一劑在哪
由台積電、鴻海永齡、慈濟三間企業和民間團體捐贈BNT疫苗,近日陸續到貨,指揮中心也宣布,第十輪除了第二劑AZ、高端以外,更加開BNT第一劑接種。不過BNT開放的對象為64歲以上民眾,18歲至63歲的第九類及18至22歲者,23歲到50歲青年上班族仍連第一劑都打不到,痛批「什麼時候才輪我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十輪疫苗本來供應第二劑的高端與AZ,現在配合BNT到貨,也新增9月29日前選擇BNT的民眾可接種第一劑,對象包括64歲以上民眾,以及18歲至63歲的第九類,等於是第九類全部開;同時18至22歲新增加者也可以預約,可預約時間為10月4日上午10點至10月5日下午4點為止,施打時間為10月6日至14日。不過這次開放對象仍然沒有「23歲到50歲青年上班族」,該群組的人也紛紛痛罵,「七年級到底惹到誰了」、「還是輪不到7.8年級」、「什麼時候輪到我啦」、「我的第一劑BNT在哪」、「再度被跳過」、「18-22歲要開放幾次啦」、「第十類的都是疫苗孤兒,可憐喔」、「第十類=非人類,台灣最低的」。指揮中心說明,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1500萬劑,目前共計到貨305萬劑,分別為首批於9月2日送達的93萬劑、第二批9月9日91萬劑、第三批9月30日54萬劑,以及於昨天(1日)送達的67萬劑。本批疫苗效期至2022年2月10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儘速提供民眾接種。
-
2021-10-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7萬劑BNT疫苗運抵台灣 效期至111年2月
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捐贈的第4批67萬劑BNT疫苗今天上午運抵台灣,效期至明年2月10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再次對捐贈單位表達感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4批BNT疫苗67萬劑,今天上午順利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陳時中表示,由這3個團體預計共同捐贈1500萬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BNT疫苗,目前共到貨305萬劑,分別為首批於9月2日送達的93萬劑、第二批9月9日91萬劑、第三批9月30日54萬劑,以及於今日送達的67萬劑。陳時中說,本批疫苗效期至111年2月10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儘速提供民眾接種,加速提升台灣疫苗覆蓋率,並再次表達對捐贈單位的感謝。
-
2021-10-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 想打BNT疫苗嗎? 第十期加開時段登記,預約資格看這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四批BNT疫苗67萬劑,已於今日上午順利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指揮中心說明,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1500萬劑,目前共計到貨305萬劑,分別為首批於9月2日送達的93萬劑、第二批9月9日91萬劑、第三批9月30日54萬劑,以及於今日送達的67萬劑。本批疫苗效期至2022年2月10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儘速提供民眾接種。陳時中表示,配合疫苗到貨,第十輪疫苗本來供應第二劑的高端與AZ,加開第一劑BNT疫苗接種。對於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三間企業和民間團體積極協助,提供更多的疫苗讓民眾接種,加速提升臺灣疫苗覆蓋率,指揮中心再次表達由衷的謝意。第十期新冠疫苗第十期提供第二劑AZ及高端疫苗,及加開BNT疫苗第一接種◎對象:一、7/22(含)前已接AZ疫苗第一之64歲至50歲者,接種第二劑 (即1957/1/1(含)-1971/12/31(含)間出生)二、9/8(含)前已接種高端疫苗第一劑者,接種第二劑三、9/29前意願登記選擇BNT疫苗民眾之下列對象,接種第一劑:(1)64歲以上(即1957/12/31(含)前出生)(2)63-18歲第9類對象(3)22-18歲(即1999/1/1-2003/10/13(含)間出生)◎預約時間:10/4上午10時至10/5下午4時止◎施打期間:10/6-10/14備註:Az第二劑65歲以上(及機構對象)由地方政府造冊安排接種
-
2021-10-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累積到貨305萬劑 加開3對象施打第一劑
由台積電、鴻海永齡、慈濟三間企業和民間團體捐贈BNT疫苗,今上午67萬劑抵台,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這批疫苗有效日期到明年2月10日,企業與民間團體共同捐贈BNT,現在已到貨305萬劑,非常感謝鴻海、台積電、慈濟三個團體。此外,配合疫苗到貨,第十輪除了第二劑AZ、高端以外,更加開BNT第一劑接種。陳時中表示,第十輪疫苗本來供應第二劑的高端與AZ,現在配合疫苗到貨,加開第一劑疫苗接種。原本開放的對象,包括64歲到54歲接種第二劑AZ,並於九月八日前接種第一劑高端可以接種第二劑。現在新增9月29日前選擇BNT的民眾可接種第一劑,對象包括64歲以上民眾,以及18歲至63歲的第九類,等於是第九類全部開;同時18至22歲新增加者也可以預約,可預約時間為10月4日上午10點至10月5日下午4點為止,施打時間為10月7日至14日。9月29日前意願登記選擇BNT疫苗民眾之下列對象,接種第一劑。一、64歲以上,即1957/12/31(含)前出生。二、63至18歲第9類對象。三、22至18歲,1999/1/1-2003/10/13(含)間出生。預約時間為10月4日上午10時至10月5日下午4時止。施打期間為10月7日至10月14日。另,AZ第二劑65歲以上(及機構對象)由地方政府造冊安排安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四批BNT疫苗67萬劑,已於今日上午順利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指揮中心說明,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1500萬劑,目前共計到貨305萬劑,分別為首批於9月2日送達的93萬劑、第二批9月9日91萬劑、第三批9月30日54萬劑,以及於今日送達的67萬劑。本批疫苗效期至2022年2月10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儘速提供民眾接種。對於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三間企業和民間團體積極協助,提供更多的疫苗讓民眾接種,加速提升臺灣疫苗覆蓋率,指揮中心再次表達由衷的謝意。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下午AZ將抵台65.6萬 自購已到貨逾五成
第一批客製化標籤BNT疫苗約55萬劑,清晨5時許運抵台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效期到明年2月8日,而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目前共計到貨238萬劑。陳時中也表示,「鴻海說這兩天還有再來,希望順利」。另外,自購的AZ疫苗約65.6萬劑也將於今天下午抵台。陳時中表示,本次AZ疫苗是我國自購的第10批,效期是明年1月31日。我國購買的AZ疫苗1000萬劑,已到貨包括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8月12日52.4萬劑、8月27日26.5萬劑、8月31日59.5萬劑、9月10日45.8萬劑、9月17日64萬劑,及本次65.6萬疫苗,共已到貨502.3萬劑。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批客製BNT最快10天完成封緘 高端下月起出貨量加大
首批客製化標籤約55萬劑輝瑞BNT疫苗,由中華航空公司CI-62班機以客機載貨方式運送,從德國法蘭克福機場起飛,於今天早上5點1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他表示,這批疫苗完全沒有簡體字,這一批檢驗封緘最快10天完成,原訂10月6日要替學生施打的疫苗,因為疫苗延後抵達,要請大家多等個3到4天。BNT疫苗陸續到貨,陳時中曾向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喊話「希望第二批BNT疫苗來,可以一起迎接」,但至今都沒看到兩人合體的畫面。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詢問陳時中,是不是郭台銘不想跟你同台,你喊話了人家也沒理你。陳時中表示,對於鴻海永齡、台積電、慈濟三家企業都非常感謝,所有人都努力讓疫苗進來,有企業回饋社會的心。其實後續就沒有再邀約郭台銘董事長,今天疫苗雖然一早來,但為了上節目也沒有去迎接。今天來的疫苗屬於第一批符合契約標準的BNT疫苗到貨。陳時中表示,這次BNT有延誤一些,導致原訂施打的10月6日會延誤幾天。不過現在疫苗陸續到貨,整體的策略還是BNT疫苗都是施打第一劑,莫德納以及AZ疫苗打第二劑。而高端疫苗則是第一劑與第二劑並行。陳時中表示,高端從下個月開始出貨量開始變大,過去高端都是用50L製造疫苗,現在他們通過200L的製造方式,所以一次量會比較大,之後高端疫苗的藥劑也會從一針改為一瓶。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5萬劑來了!第一批客製化標籤BNT疫苗運抵台灣 盡快分配讓學生施打
在學生接種BNT疫苗,傳出校園還缺30萬劑的狀況下,第一批客製化標籤約55萬劑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清晨運抵台灣,鴻海及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日前在臉書(Facebook)貼文透露,這批客製化BNT疫苗已生產完成約140萬劑,將分3批到貨,今天抵達的是第一批。這批疫苗由華航CI-62班機以波音A350客機載貨方式運送,從德國法蘭克福機場起飛,在清晨5點10分抵達桃園機場,班機落地後滑行停靠在D1機坪,由地勤人員將放置在前艙的2個冷凍櫃卸下,由海關人員在機邊完成驗放通關作業後,在航警及海關車輛護送下由拖車送往貨物碼頭,拆裝送入冷鏈貨車,載往指定冷儲物流中心存放,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疫苗到貨完成檢驗封緘後,將盡快分配各縣市,讓每批疫苗發揮最大效益。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1500萬劑BNT疫苗陸續到貨,目前已到貨是9月2日約93萬劑、9月9日約91萬劑,這批是由上海復興購買的現貨,所以包裝上還是簡體字的印刷,今天到貨的是首批客製化標籤的BNT疫苗。
-
2021-09-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批客製化標籤BNT疫苗清晨已抵台?指揮中心澄清
首批客製化標籤BNT疫苗抵台時程備受關注,針對有媒體報導首批客製化標籤BNT疫苗今天上午6時11分抵台一事,指揮中心澄清,這是未經查證的報導,今天清晨並無疫苗抵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持續到貨與接種,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1500萬劑BNT疫苗,首批93.3萬劑已於2日抵台,但並無客製標籤,曾引發關注。首批客製標籤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何時抵台,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23日表示,由於歐洲倉庫出貨繁忙,目前出貨程序有點延宕,會盡速完成相關手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下午記者會時也被媒體問及此事,當時他已強調,還沒得到今天清晨會有BNT疫苗到貨訊息。
-
2021-09-2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醫病天地/天熱要養心 溫水補元氣
炎熱天氣讓人只要離開冷氣房就是滿頭大汗,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陳中奎說,「汗為心之液」,若汗流太多,就會讓心臟負擔加重,因此不只冬天,炎熱天氣也要注重「養心」,適時補充水分,擦乾汗水,若汗流太多心臟不舒服,可以按摩穴道降心火或者補氣。陳中奎說,依照中醫理論,心臟五行中屬火,火又屬熱,而汗為「心之液」,也就是心臟的液體,一旦高溫兩熱之間相剋,流了太多汗,過度消耗心氣,就容易出現心跳快、喘、疲倦等心臟不適症狀。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留意天氣熱的影響,因為天氣熱血管和冬季比會舒張,若有高血壓要注意血壓變化,若因為服用控制血壓藥物,血壓驟降引起低血壓頭暈,也要趕快就診。陳中奎表示,天氣熱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補充水分就是補充元氣,但建議飲用溫水就好,不要喝太冰涼的水,以免邪氣入侵;除喝水,流汗最好迅速擦乾,汗流太多記得補充稀釋後的電解質。外出要做好防曬,若有頭暈、想吐等不適,快找陰涼處避暑,但不要急著往冷氣房衝,冷熱交替可能造成中暑。若汗流得太多導致心臟不適,陳中奎建議,可按壓位於手握拳時小拇指尖處的「少府穴」來降心火,或手肘內側的「尺澤穴」,若感到疲倦感,可以按摩膝蓋外側附近的「足三里穴」來補氣,另外,蓮子薏仁湯、薏仁綠豆湯都是消暑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