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性愛.性福教戰
搜尋
愛滋病毒
共找到
97
筆 文章
-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細菌、病毒哪不同?避免被感染 防疫專家教你先懂它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趴趴走,搞得人心惶惶。疫情爆發後,各種衛教文宣在網路流傳,很多人才發現,原來過去口罩都戴錯,原來日常一些習慣行為,都是招惹病毒、細菌上身的危險動作。今天我們請來防疫專家,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遠離無所不在的病毒、細菌,有以下壞習慣的人,今天起就戒掉!專家解毒Q感冒多病毒引起,為何有時會用抗生素?許多民眾不解,明明是確診為感冒,屬於病毒,有時候醫師會使用抗生素。陳立遠說,引發感冒大多是感冒病毒引起,但並非全然皆是,部分屬於細菌性感冒,細菌侵犯呼吸道,會出現黃綠色的痰、鼻涕,此時就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一般感冒病毒則是透明的鼻涕,僅需要透過支持性治療,緩解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就能靠自身免疫力改善。近年來,抗生素濫用以及部分細菌已經出現抗藥性,也使某些致病細菌成了不死的「超級細菌」,成為近年來的公衛問題。Q所有病毒都能靠自體免疫力克服嗎?陳立遠說,病毒入侵人體後,雖然招招致病,但多數的病毒感染,人體都能靠自身免疫力對抗。不過有些病毒會使人體終生感染,如愛滋病毒,愛滋病毒可直接衝進細胞的核酸,細胞不斷複製再複製,難以擺脫,現在僅能透過雞尾酒療法,抑制愛滋病毒複製,並限制病毒擴散到其他細胞,達到和平共存的目標。經歷SARS後的17年,新冠肺炎再次掀起全球疫情風暴。對於這支未知的病毒,人們陷入恐慌。與SARS系出同門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和一般的病毒與細菌到底有何差異?病毒仰賴宿主 細菌能獨立存活病毒結構簡單,病毒核酸作為主體,外頭再套上一層蛋白質,形成一種有機物,既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病毒必須仰賴宿主才能繁衍。病毒入侵生物後,狹持生物體內細胞,依附在細胞上不斷繁殖。細菌結構複雜,最內層同樣是核酸,但外頭包含著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也因為細菌的結構複雜,大小是病毒的好幾倍,而細菌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體,無須宿主就能代謝存活。病毒與細菌皆會使人體致病,多數的病毒對於人體而言都是「壞人」,通常皆帶有致病性,如腸病毒、流感病毒、感冒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細菌則是好壞參半,人體內長期與細菌共存,腸道、口腔、鼻腔、皮膚皆有,多數能與人體共存的菌種都是好菌。但像是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皆不利於人體。對抗細菌武器 比病毒多元病毒與細菌對於人體致病的能力,旗鼓相當,但治療的方式卻有相當大的差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專任主治醫師陳立遠說,病毒結構簡單,使科學家至今僅破解部分病毒入侵人體時的方式,並研發出部分抗病毒藥物,例如,對抗流感病毒的克流感。細菌因為結構複雜,能使用的武器多元,只要一處結構被破解,就有辦法攻破,而抗生素是目前對抗細菌最有效的藥物。病毒入侵 多透過黏膜組織無論是病毒或是細菌,入侵人體的方式,都是先透過專屬的傳播途徑,突破人體的防衛機制「免疫系統」進入到人體。病毒侵略人體的前提,必須與體內的蛋白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才有辦法突破。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分子生物研究所院士賴明詔說,病毒入侵人體都需要抓住人體內的蛋白質,病毒就像是一把鑰匙,細胞內的蛋白質就像是鑰匙孔,鑰匙的輪廓必須要完全符合,才會被開啟,病毒才有辦法潛入細胞的家中,偷走蛋白質原本在細胞內的意識,奴役蛋白質,替它延續生命。病毒最常見入侵人體的通道為黏膜組織,口腔、眼睛、鼻腔、呼吸道等。細菌無所不在 皮膚破損就入侵細菌則是長時間與人體共存,陳立遠說,無論是皮膚或是人體內處處都能見到細菌的影子,體內無菌的器官僅有血液、肌肉、中樞系統、大腦等,而大腦的血腦屏障若是被細菌攻破,也會因細菌入侵而致病。陳立遠說,也因為細菌環繞在人體四周,要入侵人體非常簡單,只要皮膚有破口,或是器官與器官之間有破損,細菌就能夠一舉攻佔人體。多數時候人體的免疫大軍能第一時間抵禦細菌外敵,不過,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細菌的威力就會爆發。
-
2020-0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是生化武器?美權威學者:完全找不到證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之際,社群媒體也爆出許多陰謀論,包括病毒是中國研究機構創造的產物。世衛組織特別警告疫情爆發假新聞的「訊息傳染病」(info-demic)。美國一位權威學者如今也表示,完全找不出病毒是人工改造的證據。《金融時報》報導,之前有印度學者在網路公開研究,聲稱病毒基因組的片段插入點和愛滋病毒有著「異乎尋常的相似度」。這篇論文未定稿、未經同儕審查,隨後自行撤回,但已催生出網路謠言,聲稱新冠肺炎疫情起於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基因改造的病毒外洩。對此,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的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計畫主持人、專門研究病毒演化的貝德福博士(Dr. Trevor Bedford)強調,「我們找不到任何一絲基因改造的證據,(病毒)突變完全符合自然演化」。貝德福博士指出,該篇論文「在許多層面都是錯的」,新冠病毒和愛滋病毒僅共享極短的基因定序,這在自然界其他有機體中也存在,「在生命之樹中不斷重複」。貝德福也不認為人類會從蛇類和魚類感染新冠病毒,他指最有可能的情況,是20至70年前蝙蝠將病毒傳染給另外一種哺乳動物,而這個目前未確認的中間宿主,再於2019年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傳染給第一個人類宿主。中國疾管中心和復旦大學1月釋出新冠肺炎基因組後,貝德福博士率領的全球協作計畫就持續進行分析。他說,當今一名患者體內病毒的遺傳密碼有著3萬個生化符號,通常僅有約5個不同,這更像是隨機變化,沒有跡象指向病毒會因此變更強或更具傳染力。貝德福博士表示,比對過不同患者的病毒和了解突變率後,就可以推估目前的總確診數目,結果更近似傳統的流行病學,估計新冠肺炎總感染數上看20萬,和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傳染病專家佛格森(Neil Ferguson)團隊已公布的數字相符,但他不願預測未來的發展。
-
2020-02-05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到底有沒有藥醫?
勤洗手,戴口罩,都是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防止[病菌]進入你的身體,病菌包含細菌和病毒,這兩個天差地遠,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人類對抗細菌的藥叫做抗生素,對抗病毒的藥叫做抗病毒藥物,由於我們是專門談對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所以今天只談抗病毒藥物,不談抗生素。人類如果沒有辦法把病毒阻絕於境外(身體外),一旦讓他們進入了身體,我們就只能靠兩樣武器去抑制並殺死病毒,存活下來。第一是自體的免疫力(國軍部隊),第二是外來的藥物(外國援軍)。過去大家常常聽到,經衛生單位核准的抗病毒藥物有很多,像是: 抗流感病毒藥物、抗愛滋病毒藥物、抗B型肝炎藥物、抗唇皰疹病毒藥物等等,族繁不及備載,但你絕對沒聽過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另一方面,媒體經常提及的疫苗部分,又可以分為治療型疫苗(廣義上來說,也算藥的一種),以及預防型疫苗(害怕得到,預先施打),這兩種都是仰仗提升自體免疫力來達成抗病的目的。本篇文章為集中篇幅,暫不談疫苗(會另外寫文章來闡述),先只集中力氣來談藥物。潘老師在這裡所要談論的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大致可以分成四個等級,第一等級(最高級別)是經衛生單位核准用來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第二等級是非適應症內用藥(off-label use),也就是說,此藥已經衛生單位核准用來治療其他病症(醫院藥局就有庫存),但並沒有核准用來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是臨床醫生可以基於救人斟酌開立使用。第三等級是根本尚未被衛生單位核准用來治療任何病症(醫院藥局當然不會有這個藥,須專案申請),但因為研發藥廠已經完成前期動物和部分人類所有的實驗,基於救人之急迫性(美國稱之為同情用藥),可以由衛生單位特批,准予醫生針對特定申請的個案,進行臨床試驗使用。第四等級(最低等級,或根本不列入藥物之流)則是另類療法,也可以說是民俗療法,衛生單位從來不會同意,甚至偶而開記者會反對,但一般民眾卻經常趨之若鶩。簡要的來說,衛生單位在審核一項藥物是否通過時,主要考慮兩件事,第一是對病人的安全性,第二是對病症的有效性。其中安全性又要比有效性來得重要的多,想想看,如果是劇毒物質,當然可以百分一百殺死病毒,絕對是超級有效,但問題是人只要吃下去,人也死了,根本沒用。因此,為了這兩件事,藥廠通常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實驗證明,先從動物,再進入人類,最後還要了解不同人種。對於新發生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許多製藥單位才剛剛拿到病毒序列,因此,上面所說的第一等級的藥物,單就時間上來說,市場上是絕對沒有的,合先敘明。另外,就算現階段從頭開始去發展第一等級的藥物,也是緩不濟急,遠水救不了近火。但讀者千萬不要失望,請繼續看下去。因為,如果能從第二和第三等級的藥物中,選取適當標的,將其提升至第一等級,這就顯得快速多了。原因是它們對病人的安全性已經初步無虞(當然還要再加強),如果能進一步證明對病證的有效性,就可以先用來救人了。況且目前因為感染的病人很多,同時救人又能了解其有效性,何樂而不為,這時候衛生單位基於緊急情況,也會給予特殊管道,盡速核准。至於第四等級的藥物,凡是像潘老師這種專業的醫學科學家都不會同意它們有效,但基於對病人的心理慰藉,一般只要是安全、無害、不斂財,甚至又是健康飲食的話,我們也不會去刻意批評或攻擊,例如喝點普洱茶、吃兩片大蒜,吃些維生素C,喝喝雞湯等等。只是民眾千萬不要因此而去排斥正規療法或延誤就醫就可以了。另外像是香油滴鼻孔(嗆到)、燃放鞭炮(汙染環境)、室內薰醋(傷眼傷鼻)、喝大蒜水(傷胃)等等,就大可不必了,無效又傷人傷己。現在國際上討論最熱門的是第三等級的一個藥物,也可以說是對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當紅炸子雞,它叫做Remdesivir。大紅大紫的原因是2019年1月31日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重磅發表了一篇美國首例使用靜脈注射Remdesivir,將一名35歲男性,從武漢探親返美,染上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人,完全治癒的一篇科學論文。這個藥物是吉利德公司(Gilead)原本研發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的藥物,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三期臨床試驗。正因為受到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啟發,一項臨床實驗已經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行,由曹彬教授擔任主持人,從2月3 日開始,預計於4月27日結束,總收案量預計270名病人,將評估此藥是否確實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效,並確定其劑量及其可能的副作用,如果一切順利,極有可能依照大陸相關程序報批,從第三等級一躍提升成為第一等級的藥物。在第二等級的藥物中,目前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大陸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聯合發現了兩個現行藥物: Chloroquine和Ritonavir對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氯喹是一種用於治療及預防瘧疾的藥物,Ritonavir則是用來治療愛滋病的藥物。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艾柏維(Abbvie)和強生公司(J&J)應中國衛生部門要求,已經捐贈價值200萬美元(相當六千萬台幣)的愛滋病藥物,給中國進行試驗,中國當局也建議醫生試用抗愛滋病藥物,向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進行治療,大家可以拭目以待臨床試驗結果。另外,像是alpha干擾素,經霧化吸入有助於清除呼吸道黏膜病毒。環孢黴素也經瑞士和美國科學家報導可以抑制冠狀病毒。2020年2月4日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提出,抗流感藥物Arbidol以及另一個抗愛滋病藥物Darunavir,都顯示出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效果。以上種種,正如文章前段所述醫院藥局都有庫存,醫生可以本於專業知識,在適應症外酌情使用。第四等級的藥物中,也有一個當紅炸子雞,它是雙X連口服液,據報載在大陸已經出現盲目搶購熱潮,產品也搶購一空。主要由於此藥在大陸是中藥成藥,不須醫生處方,不像上面兩個等級的藥,民眾沒有辦法隨便買到或拿到。事情起因是2020年1月31日人民日報報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稱,雙X連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上海藥物研究所左建平教授研究團隊已經研究了17年,立論基礎主要是依據其對SARS和MERS等冠狀病毒的研究結果,認為可能同時也會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有治療作用,並對正常人有預防作用。由於有人質疑此新聞的真實性,2月1日上海藥物所新聞發言人再次指出,由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1月31日向媒體提供的《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一文,內容是準確無誤的。聲明指出,這一結論是基於實驗室體外研究的結果,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室體外試驗證明,雙X連口服液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作用,下一步還需通過進一步臨床研究來證實。由於還是體外實驗,所以潘老師將其歸類在第四等級,仍屬另類療法,無法和前面幾個等級的藥物相提並論,由於健康人服用仍然會有些副作用:皮膚搔癢、輕微腹瀉、噁心、嘔吐,因此潘老師建議一般人現階段不應使用。
-
2019-12-31 性愛.性病防治
性工作者檢出愛滋 曾在竹苗、雲林尋芳的人快主動篩檢
雲林縣衛生局本月針對轄內八大行業辦理性病篩檢時,發現一名女性性工作者感染愛滋病毒。衛生局調查發現,該女上月開始在雲林沿海鄉鎮提供性服務,曾與客人發生無套性行為,先前也曾在新竹、苗栗等地提供性服務,呼籲近半年曾與該區性工作者發生無套性行為之尋芳客,主動接受愛滋篩檢。該名性工作者向公衛醫療人員表示,她原先在新竹、苗栗一帶提供性服務,才到雲林工作半個多月。有好幾個客人要求提供無套性服務,確切人數不是很清楚。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根據該女所述,已通報新竹、苗栗的衛生單位。過去半年曾與該區性工作者發生無套性行為的尋芳客,應在愛滋病空窗期三個月後主動接受愛滋篩檢,並建議六個月後再追蹤一次,以維護自身健康。曾春美表示,雲林縣內今年新增19例愛滋個案確診,其中11例是主動進行篩檢,目前縣內20鄉鎮市衛生所、台大雲林分院、虎尾若瑟醫院皆提供免費(可匿名)愛滋病毒篩檢服務。篩檢結果若呈陽性者,公衛醫療人員將協助轉介至愛滋病指定醫院就醫,過程絕對保密維護患者隱私,毋須擔心病情曝光之風險,且感染者只要穩定服藥控制體內愛滋病毒量,健康狀況可與常人無異。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蔡鳳美表示,愛滋病毒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染,感染對象並不限於特定性別、性傾向,任何人未落實安全性行為都有被感染的風險。曾有性行為者,建議一生至少進行1次愛滋篩檢,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若有感染高風險行為,建議每3至6個月篩檢1次,以瞭解自身健康狀態。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24小時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雲林縣衛生局疾病管制科(05)5373488洽詢。
-
2019-12-19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病毒可靠藥物預防 調查:7成受訪者不知
曾被視為現代黑死病的愛滋病,如今已成可控制的慢性病,甚至可靠藥物預防。但最新調查發現,民眾對愛滋病毒有許多錯誤觀念,多達70%受訪者甚至不知愛滋病是可預防的。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12月間針對全台520名18至40歲且有性經驗的民眾進行「國人愛滋認知調查」網路問卷,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發現多達90%民眾自認了解愛滋病毒及愛滋病,實際上僅0.2%具有完整正確認知。調查顯示,多達80%民眾對於愛滋感染途徑有錯誤觀念,誤以為肛交、陰道交、口交感染愛滋病毒風險都一樣高,甚至有多達30%受訪者認為與愛滋感染者共用餐具是感染愛滋病毒的途徑之一。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莊苹表示,愛滋病毒主要有3大傳染途徑,包括不安全性行為、血液傳染、母子垂直感染等,其中口交感染愛滋的機率比感染性病來得低;此外,接觸愛滋感染者的排泄物、一起共餐、聊天、親吻都不會造成感染。以往很多人將愛滋病視為現代黑死病,一旦發病恐不久於人世,不僅會傳染,還會生很多病、耗費大量醫療資源,但隨醫學進步,這些觀念都已過時。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受惠新藥發展,感染愛滋病毒就如同罹患慢性病,感染者一天只要吃1顆藥就能將病毒控制到檢測不到,不僅沒什麼副作用,就連發生性行為也不會傳染給他人。此外,調查更顯示,有58%受訪者認為愛滋感染者壽命較短、21%認為感染者無法正常工作,更有近70%不知道愛滋病有藥物可預防。洪健清強調,隨醫學進步,預防愛滋病毒就像避孕一樣,有事前、事後藥可服用,預防效果高達90%以上,藥物可抑制病毒在體內複製;更重要的是,凡是有性行為者至少要做1次篩檢,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1年篩檢一次,若有感染風險行為者則建議3個月至6個月篩檢一次。為了讓民眾主動了解防治資訊,愛滋病學會、愛滋病護理學會與全台11間愛滋相關民間團體合作推出愛滋防治公益月曆,即日起至明年1月31日只要捐款超過新台幣100元並上網登記,即可獲得限量聯名月曆。
-
2019-12-18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用藥不可停 一旦中斷危險增
你還以為愛滋病是「世紀黑死病」,無藥可治嗎?台灣愛滋病學會今天公布「國人愛滋認知調查」,九成的人自認了解愛滋病,但僅0.2%的人對愛滋有正確認知,且多數人認為愛滋感染者壽命較短。醫師表示,錯誤觀念帶來恐懼,更形成防疫的漏洞。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針對520位18至40歲、有性經驗的男女進行「國人愛滋認知調查」網路問卷調查,發現民眾普遍缺乏對愛滋的正確認知。調查發現,有過性經驗的受訪者僅有兩成做過愛滋篩檢,更有七成五認為不需要接受篩檢。但事實上,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包括性行為、血液及母子垂直感染,只要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如口交、肛交、陰道交或其他體液交換方式都有可能感染,因此只要有過性行為就應該要做篩檢,持續有無套行為則建議三到六個月至少篩檢一次。另外,台灣愛滋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洪健清表示,目前愛滋藥物已可很好的控制愛滋,且過去依此需要服用許多顆藥物、副作用大,現在進步到一天只需一顆且副作用低。洪健清說「治療即預防」,感染者只要接受治療、穩定服藥,平均餘命和常人無異,且只要病毒量降到小於200,維持測不到的狀態達六個月,也不會傳染給其他人。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則提出90-90-90計畫,希望在2020年前,達到90%感染者了解自己的狀況、90%知道自己狀況的感染者接受適當治療以及90%接受治療者成功抑制病毒量。洪健清表示,截至今年11月,台灣愛滋新感染人數達10年最低,並達到「87-90-94」的成績。但他表示,藥物一定要穩定服用,不可中斷。一旦中斷可能造成抗藥性,以及造成發炎反應,使腎臟和、心血管的疾病發生率上升,反而更危險。針對愛滋病的預防,洪健清也提醒,除了性行為全程戴保險套外,也可採取預防性投藥(PrEP),預防愛滋病毒感染的風險可達九成以上,建議政府擴大補助。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