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8 科別.兒科
搜尋
愛滋病
共找到
272
筆 文章
-
-
2020-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研究:全球有1/5人口 恐染COVID-19重症
根據今天公布的研究分析,估計全球逾20%人口(約17億人),因罹患肥胖和心臟毛病等基礎疾病,而有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重症的風險。法新社報導,因既有疾病受苦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的風險特別高。第一波新冠病毒疫情已在全球奪走超過42萬人性命。英國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一個專家團隊分析包括糖尿病、肺部疾病與愛滋病毒等全球數據,來估算多少人會有感染COVID-19重症的較高風險。研究人員發現,多達1/5民眾擁有至少一項基礎疾病,讓他們的處境更危險。儘管並非所有感染者都會發展成重症,但研究人員表示,全球約4%人口(約3億5000萬人),病情可能會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研究人員克拉克(Andrew Clark)說:「隨著各國逐漸解封,但病毒仍在傳播,政府得想辦法保護最脆弱族群免於感染。」他說:「這可能涉及建議有基礎疾患民眾,採取對應自身風險層級的社交距離限制。」克拉克表示,當疫苗問世後,這項研究或許有助於政府決定那些族群應優先施打疫苗。
-
2020-06-14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除罪化 律師:不應未遂犯而罰之
對於有民團在網路平台提案連署,希望修正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U=U不具傳染力已是國際共識,愛滋入罪化將影響防治工作與病患確診之意願。律師表示,愛滋不應性行為未遂犯而罰之,讓感染者更有保障。長期推動司法改革、消除HIV歧視的陳君瑋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匿稱「熊大」律師的陳君瑋說,從愛滋條例21條,明知自己為感染者,隱瞞而與他人進行危險性行為,致傳染與人者這三個要件,來看處5到12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個,明知自己為感染者,實務上判斷的方法就是以你有沒有確診來看,但若是愛滋黑數,如曾去匿篩但未接受後續確認、或曾有非安全性行為但不知道自己有狀況,而僥倖不去治療,如何處理與判定上就有難度。而在隱瞞而與他人進行危險性行為,致傳染與人者上。致傳染與人者這要件,在法律上來說就是造成他人感染,但目前實務上從來無法測得,原告是否經由被告感染,醫學上目前只能測得原告與對方(被告)的病毒株類似,但「類似」並無法代表原告就是從被告者而感染,也可能從B從C從D而感染(如有不只一個伴侶情況下),所以實務上根本沒有辦法真正認定。以法院認定來看,假設小瑋提告小正傳染HIV給他,法院會先抓小正、小瑋何時確診,但即便小瑋確診的晚,在法律上也不代表是小正傳染給小瑋,也許可能是他人傳染,而這部分則代表「既遂犯」與「未遂犯」的分別。陳君瑋說,既遂為至傳染於人者,如我殺你,且你的死亡結果是來自我,即有因果關係,「我」就是既遂犯;但是我殺你,但你沒死,或無法證明因果,那「我」就是未遂,未遂依照法律規定其刑就是減半或三分之二,基本上刑度就是從原有的5到12年往下抓,故之前相關個案都是判決兩年多徒刑。陳君瑋說,而過往的HIV提告案件,法官幾完全不去論述是否為被告者所傳染,因為科學上病毒株無法確認,舉證上出現問題,也就養成法官判決上的懶惰。「他告你,你跟他都陽性,他比你晚得到,然後你們有無套性交,如有聊天記錄等,那就判決下去。」法官不去證明因果關係,而以「未遂」犯來判決,那第21條就像一張網般,將所有可能性承載起來,非常恐怖。而目前此條例可能改正方式,陳君瑋認為有四點,包含立委提案修法三讀通過、大法官釋憲、司法個案判決、行政單位如衛福部疾管署發行政命令,將21條的危險性行為不包含U=U等方式。上述第三點如前幾天有「愛滋男被控危險性行為,二審逆轉獲高等法院判決無罪」案,即可成為未來律師在辯護時的依據;第二點部分,去年也有個案法官向大法官申請釋憲。另外,愛滋條例21條的刑期也有過重問題。陳君瑋說,目前21條至少判5至12年,跟重傷害罪一樣重,而普通傷害僅5年以下,但感染者目前已有雞尾酒療法等先進治療方式,少有死亡者、根本不到重傷害程度,故在目前實務上實屬過重,未來修法時也應一併考量。但倘若上述21條文修改或刪除,外界擔心若感染者有惡意傳染情況下就無罪可罰?陳君瑋說,仍可回到傳染病防治法,如梅毒、花柳病般處理,且也仍有民事賠償,仍有權利保障。因此,對有民團近期提網路平台連署,將21條的危險性行為不包含U=U,助感染者權益更有保障,他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事。
-
2020-06-14 性愛.性病防治
醫界:國際研究證明 U=U者性行為不會傳染
對於愛滋條例21條的爭議,前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北榮感染科醫師林錫勳表示,這些年來,國內外的實驗結果皆已證明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意即HIV帶原者若穩定治療、服藥,將體內的愛滋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的範圍內,那麼就算與人發生上萬次的無套性行為,也「不會傳染」給他人。林錫勳說,愛滋條例的成立有其時空背景,當年是被視為「絕症」看待、死亡率高,但隨著科學、藥物進展,感染者的病毒已能控制、甚至預防。有國外研究顯示,感染者穩定服藥、控制病毒量下,其平均壽命可活到77歲,與一般民眾的平均餘命相近。感染者如何「去歧視化」,林錫勳說,是政府、公衛應該做的部分。而這並非做不到,不然目前仍沒有疫苗與藥物的新冠肺炎,為何能達到返台民眾都願意主動告知並篩檢?同樣是需要透過宣導正確知識,來讓民眾減少恐懼、汙名化,否則因此不敢篩檢,隱形的確診者只會更多。而據統計,國內潛在愛滋感染者延緩診斷、治療的比率約25%,遠比各國高,感染者「冰山一角」下的面積持續擴大,林錫勳認為這不該成為常態。民眾對於U=U的疑慮,林錫勳舉出四個國外最新跨國研究來證明。他說,以在病毒量測不到之定義下(200 copies/ml),其中一個研究為對澳洲、巴西、泰國等國家的358對血清相異的男同志伴侶,觀察在病毒量抑制的情形下,與陰性伴侶進行無套肛交傳染風險,在追蹤一年期間共發生1萬2447次無套肛交,結果此期間伴侶間的愛滋傳染發生率為零。足以證明HIV帶原者的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的範圍內,就算與人發生無套性行為,也「不會傳染」給他人。不過林錫勳也說,當然,並非所有帶原者都穩定治療,愛滋病仍然有預防方式,若發生有風險的性行為,現在有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與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EP)可作為預防。他認為「病人也是人」,也可能是你的家人,而「共識」與「科學」是兩回事,目前21條對於感染者來說以重傷害來裁罰,且未遂也有罪,在HIV目前可治療的情況下,已不符比例原則,且仍有傳染病防治法、民法可處理,透過上述提案倡議促使修法,或至少在該法上加上U=U,相信會較符合現況。
-
2020-06-14 性愛.性病防治
感染愛滋逾20年者首告白 此法讓我歧視自己
愛滋在台灣已有逾30年的歴史,自1995年「雞尾酒療法」出世後,愛滋病的風貌翻開新頁,已從曾經的「無藥可救」變成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病」,也有愛滋條例的立法,但並不代表感染者就能活得自在有保障。感染逾20年的小文哥(化名),走過與病毒對抗的漫漫長路,今年近50歲的他,首度接受記者訪問。他說,在千禧年前退伍開始工作,身為一名男同志,他當年因身體不對勁而至醫院感染科檢查而確診,而當時的五年存活率為零,即便有雞尾酒療法剛入台,仍在工作、進修、背負家中經濟的他雖惶恐,但只能一試。只是,當時一天得吃33顆藥,讓他有著嘔吐、噁心、腹瀉等症狀,轉院治療期間也曾停藥、減藥、觀察病毒量而調整劑量,一路到現在進展至一天僅需吃一顆藥;但即便如此,他至今仍忘不了那曾經濃濃的塑膠味,治療過程中他一度想放棄。但偶然接觸露德協會,團員、病友彼此給予的關心,讓他找到歸屬感,也一路走到今天,同時也成為協會的志工。只是迄今台灣資訊雖發達、相關藥物科學進展快速,小文哥心中仍有走不出的「結」,即有形與無形中的「歧視」。對網路資訊擅長的他,曾有不錯的工作機會,但大型企業當時體檢都有驗HIV這項,讓他只好黯然放棄;此外,民眾對於HIV仍有成見、標籤化,轟趴=同志的汙名化,也讓他感嘆,NGO團體對性平等相關教育這麼努力,卻總有被磨滅感。而最讓他痛苦的,則是對自我的歧視。抗病毒20多年來,他的病毒量已是U=U,即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的狀態,他也曾有交往多年的男友,但因愛滋條例第21條,讓他深感恐懼,即便床笫之事做好安全性行為的準備,仍深怕成為另一半的負擔而分開,親密關係因此卻步。他聲淚俱下地說,這20多年來他武裝著自己、實則高自尊低自信,但「我們到底做錯什麼?」因此他此次勇敢站出來呼籲,希望21條能有修法可能,讓感染者不受歧視、除罪,其親密關係能有進展。
-
2020-06-14 性愛.性病防治
感染者權益/U=U不具傳染力 民團網路平台提連署修法
愛滋感染者權益條例,是保障?還是歧視?愛滋工作網絡社群經營者、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研究員葉柏岑,從事HIV服藥順從性研究,接觸逾千名感染者,並協助申訴與醫療諮詢。他表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簡稱愛滋條例),至今爭議越來越多,恐淪為恐嚇病患之籌碼,如U=U「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已是國際共識,愛滋入罪化將影響防治與病患權益。因此,他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應修正符合法源與醫學實證之提案」,期望對於感染者的法條條例與保障,應與社會現況共時俱進。葉柏岑說,「愛滋病」曾經無藥可救,但自1995年「雞尾酒療法」出世後,愛滋病的風貌翻開新頁,已變成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病」。而台灣從2016年疾病管制署開始推動感染者立即服藥,單顆藥物納入第一線處方,感染者服藥從以前的一天多次多顆,到現在的一天一顆,提高服藥與回診的順從性,感染者的生活品質也越來越有保障。而根據2019年8月30日美國疾病管制署公布文件指出,抗病毒藥物、預防性投藥、保險套,已是預防愛滋病毒傳染的三大重要策略。且經過國際大型的研究發現,愛滋感染者接受治療,血液中測不到病毒量且穩定長達6個月以上時,能100%預防,不會透過性行為的途徑傳染給他人。也就是「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U=U(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此為國際共識,讓台灣愛滋治療與防治有新的發展與詮釋。但至今愛滋條例第21條卻是未遂之刑法。葉柏岑說,近年來司法與社會工作實務上,已陸續出現許多爭議法律案例與服務案件,相對人不是真正以21條提訴,而是作為恐嚇感染者、控制感染者的籌碼,逼迫對方金錢之妥協,或以達到其他目的,讓感染者恐備受許多身心煎熬,侵害個人權益。現今刑法已於2019年5月10日刪除285條回歸277條(修法理由:本罪之行為人主觀上明知自己罹患花柳病,仍刻意隱瞞與他人為猥褻或姦淫等行為,而造成傳染花柳病予他人之結果,已構成修正條文第277條傷害罪,為避免法律適用之爭議,爰刪除本條規定。)故保留愛滋條例21條明顯是過時的,修母法而漏子法,顯得我國法治缺漏,用21條為特別法來加重處罰,是把落實污名為刑罰手段化的可怕結果。因此,他希望透過提案,結合自己服務、經營的社群,希望可以讓愛滋人權議題被重視,推行連署開端除了帶出核心的價值,在連署的過程中,更希望也把愛滋相關知識與除罪理念傳達給每個人。該提案從5月8日至今,已突破2000人附議,希望在未來的一個月期間,能達到5000人次,促使政府正視此事並作出回應。附議連署短網站: https://bit.ly/364NNlp
-
2020-06-01 新聞.健康知識+
一個吻就能交換8千萬隻細菌?身上的微生物如何影響性生活
【文、圖/摘自如果出版《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作者馬庫斯.艾格特, 法蘭克.塔杜伊斯】親密關係的故事:細菌與性只要一個吻,一對伴侶之間就能交換大約八千萬隻細菌。這個事實是由一位荷蘭學者發現的,至於,當時得知這項研究的人是否因此改變親吻行為,或者受到怎樣的影響,可惜沒有文獻資料保留下來。這種大家沒預期到的微生物傳播,乍聽之下,讓人覺得相當噁心。但是從微生物學家的視角看來,這個至今尚未獲得充分研究的伴侶微生物交換,卻有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我自己觀察到,自從認識我太太以來,本人的牙齒健康改善了很多。這可能是因為,我嘴裡原本那些侵略性比較強的微生物,在跟她交換比較沒有那麼厲害的微生物之後,變溫和了。目前已經有更多證據顯示,我們的微生物組──也就是所有在我們身上與體內居住的微生物──具體影響著我們的健康情形與性生活,而醫師與微生物學家這才剛剛開始更深入了解人與微生物之間的親密關係。顯然,同居伴侶皮膚上的微生物群會有一部分完全相同。這個事實的確定性甚至高到加拿大學者能夠在某個研究中,以百分之八十六的準確度判斷出在參加者當中,誰和誰有伴侶關係。伴侶身上細菌族群相似度最高的地方在足部。一般認為在床上穿著襪子是不性感的,對這個事實是否有影響,現下還沒有人開始著手研究。女人大腿的奧祕值得注意的還有兩性之間的差異。女人皮膚上細菌的多樣性顯然遠遠超過男人。根據推測,最大的原因是女人皮膚的酸鹼值略高於男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在健康狀況下皮膚呈現弱酸性,決定的條件是油脂和汗液。一個略呈酸性的環境明顯是微生物覺得比較友善的生活空間。不過這還是無法解釋前述這個微生物學上的奧祕。而加拿大的生物學家也發現,女人大腿上的微生物群特別明顯有性別差異。而且這個特性的準確性很高,在檢驗受測者的性別時,如果是靠這個身體部分的細菌判斷,正確性可達到百分之百。在聚居密度排行榜上,人體的腸道和口腔高居冠軍和亞軍,第三名是陰道,排名還在皮膚之前。陰道是開放性的器官,陰唇剛好是微生物的入侵關口。一般情形下,一支由乳酸菌形成的防衛大軍會在青少年時期組建成軍,將不受歡迎的入侵者驅逐出境。為了殲滅敵對細菌,防衛菌群會製造出各種物質,例如過氧化氫,該物質最令人熟知的用途是頭髮漂白藥劑。如果防衛軍潰弱了,一種特別可惡的壞蛋就會對我們構成威脅,這便是可怕的「厭氧菌」(Anaerobier)。厭氧菌是不需要氧氣的細菌,在女性生殖器官裡可能會造成很多危害。在陰道裡帶頭作亂的通常是「加德納菌」(Gardnerella vaginalis),這個發音聽起來很可愛的名字跟它的殺傷力完全不成正比,妳會分泌異常、月經週期紊亂、發炎,甚至不孕,如果它在陰道內肆虐,後果就是這麼嚴重。科學家們也發現,當女性的陰道菌群出差錯時,愛滋病毒暴露後預防性投藥(HIV-Prophylaxe)的效果會明顯變差。而陰道菌群怎麼會陷入這種境地呢?使用抗生素有可能是錯亂的成因。這種救急的藥物治療雖然殺死了壞東西,卻也同時連累那些有防衛功能的無辜好菌乳酸菌。科學家最新識別出的另一種主要禍害是和男人發生無防護性行為。這裡指的並不是和固定男伴的無防護性行為,研究人員針對的是一夜情。有位從事這類研究的女性論述者稱這種性行為「對陰道的襲擊」,從而引發了一場文化論戰。這種措辭是有根據的,因為陰莖也許不像陰道一樣擁有那麼豐富的菌群聚居,但這個男性器官上同樣有微生物組,有自己獨有的微生物菌群,發生性行為時,這個菌群便會入侵女性的陰道。陰莖:一個不被理解的身體部位身為科學家,尤其是微生物學家,恐怕很容易失去魚水之歡的激情。他們可能會認為,性事以及伴隨而來的體液交換只不過是在交換數量龐大的微生物。射出的精液中,每毫升有一千萬隻細菌徜徉其中,而在每一毫升的陰道分泌物裡,甚至可以檢測出一億隻細菌。從研究人員的角度,實在很難決定到底下列何者比較迷人:女性陰道菌群在面對一夜情男伴時的猛烈自衛?還是親密伴侶間令人驚異的微生物一致性?在微生物學裡,陰莖是一個還未被充分理解的身體部位。雖然如此,我們確實知道一件事:沒有割包皮(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包皮環切手術)的男性,包皮裡藏匿的細菌數量遠遠大於有割包皮的男性。包皮裡聚集了微生物世界中所有想像得到的骯髒小伙子,只要輕輕一割,這些無惡不作的小壞蛋就會自動消失。檢驗結果告訴我們,某些特定細菌經常扮演迎接愛滋病毒的親善大使,男人若做了包皮環切手術,在免疫力低下時生病的風險便會降低百分之五十至六十,至少許多研究都這麼說。這在微生物學界是相當驚人的消息,因為一般來說,對微生物組採取的任何攻擊行動,都無可避免地帶來不良的後果,但是此舉卻剛好相反。
-
2020-05-27 新聞.健康知識+
不曾被列在致命名單中 卻是有史以來在同一時間內殺死最多人的疾病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流行性感冒》,作者吉娜.科拉塔】世紀瘟疫這場瘟疫被稱作流行性感冒,但是它跟以往所見的流行性感冒完全不同,反倒像是聖經中的預言實現了。如同《啟示錄》中的預言,這個世界先被戰爭蹂躪,接著是饑荒。當書卷的第四個封印打開時,一匹灰馬出現了,騎在馬上的,名字叫做「瘟疫」,陰府也隨著它而來。那年九月爆發的瘟疫,總計造成超過五十萬的美國人死亡。這場瘟疫甚至散布到世界上最偏遠的角落。有些愛斯基摩的村落慘遭屠滅,幾乎從地球上消失;百分之二十的西薩摩亞人(Western Samoan)也難逃死亡的命運。而且不論瘟疫襲擊何處,病毒總是找上年輕人;這個年齡層通常最不易受傳染病的威脅。死亡人數的曲線成 型分布,第一個高峰是五歲以下的嬰幼兒,另一個端點是七十到七十四歲的老年人,中間的高點則是二十到四十歲的青壯年人。這場瘟疫讓無數個家庭破碎、孩童失怙,有些倖存者甚至不願再談起這場可怕的瘟疫。有些人把這場瘟疫當成戰爭中的另一場夢魘,另一種可怕的壕溝戰,另一種芥子毒氣。當世界已經為了戰爭而疲憊不堪時,瘟疫來到,在幾個月內橫掃全球。當戰爭結束時,瘟疫隨之平息。它的結束如同它的出現一樣神祕。而這場在最短的時間內屠滅最多人的瘟疫,讓人類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提到瘟疫,我們腦中浮現的都是一些陌生、恐怖的疾病,像是愛滋病、伊波拉病毒、炭疽病,以及黑死病。那些症狀令人毛骨悚然,像是膿泡、七孔流血,或是一個骨瘦如柴的年輕軀體,枯乾的雙手拄著柺杖,顫抖地走在寒風中的街道上。我們擔心生化戰爭的發生,擔心是否有人會將天花、炭疽或伊波拉病毒,組合成另一種新的病毒。我們也擔心,在原始的熱帶雨林深處,是否有某種新的瘟疫正在醞釀、蓄勢待發,準備毀滅地球上所有的人。流行性感冒從來不曾被列在致命的瘟疫名單當中,它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每年冬天,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得到流行性感冒。而且得到流行性感冒時,似乎也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治療方法,但它並無大礙。幾乎每個人都得過流行性感冒,只有少數的人比較嚴重。這樣的病,頂多只是讓患者在一、兩個星期內,覺得比較難受罷了。至少對於年輕人而言,流行性感冒是不會致命的。甚至,流行性感冒這個名字,就暗示了此疾病在冬天的普遍。流行性感冒的英文(influenza)是從義大利文而來,據說這個字是十八世紀中期,感染流行性感冒的義大利人所創造的。Influenza di freddo在義大利文中的意思就是「寒冷所造成的影響」。隱形殺手然而,流行性感冒似乎也是無法避免的。它經由空氣傳播,幾乎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感染。「我知道怎樣避免得到愛滋病,但我不知道怎麼樣可以不得到流行性感冒。」阿佛雷德.寇斯比(Alfred W. Crosby)這樣說道,他是研究流行性感冒的歷史學家。 也許正因為流行性感冒如此普遍,一九一八年的那場災難就顯得更恐怖。就像驚悚的科幻小說,整個世界宛如人間煉獄。當疫情剛開始出現時,醫生們還不願稱它為流行性感冒。他們說,這看起來像是一種新的疾病。有些醫生說,這是支氣管肺炎。有些醫生則說,這是流行性呼吸道感染。甚至有些醫生認為,這是可能是霍亂、傷寒、登革熱或肉毒桿菌感染。還有些醫生認為,這是某種未知的傳染病。而使用「流行性感冒」這個病名的醫生,堅持必須加上括弧或是問號。我們可以經由數據和事實,來了解流行性感冒有多嚴重。這些資料令人瞠目結舌,其嚴重程度遠遠超乎想像。當時有多少人受到感染?估計有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國人罹病。軍人呢?這群年輕又健康的人,竟是最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對象。根據美國海軍的報告,有百分之四十的海軍受到感染,而美國陸軍則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患病。全球有多少人死於此疾呢?估計的數字從兩千萬到一億人不等,但真實的數目無從得知。許多地方因為流行性感冒的侵襲,連死亡統計都無法進行。甚至在美國都有困難,因為我們並沒有明確的檢驗方法,可以確定病人是死於流行性感冒。儘管如此,這些死亡人數的最低估計值還是令人咋舌。對照之下,愛滋病在一九九七年造成了一千一百七十萬人死亡。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九百二十萬名士兵陣亡,總計死亡人數約為一千五百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有一千五百九十萬人戰死。歷史學家寇斯比表示,無論流行性感冒實際上奪走多少生命,無庸置疑的是,「這是全世界有史以來,在同一時間內,殺死最多人的疾病。」這個病毒有多致命呢?它的致死率是一般流行性感冒的二十五倍。那次流行性感冒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二點五,而一般的流行性感冒則不到百分之零點一。那一年,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受到感染,你可以想像死亡的數字有多驚人。事實上,由於那麼多人死亡,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在一九一八年就降低了十二歲。如果類似的瘟疫發生在今天,造成相同比例的美國人死亡,那麼將會有一百五十萬人喪命。這個數目比每年因心臟病、癌症、中風、慢性肺疾、愛滋病、阿茲海默症所造成的死亡加總還要多。
-
2020-05-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病毒啟示/科技愈發達,站在病毒面前的我們,更安全了嗎?
在科技更加發達的今天,站在病毒面前的我們,更安全了嗎?答案可能恰恰相反。2018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健康與安全研究中心發布研究報告─《應對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的技術》。報告的作者之一、該中心傳染病學專家阿米什‧阿達加說,人類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已經進入了一個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事件頻發的時期。這個判斷不斷被印證。2019年9月,由世界銀行和世衛組織共同召集建立的全球防範工作監測委員會發布《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全球突發衛生事件防範工作年度報告》(下稱《年度報告》)。報告指出,2011年至2018年,世衛組織在172個國家和地區追蹤了1483次傳染病事件,包括「非典」、中東呼吸症候群、伊波拉、茲卡病毒等。「這些疾病預示著高影響力、潛在快速傳播疾病的新時代的來臨。這類疾病更加頻繁地暴發並且越來越難以控制。」《年度報告》認為,世界正處於地區或全球災難性傳染病及大流行病暴發的高危之中,如果暴發,不僅會造成生命損失,還可能顛覆經濟秩序,造成社會混亂。作為高風險病原,病毒尤其值得關注。如果說病毒的進化就像在積攢火藥,需要導火線才能引爆,那麼在現代社會,無論是人口增長、環境惡化,還是人口頻繁流動、技術濫用風險增高…導火線變得越來越多。更快、更擠、更危險800萬年前,非洲,一隻黑猩猩由於捕食紅頂白眉猴和大白鼻長尾猴,感染了猴子身上的一種病毒,很快,病毒開始在黑猩猩之間傳播。幾個世紀以來,喀麥隆的獵人捕食黑猩猩,也不時會被這種病毒感染。但在20世紀以前,這些獵人遠離人群,病毒沒能感染更多人。20世紀初,非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部原本疏落的聚居地迅速發展成萬人以上的城市,人們從村莊大批遷移到城鎮,同時帶去的還有病毒。在人口稠密的貧民窟,它們迅速傳播。20世紀中葉,這種致命病毒已經走出喀麥隆,降臨剛果。隨後,被感染者沿河流和鐵路向非洲中部其他城市遷移,到1960年,病毒的腳步已經橫貫整個非洲大陸。隨著剛果獨立,在剛果工作的海地人重返祖國,病毒也傳播到海地。到20世紀70年代,海地移民和美國遊客把這位「殺手」帶到了美國。當科學家終於在1981年發現這種病毒時,它已潛伏於全球,繼續感染了6000萬人,並讓其中一半人失去生命。這就是造成愛滋病的HIV病毒。在全球化起步階段,愛滋病病毒從喀麥隆傳遍全球歷經了半個世紀。而在全球化、城鎮化加速的今天,病毒的擴散、感染隨時都有可能發生。20世紀末,國際社會已經形成共識:傳染病造成的危險,是單個國家無法應對的。美國公共衛生問題專家勞里‧加勒特在《逼近的瘟疫》一書中寫道,「非典」疫情預示著一個新時期─傳染性致病微生物全球流行時期的到來。如今的世界,人口更密集,交通更迅捷,也可能更不安全。地球上的人口在過去的50年間翻了一倍,人口密集的城鎮大量湧現,汙水、垃圾…汙染滋生著病菌。一旦發生傳染病,將有更多人被迅速傳染。地理隔離曾是防止傳染病擴散最古老、有效的方法,也一度在傳染病出現的早期賦予了人類寶貴的「寬限期」,可以及時防堵。但從波音747飛機打破洲際隔離開始,地理隔離逐漸因為高速交通系統的發展被打破。人流高效轉移的同時,病毒也在迅速傳播。「非典」暴發的2003年,中國春運期間的全國旅客運量為18.19億人次。隨著「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逐步完善、「村村通」硬化路的大量修建,2019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達29.9億人次。研究者認為,更龐大的春運客流和更稠密的交通網絡,在數量和結構上都使新冠肺炎疫情比「非典」更容易滲透到全國。曾被山海阻隔在世界另一端的新興病毒,如今離我們只有一班飛機的距離。上萬機場和每年46億人次的全球航空客運量,讓病毒可以降落到世界任何一角,且最長不超過36小時。2017年,安哥拉和巴西黃熱病流行,黃熱病毒被一名從安哥拉回國的工人帶入中國;幾乎同時,裂谷熱病毒被另一名歸國人員帶入中國…這些事件的發生說明,人類越來越難預料下一次新發和再發傳染性疾病的暴發,以及病原的身分種類、出現的時間和地點。150萬種風險來自黑猩猩的愛滋病病毒、來自禽類的禽流感病毒、蝙蝠帶來的冠狀病毒,無一不在提醒我們,大多數惡性病毒傳染病都是野生動物體內的病毒「跨界」傳染給人類的。《自然》雜誌曾在2008年做過統計,新出現的傳染病中,有60%是人畜共患,其中72%又是以動物為宿主的病原體引起的。隨著野生動物棲息地被人類不斷侵占,人類與帶病毒動物間的物理距離正在縮小,病毒從動物到人的「溢出效應」正在加速。曾在委內瑞拉西北部暴發的出血熱,原宿主就是當地叢林中的棉鼠和藤鼠。由於當地居民大規模開發農田,牠們失去棲息地,被迫在新建的農村社區中與人類接觸,很快將隨身攜帶的沙粒病毒傳染給人類。在馬來西亞,人類的活動範圍加速擴張,當地人把養豬場建在了蝙蝠的棲息地旁。蝙蝠吃水果,水果被蝙蝠攜帶的尼帕病毒汙染後掉到豬圈,豬吃後染病,最終把病毒傳染給了人。據研究者估算,大約還有150萬種未被發現的病毒在野生動物中流行傳播。描寫伊波拉病毒緣起的《血疫》一書寫道,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與對自然的大規模開發,我們似乎闖入了一個神祕黑暗的禁地,那些原本與人類相安無事的病毒,由於其原本的動物宿主被消滅,或者被當作人類維繫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物資源,因此,選擇了人類作為新的宿主。警惕「殺手」復活2017年,加拿大亞伯達省的一家實驗室中,一個科學團隊將重疊性DNA片段拚接在一起,人工合成了一種病毒,隨後發表論文對製作方法進行了介紹。沒想到,這引起了軒然大波。被合成的馬痘病毒,與在1980年宣布已被根除的致命性天花病毒存在親緣關係。一種擔憂縈繞人心,科研人員製造這種病毒並附帶「說明書」的行為,是否可能降低其他人製造天花病毒的門檻,讓「殺手」復活?高風險傳染病的病原體,並非一定來自自然。《年度報告》認為,隨著科技特別是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致病微生物也可能在實驗室中被研發和製造出來。例如「功能獲得性研究」,就是通過在實驗室中人為增加病原體的毒力、易傳播性或宿主範圍,以研究病毒特性或評估新興傳染病。這類「雙刃劍」研究,一直伴隨著科學倫理和風險的爭論。甚至一些病毒並不需要被特意製造。就在20世紀世衛組織宣布人類已消滅天花的同時,多個實驗室裡仍儲備著用以研究的天花病毒,一旦有人將病毒釋放,局面會再次反轉。特別是,人們現在已經不再接種天花疫苗,對這種病毒的免疫力正在減弱。此後,世衛組織要求所有天花病毒都要送到其批准的兩所實驗室中。但就在2014年,並非上述兩所實驗室的美國馬里蘭州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在打包一間實驗室的物品時,發現了6只20世紀50年代遺留的小瓶子,裡面竟裝著天花病毒。在世衛組織的天花清掃中,它們被忽視了。人們意識到,病毒失控甚至可能不需要複雜的過程。《年度報告》認為,傳染性微生物有可能偶然泄漏,其後果等同於自然流行病暴發,甚至更嚴重。而微生物被故意釋放則將使疫情防範工作複雜化。「新發或再發傳染性疾病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背景下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小理等人撰文指出。社會和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等因素使我們離病毒越來越近,而國家安全、公共政策設計等問題,也帶來類似風險。例如,2019年,日本政府以加強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生物安保、開發診斷試劑為由,首次引入伊波拉病毒和其他4種致命病毒。世界做好準備了嗎「面對快速變化的致命的呼吸道病原體大流行病,世界並沒有做好準備。」《年度報告》說。2019年10月,來自20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撰寫了一份題為《全球健康安全指數》的報告(下稱《指數報告》)。《指數報告》根據預防、疾病監測和報告、快速反應、醫療系統、國際規則承諾、環境危險度6個類別,評估了195個國家預防、發現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在66.7分以上即被認定具有較強危機應對能力的標準下,這195個國家的平均得分僅為40.2分,其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分也只有51.9分。「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為重大傳染病或流行病的暴發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指數報告》寫道,各國預防、發現和應對這類重大疾病暴發的能力存在嚴重缺陷。在這個全新的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失守,都可能帶來世界範圍的連鎖反應。從資金支援來看,《指數報告》顯示,儘管86%的國家將地方財政或捐助資金投入健康安全建設,但少有國家從國家預算中撥款,用於整體評估、解決健康安全漏洞並制訂行動計畫。從生物安全來看,《指數報告》指出,至少75%的國家在應對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相關指標上得分較低,最薄弱的地方之一是,忽視對可能增加知識但也可能損害公眾健康和安全的「雙刃劍」研究的監督。從技術水平來看,「目前國際社會尚不具備在數月內研製針對新型病原體的疫苗與藥物的能力。此外,以微生物法醫學的發展現狀,尚難以可靠地將傳染病大流行回溯和歸因,這表明了當前防範性質的科技發展的滯後性。」王小理指出。從政治、經濟方面來看,王小理等人認為,圍繞先進生物技術的國家間地緣經濟競爭,加劇了建立可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的國際準則的挑戰。例如,自《遺傳資源的獲取與公平公正地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議定書》實施以來,對疾病的監測和應對至關重要的生物樣本的國際分享系統卻在弱化。從防範體系來看,《年度報告》指出,國家和地方疫情防範計畫工作往往缺乏有效的「全政府」和「全社會」方針;疫情防範工作中社區參與嚴重不足;國家衛生應急預案協調機制尚不完善,應急機制應擴大到衛生系統以外的部門,但197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口單位中,只有4個設在衛生部以外…《年度報告》寫道:「長期以來,在大流行病方面,我們任由恐慌和忽視循環往復─當存在嚴重威脅時,我們加大努力;當威脅減弱時,我們很快將其拋諸腦後。早就該採取行動了。」(本文摘錄自2020年出版《讀者》五月號)
-
2020-05-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科學家:抗疫別靠疫苗 最好追蹤隔離勤洗手
美國科學家海瑟廷(William Haseltine)在癌症、愛滋病及人類基因組研究上具有開創性建樹,他認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不應指望疫苗,最好的方法還是追蹤、隔離、勤洗手等。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隨著確診病例在拉丁美洲暴增,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者突破500萬人,例如巴西昨天就通報單日新增逼近2萬起病例。海瑟廷在此時表示,大眾不應指望疫苗很快就研發出來。他說,最好的抗疫方法還是透過嚴密追蹤病例,並在病毒傳播伊始就採取嚴格隔離措施來控制疾病。他表示,疫苗是可以研發出來,但「我不會指望它」,他呼籲大眾戴口罩、勤洗手、清潔物體表面,並保持距離。海瑟廷提醒:「不要聽信那些說『等我連任我們就會有疫苗』的政治人物。我們可能會有疫苗,(但)我只是要說,這無論如何都不是簡單的事…因為過去每次有人想研發疫苗,從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到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實際上都沒什麼保護力。」他說,過去為其他種類冠狀病毒研發出來的疫苗都未能保護鼻腔黏膜,也就是這種病毒通常入侵人體的地方。海瑟廷還指出,美國和其他國家在強制隔離暴露於病毒的群體上都力有未逮,但他讚許中國、韓國及台灣遏止疫情的努力。他說,美國、俄羅斯及巴西是抗疫成果最糟糕的國家。目前這3國依序是全球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前3名。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統計,截至台灣時間22日13時,巴西確診病例達31萬87例,若疫情趨勢不止,很快就會超越俄羅斯的31萬7554例,而美國感染病例累計157萬7287例。
-
2020-05-20 科別.泌尿腎臟
28歲男親熱包皮卡住不「性」福 微創包皮槍環切術助攻
28歲陳先生每次跟女朋友親熱,關鍵時刻要進入時,包皮都無法退下甚至卡住,常常痛不欲生,十分困擾,他鼓起勇氣求診,接受微創包皮槍環切術」,1個月後「小弟弟」終於出頭天,讓兩人都「性」福。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李聖偉表示,約有1成的男性,過了青春期後可能還是有「包皮過長」或「包莖」的情形,「包莖」就是包皮往後退的時候,無法露出龜頭,甚至可能有一圈狹窄環緊縮,也就是「嵌頓性包莖」。包皮過長可能會造成清洗較困難,容易有尿垢殘留,且有異味、甚至容易感染發炎,尤其在進行性行為時,包莖或是「嵌頓性包莖」可能會導致男生疼痛、無法進入陰道,或是包皮水腫等情形。李聖偉建議做包皮環切的手術來解決,割包皮可降低包皮炎發生的機率,並且可以降低愛滋病、第二型泡疹病毒、人類乳突病毒等傳染機率,降低伴侶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並且因為龜頭完全露出可以降低敏感度,在一部份早洩族群也能延長性生活時間。李聖偉表示,傳統包皮環切手術的手術時間約30到40分鐘,切除處疼痛的出血量約10毫升,縫合處相較下較不平整,線頭需約3周脫落;而微創包皮槍環切手術的手術時間約10分鐘,傷口較為平整美觀,流血量較少,並有縫合鋼釘及矽膠縫合圈,最快1到2周就可掉落。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苗發展 陳時中:我們期待,但不該依賴
疫苗、藥物、檢驗試劑被認為是下一階段對抗新冠肺炎的重要武器,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我們對新冠病毒有太多未知,人體自行產生的抗體未必能與病毒抗衡,更何況模擬人體免疫機制的疫苗,他說「我們期待,但不該依賴」,強調只要有七成以上國人落實防疫新生活,「台灣一定沒有問題」。陳時中說,民眾對疫苗和藥品的期待很深,不斷有人提到忍到冬天或夏天就可以過正常生活,他認為,這像給社會下迷幻藥,如果在等待的疫苗問世前,沒有做好該做的作為,去除可除去的風險,把國家與人民健康押在期待疫苗之上,這是不對的。觀察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少部分有復陽現象,也有患者體內病毒並未徹底清除,採檢陰性後,後續又被測出來,時陰時陽。陳時中說,由此可見,人體對抗新冠病毒產生的抗體,可能無法徹底壓住病毒,如同愛滋病、B、C肝患者,抗體跟抗原同時存在。當人體面對真正的病毒都無法透過抗體達到免疫時,遑論疫苗是模仿人類免疫機制而研發出的產品,可有完全抑制病毒的效果。陳時中說,國人對於疫苗、群體免疫、普篩等,可以期待,但不該依賴。陳時中說,台灣疫情發展比他想像的好,面對疫情,我們態度透明,不怕確診案例,相信經過疫調、醫療收治,都能控制住,現階段重點仍要控制疫情的傳播鏈,只要七成國人能落實防疫新生活,「台灣一點問題都沒有。」近期許多國家向台灣取經,期望習得「台灣模式」。陳時中說,台灣模式很簡單,但要學很難,前提是建立在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他瞭解各國民眾都希望有特效藥,政治人物也會跟著民意給予民眾想要的特效藥,但忽略應該扎實執行的防疫工作。
-
2020-05-1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認識醫療+適當隱私 才不會付出重大代價
最近媒體爆料,台灣某大醫院遭大陸駭客入侵,而且聽說盜取了「蔡X文」的個人醫療資料。某醫師:「那有什麼意思,我有一個病人也是蔡X文,但是X癌患者,也是活著好好的。」近年來,個人隱私權蔚成顯學,很多醫學行為已動輒要保護個人隱私,事實上,物極必反,以這次武漢肺炎病毒為例,台灣防疫工作做得好,就是可以掌握每個人的身份證字號及醫療保險──健保,反觀美國號稱世界強國,但基於個人隱私,沒有全國統一的身份字號,加上各州各自為政,防疫工作自然就困難重重,付出人民寶貴生命的代價。有充分的資訊,醫師才能對病情做充分的判斷,例如有次,有位30多歲的年輕人入院肝指數飆到1000、2000,黃疸指數也飆到10、20,查不出原因,等到出院之後,才查出原來這位病人有愛滋病毒,對感染缺乏抵抗力,報告一出來,害得全病房的醫護人員人人自危,都要去檢測一番。這次武漢肺炎病毒有不少在國外已出現症狀者搭機回國,但隱而不報,連累了機上乘客以及身邊接觸的人。以此觀之,凡事過猶不及,法律規範應以群體的安全為最大考量,過度的強調資安、個人隱私是不對的。但也有些是民眾缺乏正確的醫療知識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例 如有不少人以為與B肝病人一起共食共飲會被傳染,而不敢與對方一起用餐,這是錯誤的。B肝病毒存在於血液及肝臟中,不會在口水內出現,除雙方肢體密切接觸,例如舌吻引起皮破血流,互有傷口,血液中的病毒流到口水中,才可能被對方傳染。反而是A型肝炎是經由飲食傳染,因此共食共飲就不行了。總而言之,對醫療要有正確的認識,對隱私適當保護,但對有關生命安危的醫療資訊,就要特別考量,才不會付出重大的代價。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9期已出,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專訪鐵人部長/與其期待疫苗 陳時中覺得這件事更重要
圍堵、減災,我國設下種種的防疫措施,為換取更多藥物或疫苗研發的時間,經過多月與新冠病毒對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接受本報專訪,反而說出「我們期待但不會依賴」。他表示,人體自行產生的抗體都不一定能與病毒抗衡,更何況是模擬人體免疫機制的疫苗,但我國只要七成以上國人落實防疫新生活,在這場疫情中「台灣一定沒有問題」。每周皆有藥廠喊出新冠病毒疫苗問世時間,各界引頸期盼,疫苗也被視為終止疫情的指標。陳時中說,民眾對於疫苗或藥品的期待都很深,不斷有人提到忍到冬天或夏天就可以。他認為,這就像給社會下迷幻藥,維持著期待,但在疫苗問世前,卻沒有做好該做的作為,去除可除去的風險,把國家與人民健康押在期待疫苗之上,是不對的。觀察確診患者,即使解除隔離,仍出現復陽現象,也有患者體內的病毒並未被免疫系統清除得徹底,採檢陰性後,後續又被測出來,住院期間總是時陰時陽。陳時中說,由此可見,人體自行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抗體,恐是無法徹底壓住病毒,如同愛滋病、BC肝的患者,抗體跟抗原同時存在。當人體面對真正的病毒都沒辦法透過抗體達到免疫時,遑論疫苗是模仿人類免疫機制而研發出的產品,陳時中說,國人對於疫苗、群體免疫、普篩等的期待,都已經有些混淆,可以期待疫苗問世但不該倚賴。陳時中說,台灣的疫情發展比他想像中還要好,面對疫情,我們態度透明,不怕有確診案例出現,相信我國疫調、醫療能力都能扛得住,控制疫情的傳播鏈,只要七成國人落實防疫新生活,台灣一點問題都沒有。近期各國皆向台灣取經防疫「台灣模式」,陳時中說,台灣模式內容簡單,但要學很難,前提是建立在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他瞭解各國的民眾都希望有特效藥,政治人物也會跟著民意給予他們想要的特效藥,卻把應該扎實執行的防疫工作忽略。
-
2020-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苗 諾華藥廠:最快2年後問世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肆虐全球,各國快馬加鞭研發疫苗,讓人對疫苗寄予厚望。不過瑞士諾華藥廠執行長納拉辛漢估計,疫苗最快也要2年後才會問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有超過100種正在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指出,在最佳情況下,疫苗可望在一年後製成。德國負責批准疫苗上市的官方機構保羅艾爾立希研究所(Paul Ehrlich Institute)所長吉楚特克(Klaus Cichutek)也樂觀表示,如果臨床試驗順利,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討論疫苗上市的時程。不過,瑞士諾華藥廠(Novartis)執行長納拉辛漢(Vasant Narasimhan)今天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訪問時指出,一般來說,疫苗從研發到上市需要10到12年,瘧疾和愛滋病到現在還沒有疫苗,「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納拉辛漢說,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的結果,可望在今年秋天揭曉,樂觀一點的話,24個月後疫苗才會上市。納拉辛漢強調,建廠生產疫苗一般需要3到4年,藥廠必須利用現有的生產設備,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疫苗。
-
2020-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WHO:新冠病毒可能永遠不會消失 像愛滋病毒一樣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13日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愛滋病毒(HIV)一樣流行,並警告不要試圖預測新冠病毒會持續傳播多久,呼籲全球付出「龐大努力」對抗它。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表示,「把這點說明很重要:這種病毒可能演變成另一種特殊疾病,這種病毒可能永遠不會消失」。「我認為我們必須務實一點,我不認為有人可以預測該疾病何時會消失。我認為不能作出承諾、這沒有期限(意指病毒消失時間)。這個疾病可能成為長期問題,也可能不會」。他說,全球對於如何因應該疾病有部分掌控權,不過,即便疫苗研發出來,也將需要「大規模的努力」。目前約有100多種潛在疫苗正在研發中,有幾種已經達到臨床試驗階段,但專家們已強調,找出有效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有難度。萊恩指出,有些未根除的疾病已有疫苗,例如麻疹。
-
2020-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藥物太貴 學者:恐不利對抗疫情
大型藥廠對藥物的定價過高,恐不利於對抗新冠肺炎!根據英國的一篇研究,目前具有治療新冠潛力的9種藥物,譬如索非布韋的成本只需5美元,在美國卻賣到18,610美元。共同作者李維博士警告,藥物定價過高造成的醫療資源不平等,可能導致數十萬人死亡。大型藥廠定價過高根據《衛報》報導,4月刊載於《病毒消滅》的一篇研究指出,目前具有治療新冠肺炎潛力的9種藥物,包含瑞德西韋、吡非尼酮、索非布韋等,在不同國家的定價存在極大的差異,在美國往往是天價,研究中也估算出學名藥(在原廠藥的專利權過期後,其他合格藥廠以同樣成份與製程生產已核准之藥品)的成本作為比較。根據研究,索非布韋的一個療程成本只需要5美元,在美國卻賣到18,610美元,而巴基斯坦只要6美元便可買到;吡非尼酮的28天療程成本是31美元,但美國的定價可高達9,606美元,而英國和法國分別為2,561和2,344美元,印度僅需100美元。至於瑞德西韋則尚未上市。「長久以來大型藥廠定價過高的情況非常普遍,特別是傳染性疾病,即便實際投入的研究經費並不多。」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李維博士表示,過去肝炎、愛滋病的藥物皆是如此,我們不能讓新冠肺炎再發生這種情況,否則醫療資源的不平等恐將導致數十萬人死亡。藥廠獲巨額補助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大型藥廠,有時還能獲得巨額的補助,以生產瑞德西韋的藥廠吉利德為例,由於美國白宮防疫團隊的首席顧問佛奇相當看好,吉利德獲得7,900萬美元的政府補助。吉利德的政商關係良好其來有自,根據《The Intercept》的調查報導,白宮國內政策委員會主任格羅根即為吉利德的說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3月底更核定瑞德西韋為「孤兒藥」(治療罕見疾病的藥物,因市場需求小,政府為了鼓勵研發而給予優惠),亦即吉利德可以得到7年的市場獨佔期、臨床研究50%的稅收抵免等優惠。《衛報》也質疑,美國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高達130多萬,瑞德西韋何以被核定為市場需求小的孤兒藥?【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5-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香港雞尾酒療法加速新冠排毒 張上淳:副作用很強
香港研究發現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可用結合三種抗病毒藥物的「雞尾酒療法」加速康復,並榮登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早在第一版治療指引就有納入這個療法,但因為副作用較強,第二版以後的治療指引就不再列入。此研究分析香港六家醫一百多名新冠肺炎確診成人的病毒數量,發現接受雞尾酒療法者病毒清除所需天數較短,所使用的三種藥物包括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干擾素、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肝炎的雷巴威林(Ribavirin)。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第一次討論臨床處置指引時,就已將干擾素和雷巴威林列入考慮,因為當時國際間初步的研究資料顯示,這是一種可能的治療。干擾素加上雷巴威林也是C型肝炎常用的治療方式但副作用高,單獨使用抗愛滋藥物的效果不彰,因此在第二版之後的治療指引,就不建議這樣的療法。
-
2020-05-02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篩檢200元 超商取、在家驗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宣布,今年度「在家愛滋自我篩檢計畫」即起開始,民眾前往合作民間團體、衛生局所等或自動服務機設置處,支付200元費用後取得篩檢試劑,在家就能做愛滋篩檢。此外,網路訂購超商取貨通路預計5月12日開放。聯合國愛滋病規畫署訂定「90-90-90」目標,如90%感染者知道自己病況、90%知道病況者服用藥物及90%服用藥物者病毒量成功抑制,我國去年成果為「88-92-95」,推估仍有12%感染者尚未知自身感染狀態。據疾管署統計,去年「在家愛滋自我篩檢計畫」共提供五萬多人次篩檢服務,民眾上網登錄檢驗結果陽性率為0.7%。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為了「抓」住「熟客」,無論檢驗結果為陽性或陰性,依包裝指示上傳「試劑編號」照片、登錄檢驗結果及註冊會員(匿名),將核發免費試劑電子兌換券,該兌換券可留至明年自用或轉贈親友使用。羅一鈞說,有性行為者建議至少進行一次篩檢;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篩檢;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如與人共用針具、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感染性病等,建議每3至6個月篩檢一次,以了解自身愛滋感染狀況。自我篩檢試劑為初步檢驗,民眾若初步篩檢呈陽性,無須過度驚慌,並盡速至愛滋指定醫事機構進一步確認檢驗,疾管署補助當次就醫掛號費及部分負擔。此外,衛生局及相關民間團體也提供篩檢諮詢及篩檢陽性個案轉介或陪伴就醫等服務,如有需求可多加利用。
-
2020-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俄羅斯專家指中國非惡意製造病毒 稱實驗室「做了絕對瘋狂的事」
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質疑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來自於中國的實驗室。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法國病毒學家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4月16日亦提出富爭議的理論,指病毒是中國武漢實驗室發生意外的結果。俄羅斯微生物學專家丘馬科夫(Petr Chumakov)對此回應,稱中國不是蓄意製造「殺人病毒」,但實驗室在研究上「做了絕對瘋狂的事」。為莫斯科恩格爾哈特分子生物學研究所(Engelhardt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效力的研究員丘馬科夫對此評論,他指中國的實驗室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病毒的致病性。他推測這是為了「另一種東西」去製造一個疫苗。丘馬科夫指研究員改變冠狀病毒,令它能感染人類,但他澄清說,他們不是懷有「惡意的企圖」去蓄意製造「殺人病毒」。但他也說:「在我看來,他們做了絕對瘋狂的事」(They did absolutely crazy things, in my opinion)。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的報導指出,丘馬科夫稱中國武漢的實驗室以研究愛滋病疫苗為名,已活躍地就多種冠狀病毒變體的發展,從事長逾10年的研究。丘馬科夫亦指出,「這個冠狀病毒是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有關事態正在慢慢顯現。」他說:「有趣的是,有研究冠狀病毒的中國及美國人將他們所有的研究發表在開放的(科學)媒體。 我認為儘管如此,(病毒的)調查仍將開啟動。規範研究這些危險病毒基因組的新規則將會發展出來。 現在責怪任何人還為時過早。」延伸閱讀:新冠肺炎|武漢病毒所專家否認人工合成說:人類還沒有這樣的智慧【新冠肺炎】法國諾貝爾獎得主指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掀爭議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本團隊發現 愛滋與白血球藥可望治療新冠肺炎
日本跨機構團隊發現,同時使用愛滋病治療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及治療白血球減少症等藥物「千金藤素」(Cepharanthin),對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可能有效。日本境內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這項研究由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及東京理科大學等共25個日本研究機構專家共同進行,從日美歐等地認可上市的300多種藥物,調查能夠阻擋2019冠狀病毒增生的藥物,並發現奈非那韋及千金藤素。研究團隊透過電腦模擬得知,奈非那韋可以在病毒增生時發揮阻礙能力,千金藤素可在病毒侵入細胞時進行阻擋。在發病的半天後,如果同時投予這2種藥物給患者,推估大約10天病毒將從體內消失,跟完全不投藥的情況相比,可縮短5天左右。研究團隊將確認安全性及治療效果,以進行臨床研究作為目標。負責彙整共同研究的國立傳染病研究所主任研究官渡士幸一說,雖然現在為了研發2019冠狀病毒治療藥物,已有好幾個臨床研究在進行,但這次這2種藥物在實驗階段就展現高療效,希望未來能以新的藥物候選名單提出。日本產經新聞報導,2019冠狀病毒會進入人體細胞增生,千金藤素可在病毒進入時、奈非那韋可在病毒進入細胞內後,各自阻擋增生時不可或缺的基因複製。併用這2種藥物能提升治療效果,使用後一天,從感染細胞釋出的增生後2019冠狀病毒,會低於檢出界限以下。電腦模擬投藥給患者的結果顯示,可以減少約93%病毒量,到痊癒可縮短5天半左右;單獨投予奈非那韋也能減少約91%病毒量,到痊癒可縮短約4天。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諾貝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是人造?教授解析科學家背景
在過去兩天裡,最熱門的新冠病毒新聞之一是《諾貝爾獎得主聲稱新冠病毒是人造的》,例如《亞洲時報》(Asia Times)發表的French prof sparks furor with lab leak claim(法國教授的實驗室洩漏聲稱引發風暴)。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是法國科學家Luc Montagnier。他是因為共同發現愛滋病毒而在2008年獲頒諾貝爾獎。他在禮拜四(2020-4-16)接受法國媒體CNews訪問時說,新冠病毒是武漢病毒研究所製造出來的。這個消息的確令人震驚,尤其是他跟中國曾有合作關係。在201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學聘請他為講座教授,並且還用他的名義設立了一個研究所,即Montagnier Institute(請看SJTU Appointed Luc Montagnier University Chair Professor)。只不過都快10年了,我還沒看到他曾和中國學者一起發表過任何論文。事實上,這10年來他幾乎沒有發表過任何論文(請繼續看下面)。Luc Montagnier在接受CNews訪問時說,他的數學家同事Jean Claude Perrez運用數學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帶有愛滋病毒基因序列。他還說前不久印度學者已經發現新冠病毒帶有愛滋病毒基因序列。因此他確信新冠病毒是武漢病毒研究所將愛滋病毒的基因插入蝙蝠冠狀病毒而製成的。可是,有關《印度學者發現新冠病毒帶有愛滋病毒基因序列》,我已經發表過兩篇文章說那是由於應用錯誤研究方法而導致的,而印度學者也早已撤銷他們還未被審核的論文。也就是說,所謂的印度學者的研究,早已經是歷史灰燼。另外,我也發表過其他6篇文章,指出所有已經正式發表的論文一致認為新冠病毒是自然產生的。兩位Luc Montagnier在巴士德學院的同事,Simon Wain Hobson 教授以及Étienne Simon-Lorière教授,也已經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分別表示Luc Montagnier的說法是《毫無根據》和《太荒謬》。那,一個何等尊榮的諾貝爾獎得主怎麼可能會發表荒謬的言論?不幸的是,諾貝爾獎得主發表荒謬言論,其實根本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為了不偏離主題,我在這裡就只再提供Luc Montagnier幾件在科學界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在2009年,一個由他帶頭的研究團隊在他自己當主編的期刊裡發表了兩篇論文(也就是說,他是球員兼裁判):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re produced by aqueous nanostructures derived from bacterial DNA sequences(細菌DNA序列衍生的水性納米結構產生的電磁信號)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of HIV DNA in the blood of AIDS patients treated by antiretroviral therapy(電磁檢測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艾滋病患者血液中的HIV DNA)這兩篇論文的重點是,細菌和病毒的DNA會釋放特殊的電磁波,而這種信號可以被用來偵測該細菌或病毒。在2015年他的團隊又發表Transduction of DNA information through water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通過水和電磁波轉導DNA信息)。這篇論文更進一步聲稱細菌和病毒的DNA可以通過電磁波進行《隱形傳送》(teleport)。例如,原本在法國的DNA,由於會發出電磁波,所以就可以在意大利重現。他們還把這個新發現稱之為《量子場理論》(the quantum field theory),並且說這個理論可以解釋自閉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症,萊姆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只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人有發表過可以支持這個理論的論文。更糟糕的是,嘲笑Luc Montagnier的聲音是此起彼落,例如:Scorn over claim of teleported DNA(對隱形傳送DNA主張的嘲笑)Nobel laureate joins anti-vaccination crowd at Autism One(諾貝爾獎得主加入自閉症一號的反疫苗接種人群)Luc Montagnier and the Nobel Disease(呂克·蒙塔格尼爾和諾貝爾病)The Montagnier “Homeopathy” Study(蒙塔格尼爾的“順勢療法”研究)由此可見,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其實已經是晚節不保。他這次發表《新冠人造論》,只是會在他的功德簿上再添一筆。原文:新冠是人造的,諾貝爾獎得主說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法國諾貝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 遭同事反駁
因發現愛滋病毒獲得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16日接受法國一個醫學專業媒體採訪時表示,用數學模式對新冠病毒基因做研究得出的結果,確認之前印度學者提出的新冠病毒帶有愛滋病基因,是人造病毒的說法。不過,蒙塔尼耶的說法遭到他的同事駁斥。巴黎巴士德學院的霍布森(Simon Wain Hobson) 教授接受法國國際廣播公司訪問表示,他認為蒙塔尼耶的說法毫無根據。法廣引述法國新聞網站《Cnews》的專訪報導,蒙塔尼耶表示,他與同事透過電腦分析得出結論,新冠病毒是由分子生物學家所製造,「不是自然病毒」,科學家在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中加入一些愛滋病毒基因的小片段。現年88歲的蒙塔尼耶表示,他只是陳述一項事實,他不知道操縱者是誰或目的為何,也不會指控任何人,不排除可能是有人想研製愛滋病疫苗,才會把愛滋病毒的基因加到冠狀病毒中。但蒙塔尼耶的說法遭到同事霍布森反駁,霍布森當初曾和蒙塔尼耶參與愛滋病毒的基因編輯工作。霍布森表示,蒙塔尼耶的論據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同事數學家裴瑞茲(Jean Claude Perez) 的研究結果之上,但不幸的是,裴瑞茲的研究結果是錯誤的,而他並不是唯一犯這類錯誤的學者。霍布森指出,新冠病毒的基因組裡有許多種碱基(base)組成,其中有許多的U和A組碱基,而愛滋病基因組中也有許多A組碱基,於是裴瑞茲認為這兩種病毒有相近之處,其實他如果使用同樣的研究方式,還可能會發現別的病毒的基因片段 。霍布森說,他認為這是初學者的錯誤,許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至於霍布森對病毒來源的看法為何?他說,學者只能根據目前已知的公開信息來推論,學術界有一個規則就是研究結果必須獲得同事的評估,這可以避免初學者的失誤。因此,他只能根據目前已知的研究結果推論:所有的信息都顯示這是一個自然的病毒,它來自蝙蝠,應該是透過別的哺乳動物將病毒傳給人類,目前還不知道是什麼動物,但是,相信在年底之前一定會找到,這需要時間。他表示,人們或許想像病毒與武漢的實驗室有關,但是,其實病毒總得在某一個地方出現傳染給人的現象,新冠病毒在武漢爆發,就是這樣。幾周之後或幾個月後,如果出現新的數據,或許我們會改變看法, 但是,就目前而言,這是一個自然的病毒。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五分之一人口 可能成為新冠肺炎重症者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17日發表的初步估計顯示,全球有五分之一、也就是17億人,是新冠肺炎重症者的高危險群。這分研究可以幫助各國抓到防疫重點。研究顯示,各大洲高危險群占人口比率不同,最低的是非洲,有16%人口是高危險群,最高的歐洲則是31%。歐洲高危險群較多,是因為許多年長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一些愛滋病盛行的非洲國家,如南非,高危險群占比也較高。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酒精只能抗菌,還是也能消毒?消毒、滅菌大不同,藥師解析市售5種消毒液
一、搞懂專有名詞在比較市售消毒液的成分前,我們要搞懂消毒、滅菌、抑菌、和抗菌的差別…消毒(Disinfection):是以化學或物理的方式,殺死大部分壞菌的過程,是指用在非生物體上的,如「器具」的消毒。滅菌(Sterilization):以化學劑或物理方法消滅所有微生物,包括所有細菌的繁殖體、芽胞、黴菌及病毒,而達到完全無菌之過程。抑菌(Bacteriostatic):防止或抑制細菌的生長,可抑菌的成份我們稱為抑菌劑或防腐劑。抗菌(Antiseptic):滅菌+抑菌統稱為抗菌,因此抗菌不僅能消滅目前有的微生物,並能避免之後的繁衍,指用在生物體上的作用。另外,我們手上有的微生物, 大致可以分為暫時性的和固有性的,暫時性的微生物可能是因為接觸或其他原因暫時停留於我們的手部,而固有性的則是可在我們皮膚表面繁殖和生存的菌種,暫時性的微生物可藉由我們使用不含抗微生物成份的肥皂洗手即可去除,使用消毒性成份製劑則去除暫時性微生物,若是外科手術前的刷手,則是可以去除暫時性的和降低皮膚表面上的固有維生物數量。二、市售消毒液的比較 綜觀目前市面上的消毒/抗菌產品,微笑為大家整理出成份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醇類介紹:通常使用60~90%的乙醇(ethyl alcohol,俗稱酒精)或是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作用機轉:溶解脂肪、破壞細胞膜、細胞脫水和蛋白質變性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但對黴菌孢子沒有作用)、綠膿桿菌及有包膜的病毒(Enveloped virus,如:流感病毒)安全性:發揮性高,因此乾燥快,殘留少,但容易引起皮膚的乾燥。注意事項:易燃,儲存時須小心。Cholrohexidine gluconate介紹:cholrohexidine通常以cholrohexidine gluconate的鹽類型態存在,被廣泛使用於消毒液和清潔產品中,常用於皮膚抗菌的濃度為0.05%~4%作用機轉:cholrohexidine是一個帶正電的陽離子,會被微生物細胞壁的帶負電磷脂質吸引,粘接到細胞壁尚造成微生物的細胞壁崩解,造成細胞的溶解死亡;局部使用時,cholrohexidine會和人體組織及粘膜的蛋白質結合,形程緩慢釋出的作用,因此其抗菌效果最少可在局部持續48小時左右,且抗菌效果不受體液或血液影響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及有包膜的病毒(例如:皰疹病毒、愛滋病毒、巨細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安全性:對傷口可能會有刺激性,具有耳毒性,且可能引起角膜炎注意事項:會受界面活性劑、硬水中的鈣鎂離子和肥皂影響其效用。市售常見產品 :大部分抗菌洗手乳皆有添加、沙X隆碘製劑介紹:一般我們所謂的優碘指的是碘的水溶液(povidone-iodine),它是一個錯合物抓著碘離子,可緩慢釋出碘達到消毒的效果,洗手常用濃度是7.5% W/V,傷口使用濃度為10% W/V;而碘酒是碘的酊劑(iodine tincture),碘+碘化鉀(鈉)溶於酒精溶劑中,對傷口刺激較大,現已少用。作用機轉:游離態碘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破壞生存所需的蛋白質和酵素,抗菌效果快,約15-30秒即可作用完成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及有包膜的病毒,對黴菌孢子也有效果安全性:碘酒只建議使用於完整皮膚處;甲狀腺亢進者須小心使用,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注意事項: 懷孕與授乳婦須慎用,避免大面積長期使用。次氯酸水(HClO)及次氯酸鹽(Hyperchorite)介紹:漂白水中所含的次氯酸鈉為鹼性溶液,水解過程中可轉化成次氯酸(HClO)而達到抗菌的效果,不過對於皮膚比較刺激,且會釋放出有毒的氯氣,因此近幾年,次氯酸水的產品層出不窮,因其溶液呈弱酸性,對皮膚較無刺激性,不過次氯酸水的穩定性差(易受日照、溫度和空氣接觸影響),因此保存期限通常不長。作用機轉:次氯酸是一個強力的氧化劑和去蛋白質劑,人體中的嗜中性白血球在抵禦時也會產生此成份,可以氧化微生物之蛋白質及破壞其酵素的活性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及病毒,對黴菌孢子也有效果安全性:目前台灣規定,次氯酸消毒液所含有效氯濃度須低於200ppm,用於食品洗滌劑的氯殘留濃度須低於1ppm,不過不能直接添加於食品中(此法規已於2016修正喔!有些廠商仍以此為主打特色做廣告)市售常見產品:白X子、次X康、X神...等酚類(phenolic compounds)介紹:常用的酚類衍生物成份像是Chloroxylenol、o-Benzyl-p-Chloro-phenol、Cresol等作用機轉:破壞細胞膜,酵素變性失去活性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綠膿桿菌、黴菌,對黴菌孢子也有效果,抗病毒效果不佳安全性:高濃度具有腐蝕性,曾經造成嬰兒高膽色素症,須慎用注意事項:不受有機物質影響,可用於排泄物或分泌物的消毒處理市售常見產品:來X液 、X露消毒水三、微笑藥師的總結目前市售主打「抗菌、抗病毒」的防疫產品不勝枚舉,但大多沒有除了自家公司以外的抗菌研究報告,且抗菌機轉多為商業機密,微笑藥師建議:平日仍要勤洗手,才能真的有效去除皮膚表面上停留的暫時微生物,真的有必要時(像是出入公共場合、醫院等處),再使用上述真的有抗菌效果的產品,來輔助防疫喔!延伸閱讀: 頭痛時覺得脖子硬硬的,小心是腦出血!醫師:6種頭痛類型,該做腦部掃描●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恩慈療法」能找到救新冠肺炎的特效藥?請看專家解讀
最近新冠肺炎全球肆虐,除了防疫,最吸引大家注目的,是每幾天都有一個新藥或老藥的新聞,傳出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而伴隨這些新聞,又常常看到一個「恩慈療法」。例如領先全球進行瑞德西韋的三期臨床試驗,早在美國一月廿一日發生第一起病例時就開始使用,顯示此藥可能有效,這是這次疫情中「恩慈療法」第一次出現。上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53位透過恩慈療法使用瑞德西韋的研究報告」,在此之前,美國總統川普說:「羥氯奎有神效」,立刻上了全球媒體,引發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啟動緊急授權,宣布給予羥氯奎與奎寧這兩個治療瘧疾的老藥「恩慈療法」的資格。恩慈療法(compassionate treatmen),其正式名稱是「研發中新藥的治療用途(Treatment IND)。正式的定義是任何研發中新藥,在特定情況下,政府有權核准用於特定病患的治療,同時病患也有權利申請。1970年代後期,美國開始有恩慈療法需求,原因很有趣,是因為「大麻」。在1975年,美國有研究報告指出,大麻可緩解癌症引起的長期疼痛。但大麻被聯合國列為毒品,也從來未被政府核准任何醫療上的用途,所以美國FDA另闢蹊徑,以恩慈為名,讓這些因癌症疼痛、受苦的病患,除了嗎啡之外有另一種選擇。到了1987年,當愛滋病已在美國大流行,而許多研發中新藥尚未問世,無藥可醫。所以美國FDA把恩慈療法法制化,建立恩慈療法擴大方案(Expanded Access Program,EAP)。為什麼稱為擴大方案?最早的恩慈療法,因為涉及毒品,程序非常麻煩,只能由醫師為一個病患一個病患申請,還要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最後再由FDA核准。到了愛滋病大流行,這樣的制度已經不適用,所以擴大方案建立了三個途徑:1.單一病患申請2.單一機構(醫院)申請(幾十個病患)3.由新藥開發的廠商申請(幾百個病患,可以適用在不同機構)申請EAP有四個條件:1.這個研發中新藥是用於治療嚴重或有立即生命危險的疾病2.目前這類疾病沒有好的治療方法3.這個藥已進入IND(臨床試驗申請)4.廠商必須積極的尋求藥品的核准根據研究,在2013到2018的五年間,FDA共收到九千件申請,其中99%都被核准。所有申請案要有病患知情同意,同時要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川普政府上任後,批評FDA還是管太多,所以在2018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病患有權試用(Right to try)法案,這個新法完全把FDA及IRB排除在外,只要病患和主治醫師同意,就可直接向藥廠申請。值得注意的是,藥廠並沒有義務提供。為什麼?首先,研發中的新藥,通常是小量生產,進行臨床試驗可能剛好夠用,不見得有多餘的藥品;其次,這類治療,醫師並無義務向藥廠通報治療結果,但一旦有不良反應,要向主管機關通報,對廠商而言,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最後,這種新藥一開始因小量製造成本很高,雖然法令允許「依成本收費」,但病人常常負擔不起,要廠商捐贈,所以沒有誘因。所以,為何大家都用「恩慈療法」這個名詞,因為不論研發中新藥或老藥新用,在法律上都屬尚未正式核准的藥品,所以風險自負。魔鬼藏在細節,最近兩個新聞,瑞德西韋在中國治療重症的臨床試驗停止收案,專家解讀結果可能並不如預期;以及法國報告羥氯奎有心臟病的副作用,都告訴我們研發新藥沒那麼簡單。一個新型傳染病鋪天蓋地的席捲全球,新藥來不及研發,老藥效果尚待證實,恩慈療法及其擴大方案,就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病人唯一的救贖。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堪比愛滋? 張上淳:復原後免疫系統就恢復
中美兩國醫學界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如愛滋病毒般攻擊人體免疫系統。這項研究已從20名新冠肺炎死者幾乎全毀的免疫系統中,獲得初步證實。對此,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確實有淋巴球下降的情形,但復原後就恢復正常,「與愛滋病毒不同」。根據報導,美國紐約血液中心及上海復旦大學研究人員將新冠肺炎病毒與實驗室培養的T細胞(T cell)給合,獲得此一結論。研究人員在20名死於新冠肺炎的解剖報告中,發現這些死者的免疫系統幾乎全毀,而他們體內器官遭到的破壞,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愛滋病的結合。張上淳表示,我國患者感染後,確實有看到重症病人白血球偏低,特別是淋巴球下降,可知淋巴球確實被消耗了,輕症者則沒有類似的情形。張上淳表示,其他病毒感染,如登革熱,也會讓淋巴球下降,是因為和病毒「作戰」而被消耗,為外來病毒初期的免疫反應,和愛滋病毒直接侵犯淋巴球不同;愛滋病毒會造成淋巴球長久減少,或越來越少,新冠肺炎患者的淋巴球數量在復原後便會恢復正常。另外,國外也有報告指出新冠肺炎會侵犯心臟。張上淳說,有些解剖說會侵犯其他器官,由於新冠肺炎患者有些抽血檢驗值和心臟相關的指數有上升的現象,因此是否侵犯心臟確實是臨床關切的部分。張上淳說,雖然我國部分個案心衰竭,但在感染前就已心衰竭很厲害,目前新冠肺炎並沒有特別影響心臟的狀況。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中專家:新冠肺炎病毒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
南華早報報導,美中兩國研究發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會如愛滋病毒般攻擊人體免疫系統。這項研究已從20名新冠肺炎死者幾乎全毀的免疫系統中,獲得初步證實。這項發自北京的報導指出,美國紐約血液中心及上海復旦大學研究人員將新冠肺炎病毒與實驗室培養的T細胞(T cell)給合,獲得這一結論。這項研究已於上週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期刊發表。根據報導,研究人員在20名死於新冠肺炎的解剖報告中,得到初步證實。經過分析,這些死者的免疫系統幾乎全毀,而他們體內器官遭到的破壞,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愛滋病的結合。報導指出,研究人員發現,屬人體免疫細胞要角的T細胞,成為新冠肺炎病毒的攻擊目標。病毒的基因進入T細胞後,奪取了對細胞的控制,並破壞T細胞保護人體的功能。但研究也得知,新冠肺炎病毒和愛滋病毒(HIV)有很大的區別是,HIV會在T細胞內複製,利用這些細胞進行病毒複製,產生更多的病毒;然而,新冠肺炎病毒進入T細胞後,並未被發現增生現象,有可能最後與T細胞同歸於盡。T細胞(T cell)由骨髓製造產生後,在胸腺內分化並長成不同亞型效應的細胞,因此以英語胸腺thymus的首字T而得名,扮演人體免疫細胞中的要角。在胸腺長成後,便分布在淋巴組織中,攻擊人體內的受感染細胞、癌細胞及移入細胞。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版「即刻救援」 朋友接力求援保他一命
開完會後 詹姆斯咳嗽不止現年32歲、擔任助理醫師的詹姆斯・蔡(James Cai)3月2日參加一場醫學會議時,因咳嗽嚴重提前離席;他沒回紐約的家,而是去新澤西州媽媽家,她出城了,詹姆斯可以待在那裡,不必擔心萬一患流感會傳染給妻女。等到晚間人少之際,詹姆斯上診所做流感快篩,可惜沒有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流感結果是陰性,但醫生覺得詹姆斯咳太凶、心跳又快,建議他到醫院急診室做電腦斷層掃描(CT)。他才坐進急診室就開始發高燒、呼吸急促,而且頻拉肚子,耗盡他全身的氣力。3日,醫師告訴詹姆斯,CT顯示他有肺炎,除服用抗生素外,要再做新冠病毒檢測。醫師措詞謹慎,但詹姆斯上網查詢時,發現自己符合所有新冠肺炎的症狀。隔天,詹姆士正等候檢測結果,赫然聽到晚間新聞報導,新澤西州州長在推特上宣布,該州出現新冠肺炎確診首例。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詹姆斯就這樣「中獎」了。由於紐約傳出戴口罩的亞裔女性在地鐵站附近遭暴力攻擊,詹姆斯有好一陣子搭地鐵都不戴口罩。他責備自己放鬆了戒備。心臟科醫師好友 四處請教和詹姆斯同樣來自上海的至交好友、在紐約執業的華裔心臟科醫師黃儀立安慰他別擔心。但他懂得詹姆斯孤立無助的心情,畢竟新澤西州的醫生完全沒有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經驗。黃儀立在醫生圈裡四處打電話請教,包括支援過武漢的上海醫生。所有的人都說病毒可能造成重創:雖然有許多人自行康復,但也有身強力壯的人病情突然急轉直下,撒手人寰。沒人知道詹姆斯會是哪一種。住院第五天 開始呼吸困難6日,詹姆斯住院第五天,「痰很多,呼吸困難」,血氧飽和濃度偶爾降到85%,遠低於正常健康人的逾95%。7日,詹姆斯幾乎一開口講話,就狂咳不已。他開始接受經鼻導管供氧。抗生素沒能改善血氧濃度,他很擔心自己接下來可能要插管,如果出了差錯不能及時接上呼吸器,甚至可能送命。他不斷盯著自己的血氧濃度,不敢入睡。詹姆斯的親友持續聯繫中國的醫生,得知那裡會給病患照第二張CT,弄清肺部損傷情形;美國醫生卻不樂意,光把詹姆斯移出負壓病房就可能讓醫護人員曝露於感染風險。黃儀立堅持不懈的致電與詹姆斯的感染醫師溝通,正式提出拍第二張CT的要求。老闆不眠不休 翻譯醫學資訊詹姆斯的華裔老闆、64歲的何恭程也打電話,聯絡到詹姆斯的另一名醫生艾若德。他向艾若德解釋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剛發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治療準則,儘管該準則多基於臨床經驗,而非發表過的研究,但他敦促艾若德依照部分建議擬定療法,包括開立兩種中國新冠患者的常用藥-治療瘧疾的氯奎寧(Chloroquine)和治愛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劑(Kaletra)。艾若德擔心這兩種藥都沒經過廣泛臨床實驗,也未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並對不符標準醫療程序的作法,表達憂慮。何恭程告訴艾若德,此時生死攸關,沒法依標準程序來,他願意提供中國健委會醫療準則的完整英譯。為此,何恭程連續工作近12小時,將新冠肺炎症狀、輕症和重症訊號、病程發展、給氧方式,建議的後續追蹤等等,全部譯完傳給艾若德。何恭程有很深的急迫感,他擔心救不活詹姆斯。朋友發動人脈 聯繫製藥商在此同時,詹姆斯的血氧濃度已降至80%,第二次的CT顯示,他的肺短短五天間近40%塌陷。詹姆斯的病情惡化讓醫生態度轉變,除了開氯奎寧和蛋白酶抑制劑,也為他申請實驗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院方表示,需要時會將他移入加護病房。但要成為瑞德西韋的「恩慈療法」對象也不容易。黃儀立發動自己的所有人脈,聯絡製藥商吉利德公司。12小時50萬人 看見詹姆斯CT片他取得詹姆斯的同意,將他的CT片貼給另一名醫生朋友,後者轉貼至推特,希望提醒未認真看待新冠肺炎散播的醫生加以注意。12小時內有50萬人看到新冠病毒如何快速造成呼吸衰竭,這張CT被多方分享轉傳。詹姆斯的親友認為,多達數百人因此推文敦促吉利德注意詹姆斯的案例。發推特後4小時 藥終於來了CT首次上推特不到4小時,吉利德就打電話通知詹姆斯的醫生,藥寄出來了。10日凌晨3時,醫生一收到瑞德西韋便直奔詹姆斯病房。發燒至少九天的詹姆斯終於在11日退燒。甚至在他服用瑞德西韋前,血氧濃度開始回穩。劫後重生 把給女兒遺書留病房21日,詹姆斯在兩度檢測呈陰性後出院,他的肺還需要時間休養,但他活下來了。他把先前預備給女兒的遺書留在病房沒帶走。截至今日,新冠肺炎沒有已知的特效療法。幾乎無法得知是那種治療元素-高流量氧療、用藥、時間、社群動員或意志力,幫詹姆斯撐過來。他感謝許多人,「救了我的命」。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何大一:美國對疫情「盲目」是不可原諒的事
一種病毒正在肆虐!新冠病毒COVID-19全球大流行,而我們現在還只看到巨大冰山的一角。中國湖北最初處理失誤、缺乏透明度,導致疫情擴散全國,逼使北京領導人須隔離湖北省逾五千萬人,其他地區也實施嚴峻隔離措施,使疫情流行曲線呈顯著「扁平化」。目前各省新增案例穩定下降,日前甚至出現全天零確診。這是中國二○○三年消滅SARS疫情後,另一個明顯成就。但嚴苛的隔離措施不可能長久,一旦人們生活恢復正常,病毒將重返並傳播。美對策 兩個不可原諒美國疫情的流行指數目前呈上升階段,由於目前使用PCR的方法無法檢測出病毒的RNA,檢測不足,確診數仍被嚴重低估。美國號稱有世界最好的衛生保健系統,卻沒有適切應對疫情,因缺乏檢測而對疫情「盲目」,是不可原諒、難以辯解的事。一個富裕強大而自豪的國家,剛接受一位中國公民(編按,指馬雲)捐贈五十萬套PCR試劑盒。同樣不可原諒的是,美國缺乏能快速檢驗免疫抗體/抗原的試劑,這種測試不但可靠,且卅分鐘內能知結果,從而達成對病人管理、追蹤接觸史、對人群作疫情監測等作用。美國對策讓人失望沮喪,上層準備不足、領導失敗;中國在掙扎中抗疫,美國卻在旁觀望,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成下一個感染的國家。韓、台 拉平流行曲線為防制疫情,讓受感染者隔離,避免公共聚會、與他人保持距離,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對「拉平」流行曲線,使衛生保健系統能應對吸收疫情大有幫助。南韓和台灣確實做到這一點,不須像湖北、義大利和西班牙那樣須採封鎖措施。隨著北半球氣溫升高和更強陽光,應可讓病毒存活期縮短,從而降低傳播機會,減緩疫情。但病毒已在南半球澳洲、南非和阿根廷等地立足,隨著南半球轉涼,病毒傳播可能加速。新冠病毒不會像SARS一樣消失,反而可能在南北半球反覆出現,像流感防疫一樣,每年都必須做。發展疫苗 需買到時間如果新冠病毒在可預見的未來滯留,嚴厲隔離措施又無法長期持續,將嚴重打擊我們的心理和經濟。總有一天,企業須重新開放、學校須恢復授課,旅遊、運動比賽、各種娛樂活動都須恢復常態;中國將如何從遏制轉回正常化?我們將如何從嚴厲的抗疫,過渡到真正能持續生活?我們需要「買到時間」發展出疫苗,用科學研究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現在全球科學家爭相開發藥物、抗體和疫苗,但要優化成真正治療藥物,將需幾個月,此後進行複雜的產品製造、動物安全性測試和法規批准過程;任何有用的藥物或抗體,都不太可能在一兩年內派上用場。數十家製藥或生化科技公司正競相開發疫苗,應對策略是刺激人類免疫系統,以產生針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抗體。但針對SARS冠狀病毒製備的類似疫苗大量研究表明,針對刺突蛋白的抗體在被病毒感染後,對動物造成更大的肺損傷。這些可能影響當前研究進度,也可能獲突破而全速前進。世界現在面臨一個真正的可能,新冠病毒將變成我們生活中的現實,直到科學研究能成功克服它,像過去的天花、脊髓灰質炎病毒、伊波拉病毒和愛滋病病毒一樣。但這需要時間。這次大流行提醒我們,忽略或輕視科學將帶來危險。科學帶給我們一個更好、更安全的、更乾淨、更健康的世界。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它!(作者為中研院院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發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