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31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愛滋病
共找到
272
筆 文章
-
-
2021-10-31 新聞.杏林.診間
屏基馬拉威團隊獲醫奉獎 「施比受更為有福」奉獻需要
屏東基督教醫院馬拉威工作團隊,近20年遠赴馬拉威提供醫療及生活扶助,今團隊獲得第31屆醫療奉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屏基院長余廣亮代表致詞時表示,雖然我國現在與馬拉威無邦交,但政府與民間互相幫助,且秉持「施比受更為有福」,更願付出心力在有需要的人。馬拉威飽受貧困及愛滋病襲擊,近20年來屏東基督教醫院組工作團隊,遠赴馬拉威成立「彩虹門診」,提供醫療及生活扶助。2008年台灣與馬拉威斷交,屏基院長余廣亮自掏腰包付錢給當地員工繼續照料愛滋病患。經他努力奔走,隔年持續守護馬拉威,積極培訓在地人才,讓馬拉威人自助人助,至今服務超過1萬5千名愛滋病患,且與國際組織合作,開發愛滋病電子資料系統及藥庫資訊系統。屏基馬拉威工作團隊今上台領獎,院長余廣亮代表致詞時表示,人不分種族、宗教,雖我國與馬拉威沒有邦交,但透過民間機構方式,及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PP)方式,讓政府及民間互相合作,成為彼此很好的夥伴關係。他也提到,雖我國與馬拉威斷交,衛福部仍然提供補助計畫,協助屏基在馬拉威作為訓練據點,獻愛在有需要幫助的地方。余廣亮說,團隊中16位同仁幾乎都去過馬拉威,返台後大可找到更好的工作,卻仍然願意留在屏東偏遠地方服務。他表示,當有機會踏出國外,看見各地有需要,返台後也看的這些需要,因而學習付出,他引用聖經「施比受更為有福」,認為給出去的不比獲得的福氣少,而是更有福,更享受在這福氣中。
-
2021-10-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屏基馬拉威工作團隊 開辦愛滋彩虹門診 建置電子病歷系統
馬拉威飽受貧困及愛滋病襲擊,近20年來屏東基督教醫院組工作團隊,遠赴馬拉威提供醫療及生活扶助。2008年台灣與馬拉威斷交,屏基院長余廣亮自掏腰包付錢給當地員工繼續照料愛滋病患。經他努力奔走,隔年持續守護馬拉威,積極培訓在地人才,讓馬拉威人自助人助。今年獲獎,余廣亮謙遜說:「我們做的所有努力,都在豐富彼此生命。」披荊斬棘 提供醫療援助 屏基在2002年承接台灣駐馬國醫療團,在馬拉威姆祖祖中央醫院(Mzuzu Central Hospital)開辦愛滋病彩虹門診(Rainbow Clinic),取自聖經「當人們看見彩虹,就會記得上帝不會遺忘人」,讓馬拉威愛滋病患了解自己並不會被遺忘。余廣亮擔任駐馬拉威醫療團長時,帶著台灣醫學院學生組志工團,披荊斬棘為馬拉威提供各種醫療救助。每年台灣約有30、40位學生加入屏基工作團隊,前往馬拉威協助醫療,也幫忙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且在姆祖祖大學及李文斯頓大學講授醫療及公衛課程,協助馬拉威人才培訓。馬拉威人也來台到屏基受訓,學習台灣的醫療體系、醫療模式,返回馬拉威後能負責整個醫療體系的運作。吳宗樹 馬國工作10多年以外交替代役身分到馬拉威服務的吳宗樹,已在馬拉威工作10多年,也在姆祖祖大學講授課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協助馬國衛生部的防疫工作,開展疫情中心營運、資料分析等,讓馬拉威在短時間建立數位化工具與相關應變系統,得以迅速因應疫情的挑戰。余廣亮 自掏腰包給薪水余廣亮說,與馬拉威斷交時,醫療團必須離開,他擔憂正在照顧的5千多名愛滋病患能否持續受到照顧,臨行前自掏腰包請姆祖祖中央醫院給6名員工薪水,以免他們生活無以為繼,也請他們照顧愛滋患者。返台後,余廣亮奔走近半年,獲得國際路加組織(Luke International LIN)協助,在2009年7月以非政府組織方式重回馬拉威。余廣亮表示,現在屏基以NGO身分回去,是屬非政府間國際組織INGO,在當地深耕很重要,需培育足夠的當地人才,找出當地人發展的空間,最終達成由當地人獨立運作、當地人服務當地人的目標。屏基馬拉威工作團隊現在約70多人,目前長期停留在馬拉威的台灣人僅有吳宗樹一人。兼顧醫療與訓練 協助自立馬拉威人Rose Singini是工作團隊的總務及採購經理,她最早在醫療團當清潔工,2009年團隊重返馬拉威時擔任廚師。余廣亮說,現年40歲的Rose有心向學,團隊培養她念書,現在大學進修物流專業。Rose表示,教育增強她的自信心,更感謝吳宗樹扮演人生導師。馬拉威有259個醫院的健康資訊系統由屏基工作團隊負責維護,每季要做一次監控,包括電子病歷、愛滋病管理系統等的彙整。余廣亮說:「我們是合作夥伴,不是上對下關係。」夥伴關係有感情成分,不分你我,同舟共濟,「雙方關係是平等平權的。」為讓工作團隊能永續發展,屏基兼顧醫療與訓練。余廣亮說,等到馬拉威能「行政、專業、財務與價值四者都獨立」,即是屏基離開的日子。余廣亮細數:目前在地培訓進度已達六成;財務獨立部分,屏基提供比例已降至三成,其他經費透過申請國際計畫獲得;核心價值則尚待建立。工作團隊認為,服務馬拉威對台灣也有助益。透過在馬拉威的愛滋病預防、教育、診療與社區關懷等,台灣醫學生學習國際醫療合作,對國際環境下的議題有所認識,已培育台灣超過200名全球衛生人力。屏基馬拉威工作團隊成立:屏基2002年起擔任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關懷當地愛滋病患。服務事項:●2002年至今服務超過一萬五千名愛滋病患,也開發愛滋病電子資料系統、藥庫資訊系統等。●馬拉威國家電子病歷醫療系統發展推廣與支援,拓展馬拉威共237間醫療院所。●與馬國衛生部、挪威奧斯陸大學合作,進行區域健康資訊(DHIS2)教育訓練與使用者能力建構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推廣到馬國社區層級做疫調工作使用。●建立馬國示範醫院標竿,與馬國姆祖祖中央醫院合作近15年,從醫療援助到公衛計畫合作與資訊系統建構。得獎紀錄:●2004年行政院衛生署以「經營衛生醫療援助工作績效卓越獎」,嘉許屏基增進兩國衛生合作。●2014年衛生署頒發「國際醫療貢獻殊偉獎」。
-
2021-10-27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灰指甲不一定是灰色 醫曝最常見顏色:8種人易罹患
提到與指甲相關的疾病,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灰指甲!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指甲的疾病並不容易診斷,很多狀況都易與甲癬混淆,如乾癬指甲、指甲失養症、運動摩擦造成變厚變色、外傷、指甲下方腫瘤、指甲逆生等,一定要諮詢皮膚科專科醫師,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指甲變色不一定是灰指甲 高風險群需注意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說明,灰指甲的醫學名稱是甲癬,是指甲受到黴菌感染而導致變色、變形、質地改變,最常見的致病菌是皮黴菌,但顏色不一定是灰色,反而常見黃、黑、白色等,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指甲出現變形、變色就是甲癬喔。邱足滿補充,血糖控制不好者,會增加黴菌感染風險,而且因為血液循環不好、感覺神經變遲鈍,很容易因為甲癬的存在形成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發生蜂窩性組織炎;而需要長時間穿鞋,如不透氣防水鞋之類的工作也是高風險族群;具有某些特定基因的人容易得到黴菌感染,主因是體質比較無法清除黴菌感染。(推薦閱讀:一下雨香港腳就發作? 皮膚科醫列「日常5大黴菌感染源」:這種腳型也易得)另外,免疫抑制的患者,如愛滋病患者、洗腎病患、器官移植的患者、肥胖、抽菸、年老、穿不合腳的鞋子、指甲美容不當都較容易得到甲癬。(推薦閱讀:拇指外翻跟你穿的鞋有關! 醫教「自測法」:關節凸出、腳長繭要小心了)治療灰指甲 4 種方式可參考萬一感染了灰指甲該如何根治呢?邱足滿指出,目前治療灰指甲的用藥,包括口服、外用、雷射和拔掉指甲等方式:1、口服藥:藥物經由肝臟代謝,須檢測肝功能指數變化;有些藥物會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要小心,而有些藥物則不建議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患者使用。在肝功能檢查方面,必須在服藥前和服藥數週後各檢測一次;口服藥物的治療期為一天1次,手指甲感染需連續服用42天,腳趾甲則是84天。2、外用藥物:因為指甲板結構較難穿透,所以治療甲癬的藥劑有比較特別的指甲油劑,透過溶劑快速揮發的作用提升藥劑濃度、穿透指甲板殺黴菌,每週一次,腳趾甲需要持續9-12個月,怕吃藥或有禁忌症的人可選用此法;但每次擦新的藥劑前,必須先磨掉上週的藥膜。3、雷射:許多外國研究利用雷射的光熱效應殺黴菌、促進指甲生長速度,但療效不如上述兩類治療,若想自費嘗試請尋求合格的醫療機構治療。4、拔掉指甲:如果拔除指甲後,指甲生長環境仍充滿黴菌的話,結局仍是再復發,而且傷口照護是個問題。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血液循環較差、凝血功能差的人不適用。保持腳的涼爽和乾燥 修剪長度要適當另外,治療甲癬時也要治療足癬,口服藥可兩者兼具,有些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部位受到黴菌感染,如:臀部、胯下、身體、四肢,若採用口服藥物治療可一網打盡。此外,日常生活要盡量保持患部乾爽,才能避免有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進而幫助治療成功率。邱足滿進一步補充,甲癬嚴重程度、以前是否有過甲癬感染、家人是否也有類似感染症而沒有接受治療、病人合併其他疾病的狀況,例如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形、病人當下其他用藥的狀況、病人是否服藥規則及正確擦藥、是否提供皮膚、指甲(趾甲)乾爽、乾燥的環境等因素會影響甲癬治癒率。(推薦閱讀:喜歡把腳趾甲剪很短? 用錯方式很容易就會凍甲)邱足滿提醒,在公眾場合要穿著適合的鞋子,不要打赤腳,並保持腳的涼爽和乾燥,而指甲也要修剪成適當長度,不宜過長或太短,平時要穿充分吸汗的襪子,清洗時可用60℃以上的水溫洗45分鐘,鞋子則可用臭氧來殺菌。延伸閱讀: ·灰指甲會傳染!到底該如何治療? 日常生活中這些壞習慣都會引黴菌上身 ·治療香港腳、灰指甲,擦藥4關鍵沒做到當然不會好! 第一點常常被忘記
-
2021-10-25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黃常智:為愛滋受刑人看牙 去了一次從此牽掛
「拜託黃醫師到監獄來看一下,再找不到牙醫師,監獄要暴動了。」在屏東縣村落執業的牙醫黃常智,不捨受刑人牙痛無人照料,因為這通求援電話,他20年來風雨無阻騎著野狼機車到監獄看診,連愛滋病受刑人也來者不拒,還常捐款給監獄。黃常智的暖心與以誠相待,讓他與許多刺龍刺鳳的大哥成為朋友。看診愛滋病患 累計1.5萬人據統計,台灣超過四成醫師不願診療愛滋病人,血液接觸是愛滋病傳染途徑之一,導致愛滋病患者到牙科掛號時常遭拒,遑論患者若在服刑期間,想要獲得醫療協助簡直如同絕望。早期法務部將中南部愛滋病受刑人集中在屏東監獄,屏東監獄央求黃常智去「看一下」時,他「一時心軟」答應,從此放心不下鐵窗後的病人。現在一周四個診次,有三分之一的看診時間奉獻給受刑人。20年累計看診過數萬人次受刑人,愛滋病患就有一萬五千多人次。穿上隔離衣 風險獨自承擔黃常智進監獄看診時,無論受刑人是否罹患愛滋病,體貼的他一律穿上隔離衣、戴上N95口罩、戴面罩、戴手套,目的是避免愛滋病患感覺被標籤化。唯一不同是,替愛滋感染者看診時,會戴上兩層手套,若要拔牙則戴三層,也不讓助理靠近協助,寧願風險獨自承擔。若已知病人是愛滋患者,他診治時格外謹慎,患者要固定坐在同一個診療台,以免交叉感染;治療完畢,患者離開診療台後,所有醫療器械均須高溫、高壓及滅菌消毒。是這樣的小心謹慎,一萬五千次愛滋病患診治,黃常智從未發生「工傷意外」,至今平安。不在意收入 清寒減免費用入獄服刑的受刑人在醫療方面是弱勢,經濟上也屬弱勢。牙醫師在監獄能做的自費項目少,收入比不上在外面開業,但黃常智不在意,總說「日子過得去就好」,且為受刑人著想,會在健保支付範圍內盡量治療,不輕易拔牙,盡可能維持受刑人牙齒功能。清寒的受刑人則減免費用,還每年捐款濟助他們。受刑人三教九流,黃常智一視同仁。「他們講義氣,把他們當朋友,不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其實不用害怕。」長年監獄看診讓黃常智贏得許多友誼,受刑人出獄後有時會到黃常智開設的牙醫診所拜訪,甚至相約去爬山,也介紹他變成兄弟們的好哥兒們。看牙一次搞定 像慈善機構經濟拮据的受刑人將出獄,黃常智會請他們出獄後去診所找他。他請他們吃晚餐,請助理幫他們買新衣服、買車票,還包一個紅包,讓他們身心清爽的順利搭車返家。「要看重自己」黃常智常如此鼓勵受刑人,受刑人重回社會,找到工作後,再到屏東拜訪黃常智感謝他,每每令他驚喜萬分,是很滿足、很有成就感的時刻。黃常智的龍泉牙醫診所開設在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187縣道旁,村落居民經濟能力有限,多半是老榮民,來找他看牙的有鄰居、原住民,還有香港或奧地利華僑,只要回台就到他的診所報到。他看牙堅持「一次搞定」,遇到低收入戶或身心障礙者則不收掛號費。「黃醫師的診所像慈善機構」,一位相交40年的朋友說。黃常智原本就讀高雄工專機械科,直到當兵在牙醫師母親的激勵下,重拾課本考上中山醫學院牙醫科。畢業後他回屏東家鄉,在屏東人愛醫院任牙科醫師15年,之後開業牙科診所至今。身體不舒服 堅持看完病號隨著年歲增加,70歲的黃常智看診時,偶爾頭暈或血壓飆高,但他總是稍作休息便繼續看診,不願病人白跑一趟。在監獄為受刑人看診時,就算身體不適,他也一定會把當天掛號的受刑人看完。屏東監獄衛生科長韓孟維表示,矯正機關能夠找到醫師駐診,不容易;有牙醫師駐診難上加難。黃常智肯駐診且一待20年,是所有受刑人的福氣,他對黃常智的感激更是點滴在心頭。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黃常智小檔案年齡:70歲出生地:高雄現職:屏東縣龍泉牙醫診所負責人學歷:中山醫學院牙醫科經歷:屏東人愛醫院牙科主任、屏東民眾醫院牙科主任、法務部矯正署屏東監獄特約醫師主要事蹟:●屏東監獄擔任牙科駐診醫師20年,一周四診,平均每診看診人次約15人,服務數萬人次受刑人。●看診愛滋病患者受刑人達一萬五千人次。
-
2021-10-18 新聞.杏林.診間
31屆醫奉獎揭曉 葉金川特殊貢獻
第31屆醫療奉獻獎得主揭曉,今年主題是「醫誓YES,I DO.」本屆特殊貢獻獎得主是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從最年輕的衛生署醫事處長到負責健保開辦、抗煞時處理和平封院等,對台灣醫療與公衛體系貢獻卓著;團體醫療奉獻獎為屏東基督教醫院馬拉威工作團隊,至去年底已服務超過1萬5千名愛滋病患。除了特殊貢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共8位,分別是兒童心臟學之父呂鴻基、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彰化縣線西衛生所護理長鄭聿淩、在屏東縣村落執業的牙醫黃常智,在台東偏鄉落腳的陳玉祥、恆春眼科醫師鄭立智、在澎湖惠民醫院包辦大小雜務的韓國乾。呂鴻基首開先例施行兒童心導管、心瓣膜及血管氣球整形等多項手術,並建立台灣正常新生兒心電圖標準,推動成立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親自監督或執行兒童心導管手術超過5千次。林俊龍參與無數國際義診,持續服務花蓮、嘉義大林偏鄉,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牛道明致力於罕見疾病的治療照護及臨床研究工作,於心臟型法布瑞氏症得治療和研究成果,達到世界頂尖水準。鄭聿淩積極改善偏鄉教育,幫助偏鄉兒童早期發展,率先執行醫病共享決策,以糖尿病為介入族群。黃常智長期於屏東監獄看診20年,每診幾乎都會有愛滋病患,於屏東故鄉弱勢居多的內埔鄉龍泉村開業,服務許多中低收、榮民等遠道而來病人。陳玉祥投身偏鄉,培育東部醫師人才,解決醫師荒,帶領東基成為花東唯一地區教學醫院,到109年醫師人數成長60%。鄭立智深感恆春缺乏眼科醫師,89年自紐西蘭回台至恆基服務。韓國乾修士受到聖嘉民精神感召,決定離家前往澎湖服務,協助當地復健相關工作數十年。
-
2021-10-08 該看哪科.感染科
什麼人該打?副作用如何?醫師詳細解析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是造成肺炎最主要的細菌.根據WHO於民國91年估計, 全球一年約有160萬人因肺炎鏈肺炎鏈球菌感染而死亡。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近十三年間共發生七千餘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尤以 75 歲以上年長者的致死率最高,高達35.5%。此菌能造成一系列的感染,引發肺炎、甚至造成敗血症及腦膜炎等嚴重感染。另外,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種類肺炎鏈球菌疫苗是不活化疫苗,目前國內核准上市之肺炎鏈球菌疫苗有二種,分別為結合型疫苗 (PCV) 及多醣體疫苗 (PPV)。(1)13價PCV結合型疫苗:–含有13種肺炎鏈球菌的抗原,可以活化體內的T細胞淋巴球,保護範圍較少,但已涵蓋最常致病的13類菌種,且T細胞淋巴球有持久的記憶能力,故效果長久。(2)23價PPV多醣體疫苗:–含有23種肺炎鏈球菌的抗原,可快速活化體內的B細胞淋巴球且保護範圍較廣,缺點是保護效果約莫5-10年,超過需重新接種。什麼人該接種及接種建議●18歲(含)以上未滿65歲高風險族群「高風險族群」如下:(1)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2)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包括愛滋病毒感染者)(3)人工耳植入者(4)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包含氣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5)腦脊髓液滲漏者(6)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器官移植患者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國人2010年十大死因中,肺炎乃第三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乃第八位。慢性肺臟病的患者,如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因痰液清除困難,且病毒及細菌易附著於氣道,因而造成肺炎感染機率上升,根據美國2007至2010年的研究顯示,其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相較無共病者高達7.7倍之多!肺炎乃是急性發作最常見的因素,且急性發作會造成肺功能進一步惡化,其住院天數、加護病房住院天數以及死亡率相較非肺炎造成急性的發作來的高。施打PCV13或PPV23可降低社區型肺炎的發生率,因此建議施打!●65 歲(含)以上長者,無論有無慢性疾病都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方式如下表:疫苗保護力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保護效力與個人的免疫功能有關,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與兩歲以上兒童,對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之保護效力約為70-80%。免疫功能異常病人效果稍弱,但仍值得接種。接種疫苗副作用接種部位可能有短暫發紅、腫、熱、痛,少數人會有低度發燒、食慾不振、感覺疲勞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昏、心跳加速等症狀罕見,應儘速就醫.若是先前有接受過其他肺炎鏈球菌疫苗有過敏或是對白喉疫苗過敏,則需告知醫師評估。公費補助適用對象目前衛服部補助75歲以上長者免費接種一劑PPV23價疫苗,台中市衛生局另有補助設籍於台中市60至74歲市民及55至74歲轄內原住民免費接種。【註】此疫苗接種建議為現行疾管署政策,可能會隨時間修改,施打時可洽詢醫師。
-
2021-10-0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病發那年演講上百場、出國5次!名醫忽略疲倦 肝癌三期才發現
「我的專長是感染管制,因個性關係,希望把事情都做到最好,把自己逼得很緊。」年輕醫師都想爭出頭,且醫院培養他當講師,接觸面廣,有單位邀演講也不太會拒絕,但演講半小時可能需要花上十小時查資料、做簡報,常整晚熬夜沒睡,「記得肝癌發病那年最忙,演講高達上百場、出國5次。」體力變差了 容易覺得累2010年的9月,第一次發現身體不適,當時利用開會前一天抽空到美國波士頓自由步道爬坡,以往我都能完整爬完,這次卻上氣不接下氣;同年11月底到新加坡參加新藥研習,與同行醫師到烏節路逛街,因不太舒服,到一家飲料店休息近2小時,集合時間到卻被友人發現我滿頭大汗,其實就是體力變差了,容易覺得累、冒虛汗。突然發高燒 上腹隱隱痛幾天後在加護病房值夜班,突然發高燒整晚不退又累、上腹隱隱作痛,撐到凌晨12點跟護理師說,身體非常不舒服,沒事不要叫我,幸好那天沒有新病人進來,隔天醒來出現一個念頭,覺得「我生病了,要去看病」。因母親有B型肝炎帶原,我從小就是B肝帶原,但當年沒有B肝疫苗全面注射,後續也沒有固定追蹤,「醫師最大的缺點,就是看病方便,但也最鐵齒,覺得自己會好,就沒有特別注意。」這次發病症狀懷疑跟肝炎有關,發病隔天就到胃腸科門診報到,醫師也覺得可能是肝炎,建議做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檢查 瀰漫性肝癌做超音波的年輕醫師不敢說結果,請我找資深的醫師看報告,「原來我得了肝癌,且癌細胞在左葉,與一般肝癌一顆一顆不同,我得的是瀰漫性肝癌,大小超過10公分,已是第三期。」在兩周內迅速安排住院、開刀。「當時醫院如果沒有幫忙,我可能就死掉了。」我的執刀醫師是現任義大醫院外科副院長陳耀森,成功切除腫瘤過了8個月後跟我說,開刀時發現腫瘤已經侵犯到肝門靜脈,癌細胞可能由此擴散全身,他能做的只能切除乾淨,當時曾有名病人症狀、年齡與我相似,卻在開刀沒多久離世,「很幸運,我活了下來。」10年前病發 目前已穩定開完刀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自費吃了2年標靶藥物,目前病情已穩定,自此按時服藥控制B肝病毒、不熬夜,也特別注重飲食,牛、羊等紅肉及花生不吃、酒不碰,休息2年不接演講,「過去把自己逼太緊,現在學會量力而為,從一年上百場演講縮減為幾十場,個性也從急躁轉為慢活。」但因每天會議、授課還是很多,只有休息的2年有時間做甩手功,現在每三個月固定回診,仍被提醒沒做運動。偶爾也會有病人到門診詢問怎麼保養,我都建議,「規律運動、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醫學辭典/原發性肝細胞癌原發性肝細胞癌好發於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或慢性肝炎患者,近年發現長期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病變患者,罹患肝癌病例增加。其治療方法近幾年有很大進展,包含根除性手術、射頻燒灼術(RFA)、肝動脈化學栓塞、化療及標靶藥物等方式,依據肝癌期別不同給予適當方式治療,仍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好。 黃俊凱小檔案年齡:54歲現職:●義大醫院感染管制部部長●台灣愛滋病學會監事●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常務理事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經歷:●義大醫院感染科主任●義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高雄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署立台中醫院感染科主任專長:●感染科●高級心臟救命術指導員●急重症醫療●一般內科
-
2021-09-06 名人.精華區
張鴻仁 /找出感染者 主動監測系統須升級
1996年愛滋病雞尾酒療法上市,隔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免費提供治療的國家。幾乎一夜之間,愛滋病通報病例倍增,過去防疫體系用盡一切方法想要「高危險群」出來匿名檢驗都沒效,如今不費吹灰之力。由此可知,面對新冠病毒 ,我們可以「清零」或「嘉玲」,但是永遠沒辦法即時發現每一個「無症狀」不驗不知道的「感染者」。疫苗不具備阻斷傳染能力這些感染者,可以是偷渡客,可以是非法移工,地下「八大行業」,或只是參加了一個「趴」。不只愛滋病,B、C肝這類病毒可在身體裡躲了十幾廿年不被「宿主」查覺,這也是為什麼在可以真正阻斷「傳染」的疫苗出現前,這個病毒要「根除」非常困難。人類防疫史上,只有天花,被我們「鎖起來」;小兒麻痺病毒,努力了幾十年,還差最後一哩路。目前所有的新冠疫苗都不具備阻斷傳染的能力,想要用「普篩」或「廣篩」證明社區裡完全沒病毒,不切實際;以為「清零」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也是一廂情願。未來清零與否非關心重點幾個月前,我們以為用疫苗達成「群體免疫」,疫情就得到控制,現在知道,縱使八成以上的成年人口打完兩劑,事情也不像我們當初想的那樣簡單。所以,未來幾周清零與否,雖然各地方政府首長還是很有壓力,但應非重點,我們應該要關心的是主動監測系統升級了嗎?先用疾管署的「流感速訊」說明,「流感速訊」包括實驗室監測,全台有好幾個實驗室專門做病毒檢驗,並向疾管署報告檢驗結果。其次,拜健保IC卡之賜,疾管署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得到「類流感」去看病。類流感是臨床診斷,由醫師依病人症狀判定,不是用檢驗,公共衛生抓「大方向」時,常犧牲準確度。第三是重症,所有不明原因肺炎及死亡的長期趨勢。過去沒有IC卡時代,使用「哨兵監測系統」,在全國各地找熱心醫師通報,屬於抽樣調查的觀念。防疫體系只能抓重放輕所以,新冠肺炎可以用主動監測「抓到」所有病例嗎?答案是,重症可以,但無症狀和輕病不可能。這個不可能,有一部分是成本效益,如果所有「感冒」都進行多種呼吸道病毒檢驗,以每年上千萬人次,至少要幾百億。錢可以是小事,但我們未來真的會這樣看待新冠病毒?撇開錢不說,未來對「感染者」,都要「強迫隔離」,接觸者也是?只要有一例「社區感染」就「封」,餐廳不內用,教堂廟寺不開放?任何監測系統,對社會最「私密」的部分都沒什麼用,想躲起來的人,不容易被找到;防疫體系要持續長久運作,只能抓大放小,抓重放輕,要大小通吃,輕重不分一網打盡,社會成本非常高;未來的主動監測系統必須升級,在過去的類流感監測系統,要加一組「哨兵」以及「快速反應部隊」。把新冠當升級版的類流感不可能完全沒有病例,但是要愈早發現愈好,一發現就迅速圍堵,而且醫療體系不能淪陷。如此,就可以把新冠當成升級版的「類流感」,大家的生活早日恢復正常。
-
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肺炎治療特色醫院
全國件數No.1林口長庚醫院/養成衛生習慣 病毒性肺炎大幅減少109年主診斷為肺炎的就醫人口分布,不分層級不分門急住診,林口長庚的8,411人位居全台第一。健保統計,罹患肺炎人數,107年為79.3萬人、108年90.4萬人、109年54.2萬人、110前半年26萬人。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內科系系主任林恕民分析,新冠肺炎促使國人養成非藥物介入措施(NPI)的好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及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導致一般肺炎患者減少,特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大幅減少。林恕民表示,多數患者是自行就醫,少部分透過雁行計畫轉診,不過也因為疫情,被診斷為肺炎的患者有三分之二是直接到急診就診,其餘三分之一是在門診就醫,患者年紀普遍較大。林恕民表示,不同原因引起的肺炎治療方式不同,因此林口長庚是採取「團隊合作」,才能給予最好的治療照顧品質。他表示,無論是感染科或胸腔科醫師,每年都會針對台灣胸腔科醫學會以及感染醫學會推出的肺炎治療指引,教育所有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必須依照指引治療患者,由於細菌感染類型的肺炎較多,第一步會先培養細菌,不過約有半數患者無法成功培養,後續就得依照指引治療。區域醫院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慢性呼吸道疾患 打疫苗提升保護力根據健保署109年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肺炎治療人數為區域醫院第一名,總計有7,041人。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胸腔內科醫師鄒志翔指出,社區常見肺炎通常因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免疫功能不好所導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應及早就醫,免得小病拖成大病。鄒志翔指出,以仁愛院區胸腔科來說,門診遇到肺炎病患比例不高,已有肺炎症狀的病患都直接送急診,但以住院人數來說,肺炎病患是第一名。鄒志翔說明,最常引起肺炎的細菌為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是一種具有致病性的細菌,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菌血症、敗血症、腦膜炎等症狀;慢性呼吸道疾病引發的肺炎如氣喘;免疫功能不好而引發的肺炎,如糖尿病、愛滋病、癌症等。治療方面,鄒志翔表示,細菌性肺炎會使用抗生素來治療,而病毒性肺炎會使用抗病毒藥物,此藥物主要針對流感,少部分人病情會惡化、呼吸道衰竭,就需要插管治療。鄒志翔說,抽菸者較易得到肺炎,建議民眾應戒菸。另外,也建議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氣喘等,每年都要記得打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提升自身保護力。地區醫院No.1彰化基督教醫院員林分院/COPD肺炎高風險群 戒菸衛教很重要彰化基督教醫院員林分院109年治療肺炎病人達3,271人,是地區醫院第一名。胸腔內科主任陳皇吉說,彰化縣是人口老化縣市,年長者是肺炎高危險群。陳皇吉表示,員基結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共照計畫、氣喘共照計畫及肺復原中心進行病患個管治療是其特色。在肺部有狀況初期就進行治療,可減緩慢性阻塞肺病的惡化。慢性阻塞性肺病致病的原因包括長期抽菸、空氣汙染、工作職場有粉塵等及肺臟老化,因而造成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人會有咳嗽、痰多、和嚴重時呼吸困難等現象。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會透過個管師的追蹤和指導,強化規則治療及用藥的動機。不只老年人是肺炎高危險群,陳皇吉說,老菸槍導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幾乎每個月都有十幾位合併肺炎重症送醫,有的甚至年僅五、六十歲就插管搶救,所以戒菸衛教也非常重要。這類病人需做肺阻塞症狀的評估量表,配合藥物治療。陳皇吉說,使用氣管擴張劑可改善病人的肺功能,不僅能讓呼吸困難程度下降,也可提升生活品質。在肺復原中心也有拍痰機、呼吸機、上下肢運動和配合姿位引流法的物理治療等,可有效改善肺炎後的復原。全國急診、住院No.2新北市亞東醫院/把握治療黃金期 4小時內精準給藥肺炎長期占國內10大死因前3名,去年超過1萬3千人死於肺炎。位於新北市的亞東醫院,109年因肺炎急診、住院的人數雙雙破3千人,居全國人數第二。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指出,抗生素是治療肺炎的關鍵,醫院在確保供給充足下,最長4小時內一定會給予第一劑治療。肺炎症狀可大可小,鄭世隆指出,約八成肺炎患者在治療後都能痊癒,棘手是在剩餘一到二成,可能本身患有心臟、肺部等慢性病,或是洗腎、癌症患者,肺炎症狀相對嚴重。重症肺炎會有肺部阻塞,且有多重肺葉感染現象,出現喘、血壓低等症狀,需要先插管讓血糖、血氧穩定,當中有不少人都是老菸槍。鄭世隆表示,以前做PCR跟痰液培養結果要花4到5天,但肺炎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現在設備升級,檢驗結果一天就能出爐,也可透過支氣管鏡檢查、抽痰切片看氣管腫脹成形數評估嚴重度。亞東是新北治療肺炎最具規模醫院,疫情前多次參與國內醫學組織肺炎治療指引撰寫,也定期與國外交流。鄭世隆認為,治療肺炎關鍵在即時給予抗生素,在病人到院4小時內根據症狀精準下藥,重症插管患者約一周能拔管轉到普通病房,二周穩定改善。
-
2021-08-18 醫療.百病漫談
瘀青要熱敷還冰敷?醫:4情況速就醫 2招加速恢復
日常不少跌打損傷都容易形成瘀青,也有不少民眾身體常常莫名地出現瘀血情況,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瘀青可能是一般的碰撞所致,但也有可能是身體出問題導致瘀血,若有出現不尋常瘀青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治療。 瘀青要熱敷還是冰敷?醫教2招加速恢復! 王威傑醫師表示,民眾發現瘀青時,改善方式可從冰敷及熱敷著手,隨時機不同,方法也會不同,在瘀青的前48小時,因血管剛破裂在體內形成瘀血,此段時間就建議以冰敷改善,以利血管收縮、凝血,防止瘀血範圍擴大。而熱敷則適合用在5天之後,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復原,使用的時間點很重要。 許多人出現瘀青時,也會常用各種民俗療法,王威傑醫師建議可以先了解原理再進行,以策安全,大致上脫離不了前述原理。例如許多人會用雞蛋改善瘀青,有助改善的原因在於剛熟的雞蛋有溫度,而非雞蛋的任何營養,即便是雞蛋富含蛋白質有助肌膚,但也得經過腸胃消化為小分子胺基酸,才能吸收運用,接觸皮膚是無法直接吸收營養的,而生雞蛋可能在傷口部位造成細菌感染。不過若要以熟的雞蛋改善瘀青,其實可以考慮用熱敷袋等熱敷,並注意前述所提的熱敷時機。另外,有些民眾會用按摩的方式試圖讓傷口加速復原,王威傑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建議在剛出現瘀青前48小時別按摩,避免皮膚底下已經受傷的血管及軟組織,因為擠壓而進一步受損,還是以冰敷及熱敷為佳。 身體不明瘀青從哪來?醫指常見5大原因! 許多民眾身體常常會出現不明的瘀血,王威傑醫師指出5大方向提供評估,包括了歷史、位置、用藥、營養、潛在疾病問題等.若前4種方向沒找到明顯造成瘀青的因素,就要懷疑是否有疾病或其他問題在身,盡早安排檢查。 歷史主要可先回顧自己是否有創傷或家族史,如本身先天就有血小板異常等問題。位置可看瘀青傷口是否為四肢、外側等較容易碰撞之處,這些外側處許多時候確實有可能碰撞當下沒發現。而用藥方面,阿斯匹林、抗凝血劑、免疫抑制等,可能引起凝血異常,較容易形成瘀青。至於營養方面例如B12、葉酸、蛋白質、維生素K等營養缺乏,或者酗酒、發炎性腸胃疾病、低蛋白飲食等造成營養不均或吸收不佳也容易引起。排除上述這些基本的4個情況,就有可能是因為疾病等原因引起。 瘀青超過一周非正常,4種情況盡早檢查! 王威傑醫師指出,不正常的瘀青原因相當廣泛,常見與結締組織、血小板異常、凝血功能異常有關。例如年長者皮膚老化、皮下組織變薄等,或是庫欣氏症候群、血管炎、C型肝炎等都容易影響結締組織。而慢性肝病、肝硬化等肝臟問題,會影響脾臟功能異常,使得血小板大量堆積於脾臟,周邊就容易缺乏,也容易形成瘀血,而腎臟疾病、愛滋病、敗血症、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血癌、淋巴癌、肝臟疾病、血友病等,也都可能使得血小板異常或凝血功能異常。 王威傑醫師提醒,一般的瘀青約一周左右就會逐漸恢復,若時間超過、過久都還沒恢復,恐怕是有較嚴重的創傷或其他問題,排除前述一般正常瘀青的4種可能,或伴隨體重不明下降、食慾不振、持續性發燒超過5天等不良症狀,又或者健康檢查時發現凝血功能異常、全血球計數異常等,應盡早就醫找出原因為佳。 《延伸閱讀》 .落枕要冰敷還是熱敷?醫:成因不同改善方式也不同,急性期速就醫! .長期低頭滑手機易增落枕風險 中醫4招改善肌肉筋膜落枕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免費線上課程推薦 足部急性受傷處理法|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
-
2021-08-13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僅次於新冠肺炎的致死性傳染病「肺結核」 咳嗽持續多久就應該去看醫生!?
結核病 (TB,肺結核) 是一種藉由飛沫傳染而罹患的細菌感染,主要影響肺部或腹部、腺體、骨骼和神經系統。世界上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肺結核,但如果正確使用抗生素治療,是可被治癒的。什麼情況下會感染肺結核!?分享食物或飲料會造成感染嗎?肺結核是因為感染一種好氧且耐酸性的結核桿菌所引起,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出現,據統計發現,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而老年人發生率大於年輕人。當患有肺結核的患者咳嗽、說話或唱歌時,結核菌就會散播到空氣中,周圍的人可能會吸入這些細菌並被感染。美國CDC表示,握手、分享食物或飲料、觸摸床單或馬桶座圈、共用牙刷、接吻,並不會造成肺結核的感染。感染肺結核的症狀只有持續咳嗽嗎?肺結核的症狀,取決於結核菌在體內的生長位置,若結核菌在肺部生長,肺部結核病可能會導致以下症狀,應盡速就醫:1.持續3週或更長時間的嚴重咳嗽2.胸痛3.咳血或痰除了上述症狀以外,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盜汗、極度疲倦或疲勞、發冷….等症狀,也可能在感染結核菌時出現。由於結核菌感染除了影響肺部以外,也會影響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腎臟、脊柱、大腦、神經系統、骨骼和關節、腺體(淋巴結)、生殖系統、消化系統、膀胱….等。若脊柱感染結核菌,可能會出現背痛的症狀;腎臟感染結核菌,可能會導致血尿;骨骼或關節感染結核菌,可能會出現疼痛和運動喪失的情況。另外,持續腫脹的腺體、腹痛、持續性頭痛、癲癇發作….都有可能是因為結核菌對身體的感染所導致的。遭受結核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更容易遭受到結核菌的感染:1.朋友、同事或家人患有開放性肺結核2.居住或去過結核病高感染地區,例如:俄羅斯、非洲、東歐、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3.在醫院、療養院工作或居住4.專職負責結核病高危險患者的衛生保健工作者5.吸煙者免疫系統是保護人體的重要屏障,當出現下列情況,可能因為免疫力低下,提高感染結核病的機會,包括:AIDS愛滋病、糖尿病、嚴重腎臟疾病、頭頸癌、癌症治療期間、體重過輕和營養不良、器官移植服用抗排斥藥、服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乾癬的藥物….等。 參考資料來源:U.S. CDC、WHO、CDC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AZ疫苗會猝死嗎?我能打嗎? 台大醫告訴你接種攻略!
近日台灣的確診人數都在百名以下,疫苗也逐步擴大施打!在「疫苗施打意願登記」第三輪意願登記中,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6,433,528人,登記AZ疫苗人數116,258人。請民眾在輪到你的施打順位時,且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沒有異常後,即可進行施打疫苗,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延伸閱讀】疫苗懶人包/莫德納、AZ 我該怎麼選?副作用有哪些?) 隨著越來越多人施打AZ疫苗,許多民眾對此種疫苗也有諸多疑問。究竟哪些情況不能打AZ疫苗?常見副作用是哪些?血栓症狀有哪些?對此,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整理相關資訊來替大家解惑!我可能因為打疫苗死亡嗎?先說結論,有可能會,但是機率極低。打AZ疫苗後的5-20天可能會發生血栓,但年輕女性比例較高,且機率比被雷打到還低,而感染新冠的血栓機率是20%,台灣的案例經解剖後證明無關!AZ疫苗引發血栓的原因和一般血栓不同,所以過去發生過靜脈栓塞、心肌梗塞、腦中風者,也可以打AZ疫苗。這些情況不能打AZ疫苗1.正在發燒2.血栓或肝素引發的血小板低下(台灣極度稀少!)40歲以上可以到家醫科做公費的成人健檢,但建議疫情緩和後才檢查!沒有發生過血栓或肝素引發的血小板低下就真的不用太擔心,不用一窩蜂抽血。3.對AZ疫苗過敏血栓有什麼症狀施打AZ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1.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2.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3.下肢腫脹會疼痛4.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藥物過敏、吃這些藥能不能打?◎對這些藥物過敏也沒關係,可以打AZ疫苗1. Keflex,Ceflour...等抗生素2. Voren,Ibuprofen...等消炎止痛藥3. Pyrine(全多x止痛錠、散o痛...)4. 流感疫苗林醫師提醒,如果還是擔心可以再接種AZ疫苗前向醫師確認。◎在用者些藥也可以打AZ疫苗1. 荷爾蒙、避孕藥2. 血糖藥、胰島素3. 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4. 血壓藥、血脂藥我有XX病,能不能打AZ疫苗?◎糖尿病強烈建議打,因為免疫力比一般人更差,感染後重症的風險更高。糖尿病控制不佳也可以打,接種當天不需要停藥。◎洗腎強烈建議打,洗腎病人也是重症高風險群,且洗腎時有群聚感染的風險。◎愛滋病強烈建議打,愛滋病病人接種後產生的抗體可能比一般人更少,所以打完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癌症強烈建議打。化療病人建議和醫師討論接種時間。標靶、免疫、放射治療則不影響。過去發生過血栓或是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仍可以接種,因為造成血栓的原因不同。◎風濕疾病可以打。新冠疫苗有惡化風濕疾病之風險,然而權衡利弊,仍建議接受接種。某些藥物可能需要調整劑量,建議接種前先和醫師討論。◎慢性肺病/氣喘/肝病/甲狀腺疾病/貧血/中風...可以打。國際三期實驗皆未發現以上疾病會增加疫苗副作用的風險。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facebook、Instagram
-
2021-07-0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需要每天消毒手機?中央空調會傳播嗎?CNN解答全球網友逾15萬個新冠肺炎提問
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收集來自世界各地讀者超過15萬個關於新冠肺炎的疑問,整理並回應。以下《元氣網》節選部分實用內容,供大家作為防疫參考:Q:新冠病毒會不會透過食物傳染?買外帶食物來吃安全嗎?A:美國疾管署表示,並無證據證明新冠病毒能藉由食物傳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病毒學家安吉拉・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則表示,即便新冠肺炎進入食物中,也會被胃酸消滅,「食用任何食物,不是冷是熱,食物會進入胃部中,而胃部中強酸、低PH值的環境,會使病毒失去活性。」不過專家仍建議,買外帶回家時,宜針對包裝盒進行消毒,新冠肺炎屬於呼吸道病毒,且很可能在未察覺的情況下,就接觸到民眾臉部。如果家中沒有消毒擦拭紙,建議使用自行準備的碗盤承裝外帶食物食用,記得在移動食物後要清洗雙手。Q:會不會因為摸到錢而感染新冠病毒?接觸其他物品,又是如何?A:美國急診醫師溫琳娜(Leana Wen)指出,病毒可以存活於各種物體表面,包括金錢在內,不過真的因為摸到錢就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其實很低。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新冠病毒在不鏽鋼、塑膠材質的表面上,可以存活長達72小時;在厚紙板上,可以生存24小時;落在銅質表面上則能存活4小時。溫琳娜醫師建議民眾若情況允許,減少觸摸紙鈔或硬幣的機會,盡量使用無接觸的付款方式。如果無法使用無接觸得付款方式,則建議使用較容易清潔、消毒的信用卡或金融卡付款,不過需注意,若是任何人若接觸到您的信用卡,也有可能在上面留下細菌。如果必須使用現鈔,醫師建議,付款後應使用肥皂和清水,完整地清潔手部。此原則適用於任何有可能有新冠病毒附著其上的物體。若您無法立即洗手,則可以使用乾洗手液或清潔液。因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疾病,需切記避免以手觸碰臉部。Q:重複使用非布料材質、拋棄式的口罩安全嗎?A:耶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約瑟夫・維內茨(Joseph Vinetz)認為,可以重複使用此類口罩。他指出,要對拋棄式的口罩進行消毒,應將口罩至於家中乾淨、安全處數日。此後,口罩將不再存有病毒,因為新冠病毒在硬質表面上的存活時間僅有三天。至於布製口罩,則可以直接以高溫清洗即可。Q:需不需要每天消毒手機?A:手機有如「口袋中的病毒培養皿」,在觸摸手機之前,我們接觸過太多物品表面了,因此建議大家要每天消毒手機。事實上,即便沒有新冠肺炎疫情,也應養成定期消毒手機的習慣。金士頓大學微生物醫學教授馬克・菲爾德(Mark Fielder)說:「手機上大概有很多的微生物,因為人們會一直將它拿在手上、接觸皮膚,還會對著它說話。」他說明,正常說話的時候,會釋出許多小水滴飛沫,這些飛沫中可能含有新冠病毒在內的微小物質,透過飛沫最終會附著在手機上。Q:公共場所中的中央空調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A:技術上來說,是會的。然而,中央空調系統,包括暖氣、溫控及通風系統等,並不是新冠肺炎傳播鏈中的重要因子。許多新型的空調系統能過濾或稀釋病毒。哈佛大學環境健康研究員喬瑟夫・加德納・艾倫(Joseph Gardner Allen)指出,附有高效過濾網的通風系統,是杜絕或減少空氣中飛沫的有效方式。HEPA濾網有著較高的過濾效能,常被用於醫院,打造手術用的無菌室,以及控管傳染性疾病。此濾網能阻絕99.97%的塵粒、花粉、細菌,以及其他小至0.3微米的粒子。而新冠病毒的大小,是落在0.06-1.4微米之間。然而,艾倫指出, HEPA濾網也並非適用於任何形況,但也沒有其他濾網能比HEPA濾網更有效的阻絕病毒,因為目前的建議標準是,空調系統應使用MERV濾網分級13級的濾網,而HEPA的MERV分級更高,也就是更有效,可達17-20級。專家建議屋主、商場經營者,應在中央空調系統中,加裝可取得的最高等級的濾網,因為它可以在不減少氣體流通率的前提下,有效的過濾病菌。除此之外,換氣也很重要,空調系統帶入越多室外空氣,病毒濃度就越低,在室內的民眾也就更安全。Q:哪些原有的情況或疾病,會使人有較高機率在染疫後,出現較嚴重的症狀?A: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疾管署,超過40%的成年人,具有至少一種原有的情況,使他們染疫後發生嚴重副作用、合併症的機率提升,這些情況包括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病、糖尿病,以及慢性腎臟病。此外,癌症病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刀狀細胞貧血、控制不良的愛滋病,或自體免疫類型疾病的患者,同樣有著較高的風險。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首席醫藥記者桑傑・古普塔(Sanjay Gupta),新冠肺炎確診者中,具有這些原有狀況的患者,不論其年齡是老是少,比起沒有原有狀況的患者的住院率,高出了6倍,死亡率則高出了12倍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年輕、健康的確診者,較不易死於新冠肺炎,許多人卻因為染疫而有對身體造成長期影響。Q:寵物會不會傳染或被傳染新冠肺炎?有沒有可能因為摸了寵物的毛而被傳染新冠肺炎?需不需要對寵物進行篩檢?A:目前美國已有數個動物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分別是紐約市的2起寵物遭感染個案,以及布朗克斯動物園8隻大型貓科動物也被傳染。這些案例中,大都是因為動物接觸到新冠肺炎確診者而被傳染,例如一位動物園員工是無症狀帶原者。然而美國疾管署指出,並無證據顯示動物能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因此就目前來說,並不建議特別針對動物進行新冠病毒篩檢。和接觸其他物體後一樣,在觸摸過動物毛髮後,應清潔消毒雙手,並避免觸摸臉部。如果您的寵物出現疑似症狀,宜詢問您的獸醫師。Q:孩童何時能接種新冠肺炎疫苗?A:目前已有輝瑞BNT疫苗可供12歲以上的兒童接種,是目前的唯一選項,各廠疫苗也都正在進行年輕孩童的臨床試驗。輝瑞官方表示,疫苗正在針對6個月至11歲的孩童進行試驗,如果順利進行,最快9月就會向美國食藥署申請核准使用。莫德納疫苗目前僅可供18歲以上的民眾施打。然而根據其官方於5月公布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對於12-17歲的青少年具有保護力,也無安全疑慮;莫德納已於6月向美國食藥署申請核准將疫苗用於12-17歲之青少族群身上。同樣地,莫德納疫苗也正在針對6個月大至11歲的兒童進行各項檢驗,如果結果順利,官方預期今年冬天,或者明(2022)年初,就可開放12歲以下之兒童使用。嬌生疫苗則規劃了4個階段的晚期臨床試驗,第一階段是針對12-17歲的青少年,以後的階段則是逐步降低年齡,共計將會有4500位兒童參與在此臨床試驗中。.參考資料:CNN
-
2021-07-03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中毒是什麼?一次了解食物中毒高風險族群有哪些?
食物中毒發生原因是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通常不會太嚴重,大多數人在幾天內就會好轉,但有些人特別容易遭受到食物中毒的侵擾,需保持警惕。食物中毒常見症狀當食物被細菌或病毒污染,例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諾羅病毒,人體吃下肚後,經常會出現下列症狀。1. 噁心、嘔吐2. 腹瀉(可能含有血液或粘液)3. 胃痙攣、腹痛4. 全身乏力、虛弱5. 食慾不振6. 發燒或發冷7. 肌肉酸痛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症狀會在幾天內消失,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盡速就醫。1. 症狀嚴重,例如:因為反復嘔吐而無法攝取水份2. 數天後症狀沒有逐漸好轉3. 出現嚴重脫水的症狀,例如:意識模糊、心跳加快、眼睛凹陷、排尿很少或不排尿4. 懷孕5. 年齡大於60歲6. 寶寶或幼兒懷疑食物中毒7. 患有長期潛在疾病,例如:發炎性腸道疾病 (IBD)、心臟瓣膜疾病、糖尿病或腎臟病8. 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例如: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癌症治療或HIV那些人屬於食物中毒高風險族群?任何人都可能發生食物中毒,但某些人更容易發生或演變成嚴重的疾病,可能原因與這類人群對抗細菌、病毒的能力較一般人弱。易發生食物中毒的人為下列四大類1. 65 歲及以上成年人由於老年人的免疫系統和器官退化,無法像年輕人那樣清除有害細菌或病毒,經研究統計發現凡患有沙門氏菌、 李斯特菌或大腸桿菌食物中毒的老年人中,有近一半人的需要住院。2. 5 歲以下兒童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仍在發育,因此身體對抗細菌和疾病的能力較弱,當發生食物中毒時,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食物中毒會導致腹瀉和脫水,除了住院機率提升外,也可能因此出現腎功能衰竭。3. 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者糖尿病、肝臟或腎臟疾病、酒精中毒和愛滋病,或接受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的人群,因為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而無法對抗細菌和病毒。4. 孕婦由於懷孕的緣故,孕婦比一般人更有可能因某些細菌或病毒而生病。 參考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CDC
-
2021-06-28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貓奴必修課!盤點貓咪10大常見疾病和如何預防
近年來成為貓奴的人口數量大增,從2015到2020年間,養貓的比例由24.7%提升到38.9%。然而貓咪是著名忍痛力很高的動物,加上先天不愛亂叫又內斂的特質,有沒有生病或不舒服得由飼主細心觀察方能察覺。以下整理貓咪的10種常見疾病,以及其成因和預防方式,幫助毛小孩預防勝於治療。▲狂犬病貓也會罹患狂犬病,症狀和狗類似,狂躁期時貓會躲到隱匿處,兇猛攻擊靠近的人或其他動物靠。患貓的瞳孔會放大、弓背、伸爪、持續喵喵叫,叫聲逐漸沙啞。隨著疾病進展到麻痺期,行動會逐漸不協調,接著後軀麻痺,然後頭部肌肉麻痺,很快的就會昏迷死亡。△預防注射狂犬病預防疫苗,貓於三月齡以上時應注射第一劑狂犬病疫苗,以後每年定期補強注射一次。▲貓泛白血球減少症又名貓瘟或貓小病毒,是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傳染途徑是接觸帶病毒的排泄物或吸血昆蟲及蚤類,也能藉由貓媽媽母傳子傳染給幼貓。症狀為突然發高燒、頑固性嘔吐、腹瀉、脱水、循環障礙及白細胞急劇減少。△預防施打基本核心疫苗,幼貓從8~9週齡開始施打,接下來每3~4週補強,最後一劑疫苗落在16週齡以上(共三劑)。若是從未施打過的成貓,應施打兩劑核心疫苗,相隔3~4週。小時候打過疫苗、超過五年沒有補強的老貓,也需要補強一劑。▲貓糖尿病貓大多罹患的是第二型糖尿病,也就是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無反應,葡萄糖無法分解而堆積在血液中。症狀為三多「吃多、喝多、尿多」、活動力下降、嗜睡、體重減輕。糖尿病引發最危險的問題是酮酸中毒,酮酸中毒會出現的症狀包括食慾不振、虛弱、嗜睡、呼吸異常、脫水、嘔吐和腹瀉,嚴重者會死亡。△預防「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飲食也是糖尿病的誘發因子之一,飼主應盡可能餵食高質量的罐裝、低碳水化合物或生食。另外適當增加運動量也可以減輕貓咪的高血糖症狀。▲下泌尿道症候群貓下泌尿道疾病是一系列由於膀胱及尿道受刺激所造成臨床症狀的總稱,常見的原因包括自發性膀胱炎、尿結石、尿道栓子等。患貓年齡介於2~6歲,肥胖、飼養於室內、運動量少、以乾飼料為主食及壓力大均易發生。症狀為上廁所的次數增加、尿尿時長時間蹲坐、尿尿時會喵喵叫、滴尿、尿液呈紅色、常舔拭尿道口周圍或到處亂尿尿。△預防1.增加水分攝取,貓咪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喝水50~100㏄,確保有足夠的排尿量。2.適度控制體重。3.定時清潔貓砂盆,最好將貓砂盆擺放在安靜、通風良好的地方。4.盡量避免製造出讓貓咪感到壓力的環境。▲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是家貓死因第一名,初期徵兆不明顯,身體老化和體內水分不足為兩大主要原因。症狀包括喝多、尿多、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精神不振、不正常掉毛等。△預防1.增加水分攝取。2.控制飲食,貓年紀大時不宜攝取過多蛋白質,鈉的攝取也不宜過多,鉀攝取不足也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3.別讓貓咪吃到有毒物質,像是地板非無毒清潔劑或發霉飼料,都會造成腎臟損害。▲貓免疫不全症候群俗稱貓愛滋,屬於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不全症,和人的愛滋病毒相似但不會傳染給人類,主要的傳染途徑是透過打架抓傷或咬傷時唾液傳播互相傳染,因此養在室內的家貓被感染機率較低。症狀為發燒、慢性齒齦炎及口腔炎、慢性下痢、體重減輕、消瘦等。△預防室外貓感染免疫缺陷病毒的機率較高,所以不要讓貓外出就能降低感染機率;另外讓貓咪均衡飲食、降低環境壓力等也能提高免疫力,減少愛滋病發率。▲甲狀腺亢進甲狀腺素分泌過多而引發多重器官機能失調的內分泌疾病,好發於熟齡或高齡貓。常見症狀為胃口爆增但體重減輕、活力過盛不睡覺、變得焦躁易怒或有攻擊行為、局部毛脫落無光澤、喝多尿多等。△預防尚未研究出確切病因為何,飼主只能從貓的日常作息觀察有無異狀,高齡貓的健檢可加入檢查甲狀腺的項目。▲貓病毒性鼻氣管炎由貓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上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傳播途徑為受感染之唾液、飛沫、被沾染物品傳染。主要症狀為咳嗽、鼻塞、打噴嚏、發燒、流鼻涕、精神不濟、厭食、結膜炎等。△預防1.施打核心疫苗。2.多貓家族需滿足每隻貓需要的資源和社交關係,避免壓力產生。3.飼主在外接觸其他貓,回家要洗手更衣,避免病原體傳染。4.高溫和高濕度會影響貓的免疫力,居家溫度宜設在28度以下、濕度控制在50%左右。▲貓癬貓的真菌感染皮膚病,傳染力強,症狀是脫毛區域呈現不規則圓形,混合鱗狀斑點和結疤,有時還混著過敏性的丘疹,多發於貓咪的臉部、軀幹、四肢和尾部等處,也會傳染給人類。△預防1.多接觸陽光可殺死黴菌,也可促進維生素D和鈣質的吸收,增強免疫力。2.維持環境消毒和清潔,減少引發貓癬的真菌孢子存活的機會。3.加強貓咪的營養增加抵抗力,補充維生素B群、omega-3脂肪酸和鋅等。 ▲關節炎高齡貓咪老化出現的疾病,因跑跳、運動過度使用,或因體型、基因、過往舊傷等造成關節結構不穩定,經長時間累積與耗損所導致的關節發炎與壓迫疾病。症狀為貓咪活動力明顯降低、後肢無力、拖行走路、不願跳躍或負重、降低與人互動意願等。△預防1.控制體重,過重是造成關節耗損的元兇。2.適量活動,日常運動可鍛鍊肌肉和韌帶,可多讓貓與玩具互動。3.在日常飲食添加葡萄糖胺等營養素,保養關節和軟骨,延後關節炎發生的情形。4.為老貓鋪設防滑墊,減少關節負擔。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死率高全因老年人?王任賢批陳建仁「專長是誤導」
台灣社區感染疫情爆發,造成全台破萬人確診、四百多例死亡,致死率百分之三點八,高於全球百分之二點一。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在臉書發文,認為台灣致死率高於全球原因,是因為多是中、老年人染疫,且五十歲以上確診比例高。專家認為,直接解釋死因是年長原因不夠精準,真正原因是「確診母數不正確」,先前台灣不願普篩,「就是他說偽陰、偽陽性,讓大家不敢篩」。台灣四月二十日出現英國變種病毒株確診病例後,陳建仁說,從華航機組人員及諾富特員工聚集、獅子會員聚集、宜蘭遊樂園聚集,到萬華茶藝館聚集,確診數不斷飆升。此發病日流行曲線看,從最早美洲確診五六百人,至今每週一二百人,是全民共同防疫成果,持續作為就可將確診病例數降至百人以下。陳建仁說,四月十九日前,致死率百分之一,確診病例多是境外移入青、壯年人,在新一波流行中,多是本土感染的中、老年人,五十歲以上確診病例百分之五十五,高出全球致死率,要比較不同國家致死率,需比較年齡別或年齡標準化致死率,才能排除不同國家確診病例之年齡分佈影響。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並不能以染疫都是中老年人,來解釋為何致死率高,「所有國家都是老年人染疫必較多,我相信新冠肺炎致死率各國都一樣,但台灣數字呈現這麼高,是因為篩檢量不夠,導致母數不夠大」,他舉例愛滋病剛盛行時,所有染疫者必死,現在卻能與人類共存,「原因就是篩檢試劑出來,廣泛篩檢治療,如今才變成輕症」。此外,致死率是顯示一個國家的醫療質量指標,王任賢表示,台灣致死率這麼高,一定引發國際討論,所以陳建仁趕緊寫臉書,「歸咎源頭就在他身上,之前說篩檢會偽陰、偽陽,所以大家不篩檢」,批評陳建仁「公衛專家專門算數,他這方式算出來不好看,就換個方式算,誤導就是專長」。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認為,前副總統用時間點區分看年輕、長者致死率差異,或許想用簡單直白的方式安定人心。他認為,現在講致死率太早,不能說只感染老人,是因長者症狀較嚴重,起初醫院量能緊繃,輕症、無症狀的年輕人尚未篩檢等因素。隨著擴大篩檢站,分母慢慢回歸矯正,預期未來兩週出現轉折點,穩定後才能反映台灣真實醫療水準。李建璋表示,除了年紀與漏診因素,各國分析若要改善死亡率、致死率,避免讓少數醫院過度擁擠,否則治療效果會越差,美國過去也曾出現此情況,經過調整後,加上醫療標準化,不僅改善醫療品質,死亡率也下降。他表示,新北有些醫院採輕重分流,一些負責輕症、一些負責重症,醫療量能仍可能過度負擔,他認為在重度級醫院間、都有一定治療水平下,醫院平均分配病人,是比較好的作為。
-
2021-06-09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老醫師請命 盼TTP納罕病保護傘
一名八十五歲的老醫師呼喊,盼TTP納入罕病,獲新藥治療,減少復發,增加生活品質。他曾經由彰基送件衛福部,得到「非罕」、「屬後天性疾病」、「有機會自然緩解」、「有治療方式」的回覆,老醫師不氣餒,他說,已傷及腦、心的TTP嚴重病患,仍應納入罕病照顧。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常務理事沈銘鏡解釋,溫韋伯氏因子(vWF)是人體內大型凝血因子,需靠ADAMTS13蛋白酶裂解。TTP病患因ADAMTS13活性降低,巨大vWF堆積在微血管造成血栓。發病死亡率是八成,血漿置換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但半數仍復發。他曾接治一名七歲先天TTP的小女孩。沈銘鏡是國內的血友病之父,他發現國內血友病患因診斷遲、治療落伍而跛行。幾經奔走與努力,成立我國第一個血友病醫療中心。愛滋病毒汙染血漿分離製造的濃縮凝血因子,血友病人因而感染,為此,照顧一生的血友病患竟反過來責怪沈銘鏡,深受打擊的他,在參與國際會議時,獲悉加熱可殺死愛滋病毒,立即返國建議停止輸入未經加熱之凝血分子。十年後,獲頒壹等衛生獎章。沈銘鏡找到國人靜脈血栓病因,獲王民寧醫藥衛生傑出貢獻獎。他畢生奉獻給血友病、類血友、罕見血液及靜脈血栓病患,於二○○六年獲頒醫療奉獻獎。沈銘鏡說,TTP發生率低,血漿置換風險高,併發症多,復發機率高,美國FDA與歐盟已核准用TTP病患使用罕見孤兒藥 。北慈血腫科主治醫師高偉堯認為,罕病中的PNH,也是罕見複雜的血液疾病 ,也非遺傳性,盼將TTP納入罕病保護傘。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罕病認定有罕見性、診斷治療困難、疾病嚴重度、是否需要遺傳諮詢或有利於疾病防治等原則,予以綜合判定審議,目前請彰基補件中。
-
2021-06-09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搶救TTP之2:醫療奉獻獎85歲老醫師呼喊 讓TTP納入罕病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病人很慘。」這是來自85歲的沈銘鏡的呼喊,盼TTP病患納入罕見疾病,獲得新型藥物治療,減少復發,增加生活品質。為此,他曾經由彰化基督教醫院送件衛福部國健署,得到「非罕」、「該疾病屬於後天性」、「有機會自然緩解」、「目前有治療方式」等回覆,老醫師卻不氣餒,他說,對於已經傷及腦部、心臟的TTP嚴重病患,仍應納入罕病照顧。沈銘鏡被稱為台灣血友病之父,目前是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常務理事,他解釋,溫韋伯氏因子(vWF)是人體內的大型凝血因子,需要靠ADAMTS13蛋白酶裂解。TTP患者因產生ADAMTS13抗體活性因而降低,巨大的vWF凝集血小板堆積在微血管而造成血栓。【延伸閱讀:國內血液腫瘤科醫師,對TTP納入罕病的呼籲】過去死亡率8成 TTP患者的辛酸過去,TTP病患發病的死亡率是八成,在使用血漿置換術與免疫製劑後,死亡率才降低,但半數會復發。但沈銘鏡曾接治一名七歲患有「先天性」TTP小女孩,至今已十多年,每三周就要到醫院補充血漿,需輸血四個單位,生活品質堪憐,更不要說輸血隱含的感染風險,而血栓也會持續造成多處器官的損傷。沈銘鏡被稱為血友病之父,是因為他發現國內血友病患因診斷太遲、治療落伍、肌肉關節系統的嚴重損害而跛行,幾經奔走與努力,成立我國第一個血友病醫療中心。愛滋病毒會汙染血漿分離製造出來的濃縮凝血因子,血友病人因而感染,為此,照顧一生的血友病友反過來責怪沈銘鏡。深受打擊的他,參與國際會議時,獲悉凝血分子加熱可以殺死愛滋病毒,立即返國建議停止輸入未經加熱之凝血分子,10年後,沈銘鏡獲頒壹等衛生獎章。沈銘鏡更因發現S蛋白缺乏,C蛋白缺乏和凝血酶缺乏是國人靜脈血栓的病因,獲得王民寧醫藥衛生傑出貢獻獎。他畢生奉獻給血友病患、類血友病和罕見出血性疾病病患及靜脈血栓病患,於95年獲頒第16屆醫療奉獻獎。美國FDA已核准新藥 盼國內能將TTP納入罕病照顧沈銘鏡說,TTP發生率低,血漿置換風險高,預後併發症多,患者恍如抱著不定時炸彈過生活,如今美國FDA已核准新藥可以緩解嚴重症狀,盼國內能將TTP納入罕病照顧,引入罕藥治療。台北慈濟血腫科主治醫師高偉堯也認為,罕病中的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NH),也是罕見而複雜的血液疾病,也非遺傳性,盼也能將TTP納入罕病保護傘。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罕病認定有罕見性、診斷治療困難、疾病嚴重度、是否需要遺傳諮詢或有利於疾病防治等原則,予以綜合判定審議,目前請彰基補件中。「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OneThirteenthAlliance
-
2021-05-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保密義務」與「警告義務」的衝突? 醫師該如何對病人的隱私權保護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病人的隱私權」,我們邀請與這主題有關的宗教、法律、倫理以及醫學背景的專家執筆。陳景松牧師長年關懷「醫病關係」也是我們「醫病平台」發起人之一,寫出牧靈人員對這主題的看法是:「提醒自己不是權威,而是助人者,要遵守一切法令,謹遵信仰和倫理規範,以及愛人如己的信條。」陳聰富教授長年參與台大醫學系教學,他特別闡述醫師可能面臨「保密義務」與「警告義務」衝突的可能,而提出「健康權的保護,應該優先於隱私權的保護」;巧合的是當編者與多年致力於醫學倫理教育,且本身是醫師的蔡甫昌教授邀稿時,才知道他與其他兩位也有醫學背景的作者,剛以「醫師保密義務及其例外」為題即將發表論文,其中有一部分正好與我們的主題息息相關。在看過他寄來的文稿以後,我們也破例轉載這即將出版的部分論文。醫病關係須以信賴關係為基礎,否則病人不信任醫師,無法完全描述病情,不但醫師無法做出正確診斷以治療疾病,更可能因無法掌握病情而傷害病人的身體健康。但病人告知醫師病情,涉及病人自身的健康資訊,屬於病人的隱私內容,為保障病人隱私權,醫療人員不得無故侵害病人的健康資訊。醫療法第72條乃規定:「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因業務而知悉或持有病人病情或健康資訊,不得無故洩漏。」此即醫療人員對病人的保密義務。醫療法第72條規定的醫療人員保密範圍,限於病人的病情與健康資訊。然而,在法律上,所謂隱私權,指關於私人生活的事項,具有不被他人公開的權利。現代法律的隱私權保障範圍,已經自「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的隱私,擴大至「個人資料自主控制」的資訊隱私權。此項權利,指個人對其資訊隱私,可以決定在何種範圍內、於何時、以何種方式、向何人揭露的權利。因此,病人如於診療期間,向醫療人員透露許多個人家庭私人事務、或個人交往情況等,此等隱私內容,屬於隱私權保護的範圍,醫療人員不得無故洩漏於他人,否則會侵害病人「個人生活私密領域」的隱私權。至於病人的病情及健康資訊,以及病人的生日、住址、電話號碼等,均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保護的對象,如醫療人員無故洩漏,也會構成「資訊隱私權」的侵害。在醫療人員侵害病人的隱私權時,在民事責任方面,須要負擔損害賠償責任,同時可能觸犯刑事責任。醫療人員對於病人隱私權的保護,有時會發生誤用的情形。例如,甲醫院的病人轉院至乙醫院繼續治療,乙醫院護理人員請甲醫院傳遞病人在該院的X光等影像資料,以供乙醫院醫師參考。但甲醫院之醫師以保護病人隱私權為由,拒絕傳遞影像資料,可以嗎?在此案例,病人到乙醫院繼續治療時,對於甲醫院的病歷文件等資料,具有閱覽權。此時,病人委由乙醫院調閱病歷資料,並無不可。甲醫院交付病歷資料給乙醫院,並無侵害病人隱私權之問題。此時,並非醫療法第72條的「無故」洩漏。因此,醫療法第74條規定:「醫院、診所診治病人時,得依需要,並經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之同意,商洽病人原診治之醫院、診所,提供病歷複製本或病歷摘要及各種檢查報告資料。原診治之醫院、診所不得拒絕;其所需費用,由病人負擔。」醫療人員對於病人固然負有廣泛的保密義務,但此項保密義務,並非絕對。如揭露病人的健康資訊,是為保護第三人或公共利益所必要時,仍得揭露,以求病人隱私權保護,與他人權利或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例如,病人被診斷罹患肺結核病時,醫療人員具有通報衛生主管機關的義務。此項通報義務,就是為保護公共衛生所必要,凌駕於醫療人員的保密義務。醫療人員雖然侵害病人的隱私權,仍然合法,無須負任何法律責任。再如,林先生,30歲,因發燒及咳嗽多日被送到急診,急診醫師安排抽血及胸部X光檢查後,懷疑病人感染愛滋病。醫師和病人溝通後,病人承認已經知道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但要求醫師不能告訴陪同來就醫的女朋友。醫師應為其保密嗎?如果醫師告知病患的女友,會侵害病人的隱私權嗎?病人感染HIV病毒,是屬於病人的健康資訊,也是隱私權保護的範圍,原則上醫事人員對此項健康資訊,具有「保密義務」,不得無故洩漏。但由於HIV病毒對於他人具有傳染性,如果醫師知悉,病人的女友有可能被病人傳染病毒,而向該女友告知病人感染HIV病毒,請其注意。此時,醫師告知病人之女友關於病人的病情,避免該女友被病毒感染,法律上稱之為「警告義務」。在此案例,醫師面臨「保密義務」與「警告義務」的衝突。如果醫師告知病人之女友,關於病人的病情,將違反其對病人的「保密義務」。反之,如醫師不告知此項病情,病人女友可能因而染病,而違反「警告義務」。由於保密義務是保護病人的隱私權,而警告義務是保護病人女友的身體健康權,基於二者的利益衡量,健康權的保護,應該優先於隱私權的保護。因此如果醫師告知病人女友,關於病人感染HIV病毒之事,醫師可以免除侵害病人隱私權的法律責任。
-
2021-05-24 名人.精華區
張鴻仁/快篩,驗了,真的會「安心」?
台灣疫情大爆發之後,快篩、普篩、廣篩這幾個關鍵字又滿天飛。快篩雖快 技術上比較不準「快篩」,顧名思義就是快,但在檢驗技術上,快就會比較不準,因為過去PCR需要大台機器,從採檢體到準備檢體的各階段前置作業,一直到上機,差不多要一整天,通常無法在社區進行。在公共衛生運作上,例如我們要了解社區是否爆發C肝或愛滋病感染。傳統上,就是一群公衞護士到社區開「臨時檢驗站」,找村里幹事吆喝大家來「篩檢」。傳統快篩通常攜帶方便,很像驗孕棒,只要一滴血或一滴尿就可以初步診斷,缺點就是相對的不準,所以每個產品都要用臨床試驗來了解敏感性、特異性、偽陽性率、偽陰性率,這些是重要的檢驗品質指標。高敏感性試劑 偽陽性高簡單來說,高敏感性的試劑就是「寧願錯殺一百,也不願放過一人」;高特異性則是「寧錯放一百,也不願冤枉一人」。高敏感性使偽陽性高(因為會錯殺許多人),這類快篩都需要PCR檢驗來確診。這種兩階段策略在公衛上很常用。一方面快篩試劑比較便宜、速度又快,所以陰性的個案可先不理,集中資源對初步偽陽性者做進一步檢驗。但公衛界面對的傳染病,很多都是「慢性」的傳染病,使用兩階段的策略可以反應,COVID-19傳染力如此迅速又強,快篩應該怎麼應用?快篩須與RT-PCR合併使用快篩的另一個功能是第一線醫師用藥,最有名的就是流感快篩,克流感必須在發病早期用藥才有效用,而這個藥的安全性不錯,所以一次門診便可決定要不要先投藥。但這個功能在新冠病毒上用不到,因爲夠安全有效的口服藥還沒上市。因此,快篩當前最重要的用途,必須與RT-PCR合併使用,如同台大醫院全院篩檢,所有受檢者兩項檢驗同時做,快篩結果為「暫定」,陰性的人可先鬆口氣,陽性得擔心。同時進行基本防疫隔離,陽性檢體優先檢驗,以便確定是否是偽陽性。低風險下快篩是「庸人自擾」這個作法讓大部分人心安,否則上萬人檢驗,就算廿四小時三班檢驗,一顆心七上八下等結果,其焦慮和不安,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快篩適合在一般工作場所或家中使用嗎?答案是,這取決於您的風險。在極低風險的情況下,快篩是「庸人自擾」。假設某大電子廠決定對一萬名員工普篩,但廠裡完全沒有接觸史,假設陽性個案為零,但老闆覺得驗一下比較心安,所以購買了一萬個快篩試劑。再怎麼好的快篩,偽陽性率都有好幾個百分點,所以這家公司會有數百名員工「偽陽性」。本想「驗一驗,安一下心」,結果愈驗愈不安。因此,指揮中心一再強調,沒有接觸史,且平常自我保護做得很好的人不要「亂篩」。最重要戴罩勤洗手、不亂跑不過,民主國家,任何人說︰「我想檢驗看看難道不行?」答案是,在疫情時,如果隨便做快篩,會擠壓已緊繃的醫療資源,所以原則上不建議,這應可算是一種公德心。這段時間最重要的還是「戴口罩、勤洗手不亂跑」,而不是檢驗。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3次以上 不孕機率高達54%
臨床上,求診婦科的患者中,20位約有一位因骨盆腔發炎上門,是育齡女性最常見的問題。專科醫師提醒,別以為這疾病只是單純的細菌感染,若太晚治療或反覆發炎導致沾黏,成了慢性骨盆腔炎,將是女性不孕的最大殺手。更重要的是,治療過程除了嚴禁性行為,最好連性伴侶都能配合檢查,才能大幅降低復發機率。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嚴重膿瘍需考慮手術引流。骨盆腔發炎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砂眼披衣菌和淋病雙球菌。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暨婦產部主任王有利表示,一般急性骨盆腔發炎確診後,會投以口服抗生素治療,病患通常24至48小時症狀便會緩解。倘若到了72小時還是沒有改善,伴隨高燒、白血球上升,就得懷疑敗血症或輸卵管、子宮有膿瘍可能,此時就要住院接受治療,而且不能只用一種藥物,必須以多種抗生素治療,通常約兩周能恢復。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表示,若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膿包,會以腹腔內視鏡手術將膿包劃破引流,有點類似擠痘痘的概念,以開小洞方式放置引流管取出。切除子宮、卵巢為下下策,育齡女性務必妥善治療。不過,吳文毅說,臨床上也有極低的機率發現膿包位置過於隱性或因多處沾黏,以至引流手術完成後,患者仍有發燒、白血球升高等感染現象,這時候最不得已的處理,可能就得將子宮、卵巢切除。王有利也說,開刀引流骨盆腔內的膿瘍,並不是容易處理的手術,由於子宮、卵巢附近有其他臟器,像輸卵管前面是膀胱,後面是大腸直腸,遇到反覆性發炎的骨盆腔,沾黏比例就越高,處理更複雜。理論上應該把子宮、卵巢拿掉就可根除,但骨盆腔炎的好發族群多是育齡中的年輕女性,拿掉子宮、卵巢等於終身不孕,一般來說,會盡可能讓患者避免走到開刀切除一途。性行為、侵入性檢查,都可能帶來細菌感染。除了性行為是造成骨盆腔發炎的主要原因,吳文毅表示,一些侵入性檢查和處置也是原因之一,例如子宮輸卵管攝影、子宮內避孕器等外來物引起發炎。研究指出,急性骨盆腔炎若沒有接受完善治療,約1/4患者會出現骨盆疼痛、性交疼痛或影響生育功能等後遺症,若因輸卵管反覆感染造成沾黏,嚴重可造成不孕或子宮外孕。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不少女性因為骨盆腔反覆發炎導致阻塞而不孕的案例,吳文毅表示,這些婦女多透過回溯推理,才找到自己無法懷孕的真相,之後只能以試管嬰兒的方式協助受孕。治療過程,最怕未按時服藥或自行停藥。醫學文獻調查也指出,骨盆腔發炎是造成女性輸卵管不孕最大的原因。發生一次骨盆腔發炎,會有12%機率造成不孕;發生兩次則有23%的機率;三次以上的骨盆腔發炎,不孕機率高達54%。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骨盆腔發炎造成的不孕,在歐洲某些國家比率達38%,非洲約64%。要避免沾黏最後導致不孕的遺憾,醫師強調及早治療的重要,尤其務必接受完整療程,免得發生抗藥性「春風吹又生」。初期的骨盆腔炎九成以上可治癒,最怕的是病人未按時服藥或自行停藥,導致一再發作,治療上就比較麻煩。2招防細菌感染全程戴保險套 性行為前後沐浴 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門診常見求診女性表示,對先生要求配合性行為覺得無奈困擾,此時會建議患者請伴侶戴保險套。馬偕醫院婦產部主任王有利:骨盆腔炎患者治療期間一定得禁止性行為,建議性伴侶一起接受檢查,同時作性傳染病篩檢,如:梅毒、愛滋病等,一併治療才能杜絕再犯的可能。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性行為前雙方都要先洗澡,全程正確戴好保險套或指險套。如果希望懷孕而不戴套,就要特別注意性行為前後的清潔,及個人免疫的維護。
-
2021-04-15 新聞.元氣新聞
酒精棉片消毒針頭讓學生共用 醫師直呼:不該發生的錯誤!恐傳播這些病毒
宜蘭一名醫院的胃腸肝膽科女醫師到學校授課,要學生使用酒精棉片消毒針頭後,竟讓全班學生輪流使用12支採血針互扎驗血。醫界指出,酒精棉片的意義在於擦去皮膚細菌,以維持表面乾淨,若用酒精棉片去擦針頭後輪流扎用,杜絕不了病毒傳染。這名女醫師上周五到宜蘭某健康專科學校授課時,讓全班學生輪流共用採血針,使用前用酒精棉片在針頭上擦拭,直接讓學生互扎,以前在坊間也曾經見過用火去消毒針頭後,就往皮膚札下去。宜蘭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維昌今天聽到健康管理專科學校發生學生互相扎針的事,直呼不應該發生的錯誤,共用針頭會有傳染疾病風險。王維昌說,一般用酒精棉片擦拭皮膚,只是擦去皮膚表層的細菌,這麼做完全無法阻斷病毒傳染,更何況採血針或抽血針的針頭中間可能是中空狀態,又如何能夠以酒精棉片擦到中空內部,類似B肝、C肝或愛滋病等病毒有可能透過共用針頭造成傳染。不過,因為這件事發生在學生身上,國內長年推動注射B肝疫苗,目前帶原者千分之一,比例非常少,C肝防治也做得不錯,學生不大可能是愛滋帶原者,好好追蹤一段時間沒問題,就可以放心。
-
2021-04-14 性愛.性病防治
防愛滋用吃的 疾管署提供3族群公費藥物
俗稱「吃的保險套」的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已是國際公認預防愛滋的重要方法,疾管署今天宣布,即日起提供愛滋感染者的配偶、伴侶以及35歲以下年輕族群公費藥物。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去年全台愛滋新通報感染人數為1391人,以35歲以下族群占66%為主,多達90%感染危險因子為不安全性行為。考量年輕族群、感染者配偶或伴侶具有較高的感染風險,疾管署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與全國37家醫療院所合作,推動「愛滋病毒篩檢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計畫」,即日起提供愛滋感染者的配偶、伴侶以及35歲以下年輕族群公費藥物。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rEP)是國際上認可,能有效預防感染愛滋病毒的方法,民眾在暴露於感染愛滋病毒風險前,可以透過服用藥物讓體內有足夠的藥物濃度預防愛滋病毒感染。羅一鈞說,即日起將提供感染者女性配偶或伴侶每月最多30顆PrEP公費藥品、感染者男性配偶或伴侶及35歲(含)以下年輕族群最多每3個月20顆PrEP公費藥品並補助醫院免收愛滋病毒檢驗費、藥事服務費等,降低使用者經濟上的障礙及感染風險。他指出,這次計畫預計收案1500人,預估可以發揮「8倍的槓桿效應」,有效減少46人感染、節省下的藥費支出相當可觀。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李佳雯表示,PrEP用法男女有別,男生可以事件型吃法,女生受限於生理須每天按時服藥;初期使用者可能出現腸胃道不適,但會漸漸適應,唯獨年長者用藥後可能影響腎指數及骨質密度,但對年輕族群影響不大,呼籲定期回診抽血檢驗。羅一鈞也提醒,PrEP保護效果可達90%以上,但因並非100%且無法預防其他性病,仍須搭配使用保險套,以達到最大防護效果,有需求的民眾可至疾管署網站PrEP專區(https://reurl.cc/GdlWmZ)查詢。
-
2021-04-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只有打針部位會痛」 陳宗彥、羅一鈞打AZ疫苗沒發燒
AZ疫苗昨天起擴大接種,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到桃園醫院帶頭接種疫苗,羅一鈞今出席「愛滋病毒篩檢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計畫」記者會,透露接種AZ疫苗後沒有發燒、畏寒,僅注射部位疼痛,笑稱「我的體質可能不是非常年輕。」各縣市醫護人員第一批施打AZ疫苗比率不高,昨天輪到第二批地方首長及防疫人員施打,多位縣市長帶頭打並鼓勵民眾接種,接受施打的局處首長身體狀況反應不一,羅一鈞也提到,副指揮官陳宗彥也沒有副作用情形。羅一鈞本身有約5年糖尿病病史,也是代表糖友接種,羅一鈞說,不論何種新冠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都有8%到10%收案對象有糖尿病病史,以AZ疫苗為例,該疫苗臨床試驗還有針對65歲以上長者進行試驗,其中約二成有糖尿病共病。羅一鈞表示,由於預期新冠疫苗接種對象會以高風險群為主,廠商無法迴避慢性病患作為收案對象,國產新冠疫苗同樣會有旁有作為臨床試驗對象,慢性病患者為第九順位新冠肺炎優先接種對象,建議不論一型或二型糖尿病患都要優先接種,可有效減少三倍的重症風險。
-
2021-03-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研究醫護打疫苗降98%新冠感染率 學者籲國人別遲疑
國內第一線醫護人員開打AZ新冠疫苗滿一周人數才破萬,遭批打太慢,可能與疫苗副作用報導引起之觀望心理有關。學者今分析國際疫情指出,上周全球疫情全面回升,變異病毒、疫苗接種太慢、疫苗遲疑心理、疫苗選擇,公衛防疫措施,都是影響因素。不過美國最新研究證實醫護人員接種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後,降低98%感染率,統合5.2萬人的AZ疫苗統合分析也證實可預防七成症狀感染、百分百預防重症住院,呼籲國人應踴躍接種。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校友團隊,今持續透過直播報告全球疫情及科學新知。陳秀熙指出,預估下周確診人數將達到1.3億人,復原人數約占七成,預估下周死亡人數將達到284萬人,但疫情仍然緊繃,即便已經有疫苗可以施打,全球疫情還是無法如預期下降,還正在回升,全球各洲的有效病例再生數和解封指數都回到警界線之上。舉例來說,上周美國疫情加劇的州數,從一半升高到三分之二,歐洲疫情上升的國家從六成增加到七成,德法醫護人員疫苗猶豫的情況明顯,疫情也仍嚴重。陳秀熙指出,目前全世界61%國家仍不能解封,僅以色列、冰島、台灣、紐澳等少數國家有條件解封,可以旅遊泡泡彼此來往。公衛學者王威純表示,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提出針對高危險醫療工作者接種效益的報告,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相較於未打疫苗,完整打完兩劑輝瑞霍莫德納疫苗的醫護,可降低98%症狀感染,減少90%需要隔離醫療人數。公衛學者張維容則表示,今年1月發表於《刺胳針》的統合分析則透過總人數超過5.2萬人的資料證實,AZ疫苗的減少症狀感染的整體效益高達七成,針對65歲以上長者,可預防85%症狀感染,對於所有年齡層的重症住院的預防效果更高達百分百。在藥物治療上,也有令人振奮的實證問世。台大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指出,根據發表於《自然》的動物實驗報告,口服抗病毒藥物EIDD-2801可終止病毒複製,無論是預防性投藥、感染後一天內獲兩天內投藥,都能有效降低小鼠肺部的病毒量,且預防投藥效果最佳。另一篇研究則統合分析現有新冠疫苗藥物治療相關研究, 顯示干擾素非但沒有療效,還會導致死亡風險增加,但歸納出三種藥合併治療最有效,包括抗愛滋病用藥、抗流感藥物、類固醇。陳秀熙表示,目前疫苗接種最大的問題在於訊息傳達和正確抉擇,要有效與自然感染共同塑造群體免疫,還需要有相當的時間,只有極少數國家,例如以色列,才能在短時間內達成這個目標。同一時間,有效的藥物治療需要加速研發,也希望國產疫苗能夠在臨床試驗找到很好的科學證據。
-
2021-03-15 性愛.性病防治
北市愛滋通報人數逐年降低 3動作有效預防感染
台北市新增愛滋感染者通報人數從2018年至2020年,依序為303人、232人、189人,其中去年新增人數更是從2011年起迄今同期最低,3年來平均降幅達20%,北市衛生局表示,透過快速自我篩檢試劑即可得知健康狀態,感染愛滋病毒者透過指定醫院協助並持續服用藥物就能抑制。世界衛生組織(WHO)自2015年起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納為國家愛滋防治重要策略;北市自2018年起,連續3年執行PrEP公費補助計畫,藉由風險行為前正確服用投藥,有效避免愛滋感染。此計畫設有個案專員,針對高風險且弱勢的年輕族群、感染者陰性配偶/伴侶提供整合性服務,包含正確服藥諮詢、提升服藥順從性、個案風險行為評估、協助轉介身心科或感染科等相關醫療資源,定期愛滋性病篩檢追蹤及衛教服務。北市衛生局指出,「愛滋篩檢、預防性投藥、穩定治療」為愛滋防治的3個重要概念,透過推廣愛滋快速自我篩檢試劑,及參加各項匿名篩檢活動,可讓民眾在具隱私性且安心情況下了解自身健康狀態,篩檢結果為陰性,會鼓勵具愛滋感染風險性行為者加入PrEP計畫。透過北市轄區各愛滋指定醫院協助諮詢討論,並持續每日服用1顆抗病毒藥物,就能抑制病毒,服藥滿6個月,在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簡稱U=U,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狀態下,除不會感染他人,自身免自系統已會有顯著好轉。北市配合衛福部疾管署計畫,今年持續提供愛滋快速自我篩檢檢試劑,每劑售價200元,民眾可參考疾管署網站查詢各縣市販售地點,自行前往各區指定藥局、人工販售點或自動服務機購買;為鼓勵民眾培養定期篩檢習慣,凡購買一劑自我篩檢檢試劑,並按照流程登錄相關匿名資料,即送1張電子兌換券,免費再換一盒試劑。另外,北市今年度PrEP公費補助計畫共有3家執行計畫醫院,包含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台大醫院、台北榮總,預計4月開跑,想了解詳情民眾可撥打性病與愛滋諮詢專線(02)2370-3738,或是到臉書「KPCC:昆明防治中心」、「愛在昆明」粉專查詢資訊。
-
2021-03-10 性愛.性病防治
「我一輩子潔身自愛當個好太太,卻得2種性病!」診間痛哭的60歲婦人給婦產科女醫的啟示
編按:為何診間裡,女人總是自己一個人來?「婦產科免不了要接觸的是性與懷孕,在高度文明之下,性是最隱私的事情。可是即使婚姻中的兩人擁有最私密與忠誠的性,卻不見得真的彼此坦誠。」一個個診間的故事,讓婦產科醫師林靜儀寫下《診間裡的女人2》這本書。女人在疾病面前,女人的身體仍在百年前的限制裡;身邊最親近的人,往往最看不到正在求援的她們,也都忘了做為親屬與伴侶的我們,其實就是答案。以下是此書摘錄:「醫師,嗯......我那裡不太舒服。」她坐下來,害羞又困擾的表情。會陰部的各種症狀其實還滿常讓人難以啟齒的。感冒時不會避諱跟同事說「我昨天打了一整天噴嚏」,但會陰部搔癢一整天,應該沒人會跟同事說「我陰道癢得不得了」吧。胯下的問題,很惱人又很尷尬啊。難啟齒的會陰部症狀「會癢還是分泌物多?」我直接幫她開頭。「都有。」她看起來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擺,陰道癢到來看婦產科,大概讓她不太自在。60多歲的女人,灰白的短頭髮,簡簡單單的,沒有特別染燙。淡紫色紗質圍巾,米色長褲,乾淨素雅的氣質。「更年期後會陰部皮膚比較乾燥,陰道也因為荷爾蒙降低,稍微比較萎縮,容易因為乾澀發癢,很常見啦。注意不要清潔太過度,不然會更不舒服喔!」我先安慰她,不讓她太困窘。「我們內診看一下好嗎?」她點點頭,跟著護理師進到內診室。會陰部果然皮膚發紅,陰道口看起來也是發炎的情況。「你很不舒服對不對?」「對啊,我不舒服兩週了。」忍耐這麼久。「分泌物很多喔。」我邊內診邊跟她說。鴨嘴撐開,有不少分泌物在陰道裡面。「很癢,我以前沒這樣過。」她慢慢把症狀說給我聽。「有沒有正常睡覺啊?」睡眠不足是陰道炎的常見原因。她看來不像需要過熬夜的生活。「還好欸,睡眠都正常。」她回答。「我幫你做個細菌培養。」分泌物不像典型的念珠菌,也不像典型的大腸桿菌感染(註),她的症狀又持續那麼久,我想多做個檢查,排除掉特殊抗藥菌叢。陰道細菌培養檢查常被健保審查委員認為「沒有必要」而刪除,甚至加倍罰款。我有時候覺得很火,癢的不是健保審核委員,他們批評「沒有必要」可真是輕鬆啊。內診結束,回到診間,我先開了陰道塞劑和止癢藥膏給她,並預約一週後回診。幾天後,我的手機收到檢驗科傳來的特殊病情通報:「您的病人OOO細菌培養報告顯示為淋病雙球菌。請儘速通知病人回診。」呃......淋病屬於必須通報的第三級法定傳染病,主要傳染途徑是未有防護的性行為。再過兩天,她回診。「有好一點嗎?」上次給的塞劑是針對一般細菌性陰道炎的,無法治療淋病。不過藥膏有消炎和抗菌成分,應該會讓她症狀稍微好些。「有好一點。」她微笑。「細菌培養報告出來了。」我有點擔心她聽到報告的反應。她點頭,認真盯著我手上的細菌報告。其實報告主要資訊都是英文,她應該是看不懂。「培養報告出來,不是一般常見的細菌欸。」我指著報告單,緩緩跟她說,「是淋病。」她愣住了。「幸好我們有做細菌培養啦,我上週給你的抗生素是常見細菌用的廣效抗生素,對淋病雙球菌效果不佳。」我再指著報告單上的細菌與抗生素反應報告,「淋病有特定抗生素可以用,只要乖乖照時間服用完,就會好了。」我試圖提供正面的資訊。她還是愣愣的。「這是依規定要通報給地方衛生局的法定傳染病,所以喔,我們會報給衛生局喔。」她嚇呆了,我和護理師都有點尷尬。「你接到衛生局打電話,不要擔心,是我們必須通報讓他們追蹤,確定你和你的性伴侶都有治療。」她微微點頭,表示都有聽到。「這個......」我正要解釋性伴侶的部分。「我怎麼會得到這個?」她自己開口了。「這通常是從性伴侶傳染的。」我向來直說。細菌不會從大腿「爬」進陰道有些醫師為了不讓病人尷尬或想幫犯錯的男伴掩飾「犯行」,會給一些很奇怪的說法,什麼「上廁所沾到的」、「泡溫泉感染的」,但不讓女人知道性傳染病來自於她的性伴侶,她們要怎麼保護自己?細菌和病毒離開人體之後,除非一直在潮濕環境下,加上適當溫度,而且細菌或病毒量超大,然後生殖器還「準確地」在有病毒或細菌的分泌物處「直接接觸」,也就是說,前一個使用浴缸或馬桶坐墊的女人帶菌,她用她的生殖器在馬桶坐墊上磨蹭,然後下一個使用者不管馬桶坐墊還是濕的,就急呼呼地立刻坐上去同一個位置,還在同一個位置磨蹭,不然實在很難解釋怎麼從馬桶感染。我常常問病人,你會陰部緊貼馬桶坐墊,要怎麼尿尿啊?跟馬桶坐墊接觸的是你的大腿,細菌不會自己從大腿「爬」進陰道好嗎?「你和先生還有性生活嗎?」我這樣問好像怪怪的,因為照理說不該低估生育年齡之後的性。不過,不管是臨床或社會上,我們也真的太少討論中高齡者的性了。「有。」她點頭,臉色很難看。「這個因為是性傳染,通常都來自你們之外的性伴侶。」我講得保守。她看起來不像是有老公之外的性伴侶,感染來自老公的可能性比較高。「我先生......是台商。」她很勉強地擠出這句話,「他上次回來......」不是我要汙名台商,可是,婦產科診間裡只要聽見病人說出「先生是台商」這句話,通常充滿了在台太太的反覆擔憂和不安,最後也常常在看診時證實了她們的某些擔憂。「好,那先生也必須治療。他現在在台灣嗎?」我說回疾病處理。「他......剛回去......沒......沒多久。」她很艱難地回答。「好,那等他回來之後,要他到泌尿科治療。」我和護理師都感受到她的難堪和痛苦。「......好。」她回到家大概會崩潰。「唉,我知道先生出國工作,太太很難不擔心。建議你,與其擔心又冒風險,不如跟先生講白了,在他行李箱放保險套。真要做壞事,好歹不要帶病回來。」真的,在臨床類似案例我看多了。「錢有回來,人沒帶病回來,或者沒有多出來認祖歸宗的,就好了。」我拍拍她。她咬著牙,說不出話來。「來,我跟你講一下藥要怎麼吃。」我還是得拉她面對現實。她默默聽我講解,默默接下護理師給她的領藥單張。低著頭,離開診間。護理師給我一個「男人真是混蛋」的表情,彼此嘆口氣,為病人的處境搖搖頭。然後,按下一個叫號鈴。三個月後,她又出現在門診。「醫師......我那邊好像......長了一顆一顆的。」她又是那難以啟齒的表情。不過,可能因為對我的信任,她比較沒有第一次看診時那麼拘謹。「會不會癢?」搖頭。嘖嘖,我已經大概猜出是什麼診斷了。「好,我們內診看一下喔。」「好。」她很快走進內診間,很想趕快面對現實的模樣。「呃......這個......像菜花欸。」在陰道口散布著幾個小病灶。菜花跟淋病一樣,主要來自性行為傳染。她躺在內診檯上,嘆了一口氣。「範圍不大,我幫你打局部麻藥,直接電燒掉,好嗎?」我不想讓她多面對問題好幾天。「好。」她又嘆了一口氣。處理完,我開藥膏給她,同時預約回診。一輩子的「好媽媽」卻得了性病「上次那個感染,先生回來治療了嗎?」我問。「嗯,有去拿藥了。」她隱約帶著憤怒,「我這兩個,都是他傳染給我的吧?」「可能性很高。淋病在台灣不常見了,來源通常是性交易一類的途徑。菜花的話,當然不排除你們之一很早很早以前就從某位前任性伴侶的前任性伴侶帶來病毒,加上最近你抵抗力差而發作的可能。不過如果幾十年來,你們都單一性伴侶,到現在才發病的可能性就不高,也就是說,外來感染的機會還是比較高一點。」話不好講得太武斷,不過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是老公從別的地方把這些帶回來傳染給她的。「嗯。」她沒再多說。我約她一週後回來追蹤傷口。一週後傷口癒合良好,我解釋了菜花復發的可能性和基本保健。她終於憋不住,哭了,「林醫師,我一輩子潔身自愛,當個好媽媽、好太太,結果這把年紀了,竟然得了兩種性病!」護理師趕忙把整包抽取式衛生紙遞給她。「我有問他,他在中國做了什麼?」她邊哭邊說。我跟護理師都沒說話,我輕輕伸手撫撫她的背。「他竟然說,那邊妹子那麼漂亮,哪會想戴保險套!」她像是用盡力氣吐出一口什麼噁心又巨大的東西,語畢,脊椎像是被抽走了一樣,整個頭都垂下來,原本挺直的背脊也垮下來。「也太過分了吧!」我和護理師很難不同理她,跟她一起同仇敵愾。「我家兒子和女兒聽到他這樣,也都氣得不得了。現在全家都不跟他講話。」她其實很氣,但又有一絲心疼多年老伴被全家討厭的感覺。「這樣的事情,對他們年輕小朋友來說一定很難接受的。」年輕孩子還不知道背叛與自私,其實是婚姻的常態啊。「我真的好氣好氣,而且我覺得好丟臉!」她嗚嗚地哭。捏皺的衛生紙摀住了半張臉。「不是你的錯啦。」護理師趕忙安慰她。「對啊,不戴保險套害老婆感染,還理直氣壯,他真的很混蛋。」醫師罵人通常比較會被接受,這角色我來當。「我根本沒辦法好好睡覺,可以給我安眠藥嗎?」她真的受到很大的衝擊。老實說,換作任何女人,在她這樣的處境,怎麼可能心平氣和。「我懂。這陣子不好過,我們可以用藥幫忙一下。」我挑了幫助穩定情緒用的藥品,希望讓她稍微好睡和放鬆一些。「但是不可能長期靠藥品喔,你還是得自己想開一點。」「好。」她像個傷心的孩子似的。唉,我在心裡嘆了好幾口氣。「我建議,我們驗一下愛滋病和梅毒好嗎?目前看起來不像有這些感染,不過,既然先生也承認有不安全的性行為,我們還是確認一下比較好。」即使專業上考慮到其他性傳染病是應該的,但看她這麼難過,實在很怕給她更大衝擊,提出這個建議也讓我心裡很折騰。她愣了一下,大概還沒思考過竟然還有其他疾病的可能,眼淚又從她眼眶裡嘩啦流下來。「好。」一個「良家婦女」面對「驗性病」的建議,這回答實在太痛了。「只是保險起見,不要想太多,真的。」其實醫師不應該跟病人掛這種保證,但我真的很怕她承受不住。「嗯。」她點頭,吸了一下鼻子,「我驗。」我低頭快速開了檢查單,不忍心再看她那張悲傷的臉。數十年的信任被醜陋地背叛,而且還帶來這麼真實又屈辱的後果,這種痛,哪個女人受得了?註:陰道不是無菌的,有一些常在菌叢,譬如念珠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只要身體免疫力正常,陰道有足夠乳酸菌叢保護時,就能維持平衡健康狀態。 書籍介紹書名:診間裡的女人2: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作者: 林靜儀 出版社:鏡文學 出版日期:2021/01/08作者簡介/林靜儀婦產科醫師,前政治工作者。女性主義者。正在練習老花之後的閱讀方式,體驗更年期的熱潮紅。喜歡南太平洋的雨水和北印度的冷空氣。具有易怒體質,導致對於許多事情無法放著不管,喪失休假的能力。目前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維持腰圍。延伸閱讀: 身為醫師,卻救不回自己爸爸...癌末父親臨終前教醫師田知學,最珍貴的一堂生死課
-
2021-03-01 養生.抗老養生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對女人而言,老就是最醜的樣態」這是辛西亞.利奇說的話。她雖是女同性戀者,但並沒有使她免於接受異性戀霸權的女性審美標準。她的伴侶芭芭拉.麥當勞指出,年輕女性疏外於年長女性以及害怕變得像她們,是社會力造成的結果。「你身為年輕女性的力量取決於你與熟齡女性保持的距離。」她寫道,其坦白令人不快卻又無可否認。經濟學家有個名詞─「吸引力懲罰」(attractiveness penalty)─用以說明在「看上去顯老」這點女人比男人受到更嚴厲的品評。讓美麗與年輕劃上等號,女性不僅首當其衝,每當我們染髮來掩飾白頭髮或謊報年齡,遑論動整形手術來掩飾變老的跡象,都使之無法破除。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著名論點「老化的雙重標準」,將之定義為提升男人價值,但逐漸摧毀女人的社會慣例。「女人用她們的自滿、她們的苦惱、她們的謊言,大力強化了這個社會慣例。」她寫道:「在保護身為女人的自己時,她們背叛了身為成年人的自己。」哎喲,女人得有勇氣才有辦法遵從桑塔格的建議,「讓她們的臉展露她們活過的人生」。連男人也無法全身而退。當滾石樂團的米克.傑格(Mick Jagger)告訴音樂家喬治.梅利(George Melly)他的皺紋是「笑紋」時,梅利誇張地回答:「沒聽過這麼好笑的事。」女人被認為遠比男人看起來老得快,於是競相保持青春。我沒有批評的意思,我發誓。但這個帶有懲罰性質且代價高昂的任務,強化了桑塔格所說的雙重標準(遑論年齡歧視、性別歧視、父權制度),使我們彼此對抗,給我們設下失敗的圈套。讀到此有沒有任何女人真的相信她不如以前的自己─變得比較無趣、在床上比較不開心、比較沒有價值。如果是這樣,這個訊息來自何處,它有何目的?什麼是終極的春藥?自信。違反慣例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翻開任何一本女性雜誌和底下數以百計的廣告,「如果你疏於打理自己,如何期待為人喜愛?」廣告和社論大力兜售每種可能的手段─ Spanx 內衣!個人教練!抽脂手術!─來維持無皺紋的臉蛋,雕塑能擠進緊身時裝的身材。評論家卡麗娜.丘卡諾(Carina Chocano)問,除生育力之外,我們到底為何將特權賦予「這個悲慘、可笑、全然不公平,但無爭論餘地的所謂女人的全盛時期……而不顧任何相反的證據?我們期待女性靜默、羞恥地屈服於無疑的事實,而期待男性對此感到豁達,並設法不要洋洋自得。」丘卡諾現年四十多歲,她了解將青春等同於價值是多麼有害,並納悶為何我們不反擊。「如今我回顧此事,想起剛滿二十九歲時自己感覺多麼不舒服和羞恥,我不敢相信我曾將大把的春青浪費在感覺變老這件事情上。」由安潔拉.蘭斯伯里(Angela Lansbury)領銜主演的《推理女神探》(Murder, She Wrote)被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下檔時,曾是收視率第八高的電視影集,原因是其收視群「往過老偏斜」(在受青睞的十八至四十九歲年齡層中沒有足夠的收視人口)。將近四十年後,蘭斯伯里在八十八歲時首度返回倫敦舞台,她說這個轉變並不太困難,有鑑於「我從年輕時就一直扮演熟齡角色,因為我不是螢幕大美女。」這類選角的決定不僅著重於美麗等於年輕,還有不美麗便是老。我們多麼常聽到「她從前是個美女」,彷彿年齡與美麗相互排斥?皺紋提醒我們的殘酷意義,莫過於當我們打量房間那頭某個有吸引力的男人時,他甚至沒有望向我們。這種轉變對於習慣運用其美貌和傳統魅力的女性來說尤其痛苦。受矚目本身可能就會引發有問題的反應。舉例來說,不久之前在某舞蹈俱樂部,有個可愛的年輕小伙子走到我面前,說我看起來像蘇珊.莎蘭登(Susan Sarandon)。接下來他突然臉色一變慌忙補充,「我這麼說是一種恭維。」他的意思不是說我長得像蘇珊.莎蘭登,而是表示「妳看起來又老又性感」─在這個文化中如此罕見的訊息,如此明顯地矛盾,被比作一個年齡六十好幾、聰明、引人注目的電影明星,要冒著像是侮辱的風險。難怪如此多熟齡女性完全放棄對新認識的人坦露身體和內心這種麻煩事。拒絕退出需要勇氣和自信,尤其是在性愛和娛樂領域,而為那些不曾受人注意之人騰出空間尤為重要。人們不曾停止性愛活動性愛的確一度是年輕人的領域。但當舊石器時代迎來較長的壽命時,情況改變了,二十世紀期間人類壽命史無前例地大幅增加,情況更進一步產生變化。大多數人很容易就能拋棄性愛只是為了繁衍後代的概念。該是時候了,我們應該擱置與之相伴的想法,也就是認為性愛只屬於年輕人,並仔細檢視促成這種想法的狹窄視野。年輕的成年人擁有性愛,中年的成年人也擁有性愛。猜猜怎麼著?中年時性活躍的女性會繼續擁有性愛,她們的伴侶也是!熟齡男性的性活動次數還可能等幅增加。美國退休人士協會詢問離婚的六十多歲男性,單身最大的好處是什麼,百分之二十二回答「更多的性愛」。只有百分之一同齡離婚女性同意這個說法。分析這個差異背後的因素會非常有趣,包括關係狀態和文化期待,因為女性在停經後不會停止想要性愛。其性愛品質不會衰退。兩者皆為年齡歧視與性別歧視的迷思。性愛對我們有益,而且我們的功夫已經變得更好。「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是二○一三年時我所參加的《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線上討論的標題。這個問題本身便含有極深的年齡歧視。我們不會問人們到了什麼年齡無法唱歌,或者停止吃冰淇淋,但到底我們為何會停止做愛?我們當然不會,不過性活動確實隨著年齡衰減。儘管有皺紋和喀嘎作響的關節,但熟齡美國人是網路約會服務成長最快速的使用者。現在的男性愈來愈長壽,主要得歸功於更有效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例如過度影響男性的心臟病和癌症。威而鋼(Viagra)和犀力士(Cialis)之類的藥物幫忙促進勃起。這個世代的熟齡者在財務上比上個世代的更優渥。加上網路使找尋伴侶的事變得更私密和成功率更高。道德觀也正在改變。以往會為了同居而趕走孫子的相同世代,現在同住的數量空前未有,而且黃昏之戀不再那麼礙眼。這個情況反映在熟齡者之間的性傳播疾病,例如披衣菌、淋病、梅毒的發生率。年逾五十的人據估計占確診有愛滋病毒的美國人的百分之四十五,而且其數量正快速增加。他們比較不會意識到自己得到愛滋病毒的風險,也比較不可能得到早期診斷。熟齡異性戀女性的風險尤其高,她們因為陰道壁變薄,而更容易感染各種性病。如果你是性活躍的人,最好使用保險套、接受檢測並要求伴侶做相同的事。如果你的醫師無法照顧你的性健康,那麼就開除他。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所做的一項調查,在最年長的年齡層中(七十五至八十五歲),百分之二十五的受訪者有性活動,許多人每月進行數次,其中三分之一的人也進行口交。即使在安養院那種性表達通常不被鼓勵,而表達兩廂情願可能有困難的地方,性活動還是可能很熱鬧。住進機構意味著放棄家的舒適,以及可能的大量獨立性和隱私,但不應該代表也要放棄基本的人權。這個群體的後代,亦即戰後世代,肯定不會溫順地走進那良夜,感謝老天!從出生到死亡,無論我們住在哪裡或活多久,人的碰觸依舊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摘自《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作者:艾希頓‧亞普懷特 譯者:林金源出版社:木馬文化出版日期:2021/01/13《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書封。圖/木馬文化提供
-
2021-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瑞德西韋強數十倍 陽交找到潛力藥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國除了加緊開發疫苗,同時也尋找有效的治療藥物。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率領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老藥具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力,其中一款抗發炎舊藥JMY二○六的藥效比全球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韋強數十倍,為疫情帶來一線曙光。楊進木表示,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相似度高,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二五○份已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後,篩選出十五款藥物,再進入細胞和動物實驗,最終篩選出四款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分別為抗C型病毒藥物巴色匹韋、特拉匹韋,及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抗發炎藥物JMY二○六。楊進木表示,若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抗病毒藥物是關鍵,將規畫混合相關藥物成分研發成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