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搜尋
惡化
共找到
2795
筆 文章
-
-
2024-09-24 失智.像極了失智
有家庭要養,罹病了該怎麼辦?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如何保住工作?
「我還有家庭要養,罹病了,該怎麼辦?」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文俊表示,失智症人口增加,有些屬於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患者,正值中壯年,為家中主要經濟支柱,確診時,幾乎難以置信,無法接受,焦急問著「該怎麼保住工作?」徐文俊表示,因發病年紀較早,年輕型失智患者面臨生活困境複雜且多元,包含就業問題、家庭照顧支持、子女教養等,面對工作、家庭與疾病,簡直蠟燭三頭燒。罹病後最大衝擊為就業困境,這群人未達退休年齡,甚至在職場上擔任主管,為此,台灣失智症協會多年前提出「職務再設計」,希望能有所幫助。年輕型失智患者擔心無法勝任工作,而遭資遣,丟了飯碗,大都選擇隱瞞病情,等到症狀嚴重,旁人同事發覺異狀時,大多已經錯失黃金治療期。徐文俊表示,失智症支持資源多,千萬別怕診斷、治療,若能在輕度認知障礙階段調整生活習慣,補充營養,是可以阻止病情惡化。目前政府針對失智者所提供就業服務,輕度失智患者可申請「職務再設計」,透過個管師、職能治療師評估,調整工作職務,讓患者延續職場生活。徐文俊說,「要看見還有的能力,而不是執著失去的能力。」失智不代表失能,不用馬上離開職場,有些人只要經過認知功能治療或訓練,就可繼續發揮所長。如果病情惡化,在工作表現逐漸出現問題,無法勝任原職場,徐文俊表示,經過專業「職務再設計」服務,調整工作內容、操作方式或是輔具的支援,失智患者仍可繼續工作。以協會的咖啡坊為例,輕度患者可手工沖泡咖啡,將工作變成一種復健,另可建立自我價值的自信。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目前全台失智症病患逾37萬人,徐文俊觀察,發病年齡有提早趨勢,發生原因多元,包括常見的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以及腦傷、中風、三高及慢性病的因素。年輕型失智症症狀並不典型,常被誤認為是其他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致,如果患者當發現自身問題行為時,一定要及早就醫診斷。不要害怕求助,由專業團隊介入輔導,保住工作,延緩病程退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2 醫聲.健保改革
信賴關係、充足人力、齊全設備 在宅急症照護的鐵三角
「病患突然在家裡尿不出來,怎麼辦?」自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以下簡稱試辦計畫)今年7月上路後,試辦場域中,陸續發現人員不夠、設備不足等現況。在健保署所舉辦的「在宅急症照護政策與實務對話論壇」中,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理事長王維昌提到,當病患接受在宅急症照護的時候,患者可能半夜、周末需要緊急治療,例如尿不出來需要插尿管,或突然抽搐、癲癇發作須要處理,而這時候就得仰賴基層診所、居家護理所通力合作,才可能馬上解決問題。半夜、周末急症處理,仰賴團隊的相互合作。王維昌回憶,某天半夜,有位接受在宅急症照護的病患突然尿路不通,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必須半夜送醫院急診。診所醫師評估,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詳細檢查、插尿管,無法一個人完成,便尋求社區居家護理所支援,居家護理所趕緊提供攜帶式腹部超音波,到了病患家中,醫療團隊找出原因、協助治療,終於化險為夷。醫療團隊互相合作是解決患者問題的必要方法,宜蘭維揚診所醫師陳英詔從2020年展開居家醫療服務至今,目前他的診所有12名個案納入試辦計畫中。陳英詔分析,試辦計畫要執行成功,主要有三項關鍵:1. 案家對於醫療團隊、居家護理師要有信賴關係。2. 必須要有足夠人力,包含居家護理所護理師團隊的加入,執行才會順利、到位。3. 設備必須齊全,像可攜式超音波機、X光機等,都是重要設備。當這三項關鍵都面面俱到,執行團隊就會更有能力處理各項狀況,民眾也會更安心、更放心。雲林縣推在宅急症支援中心,整合醫藥護三方。雲林好所宅診所醫師黃子華以雲林縣衛生局所推廣的「113年雲林縣在宅急症照護加值方案」為例表示,雲林縣成立「在宅急症支援中心」,透過當地醫院、診所、居家護理所與藥局等各單位聯絡窗口進行溝通、交流,而在宅急症支援中心除了連結醫院、診所、居家護理所與藥局,進而組織雲林照護網絡,也進行教育訓練、培訓種子院所,並提供在宅急症設備支援、規劃值班與各項加值服務。舉例來說,支援在宅急症設備方面,便包含行動支援車、攜帶式X光機、心電圖、床側即時檢驗設備與遠距生理監測儀等,「在宅急症支援中心」提供這些設備,也讓基層診所、居家護理所等執行服務時有足夠資源,且無後顧之憂。彰化員郭醫院醫師郭亭亞指出,員郭醫院進行試辦計畫,並執行遠距監測(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RPM)服務時,會請醫護人員排班訪視、評估病患居家環境,並做好準備,如房間是否收訊良好、抽痰機、製氧機、噴霧機等,都是重要環節。當病況惡化,運用綠色通道直轉後送醫院。此外,護理師也會每日至病患家中訪視、施打抗生素,醫師則視病患狀況評估是要實地或視訊看診,也會進行遠端生命徵象監測,並設有24小時諮詢專線。若病患病況惡化,臨時需要轉診,員郭醫院也與秀傳醫療體系、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員林基督教醫院、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等相互支援,此時,可運用「綠色通道」,也就是用轉診單搭配現場或視訊交班,讓病患盡快轉入適合醫療院所,接受救治。高雄祥全診所醫師張倡榮認為,進行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必須整合居家、安寧、居家護理、長照團隊等資源,不過提供最多的資源並不代表是給予最好的照護,重點在於必須做好家屬衛教工作,當家屬可自行操作儀器,知道自己可以做哪些努力、進行哪些工作,自然就會比較穩定、踏實。
-
2024-09-22 養生.保健食品瘋
益生菌可改善慢性腎臟病?腎臟醫學會不忍了!發聲明稿這麼說
昨天(2024-9-18)一位素昧平生但頗受我尊重的腎臟科醫師用電郵與我聯絡,談到兩位經常被我批評的「名醫」。對於其中一位他說:「台灣腎臟醫學會受不了XXX亂搞,日前發了一份公告,但是還是沒有勇氣直接指名道姓。他的行為對於我們循規蹈矩的腎臟科醫師影響很大。病人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同時看著他的益生菌廣告,幾乎每天都有病人問我有沒有効果,如果我說沒有,病人就反問我他也是腎臟科醫師。廣告看久了,還真的有病人瞞著我偷偷去買,白白浪費錢。最常見唯一功効"排便順暢"」。我點擊他寄來的連結,看到下面這份2024-8-30發布的聲明稿。然後我自己又看到腎臟醫學會在2024-9-6發表的益生菌與慢性腎臟病(CKD) – 勿相信不實廣告。台灣腎臟醫學會 聲明稿:針對本會會員及其代言產品涉及不實宣傳,本會在此鄭重聲明。發布日期:2024/08/30發布機關:腎臟醫學會台灣腎臟醫學會 聲明稿針對本會會員及其代言產品涉及不實宣傳,偏頗解釋小型醫學期刊與案例,並以廣告手法誇大食品的效果,已受主管機關多次開罰。本會在此鄭重聲明如下:1.堅持醫學倫理:作為醫療專業人員,所有醫師必須遵守醫學倫理,以病人福祉為最優先考量,避免任何可能誤導甚至傷害病人的行為。醫師應本於專業,提供具有嚴謹科學證據的診療建議,而非以商業利益或個人私利為導向。2.拒絕不實廣告:任何涉及醫療或健康相關的宣傳內容,均須以真實、客觀的科學證據為依據。對於未經大型嚴謹醫學驗證的輔助食品與療法,不應誇大其效果或宣稱具有療效,更不得以此取代正規醫學治療。3.強烈譴責違規行為:本會會員以不實廣告誇大宣傳輔助食品功效,嚴重悖離醫學倫理之虞,民眾誤信不僅延誤病情,且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甚至危及性命,對病人健康造成傷害。本會對此行為予以強烈譴責。4.遵守醫學規範:呼籲所有醫師應謹守專業操守,遵循醫學規範,確保提供的治療建議符合現代醫學標準,並經過嚴格的科學驗證。5.呼籲大眾警惕:大眾在選擇任何宣稱具有健康功效之產品時,應謹慎查詢相關資訊是否正確,並遵循專業醫師的建議,避免受到不實廣告的誤導。本會將繼續致力於維護醫學倫理及專業標準,並持續監督與嚴格要求本會會員醫師,在行醫過程中秉持誠信為病患提供最佳的醫療照護。台灣腎臟醫學會日期:113年8月30日益生菌與慢性腎臟病(CKD) – 勿相信不實廣告發布日期:2024/09/06發布機關:腎臟醫學會益生菌補充劑可以改善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的腎功能甚至預防或逆轉洗腎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腸腎軸這個概念,簡單講就是CKD病人有較高比例會因為腸道微菌叢失調(壞菌多),蛋白質能量消耗(營養不良)以及腸上皮的血流和能量供應不足,增加上皮通透性,導致「腸漏」。這樣的狀況會讓從嘴巴吃下肚的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後,被這些過多的壞菌分解成尿毒素,腸漏又會使得這些尿毒素和細菌產生的內毒素容易進入血液,因為腎功能不好,無法有效排除而累積導致全身性發炎與器官(心,腎,血管等)的傷害。而蛋白質能量消耗更會惡化這些狀況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由上述的說明可以知道微菌叢失調只是「腸腎軸」致病機轉中的一個惡化條件。益生菌的使用對於腸道的保健已深植人心,但對於單獨使用益生菌或是號稱腎臟病專用的益生菌能否力挽狂瀾帶來逆轉腎或減少洗腎的效果,目前並無大型嚴謹的臨床研究來支持這樣的結論。現在CKD病人使用益生菌效益的證據主要來源於ㄧ些小規模CKD病人短期使用的經驗,來自動物實驗的研究更是佔大部分,更遑論因無顯著效益而沒有發表的研究,相信也不在少數。況且各個不同研究結果的異質性很高,所以才需要更多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來進一步支持益生菌或何種配方及用量在治療CKD的療效。未來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千萬不要相信過度誇大的廣告效益,現階段還是將CKD病人使用益生菌的角色放在改善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生活品質指標是比較合理且務實的做法。更重要的是配合專業腎臟科醫師的治療和建議,以免錯失護腎良機。原文:腎臟醫學會聲明稿→益生菌改善腎臟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2 癌症.淋巴癌
出去玩有罪惡感!「血癌」病患、病患家人需強大身心支持
「許多病患家屬,面對家人生病,不只正常生活遭剝奪,連和朋友吃飯都有罪惡感!」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觀察到,白血病、淋巴癌病患不僅經濟、身心壓力容易與日俱增,家屬所承受的壓力,也常受忽視。因為家中有人生病,家屬可能連出門遊玩或和朋增聚餐,都會內疚、有罪惡感。而醫療團隊所能做的,除了同理心傾聽、陪伴,擔任引導者,讓病患和家屬可以練習彼此溝通、肯定,也是重要的。疾病可從小綿羊變身大野狼,壓力接踵而至在血液癌症的種類中,白血病、淋巴癌的型態有很多種,病程差異很大,甚至可能互相轉換。其中,以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為例,這種白血病 (又俗稱「血癌」),就和一般人所認為「得血癌,很快就會離開」不太一樣。劉家豪醫師解釋,在這類慢性白血病,或低惡性度淋巴癌的病程中,有些可以達十年以上,剛開始病情像「小綿羊」一樣,所帶來的壓力源,以慢性心理壓力為主。但等到多年後,疾病可能惡化,或進展成高惡性度淋巴癌,即所謂的「大野狼」。這時病患若需接受化療,可能產生家人照顧、相處摩擦、工作請假頻繁、經濟困境,或者親密關係、性生活消失等壓力,怨懟往往由此而生,對家庭生活帶來極大衝擊。身心出狀況,易影響病程、治療意願「病患、病患家人的身心健康,對疾病本身、疾病治療有何影響?」談到這議題,劉家豪表示,門診中,不少病患可能本身就凡事緊張、力求完美,便容易產生極大身心壓力。一旦病患身心出了狀況,不僅可能改變疾病病程,且更可能影響治療意願、醫囑遵從度,甚至有的病患放棄正規治療,轉而尋求另類療法,拖到錯失黃金治療期,才回歸正規治療。此時治療更棘手,令人十分惋惜。而家人的支持,往往是病患是否持續接受正規治療的重要關鍵。經濟壓力、化療折磨,常讓家人焦慮不安此外,罹癌病患與家人的壓力源,也可能來自經濟壓力。以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來說,除了化療治療選項等,還包括許多新的標靶藥物。若不在健保給付範圍,病患必須自費用藥,經濟負擔就會加重,心理與家庭壓力就會隨之上升。治療期間、治療後,也可能面臨工作停止、失業困境,這也會加重經濟的負擔。不僅如此,病患接受化療時,不僅要忍受化療副作用之苦,由於病患身體更為虛弱,因此就醫、化療常需家人的陪伴,導致家人常須協調工作請假事宜,有些家人甚至會對本來的日常社交、娛樂產生深深的罪惡感。陪伴者也常被要求成為「模範家屬」,而身心健康卻容易受漠視,加上抗癌是一場長期的抗戰,長時間下來,心理壓力日積月累,除了可能引發爭執、抱怨、不耐煩,病患與家人的互動氣氛,更可能烏雲密佈、雪上加霜,致使病患、家人間的並肩作戰氛圍大受影響。醫師細心叮嚀,帶來柔軟、安定的力量當病患、病患家人流露出種種不安、不滿情緒,有時需要醫療團隊,包括醫師、個管師、癌症心理師、護理師等的協助,醫療團隊可以擔任溫柔的潤滑劑,並進行引導,此時,可能請病患、病患家人雙方嘗試體會、肯定與讚美對方所付出的心血、努力。有時,醫療團隊的一些叮嚀話語,也可以讓病患、病患家人的心柔軟、安定下來。劉家豪分享道,有的時候,醫護若在病患面前稱讚家屬、或在家屬面前稱讚病患,即使只是短短一句話,也會讓病患、家屬深受感動,又或者家屬、病患之間,若彼此願意說一句「謝謝你,辛苦了」,往往也可以讓對方感動落淚,並感覺自己的辛苦、付出受到肯定、理解。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與聯合報與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深深理解、疼惜病人與病人家屬的辛苦之處,因此將於2024年10月5日主辦「促心常談,愛無距」癌友家庭心理健康探索工作坊。當天醫師與工作坊講師、專業心理支持團隊將運用科學化工具與互動性訪談模式,解構淋巴癌患者與家人間的複雜情緒,並分享更深刻的觀察、提醒,同時,也提供有效的身心支持策略。濃濃的愛、深深的感謝,將帶來不一樣的轉變劉家豪醫師與專業講師們,也期盼當天透過工作坊形式,引領病患、病患家人說出心裡的話,希望病患、病患家人可以從互動中感受到彼此的愛與深深的感謝,當病患、病患家人獲得強而有力的支持、支援,抗癌之路也會更順暢、更加充滿勇氣、動力。【促心長談愛無距】癌友家庭交流工作坊時間:2024/10/5 星期六下午14:00-17:30 (13:30開始報到)地點:Sky Cofi(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87號16樓)線上報名:https://www.surveycake.com/s/dwxgB本次工作坊將以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病友為報名優先,聯合報將保留資格審查之權利)講題一:雙向守護,屬於我們的課題主講: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醫師講題二:從心開始,血液腫瘤全人照顧主講: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血液腫瘤科權威醫師
-
2024-09-21 醫療.罕見疾病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症狀像漸凍,奪走呼吸的力氣!多18歲前發病 ,健保擴大給付注意2重點
SMA(Spinal Muscular Atrophy)中文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源自「SMN1」基因缺陷的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隱性遺傳疾病。既然為罕見疾病,SMA患者人數並不多,最新衛福部罕病通報名單中,SMA的通報個案數為553人,其中107人死亡,尚存活病人數不到450人,而符合治療條件者估計應在350至400人。多18歲前發病 症狀像漸凍許多人一聽到「運動神經元退化」就會聯想到「漸凍症」,確實如此,這兩項遺傳疾病症狀類似,但發病年齡差異很大,「漸凍症」好發於50至75歲中老年人,而絕大部分的SMA病友在18歲之前即發病。SMA臨床症狀為肌肉張力變差、四肢與軀幹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由於大部分患者均為小朋友,因此,幾乎都會出現動作發展遲緩、協調能力不佳的症狀,但是智力維持正常。隨著病情惡化,運動功能持續退化,嚴重時無法自主行動,連如廁、刷牙洗臉、拿碗舉筷、咀嚼吞嚥都成問題,如未能妥善治療,最後連呼吸的力氣也沒有,可能死於呼吸衰竭。3類藥物治療 別害怕背針目前藥物治療可分為背針施打藥劑、口服藥、基因治療等3種,其中以背針的臨床使用經驗最為豐富,2016年通過食藥署審核,取得藥證。但部分SMA病友及家長得知背針的施打方式,就心生畏懼,與俗稱「抽龍骨髓」聯想在一起,擔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傷及神經,導致後遺症。事實上,國內幾家醫學中心醫療團隊使用背針的經驗豐富,以馬偕為例,病友於下午辦理住院手續,每劑容量約5cc,施打時間約半小時,細針穿過脊椎和脊椎之間的縫隙,進到脊髓腔,給藥方式與產婦無痛分娩的麻醉藥施打方式極為類似,安全性高。注射之後,躺平休息6小時以上,若無不適狀況隔天就可出院。治療第一年依照接種時程,施打6針,之後每年間隔4個月施打共3劑,對於求學階段的病童來說,相對方便。至於口服小分子藥物,於2020年獲得食藥署藥證,用藥方式看似較為簡單,但仍有其限制,該藥物並不適用於幼童,再者,病友必須每天持續用藥,可能會影響服藥的順從度。SMA基因針劑治療,藥費昂貴,一劑4000多萬元,創下健保給付天價紀錄,即使已納入給付,但因審核標準嚴格,迄今實際獲得給付的仍為零星個案。健保擴大給付 注意2重點2024年8月健保全面擴大給付背針、口服藥,但病友需注意「一生一種」、「一生一次」等兩大重點。前者為SMA病友終身僅能選擇一種藥物,且設「下車停用」評估機制,患者在治療前必須接受神經學、復健等多項指標的評估,並錄影為證,如用藥之後,不具療效,病情退步20%以上,就需停止用藥。「一生一次」則是SMA病友用藥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經特殊專案審查核准後,終身可以轉換一次藥物。不管是背針或是口服藥物,均能延緩病況惡化,幫病程踩剎車,且可降低感染併發重症風險,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溝通,在選擇藥物之前,先接受跨科別團隊詳細評估,找到適合自己的初始藥物,把握治療黃金期,及早治療以達到最佳效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20 醫療.婦產科
女性固定做「1事」降低70%子宮頸癌罹癌率!分泌物、出血、疼痛都是警訊
就國外調查數據顯示,有固定做抹片的女性可降低70%子宮頸癌罹癌率,而3~6年沒做抹片檢查則罹癌風險是每年都做抹片檢查者的2倍,若長達6年沒做抹片檢查則罹癌風險高出3倍,從來都沒做過抹片檢查則提高3.4倍。由此可見,透過抹片篩率可揪出逾8成鱗狀上皮癌的子宮頸抹片非常重要,只有少數位置較深處、好發於子宮頸管的腺癌,比較難以透過傳統抹片篩檢,可再加上深層子宮頸管抹片或子宮頸管搔刮術來補足。近年來婦女反而是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發生率相對提高,因為尚未有很好的常規篩檢,必須透過抽血或更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厚度與卵巢外觀有無變化,這類病人往往都是因為出現症狀才發現,相較之下更無法早期發現。初期無症狀可循,務必定期做抹片婦產科醫師戴文堯曾有位年約40幾歲女性患者,已生育兩個小孩,因持續有水樣陰道分泌物類似小便狀長達兩、三年之久,看了很多醫生都查不出根本問題,而且她一年做兩、三次抹片檢查都正常,後來因爲困擾不已前來求診,才發現比較深處的子宮頸有異常增生物,抹片也難以檢查得到,後來確定是腺癌決定把子宮摘除。另一個案例則是年僅28歲的婦女,生過一個孩子,但從來沒做過抹片檢查,症狀除了異常分泌物,還有下腹疼痛,可能是因爲有分泌物、下腹痛和下背痛被診斷為發炎,在診所拿藥長達一年多,後來經由戴醫師內診發現已有五、六公分的子宮頸腫塊幾乎緊緊卡在在陰道最上方,一碰觸就會出血,手術切片結果也是腺癌,而且已經是第二期至第三期之間,所以無法開刀治療,目前只能施打化療同時接受放療。戴文堯提醒,等到有症狀才來檢查,往往在治療上就會比較棘手,這位20幾歲的年輕患者認為自己還沒進入中年應該危險性不高,但醫師建議只要有性行為的女性,就需要定期做抹片篩檢,可及早揪出病程尚處於無症狀初期的子宮頸癌「癌前期」。 分泌物、出血、疼痛、壓迫症狀都是警訊及早發現的子宮頸癌前期有幾個階段,最嚴重是0期,這類癌前期階段只需透過小手術例如子宮頸圓錐狀切除術,不僅可以有效治療並保留子宮,同時保有生育能力,即可成功避免後續惡化需要進行更大的手術;而第一期患者若無生育考量可以考慮摘除子宮與骨盆淋巴結摘除以根除疾病,而卵巢仍可保留,保有分泌賀爾蒙能力;化療、放療則屬於子宮頸癌第一期之後的治療方式,如第二期至第四期。戴文堯強調,這就是抹片的重要性,可以在0期之前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且治癒率幾乎接近100%,並不需要進入放療、化療等後續階段。基本上,0期之前的子宮頸癌前期幾乎是沒有症狀的,也就是病人其實無法自覺有前期病變的病識感,大概進入第一期後子宮頸表面肉眼可看到病灶,最典型的症狀是性交後異常出血,也有少數會發生非經期或停經後出血,總而言之症狀皆為「異常出血」,屬於腫瘤已經大到肉眼可見,可能因碰撞而出血;當然也有少數人是長期有異常分泌物的現象,一般認爲異常分泌物可能只是子宮頸或陰道發炎,必須透過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罹癌。除了異常出血與分泌物,疼痛也是警訊,可能會肚子痛、下背或腰部痠痛,另外還會有壓迫症狀,包括壓到膀胱會頻尿、壓到大腸會自覺「裡急後重」,也就是一直想跑廁所卻又解不出來的壓迫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9 養生.聰明飲食
長壽飲食怎麼吃?銀髮族「8飲食指南」,吃出健康快樂人生
隨著台灣快速步入高齡社會,了解如何透過健康飲食來應對挑戰變得尤為重要。本文深入探討了台灣在全球老化速度,並提供銀髮族的最佳飲食指南。學習如何通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選擇新鮮食材和保持充足水分,來有效維持健康體重,提升生活品質,為健康的退休生活奠定基礎!當你走在街頭,偶爾放下手機,抬頭觀察身邊的世界時,會驚訝地發現一個明顯的變化:年長者的身影越來越多了!街道上已不再是年輕父母牽著小孩,推著嬰兒車的熟悉景象!這些微妙卻深刻的變化無不引發我們的深思:台灣正以驚人的速度步入高齡社會的時代。台灣老化速度,居然是世界第一!台灣的老化速度之快,令人驚嘆不已,堪稱全球之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被稱為「高齡化社會」;若這一比例達14%,則被稱為「高齡社會」;而當老年人口比例達20%時,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台灣在1993年已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升級為高齡社會,而預計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令人矚目的是,台灣從高齡社會過渡到超高齡社會僅需7年的時間,這一變化速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如何維持身體健康、過上充實而愉快的退休生活,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迫切願望。銀髮族的飲食重點:吃的下、吃的夠、吃的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長者往往面臨牙齒狀況惡化、咀嚼和吞嚥困難、食慾減退以及腸胃消化能力下降等挑戰。這些問題可能導致進食困難或食量不足,從而引發營養不良的風險。年長者的食物最好切成小塊或細碎,方便咀嚼和吞嚥。選擇口感柔軟且容易消化的食材,能有效減少進食困難。日常飲食應以新鮮蔬果為主,也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糖、高油、高鹽。每日應確保攝取足夠的水分,避免身體脫水。水分的充足對於保持身體各項功能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銀髮族的最佳飲食指南1.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涵蓋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 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全面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2.適量攝取熱量:既能提供身體所需能量,也能有效維持健康體重3.少量多餐,飲食內容多樣化:避免維生素、礦物質之不足4.選擇當季在地食材:營養價值高,品質好5.以天然、少加工、少刺激、少油炸為主:有助於維護健康和消化系統的平衡6.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及膽固醇之攝取: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增加全穀雜糧和蔬菜水果攝取: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8.保持充足水分攝取:每日應飲用6至8杯水,確保身體充分水合,促進代謝功能和健康維持面對日益增多的銀髮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尤為重要。年長者應注重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選擇易於咀嚼和消化的食物,並避免高糖、高油和高鹽的食物。建議每餐食物應多樣化、適量,並以天然、新鮮食材為主,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此外,每日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對於維護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這些飲食策略,年長者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9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沒有不舒服為什麼要一直吃藥?從心臟衰竭病例說起…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二:心臟衰竭【建議就診科別】心臟內科一個胖胖壯壯的年輕人,感覺很疲勞的走進門診,還未到不惑之年的小陳,最近睡眠品質很差,一躺下來就又咳又喘,一定要坐起來才會覺得比較舒服。一開始只是睡覺不好睡,墊高枕頭半坐著睡還可以解決,沒想到後來連在工地做粗活時都覺得胸悶,喘不過氣來。除此之外,小便越來越少,兩腳越來越水腫。小陳本來不以為意,想說過去也沒什麼疾病,應該過一陣子就會改善,沒想到晚上喘咳越來越厲害,甚至咳出了粉紅色的泡沫水痰,家人看了很擔心,要他趕快來就醫。年紀輕輕已三高 導致慢性腎病變、心臟衰竭門診檢查發現,年輕的小陳,年紀輕輕竟然就已經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工地幹活天熱辛苦,常常喝含糖手搖飲和吃高油高澱粉的便當。長期未留意自己身體狀況,連腎功能都已經進入慢性腎病變。靜態心電圖檢查就出現了懷疑心肌缺血的徵兆 (poor R wave progression)。胸部X光顯示典型的心臟衰竭與肺水腫徵象,心臟擴大合併兩側像蝴蝶翅膀一般的陰影(butterfly sign)。心臟超音波顯示左心室收縮功能嚴重退化 (LV systolic dysfunction with diffuse hypokinesia),心臟功能最重要的指標左心室收縮分率只剩下36% (正常值為50%以上)。蕭醫師先以藥物處理了小陳的症狀後,安排了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掃描,結果顯示心臟前壁和下壁肌肉都出現明顯缺血性變化,診斷是因為冠狀動脈阻塞疾病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功能下降的心臟衰竭。因此安排了心導管,將小陳阻塞的血管打通並放上塗藥支架。緊接著衛教好三高的控制,加上心臟衰竭的藥物治療。小陳經過治療穩定服藥半年後,心臟功能已逐步恢復,左心室收縮分率也進步到56%,晚上不再因為咳嗽和喘無法躺著睡覺,過去負重勞力工作時容易胸悶、呼吸困難、及下肢水腫這些困擾症狀都大幅改善,現在已經可以回到建築工地繼續原本的工作。心臟衰竭個案,因為心臟功能衰竭,無法有效的將水分幫浦到我們的血管,水分回堵到肺部就會造成肺水腫,肺水腫會導致交換氧氣的能力下降,個案會因為肺泡裡面充滿液體感到喘和想咳,血管通透性大幅上升時,紅血球就會跑到肺泡裡,產生粉紅痰。這些個案會因為坐起來時,回流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心臟的工作不會那麼多,就會覺得比較輕鬆。因此出現端坐呼吸,無法躺著睡覺的症狀。此外,腎功能變差會影響身體水分代謝,過多的水分會急遽增加心臟的工作量,若心臟衰竭合併腎功能不佳,急性期利尿劑成效不彰時,有時甚至需要緊急洗腎,排除多餘水分,減輕心臟工作量,避免過多的水分造成肺水腫,進而導致呼吸衰竭的危險性。三高不治療 最怕心血管併發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慢性病常常沒有任何症狀,長久未治療控制對於健康危害甚大,往往會造成心臟、腎臟等器官功能損傷。很多時候個案常常覺得我又沒有不舒服,為什麼要吃血壓血糖血脂藥?如果吃了不就是要一輩子吃?因此很抗拒接受慢性病的診斷。其實,這些慢性病的藥物,重點不是治療症狀和數字,而是在預防後續的併發症。三高最容易造成的併發症,就是心血管疾病,舉凡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周邊動脈阻塞都是常見的併發症,其他諸如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也都跟三高有關,長期服藥其實是在保養我們的身體,避免過高的血壓、血糖、血脂造成我們身體的負擔,過高的血壓就像是讓心臟出力過度,過高的血糖就像是把血管醃漬在糖水中,過高的血脂就是讓血液黏稠不順,這些都會造成心血管的損害,控制三高,就是要預防這些我們不願意發生的併發症。心臟衰竭治療同步留意腎功能心臟衰竭的治療,除了查看有沒有心血管阻塞的成因外,藥物控制,管控水分,留意腎功能,控制慢性病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目前慢性病的藥物發展日新月異,新一代的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不僅可以有效穩定血糖,更重要的是合併有心臟、腎臟等器官保護作用,更可以減少未來心臟衰竭惡化住院、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以及腎臟功能惡化風險,協助慢性病患者預防長期併發症的不良預後。SGLT2抑制劑在治療應用上,對於心臟衰竭的左心室收縮分率小於40%的個案,健保目前已開放給付,對於心臟衰竭患者治療十分有助益。(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18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盼生活更自由、自主!腹膜透析個人化治療助洗腎病友願望成真
25歲的小杉(化名)有著爽朗的笑容,行動也非常敏捷、積極,完全看不出來他需要接受透析治療。熱愛運動的他,從小立志成為運動員,高中時因為罕見疾病導致腎功能惡化,年紀輕輕就需要接受透析治療(俗稱洗腎)。小杉選擇使用手動腹膜透析治療,讓時間安排更有彈性、生活更方便。不過在啟動透析治療後,小杉卻常常感覺身體不舒服,且毒素清除率無法達到理想,加上血壓居高不下,連牙痛都無法進行治療。所幸與醫療團隊多方討論,轉換使用自動腹膜透析治療,並透過個人化處方設定,精準調整每次治療的劑量與藥水停留時間,經過五個月,不僅毒素清除率升高,他的體能、精神狀況也大幅好轉,連血壓也回到正常範圍,生活又重新充滿活力。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楊智宇教授表示,末期腎臟病者須接受腎臟替代療法,包括腎臟移植、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等三種治療方式。由於我國器官捐贈風氣尚未普及、盛行,末期腎臟病治療以透析治療為主,其中又以血液透析為大宗,佔了9成以上。「雖然血液透析是目前主流治療,但其實腹膜透析治療相較於血液透析,有其優點。」楊智宇分析,血液透析治療時,腎友的身體需要在幾小時內接受強力脫水,易致尿量減少,與血液透析不同之處在於,腹膜透析治療可保有較多殘餘腎功能、排尿量。維持尿量對腎友來說非常重要,當維持一定排尿量,便不須像無尿腎友,斤斤計較水分攝取量,加上腹膜透析液可排出更多的鉀離子,腹膜透析腎友較不會出現高血鉀症,而蔬菜、水果多半含較多的鉀,腹膜透析腎友攝取蔬果較不受限。此外,血液透析治療並不是每天執行,故每次須在4個小時內將過去兩、三天所累積的水份、毒素排出身體,相對來講較易引起血壓下降、尿量減少,對於心臟較不好或心血管較脆弱的腎友,身體負擔較大。此時,此類腎友就可以把腹膜透析納入考慮,視為另一種治療選項。個人化處方,更貼近腎友的生活需求、治療更容易達標談到腹膜透析的好處,楊智宇表示,腎友在進行腹膜透析時,可以居家治療,因此更能彈性安排生活、時間,出國時也不需要特別去找國外血液透析機構進行治療,腹膜透析的腎友可在異地自行操作、換液,因此可自主安排行程。這也代表腹膜透析腎友的生活可以更自主,也更自由。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內科莊喬琳醫師分享到,透過醫病共享決策,腎友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治療模式,而醫護團隊就是協助腎友找到適合的治療處方,盡量幫助腎友透過喜愛的治療模式達到治療目標。「這幾年,腹膜透析治療有了很大的進步,過往我們無法達成的治療目標,透過由機器設定的個人化處方,可讓醫師嘗試、觀察、追蹤不同的治療組合,腎友也更有機會繼續進行居家治療。」莊喬琳醫師觀察到,有些腎友的自主性較高,雖然希望採用居家腹膜透析,但過去因無法達到治療目標而不得不轉成血液透析;現在透過機器輔助,可以精細地依據每位腎友的情況量身打造個人化治療組合,讓過去可能無法達到治療目標的腎友,有機會透過處方調整、嘗試,最終達到理想治療目標。 「腹膜透析治療要成功,除了醫護團隊要密切關懷腎友健康狀況,腎友的配合度也很重要,畢竟居家治療需要腎友具備自我照護的能力,現在有通訊軟體讓醫護團隊可以與腎友即時溝通,更有自動腹膜透析機器可事先設定各種處方,腎友只要透過訓練,就可以輕易操作機器,治療障礙大幅降低,腎友也會更安心。」莊喬琳醫師補充。隨著不同人生規劃,治療模式也需進行調整楊智宇指出,國外醫學文獻指出,慢性腎臟病病人若採用腹膜透析 ,前面兩年可帶來生存益處 ,但這項優勢會隨時間逐漸消失 ,所以針對腎友擬定透析計劃時,宜考慮分階段規劃,比如在透析前期,可考慮腹膜透析治療,但經過一段時間,當腎友腹膜的功能衰退、不足時,則宜適時轉換成血液透析治療,才能一方面享受到腹膜透析在透析前期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又可以避免5至10年後所可能產生腹膜硬化等風險。「這幾年我們很努力地讓腎友充分了解不同治療所帶來的各項好處。」楊智宇認為,在擬定治療計畫時,腎友的人生規劃也要納入考量,讓腎友在不同情況下,可隨時調整治療模式,以符合當下情境、生活,對於年輕腎友、或是更希望彈性安排工作、生活的腎友,腹膜透析往往更方便、自主。但當腹膜透析進行一段時間,可能因身體條件的變化,需要開始思考不同治療模式。楊智宇分享他在臨床上的觀察,他發現,絕大多數的腹膜透析腎友都很希望掌控自己的生活,生活也都非常自主,對自我照護也深具信心。他相信有自信的腎友不在少數,希望透過與腎友進行共享決策,讓腎友更有機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模式以及生活型態。【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9-18 養生.聰明飲食
網傳喝生乳更營養、易消化?營養師揭殘酷真相:弊大於利
抖音瘋傳喝生乳的好處:更營養、更少化學成分、更容易消化等等,果真如此嗎? 營養師首先提醒,沒經過消毒的生牛奶,好處可能不敵風險。至於營養成分,Aqualab首席食品科學家卡特賴特(Zachary Cartwright)說,生乳含天然維生素和礦物質,某些研究指出,高溫消毒會減少怕熱的維生素如維他命C和B,「可是,牛奶本來就不是這些維他命的重要來源,因此,總體營養的影響微乎其微。」營養師米哈子克(Maggie Michalczyk )也說,生乳也許有更多胺基酸、抗微生物劑、維他命、礦物質和脂肪酸,但是否真如此,還須進一步研究。「喝生乳也許有其營養價值,但目前我不建議大家大費周章去買生乳來喝。」微菌實驗公司( Microbac Laboratories)食品安全專家、資深主任馬丁( Sam Martin)說,經過殺菌處理的牛奶,營養價值其實沒甚麼重大變化,「好幾項研究都證實,經過消毒的牛奶,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與生乳無差,礦物質含量也幾乎不變,因為礦物質在消毒的溫度仍很穩定。維生素C會稍微減少,可是,牛奶本來就不是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他又指出,有食物過敏、乳糖不耐症或無法消化乳品的人,喝生乳也沒什麼差別。最近,李斯特菌中毒的消息,時有所聞,如果你看了很擔心,那就更應該注意專家怎麼說的:喝生乳的危險,絕對不亞於吃臘肝腸等熟肉。馬丁說,生乳更易包藏危險的有機微生物如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 ,最常造成細菌性腸胃炎的病菌)、大腸桿菌(E. coli)、李斯特菌、沙門氏菌等造成食物中毒的病菌。生乳也可能藏有肺結核菌,是人類和牛隻結核病的病原。米哈子克強調,免疫力弱的人尤其要小心,生乳對這種人可能造成食物中毒,而且後果嚴重,即使不用住院,拉肚子或嘔吐可能一兩天不止。馬丁說,生乳可能含有O157:H7型大腸桿菌(E. coli O157:H7),萬一腸道中毒,可能演為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等嚴重症狀,目前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惡化,會變成腎衰竭,可能致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7 養生.聰明飲食
楊桃食用藥用營養價值高,8至9分熟最好吃!但2種人千萬別吃,以免中毒
食用藥用營養價值都高的楊桃,現在吃正當季,8至9分熟的楊桃最好吃。不過洗腎及慢性腎臟病患千萬別吃楊桃,以免出現中度躁動、混亂的神經官能症狀。楊桃食用藥用營養價值都高 8至9分熟最好吃農糧署指出,每年7月至翌年4月是楊桃的盛產期,楊桃富含維生素A、C、B1、B2、有機酸及礦物質等營養,不但食用營養價值高,另根據農業部農業主題館資料指出,楊桃還具有藥用價植,有清熱降火、潤喉爽聲、止血等功效。楊桃常見有「甜味種」及「酸味種」。甜味種酸度低、清甜多汁,是鮮食的最佳選擇,建議吃的時候撒點鹽,味道會更美味。酸味種則因草酸含量較高、口感較澀,主要用於加工,是古早味楊桃汁的製作原料。想要挑選好吃的楊桃,可掌握稜邊飽滿完整、顏色橙黃邊緣淡綠帶光澤、有重量較厚實多汁這三大原則。通常在8至9分熟的楊桃果肉最彈性適中,糖分均勻分布果心與稜部,這時候吃最美味。此外,楊桃外皮的滑亮光澤,有些人可能以為這是為了讓水果好看打的蠟,其實它是天然果蠟,經過清洗後不用削皮就可直接食用,不用擔心。楊桃可以止咳、化痰?也有不少人認知,楊桃汁可以止咳、化痰,所以有輕微咳嗽症狀時就會想喝些楊桃汁,但真的有用嗎?中醫師楊素卿曾受訪指出,楊桃的確可止咳、化痰,並有順氣潤肺功效,但要注意的是,楊桃汁只能用來對付熱性咳嗽,熱性咳嗽者有口乾舌燥、咽喉痛、口腔發炎等症狀,以及小便不利;如寒性咳嗽者喝楊桃汁,症狀則可能惡化。洗腎及慢性腎臟病患別吃楊桃營養師也特別提醒,飲食需「限鉀」的洗腎病人,吃東西要特別留意,例如楊桃千萬不可食用。因為楊桃具神經毒素Caramboxin,對一般民眾來說這毒素可輕易從腎臟代謝掉,但對腎臟病患,尤其是3期以上的慢性腎臟病,因其腎臟已無法正常代謝,毒素持續在身體累積吸收下讓腦神經過度興奮出現神經官能症狀,嚴重者也可能出現癲癇。過去就曾有本身有慢性腎臟衰竭病史的患者在吃了2、3顆楊桃後引發急性腎衰竭,因此,洗腎患及腎臟病患應避免飲用楊桃汁或吃楊桃,不管是酸楊桃或甜楊桃皆然,市售楊桃乾蜜餞也不宜吃。但如果不小心吃到楊桃也別驚慌,醫師建議病友可先留意食用1至2小時後有否出現腸胃不適、打嗝或噁心、嘔吐等輕度中毒症狀;中度以上的中毒會有精神躁動不安、抽搐等情況,若已有輕度症狀就要到醫院掛腎臟科門診,若已出現中度症狀最好掛急診治療。至於一般健康的人,適量飲用酸楊桃汁或吃楊桃不必太過擔心,但要避免在空腹、水分喝不夠時大量飲用,以免有傷腎之虞。【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部農業主題館.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9-15 醫療.皮膚
為什麼女性更年期前後容易掉髮?皮膚科醫師揭跟3原因有關
女性更年期遇到的症狀,不只熱潮紅、情緒起伏大、失眠等副作用,部分女性還可能會在更年期前後出現明顯的掉髮症狀。更年期掉髮主要與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雌激素具有保護毛囊的作用,當雌激素出現變化時,毛囊會進入休止期而導致掉髮。除此之外,更年期前後的女性,也會因為睡眠品質受到影響,以及壓力等因素,增加掉髮的機率。雌激素還是雄激素導致?可從掉髮型態判斷。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更年期掉髮的女性,可以分為兩種型態,一種是雌激素下降導致的掉髮、一種是雄性禿掉髮,又稱女性型脫髮。兩種的掉髮方式不同,前者是頭髮質地先變細,隨掉髮愈來愈多,整頭髮量明顯降低;後者則是從頭部中間的髮量開始減少,再延伸到兩側的頭髮。趙昭明表示,約有10%左右的女性會有雄性禿,發生時間大約是在45歲左右,愈接近更年期,愈容易誘發雄性禿基因出現,女性雄性禿的比率低,與雄性禿的機制有關。雄性禿的原因是因為人體內的睪固酮衍生物二氫睪酮(DHT),會影響毛囊生長,縮短毛髮的生長期,女性與男性相比,DHT的濃度較低,因此即使帶有雄性禿基因,導致雄性禿的機率也遠低於男性。更年期症狀致食欲不佳,營養不良也會掉髮。除了上述兩種型態以外,有另外一種非更年期引起的掉髮,但屬於因更年期「間接」引起的落髮原因。趙昭明表示,女性最大掉髮的原因,通常都是「營養不良」,更年期間因為燥熱、焦慮等因素會影響食欲,當身體少了維護毛囊的營養素,如鐵質、維他命B12,以及形成頭髮的重要營養素鋅、維他命C、蛋白質等,就會出現掉髮問題。女性進入更年期,若恰好遇上「空巢期」的壓力,也可能在更年期與空巢期夾殺的狀態下,增加心理壓力,壓力也會導致落髮機率。另外,若有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是有甲狀腺亢進或低下問題者,也容易出現掉髮,因疾病引起的掉髮,需先控制好疾病,才有辦法改善。毛囊營養不足遇上刺激的洗髮精,掉髮更嚴重。通常女性對於掉髮的在意程度遠勝於男性,常會自尋偏方改善,趙昭明表示,常有女性會找刺激生髮的洗髮精,但如果僅是毛囊營養不足,就使用較刺激的洗髮精,反而會讓掉髮更嚴重。他提醒,掉髮時反而建議要用「溫和」的洗髮產品,避免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SLS)等清潔力道極強的化學成分洗髮精,同時也建議應做好頭皮保濕。趙昭明表示,治療女性雄性禿的方法與男性一樣,局部塗抹具有米諾地爾成分的生髮水,如市售的落健等生髮水,可促進頭髮生長並延長毛囊的活躍期;同時也可服用非鈉雄胺成分藥物,如柔沛,抑制雄性激素,愈早介入治療效果愈好。如果是更年期荷爾蒙不穩定引起的落髮,過去可補充含雌激素藥物,但副作用太大,食藥署已禁止使用,現在通常會採取輔助的補充療法,如從食品中多攝取含有胺基酸的食物,滋養毛囊。減少造型產品使用,並且不要碰觸頭皮。如果已經有更年期掉髮的情況發生,建議減少綁、染、燙髮,尤其是使用「髮雕」等造型產品,雖然民眾大多知道使用髮雕產品不要直接接觸頭皮,但難免會碰觸到,如果毛囊已經相當脆弱,又加上外部刺激,會使掉髮問題更加惡化。趙昭明表示,一旦發現更年期有過量掉髮情況,應立即就醫,同時要配合生活作息的調整,睡飽、吃好、維持心情愉悅,能大幅改善落髮情形。近年坊間相傳含有咖啡因(Alpecin)的洗髮精,可幫助生髮。趙昭明表示,依照國際研究顯示,Alpecin這個成分在動物試驗中,有促進毛髮生長、抑制油脂分泌的結果,但台灣的法規認定洗髮精屬於化妝品,不得宣稱療效。他認為,掉髮患者仍應循正規管道接受治療,而抑制頭皮分泌油脂,則需要每天清洗頭皮,但不要過度清洗,保持乾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2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支氣管擴張症止不住的膿痰!細菌移生問題多,綠膿桿菌最棘手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一:支氣管擴張症【建議就診科別】胸腔內科大量痰合併血絲 支氣管擴張症病灶乾乾瘦瘦的糖尿病個案陳阿姨(化名),前幾個月剛新冠肺炎重症出院,出院後生活一切正常。這幾個月突然開始冒出大量的痰,有時黃有時白,痰很多時會咳嗽,但更多時候是像湧上來一般,直接滿到喉嚨出來,不時要吐痰令她覺得十分困擾。除了痰多外,其實也沒有特別不舒服,不會喘也沒有發燒,但家人看她整天吐痰,還不時有大量黃痰出現,感到擔心,怕像上次肺炎那麼嚴重,連忙帶來胸腔科看診。仔細問起來,陳阿姨其實從出院後就常常有痰,只是最近越來越多,常常覺得滿出喉嚨,而且大部分是黃色的,有時候還會合併血絲,才擔心是不是又感染了,趕快來就診。胸部X光影像,顯示上次嚴重新冠肺炎後的病灶雖然有消散,但卻留下許多線狀的陰影,看起來支氣管壁變厚。電腦斷層檢查顯示支氣管擴張症的病灶。支氣管鏡檢查沒有看到明顯出血,但洗出來的痰液培養細菌卻是陽性。痰液淤積致細菌移生 綠膿桿菌最棘手支氣管擴張症除了遺傳性的囊腫性纖維化疾病外,大部分是其他疾病後期導致支氣管擴張的表現。成因包含呼吸道感染後的破壞、長期異物吸入或胃食道逆流、先天性結構或纖毛異常、結締組織疾病的發炎破壞、免疫低下、惡性腫瘤等原因。因為這些發炎破壞,導致肺部結構改變,支氣管擴張,肺部清除痰液的功能下降,痰液淤積,如同不通的水溝容易滋生細菌一般,支氣管擴張的患者也容易有細菌移生的問題,這些移生的細菌不一定在第一時間導致肺炎,但只要病人的免疫一有機可趁,急性發作的喘咳痰常常就隨之而來,一次一次的發作都會增加破壞,最後導致個案不只有咳嗽有痰,還會合併喘和咳血還有呼吸困難等問題。支氣管擴張症的個案常常合併呼吸道氣流阻塞的狀況,也常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共病,共病的個案更容易急性發作,預後更差。因此肺功能在這一族群也是很重要的檢查,陳阿姨的肺功能已經符合肺阻塞的診斷,雖然她平常活動量不多,不覺得喘,但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減少氣流阻塞,避免支氣管擴張症惡化也是重要的治療。加上她患有糖尿病,細菌培養結果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這種細菌常常造成糖尿病患者嚴重的全身感染,因此同時投予口服抗生素治療。支氣管擴張症的個案,更常見的移生細菌是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合併綠膿桿菌移生的個案有不少報告都顯示有較差的預後。支氣管擴張症首重痰液排除和避免急性發作對於這類患者,最重要的是協助痰液排除和避免急性發作。協助痰液排除方面,化痰藥物和肺部復健裡面的姿位引流、拍痰技巧、咳痰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衛教,通常建議家人和個案一起參與肺部復健,學習擺位,讓個案擺好位置後,家人協助拍痰,達到良好的排痰效果。避免急性發作的部分,則是呼吸道相關疫苗建議打好打滿,減少感染誘發惡化因子,像是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就處理好胃部問題;避免接觸環境髒亂有呼吸道傷害物質的地方;有肺阻塞或其他容易急性發作共病的患者,要控制好共病。陳阿姨經過治療後,痰液狀況大幅改善,姿位引流拍痰後仍會有白痰咳出,但在家人細心照顧下,整體進步很多。支氣管擴張症在肺結構上通常是不可逆的進程,但做好疾病管理和日常照護,就可以疾病獲得控制,功能和症狀都可以明顯改善。(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10 醫療.消化系統
柯文哲洗澡大號1小時!醫師告訴你,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捲京華城案,本月5日遭到羈押禁見,其中一個理由竟是檢調上門時「不開門」,疑似拖延時間滅證,柯文哲的太太陳佩琪透露,他是在「洗澡、上大號」。民眾黨昨(8)晚舉行「公民怒吼」,號召全國民眾上街。陳佩琪暴露,搜索當天被控拒無法進入屋內,疑似是在滅證,但其實柯文哲是在衛浴間,手機也關靜音,所以沒聽到,並非不開門意圖消滅證據。陳佩琪的「大便說」遭到前幕僚酸:不相信!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究竟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上正常廁所、大號,當然是愈快愈好,避免久坐長痔瘡。但如果是加上洗澡、洗頭、刷牙等流程,1個小時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超過1個小時,同住家人要注意其身體狀況,洗太久不利健康。朱光恩說,每個人如廁習慣不同,有些人喜歡醞釀情緒,把書報拿進廁所,慢慢產生想大號的感覺。不過,在廁所蹲太久,小心是便秘的表現,代表平常蔬果、水分攝取不夠,也缺乏運動,無法促進腸胃蠕動。緊張、壓力、憂鬱等因素,也會導致腸胃蠕動功能變差,朱光恩建議,如果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短暫性的排便不順暢,不妨補充益生菌,幫助調整體質,釋放壓力,也有助於穩定腸道菌叢生態平衡。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上廁所要速戰速決,最好在5分鐘之內解決,坐太久容易長痔瘡!久坐會增加腹部內的壓力,尤其是上廁所,一旦上廁所時間過長,除了便秘、痔瘡,還容易造成肛裂,因為括約肌一直保持用力的狀態。排便過久應多補充這些營養糠榮誠提醒,在馬桶上坐太久,血液堆積在腹部、下肢,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包括肛門靜脈回流不好,漸漸形成惱人的病態痔瘡。有些人在廁所蹲久了,隱約產生便意,不自主地用力,造成血管擴張,引發加重痔瘡。若經常出現排便過久的情況,糠榮誠建議,多攝取高纖蔬菜水果、多喝水,飲食要均衡,如果因為減重或食欲不佳,吃進去的食物少,也會導致便祕惡化。痔瘡與便秘互為因果,有痔瘡的問題首重改善排便習慣,千萬不要在廁所蹲太久。【疾病百科】.便秘.痔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9 癌症.其他癌症
腰酸背痛竟是癌細胞作怪 補骨針打擊骨轉移改善生活品質
千萬不要小覷下背痛,可能是癌細胞在作怪!一名85歲的老先生去年因為下背痛、骨盆疼痛,痛到整天躺在床上,後來去推拿了好幾個月,症狀遲遲未改善,直到去醫院檢查赫然發現,已是晚期肺癌,而且已有多達20、30處的骨轉移,頸椎、胸椎、腰椎等都癌細胞。他在接受標靶藥物等治療及打補骨針,一年多後,癌細胞獲得控制,生活品質改善許多。乳癌、肺癌等最易發生骨轉移 全身骨頭都可能發生很多癌症都會發生骨轉移,最常見的有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及多發性骨髓瘤等。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主任何景良醫師解釋,人體的骨骼有蝕骨細胞和造骨細胞,蝕骨細胞會分解老化的骨頭,造骨細胞負責骨質的新生。一般來說,這兩種細胞是處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讓骨骼可以正常代謝。但是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骼時,會增加蝕骨細胞的活性,造成骨頭結構的破壞、骨質流失,引發疼痛、病理性骨折、壓迫性骨折等。骨轉移的部位從頭到腳都可能發生,大多數是發生在人體的中軸骨,例如頭蓋骨、上臂骨、肋骨、脊椎、骨盆、大腿骨等。骨轉移骨頭壓迫神經嚴重會癱瘓 置放支架預防塌陷骨轉移的症狀根據轉移的部位有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的是疼痛,若是轉移到脊椎時會造成壓迫性骨折,神經被壓迫後會導致大小便失禁、手腳麻痛,甚至癱瘓等。如果轉移到上臂,會發生病理性骨折,也就是沒有撞擊到就發生自發性骨折。骨轉移的症狀對病人生活品質影響甚鉅。何景良指出,骨轉移的治療要先控制原發性的腫瘤,譬如肺癌轉移到骨頭,要進行化療、免疫、標靶藥物等全身性的治療,控制肺部腫瘤,然後再視狀況評估骨轉移的治療方法。假使癌細胞轉移到脊椎,尚未壓迫脊柱時,可動手術置放支架固定,預防脊椎繼續塌陷,降低骨折、壓迫神經等風險。打補骨針控制症狀 單株抗體效果好另外,還可以打補骨針來緩解骨轉移的症狀。目前補骨針有單株抗體、雙磷酸鹽類兩種藥物。由於蝕骨細胞會分泌一種刺激物(RANK的Ligand),增加蝕骨細胞的活性,加速對骨頭的破壞,單株抗體可以抑制RANK訊息傳遞,避免蝕骨細胞過度活化,是局部控制骨轉移最好的藥物,每個月打一針,皮下注射即可。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抑制蝕骨細胞的產生,保護骨骼,是以靜脈注射,過去要打4個小時的點滴,現在的藥物15分鐘就可滴注完成。避免下顎骨壞死副作用 補骨針前先檢查牙齒何景良說,補骨針最大的副作用是造成下顎骨壞死,因此治療前要先接受牙齒檢查,如果牙齦有問題要先處理,否則打補骨針後會加速惡化。打補骨針期間不能植牙、避免拔牙,政府也有補助每三個月會做一次氟化物治療來保護牙齒。還有,補骨針會造成骨質疏鬆,必須多補充鈣質、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定期追蹤等。目前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及多發性骨髓瘤發生骨轉移,補骨針的治療有健保給付,其他的癌症,像是大腸直腸癌、胃癌等出現骨轉移,沒有健保給付,必須自費。最後,何景良說,很多人腰酸背痛都去推拿,直到未改善就醫時才發現,已經是癌症末期轉移到骨頭,因此提醒,若是復健一段時間或服用止痛藥一、兩週,症狀未改善,尤其是晚上比較痛,再加上走路或是移動特別疼痛,可能是骨轉移的疼痛,應儘快到大醫院檢查。
-
2024-09-08 退休力.社會連結
瑞典長者照護納國家福利政策!鼓勵在地老化,失智者政府分階段照顧
瑞典長者照護政策自一九六○年就納入國家福利政策,並於一九八二年制定相關法律。他們以「在地老化」為長者照顧政策目標,不鼓勵另設護理之家,發展多元庇護居住,對失智症照護也是如此。瑞典會根據失智程度輕重安排服務。長者在尚可自理生活的輕度失智期間,仍在自宅,由政府提供包含打掃煮飯、洗澡穿衣等日常家務,不過,多數的輕度失智長者,一周只需提供一到二次服務。如果長者失智狀況逐漸惡化,會安排他們到失智老人日間中心,再更嚴重則轉到機構式長者特別住宅。瑞典王室和民間企業也合作提供失智者住宅。王后希爾維亞和家具大廠宜家家居創辦人坎普拉合作,結合希爾維亞創辦的「失智症護理基金會」失智護理專業、宜家家居和建築公司斯堪斯卡合資公司BoKlok模組化建築知識,及宜家家居對室內設計與智能科技的了解,打造出對失智症患者友善,又能讓價格平易近人的銀髮住宅SilviaBo。希爾維亞王后希望高齡失智症患者可以像往常一樣生活,不用被迫和家人分離,獨自去療養機構居住。SilviaBo提供五十五歲以上的人居住終老,每棟建築有二至四層樓不等,室內空間又分為兩房跟三房形式,看起來就像一般公寓。他們透過出入口加寬、走廊設置自動門和自動感應燈,加上降低樓梯高度並在第一階跟最後一階都塗上顯眼的顏色等,以各種貼合長者身體退化狀況和生活習慣設施,讓長者能安心居住在此。社區也鼓勵住戶彼此交流。若有居家照顧需求,失智症護理基金會也有受訓過的專業護理人員可提供協助。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7 養生.抗老養生
為何白露是重要時節?白露養生4重點有助增強抵抗力、防疾病
白露節氣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一般落在公曆9月7日左右,是秋季轉涼的標誌,也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氣裡,大自然開始逐漸轉入秋季,氣溫逐漸下降,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也會因此產生變化。因此,白露節氣是一個養生的重要時節,人們可以通過適當的養生方法來調整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白露之後,就開始出現典型的秋天節氣,儘管白天仍覺得熱,入夜後轉涼,中醫師提醒,季節交替之際免疫力下降,燥氣易傷肺,今年又有新冠病毒威脅,防秋燥、潤肺補氣,飲食生活作息適時調理,才能抗秋燥也防病毒。白露時候溫差大,漁業與農業都逐漸豐收在白露之後,因為夜晚涼,水氣遇冷凝結成白露,所以稱為「白露」。白露之時,正值二期水稻孕穗期,早植稻進入抽穗期。「白露南十日九日濕」,表示天氣漸涼了,若刮南風,則降雨多,南風起自海洋,自然帶來濕氣。台灣民間到了八月,處處桂花飄香,麻豆的文旦、新埔的紅柿已經開始上市。傳統的客家風俗,八月初一是秋祭掃墓的日子。在台灣的白露時節,也是豐收時候,在北中南分別有相關蔬菜能夠採收:.北部:鬥菜、花椰菜、胡瓜、菠菜、甘薯、萵苣、番椒.中部:花椰菜、菠菜、蕪菁、萵苣、番椒.南部:荷蘭豆、白菜、芥菜、落花生、大豆白露與諺語.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八月八落雨,八個月沒乾土:八月初八下雨,占長雨。「白露」養肺多吃白色食物 少吃辛辣燥熱物俗話「白露秋分,一夜冷一夜」,中秋之後,天氣更會明顯變冷、更乾燥,「呼吸系統」最敏感,免疫力較差時,容易遭細菌、病毒的侵襲,上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容易發作,要當心如感冒、鼻過敏、氣喘、慢性肺部疾病復發或惡化,因此必須提升免疫力,做好秋季養生,病毒就不易侵犯。秋天天氣轉為乾燥,中醫師提醒,這時候要特別提防燥邪傷人。所謂「秋養肺」,一定要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來補肺養肺、舒緩秋燥,如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薏仁、百合等。另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麻辣鍋等。而秋天萬物凋零,也容易令人觸景傷情,憂鬱症患者要特別留意,憂鬱情緒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要儘可能培養樂觀心情、調整情緒,維持規律生活。白露養生四要點一、調節飲食,注重養生食品在白露節氣,氣溫開始下降,人體的消化能力相對減弱,因此在飲食上應該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避免暴飲暴食和攝入過多的油膩食物。建議飲食應以五穀雜糧為主,增加蔬菜、水果和豆製品的攝入,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纖維,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維護消化系統健康。此外,白露節氣也是栗子、柿子、梨等食品豐收的季節,這些食品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於緩解秋季干燥的症狀很有幫助。適量食用這些食品,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調節氣血,增強免疫力。二、適度運動,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白露節氣適合進行一些適度的運動,例如晨間散步、太極拳、瑜珈等,這些運動可以幫助人們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整身體的陽氣,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時,適當的運動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有助於防止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此外,白露節氣天氣逐漸變涼,人們應該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尤其是腳部要保持溫暖。穿著適合的衣物,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的環境中,防止受涼。另外,白露節氣的日照時間開始縮短,天氣變化較大,人們容易產生睡眠不足的問題。因此,建議人們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以免影響睡眠質量。三、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白露節氣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節,人體的情緒也容易出現波動。因此,要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遠離壓力和焦慮。可以通過閱讀、旅行、聽音樂等方式來放松心情,也可以與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緩解情緒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四、預防秋季常見疾病在白露節氣,人們應該預防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除了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外,還可以通過增加維生素攝入、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等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白露節氣是蚊蟲孳生的時節,人們應該加強蚊蟲防護,避免叮咬,防止傳染一些傳染性疾病。綜上所述,白露節氣是秋季的一個重要時節,人們應該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整生活方式,注重飲食衛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預防疾病,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白露」補氣潤肺料理百合蓮子湯做法:蓮子、百合洗淨,放入鍋內同煮,加入些許冰糖調味即可。也可加入些許銀耳同煮。效用:潤肺清燥、止咳消痰。柚子雞做法:柚子去皮留下果肉,塞入洗淨的雞隻體內,雞隻外皮抹上些許鹽、胡椒及米酒,放入鍋內蒸熟即可。效用:補氣益氣、化痰止咳。藥膳雞腿做法:中藥材黨參、三七、炙甘草、茯苓、補骨脂、玉竹、百合各3錢,以及黃耆5錢、桂枝2錢、紅棗10顆,與雞腿一同燉煮。效用:補氣、健脾、補筋骨。【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白露」抗秋燥防病毒 多吃這幾種白色食物養肺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4-09-06 焦點.健康知識+
喝小蘇打水功效多,防腎臟病、運動增耐力?專家釋疑
TikTok網友之間盛傳一杯水加點小蘇打粉,就可減低胃酸逆流、增進耐力,預防腎臟病,甚至減肥, 醫生警告,使用不當,反而會有嚴重副作用。先不談是否真有前述神效,這樣做到底安不安全?先搞清楚,比較重要。運動喝「蘇打水」提升耐力?專家:效力因人而異小蘇打是由鈉、氫、碳、氧等組成的鹼性化合物,用來當清潔劑、除臭劑、做麵包和山露牌紅酒等的抑酸劑。小蘇打裡面鹽分很高,一茶匙就含1200毫克鈉。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人每日攝入量不要超過2300毫克。小蘇打的pH酸鹼值約為8.3,高於人體的7.45,吸收多了,有鹼中毒之虞,不但傷害心臟,也會降低血流入腦部以及氧氣輸送到身體各組織,有礙新陳代謝。不少常上健身館的人說,運動的時候,喝一杯「蘇打水」,有提升耐力之效。健身營養顧問莫爾(Chris Mohr)說,蘇打水可幫助運動員激烈運動時減少酸性物質的累積,不過效力隨人而異,攝入過多很容易造成腸胃問題。不過,它的中和胃酸效應,可以緩解消化不良。2022年Trusted Source研究報告說,小蘇打可以減輕胃灼熱。不過,專家認為這種「猛藥」還是少服為妙。家庭醫生尤塞夫(Christie Youssef)勸大家不要讓胃的鹼性太高,「保護胃壁、幫助消化的胃酸,不會讓你鹼中毒,導致腸胃不適、反胃、嘔吐,甚至腹瀉。」小蘇打減肥毫無根據 預防腎臟病也沒證據社媒上有人大肆宣揚小蘇打的減肥作用,專家說,這種說法,毫無根據。目前所知喝蘇打水和減肥之間,唯一的關係就是前述的腸胃不適,是小蘇打壓抑食慾所致。因此,靠小蘇打減肥是危險、痛苦且無法長久的辦法。至於小蘇打和腎臟病之間的關係,因為腎臟的功能之一是維持身體的pH值,2021年一份研究報告說,小蘇打有延緩長期腎臟病惡化的功效。2021年8月5日刊載於美國醫學期刊的論文說,每日服用定量的重碳酸鹽(bicarbonate)營養片,5年後,有延緩腎臟病進展的功效。不過,科學界迄無證據顯示,小蘇打可「預防」腎臟病。專家強調,要採用小蘇打水或任何健身秘方之前,最好先和專業的健康照護人員討論。(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9-06 醫療.皮膚
免疫疾病鬼剃頭 逾3成惡化成全頭禿
被喻為「鬼剃頭」的圓禿,因為無緣無故頭上禿了一大塊,往往對病患的情緒及心理造成極大衝擊。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表示,圓禿是一種免疫疾病,並非一般落髮,以國人一輩子發生圓禿的盛行率推估,有4至5萬人有圓禿困擾,從2歲幼兒到80歲老年人都有可能發生,高達7成患者在10到25歲出現症狀。圓禿可能發生在任何有體毛的部位圓禿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有體毛的部位,好發於頭皮,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落髮。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表示,大部分圓禿患者一開出現10元硬幣大小的圓型斑塊落髮,逾3成患者進展成多發性、大範圍圓禿。嚴重者可能全部頭髮掉光,稱作「全頭禿」,有1%患者會進展到全身禿,被稱為「宇宙禿」,全身毛髮脫落,連眉毛跟睫毛都掉光。圓禿確切成因不明,壓力、受傷或疾病都是誘發因子。鐘文宏說,圓禿不只是毛髮問題,更會造成心理障礙,研究顯示,近9成患者會遮蔽掉髮彌補外觀形象,超過6成因病影響生活重大決定,避免參加團體活動,減少與家人、朋友的互動,近四分之一人因病曠課缺勤。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陳志強表示,掉髮會對身心造成嚴重打擊,尤其是圓禿反覆的病程會讓患者產生焦慮、憂鬱,對生活品質及心理健康有嚴重影響。以頭皮頭髮掉落程度區分圓禿嚴重性圓禿常見於20至50歲成年患者,輕微者會禿一塊、嚴重則出現廣泛性斑塊。圓禿病程因人而異,部分輕中度患者會在一年內再生新髮,但多數會在5年內復發,甚至進展成全頭禿或全身禿,較難自行恢復。鐘文宏說,臨床上會以頭皮頭髮掉落程度區分圓禿的嚴重性,若頭髮掉落程度在20%以下為輕度圓禿,21至49%為中度,50到100%則為重度圓禿。治療圓禿的終極目標是阻止疾病進展、使毛髮重新生長,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陳志強表示,治療上,如為輕至中度圓禿患者,以外用皮質類固醇或病灶内注射皮質類固醇治療,若為嚴重圓禿,第一線治療建議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或口服JAK抑制劑,搭配外用或病灶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治療。此外,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遠離壓力等,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疾病的復發。(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6 醫療.眼部
為何克制不了揉眼睛的衝動?專家提醒手癢可能導致4大風險
揉眼睛是我們每天都會不經意做一次或幾次的動作,但它可能不是一個良好的習慣。通常當我們的眼睛疲勞、發癢或發炎時會揉眼睛,這會刺激眼淚並潤滑眼睛,並且可以暫時緩解眼睛的不適。根據克利夫蘭診所的資料,人類還有一種叫做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 OCR)的機制。當你直接對眼球施加壓力時,三叉神經和迷走神經會沿著脊椎向心臟發送訊號,讓你知道自己很安全。當你的心率和血壓下降時,這有助於你放鬆。然而,專家並不贊同揉眼睛,尤其是經常揉眼睛。這種做法會給眼睛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角膜的病變。為什麼會經常揉眼睛?任何人都會有揉眼睛的衝動,但某些眼睛問題可能會使部分人更容易頻繁揉眼睛,例如過敏可能是揉眼睛的主要原因。專家指出,無論是由於季節性過敏還是其他某種原因,患有過敏性結膜炎或眼睛過敏的人經常會出現發癢、灼熱感和透明分泌物,這使他們更容易揉眼睛。 眼部疾病也會導致更常揉眼睛,像是眼瞼炎或結膜炎等疾病。另外,乾眼症也可能是常見的揉眼睛的罪魁禍首。即便沒有上述問題,頻繁揉眼睛對某些人而言,也可能只是一種習慣。揉眼睛通常會更糟專家提醒,揉眼睛往往弊大於利。1.過敏惡化過敏是人們揉眼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但這可能會弄巧成拙。如果周圍漂浮的灰塵、花粉或寵物皮屑足以刺激你的眼睛,那麼你的手上也可能有這些過敏原。此外,揉眼睛還會加速組織胺的產生,這意味著眼睛會更加發紅、腫脹和刺激。2.角膜磨損揉眼睛時,指甲可能會刮傷角膜,導致擦傷。過度揉眼甚至可能導致角膜變形並使其變薄,進而出現圓錐角膜(Keratoconus),也就是角膜凸出的症狀。在某些情況下,患有圓錐角膜的人將需要手術,如果病情進展,甚至需要進行角膜移植。3.視網膜剝離雖然你必須非常頻繁地用力揉眼睛,才會導致視網膜裂孔或剝離,但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並且視網膜裂孔和剝離是無法自行癒合。4.結膜炎和其他感染你的手並非無菌的環境,當你揉眼睛時,你的眼睛就會接觸到手上的病毒、細菌和各種的微生物,導致感染。最常見的感染是結膜炎,其他還包括眼瞼炎、麥粒腫和眼內炎。你能做什麼避免揉眼睛危害?專家建議,如果可能的話,最好盡量避免揉眼睛,如果感到眼睛乾燥時,可以使用人工淚液。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嘗試以下方法:1.在閱讀、寫作或做任何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時,定期讓眼睛休息一下。2.如果你患有嚴重過敏或乾眼症,和醫事人員諮詢你的狀況。3.為臥室、辦公室和其他人流量大的區域配備加濕器。4.保持門窗關閉,尤其是當花粉懸浮量很高且季節性過敏嚴重時。5.當過敏困擾你時,更頻繁地換衣服、洗澡及更換床單。6.外出時戴太陽眼鏡保護你的眼睛。【資料來源】.Can You Rub Your Eyes Too Much—And Is It Dangerous for Your Eye Health?.The Dangers of Rubbing Itchy Eyes
-
2024-09-05 失智.像極了失智
老年憂鬱不是正常老化 年長者陷入憂鬱小心更容易失智
上了年紀,常抱怨身體疼痛、心情煩悶、看什麼都不順眼、做任何事也不感興趣,恐是「老年憂鬱症」的警訊。美國JAMA Network Open的最新研究指出,憂鬱症狀與老年人的記憶力衰退有高度關聯。專家提醒,老年憂鬱症易造成假性失智,常讓長輩對於健忘感到不安,陷入鬱鬱寡歡的負面情緒,若錯過關鍵治療期,最後可能會真的失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民眾對於老年憂鬱症缺乏正確識能、病識感不足,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以致高齡者就醫率不高,子女也沒有危機意識。因此,台灣年長者的自殺率是所有年齡層最高,且有年紀愈大、自殺死亡率愈高的趨勢。葉雅馨提醒,家中有年長者,可多留意長輩的生活狀況,是否吃過多或過少、嗜睡或睡得少、對原來喜歡做的事情提不起勁,這些狀況與長輩過去表現相較是否有差異。雖然長輩生理活動會隨著年齡改變,在睡眠、食量及活動量漸漸減少,但如果是憂鬱症或疾病而導致,應該在2周到1個月左右會明顯察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暨醫學系兼任教授賴德仁指出,人類在應對壓力時會分泌皮質醇,適量分泌對身體有益,但若持續分泌過量恐會傷害大腦,造成海馬迴、前額葉萎縮,進而影響記憶,未來較容易有失智的風險。賴德仁表示,與一般老年人相比,老年憂鬱症患者更容易失智,醫師須特別留意兩者的不同症狀。老年憂鬱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但老年憂鬱症患者自殺率高,會導致原來的身體疾病更惡化,且併發的認知功能障礙會導致失智症。葉雅馨提醒,有效的干預措施有助減緩記憶力衰退,長者不妨多安排打麻將、唱歌等有互動的活動,避免長期坐著或看電視、追劇,這些久坐無人際溝通的模式無法增加反應度及腦部記憶,對減緩失智與憂鬱症沒有助益。失智症和老年憂鬱症有何分別?.失智症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症狀:近期的記憶力會出現障礙,東西忘了放哪、重複問同樣的問題。嚴重者有被偷妄想、忌妒妄想、視幻覺與情緒不穩定等。.老年憂鬱症來自腦部退化、腦血管梗塞、甲狀腺低下及一些與老化相關的事件等。症狀:比平常沒精神、常抱怨身體病痛、不想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5 焦點.健康知識+
左側睡對心臟不好?有胃食道逆流怎麼睡?專家教哪種睡姿對健康較有益
一夜好眠對身體,尤其是心臟,健康很重要。反之,睡不好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但睡姿真會影響心臟健康?左側臥對心臟不好? 專家認為怎麼睡最好?艾茉瑞女性心臟中心心血管研究部主任、女性心臟聯合會科學諮詢委員梅塔(Puja Mehta),有心臟病或最近才動過手術,或裝有心律調整器的人,左臥而眠會覺得不舒服,這種人比較喜歡右臥。左側睡對心臟不好?艾伯特(Abbott)公司心律管理事業部醫療長暨心臟專家甘茲(Leonard Ganz)說,因為心臟在胸腔的方向和「懸吊」情況,靠左側躺會對心臟位置造成微妙的改變,進而在測量心電圖的時候,也會造成微妙的不同,但這些些微的差別有何臨床意義,目前還不清楚。他說,睡姿也可能對某些症狀造成影響,「對某些人來說,左側臥或眠的時候,心悸--也就是心臟的快速或不正常跳動--也許更明顯。」「這點或可借用來加速某些症狀的診斷。」不過,目前還不清楚的是,左側臥會不會增加心律不整的負擔,如果會,會不會影響病情?還是僅凸顯既有的症狀?梅塔說,夜間有胃酸逆流或胃灼熱問題的人,左臥而眠可能會有益處。哪種睡姿對心臟健康較有益?到底哪種睡姿對心臟健康較有益?對沒有心臟病的人,目前的研究還沒定論。梅塔說,最重要的是要睡得好。美國心臟協會也把睡眠列為人生八大事之一。梅塔說,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僅對心臟健康很重要,對整體健康也很重要。對有心臟病的人,甘茲說有幾點很重要,譬如,心臟輸血能力不足的人,背躺著睡可能會惡化肺水腫,尤其夜間醒來會呼吸急促的人,就有必要加高枕頭的高度,而事實上,枕頭要多高才能呼吸順暢,以及體重、腳裸腫大程度等簡單數據,對衡量心臟病的進展,都很有用。甘茲表示,有些心臟病患者說,他們左側躺著或睡覺的時候,呼吸比較困難。不過,有關資料仍缺乏,「最好的睡姿,就是自己喜歡的睡姿,」喜歡左躺右躺或直躺,甚至俯臥,讓你睡得最香的姿勢,就是最好的睡姿。(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4 醫療.泌尿腎臟
銩雷射剜除攝護腺 減少術後復發
只要活得夠久,每個男人都會遇到頻尿、夜尿等攝護腺肥大困擾,泌尿科醫師提醒,如果出現血尿、膀胱結石、尿滯留、腎水腫等症狀,單靠口服藥物已無法改善不適,就需考慮接受外科手術。如果經濟能力許可,或有私人醫療保險,建議使用雷射攝護腺剜除術,降低復發風險及相關副作用。年紀增長 攝護腺逐漸增生肥大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筑表示,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受到年紀增長、男性荷爾蒙刺激、慢性發炎等因素影響,攝護腺逐漸增生肥大,影響下泌尿道功能,成為難言之隱。再者,年紀愈大,肥大程度日益惡化,年逾50歲,約5成男性出現頻尿、夜尿、尿不乾淨、尿速緩慢等症狀,到了80歲,盛行率高達8成。一般來說,正常攝護腺約20毫升,如果增升至40毫升,就可能造成尿路阻塞,張雲筑指出,一旦出現血尿、膀胱結石、尿滯留、腎水腫、尿毒,反覆尿路感染,或是症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就應積極就醫,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攝護腺肥大治療方式愈來愈多元在手術治療上,目前健保僅給付傳統刮除手術,但術後復發機率較大,且可能影響性功能。張雲筑說,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方式選擇多元,愈來愈多患者選擇雷射微創手術,其優點為出血少、組織熱傷害較淺,適合高齡或有多重內科共病患者。張雲筑以「從橘子果皮上將果肉完整剝除」來形容雷射剜除手術,沿著攝護腺肥大的區域與周邊區域的交界處,將所有增生組織剝離後,絞碎之後,再由內視鏡吸出體外。術後再次復發機率極低,還可以維護其他組織結構的完整性,減低術後尿失禁、尿路狹窄等併發症風險。張雲筑指出,雷射種類眾多,其中銩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能精確地找出天然膀胱頸與肥大組織的交界,將攝護腺肥大增生區處理乾淨,並能保留膀胱頸黏膜。書田診所臨床統計,近5年內小於40毫升的小型攝護腺肥大患者,術後追蹤未出現膀胱頸攣縮等併發症。書田診所泌尿科團隊攝護腺雷射手術治療攝護腺肥大的經驗豐富,10多年來,共完成1500多例攝護腺雷射手術,上個月受邀至世界泌尿內視鏡學及泌尿外科技術大會(WCET)發表了「銩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併行膀胱頸黏膜保留技巧,避免小型攝護腺產生膀胱頸攣縮」手術研究成果,與各國泌尿科醫師分享台灣卓越泌尿醫學的手術技術。留意排尿頻繁、明顯餘尿感症狀由於健保尚未給付攝護腺雷射手術,患者須自費。張雲筑提醒,中老年男性如有排尿頻繁、明顯餘尿感、尿流很慢等困擾,甚至尿不出來,務必至泌尿科就醫,透過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疏通下水道,不要讓自己下半生被下半身給困住。
-
2024-09-02 醫療.精神.身心
年長者誘發憂鬱症常見3原因!醫:存好「3三本錢」 不怕老了病來磨
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自殺深受身體及精神疾病影響。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明憲說,俗話說久病厭世,這是老年人心情的寫照,特別是長年的疾病已造成身體失能、影響日常生活,這樣的情形更會讓人想早點解脫。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表示,老年人自殺原因於生理及心理因素無法完全分開,而心理因素誘發自殺意念,確實與老年憂鬱密切相關。林明憲說,臨床發現,許多老年人對自己的憂鬱情緒並不自知,往往是家人發現長輩情緒低落、沒有活力,或是食欲不振,體重突然減輕,往往在6個月內體重減輕原體重的10%應多加注意,提醒經排除身體疾病外,如發現長者出現憂鬱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老年人誘發憂鬱症常見3原因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黃柔嘉表示,老年人誘發憂鬱症常見三大原因,第一、生理識別:也就是說,當年輕時認識的朋友、老伴一一的離開人世,將引發老年人面臨死亡的焦慮,且又無人可以傾訴、訴說時,容易罹患憂鬱症。第二、久病不癒:即便不是現在常見的癌症,如退化性關節炎影響的不只是關節疼痛,更可能影響活動的自由度,尤其,許多老年人住在傳統公寓沒有電梯,無法走下樓梯外出,長期的孤獨造成情緒低落;另一方面,此時孩子已紛紛離家,平時只能用視訊、電話聯繫,但老人家多有重聽問題,聽不清楚孩子說話,心情會感到十分挫折,引發晚年憂鬱。第三、頓失重心:特別是退休人士,如果沒有自己的興趣,失去工作後,生活沒有重心,也容易引發憂鬱,因此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未來的老人,建議從年輕時就應培養興趣。若能從這三方面著手防治,應可降低老年人罹患憂鬱症及自殺風險。黃柔嘉在北市聯醫總院擔任諮商心理師6年來發現,如果老年人多增加外出的機會,可以大幅降低誘發憂鬱的機會。如有些長者心胸開放多參加共餐、社區老人課程,並建議家人可以多陪伴長者,不要讓長者感到孤單,子女可以多陪伴長輩外出,甚至邀請長輩一起採買蔬果等,讓長輩腦部多接受外界的刺激,以降低心情憂鬱及負面思考。因憂鬱需要就醫時 不要馬上掛精神科或身心科「當家中長輩因憂鬱需要就醫時,千萬不要馬上就到精神科或身心科就醫。」黃柔嘉說,此時應到家醫科、整合醫學科,避免長輩忌諱而不願就醫,反而讓病情持續惡化,而衛福部近年來推動長照,可以安排到宅心理諮商的服務,讓長者說出內心的話,有助降低憂鬱情緒。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年輕時可能忙於工作、家庭,許多年長者剛退休時都很開心,終於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過一段時間,突然發現生活頓失重心,心情直接受到衝擊;門診中許多退休族群談到,退休後發現時間好多,卻不知如何安排,只能一整天坐在家裡看電視,與自己當初的想法落差很大,內心感到莫名的恐慌,孤獨感更加強烈。李俊宏呼籲,當步入55至65歲間,就應開始準備及安排人生下半場的退休生活,包括退休的前後,自己在工作、生活的心情轉換,以及往後的日子怎麼去照顧自己,並維繫一個良好的社會生活,如主動參加長青學苑、銀髮社團等,而不要等到真正退休後卻無所適從。黃柔嘉說,近年來除關注老年憂鬱、自殺議題外,也開始注意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健康,尤其現在許多家庭是老老照顧,呼籲照顧者可以為自己保留一個休息、喘息的時間,降低長期照顧所造成的心理負擔,避免成為下一個憂鬱、自殺的高風險族群。約四分之一老年人有憂鬱症狀 部份症狀與失智症類似國人隨著年齡增長,自殺率愈高。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表示,衛福部近年統計,老年人自殺率已微微下降,但仍高於其他年齡層,且自殺人數持續上升,每年老年人自殺死亡約達900至1000多人,特別是國內人口老化快速,大家都還在適應老化的過程,社會、家庭仍缺乏相對的支持及準備。依衛福部最新統計,112年6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高達1130人,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老年人原本就是自殺高風險族群,主因是受到身體及精神疾病影響,尤其是久病或失能患者,當明顯感受到身體老了,心情產生孤立、憂鬱,此時若又缺乏社會、家庭、親友等支持,無法獲得關心、照顧;此外,當老伴過世,依賴的人不在了,整個人也會陷入憂鬱,自殺風險相對提高。老年人的憂鬱議題值得重視,李俊宏說,依國外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約四分之一都有憂鬱症狀,如思考、精神出現遲滯的情形,也就是少話、生活沒有動力、提不起勁、不想動,或是食欲減退等,其中也包含憂鬱症,這比例相當的高,原因是身體老化後,大腦也逐漸退化,造成腦神經荷爾蒙的失去平衡,影響大腦調節、認知功能等,增加罹患憂鬱的機會。李俊宏說,部分憂鬱症狀與失智症十分類似,當家人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憂鬱症狀,仍建議就醫檢查,釐清是否為失智症;老年人可能同時也飽受失眠、孤獨所苦,而造成酒精成癮、安眠藥物成癮等問題,且鰥寡孤獨是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隨著年齡愈來愈大,在情感及生活上,對於另一半的依賴也愈來愈重,一旦老伴過世,整個人就會陷入憂鬱,無形中增加了自殺風險。存好「三本錢」 不怕老了病來磨「俗話說,老了最怕病來磨。」李俊宏說,高齡醫學常提到一位老年人要存三大本錢,第一、要存好「老本」,讓自己老時經濟無憂,特別是如果老年人需要租屋,其實在台灣並不友善,許多房東不願意租給老年人,申請社會住宅又十分耗時,年輕時就應開始存好老本;第二、要存好「身本」,讓身體保持健康;第三、要存好「腦本」,隨時注意腦健康。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高血壓會影響老年人自殺?吳其炘指出,許多老人家十分擔心高血壓,進而影響情緒、生活品質,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等問題,且高血壓控制不佳,更可能引發腦中風,在在增加自殺風險。至於消化性潰瘍增加老人家自殺風險。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說,已開發國家的老年人常見疾病,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癌症、肺部疾病等,消化性潰瘍並非主要疾病,但因老人家患有腦部、心臟疾病時,必須需要服用阿斯匹林等抗朽血栓的藥物,但此類藥物容易造成消化性潰瘍,因此,臨床上許多醫師會開立藥物防止消化性潰瘍,而開立藥物就必須打入消化性潰瘍的診斷碼,藥物才能獲得健保給付。邱瀚模表示,消化性潰瘍目前治療效果都不錯,且一個人選擇自殺常是多元因素所致,如神經退化性疾病、憂鬱、失眠等都可能是選擇輕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了解其背後的原因,消化性潰瘍應不是長者自殺主因。★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1 醫療.消化系統
胃發炎時不要吃香蕉!專科醫師告訴你最常見的家庭解方為何
胃痛可以說是現代人的通病之一,不少上班族常喊壓力大、胃痛,購置胃藥或胃散備用。醫師提醒,多數的上腹疼痛屬於胃發炎,適量使用家庭常備藥、食用清淡食物,甚至休息放鬆都可以緩解;但如果超過一周胃痛沒有改善,就要小心惡化為胃潰瘍,宜盡早就醫。從壓力、飲食到幽門桿菌,胃發炎原因多樣。常見的胃部疾病很多,從症狀較輕微的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胃痙攣,到較嚴重的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穿孔,以及令人聞之色變的胃癌,都可能導致上腹疼痛,也就是所謂的胃痛。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江明峯指出,一般而言,上腹疼痛大多是胃食道逆流、胃或十二指腸發炎甚至潰瘍等狀況。為什麼胃會發炎?江明峯說,一般常見的胃炎原因,有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酒過量、吸菸嚼檳榔等,長期服用止痛藥也可能導致胃發炎;另外,心因性因素如壓力過大、作息不正常,也會導致胃發炎;當然,常見的胃炎原因還有胃幽門桿菌,根據統計,約七成的胃潰瘍就是幽門桿菌導致。胃潰瘍常見原因1.感染胃幽門桿菌。2.吸菸飲酒。3.藥物刺激。4.壓力大。5.飲食習慣不良。上腹部疼痛未必是胃痛,也要留意其他器官。除了腸胃問題,上腹部疼痛也有可能是其他器官引起。「不少人腹部不舒服會直覺認為是胃部問題,但其實上腹部也有可能是肝、膽、胰臟問題。」如膽結石導致的膽囊發炎、胰臟發炎、急性肝炎、肝腫瘤,或者長輩常出現的心臟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上腹部疼痛,需要就醫才能確定病因。居家可備制酸劑緩解,長期胃痛須找出原因。江明峯說,平常遇到胃痛,最常見的解方還是服用家庭常備藥,即胃乳片等制酸劑。制酸劑的作用是利用鹼性物質,中和掉胃酸的酸性,若胃痛只是單純的胃發炎,通常過幾天就可以得到明顯緩解。他提醒,使用成藥最重要的還是從合法管道購買國家認證的產品,避免來路不明的藥物,並依照建議用量,切勿長期、過量服用。飲食也是緩解胃炎的手段,江明峯指出,應避免太油膩的食物、酸辣類、太甜的食物,以及咖啡、可樂、茶葉、巧克力等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另外一種容易被忽略的食物是香蕉,香蕉雖然可以促進排便,卻也非常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胃痛時應避免食用。心因性胃炎與壓力有關,需靠放鬆與休息。至於適合的食物,就以清淡溫和的類型為主,其實並沒有特定的種類,如清粥、蒸蛋或水煮的青菜等等,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可以有效減輕胃的負擔。心因性的胃炎則要靠適度的緩解放鬆與休息。江明峯表示,心因性胃痛有兩種因素,神經刺激胃酸,以及壓力大導致胃部收縮變成胃痙攣;若患者沒辦法自行放鬆,也可以就醫,醫師會開立解痙攣劑,或者胃乳等能讓胃部放鬆的藥物。長期胃炎會惡化成胃潰瘍,須使用更強的特效藥。江明峯指出,胃炎若沒有妥善處理,找出原因並治療,發炎部位就有可能往下潰爛,惡化為胃潰瘍,「兩者是連貫的疾病進程,就像皮膚傷口不處理,會進一步惡化、變深。」如果胃炎惡化為胃潰瘍,一般的胃藥就不一定有效,需要依靠更強效的特效藥。所謂的胃潰瘍特效藥,如PPI(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和中和性的胃乳片不同,是透過藥物阻斷胃壁細胞上的氫離子幫浦,從源頭上降低胃酸的分泌。江明峯表示,胃潰瘍太深時,一般的中和劑已經沒有效果,醫師就有可能開立特效藥,然而長期服用也會產生副作用,建議仍要遵循醫囑。「上腹痛超過一周以上,就應該來看醫師了!」江明峯說,長期且反覆的上腹痛既有可能是胃炎惡化為胃潰瘍的徵兆,也有可能是其他器官出了問題,無論如何,就醫檢查最能快速確定病因,找出治療方法,建議民眾不要因為「腹痛」常見就輕忽,必要時還是要到診所或醫院報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9 焦點.元氣新聞
8歲女童感染侵襲性食人菌!併發四肢猛爆性紫斑症 住院2個月救回一命
台南一名8歲姚姓女童今年4月因嚴重發燒2天,有感冒及嘔吐等症狀,家長嚇得連忙送往成大醫院急診,初步檢查發現女童已有嚴重低血壓、休克等毒性休克症候群,且病情迅速惡化,隨即轉往加護病房,經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研判為感染「侵襲性A型鏈球菌」,趕緊使用抗生素治療,住院2個月後總算順利康復出院,也讓家長鬆了一口氣。沈靜芬指出,侵襲性A型鏈球菌就是惡名昭彰的「食人菌」,今年在國際間似乎有「捲土重來」增加的趨勢,日本已爆發多人感染,且衛福部疾管署近期也提醒國人注意;成大醫院今年截至目前共有2例感染A型鏈球菌,除姚姓女童外,年初曾收治一名老年人案例,恐顯示社區中仍有病菌存在。她表示,A型鏈球菌感染常見臨床表現像是咽喉痛、咽喉炎、發燒、皮疹等,少數患者會伴隨嘔吐及腹部不適,當發生意識不清、昏迷、持續低血壓、皮膚變色或出現紫斑、呼吸困難時,恐是病情發展為重症,此時若併發毒性休克症候群,病情惡化速度極快,死亡率逾50%。姚姓女童入院時,起初有呼吸急促和活動力下降,檢查後發現罹患肺炎合併嚴重發炎反應、代謝性酸中毒及急性腎功能損傷等情況,病情一度急速惡化且危急,不僅需要插管、緊急接受洗腎,甚至出現罕見四肢猛爆性紫斑症,好在透過成大醫院小兒科重症團隊、小兒感染科、小兒腎臟科、小兒胸腔外科等合作照護下,總算在今年6月重拾健康,順利出院,目前回診追蹤恢復良好。沈靜芬提到,女童因喜愛彈鋼琴及跳舞,治療過程中為改善其四肢血流狀況,避免女童因四肢循環不佳導致缺血壞死,而面臨截肢的情況,團隊透過預防及治療狹心症、心肌梗塞的「護心貼片」,做為局部血管擴張劑使用,效果良好。姚父表示,事發當時心情相當沈重、心急如焚,好在寶貝女兒順利恢復健康出院,很感謝成大醫院小兒科團隊的幫助與治療,真的非常開心,也希望未來政府能多重視小兒科醫療資源,讓醫療團隊能更無後顧之憂照顧你我的寶貝。沈靜芬也說,A型鏈球菌好發於3至15歲兒童或年長者,會藉由飛沫及接觸感染,且暫時並無有效疫苗可預防,目前治療方式主要以及時使用抗生素,透過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多數患者可在幾天至幾週內順利恢復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8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常莫名咳嗽卻查不出原因!乾燥症衍生問題多 還可能有情緒問題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九:乾燥症【建議就診科別】免疫風濕科莫名咳嗽查不出原因 不知是否心理性咳嗽 年近六十的大哥,穿著筆挺的襯衫,談吐客氣有禮,看起來是個嚴謹的人。來到門診的原因是,咳嗽好幾個月了,看了很多診所和醫院都沒有起色。他的咳嗽是乾咳為主,沒甚麼痰,也沒有特定時間,常常覺得喉嚨乾乾癢癢就想咳嗽,有時候喝口水就好多了,平常也沒有過敏性鼻炎或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肺功能電腦斷層都做過了,也沒有看到甚麼異常,怎麼看醫師都說正常,他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性咳嗽了。門診請他張開嘴巴看看喉嚨,本來想看看有沒有無症狀的胃食道逆流的喉嚨病兆,沒想到反而先看到又紅又薄又乾的舌苔,整個口腔黏膜都非常乾燥,這位大哥說平常睡醒有時候嘴巴都乾到快要張不開。問了一下眼睛的狀況,乾眼也蠻厲害的。立刻幫這位大哥安排了自體免疫抗體的抽血檢查,果然,乾燥症相關自體免疫抗體陽性,轉介了風濕免疫科做了一連串眼睛和唾液腺的檢查,證實是修格連氏症候群(sjögren syndrome)。修格連氏症候群常見口乾眼乾 喉嚨乾癢容易咳嗽修格連氏症候群(乾燥症)是一種以攻擊腺體和淋巴為主的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唾液腺分泌下降,個案常常會口乾眼乾,因為太乾,也常合併唾液腺阻塞、結石的症狀,缺少口水滋潤,不只容易蛀牙,也容易讓喉嚨乾燥,黏膜萎縮,咳嗽受器變得敏感,喉嚨乾癢容易咳嗽。這位大哥接受了乾躁症的治療,再加上胸腔科開立的化痰藥物讓口水變稀後,咳嗽就大幅改善,不再因莫名咳嗽感到困擾。修格連氏症候群導致的乾躁症,其實是好發在中年女性,像這樣五六十歲才診斷的男性並不常見,男女比例約1:9。然而,因為這個疾病輕症通常只有口乾眼乾的症狀,大家常常不以為意,沒有就診就不會被診斷。很多中老年的女性個案,合併嚴重牙周病或牙根蛀牙時,其實已經發病一陣子了。修格連氏症候群其實並不少見,盛行率約0.5%,兩百個人大概就會有一個,事實上,我們過去風濕科的老師都覺得,因為症狀不明顯,很多人沒被診斷,盛行率絕對不只0.5%,可能更多。修格連氏症候群衍生問題多 還可能有情緒問題倘若發現自己有明顯眼乾口乾症狀,常常反覆結膜炎針眼、唾腺阻塞結石、蛀牙又常常是牙根蛀牙的話,建議到風濕免疫科就醫,釐清乾躁症的可能,畢竟修格連氏症候群,不只會引起乾躁症。有四成的個案會有腺體外侵犯,這群個案很多會合併甲狀腺疾病。因此,如果年輕時有甲狀腺疾病的個案,出現口乾眼乾時,要格外注意。修格連氏症候群患者有三到四成合併有焦慮或憂鬱的情緒問題,可能跟人格特質或跟身體一直處在發炎狀態有關。一篇關於修格連症候群人格分析研究指出,這群個案和健康族群相比,有較高神經質、內向、焦慮特質和較低的社交能力(文獻五)。此外,腎炎、肝炎、關節炎、血管炎、肺纖維化甚至是淋巴癌,都是這個疾病嚴重時可能產生的問題。這群個案的皮膚也很敏感,有很明顯的光敏感性,照太陽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皮疹和血管炎,外出須做好防曬的準備。壓力和失眠,可能會惡化自體免疫疾病,九日常跟門診的病友說,自體免疫疾病就像是身體的警示煞車,稍微過勞就會有症狀,提醒自己,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生活也不要太緊張,倘若診斷出這種自己打自己的自體免疫疾病,就是提醒病友要好好愛自己的身體,調整生活,睡飽吃好少煩惱,就是減少發炎和協助治療最佳的方式!參考文獻:1.黃德豐,乾燥症/修格蘭氏症候群的臨床症狀與診斷2.魏正宗,抗乾燥症從調整生活開始 http://www.rheumatology.org.tw/health/health_info.asp?/75.html3.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sychiatry volume 18, Article number: 131 (2018)4.The interplay between cogniti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leep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atients, Scientific Reports volume 12, Article number: 13176 (2022)5.Persona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 Association with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comorbidity, PLOS ONE |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10466 January 17, 2019(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7 醫療.消化系統
不只是健康小問題 最新研究稱便秘為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因子
便秘可能是許多人無法說出口的健康小問題,不過一項刊登在《美國生理學期刊-心臟和循環生理學》(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的新研究卻顯示,便秘此一常見的健康問題可能是中風、心臟病和心臟衰竭等重大心臟事件的關鍵原因,而且比原先預想的更重要。便秘者心臟事件機率高2倍【延伸閱讀:便秘好朋友不是早餐店奶茶 專家揭幫助排便第一名的飲料是它】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超過40萬名參與者的數據後,發現了23,814名便秘病例。結果表明,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發生重大心臟事件的可能性是沒有便秘的人的兩倍以上。另外他們還發現,便秘和高血壓之間存在密切聯繫,並發現同時患有此兩種疾病的人與僅患有高血壓的人相比,隨後發生心臟事件的風險增加了34%。換言之,便秘可能會加劇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風險,進一步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可能性。該研究作者之一的Francine Marques教授在新聞稿指出,「我們的研究表明,便秘是常見但經常被忽視的健康問題,可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高血壓、肥胖和吸煙等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心臟病的關鍵驅動因素,然而僅這些因素並不能完全解釋重大心臟事件的發生。這項研究探討了便秘作為額外危險因素的潛在作用,並揭示了令人擔憂的結果。」【延伸閱讀:吃太多蛋白質會便秘嗎?過量還有哪些副作用及如何避免?】整體而言,該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健康和心臟健康之間存在密切聯繫,研究人員正努力了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如何預防便秘?據估計,便秘影響著全球14%的人口,尤其是年長者和女性,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很大一部分人口可能因其腸道健康而面臨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Cleveland Clinic的資料,避免便秘首重防止其成為慢性問題,以下7招有助預防便秘:1.均衡飲食,並且選擇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豆類、全麥麵包和穀物。2.每天喝足夠的水,纖維和水可以幫助結腸排出糞便。3.規律運動,即使是步行也有很大幫助。4.避免加工肉類、油炸食品和精製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麵包或義大利麵。5.檢視你如何坐在馬桶上,抬起腳、向後傾斜或蹲下可能會使排便更容易。6.如果有需要,在醫事人員指示下使用大便軟化劑或瀉藥。需留意,過度使用瀉藥會使症狀惡化。7.當你感到便意時,立即去廁所排便。【資料來源】.New study finds constipation i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major cardiac events.Constipat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Major Cardiac Events.Cleveland Clinic: Constipation
-
2024-08-26 焦點.元氣新聞
醫學期刊刺胳針談台灣健保困境 這點讓醫護充滿倦怠感!3解方改善
台灣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衝擊,近日醫學期刊「刺胳針」( The Lancet)刊出一篇探討台灣醫療體系是否正在崩壞的文章,文中提到搶救關鍵為提高健保費及部分負擔,不能再讓健保總額包山包海。再者,政府應制定醫療工作者合理工時,並強制執行,以符合其他高收入國家標準。健保制度間接造成醫院血汗工作環境「如果不及時進行必要的改革,系統的可持續性將受到嚴重威脅。 」文章指出,台灣是少數讓全民享有健康保險的國家之一,全民健保開辦近30年,每個人每月平均支付保險費為新台幣1377元,盡管擁有平等就醫權利,但也能無限次看病。健保成功的背後有著保費低廉、健保財務危機,醫院難靠本業賺錢,開始四處降低成本,間接導致醫療院所人員「長工時、低薪資」血汗工作環境,增加年輕醫護倦怠感,出現留才、攬才困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文章一開始先肯定1995年開始實施的全民健保,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減少健康不平等的成就。但提出目前健保費率5.17%偏低,健保總額成長率低於其他OECD國家,導致健保總額不足,但需求卻因為人口老化及新藥新科技的不斷推陳出新,造成需求與預算缺口擴大。洪子仁說,在總額預算制度的框架下,造成健保點值惡化,醫療機構財務韌性不足,只能在經營管理上不斷壓低成本,反映在醫事人員,就是如文中所言,醫事人員長工時低工資可能降低醫療品質外醫事人員也因為「倦怠感」而離開醫療職場。健保窘境 靠3解方改善該文章最後兩段提到,台灣人口老化及新藥新科技的推陳出新,更加重了健保總額預算不足的窘境,而以下解決之道才可能改善這個現象。1.提高健保費率外。2.要給醫事人員更合理的待遇,更友善的職業環境,以提高醫事人員的留任率。3.健保總額預算必須充足,讓醫療機構有足夠的財務韌性。洪子仁說,政府是聽到了且也正著手進行改革措施,8月22號總統府召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會議中最大的亮點,就是社會福利支出在健保財務協助方案具體提出,將原不屬健保支付的公共衛生等17項專案336億元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應在健保總額預算,回應世界衛生組織(WHO)疫後建議各國應增加醫療支出,強韌公衛體系與醫療機構,「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洪子仁指出,公務預算的投入健保支出面增加醫療機構財務韌性,為醫護人員提高薪資穩定醫事人員留任,吸引年輕人願意醫療保健產業為選擇科系,另外投資60億預算執行「健康台灣深耕計劃」,由全國各醫療機構、醫學會或醫事公會等團體,根據在地健康需求提出計畫,像是創新醫療技術發展、培育AI、重症加護、臨床藥師人才等,透過計劃引領健康台灣的政策從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銜接長照3.0全人醫療服務,達成2030健康台灣願景目標。責任編輯葉姿岑